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品论文谈思想品德课对学生的情感培养(汇总18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22 10:43:32
思品论文谈思想品德课对学生的情感培养(汇总18篇)
时间:2023-11-22 10:43:32     小编:XY字客

提高自己的理解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在总结中,要表现积极向上的态度和对未来的期望。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些总结范文,希望能给大家提供一些写作上的灵感和参考。

思品论文谈思想品德课对学生的情感培养篇一

思想品德课是一门集思想性、知识性和趣味性于一体的新学科,它是在校小学生接受道德素质教育(-上网第一站xfhttp教育网)的重要途径。“思想”与“品德”是统一的整体,思想不正确,其行为也就不端正。然而,要教会一个小学生怎样去思,怎样去想,的确是一门很深的学问。课堂教学是个点,学生在校时间是个面,怎样做到以点带面,使思想品德课发挥最大的效果,关键在于优化课堂教学。

许多思想品德课老师可能都有这样的体会,学校外设的几门学科中,要算思想品德课最难上,究竟难在什么地方?概括起来有以下几个原因:一是教法有误,思想品德是门既独立、又与其他课程密切联系的学科,尤其与语文课有极相似之处,可在教法上是完全不同的:镂目问以字、词,句、篇章结构为主;而思想品德课注重道德教育(-上网第一站xfhttp教育网),以求弄清思想,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为目的,具体他说,就是教育(-上网第一站xfhttp教育网)学生学什么,做什么样的人。所以,没有必要,凶不可能和语文课一样教法,我们有些老师把思想品德课上成语文课,结果照本宣读,学生木爱听。这样的课当然谈不上效果了。二是学生不重视,认为不是上课,不能与语。数等量开观。三是教者有“混”的思想,认为思想品德课可有可无,怎么上都行。

上述三种原因,我认为最大的问题是教者不能有“混”的思想,作为思想品德课教师,首先要端正自己的教学思想。因为教师的一言一行,甚至一个小小的表情,对学生都有一定影响,所以教师必须重视以身作则,为学牛作出好的示范。

其次要立志改革教法,以生动的教学感召学生,吸引学生,改变学生对思想品德课的态度。要知道,思想品德课具有一定的独立性,为此我们在钻研教材的同时,就一定要根据实际情况,穿插一些新鲜有趣的新内容,采用一些诸如演讲,参观访问,以及唱、跳等灵活的教法。如我在教四年级《效倩对待外宾》这一课时,课文里有一段唱词:“美丽的`鲜花在开放,朋友们啊,来自远方……。”原来备课的时候就有两个打算,一是请音乐教师在音乐课上教唱,一是自己教唱,结果不出所料,有学生提出要唱这首歌。于是我就自己教唱,学生的兴致别提多高兴了。坦率他说,这堂课如果没有唱这个“押台戏”,其教学效果只能说是一般,止因为引肆恕俺?一新颖的教法,其效果就截然不同了。

当然,要让思想品德课在学生心目中占有一定的位置,使我们的思想品德果老师成为学生最受欢迎的人,还必须做到以下几点:一要认真依靠其他力量,督促学生重视。如,主动和班主任老师。家长等交换意见,了解学生对的反映,亦可和学生交朋友,尽可能帮助学生解决一些忠想实际问题;二是在学生面前不能流露对其他拖课老师的不满情绪,让学生误认为思想品德课与主课是对立的,造成对思想品德课的轻视,要让学生深深懂得,思想品德课是“加油站”,是力量的源泉,上好思想品德课能使自己学到更多的知识,懂得更多的道理,促使学习进步,将来做个有用的人。并要经常询问学生考试成绩,做到有批评,有表扬;三是一定要顺其自然,不能搞过多的形式主义。

关于这最后一点很重要。我们现在看到的一些公开课,绝大多数象演戏似的,事先花很大的人力。物力搞“演习”,影响了其他课程。所谓公开课,那就具有推广性,这算不算最忧课?如果每堂课都这样摘,不但学生受不入就是专职思想品德课老师也哈不消。我认为平平常常才是具,如果能在乎常的基础上稍加挖掘,当然,不能死搬教条,不是所有的课都是一个模式。

总之,学生喜欢什么,我们的“镜头”就套住什么,让学生的情感自然流露,且达到好的教学效果,才是最优课。

[思品。

[1][2]。

思品论文谈思想品德课对学生的情感培养篇二

“导行”,是小学思想品德课教学中的重要环节,是“讲”与“思”的继续,是学生在理论指导下的实践。导行应符合学生情趣,并进行科学的安排。本文试从低年级教材本身的特点入手,谈谈如何指导学生的行为实践。

“隐型”课文的导行。

“隐型”课文,是指课文内容本身没有明确要求某种实践或养成某些行为习惯,这类课文在教材中占一定比例。如《学校就是我的家》、《火红的党旗》、《祖国的生日》等。教这类课文,不仅要明确、激情,还要充分挖掘文中潜在的思想教育因素,提出行为要求。教《火红的.党旗》一课时,教师可先简要介绍1921年中国共产党诞生的情况。然后,简略地从武装斗争推翻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讲到今天的“四化”建设,让学生从内心产生“中国共产党真伟大”的情感。接着,充分利用课文中的党旗插图,让学生说说党旗中各部分象征什么。这样声画同步,再现中国共产党是中国无产阶级的先锋队,是中国各族人民利益的忠实代表,是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激发学生对党的热爱。

“目标过大”课文的导行。

“目标过大”课文,是指课文内容本身有导行文字,但导行目标不具体。这类课文在教材中所占的比例不大,主要以前途理想教育为主。教这类课文要根据课文导行内容,化抽象为具体,化大目标为小目标,从小目标引导,以小见大。如《学校就是我的家》采用诗歌形式和拟人化手法,此课的导行内容有“尊敬老师,学好本领作贡献,好好学习,热爱集体,团结友爱”。这些诗中导行的句子语言简炼,文字含蓄,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显得抽象,不易理解。教师在教此课时,可采用化抽象为具体,化大目标为小行为的方法,把“学校就是我的家”的“家”具体化。通过联系本班实际,既让学生懂得“学校就是我的家”的含义,又让学生明确在学校里要尊敬老师,好好学习,学好本领,热爱集体,团结友爱,才不会辜负党和人民的期望。最后教师小结:学校就是你们的家,你们的“家”有哪些规章制度?你们打算怎样做,才能为自己的“家”增添光彩呢?这样从小目标出发,再回到大目标,完成了导行任务。

“具体导行”课文的导行。

“具体导行”课文,是指课文内容本身就是指导学生行为实践的要求。这类课文在教材中所占比例最大,主要是对学生进行日常行为规范教育、浅显的法律常识教育和生活常识教育。如《遵守课堂纪律》、《不说谎话》、《爱护花草树木》、《独立完成作业》、《注意交通安全》、《按时上学》、《好孩子,不任性》等。教这类课文时,教师先要对其导行内容进行梳理,归纳出导行要点,采用多种方法导行。在教《好孩子,不任性》一课时,教师先讲什么叫任性,并请学生列举生活中的任性的表现。然后提问:小兰在家里为什么常发脾气?她这样做对吗?让学生领悟“无理取闹”是任性的主要特征,从而使学生悟出好孩子就应当尊敬长辈,听从教导的道理。再因势导行,让学生朗读第一个导行故事后,分角色表演小兰在家怎样发脾气的三个小故事。表演后,教师启发学生发表对三个小故事的看法。通过议论,学生懂得好孩子就应当不任性。接着学习最后两段,提问:李老师是怎么说的?小兰为什么红着脸,低下了头?她是怎么想的?好孩子是不是从来不做错事?做了错事该怎样办?这样水到渠成,学生不仅理解了李老师讲话的含义,还懂得要怎样听长辈的话,不任性,不娇气,也理解了小红为什么红着脸低下了头的原因。在此基础上,可让学生联系班级及个人实际,谈谈一些不任性的具体表现,同时谈谈自己是否有过与小兰相类似的毛病,怎样做个不任性的好孩子。

思品论文谈思想品德课对学生的情感培养篇三

陶行知是中国现代教育史上一位伟大的人民教育家,他也是近代创造教育的开拓者。他的创造教育思想,深刻地阐述了创新对国家发展的重要意义,强调创造型人才和创新精神的培养,这给新课改提供了理论指导。新课程的基本理念是“强调学生的体验、探究、实践在教学活动中的重要性,注重培养创新精神,使学习成为学生获得知识、愉快、成功体验的过程”。由此看来,新课程改革和陶行知的创造教育精神是契合的。因此,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也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这就需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一、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激起学生的创新意识。

在教学活动中,只有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才能营造出生动活泼的课堂教学氛围,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如我在“让我们的生活充满情趣”的教学中,一个环节是“学会欣赏”,按课本上的要求只要学生听歌和看书画作品。但为了更能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和增加师生间的互动性,我先让教学班中一位有音乐特长的女学生上讲台来一展歌喉,一首《童年》把学生带回了充满憧憬和乐趣的儿时;然后我自己亲自挥笔泼墨,一个集书法和绘画于一体的“舞”字又让学生感受到了书画作品的美感。这既达到了培养学生欣赏能力的目的,又能无形地教育学生要发展特长、培养情趣。这样,就能把课堂变成实现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心的素质教育的主阵地。

二、创设问题情境,鼓励学生质疑,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陶行知指出:“学贵知疑,大疑则大进,小疑则小进,不疑则不进”,并明确地说,“这个疑字我当重用它”。在学习“友情”一课时,学生较难掌握友情的特点,我们教师可在这一课中有目的地创设出一系列的问题,由学生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去分析。在学生思考问题、回答问题时,教师适当地启发学生去感知:“并不是所有的'人都可以成为自己的朋友,自己也不可能成为所有人的朋友。”让学生在解决问题后,自然而然地懂得怎样交友、待友,懂得把握好择友的“标尺”。这样的课堂使得学生在提出问题、参与讨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现其自身的主体地位,引起学生积极思考,形成讨论式、探究式的课堂教学环境,使学生创造思维的敏捷性、发散性、聚合性、发现性和创新性等要素都得到了有效训练。

