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歌行教案高二选修(热门21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23 04:32:40
燕歌行教案高二选修(热门21篇)
时间:2023-11-23 04:32:40     小编:ZS文王

教案的编写应该细致入微,在教学过程中起到良好的指导作用。教案应该充分考虑学生个体差异,实现个性化教学。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一些开云KY官方登录入口 英语教案,希望对教师备课有所帮助。

燕歌行教案高二选修篇一

2.理解并积累文中常用的文言词语以及成语。

3.背诵重点章句。

1.背诵15.9、4.16、6.11、7.16、7.19、6.23、8.7。

4.理解“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仁以为己任”的句式特点。

正确理解孔子的义利观,初步了解儒家价值学说的发展以及对后世的影响。

三课时。

一.导入。

君子一词在《论语》中总共出现了一百多次,什么样的人能称为君子呢?什么是君子的风范呢?这就是这篇课文学习的内容。

二.字词归纳。

1.通假字。

礼以行之,孙以出之孙通逊。

女奚不曰女通汝。

知者不惑知通智。

2.词类活用。

饭疏食,饮水饭:名词作动词。

不义而富且贵义:名词作动词。

知者乐水,仁者乐山乐:意动用法。

耻恶衣恶食者耻:意动用法。

3.文言句式。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状语后置句。

何以文为?宾语前置句。

贤哉,回也!主谓倒装。

未足与(之)议也省略句。

鄙夫可与(之)事君也与哉?省略句。

4.一词多义。

志于道,据于德(正道)。

夫子之道也(说)。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道理)。

会天大雨,道不通(路)。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风尚)。

君子义以为质(介词,把)。

有杀身以成仁(连词,来)。

乐以忘忧(连词,相当与“而”)。

何以文为(介词,用)。

一.君子的风貌分为两种文和质(12.8)。

棘子成认为一个人只要天性好,有才能,何必要受教育,求知识,学文化思想呢?子贡反对这个意见。他说,非常抱歉,可惜你这个见解不对,你对于“君子”所下的定义不对。“驷不及舌”,“驷”就是四匹马驾的车子,当时是最快的交通工具。像这样快的车子,还不及舌头。用现代观念来讲,就是文化宣传和思想传播的重要,它的影响力远大而且快速。所以不能随便讲话,影响后果太大。子贡又说,文化思想的修养与人的资质,本来就是一个东西。文化思想的保留及传达要靠“用”,既然有用,那就要靠“文”了,所以“文与质”同样的重要。

二.文的体现(7.38)。

这是弟子们记载孔子的学问修养,表达在外面的神态。第一是温和的。对任何人都亲切温和,但也很严肃,在温和中又使人不敢随便。第二是威而不猛。说到威,一般人的印象是摆起那种凶狠的架子,这样并不是威。真正的威是内心道德的修养,坦荡荡的修养到达了,就自然有威。第三是恭而安。孔子对任何事,任何人非常恭敬,也很安详;也就是既恭敬而又活泼不呆板。

三.质的体现。

1.7.6。

“志于道”,可以解释为形而上道,就是立志要高远,要希望达到的。

境界。这个“道”就包括了天道与人道,形而上、形而下的都有。这是教我们立志,最基本的,也是最高的目的。“据于德”,立志虽要高远,但必须从人道起步。。“依于仁”,是依傍于仁,也就是说道与德如何发挥,在于对人对物有没有爱心。有了这个爱心,爱人、爱物、爱社会、爱国家、爱世界,扩而充之爱全天下。这是仁的发挥。“游于艺”的艺包括礼、乐、射、御、书、数等六艺。孔子当年的教育以六艺为主。

2.15.18。

孔子说,一个真正的知识分子,要重视自己人生的责任,注意义、礼、孙、信四个字。本质上要有义。这里的义就是义理的义,用它作为本质。表达在外面的行为是礼,有高度文化修养的行为。孙就是逊,态度上非常谦虚,不自满,不骄傲。对人对事,处处有信,言而有信,自信而信人。

3.15.9。

所谓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譬如有许多宗教家,有时碰到与他的信仰抵触的事,他宁可舍掉性命,所谓以身殉道。为卫道而死的,宗教徒中特别多,历史上的忠臣孝子,也就是这个观念,宁可牺牲,绝不为了生命而妨碍了自己的中心思想或信仰,宁可杀身以成仁。

质的体现。

1.6.11。

这几句话看起来非常简单,但是要自己身体力行,历练起来,就不简单了。物质生活是如此艰苦,住在贫民窟里一条陋巷中,破了的违章建筑里。任何人处于这种环境,心里的忧愁、烦恼都吃不消的。可是颜回仍然不改其乐,心里一样快乐。这实在很难,物质环境苦到这个程度,心境竟然恬淡依旧。颜回则做到了不受物质环境的影响,难怪孔子这么赞叹欣赏这个学生。三千弟子只有他做得到这个修养,而他不幸三十二岁就短命死了。

2.7.16。

这是孔子最有名的话,而且在文学境界上,写得最美。孔子说,只要有粗菜淡饭可以充饥,喝喝白开水,弯起膀子来当枕头,靠在上面酣睡一觉,人生的快乐无穷!舒服得很!就是说一个人要修养到家,先能够不受外界物质环境的诱惑,进一步摆脱了虚荣的惑乱。人生的大乐,自己有自己的乐趣,并不需要靠物质,不需要虚伪的荣耀。不合理的,非法的,不择手段地做到了又富又贵是非常可耻的事。孔子说,这种富贵,对他来说等于浮云一样。孔子把这种富与贵比作浮云,比得妙极了。我们要注意到,天上的浮云是一下子聚在一起,一下子散了,连影子都没有。可是一般人看不清楚,只在得意时看到功名富贵如云一样集在一起,可是没有想到接着就会散去。所以人生一切都是浮云,聚散不定,看通了这点,自然不受物质环境、虚荣的惑乱,可以建立自己的精神人格了。

3.14.28。

第一是“仁者不忧”。有仁德的人没有忧烦,只有快乐。大而言之。国家天下事,都做到无忧,都有办法解决,纵然没有办法解决,也能坦然处之。个人的事更多了,人生都在忧患中,人每天都在忧愁当中。而仁者的修养可以超越物质环境的拘绊,而达于“乐天知命”的不忧境界。第二是“智者不惑”。真正有高度智慧,没有什么难题不得开解,没有迷惑怀疑之处,上自宇宙问题,下至个人问题,都了然于心。最后是“勇者不惧”。只要公义之所在,心胸昭然坦荡,人生没有什么恐惧。

4.6.23。

“知者乐水。”知者的快乐,就像水一样,悠然安详,永远是活泼泼的。

“仁者乐山。”仁者之乐,像山一样,崇高、伟大、宁静。“知者乐”,知者是乐的,人生观、兴趣是多方面的;“仁者寿”,宁静有涵养的人,比较不大容易发脾气,也不容易冲动,看事情冷静,先难而后获,这种人寿命也长一点。

第四课时。

一.君子的风貌有文有质,那小人是怎么样的呢?

