人们常常会通过总结来反思并改善自己的工作和学习表现。完美的总结需要清晰的结构和逻辑,使读者一目了然。探寻他人的总结范文,有助于我们对总结的写作方式和技巧有更全面的了解。
欢乐中国年篇一
中国民间有“开门爆竹”一说。即在新的一年到来之际,家家户户开门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哔哔叭叭的爆竹声除旧迎新。爆竹是中国特产,亦称“爆仗”、“炮仗”、“鞭炮”。其起源很早,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放爆竹可以创造出喜庆热闹的气氛,是节日的一种娱乐活动,可以给人们带来欢愉和吉利。但现在不提倡放爆竹。
古时春节在门窗上画鸡来驱鬼怪邪气。晋朝人著的《玄中记》里讲到了前面说到的度朔山上的这只天鸡,说是当太阳刚刚升起,第一道阳光照到这株大树上时,天鸡就啼鸣了。它一啼,天下的鸡就跟着叫起来了。春节所剪的鸡,其实就象征着天鸡。古代神话中还有鸡是重明鸟变形的说法。据说尧帝时,过去的友邦上贡一种能辟邪的重明鸟,每年大家都欢迎重明鸟的到来,可是贡使不是年年都来。人们刻木头的重明鸟,或者用铜铸重明鸟放在门户,或者在门窗上画重明鸟,吓退妖魔鬼怪,令其不敢再来。因重明鸟样子类似鸡,以后就逐步改为画鸡或剪窗花贴在门窗上,也即成为后世剪纸艺术的源头。中国古代特别重视鸡,称它为“五德之禽”。《韩诗外传》说,它头上有冠,是文德;足后有距能斗,是武德;敌在前敢拼,是勇德;有食物招呼同类,是仁德;守夜不失时,天明报晓,是信德。所以人们不但在过年时剪鸡、贴画鸡,而且也把新年首日定为鸡日。
春联也叫门对、春贴、对联、对子、桃符等,它以工整、对偶、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时代背景,抒发美好愿望,是我国特有的文学形式。每逢春节,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家家户户都要精选一幅大红春联贴于门上,为节日增加喜庆气氛。这一习俗起于宋代,在明代开始盛行,到了清代,春联的思想性和艺术性都有了很大的提高,梁章矩编写的春联专著《槛联丛话》对楹联的起源及各类作品的'特色都作了论述。春联的种类比较多,依其使用场所,可分为门心、框对、横披、春条、斗方等。
“门心”贴于门板上端中心部位;“框对”贴于左右两个门框上;“横披”贴于门楣的横木上;“春条”根据不同的内容,贴于相应的地方;“斗方”也叫“门叶”,为正方菱形,多贴在家俱、影壁中。
在民间人们还喜欢在窗户上贴上各种剪纸——窗花。窗花不仅烘托了喜庆的节日气氛,也集装饰性、欣赏性和实用性于一体。剪纸在我国是一种很普及的民间艺术,千百年来深受人们的喜爱,因它大多是贴在窗户上的,所以也被称其为“窗花”。窗花以其特有的概括和夸张手法将吉事祥物、美好愿望表现得淋漓尽致,将节日装点得红火富丽。
欢乐中国年篇二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转眼间,一年又将过去了。春节在人们的`欢声笑语中悄然来到了。
腊八这天,我刚起床,一阵香味便把我吸引了。我闻着味道来到了厨房,“哇!”我大叫一声,整间厨房都飘满了腊八粥的香味。爸爸笑容满面地端来一碗腊八粥,对我说:“儿子,尝尝老爸的手艺!”我喝了一口,里面充满了幸福的味道。
时间过得好快!转眼间,除夕不知不觉来到了我们身旁。当第一缕阳光照在大地上时,“噼哩啪啦!噼哩啪啦!”外面响起了鞭炮声,爆竹燃放的声音回荡在整间屋子里,致使我不得不捂起耳朵,否则非得被吵死。
晚上,最让人回味无穷的,当然是那充满了欢声笑语的团圆饭了。在这个时候,每个在外的游子,除非万不得已,必定要赶回家吃饭,再大的困难也阻挡不住他们回家与家人团聚的步伐。桌子上,什么都有,鸡、鸭、鱼、肉,琳琅满目。我和弟弟迫不及待地坐上椅子,还没等大家喊“开始”,我和弟弟就狼吞虎咽地吃了起来。不一会儿,我吃饱了,弟弟也打起了嗝,含着满嘴的菜,不时地说:“这菜真好吃”。看着弟弟那可爱的样儿,我忍不信捧腹大笑起来。
大家都到齐了,年夜饭正式开始了,我和吃饱了的弟弟,一会儿给爷爷倒酒;一会儿给奶奶倒饮料;不时还给大家说祝福语。弟弟一时不知道怎么说,竟哭了起来。我们大家都乐呵呵地笑了!
哈哈!春节最让人开心的亮点—春晚开始了,大家一会儿被赵本山、小沈阳《同桌的你》逗得捧腹大笑;一会儿又被旭日阳刚的《春天里》感动的泪流满面;一会儿又被那神奇的魔术搞得目瞪口呆;一会儿又被那惊险的杂技搞得心惊肉跳。随着新年的钟声的敲响,美丽的烟花也漫天飞舞。
正月初一到正月十四大家都忙着拜年,我们这些小孩子东奔西跑,到处放鞭炮,也到处充满着我们的欢笑声。不时有许多压岁钱向我招手。
春节在人们的欢声笑语中来到,又在人们的欢声笑语中离去了。
文档为doc格式。
-->
-->。
欢乐中国年篇三
转眼间,又到了我们的中国年————今年是鸡年。每到了过年,我都会高兴得睡不着觉,因为我不仅可以拿到许许多多的红包,还可以跟许许多多的朋友一起玩。
记得过年的'某一天,屋里传来一阵阵欢声笑语,是爸爸妈妈们坐在一起谈谈话,而我和表哥表姐们却坐在一边鸦雀无声,只是坐在一旁玩游戏,一边看电视和吃饭。吃完饭后,表哥走过来跟我说:“我们一起去买烟花吧!”于是我就拿了一些钱跟着表哥们一起去。
到了小卖铺,我们犹豫不决,不知道买那些烟花好玩?结果却买了一点点烟花。回到家后,我们高兴得不得了,立马找出打火机,然后再拿几根香,我们把烟花放好,表哥第一个尝试,他十分大胆,我突然吓他一下,他都不害怕,表哥点着了烟花,但他不紧不慢地走开了,只见一个子弹似的火球,像一支火箭的速度飞上天空,突然天空中发出一声声巨响,散出许多耀眼的火花,这一副美丽的场景真像一幅五彩缤纷、栩栩如生的画。
接下来要烧另一种不同的烟花,表弟先点,烟花一下子就点着了,吓得他急忙跑走,只见一个圆形的烟花在转来转去,然后再散出火花。到了表姐点了,我一次次地吓她,她就有点想放弃,但是她还是点着了,他们都叫我玩,我却不敢玩。到了最后,还剩下一束烟花,我和表哥、表姐们平分,我拿着打火机点着了烟花,我们团团围住,放在我的烟花上点燃,如果准备要点完了就放在一堆,等到它起火,我和表妹一起到家里偷偷拿一些纸巾给哥哥烧。这一天,我们十分的开心,玩火已经玩到九点了。
欢乐中国年篇四
熬年守岁守岁守岁,就是在旧年的最后一天夜里不睡觉,熬夜迎接新一年的到来的习俗,也叫除夕守岁,俗名“熬年”。探究这个习俗的来历,在民间流传着一个有趣的故事:太古时期,有一种凶猛的怪兽,散居在深山密林中,人们管它们叫“年”。它的形貌狰狞,生性凶残,专食飞禽走兽、鳞介虫豸,一天换一种口味,从磕头虫一直吃到大活人,让人谈“年”色变。
后来,人们慢慢掌握了“年”的活动规律,它是每隔三百六十五天窜到人群聚居的地方尝一次口鲜,而且出没的时间都是在天黑以后,等到鸡鸣破晓,它们便返回山林中去了。算准了“年”肆虐的日期,百姓们便把这可怕的一夜视为关口来煞,称作“年关”,并且想出了一整套过年关的办法:
每到这一天晚上,每家每户都提前做好晚饭,熄火净灶,再把鸡圈牛栏全部拴牢,把宅院的前后门都封住,躲在屋里吃“年夜饭”,由于这顿晚餐具有凶吉未卜的意味,所以置办得很丰盛,除了要全家老小围在一起用餐表示和睦团圆外,还须在吃饭前先供祭祖先,祈求祖先的神灵保佑,平安地度过这一夜,吃过晚饭后,谁都不敢睡觉,挤坐在一起闲聊壮胆。
