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儿原来是一座村庄教案(优质14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22 11:18:13
这儿原来是一座村庄教案(优质14篇)
时间:2023-11-22 11:18:13 小编:雨中梧

教案是教师为了指导学生的学习活动而编制的一种教学设计材料。教案的编写要注重启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选的一些教案,希望能对大家的备课工作有所帮助。

这儿原来是一座村庄教案篇一

《这儿,原来是一座村庄》是一首叙事性诗歌,以深圳特区这样一个“小村庄”作为中国大社会的缩影,用“我”的口吻,通过村庄昨天与今天的对比,讴歌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城市建设、人民生活发生的天翻地覆的变化,抒发了诗人对家乡变化的惊喜,对中国改革开放以后变化的赞叹之情。

本课一共有8个小节,写了三方面的内容。

第1、2小节由概括到具体叙述了“昨天”一座小村庄贫穷与落后的状况以及带给人们的困扰。

第3—7小节生动、形象地描绘了改革开放以来这座村庄的可喜变化,抒发了诗人惊喜、赞叹的情感。

第8小节总结全诗,讴歌改革开放、党的富民政策给村庄带来了巨大的变化,而人民的生活将来会更加美好。

《课标》指出,第三学段的阅读要求“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在交流和讨论中,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做出自己的判断。”因此,本文的教学我选择了“激情导练”为主要教法,主要依据有两条:依据之一是我认为激情导练法最能体现老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的完美统一,可以加强训练的可操作性,减少训练中的无效成份,从而增加训练的密度和效率,真正把语文课上成语文素质教育课。依据之二是我觉得这种以导练为主体的训练程序,最适于突破本文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

以上述教材编排特点为依据,我确定以下这样的教学目标。

知识和技能:一是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二是学习掌握并会写“灶、庞、焕”等生字;三是引导学生找一找是各种对比的句子,体会这样写的好处,为后面的习作做准备。

过程与方法:一是借助课题,概括课文主要内容;二是画出重点词语,体会诗人对村庄变化的惊喜、赞叹的情感。三是理解课文中教案理解的词语,找出文中作用的比喻、泥人、夸张等修辞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反复诵读诗歌,了解诗中描绘的一座村庄、人民生活及其变化,体会作者对这一变化的欣喜、赞叹之情,进而理解改革开放给中国带来的可喜变化的重大意义。

根据教材编排的特点,我确定本文教学的重难点有两个:一是抓“昨天、超出、只不过、奇迹般”等重点词句,品味语言。这一重点的确立,我还想体现以下两个目的:一是通过品味语言,可以促进学生对内容的理解,激发学生做遵守规则的小学生的感情;二是能进一步训练学生语感及其他语文能力。我们从语文教学心理学的角度看,这样做能逐步唤起学生的情感体验,继而达到入情入境的境界,同时也对课文语言进行了二度创造。

教学设计

(用深圳的图片导入,为的是能让预习过的学生感到惊叹:原来课文中提到的就是深圳呀。)

1。自读课文,注意将字音读准。

2。检查生字的掌握情况。

3。指名读课文,其他同学思考:这首诗写的.是什么。可以分为几部分?(让学生试着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

4。学生提出自读是不明白的问题,全班交流,有价值的问题可以写到黑板上。

1。这座村庄原来是什么样?指名读1。2小节。你能想象出当时的生活吗?说说你的理解。

2。诗人开篇为什么用“昨天”而不说“过去”?(体会。深圳、祖国“变化”的时间之快,变化之大,以及社会日新月异的前进步伐。)

3。你怎么理解“姑娘从溪边挑回一担担摇晃的夕阳……”这句话?省略号起到了什么作用?(让学生练习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语的意思,体会其表达效果。)

4。原来的村庄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板书:昨天贫穷落后]

5。现在的村庄是什么样子?默读3————7小节,体会诗人是怀着什么样的心情写的?从哪里可以看出?找出相关词句。(引导学生体会第三小节。)

6。诗人为什么会如此惊叹?到底村庄发生了什么变化?小组合作学习4———7小节。

7。全班交流。4———7小节从哪些方面写了村庄的变化?你能感受到什么?能不能将你的感受读出来?(让学生通过有感情朗读,表达自己对文章的理解,通过诗文的声调、节奏等体味作者的内容和情感。)

深圳是在什么情况下发生变化的呢?[播放:《春天的故事》]。歌种唱的是邓爷爷、改革开放政策。如果没有邓爷爷同志,没有改革开放,也许深圳甚至其他城市,还停留在贫穷落后阶段呢。让我们一些来唱这首歌。

(从中让学生了解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爷爷同志的丰功伟绩。)

这儿,原来是一座村庄

翻天覆地、焕然一新

昨天——————————现在 改革开放

这儿原来是一座村庄教案篇二

本文以现代诗歌的形式,用简洁优美的语言叙述了原来贫穷落后的深圳,奇迹般地发展成为一座新兴的现代化城市,充分反映了伟大祖国翻天覆地的变化。

教学目标。

理解诗歌内容,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文中的难句,积累喜欢的词句。朗读诗歌,体会特区从一个贫穷落后的村庄到现代化新城的巨大变化,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

借助网络,让学生体会深圳的变化有多大,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能迅速浏览与课文相关的网页,并概括复述一篇。

教学构想。

教学时,先通过歌曲《春天的故事》,激发起学生的兴趣,然后引导学生直奔重点段,通过上网,了解现代大都市――深圳,感受现在深圳的繁华,通过与过去贫穷落后的深圳对比,使学生感受改革开放带来的巨大变化。

教学准备。

电脑课件。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抓住重点段阅读,了解深圳的变化。

学生学习过程。

一、激发兴趣。

播放《春天的故事》影视插曲后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首歌歌颂的这位老人是谁吗?这首歌唱的是哪里发生的巨大变化?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昨天,这儿是一座村庄”写的就是深圳改革开放后发生的巨变。

二、揭题解题。

1、“原来”指的是什么?“这儿”指的是哪里?

