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区政府政府工作报告(通用20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22 07:35:17
最新区政府政府工作报告(通用20篇)
时间:2023-11-22 07:35:17     小编:笔舞

报告中的图表、表格和图片应清晰、美观,并能有效地支持论点或说明问题。报告的结论应该客观、明确,以回答报告提出的问题或解决报告涉及的问题。以下是一系列精心挑选的报告样例,包含了不同领域和主题的范文。

区政府政府工作报告篇一

道里区位于哈尔滨市区西北部,下面是本站小编给大家带来的道里区政府。

欢迎阅读!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区政协委员提出意见。

20xx年工作简要回顾。

20xx年,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区人大的依法监督和区政协的民主监督下,区政府认真贯彻落实党的,xx届三中、四中全会和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牢牢把握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紧紧围绕“两区”发展战略目标,抢抓机遇,全面深化改革,深入实施“五大战略”,大力推进“五大工程”,加快“三大经济带和六大功能区”建设,圆满完成区xx届人大三次会议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保持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

——经济平稳健康发展。

综合实力持续增强。预计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58亿元,同比增长7%;完成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280101万元,同比增长10.5%,增幅位列全市八个城区第一名。其中,税收收入完成230456万元,同比增长11.8%,税收总量和增幅位列全市八个城区第一名。预计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479亿元,按可比口径同比增长26.5%;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86亿元,同比增长12%;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达到14616元,同比增长13%。在《人民日报》发布的20xx年中国中小城市科学发展评价排行榜中,道里区入选全国投资潜力百强区,同时跻身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区。项目建设全面提速。全区实施大项目100个,总投资1312亿元。其中,经济建设类项目65个,社会事业类项目35个。投资100亿元以上项目4个,10亿元以上项目34个,1亿元以上项目48个,全部开复工,完成投资339亿元,占年计划的101%。犹太老会堂音乐厅等54个项目竣工。招商选资成效显著。全年共引进项目551个。其中,引进签约10亿元以上产业项目10个,1亿元以上产业项目9个。预计实际利用国内资金128亿元,同比增长25%;实际直接利用境外资金10643万美元,同比增长20%。现代服务业日益壮大。“五大商圈”的辐射带动作用明显提升,海宁皮革城、远大购物广场等大型购物和专业市场相继开业运营;“上海沙龙”商服休闲步行街区项目竣工;中央红、联强和苏宁云商中央大街超级店等电子商务快速发展。园区建设稳步推进。新榆园区新增80万平方米用地指标征收开始启动,争取到市政府园区扶持资金887万元,完成园区排水工程建设。引进加西亚电器、红旗森联冷冻等项目,园区入驻企业达28家。太平空港经济区申报获得国家受理,引进中国飞机拆解基地和绿地空港城等一批重大产业项目。扶持民企力度加大。市、区政府为13家科技创新型企业提供扶持资金950万元,申报市级重大产业项目2个,5家中小企业获得市级创业扶持基金420万元。加大对北方威特等重点出口企业的扶持力度,提高出口企业市场竞争力,预计全区实现进出口总额3.78亿美元,同比增长6%。文化旅游繁荣发展。投资20xx万元,对中央大街休闲区及辅街进行维修改造。开展以“迷人哈夏·时尚老街”为主题的老街音乐汇、首届哈尔滨长岭湖国际冬捕冰钓旅游节等20项系列文化旅游活动。中央大街在全省率先推出夏、冬两季延时营业的“夜生活”消费,率先为游客提供区域性免费“wifi”服务,进一步丰富文化旅游内涵。中央书店成功转型为全省首家集购书、休闲、阅读、交友于一体的时尚休闲书店;哈尔滨游客服务中心落户中央大街。斯大林公园、九站公园等14个主题公园链接成的沿江景观带更富魅力。群力文化产业园区初具规模,哈尔滨音乐厅投入使用,银泰城东南亚风情街建设进展顺利。道里区在全市旅游文化时尚产业融合发展推进会上介绍经验。现代农业提质增效。实现农业生产总值26.5亿元,同比增长6%。投资3.3亿元,实施哈尔滨天顺园生态农业标准园、长岭湖都市生态休闲渔业标准化示范园区等农牧业项目8个,新建棚室156栋,全区棚室总数达到7795栋,立业蔬菜基地被确定为全市农业物联网试点;奶牛存栏2.4万头,生猪存栏8.4万头,家禽存栏180万只,鱼养殖面积3500亩、产量1400吨;现代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到8家,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到310家,农村经济稳步发展。建立土地经营权纠纷仲裁机构,完成农村土地、林地、草原、水面实测和确权工作。

——城乡面貌明显改善。

棚改征迁工作走在全市前列。敢于担当,主动作为,完成棚改征收征地项目20个、442.5万平方米,拆除违法建筑583处、35.9万平方米,建设棚改回迁安置房80万平方米,回迁进户居民4278户,城乡路旧城改造、机场扩建、民生尚都二期等一批省、市大项目如期实现净地,煤五三号地块棚改项目实现当年立项、当年征收、当年净地、当年开工,为改善居民群众居住条件赢得时间。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加强。完成《哈尔滨市道里区概念规划》、《哈尔滨市道里西部地区城乡统筹总体规划》。维修改造道路10条、11.4万平方米,临街踏步1700余处、1.4万余平方米,整治人行道11.6万平方米。全市春季道路灌缝现场交流会在道里区召开。金山堡集中供热源项目投入使用,覆盖供热面积800万平方米。拆并小锅炉56台,完成老旧管网改造41.2公里,全区集中供热覆盖率和物业投诉办结率位列全市各城区之首。爱建立体停车楼项目投入使用。新建农村公路20.7公里,改造农村泥草房84户,新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8处。城乡生态环境显著改善。改造物业弃管小区20个,维修改造老旧住宅楼体121栋、棚户区171处、居民庭院1000余个。绿彩化街路23条,绿化造林160亩,裸土地硬铺装、绿化覆盖23.4万平方米,新建和升级绿地57.2万平方米,城市景观亮化异彩纷呈。投资4000万元,开展城乡结合部环境综合整治行动,完成老机场路和哈双北路沿线村屯道路维修、绿化、牌匾整治以及沿线房屋墙体粉刷。从20xx年开始,将每年1000万元农村环境整治资金列入区级财政预算,建立健全城乡环境建设一体化运行体系。精细管理水平明显提升。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五从五起五延伸”市容环境卫生综合整治行动和“百街万点促升级”活动,延长保洁作业时间,全区无积尘示范街路和广场达到43处。在全国率先组建牌匾形象设计室,为1420户商家免费提供服务。投入3462万元,增配各类作业车辆45台、电瓶封闭式垃圾三轮倒运车200台、垃圾箱10000个、果皮箱4000个,机械化清扫作业率提高到62%。清冰雪成效显著,市政府在道里区召开了全市清冰雪工作现场推进会。开通“数字城管”官方网站和城市管理微信平台,及时处置城市管理问题,群众满意率达99%。构建城管、园林、执法、公安、交通及小区“六位一体”联动管理格局,城市管理水平迈上新台阶。

——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教育资源均衡发展。着力改善城乡办学条件,投资8083万元,维修扩建新建中小学校60所。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先后组织开展各类培训280次、培训教师6000余人次,发放绩效工资2181.3万元,中小学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升。编辑《道里区公民意识教育读本》,得到国务院妇儿工委的好评。承办海峡两岸学校特色体育交流研讨会,6所省级示范幼儿园被指定为第四届中国幼儿园园长大会观摩现场。卫生计生工作再创佳绩。启动新建改扩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5个,3000平方米以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达到7个,位居全省首位。投资3.5亿元、占地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3.9万平方米的全省区级最大的医疗卫生服务中心建成并投入使用。“云医疗”卫生信息化平台建设稳步推进,探索建立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模式,《人民日报》头版给予报道。新农合参合人数、参合率再创历史新高。道里区成为全国区级唯一承接国家级“婴儿胃肠道常见问题筛查干预”科研项目研究单位,安静安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荣获全国群众满意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称号。全市流动人口计生协会服务管理现场会在道里区召开,道里区被确定为全国流动人口计生服务管理项目试点区,荣获全国人口计生宣传工作先进单位荣誉称号。文体工作长足进步。圆满完成全国先进文化区复检工作;新安装健身路径23套;开展文化下乡、“唱响中国梦”等系列主题活动800余场(次);组织1141人齐奏葫芦丝表演,创造吉尼斯世界纪录;区驻馆团队荣获奥地利维也纳世界“合唱节”金奖、全国第六届“爱我中国”老年春晚最佳组织奖和东北三省合唱节金奖等称号。社会保障更加有力。加大公共服务保障投入,健全城乡社会保障体系,认真贯彻落实各项救助保障政策,高标准完成创业就业、医保扩面、低保救助等工作,为百岁老人每人每月发放敬老费700元,发放标准全省最高。全国“暖心工程”社区服务站试点达到6家,道里区作为全国试点城市唯一代表在人民大会堂召开的全国“暖心工程”年度总结大会上作经验介绍;启动建设全国规模最大、功能最全的区级残疾人综合服务中心,道里区荣获全国残疾人之家称号,在中国青年志愿者助残“阳光行动”启动会议上作典型发言;出台《道里区妇女儿童法律援助暂行办法》,成立社区“儿童之家”116个,在全省率先实现了全覆盖。社区建设实现突破。新建1000平方米以上“中心社区”2个,全区“中心社区”达26个;通江街道红专社区、太平镇太安村荣获国家级综合示范社区称号,道里区荣获全国城乡一体化幸福社区建设示范单位荣誉称号;道里区“中心社区”建设的成功经验被民政部编入《中国特色社区建设理论与实践创新丛书:中国特色社区建设哈尔滨市道里区经验》全国发行推广。村“两委”班子换届选举工作稳步推进。文明创建亮点纷呈。深入开展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等各类文明创建活动,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开展以“八大环境”、“十项重点工作”为主要内容的创城活动,创城考评在全市综合评比中多次名列第一,圆满完成国检测评任务;道里区95岁老人彭云松和雷锋车队栾景通被评为全市“十大杰出老人”和“十大孝星”,兆麟街道荣获省级道德模范示范点称号,道里区作为全市唯一试点单位在全国中部地区志愿服务工作推进会上作典型发言。建立学校、家庭、社会相结合的“三位一体”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网络,建立完善社区(村)家长学校158个,道里区未成年人教育工作连续两年在全市测评中名列第一,连续五届荣获全市先进区。社会保持和谐稳定。坚持“三条线”抓信访,集中开展进京非正常访“百日”会战专项行动,化解信访积案74件,办理上级交办信访案件1117件,办结率达100%,进京非访排序退出全省前20名,实现区委、区政府提出的“减量退位”的工作目标。太平镇“枫桥经验”在全市推广。深入推进“强基工程”建设和“平安道里”创建工作,加大对各类犯罪行为打击力度,全区8类主要案件下降11.6%。深入开展安全生产大排查、大整治、回头看等专项行动,严格落实“四个责任”,安全事故数、死亡人数、伤人数和经济损失四项指标分别下降17%、48%、55%、32%。成立了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加大食品药品生产经营和安全监管力度,道里区食品安全工作在全市考评中获得优秀档次。

——政府自身建设全面加强。

民主法制更加健全。依法行政,依法履职,行政能力明显提升。自觉接受人大的依法监督和政协的民主监督,办理三级人大代表建议155件、政协提案86件,办复率达100%。依法规范政府行政行为,处理行政复议案件12起。畅通社情民意诉求渠道,通过区政府门户网站公开各类政务信息3069条,办复“民生民意”网帖1366份。开展“千名干部下基层·化解矛盾保稳定”主题实践活动,调解案件871件,成功率达97%。深入开展“六五”普法工作,受理法律援助案件422件,为困难群众挽回经济损失373万元,道里区被评为全国“六五”普法中期检查先进集体和全国依法治区创建活动先进单位。工作作风明显转变。深入学习贯彻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严格落实执行中央“八项规定”、省委省政府“九项规定”、市委“十项措施”和区委相关要求,清理清退公务用车60辆,局级领导办公用房6间、90平方米;压缩“三公”经费347.58万元,同比下降41%;查摆整改区政府党组“四风”问题65个,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取得实效。组织开展作风建设突出问题“五个专项整治”行动,会风、文风和工作作风明显改观。严格落实政府绩效考核办法,出台《道里区重点工作行政问责办法》,公务人员的办事效率明显提高。廉政建设不断加强。严格贯彻执行《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和《党政机关国内公务接待管理规定》,大力倡导艰苦奋斗、勤俭节约之风。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严格履行“一岗双责”。出台《道里区关于从严监督二级班子党政正职权力运行的若干规定(试行)》,开展公款吃喝等检查910次。加大项目招投标、征地拆迁、政府采购等重点领域、关键环节的监管力度,查处违法违纪案件50件。

国防、人防、民族宗教、侨务、外事、审计、统计等工作成效显著。为民兴办的“十件”实事全部兑现。

各位代表!道里区政府20xx年取得的工作成绩,得益于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和科学决策,得益于区人大的依法监督和区政协的民主监督,得益于全区广大干部群众的敢于担当和攻坚克难,得益于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人民团体和驻区单位、离退休老同志以及所有关心道里区发展各界人士的鼎力支持和无私奉献。在此,我代表道里区人民政府向所有关心支持道里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同志们、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应清醒地看到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产业发展不均衡,高端服务业比重小、规上工业实力不够强;二是各项刚性支出增多,城乡社会保障压力较大;三是信访形势仍然比较严峻,一些影响社会稳定的因素还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解决;四是“四风”问题依然存在,个别工作人员“慵、懒、散、玩、浮、拖、推”现象还没有杜绝,违法违纪现象时有发生,这些问题需要我们在今后工作中认真加以解决。

20xx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任务。

20xx年是全面完成规划的收官之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也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开局之年,我们面临的繁重任务前所未有,加快经济社会发展的机遇前所未有。内外形势复杂多变,机遇和挑战交相并存,国际经济复苏缓慢、国内经济进入新常态后“三期叠加”、市场需求持续低迷等外部因素的影响没有明显改变,加之我们自身发展内生动力不足,结构不尽合理,保持全区经济在较高起点上持续快速发展的难度较大。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发展的潜力和机遇,全面深化改革的政策红利逐步释放,党的xx届四中全会作出《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国务院出台35条政策支持东北振兴,黑龙江省出台65条措施、哈尔滨市出台45条措施促进经济稳增长,特别是随着国家“一路一带”战略的实施,黑龙江省“五大规划”的深入推进、建设东部陆海丝绸之路经济带和哈尔滨市对俄合作战略的全面升级,必将为我们加快发展、科学发展、率先发展创造前所未有的战略机遇;随着城市西扩和空港经济区的开发建设、地铁2号线和3号线等重大基础设施的启动建设,必将为全区招商选资、上大项目提供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多年来招商选资和大项目建设,积淀跨越发展的后发优势,也必将成为推动全区经济社会跨越发展的强劲动力。

20xx年区政府工作总体要求是:以党的和xx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认真贯彻区委部署要求,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大力实施“东部大提升、西部大开发”战略,以改革开放和科技创新为动力,以产业项目建设为牵动,以新“四化”为载体,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根本,以全面依法治区为保障,全力打造“高端服务业承载区、临空经济核心区、文化旅游引领区、新型城镇化示范区、幸福和谐首善区”,保持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努力在全省全市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20xx年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7%左右;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按可比口径同比增长8%左右;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按可比口径同比增长7%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2%左右;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长10%左右;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3%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0.5‰以内。

一、保持经济平稳健康增长,着力提高区域综合实力。

(一)深入实施项目牵动战略,夯实晋位跨越新基础。坚持把大项目建设作为“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的“总开关”,调动一切力量抓项目,一年四季引项目,跟踪服务落项目。计划实施大项目100个,投资100亿元以上项目4个,10亿元以上项目35个,1亿元以上项目47个。其中,经济建设类项目65个,社会事业类项目35个,总投资1481亿元,年度计划投资340亿元。继续实施“一个产业项目、一名区级领导、一家牵头单位、一套推进方案、一以贯之全程服务”的项目建设推进举措,重点推进群力财富中心、银泰东南亚风情街等大项目建设,力争洽谈项目早签约、签约项目早开工、开工项目早竣工、竣工项目早达效。围绕闲置资源、优势产业和承接平台,重点引进一批对产业结构调整具有导向和牵动作用的大项目,从根本上优化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走可持续发展的路子。深入落实国家和省、市一系列促进企业稳增长的政策措施,把握投资导向,优化发展环境,搞好产业对接,用好、用足、用活各项优惠政策,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努力建设经济发展强区。

(二)深入实施商务兴区战略,提升产业发展新层次。进一步发挥“五大商圈”的辐射带动作用。按照《中央大街20xx—20xx年业态发展规划》,加快推进欧柏林音乐酒吧广场、哈尔滨维美戴斯酒店等项目建设,全面提升中央大街区域业态水平。充分挖掘兆麟地区潜在发展优势,着力优化发展环境,重点推进新透笼二期、万泰国际等项目建设。加快推进卓展二期、爱建新城商服等项目建设,启动地铁2号线通江街核心区规划,引进地铁2号线项目公司总部,谋划旅游服务区和现代服务业集中区,促进中央大街商圈与爱建商圈一体化发展。加快推进哈尔滨工业品博览城、汇智时代广场、盛泽国际广场等项目建设,进一步提升顾乡商圈的影响力。积极主动与哈西办沟通配合,重点推进投资超百亿的银泰城和星光耀项目,以及招商贝肯山、汇智金融企业总部等项目建设,着力打造高端现代服务业升级版。加大对民营企业扶持力度,优化调整传统服务业,鼓励支持物联网电子商务发展,将道里区建设成为立足全市、服务全省、辐射东北亚的现代服务业核心区。

(三)深入实施园区开发战略,拓展产业承接新平台。加快新榆工业园区80万平方米征地工作和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大力推进中丹智能节能循环产业园区项目,加快加西亚电器、畅普管业等项目建设。调整空港经济区60万平方米用地指标,重点推进哈尔滨机场扩建、中国飞机拆解基地、绿地空港新城、哈尔滨空港国际物流增源区、哈尔滨绿色农产品及粮食交易中心等项目建设。深入开展科技服务“十百千”走基层活动,举办第二届道里区科技项目对接洽谈暨科技成果展览会,着力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扶持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型企业发展壮大。

(四)深入实施文化旅游强区战略,培育经济增长新能极。围绕“一带三区”旅游文化发展格局,进一步完善旅游基础设施,加快沿江堤顶路项目的申报工作,建设松花江滨水景观带。做足“老街音乐汇”等系列旅游文化活动的大文章,彰显欧陆文化和异域风情;发挥群力文化产业聚集区的辐射带动作用,力争把海宁皮革城晋升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全力打造长岭湖、天顺农业生态园、太安村、新江村运粮河口等特色旅游景点,完善乡村旅游休闲度假区。组织开展好第二届哈尔滨长岭湖国际冬捕冰钓旅游节活动。推进工美集团、陈金时尚综合体育馆等文化产业项目建设,进一步完善群力文化产业集中区的服务功能。加快兆麟演艺娱乐文化产业集中区和中央大街欧陆文化产业区的建设,打造文化旅游强区的新亮点。

(五)深入实施新型城镇化引领战略,加快城乡一体化建设新进程。以“四个一体化”为目标,“四轮驱动”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加快推进新发镇建国社区建设,完善各项配套设施,确保农村居民安居房顺利回迁。积极推进新农镇新型城镇化和“美丽乡村”试点项目建设,组织实施太安村18万平方米新型社区建设。全面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引导农村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意见》,深化现代农业综合配套改革,稳步推进集体土地确权颁证工作,加快土地流转交易平台建设,探索建立财政转移支付、社会保障等向农村倾斜的体制机制。大力发展“菜、奶、菌、花、果”五大特色主导产业,推进立功都市现代农业庄园、榆树镇高标准基本农田土地整治、红旗森联冷冻鲜配送项目、先富空港高标准露地蔬菜核心区等涉农项目建设。组织申报绿色蔬菜基地科技示范项目,进一步扩大万顺花卉基地规模,继续扶持天顺园集团、中央红集团、祝旺良种猪繁殖基地等农业龙头企业发展,推动种养业向标准化、规模化、产业化、生态化发展。辟建蔬菜交易市场,构建农产品产供销一体化的生产经营体系。

二、全面加强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

(一)大力推进公共服务惠民工程,加快民生事业发展。优先发展教育事业。以创建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区为统领,加强机关干部、校长、教师和教研员四支队伍建设,建立健全绩效考评、师德奖惩、教师流动机制,大力开展“高效教学年”活动,推动优势资源向教学一线倾斜,进一步扩大名校、名师的带动效应和影响力,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探索多元化、集团化办学模式,整合公办学校资源,鼓励社会资本兴办高水平的民办学校,提高整体办学水平。大力实施“云教育”项目,加强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突出专业教学特色,形成各类教育均衡优质发展局面。着力改善城乡办学条件,全年新建中小学校9所、抗震加固14所。进一步优化医疗卫生资源配置。完善区医疗卫生服务中心功能,新建、改扩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6个;开展“医养结合”特色服务,成立社区“医疗养老”试点2个;进一步加强慢病管理体系建设,完善家庭医生签约式服务;健全“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积极推进“医联体”建设,完成病区结算、异地结报等6项医疗云软件互动平台建设试点区建设任务。认真做好国家计生协流动人口计生服务管理项目验收工作。大力发展文化体育事业。强力推进群力新区图书馆主体工程项目建设,协调推进区综合体育场馆的规划落实工作;建设社区公共电子阅览室分馆3处,提档升级全省首家(区县级)数字图书馆;全力做好区文化馆“国家一级馆”复检工作;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和传承,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工作;组织开展魅力道里艺术节等系列品牌活动,丰富城乡群众文化生活。大力推进社区基础设施建设。新建中心社区2个,创建市级“五星级社区”2个,进一步拓展社区综合信息服务平台;扩大社区服务范围,提高服务水平,完善以便民、卫生、文体、教育、为老、平安等为主要内容的15分钟社区生活服务圈。

(二)大力推进城市建管升级工程,建设生态宜居城区。以“干净、整洁、有序、靓丽”为目标,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和“五从五起五延伸”市容环境卫生综合整治行动,牢固树立精细化、人性化和智能化的城市管理理念,不断完善城市功能。重点推进绿地中央广场、汇智时代广场、五洲国际等8个市重点项目征收征地工作,棚改回迁安置房开工面积55.53万平方米;继续保持拆违工作高压态势,对私建滥建零容忍;维修道路15万平方米、人行道12万平方米;维修改造老旧小区庭院300个、巷道20条,提档升级街区灯饰小品、楼体亮化;实施绿彩化项目41个,补植道路行道树209条,新增绿化面积14公顷。实施居民庭院封闭式管理。进一步夯实街道办事处环卫作业精细化管理基础,强化无积尘示范街区管理。构建区级物业供热、环境整治应急事件快速反应平台、应急处置机制和应急反应队伍,构建统一领导、便民高效、综合联动城市管理新格局。统筹推进城乡环境一体化建设,健全长效管理机制。全力以赴抓好绿色清冰雪,实现“首场必净、场场干净”目标。强化物业供热监管,继续加大拆炉并网、老旧管网改造力度,扎实推进西部热源厂项目建设。

(三)大力推进社会保障工程,增强人民群众福祉。建立健全覆盖城乡的劳动就业社会保障服务体系,实现就业再就业1.5万人,培训1.1万人次。加大劳动保障监察执法力度,推进区劳动人事争议仲裁机构建设,切实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加快城乡社会救助一体化建设,最大限度保障城乡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健全完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积极推进全市首家综合性社会福利中心建设。加快推进区级残疾人综合服务中心建设。建立农村残疾人产业扶贫基地,实现农村残疾人规模就业。切实保证残疾儿童接受义务教育。稳步提高各类社会保障待遇标准,切实保障妇女和未成年人合法权益,全面完成道里区妇女儿童发展规划各项指标任务。

(四)大力推进平安建设工程,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坚持“三条线”抓信访,加大积案化解工作力度,依法解决群众合理诉求,实现信访工作“减量退位”的目标,确保社会和谐稳定;坚持谁主管、谁负责,管行业必须管安全工作的“一岗双责”原则,全面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加大对人员密集场所、危房棚户区、高层建筑、道路交通等薄弱环节和突出问题的监管力度,构建长效监管机制,坚决遏制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发生;深入开展食品安全城市创建活动,强化监管,严厉打击食品药品安全违法犯罪行为,保障食品药品安全;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突出群防群治,提高社会治安防控能力;抓好人民调解、司法调解、行政调节和社区矫正、安置帮教工作:大力推进“天网”工程建设,进一步加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坚决遏制各类刑事犯罪活动。

(五)大力推进文明城区创建工程,提高社会文明程度。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全面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建设;巩固拓展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成果,扎实推进各类文明创建活动,建立完善文明城市长效管理机制;依托市民学校、家长学校等阵地,广泛开展“我推荐、我评议身边好人”等活动,健全完善志愿服务“13810”机制,不断提升志愿服务影响力;全面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实现未成年人活动阵地建设全覆盖。全面完成为民兴办的实事。

三、切实加强政府自身建设,着力提高依法行政能力。

(一)坚持依法行政,规范执政行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xx届四中全会精神,进一步强化法治思维;坚持重大事项报告制度,自觉接受人大的依法监督和政协的民主监督,严格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坚持民主集中制,严格履行政府议事规则,将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集体讨论作为大项目建设、重大行政决策的法定程序,充分发挥政府法律顾问在行政决策中的咨询服务作用,做到依法、民主、科学决策;深入开展“六五”普法活动,教育引导广大人民群众自觉地学法、懂法、守法、用法,让法律权威成为人民的内心拥护和真诚信仰;强化执法监督,严格落实执法责任追究制,促进规范公正文明执法。

(二)坚持为民勤政,提高办事效率。深入学习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按照“三严三实”要求,切实加强作风建设,着力解决“中梗阻”和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严格落实首问负责制和限期办结制,大力倡行“一线工作法”,努力提高办事效率;深化审批制度改革,优化审批流程,缩短审批时限,实施一站式、“保姆式”服务,提高企业和居民群众满意度,以优质高效服务取信于民、造福于民。

(三)坚持科学理政,增强发展动力。遵循经济社会和自然发展规律,切实把政府管理纳入科学化轨道,提高行政管理水平。正确处理政府与市场、社会的关系,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以较低的管理成本实现较优的工作目标,提高行政管理效率;建立健全社会组织参与城市管理和社会服务的体制机制,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最大限度地激发各类社会主体活力,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凝聚推动全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强大动力。

(四)坚持从严治政,强化责任担当。加大对政府公务员特别是领导干部的教育管理力度,始终保持整治“四风”问题的高压态势,着力铲除“四风”滋生蔓延的土壤;建立并实施政府权力清单制度,强化行政监察和审计监督,坚决消除权力寻租空间,切实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坚持开门纳谏,广开民意渠道,深入推进政务、村务和厂务公开,切实增强政府工作透明度;加大监督检查力度,强化绩效管理,严格行政问责,狠抓工作落实,切实解决行政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伪作为等损害群众利益和服务群众不到位的问题;大力弘扬“五敢五不怕”精神,牢固树立责任担当意识,营造敢于担当、勇于负责的行政环境。

(五)坚持廉洁从政,树立良好形象。深入贯彻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认真履行“一岗双责”,坚决做到“四不为、四管住”;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省委省政府“九项规定”、市委“十项措施”和区委相关要求,认真执行《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党政机关国内公务接待管理规定》,强化办公经费预算管理,严控“三公”经费支出,降低行政运行成本;加强政府投资项目管理,严肃查处违法违纪行为,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各位代表!梦想承载希望,奋斗开创未来。党的和xx届三中、四中全会描绘了改革发展和依法治国的宏伟蓝图,让我们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领导下,在区人大的依法监督和区政协的民主监督下,进一步解放思想,改革创新,敢于担当,戮力同心,真抓实干,为努力在全省全市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共同谱写道里区更加美好的明天而努力奋斗!

3

页,当前第。

1

1

2

3

区政府政府工作报告篇二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河东区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政协委员和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20xx年工作回顾。

20xx年,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领导下,在区人大、区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区政府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一系列重要讲话和对天津工作的重要指示,紧紧围绕建设美丽河东、实现“金贸”定位,立足河东发展、百姓利益,团结依靠全区人民,凝心聚力,求真务实,攻坚克难,开拓创新,全区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社会保持和谐稳定,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各项工作稳中有为、稳中有进,圆满实现了全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

20xx年,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强化提质增效,综合实力稳步提升。

坚持稳中求进、稳中求优,以提高发展质量效益为中心,以大项目小巨人楼宇经济为重点,全力推动“一三六六”产业加快聚集,主要经济指标实现快速增长。预计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00亿元,增长8%,服务业增加值比重提高到90%以上;区一般公共预算收入45亿元,增长18%;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131亿元,增长16%;万元生产总值能耗下降4%,节能减排完成年度任务。

招商引资成效明显。实现内、外资到位额235亿元和1.31亿美元,分别增长15.3%和9%;外贸出口4.5亿美元,增长11%;内联引资、总部经济创造历史性突破。紧紧抓住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机遇,积极对接首都优质资源,开展高端服务业项目合作,组织策划主题招商活动。引进渤海钢铁、天津物产、中铁油料等国内外500强和优势企业1210家,与四川新希望、广州碧桂园等100余家集团企业建立招商联动机制。项目建设全力推进,29个重点项目在建面积691万平方米,总投资规模977亿元。嘉里汇、渤海银行总部大厦等一批项目基本完工,中信城市广场、中粮大道等一批项目实现销售,红星爱琴海购物公园、金地国际广场等一批项目积极招商,融科瀚棠、御景嘉园等一批项目实现开工。

商务商贸繁荣发展。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330亿元,批发零售业销售额达到1330亿元。香格里拉、帝旺凯悦酒店开业,东海商厦aiz项目签约,远洋未来广场、天津万达中心、缤纷盛世购物广场等一批商业综合体投入运营,引进一批国际知名品牌和旗舰店。河东万达广场、红星国际广场等高端卖场日均吸引客流超6万人次,年销售额超10亿元,津滨大道高端商业聚集圈初步形成。

金融产业增效凸显。金融机构总量达到102家,实现留区税收2.5亿元,其中税收百万元以上企业35家。引进申银万国证券、航空产业投资基金等一批创新性金融产品和投资平台,培育人保大厦打造金融亿元楼宇,扶持福信集团打造天津市融资服务中心,推动银政企合作,加快形成金融业态聚集地。

自主创新能力增强。加快实施新一轮科技小巨人发展行动计划,新增科技型中小企业500家、小巨人企业5家,4家企业通过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建成先之科技园、信华金融科技园,打造滨创市级示范生产力促进中心。承接北京科技资源转移取得新进展,引进邓亚军博士、马列伟博士等一批国家千人计划创业团队。加强专利和知识产权保护工作,积极推动科技成果转化。

楼宇经济规模扩大。商务楼宇总量达到40座,入驻企业3807家,实现留区税收超7亿元。商务楼宇新引进企业526家,商贸服务科技类企业占81%。培育打造万海大厦、福建大厦等15座亿元楼宇,棉3创意街区吸引众多创意企业聚集。服务外包、电子商务、中介服务等新兴服务业快速发展。

投资环境不断优化。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组建行政审批局,实现“一颗公章管审批”,行政许可事项办理进一步提速增效。新增企业设立1808家,累计注册资本308亿元。完善民营经济服务体系,扶持100家中小微企业加速成长,滨海龙泰科技、瑞灵石油设备等13家中小企业实现转型升级,民营经济发展综合指数进一步提升。第三次经济普查工作基本完成,发展后劲和可持续发展能力进一步增强。

二、强化建管并重,城区面貌焕发新姿。

坚持以规划为引领,以优化生态宜居环境为抓手,统筹协调推进城区建设与管理,城区绿化、美化、净化和精细化管理水平不断提高。

城区规划不断完善。启动“十三五”规划编制和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规划深化工作。着眼改善群众居住环境,强化统筹调度,成立河东区土地整理中心,加快实施地铁、鲁山道小二楼、危陋房改建等各类房屋征收和拆迁改造,六纬路18号地、合兴里等4个地块纳入全市重点改造棚户区范围。

生态建设扎实推进。落实“美丽天津·一号工程”目标责任,加大环境整治力度,健全长效管理机制,在全市率先建成大气污染防治网格化管理监控系统。全力实施清新空气专项行动,全程控制燃煤污染和扬尘污染,全区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明显好转,重点工业企业污染排放稳定达标率100%,城市水环境功能区水质达标率100%,全面完成“”四项主要污染物年度减排任务。完成16个居住小区、130万平方米既有建筑节能改造,新增供热面积39.5万平方米。

城区环境更加宜居。全力实施清洁社区专项行动,完成122个小区、489.6万平方米旧楼区综合提升改造,受益居民7.7万户。突出生态大绿效果,全面实施道路绿化、垂直绿化、绿荫泊位和公园绿化“四绿”工程,新建提升绿化37.6万平方米,完成22万平方米桥园公园提升改造,对海河堤岸、亲水平台和夜景灯光带进行规划提升。综合整修东南半环等8条主干道路,养护维修华捷道等188条支线道路。完善环卫基础设施建设,东兴立交桥西垃圾转运站建成投入使用。

精细化管理不断加强。加快街道综合执法机制改革,组建街道综合执法队伍。推进落实市容环境网格化管理,完善三级指挥协调监督体系,努力实现管理责任和考核监督的全覆盖。顺利通过市级卫生区复审验收。张为臻博客,实施机动三轮车四轮车专项治理,加大道路交通整治力度。加强天津站及周边综合管理服务,打造“五星级”站区,树立天津窗口形象。

三、强化以人为本,民生福祉持续改善。

坚持底线思维,顺应人民群众新期待,精心实施20项民心工程,财政支出70%用于民生领域,公共服务体系不断健全。

教育优质均衡协调发展。完善教育资源布局提升规划,促进教育内涵发展,教学质量和水平进一步提升,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全面加强。实施学前教育提升计划,儿童入园率提升11个百分点,完成天津市实验幼儿园建设工程。推进新一轮义务教育学校、普通开云KY官方登录入口 学校现代化标准建设,完成第五十四中学、教育中心布局调整和中心东道、友爱道小学提升改造。加强学校特色建设,深化协作发展机制,第一〇二中学获批天津市第三批特色开云KY官方登录入口 建设项目,第三十二中学创办天津理工大学附属中学,与中国民航大学合作探索基础教育与高等教育深度合作新模式。

卫生服务水平显著提高。深化社区卫生服务综合配套改革,推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标准化建设,促进中医“国医堂”特色发展,完成20个中医药特色站创建。优化家庭责任医生服务方式,开展城市医生健康教育巡讲进社区活动,社区医疗服务水平不断提高。加强公共医疗服务建设,全力推进儿童保健医疗“一卡通”联网、升级和改造工程,惠及儿童4.2万人。疾病防控、卫生监督、食品药品安全工作扎实开展。实施妇女儿童健康促进计划,人口和家庭公共服务不断深化,低生育水平保持稳定。

社会保障能力不断提升。多渠道开发就业岗位,超额完成新增就业4万人目标。促进创业带动就业,各类困难群体就业安置率达到95%以上,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6%以内。建立社会救助联席会议制度,有序推进社会保险扩面征缴和低保核查工作,参保人数稳步增加,社会保障各项待遇足额发放。累计支出救助资金超1.76亿元,困难群众生活得到有效保障。扎实推进住房保障工作,有效改善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居住条件,新增受益家庭5166户。加快推进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和服务体系建设,建立天津市首家精神康复日间照料站,重度残疾人城居基本医疗保险实现全覆盖。

美丽社区建设创新发展。认真做好社区工作人员待遇标准调整工作。社区网格化管理实现全覆盖,28个社区达到市级美丽社区建设标准。全面推进社区办公服务设施三年提升改造,新建提升社区服务设施89个,达标率提高到70%以上。加强社区物业管理,完成249个旧楼改造小区物业管理覆盖工作。大力开展金融服务进社区,18家社区银行建成开业。优化便民商业布局,创建新开路、中山门等一批标准化菜市场,新增一批早餐连锁店和社区连锁超市。顺峰等高端餐饮多措并举转型升级,逐步形成服务百姓消费的大众餐饮特色。新建改造一批社区老年照料服务中心和老年社区食堂,基本实现老年助餐服务全覆盖,政府买单为困难老人提供居家养老服务8235人次。

文化体育事业蓬勃发展。实施文化惠民工程,推进“三馆一站”免费开放,新建一批“津城书吧”,音乐街、文化公园服务功能和运营效益进一步提升。成功举办河东区第七届社区文化艺术节和天津市第二届欢乐家庭冰雪文化旅游节。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在全区34个社区安装更新体育健身器材614件;承办天津市第七届少数民族传统运动会、中国体育舞蹈公开赛(天津站)获得圆满成功,组队参加天津市第十三届运动会、第五届全民健身运动会取得良好成绩。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开展“中国梦·我的梦”主题教育和“十大为民杰出人物”、“精神文明建设最佳品牌项目”评选活动,市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不断提高。

四、强化政府建设,行政效能不断提高。

按照“为民、务实、清廉”的要求,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切实改进工作作风,着力提高行政效能,努力建设法治政府、责任政府、服务政府和廉洁政府。

作风建设持续加强。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认真查找解决“四风”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深入开展“6+1”惠民专项行动,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扎实开展“促发展、惠民生、上水平”活动,精心组织帮扶困难企业、联系社区工作,作风建设取得实实在在效果。深入开展创建人民满意公务员示范单位和示范岗活动,公务员整体素质进一步提高。创新服务模式,拓宽引进渠道,搭建沟通平台,人才工作全面加强。

民主政治建设扎实推进。自觉接受区人大及其会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区政协的民主监督,认真执行区人大及其会决定,及时听取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意见和建议,各类建议、提案全部办复。广泛听取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和人民团体的意见。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开展工作。

政府自身建设得到加强。深化政务公开,依托电子政务平台加强政府服务工作,推进行政权力公开透明运行。创新政风行风民主评议方式,政府热线、公仆接待、政民零距离等互动平台进一步畅通,政府为民服务意识和公信力、执行力显著增强。积极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和机构改革,加强绩效管理,强化政务督查,重大决策和重点工作得到有效落实。健全重点领域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加强行政效能监察,推进联网实时审计,强化对国有资产、政府采购等专项监管,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不断完善。

依法行政水平不断提高。在全市率先建立党政机关普遍设立法律顾问制度,制定行政诉讼指导规则,依法审核政府外部行政权力清单。强化行政执法行为监督,完善执法监督动态统计,依法行政考核被市政府确定为优秀等次。完善应急管理体系,应对各类突发事件的能力进一步提高,安全生产形势保持稳定。创新社会治理,重视信访维稳、人民调解、行政复议等工作,依法妥善化解社会矛盾。“六五”普法有效开展,平安河东、法治河东建设稳步推进。河东区先后荣获“全国xx普法中期先进集体”、“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全国社会扶贫先进集体”、“全国阳光家园示范区”等荣誉称号。侨务、外事、对台、档案、保密和质量兴区、防震减灾、国防动员、双拥共建、离退休等工作取得新成绩。

各位代表,奋斗历尽艰辛,成绩来之不易。经过一年的努力拼搏,全力打造经济和城市升级版,美丽河东建设扎实推进,向着实现城市定位目标迈出了坚实步伐。这是市委、市政府和区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全区人民凝心聚力、开拓奋进的结果。在此,我代表河东区人民政府,向全区人民及所有关心、支持河东区发展的同志们、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在总结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经济社会发展还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主要是:综合实力还不够强,经济总量不大,产业结构不够优化;民生事业发展和社会保障能力与百姓的期望仍有差距;在政府自身建设方面,服务意识和工作效率还要进一步提高。我们一定要高度重视这些问题,采取有力措施,扎实有效予以解决。

20xx年工作任务。

20xx年是全面深化改革、加快建设新城市中心和美丽河东的关键之年,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区的开局之年,也是全面完成“”规划的收官之年。我们一定要主动适应新常态的内在要求,用足用好区位、交通、资源、文化等组合优势,较劲爬坡、攻坚克难、奋发有为,扎实做好各项工作,向全区人民交出满意的答卷。

20xx年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是: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和xx届三中、四中全会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落实市委十届六次全会、全市经济工作会议和区委十届七次全会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牢牢把握“改革统领、创新驱动、转型升级、改善民生、从严治党”二十字方针,紧紧抓住京津冀协同发展重大机遇,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立足河东发展、百姓利益,解放思想、凝心聚力、攻坚克难、干事创业,着力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着力加强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着力推进依法治区,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努力开创新城市中心和美丽河东建设新局面。

20xx年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8%,地区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保持90%;区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16%;全社会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8%以内;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下降4%。实际工作中力争实现主要经济指标增幅好于预期。

一、加快推进全局谋划,以高水平规划引领美丽河东建设。

以规划编制、结构调整、深化改革、招商引资等工作为重点,谋划发展大局,引领河东科学发展转型发展创新发展。

1.突出规划引领。在全力打好“”规划收官战的同时,根据天津市关于“十三五”规划编制工作的总体要求,精心编制河东区经济社会发展“十三五”规划。要紧紧围绕新城市中心发展目标、“金贸河东”功能定位和京津冀协同发展大格局,科学把握“”规划和“十三五”规划的有效衔接,正确处理总体规划和专项规划的关系,坚持城市规划、空间规划、土地利用规划、产业规划的有机结合,以高水平规划描绘河东发展蓝图。

2.突出结构调整。认真做好以“金贸”为主的产业发展大文章,加快形成以现代服务经济为主、都市高端工业等为补充的产业结构,努力走出高端化、内涵式、服务型发展路子。壮大金融服务业。丰富金融业态,促进渤海银行总部大厦早日开业,推动万德隆小贷公司尽快运营,帮助信华金融科技园、天津市融资服务中心引进金融机构入驻,打造亿元楼宇和金融业态的聚集地。繁荣商务商贸业。全力推动嘉里汇实现年内开业,加快推进东海商厦项目建设。加快万达广场、远洋未来广场等商业硬件设施的提升改造和业态布局调整。发展高端工业。以二号桥地区为重点规划发展都市型高端工业,对有条件的现有工业厂房进行改造升级,进一步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更趋合理。培育新兴产业。落实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和扶植政策,推进电子商务、物联网、服务外包等产业发展,增强经济发展后劲。

3.突出体制改革。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做好人员培训等对接准备工作,高标准高效率地承接好市下放审批事项,着力健全加强事中事后监管的组织体系。推行政府及其工作部门权力清单、责任清单制度,实现“一份清单管边界”。按照人随事走,编随人转的原则,划转相关单位行政编制,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实现“一颗印章管审批”。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推进执法重心下移,组建街道执法大队,缩小执法半径,实现“一支队伍管执法”。深化财政管理体制改革,推进全口径预算管理,健全政府预算体系,编制一般公共预算,实现“一套预算管收支”。积极推进全区一级预算单位实行工资统发,健全国库集中支付动态监控机制,推进部门预决算和“三公”经费预决算信息公开。加快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和机构改革,深入推进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政事分开。坚持“瘦身”与“健身”相结合,合理调整机构设置和人员编制。

4.突出招商引资。紧紧抓住京津冀协同发展机遇,主动融入天津自贸区建设,做好基础设施相联相通、产业发展互补互促、资源要素对接对流、公共服务共建共享、生态环境联防联控等工作。更加注重招商引资的质量和效益,进一步优化投资环境,吸引更多优势企业落户河东。预计全年引进超亿元项目企业10家以上。完成国内招商引资253亿元,其中利用境内市外资金132亿元,均增长10%。实现实际利用外资到位额增长8%,外贸出口总值增长9%。

二、加快提高质量效益,以大项目好项目支撑美丽河东建设。

以促转型、提质量、增效益为主线,继续实施项目带动战略,全力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1.全力推进项目建设。把土地整理出让与项目引进、产业发展和税源涵养有机结合起来,最大限度地发挥土地资源的效益。全力推进金贸产业园东区等地块的控规调整,加快推进刘台、建材仓库、中储装饰城、万辛庄一期、二期等地块的上市出让,配合做好地铁4号、5号、10号线站点的房屋征收工作。按照“前期项目抓开工、在建项目抓提速、竣工项目抓开业”的要求,全力推进重点项目建设,特别是全力推进棉3创意街区、红星爱琴海购物公园等项目竣工开业,全力推进中信城市广场、招商雍景湾等项目提速建设,全力推进富都营门口、恒大帝景等项目开工建设,全力为以中铁油料公司为代表的重点企业搞好服务。坚持重点项目调度会议和跟踪服务等制度,形成科学有效的重点项目协调、推进、服务和督促机制体系,促进更多好项目早落地、早开工、早建设、早见效。

3.不断提升楼宇经济。加快实施载体转型升级,深入推进“一楼一主题”特色招商;加快落实亿元楼宇专项扶持资金,发挥资金引导作用和政策叠加效应;着力实施留区税收“百千万楼宇”行动,提升楼宇贡献,实现第一、第二批亿元楼宇主导业态比重全部超过30%。培育2座特色亿元楼宇,确保完成第三批亿元楼宇任务,亿元楼宇总数达到15座以上。

4.扶持壮大民营经济。整合区内资源,加快建立民营企业服务中心。健全民营经济发展工作协调、协作机制,创造更加公平的市场环境、政策环境和社会环境,激发全民创业热情,激发民营经济活力。用足用好各项政策,培育扶持小微企业发展。全年实现新增民营企业1000家,培育民营企业集团1-2户,新增民营企业从业人员3000人,新增民营经济税收1.5亿元,完成9家企业转型升级任务。

三、加快提升城市品质,以生态宜居环境促进美丽河东建设。

以打造自然生态宜居环境为目标,全面提升城市载体功能,使河东区天更蓝、水更清、城更美。

1.切实保护蓝天碧水生态环境。深化“三清一绿”行动。深化清新空气行动。以网格化管理为平台,加强大气污染源治理,坚决控制新增工业污染源,全力推进“煤改燃”工作,确保完成市下达的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4项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年度控制任务,环境空气质量不断改善,努力在污染减排和改善环境质量工作中走在全市前列。深化清洁社区行动。全力推动标准化社区服务设施建设,年底整体达标率实现100%。进一步健全“三社联动”社区管理模式,不断创建具有河东特色的美丽社区。计划年内完成181个小区、199万平方米散片旧楼区的提升改造任务;继续深化美丽社区创建活动。深化清水河道行动。继续配合推进河道清淤、水系联通、堤岸改造等工程建设,实现河流水系水清岸绿。加大对水处理设施运行管理力度,强化海河段面水质监测,确保水质达到v类以上标准。深化绿化美化行动。按照“大树、长绿+地被”的新要求,重点实施入市口、桥区、河岸等八项绿化工程,重点在海河沿线打造富民街心绿地项目,计划新建提升绿化54.79万平方米。

2.加快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完善路网规划方案,改造提升六纬路、七纬路等6条道路,配合推进环宇跨线桥、东纵跨华昌道真理道立交桥等5座桥梁改造。完善城区道路、排水设施,按计划完成卫国道泵站建设,启动大直沽泵站建设。优化环卫设施布局,全面完成太阳城环卫综合设施项目建设并投入使用,积极做好市下达的大型洗地车作业后污水处理等环卫设施新建改造工作。巩固创建节水型城区成果,全年节水22万吨。新增供热面积25万平方米,全区集中供热率达到95%以上。

3.不断巩固环境综合整治成果。积极争取市里政策、项目、资金,继续开展市容环境综合整治工程。对区域内重点道路的建筑立面、城市家俱、广告牌匾实行周期性修复,完善提升公共设施功能。做好重点道路沿线夜景灯光维护维修,提升道路景观环境质量。按照全市统一部署,对桥下空间实施综合治理,规范改造公用设施,有序利用桥下空间,实现“一桥一景”的工作目标。继续加大对马路餐桌、露天烧烤、乱摆乱卖聚集点和私搭乱盖的治理力度,提升我区整体环境质量。继续组织开展背街里巷、城乡结合部和居民社区环境治理工作,形成长效治理机制。

4.全力提高精细化城市管理水平。巩固环境卫生治理成果,深化环卫市场化运作,建立常态化监察管理机制。巩固绿化成果,提高非公绿化管理水平。以迎宾线为重点,健全市容环境保障联动应急机制。完善网格化管理,建设河东区城市综合管理控制系统。强化城市管理统一指挥、协同作战能力,建立高效能的市容环境快速反应处置机制。以天津站地区、机场连接线、海河沿线为试点,探索研究城市管理新模式。加大对天津站及周边地区网格化精细化管理力度,放大站区资源效能,提高站区资源利用率,全力打造服务型法治型的“五星级”站区。

四、加快发展民生事业,以文明和谐社会助推美丽河东建设。

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完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

1.继续做好惠民实事。以提高就业质量为重点,积极推动以创业带动就业,预计年内新增就业4万人,保持零就业家庭动态为零。落实好80岁以上困难老人居家养老和护理补贴政策,加强各层次养老院建设,完善社区老年配餐中心建设。新建改造提升标准菜市场,完善社区商业中心建设。大力实施残疾人社保、就业、教育、康复等民生项目,不断提升残疾人保障服务水平。

2.健全完善保障体系。进一步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贯彻落实养老保险参保新政策,依法推进社会保险扩面工作。推动企业工资集体协商制度,做好职工增收工作。加强低保的动态管理。积极开展未成年人社会保护和“救急难”试点工作,完善社会救助“一门受理、协同办理”工作机制。积极争取政策支持,推动六纬路18号地、东宿舍等片危陋房屋改造工作。加大对历史遗留产权证问题的协调解决和督办力度。严格落实“三种住房、三种补贴”制度,有效改善我区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的居住条件。

3.协调发展社会事业。办好人民满意教育。深入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加快建设盛世家园幼儿园,扩大学前教育办学规模。全面完成新一轮义务教育学校现代化建设任务,促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开展第二届“河东区名师”评选工作,深化未来学科名师培养工程。启动二十八中学、互助道小学改扩建工程,建设钢渣山小学,进一步优化育人环境。提升医疗服务水平。继续推进药品零差率惠民工程,深入落实家庭责任医生制度,加强应急体系建设,强化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加快推进疾控中心、卫生监督所、妇幼保健中心机构建设以及富民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还迁。繁荣文化体育事业。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推进志愿服务工作制度化常态化发展。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办好数字图书馆及津城书吧,推进文化馆和直沽文化艺术中心项目建设,提升街道社区文化站和文化室达标率。规范天津音乐街经营业态,进一步激活演出市场,举办好天津市第八届暨河东区第十届家庭文化艺术节。完善全民健身设施,推进河东体育场提升改造工程。举办河东区第八届全民健身运动会,承办20xx年中国体育舞蹈公开赛(天津站)。认真做好20xx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和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工作。扎实做好国防动员和人防设施建设工作。创新发展双拥工作,积极争创“全国双拥模范城”七连冠。做好民族、宗教、侨务、外事、对台、档案、保密、人口计生、妇女儿童、离退休等各项工作。

4.加强创新社会治理。加强社区工作者队伍制度化、规范化建设,做好社区居委会换届工作,进一步推进社区居民自治。深化领导干部接访下访、信访代理和三级排查化解等制度,全力推进信访积案化解工作。深化法治河东建设,扎实做好“法律六进”工作,圆满完成“六五”普法任务。深化平安河东建设,加强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加大社会治安重点地区、突出治安问题排查整治和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力度,依法有效打击各种犯罪行为。严格落实企业安全生产责任制和政府安全生产监管责任制,强力推进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坚决杜绝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

各位代表,完成全年目标任务,政府肩负着重大责任。我们一定要巩固拓展教育实践活动成果,进一步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恪尽职守,开拓进取,努力打造人民满意的政府。要全力打造法治政府。深入推进机构、职能、权限、程序、责任法定化,确保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认真执行区人大及其会的决议、决定,主动开展与人民政协的政治协商,高质量办理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建议提案,广泛听取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和人民团体的意见,自觉接受区人大法律监督、区政协民主监督和社会各界的监督。坚持依法科学民主决策,完善重大行政决策程序制度。充分发挥法律顾问作用,加强对行政执法行为的监督。要全力打造责任政府。强化责任担当,多做打基础、利长远的事。强化责任落实,完善目标管理、督查推进、绩效考核机制,以“钉钉子”精神抓好重点工作、重大项目、重要事项落实,进一步提高行政效能和执行力。强化责任追究,严格实施行政问责,完善奖惩机制,真正让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不出事的干部有机会、有舞台、有地位、受尊重;让不干事、耽误事、挑事惹事的干部感到自责、感到惭愧,避免干好干坏一个样。要全力打造服务政府。把政府角色定位在为民上,把政府职能转变到服务上,把工作重心转移到服务发展、服务民生、服务群众上。深入开展惠民服务行动,切实解决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深入开展专项整治行动,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行为。大力推进政务公开和政府服务工作,实现从“审批型”向“服务型”转变,努力营造高效、便民、透明的政务环境。要全力打造廉洁政府。坚决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带头落实厉行节约反对浪费要求,严控“三公”经费支出,降低行政成本,把更多财力用在促发展、惠民生上。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深化对“一把手”权利运行的监督,实行主要领导不直接分管人事、财务等规定。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加大对重点领域、关键岗位的行政监察和审计监督力度。深入推进审计监督“一张网”建设,强化经济责任审计,健全完善经济责任审计制度,推动内部审计机构建设,努力实现审计监督的全覆盖。

各位代表,美好的蓝图鼓舞着我们,神圣的使命感召着我们,人民的期待激励着我们。让我们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区人大、区政协的监督帮助下,团结一心、真抓实干,锐意进取、攻坚克难,为打造新城市中心、建设美丽河东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3

页,当前第。

2

1

2

3

区政府政府工作报告篇三

赫山区,隶属于湖南省益阳市,下面本站小编给大家分享几篇赫山区政府。

一起看一下吧!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大会的同志提出意见。

一、奋发有为,在改革创新中破浪前行。

20xx年,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我们全面贯彻落实党的xx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努力克服经济下行压力,砥砺奋进,负重前行,较好地完成了区四届人大二次会议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经济社会实现平稳较快发展。全年预计完成地区生产总值256亿元,增长10.9%;财政总收入16.23亿元,增长11.03%;固定资产投资242亿元,增长2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8亿元,增长13.8%;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500元,增长14.5%;本外币存款余额310.1亿元、新增38亿元,贷款余额186.8亿元、新增29.8亿元,存贷比为60.2%。

(一)抓转型、促增长,产业调整凸显新成效。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分别为35亿元、127亿元和94亿元,增长4.5%、12.4%和11.3%,产业结构比由上年的14.5∶49.3∶36.2调整为13.7∶49.6∶36.7。工业经济稳中有进。新进规模工业企业26家,总数达202家,其中产值过亿元的142家。实现规模工业总产值468亿元、增加值125亿元,分别增长14.0%、12.2%;完成工业技改投资74亿元,增长28.7%;艾华集团晋升为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高新技术企业达22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达5家。严格控制污染物排放总量,规模工业增加值综合能耗下降10%。农业发展巩固增效。实现农林牧渔总产值55.8亿元,增长4.5%。播种水稻109.8万亩,粮食总产量50.5万吨,获评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建设高标准农田1.27万亩,水稻生产综合机械化水平达74.6%,笔架山获评省级平安农机示范乡;新增有效仓容4万余吨,确保粮食应收尽收。种植蔬菜29.6万亩,总产量57.4万吨。出栏生猪108.8万头,连续八年荣获全国生猪调出大县奖励,连续五年获评全国生猪良种补贴项目县。流转耕地29万亩,新增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8家、农民专业合作组织185家。三产活区步伐加快。全区服务业发展中长期规划编制完成。发展规模以上服务企业41家,实现营业收入22.4亿元。品尚电子等电商企业迅速发展,工艺美术创意产业园建设稳步推进。发展龙源纺织等外贸企业43家,完成进出口总额2.2亿美元,增长22.2%。投资6.5亿元的桥南好润佳城市综合体加快建设。投资1.85亿元,改造城区农贸市场12个,新建乡镇农贸市场2个。销售商品房21万平方米,实现销售额7.92亿元,分别增长5.0%、5.1%。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5亿元,增长17.1%。

(二)抓重点、促突破,经济发展彰显新活力。项目建设成果丰硕。交通大会战火热进行,完成投资20亿元。宁朱线、绕城高速、石长铁路复线路基基本完成,益娄、益马高速全面动工,关山路完成路面硬化,益阳大道西延线正式启动;改造危桥12座,建设农村公路131公里。民生项目建设扎实开展。投资2.7亿元,完成水利建设工程4300多处,其中整治河道44.8公里,除险加固小型水库13座,解决16.2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投资3568万元,完成90个村农网改造和26项城网工程。建设3g基站37个、4g基站403个,新增信息化用户2.1万户。产业项目建设全面推进。顺德城·益阳家居博览中心一期建设进展良好,海吉星农产品物流园全力推进,津湘药业一期、凯特密欧、康源制药、安兴电子、家家润建成投产。83个重点项目完成投资50亿元。园区建设成效显著。龙岭工业园新开工项目36个,新投产项目34个,投产企业累计达160家;完成规模工业总产值178.7亿元、增加值55.4亿元,分别增长27.3%、24.6%;实现税收6.96亿元,增长30%;新建标准化厂房30.3万平方米,利用率达95%;获批省级清洁低碳技术推广园区、飞地经济〔1〕试点园区及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中医药产业园获省发改委高度肯定,规划编制工作稳步推进。拓展园区发展空间,衡龙新区7.98平方公里总规已获市政府批准,首期3.6平方公里完成土地调规,水、电、路、气、通讯、污水处理等配套设施同步推进,双汇等重点项目招商来势喜人。特色园区建设经验在全省推广。“三资并举”成绩斐然。拓展招商渠道,新签约项目55个,新凌能源、汉森健康产业园等投资10亿元以上的重大项目相继落户;引进市域外资金形成固定资产72亿元,增长25%;实际利用外资4000万美元,增长25%。立项争资实际到位资金17.5亿元,增长25%,超年目标任务11.6个百分点。龙岭投和区城投分别筹融资9亿元、3.3亿元,黑美人茶业在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挂牌上市。

(三)抓创建、促统筹,城乡面貌呈现新变化。城乡建设统筹推进。实现市政基础设施投资4.2亿元,关公路、团圆北路全线拉通,三里桥路提质改造、上新路北段建设及城区道路亮化任务全面完成。着力巩固创卫成果,不断健全市场化保洁及城区农贸市场管理机制,实施万项细小民生工程80大项,扎实推进毛家塘城中村改造。大力推进创交模活动,扎实开展文明劝导和入户宣传,开放单位停车泊位2538个。新型城镇化步伐加快,沧水铺、衡龙桥、兰溪跻身全国重点镇,12个乡镇全部完成总规修编,8个乡镇完成控规编制。沧水铺教育南路建设稳步推进,泉交河林翼大道、欧江岔昌盛大道、兰溪叶紫广场、义乌小商品批发城等项目顺利完工;八字哨、兰溪、新市渡创建省级卫生镇成效明显;龙岭工业园长坡岭和八字哨复兴集中居住区全面竣工,衡龙新区、兰溪枫林、岳家桥安置区开工建设。管理方式更加科学。建立乡镇规划委员会运行机制,出台村民建房管理暂行办法及建筑图集,引导村民规范建房。组建查违办,实行责任下移,拆除违法违章建筑119处、1.47万平方米。加强和规范农村土地综合整治;投资9500万元,实施国土整理3433.5公顷,新增耕地68.6公顷;成功创建土地节约集约模范县。联合开展“治超”行动,查处超限超载车辆6126台次。圆满完成村级换届选举,全部建立“四位一体”机制〔2〕;完成8个集镇社区办公服务用房建设。人居环境明显改善。开展绿荫行动,新增园林绿地面积345亩;营造林4.3万亩,森林覆盖率达31.9%。城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340天,优良率93%。强化“三河”流域综合治理,巩固非法涉污企业关停成果,推进禁养区生猪规模养殖整治工作。新建环卫标准化处理台站4个、建筑垃圾消纳场1个、垃圾分类减量设施4180个,农村清洁工程在全市名列前茅。泉交河竹泉山村创建省级美丽乡村通过验收,八字哨、泥江口获评全市美丽乡村建设“十佳乡镇”,银东社区、洪家村社区、金家堤村创建省级两型社区(村)成效明显。

(四)抓民生、促和谐,社会建设取得新进步。民生支出达20亿元,增长16.4%,占财政总支出的65.2%;省定14项为民办实事任务、区定10件民生实事全面完成。就业水平稳步提升。开展职业培训6753人,发放小额担保贷款4500万元,顺利通过省级创业型城市验收;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3312人、城镇就业5755人、失业人员再就业3024人,实现动态消除“零就业”家庭目标。社会保障显著增强。住房条件不断改善,公积金归集资金1.7亿元,发放贷款2.6亿元,分别增长35.7%、7.7%;改造棚户区2572户、农村危房800户,新建保障性住房1434套,惠民小区获评省级保障性住房示范小区。统筹城乡居民养老、医疗保险,稳步推进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五大社会保险参保人数达130.5万人次,征缴基金3.68亿元。扎实开展“阳光行动”,城乡低保月人均补差标准分别提高至270元、120元;农村特困人员集中供养、分散供养年人均标准分别提高至5600元、2640元;及时发放优抚资金、医疗救助资金、孤儿基本生活费和移民后扶直补资金,启动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发放,落实老年乡村医生、原中小学民办教师和代课教师生活困难补助。率先开展关爱高龄、空巢、失能、半失能老人基本养老服务工作,建成衡龙桥、新市渡、龙光桥、兰溪4所乡镇敬老院,沧水铺敬老院获评全国先进敬老院。科教文体全面发展。申报专利346件,增长13%;洪家村社区获评全国科普示范社区。投资1亿元,建成农村合格学校15所、公办幼儿园2所,梓山湖学校投入使用;城区新增学位2920个,推进中小学起始年级招生制度改革,大班额问题得到有效缓解。全面推进村级文体建设“六个一”工程〔3〕,送电影送戏下乡3480场,广播系统实现全覆盖,兰溪获评省级民间文化艺术之乡。成功举办区十三届大众运动会,获市十四届大众运动会团体一等奖,超额完成十二届省运会夺金任务。医卫条件不断改善。城乡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建档率达86%,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实施面扩展至170个村级卫生室,区疾控中心应急楼建成使用,岳家桥、新市渡卫生院和金银山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完成改扩建工程。计生服务更加到位。拓展人口计生公共服务,实施“单独二孩”政策,落实城镇独生子女父母奖励,推进网底建设、网格管理、层级网控“三网融合”,符合政策生育率达84%,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5.3‰。社会治理成效明显。紧密结合“三访三化促发展解民忧”专项活动,化解通程水泥等突出信访维稳问题51个,帮扶困难群众3360户,排查化解各类矛盾纠纷5600余起。深化“平安赫山”创建,组织开展“禁毒会战”等专项行动,快速侦破“9•23”金店抢劫案等重大刑事案件,妥善处置较大规模突发性事件97起;推进“天网工程”建设,增设监控探头140个。实现轻微财损交通事故快处快赔,在全市率先成立婚姻家庭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办理法律援助案件208件,“司法技能大比武”在《光明日报》等媒体报道。综治民调全省排名由上年的103位跃升至59位,获评全省综治工作先进区。安全生产总体平稳。深入开展“安全隐患整治年”活动,扎实推进“打非治违”〔4〕专项整治和隐患排查治理。不断加大资金投入,全力推进“清剿火患”战役,及时整改消防隐患1029处。加强职业病防治,强化渡口码头和特种设备管理,依法取缔关闭落后高危行业企业9家、非法加油站(点)32家、砖瓦窑企业20家、黑校车87台,非煤矿山在生产企业减至6家,省、市挂牌督办隐患均整治到位。大力开展食品安全“四打击四规范”〔5〕专项整治行动,获评省级餐饮安全示范区。严格水行政执法,拆除张芦渠、柳林江河道围堰及拦河阻水物43处。积极备汛,科学调度,有效抵御20xx年以来的高洪水位,确保平安度汛。统筹开展应急演练26场,成功处置湘诚小区等8处地质灾害,全区未发生一起较大以上森林火灾。安全生产形势趋好,获评全省安全生产先进单位。

(五)抓改革、转作风,服务水平得到新提升。改革步伐不断加快。减少行政审批项目19项,新进驻政务中心服务项目23项,项目审批全部实现限时办结。设立鱼形山街道,推进两型片区建设。稳妥推进政府机构改革,制定完善。

工作方案。

组建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推进工商登记制度改革新增市场主体4218户。稳步开展“营改增”试点工作积极推进全口径预算完善投资评审和国库集中收付管理。基本完成13家国企改制社保挂账工作。依法行政持续推进。“六五”普法活动深入开展法治政府建设步伐加快。自觉接受人大、政协、社会的监督及时向人大及其会报告工作向政协协商通报情况;注重办理实效办理人大代表建议90件、政协委员提案81件办复率、满意率或基本满意率均达100%。举办重大行政决策听证会5次办理行政复议、行政裁决、行政确认、行政征收案25件政府。

合同。

管理经验在全省推广,获评省级依法行政工作先进单位。政务环境更加优化。扎实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狠抓“四风”治理,清退办公用房3183平方米,整治违规公车43辆,处理违规干部28名,“三公”经费同比减少33%。开展“骨干企业走访帮扶月”活动,有效解决企业生产经营问题40个。全区各级政务服务中心受理办件62.8万件,办结率99%。区长热线办理来电来信8260件,接待群众来访2980人次,满意率90%以上。审计项目75个,纠正管理不规范资金2亿元,审减工程造价3980万元。全面落实减负惠农政策,清退违规收费609.4万元,处分责任人员46人。

过去的一年,国防动员扎实推进,人武建设成效显著,征兵工作圆满完成,工商联、共青团、妇女儿童、民族宗教、老干老龄、外事侨务、红十字会等事业取得新成效,气象、物价、供销、工会、保险、邮政、对台、档案等工作取得新进展。

各位代表,过去的一年,我们在逆势中寻求突破,在实干中奋力前行。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科学决策、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区人大、区政协和社会各界有效监督、鼎力支持的结果,是广大干部群众团结一心、奋勇拼搏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辛勤耕耘在各条战线的全区人民和驻区各单位、武警、消防官兵,向给予我们大力支持的各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社会各界人士和离退休老同志,向所有关心、支持、参与赫山建设和发展的同志们、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成绩令人鼓舞,发展任重道远。站在全省看赫山,我们必须清醒认识当前发展所面临的诸多挑战和问题:发展特色不够鲜明,经济结构不够优化;对外开放水平不高,要素集聚功能不强;生态环境比较脆弱,治理难度日益加大;农村基础设施薄弱,农业产业化程度较低;改革发展中的社会矛盾突出,维稳压力较大;政府自身建设有待加强,发展环境仍需改善,等等。对此,我们将高度重视,采取有效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二、开拓进取,在全面发展中彰显特色。

20xx年,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区的开局之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是全面完成“”规划的收官之年,更是加快全面小康建设的奋进之年。

20xx年政府工作的总体思路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和xx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巩固和拓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果,不断深化“三访三化促发展解民忧”专项活动,适应新常态,促进新发展,以抢抓洞庭湖生态经济区规划全面实施为战略机遇,以“多业并举、特色发展”为战略举措,以打造“特色片区、特色园区、特色城镇”为战略路径,依法行政,深化改革,全力开创发展升级、小康提速的新局面。

20xx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0%左右,财政收入增长10%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0%左右,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11%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3%左右,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2%左右,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7‰以内。

实现以上目标和愿景,我们将重点把握三个关键:

——以“两河两路”为主轴,着力打造特色片区。对四轴片区的区域发展定位进行战略提升,对其产业发展空间进行谋篇布局,拓展新的“增长片”。将新河沿线的龙光桥、笔架山、泉交河、欧江岔、牌口片区,打造成以高效现代农业、美丽乡村建设为主的生态经济走廊;将志溪河沿线的会龙山、新市渡、龙光桥、泥江口片区,打造成以山水文化旅游、低碳宜居宜业为主的绿色经济走廊;将省道308沿线的龙光桥、兰溪、八字哨片区,打造成以农业产业化为主的综合经济走廊;将银城大道沿线的中心城区、龙岭工业园、沧水铺、衡龙桥、鱼形山、岳家桥片区,打造成以园区建设、商贸物流为主的产业集聚经济走廊。

——以“镇园合一”为突破,着力打造特色园区。在“一园带多区”管理模式下,实行“镇园合一”新体制,转型升级,多地发力,打造新的“增长极”。将龙岭工业园打造成以中医药、电子信息、食品加工为主的特色产业园区;将衡龙新区打造成以大项目、大企业、大产业为支撑的产城融合新园区;将沧水铺工业小区打造成以包装袋精深加工为主导、高新技术为支撑的循环经济工业园区;将兰溪粮食产业园打造成集粮食仓储、精深加工、物流配送、综合服务于一体的粮食产业园区;将龙泉工业小区打造成以机械、建材产业为主的综合性园区。

——以“城乡统筹”为引领,着力打造特色城镇。积极稳妥推进新型城镇化,推动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培育新的“增长点”。按照突出重点、兼顾一般的原则,优化“一点四线”〔6〕城镇发展格局,以沧水铺、兰溪、衡龙桥为轴心,以泉交河、泥江口为两翼,分批打造具有赫山特色的新型城镇体系,将沧水铺打造成经济重镇,将兰溪打造成水乡古镇,将衡龙桥打造成产城新镇,将泉交河打造成文化名镇,将泥江口打造成工贸强镇。

围绕上述目标和关键,我们将突出抓好八项工作:

(一)突出项目带动,增强特色发展引领力。超前谋划一批项目。积极研判上级政策,科学编制全区“十三五”规划。以生态环保、基础设施、特色产业、新型城镇、社会民生五大类项目为重点,抓实抓好棚改、水利、交通、粮食仓储、文化创意等项目的收集、筛选、包装和储备,积极策划岭湖-鹿角湖-东湖-新河电排二级公路、李家洲铁水联运物流园、新河提质改造、清溪河片区开发等项目。全力争取一批项目。以洞庭湖生态经济区规划为引领,努力争取来仪湖国家湿地公园、河湖连通和沟渠畅通、益阳港进港铁路、城镇污水垃圾处理等项目进入上级计划笼子。大力推动益平高速、长株潭外环线、长益高速复线早日开工,推进玮隆广场、海洋城等项目尽快落地。高效建设一批项目。推进绕城、益马、益娄高速和石长铁路复线、益阳大道西延线建设,抓紧启动欧牌线、泉泥线建设。加快顺德城、海吉星、好润佳、绿之韵、中以高科、华翔三期、汉森健康产业园等项目建设步伐,力促布伊尔、吉祥家纺、世林食品、本源医药、瑞翊达科技、益阳茶厂二期建成投产。大力优化施工环境。坚持宣传教育与依法打击“两手抓”,严厉打击强揽工程、强装强卸、强行参工参运、抢搭抢建、无理阻工、敲诈勒索等不法行为。进一步完善调度点评机制,健全重点项目建设考评体系,严肃查处乱检查、乱摊派、乱收费、索拿卡要等问题。

(二)突出招商引资,增强特色发展驱动力。注重招商质量。强化招商选资,坚持不符合产业政策的不引进、财税贡献率低的不引进、科技含量低的不引进,坚决不要黑色的gdp,坚决不要带血的gdp。重点以中心城区、龙岭工业园、衡龙新区三大平台承载项目,针对商贸流通、生物医药、电子信息、食品加工等产业,着眼央企、上市公司、世界500强,着力引进一批规模大、档次高、成长性好的项目。创新招商方式。突出产业配套,强化全民参与,实施精准招商,争取双汇、煌上煌等重大项目落户衡龙新区。着力提升项目动态管理水平,做到储备一批、推介一批、引进一批、开工一批、投产一批,确保外来投资连续跟进。提高招商成效。完善区代办中心等配套服务设施,确保项目瞄得准、招得进、落得下。创造公平、公正的投资环境,营造重商、亲商、安商、护商的良好氛围,着力解决落户企业在生产经营中的各类问题,全力支持其做大做强。

(三)突出园区建设,增强特色发展承载力。着眼长远抓规划。贯彻全省园区建设“135”工程〔7〕要求,抢抓飞地经济试点园区建设机遇,做大龙岭工业园,做强衡龙新区,做实其他乡镇工业小区。进一步细化龙岭工业园15.7平方公里规划布局,加快编制实施中医药产业园、衡龙新区新型城镇化综合示范区、沧水铺工业小区和龙泉工业小区的规划。提质加速抓建设。加快污水处理等基础设施建设,新建标准化厂房30万平方米,同步推进绿化、美化、亮化工程,全面提升园区品位。推进衡龙新区110千伏变电站建设,完成银城大道5.1公里扩建任务,完善住房、学校、医院、商贸等社区配套建设,实现项目两型化、园区城市化、服务专业化。加快推进兰溪粮食产业园建设。转型升级抓增效。推进医药、电子、食品、纺织、包装、机械制造六大主导优势产业集群发展,加快中医药、电子信息、食品加工等产业园建设,走大中小企业融合发展道路。推动企业从主要依靠低成本竞争向更多以智力投入取胜转变,着力引进50家创新企业。改造提升塑编、纺织、建材等传统产业,力争万元gdp能耗下降4%,力促两型建设达到全省先进水平。大力实施品牌、知识产权带动战略,突出行业标准建设。精益求精抓服务。完善政企合作协调机制,主动抢时间、抢进度、抢效率,全力为企业服好务。实现骨干企业走访帮扶常态化、精准化,着力为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减负添力,培育一批年产值5亿元以上企业,新增15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拓宽思路抓经营。强化经营园区理念,加快产城融合步伐。通过银行贷、自己筹、项目争、bot〔8〕、ppp〔9〕等渠道,着力破解融资难题。创新体制抓管理。继续发挥龙岭工业园统筹带领作用,积极推行“镇园合一”新体制,充分调动乡镇建设园区的积极性,推动各园区形成功能互补、资源共享、协同发展新格局。

(四)突出新型城镇,增强特色发展集聚力。以超前的理念规划城镇。推动“多规合一”,分步实施城乡规划编制计划,科学编制35个中心村、美丽乡村示范村、新河沿线村庄、宁朱线景观、枫林桥景观、兰溪古镇街道立面改造、沧水铺镇区立面改造的规划。严格城乡规划审批、执行制度,完善乡镇规划委员会运行机制,形成从开工放线到竣工验收的全过程监督检查机制,确保城镇布局、建设按规划执行到位。以精品的理念建设城镇。以湖湘文化为基础营造地域特色,以生态资源为依托营造山水特色,把每一条河流、每一条道路、每一栋建筑打造成精品、塑造成景观。引导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向重点镇倾斜,突出互联互通,力促产业互补、经济互助、错位发展。进一步推进小城镇“6+5”工程〔10〕建设,完成枫林路、教育南路、云峰东路建设,新建林翼大道二期、育才东路等道路,实施兰溪古镇整体改造、张家塘墟场提质改造和衡龙桥自来水加压站等工程,启动岳家桥农贸市场、兰溪污水处理厂、新市渡饮水工程等项目,加快镇区垃圾集中处理、排污管道建设,全面提升城镇综合承载水平。进一步规范村民建房,推进乡镇国土所、建设站合署办公,严厉打击违法用地和违规开发。以市场的理念经营城镇。按照“资源资产化、资产资本化、资本市场化”的理念,盘活城乡存量土地,提高土地利用率,着力实现土地收益最大化。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广告牌、弱电管网、加油加气站、混凝土搅拌站的开发建设经营,形成“政府引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的多元格局。以人本的理念管理城镇。全力做好创交模工作,扎实开展园林城市创建活动,大力推广创卫长效管理机制,继续推进省级卫生镇创建。深入推进“数字赫山”建设,优化城乡网格化服务管理。科学整合多方力量,着力实现“治超”常态化。健全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推进机制,力促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努力让其进得来、住得好、留得下。加大基层干部培训力度,充实乡镇规划、水利、安监等方面的专业技术人才,指导完成社区居民委员会第九次换届选举工作。

(五)突出现代农业,增强特色发展支撑力。在发展特色农业上求突破。继续发挥“全国产粮大县”“全国生猪调出大县”优势,优化特色种养业结构。播种粮食118万亩以上,出栏生猪110万头以上。发展壮大八字哨万亩蔬菜、泉交河三益有机蔬菜等基地,推进标准化生产,建好群众放心的“菜篮子”,着力打响赫山蔬菜品牌。加快推进花卉苗木交易大市场、益阳花卉苗木精品博览园建设,培育形成银城大道沿线花卉苗木产业带。在推进产业化经营上有作为。以实施两个“百千万”工程〔11〕为契机,着力培育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加快现代农业生产技术推广,促进农产品精深加工业提质加速发展,新增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8家,进一步壮大农村集体经济。稳步推进农村集体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颁证工作,流转耕地达30万亩以上。在夯实农业基础上显成效。深化农业综合配套改革,全力打造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区。大力加强农村土地综合整治,着力建好6万亩高标准农田。加快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和病险水库、水闸除险加固步伐,启动“五小”水利〔12〕建设“三年大会战”,确保农饮安全工程全覆盖,编制好县级水利规划,狠抓水利设施管护,着力打造安全水利、民生水利、生态水利。在建设美丽乡村上促升级。按照“政府主导、群众主体、市场运作”的原则,加快竹泉山美丽乡村片区〔13〕建设,将其打造成具有湖乡特色,集休闲、度假、观光于一体的生态秀美乡村。

(六)突出三产活区,增强特色发展贡献力。着力繁荣商贸物流。积极支持顺德城、益阳茶业市场、义乌小商品批发城开展特色经营,全力服务海吉星、玮隆广场、湘运物流园、汽车商贸城建设,着力打造融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于一体的现代商贸流通产业集散高地。积极培育新兴业态。着力扩大消费热点,注重培育服务外包、总部经济、现代金融等新的经济增长点。加快城乡信息化步伐,鼓励万木春等传统市场提质升级电商平台,引导品尚电子等实体企业提升电商应用水平,不断完善城乡物流配送体系。融合发展文化旅游。做好历史文化名城创建工作,注重保护开发“三周一叶”、胡林翼等文化资源,培育壮大花鼓戏产业,着力建好工艺美术创意产业园。协同推进兔子山遗址、羊舞岭古窑的考古发掘及项目包装,力争将兰溪山歌、明油纸伞、工艺绣花鞋申报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加快编制实施旅游产业发展总规、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发展规划;整合碧云峰、美丽乡村、花乡农家乐、汉森万亩中药材种植基地等生态资源,积极发展乡村旅游;着力推进会龙公园和秀峰公园片区创建国家4a级景区。

(七)突出要素保障,增强特色发展竞争力。强化用地管理。坚持扩大土地增量、盘活土地存量、节约集约利用三措并举,推进土地规划、收储、开发和出让相统一。加强用地保障,根据产业配套及关联建设需要,科学安排用地指标,全力抓好土地报批,切实满足建设用地需求。创新安置拆迁。坚持先安置后拆迁,实现依法拆迁、阳光拆迁。推进电梯安置房和庭院式安置区建设,做到集中安置与分散安置相结合。突出抓好益娄、益马高速等重点工程和龙岭工业园项目的安置拆迁。拓宽融资渠道。全力争取国开行棚改项目贷款,积极拓宽新形势下政府融资渠道。力促区城投、龙岭投分别筹融资4亿元、10亿元以上,力争完成立项争资18亿元以上。加强政银企对接,着力发展普惠金融,全力引进1家村镇银行,引导各类金融机构支持“三农”、小微企业、新兴业态等实体经济发展。加快艾华集团、湘运集团等企业上市步伐。破解用工难题。用活用好创业就业引导资金,摸清人力资源家底及企业用工信息,注重加强职业培训,积极搭建劳务输送平台,继续完善城镇就业创业服务体系,鼓励就地就近转移就业。

(八)突出民生改善,增强特色发展凝聚力。以提高群众幸福指数为目标,以为民办实事为抓手,统筹做好各项重点民生工作。努力实现学有所教。新增义务教育合格学校27所,继续推进城区“两扩六建三步走”工程〔14〕,着力打造箴言教育品牌。加强教师队伍管理,深化师德师风建设。推进教育综合改革,力促各类教育协调发展。努力实现病有所医。稳妥推进公立医院改革,全面推行乡村医生签约服务,科学实施双向转诊制度,积极推进衡龙桥卫生院整体搬迁,全力创建国家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努力实现住有所居。大力实施“两房两改”工程〔15〕,着力改善城乡居住条件,将毛家塘村打造成全市城中村改造示范点。努力实现老有所养。巩固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覆盖水平,健全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积极推进社会化养老,力争养老服务床位突破20xx张。努力实现困有所济。完善社会救助体系,抓好群众“救急难”工作,继续提升低保救助、特困人员供养、残疾人保障水平,注重加强移民后期帮扶。努力实现民有所安。严厉打击严重刑事及多发性侵财犯罪,有效防范、化解、处置影响社会安定的问题。加强人民调解、法律援助,落实涉法涉诉信访依法终结机制。努力实现闲有所乐。启动电视“户户通”工程,加快赫山电影城、青少年校外活动中心改造建设,大力开展送戏送电影送体育下乡、文艺宣传进社区等活动,提高文化体育场馆节假日向社会免费开放的水平。

三、坚持实干,在依法行政中为民服务。

蓝图已经绘就,实干托起梦想!做好全年的工作,首要的责任在政府,必须对照依法行政和深化改革要求,切实加强政府自身建设,不断提升为民服务能力。

(一)以更加有效的举措推进改革。以转变政府职能为核心,加快政府机构改革步伐。推行政府权力清单、责任清单和负面清单制度,切实做到“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加强各级政务服务中心建设,进一步提高服务水平。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构建规范的现代预算制度。完善区直预算单位国库集中收付制度运行机制,试点推开乡镇、街道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规范国库资金管理,建立健全“以存促贷、奖贷挂钩”的竞争性存款机制,提高各商业银行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积极性。引入竞争机制,在机关后勤服务等方面大力推广政府购买服务。巩固工商登记制度改革成果,着力落实企业定向减税政策,进一步激发创新创造创业活力。确保全面完成国企改制扫尾任务。

(二)以更加规范的管理依法履职。加快“法治赫山”建设,健全依法决策机制,积极推行政府法律顾问制度,完善重大决策终身责任追究制度和责任倒查机制,严格行政执法人员管理,全力创建省级依法行政示范单位。全面清理规范税收等优惠政策,加快建设竞争更加有序的市场环境。对财政资金分配使用、公共工程建设等权力集中的部门和岗位实行分事行权、分岗设权、分级授权,定期轮岗,强化内部流程控制,防止权力滥用。完善社会信用体系,构建更加便民高效的市场主体登记监管体系。

(三)以更加开放的态度接受监督。坚持以公开为常态、不公开为例外原则,推进决策公开、执行公开、管理公开、服务公开、结果公开,全面公开预算单位部门预决算和“三公”经费事项。完善审计制度,对公共资金、国有资产、国有资源和领导干部履行经济责任情况实行审计全覆盖。自觉接受区人大及其会的依法监督和区政协的民主监督,认真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定期向人大报告工作,及时向政协协商通报情况。主动接受社会和群众监督,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四)以更加务实的作风提升效能。严格贯彻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大力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建立完善责任追究的经常性工作机制,严肃查处违法违纪案件。牢固树立务实为民、勤廉高效的优良政风,坚决执行中央八项规定、省委九条规定、市委十项规定,确保“三公”经费只减不增,把有限的资金用在加快发展和改善民生上。完善各部门单位分类绩效考核办法及评价体系,落实重点工作督办责任制,进一步优化政府管理服务流程。

(五)以更加严格的要求守住底线。严守安全生产底线,强化政府和行业的监管责任及企业的主体责任,健全监管网络,力争实现全年无较大安全事故。严守金融安全运行底线,坚决打击非法集资和逃废债务等行为,着力营造良好的生态金融环境。严守计划生育工作底线,坚持不懈抓好人口计生工作,严肃查处违法生育行为,确保实现“创模保先”。严守生态环保底线,巩固扩大农村清洁工程成果,继续推进竹制品生产、畜禽养殖污染整治工作,实施河湖保洁工程,确保森林覆盖率达到32.07%,力争成为全省整区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项目示范区,让赫山的水更清、天更蓝、家园更和美。

(六)以更加显著的成果惠及民生。全面完成十件民生实事。1.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2900人、城镇就业5700人。2.新建公租房1600套,改造棚户区3163户、农村危房500户。3.新建兰溪小河口、鱼形山敬老院,扩建龙光桥、泥江口敬老院。4.推动“天网”工程全覆盖,新增监控探头160个。5.确保宁朱线建成通车。6.完成市十六中扩建。7.完成八字哨、泉交河卫生院整体搬迁和欧江岔卫生院改扩建。8.完成40个村农网改造。9.完成龙岭、衡龙新区污水处理厂建设。10.扎实推进“三河流域”综合治理。

各位代表,美丽赫山的光明前景鼓舞人心,全面小康的宏伟目标催人奋进!拼搏成就伟业,发展赢取未来!让我们在区委的坚强领导下,紧紧依靠全区人民,凝心聚力,开拓进取,推动全区经济社会实现更好更快发展,为跻身全省县域经济第一方阵而努力奋斗!