三、改变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教师要注意调动学生各种学习感官,如果课堂上没有一个轻松、自由、民主的环境,就激发不了学生的参与热情和创造力,教学活动就不容易顺利开展下去。所以,在平时的教学中我注重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各种小活动,诸如自编自演小品、知识竞答等;适时给参与者表扬和奖励;多开展班级内组与组之间的竞赛等。这些措施的确使我们的思想品德课堂变得鲜活起来而不再死气沉沉。以至于到了后来,每堂思想品德课前学生自觉预习了本课的内容,有适合做小活动的部分,他们已经自行编排好了,甚至每个班级都成立了固定的品德小品表演组等。可见,给学生一个自由民主的学习活动空间是激发学生学习热情的前提,是顺利实施思想品德新课改的必要条件之一。

四、联系实际,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思想品德课的很多知识都是来源于现实,同时又用来指导我们的生活。我们要充分联系实际,让学生做到学以致用,去观察、认识、分析、思考、解决现实生活中存在的问题。创新来源于实践,所以要强调理论联系时政、联系生活、联系实际,这样才能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如在上“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奉献”这一课时,我问学生:“前不久我校举行的为某某同学治病捐款的活动,你们有没有参加?”因为大多数学生同学都参与了,这时他们会很自豪地说:“我们参加了。”紧接着,我会说:“你们的这种行为就是奉献精神的具体表现。其实,我们这个社会很多人都在默默地奉献,只不过平时我们并未十分关注,而我们的社会正因为有了许许多多这样的无私奉献者才繁荣富强的。你们将来走上社会以后,绝大多数同学就会成为奉献社会、振兴中华民族的一分子。”这样讲解,能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不由自主地接受这样的观点,进而激发学生们积极奋发、不断创新的精神,很自然地对学生们健全人格的培养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也起到了联系实际、学以致用的效果。

总之,只要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发展学生的创造思维,挖掘学生的创造潜能,就一定能够实现陶行知先生所说的“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的美好理想。只有这样,才能让我们的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思品论文谈思想品德课对学生的情感培养篇四

素质教育的重要任务是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的能力。学生的能力是在掌握知识的教学过程中培养起来的,反过来又是掌握知识必备的重要条件。为了使学生顺利而有效地完成学习任务,得到全面发展,在教学中必须注意学生能力的培养。

一、创设情境,培养辨别是非的能力。

可以说,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参与分析和思考,提高了学生分辨是非的能力。

二、通过讨论,培养自我教育的能力。

讨论时,教师应针对某个问题或行为,让持着不同看法的学生各抒己见,展开讨论。其目的是通过讨论,摆事实,讲道理,明辨是非,知道该怎么做,不该怎么做,从而达到自己教育自己的目的。如:讲《向残疾人献爱心》一课时,我通过对课文的讲解,使学生懂得残疾人在生活、学习上有许多困难,需要得到别人的同情和帮助;知道同情、尊重残疾人是人人应该遵守的社会公德,是讲文明的表现。接着,我出示辨析题,引导学生讨论:小佳在上学路上看见一个腿有残疾的人往社会福利院去,便跟在后面学他走路。小芬批评他,他满不在乎地说:“我不过是学着玩儿嘛!再说他也看不见。”他们的'行为对不对?为什么?学生们各抒己见,最后统一认识:小佳取笑残疾人,是不道德的的行为。小芬能设身处地为残疾人着想,让残疾人体会到社会的温暖、能安心地为社会做贡献,是正确的。

因此,通过辨析讨论,提高了学生的道德认识,从而达到自我教育的目的。

三、在活动中培养待人接物的能力。

待人接物的内容十分广泛,如尊敬老师、孝敬父母、友爱同学、助人为乐、关心集体、热爱祖国等。待人接物的能力就是要使学生学会正确处理个人与他人、个人与集体,个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

在活动中培养学生待人接物的能力,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如:学完《为了祖国的尊严》一课后,我组织学生开展“接待外宾”的活动,让学生分别扮演“外宾”、“中国小朋友小兰”和“小记者”。小兰热情大方,很有礼貌地接待了“外宾”。“外宾”拿钱给小兰表示感谢;小兰不要钱,只是愉快地和“外宾”照了一张相,留作纪念。小记者采访小兰,问她为什么不要钱。小兰说:“我是中国人,在外国人面前,我们每个人的一言一行都是与祖国的尊严紧紧相连的。如果我要了钱,就有损于国格,也有损于中国人的人格。热情大方对外宾,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美德,也是我们小学生应该做的事情。”

又如:在学了《宽厚待人》一课后,我又留实践作业,让学生学习在学校或家里正确处理发生在自己身边的事,要求家长、学生评价,最后自我评价。通过评价,鼓励了学生的实践积极性,初步培养了他们待人接物的能力。

培养学生能力的方法很多,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和创造,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和实践活动中接受感染、启迪和教育。

总之,只有具备了较强的品德能力,才能自觉地抵制和批判各种错误思想,才能积极地认同和吸收正确的思想道德认识,也才能有效地排除各种不良现象的影响,从而实现由知到行的转化。

思品论文谈思想品德课对学生的情感培养篇五

摘要:初中思想品德课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既是实现思想品德课三维目标的要求,也是学生成长的需要。阅读能力是人的基本能力之一,是学生获取知识和发展智力的重要途径。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通过阅读培养自学能力,培养对思想品德课的兴趣。

思想品德课是一门较为抽象和理论的学科,给人的感觉就是特别枯燥,总是让学生背条条框框,忽略了对学生能力和素质的培养,因而学生对思想品德课的兴趣不高。实际上思想品德课不仅要提高学生的品德意识,更应该重视培养学生的能力:辩证分析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阅读能力等。尤其是阅读能力,在思想品德课的教学中长期以来别忽视了,教师力求把教材讲得淋漓尽致,面面俱到。学生只需背诵条条框框,阅读意识淡薄,阅读能力差。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必须教会少年阅读。阅读能力是人的基本能力之一,是学生获取知识和发展智力的重要途径。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通过阅读培养自学能力,培养对思想品德课的兴趣。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这是古人在长期阅读实践中积累的感悟经验。阅读能力在学生求知的过程中发挥着持久的作用。现在的思想品德课本图文并茂,除了知识性的课本知识,还有部分相关链接,辅助材料等。另外,现在的思想品德课的教学目标是三维的,我们除了实现知识目标外,情感价值观目标在新课改的背景下,更需要我们关注。这些文字对课本知识的学习和理解,对学生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培养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新课改特别强调对学生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从这个角度来讲,阅读能力的培养符合新课改的思想。

以前每当提起思想品德课学生会觉得很枯燥,思想品德课的老师都是照本宣科,说教式的老学究。思想政治的教学,让学生常感枯燥无味、兴趣索然。究其原因,一是因为政治课内容有些枯燥,与现实落差较大;二是因为课堂老师讲授太多,学生只需听懂,没有多大思考余地。新课改要求课堂上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欲望和主动性,充分发挥学生课堂主体的作用。我们教师要着重于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讲解一些阅读方法和技巧,然后放手让学生去阅读。在阅读中让他们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为学生创造一种积极参与的氛围,则能让学生在自主阅读中尝试成功的喜悦,满足求知的欲望,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新课改要求实现高效和谐的课堂,充分实现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人地位。

课堂教学改革的目的是提高教学的有效性,使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都能达到理想的效果,传统“满堂灌”式的老师讲学生听、把学生当作是盛放知识容器的课堂,教师的教学预计目标与阶段检测的结果相差甚远,显而易见,这样的课堂不是有效课堂。课堂教学的终极目的是为了学生的“学”而不是为了展示教师的“教”,在思想政治课堂中,让学生围绕教学目标去阅读教材、带着问题去阅读材料,找到问题的答案,在阅读中再发现问题,通过多次阅读去思考解决问题,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这样课堂才会真正的有效。学生是求知的主体,学习的主体,参与的主体,这样的课堂才会实现高效。

意识是行动的先导。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是当代学习理论的一场革命,也是是新课改的理论依据之一,它强调的学习过程就是鼓励学生个体建构自己的知识过程,这意味着学习是主动的,学生不是被动的刺激接受者,而要对外部信息做主动的选择和加工。阅读过程就伴随着这样一种信息的选择和加工。因此,必须改变对思想品德课阅读不重视的现状,我们才可能在课堂上很好开展阅读能力的培养。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学案方式对本课知识目标进行展现,向学生表明学习任务,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教材,有针对性,而且容易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成就感。学生通过自己阅读去提取信息、发现问题,从而不断的清除学生的惰性意识,然后根据教材设计有层次的的问题,加强实践磨练,并对有代表性的问题进行引导分析,以摸索技巧、训练方法,使学生阅读能力不断提高;同时针对学生的点滴进步做好及时点评,在表扬与鼓励的基础上帮助学生进行相应方法的总结与反思,让学生在阅读中提升能力,从而提高阅读的兴趣。

(三)教学生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

阅读其实是一个相当复杂的过程,如果没有正确的阅读方法,阅读教学估计仅是流于形式,也很难起到良好的效果,而阅读的方法需要教师潜移默化的传授,需要学生的长期的日积月累。现行的中学思想政治教材的一大特色就是可读性强,这无疑有利于学生自学。但许多学生在阅读教材内容之后,往往对书本表述似懂非懂,既不能抓住要领,更不能把握知识的内在联系,这其实就是学生没有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面对这种情况我们可以在教材的阅读方面要求学生进行“粗读——精读——质疑——释疑”几个步骤。通过粗读了解整课内容的梗概;通过精读把重要知识加以梳理;通过质疑提出相应的思考问题;然后根据前后知识联系做好总结和反思;在指导学生做阅读材料题时,要求学生做到三到”(心到、眼到、口到);找准关键词,关键句,并用记号记下,找出问题与问题间的内在关系,与课本知识联系,作出正确的回答。同时也可以依据材料内容,由学生自己设计问题,这样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自学能力就会得到切实的培养和提高。

参考文献:

[1][苏]苏霍姆林斯基,杜殿坤译.给教师的建议[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年版.