就逐渐形成了除夕熬年守岁的习惯。守岁习俗兴起于南北朝,梁朝的不少文人都有守岁的诗文。“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年。”人们点起蜡烛或油灯,通宵守夜,象征着把一切邪瘟病疫照跑驱走,期待着新的一年吉祥如意。这种风俗被人们流传至今。万年创建历法说相传,在古时候,有个名叫万年的青年,看到当时节令很乱,就有了想把节令定准的打算。
但是苦于找不到计算时间的方法,一天,他上山砍柴累了,坐在树阴下休息,树影的移动启发了他,他设计了一个测日影计天时的晷仪,测定一天的时间,后来,山崖上的滴泉启发了他的灵感,他又动手做了一个五层漏壶,来计算时间。天长日久,他发现每隔三百六十多天,四季就轮回一次,天时的长短就重复一遍。寿星图当时的国君叫祖乙,也常为天气风云的不测感到苦恼。
万年知道后,就带着日晷和漏壶去见皇上,对祖乙讲清了日月运行的道理。祖乙听后龙颜大悦,感到有道理。于是把万年留下,在天坛前修建日月阁,筑起日晷台和漏壶亭。并希望能测准日月规律,推算出准确的晨夕时间,创建历法,为天下的黎民百姓造福。有一次,祖乙去了解万年测试历法的进展情况。当他登上日月坛时,看见天坛边的石壁上刻着一首诗:日出日落三百六,周而复始从头来。草木枯荣分四时,一岁月有十二圆。
知道万年创建历法已成,亲自登上日月阁看望万年。万年指着天象,对祖乙说:“现在正是十二个月满,旧岁已完,新春复始,祈请国君定个节吧”。祖乙说:“春为岁首,就叫春节吧”。据说这就是春节的来历。冬去春来,年复一年,万年经过长期观察,精心推算,制定出了准确的太阳历,当他把太阳历呈奉给继任的国君时,已是满面银须。国君深为感动,为纪念万年的功绩,便将太阳历命名为“万年历”,封万年为日月寿星。
以后,人们在过年时挂上寿星图,据说就是为了纪念德高望重的万年。贴春联和门神据说贴春联的习俗,大约始于一千多年前的后蜀时期,这是有史为证的。此外根据《玉烛宝典》,《燕京岁时记》等著作记载,春联的原始形式就是人们所说的“桃符”。在中国古代神话中,相传有一个鬼域的世界,当中有座山,山上有一棵覆盖三千里的大桃树,树梢上有一只金鸡。
每当清晨金鸡长鸣的时候,夜晚出去游荡的鬼魂必赶回鬼域。鬼域的大门坐落在桃树的东北,门边站着两个神人,名叫神荼、郁垒。如果鬼魂在夜间干了伤天害理的事情,神荼、郁垒就会立即发现并将它捉住,用芒苇做的绳子把它捆起来,送去喂虎。因而天下的鬼都畏惧神荼、郁垒。于是民间就用桃木刻成他们的模样,放在自家门口,以避邪防害。
后来,人们干脆在桃木板上刻上神荼、郁垒的名字,认为这样做同样可以镇邪去恶。这种桃木板后来就被叫做“桃符”。秦叔宝和尉迟恭到了宋代,人们便开始在桃木板上写对联,一则不失桃木镇邪的意义,二则表达自己美好心愿,三则装饰门户,以求美观。
又在象征喜气吉祥的红纸上写对联,新春之际贴在门窗两边,用以表达人们祈求来年福运的美好心愿。为了祈求一家的福寿康宁,一些地方的人们还保留着贴门神的习惯。据说,大门上贴上两位门神,一切妖魔鬼怪都会望而生畏。在民间,门神是正气和武力的象征,古人认为,相貌出奇的人往往具有神奇的禀性和不凡的本领。他们心地正直善良,捉鬼擒魔是他们的天性和责任,人们所仰慕的捉鬼天师钟馗,即是此种奇形怪相。
所以民间的门神永远都怒目圆睁,相貌狰狞,手里拿着各种传统的武器,随时准备同敢于上门来的鬼魅战斗。由于我国民居的大门,通常都是两扇对开,所以门神总是成双成对。唐朝以后,除了以往的神荼、郁垒二将以外,人们又把秦叔宝和尉迟恭两位唐代武将当作门神。相传,唐太宗生病,听见门外鬼魅呼号,彻夜不得安宁。于是他让这两位将军手持武器立于门旁镇守,第二天夜里就再也没有鬼魅搔扰了。其后,唐太宗让人把这两位将军的形象画下来贴在门上,这一习俗开始在民间广为流传。
欢乐中国年篇五
大雪压青松,梅花凌寒开,又一个传统的中国年顶着北风的凛冽翩然而至。
年是一曲悠扬的回家集结号。当时光的脚步迈进了腊月的门槛,一项被喻为史上规模最大的周期性人类迁徙行动就即将开始启航了。为了拥抱心中那扇温暖的门,天下的游子在与数九严冬里的最后一截时间做一场倔强地较量。无数归心似箭的步履不惜越洋过海、南征北战。不管咫尺或天涯,那一张张捆绑着乡愁的票根永远是镶嵌在家的回归线上的朵朵奇葩。
年是一张弥漫着浓郁天伦味道的网。穿行在这张忙碌而拥挤的网里,年迈的父母沐浴在对儿女的唠叨中,美丽的白发幸福得快要发了芽。年在我们眼里有时候更像是一间专门拍摄全家福的像馆,满桌丰盛的菜肴、满堂馥郁的亲情连同那片此起彼伏的欢声笑语,无一不是全家福中最温馨的道具。
年是开启饮食文化的一把钥匙。人们把吉祥的祝福也虔诚地装进了年里的菜肴。鱼成了荣膺此大任的首选,寓意着“年年有余”。唇齿留香的汤圆象征着阖家团团圆圆,美满幸福。香甜可口的年糕,被人们称之为“年年糕”,取其“年年高”的谐音,蕴涵着人们的生活一年更比一年好的美好愿望。类似的例子不胜枚举。
年是一坛盛满传统元素的酒。春联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学形式粘贴在年的脉搏里源远流长;栩栩如生的窗花糊在年的窗棱上与老百姓安居乐业的心愿朝夕相望;敲锣打鼓舞龙狮历来是点缀在年里的一道亮丽风景线;烟花爆竹与年结下的不解之缘亘古不变;正月十五的元宵更似粒粒硕大的标点,给年划上一个完美的句号。
年是每个人成长的印记。伫立在年的站台上回眸,身后的365级台阶上篆刻着我们一路走来的履痕。有父母对儿女初长成的欣慰;也有儿女对父母寸草春晖的感叹;有年青人破茧成蝶的倩影;也有老年人不坠的`青云之志……一枚枚凝结着对未来充满希望的印记密布在年的经纬里散发出陈酿的味道。
年是人们心中满园关不住的春盼。纵然刺骨的寒风依然在冬的罅隙中张扬着脑袋,但季节的跑道上已经传来春的跫音。那料峭的绿在人们心里繁衍,播种的激情即将燃烧冬眠一季的泥土。春躲在年的酒窝里触手可及,我们憧憬在“一年之计在于春”的美妙旋律里,准备在春的舞台上翩跹起舞。
此时,与我们相邻咫尺的20xx年正微笑着向我们走来,让我们送上一幅春联,祝福它物阜丰年,民殷国富。
欢乐中国年篇六
说起放炮,每年的炮,几乎都是我放的,如:烟花,有一种炮非常的细,大约有三4cm,首先要把引火线点燃,三四秒后就可以喷出像喷泉一样的火花,稍等片刻后就会发出“噼里啪啦”的声音,还会出现红色,黄色,蓝色……美丽极了。还有一种烟花,他首先会喷出像喷泉一样的火花,然后就会发出颜色各异的灯光。还有大马炮,点燃后它会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发出“咚”一声。
每到除夕,爸爸就会垒旺火。首先要准备好煤块、木头、还有“旺气冲天”的字条,然后把它们齐刷刷地放进架子中,到晚上点燃,一分,两分,三分、一小时,两小时,四小时,十小时……终于等到凌晨五点啦!点燃旺气冲天的字条后把整个旺火引燃。然后把妈妈穿好的元宝挂在旺火上,保佑我们发大财!站在旺火旁,暖烘烘的气息向我迎面扑来,像是投入了妈妈的怀抱,十分暖和。但是如果靠太近的话就会像即将被烤熟了一般,成了一只烤鸭。
除夕早上,我们全家人就争先恐后地吃包着硬币的饺子,象征着发财。
春节可真热闹啊!