3

页,当前第。

1

1

2

3

区政府政府工作报告篇四

工作总结。

就是把某一时期已经做过的工作,进行一次全面系统的总检查、总评价、总分析。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教育局季度工作总结,仅供参考。

20xx年上半年,区教育局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和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市委市政府大力推进西部基本公共服务水平为契机,以办好人民满意教育为目标,紧密结合“。

两学一做。

”专题学习教育及“转作风提效能”等活动,按下“快捷键”,跑出“加速度”,全力推进金湾教育均衡化、内涵化、优质化、特色化、现代化发展,打造珠海西部教育高地,为促进我区经济社会发展作贡献。

一、学校工程建设有序开展。

金湾一中主体建设完成形象进度约85%,外墙砌体抹灰基本完成,内墙抹灰完成95%,五栋单体完成外墙贴砖。现正进行地面铺砖,室内粉刷,室外安装铝扣板、窗花以及教育教学设施设备采购等工作。航空新城小学建设工程总形象进度完成99.5%,教育教学设备设施建设正在推进中,预计7月31日前完成安装。在三灶镇、红旗镇分别新建的金湾区林伟民纪念小学、金湾区第二小学(暂定名)2所学校已完成立项、设计招标、现场放点等前期工作,准备进行造价咨询及建设单位招标,两镇已完成征地和现场维护工作。中兴小学、小林中学改扩建工程有序推进。矿山小学将迁至珠海大道金山花园附近建设新校,正进行土地划拨和项目。

建议书。

编制工作。

二、中考高考成绩提升较大。

20xx年中考进入全市前100名有4人,为历史最多。市一中正取上线19人,比去年增加7人,增长率36.8%;市二中正取上线48人,比去年增加12人,增长率33.3%;斗门一中正取上线61人,比去年增加25人,增长率69.4%。20xx年高考总上线率达到98.81%,同比上年增长9.4%,本科上线人数比上年增加13人,专科上线人数比上年增加17人。

三、推进教育内涵发展成果丰硕。

成功召开金湾区第二届学校特色项目现场交流会。小林实验小学等6所学校分别带来葫芦丝、剪纸、武术、二胡、民乐、花样跳绳、大合唱、航模等表演,校长代表进行了现场交流,展现了我区基础教育内涵特色发展的风采。成功举办首届金湾区幼儿教师音乐素养基本功大赛。参赛教师依次展示了声乐、舞蹈、器乐、弹唱等节目,展现了金湾幼儿教师的魅力与风采。教育信息化发展走在前列。完成区本站域网sdn网络改造和机房扩容,千兆光纤直通学校,真正实现“高速网络校校通”,为加快我区“三通两平台”建设打下坚实的基础。积极引导教师运用信息化手段提升教学效率,组织6名学科教师参加了由珠海市“科大讯飞杯”学科教学信息化大赛,1人获二等奖,5人获三等奖,区教育装备信息中心获得优秀组织奖。为海澄小学等6所学校建成ar/vr创新实验室,配备了3d视频教学及vr交互教学的相关设备及视频资源,进入沉浸式教学新阶段。组织20xx年“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网上晒课活动,全区“晒课”率达116.9%。扎实推进中小学思想道德教育。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广泛开展社会主义价值观宣传教育,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广大师生中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加强诚信、孝道、法制教育,深入开展未成年人道德实践活动。圆满完成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工作。按照《20xx年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实施手册》有关要求和省监测中心的统一部署,在市教育督导室的指导下,圆满完成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工作。

四、落实教育公平取得实效。

认真开展20xx年义务教育阶段招生工作。根据市的要求并结合我区实际,制定20xx年义务教育阶段招生方案。为方便家长,在两镇设立报名咨询点,接受家长报名咨询。全面开展普通高校本专科生和研究生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工作。明确责任部门和责任人,制定了《金湾区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工作实施方案》,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入读高校提供支持。提高幼儿园发展水平,关心帮扶学前教育家庭困难幼儿群体。研究制定《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奖补办法》,鼓励扶持普惠性民办教育发展。对学前教育困难家庭幼儿给予1500元/人/年的资助。

五、抓班子带队伍成效明显。

切实落实“两学一做”专题学习教育有关要求。召开“两学一做”专题学习会,组织学习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对广东工作作出的重要批示以及廖俊波同志先进事迹等,提高党员干部提高党性修养,主动践行“两学一做”的要求,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加强党风廉政建设。认真开展20xx年度中小学、幼儿园党政一把手述职述德述廉工作。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两个责任”(主体责任、监督责任),分别与学校一把手和纪检监督负责人签订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责任书,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在校长会议上多次强调要切实抓好党风廉政建设,尤其重点抓好工程建设、设备采购、人事、招生、收费等热点问题,对违纪“零容忍”等。继续规范和完善政府采购联合验收工作,制定了《金湾区教育系统政府自主采购项目实施方案》,进一步规范学校采购行为,有效提高采购效率和实施项目的质量,降低了采购腐败风险。提高教师队伍素质。积极做好教师交流和支教工作,结合实际制定《金湾区20xx年校长教师交流。

工作方案。

》,促进教育均衡发展。进一步提高教师培训成效,组织了全国教育管理干部信息管理与领导力提升高级班、提升金湾区中小学校政府采购及验收人员专业能力和素养等25项培训,1045人次参加,有效提升了校级领导及教师的专业能力和业务水平。

六、全力创建平安校园取得新成果。

把“安全”作为教育教学第一质量来抓,认识再提高,措施再落实,多次召开会议部署防溺水、交通安全、食品安全以及校园周边治安环境整治等工作,部门联动共建平安校园。上半年没有发生校园安全事故。

七、全国文明城市复牌迎检工作效果突出。

按照中央和省、市文明办的要求和区委、区政府统一部署,全力以赴落实好创文复牌迎检各项重点工作,高标准、高质量完成全国文明城市测评各项指标任务,全面提升区教育系统教职工、学生和家长文明素质和校园文化水平。各校创文氛围浓厚,师生熟记二十四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师生和家长素质明显提高。

八、对口帮扶云南怒江州教育协作和阳东精准扶贫工作得到肯定。

对口帮扶云南怒江州教育协作。开展名师送教。我区名优教师于今年3月赴贡山县开展送教活动,得到贡山教育部门和广大教师的肯定。筹建支教“金湾班”。结对帮扶贡山一中“金湾班”试点。目前已完成首批“金湾班”教师选拔工作。6月下旬赴贡山县熟悉情况做好准备。开展教育信息化帮扶。与贡山县教育局拟定帮扶贡山一中教育教学信息装备方案,帮助贡山一中建立课程录播系统,引进权威数字教材和数字教辅资源,提高信息化水平。精准扶贫阳江市阳东区朋江村。以产业扶贫为主要手段,精准识别建档立卡,对68户贫困户惠农政策、社会救济、危房改造、教育、卫生、饮水安全、富民产业、劳动力培训等情况进行了详细摸底调查并录入扶贫信息平台。确定由朋江村种养专业合作社与阳江逸缘农业发展公司合作发展生猪养殖扶贫项目,实行公司+合作社+农户的运营模式,通过入股分红,达到产业带动农户脱贫致富的目标。按补助标准向所有学生发放教育补助金,为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购买20xx年医疗保险,完成危房改造15户,“三保障”政策有效落实。

截至目前,全区累计培训15万人次以上,加强成人教育、科技培训的宣传力度,举行科技赶集40次;发行“科技小报”3万余份,发放科技“明白纸”4万余份,编发《成教信息》6期。

(一)国家级农村职成教育示范县创建工作扎实推进。3月3日,区教育局召开了国家级农村职成教示范县创建工作专题会议,第一批示范县复检专家组成员雍阳中专副校长张学忠,就我区示范县创建工作进行了解读,教育局副局长刘洪生对创建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会后部分镇街成校校长对武清职专《国家中职改革发展示范校建设档案》进行了参观学习。3月17日,区教育局召开了镇街成校校长会议,总结回顾了20xx年成人教育工作、安排部署了20xx年重点工作;结合国家级农村职成教育示范县创建和市、区成人教育重点工作,各镇街成校校长就本年度工作思路及工作进展情况进行了汇报;教育局对3个市级社区教育项目和4个终身学习活动周获奖单位及1名百姓学习之星进行了表彰。5月3日,区教育局成立了由副局长刘洪生为组长的国家级农村职成教示范县创建工作档案筹备小组,全力做好示范县创建档案的整理工作,迎接市教委对我区的检查验收。8月1日,召开了国家级农村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示范县创建工作推动会,副区长李伯怀、教育局局长李海及18个示范县创建成员单位主管领导出席了会议。9月5日至10月20日,完成了国家级农村职成教示范县创建汇报片的制作,完成了《武清成人教育纪实》、《成教信息》、《武清区镇街成校科技小报汇编》、《武清区国家级农村职成教示范县典型经验与案例》等4本书籍的编印工作,全面展示了武清成人教育风采。

(二)大力开展农民成人学历教育工作。依托高自考和电大武清分校、武清职专华中师范大学远程教育,联合镇街成校做好农民大专学历教育,在学400余人,毕业200余人。同时,镇街成校积极开展农民中专学历教育,毕业学员260人,中专在校学员500余人。

(三)搞好农民实用技术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各镇街成校坚持实际、实用、实效的原则,通过采取讲座、现场指导和科技赶集等多种形式,广泛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培训与推广,培训8万人次以上。

全面贯彻落实《武清区人民政府关于实施技能人才培训福利计划的意见》精神,依托镇街成校重点开展农村成人职业技能培训,重点开展了叉车、电工、电焊工、家政服务等职业技能培训,,有1650人取得了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

(四)积极开展社区教育活动,镇街成校配合政府部门,组织开展了民间花会巡演、乒乓球、象棋、文艺汇演等形式多样的文体活动,丰富了农民的业余文化生活。贯彻落实《中共武清区委武清区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社区建设提升管理服务水平的意见》,承担了新市民教育培训任务,建立了新市民教育培训月报制度。目前,按照《市教委关于开展第六届天津市市级社区教育项目申报评审工作的通知》文件精神,完成了各镇街成校市级社区教育项目成果的申报工作。积极组织参加天津市终身教育活动周,《社区教育文化综合服务》被评为天津市终身学习品牌、杨文闯被评为市级百姓学习之星。

(五)加强对民办教育的管理。

1.20xx年3月9日,召开了20xx年全区民办学校年检评估总结会,对20xx年民办教育工作进行了总结与梳理,同时就依法办学、学校安全、财务管理等方面对民办学校提出了要求。

2.继续做好无证民办幼儿园摸底统计工作,建立无证幼儿园报送制度,目前我区共有无证幼儿园109所。

3.20xx年3月14日至4月28日,对全区民办学前教育服务点进行了常规性的突击检查,重点检查服务点的办园条件、师资配备、安保器材、档案材料等。以文件的形式下发了《武清区民办学前教育服务点检查情况通报》。同时,对服务点存在的问题下发了《武清区民办幼儿园检查情况反馈》,并责令其限期整改,并将整改情况以书面形式报教育局,对存在问题较多的服务点进行了复查。

4.加强业务培训,努力提高园长和幼儿教师素质。20xx年4月开始组织全区3所民办学历学校4名副校长参加市教委组织的校长任职资格培训工作。

20xx年6月15日,组织了全区民办一、二类幼儿园园长和骨干教师60余人在杨村第五幼儿园开展学习观摩活动。观摩活动包括各年龄班的器械操、户外游戏活动、区角活动和杨村五幼各类档案资料,中小班示范课二节,课后对这两节课进行了交流研讨。此次活动的开展促进了全区幼儿园的均衡发展,提高民办幼儿园的管理水平和保教质量,加强园所间的交流和沟通。

5.做好区行政执法监督平台的录入工作。

6.做好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安全提升项目,完成了20xx年普惠性民办幼儿园认定工作、安全设施设备的摸底情况。

7.做好民办教育的咨询工作。

按照年初制定的工作目标,围绕县委、县府工作部署,第一季度我局主要抓了以下几项工作。

一、深入贯彻学习党的xx大会议精神,广泛宣传、大力实施新修订的《义务教育法》。贯彻落实全省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全面实施《福建省“”教育发展专项规划》和省政府《关于进一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意见的通知》,规划我县教育布局调整,扎实落实“两免一补”等国家对义务教育的各项惠民措施,推进我县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二、深化农村中小学寄宿生食宿改善工程。按照县委、县政府的要求,认真抓好农村寄宿生食宿改善工程的落实工作,在全县农村中小学校稳步推进农村中小学生食宿改善工程,县政府为全县3076名农村中小学校寄宿生每周提供5次免费早餐和5次肉食和豆腐。每人每周补给金额为17.5元,另外初中低保学生每天另补2元,小学低保学生每天另补1元。结合“省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工程”的实施,继续改造和完善农村学校食堂、澡房等有关寄宿生生活的配套设施。并着手解决农村劳动技能培训基地问题,做到农村乡镇每所学校有10亩的学生劳动技能培训基地。开学初,县委、县政府拨出专款12万元,购买2224床优质军用被,免费发放给全县农村中小学寄宿生。

三、狠抓控辍保学工作。我局积极采取措施加强中小学控辍工作,一是及时做好《将乐县人民政府办公室转发省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关于进一步加强义务教育阶段控辍工作意见的通知》(将政办[20xx]4号)转发工作,促进各乡镇各司其责,抓好“控辍保学”工作。二是成立“控辍保学”工作领导小组,分工明确,责任到人。县教育局机关干部分片分组到各中小学,协助学校这项工作。三是抓住时机做好大力宣传,营造良好的氛围。乡镇广大教师利用外出务工人员返乡过春节的时机,深入到他们家中进行家访。四是做好新生交接手续。各校将春季就读职业技术学校的学生组织起来,将学生送到职业学校,做好学生思想稳定及相关的交接工作。四是各校做好“留守学生”的关爱工作,各中学设立“留守学生”注册处,并建立起“留守学生”档案,及时了解和记录他们的家庭情况、心理状况以及诚信情况,把“诚信档案”作为学生操行的重要依据,并对他们生活求助及时帮助,对他们心理困惑及时疏导。截止到3月底,全县初中入学率达98.82%,小学入学率达99.98%。各乡(镇)正对未入学的学生进行逐个家访,及时动员学生返校学习。

四、落实20xx年“为民办实事”项目工作。

1、完成对城区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免除学杂费工作。从20xx年春季学期开始,免除城区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杂费,免除标准为中学生每年生均320元,小学生每年生均240元,惠及学生6868人,全年共计减免资金184.6万元。

2、对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免费提供教科书和对城区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免除学杂费工作。我县从20xx年秋季学期开始,免费向全县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提供国家课程的教科书,20xx年春季学期开始,免费提供国家课程及地方课程的教科书(标准为:中学生每年生均156元,小学生每年生均71元),惠及学生9098人,投入资金88.96万元。

3、继续实施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工作。我县20xx-20xx年继续实施中小学危房改造工程,共计10个项目,规划建筑面积11430平方米,消除危房面积6074平方米,共需投入改造资金949万元。目前,已完成的项目有安仁中心校实验楼、大源中心校学生宿舍食堂餐厅、黄潭中心小学学生宿舍楼,其余的项目都在紧张的实施。

4、完成将乐一中校园规划及图书馆建设方案工作。做好将乐一中校园规划及图书馆规划,新建4000平方米将一中图书馆。规划费用预算14万元,图书馆预算造价400万元,前期及附属工程约80万元,共需投入资金500万元。目前,已请三明境景建筑设计有限公司进行设计,所需资金正在筹措之中。

五、顺利通过省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项目验收组的检查验收。3月15日,省现代远程教育工程项目验收组到我县验收现代远程教育工程项目实施情况,验收组到高唐、黄潭、水南等乡镇学校实地查看了全县37个办学点的光盘播放室、多媒体教室、计算机室及卫星接收室等现代远程教育设备安装使用情况,对我县现代远程教育工程项目实施工作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同时就现代远程教育设备的保护和使用等方面提出了意见和建议。

六、认真做好预防春季流行性传染病工作。针对我县部分农村中小学发生流感疫情,我局与县疾病防控中心启动预案,深入学校和部分行政村调查疫情,配合卫生部门做好相应工作,及时召开了全县中小学、幼儿园校(园)长紧急会议,组织大家学习了《将乐县教育局关于预防春季传染病的紧急通知》(将教综13号)和《将乐县卫生局关于在中小学开展预防流感活动的函》,要求全县各校高度重视春季预防流行性传染病工作,结合《将乐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应急预案。

的通知》(将政办〔20xx〕71号)文件精神,采取有利措施确保师生安全。我县安仁、大源两校流感疫情得到有效的遏止。

七、做好提前招收初中应届优秀毕业生前期准备工作。将乐一中今年将继续面向全县各初中校提前招收应届优秀毕业生108名。目前推荐报名、选拔考试等工作正在积极准备之中。

八、2—3月,我局组织局机关干部就我县城区教育发展现状进行专题调研,厘清发展思路,明确发展目标,多次召开专题会议,征求不同阶层的意见,形成了《全县教育发展现状分析与对策》一文,为县委、县政府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九、认真做好教育工作自评和迎接市级复查工作。组织全县中小学校长、教导主任、局机关干部学习福建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全面开展县级人民政府教育工作督导评估意见的通知》(闽政办〔20xx〕15号)和《福建省教育厅关于做好20xx年县级人民政府教育工作督导评估的通知》(闽政教督〔20xx〕11号)文件,学习新修订的《福建省县级人民政府教育工作督导评估标准和计分方法》,准确把握评估标准内容。20xx年全县教育自评报告和基础数据统计报表正在完成中。

区政府政府工作报告篇五

东丽区,隶属于天津市,位于天津市中心市区和滨海新区之间。本站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东丽区政府。

希望对你有用!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东丽区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时期,我们深入贯彻党的和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落实市委、市政府和区委各项决策部署,紧紧围绕美丽东丽建设,推进经济转型和城市转型,开拓进取、真抓实干,全面完成“”规划目标任务,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显著成就。

(一)综合实力不断增强。

面对错综复杂的经济形势和经济下行压力,主动把握引领新常态,努力提高发展质量效益,综合经济实力位居全市前列。预计“”末完成地区生产总值945亿元,年均增长13.1%;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01.6亿元,年均增长20.3%;固定资产投资累计达到3235亿元,年均增长21.4%;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859元,年均增长10%。单位gdp能耗累计下降20%,全面完成节能减排任务。

(二)经济结构调整优化。

坚持科技引领创新驱动,激发发展活力,促进结构优化,三次产业结构为0.4:53.6:46,核心竞争力明显增强。科技要素加快聚集,实施创新主体“百千万工程”,引进中科院自动化所、中科院电工所、清华高端装备研究院等国家级科研机构20家,市级以上研发机构累计超过100家;科技企业蓬勃发展,科技型中小企业达到6025家,培育小巨人企业284家,高新技术企业突破100家。新建院士专家工作站和服务中心13家,全区人才总量达到15.2万人,其中高层次创新型人才1700人。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占生产总值比重提高到3%。成功通过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验收,成为全市唯一获得该殊荣的区县。工业经济提质增效,实施中车天津工业园、国家电网平高电气等一批重大工业项目,重点培育发展高端装备制造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千企转型升级三年任务两年完成,1149家企业成功转型。20xx年工业总产值突破20xx亿元,比20xx年翻了一番;战略性新兴产业占工业总量的38.1%,提高8.8个百分点。服务业优化升级,华侨城欢乐谷、国家电网客服中心等一批重大服务业项目投入运营,科技服务、金融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快速发展,传统商贸等行业加快提升。20xx年完成服务业增加值435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的46%,比20xx年提高12.8个百分点,生产性服务业占服务业的比重达到60%。都市农业加快发展,滨海国际花卉科技园区一期投入生产,傲绿农业、滨海宽达等农业园区加快建设,12家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进一步增强,农业综合效益不断提升。园区建设成效明显,东丽开发区晋升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东丽开发区、华明高新区和东丽湖列入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华明高新区在全市区县工业园区考核评比中,连续五年排名第一。东丽湖科教旅游度假区成为天津市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1+11”承接平台之一。航空商务区成为市级跨境电子商务创新示范区和自贸区重要组成部分。全区新建商务楼宇近1000万平方米。

(三)城镇建设成效显著。

紧紧围绕农村向城市转型,扎实推进新市镇建设和城中村改造,完善基础设施,强化环境治理,绿色生态宜居城区建设取得积极进展。空间发展布局调整优化,制定《空间发展战略规划纲要》,明确了“一心两极、六区六城、两轴三带、智慧生态”空间发展战略布局,提升总体规划,实现控规全覆盖。农民还迁工程加快建设,建立“依法拆迁、司法保障、综合施策、全力推进”的工作机制,完成拆迁1150万平方米;全区1600万平方米还迁工程全部开工,累计竣工960万平方米,还迁64个村18万人;在建640万平方米,还有45个村11万人将于“十三五”期间全部还迁。推进中心城区改造,提升老旧社区62个,改造面积376万平方米。基础设施建设有序推进,建成军粮城高铁北站,地铁2、4、6、10号线及京津城际机场引入线等轨道交通项目有序实施;“七横七纵”主干路网建设过半,蓟汕高速、外环调整线、航新路等骨干道路加快推进,完成赤海路、东金路、金钟公路等道路局部拓宽改造。新建改造排水泵站7座,实施变电站、高压线入地等电网建设项目20项。建成区燃气普及率达到100%,集中供热率达到96%。生态环境不断改善,实施“四清一绿”行动,严格“五控”治理,细颗粒物浓度下降42.6%,环境空气质量得到提升。清淤、护砌二级河道75公里,完成张贵庄中心城区雨污分流改造,新建改造污水处理厂5座,新增污水处理能力23.3万吨/日,城市污水集中处理率由50%提高到90%。建立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理体系,完善社区长效管理机制,建成清洁村庄66个、美丽社区40个。外环线、东丽湖等绿化工程造林4.7万亩,新建提升绿化931.6万平方米,林木覆盖率达到19.1%,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38.5%。

东丽郊野公园一期竣工并对外开放。持续开展市容环境综合整治,中心城区、新市镇和环外主干道路机扫水洗作业率达到100%,城市环境明显改善。加大“双违”治理力度,坚决遏制新增违法建设,对历史违法建设依法拆除,增强了群众法律意识,净化了社会风气。

(四)民计民生持续改善。

持续实施民心工程和“沃土计划”,区财政累计投入218亿元,用于民生改善和社会事业发展,群众生活质量进一步提高。就业服务体系不断完善,深入实施“双万工程”,多渠道促就业,本区劳动力新增就业5.5万人,成为全国首批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示范区。社会保障救助进一步加强,健全完善保障、救助、优抚社会保障救助体系,区财政累计投入24.5亿元,受益群众达400万人次。101个村12万人参加征地养老保险,13.9万人参加城镇企业职工养老保险,26.2万人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全区养老机构达到16所,老年日间照料中心(站)15家,6000余名老人享受到政府购买的居家养老服务。建成32家康复站,残疾人教育助学实现全覆盖。教育卫生事业加快发展,均衡教育资源布局,新建14所中小学和22所幼儿园,改造提升40余所学校,北大附中东丽湖学校建成开学。完成义务教育学校现代化达标提升工程,通过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区评估验收。东丽医院新建门诊和住院楼投入使用,建成9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实施“健康东丽促进计划”,完成60个服务项目,惠及群众230万人次。东丽医院加入北大人民医院“医疗卫生服务共同体”。文化、体育等各项事业全面进步,实施基层“文化百团”工程,广泛开展群众性文体活动。“东丽杯”文学评奖活动成为首批全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项目。图书馆、文化馆达到国家一级馆标准,完成东丽礼堂提升改造,建成街道文化中心8家、村居文化室37个,保持全国文化先进区称号。实施全民健身暖心服务计划,建成体育中心、12个健身公园和296个社区健身园,提升改造区游泳馆,举办区第五届、第六届运动会,成功创建全国全民健身示范城区,荣获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区称号。推进公共交通一体化,新增优化公交线路88条,新建公交场站7座,改造提升公交中途站85个,公交站点500米半径覆盖率达到70%。武装、双拥、统计、档案、人口与计划生育、民族宗教、妇女儿童等各项事业全面进步。

(五)改革开放取得突破。

以改革破难题,以开放促发展,加大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力度,全面扩大对外开放,为转型发展增添了新的动力和活力。各项改革不断深化,深入落实天津市“一颗印章管审批”等简政放权“十个一”改革。积极推进15项重点领域改革,教育、卫生、文化、体育等体制机制创新取得积极进展。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成立行政审批局,减少审批事项,服务效率进一步提高。全面推行“一支队伍管执法”街道综合执法模式,为全市创造了经验。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强化国资运营和监管体系建设,为转型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推进金融改革创新,建立投保贷一体化科技金融服务体系,有效缓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题,促进了经济发展。成立全市首家村镇银行,即华明村镇银行,并荣获全国百强村镇银行称号。完成70个村“三改一化”任务,启动了38个村的改革工作。招商引资取得丰硕成果,抢抓京津冀协同发展等重大战略机遇,积极承接非首都核心功能梳解,明确对接重点,组建专职队伍,驻扎北京招商,引进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审查协作天津中心、中航工业航空服务保障基地等优质项目850个,实际到位内资2421亿元。积极融入自贸区建设,实现了企业便利注册。

(六)依法治区扎实推进。

强化法治东丽建设,提高依法治理能力,社会保持和谐稳定。规范行政执法行为,各部门增强了依法履职能力。优化司法职权配置,形成权责明确、相互配合、相互制约、高效运行的司法体制。基层司法行政服务体系进一步健全,公共法律服务水平不断提高。加大普法宣传力度,荣获全国“六五”普法中期先进区称号。推进平安城区建设,开展“十安联创”活动,社会治安重点整治取得实效。认真贯彻《安全生产法》,狠抓危化品企业“三张表”管理,严格落实主体责任、制度规范、设施建设、全员教育、信息管理和专家检查“5+1”安全监管措施,全力推进隐患问题整改,安全生产形势保持稳定。进一步畅通信访渠道,建立“访调对接”工作机制,着力化解信访积案,信访秩序明显好转。

五年来,我们加强政府自身建设,认真执行区人大及其会决议,广泛听取区政协和各民主党派意见,自觉接受法律监督和民主监督,建议提案全部办复。畅通“政民零距离”等群众反映问题渠道,规范办理程序,群众满意率达到95%以上。进一步转变职能、简政放权、规范行政权力运行,依法行政水平不断提高。加强行政监察、审计监督和绩效考核管理,法治政府、服务型政府建设取得成效。

各位代表,过去五年,全区上下坚持转型发展不动摇,面对国内外经济形势复杂深刻的变化,经受住了前所未有的重大考验,美丽东丽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在率先全面建成高质量小康社会的道路上迈出坚实的步伐。在此,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全区人民,向奋斗在各条战线上的广大干部群众,向给予我们大力支持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各民主党派、工商联、离退休老干部和社会各界人士,向驻区企事业单位、解放军、武警和消防官兵,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看到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一是经济转型发展任重道远。经济总量不够大,发展速度不够快,发展质量和效益还不够高,科技创新对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不足,发展潜力和优势还没有充分释放。二是城市化建设任务繁重。制约还迁工程建设的难点难题还没有完全破解,项目建设速度缓慢,质量保证体系亟待健全完善。三是生态环境建设需加快进程。大气污染防治、水环境治理和市容环境整治的力度还需加大。四是公共服务与居民实际需求仍有差距。就业增收、社会保障、教育卫生等社会事业发展还不均衡,服务质量和效率有待进一步提高。五是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依然存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需进一步加快,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调性有待增强。六是政府作风建设、廉政建设、法治建设需进一步加强。对此,我们将坚持问题导向,不回避、不推诿,认真加以解决。

二、“十三五”时期发展目标和主要任务。

未来五年,是我区推进两个转型发展、率先全面建成高质量小康社会的决胜时期。我们面临的外部发展环境仍然严峻复杂,世界经济深度调整,实现复苏的整体动力不足。我国经济进入速度变化、结构优化、动力转换的新常态,发展的内涵已经发生深刻变化。但国内经济长期稳定向好的基本面不会改变,天津五大战略机遇叠加,更为全区加快转型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十三五”时期,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党的和xx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按照“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认真落实市委、区委十届历次全会要求,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坚持“一二三五六”工作思路,适应、把握、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抢抓京津冀协同发展等多重叠加历史机遇,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改善民生为根本,发挥比较优势,凝聚发展合力,推进经济转型和城市转型,不断开创美丽东丽建设新局面。

“十三五”时期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目标是:通过五年努力,基本建立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为主导的现代产业体系,全面完成农村城镇化建设任务,初步形成以人为核心的城市管理体系,在转变发展方式、提升城市功能、育民富民惠民、社会公共服务等方面走在全市前列,初步建成产业业态高端、城市管理智能、公共服务优质、人民生活富裕、人居环境协调、社会文明进步的美丽东丽,率先全面建成高质量小康社会。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1%;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年均增长12%;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达到4500亿元;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10%。户籍人口城镇化率达到100%。万元生产总值能耗年均下降4.5%。

落实空间发展战略规划,加快构筑“三极、三轴、五区、五园”产业布局。积极推进东丽开发区、华明东丽湖地区、金钟地区三个增长极建设,形成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的主引擎。加快打造外环线、津滨大道、津塘公路三条发展轴,带动沿线区域协同发展。统筹规划建设科技创新产业区、金融产业运营区、中心商贸商务区、自贸临空产业区、先进装备制造区五大产业区和金钟都市产业园、新兴物流产业园、万新创智产业园、航空新材料科技园、无瑕装备制造园五个特色产业园,拓展发展空间,促进产业集聚,加快形成新的发展动能。

“十三五”时期,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任务是:

(一)打造创新驱动先导区,努力实现创新发展。

坚持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深入推进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东丽分园建设,整合创新资源,聚集创新要素,构建充满活力的创新创业生态系统。

深入实施创新主体“百千万工程”,着力推进“政产研金才”五位一体协同创新模式,引进中科院所属院所、国家部委研究院所等高层次科研机构50家;市级以上研发机构累计达到200家。落实“科技小巨人升级行动方案”,加快发展科技型中小企业,做大做强小巨人企业,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型领军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超过1万家;科技小巨人超过500家,其中年主营业务收入5亿元以上的企业超过100家;高新技术企业超过200家。实施人才聚集工程,完善人才政策体系,着力引进高层次人才和创新创业团队,人才总量达到26.7万人,其中高层次创新型人才达到4200人。支持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建成众创空间30家。

(二)打造先进制造业核心区,努力实现工业提升发展。

坚持集约高效、智能融合、绿色低碳的发展方向,紧扣“中国制造20xx”主题,努力构建以战略性新兴产业为引领的先进制造产业体系。

依托中国中车、国家电网、中国一重等龙头企业,集聚轨道交通、电力电气、大型成套设备上下游配套资源;推进清华高端装备研究院、中科院自动化所等科研机构与本地企业对接,实施项目孵化转化产业化,提升发展高端装备制造业。以应用技术为核心,发展总装配套、飞机改装等新业态,引进培育无人机项目,壮大航空航天产业规模。依托金源科创石墨烯、卓辉碳化硅等项目,加快发展新材料产业。大力发展生物医药、信息技术产业。推进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支持引导企业参与协同创新、与互联网融合发展,向高端价值链延伸,向上游产业链转型。到20xx年,工业总产值突破3000亿元,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比重超过50%,先进制造业竞争力全面提升,奠定全市先进制造业核心区地位。

(三)打造现代服务业聚集区,努力实现服务业加快发展。

坚持生产性服务业与生活性服务业协同发展,以生产性服务业为突破口,突出科技服务业特色,引领现代服务业跨越发展,使服务业成为全区支柱产业。

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实现新突破。高水平建设跨境电子商务创新示范区,提升“一站式”综合服务平台功能,大力培育引进交易平台和优质主体,扩大产业规模。加快电子商务与现代物流融合,实现物流产业从传统物流向第四方物流及物流金融转型。做大做强金融业,进一步集聚金融机构,推进多层次金融市场建设,积极构建现代金融服务体系,着力打造科技金融示范区。大力发展科技服务业,发挥大院大所、检测认证等机构聚集优势,建设产业技术、检验检测、知识产权等服务链。完善商贸流通体系,加快旅游业发展,提升居民服务业,推动生活性服务业向精细化高品质转型。到20xx年,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57%,生产性服务业占服务业的比重达到70%,分别提高11个百分点和10个百分点。

(四)打造新型城镇化示范区,努力实现协调和绿色发展。

坚持绿色生态宜居的发展方向,建设京津城市功能拓展区,推进中心城区、新市镇、功能区协调发展,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统筹兼顾各方面利益,构建城乡一体化发展新格局。

高水平完成新市镇建设。加快推进新市镇建设和城中村改造,完善市镇公共服务设施,提升产业和配套服务功能,全区109个村29万村民全部迁入新市镇居住。提升城镇化发展质量内涵,完成“三改一化”,实现安居乐业有保障、文明和谐有品位。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以“七横七纵”路网为骨架,实施津北公路、东金路等主干道路建设,三年实现南北畅通、五年建成主干路网。实施月新河、二线河等河道建设工程,形成南北联通、东西贯通“七横九纵”的河网布局。建设“海绵城市”,城镇社区降雨就地消纳和利用率达到70%。完善公交线网布局,推进公交场站建设,加快构建以轨道交通为骨干、地面公交为主体的公共交通体系。创新社会管理,全力推进安全保障和安全生产建设,高标准打造安全东丽。深入实施提升市民素质行动计划,广泛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争创全国文明城区。全面提升城市管理水平,初步建成智能融合、惠民安全的智慧东丽。

大力改善生态环境。深入实施“四清一绿”行动,加强大气、水、土壤、噪声、固体废物等污染综合防治,完善环境执法监督体系,健全监测预警机制,提高监控防治能力。强化河道综合整治及地下水污染源防控,消除二级河道黑臭水体,城市污水收集率达到100%,城镇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95%以上。落实“两轴三带、六楔、多点”绿地空间布局,实施公路、铁路、河道等林带建设,新增林地6.9万亩,林木覆盖率达到28.8%,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46%,分别提高9.7个百分点和7.5个百分点。加强环境卫生综合治理,加大城市顽疾整治力度,着力改善环境面貌。推动低碳循环发展,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五)打造改革开放先行区,努力实现开放发展。

坚持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充分发挥经济体制改革牵引作用,突出行政管理、金融创新等重点,进一步破除体制机制障碍,持续释放改革开放红利,激发转型发展活力。

加快推进综合配套改革。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落实权责清单制度,健全动态管理机制。放大“一颗印章管审批”等“十个一”改革效应,进一步提高政府效能。深化财政体制改革,构建科学规范的公共财政体系。深化金融改革创新,完善科技金融管理机制,用好自贸区金融改革30条政策,加快自贸区(东丽)金融创新步伐,有效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深化民营经济改革,鼓励民营企业依法进入更多领域,激发非公有制经济活力和创造力。深化城市管理体制改革,完善“两级政府、三级管理、四级网络”管理体制,构建“服务、管理、执法”三位一体“大城管”格局。深化教育、卫生等社会事业领域改革,提高公共服务水平。

主动融入国家战略。深度参与滨海新区开发开放,落实统筹就业、设施共建、产业互补、利益共享等合作共赢机制,实现融合发展。发挥自主创新示范区政策优势,加速聚集创新创业资源。创新与自贸区的合作模式,建立便利化的服务体系,提升投资吸引力。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深化产业对接,积极承接先进制造、现代服务、科技研发等首都优质资源。充分发挥各种优势,加大招商力度,引进一批大项目好项目,实际利用内外资分别累计达到3986亿元和50亿美元。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合作,鼓励支持优势行业企业走出去,进一步扩大外贸出口。

(六)打造公共服务领先区,努力实现共享发展。

坚持民生为先、民生为重、民生为本,持续实施民心工程,深入落实“沃土计划”,加快发展各项社会事业,进一步提高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让群众有更多的获得感。

完善就业服务体系,全面提升劳动者素质,鼓励大众创业,新增就业5万人。完善社会保障救助制度,建立与经济发展同步的自然增长机制,构建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救助体系。全区村民全部纳入养老保障,城乡居民基本医疗参保率达到99.5%。优化教育资源布局,促进学前教育普惠优质发展,义务教育高位均衡发展,开云KY官方登录入口 教育多样特色发展,职业教育创新领先发展,特殊教育全面健康发展。提升医疗卫生服务,打造多个区域医疗中心,健全基层医疗服务网络。推进文化惠民工程,完善东丽博物馆等公共文化设施,扩展市民文化活动空间,形成较为完善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组织承办好国际国内体育赛事,提高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发展水平。

各位代表,我们制定了“十三五”发展规划,东丽又站在全面推进转型发展、率先全面建成高质量小康社会的新起点,全区上下必须进一步增强机遇意识、忧患意识和责任意识,肩负起光荣的历史使命,坚定信念、毫不懈怠、不怕艰难、干事创业,努力为实现“十三五”宏伟目标砥砺奋进!

三、20xx年主要工作。

20xx年是实施“十三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039亿元,同比增长10%;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12.5亿元,同比增长11%;固定资产投资1000亿元,同比增长12%;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916元,同比增长9%;全面完成节能减排任务。努力实现区委确定的经济社会发展奋斗目标。

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一)坚持创新驱动,培育新的增长动能。

大力集聚创新资源。围绕打造创新驱动先导区,发挥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政策优势,吸引更多科研机构、科技型企业和高端人才落户东丽。制定促进科技小巨人升级的政策措施,支持引导企业掌握核心技术,用好资本市场,增强产品、技术、商业模式创新及市场开拓、科学管理能力,实现“小升高”、“小壮大”、“小做强”,着力培育发展一批顶天立地的行业领军企业,释放科技红利,推进经济增长。新引进市级以上研发机构15家。新发展科技型中小企业800家、科技小巨人30家。新增5亿元以上小巨人企业6家,累计达到31家;高新技术企业35家,累计达到140家。引进高层次创新创业团队10个、高端人才50名。深入开展“一助两促”活动,认真落实科技型企业、外贸出口企业、涉农企业风险补偿政策,形成常态化工作机制,确保中小微企业贷款增速提高30%。加快推进大仪器共享、知识产权等创新服务平台建设,努力构建覆盖整个创新创业链条的科技服务体系。积极推进东丽开发区创新创业街区建设,突出智能制造、互联网+,新建众创空间5家。继续加大对民营企业创业支持力度,促进民营经济更好更快发展。

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坚持高端、高质、绿色发展方向,围绕打造先进制造业核心区,用好“京津冀一体化产业投资基金”,重点培育发展高端装备制造、航空航天、新能源新材料等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占全部工业的比重达到40%以上,提高2个百分点。加快实施技术改造,利用新技术突破发展瓶颈,提升钢铁等传统产业。深入推动企业转型升级,鼓励企业向价值链高端拓展,开发一批“专精特新”产品,不断提高企业生产经营效益。实现工业总产值2278亿元,增长9%,万元gdp能耗下降5.3%。加快服务业聚集区建设,大力发展电子商务等现代服务业,壮大技术转移、检测认证、知识产权、科技金融、科技咨询等科技服务业,推动传统商贸、物流等产业与互联网深度融合,不断提升服务业发展水平。服务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1%,占地区生产总值的47.6%;生产性服务业占服务业的比重达到61.5%。稳步发展都市农业,推进滨海国际花卉农业科技园区二期加快建设,扩展农业功能,大力发展旅游休闲观光农业。

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坚持“走科技路,吃北京饭”的招商思路,抓住非首都核心功能疏解的关键期,用好自贸区、自创区两块“金字招牌”,配强招商力量,创新招商方式,驻扎北京“抢商”,着力引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项目,引进研发、教育、医疗等优质资源。充分利用招商中介平台,开展产业链招商、以商招商。落实项目管理机制,不断提高招商工作成效。全年洽谈签约落地大项目好项目400个,其中投资亿元以上项目20个,实现内资到位额728亿元。

加快项目及载体建设。重点实施104个投资亿元以上的产业项目建设,完成投资316亿元。建立项目协调推动机制,落实“五个一批”目标,促进全区经济提质增速。即,全力推进中科院技术转移中心、神州高铁、沃尔玛山姆店等一批大项目好项目签约落地;全力推进金源科创石墨烯生产基地、汽研三期、京东电子商务运营总部基地等一批新项目开工建设;全力推进医疗器械产业园、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天津分院、中街商业广场等一批在建项目竣工投产;全力推进中国中车、平高电器、南瑞非晶合金等一批已投产项目达产增效;全力推进清华高端装备研究院、中科院所属院所等科研机构实现一批科技成果孵化、转化、产业化。通过整合土地资源,规划开发金钟都市产业园、新兴物流产业园、万新创智产业园、航空新材料科技园、无瑕装备制造园五个占地总面积8平方公里的产业园区,使其成为东丽“十三五”发展的重要载体空间。要千方百计破解难题,全力推进规划审批和土地征转,力争年内实现“七通一平”,具备招商条件。提高载体综合利用效率,盘活闲置低效厂房楼宇18万平方米。

(二)加快城镇化建设,不断提升环境质量。

加快新市镇建设和城中村改造。全力推进新市镇建设,军粮城新市镇二期、新立新市镇、赵沽里、增兴窑等8个项目竣工280万平方米。认真做好还迁工作,有序安排村民选房,完成11个村3万村民还迁入住。以建设优质工程、百年工程、群众满意工程为目标,严格工程质量监督,从严工程验收交接,严禁出现始发性质量问题,降低报修率。积极推动农民经营性设施建设,保障还迁村民长远生计。继续强化依法拆迁,完成重要点位拆迁211万平方米,为新市镇配套和市重点工程建设提供保障。继续加大违法建设拆除力度,坚决遏制新的违建产生。做好土地复垦、出让等工作。

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为解决基础设施滞后制约经济发展的问题,投入资金118亿元,加大道路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不断提升城市功能。打通雪莲路,实施航新路、航双路建设,拓宽改造杨北公路、津北公路、津塘二线等道路50公里,启动东金路、沙柳路等道路改造。完成地铁4号线、10号线遗留点位拆迁,做好地铁11号线、京津城际征地拆迁工作,推进实施地铁4号线新兴村站至军粮城北站延伸工程。完成新立泵站、东河泵站改造。建设范庄等4座变电站。建成东丽开发区、方山道2座公交场站。海河中游一号、军粮城一号消防站投入使用。

加快改善生态和市容环境。深入实施美丽天津·一号工程,坚持铁腕治污,加强大气污染防治,确保空气质量综合指数和pm2.5、pm10分别下降15%。实施20家企业和9家供热单位改燃并网,完成燃煤锅炉和热电机组除尘改造任务;严格落实施工工地“五个百分之百”控尘措施,不断改善空气质量。加快提升水环境,治理二级河道25公里,推进河道水系连通循环工程建设,使全区河道水系连起来、清起来、活起来。深入开展绿化美化行动,实施外环线、蓟汕高速、京津城际(津秦客专)等重要通道绿化工程,完成造林10780亩,植树78万株。高标准实施东丽湖绿化生态环境建设,争创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以打造中心城区新形象为目标,以拆除崔家码头村周边违章建筑为切入点,启动跃进路东丽市民广场建设,实施跃进路南端绿化美化工程,全面提升该区域环境面貌。以20xx年天津举办全运全为契机,加大张贵庄地区私开门脸综合整治力度,实施津塘路等建筑立面周期性修缮,进一步提高主干道路和重点区域环境质量。建成区新建绿地52.7万平方米,提升146.2万平方米。加强中心城区、新市镇夜景灯光建设,使东丽的夜景亮起来。

加快提高城市管理水平。认真落实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统筹政府、社会、市民三大主体,提高各方推动城市发展的积极性。创新治理方式,健全完善长效管理机制,多举措加强网格员队伍建设,强化管理和责任落实,实现城市管理全覆盖、长效化。建立创建达标机制,以建设文明街道、文明社区、文明校园、文明医院、文明企业等为载体,广泛动员群众参与城市管理和文明城区创建活动,夯实城市管理基础。从严考核监督机制,强化街道园区属地管理责任,进一步明确“一支队伍”的职责和行为规范,确保行政执法规范到位。建设智慧东丽服务平台,整合水、电、气、暖等为民服务资源,建立多支“快速反应”服务队,通过“8890”群众热线,打造15分钟便民服务通达圈,打通为民服务“最后一公里”,让群众享受便捷的贴心服务。

(三)着力改善民计民生,全面发展社会事业。

完善就业服务和社会保障救助体系。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落实百万技能人才培训福利计划,大力开展普惠性职业技能培训。全年新增就业2万人,1.7万人通过培训获得职业资格证书。不断完善保障救助体系,年内将投入5.1亿元资金,进一步提高保障救助水平。强化保障救助精准化,确保困难群体和弱势群体基本生活。按照土地换保障的原则,年内将为剩余13个村的村民解决征地养老保险,实现全区农民征地保险参保率100%的目标。加快发展养老事业,提高居家养老服务补贴标准,受益群众达到8.2万人次。

加快发展教育卫生事业。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启动7所中小学、6所幼儿园和北大附中东丽湖学校开云KY官方登录入口 部建设。落实学前教育提升计划和素质拓展课外行动计划,实施义务教育学校现代化标准建设工程,统筹推进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以建设全国健康促进示范区为目标,进一步提升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能力,着力拓展社区卫生服务功能。加快实施中医医院改扩建、东丽医院三期等项目,推进“医疗卫生服务共同体”建设,积极开展全国精神卫生综合管理试点工作。

扎实推进文化体育等各项事业发展。加快文化服务设施建设,新建3个街道文化中心、7个社区文化室。举办第25届“东丽杯”全国鲁藜诗歌评奖、第14届文化艺术节等特色品牌活动,组织开展群众文化活动50场。建设东丽区博物馆,加强文化传承和文物保护。深入实施全民健身暖心服务计划,不断提高全民健身整体水平。建设金钟新市镇全民健身公园,新建提升28个社区健身园。完善公共交通体系,新增优化公交线路22条,推动停车泊位规划建设,启动公共自行车运营项目。

(四)加大依法治区力度,促进社会平安稳定。

深入推进法治东丽建设。不断提升法治工作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性保障作用,积极构建科学的法治建设指标体系和考核标准,加大法治街道法治单位创建力度。组织实施对40项依法行政制度的检查落实,全面加强执法监督平台建设,推动法治建设形成整体合力,有效解决城市化建设、拆迁、治超、环境整治等重点难点问题。

继续完善司法行政服务体系。启动“七五”普法,深入开展“法律七进”活动,进一步完善法治宣传教育、法律咨询服务、法律顾问、法律援助、矛盾纠纷化解“五个体系”,建设公共法律服务实体、信息、动态管理“三个平台”,加强和改进法律援助、人民调解、安置帮教、社区矫正等各项工作,持续提高依法治区水平。

切实维护社会稳定。落实信访稳定工作领导责任制,不断完善社会稳定风险分析评估和社情民意调查机制,健全区街村(居)三级排查网络,及时有效预防和化解群体性矛盾。着力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维护群众合法权益,保持社会和谐稳定。

深化平安建设。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始终绷紧安全生产这根弦。全面落实《安全天津建设纲要》和“5+1”安全举措,强化“三个责任”,完善隐患排查治理常态机制,围绕重点区域、重点行业、重点设施,加强综合治理,严防各类安全事故发生。完善技防网建设,进一步健全立体化、多层次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健全应急体系,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处置能力,确保城市安全有序运行。

(五)进一步改进作风,建设服务型政府。

转变工作作风。切实抓好“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查摆问题整改落实,健全反对“四风”问题长效机制。坚持领导干部下基层进社区制度,千方百计为企业和基层解难题,努力为群众办更多的实事好事。不断提高政府部门责任意识、担当意识、协作意识,健全督查激励问责机制,促进各方面奋发有为、干事创业。

坚持依法用权。严格依照法定权限和法定程序行使权力,规范行政执法行为,把政府工作全面纳入法治轨道,做到有为政府和有效市场相统一。持续完善各项制度,带头严格执行各项规定,扎紧权力的制度“笼子”,确保权力依法依规运行。加强监督,强化公开,深化清权、确权、晒权等工作,保证权力阳光运行。做好“民评官”和建议提案办理工作,自觉接受群众的评议和监督。

勇于改革创新。全面落实深化改革工作的实施意见,以问题为导向确定改革重点,推动15项重点改革任务落地,破除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体制机制性障碍。继续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在财政管理、国资国企、科技金融、科技创新、民营经济、“三改一化”等方面不断创新;继续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落实“十个一”改革举措,推进政府机构和审批监管体制更加完善;继续深化社会事业体制改革,使就业管理、文化、教育、卫生、体育体制充满活力;继续深化城市管理体制改革,推进社区管理体制创新。

狠抓廉政建设。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坚持把纪律挺在前面,保持反腐败高压态势。持续加大查纠“四风”问题力度,从严查处违纪问题,坚持“一案双查”倒查追责,做到有责必问、有责必究。加强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对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问题进行整治,切实解决侵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

各位代表,发展全凭实干,奋斗成就梦想!让我们紧密地团结在以同志为的党中央周围,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领导下,依靠全区人民,开拓创新、攻坚克难、锐意进取、扎实苦干,为圆满完成“十三五”规划各项任务、率先全面建成高质量小康社会、加快建设美丽东丽而努力奋斗!

3

页,当前第。

1

1

2

3

区政府政府工作报告篇六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区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20__年工作回顾。

20__年,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区人大和区政协的监督支持下,我们紧紧围绕“一个率先、三个示范”战略思路和“三个夏”奋斗目标,团结和依靠全区人民,坚持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区域经济社会保持了平稳健康发展的良好态势。

全年预计完成地区生产总值601亿元,增长10.5%;全口径财政收入108亿元,其中,一般公共预算收入62.9亿元,增长10.1%,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44.7亿元,增长1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29亿元,增长16.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493亿元,增长17.9%;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100元,增长11.3%;农民人均纯收入14450元,增长12.5%。

一、着力实施“工业倍增计划”,经济发展稳中有进。

工业经济实力增强。实现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050亿元,增长14%,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99亿元,增长12.1%,总量在全市新城区排名第一;完成工业投资345亿元,增长16.7%,总量、增幅位居全市前列;新增“小进规”企业33家、重点税源户35家,77家重点企业税收保持增长,经济运行质量进一步趋好。上海通用一期建成、二期开工,发动机项目有序推进,24家核心零部件配套企业加快建设,汽车整车及零部件产业初具规模。腾讯、阿里巴巴、南车轨道交通等一批重大产业项目进展顺利,现代装备制造、生物医药、光电子信息、互联网及现代物流等主导产业特色更加鲜明,集群效应进一步凸显。深入实施“质量强区”战略,华丽环保等15家企业获批省、市级名牌。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加大企业上市培育力度,金口和兴钢厂、南实业等一批企业实现转型发展,海波重工、华舟重工、久之洋三家企业创业板被国家证监会正式受理,莱恩输变电在新三板挂牌,全区上市后备企业74家,位居新城区前列。

园区建设稳步推进。投资45亿元,新建10平方公里工业倍增发展区。金港新区通用大道等18条主要道路基本建成并形成网络,水电气、污水处理、通讯等基础设施有序推进,农民还建房、公租房、幼儿园、卫生院等生活配套设施加快建设。完成大桥大花岭片区基础设施配套和金港新区绿化美化工程,加快推进庙山花山工业园二期、藏龙岛生态公园和市政配套工程,园区功能和项目承载能力进一步增强。狠抓项目推动,力促项目“三变”,全年新开工项目30个,计划投资187.5亿元;新竣工项目24个,完成投资79.4亿元,中石油济柴、力源信息、普洛斯产业园、百利威等一批重点项目如期建成投产。

招商引资成效明显。全年招商引资总额364亿元,增长18.7%,总量居全市第一;实际利用外资1.5亿美元,增长28%,出口创汇1.8亿美元,增长16.3%,在新城区名列前茅。新引进项目40个,计划投资254亿元,诺华生物等28家企业投资过亿元,漳河新材料等5个项目投资过10亿元,天津力神新能源投资过50亿元。特别是投资75亿元、年产30万台整车的上海通用二期项目顺利签约,是我市提出“万亿倍增”目标后的全市第一个大项目。

发展活力不断提升。大力推进科技兴区、人才强区战略,积极实施“青桐计划”,引进大学生创业团队62家,新建科技孵化器6万平方米,“光电谷”成为新城区唯一的国家级孵化器,腾讯科技专业性孵化器在全国首创“平台—产品—回收”一条龙模式。全区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4家,达到50家,实现高新技术产业产值255亿元,再次荣获“湖北省科技创新先进区”称号。金融服务业快速发展,金融业税收大幅增长,金融机构存贷余额实现双增,余额贷存比达到55.9%。财政和金融部门开拓融资渠道,确保了重点工程的资金需求。着力加强政银合作、银企对接,设立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基金,创新性开展小微企业助保贷,以政府万元风险金撬动社会资金2亿元,起到了“四两拨千斤”的作用。深化信用环境建设,成功创建“全省最佳金融信用区”。加快推进郑店物流园和金口物流中心建设,安吉汽车物流、海吉星、德邦物流等项目建设提速,引进民生电商物流等一批新项目,现代物流产业蓄势待发。围绕四季赏花、滨湖度假和生态采摘主题,打造以梁子湖大道和107国道为重点的赏花休闲旅游带,七彩花海景区和小蜜蜂体验工场开门迎宾,武汉花卉博览园、熏香悦等项目积极推进,夏旅游呈现淡季不淡、旺季爆满的可喜局面,全年接待游客550万人次,创收12亿元。

二、着力加强城市建管,城市面貌明显改善。

城市功能不断提升。金龙大街全线贯通,与文化大道共同构筑“黄金十字架”城市发展主轴。地铁27号线开工建设,成为新城区首条地下铺设的轨道交通和无需接驳中转的城市快线。完成天子山大道北段刷黑、金口立交工程,加快武嘉高速、马法公路、南新公路改扩建等一批重大交通设施建设,10万吨水厂扩建、污水处理厂建设、天然气管网延伸、输变电改造等一批功能性项目加快推进。全区用电总量29.5亿千瓦时,增长15.8%,总量全省第一,增幅全市第一。加快纸坊新城建设,建成环山路,启动环湖路,初步形成环城绿色通道。中央大公园修建性规划和征地拆迁等前期工作顺利推进,中建三局总部、新长五星级酒店、八分山文化公园等一批重点项目抓紧实施,复道、齐心片区旧城改造步伐加快,一道口、八分山涵洞等渍水点排水改造、城市亮化美化等一批市政配套工程如期完成,城市功能进一步完善。

金口新城建设加快。按照“突出临特色、建设规模适当、服务高端白领、区域功能互补、体现欧洲风韵、保留古镇文化”的发展定位,高标准编制金口新城规划,完成《金口新城概念规划》和12平方公里市政专项规划,沿1平方公里核心区城市设计面向国内外8家知名设计单位招标,新城范围内征地拆迁、道路管网、百万方大社区及学校、医院等基础设施配套工程全力推进,一座现代化汽车产业新城初具雏形。

城市管理服务不断延伸。深入开展“一管三创”工作,卫生城市创建通过国家爱卫会明查暗访和技术评估;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创建深入推进;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掀起高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文明程度指数测评成绩位居新城区前列,被市委市政府命名为市级文明城区。推进城市环卫作业市场化改革,实施“由扫变洗”环卫保洁净化模式,环卫作业科学化、规范化、精细化水平不断提高。大力开展集贸市场、马路市场、小餐饮作坊、社区背街小巷、交通秩序等专项治理,实施公园广场和重点路段示范管理工程,在谭鑫培路、复道等一批道路建设景观花街,城市市容环境明显改善。加大违法建设查处力度,全年查处各类违法建设746处22.7万平方米。将历史、文化、民俗等元素融入城市管理,倾心打造了10条街道1.8万米文化墙,成为塑造城市个性、宣传城市形象的载体,城管文化“夏模式”被选入省委党校教学案例,区城管委被评为“全国工人先锋号”和“湖北省首批法治创建活动示范单位”。

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新成效。实施最严格的湖泊保护与管理制度,18个湖泊“三线一路”保护规划全部编制完成,梁子湖、鲁湖围网大规模拆除,安山湿地、梁子湖潴洋海湿地分别成为国家级、省级湿地公园。加强山体保护,完成全区127座山体“两图一录”编制,关停5家采石企业,实施12处山体生态修复工程。大力开展植树造绿,新增林地面积1.3万亩,全区森林覆盖率达到28%。加快梁子湖“两型”生态旅游示范区建设,光伏综合应用科普示范园并网发电,被列为中美清洁能源和国家“金太阳”示范项目。成功创建安山省级生态文明街道和16个省级生态文明村、9个市级生态文明村。积极推进节能减排和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工作,全面完成年度减排任务,全年空气质量优良率达到86%,在全市保持前列。

三、着力夯实“三农”基础,现代农业加快发展。

现代都市农业发展步伐加快。以设施蔬菜为主导的107国道沿线现代农业示范长廊形成规模,梁子湖大道、天子山大道沿线10多个“农家乐”项目相继开工或投入运营,金水河沿线农业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全区“三纵一横”现代农业区域布局基本形成。新建农业标准化示范基地1.25万亩,鲁湖生态养殖标准化示范区项目顺利通过省级验收,湖北丛霖农业生态公司获批国家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培育农业新型经营主体2093个,新增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14家,培植国家级农民专业合作社1家、省级示范社10家,农业产业化程度不断提高,被认定为省级农业产业化示范区。

生产条件持续改善。加强农田水利建设,金水河综合治理、阳武一干渠节水配套、三门湖东撇水港、官堤洲民垸除险加固等一批重点工程有序推进,完成210公里沟港整治、19座小型水库除险加固、20处155千瓦以下骨干泵站更新改造和重点易旱地区综合治理。新建农村公路90公里,改造农村危桥5座,开展农村公路大中修5万平方米。推广新型农机具8000台套,农作物生产机械化率达到65%。全面推进农村电网升级改造,完成144个工程项目。“村邮站”建设实现全覆盖。扎实开展新一轮“三万”活动,连续四次荣获全省“三万”活动先进单位。

城乡统筹扎实推进。五里界省级“四化同步”示范镇、法泗怡山湾市级重点中心村试点示范取得明显成效,五里界中心社区一期926套、法泗怡山湾新农村一期600套农民新居已建成,五里界街获得“十大荆楚最美村镇”殊荣,梁子湖北咀新村被列入“湖北省宜居村庄”,保福祠红色旅游名村被列为“全市重点支持新农村建设试点村”。积极推进农业信息综合服务平台建设,基本完成农村产权信息采集、录入、确权和部分产权颁证工作,在全市率先实现“人、房、图”三位一体系统架构,农村资源要素流动和资本化进程加快。

四、着力推进惠民工程,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民生保障不断加强。坚持就业优先,为1.2万城乡劳动者提供技能培训,新增就业再就业1.4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以内。积极推动社会保障由“制度全覆盖”到“人口全覆盖”,全年社保扩面2.9万人,全区综合参保率达到99.5%。社保基金结余13.1亿元,在新城区排名第一。以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契机,走基层、办实事、惠民生,千方百计解决3000名特困企业退休职工医疗保险、3.4万名早期被征地农民和700余名农场职工养老保险等历史遗留问题,支持区属国有和集体改制企业困难职工以“助保贷”方式参加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建立基本养老金正常调整机制,全区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人均月增加210元,首次突破2000元,超过全国平均水平。完善社保救助体系,提高居民住院报销补助比例,为3万余名城乡低保、五保、孤儿对象及因病、因灾导致生活困难群众发放救助资金1.2亿元。加快推进保障性安居工程,开工建设公共租赁住房800套、垦区危房改造450套,竣工公共租赁住房190套,解决715户国有土地上房屋办证历史遗留问题。健全养老服务体系,新(改)建3家社区养老院、3家社区养老服务中心和6家农村老年人互助照料中心,完成4家农村福利院提档升级。开通区域出租车前期工作基本完成,采取财政补贴方式,从技能培训、转岗安置、社会救助、鼓励创业等方面千方百计为困难“面的”司机家庭找出路,为正式开通出租车创造了条件。

社会事业持续发展。启动实施第二个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新改扩建金口中心幼儿园等8所公办幼儿园。强化纸坊地区教育资源整合,从学前到初中扩容学位2200个,“入学难”和“超级大班”现象基本解决。巩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省评成果,顺利通过国家级验收。加强三级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区人民医院迁建顺利推进,区精神病医院和金水卫生院完成整体搬迁,五里界卫生院等5家卫生院主体工程完工。成功举办20__年环中自行车夏段赛事、全国健美健身公开赛、第二届武汉市众行50公里徒步大会等具有广泛影响的文体活动,以夏梁子湖抗日爱国故事为题材的电影《湖杀令》拍摄完成。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工作顺利通过湖北省统计基础规范化验收。在全省率先开展全国第二次地名普查,完成《夏区地名志》编印工作,填补我区近30年地名资料记载空白。国防教育、民兵预备役、“双拥”共建工作扎实开展,民族宗教、侨务外事、广播影视、机关事务、编制、移民、物价、消防、人防、科协、区志、对台、档案、工会、青年、妇女儿童、老龄、残疾人等工作取得新成绩。

社会保持和谐稳定。强化重点行业、重点领域专项整治,全区安全生产和食品药品安全形势总体平稳可控,未发生较大安全事故。加强突发事件应急处置,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不断健全,全区未发生有影响的群体事件和极端暴力事件。深入推进网格化管理,实现城乡全覆盖。加强矛盾调处和信访积案化解,实行区级领导接访下访制度,共接待群众上访445人次,一大批疑难复杂信访问题得到妥善解决。深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深入推进社区视频网络建设和运用,提升基层基础防范能力,全区治安形势良好,群众安全感不断增强。

五、着力创新体制机制,政府工作水平有效提升。

民主法制建设不断加强。坚持依法行政,认真落实区人大及其会决议决定,自觉接受人大工作监督、法律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认真办理人大政协议提案,办理质量不断提高。制定《夏区法治政府建设规划》和《夏区人民政府工作规则》,出台《夏区人民政府关于加强自身建设的若干意见》,政府工作进一步规范。基层民主政治建设不断加强,圆满完成第九届村委会换届选举。

行政效能显著提升。清理规范行政权力,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主动“削自己的权、去部门的利”,区级行政权力及政务服务事项由过去的3803项调减至3388项,减幅11%;行政审批项目由过去的1167项调减至138项,减幅88%。全面建立权力清单、程序清单、责任清单“三联单”制度,并及时上网公布。完善企业“直通车”服务,扎实开展“千名干部进千企”和“工业企业服务月”活动,千方百计为企业排忧解难。

工作作风切实转变。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扎实推进中央和省、市、区委确定的“四风”突出问题专项整治,做到“两手抓、两不误、两促进”,达到了党员受教育、干部转作风、群众得实惠、工作上台阶的目的,全区共调整、清理办公用房3798平方米,“三公”经费下降28%,以政府名义召开的会议、制发的文件分别减少11.7%、16.5%。积极配合省委巡视组巡视和国家、省、市多层级立体交叉审计,对发现的问题及时整改,有效促进了政府部门资金使用、权力运行的规范化,区审计局被评为全国审计系统先进集体。强化执纪监督,全年办理追责问责案件164件,纪律处分56人,组织处理108人。严肃查处各种违法违纪行为,全年立案查处违法违纪案件77件,其中大要案17件,涉及处级干部10人,移送司法机关处理6人,给予党纪政纪处分77人。

各位代表,20__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我们扎实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全区党员干部的思想状态、干事激情和进取精神有了一次新的飞跃,夏气场进一步凸显。我们积极应对国内经济下行的困难和挑战,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十二字方针”,保持了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的良好势头。我们立足于打基础、管长远,通过编制和实施“全域夏”规划、全力构筑“黄金十字架”,奠定了城市空间新格局;通过谋划未来7年产业定位和发展路径、确定“4321”经济倍增新目标,奠定了产业发展新格局;通过划定生态控制底线、完成湖泊“三线一路”保护规划、贯通环山环湖绿道,奠定了生态文明建设新格局,为实现我区新的跨越打下了坚实基础。

各位代表,过去一年的成绩来之不易,经验弥足珍贵。这是市委、市政府和区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监督支持的结果,是全区人民和社会各界共同努力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辛勤工作在各条战线的广大干部群众,向关心、支持和参与夏建设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企业家和老领导、老同志,向驻区部队指战员、武警官兵、民兵预备役人员,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等社会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夏经济社会发展仍然面临不少困难和问题。主要是:产业转型升级任务艰巨,战略性新兴产业规模较小,部分落后产能亟需淘汰,现代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城乡居民增收渠道有待进一步拓宽;基础设施和项目建设资金需求量大,政府融资行为受到约束,资金平衡和偿还债务的压力较大;社会管理存在薄弱环节,生态环境保护和城乡环境整治长效机制还不健全;征地拆迁、旧城改造、企业改制等方面遗留的问题有待进一步解决,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的工作与群众期望还有差距,兑现教育实践活动中政府作出的承诺还需艰辛努力;个别部门、少数干部仍存在不作为和乱作为的现象,发展环境有待进一步改善。对这些问题,我们将高度重视,强化措施,切实加以解决。

20__年主要工作。

20__年是全面完成“十二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也是全面推进“4321”倍增计划的起步之年。我们一定要顺应新趋势、把握新特征、集聚新动力,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积极抢抓“万亿倍增”新机遇,努力实现夏发展新跨越,力争在新一轮发展中赢得主动、抢得先机。

20__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系列重要讲话和中央、省、市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牢牢把握科学发展、跨越发展主题,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保持经济运行新增势,顺应人民群众新要求,坚持“竞进、提质、增效”,突出改革创新和产业升级,加强民生保障和城乡统筹,全力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和信息化同步发展,不断开创“三个夏”建设新局面。

20__年全区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5%左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20%以上,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12%左右,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工业投资增长15%左右,规模工业总产值、增加值增长30%以上,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下降3.6%,城乡居民收入与经济发展保持同步增长。

为实现上述目标,我们将重点抓好以下六个方面工作:

一、全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实现经济发展新跨越。工业是经济发展的主心骨、顶梁柱、压舱石。必须坚持把发展工业作为经济工作的“牛鼻子”和稳增长的首要支撑,围绕新项目、新产业、新功能、新空间,做牢做实“三个400亿”,努力打造我区新型工业化的升级版。

壮大主导产业规模。按照“4321”经济倍增路线图,围绕壮大主导产业和产业链接,着力做大工业总量,确保年内工业总产值净增400亿元以上。依托上海通用,加快实施汽车整车及零部件产业“双百双千”工程,推动通用一期量产出车、通用二期加快建设,加快推进168万台发动机项目和24家核心配套企业建设。积极引进二、三级零部件配套企业,加快发展汽车会展、研发试验、销售服务等配套产业。深入实施“五个一批”工程,积极支持华舟重工、久之洋、南车轨道交通等一批骨干企业开拓市场,扶优做强现代装备制造、光电子信息等优势产业。充分发挥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基金引导作用,大力发展以天津力神、凯迪电力为代表的环保新能源产业,巩固提升以abt为依托的网络经济,积极培育以武汉生物制品所、中科院病毒所为代表的生物健康产业,抢占新一轮发展先机。

加大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力度。坚持“抓大不放小”,着力策划引进一批有影响、有规模、有效益、有贡献的优质项目,力争全年新引进投资50亿元以上项目1个、10亿元以上项目5个、5亿元以上项目10个,实现招商引资总额400亿元左右。大力实施“满园工程”,加快推进采埃孚二期、小糸车灯等一批重点项目建设,力争中信联、上海畅汇等一批项目建成投产,实现工业投资400亿元左右。巩固“企业服务月”活动成果,建立企业间交流沟通平台,支持企业优势互补、共同发展。加大服务企业力度,切实解决项目建设中的用地、融资、配套服务等问题,努力为企业“松绑”、为企业减负。

促进园区空间拓展和功能提升。按照“产城融合”理念,加快建设工业倍增发展区,围绕“大车都”、“大光谷”经济板块战略构想,增加更多的“夏元素”。金港新区、大桥新区实施高标准的“九通一平”,加快通用铁路专用线、金口长深水码头、大花岭货场建设,全力以赴配套完善各项生产生活设施,打造一流投资环境,种最好的“梧桐树”,引更多的“金凤凰”。庙山、藏龙岛继续实施“腾笼换鸟”、提档升级工程,积极推进产业园区“集聚、集群、集约”开发和“商务、政务、服务”综合配套,不断提升土地利用价值和园区承载能力。加快推进五里界新型园区和郑店黄金工业园建设。以开发区办事处为单位,在条件成熟的地方,统一规划村级集体发展用地,妥善解决被征地农民就业安置和生活保障问题。

强化科技创新驱动。全面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快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的意见》,坚持把科技进步和全面创新作为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加快实现由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发挥我区高校和科研院所创新引擎作用,积极推进校企合作、产学研一体,促进科研成果转化,提升创新型经济产出能力。发挥企业技术创新主体作用,加快实施自主创新能力提升计划,推进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建设,建成市级以上研发机构4个、科技示范基地3个,培育自主创新示范企业10家,新增高新技术企业3—4家,力争全区高新技术产业产值突破300亿元。继续实施“青桐计划”,建立健全支持中小微企业、民营经济、全民创业、企业上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营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环境。

着力发展现代服务业。积极抢抓电子商务迅猛发展的重大机遇,依托abt互联网巨头,推动服务业嫁接互联网技术,加快产业转型升级。着力推进金融创新,大力发展互联网支付、网络借贷、众筹融资等互联网金融,新引进1—2家法人金融机构,完善政、银、企信息交流机制,鼓励金融机构创新产品和服务,加强对重点项目和实体经济的金融支持。加快郑店物流园、金口物流中心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推进安吉、德邦、海吉星、菜鸟网络、民生金融电商物流等一批重点项目,全力打造华中地区重要的物流聚集区和全国电商物流服务节点。改造提升传统商贸服务业,支持商贸企业探索线上线下融合发展新模式,加快联投广场、宜化综合体等大型商业体建设,聚集研发设计、企业总部、商务会展、楼宇经济等高端业态,打造文化大道中央商务区。加强政府引导,强化市场管理,整合旅游资源,开发新业态,形成新品牌。

二、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展现南部新城新形象。按照“独立成市”理念,强化规划刚性约束,高标准建设武汉南部生态新城,进一步提升城市功能和形象。