2、网上查询。进入深圳政府网站,点击“历史沿革——地点由来”,了解深圳地名的来历。

三、整体感知。

1、播放深圳风景图课件。教师一边播放,一边向学生简介深圳。

2、说说你看了深圳的风景图后,心里是怎样想的?

3、朗读全文。

四、阅读重点段:学习第二部分(第三至七小节)——深圳的今天。

1、自主学习:快速朗读这一部分,想一想,你读懂了什么?把不懂的地方画出来。

2、合作学习:小组讨论,并交流一下自己的理解。

3、全班探究理解。

4、进入深圳政府网站,了解一下深圳如今的基本情况。

为了减少查询时间,可提供如下网页供学生查询:六区十九镇-经济特区范围—面积-人口构成—港口航运-铁路运输-公路运输—经济实力-居民收入—基本建设-国际花园城市—文化设施-国民教育—旅游景区。

5、把你从网上查询到的,你认为与课文最有直接关联的内容,读一读,与全班同学共同分享(能抓住重点更好)。

6、说说深圳为什么会发生这么大的变化?

7、指导朗读:深圳的今天是如此的美好,我们应怀着这样的感情来读。

五、小结。

作业设计。

收集深圳及自己家乡改革开放前的一些资料,以备下节课拿出来和同学交流。

板书设计。

原来是村庄贫穷落后。

现在是城市现代繁华改革开放。

未来更加美好。

课后反思。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进一步阅读课文,了解深圳变化的原因,体会祖国改革开放的变化,展望祖国和家乡的明天。

学生学习过程。

一、复习导入。

谈一谈,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学会了些什么?

二、回忆过去:学习第一部分——深圳的昨天。

改革开放后,深圳是如此的美好。改革开放前,深圳又是怎么样的呢?看一看第一部分(课文的第一、二小节)是怎么写的。

1、指名朗读第一部分(一、二小节)。

2、谈谈读了这一段,你读懂了什么?

3、交流学习信息:把你在课外了解到的有关深圳的过去的资料拿出来和大家交流(可以是网上了解的,也可以是从课外读物中了解到的)。

(1)建市前的人口、土地面积。

(2)建市前的生活状况。

(3)中共中央关于建市的时间和决定(网络查询)。

4、朗读指导:深圳的过去是那样的贫穷。想一想,这一部分,应这样读。

三、学习第三部分(最后一节)——想象深圳的未来。

1、默读这一段,谈谈你的理解。

2、点击“远景目标”——“十五”计划预期目标,抓住重点复述一遍。

四、展望祖国和家乡的明天。

1、党的“xx大”提出的目标。

2、谈感想。

3、小结。

作业设计。

以“家乡的变化”为题,写一篇作文。

板书设计。

改革开放。

这儿原来是一座村庄教案篇三

本学期本班学生共53人,男生26人,女生27人,其中外来务工人员子女27人,几乎没有家庭辅导。学生大多家庭条件比较差。由于年龄小,对现代家庭的变化以及社会的发展感受不深,缺乏生活、情感的体验,所以对这首诗歌内容的整体把握及情感的体悟会相对困难些。对学生需要加强学习目的和学习态度的教育,提高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

3.教学内容分析。

《这儿,原来是一座村庄》是北师大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变化”为主题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是一首叙事性的诗歌,诗歌以“我”的口吻,以深圳特区这样一个“小山村”作为中国大社会的缩影,通过一座村长昨天与今天的对比,讴歌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城市建设、人民生活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抒发了作者对家乡变化的惊喜,对中国改革开放以后变化的赞叹之情,这首诗的内涵丰富要在教学中引导学生通过朗读、诵读,读出美感,读出它的节奏美、韵律美,体现现代诗的特点。在读中进一步体会,才能让学生通过一个“小山村”的变化,理解国家的巨大变化,祖国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

本课一共有8个小节,写了三方面的内容。

第1.2小节由概括到具体叙述了“昨天”一座小村庄贫穷与落后的状况以及带给人们的困扰。

第3—7小节生动、形象地描绘了改革开放以来这座村庄的可喜变化,抒发了诗人惊喜、赞叹的情感。

第8小节总结全诗,讴歌改革开放、党的富民政策给村庄带来了巨大的变化,而人民的生活将来会更加美好。

4.教学目标。

1、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并积累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诗歌,并引导学生找出文中使用的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方法,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3、了解诗歌每一部分的大致内容,感悟诗歌优美的语言。

4、指导学生反复诵读诗歌,了解诗歌中描述的一座村庄(深圳)、人民生活及其变化,体会作者对这一变化的欣喜、赞叹之情,进而理解改革开放给中国带来的可喜变化和重大意义。