小人会贪生怕死来损害仁道,追求个人利益。一个人讨厌物质环境艰苦的话,怕自己穿坏衣服,怕自己没有好的吃,换句话说,立志于修道的'人而贪图享受,就没有什么可谈的了。因为他的心志已经被物质的欲望分占了。孔子这句话是说,一个人的意志,会被物质环境引诱、转移的话,无法和他谈学问、谈道。

(7.15)。

用这个“鄙夫”的名词好像孔子在开口骂人,等于后世骂人“匹夫”一样。这“匹”的意思,就是一个。其实这并不一定是骂人,意思只是说“一个人”或“这个人”,再白话一点就是“这个家伙”的意思。而这里所记载的“鄙夫”之“鄙”,就是“鄙俗”的意思,“鄙夫”就是没有学识的、很糟糕的这种人。如我们给人写信,稍稍带一点古文笔调写,谦虚一点,自称鄙人,但后来又有人改写作“敝人”,实际上该写作“鄙人”,而且这两个字,还要写小一点,放在旁边,以表示谦虚,自己是鄙夫。这里孔子称人为鄙夫,等于是在骂人。因为当时各诸侯之国的政坛人物,他所看不惯的太多了,他认为这些人都是鄙夫,他说这班人怎么可以主持国家的大事呢?他说这些人连最基本的修养都没有,当他在功名权力拿不到的时候,就“患得之”,怕得不到而打主意、想办法,爬上这一个位置。等到爬上了这个位置,权力抓在手里了,又“患失之”,怕失去了已经得到的权力。一个大臣,没有谋国的思想,没有忠贞的情操,只为个人的利益而计校,深怕自己的权力地位失去,于是不考虑一切,什么手段都用得出来,打击同事、打击好人、嫉妒贤才等等都来了。孔子在这里就是说明私欲太大,没有真正伟大的思想、伟大的人格和伟大的目标,只为个人利害而计较的为鄙夫。后世“患得患失”的成语,就是根据这里来的。

温和严肃。

文庄重安详。

德才兼备。

杀身成仁。

君子之风见利思义。

安贫乐道。

质乐天知命。

乐水乐山。

心胸开阔。

意志坚毅。

求生害仁。

耻恶衣恶食。

小人患得患失。

无所不至。

燕歌行教案高二选修篇二

各位老师,大家好。我说课的题目是《彭德怀印象》。

一、分析教材。

本篇文章是开云KY官方登录入口 二年级的教学内容,具体编排在选修教材新闻阅读与实践的第三章的第一篇,这是一篇典型的人物通讯。

课程标准对开云KY官方登录入口 阶段在新闻与传记方面的要求是:了解其社会功用、体裁特点和构成要素,把握语言特色。

《彭德怀印象》一文是美国记者斯诺写的一篇人物报道。中国共产党以及她领导下的军队,在当时并不为世人尤其是西方民众所知。对这些读者来讲,中国共产党人很神秘甚至带有很强的传奇色彩。斯诺从遥远的大洋彼岸来到中国,来到中国陕北的延安,采访中国共产党领导人,可以说其新闻性是非常显著的。

二、分析教学目标与教学重点。

根据课程标准及教参的要求,结合本文的`特点,我确立教学的三维目标如下:

1、学习阅读通讯的方法并能撰写通讯。

2、理解主要内容,把握主题。

教学重点是通讯的写法。教学的难点是学会概括归纳文中的典型事例并分析人物性格。

三、分析学生情况。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每当我们向自己的学生教授新知识的时候,自然要考虑到我们的教学对象在学习本课知识时的原有基础、现有困难及某些学习心理特征,从而有针对性地确定学习的重点、难点及教学对策。对于高二学生来说,新闻并不陌生,一方面是因为他们每天都在接触着各种各样的媒体,了解到丰富多彩的信息,一方面也是因为初中以及开云KY官方登录入口 必修教学中都安排过新闻的内容。有了这样的基础,就要培养学生根据通讯的体裁特点阅读,获取信息,还应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写作通讯,实现师生互动。

四、学法的指导和学习习惯的培养。

对于我们的学生来说,学法的指导和习惯的培养显得异常的重要,这是走向主体性学习的最根本的途径。因此,本课十分注重以下四点:

1、正确地朗读。

2、学习使用圈点批注的方法。

3、适当合理地进行概括。

4、根据间接经验学习感受人格魅力。

讲读本文要运用到的教学方法有:讲读法,合作探究法,循序渐进法,逐步积累法,问题启发法,搜集资料法等。

五、教学过程设计。

本课教学时数拟为二个课时。第一课时的教学要点有:朗读训练,语汇积累。

第二课时教学过程如下:

(一)导入新课,引入情境。

上一节课,我们初步地从理论上了解了通讯的特征,以及通讯与消息的区别,这节课我们以人物通讯《彭德怀印象》为例来熟悉通讯的特征,以及人物通讯的写作要求。

二、知识复检。

1.字音辨识。

2.字形巩固。

三、简介作者埃德加斯诺及彭德怀。

四、介绍通讯文体,

1、人物通讯的概念及特点,人物通讯的两个方面,通讯中充当主角的人的几种类型,

2.人物通讯读什么?此项内容为贯穿全文教学的线索。

(1)读“结构”,能理清作者的思路,划分层次。

(2)读人物个性,能够分析初人物的个性。

(3)读写法,能够找到文章的精彩之处。

(4)新闻性,能找到文章的新闻价值,了解它报道的重大意义.

五、探究文本。

结合如下问题对文本进行深层次阅读。

2人物通讯一般通过讲述和再现人物的语言和行为,表现人物的个性。阅读课文,分析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刻画彭德怀的,并说说彭德怀的性格特征。

3本文运用了哪些文学类文本的写作方法。

4师生共同感悟其新闻性。

六、课堂小结。

七、写作实践。

运用刻画人物的方法,写一则人物通讯,字数不少于400字。

以上就是我的说课内容,望各位老师批评指正。

燕歌行教案高二选修篇三

汉家烟尘在东北,汉将辞家破残贼。

男儿本自重横行,天子非常赐颜色。

枞金伐鼓下榆关,旌旗逶迤碣石间。

校尉羽书飞瀚海,单于猎火照狼山。

山川萧条极边土,胡骑凭陵杂风雨。

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

大漠穷秋塞草衰,孤城落日斗兵稀。

身当恩遇常轻敌,力尽关山未解围。

铁衣远戍辛勤久,玉筋应啼别离后。

少妇城南欲断肠,征人蓟北空回首。

边风飘飘那可度,绝域苍茫更何有。

杀气三时作阵云,寒声一夜传刁斗。

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从来岂顾勋。

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

这首诗热烈地颂扬了士兵们的英勇爱国精神,同时严厉地抨击了将领们享乐腐败和视士兵生命为儿戏的`轻敌冒进,使苦与乐、庄严与无耻形成了鲜明的对此。结句借古喻今,点出朝廷因用人不当所造成的恶果,比一般因靖边而思名将的含义更为深刻。全诗形象鲜明,气势奔放,四句一韵,流转自然。

燕歌行教案高二选修篇四

何处去寻找武侯诸葛亮的祠堂?在成都城外那柏树茂密的地方。

碧草照映台阶呈现自然的春色,树上的黄鹂隔枝空对婉啭鸣唱。

定夺天下先主曾三顾茅庐拜访,辅佐两朝开国与继业忠诚满腔。

可惜出师伐魏未捷而病亡军中,长使历代英雄们对此涕泪满裳!