稳步推进夏新城建设。充分利用“全域夏”五个层面规划成果,全力做好金口新城中心区城市设计、金口古镇保护与发展规划、中央大公园修建性规划、环汤逊湖滨水风光带规划、地铁27号线站点周边建设规划、乌龙泉和山坡两个城铁小镇、青龙山地铁小镇规划等一系列规划编制工作,完成全区1:2000地形图全覆盖。科学编制完成“十三五”规划,着力加强规划项目库建设,努力实现“多规合一”。高标准建设纸坊新城,全面增强城市综合承载能力和聚集辐射带动能力,以优质的环境、齐全的功能、完善的配套吸引更多产业和项目,努力打造宜居宜业新城。提速建设金口新城,加快征地拆迁和还建房建设,不断完善基础设施,策划实施神山湖商务中心和湿地公园等一批城建项目。推进中洲智慧新城建设,启动“借花献佛”和东部统筹城乡示范带项目,高标准建设武汉花博园。

强力推进“城建攻坚”计划。用好国家支持新一轮城镇化发展的政策,大力推进城市建设投融资ppp模式,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城市基础设施投资、建设、运营。加快完善城市基础设施,高标准完成金龙大街配套和绿化工程,积极推进地铁27号线、四环线、武嘉高速、107国道改扩建等重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实施天子山大道南段刷黑、马法线改扩建、段乌公路升级改造等重点工程,启动天子山大桥建设前期工作,加快形成全覆盖、全畅通的城市立体交通网络。完善纸坊污水处理厂管网配套,完成金口龙床矶10万吨水厂供水管网和电力配套工程。进一步做好电网规划,加强夏杨线、庙二线等电网建设和电力设施保护,提高供电保障能力。加强纸坊城区市政配套,完成中央大公园土建工程和环山路配套建设。实施纸坊大街东段改扩建、西交路改造、环山路东广场等一批市政项目,完成城区6处渍水点改造、港渠清淤工程,不断完善城市功能。

全面提高城市管理水平。建立“一管三创”长效机制,推进“城管革命”常态化,巩固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和全国文明城市工作成果,做好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创建工作。健全“大城管”工作机制,深入推进环卫作业、绿化养护市场化改革,进一步提升环卫作业精细化水平。实施城市公园、主次干道、窗口地带绿化升级和路灯改造工程,完成武昌大道等破损路面整修工程,推进房屋立面、门面招牌、架空管线等专项治理,有效提升城市形象和品位。强化集贸市场、老旧社区、背街小巷、城乡结合部等薄弱环节综合治理。加大交通秩序、车辆超限超载、路面“泼漏撒”整治力度,打击“面的”非法营运,确保顺利开通区域出租车,抓好市场监管,促进出租车行业健康稳定发展。依法严厉查处违法占地、违法建设行为,全力塑造整洁有序文明的城市新形象。

加快美丽夏建设。把基本生态控制线作为夏可持续发展的“生命线”,全力保护好山、水、林、地等生态资源,绝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谋求一时发展,“不吃子孙饭,不断子孙路”。启动一批环保创模示范项目,确保顺利通过国家环保模范城市评估验收。充分发挥市民在美丽夏建设中的主体作用,探索建立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全力打好生态保护攻坚战,积极创建生态文明城区。完善“湖长制”、建立“山长制”,加大巡查执法力度,严格控制涉水、涉林项目建设,逐步清理基本生态控制线内项目,杜绝违法填湖、违法排污、违法开采行为。完成汤逊湖环湖绿道建设,实现环山路与环湖路对接。启动“清水入”水环境综合治理工程,继续做好梁子湖、汤逊湖围网拆除工作,鼓励原生态养殖。加大对梁子湖流域畜禽养殖场综合整治力度,启动北咀核心区域污水收集管网项目,严格执行梁子湖“零排放”标准。强力推进“绿满荆楚”工程,在纸坊老城区规划建设1—2条绿道,增加城市绿量;在每个南部街道集中打造1—2个生态示范村湾,建设美丽乡村。依法关停一批采石采矿企业,继续实施破损山体修复、植树复绿工程,稳步提高森林覆盖率。加大藏龙岛、安山等湿地公园保护和建设力度。强化机动车尾气治理,强制淘汰“黄标车”,留住青山碧水蓝天。

三、全面推进农业现代化,开创城乡统筹新局面。坚持用工业理念谋划农业发展,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走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现代农业发展道路。

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围绕服务工业化、融合城镇化、功能多样化、环境生态化的整体目标,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空间布局,提升装备水平,促进现代农业“接二连三”,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依托五里界试点示范的政策优势和现有基础,打造五里界休闲观光农业示范区。启动107国道沿线郑店至安山段现代农业百里观光长廊项目,高标准建设郑店蔬菜产业示范园;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做大做强梁子湖水产品加工,推进安山农产品加工园建设,着力引进一批农业加工企业。以区农业集团为龙头,整合农业资源,推进农业企业组团式发展,打造夏农业企业“航母”;逐步完善农产品市场流通体系,新建农产品产地交易市场3—5个、保鲜冷库1000立方米;建立农业信息综合服务平台,整合涉农信息,完善市场信息、环境监测、生产动态、质量安全、资源要素、灾害预警六大系统;进一步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完成15家企业农产品安全可追溯体系建设,创建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区和农业标准化示范区。

推进农村综合配套改革。统筹整合涉农资金,创新农业投融资机制。尊重农民首创精神,积极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引导和规范农村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发展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避免流转土地“非农化”,恪守“耕者有其田”的底线。积极探索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路径,加大转移支付力度,确保村级组织正常运转。充分发挥新型城镇化对农业现代化的带动作用,引导城市现代生产要素向农业、农村流动,多渠道促进农民增收。加快五里界省级“四化同步”示范镇、怡山湾市级重点中心村建设。

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推进金水河流域金口段综合治理,全面完成综合整治任务。继续抓好民堤民垸除险保安、病险水库加固、小农水设施建设,完成官堤洲整险加固、和全区190公里沟港治理工程,更新改造15处155千瓦以下泵站,增强农业生产保障能力。加强农村破损道路修复,健全农村公路养护长效机制。推进城管革命进湾村,继续实施“三清洁”工程,保障“户入池、村收集、街转运、区处理”的垃圾收集处理系统正常运转。大力开展生态街道、移民小康示范村建设,积极创建宜居村庄。实施精准扶贫计划,努力提高革命老区农民收入。

四、积极推进网络信息化,构建智慧城市新格局。以“平安有序的城市、高效透明的政府、绿色和谐的产业、幸福安康的民生”为目标,全力构筑面向未来的数字化智能城市。

编制智慧城市发展规划。按照“总体规划、突出重点、分步实施、强化应用”的原则,编制夏区智慧城市发展规划,同步完成人居环境示范、“四化”同步示范等15个专项规划,推进智慧城市规划与其他相关规划深度融合。

强化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网络基础设施、公共基础数据库、公共信息平台建设。完善城乡无线网络建设,推进4g网络全覆盖。加快有线宽带网络建设,全面推进“三网融合”,逐步实现通信网、广播电视网、互联网等信息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和融合发展。依托社会管理网络服务中心,建立政府和公众共享的信息服务平台、集约化数据交换平台和公共信息应用支撑平台,逐步实现大数据的统一采集、统一加工、统一维护和资源共享。

加快推进重点领域信息化运用。深化电子化政务、数字化城管、智能化交通以及网格化管理,不断拓展信息化外延和内涵。强化社会综合治理,推进社区电子视频监控全覆盖。以专业性平台为载体,积极开展智慧企业试点。有序推进水务、农业、民生保障、地下管网、食药监管、人居环境等信息化重点工程建设,建立预防和减少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信息化服务平台,以务实的行动争取国家智慧城市试点。

五、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事业新发展。巩固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果,切实解决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让每一位夏居民都能分享改革开放的成果,都能感受社会的关爱和温暖,都能得到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

突出抓好就业和社会保障。完善就业援助机制,加大困难群体就业帮扶和托底安置力度,保障困难家庭基本生活。构建政府、企业、高校联动的培训机制,适应培训和求职需求的投入机制,连接部门、企业、求职者的信息互通机制,使更多的体力劳动者成为技能劳动者。全年新增就业9000人,实现再就业3500人。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做大做强社保基金,着力提高社会保障水平。进一步解决好困难企业职工基本养老、医保等遗留问题。启动农民工工伤保险,做好上海通用等大型企业员工的参保服务。全面落实社保调标政策,确保按时足额发放。开展医疗救助即时结算,努力使困难群众得到及时有效的医疗救助。启动残疾人农疗、体疗基地建设,加强公益性生态公墓规划、建设和管理。满腔热情地关怀农村留守老人、妇女和儿童,让进城农民安心务工,让留乡亲人幸福生活。加快保障性住房建设,建成600套公租房,完成棚户区年度改造计划和金水办事处150套垦区危房改造任务。

全面推进各项社会事业。筹建大桥、庙山中心幼儿园,改扩建安山、山坡等6所幼儿园,新建文化路学校初中部、藏龙二小、庙山二小,迁建郑店小学、五里界中学,完成16所义务段学校“改薄”工作,争创全市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区。确保区人民医院如期建成并投入运行。扎实抓好计划生育工作,建立人口基础信息共享平台预警机制,严厉打击“两非”行为,确保出生人口性别比达标。积极谋划湖泗古窑址群综合开发,做好全区37座古桥维修和保护工作。规划建设体育生态公园,配套相关设施。认真组织业余文艺创作“百花奖”大赛、健身健美锦标赛、自行车联赛、环山徒步大赛等文体赛事,丰富人民群众文体生活。高度重视民族宗教工作,统筹抓好各项社会事业。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加大对特种领域、特种行业、特种设备的专项检查力度,全面排查安全隐患,促进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强化道路交通综合整治,提升交通安全指数,最大限度预防重大交通事故发生。完善四级食品药品监管网络,建立全过程监管和可追溯制度。以“平安夏”建设为载体,加快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依法打击各类刑事犯罪,提高群众见警率,增强群众安全感。坚持运用法治思维和方式办理群众信访事项,将涉法涉讼信访问题导入法治轨道解决,逐步化解历史遗留问题,全力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六、着力加强自身建设,追求政府工作新作为。坚持为民、务实、清廉、高效的理念,切实加强法治政府、服务型政府建设,不断提高政府工作水平。

深入推进依法行政。增强政府工作人员法治观念和法治意识,努力在依法全面履行政府职能、依法科学民主决策、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强化行政权力制约和监督、全面推进政务公开等六个方面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进一步强化行政首长推进依法行政第一责任,推进政府及其部门职权、程序、行为、责任法定化,切实做到“法无授权不可为、法定职责必须为”。进一步完善重大行政决策规则,严格遵守调查研究、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和集体讨论决定的法定决策程序,探索建立决策责任追究和倒查机制。加强政府法制机构建设,实现区政府及组成部门和各街道法律顾问全覆盖。进一步整合行政执法力量,重点在城乡建设管理、食品药品安全、工商质检、公共卫生、安全生产、资源环境、交通运输等领域推行综合执法。进一步规范行政执法行为,推行行政执法裁量权基准制度,杜绝选择性执法、随意性执法,提高执法效率和规范化水平。进一步增强监督就是支持、监督就是促进、监督就是保障的意识,自觉接受区人大及其会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政协的民主监督,认真办理人大议案、代表建议和政协建议案、委员提案,多方面听取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和各人民团体的意见。进一步健全政务公开制度,逐步实施财政预算、公共资源配置、重大建设项目、社会公益事业等领域的政府信息公开,严格按照公布的“三联单”制度办事,确保行政权力和政务服务事项在阳光下运行。

全面推进改革创新。抓好新一轮政府机构改革和事业单位分类制改革,切实转变政府职能,提高行政效能。积极推进经济体制改革,认真组织实施国企改革、财税改革、价格改革、金融改革。深化国资监管体制改革,以管资本为主加强国有资产监管,严格执行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在梁子湖水产集团、区城投公司开展财务总监委派制度试点,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对工业、房地产、服务业项目开展并联审批。做好户籍改革、公车改革等相关改革工作。

持续改进工作作风。继续按照“五规五守”的要求,在讲规律、规则、规范、规格、规矩上强化意识,在守土有责、守财如命、守口如瓶、守身如玉、守正不阿方面端正行为,打造一支“守规矩、能干事、干成事”的干部队伍。区政府及其组成部门要以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整改为契机,坚持领导带头作示范,切实端正学风、整肃会风、转变作风,大兴调查研究之风、求真务实之风、争先进位之风,以敢于担当、奋发作为的精神和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韧劲抓好工作落实,推动政府工作上水平;坚持问题导向促整改,集中解决农村基础设施薄弱、市民出行不便、被征地农民就业困难等一批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急难愁问题,以实实在在的整改效果取信于民;坚持建章立制抓长效,深入贯彻落实“八项规定”,建立健全反“四风”长效机制,设置形式主义的“禁行区”、官僚主义的“隔离带”、享乐主义的“高压线”、奢靡之风的“防火墙”,推进作风建设制度化、常态化、长效化。

切实加强廉政建设。认真贯彻国务院廉政工作会议精神,全面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两个责任”和领导干部“一岗双责”规定。加大源头治腐力度,深入开展工程建设、征地拆迁、政府采购等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以“零容忍”的态度惩治腐败。规范公务接待、办公用房、公务用车和公款出国(境)管理,严格执行部门预算、土地出让、公开招投标和标后监管等制度。加大行政监察、审计监督力度,严肃查处各类违纪违法行为,努力做到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

各位代表,20__年,我们将安排一定的公共财力,以贴近民生需求、惠及大多数群众为出发点,办好以下实事:

1、完成全区中小学水改、电改工作,彻底消除中小学校园水电安全隐患。

2、启动区中医院整体搬迁改造,推进湖泗卫生院异地新建和藏龙岛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

3、大力实施“菜摊子”工程,在纸坊周边规划建设一个大型农贸市场,完成15个街道中心集镇农贸市场整治达标工作。

4、推进环卫保洁市场化,完成城市建筑垃圾消纳处理场建设。

5、进一步完善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对城乡居民基础养老保险实行补贴。

6、启动夏区食品药品安全综合信息平台二期建设,整合检测检验资源,确保夏老百姓“舌尖上的安全”。

7、完善养老服务体系,新建、改造社区养老院2所,新增居家养老服务中心2个,新增农村老年人互助照料中心12个。

8、启动新一轮“三万”活动,确保村村通客车。

9、完成外汤逊湖30公里环湖绿道建设,实现环山路与环湖路对接。

10、启动“绿满荆楚”行动计划,用两年时间完成2.49万亩造林绿化任务,逐步提升生态承载能力。

各位代表,把握新常态,实现新跨越,是时代赋予我们的光荣使命和神圣职责。让我们在区委的坚强领导下,紧紧团结和依靠全区人民,坚定信心、抢抓机遇、迎难而上、奋发有为,为建设更加富强、美丽、幸福的武汉南部生态新城而努力奋斗!

区政府政府工作报告篇七

鼎湖区位于广东省中部偏西,西江下游,是肇庆市中心城区重要组成部分,下面是本站小编给大家带来的鼎湖区政府。

欢迎阅读!

各位代表:

我代表鼎湖区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20xx年和“”工作回顾。

20xx年,经济下行压力贯穿全年。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区人大、区政协的监督和大力支持下,区政府坚持以肇庆新区建设为引领,坚定实施“绿色崛起、产业兴区、新区引领、一体发展”战略,着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攻坚克难,扎实工作,确保了全区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基本完成了区七届人大六次会议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20xx年地区生产总值完成96.15亿元,增长8.2%;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57.65亿元,增长8.2%;一般公共预算收入7.24亿元,增长18.38%;固定资产投资94.4亿元,增长18.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6.3亿元,增长15%;实际利用外资8803万美元,增长5%;外贸进出口总额5.01亿美元,增长6.69%。各项指标保持平稳较快增长,其中一般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幅、财政收入质量稳居全市首位,大幅高于其他县(市、区)。辖区内一般公共财政预算收入总量从往年全市的第9位,上升到第6位。

一年来,我们从五个方面发力:

(一)稳定经济增长,促进转型发展。全力开展“暖企”行动,区级班子及政府职能部门全部挂点工业企业,为企业解决实际困难,共为企业争取上级政策扶持资金6810万元。与建行、中行开展融资风险补偿合作,推动7家金融机构共向企业发放贷款15.3亿元,有效解决企业融资难问题。全年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6家,数量位居全市首位。新申报进入广东省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库6家,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家,新增省级工程中心4家。广东逸舒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在新三板成功挂牌上市。现代服务业加快培育。肇庆电商谷项目、鼎湖区电子商务服务中心及实训中心揭牌成立,88平台、智能之家、中国网库等企业相继落户。旅游经济持续增长,20xx年完成旅游接待人数129.85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6.6亿元,分别增长2.16%和3.36%。房地产业有序健康发展,商品房销售面积23.64万平方米,商品房销售金额10.15亿元,分别增长15.9%和12.5%。

(二)扩大投资规模,增强发展后劲。广佛肇高速公路基本完成征地拆迁工作,征拆总量占肇庆全线的近80%,获得省市领导的高度评价。220千伏布基站配套8回110千伏出线工程圆满竣工。重点项目建设力度加大,全区共安排重点项目34个,全年完成投资23.1亿元。9个省市级重点项目累计完成投资10.7亿元,为年度计划的137.5%。投资80亿元的广东粤电鼎湖天然气热电联产项目,列为20xx-20xx年省工业园区和产业集聚区集中供热重点项目。月美食品项目、彬仲化工项目完成厂房建设。方大气动项目完成供地手续。鼎湖山泉、协大鞋业增资扩产项目加快推进。广东理工学院旅游学院和肇庆学院附属中学加快开展配套工程和填土工程建设。招商引资工作不断取得新突破,新引进项目23个,协议投资总额为141.43亿元,其中10亿元以上项目2个。新引进国家“千人计划”项目2个,占全市的三分之二。抢抓国家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和融资机遇,相继争取到国家第三、第四、第五批专项资本金补助项目共三个,在全市最早获批坑口棚户区改造项目,共撬动银行低息贷款近20亿元,总量位居全市前列。

(三)统筹城乡发展,改善发展面貌。深入实施城市美化亮化工程,观砚大道(民乐大道至鼎湖大道)道路工程实现单边通车,完成城际轨道鼎湖山站停车场建设,基本实现城轨与市政交通的无缝对接。桂湾路、金鼎路等一批道路工程抓紧启动。砚阳路完成路面铺设工作。凤凰大道改造工程加快施工。民乐大道等主要路段及标志性建筑绿化亮化全面完成。深入开展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活动,通过国家卫生城市复查验收。沙浦镇成功创建成为省级卫生镇,启动新一批15条“和美乡村”创建工作,新创建4条省卫生村。投入5200万元深入推进地方公路改造工程,白石坑至南坑路面大修工程、沙浦至桃溪连通工程等7个工程全面完成。村村通自来水工程进展顺利,首期14个行政村54条自然村供水主管网建设全部完工,二期10个行政村45条自然村供水主管网基本建成。粮食市场稳定有序,我区获全市粮食安全责任届满前考核全市第一。

(四)深入改善民生,凝聚发展合力。落实积极的就业政策,城镇新增就业人数3800人。社会保障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人数和城乡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超额完成市下达任务。城乡低保标准、农村五保标准和孤儿养育标准大幅提高。残疾人康复中心建成投入使用。文化体育基础设施不断完善,首家数字化影院建成,完成5个社区体育公园建设,区文化馆、图书馆加快创建省一级馆,完成6个省一级文化站创建。区档案馆馆藏档案数字化工作走在全省前列,完成数字化比例位居全省第八名。教育条件和质量进一步提升,通过了广东省社区教育实验区验收,推进广东省教育现代化先进区创建工作全面完成。医疗卫生体系不断完善,区人民医院业务用房改扩建工程、健康体检中心加快建设,莲花卫生院中央投资项目启动实施,区中医院、莲花镇卫生院公租房建设圆满完成,沙浦卫生院公租房动工建设,莲花镇卫生院获评国家“20xx—20xx年度群众满意的乡镇卫生院”。环境空气质量稳步改善,优良天数比例为86%,与去年同比上升13.8%。食品药品质量监管全面加强,平安鼎湖建设深入推进,安全生产形势稳定好转,社会大局保持和谐稳定。国防动员、人防、人事、审计、统计、物价、外事侨务、广播电视、计生、工青妇、民族宗教、保密、方志、关工委等工作不断取得新成绩。

(五)着力依法行政,强化发展保障。自觉接受人大、政协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民主监督,充分发挥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参政议政作用,加大代表建议和委员提案办理力度,31件建议和45件提案全部办复。深入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活动,为企业和基层群众解决了一批实际问题。继续推进行政审批提速,全面推行政务信息公开,畅通社情民意表达渠道。深入整治“四风”问题,组织明查暗访13次,问责处理11人。认真贯彻执行“八项规定”,“三公”经费支出大幅下降。狠抓政府系统廉政建设,不断强化廉政监督、审计监督和效能监督,营造干事创业、风清气正的良好氛围。

各位代表,20xx年各项工作的顺利完成,为“”划上了一个圆满句号。在过去五年中,鼎湖区最重大、最根本、最决定性的变化,是市委、市政府在鼎湖启动了肇庆新区建设,城市重心进一步东移,市行政服务中心、第xx届省运会场馆、清华启迪环保科技城、北大医疗康复中心、中山大学附属医院、北师大附属学校、市文化馆、规划馆、档案馆、青少年宫等一批重大优质项目落户鼎湖,带动我们全面完成了“”时期各项目标任务,开创了鼎湖科学发展的崭新局面。

这五年,是鼎湖综合实力大幅跃升、发展活力空前释放的五年。20xx年地区生产总值比20xx年增长90%,年均增长12.6%;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20xx年增长114.6%,年均增长17.8%;公共财政预算收入比20xx年增长161.4%,年均增长21.2%;固定资产投资比20xx年增长148.5%,年均增长19.9%;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20xx年增长105%,年均增长15.4%;实际利用外资比20xx年增长49%,年均增长8.3%;外贸出口总值比20xx年增长155%,年均增长20.6%。鼎湖的人均gdp和人均可支配财力继续在全市位居前列。

这五年,是鼎湖产业结构加快调整、发展后劲显著增强的五年。三次产业结构从20xx年的19:53:28调整为20xx年的14:57:29,工业的支撑地位进一步凸显。市场主体数量和注册资本总额分别增长45.2%和89.6%。工业加快转型升级,高新技术产品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30.5%。广新星湖新材料、新大明铝业、力丰食品机械等一批工业项目顺利落户鼎湖并建成投产。现代服务业加快培育,肇庆鼎湖山站tod综合开发项目、金域鼎湖医疗科研城、美的粤西地区鼎湖销售中心等一批优质现代服务业项目抓紧启动。农业现代化水平稳步提高。

这五年,是鼎湖基础建设突飞猛进、城乡面貌日新月异的五年。牢牢把握肇庆新区给鼎湖带来的重大战略机遇,坚定不移服务支持肇庆新区建设,三年来共征收土地近3万亩。交通建设实现大跨越,20xx年底广佛肇高速公路将胜利通车,1月底广佛肇城轨即将开通,鼎湖相继迈进高铁时代和城轨时代。依托高铁肇庆东站和两个城轨站,鼎湖率先融入广州半小时工作生活圈。城乡建设实现大提质,全区公路总里程达784.4公里,比20xx年增长61.2%。区内主要国道、省道和县道基本实现了升级改造,完成农村公路硬底化建设103.6公里。农田水利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城乡环境综合整治深入推进,完成17宗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及村村通自来水工程一、二期项目建设,解决5.13万人饮水安全问题。“”以来,全区有56条自然村参与“和美乡村”创建,有56条创建村通过省卫生村考核验收。

这五年,是鼎湖社会民生持续改善、人民群众受惠最多的五年。20xx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是20xx年的1.75倍,年均增长12%,农民人均纯收入20xx年是20xx年的2.2倍,年均增长17.6%,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速明显高于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差距进一步缩小,并跑赢gdp增速。“”期间,鼎湖区计划生育工作连续五年受到市的表彰奖励,有三年受到省的表彰奖励。被评为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单位、全国科技进步考核先进区、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区、全国法治区创建活动先进单位、广东省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广东省教育强区、广东省社区教育实验区、广东省林业生态区、广东省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示范区。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更加丰富,生活质量明显提高。

回顾五年历程,我们深切体会到,这些成绩的取得,得益于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得益于人大、政协的监督支持,得益于历届领导班子打下的坚实基础,得益于各级各部门和社会各界的团结合作,得益于全区人民的共同努力。在此,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全区人民,向各位代表和委员,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各人民团体和社会各界人士,向各位离退休老领导、老同志,以及所有关心、支持鼎湖建设和发展的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我区发展中还存在很多困难和问题,一是与肇庆新区一体化共建共融共享的意识还不够;二是巨量开发建设任务中区级审批权限空间狭小;三是区镇村三级对于新型城镇化的扑面而来措手不及;四是不少优质国有存量资源还散落各处未整合;五是部分干部在发展新环境、产业新形态和纪律新约束下面临本领不足;六是解决教育、环保等一些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难点焦点问题迫在眉睫。这些都需要我们高度重视,并在今后工作中采取有力措施加以解决,不辜负全区人民的期待。

“十三五”的工作目标和主要任务。

“十三五”时期,是鼎湖加快绿色崛起进程的重要战略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

从发展机遇看,经济发展新常态催生新一轮的科技革命和产业形态,国内经济长期向好趋势没有改变。省委、省政府围绕创新驱动发展和粤东西北振兴发展的两大战略出台一系列扶持政策,市委、市政府全面实施“两区引领两化”战略,加快建设枢纽门户城市,近三年肇庆新区要完成基础设施投入近150亿元,必将为鼎湖提供有力带动。随着广佛肇城际轻轨、广佛肇高速公路等重点交通工程的陆续建成开通,鼎湖在交通区位、生态资源和历史文化等方面优势叠加效应将进一步显现,为长远发展积蓄了强大后劲。从面临挑战看,短期内经济下行的压力仍然较大,经济发展环境仍将十分严峻复杂,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不稳定、不确定因素依然很多。特别是今年的经济形势可能比去年更加困难,不少企业经营仍处于寒冬期,房地产库存量仍然很大,环境压力持续加强,去产能带来的动力转换、降成本带来的财税压力、去库存带来的配套投入,这些问题都要求我们把困难估计得更充分一些,把各方面情况考虑得更周全一些,既要切实增强忧患意识和底线思维,又要坚定发展信心,保持战略定力,牢牢把握机遇,加倍努力做好各方面工作。

今后五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和xx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按照省委、市委和区委全会工作部署,以建设枢纽门户城市主载体为使命,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坚定不移实施“绿色崛起、产业兴区、新区引领、一体发展”战略,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适应并引领新常态,着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着力招商引资,着力推动城乡统筹发展,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以大格局推动大转型、大项目引领大跨越、大民生促进幸福指数大提升,努力与全省、全市同步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十三五”时期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奋斗目标是:gdp年均增速保持在11%左右,人均gdp增长10%左右。到20xx年,鼎湖区gdp达到165亿元,人均gdp达到920xx元,要力争达到全省平均水平,基本形成节约能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

(一)坚持创新理念,迈出产业升级新步伐。根据区域环境承载能力,明确产业发展和布局导向。加快完善基础配套设施建设,把永安工业园打造成为鼎湖和肇庆新区最重要的工业平台。坚定不移加快现有产业转型升级,加速引进院士工作站、博士后工作站和各类新型研发机构,把主要精力放在节能环保和健康养生两大类未来主导产业的打造上,用新供给引领创造新需求。力争“十三五”期末,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3%,第三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4%。现代农业发展水平显著提高,制造业实现优化升级,现代服务业得到强化发展,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7:61:32。

(二)坚持协调理念,实现城乡面貌新提升。准确把握城乡功能区域分工,积极扩大城市规模,实现与端州和肇庆新区的无缝对接,尽快形成“三组团一园区”的空间格局。围绕与端州主城区对接,重点发展西丫塱片区;围绕城轨鼎湖山站tod开发和江滨堤路综合改造,重点发展沿江片区;围绕鼎湖山新入口建设,重点发展人民公园片区;围绕承载鼎湖和新区工业载体功能,重点发展永安工业园,加快形成三个组团和一个园区的协同发展。继续坚持以新型工业化致富农民,以新型城市化带动农村,以“和美乡村”建设改善生活环境,加快农村道路通达、农村清洁、农民健康、农村文体、社会保障等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

(三)坚持绿色理念,促进生态环境新改善。用最大的力度和决心加强环境保护,对环境污染“零容忍”。进一步加强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明确陶瓷等产业退出时间表,稳步推进环境空气综合治理,切实加强节能减排,着力防治工业源头、城市区域、重点河域和农业面源污染。加大山系资源和水系资源保护力度,加强生态廊道、生态湿地、生态绿地、生态公园建设,重点推进鼎湖山新入口、九龙湖、碧莲湖公园、西江沿岸等绿化景观工程,形成鼎湖城市与青山绿水、蓝天白云交相辉映、相互融合的风貌,把鼎湖打造成一座绿色之城、景观之城、生态之城。

(四)坚持开放理念,增添改革开放新活力。坚持用市场的方式和规律办事,更多引入社会资本,调动各方积极性。注重招大引强,引进龙头型、团组式企业,引进一批旗舰企业,培植新兴支柱产业。创新城市组团统筹开发模式和园区开发建设,探索引入战略合作伙伴建设重大发展平台。整合国有资产,盘活存量,做优增量,拓宽融资渠道和担保发债能力,为经济发展提供有力的金融支持。深化简政强镇事权改革,在改征社会抚养费的形势下,按照主体功能区发展思路,该由区一级扛起来的就要坚决扛起来,重塑镇街一级财力体系,增强镇域活力和动力。

(五)坚持共享理念,推动社会事业新进步。把老百姓的事看得重一些、再重一些,发展成果要让群众看得见、摸得着、得实惠。坚持优先发展教育,花大力气解决学位不足和质量不高问题。把农贸市场、垃圾清运、路灯照明、农村道路和自来水等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放在心上,在财力上优先安排解决。继续推进土地股份化改革模式,加快棚户区改造,让村民享有更多市民待遇,探索城镇化发展新路子。到“十三五”期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0%,城乡收入差别进一步缩小。到20xx年,全区城镇化水平达到或接近60%。

需要特别强调的是,鼎湖的发展离不开新区,同样,新区的发展也离不开鼎湖。随着时间的推移和项目的建设,鼎湖与新区将更加唇齿相依、密不可分。我们必须把与肇庆新区共同建设成为枢纽门户主载体作为核心任务,加快一体化进程,真正实现共建共享共融。

20xx年主要工作安排。

今年是实施“十三五”规划的第一年,主要经济社会发展的预期目标是:全区地区生产总值增长9.5%,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8%,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0.1%,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3%。实现上述目标,要着力抓好以下六个方面工作:

(一)千方百计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建设科技企业孵化器和中小企业服务平台,深化国家“千人计划”专家项目合作与对接,引进和建设院士工作站。鼓励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合作,大力推动星湖新材料与北京科技大学、逸舒制药与南方医科大学、鼎湖山泉与上海交通大学、皓明有机硅材料与肇庆学院的产学研合作,培育一批省工程技术中心。引导鸿特精密、力丰机械等重点企业推进“机器换人”计划。依托坐落鼎湖的国家建筑五金产品质检中心,逐步建立集博士后工作站、科技研究室、培训中心等多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服务平台。

重点打造节能环保和健康养生两大主导产业。要面向未来,聚精会神,把招商引资的主要精力放在节能环保和健康养生两类产业上,力争成为枢纽门户城市建设的重要“功能”。以投资超百亿的清华启迪环保科技城为龙头,坚持市场换投资原则,建设5000亩的环保装备产业园区,重点引进桑德环境、博天环境、科达节能等国内环保上市公司落户。挖掘鼎湖山的价值,以金域鼎湖医疗科研城、北大方正康复医院、中山大学附属医院、恒大国际医院等项目为带动,深入研发水和空气的高端产品,积极发展高端养老养生地产。力争五年内,鼎湖成为华南最重要的环保产业集聚基地和健康养生目的地。

坚定不移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深入开展暖企行动,实施“中小企业倍增计划”。大力扶持永盛纺织、金泽制衣、协大鞋业等轻工纺织企业充分发挥传统产业优势,集群发展,培育品牌,提升传统产业技术含量。以现有鼎湖山泉、爱森食品、水谷饮料等食品饮料企业为依托,通过产业联盟、品牌提升,推进绿色食品饮品生产集聚基地建设。推动星湖新材料、新大明铝业、中南天实业、海博吉姆等金属制品企业采用先进技术,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

集全区之力建设好永安工业园。成立区政府主要领导领衔的领导小组,精心培育永安工业园区,重新审视制定永安工业园产业规划,推动园区体制机制创新,投入3.8亿元加快推进永安工业园二期土地整治工作,增强园区对产业的吸纳和承载能力。以永安工业园为载体,强化招商引资,全力引进一批产业带动力强的重大项目。要把标准厂房作为当前园区建设的工作重点,在企业投资意愿不强烈的时期,由政府牵头,综合利用政策性银行贷款和社会资本力量,大力推进标准厂房建设,力争年内动工建设标准厂房面积不少于20万平方米。

高度重视政府融资贷款工作。当前国家密集出台很多含金量很高的政策措施,去年贷款基准利率累计下降1.25个百分点,预计融资成本在20xx年仍将保持下行趋势,保持较强流动性。现在是争取融资最好的时机,错失了就会延误发展,必须坚决摒弃“内无内债、外无外债”的老观念,抓紧谋划好优质项目,全力以赴扩大融资工作,引入会计师事务所、评估机构、证券公司抓紧完成国资整合工作,加强与政策性银行的合作,充分利用政府购买服务模式和国家专项建设基金,提高政府融资能力。力争年内完成融资50亿元,为发展提供强大发展动力。

(二)构建城乡一体化发展新格局。

融入新区一体发展。加强与新区的对接与合作,配合推进政文组团、总部经济组团等起步区建设。进一步加快江肇高速至新港连接线道路工程,全力配合推进肇庆城市化道路改造、鼎湖大道、新区市政路网工程等道路项目建设。实施桂湾路、金鼎路等道路建设,建成观砚大道至鼎湖山轻轨站连接线,全面启动创业大道、广海路、同兴路等一批新建道路工程。抓好城市综合管廊、海绵城市、高速宽带网络建设。进一步提升城市长效管理水平,推进城区环卫保洁作业市场化运作,通过公开招投标选定有实力的公司,将保洁面积从100万提高到230万平方米。精心编制“大鼎湖山”区域专项规划,由鼎湖山核心保护区的11.3平方公里扩展至包括九龙湖景区在内的112平方公里。

促进城乡协调发展。探索强镇扩权途径,不断增强永安、莲花、沙浦、凤凰镇发展能力,打造经济重镇、旅游名镇、农业强镇。积极探索建立新型户籍制度,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努力解决好进城农民培训、社保、子女上学、住房等问题,提高户籍人口城镇化水平。持续改善城乡人居环境,积极争取国家政策性银行项目融资,进一步拓展棚户区改造范围。加快推进永安镇、凤凰镇创建省卫生镇工作,深入开展“和美乡村”创建,建设美丽宜居城乡环境。

大力发展现代都市农业。稳妥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促进“互联网+农业”,推进农业农村大数据、农村电商发展,激发农业农村发展活力。要积极调整农业结构,加快发展农产品深加工和流通业以及都市精品农业,扶持建设农业综合体、生产型休闲农业和农业公园,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要加快发展以服务珠三角城市群为重点的花卉苗木、农业休闲及其它特色农业一体发展的新产业形态,提高农业综合效益。

(三)把青山绿水作为核心竞争力保护好。

坚决依法关闭落后产能企业,明确淘汰时间表。加强大气污染治理,深入开展工业源、机动车、扬尘源、农业源污染防治“四大战役”工作,实现环境空气质量持续改善。加快城镇、农村生活污水和生活垃圾收集处理设施建设,继续推行“村收集、镇中转、区处理”的农村垃圾分类处理模式。集中整治城镇、旅游景区、交通要道沿线和城郊结合部环境。切实加大九坑河水库、西江沿线等重点水资源环境整治力度。配合推进羚羊峡古栈道森林公园、下湾城市湿地公园等公共空间规划建设。今年,要把河涌整治作为生态保护的重点,用好农发行贷款和国家资本金专项基金,用政府购买服务模式,启动不少于5亿元的河涌水环境综合整治项目,恢复和改善水生态系统。

(四)深化重点领域改革。

加强与肇庆新区的合作对接,力争依托新区扩大审批管理权限。扎实推进农村综合改革,深入配合新区开展土地股份化改革,稳步推进“镇改街、村改居”工作,今年要力争再选择一个镇改为街道。加强国有资产整合,进一步优化国有资产资源配置。深化简政强镇事权改革,按照财权、事权、责权统一原则,建立有利于调动各镇(街道)积极性、增强镇域经济活力的机制。巩固政府机构改革成果,落实政府部门权责清单制度,加快推进政府部门资源整合和办公自动化系统建设,提高服务效能。

(五)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

把解决学位不足和提高教育质量作为当前民生工作的工作重点,多渠道加大教育投入。积极发展文化事业,加快区文化广场、区图书馆、区文化馆建设进度,继续抓好镇(街)综合文化站改造提升,增强公共文化服务能力。深化区级公立医院体制机制改革,建立和完善卫生公共财政保障体系。完成区人民医院“二甲”医院复审工作,推进区中医院住院综合大楼建设前期工作。完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规范化建设。强化社会管理综合治理,深入推进“平安鼎湖”建设。巩固提升国防动员、计生、妇幼、审计、人事、人防、民族、宗教、侨务、统计、物价、档案、史志、地震等各项工作,促进社会事业全面协调发展。

需要着重指出的是,要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工作。深圳光明新区“12·20”特别重大滑坡事故,造成人民群众生命财产严重损失,教训极其深刻。要强化安全生产“一岗双责、党政同责、失职追责”制度,及早发现安全生产环节还存在的漏洞,在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方面抓紧弥补薄弱环节,切实防止发生重大安全生产事故,提高城市建设管理水平。

(六)建设人民群众满意政府。

认真践行“三严三实”要求,主动作为,敢于担当,勇当率先发展的标杆。转变政府职能,综合运用规划、产业政策和行政、经济等多种手段,为各类市场主体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加强法治建设,全面实施“七五”普法规划。进一步健全重大事项决策机制,依法规范行政权力,自觉接受人大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政协的民主监督,重视司法监督、舆论监督和社会公众监督,不断提高依法行政水平。进一步加强机关作风建设,下大力气改进文风、会风,提倡开短会、发短文、讲短话,拿出更多的时间谋大事、干实事。大力弘扬雷厉风行的工作作风,健全重点工作推进责任机制和督办查办制度,确保落实到位。加大对重点领域、关键领域案件审查力度,切实防止腐败问题的发生,努力营造风清气正的政务环境。

各位代表,按照轻重缓急原则和可支配财力情况,我们今年将重点办好十件惠民实事:

二是改善河涌水质环境。总投入5.23亿元,对我区的新窦涌、贝水涌、大包渠、石咀涌、罗隐涌、后沥涌和沙浦十字涌等7条内河涌的水环境进行综合整治,全力打造“水清、岸绿、景美、宜居”的河湖生态环境。

三是新建坑口城区综合农贸市场。在坑口城区47区—02地块,高标准、高质量新建一个配套建筑面积不少于20xx平方米的综合农贸市场,满足321国道以南的商住小区和罗隐居委会、后沥居委会周边地区群众的购物需求。

四是完成省一级文化馆和省一级图书馆创建。完成总投资为1650万元的鼎湖区文化馆建设工程和鼎湖区图书馆建设工程,创建为省一级文化馆和省一级图书馆,免费向群众开放,丰富群众文化生活。

五是开展村村通自来水三期项目建设。完成39条行政村的主管网建设,解决约5.5万人的安全饮水问题。

六是加强坑口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按照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标准,建设约1500平方米的坑口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坑口辖区群众提供基本公共卫生和基本诊疗服务。

七是加强区人民医院医疗卫生设施建设。投入470万元,完成区人民医院病房、产房和功能科改造工程;投入200万元,完成区人民医院重症监护病房建设。

八是解决桃溪至东江公路沿线群众出行安全问题。投入1100万元,实施桃溪至东江安保工程,全线增设钢护栏、水泥防护栏以及标牌标志标线等安保设施,保障群众出行安全。

九是解决凤凰镇公路无路灯照明问题。投入550万元,实施凤凰镇金凤酒家至金鸡桥段7公里的主干道沿九坑水库单边安装8米高单杆单臂led路灯,推进凤凰镇公路亮化工程。

十是解决沙浦镇沙洲岛出行难问题。加快实施沙浦镇沙洲岛连通沙浦堤围的桥梁工程建设,年内要完成规划设计并动工,解决沙洲岛群众目前仍靠摆渡船出行难题。

各位代表,鼎湖已经成为肇庆发展的关键变量,将深刻影响枢纽门户城市建设的成效和质量。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同志为的党中央周围,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按照区委的统一部署,紧紧依靠和团结全区人民,以更加高昂的斗志、更加扎实的举措、更加务实的作风,解放思想,开拓创新,锐意进取,扎实工作,为鼎湖与全省、全市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努力奋斗!

3

页,当前第。

1

1

2

3

区政府政府工作报告篇八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东丽区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过去五年工作简要回顾。

过去的五年,是东丽经济社会发展极不平凡的五年。五年来,我们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市、区九次党代会和区xx届人大历次会议精神,按照“立足新起点,抢抓新机遇,再创新优势,实现新跨越”的总体要求,围绕“富民强区,构建和谐东丽”两大历史任务,团结带领全区人民抢抓滨海新区开发开放历史性机遇,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城市化建设为龙头,全面实施“三四五六”发展计划,克服国际金融危机严重影响,提前两年实现“百亿强区”目标,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20xx年,预计完成地区生产总值411亿元,比20xx年增长2.4倍;区级财政收入50亿元,比20xx年增长2.8倍;固定资产投资五年累计实现1224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5702元,比20xx年增长62.3%。圆满完成“”规划目标,实现“”开局高起步,超额完成区xx届人大一次会议确定的五年目标任务。

(一)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发展方式加快转变。

坚持把产业结构调整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强化项目建设,推进科技创新,着力构筑高端产业高地,新的产业格局正在形成。

制造业发展质量不断提升。牢牢把握高端高质高新的发展方向,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传统产业升级,形成航空航天、节能环保、装备制造、汽车部件、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七大优势产业。预计20xx年实现工业总产值1280亿元,比20xx年增长2.7倍。五年累计实施重点工业建设和技改项目630项,总投资530亿元,其中14项列入全市重大工业项目,天津烟厂、中核机械、中国一重等项目建成投产。实施百家中小企业成长工程,建设国家级重点实验室3个,市级以上技术中心21个;创建名牌产品和驰著名商标62个;培育销售收入超亿元企业100家。

现代服务业形成快速发展态势。坚持把发展高端服务业作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战略重点,五年累计建设亿元以上服务业项目37项,总投资380亿元。华侨城主题公园、恒大会议中心、宜家家居等一批大项目为产业发展积蓄了后劲。文化旅游、楼宇总部等新兴业态成为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新亮点。预计20xx年实现服务业增加值155亿元,比20xx年增长1.8倍。

现代农业产业化体系初步建立。落实各项支持政策,推动现代都市农业加快发展。花卉、食用菌、观赏鱼、良种种源成为农业特色优势产业。高端农业聚集发展,全区规模化农业园区达到12个。农业产业化经营实现新突破,龙头企业达12家、专业合作社33个,85%农户进入农业产业化体系。

科技创新能力不断增强。国家民用航空和国家高端重型装备制造等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加快建设,成为全市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最密集区。完善科技创新创业服务体系,发展科技企业孵化器、生产力促进中心和科技中介机构48家、产学研联合体110家,促进各类创新要素集聚。实施科技创新项目730余项,申请专利5400余项,认定科技“小巨人”企业60家,科技型中小企业1335家。全面实施“百千万工程”,吸引各类人才到我区创业发展。

产业空间布局基本确立。坚持高端产业定位,不断拓展园区规模,实施高水平开发建设。累计投入资金70多亿元,形成5个工业板块、10个服务业聚集区、1个综合性现代农业园区的发展格局。华明工业园、航空产业园成为全市示范工业园区,东丽开发区、重机工业园、军粮城工业园开发建设水平不断提升。东丽湖实施湖体改造,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引进高端文化旅游项目,现代服务业聚集效应明显。目前,全区已开发建设工业园区27平方公里,比20xx年增加17平方公里;五年开发建设现代服务业集聚区11平方公里,工商业地产391.6万平方米。

专项帮扶活动取得实效。连续三年开展“上水平”专项帮扶活动,制定配套政策,率先建立长效帮扶机制,累计组织20xx余名机关干部深入基层,帮助716家企业和102个项目解决资金、技术、市场、土地等方面问题648个,落实扶持资金4亿元,拉动企业投入132亿元,得到企业和项目单位的充分肯定,促进了区域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二)城市化建设不断加快,城乡面貌显著变化。

加快推进新市镇建设、城中村改造和重点项目还迁工程建设,完善基础设施,整治市容环境,城市建设和管理水平逐步提高。(下转第24版)。

(上接第21版)。

新城区建设步伐加快。依托“宅基地换房、城中村改造和大项目有序撤村”三条途径,推进新城区建设,组团式城市格局基本形成。全区规划建设农民还迁住宅1461万平方米,已竣工508万平方米,在建692万平方米,近8万人还迁。华明示范镇作为全市首批宅基地换房试点,成功参展上海世博会城市最佳实践区。军粮城、金钟新市镇加快建设,城中村改造深入推进。完成泰达西区、空客项目等重点工程还迁住宅和经营性用房建设。启动中心城区提升改造工程。

城市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建设改造金钟路、津塘二线等30条道路,完成驯海路等铁路地道改造。新建变电站14座,高压线入地61公里。完成丰年村等10片低洼片区排水改造和华明工业园等3项污水处理工程,张贵庄40万吨污水处理厂加快建设。建成西河、袁家河等泵站,治理东减河、中河等二级河道,清水工程全部启动。城市载体功能全面提升。

城乡市容环境明显改观。连续四年开展市容环境综合整治,实施了津塘公路等11条道路绿化工程,全面治理农村环境卫生,完成张贵庄詹滨西里、万新昆仑里等13个社区提升改造。中心城区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100%。全区林地面积7456公顷,森林覆盖率15.6%;改造提升绿地606万平方米,建成区绿化覆盖率39.8%。生态区建设行动计划加快实施,圆满完成49项污染减排工程,全面完成节能减排任务,环境建设取得新进展。

城市管理水平不断提高。强化规划引领作用,编制完成区域城市总体规划,高质量完成新市镇、东丽湖地区、中心城区改造提升等100余项城市设计和专项规划编制,区域规划管理实现全覆盖。完成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加大对违法占地、违法建设的治理力度,依法拆除各类违法建筑120万平方米。加强治超工作。建成数字化管理平台,城市管理水平不断提升。

(三)改革开放不断深入,发展活力日益增强。

坚持改革创新,不断提高对外开放水平,进一步激发了区域发展活力。

区域合作发展不断深化。坚持融入滨海,服务滨海。支持空港经济区、泰达西区、高新区等市级功能区加快建设。共同规划建设航空产业区。与各功能区共同安置被征地农民,在基础设施建设等多方面实现共建共享,互利共赢。

招商引资取得重大成果。大力实施精准化、高端化招商,选商选资取得质的飞跃。五年累计签约亿元以上项目106个,引进内资983亿元,实际利用外资20.4亿美元。威立雅、宜家、霍尼韦尔等一批世界500强企业,国家电网、航天科工、中航工业、中国北车、华侨城等一批大型央企及恒大、海特等一批优质民企先后落户,极大提升了产业结构和层次。

国企改革实现新突破。实施战略性重组,构建以东方财信集团为龙头,以城投、滨丽和园区公司为支撑的新的国企体系,集投融资、资产经营、科技投资与担保功能于一体,成为新市镇、产业园区及基础设施建设的主力军。充分发挥平台作用,支持园区和重大投资项目开发建设,拉动区域经济发展。加强国资监管,责权利相统一的国有资产监管体系初步形成。完善资金“借用管还”机制,增强了防范风险能力。

金融创新成效显著。创新使用融资租赁、集合信托、企业债券等金融产品,扩大了融资规模。注重培育金融要素市场,19家银行进驻,引进股权投资基金和基金管理公司29家,建立融资性担保公司12家,小额贷款公司8家。搭建政银企长效合作机制,帮助企业和项目融资。加快培育企业上市,12家企业进入上市企业后备资源库。金融资本集聚水平和配置能力进一步提高。

“三改一化”等项改革进展顺利。成功探索“三区联动”发展模式,全面推进农改非、村改居、集体经济改股份制经济,全区30个村列为全市试点,“三改一化”取得积极进展。开展土地征转分离试点,大力实施土地资源整合,实现土地集约节约利用。加强村集体经济组织资金管理,确保农民征地补偿资金保值增值。

(四)民计民生持续改善,社会事业全面发展。

坚持把改善民生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区财政累计投入就业保障和社会事业发展资金96.1亿元,不断增强公共服务能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就业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建成区街社区(村)165个劳动保障服务平台,在全市率先实现全覆盖。创建充分就业区,五年累计安置就业8.4万人,困难群体安置率达90%以上,“零就业家庭”保持动态为零。建成天津滨海就业培训基地。累计培训3万人次,合格率95%,培训就业率81%。形成“城乡统筹、市场调节、政府促进、齐抓共管、融入滨海、就近就地”独具东丽特色的就业格局,成为全国首批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示范区。

社会保障救助水平全市领先。实施城乡居民基本养老和医疗保险制度,完成新农合与城镇居民医保并轨,率先实施农村退养补助和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参保补贴制度,建立被征地养老人员待遇自然增长机制。全区城镇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19.3万人,58个村7.8万人纳入被征地养老保障,3.7万人享受区农村退养补助,24.8万人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形成东丽特有、保障救助标准和覆盖面全市领先的,三大类81项社会保障救助体系。建成一批助残设施,残疾人事业快速发展。全区养老机构达到12家,养老服务水平不断提高。

教育卫生事业加快发展。教育教学环境极大改善。新建中小学幼儿园14所,提升改造中小学校53所,义务教育学校达标工作走在全市前列。连续两年成功承办全国职业院校汽车运用与维修技能大赛。完善卫生设施建设。实施东丽医院改扩建工程,提升改造东丽中医院、军粮城医院,完成疾控中心建设。建成社区卫生服务站36个,免费向群众提供18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社区卫生服务网络基本形成。连续五年无食源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在全市甲型流感防控工作中作出重要贡献。

各项事业全面进步。实施文体中心等文化、体育设施建设,建成农家书屋122个,区图书馆晋升为国家一级馆,大郑剪纸等6个项目被列入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广泛开展群众性文体活动。“文化杯”文学评奖活动成为全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项目,成功举办纪念建国60周年、建党90周年大型系列文化活动。开展各类群众体育比赛活动1500余项次。率先实现全民健身工程全覆盖,群众体育工作全市领先。强化计生服务,保持稳定低生育水平。建成全国首家农村妇女创业中心,积极维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武装、统计、人防、审计、档案等各项事业全面发展。

(五)民主法制建设切实加强,社会保持平安稳定。

大力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和民主法制建设,积极探索社会管理创新,切实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设取得新进展。认真贯彻落实《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深入开展“诚信东丽”系列活动,创建全国文明城区工作取得积极进展。全面实施公民素质提高工程,着力打造“义工服务”特色品牌,文明村居、和谐社区创建活动取得实效,城区文明程度和群众文明素质不断提升。建成25个城乡社区综合服务中心,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实现规范化。加大政府信息公开力度。圆满完成“五五”普法任务,依法治区工作全国先进。

社会稳定形势明显好转。积极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建立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健全三级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机制和“三位一体”大调解工作体系,社会矛盾得到有效化解。认真贯彻执行《信访条例》,强化信访稳定工作领导责任制,进一步畅通信访渠道,开展大接访活动,着力解决信访疑难问题,信访秩序明显好转。

公共安全体系不断完善。建成应急联动指挥中心,制定。

应急预案。

158项,处理突发事件能力明显增强。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警防、民防、技防紧密结合,全方位、立体化、多层次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不断完善,社会治安秩序保持良好。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认真开展安全隐患排查治理,深化危险化学品等重点行业领域的专项整治,安全生产形势保持稳定。

(六)依法行政水平不断提高,政府自身建设得到加强。

坚持科学民主依法决策,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努力营造优质高效的政务环境,服务能力明显提升。

积极推进依法行政。完善政府工作规则,健全重大事项决策制度,不断增强政府决策透明度和公众参与度。自觉接受区人大的法律监督、人民政协的民主监督,认真听取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和人民团体的意见,累计办理人大建议政协提案788件,办结率80.6%,代表委员满意率100%。公仆热线、区长接待日来电来信办复率100%。积极推进行政复议工作,依法行政水平全面提高。

不断创新政务管理。制定出台促进经济发展、城市化建设和民计民生改善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形成了较为完善的政策体系。强化政府性投资项目管理,加大审计监督与行政监察力度,确保各项工程成为廉洁工程、优质工程。实施行政审批大提速,现场审批率96%,服务效率显著提高。全区各部门认真履职,创先争优,相继荣获“全国双拥模范城”、“全国xx普法先进区”等40多个国家级荣誉称号。

始终坚持从严治政。严格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和廉洁从政准则,加强对职能部门、行政执法机关运用权力、履行职责、执法程序的监督检查,坚决纠正以权谋私、与民争利、侵害群众利益行为,行政执法更加规范。严格控制公务支出,积极推进政府预算公开,确保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各位代表,过去五年是全区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取得显著成就的五年;是城市化战略快速推进,新城区建设取得重大突破的五年;是坚持深化改革开放,体制机制不断创新的五年;是社会事业全面进步,民计民生持续改善的五年。成绩的取得,是市委、市政府和区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全区各部门、各单位和广大干部群众同舟共济、群策群力、奋力拼搏、扎实苦干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区政府,向全区广大人民群众,向各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各位离退休老干部、老同志,向驻区企事业单位、部队和武警官兵,向所有参与、关心和支持东丽发展的各界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五年来,我区经济社会发展虽然取得巨大成就,但我们也清醒看到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困难,主要表现在:一是思想观念还需进一步解放,创新发展能力有待进一步增强,制约发展的难点难题还没有得到有效破解,转型发展的步伐还需加快;二是影响经济增长的不确定因素仍然很多,区域竞争更加激烈,资源环境约束加剧,率先发展的压力进一步增大;三是市容环境建设存在较大差距,城市化建设任务还很重;四是政府职能转变和工作效能还不能完全适应快速发展的新形势,在发展和管理的能力及决策执行力方面有待提高。对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采取有效措施,妥善加以解决。

二、今后五年的目标任务。

未来五年,是我们高水平建设现代化津滨新城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和攻坚阶段。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增长,我市“双城双港、相向拓展”战略加快实施,为我区转型发展、提升发展带来宝贵机遇。我们必须深刻认识东丽发展所面临的形势和阶段性特征,坚定信心,进一步增强机遇意识、忧患意识,把握大势,发挥优势,攻坚克难,扎实苦干,加快实施“三四五六”发展计划,努力推进东丽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率先发展。

未来五年工作的指导思想是:认真贯彻区第十次党代会重大部署,积极抢抓滨海新区开发开放历史性机遇,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调整优化经济结构为主攻方向,紧紧围绕国家级航空航天产业基地、先进装备制造业基地、国际文化交流中心、生态宜居城区的功能定位,进一步提升发展思路、创新招法举措,全面落实“”规划和“三四五六”发展计划,加快推进“三区联动”统筹发展,全力构筑高端产业高地、自主创新高地和生态宜居高地,努力实现“富民强区、构建和谐东丽”两大历史任务,高水平建设现代化津滨新城区。

未来五年发展的主要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8%以上,到20xx年超过1200亿元;区级财政收入年均增长18%以上,到20xx年超过120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五年累计超过20xx亿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11%以上,到20xx年超过2.6万元。

经济综合实力跃上新台阶。产业结构更加优化,核心竞争力不断增强,发展方式明显转变,主要经济指标保持全市领先。高端产业高地基本形成。国家级航空航天产业基地、先进装备制造业基地加快建设,全区工业销售收入达到3700亿元,增加值670亿元,战略性新兴产业占工业产值50%以上。楼宇总部、文化旅游等现代服务业体系初步形成,服务业增加值达到530亿元,占gdp总量的45%,高端服务业占服务业的80%以上。设施农业进一步发展,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区形成规模。高新技术产业快速发展,自主创新高地基本建立。到20xx年,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到2400家,科技“小巨人”企业200家。“智慧东丽”建设取得明显成效。

生态宜居城市架构基本形成。全区城市化率达到95%以上,城市形态“清新、靓丽、生态、宜居、宜业”,能够充分展示现代化大都市津滨新城区文化气派,形成品质一流、配套齐全、功能完善、各具特色的组团式城市格局。华明新市镇等建成区的品质进一步提升,军粮城、金钟、新立新市镇建设和城中村改造任务全面完成。中心城区改造提升,天钢柳林城市副中心、东丽湖科技文化区、北部新城建设初具规模。完成东金路等重点道路工程、新地河等河道治理工程以及华明北区等11座变电站建设,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生态区建设全面推进,城市环境明显提升,群众环保意识显著增强。到20xx年,城市绿化覆盖率达45%,空气质量二级以上天数达85%,城市污水集中处理率达90%,城市发展实现生态化。城市管理进一步加强,规划建设水平明显提高。

改革开放更加深入。国企、投融资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各项改革进一步深化。国有公司资本运作能力增强,多元化、多功能的金融服务体系基本建立。非公经济转型升级,规模不断壮大。到20xx年,百亿民营企业集团超过5家,上市企业达到10家。全面完成“三改一化”任务,村集体经济实现转型发展。社会管理创新取得实效,社区服务水平明显提高。招商引资水平全面提升,引进总部经济、研发中心和结算中心实现新突破。五年引进内资1500亿元,实际利用外资30亿美元,引进地区总部50家,打造亿元楼宇20座。

城乡居民生活水平全市领先。“四金”收入稳步增长机制更加健全,人均可支配收入水平位居全市前列。就业和保障水平全市领先,困难群体保障和救助水平全国领先。每年新增就业2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以内,基本建成充分就业区。社会保障和救助机制进一步完善。群众住房条件显著改善,农村居民全部迁入新城区居住,人均面积不低于30平方米,气热配套率达100%。文化、教育、卫生、养老、公共交通等公共服务体系和安全应急体系更加完善,社会更加和谐稳定,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走在全市前列。群众安居乐业有保障,幸福指数不断提升。

各位代表,展望未来五年发展,我们激情满怀。我们坚信,在区委领导下,在区人大和区政协监督支持下,经过全区上下艰苦奋斗,我们就一定能够圆满完成今后五年的目标任务,开创东丽科学发展的新局面。

20xx年,我们将按照区十次党代会要求,坚持不懈调结构、促转变、提升经济发展质量,持之以恒重统筹、惠民生、促进社会和谐,着力在发展新兴产业、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推进城市化建设、保障和改善民生、创新社会管理等方面争取新突破。全区预计地区生产总值500亿元,比上年增长18%;区级财政收入60亿元,同比增长20%;固定资产投资470亿元,同比增长20%;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725元,同比增长11%。完成节能减排任务。

(一)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全面提高发展质量。

坚持高端高质高新产业发展方向,以大项目、小巨人、楼宇经济为工作抓手,加快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做强优势主导产业、壮大高端服务业、提升现代都市农业,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着力提升制造业的发展水平。围绕建设国家级航空航天产业基地和先进装备制造业基地,大力发展航空航天、节能环保、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等新兴和主导产业,支持中国北车、中国汽研中心、霍尼韦尔等15个项目加快建设;推进国家电网、中航工业、成飞集团等10个项目落地开工。深入实施百家中小企业成长工程,支持企业实施各类创新发展项目100个,其中实施5000万元以上技改项目60个;培育发展市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2家、名牌产品和著名商标5个。全年实现工业销售收入1580亿元,增长25%以上。

着力壮大现代服务业的发展规模。围绕建设国际文化交流中心和天津城市副中心,大力发展总部经济、楼宇经济、科技服务、航空物流、高端商贸、文化旅游、金融保险等现代服务业。全面推进华侨城、天安科技园等23个项目加快建设,全力推进美加航空商务区、海航模拟机培训中心等12个项目落地开工。全年实现服务业增加值177亿元,增长18%。

着力提高农业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围绕打造沿海都市现代农业先导示范区,加快滨海国际花卉科技园区、北方生态园林产业园等园区建设,发展高档花卉、绿色农产品、园林苗木等特色产业,不断提升农产品标准化水平,实现优质高效。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加快与二、三产业融合,重点发展良种繁育、农产品深加工等产业,培育创汇农业、创意农业和休闲观光农业成为新亮点。

(二)加快科技进步,切实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进一步强化科技创新创业服务管理体系建设,围绕科技人才培育引进和高新技术产业化两个重点,壮大创新主体规模,增强核心竞争力,推动科技型中小企业快速健康发展。

加快壮大科技创新主体。按照提升转型一批、引进发展一批、培育孵化一批的思路,加快发展科技型中小企业和科技“小巨人”企业。围绕主导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组织申报中小企业创新资金等科技项目160项,落实专利申请1800件。全年新增科技型中小企业665家,总数达到20xx家。

加快完善科技服务体系。全力推进孵化转化产业化载体发展,加快清华科技园、金钟科技园、亿濠孵化器等特色载体建设,新建科技企业孵化器10家、生产力促进中心6家,积极创建国家级示范生产力促进中心。深化产学研合作,支持创业苗圃项目产业化,继续开展专利储备合作,加快南开大学生物医药开发基地和天津科技大学专家创业基地建设,推动国家知识产权局审查分中心落户。强化与金融机构合作,加快引进股权投资基金和基金管理公司,构建多元化、多层次、多渠道的科技金融体系。

加快实施人才强区战略。以高端产业发展和重大项目建设为依托,加快实施“千人计划”和海外高层次创业人才项目,引进培育一批掌握核心技术、具有创新能力的高层次领军人才和团队。支持企业开展技术产品和企业管理创新培训。落实好人才政策和专项资金,为各类人才在东丽创新创业营造优质的发展环境。

(三)加快扩展空间载体,进一步提高招商引资水平。

坚持高水平选商选资,为区域发展积累后劲。以大项目好项目建设推进空间扩展和资源整合,盘活存量、用好增量,实现资源集约节约利用。

加大资源整合开发力度。开展新一轮产业空间整合扩展和开发利用攻坚战,积极扩展华明工业园区,高质量开发建设航空产业区,整合提升东丽开发区和军粮城工业园,实施空客综合服务研发区等20个资源整合项目。推进北部新城、海河中游和环内产业规划空间的开发利用,加快10个服务业聚集区建设。切实加强集约节约用地管理,科学确定项目用地规模,严格落实各项控制指标。加大闲置土地处置力度,着力解决已供未用产业用地问题。推进“两高一低”企业有序退出,为优质企业和重点项目腾出发展空间。科学规划建设科技研发孵化载体和工商地产。

坚持高标准选商选资。完善招商政策,强化协议和项目管理,严格项目审核准入机制和督查机制,构筑“三个一批”项目体系。以战略性新兴产业、高端服务业和产业链聚集项目为重点,瞄准世界500强企业、大型国有企业和知名民营企业,开展多方式多层次的专项招商活动,引进一批辐射带动作用强、能够引领区域产业发展的大项目好项目。全年落地和储备亿元以上项目50个,实际利用内资370亿元、外资6.4亿美元。加大对楼宇总部经济的招商力度,突出引进专业化载体类项目,全年新增注册楼宇企业1000家、总部企业10家,实现税收15亿元。

(四)加快新城区建设,不断提升城乡环境面貌。

坚持走中心城区、新市镇和功能区协调发展之路,高起点规划、高水平建设、高效能管理,加快建设城市组团,大力提升市容环境,完善城市载体功能。

积极推进城市组团建设。加快新市镇建设,金钟和军粮城新市镇一期南区竣工交付使用,军粮城二期和新立新市镇主体施工,同步策划实施平衡地块出让,落实复垦任务。加快实施城中村改造,完成小王庄、张贵庄一期选房还迁,智慧城、赵沽里一期等还迁项目主体完工。全年新增开工面积260万平方米,总建设规模达到952万平方米,竣工277万平方米,还迁5.3万人。加强督导,严格复核,确保人员资格和房屋的界定、测量等基础数据准确无误,保持政策的统一性、连续性,保证分配的公平、公正。加强施工环节监管,强化施工安全,严格工程质量。加快中心城区提升改造,实施规划分局等片区拆迁,高水平推进旧楼区改造等项目建设,进一步提升中心城区城市形象。

不断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实施东金路、东文路、蓟汕联络线等道路工程,推进张贵庄轻轨站建设。打通万山道、沙柳南路等道路,提升万新地区道路通行能力。启动实施新立新市镇等排水管网接入工程,确保污水处理率达90%以上。进一步完善东丽湖地区道路和管网设施,完成重机工业园燃气高压管线和东丽湖高调站项目建设。实施中河泵站更新改造工程,提高防汛排水能力。

大力提升城市环境。高标准实施新一轮三年环境建设,完善长效管理机制,加大万新、张贵庄、金钟等重点区域和路段环境治理力度,全面开展清脏治乱专项整治,确保实现“一年见成效、三年大改观”的治理目标。科学确定郊野公园规划,突出功能定位和布局特色,完成起步区样板段建设,打造集多种功能于一体的城市“绿肺”。推行市容环境精细化管理,维护好市容环境秩序。严厉打击环境违法行为,推动减排工程实施,全面完成生态区年度创建目标。加快推进西河治理、北塘排水河清淤、小王庄排水河截污等清水工程,治理河道35公里,铺设截污管道和污水主管道69公里。继续保持控违拆违高压态势,严格保护耕地,维护正常的城乡建设秩序。

(五)加快推进各项改革,不断完善创新发展的体制机制。

借助滨海新区先行先试的优势,大胆创新,力争在关键环节和重点领域有所突破,构建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

深入推进区域合作。进一步完善与滨海新区各功能区联席会议制度,落实税收分成、安排就业协议。按照区域一体化原则加强规划衔接,强化基础设施合作建设,统筹配套功能,实现互补、联动、共赢发展。

深入推进经济体制改革。深化国企改革,健全国资监管体系,规范法人治理结构,做大做强东方财信、城投、滨丽等国有公司,进一步提高融资能力,确保国有资产的安全和保值增值。构建市场化国企运营机制,加强与其它国有企业、民营资本、村集体经济的经营合作,带动各种所有制企业共同发展。深入推进强街战略,完善街道事权与财权相适应的财政管理体制。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着力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题,加快北方创业、精诚机床、应大服饰等企业上市融资步伐。

深入推进社区管理创新。落实属地管理主体责任,加快构建权责明晰、务实高效的服务管理体系,不断提高居民的满意度。加强老社区建设,通过完善配套、环境提升、物业管理等途径,逐步改善社区环境面貌。严格新市镇、城中村改造、商品房等新建住宅配套设施标准,科学布局,满足社区居民需要。加快建立覆盖城乡的社区服务体系,依托社区服务中心和服务站,落实好保障救助、劳动就业、医疗卫生等公共服务。加强社区基层基础建设,建成8个标准化社区综合服务中心,30%的社区成为达标社区,让人民群众享受更快捷、更便利的服务。

深入推进“三改一化”。认真落实各项支持政策,积极推进村级集体经济组织搞好股份制改革。加快农村户籍改革,逐步撤销村委会,按照有关规定组建居委会。认真研究村干部管理办法,充分调动村干部发展经济和做好城市化建设工作的积极性。按照成熟一个发展一个的工作思路,年内力争完成34个村改革任务。

(六)加快构建富民惠民体系,推进各项事业协调发展。

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加快发展各项社会事业,不断提高公共服务均等化、优质化水平,让人民群众共享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

积极创建充分就业区。坚持扩大就业与经济发展并举,多渠道开发就业岗位,全年新增就业2万人,其中本区新增1万人。全面推进天津市就业训练中心东丽分中心建设,全年培训7000人次,进一步提高培训就业率。健全就业援助体系,确保有就业能力和愿望的困难人员就业率达90%以上,“零就业家庭”保持动态为零。加大劳动监察力度,扩大。

劳动合同。

签订率,推行工资集体协商,积极化解劳资纠纷,努力构建和谐劳动关系。

不断完善社会保障救助体系。以非公有制企业、个体工商户和灵活就业人员为重点,巩固和扩大五项社会保险覆盖范围,积极做好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障、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障与城镇企业职工养老保险的衔接。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和救助标准自然增长机制,高标准落实各项救助政策。大力发展慈善事业,建立街道慈善分会和社区慈善工作站40个,拓宽慈善款物募集渠道,形成资金与物品互为补充的救助方式。

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新建4所幼儿园、4所小学,启动东丽中学扩建、军粮城历史名校等建设工程。大力推进素质教育,深化课程改革,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确保小学巩固率、毕业合格率保持100%,初中入学率达100%,义务教育完成率达98%以上。规范学前教育,提升开云KY官方登录入口 和职业成人教育,促进我区教育均衡优质发展。

着力提升医疗卫生服务能力。进一步完善卫生基础设施,完成东丽医院二期工程,加强中医医院中医诊疗中心建设,新建3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4个服务站,实施社区卫生服务信息化三期建设,标准化配置设施设备。实施优质服务三年行动计划,不断提高区域医疗卫生服务水平。加大对非法行医打击力度,进一步规范医疗服务市场秩序。

加快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紧紧抓住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有利时机,全面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大力实施社区书屋、电影放映、优秀文艺资源进村居等文化惠民工程,区图书馆、文化馆免费向群众开放。扩大区域文化创作品牌影响力,提高“文化杯”文学评奖质量和水平。加快发展文化产业,建设文化创意企业孵化器,扶持开发民间特色艺术,培育引进重点文化企业和项目,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品牌。深化“健康在我身边,快乐与我同行”主题实践活动,举办第二届全民健身大会,争创全国全民健身示范城。加快推进文体中心等场馆建设,合理配置体育公园、街道文体活动中心和社区健身路径等群众文体设施。做好第六届东亚运动会承办项目的筹备工作。

推进各项事业全面发展。建设“智能城区”,科学布局光纤网络,推进物联网应用。大力发展养老事业,继续推动居家养老服务,建成虚拟养老院。完善新市镇养老设施建设,新建民办养老机构和老年日间照料服务中心4个。贯彻落实《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实施方案》,深化全国科普示范区建设,不断提高全民科学素质。扎实推进优抚安置和双拥工作。认真做好民族宗教、侨务和外事等各项工作,积极发展妇女、儿童和残疾人等各项事业。

(七)加快和谐东丽建设,促进社会平安稳定。

创新社会管理,加强法制宣传教育,做好社会治安和安全生产工作,不断推进社会和谐进步,保障经济和各项事业健康发展。

全力维护社会稳定。严格落实维护社会稳定责任制,完善社会稳定风险分析和评估机制,做好社会矛盾纠纷排查化解,积极预防和妥善处置群体性事件,探索公开、公正、公平的信访终结机制。健全完善以人民调解为基础、行政调解和司法调解相衔接的大调解工作机制,多渠道合力化解矛盾纠纷。完善法制教育,全面实施“六五”普法规划,深化“法律六进”主题活动,加快律师人才引进,强化法律服务,积极引导群众自觉学法、守法、用法,依法、有序、合理表达利益诉求,进一步营造人人参与、人人共享和谐社会的浓厚氛围。

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持续不断地开展“稳、准、狠”精确打击行动,始终保持对各类犯罪的高压态势。切实加强重点区域和场所的安全保卫。进一步整合治安辅助力量,加强治安乱点和突出治安问题的集中整治,培育发展民间义务治安组织,建立立体人防体系。加强“平安辖区”和“平安社区”创建。强化电子防控工程管理,提升技防水平,保持良好的社会治安秩序。

加强安全生产和应急管理。严格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切实抓好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加大监管力度,健全经常化、制度化的各类安全隐患检查排查机制,深入推进重点行业和领域专项治理,努力从源头上消除各类隐患,确保生产安全、消防安全、食品药品安全等始终处于严格监管状态。进一步加强应急管理,强化监测预警和应急演练,不断提升应急处置能力。

(八)加快转变职能,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坚持依法行政,以职能转变为核心,大力推进政府管理创新,不断提升行政效能、服务效率和管理水平。

强化依法行政,进一步增强政府公信力。深入贯彻落实《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健全行政执法体制和程序,规范行政决策行为,确保行政权力公正有序运行。发挥好行政复议制度在解决社会矛盾、建设法治政府中的作用,全面推进依法行政。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和政协的民主监督,做好建议和提案的办理工作。加大政府信息公开力度,积极推动信息公开向基层延伸,自觉接受社会监督。

强化作风建设,进一步提高行政效能。坚持问需于民、问政于民,多渠道听取意见建议,努力使发展思路、工作部署、政策措施更加符合客观实际和群众意愿。建立健全区、街两级行政服务体系。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全面整合部门行政审批职能,实行“一站式”联合审批,推行网上审批,不断提高审批效率。进一步完善督查机制,确保经济建设、基础设施、民心工程、社会事业等项目顺利实施,切实增强政府的执行力。加大行政问责力度,大力整治行政不作为、工作不落实的行为,确保政令畅通。

强化勤政廉政,进一步加强队伍建设。全面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建立和完善长效监督检查机制,坚决查处腐败行为。树立“廉洁、勤政、务实、高效、为民”的政府形象,努力建设一支廉洁奉公、勤政为民、业务精通、作风优良的公务人员队伍。

各位代表,新的航程已经开启,新的任务光荣艰巨。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为的党中央周围,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正确领导下,坚持高标准、追求高水平,开拓创新,真抓实干,为全面完成各项目标任务,再创经济社会发展崭新业绩,加快建设国际型、知识型、生态型、创新型现代化津滨新城区而努力奋斗!

3

页,当前第。

3

1

2

3

区政府政府工作报告篇九

一季度,在集团公司领导下,围绕节后开工、开盘做了以下工作:

一、认真总结xx年工作,落实集团公司各项工作任务

(一)公司于1月19日召开了全体员工会议,对xx年工作进行了安排部暑。提出了“ 抢抓扩大内需机遇,主动应对地产市场,人才队伍建设求精,安全质量控制求高,新上项目选择求稳”的指导思想和全面实现“4121”工作目标。即:完成续建项目投资4000万元,实现销售收入1亿元,实现利润xx年综合管理制度、财务管理制度和安全管理制度等各项管理文件。并进行了认真讨论。

(三)根据集团公司xx年各项管理制度及目标任务要求,报经集团公司审批,以宜弘置发(xx年工作任务、xx年培训计划和xx年员工主要考核任务。

二、加强施工管理,确保质量安全

(一)全面组织开门红。公司先后召开了有建设方、施工方、监理方参加的工作会议,对xx年工作进行了全面安排部署,明确了各方全年、季度所要完成的施工进度和目标任务。要求六月底前完成所有主体工程任务。确保九月底前全面完成建设任务。

(二)狠抓工程质量和安全生产

在质量管理上,从公司领导到工程部、监理部,定期不定期进行现场督导。总经理蒋隆荣一有空就深入到各栋号施工现场,检查施工质量问题,发现施工质量问题,督促施工方限期改正。为了确保工程安全生产,公司组织开工后,先后于2月16日、2月23日和2月26日三次对施工工地的安全生产进行了检查、督导,对发现的安全隐患进行了督促整改。同时对三次检查仍存在的安全隐患进行了处罚。共罚款2600元。

(三)严格组织招投标,确保配套工程如期同步建设。开年后,先后对样板房工程、防火门、外墙瓷砖、绿化工程、阳台栏杆、配电室等附属工程进行了严格的招投标。每次开标都请集团公司领导参与。并分别进行了多次评标和议标,最终落实了标的。多数已组织施工。

三、周密部署开盘,精心组织销售

四、挖掘增效潜力

由于香山锦苑项目原设计容积率为3、0,但批准容积率只有2、96,还有近1500平方米建筑面积可以利用。经过不厌其烦的与开发区规划局、开发区管理委会主要领导多次协商,争取,终于同意在4#、5#楼各增加一层,可增加10套1500多平方米的住宅面积。降低建房成本一百多万元。

五、积极组织资金

开年以来,财务科把组织资金放在重要位置,多次与建行联系,于3月4日争取xx年开业的阳江、广西公司储备一批素质好、作风硬、业务技能强的中层管理人才。

本次项目培训的全程参与和跟进,对于个人熟悉培训组织与培训管理工作有了很大的帮助,组织和协调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2)九州通集团第四期中高管培训班学员第四季度学习情况跟进:主要协助集团人力资源规划中心对第四期广东公司中高管培训学员学习情况进行跟进:转训课程满意度调查统计与收集、月度培养计划表的制定、阶段性培养会议的组织等。

4、活出真我风采集训营

10月30-10月31日,在手头工作很繁忙的情况下积极报名参与了公司组织为期2天的"活出真我风采集训营",通过培训营的学习,个人在职业心态、演讲能力、执行力方面得到了很好的锻炼,并获得了集训营"最佳口才奖"荣誉称号!