[2]高文,徐斌艳,吴刚.建构主义教育研究[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思品论文谈思想品德课对学生的情感培养篇六

面对“政治”这门所谓的“副课”更难教,这对农村中学的政治教师是一次严峻的考验。我认为,要想把这门“副课”教好,就应该在政治课教学中注重激发学生的兴趣,充分利用情感因素,培养学生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素质。下面就对农村中学的思想政治课教学谈几点自己的感悟。

首先,在政治课教学中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就要在课堂内精心设计教学的结构,大胆改进教学的方法,力求使教学方法灵活、新颖、有趣,让学生自主、自悟。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起着主导作用,学生应起者主体作用,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参与课堂教学,把课堂还给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应用多种教学方法,如启发式、交流式、先学后教式等等。把这些教学方法灵活应用于课堂教学,争取彻底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学习政治课的目的提示,使学生认识到认真学习与个人将来的发展,祖国未来的建设息息相关,从而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产生巨大的学习动力。周恩来在年少时,就立志“为中华之崛起而努力读书”,这就是最好的证明。还有教师根据政治课的教学内容培养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编排一些情节或图片,如根据教学内容编排一个小品故事,就能让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政治课教学中,还要注意唤起学生求知的好奇心。好奇心是人们获取新知识的内在动力。如果学生的好奇心得到了满足,就会产生极大的兴趣。在教学中,还可以为每个学生提供成功的体验,给他们以成就感,特别是成绩相对落后的潜质生。教师提供一些相对容易的题给他们做,让他们获得成功的体验,并不失时机地加以肯定和赞美。从而激发其学习的兴趣。

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师必须转变教育观念,认真钻研业务,在备课时,不仅要深钻教材,而且还要钻研学生。在教学方面,教师要有敢于大胆创新的精神,要有积极主动地接受新知识的容器。教师不只是教会学生学什么,做什么,而应教会学生怎么学,怎么做,教会学生发展他自己的精神世界,使之成为一个完整的人。使学生变成“要我学”为“我要学”,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其次,在政治课教学中要充分利用情感因素。情感因素是影响课堂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亲其师信起道”,思想政治课教学更应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并善于通过各种手段激发学生的情感因素,营造和谐的师生关系,激活学生成功的学习信念,从而达到“春风化雨”的教育效果。

为了在政治课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情感因素,教师要端正教育思想,找准自己的坐标位置。放下“师道尊严”的臭架子,乐于与学生相处相交,乐于当好学生的良师益友。在课堂内,教师采用谈心教学法,充分发挥情感因素的作用,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真正做到用心和学生交流。在课堂外,注重平等待人,友好相处,采用无拘无束的交谈方式,与学生打成一片,增强情感交流。作为思想政治课教师,应该树立“德”先意识,具有健康的心理素质和强烈的进取精神,还要善待所有学生,不歧视后进生,善于发现后进生的闪光点,对其进行情感挽救。

再次,在政治课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素质。长期以来,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学校只重视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和素质的提高。当前,在素质教育的大浪潮中,学校教育的重点应放在学生能力的培养和素质的提高上来。在教学的过程中,要理论联系实际,要提高学生应用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真正把应试教育转到全面学生能力和素质的轨道上来。

培养农村中学学生的能力,就要树立新型的人才观。并不是要求每个人都升学,而是要求个个都要成才,要求学生做到学以致用,为了达到这一目标,就要解决传统课堂教学“一言堂”的不足,促使学生积极思考,主动发言,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创设学生大胆主动发言甚至辩论,在课堂讨论发言中,营造一个轻松、热烈、活泼的开放式的课堂情境,让学生提出自己的看法,让学生自己收集材料,论证自己的观点,打破传统的政治课堂教学模式,从学生单纯地接受知识变为主动地探求知识,从而达到培养学生能力的目标。

为了提高学生的素质,教师就要应用现代辅助教学技术,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式和更多的媒体介质,突破传统课堂的局限,提高学习效率,最终达到提高学生素质的目的。教师要让学生多参与教学活动。例如,在政治课教学中,教师可采用多媒体课件的方式呈现教学内容,从一些优秀的电视节目中摄取一些很有价值的素材,借助画面和音响效果,给学生造成强烈的感官冲击。还有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意愿和感受撰写政治小论文,让学生参加课外举办的政治兴趣小组。通过这些教学手段的运用,逐渐提高学生的素质,通过这些教学活动的开展,不断提高学生的素质。

为了提高农村中学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效果,作为农村中学的思想政治课教师,在教学中,应注重激发学生的兴趣,应充分利用情感因素教政治,应不断培养学生的能力和提高学生的素质,从而将有利于不断提高政治课的课堂效率,也将有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大力深化教育改革。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思品论文谈思想品德课对学生的情感培养篇七

学习兴趣是创造能力发展的必要条件,浓厚的兴趣是一种巨大的动力,能吸收学生的注意力、思考力和想象力,驱使学生去积极思考、观察和研究。从实际情况看,学生对政治课感兴趣与否,将直接影响着思维的积极性。如果教学总是老一套,只会使学生感到厌烦,丧失对思想政治课学习的兴趣,这样的教学由于没有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不能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因而难以达到培养学生素质的目的。

因此,教师在教学中首先应富有创新意识,设计形象生动的教学情景,激发学生那种强烈的探索欲望,使学生装处于一种积极的思维状态,这样才能有利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对于教材中比较抽象的概念和原理,在教学中就要遵循从个别到一般,从具体到抽象的人类认识事物的规律,深入浅出,有形象生动的比喻去帮助学生进行分析理解,提高学习兴趣,激发学习热情。在教学过程中应多运用录音,录像,幻灯片等多媒体直观材料,充分调动学生的感官,使教学更生动、形象,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会大大增加。

发展创新思维能力的关键是动脉思考。创设问题意识环境,启发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让学生提出不同的看法和见解。只有在活跃、宽松、民主的课堂氛围中,学生具有的问题意识才能充分表露和发展。教学活动中应特别爱护和尊重学生的个性,让他们积极思维。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

要鼓励学生对前人的科学理论和传统观点有一个大胆的质疑精神,对前人尚未提示的事物的提问,在争辨中某些与众不同的见解,考虑问题时“标新立异”的构思发及别出心裁的想法,哪怕只有一点点新意,都应充分肯定,并对其合理的、有价值的一面,教师还应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扩大思维中的闪光因素,学生的探索精神往往是出自,发现矛盾,为解决矛盾寻找突破口,探索的过程往往也是思维的创新过程。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通过设疑引思,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有很大的作用。“疑”是激发思维的起点,“疑”是激发思维的动力。教师应针对教材中的基本概念、原理,巧妙地提出问题。这类问题主要是学生没能提出而又是教学中非常重要的问题,一般是在重点、难点、社会热点和思维盲点处提出问题。这类问题要有一定的深度,具有思索的价值,能引起学生认识的升华。在提出问题的基础上,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沿着问题思考,引发学生去探究、思考、解决问题,从而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培养学生独立思维能力。例如针对经济常识价值规律与市场经济的一般牲的教学,设置的情境是:“不找市长找市场”,几年前人们就体会到“市长”与“市场”关系的微妙变化,如今,“看不见手”逼得市长也要“过关”。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关非过不可,市场是无情的,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但市场也充满了魔力,把握好市场脉搏,经济就快速发展,当前过市场关需要强化三种意识,即开放意识、法制意识、竞争意识。试问:(1)“看不见的手”为什么能逼市长“过关”?(2)“过市场关需要强化三种意识”,反映了市场经济什么特征?为什么要强化这三种意识?问题提出来后,同学们置身于思考探究的气氛之中,教师引导学生对各种答案进行主义、争论,形成自己的看法,最后指导学生总计和小结,当学生看到教材中表述的内容与自己的见解基本一致并与自己的见解基本一致并有新的见解时,由衷感到一种成功的喜悦。这就告诉我们,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和发展,一是要尽可能多一些创新机遇,二是要所授的课题安排刺激思考的情境地,提出引起思考的.问题,激发学生认识结构上的矛盾,使整个课堂充满积极创新的气氛,从而激发学生向上进取的精神和创造力。

发散思维具有开放性、广阔性的特点,它是对某一问题,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侧面去观察、思考、想象、寻找解决问题的多种方法,方案或者假说的一种思维方式。实践证明,在教学过程中,围绕问题进行发散思维,既有利于打破墨守成规的思维模式,能用前所未有的新知觉去认识事物,提出新的创见,具有多向性和跨越性的优势,又有利于提高他们运用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发散思维在创造性思维中占主导地们,所以为了发展学生的发散思维,使他们成为独立思考,锐意创新的人才,就应发展学生的发展思维,当发散量增加到一定程度而成为质的时候,发散就变成了创造。