5.教学难点分析。

根据教材编排的`特点,我确定本文教学的重难点有两个:一是抓“昨天、超出、只不过、奇迹般”等重点词句,品味语言。这一重点的确立,我还想体现以下两个目的:一是通过品味语言,可以促进学生对内容的理解,激发学生了解祖国,赞美祖国,赞美改革开放的感情;二是能进一步训练学生了解诗歌,诵读诗歌的能力。我们从语文教学心理学的角度看,这样做能逐步唤起学生的情感体验,继而达到入情入境的境界,同时也对课文语言进行了深度地挖掘。第一,以一组图片开课,在优美的乐曲中欣赏现代化的大都市——深圳,使学生对深圳的繁荣景象及现代文明有了最初的感知了解,同时,以“你们喜欢这地方吗?为什么?”一问,让学生思考讨论,在润物细无声地揭示课题的同时,为理解诗歌最后一节“改革开放给他们插上翅膀”这样内涵丰富的句子,积累了信息,奠定了基础,埋下了伏笔。第二,紧紧抓住读的教学,用引读、诵读,仍至于每词、每句的体会反复读,读出小村庄的贫穷与困扰,读出大都市的繁荣与富饶,读出自豪与骄傲,从而感悟到了改革开放给深圳带来的可喜变化。第三、阅读《中国一日》了解国家在变化,越变越繁荣,越变越富强,这都是党的改革开放的好政策所带来的结果,从而真正达到了此课教学的目的。

6.教学课时二课时。

7.教学过程。

1、孩子们,还记得老师昨天给你们布置的家庭作业吗?现在,老师要检查一下大家完成的情况?(课件出示歌词及深圳城市建设图片):

2、谁来说说歌曲中的“一位老人”指的是谁呢?他“在南海边画的一个圈”指的是哪呢?

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思考:这首诗主要写了什么?

2.检查生字词的认读情况(课件出示生词,指名小组读、齐读)。

4.指名读诗歌。

5.读了诗歌,你有哪些地方不明白?(指名质疑)。

(一)学习课文1.2小节。

1.首先让我们去看看深圳的过去是怎样的,读诗1—2小节。(边听边思考)。

1)原来的村庄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贫穷落后)。

2.指导朗读。(低缓的语调,读出我们心中的忧郁,读出我们对故乡的浓浓深情)。

过渡:如此贫穷落后的村庄,现在又发生了哪些变化呢?

(二)学习课文3——7小节。

1.现在的村庄又是什么样子了呢?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3——7小节。

1)深圳的今天是什么样子的?

教师板书:高速公路厂房幢幢儿童乐园。

2.看到这些变化,你有什么感受,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3.诗人是怀着什么样的心情写的这首诗?请找出相关词句。(通过“呵、超出、只不过、奇迹般”等词语,体会诗人对村庄变化的惊喜、赞叹之情。)。

4.指导朗读第二部分(读出惊喜、赞叹之情)。

过渡:是啊,作者由乡村的变化写到人们的变化,农民的生活由物质到精神都“焕然一新”。从仪表到心灵都“焕然一新”。

这就是“昔日面向黄土背朝天的农民……”学生往下读。

(三)学习课文第8小节。

1.由一个贫穷落后的小村庄,发展到一个繁华的现代化城市,是什么力量让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呢?(板书:改革开放)。

2.请找出这个小节中的比喻句,读一读,并说说自己的体会。

3.有感情的朗读。

4.指名配乐朗读全诗。

1.有感情齐读课文。

2.诗人是怎样将村庄的变化写出来的?(让学生学习文中作运用的比喻、拟人、夸张、对比等修辞方法。)。

是啊,改革开放如春风拂过,神州大地似春潮滚动。祖国的建设迈开了气壮山河的新步伐;华夏故园将会展开了一幅新画卷。让我们一起唱响《春天的故事》。(齐读全文)。

3.课堂练习。

把诗歌中你认为美的词语和句子摘抄下来。

区分形近字,听写生字。

4.作业安排。

读“语文天地”中的写一写。

5.附录(教学资料及资源)。

深圳位于中国南部沿海,毗邻香港,是中国第一个经济特区,面积1953平方公里,常住人口550多万。

属于亚热带海洋气候,具有浓郁的现代滨海城市特点,常年阳光普照、繁花似锦。近年来,深圳先后被中国政府和国际有关机构评为“国际花园城市”“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园林城市环境保护全球500佳”。

建市仅20多年,深圳由一个边陲小镇发展成为一座经济繁荣、法制健全、环境优美、文明和谐的现代化城市。

深圳是个移民城市,中国文化在这里融汇交流,从而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文化氛围。

位于深圳龙岗区的大芬村是远近闻名的“油画村”,小小的村子里有100多家油画公司、700多间画廊以及20xx多名画家,每年创作出大量的油画销往世界各地。

深圳将发挥现有的文化优势,建设“两城一都”,即建设图书馆之城、钢琴之城和设计之都。

自我问答。

简短交流。出示一组深圳的风光图片。你们喜欢这地方吗?为什么?

这儿原来是一座村庄教案篇四

学生由于年龄及所处的环境,对诗歌中所述的内容没有生活体验。可是,随着年级的增长,经过四年的语文学习实践活动,对一些学习方法,学习要求等已经有所掌握,也有了不少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及朗读能力。对这样一首现代诗,针对学生的情况,以读代讲,引导学生读出现代诗的节奏和韵律美,进而体会诗歌的丰富内涵,学生是比较好掌握的。

《这儿,原来是一座村庄》是一首叙述性诗歌,以现代诗歌的形式,用简洁优美的语句叙述了原来贫穷落后的深圳,奇迹般地发展成为一座新兴的现代化城市,充分反映了伟大祖国翻天覆地的变化,表达了诗人对家乡变化的惊喜,和对中国改革开放以后变化的赞叹之情。

诗歌一共有8个小节,写了三方面的'内容。第1、2小节由概括到具体叙述了“昨天”一座小村庄贫穷与落后的状况以及带给人们的困扰。第3—7小节生动、形象地描绘了改革开放以来这座村庄的可喜变化,抒发了诗人惊喜、赞叹的情感。第8小节总结全诗,讴歌改革开放、党的富民政策给村庄带来了巨大的变化,而人民的生活将来会更加美好。