欢乐中国年篇七
星期天,同学叶一凡过生日,邀请了同伴13名同学一起去光明农场玩。
我们满怀激动的心情来到光明农场,第一眼看到的就是羊圈,里面的羊有的黑,有的白,可爱极了。我在地上捡了一根已干枯并有金黄穗的植物的杆,喂一只小白羊。那小羊一看见植物的杆,就猛扑过来咬住不放,我一松开手,它就夺过来,大吃大嚼起来。我低头一看,地上有许多那种植物的杆,我很高兴,就和其他同学一起喂羊。我们还玩了一种“钓羊”的游戏,我们在喂羊的过程中,发现一只很霸道的羊,后面的羊上前吃一口食,它就把他们吓走,我们为了喂一喂后面的羊,就买了一种羊、马都很喜欢的植物,它又长又粗,很大很像竹子,我们每人扛起一棵把有叶的那一端放在羊的嘴边,羊就会咬住,这时,你拉住往你这边使劲拉,羊就会慢慢往你这边走,等到了你身旁,你就可以喂它了。
我们又来到马场,骑马更好玩,每人都骑了一圈,欢快的笑声一直伴随着我们。
光明农场真是太好玩了,它给我们带来了许多快乐。
欢乐中国年篇八
在现代儿童我们衣来伸手饭来张口,无忧无虑的生活中,到了过年已经不比长辈小时侯过年那么兴奋喜悦了,而在过年吃到的好东西平时也可以吃到,不那么珍贵了,穿新衣服也不是那么稀奇了,最让我们感兴趣的只是压岁钱。现在的孩子是家庭中的小皇帝,所以缺少干家务忙年的机会,对于有关年的知识也很陌生。
所以建议家长以孩子过年时学习、劳动的表现来给压岁钱的多少。孩子一定会勇跃表现自己,让您满意的,这是激励孩子学习、劳动的好方法!可以试一试。还可在打开电脑网上搜索一些既娱乐休闲又增长年知识的小游戏,家长和孩子一起边玩游戏边学知识,一箭双雕!如果你是一个比较安静的孩子,还可以在网上找关于年的知识片,来坐上一两个小时不耐烦,观看增长知识!如果你比较外向的话,我建议你也可以多多积极参加社区的一些庆祝春节联欢活动,来锻炼自己在社会上交流互动的能力,增长书上学不到的知识,来扩大自己的知识领域,有时间可以看看年文化宣传展之类的活动,这也对自己只是有益无害的呀!
等啊等,盼啊盼,终于等到了一年中的最后一天——除夕,也就是大年三十。满溢着喜庆和温暖的春节是炎黄子孙心中永远难以割舍的符号。这一天,全世界的中华儿女都会欢欢喜喜地闹一天。
祭祖。
这天早上,我刚起床,就听见厨房里锅碗瓢盆唱起了交响乐,原来是爸爸在杀鸡,准备祭祖宗。我快快洗漱完毕,来祭祖宗。首先,摆上一只鸡、一大块猪肉、两碗饭,舀饭时,爸爸特地交代我:“女儿啊,舀饭时要一勺舀,不要添勺啊,只有活人才添勺的,记住啊。”我点点头。舀好饭后,烧上三柱香、两根蜡烛就行了。然后,我们一家人陆续向祖宗拜了三拜,求他们保佑我们全家幸福安康、团圆和睦、和和美美,保佑我学习进步。
倒贴“福”字,换门联。
祭祖结束后,我们就开始贴“福”字和换门联了。首先,先贴门联,门联有什么“一帆风顺”啊、什么“横财就手”啊等等,在每个房间的门上都贴。然后,就贴“福”字了。因为我不够高,所以由妈妈来贴。妈妈告诉我:“这个‘福’字必须反过来贴,看见了的人都会说福倒了,讨人家说句‘福到了’的吉利话,寓意福到了的意思。”我点点头,原来,新年之始盼的就是“春满人间福满门”。
吃年夜饭。
全家人换上新衣后,就到奶奶家准备吃年夜饭。吃饭时,丰盛的菜肴摆满一桌但这几年来,合家团聚,围坐桌旁,共吃团圆饭,享受满桌的佳看盛撰,也享受着那份快乐的气氛。桌上有大菜、冷盆、热炒、点心……还少不了两样东西,一是火锅,一是鱼。火锅沸煮,热气腾腾,温馨撩人,说明红红火火;有鸡有鱼,鸡和“吉”谐音,鱼和“余”谐音,是象征“吉庆有余”,也喻示“年年有余”。还有萝卜,俗称菜头,祝愿有好彩头;龙虾、爆鱼等效炸食物,预祝家运兴旺如“烈火烹油”。桌上有羊肉,表示“吉祥”、“祥和”;还有生菜,寓意“生财有道”;最后是一碗汤圆,祝福往后的日子甜甜蜜蜜,团团圆圆。
压岁钱。
“拜年了,拜年了!”吃罢团圆饭,小孩子都会守在长辈旁边,等待着长辈发压岁钱。我祝爸爸妈妈事业有成,恭喜发财,封包拿出来。爸爸妈妈哈哈大笑,他们祝我学业进步,我笑嘻嘻的收下压岁钱。我祝奶奶身体健康,福如东海。奶奶祝我健康成长,我心满意足地接过压岁钱……人们发压岁钱预兆新的一年事事顺利。
守岁迎年。
在这“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年”的晚上,人们都会在自己家里守岁,直到凌晨12点才打开门迎财神。这段时间内,爸爸在家里点燃一盆碳火,一直没有熄灭,红通通的火苗寓意旺气通天,兴隆旺盛,。还摆上一大盘苹果,寓意平平安安。还蒸年糕来吃,寓意一年比一年高,步步高升。桌上还放有“旺旺仙贝”,寓意全家人旺气旺运道旺,财旺福旺身体旺,总之一年到头从头旺到尾。还要吃枣寓意春来早;吃柿饼,事事如意;吃杏仁,幸福人。我们一边吃东西,一边观看春节联欢晚会,演员们的表演让我们笑声阵阵,接连不断。喧哗笑闹之声汇成了除夕欢乐的高潮,普天下人都盼望着新年零点的到来。当午夜交正子时,新年钟声敲响,人们都会打开大门迎接财神,顿时整个中华大地鞭炮齐鸣,爆竹声震响天宇。这时,屋里是熊熊燃烧的碳火,屋外是震天的声响,把除夕的热闹气氛推向了最高潮。
欢欢喜喜过个中国年。如今,这一些习俗代代相传,流传至今,人们都盼望着自己新的一年平安吉祥,事事如意。
欢乐中国年篇九
满溢着喜庆和吉祥的春节是每个炎黄子孙心中永远难以割舍的符号,它不仅是三百六十五天中最新鲜最特殊的一天,还承载着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风霜愈醇的古老文化。
农历正月初一是春节,又叫阴历(农历)年,俗称“过年”。这是我国民间最隆重、最热闹的一个古老传统节日。春节是汉族最重要的节日。然而,我国是个多民族的国家,除汉族外,还有满、蒙古、瑶、壮、白、高山、赫哲、哈尼、达斡尔、侗、黎等十几个少数民族也有过春节的习俗。
春节的历史很悠久,它起源于殷商时期年头岁尾的祭神祭祖活动。有关年的传说也很多。古代的春节叫“元日”、“元旦”、“新年”。辛亥革命后,才将农历正月初一正式定名为春节。