在教学中,教师应结合教材内容,多提一些发散型问题,因为这类提问能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想象力,从多角度、多层次分析的解决问题。例如对美国火星探测器的成功飞行这一事件,我要求学生分别从经济常识,政治常识和哲学常识的不同角度去分析说明,绝大多数高三学生能从经济上说明,这一事件对人类开发太空资源具有深远意义;从政治上看,则反映了美国继续维持其世界霸权的政策;折哲学的角度看,再次证明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人类能发挥主观能动性运用规律认识和改造世界。发散思维是一种新的能力,它需要我们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加强训练,才能熟练地掌握并运用。

总之,创新素质的培养是素质教育的核心,也是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我们应努力追求创新素质的培养,以适应知识经济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思品论文谈思想品德课对学生的情感培养篇八

小学生在学习能力方面主要表现出来的特点就是思维不灵活,对于一些基础知识尤其是记忆方面的内容掌握的还可以,但是对于知识的灵活运用明显较弱,他们往往不知道如何去思考问题,也没有解决问题的方法或策略。他们在阅读学习材料时,感悟能力比较弱,回答问题时常常是答非所问,或是词不达意、语无伦次。这种学习状况,任凭老师挖掘教材有多么深,提出的问题多么的层层深入,对提高学生们的阅读能力仍然是收效甚微。在习作方面同样不乐观,学生很难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见闻感受,想象更是缺乏:

不是想象不合理,就是比猫画虎,大同小异,千篇一律,缺乏新奇的构思,没有新鲜感。本班学生对什么是思维策略?思维策略是干什么用的?皆认识模糊,至于思维策略怎样掌握、如何运用?就更不清楚了。

二、启迪思维意识,感悟思维策略。

为了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我尝试运用思维策略开展阅读教学,以期提高学习效率和质量。《美丽的北海公园》是一篇写景文章,作者运用优美的语言描写了美丽如画的北海公园的景色。根据文章的特点,我尝试教授了一个新的思维策略“语言优美巧修饰”,期望在学习中提高学生感悟语言的能力,以及学会如何使语言变得优美,从而提高写作能力。

实录如下:

首先,教师出示句子:“那里到处是苍松翠柏,绿树鲜花,还有高大的宫殿庙宇,精巧的亭台楼阁,以及长廊短桥,怪石奇洞,如同仙境一般。”

师:同学们一起读一读这句话。谁说说读完这句话的感受?

生:感觉景色非常美。

师:是呀!作者用了这样几句话就让我们感受到了美。老师这里也有一句话,对比着读一读,看你有什么不同的感受。

出示句子。“那里有松有柏,有树有花,还有宫殿庙宇,亭台楼阁,以及长廊短桥,石头山洞。”

生1:这句子没有写出花草树木的颜色,景物的样子。

生2:前边的句子写出了花草树木的颜色,景物的样子,还运用了比喻句。

师:同学们闭上眼睛,想象琼岛上的美景吧!

带着你的想象再读一读这句话吧!比一比谁能读出的景色更美。

师:同学们想不想也像作者一样把一处景色写得这么美?只要你同作者一样运用一个思维策略就可以了。这个策略是“语言优美巧修饰”,怎样让语言变得优美呢?这里巧修饰可是有诀窍的,你们知道吗?刚才你们在比较这两句话的时候其实已经说出来了。谁来仔细辨认,给大家说一说。

生3:我辨认出来了,要写出景物的颜色、样子,还要有比喻。

师总结:说得好!写景物要写出颜色;什么样子;还要用修辞,这就是巧修饰啊!在阅读写景的文章时,我们就可以用这个“语言优美巧修饰”的策略来感悟文章语言的特点。如果我们按照这个思维策略学写文章,也会让你的语言变得更加优美。

在这里,我引导学生初步感悟了思维策略。在学生初步感悟思维策略后,我又在新的情境中让学生进入思维策略的尝试,并进而生成诀窍阶段。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亲身实践,生成思维策略的诀窍,从而实现对思维策略的理解和运用,这也是发挥学生主体性学习和进行创造性学习的体现。

三、新旧策略结合,从题目入手指导自学。

从常规教学看,在任何一节课的思维策略教学中,都经历有三个环节,即:“学习之前想策略――学习之中用策略――学习结束忆策略”的教学模式。

因此,我在初教三年级的时候,便把这种教学模式带入了阅读教学的课堂。

在阅读学习中,善于“破题”是极为重要的,学生在学习课文之前能够对题目进行仔细分析,有自己的看法,提出关键的问题,这是学生自学的第一步。

教师要善于启发学生的思维意识,让学生形成对学习目标的'期待,这样做,对培养学生探究学习的能力是非常有益处的。

做法如下:

我首先交给学生一个新的策略“细审词句明题意”。然后结合“自我提问自引导”思维策略,让学生在读懂题目的基础上探究课文内容及写法。这是指导学生自学的重要途径。

教师要引导学生根据不同体裁的文章题目,探究课文学法。在每学新的课文之前,学生都要仔细读题,弄清词义,明白题目的意思,然后以题入文,根据不同的文章体裁揣摩其特有的文意和写法,认真思考在学习时要着重注意哪些方面。

如,在学习《富饶的西沙群岛》这一课:

教师引导同学们读课题:说一说从题目中知道了什么?

学生运用“细审词句明题意”的策略很快说出:

这是介绍西沙群岛的课文,而且抓住了题眼“富饶”

两字,明确“富饶”的意思。则顺势思考:课文从哪几方面写出了西沙群岛的富饶?(海水、海底、海滩、海岛),这样很容易地根据题目弄清了写作顺序,把握了文章的脉络结构。接下来就是按照预想的思路去阅读,看一看作者是如何写出西沙群岛的富饶的。这样教学,学生的自行阅读能力就能很快地培养出来,究其原因,就是教师放开手脚,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这个能力,就是运用思维策略学习的能力。

再如,教学《翠鸟》一课:

师:看到题目,你知道了什么?

生:这是一篇写鸟的文章。

师:这样的文章可能会对鸟的哪些方面进行描写呢?

生:从外形、习性特点等方面进行描写。

师:文章只是单纯的介绍翠鸟这个动物吗?

生:表达了作者对翠鸟喜爱。

师:课文从哪几方面写的呢?

生:作者写翠鸟外形,翠鸟捉鱼的特点,对翠鸟的喜爱。

师:我们就带着这个思路自学课文,默读,然后交流体会。

在交流的时候,学生畅所欲言,有的想象读出翠鸟的美丽,有的赞叹翠鸟的飞行快速,有的畅谈作者对翠鸟的喜爱之情。

尝到思维策略教学的甜头,每到阅读课初始,我都会让学生跟我一起熟悉课题,朗读课题。然后提问:“从课题中你知道了什么?还想知道什么?”

学生大部分都能够通过读题弄清题意,甚至能提出一些比较有价值的问题。但是通过从题目对文意甚至写法有所想法的较少。于是我以比较特殊的课文为例,告诉学生有时通过题目我们还可以知道一些关于文章主要内容和文章写法方面的信息。

如,教学《奇妙的鲤鱼溪》时:

教师提问:“通过题目你想知道什么?”

生:鲤鱼溪怎么奇妙的?作者是怎样写出鲤鱼溪的奇妙的?

师:从文章整体来看,作者光写了鲤鱼溪了吗?

生:写了鲤鱼多和不怕人外,还写了鲤鱼与村民之间的感情。

师:你们有什么问题吗?

生:作者为什么介绍鲤鱼之外,还要写村民的事,他们之间有什么联系呢?

在这里,学生探究到课文三个自然段之间的因果联系,感悟作者构段谋篇的巧妙。这正是教师帮助学生清理了学习课文的思路。学生掌握了作者的写作思路,就能从整体上把握了文章的主要内容了。

这样教学,实际上学生是在提问中,提升了感悟能力和探究的能力。这样的学习方法不但打破了沉闷的学习气氛,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获取“真知”,直到修炼成“真能”的读书能力。

四、运用策略,提高课堂效率。

学生已经学过了“自我提问自引导”,并能够运用思维策略分析课文题目并指导自学。那接下来,我让学生不仅学会从题目提出问题,而且还能从课文的关键处提出有价值的问题。抓住学习重点和关键,就会提高阅读效率,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课文中有的句子言简意赅,统领全文。教学时就要从这些重点句子入手。教师导读的思路要清晰,重点突出。如《难忘的八个字》一课中结尾:“我等待着……伦纳德老师轻轻地说道:“我希望你是我的女儿!”这八个字仿佛是一束灿烂的阳光温暖了我受伤的心,令我永远难忘。”这句话贯穿全文,表达着浓浓的情感,它既是串连内容的主线,又是表达感情的主线。教学中教师问:“为什么这八个字令我难忘?”联系上下文,你是从哪里知道的?教师放手学生利用“自我提问自引导”

思维策略读课文,从整体感知后直奔重点段,体会令我难忘的原因,这样阅读,效果自然顺畅。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的思维策略教学,老师应该顺势利导学生通过自己的亲身实践感悟思维策略,着力培养学生阅读课文的思维能力,帮助学生掌握思维方法,发展和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真正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素质。

参考文献。

[1]孟宪凯.教学技能有效训练[m].北京.北京出版社,.