燕歌行教案高二选修篇五

教学内容分析。

本单元共有七课,每一课都围绕一个主题编排,所选择的语料主要是学习古代汉语的经典篇章,并具有很高的认识和鉴赏价值。《人和》选录四则短文,从不同方面阐述了孟子的“人和”思想。不仅从天时、地利、人和的比较中得出了人和最为重要的结论,而且还从一般的社会成员与统治者两个方面具体阐述了达到人和的具体办法。这就要求学生在掌握好文言知识,还应深入系统地了解孟子对社会、人生问题的思考,找到立身处世的借鉴。从而提升学生文言文的阅读能力。

教材处理。

(1)、在讲授选文时,努力展示孟子思想的高度、深度、特色及其现代价值。

(2)、要求学生认真阅读教材概说的相关部分,以了解孟子及其文章的历史文化背景和整体情况。

(3)、要联系到学生的现实人生问题。启发学生要有大的关怀“反求诸己”,不能满脑子想的都是自己,从自身寻找不能与人和睦相处的原因。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积累古汉语知识。

2、理解学习孟子寓言故事情节简练集中的特点。

3、理解深刻的寓意和语言特色。

过程与方法:

了解孟子的思想及政治主张,理清论证思路,培养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和思考、辩论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帮助学生体会孟子思想的进步意义,让学生懂得“人和”的实质及重要性,从而培养他们的个人道德修养。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

1、理解文章的中心论点。理清文章的论证思路及结构。

2、引导学生通过了解孟子的思想,通过了解孟子对社会人生问题的思考,找到立身处世的借鉴。

教学难点。

通过了解孟子对社会人生问题的思考,找到立身处世的借鉴。

情境引入。

一位印度国王曾让手下做样一个实验:将十只羊关在一间屋子里,然后往屋子里放一筐鲜草;将十条狗关在另一间屋子里,然后往屋子里放几块肉。第二天国王打开第一间屋子的门,发出十只羊都安然地睡着觉,而筐中的鲜草都己被吃光,国王打开第二间屋子的门,令他大吃一惊……十条狗都遍体鳞伤,满身鲜血,奄奄一息,而几块肉却都完好无损。国王不由得感慨:假如狗能像羊一样和睦相处,不仅不会受伤,还能享用美味的肉。确实,只有和,才能使人和睦相处,更好的生存。和,是生存的保证。

教学过程。

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时间。

导入:

由富有哲理的小故事导入,引用佛家禅语进行印证,点出主题,只有和,才能使人和睦相处,更好的生存。

教师讲授,引导学生归纳出主题。

学生听完故事后,回答提问。

明确学习主题,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3分钟。

朗读:

根据课后背诵要求,对于本章节重点要求的段落进行诵读。(带着问题考虑段落的分层。)。

教师指导要求。

学生集体朗读。

培养语感,在朗读着理解文章的意思。

2分钟。

分析:

课文语段1的分析,由同学们熟知的“天时地利人和”道理中进一步明确“人和”的重要作用。

教师提问,讲析中,加入介绍孟子层层递进的论证艺术。

学生根据幻灯片上的提问,从原文中寻找答案。

设问解疑,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积极的思维活动。

5分钟。

情境教学。

发散课文中的关于“人和”的话题,鼓励学生积极思考,跳出课文,从社会、生活中寻找相关事例,联系到现实人生问题。

走下课堂,指导学生选择相关出发点,启发学生。

4人一组,确定主题后,运用多媒体网络,运用便捷的平台,搜寻相关信息。

积极引导学生的探究发现活动。

8分钟。

进行作品展示,让学生提交此次搜集的材料,与全班同学进行欣赏,让学生懂得“人和”的实质及重要性,从而培养他们的个人道德修养。

鼓励学生大胆将自己寻找的资料展示,这个过程中要进行适当的评点。

讲材料提交。

通过阅读内容的丰富性、多维性,辅助学生理解。

8分钟。

分析段2段3:

讨论怎样做到“人和”?结合两个语段,总结出要点,明确是“反求诸己”“推己及人”。

教师引导学生,出示课件中的小故事,进一步让学生体会理解。

4人一组,讨论后,总结,进行陈述,由学生互评。

通过老师点评和学生互评,让学生互相学习。

8分钟。

最后对于本节课发表自己的意义,仔细总结,讲今天所学习的内容再次明确。最后倡导学生,利用网络论坛,发表此次学习的`心得。

参与到学生的交流中,对于出现的一些问题给予及时的引导纠正,也从学生的谈话中了解本次上课的效果。

将本次学习后的心得,感言,放在论坛上,与全班同学分享,集思广益。

让学生通过了解孟子的思想,通过了解孟子对社会人生问题的思考,找到立身处世的借鉴。

5分钟。

知识拓展。

引导学生讨论的话题:(利用网络、寻找相关的例子)。

奥运会开幕式上的活字印刷术,出现不同字体的“和”,这是向全世界在展示我们的古老中国的千年文明,一个“和”自道出了华夏子女立身处世的原则,也道出了我们对美好社会的憧憬。

和平共处(各个国家、民族之间)。

和谐(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和睦(家人之间,家和万事兴)。

和气生财(生意)。

和衷共济(面对困难的时候,地震、雪灾、奥运会)。

团结和洽(企业)。

燕歌行教案高二选修篇六

燕歌行原文:

孟冬初寒节气成。

悲风入闺霜依庭。

秋蝉噪柳燕辞楹。

念君行役怨边城。

君何崎岖久徂征。

岂无膏沐感鹳鸣。

对君不乐泪沾缨。

辟窗开幌弄秦筝。

调弦促柱多哀声。

遥夜明月鉴帷屏。

谁知河汉浅且清。

展转思服悲明星。

翻译:

赏析:

谢灵运简介:

谢灵运(385年-433年),汉族,原籍陈郡阳夏(今河南省太康县),出生在会稽始宁(今绍兴市上虞区谢塘镇),是陈郡谢氏士族。南北朝时期杰出的诗人、文学家,东晋名将谢玄之孙,母亲是王羲之与郗v的独女王孟姜的女儿刘氏,小名“客”,人称谢客。又以袭封康乐公,世称谢康乐。主要创作活动在刘宋时代,中国文学史上山水诗派的开创者。由谢灵运始,山水诗乃成中国文学史上的一大流派,最著名的'是《山居赋》,也是见诸史册的第一位大旅行家。谢灵运还兼通史学,工于书法,翻译佛经,曾奉诏撰《晋书》。《隋书・经籍志》、《晋书》录有《谢灵运集》等14种。

燕歌行谢灵运就为您介绍到这里,希望它对您有帮助,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不妨分享给您的好友吧,更多你想要的诗句、古诗词,这里诗句大全都有!