1.掌握“灶、庞、焕”三个生字,理解积累“困扰、渺茫、晨曦、劳作、边陲、翩翩起舞、焕然一新”等词语并能灵活运用。

2.指导学生反复诵读诗歌,了解诗歌中描述的一座村庄(深圳)、人民生活及其变化,体会作者对这一变化的欣喜、赞叹之情,进而理解改革开放给中国带来的可喜变化和重大意义。

3.引导学生找出文中使用的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方法,体会这样写的好处,为习作做准备。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同学们,我们来欣赏一首歌。课件出示深圳城市建设图片,背景音乐为《春天的故事》)。

2.歌中唱的是什么?你能说一说吗?(指名说)。

深圳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指名说)。

二、初读感知,通读诗歌。

1.自由朗读这首诗歌,注意读准字音,为每一个小节标上序号,把你不懂的地方作出标记。(生自由朗读,教师巡视指导)。

2.检查生字词的认读情况。课文中的生词都会读了吗?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课件出示生词,指名小组读,齐读。)。

面庞困扰渺茫。

晨曦劳作边陲。

翩翩起舞焕然一新。

3.这首诗歌一共几个小节?八个小节。(指名朗读)。

4.指名读诗歌。其他同学边听边思考,原来的这座村庄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指名回答。

5.读了这首诗歌,你有哪些地方不明白?(指名质疑)。

三、细读感悟,理解文本。

让我们一起走进这座小村庄吧。

1.请你默读第1、2小节,看看它告诉我们什么?

(由概括到具体叙述了“昨天”一座小村庄贫穷与落后的状况以及带给人们的困扰。)板书:昨天。这座村庄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贫穷落后)。

2.可是,短短的几年时光,这里就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请你自己读读3—7小节,看看这座村庄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生自由读诗歌)。

指名回答:村庄的道路、房屋的变化,城市建筑环境的变化,人们生活变化等。

3.看到这些变化,你有什么感受?从中你体会到什么?

(相机板书:翻天覆地、焕然一新)。

4.该怎么读呢?谁来试试?要读出你的感受。(指导朗读)。

5.是啊,这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们的生活“焕然一新”!

(1)“这就是昔日……”学生跟读。

(2)这一小节中有一个比喻句,你能找出来吗?(指名回答)。

(4)指名回答,你有什么感受?(相机板书)。

(5)你能有感情的读读这一小节吗?(指导朗读)。

6.改革开放让深圳发生了巨大变化,人们的生活将更加美好!如果配上音乐来朗读这首诗,我想你会更深切的感受到伟大祖国翻天覆地的变化,感受诗人那种惊喜和对中国改革开放以后变化的赞叹之情。(指名配乐朗读全诗)。

四、总结升华。

(课件出示深圳昨天今天对比的图片,播放《春天的故事》)。

深圳,这座昔日的小村庄,在改革开放的春风中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高速公路代替了泥泞的古道,破旧的土屋变成了座座厂房,所有的变化让世人瞩目。时间就像流水一样,从我们身边缓缓流过,该去的去了,该来的来了,我们从来也不觉得有什么异常。直到有一天,你回头看看过去的日子,不经意之间你会忽然发现,原来时间可以改变一切,周围的许多事物都在悄悄地变化着。同学们,只要你愿意去观察、去思考,你会发现生活中的许多变化,你会感受到时间在流动中带给我们的永恒。

五、拓展延伸。

今天我们跟随诗人看到了深圳这座村庄的可喜变化,感受到中国改革开放以后变化是翻天覆地、焕然一新。短短十几年的时间,中国经济实力迅速增强,在国际上的地位也日益提高。如今提到中国,世界人民的眼里只有佩服和惊奇,毕竟,中国变了。请你在课后读读《中国一日》,感受一下中国的飞速发展。

六、布置作业。

1.把诗歌中你认为优美的词语和句子摘抄下来。

2.观察自己周围发生了哪些变化,把它记下来。

昨天今天。

改革开放。

贫穷落后翻天覆地。

焕然一新。

这儿,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这儿原来是一座村庄教案篇五

一、班级基本概况。

本学期本班学生共53人,男生26人,女生27人,其中外来务工人员子女27人,几乎没有家庭辅导。学生大多家庭条件比较差。由于年龄小,对现代家庭的变化以及社会的发展感受不深,缺乏生活、情感的体验,所以对这首诗歌内容的整体把握及情感的体悟会相对困难些。对学生需要加强学习目的和学习态度的教育,提高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

3.教学内容分析。

《这儿,原来是一座村庄》是北师大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变化”为主题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是一首叙事性的诗歌,诗歌以“我”的口吻,以深圳特区这样一个“小山村”作为中国大社会的缩影,通过一座村长昨天与今天的对比,讴歌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城市建设、人民生活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抒发了作者对家乡变化的惊喜,对中国改革开放以后变化的赞叹之情,这首诗的内涵丰富要在教学中引导学生通过朗读、诵读,读出美感,读出它的节奏美、韵律美,体现现代诗的特点。在读中进一步体会,才能让学生通过一个“小山村”的变化,理解国家的巨大变化,祖国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

本课一共有8个小节,写了三方面的内容。

第1、2小节由概括到具体叙述了“昨天”一座小村庄贫穷与落后的状况以及带给人们的困扰。

第3—7小节生动、形象地描绘了改革开放以来这座村庄的可喜变化,抒发了诗人惊喜、赞叹的情感。

第8小节总结全诗,讴歌改革开放、党的富民政策给村庄带来了巨大的变化,而人民的生活将来会更加美好。

4.教学目标。

1、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并积累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诗歌,并引导学生找出文中使用的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方法,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3、了解诗歌每一部分的大致内容,感悟诗歌优美的语言。