[2]张庆林,杨东.高效率教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思品论文谈思想品德课对学生的情感培养篇九

道德概念是构成思想品德课教学内容的最基本因素,是道德主体实施思维操作的元件,是建构道德观念的骨架。学生只有理解、掌握了道德概念,才能形成正确的道德认识,提高思想品德素养。本文拟从四个方面谈谈道德概念教学。

一、道德概念分年段教学水平。

思想品德课的道德概念教学水平,是以年级为纵轴螺旋上升的。这种渐趋推进的轨迹,是与学生的年龄增长、生活经验的日趋丰富,知识的增多和思维水平的发展相统一、相吻合的。

低年级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道德概念教学不能不带有具体性和形象性的特征。思想品德课教学大纲(以下简称《大纲》)要求掌握的道德概念,大多属于日常生活中的具体概念,反映或代表了确定的行为模式,只要凭借形象思维的作用就能把握。如教学什么是“不娇气”,通过感知摔倒了不哭,爬起来,掸去土;天气冷,照常到户外跑步做操……等直观形象,然后引导学生从中领悟不怕困难,不怕吃苦就是“不娇气”的表现。由于低年级学生的概括水平不高,这个年段还不可能进行严格意义的道德概念教学。

到了中年段,学生的思维有了较大发展,正处在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时期,有人把它叫做形象――抽象思维阶段。一方面,他们借助形象的东西作支撑,通过概括和抽象,能够把握事物的一些本质特征。另一方面,他们概括、抽象的能力还不太高,对道德概念的理解还有不太深刻、不太全面的地方,教学时切莫求全求深。

到了高年级,随着学生实践活动的'日益增多,活动范围逐渐扩大,他们的抽象逻辑思维能力有了进一步提高。一些实验表明,高年级儿童已经能够摆脱具体事物的形象,而抽象出一类事物的本质特征。据此,高年级有可能对道德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揭示得更准确、更全面。

以上谈了思想品德课低、中、高三个年段道德概念教学的不同水平,下面举一个实例来说明。如“勇敢”这个概念,按照《大纲》精神和教学要求,明显区分为三个等级。低年段是结合儿童亲身经历和自己身边的事,侧重让他们理解勇敢就要不胆小。中年段是提供两类鲜明的形象,引导学生划清“勇敢”与“蛮干”的界限,在此基础上说明:为了完成一件有益的事情,不怕困难,不怕危险,就是勇敢行为;如果仅仅为了显示自己,行为后果对人对己都有害无益,就不是勇敢行为,而是逞强蛮干。高年段教学这个概念,是在透析榜样人物的心灵以及学生深深受到榜样人物高尚情怀的感染后,再从范式中抽象出真正的勇敢是一种高尚的品质。它表现为人们为了正义的事业,为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为了维护和捍卫真理,而不怕艰难和危险,甚至不怕牺牲自己的生命。这个例子再次表明,思想品德课道德概念教学,是由初级水平逐步发展、上升到较高水平的。这就要求我们善于分年段,认真把握每一道德概念教学所应达到的“度”。中、高年级要防止起点过低,低年级要避免拔高教学要求。

二、道德概念教学的基本程序。

要让学生在自己的头脑里建构道德概念,其教学的基本程序,主要包括道德概念引出,道德概念形成和道德概念巩固等三个环节。

(一)道德概念引出一般借助“什么是××”加以表述。为了吸引学生注意,有时借助故事引出道德概念。这样可以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

(二)道德概念形成这是最关键、最核心的一步,一般采取较为细腻的教学步骤,包括:

1.感知教材中的故事或事例,并适当扩充事实,给学生以刺激。

2.感。

[1][2][3]。

思品论文谈思想品德课对学生的情感培养篇十

如何陶冶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造就一大批德、智、体、音、美、劳全面发展的一代新人,乃是思品课教学的中心任务。如何保证思品教学效果,真正使学生获得政治上的责任感、集体的荣誉感、民族的自豪感、无私的正义感、追求真理的理智感和圣洁的美感,这就需要教育(-上网第一站xfhttp教育网)者灵活运用各类教学方法和手段,以达到好的教学效果。我认为,情感教育(-上网第一站xfhttp教育网)是提高思品教育(-上网第一站xfhttp教育网)效果的有效途径,我们的.主要方法是:

一、故事触情----思想品德课的教学内容以故事为主,很适宜采用讲故事这种方式进行教学。小学生年龄小,好奇心强,也喜欢听故事。因此,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充分做好准备,通过诱人的故事情节来激发学生的道德情感,使学生从故事中明白事理,坚定信念,提高认识。如学《惜时如金》一文,使学生明白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李大钊自小学习好的主要原因,乃是他爱惜时间、刻苦学习,从而激发起他们从小要惜时如金,发奋学习的思想感情。

二、设“画”诱情----俗话说:“触景生情”,具体的情景可以唤起相应的情感。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的需要,教师要合理地运用幻灯、挂图,加以生动的描述,创设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教学情景,使学生情绪受到感染。如教《爱惜粮食》这课,我绘制了一组以粮食生产过程为主线的图画,让学生边看图,边听老师的描述,使学生很快被带进了“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的情境。在看、听的过程中明白了粮食是多么的来之不易。

三、歌唱促情----思想品德课教学过程中恰当地引进音乐,把思想品德教学与音乐合理的联系起来,能加深课文的意境,激发学生的情感。如学了《做爸爸妈妈的好孩子》这一课,让学生唱《我的好妈妈》,使学生明白妈妈为我们日夜操劳的艰辛,我们应该怎祥孝敬母亲,怎样做个好孩子的道理。又如学习《珍惜时间》一课,让学生唱《明天歌》,使他们在歌声中领悟到时间是宝贵的,明白了“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的道理,自觉做到今天事今天毕,刻苦用功,惜时如金。这样,既加深广对课又的理解,又提高了学生学习的自觉性。

思品论文谈思想品德课对学生的情感培养篇十一

一、故事触情----思想品德课的教学内容以故事为主,很适宜采用讲故事这种方式进行教学。小学生年龄小,好奇心强,也喜欢听故事。因此,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充分做好准备,通过诱人的故事情节来激发学生的道德情感,使学生从故事中明白事理,坚定信念,提高认识。如学《惜时如金》一文,使学生明白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李大钊自小学习好的主要原因,乃是他爱惜时间、刻苦学习,从而激发起他们从小要惜时如金,发奋学习的思想感情。

二、设“画”诱情----俗话说:“触景生情”,具体的情景可以唤起相应的情感。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的需要,教师要合理地运用幻灯、挂图,加以生动的描述,创设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教学情景,使学生情绪受到感染。如教《爱惜粮食》这课,我绘制了一组以粮食生产过程为主线的图画,让学生边看图,边听老师的描述,使学生很快被带进了“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的情境。在看、听的过程中明白了粮食是多么的来之不易。

三、歌唱促情----思想品德课教学过程中恰当地引进音乐,把思想品德教学与音乐合理的联系起来,能加深课文的意境,激发学生的情感。如学了《做爸爸妈妈的好孩子》这一课,让学生唱《我的好妈妈》,使学生明白妈妈为我们日夜操劳的艰辛,我们应该怎祥孝敬母亲,怎样做个好孩子的道理。又如学习《珍惜时间》一课,让学生唱《明天歌》,使他们在歌声中领悟到时间是宝贵的,明白了“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的道理,自觉做到今天事今天毕,刻苦用功,惜时如金。这样,既加深广对课又的理解,又提高了学生学习的自觉性。

思品论文谈思想品德课对学生的情感培养篇十二

摘要:创新思维是指学生在日常学习中探索性、创作性的思维方式。而语文课例由于其学科特点,具备了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条件。创新思维方式的培养,需要语文教师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积极创设氛围,诱发学生创新兴趣、引导学生大胆求异,主动探索。从而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

关键词:语文课例;创新;思维;培养。

一、语文教学适宜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

首先,语文课例的传授媒介决定了它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沃土。语文,顾名思义,即指中国的语言文字和文学,而我们通过学习语文课文,以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诗歌、散文等体裁的文学作品为依托,进而向学生传授字、词、句、段乃至读、写等知识技能。文学作品,正是作者的创作,是作者思维的充分体现,具有鲜明的个性,因此,它可以引导学生在读的过程中、学的过程中去思考、去理解、去再现、甚至再创作,而这,正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沃土。

其次,语文学科丰富的知识底蕴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有力保证。我国是最早创造文字的文明古国之一,文化宝藏丰富、文字底蕴深厚,几千年的文学创作给后人留下大量的文学财产,字、词、句的妙用及丰富的内涵,给了学者更多思索的空间。语文教学中,古诗文的理解,固然能造就学生很多创新的思想,现当代的文学作品,同样能产生很多富有创意的见解。

第三、语文课例中的写作训练是学生创新思维的具体体现。,是语文学习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也是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具体运用,是学生个体的创作。写作,是在生活原型的基础上,进行艺术加工、创造的过程,这一过程,正是学生创新思维的具体体现,具有创新思维的学生,往往能写出立意新颖、个性鲜明、内容充实的文章,反之,则只能写出泛泛而谈、空洞无物的作品。

作为一名职业学校的语文教师,在我的教学过程中,经过不断的摸索和实践,我将语文课例教学中创新思维培养的基本形式归纳如下:

第一、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多种理解,开拓发散性创新思维。

例如:徐志摩的《再别康桥》一课,在教学过程中,先让学生经过泛读——理解——渐悟(顿悟)——共鸣这样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其中,渐悟(顿悟)是学生创新思维最活跃的阶段,是创新思维开始,而此时,教师的引导也是最为有效的。因此,在《再别康桥》这首诗中,我将引导学生去感悟诗意作为切入点,在对作品的理解中,由课后《问题讨论与实践》三:“体味其中选取哪些意象来表达他对康桥的深深依恋?”这一问题的引导,大部分同学都认为《再别康桥》是徐志摩对康桥的怀念,寄托了作者深深的春恋之情。这时,有一调皮捣蛋的学生大声的说:“他变态的。”引起一片起哄,我没有责怪他,反而请他告诉我:为什么会这样理解?该学生认为,诗中字里行间透着一股诡异的暧昧(能用这样字眼让我颇为惊讶)。这使我想起现代一些徐志摩研究者的观点,即认为《再别康桥》是徐志摩人格中某种歧恋情结的体现。该生的理解不正是与此观点有相似之处吗?于是,我告诉同学们文学作品的理解是多元的,并非要求按一定模式去理解,不同思路不同人物不同环境都可能有不同的理解,正如莎士比亚所说的:“一千个观众,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只要你能感悟到作品的意境,领悟到作品的内涵,就达到学习的目的。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作多种理解,有利于开拓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是创新思维的初级阶段。

