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的方案能够提高工作效率、降低成本并达成预期目标。一个成功的方案应该具有可持续发展的考虑。方案的效果和成果应该及时总结和反馈。
工业园区规划方案篇一
目前,我国北方城市的经济急剧程度依然偏低,产业布局相对零散。作为内陆经济开发区的河南省漯河市,也存在这样的问题。因此,建设集中化半独立式工业园区,遵循“项目导入服从于功能定位”的规划概念,对于完善城市工业布局,优化经济和产业结构,将产生重要影响。运用控制性详细规划手段对小城镇工业园区的发展进行宏观控制,有利于园区土地的合理开发利用,有利于规划仅设管理的规范化,从而推动小城镇经济的健康良性发展。
一、规划背景。
1.1规划范围。
漯河市工业园区位于漯河市铁东工业区漯周铁路以南,京珠高速路和黑河以西,其东南方是驻马店市,南邻,西临解放路。面积约1200万平方米。
1.2特殊的区位环境条件。
漯河市是河南省中部的一个重要地区,是中国内陆经济特区,著名的双汇工业园就位于其西北方向。该工业园区位于市郊,园区两侧是南外环路和绕城漯界高速公路,漯阜铁路提速工程扩建,漯河东站就在园区身旁,使园区能透过某某大道直达高速,透过铁路运输方便顺畅,提前进入中原陆路交通快速网,是源汇新一轮城市发展的重点区域,是中外客商和有识之士投资创业的理想宝地。
交通条件十分便利,具有很强的理解城市辐射潜力。整个用地高差起伏不大,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沙澧两河交汇于境内,水资源丰富且水质良好;气候温和、雨量适中、四季分明,属典型的暖温带季风性气候。具有良好的投资环境。
在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面前,一个区位优越交通便利的工业园区是漯河市工业发展和招商引资的重要之地这就决定了园区规划建设的现实性。该工业园区在构成必须规模后将成为中心城市整体经济发展,市域第二产业生产力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
1.3交通优势。
该工业园区具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交通发达,京广铁路纵贯南北,漯宝(丰)、漯阜(阳)铁路连接东西。京深公路(107国道)、京珠高速公路等交通干线纵横交错,公路密度居全省之首。
漯河市区内沙、澧河上已建成桥梁8座,新修和拓宽街道46条,绿化覆盖率达33%,是省级园林城市。市区建成国内一流的10万门程控电话及移动通讯网。
二、规划设计的指导思想。
2.1协调统一、合理结合。
从可持续发展的高度,将发展生态工业与发挥区域比较优势、提高市场竞争力相结合,与引进高科技、提高经济质量相结合,与区域改造和产业结构调整相结合,与生态保护和区域环境综合整治相结合。
2.2可学布局、综合开发。
工业园区以发展一类、二类工业为主,接纳市区部分三类工业,规划合理布局工业、仓储、居住、服务、公共设施用地,协调健康的开发创造最高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及环境效益等综合效益。
2.3统一规划、分步建设。
规划充分注重实施的可操作性。在统一规划的前提下,适应市场经济规律的特点,规划有较强的弹性和应变力,有利于滚动开发,到达开发一片,建成一片,获效一片。
2.4生态环保,可持续发展。
漯河市是国家园林城市,该园区又是在漯河市大力提倡建立生态城市的大环境下诞生的,生态环保是其规划的一条重要指导思想,从选址、建设、及“三废”的排放,都应得到合理组织和处理。
三、规划设计的基本原则。
根据区域发展背景和地段区位条件,该工业区规划坚持从现实出发变通创新追求特色空间结构的塑造和用地布局的完整,强调节约用地和基础设施的合理投入,优化规划编制成果的指标体系,注重园区的生态和环境保护意识,以实现一个具有北方城市特色环境优美用地合理管理科学的现代工业园区。园区工业性质以一类工业为主。
规划原则为:。
3.1与自然和谐共存原则:。
园区应与区域自然生态系统相结合,持续尽可能多的生态功能。对于现有工业园区,按照可持续发展的要求进行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传统产业的技术改造,大幅度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污染物产生和对环境的压力。新建园区的选址应充分思考当地的生态环境容量,调整列入生态敏感区的工业企业,最大限度地降低园区对局地景观和水文背景、区域生态系统以及对全球环境造成的影响。
3.2生态效率原则:。
在园区布局、基础设施、建筑物构造和工业过程中,应全面实施清洁生产。透过园区各企业和企业生产单元的清洁生产,尽可能降低本企业的资源消耗和废物产生;透过各企业或单元间的副产品交换,降低园区总的物耗、水耗和能耗;透过物料替代、工艺革新,减少有毒有害物质的使用和排放;在建筑材料、能源使用、产品和服务中,鼓励利用可再生资源和可重复利用资源。贯彻“减量第一”的最基本的要求,使园区各单元尽可能降低资源消耗和废物产生。
3.3生命周期原则:。
要加强原材料入园前以及产品、废物出园后的生命周期管理,最大限度地降低产品全生命周期的环境影响。应鼓励生产和带给资源、能源消耗低的产品和服务;鼓励生产和带给对环境少害、无害和使用中安全的产品和服务;鼓励生产和带给能够再循环、再使用和进行安全处置的产品和服务。
3.4区域发展原则:。
尽可能将园区与社区发展和地方特色经济相结合,将园区建设与区域生态环境综合整治相结合。要透过培训和教育计划、工业开发、住房建设、社区建设等,加强园区与社区间的联系。要将园区规划纳入当地的社会经济发展规划,并与区域环境保护规划方案相协调。
3.5高科技、高效益原则:。
大力采用现代化生物技术、生态技术、节能技术、节水技术、再循环技术和信息技术,采纳国际上先进的生产过程管理和环境管理标准,要求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实现最佳平衡,实现“双赢”。
3.6软硬件并重原则:。
硬件指具体工程项目(工业设施、基础设施、服务设施)的建设。软件包括园区环境管理体系的建立、信息支持系统的建设、优惠政策的制定等。园区建设务必突出关键工程项目,突出项目(企业)间工业生态链建设,以项目为基础。同时务必建立和完善软件建设,使园区得到健康、持续发展。
四、规划结构布局分析。
经过分析,构成本工业园区规划方案的基本构思,完成对道路系统、绿化系统、个项用地的总体布局、控制指标体系的规划设计。
4.1“线形发展,网络布局”的整体结构。
工业园是市场经济的产物,因此要尽可能贴合市场运作规律。横穿工业园的某某路和某某路为园区带给了与外界的主要交通联系,是主要的发展轴线。同时也使园区内部各个组团由比较均等的区位优势。在保证必须纵深建设的状况下,工业园区沿两条主干道成片状分布,有利于实现园区的阶段性建设和有机生长,有利于始终持续空间结构的完整和同一种类型的工业之间的联系。
为了高效利用土地,统一管线铺设,方便交通组织,在地形允许的状况下,尽量采用方格式布局。这样使得街廓和地块的形状比较规整,与街道的连接相对便利,而且相对区位的相同用途的地块在地价上差别较小,在经济上比较容易体现公平分配的原则,方便了土地的买卖、批租和开发利用,也有利于用地规划控制和规划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根据有关城市形态的研究,结合对中小型机械,食品加工等工业投资和发展规模调查,我们认为园区内部街廓尺度以300米—400米为宜,即道路间距约300米—400米。该尺度的街廓被进一步细分为若干地块时,能够适合一般投资的厂区建设规模,同时保证周边有便利的交通。如果在未来出现投资大户,能够部分地或全部地合并小地块,以满足使用要求。道飘过密,街廓太小,会正价基础设施的投入,造成不必要的浪费。道飘过稀,街廓过大,细分地块较大,不利于节约土地,也可能出现街廓内部的中央地块闲置,出现“死地块”现象。
4.2“四纵三横一斜,向东开放”的弹性发展。
由于某某路和某某路从中间穿过,园区用地被划分为四大块。既要保证交通安区和畅通,又要使得园区规划建设相对统一和完整,因此没,我们设计了“四纵三横一斜,向东开放”的弹性发展的模式,园区内道路规划充分思考多方面因素,采用方格网路形式。首先有贯空穿东西方向的主干道,再有联结南北方向的多路纵向干道,构成"一横多纵"的内部道路骨架,在此基础上,再修建多条次干道。此外,根据不同社区的大小和开发量,结合块地规划支路系统。园区内主干道,次干道,支路共同构成本园区的整体路网。
一般来讲,在城市整体规划中,针对城市发展的不可预测性,道路系统规划往往采取偏大值设计投资较大。然而,在本次工业园区的规划中,思考到园区向东发展,不宜在南北方向构成纵深发展,同时结合漯河市自身的经济实力,主干道宽度确定为48米,次干道宽度为36米,支路宽度为24米。
1、在功能分区方面,北侧办公为主,在与居住区结合的地段与增设一些商业综合服务性质的建筑,西段与东段增设商业综合性质如金融、邮电、餐饮建筑,全面提高用地全天侯的利用率,活跃该路段的生活气氛。
2、建筑层数与体量布局结合地段的特点,组合成具有必须规模和气势的建筑群,同时,在道路南侧适当布置穿插布置一些高层综合楼。
3、运用传统园林的借景与对景艺术手段,建筑平面布局疏密相间,使建筑的轮廓性与山形地势相结合;巧妙组织建筑空间的围合与渗透,使建筑群、道路轴景观、广场轴景观完美结合。同时,适当降低容积率和建筑密度,带给绿化率,充分反映园林城市的特点。
4、建筑性格充分反映时代性,文化性与地域性,表现新颖、庄重、大方的建筑风格,建筑布局尽量思考南北向布置,平面采用灵活相对规则形状,以满足办公建筑的使用要求。
5、在大道的艺术轮廓线处理上,构成以两端的几栋高层建筑为起点,中部的广场建筑群和绿化为艺术高潮、以十字路口为次高潮的艺术整体布局,从而创造疏密结合、高低错落、收放有致的空间效果。
6、在道路两侧拓宽成30米绿化带,并结合建筑布置一系列富有文化内涵的小主题园,以丰富历史文化底蕴。
7、巧妙组织绿化景观轴,使东西向的大道和中心广场的绿化、水景等相互渗透,与周围构成相互交织的绿色景观轴线。
4.3“适度集中,组团构成”的用地布局。
不同以往的工业园,漯河市工业园的道路最大限度地实现了"以人为本"的理念,个性设计了一条沿河景观路—某某路,对其精心营造,使其与广场、街头绿地、商业步行街、建筑群中休闲空间相联系,构成富搞笑味的人行系统。
园区按照市级工业区的标准进行设计规划,勾勒了高新技术用地、科研用地、一般工业用地、企业服务用地、绿化用地和公建用地的框架,整个布局显示了独立而不失整体,超前而不是冒进的特点,描绘了一个现代化工业园区的繁荣风貌,整个规划分近期方案和远期方案实施。
该工业园区思考到西北----东南风向,将有污染的二类工业规划在基地的西北方,并在其两侧用绿化带隔离,在污染小的一类工业区中设计绿化广场,商贸用地,教育用地,三产服务,为其下方的居住区的居民服务。整体上构成组团分布,再用地平衡的基础上,结合园区自然特点,在上风向的南方公共用地结合节点广场设计,以工业用地为主。充分利用区位优势,沿路适当布置商业服务设施,园区内部均匀设置公共停车场。在铁路沿线,靠近铁路站口附近,集中设置仓储用地。在沿河去,设计了滨河景观带,人们能够在此进行娱乐休闲等活动,体现园区“以人为本”的设计原则。
注重生态环境对工业园区建设尤为重要。栽种体规划布局上采取以二类工业绿化防护带、园区道路绿化、组团中心绿地、厂区绿化四部分组成种体的绿化系统,构成块状绿化,带状绿化和点状绿化,这样,就构成了“点线结合”的绿化系统。在街廓内部,结合地形设计的点状绿化,以及绿化广场和沿河景观带,构成由地形特色且节约土方的绿化景观环境。
城市广场是供市民交往。聚会。活动的空间。也是城市中相对宽敞的自由的积聚地,所以人们把它比喻为城市的“客厅”。作为一个具有十平方公里的工业园也理说应当有自己的“客厅”。本工业园的两个主要广场位于某某路和某某路的交叉口东南一隅。广场位置的布置主要思考到以下几点。
一:居住区位置的要素。
本着“以人为本”的原则,把广场布置到靠近居住区的位置并且把广场地性质定位为是休憩性质的广场,由于本工业园的居住区布置方式是集中式的布置,所以这就方便了本工业园的绝大多数市民。
二:公共建筑的要素:。
某某路和某某的交叉口是本工业园公共建筑商业金融建筑最集中的地方,这就决定了广场不但是居民游览休憩地方,还是商家进行商业服务和政府进行文化宣传的场所,这就保证充分利用了广场。
三:作为工业园主要景观的要素:。
广场不但有其自身的功能,它同时还是工业园的一大景观,是工业园的形象。某某路和某某的交叉口工业园人流和车流最多的地方,也是大部分到工业园去的人必经之地。
总之,广场位置的安排是广场功能。形象。环境充分结合的结果。
工业园区规划方案篇二
(一)摘要:目前,我国北方城市的经济急剧程度依然偏低,产业布局相对零散。作为内陆经济开发区的河南省漯河市,也存在这样的问题。因此,建设集中化半独立式工业园区,遵循“项目导入服从于功能定位”的规划概念,对于完善城市工业布局,优化经济和产业结构,将产生重要影响。运用控制性详细规划手段对小城镇工业园区的发展进行宏观控制,有利于园区土地的合理开发利用,有利于规划仅设管理的规范化,从而推动小城镇经济的健康良性发展。
1.1、规划范围。
漯河市市铁东工业区漯周铁路以南,京珠高速路和黑河以西,其东南方是驻马店市,南邻,西临解放路。面积约1200万平方米。
1.2、特殊的区位环境条件。
漯河市是河南省中部的一个重要地区,是中国内陆经济特区,著名的双汇工业园就位于其西北方向。该工业园区位于市郊,园区两侧是南外环路和绕城漯界高速公路,漯阜铁路提速工程扩建,漯河东站就在园区旁边,使园区能通过燕山大道直达高速,通过铁路运输方便顺畅,提前进入中原陆路交通快速,是源汇新一轮城市发展的重点区域,是中外客商和有识之士投资创业的理想宝地。
交通条件十分便利,具有很强的接受城市辐射能力。整个用地高差起伏不大,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沙澧两河交汇于境内,水资源丰富且水质良好;气候温和、雨量适中、四季分明,属典型的暖温带季风性气候。具有良好的投资环境。
在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面前,一个区位优越交通便利的工业园区是漯河市工业发展和招商引资的重要之地这就决定了园区规划建设的现实性。该工业园区在形成一定规模后将成为中心城市整体经济发展,市域第二产业生产力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
1.3、交通优势。
该工业园区具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交通发达,京广铁路纵贯南北,漯宝(丰)、漯阜(阳)铁路连接东西。京深公路(107国道)、京珠高速公路等交通干线纵横交错,公路密度居全省之首。漯河市区内沙、澧河上已建成桥梁8座,新修和拓宽街道46条,绿化覆盖率达33%,是省级园林城市。市区建成国内一流的10万门程控电话及移动通讯。
二、【规划设计的指导思想】。
2.1、协调统一、合理结合。
从可持续发展的高度,将发展生态工业与发挥区域比较优势、提高市场竞争力相结合,与引进高科技、提高经济质量相结合,与区域改造和产业结构调整相结合,与生态保护和区域环境综合整治相结合。
2.2、可学布局、综合开发。
工业园区以发展一类、二类工业为主,接纳市区部分三类工业,规划合理布局工业、仓储、居住、服务、公共设施用地,协调健康的开发创造最高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及环境效益等综合效益。
2.3、统一规划、分步建设。
规划充分注重实施的可操作性。在统一规划的前提下,适应市场经济规律的特点,规划有较强的弹性和应变力,有利于滚动开发,达到开发一片,建成一片,获效一片。
2.4生态环保,可持续发展。
漯河市是国家园林城市,该园区又是在漯河市大力提倡创建生态城市的大环境下诞生的,生态环保是其规划的一条重要指导思想,从选址、建设、及“三废”的排放,都应得到合理组织和处理。
三、【规划设计的基本原则】。
根据区域发展背景和地段区位条件,该工业区规划坚持从现实出发变通创新追求特色空间结构的塑造和用地布局的完整,强调节约用地和基础设施的合理投入,优化规划编制成果的指标体系,注重园区的生态和环境保护意识,以实现一个具有北方城市特色环境优美用地合理管理科学的现代工业园区。园区工业性质以一类工业为主。
规划原则为:
3.1、与自然和谐共存原则:
园区应与区域自然生态系统相结合,保持尽可能多的生态功能。对于现有工业园区,按照可持续发展的要求进行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传统产业的技术改造,大幅度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污染物产生和对环境的压力。新建园区的选址应充分考虑当地的生态环境容量,调整列入生态敏感区的工业企业,最大限度地降低园区对局地景观和水文背景、区域生态系统以及对全球环境造成的影响。
3.2、生态效率原则:
在园区布局、基础设施、建筑物构造和工业过程中,应全面实施清洁生产。通过园区各企业和企业生产单元的清洁生产,尽可能降低本企业的资源消耗和废物产生;通过各企业或单元间的副产品交换,降低园区总的物耗、水耗和能耗;通过物料替代、工艺革新,减少有毒有害物质的使用和排放;在建筑材料、能源使用、产品和服务中,鼓励利用可再生资源和可重复利用资源。贯彻“减量第一”的最基本的要求,使园区各单元尽可能降低资源消耗和废物产生。
3.3、生命周期原则:
要加强原材料入园前以及产品、废物出园后的生命周期管理,最大限度地降低产品全生命周期的环境影响。应鼓励生产和提供资源、能源消耗低的产品和服务;鼓励生产和提供对环境少害、无害和使用中安全的产品和服务;鼓励生产和提供可以再循环、再使用和进行安全处置的产品和服务。
3.4、区域发展原则:
尽可能将园区与社区发展和地方特色经济相结合,将园区建设与区域生态环境综合整治相结合。要通过培训和教育计划、工业开发、住房建设、社区建设等,加强园区与社区间的联系。要将园区规划纳入当地的社会经济发展规划,并与区域环境保护规划方案相协调。
3.5、高科技、高效益原则:
大力采用现代化生物技术、生态技术、节能技术、节水技术、再循环技术和信息技术,采纳国际上先进的生产过程管理和环境管理标准,要求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实现最佳平衡,实现“双赢”。
3.6、软硬件并重原则:
硬件指具体工程项目(工业设施、基础设施、服务设施)的建设。软件包括园区环境管理体系的建立、信息支持系统的建设、优惠政策的制定等。园区建设必须突出关键工程项目,突出项目(企业)间工业生态链建设,以项目为基础。同时必须建立和完善软件建设,使园区得到健康、持续发展。
四、【规划结构布局分析】。
经过分析,形成本工业园区规划方案的基本构思,完成对道路系统、绿化系统、个项用地的总体布局、控制指标体系的规划设计。
4.1、“线形发展,络布局”的整体结构。
工业园是市场经济的产物,因此要尽可能符合市场运作规律。横穿工业园的东方红路和燕山路为园区提供了与外界的主要交通联系,是主要的发展轴线。同时也使园区内部各个组团由比较均等的区位优势。在保证一定纵深建设的情况下,工业园区沿两条主干道成片状分布,有利于实现园区的阶段性建设和有机生长,有利于始终保持空间结构的完整和同一种类型的工业之间的联系。
为了高效利用土地,统一管线铺设,方便交通组织,在地形允许的情况下,尽量采用方格式布局。这样使得街廓和地块的形状比较规整,与街道的连接相对便利,而且相对区位的相同用途的地块在地价上差别较小,在经济上比较容易体现公平分配的原则,方便了土地的买卖、批租和开发利用,也有利于用地规划控制和规划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根据有关城市形态的研究,结合对中小型机械,食品加工等工业投资和发展规模调查,我们认为园区内部街廓尺度以300米—400米为宜,即道路间距约300米—400米。该尺度的街廓被进一步细分为若干地块时,可以适合一般投资的厂区建设规模,同时保证周边有便利的交通。如果在未来出现投资大户,可以部分地或全部地合并小地块,以满足使用要求。道路过密,街廓太小,会正价基础设施的投入,造成不必要的浪费。道路过稀,街廓过大,细分地块较大,不利于节约土地,也可能出现街廓内部的中央地块闲置,出现“死地块”现象。
4.2、“四纵三横一斜,向东开放”的弹性发展。
由于燕山路和东方红路从中间穿过,园区用地被划分为四大块。既要保证交通安区和畅通,又要使得园区规划建设相对统一和完整,因此没,我们设计了“四纵三横一斜,向东开放”的弹性发展的模式,园区内道路规划充分考虑多方面因素,采用方格路形式。首先有贯空穿东西方向的主干道,再有联结南北方向的多路纵向干道,形成“一横多纵”的内部道路骨架,在此基础上,再修建多条次干道。此外,根据不同社区的大小和开发量,结合块地规划支路系统。园区内主干道,次干道,支路共同形成本园区的整体路。
一般来讲,在城市整体规划中,针对城市发展的不可预测性,道路系统规划往往采取偏大值设计,投资较大。然而,在本次工业园区的规划中,考虑到园区向东发展,不宜在南北方向形成纵深发展,同时结合漯河市自身的经济实力,主干道宽度确定为48米,次干道宽度为36米,支路宽度为24米。
1、在功能分区方面,北侧办公为主,在与居住区结合的地段与增设一些商业综合服务性质的建筑,西段与东段增设商业综合性质如金融、邮电、餐饮建筑,全面提高用地全天侯的利用率,活跃该路段的生活气氛。
2、建筑层数与体量布局结合地段的特点,组合成具有一定规模和气势的建筑群,同时,在道路南侧适当布置穿插布置一些高层综合楼。
3、运用传统园林的借景与对景艺术手段,建筑平面布局疏密相间,使建筑的轮廓性与山形地势相结合;巧妙组织建筑空间的围合与渗透,使建筑群、道路轴景观、广场轴景观完美结合。同时,适当降低容积率和建筑密度,提供绿化率,充分反映园林城市的特点。