4、指导学生反复诵读诗歌,了解诗歌中描述的一座村庄(深圳)、人民生活及其变化,体会作者对这一变化的欣喜、赞叹之情,进而理解改革开放给中国带来的可喜变化和重大意义。

5.教学难点分析。

根据教材编排的特点,我确定本文教学的重难点有两个:一是抓“昨天、超出、只不过、奇迹般”等重点词句,品味语言。这一重点的确立,我还想体现以下两个目的:一是通过品味语言,可以促进学生对内容的理解,激发学生了解祖国,赞美祖国,赞美改革开放的感情;二是能进一步训练学生了解诗歌,诵读诗歌的能力。我们从语文教学心理学的角度看,这样做能逐步唤起学生的情感体验,继而达到入情入境的境界,同时也对课文语言进行了深度地挖掘。第一,以一组图片开课,在优美的乐曲中欣赏现代化的大都市——深圳,使学生对深圳的繁荣景象及现代文明有了最初的感知了解,同时,以“你们喜欢这地方吗?为什么?”一问,让学生思考讨论,在润物细无声地揭示课题的同时,为理解诗歌最后一节“改革开放给他们插上翅膀”这样内涵丰富的句子,积累了信息,奠定了基础,埋下了伏笔。第二,紧紧抓住读的教学,用引读、诵读,仍至于每词、每句的体会反复读,读出小村庄的贫穷与困扰,读出大都市的繁荣与富饶,读出自豪与骄傲,从而感悟到了改革开放给深圳带来的可喜变化。第三、阅读《中国一日》了解国家在变化,越变越繁荣,越变越富强,这都是党的改革开放的好政策所带来的结果,从而真正达到了此课教学的目的。

6.教学课时二课时。

7.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歌曲导入,激发兴趣:

1、孩子们,还记得老师昨天给你们布置的家庭作业吗?现在,老师要检查一下大家完成的情况?(课件出示歌词及深圳城市建设图片):

二、初读感知,通读诗歌。

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思考:这首诗主要写了什么?

2.检查生字词的认读情况(课件出示生词,指名小组读、齐读)。

4.指名读诗歌。

5.读了诗歌,你有哪些地方不明白?(指名质疑)。

第二课时。

一、直入课文,深入理解。

(一)学习课文1、2小节。

1.首先让我们去看看深圳的过去是怎样的,读诗1—2小节。(边听边思考)。

1)原来的村庄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贫穷落后)。

2.指导朗读。(低缓的语调,读出我们心中的忧郁,读出我们对故乡的浓浓深情)。

过渡:如此贫穷落后的村庄,现在又发生了哪些变化呢?

(二)学习课文3——7小节。

1.现在的村庄又是什么样子了呢?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3——7小节。

1)深圳的今天是什么样子的?

教师板书:高速公路 厂房幢幢 儿童乐园 。

2.看到这些变化,你有什么感受,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3.诗人是怀着什么样的心情写的这首诗?请找出相关词句。(通过“呵、超出、只不过、奇迹般”等词语,体会诗人对村庄变化的惊喜、赞叹之情。)。

4.指导朗读第二部分(读出惊喜、赞叹之情)。

过渡:是啊,作者由乡村的变化写到人们的变化,农民的生活由物质到精神都“焕然一新”。从仪表到心灵都“焕然一新”。

这就是“昔日面向黄土背朝天的农民……”学生往下读。

(三)学习课文第8小节。

2.请找出这个小节中的比喻句,读一读,并说说自己的体会。

3.有感情的朗读。

4.指名配乐朗读全诗。

二、总结课文。

1、有感情齐读课文。

2、诗人是怎样将村庄的变化写出来的?(让学生学习文中作运用的比喻、拟人、夸张、对比等修辞方法。)。

是啊,改革开放如春风拂过,神州大地似春潮滚动。祖国的建设迈开了气壮山河的新步伐;华夏故园将会展开了一幅新画卷。让我们一起唱响《春天的故事》。(齐读全文)。

8.课堂练习。

1.把诗歌中你认为美的词语和句子摘抄下来。

2.区分形近字,听写生字。

9.作业安排。

1.读“语文天地”中的写一写。

10.附录(教学资料及资源)。

1.深圳位于中国南部沿海,毗邻香港,是中国第一个经济特区,面积1953平方公里,常住人口550多万。

2.深圳属于亚热带海洋气候,具有浓郁的现代滨海城市特点,常年阳光普照、繁花似锦。近年来,深圳先后被中国政府和国际有关机构评为“国际花园城市”“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园林城市环境保护全球500佳”。

3.建市仅20多年,深圳由一个边陲小镇发展成为一座经济繁荣、法制健全、环境优美、文明和谐的现代化城市。

4.深圳是个移民城市,中国文化在这里融汇交流,从而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文化氛围。

5.位于深圳龙岗区的大芬村是远近闻名的“油画村”,小小的村子里有100多家油画公司、700多间画廊以及2000多名画家,每年创作出大量的油画销往世界各地。

6.深圳将发挥现有的文化优势,建设“两城一都”,即建设图书馆之城、钢琴之城和设计之都。

11.自我问答。

简短交流。出示一组深圳的风光图片。你们喜欢这地方吗?为什么?