第二、利用文章的“不完美”,充分发挥学生想象空间。

很多文章,作者为了给读者留下想象的空间,给予读者更多的思考。往往给文章留下一个不那么完美的结局,而这则正好可以被语文教师所利用,作为启发学生思维,培养学生大胆创新的大好良机。例如:《项链》一课,我就曾进行过情境创设,在一班,我提出的问题是:如果玛蒂尔德在舞会上没有丢掉那挂项链,会怎么样?问题一经提出,如一石击起千层浪,即刻引起一片喧哗,同学们思维踊跃,充分发挥想象力,让自己的思维自由地驰骋,各种各样的结局接踵而来,以下是部份同学设想的结局:

1玛蒂尔德在舞会上出尽了风头后,傍上了部长,成了小蜜。

2玛蒂尔德认识到舞会上的荣耀犹如过眼云烟,一去不复返,决心做个循规蹈矩、安于现状的贤妻。

3玛蒂尔德在舞会上结识了很多男宾,越来越看路瓦栽不顺眼,终于与他离婚。

4玛蒂尔德一夜风光,留恋不尽,为了过上她梦想的生活,不惜出卖肉体,沦为娼妓。

诸如此类,许多文章我们都可通过这种方法,引导学生去想象、创新,没有想象就没有创新,想象是创新的基础。

第三、引导学生多作逆向思维,培养学生辩证创新思维。

中国传统的教育方式,培养出来的学生多善于作顺向思维,不善于逆向思维,在学数字、物理等理科课程时,逆向思维运用较多,如代数或立体几何的证明题,经常有时正面论证证明不出来,就反过来论证,往往可以取得成功,学语文也一样,学生的理解不要拘泥于一种模式或一种思维,多方面多方向交叉思维,往往更有利于学生全面地理解课文,因此,在教学中,我经常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从逆思维去考虑问题,解决问题,如《鸿门宴》中沛公这一人物形象,这一人物形象非常饱满,既不是那种“高大全”的英雄形象,也不是一脸奸贼像的坏蛋形象,而是一个有血有肉,既是英雄,也是袅雄的人物,那么,在分析人物时,我既引导学生看到其胆大心细,雄滔武略,善待属下,善于用人的一面,同时,也引导学生看到其人格中的另一面,如狡猾、残忍(沛公至军,立诛杀曹无伤)等性格特点。这样,从多角度多方向去理解作品,使学生对作品的理解更全面,同时,经常性地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也使学生的思维方式更为灵活,更有利于促进创新思维的培养。

第四、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激发学生创新思维。

教给探究方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重点是培养学生提出有效问题的能力、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和鉴赏评价的能力。教给学生质疑的方法是教给学生探究的方法的关键。语文教学应以“启”“导”为主,充分尊重和保护学生创造的火花,给予学生更多想象和思考的空间。应从单向型的教学模式向网络辐射型的教学模式转变。保持这种网络辐教学课型必须经常的更换创新,应蕴涵科学化、个性化的教育理念。应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诱发创新兴趣。

第六、不断研究课例,总结反思教学得失。

研究课例内容,评估创新思维培养的教学效果,同时,对学生学习成效的检测,不是通过考试获得,而是通过整个教学过程是否达到预期目标来评估。

总而言之,语文课例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良好途径,语文的课例教学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不过,课例研究还有待不断探索和实践。

参考书目:

[1]杜草甬,叶圣陶论语文教育,河南教育出版社,1986。

[2]秦训刚、蒋红森,开云KY官方登录入口 语文课程标准教师读本,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3]刘永康、翟启明,中学语文教学论,。

[4]金振邦,文章解读的理论与方法,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思品论文谈思想品德课对学生的情感培养篇十三

心理学研究发现,一个具有创造性的人,一般具有独立性、自信心、自制力和恒心,在行为习惯上与众不同,具有强烈的、鲜明的个性。在政治课的教学中,我们应该尊重学生的个性,尊重学生的劳动,不能挖苦、排斥学生,特别是对有不同意见,不同观点乃至是错误观点的学生,教师都应采取尊重宽容的态度,使学生对教师产生亲近感、信任感。只有尊重学生,在课堂上与学生建立一种民主、平等、坦诚的师生关系,创设宽松和谐的氛围、激励学生认真思考,才能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机会获得不同程度的成功。如讲“我国的人口问题”时,我要求学生预习后回答:“从我国现状来看,是不是人口越多越好,为什么?”

按设想学生应根据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人口国情来回答,但有一个学生脱口而出:“是,因为人口多,生产的东西就多,社会物质就丰富。”我一听就想责备他“你刚才干啥去了,为什么不看书?”然而多年的教学经验提醒我不能这样做,若这样做就会压抑学生探求知识的欲望和热情,于是便用和谐的语气说:“对,人多可以生产出更多的东西,但人要生存,还需要什么?”这既暗示了这位同学的是不正确的,鼓励其积极思考,又能激发其他同学努力探求、主动学习的热情。否则,简单的批评或否定,只会抑制这位学生乃至全班同学的创造力。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随时保持宽容的心态,以尊重学生为前提,做到教与学的平等参与。这样不仅会使自己激情满怀,而且会营造一种宽松、和谐、愉快的环境。正以前苏联学者雅各得钦所说:“重要是创造一种生动活泼的课堂气氛,使学生感到自己没有思想负担,大胆地、无拘无束地讨论问题,论证自己的观点,学会证明和反驳。”只有这样,学生才敢创新,才能开始创新能力的培养。

二、以激趣为基础,使学生想创新

《初中思想品德课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思品论文谈思想品德课对学生的情感培养篇十四

蒋超在《怀疑和宽容是批判性思维不可或缺的品质》一文中说:“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如今的社会是竞争的社会,在商品竞争的后面是生产的竞争,在生产竞争的后面是科学技术的竞争,在科学技术竞争的后面是人的素质的竞争,在人的素质竞争的后面是教育(-上网第一站xfhttp教育网)的竞争。这些竞争的核心是人的能力尤其是创造能力的竞争。不幸的是,我们至今仍没有普遍意识到青年学生的创造性对我们这个国家和民族的现在和未来的意义。”我们的教育(-上网第一站xfhttp教育网)在培养学生创造性方面还做得远远不够,而把让学生掌握正确的思想方法作为主旨功能之一的'思想政治课教学在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方面也做得远远不够。这种状况,在引起有识之士深深担忧的同时,也正成为富有使命感和时代责任感的广大教育(-上网第一站xfhttp教育网)工作者们努力探索的课题。

思想政治课教学应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呢科学的任务在于证伪而不是证真,人类社会进步的根本动力在于否定与批判,而不仅是肯定和继承。创造就是“把已知的材料重新组合,产生出新的事物或思想”。从哲学的角度看,创造就意味着质变,意味着新事物新思想对旧事物旧思想的否定。对旧事物旧思想的批判是产生新事物新思想的必要前提,没有批判就没有创造,就没有新事物新思想。因此,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关键在于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和习惯。我认为,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明确目的,让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培养成为师生双方共同努力的自觉活动。

明确目的,对于教学活动中师生双方都是极为重要的。作为教学活动中引导者的教师,必须要明白自己的任务,了解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有什么样的意义――这种意义是远高于课本上那些知识的――并把它明白地告诉学生。即要求教师对于怎样从学生实际出发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有比较具体的计划,对通过教学活动要让学生达到一个什么样的程度了然于胸。

如果没有教师的引导,学生的学习活动肯定是盲目的。所谓“教为主导”,首先就体现在对学生学习过程中努力方向的引导。因此,教师必须在教学活动一开始就告诉学生:他们必须学会批判,学会否定。

在我的教学工作实践中,每一届新生入学后,我的第一堂课的课题就是“怀疑一切”。在第一堂课上我就告诉学生:怀疑、否定与批判是科学进步也是社会进步的动力,是他们自己在今后学习、生活中不断进步的动力。我告诉他们:没有怀疑,伽利略不可能推翻亚里士多的错误;没有怀疑,马克思不可能创立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体系;没有怀疑,人们永远都只见苹果落地而不知万有引力;没有怀疑,也不会诞生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同时我也告诉学生,只要敢于怀疑,大胆探索,人们就可能在前人的基础上取得更大的成就。

从学生的反应来看,这样的开学第一课确实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很多学生在毕业以后给我的信中都谈到了对这一堂课的感受,他们说在当时的确受到了一种深深的震动,感觉眼界一下子开阔了许多。从过去被动地学习思想政治课忽然明白了自己在学习思想政治课中的主动地位,知道了该怎样对待课本上的知识,同时感受到了一种强烈的使命感。

明确目的之后,学习就不再是一个被动的枯燥乏味的过程,师生双方――尤其是学生的主动性一旦调动起来,思想政治课教学便变得生动起来。

二、从学生实际出发,让批判。

[1][2][3][4]。

思品论文谈思想品德课对学生的情感培养篇十五

小学生的思维带有明显的具体性、形象性的特点。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首先要坚持直观形象这一原则,即用具体、形象、生动的事物充分调动他们的多种感官,让他们有充分的看一看、摸一摸、听一听、说一说的机会,以丰富深化感知。

