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行政管理论文(热门20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23 03:38:23
大学生行政管理论文(热门20篇)
时间:2023-11-23 03:38:23 小编:LZ文人

议论文是通过辩证思维和逻辑推理来表达观点和论证的一种文体。在总结中要突出重点,展示自己的发现和收获。推荐大家阅读一下下面这些总结案例,或许对你的写作有启发。

大学生行政管理论文篇一

随着国际化进程加快,国内很多高校开始强调学校行政管理国际化的推进和建设,开拓视野,加强国内外院校的交流,吸收和引进国外优秀的教育管理资源,推动高校发展,但是很多高校并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因此,在国际化办学下,高校行政管理能力决定了学校国际化道路上的发展,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中重要的一部分。

首先,在国家化办学下要求行政人员有很高的外语水平能力,我国更多的高等院校开始聘请国外教师承担着学校的教学和科研任务,在日常教学和生活中外聘教师和行政人员工作联系紧密,基于学校的发展,从长远来看会有更多的外籍教师参与到国内高校的教学生活中,使中国高等教育面向世界,实现人类优秀科研成果和教育资源共享。另外,中国经济、科技、文化的快速发展促使了更多的外国留学生来到中国学习交流,这对高校行政管理人员的能力和工作都提出了新的挑战。

其次,在国际化办学下高等教育行政管理人员的国际化建设中,随着行政工作中教学和科研方面的研究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关于行政管理的研究课题在高校中展开,因此,高校行政管理团队在科研方面的工作也越来越重要。在国外很多一流的大学行政管理部门都具有很强的科研能力和相关工作能力,熟悉国际教育与人才交流管理,推动高校国际化进程。

此外,还有很多管理工作为行政管理人员提出了新的要求,在具有一定管理知识基础上,还要了解其他相关专业知识、文化知识、国际规则、法律法规等,因此行政管理能力的提升对高校国家化建设至关重要,只有不断根据社会和国际环境不断提升管理能力,才能够更好的推动教育的改革与进步。

二、高校管理能力提升的有效措施。

目前由于高等教育国家化进程的加快,高校国际化包括教学活动、学术科研、学校管理等方面因素的全方位立体式的国际交流。行政管理团队的建设和能力的提升是高等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的要求下不断完善管理制度,提高行政管理能力,准确并高效完成学校管理中的各项工作和任务,推动学校国际化进程和教育的发展。

首先,树立科学的、正确的国际化管理观念。国家化教育进程的不断推进要求行政管理者不再以传统的管理思想作为指导,而是在借鉴成功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基本国情和实际的学校情况,结合自身特点,研究适合学校发展的工作决策和思想指导。我国传统的管理模式一般是領导结合成功经验进行指导,但在国际化办学下行政管理者需要发散思维,借鉴国外管理思想和模式,结合学校和国家的实际情况,管理者相互交流讨论并研究出一套适合学校发展的管理方案。另外相关管理领导人应该与时俱进,转变管理观念,改变传统管理模式和方法,树立教育发展全球化和国际竞争国际化的观念,密切关注国际上教育事业发展进程,积极引导管理工作者提高教育发展意识。

管理人员外出学习,开阔视野,改善我国高校行政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和不足,通过学习国外优秀的管理理论思想、管理模式、管理手段等,实现我国行政管理内容与国际接轨,实现教育管理国际化。目前由于我国正处于发展阶段,经济、文化、科技等方面都与西方发达国家存在一定的差距。所以,在高校行政管理上还需结合我国基本国情和学校发展情况,吸收借鉴适合我国高校发展的经验成果,而不是盲目的照搬。

最后,提高管理人员的管理能力。管理团队能力的高低取决于每一位管理者的能力,因此,每一位管理者都需要较强的国际化素养和能力,提高管理者能力水平至关重要。其一,管理者通过学位进修提高水平,行政管理不仅是一种能力的提升,同时也是一门学科,通过更高层次和更深入的学习,将更多更好的管理知识和方法运用到工作中,能有效提高行政工作的效率。其二通过出国访学、留学,学习国外优秀的、先进的管理知识和管理方法,了解国际惯例,才能在工作中了解外籍教师和留学生切身的需求和帮助,做好各项行政工作。其三,提高计算机运用能力和外语能力,在国际化和信息化的社会环境下,技术的不断更新与发展要求管理者需要不断学习,与外籍教师和留学生的交流等各项工作的开展离不开外语和计算机,因此,通过技能培训提高行政能力也是有效措施之一。

在国际化办学下要求高校行政管理部门得到关注和重视,并配合学校各项教学活动的完成。管理者在行政工作中树立正确的管理理念,保持认真和热情的工作态度,不断学习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和综合素质,为建设一支高素质的行政管理团队而努力,推动高校教育的发展。

大学生行政管理论文篇二

总结。

规划审批的监督效应。然后分析目前规划审批监督机制中所出现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

关键词:行政管理;改革;规划审批;优化对策。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不断改革,行政体制的改革逐渐变成学界、政界等领域的焦点,以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为依据,提出“大部门”制改革、加快职能转变、政府与社会创新管理和社会建设等相关内容。文章主要阐述了目前分级规划审批制度监管方面存在的问题,将当前的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作为背景,进一步完善我国的规划审批制度,并提出一些使规划监督能有效运行的建议。

1国内理论研究。

1.1城乡规划管理集权和下放问题我国是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相结合的国家,权利的分配、执行、归属等问题都是制度研究过程中涉及的问题。管理权限的分散、集中问题和城乡规划管理紧密相关。规划管理权限的内容不断丰富,其中主要有规划组织、规划研究、规划实施、监督等方面。

1.2规划审批制度的监督效应研究我国当前在规划审批制度研究上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以规划审批固有的监督价值为基础,各个学者对改革规划审批制度提出了诸多相关的建议。部分学者认为专家的评审制度对决策的整体智慧有提高的作用,并对决策主体的判断做出分析,使审批监督发挥效应。为了使规划审批制度的监督效应充分的发挥出来,学者对规划审批制度提出相关的改进建议。

2规划审批制度监督效应。

由于计划经济体制对行政管理的长期影响,城市发展的主要调节手段逐渐变成行政调节。在进行规划管理制度的过程中,中央政府对地方的监督效是分级审批最集中的体现;对城乡规划进行审批,既能对城市和国家发展的命脉资源进行控制,又能监管城市开发强度,对城市的文化和物质环境有良好的提升作用,极大的保护市民的整体利益。

3西方的规划审批监督机制分析。

3.1改革带来的规划审批权下放目前大力推行的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是简政放权。自20xx年以来,国务院下放和取消的行政审批权高达两千八百多项。国务院对审批权的下放并没有对城市原有的规划审批体系产生本质的影响,由市向各区县下放是行政审批权的主要体现,其下放的范围广、速度快。我国许多地级以上的城市都实现了不同程度的规划审批权的下放。由于部分城市的监督机制尚未成熟,使得在规划审批权力下放过程中有一系列的问题出现。

3.2弱化规划审批的监督效应就地级市以上对的城市而言,下放规划审批权对明确区、市两级的城乡规划事权有利,将实际规划部门的主要精力有效地集中到城乡规划的科学制定、监督检查以及宏观统筹上,依法依规实施城乡规划的问题将由区县级规划管理部门进行管理。但对于目前具有规划审批放权操作的城乡,其外部监督机制存在层级间有效性、监督机制有效性确定等问题,尚未成熟,从而导致地方规划管理部门对规划审批的不规范操作。在进行详细层面的规划层修建时,当地政府自己审批、审查的局面,使监督的效力大大降低。不仅如此,在实际进行决策时,审批会议的过程、通知以及成员,大多采取内部封闭式的讨论和投票,并且投票的结果也是内部封闭式的,因此,审批会议缺乏透明的、可监督的操作机制。

3.3变事前监督为事后监督在原有的规监督机制中,规划审批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审批权下放后,尽管对企业投资地方建设项目的效率有所提高,但不合理建设的可能性也有所增加。在规划审批前就发现的问题所带来的社会和经济的损失远远小于在开始执行规划后发现的问题。

4完善规划审批监督机制的建议。

以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为背景,分权是必然的发展趋势,尽管如此也必须要循序渐进,不能急于求成。

4.1慎重下放规划审批权在进行规划审批权的下放过程中要逐步推进,对于类似影响居民生活和环境的因素,相关部门应适当保留部分审批权。根据地方发展的实际特征,对审批权进行不同程度的下放,强化管理水平落后、发展基础差的地区的审批权,并进行统一管理,防止下放后产生操作违规、管理混乱的现象;而在管理基础较好的地方,应考虑下放更多地审批权。

4.2强化权利下放后的后续监管工作权利下放给监管工作增添了诸多工作,依据现有的规划监督手段,对适合地方的监督管理机制进行讨论。比如,严格对下级规划审批部门的规划公示进行监督;明确其责权,将问责机制建立完善;对规划委员会制度规划督查员制度进行完善。

4.3提高外部监督机制的有效性我国城乡规划发展主要的方向将转变为城乡规划的社会化,城乡规划的基本保障是公众的参与。在计划经济的背景下,形成的行政层级制度是政治统治、社会治理以及政府经济管理等多项职能统一的体制,是政府决策、执行、执行和监督的内循环封闭体制,除此之外,根本原因是外部监督机制的不良发育。若想解决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带来的挑战,则需要对外部监督机制进行有效的培育,并且不断打破对规划审批权的路径依赖。

4.4分权于民对行政管理体制下的行政审批权下放的根本目的进行明确,权利应该下放到普通民众中间,公众是分权的最终对象,而不是将权利下放到个别领导的手中。现有的规划审批监督机制是规划审批权限下放的目的,上级部门的主要精力集中在对下级审批的监督管理和组织公众参与,而不是开设地方投资建设的后门。可以通过地方ngo的组织能力,完善当地的公众参与机制,并且制定跟地方相关的公众参与的法律条例,引导当地居民有组织的参与到规划审批的过程中去。培育好有效的监督机制和公众参与机制是规划审批放权的前提,不能打着建设服务政府的旗号,却做着“经济主导型政府”的事。

5结束语。

行政管理体制相关的改革目前已经步入瓶颈期,要有效的监督从而实现最大化的效率,且不能对效率过于重视,忽略监督。以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为发展的大背景,下放规划审批权是必然的趋势,尽管如此,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也不能将权利下放得过于随意,应对其下方的时机进行慎重的考虑。权利下放后要打破对单一监督的依赖,对权利运作的监管效率进行提高,从而使外部监督和内部监督更好的结合,与此同时加强公共的参与度,以达到分权于民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张洋.土地规划管理与安全城市的构建:美国的经验[j].国际城市规划,20xx,(4):3-9.

大学生行政管理论文篇三

摘要: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对农村乡(镇)村管理体制进行了大的调整。由过去的”政社合一”的公社、生产大队、生产小队高度集中的垂直管理体制改变为“政社分设”的乡、村、组的相对独立和集中的管理体制。改变了过去政企不分的状况、自治权力在基层政权体系中的比重日益增加,农村基层政权建设也得到了加强。随着农村改革的深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农村经济一体化要求日益突出。但目前我国实行的条块分割、相互封闭的乡(镇)村管理体制,客观上制约了农村大市场的统一管理和规划,人国地阻碍了区域之间、乡镇之间、村与村之间的横向联系和紧密协作,严重影响了农村经济的协调、健康、迅速发展。因此,探讨我国目前乡(镇)村管理体制中存在的问题,改革和完善乡(镇)村管理体制,以适应农村经济发展的要求、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国家政权建设乡镇体制改革乡镇自治基层政府建设。

村民自治。

一、我国乡镇行政管理体制的发展和存在的问题。

1、乡镇一级“条条”与“块块”互相分割,政府利益与部门利益的冲突日益加剧。条块分割的乡镇管理体制与乡镇政府行政效率的要求不相适应。乡镇政府、作为国家在农村最基层的一级政权,承担着管理本地区政治、经济、文化和各项事务等繁重任务。繁重的任务客观上要求行政的高效率运转。但由于现行条块分割的乡镇管理体制。乡镇政权的职能受到了严重的削弱。行政管理很难实现高效运作。

2、乡镇一级政府的“事权”与“财权”严重失衡。人民公社解体后。乡村两级组织仍然承担着旧体制遗留下来的公共服务职能。如兴办农村教育、修建乡村公路、优待军烈属、供养五保老人、兴办农林水基础设施等等。此外,还有落实计划生育国策、征收农业税费和“三提五统”。调整农业生产结构、发展乡镇企业和小城镇、保护生态环境、维护社会治安、调节民事纠纷、组织防洪救灾、实施移风易俗、举办民间文化娱乐活动等项工作。乡镇一级“小政府”与“大服务”“强政府”与“弱财政”长期并存的格局。造成乡镇主要领导想方设法增加乡镇财政收入,必然成为乡镇政府的第一要务。

3、乡镇一级“党政企不分”与“村民自治”之间的矛盾冲突和利益摩擦愈演愈烈。主要是党、政、企之间的关系还没有完全理顺,有些地方党政不分、政企不分的现象依然存在、少数地方乡政府还没有完全起到一级政权的作用。总的来看、乡镇作为国家政权结构中最低的一级政权组织、仍未摆脱人民公社体制的影响,实际是党政混合运作的一体性机构、具体表现在上下组织之间习惯于采取行政措施处理关系、习惯于直接指挥和控制,不善于运用各种杠杆和利益导向实行间接、弹性控制,而且“村民自治也始终处于行政和财政双重压力下的‘紧约束’运行状态。”这是我国新时期的农民负担不断加重、社会秩序混乱、党群干群关系日趋紧张的政治根源所在。

4、乡镇行政机构缺少监督系统。行政监督是权力构成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减少政府行政失误,确保政府管理畅达,高效运行的必要环节。从某种程度上说,目前我国农村乡镇政权建设中,却缺少有效的行政监督系统。一是国家行政监督体系延伸到乡镇出现了“断层”。中央、省、地(市)、县都设有政府的监察机关,负责对同级国家权力机关的监督,到乡镇基层政府,却没有设置监察机构。二是缺乏自下而上的群众监督机制。乡镇政府的主要任务是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的各项政策、指令和任务。但贯彻执行的情况如何。必须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人民是主人,干部是公仆,公仆必须接受主人的监督。但由于耳前乡镇管理体制中缺乏自下而上的群众监督,使主人对公仆的监督难以落到实处。