(喜欢,因为这是一个繁华的大都市.喜欢,因为它的繁华,象征着它的政治及经济的地位喜欢,很想去一睹为快.)。

这儿原来是一座村庄教案篇六

《这儿,原来是一座村庄》是一首现代诗,它的节奏和韵律都很美,诗歌的内涵十分丰富,通过以深圳的缩影反映我国改革开放给中国带来的可喜变化的重大意义。

“深圳、改革开放”等对学生来说并不熟悉,因此在导入环节,我用现在的深圳图片配上《春天的故事》导入,引导学生谈话交流歌中的内容,让学生对深圳的发展感到惊叹,从而激发学生进一步了解深圳发生的巨大变化的兴趣,为理解诗歌内容做铺垫。

同时,以“你们喜欢这地方吗?为什么?”一问,让学生思考讨论,在润物细无声地揭示课题的`同时,为理解诗歌最后一节“改革开放给他们插上翅膀”这样内涵丰富的句子,积累了信息,奠定了基础,埋下了伏笔。其次,紧紧抓住读的教学,引导学生开展多层次、多角度的读,如赏读,个人读、同桌读、齐读、指名读,让学生在读中入情入境,读出小村庄的贫穷与困扰,读出大都市的繁荣与富饶,读出自豪与骄傲,从而感悟到了改革开放给深圳带来的可喜变化。

这儿原来是一座村庄教案篇七

今天我上《这儿,原来是一座村庄》一课,效果不是很好。我结合我所提的问题思考后发现,在提问上,有一些欠佳。那就是提问的全体性和灵活性。

其次,在我所提出的.问题总是只有优等生回答的时候,我没有改变问题的难度,这就是提问灵活性不够。提问作为一种常见的教学方式贯穿课堂始终,它是一种教学手段,更是一门课堂教学艺术。所以我们不仅要把课堂提问作为一个专题来研究,还应把它作为一门艺术来实践,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对待课堂提问要有对待艺术创作一样具备灵活性,把握好提问的尺度,如果提问的尺度把握不好则会影响整个课堂教学效果。如果今天这堂课在所提的问题只有少部分学生能回答的时候,我灵活性地降低问题的难度,那课堂效果或许就不一样了。

这儿原来是一座村庄教案篇八

1、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并积累词语,注意易错字,区别形近字。

2、反复诵读诗歌,了解诗中描述的一座村庄(深圳)人民生活及其变化,体会作者对这一变化的欣喜、赞叹之情,进而理解改革开放给中国带来的可喜变化的重大意义。

3、引导学生找出诗歌中对比的句子,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教学过程。

一、导入,揭示课题。

1、同学们,谁去过深圳?深圳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出示图片]。

3、简介时代背景。(了解深圳的过去、现在的剪影,老师同时作一个概括介绍。)。

(理解“昨天”)。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文,把不认识的字词,画出来,自己解决或在小组内互帮互学。

2、交流汇报自学情况。

重点了解“困扰、渺茫、劳作、焕然一新、面朝黄土背朝天”等词。

3、抽学生分节的朗读。

4、读后互评。(浅层评价是否读准确,读响亮等)。

5、齐读全文,思考,这首诗主要讲了什么?

(学生交流,同时梳理出文章思路,板书:昨天、今天)。

三、品读课文,体会内涵。

1、谁愿意把1、2小节读给大家听听呢?(学习1―2小节)。

2、互评,说说读得好的理由,读不好的又该怎么读呢?说说理由。

(同时,在读中理解内容,并找出描写小村庄模样的句子。

板书:贫穷落后、劳作、博物馆、打滚、挑水。)。

3、指导朗读。

第一节:贫穷落后/困扰着/人们。

现代文明/是那样/遥远/渺茫。

第二节,回忆昔日的家乡,要读出浓浓的乡情。

4、学生用多种形式,有表情地朗读。

5、提问:后来,小村庄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呢?(学习3―7小节)。

(1)读3―7小节。

(2)找出发生变化的句子读一读。(教师据生发言引导学习相应的小节)。

重点抓住:

第3小节:“短短几年”,“奇迹般改变”,体会变化之神速与开篇说的“昨天”对照,体会出“深圳”变化的时间快、变化大。朗读时抓住“超出”、“只不过”、“奇迹般”等词,体会诗人的惊喜、赞叹之情。

第4小节:抓住第一、二句以对比的方式写出了村庄过去和现在城市的变化大。

第5小节:朗读时,要注意3个问号要逐渐加强语势,而最后一句,要用重音读“不”,读出肯定的语气。

6、原来的一座小村庄短短几年就变成了繁华的大都市,是什么原因让它有如此的变化呢?

7、学习最后一段。

(1)读最后一段。

(2)理解:“春燕”指谁?“描绘着美好春光”,体会改革开放带给特区的巨大变化。

四、拓展延伸。

1、看录相,前进中的家乡――乐从镇的昨天和今天的不同。

2、谈谈一年前的乐从与今天的乐从的变化。

3、展望未来的乐从。

五、练一练、写一写。

读“语文天地”中的写一写。

这儿原来是一座村庄教案篇九

《这儿,原来是一座村庄》是五年级上册第三组“变化”主题单元的第一篇主体课文,是一首叙述性诗歌,诗歌以“我”的口吻,以深圳特区这一样一个“小山村”作为中国大社会的缩影,通过一座村庄昨天与今天的对比,讴歌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抒发作者对改革开放以后变化的赞叹之情。这首诗丰富内涵,要在教学中引导学生通过朗读、诵读,读出美感,它节奏美、韵律美,朗读时要体现现代诗的特点。在读中进一步体会,才能让学生通过一个“小村庄”的变化,理解国家的巨大变化,祖国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

这篇课文的对比写法是个非常成功的描写变化的例子。针对教材特点,教学本课时,我从词入手就让学生感受“对比”二字,然后让学生带词学文,感情朗读,因为太注重对比,我的教学仅局限于过去现在而没有时间给学生畅言未来。

这儿原来是一座村庄教案篇十

同学们,看看屏幕上打出的这两张图片,你能用什么词来概括一下?那么,你能将这两幅图片联系到一起来想吗?你知道这是什么地方吗?是的,这就是深圳,,一个繁华的城市,是我国改革开放的前沿城市,著名的经济特区。而这儿,原来是一座村庄。

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从题目上看,作者会写有关深圳的哪些方面内容呢?