以认”2“为例,老师先出示实投:2个苹果、2只小鸟、2个小学生、2辆汽车,让学生数一数再让学生在桌上摆2根小棒,2个三角形等具体的实物来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学生一边摆图形,教师一边提问:”这些东西不一样,它们的数量一样吗?“从中使学生得知尽管这些东西各有不同,但数量都是”2“,可以用数字”2“来表示,使他们的认识从具体到抽象,并在实物下面写”2“。再请学生讲出数量是”2“的`各种各样东西,然后老师又问:”你们看到或听到'2'这个数时想到了什么?“他们说,想到人有2只手,2只脚,自行车有两个轱辘,吃饭要用2根筷子等等,从而使学生又从抽象”2“想到实物,使学生初步形成”2“的概念。

由于直观形象的方法适应了学生的思维特点,唤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因而比较好地解决了低年级学生理解力差与教学概念抽象的矛盾,使学生沿着实物--表象--抽象的顺序加深了对概念的理解。

二、精心设疑,诱发兴趣。

”学启于思,思源于疑“,有疑问才能启发学生去探索。作为一名教师必须。

具有挖掘并把握教材中的智力因素和善于捕捉学生思维活动的动向并加以引导的能力,充分运用疑问为发展智力服务。所谓设疑,是老师有意识地将”疑“设在学生学习新旧知识的矛盾冲突之中,使学生在”疑“中生”奇“,”疑“中生”趣“,从而达到诱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

针对学生喜欢趣味性,好奇心强的特点,在教学,”看实物口说应用题时“,注意抓条件、问题和数量关系三大要素,有目的地进行多方练习。

如:老师右手拿5支铅笔,左手拿4支铅笔,一共有几支铅笔?学生回答后老师又说,一共有9支铅笔,老师右手拿5支,左手拿几支?学生说对后,老师给予表扬,接着老师又把一部分铅笔放在铅笔盒里,一部分放到手里,随之设疑提出:”你们猜一猜,铅笔盒里有几支铅笔?“这时,他们争强好胜的心理表现出来,便争先恐后地回答问题。有的说:”铅笔盒里有5支。“”有的说铅笔盒里有4支。“等等,此时,教师惋惜地告诉他们:”你们猜的数都不对“,老师反问:”你们知道为什么猜不对吗?“这时老师说:”这不是一道完整的题,它缺少一个总数条件,所以你们算不出来,如果老师说一共有8支铅笔,手里拿着2支铅笔,铅笔盒里一共有几支铅笔?这时同学们恍然大悟,人人积极思考争着发言。这样,学生在求知解疑的过程中,学会知识,提高能力,从而诱发了他们学习的兴趣。

三、通过游戏,激发兴趣。

低年级学生爱说,爱笑,爱动,爱玩。如果在教学中忽视了这一特点,一味平铺直叙的去讲,必然使他们觉得疲劳乏味,是达不到良好的效果的,经验证明:要妥善地把他们喜欢做游戏的兴趣迁移到课堂上来,让他们充分体会到学习的乐趣,从而产生对学习的兴趣。

如:找朋友,夺红旗,开汽车,我是小小邮递员等等。如讲认数8时,就是通过这几种游戏巩固了8组成,第一,让学生从学具盒里拿出小圆片摆8的组成,第二,老师摆出1-7的数字卡片,指名学生“找对子”第三做“找朋友”的游戏,老师把1-7的数字卡分别发给7个同学,每人拿一张站在讲桌前,然后指名其中一人手拿自己的卡片站在6个同学的对面,用自己的卡片去找朋友,他的数字卡片和对面的数字卡片组成了8,大家齐说:“对!”不是8,齐说:“不对!”第四,看谁得分多,老师和同学比赛,老师拿出一张数字卡(老师慢慢的出现给学生有个思考的时间)全体同学说出和老师数字卡片组成的数,学生齐说说对了(一个不错),学生得分,如果有一个说错,老师得分,做这个游戏时,同学们更齐心了,注意力非常集中,很少有错。每当他们胜利时,都高兴地鼓起掌来。

对低年级学生采用各种游戏进行教学,在教学中突出一个“活”字,学生学的轻松愉快,兴趣浓,学生积极性主动性高,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几年来的教学实践证明,浓厚的学习兴趣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使学生勤奋学习,有效地发展了学生的智力,教学质量得到了大的提高。

思品论文谈思想品德课对学生的情感培养篇十六

根据《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要求,高校体育教育在终身健身思想指导下,要从大纲、计划、课程安排及教材内容各个方面入手,优化终身体育教育内容,提高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高职教育是我国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羽毛球则是其体育教学中的重要内容,因此在贯彻这一指导纲要的过程中,高职院校应依托自身的教学优势,从高职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出发,恰当选择体育运动项目、充实体育教学内容,培养学生参加体育的兴趣与习惯,让学生不仅能够在现阶段感受体育的益处,还应该从终身发展的角度提高体育锻炼的水平。

终身体育作为一种新的教学理念,其必然会在实践中与传统体育教学模式产生一定的冲突。例如应试思想的束缚,在高职羽毛球教学中,多数教师还是习惯于采用先理论教学,再实践指导的方式,让学生按部就班地根据理论内容开展训练,而在学期考核中,教师会为不同的学生设置统一的标准,这样学生就会为了学习成绩,而将更多的注意力放在如何提高技能,达到应试标准上,从而忽视了运动习惯的培养,也难以在羽毛球练习中获得应有的乐趣。此外,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对学生的干涉太多,学生缺乏自主训练的空间,同时由于长期处于机械化的训练中,学生对于羽毛球这一体育项目的内涵和外延缺乏全面的了解,从而造成了影响了学生终身体育思想的培养。

(一)加强对羽毛球社会功能意识的培养。

终身体育思想的培养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它不仅需要在实践中不断的推进,还需要在思想上不断革新,如有些体育项目运动技巧过高,缺乏普及条件,有些学生存在思想惰性,常常半途而废,但是羽毛球相较于其他球类运动对于场地和设备的要求比较简单,同时,它还具有趣味性、社交性、互动性、休闲性的特点,因此,其在高职学校中具有良好的学生基础。教师在羽毛球教学中应该发挥其自身优势,从社会功能的角度挖掘其價值,鼓励学生从生活化的角度开展羽毛球练习,加强与球友、同伴的互动交流,增进感情,以顺利贯彻终身体育的目标。

(二)加强对羽毛球保健功能意识的培养。

在传统教学模式中,师生将更多的注意力集中在了技巧训练上,反而忽视了羽毛球运动的保健功能,如羽毛球可以显著地改善学生的心肺功能,增强学生手臂肌肉的力量,提高身体机能的协调性等。针对羽毛球的保健功能,高职体育教师在羽毛球教学中,首先要从理论上让学生明确羽毛球在提高身体健康方面的价值;其次,要引导学生科学开展训练,如在训练中重视热身和整理运动,降低运动对身体的伤害;最后,重视学生在羽毛球运动中的思想变化,并逐渐渗透德育教育,以改善学生的精神状态。

(三)加强对羽毛球教学方法的创新。

教学方法的变革是推动高职羽毛球教学发展的重要措施,传统教学方法的弊端已经逐渐凸显,因此在高职羽毛球教学中,教师应该发挥现有教学资源优势,让学生以更加丰富的形式开展羽毛球训练,例如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技术,让学生观看重大的羽毛球赛事,感受运动员在赛场上奋勇拼搏的精神,以提高其对体育运动的认识;在羽毛球教学中引入趣味性游戏,实现寓教于乐,让学生在活跃的课堂氛围中,感受运动乐趣,提高运动水平。

(四)拓展羽毛球教学的外延。

在高职体育教学中,对学生开展终身教育思想培养,不仅要让学生乐于参加课堂上的羽毛球训练,还要让学生将体育运动的精神拓展到课堂之外,并自主参加体育运动。高职院校在拓展羽毛球教学的外延的过程中,应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课后训练机会,如让志同道合的学生组织羽毛球俱乐部,并通过定期开展校内外比赛的方式,增加课后训练的机会,这不仅有利于有利于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更有利于延伸终身体育的内涵。

三、结语。

总之,终身体育对体育教育的影响巨大,高职院校是我国教育体系中的重要内容,其主要职责是为社会输送优质的技能型人才,在当今社会,人才素质体现在多个层面,而运动素质就是其中之一,因此,以终身体育的理念指导学校体育教学实践的开展,不仅是适应教学改革的需要,更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因此,教师在羽毛球教学设计中,应该从高职生的身体素质和思想认识出发,引导其逐渐形成终身体育的理念,这样才能保证其在以后的工作、生活中持续参加体育运动,提高身体素质,改善精神状态。

参考文献:

思品论文谈思想品德课对学生的情感培养篇十七

(湖北省房县门古中学)。

摘要:数学思维能力是数学学习能力、探究能力、创新能力的核心,初中数学作为一门基础性学科,可以增长学生的数学知识,开拓学习的思维视界。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结合初中学生特有的身心特征、知识结构和数学思维的发展特点,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应积极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关键词:初中数学;思维能力;直觉思维;形象思维;发散思维。

数学知识是无穷无尽的,数学题目也浩瀚无边,而现实的课堂教学是受有限的45分钟时间限制的,现在有很多初中生要么围着教材和老师转,要么就是陷入题海之中,不会灵活地从多角度去思考和解决问题;或依葫芦画瓢,不能领会解题方法的实质,没有养成将所学知识归纳总结的习惯,久而久之,学生的思维得不到培养和发展,使学生的思维逐渐变得僵化。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是非常必要的。

一、发挥教师的引领作用,注重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

问题可以说是使学生能够进一步学习和探究的动力。当学生处于疑问、质疑的心理时,会发散思维,开动脑筋,从多方面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在平时教学时,我们应尽量采用启发式教学,将要讲解的数学知识转化为实际的问题情境,鼓励学生从多角度、多方法去实现,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帮助学生养成问题意识,积累数学经验。