4、建筑性格充分反映时代性,文化性与地域性,表现新颖、庄重、大方的建筑风格,建筑布局尽量考虑南北向布置,平面采用灵活相对规则形状,以满足办公建筑的使用要求。
5、在大道的艺术轮廓线处理上,形成以两端的几栋高层建筑为起点,中部的广场建筑群和绿化为艺术高潮、以十字路口为次高潮的艺术整体布局,从而创造疏密结合、高低错落、收放有致的空间效果。
6、在道路两侧拓宽成30米绿化带,并结合建筑布置一系列富有文化内涵的小主题园,以丰富历史文化底蕴。
7、巧妙组织绿化景观轴,使东西向的大道和中心广场的绿化、水景等相互渗透,与周围形成相互交织的绿色景观轴线。
4.3、“适度集中,组团构成”的用地布局。
不同以往的工业园,漯河市工业园的道路最大限度地实现了“以人为本”的理念,特别设计了一条沿河景观路—燕山路,对其精心营造,使其与广场、街头绿地、商业步行街、建筑群中休闲空间相联系,形成富有趣味的人行系统。
园区按照市级工业区的标准进行设计规划,勾勒了高新技术用地、科研用地、一般工业用地、企业服务用地、绿化用地和公建用地的框架,整个布局显示了独立而不失整体,超前而不是冒进的特点,描绘了一个现代化工业园区的繁荣风貌,整个规划分近期方案和远期方案实施。
该工业园区考虑到西北----东南风向,将有污染的二类工业规划在基地的西北方,并在其两侧用绿化带隔离,在污染小的一类工业区中设计绿化广场,商贸用地,教育用地,三产服务,为其下方的居住区的居民服务。整体上形成组团分布,再用地平衡的基础上,结合园区自然特点,在上风向的南方公共用地结合节点广场设计,以工业用地为主。充分利用区位优势,沿路适当布置商业服务设施,园区内部均匀设置公共停车场。在铁路沿线,靠近铁路站口附近,集中设置仓储用地。在沿河去,设计了滨河景观带,人们可以在此进行娱乐休闲等活动,体现园区“以人为本”的设计原则。
注重生态环境对工业园区建设尤为重要。栽种体规划布局上采取以二类工业绿化防护带、园区道路绿化、组团中心绿地、厂区绿化四部分组成种体的绿化系统,形成块状绿化,带状绿化和点状绿化,这样,就形成了“点线结合”的绿化系统。在街廓内部,结合地形设计的点状绿化,以及绿化广场和沿河景观带,形成由地形特色且节约土方的绿化景观环境。
城市广场是供市民交往。聚会。活动的空间。也是城市中相对宽敞的自由的积聚地,所以人们把它比喻为城市的“客厅”。作为一个具有十平方公里的工业园也理说应当有自己的“客厅”。本工业园的两个主要广场位于燕山路和东方红路的交叉口东南一隅。广场位置的布置主要考虑到以下几点。
一、居住区位置的要素。
本着“以人为本”的原则,把广场布置到靠近居住区的位置并且把广场地性质定位为是休憩性质的广场,由于本工业园的居住区布置方式是集中式的布置,所以这就方便了本工业园的绝大多数市民。
二、公共建筑的要素:
燕山路和东方红的交叉口是本工业园公共建筑商业金融建筑最集中的地方,这就决定了广场不但是居民游览休憩地方,还是商家进行商业服务和政府进行文化宣传的场所,这就保证充分利用了广场。
三、作为工业园主要景观的要素:
广场不但有其自身的功能,它同时还是工业园的一大景观,是工业园的形象。燕山路和东方红的交叉口工业园人流和车流最多的地方,也是大部分到工业园去的人必经之地。
总之,广场位置的安排是广场功能。形象。环境充分结合的结果。
广场内空间的安排则主要考虑到广场规模。位置及性质。西边的广场是一个自由式的广场,它是市民休憩的地方,广场周围为绿化,给人一种回归自然的感觉。其内穿插有一条弯曲的河流,布置有花坛。桌椅。雕塑等小品,大大增强了广场的艺术效果。
东边的广场为一规则式的广场,地面主要为铺地,主要考虑的其更接近公共建筑,这就为商家进行商业服务和政府进行文化宣传提供了一个场所。其内还布置有喷泉。桌椅。雕塑,它同时也是市民休息的场所。两个广场分别执行不同的功能,绿化广场为不规则状,为改善园区内的小气候和美化环境起到一定的作用。中心广场为规则状,临近居民区和主要公共建筑提供一个休闲娱乐健身场所。
道路详规说明。
工业区街道的界定工业区街道的界定,不象城市那样严格控制红线及退红线界定,但为了地下。地上基础设施工程管线的建设秩序,界定又是必要的。主要是根据车行道。人行道。绿化和地下设备工程管线--上水。下水,电力、电信、煤气、供热及备用路等来确定“红线”的宽度。在路面设计布置时,其界限往往是相互连接,在线性上并不那么平直。
工业区路由车行道,人行道、道路绿化、功能小品组成。由建筑和庭院绿化构成的“坊”来界定街道,同时,道路也界定各个“坊”,两者呈现互参状态。
园区街道与小品布局设计。
社区道路设计,除了按功能、规范进行规划设计外,同时要为居民创造适宜的行为空间。
道路绿化,必须保证行道树的空间,他能改善交通环境,起到领域界定作用,加强了轴向感和识别性。绿化的设置,更加美化了道路空间,人行其中,是一种享受。
道路小区布局:
(1)路灯,起照明和美化街道作用;
(2)路面铺装,车行要道按国家标准修筑,人行道进行美术铺装;
(3)阻隔小品有围栏,车档等,起引导和限制租用;
(4)指示牌,其指示作用;
(5)垃圾箱,布置线性统一,整齐清洁;
(6)路旁小椅,体现了对人的关怀。
道路小品是功能性的,同时也是小美术品,给人以美感。其体量小巧,融于环境中。
道路的美,是其功能内在的美。路面、沿石、人行道、行道树、路灯,已经显现出轴向性、节奏的美;两旁绿地、院落、建筑,使街景更为丰富;道路小品的提示和点缀,使得街道又添色彩。
一般道路不放置欣赏品位的小品,以免影响人们行走的注意力,不够安全。在人行道旁辟出一块小绿地广场,布置坐椅、花池、花坛,让人们在此小憩,形成一块休闲交往空间,会很受欢迎。
燕山路和东方红路的设计是道路断面和平面设计的主要内容。这两条道路是工业园区同外界联系的主要交通线路。不仅要满足交通流的要求,同时它们的形象也是重中之重。
(一)道路性质。
燕山路是同向工业园区的南北向主入口,道路两旁均为工业厂房。将它设计成生态性景观道路。东方红路是工业园区的东西向主入口,且根据原有地形条件(道路南侧有一条水渠),将他设计成生态性和亲水性均有的道路。
(二)道路设计。
将燕山路设计成八车道的主干道,道路总宽度为八十五米,首先满足交通的基本要求。然后在人行道外侧延伸出十五米的绿化带,增加道路的景观效果。满足工业园区形象上的需要,同时,也可作街边公园使用。东方红路同样为八车道的主干道。道路总宽为八十二米,结合道路南侧的水渠,设计水景,北侧效仿燕山路的设计。
(三)绿化设计。
道路中间隔断上以低矮植被绿化,同时,中间人工种植鲜花,以增加景观效果。道路旁绿化带注重竖向设计,从里到外,依次种植花草,灌木,乔木,高度逐渐增高。在灌木与乔木之间设立街边公园所必需的道路,休息区和必要的公共设施。东方红路南侧,每隔二十米设一半圆形临水观景台,同时,为体现亲水性,道路与水渠之间绿化多为低矮植被和花草,使行人视线可直视水景,以增加空间上的广阔感,利于放松紧张的心情。绿化设计的主题思想是自然与人工相结合,即能体现植物的自然生长的随意性与活泼性,又能体现绿化的整齐划一。
道路节点说明。
此节点位于燕山大路的北端,是进入工业园的主要入口,同时也承载着进入工业园的大部分的交通量。从北向南看,其背景就是燕山景观大道。道路是城市血液流动的通道,而道路的入口就像血液的交汇处,处理不好,就容易造成交通阻塞。此外,道路节点是城市观察者能够由此进入的具有战略意义的点。道路的流畅是一个城市高效有序发展的基础,是城市建设朝着人道化方向发展的关键所在。在工业园中的道路和道路节点就更为重要。为使其交通清晰、连贯,而且有条理,有助于工业园的意向组织,而不是尴尬,所以在设计上我主要关切以下几点:
1)是否能够高效率的运作。
2)是否与背景相协调,同时又能体现自己的特色。
3)是否能够突出工业园的概念。
4)是否能够处理好交叉口的关系。
基于以上的问题,我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分类地解决问题。
一、形式。
道路可以采用以下形式:1,十字加叉式。2,环行放射式。3,立交桥式。
此节点存在着以下几个问题:
1、据资料显示,道路节点北侧不远处是一条很重要的铁路线。(就其长远来看,应该在公路上架桥,然后让火车在桥上通过。)。
2、此工业园地形左窄右宽,所以不可避免地在设计上会在基地右侧穿插一些斜路。斜路的最终出口之一就延伸到了本节点。同时这条斜路也起着分散交通流的作用。
3、东西向的环城路由于地形的原因,与燕山路相交形成了大约75°的角。
基于以上几点原因,此节点采用了环行放射式。工业园中的交通形式单一,主要是货运,但是去向复杂。另外,理论上来说,它的交通量很大,所以对道路节点的要求更多,更严格。采用环行放射式理论上能够很好的解决了以上几个问题。但是由于地形的特殊性,采用的环行放射式又不是传统上的规整形式,在工业园上方从东向西看,此节点很像一个“大”字,所以在美观上就不可避免受到影响。但从其长远的经济角度看,还是可以应用的。
二、宽度。
燕山景观路根据工业园的交通流量及各部分的性质,规模和道路系统规划的要求设计成了宽50米,10车道,其中有2个自行车道,这条道作为主道。其他路设计成30米,6车道,其中有2个自行车道,作为辅助道路。以宽度的区别尽量把交通吸引到主干路来。因此,贯穿节点的道路南北宽50米,其他方向的道路宽30米。
三、布景。
此入口视觉比较开阔,但是形状不规则,所以布景上颇费心思。
很显然,工业园的主题是经济。那么,怎样将布景和工业园的主题联系起来那查阅的关于经济类的书籍之后,我总结了几点心得。其实,广告的影响人的方式有两种,一是印象,二是心理。其实,入口的布景就如同为工业园作广告一样。我选择了第二种方式,就是运用布景来影响投资人的心理决策。一般抉择人要有长远的经济目光,所做的决定也是也是大气的。因此,我认为景观不宜建得丰富复杂,应该简洁明了,雅致大气。另为,在这样的条件充分,规模巨大的背景下,人们也喜欢看大气的景观。毕竟,这不是广场,其作用是广场无法替代和比及的。
主入口从北向南看左边高于右边。所以,在左边人行道内立一个标牌以平衡两边的地势。标牌用有机玻璃制造,上面写上标语“相信选择”,突出了工业园的主题,同时,也不影响后面的景观。
另外,此景观设计采用了直径分别为200米,150米,100米三层环行道,其圆心为交叉口的中心,路宽为4米。同时,配有两组大型喷泉作为景观节点,使各条道路有机的结合起来。环行道路同时分担了中心节点的人流。这种设计同环行放散形的主道路设计结合起来,完全到达了其艺术效果和功用。这样的设计给人一种大气的感觉,能让人产生一种长远的发展目光。而细致的景观设计就不会产生这样的效果。交叉口的中心,设有一直径为10米的圆形绿化区,中心放置一个抽象的金属雕塑,给人一种很塌实的感觉。
(二)目前,我国北方城市的经济急剧程度依然偏低,产业布局相对零散。作为内陆经济开发区的河南省漯河市,也存在这样的问题。因此,建设集中化半独立式工业园区,遵循“项目导入服从于功能定位”的规划概念,对于完善城市工业布局,优化经济和产业结构,将产生重要影响。运用控制性详细规划手段对小城镇工业园区的发展进行宏观控制,有利于园区土地的合理开发利用,有利于规划仅设管理的规范化,从而推动小城镇经济的健康良性发展。
1.1规划范围。
漯河市工业园区位于漯河市铁东工业区漯周铁路以南,京珠高速路和黑河以西,其东南方是驻马店市,南邻,西临解放路。面积约1200万平方米。
1.2特殊的区位环境条件。
漯河市是河南省中部的一个重要地区,是中国内陆经济特区,著名的双汇工业园就位于其西北方向。该工业园区位于市郊,园区两侧是南外环路和绕城漯界高速公路,漯阜铁路提速工程扩建,漯河东站就在园区旁边,使园区能通过燕山大道直达高速,通过铁路运输方便顺畅,提前进入中原陆路交通快速,是源汇新一轮城市发展的重点区域,是中外客商和有识之士投资创业的理想宝地。
交通条件十分便利,具有很强的接受城市辐射能力。整个用地高差起伏不大,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沙澧两河交汇于境内,水资源丰富且水质良好;气候温和、雨量适中、四季分明,属典型的暖温带季风性气候。具有良好的投资环境。
在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面前,一个区位优越交通便利的工业园区是漯河市工业发展和招商引资的重要之地这就决定了园区规划建设的现实性。该工业园区在形成一定规模后将成为中心城市整体经济发展,市域第二产业生产力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
1.3交通优势。
该工业园区具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交通发达,京广铁路纵贯南北,漯宝(丰)、漯阜(阳)铁路连接东西。京深公路(107国道)、京珠高速公路等交通干线纵横交错,公路密度居全省之首。
漯河市区内沙、澧河上已建成桥梁8座,新修和拓宽街道46条,绿化覆盖率达33%,是省级园林城市。市区建成国内一流的10万门程控电话及移动通讯。
二、【规划设计的指导思想】。
2.1协调统一、合理结合。
从可持续发展的高度,将发展生态工业与发挥区域比较优势、提高市场竞争力相结合,与引进高科技、提高经济质量相结合,与区域改造和产业结构调整相结合,与生态保护和区域环境综合整治相结合。
2.2可学布局、综合开发。
工业园区以发展一类、二类工业为主,接纳市区部分三类工业,规划合理布局工业、仓储、居住、服务、公共设施用地,协调健康的开发创造最高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及环境效益等综合效益。
2.3统一规划、分步建设。
规划充分注重实施的可操作性。在统一规划的前提下,适应市场经济规律的特点,规划有较强的弹性和应变力,有利于滚动开发,达到开发一片,建成一片,获效一片。
2.4生态环保,可持续发展。
漯河市是国家园林城市,该园区又是在漯河市大力提倡创建生态城市的大环境下诞生的,生态环保是其规划的一条重要指导思想,从选址、建设、及“三废”的排放,都应得到合理组织和处理。
三、【规划设计的基本原则】。
根据区域发展背景和地段区位条件,该工业区规划坚持从现实出发变通创新追求特色空间结构的塑造和用地布局的完整,强调节约用地和基础设施的合理投入,优化规划编制成果的指标体系,注重园区的生态和环境保护意识,以实现一个具有北方城市特色环境优美用地合理管理科学的现代工业园区。园区工业性质以一类工业为主。
规划原则为:
3.1与自然和谐共存原则:
园区应与区域自然生态系统相结合,保持尽可能多的生态功能。对于现有工业园区,按照可持续发展的要求进行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传统产业的技术改造,大幅度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污染物产生和对环境的压力。新建园区的选址应充分考虑当地的生态环境容量,调整列入生态敏感区的工业企业,最大限度地降低园区对局地景观和水文背景、区域生态系统以及对全球环境造成的影响。
3.2生态效率原则:
在园区布局、基础设施、建筑物构造和工业过程中,应全面实施清洁生产。通过园区各企业和企业生产单元的清洁生产,尽可能降低本企业的资源消耗和废物产生;通过各企业或单元间的副产品交换,降低园区总的物耗、水耗和能耗;通过物料替代、工艺革新,减少有毒有害物质的使用和排放;在建筑材料、能源使用、产品和服务中,鼓励利用可再生资源和可重复利用资源。贯彻“减量第一”的最基本的要求,使园区各单元尽可能降低资源消耗和废物产生。
3.3生命周期原则:
要加强原材料入园前以及产品、废物出园后的生命周期管理,最大限度地降低产品全生命周期的环境影响。应鼓励生产和提供资源、能源消耗低的产品和服务;鼓励生产和提供对环境少害、无害和使用中安全的产品和服务;鼓励生产和提供可以再循环、再使用和进行安全处置的产品和服务。
3.4区域发展原则:
尽可能将园区与社区发展和地方特色经济相结合,将园区建设与区域生态环境综合整治相结合。要通过培训和教育计划、工业开发、住房建设、社区建设等,加强园区与社区间的联系。要将园区规划纳入当地的社会经济发展规划,并与区域环境保护规划方案相协调。
3.5高科技、高效益原则:
大力采用现代化生物技术、生态技术、节能技术、节水技术、再循环技术和信息技术,采纳国际上先进的生产过程管理和环境管理标准,要求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实现最佳平衡,实现“双赢”。
3.6软硬件并重原则:
硬件指具体工程项目(工业设施、基础设施、服务设施)的建设。软件包括园区环境管理体系的建立、信息支持系统的建设、优惠政策的制定等。园区建设必须突出关键工程项目,突出项目(企业)间工业生态链建设,以项目为基础。同时必须建立和完善软件建设,使园区得到健康、持续发展。
四、【规划结构布局分析】。
经过分析,形成本工业园区规划方案的基本构思,完成对道路系统、绿化系统、个项用地的总体布局、控制指标体系的规划设计。
4.1“线形发展,络布局”的整体结构。
工业园是市场经济的产物,因此要尽可能符合市场运作规律。横穿工业园的东方红路和燕山路为园区提供了与外界的主要交通联系,是主要的发展轴线。同时也使园区内部各个组团由比较均等的区位优势。在保证一定纵深建设的情况下,工业园区沿两条主干道成片状分布,有利于实现园区的阶段性建设和有机生长,有利于始终保持空间结构的完整和同一种类型的工业之间的联系。
为了高效利用土地,统一管线铺设,方便交通组织,在地形允许的情况下,尽量采用方格式布局。这样使得街廓和地块的形状比较规整,与街道的连接相对便利,而且相对区位的相同用途的地块在地价上差别较小,在经济上比较容易体现公平分配的原则,方便了土地的买卖、批租和开发利用,也有利于用地规划控制和规划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根据有关城市形态的研究,结合对中小型机械,食品加工等工业投资和发展规模调查,我们认为园区内部街廓尺度以300米—400米为宜,即道路间距约300米—400米。该尺度的街廓被进一步细分为若干地块时,可以适合一般投资的厂区建设规模,同时保证周边有便利的交通。如果在未来出现投资大户,可以部分地或全部地合并小地块,以满足使用要求。道路过密,街廓太小,会正价基础设施的投入,造成不必要的浪费。道路过稀,街廓过大,细分地块较大,不利于节约土地,也可能出现街廓内部的中央地块闲置,出现“死地块”现象。
4.2“四纵三横一斜,向东开放”的弹性发展。
由于燕山路和东方红路从中间穿过,园区用地被划分为四大块。既要保证交通安区和畅通,又要使得园区规划建设相对统一和完整,因此没,我们设计了“四纵三横一斜,向东开放”的弹性发展的模式,园区内道路规划充分考虑多方面因素,采用方格路形式。首先有贯空穿东西方向的主干道,再有联结南北方向的多路纵向干道,形成“一横多纵”的内部道路骨架,在此基础上,再修建多条次干道。此外,根据不同社区的大小和开发量,结合块地规划支路系统。园区内主干道,次干道,支路共同形成本园区的整体路。
一般来讲,在城市整体规划中,针对城市发展的不可预测性,道路系统规划往往采取偏大值设计投资较大。然而,在本次工业园区的规划中,考虑到园区向东发展,不宜在南北方向形成纵深发展,同时结合漯河市自身的经济实力,主干道宽度确定为48米,次干道宽度为36米,支路宽度为24米。
1、在功能分区方面,北侧办公为主,在与居住区结合的地段与增设一些商业综合服务性质的建筑,西段与东段增设商业综合性质如金融、邮电、餐饮建筑,全面提高用地全天侯的利用率,活跃该路段的生活气氛。
2、建筑层数与体量布局结合地段的特点,组合成具有一定规模和气势的建筑群,同时,在道路南侧适当布置穿插布置一些高层综合楼。
3、运用传统园林的借景与对景艺术手段,建筑平面布局疏密相间,使建筑的轮廓性与山形地势相结合;巧妙组织建筑空间的围合与渗透,使建筑群、道路轴景观、广场轴景观完美结合。同时,适当降低容积率和建筑密度,提供绿化率,充分反映园林城市的特点。
4、建筑性格充分反映时代性,文化性与地域性,表现新颖、庄重、大方的建筑风格,建筑布局尽量考虑南北向布置,平面采用灵活相对规则形状,以满足办公建筑的使用要求。
5、在大道的艺术轮廓线处理上,形成以两端的几栋高层建筑为起点,中部的广场建筑群和绿化为艺术高潮、以十字路口为次高潮的艺术整体布局,从而创造疏密结合、高低错落、收放有致的空间效果。
6、在道路两侧拓宽成30米绿化带,并结合建筑布置一系列富有文化内涵的小主题园,以丰富历史文化底蕴。
7、巧妙组织绿化景观轴,使东西向的大道和中心广场的绿化、水景等相互渗透,与周围形成相互交织的绿色景观轴线。
4.3“适度集中,组团构成”的用地布局。
不同以往的工业园,漯河市工业园的道路最大限度地实现了“以人为本”的理念,特别设计了一条沿河景观路—燕山路,对其精心营造,使其与广场、街头绿地、商业步行街、建筑群中休闲空间相联系,形成富有趣味的人行系统。
园区按照市级工业区的标准进行设计规划,勾勒了高新技术用地、科研用地、一般工业用地、企业服务用地、绿化用地和公建用地的框架,整个布局显示了独立而不失整体,超前而不是冒进的特点,描绘了一个现代化工业园区的繁荣风貌,整个规划分近期方案和远期方案实施。
该工业园区考虑到西北----东南风向,将有污染的二类工业规划在基地的西北方,并在其两侧用绿化带隔离,在污染小的一类工业区中设计绿化广场,商贸用地,教育用地,三产服务,为其下方的居住区的居民服务。整体上形成组团分布,再用地平衡的基础上,结合园区自然特点,在上风向的南方公共用地结合节点广场设计,以工业用地为主。充分利用区位优势,沿路适当布置商业服务设施,园区内部均匀设置公共停车场。在铁路沿线,靠近铁路站口附近,集中设置仓储用地。在沿河去,设计了滨河景观带,人们可以在此进行娱乐休闲等活动,体现园区“以人为本”的设计原则。
注重生态环境对工业园区建设尤为重要。栽种体规划布局上采取以二类工业绿化防护带、园区道路绿化、组团中心绿地、厂区绿化四部分组成种体的绿化系统,形成块状绿化,带状绿化和点状绿化,这样,就形成了“点线结合”的绿化系统。在街廓内部,结合地形设计的点状绿化,以及绿化广场和沿河景观带,形成由地形特色且节约土方的绿化景观环境。