5、营销储备职业规划管理方案

一方面,集团人力资源总部的集中招聘无法满足广东公司业务快速发展对储备人才的需求,广东公司迫切需要建设自己的人才梯队;另一方面,目前90%以上的营销储备人员对个人的职业发展目标与发展路线很迷茫,找不到实现职业发展的方式和途径。

基于以上情况,作为广东公司职业规划专员,在第四度完成了营销储备职业规划管理方案的撰写,对于营销储备职业发展路线和考核方案进行了明确的规划,目前方案正在审批中,预计明年可投入使用。

6、新员工辅导

第四季度完成了对新员工陈梦佳和周军职业规划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的辅导和传代,目前而言,两人已经可以独立完成职业规划认证考试的操作流程。

7、部门项目的工作支持

1)兼职管理岗关爱活动:从兼职管理岗关爱活动方案的撰写到活动后期的宣传,协助陈梦佳对本次活动进行了全程的参与和跟进,保证了活动的顺利开展。

2)集体婚礼:全程负责婚礼现场的拍照和新人的户外取景摄影。

二、个人亮点

1、项目管理和项目组织能力得到了很好的提升

跨部门协调与沟通项目的顺利开展和圆满结束,使个人在项目工作的开展上积累了丰富的工作经验,对项目管理有了很深刻的体会,项目组织能力得到很大的提升。

2、创新意识不断加强

从部门例会互动实际效果调查表的设计实施到营销储备职业规划管理方案的撰写,随着个人对实际工作的了解和认识进一步加深,打破常规的思维模式逐渐形成,各种大胆创新的方案不断涌现。

3、综合素质在实践中得到很好的锻炼

现代社会需要的是综合型的人才,所以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接手了很多额外的工作,对于个人综合素质能力的锻炼争取了很多良好的机会。比如中层储备培训班的全程参与和跟进,使个人在培训管理、培训策划、培训组织等方面的能力得到很好的补充。

4、沟通能力进步很快

由于项目工作涉及的面和人员比较复杂,对资源的调动更加迫切,因此对个人的沟通协调能力提出了很大的挑战,在此过程中,与部门负责人和高层领导的接触和交流更加频繁,在克服与高层领导沟通恐惧心理的同时,个人沟通能力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三、个人不足

1、对于细节的关注不够

细节决定成败,但是在实践工作中对于细节的关注往往没有提升到一定的程度,出现了因小失大的情况。特别体现在集团职业规划中心对我们的考核,因为对细节的不屑,在认证考试的组织工作中没有按照集团的规范进行操作,出现扣分的情况,导致整个职业规划项目在整个集团排名比较靠后。

2、难以保持长久的工作激情

从刚进公司的满怀激情在现在的"麻木不仁",工作热情可谓是一落千丈,人在无法改变环境的时候往往就会被环境所同化。重复、繁琐的工作将满腔的激情一扫而空,如何寻求新的支撑点,爆发新的工作热情,并保持住长久的工作热情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3、对职业规划项目认可度不高

由于职业规划项目的前期研发和方案的编写集中在集团人力资源总部开展,分公司职业规划岗的工作职责主要是协助集团开展认证考试的操作,所以个人对于整个认证方案、认证意义、了解不够深刻,在具体认证过程中对于集团认证实施方案的认可度不高,有时候出现消极应付的情况,没有加入个人主观能动性。

4、空杯心态没有自始至终

初入职场,怀着空杯的心态,在学习中工作,在工作中学习,个人能力提升非常快,但是当个人技能和经验积累到一定程度,能够独挡一面的时候,就很难倒空心中的那杯水,从头再来。每个人都会碰到职业发展的瓶颈,如何才能够不断进取,更上一层楼呢,唯有倒空心中那杯水,空杯心态自始至终,方能不断吸取他人之长,补已之短,早日实现个人职业发展目标。

区政府政府工作报告篇十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20xx年工作回顾。

20xx年,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全市上下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和xx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积极应对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严峻形势,迎难而上、奋力而为,经济社会保持了平稳健康发展的良好局面。实现生产总值356.5亿元,增长8%。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75.7亿元,增长21.5%。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8亿元,增长12.3%。大口径财政收入、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完成48.1亿元和22.1亿元,分别增长20%和32.4%。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7386元和9489元,分别增长9.5%和12.1%。

一年来,我们重点抓了以下工作:

(一)着眼稳增长、扩投资,加大项目建设力度。把稳增长、快发展作为政府工作的优先目标,坚持不懈抓项目论证、储备、争取,全力以赴抓项目招商、落地、进度,开工建设各类项目678项,完成投资275.7亿元。争取政府投资项目1283项,到位资金50.1亿元。创新招商方式,加大引资力度,全年签约招商项目252项,总投资1218亿元,到位资金338.3亿元,增长40.3%。张掖经济技术开发区循环化改造、民乐生态工业园区基础设施、滨河新区、张掖国际物流园、前进牧业3万头奶肉牛养殖和配套饲草基地、建制村通油路等18项新建续建重点项目完成年度建设任务。黑河流域综合治理、国家玉米制种基地、大孤山抽水蓄能电站、火电二期等重大项目前期工作顺利推进。成立项目落地办公室,加大帮办、包办、代办力度,招商项目落地进度明显加快,河北卓达、北京聚鑫达、重庆农投等一批战略投资者落户张掖。

(二)着眼转方式、调结构,推动主导产业提质增效。把转方式、调结构作为经济工作的主攻方向,着力优化三次产业结构和各产业内部结构,主导产业质量效益进一步提升。三次产业比重由26:35.1:38.9调整为25.4:33.5:41.1,三产占比提高2.2个百分点,转型发展的内生动力和稳定性、协调性、可持续性进一步增强。

在旅游文化产业发展上,以大景区建设为重点,加快完善配套服务设施,积极开发旅游新业态、新产品,着力加强旅游服务管理,广泛开展全民旅游宣传行动,新创建国家4a级景区4家,总数达到13家;丹霞景区快速通道和景观大道建成通车,智慧旅游建设工作全面启动;丹霞七彩镇、冰沟丹霞、平山湖大峡谷及临泽七彩宾馆、民乐驿都国际大酒店等58个新建续建重点旅游项目进展顺利,完成投资33.76亿元;新建四星级饭店3家,全市旅游接待床位达2.8万张。成功举办第四届敦煌行·丝绸之路国际旅游节开幕式、丝绸之路旅游产品展览会暨第四届中国玉文化展销会和汽车拉力赛、冬季山地户外邀请赛等重大活动赛事,户外运动成为特色旅游新热点。“张掖金色风光休闲游”、“祁连山超百公里山地户外挑战赛”线路被评为20xx年中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十大精品线路和全国体育旅游十佳精品线路。全年接待游客1100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58.95亿元,分别增长46%和50.7%,旅游直接从业人员达到3.13万人。推动旅游与文化融合发展,组织实施各类文化产业项目41项,完成投资44.2亿元,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提高到1.9%。三产增加值、税收、固定资产投资占比分别达到41.1%、50.1%和49.3%,成为推动转型跨越发展最活跃的因素。

在现代农业发展上,把发展现代畜牧业作为调整农业结构和转变生产方式的重点,在扩大农业投资、提高产业化水平、强化科技支撑三个方面重点发力,全年完成农业投资25.5亿元,增长110%,是近年来总量最大、增速最快的一年。六县区全部进入全省畜牧业全产业链试点范围,肉牛、奶牛饲养规模持续扩大,分别达到90万头和4.2万头。博峰、沅博20万头肉牛及30万只肉羊精深加工生产线建成投产,升华农、星硕55万吨有机肥生产线等重点农业产业化项目加快推进,从“u型”最低端的养殖环节向饲料加工、良种繁育、屠宰及肉制品精深加工和肥料加工两头延伸的畜牧业全产业链已具雏形。马铃薯、中药材、食用菌、优质林果等区域特色产业面积扩大、产能提升,农业内部结构持续优化。流转土地102.3万亩,其中规模经营89.8万亩。新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1862户,总数达到4599户。绿色有机、无公害农产品和标准化生产面积分别达到21.2万亩、248万亩和317万亩,农业机械化水平提高到73.2%。农民、合作社、龙头企业的质量和品牌意识明显增强,产业化水平稳步提升。

在生态工业发展上,把园区建设作为重中之重,修编完成工业园区规划,将全市工业园区调整为6个。出台扶持政策,加快推进张掖经济技术开发区和民乐生态工业园区建设,完成基础设施投资4.34亿元,新引进企业47户,总数达到262户,工业增加值、上缴税金分别增长10.5%和5.1%,聚集发展成效进一步显现。新建续建重点工业项目98项,其中亿元以上30项,完成工业投资99亿元,增长13.5%。新疆特变电工40兆瓦光伏发电等52个新建项目建成投产,金泽木业8万立方米高密度中纤板生产等65个项目达产达标。新增规上企业47户,总数达到202户。全市完成工业增加值85.2亿元,增长6.9%,工业经济在市场环境十分不利的情况下实现了平稳增长。

(三)着眼强基础、保生态,持续改善发展条件。以交通、电力、水利、通讯及城市基础设施为重点,以生态建设各项试点示范为统揽,进一步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态保护力度。开工建设各类城市基础设施项目119项,完成投资32.3亿元。三水厂、污水处理二期及县区城市道路、供热、供水、供气、排污、垃圾处理和绿化亮化等重点项目加快推进,城市服务功能不断完善。大力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启动建设新一轮50个“四化”示范村和11个省列“美丽乡村”,分别完成投资4.5亿元和1.7亿元。兰新高铁建成通车,张掖中心客运站开工建设。临泽红山湾水库,山丹东沟、西沟等重点水源工程开工建设,实施灌区节水改造、河道治理、农村水电、水土保持、库区移民后期扶持、山洪灾害防治等水利基建项目56项,完成投资9.5亿元。整理土地7.5万亩,连续20xx年实现耕地占补平衡。加大移动通讯、物联网、网络电视等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完成投资3.4亿元。有序推进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工程试点市建设,张掖黑河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获批,部分项目开工建设。总投资8.72亿元的黑河湿地湖泊生态环境保护项目先期下达投资3500万元。组织实施林业生态建设项目37项,完成投资3.19亿元。落实草原生态补奖政策项目资金2.55亿元。黑河流域综合规划通过水利部水规总院审查,国际重要湿地申报和国家园林城市创建工作全面启动。狠抓区域环境综合治理和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空气环境、水环境质量指标控制在省政府下达的指标以内,国家级、省级生态乡镇分别达到21个和53个。生态比较优势不断扩大,发展条件进一步改善。

(四)着眼惠民生、保平安,提升社会和谐文明程度。把改善民生作为发展的根本,着力促进充分就业,增加城乡居民收入,全力维护生产安全和社会稳定。省委、省政府部署和市委、市政府确定的民生实事全面完成。财政用于保障和改善民生的资金达到86.8亿元,增长11%。国家和省上出台的职工增资、津补贴政策落实到位。投资2.9亿元,新建和改扩建学校80所。农村义务教育优惠政策全面落实,高考总录取率、本科录取率分居全省一、二位。张掖医专、市医院并入河西学院。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稳步推进,市人民医院综合大楼即将投用,新建成基层医疗卫生用房5.7万平方米。落实人口和计划生育各类优惠奖励资金2.5亿元,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4.16‰。甘州省级农业科技园区获批建设,张掖生态科学研究院成立,5家高新技术企业、6家省级知识产权试点企业通过认定,申请专利总数达到613项,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提高到50%。积极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加强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市级“三馆”建成,张掖丝绸之路文化艺术中心主体完工,新建“乡村舞台”120个。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扎实推进体育惠民工程。深入实施“联村联户”和“1236”扶贫攻坚行动,全面完成整村推进、农村公路、危旧房改造、饮水安全工程、易地扶贫搬迁等重点扶贫项目建设任务,全市减贫3.5万人,贫困发生率下降到2%以下。加大全民创业扶持力度,新增小额贷款担保基金2195万元,发放小额担保贷款3.82亿元。开展就业技能培训3.9万人,城镇新增就业3.1万人,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58%。开工建设保障性住房、棚户区改造安置房11626套95万平方米,发放廉租住房租赁补贴1626.5万元。城乡低保、养老保险、医疗保险、五保供养、新农合、计生“两户”奖扶和重大疾病补偿等提标工作全面完成。新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83所。加大隐患排查整治、安全生产监管、打非治违力度,依法关闭小煤矿23户,安全生产形势持续好转。扎实开展社会治安集中整治、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市场秩序整顿等专项行动,着力解决信访矛盾纠纷,健全完善应急管理体系,依法管理民族宗教事务,“平安张掖”建设成果进一步巩固,社会大局和谐稳定。坚决执行人大及其会决议、决定,全力支持政协履行职能,办理答复人大代表建议103件、政协提案141件。审计统计、老龄妇幼、外事侨务等工作成绩显著,双拥共建、扶残助残、地震气象、人防物价、史志档案等工作取得新的进步。

(五)着眼增活力、添动力,稳步推进各项改革。把深化改革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劲动力,按照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总体部署稳步推进。在全省率先公布186项行政审批权力清单,取消、调整和下放各类审批事项110项。加快注册资本登记制度改革,新增各类市场主体16070户、注册资本253.96亿元,分别增长51.5%和151.7%,非公经济产值、税收贡献、就业人数实现平稳较快增长。全面推进公共资源配置市场化改革,完成各类交易项目2326个,交易金额142.7亿元。顺利完成市县政府机构改革、工商和质监行政管理体制调整工作。从严控制机构编制,停止新设承担行政职能和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事业单位,停止新增自收自支事业编制。全面公开财政预决算、部门预算、“三公”经费,修订实施预算编制执行、差旅费报销、基本支出等管理办法,资金管理更加规范高效。稳步推进“营改增”,免抵企业退税1673万元,减免企业所得税8714万元,免征小微企业和个体经营者增值税5630万元。上海股权托管交易中心张掖企业孵化基地揭牌,71户企业在甘肃股权交易中心挂牌。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质押贷款试点工作启动实施。融资力度进一步加大,各项存款余额500.5亿元、贷款余额390.7亿元,分别增长14.7%和32.9%,存贷比达78.1%。11亿“14张掖债”成功发行,政府直接融资实现零的突破。

各位代表,在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形势错综复杂的情况下,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取得这样的成绩实属不易。这是省委、省政府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市委科学决策的结果,是市人大、市政协和社会各界大力支持的结果,是全市各族人民共同努力、团结奋斗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关心、支持张掖发展的社会各界人士,向奋战在各条战线上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干部群众,向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中央和省属驻张单位,向离退休老同志、驻张部队、武警官兵、公安干警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我们也更加清醒地看到,经济社会发展和政府工作中还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重大项目数量少、前期工作慢、开工不足,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回落,支撑经济发展的动力明显不足;大宗农产品价格普遍走低,农民持续增收难度加大;市场需求和工业产品价格下跌,企业经营效益下滑,工业对就业、税收、物流、职工收入的贡献呈下降趋势;骨干财源不足,税收占比下降,收支矛盾比较突出;一些部门和干部履职不到位,干事创业的责任心与人民群众的期盼还有明显差距。对这些问题,我们将采取有力措施,对症施策,着力解决。

20xx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和xx届三中、四中全会及中央和省、市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抢抓国家“一带一路”建设重大战略机遇,以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把转方式、调结构、稳增长、惠民生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坚持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并重,坚持循环经济发展方向,坚持基础设施建设先行,更加注重项目建设、产业培育、创新驱动、改革攻坚、依法行政和安全安定,充分激活区域比较优势,全力推动生态工业再上新台阶,促进三次产业协同发展,确保完成“”目标任务,加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

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生产总值增长8.5%,其中一、二、三产分别增长5%、9%和10%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0%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2%以上。大口径财政收入和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均增长12%以上。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增长9%和11%以上。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3%左右。全年接待游客突破1400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70亿元以上。招商引资到位资金突破400亿元。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主要污染物排放控制在省政府下达指标内。

重点抓好七个方面的工作:

(一)扩大农业比较优势,提升整体发展水平。

坚持区域化布局、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品牌化创建、科技化支撑、专业化服务,以现代畜牧业发展为带动,以绿色有机安全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为重点,大力提升农业发展整体水平。

1.促进现代畜牧业增量扩容。以现代畜牧业全产业链试点市建设为统揽,加强基础母牛繁育、优质饲草基地和动物防疫体系建设,进一步提高畜牧业发展的集约化、标准化水平。新建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区)100个,争创省部级标准化示范场6个,申报国家级农业标准化综合示范区1个,肉牛、奶牛、肉羊饲养量分别达到95.5万头、4.5万头和500万只。建成优质饲草基地80万亩,新建青贮氨化窖10万立方米,秸秆饲料化利用率达到60%以上。扶持壮大博峰、沅博、草原惠成等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力争形成15万头肉牛、100万只肉羊的年屠宰加工能力。加快推进重点奶源基地和现代循环畜牧产业园区建设,积极引进北京中地、华美牧业、亚盛集团等养殖企业和高端乳制品企业落户张掖。

2.推动特色优势产业安全高效发展。紧紧围绕优势主导产业和区域特色产业,提高产业集中度和市场占有率,形成80万亩玉米制种、50万亩高原夏菜、45万亩马铃薯、40万亩中药材、40万亩优质林果、2.5万吨食用菌及8.6万亩日光温室、6.4万亩钢架大棚生产规模。组织实施张掖绿洲国家现代农业试验示范区,民乐、临泽、山丹现代农业示范园和高台绿色蔬菜产业园等重大产业项目,完成投资17.5亿元。启动国家玉米制种基地建设,加快“育繁推一体化”建设,建成玉米种子电子交易平台,大力整顿规范市场秩序,促进玉米制种产业持续健康发展。开工建设奥林贝尔20xx吨高效抗菌肽、善之荣20xx万袋食用菌、浩博1万吨沙棘饮料等10个投资千万元以上的重点农业产业化项目,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到60%以上。把农产品质量安全作为产业化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按照把张掖建成绿色有机农产品基地的总目标,大力推行标准化生产,加大畜禽疫病防控、病虫害防治、土壤检测、产地认证、地理商标保护力度,着力培育“张掖玉米种子”、“张掖肉牛”等绿色有机品牌,逐步形成以质量占市场、以品牌拓市场、以效益稳市场的新格局。整体规划和推进种植业、养殖业、菌业和农产品加工循环产业链建设,提高资源综合利用、循环利用水平,创建农业循环经济的“张掖模式”。

3.加快建设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加大财政扶持力度,支持示范性合作社、家庭农林场、专业化公司等各类新兴经营主体快速发展,创建200家市级示范农业合作社和100家电商化合作社。扶持培育10家左右设施先进、市场开拓能力强的营销龙头企业。建立乡镇、村土地流转中心和土地银行等中介组织,推进土地流转规范化、常态化。加快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积极稳妥开展农民股份合作和农村集体资产股份权能改革试点,激活农村各类生产要素。继续实施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工程,培训新型职业农民、经理人1600人,完成职业技能培训3万人以上。输转劳动力26万人以上,实现劳务收入40亿元以上。

(二)加快工业平台载体建设,推动生态工业再上新台阶。

把生态工业作为经济工作的着力重点,加快平台载体建设,招引实施重大项目,解决制约工业发展的突出问题,力促工业经济扩量增效。

1.加快配套园区设施,尽快完善承载功能。全面落实支持园区发展的政策措施,以张掖经济技术开发区和民乐生态工业园区为龙头、4个省级工业园区为支撑,以基础设施配套完善为重点,打造工业经济聚集发展平台。开工建设110千伏园艺变,做好330千伏甘州变前期工作,加快建设民乐生态工业园区330千伏开关站改造工程,联通园区与电网对接的各条支线。开工建设东六公路,完善两个重点园区主干道路,路网框架年内基本建成。积极推进水务一体化,配套建设园区给排水、排污、污水处理、中水回用和垃圾处理设施。加快园区生活服务设施建设,提升聚集功能。修编完善南华工业园区、花草滩循环经济示范区、祁青工业园区、临泽玉米种子产业园控制性详规,进一步明确功能定位,实现错位发展。严格产业政策、准入门槛、产业布局和规划执行,坚决杜绝在园区外新上工业项目。加大资源整合倾斜力度,落实市直22个部门为园区“争取一个项目、招引一个项目、包办一个项目”和省属驻张单位联系重点园区1户企业、每年至少帮办1件实事的要求,群策群力助推两个重点园区加快发展。支持园区进行循环化改造,积极帮助入园企业争取国家和省级相关奖补资金。进一步理顺园区管理体制,将土地、税务、环保等职能延伸到园区,加快组建投融资担保机构和开发经营性公司,创新管理机制,扩大自主权利,提升服务能力。

动。实施人才保障工程,在两个重点园区建立人才试验区,加强企业家和行业骨干队伍建设,强化生态工业发展的人才支撑。深入推进“扶助小微企业专项行动”,加快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网络建设,实现省、市、县三级信息资源互联互通、共建共享,力争40户企业进入规上行列。

3.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切实保护生态环境。以不破坏自然生态、不污染人居环境为底线,树立生态环保理念,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最大限度减少工业发展对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做好张掖经济技术开发区循环化改造补助资金争取和已批复项目建设工作,创建山丹省级循环经济示范县。以推进企业清洁生产为重点,提高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减少污染物排放。全面完成投资15亿元的技术改造和创新项目建设任务。积极开展资源综合利用认证,大力培育省级循环经济示范企业。加快资源勘探勘查步伐,强力推进煤炭资源整合重组,积极申报淘汰落后产能项目,依法关停能耗高、污染重、安全隐患突出的小企业。加强对各类企业环保设施、措施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加大空气污染治理力度,确保区域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三)加快服务业体系建设,促进旅游文化产业提档升级。

抢抓国家启动“美丽中国·丝绸之路旅游年”和兰新高铁开通运营的历史性机遇,以大景区晋等升级、全产业链打造、管理服务水平提升、全民旅游宣传“四大行动”为抓手,持续推动旅游文化产业提档升级。

1.推进大景区建设晋等升级。完成丹霞七彩镇、冰沟丹霞、甘州府城、华德生态体育公园、扁都口生态休闲旅游区、高铁站前广场游客集散中心等18项续建重点项目年度任务,开工建设七彩丹霞游客服务中心、丹霞民俗文化村、平山湖大峡谷游客服务中心、长城文化游览区、国际汽车自驾游基地等新建重点项目,完成投资20亿元。抓好沙漠体育公园、平山湖大峡谷4a级景区创建,启动张掖丹霞国家地质公园创建5a级景区前期工作。加快景区游客服务中心、道路、停车场、厕所、导览标识系统等配套设施建设,健全服务功能。加大景区周边及公路沿线环境整治力度,着力提升张掖旅游形象。

2.延伸旅游文化产业链条。以旅游与文化体育深度融合发展试验示范区建设为统揽,实施旅游全产业链打造行动。编制旅游与文化体育融合发展规划、户外运动体系建设规划,加强与国内外专业机构合作,积极开发登山探险、滑雪漂流、露营徒步、赛马赛车、低空观光等新兴旅游文化产品和项目,健全户外运动产业体系。提升省、市级旅游专业示范村创建水平,新培育星级农家乐30家以上,从业人员达到7000人以上。紧紧围绕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积极谋划一批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力争文化企业达到900家,从业人员达到1.3万人以上,文化产业增加值增长22%以上。

3.提升旅游服务管理水平。加快推进智慧旅游行业管理、咨询服务和产品营销平台建设,实现导航、导游、导购信息功能全覆盖。推广国家旅游规范服务标准,制定出台地方行业标准。组织实施旅游文化产业发展人才保障工程,培训旅游从业人员4000人次。重点整治出租车、汽车租赁、景点服务、住宿餐饮等窗口行业,严厉打击恶意宰客、制假售假、欺行霸市等违规违法行为。广泛开展“当热情好客东道主、做文明礼貌张掖人”宣传教育活动,不断提升全社会文明程度。

4.深入开展全民宣传行动。以“人人当代言人、个个做宣传员”为基本要求,激发全市人民宣传张掖旅游的积极性、创造性,形成强大的营销声势。举办第五届湿地之夏·金张掖旅游文化节、祁连山超百公里国际山地户外挑战赛、张掖汽车拉力锦标赛、清华emba全球顶级商学院智慧精英挑战赛、中国裕固族民族风情节等品牌节会和重大赛事,支持户外运动俱乐部和企业面向全国承办举办大型户外运动赛事。主动与省内各市州、省外友好城市进行旅游宣传置换,持续扩大张掖旅游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5.加快发展物流产业。按照把张掖建设成区域商贸物流中心、把物流业培育成新的经济增长点的总目标,强化规划引导,以张掖国际物流园为龙头,以绿洲现代物流园、新张掖国际商贸城、张掖玉米种子暨农产品交易中心、金张掖再生资源回收交易市场和民乐中药材交易中心等重点物流园区为支撑,加快项目建设进度和市场推介招商,尽快形成骨干物流体系。积极培训引进人才,建成电子商务创业孵化园,大力发展电商服务、现代智能物流、跨境电子商务,推动现代物流业加快发展。办好第二届“张交会”,着力打造地方特色会展经济品牌。

(四)强化城乡建设管理,加快新型城镇化进程。

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水平管理,不断完善城市功能,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持续扩大宜居宜游城市和历史文化名城的影响力。

1.加快构建两个“1+5”城市框架体系。以市区辐射五县城和老城区加五个功能区为基本框架,加快构建两个“1+5”城市体系。修编完善宜居宜游生态城市建设规划及滨河新区、老城区等4个片区控制性详规,编制完成城市风貌和色彩规划,做好老城区重要节点人行过街设施规划论证、审批和建设工作。加快各县城区详规、控规及建制镇、公路沿线和景区周边乡村规划编制,实现各类规划的配套衔接。以滨河新区和五县新城区为重点,坚持新城区带动、新老城区联动、资源整合拉动,尽快建成张掖宜居宜游城市体系,发挥辐射带动作用。

2.完善城市服务功能。以道路、管网、水电热供应和学校、医院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为重点,加快项目建设,力争滨河新区配套设施年内基本到位。启动甘泉公园周边棚户区、张掖中学学生公寓及家属区,南二环、西二环沿线改造项目,加快丝绸之路文化艺术中心、高铁广场及商业综合体等重大城建项目建设进度,组织实施116项城镇基础设施和57项房地产开发项目,力争完成投资100亿元以上,使城市建设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抢抓国家政策机遇,加快推进城市地下管网改造、建设。实施5县城区集中供热改扩建、市区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和民乐垃圾中转站项目,全面推进各县天然气利用工程建设,确保市区热电联产和污水处理二期、山丹二水厂、民乐供水厂扩建工程投入运行。加快推进市区和高台县国家园林城市创建工作,争取肃南、民乐创建为省级园林城市。整合资源启动智慧城市试点建设。严格控制老城区建筑密度和容积率,加大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建设力度,丰富底蕴内涵,提高建设水平,形成鲜明特色。

3.提升城市管理水平。把城市管理作为社会管理和城镇化发展的关键环节,创新机制,凝聚合力,提升水平。在配套完善便民市场、垃圾处理、公共卫生、交通设施等硬件的同时,加大城区环境卫生监督检查力度,严格落实“六包”责任制,提高城市整洁度。整合执法力量,创新方法手段,有效防控违法违章建设行为。加强户外广告、商业门店招牌和占道经营管理,持续整治市容市貌和交通秩序。深入开展文明城市、文明社区、文明市民评选活动和以城市风貌大整治、行为陋习大曝光、市民素质大提升为主要内容的“城市形象提升行动”,增强市民自豪感和城市管理内在动力,创造洁净、舒适、优美、文明的生活环境。

4.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把城乡一体化作为新型城镇化发展方向,加大城乡建设统筹力度。组织实施高台县及甘州党寨、山丹位奇新型城镇化试点,加快沙井、南华等12个国家级重点镇和3个新型城镇化试点镇基础设施建设,开展“多规合一”试点工作。探索“四化”新农村建设多种模式,加快农村生活垃圾、污水及畜禽养殖污染物处理设施建设,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改造农村危旧房8000户,力争10个以上村进入新一批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行列。推广建新拆旧、土地复垦、土地集约利用等方面的先进典型,建设富有张掖特色的新农村。

(五)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增强发展后劲。

紧紧围绕生态环境保护和发展条件改善,切实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增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能力。

1.加强生态保护建设。以国家生态市建设规划实施和国家生态安全屏障综合试验区、全国水生态文明试点市、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工程试点市、全国主体功能区试点市建设为统揽,积极争取黑河湿地基础设施、黑河流域综合治理等重点生态项目。抓好饮用水源地保护、生活污水垃圾综合整治、湿地湖泊生态恢复保护、湖泊生态监测能力建设等黑河湿地湖泊生态环境保护项目的组织实施。做好国际重要湿地申报工作,确保国家湿地公园通过评估验收。严格落实草原生态补奖政策,组织实施森林重点火险区综合治理二期、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天然林保护、三北防护林五期、重点公益林建设等项目,进一步完善绿洲生态防护林体系。争取新一轮退耕还林还草、祁连山生态保护与建设综合治理规划等重点生态项目专项资金,扩大沙化土地封禁保护区试点范围。严格限制高台骆驼城、肃南明花滩、山丹东乐滩等重点区域土地开发规模,确保区域生态环境安全。

2.加快交通电力设施建设。开工建设甘州区至阿右旗一级公路、g312线恢复及甘州、山丹、临泽过境公路,确保g30高速公路长城驿服务区、张掖和高台客运中心站建成投入使用。加快建制村通畅工程和其它农村公路建设进度,建成农村公路400公里以上。积极做好张扁高速、g213线肃南县城至祁连县公路及兰新高铁综合客运枢纽站、山丹新城区、丹霞景区客运站等项目前期工作,力争早日开工建设。全力抓好六县区农网改造升级工程,力争110千伏白塔变开工建设。紧紧抓住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变电工程过境机遇,积极争取电力输送份额。实施4g网络三期和“宽带中国”光网建设工程,推进“三网”融合,全面提升各领域信息化水平。

3.加大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快临泽红山湾水库建设,开工建设民乐石灰窑、山丹白石崖水库,积极推进民乐山城河、甘州酥油口下库等小型水源工程前期工作。组织实施河西走廊国家级高效节水灌溉示范区、规模化节水灌溉增效示范、民乐童子坝等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梨园河河道治理和甘州区大瓷窑中小河流治理等重点项目。新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20处,解决剩余8.78万人饮水安全问题。落实耕地保护责任,整理高标准农田10万亩,确保耕地占补平衡。

(六)狠抓项目建设,强化跨越发展的支撑能力。

积极谋划、争取、建设事关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的大项目、好项目,强力推进招商引资,确保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

1.增强招商引资实效。落实各项优惠政策,创新招商引资方式,拓展招商引资领域,强化招商引资措施,确保招商引资项目、签约资金、到位资金、完成投资4项指标持续快速增长,力争到位资金突破400亿元。充分发挥“落地办”职能,提高帮办、代办、包办水平,着力优化招商引资环境。落实各项支持政策,壮大非公企业实力,使非公经济成为扩大招商、增加投资、吸纳就业的重要增长极。

2.加大项目谋划争取力度。加快推进火电二期、山丹2×35万千瓦低热值煤发电、大孤山抽水蓄能电站、100万吨高载能产业园区、平山湖煤矿、张掖750千伏输变电工程等一批事关长远发展的重大项目前期工作,确保取得实质性进展。配合做好国道312线提升改造、兰州至张掖铁路客运专线等项目前期工作。紧紧围绕国家出台的一系列政策和投资趋向,科学编制“十三五”规划,深入谋划生态保护、现代农业、生态工业、基础设施、社会建设等方面的项目。抓好西北地区人工影响天气能力建设、祁连山和黑河流域生态补偿试验示范区、祁连山腹地公路和七彩丹霞景区、肃南喇嘛坪、山丹焉支山通用航空机场及张掖“无水港”保税区等重点项目的立项争取工作。

3.加快项目建设进度。紧紧围绕列入全年投资计划的588个项目,按照“新建项目抓开工、在建项目抓进度、建成项目抓达标”的要求,在确保依法依规的同时,尽可能简化程序、提高效率,确保项目及早开工建设。组建专业化团队,研究解决项目工作中的重大问题,提高各级各部门服务项目建设的整体水平。建立市、县(区)两级重大项目月调度制度,加大跟踪推进力度,力争纳入计划的项目和投资更快、更好、更多地落到实处。

4.积极推进融资创新。进一步优化金融生态环境,加大信贷投放,新增贷款余额80亿元以上。积极引进交通银行、招商银行设立分支机构,改制成立甘州、高台、临泽、民乐农村商业银行。用好国家微刺激政策,加快组建产业投资公司,探索政府与私人资本合作的ppp模式,引入优秀基金机构来张开展业务,为经济发展注入强大动力。采取以奖代补方式,支持企业通过资本市场直接融资,确保黑河水电成功上市。通过富有成效的融资创新,为项目建设增添动力。

(七)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坚持新上项目向民生聚集、新增财力向民生倾斜,加快发展社会各项事业,促进公共服务均等化,提升社会保障水平,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1.努力增加城乡居民收入。突出抓好扩大就业、完善社保体系、增加工资福利、正常增资机制、提高居民经营性和财产性收入五大重点增收措施,努力缩小城市居民收入与全国、全省的差距。深入挖掘产业化经营、劳务输转、财产性、转移性增收潜力,保持农民收入在全省的领先地位。落实扶持创业的各项优惠政策,充分激发全民创业活力,以创业促就业,以充分就业促增收。

2.着力提升社会保障水平。健全完善多层次、全覆盖、可持续的社会保障体系,做好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启动、社保扩面征缴和全民参保登记试点工作。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推进甘州区全国养老示范基地和县区社区日间照料中心、互助幸福院、老年福利服务中心及殡葬设施建设。落实城镇低收入家庭住房保障政策,新建保障性住房和棚户区改造安置房13215套。启动实施乡村教师、医务人员安居工程。整合救助资源,健全社会救助体系,切实保障困难群众、受灾群众、残疾人基本生产生活。深入开展“1236”扶贫攻坚和“双联”行动,协同推进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确保贫困片区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幅高于全市2个百分点,实现6000人减贫目标。

3.加快发展社会各项事业。办好为沿山贫困村投放小尾寒羊、建设电子商务创业孵化园等民生实事。深入推进教育综合改革试点,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各类教育均衡发展,确保肃南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通过国家评估认定。开工建设张掖二中新校区。筹资2.2亿元,新建、改扩建学校45所,为295所学校配备教学仪器设备。深入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巩固完善基本医疗保障和基本药物制度,加强疾病防控、卫生监督和妇幼保健工作,积极筹建市第二人民医院,完成市县(区)妇幼保健院、儿童病区和乡村卫生院(所)等重点卫生项目建设任务。落实计划生育优惠政策,综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稳定低生育水平。大力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探索多元化科技投入机制。加快推进创新型试点城市和可持续发展试验区建设,建立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和产学研联盟,促进科技资源开放共享。全面完成国家公共文化服务示范区建设任务,进一步提升城乡公共文化服务水平。深入落实全民健身实施计划,健全完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

4.全力维护社会稳定。完善安全生产责任体系,扎实开展大宣传、大培训、大排查、大整治行动,切实抓好道路交通、矿山化工、农村防火等重点领域和环节的安全监管。加强防灾救灾能力建设,完善应急体系、物资储备管理机制,成立山地户外民间救援队,提高防灾减灾救灾和应急管理水平。加强价格监管,保持物价基本稳定。严格食品药品监管,强化执法能力建设,确保群众食药安全。深入推进“两个共同”示范县和民族团结进步市建设,维护民族团结,促进宗教和顺。加强社区治理,创建和谐社区。全面完成“六五”普法任务。进一步强化领导责任,全面落实信访工作制度改革措施,全力化解社会矛盾。深入开展平安创建活动,加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严密防范和依法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深入推进依法行政和各领域改革,健全完善权责统一、服务高效的行政体制,加快建设职能科学、权责法定、执法严明、公开公正、廉洁高效、守法诚信的法治政府。

1.大力推进依法行政。坚决贯彻党的xx届四中全会精神,深入研究新形势下市、县(区)两级政府依法行政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积极探索政府依法决策、依法执行、依法接受监督的有效办法和具体措施。坚持用法治思维和方式科学决策、处理问题、落实工作,加快推进机构、职能、权限、程序制度化、法律化。建立“三张清单一张网”的权力运行机制,落实和完善决策终身责任追究、评估跟踪反馈和纠错问责倒查制度。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有效规范行政许可、处罚、强制、征收、收费、检查等行政行为。自觉接受市委统一领导、市人大依法监督、市政协民主监督以及广大人民群众的监督,把各级政府权力置于有效监督和制约之下。

2.持续深化各项改革。大力推进简政放权、国资国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有序放宽市场准入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最大限度为市场主体降门槛、除障碍、添活力。加快市城投集团、山水公司及各县(区)政府融资平台企业改革步伐,严格审计,严格项目决算,建立符合现代企业制度的运行机制;丝路春酒厂等企业的改革要一步到位,竞争性领域的国有企业要全部改制为民营或混合所有制企业;具有经营职能的自收自支事业单位要整建制向企业转轨。硬化预算约束,从严控制预算追加,确保“三公”经费只减不增。扩大政府购买服务范围,推进公务用车改革,降低公共服务成本。鼓励社会资本参与运营农业、水利工程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投资生态建设项目。深化农村产权制度、公共资源配置市场化、行政事业性收费改革,做好不动产统一登记工作。深化工商注册制度便利化改革,推行先照后证,节省创业成本。积极推进食药监管、工商质监、农林水利、交通运输、城乡建设等领域综合执法,营造公平公正的市场环境。

3.切实加强作风建设。巩固、拓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果,确保整改任务全部落实、整改承诺全部兑现。持之以恒落实“八项规定”精神,严防“四风”问题复发反弹。进一步强化机关效能建设,深化“庸懒散”专项治理,切实解决“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问题。制定符合县区、部门、单位实际的管理制度和行为规范,努力做到权责统一、奖惩严明,有错必纠、有责必问,使各级干部心存敬畏、尽职尽责,着力建设高素质公务员队伍。强化政府目标管理,改革督查、考核体制和考评办法,提高督查工作的规范化、科学化水平,推动各项工作高效落实。

4.着力建设廉洁政府。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和领导干部廉洁自律规定,市政府班子带头,全体干部共同担责,深入推进政府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完善审计制度,加大对政策落实、公务支出、公款消费的审计力度,实现对公共资金、国有资产、国有资源、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履行情况审计监督全覆盖。对权力集中和群众反映强烈的部门及岗位实行分事行权、分岗设权、分级授权,强化流程控制,防止权力滥用,健全风险预警和权力运行监控机制。严格干部人事、财务管理、物资采购、工程建设等制度,强化纪律、法规刚性约束。严肃查处各类违纪违法案件和行政不作为、慢作为等影响环境、贻误发展的人和事,营造风清气正、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

各位代表,新的一年是充满希望的一年,但也将是十分艰辛的一年。完成今年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目标任务,需要我们付出超常的努力。让我们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坚定信心、振奋精神,埋头苦干、锐意进取,谱写改革新篇章,创造发展新业绩,努力向党和人民、向时代和历史交出一份满意的答卷。

3

页,当前第。

2

1

2

3

区政府政府工作报告篇十一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顺昌县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县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xx年工作回顾。

20xx年,顺昌风调雨顺、人和业兴。在市委、市政府和县委的正确领导下,我县各级政府认真学习贯彻党的、xx届三中、四中全会和系列重要讲话特别是来闽考察重要讲话精神,围绕机制活、产业优、百姓富、生态美的发展目标,坚持绿色发展走新路,全力以赴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扎实做好“产业发展、城乡建设、环境改善、民生保障、作风转变”五项重点工作,经济社会呈现出健康协调发展的良好态势。全县生产总值84.05亿元,增长9.6%;农林牧渔业总产值31.5亿元,增长5.5%;规模以上工业产值77.44亿元,增长16.1%;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48.86亿元,增长45.8%;财政总收入5.24亿元,增长24.2%;地方级财政收入3.49亿元,增长17.8%;实际利用外资1256万美元,增长50%;外贸出口10324万美元,增长7.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4.7亿元,增长7.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711元,增长7.9%;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709元,增长11.9%;金融机构存款余额77.96亿元、贷款余额40.89亿元,分别增长15%和7.4%。

(一)项目建设成效明显。坚持项目带动和投资拉动,建立“四个一批”项目开发工作机制,全年共策划、储备项目251项,总投资1230亿元,其中20xx—20xx年科学发展跨越发展重大项目66项,总投资384.6亿元。安排实施各类项目122项,强化要素保障和运行调度,建立“四个一”工作机制,实行“一张表格”推进工作法,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6.15亿元,增长49.7%。加大筹资融资力度,争取上级各类项目补助资金10.61亿元,争取地方政府债券资金1.32亿元。加强政府融资平台经营运作,获得国家政策性金融机构信贷资金1.37亿元。制定《顺昌县政府性债务管理实施办法》,规范资金使用管理,保障工业、城市、交通、民生等重点领域项目建设资金需要。全力做好用林、用地报批工作,全年获批林地1864.9亩、土地1400.6亩,确保发展需要。

(二)工业经济总体平稳。工业平台建设加快推进,完成工业园区控制性规划,申报省级工业园区工作顺利推进。全年征收土地3100亩,开发平台1600亩,完成投资1.8亿元。建立副县长招商负责制,全力开展招商引资,完成。

合同。

项目96项,总投资175.08亿元;已开工73项,开工率76.04%。全年实施总投资亿元以上重点工业项目11项,完成投资9.349亿元,占年计划的99.99%。积极搭建政银企对接平台,全县各金融机构为中小微企业放贷3亿元,有力地促进工业经济稳定增长。全县规模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265.8%,同比提高47个百分点。品牌培育成效明显,新增全国驰名商标1枚、省著名商标2枚、省名牌产品4个。虹润精密仪器公司被评为福建省战略性新兴产业骨干企业,欧浦登公司被评为20xx年度福建省知识产权优势企业。

(三)美丽顺昌加快建设。在宜居县城建设上,启动县城总规修编,投入1亿元启动顺昌新城规划和征迁工作,完成余坊——井垅片区控制性规划。组织实施旧城路灯改造、美食街、龙湖慢道、“三边三节点”整治提升、垃圾压缩式中转站、城南西路改造等重点项目建设,投入资金5000多万元。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整治,打击“两违”建设1185起,拆除违建面积26.78万平方米。在特色乡镇建设上,加强集镇所在地的规划、建设、管理,突出抓好省、市小城镇综合改革建设试点和元坑文化古镇建设。郑坊乡撤乡设镇获省政府批准,被评为国家级生态乡镇。埔上镇被列入全国重点镇。在美丽乡村建设上,突出抓好交通干线沿线、景区周边村庄和13个省级美丽乡村试点村建设。全面启动“十村示范”、“百人保洁”、“千米绿廊”工程,完成投资3200多万元。埔上镇张墩村建成全国首个乡愁馆,入选全国美丽乡村创建试点村,被评为第八届“中国十佳小康村”。加强城乡环境卫生保洁,基本建立覆盖城乡的卫生保洁工作网络和运行机制,全县共配备保洁员277名,征收保洁费259.56万元,征收率达97%。被评为全省美丽乡村创建示范县。

(四)“三农”工作扎实推进。稳定粮食生产,落实粮食播种面积19.56万亩,产量7.17万吨。完成3个土地整理和12个旧村复垦项目,新增耕地面积871.7亩。种植烟叶面积2.94万亩,产量6.21万担。柑桔、锥栗、葡萄等主要农产品增产增收。农业产业化加快推进,培育省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1家,新增省级2家。全县累计登记注册农民专业合作社达339家、家庭农场43个,分别新增40家和25个,金祥粮食合作社获评国家级示范社,2个家庭农场获评省级示范场。启动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试点工作,有序推进农村家庭承包耕地、山地流转,促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举办各类农业技术培训126场次,培训农民6048人次。全县共有工厂化栽培食用菌企业56家,海鲜菇产量占全国的80%。神农菇业公司建成国内先进海鲜菇自动化瓶栽生产线2条,可新增日产菌包12万瓶。全县建成各种型号组装式保鲜库39座,总库容1.3万立方米。发展林下种植示范片919亩、休闲渔业基地1000多亩,张墩旅游开发有限公司、兆兴公司分别获评省级“水乡渔村”和“现代渔业产业园区(基地)”。完成省级标准农田建设500亩、水库除险加固2座,城区防洪工程、苦竹际灌区水源工程、富屯溪泵站更新改造、电站增效扩容建设等项目扎实推进,全年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完成投资1.8亿元。城乡电网改造建设完成投资5976万元。积极申报“三品一标”,7家企业获得无公害农产品认证,“顺昌芦柑”获评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顺昌海鲜菇”获农业部地理标志农产品认证。防灾减灾工作有力有效,通过国家第一批地质灾害防治高标准“十有县”考评。深入推进扶贫开发,对接省直单位和丰泽区挂钩帮扶项目45个、资金2.6亿元,到位资金1.69亿元;落实“造福工程”危房改造任务430户1899人。

(五)第三产业加快发展。主动迎接高铁时代到来,加快旅游产业发展,完成宝山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总规、合掌岩佛教朝圣区总规编制。宝山创4a级旅游景区项目完成投资8660万元;城区游客集散中心即将投入使用;启动合掌岩创4a级旅游景区工作,石窟佛像雕刻工程有序推进。积极参与“一元门票游大武夷”活动,加快推进景区(点)提升与标准化建设,华阳山景区被评为省级生态旅游示范区,元坑镇被评为省级乡村旅游休闲集镇,埔上镇张墩村被评为国家3a级旅游景区和省级乡村旅游示范村。积极培育商贸物流业,制定实施《关于扶持物流业加快发展的实施意见》,新引进物流企业6家,改造提升物流企业4家,新增货运车辆125辆、总吨位2422吨。投入5000万元启动物流园区项目征迁工作。积极发展电子商务,支持顺昌健顺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建设阿里巴巴·顺昌产业带电子商务平台和华东大宗商品交易中心经营运作。

(六)社会事业取得进步。年初确定的21件为民办实事项目全面完成。支持创业就业,新增城镇就业2182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5467人,城镇登记失业率3.09%。社会保障工作稳步推进。新开工建设保障性住房277套,开工率100%;全年基本建成641套(含上年度续建项目),基本建成率208.79%;完成投资6136万元,完成投资率242.15%。实施中小学扩容、公办幼儿园建设等项目17个,完成投资1157.8万元。全面完成39所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建设。全县高考本一上线率17.08%、本二以上上线率48.94%。文体事业蓬勃发展,在省第xx届运动会上,我县运动员取得7枚金牌,居全市第三位,获南平市突出贡献奖。县实验小学荣获“国家级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命名。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稳步推进,县医院整体搬迁主体工程加快装修,启动高阳、岚下卫生院扩建工程,完成15个村卫生所达标建设和120个村卫生所信息系统建设。计划生育工作整体水平提升,全年征收社会抚养费1080万元,全县出生人口政策符合率85.63%。加快各类人才引进,新考录、招聘行政和事业单位人员158人。创新社会治理,开展“民生110”社会网格化服务试点。积极支持开展县人大代表联系选民活动,共办理选民意见217件,解决了一批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具体问题。深化平安顺昌建设,全面落实安全生产“党政同责、一岗双责”责任制,社会总体保持安定和谐。

(七)发展环境持续优化。全力破解交通瓶颈,延顺高速按序时推进,顺邵高速具备开工条件,积极谋划武夷新区经顺昌至三明沙县高速公路;实施总投资4.85亿元的国道528线顺昌至将乐界、国道316线城区段改线一期暨延顺高速连接线、徐大线仁寿至口前段、谟宝公路、华阳大桥等普通干线公路建设项目;完成农村公路安保工程78公里、城乡危桥改造9座,新建农村公路20公里。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完成造林绿化面积50364亩,推广不炼山造林1.5万亩,尝试赎买商品林300亩。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6450亩。开展规模生猪养殖场污染综合治理,共拆除养殖场201家,面积98192平方米;开工治理养殖场175家,开工率94.6%。全面完成年度节能减排任务,被评为省级生态县。着力优化投资环境,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推行行政审批事项目录清单,32个县直部门共减少行政审批事项64项。设立中小企业过桥转贷基金20xx万元,为企业办理过桥转贷8笔7200万元。深化工商注册登记制度改革,新增各类市场主体1197户,注册资本14.72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5.87%和97.53%。

(八)政府自身建设得到加强。完成新一轮政府机构设置方案和县食品药品监管局重组。深入开展政府系统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开展“四风”突出问题专项整治。加强制度建设,推进作风建设常态化。坚持依法行政,自觉接受人大和政协的监督,办理县人大代表建议68件,县政协委员提案88件,办复率100%。全面履行“一岗双责”,加强“三公”经费监管,全县公务接待费、公车购置及运行费、会议费同比分别下降32.5%、31.2%、46.6%。加强效能督查,深入开展“企业评机关”活动,完成县行政服务中心标准化建设。行政监察和审计监督力度加大,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扎实推进。此外,老干、民兵预备役、“双拥”、统计、工会、共青团、妇女儿童、残疾人、民族宗教、外事侨务、气象、人防、地震、档案、地方志等工作也取得长足进步。

成绩的取得来之不易,这是市委、市政府和县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县四套班子齐心协力的结果,是全县人民共同奋斗的结果。在此,我代表顺昌县人民政府向奋战在全县各条战线上的工人、农民、知识分子、武警官兵、公安民警和广大干部群众,向全体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离退休老同志,以及所有关心、支持和帮助顺昌加快发展的社会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目前我县发展面临的困难和问题,主要是:经济总量小,发展速度不够快;产业结构不合理,旅游、商贸物流等第三产业发展滞后;融资难、融资贵问题较突出,部分企业经营困难;交通、城建、工业平台等制约瓶颈尚未有效突破;招商引资困难,缺乏大项目、好项目;龙头企业少,自主创新发展能力不足,带动力不强;县财政统筹保障能力弱,供养人员包袱重,公共服务无法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需要;城乡规划、建设、管理、经营的水平较低。我们将高度重视这些问题,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加以解决。

二、扎实做好20xx年工作。

20xx年是落实科学发展跨越发展行动计划的第一年,也是我们全力冲刺“”目标、科学谋划“十三五”发展的关键一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及xx届三中、四中全会和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落实省委九届十一次、十二次全会,市委四届七次、八次全会和县委十二届七次、八次全会的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好中求快,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全力落实科学发展跨越发展行动计划,按照“农业稳县、生态立县、工贸富县、旅游旺县”的发展思路,强化项目带动和投资拉动,扎实做好“五项重点工作”,努力实现机制活、产业优、百姓富、生态美的有机统一。

今年全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1%;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增长5%;规模以上工业产值增长16%;财政总收入增长11%;地方级财政收入增长11%;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5%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5%;外贸出口增长8%;实际利用外资增长10%;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0%;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1.5%;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7‰以内。完成单位生产总值能耗、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氨氮、氮氧化物等年度节能减排任务。重点抓好以下八个方面工作:

(一)坚持项目带动,落实科学发展跨越发展行动计划。

加快重点项目建设。强化项目对促投资、稳增长、增后劲的带动和支撑作用,初步安排20xx年实施项目105项,总投资309.22亿元,年度计划投资61.76亿元,其中:续建项目55项,总投资217.4亿元,年度计划投资36.54亿元;新开工项目50项,总投资91.82亿元,年度计划投资25.22亿元。着力抓好顺昌新城、工业园区、道路交通等22个省、市重点项目建设,总投资129.9亿元,当年计划投资25.46亿元。全面推行标准化管理,努力做到项目投资、进度、安全、质量同步推进。加强项目策划储备,精心策划一批带动力强、辐射面广的重大产业、基础设施和民生工程项目,做深做细项目前期工作,努力形成“策划一批、生成一批、开工一批、竣工一批”的项目滚动发展格局。

强化项目要素保障。强化要素保障和运行调度,推行项目并联审批制度,提高办事效率。完善“四个一”工作机制,统筹协调解决项目建设过程的征迁、用林和用地报批、用工、用电、用水等难题,着力营造良好的施工环境。加大筹资融资力度,积极争取地方政府债券资金。加强县土地收储中心、非经公司等政府融资平台的经营运作,争取更多国家政策性金融机构的支持。继续实行“一张表格”推进工作法,对重点项目实行“一月一协调、一季一督查”,确保重点项目建设按序时推进到位。

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全力突破交通瓶颈,积极争取武夷新区经顺昌至三明沙县高速公路列入省“十三五”规划。加快延顺高速公路建设,做好顺邵高速公路征迁工作,确保无障碍施工。扎实推进国道528线五里亭至将乐界、国道316线城区段改线一期暨延顺高速连接线、徐大线仁寿至国道316线(口前)段、谟宝公路、华阳大桥、富文大桥等重点交通项目建设,新开工徐大线仁寿至建阳界改造项目。加强农村公路建设,计划完成农村公路“单改双”10公里、自然村及“村村通”公路30公里,实施大干大桥等危桥改造5座,建设“示范路”15公里。完善城乡配套设施建设。继续实施“六个一”工程,重点推进城区污水处理厂二期及配套管网工程、城区垃圾压缩式中转站、工业园区污水处理厂等项目建设。着力推进郑坊、洋口污水处理厂(设施)和大干、建西、仁寿、洋口等4个乡镇生活垃圾转运系统项目建设,提高乡镇污水和生活垃圾处理能力。

(二)致力做大做强,打造主导产业升级版。

推进工业增量提质。加快工业平台建设,全力做好用林、用地报批工作,推进园区土方平整、道路、公租房、供排水等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园区的配套服务功能。完成省级工业园区申报工作,争取一次性申报成功。坚持抓龙头、铸链条、建集群,落实工业稳增长系列措施,加大行业龙头企业的培育力度。光学机电产业,重点推进欧浦登大尺寸电容式触摸屏面板、虹润集成电路表面贴装技术等生产项目建设;绿色食品(生物保健品)产业,全力支持老知青、幸福来、神六、久丰等现有企业加快发展,推进朝春香精香料、海鲜菇多糖提取、海鲜菇速溶茶、刘老乐食品等项目建设;化工建材产业,重点推进炼石、榕昌、富宝综合技改和增资扩产等项目建设;竹木加工产业,重点推进升升木业增资扩产、大庄圆竹展平板产品项目开发和源耀循环经济等项目建设。加快推进光伏发电、青原生物科技、豪璟达萤石球资源利用等项目建设。力争新增入统规上工业企业3家以上。加大品牌培育力度,争取新增国家驰名商标1枚、省著名商标2枚、省名牌产品2个、市知名商标7枚。

加快发展第三产业。坚持走特色化、差异化发展路子和市场化运作,全力开展招商引资,借助市本级的力量,抱团开发特色旅游资源,加快旅游产业发展。着力做好“三山、一镇、一湖”五篇文章,努力构建以景区旅游为支撑,以文化旅游为特色,以乡村游和工业旅游为补充的旅游体系。重点推进合掌岩万佛石窟、宝山、元坑文化古镇、埔上张墩等创国家4a级景区项目建设。加快创建大干来布等一批乡村游示范点,积极培育神六螺旋藻、神农菇业、欧浦登等工业旅游示范点。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切实做好物流园区项目征迁和平台开发工作,加快推进隆昌医药物流中心、南平雅实贸易物流仓储等项目建设。持续支持阿里巴巴·顺昌产业带和华东大宗商品交易中心等平台建设运营,促进电子商务健康发展。扶持批发、零售、住宿、餐饮、娱乐等传统服务业加快发展,为符合条件的相关企业提供过桥转贷服务,争取新增限下企业转限上达4家以上。加快发展医疗保健、休闲养老、信息消费、中介、农村金融等新兴服务业。

加大招商引资力度。重点围绕光学机电、绿色食品、生物保健品、旅游商贸、现代农业、文化创意等产业开展招商引资,细化副县长招商负责制,强化招商成果考评,提高招商引资实效。积极开展小分队招商、产业招商、上门招商,切实增强招商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推进节点招商,认真筹备参加“5·13”、“6·18”、“9·8”、茶博会等招商活动,深化与央企、省属国有企业的对接,加强对台招商,重点加强在谈意向项目的跟踪对接,力争新引进总投资20xx万元以上工业(商贸、旅游)项目20个,其中总投资5亿元以上工业(商贸、旅游)项目3个,力争引进1家国内500强企业落户我县,对台现代农业、乡村游等项目10个。

(三)统筹城乡建设,积极稳妥地推进新型城镇化。

全力打造宜居县城。坚持规划先行,精心组织实施县城总规修编,推动公共服务设施、城市景观风貌、城市综合交通等7个专项规划编制。强化规划刚性约束,做到“一张蓝图绘到底”。全力以赴推进顺昌新城开发建设,加快新城控制性详规和相关规划(方案)报批,全力加快征迁步伐,启动安置房、803台迁建、新城市政道路等项目建设。完善旧城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中山城市文化中心、城南西路拓宽改造、火车站广场、龙湖慢道等项目建设,完成观静山植物园项目建设。持续开展城区环境综合整治,严厉打击“两违”现象。继续实施城市绿化美化亮化工程,努力打造生态宜居的大山水域魅力县城。

加快集镇扩容提质。完善集镇所在地基础设施建设,促进集镇所在地适度扩容提质。突出抓好省、市小城镇试点和元坑文化古镇建设,郑坊镇重点抓好主街道改造、杉溪河道建设,着力打造“欧浦登小镇”;仁寿镇重点做好水西新区基础设施和贤达小区配套建设,打造新型商贸小城镇;元坑镇重点实施古镇景观提升工程,着力推进旅游公司办公楼立面改造、旅游停车场、民俗表演馆、文昌公园清代造纸生产作坊复建等项目建设,整合自然、历史和人文资源,打造文化旅游名镇。埔上镇结合埔上大桥引线工程,加快镇区中心村建设。其他乡镇结合集镇所在地中心村建设,因地制宜加快提升改造。

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突出交通干道沿线、景区周边等重点区域和重要节点,坚持因地制宜、依山就势,切实做好规划、建设、管理和环境整治工作,巩固20xx年13个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建设成果。着力抓好双溪街道黄坑、元坑镇秀水、大干镇上湖等13个新一轮省级“千村整治、百村示范”村庄建设,完成元坑镇东郊至秀水景观带建设。完善“月督查、季考评、半年讲评、一年总结”工作机制,合理安排建设进度,确保完成省级美丽乡村建设任务。加强农村环境卫生保洁,在有条件的重点村和示范村规划建设雨污分流设施。完善保洁费征收制度,加强保洁队伍建设,强化督查考评,推动保洁工作落实,形成长效机制。

(四)夯实基层基础,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大力发展现代农业。稳定粮食生产,确保完成20.4万亩粮食播种面积。创建粮食高产示范区2个,推广农业“五新”技术示范片1.5万亩。落实烟叶种植面积2.43万亩。推进葡萄、柑桔产业标准化生产,争取新增省级柑桔标准园1个。扶持海鲜菇产业发展,继续抓好郑坊镇省级农民创业示范基地建设,支持神农菇业、宏瑞菇业等海鲜菇企业物联网控制系统项目建设。加快发展茶产业,支持宝山红茶博园项目建设。因地制宜发展休闲、观光农业,重点抓好花果山休闲生态园、郭岩山(象山)现代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园、鑫昌农业生态园等项目建设。大力发展林下经济,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强化“三品一标”认证工作,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全力推进苦竹际灌区水源工程配套建设,继续实施一批烟基项目,加快推进蛟溪流域山洪沟治理、谟武和贵岭电站增效扩容、泵站改造工程,继续做好旧村复垦和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工作,全面完成450亩山垅田复垦与改造工程。加快推进农业综合开发,大力实施市级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项目。着力提升城区防洪能力,扎实推进城区防洪工程党校段防洪堤建设。做深做细闽江上游防洪工程南平段(九期)、重要水源性工程等重大水利项目前期工作。

创新农业经营方式。继续实施新型职业农民素质提升工程,发挥致富能人的示范带动作用,着力培养一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专业种养大户。加快培育发展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推进农民合作社规范化建设,鼓励发展农民合作社联社,每年择优评选10家县级示范社,推荐5家以上县级示范社逐级申报创建市级、省级、国家级示范社。鼓励和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开展低成本、便利化的社会化服务。引导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与农户建立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支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建设农产品生产基地,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

推进科学精准扶贫。加强扶贫对象动态摸底管理,健全扶贫对象管理台账。落实好扶贫开发政策和对口帮扶工作机制,加强与省、市挂钩帮扶单位和丰泽区的沟通联络,积极策划对接一批产业发展、基础设施、民生工程项目,争取更多资金支持。继续实施整村推进工程和扶贫到户工程,全面落实22个扶贫开发重点村三年帮扶规划和“一对一”结对帮扶措施,深入推进扶贫小额贷款试点工作,做到帮扶到村、扶贫到户,“输血”和“造血”有机统一,努力实现年度贫困人口下降20%以上目标。完成年度“造福工程”危房改造任务。

(五)保护青山绿水,增强绿色发展后发优势。

加强生态资源保护。大力开展造林绿化,全面实施“四绿工程”,力争完成28350亩造林绿化任务。继续推广不炼山造林,落实伐区阔叶树保护措施,增加伐区阔叶树蓄积。争取完成七台山省级自然保护区申报工作。持续开展竹木加工企业清理整顿,严控新上规模小、效益低、消耗资源的竹木粗加工企业。强化林地征占审批管理,确保林地占补平衡。严厉打击涉林违法犯罪活动,维护林区经营秩序。切实加强矿政管理,严厉打击无证非法采矿、采砂行为。

持续推进节能减排。强化源头管控,把好项目环保准入关,严禁新上“三高一资”项目。持续推进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落实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继续督促企业开展清洁生产审核和技术改造。加快县工业园区污水处理厂项目建设,提高工业污水处理能力。积极挖掘减排潜力,支持企业加快淘汰落后高能耗生产线,改进环保设施的技术工艺,扶持新的减排项目建设,确保完成年度节能减排任务。

深入开展环境整治。严格落实流域保护“河长制”,继续开展重点流域水环境和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持续开展水土流失治理,着力抓好麻溪小流域水土保持项目建设。大力实施乡镇溪河小流域生态综合治理工程,启动鹭鹚溪流域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项目。切实做好规模生猪养殖场污染综合治理后续工作,防止生猪养殖污染反弹。深入开展整治违法排污企业保障群众健康环保专项行动,加强工业企业、畜禽养殖、大气污染、水污染等污染治理和重金属、有机物、危险废物的污染防治,全面改善生态环境。

(六)深化改革创新,增强经济社会发展活力。

深化经济领域改革。主动融入南平市节能减排财政政策综合示范城市、循环经济示范城市、低碳城市、智慧城市等改革试点,力求在日趋激烈的县域竞争中抢占先机,先行一步。继续推进工商登记制度改革,全面实行先照后证登记制度,进一步激发市场活力。实行国有资产管理经营体制改革,完成全县行政事业单位“非转经”国有资产集中过户工作,确保非经公司正常运营,做实政府融资平台。探索ppp投资经营模式,吸引民间资本投资我县城建、交通基础设施、重大民生项目。实施以“核定支出、国库支付、集中核算、项目奖励”为主要内容的新一轮乡镇财政管理体制改革。按照市政府的统一部署,在水泥、化工行业探索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试点,鼓励试点企业通过清洁能源替代、脱硫脱硝治理等措施实现减排并通过交易获利。

推进社会事业改革。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加快推进公立医院综合改革,优化城区医疗资源配置。健全基层卫生机构运行机制,有序推行全科医生签约服务,探索县乡医疗卫生一体化管理。积极推进县职业中学回购工作,探索校企合作办学模式,促进职业教育健康发展。落实省、市教育改革措施,协调推进各类教育科学发展。推进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政策一体化运作。积极稳妥地推进“两台”合并,加快广播电视事业发展。

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完善农村土地承包政策,稳定土地承包权、放活土地经营权,探索推行家庭承包土地经营权向金融机构抵押融资模式。加快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试点工作,建立健全乡镇土地流转服务平台,鼓励农民依法采取转包、出租、互换、转让、股份合作等形式流转土地,逐步推进农村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健全农村产权制度,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建立规范有序的林权流转交易机制,鼓励、引导林农依法规范流转林地,推进林业适度规模经营。继续探索政府赎买生态公益林改革,积极向上争取政策和资金支持。

(七)着力民生民心,努力提升公共服务水平。

增强社会保障能力。落实就业创业各项扶持政策,完善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公共服务平台,力争新增城镇就业2300人,转移农村劳动力5200人。完善企业工资保证金制度,着力解决拖欠劳动者工资问题。继续做好城乡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等五项保险扩面工作。加强城乡低保动态管理,务求应保尽保。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逐步完善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建设。全面落实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目标任务,重点推进西岗小区林业保障房配套设施项目建设,切实做好第三批廉租住房实物配租工作。大力发展慈善、社会福利和残疾人事业,保障妇女、青少年、儿童的合法权益。

大力发展社会事业。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继续实施一批“校安工程”、中小学(幼儿园)扩容工程和薄弱校改造项目,加快推进富州新区小学、职业中学实训楼、顺昌一中初中部教学楼、顺昌二中学生宿舍楼、郑坊中心幼儿园等项目建设。加强卫生重点项目建设,完成县医院整体搬迁工程和高阳、岚下卫生院改造提升工程,提升城乡医疗卫生综合服务水平。强化计生目标管理责任制,稳定低生育水平。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加快发展文化创意产业,促进齐天大圣信俗与畲乡风情、知青文化、林业历史文化的融合发展。积极推动公共体育设施建设,促进全民健身事业发展。持续推进外事侨务、地方志、档案等事业发展。

加强社会治理创新。深入开展法治县创建工作,提升全社会法治化治理水平。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提高公民道德素质。探索加强人民调解、行业调解、司法调解工作,支持县人大开展代表接待选民活动,促进各类矛盾纠纷有效化解。全面推行“民生110”社会网格化服务。落实安全生产“党政同责、一岗双责”责任制,切实加强对非煤矿山、企业生产、道路交通、消防、食品药品、环保、校园等重点领域安全生产的监管,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实施城乡高清视频监控系统建设项目,提高科技强警水平,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开展工作。深化“双拥”共建,强化国防教育、国防动员、国防后备力量和人民防空建设。

(八)加强自身建设,努力打造法治政府和服务型政府。

坚持依法行政,全面履行政府职能。坚持在党的领导下、在法治轨道上开展工作,亮出权力清单,给出负面清单,理出责任清单,促进机构、职能、权限、程序、责任法定化,做到“权责明晰、依法行政、过程受控、永久追溯”。全面推行政务公开,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把握和尊重经济规律,加强政策研究,更新知识结构,增强领导经济工作的专业化能力。自觉接受县人大的依法监督、县政协的民主监督,重视社会监督和舆论监督,认真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科学编制“十三五”规划,做好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前期准备工作。

推进简政放权,营造良好发展环境。积极稳妥地推进政府机构和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理顺职责关系,提高行政效率。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承接上级下放的审批事项,依法取消不合理的县级审批事项。着力破除“熟人经济”、“吃拿卡要”等顽疾,加强行政服务中心建设,全面推行“并联审批”制度,改善投资环境,方便群众办事。加强机关效能建设,落实“马上就办”,着力整治“庸、懒、散”和“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等现象,提高政府管理和服务水平。

加强作风建设,密切联系服务群众。认真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持之以恒地整治“四风”。加强“三公”经费监管,按照省、市部署,有序推进公车改革。坚持“四下基层、三级联动、重心下移”工作机制,做到问题在一线发现,矛盾在一线解决,工作在一线落实。深入开展政府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全面履行“一岗双责”,严格执行廉洁从政各项规定,努力形成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的良好氛围和风尚。

各位代表,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同志为的党中央周围,在市委、市政府和县委的正确领导下,紧紧依靠全县人民的智慧和力量,进一步解放思想、坚定信心、抢抓机遇、奋发进取,为加快推进科学发展跨越发展、建设机制活、产业优、百姓富、生态美的新顺昌而努力奋斗!