春节,顾名思义就是春天的节日。春天来临,万象更新,新一轮播种和收获季节又要开始。人们有足够的理由载歌载舞来迎接这个节日。于是,节前就在门脸上贴上红纸黄字的新年寄语。当春姑娘来到门口时,会念一遍寄托新一年美好愿望的句子,这一念,好运真的来了。同样寓意的事情还有挂大红灯笼和贴“福”字及财神像等,“福”字还必须倒贴,路人一念“福倒了”,也就是“福到了”。
春节是个亲人团聚的节日。离家的孩子这时要不远千里回到父母家里。真正过年的前一夜叫团圆夜,家人要围坐在一起包饺子。饺子的做法是先和面,“和”字就是“合”;饺子的饺和“交”谐音,“合”和“交”又有相聚之意,所以用饺子象征团聚了。节日喜庆气氛要持续一个月。正月初一前有祭灶、祭祖等仪式;节中有给儿童压岁钱、亲朋好友拜年等典礼;节后半月又是元宵节,其时花灯满城、游人满街、盛况空前,元宵节过后,春节才算结束了。。
春节的另一名称叫过年。“年”是什么呢?是一种为人们带来坏运气的想象中的动物。“年”一来,树木凋败,百草不生;“年”一过,万物生长,鲜花遍地。“年”如何才能过去呢?需用鞭炮轰,于是有了燃鞭炮的习俗。
那么“年”究竟是怎么样来的呢?民间主要有两种说法,一种说法:相传,中国古时候有一种叫“年”的怪兽,头长触角,凶猛异常。“年”长年深居海底,每到除夕才爬上岸,吞食牲畜伤害人命.因此,每到除夕这天,村村寨寨的人们扶老携幼逃往深山,以躲避“年”兽的伤害。
这年除夕,桃花村的人们正扶老携幼上山避难,从村外来了个乞讨的老人,只见他手拄拐杖,臂搭袋囊,银须飘逸,目若朗星。乡亲们有的封窗锁门,有的收拾行装,有的牵牛赶羊,到处人喊马嘶,一片匆忙恐慌景象。这时,谁还有心关照这位乞讨的老人。只有村东头一位老婆婆给了老人些食物,并劝他快上山躲避“年”兽,那老人捋髯笑道:婆婆若让我在家呆一夜,我一定把“年”兽撵走。
老婆婆惊目细看,见他鹤发童颜、精神矍铄,气宇不凡。可她仍然继续劝说,乞讨老人笑而不语。婆婆无奈,只好撇下家,上山避难去了。半夜时分,“年”兽闯进村。它发现村里气氛与往年不同:村东头老婆婆家,门贴大红纸,屋内灯火通明。“年”兽浑身一抖,怪叫了一声。“年”朝婆婆家怒视片刻,随即狂叫着扑过去。将近门口时,院内突然传来“砰砰啪啪”的炸响声,“年”浑身战栗,再不敢往前凑了。
原来,“年”最怕红色、火光和炸响。这时,婆婆的家门大开,只见院内一位身披红袍的老人在哈哈大笑。“年”大惊失色,狼狈逃窜了。第二天是正月初一,避难回来的人们见村里安然无恙十分惊奇。这时,老婆婆才恍然大悟,赶忙向乡亲们述说了乞讨老人的许诺。
乡亲们一齐拥向老婆婆家,只见婆婆家门上贴着红纸,院里一堆未燃尽的竹子仍在“啪啪”炸响,屋内几根红蜡烛还发着余光.欣喜若狂的乡亲们为庆贺吉祥的来临,纷纷换新衣戴新帽,到亲友家道喜问好。这件事很快在周围村里传开了,人们都知道了驱兽的办法.从此每年除夕,家家贴红对联、燃放爆竹;户户烛火通明、守更待岁。
初一一大早,还要走亲串友道喜问好。这风俗越传越广,成了中国民间最隆重的传统节日。另一种说法是,我国古代的字书把“年”字放禾部,以示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由于谷禾一般都是一年一熟。所以“年”
我国古代民间虽然早已有过年的风俗,但那时并不叫做春节。因为那时所说的春节,指的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立春”。南北朝则把春节泛指为整个春季。据说,把农历新年正式定名为春节,是辛亥革命后的事。由于那时要改用阳历,为了区分农、阳两节,所以只好将农历正月初一改名“春节”.
有关年的来历,民间流传着这样一个传说:古时,有一个叫“年”的妖怪,经常骚乱百姓,杀人放火,无恶不做。百姓想了很多办法都不能够侵杀它。就在百姓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准备举家外迁的时候,有一壮士出现了,他甘愿献出自己的生命与“年”同归于尽,以换得百姓的安居乐业。
后来,壮士在“年”经常出没的地方与“年”展开了一场生死搏斗。最后,“年”被杀死,壮士也不幸牺牲。人们为了怀念这位壮士,祝贺获得新生,便在“年”被杀死的这一天举行各种各样盛大的庆祝活动,而且燃放鞭炮,张贴门神对联以驱赶邪恶,并逐渐形成一种习惯,流传下来,此后,人类便有了“过年”之说。
年是春节的俗称,说到春,自然就会想到夏、秋、冬,更会想到一年有24个节气365天。那么,是谁将无序的世界变得有序,混沌的天地变得清晰?是帝尧。是帝尧最早站在科学研究的前列,步入愚暗的自然之中,去探求和追索规律,寻觅光明,洞察天地。
《华夏上古志·五千年演义》记载:做了首领的尧,仁德像苍天那样广大,无所不被;智慧像神灵那样微妙,无所不知。……尧让重和黎专门负责观测天象,占卜天意。日久天长,重和黎居然成了两位天文学家呢!他们还把所掌握的天文知识传授给羲和、羲仲,让更多的人懂得天象。尧任命了农官后稷之后,农耕日渐发达,他也越觉得播种、收获,都须掌握四时,而是掌握四时必须懂得天象。
于是,尧把羲和、羲仲等人召来,命羲和细心观察天象,根据日月星辰的运行民政部来制定历法,以便人们按时令从事生产。他命羲仲住到东方海滨,观察记录日出的方位与时间,以昼夜平分那天作为春分;命羲叔住到南方的明都,观察太阳如何向南移动,以定夏至;命和种住到西方的昧谷,专门测定日落,以定秋分;命和叔住到北方的幽都,观察太阳从南向北移动的方位,以定冬至。
尧分派完之后,又说道:“我告诉你们,大概可以366日为一周期,剩下的天数,用闰月的办法去解决,这样,春夏秋冬就好确定了。确定了四季,自然就能确定出年来了。”
翻阅《尚书·尧殿》可以看到:(帝尧)“乃命羲和,钦若昊天,历象日月星辰,警授民时。分命羲仲,……帝曰:咨!汝羲暨和,期三百有六旬有六日,以闰月定四时,成岁……”据此可见,帝尧钦定农历是无可争议的。
欢乐中国年篇十
在我国,春节也是各少数民族人民的风俗节日。各族人民按照自已的习俗,举行各种各样的庆祝活动,具有各自浓厚的民族独特风采。
藏族除夕那天,人们穿上艳丽服装,戴着奇形怪状的假面具,用唢呐、海螺、大鼓奏乐,奉行隆重而又盛大的“跳神会”。小伙子们狂舞高歌,表示除旧迎新,驱邪降福。到了新年早晨,妇女们便去背“吉祥水”,预祝新的一年吉祥如意。