二、如何建构21世纪的现代乡镇行政管理体制。

1、应当充分认识乡镇基层政府在国家行政体系中所具有的重要地位与作用。在中国乡镇既是国家最基层的政治权力中心,又是满足农民各种需要的经济文化中心和社区服务中心。当前我国乡镇政府改革的实质是把它所拥有的行政权力规范到合理的空间,逐步形成一种“国家、社会、农民”三者良性互动、密切合作的关系。而其核心是解决过去在传统计划体制下所形成的“政党政治”与“政府政治”互相交叉、“国家行政权”与“村民自治”互相渗透。“条条”与“块块”互相分割,“事权”与“财权”互相脱节等等一系列历史遗留问题。无论怎么改革,“乡镇”作为一种地方基层行政建制、应当保持其行政地域的完整性,人口规模的适度性。管理层级的有序性,职能定位的科学性,机构设置的合理性,人员编制的法律约束性,政权名称的固定性和运行程序的规范性。只有这样,才能使之逐渐成为直接面向9亿农民的法制型、公共服务型政府。

2、坚持党对农村工作的领导核心地位,不断加强和改进党的领导方式。多年来,我国农村政治体制改革尤其是乡镇政府体制改革遇到的最棘手问题是如何处理党政关系。坚持党对农村工作的领导,不断巩固和完善党在农村的组织体系,是由中国的特殊国情决定的,是历史的必然选择,是不能轻易改变的。乡镇党委是农村各种组织的领导核心,是作好农村各项工作的“前沿指挥部”,与乡镇其他各种组织是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同时,实行村民自治,扩大农村基层民主,也要在党的统一领导下有步骤、有秩序地进行,充分发挥乡镇党委和村党支部的领导核心作用。不断改善乡村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方式和工作方法,重塑乡镇一级的”政府形象“,使之逐渐形成一种整合的、协调互动的社会政治力量,共同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而奋斗。

3、建立城乡统一的公共财政制度和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精干高效的乡镇基层政府。我国下一步的乡镇政府改革重点是、建立城乡统一的公共财政制度和现代农村公共服务体制及运行机制。同时,要按照在合理区分公益性和经营性职能的塾础上、整合现有的乡镇事业站所,强化公益性事业单位的公共服务功能、其经费主要由县级财政保障:逐步增强经营性事业单位的自我发展能力。使其走向市场化经营的轨道总之、我国建构21世纪的现代乡镇行政管理新体制,光靠中央和省级财政投入是不够的,还需要进行政治体制改革的全面突破:光是乡镇一级改而竖立其上的政府机构不改革、也难有实质性的进展、还需要启动市、县政府体制改革。如果仅仅寄希望于”撤并乡镇、精简机构、裁减人员”这样的低层次改革,那么很可能陷入“循环改革的陷阱”。

4、进一步完善“村民自治”制度。在我国农村社会管理体制中有两种相对独立的权力:乡、镇人民政府的行政管理权和村民自治权、这两种权利构成了现阶段农村社会“乡政村治”的格局。虽然两种权力的运作法律作了清楚、明确的规定、但在实际工作中,二者又经常发生矛盾。大多数乡、镇人民政府仍把村民委员会当作自己直接的下属行政组织,以各种方式影响和控制村民委员会的活动,沿用传统的领导方法进行指挥管理、或继续控制村民委员会的人事权:或对属于村民委员会自治范围内的生产、经营等村务活动横加干涉,随意发号施令,从而压缩村民自治的空问,使村民自治在一定程度上名存实亡。为此,村民自治的成长必须依赖于政府的行政放权、而政府是否放权又取决于整个国家治理体制和政策选择。村民委员会与乡、镇人民政府之间是一种相互依赖的关系,或者说是一种交换关系,双方在交换过程中的地位是应该平等的,村民委员会需要乡、镇人民政府的资源,乡、镇人民政府也需要村民委员会所提供的服务。因此,用法律来约束乡、镇人民政府的行为、减弱其对村民自治的束缚是极其重要的。

大学生行政管理论文篇四

在当前职业院校的发展越来越受到重视的时候,职业院校的行政管理也不断受到考验。院校的行政管理是确保教育教学中最基础的保证,但是眼下职业院校的行政管理普遍出现诸多问题,现状不容乐观。对此本文针对职业院校的行政管理现状进行分析,并简单提出行政管理改革的几个重要思路。

一、引言。

行政管理对每一所学校而言,都是不可忽视的重要基础环节。学校通过行政管理的手段,对学校内发生的一些相关的问题进行解决和管理,并且可以对职校的未来发展进行大趋势的方向掌控,让管理者能够对职校的现状进行了解,以及对发展方向进行调整,从而有效的提高院校管理水平。

学校对校方行政管理体系的实验和不断改善,是对人类办学的积极探索的实践,高效的行政管理可以提高教学质量,培养人才,因此行政管理对院校有着非同一般的意义。职业院校的行政管理是一个复杂的管理体系。对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变大,人们也比往日更加关注职业院校的发展,因此职业院校需要对学校的管理体系进行深入的探索和改善,如何对职业院校的行政管理进行改善工作,是每个院校需要面对的重要问题。关于行政管理手段的改革,能够帮助职业院校在发展的过程中,很好的解决存在问题。职业院校在以后发展中面临着越来越复杂的环境和更加严峻的问题,更加需要对行政管理现状进行调整从而改善教学质量和管理工作,保证院校的可持续发展,并促进院校自身的发展。

三、当前职业院校行政管理面临的问题。

当前,院校的行政管理在各个地方都存在着权力象征,提高了教育者的职权,却相对弱化了教师们以教学为本的学术地位。在教学质量得到保证的前提下,进行职权的竞争,才是可行的。从目前大部分的职业院校的发展可以看出,职校的发展中,行政管理部门和其他部门之间没有过多的联系,这是由于行政部门并没有制定完善的管理制度。在对学校行政人员的管理和监督上,以及人员分工上都没能作出比较细致的管理,这使学校的行政管理的效率大大的降低,甚至影响了学校的发展。

(二)行政管理人员的综合能力较低。

职业院校的管理机构的运行,基本上是参照政府的行政模式,很大程度上对政府的行政管理和运行进行模仿和对比,这样做虽然能够达到职业院校行政管理的目的,却不能完全符合职业院校发展的现状,并且会出现拉低了学校行政效率的现象。对于任何部门的行政管理来说,行政人员的组成都是最基础最主要的部分,行政人员的综合能力水平决定了行政管理的效率和职能。在这一点上,虽然很多职业院校都加强了对学校的行政管理工作,却忽视了行政管理人员的考察和筛选。致使一些并不适合,或者并没有相对能力的人来进行行政管理工作。不仅降低了效率,还对学校的行政管理部门的形象造成了影响。

行政管理当中促进发展、提高管理效率的一个重要工作,就是对行政管理信息的采集和管理。在信息化时代的背景下,职业院校的发展也离不开信息化的发展,职业院校行政管理能够达到现代化信息管理,对职业院校的行政管理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职业院校对学校各部门职能者的工作进行分工,将每一份工作的责任落实到个人,来保障责任管理体系的健全。而很多学校都疏忽了责任分配的工作,导致行政管理工作出现延后、拖沓的现象,学校仍然没有意识到信息管理工作的重要性。

(一)改革职校传统管理行政管理模式。

职业院校对行政管理模式的创新,在一个发展迅速的新时代的大背景下进行,迎合新时代,首先就需要对传统的旧的管理模式进行改革。在当前的信息化时代,应该注重行政信息的管理,实际运用到职业院校的行政管理中去,促进职业院校“信息化”的先进发展,并且还要辅助以各种方法、手段,对院校的行政管理模式进行全新的设计管理,从理念开始改革,加强员工的行政水平,提高行政管理的效率。

(二)加强完善职校行政管理体系。

在进行职业院校的行政管理体系建设中,不能忽视当前院校个部门的结构、相互之间的联系,需要充分了解当前的行政结构和部门,制定好大的发展趋势,确保职业院校对学校整体的管理机制的改革完善,从行政各部门之间的联系着手,加强完善部门之间的相互协作工作。融合人力资源部门的管理协作,建立完善的管理体系,从院校内部,行政管理人员开始完善,确保责任制度的正常运行,将行政责任落实到个人,强化每个员工在各个职位上的职能作用,并对行政部门的工作能力进行实时考核,实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三)实行科学化、现在化管理。

要实现职业院校行政管理的现代化和科学化管理,必须加大对行政部门管理的力度,跟进时代的脚步,尽快实现信息化管理的同时,努力改善行政环境,引进先进的管理手段,为学校的科学化管理提供实力基础。全面提高行政管理的效率和质量,在摈弃旧的管理理念的同时,依然还要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建立以此理念为基础的信息服务体系。加快开展校园信息网的建设,为学校行政部门提供更加科学和现代的管理方式。

五、结束语。

快速经济发展的现代背景下,国家和社会都开始重视起职业院校的当前发展和未来发展,并寄以厚望。职业院校的发展过程中,在强化教育和人才培养的同时,也在进行行政管理的改革和发展。行政管理系统的改革和发展,将影响着职业院校的发展,从而影响整个社会的发展,因此职业院校的行政管理的革新,任重道远。希望结合高校的行政管理系统,提高职校对社会人才的培养。

参考文献。

[1]曾玉洁.浅谈高等职业院校行政管理体制的深化改革[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xx,5(20):224+226.

大学生行政管理论文篇五

近年来,企业发展面临的新的局面,虽然其面临的更多机遇,但是同样也存在着较为明显的压力,相互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如此也就很容易造成企业运行中出现明显问题,需要做好管理控制工作。在企业管理工作开展过程中,行政管理是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这种行政管理的作用要想发挥出最强价值,必须要进行实时调整,促使其能够表现出理想的适宜性效果,解决企业行政管理可能存在的各类问题隐患。

结合企业行政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其重要性是比较突出的,企业管理和行政管理相互结合进而才能够表现出较为理想的作用价值,促使企业能够有序高效发展。结合企业行政管理工作的开展,其表现出了较为明显的强制性和及时性,进而也就能够具备较为理想的实际管理价值效果,有效解决企业发展中可能存在的一些问题,凝聚企业发展力量。

企业行政管理工作在具体开展中的重要性表现是比较突出的,一方面,这种企业行政管理工作的开展能够促使企业的适应能力得到较好提升,满足于新时期发展下的基本要求,促使企业发展更为顺畅合理,避免因为出现企业不适应或者是滞后性问题而影响其发展效率,因为企业行政管理可以说涉及到了企业发展和管理的各个环节,对于管理人员以及员工都具备着较为理想的沟通协调效果,如此也就能够保障其企业的发展更为流畅,优化企业运营模式,缓解企业发展中管理人员和普通职员的关系,促使其发展更具活力;另外一方面,企业行政管理的落实还能够在较大程度上有助于提升企业发展战略的实现效果,这一点对于企业发展而言更是极为重要。结合企业行政管理工作的开展,其能够发挥出多个方面的功效,比如计划、指挥、控制以及组织等,都能够表现出较强的实效性,如此也就必然能够给在企业发展目标的实现方面表现出较强的作用价值效果。

结合新时期发展下企业行政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其确实具备着较为突出的作用价值优势,但是具体工作的开展落实难度也是比较大的,在企业发展中可能遇到的问题也是比较多的,并且还需要考虑到社会经济发展的基本需求,将企业行政管理工作的适宜性提升到最高。这也就必然需要重点加强对于新时期企业行政管理方面的创新优化,其中较为关键的创新路径有以下几点:

(1)创新行政管理体制。对于新时期企业行政管理工作的创新发展而言,重点从行政管理体制方面进行优化是比较重要的一点,这种行政管理体制的创新主要就是为了改变管理观念和思想,促使其相应行政管理工作的落实能够更为流畅。比如对于现阶段企业行政管理过程中存在较为明显的各个制度不完善问题,就需要解决实际问题进行有效探索,确保其相应行政管理体制能够发挥出较强的作用效能,有效解决可能出现的隐患问题,促使规章制度能够和企业行政管理实际状况相匹配,如此也就能够表现出较为理想的作用价值。此外,对于企业行政管理体制的创新还需要考虑到行政管理的具体质量和效率,对于各项活动的开展作用和价值进行分析评价,确保其能够具备理想的约束性和指导效果,逐步完善行政管理体制。当然,对于企业行政管理体制的创新落实,还需要具体到各个企业行政管理职能的划分上进行处理,促使其职能的划分较为明确,能够将各个行政管理人员的作用发挥到最大,避免出现人力资源的浪费现象,实现行政管理工作的高效落实。

(2)创新行政管理体系。对于现阶段各个企业行政管理体系进行创新优化同样也是比较重要的一个方面,这种行政管理体系的创新主要就是为了促使其相应行政管理工作能够具备较强的可靠运行效果,尤其是对于人员的有效配置,以及自身工作任务的落实,更是需要表现出较强的实效性,相互之间工作的协调性也需要得到较好控制。基于这种行政管理体系方面的创新优化,其需要保障各个企业的岗位都有专门的人员进行负责,将行政管理的各个任务高效落实,结合上述行政管理体制的完善方案进行有效配备,满足于各项工作开展的基本条件。当然,对于这种具体行政管理体系的完善和创新,还需要重点从人员角度进行优化,保障各个行政管理人员具备较强的工作效能,有效解决可能出现的工作失误和偏差,对于行政管理人员进行与时俱进地培训和教育,综合提升其技能水平,并且加强职业道德培养,促使其能够保质保量地完成各项行政管理工作。

(3)创新行政管理方法。在企业行政管理工作的具体落实过程中,针对具体方式方法进行创新优化也是当前比较重要的一个基本要求。这种行政管理方法的创新优化主要就是为了促使其能够适应于当前社会企业发展的基本需求,尤其是能够实现高效性和协调性处理。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综合运用各类信息化技术已经成为了必要发展趋势,也应该作为企业行政管理创新的核心方向,逐步替代传统行政管理模式和手段,促使其能够具备更强实效性。

3、结束语。

综上所述,对于新时期企业行政管理工作的有效落实,其对于企业发展确实能够表现出较为理想的作用价值效果,而为了更好提升企业行政管理的作用价值,又需要重点围绕着新时期的新要求进行适应性调整,明确创新优化路径,提升行政管理效能。

参考文献。

[1]马艳玲。新时期企业行政管理的重要性及创新路径分析[j]。科技展望,20xx,27(05):181+183。

[2]张芳。新时期企业行政管理的重要性及创新路径[j]。企业改革与管理,20xx,(11):20+22。

[3]李晓莉。浅析新时期企业行政管理的重要性及创新路径[j]。经营管理者,20xx,(11):45。

[4]毛慧娟。浅析新时期企业行政管理的重要性及创新路径[j]。经营管理者,20xx,(17):85。

大学生行政管理论文篇六

我国高校内部的教学管理和行政管理都是为实现学校的整体工作目标服务的,二者关系是否协调直接影响着我国高等院校的整体管理水平和教学质量。当前我国高校内部教学管理和行政管理之间的关系还存在着混淆不清的现象,其主要表现在:

(一)二者在管理中缺乏清晰的职责定位。

从当前我国各个高校设置的管理机构来看,其在具体的管理工作中缺乏清晰的职责定位,从而导致管理真空现象的出现。如当前我国许多高等院校中学术性管理机构只是作为行政管理机构的“附属”而存在的,一些高校内部的学术性管理机构并没有明确的章程,而相关委员会活动的举办时间也具有较大的随意性。同时,在高校内部的各种学术性委员会中,大多数教授委员都具有一定的行政职务,并且多是以院系领导或机关部处的身份来参加的。这种情况的存在很大程度上使得学校内部的学术性管理机构呈现出行政化的管理特点,从而导致缺位现象的出现。

(二)二者的位置存在着“本末倒置”的现象。

高等院校作为培养高素质人才的主要教育基地,其自身的特殊性质决定了学校内部的学术管理应当是各项管理工作的核心。但当前我国一些高等院校在管理工作的开展中,许多重大决策和问题仍依赖于行政管理机构来解决,而不是学术管理机构。从当前我国高校设立的管理机构来看,许多高校内部缺少相应的院、系级学术管理机构,且大多数学术管理机构所开展的活动也只是一些职称评审和学位评定的相关工作。而关于学校的学科建设战略、学术规划制定等学术政策方面的重要问题则要依靠行政的方式来解决。此外,当前的许多高校中还普遍存在着事情无论大小,都有行政管理部门来进行处理的现象。同时,一些院校为了突出行政管理部门的决策作用,对大多数无任何职务的教授和教师的意见并不重视,从而严重抑制了他们在学术领域进行钻研的积极性。

我国的高等院校作为事业单位,其行政级别主要是由党政机关所赋予的,其从低到高主要划分为正处级高校、副厅级高校、正厅级高校和副部级高校,并且高等院校中的校级领导也都是由上级任命的。高校中采用的这种行政管理方式在一定程度上会对学术事务产生较多的干预,从而导致越位现象的产生。如许多高校里面的教学委员会、学位委员会以及学术委员会成员和领导人不是学者和教授,而是大多数由学校内部的行政负责人来充当,从而极容易导致学术组织行政化现象的出现。此外,由于我国高等院校的权力结构大都为行政权力模式,并在决策时缺乏自由和民主的氛围,从而使得许多学术人员的相关意见受到忽视,不利于学校整体工作目标的实现。

二、协调我国高等院校内部教学管理和行政管理关系的有效措施。

我国高校内部的教学管理和行政管理是不可分割的,并且在工作运行上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但是由于具体职责和管理目标的差异性,使得二者在具体工作开展时经常会发生矛盾与冲突。因此在新时期的高校教育改革中,要充分发挥高校内部的各项管理职能,就需要正确处理和协调学校内部教学管理和行政管理的关系,其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

(一)正确定位高校内部的行政权力。

我国高校内部的行政权力主要是指学校内部的行政管理机构对高校内部资源进行有效整合的干预力量和影响力。从本质上来说,行政权力具有鲜明的隶属性和层次性特征,但由于高等院校具有自身的特殊性,从而决定了高校中的行政权力具有较强的外在决定作用。高校中的行政管理权力具有一定的职责范围,其不能代替学术权力而行使职责,如果一个学校中的管理权力过分向行政管理方面偏移,就会导致学术权力的削弱,从而影响管理权力的平衡性。因此,在新时期的发展中,高校管理机构要对行政权力进行正确的定位,既要认识到行政权力的实施对于学术权力的保障作用,又要减少对学术性事务的干预,从而保证各项管理事务的有效实施。

(二)合理定位学术权力,促进学术权力的回归。

学术权力主要是指高等院校内部的高级知识群体在教学、科研等学术方面的影响力,其权力的扩张与收缩直接关系到高校内部的学术自由度。因此,在实际的高校内部事务管理中要确保学术权力的主导地位,积极促进学术权力的回归。如高校中的教学和相关学术研究活动应当由教授或者专家学者来进行组织和确定,且高校中的各层领导和各个群体都要尊重和重视学术力量的作用,并保证学术权力的充分发挥。但同时,我国的高等院校也要通过约束机制的采用来保证学术权力的适度发挥,促使其权力执行的程序化和规范化。

(三)调整行政权力与学术权力之间的相互关系。

高等院校内部的行政权力和学术权力在管理上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二者是性质不同的两种权力,因此,在实际的管理中要正确定位二者的具体位置与职责,调整好两者之间的相互关系。从当前我国高校内部管理的实际情况来看,行政权力和学术权力在运用上具有错位和越位等的混淆情况,这就需要高校管理者在管理中将二者进行适当的分离,确保学术权力和行政权力在各自的使用范围内正确发挥其作用,以形成二者权力协调与互补的良好运行机制。在实际的调整中,高校要积极建立学术权力和行政权力两者并重的管理模式,改变一切以行政权力为核心现状,切实保障学术权力的重要地位。同时还要积极鼓励教师、学生以及工作人员在内的多方力量参与到学校的管理中去,确保学校管理的民主化与高效率,从而促进我国高等教育质量的全面提升。

(四)建立健全高校内部的学术管理制度。

从高校内部的整体管理层面来讲,管理制度的建立对于各项权力的规范化实施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协调高校内部行政管理和学术管理的相互关系时,要建立健全相关的学术管理保障机制,明确学术管理的职责,以确保学术权力在高校管理中的权威与地位,促使学术权力的充分发挥。如在实际的学术权力实施中,高校可以通过成立校、院(系)等各级教学委员会、学术委员会、职称评审委员会、“教授会”等形式来充分发挥教授、专家等在高校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以确保他们的学术权威,提高他们在学术管理上的地位和优势作用。

(五)加强高校行政管理机制的优化,促使管理效率的提升。

针对当前我国高校内部行政管理和教学管理的矛盾与冲突问题,高校管理者在提升教学管理地位的同时,还要积极优化高校内部的行政管理机制,消除“官本位”的不良思想,积极引入相关的竞争机制,重视行政管理人员的整体素质和绩效成绩,通过优胜劣汰的方式来提高他们工作的热情与积极性。同时,高校还要积极进行简政放权,通过适当扩大院(系)自主权的方式来激发基层寻求自我发展的动力,以促使行政管理人员形成教、科、产服务的良好管理观念。高校内部的教学管理和行政管理是相互补充、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行政管理的良好发展对于教学管理权力的发挥有重要的保障作用,而教学管理的顺利进行在一定程度上又会促进行政管理的良好发展。因此,在高校管理制度的改革中,学校管理者要正确处理教学管理与行政管理二者之间的关系,严化二者在权力实施中的具体定位与分工,并通过二者之间的良好合作来提升高校内部的管理效率,从而促进我国高等院校整体管理水平和教学质量的提高。

大学生行政管理论文篇七

企业行政管理作为企业生产管理的重要内容,在进行企业行政管理的开展与实施过程中,应注意通过对于企业行政管理的特征进行总结和把握,以结合企业行政管理特征开展管理活动,从而促进企业管理的发展和提升,推动企业发展和进步。一般情况下,在企业管理中,行政管理是一种特殊的管理方式,具有特殊的作用和地位,在行政管理过程中,尽管所采用的管理方式、管理手段等有所差异,但行政管理所体现出来的特点仍然就是服从性、强制性与及时性。也正是因为行政管理具有这些特性,才保证了企业运行过程中的稳定性。

第一,企业管理活动开展中,行政管理工作主要是由行政管理组织来完成,这是企业内部不可缺少的组织结构,作为企业内部重要的管理机构,在开展行政管理活动中,管理的方法、管理的手段、管理的内容等,都是由行政管理组织来确定的,并且都受行政管理组织中相关规范约束,严格来讲,企业行政管理组织的管理行为,其实就是对行政管理组织的命令的一种执行,以此来保证企业整体管理的效果,这就体现出了强制性的特点。此外,在企业的行政管理实施过程中,企业开展行政管理的手段以及方式都比较绝对,一旦企业组织内部出现违背企业行政管理命令或者要求的情况,就需要进行严格的处罚,以保证行政管理制度的有效性,这也突出反映和体现了企业行政管理的强制性特征。

第二,企业行政管理组织在进行管理活动过程中,因为组织本身就属于企业内部机构之一,因此其工作的范围难免会与企业内部其它机构产生联系,机构之间存在一种管理行为。此外,行政管理机构的管理行为,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是根据企业领导层的意见或命令而产生的一种管理行为,其本质上是企业行政管理组织对企业领导层命令的一种服从,体现出企业行政管理服从性的特点。总的来说,作为企业内部重要的管理机构,行政管理组织的存在并不是独立的,是与上级领导层,下级管理层及企业内部其它组织机构时刻发生了联系的。在行政管理的过程中,管理行为是领导层赋予其管理的权利,其服从命令的一种行为,因此,企业行政管理具有服从性的特点。最后,企业行政管理机构在根据企业组织的行政管理命令进行管理行为的执行和实施过程中,需要在企业组织规定的时间范围内完成和实现相关的管理行为。而企业组织进行行政管理命令以及制度的制定,完全是结合企业生产发展现状以及行政管理需求制定的,企业生产发展本身是一个时时变动的过程,并且每一时期的发展变化环境以及情况特征都有不同,因此为了把握某一时期的发展机遇,就需要进行及时有效的行政管理来配合,也就是要求保证行政管理目标在规定时期内完成实现,以发挥对于企业发展的促进作用,所以就使得企业的行政管理还具有较为突出的及时性。此外,企业领导阶层在进行行政管理命令和决策的下达制定中,以及所下达制定的行政管理命令的实施,都能够对于企业行政管理的及时性进行体现和反映。

二、新时期企业行政管理要求与创新路径分析。

随着市场经济在我国的发展,企业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为了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形势与特点相适应,企业管理中,必须要对管理的思想、管理的方法、管理的手段进行调整,改革创新,只有这样,企业的竞争力才能不断的提升,在市场竞争的过程中,企业才能时刻保持自身的优势,在竞争中处于不败地位。企业管理中,行为管理是重要的管理内容之一,对行政管理进行改革与创新的过程中,应该与企业整体生产管理的方向相一致,与企业生产管理的新理念、新思想相符合,最终实现对行政管理的创新。创新的方向主要从行政管理的思路、方式、方法等方面进行,这是创新的关键环节,对提高企业整体管理水平具有重要意义,整体管理水平的提升,会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促进企业的长远发展。企业在进行行政管理的创新发展中,首先应注意对于行政管理的体制进行完善和创新,以促进企业行政管理水平的提升。对企业行政管理体制要不断的进行完善和创新,建立相应的行政管理责任制,将责任落实到人,通过完善监督机制,对行政管理的内容、方法及手段等进行监督,促进行政管理进一步完善。企业在对行政管理资源充分进行利用的时候,也要加强对行政管理保障体系的构建与健全,提高执行力,保证管理效果,促进企业管理水平的提升。其次,进行企业行政管理的创新完善,还应注意对于企业行政管理模式进行改革创新,通过进行科学合理并且有效的企业行政管理模式构建,结合企业行政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对于企业的行政管理进行完善落实,促进企业管理提升和进步。最后,在企业行政管理路径创新的过程中,应该将企业行政管理的方法作为创新的重点,完善管理方式,注意引入先进的、科学的、合理的管理方式,提高自身的管理水平,确保企业行政管理的先进性和有效性,从根本上提高企业的行政管理的水平。

三、结语。

总之,行政管理作为企业管理的一部分的,在新的发展时期与管理环境下,进行企业行政管理的创新研究,有利于促进企业管理的提升,推动企业的生产与管理发展进步,提升企业竞争力,具有积极作用和重要意义。

大学生行政管理论文篇八

目前我国高校行政管理专业的主要课程中“法学导论”课的。

教学。

由于还没有一本非常适用于该专业的教材,从而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了教师的教学和该专业培养目标的实现。本文中笔者结合了自己的教学从教材体系和教学体系两个角度作了一些探讨。

目前我国高校行政管理专业的主要课程中包括“法学导论”这门课。该课程的主要目的在于培养行政管理专业的学生掌握法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熟悉我国行政管理的相关法律、法规。然而笔者在教学中感觉到目前还没有一本比较适合该专业“法学导论”的教材,这在一定程度上既影响到了教师的教学,同时也影响到了学生对该门课的课后学习。如何解决这一问题?以下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主要从教材体系和教学体系两个方面谈谈个人的观点。

相关信息。

与范畴的教材体系,这类教材一般都叫做“法学导论”,较有代表性的如法律出版社出版的卓泽渊教授的《法学导论(第四版)》。这类教材的一个最大的特点是它不涉及具体的部门法内容而只涉及法学的理论内容。另一类是为非法学专业的学生编著的教材,这类一般教材名称都为“法学概论”,其版本非常之多,但教材的内容和体系差别不大,基本是几部分,即法的一般原理、实体法学、程序法学和国际法学。而目前专门为行政管理专业学生编写的“法学导论”教材笔者尚未见到,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了行政管理专业培养目标的实现和教师的教学效果。那么,作为行政管理专业“法学导论”课的教材应包括哪些内容及这些内容又是如何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的呢?笔者以为:。

1、该教材的内容和体系应符合以下几个要求。

第一,应体现行政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与基本要求。行政管理专业是一个研究国家行政机关、企业单位、非政府组织的行政管理活动及其规律和方法,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重视学生实际操作技能培养的应用性强、适应性广的应用型专业。它旨在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通晓中外行政管理理论与实务,专业基础知识扎实,业务知识面宽,具备行政管理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为了达到这样的培养目标,该专业的要求之一是通过学习法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熟悉我国行政管理的相关法律、法规和相关程序。因此,教材的内容和体系就应符合上述的培养目标与基本要求。

第二,区别并借鉴于法学专业和非法学专业相类似教材的内容和体系,并以目前基本形成共识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七个部门法为依据。这七个部门法分别是:宪法及宪法相关法、民商法、行政法、经济法、社会法、刑法、诉讼与非诉讼程序法。

第三,有利于学生课后自学。从该角度出发,在教材每一章或节的编排上可于该章或节的开头编排“重点提示”和“背景知识”内容介绍。特别是背景知识内容的介绍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相关内容。在每一章的最后可设置“本章小结”、“本章知识网络”、“阅读与思考”。这样的编排既有利于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又有利于学生自学。

第四,考虑到对外开放和国际交往的需要,应对国际法的内容做必要的安排,但不应占太多的篇幅。

2、行政管理专业“法学导论”课的教材内容和体系。

根据以上几个方面的要求,笔者以为行政管理专业“法学导论”课的教材内容和体系如下:。

绪论:内容包括:法学导论的性质、任务;法学导论的主要内容;法学导论的学习意义和学习方法。

第一章——法的一般原理。内容主要包括:法律概述;社会主义法;社会主义法制现代化。

第二章——宪法。内容主要包括:宪法概述;我国的基本制度;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国家机构;国旗、国歌、国徽、首都;宪法监督。