3

页,当前第。

2

1

2

3

区政府政府工作报告篇十二

合川区,位于长江上游地区,重庆西北部,是重庆六大卫星城市、重庆的城市拓展新区,下面本站小编给大家分享几篇合川区政府。

一起看一下吧!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的规定,我区编制了合川区20xx年度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年度报告。全文包括概述、主动公开政府信息情况、依申请公开政府信息情况、政府信息公开的收费及减免情况、20xx年政府信息公开。

工作计划。

等5个部分。

一、概述。

规章制度。

落实等各项重点工作,开拓创新,求真务实,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一)高度重视、强化机构建设。

结合班子和人事调整,及时调整充实了以区政府分管领导任组长,各职能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政务公开领导小组;区级各部门、各镇街进一步健全相应领导机构,明确专人负责,做到领导、机构、人员“三落实”,进一步强化了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逐层逐级抓落实的政务公开工作格局。

(二)建立健全政府信息公开制度。

一是坚持任务分解落实制度。将政务公开工作纳入全区20xx年重点工作内容,围绕年度工作重点,将政务公开任务进行具体分解,落实责任部门,并定期督查,强力推进,有效实现了政策公开、决策公开、制度公开、职能公开、执法公开和办事公开。

二是印发《关于进一步推行政务公开实施意见》,严格贯彻落实《重庆市合川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进一步做好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的通知》、《重庆市合川区人民政府关于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的实施意见》,建立政府信息公开保密审查、澄清和公开机制,建立政府信息公开年度报告公示制度和政务公开工作信息报送制度。

三是坚持监督检查制度。实行定期检查与不定期检查、集中专项检查与人大政协视察检查相结合,同时鼓励广大干部群众积极参与监督,积极反映公开过程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使政务公开工作更加扎实有序开展。

(三)依法公开政府信息。

一是全面落实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建立健全政府信息公开相关制度,落实政府信息公开机构,确立政府信息公开审核发布流程,建立政府信息备案发布机制,搭建合川区政府信息公开平台,按照重庆市政府信息公开重点工作任务分解相关要求,落实专人定期对应公开政府信息进行清理。今年以来,我区进一步加大信息公开力度,重点公开了政府预决算、征地拆迁及补偿信息、政府采购招标投标信息、环境保护、各类统计数据、涉及发展和民生的政府公文,坚持建设领域项目信息公开制度,依托区政府公众信息网,开辟建设领域项目信息公开专栏,及时公开政府投资建设项目的审批、建设管理、招投标等重大信息,强化区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功能,搭建全区统一交易平台,将各类政府采购纳入交易中心集中办理,有效规避各类暗箱操作。围绕行政审批职能转变,收集整理各单位审批事项信息,统一在区政府公众信息网站发布。20xx年,在重庆市统一的政府信息公开平台发布各类政府信息551条,其中涉及征地拆迁与补偿信息87条,采购与招标信息136条,人事类信息52条,统计数据53条,其它政策性公文223件。

二是推进重大行政决策公开。严格按照决策民主化、科学化要求,建立、完善了群众参与、专家论证、法律论证、风险评估、事后跟踪等重大决策工作制度,并写入新修订的《合川区政府议事规则》加以落实。坚持群众参与,民主决策机制得到有效践行。制定涉及城市规划、价格调整等涉及重大公共利益和群众切身利益的公共政策时,采取政府公报、座谈会、论证会、听证会和网上征求意见等多种方式广泛听取各界意见,逐步形成深入了解民情、充分反映民意、广泛集中民智的决策机制。坚持重大行政决策事后跟踪,决策纠错机制得到有效践行。积极探索建立决策跟踪反馈和后评估制度,通过抽样检查、跟踪调查、评估等方式,收集、了解利益相关方和社会公众对决策实施的意见和建议,根据后评估结果对行政决策做出相应调整,减少决策失误造成的损失。

三是强化基层政务信息公开。统一规范公开栏、公示栏、宣传栏设置标准,全面落实村(居)民代表会议等制度,加强村(居)务公开的检查指导。按照《合川区村(居)务公开目录》,重点公开农业和农村公共事业投入、征地补偿、涉农补贴、扶贫救灾资金的管理使用等情况,创新在村(居)务公开栏内增设了“互动空间”(分设“点题公开”和“回音壁”),引导群众对关心、关注的村(居)事务进行“点题公开”,对群众提出的问题、建议在“回音壁”内进行答复、反馈,极大地调动了群众参与的积极性,增强了村(居)务公开的互动性和实效性。

四是加强政务服务体系建设。其一、完成区级行政审批项目库的建立、公示工作。在清理审核过程中,严把“法律依据、审核流程、意见处理”三关,委托律师事务所具体审核,经区政府66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生效建立了区行政审批项目库。全区行政审批目录、审批项目基本信息、流程图、办理过程、办理结果在区政府门户网站、行政服务中心电子显示屏、编办中文域名网站等处进行了公布。其二,网上审批改革、行政审批权责清单协同推进。积极配合网上审批改革牵头单位区网管办,严格按照市政府关于网上审批改革的有关要求和时间进度,积极对接协调市政府电子政务办、浪潮公司,在市政府电子政务办、浪潮公司的帮助指导下,已制定完善实施方案,正在搭建支撑网上审批的电子硬件系统。同时,严格按照市政府关于行政审批权责清单的有关要求和时间进度积极推进线下行政审批权责清单清理工作,通过区政府审核、市级部门审核。截止20xx年底,全区共清理行政许可332大项,441子项,确保了权责准确、明确,权责边界清晰。

五是全面落实行政权力运行公开。加强制度约束,发挥制度效能,积极建立完善行政执法案件监督审查制度,深入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度,规范自由裁量权使用、突出过程监管。深入行政执法单位,通过查案卷、看现场、听意见等方式,加强关键环节管控。强化监察监督,主动邀请区人大、区政协对行政执法工作进行监督,自觉接受群众、媒体和社会各界的监督,虚心接受各方工作建议和意见,不断完善自身工作的方式、方法,坚决制止和纠正各类违法行为和不当行政行为,坚决杜绝玩忽职守、粗暴执法、非法执法,利用职权谋取非法利益等现象,使行政执法真正做到公开、公平、公正。

六是大力推进群众关心关注问题公开。依托基层信息公开栏、公开墙等载体,重点公开了低保信息83万条、五保救助信息13.49万条,临时特殊救助信息1.08万条,农机补贴信息9400余条,农资综合补贴和粮食直补信息34万条,粮种补贴信息36.25万余条,公租房配租信息1期,征地拆迁信息87条。

(四)创新公开方式。

一是进一步畅通政务公开渠道。将政务公开与村(居)民开放日、“世界环保日”、“消防日”“创国家卫生城市”等活动有机结合,通过机关干部深入基层和邀请区委、区政府领导与市民代表就群众关心的热难点问题进行交流等方式,接受群众关于发展与民生等各方面的咨询,为群众答疑解惑,排忧解难。

二是积极搭建网络问政平台。依托区委区政府电子政务网络管理办公室,把开展网络互动、打造阳光政务作为关注和改善民生的重要途径,推行“网络发言人制度”,搭建网络互动平台,20xx年,先后开展网上访谈9期,受理解决群众网上提问1000余件。

三是完成人大代表建议政协提案的办理工作,20xx年政府系统共承办人大代表建议246件,办结率100%,代表对建议办理满意和基本满意率为95.1%;办理提案422件,办结率达100%,满意和基本满意率达99.6%。修订完善了《重庆市合川区人民政府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工作规定》。

四是充分发挥政府网站作用。按照“统一规划、集中建设、分散管理”的原则,强化全区政府门户网站群建设管理,督促各部门、镇街对本单位子站点进行维护完善,设置政务公开专栏,高效管理各种公开信息,为群众提供各类便民信息查询服务,方便群众及时了解有关医疗、就业、社会保障等方面的政策措施及水、电、气等日常生活信息。加大区长公开信箱办理力度,提高回复公示率,切实发挥政府网站政务公开重要平台作用。

五是充分利用各类查询系统。充分利用区档案局、区图书馆的“现行文件利用中心”和“政府公报阅览室”,推广应用数字触摸屏查询系统,分别对区委、区政府、区委组织部、区人力社保局等公众利用频率高的档案进行数字化扫描和文件目录的电子档案录入,提高了档案查阅利用的便捷度和效率。

六是用好其它载体。以区政府公众信息网、《合川日报》、合川广播电视台,阳光政务114查询热线等为载体,发布区长公开电话、区长公开信箱、社情民意及督办情况。通过政府公报、网上公示等形式,对群众公开发布区政府领导重要讲话和政府公文,让群众能在第一时间了解区委区政府重点工作、相关政策和关心关注事项的进展情况。

二、主动公开政府信息情况。

全区各级政府机关按照《条例》规定,以公开为原则,以不公开为例外,主动公开政府信息。

(一)公开的主要内容。

全区各级政府机关按照机构职能类、政策文件类、行政决策执法类、工作动态类、社会服务类等5个方面,公开各类政务信息152余万条,其中合川区政府门户网站群发布政务信息14723余条,政府文件223件,区档案局“现行文件利用中心”接受市民查阅档案2万余人次,查询利用档案2.5万余(卷)册,出据证明2.2万余件,各镇街政务公开墙报发布“低保”审核信息、“五保”发放救济物资信息和受灾人员救助发放信息、粮种补贴信息、农资综合补贴信息等共计150万余条。

全区主动公开政府信息全文电子化率为99%。其中,政策文件类信息占2%,社会服务类信息占61%,行政决策类信息占20%,工作动态类信息占3%,其它信息占14%。

(二)公开的载体。

1.区政府公众信息网站,各镇(街)门户网站,区政府部门网站。

4.新闻发布会。

5.报刊、电视、电台等新闻媒体。

6.区档案馆。

7.区图书馆。

8.镇、街道政务公开栏(墙)。

9.阳光合川114查询平台。

三、依申请公开政府信息情况。

全区各级政府机关共收到政府信息公开申请42件,其中已主动公开范围数7件,同意公开答复16件,同意部分公开答复数1件,申请信息不存在数4件,告知作出更改补充数5件,告知通过其他途径办理数9件。

四、政府信息公开的收费及减免情况。

公民、法人和其它组织获取政府信息时,未收费。

五、20xx年政府信息公开工作计划。

尽管我区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存在个别单位思想认识不够、公开不够及时、方式比较单一、时效性不够强等问题,亟待在下步工作中增添措施、切实解决。我区将认真总结试点经验,严格按照市政府关于政务公开和建立政务服务体系工作等有关要求开展好以下工作。

(一)强化制度促规范。进一步健全和完善主动公开和申请公开制度、政务公开评议和考核制度、政务公开责任追究制度、政府信息公开情况统计报告等系列政务公开制度,促进公开内容全面、公开程序规范、公开形式拓展、公开时效增强、公开质量提高,大力推进政务公开工作规范化、制度化、长效化。

(二)强化创新促发展。一是进一步健全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机制。严格落实政务公开工作人员、经费、场所,切实做到人员到岗、机制落实,完善信息发布保密审查、依申请公开政府信息等工作机制,防范各类违反《条例》行为的发生。二是拓展公开内容,规范公开程序,创新公开形式,提高公开实效,确保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进一步加强政府网站等政务公开平台的建设,进一步完善统一的政府信息公开目录体系,充分发挥政务公开重要载体作用。

(三)强化督查促落实。一是加强行政监督和专项监督。区政府监察、审计和法制等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对政务公开工作情况实施专项监督,牵头负责部门定期或不定期组织有关部门对全区应公开单位进行明查暗访,督促政务公开工作落实。二是规范建立社会监督员队伍,完善政务公开监督员工作机制,发挥政务监督员作用,及时听取工作意见和建议,不断改进政务公开工作。

(四)强化考核促提高。一是继续把政务公开工作纳入考核重要内容,进一步提高各级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对政务公开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切实抓紧抓好政务公开工作。二是加大责任追究力度。在明确职责的基础上,对工作不力、搞形式主义的要严肃批评,限期整改;对不履行公开义务、弄虚作假、侵犯群众民主权利、损害群众合法利益、造成不良后果的要追究责任,严肃查处。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的规定,我区编制了合川区20xx年度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年度报告。全文包括概述、主动公开政府信息情况、依申请公开政府信息情况、政府信息公开的收费及减免情况、20xx年政府信息公开工作计划等5个部分。

一、概述。

近年来,我区一直高度重视政务公开工作,以建设服务型政府为总体目标,以“公开为原则,不公开为例外”为基本要求,以政府统一领导、部门各司其职、社会有效监督为工作格局,狠抓机构队伍建设、公开内容深化、公开方式创新、规章制度落实等各项重点工作,开拓创新,求真务实,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一)强化机构队伍。

结合班子和人事调整,及时调整充实了以区政府分管领导任组长,各职能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政务公开领导小组;区级各部门、各镇街进一步健全相应领导机构,明确专人负责,做到领导、机构、人员“三落实”,进一步强化了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逐层逐级抓落实的政务公开工作格局。

(二)落实规章制度。

一是坚持任务分解落实制度。将政务公开工作纳入全区20xx年重点工作内容,围绕年度工作重点,将政务公开任务进行具体分解,落实责任部门,并定期督查,强力推进,有效实现了政策公开、决策公开、制度公开、职能公开、执法公开和办事公开。

二是印发《关于进一步推行政务公开实施意见》,严格贯彻落实《重庆市合川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进一步做好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的通知》、《重庆市合川区人民政府关于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的实施意见》,建立政府信息公开保密审查、澄清和公开机制,建立政府信息公开年度报告公示制度和政务公开工作信息报送制度。

三是坚持监督检查制度。实行定期检查与不定期检查、集中专项检查与人大政协视察检查相结合,同时鼓励广大干部群众积极参与监督,积极反映公开过程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使政务公开工作更加扎实有序开展。

(三)深化公开内容。

一是全面落实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建立健全政府信息公开相关制度,落实政府信息公开机构,确立政府信息公开审核发布流程,建立政府信息备案发布机制,搭建合川区政府信息公开平台,按照重庆市政府信息公开重点工作任务分解相关要求,落实专人定期对应公开政府信息进行清理。今年以来,我区进一步加大信息公开力度,重点公开了政府预决算、征地拆迁及补偿信息、政府采购招标投标信息、环境保护、各类统计数据、涉及发展和民生的政府公文,坚持建设领域项目信息公开制度,依托区政府公众信息网,开辟建设领域项目信息公开专栏,及时公开政府投资建设项目的审批、建设管理、招投标等重大信息,强化区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功能,搭建全区统一交易平台,将各类政府采购纳入交易中心集中办理,有效规避各类暗箱操作。围绕行政审批职能转变,收集整理各单位审批事项信息,统一在区政府公众信息网站发布。20xx年,在重庆市统一的政府信息公开平台发布各类政府信息497条,其中涉及征地拆迁与补偿信息77条,采购与招标信息119条,人事类信息36条,统计数据47条,其它政策性公文218件。

二是大力推行行政决策公开。充分发扬民主,广泛集中民智,涉及群众利益的重大决策实行预先公开制度,广泛听取意见,并及时向社会公布意见征集、采纳情况,逐步落实听证制度,召开各类听证会15场次,共召开各级新闻发布会7场次,收集意见近70余条,并对其中合理意见进行采纳,有效推行决策公开。

三是全面落实行政权力运行公开。开展规范行政执法和行政处罚裁量权工作,全面落实行政执法专项教育活动,严格执行24个规范行政执法的配套制度,确立了“执法有保障、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违法要追究、侵权须赔偿”的良性运行机制,并将执法依据、职责范围、执法程序等内容在公示栏进行公示,建立了执法过程公开制度,确实提高依法行政水平,确保透明执法、规范执法、公正执法、高效执法。

四是大力推进群众关心关注问题公开。依托基层信息公开栏、公开墙等载体,重点公开了低保信息71万条、五保救助信息12.21万条,临时特殊救助信息1.28万条,农机补贴信息8900余条,农资综合补贴和粮食直补信息33.5万条,粮种补贴信息33.37万余条,公租房配租信息1期,征地拆迁信息77条。

五是强化基层政务信息公开。统一规范公开栏、公示栏、宣传栏设置标准,全面落实村(居)民代表会议等76项制度,加强村(居)务公开的检查指导。按照《合川区村(居)务公开目录》,重点公开农业和农村公共事业投入、征地补偿、涉农补贴、扶贫救灾资金的管理使用等情况,创新在村(居)务公开栏内增设了“互动空间”(分设“点题公开”和“回音壁”),引导群众对关心、关注的村(居)事务进行“点题公开”,对群众提出的问题、建议在“回音壁”内进行答复、反馈,极大地调动了群众参与的积极性,增强了村(居)务公开的互动性和实效性。

六是加强政务服务体系建设。其一,对全区行政审批事项、办理步骤、收费标准及依据统一编制目录,在区政府公众信息网、行政服务大厅公示栏公示。同时,在行政审批网站上设置并优化网上申报、办件查询、咨询投诉等公开专栏,及时公开行政审批事项。其二,对涉及多个部门办理的审批事项实行主办、协办并联办理制,完善行政审批与电子监察系统、行政审批项目库和行政审批信息库,明确各环节审批时限,实行网上并联审批,审批时限由原来的60个工作日缩短为36个工作日。

(四)创新公开方式。

一是进一步畅通政务公开渠道。将政务公开与村(居)民开放日、“世界环保日”、“消防日”“创国家卫生城市”等活动有机结合,通过机关干部深入基层和邀请区委、区政府领导与市民代表就群众关心的热难点问题进行交流等方式,接受群众关于发展与民生等各方面的咨询,为群众答疑解惑,排忧解难。

二是开通114综合信息查询平台。以中国电信号码百事通114呼叫中心为平台,开通“阳光合川114政务咨询查询热线”,全面开展政务信息便民公开工作。有效整合各镇街、各部门及相关单位政务信息和强农惠农政策资源,为群众咨询查询各类政务信息广开方便之门。

三是积极搭建网络问政平台。依托区委区政府电子政务网络管理办公室,把开展网络互动、打造阳光政务作为关注和改善民生的重要途径,推行“网络发言人制度”,搭建网络互动平台,20xx年,先后开展网上访谈8期,受理解决群众网上提问1000余件。

四是充分发挥政府网站作用。按照“统一规划、集中建设、分散管理”的原则,强化全区政府门户网站群建设管理,督促各部门、镇街对本单位子站点进行维护完善,设置政务公开专栏,高效管理各种公开信息,为群众提供各类便民信息查询服务,方便群众及时了解有关医疗、就业、社会保障等方面的政策措施及水、电、气等日常生活信息。加大区长公开信箱办理力度,提高回复公示率,切实发挥政府网站政务公开重要平台作用。

五是充分利用各类查询系统。充分利用区档案局、区图书馆的“现行文件利用中心”和“政府公报阅览室”,推广应用数字触摸屏查询系统,分别对区委、区政府、区委组织部、区人力社保局等公众利用频率高的档案进行数字化扫描和文件目录的电子档案录入,提高了档案查阅利用的便捷度和效率。

六是用好其它载体。以区政府公众信息网、《合川日报》、合川广播电视台,阳光政务114查询热线等为载体,发布区长公开电话、区长公开信箱、社情民意及督办情况。通过政府公报、网上公示等形式,对群众公开发布区政府领导重要讲话和政府公文,让群众能在第一时间了解区委区政府重点工作、相关政策和关心关注事项的进展情况。

二、主动公开政府信息情况。

全区各级政府机关按照《条例》规定,以公开为原则,以不公开为例外,主动公开政府信息。

(一)公开的主要内容。

全区各级政府机关按照机构职能类、政策文件类、行政决策执法类、工作动态类、社会服务类等5个方面,公开各类政务信息150余万条,其中合川区政府门户网站群发布政务信息11408余条,政府文件218件,区档案局“现行文件利用中心”接受市民查阅档案2万余人次,查询利用档案2.6万余(卷)册,出据证明2.1万余件,各镇街政务公开墙报发布“低保”审核信息、“五保”发放救济物资信息和受灾人员救助发放信息、粮种补贴信息、农资综合补贴信息等共计148万余条。

全区主动公开政府信息全文电子化率为99%。其中,政策文件类信息占2%,社会服务类信息占60%,行政决策类信息占20%,工作动态类信息占3%,其它信息占15%。

(二)公开的载体。

1.区政府公众信息网站,各镇(街)门户网站,区政府部门网站。

4.新闻发布会。

5.报刊、电视、电台等新闻媒体。

6.区档案馆。

7.区图书馆。

8.镇、街道政务公开栏(墙)。

9.阳光合川114查询平台。

三、依申请公开政府信息情况。

全区各级政府机关共收到政府信息公开申请21件,其中向申请人答复20件,由于不属于政府信息公开范围,向申请人说明原因1件。

四、政府信息公开的收费及减免情况。

公民、法人和其它组织获取政府信息时,未收费。

五、20xx年政府信息公开工作计划。

尽管我区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存在个别单位思想认识不够、公开不够及时、方式比较单一、时效性不够强等问题,亟待在下步工作中增添措施、切实解决。我区将认真总结试点经验,严格按照市政府关于政务公开和建立政务服务体系工作等有关要求开展好以下工作。

(一)强化创新促发展。一是进一步健全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机制。严格落实政务公开工作人员、经费、场所,切实做到人员到岗、机制落实,完善信息发布保密审查、依申请公开政府信息等工作机制,防范各类违反《条例》行为的发生。二是拓展公开内容,规范公开程序,创新公开形式,提高公开实效,确保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进一步加强政府网站等政务公开平台的建设,进一步完善统一的政府信息公开目录体系,充分发挥政务公开重要载体作用。

(二)强化考核促提高。一是继续把政务公开工作纳入考核重要内容,进一步提高各级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对政务公开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切实抓紧抓好政务公开工作。二是加大责任追究力度。在明确职责的基础上,对工作不力、搞形式主义的要严肃批评,限期整改;对不履行公开义务、弄虚作假、侵犯群众民主权利、损害群众合法利益、造成不良后果的要追究责任,严肃查处。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的规定,我区编制了合川区20xx年度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年度报告。全文包括概述、主动公开政府信息情况、依申请公开政府信息情况、政府信息公开的收费及减免情况、20xx年政府信息公开工作计划等五个部分。

一、概述。

近年来,我区一直高度重视政务公开工作,以建设服务型政府为总体目标,以“公开为原则,不公开为例外”为基本要求,以政府统一领导、部门各司其职、社会有效监督为工作格局,狠抓机构队伍建设、公开内容深化、公开方式创新、规章制度落实等各项重点工作,开拓创新,求真务实,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一)强化机构队伍。

结合班子和人事调整,及时调整充实了以区政府分管领导任组长,各职能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政务公开领导小组;区级各部门、各镇街进一步健全相应领导机构,明确专人负责,做到领导、机构、人员“三落实”,进一步强化了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逐层逐级抓落实的政务公开工作格局。

(二)落实规章制度。

一是印发《关于进一步推行政务公开实施意见》,严格贯彻落实《重庆市合川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进一步做好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的通知》、《重庆市合川区人民政府关于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的实施意见》,建立政府信息公开保密审查、澄清和公开机制,建立政府信息公开年度报告公示制度和政务公开工作信息报送制度。

二是坚持任务分解落实制度。将政务公开工作纳入全区20xx年重点工作内容,围绕年度工作重点,将政务公开任务进行具体分解,落实责任部门,并定期督查,强力推进,有效实现了政策公开、决策公开、制度公开、职能公开、执法公开和办事公开。

三是坚持监督检查制度。实行定期检查与不定期检查、集中专项检查与人大政协视察检查相结合,同时鼓励广大干部群众积极参与监督,积极反映公开过程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使政务公开工作更加扎实有序开展。

(三)深化公开内容。

一是大力推行行政决策公开。充分发扬民主,广泛集中民智,涉及群众利益的重大决策实行预先公开制度,广泛听取意见,并及时向社会公布意见征集、采纳情况,逐步落实听证制度,召开文化娱乐场所设立听证会2场次,出租车价格调整、天燃气价格调整等听证会4场次,客运线路投放、出租车投放、公交线路投放听证会5场次,办学许可听证会1场次,共召开各级新闻发布会7场次,收集意见近60余条,并对其中合理意见进行采纳,有效推行决策公开。

二是全面落实行政权力运行公开。开展规范行政执法和行政处罚裁量权工作,全面落实行政执法专项教育活动,严格执行24个规范行政执法的配套制度,确立了“执法有保障、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违法要追究、侵权须赔偿”的良性运行机制,并将执法依据、职责范围、执法程序等内容在公示栏进行公示,建立了执法过程公开制度,确实提高依法行政水平,确保透明执法、规范执法、公正执法、高效执法。

三是全面落实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建立健全政府信息公开相关制度,落实政府信息公开机构,确立政府信息公开审核发布流程,建立政府信息备案发布机制,搭建合川区政府信息公开平台,按照重庆市政府信息公开重点工作任务分解相关要求,落实专人定期对应公开政府信息进行清理。今年以来,我区进一步加大信息公开力度,重点公开了政府预决算、征地拆迁及补偿信息、政府采购招标投标信息、环境保护、各类统计数据、涉及发展和民生的政府公文,坚持建设领域项目信息公开制度,依托区政府公众信息网,开辟建设领域项目信息公开专栏,及时公开政府投资建设项目的审批、建设管理、招投标等重大信息,强化区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功能,搭建全区统一交易平台,将各类政府采购纳入交易中心集中办理,有效规避各类暗箱操作。围绕行政审批职能转变,收集整理各单位审批事项信息,统一在区政府公众信息网站发布。20xx年,在重庆市统一的政府信息公开平台发布各类政府信息496余条,其中涉及征地拆迁与补偿信息77条,采购与招标信息119条,人事类信息36条,统计数据47条,其他政策性公文218余件。

四是大力推进群众关心关注问题公开。依托基层信息公开栏、公开墙等载体,重点公开了低保信息72万条、五保救助信息11.95万条,临时特殊救助信息1.13万条,农机补贴信息8900余条,农资综合补贴和粮食直补信息33.5万条,粮种补贴信息33.37万余条,公租房配租信息1期,征地拆迁信息77条。

五是强化基层政务信息公开。统一规范公开栏、公示栏、宣传栏设置标准,全面落实村(居)民代表会议等76项制度,加强村(居)务公开的检查指导。按照《合川区村(居)务公开目录》,重点公开农业和农村公共事业投入、征地补偿、涉农补贴、扶贫救灾资金的管理使用等情况,创新在村(居)务公开栏内增设了“互动空间”(分设“点题公开”和“回音壁”),引导群众对关心、关注的村(居)事务进行“点题公开”,对群众提出的问题、建议在“回音壁”内进行答复、反馈,极大地调动了群众参与的积极性,增强了村(居)务公开的互动性和实效性。

六是加强政务服务体系建设。其一,对全区行政审批事项、办理步骤、收费标准及依据统一编制目录,在区政府公众信息网、行政服务大厅公示栏公示。同时,在行政审批网站上设置并优化网上申报、办件查询、咨询投诉等公开专栏,及时公开行政审批事项。其二,对涉及多个部门办理的审批事项实行主办、协办并联办理制,完善行政审批与电子监察系统、行政审批项目库和行政审批信息库,明确各环节审批时限,实行网上并联审批,审批时限由原来的60个工作日缩短为36个工作日。

(四)创新公开方式。

一是进一步畅通政务公开渠道。将政务公开与村(居)民开放日、“世界环保日”、“消防日”“创国家卫生城市”等活动有机结合,通过机关干部深入基层和邀请区委、区政府领导与市民代表就群众关心的热难点问题进行交流等方式,接受群众关于发展与民生等各方面的咨询,为群众答疑解惑,排忧解难。

二是开通114综合信息查询平台。以中国电信号码百事通114呼叫中心为平台,开通“阳光合川114政务咨询查询热线”,全面开展政务信息便民公开工作。有效整合各镇街、各部门及相关单位政务信息和强农惠农政策资源,为群众咨询查询各类政务信息广开方便之门。

三是积极搭建网络问政平台。依托区委区政府电子政务网络管理办公室,把开展网络互动、打造阳光政务作为关注和改善民生的重要途径,推行“网络发言人制度”,搭建网络互动平台,20xx年,先后开展网上访谈5期,受理解决群众网上提问1000余件。

四是充分发挥政府网站作用。按照“统一规划、集中建设、分散管理”的原则,强化全区政府门户网站群建设管理,督促各部门、镇街对本单位子站点进行维护完善,设置政务公开专栏,高效管理各种公开信息,为群众提供各类便民信息查询服务,方便群众及时了解有关医疗、就业、社会保障等方面的政策措施及水、电、气等日常生活信息。加大区长公开信箱办理力度,提高回复公示率,切实发挥政府网站政务公开重要平台作用。

五是充分利用各类查询系统。充分利用区档案局、区图书馆的“现行文件利用中心”和“政府公报阅览室”,推广应用数字触摸屏查询系统,分别对区委、区政府、区委组织部、区人力社保局等公众利用频率高的档案进行数字化扫描和文件目录的电子档案录入,提高了档案查阅利用的便捷度和效率。

六是用好其他载体。以区政府公众信息网、《合川日报》、合川广播电视台,阳光政务114查询热线等为载体,发布区长公开电话、区长公开信箱、社情民意及督办情况。通过政府公报、网上公示等形式,对群众公开发布区政府领导重要讲话和政府公文,让群众能在第一时间了解区委区政府重点工作、相关政策和关心关注事项的进展情况。

二、主动公开政府信息情况。

全区各级政府机关按照《条例》规定,以公开为原则,以不公开为例外,主动公开政府信息。

(一)公开的主要内容。

全区各级政府机关按照机构职能类、政策文件类、行政决策执法类、工作动态类、社会服务类等5个方面,公开各类政务信息150余万条,其中合川区政府门户网站群发布政务信息3000余条,政府文件218件,区档案局“现行文件利用中心”接受市民查阅档案2万余人次,查询利用档案2.6余万(卷)册,出据有证明2.1万余件,各镇街政务公开墙报发布“低保”审核信息、“五保”发放救济物资信息和受灾人员救助发放信息、粮种补贴信息、农资综合补贴信息等共计150万余条。

全区主动公开政府信息全文电子化率为99%。其中,政策文件类信息占2%,社会服务类信息占60%,行政决策类信息占20%,工作动态类信息占3%,其他信息占15%。

(二)公开的载体。

1.区政府公众信息网站,各镇(街)门户网站,区政府部门网站。

4.新闻发布会。

5.报刊、电视、电台等新闻媒体。

6.区档案馆。

7.区图书馆。

8.镇、街道政务公开栏(墙)。

9.阳光合川114查询平台。

三、依申请公开政府信息情况。

全区各级政府机关共收到政府信息公开申请2件,其中向申请人答复1件,另一件由于不属于政府信息公开范围,向申请人说明原因1件。

四、政府信息公开的收费及减免情况。

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获取政府信息时,未收费。

五、20xx年工作计划。

尽管我区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存在个别单位思想认识不够、公开不够及时、方式比较单一、时效性不够强等问题,亟待在下步工作中增添措施、切实解决。我们将认真总结试点经验,严格按照市政府关于政务公开和建立政务服务体系工作等有关要求开展好以下工作:

(一)强化创新促发展。一是进一步健全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机制。严格落实政务公开工作人员、经费、场所,切实做到人员到岗、机制落实,完善信息发布保密审查、依申请公开政府信息等工作机制,防范各类违反《条例》行为的发生。二是拓展公开内容,规范公开程序,创新公开形式,提高公开实效,确保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进一步加强政府网站等政务公开平台的建设,进一步完善统一的政府信息公开目录体系,充分发挥政务公开重要载体作用。

(二)强化考核促提高。一是继续把政务公开工作纳入考核重要内容,进一步提高各级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对政务公开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切实抓紧抓好政务公开工作。二是加大责任追究力度。在明确职责的基础上,对工作不力、搞形式主义的要严肃批评,限期整改;对不履行公开义务、弄虚作假、侵犯群众民主权利、损害群众合法利益、造成不良后果的要追究责任,严肃查处。

(三)强化制度促规范。进一步健全和完善主动公开和申请公开制度、政务公开评议和考核制度、政务公开责任追究制度、政府信息公开情况统计报告等系列政务公开制度,促进公开内容全面、公开程序规范、公开形式拓展、公开时效增强、公开质量提高,大力推进政务公开工作规范化、制度化、长效化。

(四)强化督查促落实。一是加强行政监督和专项监督。区政府监察、审计和法制等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对政务公开工作情况实施专项监督,牵头负责部门定期或不定期组织有关部门对全区应公开单位进行明查暗访,督促政务公开工作落实。二是规范建立社会监督员队伍,完善政务公开监督员工作机制,发挥政务监督员作用,及时听取工作意见和建议,不断改进政务公开工作。

区政府政府工作报告篇十三

江宁区是中国江苏省南京市下辖区,江宁亦为南京的古名。下面本站小编给大家分享几篇江宁区政府。

一起看一下吧!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南京市江宁区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特邀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工作回顾。

“”时期,是江宁发展的又一个黄金期。我们贯彻落实视察江苏重要讲话精神实现良好开局,“两个率先”取得新的重大成果,“迈上新台阶、建设新江宁”迈出有力步伐,胜利完成“”规划确定的目标任务,为“十三五”乃至更长时期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经济发展实现跨越。

主要指标保持较快增长。20xx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524亿元,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2981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18亿元,较“”末均实现翻番,增速高于全市和苏南平均水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91.3亿元,增长14.7%(同口径增长10.7%),连续三年稳居全省三强。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913.5亿元,工业投资453.2亿元,五年累计分别突破4000亿元、2400亿元,是“”末的1.9倍和1.8倍。

现代产业培育壮大。产业转型调整有力推进,新兴产业加速壮大,第三产业投入占比接近二产。创成智能电网、通信网络、生物医药等国家火炬计划特色产业基地,初步构建了“3+3+3”现代产业体系。汽车、智能电网产业产值均突破千亿大关,达1350亿元和1050亿元;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实现产值600亿元,ceni项目成为全省首个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项目。高端装备制造业集聚中船海洋、中传齿轮等优质项目,实现产值260亿元;正大天晴、奥赛康、金斯瑞等生命科学产业相关企业快速集聚,研发出艾博卫泰等一批前沿新药;节能环保产业加快发展,建成江南环保产业园一期、大唐环保等重大项目。现代物流交易额突破千亿大关,农副物流交易额突破400亿元;软件和信息服务业收入超800亿元,江苏软件园获评中国骨干软件园区;文化休旅产业成为经济转型的重要支撑,建成牛首山、直立人化石遗址公园,佛顶骨舍利永久安奉牛首山,银杏湖乐园试运营,世茂梦工厂启动建设,旅游业实现收入280亿元,文化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30%以上。建筑业累计完成产值2900亿元,成为中国建筑之乡。

质量效益不断趋优。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42.3%,五年提高10.3个百分点。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比重达3.5%,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产值比重达64.2%,新增高新技术企业184家,总数占全市1/4以上。规上工业企业实现利税417亿元、利润285亿元,分别是“”末的2.7倍和2.8倍。全社会银行存贷款余额1950亿元、1100亿元,较期初分别增长1.2倍和1倍。能源资源开发利用效率大幅提高,万元gdp能耗、规上工业企业煤炭消耗年均下降17.8%和5.2%。

二、改革创新取得突破。

创新创业省市领先。创成国家“千人计划”、“万人计划”、欧美同学会留学报国基地,创新孵化综合能力跻身全国区县20强。建成紫金“三区一园”等一批“双创”载体,新增市级以上科技企业孵化器、众创空间50家,集聚各类研发机构419家,紫金(江宁)悠谷成为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五年投入创投引导基金5亿元,撬动社会资金180亿元。上市企业累计达36家。实施产学研项目600个,建成省级大学生创业园2家,成功举办首届省互联网创新创业总决赛。新培育省级以上科技型企业近200家,专利申请授权以年增20%以上的速度领跑全市,获评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区、知识产权强县工程示范区。

深化改革取得实效。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重要成果。创新基本建设项目模拟审批,区级行政审批事项由810项精简到140项,行政审批整体提速40%以上。资源要素市场化配置、商事制度改革取得新成效,民营企业呈“井喷式”增长,五年登记2.4万户、注册资本761.8亿元;在省市率先实施国资整合,组建八大国企集团,国资规模实力跃居全省前列;上坊棚户区改造等项目采取ppp模式。全面实施全口径预决算管理,初步形成高效透明的现代财政运行机制。新一轮公车改革实质启动。

对外开放纵深推进。江宁开发区综合竞争力跻身全省四强,在20xx年后新晋国家级经开区中综合排名第一。江宁高新园加紧推进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建成国家创新型特色园区。滨江开发区成为省装备制造业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汤山温泉旅游度假区创成国家级旅游度假区。麒麟科创园加快创建省级高新区。空港枢纽经济区上升到市级战略。综合保税区建成开园。五年实际使用外资41亿美元,占全市1/5以上。外贸出口连续多年正增长,20xx年增幅超过10%、达72亿美元,出口结构优化,高新技术产品和机电产品占比分别达50%和75%。援建淮阴、洛南、特克斯,共建宁高产业园卓有成效。

三、城乡建设展现新貌。

基础设施不断完善。编制城乡规划116项,进一步明确“一轴、三带、四片区”生产力空间布局。完成双龙大道、将军大道、天印大道、天元路等快速化景观改造,建成104国道淳化段、西部生态循环道路等城乡道路157条,打通城东路等一批“断头”路桥,农路改造680公里,公交站点覆盖率92%。全力服务保障京沪高铁、机场t2航站楼、地铁3号线等国家省市重点工程,轨道交通里程超150公里。完成长江供水、光纤宽带、数字电视“村村通”和“川气东送”等重点工程,建成长江干堤防洪能力提升工程、鞭鞍河泵站等水利设施,夺取20xx年抗洪抢险全面胜利。新建地下人防设施81万平方米、停车泊位6万多个。

城市品质全面提升。被评为中国宜居宜业典范区。万达广场、同曦瑞都、金鹰天地、百联奥莱、砂之船等商贸综合体建成开业,九龙湖总部经济加快集聚。上坊、横岭、岔路、殷巷、上秦淮等片区加快城市更新,累计动迁1000万平方米。新建杨家圩、新天地等城市公园50个,改造提升百家湖、外港河等滨水风光带。开展城市环境专项整治52项,全面完成轨道及高速沿线环境整治,拆违120万平方米,出新老旧小区83个。新建垃圾中转站23个,关闭轿子山垃圾处理场。机械化清扫率提升到80%,数字化城管覆盖全区,城市治理标准化率达65%。

美丽乡村建设加快。创成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区。深入实施“千百”工程,黄龙岘、大塘金、石塘人家、周村分获中国最美休闲乡村、美丽田园、最美村镇等称号,基本建成西部美丽乡村示范区核心区,成功举办第11届中国南京农业嘉年华。谷里、横溪城乡统筹发展试点顺利推进,整治土地5.6万亩。建成台创园、湖熟等五大现代农业园区,新增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28家、示范家庭农场33家,粮食安全措施有效落实。创成省电子商务进农村示范区。基本完成47万亩承包地确权,建立农村产权交易市场11个,连续三年包揽全市镇街三类型考核第一名。农业现代化水平由20xx年全省第16位提升至第6位。

生态建设成果丰硕。全面落实建设美丽中国重大部署,建成国家生态区。实施“清水行动”计划,集中整治砂石码头、船厂和黑臭河流,完成37个太湖流域治理项目,新建、提升污水处理厂33座,城区和街道污水管网覆盖率分别达95%和82%,区域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100%。建成汤山、湖熟、谷里、江宁4个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示范区。实施“蓝天行动”计划,强力整治工业废气、工地扬尘、餐饮油烟、黄标车等,连续三年实现秸秆禁烧“零火点”,区域空气质量优良率提升到75.7%。在全市率先实现全资源化污泥处置,每年超额完成四种主要污染物减排任务。关停、整治“三高两低”等企业600多家,通过清洁生产审核、循环经济试点示范企业545家。废弃露采矿山复绿500万平方米,林木覆盖率和城镇绿化覆盖率分别达28%、47.2%。街道全部建成国家生态街道和市级森林镇街。

四、民生福祉大幅提升。

生活质量显著提高。民生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70%以上,五年累计投入超480亿元。20xx年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44735元、20xx1元,年均增长10.4%、12.1%。累计新增就业11.1万人,转移农村劳动力7.3万人次,工资集体协商企业比例95%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6%以内。五大社保和新农合覆盖率98%以上,13万被征地人员和特殊困难残疾人统一纳入社保,城乡低保实现同城同标,居民养老金标准年均增长10%以上,市民中心政务组团、社会福利中心建成使用。加大优质教育资源引进力度,新改扩建学校49所,组建江宁高等职业学校,荣获全国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区和“两基”工作先进单位。率先试点公立医院改革,江宁医院创成三级医院,新中医院、明德医院建成,区医疗中心主体封顶,新改扩建基层卫生服务中心(站)13个,成为国家卫生应急综合示范区和省幸福家庭建设示范区。累计建成保障房920万平方米,群众征迁安置问题基本得到解决。

文化惠民步伐加快。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地生根,道德人物、“美丽江宁人”等文明创建活动深入开展。编纂出版《江宁区志》,建成东晋博物馆,区档案馆创成省4a级数字馆,孙吴大墓、杨柳民居、阳山碑材等晋升全国文保单位。实现三级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和健身设施全覆盖,新增市级以上科普教育示范基地10家,每年群众文化活动超过千场。圆满承办“亚青会”、“青奥会”赛事项目,成功举办区第七届运动会,成为省公共文化和公共体育服务体系示范区。

社会治理不断提升。依法治区不断推进,“法治江宁”、“平安江宁”建设深入开展。公共法律服务体系覆盖全区,各类矛盾纠纷调解成功率96%以上,获得省“六五”普法中期先进单位。建成智慧安监、数字警务三期和“五张防控网络”,未发生较大以上生产安全事故,群众安全感保持在95%,街道全部创成全国安全社区。完成新一届村(居)委会换届选举,新改扩建街村社区公共服务中心60个,成为全国和谐社区建设和村务公开民主管理示范区。民族宗教、外事侨台、慈善、双拥、共青团、妇女儿童等工作取得了新成绩。

五年来,我们大力推进依法行政,认真贯彻区委、区人大各项决议,主动接受人大和政协监督,办理建议提案1797件,办结率100%。我们深入推进政务公开,坚持重大行政决策法定程序,充分保障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法治化,加快办理群众来电来信来访,12345政务热线工作连续五年名列全市前茅。我们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持之以恒纠正“四风”,加大行政监察和审计监督力度,规范清理办公用房,狠刹会所中的歪风、公车私用等问题,严肃查处一批违纪违法案件,“三公”经费明显下降。

各位代表!五年发展实践,成就来之不易,经验弥足珍贵。这主要得益于上级党委、政府和区委的正确领导、科学部署,得益于全区上下解放思想、创新突破,得益于率先实施创新驱动、转型发展,得益于最大限度凝聚民智、发挥民力。在此,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各位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人民团体、驻区部队和社会各界人士表示诚挚的感谢!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工作中还存在一些不足,主要是:经济新增长点培育、重大项目支撑不足,资源环境要素制约更紧,继续保持中高速增长动力减弱;城乡发展的协调性和融合度有待提高,一些长期积累的矛盾需要下大力气化解,不少深层次体制机制障碍亟待破除;民生保障、群众增收、城市管理、社会治理等还存在不少薄弱环节,公共服务水平与群众期待存在一定差距;转变政府职能和加强作风建设仍需努力。直面问题,考验的是我们的信心、责任和勇气;破解难题,取决于我们的智慧、能力和韧劲。只要我们敢于担当、砥砺前行,就一定能把江宁的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十三五”工作展望。

“十三五”时期,是率先全面建成更高水平小康社会的决胜期,也是率先开启基本实现现代化新征程的关键期。党的xx届五中全会,为我们明确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区委结合中央、省市决策部署,提出了“走在最前列、建设新江宁”的奋进目标。我们必须认清形势、牢记使命,切实按照中央、省市和区委的最新要求,提升新标杆、明确新定位、开辟新路径、干出新作为,勇当“两个率先”排头兵,再创“十三五”发展新辉煌!

“十三五”时期政府工作的指导思想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和xx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系列重要讲话特别是视察江苏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导,坚持“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紧扣“走在最前列、建设新江宁”奋进目标,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园街联动、绿色带动、枢纽拉动、改革推动“五大战略”,更大力度推进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和共享发展,着力打造江苏高端产业集聚区、长三角自主创新引领区、美丽中国典范区和现代化国际性南京主城南部中心,确保率先全面建成更高水平小康社会,率先开启基本实现现代化新征程,到20xx年,初步展现“经济强、百姓富、环境美、社会文明程度高”新江宁的现实模样。

“十三五”时期主要发展目标是: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迈向中高端水平;百姓富裕程度、人民生活质量普遍提高;生态环境明显改善、生活家园更加美好;公民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显著提高。到20xx年,力争地区生产总值达3000亿元;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每年提高1个百分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超过300亿元;城镇化率达75%;城乡居民人均收入与经济增长保持同步,分别达7万元和3.3万元。

实现上述目标,重点要在率先实现“三大突破”、深入践行“五个发展”理念上下功夫、见成效:

率先实现“三大突破”:一是战略性基础设施实现重大突破。全面推进基础设施现代化,加快形成互联互通、供给高端、系统有效、安全生态的基础设施网络。大力提升空港枢纽、海港枢纽、高铁枢纽牵引和支撑功能,重点构建“三横多纵、扇形辐射、四通八达”的立体交通体系;加快智慧城市、海绵城市建设,大幅提升城市服务保障能力;着力完善新城新市镇配套设施,城镇承载力进一步增强。二是战略性主导产业实现重大突破。全面落实“中国制造20xx”、“互联网+”行动计划,重点发展“3+3+3”现代产业,加快形成一批千亿级和500亿级高端产业集群,服务业增加值占比达47%,基本建立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新体系,工业经济实力跨入全省五强。三是战略性发展平台实现重大突破。全面优化“一轴、三带、四片区”生产力空间布局,重点提升江宁开发区、汤山旅游度假区综合能级,不断强化高新园、麒麟科创园、滨江开发区主引擎地位,着力增强紫金“三区一园”创新发展水平,做实做优牛首山文化旅游区、空港跨境电子商务产业园、中国台湾农民创业园等专业化新兴载体,全力打造全市“五型经济”主阵地、转型升级示范区。

深入践行“五个发展”理念:一是创新发展。加快形成以创新为主要引领的发展方式,着力培育转型发展新动能。到20xx年,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比重达3.6%,东南部科技创新带示范效应更加明显,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产值比重达68%,建成国家知识产权集聚发展试验区、长三角自主创新引领区。二是协调发展。大力推动城乡一体、“四化”同步,着力补齐短板,厚植发展新优势。到20xx年,初步形成“一核、五城、八市镇”城乡发展格局,江宁开发区、高新园和东山副城深度融合,打造南京主城南部中心核心区;禄口、麒麟、滨江、汤山、湖熟5个新城加快产城融合;秣陵、谷里、横溪、淳化、铜山、陆郎、土桥、丹阳8个新市镇基本建成;美丽乡村示范区特色彰显,农业现代化水平达95%。三是绿色发展。建成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区,切实构建可持续发展新模式。到20xx年,省级以上开发区全部完成循环化改造,燃煤消费总量控制在85万吨以内,集中式饮用水源地达标率稳定保持100%,林木覆盖率30%以上。四是开放发展。积极对接“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等国家战略,主动融入新一轮开放发展新格局。年均利用外资7亿美元、引进超亿元内资项目50个以上,建成国家科技兴贸创新基地。五是共享发展。深入实施民生幸福工程,持续增进民生新福祉。城乡居民收入在20xx年基础上提前两年实现翻番,基本医疗保险城乡并轨,创成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和省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示范区。

各位代表!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我们的肩上是厚重的责任。只要我们励精图治,奋发进取,就一定能够书写出“走在最前列、建设新江宁”的精彩篇章!

二〇一六年工作安排。

20xx年是全面实施“十三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本届政府的收官之年,做好今年的工作意义重大,必须只争朝夕、干在实处、走在前列。

今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xx届五中全会、中央和省经济工作会议以及省市区委全会精神,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坚持“稳中求进”,践行“五个发展”,以“五型经济”为发展引领,以“五大战略”为发展路径,以“项目攻坚突破年、社会治理创新年、作风建设提升年”为工作抓手,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着力推动转型创新发展、区域统筹联动、生态文明提升、改革开放深化、社会民生改善,奋力夺取“十三五”发展的开局之胜。

今年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指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9%以上,力争增长10%;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9%以上,力争增长10%;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900亿元以上,力争投资1050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9%,力争增长10%;服务业、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分别提高1和0.3个百分点;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比重超过3.5%,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产值比重提高0.5个百分点;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同步,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高于城镇居民1个百分点;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2.5%,超额完成四种主要污染物减排任务。

实现今年的发展目标,要着重做好七个方面的工作:

一、坚持创新驱动、内生增长,打造转型发展新引擎。

抢抓建设苏南自主创新示范区机遇,进一步集聚创新资源,优化创新生态,打造长三角自主创新引领区。

加强创新前瞻布局。瞄准国际科技前沿,立足现有产业基础,在新能源、新材料、机器人、信息网络、生物医药、节能环保等重要领域,超前规划布局重大科技项目。加强对众创空间扶持,推进紫金“三区一园”建设,建成市级以上众创空间4家,新增在孵企业300家、毕业企业30家。深化实施“创聚江宁”人才工程,加紧推进南京中关村人才基地建设,集聚科技顶尖专家和高端人才团队4名(个),入选省“双创计划”12名,培育创新型企业家20名,引进高层次创业创新人才150名。优先支持企业研究院、产业重点实验室等平台建设,新增企业技术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3家。

完善创新体制机制。强化“四个对接”,健全技术创新市场导向机制。推行“科技创新券”、“创业红包”特支计划,注重发挥驻区高校和科研院所创新源头作用,加快高端产业公共创新平台建设,支持东南大学与高新园共建中国建筑工业化创新示范特区,支持江苏海事学院、南京邮电大学等建设大学科技园,新增产学研项目120项。实施“初创科技企业培育”、“小升高”、“科技型企业上市培育”计划,新增高新技术企业30家、上市企业6家、省民营科技企业60家。

强化创新服务支撑。创新科技金融服务,促进“投贷保租管”深度融合,创业投资规模突破280亿元。创建江宁开发区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园区,促进专利技术成果转化及产业化,发明专利申请量、授权量分别达4300件和900件。强化科技服务组织培育,新增科技服务机构15家。大力弘扬“创客文化”,建成“互联网+”创客公共服务平台,把“创新基因”植入城市,打造创新生态最优区。

二、坚持发挥优势、双轮驱动,提升现代产业新能级。

围绕项目攻坚突破年,着力培育支撑江宁未来发展的优势产业,加快构建江苏高端产业集聚区。

继续做强主导产业。智能电网产业,以“五大中心”建设为重点,加快推进长园智能电网、大烨智能电气等项目建设,实现产值1100亿元;汽车产业,主攻研发机构引进和产品升级换代,重点推进大众cp4二期配套、长马整车生产线改造等项目,实现产值1400亿元;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重点推进ceni、吉宝平板电脑等项目建设,实现产值650亿元。

加快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加快智能制造先进技术普及应用,重点推进中传齿轮、中航机电、中船海洋产业园等重大项目建设,实现产值275亿元;生命科学产业,加快推进康宝莱保健研发、艾立康新药研发等项目建设,实现产值40亿元;节能环保产业,重点推进江南环保产业园二期、华电环保等项目建设,实现产值300亿元。

全力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加快100个以上重大项目和100个以上技改项目建设,新培育经济增长点50个,新增规上企业30家。全面提高产品技术、工艺装备水平,新培育驰名商标2件,新增省市著名商标30件、名牌产品17个,参与起草国家、行业标准10项。促进生产方式柔性化、智能化、精细化,新增市级以上两化融合试点企业28家、推广应用企业240家,建设智能工厂10家,创建工业互联网示范企业4家。

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现代物流业,大力发展航空物流、港口物流和农副产品物流,依托邮政速递南京总部等平台,融合线上线下资源,推动维宜通跨境电商产业园、中外运等项目建设,实现物流交易额1050亿元。软件和信息服务产业,发挥江苏软件园载体功能,加快推进协鑫新能源研发总部等项目建设,实现收入900亿元。文化休旅产业,是适应消费新需求的综合性产业,应摆上更加突出的位置,重点围绕环绕越文化休旅经济带,加快世茂梦工厂、华谊兄弟影视基地、紫清湖二期建设,全力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实现旅游收入320亿元。

三、坚持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增强持续发展新动能。

把改革开放作为推动发展的活力源泉,再创体制机制、对外开放新优势,切实打开释放经济发展潜力的通道。

加快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去产能”上,积极运用市场机制、经济手段、法治办法加快淘汰落后产能,推动街道工业集中区增量优化、存量调整、转型升级。在“去库存”上,加强房地产市场监管,全面建立公共租赁住房和廉租住房并轨运行机制,推动房地产用地市场供需平衡,新增商品住宅供地800亩以上。在“去杠杆”上,实行政府性债务限额管理,继续深化国资改革,优化债务结构,加强金融市场监管,切实守住不发生系统性和区域性风险的底线。在“降成本”上,落实好国家和省市减税清费政策,降低实体经济企业成本。在“补短板”上,加大农业农村、民生保障、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有效投入,扩大有效供给。

突出重点领域改革。加快行政审批改革,严格落实权力清单和审批事项清单,完善市民中心公共资源交易和政务服务一体化管理机制。在东山、禄口、江宁3个街道试点推进城市综合执法改革,推进执法重心下移,建立高效运行的城市综合执法机制。深化财税体制改革,改进预算管理制度。创新重点领域投融资机制,在新城、新市镇建设等领域试点ppp模式。继续推进商事制度改革,释放市场主体活力。加快水务一体化改革,抓好不动产登记制度改革,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

提升对外开放水平。加大产业招商力度,引进超亿美元外资项目8个、超亿元内资项目50个。加快综保区建设,促进外贸发展优质优价、优进优出。推进电力自动化等大型装备、高端产品走向海外,完成对外承包工程营业额5.6亿美元、服务外包执行额37.2亿美元。大力推进区域合作,更高水平参与长三角、宁镇扬一体化建设,促成一批国家省市重点项目布局江宁。

四、坚持城乡一体、品质为先,构建协调发展新格局。

全面落实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更加注重城市品质提升,更加关注市民意愿,加快建设现代化国际性南京主城南部中心。

强化规划先导作用。按照“一核、五城、八市镇”城乡发展格局和南京主城南部中心定位,启动新一轮城市总规、土地利用总规等修编,推进“多规合一”,实现“一张图”管理。完成江宁区地下空间总体规划,美丽乡村示范保留村建设规划、生态绿道周边修建性详规。推进湖熟城乡总体规划编制,开展汤山南片区、土山机场片区等控制性详规编制,深化重点地块城市设计。

提升城市功能品质。全力聚焦南京主城南部中心建设,整体推进开发区、高新园、东山副城深度融合。发挥和利用秦淮河在城市发展中的聚合效应,启动秦淮河滨水风光带工程5公里核心段建设,用三年时间全力打造一条靓丽的城市景观轴线。加快上坊、杨家圩等重点片区开发,推进土山机场迁建,抓好金轮双子星广场、景枫购物中心、龙湖天街、万豪酒店等城市综合体建设,着力提升城市现代品质。协调推进地铁5号线、宁杭高速淳化互通、绕越高速谷里互通、s338滨江公路和滨淮大道江宁段建设,建成将军路南延、湖山中路等主干道路,农村公路提档升级230公里。加快公交都市建设,优化公交运力结构,购置新能源公交车80辆,城市公交分担率达38%。实施城北泵站三期等城防工程,提升城市防汛减灾综合能力。铺设燃气管网65公里、供水管网8公里,建成110千伏同曦变电站,完成“村村亮”工程。加大棚户区改造力度,完成南京南站、s340禄口段等项目征迁,老旧小区出新34万平方米,全年征迁65万平方米。

推进城市治理现代化。协调服务城东垃圾中转站建设,建成岔路垃圾中转站,推进水阁垃圾场关闭。加快垃圾分类收集站建设,城区生活垃圾分类收集覆盖率80%以上。实施城市畅通工程,着力疏导交通堵点,新建公共地下停车场2座,新辟城市公共停车位800个。购置大型环卫机械10台,城区机械化保洁率达90%以上。推进环卫市场化改革,实施定额管理。重点开展城市环境专项整治,城市治理标准化率达85%。

加快新城新市镇建设。禄口空港枢纽新城,主动承接空港枢纽经济区辐射,增强配置和承载空港资源的能力,着力在空间布局优化、产业协同发展、生态环境共建、公共服务共享等方面取得更大进展。滨江新城,加快产城融合和公共服务配套,全面启动绿地城市综合体建设,着力打造生态品质新城。继续抓好江宁、汤山、谷里、横溪新市镇等国家和省市改革试点,积极推进湖熟片区开发,加快推动秣陵、淳化与周边园区融合发展,统筹推进土桥和丹阳边贸小镇、麒麟地铁小镇等边界城镇建设,进一步提升形象、做出特色,成为城乡协调发展的新亮点。

大力建设美丽乡村。按照美丽建设全覆盖的要求,更高起点推进美丽乡村示范区建设,新增省市级美丽乡村示范村10个以上。规划建设石塘等互联网梦想小镇,打造美丽乡村升级版。全面完成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颁证,规范农村产权交易市场运作,推进集体资产股份合作制改革试点。加快发展“接二连三”、农旅结合多元业态,推进台创园生物农业园、谷里世界农业科技文化园建设,培育省级示范家庭农场10家,发展高效农业2万亩、设施农业8000亩,新型经营主体适度规模经营比重达78%。继续抓好粮食安全。加快农田水利和江河堤防达标建设,实施铁家圩、窑湾水库等51处应急消险工程。建设为农服务社20个、市级电子商务进村10个、改造农家店30个,创建全国电子商务进农村示范区。

五、坚持生态为基、绿色惠民,优化宜居宜业新环境。

贯彻绿色发展理念,在打造“环境美”上实现新突破,加快建设美丽中国典范区。

狠抓生态空间管控。创新主体功能区管理,强化生态红线制度,实施更具约束力的管控机制。以“三纵两横”生态廊道为重点,加快绕越公路沿线露采宕口生态修复,完成绿化造林面积8000亩。加快城市生态景观系统建设,新增绿化面积30万平方米,城镇绿化覆盖率达47.3%,林木覆盖率达28.5%。

狠抓绿色发展转型。划定城市开发边界,严控建设用地总量和土地开发强度,加快推进低效用地再开发,全年盘活存量闲置低效用地20xx亩。加快发展生态型经济,纵深推进传统制造业绿色改造,实施节能改造项目10个,清洁生产审核企业20家,规上工业能源消耗总量控制在105万吨标准煤以内。积极推进省建筑产业现代化示范区创建,新增绿色建筑76万平方米。

狠抓环境整治提升。加快实施太湖流域治理项目,建成城北污水处理厂二期、开发区南区污水处理厂,新增污水管网35公里,镇街污水处理率达84%。加快玉带圩、鞭鞍河等5条黑臭河道整治,地表水水质达标率不断提高,集中式饮用水源地达标率稳定保持100%。深化大气污染防治,突出抓好工业排放、工地扬尘、车船尾气和秸秆焚烧的整治防控,空气质量得到改善。大力推进“千百”工程,完成重点整治村和一般整治村100个以上,淳化、禄口“覆盖拉网式”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通过省级验收。

狠抓生态制度完善。出台生态补偿实施意见,加大对生态功能区的转移支付力度。探索开展污染物排放许可有偿使用和交易试点,推进环保监察执法体制改革,建立健全生态环保责任追究制度和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根据长江、秦淮河流域水质断面状况,建立上下游生态正、反向赔偿机制。

六、坚持民生为本、共建共享,丰富幸福江宁新内涵。

围绕“七个更”的目标,全面推进共享发展,进一步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

促进民生保障上水平。强化就业创业服务,新增城镇就业2万人以上,农村劳动力转移8000人次,创建市级农民创业基地5个,建成市级低收入农户项目区10个,对低收入群体和经济薄弱村实施精准帮扶。推进社会保障创新,适时提高被征地人员社保水平,城乡养老、医疗、失业保险覆盖率98%以上,建成保障性住房260万平方米。健全社会救助体系,发展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淳化敬老院和禄口敬老院三期建成使用,新增民办养老机构床位200张,政府购买居家养老服务应保尽保率100%。

推进公共服务均衡化。优化教育资源布局,建设开发区、麒麟中学等6所学校,推进月华路小学、紫金社区小学等名校分校建设,实施秦淮中学、丹阳学校等校安工程,新增公办园8所、民办惠民园2所以上。启动教师发展中心建设,推进优质教育资源集团化办学,提升职业教育发展水平。加快健康江宁建设,联动推进医疗、医保、医药改革,新型合作医疗人均基金标准提高到880元,建成区医疗服务中心,新改扩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15个,初步形成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就医新格局。贯彻全民健身国家战略,大力推进体育资源共建共享。开展残疾人康复服务“四进家庭”300户,人口和家庭公共服务机构覆盖率100%。

打造区域文化新品牌。全面推进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建设。启动开发区、上坊片区文化分中心建设,新增图书阅读服务中心3个。鼓励支持文艺精品创作,组织开展文艺演出1000场次以上。加快完善牛首山遗址公园设施配套,推进东吴、南唐博物馆建设,加强文物、非遗等资源保护和活化利用,打造湖熟文化、佛教文化、乡土文化等一批区域文化品牌。

构建社会共治新格局。扎实开展社会治理创新年活动。坚持依法治理,深化平安建设,畅通群众利益协调、权益保障、信访诉求法律渠道,法治建设满意度保持在90%以上,公众安全感95%以上,规范化调委会建成率95%以上。深化文明城市创建,持续提升全社会文明程度。稳妥推进200个社区村(居)委会换届选举。加大公共服务购买力度,引导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治理。严格落实“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失职追责”,深化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整改,严控较大以上事故发生。积极创建国家食品安全城市,药品经营企业电子监管覆盖率100%。

七、坚持依法行政、提升效能,展现法治政府新作为。

全面推进法治型和服务型政府建设,促进政府治理能力现代化。

深入推进依法行政。坚持“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依法履行政府职能。完善重大行政决策法定程序,确保行政决策权限合法、实体合法、程序合法。加强重大决策跟踪反馈和责任追究,严格规范性文件的前置审查、归口管理和跟踪监督。完善街道法律顾问制度,实现政府机构法律顾问全覆盖。

强化权力制约监督。自觉接受人大工作监督、法律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落实重大事项向人大报告和向政协通报制度,认真执行区委、区人大的决议和决定,切实做好建议提案办理工作,虚心听取社会各界意见,广泛接受群众、媒体和社会监督,加大行政监察和审计监督力度,继续开展政风行风监督评议。加大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政府信息公开力度,确保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不断提高服务效能。深入开展作风建设提升年活动。加强政务服务体系建设,构建市民中心“一办四中心”运行新体制。完善重点项目模拟审批办法,开发“江宁政务通”app,推进“线上线下”联动审批,切实提高审批效率。创新12345热线办理机制,不断提升群众满意度。完善科学发展绩效考评体系,强化督促检查,确保政府确定的重要事项、重点工作有效落实。

切实做到清正廉洁。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国务院“约法三章”和新修订的《廉洁自律准则》、《纪律处分条例》,健全反“四风”长效机制,巩固和拓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成果。继续严控“三公”经费支出,严肃查处各类违纪违法案件,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

各位代表!新的一年开启新的希望,新的奋斗成就新的梦想。让我们在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区人大、区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团结和依靠全区人民,凝神聚力,开拓创新,奋力夺取“十三五”发展开局之胜,为率先全面建成更高水平小康社会而努力奋斗!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南京市江宁区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特邀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20xx年工作回顾。

过去的一年,在省市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全区上下积极应对复杂多变的严峻形势,努力克服各种困难和挑战,扎实推进“经济发展稳中向好、改革创新实质突破、青奥盛会精彩圆满”三大攻坚战,较好完成了区xx届人大三次会议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

一、经济发展稳中向好。

总量质量同步提升。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405.6亿元,增长10.9%。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66.8亿元,增长13%,继续位居全省第三,其中税收占比91.6%。规上工业总产值2829亿元,增长11.9%。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900亿元,其中工业投资475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79.6亿元,增长14%。国有资产实现保值增值。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分别达1728.15亿元和951.3亿元。规上工业用电量36.7亿千瓦时,增长6.3%。规上企业煤炭消耗量、单位工业产值能耗分别下降3.1%、10.8%。

现代产业持续壮大。在保持较快增长的同时,加速转型升级。汽车产业完成产值1200亿元,上海大众等龙头企业产销两旺,长安马自达研发中心投入使用,福特研发中心增资扩容。电子信息产业完成产值532亿元,增长20%,实现逆势回升。智能电网产业产值突破800亿元,获批国家智能电网创新型产业集群试点,光一科技、南瑞继保智电产业园等一批项目顺利投产。高端装备产业渐具规模,产值突破300亿元,舍弗勒、蒂森克虏伯等项目建成投产。生命科学产业加速集聚,新引进康宝莱、南医医疗等一批项目,艾博卫泰原创新药研发水平国际领先。未来网络可编程虚拟化路由器等17项核心技术实现就地转化和产业化,无线通信技术协同创新中心通过国家“20xx计划”评审,创成国家火炬通信与网络特色产业基地。建筑业加快提档升级,积极开拓海外市场,总产值突破700亿元。

结构调整步伐加快。三次产业结构比调整为3.8:55.4:40.8,服务业占比首次突破40%。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总产值975亿元,增长20%。新增高新技术企业40家,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比重提高到63.2%。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软件、物流业务收入分别达675亿元、753亿元,农副物流交易额突破350亿元;旅游业接待游客2100万人次,实现收入245亿元;九龙湖国际企业总部园投入运营;新引进阿里巴巴菜鸟网络、跨境电子商务产业园等项目;世茂梦工厂项目进区落户,创成国家级文化科技融合示范基地。民营经济活力涌现,新增大树科技、宝色股份等上市企业7家,累计达23家,新增省级民营科技企业169家。

二、改革创新取得突破。

综合改革稳步推进。率先实施科技和人才管理体制综合改革试点,实行科技和人才工作分类考核综合评价,创新项目评价方式,建立“再扶持”创业支撑体系。推进财政转型创新,增加对基层一般性转移支付,规范专项资金使用管理,完善政府投资项目资金审核制度。组建5个园街联动共建重点产业园,促进城乡资源优化整合。完善统筹“五位一体”、推动科学发展综合绩效考评体系,对村(社区)进行分类考核。工商登记制度改革成效显著,注册私营企业数、注册资本总额,同比分别增长81.7%和135%。落实“市属区管”要求,加快与麒麟科创园对接融合。顺利完成户籍制度等项改革。

科技创新能力提升。突出人才引育,新引进国家“千人计划”、“万人计划”16人,入选省“双创计划”19人,入选数连续两年位居全省区县第一,创成欧美同学会留学报国江宁基地,成为全省唯一的国家级人才“三基地”区。突出科技创业,紫金“三区一园”等创新载体加快建设,新建各类服务平台5个,新增入孵企业584家,落户人才创业项目累计达506个。突出企业主体,企业“三站三中心”增至527家,新引进风投基金21.5亿元,帮助科技小微企业融资8亿元,实施产学研合作项目130个、省级以上重点科技项目28个。创新成果显著,全年发明专利申请4100件,授权940件,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达22件,获中国专利奖5项,新增省名牌产品、著名商标20个,参与起草产品标准15项。

开放开发继续深化。园区加快提档升级,江宁开发区地区生产总值、财政收入占全区比重分别达35%和41%,支撑作用明显,获批全省开发区转型升级改革试点,入选国家首批新能源示范产业园区。高新园创成国家火炬生物医药特色产业基地,滨江开发区加快产城融合发展,汤山温泉旅游度假区品牌效应彰显,牛首山文化旅游区建设顺利推进。开放型经济呈现新亮点,外贸出口逆势上扬,实现出口额66.3亿美元,增长10%,高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利用外资保持平稳,引进亿美元以上外资项目10个、10亿元以上内资项目7个。加快“走出去”步伐,完成境外投资1.96亿美元。宁高产业园及淮阴、特克斯、洛南援建工作取得新成效。

三、生态文明成效卓著。

生态体系更加优化。规划体系不断完善,形成“三个500平方公里”空间格局,全区三分之一面积为生态红线区域,12个生态功能区得到有效保护。制度体系不断健全,生态指标考核权重提高到20%,生态红线管控、生态补偿、源头监管等制度更加完善。生态文明指标体系达标率、生态创建水平省市领先,江宁开发区获评国家级生态工业示范区,13个生态村、3所绿色学校通过验收。生态文化深入人心,全民参与度明显提高。

生态建设更加突出。关停整治“三高两低”企业25家、石灰窑企业41家、燃煤锅炉120台,江南环保产业园垃圾焚烧发电厂一期投入运行,轿子山垃圾填埋场正式关闭,四种主要污染物减排超额完成目标。建成集镇污水厂2座、村级污水处理设施75个,铺设管网145公里,实施外港河等黑臭河流整治,地表水水质达标率82%。严控工地扬尘,实现秸秆禁烧“零火点”,淘汰黄标车8700多辆,超额完成市下达的蓝天计划目标。完成京沪高铁沿线等矿山地质环境治理100万平方米。建成绿荫道75公里、街心公园8个,全区林木覆盖率、城镇绿化覆盖率达27.7%和47%。

环境治理更加有力。全面完成迎青奥十项重点工程,精心打造9条主要快速通道沿线、16个高速公路匝道口周边景观,植绿面积2.2万亩。全力开展“大干一百天,环境大扫除”和“9322”环境整治,实施10大类50个专项整治行动,完成各类整治菜单10万余个,动迁拆违217万平方米,拆除违法广告30万平方米,在全市新五区综合考核名列第一,实现环境景观的大提升。突出后青奥长效管理,继续开展“再干两百天”专项整治行动。加大环卫投入,添置各类保洁作业车辆48辆,主干道机扫率达100%。城市数字化管理覆盖全区,网格化管理体系初步形成。

四、城乡建设有力推进。

基础设施更趋完善。美丽乡村规划实现全覆盖,编制上秦淮湿地公园等各类专项规划49项。城乡建设加快,服务保障机场t2航站楼、机场轻轨线建设,区域轨道通车里程达105公里,将军大道、双龙大道、天印大道快速化改造及城东路等一批城乡道路竣工通车。改造新建农路100公里、危桥10座。完成机场二期排水系统、长江干堤防洪工程、高效节水灌溉工程和中小河流治理工程等建设任务。完成方山变电站等扩建工程,新建地下人防设施18万平方米,新装有线电视、数字电视5.5万户。

城市功能不断提升。高端商贸发展迅速,金轮新都汇、同曦瑞都、百家湖商业中心等一批项目建成开业。片区改造步伐加快,上坊片区棚户区改造完成一期拆迁,启动二期拆迁和安置房建设,基础框架全面拉开。杨家圩片区推进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提升河道景观,行政商务功能逐步显现。公共交通体系更加完善,启动公交都市示范区创建,区公共客运服务中心加快建设,更新公交车400辆、公共自行车1000辆,新增出租车100辆,新辟调整公交线路90条,公交出行分担率达35.52%,新增停车位2万个。

美丽乡村品牌彰显。按照“三化五美”要求,高标准建设美丽乡村。全年接待游客780万人次,实现综合收入13亿元,黄龙岘、大塘金获评“中国最美休闲乡村”和“中国美丽田园”。推进“千村整治、百村示范”工程,完成15个示范村、33个重点村和108个一般村的整治任务,西部美丽乡村核心区基本建成。台创园在全省苏台农业合作园区评比中名列前茅,湖熟现代农业园升格为省级产业园,世界农业科技文化园落户谷里。新建改造农贸市场4家,新建为农服务社20个,改造农家店30个。各类土地综合整治面积9.8万亩,农业综合开发面积3.4万亩,建设示范型家庭农场18家,粮食收购16.7万吨。禄口、淳化完成承包地确权颁证、农村产权交易中心投入运营。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比重达83%,农业现代化建设监测评分全市第一、全省第六。

五、幸福江宁不断升级。

人民生活持续改善。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达41331元和18108元,分别增长8.8%、10.2%。开展各类培训3.5万人次,新增城镇就业2.5万人,大学以上学历占比较上年提高7.5个百分点,培育自主创业592人,创业带动就业3900人,城镇登记失业率2.6%,建工会企业工资集体协商面93%。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3万人次,建成农民创业基地5个,带动低收入农户增收1500元。各类社会保险覆盖率98%以上,城乡低保实现并轨,标准提高到每月660元,新农合人均基金标准提高到704元,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平均增幅11.5%,新增机构养老床位550张。累计发放灵活就业困难人员、残疾人、优抚对象等各类补助补贴1亿多元。完成各类保障性住房建设面积280万平方米。

社会事业协调发展。推进人民满意的教育强区建设,新开办幼儿园小学初中15所,协议引进名校6家,整合职业教育资源,筹建江宁高等职业学校,创成全国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区、国家级农村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示范区。不断完善医疗服务和保障体系,区医疗服务中心加快建设,明德医院即将投入使用,完成东山、土桥、上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改扩建。建设区急救调度中心,构建先救治、后转运的院前急救体系。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标准达50元,居民健康档案建档率70.2%。成功应对h7n9人感染禽流感疫情。实施“单独二孩”政策,创成全省幸福家庭建设示范区。区市民中心主体封顶,社会福利中心基本建成。南京直立人化石遗址博物馆建成开放,区文化馆、图书馆改造完成,新增文化设施2万平方米,创建科普教育示范基地13家,编撰完成《江宁区志》,更新、新建全民健身路径170套,开展各类全民健身活动和比赛20余场次、群众文化活动1000余场。征兵工作获得南京军区表彰,实现省双拥模范区七连冠。档案、民族宗教、外事侨台、共青团、妇女儿童、气象等工作实现新发展。

青奥赛事圆满成功。全方位做好涉奥3个场馆、4个团队、5个食品加工企业、1个接待酒店的保障任务,顺利完成足球、手球、射击、射箭4项比赛。接待了来自50多个国家的近800名运动员、教练员和技术官员,以及200多名国内外嘉宾、媒体记者和8万多名观众,做到场馆运行零差错、服务保障零投诉、赛事组织零失误,得到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的高度赞誉,圆满完成“青奥让江宁更美丽,江宁让青奥更精彩”的目标,在江宁发展史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页。

社会治理不断完善。建设文明江宁,开展“书香江宁”、“邻里守望”、“文明市民督导团”等系列活动,构建崇德扬善的社会新风尚。建设平安江宁,打造立体化、现代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标准化社区警务室88个,村(社区)“网格化”管理达90%,各类矛盾纠纷调解成功率95%以上,获评全省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集体。开展安全生产200天等专项整治行动,所有街道在全省率先创成全国“安全社区”,安全生产形势保持平稳。建设法治江宁,举办“六五”普法宣传活动360余场次,司法行政机关实战化建设试点经验在全省推广,被授予全省法治建设示范区。建设和谐江宁,社会管理服务三级平台加快建设,建成10个示范社区公共服务中心,试点培养“全能型”社工,创成全国和谐社区建设示范城区。

坚持依法行政。修订完善政府重大事项议事决策规则,提高决策法治化、科学化、民主化水平。坚决落实区委决策部署,主动接受区人大及其会的法律监督和区政协民主监督,充分听取各民主党派、工商联的意见建议,积极办理代表委员建议提案。建立法律顾问制度,设立区政府法律顾问团。扎实开展行政执法专项整治,执法监督、调解、仲裁、行政复议等工作不断加强。

坚持高效施政。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积极整改落实突出问题,广泛开展“十百千万”走访活动,畅通微博、微信、热线、信箱等民意渠道,领导信箱办结率100%,12345热线综合满意率93.8%。大力推进简政放权,减少审批事项200项,取消和降低收费项目15项,实施了政府购买公益创投项目、岗位项目等一批公共服务。

坚持从严治政。完善权力运行监督机制和反腐倡廉惩防体系,全面落实“一岗双责”,深入开展“百村巡讲”教育月活动,规范清理办公用房,狠刹食堂违规吃喝、会所消费、公车私用等歪风。完成25个部门预算公开,严控一般性支出,“三公”经费明显下降。依法开展各类审计项目2300余项,严肃查处一批违纪违法案件。政府信息公开工作走在全市前列。

各位代表,过去一年的成绩,是在省市和区委正确领导下,全区人民共同奋斗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各位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人民团体、驻区部队和社会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

在总结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政府工作还存在很多困难和不足,主要表现在:富民任务艰巨,就业结构性矛盾依然突出,农民增收创收渠道不够宽;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企业生产经营困难增多,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的能力亟待提高;城乡一体化发展存在不平衡性,城市治理、新市镇建设等亟待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存在薄弱环节,生态环境源头治理、长效治理、协同治理水平亟待提升。此外,加快职能转变,改进工作作风,加强政府自身建设还需付出更大努力。这些困难和不足,需要我们高度重视,切实加以解决。

20xx年工作安排。

20xx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是创建苏南现代化建设样板区的攻坚之年,也是“”规划的收官之年。当前,世界经济处于深度调整期,我国经济发展步入新常态,发展方式和增长动力发生深刻变化,我们将面临经济下行压力和隐性风险的叠加考验。但是,挑战往往伴随着更大的机遇,我区经济稳中向好的趋势更加显现,产业结构的竞争优势更加显现,科技创新的驱动作用更加显现,我们必须坚定信心,主动作为,在转型调整中抢抓机遇,在改革创新中争先进位,努力建设经济强、百姓富、环境美、社会文明程度高的新江宁。

今年区政府工作的总体思路是:深入贯彻党的、xx届三中四中全会和习视察江苏时的重要讲话精神,按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省市区委全会部署,紧扣率先建设苏南现代化样板区目标,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着力打好改革攻坚战,着力强化创新驱动力,着力打造产业升级版,着力推进城乡一体化,着力优化环境竞争力,着力提升民生幸福感,着力推进社会治理体系现代化,奋力在江苏率先践行“四个全面”的创新实践中,争当先行军、成为示范区。

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建议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指标是,预期性指标: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0%,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同口径增长10.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3%左右。约束性指标:规上工业能源消费总量控制在105万吨标准煤以内,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0%,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高于城镇居民1个百分点。结构性指标: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提高1个百分点,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提高0.2个百分点,民营经济增加值占gdp比重提高2个百分点,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占gdp比重3.5%,科技创业投资增长15%,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经济比重提高1个百分点,新增城镇就业人员大学以上学历占比提高3个百分点。

实现今年的发展目标,要着重做好以下六个方面工作:

一、突出改革创新,增强发展新动力。

坚持创新驱动战略,狠抓改革攻坚,激发市场活力,切实把创新成果转化为产业活动,把改革举措转化为发展动力。

全面深化各项改革。加快国有资产管理改革,推进国有资本证券化,完成国有资本从一般竞争性领域退出,分类实施混合所有制改造,国资监管实现全覆盖。贯彻落实新预算法,深化财政综合改革,所有使用财政资金的区级部门均公开本部门预算,实行园街国库集中支付,严控政府性债务规模和融资成本,防范财政风险。在东山、麒麟街道试点取消经济考核,积极探索社区“去行政化”改革。积极推进城乡建设投融资体制改革,采用ppp等合作模式,拓展社会资本参与城市建设渠道。实施城乡综合管理养护机制改革,推进户外广告和环卫市场化运作。

强力推进科技创新。抢抓苏南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机遇,深化科技和人才管理体制综合改革试点,实现科技、人才与产业深度融合。大力推动国家级人才“三基地”内涵式发展,实施人才创业项目梯度培育工程,全年引育“千人计划”、“万人计划”专家15人,入选省“双创计划”12人,引进领军型科技创业人才100人,力争落户满两年的人才创业项目产业化率突破60%。建成省人才创新创业促进会成果展示基地。着力完善孵化链、转化链和服务链,引进入孵科技型企业300家,新增孵化毕业企业35家;鼓励人才与本土民营企业联创合作,加快校地校企协同创新,推进南邮大等大学科技园建设,实施产学研合作项目120项;发挥政府科技成果转化风险补偿资金的引导作用,大力发展科技金融、研究开发、技术转移等科技服务业,新注册股权投资及管理企业8家;加强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争创知识产权服务业集聚发展试验区和科技服务业示范区。

提升开放型经济水平。主动对接“一路一带”和长江经济带等国家战略,坚持高水平“引进来”,全年引进千万美元以上外资项目40个,其中超亿美元外资项目8个、超10亿元内资项目5个。加快外贸转型发展,发挥综保区平台作用,稳定外贸出口。加快“走出去”步伐,支持企业境外发展,参与国际竞争,配置全球资源,完成境外投资2亿美元。坚持“非禁即入”原则,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国有企业改制重组,推动民间投资进入设计、施工、养护等一般性竞争领域,激发民营经济发展活力,全年新增省民营科技企业100家,力争上市企业总数达30家。

二、促进发展转型,打造经济升级版。

坚持以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在转型升级中打造产业新的竞争力,在结构调整中培育和形成新的增长点,推动经济迈向中高端水平。

加快先进制造业转型提升。汽车和电子信息产业,主动顺应车联网、新能源及4g网络发展趋势,加快福特新能源汽车关键零部件实验室、中国电信吉山信息枢纽、苹果平板电脑南京基地建设,促进产业链、价值链向高端延伸,全年实现产值1350亿元和600亿元。智能电网和高端装备制造业,重点推进国网电科院二期、中船海洋产业园等一批龙头项目建设,智能电网力争达千亿级规模。抢抓南京建设健康服务与生命科技名城机遇,加快乾元浩生物、奥赛康新药生产线等龙头项目建设,加速生命科技产业与健康服务业集聚。未来网络产业,重点推动ceni等项目落户,加快创新资源集聚和成果产业化步伐,抢占发展制高点。大力推动新材料和环保产业集聚发展,加快建筑业转型升级,完成建筑业总产值750亿元。

促进现代服务业提速壮大。坚持规模化、高端化、专业化发展,提升服务业在稳增长、调结构、促转型中的战略地位。加快ibm中国全球服务执行中心、云计算中心等项目建设,全年完成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务收入815亿元。抓住空港枢纽经济区、长江航运物流中心等建设机遇,大力发展航空、港口、园区及农副产品物流,实现业务交易额1000亿元。加快旅游资源整合和体验线路开发,放大三大旅游品牌效应,实现旅游收入280亿元。加快编制电子商务发展规划,引导企业“触网”发展,跨境电子商务产业园开园运作,实现互联网经济新突破。

保持有效投资稳健增长。聚焦民生保障、生态环保、产业转型、城乡统筹等重点领域,扎实推进150个重大产业项目和267个城建项目;强化企业技改投入,重点实施100个技改项目,利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提高现代企业智能制造和工艺设计水平,技改投资占工业投资比重达45%以上,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900亿元左右。加大资源集约节约利用,大力实施低效闲置用地再开发,加快推进农村土地综合整治,调整盘活存量,做优用好增量,盘活存量低效用地20xx亩,经营性供地20xx亩。

推动重点园区特色发展。坚持项目招引、产业更新与功能优化同步推进,提升重点园区承载能力和建设水平。开发区、高新园和滨江三大园区,借助综合改革、简政放权强园区契机,聚焦产业转型、科技创业、产城融合等发展重点,全力集聚一批产业重大项目,着力提升资源配置效率,产业能级、创新能力在同类开发区中继续争先进位。汤山、牛首山两大文化旅游特色园区,深度挖掘历史人文内涵,加快完善旅游要素体系,确保牛首山遗址公园一期对外开放,成为江宁文化旅游产业核心增长极。紫金“三区一园”贯彻落实紫金特区条例,聚焦前沿科技和新兴产业,着力集聚高层次人才,孵化高科技成果,培育高成长企业,加快打造南京紫金科创特区示范区。

三、加快全域统筹,推进新型城镇化。

坚持以人为本,统筹兼顾,进一步优化空间布局,提升建设水平,努力走出高起点规划、多元化投入,园街联动、城乡互补的新型城镇化发展新路。

强化规划引领。以“三个500平方公里”为导向,完善规划体系,加强要素整合,推进产业、城市、国土、生态等多规融合。完成全区第一次地理国情普查,加快城市地下空间规划和地下管线数字化建设,制定第二批美丽乡村示范村详细规划,为各项建设提供法定规划支撑。启动城市建成区人口规模与承载力研究,优化城乡教育、医疗、文体、商业等设施布局,推进各类专项规划对接融合,确保城乡基础设施功能互补、互联互通。

提升功能品质。加快推进胜太路、天元路片区“退二进三”,加速景枫中心、万豪酒店、21世纪商业广场等项目建设,金鹰天地投入运营,打造河定桥、凤凰港、府前高端商贸集聚区。推进s337句容河段、s338江宁段、正方大道东延、湖山中路等27条城乡道路建设,完成农路提档升级120公里、危桥改造10座。加快公交都市示范区建设,更新新能源公交车200辆,新辟调整公交线路20条,诚信大道、百家湖、河定桥等公交场站建成投运。完善全区保供体系,铺设供水管道10公里、燃气中压管网45公里,新建220千伏后巷输变电等工程。实施上坊集镇二期等“城中村”及棚户区改造,加快s340横溪段、将军路南延、上秦淮等地块拆迁,全年完成征迁面积85万平方米。加强与资本集团战略合作,加快上坊、杨家圩、岗山等片区开发,打造商业繁荣、环境优美、文化浓郁的城市新景观。

区政府政府工作报告篇十四

龙岗区是深圳市东北部的交通枢纽,拥有便捷的交通运输网络。本站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龙岗区政府。

希望对你有用!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区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xx年工作回顾。

20xx年,我们深入贯彻党的和xx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系列重要讲话,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正确领导下,紧紧围绕“一个目标、两大战略、三个转型、四条底线、五大体系、六区一城”的战略部署,坚持以改革促发展、以创新促转型,转变作风,奋勇争先,攻坚克难,圆满完成了区五届人大四次会议确定的主要目标任务。

(一)经济发展量增质优。

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321亿元,增长9.5%;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1398.6亿元,增长12.1%,增速全市第二;固定资产投资602亿元,增长8.7%,总量全市第一;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58.4亿元,增长21.1%,增量全市第一;外贸进出口总额427亿美元,增长3.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23.1亿元,增长10%。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实现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1090亿元,增长16.3%,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的78.4%;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1272.2亿元,增长14.5%,占地区生产总值的54.8%。工业百强企业总产值3368.6亿元,增长16.8%,高于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速5.3个百分点。质量效益持续提升。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245.3%,提高34.3个百分点。每平方公里土地产出税收首次突破1亿元,达到1.07亿元。税收占公共财政预算收入比重达94.6%。万元gdp水耗、电耗分别下降9.7%、5%。创新能力明显提高。专利申请量13260件,其中发明专利申请量5920件,位居全市第二;pct国际专利申请量占全市38.4%,位居全市第一。跻身全国区域孵化能力15强,获市级以上科技进步奖24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奖3项。华为成为唯一入选“20xx年全球创新机构百强”的大陆企业。发展后劲不断增强。引进超亿元项目118宗,投资总额278.3亿元,33宗重大产业项目建成或投产。华为国际会展中心、中广核工程公司总部、金信诺总部研发基地等重点项目顺利落户。

(二)创新驱动实现新突破。

制定创新驱动发展规划和五年行动计划,创新驱动成为全区发展共识和经济转型的最重要牵引力。国际大学园建设成效初显。香港中文大学(深圳)顺利开学,北理莫斯科大学、吉大昆士兰大学、深圳国际太空科技学院落户龙岗,与香港城市大学、皇家墨尔本理工大学、康奈尔大学等国际名校的合作有序推进。高端创新平台加速集聚。新增市级以上创新平台10家。与中科院深圳先进院、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院校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引进国家技术转移南方中心产业化基地、国家航天员训练中心等优质创新平台。创新人才不断汇集。深圳市欧美同学会落户龙岗,设立海外(硅谷)人才联络处。举办第三届人才活动节、硅谷经验与创新发展研讨会、“优才中国行”等招才引智活动。智慧城市与智能制造研讨会在龙岗召开,200余名“千人计划”专家齐聚一堂,20多名达成合作意向。加强新型智库建设,区政府顾问已达18人。新引进各类人才2万余人,其中“千人计划”专家6名、深圳“孔雀计划”人才12名、市级以上创新科研团队3个。创新创业氛围日趋浓厚。探索政企合作,在斯坦福大学举办“创新创业环境推介会”,建立“硅谷—龙岗创新创业直通车”,搭建龙岗与硅谷项目、技术、人才、资本、资讯互通平台。举办深圳首届创新生态圈大会、海外留学创业人员项目交流会、中美移动互联网研讨会等国际交流活动,吸引国内外200多家创新企业、1500多名创新人才参会。其中,海外留学创业人员项目交流会吸引了“春晖杯”全美赛区41强参会,是深圳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留学创业项目交流会;中美移动互联网研讨会实现硅谷与龙岗实时互联,特斯拉、google等国际知名企业高管做主旨发言。天安云谷构建“极创空间”,打造全产业链创新创业孵化器;中海信科技园获批深圳首个民营国家级孵化器;启动微游汇等10个“创客空间”。