彝族彝族同胞根据彝历选定年节。有的与当地汉族同过春节。有的地区彝族同胞,在门前树立青松,用松针铺地,表示免灾消祸。还有的地区,在节日里杀猪宰羊,吃坨坨肉,人们互相拜访,互赠肉类和馍馍。大年初一早晨,起床的第一件事就是挑水回家。他们将一碗水和昨天的水比重量,如新年的水重,就意味着今年雨水充足。
壮族分布在广西、贵州、云南、广东等地区的壮族同胞,与汉族同时过春节。除夕晚上,要做好节日那天所吃的米饭,称为“压年饭”,有的地区群众称为“吃立节”,壮语为“过晚年”的意思。它预兆来年农业丰收。有的还包制有一尺多长,五六斤重的烷粑,人口少的一家人一顿还吃不完哩!大年初一清早,天还没亮人们就起床,穿上新衣服,燃放爆竹迎新,妇女们都争着到河边或井旁“汲新水”,开始新的一年沸腾的生活。
布依族除夕之夜全家人通宵达旦地在水塘边守岁。天一亮,姑娘们便争先恐后地打水。谁最先挑回第一担水,谁就是最勤劳、最幸福的姑娘。
满族满族分“红、黄、蓝、白”四旗人。春节时,红旗人在门上贴红挂旗,黄旗人在门上贴黄挂旗,蓝旗人在门上贴蓝挂旗,白旗人在门上贴白挂旗。这些挂旗图案优美,色彩鲜艳,象征着一年的吉祥开端。
侗族贵州、湖南一带的侗族同胞,春节期间盛行一种“打侗年”(又叫芦笙会)的群众活动。这种活动类似汉族的“团拜”,只不过比“团拜”显得更加欢乐、热烈。这种活动一般是由两个村庄共同商定举办的。两队在广场上正式举行芦笙歌舞比赛。这时两个村庄的观众,伴随着乐曲,翩翩起舞,尽情地欢乐。
白族云南白族同胞过年时,有一种叫“放高升”的庆祝活动。所谓“放高升”就是用整棵的大竹子,在竹节里装上火药,点燃以后可以把整个大竹子崩上天空百十丈,成为名副其实的“高升”。有的地区的白族同胞与苗、壮族一样,从春节到元宵节,都在进行“抛绣球”活动。凡接不住绣球的,要赠给对方纪念品,多次失球而又赎不回纪念品的人,就是表示愿允爱情了。
土家族春节期间,土家族人民要举行隆重的摆手舞会。摆手舞会是土家族比较流行的一种古老舞蹈,包括狩猎、军事、农事、宴会等70多个舞蹈动作,节奏鲜明,动作优美,舞姿朴实,情调健康,不用道具,有着鲜明的民族特色和浓厚的生活气息。
傣族泼水节是傣族的新年节日,是傣族一年中最盛大的传统节目。谷雨开始那天定为“泼水节”。在三四天的节日里,人们相互泼水,表示洗去身上的陈年旧土,祝福新的一年幸福平安。
黎族居住在海南岛上的黎族人民,每逢春节到来,家家户户都要宰猪杀鸡,摆上丰盛的佳肴美酒,全家围坐在一起吃“年饭”;席间全家还要欢唱“贺年歌”。初一、初二、全村青壮年男子,还要举行一次“春节围猎”。这一天的猎物全村共享。有趣的是在分猎物时,先将全部猎物的一半发给第一个击中猎物的射手;另一半由大家平分。孕妇可分得两分,过路人恰巧相遇,也可分得一份。
傈僳族傈僳族称年节为“盍什”,他们大都做籼米粑、糯米粑和酿水酒,把第一臼舂出的粑粑放少许在桃、李等果树上,祝愿来年硕果累累。云南怒江地区的傈僳族人民,先要给耕牛喂食盐,以表示尊敬耕牛的劳动。青年男女喜欢举行春节打靶比赛。姑娘们把绣好的荷包吊在竹竿上,荷包左右摇动,请小伙子们射击,谁先射落荷包,姑娘们就把美酒作为奖品送到谁的嘴边。
拉祜族除夕晚上,拉祜族同胞全家人都要沐浴清身,做好翌日的食物。在食物中,特别重视糯米粑粑,除食用外,总要给牛吃一点,关在犁、锄、砍刀等农具上摆上一点,以酬其一年来与主人合作,祝愿新的一年里创造更多的财富。
达斡尔族居住在东北嫩江两岸的达斡尔族,农历正月初一早上,男女青年梳妆打扮,先向长辈请安、敬酒、行礼,然后逐户拜年,每家都准备有蒸糕,拜年的人一进门就抢吃蒸糕,据说吃了之后,生产和生活都能“年年高”。仫佬族从正月初一到十五,仫佬族的村村寨寨,男女老少都穿上节日盛装,几十人、几百人,乃至几千人聚会在山坡上或赛场里唱山歌,尽情歌唱劳动、生活和爱情。
独龙族唯一的节日就是先在冬腊月的“卡雀哇”节。最隆重的仪式是牛祭天。这天,族长把牛拴在广场中央的木桩上。由青年妇女将链珠挂在牛角上,接着,一位勇猛强壮的小伙子,手持锋利的竹矛,向牛腋部刺去,直到将牛刺倒死去。此刻,人们就跳起“牛锅庄”舞,然后分吃牛肉。
鄂伦春族在东北的鄂伦春同胞,春节早晨,先在家族中依辈份大小斟酒,幼者给长者叩头,平辈则互相请安,初二、初三进行赛马。正月十五美味佳肴。正月十六的早上,要进行相互抹黑脸的活动。青年人给老年人抹黑时要先叩头。
赫哲族春节,赫哲语为“佛额什克斯”,即大年除夕之意。人们穿上在帽耳、衣领、袖口、裤腿、围裙、鞋面上绣着美丽的花纹、几何图案和花鸟等花边的兽皮等服装。在年节里,一般人家要做“吐火宴”,或用一种野生果“稠李子”制作成饼子,同时摆满鱼、兽类肉等食品。对待贵客,则用杀活鱼,或把鱼条烤熟,用这种“塔拉哈”招待。
基诺族春节到来,聚居于云南西双版纳的基诺族,口嚼槟榔的老翁扬头打钹,戴大尖帽的老妪低首鸣锣,由周巴(寨父)最先把鼓敲响,男女青年围成一圈徒手跳舞。
欢乐中国年篇十一
在现代儿童我们衣来伸手饭来张口,无忧无虑的生活中,到了过年已经不比长辈小时侯过年那么兴奋喜悦了,而在过年吃到的好东西平时也可以吃到,不那么珍贵了,穿新衣服也不是那么稀奇了,最让我们感兴趣的只是压岁钱。现在的孩子是家庭中的小皇帝,所以缺少干家务忙年的机会,对于有关年的知识也很陌生。
所以建议家长以孩子过年时学习、劳动的表现来给压岁钱的多少。孩子一定会勇跃表现自己,让您满意的,这是激励孩子学习、劳动的好方法!可以试一试。还可在打开电脑网上搜索一些既娱乐休闲又增长年知识的小游戏,家长和孩子一起边玩游戏边学知识,一箭双雕!如果你是一个比较安静的孩子,还可以在网上找关于年的知识片,来坐上一两个小时不耐烦,观看增长知识!如果你比较外向的话,我建议你也可以多多积极参加社区的一些庆祝春节联欢活动,来锻炼自己在社会上交流互动的能力,增长书上学不到的知识,来扩大自己的知识领域,有时间可以看看年文化宣传展之类的活动,这也对自己只是有益无害的呀!
过一个欢乐的中国年!这是我的春节的新创意!
欢乐中国年篇十二
2014,一个看似普通的数字,却令中国人热血沸腾,心潮澎湃!也许你会问为什么,或许你很快就会想起这个答案——青奥会!
当青奥会的号角嘹亮地吹响在我们南京城的上空,当青奥会的脚步走进我们城市的大街小巷,“与青奥共成长”的主题正在演绎出最华彩的生活乐章!