城市广场是供市民交往。聚会。活动的空间。也是城市中相对宽敞的自由的积聚地,所以人们把它比喻为城市的“客厅”。作为一个具有十平方公里的工业园也理说应当有自己的“客厅”。本工业园的两个主要广场位于燕山路和东方红路的交叉口东南一隅。广场位置的布置主要考虑到以下几点。
一:居住区位置的要素。
本着“以人为本”的原则,把广场布置到靠近居住区的位置并且把广场地性质定位为是休憩性质的广场,由于本工业园的居住区布置方式是集中式的布置,所以这就方便了本工业园的绝大多数市民。
二:公共建筑的要素:
燕山路和东方红的交叉口是本工业园公共建筑商业金融建筑最集中的地方,这就决定了广场不但是居民游览休憩地方,还是商家进行商业服务和政府进行文化宣传的场所,这就保证充分利用了广场。
三:作为工业园主要景观的要素:
广场不但有其自身的功能,它同时还是工业园的一大景观,是工业园的形象。燕山路和东方红的交叉口工业园人流和车流最多的地方,也是大部分到工业园去的人必经之地。
总之,广场位置的安排是广场功能。形象。环境充分结合的结果。
工业园区规划方案篇三
目前,我国北方城市的经济急剧程度依然偏低,产业布局相对零散。作为内陆经济开发区的河南省漯河市,也存在这样的问题。因此,建设集中化半独立式工业园区,遵循“项目导入服从于功能定位”的规划概念,对于完善城市工业布局,优化经济和产业结构,将产生重要影响。运用控制性详细规划手段对小城镇工业园区的发展进行宏观控制,有利于园区土地的合理开发利用,有利于规划仅设管理的规范化,从而推动小城镇经济的健康良性发展。
1.1规划范围。
漯河市工业园区位于漯河市铁东工业区漯周铁路以南,京珠高速路和黑河以西,其东南方是驻马店市,南邻,西临解放路。面积约1200万平方米。
1.2特殊的区位环境条件。
漯河市是河南省中部的一个重要地区,是中国内陆经济特区,著名的双汇工业园就位于其西北方向。该工业园区位于市郊,园区两侧是南外环路和绕城漯界高速公路,漯阜铁路提速工程扩建,漯河东站就在园区身旁,使园区能透过__大道直达高速,透过铁路运输方便顺畅,提前进入中原陆路交通快速网,是源汇新一轮城市发展的重点区域,是中外客商和有识之士投资创业的理想宝地。
交通条件十分便利,具有很强的理解城市辐射潜力。整个用地高差起伏不大,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沙澧两河交汇于境内,水资源丰富且水质良好;气候温和、雨量适中、四季分明,属典型的暖温带季风性气候。具有良好的投资环境。
在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面前,一个区位优越交通便利的工业园区是漯河市工业发展和招商引资的重要之地这就决定了园区规划建设的现实性。该工业园区在构成必须规模后将成为中心城市整体经济发展,市域第二产业生产力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
1.3交通优势。
该工业园区具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交通发达,京广铁路纵贯南北,漯宝(丰)、漯阜(阳)铁路连接东西。京深公路(107国道)、京珠高速公路等交通干线纵横交错,公路密度居全省之首。
漯河市区内沙、澧河上已建成桥梁8座,新修和拓宽街道46条,绿化覆盖率达33%,是省级园林城市。市区建成国内一流的10万门程控电话及移动通讯网。
二、规划设计的指导思想。
2.1协调统一、合理结合。
从可持续发展的高度,将发展生态工业与发挥区域比较优势、提高市场竞争力相结合,与引进高科技、提高经济质量相结合,与区域改造和产业结构调整相结合,与生态保护和区域环境综合整治相结合。
2.2可学布局、综合开发。
工业园区以发展一类、二类工业为主,接纳市区部分三类工业,规划合理布局工业、仓储、居住、服务、公共设施用地,协调健康的开发创造最高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及环境效益等综合效益。
2.3统一规划、分步建设。
规划充分注重实施的可操作性。在统一规划的前提下,适应市场经济规律的特点,规划有较强的弹性和应变力,有利于滚动开发,到达开发一片,建成一片,获效一片。
2.4生态环保,可持续发展。
漯河市是国家园林城市,该园区又是在漯河市大力提倡建立生态城市的大环境下诞生的,生态环保是其规划的一条重要指导思想,从选址、建设、及“三废”的排放,都应得到合理组织和处理。
三、规划设计的基本原则。
根据区域发展背景和地段区位条件,该工业区规划坚持从现实出发变通创新追求特色空间结构的塑造和用地布局的完整,强调节约用地和基础设施的'合理投入,优化规划编制成果的指标体系,注重园区的生态和环境保护意识,以实现一个具有北方城市特色环境优美用地合理管理科学的现代工业园区。园区工业性质以一类工业为主。
规划原则为:
3.1与自然和谐共存原则:
园区应与区域自然生态系统相结合,持续尽可能多的生态功能。对于现有工业园区,按照可持续发展的要求进行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传统产业的技术改造,大幅度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污染物产生和对环境的压力。新建园区的选址应充分思考当地的生态环境容量,调整列入生态敏感区的工业企业,最大限度地降低园区对局地景观和水文背景、区域生态系统以及对全球环境造成的影响。
3.2生态效率原则:
在园区布局、基础设施、建筑物构造和工业过程中,应全面实施清洁生产。透过园区各企业和企业生产单元的清洁生产,尽可能降低本企业的资源消耗和废物产生;透过各企业或单元间的副产品交换,降低园区总的物耗、水耗和能耗;透过物料替代、工艺革新,减少有毒有害物质的使用和排放;在建筑材料、能源使用、产品和服务中,鼓励利用可再生资源和可重复利用资源。贯彻“减量第一”的最基本的要求,使园区各单元尽可能降低资源消耗和废物产生。
3.3生命周期原则:
要加强原材料入园前以及产品、废物出园后的生命周期管理,最大限度地降低产品全生命周期的环境影响。应鼓励生产和带给资源、能源消耗低的产品和服务;鼓励生产和带给对环境少害、无害和使用中安全的产品和服务;鼓励生产和带给能够再循环、再使用和进行安全处置的产品和服务。
3.4区域发展原则:
尽可能将园区与社区发展和地方特色经济相结合,将园区建设与区域生态环境综合整治相结合。要透过培训和教育计划、工业开发、住房建设、社区建设等,加强园区与社区间的联系。要将园区规划纳入当地的社会经济发展规划,并与区域环境保护规划方案相协调。
3.5高科技、高效益原则:
大力采用现代化生物技术、生态技术、节能技术、节水技术、再循环技术和信息技术,采纳国际上先进的生产过程管理和环境管理标准,要求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实现最佳平衡,实现“双赢”。
3.6软硬件并重原则:
硬件指具体工程项目(工业设施、基础设施、服务设施)的建设。软件包括园区环境管理体系的建立、信息支持系统的建设、优惠政策的制定等。园区建设务必突出关键工程项目,突出项目(企业)间工业生态链建设,以项目为基础。同时务必建立和完善软件建设,使园区得到健康、持续发展。
四、规划结构布局分析。
经过分析,构成本工业园区规划方案的基本构思,完成对道路系统、绿化系统、个项用地的总体布局、控制指标体系的规划设计。
4.1“线形发展,网络布局”的整体结构。
工业园是市场经济的产物,因此要尽可能贴合市场运作规律。横穿工业园的__路和__路为园区带给了与外界的主要交通联系,是主要的发展轴线。同时也使园区内部各个组团由比较均等的区位优势。在保证必须纵深建设的状况下,工业园区沿两条主干道成片状分布,有利于实现园区的阶段性建设和有机生长,有利于始终持续空间结构的完整和同一种类型的工业之间的联系。
为了高效利用土地,统一管线铺设,方便交通组织,在地形允许的状况下,尽量采用方格式布局。这样使得街廓和地块的形状比较规整,与街道的连接相对便利,而且相对区位的相同用途的地块在地价上差别较小,在经济上比较容易体现公平分配的原则,方便了土地的买卖、批租和开发利用,也有利于用地规划控制和规划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根据有关城市形态的研究,结合对中小型机械,食品加工等工业投资和发展规模调查,我们认为园区内部街廓尺度以300米—400米为宜,即道路间距约300米—400米。该尺度的街廓被进一步细分为若干地块时,能够适合一般投资的厂区建设规模,同时保证周边有便利的交通。如果在未来出现投资大户,能够部分地或全部地合并小地块,以满足使用要求。道飘过密,街廓太小,会正价基础设施的投入,造成不必要的浪费。道飘过稀,街廓过大,细分地块较大,不利于节约土地,也可能出现街廓内部的中央地块闲置,出现“死地块”现象。
工业园区规划方案篇四
从可持续发展的高度,将发展生态工业与发挥区域比较优势、提高市场竞争力相结合,与引进高科技、提高经济质量相结合,与区域改造和产业结构调整相结合,与生态保护和区域环境综合整治相结合。
2.2、可学布局、综合开发。
工业园区以发展一类、二类工业为主,接纳市区部分三类工业,规划合理布局工业、仓储、居住、服务、公共设施用地,协调健康的开发创造最高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及环境效益等综合效益。
2.3、统一规划、分步建设。
规划充分注重实施的可操作性。在统一规划的前提下,适应市场经济规律的特点,规划有较强的弹性和应变力,有利于滚动开发,达到开发一片,建成一片,获效一片。
2.4生态环保,可持续发展。
漯河市是国家园林城市,该园区又是在漯河市大力提倡创建生态城市的大环境下诞生的,生态环保是其规划的一条重要指导思想,从选址、建设、及“三废”的排放,都应得到合理组织和处理。
工业园区规划方案篇五
此节点位于燕山大路的北端,是进入工业园的主要入口,同时也承载着进入工业园的大部分的交通量。从北向南看,其背景就是燕山景观大道。道路是城市血液流动的通道,而道路的入口就像血液的交汇处,处理不好,就容易造成交通阻塞。此外,道路节点是城市观察者能够由此进入的具有战略意义的点。道路的流畅是一个城市高效有序发展的基础,是城市建设朝着人道化方向发展的关键所在。在工业园中的道路和道路节点就更为重要。为使其交通清晰、连贯,而且有条理,有助于工业园的意向组织,而不是尴尬,所以在设计上我主要关切以下几点:
1)是否能够高效率的运作。
2)是否与背景相协调,同时又能体现自己的特色。
3)是否能够突出工业园的概念。
4)是否能够处理好交叉口的关系。
基于以上的问题,我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分类地解决问题。
一、形式。
道路可以采用以下形式:1、十字加叉式。2、环行放射式。3、立交桥式。
此节点存在着以下几个问题:
1、据资料显示,道路节点北侧不远处是一条很重要的铁路线。(就其长远来看,应该在公路上架桥,然后让火车在桥上通过。)。
2、此工业园地形左窄右宽,所以不可避免地在设计上会在基地右侧穿插一些斜路。斜路的最终出口之一就延伸到了本节点。同时这条斜路也起着分散交通流的作用。
3、东西向的环城路由于地形的原因,与燕山路相交形成了大约75°的角。
基于以上几点原因,此节点采用了环行放射式。工业园中的交通形式单一,主要是货运,但是去向复杂。另外,理论上来说,它的交通量很大,所以对道路节点的要求更多,更严格。采用环行放射式理论上能够很好的解决了以上几个问题。但是由于地形的特殊性,采用的环行放射式又不是传统上的规整形式,在工业园上方从东向西看,此节点很像一个“大”字,所以在美观上就不可避免受到影响。但从其长远的经济角度看,还是可以应用的。
二、宽度。
燕山景观路根据工业园的交通流量及各部分的性质,规模和道路系统规划的要求设计成了宽50米,10车道,其中有2个自行车道,这条道作为主道。其他路设计成30米,6车道,其中有2个自行车道,作为辅助道路。以宽度的区别尽量把交通吸引到主干路来。因此,贯穿节点的道路南北宽50米,其他方向的道路宽30米。
三、布景。
此入口视觉比较开阔,但是形状不规则,所以布景上颇费心思。
很显然,工业园的主题是经济。那么,怎样将布景和工业园的主题联系起来那查阅的关于经济类的书籍之后,我总结了几点心得。其实,广告的影响人的方式有两种,一是印象,二是心理。其实,入口的布景就如同为工业园作广告一样。我选择了第二种方式,就是运用布景来影响投资人的心理决策。一般抉择人要有长远的经济目光,所做的决定也是也是大气的。因此,我认为景观不宜建得丰富复杂,应该简洁明了,雅致大气。另为,在这样的条件充分,规模巨大的背景下,人们也喜欢看大气的景观。毕竟,这不是广场,其作用是广场无法替代和比及的。
主入口从北向南看左边高于右边。所以,在左边人行道内立一个标牌以平衡两边的地势。标牌用有机玻璃制造,上面写上标语“相信选择”,突出了工业园的主题,同时,也不影响后面的景观。
另外,此景观设计采用了直径分别为200米,150米,100米三层环行道,其圆心为交叉口的中心,路宽为4米。同时,配有两组大型喷泉作为景观节点,使各条道路有机的结合起来。环行道路同时分担了中心节点的人流。这种设计同环行放散形的主道路设计结合起来,完全到达了其艺术效果和功用。这样的设计给人一种大气的感觉,能让人产生一种长远的发展目光。而细致的景观设计就不会产生这样的效果。交叉口的中心,设有一直径为10米的圆形绿化区,中心放置一个抽象的金属雕塑,给人一种很塌实的感觉。
工业园区规划方案篇六
经过分析,形成本工业园区规划方案的基本构思,完成对道路系统、绿化系统、个项用地的总体布局、控制指标体系的规划设计。
4.1、“线形发展,网络布局”的整体结构。
工业园是市场经济的产物,因此要尽可能符合市场运作规律。横穿工业园的东方红路和燕山路为园区提供了与外界的主要交通联系,是主要的发展轴线。同时也使园区内部各个组团由比较均等的区位优势。在保证一定纵深建设的情况下,工业园区沿两条主干道成片状分布,有利于实现园区的阶段性建设和有机生长,有利于始终保持空间结构的完整和同一种类型的工业之间的联系。
为了高效利用土地,统一管线铺设,方便交通组织,在地形允许的情况下,尽量采用方格式布局。这样使得街廓和地块的形状比较规整,与街道的连接相对便利,而且相对区位的相同用途的地块在地价上差别较小,在经济上比较容易体现公平分配的原则,方便了土地的买卖、批租和开发利用,也有利于用地规划控制和规划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根据有关城市形态的研究,结合对中小型机械,食品加工等工业投资和发展规模调查,我们认为园区内部街廓尺度以300米—400米为宜,即道路间距约300米—400米。该尺度的街廓被进一步细分为若干地块时,可以适合一般投资的厂区建设规模,同时保证周边有便利的交通。如果在未来出现投资大户,可以部分地或全部地合并小地块,以满足使用要求。道路过密,街廓太小,会正价基础设施的投入,造成不必要的浪费。道路过稀,街廓过大,细分地块较大,不利于节约土地,也可能出现街廓内部的中央地块闲置,出现“死地块”现象。
4.2、“四纵三横一斜,向东开放”的弹性发展。
由于燕山路和东方红路从中间穿过,园区用地被划分为四大块。既要保证交通安区和畅通,又要使得园区规划建设相对统一和完整,因此没,我们设计了“四纵三横一斜,向东开放”的弹性发展的模式,园区内道路规划充分考虑多方面因素,采用方格网路形式。首先有贯空穿东西方向的主干道,再有联结南北方向的多路纵向干道,形成"一横多纵"的内部道路骨架,在此基础上,再修建多条次干道。此外,根据不同社区的大小和开发量,结合块地规划支路系统。园区内主干道,次干道,支路共同形成本园区的整体路网。
一般来讲,在城市整体规划中,针对城市发展的不可预测性,道路系统规划往往采取偏大值设计,投资较大。然而,在本次工业园区的规划中,考虑到园区向东发展,不宜在南北方向形成纵深发展,同时结合漯河市自身的经济实力,主干道宽度确定为48米,次干道宽度为36米,支路宽度为24米。
1、在功能分区方面,北侧办公为主,在与居住区结合的地段与增设一些商业综合服务性质的建筑,西段与东段增设商业综合性质如金融、邮电、餐饮建筑,全面提高用地全天侯的利用率,活跃该路段的生活气氛。
2、建筑层数与体量布局结合地段的特点,组合成具有一定规模和气势的建筑群,同时,在道路南侧适当布置穿插布置一些高层综合楼。
3、运用传统园林的借景与对景艺术手段,建筑平面布局疏密相间,使建筑的轮廓性与山形地势相结合;巧妙组织建筑空间的围合与渗透,使建筑群、道路轴景观、广场轴景观完美结合。同时,适当降低容积率和建筑密度,提供绿化率,充分反映园林城市的特点。
4、建筑性格充分反映时代性,文化性与地域性,表现新颖、庄重、大方的建筑风格,建筑布局尽量考虑南北向布置,平面采用灵活相对规则形状,以满足办公建筑的使用要求。
5、在大道的艺术轮廓线处理上,形成以两端的几栋高层建筑为起点,中部的广场建筑群和绿化为艺术高潮、以十字路口为次高潮的艺术整体布局,从而创造疏密结合、高低错落、收放有致的空间效果。
6、在道路两侧拓宽成30米绿化带,并结合建筑布置一系列富有文化内涵的小主题园,以丰富历史文化底蕴。
7、巧妙组织绿化景观轴,使东西向的大道和中心广场的绿化、水景等相互渗透,与周围形成相互交织的绿色景观轴线。
4.3、“适度集中,组团构成”的用地布局。
不同以往的工业园,漯河市工业园的道路最大限度地实现了"以人为本"的理念,特别设计了一条沿河景观路—燕山路,对其精心营造,使其与广场、街头绿地、商业步行街、建筑群中休闲空间相联系,形成富有趣味的人行系统。
园区按照市级工业区的标准进行设计规划,勾勒了高新技术用地、科研用地、一般工业用地、企业服务用地、绿化用地和公建用地的框架,整个布局显示了独立而不失整体,超前而不是冒进的特点,描绘了一个现代化工业园区的繁荣风貌,整个规划分近期方案和远期方案实施。
该工业园区考虑到西北——东南风向,将有污染的二类工业规划在基地的西北方,并在其两侧用绿化带隔离,在污染小的一类工业区中设计绿化广场,商贸用地,教育用地,三产服务,为其下方的居住区的居民服务。整体上形成组团分布,再用地平衡的基础上,结合园区自然特点,在上风向的南方公共用地结合节点广场设计,以工业用地为主。充分利用区位优势,沿路适当布置商业服务设施,园区内部均匀设置公共停车场。在铁路沿线,靠近铁路站口附近,集中设置仓储用地。在沿河去,设计了滨河景观带,人们可以在此进行娱乐休闲等活动,体现园区“以人为本”的设计原则。
注重生态环境对工业园区建设尤为重要。栽种体规划布局上采取以二类工业绿化防护带、园区道路绿化、组团中心绿地、厂区绿化四部分组成种体的绿化系统,形成块状绿化,带状绿化和点状绿化,这样,就形成了“点线结合”的绿化系统。在街廓内部,结合地形设计的点状绿化,以及绿化广场和沿河景观带,形成由地形特色且节约土方的绿化景观环境。
工业园区规划方案篇七
再过两年,我国即将进入“十二五”发展时期。从国内外发展局势上看,我国在这一阶段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挑战前所未有,但机遇大于挑战,将是妥善应对国内外发展环境重大变化的五年,是深入实践科学发展观的五年,是全面落实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要求的五年。
在这样的背景下,立足当前,放眼长远。
一、“十一五”发展回顾。
(一)预计完成情况。
到,莱州工业园区工业总产值预计完成450亿元;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产值预计完成305亿元;工业增加值预计完成65亿元;固定资产投资预计完成140亿元;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预计完成5.2亿元,其中各项税收收入预计完成4.9亿元;实际外商直接投资预计完成9100万美元;外贸进口预计完成8500万美元;外贸出口预计完成13700万美元。
(二)经济运行特点。
1、产业定位。
莱州工业园区产业发展以旅游业、仓储业、现代化的配送中心为主。鼓励发展石化、化纤、纺织、能源、现代制造、临港重装备业六大产业。主要包括:
(2)炼油、石油化工及化学工业。
(3)机械工业。
(4)化纤、纺织、粮油加工等。
(5)黑色金属工业、有色金属工业、电器装配、五金加工及工业区公用配套工程。
2、对外开放定位。
(1)快速膨胀临港产业板块。依托莱州港区位优势,发展临港产业;打造五大制造业基地,建设一个物流中心,即:形成临港重化工业、粮油深加工业、临港能源及原材料工业、水产品精深加工业和大宗货物集散加工等五大制造业基地和港口物流中心;做优做强优势产业。
(2)快速膨胀滨海旅游板块。按照政府引导、市场化运作、多渠道融资的模式,积极扶持旅游项目投资开发。力争再引进1-2个四星级以上的酒店投资项目。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莱州工业园区虽然取得了快速发展,但与沿海发达地区比较存在较大差距,园区本身也存在不少缺陷。
1、产业聚集和带动能力不强,产业结构调整步伐有待加快。莱州工业园区虽然已出现了产业集群雏形,但与沿海发达园区比较,这一特征并不明显。产业链短,结点少,空间聚集的多,内部关联的少。
2、体制性障碍阻碍了园区的快速发展,突出反映在职能授权不到位。工业园区管委会作为政府的派出机构没有独立行使同级经济管理权限,导致入区企业因规划、报建审批环节过多、时限过长等,办事效率低下,特别是有的职能部门维护经济发展的意识不强,搞部门垄断,对园区实行以罚代收、随意检查、交叉检查等强制性行为,影响园区形象。再者工业园区不具有项目审批权、中层干部的任免权及人事管理权。
3、用地指标不足,制约项目落地。随着招商引资和改善环境等措施的落实,项目进入我园区的来势看好。由于目前用地政策是“先有项目,后批土地”的办法,使用地的时间弹性大大减弱,而市场又在不断变化,很容易错失良机。