关注微信公众号:miyu_88,精彩内容每天推送!

燕歌行教案高二选修篇七

1掌握重点文言字词,注意古今词义的区别。

2背诵积累名言、成语。

二能力目标。

历史辩证地理解孔子的德政思想。

进一步了解孔子的政治主张。

三德育目标。

认识“为政以德”的积极意义。

重点:认识“德”的内涵,搞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的古今异义。

难点:孔子德政观点和固定句式。

教学流程。

(1、设疑自探2、解疑合探3、质疑再探4、运用拓展)。

一课前准备。

本节是选修课《论语选读》的第一课,在课前应布置学生去寻找有关孔子和《论语》的资料,在课内进行交流,让学生对孔子和《论语》有一个总体的、大概的认识,这也有利于调动学生学好《论语》选修课。

二导入新课。

“龙生虎养鹰打扇”的传说。

预设问题:

3孔子为什么反对季氏攻打颛臾。

4孔子说“均无贫”这个是否和历史上农民起义的口号“等贵贱,均贫富”的均相同?

5孔子的政治主张和治国原则是怎样的?

(二)解疑合探。

现在请大家默读课文,完成以上任务:独立完成上述问题,做出批注。勾画出你认为值得深入品位的语句,并简要评述。

教师找学困生回答,中等生补充,优等生评价。

老师总结。

1从孔子“均无贫”、有若“百姓足,君孰与不足”等言论看,孔子是认识到足民的重要性的,不能由于他的去食主张就否认他的足民思想。去食一说,是在特定的语境下对教民思想的强调。孔子认为,于统治者而言,如果道德不行,不受百姓爱戴,失去了老百姓的信任,就失了作为统治者的最根本的条件,这是一票否决的事。这也体现了孔子的民本思想。

2孔子对学生是一种道德的感召,学生不敢骗他。这两位学生是季氏的家臣,是文人兼武职带兵的.。季氏想吞并颛臾,他们参与其事。他们不是不知道季氏的野心,他们受孔子的影响,又是孔子的高才生,内心也觉得季氏这件事做得不对,而且做出来一定要挨老师骂。可是这两人到底不是孔子,认为季氏这样做似乎也未尝不可,因而没有坚决反对,但又怕孔子知道以后吃不消,于是两个人来拭探孔子的意向。

3理由有三:一是颛臾是先王封国,不可伐;二是颛臾在邦域之中,不必伐;三是颛臾乃社稷之臣,不当伐。第一点是从历史上讲的,第二点是从地理上讲的,第三点是从政治地位上讲的。颛臾这个国家是五百年前周武王分封诸侯时建立的国家,是社稷之臣,是周天子所领导下的一分子(周天子把它封给鲁君)怎么可出兵去打它呢?你季氏根本没这个资格。这些小国大多是上古帝王贤哲的后裔,他们的祖先为中华文明的建立和发展做出过不可磨灭的贡献,在这些小国中仍然保存继承了其祖先的优秀品德、风俗习惯。孔子推崇周文化,也不歧视小国文化。在他看来,三代先王保存这些小国的祭祀血食,表现了三代尚德精神。若将这些小国消灭,不仅是它们的悲剧,亦会使自己因失德而走向灭亡。

4“均无贫”与“均贫富”含义不同。均贫富是站在穷人即“贫”的立场上提出的重新分配社会财富的纲领,而均无贫则是孔子站在统治者即“富”的立场上提出的调和阶级矛盾的主张。“均贫富”实际含义在劫富济贫,强烈维护等级制度,主张“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孔子不可能具有这种思想。“均”在《说文解字》中解为“平”(公平),这是它在词典中的意义。词在词典中的意义是抽象的、概括的。一旦用到言语里,有了具体的语境,词的意义就由语言义变为言语义,就会添加很多临时性的附加成分,由抽象变为具体,由一般变为个别。“均贫富”和“均无贫”的“均”词典义都是“平”,但到了“均贫富”和“均无贫”这两个不同的句子里,却有不同的解释。

5孔子讲为政,不是谈政治,他讲的是政治哲学,或者说是政治原则,从这个角度来看,孔子的言论才更有价值,更有普遍意义。作为思想家作为圣人,其价值乃是提供治理国家的基本原则,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而不是具体某一个样板。孔子认为,政者、正也。作为国家的管理理,首先自身要正,只有当一个人的内心修养达到了一个君子的要求,他才能够为国家做事(可大受),也才能做成事。所以后代的儒家主张格物、致知、修身、养性、齐家、治国、平天下,一个人自身的修炼是治国平天下的前提。在本章节中,孔子就明确提出“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13.6)如果统治者有感召力,则就如北极星一样,“居其所而众星共之”。(2.1)如果这样就没有必要“杀无道、以就有道。”(12.19)小人必然会被感化。“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早上之风,必偃。”(12.19)这样孔子自然就反对武力征服,主张“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16.1)统治者自身做出榜样就是对百姓最好的教育。“临之以庄,则敬;孝慈,则忠;举善而教不能,则劝。”(2.20)孔子设教,不仅注意个人修行,其对家庭社会国家种种法则制度秩序,所以使人群相处相安之道,莫不注意。自孔子之教言,群己即在一道中。为人之道即是为政之道,行己之道即是处群之道。不仅是双方兼顾,实则是二者合一。就政治言,治人得与治于人者同是一人,惟职责应在治人者,不在治于人者。其位愈高,其权愈大,则其职责亦愈重。故治人者贵能自反自省,自求之己。孔子答季康子问政诸条,语若平直,而寓义深远。若不明斯义,不能修己,徒求治人,不知立德,徒求使民。人道不彰,将使政事惟在于争权位,逞术数,恣意气。覆辙相寻,而斯民日苦。

四语言及写法品读。

(一)设疑自探。

《论语》是一部说理为主的语录。它采用的是当时流行的周王朝的普通话(即“雅言”),以当时中原地区的群众口头语言为基础,既通俗平易,明白晓畅,同时又吸收古代书面语言精粹、洗练、典雅、整饬的长处,形成一种新的语言风格。所以言简意赅,深入浅出,朴素无华,隽永有味。大家在学习过程中有什么疑问或体会,请提出来共同解决。

(二)解疑合探。

教师找学困生回答,中等生补充,优等生评价。

预设问题:

1孔子的语言风格有什么特点?