讲文明语言,做文明学生,平时不讲粗话、脏话;不随地吐痰、乱扔垃圾;尊敬师长,见了老师主动问好;团结同学,互帮互助;爱护花草树木、公共设施,不在桌椅上乱涂乱画;生活俭朴,不比吃穿,不浪费粮食。在家尊敬长辈,孝敬父母,体谅父母工作辛苦,生活节俭……也许我们的一点小小努力不能改变什么,但却可以让我们的生活更加美好。从身边做起,从小事做起,都可以为南京增添一份光彩。
记得有一次,我正走在上学的路上,一位西装革履的男士从我身边擦过,急匆匆得快步走向马路对面,像是参加什么活动迟到了似的。见绕道太远,便打了歪主意:先眯起眼睛向左右望了望——没有交警,接着退后了两步,看准目标,猛地向前跑,脚蹬地用力一跃,瞬间便跳过了栏杆。但因为太快,一下子冲到了马路上,一时间,车鸣声、责骂声、刹车声,纷纷响起。而那男士呢?若无其事的继续赶路,脸上甚至还挂着节省了一点时间而得意的笑。
唉,我在心里叹息着,这么“好的”跨栏技术没用在正道上,却来违反交通规矩。其实,过马路时走斑马线,绕一点弯路,又会浪费多少时间呢?像这样随便跨越围栏,既给交通带来了不便,又靠近了危险边缘,如果让外国游客看见了,会如何看待我们南京人呢?!
在2014年青奥会来临之际,我们要维护好南京的环境文明,做到真正的参与青奥、支持青奥、迎接青奥。“我与青奥共成长”,用青奥会激发我们的活力,展现我们青少年朝气蓬勃的一面!让我们从小事做起,支持青奥吧!
欢乐中国年篇十三
我恭喜你发财,我恭喜你精彩,最好的请过来,不好的请走开听到这首歌时,我知道这个热热闹闹又忙忙碌碌的节日快到了,那就是春节。
春节有很多习俗,包括:贴春联、吃年夜饭、拜年、走亲访友等。
贴春联。
大年三十,我们一家人齐心协力一起贴春联,每人都有自己的小任务,我负责剪胶带,爸爸一本正经的把春联摆好,我把胶带剪好,让妈妈贴上去,妈妈仔细对比一下,看看贴到哪合适。红亮亮的春联看着都温暖。
吃团圆饭。
除夕晚上八点,我们这些小馋猫口水都快流出来了。一下子,妈妈说:开饭了,我像风一样的速度跑到了妈妈身后,目不转睛地看着那丰盛的团圆饭,如:鲜美多汁的排骨,还有那热气腾腾的饺子,妈妈还说:饺子里有硬币哦!我一跳三尺高说:太好了,我一定能吃到的。菜上齐了,我看着那诱人的果汁,好饥渴啊!我们一起举杯祝福,我祝爸爸妈妈和爷爷奶奶:新年快乐,万事如意,工作顺利,天天开心。他们祝我学习进步,天天向上。我们一起吃着那丰富多彩的团圆饭,真是令人回味无穷。
放炮。
我们吃过年夜饭,便一起放礼花了,礼花怒放,像一朵绽放的花朵,五颜六色的。还有一些大马炮,发光棒无不诉说着节日的欢乐。
这就是欢乐的中国年,我希望时光老人的脚步停留在这一刻,让我们好好享受这个节日!
欢乐中国年篇十四
欢欢乐乐中国年,欢声笑语笑开颜……大街上播放着欢快的乐曲,到处张灯结彩。转眼间中国的传统节日春节就要到了。
春节是中国人最隆重最传统的节日,家家户户都喜气洋洋,热热闹闹。人们都在为过年做准备,从腊月二十三开始,我帮妈妈打扫卫生,妈妈说这叫辞旧迎新。就是告别过去,迎接新的福气。爸爸也买了许多年货。
终于到了腊月三十儿,爸爸妈妈贴上红对联,挂上红灯笼,把爷爷奶奶和姥姥也接到了我们家。妈妈正在厨房里做菜,我闻到香味儿拿起炸好的肉串,大吃起来。妈妈笑眯眯的说:“馋猫,快去洗手。”爸爸说:“过年就要一家人团聚在一起。”大家一起聊天,看春晚,讲笑话,一家人其乐融融、欢声笑语,到处洋溢着欢乐的气氛。
到了半夜十二点,开始吃饺子。我吃着吃着突然牙“咯”的一声,“原来是个硬币”,我兴奋的大喊。奶奶大声说:“我孙子是咱家最有福气的人啊!”我开心的哈哈大笑,吃完饺子,奶奶又给我包了一个大红包,我开心极了。
外面的鞭炮声此起彼伏,爸爸也出去放烟花,五彩缤纷十分绚丽,照亮了整个夜空。
欢欢乐乐中国年,愿我们一家人开开心心到永远!幸幸福福到永远!
欢乐中国年篇十五
每年都有春节,但今年的春节我和我的好朋友一起度过了。
那天我跟钰怡一起约好去她家玩,后来发现玩了一会儿之后觉得有点无聊。钰怡叫他的叔叔跟我们出去玩,这时钰怡叔叔的电话响起原来是钰怡叔叔的朋友。他叫钰怡叔叔出去爬山,钰怡叔叔说带上我们两个一起去。
不一会儿,我们就坐车来到了水濂山公园的门口。一进去我们就看见了许许多多的人。有的人拿着棉花糖,有的人拿着糖葫芦,有的人还在围观别人在表演,还有的人在走来走去。
当我们爬山的时候,我和钰怡就一直在聊天,钰怡叔叔和他的朋友也在聊天。不一会儿,我们走到了山中间。钰怡就说:“叔叔,我好累呀,我走不动了要不我和佩琪在这里等你们,你们爬上去吧。”钰怡叔叔就说:“你们两个在这里呆着,不要乱跑。”“好的,没问题。”钰怡叔叔的朋友就给了钰怡50块钱。说:“如果你们两个在这里坐着,饿了就去小卖部买点吃的,如果无聊了就去买点玩的。只要不离开这个地方就可以。”钰怡就说:“好啦,知道啦,你们上去吧,我们在这里等你们。我们会小心的。”
就这样,我和钰怡在水濂山中间那里待了一个小时多。过了一个小时后钰怡叔叔和他的朋友下来了。他看见钰怡都快要睡着了。就说:“看你们这次这么听话就带你们去玩一下机动游戏吧。”钰怡听到这句话后就像吃了维生素命片一样浑身充满了力量。立马飞奔到了,机动游戏那里。
钰怡叔叔给了他100块我和玉姨跑到了售票处那里。把那一百充到了卡里面。我们先玩了飞椅,后来我自己又玩了海盗船。接着玩了碰碰车,玩碰碰车的时候钰怡经常被其他车给撞到。下车的时候我和钰怡都有一种晕晕的感觉。
后来我们把卡里面的钱用完之后。就开开心心的回家了。
欢乐中国年篇十六
雪飘梅香,烟花笑绽,又一个欢乐和谐中国年姗然而至。九天严寒不能封冻北方雪国的生机勃勃、热意融融,欢声笑语伴着浓浓的“年味儿”在市井街头弥漫、在百姓心中荡漾,处处洋溢着喜庆祥和的节日气氛。
腊尽春来,春节是中华民族古老而隆重的传统节日。普天同庆,举国承欢,都是因为春节是一元复始、除旧布新的起点。“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王安石的诗十分真切地道出了过年的意境和氛围。古朴的桃符早已被艳丽的春联代替,吓“年”的爆竹依然声声脆响,人们对于生活的信念、幸福的企盼、理想的追求和未来的憧憬,都从这个春天的节日开始了。
迎春的节日越过越红火,一年胜似一年。无论城市还是乡村,人人都绽放着灿烂的笑脸和满足的喜悦,随处可见古老童谣中展现的淳朴年俗:“过大年,好热闹;穿新衣,戴新帽;挂灯笼,放鞭炮;跑旱船,踩高跷;吃年糕,哈哈笑;糖葫芦,我也要……”如今,人们已经不再在乎过年时“吃好穿新”了,寻常日子优渥的物质生活就好比天天过年一样,于是便追求更加丰富多彩、激情振奋的文化生活。除夕之夜,阖家欣赏春节电视文艺晚会已成为当今新的年俗了。流光溢彩的焰火晚会、绚丽多姿的彩灯会展;大千世界的巡游狂欢、妙趣横生的民俗表演;扑朔迷离的化装舞会、美不胜收的文艺表演;令人垂涎的风味美食、沁人心脾的书画联展……这种集展销、表演、娱乐、狂欢于一体的迎春盛会,营造一个热烈火爆、万民同乐的庆典气氛,令黎民百姓喜爱有加、留连忘返。