4、配套资金不足,基础设施建设滞后。长期以来,莱州工业园区用于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主要由工业园区自筹解决,园区没有独立的财政支配权,用于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捉襟见肘,各项配套设施建设滞后于经济发展的步伐。
二、“十二五”形势展望。
(一)预期目标。
开拓创新,“十二五”期间一定是大有作为的五年,莱州工业园区的经济社会发展也会提升到一个新的更高的水平。
“十二五”期间,莱州工业园区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莱州市委“一二三七”总体工作思路,以推进“工业强市”和“城乡一体化”两大战略为带动,调整优化经济结构,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深入扩大对外开放,统筹发展社会事业,更加关注改善民生,努力保持园区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主要工作目标是:工业总产值增长13%,地方财政收入增长12%,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3%,实际到账外资增长8%,外贸进出口增长10%。
(二)工作措施。
1、抓好事关招商引资的环境建设项目,坚持滨海城建理念,坚持商业运作。重点抓好污水处理厂、园区道路开通硬化、人工湖、大型停车场、长途车站等项目,年内争取开通同舟路,硬化永祥路、徐永东路,建造永泰桥,整修平吴路。
导干部就是招商引资第一软环境的观念,诚信待商,以德招商。三是重点解决乱占乱建,美化城市环境。
3、财税工作再加强。无农不稳,无工不富,无商不活。我们按照安农、强工、兴商的思路,大办工业,办大工业,就是夯实财源的重要举措。抓住招商引资、大办工业、办大工业三个重点就是从根本上抓住了财源建设。只有如此,才会财源广进,才是治本之策。
4、加快推进改革,按照市场化、社会化、规范化原则,深化公共工程建设管理体制改革。也就是说,园区开发要建立政府引导、市场运作、多元投入的机制,组建具有法人资格的园区开发经营实体,进行企业化运作。
5、创新用人机制,优化人才结构。园区的竞争最终还是人才的竞争,要不断创新用人机制。要坚持“效率优先”原则和“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注重人才自我发展和价值实现。要在制度上创造公平竞争的用人环境,公平考核的评价标准。
6、努力创新招商引资方式。在继续采用过去行之有效的招商方式的同时,努力创新。开展产业链招商,园区应以主导产业为优势,努力做好产业资源的规划、整合、包装,积极采用专业化招商,针对招商对象,实行专业化招商。
面积;加大土地置换力度,对超过规定时限、批而未用的项目进行清理、调整和收回。(莱州工业园区宁晓辉)。
工业园区规划方案篇八
目前,我国北方城市的经济急剧程度依然偏低,产业布局相对零散。作为内陆经济开发区的河南省漯河市,也存在这样的问题。因此,建设集中化半独立式工业园区,遵循“项目导入服从于功能定位”的规划概念,对于完善城市工业布局,优化经济和产业结构,将产生重要影响。运用控制性详细规划手段对小城镇工业园区的发展进行宏观控制,有利于园区土地的合理开发利用,有利于规划仅设管理的规范化,从而推动小城镇经济的健康良性发展。
1.1规划范围。
漯河市工业园区位于漯河市铁东工业区漯周铁路以南,京珠高速路和黑河以西,其东南方是驻马店市,南邻,西临解放路。面积约1200万平方米。
1.2特殊的区位环境条件。
漯河市是河南省中部的一个重要地区,是中国内陆经济特区,著名的双汇工业园就位于其西北方向。该工业园区位于市郊,园区两侧是南外环路和绕城漯界高速公路,漯阜铁路提速工程扩建,漯河东站就在园区身旁,使园区能透过xx大道直达高速,透过铁路运输方便顺畅,提前进入中原陆路交通快速网,是源汇新一轮城市发展的重点区域,是中外客商和有识之士投资创业的理想宝地。
交通条件十分便利,具有很强的理解城市辐射潜力。整个用地高差起伏不大,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沙澧两河交汇于境内,水资源丰富且水质良好;气候温和、雨量适中、四季分明,属典型的暖温带季风性气候。具有良好的投资环境。
在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面前,一个区位优越交通便利的工业园区是漯河市工业发展和招商引资的重要之地这就决定了园区规划建设的现实性。该工业园区在构成必须规模后将成为中心城市整体经济发展,市域第二产业生产力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
1.3交通优势。
该工业园区具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交通发达,京广铁路纵贯南北,漯宝(丰)、漯阜(阳)铁路连接东西。京深公路(107国道)、京珠高速公路等交通干线纵横交错,公路密度居全省之首。
漯河市区内沙、澧河上已建成桥梁8座,新修和拓宽街道46条,绿化覆盖率达33%,是省级园林城市。市区建成国内一流的10万门程控电话及移动通讯网。
2.1协调统一、合理结合。
从可持续发展的高度,将发展生态工业与发挥区域比较优势、提高市场竞争力相结合,与引进高科技、提高经济质量相结合,与区域改造和产业结构调整相结合,与生态保护和区域环境综合整治相结合。
2.2可学布局、综合开发。
工业园区以发展一类、二类工业为主,接纳市区部分三类工业,规划合理布局工业、仓储、居住、服务、公共设施用地,协调健康的开发创造最高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及环境效益等综合效益。
2.3统一规划、分步建设。
规划充分注重实施的可操作性。在统一规划的前提下,适应市场经济规律的特点,规划有较强的弹性和应变力,有利于滚动开发,到达开发一片,建成一片,获效一片。
2.4生态环保,可持续发展。
漯河市是国家园林城市,该园区又是在漯河市大力提倡建立生态城市的大环境下诞生的,生态环保是其规划的一条重要指导思想,从选址、建设、及“三废”的排放,都应得到合理组织和处理。
根据区域发展背景和地段区位条件,该工业区规划坚持从现实出发变通创新追求特色空间结构的塑造和用地布局的完整,强调节约用地和基础设施的'合理投入,优化规划编制成果的指标体系,注重园区的生态和环境保护意识,以实现一个具有北方城市特色环境优美用地合理管理科学的现代工业园区。园区工业性质以一类工业为主。
规划原则为:
3.1与自然和谐共存原则:
园区应与区域自然生态系统相结合,持续尽可能多的生态功能。对于现有工业园区,按照可持续发展的要求进行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传统产业的技术改造,大幅度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污染物产生和对环境的压力。新建园区的选址应充分思考当地的生态环境容量,调整列入生态敏感区的工业企业,最大限度地降低园区对局地景观和水文背景、区域生态系统以及对全球环境造成的影响。
3.2生态效率原则:
在园区布局、基础设施、建筑物构造和工业过程中,应全面实施清洁生产。透过园区各企业和企业生产单元的清洁生产,尽可能降低本企业的资源消耗和废物产生;透过各企业或单元间的副产品交换,降低园区总的物耗、水耗和能耗;透过物料替代、工艺革新,减少有毒有害物质的使用和排放;在建筑材料、能源使用、产品和服务中,鼓励利用可再生资源和可重复利用资源。贯彻“减量第一”的最基本的要求,使园区各单元尽可能降低资源消耗和废物产生。
3.3生命周期原则:
要加强原材料入园前以及产品、废物出园后的生命周期管理,最大限度地降低产品全生命周期的环境影响。应鼓励生产和带给资源、能源消耗低的产品和服务;鼓励生产和带给对环境少害、无害和使用中安全的产品和服务;鼓励生产和带给能够再循环、再使用和进行安全处置的产品和服务。
3.4区域发展原则:
尽可能将园区与社区发展和地方特色经济相结合,将园区建设与区域生态环境综合整治相结合。要透过培训和教育计划、工业开发、住房建设、社区建设等,加强园区与社区间的联系。要将园区规划纳入当地的社会经济发展规划,并与区域环境保护规划方案相协调。
3.5高科技、高效益原则:
大力采用现代化生物技术、生态技术、节能技术、节水技术、再循环技术和信息技术,采纳国际上先进的生产过程管理和环境管理标准,要求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实现最佳平衡,实现“双赢”。
3.6软硬件并重原则:
硬件指具体工程项目(工业设施、基础设施、服务设施)的建设。软件包括园区环境管理体系的建立、信息支持系统的建设、优惠政策的制定等。园区建设务必突出关键工程项目,突出项目(企业)间工业生态链建设,以项目为基础。同时务必建立和完善软件建设,使园区得到健康、持续发展。
四、规划结构布局分析。
经过分析,构成本工业园区规划方案的基本构思,完成对道路系统、绿化系统、个项用地的总体布局、控制指标体系的规划设计。
4.1“线形发展,网络布局”的整体结构。
工业园是市场经济的产物,因此要尽可能贴合市场运作规律。横穿工业园的xx路和xx路为园区带给了与外界的主要交通联系,是主要的发展轴线。同时也使园区内部各个组团由比较均等的区位优势。在保证必须纵深建设的状况下,工业园区沿两条主干道成片状分布,有利于实现园区的阶段性建设和有机生长,有利于始终持续空间结构的完整和同一种类型的工业之间的联系。
为了高效利用土地,统一管线铺设,方便交通组织,在地形允许的状况下,尽量采用方格式布局。这样使得街廓和地块的形状比较规整,与街道的连接相对便利,而且相对区位的相同用途的地块在地价上差别较小,在经济上比较容易体现公平分配的原则,方便了土地的买卖、批租和开发利用,也有利于用地规划控制和规划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根据有关城市形态的研究,结合对中小型机械,食品加工等工业投资和发展规模调查,我们认为园区内部街廓尺度以300米—400米为宜,即道路间距约300米—400米。该尺度的街廓被进一步细分为若干地块时,能够适合一般投资的厂区建设规模,同时保证周边有便利的交通。如果在未来出现投资大户,能够部分地或全部地合并小地块,以满足使用要求。道飘过密,街廓太小,会正价基础设施的投入,造成不必要的浪费。道飘过稀,街廓过大,细分地块较大,不利于节约土地,也可能出现街廓内部的中央地块闲置,出现“死地块”现象。
4.2“四纵三横一斜,向东开放”的弹性发展。
由于xx路和xx路从中间穿过,园区用地被划分为四大块。既要保证交通安区和畅通,又要使得园区规划建设相对统一和完整,因此没,我们设计了“四纵三横一斜,向东开放”的弹性发展的模式,园区内道路规划充分思考多方面因素,采用方格网路形式。首先有贯空穿东西方向的主干道,再有联结南北方向的多路纵向干道,构成“一横多纵”的内部道路骨架,在此基础上,再修建多条次干道。此外,根据不同社区的大小和开发量,结合块地规划支路系统。园区内主干道,次干道,支路共同构成本园区的整体路网。
一般来讲,在城市整体规划中,针对城市发展的不可预测性,道路系统规划往往采取偏大值设计投资较大。然而,在本次工业园区的规划中,思考到园区向东发展,不宜在南北方向构成纵深发展,同时结合漯河市自身的经济实力,主干道宽度确定为48米,次干道宽度为36米,支路宽度为24米。
1、在功能分区方面,北侧办公为主,在与居住区结合的地段与增设一些商业综合服务性质的建筑,西段与东段增设商业综合性质如金融、邮电、餐饮建筑,全面提高用地全天侯的利用率,活跃该路段的生活气氛。
2、建筑层数与体量布局结合地段的特点,组合成具有必须规模和气势的建筑群,同时,在道路南侧适当布置穿插布置一些高层综合楼。
3、运用传统园林的借景与对景艺术手段,建筑平面布局疏密相间,使建筑的轮廓性与山形地势相结合;巧妙组织建筑空间的围合与渗透,使建筑群、道路轴景观、广场轴景观完美结合。同时,适当降低容积率和建筑密度,带给绿化率,充分反映园林城市的特点。
4、建筑性格充分反映时代性,文化性与地域性,表现新颖、庄重、大方的建筑风格,建筑布局尽量思考南北向布置,平面采用灵活相对规则形状,以满足办公建筑的使用要求。
5、在大道的艺术轮廓线处理上,构成以两端的几栋高层建筑为起点,中部的广场建筑群和绿化为艺术高潮、以十字路口为次高潮的艺术整体布局,从而创造疏密结合、高低错落、收放有致的空间效果。
6、在道路两侧拓宽成30米绿化带,并结合建筑布置一系列富有文化内涵的小主题园,以丰富历史文化底蕴。
7、巧妙组织绿化景观轴,使东西向的大道和中心广场的绿化、水景等相互渗透,与周围构成相互交织的绿色景观轴线。
4.3“适度集中,组团构成”的用地布局。
不同以往的工业园,漯河市工业园的道路最大限度地实现了“以人为本”的理念,个性设计了一条沿河景观路—xx路,对其精心营造,使其与广场、街头绿地、商业步行街、建筑群中休闲空间相联系,构成富搞笑味的人行系统。
园区按照市级工业区的标准进行设计规划,勾勒了高新技术用地、科研用地、一般工业用地、企业服务用地、绿化用地和公建用地的框架,整个布局显示了独立而不失整体,超前而不是冒进的特点,描绘了一个现代化工业园区的繁荣风貌,整个规划分近期方案和远期方案实施。
该工业园区思考到西北----东南风向,将有污染的二类工业规划在基地的西北方,并在其两侧用绿化带隔离,在污染小的一类工业区中设计绿化广场,商贸用地,教育用地,三产服务,为其下方的居住区的居民服务。整体上构成组团分布,再用地平衡的基础上,结合园区自然特点,在上风向的南方公共用地结合节点广场设计,以工业用地为主。充分利用区位优势,沿路适当布置商业服务设施,园区内部均匀设置公共停车场。在铁路沿线,靠近铁路站口附近,集中设置仓储用地。在沿河去,设计了滨河景观带,人们能够在此进行娱乐休闲等活动,体现园区“以人为本”的设计原则。
注重生态环境对工业园区建设尤为重要。栽种体规划布局上采取以二类工业绿化防护带、园区道路绿化、组团中心绿地、厂区绿化四部分组成种体的绿化系统,构成块状绿化,带状绿化和点状绿化,这样,就构成了“点线结合”的绿化系统。在街廓内部,结合地形设计的点状绿化,以及绿化广场和沿河景观带,构成由地形特色且节约土方的绿化景观环境。
城市广场是供市民交往。聚会。活动的空间。也是城市中相对宽敞的自由的积聚地,所以人们把它比喻为城市的“客厅”。作为一个具有十平方公里的工业园也理说应当有自己的“客厅”。本工业园的两个主要广场位于xx路和xx路的交叉口东南一隅。广场位置的布置主要思考到以下几点。
一:居住区位置的要素。
本着“以人为本”的原则,把广场布置到靠近居住区的位置并且把广场地性质定位为是休憩性质的广场,由于本工业园的居住区布置方式是集中式的布置,所以这就方便了本工业园的绝大多数市民。
二:公共建筑的要素:
xx路和xx的交叉口是本工业园公共建筑商业金融建筑最集中的地方,这就决定了广场不但是居民游览休憩地方,还是商家进行商业服务和政府进行文化宣传的场所,这就保证充分利用了广场。
三:作为工业园主要景观的要素:
广场不但有其自身的功能,它同时还是工业园的一大景观,是工业园的形象。xx路和xx的交叉口工业园人流和车流最多的地方,也是大部分到工业园去的人必经之地。
总之,广场位置的安排是广场功能。形象。环境充分结合的结果。
工业园区规划方案篇九
摘要:目前,我国北方城市的经济急剧程度依然偏低,产业布局相对零散。作为内陆经济开发区的河南省漯河市,也存在这样的问题。因此,建设集中化半独立式工业园区,遵循“项目导入服从于功能定位”的规划概念,对于完善城市工业布局,优化经济和产业结构,将产生重要影响。运用控制性详细规划手段对小城镇工业园区的发展进行宏观控制,有利于园区土地的合理开发利用,有利于规划仅设管理的规范化,从而推动小城镇经济的健康良性发展。
1.1、规划范围。
漯河市市铁东工业区漯周铁路以南,京珠高速路和黑河以西,其东南方是驻马店市,南邻,西临解放路。面积约1200万平方米。
1.2、特殊的区位环境条件。
漯河市是河南省中部的一个重要地区,是中国内陆经济特区,著名的双汇工业园就位于其西北方向。该工业园区位于市郊,园区两侧是南外环路和绕城漯界高速公路,漯阜铁路提速工程扩建,漯河东站就在园区身旁,使园区能透过xx大道直达高速,透过铁路运输方便顺畅,提前进入中原陆路交通快速网,是源汇新一轮城市发展的重点区域,是中外客商和有识之士投资创业的理想宝地。
交通条件十分便利,具有很强的理解城市辐射潜力。整个用地高差起伏不大,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沙澧两河交汇于境内,水资源丰富且水质良好;气候温和、雨量适中、四季分明,属典型的暖温带季风性气候。具有良好的投资环境。
在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面前,一个区位优越交通便利的工业园区是漯河市工业发展和招商引资的重要之地这就决定了园区规划建设的现实性。该工业园区在构成必须规模后将成为中心城市整体经济发展,市域第二产业生产力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
1.3、交通优势。
该工业园区具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交通发达,京广铁路纵贯南北,漯宝(丰)、漯阜(阳)铁路连接东西。京深公路(107国道)、京珠高速公路等交通干线纵横交错,公路密度居全省之首。漯河市区内沙、澧河上已建成桥梁8座,新修和拓宽街道46条,绿化覆盖率达33%,是省级园林城市。市区建成国内一流的10万门程控电话及移动通讯网。
2.1、协调统一、合理结合。
从可持续发展的高度,将发展生态工业与发挥区域比较优势、提高市场竞争力相结合,与引进高科技、提高经济质量相结合,与区域改造和产业结构调整相结合,与生态保护和区域环境综合整治相结合。
2.2、可学布局、综合开发。
工业园区以发展一类、二类工业为主,接纳市区部分三类工业,规划合理布局工业、仓储、居住、服务、公共设施用地,协调健康的开发创造最高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及环境效益等综合效益。
2.3、统一规划、分步建设。
规划充分注重实施的可操作性。在统一规划的前提下,适应市场经济规律的特点,规划有较强的弹性和应变力,有利于滚动开发,到达开发一片,建成一片,获效一片。
2.4生态环保,可持续发展。
漯河市是国家园林城市,该园区又是在漯河市大力提倡建立生态城市的大环境下诞生的,生态环保是其规划的一条重要指导思想,从选址、建设、及“三废”的排放,都应得到合理组织和处理。
根据区域发展背景和地段区位条件,该工业区规划坚持从现实出发变通创新追求特色空间结构的塑造和用地布局的完整,强调节约用地和基础设施的合理投入,优化规划编制成果的指标体系,注重园区的生态和环境保护意识,以实现一个具有北方城市特色环境优美用地合理管理科学的现代工业园区。园区工业性质以一类工业为主。
规划原则为:
3.1、与自然和谐共存原则:
园区应与区域自然生态系统相结合,持续尽可能多的生态功能。对于现有工业园区,按照可持续发展的要求进行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传统产业的技术改造,大幅度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污染物产生和对环境的压力。新建园区的选址应充分思考当地的生态环境容量,调整列入生态敏感区的工业企业,最大限度地降低园区对局地景观和水文背景、区域生态系统以及对全球环境造成的影响。
3.2、生态效率原则:
在园区布局、基础设施、建筑物构造和工业过程中,应全面实施清洁生产。透过园区各企业和企业生产单元的清洁生产,尽可能降低本企业的资源消耗和废物产生;透过各企业或单元间的副产品交换,降低园区总的物耗、水耗和能耗;透过物料替代、工艺革新,减少有毒有害物质的使用和排放;在建筑材料、能源使用、产品和服务中,鼓励利用可再生资源和可重复利用资源。贯彻“减量第一”的最基本的要求,使园区各单元尽可能降低资源消耗和废物产生。
3.3、生命周期原则:
要加强原材料入园前以及产品、废物出园后的生命周期管理,最大限度地降低产品全生命周期的环境影响。应鼓励生产和带给资源、能源消耗低的产品和服务;鼓励生产和带给对环境少害、无害和使用中安全的产品和服务;鼓励生产和带给能够再循环、再使用和进行安全处置的产品和服务。
3.4、区域发展原则:
尽可能将园区与社区发展和地方特色经济相结合,将园区建设与区域生态环境综合整治相结合。要透过培训和教育计划、工业开发、住房建设、社区建设等,加强园区与社区间的联系。要将园区规划纳入当地的社会经济发展规划,并与区域环境保护规划方案相协调。
3.5、高科技、高效益原则:
大力采用现代化生物技术、生态技术、节能技术、节水技术、再循环技术和信息技术,采纳国际上先进的生产过程管理和环境管理标准,要求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实现最佳平衡,实现“双赢”。
3.6、软硬件并重原则:
硬件指具体工程项目(工业设施、基础设施、服务设施)的建设。软件包括园区环境管理体系的建立、信息支持系统的建设、优惠政策的制定等。园区建设务必突出关键工程项目,突出项目(企业)间工业生态链建设,以项目为基础。同时务必建立和完善软件建设,使园区得到健康、持续发展。
四、规划结构布局分析。
经过分析,构成本工业园区规划方案的基本构思,完成对道路系统、绿化系统、个项用地的总体布局、控制指标体系的规划设计。
4.1、“线形发展,网络布局”的整体结构。
工业园是市场经济的产物,因此要尽可能贴合市场运作规律。横穿工业园的xx路和xx路为园区带给了与外界的主要交通联系,是主要的发展轴线。同时也使园区内部各个组团由比较均等的区位优势。在保证必须纵深建设的状况下,工业园区沿两条主干道成片状分布,有利于实现园区的阶段性建设和有机生长,有利于始终持续空间结构的完整和同一种类型的工业之间的联系。