(三)转型升级驶入快车道。

协同推进产业转型升级与城市空间布局优化,初步形成了东有宝龙新能源基地、南有阿波罗未来产业城、西有华为科技城、西北有平湖金融与现代服务业基地、北有国际低碳城、中心有大运新城和深圳国际大学园的发展格局。特色现代产业体系初步构建。建立招商引资产业空间资源库、项目库、存量企业信息库和工业园区信息库。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19家,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实现增加值990.1亿元,增长20%。现代服务业快速发展,金融业增加值增长15%,各类金融要素不断集聚;文化创意产业实现增加值182亿元,增长19%。传统优势产业竞争力不断提升,横岗眼镜挂牌全市第二个国家级出口基地,获批创建“全国时尚眼镜产业知名品牌示范区”。未来产业前瞻布局,全市第一个未来产业城——阿波罗未来产业城动工,成功引进光启等项目。优质产业空间不断增加。全年淘汰低端企业618家,五年累计淘汰6712家,超额完成五年计划。通过旧工业区改造筹建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演绎了龙岗转型升级的“凤凰涅槃”。大运软件小镇、樟树布电机厂等“腾笼换鸟”,实现成功转型。出台《龙岗区创新型产业用房建设与管理暂行办法》等规定,引导企业自建、“工改工”项目配建产业用房。18个创新产业园投入运营,新增创新型产业用房40万平方米。14个“工改工”项目列入城市更新单元计划。全区累计建成高端载体710万平方米。企业服务体系更加优化。成立区企业服务中心,领导挂点企业新增1500余家。推动艾比森等5家本土企业ipo上市或并购上市。在全市率先设立创业投资引导基金,首期投入2亿元,设立5家基金,撬动社会资本12亿元。

(四)城区发展品质持续提升。

坚持产城融合、布局合理、配套完善、生态优美,加快推进特区一体化进程,高标准推动《龙岗区综合发展规划》编制,启动制订《龙岗区产城融合行动计划》。重点区域规划建设加速。在四大重点区域布局重点项目198个,其中在建项目153个,完成投资126.8亿元。大运新城按照街坊式整体开发模式,编制完成综合发展规划及产业、市政设施专项规划,北理莫斯科大学完成选址,吉大昆士兰大学前期工作有序推进。国际低碳城成功举办第二届国际低碳城论坛,中美低碳建筑与社区创新实验中心、分布式能源站等项目落户,太空科技南方中心和南方研究院正式挂牌;荣获中美权威机构联合颁发的“可持续发展规划项目奖”,入选“全国新型城镇化”十大案例,成为全国低碳城镇建设试点和节能减排示范区。华为科技城全力打造特区一体化先行示范区,华为国际会展中心启动建设,天安云谷一期、信义旧工业区改造一期等项目顺利封顶,星河雅宝“深圳(龙岗)金融产业服务基地”挂牌,冲之大道等7条道路建成通车。平湖金融与现代服务业基地成功引进招商银行总行后台基地,山厦、大新南安置区完成用地规划许可审批,良安田安置区开工建设。基础设施更加完善。地铁10号线动工;坂澜大道、五和大道龙岗段等10条主干道建成通车,外环高速、坂银通道等11条干道开工建设,打通断头路8条;优化公交线路28条,辖区500米范围公交站点覆盖率达92%。改造社区给水管网90公里,新增污水管网45公里;新建变电站4座;建设中压燃气管道47.6公里,覆盖率达71.4%。编制《龙岗区智慧城区规划纲要(20xx-20xx年)》,智慧政务、智慧教育、智慧医疗、智慧园区等重点工程有序推进,无线城市一期项目顺利完工,光纤入户数64.1万户,建成4g基站4349个。市容环境全面提升。启动“美丽家园”行动,新建、改造社区公园24个,开工建设综合性公园4个,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17.1平方米。梧桐山河、龙西河综合整治工程顺利开工,南约河综合整治基本完成,龙岗河生态修复列为国家水专项示范项目,是全省河流治理类唯一项目。成功创建“广东省宜居社区”16个,累计达60个。整治废气污染重点企业268家,淘汰公务黄标车547辆,pm2.5平均值下降13.6%,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320天。在布吉街道开展“治乱、治脏、治堵”试点工作,大芬油画村、深圳东站等区域综合环境明显提升。

(五)民生事业实现新跨越。

财政资金持续向民生事业倾斜,全年教育、医疗卫生、住房保障等九大重点民生领域支出103.1亿元,同比增长23.5%。教育事业再创佳绩。新建、改建中小学6所,深圳中学龙岗小学、深圳大学师范学院附属坂田学校等顺利开学;新增公办学位8580个,学位增量连续五年位居全市之首。高考本科和省专上线人数位居全市第二,重点本科和省专上线率连续三年超过全市平均水平;以全市第一、全省第二的优异成绩通过“全国义务教育均衡区”国家验收。开展深圳市全民素质提升计划试点,完成中等职业教育招生1.8万人、大专招生4200人。医疗卫生事业取得新进步。区第六人民医院新院区投入使用,与南方医院共建深圳消化病诊疗中心;名中医馆、国医大师工作室在中医院挂牌,与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合作共建深港澳分院。全区开放床位达5392张,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深圳医院建成并试运行,疾控中心实验楼顺利建成,横岗人民医院改扩建工程开工建设。区耳鼻咽喉科医院获批5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手外科医院成功完成世界首例双前臂及十指全部离断的再植手术;中医院实施“先诊疗后付费”模式,建立全程诊疗一次付费机制;孕产妇、新生儿死亡率等城市健康核心指标全市领先,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门诊、出院、社康三项次均费用低于全市平均水平。成功应对人感染h7n9流感、登革热等重大传染病疫情。文体事业蓬勃发展。“三馆一城”开工建设;甘坑客家小镇成为文博会分会场,全区分会场增至11个,连续五年位居全市之首;开展“大芬十年”系列活动,举办第三届全国(大芬)中青年油画展。《龙岗年鉴》20xx卷荣获全国年鉴编纂评比一等奖。举办atp深圳公开赛、wta深圳公开赛、第26届世界模特小姐大赛国际总决赛及三大音乐节等高端赛事、文化活动40多场,开展区运动会、戏剧节等文体活动,吸引130多万人次参与。新建、改造小型便民文体项目110个,新增文体设施面积9万平方米。社会保障更加有力。扶持287名户籍居民自主创业,新增就业1.5万人;城镇居民登记失业率1.5%,远低于全市3%的控制线。新开工保障性住房7909套,竣工3050套,2个在建项目荣获省双优工地奖,宝荷欣苑等5个安置小区产权登记取得实质性进展。成立全国首家社区级基金会“南坑社区圆梦慈善基金会”。新增养老床位600张,救济低保对象261户、640人,发放救济金317.8万元。完成对口帮扶、双到扶贫、援疆项目203个,投入1.2亿元。

(六)和谐稳定大局持续向好。

坚守底线,源头治理,社会管理的常态化、规范化、精细化水平不断提升。治安维稳形势平稳可控。110刑事警情同比下降9.7%,“两抢”、“两盗”、“八类暴力”警情分别下降35.5%、19.6%、28.8%;公安分局经侦大队荣获“全国一级经侦大队”称号,城中村“科技围合”模式荣获公安部基层技术革新一等奖。开展“社会矛盾化解年”活动,实施劳资纠纷排查整治“百日行动”,劳资纠纷群体性事件同比下降39.6%。城区安全基础更加牢固。开展安全生产“八打八治”及消防隐患专项整治等行动,整治火灾隐患11499处、地面坍塌隐患85处、危险边坡77处,隐患排查治理绩效考核连续4个季度全市第一,火灾事故连续两年“零死亡”,未发生较大以上安全生产事故。防震减灾示范城区创建顺利通过国家验收。查控违建力度不断增强。拆除违建面积24.2万平方米;国土资源部卫片违法建设用地图斑数、面积分别同比下降15.6%、62.8%。开展历史遗留违建综合整治试点,完成补申报历史遗留违法建筑58栋,1126栋进入初审阶段。

(七)改革工作扎实推进。

紧紧围绕“三化一平台”主攻方向,明确改革路线图和时间表,形成了“5+16+n”全方位多层次深化改革的蓬勃局面。法治化改革率先突破。在全国率先编制权责清单,建立“横到边、纵到底”的权责运行体系,梳理权责事项12934项;在全国率先实行定额化裁量标准,1987项行政处罚事项实现“零裁量”。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精简优化710条权责事项,压缩办理时限4379个工作日;区行政服务大厅正式启用,在全市率先推进基层政务服务一体化建设。推进土地整备与房屋征收管理体制改革,实现统筹管理,完成土地整备408万平方米。横岗街道在全国率先探索信访调解司法确认制,有效终止各类纠纷269宗,经验在全省推广。龙岗获评“全国xx普法中期先进区”、“20xx中国十佳法治化建设城区”。市场化改革扎实有效。加速政府职能向社会转移,制定政府购买服务目录,确定具备承接政府职能转移资质的社会组织98家,获评“全国社会工作服务示范区”、“全国社会组织建设创新示范区”。创新公共服务多元供给机制,布吉文体中心建设bto模式走出新路,“民建公有、民营公助”政府资助学校成为全市基础教育办学体制改革试点。推进社区股份合作公司股权改革试点,设立社区发展基金,预计社区人均集体收入分配增长10%左右。各领域专项改革亮点纷呈。推进聘员综合管理改革,按照“减员、整合、增薪、提效”的思路,探索“以事定费”用人模式,成为全市聘员管理改革试点。建立民生实事常态化征集办理机制,举办6场民生实事公开遴选会和3场群众评议会,引导公众全过程参与民生实事遴选办理。南湾街道统筹推进综合改革试点;城市管理“龙城模式”在全市推广。

(八)政府自身建设不断加强。

经过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政府自身建设得到加强,服务水平和能力得到提升。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果丰硕。坚持边学边查边改,推出41项立行立改措施和44项长期整改措施;出台规范性文件33项、修订12项、废止28项,文山会海等四风问题整治成效明显。红花岭环境污染等历史遗留“老大难”问题得到初步解决。依法行政得到加强。认真执行人大及其会各项决议决定,坚持定期向人大报告、向政协通报工作,自觉接受区人大及其会的法律监督、区政协民主监督和新闻媒体的舆论监督。办理人大建议83件、政协提案111件;3项人大重点建议、1项政协重点提案办理情况接受票决,评价结果均为满意。廉政建设深入推进。强化行政执法和效能监察,推进审计监督全覆盖,始终对腐败行为保持高压态势,严肃查处违法违纪案件,追究失职渎职行为。全面开展人、财、物“三清”专项行动,摸清家底,统一纳入监管体系;强化财力资源统筹管理,政府采购节约资金9100多万元,“三公”经费总体下降42.9%。

去年,我区统计、后勤、侨务、台务、民族宗教、国防、双拥、档案、保密等部门,以及驻龙岗的税务、金融、海关、检验检疫、国安、邮政、电信、烟草、盐务、地质、新闻等单位,也开展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各位代表!过去一年,面对转型升级的挑战和考验,我们积极争取高端资源的注入,更加注重发展的系统性和协同性,着眼长远,前瞻谋划,采取一系列针对性措施稳增长、调结构、优环境、惠民生,交出了一份来之不易的答卷。成绩的取得,是市委、市政府和区委坚强领导、科学决策的结果,是区人大、区政协、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社会各界鼎力支持和有效监督的结果,是全区人民团结拼搏、共同奋斗的结果。在此,我谨代表龙岗区人民政府向龙岗区及坪山、大鹏新区全体人民,向全体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向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社会各界人士,向驻区单位、驻区解放军和武警官兵,向所有关心支持龙岗发展的同志们和朋友们表示最衷心的感谢和最崇高的敬意!

在取得成绩的同时,我们还要看到,与现代化国际化先进城区的目标相比,与全区人民的期望相比,还存在不少差距:一是龙岗发展的内外部环境总体趋紧,稳增长、调结构、转型升级难度加大。二是经济增长的动力转换还不够快,引进的创新要素落地力度还不够,区域创新能力有待提升。三是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仍然突出,产业西强东弱,城市西弱东强,产城融合任务依然艰巨。四是公共服务的均衡化、优质化水平还不够,特别是高水平医疗、高质量教育、高效率交通等配套还不完善,不能满足群众更高的需求。五是体制机制改革有待深化,一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还不到位,制约龙岗转型发展的深层次矛盾凸显,改革攻坚任务艰巨。六是政府现代化治理能力有待提升,社会矛盾呈多发高发态势,新常态下的法治、自治、共治体系还不健全,干部队伍的作风转变、执行力建设、廉政建设还有待加强。对这些困难和问题,我们要认真面对,努力解决。

二、20xx年工作任务。

20xx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方略的开局之年,也是全面完成“”规划的收官之年,做好今年工作意义重大。市委、市政府决定将今年确定为“改革攻坚年、工作落实年”,我们必须科学认识新常态,主动适应新常态,以改革和创新引领新常态,坚定不移地实施“高端引领、创新驱动”的主导战略,增强战略定力,切实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改革开放、法治建设、创新发展、包容发展和推进区域一体化发展等方面大胆探索、率先破题,力争在新一轮竞争中把握先机、赢得主动。

今年工作的总体思路是:深入贯彻党的和xx届三中、四中全会及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落实、对深圳重要批示指示精神,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按照市委在“四个全面”上勇当尖兵和市政府打造深圳质量、制定深圳标准的要求,围绕区委“123456”战略部署,以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把转方式、调结构放到更加重要位置,突出创新驱动,狠抓改革攻坚,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全面推进依法治区,完成好“”规划目标,谋划好“十三五”发展任务,促进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努力奋斗。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8.5%左右,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0%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增长8.5%左右,一般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长10%左右。重点做好以下六个方面工作:

(一)坚持创新驱动,构建知识为本、活力迸发的创新生态体系。

抢抓深圳成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机遇,以创新驱动为核心战略,出台《龙岗区创新驱动发展行动计划(20xx-20xx年)》,统筹推进技术创新、产品创新、机制创新、商业模式创新、市场创新,着力构建龙岗特色的创新生态体系,营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氛围,打造深圳辐射粤东、粤北的东部创新中心。

加速高端创新要素集聚。加快推进北理莫斯科大学、吉大昆士兰大学等落地建设,跟踪推进香港城市大学、皇家墨尔本理工大学、康奈尔大学、英属哥伦比亚大学等高校加快落户;在华为科技城、平湖金融与现代服务业基地、宝龙新能源基地等重点区域布局若干与周边产业相关的特色学院。推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先进信息技术产业基地、深圳智能制造研究院等重点项目建设,加快深圳市中物工程技术研究院中试基地等项目落地,新增市级以上创新平台12家。充分发挥华为的集聚和辐射效应,优化华为周边创新生态环境,以硅谷为标杆打造创新生态示范园,探索龙头企业带动区域创新发展新模式。大力支持高科技企业建设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工程实验室、企业技术中心、企业重点实验室等研发机构。

大力发展科技服务业。出台促进科技服务业发展政策,培育技术转移中介服务机构,引进建设工业设计、质量检测、电子商务、创业孵化、人才培训等公共服务平台,打造完善的科技创新服务链。探索政策性股权投资方式,健全股权、债权、产权相结合的科技投融资体系,打造覆盖创新企业全生命周期的创投基金链。发挥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基金引导作用,通过研发资助、股权投资等方式支持种子期、初创期中小微企业技术创新活动。

促进多层次的协同创新。突出校企联盟,引导院校科研团队与相关产业链的企业结为“创新共同体”,使院校科研活动融入本地创新体系。突出企业合作联盟,围绕共性技术、关键技术、前瞻性技术,鼓励企业、行业构建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发挥“硅谷—龙岗直通车”等平台作用,促进国内外创新技术、人才、资讯、资本的高效互通。发挥龙岗作为深莞惠经济圈几何中心的地利优势,探索加强与东莞、惠州、汕尾、河源等区域的协同创新,当好深圳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向东发展的桥头堡。

优化创新创业环境。制定出台创客空间、创业苗圃培育扶持政策,着力在科技企业孵化器、企业研发准备金制度、科技成果转化、创新产品与服务远期约定政府购买等方面出台改革力度更大、含金量更高的政策措施。促进知识产权服务业发展,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和利用。推广龙岗天安数码打造创业大道的经验,全面提升创新产业园区的创业环境。完善政企联合机制,举办中美移动互联网研讨会、国际创客周等活动,吸引各类创新团队和人才到龙岗创新创业。培育创新创业文化,营造崇尚创新、尊重创业、重视青年创新创业的良好氛围。

(二)坚持质量引领,实现更长时期、更高质量、可持续的稳定健康增长。

大力实施质量强区战略,突出质量、标准、品牌共建,做好结构调整的“加减法”,打造结构更优、内生动力更足、竞争力更强的龙岗经济升级版,打造深圳湾区经济发展的战略腹地。

注重增量高端化。依托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引进新材料、新能源、机器人、智能装备等产业重大项目,力争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超4000亿元。依托国际低碳城和阿波罗未来产业城,引进和培育航空航天、生命健康等未来产业。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大力引进风险投资机构,加强与银行、证券等金融机构合作,鼓励发展融资租赁、互联网金融、供应链金融等金融新业态,形成支撑创新创业的金融服务产业体系;准确把握消费升级趋势,积极培育电子商务、体育健身、文化旅游等消费新热点;以“龙岗大道现代服务业走廊”为主轴,重点打造龙岗中心城市级商业区及布吉、南湾、龙岗、横岗等区级商业中心。

加速存量优质化。大力推动新一轮技术改造,提升存量产业的价值含量和知识含量。创建“全国时尚眼镜产业知名品牌示范区”,推进横岗眼镜时尚创意e城建设,全面提升眼镜等传统优势产业的质量效益。以坂李大道开通和地铁10号线建设为契机,依托平湖及李朗片区重大物流产业项目,着力发展高端物流和跨境电商服务产业。加快社区经济转型,鼓励社区以土地、物业、资金入股优质企业,探索多元化发展模式,实现产业高端化、工业园区化、社区特色化发展。

推动产业载体规模化。分片区、分阶段推进工业区改造升级,通过拆除重建、综合整治等方式,加快旧工业区改造升级,打造一批适应不同产业需求的专业园区,布局一批低成本的创客空间、创业苗圃。加快创新型产业园区建设,吸纳优秀园区加入创新产业园区计划,提升创新型产业园区总体质量。成立专项基金,推动创新型产业用房回购试点建设运营;加快创投大厦、龙岗智慧家园等建设,全区新增创新产业用房80万平方米。

促进企业服务高效化。提升园区专业运营团队的服务能力,健全“市、区、街、园”四级联动的企业服务体系。明确企业问题反馈和解决的“标准动作”,打造“标准化”企业服务流程。创新企业服务方式,推动中国南方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区建设,制定园区总体规划,力争园区挂牌运营;实施中小企业上市培育工程,推动5家企业在新三板ipo上市或前海股权交易中心挂牌;发放“企业服务卡”,提供个性化专业服务。提高企业服务水平,加强服务队伍的知识储备和更新,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完善园区周边道路、公交、文娱等市政和生活配套设施,加大园区周边环境综合整治力度。

(三)坚持产城融合,加快建设多元融合、复合共生的新城区。

坚持以高水平规划引领城市现代化,以精细化管理提升生产生活环境,按照“以产兴城、以城促产、产城融合”的路径,推动生产生活生态“三生一体”、校区园区社区“三区联动”发展,打造山环水润、龙凤呈祥的城区形态。

坚持高水平规划引领发展。颁布《龙岗区综合发展规划》,实施《龙岗区产城融合行动计划》,启动近期建设与土地利用规划的编制工作。强化项目实施与规划衔接,将发展规划有效转化为具体项目;优化前期工作推进机制,提高规划设计水平、质量、效率。保障规划落地空间,统筹推进土地整备、城市更新和历史遗留问题处理,推进重点区域及华为综合医院、清林径引水调蓄工程等重点项目土地整备,完成土地整备3平方公里;坚持连片统筹、产业为先,推进岗头工业区等重点城市更新项目,新增供应用地面积73万平方米。

强力推动重点区域联动发展。大运新城围绕深圳国际大学园建设,继续推进“1平方公里”用地清理及出让,加快街坊式整体开发,推动香港中文大学(深圳)项目一期工程、北理莫斯科大学建设,推进吉大昆士兰大学项目前期工作,完成产学研基地、核心商务用地土地出让。国际低碳城加快推进启动区和拓展区建设,推动深圳国际太空科技学院前期工作,开工建设中美低碳建筑与社区创新实验中心,筹备第三届低碳城论坛。华为科技城坚持城市更新、总部经济和市政建设并举,加快天安云谷招商工作,推动天安云谷二期开工建设,华为科技城外国语学校按期开学。平湖金融与现代服务业基地按照“共建共赢”的运作模式,加快二、三期土地整备,推进公共配套设施建设,良安田安置区主体封顶。阿波罗未来产业城强化与深圳国际大学园的功能互动,加大土地整备力度,推进启动区基础设施高质量建设。

全力加快基础设施建设。立足建设公交主导的交通导向型城区,优化调整公交接驳轨道站点的线网。加快地铁3号线东延段前期工作,力争地铁10号线建设全面启动。加快红棉路、坂李大道、沙荷路西段等续建进度,布坂联络道、内环北路等新建项目开工建设,打通6条断头路。建成4座人行天桥,优化调整公交线路15条,辖区500米范围公交站点覆盖率提升至93%。提升城市基本保障能力,推进23个污水支管网建设,建成污水管网40公里,改造社区供水管网240公里,完成优质饮用水入户工程一期项目,新建中压市政燃气管道12公里。

全面提升绿色低碳发展水平。落实《龙岗区低碳发展策略研究》和近期行动计划,制定碳排放清单,推进重点低碳项目建设。制定山体公园保护规划,严格执行深圳市绿色建筑促进办法,新建建筑100%达到绿色建筑标准。深入实施“美丽家园”行动,新建绿道10公里,增设公共自行车服务驿站20个,新建社区公园10个,创建五星级公园1个,启动区儿童公园规划。推动深圳东部环保电厂规划建设,力争打造成依法治理、低碳环保、多方共赢的典范。完成红花岭低碳生态环境园公园化建设。以更高标准推进河流治理,还河于民,让人民群众享受亲水乐趣。加快梧桐山河、龙西河、四联河综合整治,推进布吉河、丁山河等河流综合整治前期工作,完成南坑水库等5个水库水土综合治理。总结推广布吉街道“治脏、治乱、治堵”经验,建立长效机制,加强人口密集区域综合整治,推动城市精细管理常态化。深入推进生活垃圾减量分类管理试点工作,提高环卫保洁经费保障标准。持续推进城市公共文明提升工程,提高生态环境文明指数。

大力推进智慧城区建设。进一步完善门户网站、移动办公、网上办事大厅、行政服务大厅等信息系统,建立集信息展示、指挥调度、决策支持于一体的智慧城区运行平台,构建区域政务大数据与决策分析平台。建立统一的信息惠民微信公众平台和app平台,逐步扩大智慧教育、智慧医疗的覆盖面,推进无线城市二期项目,无线局域网免费接入服务覆盖200个公共场所,提高4g网络覆盖率,实现智慧公共服务普惠化。出台园区信息化建设标准,打造一批智慧园区、智慧社区示范点。

(四)坚持发展为民,不断提升民生幸福水平。

按照“保基本、促高端”的思路,坚持需求导向、问题导向,开放式集聚优质资源,持续加大投入,在九大重点民生领域安排支出115.8亿元,同比增长12.3%。

促进教育均衡优质多元发展。持续加大教育投入,公办学校正编教师占比提高2个百分点。加快与华南师范大学等知名教育机构合作办学,引进一批高端教育人才。推进布吉实验小学等政府资助学校试点改革,创新基础教育管理体制,进一步探索以办学体制、评价机制为重点的现代学校管理制度。办好3所新开公办幼儿园,新增10所普惠性幼儿园,新改扩建5所中小学,新增义务教育学位7600个。实施“民办学校质量提升”工程,鼓励民办教育、学前教育、职业教育优质特色发展,推进职业教育与产业深度融合。研究规划建设国际学校,满足高端教育需求。

推进医疗卫生事业质量规模双提升。深入推进医疗卫生“三名工程”建设,引进高水平医疗机构和团队,推进国际诊疗中心等项目,创建全国基层中医药示范区,加大对重点学科(实验室)、特色学科的扶持力度,通过结对共建、学科植入建设20个专科联盟。加快横岗人民医院改扩建主体工程建设,推进区骨科医院新建工程,区中医院增开病床150张。在全市率先建成卫生区域信息化系统,实现医院、公共卫生机构、社康中心的信息互通和资源共享。优化工作流程,推广“先诊疗后付费”服务模式。开展社康中心标准化建设,加快社康中心设备标准化配置。做好急救、疾控工作,健全重大传染病联防联控机制。

加快发展文体旅游事业。引进nba中国赛、高尔夫球欧巡赛等国际赛事,继续办好atp深圳公开赛、wta深圳公开赛、三大音乐节等大型赛事和群众文体活动。争取市级文体设施落户龙岗,支持社区、园区“三小”文体设施建设。开工建设布吉文体中心,加快横岗、龙岗、坂田等街道文体中心前期工作,新建和改造200个文体活动场所,新增文体设施面积13万平方米,人均公共文体设施面积达到0.89平方米。抢抓国家扶持旅游消费机遇,谋划、规划丰富多元的旅游产品,推出绿色低碳游、民俗文化游、科技创新游、绿道骑行休闲游等特色线路,开展客家文化旅游体验季、客家风情节等活动。推进鹤湖新居、茂盛世居等客家民居分类保护、改造与利用试点,提升客家文化影响力。

提升社会保障水平。完善大职业培训体系,促进300名户籍人员实现创新创业,带动就业1万人以上。培育养老服务产业,推动布吉、横岗街道敬老院转型升级试点。加强对残疾人、孤儿的帮扶救助,扩大困难群众公益服务项目的覆盖面。做好退役军人安置工作,争创“全国双拥模范城(区)”六连冠。继续抓好对口帮扶、双到扶贫和援疆工作。加快保障性住房建设,新开工1200套,竣工及基本建成3000套。

强化公共安全治理。深入推进平安龙岗建设,突出科技强警,建立完善立体化治安防控体系。全面落实“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要求,强化消防安全、“三防”安全、交通安全等工作,深入开展火灾隐患重点地区整治,加强地面坍塌、危险边坡等排查整治,继续推进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积极开展城区公共安全评估。保持查控违建高压态势,确保违建零增量。全面推广信访调解司法确认制,健全劳资纠纷源头稳控体系。

(五)坚持深化改革,争创体制机制新优势。

坚持问题导向,着力推出有年度特色、利于长远制度安排的改革举措,狠抓改革措施落地,力争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重大突破,充分释放体制机制的创新活力。

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巩固行政权责清单工作成果,推进“阳光清单”工程。优化权责清单、负面清单和监管清单,清理审批、服务和监管事项,深化区、街道、社区事权划分工作,重点厘清街道与社区之间的权责,加强清单的动态管理和行政审批的标准化建设。优化快速推进、统筹联动、共建共享、督查考核等政府部门运作机制,建立健全公职人员常态化绩效考核制度,提高政府运行效能。推进政府职能转移,强化已转出政府职能的跟踪评估,确保政府转移职能“接得住、落得实”。完善和落实政府购买服务目录,探索在更多领域和工作实行以事定费。推进政务服务一体化、标准化建设,完善区、街道、社区三级政务服务体系,促进三级政务服务机构实现“五个规范”。

优化创新驱动体制机制。发挥高等教育服务机构作用,推动深圳国际大学园和特色学院优化布局,形成“智核”效应。成立技术转移促进中心,促进各类创新技术高效便捷转化。坚持“政府搭台、市场运作、企业唱戏、人才支撑”原则,大力推行网络招商、以商招商、协会招商、园区招商等招商新模式,加大高端企业和创新资源引进力度。落实国家“一带一路”发展战略,发挥前海政策优势和平湖金融与现代服务业基地空间优势,打造前海后陆(平湖)拓展区。整合人才服务资源,完善高层次人才创业资助、融资服务、子女教育、住房保障等政策措施,促进各类人才服务政策统筹联动,形成“引得进、留得住、用得上”的英才集聚局面;积极引入并发挥创新平台、产学研资联盟、高校院所等高端人才汇集平台,加快国际化创新人才集聚。

深化投资、金融、国企等改革。出台ppp模式管理办法,成立区ppp事务中心,建立ppp项目库,通过特许经营、合理定价、财政补贴等方式加强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推进土地资源市场化配置,鼓励企业利用未建的存量用地,在符合规划的前提下建设教育、医疗、文体和养老等公共设施,实现政府、社会资本及服务对象合作共赢。积极引导区城投公司市场化转型,发挥其在ppp事务中的重要作用。深化金融体系创新,鼓励发展“众筹、众包”等新型投融资方式,最大限度满足中小微企业融资需求。深化区属国企改革,稳步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打造投资控股、产业服务等平台,鼓励区投资管理公司等优势国企集团化发展,提升国企经营效益。推动公共资源交易一体化体制改革,整合工程建设、政府采购、社区集体“三资”、物业租赁等交易平台,实现公共资源交易一体化服务和“管办分离”。

推动社区转型和社区股份合作公司改革。落实基层治理体系改革“1+7”文件,探索法治、自治、共治的社区治理新模式。建立区、街道、社区三级民生实事常态化公开征集办理机制,推进“社区民生大盆菜”改革,每个社区安排200万元资金,推进小区文体设施完善、社区公园绿化美化、老旧小区环境整治、小区便民设施、公共设施维护提升和社区优质服务,实现由“政府配菜”向“居民点菜做菜”转变。鼓励开展社区转型发展规划,按照“片区统筹”思路,建立土地整备、城市更新和查违工作的统筹联动机制,通过土地增值收益的依法合理分配和开发成本的合理分摊,实现居民、社区、市场、政府的利益平衡和多方共赢。围绕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股权改革、资金资产资源管理及政企、社企分开,组织开展规范化、制度化、公开化、民主化管理建设,探索社区经济、城市、社会协同转型模式。

推进社会治理机制创新。推广“疏堵结合、合力督导”的城市管理机制,总结提炼流动摊档疏导示范点经验做法,在全区有序推开,实现城市管理难点向管理亮点转变。总结提升南湾街道历史遗留违建集中区域综合整治经验,按照“成熟一个,推进一个”的原则,逐步推广实施。推进按法治框架解决基层矛盾试点,深入开展基层社会矛盾纠纷大排查,完善涉法涉诉问题解决机制,建立化解基层矛盾的“龙岗模式”。打造劳资隐患信息预警平台,推动和谐劳动关系园区、和谐劳动关系企业建设,鼓励社区股份合作公司购买和谐劳动关系社工项目,发挥企业、法官、律师、志愿者等多主体在劳资纠纷调解中的作用。

(六)坚持依法行政,积极打造一流法治政府。

围绕打造“法治之区”目标,着力构建依法决策、依法履职、依法监督的全链条依法行政体系,加快建设职能科学、权责法定、执法严明、公开公正、廉洁高效、守法诚信的一流法治政府。

健全依法决策机制。完善重大行政决策公众参与、专家论证制度,强化重大行政决策风险评估和合法性审查,推动决策流程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加强政府法律顾问队伍建设,建立健全区、街道、社区三级法律顾问服务体系,充分发挥法律顾问在政府决策中的参谋作用。提高规范性文件制定水平,完善规范性文件发布前统一审查、实施后动态清理的机制,坚持立、改、废并举,进一步提高规范性文件的及时性、系统性、有效性。

依法履行政府职能。适应法治政府建设新要求,强化依法办事、狠抓落实及运用法治思维处理问题的能力,规范政府部门职权行使边界,消除权力设租寻租空间,做到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严格公正文明执法,加强行政执法主体规范管理。健全行政裁量权制度,严格执行行政处罚裁量权实施标准,压缩自由裁量空间。改造升级政务公开平台,推进决策公开、执行公开、管理公开、服务公开、结果公开,推进财政预算、公共资源配置、重大项目审批、公益事业建设等领域的政务信息公开。

加强行政权力制约和监督。自觉接受区人大及其会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区政协民主监督,坚持重大事项向人大报告和向政协通报制度。坚决执行区人大的决议决定,切实做好建议提案办理工作。认真听取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和人民团体的意见,广泛接受民主监督、媒体监督和社会各界监督。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强化行政执法监察、效能监察和廉政监察,加大违纪违法案件查处力度,保持惩治腐败高压态势。严格落实新《预算法》,推动建立现代财政体制,保障依法独立行使审计监督权,强化财政资金监管,严控“三公”经费支出。

各位代表,立足新起点,肩负新使命,龙岗新一轮的改革发展正蓄势待发。让我们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紧紧依靠并带领全区人民,奋发图强,锐意进取,改革创新,真抓实干,在新起点上开创龙岗经济社会发展新局面!

区政府政府工作报告篇十五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河东区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政协委员和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20xx年工作回顾。

过去的一年,区政府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区人大、区政协的监督、支持和帮助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解放思想,开拓创新,真抓实干,团结拼搏,积极应对复杂国际国内形势,圆满完成了全年目标任务,各项工作取得显著成绩。

一、加快调整产业结构,总体经济运行稳中有进。

区属生产总值预计实现200亿元,同比增长16%;区级财政收入38.2亿元,同比增长18.3%;固定资产投资111亿元,同比增长11%。新增注册企业866户,引进注册资金亿元以上的企业16家,500强及优势企业18家。实际利用内资到位额203.8亿元,外资额1.2亿美元,分别同比增长16.4%和14.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218亿元,同比增长12%。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下降4.1%。完成了“”规划中期评估工作,深入开展“促惠上”活动,有效地推动了区域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

全力推动重点项目建设,发展质量显著提升。积极推动中信城市广场、棉三创意产业综合体、恒盛商业广场、军凯广场、富都营门口地块、荣宝华润地块、东亚新华李公楼地块等项目开工;推动天津万达中心、嘉里中心、渤海银行总部、中粮大道、红星国际广场百货mall、缤纷盛世购物广场等项目加快建设进度;推动帝旺凯悦酒店、振业城中央、金地广场商业项目、雍华府商业项目等尽快竣工运营,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强有力支撑。经贸洽谈招商系列活动签约29个项目,签约总额248亿元。

全力推进土地资源整合,发展潜能不断释放。强力推动土地整理净地结片和资源整合工作,全年整理土地1848亩,突出抓好土地出让招商工作。壁板厂、轧钢五厂、奥的斯、棉三、娄庄子5个地块实现出让,共计出让面积834亩。刘台地块、万辛庄二期地块已净地结片。中储、建材仓库等地块正在全力推进控规调整等工作。

全力加快楼宇经济发展,聚集效应明显增强。积极落实《河东区楼宇经济园区认定及管理办法》及相应奖励政策,全年发放重点楼宇专项资金9200万元,带动楼宇投入自有资金开展提升改造、招商引资等活动。加快完善楼宇经济服务体系,河东区楼宇金融服务平台正式启动,法律、金融、行政、科技4个服务平台健康运转。11座亿元楼宇培育任务顺利完成,全区40座商务楼宇实现三级税收26.8亿元,同比增长39.36%。

全力优化金融产业结构,发展重心稳步转换。金融业持续健康发展,百汇小贷开业运营,旭日阔展小贷获批筹建,亚联财小贷开设河东分公司。渤海商品交易所在我区设立全国第一家“直营部”。10亿元津镕产业结构调整基金实质性运作,1亿元光大金控投资中心和5亿元海航集团租赁产业基金获批筹建。汇通融资租赁公司获批设立,注册资金1.18亿元,为我区新增一种金融业态;培育瑞灵石油、尚食电子商务上市,实现了“新三板”上市零的突破。安泰保险代理公司设立河东分公司。广发银行、滨海农商行开设河东支行,河东区与浦发银行、工商银行、人保财险开展了战略合作,在税收和贷款方面获得进一步的支持。

全力推进科技企业发展,产业转型成效显著。全年新发展科技型中小企业413家,完成年计划的207%;新发展小巨人企业5家;5家企业通过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帅领科技园完成亿元税收目标。先之轻工科技园改扩建工程竣工,东宁产业园项目建设稳步推进。科技创新水平持续提高,41个项目获得无偿资助和贴息金额共计1100余万元,6人入选“天津市新型企业家培养工程”;河东区顺利通过科技进步考核和全国科普示范城区中期考核验收,全区专利申请和授权量保持全市先进水平。

全力加强商业载体建设,商务商贸持续繁荣。天津万达文华酒店投入运营。远洋未来广场、河东金街、一商茶叶城河东新店建成开业;东海商厦优化了招商方案,考察筛选引进优质企业。举办了河东区餐饮企业发展论坛、端午商贸文化节、啤酒节等商务商贸活动,进一步提升了商贸服务业知名度和社会影响力。新建鼎信菜市场开业运营,改造提升阳安里和汇贤里菜市场,在市内六区中率先完成任务。

二、增强城市建设管理,生态宜居水平显著提升。

以美丽河东一号工程为牵引,强化责任,加大“三清一绿”治理力度。

强化基础设施建设,综合保障能力更加完善。完成倚虹中里等16个小区的148.9万平方米供热计量及节能改造任务,全年新增供热面积65.15万平方米。全年节水40万吨。新建住宅小区甬路33272平方米。真理道、十一经路雨水泵站已竣工并投入使用。十经路、九经路断面改造实现通车。新建公建、配套和文化设施39处,城市服务和保障功能不断完善。

强化综合整治成果,市容环境面貌持续改观。对顺达路等6条道路实施整治提升,完成建筑整修28.7万平方米。城际铁路沿线河东段建筑整修94栋、31.1万平方米。新建提升绿地5293平方米,更换卫国道和昆仑北路行道树木760株。建设4.2万平方米河东文化公园惠民项目,周边受益群众达20万人。组织开展环境卫生清整、非法小广告和脏污废旧机动车专项治理工作。强化街容立面和夜景灯光管理。加快环卫设施建设步伐,提升环境卫生整体作业质量,全区主要道路已全部实施机械化扫保。

强化生态城区建设,城区环境不断净化美化。主要污染物减排再上新台阶,天津第一机床总厂、来安里供热站、汇贤里供热站改燃并网结转项目,分别削减二氧化硫75.88吨、氮氧化物84.625吨。落实供热锅炉改燃项目,削减煤炭消费0.4万吨。加大绿色社区、绿色学校和生态宜居小区的创建力度,市级“绿色社区”已达11个,超额完成创建指标。严把项目审批关,严防“两高一低”项目上马,从源头上构筑防止污染屏障。

强化旧楼提升改造,城区人居环境不断改善。全年共完成401万平方米旧楼区提升改造任务,涉及工业大学、汇贤里、福东里等80个小区,约5.3万户居民受益。开展居民小区环境综合整治活动,共拆除居民区各类新建违法建设296处7733平方米。对全区未启动危陋房片进行调查、补证和分析测算,并与市相关部门积极沟通,已初步形成工作思路。

强化城区常态管理,科学管理水平明显强化。加大对重点地区、各级道路、居民社区和城乡结合部的环境治理和考核力度。制定并实施《河东区关于实施网格化城市管理的实施方案》和《河东区城市管理考核办法》。完善区级数字化中心、执法和环卫二级平台建设,实现市容环境视频监控的资源共享。天津站地区全面提升管理水平,保持了站区安全稳定、秩序井然。

三、着力改善民计民生,社会管理创新积极推进。

社会保障水平稳步提升。全年实现新增就业4万人,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6%以内。积极有效地开展社会保障扩面工作。积极落实增收政策,最低工资标准由1310元调整为1500元。完成低保调标工作,支出低保资金2.1亿元。慰问救助困难群众、困难职工7126户,救助金额746万元。将临时救助纳入日常工作,为困难群众发放361万元临时救助金。为全区302户低保户免费安装暖气。新建社区食堂2个,完成2座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建设。高标准完成了“全国阳光家园示范区”和“全国残疾人文化体育建设示范区”创建工作。

教卫文体事业蓬勃发展。教育教学质量再上新水平,深化素质教育改革,我区通过了教育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达标验收,圆满完成义务教育现代化建设年度任务。特色开云KY官方登录入口 实验项目全面推进,开云KY官方登录入口 现代化达标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果。接收红星国际等3所配套幼儿园,最大限度满足学前教育需求。强化疾病预防和控制及医疗质量管理,完善社区卫生服务管理机制,12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共组建100个家庭责任医生团队,服务受益超过2万人,东新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被授予“全国示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称号。成功举办天津市第七届暨河东区第九届家庭文化艺术节,协办天津市首届欢乐家庭冰雪文化旅游节;开展“文化社区、文化楼门”试点活动,创建文化楼门40个,建设城市书吧11所。成功举办河东区第七届全民健身运动会,组队参加天津市第四届“体彩杯”全民健身运动会。成功承办第六届东亚运动会体育舞蹈比赛。区体育局、区青少年业余体校、河东体育健身园被国家体育总局授予20xx—20xx年度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

社区管理水平大幅提高。创新社会治理,推广完善“居民自治、群众诉求、矛盾调解、邻里互助”四个机制建设,开展区级机关服务群众联系社区工作,开展美丽社区、和谐社区示范单位创建活动。完善社区工作人员任用选拔机制和职业化管理。积极推进社区物业管理纳入社会管理,完成物业管理覆盖227个小区。社区居委会和社区信息化建设实现全覆盖,社区居委会办公经费和社区工作人员待遇得到显著提高,全年完成12个社区居委会办公服务用房达标工作。

安全稳定工作扎实有效。完善信访代理制,不断拓宽信访渠道,信访稳定工作和群众工作紧密结合,矛盾纠纷排查调处、领导干部接访下访得到落实,化解了一批信访疑难问题。积极维护群众合法权益、及时反映社情民意、着力促进社会稳定。社会综合治理成效明显,社会治安状况继续保持全市较好地区之一。加强质量技术监督、食品药品监管和市场物价管理。深入开展“安全生产年”等活动,严密组织安全生产大检查和消防、交通安全专项行动,全区安全生产形势保持平稳态势,我区荣获20xx年安全生产月全国先进单位称号。

各项社会事业快速发展。广泛深入开展“中国梦”学习宣传活动,组织第二届“河东区五好楷模”评选活动,积极开拓志愿服务活动,不断提升市民文明素质。人民防空、防震减灾和国防后备力量建设不断加强。第三次经济普查工作扎实开展。人口计生、妇女儿童、民族宗教、对台工作、侨务外事和档案、保密等各项工作取得新成绩。高标准完成新一轮双拥模范城中期考评工作。

四、加强民主法制建设,政府服务效能不断提高。

积极推进依法行政,政府服务效能全面提升。扎实推进依法行政、行政复议、行政争议化解等工作。“六五”普法中期检查圆满完成,法律服务、法律援助工作得到加强,“民主法治示范社区”创建活动深入开展。进一步强化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完善应急管理机制。积极推行政务公开和政府信息公开,加强政府督查工作。区政府连续五年被市政府评为依法行政考核优秀单位。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全年办理各类许可审批事项73099件,受理企业咨询11万件,实现审批服务再提速20%。

积极办理建议提案,为民服务工作得到加强。坚决贯彻区委决策部署,自觉接受区人大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区政协的民主监督,广泛听取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和人民团体的意见。认真贯彻落实区人大及其会决议、决定,自觉做到协商于决策之前。坚持与区人大、区政协的沟通联系制度,积极向区人大和区政协报告通报政府工作。认真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222件,解决率75%。河东区连续两年被市政府评为“建议提案办理工作先进承办单位”。重视发挥为民服务网络、公仆接待日和政府热线作用,强化“政民零距离”专栏工作,及时解决群众反映的各类问题12142件。

积极加强自身建设,公务员队伍素质不断提高。高度重视加强领导班子建设,认真贯彻民主集中制,严格落实“三重一大”,坚持依法科学民主决策。进一步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全面实行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加强和完善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加强和创新机构编制管理。扎实开展“解放思想,创新发展”大讨论活动和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激励广大干部干事创业。加大源头治腐和行政执法监督力度,廉政建设、行政监察工作得到进一步加强。

大力改进工作作风,树立和维护政府良好形象。区政府和政府各部门严格按照“八项规定”,着力解决四风问题,深入开展以“十查摆、十整改”为主要内容的正风肃纪专项工作。研究整改“三公”问题,及时更换超标准用车,研究制定厉行节约、缩减外事活动、深入基层调研、密切联系群众等具体措施。完善财经纪律等。

规章制度。

进一步强化责任务实作风较好地树立了政府和领导干部的良好形象。

各位代表,在过去的一年里,我们积极应对严峻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迎难而进,逆势而上,实现了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成果令人鼓舞,成绩来之不易!它凝聚着全区人民的智慧和力量,倾注了全区广大干部群众的心血和汗水。在此,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全区人民,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社会各界人士,向为河东区发展做出贡献的同志们,向关心支持河东区发展的朋友们,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一定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对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和差距要有清晰和准确的认识。主要是:我们推动全区科学发展、创新发展、转型发展的水平还不够高,地区综合实力提升速度还不够快,区域发展还不够均衡;研究破解发展重点难点问题的招法还不够实,保障和改善民计民生的任务还比较重;转变政府职能、充分调动大家干事创业积极性的方法还不够多;个别公务人员危机意识、创新意识、责任意识和实干意识还有所欠缺。这些问题应引起高度重视,采取更加有力措施,在今后的工作中认真加以解决。

20xx年工作任务。

20xx年是贯彻落实党的xx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深化改革的开局之年,是攻坚克难、全力推进“”规划的提速之年,是蓄势发力、努力形成后发优势的突破之年。我们一定要增强机遇意识、改革意识、创新意识、责任意识和实干意识,多谋善断、奋发有为,在应对挑战中抓住机遇,在区域竞争中抢占先机,在转型发展的关键节点上实现更大突破。

20xx年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是: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和xx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市委十届四次全会、区委十届六次全会部署,紧紧围绕实现“金贸河东”功能定位和加快建设美丽河东,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把改革创新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各个领域各个环节,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更加注重转方式调结构,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更加注重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合力攻坚,务求实效,全力推动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更大进展,使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区人民,始终保持社会和谐稳定。

20xx年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区属增加值现价增长16%,区属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保持95%;区级财政收入增长16%;全社会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6%;区属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3%;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8%以内;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下降3.5%。实际工作中力争实现主要经济指标增幅好于预期。

要重点抓好以下四方面工作:

一、更加注重结构调整,在转变方式中增强经济效益。

着眼调结构转方式这条主线,狠抓大项目小巨人楼宇经济,不断蓄积发展后劲,努力走出高端化、内涵式、服务型发展路子。

(一)加快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做强金融服务业。推动浙商银行等金融机构选址开设支行,引导民生银行、兴业银行建立社区银行;推动渤商所、中储公司合作开展供应链金融业务;促进1-2家企业进行股份制改造为上市打好基础,支持福信集团打造市级融资服务中心,服务人保大厦打造亿元楼宇;培育1-2家小额贷款公司;加强金融业监管和协调服务,促进银企对接,帮助中小企业解决融资难问题。做优商务商贸业。全力推动嘉里中心、金地国际广场年内开业,加快推进红星国际百货mall等项目建设,盘活东海商厦。积极引进国内外实力企业和知名品牌落户河东。加强社区商业建设,提升改造阳光等4个菜市场,创建中山门示范菜市场,完善2个社区商业中心,发展4-5家早餐连锁网点。做实新兴产业。研究制定河东区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和扶持政策,加快推进电子商务、物联网、服务外包等新兴产业,加快建设新兴产业发展示范园区。

(二)加快推进重点项目建设。把土地资源整合与产业发展结合起来,通过引进大项目好项目,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继续抓好鲁山道小二楼、东纵二期等11个点位的房屋征收工作,启动地铁2号线红星路等3个点位的房屋征收工作,全力实现鲁山道小二楼松阳里、汪庄子、井冈山路等10个地块净地结片,全年计划完成6万平方米的房屋征收和土地整理任务。强力推进建材仓库、中储、大直沽刘台等10余个地块的挂牌出让。强化责任落实,全力推进总建筑面积678.5万平方米、总投资额965.5亿元的29个重点项目的竣工开业、在建提速和开工建设。健全工作责任制,完善激励机制,形成全区联动、部门互动、齐抓共管的“全员招商”格局。借重用好首都资源开展招商推介活动,力争引进更多的大项目好项目落户河东。全年引进超亿元项目企业10个以上,500强优势企业1-2家。完成国内招商引资230亿元,其中利用境内市外资金110亿元,分别增长15%和10%。实际利用外资到位额增长12%,外贸出口总值增长12%。

(三)加快推进科技企业发展。大力实施《河东区科技小巨人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xx-20xx)》,认真落实各级扶持政策,积极搭建产学研平台,提高科技创新和人才创业能力。鼓励以企业为主体的自主创新,实行“一企一策”,着力培育技术含量高、产业规模大、市场前景好、税收贡献率大的科技小巨人企业。继续做好高新技术企业的推荐认定工作。加快东宁产业园、信华金融科技园等载体建设,先之科技园年内完成招租并产生效益。全年新发展科技型中小企业400家,总数达到1900家;培育科技小巨人5家,总数达到29家;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继续保持全市先进水平。

(四)加快推进楼宇经济升级。建立健全责任、招商、激励、服务机制,巩固第一批亿元楼宇经营效益,重点推介第二批亿元楼宇项目,下功夫培育第三批亿元楼宇项目,积极打造亿元楼宇和留区税收千百万楼宇,进一步提升楼宇经济的质量和效益。年底前,确保第二批楼宇项目税收全部过亿。建立河东区楼宇经济产业发展促进会,搭建楼宇对接政府部门、开展招商活动、指导产业发展的综合性服务平台。完善楼宇经济奖励办法,实行楼宇园区资源领导包楼制,充分调动街道、部门、楼宇主办方和入驻企业的积极性。

(五)加快推进民营经济转型。毫不动摇鼓励、引导、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制定并出台河东区民营经济工作实施方案和奖励政策,创造更加公平的市场环境、政策环境和社会环境,推动民营经济向科技型、服务型、外向型、规模型、集约型发展,进一步激发民营经济活力和创造力。加快建立民营企业服务中心,年内培育1-2个民营企业集团。

二、更加注重生态宜居,在强化功能中提升城市品质。

着眼建设和管理这个重点,打造自然生态环境,提升城市载体功能,努力推进美丽河东建设。

(一)推进自然生态城区建设。实施“三清一绿”行动。实施清新空气行动。加强对高效除尘脱硫设施的运行管理,依靠结构调整和科学管理减排,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4项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分别比20xx年下降2%,力争实现可吸入颗粒物pm2.5年均浓度比20xx年下降5%的目标。全面监控中小工业企业,坚决控制新增工业污染源。深入开展整治违法排污企业专项行动和环境安全百日大检查活动。实施清洁社区行动。年内实现三个“全覆盖”:社区居委会组织建设实现全覆盖;全区452个小区物业管理全覆盖;旧楼区综合提升改造全覆盖。完成481万平方米的121个旧楼区提升改造任务。创建15个美丽社区,总数达到30个。实施清水河道行动。配合推进河道清淤、水系联通、堤岸改造等工程建设,实现河流水系水清岸绿。加大对水处理设施运行管理力度,强化海河段面水质监测,确保水系水质均达到v类及以上标准。实施绿化美化行动。提升卫国道、东南半环快速路等重点道路绿化水平,其中六纬路沿线新建提升绿地2万平方米。提升改造22万平方米的桥园公园,将其建设成为河东生态游乐园。

(二)完善城市公用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路网建设,继续推进雪莲南路、沙柳南里等4条道路的跨转建设工作,启动建设龙宇路、国泰路2条道路,积极配合推进东纵快速路跨华龙道与华昌道和环宇路跨月牙河线桥2座桥梁建设。提升公用设施水平,继续完善城区水、电、气、热等设施,完成郑庄子和卫国道雨水泵站建设;加快推进道路、排水设施建设,力争达到次干线道路综合完好率87.5%,支线道路、街坊里巷道路综合完好率76.5%。开工建设太阳城环卫综合设施项目,年内具备使用功能,做好红星美凯龙等规划小区的环卫设施配建工作。巩固创建节水型城区成果,全年节水40万吨。切实抓好“煤改燃”工作,新增供热面积25万平方米,全区集中供热率达到95%以上。

(三)巩固市容环境综治成果。积极争取政策、项目、资金,继续开展市容环境综合整治工程,重点搞好六纬路市容环境综合整治和部分重点道路建筑整修、牌匾规范以及海河沿线、十一经路等道路夜景灯光维修维护工作,不断提升道路景观环境质量。坚持集中整治、巡查控制、岗勤值守相结合,将执法管理重点逐步向三、四级道路延伸,向结合部地区延伸,向居民区延伸。继续加大对违章建设、乱摆乱卖聚集点、脏乱点位和居民区环境秩序的治理力度,为群众创造良好居住环境。全力做好市级卫生区复审工作。

(四)提高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按照“条块结合、属地管理”的原则,健全区、街、社区三级网格体系,进一步扩大社会管理网格覆盖面。完善落实城市管理长效机制,建立高效能的快速反应处置机制,实现发现、反馈、监督、考核四位一体的刚性闭合管理流程,城市管理、巡查、执法的有效衔接。加大对天津站及周边地区综合管理力度,整顿运营秩序,实现站区管理服务全天候、全方位、全覆盖,全力打造“五星级”站区。完善流动人口管理服务机制体系建设,有序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三、更加注重民生改善,在构建和谐中推动社会建设。

着眼关注和改善民生这个根本,千方百计为群众谋利益、办实事,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区人民。

(一)持续保障改善民生。以创业带动就业为重点,千方百计扩大就业,预计年内新增就业4万人。做好职工增收工作。继续落实各项社会保险制度,做到应保尽保。进一步加强帮扶助困工作,强化低保动态管理,不断完善三级救助机制和扶贫助困网络。完善95081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建设。建设1-2个社区托老所,社区配餐中心服务老年人覆盖率达到100%。着力推进还迁安置房建设,加强对公租房、公用公房、直管公产房屋的管理,加快推进危陋房屋改造。加强国防教育和国防后备力量建设,做好优抚安置工作,开展双拥共建活动,建立和谐牢固的军政军民关系。认真落实各项惠残政策,扩大残疾人受益面。

(二)均衡发展各项事业。努力办好人民满意教育。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深化招生考试制度改革,继续实施教师专业化发展学校建设工程和未来学科名师培养工程。全面完成红星国际等小区幼儿园教育资源的配套和中心东道小学、友爱道小学改扩建工程。推进普通开云KY官方登录入口 特色实验项目建设,启动初中学校特色建设工程,促进学校多样化特色发展。持续提升卫生服务水平。推进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标准化建设,开展“基层医疗机构放心药房创建”活动。加强公共卫生服务机构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提高公共卫生服务质量,提高疾病预防与控制能力,确保一类疫苗接种率在95%以上。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强化食品药品安全责任监管。不断增强文化发展实力。进一步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强化音乐街管理,办好第七届社区文化艺术节,协办20xx中国旅游产业博览会及中国旅游产业节,办好第二届天津市欢乐家庭冰雪文化旅游节,促进文化旅游产业升级。加快推进直沽文化艺术中心建设。全力打造体育强区。加快提升改造河东体育场,安装更新社区体育健身器材600件以上。组队参加市第十三届运动会、市第五届“体彩杯”全民健身运动会,竞赛成绩继续保持全市前列,实现竞技体育、群众体育新突破。

(三)积极培育生态文化。全面实施《美丽河东建设纲要》,深入开展“中国梦·我的梦”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和“共建美丽河东、共享美好生活”生态文明教育活动,宣传和倡导节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深化文明单位、文明社区、文明楼栋创建活动,开展以“关爱他人、关爱社会、关爱自然”为主题的志愿服务活动,倡导移风易俗,破除陈规陋习,反对封建迷信,提升城区文明程度和市民文明素养。

(四)加强创新社会治理。坚持系统治理,实现政府治理和社会自我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坚持源头治理,深化社区建设“四个机制”,夯实社会稳定基础;坚持综合治理,加强各级信访干部队伍建设,完善和落实领导干部接访下访、信访代理和三级排查化解等制度,健全社区服务管理信息平台,畅通信访渠道,及时反映和协调群众各方面各层次利益诉求,化解各类矛盾,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坚持依法治理,加快推进法治河东建设,深入开展“法律六进”活动,扎实做好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工作,健全社区矫正制度。加快推进平安河东建设,加大突出治安问题排查整治力度,加强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依法有效地打击各种犯罪行为,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和满意度。落实企业主体责任和政府安全生产监管责任,坚决防止较大安全事故发生。加快推进人防应急指挥中心和地下工程项目筹建工作。做好民族、宗教、侨务、外事、对台、档案、保密、人口计生、妇女儿童、离退休等各项工作。

四、更加注重自身建设,在转变职能中提高行政水平。

着眼建设法治型和服务型政府这一目标,不断提高行政水平和执行能力,切实担负起改革发展稳定的重任。

(一)深化法治型政府建设。坚决执行区人大及其会的决议决定,主动开展与人民政协的政治协商,高质量办理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建议提案,广泛听取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和人民团体的意见,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高度重视司法监督、舆论监督和社会公众监督。深入推进依法行政,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强化依法行政考核。搞好街道行政执法授权试点工作,普遍建立法律顾问制度。

(二)深化服务型政府建设。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把政府工作的着力点放在加强公共服务、市场监管、社会管理、环境保护等职责上来,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加强经济运行监测,扎实做好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工作。深化行政管理体制和机构改革,加快事业单位分类改革,严格控制机构编制和财政供养人员总量。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有效承接市下放审批权限,清理减少行政审批事项和审批环节,整合行政审批职能,提高行政审批效率。加强行政许可服务中心建设,严格执行服务承诺制、首问责任制、限时办结制。严格绩效管理,加大督查力度,提高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大力加强公务员队伍建设,全面提升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能力。

(三)深化廉洁型政府建设。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认真贯彻落实中央改进作风“八项规定”和市委实施办法,认真解决“四风”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严格执行反腐倡廉各项规定,落实廉政建设责任制。加大行政监察和政务督查力度,加强对重点单位、重点领域、重点资金的审计监督。启动我区联网实时审计工作,完成对财政和部门预算单位的网络连接和实时审计。严格执行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和公务接待管理等规定,严格落实《党政权力公开透明运行。

工作方案。

》。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构建责权明确、运行规范、监督有力、公开透明、富有特色的权力运行机制,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确保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努力实现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

各位代表,建设美丽河东的光荣使命鼓舞我们砥砺奋进,全区人民的信任期待鞭策我们勇往直前。让我们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区人大、区政协的监督帮助下,紧紧团结和依靠全区人民,解放思想、真抓实干,锐意进取、攻坚克难,为建设繁荣、和谐、宜居、活力、幸福的新河东做出更大贡献!

3

页,当前第。

3

1

2

3

区政府政府工作报告篇十六

完善农村村民自治,加快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步伐的重要意义,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一、当前我省村民自治工作的主要成效。

1、民主选举日臻规范,选举质量逐届提高。

我省村委会换届选举已进行了九届次。民主选举作为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环节,在我省受到各级领导、有关部门,直至广大农民群众的广泛重视和热心支持,首先是选举法规比较健全。我省在全国率先出台了《福建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办法》和《福建省村民委员会选举办法》(以下简称《实施办法》和《选举办法》),并经过多次修订完善。2005年在。

总结。

2000年、2003年两次换届选举实践经验和分析研究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的基础上,对两个“办法”进行进一步修订完善,使法规更加切实可行,便于操作。其次是操作程序更加规范。在换届选举过程中,各地严格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和党内法规办事。做到凡法律法规有明确规定的,严格遵照执行;法律法规和政策没有明确规定的,坚持村民自治的原则由村民大会或村民代表大会讨论决定,按照大多数人的意见办理。各地还对操作程序和操作办法作出了严格具体的规定,尽可能地压缩了操纵选举的空间。三是民主程度不断提高。由原先的直接任命,到后来的间接选举,再到目前的直接选举,以及备受关注的不确定候选人选举,选举的民主程度一届比一届提高,运作程序也一届比一届规范,成功换届选举的数量与质量在不断提高。2006年,全省应换届的14433个村委会已有14379个完成了换届选举工作,完成率为99.6%,其中厦门、三明市100%完成选举任务,福州、泉州、宁德、龙岩市完成率达99.8%以上。通过换届选举,各地村委会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进一步得到提高,基层组织建设迈上一个新的台阶,有力地推动了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进程,为推进海峡西岸新农村建设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打下了坚实的政治基础。全省新当选的村委会成员中,党员比例占60.2%,比上届提高了3.4个百分点;开云KY官方登录入口 以上文化程度占76.5%,比上届提高了5.6个百分点;平均年龄40.9岁,其中30岁以下的占16.8%。许多地方的经济能人和高素质人才当选为村委会成员。福州市村委会成员中30岁以下的占10.5%,村主任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占3.7%。厦门市由当地企业家当选村主任的约占三分之一。龙海市村委会成员平均年龄38.8岁,30岁以下的占14.7%,大专文化程度以上的村主任占15%。

2、民主决策日趋严谨,决策方式更加多样。

当前,我省农村民主决策形式更加多样,成效更加显著。全省50%以上村委会在村务决策中引入民主听证制度。在开展决策听证中,村“两委”努力做到立足本村实际,认真制定具体实施细则,精心组织召开听证会,扎实做好听证事项的落实,把涉及村民切身利益的事务,包括重大村务决策意见出台、村集体财务收支、村干部管理、计划生育、企业(耕地和山林等)承包、工程招投标、宅基地分配和土地征用补偿、义务工摊派和农民负担、优抚、福利、救济、村规民约的修订完善以及村民反映强烈的其他事项,都纳入了听证内容。三明市共有1514个村开展了村务决策听证活动(占村总数87.4%)。近年来,全市先后召开听证会4000多场(次),列入听证事项3600余件。泉州市今年来通过听证议定事项5523个,已办结的事项4193个,得到了广大基层干部、群众的认可,群众满意率达90%。宁德市今年来共召开听证会1968场(次),确定听证议题2238个,其中涉及村级重大事务和农民群众切身利益的议题1809个,最后形成统一意见的有1776个,解决了一大批历史遗留问题和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

在未实行村务决策听证的村,沿用村民代表讨论决策的传统形式。具体做法是:由村党组织、村委会、村民代表或其他组织提出,由党组织受理,交村“两委”联席会议讨论提出方案,再交由村民代表会议讨论决定,表决结果和会后执行情况通过村务公开栏公布,接受群众监督。莆田市秀屿区东埔镇下坑村在刚开始提议集资建设公益性骨灰堂时,响应者寥寥。随着村民代表会议讨论的不断深入和建设方案的不断修改完善,绝大多数家庭愿意参与集资建设。村务决策听证制与民主决策制度的实行,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村委会少数人说了算的弊端,减少了村务决策失误,优化了村务决策水平。

3、民主管理更加主动,管理方式更趋合理。

九十年代后半期起,特别是近年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农村社区建设后,村。

自治章程或村规民约,开展经常性的检查活动,确保自治章程和村规民约的贯彻落实。邵武市村村制定了村民自治章程,建立村务管理规定。古田县各个村委会还把《村民自治章程》印制成册,分发到每家每户,成为村务管理的依据和村民言行的准则。村民自治章程和村规民约的制定实施,减少了村委会工作的随意性,许多山区农村因为制定了自治章程,实施了民主管理,使村务管理加强了,干部群众更加和谐了,乱砍滥伐森林的现象减少了。

4、民主监督意识增强,村务公开日臻透明。

我省农村民主监督工作,主要是通过村民会议、村民代表会议或村务公开等形式对村委会及其干部的工作进行审议和评议来实现的。近几年来,各级党委、政府把村务公开作为推进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举措,做到责任到位,工作到位。全省建立了省、市、县、乡、村五级村务公开工作领导小组,形成了各有关部门团结协作、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目前,全省100%村委会设立了村务督查小组或民主理财小组,所有的村委会均设立村务公开栏。南平市农村实行集体财务一月一公开,确保村集体财务公开情况让村民看得见、看得懂、看得早,深受村民群众的欢迎。漳浦县前亭镇田中央村许多村民说:“村里的事,以前公道不公道天知道,如今公道不公道,一看就知道”。

近年来,各地还通过村财阶段性审计和离任审计来实现民主监督。在很多村委会,凡超过一定数量(一般是1000元以上的)的开支,均经过民主理财小组的阶段性审计。村委会干部离任审计,是村财审计的一项重要内容。每届村委会换届之前都要进行村财审计。2006年村委会换届选举之前,全省审计面达99.6%,审计金额达405亿元,其中查出违纪金额1.35亿元,涉及3584个村委会,处理了涉嫌贪污挪用集体财物者263人,其中受党政纪处分53人,移交司法机关处理42人,清退款物1174万元。通过村财审计,农村经济和村财管理问题得到再整顿,进一步加强和规范了村集体财务和资产的管理,促进了农村党风廉政建设。

5、大胆探索改革创新,民主自治上新水平。

近年来,我们结合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实际,紧紧围绕改革创新这一时代精神核心,从有关法规和政策规定上,从民主自治方式方法上,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和改革,有效地促进了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上新水平。一是进一步修订完善了地方性法规,从法规上进行改革创新。2005年11月,省人大十届20次会议对《实施办法》和《选举办法》进行重新修正、完善并颁布实施。两个办法对选委会的直选、选民资格的认定、不确定候选人的选举、选举效力的认定等问题作出了符合基层实际的具体规定,尤其是明确了村委会成员在任职期间,有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违反计划生育法律、法规多生育或者婚外生育,连续六个月以上不履行或者不能履行职务三种情形之一的,其职务自行终止。2006年度村委会换届选举中,有49名村委会成员当选后职务自行终止,其中村委会主任30名。实践表明,这些措施的出台,对促进村委会建设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二是制订下发各种规范性文件,从政策上进行改革创新。2003年,省民政厅在不违背法律法规和立法宗旨的原则下,下发了《关于2003年村委会换届选举若干问题的指导意见》,对选委会选举、村民代表选举、选民登记、候选人资格等13个问题作出具体的规定,使选举工作更便于广大农村基层干部群众掌握和操作。两年多来,省民政厅对村民自治中的村委会成员另行选举、驻村单位是否参选、选举效力、村委会成员职务自行终止等问题,共下发了近20份规范性文件,从政策上进一步丰富完善了法规规定,创新了村民自治工作。三是深入开展村务决策听证活动,从方法上进行改革创新。为进一步建立健全村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村民自治机制,推进农村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2005年,省里下发了《关于开展村务决策听证工作的意见》,在全省农村全面推行村务决策听证工作。《意见》明确了开展村务决策听证工作的指导思想、目标要求、基本原则、总体安排、方法步骤和组织领导,并制定了《福建省村务决策听证办法》,从工作方式方法上对深化村民自治工作作出了具体规定,进一步提升了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水平。

二、村民自治工作面临的困难和主要问题。

(一)民主选举的重视度下降,选举难度略显增大。

一是部分乡镇对村委会选举重视程度和工作力度有所下降。随着农村政策和农村工作重心的变化,乡镇在工作上对村级组织的依赖程度降低,财力上对村级的依赖性减弱,部分乡镇领导机关对村级组织选举的关心程度降低,对村委会选举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组织领导不力,依法指导不细致,宣传发动不充分,抱着完成任务的心态组织选举,有的消极应付,从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村委会选举的质量。

二是选举的竞争性进一步增强,妇女当选的难度加大。妇女当选难度加大的主要原因有:在一些经济发达地区,村“两委”交叉任职的比例逐步提高,村委会成员的职数大幅度减少,村委会选举的竞争性增强;村干部的政治、经济待遇逐步提高,参与竞选村干部的人数越来越多;以血缘为纽带的宗族群体和以经济利益为纽带的利益群体的竞争日益激烈。我省目前约10%的村委会没有女委员,在将来的选举中,如果不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村委会成员中妇女的比例将会进一步下降。

三是违法干预选举的现象依然存在,贿选现象增多。贿选现象已在很多地方出现,部分地方已呈蔓延之势。贿选的手段多样化,有给钱的,也有给物的,还有既给钱又给物的。有候选人直接参与贿选活动的,也有候选人指使他人所为的。2006年换届选举时,福州市有一个村,候选人扛着80万元人民币,用透明塑料袋裹着满村游走,给人一种暗示:候选人若当选,村民将有好处。因贿选引起的选举争议和上访事件时有发生。

四是对村委会选举中违法行为的查处存在困难。由于对村委会选举中违法行为的查处机构及其职责的规定比较原则,涉及选举中的一些矛盾和纠纷,如村民资格、候选人条件、贿赂选举、另行选举、重新选举、选票认定、罢免、违法行为处罚等,在现有的法律、法规中规定不明确或处理措施难执行,处理难度大,群众只好逐级、越级上访。一些人钻了法律空子,致使干扰破坏选举现象时有发生,纠错效果不明显。

(二)村委会届期三年太短,基层选举过于频繁。

近年来,基层干部群众普遍反映,村委会届期三年太短。太短的任期一是造成村干部队伍不稳定,二是增加了行政成本,影响了农村的发展。有一种说法叫一年选、二年干、三年等着换。第一年要接受任前必要的培训,还要忙着定计划,确定发展思路,第二年才忙工作,第三年快要换届了,至少半年要考虑是否参加下一届选举,如何连选连任等等。此外,基层选举活动过于频繁,用群众的话说,十年九选,今年是村委会换届选举,明年是乡镇人大代表选举,后年是县区人大代表选举。每次选举,都要让村委会干部忙碌一两个月,开支一笔钱,少则几千,多则数万不等。有的村干部反映说:他们村里几乎每年都要搞一次选举,而每一次选举都得花上2至3万元。毋庸置疑,目前,我省仍有部分村经济较薄弱,频繁的选举活动对他们来说是一个负担。而且,选举活动多了,牵扯着村干部的精力,也影响发展经济。再者,次数多了,也影响村民参与积极性。

(三)村“两委”关系不尽和谐,选举联动有待推进。

在一些地方,村委会与村党支部的关系不很融洽。有的村委会班子成员认为自己是全村群众选举的,而村党支部书记只是由占村民总数一小部分的党员“两推一选”的,于是盲目自大,自己想怎么干就怎么干,不尊重党支部的领导;有的村党支部认为,基层党组织是领导核心就是要领导一切,于是就大包大揽,妨碍了村委会班子正常行使应有的权力。我们在调查中发现,目前,尚有8%左右的村委会与党支部关系处理不好、村“两委”选举联动有待于进一步规范和推进。

(四)村务公开仍需规范,监督整改措施乏力。

一是认识不到位。有的地方党政领导和业务部门对开展村务公开工作的重大意义认识不足,对推进村务公开工作的要求把握不准,存在安于现状、盲目乐观、松劲懈怠的现象。有的村干部存在怕麻烦不想公开,怕监督不敢公开的心理,甚至产生抵触情绪。有些群众认为村务公开只是上级和村干部的事,与自己没有多大关系,不闻不问,不参与监督和公开。二是工作不规范。对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不同程度存在内容、时间、地点、程序的不规范。公开内容不全面,省里要求公开11项内容(村干部补贴、集体财务收支、计生指标、企业承包、工程投标、宅基地分配、被征土地面积及补偿款项、义务工摊派、救灾救济物资和生产资料发放、扶贫资金使用等),有的才实行四方面、六方面的公开,一些比较敏感和群众关心的内容不公开或公开不彻底。有的公开项目不细化,只笼统公开大的支出项目,而不公布具体的支出情况,群众看了还是不明白。特别是在村财的收、管、用等环节上,普遍存在失范乃至混乱现象,乱发补贴、乱开支等违纪违法的问题不同程度存在。三是监督整改不力。有些地方监督措施乏力,监督滞后,暴露出来的问题查处不及时,整改措施未能真正到位。

(五)基层工作队伍较薄弱,局面难以开拓创新。

一、三分之一甚至四分之一人(即一个人,兼办其他事务)。而乡镇从事基层政权建设工作的骨干和积极分子则更缺乏。另外,在很多地方基层政权建设没有专项经费,也制约了工作的开展。

三、完善农村村民自治,发展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对策和建议。

(一)进一步加强领导,形成齐抓共管新局面。

我省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是在各级党组织的领导下,在各级人大的监管下,在各级政府的指导下进行的,各级党组织要从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高度,深刻认识加强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要把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列入重要议事日程,一、二把手亲自抓、带头抓。要确定目标,部署措施,落实奖惩手段,组织各有关部门相互配合,齐抓共管,形成合力。乡镇党委和村党支部要加强对村民自治工作的具体领导,充分发挥领导核心作用,把党的领导始终贯穿于村民自治的全过程,保持村民自治工作的正确方向。各级人大要切实按照村委会组织法的要求,发挥好自身职能,一方面搞好村民自治法律法规建设,另一方面开展经常性的执法监督活动。各级政府要认真研究农村民主政治建设的新情况、新特点以及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全面掌握工作动态,及时总结经验,并推广典型经验,加强指导力度。司法、公安部门也要积极关注村民自治工作,搞好有关村民自治的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及时惩治那些干扰破坏村民自治工作的不良行为。要发挥新闻媒体的舆论引导和舆论监督作用,通过报刊、电台、电视台,宣扬各种先进典型,曝光各种违法现象,引导农民群众在自治活动中把握正确的方向,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共同关注和监督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

(二)进一步完善新形势下民主选举制度。

现有的相关村民自治的法律法规虽经多次修订,但有的仍然不能完全适合当前农村新形势新情况。因此,有必要依据村民自治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和需求,对法律法规进行修订。修订法律法规,是对以往村民自治制度的再创新,必须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要用发展、辨证的态度去修正不适应农村实际的有关制度,以充分体现法律和制度与时俱进的时代性。从现在情况看,修订的内容首先要着重考虑民主选举的办法和程序。比如,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口流动量大,部分村民长期外出,他们有的想回村参加选举,但无法脱身,有的则干脆不回村参加选举,这无形中给村委会选举带来不小的困难。比如在选举中,要想达到“两个过半”(即选举村民委员会,有选举权的村民的过半数投票,选举有效;候选人获得参加投票的村民的过半数的选票,始得当选)已不太容易,这样的规定原来是必要的,因为这样有利于扩大民主,培育民主,可以维护村委会选举的代表性和广泛性。但是现在情况不同了,一方面由于人口的流动性增大,一定要坚持“两个过半”会增加选举的难度,加大选举的成本。另一方面,弃权也是一种权利,或表示不在乎选举的结果,或表示认同所有的结果,即使在美国,近几届选总统,选民也均未过半。因此,参选应坚持自愿原则,以获得参选人的多数票的当选,这样既体现了民主,又降低了选举成本。再就是明确对违法行为具体的惩治办法,要把村民自治实践中的民主权利切实地纳入法律保护范围,建立明确的可有效操作的村民自治的保障机制。比如,对干扰破坏民主选举的行为,不执行民主决策、民主监督的行为,应负什么样的责任,受到什么样的惩治,由谁来执行惩治行为等,要有明确、具体的规定。在修订法律的过程中,还应考虑延长村委会任期时间。农村干部群众普遍反映当前选举活动过于频繁,他们希望对选举活动予以整合,简化选举过程,改村委会一届任期三年为五年。

(三)正确处理乡与村及村“两委”关系。

正确处理“乡村关系”。要正确理解乡镇政府对村委会的指导、支持和帮助的关系。在制定农村政策时,要充分考虑农民的利益,科学划分农民与政府的利益格局,理顺管理体制,既要防止乡镇政府的“越权”,又要防止政府对农村社会的“失控”。乡镇政府必须在充分尊重村民自治权的基础上,认真履行职责,坚持“协调、效能、服务、法治”的原则,不断强化法律意识与服务意识,严格依法行政、依法管理,转变政府职能,增强服务功能。村委会要把对乡镇政府依法行政的协助和配合作为自己的法定义务,决不能以自治组织要服从民意为借口,不愿接受乡镇政府对村务工作的指导,甚至唱对台戏或抵制乡镇政府的工作。另一方面,村委会必须纠正实践中村委会包办乡镇政府对农村和村民相关事务的做法。

村党支部与村委会的关系是我国政治生活中党政关系的自然延伸,处理好村党支部与村委会关系对村民自治发展和农村和谐社会的构建都尤为重要。要从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有机统一的总体要求出发,努力探索规范、协调村党支部和村委会的关系。一是要科学划分职权与职责,处理好政治领导与具体事务之间的关系。村党支部是农村的领导核心,是政治领导、组织领导和思想领导,主要宣传党的方针政策、管理好党务工作和村党支部自身的建设。这就决定了村党支部不能代替村委会直接管理具体的村务。村党支部应督促村委会依法实行自治,积极提出村的发展规划,并通过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形成决议,监督村委会贯彻落实,监督村委会和村委会干部的工作。村委会要增强党的领导的观念,自觉地接受和依靠村党支部的领导。二是要增强农村党的基层组织的执政能力,提高村民自治组织的自治能力。作为农村党的基层组织的村党支部要加大建设力度,改进领导方式,提高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以适应民主政治发展的要求。作为村民自治主体之一的村委会不仅要树立依法自治的意识,提高民主自治的能力,而且要牢固树立“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的思想意识,不断增强自觉在党的领导下开展工作的政治觉悟。