2本文的文言句式有哪些类型?

3背诵名句名篇。

4检查落实。

5小结回顾。

(三)质疑再探。

学习之后,大家还有什么问题,可以结合课文和当今现实提出自己的思考。

预设问题。

五运用拓展。

1请大家结合《课堂新坐标》找出你认为最有价值难度的练习,让同学解答。

2今天如何看待孔子的以德治国思想?

六总结全文。

课后反思。

补充修改。

燕歌行教案高二选修篇八

1、唐代国力强盛,疆域广阔,内地与边疆各民族在政治、军事、经济和文化方面的交往密切。边事增加,战争频繁。盛唐文人们多热衷于功名,渴望施展自己的才华和抱负。从军边塞为国立功成为文人求取功名的一种新的出路,而且他们也向往新奇的边疆生活、边塞风光。前代战争行役、征夫思妇题材的诗歌以及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边塞诗的创作,都为唐代边塞诗的兴起提供了创作上的借鉴。

2、盛唐边塞诗派的`代表作家是高适、岑参,还有王昌龄、李颀、王之涣、崔颢、王翰等众多作家。边塞诗的内容主要是:反映边塞战争生活的艰苦和军旅生活的种种体验,以及征人、思妇的离愁别绪;抒发为国立功的豪情壮志和不满现实的情绪;描写边塞风光、异域风情。

二、作者介绍。

1、高适的诗歌以边塞诗成的创作成就最高。其诗主要抒写对边塞军旅生活的体验思考,以及对立功边塞理想的追求。其代表作《燕歌行》。

2、高适长于七言歌行和五言古诗,风格雄浑悲壮、古朴苍劲。

三、朗读诗歌,体会情感。

四、鉴赏诗歌。

1、第一层“汉家烟尘在东北……单于猎火照狼山。”

(1)“汉家烟尘在东北,汉将辞家破残贼。”(敌军入侵,汉唐将士离家参战。)。

(2)“男儿本自重横行,天子非常赐颜色。”(将领在战场纵横驰骋,受到天子非常恩遇。)。

两层含义:

(1)对将领破敌卫国,建立功勋,寄予希望。

(2)为他们骄恣蛮干,邀功求赏,深抱隐忧。(主要感情:赞颂)。

(3)“金伐鼓下榆关,旌旗逶迤碣石间。”(战士直赴前线榆关,行进在碣石山的情形。)。

(4)“校尉羽书飞瀚海,单于猎火照狼山。”(军用紧急文书到处飞传,外敌进犯。局势紧急,战火蔓延。)(夸张)。

(5)第一层8句主要写什么?(将领闻警受命率兵出征。)。

2、第二层“山川萧条极边土…力尽关山未解围”

(1)“山川萧条极边土,胡骑凭陵杂风雨。”(边地自然环境艰苦。敌军进攻猛烈。这两句写出官兵处境的险恶。)。

(2)“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分别写哪种人?什么手法?表达什么情感?

对比:战士在前沿流血牺牲,将帅却安居军帐,流连声色。――从内部瓦解了战斗力。

苦乐不均,死生迥异。(愤慨)。

(3)“大漠穷秋塞草腓,孤城落日斗兵稀。”什么景?景的特点?有何作用?

边塞秋末自然景色(衰败)――官军兵力(枯竭)。(衬托)。

(4)“身当恩遇常轻敌,力尽关山未解围。”分别写哪种人?什么手法?什么感情?

对比:将领受朝廷厚遇,肆无忌惮,轻举妄动,进功求赏。――战争连连失利,士卒力已耗尽,未能解围。(愤慨)。

(5)第二层8句主要写什么?

战场交战和将领与士卒遭遇的不同。

这是全诗的中心,也是前后转折的关键。

上一层写将领,下一层转入写士卒。

3、第三层“铁衣远戍辛勤久……至今犹忆李将军。”

(1)“铁衣远戍辛勤久,玉箸应啼别离后。少妇城南欲断肠,征人蓟北空回首。”

从士卒和思妇的角度写出“久”“怨”。

“久”:士卒愈遭冷遇,愈感寒心,思乡之情愈切。

“怨”:不在出征,而在边将无能、决策失当造成久戍不归。

(2)“边庭飘摇那可度,绝域苍茫更何有。”表现出什么?

边城遥远,难可度越。偏远边陲,苍茫广漠,一无所有。――征战生活的艰苦。(空间上写出飘零孤独之苦)。

(3)“杀气三时作阵云,寒声一夜传刁斗。”表现出什么?

战争气氛的紧张。(时间上写出征战生活的日夜不宁)。

士卒的心愿。

(5)最后四句表达士卒怎样的心愿?

勇敢杀敌不惜牺牲完全为了保家为国,哪里念及个人功勋?

沙场征战艰苦难熬,盼望李广一样体恤士兵、有勇有谋的好将领带领大家取得胜利。

五、思考:

为什么这首诗歌能在众多边塞诗歌中最具代表性的一首?

以其深刻的思想和精湛的艺术赢得大家的喜爱。诗中充分展示了复杂的心理状态,既表达立功边塞的豪情壮志,又对边塞局势与用兵情状提出见解,因此,一方面对战士忠勇报国精神热情颂扬,另一方面又对将领奢靡生活强烈不满,并由此发出对蒙受战争痛苦的家庭的深切同情,乃至于对边将用非其人的讥讽嘲弄。全诗内容丰富,包含着对边塞情势较长时期的见闻感受,具有相当的思想深度与概括力度。此诗不仅是高适的名篇,而且堪称边塞诗之杰作。

六、补充:

燕歌行教案高二选修篇九

掌握诗歌诵读的基本方法。

了解诗歌常见的表现手法,景物描写对揭示诗歌主旨的作用。

把握诗歌的景与情,学会鉴赏诗歌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古典诗歌相关知识复习。

二、我们刚感受了浪漫主义诗人李白的风格,其中大胆的想象和夸张所塑造的华丽神奇的景象给我留下了深刻得印象,接下来我将要认识的是一位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时期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通过他的作品,去解读他的思想。

杜甫,字子美,世称杜少陵、杜工部,自号“少陵野老”,他的一生正好赶上了安史之乱,备尝了人生坎坷的艰辛。这也使他形成了忧国忧民的思想,并且在他得作品中得到体现。可以说他把自己的生活状态都写进了诗歌,所以他的诗历来被称为“诗史”,而他则被称为“诗圣”。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安史之乱期间作者在成都时所写的一首《蜀相》。