为了高效利用土地,统一管线铺设,方便交通组织,在地形允许的状况下,尽量采用方格式布局。这样使得街廓和地块的形状比较规整,与街道的连接相对便利,而且相对区位的相同用途的地块在地价上差别较小,在经济上比较容易体现公平分配的原则,方便了土地的买卖、批租和开发利用,也有利于用地规划控制和规划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根据有关城市形态的研究,结合对中小型机械,食品加工等工业投资和发展规模调查,我们认为园区内部街廓尺度以300米—400米为宜,即道路间距约300米—400米。该尺度的街廓被进一步细分为若干地块时,能够适合一般投资的厂区建设规模,同时保证周边有便利的交通。如果在未来出现投资大户,能够部分地或全部地合并小地块,以满足使用要求。道飘过密,街廓太小,会正价基础设施的投入,造成不必要的浪费。道飘过稀,街廓过大,细分地块较大,不利于节约土地,也可能出现街廓内部的中央地块闲置,出现“死地块”现象。
4.2、“四纵三横一斜,向东开放”的弹性发展。
由于xx路和xx路从中间穿过,园区用地被划分为四大块。既要保证交通安区和畅通,又要使得园区规划建设相对统一和完整,因此没,我们设计了“四纵三横一斜,向东开放”的弹性发展的模式,园区内道路规划充分思考多方面因素,采用方格网路形式。首先有贯空穿东西方向的主干道,再有联结南北方向的多路纵向干道,构成“一横多纵”的内部道路骨架,在此基础上,再修建多条次干道。此外,根据不同社区的大小和开发量,结合块地规划支路系统。园区内主干道,次干道,支路共同构成本园区的整体路网。
一般来讲,在城市整体规划中,针对城市发展的不可预测性,道路系统规划往往采取偏大值设计,投资较大。然而,在本次工业园区的规划中,思考到园区向东发展,不宜在南北方向构成纵深发展,同时结合漯河市自身的经济实力,主干道宽度确定为48米,次干道宽度为36米,支路宽度为24米。
1、在功能分区方面,北侧办公为主,在与居住区结合的地段与增设一些商业综合服务性质的建筑,西段与东段增设商业综合性质如金融、邮电、餐饮建筑,全面提高用地全天侯的利用率,活跃该路段的生活气氛。
2、建筑层数与体量布局结合地段的特点,组合成具有必须规模和气势的建筑群,同时,在道路南侧适当布置穿插布置一些高层综合楼。
3、运用传统园林的借景与对景艺术手段,建筑平面布局疏密相间,使建筑的轮廓性与山形地势相结合;巧妙组织建筑空间的围合与渗透,使建筑群、道路轴景观、广场轴景观完美结合。同时,适当降低容积率和建筑密度,带给绿化率,充分反映园林城市的特点。
4、建筑性格充分反映时代性,文化性与地域性,表现新颖、庄重、大方的建筑风格,建筑布局尽量思考南北向布置,平面采用灵活相对规则形状,以满足办公建筑的使用要求。
5、在大道的艺术轮廓线处理上,构成以两端的几栋高层建筑为起点,中部的广场建筑群和绿化为艺术高潮、以十字路口为次高潮的艺术整体布局,从而创造疏密结合、高低错落、收放有致的空间效果。
6、在道路两侧拓宽成30米绿化带,并结合建筑布置一系列富有文化内涵的小主题园,以丰富历史文化底蕴。
7、巧妙组织绿化景观轴,使东西向的大道和中心广场的绿化、水景等相互渗透,与周围构成相互交织的绿色景观轴线。
4.3、“适度集中,组团构成”的用地布局。
不同以往的工业园,漯河市工业园的道路最大限度地实现了“以人为本”的理念,个性设计了一条沿河景观路—xx路,对其精心营造,使其与广场、街头绿地、商业步行街、建筑群中休闲空间相联系,构成富搞笑味的人行系统。
园区按照市级工业区的标准进行设计规划,勾勒了高新技术用地、科研用地、一般工业用地、企业服务用地、绿化用地和公建用地的框架,整个布局显示了独立而不失整体,超前而不是冒进的特点,描绘了一个现代化工业园区的繁荣风貌,整个规划分近期方案和远期方案实施。
该工业园区思考到西北----东南风向,将有污染的二类工业规划在基地的西北方,并在其两侧用绿化带隔离,在污染小的一类工业区中设计绿化广场,商贸用地,教育用地,三产服务,为其下方的居住区的居民服务。整体上构成组团分布,再用地平衡的基础上,结合园区自然特点,在上风向的南方公共用地结合节点广场设计,以工业用地为主。充分利用区位优势,沿路适当布置商业服务设施,园区内部均匀设置公共停车场。在铁路沿线,靠近铁路站口附近,集中设置仓储用地。在沿河去,设计了滨河景观带,人们能够在此进行娱乐休闲等活动,体现园区“以人为本”的设计原则。
注重生态环境对工业园区建设尤为重要。栽种体规划布局上采取以二类工业绿化防护带、园区道路绿化、组团中心绿地、厂区绿化四部分组成种体的绿化系统,构成块状绿化,带状绿化和点状绿化,这样,就构成了“点线结合”的绿化系统。在街廓内部,结合地形设计的点状绿化,以及绿化广场和沿河景观带,构成由地形特色且节约土方的绿化景观环境。
城市广场是供市民交往。聚会。活动的空间。也是城市中相对宽敞的自由的积聚地,所以人们把它比喻为城市的“客厅”。作为一个具有十平方公里的工业园也理说应当有自己的“客厅”。本工业园的两个主要广场位于xx路和xx路的交叉口东南一隅。广场位置的布置主要思考到以下几点。
一、居住区位置的要素。
本着“以人为本”的原则,把广场布置到靠近居住区的位置并且把广场地性质定位为是休憩性质的广场,由于本工业园的居住区布置方式是集中式的布置,所以这就方便了本工业园的绝大多数市民。
二、公共建筑的要素:
xx路和xx的交叉口是本工业园公共建筑商业金融建筑最集中的地方,这就决定了广场不但是居民游览休憩地方,还是商家进行商业服务和政府进行文化宣传的场所,这就保证充分利用了广场。
三、作为工业园主要景观的要素:
广场不但有其自身的功能,它同时还是工业园的一大景观,是工业园的形象。xx路和xx的交叉口工业园人流和车流最多的地方,也是大部分到工业园去的人必经之地。
总之,广场位置的安排是广场功能。形象。环境充分结合的结果。
广场内空间的安排则主要思考到广场规模。位置及性质。西边的广场是一个自由式的广场,它是市民休憩的地方,广场周围为绿化,给人一种回归自然的感觉。其内穿插有一条弯曲的河流,布置有花坛。桌椅。雕塑等小品,大大增强了广场的艺术效果。
东边的广场为一规则式的广场,地面主要为铺地,主要思考的其更接近公共建筑,这就为商家进行商业服务和政府进行文化宣传带给了一个场所。其内还布置有喷泉。桌椅。雕塑,它同时也是市民休息的场所。两个广场分别执行不同的功能,绿化广场为不规则状,为改善园区内的小气候和美化环境起到必须的作用。中心广场为规则状,临近居民区和主要公共建筑带给一个休闲娱乐健身场所。
道路详规说明。
工业区街道的界定工业区街道的界定,不象城市那样严格控制红线及退红线界定,但为了地下。地上基础设施工程管线的建设秩序,界定又是必要的。主要是根据车行道。人行道。绿化和地下设备工程管线--上水。下水,电力、电信、煤气、供热及备用路等来确定“红线”的宽度。在路面设计布置时,其界限往往是相互连接,在线性上并不那么平直。
工业区路由车行道,人行道、道路绿化、功能小品组成。由建筑和庭院绿化构成的“坊”来界定街道,同时,道路也界定各个“坊”,两者呈现互参状态。
社区道路设计,除了按功能、规范进行规划设计外,同时要为居民创造适宜的行为空间。
道路绿化,务必保证行道树的空间,他能改善交通环境,起到领域界定作用,加强了轴向感和识别性。绿化的设置,更加美化了道路空间,人行其中,是一种享受。
道路小区布局:
(1)路灯,起照明和美化街道作用;
(2)路面铺装,车行要道按国家标准修筑,人行道进行美术铺装;
(3)阻隔小品有围栏,车档等,起引导和限制租用;
(4)指示牌,其指示作用;
(5)垃圾箱,布置线性统一,整齐清洁;
(6)路旁小椅,体现了对人的关怀。
道路小品是功能性的,同时也是小美术品,给人以美感。其体量小巧,融于环境中。
道路的美,是其功能内在的美。路面、沿石、人行道、行道树、路灯,已经显现出轴向性、节奏的美;两旁绿地、院落、建筑,使街景更为丰富;道路小品的提示和点缀,使得街道又添色彩。
一般道路不放置欣赏品位的小品,以免影响人们行走的注意力,不够安全。在人行道旁辟出一块小绿地广场,布置坐椅、花池、花坛,让人们在此小憩,构成一块休闲交往空间,会很受欢迎。
xx路和xx路的设计是道路断面和平面设计的主要资料。这两条道路是工业园区同外界联系的主要交通线路。不仅仅要满足交通流的要求,同时它们的形象也是重中之重。
(一)道路性质。
xx路是同向工业园区的南北向主入口,道路两旁均为工业厂房。将它设计成生态性景观道路。xx路是工业园区的东西向主入口,且根据原有地形条件(道路南侧有一条水渠),将他设计成生态性和亲水性均有的道路。
(二)道路设计。
将xx路设计成八车道的主干道,道路总宽度为八十五米,首先满足交通的基本要求。然后在人行道外侧延伸出十五米的绿化带,增加道路的景观效果。满足工业园区形象上的需要,同时,也可作街边公园使用。xx路同样为八车道的主干道。道路总宽为八十二米,结合道路南侧的水渠,设计水景,北侧效仿xx路的设计。
(三)绿化设计。
道路中间隔断上以低矮植被绿化,同时,中间人工种植鲜花,以增加景观效果。道路旁绿化带注重竖向设计,从里到外,依次种植花草,灌木,乔木,高度逐渐增高。在灌木与乔木之间设立街边公园所必需的道路,休息区和必要的公共设施。xx路南侧,每隔二十米设一半圆形临水观景台,同时,为体现亲水性,道路与水渠之间绿化多为低矮植被和花草,使行人视线可直视水景,以增加空间上的广阔感,利于放松紧张的情绪。绿化设计的主题思想是自然与人工相结合,即能体现植物的自然生长的随意性与活泼性,又能体现绿化的整齐划一。
道路节点说明。
此节点位于xx大路的北端,是进入工业园的主要入口,同时也承载着进入工业园的大部分的交通量。从北向南看,其背景就是xx景观大道。道路是城市血液流动的通道,而道路的入口就像血液的交汇处,处理不好,就容易造成交通阻塞。此外,道路节点是城市观察者能够由此进入的具有战略好处的点。道路的流畅是一个城市高效有序发展的基础,是城市建设朝着人道化方向发展的关键所在。在工业园中的道路和道路节点就更为重要。为使其交通清晰、连贯,而且有条理,有助于工业园的意向组织,而不是尴尬,所以在设计上我主要关切以下几点:
1)是否能够高效率的运作。
2)是否与背景相协调,同时又能体现自己的特色。
3)是否能够突出工业园的概念。
4)是否能够处理好交叉口的关系。
基于以上的问题,我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分类地解决问题。
一、形式。
道路能够采用以下形式:1,十字加叉式。2,环行放射式。3,立交桥式。
此节点存在着以下几个问题:
1、据资料显示,道路节点北侧不远处是一条很重要的铁路线。(就其长远来看,就应在公路上架桥,然后让火车在桥上透过。)。
2、此工业园地形左窄右宽,所以不可避免地在设计上会在基地右侧穿插一些斜路。斜路的最终出口之一就延伸到了本节点。同时这条斜路也起着分散交通流的作用。
3、东西向的环城路由于地形的原因,与xx路相交构成了大约75°的角。
基于以上几点原因,此节点采用了环行放射式。工业园中的交通形式单一,主要是货运,但是去向复杂。另外,理论上来说,它的交通量很大,所以对道路节点的要求更多,更严格。采用环行放射式理论上能够很好的解决了以上几个问题。但是由于地形的特殊性,采用的环行放射式又不是传统上的规整形式,在工业园上方从东向西看,此节点很像一个“大”字,所以在美观上就不可避免受到影响。但从其长远的经济角度看,还是能够应用的。
二、宽度。
xx景观路根据工业园的交通流量及各部分的性质,规模和道路系统规划的要求设计成了宽50米,10车道,其中有2个自行车道,这条道作为主道。其他路设计成30米,6车道,其中有2个自行车道,作为辅助道路。以宽度的区别尽量把交通吸引到主干路来。因此,贯穿节点的道路南北宽50米,其他方向的道路宽30米。
三、布景。
此入口视觉比较开阔,但是形状不规则,所以布景上颇费心思。
很显然,工业园的主题是经济。那么,怎样将布景和工业园的主题联系起来那查阅的关于经济类的书籍之后,我总结了几点心得。其实,广告的影响人的方式有两种,一是印象,二是心理。其实,入口的布景就如同为工业园作广告一样。我选取了第二种方式,就是运用布景来影响投资人的心理决策。一般抉择人要有长远的经济目光,所做的决定也是也是大气的。因此,我认为景观不宜建得丰富复杂,就应简洁明了,雅致大气。另为,在这样的条件充分,规模巨大的背景下,人们也喜欢看大气的景观。毕竟,这不是广场,其作用是广场无法替代和比及的。
主入口从北向南看左边高于右边。所以,在左边人行道内立一个标牌以平衡两边的地势。标牌用有机玻璃制造,上面写上标语“相信选取”,突出了工业园的主题,同时,也不影响后面的景观。
另外,此景观设计采用了直径分别为200米,150米,100米三层环行道,其圆心为交叉口的中心,路宽为4米。同时,配有两组大型喷泉作为景观节点,使各条道路有机的结合起来。环行道路同时分担了中心节点的人流。这种设计同环行放散形的主道路设计结合起来,完全到达了其艺术效果和功用。这样的设计给人一种大气的感觉,能让人产生一种长远的发展目光。而细致的景观设计就不会产生这样的效果。交叉口的中心,设有一向径为10米的圆形绿化区,中心放置一个抽象的金属雕塑,给人一种很塌实的感觉。
工业园区规划方案篇十
改革开放以来,东城区凭借“天时、地利、人和”的优势,以及“敢为天下先”的精神,社会经济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在经济迅猛发展的背景下,作为经济发展的载体,东城区的工业园区建设应运而生,东城科技工业园、市郊工业园、外经工业园等园区相继建成,极大地推动了东城区的社会经济发展,加快了东城的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但是,随着时代的变迁,社会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变,这些依靠外延、粗放模式发展起来的园区,产业集聚不明显、建设规划不够科学、可持续发展能力不强、创新发展后劲乏力等先天不足也进一步显现。因此,进一步整合园区资源、加强园区管理、创新园区发展,已经成为东城社会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今后必然要走内涵、集约型的发展道路。
在这样的背景下,如何推动园区产业转型升级,促进资源整合和集约发展,探索园区经济运行机制,将是未来东城区政府工作的一个重要课题。因此,及时进行工业园区的调查研究工作,客观分析当前东城工业园区的现状及存在问题,借鉴国内先进产业园区的.招商及管理经验,科学地制定园区发展管理政策,以推动东城区工业园的可持续发展,将是一项高-瞻远瞩、未雨绸缪的工作。
二、调研任务
(一)调查研究对象
1、东城区三大园区(东城科技工业园、市郊工业园、外经工业园)及周边关联社区;
2、市内较具可比性的工业园区(如:横沥、寮步、长安等镇区管理较好的园区);
3、省内有其他代表性园区(如:广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南海经济开发区等);
4、国内有其他代表性园区(如:苏州工业园区、天津滨海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等)
(二)调查研究时间
调查研究时间:2015年1月—2015年6月。
三、研究内容
(一)园区的基本情况,包括土地物业、入驻企业、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情况;
(二)园区的管理、运营及招商的模式及政策;
(三)园区在管理、规划、招商等各个层面存在的问题;
(四)园区与周边社区的关联情况;
(五)根据园区的现状及存在问题,对比借鉴优秀园区的经验和做法,提供科学发展的政策建议。
四、调研重点
(1)掌握园区企业的基本情况,探索园区产业升级的可能性和可行性;
(2)把握园区管理现状及问题,就园区管理主体、管理模式层面提供解决方案;
(4)了解园区配套设施建设情况,深入思考配套设施的升级完善,以便与园区人才政策接轨。
五、工作计划
表1 项目工作计划
六、工作方法
1.运用经济、管理、统计等多学科基本理论与方法进行分析研究;
2.资料数据调查。通过线上、线下文献和资料查阅,整理和收集相关数据资料;
4.专家咨询。一方面,向园区专家了解园区发展状况;另一方面,就调研过程和结论征求专家意见,并进一步改善工作。
工业园区规划方案篇十一
1.1、规划范围。
漯河市市铁东工业区漯周铁路以南,京珠高速路和黑河以西,其东南方是驻马店市,南邻,西临解放路。面积约1200万平方米。
1.2、特殊的区位环境条件。
漯河市是河南省中部的一个重要地区,是中国内陆经济特区,著名的双汇工业园就位于其西北方向。该工业园区位于市郊,园区两侧是南外环路和绕城漯界高速公路,漯阜铁路提速工程扩建,漯河东站就在园区旁边,使园区能通过燕山大道直达高速,通过铁路运输方便顺畅,提前进入中原陆路交通快速网,是源汇新一轮城市发展的重点区域,是中外客商和有识之士投资创业的理想宝地。
交通条件十分便利,具有很强的接受城市辐射能力。整个用地高差起伏不大,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沙澧两河交汇于境内,水资源丰富且水质良好;气候温和、雨量适中、四季分明,属典型的暖温带季风性气候。具有良好的投资环境。
在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面前,一个区位优越交通便利的工业园区是漯河市工业发展和招商引资的重要之地这就决定了园区规划建设的现实性。该工业园区在形成一定规模后将成为中心城市整体经济发展,市域第二产业生产力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
1.3、交通优势。
该工业园区具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交通发达,京广铁路纵贯南北,漯宝(丰)、漯阜(阳)铁路连接东西。京深公路(107国道)、京珠高速公路等交通干线纵横交错,公路密度居全省之首。漯河市区内沙、澧河上已建成桥梁8座,新修和拓宽街道46条,绿化覆盖率达33%,是省级园林城市。市区建成国内一流的10万门程控电话及移动通讯网。
2.1、协调统一、合理结合。
从可持续发展的高度,将发展生态工业与发挥区域比较优势、提高市场竞争力相结合,与引进高科技、提高经济质量相结合,与区域改造和产业结构调整相结合,与生态保护和区域环境综合整治相结合。
2.2、可学布局、综合开发。
工业园区以发展一类、二类工业为主,接纳市区部分三类工业,规划合理布局工业、仓储、居住、服务、公共设施用地,协调健康的开发创造最高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及环境效益等综合效益。
2.3、统一规划、分步建设。
规划充分注重实施的可操作性。在统一规划的前提下,适应市场经济规律的特点,规划有较强的弹性和应变力,有利于滚动开发,达到开发一片,建成一片,获效一片。
2.4生态环保,可持续发展。
漯河市是国家园林城市,该园区又是在漯河市大力提倡创建生态城市的大环境下诞生的,生态环保是其规划的一条重要指导思想,从选址、建设、及“三废”的排放,都应得到合理组织和处理。
根据区域发展背景和地段区位条件,该工业区规划坚持从现实出发变通创新追求特色空间结构的塑造和用地布局的完整,强调节约用地和基础设施的合理投入,优化规划编制成果的指标体系,注重园区的生态和环境保护意识,以实现一个具有北方城市特色环境优美用地合理管理科学的现代工业园区。园区工业性质以一类工业为主。
规划原则为:
3.1、与自然和谐共存原则:
园区应与区域自然生态系统相结合,保持尽可能多的生态功能。对于现有工业园区,按照可持续发展的要求进行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传统产业的技术改造,大幅度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污染物产生和对环境的压力。新建园区的选址应充分考虑当地的生态环境容量,调整列入生态敏感区的工业企业,最大限度地降低园区对局地景观和水文背景、区域生态系统以及对全球环境造成的影响。
3.2、生态效率原则:
在园区布局、基础设施、建筑物构造和工业过程中,应全面实施清洁生产。通过园区各企业和企业生产单元的清洁生产,尽可能降低本企业的资源消耗和废物产生;通过各企业或单元间的副产品交换,降低园区总的物耗、水耗和能耗;通过物料替代、工艺革新,减少有毒有害物质的使用和排放;在建筑材料、能源使用、产品和服务中,鼓励利用可再生资源和可重复利用资源。贯彻“减量第一”的最基本的要求,使园区各单元尽可能降低资源消耗和废物产生。
3.3、生命周期原则:
要加强原材料入园前以及产品、废物出园后的生命周期管理,最大限度地降低产品全生命周期的环境影响。应鼓励生产和提供资源、能源消耗低的产品和服务;鼓励生产和提供对环境少害、无害和使用中安全的产品和服务;鼓励生产和提供可以再循环、再使用和进行安全处置的产品和服务。
3.4、区域发展原则:
尽可能将园区与社区发展和地方特色经济相结合,将园区建设与区域生态环境综合整治相结合。要通过培训和教育计划、工业开发、住房建设、社区建设等,加强园区与社区间的联系。要将园区规划纳入当地的社会经济发展规划,并与区域环境保护规划方案相协调。
3.5、高科技、高效益原则:
大力采用现代化生物技术、生态技术、节能技术、节水技术、再循环技术和信息技术,采纳国际上先进的生产过程管理和环境管理标准,要求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实现最佳平衡,实现“双赢”。
3.6、软硬件并重原则:
硬件指具体工程项目(工业设施、基础设施、服务设施)的建设。软件包括园区环境管理体系的建立、信息支持系统的建设、优惠政策的制定等。园区建设必须突出关键工程项目,突出项目(企业)间工业生态链建设,以项目为基础。同时必须建立和完善软件建设,使园区得到健康、持续发展。
四、【规划结构布局分析】。
经过分析,形成本工业园区规划方案的基本构思,完成对道路系统、绿化系统、个项用地的总体布局、控制指标体系的规划设计。