(四)进一步完善以村务公开、民主评议、民主理财为主要手段的民主监督制度。

进一步完善村务公开制度,切实把群众最关心、与群众利益息息相关的问题作为村务公开的重点,对公开事项、公开时间、审核办法等做出具体规定。同时,进一步规范村务公开的工作程序,包括定期公开事项的内容、时间、地点、形式和意见受理等,都要符合规范要求。进一步健全并落实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实施细则,以保障村民应有的知情权、参与权、决策权和监督权,使群众监督由对村务活动结果的监督延伸至村务决策及其整个执行过程的监督。坚持村民民主评议干部制度,制定评议规则,定时定期进行统一安排。明确规定评议主体、评议对象、评议内容、评议方式、评议原则和评议要求等事项,使这一制度的实施既要有利于对村委会及其成员的有效监督,又要有利于发挥村委会及其成员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提高村务管理效率。坚持民主理财和财务监督制度,认真贯彻落实《福建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办法》和《福建省村集体财务管理条例》,健全村务监督小组和民主理财小组制度,保障村务监督小组充分履行职责,努力使民主理财、民主监督达到良好的实际效果。

(五)进一步扩大宣传,树立正确的村民自治观。

农村干部群众是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实施主体。要采取各种有效途径,广泛深入的向农村干部群众宣传党在农村的方针政策和国家关于村民自治的法律法规。通过宣传教育,让农村干部群众增长村民自治的知识。使他们懂得如何尊重群众的意愿,如何进行村民自治基本制度的建设,如何依法有效实施各项自治活动;懂得如何正确行使民主权利,遇到违法行为时又如何维护自己的民主权利,从而提高民主实践的能力和水平。树立起健康的村民自治观念,包括坚持党的领导、依法办事和充分发扬民主有机统一的观念,明白坚持党的领导、依法办事和发扬民主三者之间的辩证关系,权利和义务相一致的观念。要纠正那些认为农村实行自治了,可以不受约束,想怎么干就怎么干的错误思想。

宣传教育工作要注重实际效果,要做到经常性宣传和阶段性宣传相结合,正面宣传和典型教育相结合,一般性宣传和疑难问题解答相结合,增强宣传教育工作的多样性和针对性。要充分利用报纸、广播、电视、电台等新闻媒体,向全社会宣传党的政策和国家法律,报道村民自治的典型事例,批露违法问题,营造全社会尊重、支持农村民主建设的良好氛围。

区政府政府工作报告篇十七

甘州区位于千里河西走廊腹地,隶属张掖市,下面本站小编给大家分享几篇甘州区政府。

一起看一下吧!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xx届政府工作回顾区xx届人大一次会议以来,面对错综复杂的国内外环境和艰巨繁重的发展改革任务,区政府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区人大、区政协的监督支持下,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及xx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和系列讲话精神,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积极认识新常态、践行新理念、培育新动能,统筹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等各项工作,较好地完成了“”规划及区xx届人大一次会议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预计20xx年完成生产总值171.5亿元,年均增长8.3%;固定资产投资126亿元,年均增长17%;大口径财政收入24.6亿元,年均增长23%;公共财政预算收入8.4亿元,年均增长25%;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452元,年均增长12.6%;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058元,年均增长1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由50亿元增加到88.4亿元,年均增长12.4%。经济总量占到全市的42%以上。

——坚持政策引导,突出质量效益,农业优势进一步扩大。以建设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为核心,连续出台扶持政策,累计完成投资25亿元,培育壮大制种、蔬菜、草畜三大主导产业,扩大食用菌、小杂粮、中药材等特色产业,种植业结构逐步优化;加快绿洲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整理土地6.2万亩,开展试验示范400多项,示范带动效应不断扩大;规划建设现代循环畜牧产业园,配套完善园区道路、供电等基础设施,已入驻大中型养殖企业12家,成为全省唯一同时实施国家粮改饲和草牧业试点项目的县区,先后被认定为全国首批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国家农业改革与建设试点示范区和国家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紧盯扶贫攻坚与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全力打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攻坚战,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实现全部脱贫。以美丽乡村建设为载体,完善渠、路、林等基础设施,新建、改建农村公路658公里、渠道314公里,完成“三北五期”防护林6.1万亩,建成国家级生态乡镇2个,省级美丽示范村7个。

——坚持绿色循环,注重平台建设,工业经济扩规提质。坚持走绿色循环生态工业发展道路,坚决杜绝过度依赖资源、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发展,坚决杜绝过剩产能的重复投资建设,累计完成工业固定资产投资132亿元,新增规上工业企业37户,达到80户。紧紧围绕打造“千亿级工业园区”,构建“一区多园”发展格局,配套建设道路、水电、排污等基础设施,张掖工业园区综合承载能力显著增强,国电龙源、华西新能源等一批投资上亿元的招商引资项目落户园区,张掖工业园区成功晋升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被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授予“绿色工业园区”称号。实施节能节水改造项目29项,万元生产总值能耗下降13%,工业万元增加值用水量下降26%。

——坚持完善设施,培育多元业态,商贸旅游业持续升温。以建设河西走廊商贸物流中心为目标,规划建设绿洲现代物流园区,实施基础设施项目8项,招商引进项目34项,建成专业交易市场6个,园区产业聚集效应逐步凸显。配合完成兰新高铁建设任务,开工建设甘平一级公路,“居中四向”交通枢纽优势更加突出。坚持把旅游产业作为带动经济发展的新引擎,深入实施国家湿地公园、沙漠体育公园、平山湖大峡谷景区提升工程,老城区6个文物景区实现“一票通”,连续成功举办中国汽车拉力锦标赛、国际露营大会、全国民间读书年会等品牌赛事节会活动,“甘州号”品牌列车冠名开行,“湿地之城、赛车之都”品牌形象不断提升,游客接待人次、旅游收入连创新高,分别比20xx年增长2.7倍和5.3倍。

——坚持强化基础,提升空间品质,城市承载能力大幅提高。紧紧围绕构建“1+5”生态城市框架,强力推进滨河新区建设,累计投资85亿元,实施公共服务项目98项,道路、供水、供热、电力、通信等基础设施基本建成,学校、医院、养老等公共服务体系正在逐步健全,新区建设不仅改善了人居环境、提升了城市品位,而且为未来城市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坚持把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与城市建设开发相结合,全力推进总兵府等文物景区保护和甘泉公园周边区域改造,启动实施西洞堡大捷遗址恢复建设等红色旅游工程,旅游城市功能定位更加清晰。集中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整治行动,探索推行环卫保洁、园林绿化市场化运作,城乡环境质量明显改善,顺利通过省级卫生城市验收。加快重点小城镇建设,党寨镇被列为全省新型城镇化试点镇,城镇化发展水平不断提高。

——坚持改革创新,优化要素配置,发展后劲明显增强。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重点打造金张掖农业创新孵化园、金张掖汽车城创业服务园等七大创新创业孵化基地,协调双创金融贷款5.2亿元,落实补助资金7600万元,带动新增中小企业2185家,吸引社会投资近22亿元。坚持把改革作为推动发展的有效抓手,扎实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积极开展权责清单审核,建成“三张清单一张网”,政府职能更多转向市场监督、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推进商事制度改革,“三证合一、一照一码”改革试点走在全省前列。深化企业改革,成立区城投、旅投等五大政府投融资平台,政府投融资能力明显增强。深化农业改革与建设试点工作,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稳步推进。

——坚持项目带动,强化招商引资,发展基础不断夯实。坚持把项目作为推动发展的第一支撑,紧紧围绕“3341”项目工程,实施项目带动战略,累计建成各类项目932项,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18亿元,是“”期间的3倍,其中建成张掖军民合用机场、兰新铁路第二双线甘州段等重大项目95项。坚持把招商引资作为项目建设的持久动力,累计引进项目251项、落实到位资金220亿元,与“”期间相比,分别增长54%和471%。

——坚持民生优先,加大财政投入,群众幸福感得到提高。始终把保障改善民生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累计投入资金88亿元,实施民生项目467个,财政对民生保障能力不断提升。积极推进教育资源均衡配置,新建、改扩建城乡学校112所,顺利通过国家县域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县评估认定。着力改善群众就医环境,建成区医院门诊综合楼、区妇幼保健院和残疾人康复中心,改扩建卫生服务机构159个,被评为全省中医工作先进区和全国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政策体系示范区。加快文化事业发展,“三馆”建成启用,改扩建乡镇文化站5个、农村文化广场169个,发展规上文化企业6户,顺利通过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评估验收。健全城乡社会养老保障体系,全国养老示范基地一期工程主体完工,殡仪服务中心建成投入使用。加大住房保障力度,建成各类保障房3500套,改造农村危旧房、城镇棚户区3万户,累计发放补助资金5亿元。实施就业再就业工程,发放小额担保贷款1.8亿元,新增各类就业6.4万人。平安甘州和法治甘州建设深入推进,社会治理体系不断完善,民主法治进程明显加快,安全生产和食品药品监管逐步强化,社会和谐稳定、群众安居乐业。

——坚持依法行政,推进作风转变,政府自身建设不断加强。围绕建设廉洁高效政府,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省委“双十条”规定、市委八项要求和区委相关规定,深入开展小金库专项治理,强化政府投资项目跟踪审计,从严控制行政办公经费,政府履职、理财水平进一步提升。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扎实推进“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和“。

两学一做。

”学习教育,各级干部宗旨意识、纪律意识、法治意识明显增强。坚决贯彻区委决策部署,及时向区人大报告财政预算、城市规划等重大事项,向区政协通报项目建设、民生改善等重点工作,主动接受社会各界监督,累计办理人大代表意见建议279件、政协委员提案428件,办复率达100%,政风行风显著改进,政府执行力不断提升。

各位代表!五年来,全区上下付出了积极的努力,创造了辉煌的业绩。这是市委、市政府和区委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区人大、区政协监督支持的结果,是全区干部群众团结奋斗的结果,也是社会各界关心支持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各位代表、政协委员、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和离退休老干部,向奋战在各条战线的干部群众、省市驻区单位、人民解放军、武警官兵、政法干警,向关心支持我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

回顾五年的奋斗历程,总结改革发展的经验教训,展望未来的发展前景,我们深切的感受到,做好政府工作:

----必须坚持党的领导,认真贯彻中央和省、市各项决策部署,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在区委的统一决策部署下,不断创新和完善发展思路,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必须强化把握趋势、善于操作的能力,用足用活国家政策,在形势变化中捕捉机遇,在政策调整中争抢先机。

----必须坚持把生态作为最大的特色和潜力,加强生态恢复与保护,支持发展绿色清洁产业,厚植生态优势,建立绿色低碳循环产业发展体系。

----必须把改革开放、创新创业作为推动发展的有效抓手,用开放的思维、改革的举措、创新的办法解决发展中的难题。

----必须以人民群众的期盼为奋斗目标,不断加强以民生事业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增强人民群众幸福感。

----必须发扬雷厉风行、实干为先、攻坚克难的作风,增强主动意识,敢于直面矛盾,敢于担当责任。

在五年的发展实践中,我们清楚地认识到,经济社会发展还存在很多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农业产加销体系还不健全,抗拒市场波动的能力较弱,缺乏有影响力、有知名度的品牌产品;工业产业性重大项目接续不足,工业经济“短腿”问题没有得到根本转变;旅游文化产业业态单一,提质增效的空间和潜力没有充分挖掘;城市管理法治化、精细化水平不高,占道经营、违章乱建、交通拥堵等问题依然突出;区级“骨干”财源培植不足,财政收支平衡压力较大;部分干部思想、作风、能力与经济新常态的要求不相适应,作风建设和长效机制的建立完善还需进一步加强。这些问题,我们将高度重视,在今后工作中认真加以解决。

xx届政府主要任务。

今后五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期,全面深化改革的攻坚期,创新驱动发展的关键期,经济转型升级的加速期。能否圆满完成“十三五”规划任务,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能否构建较为完整的产业体系,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强大支撑;能否维护和谐稳定的社会大局,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坚强保障,新一届政府面临着巨大压力和严峻考验。我们必须紧紧抓住各种有利条件,直面应对各种挑战,全力破解各类难题,在新的起点上推动经济社会转型跨越发展。

按照区第四次党代会确定的目标任务和工作重点,今后五年,政府工作的总体思路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党的和xx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为统领,以“五大发展理念”为引领,坚定贯彻省委“八个并重”“六大支撑”的决策部署,全面落实市委“四二”总体部署、“六六”发展战略,聚力“四区”建设,增强“四大”动力,实施“四大”工程,强化“四大”支撑,更加注重转方式调结构推动三次产业协调发展,更加注重保障改善民生提升群众幸福指数,更加注重转作风树形象狠抓工作落实,努力开创经济社会转型跨越发展新局面,在全省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今后五年的发展目标是:全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8.5%以上,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15%左右,大口径财政收入年均增长10%,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年均增长1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0%,城镇化率达到52%以上,社会治安防控网络不断健全,防灾减灾救灾体系更加完善,法治政府基本建成,平安甘州建设迈上新台阶。

主要任务是:

一、深化改革创新,不断激发发展动力活力。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用好全国小微企业创新创业基地城市示范项目资金,多元化打造科技产业孵化园、创业创新基地和高效创业平台,最大限度释放市场主体创业动力。完善创新创业扶持政策,支持发展众创、众包、众扶、众筹空间,建设一批“双创”基地、培育一批“双创”品牌、塑造一批“双创”团队。积极推进科技创新,鼓励开展区域科技合作,建设多层次的企业研发创新中心,形成更多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技术。着力优化创新环境,继续加大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力度,营造支持创新创业的法制环境、文化环境、社会环境。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深化行政管理、农业农村体制、国资国企、财税金融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有效突破体制机制障碍。

二、壮大主导产业,力促经济结构转型升级。按照“一产提质增效、二产提量扩容、三产提速升级”的思路,着力优化产业结构。做强现代农业,坚持以绿色有机为方向,持续做大做强优势主导产业和区域特色产业,培育壮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各类新型经营主体,完善农产品精深加工产业体系,延长农业产业链;加快农业品牌化进程,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大力培育现代流通方式和新型流通业态,完善农产品销售网络;推动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全力推进农田水利和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提高综合生产能力。加快实施工业强基工程,提升经开区承载功能,引导产业向园区集中,努力把经开区建成高端产业集聚区、科技创新领航区、循环经济先行区;以“两新一特+x”为主导,培育壮大新能源、新材料、绿色有机食品加工、新型煤化工、有色冶金、生物医药和节能环保等产业,构建多点支撑、多极发展的产业格局。围绕建设全省体育与文化旅游深度融合发展示范区,深入实施旅游产业“四大行动”,打造丝路国际生态文化旅游目的地和西北区域性游客集散中心,提升“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含金量。积极发展现代商贸物流业,加强物流园区信息平台和货物配载中心建设,加快发展冷鲜配送、冷链仓储等现代物流业,积极发展一批专业市场、建设一批商业网点和特色商业街区,形成布局合理、功能完善、高效便捷的现代物流体系。

三、强化基础设施,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坚强保障。健全完善交通、水利、能源电力、信息等现代基础设施体系,建立适度超前、功能完善、布局合理、智能精细的综合基础支撑体系,打造河西走廊经济区枢纽城市。深入推进“6873”交通突破行动,大力实施路网优化、村村通等工程,不断提升道路通达水平。实施“6363”水利保障行动,加快推进黑河流域综合治理,持续加强饮用水源地保护,实施重点水源、应急水源建设工程和农村饮水巩固提升工程,着力增强水安全保障能力、水资源和水环境承载能力。实施城区骨干电网、农网升级改造工程,全面推进智能电网建设,提升电力普遍服务水平。实施“网络兴区”战略,推进“光网城市”建设,加快通信基础设施建设,增强网络容量和传输能力。

四、注重建管并重,打造旅游城市新形象。紧紧围绕优秀旅游城市定位,牢固树立经营城市的理念,统筹推进新型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打造富有活力、和谐宜居、独具特色的现代化城市。加大滨河新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配套建设力度,引导老城区更多公共服务向新城区转移,吸引更多现代商业业态向新区聚集,实现新老城区功能互补、区域互动、整体推进。坚持老城区服务功能提升与历史文化名城风貌重现相结合,加强市政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实施城市增绿扩绿工程,加大棚户区、老旧小区、管网、道路、建筑风貌的改造和历史文物古迹的修缮保护力度,规划建设便民市场、停车场等公共基础设施。以产业为支撑,切实抓好中心城镇建设,配套完善公共服务设施,推进区域基础设施一体化、公共服务设施均等化和城乡社会保障制度有效衔接。加快美丽乡村建设,推进千村美丽、万村整洁示范工程,努力打造低碳、环保、宜居、便民的美丽家园。

五、坚持项目带动,增强经济社会发展后劲。把项目建设作。

为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加大项目谋划、论证、引进、建设力度,用大项目、好项目促投资、保增长、惠民生。抢抓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和国家支持西部地区改善基础设施的重大机遇,积极谋划争取并实施一批具有显著带动力的大项目、好项目。健全和完善重大项目联动协调、跟踪服务、落实推进、督促检查、责任追究等工作机制,实现项目建设提速、提质、提效。全面推行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全力抓好国家和省上ppp重点示范项目申报争取工作,主动寻求社会资本参与合作,激发市场活力、盘活公共资源。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深入实施招商引资“招大引强”和“引凤回巢”工程,提高重点招商项目帮办、代办、包办及跟踪服务水平,确保招商项目早落地、快建设。

六、加强生态建设,积极创建生态文明先行区。以构建生态文明制度体系为抓手,巩固和提升绿色生态优势,加快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加强环境综合治理,实行最严格的环境保护制度,建立政府、企业、公众共同参与的环境保护与治理体系,提高环境管理系统化、科学化、法治化、市场化和信息化水平。深入推进大气污染、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和农村垃圾无害化处理,提升环境风险防控能力。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推广先进节能环保技术、工艺和装备,促进循环经济在各领域深度推广。积极开展节约型公共机构示范创建活动,形成勤俭节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

七、突出民生保障,持续增进人民群众福祉。优先发展教育事业,推进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建立教育投入稳定增长机制,扩大普惠性学前教育覆盖面,加快义务教育学校建设,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实现教育公平发展。全面推进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积极推行“3236”分级诊疗和医师多点执业,促进优质医疗卫生资源向基层流动,推动医疗卫生事业和健康产业发展。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促进人口均衡发展。巩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成果,实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引导文化资源向基层倾斜,促进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协调发展。完善扶贫长效机制,创新扶贫方式,稳定增加财政扶贫投入,巩固提升精准扶贫成果,确保如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各项目标。做好失业人员、零就业家庭、毕业大学生就业工作,全面落实城乡低保、医疗保险、养老保险等政策,提高社会保障水平。

八、创新社会治理,营造和谐稳定的发展环境。围绕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扎实推进法治甘州、平安甘州建设,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提高社会治理法治化水平。落实重大事项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健全利益表达、利益协调、利益保护机制,保障社会既充满活力、又和谐有序。加强金融风险防范,打击非法集资和信用违约行为,确保不发生区域性金融风险。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行为,着力维护社会稳定,提高群众安全感。加强社会诚信建设,健全公民守法信用记录,使尊法守法成为广大人民的共同追求和自觉行动。牢固树立安全发展观念,加大安全生产和食品安全监管力度,营造生产安全、生活安稳、社会安定的公共安全环境。

各位代表!站在历史新起点,激发动能、转型跨越,是时代赋予我们的神圣使命;抢抓机遇、改革创新,是人民对我们的殷切期望。只要我们坚定信心,扎实工作,就一定能够实现区xx届人民政府确定的宏伟目标,甘州的明天一定会更加美好!

20xx年是实施“十三五”规划的关键一年,也是本届政府的开局之年。做好明年的政府工作,对加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具有重要意义。主要预期目标是:生产总值增长8.5%,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4.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大口径财政收入增长10%,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长10%,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9%,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0%,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3%以内,城镇化率提高1个百分点。全面完成市政府下达的各项目标任务。主要抓好八个方面的工作:

一、以绿色有机为方向,提升现代农业质量效益。

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推动农业大区向农业强区转变。

扩大主导产业优势。加强玉米制种产业规范化建设,健全种子市场监管机制,构建诚信、有序、互赢的种子生产经营秩序,玉米制种面积控制在60万亩以内。着力发展蔬菜产业,新增设施蔬菜3000亩。把拓宽外销渠道作为高原夏菜和果蔬产业发展的突破口,立足现有市场基础,在北京、上海等内地一线城市设立特色农产品展示和直销窗口,增加国内市场占有率;通过政策扶持、市场引导等方式,加快“向西走出去”步伐,与中亚国家建立直接贸易网络,扩大出口份额。依托张掖贯党珍稀菇业、金花寨小米等农业产业化经营主体,大力发展中药材、马铃薯、小杂粮、食用菌等区域特色产业。培育完善现代畜牧全产业链,持续加大现代畜牧产业园区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力度,全力实施德瑞牧业万头牧场等产业化项目,新建标准化规模养殖场15个,形成年屠宰牛5万头、羊50万只、猪20万口的畜产品加工规模。

强化农业基础设施。全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新建高标准农田10万亩以上,配套完善农田水利设施,扩大机械作业面积,提升农业生产力。实施酥油口下库、长安水库、高效节水灌溉示范等重大水利项目,不断夯实水利基础。加快农村公路建设,强化乡镇公路管理养护,建成农村通畅工程70公里,改造危旧桥梁20座。以新一轮退耕还林还草、防沙治沙、封滩育林工程为重点,完成三北防护林等生态造林1.56万亩、退耕还林还草5万亩、亚行贷款湿地保护与恢复项目建设内容,新建优质经济林1万亩。全面推进新一轮农村电网升级改造工程,构筑经济、优质、安全的新型农村供电体系。

叫响做大农产品品牌。大力推进绿色有机农产品标准化示范基地建设,加大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和农产品地理标志“三品一标”认证力度,健全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提升市场话语权和主导权,不仅使农产品卖出去,而且能够卖上好价钱。培育壮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组建有品牌、有实力的产业化经营共同体,带动农业产业化发展。发展以龙头企业为核心、合作社为纽带、家庭农场、种养大户为基础的现代农业联合体,实现产业、要素和利益链接。稳定加强区乡村三级农业公益性服务体系,鼓励社会力量兴办专业化服务实体,广泛参与农业产前、产中、产后服务。充分利用农业资源、田园景观、自然生态及环境资源,结合农林牧渔生产、农业经营活动、农村文化、农家生活,培育发展集旅游、休闲、娱乐、体验为一体的观光农业、旅游农业,推动一、三产业融合发展。巩固提升精准扶贫成果。全面落实“1236”扶贫攻坚行动,以增加收入为重点,以基础设施改善、富民产业培育、劳务输出输转、实用技能培训为抓手,建立贫困人口持续增收长效机制。立足提升脱贫致富能力,继续加大帮扶力量,不断创新扶贫机制,逐村落实帮扶项目,逐户落实帮扶举措。强化金融服务支撑,落实好精准扶贫专项贷款政策,发展壮大特色产业,确保群众短期增收有保障、长远致富有门路,整体脱贫成果得到巩固提升。

二、以打造新型工业体系为突破口,推动工业经济扩量增效。

围绕特色资源禀赋,实施工业强基工程,发展壮大特色工业集群和新兴产业基地,使制约发展的短板成为支撑发展的主板。打造新型工业体系。依托农产品特色优势,扶持云鹏工贸、金南瓜高科、华瑞麦芽等一批龙头企业做大做强,加快三元乳业日处理500吨生鲜乳加工、发忠牧业3000吨牛羊肉精细分割及深加工等一批特色项目建设,打造以粮油、畜产品、乳制品加工为重点的绿色有机食品产业集群;发展新能源产业,加快推进平山湖风电场150兆瓦风力发电项目,力争光电装机规模达到156兆瓦、风电达到200兆瓦;培育壮大生物医药产业,抢抓京津冀生物医药产业转移机遇,加强与华北制药、河北维尔康集团等有投资意向企业的沟通联系,全力推进100吨雷丸片和地榆升白胶囊剂、1.5万吨硝化纤维素、2.26吨白黎芦醇等项目;优化提升新材料产业,新建西部畅想新材料2万吨秸秆印花糊料、3.8万吨废旧塑料回收利用、1.2万吨农用薄膜生产等项目,形成以特色优势产业为支撑,新能源、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为牵引的工业发展体系。

增强经开区吸附力。持续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完成循环经济示范园污水处理、供气管线建设、平易河道整治绿化和农产品产业园天然气供应工程,建设农产品产业园和生态科技产业园道路10.8公里,启动建设中小企业创业园公租房、孵化楼和农产品产业园公租房、服务中心。创新管理运行机制,理顺规划、建设、土地、税收等权责职能,推动管理体制向专业化运营方向转型。实施经开区“服务提升年”活动,全面优化投资环境,提升软实力,为招商引资企业提供周到、细致服务。提升企业发展活力。加大停产半停产企业扶持力度,通过订单农业合作、电价返还补贴、技改项目补助等有效措施,帮助企业解决原料不足、成本过高、工艺落后等问题,确保工业企业开足马力、满负荷生产。引导商砼、砌块、水泥、饲料等企业通过改进工艺、强强联合、适当转产等途径,转变发展方式,充分释放发展潜力。综合考虑企业规模、入库税收、市场地位等因素,在贷款融资、技改贴息、税收减免方面予以倾斜,支持前景良好的企业发展壮大,力争桑田清洁能源等8户企业达到规模以上,确保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

三、以消费需求为导向,引领第三产业向更高层次和水平迈进。

坚持把第三产业作为推动产业结构升级、扩大创业就业和挖掘消费潜力的重要途径,打造融合式经济发展新体系、新高地。

加快旅游产业发展。按照旅游景观全域优化、旅游服务全域配套、旅游治理全域覆盖、旅游产业全域联动、旅游成果全民共享的要求,全力抓好区内精品旅游景区建设,提升完善大佛寺景区,完成平山湖大峡谷、沙漠体育公园4a级景区创建工作,启动运行甘州府城,使其成为甘州旅游文化的新亮点。加大景区基础设施和服务配套设施建设力度,健全交通、住宿、餐饮、购物和文化娱乐等综合服务体系,加快露营基地、平山湖国际赛车场建设,培育自驾游、徒步游、户外探险等旅游新业态,开发推广旅游特色产品,拓展旅游发展空间。加快建设“互联网+智慧旅游”、智慧旅游大数据中心和云计算平台,创建“智慧旅游”试点城市。加大旅游产业从业人员培训力度,深入开展旅游安全生产及服务质量提升行动,着力在规范旅游市场秩序、强化出租车行业治理上下功夫,切实提高旅游服务水平和接待能力。

繁荣文化体育事业。实施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工程,积极推进“三馆”数字化建设,切实抓好乡镇文化广场、乡村舞台建设。传承弘扬红色文化,实施红西路军征战河西甘州史展厅和高金城烈士生平事迹展厅提升工程,完成甘州系列经典剧目创作任务。加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力度,完成黑水国遗址保护项目,继续抓好古民居恢复、文庙巷等3个历史文化街区建设和西来寺、土塔修缮保护工程。实施体育惠民工程,完善健身设施,加快滨河新区体育公园建设,高质量举办汽车拉力赛等品牌体育赛事,推动体育文化融合发展。

壮大商贸物流产业。完善市场流通体系,加快绿洲现代物流园区业态培育和招商入驻步伐,规划建设生产资料类、农畜产品类、建筑装饰类、机动车销售维修类等专业市场和大中型商业网点、特色商业街区,构建布局合理、功能完善、高效便捷的现代物流体系。支持绿涵、发年等农产品外销企业发展冷鲜配送、冷链仓储等现代物流业,借助“一带一路”建设机遇,开拓西亚、中亚市场。完成南关蔬菜果品便民市场改造工程,实现物流产业与现代农业融合发展。加快实施红星美凯龙生活广场、鑫汇国际商贸城等项目,提升商贸流通业规模、档次和功能。加快发展电子商务,建设甘州区电商运营中心,新建农村电商服务站50家。健全社区服务网络,依托新乐、圆通等公司,建设集商品零售、电子商务、金融服务为一体的社区便民服务中心10个。

四、以打造优秀旅游城市为目标,全面提升城市形象品位紧紧围绕优秀旅游城市定位,推动城市发展由外延式扩展向内涵式提升转变,努力打造富有活力、和谐宜居、独具特色的现代化生态城市。

强化精细管理。维护城市规划权威性,本着便民、利民的原则,在城区及城郊区域规划建设公厕、垃圾中转站、停车场等公共设施,整治搬迁南关农贸批发市场、南二环路活畜屠宰交易市场、钢材批发市场、废旧物资交易市场、小商品市场、零散煤炭交易市场等影响市容环境的“六大类”专业市场,营造干净整洁、规范有序、舒适宜人的城市环境。持续深化城乡环境综合整治行动,严格落实环卫工人定时清扫、居民单位门前“三包”、重点街区全天候保洁、社区网格化保洁等措施,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环境卫生整治的长效机制。采取政府购买服务方式,逐步将城区环卫作业工作推向市场。开展交通整治专项行动,进一步完善交通信号灯、监控器等硬件设施,加大违章停车、违规驾驶行为的查处力度,力创文明、有序、通畅的城市交通秩序。整合城市管理相关职能,设置综合管理执法机构,组建联合执法组,以壮士断腕的决心,彻底对城市违章建筑进行全面清拆。坚持“硬约束”和“软引导”并重,加强现代城市管理理念宣传教育,深入开展公民道德素质教育和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着力提升市民素质,增强对城市的认同感、归属感。

完善配套基础设施。加大新区生产性和生活性服务设施配套建设力度,以持续完善路网框架为重点,建设连接新老城区断头路及续建道路14条;实施三水厂水源扩容、北三环电网改造等项目,力促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加快张掖市人民医院、陇桥学院张掖校区、滨湖路商业街、新区便民市场等项目建设进度,确保二中分校秋学期实现开学招生,全国养老示范基地年内启动运行;借助声、光、电、3d影像等现代科技手段亮化桥、路、广场、楼体、湖区等建筑物,装扮生态靓丽新城。在老城区配合实施西南二环路整体改造、祁连路建设等市政工程,加快实施明粮仓、总兵府、大佛寺广场南片、甘泉公园周边改造等项目,完成20xx年棚户区改造续建任务和20xx年棚改房任务,提升历史文化名城整体形象;继续抓好“清雅甘州”城市风貌改造工程,对东环路、民主东街、马神庙街等街巷沿街既有建筑进行色彩和节能改造,打造富有浓郁历史文化特色和鲜明时代特征的现代化城市;深入推进城市绿化亮化工程,扩大立体绿化范围,建设植物多样、景观优美的绿化体系。

聚集城市产业优势。充分发挥立体交通枢纽的战略优势,加快启动嘉信农贸市场、恒滨物流钢材市场和粮油主食产业园,带动全区物流产业发展。加快滨河新区世贸大厦城市综合体、万禾财富广场等重大项目建设,引导大型超市、酒店、餐饮企业和金融机构在新区布点营业,满足新区入住群众生产生活需要。促进房地产业健康发展,全面落实农村教师、医护人员、乡镇干部新区购房补贴政策,不断扩大房地产消费;充分发挥我区生态、交通等方面的优势,组织房地产开发商组团赴周边省市开展宣传推介,开拓房地产市场;支持房地产开发企业利用已建成住房或新建住房开展租赁业务,拓展业务范围;充分利用棚户区改造等政策化解商品房库存,努力提高棚户区改造货币化补偿安置率;出台优惠政策,缓缴减免相关税费,协调银行贷款,鼓励支持房地产企业转型发展。

推进城乡一体化。加快村镇规划和村庄环境治理规划编制,指导集镇和美丽乡村建设。坚持以产业为支撑,稳步推进党寨、大满、沙井等中心集镇建设,配套完善供暖、污水和垃圾处理等基础设施。以改善人居环境、完善公共服务为核心,整合农村危房改造等项目资金,因地制宜推进中心镇、中心村和新农村建设,配套完善就医、养老、教育等公共服务功能;推进“家园清洁”工程,完成小满五星村、沙井新民村等17个村生活垃圾、生活污水综合治理项目,力争每个乡镇建成“千村美丽”示范村1个、环境整洁示范村5个,让农村居民享受和城市居民同等的公共服务,生活得更为舒适、更加幸福、更有尊严。

五、以项目建设为支撑,增强投资的拉动力。

坚定不移发挥项目和投资在加快发展中的关键作用,推动重大战略项目化、项目工作机制化、制度保障科学化。抢抓机遇争项目。坚持以挖掘增长潜力、培育发展动力、厚植发展优势、拓展发展空间为重点,认真研究创新驱动、“一带一路”、“互联网+”、生态建设等投资政策,围绕“三农”发展,积极争取特色产业培育、农业基础设施等项目;围绕生态工业发展,积极争取新能源产业、煤炭开发、农畜产品精深加工等项目;围绕生态环境保护,积极争取节能减排、垃圾处理、天然林湿地保护等项目;围绕基础设施建设,积极争取交通、水利、电力、信息化等项目;围绕保障改善民生,积极争取保障性住房建设、棚户区改造、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等项目,确保全年争取资金16.5亿元。

合同。

管理制和工程质量终身制及责任追究制,落实监督措施,形成发改、财政、监察、审计等多种手段有机结合的监督机制。

延伸链条招项目。充分利用现有的产业基础和资源优势,发挥企业主体作用,积极组织区内骨干企业,参加各类专业洽谈会、交流会、展示会、博览会,全方位开展板块招商、产业链招商、以商招商,集中引进一批助推产业结构调整、发展方式转变的项目。建立招商引资任务目标责任制,对有平台、有资源的部门分配招商任务,形成各尽其能、全员招商的强大合力。牢固树立环境是关键、服务是保障的理念,落实领导挂项、手续代办等机制,用真诚、高效、周到的服务赢得更多资本青睐、项目落地、产业成长,力争全年招商引资到位资金达到100亿元以上。

六、以创新创业为引擎,催生经济社会发展内生动力坚持把发展的基点放在创新上,推动科技、产业、金融、人才等全面创新,创造更多依靠创新驱动、先发优势和后发优势有机结合的引领型发展。

加快培育新产业新业态。探索建立财政、税收、土地、融资等创新创业政策体系,推动小微企业和社会公众无门槛、低成本创新创业。在充分发挥小微企业创业孵化园等孵化平台作用的基础上,鼓励各类市场主体投资建设低成本、便利化、全要素、开放式的新型产业和创新技术孵化平台。创新服务模式,加大支持力度,健全市场要素对接机制,增强中小微企业创新创业能力和创造活力,促进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加快发展,推进科技成果转化,提升创新实效。

深入实施“互联网+”行动。积极推广应用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推进互联网向全区经济社会各领域深度融合。建设农业农村信息化平台,培育网络化、智能化、精细化、品牌化的“种养加销”现代农业新模式。鼓励制造加工企业对产业链各环节实施互联网技术“嫁接”改造,促进生产过程、质量监控、运行管理、产品销售、市场反馈全面互联,提升智能制造水平。全力建设智慧旅游城市,带动第三产业提高服务质量、增加经济效益。加快发展线上线下互动的新型消费业态,构建面向公众的医疗、养老、教育等在线便民服务体系。

构建多层次投融资模式。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杠杆作用,大力推广ppp投融资模式,激活民间资金和社会资本,释放流通活力。成立ppp模式合作中心,组织开展ppp项目政策引导、遴选储备、合作洽谈等工作,积极争取和用好国家推进ppp项目前期工作费用补贴、贷款贴息、资金补助、以奖代补等各项支持政策,为项目建设提供资金支撑。创造条件支持各类企业在“新三板”和股权交易中心挂牌融资。鼓励区内国有企业发行企业债、私募债、区域集优债等,增强直接融资能力。鼓励政策性银行和区内各大金融机构发挥主导作用,扩大信贷规模,创新金融产品,新增贷款40亿元,存贷比达到85%。

七、以深化改革为驱动,增强经济社会发展活力。

把深化改革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抓住影响全区发展的重大问题和矛盾,推出接地气、有抓手、能推动的改革举措,以改革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增强发展内生动力。

深化行政审批改革。持续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工作,积极承接并规范应用国家、省市下放审批事项,厘清取消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推进“阳光审批”。大力推进“放管服”改革,积极探索实施负面清单管理制度,改善和优化投资置业环境。不断完善政务大厅功能,力争全部审批事项和便民服务事项进驻大厅,打造政务服务“超市”。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加快制定市场主体准入负面清单,有序推进全程电子化登记管理及“一照多址”“一址多照”、集群注册等改革措施,全面实施“五证合一、一照一码”改革,积极推行企业、个体工商户简易注销程序改革,优化“一站式审批、一个窗口办事”服务模式,最大限度方便群众办事。

深化农村体制改革。完成农村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推进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农民住房财产权、农业设施产权抵押贷款。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赋予农民集体资产股份占有权和收益权。推动集体林权、国有林场和农村水权水价改革,激活各类生产要素潜能。完善农村土地流转方式,促进农业规模化经营。探索农村金融改革,优化财政支农支出结构,转换财政资金投入方式,加快构建多层次、广覆盖、可持续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

深化财税体制改革。突出财源建设,全面落实市委“1+4”支持政策,加快培植覆盖三次产业特别是以二产为主要基础、二三产为基本支撑的地方财源体系。通过政策引导、订单种植等措施,引导落实农产品加工企业原料基地,建好“第一车间”,做强财源建设基础产业;加快构建财源工业发展体系,做大地方财源基本支撑;推进旅游文化体育医养融合发展,加快发展生产性、生活性服务业,积极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将引进企业纳税贡献与招商引资优惠政策紧密挂钩,落实兑现各项税收优惠政策,优化经济发展环境,最大限度释放税收供应、产业聚集、资本放大等方面的外溢效应。加快规范现代预算制度建设,强化财政支出与民生改革政策的对接,探索建立跨年度预算平衡机制,健全预算绩效激励约束和存量资金盘活机制。深化财政管理改革,全面推行公务用车改革,扩大政府购买服务范围,降低行政运行成本,提高公共产品供给效率。

深化其他领域改革。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健全国有企业业绩考核办法,提高国有企业经营效益。全面完成丝路春酒业集团公司产权制度改革任务,全力加快黑河水电开发公司上市步伐。强化国有资产监管,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稳妥推进区属机关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农场改革,逐步建立与市场经济和现代农业发展相适应的经营管理体制,形成国有农场产权明晰、经营有序、效益提高、监管有力的新机制。鼓励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更好地激发非公有制经济活力和创造力。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对常住人口全覆盖。

八、以提高群众幸福指数为立足点,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

坚持普惠性、保基本、均等化、可持续方向,坚守底线、突出重点、创新机制,提升公共服务共建能力和共享水平。促进教育公平均衡发展。持续加大教育事业财政投入力度,全面改善办学条件,加快思源实验学校建设步伐,完成花寨乡、安阳乡等10所学校改扩建项目。加快发展公益性、普惠性学前教育,全面巩固义务教育,普及开云KY官方登录入口 阶段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推进信息化建设,升级改造教育信息中心及全区学校教育信息网,建设甘州智慧教育平台。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完善师德师风考评机制,实施支持乡村教师发展计划,推进城乡教师交流。加大农村教育闲置资源的整合力度,着力提升农村教育质量。

推动健康甘州建设。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推进医疗、医保、医药联动和医、药分开,建立覆盖城乡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和现代医院管理制度。优化医疗卫生机构布局,完成区医院住院部大楼主体工程和火车站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张掖市医疗废弃物集中处置中心2个后勤综合服务中心建设任务。进一步探索完善新农合分级诊疗、乡镇卫生院药品配备、农民住院费报销等体制机制,加大新农合资金稽查和村级卫生服务所、个体门诊的监管力度,为广大农村群众提供便捷、高效、优质的医疗服务。持续加大大气污染治理防控和饮用水安全的监管力度,确保大气、地下水、土壤不受污染。积极发展度假疗养、医养结合、中医药养身服务,加强食品药品、保健品、医疗器械等监管力度,推进健康促进模式改革,不断提升居民健康素养。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落实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完善自主就业、市场调节和鼓励创业相结合的新机制,帮助失业人员和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实施全民参保计划,全面落实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失地农民养老保险、医疗保险、最低生活保障等政策,建成20个城乡日间照料中心,构建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社会保障体系。健全留守儿童、困难群体服务体系,创新城乡贫困人口帮扶方式,扫除救助盲区,补齐保障短板,推动政府兜底性政策与救助帮扶措施无缝衔接、良性互动、共同发力。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力度,建立全方位多层次住房保障体系,解决城市中低收入人群住房难问题。

强化社会治理。深化平安甘州、法治甘州建设,全力推进依法治区进程。完善立体化、现代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严厉打击各类刑事犯罪,坚决维护司法公信力和社会治安稳定。开展金融风险专项整治,加强对担保公司、投资公司、小额贷款公司的风险监测,避免发生重大非法集资和信用违约案件。加强社会治理体系建设,着力推进社会风险评估,预防和减少矛盾纠纷及群体性事件。大力开展诚信教育,建立信息互通共享机制,健全完善“黑名单”制度,维护诚实守信、守法经营的良好发展环境。健全信访责任体系,高度重视初信初访,依法规范信访秩序,解决群众合理诉求。加强社会治安、环境安全、生产安全、食品药品安全等重点领域的专项整治,全面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部门监管和属地管理责任,强化隐患排查整治,确保不发生重大安全生产事故。

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复杂的经济形势、繁重的发展任务,对政府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我们必须加强自身建设,严格履职、狠抓落实,勤勉尽责、永不懈怠,切实提高行政效率和施政水平,更好地为改革发展大局服务、为人民群众服务。

维谋划区域经济,以更加积极的措施推进改革开放。

倡导雷厉风行、真抓实干的工作作风,打造务实高效政府。端正抓落实的态度,在其位、谋其政、尽其责,始终保持一种孜孜以求、一丝不苟的精神,保持一种干就干好、精益求精的韧劲,保持一种大刀阔斧、披荆斩棘的勇气,对认定的事抓住不放、不优柔寡断,对定下的事持之以恒、不瞻前顾后,对已干的事一抓到底、不半途而废。提高抓落实的能力,在干部队伍中营造崇尚学习的良好风气,找准发展症结,把握政策机遇,增强工作落实的前瞻性、主动性和针对性。强化抓落实的责任,对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难点任务,敢于担当、敢于碰硬,努力营造只为落实想办法、不为落后找理由的工作氛围。健全问责体系,加大问责力度,对庸懒散慢、不思进取、推诿扯皮、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的相关单位和个人,定铁规、出重拳,严肃问责,做到有错必究、有责必问、失责必追。增强抓落实的合力,认真接受人大代表的依法监督和政协委员的民主监督,对事关全局和长远的大事要事,始终做到目标同向、工作同频、行动同步,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构筑推动发展的强大合力。

树立依法行政、清正清明的良好形象,打造法治廉洁政府。严格按照法定权限行使职权,坚决做到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完善民主决策机制,规范行政执法行为,建立权责明确、行为规范、监督有效的管理体制。加强廉政体系建设,以制约和监督权力运行为核心,构建权责清晰、流程规范、制度管用、预警及时、防控有效的廉政风险防控管理机制。加强廉政制度建设,注重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切实加大经济责任审计力度,从源头上预防腐败行为发生。加强廉政社会监督,切实增强政府决策、政务信息、行政过程和行政程序透明度,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各位代表!新的蓝图已经绘就,新的征程催人奋进。站在新起点、面对新任务,发展的重任激励着我们,人民的期盼鞭策着我们。让我们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高扬改革创新之帆、鼓足攻坚克难之劲、笃定决战决胜之志,为在全省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努力奋斗!

3

页,当前第。

1

1

2

3

区政府政府工作报告篇十八

镜湖区隶属于安徽省芜湖市,是芜湖市中心区。本站小编为你整理了镜湖区政府。

希望可以帮到您。

过去的一年,是镜湖区克难奋进、实现“”顺利收官之年。面对复杂多变的经济发展环境,区政府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以打造经济升级版和城市升级版为主线,团结带领全区人民,齐心协力、扎实工作、锐意进取,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预计地区生产总值398亿元,增长10%;财政收入44.4亿元,增长1.1%;固定资产投资285亿元,增长1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39亿元,增长11%;居民人均收入33027元,增长9%。

一、坚持转型升级,结构调整取得新进展。

“互联网+”全面启动。绿地创客谷、华亿乐购商城、中以网商自贸区、长江经济带网商产业园正式运营。阡陌网络、大江船联网等一批优质项目成功落户。苏宁云商、乐游网分获省十佳转型电商企业和十佳高成长性电商企业称号。淘宝网芜湖馆全年销售额达9亿元,乐游网交易额超8亿元。全年引进培育电商企业80家。金融产业成效显著。新引进华融天泽、信达资本等81家金融企业,到位资金190亿元。全区类金融机构达307家,到位资金560亿元,全年纳税4.8亿元。商旅文产业融合发展。雨耕山、凤凰美食街、小九华古玩街获安徽特色商业街称号。绿地新都会、星隆国际城建成营业,八佰伴城市生活广场开工建设。大砻坊产业园建成开园,滨江文化艺术中心正式运营。雨耕山、乐游网入选全省民营文化企业百强。招商引资进展顺利。加大重点项目招商力度,芜纺四合院、大小官山北部等3个地块成功出让。共生物流、安徽生物肽产业研究院等现代服务业项目纷纷落户。招商项目预计形成固定资产投资256亿元,增长19%;到位内资285亿元,增长10%;利用外资2亿美元,增长18.5%。“新三板”挂牌实现突破。积极鼓励企业借助资本市场做大做强,上瑞控股、慧达通信、新安金融集团、皖江金融租赁4家企业实现“新三板”挂牌。科技创新成果丰硕。新认定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3家,新增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1家,成功引进4个高层次科技人才团队,芜湖迈科威特新材料有限公司安徽省院士工作站正式成立。新增发明专利申请1047件,同比增长91%;发明专利授权92件,同比增长206%。

二、坚持建管并举,人居环境获得新改善。

棚户区改造稳步推进。切实加大遗留地块攻坚力度,加快推进新进场地块征收,完成棚改7357户70.2万平方米。大小官山、化鱼山周边等14个项目征收任务全部完成。大力宣传棚改购房优惠政策,将商品房信息纳入区棚改安置信息平台,促进货币补偿资金向商品房购买力转化。保障房建设进展加快。强化质量监管,优化配套设施。交付使用东方龙城8号地块1455套保障房,基本建成荆山二期2884套,竣工荆山三期1176套、埭南保障房540套。完成旭日天都605套保障房装饰装修。切实加快镜湖新城8号地块等项目建设。城市功能不断完善。着力提升城市交通环境,完成园丁支路、三山里支路等4条道路建设,启动砻坊路、环城北路等6条道路建设。对荆山主要道路下水进行全面改造。实施中山北路及沿河路立面改造,完成环镜湖综合改造设计方案。黄果山等8个小区雨污分流工程全部完工。完成荆山电力排灌站建设,启动广福泵站更新改造。新火车站投入使用。仓津路、新弋江桥、荆山大桥、环城东路拓宽等重点工程顺利建成。城市管理井然有序。扎实开展“还路于民”专项行动,对长街、杨家巷、福禄商城等39个区域的占道经营、乱搭乱建进行集中清理整治。规范、取缔出店经营、占道经营1000余处,拆除违法建设4.8万平方米。深入推进城市管理网格化,全民城管系统投入使用。区数字环卫系统全面运行。积极探索无物管小区、背街巷联合管养模式。落实大气污染综合整治行动计划,秸秆禁烧实现零火点。创建成果有效巩固。扎实开展“三线三边”环境治理,投入2300万元,整治巩固面积20万平方米。全面开展文明小区创建,完成15个精神文明建设主题公园(广场)建设。坚持定期督查考核,推动创建工作常态长效。成立镜湖区“一米阳光”志愿者协会,建成志愿者服务云管理平台。开展“军民共建,共创文明”活动,进一步拓展志愿服务范围。被市委、市政府授予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突出贡献单位。

三、坚持改革创新,社会治理走出新模式。

社区建设持续深入。进一步深化社区管理体制改革,加强社工队伍建设,努力做强社区、做实服务。新成立旭日天都和光华星城社区,完成部分社区居委会撤销和规模调整工作。完成区第八届社区居委会换届选举。积极试点一票制选举、定岗选举和观察员制度,有效扩大居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政务服务便捷高效。在全市率先成立区社会服务管理局,加快推进社会服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积极推行“互联网+政府服务”,全区1822个行政权力事项和公共服务事项全部实现网上运行。着力优化办事流程,精简审批环节,提高服务效能,切实方便居民和企业办事,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社会环境和谐稳定。进一步完善社会矛盾预防调处化解五项机制。加强初信初访调处力度,越级非访得到有效控制。充分借助“两代表一委员”、群团组织参与社会矛盾化解的积极作用。强化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联动机制,有效预防和减少社会矛盾和信访问题的发生。大力实施“六五”普法,积极推进“法治镜湖”建设,完善覆盖城乡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办理法律援助案件435件。妥善处置“10.10”事故,开展严执法、排隐患、强管理“百日攻坚”专项行动和“铸安”行动,对全区安全生产领域进行全面排查整治。强化食品药品监管,保证群众饮食用药安全。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打击整治非法传销,进一步加强禁毒工作。加快老旧小区视频监控安装,不断完善校园安全、社区安全防范体系。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刑事案件继续保持下降趋势。

四、坚持全面发展,社会事业取得新进步。

教育事业均衡发展。不断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育红小学旭日天都校区正式招生。组建成立师范附小等3个教育集团,全区教育集团达6个。继续推进校园标准化建设,启动梅莲路小学二期、十九中改扩建工程,完成二十七中北校区改造。大力推进教育信息化,班级多媒体实现全覆盖。顺利通过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区评估认定。文体事业蓬勃发展。全面做好区文体活动中心开放工作,累计接待市民70万人次。大力弘扬传统文化,以“我们的节日”为主题,组织开展各类群众文化活动500余场,服务群众30万人次。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新建、更新健身路径器材467件。扎实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公共卫生服务提质扩面。进一步深化基层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不断强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与服务站一体化管理。基层医疗卫生信息系统实现全覆盖。积极推进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区医院实行药品零差率销售。着力健全计划生育服务网络,强化宣传服务,不断提高群众知晓率和满意度。其他各项事业协调推进。优抚安置和双拥工作成效明显。组织开展国防动员指挥机构演练,人民武装和国防后备力量稳步增强。基本完成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扎实做好防汛和防台风工作。统计、妇女儿童、民族宗教、档案、地方志、外事、侨务等工作取得新进步。

五、坚持共创共享,民生保障又有新提升。

全年投入4亿元,实施20项民生工程。

新增就业1.65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66%。新增创业企业2130户,新增个体工商户3606户。创业带动就业比达1:18。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2.9万人,城镇居民医保参保20.4万人。公共租赁住房配租3784户,发放租赁补贴529户112万元,惠及4313户住房困难家庭。全年发放低保金4687万元,人均月补差456元。救助临时困难家庭1740户,发放救助金367万元。医疗救助4500人次,发放救助金1442万元。不断提高残疾人生活保障水平,发放救助金376万元,为近5000人提供免费康复服务。继续为65周岁以上老人进行免费体检,发放高龄补贴618万元。建立养老服务多元投入机制,积极鼓励支持社会组织和民间资本参与养老事业,园丁小区日间照料中心即将投入使用。完成荆山与市区供水管网对接,确保居民喝上放心水。全面完成小型水利改造提升工程。

六、坚持勤政廉政,政府自身建设得到新加强。

依法行政深入推进。公布实行区、街道办事处两级行政权力清单、责任清单制度,规范权力运行流程,加强事中事后监管。积极推进政府机构、职能、权限、责任法定化。进一步加强行政复议和应诉工作。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探索建立预算资金使用绩效评价机制,全面开展国库集中支付改革试点工作。高质量办理市、区两级人大议案、建议107件,政协提案、建议案153件。干群关系更加密切。深入开展“机关联系基层、干部联系群众”工作,区“双联系”纪实管理平台正式上线。全区党员干部走访联系群众2万人次,协调解决问题5000余个。认真做好“党政领导接待日”工作。开通“魅力镜湖”政务微博。加强政府信息发布、解读和回应,公开政务信息1.7万条。办理回复网民咨询投诉1000余条、区长热线近2500件。区政府网站被评为省优秀政府网站。作风建设扎实有效。认真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切实加强思想政治建设和作风建设,做到“忠诚、干净、担当”。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和省、市相关规定。不断加强制度建设,出台区公共资源交易管理办法、区公务接待管理办法。强化纪律监督,组织开展明察暗访25次。查处发生在群众身边的“四风”和腐败问题14个,处理20人。坚持厉行节约,全区“三公”经费支出同比下降10.9%。

各位代表,刚刚过去的“”,是镜湖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阶段。经过全区人民的不懈努力,我们较好实现了“”规划目标,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了新成就。

五年来,经济建设在加速转型中健康发展。地区生产总值由216.7亿元增加到398亿元,增长0.8倍。累计固定资产投资1085亿元,是“”累计投资的2.3倍。财政收入由24.5亿元增加到44.4亿元,增长0.8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由137.5亿元增加到239亿元,增长0.7倍。累计利用外资6.5亿美元。居民人均收入比“”末增长0.8倍。全区高新技术企业达12家。创建省级现代服务业集聚区4个。

五年来,公共服务在普惠民生中均衡发展。五年社会事业区级财政投入达86亿元。建设保障性住房6万余套近600万平方米。就业创业积极推进,新建创业孵化基地10处,累计新增就业7万人。学前教育毛入学率达105%,完成25所学校标准化建设。中小学生全面接受免费义务教育。深入推进基层医改,构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发展新模式。成功创建省级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区。养老、医疗保障水平不断提高,低保和困难群体救助实现全覆盖。区文体活动中心建成运营,区文化馆、图书馆被评定为国家一级馆。荣获全国全民健身工作先进集体称号。

五年来,城市品质在建管并举中改善提升。累计完成征收项目111个,共计24349户298.7万平方米。新建改造道路38条,改造老旧小区140个。积极推进安置小区物业管理市场化、规范化。建成街头游园和绿化景观48处,新增绿化面积120万平方米。扎实做好大气污染防治。探索建立城市管理长效机制,实现城市管理网格化、环卫保洁全覆盖。累计拆除违法建设近7万平方米。

五年来,文明和谐在深化创建中得到彰显。公共文明程度不断提升,荣获全省首届文明城区。积极推动民间文化艺术的保护与传承,被评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全民科学素质稳步提高,再次成功创建全国科普示范区。不断增强社区自治和服务功能,再获全国和谐社区建设示范城区称号。深入推进“平安镜湖”建设,蝉联全国平安建设先进县区称号。

五年来,服务水平在改革创新中不断提高。在全市率先启动社区管理体制改革省级试点,撤销11个街道办事处,设立10个公共服务中心。全面运行“一站通”网上办事平台,启用在线办事电子监察系统,打造了“一点受理、一站办结”网上办事新模式。组建社区网格员队伍,完成辖区基础数据采集,实现网络全覆盖、服务全方位。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和机构改革,权力运行更加阳光、透明。

过去的五年,我们围绕既定目标不动摇,持之以恒抓落实、凝心聚力促发展,经受了各种考验,实现了经济社会的健康协调发展,为镜湖区下一个五年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工作充满艰辛,成绩来之不易。回顾五年的实践,我们深深体会到,只有始终坚持既定目标和狠抓落实,才能实现超前谋划、抢先发展;只有始终坚持转变发展方式和提升经济质量,才能实现优化结构、健康发展;只有始终坚持生态文明建设优先,才能实现统筹协调、持续发展;只有始终坚持人才科技先导和深化改革,才能实现创新创业、集约发展;只有始终坚持勤政务实和关注民生,才能实现凝心聚力、和谐发展。这既是过去实践的经验总结,更是推动“十三五”发展的宝贵财富,我们将在今后工作中加以坚持和发扬。

各位代表,“”发展成绩的取得,得益于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正确领导,得益于历届班子打下的良好基础和老领导、老同志的关心帮助,得益于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社会各界的监督支持,得益于全区人民的奋力拼搏。在此,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全体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离退休老同志,向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驻区部队、政法干警,向所有来镜湖创业的投资者和建设者,向所有关心、支持和参与镜湖发展的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未来五年,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面临着全新的发展形势,孕育着全新的发展机遇。国家“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战略的实施,将促进人才和资金等要素沿江集聚,有利于我区发挥中心城区功能,成为带动区域创新的核心力量。我省深入实施“4105”行动计划,加快调转促步伐,为我区推进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了发展契机。我市深入打造经济和城市“两个升级版”,着力推进人才、产业、城市“三个高端化”,宁安高铁开通和芜申运河、青弋江分洪道、商合杭铁路、城市轨道交通等重大项目积极推进,使我区的区位优势更加凸显。我区棚户区改造全力推进、荆方地区加快开发步伐,“老船厂智慧港”等重大项目启动建设,为产业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未来五年,我们赶上了机遇的叠加期,迎来了转型的收获期,迈入了发展的黄金期。只要我们准确把握发展形势,坚定发展信心,抢抓发展机遇,牢牢掌握发展的主动权,就一定能够推动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促进社会事业取得全面进步。

我区“十三五”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是:全面贯彻党的和xx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实施人才强区、三产兴区、文化立区、统筹发展四大战略,全力打造新型现代产业、新型城市建管、新型社会治理、新型公共服务、新型党建工作五大体系,率先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努力把镜湖区建设成全省人居环境最美、经济实力最强、社会秩序最好、百姓受益最多的“四最”镜湖。

经过五年奋斗,努力实现以下发展目标:

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到20xx年,地区生产总值向650亿元冲刺,年均增长10%;固定资产投资五年累计达20xx亿元,年均增长1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突破400亿元,年均增长11%;财政收入突破67亿元,年均增长8.5%。

产业结构更加优化。到20xx年,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87%,民营经济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超过70%。现代服务业增加值占服务业增加值比重达75%,科技研发、文化产业、互联网产业占现代服务业增加值比重分别达到10%、10%和20%。

城市环境有效改善。城市空间布局进一步优化,城区承载能力和城市品质明显提升。棚户区改造任务全部完成,人居环境更加优美。生态建设扎实推进,到20xx年,全年空气质量优良率达97%,全区绿化覆盖率达47%。生活污水和垃圾的处理利用率达到100%。形成2条城市慢行绿道。

百姓生活日益富足。居民人均收入年均增长9%以上。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完善,保障水平不断提高。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5%以下。居民医保实现全覆盖,养老保险参保率超过95%。

社会事业全面进步。新建、改造学校16所。合理配置资源,推动义务教育高位均衡发展。每千常住人口医疗卫生机构编制床位数大于6.5张,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诊疗总人次占比大于28%。基层公共文化设施全覆盖。全面构建立体化现代化治安防控体系,争创全国“长安杯”。

突出把握好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坚持人才优先战略,构建创新驱动体系。着力引进和培育一批领军人才、高端人才、创新创业团队,为全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人才支撑。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促进高校毕业生等群体积极创业、稳定就业。积极发展人力资源服务,培育人才和劳动力市场,激发人才市场活力。健全人才政策体系,完善人才奖励机制,充分调动人才创新积极性。着力提高人才服务水平,营造尊重人才、尊重创造,支持创新创业的浓厚氛围。

第二,积极推动产业融合,促进产业高端发展。进一步完善产业发展总体规划和专项规划,以互联网产业作为发展重点和首位产业,做大做强互联网、文化旅游、商贸、金融四大主导产业,鼓励发展都市智造、咨询服务、教育培训、医疗服务、健康养老五大产业,积极构建以互联网为主要驱动力,内外部高度融合、互相促进、联动发展的“4+5”城区新型现代产业体系。优化调整产业布局,着力构建中山路中央商务区、荆方国际旅游度假区、城北生态商住区和沿江新兴产业园“三区一园”的总体布局。

第三,突出抓好城市建管,打造生态宜居城区。按照“一年打基础、三年大变样、五年见成效”的目标,加大荆方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速引进优质文化旅游项目。推动老城区有序更新,全面完成棚户区改造。合理开发利用文化资源,彰显中西合璧、精致繁华的城市特色。加强区管道路建设,提升区域交通环境。扎实推进综合地下管廊和“海绵城市”建设。积极打造“智慧镜湖”,提升城市管理服务信息化、精细化水平。建立健全环境保护长效机制,严格开展环保执法,提高全民环保意识,努力营造天蓝、水清、地绿、宁静的人居环境。

第四,加快发展社会事业,提高民生保障水平。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切实加大公共事业投入。进一步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深化办学机制改革,鼓励社会力量兴办有特色、高水平的教育机构。统筹推进公立医院、基层卫生综合体制改革。完善社区首诊、分级就诊、双向转诊机制。支持社会力量参与养老事业。探索并建立“9073”养老模式,实行智慧养老。加快基层文化和体育设施更新改造。深入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性文化活动,搭建新型公共文化服务平台。努力提高全民科学素质。推进“平安镜湖”建设,坚持源头治理、系统治理、综合治理、依法治理,确保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

20xx年是“十三五”开局之年,做好全年各项工作,对于加快中心城区转型提升、促进经济长期平稳健康发展意义重大。综合考虑各种因素,今年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为: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0%,财政收入增长5%,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2%,居民人均收入增长9%,新增就业1.65万人,节能减排完成市政府下达目标。重点做好以下六方面工作:

一、加快经济转型升级,巩固科学发展新优势。

加速发展首位产业。推动互联网与高效物流、现代农业、休闲旅游、普惠金融等产业融合发展。着力引进和培育大型互联网平台企业,力争全年引进大型平台企业3家以上。鼓励共生物流快速做大做强,吸引中小微物流企业集聚发展,力争全年实现平台交易额20亿元。支持乐游网、阡陌网络、大江船联网等企业加快发展。积极探索互联网产业服务“三农”新模式,推广发展农业物联网和农村电子商务。

着力提升主导产业。启动古城项目建设。加速推进范罗山、堂子巷等文化旅游项目,积极谋划荆方国际旅游度假区,深度融入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加快八佰伴城市生活广场建设。鼓励新百、金鹰等商贸企业引入新兴商业模式,增强项目体验性、互动性。继续发展社区商业服务,积极引进家政服务、体育健身等行业品牌连锁业态。大力发展产业基金、创业投资、融资担保、资产管理、融资租赁等金融业态。全年新引进类金融机构50家以上,新增“新三板”企业2家以上。

积极延伸产业链条。大力发展都市智造,充分利用现有载体资源,加快节能环保、新材料、生物医药等领域发展,研制开发个性化、定制化产品。加大对会计、法律、评估认证等咨询服务企业的培育和引进力度,提供“知识内涵型”服务。大力引进知名教育培训机构,提升教育培训质量。支持引导优质医疗机构来区发展。建立健全养老机构与境内医疗卫生机构的合作机制,推动医疗养老产业协同发展。

推动项目提速增质。全年实施122个重点产业项目,总投资314亿元,其中当年投资超亿元的重大产业项目34个。严格落实项目推进责任制,确保每个重点项目都有领导负责、每个环节都有人跟进、每个问题都有人解决。积极创新招商方式,在精准高效上下功夫,确保完成万家牌、安奇驾校等地块出让。加速推进“老船厂智慧港”项目规划建设,积极引进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的大企业、好项目,促进高端技术、金融资本、创新人才不断汇聚,打造镜湖区新的经济增长极。

二、大力推进创新创业,打造区域竞争新引擎。

加快人才引进培育。落实人才特区建设政策,营造良好人才发展环境。坚持“走出去”引才,力争引进高端人才50人、高层次科技人才团队2个、创新创业团队2个。加强与高校、科研院所、社会组织的联系,充分发掘优秀青年创业人才。探索组建创新创业导师团,打造专业化师资力量。新建大学生创新创业见习基地2家。组织开展就业技能培训20期、syb创业培训4期。

切实加强载体建设。积极建设华强we+青年创业社区、雨耕山文创中心等众创空间和创业园,新建青年创业园2个、众创空间2个。引进一批高水平运营团队,着力提升芜湖砻坊科技企业孵化器、绿地创客谷、滨江网商创业孵化基地等现有创业平台的孵化功能。努力构建孵化器、加速器错位发展、良性互动的创业载体结构,逐步实现创业孵化的有序发展,培育一批高质量的创新创业企业。积极探索发展众创、众包、众扶、众筹等创新创业发展新模式。

不断加大扶持力度。制定完善互联网、文化旅游、商贸、金融等产业发展扶持政策。继续实施“整贷直发”创业担保贷款贴息政策,扩大政府专项扶持资金投入规模。完善政府性创业投资平台,引导风险投资机构和民间资本加大支持力度,进一步拓宽投融资渠道。扩大政府购买服务范围,在公共服务、技术服务等领域,积极推行服务外包。支持企业创建研发中心和创新平台,推进科技成果转化。

三、扎实抓好建设管理,塑造中心城区新形象。

加快推进棚户区改造。坚持以“群众迫切需求、产业发展需要、城市有机更新”为引领,科学安排年度计划。全年计划实施丝绸厂、状元坊、荆山厂矿企业危房等28个棚改项目,约1万户90万平方米。全力做好城市轨道交通2号线、商合杭铁路及长江公铁大桥沿线等重点工程征收任务。加强制度建设,进一步完善房屋征收领域。

规章制度。

加快工程建设进度,确保荆山、埭南保障房全面竣工。

全面提升城市建设水平。以芜湖市“多规合一、一张蓝图”试点为契机,深入开展调研,确保形成科学的空间规划体系。加强城市设计工作,强化城市特色塑造。继续做好中山北路、沿河路等道路沿街立面整治。加快推进环镜湖综合改造,努力提升城市品味。完成鸠江路南延、绿地经三路、环城北路改扩建等6项交通提升工程。完成石城塘、袁泽桥水系整治。基本建成广福电力排涝站。加强施工监管,扎实做好老旧小区整治。通过实施城市修补,实现有机更新,解决老城区环境品质不高、空间秩序混乱等问题。

继续加大城市管理力度。持续推进“还路于民”行动,加大顽症整治力度,建立和完善城市管理联席会议等长效机制。探索开展占道经营整治市场化管理试点工作。着力加强背街巷市容秩序和环境卫生管理,促使环境面貌得到明显改善。进一步加大拆违控违力度。加强城管队伍建设,坚持从严执法、文明执法,提高执法效率和水平。建立健全考核评价监督问责机制,完善社会公众满意度评价和第三方考评机制。

深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完成“千万亩森林”增长工程任务,新增造林1300亩。实施绿道建设、绿化提升工程,开展街头游园、景观小品等绿化建设。加强荆方地区耕地保护,加大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力度。全面落实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严把项目环境审批关。重点抓好大气污染防治,强化餐饮油烟治理和建筑拆迁工地扬尘管控。贯彻落实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做好饮用水源保护区环境综合整治和日常监管。加快发展绿色、低碳、循环经济,积极倡导绿色消费。

四、坚持全面深化改革,增强持续发展新活力。

深化社区管理体制改革。加强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提升社区自治能力。加快推进社会管理服务信息化,推行基层综合监管、分类执法模式。扎实做好网格化平台的数据维护更新,进一步提升精细化水平,切实把管理和服务覆盖到网格、落实到个人。科学制定监督考核办法,不断提高服务效率,提升群众满意度。

进一步推进简政放权。坚持放管结合,加快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全面推进“先照后证”改革,贯彻实施“三证合一、一照一码”登记制度改革,充分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和社会创造力。规范完善区、街道办事处两级权力清单、责任清单制度和运行机制,优化政府机构设置、职能配置和工作流程。及时做好国务院、省、市取消和调整行政审批等事项的衔接落实工作。

加快重点领域改革步伐。大力推进集团化办学,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全面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提升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服务能力。全面实施二孩政策,完善计划生育服务,促进人口均衡发展。积极扩大“税融通”业务规模,缓解小微企业融资困难。推动企业主动对接多层次资本市场,多措并举解决资金难题。进一步强化政府债务管理。

五、加大力度改善民生,形成共享发展新格局。

始终把改善民生放在重要位置,安排财政资金4亿元,实施20项民生工程。

不断提高保障水平。完善以城市低保、城乡医疗救助、灾害救助为基础,以教育、住房、就业、法律等专项救助为辅助,以临时救助和慈善救助为补充的新型社会救助体系。进一步抓好社会保险征缴工作,完成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1.6万人,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参保20万人。简化医疗救助程序,实行“一站式”即时结算服务。建立智慧养老体系,完善线上网络平台,拓展线下社会化服务。大力支持残疾人事业发展,健全扶残助残服务体系。

全面推动社会事业发展。加大荆方地区教育资金投入。加快推进大庆路小学、育红小学和华强配套小学建设。加强校长队伍、教师队伍建设。加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疗服务能力建设,努力推动全科医生团队签约服务。切实加强医疗质量监管。扎实做好非遗申报和文物保护工作。继续推进百年历史建筑复活计划。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推进图书馆及基层服务点建设。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加大法律援助宣传力度。支持驻区部队建设,加强国防教育、优抚安置和双拥共建工作。进一步做好民族宗教、外事、侨务、档案、统计、妇女儿童、地方志编撰等工作。

积极创新社会治理。巩固提升文明创建成果,加强公民道德建设和社会诚信建设,深化拓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建立志愿服务嘉许回馈制度。深化“阳光信访”,引导群众依法行使权利、表达诉求、解决纠纷。创新群众工作体制机制和方式方法,注重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的作用。建立健全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机制。继续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启动新一轮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巩固提升“平安镜湖”创建成果。深入开展“铸安”行动,强化公共安全宣传教育,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为镜湖发展营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六、加强政府自身建设,提升管理服务新水平。

坚持严格依法行政。加强法治政府建设,做到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严格落实依法决策机制,把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集体讨论决定作为重大行政决策法定程序。加强政务公开工作,推进财政资金、公共资源配置、重大项目建设等重点领域信息公开,进一步提高政府公信力。积极适应行政诉讼新变化,完善政府内部层级监督、专门监督和纠错问责机制。自觉接受人大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高度重视司法监督、新闻媒体监督和社会公众监督。

坚持用心服务群众。巩固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果,切实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深入开展“双联系”、“亲切服务”等活动,进一步增强服务意识。实施“互联网+政府服务”,整合服务资源,实现信息惠民,让信息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完善“一站通”平台运行机制,加强政务服务标准化建设。编制全区市民信息化服务发展规划,全面提高服务水平。

加强勤政廉政建设。认真贯彻“三严三实”要求。加强党风廉政责任制建设,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强化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完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加大对房屋征收、招标采购、工程建设、国有资产管理等领域的审计监察力度。加强效能监督,着力解决“庸懒散、蛮横硬”等作风问题。完善考核评价体系和奖惩机制,充分调动人员工作积极性。完成公务用车制度改革。强化财政资金绩效管理,细化财政预决算公开内容。进一步压缩“三公”经费支出。

各位代表,我区“十三五”发展蓝图已经绘就。实现宏伟目标,任务艰巨,使命光荣。让我们在区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区人大、区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在全区人民的共同努力下,坚定信心、振奋精神、扎实苦干,为全面启动“十三五”规划建设,奋力走在全市新一轮科学发展的前列而不懈奋斗!