三、确定《蜀相》一诗的形式,七律诗,有八句,四联,即首联、颔联、颈联和尾联。诗歌的学习,诵读是非常重要的。古人云,读书百遍,其意自现。又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我们今天虽然不提倡写古体诗,但是经常诵读,对提高阅读古诗文的能力,提高自己的文学修养无疑会大有好处。今天我们的首要任务就是从基调、格律等方面来学习古诗的诵读。

四、诵读指导:如果诗歌的感情基调是感伤的、叹惋的,那我们在诵读时读得慢,低沉些,读出点感伤。反之则相反。就如刚刚学过的《梦游天姥吟留别》应该要轻快些。

请一个学生,再请学生评,再让评的学生读,再集体朗读全诗。

五、《蜀相》是一首七言律诗,七言句的节拍有两种方式:xx一xx一xx一x和xx一xx一x一xx。请同学们据此给《蜀相》的诗句划分节拍。学法指导二:要懂点格律,读准节拍。集体朗读。

六、读准了音节后,接下来我们需要的是感情了。

记得在学《威尼斯》的时候,我们重点分析过其中的景色描写,透过这些景色描写我们体会到了作者的心情,还记得王国维对此概括的一句话吗?在写作中,景色的描写很重要,他能揭示文章的主旨,我们写作个简单的练习,大家来写写“雨”。

中国古代的诗歌中也十分注意景色的描绘,以此寄托作者的情。我们说诗歌中寄托了作者感情得景物叫意象,而这些意象所形成的氛围就是意境(以《沁园春•长沙》作示范)。所以我们发现要理解一首诗歌对于对于意象的把握很重要。

七、接下来,我们看这首诗,很明显也有景的描写和主旨的揭示,哪几联在写景?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简要分析,“自”“空”:该怎么理解?改为尽,皆有何不同)。

由此很自然地使人感受到诗人内心的寂寞和感伤。虽是写景,字里行间却寄寓着感物思人的情怀,这就叫情景交融。奠定了本诗的感情基调)。

八、分析本诗的关键句。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1、颈联两句诗中写谁?写了什么内容?

明确:概括了诸葛亮一生的伟大功绩(三顾茅庐,定天下计,东和孙权,北拒曹操,西取四川,开创蜀汉,济助后主,平定叛乱,六出祈山,九伐中原,出师未捷,身死五丈原。)。

2、该怎样来理解两句诗中包含的思想情感呢?(诗句表达出的思想感情是怎样的?)。

明确:称颂,崇敬,仰慕的思想感情。

3、尾联简要分析,谈谈思想情感又是怎样的呢?

明确:深沉、叹惋、感伤的思想感情。

4、学生感受诗意,诵读诗歌。

十、背诵。

十一、作业布置,背诵,抄写四遍。

燕歌行教案高二选修篇十

授课类型:理论课。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通过诵读置身诗境,赏析本诗景、情、理,提高鉴赏诗歌的能力;2.过程与方法目标。

缘景明情,引导学生通过意象,了解和把握诗人借助意象述志达情的主要文脉。理解作品的思想内涵,探索作品的丰富意蕴。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引导学生在反复诵读中,体会诗歌的语言美、意境美,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提高审美情趣,提升诗歌鉴赏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

反复诵读,提高学生的想象,掌握文章脉络,理清文章写作线索,发挥联想和想象,进入诗歌意境。

2.教学难点。

理解“月”在文章中的重要作用,通过月亮的变化,看景、情、理的有机融合。

三、教学时数:两课时。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一)教学方法。

1.情境教学法诵读法探究法讲析法和点拨法。

2.教学用具:音频资料图片多媒体。

(二)教学手段。

1.朗读吟诵。加强朗读,使学生在吟诵中感受春江月夜的美景,初步把握作者的感情。

2.意境再现。启发学生的创造性想象,再现春江月夜幽美的情景。

3.情感把握。通过对诗歌的分析,深刻领悟作者在诗中抒发的游子思妇的相思之情及诗中体现的宇宙与人生的的哲理。

五、教学内容及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播放奥运会昆曲《春江花月夜》。

2.导语:同学们听出来这是哪首昆曲么?(《春江花月夜》)没错,就是这样的一段春江,一轮明月,一篇诗行,成就了唐代诗坛上一颗璀璨的明星,他就是张若虚。也正是这首春江花月夜被闻一多先生称为“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通过之前的学习,同学们已经对本文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今天就让我们共同登上那顶峰上的顶峰,去看看那是怎样的'一番风景。

3.了解学习目标与重点难点。

(二)整体感知,充分阅读。

1.引导学生默读全文,感受作者心境与表达的主要情感。

2.通过默读使学生感受到文章中的相思之情,引出作者在看见。

美丽壮观的自然景物,特别是--那一轮随波而生的孤月时所。

表现的游子与思妇的相思之情。

3.让学生自由充分的朗读课文,将语言文字还原成既符合原作的描绘、而又带有学生自己审美情趣的画面,进而走进这画面中去。并指导学生找出月的变化规律,从而导出文章线索--月。

4.通过月亮位置的变化为学生们描绘一幅“月亮变化图”,并以。

此为参照,深入赏析课文。

(三)赏析品读,深入理解。

1.找三名同学合作朗读课文,其他同学思考问题。

(1)当月亮随波而生的时候,诗人看见了哪些美景?

(2)当孤月高悬时,诗人先想到了什么,后想到了什么?(可用原文)。

2.引导学生回答以上两个问题,并在回答的过程中体现世人所不。

能解答的疑问,从而引出诗人笔峰一转,将对世间的疑问转入。

了对人生的思考,即诗人后来所想到的,感叹“宇宙永恒,明。

月常在,生命个体的短暂,而人类历史繁衍的永恒”,体会诗。

人“哀而不伤”的情感态度。

五、艺术特色(总结概括,不讲)。

诗题中的五个字:春、江、花、月、夜,全都点到了,但又有重点,这就是“月”,其它四个字都是陪衬。诗人从月生开始,继而写月下的江流、月下的芳甸、月下的花林、月下的沙汀,然后就月下的思妇反复抒写,最后以月落收结。有主有从,主从巧妙地结合在一起,构成完整的诗歌意境。

六、板书设计。

花张。

月若月升月悬月斜月落。

夜虚。

(位置变化)。

邵美琪。

燕歌行教案高二选修篇十一

基本情况分析:

一、教师自身状况分析:(一)教学优势:在历史教坛执掌教鞭的十几年,不仅使我积累了丰富的教学和管理经验,也锤炼了我精练、准确、具有感染力的课堂风格和认真负责的育人态度。同时,十年来我对学生的心理状况和智力水平也有了一定的了解,使得我初步具备了因人施教的能力,对于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力初步形成了自己的教学风格和教学模式。

(二)教学劣势:我在教学方面存在的不足主要表现在:

一是在适应我校的教学方法和管理模式方面有一个过程,需要不断提高和揣摩。

二是需要尽快熟悉学生的思维和心理习惯。

二、学情分析:高二学生经过一年的学习,生活已基本适应,初步积累了一定的历史知识,且学习方法上有了改进,高二是高三提高和冲刺的积累阶段,必须引导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提升高二学生在历史认知上的层次,锻炼学生独立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让他们逐步掌握历史演进的规律,学会用联系和发展的眼光看待自己所接触的历史,鼓励学生在“史韵流香”的论坛上畅所欲言,发表属于自己的历史论辩,拓宽他们的历史思维,为高三巩固提高打好基础。

教材简析:新历史课程标准教科书是开云KY官方登录入口 历史教学的一次重大变革,势必对我国中学教育的未来产生重大的影响。这一系列的开云KY官方登录入口 教材突破了原来单纯以时间为顺序,以朝代更替为链条的编写模式,将大历史的发展和蜕变浓缩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几大脉络的演进过程中,历史不再是死板的记忆和背诵,生气与活力跃然纸上。要巩固他们的知识点,必须做一些适合他们的练习题,而做练习题不能以题海作为战术,而应做到“教师下海,学生上岸”精选精练,逐步提高。

重点工作及措施:

1、重点工作:本学期我将在以下几个方面作出努力:

(1)、主抓基础知识,每一单元的复习都以基础知识为主,让学生脑子里有清晰的线索。

(2)多研究一些习题,选择适合我校学生的习题,扎扎实实的做题。

(3)培养学生的做题技巧,使之掌握考试的方法。

2、措施:

1、增加历史教学的趣味性,活跃课堂气氛。

趣味性较强的历史典故和历史逸闻,辅助学生对当时历史环境和历史事件的理解和分析。

2、转变教学方式,力求做到日日清、周周清、月月清。

(1)每堂棵的具体安排1+2+1的模式。前3—5分钟复习上一节内容;30分钟讲课;最后3—5分钟检测本节棵学习情况。这样做到日日清。

(2)及时单元检测,把本单元所复习的主要内容以试卷形式考察一遍。考完要及时进行试卷讲评。

(3)每月一次月考,查漏补缺,让学生做到心中有数。

3、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和研究能力。

(1)复习过程中适当穿插一些高考典型例题的演练,培养他们的应考意识。

(2)每复习完一个单元引导学生概括本单元的知识体系,培养他们的概括总结能力。

(3)在时间允许的范围内会组织学生扩大历史阅读领域,拓宽知识面,培养他们的联系能力。

燕歌行教案高二选修篇十二

1、油脂的成分。

油脂的主要成分是甘油三酯,即高级脂肪酸与甘油所生成的酯。

上面的结构式中,r1、r2和r3分别代表烃基,如果r1、r2和r3相同,这样的油脂称为单甘油酯,如果r1、r2和r3不相同,这样的油脂称为混甘油酯。天然油脂大多为混甘油酯。

甘油三酯发生水解,即生成高级脂肪酸(r1cooh、r2cooh、r3cooh)和甘油(ch2oh—choh—ch2oh)。

2、形成油脂的脂肪酸的饱和度和油脂的熔点之间的关系。

饱和度取决于高级脂肪酸中的烃基(r—)中碳碳双键(—c=c—)的数量,碳碳双键的数量越多,脂肪酸的饱和度越小。

形成油脂的脂肪酸的饱和度大,则油脂的熔点较高,如动物油;形成油脂的脂肪酸的饱和度小,则油脂的熔点较低,如植物油。所以在室温下,动物油通常呈固态而植物油通常呈液态。

3、油脂在人体内发生的变化。

在人体中,油脂主要在小肠中被消化吸收,这个过程的实质是油脂在酶的催化作用下发生水解,生成高级脂肪酸和甘油,从而进入人体。

被吸收的油脂大部分成为脂肪组织存在于皮下、腹部、臀部,有保持体温、保护人体内部组织、防止皮肤皲裂等作用;还有一些以卵磷脂、脑磷脂、糖脂等形式存在于人体的各大器官中,起着独特的生理作用。

油脂水解产生的高级脂肪酸被人体吸收后,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被氧化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出能量。脂肪酸还可以储存在脂肪细胞中。所以油脂也是提供能量的重要物质。

有些脂肪酸在体内具有多种生理功能,有些则是合成人体所需的其他化合物的原料。因此油脂是人体不可缺少的营养物质。

但是,油脂的摄入应该适量,如果摄入过多,过量的脂肪在体内堆积,则会造成肥胖。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通常情况下,植物油的熔点比动物油的熔点高。

人体中,油脂主要在胃中被消化吸收。

质量相同的油脂和葡萄糖完全氧化时,油脂产生的能量比葡萄糖的高。

d、油脂在人体中,能够被氧化放出能量的主要是油脂水解生成的甘油。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油脂、煤油和汽油都属于油类,具有相同的组成。

b、油脂是天然的高分子化合物。

c、油脂是高级脂肪酸与甘油所生成的酯。

d、人体内的脂肪有保持体温的作用。

适量摄入油脂,有助于人体吸收多种脂溶性维生素和胡萝卜素。

利用油脂在碱性条件下水解,可以生产甘油和肥皂。

植物油通过氢化,即与氢气发生加成反应可以制造植物奶油(人造奶油)。

脂肪是有机体组织里储存能量的重要物质。

练习题答案。

1、c。

解析:1g葡萄糖完全氧化放出约15.6kj的能量;1g脂肪氧化时放出约39.3kj的能量,可见c是正确答案。

2、cd。

解析:煤油和汽油的主要成分是烷烃,油脂是高级脂肪酸甘油酯,它们的组成是不相同的,a是错误的;油脂不属于高分子化合物,b是错误的。

3、c。

解析:加成反应发生在不饱和键上。其他说法虽然正确,但与油脂是否含不饱和键无关。

燕歌行教案高二选修篇十三

《小二黑结婚》教案(人教版高二选修)。

一、教学目的及要求。

赵树理的章回小说所体现的民族文化特色。

二、讲授的内容提要。

1、人物形象分析。

2、思想意蕴。

三、重点、难点。

重点:民族化、大众化特色。

难点:思想意蕴。

四、教学过程。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分析二诸葛、三仙姑的同中有异的性格。

两人都具有封建思想,都反对儿女自由恋爱,想以家长身份主宰儿女婚姻;两人都封建迷信,阴阳八卦、黄道黑道,规矩颇多。

但两人也有不同。二诸葛是虔诚的迷信,迷信成了他认识生活、对待生活的唯一标尺;三仙姑是虚假的迷信,迷信成了她欺骗别人、害人利己的法术。二诸葛既是一个封建家长制的维护者,同时他又是一个善良、厚道的父亲;三仙姑则是一个无情的母亲,为了满足自己的欲望,她不惜牺牲女儿的前程。