2.引导学生学会反思。

反思和总结是提高学生思维能力的有效方式。通过反思,学生可以自己找到欠缺和不足,及时调整自己的学习方法。在教学中,我们要引导学生经常性地对自己的学习成果反思、归纳和总结。比如,自我提问和对话就是一种很好的方法,逐渐帮助学生养成自觉、独立反思的好习惯。

3.训练学生独立思考。

自主地学习和思考是思维能得到发展的前提条件。在教学中我们尤其应注重这一点,创造条件和机会,训练学生自主探究、独立思考。比如,在教学人教版八年级上册“11.2三角形全等判定(2)”时,让学生动手操作并思考:“用一张长方形纸任意剪下一个直角三角形,得到的三角形全等吗?”“如果重新利用这张长方形纸剪下一个直角三角形,要使全班同学剪下的都全等,你有什么办法?”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并验证结果,得出结论。这种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思考的学习方式要比直接告诉学生结论更能锻炼学生的思维。

“说说数学”是学生思维的外在表现。应训练学生借助自己的生活经验来理解和描述数学问题,在一定情境下条理清楚地“说数学”,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比如,在教学上例三角形的全等条件判定时,在学生动手实践操作探究活动后,让学生说一说“你认为的三角形全等所需要的条件有哪些?”用语言进行叙述。以小组讨论的形式,每个小组再派代表面向全班同学说,各小组间相互补充,最后教师再进行总结补充。这样运用数学语言多讲多说,在说的过程中提高了学生的几何语言表达能力,使之对数学问题的理解从模糊走向清晰,从单一走向厚实,使直观的教学材料在学生头脑中形成表象,使抽象思维变得有形。

三、创设直观环境,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

形象思维是指以一定的具体表象为材料进行思维和判断,具有一定的形象性和完整性,以此来帮助认识事物的本质和数学的原理。想象力和联想能力可以说是形象思维的核心,是科学研究中的实在因素。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一方面可以借助多媒体的图象、声音等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形象化,唤起学生的已有生活经验,丰富学生的表象,触发学生的联想和想象。特别是关于立体几何知识内容的学习,如果直白地口述或者板演,既费时费力,又达不到很好的教学效果。这时就可运用多媒体创设逼真形象的环境,让学生形成立体思维,提高学生的空间立体分析能力。另一方面,我们要灵活地运用教具和学具,给学生提供充分的观察和操作机会,让学生用多种感官去感知事物和现象,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学生观察客观事物和现象越全面、越深刻,获得的表象就越正确、丰富,直觉思维水平就越高。

四、开拓学生的直觉思维能力。

直觉是每个人都有的,而直觉思维在学生做题过程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学生凭借直觉思维可以解决很多数学问题。它是指综合运用头脑中已存在的知识感觉来洞察数学知识的本质。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我们应当有意识地创造条件,激发学生运用灵感解决问题,实施激疑顿悟的启发教育,并要对灵感进行线形分析,训练学生的联想、猜想能力,开拓学生的数学直觉思维能力的空间。(1)稳抓数学基础知识,这是直觉产生的根本和源泉。加强整体思维意识培养,提高直觉判断能力。(2)通过类比建立数学模型,培养学生的联想能力,促进思维产生迁移,启发直觉。同时,适当进行猜想能力的训练,提高直觉推理能力。(3)教给学生运用数形结合,建立直觉观念。(4)在教学中注重渗透数学审美意识,培养学生对数学事物间存在着的和谐关系及秩序的直觉意识,促进学生数学直觉思维的形成。

发散思维是相对于单一刻板、封闭的思维方式而言的,是指训练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和侧面去解决问题。在数学课堂教学中,一方面我们可以运用变式教学,引导学生进行发散思考,扩展思维。另一方面,我们可通过提供错误的反例方式,让学生学会分析事物本质上的变化。

初中生的思维正逐渐走向成熟,训练学生的数学思维对于发展学生的数学能力,以及之后解决日常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教师在日常数学教学中,应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运用多种方式,训练学生的思维,要善于启发、引导、点拨、解疑,使学生变学为思。

参考文献:

[1]豆留娜。探究数学教学中,训练学生思维的重要性[j]。祖国,2014(03)。

[2]高游云。初中数学思维多元化教学的实施[j]。都市家教,2013(05)。

思品论文谈思想品德课对学生的情感培养篇十八

一、讲读课上,教师讲读,示范,教给学生读书的方法。

低年级阅读的中心任务是掌握字、词、句。如果文《画鸡蛋》申“用心”一词的教学,是结合上下文来理解词义,运用“上挂下联法”。先让学生找出达芬奇学画鸡蛋前后不同态度的词,有“不耐烦”、“用心”这两个词。强调这两个词,是为了让学生在感知课文后留下总的印象:达芬奇开始学画鸡蛋时的态度很不耐烦,后来却变得用心学画。究竟为什么?这个内容就是我们在读课文中要明白弄懂之处。当教到“用心”画这一段落时,请学生默读课文,找出能说明他“用心”画的词语来。

学生举出“许许多多”、“一张又一张”。这样的答案只能说明学生从数量上有所认识,我就接着启发他们联系前面第二段老师要求达芬奇要训练好眼力和绘画技巧的内容,找出体现达芬奇接受老师意见之后用心画的词语。这下,学生很快发现了“形状不同”这个至关要紧的词语。因为鸡蛋形状虽然每个都不一样,但是它们非常相似,差别十分细微,要能看出它们的差异需要很好的眼力。达芬奇之所以后来能画出不同形状的鸡蛋,说明他接受了老师的帮助,努力训练眼力和绘画技巧才达到一定的高度。这样推敲,学生不但理解了词义,而且掌握了揣摩词语的方法。

二、讲读课上,还可以试探性地进行。

“扶放”结合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掌握读书方法。在进行课文教学中,通过“扶”引导学生学习知识,掌握学习方法,再通过“放”让学生运用知识、训练技能。如课文《狐狸和乌鸦》重点部分(狐狸骗取乌鸦嘴里那片肉的经过)教学,我采用摘句法,抓能表现寓意的关键句来挖掘寓意的分法。教学这篇课文,难在如何引导他们认识狐狸对乌鸦所讲的话好听顺耳,但却都不是真心实意,甚至最后一次还说出奉承话。“奉承”该怎么突破?首先,示范性地讲清最后一次狐狸说的话(奉承话有两句)中的第一句内容。让学生说说乌鸦黑乎乎、麻雀羽毛上有花纹的`特点,麻雀与乌鸦外表相比的结果是乌鸦丑,麻雀美;认识狐狸的话与实际情况完全不合;理解狐狸这么说的目的就是让乌鸦惊喜到得意志形,张开嘴巴笑后失掉嘴里的肉;明白这类的话是为了达到自己的某种目的而讨好人家,这叫作奉承。然后请学生按照学习第一句奉承话的方法自己去分析理解第二句奉承话,弄懂了“明明鸟鸦嗓子不好,声音‘哇哇’叫难听极了,狐狸却硬要说乌鸦嗓子真好,叫声像歌声一样动听,大家都爱听”的原因,是要吃到乌鸦叼着的肉,就得让它再次得意忘形,张嘴高唱。使嘴里的肉迅速落地。狐狸真是个狡猾的坏东西。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得到很好地发挥,既读懂了句子意思,理解内容,明白乌鸦上当受骗的原因是它自己听信奉承话,懂得课文告诉我们的道理;不能听奉承话。

爱听奉承话,会受骗上当;不听奉承话,就不会上当。又认识到抓课文重点句理解的学法,有助于领会文章中心,即文章所阐明、告诉人们的道理。

三、自读课上,充分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能“自我策动、自我受理”。

自修课,要求学生自己读全篇课文,一般运用联系法,即运用前面学到的读书方法和本领(有关字词句的学法、前后文的照应及对比法、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后在书中找答案解决问题等等方法),把课文读懂,读有所得。《看企鹅》课文,是本学用第一次出现的自读课文。本课内容浅显易懂,故事性强,接近儿童生活实际,还附有插图。读书时,借助拼音,边读书边观察图画,学生不难发现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小光正看得起劲,为什么突然脸红了?以往都是老师提的问题或课后现成的问题给学生去思考,而这一课他们自己能发现、提出有关书中很重要的问题。围绕问题,从书中找答案,划出与问题有关的词句,并展开讨论。课堂上还安排他们重点细读第三段有关企鹅吃食的情景,让两个同学分别上台摆出小光想象企鹅吃食的情景以及企鹅实际吃食的情景。学生个个兴趣高昂,都想争着上台摆一摆,这样一摆弄,检测出他们自读的理解程度,说明为什么要这么摆的原因,是因为扣紧书上的“抢、拥、一定”和“有秩序”的词语意思。甚至还课外设制一个情景,如果还有一只小企鹅在大家排队吃食时,它才来到,这时你们想它站在哪里呢?为什么?学生自觉说出这只企鹅虽然小,但是也会有秩序地排着队去等吃食,不会挤到前面去的。通过自读课的学习,他们不仅理解了课文,还明白了上自读课,要自己不断反复、努力去读懂文章,可以边读边想边划(重要的字词句)边摆等。只有这样做,自己才会读懂课文或者看懂课外读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完成了看似可怕的自读课的任务。

经过一段时间的培养,学生具备了本年龄阶段所应达到的自学能力,而且现在的课堂也改变了面貌,上课专心听讲的人也渐渐增多了。实践告诉我们,学生的自学能力是可以培养的。不同年级的学生,有着适合他们知识基础和年龄特征的自学方法和能力。要让学生在课堂上轻松、愉快、积极,学有所得,甚至受益终身,教师工作更加艰辛,要以学生为主体,在引导学生自读上狠下功夫。

【本文地址:http://www.pourbars.com/zuowen/14210580.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