师板书:昨天今天。

1、听读课文,注意字音。

2、在预习中你都解决了哪些字词?(课堂汇报一下)。

4、小组交流分部分。

5、交流感受第一部分(1~2小节)。

1)、深圳的昨天是怎样的?诗人是怎样描绘的?请读出有关诗句,找出重点词语。

教师板书:贫穷落后泥泞的古路破旧的小屋稻草堆。

诗人开篇为什么用“昨天”而不说“过去”?

3)、第一小节和第二小节是什么关系?

2)、指导朗读诗的第一部分(语调迟缓低沉)。

屏幕显示过去的图片,过渡:如此贫穷落后的村庄,现在又发生了哪些变化呢?

6、指导朗读第二部分。

1)、深圳的今天是什么样子的?

教师板书:高速公路厂房幢幢儿童乐园。

2)、诗人是怀着什么样的心情写的这首?从哪里可以看出?找出相关词句。

通过“呵、超出、只不过、奇迹般”等词语,体会诗人对村庄变化的惊喜、赞叹之情。

3)、这一节在全文中起到了什么作用?

7、指导朗读第二部分(读出惊喜、赞叹之情)。

8、齐读第7小节。

学生说,教师板书:改革开放。

针对深圳发展的巨大成就,还专门有人为它做了一首优美动听的歌。下面我们就来欣赏一下。

板书设计:

昨天今天。

泥泞的古道高速公路。

破旧的土屋改革开放高大的厂房。

稻草堆儿童乐园。

这儿原来是一座村庄教案篇十一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看看屏幕上打出的这两张图片,你能用什么词来概括一下?那么,你能将这两幅图片联系到一起来想吗?你知道这是什么地方吗?是的,这就是深圳,,一个繁华的城市,是我国改革开放的前沿城市,著名的经济特区。而这儿,原来是一座村庄。

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从题目上看,作者会写有关深圳的哪些方面内容呢?

师板书:昨天今天。

二、指导学习。

1、听读课文,注意字音。

2、在预习中你都解决了哪些字词?(课堂汇报一下)。

4、小组交流分部分。

5、交流感受第一部分(1~2小节)。

1)、深圳的昨天是怎样的?诗人是怎样描绘的?请读出有关诗句,找出重点词语。

教师板书:贫穷落后泥泞的古路破旧的小屋稻草堆。

诗人开篇为什么用“昨天”而不说“过去”?

3)、第一小节和第二小节是什么关系?

2)、指导朗读诗的第一部分(语调迟缓低沉)。

屏幕显示过去的图片,过渡:如此贫穷落后的村庄,现在又发生了哪些变化呢?

6、指导朗读第二部分。

1)、深圳的今天是什么样子的?

教师板书:高速公路厂房幢幢儿童乐园。

2)、诗人是怀着什么样的心情写的这首?从哪里可以看出?找出相关词句。

通过“呵、超出、只不过、奇迹般”等词语,体会诗人对村庄变化的惊喜、赞叹之情。

3)、这一节在全文中起到了什么作用?

7、指导朗读第二部分(读出惊喜、赞叹之情)。

8、齐读第7小节。

学生说,教师板书:改革开放。

三、小结:

四、欣赏。

针对深圳发展的巨大成就,还专门有人为它做了一首优美动听的歌。下面我们就来欣赏一下。

板书设计:

昨天今天。

泥泞的古道高速公路。

破旧的土屋改革开放高大的.厂房。

稻草堆儿童乐园。

这儿原来是一座村庄教案篇十二

以上述教材编排特点为依据,我确定以下这样的教学目标。

知识和技能:一是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二是学习掌握并会写“灶、庞、焕”等生字;三是引导学生找一找是各种对比的句子,体会这样写的好处,为后面的习作做准备。

过程与方法:一是借助课题,概括课文主要内容;二是画出重点词语,体会诗人对村庄变化的惊喜、赞叹的情感。三是理解课文中教案理解的词语,找出文中作用的比喻、泥人、夸张等修辞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反复诵读诗歌,了解诗中描绘的一座村庄、人民生活及其变化,体会作者对这一变化的欣喜、赞叹之情,进而理解改革开放给中国带来的可喜变化的重大意义。

一是抓“昨天、超出、只不过、奇迹般”等重点词句,品味语言。这一重点的确立,我还想体现以下两个目的:一是通过品味语言,可以促进学生对内容的理解,激发学生做遵守规则的小学生的感情;二是能进一步训练学生语感及其他语文能力。我们从语文教学心理学的角度看,这样做能逐步唤起学生的情感体验,继而达到入情入境的境界,同时也对课文语言进行了二度创造。

图片、《春天的故事》vcd等。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调动学习热情。

(用深圳的图片导入,为的是能让预习过的学生感到惊叹:原来课文中提到的就是深圳呀。)。

(二)自读————发现与探究。

1、自读课文,注意将字音读准。

2、检查生字的掌握情况。

3、指名读课文,其他同学思考:这首诗写的是什么。可以分为几部分?(让学生试着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