4.1、“线形发展,网络布局”的整体结构。
工业园是市场经济的产物,因此要尽可能符合市场运作规律。横穿工业园的东方红路和燕山路为园区提供了与外界的主要交通联系,是主要的发展轴线。同时也使园区内部各个组团由比较均等的区位优势。在保证一定纵深建设的情况下,工业园区沿两条主干道成片状分布,有利于实现园区的阶段性建设和有机生长,有利于始终保持空间结构的完整和同一种类型的工业之间的联系。
为了高效利用土地,统一管线铺设,方便交通组织,在地形允许的情况下,尽量采用方格式布局。这样使得街廓和地块的形状比较规整,与街道的连接相对便利,而且相对区位的相同用途的地块在地价上差别较小,在经济上比较容易体现公平分配的原则,方便了土地的买卖、批租和开发利用,也有利于用地规划控制和规划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根据有关城市形态的研究,结合对中小型机械,食品加工等工业投资和发展规模调查,我们认为园区内部街廓尺度以300米―400米为宜,即道路间距约300米―400米。该尺度的街廓被进一步细分为若干地块时,可以适合一般投资的厂区建设规模,同时保证周边有便利的交通。如果在未来出现投资大户,可以部分地或全部地合并小地块,以满足使用要求。道路过密,街廓太小,会正价基础设施的投入,造成不必要的浪费。道路过稀,街廓过大,细分地块较大,不利于节约土地,也可能出现街廓内部的中央地块闲置,出现“死地块”现象。
4.2、“四纵三横一斜,向东开放”的弹性发展。
由于燕山路和东方红路从中间穿过,园区用地被划分为四大块。既要保证交通安区和畅通,又要使得园区规划建设相对统一和完整,因此没,我们设计了“四纵三横一斜,向东开放”的弹性发展的模式,园区内道路规划充分考虑多方面因素,采用方格网路形式。首先有贯空穿东西方向的主干道,再有联结南北方向的多路纵向干道,形成“一横多纵”的内部道路骨架,在此基础上,再修建多条次干道。此外,根据不同社区的大小和开发量,结合块地规划支路系统。园区内主干道,次干道,支路共同形成本园区的整体路网。
一般来讲,在城市整体规划中,针对城市发展的不可预测性,道路系统规划往往采取偏大值设计,投资较大。然而,在本次工业园区的规划中,考虑到园区向东发展,不宜在南北方向形成纵深发展,同时结合漯河市自身的经济实力,主干道宽度确定为48米,次干道宽度为36米,支路宽度为24米。
1、在功能分区方面,北侧办公为主,在与居住区结合的地段与增设一些商业综合服务性质的建筑,西段与东段增设商业综合性质如金融、邮电、餐饮建筑,全面提高用地全天侯的利用率,活跃该路段的生活气氛。
2、建筑层数与体量布局结合地段的特点,组合成具有一定规模和气势的建筑群,同时,在道路南侧适当布置穿插布置一些高层综合楼。
3、运用传统园林的借景与对景艺术手段,建筑平面布局疏密相间,使建筑的轮廓性与山形地势相结合;巧妙组织建筑空间的围合与渗透,使建筑群、道路轴景观、广场轴景观完美结合。同时,适当降低容积率和建筑密度,提供绿化率,充分反映园林城市的特点。
4、建筑性格充分反映时代性,文化性与地域性,表现新颖、庄重、大方的建筑风格,建筑布局尽量考虑南北向布置,平面采用灵活相对规则形状,以满足办公建筑的使用要求。
5、在大道的艺术轮廓线处理上,形成以两端的几栋高层建筑为起点,中部的广场建筑群和绿化为艺术高潮、以十字路口为次高潮的艺术整体布局,从而创造疏密结合、高低错落、收放有致的空间效果。
6、在道路两侧拓宽成30米绿化带,并结合建筑布置一系列富有文化内涵的小主题园,以丰富历史文化底蕴。
7、巧妙组织绿化景观轴,使东西向的大道和中心广场的绿化、水景等相互渗透,与周围形成相互交织的绿色景观轴线。
4.3、“适度集中,组团构成”的用地布局。
不同以往的工业园,漯河市工业园的道路最大限度地实现了“以人为本”的理念,特别设计了一条沿河景观路―燕山路,对其精心营造,使其与广场、街头绿地、商业步行街、建筑群中休闲空间相联系,形成富有趣味的人行系统。
园区按照市级工业区的标准进行设计规划,勾勒了高新技术用地、科研用地、一般工业用地、企业服务用地、绿化用地和公建用地的框架,整个布局显示了独立而不失整体,超前而不是冒进的特点,描绘了一个现代化工业园区的繁荣风貌,整个规划分近期方案和远期方案实施。
该工业园区考虑到西北――东南风向,将有污染的二类工业规划在基地的西北方,并在其两侧用绿化带隔离,在污染小的一类工业区中设计绿化广场,商贸用地,教育用地,三产服务,为其下方的居住区的居民服务。整体上形成组团分布,再用地平衡的基础上,结合园区自然特点,在上风向的南方公共用地结合节点广场设计,以工业用地为主。充分利用区位优势,沿路适当布置商业服务设施,园区内部均匀设置公共停车场。在铁路沿线,靠近铁路站口附近,集中设置仓储用地。在沿河去,设计了滨河景观带,人们可以在此进行娱乐休闲等活动,体现园区“以人为本”的设计原则。
注重生态环境对工业园区建设尤为重要。栽种体规划布局上采取以二类工业绿化防护带、园区道路绿化、组团中心绿地、厂区绿化四部分组成种体的绿化系统,形成块状绿化,带状绿化和点状绿化,这样,就形成了“点线结合”的绿化系统。在街廓内部,结合地形设计的点状绿化,以及绿化广场和沿河景观带,形成由地形特色且节约土方的绿化景观环境。
城市广场是供市民交往。聚会。活动的空间。也是城市中相对宽敞的自由的积聚地,所以人们把它比喻为城市的“客厅”。作为一个具有十平方公里的工业园也理说应当有自己的“客厅”。本工业园的两个主要广场位于燕山路和东方红路的交叉口东南一隅。广场位置的布置主要考虑到以下几点。
一、居住区位置的要素。
本着“以人为本”的原则,把广场布置到靠近居住区的位置并且把广场地性质定位为是休憩性质的广场,由于本工业园的居住区布置方式是集中式的'布置,所以这就方便了本工业园的绝大多数市民。
二、公共建筑的要素:
燕山路和东方红的交叉口是本工业园公共建筑商业金融建筑最集中的地方,这就决定了广场不但是居民游览休憩地方,还是商家进行商业服务和政府进行文化宣传的场所,这就保证充分利用了广场。
三、作为工业园主要景观的要素:
广场不但有其自身的功能,它同时还是工业园的一大景观,是工业园的形象。燕山路和东方红的交叉口工业园人流和车流最多的地方,也是大部分到工业园去的人必经之地。
总之,广场位置的安排是广场功能。形象。环境充分结合的结果。
广场内空间的安排则主要考虑到广场规模。位置及性质。西边的广场是一个自由式的广场,它是市民休憩的地方,广场周围为绿化,给人一种回归自然的感觉。其内穿插有一条弯曲的河流,布置有花坛。桌椅。雕塑等小品,大大增强了广场的艺术效果。
东边的广场为一规则式的广场,地面主要为铺地,主要考虑的其更接近公共建筑,这就为商家进行商业服务和政府进行文化宣传提供了一个场所。其内还布置有喷泉。桌椅。雕塑,它同时也是市民休息的场所。两个广场分别执行不同的功能,绿化广场为不规则状,为改善园区内的小气候和美化环境起到一定的作用。中心广场为规则状,临近居民区和主要公共建筑提供一个休闲娱乐健身场所。
道路详规说明。
工业区街道的界定工业区街道的界定,不象城市那样严格控制红线及退红线界定,但为了地下。地上基础设施工程管线的建设秩序,界定又是必要的。主要是根据车行道。人行道。绿化和地下设备工程管线--上水。下水,电力、电信、煤气、供热及备用路等来确定“红线”的宽度。在路面设计布置时,其界限往往是相互连接,在线性上并不那么平直。
工业区路由车行道,人行道、道路绿化、功能小品组成。由建筑和庭院绿化构成的“坊”来界定街道,同时,道路也界定各个“坊”,两者呈现互参状态。
社区道路设计,除了按功能、规范进行规划设计外,同时要为居民创造适宜的行为空间。道路绿化,必须保证行道树的空间,他能改善交通环境,起到领域界定作用,加强了轴向感和识别性。绿化的设置,更加美化了道路空间,人行其中,是一种享受。
道路小区布局:
(1)路灯,起照明和美化街道作用;
(2)路面铺装,车行要道按国家标准修筑,人行道进行美术铺装;
(3)阻隔小品有围栏,车档等,起引导和限制租用;
(4)指示牌,其指示作用;
(5)垃圾箱,布置线性统一,整齐清洁;
(6)路旁小椅,体现了对人的关怀。
道路小品是功能性的,同时也是小美术品,给人以美感。其体量小巧,融于环境中。
道路的美,是其功能内在的美。路面、沿石、人行道、行道树、路灯,已经显现出轴向性、节奏的美;两旁绿地、院落、建筑,使街景更为丰富;道路小品的提示和点缀,使得街道又添色彩。
一般道路不放置欣赏品位的小品,以免影响人们行走的注意力,不够安全。在人行道旁辟出一块小绿地广场,布置坐椅、花池、花坛,让人们在此小憩,形成一块休闲交往空间,会很受欢迎。
燕山路和东方红路的设计是道路断面和平面设计的主要内容。这两条道路是工业园区同外界联系的主要交通线路。不仅要满足交通流的要求,同时它们的形象也是重中之重。
(一)道路性质。
燕山路是同向工业园区的南北向主入口,道路两旁均为工业厂房。将它设计成生态性景观道路。东方红路是工业园区的东西向主入口,且根据原有地形条件(道路南侧有一条水渠),将他设计成生态性和亲水性均有的道路。
(二)道路设计。
将燕山路设计成八车道的主干道,道路总宽度为八十五米,首先满足交通的基本要求。然后在人行道外侧延伸出十五米的绿化带,增加道路的景观效果。满足工业园区形象上的需要,同时,也可作街边公园使用。东方红路同样为八车道的主干道。道路总宽为八十二米,结合道路南侧的水渠,设计水景,北侧效仿燕山路的设计。
(三)绿化设计。
道路中间隔断上以低矮植被绿化,同时,中间人工种植鲜花,以增加景观效果。道路旁绿化带注重竖向设计,从里到外,依次种植花草,灌木,乔木,高度逐渐增高。在灌木与乔木之间设立街边公园所必需的道路,休息区和必要的公共设施。东方红路南侧,每隔二十米设一半圆形临水观景台,同时,为体现亲水性,道路与水渠之间绿化多为低矮植被和花草,使行人视线可直视水景,以增加空间上的广阔感,利于放松紧张的心情。绿化设计的主题思想是自然与人工相结合,即能体现植物的自然生长的随意性与活泼性,又能体现绿化的整齐划一。
道路节点说明。
此节点位于燕山大路的北端,是进入工业园的主要入口,同时也承载着进入工业园的大部分的交通量。从北向南看,其背景就是燕山景观大道。道路是城市血液流动的通道,而道路的入口就像血液的交汇处,处理不好,就容易造成交通阻塞。此外,道路节点是城市观察者能够由此进入的具有战略意义的点。道路的流畅是一个城市高效有序发展的基础,是城市建设朝着人道化方向发展的关键所在。在工业园中的道路和道路节点就更为重要。为使其交通清晰、连贯,而且有条理,有助于工业园的意向组织,而不是尴尬,所以在设计上我主要关切以下几点:
1)是否能够高效率的运作。
2)是否与背景相协调,同时又能体现自己的特色。
3)是否能够突出工业园的概念。
4)是否能够处理好交叉口的关系。
基于以上的问题,我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分类地解决问题。
一、形式。
道路可以采用以下形式:1、十字加叉式。2、环行放射式。3、立交桥式。
此节点存在着以下几个问题:
1、据资料显示,道路节点北侧不远处是一条很重要的铁路线。(就其长远来看,应该在公路上架桥,然后让火车在桥上通过。)。
2、此工业园地形左窄右宽,所以不可避免地在设计上会在基地右侧穿插一些斜路。斜路的最终出口之一就延伸到了本节点。同时这条斜路也起着分散交通流的作用。
3、东西向的环城路由于地形的原因,与燕山路相交形成了大约75°的角。
基于以上几点原因,此节点采用了环行放射式。工业园中的交通形式单一,主要是货运,但是去向复杂。另外,理论上来说,它的交通量很大,所以对道路节点的要求更多,更严格。采用环行放射式理论上能够很好的解决了以上几个问题。但是由于地形的特殊性,采用的环行放射式又不是传统上的规整形式,在工业园上方从东向西看,此节点很像一个“大”字,所以在美观上就不可避免受到影响。但从其长远的经济角度看,还是可以应用的。
二、宽度。
燕山景观路根据工业园的交通流量及各部分的性质,规模和道路系统规划的要求设计成了宽50米,10车道,其中有2个自行车道,这条道作为主道。其他路设计成30米,6车道,其中有2个自行车道,作为辅助道路。以宽度的区别尽量把交通吸引到主干路来。因此,贯穿节点的道路南北宽50米,其他方向的道路宽30米。
三、布景。
此入口视觉比较开阔,但是形状不规则,所以布景上颇费心思。
很显然,工业园的主题是经济。那么,怎样将布景和工业园的主题联系起来那查阅的关于经济类的书籍之后,我总结了几点心得。其实,广告的影响人的方式有两种,一是印象,二是心理。其实,入口的布景就如同为工业园作广告一样。我选择了第二种方式,就是运用布景来影响投资人的心理决策。一般抉择人要有长远的经济目光,所做的决定也是也是大气的。因此,我认为景观不宜建得丰富复杂,应该简洁明了,雅致大气。另为,在这样的条件充分,规模巨大的背景下,人们也喜欢看大气的景观。毕竟,这不是广场,其作用是广场无法替代和比及的。
主入口从北向南看左边高于右边。所以,在左边人行道内立一个标牌以平衡两边的地势。标牌用有机玻璃制造,上面写上标语“相信选择”,突出了工业园的主题,同时,也不影响后面的景观。
另外,此景观设计采用了直径分别为200米,150米,100米三层环行道,其圆心为交叉口的中心,路宽为4米。同时,配有两组大型喷泉作为景观节点,使各条道路有机的结合起来。环行道路同时分担了中心节点的人流。这种设计同环行放散形的主道路设计结合起来,完全到达了其艺术效果和功用。这样的设计给人一种大气的感觉,能让人产生一种长远的发展目光。而细致的景观设计就不会产生这样的效果。交叉口的中心,设有一直径为10米的圆形绿化区,中心放置一个抽象的金属雕塑,给人一种很塌实的感觉。
工业园区规划方案篇十二
为进一步推动园区爱国卫生工作深入开展,抓好春季爱国卫生月和公共卫生周活动,切实为企业发展营造良好的卫生环境,进一步提升园区人民群众的健康水平,特制定实施方案如下:
以开展春季爱国卫生月和公共卫生周活动为载体,深入开展环境卫生整治、除四害等活动,力争通过专项整治,使园区环境卫生有明显改观,达到“六无”的目标,无乱堆乱放、无私搭乱建、无非法摊群、无污泥积水、无白色飘浮物、无乱设广告、无暴露垃圾,全面提高城乡居民生活保健质量。。
这次春季爱国卫生月和公共卫生周活动时间从4月1日开始,至4月30日,活动分宣传发动、卫生整治、巩固成果、检查评比四个阶段。
通过召开爱国卫生工作会议、发放宣传单、刷写墙体标语、悬挂横幅标语等形式,向群众宣传卫生防病知识,引导广大群众提高自我防病意识、健康意识和防病能力,使城乡环境卫生整洁行动、爱国卫生月活动和省级卫生县城复审工作家喻户晓、深入人心,形成人人关心、支持、参与的良好氛围。
1、整治公共卫生。充分利用公共卫生周,广泛发动园区干群,全面开展园区公共场所环境整治。重点对园区公共场所、集贸市场的生活垃圾、建筑垃圾进行全面清除,疏通沟渠、铲除污泥。园区主干道环境卫生由园区公共事业管理所负责,各企业、各学校、各村要建立落实清扫保洁和门前三包制度。
2、整治街道秩序。一是整治占道经营,严禁街道摆摊设点、设店外店、店外灶以及马路市场等占道为市行为;二是整治市容,从严治理乱搭乱建、乱摆乱挂、乱写乱贴,拆除违规建筑,清除一切有损市容、村容的破败建筑,严禁有损市容形象的行为发生;三是整治交通,禁止车辆占道乱停乱放、尽快改善街道交通堵塞现象。
3、整治庭院卫生。采取开展居民卫生户评选活动,发动城乡居民打扫庭院和室内卫生,对院落、楼道、厕所、门窗、墙壁、桌椅等进行清扫清洗,达到地面、门面、桌面、墙面四面光。
4、开展春季灭鼠、灭蟑工作。园区各村、各企业、各学校及宾馆、网吧、舞厅、饮食服务行业、食品加工业等要坚持定期消杀和集中统一消杀相结合的病媒生物防治工作制度,指定专人负责,组织开展春季统一行动的灭鼠、灭蚊蝇活动。园区各单位于4月23日-25日到管委会领购灭鼠、灭蟑药饵,园区统一灭鼠时间为4月26日。
5、加强饮用水和食品卫生管理。园区管委会将派员协同食品药品监督局,按照《食品卫生法》的`要求,对园区“六小”行业的整治与规范管理,进一步加强食品卫生监督;同时,加强对居民和农村饮用水的水质卫生情况监测工作,及时掌握水质情况,让园区人民人人喝上卫生水。
1、完善设施。一是完善垃圾处理基本设施。园区各企业要内设垃圾箱、各道路设立垃圾中转站,同时尽快建设园区固体废物处理厂、垃圾填埋场。二是完善排水排污设施。园区将着力加快园区污水处理厂及污水管网的建设进程,力争2016年底投入使用。
2、建章立制。推进环境卫生法制化管理,组织城乡居民制订《环境卫生管理村规民约》规范卫生行为,努力使垃圾卫生、家畜圈养、排污排水、村容整治等卫生环境管理实现法制化、规范化和长效化。
3、完善机制。一是进一步建立健全爱国卫生组织;二是建立卫生工作责任制,实行领导负责制;三是制订环境卫生管理发展规划,努力将环境卫生工作纳入社会发展管理轨道。
(四)检查评比(4月27日一4月30日)
园区组织检评工作组,对各单位开展检查评比,评出前三名和后三名进行通报。
(一)要加强领导。本次活动园区党政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并安排1名得力干部抓落实。园区各单位要高度重视,安排专人负责,制订好活动计划,确保活动健康有序开展;同时要安排活动经费,广泛发动群众,扎实把活动引向深入。
(二)要广泛宣传。充分发挥舆-论导向作用,利用宣传栏、墙报、简报、会议等形式,大力宣传开展爱国卫生月和公共卫生周活动意义,大讲卫生与健康教育知识,力争通过宣传卫生环境促进人们身心健康,激发广大干群的爱国卫生活动积极性;同时要发挥新闻监督作用,一方面跟踪报道活动中的典型人和事,为活动深入开展推波助澜,另一方面要对卫生差的给予曝光、鞭策改进,努力通过舆-论宣传监督,促进活动轰轰烈烈开展,在园区掀起爱国卫生活动热潮。
(三)要落实责任。园区各企业、各村、各学校要制定和完善环境卫生制度,建立长效管理机制,将环境卫生整治与灭鼠、灭蟑活动结合起来,要把责任具体落实到人,实行动态管理,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对群众反映强烈的难点、热点问题,要组织力量,开展集中整治,跟踪问效,确保整改到位。
(四)要认真总结。开展春季爱国卫生活动是一次环境卫生整治突击活动,也是推动园区爱国卫生工作深入开展的第一战役,做好活动总结,对夺取全年工作胜利意义重大,园区管委会要对园区爱国卫生月和公共卫生月活动进行总结,对一批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将上报到县给予表彰。
开展爱国卫生运动 提高全民健康素质
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大力创造少患病环境
大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全民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大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全面防控甲型h1n1流感
动员起来,讲究卫生,减少疾病,提高群众健康水平
大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全面整治城乡环境卫生
开展爱国卫生运动,保障人民身体健康
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不断提高城乡整体卫生水平
整治城乡环境,共创清洁家园
大力搞好环境卫生,切实增强防病能力
自觉维护环境卫生,有效预防甲型h1n1流感的发生和流行
人人参与,净化环境,美化家园,预防传染性疾病
整治环境卫生,提升生活质量
重视卫生环境,构建和谐社会
爱国卫生,人人有责。
开展健康教育,普及卫生知识。
搞好环境卫生,保持市容整洁。
人人动手,清除卫生死角。
讲究卫生 摒弃陋习 预防传染性疾病
工业园区规划方案篇十三
第一章总论。
1.1项目名称及工作阶段。
项目名称:xx县生态工业园区。
1.2项目建设单位。
建设单位:xx县生态工业园区管理委员会。
1.3项目建设地点及规模。
建设地点:xx县咀头镇。
建设规模:园区占地2平方公里,建筑面积10万平方米。
1.4项目编制依据。
1、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县域工业园区发展的指导意见》。
2、《xx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
3、《xx县城总体规划》。
4、xx县委、县政府《关于加快发展县域经济的决定》。
1.5项目提出的背景及好处。
xx县位于秦岭西部,宝鸡市东南,横跨长江、黄河两大流域,北连关中,南通巴蜀,为川陕之要冲,地理位置优越。自然风光得天独厚,民情风俗既有关中风情,又具巴蜀特色。地形复杂多样:境内海拔在740—3767米之间,相对高差3027米,各类地貌毕备,山、川、河、谷兼有。气候独特多变:秦岭是我国南北气候分界线,县内气温差异显著,最高气温32.8℃,最低气温-25.5℃,年平均气温7.7℃,有“天然空调城”和“天然氧吧”之美誉,自古就有“山前桃花山后雪”之说,境内既有江南秀色,又有北国风光。“xx积雪六月天”更是著名的关中八景之一。交通通信便捷:县城咀头镇距宝鸡64公里,距西宝高速公路45公里。西安通往汉中的姜眉公路穿境而过,交通优势明显。在市委、市政府“率先发展,领跑关中”方针的指引下,近年来,县委、县政府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带领全县人民,依托资源搞开发,用心实施资源开发、工业兴县和开放带动战略,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得到迅速发展。实现国内生产总值9.03亿元;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0.12亿元,年均增长26%;财政收入完成2655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835元。