第三章——行政法。内容主要包括:行政法概述;行政组织法;行政行为法;行政程序法;监督法;行政救济法。

第四章——民法。内容主要包括:民法概述;物权;债权;知识产权;人身权;诉讼时效与民事责任;婚姻家庭与继承法律制度;商事法律制度。

第五章——经济法。内容主要包括:经济法概述;宏观调控法;市场规制法。

第六章——社会法。内容主要包括:社会法概述;社会保障法。

第七章——刑法。内容主要包括:刑法概述;犯罪;刑罚;刑罚的具体运用;犯罪的种类。

第八章——诉讼与非诉讼程序法。内容主要包括:诉讼法概述;民事诉讼法;刑事诉讼法;行政诉讼法;仲裁法;人民调解法。

第九章——国际法。内容主要包括:国际法概述;国际公法;国际私法;国际经济法;wto法律规则。

要想达到某一门课的教学目的,除了有合适的教材之外,教师还应将教材融会贯通,根据具体情况通过教学将教材内容输送给学生。因此,教学应以教材体系作为依据,但又不应局限于教材体系,而是应合理地突破教材体系。笔者以为在“法学导论”课的教学中主要牵涉到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而这些问题又是相互关联的。

1、课堂教学内容的选择。基于行政管理专业培养目标与基本要求以及课时数的有限,决定了该课程的课堂授课内容应当要精选。尽管从宏观上看,该门课的主要内容是四部分,即法的一般原理、实体法学、程序法学、国际法学,但笔者以为课堂授课内容应以法的一般原理和公法作为重点。法的一般原理是法学的入门,尽管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学习中已经有所了解,但毕竟两者的教学目的和教学体系是不同的,而且学生学的也是很浅显的。因此在授课过程中,应向学生把法的一般原理讲透、讲清楚,注重一定的深度,为学生后面的学习奠定一个坚实的基础。而公法(主要包括宪法、行政法、刑法等)则侧重于从国家角度和社会公益的角度入手,特别是行政法学,在授课过程中应作为重点内容介绍,有利于培养学生依法行政的理念。

2、课堂教学方法的运用。要想达到较理想的教学效果,就必须要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如何调动呢?一个重要的方法就是增强师生互动性,激发学生的参与性,不能搞一言堂。因此,有些内容可以采取老师先布置任务,学生课后去查阅资料,然后让学生自己在课堂上讲,最后由老师做点评,如宪法内容就较合适。一是因为学生对宪法内容要熟悉一些,二是因为宪法内容较抽象。通过发动学生自己查资料、自己讲课的方式,极大地调动起了学生的积极性,无形中化解了内容的单调。二是案例教学的运用。案例教学可以说是法学教学中一个最基本、最重要的方法。但是,案例运用是否得当,效果差别是较大的。笔者以为案例不仅要精选,而且要根据不同的章节内容作不同目的的运用。有些案例应用在某一内容未讲述之前,用以引起该内容;有些案例应用在授课中间用以加强对某一内容的说明;而有些案例则应用在内容结束过后用以对该内容加以总结。只有灵活地运用案例才能起到较好的效果。

3、实践环节的认真落实。法学的学习方法之一就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实践环节的落实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操作:一是尽可能地组织学生到法院去旁听一些典型的案例;二是充分利用学生社团资源。一般高校的团委都有法学会,可以联合法学会开展一些法律咨询、法律沙龙、法学讲座等活动;三是组织学生开展模拟法庭。由学生自己查找典型案例与教师提供典型案例相结合。一般可以选取两个案例,一个是民法方面的,另一个是行政法方面的。老师做一些原则性的指导,最后给学生现场点评。

总之,通过上述教材体系和教学体系的探讨,我们期待适用于行政管理专业的“法学导论”教材面世。作为授课教师则应根据实际情况采取行之有效的、灵活多样的教学,我们一定能够培养出质量更高的行政管理专业的人才。

大学生行政管理论文篇九

文秘岗位作为企业众多岗位中的一种,其发挥的作用非常大,在起到上传下达作用的同时,还能够很好地加快企业的制度化、规划化的发展进程,帮助企业提高管理水平。如何培养文秘行政管理能力,则是当前企业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只有科学合理地对文秘行政管理能力进行培养,才能够更好地发挥出文秘的重要作用。

一、文秘的定义及特点。

文秘在现代社会中有着多种指代,作为职业,文秘是指从事文书与秘书事务职责的工作岗位;作为具体的工作人员,文秘是指专业从事文字书写与日常事务接待的文职工作人员。在不同的情况下,文秘的指代有所不同,既可以指代文秘岗位,也可以指代文秘工作人员。本文所研究的文秘主要指文秘工作人员,也就是从事文书与日常事务接待的文职工作人员。

文秘的特点有着诸多的表现,其特点主要有:一是职业性。文秘体现出了很强的职业性特点,尤其是非常专业的文书与秘书职业性,这是文秘的特点之一。二是能力要求的多样性。文秘不仅要求具备书写能力,而且还需要具备良好的口语表达能力、交际能力等,体现出了文秘能力要求的多样性特点。三是公共性。文秘开展的工作多从企业的整体角度开展,包括公关工作、企业各部门之间的协调工作、企业对外事务的处理、日常接待等,这些工作都具有很强的公共色彩,体现出了文秘公共性的特点。

(一)有助于提高文秘的工作效率。

通过文秘行政管理能力的培养,能够帮助文秘掌握良好的行政管理技巧,文秘人员可以将这些行政管理技巧运用到日常的工作当中,从而提高工作效率。相比一般的工作人员而言,文秘往往只是简单地被看作文职工作人员,而未能获得相应的行政管理能力的培养,这样往往使得文秘的工作多以基础性工作为主,不利于文秘工作效率的提高。文秘行政管理能力的培养,能够帮助文秘工作人员获得多种能力的提升,进而达到提高文秘工作效率的目的。

(二)有助于增强文秘的书写能力。

在文秘的日常工作中,常常有很多书写任务,由于未能获得多种能力的培养,往往会导致文秘的书写能力降低,书写的内容缺乏实践性。通过文秘行政管理能力培养,则能够帮助文秘从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等多个方面得到相应的提升,进而增强文秘的书写能力。在文秘行政能力培养的基础上,文秘可以运用这些通过培养获得的各种知识与技能,开展相应的书写工作,这样可以很好地将书写内容的实践价值体现出来。

(三)有助于强化文秘的服务意识。

由于文秘工作的特殊性,往往只是注重了工作效率和日常工作的完成情况,导致文秘的服务意识较为薄弱。通过文秘的行政管理能力培养,能够很好地帮助文秘理清管理与被管理之间的关系,从而更为全面地理解服务在日常工作中的重要意义。在此基础上,文秘行政管理能力培养,一方面培养了文秘的行政管理能力,另一方面则起到了强化文秘服务意识的重要作用。

在文秘行政管理能力的培养方面,可以结合文秘的实际情况,开展行政管理知识的培训,从培训的角度来实现对文秘行政管理能力的培养,以此来提高文秘的行政管理能力。

一是采用课堂式的培训方法为文秘开展行政管理能力的培养。文秘所在的单位可以制定专业的行政管理知识培训课件,然后由专人负责相应的培训工作,将行政管理知识通过培训课堂传授给文秘,从而通过这种课堂式的培训方式帮助文秘提高行政管理能力。在培训结束后,则需要对文秘培训知识的掌握情况进行考核,对于未通过考核的文秘,则继续开展行政管理能力相关知识的培训,确保文秘通过考核为止,以此来帮助文秘提高行政管理能力。

二是采用轮岗制的培训方法培养文秘的行政管理能力。文秘所在的单位可以选出一些行政管理能力突出的管理人员作为培训人员,并制定轮岗培训计划,由这些行政管理能力突出的管理人员为文秘培训专业的行政管理知识,通过这些专业行政管理知识的培训,帮助文秘提高行政管理能力。与此同时,在培训过程中,采用责任制的形式,由这些行政管理人员对文秘的行政管理能力提升负责,并直接列入绩效考核成绩当中,对在文秘行政管理能力培养中取得良好培训效果的行政管理人员给予奖励,对在文秘行政管理能力培养中未能取得相应的培训效果的行政管理人员则给予处罚,以此来从行政管理知识培训的角度培养文秘行政管理能力。

行政管理能力的培养,除了通过培训培养之外,还可以从实践的角度进行培养,在这一方面,可以通过建立行政管理技能实践平台的方式培养文秘的行政管理能力。通过建立行政管理技能实践平台,可以让文秘在这个平台上进行行政管理实践,从而达到培养文秘行政管理能力的目的。

一是为文秘提供行政管理实践岗位,通过技能实践的方式培养文秘行政管理能力。文秘所在的单位可以结合单位的实际情况,为文秘提供相应的行政管理实践岗位,文秘在达到一定的要求和能力之后,即可以获得在这些岗位进行行政管理实践的机会。文秘在这些行政管理实践岗位上,可以充分地发挥个人的行政管理技能开展相应的行政管理工作,并由单位行政管理能力较为突出的人员组成评定小组,负责对文秘行政管理实践岗位上的行政管理表现进行评定,进而分析文秘行政管理技能存在的不足,给予专业性的指导,以此来帮助文秘提高行政管理能力。

二是定期组织开展行政管理技能比拼大赛,为文秘提供行政管理技能实践平台。文秘所在的单位可以根据单位的经营生产实际情况,定期组织开展行政管理技能比拼大赛,在大赛中,分别由文秘担任行政管理人员,然后从提供的基层人员中选出一定数量的人员成立比赛小组,以这种比赛小组的形式完成大赛指定的工作任务,并以最终突出完成工作任务的小组为比赛胜出者。通过这种行政管理技能比赛的形式,可以让文秘在良好的行政管理环境下开展行政管理实践工作,根据个人的实际行政管理能力带领所在的小组开展大赛指定的工作任务,从而进行相应的组织、交流以及工作任务分配等,确保小组能够在大赛中取得良好的成绩。运用这种行政管理技能比拼大赛的方式,可以为行政管理人员建立良好的行政管理实践平台,从而在发挥文秘行政管理技能的同时,帮助文秘更为全面地认识个人行政管理存在的不足,进而在今后的工作当中针对性地进行训练与提升,从而更好地实现对文秘行政管理能力的培养。

在文秘行政管理能力培养方面,可以从经验交流的角度进行培养,通过经验交流可以帮助文秘在宽松的经验交流环境中提高行政管理能力。在这一方面,可以通过构建行政管理经验交流机制,让文秘通过经验交流来全面提升行政管理能力,从而更好地提高日常工作效率。

一是建立行政管理经验交流平台。文秘所在的单位可以将各种现代技术结合起来,建立行政管理经验交流平台,如成立行政管理经验交流qq群、成立行政管理经验交流网络平台、建立行政管理经验交流微信平台等。通过这些行政管理经验交流平台的建立,文秘可以随时加入到这些平台上,通过与行政管理经验交流平台的其他人员进行交流与沟通,以此来反馈个人在行政管理能力方面存在的不足,进而获得更多的帮助,以此来获得有效的行政管理技能信息,从而实现对文秘行政管理能力的培养。

二是定期组织开展行政管理经验交流分享活动。在文秘所在的单位往往会组织开展各种丰富多彩的活动,以此来丰富员工的业余文化生活。针对文秘行政管理能力的培养,文秘所在的单位可以定期组织开展行政管理经验交流分享活动,通过这些活动来帮助文秘获得相应的行政管理知识与经验,如行政管理经验交流座谈会、行政管理经验演讲比赛、行政管理经验讨论会等,通过这些多样化的行政管理经验交流分享活动,让文秘在参与这些活动的同时,得到相应的行政管理能力提升,进而更好地提高文秘行政管理能力。

(四)对文秘的行政管理职能进行明确定位。

文秘的职能确定方面,往往只是以文职工作为主,未能非常全面地体现出文秘的职能特色,使得文秘的行政管理工作难以得到体现。在文秘行政管理能力培养方面,可以对文秘的行政管理职能进行明确定位,以此来实现对文秘的行政管理能力培养的目的。

一是赋予文秘一定的行政管理权限。在文秘所在的单位,可以在对文秘的具体岗位职能的确定方面,确定文秘的行政管理职能,也就是在一定的条件下,文秘可以行使行政管理权限,开展相应的行政管理工作,如组织召开专题会议、组织开展具体工作分工、开展专项工作问题整改等。通过赋予文秘一定的行政管理权限,能够让文秘在行使这些管理权限的同时,得到相应的行政管理能力提升,进而来培养文秘的行政管理能力,提高文秘的行政管理水平。

二是设定文秘行政管理绩效奖。由于未能从奖励的角度实现对文秘行政管理的奖励,使得文秘往往只是完成基础的文职工作,而在行政管理的层面发挥的作用非常小。在文秘行政管理能力培养方面,可以通过设定文秘行政管理绩效奖的方式,对在日常工作中,起到了良好的行政管理作用的文秘,给予相应的奖励。通过这种奖励方式,可以激发文秘的积极主动性,积极地参与到行政管理工作当中,通过这种主动参与行政管理的方式,帮助文秘在行政管理实践工作中得到相应的提升,进而达到培养行政管理能力的效果。

文秘行政管理能力培养显得非常有必要,无论是在当前的企业管理中,还是在未来企业的发展与市场竞争当中,行政管理能力培养对于文秘而言都是非常重要的。在对文秘行政管理能力培养方面,需要结合文秘的实际情况,采取针对性的培养方式,这样才能够很好地培养文秘的行政管理能力,帮助文秘得到相应的提升。与此同时,在具体的培养方法方面,需要采取科学合理的培养方法,除了开展专业行政管理知识的培训之外,还可以从行政管理实践、行政管理经验交流等角度进行培养,从而达到培养文秘行政管理能力的目的,帮助文秘更好地提高个人的行政管理水平,从而提高文秘的工作效率。

大学生行政管理论文篇十

摘要:我国高等教育体制的改革在不断深入的发展,高校行政管理部门对自身的改革也必须早日的提上日程。

虽然经过一段时间的改革和发展,高校的行政管理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还是有一些问题需要解决,需要制定相应对策实施改革。

本文则对高校行政管理改革困境及对策分析。

因为高校教育改革在不断的推进,这就要求高校行政管理的效率也要不断的跟着提高。

高校有效运行的关键是高校行政管理,它的开展也是促进高校培养人才质量、服务社会、科学研究等职能的有效发挥的有效措施。

近年来建立高效的行政管理的呼声随着我国高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和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越来越高。

1、行政管理人员服务意识薄弱,缺失责任心。

目前严重影响高校行政效率的不外乎有高校管理机构重叠、管理人员素质低、管理制度不健全等几个方面的原因。

高校行政管理以为师生和教学科研服务为目的,行政管理不能凌驾于师生及教学科研之上。

部分行政职员对行政管理的服务职能缺乏了解,导致服务意识弱、态度差、效率低[1]。

有些行政职员抱着“各人自扫门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的心态,只完成属于自己分内的事情,对于他人的工作不帮不助,从而影响了整个团队的工作进程。