4、学生提出自读是不明白的问题,全班交流,有价值的问题可以写到黑板上。

(三)品读————理解与感悟。

1、这座村庄原来是什么样?指名读1、2小节。你能想象出当时的生活吗?说说你的理解。

2、诗人开篇为什么用“昨天”而不说“过去”?(体会。深圳、祖国“变化”的时间之快,变化之大,以及社会日新月异的前进步伐。)。

3、你怎么理解“姑娘从溪边挑回一担担摇晃的夕阳……”这句话?省略号起到了什么作用?(让学生练习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语的意思,体会其表达效果。)。

4、原来的村庄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板书:昨天贫穷落后]。

5、现在的村庄是什么样子?默读3————7小节,体会诗人是怀着什么样的心情写的?从哪里可以看出?找出相关词句。(引导学生体会第三小节。)。

6、诗人为什么会如此惊叹?到底村庄发生了什么变化?小组合作学习4———7小节。

7、全班交流。4———7小节从哪些方面写了村庄的变化?你能感受到什么?能不能将你的感受读出来?(让学生通过有感情朗读,表达自己对文章的理解,通过诗文的声调、节奏等体味作者的内容和情感。)。

四、总结————拓展与延伸。

深圳是在什么情况下发生变化的呢?[播放:《春天的故事》]。歌种唱的是邓小平、改革开放政策。如果没有邓小平同志,没有改革开放,也许深圳甚至其他城市,还停留在贫穷落后阶段呢。让我们一些来唱这首歌。

(从中让学生了解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的丰功伟绩。)。

第二课时。

(一)回顾原文。

1、有感情齐读课文。

2、诗人是怎样将村庄的变化写出来的?(让学生学习文中作运用的比喻、拟人、夸张、对比等修辞方法。)。

3、原来的村庄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谈谈自己的体会。

(二)巩固生字。

1、区分形近字。

2、听写生字。

(三)根据诗歌的写作顺序,背诵课文。

五、板书设计。

这儿原来是一座村庄教案篇十三

《这儿,原来是一座村庄》是五年级上册第三组“变化”主题单元的第一篇主体课文,是一首叙述性诗歌,诗歌以“我”的口吻,以深圳特区这一样一个“小山村”作为中国大社会的缩影,通过一座村庄昨天与今天的对比,讴歌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抒发作者对改革开放以后变化的赞叹之情。这首诗丰富内涵,要在教学中引导学生通过朗读、诵读,读出美感,它节奏美、韵律美,朗读时要体现现代诗的特点。在读中进一步体会,才能让学生通过一个“小村庄”的变化,理解国家的'巨大变化,祖国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

这篇课文的对比写法是个非常成功的描写变化的例子。针对教材特点,教学本课时,我从词入手就让学生感受“对比”二字,然后让学生带词学文,感情朗读,因为太注重对比,我的教学仅局限于过去现在而没有时间给学生畅言未来。

这儿原来是一座村庄教案篇十四

教材分析:

本单元主题为“变化”,《这儿,原来是一座村庄》以现代诗歌的形式,用简洁优美的语言叙述了原来贫穷落后的深圳,奇迹般地发展成为一座新兴的现代化城市,充分反映了伟大祖国翻天覆地的变化。《中国一日》说明了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发生的变化,让世人瞩目。学生通过学习文章,感受到了时间给我们带来的巨大变化,因此加入实践活动,让学生看一看,找一找,写一写,通过几十年的事实对比写出某一方面变化,使学生用自己的眼睛观察变化,深切体会社会的“突飞猛进”。

教学目的:

1、通过反映社会日新月异的变化,提高了学生认识事物和分析事物的能力。

2、学会恰当使用列数字、对比等手法说明问题。

3、选材要真实,内容要具体,能够体现文章的中心,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构思和准确表达的能力。

学情分析:

在“看一看”、“找一找”、“说一说”的基础上,学生收集了不少关于反映社会日新月异变化的资料。另外,《中国一日》一文使学生学会了运用列数字和做比较的方法说明事物。

教学准备:

学生采用访问、查找资料,整理图片,摄影等方式,了解身边事物的变化,做好纪录。

教学过程:

一指导审题。

(1)通过题目,同学们看出这次习作的内容是什么?

(2)本次作文要表达的主题是什么?

播放。

二看变化——创设情境,引发真情。

1投影出示:学校改建之前和改建之后的照片。

让学生说一说学校改建前后的样子,自己看到了什么,运用恰当的语言进行描述。

三、说变化——开拓思路,引吐真情。

1、学校越建越美令我们兴奋鼓舞,同学们在课下已经做好了准备,

播放奥委会宣布在北京举行奥运会的录像。

此时你什么心情?

为什么会在中国北京举行奥运会呢?

以此让学生感受祖国在各个领域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感受祖国前进的'步伐。

2、那么你身边哪些事物也发生了变化呢?

小组内交流,教师巡视,参与交流。

3、全班交流,学生展示。

在展示的过程中,教师帮助学生理清思路。

先说一说以前的样子,再说说现在的样子,然后引导学畅想未来的样子。随学生说到的事物,教师在黑板上画出流程图,为下一步的书面表达做好铺垫。其他同学可以围绕是否把意思表达清楚、具体,进行补充、评议。

4、指导方法。

在交流的过程中,教师注意引导学生运用合适的方法进行说明,增强说服力。

板书:数字举例比较融入情感。

5、教师小结:同学们刚才讲得生动、精彩,能把变化之处具体地、形象地描述出来。

四、写变化——引导习作,抒发真情。

1、习作导入。

还有许多同学要讲,可由于时间关系,这样吧,请你提起笔,无拘无束,自由自地写下你感受最深的人、事、景的变化,体裁不限,怎么想就怎么写,做到写真话,吐真情。

2、出示“写一写”

自拟题目,写一写……(如电视、笔、住房)的变化。

【本文地址:http://www.pourbars.com/zuowen/14219299.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