但从总体上讲,经济总量不大,产业规模化、集约化程度较低,加之由于受军事安全区、水生野生动物保护区、水源涵养区等诸多政策因素制约,经济社会事业发展缓慢,人民生活水平偏低。因此,县委、县政府审时度势,做出了加快发展步伐,壮大产业规模,大力整合资源,推进产业优化升级,突出产业结构调整,加快发展生态工业,培育新的产业集群等一系列重要举措,确定了“生态立县、工业强县、特色富县、依法治县”的宏伟目标。发展靠项目支撑,项目靠园区承载,因此,规划和建设xx县生态工业园区,推动全县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发展,将是当前和今后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任务。
1.6.1是贯彻落实“十七大”精神,建设生态礼貌的时代要求。
十七大首次把“建设生态礼貌”这一理念写进党的行动纲领,并强调要建设生态礼貌,基本构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循环经济构成较大规模,可再生能源比重显著上升。主要污染物排放得到有效控制,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生态礼貌观念在全社会牢固树立。建设生态礼貌,不仅仅对中国自身发展有深远的影响,也是中华民族应对全球日益严峻的生态环境问题做出的庄严承诺,更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历史任务和时代要求,为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指明了方向。建立生态工业园区,实此刻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不仅仅能加快全县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改善群众生产、生活环境,而且能迅速构成生态工业开发的“凹地”,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增加社会就业,提高群众生活质量和水平,促进全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1.6.2是推进全县经济社会突破发展的必由之路。
xx县属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地域广阔,人口稀少,群众居住分散,城镇化率偏低,县城规划建设滞后,现代化城市发展框架没有构成,经济发展的中心地位不明显,广大群众脱贫致富的难度较大。近年来,xx县认真贯彻科学发展观,坚持生态立县、工业强县的理念不动摇,牢固树立“无工县不强,无工民不富”的工业兴县理念,解放思想,超前思维,坚决摒弃军事禁区、水源保护地、自然保护区三大困扰,有选取地发展无污染或对环境影响较小的生态工业,使生态保护和工业发展并重。加大优势资源开发利用,加快将我县丰富的矿产、水能、生物和人力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力促县域工业跳跃式发展。因此,充分挖掘和发挥xx的优势生态资源与独特气候资源,建设生态工业园区,是加快广大农民脱贫致富步伐,推进县域经济社会突破发展的必由之路。
第二章园区建设的指导思想和规划原则。
2.1园区建设的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以富民强县为目标,以生态工业园区为平台,以项目建设为载体,不断调整产业结构、企业结构和产品结构,大力发展中小企业和非公有制经济,用心培育骨干企业,打造品牌产品,加快构成以区域特色产业为支撑,资源开发型、加工型、劳动密集型产业协调并进的县域工业发展新格局,促进县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根据园区建设指导思想,规划和建设生态工业园区应遵循以下原则:
一是坚持“特、精、优、美”的建设原则。工业园区规划要遵循突出特色、因地制宜、科学前瞻、特色鲜明、全方位规划的原则,充分挖掘资源优势,突出生态主题,在“特、精、优、美”上做文章,打造西部生态工业名县品牌。
二是坚持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并重的原则。在生态工业园区建设过程中,既要注重经济和社会效益,又要合理利用资源,注重生态效益,加强生态资源保护,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三是坚持近期目标和远期目标相结合的原则。园区发展要制定科学合理的近期目标和远期目标,规划建设要把实现经济社会事业突破发展的近期目标与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长远目标有机结合起来,近期目标服从并服务于远期目标,做到“一张蓝图干到底”,增强园区建设工作的严肃性和持续性,透过各个近期目标的逐步实现,最终实现远期发展目标。
四是坚持统筹规划和可持续发展相结合的原则。生态工业园区的规划建设,要坚持高标准、新理念和可持续发展要求,应将园区选址、产业布局、功能定位及失地农民安置等问题统筹规划,做到“短效”与“长效”相结合,经济发展与解决民生问题相结合,实现可持续发展。
五是坚持节约土地与合理利用相结合的原则。项目建设过程中,要科学设计,合理规划,做到土地节约与利用有机统一。
六是坚持园区总体规划与部门规划相协调的原则。编制生态工业园区总体规划时,要与建设、交通、水利、通讯等部门规划相衔接,做到统一规划,分步实施,有序建设。
七是坚持政府主导与企业自主开发相结合的原则。政府要制定和落实园区建设优惠政策,改善相关配套设施,注重园区管理体制、经营策略和园区文化方面的策划工作,进行体制、机制和观念创新,为园区开发建设创造良好条件。园区经营项目由企业自主开发建设、自主经营管理,保障企业以法获取经营收益。
3.1园区产业定位。
规划建设xx县生态工业园区是县委、县政府深入贯彻“十七大”精神,准确把握时代发展的新趋势和新动向,在科学深入分析论证县情实际的基础上做出的一项重大科学决策。园区建设要重点突出秦岭山区生态特色,把生态工业发展作为主导产业,把园区打造成为推动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产业聚集地、生产要素的整合地和招商引资的重要平台。
园区根据本地资源优势,打造四个功能区,即特色农产品加工区、产业配套加工区、水电产业开发区和商务休闲服务区。
3.2园区选址。
根据对xx县生态工业园区的产业定位,县委、县政府在充分调研、反复论证的基础上,将生态工业园区地址选在生态资源优势和开发潜力巨大的xx县咀头镇大沟塬。具体位置是:以xx县京龙钨钼科技有限职责公司为中心,东至太洋公路,西至咀头镇大沟塬村,南至鳌山脚下,北至龟川河,总面积2平方公里。姜眉公路、太洋公路、凤太公路穿境而过,地势开阔平坦,土地肥沃,生态环境优美,发展空间较大,水、电、路、通讯、供气等配套设施建设难度小,人力资源丰富,具备发展生态工业的客观条件。
根据产业定位、地理位置和资源特点,园区划分四个功能区,即:特色农产品加工区、产业配套加工区、水电产业开发区和商务休闲服务区。
特色农产品加工区:充分发挥xx县“xx山”牌绿色蔬菜品牌优势,建设绿色无公害蔬菜、山野菜深加工和农产品加工基地;依托全县丰富的中药材资源,建设中药材加工基地,打响“xx山”药谷品牌。
产业配套加工区:依托资源和交通优势,以承接东部产业转移为重点,用心引进新能源、新材料加工企业,建设配套产业加工基地,为西安、宝鸡等大企业、大集团带给配套设施。
水电产业开发区:充分利用水力资源进行梯级开发,建设水力发电站,辐射带动水河、黄牛河、石头河等流域水电开发产业发展壮大;加快开发利用风能资源,建设风力发电厂。
商务休闲服务区:突出生态休闲产业优势,用心引进生态旅游、避暑度假等项目,建设酒店、别墅及附属娱乐设施,在为园区生产生活带给服务的同时,大力发展休闲产业。
透过建设xx县生态工业园区,可有效带动全县现代农业、生态休闲和第三产业的快速发展,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
第四章园区发展目标。
4.1近期发展目标。
xx县生态工业园区到20实现技工贸收入6.1亿元,gdp完成3.79亿元,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39亿元,招商引资完成6亿元,到位资金1.5亿元,实现税收950万元。到实现技工贸收入10.2亿元,gdp完成6.3亿元,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亿元,招商引资完成10亿元,到位资金4亿元,实现税收3100万元。园区的经济总量占到全县经济总量的80%以上。
4.2远期发展目标。
到实现技工贸收入12.1亿元,gdp完成9.4亿元,招商引资完成11亿元,到位资金4.3亿元,实现税收5200万元。园区的经济总量占到全县经济总量的90%以上。
第五章可行性分析。
5.1市场需求分析。
xx县域经济正处于高速发展的起步阶段,新一轮西部大开发和《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的全面实施,为我们加快发展带给了难得的历史机遇。在中央、省市进一步增强环保、节能工业技改项目支持,加大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扶持的政策指引下,我县新一轮生态工业投资开发热潮已经到来。全县上下“大招商、招大商”的局面已经构成,招商引资和重点工业项目建设呈现规模大、层次高的趋势,生态工业的快速发展与我县基础设施薄弱、服务功能滞后、工业企业聚集度不高、科技含量低的矛盾日益突出,开发建设xx县生态工业园区能够及时弥补这些不足,解决这些矛盾,也可满足经济发展对园区各项功能设施的进一步需求,贴合xx县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市场风险较低。
5.2政策环境分析。
xx县建设生态工业园区贴合省政府《关于加快推进县域工业园区发展的指导意见》和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快工业强市建设在西部率先实现工业化的意见》精神;贴合《xx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xx县城总体规划》和《xx县生态工业园区建设工作实施方案》;贴合“产业向园区集中,人口向城镇集中、土地向规模化经营集中”的发展趋势,是农民进城,实现“三化”的需要,是用科学发展观指导经济建设的具体体现,个性是与国家土地政策、产业政策、环境政策、军事安全区等刚性政策不抵触,政策风险较小。
5.3环境影响分析。
(一)影响因素。
xx县生态工业园区建成后对周边环境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1、生活污水。
本项目建成后主要是生活污水。加工生产环节产生的废水量十分有限。
2、噪声。
本项目噪声主要来自交通、锅炉房、空调机房、餐厅厨房等。
3、废气。
本项目废气主要有运输车辆尾气、餐厅厨房油烟和锅炉废气。
4、固体废弃物。
本项目固体废弃物主要来源于生活垃圾、丢弃的运输包装物等。
(二)防治措施。
本项目执行防治污染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的“三同时”制度;采取防治结合、以防为主的方针政策;严格按照国家环保标准、设计规范进行设计,污染治理效果要到达国家水源涵养地排放标准。
1、污水。
项目建成后,实行雨、污分流,雨水经雨水管网排入道路排水系统;生活污水、清洗用水和工业污水经处理达标后排放。
2、噪声。
在设备选型时首先思考低噪声节能设备,并采取减震装置,对噪音房间隔音封闭、设消音器等防噪措施。
3、废气。
运行过程中应对运输车辆做定期检查保养,避免产生超标尾气;对尾气严重超标车辆及时送修或做其它处理。餐厅油烟应使用滤油罩过滤油污,回收处理,并将油烟外排。锅炉要选用节能环保型锅炉,使用清洁燃料并加装除尘装置,减少粉尘及有害成分外排,排放到达国家规定的标准。
4、固体废弃物及废渣。
项目实施后产生的废气、废料、包装物和生活垃圾统一收集、分类堆放,及时清运,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此外,根据本项目的特点,充分利用建筑物、道路两旁及河道、空闲地进行植树种草。透过美化环境,创造和谐的生态生活环境。
5.4效益分析。
xx县生态工业园区建成后,可促进全县经济社会事业快速发展,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带动交通运输、房地产、服务业以及文化、教育、体育、卫生等相关产业快速发展,全面提高我县经济总体实力。
微观上能够提高企业管理水平,满足企业管理和发展的迫切需求,降低企业产品的成本,提高企业经营效益。
社会效益方面,可加快全县城市化建设步伐,降低城市管理成本,强化城市功能,增加社会就业,改善投资发展环境和人居环境,增强经济发展活力和动力,提高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心目中的地位,实现社会和谐发展目标。
从比较效益角度分析,建设生态产业园区贴合经济发展的总体趋势,投资风险低,见效快,回报率高,是一个发展潜力巨大的朝阳产业和投资热点。
结论:根据以上分析论证,县委、县政府做出建设xx县生态工业园区的决定,思路正确,切合实际,条件充分,时机成熟,建设工作可行。
第六章保障措施。
6.1园区开发模式。
xx县生态工业园区是一个规模较大、功能齐全的综合性园区,根据我县实际及市场经济规律,园区建设拟采用政府规划,企业主导的模式。首先由政府对园区进行统一规划,统筹安排园区用地,配套建设基础设施,搭建信息平台,制定优惠政策,为园区建设创造良好条件。其次,透过招商引资、融资等途径,由企业自主开发建设,这种模式有利于园区科学合理布局,节约土地资源,保护生态环境;有利于加强对园区开发建设的管理工作;有利于解决园区开发建设的资金不足和经营风险。
6.2园区管理模式。
园区要实行封闭式管理,政府各职能部门的行政管理和行政执法一律透过园区管委会实施,不能搞多头管理和多头执法。
要加大宣传力度,充分调动政府各级、社会各界支持和参与园区建设工作的用心性和主动性,构成工作合力,推动园区建设工作顺利实施。具体建设任务要进行细化分解,由各职能部门承担规划、设计和建设工作任务。
园区经营要按照市场经济规律,实行开放式运行,坚持“谁投资、谁经营、谁收益”的原则,由业主自主管理,合法经营,自负盈亏。
6.3园区管理体制。
园区的开发管理体制应按照政府主导、企业化运作的模式设定。
1、成立xx县生态工业园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由县委主要领导任顾问,县政府主要领导担任组长,县人大、政府、政协分管领导任副组长,县委、县政府职能部门及相关乡镇主要负责人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县工业商务和信息化局。
2、成立xx县生态工业园区管理委员会,由分管副县长兼任管委会主任,副主任由职能部门主要负责人兼任,管委会与县工业商务和信息化局合署办公,下设产业招商部、规划建设部、综合事务部。工作人员暂按20人编制。管委会是县委、县政府派出的工作机构,按副县级配置,独立行使县委、县政府对园区的日常管理职能。具体职责是:编制详细规划、制定优惠政策、招商引资、管理、协调服务和园区配套设施建设。管委会实行民主集中制基础上的行政首长负责制。
3、将xx县鑫源投资有限职责公司作为园区独立的法人实体划归园区管理。公司是园区规划范围内城市基础设施和公用设施投资建设和管理的主体,承担园区的开发建设和经营管理职责,负责园区建设项目的投资和融资、项目的开发建设、园区的经营管理。负责园区内国有资产的经营、管理,保证国有资产的安全和保值增值;负责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所需资金的组织、筹集和融资。投资公司实行董事会领导下的总经理负责制。
6.4园区配套政策。
园区开发建设需要制定一套完整的管理办法和政策规定,主要包括:
1、产业政策:以稀有金属加工以及绿色农产品、矿产、生物、水能资源加工和开发为主,兼有生活服务、生态观光、生态农业、名贵物种驯化繁育等产业。坚决限制高耗能、高污染、高排放项目入园。
2、土地政策:在贴合土地利用整体规划和土地管理法规的前提下,优先供应产业对路、投资强度大、产业关联度高、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好的项目用地。供应价格上区别对待,做到既不违反土地政策,又能保证项目建设用地需求。
3、税收优惠政策:入园企业缴纳所得税5年内实行先征后奖,前两年按其缴纳所得税额(留县部分)的50%给予奖励,后三年按其缴纳所得税额(留县部分)的30%给予奖励。(具体政策和实施办法由财税部门制定)。
4、投融资政策:设立园区科技创新基金,县财政每年列支50万元扶持园区建设和科技创新;用心争取国家、省、市项目资金,大力扶持园区项目建设;金融机构要切实落实对入园企业的信贷扶持政策,鼓励、支持入园企业发展,壮大园区经济实力。
5、失地农民安置及城中村改造政策:保护失地农民的合法权益,保证园区开发建设在和谐的氛围中进行。(由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负责实施)。
6、入园项目挂牌保护政策:园区重大建设项目实行挂牌保护,严禁乱摊派、乱收费、乱罚款和一切侵犯企业合法权益的行为,切实保护投资者的利益;凡涉及企业合法权益的一切投诉,由园区管委会协调解决;凡阻碍、破坏投资者进行正常建设和生产经营活动的行为,由园区管委会调处,情节严重的,由公安司法机关依法查处。
7、人力资源开发政策:大力培养和吸纳一批通晓经济、金融、技术和企业管理知识的高素质人才,参与园区开发建设;招聘一批专业对口、职责心强的大学生进入园区管委会,加强管委会人才队伍建设。
第七章园区开发建设的若干问题。
7.1强有力的组织领导是园区开发建设的重要保证。
规划和建设xx县生态工业园区是县委、县政府的重大决策,是关系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举措,不仅仅涉及全县经济发展布局、产业结构和发展方向的调整,而且对人们的思想认识和惯性思维提出了新的挑战。为此,全县上下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提高认识,凝聚力量,加快生态产业园区的开发和建设。要不断加大宣传力度,及时统一广大干部群众的思想,提高对建设生态产业园区必要性、重要性的认识,为园区建设顺利实施打下坚实的基础。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为建设生态产业园区带给组织保证。园区建设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和社会工程,涉及到许多部门权利和利益,协调管理工作复杂,因此,坚强有力的组织领导是园区开发建设的重要保证。
7.2科学合理的规划是园区开发建设的基础。
实践证明经济发展中的“村村点火、户户冒烟、分散布局、各自为政”的发展模式弊端较多,既不贴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也不贴合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因此在园区开发建设中必须要注重规划的编制和审定。本项目拟选取由全国著名的规划设计单位对园区进行规划设计,聘请省内外著名的专家学者对规划进行评议审定。规划审定后,要严格按规划进行建设,避免园区建设的盲目性和随意性。
7.3灵活高效的经营是园区开发的关键。
xx县生态工业园区是以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的重要经济项目,园区投入由于受地方财力不足的制约,资金投入成为园区建设的瓶颈。解决途径有两个:一是透过经营园区取得园区开发建设资金,即透过经营园区的土地和公用设施筹集建设资金;二是一般经营性项目透过招商引资,吸引社会资金投资建设。因此,科学的策划、灵活的经营、成功的招商是园区开发建设成败的关键。园区管理机构要将园区的经营策划提高到战略的高度,深入市场调研,制定灵活合理的经营策略,并做好争资招商项目包装策划工作。
7.4体制和机制创新是园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工业园区发展一般分为起步建设阶段(搭台期)和发展壮大阶段(经营期)。起步阶段前期投入大,制约因素多,投资收益率低,建设难度大,是园区建设的关键环节。为了顺利实施我县生态工业园区建设工作,要努力推进体制和机制创新,为实现园区可持续发展带给重要保障。
一是结合县情实际,大力实施机制创新,推行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确保园区建设和经营管理贴合现代经济社会发展要求。
二是要用心推行体制创新,在园区规划建设阶段,要充分发挥政府主导作用,把规划建设、招商引资、土地开发利用、基础设施配套作为重点工作,确保园区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效能管理。在园区发展壮大阶段,要切实转变政府职能,充分发挥宏观调控和协调服务作用,把优化投资发展环境、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发展社会公益事业作为工作重点,确保县域经济社会和谐发展。