春节又是欢庆团圆的日子。老年人喜欢怀旧回忆,年轻人希冀展望未来,都可以在春节里获得十分和谐的融合。一年到头忙忙碌碌,总该找点儿空闲回家看看吧——孝敬父母,关爱儿女;夫妻团聚,弟兄重逢;老友相聚,新朋有约……定居闹市的城里人,随着儿女长大,事业有成,便油然而生愈来愈浓的乡情;也有越来越多的人似乎看够了荧屏千篇一律的文艺节目,或者厌倦了城里不伦不类的过年招式,于是就都同声唱着《常回家看看》的歌儿,纵然千里迢迢、风尘仆仆,也要回到乡下老家去过年。虽然车站、码头和机场显得更加拥挤,而整个城市却变得一时难得的空旷。或许,惟有乡下才能真正找到原汁原味过中国年的感觉——清新的空气、静谧的田野、淳朴的民风、浓厚的年俗,还有“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的诗情画意。
爆竹一声歌盛世,红梅万点报新春。春节就像婀娜多姿的春姑娘,总是同报春的节令相伴而来。人们歌颂春天,因为万象回春是生命的觉醒和回归。今天神州大地的康平盛世,是同改革开放的春天紧密相连的。不是吗?九州纵横,天高地阔,到处都传唱着《春天的故事》:“1979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春雷唤醒了长城内外、大江两岸……1992年,又是一个春天,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春晖暖透了万里神州、华夏故园……”华夏热土荡起滚滚春潮,万里征程扬起浩浩风帆,祖国壮丽山河从此展开了百年新画卷,走进了万象更新的春天。
“每逢佳节倍思亲。”在喜庆团圆的节日里,遥隔云山的海外亲人们,你们都好吗?你们也同祖国各族人民一样心迹相通,情思与共,热切企盼着祖国山河的完全统一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的,在全球任何角落的华人世界里,那些共同拥有中华传统民风的“龙的传人”们,都希冀着每一个“天增岁月人增寿,春满乾坤福满门”的中国年。他们一同张灯结彩,耍狮舞龙,热热闹闹、喜气洋洋地欢庆每一个新春佳节,可谓“环球同此凉热”。
春晖灿烂,又是一年花红春草绿;瑞霭祥云,又是一个欢乐和谐中国年。恭祝我们的伟大祖国和谐兴盛、物阜年丰、国泰民安!
我们在春天里祝福明天,播种希望!
欢乐中国年篇十七
中国年是吉祥的,中国年是热闹的,中国年是喜庆的。
腊八要喝腊八粥,每年腊八外婆都要熬一大锅腊八粥让我们喝,我记得有一次,外婆没有放糖,腊八粥,不,是八宝粥太苦了,苦不下咽,而外婆则笑着说‘‘我们以前都是喝苦的呀,放糖就不对口了,你就将就着吧。我晕,只好忍着苦喝下了。
过了腊八就是小年,这一天,家家都要打扫卫生,用一个字形容累,这一天要拖地、扫地、抹桌、扫蜘蛛网······哎整个全民运动会。
终于盼到了除夕这一天,只有这一天最闲了。这一天,妈妈就要做一桌子美味,什么鱼香肉丝、宫保鸡丁,土豆泥沙拉、海鲜饺子······那香味叫一个好闻。趁大家在吃饭,我偷偷的溜了出去。外面的鞭炮声、烟花声不绝于耳,特别是像打雷般的响声,彩虹般的七彩烟花。
初一起床,换上新衣,戴新发夹,出来,拜访亲戚,中午就回家吃饭,下午在家休息。
十五才叫个热闹,十五的彩色烟花可是比前几天热闹多了,这一天,人们都会在街巷上观看烟花表演,烟花声渐渐消失了,但人们对春节的热情并没有减缩。
十六过过了,年就过完了,但新的一年我们还是在期待着再过一次年。
欢乐中国年篇十八
新年到了!新年到了!我太开心了。因为有红包!超级爽!
因为老家过年,家家户户都开始放鞭炮。鞭炮声真的震耳欲聋,我的耳朵也震耳欲聋。每家每户都很高兴新年的到来!
你知道新年为什么燃放鞭炮吗?我来告诉你。这些我都是在网上找到的。
传说有个叫年的妖怪,吼声如雷,走起路来像风一样快。大年三十出来吃人。大家都怕它,但它只怕红灯和爆裂声。所以在它出来的那天晚上,人们把竹筒扔进火里,它就燃起来了。当我在听到这个声音时,我迅速逃跑了,逃到了深山里,再也没有出现过。所以鞭炮也叫鞭炮。现在的鞭炮都是火药做的,用红纸包得紧紧的,一根根挂起来,看起来很幸福,很兴旺。大家都知道!
过年了,在老家,我在门口倒贴祝福,我和妈妈在门两边贴对联,爸爸横贴。之前不明白为什么要贴“福”字。后来问了长辈,才知道“福”字被颠倒了,因为说到幸福,就会到我们家。
准备领红包,就对爸妈说:“祝爸妈身体健康!一切顺利!恭喜发财!"然后,爸爸妈妈笑了笑,马上给我看红包,祝我学习进步,我笑着收下了。我太开心了!然后我问奶奶要红包。我对奶奶说:“祝奶奶身体健康!一切顺利!有福如东海!寿比南山!”奶奶笑着说:“孙子太好了!好了,给你!"奶奶立刻从口袋里拿出一个红包。奶奶祝我学业进步。我也笑着接受了。一下子收了三个红包,唉,太开心了!
这一天我过得很开心!在此祝大家新年快乐,心想事成!谢谢大家!让我们一起度过一个繁荣的中国新年!
欢乐中国年篇十九
又一个新年到了,你们在这个春节过得怎样?我的大年初一,过得可是有滋有味。
其它地方,我不太清楚,可在我们和平镇回车岭村,每到大年初一,只要是胆子稍微大一点的孩子,都会起个大早,提着袋,到邻近的各家各户去拜年,说实在的是去讨百家糖。等我回来时,早已硕果累累,带出去的空袋子装得满满的,挺沉的,累得我直喘气,心里可高兴呢。每年年初一,我总是第一个起床,急切地等待着周围的邻居起来,好向他们拜年,可一到人家门口,心里就扑腾扑腾,羞得慌。
今年,我照样一大早起来,找了两个袋子,就和哥哥浩浩一起出发了。
一路上,我都在和哥哥讨论进了门该怎么向主人问候。我说:“我先说新年好,恭喜发财,你接着说什么呢?”听到“恭喜发财”四字,我想也没想,顺口说了句:“红包拿来。”哥哥听了笑得合不拢嘴。
奶奶家上面那几户人家都认得我们,所以不但给我们很多高级糖果,还给我们些苹果和桔子。这一来,虽然上面只有五六户人家,但也讨来了大半袋。然后我们往回走,向变电厂的方向走去,一路走过去,我们每看见一户人家都会进去拜个年,讨些糖。越走越远,糖果越积越多,很快便提不动了,我们才想起来,该回家了。回到家,我便和浩浩不停地清点成果,比比看谁多。
每次过年总是快乐的,你觉得呢?