2、高校管理机构出现重叠。

行政管理是目前各高校多引用的制度,之所以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会出现一些新的管理机构,是因为部分原有的管理机构不再适用市场的需求,新的机构增加,老的管理机构没有及时废除。

因为管理机构的重叠,使得各部门之间责权分工不够分明,职能出现交叉,职位过多,各部门之间开始不再协调合作,互相扯皮。

高校教育、科研工作因为管理机构的重叠产生了许多不良的影响。

3、高校行政管理制度不够健全。

一些高校在制定规章制度的时候,缺乏法治理念,决策的民主性没有完美体现;还有一些高校制定的行政管理制度突破了适用范围,在一定的范围内限制了被管理对象的正当权益。

高校行政管理制度作为高校行政管理的依据,行政管理制度出现的这种种问题,都会给高校的行政管理带来巨大的不利影响。

比如,在对学校师生切身利益做出决定或处罚的时候,在程序上违反法律法规,不遵从应有的正当程序就会给高校带来恶劣的影响。

1、加强队伍建设,提高高校行政人员的服务意识和业务水平。

改变工作人员的思想观念不失为提高高校行政管理效率的一条捷径,高校想要加强行政管理制度的建设可以先从改变工作人员的思想观念做起。

要知道思想观念的转变绝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它需要领导和管理工作人员长久的努力,并且思想观念的转变不仅仅是观念需要更新,思维方式也需要更新。

思维方式的更新,要求工作人员时刻准备迎接新的挑战,摒弃传统的经验式的思维,积极主动地寻求创新,自上而下的去进行观念的创新,让工作人员发挥自己真正的作用,而不是作为摆设存在。

加强高校行政队伍的建设,就要真正发挥有才能的人的作用,以人为本,充分尊重职工的个性发挥,提高他们的工作能力、服务意识和业务水平。

行政管理人员是高校行政管理工作的关键,过去在高校的行政管理工作中,涉及到了庞大的管理组织系统,较多的行政管理人员也被牵扯到其中。

所以合理划分职权范围,革除陈旧部门的工作,在遵循高校发展规律的前提下显得尤为的重要。

为了达到行政管理工作高效率的进行,就要精简原来的部门,提高职工参与学校管理和发展的积极性,协调好格部门的关系,使“各人自扫门前雪”的现象从此不要在出现在日常的工作中。

想要树立高校的良好形象,使行政管理和学术管理交相辉映,就必须设置科学的行政管理机构。

3、加强高校行政管理的规范化建设。

提高高校行政管理的另一个有效的途径就是实现行政管理的规范化操作,行政管理工作的规范化运行是高校行政管理的发展方向。

对高校行政管理方式进行不断的创新,能够加强高校行政管理工作的规范化建设[2]。

创新高校行政管理方式包括信息化建设的创新、科学建设化的创新、专业化的创新。

高校行政管理在创新的过程中,必须注意建设完善的管理制度,摒弃各种违规违法的制度和决定,各种相关制度的制定都要依据法律法规。

高校行政管理要做到人人懂法、人人守法、人人依法。

高校的建设与管理要想步入法制化和规范化的轨道,就必须在运行过程中严格执行法律制度规定。

三、结语。

目前高校的改革越来越迅速,竞争也越来越激烈。

在这种形式下,高校迫切的需要提高自身的行政管理效率,但是,高校的一些现行管理体制依然存在不少问题,对提高行政管理效率十分不利。

如以上所列的行政管理人员服务意识薄弱,缺失责任心、高校管理机构出现重叠、高校行政管理制度不够健全等,这些高校行政管理工作中出现的问题越早的解决,越有利于高校健康快速的向前发展,高校只有不断的向前发展,才能紧跟时代的步伐,才不至于被社会抛弃。

参考文献。

[2]苏明.高校加强行政管理改革面临的问题及对策思考[j].科学中国人,2015(23).

大学生行政管理论文篇十一

一、前言。

随着近年来大学教育的不断普及,大学教育的管理方法直接关系着整个大学教育的质量,在大学教育中加强行政管理水平的提高,可以保证大学教育的质量。

在中国,特别是在中国高等教育界,几乎没有谁不知道上世纪早期清华大学校长梅贻琦的一句名言:“所谓大学者,非谓之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

真正吃透其精神的人也不在少数,但能够将其精神贯穿于办学实践的人寥寥无几。

大学作为一个文化实体、学术组织、人类社会的知识生长集散地和最富有创造力的学术殿堂,其主要社会职能应当是文化传授、专业教学、学术研究和人才培养。

一流的大学没有一个公认的明确标准,但是会有一些客观的评价条件,它包括:一流的师资,一流的生源,一流的管理,先进的办学理念,先进的体制机制。

一流,就是走在世界前列的。

目前中国的大学与世界一流大学还存在着不小差距,其主要原因在于科研、学术、教学方面还未达到世界前列的水平。

行政管理、教学、科研是支撑大学的“三大支柱”,而行政管理在大学管理体制中处于领导决策、组织协调、保障服务的地位,其保障与服务的核心和前沿应当是教学与科研。

高效而科学的管理,其方方面面都应当一致地指向如何使大学的教学与科研水平赶超世界一流,使大学拥有良好的育人环境和学术氛围,充满人文关怀,享有充分的学术自由,真正成为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理性基石,能够应对外部世界的种种挑战。

在这一点上,大家的认识没有多大差别。

如何使行政管理更好地为教学与学术研究服务,是大学行政管理必须抓住的关键问题。

而要抓住这个关键问题,首先必须明确提出大学的办学理念,然后在办学理念的引导下,解决如何建立起大学行政管理体制的运行机制的.问题。

大学生行政管理论文篇十二

我国医院行政管理人员队伍主要由以下几部分组成:其一是由多年从事临床工作的医生、护士以及医技科室的人员转岗而来的,大都具有较高的学历、职称,所学的专业大多是医学、护理、医技等,其中有的人还一直兼顾着临床工作。有管理学、行政学、公共管理专业背景的比较少,无法将全部精力投入到行政管理工作中。其二是刚刚走出校门、直接进入医院行政管理岗位的大学生,他们都具有硕士研究生学历,年纪轻、工作热情高而且具有一定管理理论知识,但是由于他们刚刚步入社会,对医院工作流程、岗位性质并不了解,在短期内还难以独当一面,灵活自如地处理日常事务。其三是从部队转业到医院的干部,由于他们长期在部队工作、生活,军地情况不尽相同,因此尚需适应较长时间后才能逐渐进入角色。其四是从其他科室抑或是医院后勤服务中心等部门临时借调帮助工作的人员。

2.医院行政管理人员的“长板”与“短板”。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医院管理体制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对医院行政管理人员的整体素质也提出了新的要求。但是,由于历史的原因,行政管理人员整体素质不高,知识结构不平衡,公共管理、工商管理、公关危机管理、统筹学管理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偏少,无法以创新思维、创新手段去积极开展工作,大多处于按领导的指示按部就班地开展工作,凭借经验、行政手段处理日常事务的状态。再加上医院行政管理人员很少有学习、提高抑或是外出接受再教育、培训的机会,鲜有学习现代化管理理念与技能、方法的机会,对日益增加的新状况、新事物、突发事件等疲于应对。

3.一些行政管理人员安于现状,缺乏创新精神与主动学习态度。

由于许多医院奖金激励机制明显向一线科室倾斜,行政管理人员奖金、加班费等低于一线科室,存在着“干多干少都一样”的状况,因此,个别管理人员心存“能不干就不干”的想法,只要不出问题就可以了。

4.行政管理人员不同于医务人员,职称评定、职务提升通道不畅,管理部门职责不清晰,有交叉重叠现象。

在医院行政部门设置、职责划分、权力归属等问题上,相关制度长期存在着不清晰、不明确,相互交叉、重叠的问题。岗位设置不尽合理,加班多,责任大,不能正常休息,节假日值班非常多;不出问题还好,出现问题就会挨“板子”。凡此种种,给他们思想上带来了较大的压力。

往往是“按下葫芦浮起瓢”,每天光是处理各种日常工作、突发事件、领导交办事宜、迎来送往等等,都忙得不可开交,无法抽出时间来进行科研工作和创新机制的研究。

二、我国医院行政管理人员的重要性不可低估。

一家医院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得自己的一席之地,就必须切实打造医院的软实力,真正拥有一支其他医院所没有的高素质人才队伍。这支人才队伍中除了闻名遐迩的医学专家、具有真才实学的医护人员外,还必须拥有一支能够将医院的各种资源、力量凝聚在一起,在关键时刻能够挺身而出指挥与协调各方面的医疗力量,确保医院的各个部门都能够有效运转的行政管理人员队伍。无论是三级甲等医院,还是二级乙等医院,都离不开行政管理人员,他们就像自行车上链接链条的“销子”,只能通过这些“销子”才能将链子的每一个环节连接起来,并通过外力,将整个自行车飞快地运转起来。管理人员如同医院管理层、各科室广大的医务人员与中层干部之间的“销子”,通过他们的作用,才能将医院这部“自行车”快速、健康地运转,将整个医院的功能充分发挥出来,才能在挽救人民群众生命的关键时刻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有鉴于此,行政管理人员的作用不可小觑。

三、美国医院行政管理人员的资质与相关情况。

在美国,大型医院行政管理人员必须具备卫生服务专业硕士学位抑或是公共管理、企业管理专业的研究生,才能有资格进入这个岗位。要想拿到卫生服务专业硕士学位,必须先具备学士学位,之后需要在一个卫生保健中心工作一年的时间,才能再去拿硕士学位。小型私人医院的管理者需要被“州私人医院管理委员会”认证,并且要在卫生保健场所为老年人服务一段时间。卫生服务管理者通常是开始在大医院担任管理员助手,或者是在中小医疗机构、服务场所做助理。日常工作时间之外,他们要进行医学管理研究、开展广泛的创新机制建设,承担更多的责任才能适应岗位的要求并有所进步。另外,卫生管理部门还要定期或不定期地对各级医疗机构的行政管理人员进行考试,考核他们对处理各种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医疗事故的处理和公关能力。

四、如何提高我国医院行政管理人员的科研水平和创新能力。

1.医院行政管理人员要深刻认识“科技引领发展,统筹推进改革”的道理。

认识到在当今时代,只有在更高层次、更高水平上提升自己的内涵,才能不被时代所淘汰。因此,要在完成本职工作、处理好日常事务之余,静下心来潜心研究与自己工作范畴抑或是相近的领域,深入基层,调查和掌握一手信息,摸清运动规律,针对医院的功能定位、人员结构、发展规划、重大投资决策、财务资产监管、绩效考核管理等方面的问题,撰写出真知灼见并具有一定前瞻性的科研论文和研究成果。

2.医院行政管理人员要“干在实处永无止境,走在前列要谋新篇”。

与时俱进,自我增压,从平凡的工作中找到科研创新的亮点。有人认为自己每天都在平凡琐事中忙忙碌碌地度过,找不到能够引发自己科研、创新乃至写出科研论文的思路。还有人认为,我国是论文大国,数以千万计的前人将所能看到和想到的课题都选完了。实际并非如此,只要我们深刻认识到在为广大人民群众服务中自己的领导责任、保障责任、管理责任、监督责任,深刻体会有效缓解群众看病贵、看病难问题的重要性,就一定能够从平凡的点滴小事中捕捉到闪光点,拓展创新思维,写出高质量的科研论文来。

3.医院高层要重视行政管理人员的作用,在岗位设置、收入分配、职称评定、管理使用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

在鼓励行政人员参加科研政策方面,要与一线医务人员同等对待,积极支持管理人员参加各种类型的再教育、专业培训、外出交流、研讨会,支持他们利用工作之余对医院的各项工作、重大决策、相关信息进行专题调研,在科研课题立项、展开、深入剖析过程中,医院主管领导要从资金、时间、人力、物力等方面给予支持;课题完成之后,要帮助寻找发表和交流的机会,为行政管理人员的科研成果提供实质性的支持,使之尽快转化为促进医院发展的动力。

4.医院科研部门要在医院党委、院长的领导下,协调财务、人力资源。

对外宣传、图书资料等部门,对积极参与科研工作、撰写论文的行政管理人员提供“孵化器”,针对他们在写作、科研、创新过程中遇到的难题与困惑,聘请有关专家进行“会诊”,提供图书、资料、宣传方面的支持;同时,还要建立科研平台和信息大数据,对全院临床人员、行政管理人员、后勤服务人员以及其他各类人员的科研状况进行调查摸底,互通信息,提供帮助;同时要增加创新研发投入,促进创新链、科研链与临床服务链的有机衔接,使每一位医院干部职工都争当创新驱动的先行军。

五、结语。

“建立一个新机制,构建一个新格局,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是今后我国城市公立医院改革的基本目标。在实现这一目标的过程中,广大医院行政管理人员肩负着非同寻常的重任。因此,医院行政管理人员要以全新的思维,坚持探索创新原则,勇于担当、开拓创新,不断提升自己的内涵,在做好本职工作之余,潜心研究,开展科研工作,进一步提高科研水平和创新能力,为医院决策者提供更多的新思想、新方法、新亮点,从而为医务人员增添动力、为医院发展增添后劲。

作者:陈少波崔森余静单位:十堰市太和医院。

大学生行政管理论文篇十三

摘要:本文主要针对的是:在涉及“与通航有关的设施”的管理过程中,航道行政管理暴露出的问题给行政管理工作带来的影响,从加大执法力度和法制宣传,健全航道法规体系、加大改革力度,深化体制改革、加强管理部门之间的沟通与协调、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实施任期考核、做好人才选拔和引进工作,提高行政管理干部素质水平五个方面提出强化航道行政管理的对策与建议。

关键字:航道行政管理;对策;执法。

所谓航道行政管理,就是航道部门为了切实保护航道,有效地运用国家赋予的权力,通过一定的组织、领导、计划、指挥、控制、协调等形式,按照法定的程序并运用科学的技术和方法,合理地利用人力、物力和财力等要素,以实现国家职能与目标的活动。航道行政管理是航道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既是一种专业管理,又是一种现场执法。航道行政管理工作的质量直接体现航道部门的服务水平。当前,河流作为国家资源,国家成立了若干相关部门进行管理,如水利部门、航道部门、海事部分等。很多航道工程正在如火如荼的进行中,但是在工程开展过程中,也暴露出一系列的问题,给航道行政管理带来很多影响,航道行政管理仍是航道管理中一项重要难题。因此加大航道行政管理工作确保航道的通航安全工作势在必行。

1.1依法治航工作缺乏力度。

当前,我国现阶段在航道行政管理方面的法制还不健全,从而导致人们对保护航道资源意识淡薄。在涉及“与通航有关的设施”建设过程中,多个环节出现不规范现象,然而相关部门对这些违规行为给予较轻惩罚。此外,很多政府在城市发展建设中出现重视陆上环节轻视水上环节,因此,在进行陆上基础设施建设时,为了节约成本,以降低通航标准为代价,损害了航道的利益。