三是要加强部门协作,在园区规划建设阶段,要突破“部门利益至上”和“条块分割”等体制现状,要按照“各负其责、各尽其力、各记其功”的原则,调动各职能部门紧密协作,全力支持园区规划和建设工作。在园区发展壮大阶段,公检法司及社会事务管理部门要重点保护和支持园区经营管理工作,为园区发展壮大和产业升级创造良好环境。
7.5园区开发步骤。
为了确保园区建设工作顺利实施,在客观分析、充分讨论的基础上,制定以下园区开发步骤:
1、3月30日前成立xx县生态工业园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和xx县生态工业园区管理委员会。
2、204月30日前完成xx县生态工业园区申报和立项工作。
3、年6月30日前完成园区整体规划,由管委会负责编制《xx县生态工业园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由各职能部门负责编制功能区发展规划。
4、2011年10月30日前完成园区设计,启动宝钛集团稀有金属加工、宝鸡京龙钨钼科技公司扩建等项目建设。
5、适时启动功能区相应项目建设。
工业园区规划方案篇十四
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市委、市政府确立的建设“园林式园区、花园式工厂”的工作思路,从发展循环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高度,将创建花园式工厂与发展生态化工业相结合,与引进高新技术相结合,与生态环境保护相结合,与发展循环经济相结合,培育和谐发展能力,改善综合配套环境,促使园区向园林化的方向规范有序地发展。
二、建设原则。
(一)统筹规划原则。结合园区的总体规划、环评报告、产业定位、企业特点和环境条件,充分考虑企业与园区可持续发展的需要,以制定的《____工业园区景观规划》为基础,为入园企业设计效果图提供参考,做到厂区内外统筹兼顾,景观协调悦目。
(二)社会参与原则。硬件环境建设要做到“三个突出”:突出政府指导、社会参与和企业投资为主、园区统筹监管的建设模式;突出企业绿化美化、环境保护项目的实施;突出园区配套景观工程项目实施。同时加强软环境建设,包括构建园区生态环境管理体系、能源和水综合利用协调服务体系,推行企业清洁化生产。
三、园林化园区总体目标。
到2010年年底,建成花园式工厂数量达到园区企业总数的50%,企业总体绿化率达到25%以上(新建企业当年绿化率达到10%),企业环评通过率占总数的65%,基本完成嘉东、嘉北、双泉工业园的绿化景观工程,进一步转变园区的开发建设和管理服务模式,大幅降低园区单位产出的资源消耗和废物排放,实现园区整体生态环境和经济发展水平的全面提升。
四、花园式工厂建设标准。
(一)企业重视绿化工作,有年度及阶段性规划,企业领导层及职工对绿化工作态度积极,按照规划投入资金有保障。
(二)绿地规划面积占单位用地面积的比率达到25%以上;绿化完成面积占绿地规划面积的比率达到100%。
(三)厂区苗木栽种不少于具体要求中的数量;乔、灌、花、草相结合,达到三季有花,四季常绿;绿化养护管理到位,厂容整洁,花草树木生长繁茂,景观和绿荫效果俱佳。
(四)按照方案要求完成厂区周边硬化及透空围栏建设,厂区建筑物外墙粉刷色彩协调统一;同时做好厂区及周边环境整治,做到环境干净整洁,不留死角,不堆垃圾。
(五)按照生产工艺流程,合理布局厂房及辅助设施,重视仓储用房建设,做到厂区原料、成品入库,不露天堆放。
五、具体要求。
(一)生态环境建设。
1、企业厂区绿化。(1)各企业厂区种植乔木、灌木、花卉的总数,按规划面积大小,绿化水平达到以下指标:在1万平方米以下的,不少于200株;1万平方米(含1万平方米)—3万平方米的,不少于400株;3平方米(含3万平方米)—8万平方米的,不少于600株;8万平方米及以上的,不少于2000株;厂区总体绿化率不低于25%。(2)各企业绿化区域灌溉采用滴灌或喷灌方式,达到节水目的。(3)各企业可参考以下绿化模式:厂区道路两侧间隔种植乔木和长青灌木,并种植花卉对地表进行覆盖;专用绿化区域种植灌木或花卉植物;围墙内侧种植树冠高大的乔木,并用攀援植物进行垂直绿化;办公区周边种植花卉或草坪,室内摆放盆栽花卉。
2、企业厂区及周边硬化。(1)各企业厂区内露天场地(除绿化用地外),由企业自行实施硬化,总体达到覆盖全面、统一美观的效果。(2)各企业厂区围墙外侧至园区道路绿化带之间区域的硬化工作由企业投资实施,硬化方式按照具体情况由园区办统一规定。
3、透空围墙建设。(1)沿道路有围墙的企业,新建的必须建设透空式围墙,已建成封闭式围墙的要进行改造,达到开墙透绿,绿化共享的目的;因生产因素确需挡土墙且已经建成的,在围墙内种植攀援植物进行立体绿化。(2)各企业建设或改造后的透空围墙,需与周边已建成的透空围墙协调一致。
4、厂区及房屋建设。(1)企业准备建设未进行设计的,在设计阶段必须与园区办沟通衔接,设计方案参考园区办编制的《____工业园区绿地景观规划》,做到单体建筑与整体规划设计的和谐统一。(2)已完成设计的,开工前必须将厂区及建筑物效果图报送市规划局和园区办进行审核。(3)厂区房屋除办公、生活用房外,生产用房要求建设标准化厂房(钢结构彩板,白墙蓝顶)。(4)2008年7月30日以前已动工的,参照《____工业园区绿地景观规划》进行外部装修。
5、选烧焦类、制造加工类、食品加工类企业相关建设要求见附件。
6、园区公共区域绿化美化。(1)园区内预留的专用绿化区域,按照《____工业园区绿地景观规划》设计的方案,突出绿网结构、组团隔离、绿线控制和节点景观,由园区办分年度组织实施绿化及美化建设;各种零星空地,按照节约成本、由点到面、逐步推进的思路,结合重点绿化景观工程的实施逐年完善。(2)按照《____工业园区绿地景观规划》设计的绿化结构和目标,重点实施嘉东工业园创业大道和金港路、嘉北不锈钢产业园及双泉工业园部分道路和区域的绿化,基本构筑园区绿地系统框架,总体上形成布局合理、景观雅致的优美环境。
(二)环境保护。
1、新建企业必须在入园建设前完成项目建设环境影响评价,严格执行环保“三同时”制度;已建成的企业在2008年年底前补充完善环评手续,加强环保设施建设、改造、使用力度,加大污染防治力度。
2、各企业在厂区内必须安装废水净化设备,中水回收用于绿化,实现水的循环利用;工业废渣实现梯级利用,气体、烟尘经回收利用后排放必须达标。
3、各企业产生的不可再利用的工业废渣,运送至市建筑垃圾场进行集中处理,不得在厂区内堆积,不得随意倾倒。
六、实施阶段和重点工作。
第一阶段:宣传动员阶段(2008年8月—2008年12月)。
1、宣传摸底:将此方案下发至各企业,对业主进行花园式工厂建设的宣传,适时召开园区与企业联席会议。
2、调查摸底:采取边宣传边摸底的方式,园区办各部室按照分管区域和职责,在做好宣传的同时对各企业绿化完成量、绿化预留面积、硬化面积、废渣排放量、围墙建设等现状做好调查和数据统计,并造册登记。
3、上报方案:按照此方案要求,各企业编制花园式工厂建设方案(主要包括厂区总体规划图、效果图,绿化、硬化实施方案等),在2008年12月31日前报送园区办。
(二)全面实施阶段:2009年1月—2010年9月。
1、加强督促落实力度。按方案要求,对各企业开展花园式工厂创建的工作进行督促落实,重点抓好企业硬化、绿化、美化、围墙改造、房屋建设等工作,并对各企业具体情况进行统计汇总,查找在创建花园式工厂工作中出现的问题,提出解决办法。
2、实施园区绿景工程。按《____工业园区绿地景观规划》设计方案,开始实施园区内主要道路、办公区及其他区域的绿化、硬化、亮化工程和零星空地的绿化美化工作。
3、实施规范化管理。全面推进企业清洁生产、环境标志认证和环境管理国际标准iso14000认证等。
到2009年年底年,建成花园式工厂数量达到园区企业总数的10%,企业总体绿化率达到15%,企业环评通过率占总数的50%。到2010年9月底,基本实现方案制定的总体目标,完成花园式工厂建设的各项工作。
(三)检查验收阶段:2010年10月—2010年12月。
1、在2009、2010年的10月—12月,由园区办对企业建设花园式工厂进行检查验收。
2、在检查验收的基础上,由园区办在2009年、2010年对各企业创建花园式工厂工作进行评比,总结经验,表彰先进。
七、保障措施。
(一)加强宣传,促进交流。充分发挥园区办多年来与企业建立良好关系的作用,围绕创建花园式工厂加大宣传力度,提高企业业主及社会各方面对生态工业园的认识,扩大花园式工厂建设的社会影响,带动企业踊跃参与。
(二)出台政策、以资鼓励。出台具体的激励政策,以提高企业创建花园式工厂的积极性,对建成的花园式工厂示范性企业进行挂牌、奖励、重点支持等方式,推动各企业创建花园式工厂的各项工作顺利进行。
附:1、选烧焦类企业建设要求。
2、制造加工类企业建设要求。
3、食品加工类企业建设要求。
工业园区规划方案篇十五
新疆,多么美好的地方,再加上最近下的雪,大大激发了大伙儿滑雪的热情,可由于种种原因,一直未能如愿,这次,一定要实现它。这两天又在下雪,为我们周六的滑雪提供了更好的条件,真是天时、地利、人和,还犹豫什么,行动起来吧!虽说我们都从未接触过滑雪,但又有什么关系,尽情来尝试下惊险刺激的感觉吧,来感受一次大自然的挑战,在深山的浩渺无涯里、世界的银装素裹中,畅享滑雪带来的畅意人生,尽情挥洒激情与青春!
滑雪的追求就是没有摔得最囧,只有更囧,让我们大胆的摔吧!
二、活动地点。
1、五棵松滑雪场。
五棵松滑雪场位于乌鲁木齐县南山水西沟镇羊圈沟景区内,距离乌市仅32公里这里长达半年左右的冰冻期,冰雪资源十分丰富。群山、白雪和翠松层层叠叠。冬季平均气温、雪道平均海拔、滑雪期、雪质及摩擦力等五项指标都十分优越,场地平缓,适合初学者滑雪,安全系数较高,雪场还设有清真餐厅,蒙古包、有专业的教练现场指导。
2、活动内容。
(1)单板、双板、雪圈、雪地自行车、雪地爬犁不限时随意更换。
(2)初、中级任意选择。
(3)皮圈牵引、高位索道。
(4)1.5公里雪道(初级600m,中级900m)。
三、活动时间。
20xx年12月15日(周x)。
四、参加人员(按报名先后顺序)。
xx。
五、活动具体流程。
1、周六早七点半在机关后勤服务部集合,后统一乘车去乌鲁木齐市;在西虹路下车转乘brt1路;在铁路局西单商场门口(9:00-9:15发车)或者七一酱园好家乡超市门口(9:40-10:30发车)乘坐班车,北京时间下午17:30返程。往返车费:30元/位(包含午餐:肌肉抓饭或臊子面二选一,否则15元一份)。
2、自由活动,一定要注意安全;
3、17:00集合,准备乘班车返回乌市。
六、经费预算。
1、乌昌往返14元;
2、班车费30元(往返);
3、门票42元;
4、雪场意外险5元/人;
5、柜子使用费是10元(2人使用);
6、雪具的押金每人100元;
7、教练100元/小时(自由选择)。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工业园区规划方案篇十六
从1953年起国家开始制以五年一个时间段来做国家的中短期规划,在过去的十一个五年规划中,国家经济飞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现如今年我们已经迈入了xx年,我们国家进入第十二个五年规划,在此规划中,结构调整是首要目标,科学发展是主题,经济发展是主线,其中我认为以下个亮点特别贴近我们的生活:
1、过去数年来提倡的.‘强国’从十二五期间转为了‘富民’。梁启超曾撰文“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其实可以理解为‘民富国强’,只有人民都富裕了,国家才是真正的富裕;人民都强大了,国家才是真正的强大。做为人民党员的我们,一定要努力工作,多学各项技能,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做一名复合型人才,创造成绩。
3、文明体现着文化素质,其实文明也体现着生活的富裕程度,当人民生活幸福了,文化的熏陶就会如春风吹过麦苗一样拂过人心,文明之风随处可见。做为一名顺德人,我非常支持“创文明城市,建幸福顺德”这一发展目标,并且会从自己做起,从身边小事做起。
4、在“十二五”的规划中,特别强调要加强资源节约和管理,加大环境保护力度,相信我们的生活环境将会越来越向“清、碧、蓝”的方向发展,地球会更健康美丽。
做为一名党员,要时刻关注党的方针路线并坚决执行,同时认真学习,快速提高自己,努力提高服务他人和带动他人的能力,为实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和面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而奋斗。
工业园区规划方案篇十七
漯河市工业园区位于漯河市铁东工业区漯周铁路以南,京珠高速路和黑河以西,其东南方是驻马店市,南邻,西临解放路。面积约1200万平方米。
1.2特殊的区位环境条件。
漯河市是河南省中部的一个重要地区,是中国内陆经济特区,著名的双汇工业园就位于其西北方向。该工业园区位于市郊,园区两侧是南外环路和绕城漯界高速公路,漯阜铁路提速工程扩建,漯河东站就在园区旁边,使园区能通过燕山大道直达高速,通过铁路运输方便顺畅,提前进入中原陆路交通快速网,是源汇新一轮城市发展的重点区域,是中外客商和有识之士投资创业的理想宝地。
交通条件十分便利,具有很强的接受城市辐射能力。整个用地高差起伏不大,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沙澧两河交汇于境内,水资源丰富且水质良好;气候温和、雨量适中、四季分明,属典型的暖温带季风性气候。具有良好的投资环境。
在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面前,一个区位优越交通便利的工业园区是漯河市工业发展和招商引资的重要之地这就决定了园区规划建设的现实性。该工业园区在形成一定规模后将成为中心城市整体经济发展,市域第二产业生产力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
1.3交通优势。
该工业园区具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交通发达,京广铁路纵贯南北,漯宝(丰)、漯阜(阳)铁路连接东西。京深公路(107国道)、京珠高速公路等交通干线纵横交错,公路密度居全省之首。
漯河市区内沙、澧河上已建成桥梁8座,新修和拓宽街道46条,绿化覆盖率达33%,是省级园林城市。市区建成国内一流的10万门程控电话及移动通讯网。
二、【规划设计的指导思想】。
2.1协调统一、合理结合。
从可持续发展的高度,将发展生态工业与发挥区域比较优势、提高市场竞争力相结合,与引进高科技、提高经济质量相结合,与区域改造和产业结构调整相结合,与生态保护和区域环境综合整治相结合。
2.2可学布局、综合开发。
工业园区以发展一类、二类工业为主,接纳市区部分三类工业,规划合理布局工业、仓储、居住、服务、公共设施用地,协调健康的开发创造最高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及环境效益等综合效益。
2.3统一规划、分步建设。
规划充分注重实施的可操作性。在统一规划的前提下,适应市场经济规律的特点,规划有较强的弹性和应变力,有利于滚动开发,达到开发一片,建成一片,获效一片。
2.4生态环保,可持续发展。
漯河市是国家园林城市,该园区又是在漯河市大力提倡创建生态城市的大环境下诞生的,生态环保是其规划的一条重要指导思想,从选址、建设、及“三废”的排放,都应得到合理组织和处理。
三、【规划设计的基本原则】。
根据区域发展背景和地段区位条件,该工业区规划坚持从现实出发变通创新追求特色空间结构的塑造和用地布局的完整,强调节约用地和基础设施的合理投入,优化规划编制成果的指标体系,注重园区的生态和环境保护意识,以实现一个具有北方城市特色环境优美用地合理管理科学的现代工业园区。园区工业性质以一类工业为主。
规划原则为:
3.1与自然和谐共存原则:
园区应与区域自然生态系统相结合,保持尽可能多的生态功能。对于现有工业园区,按照可持续发展的要求进行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传统产业的技术改造,大幅度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污染物产生和对环境的压力。新建园区的选址应充分考虑当地的生态环境容量,调整列入生态敏感区的工业企业,最大限度地降低园区对局地景观和水文背景、区域生态系统以及对全球环境造成的影响。
3.2生态效率原则:
在园区布局、基础设施、建筑物构造和工业过程中,应全面实施清洁生产。通过园区各企业和企业生产单元的清洁生产,尽可能降低本企业的资源消耗和废物产生;通过各企业或单元间的副产品交换,降低园区总的物耗、水耗和能耗;通过物料替代、工艺革新,减少有毒有害物质的使用和排放;在建筑材料、能源使用、产品和服务中,鼓励利用可再生资源和可重复利用资源。贯彻“减量第一”的最基本的要求,使园区各单元尽可能降低资源消耗和废物产生。
3.3生命周期原则:
要加强原材料入园前以及产品、废物出园后的生命周期管理,最大限度地降低产品全生命周期的环境影响。应鼓励生产和提供资源、能源消耗低的产品和服务;鼓励生产和提供对环境少害、无害和使用中安全的产品和服务;鼓励生产和提供可以再循环、再使用和进行安全处置的产品和服务。
3.4区域发展原则:
尽可能将园区与社区发展和地方特色经济相结合,将园区建设与区域生态环境综合整治相结合。要通过培训和教育计划、工业开发、住房建设、社区建设等,加强园区与社区间的联系。要将园区规划纳入当地的社会经济发展规划,并与区域环境保护规划方案相协调。
3.5高科技、高效益原则:
大力采用现代化生物技术、生态技术、节能技术、节水技术、再循环技术和信息技术,采纳国际上先进的生产过程管理和环境管理标准,要求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实现最佳平衡,实现“双赢”。
3.6软硬件并重原则:
硬件指具体工程项目(工业设施、基础设施、服务设施)的建设。软件包括园区环境管理体系的建立、信息支持系统的建设、优惠政策的制定等。园区建设必须突出关键工程项目,突出项目(企业)间工业生态链建设,以项目为基础。同时必须建立和完善软件建设,使园区得到健康、持续发展。
四、【规划结构布局分析】。
经过分析,形成本工业园区规划方案的基本构思,完成对道路系统、绿化系统、个项用地的总体布局、控制指标体系的规划设计。
4.1“线形发展,网络布局”的整体结构。
工业园是市场经济的产物,因此要尽可能符合市场运作规律。横穿工业园的东方红路和燕山路为园区提供了与外界的主要交通联系,是主要的发展轴线。同时也使园区内部各个组团由比较均等的区位优势。在保证一定纵深建设的情况下,工业园区沿两条主干道成片状分布,有利于实现园区的阶段性建设和有机生长,有利于始终保持空间结构的完整和同一种类型的工业之间的联系。
为了高效利用土地,统一管线铺设,方便交通组织,在地形允许的情况下,尽量采用方格式布局。这样使得街廓和地块的形状比较规整,与街道的连接相对便利,而且相对区位的相同用途的地块在地价上差别较小,在经济上比较容易体现公平分配的原则,方便了土地的买卖、批租和开发利用,也有利于用地规划控制和规划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根据有关城市形态的研究,结合对中小型机械,食品加工等工业投资和发展规模调查,我们认为园区内部街廓尺度以300米—400米为宜,即道路间距约300米—400米。该尺度的街廓被进一步细分为若干地块时,可以适合一般投资的厂区建设规模,同时保证周边有便利的交通。如果在未来出现投资大户,可以部分地或全部地合并小地块,以满足使用要求。道路过密,街廓太小,会正价基础设施的投入,造成不必要的浪费。道路过稀,街廓过大,细分地块较大,不利于节约土地,也可能出现街廓内部的中央地块闲置,出现“死地块”现象。
4.2“四纵三横一斜,向东开放”的弹性发展。
由于燕山路和东方红路从中间穿过,园区用地被划分为四大块。既要保证交通安区和畅通,又要使得园区规划建设相对统一和完整,因此没,我们设计了“四纵三横一斜,向东开放”的弹性发展的模式,园区内道路规划充分考虑多方面因素,采用方格网路形式。首先有贯空穿东西方向的主干道,再有联结南北方向的多路纵向干道,形成"一横多纵"的内部道路骨架,在此基础上,再修建多条次干道。此外,根据不同社区的大小和开发量,结合块地规划支路系统。园区内主干道,次干道,支路共同形成本园区的整体路网。
一般来讲,在城市整体规划中,针对城市发展的不可预测性,道路系统规划往往采取偏大值设计投资较大。然而,在本次工业园区的规划中,考虑到园区向东发展,不宜在南北方向形成纵深发展,同时结合漯河市自身的经济实力,主干道宽度确定为48米,次干道宽度为36米,支路宽度为24米。
1、在功能分区方面,北侧办公为主,在与居住区结合的地段与增设一些商业综合服务性质的建筑,西段与东段增设商业综合性质如金融、邮电、餐饮建筑,全面提高用地全天侯的利用率,活跃该路段的生活气氛。
2、建筑层数与体量布局结合地段的特点,组合成具有一定规模和气势的建筑群,同时,在道路南侧适当布置穿插布置一些高层综合楼。
3、运用传统园林的借景与对景艺术手段,建筑平面布局疏密相间,使建筑的轮廓性与山形地势相结合;巧妙组织建筑空间的围合与渗透,使建筑群、道路轴景观、广场轴景观完美结合。同时,适当降低容积率和建筑密度,提供绿化率,充分反映园林城市的特点。
4、建筑性格充分反映时代性,文化性与地域性,表现新颖、庄重、大方的建筑风格,建筑布局尽量考虑南北向布置,平面采用灵活相对规则形状,以满足办公建筑的使用要求。
【本文地址:http://www.pourbars.com/zuowen/142461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