区政府政府工作报告篇十九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张掖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关于“”和20xx年工作。

过去的五年,是全力实施“”规划、推动经济社会转型跨越发展、加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不平凡的五年。五年来,面对错综复杂的国内外环境和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任务,我们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揽全局,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及xx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和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坚持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把发展生态经济作为转变发展方式的基本途径、把建设生态经济功能区作为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主攻方向,紧紧围绕“四二”部署、实施“六六”战略,持续强化基础建设、生态建设、文化建设和产业培育,积极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有效应对各种风险和挑战,经济平稳快速增长,综合实力持续增强;优势主导产业增量扩容,结构持续优化;生态建设全面加强,比较优势持续扩大;基础设施明显改善,城乡面貌发生深刻变化;精准扶贫成效显著,民生保障改善更加有力;开放开发步伐加快,社会文明和谐程度不断提高。“”规划主要目标任务顺利完成。

(一)着力强化项目带动,经济社会发展动力持续增强。坚持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把项目作为第一支撑要素,把招商引资作为项目建设的持久动力和源头活水,实施各类项目2600个,其中亿元以上项目400个,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140亿元,比“”增长1.6倍,年均增长20%。招引项目962个,到位资金先后跨过100亿、200亿、300亿、400亿四个台阶,累计达到1197亿元。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达到564亿元、486亿元,较“”末分别增长114%和268%,存贷比从20xx年的50%提高到86%。主要经济指标增速高于全省、全国平均水平,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0.5%,大小口径财政收入实现翻番,人均gdp突破3万元。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加快,实现程度达到76.7%,比“”末提高11.6个百分点,居全省第5位,率先实现全面小康的优势明显。全国小微企业创业创新基地城市示范、张掖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绿洲现代农业示范区、公共文化服务示范区、生态安全屏障综合试验区等一系列国家级示范项目成功获批,加快发展的基础更为坚实。

(二)着力强化转型升级,主导产业规模效益大幅提升。坚持把转方式、调结构作为推动跨越发展的重中之重,大力发展特色优势产业,推动三次产业转型升级、协调发展。坚持绿色、循环、效益、品牌发展理念,加快建设现代农业大市。种植业、养殖业、菌业三元双向循环模式基本形成。农业投资年均增长27.4%,粮食生产实现十四连增。农业增加值年均增长5.7%,高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国家玉米制种基地建设项目获批实施,建成国家级玉米种子产业园和电子交易平台。“张掖玉米种子”、“张掖肉牛”、“张掖葡萄”等获全国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和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绿色有机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和农业机械化水平稳步提高。现代畜牧业扩容增量,规模化养殖优势凸显,畜产品加工实现重大突破,沅博、博峰、前进牧业等116户骨干企业建成投产。流转土地116.7万亩,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家庭林场分别达到5554家、1500家和242家。农产品加工转化率提高到60%。坚持走资源循环、企业聚集的生态工业发展之路。着力改善工业发展的基础条件,张掖工业园区晋升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民乐生态工业园区基础设施水平明显提升,2+4园区体系基本形成,园区对工业的综合承载能力显著增强。完成工业固定资产投资408亿元,年均增长23%;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2.8%;规上企业由117户发展到210户,实现增加值63亿元,年均增长12.4%。“两新一特”产业体系初步建立,形成10万千瓦风电、80万千瓦光电、100万千瓦水电装机容量和60万吨钨选、80万吨锰铁、60万吨铜选、500万吨煤炭、300万吨农产品加工生产能力。15个产品获甘肃名牌产品称号,滨河集团获省政府质量奖。整合关闭煤矿64户,淘汰落后产能230万吨,万元生产总值能耗年均下降3.65%。坚持旅游与文化体育深度融合发展战略,加快发展旅游文化为龙头的现代服务业。游客接待人数、综合收入达到1505万人次和76亿元,较“”末分别增长8倍和8.1倍,年均增长34%和38%,旅游综合收入占gdp比重由“”末的4.3%提高到20%。市县两级落实旅游发展专项资金6亿元,拉动投资130亿元,丹霞国家地质公园、景观大道等188个重点项目建成运营。成功举办“湿地之夏金张掖”旅游文化艺术节、祁连山国际超百公里山地户外运动挑战赛、中国汽车拉力锦标赛等品牌赛事和重大节会。张掖被确定为全国体育产业联系点。祁连玉文化产业园命名为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由“”末的1%提高到2.2%。现代物流、健康养老、电子商务等新兴业态发展加速,三次产业比重由“”末的29.3∶35.5∶35.2调整到25.5∶30∶44.5,经济结构持续优化。

(三)着力强化基础设施,城乡面貌发生深刻变化。坚持把夯基础、促发展、树形象作为城乡建设的重要目标,全力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两个1+5城市框架体系基本形成,城市建成区面积达到95.9平方公里,较“”末翻了近一番,城镇化率达到42.19%,较“”末提高7.4个百分点。滨河新区及五县新城区建设高起点、高标准推进,旅游城市功能定位更加清晰。改扩建城区道路155.7公里,新建改建城区管网659公里,累计完成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投资140亿元,滨河新区三水厂等9个水源工程和五县城生活污水处理厂建成投用,城区集中供热、供水供气、污水处理、垃圾收集实现全覆盖。加强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山西会馆、钟鼓楼、福音堂医院旧址等38项重点文物修缮工程全面完成。推广“四化”新农村建设模式,建成示范村146个、“美丽乡村”38个。大中型灌区节水改造、病险水库除险加固、河道治理、农村饮水安全等一批重点水利工程完成投资45亿元。整理高标准农田39万亩。新建改建国、省道及农村公路4468公里,公路通车总里程达到12488公里,建制村通畅率和班车通达率达91%和99%。兰新高铁建成通车,民航机场吞吐量累计达到20.7万人次。4g网络覆盖全部乡镇,光纤通村率达95%,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水平跃居全国前列。

(四)着力强化生态建设,区域比较优势进一步彰显。坚持把强基础、保生态作为改善发展条件的战略选择,“一山一水”保护上升为国家战略,生态文明理念深入人心,全国主体功能区试点、生态文明工程试点市、水生态文明示范市、黑河湿地湖泊生态治理等重大国家战略和项目落地实施。累积争取国家投资16.1亿元,组织实施湿地恢复、天然林保护、退牧还草、三北防护林、防沙治沙、草原生态奖补等各类生态项目130项,完成人工造林36.5万亩、封育34万亩、义务植树2100多万株。荣获全国绿化模范城市和全省卫生城市,创建国家园林县城2个、省级园林县城4个。祁连山生态保护与建设综合治理规划、黑河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获批,黑河流域综合治理规划通过评审。黑河湿地湖泊纳入全国江河湖泊治理范围,张掖湿地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张掖被确定为全国资源再生型试点城市。临泽、民乐被列为国家沙化土地封禁保护试点县。创建国家级、省级生态乡镇21个和53个。

(五)着力强化民生保障,人民生活质量显著改善。坚持把惠民生、增福祉作为科学发展的根本取向,全面落实各项惠民政策,健全完善保障体系,社会各项事业协调发展。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9673元和10823元,较“”末分别增长81.23%和94.13%。财政用于民生的投入累计达到392亿元,占公共预算支出的79.8%。投入1.12亿元,办理为民承诺实事54件。城镇新增就业15.91万人。五大社会保险参保人数稳步增加,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分别达到98%和97%。新农合报销比例由“”末的50.3%提高到61%。建成各类养老机构230个、保障性住房和棚户区改造房45607套,改造农村危旧房8.23万户,完成212万平方米既有居住建筑供热计量及节能改造任务。新建改建义务教育学校206所、幼儿园215所,临泽、高台、肃南通过国家县域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评估认定,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99.48%,高考升学率稳居全省前列。张掖医专、市人民医院并入河西学院,部分医学专业实现“专升本”,省级财政、项目支持力度明显加大。新建医疗卫生业务用房1.15万平方米,城乡医疗卫生基础设施条件持续改善,重大疾病防控和基本公共卫生工作任务全面完成。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5.5‰以内。强化食药安全监管,保障了人民群众饮食用药安全。实施各类科技项目311项,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突破1件,培育高新技术企业16家。建成省级重点实验室、院士专家工作站12个,359项科技成果获得省级以上奖励,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较“”末提高5个百分点,市本级和六县区整体进入国家科技进步先进市县行列。积极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完成投资22亿元。市级“三馆”、湿地博物馆、丹霞地质博物馆等重大文化项目及一大批综合文化站、村文化活动室、“乡村舞台”建成投用。全省体育与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示范区创建工作全面启动,中国户外运动名城建设列入国家体育总局规划。扎实推进“联村联户”、"1236"扶贫攻坚和精准扶贫脱贫工作,投入财政专项扶贫资金2.33亿元,减少贫困人口12.57万人。

(六)着力强化改革创新,发展环境明显优化。坚持把增活力、添动力作为改革创新的重要抓手,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有序推进。全面完成市县区政府和乡镇机构改革任务,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稳步推进。在全省率先公布行政审批事项汇总清单,先后8批次取消、调整和下放行政审批事项452项,市县两级全面取消非行政许可审批。大力推进“三张清单一张网”建设,市直部门单位3216项审批权力、23525项责任事项、33477项追责情形公开发布。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全面推行,基本药物制度实现全覆盖。积极开展农村综合配套改革,农村宅基地和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确权登记发证工作进展顺利,82.9万亩集体林地确权到户。全面公开财政预决算、部门预算、“三公”经费,财政资金管理使用更加规范高效。扎实推进公共资源交易市场化改革,交易额达292.2亿元。合理划分市、区城市规划建设、综合执法事权,管理体制进一步理顺。11亿“14张掖债”成功发行。引进甘肃银行、兰州银行和华安证券公司设立分支机构,95家企业在区域股权交易市场挂牌,新三板挂牌企业实现零的突破。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省委“双十条”和市委“八项要求”,“三公”经费逐年下降。调整腾退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办公用房6.1万平方米。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和“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健全各类。

规章制度。

769项,各级干部宗旨意识、纪律意识、规矩意识、法治意识明显增强。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深化“庸懒散慢”专项治理,实行责任倒查机制和问责追究,政府执行力落实力不断提高。

20xx年,面对持续加大的经济下行压力,我们紧紧抓住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重大战略机遇,更加突出转方式、调结构、稳增长、惠民生,力促三次产业协调发展,基本完成了市三届人大四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预计实现生产总值376.6亿元,增长7.5%。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12.8亿元,增长13.5%。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48亿元,增长9%。大口径财政收入、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分别完成53亿元和24.1亿元,增长10.2%和11.3%。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10%和11.5%。

(一)实施“双创示范”城市建设,增强了全社会创新活力。成功入围全国首批15个小微企业创业创新基地示范城市,争取国家支持资金6亿元。制定扶持政策措施,启动建设市级小微企业创富中心、电子商务创业园和张掖经济技术开发区创业大厦、民乐工业园区孵化园等一批创业创新基地,建成市级中小企业服务平台27家,6个基地被认定为“省级众创空间”,民乐生态工业园区创业基地被确定为第一批国家小微企业创业创新示范基地。与高等院校签订“双创示范”和“实训基地”合作协议,西部创客大学挂牌成立,“互联网小镇”筹建工作有序推进。在全省率先出台培育资本市场支持企业扩大直接融资办法,合作设立首期1亿元市级天使投资基金,扶持初创期、成长期小微企业加快发展。积极争取“互联网+”现代农业、高效物流、便捷交通等试点示范。开展“金张掖创新先锋”评选表彰活动,举办首届金张掖创业创新大赛及“赢在金张掖”电视公开赛,创业创新理念深入人心,支持创业、鼓励创新的鲜明导向已经形成。

(二)紧盯提质增效,巩固了农业比较优势。持续培育壮大优势主导产业和区域特色产业,完成农业投资33.7亿元,增长28.8%。种子企业联合上市工作全面启动,种业生产经营秩序整治工作受到农业部和省政府充分肯定。全国粮改饲和草牧业试点等一批重点项目获批实施,现代畜牧业全产业链试点工作扎实推进,奶肉牛、肉羊、生猪饲养量分别达到97万头、495万只和166万头,增长8%、7.3%和5.9%。农产品安全大市建设取得新的成效,甘州、临泽被命名为全省农产品安全县区。以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为引领的食用菌产业显示出良好的经济效益,辐射带动能力不断增强。奥林贝尔20xx吨高效抗菌肽、嘉宏农牧3万吨蔬菜恒温气调库、金南瓜20xx吨南瓜粉生产线等16个重点农业产业化项目建成投产。20xx年张掖市政府工作报告(全文)20xx年张掖市政府工作报告(全文)。设立霍尔果斯商务代办处,签订农产品出口贸易。

合同。

12项7.5亿元,6家企业实现出口创汇118.2万美元,向西开放迈出坚实步伐。

(三)提升园区承载能力,实现了工业经济稳步回升。张掖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循环化改造加快推进,民乐生态工业园区污水处理、标准化厂房、中药材孵化园等完成投资4.9亿元。市直和省属驻张单位帮扶园区“三个一”工作机制效果明显,争取各类资金5.67亿元,到位1.64亿元。新建续建工业项目207项,其中亿元以上46项,完成投资112亿元,增长12.8%。“两个园区”完成基础设施投资1.9亿元,引进企业15户,总数达到590户。龙源二期5万千瓦风力发电、华兴20万吨超细矿粉加工、汇能50兆瓦光伏发电、瑞和祥药业等70个重点项目建成投产。甘电投新能源5万千瓦风力发电、华西垃圾焚烧发电、晋昌源20万吨焦油加氢处理、8万吨棉浆粕等46个重点项目顺利推进。预计工业增加值增长5.5%,工业经济在市场环境不利的情况下回升向好,实现了平稳增长。

(四)深入实施“四大行动”,开创了旅游发展新局面。持续推进旅游景区晋等升级、全产业链打造、管理服务水平提升、全民旅游宣传“四大行动”,开工建设各类旅游项目73项,完成投资43.9亿元。张掖国家地质公园揭牌,张掖国家健身步道总体规划全面完成。新获批肃南裕固族民俗度假区、高台月牙湖景区2家国家4a级旅游景区,4a级景区达到15家,稳居全省之首。出台门票减免等优惠政策,冬季旅游市场活跃。发起成立河西五市旅游联盟,开通上海、杭州、合肥、宁波等地旅游包机和北京、成都等地旅游专列,冠名运行“金张掖号”、“裕固风情号”、“张掖丹霞号”、“甘州号”品牌列车。接待游客突破1500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76亿元,增长36%和36.2%。组织实施各类文化产业项目42项,完成投资22.2亿元。建成重点商流项目21项,实现投资18.8亿元。第二届“张交会”成功举办,盛况空前,影响力越来越大。电子商务异军突起,淘宝特色中国张掖馆上线运营,电商企业和网店商家达到860多户,实现网上交易14.26亿元。快递业快速发展,年处理量突破600万件。

(五)加强交通水利电力建设,持续改善了基础设施条件。抢抓全省"6873"交通突破行动政策机遇,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步伐,与中铁建集团签署245亿元战略投资协议,19条2095公里公路列入国网、省网规划。张扁高速、张肃高速、g312过境段等重大项目前期工作取得实质性成果,六东、甘平一级公路和黑河大桥开工建设,续建新建农村公路901公里,张掖客运中心站、高台汽车站主体工程完工。红山湾水库、农村饮水安全、河道治理、灌区节水改造等各类水利工程完成投资16.5亿元。总投资19.1亿元的黑河城区段治理一期工程开工建设。组织实施重点林业建设项目37项,完成投资3.57亿元。落实草原生态奖补资金2.19亿元。开工2座、改建2座110千伏变电站,农网改造升级完成建设任务,供电可靠性和保障能力进一步提升。

(六)加快基础设施改造提升,强化了城乡发展支撑。实施重点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项目68项,完成投资10.3亿元。市区供水老旧管网改造、滨河新区天然气工程等49个项目开工建设,热电联产集中供热、污水处理二期等项目建成投用,制约市区扩容和滨河新区建设的瓶颈问题得到有效解决。高台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甘州党寨、山丹位奇省级新型城镇化试点稳步推进,沙井、南华等12个国家级重点镇和12个省列“千村美丽”示范村建设任务全面完成。获批国家智慧城市建设试点和“宽带中国”示范城市,加大骨干网络、光纤建设力度,通讯基础设施保障能力进一步增强。深入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和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空气、水环境质量指标控制在省政府下达的指标以内。扎实推进祁连山生态环境综合整治,影响生态环境的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七)全力推进精准扶贫,提高了民生保障水平。制定"1+19"本土化精准扶贫落地方案,把人财物和项目向3.49万扶贫对象和65个重点贫困村倾斜。整合资金6.21亿元,实现安全饮水、通村道路、危房改造、幼儿园、标准化卫生室五个全覆盖。发放精准扶贫专项贷款3.18亿元,当年整村脱贫目标顺利实现。省、市为民所办34件实事按期完成,各项惠民利民政策全面落实。甘州区全国养老示范基地、市第二人民医院开工建设,新建公租房4990套、棚户区改造房8649套,改造农村危旧房8009户,农村教职工和医务人员安居工程取得初步成效。

(八)致力建设法治张掖,保持了社会大局和谐稳定。严格落实重大行政决策事项法定程序,设立法律专家咨询委员会,依法决策、规范决策的机制进一步完善。强化执法监督,严格自由裁量程序,行政执法行为进一步规范。实施“平安细胞”工程,大力创建“平安示范村”,在全省率先建立平安指数预警发布制度,农村社区化、社区网格化管理深入推进,5个县区被省委、省政府命名为“平安县区”。健全完善矛盾纠纷多元排查调处、依法信访工作机制,集中开展信访积案化解“百日攻坚”行动,信访秩序持续好转。“六五”普法工作通过省级验收。扎实开展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六打六治”专项行动,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向好。完善应急管理体系,加强防灾减灾能力建设,依法管理民族宗教事务,“平安张掖”建设成果进一步巩固,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九)持续深化改革,提升了政府效能。抓住抓准金融开放政策机遇,着力破解融资难题,银行信贷+企业直接融资+政府平台融资格局初步形成。8家金融机构推出40多种创新金融产品。与农发行、国开行签订战略合作协议,两行授信额度1100亿元,对接项目59项,分别审批项目贷款33.35亿元和1.24亿元。争取国家专项建设基金6.23亿元、政府债券资金16.7亿元。新组建3家政府投融资公司并实现实质性融资,城投、山水文旅投、农投、交投、水投五大投融资平台相互支撑、共同发展的格局基本形成。建立市级ppp项目库,34个项目纳入省级序列。改制成立张掖、临泽、高台、民乐农商银行。取消、调整、下放行政审批事项221项。全面推行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启动项目环评审批改革试点工作。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深入推进,宅基地使用权抵押担保贷款取得实质性进展,水权水价改革试点工作进展顺利。“先照后证”、“三证合一”及全程电子化登记等商事制度改革措施全面落实,私营企业突破1万户。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政协民主监督、新闻舆论监督和社会各界监督,办理答复人大代表建议97件、政协委员提案139件。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加强重点领域、重点环节、重点部门监察审计,严肃查处违纪违规行为,政府效能进一步提升。

各位代表,过去的五年,是我们攻坚克难、砥砺奋进的五年,是经济发展速度最快、效益最好的五年,也是民生保障水平不断提高、群众得到实惠最多的五年。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市委坚强领导、人大政协全力支持的结果,是全市各行各业、各族各界人民群众团结奋斗、开拓创新、苦干实干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关心、支持张掖发展的社会各界人士,向奋战在各条战线上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干部群众,向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中央和省属驻张单位,向离退休老同志、驻张部队、武警官兵、公安干警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回顾五年的奋斗历程,总结改革发展的经验教训,展望未来的发展前景,我们深切地感受到:必须不断深化市情认识,在实践探索中创新和完善发展思路,使张掖的发展更加符合时代潮流、更好地融入国家战略;必须始终紧抓第一要务不放松,在加快发展中破解难题,使张掖的发展步伐更快、质量效益更好;必须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创新,激活全社会要素资源,使张掖的发展获得持久动力、增强发展后劲;必须牢固坚持为民服务宗旨,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使张掖的发展惠及百姓、造福人民;必须牢固树立生态文明理念,坚持走生态经济发展之路,使张掖的发展更为科学、更可持续。

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中还存在诸多困难和不足。经济总量小,产业层次低,实现转型发展的难度和压力依然较大;大项目、好项目储备不足,新开工项目少,产业性重大项目接续不足,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依然不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低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受市场和自然风险制约,农业持续增效、农民持续增收难度逐步加大;工业经济发展缓慢,吸纳就业能力较弱,骨干财源培植不足;市场发育度、开放度仍然较低,发展环境仍不宽松;各级干部的能力水平、纪律作风与创新发展的要求和人民群众的期望还有一定差距。这些问题,我们将采取针对性措施,切实加以解决。

关于“十三五”总体部署和20xx年工作。

“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期、全面深化改革的攻坚期、创新驱动发展的关键期、经济转型升级的加速期。随着全面深化改革和“一带一路”发展战略、创新驱动战略、国家主体功能区战略及支持中西部地区加快发展等一系列重大政策的实施,多重利好和发展潜力将充分释放。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四化”同步趋势加强,新技术新业态蓬勃发展,消费理念和方式日趋多样,将对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产生重大影响。省委、省政府提出着力打造“六大支撑”,推动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国家生态安全屏障建设和河西走廊经济区组团联盟发展,更加有利于我们发挥比较优势,实现加快发展。我们既要看到当前新的发展动能正在加快积聚、经济转型升级的积极因素不断增多,又要认清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去库存、降成本、补短板任务异常艰巨的形势,进一步坚定发展信心,保持战略定力,以更加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抓住有利时机、主动积极作为,深度对接、用足用好国家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各项政策,努力提高经济发展质量效益,开创“十三五”发展新局面。

根据市委《关于制定张掖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市政府编制了《张掖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

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党的和xx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坚定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紧紧围绕“四二”部署,实施“六六”战略,以全面深化改革和创新驱动发展为动力,以实现更高发展质量和更好经济效益为中心,以转变发展方式和促进产业升级为主线,加快形成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体制机制,在创新发展中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西部国家创新型城市,在协调发展中建设河西走廊经济区枢纽城市,在绿色发展中建设生态文明先行区,在开放发展中建设向西开放重要门户,在共享发展中率先在全省实现全面小康目标。

目标任务是:

综合经济实力跃上新台阶。生产总值年均增长8.5%,提前2年实现比20xx年翻一番目标,20xx年达到600亿元,人均gdp接近5万元。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15%以上,总投资达到2500亿元。招商引资到位资金年均增长15%以上,力争达到3000亿元。大口径财政收入和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年均增长10%以上,分别达到90亿元和40亿元以上。经济发展质量效益同步提升,在全省率先建成全面小康社会。

产业转型升级迈出新步伐。突出供给侧改革战略取向,全力推动现代农业、生态工业、旅游文化产业协调发展,持续推进三次产业结构和各产业内部结构调整,三次产业占比调整为18∶32∶50。改造升级传统产业,培育打造新型业态,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服务业增加值占比分别达10%和50%以上。非公经济比重提高到65%以上。

基础设施支撑形成新格局。谋划实施一批事关长远的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加快交通“四横九纵十三联”、水利“31345”和电力“1569”项目建设,基础支撑能力明显提升,发展条件显著改善。建制镇中心区域实现供热和污水、垃圾处理全覆盖。城乡一体化进程加快,美丽乡村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城镇化率提高到50%。加快4g传输基站、骨干城域网扩容,光纤进村实现全覆盖,出口带宽提高到2800g。

改革创新形成新动能。政府职能转变取得突破性成果,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持续深化,全社会发展活力持续增强。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小微企业“双创示范”建设取得重大突破,小微企业数量、就业人数、税收贡献实现翻番。高新技术企业和省级重点实验室、技术研发中心分别达到30家和15家以上,科技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提高到56%。多层次资本市场基本形成,金融对经济发展的支持力明显增强。

生态环境建设开创新局面。国家主体功能区试点示范市、生态安全屏障综合试验区等9个国家级战略平台加快建设,生态环境保护持续加强,实现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生态优势持续扩大,“两型”社会建设水平不断提高,西部生态安全屏障基础地位更加巩固。坚定不移地走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之路,全面加强大气、土壤、水资源污染治理,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人民幸福指数达到新水平。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8%以上,缩小与全省、全国差距;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9%以上,继续保持全省领先地位。教育事业发展均衡,教育质量持续提升。医疗卫生事业和健康张掖建设达到新水平,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稳步提高。城镇新增就业10万人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达到98%。民族团结、宗教和顺局面进一步巩固,法治张掖、平安张掖建设取得新的成效。

工作重点是:

(一)深入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加快建设西部创新型城市。加快推进互联网与现代农业、生态工业、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建设具有样板水平的“互联网+”示范城市,为西部“双创城市”建设创造成功经验。加快河西走廊科技中试和成果转化基地、张掖科技大市场、创业孵化综合科技服务平台建设。支持园区、企业和科研院所重点突破一批产业关键技术和实用配套技术。发挥政策集成和协同效应,创新融资方式,用好政府投融资平台,加快培育多元化资本市场。积极推进资源要素配置市场化改革,充分激发市场和社会活力。

(二)发挥丝路战略通道优势,在重大基础设施建设上实现突破。加快交通、水利、电力、信息等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强化丝绸之路经济带重要节点城市地位和国家经济、能源、国防安全战略通道功能。以东西畅通、南北贯通、互联互通、立体交通为目标,加快骨干路网建设,实现县县通高速、乡镇通国省道、村村通硬化路、4a级旅游景区和重点产业园区通二级以上公路。配合推进兰州至张掖客运专线、兰新铁路货运专线建设改造,争取建设张掖到阿右旗至乌海铁路。扩建张掖机场,建成3个以上通用航空机场。启动“智能水网”、“智慧水务”工程,加快实施黑河流域综合治理规划,完善水资源配置、农村供水、防洪抗旱和水生态保护体系,提高水利保障能力。加强风光电新能源基地建设,形成130万千瓦装机容量。实施“网络兴市”战略,打造“数字张掖”。

(三)发挥河西走廊枢纽城市优势,在推进新型城镇化上实现突破。以两个1+5和12个中心镇为城镇空间格局,坚持产城融合发展,构建新型城镇化发展体系。强化河西五市政府间合作交流,制定区域协作互动策略,建立协同发展机制。加快中心城市建设,甘州历史文化名城、生态湿地之城、区域经济中心、游客集散中心的定位目标基本实现,辐射带动作用显著增强。加快甘临一体化进程,推进高台城乡统筹融合发展,拓展山丹、民乐、肃南区域发展功能。加强地下管廊、城市道路、公共交通、市政设施建设,提升城市综合服务功能。建设美丽乡村,改善人居环境。创新城市经营机制,提高管理服务水平,引导人口和产业向心流动、集中发展。

(四)发挥自然条件独特优势,在现代农业建设上实现突破。把绿色有机作为提升现代农业发展水平的基本取向,着力打造西部绿色有机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和国家级生态养殖示范基地,培育绿色有机品牌,提升产业层次和市场竞争能力。

提高国家玉米制种基地和玉米种子产业园建设水平,健全完善全程监管体系,打造全国种业市场监管的首善之区。大力培育各种新型经营主体,提高现代农业装备水平,推动农产品生产、流通、加工、储运、销售集约发展,“四个百万”工程建设取得重大成效。鼓励县区实行差异化探索实践,充分释放农业农村发展活力。

(五)发挥资源能源富集优势,在新型工业化发展上实现突破。坚持生态循环型工业发展方向,强化2+4工业园区支撑体系和“两新一特”产业体系。大力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壮大新材料、装备制造、生物医药、节能环保等产业规模。实施产业绿色化、清洁化、信息化和高新科技工程。创新园区建设管理运营机制,强化企业技术创新、管理创新主体地位和主导作用。加快推进清洁能源发电、花草滩循环经济产业区低热值煤发电、煤炭综合利用及百万吨高载能、火电二期、大孤山抽水蓄能电站等重点项目建设。实施传统产业提质增效、战略性新兴产业提速发展和自主创新能力提升“三大计划”,增强企业创新发展能力。

(六)发挥文化旅游资源丰厚优势,在旅游文化产业提质增效上实现突破。深入实施旅游发展“四大行动”,精心打造张掖旅游“五张名片”,全面提升住宿、餐饮、交通、通讯配套设施建设和保障水平。大力发展文化创意、高品质演艺、户外运动、健康养生等新型旅游业态,力争20xx年接待游客突破3000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200亿元、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提高到5%。高起点、高标准推进大型物流园区和保税物流中心建设,大力发展仓储配送、冷链物流、保税加工等商贸流通新业态。加快建设一批专业市场、大中型商业网点和特色商业街区,形成布局合理、衔接顺畅、功能完善、高效便捷的现代物流体系。积极引入新理念、新模式、新技术,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引导传统服务业向精细化和高品质方向转变。以“张交会”为龙头品牌,依托更趋完善的区位交通优势,大力发展会展业和会展经济。

(七)发挥西部生态安全屏障优势,在生态文明先行区建设上实现突破。力争启动实施祁连山生态保护与建设综合治理规划和黑河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全面加强祁连山生态环境综合整治,扎实推进黑河湿地恢复与保护、天然林保护、三北防护林、防沙治沙、新一轮退耕还林还草、草原生态奖补等重点生态工程,提高生态环境承载力。持续加强荒漠生态系统封禁与治理,着力构建防风固沙绿色屏障。开展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绿化美化城乡人居环境。扎实推进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工程试点市、水生态文明试点市建设,深入实施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计划,争当全国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

(八)统筹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快培植大产业、建设大项目,挖掘现代服务业、民营经济、城市经济和“双创示范”城市发展潜力,加强骨干财源建设,提高税收在财政收入中的比重,综合经济实力和保障改善民生支撑能力显著增强。支持教育事业优先发展,深入推动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和健康张掖建设。巩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成果,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加大就业创业力度,完善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巩固放大精准扶贫成果,全面改善贫困片区生产生活条件。大力推进依法治市,维护群众合法权益,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20xx年,是全面实施“十三五”规划的开局之年,是承受经济下行压力最大、困难最多的一年,也是政策机遇最难得、转型升级时机最好的一年。我们将紧紧扭住“一带一路”建设重大机遇,坚定贯彻“五大发展理念”,围绕“四二”部署、实施“六六”战略,以全面深化改革和创新驱动发展为根本动力,以实现更高发展质量和更好经济效益为中心,以转变发展方式和促进产业升级为主线,着力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培育保增长促发展活力动力,着力强化重大基础设施支撑,着力加强生态保护与建设,着力保障民生解决突出问题,着力防控风险保持社会稳定,实现“十三五”发展良好开局。今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为:生产总值增长8%。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5%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大口径财政收入和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均增长10%。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8%和9%。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主要污染物排放等约束性指标控制在省上下达指标以内。

实现上述目标,重点抓好以下七个方面的工作:

(一)突出创新驱动发展,开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新局面积极应对经济增长动力转换带来的挑战和机遇,以战略思维和改革精神,充分激发市场主体和全社会活力,培育支撑经济社会发展新动能。

扎实推进“双创示范”城市建设。坚持就业优先,突出创业创新,实施多方联动,用好国家支持政策,大力培育众创、众包、众扶、众筹等新兴业态,促进生产模式和组织方式变革,增强中小微企业创新能力和创造活力。全面落实初创型小微企业“五免一补”、成长型小微企业“五奖两补”、双创基地“两补四奖”等优惠政策,降低创业成本,调动创业积极性。建成工业园区创业孵化园、现代农业孵化园、创意文化产业园、电商创业园等32个“双创示范”基地,引进各类企业和创业团队1000家以上。加快电子商务发展,用好阿里巴巴、苏宁等大型电子商务第三方交易平台,做强临泽玉米种子、新乐购等本土化电商平台,着力培育张掖特色、甘肃特征的电商品牌,引导商贸流通线上线下融合发展,实现交易额20亿元以上。办好西部创客大学,提升办学质量。依托创业平台和科技孵化器,吸引优秀人才“精英创业”,支持大学生“实训创业”。实施“本土培育”工程,突出抓好企业家人才队伍建设,吸收引进创业孵化、技术创新、资本运作、网络经济等方面的紧缺人才和团队。健全完善事业引才、机制留才、环境育才良好机制,鼓励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离岗创新创业。加快线上线下结合、政府服务与社会服务结合的小微企业服务体系建设,大幅度提升服务小微企业创业创新的能力。

着力推进金融服务创新。支持金融机构创新融资服务,积极为企业、创客群体量身打造信贷产品,贷款余额达到580亿元。健全完善市属五大投融资平台法人治理结构,加大注资扩容力度,提高投融资能力。做好张掖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15亿债券发行工作。强化财政资金引导,完善投融资担保体系,建立市级政策性担保公司,为符合产业政策、投资趋向的各类小微企业提供融资服务和资金支持。筹资5亿元,建立企业应急周转金制度和投贷风险补偿机制;筹资3亿元,设立科技创新创业投资基金和科技贷款风险补偿金。落实企业对接多层次资本市场支持办法,积极招引专业投资机构和优秀基金来张开展业务,支持企业上市和通过股权交易、发行企业债、私募债等模式多渠道融资,争取黑河水电在香港h板上市,启动市山水文旅公司股改和国内主板上市工作。用好创业投资天使基金,鼓励金融机构和企业依法合规开展网络信贷、网络证券、网络保险等业务,推动p2p、众筹等融资服务模式规范发展。再推出并实施一批ppp项目,引导和撬动社会资本扩大投资。

深入推进各领域改革。充分发挥改革的突破性和先导性作用,依靠全面深化改革为科学发展提供持久动力。各县区分别选择2至3项改革事项试点示范,总结推广山丹县简政放权综合改革成功经验。按照“能放必放、重心下移、方便办事”的原则,着力精简审批事项,健全完善“三张清单一张网”,探索目录化、编码化管理,尽快落实“网上行权”。清理规范中介机构,鼓励平等参与市场竞争。不断深化公共资源交易改革,积极探索土地、水资源、排污权等市场化配置机制,提高资源要素配置效能。全面完成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建设农村产权交易中心,推进土地承包权质押贷款工作。研究制定指导性政策,因企施策启动112户国企和73户国有农林场改革。完成西夏国寺、平山湖大峡谷、祁连山滑雪场等重点景区及张掖宾馆经营管理机制改革任务。落实“双随机”抽查制度。稳妥推进承担行政职能和从事生产经营活动事业单位改革。完成公车改革任务。

(二)突出结构优化,加快培育壮大主导产业。

贯彻落实国家推进供给侧改革的决策部署,加快推进要素资源市场化配置改革,推进三次产业资源共享、优势互补、转型升级,实现有质量、高效益、可持续发展。

提升现代农业发展水平。大力实施玉米制种、绿色有机蔬菜、肉牛养殖和优质牧草“四个百万”工程,促进优势主导产业、区域特色产业和绿色有机农产品提质增效。加快国家玉米制种基地建设,推动种子企业联合上市。新发展设施农业1万亩,食用菌产量达到3万吨。实施好高台绿色蔬菜产业园、亚盛2万头奶牛养殖场、北京三元奶制品加工及万头奶牛养殖、民乐中药材孵化园等18项投资上千万元的重点农业产业化项目,完成投资12.8亿元,新增农产品加工能力8万吨。巩固提升现代畜牧业全产业链建设成果,新建标准化规模养殖场100个,壮大畜产品龙头加工企业,形成20万头肉牛屠宰、50万吨有机肥生产和60万吨秸秆加工能力。大力培育知名商标,积极打造“金张掖北纬38度”地域名优品牌。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和动植物疫病防控,新认证“三品一标”农产品10个以上。积极推进“粮安工程”。新发展100家示范性专业合作社、150家示范性家庭农场。规范合作社运营机制,探索实行农业合作社财务代理制度。完成职业技能培训2万人次,输转劳动力28万人,实现劳务收入45亿元。

推动工业扩量增效。落实支持园区发展各项政策措施,着力优化产业布局和发展环境。投资24.8亿元,建设标准化厂房及道路、公租房等配套基础设施,加大污水处理、中水回用等循环化改造力度,抓紧抓好循环经济、生态经济示范企业、示范园区和示范项目建设。严格执行投资强度、容积率等控制标准,提升园区用地集约化水平。坚持资源开发和市场导向并重,加快以“两新一特”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为重点的产业集群培育,组织实施好花草滩循环经济产业区、山丹2×35万千瓦低热值煤发电、聚鑫达窑泉锰铁矿综合开发循环利用、张掖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循环化改造、甘电投辰旭10万千瓦风电场等52项投资上亿元的工业项目。开工建设华谊60万吨凹凸棒生物有机肥、欧塑铝型材、顺通新能源50万吨复合无铅催化醇醚汽柴油生产等140项重点工业项目,完成工业固定资产投资130亿元,增长15%以上。实现工业增加值80亿元以上,增长8%以上。新增规上企业30户。

促进旅游业提档升级。深入推进旅游文化体育医养深度融合发展,巩固提升“四大行动”成果,加快建设大景区,发展大旅游,培育大产业,拓展大市场,力争全年接待游客180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突破100亿元。大力推进重点旅游项目建设,抓好华夏牡丹文化旅游观光园、方舟水世界、平山湖大峡谷、河西民俗文化村等34项续建项目,开工建设丝绸之路古城邦暨影视基地、长城硖口历史文化景区、丹霞“五谷园”、张掖通用航空基地、骆驼驿丝路风情小镇、金张掖游客集散中心等21项重点旅游项目,完成投资30亿元以上。全面推进智慧旅游城市建设,4a级景区全部建成免费wifi、智慧导游、电子监控和语音指挥系统。以“张掖红色旅游年”为统揽,搞好纪念红西路军征战河西80周年系列活动,加快红西路军梨园口战役遗址公园等6个红色旅游项目建设,开发红色教育、文化体验、休闲度假为一体的复合型精品旅游线路。编制体育产业发展规划,着力打造“国际户外运动名城”,办好中国张掖户外运动节等各类品牌赛事,积极开发户外运动和文化演艺产品,新培育旅游商品生产销售企业50户。加大旅游宣传营销力度,新开通11条旅游包机航线。创建星级农家乐30家以上。持续开展旅游业专项整治行动,建立旅游行业管理和突发应急事件处置联动机制,严厉打击破坏旅游市场秩序和损害张掖旅游形象的违法违规行为,提升常态化监管水平。

(三)突出统筹发展,提升城乡建设管理水平。

突出绿洲特征、生态特色、文明内涵,准确把控城乡建设的强度和节奏,增强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供给能力,提升城市环境质量和人民生活质量,建设和谐宜居、富有活力的现代化城市。

持续完善城市功能。把新增投入向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生态环境等公益性和基础性领域倾斜,加快推进产城融合,提高新型城镇化建设水平。用好国家相关政策,实施道路、管网、排污、供气等城市建设项目106项,完成投资30亿元以上。完成112万平方米既有建筑节能及风貌景观改造任务。修缮恢复西来寺、文庙巷古民居,完成总兵府、明粮仓及大佛寺南片等景区拆迁任务,加快还原历史文化名城风貌。积极推进棚户区改造,实施乡村教师医务人员和乡镇干部安居工程,开拓青海、内蒙、新疆等周边市场,落实降费、减税等政策措施,促进房地产消费,培育健康的区域房地产市场。

全面提升城市治理水平。坚持共建共治共享,突出精细化管理,维护规划的严肃性。整合规划、市政、环卫、园林绿化等城市管理职责,加强联合执法,提升城市治理能力。科学设定城区路网承载负荷,强化道路节点控制分流,加快道路交通安全基础设施建设,改造绿化带隔离设施,整合开发停车资源,出台城区临时停车收费管理办法,实行公共停车资源有偿使用,有效缓解交通拥堵问题。推进环卫市场化改革,持续开展城乡环境卫生整治,着力解决城区、中心集镇、沿路沿线村庄等重点区域脏乱差现象。加快智慧城市信息平台建设,搭建覆盖更广的数字化城市管理网络。

大力推进新农村建设。科学编制县域村庄布局和治理规划,细化功能区块定位,优化产业平台、基础设施、农田保护等空间布局。加强农业生态治理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加快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完成“美丽乡村”和新农村“四化”示范村建设任务,改造农村危旧房4000户。全面做好精准扶贫脱贫工作,力争减贫4000人,贫困率控制在2%以内。强化产业扶贫,争取食用菌产业列为省上重点扶贫项目,着力提高困难群众经济收入;弥补基础“短板”,争取6万亩土地列入全省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所有贫困村完成地质灾害隐患治理和饮水安全工程。落实金融扶贫和易地搬迁扶贫政策,全力做好自然保护区农牧民及建档立卡贫困户易地搬迁工作。

(四)突出基础支撑,加快构筑区域竞争优势。

加快生态保护和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改善发展条件,彰显区域优势,增强可持续发展后劲。

强化生态保护建设。扎实推进重点区域生态治理,调整优化产业布局,全面节约和高效利用资源。争取实施祁连山生态保护与建设综合治理规划、黑河国际重要湿地、黑河湿地生态奖补、重点生态公益林补偿等项目。加快黑河城区段生态治理项目建设进度,实施好黑河湿地湖泊生态环境保护等项目。启动新一轮退耕还林工程、中央财政补贴造林工程、森林重点火险区综合治理三期、沙化土地封禁保护试点扩面、木本油料示范基地建设等重点林业项目。完善财政扶持政策,持续推进农村环境整治,切实解决农膜污染、秸秆焚烧、垃圾乱倒等突出问题。加强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制定支持政策,鼓励社区、单位加快关闭自备锅炉,完善预报预警、科技治污、区域联防联控机制,有效改善人居环境。

加快交通电力通讯建设。配合做好兰州至张掖铁路三四线建设,完成六东一级公路、g312线临泽过境段改造任务。20xx年张掖市政府工作报告(全文)两会专题。加快g312线山丹过境段及甘州城区段、甘平一级公路、肃南至祁连二级公路、民乐六坝至马蹄寺等国省道和4a级景区公路建设。力争张扁、张肃高速公路项目落地实施,开工建设张掖客运枢纽站、丹霞客运站。实施建制村通畅工程824公里。新建、改造5座110千伏变电站,完成民乐330千伏开关站及农网城网改造任务,力争开工建设750千伏张掖输变电工程。持续推进4g无线网络全覆盖、光纤网络进村入户工程,建立农村宽带普遍服务补偿机制,完成“宽带中国”示范城市年度建设任务。

加强农田水利建设。配合做好黄藏寺水库建设,确保红山湾、白石崖、山城河水库建成投用,加快小海子水库除险加固进程。启动大满、童子坝等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项目,实施山丹马营河、民乐酥油口河等中小河流治理项目,完成黑河、梨园河河道治理和山丹抗旱引提调工程年度任务,继续实施好河西走廊高效节水灌溉示范、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等重点建设项目,新增高效节水面积17万亩,建设高标准堤防工程30公里,完成各类水利投资15亿元。严把基本农田保护红线,加强违法用地清理整治。探索旧宅基地复耕途径,建立闲置土地退出机制,整理高标准农田10万亩。

(五)突出项目建设招商,确保投资稳定增长。

把项目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中之重,积极谋划、论证、引进、建设一批投资规模大、要素成本低、产出效益好的大项目、好项目,为扩投入、保增长、惠民生提供强力支撑。

加快推进项目建设。开工建设各类项目600项以上,完成投资360亿元。强化对25个省列重点项目的督导检查,落实市列重点项目“五个一”推进机制。加快项目前期工作进度,解决好征地拆迁、融资筹资、手续办理等突出问题,加快项目投资建设进度。

持续扩大开放开发。突出向西开放,抢抓敦煌丝绸之路文化博览会的历史机遇,拓展放大战略经济通道和区域枢纽城市禀赋优势,积极融入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引导支持企业“走出去”、“请进来”,开拓中亚、西亚及欧洲等国际市场,积极吸引消纳先进技术、人力资本和发展智慧。落实与霍尔果斯的经贸合作协议,扩大合作成果,促进绿色有机农产品出口创汇。全力推进张掖国际物流园、绿洲物流园、嘉信农贸市场建设,积极争取建设张掖铁路物流中心。筹办首届张掖中国国际通用航空大会,办好第三届“张交会”,搭建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和区域合作交易平台。

提高招商引资实效。围绕优势资源、优势产业和特色农产品加工,以园区为重点,着力选好商、招大商、引强商,招商引资到位资金增长20%以上,突破500亿元。全力推进万达广场、红星美凯龙城市综合体、碧桂园商贸综合体、陇桥学院张掖分院等重点招商项目建设,积极做好100万吨凹凸棒粘土矿开发、年产3000吨土霉素、年产200吨辣椒油树脂、祁青铜铁资源勘探等重点项目衔接落实工作。强化落地服务,实行重大招商项目跟踪服务制度,促进签约项目加快实施、在建项目尽快投产、投产项目达产达标。

(六)突出民生改善,加快社会事业发展。

把增进民生福祉摆在政府工作的重要位置,着力加强社会事业建设和社会治理创新,在保障和改善民生上取得新成效。

扎实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实施好投资3亿元的“全面改薄”、学前教育、农村教师周转宿舍、张掖二中滨河新区分校等130个教育项目。启动建设艾黎国际职业技术学院。完成市第二人民医院、临泽县医院、高台妇幼保健院及部分乡村院所等重点项目年度建设任务。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依法落实二孩政策,推进计划生育家庭民生建设。实施“历史再现”工程,改建各类博物馆15个。新建“乡村舞台”200个、社区文化中心15个,启动建设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中心、印象金张掖剧院,实施数字文化推广工程,确保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建设通过验收。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开工建设市级体育中心,实施好体育惠民工程。

不断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办好省市承诺的民生实事。统筹落实各项就业创业政策,促进各类群体充分就业。城镇新增就业2.4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高校毕业生就业率达到85%以上。继续提高城乡居民医疗保险补助标准,完善托底线、救急难、可持续的医疗救助制度体系。建成甘州区全国综合养老示范基地一期项目、市儿童福利院,开工建设精神病院,新建社区日间照料中心、互助幸福院、老年福利服务中心70所,甘州区殡仪服务中心建成投用。推进棚户区改造安置货币化,新建保障性住房30076套。持续强化低收入群体救助能力,切实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加快实施妇女儿童发展规划,高度重视残疾人事业发展。

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大力提升监管专业化水平,坚决遏制各类重特大事故发生。健全完善防灾减灾救灾管理体系,提升综合救灾和突发事件应急处置保障能力。推进基层食品药品监管机构规范化建设,建立最严格、覆盖全过程的监管制度。加强国防后备力量战备训练基础设施建设。启动实施“七五”普法规划,建设覆盖城乡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依法管理宗教事务。制定差异化扶持政策,促进民族地区共同进步、共同繁荣。强化系统治理、依法治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加快以信息化为支撑的社会治安立体防控体系建设,完善社会矛盾排查预警和调处化解综合机制,加强改进信访和调解工作,有效防范和化解社会矛盾,严密防范、依法打击违法犯罪行为,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七)突出依法行政,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新形势新常态新任务,对政府自身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我们将以更加强烈的责任担当和更加务实的工作作风,扎实做好政府各项工作,努力为全市人民提供优质高效服务。

严格依法行政。严格遵循“法无授权不可为、法定职责必须为”的施政要求,健全完善权力运行机制,推进机构、职能、权限、程序、责任法定化。坚持把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集体讨论决定作为重大行政决策的法定必经程序,及时发布、准确提供政府信息,推进决策科学化、民主化、规范化。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严格规范执法行为,营造公平公正市场环境。深入开展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活动,培育对党忠诚、个人干净、敢于担当的公务员队伍,提升依法治理能力水平。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提高建议、提案办理质量。

提升服务效能。坚持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切实加强各级政府党组建设,从严执行“六大纪律”,维护政令畅通,做到令行禁止。进一步规范权力运行,坚持用制度保障干部担当。巩固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和“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成果,进一步完善督查、考核、评价体系,形成作风建设长效机制。围绕推进政府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加快“互联网+政务服务”平台建设,加强服务方式创新,加大问责追究力度,全力破解群众“办事难”、“审批难”顽疾。强化重点岗位和关键环节日常监管,持续整治“庸懒散慢”,集中治理乱检查、乱收费、乱罚款等问题。全面推进政务公开,提高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

加强廉政建设。严格履行政府党组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认真贯彻执行《廉洁自律准则》和《纪律处分条例》,继续完善“三公”经费、节庆活动、评比达标、招商引资、职务消费等管理制度。坚持以权力瘦身为廉政强身,加强行政监察和审计监督,深化廉政风险防控,积极探索建立执行有效、操作性强的责任追究制度,严肃查处执行政令打折扣、服务群众不尽责、工作责任不落实和消极应付、推诿扯皮的人和事。严查“四风”问题和违纪违法案件,始终保持反腐高压态势,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

各位代表,今天我们在这里共同描绘了张掖“十三五”美好蓝图,明天我们将开启建设幸福美好金张掖的壮丽征程。此时此刻,升腾在我们心中的是崇高神圣的使命和责任,落在我们肩上的是创新发展的千钧重担。让我们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以更加昂扬的斗志、更加振奋的精神、更加务实的作风,全面开创“十三五”发展的新局面,创造丝路明珠金张掖的新辉煌!

3

页,当前第。

3

1

2

3

区政府政府工作报告篇二十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区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20xx年工作回顾。

20xx年,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区人大和区政协的监督支持下,我们紧紧围绕“一个率先、三个示范”战略思路和“三个江夏”奋斗目标,团结和依靠全区人民,坚持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区域经济社会保持了平稳健康发展的良好态势。

全年预计完成地区生产总值601亿元,增长10.5%;全口径财政收入108亿元,其中,一般公共预算收入62.9亿元,增长10.1%,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44.7亿元,增长1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29亿元,增长16.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493亿元,增长17.9%;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100元,增长11.3%;农民人均纯收入14450元,增长12.5%。

一、着力实施“工业倍增计划”,经济发展稳中有进。

工业经济实力增强。实现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050亿元,增长14%,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99亿元,增长12.1%,总量在全市新城区排名第一;完成工业投资345亿元,增长16.7%,总量、增幅位居全市前列;新增“小进规”企业33家、重点税源户35家,77家重点企业税收保持增长,经济运行质量进一步趋好。上海通用一期建成、二期开工,发动机项目有序推进,24家核心零部件配套企业加快建设,汽车整车及零部件产业初具规模。腾讯、阿里巴巴、南车轨道交通等一批重大产业项目进展顺利,现代装备制造、生物医药、光电子信息、互联网及现代物流等主导产业特色更加鲜明,集群效应进一步凸显。深入实施“质量强区”战略,华丽环保等15家企业获批省、市级名牌。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加大企业上市培育力度,金口和兴钢厂、江南实业等一批企业实现转型发展,海波重工、华舟重工、久之洋三家企业创业板被国家证监会正式受理,莱恩输变电在新三板挂牌,全区上市后备企业74家,位居新城区前列。

园区建设稳步推进。投资45亿元,新建10平方公里工业倍增发展区。金港新区通用大道等18条主要道路基本建成并形成网络,水电气、污水处理、通讯等基础设施有序推进,农民还建房、公租房、幼儿园、卫生院等生活配套设施加快建设。完成大桥大花岭片区基础设施配套和金港新区绿化美化工程,加快推进庙山花山工业园二期、藏龙岛生态公园和市政配套工程,园区功能和项目承载能力进一步增强。狠抓项目推动,力促项目“三变”,全年新开工项目30个,计划投资187.5亿元;新竣工项目24个,完成投资79.4亿元,中石油济柴、力源信息、普洛斯产业园、百利威等一批重点项目如期建成投产。

招商引资成效明显。全年招商引资总额364亿元,增长18.7%,总量居全市第一;实际利用外资1.5亿美元,增长28%,出口创汇1.8亿美元,增长16.3%,在新城区名列前茅。新引进项目40个,计划投资254亿元,诺华生物等28家企业投资过亿元,漳河新材料等5个项目投资过10亿元,天津力神新能源投资过50亿元。特别是投资75亿元、年产30万台整车的上海通用二期项目顺利签约,是我市提出“万亿倍增”目标后的全市第一个大项目。

发展活力不断提升。大力推进科技兴区、人才强区战略,积极实施“青桐计划”,引进大学生创业团队62家,新建科技孵化器6万平方米,“光电谷”成为新城区唯一的国家级孵化器,腾讯科技专业性孵化器在全国首创“平台—产品—回收”一条龙模式。全区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4家,达到50家,实现高新技术产业产值255亿元,再次荣获“湖北省科技创新先进区”称号。金融服务业快速发展,金融业税收大幅增长,金融机构存贷余额实现双增,余额贷存比达到55.9%。财政和金融部门开拓融资渠道,确保了重点工程的资金需求。着力加强政银合作、银企对接,设立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基金,创新性开展小微企业助保贷,以政府20xx万元风险金撬动社会资金2亿元,起到了“四两拨千斤”的作用。深化信用环境建设,成功创建“全省最佳金融信用区”。加快推进郑店物流园和金口物流中心建设,安吉汽车物流、海吉星、德邦物流等项目建设提速,引进民生电商物流等一批新项目,现代物流产业蓄势待发。围绕四季赏花、滨湖度假和生态采摘主题,打造以梁子湖大道和107国道为重点的赏花休闲旅游带,七彩花海景区和小蜜蜂体验工场开门迎宾,武汉花卉博览园、熏香悦等项目积极推进,江夏旅游呈现淡季不淡、旺季爆满的可喜局面,全年接待游客550万人次,创收12亿元。

二、着力加强城市建管,城市面貌明显改善。

城市功能不断提升。金龙大街全线贯通,与文化大道共同构筑“黄金十字架”城市发展主轴。地铁27号线开工建设,成为新城区首条地下铺设的轨道交通和无需接驳中转的城市快线。完成天子山大道北段刷黑、金口立交工程,加快武嘉高速、马法公路、南新公路改扩建等一批重大交通设施建设,10万吨水厂扩建、污水处理厂建设、天然气管网延伸、输变电改造等一批功能性项目加快推进。全区用电总量29.5亿千瓦时,增长15.8%,总量全省第一,增幅全市第一。加快纸坊新城建设,建成环山路,启动环湖路,初步形成环城绿色通道。中央大公园修建性规划和征地拆迁等前期工作顺利推进,中建三局总部、新长江五星级酒店、八分山文化公园等一批重点项目抓紧实施,复江道、齐心片区旧城改造步伐加快,一道口、八分山涵洞等渍水点排水改造、城市亮化美化等一批市政配套工程如期完成,城市功能进一步完善。

金口新城建设加快。按照“突出临江特色、建设规模适当、服务高端白领、区域功能互补、体现欧洲风韵、保留古镇文化”的发展定位,高标准编制金口新城规划,完成《金口新城概念规划》和12平方公里市政专项规划,沿江1平方公里核心区城市设计面向国内外8家知名设计单位招标,新城范围内征地拆迁、道路管网、百万方大社区及学校、医院等基础设施配套工程全力推进,一座现代化汽车产业新城初具雏形。

城市管理服务不断延伸。深入开展“一管三创”工作,卫生城市创建通过国家爱卫会明查暗访和技术评估;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创建深入推进;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掀起高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文明程度指数测评成绩位居新城区前列,被市委市政府命名为市级文明城区。推进城市环卫作业市场化改革,实施“由扫变洗”环卫保洁净化模式,环卫作业科学化、规范化、精细化水平不断提高。大力开展集贸市场、马路市场、小餐饮作坊、社区背街小巷、交通秩序等专项治理,实施公园广场和重点路段示范管理工程,在谭鑫培路、复江道等一批道路建设景观花街,城市市容环境明显改善。加大违法建设查处力度,全年查处各类违法建设746处22.7万平方米。将历史、文化、民俗等元素融入城市管理,倾心打造了10条街道1.8万米文化墙,成为塑造城市个性、宣传城市形象的载体,城管文化“江夏模式”被选入省委党校教学案例,区城管委被评为“全国工人先锋号”和“湖北省首批法治创建活动示范单位”。

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新成效。实施最严格的湖泊保护与管理制度,18个湖泊“三线一路”保护规划全部编制完成,梁子湖、鲁湖围网大规模拆除,安山湿地、梁子湖潴洋海湿地分别成为国家级、省级湿地公园。加强山体保护,完成全区127座山体“两图一录”编制,关停5家采石企业,实施12处山体生态修复工程。大力开展植树造绿,新增林地面积1.3万亩,全区森林覆盖率达到28%。加快梁子湖“两型”生态旅游示范区建设,光伏综合应用科普示范园并网发电,被列为中美清洁能源和国家“金太阳”示范项目。成功创建安山省级生态文明街道和16个省级生态文明村、9个市级生态文明村。积极推进节能减排和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工作,全面完成年度减排任务,全年空气质量优良率达到86%,在全市保持前列。

三、着力夯实“三农”基础,现代农业加快发展。

现代都市农业发展步伐加快。以设施蔬菜为主导的107国道沿线现代农业示范长廊形成规模,梁子湖大道、天子山大道沿线10多个“农家乐”项目相继开工或投入运营,金水河沿线农业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全区“三纵一横”现代农业区域布局基本形成。新建农业标准化示范基地1.25万亩,鲁湖生态养殖标准化示范区项目顺利通过省级验收,湖北丛霖农业生态公司获批国家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培育农业新型经营主体2093个,新增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14家,培植国家级农民专业合作社1家、省级示范社10家,农业产业化程度不断提高,被认定为省级农业产业化示范区。

生产条件持续改善。加强农田水利建设,金水河综合治理、阳武一干渠节水配套、三门湖东撇水港、官堤洲民垸除险加固等一批重点工程有序推进,完成210公里沟港整治、19座小型水库除险加固、20处155千瓦以下骨干泵站更新改造和重点易旱地区综合治理。新建农村公路90公里,改造农村危桥5座,开展农村公路大中修5万平方米。推广新型农机具8000台套,农作物生产机械化率达到65%。全面推进农村电网升级改造,完成144个工程项目。“村邮站”建设实现全覆盖。扎实开展新一轮“三万”活动,连续四次荣获全省“三万”活动先进单位。

城乡统筹扎实推进。五里界省级“四化同步”示范镇、法泗怡山湾市级重点中心村试点示范取得明显成效,五里界中心社区一期926套、法泗怡山湾新农村一期600套农民新居已建成,五里界街获得“十大荆楚最美村镇”殊荣,梁子湖北咀新村被列入“湖北省宜居村庄”,保福祠红色旅游名村被列为“全市重点支持新农村建设试点村”。积极推进农业信息综合服务平台建设,基本完成农村产权信息采集、录入、确权和部分产权颁证工作,在全市率先实现“人、房、图”三位一体系统架构,农村资源要素流动和资本化进程加快。

四、着力推进惠民工程,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民生保障不断加强。坚持就业优先,为1.2万城乡劳动者提供技能培训,新增就业再就业1.4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以内。积极推动社会保障由“制度全覆盖”到“人口全覆盖”,全年社保扩面2.9万人,全区综合参保率达到99.5%。社保基金结余13.1亿元,在新城区排名第一。以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契机,走基层、办实事、惠民生,千方百计解决3000名特困企业退休职工医疗保险、3.4万名早期被征地农民和700余名农场职工养老保险等历史遗留问题,支持区属国有和集体改制企业困难职工以“助保贷”方式参加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建立基本养老金正常调整机制,全区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人均月增加210元,首次突破20xx元,超过全国平均水平。完善社保救助体系,提高居民住院报销补助比例,为3万余名城乡低保、五保、孤儿对象及因病、因灾导致生活困难群众发放救助资金1.2亿元。加快推进保障性安居工程,开工建设公共租赁住房800套、垦区危房改造450套,竣工公共租赁住房190套,解决715户国有土地上房屋办证历史遗留问题。健全养老服务体系,新(改)建3家社区养老院、3家社区养老服务中心和6家农村老年人互助照料中心,完成4家农村福利院提档升级。开通区域出租车前期工作基本完成,采取财政补贴方式,从技能培训、转岗安置、社会救助、鼓励创业等方面千方百计为困难“面的”司机家庭找出路,为正式开通出租车创造了条件。

社会事业持续发展。启动实施第二个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新改扩建金口中心幼儿园等8所公办幼儿园。强化纸坊地区教育资源整合,从学前到初中扩容学位2200个,“入学难”和“超级大班”现象基本解决。巩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省评成果,顺利通过国家级验收。加强三级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区人民医院迁建顺利推进,区精神病医院和金水卫生院完成整体搬迁,五里界卫生院等5家卫生院主体工程完工。成功举办20xx年环中自行车江夏段赛事、全国健美健身公开赛、第二届武汉市众行50公里徒步大会等具有广泛影响的文体活动,以江夏梁子湖抗日爱国故事为题材的电影《湖杀令》拍摄完成。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工作顺利通过湖北省统计基础规范化验收。在全省率先开展全国第二次地名普查,完成《江夏区地名志》编印工作,填补我区近30年地名资料记载空白。国防教育、民兵预备役、“双拥”共建工作扎实开展,民族宗教、侨务外事、广播影视、机关事务、编制、移民、物价、消防、人防、科协、区志、对台、档案、工会、青年、妇女儿童、老龄、残疾人等工作取得新成绩。

社会保持和谐稳定。强化重点行业、重点领域专项整治,全区安全生产和食品药品安全形势总体平稳可控,未发生较大安全事故。加强突发事件应急处置,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不断健全,全区未发生有影响的群体事件和极端暴力事件。深入推进网格化管理,实现城乡全覆盖。加强矛盾调处和信访积案化解,实行区级领导接访下访制度,共接待群众上访445人次,一大批疑难复杂信访问题得到妥善解决。深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深入推进社区视频网络建设和运用,提升基层基础防范能力,全区治安形势良好,群众安全感不断增强。

五、着力创新体制机制,政府工作水平有效提升。

民主法制建设不断加强。坚持依法行政,认真落实区人大及其会决议决定,自觉接受人大工作监督、法律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认真办理人大政协议提案,办理质量不断提高。制定《江夏区法治政府建设规划》和《江夏区人民政府工作规则》,出台《江夏区人民政府关于加强自身建设的若干意见》,政府工作进一步规范。基层民主政治建设不断加强,圆满完成第九届村委会换届选举。

行政效能显著提升。清理规范行政权力,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主动“削自己的权、去部门的利”,区级行政权力及政务服务事项由过去的3803项调减至3388项,减幅11%;行政审批项目由过去的1167项调减至138项,减幅88%。全面建立权力清单、程序清单、责任清单“三联单”制度,并及时上网公布。完善企业“直通车”服务,扎实开展“千名干部进千企”和“工业企业服务月”活动,千方百计为企业排忧解难。

工作作风切实转变。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扎实推进中央和省、市、区委确定的“四风”突出问题专项整治,做到“两手抓、两不误、两促进”,达到了党员受教育、干部转作风、群众得实惠、工作上台阶的目的,全区共调整、清理办公用房3798平方米,“三公”经费下降28%,以政府名义召开的会议、制发的文件分别减少11.7%、16.5%。积极配合省委巡视组巡视和国家、省、市多层级立体交叉审计,对发现的问题及时整改,有效促进了政府部门资金使用、权力运行的规范化,区审计局被评为全国审计系统先进集体。强化执纪监督,全年办理追责问责案件164件,纪律处分56人,组织处理108人。严肃查处各种违法违纪行为,全年立案查处违法违纪案件77件,其中大要案17件,涉及处级干部10人,移送司法机关处理6人,给予党纪政纪处分77人。

各位代表,20xx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我们扎实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全区党员干部的思想状态、干事激情和进取精神有了一次新的飞跃,江夏气场进一步凸显。我们积极应对国内经济下行的困难和挑战,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十二字方针”,保持了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的良好势头。我们立足于打基础、管长远,通过编制和实施“全域江夏”规划、全力构筑“黄金十字架”,奠定了城市空间新格局;通过谋划未来7年产业定位和发展路径、确定“4321”经济倍增新目标,奠定了产业发展新格局;通过划定生态控制底线、完成湖泊“三线一路”保护规划、贯通环山环湖绿道,奠定了生态文明建设新格局,为实现我区新的跨越打下了坚实基础。

各位代表,过去一年的成绩来之不易,经验弥足珍贵。这是市委、市政府和区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监督支持的结果,是全区人民和社会各界共同努力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辛勤工作在各条战线的广大干部群众,向关心、支持和参与江夏建设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企业家和老领导、老同志,向驻区部队指战员、武警官兵、民兵预备役人员,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等社会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江夏经济社会发展仍然面临不少困难和问题。主要是:产业转型升级任务艰巨,战略性新兴产业规模较小,部分落后产能亟需淘汰,现代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城乡居民增收渠道有待进一步拓宽;基础设施和项目建设资金需求量大,政府融资行为受到约束,资金平衡和偿还债务的压力较大;社会管理存在薄弱环节,生态环境保护和城乡环境整治长效机制还不健全;征地拆迁、旧城改造、企业改制等方面遗留的问题有待进一步解决,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的工作与群众期望还有差距,兑现教育实践活动中政府作出的承诺还需艰辛努力;个别部门、少数干部仍存在不作为和乱作为的现象,发展环境有待进一步改善。对这些问题,我们将高度重视,强化措施,切实加以解决。

20xx年主要工作。

20xx年是全面完成“”规划的收官之年,也是全面推进“4321”倍增计划的起步之年。我们一定要顺应新趋势、把握新特征、集聚新动力,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积极抢抓“万亿倍增”新机遇,努力实现江夏发展新跨越,力争在新一轮发展中赢得主动、抢得先机。

20xx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xx届三中、四中全会、系列重要讲话和中央、省、市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牢牢把握科学发展、跨越发展主题,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保持经济运行新增势,顺应人民群众新要求,坚持“竞进、提质、增效”,突出改革创新和产业升级,加强民生保障和城乡统筹,全力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和信息化同步发展,不断开创“三个江夏”建设新局面。

20xx年全区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5%左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20%以上,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12%左右,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工业投资增长15%左右,规模工业总产值、增加值增长30%以上,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下降3.6%,城乡居民收入与经济发展保持同步增长。

为实现上述目标,我们将重点抓好以下六个方面工作:

一、全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实现经济发展新跨越。工业是经济发展的主心骨、顶梁柱、压舱石。必须坚持把发展工业作为经济工作的“牛鼻子”和稳增长的首要支撑,围绕新项目、新产业、新功能、新空间,做牢做实“三个400亿”,努力打造我区新型工业化的升级版。

壮大主导产业规模。按照“4321”经济倍增路线图,围绕壮大主导产业和产业链接,着力做大工业总量,确保年内工业总产值净增400亿元以上。依托上海通用,加快实施汽车整车及零部件产业“双百双千”工程,推动通用一期量产出车、通用二期加快建设,加快推进168万台发动机项目和24家核心配套企业建设。积极引进二、三级零部件配套企业,加快发展汽车会展、研发试验、销售服务等配套产业。深入实施“五个一批”工程,积极支持华舟重工、久之洋、南车轨道交通等一批骨干企业开拓市场,扶优做强现代装备制造、光电子信息等优势产业。充分发挥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基金引导作用,大力发展以天津力神、凯迪电力为代表的环保新能源产业,巩固提升以abt为依托的网络经济,积极培育以武汉生物制品所、中科院病毒所为代表的生物健康产业,抢占新一轮发展先机。

加大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力度。坚持“抓大不放小”,着力策划引进一批有影响、有规模、有效益、有贡献的优质项目,力争全年新引进投资50亿元以上项目1个、10亿元以上项目5个、5亿元以上项目10个,实现招商引资总额400亿元左右。大力实施“满园工程”,加快推进采埃孚二期、小糸车灯等一批重点项目建设,力争中信联、上海畅汇等一批项目建成投产,实现工业投资400亿元左右。巩固“企业服务月”活动成果,建立企业间交流沟通平台,支持企业优势互补、共同发展。加大服务企业力度,切实解决项目建设中的用地、融资、配套服务等问题,努力为企业“松绑”、为企业减负。

促进园区空间拓展和功能提升。按照“产城融合”理念,加快建设工业倍增发展区,围绕“大车都”、“大光谷”经济板块战略构想,增加更多的“江夏元素”。金港新区、大桥新区实施高标准的“九通一平”,加快通用铁路专用线、金口长江深水码头、大花岭货场建设,全力以赴配套完善各项生产生活设施,打造一流投资环境,种最好的“梧桐树”,引更多的“金凤凰”。庙山、藏龙岛继续实施“腾笼换鸟”、提档升级工程,积极推进产业园区“集聚、集群、集约”开发和“商务、政务、服务”综合配套,不断提升土地利用价值和园区承载能力。加快推进五里界新型园区和郑店黄金工业园建设。以开发区办事处为单位,在条件成熟的地方,统一规划村级集体发展用地,妥善解决被征地农民就业安置和生活保障问题。

强化科技创新驱动。全面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快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的意见》,坚持把科技进步和全面创新作为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加快实现由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发挥我区高校和科研院所创新引擎作用,积极推进校企合作、产学研一体,促进科研成果转化,提升创新型经济产出能力。发挥企业技术创新主体作用,加快实施自主创新能力提升计划,推进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建设,建成市级以上研发机构4个、科技示范基地3个,培育自主创新示范企业10家,新增高新技术企业3—4家,力争全区高新技术产业产值突破300亿元。继续实施“青桐计划”,建立健全支持中小微企业、民营经济、全民创业、企业上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营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环境。

着力发展现代服务业。积极抢抓电子商务迅猛发展的重大机遇,依托abt互联网巨头,推动服务业嫁接互联网技术,加快产业转型升级。着力推进金融创新,大力发展互联网支付、网络借贷、众筹融资等互联网金融,新引进1—2家法人金融机构,完善政、银、企信息交流机制,鼓励金融机构创新产品和服务,加强对重点项目和实体经济的金融支持。加快郑店物流园、金口物流中心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推进安吉、德邦、海吉星、菜鸟网络、民生金融电商物流等一批重点项目,全力打造华中地区重要的物流聚集区和全国电商物流服务节点。改造提升传统商贸服务业,支持商贸企业探索线上线下融合发展新模式,加快联投广场、宜化综合体等大型商业体建设,聚集研发设计、企业总部、商务会展、楼宇经济等高端业态,打造文化大道中央商务区。加强政府引导,强化市场管理,整合旅游资源,开发新业态,形成新品牌。

二、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展现南部新城新形象。按照“独立成市”理念,强化规划刚性约束,高标准建设武汉南部生态新城,进一步提升城市功能和形象。

稳步推进江夏新城建设。充分利用“全域江夏”五个层面规划成果,全力做好金口新城中心区城市设计、金口古镇保护与发展规划、中央大公园修建性规划、环汤逊湖滨水风光带规划、地铁27号线站点周边建设规划、乌龙泉和山坡两个城铁小镇、青龙山地铁小镇规划等一系列规划编制工作,完成全区1:20xx地形图全覆盖。科学编制完成“十三五”规划,着力加强规划项目库建设,努力实现“多规合一”。高标准建设纸坊新城,全面增强城市综合承载能力和聚集辐射带动能力,以优质的环境、齐全的功能、完善的配套吸引更多产业和项目,努力打造宜居宜业新城。提速建设金口新城,加快征地拆迁和还建房建设,不断完善基础设施,策划实施神山湖商务中心和湿地公园等一批城建项目。推进中洲智慧新城建设,启动“借花献佛”和东部统筹城乡示范带项目,高标准建设武汉花博园。

强力推进“城建攻坚”计划。用好国家支持新一轮城镇化发展的政策,大力推进城市建设投融资ppp模式,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城市基础设施投资、建设、运营。加快完善城市基础设施,高标准完成金龙大街配套和绿化工程,积极推进地铁27号线、四环线、武嘉高速、107国道改扩建等重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实施天子山大道南段刷黑、马法线改扩建、段乌公路升级改造等重点工程,启动天子山大桥建设前期工作,加快形成全覆盖、全畅通的城市立体交通网络。完善纸坊污水处理厂管网配套,完成金口龙床矶10万吨水厂供水管网和电力配套工程。进一步做好电网规划,加强夏杨线、庙二线等电网建设和电力设施保护,提高供电保障能力。加强纸坊城区市政配套,完成中央大公园土建工程和环山路配套建设。实施纸坊大街东段改扩建、西交路改造、环山路东广场等一批市政项目,完成城区6处渍水点改造、港渠清淤工程,不断完善城市功能。

全面提高城市管理水平。建立“一管三创”长效机制,推进“城管革命”常态化,巩固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和全国文明城市工作成果,做好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创建工作。健全“大城管”工作机制,深入推进环卫作业、绿化养护市场化改革,进一步提升环卫作业精细化水平。实施城市公园、主次干道、窗口地带绿化升级和路灯改造工程,完成武昌大道等破损路面整修工程,推进房屋立面、门面招牌、架空管线等专项治理,有效提升城市形象和品位。强化集贸市场、老旧社区、背街小巷、城乡结合部等薄弱环节综合治理。加大交通秩序、车辆超限超载、路面“泼漏撒”整治力度,打击“面的”非法营运,确保顺利开通区域出租车,抓好市场监管,促进出租车行业健康稳定发展。依法严厉查处违法占地、违法建设行为,全力塑造整洁有序文明的城市新形象。

加快美丽江夏建设。把基本生态控制线作为江夏可持续发展的“生命线”,全力保护好山、水、林、地等生态资源,绝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谋求一时发展,“不吃子孙饭,不断子孙路”。启动一批环保创模示范项目,确保顺利通过国家环保模范城市评估验收。充分发挥市民在美丽江夏建设中的主体作用,探索建立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全力打好生态保护攻坚战,积极创建生态文明城区。完善“湖长制”、建立“山长制”,加大巡查执法力度,严格控制涉水、涉林项目建设,逐步清理基本生态控制线内项目,杜绝违法填湖、违法排污、违法开采行为。完成汤逊湖环湖绿道建设,实现环山路与环湖路对接。启动“清水入江”水环境综合治理工程,继续做好梁子湖、汤逊湖围网拆除工作,鼓励原生态养殖。加大对梁子湖流域畜禽养殖场综合整治力度,启动北咀核心区域污水收集管网项目,严格执行梁子湖“零排放”标准。强力推进“绿满荆楚”工程,在纸坊老城区规划建设1—2条绿道,增加城市绿量;在每个南部街道集中打造1—2个生态示范村湾,建设美丽乡村。依法关停一批采石采矿企业,继续实施破损山体修复、植树复绿工程,稳步提高森林覆盖率。加大藏龙岛、安山等湿地公园保护和建设力度。强化机动车尾气治理,强制淘汰“黄标车”,留住青山碧水蓝天。

三、全面推进农业现代化,开创城乡统筹新局面。坚持用工业理念谋划农业发展,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走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现代农业发展道路。

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围绕服务工业化、融合城镇化、功能多样化、环境生态化的整体目标,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空间布局,提升装备水平,促进现代农业“接二连三”,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依托五里界试点示范的政策优势和现有基础,打造五里界休闲观光农业示范区。启动107国道沿线郑店至安山段现代农业百里观光长廊项目,高标准建设郑店蔬菜产业示范园;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做大做强梁子湖水产品加工,推进安山农产品加工园建设,着力引进一批农业加工企业。以区农业集团为龙头,整合农业资源,推进农业企业组团式发展,打造江夏农业企业“航母”;逐步完善农产品市场流通体系,新建农产品产地交易市场3—5个、保鲜冷库1000立方米;建立农业信息综合服务平台,整合涉农信息,完善市场信息、环境监测、生产动态、质量安全、资源要素、灾害预警六大系统;进一步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完成15家企业农产品安全可追溯体系建设,创建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区和农业标准化示范区。

推进农村综合配套改革。统筹整合涉农资金,创新农业投融资机制。尊重农民首创精神,积极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引导和规范农村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发展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避免流转土地“非农化”,恪守“耕者有其田”的底线。积极探索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路径,加大转移支付力度,确保村级组织正常运转。充分发挥新型城镇化对农业现代化的带动作用,引导城市现代生产要素向农业、农村流动,多渠道促进农民增收。加快五里界省级“四化同步”示范镇、怡山湾市级重点中心村建设。

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推进金水河流域金口段综合治理,全面完成综合整治任务。继续抓好民堤民垸除险保安、病险水库加固、小农水设施建设,完成官堤洲整险加固、和全区190公里沟港治理工程,更新改造15处155千瓦以下泵站,增强农业生产保障能力。加强农村破损道路修复,健全农村公路养护长效机制。推进城管革命进湾村,继续实施“三清洁”工程,保障“户入池、村收集、街转运、区处理”的垃圾收集处理系统正常运转。大力开展生态街道、移民小康示范村建设,积极创建宜居村庄。实施精准扶贫计划,努力提高革命老区农民收入。

四、积极推进网络信息化,构建智慧城市新格局。以“平安有序的城市、高效透明的政府、绿色和谐的产业、幸福安康的民生”为目标,全力构筑面向未来的数字化智能城市。

编制智慧城市发展规划。按照“总体规划、突出重点、分步实施、强化应用”的原则,编制江夏区智慧城市发展规划,同步完成人居环境示范、“四化”同步示范等15个专项规划,推进智慧城市规划与其他相关规划深度融合。

强化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网络基础设施、公共基础数据库、公共信息平台建设。完善城乡无线网络建设,推进4g网络全覆盖。加快有线宽带网络建设,全面推进“三网融合”,逐步实现通信网、广播电视网、互联网等信息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和融合发展。依托社会管理网络服务中心,建立政府和公众共享的信息服务平台、集约化数据交换平台和公共信息应用支撑平台,逐步实现大数据的统一采集、统一加工、统一维护和资源共享。

加快推进重点领域信息化运用。深化电子化政务、数字化城管、智能化交通以及网格化管理,不断拓展信息化外延和内涵。强化社会综合治理,推进社区电子视频监控全覆盖。以专业性平台为载体,积极开展智慧企业试点。有序推进水务、农业、民生保障、地下管网、食药监管、人居环境等信息化重点工程建设,建立预防和减少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信息化服务平台,以务实的行动争取国家智慧城市试点。

五、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事业新发展。巩固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果,切实解决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让每一位江夏居民都能分享改革开放的成果,都能感受社会的关爱和温暖,都能得到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

突出抓好就业和社会保障。完善就业援助机制,加大困难群体就业帮扶和托底安置力度,保障困难家庭基本生活。构建政府、企业、高校联动的培训机制,适应培训和求职需求的投入机制,连接部门、企业、求职者的信息互通机制,使更多的体力劳动者成为技能劳动者。全年新增就业9000人,实现再就业3500人。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做大做强社保基金,着力提高社会保障水平。进一步解决好困难企业职工基本养老、医保等遗留问题。启动农民工工伤保险,做好上海通用等大型企业员工的参保服务。全面落实社保调标政策,确保按时足额发放。开展医疗救助即时结算,努力使困难群众得到及时有效的医疗救助。启动残疾人农疗、体疗基地建设,加强公益性生态公墓规划、建设和管理。满腔热情地关怀农村留守老人、妇女和儿童,让进城农民安心务工,让留乡亲人幸福生活。加快保障性住房建设,建成600套公租房,完成棚户区年度改造计划和金水办事处150套垦区危房改造任务。

全面推进各项社会事业。筹建大桥、庙山中心幼儿园,改扩建安山、山坡等6所幼儿园,新建文化路学校初中部、藏龙二小、庙山二小,迁建郑店小学、五里界中学,完成16所义务段学校“改薄”工作,争创全市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区。确保区人民医院如期建成并投入运行。扎实抓好计划生育工作,建立人口基础信息共享平台预警机制,严厉打击“两非”行为,确保出生人口性别比达标。积极谋划湖泗古窑址群综合开发,做好全区37座古桥维修和保护工作。规划建设体育生态公园,配套相关设施。认真组织业余文艺创作“百花奖”大赛、健身健美锦标赛、自行车联赛、环山徒步大赛等文体赛事,丰富人民群众文体生活。高度重视民族宗教工作,统筹抓好各项社会事业。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加大对特种领域、特种行业、特种设备的专项检查力度,全面排查安全隐患,促进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强化道路交通综合整治,提升交通安全指数,最大限度预防重大交通事故发生。完善四级食品药品监管网络,建立全过程监管和可追溯制度。以“平安江夏”建设为载体,加快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依法打击各类刑事犯罪,提高群众见警率,增强群众安全感。坚持运用法治思维和方式办理群众信访事项,将涉法涉讼信访问题导入法治轨道解决,逐步化解历史遗留问题,全力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六、着力加强自身建设,追求政府工作新作为。坚持为民、务实、清廉、高效的理念,切实加强法治政府、服务型政府建设,不断提高政府工作水平。

深入推进依法行政。增强政府工作人员法治观念和法治意识,努力在依法全面履行政府职能、依法科学民主决策、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强化行政权力制约和监督、全面推进政务公开等六个方面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进一步强化行政首长推进依法行政第一责任,推进政府及其部门职权、程序、行为、责任法定化,切实做到“法无授权不可为、法定职责必须为”。进一步完善重大行政决策规则,严格遵守调查研究、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和集体讨论决定的法定决策程序,探索建立决策责任追究和倒查机制。加强政府法制机构建设,实现区政府及组成部门和各街道法律顾问全覆盖。进一步整合行政执法力量,重点在城乡建设管理、食品药品安全、工商质检、公共卫生、安全生产、资源环境、交通运输等领域推行综合执法。进一步规范行政执法行为,推行行政执法裁量权基准制度,杜绝选择性执法、随意性执法,提高执法效率和规范化水平。进一步增强监督就是支持、监督就是促进、监督就是保障的意识,自觉接受区人大及其会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政协的民主监督,认真办理人大议案、代表建议和政协建议案、委员提案,多方面听取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和各人民团体的意见。进一步健全政务公开制度,逐步实施财政预算、公共资源配置、重大建设项目、社会公益事业等领域的政府信息公开,严格按照公布的“三联单”制度办事,确保行政权力和政务服务事项在阳光下运行。

全面推进改革创新。抓好新一轮政府机构改革和事业单位分类制改革,切实转变政府职能,提高行政效能。积极推进经济体制改革,认真组织实施国企改革、财税改革、价格改革、金融改革。深化国资监管体制改革,以管资本为主加强国有资产监管,严格执行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在梁子湖水产集团、区城投公司开展财务总监委派制度试点,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对工业、房地产、服务业项目开展并联审批。做好户籍改革、公车改革等相关改革工作。

持续改进工作作风。继续按照“五规五守”的要求,在讲规律、规则、规范、规格、规矩上强化意识,在守土有责、守财如命、守口如瓶、守身如玉、守正不阿方面端正行为,打造一支“守规矩、能干事、干成事”的干部队伍。区政府及其组成部门要以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整改为契机,坚持领导带头作示范,切实端正学风、整肃会风、转变作风,大兴调查研究之风、求真务实之风、争先进位之风,以敢于担当、奋发作为的精神和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韧劲抓好工作落实,推动政府工作上水平;坚持问题导向促整改,集中解决农村基础设施薄弱、市民出行不便、被征地农民就业困难等一批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急难愁问题,以实实在在的整改效果取信于民;坚持建章立制抓长效,深入贯彻落实“八项规定”,建立健全反“四风”长效机制,设置形式主义的“禁行区”、官僚主义的“隔离带”、享乐主义的“高压线”、奢靡之风的“防火墙”,推进作风建设制度化、常态化、长效化。

切实加强廉政建设。认真贯彻国务院廉政工作会议精神,全面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两个责任”和领导干部“一岗双责”规定。加大源头治腐力度,深入开展工程建设、征地拆迁、政府采购等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以“零容忍”的态度惩治腐败。规范公务接待、办公用房、公务用车和公款出国(境)管理,严格执行部门预算、土地出让、公开招投标和标后监管等制度。加大行政监察、审计监督力度,严肃查处各类违纪违法行为,努力做到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

各位代表,20xx年,我们将安排一定的公共财力,以贴近民生需求、惠及大多数群众为出发点,办好以下实事:

1、完成全区中小学水改、电改工作,彻底消除中小学校园水电安全隐患。

2、启动区中医院整体搬迁改造,推进湖泗卫生院异地新建和藏龙岛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

3、大力实施“菜摊子”工程,在纸坊周边规划建设一个大型农贸市场,完成15个街道中心集镇农贸市场整治达标工作。

4、推进环卫保洁市场化,完成城市建筑垃圾消纳处理场建设。

5、进一步完善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对城乡居民基础养老保险实行补贴。

6、启动江夏区食品药品安全综合信息平台二期建设,整合检测检验资源,确保江夏老百姓“舌尖上的安全”。

7、完善养老服务体系,新建、改造社区养老院2所,新增居家养老服务中心2个,新增农村老年人互助照料中心12个。

8、启动新一轮“三万”活动,确保村村通客车。

9、完成外汤逊湖30公里环湖绿道建设,实现环山路与环湖路对接。

10、启动“绿满荆楚”行动计划,用两年时间完成2.49万亩造林绿化任务,逐步提升生态承载能力。

各位代表,把握新常态,实现新跨越,是时代赋予我们的光荣使命和神圣职责。让我们在区委的坚强领导下,紧紧团结和依靠全区人民,坚定信心、抢抓机遇、迎难而上、奋发有为,为建设更加富强、美丽、幸福的武汉南部生态新城而努力奋斗!

3

页,当前第。

2

1

2

3

【本文地址:http://www.pourbars.com/zuowen/14161936.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