在城镇工矿企业航段,出现众多违章建房的现象,此外人们经常向航道倾倒生活垃圾,这些问题尤其存在于乡镇附近的航道。这些现象屡见不鲜,让航道相关管理部门非常的头疼。因此,依法治航,建立健全航道行政管理法制体系势在必行。

1.2多部门管理,没有形成执法合力。

在航道行政管理过程中,出现职能交叉、多部门管理的局面,水利部分、环保部门等工作交叉重叠。每一个部门都以自身的利益为主,例如:渔政部门在航道上批设的网簖和围河养鱼大大超标,实际上形成了碍航物。

在航道行政管理工作中暴露出多部门管理,没有形成执法合力,当多个部门同时发现违法行为时,对行为的处置存在两个极端现象。或各自为政,只处理与本部门相关的事宜;或这几个部门都不主动去管理,怕承担责任或引发不必要的矛盾,对违法行为视而不见。从而导致这些违法行为出现频率增加,处理的难度增大。所以在行政管理过程中需要多个部门合力处理,这样才可以事半功倍,同时要注意信息透明化,这样也有助于执法合力。

面对当前航道行政管理存在的问题和矛盾,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提出进一步强化航道行政管理的对策与建议。

2.1加大执法力度和法制宣传,健全航道法规体系。

航道行政管理执法力度不够,缺乏有效手段,每次遇阻时,我们就缺乏更有力的强制手段,不但达不到执法效果,反而使得一些管理对象认为我们对他们的行为无能为力,特别是一些政策的误导,使得更多的管理对象不服从航道行政部门的管理,如今我们工作的开展,单凭我们的人力是不够的,我们需要新的政策支撑,管理对象也需要新的认识。

针对当前,依法治航工作缺乏力度的现象,需要专门颁布相关的法律、法规,让航道行政管理工作有法可依,为航道行政管理工作营造良好的法制氛围,借助相关平台,如电视、广播、报纸等,尤其是网络平台向政府、企业和群众宣传航道管理的法律、法规,让更多的人了解相关的规定,让航道行政管理工作的公开化。

通过多年工作实践,我们认识到,行政执法最大的难点不在于法律的不健全,而是群众对法律法规和执法人员从事执法工作的认识不足所致。为此,加强法律宣贯,提高群众法律意识,显得尤其重要。我们采用几种方式进行:首先,在日常的巡查过程中或在人群集中的地方,通过设立板报、挂横幅、设置咨询岗等方式,使广大人民群众更加深入地了解航道相关法律法规;其次,加强与当地乡镇政府的沟通、联系、协调,将沿江行政村作为一个独立的宣传小组进行宣传,将宣传工作下沿到沿江村落,这样不仅节约了成本,同时也会使宣传推广工作效果更佳。

此外,如可以出台《航道法》、《航运法》、《航道监管法》等法律法规,建立健全航道法规体系,明确依法行政,加强航道行政管理对改善通航条件,保证航道畅通和航运安全的重要性,思想源头上提高对航道行政管理工作的认识。

当然航道行政管理工作人员在工作期间也要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办事,若发现工作人员出现严重的违法管理行为,应该依照相关规定对此行为严重制止,采取严重的惩罚措施,积极树立良好的工作形象。

2.2加大改革力度和现场监管力度。

积极开展施工现场监管,强化责任意识。为强化现场监管检查,就需要对已审批或正在审批的项目进行定期跟踪、现场监管,并不定期的对施工现场进行监管、检查,对出现的问题进行及时的纠正。要保证审批项目在施工期内始终处于有效监控,避免失控状态发生。

充分发挥联合执法优势,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通过近年与水利、海事等部门开展的“联合执法”专项行动,对非法采砂、违规建筑、违章船舶、非法餐饮船等违章、违规行为进行整顿,辖区联合执法平台已初步建成,应充分利用这一平台的优势,既弱化航道单一执法手段不足的弊端,又达到有效整治侵害航道违法行为的目的,有效保护航道及航道设施,确保航道建设正常、有序开展。

2.3加强管理部门之间的沟通与协调。

保护航道资源,保持航道工作的可持续发展是航道行政管理的重中之重。目前,航道行政管理工作部门之间职能重叠,所以应该加大行政部门之间的横向沟通与协调,对出现的航道权益的违法行为,多个部门可以联合进行处理,航道、水利、海事等部门应该建立长期的联系,并形成定期的联合会议制度,构建联合沟通与协调机制,对违章设施和违章倾倒废弃物的现象及时制止和处理。

目前,航道行政管理面临的一项重要难题是查处违章建筑物和向航道倾倒废弃物。该问题跨越的区域多,工作相当复杂,当然已经出台了相关法律法规禁止违章建筑物和向航道倾倒废弃物,但是此现象屡见不鲜。究其原因在于:现场的监管力度不大,没有有效的管理。所以,应该把现场监管查处违章建筑物和向航道倾倒废弃物工作摆在首要位置,做好巡航管理和信息及时反馈的工作,让管理深入到每一个细节,信息反馈工作深入到每一个基层员工。

2.4做好人才选拔和引进工作,提高行政管理干部素质水平。

参考文献:

[1]潘德民.航道行政管理的分析与探索[j].民营科技,20xx(09)。

[2]李琳.桂林漓江旅游航道行政执法工作的分析和研究[j].珠江水运,20xx。

[3]李琦.论内河航道行政执法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j].华章,20xx(07)。

大学生行政管理论文篇十四

行政成本是热电公司进行行政管理的重要环节,也是行政管理理论研究领域中的重要范畴,更是热电公司关注的重点问题。就行政成本问题而言,热电公司普遍进行了降低行政成本提高行政效率的改革,但行政成本问题依旧困扰着各个热电公司。行政成本问题的研究是行政管理科学化的内在要求,行政管理科学化内在要求是行政主体在进行行政管理活动中尽可能的缩减行政成本,按照客观规律办事,减少资源消耗,提升工作质量。行政管理中行政成本的控制,是企业经济组织成本控制的一个关键,这对于减少经济成本,增加企业经济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行政成本概念适用工经济成本概念,这里对于行政成本的分析,采用经济学成本——收益的分析方法。经济学当中,成本是企业研究的主要对象,它关系到企业最终获取的经济效益。而行政成本是行政管理活动产生的资源消耗,行政成本在企业当中对经济效益有着极大影响。行政管理活动影响着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自然而然,行政成本也影响着企业最终获取的经济效益。

人们在行政管理活动当中,为了实现一定的行政目标,必然要消耗一定的人力、物力、财力等行政成本,这些行政成本的来源则是生产经营创造的财富。所以,行政管理活动尽可能减少行政成本,并且在这个基础上实现行政曰标,就是行政管理中行政成本研究的核心议题。

关工热电公司行政成本问题较为复杂,从宏观角度来看,其主要受到行政主体、行政管理体制、管理方法、管理环境等外在因素影响;从微观角度来看,实施的一项行政管理活动耗费的资源,就是行政成本。本文对热电公司行政成本的研究,以锡林郭勒热电有限责任公司为例,从微观角度进行分析,一项行政管理活动包括行政决策、行政执行、行政目标实现三个方面,这三个方面的行政成本构成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行政决策成本。例如锡林郭勒热电有限责任公司在进行决策过程当中,需要耗费一定的行政资源,需要动用人力进行调查研究,对信息资料进行收集,并且需要开会讨论,咨询相关方面的专家,这些活动都需要耗费一定的资源,这就是行政决策的成本。行政决策过程当中,要努力实现最优化的行政决策成本,每一个步骤都要精打细算,尽可能的消耗较少的行政资源来获取好的行政决策。

第二,行政执行成本。例如锡林郭勒热电有限责任公司要进行供电调查,就需要花费时间和精力进行事先的调查,并且需要动用相应的资源。这种行政执行成本是为了实现行政决策日的而动用的一切资源消耗,这些资源消耗无疑会产生相应的成本。

第三,行政目标实现的产出成本。行政曰标实现后,之前行政决策成本和行政执行成本的结果,就是行政目标实现的产出成本。行政目标实现的产出成本是对整个行政活动的综合评价,也是整个行政活动的最终成本。

热电公司行政管理成本的降低,对于提升企业经济效益,降低企业生产成本来说,具有重要意义。降低行政管理中的行政成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第一,坚持效益原则。热电公司生产运营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产生经济效益,公司的行政管理活动也要坚持效益第一的原则。公司进行行政管理活动时,要明确行政目标以及行政质量与行政效率的要求,在进行行政管理活动过程中,确保经济效益的实现,同时还要保证行政管理工作能够以高质量、高效率的实现。

第二,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热电公司在进行行政管理工作时,要先确保行政决策是否具有必要,是否对日常的生产经营具有影响,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针对运营中遇到的必要问题,提高行政质量和行政效率。

第三,坚持节约原则。热电公司在进行行政管理工作过程当中,为了实现行政决策目标实现,在不降低行政质量和行政效率的前提下,力求以最少的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办事,把浪费和失误减低到最低限度,以最优化的方法实现行政管理工作,确保资源节约。

综上所述,我们要深刻意识到行政管理中行政成本的重要影响,相对于热电公司而言,行政管理工作所产生的行政成本同样属于生产成本当中,对产生的经济效益具有重要的影响。行政成本的节约,对于企业生产成本的节约,以及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具有重要意义。为此,我们要深入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科学的工作方法进行企业行政管理工作开展,切实节约资源,确保企业能够又好又快发展。

大学生行政管理论文篇十五

学号:20081011301。

姓名:陈佳佳。

经过三十年改革,我国行政管理体制发生了许多重大变化。其中,最大的成功就是行政管理体制已初步适应了市场经济体制,顺应了经济基础对上层建筑提出的要求,实现了生产力的大解放。

但这并不意味行政改革就到位了。一者,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力度还远不如经济体制改革那么大,许多老大难问题尚未解决;其次,随着经济与社会的深入发展,国内外形势和行政环境不断有新变化,我国行政管理体制又出现了许多新的不适应。目前,这些问题突出表现在政府职能、政府结构和政府行为三个层面上。

一、政府职能层面的突出问题及相关分析。

政府职能,亦即行政职能,包括运行性职能和基本职能两部分,是整个政府建构的基石,也是整个政府运作的源头和依据。行政职能的认知、梳理、规划、确立、设定和配置将基本决定后续整个行政管理的基本形态。行政编制、行政人员、行政权力、行政关系、行政资源、行政规范、行政文化、行政过程、行政行为、行政结果与行政效率等等都将因此而定。行政职能问题是引发政府结构和政府行为等等方面突出问题的主要根源所在。

几十年来的行政改革虽然似乎总在追求行政效率,但实则总在不断探索行政职能科学化。由于行政职能问题太复杂而实践太急需,所以行政职能调整就常是看见多少就改多少,着急什么就先改什么,而来不及深入研究、系统考虑和全盘设计,或零敲碎打,或大而化之,深入不了,难以突破,致使老问题未解决,新问题已出现,甚至改革活动本身也因不够科学而添累加烦,至于行政环境变化带来的问题就更是所顾不暇。这样,各种问题就一直在累积叠加、日益交固,而总未能得到科学、深入、全面、系统的诊断和治理,构成了当前行政体制问题的基本现状和深化行政改革的主要难关。目前,最突出的政府职能问题有两个方面。

(一)基本行政职能的把握与设定还不够全面、科学。

基本行政职能,亦即实体性职能,或叫事务性职能,是一组体现基本行政目标、寓于基本行政任务、构成基本行政领域的横向行政权能,包括政治职能、经济职能、文化职能和社会职能。这些基本行政职能构成一个完整、神圣、具体体现国家主权的实质性行政权能体系、基本行政性质和行政目标模式。这里的价值取向、目标定位决定着整个政府管理的性质、方向和任务,而这里的科学性、合理性则决定着政府管理的基本构成与规模。

我国在基本行政职能上做了大量的重要改革。历年来行政改革的重点都聚焦在基本行政职能的调整和转变上。以大部制为标志的改革探索充分证明了基本职能改革上的坚实步伐。不过,尽管成就很大,但是基本职能方面的改革也还存在一些具体的突出问题。

我国经济职能的界定与落实没有最充分着眼于整个政府管理的科学性、系统性和协调性。

(1)我国政府强调要侧重抓好“宏观调控、市场监管”两项职能。这在全国经济管理战略上是高明、成功的一招。但从整个政府系统看,其中只有“市场监管”才是各级政府都能做到的事,而“宏观调控”则只适合中央政府来承担和实施。

(2)行政审批改革仍然比较有限,远不能顺应和满足高速度发展的市场化需要。所谓“政府职能转变滞后”主要就指这一点。其主要原因是部门保护主义和地方保护主义同时在起作用,都在为局部利益而鏖战。它们甚至分别采用立法的方式和途径加以固定和公开。这使行政审批改革陷入几乎再无推进空间的窘境。

(3)职能交叉重叠、缝隙空白严重等问题还很突出。典型情况之一如食品安全监管职能,从地头到称头,从农场到工厂,从市场到餐桌,分段切块,由农业、质检、工商、卫生等系统各自负责履行。

但应该明确的是,这类问题其实远不只在产品监管这一点上,而在于整个公共经济管理在切块划分或具体职能分类上存在严重问题:1)不够科学。2)受限于传统思维和习惯。

2.社会管理还远远没有到位,存在许多弱项和空白领域。

社会的概念有大有小,但尚未从政府管理的角度加以明确界定,社会的运行有其固有的特点和规律,但尚未纳入或体现到政府管理之中。于是,政府的社会管理职能无法确保具体确切、切实到位,在许多领域存在弱项乃至空白,就都成为现实必然。

3.危机事务受重视较晚,而且转化为政府管理职能较缓慢,也很不系统、不科学。

当国际金融危机袭来,我国的危机管理就立即暴露出许多问题:政府在危机中的公共政策制定和政策战略受到极大挑战;对政府组织能力和执行力提出挑战;对政府的公开、透明以及公信力等也提出很大挑战。这表明,我们的危机管理能力还很有限。其根本原因在于,我们对危机事务的重视较晚,把它纳入政府管理较慢,也很不系统、不科学。

4.公共服务职能还很薄弱,有的地方和部门还存在认识和导向上的严重欠缺与偏差,在推行上还要在中央与地方之间深入进行更科学合理的职能配置和事权财权划分作为基本行政职能,公共服务还是2003年以后才正式得到确认的,可谓起步很晚。另外,公共服务还是一个首先要以公共财政为基础、要由政府提供公共资金保障而后才能履行的公共职能,而我国还是发展中国家,人口总量居世界第一,大部分地方也还很穷,要推行公共服务谈何容易,因而,亦诚可谓条件差。在这样的情况下,提出并实施公共服务职能不仅直接存在物质上的困难,而且还存在需要进一步在中央和地方之间进行事务划分、责任划分和权力划分的问题,而这实际上就是以确立公共服务职能为主体内容的中央地方职能再调整。