欢乐中国年篇二十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当除夕的太阳还半蹲在西山头,我们就已经迫不及待的把大人们买来的所有鞭炮的包装拆开,一股脑的全倒了出来。
我抢先点燃一支叫花火奇遇的炮把大家带入烟花的世界,看这根火腿肠般的烟花筒上,妖娆的舞动着五彩缤纷的火花,在我们的惊讶下渐渐熄灭。到太阳全落后,我们提着火灯笼灯笼炮去挨家挨户的串门。忽然一阵震耳欲聋的声音响了起来。我回头一看,这是邻居家的大人点燃了迎接新年的串炮,这些爆竹噼里啪啦的叫着,周围瞬间烟雾弥漫,空气中的火药味呛的我们这群小孩不停的咳嗽,还有更小的孩子被烟雾熏的流出了眼泪,却还拿着棒棒糖一边吮吸,一边尖叫欢呼着。
很快,今晚的重磅戏放烟花开始了。
我们这边先放了一种小烟花,好像一盘巧克力,6块巧克力相继喷出喷泉似的烟火。又放了一个较大一点的烟花摇钱树。金黄的火花喷出,形成树形,火花相继掉到地上,好像金灿灿的元宝洒落一地。就连动画里的人物也不消停,小猪佩奇也要来凑热闹,吞云吐雾,施展魔术,跳着广场舞。这是邻居家的小孩放的。
过年啦!
欢乐中国年篇二十一
过年期间,我做了许多事情,比如放焰火、包馄饨、吃年夜饭等等。今天,我就来说说过年期间的这些事。
小年夜那天晚上,我们一家早早地来到琴枫苑广场上放焰火。我看见爸爸把半箱焰火都搬来了,有花形焰火、变色焰火、低空焰火等。爸爸让我挑一种焰火先放。我说:“这些都不合适。”爸爸一愣,答到:“难道还要买吗?”“不!”我从口袋里掏出一种长圆形的焰火。大家都明白了:这种焰火小孩也能放,而且可以放在手里放。我把焰火点燃,五彩缤纷,形态各异,真是好看极了!然后我又提了个建议:把三种不同的焰火一齐放,一定更好看,而且能放六次。大家觉得这个建议非常好,一致赞同。第一次焰火齐放的时候,我高兴得跳起来,直到第四次。我说:“还剩六个焰火,我又有个新创意,就是把六个焰火围在我们身边七米处,这样放起来一定更好看。”结果和我想的一样,我骄傲极了!
大年夜晚上,我们吃得非常丰盛,有二十几样菜。听说过了深夜。
正十二时就可以长一岁了,但是必须吃年夜饭。想到这儿,我拿起饭碗,三口两口把饭吃完了。“再来一碗……再来一碗……”我一连吃了五碗,肚子都鼓起来了。大家都看着我,我“嘿嘿”地笑了。
年初五,大家都放鞭炮,我们也放了。可我不知道为什么要放,一打听才知道,原来是接财神。我还听说晚上要吃发财馄饨。“我要亲自包馄饨!”我兴奋地喊到。下午,我和妈妈一起包馄饨,大约包了三十个,我有点没心思了,想搞点创意。我把馄饨包成猫形,招财猫嘛!还有的包成大象形,表示力气大。晚上,我吃了二十多个馄饨呢!
这个年我过得好开心呀!
欢乐中国年篇二十二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有些人期盼粽香四溢的端午节,有些人盼望团团圆圆的中秋节,有些人钟爱红旗飘扬的国庆节,而我最喜欢的则是辞旧迎新的春节。
春节是什么?春节是一种美好的象征,是一次团圆的机会,是最热闹的节日。至于它为什么是最热闹的节日,是因为它有一种独特的气息——年味。
年味是香,是锅中饭菜那醉人的、香飘四溢的香;是酒瓶中漫出来的令人沉醉的酒香;更是小孩子们手中沁人心脾的糖香。饭香醉人,酒香醉人,年味更醉人。每年临近春节,大人们都开始紧赶慢赶,置办年货。而我们呢,则是每天都在快乐的玩耍,仿佛新年一到,大家都可以放下烦恼,放下忧愁了!几个小朋友聚在一起,闹一闹,笑一笑,这才是童年该有的样子!
年味是景,是树梢新抽的嫩枝绿芽,是墙角散发香气的梅花,是随寒风摇曳的盏盏灯笼。年味之景,在枝头,在墙角,在屋外,在屋内。处处皆景,少的只是一双发现美的眼睛。
年味是声,笑声炮声烟花声声声入耳,人们互道祝福的声音、鞭炮的噼啪声、烟花在天空中绽放的声音,都给这个新年增添了些许色彩。但今年是个不一般的年:人们响应就地过年的号召,第二年没有返回家乡;为了提升空气质量,今年全北京都禁止燃放烟花爆竹,让年味一下子就减少了不少,但今年也有特别之处……当“老传统”遇上“新国潮”,当中国年遇上冬奥会,年味就变得不一样了。
中国年的新模样,习俗或许有变,但情意总是不减;形式或许革故鼎新,情感永远浓郁升腾。春节,是四季轮回的起始,意味着新一年的开始。愿人与人之间和谐美满,真挚的牵挂连同新春佳节始终火红的底色不断升温,温暖更加美好的一年。
欢乐中国年篇二十三
“当、当、当------”新年的钟声再次萦绕在耳畔,家家户户早已贴上了火红的对联,男女老少乐得合不拢嘴。孩子们自然是最快乐的一族,有的目不转睛的收看这春节联欢晚会,有的急着给亲朋好友,老师长辈发短信,打电话,新年的祝福话语说也说不完。屋外的鞭炮声此起彼伏,炸开了锅。五彩的烟花更是把大年三十的夜晚点缀得格外的绚丽多彩。
正月初一,农历新年的第一天载着人们的喜悦而来。我这个平时最爱赖床的懒人,今天也破天荒一大早就起来了,因为我很想穿上我新买的漂亮的衣裳,出去好好炫耀一番。
吃完早饭,就该去走亲访友拜年了。路上,我遇到了同路的朋友。我们小孩子走在拜年队伍的前面,见到长辈们拜个年,吉利的话语源源不绝地从口中倾泻而出,乐得长辈们个个眉开眼笑。平日里严肃的家长门今天也好像变了个人似的,对我们是那么放纵,那么宽容。
“放鞭炮了!”不知是谁喊了一声,我们很快聚在一起。一串串鞭炮在我们手中点燃,响声震天,四处飞溅,仿佛要把一个个愿望送到千家万户。一阵阵炮竹声接连不断,热闹非凡。
不知不觉就到了吃饭的时候了,望着满桌子平时最爱吃的菜肴,我却一点都不觉得饿。大人们在推杯换盏之间,谈论的最多的话题就是:今非昔比啊!今天的幸福生活从餐桌上最能说明问题,现在人们生活好了,天天就像在过年!
我的中国年,我的幸福年!
欢乐中国年篇二十四
春节是咱传统的节日,也是中国最大的节日。在那一天,人们都忙忙活活的。
关于春节还有一个古老的传说。听奶奶给我讲: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个叫“年”的怪兽。它头上长着角,非常凶猛恐怖。在除夕那天出来掠食噬人,威胁人们的生命安全。在人们的长期实践中,发现“年”有“三怕”——一怕声,二怕光,三怕红颜色,于是,人们为了驱赶它,用红颜色的桃木砍成牌子挂在门口,称谓“桃符”。砍来青竹子烧,燃烧时发出劈劈啪啪的“声音”和“光”,“年”见了,吓得落荒而逃。第二天一早,大家安然无恙,互相拱手祝贺,“拜年”也就由此而来。
现如今,我家过春节的时候,我和爷爷都会一起贴福字,贴对联,我好奇地问:“爷爷,这白白的浆糊能粘的住吗?”爷爷笑着说:“粘得住,粘得可结实了。”
我们家的年夜饭丰盛极了,有鱼,肉,蔬菜,还有必不可少的饺子,爷爷常常在这一天请很多人到家里来,一起热闹热闹,我还挣了不少压岁钱呢。
吃过年饭,我和爸妈一起守岁。当12点的钟声响起,人们涌出屋门,放起鞭炮,欢呼雀跃,迎来新的一年。
到了初一,我和爸妈穿的喜气洋洋的,漂漂亮亮的去拜年,给人回礼。
这就是咱中国传统的文化,这就是咱中国人最快乐的日子!
【本文地址:http://www.pourbars.com/zuowen/140896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