(二)对运行性行政职能的认识和把握不够科学、全面,严重影响了改革进程与成效。

运行性行政职能,亦即程序性职能,或叫操作性职能,是一组体现基本行政规律、寓于基本行政环节、构成基本行政过程的纵向行政权能,包括行政领导、行政调查、行政听证、行政决策、行政执行、行政控制、行政协调、行政调度、行政保障、行政考评、行政监督、行政激励、行政问责、行政反馈和行政调整等。这些行政权能实质是操作性行政权力,形式则是基本行政环节。它们既相对独立,又彼此一体,不可或缺,环环相扣,先后联动,构成一个完整、能动的行政权能体系、基本行政过程和行政行为模式。这里的科学化、合理化程度决定着整个政府管理的质量、效率和水平,而这里的科学性、合理性则决定着政府管理的基本样式与机制。

我国在运行性行政职能上做了许多改革探索,有不少方面成就斐然,不过,也存在一些问题。

目前,这里的问题最主要是:较少依据行政科学理论,从行政权能、行政环节和行政模式整体及其内在联系着眼,更多的是根据对某几个更重要的行政权能或行政环节来偏军突进,出思路、定方案、做改革,其结果就是改革的科学性、系统性、深切性、可行性和有效性不足,难以解决深层次问题,甚至还会派生出其他种种问题,终至陷入更大的困惑与困境。

总的来说,我国行政管理体制问题有老的,更有新的;有浅层次的,更有深层次的。这些问题至今没有得到根本性解决,甚至还未得到明确认识。要解决这些问题,就一定要从政府职能入手,首先从职能层面上解决问题,这样,再解决其他层面的问题就必定要容易得多了。

大学生行政管理论文篇十六

词................2。

一、我国政府人力资源发展趋。

势............3。

2、人才选拔、任用机制有待改进。

3、激励机制有待加强。

4、人力资源开发不足。

5、人才流动机制僵化。

2、引进现代人力资源管理技术,建立科学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

3、建立政府部门人力资源信息管理系统。

4、在政府人力资源管理中强化市场化机制作用。

5、加强教育培训,努力塑造学校型组织。

参考文献........................8。

内容提要:

公共部门的行政效率及对经济的贡献率是衡量一个国家发达与否非常重要的标准。中国行政部门的效率还有待提高,其中对于公共人力资源管理的科学化是提高我国行政效率非常重要的一环。本文对我国公共人力资源管理发展趋势做了一定的介绍,并对其提出一些问题和提高管理途径对策建议。

关键词:政府部门人力资源管理对策建议。

浅谈我国政府人力资源管理对策。

公共部门的行政效率及对经济的贡献率是衡量一个国家发达与否非常重要的标准。中国行政部门的效率还有待提高,其中对于公共人力资源管理的科学化是提高我国行政效率非常重要的一环。

一、我国公共人力资源管理发展趋势。

人力资源管理理论率先从企业中产生并得到应用和扩展,进而在公共部门也得到了重视。加强公共人力资源管理理论的研究与实践发展有其重要的历史背景和国际背景。从历史上看,我国实行市场经济才不过二十几年,在公共部门所实行的公务员制度也不过十几年的时间,受传统干部人事制度的影响非常大;同时,我国经历了几千年以“人治”为特点的封建制度,“官本位”思想还存在并发挥着作用,大多数国人的思想观念转变还需要一个过程。从国际大背景上看,我国加入wto后,在管理上面临着更大的挑战,尤其是政府管理方面。所以,在公共部门引入先进的管理理念,建立先进的管理制度,就成为当务之急。在apec会议上,各国首脑对于人力资源能力建设达成了一致,作为人力资源大国的中国所需要做的更多;眼前的中国与西方的资本主义发达国家并非站在同一个起跑线上,两者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我国仅处于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而资本主义已经经历了几百年的发展,到今天它们才有发达的生产力和完善的管理理论,所以西方现阶段的人力资源管理理论并不能完全为我国所用。所以,我们应注重对于西方国家在市场经济发展初期所采取的政策措施的研究和借鉴,同时也有的放矢地吸取一些国际上通用的经验,以建立适合自己国情的管理理论和制度。只有这样,才能达到管理学所要达到的最根本的目的--提高组织效率,发展生产力,促进社会的全面进步。鉴于此,公共人力资源理论发展的前提在于对中国国情的深入研究,明确公共人力资源管理的时代背景,只有这样才能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才能真正为我所用。其中很重要的一点是,在我国如果实行公共人力资源管理应有什么样的不同于以往的制度和形式,有没有不同于其他国家的地方。如果说我们的管理都遵循了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规律,那么我们根据这些规律能做出什么样的适合本国国情的选择呢?在这些基本规律的基础上,我们可能要实行的公共人力资源开发和管理的一些制度、政策和措施等,都应成为国内学者研究的重点。

二、我国公共人力资源管理中的问题。

政府部门人力资源管理存在问题,从历史和现实的状况分析,当前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有些政府部门沿袭了一些传统保守思想,使得人力资源没有一个良好的生存环境,无法为雇员提供一个良好的进步氛围。具体说,主要是有些组织内部受诸如故步自封、因循守旧等各种传统思想和习惯的影响,束缚了独立思考以及勇于创新的人才进取精神。

场配置相结合的公平、公开的选拔任用机制,使得政府中的人力资源管理无法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有些部门靠关系、血缘等提拔任命干部,不能真正按照公共组织的实际需要来引用真正的人才。

(三)激励机制有待加强。政府组织激励机制的具体缺陷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方面薪酬制度不合理。公务员的薪酬水平一般是由国家的法律法规来统一制定标准,具体部门的灵活性太小,并且工资与实际贡献、工龄等的相关性很小,也使其无法在工作水平上得到有效激励;另一方面没有建立有效的绩效评估机制。政府的绩效评估机制不健全,这也与政府组织的目标是社会效益的最大化相关,而理性人的目标是个人效益最大化,这就导致了个人目标与组织目标的不一致,很难确定比较有效的绩效评估标准。

(四)人力资源开发不足。有的政府部门人力资源管理中存在重管理、轻开发的现象,忽略了工作人员自身素质提高的要求,较少对员工进行培训,利用人才而忽略了培养人才的重要性,采用增加工作强度、延迟工作时间的方式完成工作,忽略了提高工作人员综合素质和工作效率的重要性。

(五)人才流动机制僵化。表现在横向的流动机制僵化,工作人员的进出机制不合理,其工作的地域性流动阻力较大,阻碍了人才的流动性。另外,人力资源的纵向流动机制僵化,表现在有的政府部门人员的晋升机制上的僵化,缺乏公正、合理的晋升机制,抑制了雇员工作的积极性。

造成以上问题的原因主要是:

1、人力资源管理主体单位缺乏主动性,社会环境较差。这里所说的人力资源管理主体单位,是指人才直接管理、使用和受益的地区、部门单位。在人事管理中,尚未实现由人事档案管理到人力资源管理、再到人才资本理论的转变。

2、政策机制不活,制度保障不力。一方面是人才政策缺乏系统性。多数地方尚未形成一整套适应市场经济要求和人才配置规律的人才政策措施;另一方面是人才要素市场发育缓慢,人事制度改革滞后。人才统调统配,重干部身份轻岗位管理,重机关部门人才,轻一线实用性人才意识浓厚。

三、提高我国公共人力资源管理途径对策建议。

(一)推行政府雇员制,建立弹性化的人力资源管理机制。政府雇员是国家或地方政府根据工作的特殊需要,从社会上雇用的为政府工作的法律、金融、经贸、外语、信息、高新技术等方面的专业人才。政府雇员制是根据工作需要和职能变动调整政府雇员的人数,运用更多的兼职性、临时性人员和非常任的专业人士来提供公共服务和进行公共项目的运作。这一制度打破了政府传统的录用人员办法,解决了人员能进不能出和不能合理流动的问题,优化了政府工作人员结构,给整个政府机构带来了生机和活力。政府雇员制是政府特殊工作岗位的必备制度,是与公务员制度互为补充的用人制度。建立弹性化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一方面是强调简化职位分类与任用程序,采用更为灵活的录用方式,根据绩效和能力而不是依据资历提升和付薪;另一方面主张民营机构的管理人员与公共部门的人员相互交流,在公共部门之中引入竞争机制和创新战略,引入市场文化和企业家精神,使得政府的旋转门越来越快,人力资源流动速度加快。弹性化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运用契约、合同、外包等方式来管理人力资源,一方面对公务员产生了竞争压力,有助于公务员产生忧患意识,对民众的需求更加敏感和具有回应性;另一方面降低了人力资源管理的成本,减轻了政府的财政压力,提高了行政效率。

杂程度,也可采用激励型工作设计法鼓励成员的创新。通过强调工作扩大化、工作丰富化等方式来提高工作的复杂性,增加工作内在的吸引力,使成员更有兴趣来完成工作,必要时在组织内部实行工作轮换制,为成员提供交叉在职培训,从而了解更多不同的工作,减少成员的不满,增加成就感。再次,政府部门进行绩效管理时,要探索应用科学的方法、标准和程序,对政府机关的业绩、成就和实际工作做出尽可能客观的评价,在此基础上对政府绩效进行改善和提高。应加强与完善公共责任机制,使政府以管理公共事务、传递公共服务和改善生活质量等方面具有竞争力为评估目的。

(三)建立政府部门人力资源信息管理系统。随着电子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广泛运用,政府部门人力资源管理运用多种高新技术,组建计算机网络信息系统,对公务员实施科学管理。从政府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的角度出发,用集中的数据库将几乎所有人力资源相关的数据统一管理起来,形成了集成的信息库。完整的信息记载了工作人员从笔试、面试开始到离职或退休整个周期的人事信息。报表生成工具、分析工具和信息的共享,使人力资源管理人员得以摆脱繁重的日常工作,把精力集中到更富有挑战性和创造性的人力资源分析、规划、激励等工作中去,从战略和宏观的角度来考虑组织人力资源开发政策。在这个管理系统中,工作人员可以进行自助服务。同样,对于培训、假期申请、报销等日常的行政事务也可作处理。

(四)在政府人力资源管理中强化市场化机制作用。这里所提出的市场化机制作用,是指在国家宏观调控的指引下,强化市场对政府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的基础性配置作用。首先,人员配置市场化。发展人才市场中介组织作用,提高人才市场信息化水平,促进政府部门和人才市场两个主体进入市场,建立完备的人才引进机制。建立完备的人才流动机制,加大公务员调任、转任、轮换、挂职锻炼、辞职和辞退的工作力度。既要确保人力资源在政府部门间的有序流动,也要确保人力资源在政府和其他组织间的合理流动。其次,考评市场化。政府通过市场上的专业测评机构,采用科学的测评技术,测定人员的兴趣、个性和能力,从而做到人尽其用、人尽其才。再次,薪酬保障市场化。引入市场化、契约化原则,遵循“一流人才,一流报酬”的市场原则。实现公务员福利的货币化,将部分福利项目转化为工资形式发放,增强工资的竞争力。

(五)加强教育培训,努力塑造学习型组织。当前,我国的公务员培训模式还不能完全适应加强公务员能力建设的需要,必须为公务员培训注入新的理念,创新培训的组织形式和学习方法。在对待强训学习的观念上,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使学习行为终身化,要树立创新学习的理念,使学习观念现代化,还要树立学习工作化、工作学习化的理念,使学习体系社会化在培训内容上;要开展以公共管理知识为核心内容的培训,包括公务员能力建设及与公共管理相关的内容,使公务员掌握现代公共管理的专业知识,树立科学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不断提高科学行政、民主行政、依法行政的能力,进一步提高政府公共管理水平。在培训组织上,要把普及型的短期强化培训与个性化、差别化的培训结合起来,把院校封闭式培训与社会开放式培训结合起来;要把请进来与走出去培训结合起来,把组织选调培训与个人申请培训结合起来。如果能把科学的、创新的公务员现代培训坚持下去,不但会全面提升广大公务员的能力素质,还能培养一批具有战略思维、熟悉国际惯例、通晓公共管理、行政艺术精湛的领导型优秀公务员人才。

参考文献:

1.滕玉成、俞宪忠主编:《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2.董泽芳主编:《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3.孙柏瑛、祈光华编著:《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4.项飞:发展经济学视野中政府角色的演变与启示,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版。

大学生行政管理论文篇十七

教育行政管理制度在学校教育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实质上教育行政管理制度的建立与实施已经渗透到了学校教育的全过程。教育行政管理体制对教育、教学成效的影响是十分明显的。高效、良好的教育行政管理体制必然会促进教育事业的长足、稳定发展,促进整体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从当下世界各国的教育行政管理实践情况来看,为了实现教育行政管理的制度化、法制化,协调政府与教育部门之间的关系,法律是实现教育管理的主要保障,然后才是一些具体的行政命令与市场调节方式等。因此,近年来世界各国教育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重点也都是集中在通过教育立法的形式来构建法制路径。其中由美国联邦教育部设置的政府间关系教育顾问委员会的成员就包括一些民众代表、民选地方官员代表、公私立中小学代表、公私立大专院校代表、教育部官员代表等。英国创办的中央教育审议会,其参与的成员包括一些中小学教师、企业界人士、科学界和宗教界代表;法國的国家教育最高审议会中包括一些国立公立学校和私立学校教师代表、教育行政部门的代表以及其他各阶层代表;日本的中央教育审议会中其成员包括学校(大学和中小学)教育人员、新闻界和企业界人员。总的来说,世界各国创立教育行政管理审议或者咨询机构的目的,就是集思广益,扩大信息源,以防止因为教育决策过于专断而出现重大失误的情况,通过这样的审议与咨询会议来进一步监督教育行政机构的工作,避免其在工作和制度的建立和实施上存在偏差。

目前世界上的发达国家实施教育改革的一个主要共同点就是尽可能地减少在教育管理和教育行政管理中的国家干预或者政府干预,通过扩大地方教育行政机关和学校自主权的形式来实现教育行政的民主化,通过实施教育管理民主化的方式促进教育决策和立法的民主化,进而实现人们意识上的真正转变。

目前教育与教育行政管理的民主化已经成为教育行政管理发展的基本趋势。这样的管理体制可强化中央政府在教育行政管理中的宏观指导作用,在这样的宏观政策指导下需要不断加强学校和地方政府的教育行政管理权限的合理分配,进而使得管理体制从纵向垂直向横向扁平模式转变。在这样的模式下,政府从对教育机构实行全过程、全方位控制转变为通过政府的行政立法、资源支持、政策支持、教育质量的督导和信息服务等举措来进行教育领域的宏观调控,政府对教育的行政管理从原有的命令式转变为现在的提供指导、建议。

2.实现权力的下放。

为了进一步减少政府对教育行政管理的过度干预,世界各国将教育行政管理权下放成为一种趋势。所谓权力下放,就是指将教育管理的权力下放或者进行授权和分权。具体措施可以是将一部分学校的管理权从上级教育行政管理部门下放到学校,这样一来,学校就从原来的制度执行机构变成了制度的制定和决策机构,在制定和决策过程中享有更多的权力和责任。目前权力下放的办学体制已经得到世界上越来越多国家的认可。很多国家也都意识到,要想彻底改变教育管理缺乏活力、效率低下的现状,仅仅依靠中央和地方政府是远远不够的,很多时候还需要给学校更大、更多自主决策的空间。

在实现权力的下放和教育行政管理体制调整的过程中,目前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的做法是将诸多原属于教育行政部门的权力直接下放到学校,通过这样的方式来进一步扩大学校的办学自主权。

综上所述,为了有效推动和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与进步,高校应建立一套更加科学、完善的教育行政管理体制与组织制度,因此,研究国外教育行政管理的体制及其改革趋势具有现实意义。

[2]陈登福.中国基础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研究[d].武汉:武汉大学,20xx.

大学生行政管理论文篇十八

激励机制指的是在组织系统当中,激励的主体和客体之间通过各种激励因素相互作用的一种方式。

在行政管理的过程中,要想充分的调动员工的积极性,挖掘员工的工作潜能,需要正确运用激励机制,最大限度的满足员工的需求。

本文就对当前激励机制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解决措施。

从当前管理模式发展的实际情况来看,其经营管理方面依旧受到传统管理模式的制约,而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也并没有引起相关人员的高度重视,这样就很难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具体来讲,行政管理中激励机制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激励措施并没有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当前很多单位和部门在实行激励机制的过程中,并没有对职工的具体需求深入分析,而是一刀切式的对所有人采取同样的激励措施,这样对部分人的工作积极性会起到一定的调动作用,但是对于大多数职工来讲适得其反。

这种没有根据具体情况而实行的`激励机制,会影响到事业的良性发展。

其次,单位内员工的报酬并未真正拉开。

目前,我国大多数单位的工资制度都是采用分级制的形式,这种体制并没有将员工之间的薪酬差距拉开。

领导岗位的工作比普通职工复杂程度多,并且承担的风险也大,但是在工资报酬方面反应的差距并不大,这样就是的很多单位的领导缺乏工作的积极性,而是想方设法谋求灰色收入。

专业技术人员在不科学的激励机制下,也会降低工作的热情,这些都是单位当前需要解决的问题。

最后,奖励评估并没有发挥实质性的作用。

在行政管理中,评估体系是激励机制的基础,有了科学的评估机制才能够有针对的进行激励,才能够取得最佳的激励效果。

在行政管理的过程中,激励制度需要和评估体系完美的结合,达到最佳的效果。

行政管理中,激励机制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上文中从三个主要方面分析了当前面临的问题,下面本文就提出几点激励机制构建的具体措施。

首先,根据实际情况建立明确的奖惩机制。

奖惩机制是激励机制中的重要内容,要想更好的实现奖惩机制的效果,就需要建立起明确的奖惩制度。

这样员工为了确保自身利益,就会降低错误的发生几率,进而更好的投入到工作中去。

对于行政管理工作来讲,要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激励机制中的奖惩制度需要以奖励为主,将惩罚作为辅助工具或者是保障工具,这样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对于奖励制度来讲,在制定的过程中必须要明确好奖励的目的和结构,根据职工的实际情况和单位经营发展的状态制定科学的奖励策略,同时还需要调查并决定基准的植物奖酬,确定奖酬的等级。

其次,实现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的结合。

物质激励在行政管理中是最为有效的激励方式,也是最为直接的激励方式,在这个过程中,收入分配机制的科学与否是决定物质激励成败的关键。

为此,需要改变当前单位内员工薪酬差距较小的现状,根据实际情况和员工的等级建立起科学的薪酬机制,并配合合理的绩效考核机制,严格考核流程的管理,并将考核的结果纳入到员工的工资收入中,实现全员同工同酬,真正的做到按劳分配,这样能够更好的利用激励机制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精神激励则可以通过文化的力量体现出来。

文化是事业发展的灵魂,优秀的文化是一双无形的手,推动者事业朝着更为健康的方向发展,并且激励着员工不懈的努力奋斗。

良好的精神激励举措能够使员工形成积极的价值观,进一步推动事业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

因此说行政管理中激励机制的建设,一定要实现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的完美结合,这样才能够更好的发挥激励机制的作用。

最后,激励机制的建设要充分让员工积极参与其中。

在激励机制建设的过程中,让员工充分的参与,能够使其感受到企业主人公的地位,这样有利于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并且使其能够对遇到的问题积极主动的思考,寻找更加有效的解决办法。

在参与的过程中,员工集思广益,能够产生出有利于事业发展创新性思想,进而确保决策的正确执行。

同时,员工的参与使得普通员工能够和上级领导直接接触,增强了员工的被重视和被信任的感觉,进而自身形成了对于管理模式更高的认同感,会更加积极的投入到工作中,这样就发挥了激励机制的作用。

需要注意的是,在这个过程中要充分的突出以人为本的激励理念,真正的做到以员工为核心,从员工的实际需求出发,激发员工的工作潜能。

在选人用人机制上要符合本单位的实际,要满足事业未来的发展战略需求。

在育人和活才机制上,需要有利于人才的循序发展,根据人才培养政策和相关原则,结合事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制定完善的培训方案,并重点注重高层技术人才的培养,充分发挥其凝聚和带头作用,更好的推动事业发展进步。

事业的发展需要人才,而要想留住人才,并充分的发挥人才的作用,就需要采取科学的方式满足人才的需求,激励机制是较为可行的方式。

本文以此为中心,对行政管理中激励机制的相关问题进行了分析,希望通过本文的论述,能够对管理中激励机制的建设起到一定的帮助作用,更好的推动事业的向前发展。

大学生行政管理论文篇十九

教育行政管理制度在学校教育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实质上教育行政管理制度的建立与实施已经渗透到了学校教育的全过程。教育行政管理体制对教育、教学成效的影响是十分明显的。高效、良好的教育行政管理体制必然会促进教育事业的长足、稳定发展,促进整体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从当下世界各国的教育行政管理实践情况来看,为了实现教育行政管理的制度化、法制化,协调政府与教育部门之间的关系,法律是实现教育管理的主要保障,然后才是一些具体的行政命令与市场调节方式等。因此,近年来世界各国教育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重点也都是集中在通过教育立法的形式来构建法制路径。其中由美国联邦教育部设置的政府间关系教育顾问委员会的成员就包括一些民众代表、民选地方官员代表、公私立中小学代表、公私立大专院校代表、教育部官员代表等。英国创办的中央教育审议会,其参与的成员包括一些中小学教师、企业界人士、科学界和宗教界代表;法國的国家教育最高审议会中包括一些国立公立学校和私立学校教师代表、教育行政部门的代表以及其他各阶层代表;日本的中央教育审议会中其成员包括学校(大学和中小学)教育人员、新闻界和企业界人员。总的来说,世界各国创立教育行政管理审议或者咨询机构的目的,就是集思广益,扩大信息源,以防止因为教育决策过于专断而出现重大失误的情况,通过这样的审议与咨询会议来进一步监督教育行政机构的工作,避免其在工作和制度的建立和实施上存在偏差。

二、优化教育管理体系,进而不断完善办学体制。

目前世界上的发达国家实施教育改革的一个主要共同点就是尽可能地减少在教育管理和教育行政管理中的国家干预或者政府干预,通过扩大地方教育行政机关和学校自主权的形式来实现教育行政的民主化,通过实施教育管理民主化的方式促进教育决策和立法的民主化,进而实现人们意识上的真正转变。

目前教育与教育行政管理的民主化已经成为教育行政管理发展的基本趋势。这样的管理体制可强化中央政府在教育行政管理中的宏观指导作用,在这样的宏观政策指导下需要不断加强学校和地方政府的教育行政管理权限的合理分配,进而使得管理体制从纵向垂直向横向扁平模式转变。在这样的模式下,政府从对教育机构实行全过程、全方位控制转变为通过政府的行政立法、资源支持、政策支持、教育质量的督导和信息服务等举措来进行教育领域的宏观调控,政府对教育的行政管理从原有的命令式转变为现在的提供指导、建议。

2.实现权力的下放。

为了进一步减少政府对教育行政管理的过度干预,世界各国将教育行政管理权下放成为一种趋势。所谓权力下放,就是指将教育管理的权力下放或者进行授权和分权。具体措施可以是将一部分学校的管理权从上级教育行政管理部门下放到学校,这样一来,学校就从原来的制度执行机构变成了制度的制定和决策机构,在制定和决策过程中享有更多的权力和责任。目前权力下放的办学体制已经得到世界上越来越多国家的认可。很多国家也都意识到,要想彻底改变教育管理缺乏活力、效率低下的现状,仅仅依靠中央和地方政府是远远不够的,很多时候还需要给学校更大、更多自主决策的空间。

在实现权力的下放和教育行政管理体制调整的过程中,目前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的做法是将诸多原属于教育行政部门的权力直接下放到学校,通过这样的方式来进一步扩大学校的办学自主权。

综上所述,为了有效推动和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与进步,高校应建立一套更加科学、完善的教育行政管理体制与组织制度,因此,研究国外教育行政管理的体制及其改革趋势具有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2]陈登福.中国基础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研究[d].武汉:武汉大学,20xx.

大学生行政管理论文篇二十

在当前职业院校的发展越来越受到重视的时候,职业院校的行政管理也不断受到考验。院校的行政管理是确保教育教学中最基础的保证,但是眼下职业院校的行政管理普遍出现诸多问题,现状不容乐观。对此本文针对职业院校的行政管理现状进行分析,并简单提出行政管理改革的几个重要思路。

一、引言。

行政管理对每一所学校而言,都是不可忽视的重要基础环节。学校通过行政管理的手段,对学校内发生的一些相关的问题进行解决和管理,并且可以对职校的未来发展进行大趋势的方向掌控,让管理者能够对职校的现状进行了解,以及对发展方向进行调整,从而有效的提高院校管理水平。

学校对校方行政管理体系的实验和不断改善,是对人类办学的积极探索的实践,高效的行政管理可以提高教学质量,培养人才,因此行政管理对院校有着非同一般的意义。职业院校的行政管理是一个复杂的管理体系。对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变大,人们也比往日更加关注职业院校的发展,因此职业院校需要对学校的管理体系进行深入的探索和改善,如何对职业院校的行政管理进行改善工作,是每个院校需要面对的重要问题。关于行政管理手段的改革,能够帮助职业院校在发展的过程中,很好的解决存在问题。职业院校在以后发展中面临着越来越复杂的环境和更加严峻的问题,更加需要对行政管理现状进行调整从而改善教学质量和管理工作,保证院校的可持续发展,并促进院校自身的发展。

三、当前职业院校行政管理面临的问题。

当前,院校的行政管理在各个地方都存在着权力象征,提高了教育者的职权,却相对弱化了教师们以教学为本的学术地位。在教学质量得到保证的前提下,进行职权的竞争,才是可行的。从目前大部分的职业院校的发展可以看出,职校的发展中,行政管理部门和其他部门之间没有过多的联系,这是由于行政部门并没有制定完善的管理制度。在对学校行政人员的管理和监督上,以及人员分工上都没能作出比较细致的管理,这使学校的行政管理的效率大大的降低,甚至影响了学校的发展。

(二)行政管理人员的综合能力较低。

职业院校的管理机构的运行,基本上是参照政府的行政模式,很大程度上对政府的行政管理和运行进行模仿和对比,这样做虽然能够达到职业院校行政管理的目的,却不能完全符合职业院校发展的现状,并且会出现拉低了学校行政效率的现象。对于任何部门的行政管理来说,行政人员的组成都是最基础最主要的部分,行政人员的综合能力水平决定了行政管理的效率和职能。在这一点上,虽然很多职业院校都加强了对学校的行政管理工作,却忽视了行政管理人员的考察和筛选。致使一些并不适合,或者并没有相对能力的人来进行行政管理工作。不仅降低了效率,还对学校的行政管理部门的形象造成了影响。

行政管理当中促进发展、提高管理效率的一个重要工作,就是对行政管理信息的采集和管理。在信息化时代的背景下,职业院校的发展也离不开信息化的发展,职业院校行政管理能够达到现代化信息管理,对职业院校的行政管理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职业院校对学校各部门职能者的工作进行分工,将每一份工作的责任落实到个人,来保障责任管理体系的健全。而很多学校都疏忽了责任分配的工作,导致行政管理工作出现延后、拖沓的现象,学校仍然没有意识到信息管理工作的重要性。

(一)改革职校传统管理行政管理模式。

职业院校对行政管理模式的创新,在一个发展迅速的新时代的大背景下进行,迎合新时代,首先就需要对传统的旧的管理模式进行改革。在当前的信息化时代,应该注重行政信息的管理,实际运用到职业院校的行政管理中去,促进职业院校“信息化”的先进发展,并且还要辅助以各种方法、手段,对院校的行政管理模式进行全新的设计管理,从理念开始改革,加强员工的行政水平,提高行政管理的效率。

(二)加强完善职校行政管理体系。

在进行职业院校的行政管理体系建设中,不能忽视当前院校个部门的结构、相互之间的联系,需要充分了解当前的行政结构和部门,制定好大的发展趋势,确保职业院校对学校整体的管理机制的改革完善,从行政各部门之间的联系着手,加强完善部门之间的相互协作工作。融合人力资源部门的管理协作,建立完善的管理体系,从院校内部,行政管理人员开始完善,确保责任制度的正常运行,将行政责任落实到个人,强化每个员工在各个职位上的职能作用,并对行政部门的工作能力进行实时考核,实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三)实行科学化、现在化管理。

要实现职业院校行政管理的现代化和科学化管理,必须加大对行政部门管理的力度,跟进时代的脚步,尽快实现信息化管理的同时,努力改善行政环境,引进先进的管理手段,为学校的科学化管理提供实力基础。全面提高行政管理的效率和质量,在摈弃旧的管理理念的同时,依然还要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建立以此理念为基础的信息服务体系。加快开展校园信息网的建设,为学校行政部门提供更加科学和现代的管理方式。

五、结束语。

快速经济发展的现代背景下,国家和社会都开始重视起职业院校的当前发展和未来发展,并寄以厚望。职业院校的发展过程中,在强化教育和人才培养的同时,也在进行行政管理的改革和发展。行政管理系统的改革和发展,将影响着职业院校的发展,从而影响整个社会的发展,因此职业院校的行政管理的革新,任重道远。希望结合高校的行政管理系统,提高职校对社会人才的培养。

参考文献。

[1]曾玉洁.浅谈高等职业院校行政管理体制的深化改革[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xx,5(20):224+226.

【本文地址:http://www.pourbars.com/zuowen/14250133.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