思想意蕴。

赵树理曾说:'我在作群众工作的过程中,遇到了非解决不可而又不是轻易能解决了的问题,往往就变成了所要写的主题。'《小二黑结婚》便是作者在太行山区工作时,面对现实困惑而作的艺术思考。小说描写的是在解放区新的历史条件下一对青年男女冲破封建传统争取婚姻自主的故事。小说抨击了农村中的封建残余势力,批判了人民群众中的封建思想,歌颂了新的人物、新的时代风尚。作品完满的结局说明了人民政权是人民实现自主婚姻的最可靠的保证。它表明,在解放区,不仅政治和经济领域有了变革。而且在爱情、婚姻、家庭和道德领域也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小二黑和小芹的斗争,已经成为解放区人民反霸除暴的民主改革的一个组成部分。充满自信,敢于斗争的新一代农民的成长,标志着一个深刻的社会变化已经兴起,并且正在深入发展。

第二课时。

分析作品的民族化、大众化特色。

主题和题材:赵树理小说总是选取那些现实生活中迫切需要解决的具有重要社会意义的主题,但在选材上却并不追求轰轰烈烈,而是从普通的日常生活现象入手,以小见大。如《小二黑结婚》以解放区仍然存在包办婚姻的行为做突破口,通过人们司空见惯的生活现象,揭示出反封建思想斗争的重要性和长期性问题,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人物形象塑造:赵树理小说的突出贡献就是成功地描写了各类不同思想性格的农民形象。他一面热情讴歌了二黑和小芹这样的新型农民的'典型代表,赞美他们的新思想、新品质,同时又着力刻画了像二诸葛、三仙姑这样一些暂时还愚昧落后但已经开始走向转变的农民代表。深入挖掘农民内在的美好品德是赵树理小说的主要出发点,于是往往寓批评于诙谐幽默之中,善意的讽刺与热情的歌颂结合在一起。

具体的艺术表现手法:在艺术结构上,他借鉴了传统评书、章回小说的结构特点,采用单线条发展的手法,注重故事的连贯与完整,故事性强,适应我们民族特别是广大农民的欣赏习惯。在三组人物刻画上,运用白描手法和注重细节、动作的描写,并常给人物起绰号来加强其性格的鲜明性,如二诸葛、三仙姑等。语言朴实生动、幽默风趣,大量使用经过提炼加工的地方农民的方言口语,表现力强,真正做到了语言的大众化。

五、作业。

追忆。

燕歌行教案高二选修篇十四

学习目标:

1、了解陆游的生平,知人论世;了解南宋朝代背景,掌握南宋爱国诗人和词人的思想感情。

2、能初步鉴赏诗歌的语言、表现技巧。

3、学习陆游的爱国精神和人格力量。

学习重(难)点:

1、通过对南宋朝代背景的了解,掌握南宋爱国诗人和词人的思想感情。

2、诗人是如何表现自己的思想感情的。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二.作者简介、知人论世。

陆游(1125-1210),字务观,自号放翁。越州山阴(今绍兴)人,南宋著名诗人。诗人一生“寄意恢复”,但为朝廷里的投降派所阻,始终未能实现。他的诗既有深刻的现实生活内容,又有积极的浪漫主义精神。抗金救国的理想和壮志难酬的苦闷,形成无法统一的矛盾,由此迸发出的火一般的激情和难以压抑的愤懑构成他诗歌的基调。风格雄浑豪放,语言通俗流畅,明白如话。

三.写作背景介绍。

此诗作于孝宗淳熙十三年(1186)春,这时陆游退居于山阴家中,已是六十二岁的老人。从淳熙七年起,他罢官已六年,挂着一个空衔在故乡蛰居。直到作此诗时,才以朝奉大夫、权知严州军州事起用。因此,诗的内容兼有追怀往事和重新立誓报国的两重感情。

四.自学指导语。

听录音,把握情感,再自行诵读;然后结合注释,和同桌交流对诗句的理解、把握。(时间十分钟)。

自学检测:

1.对诗中词句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题中“书”是书写的意思,“书愤”即是抒发内心的郁愤之情。

b.“中原北望气如山”意谓北望中原,收复故土的豪情壮志坚定如山。

c.“塞上长城”比喻能捍卫国家安全的人物。“空自许”即诗人不认为自己是这样的人物。

d.“出师”指诸葛亮的《出师表》,“伯仲”本指兄弟,这里指可以相比。

2.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全诗共分两层,前四句是回顾往事,表现青壮年时期的抗敌豪情和战斗经历,后四句写不被重用的悲愤和壮心不已的感情。

b.第二联写自己亲临抗金前线值得纪念的往事,字句里充满了战斗的豪情,又含有激愤和辛酸。

c.“千载谁堪伯仲间”,既赞扬诸葛亮无人可及,又表现了渴望效法诸葛亮干一番“北定中原”的大业的愿望。

d.全诗感情沉郁,气韵雄厚,与李白诗风相近。

五.合作探究,鉴赏品味诗歌。

1.如何理解“书愤”之“愤”?它包含哪些感情?“愤”的根源是什么?

(生讨论,师点拨)。

明确:愤报国有“罪”、愤壮志难酬、愤年华空老、愤无人领军,“愤”的根源,其实全在于南宋朝廷“主和派”。因为他们是阻挠抗金救国的绊脚石,是绞杀爱国力量的刽子手。作者的“愤”中含“恨”,“愤”中含“悲”,“愤”而生“凉”,“愤”而生“叹”,从而形成了本诗沉郁豪雄的风格。

2.如何理解“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两句诗?

明确:这是诗的表达方式,实际上是诗人以诸葛亮自况。诸葛亮在《出师表》中曾说过“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北定中原,兴复汉室”的话,诗人正是以此自勉,表明他至死也不会放弃恢复中原之志。由此可见,《书愤》的基调虽然是壮志未酬所带来的悲愤,然而并不绝望,其中还蕴藉着豪壮的感情。

3、本文运用哪些艺术手法?

(2)借古讽今:诗中对诸葛亮的高度颂扬,实则是对南宋朝廷苟且偷安、偏安江南的愤恨。颂古在于非今,落笔千载以上,旨在千载以下。

六.拓展练习。

明确:“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最能体现这个特点。这两句形象地概括了25年前两次胜利的战斗:瓜洲渡击退金兵的进犯,大散关失而复得。意在表明南宋人民具有保卫自己国土的伟大力量,也使诗人的恢复之志具体化,可以想见他当年投身战斗恢复失地的强烈愿望。

燕歌行教案高二选修篇十五

了解强、弱电解质与结构的关系。

理解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以及浓度等条件对电离平衡的影响。

能力目标。

通过演示电解质导电实验,培养学生实验探索能力。

通过区分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培养学生分析判断能力。

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

情感目标。

在分析强弱电解质的同时,体会结构和性质的辩证关系。

由电解质在水分子作用下,能电离出阴阳离子,体会大千世界阴阳共存,相互对立统一,彼此依赖的和谐美。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共分为三部分:强、弱电解质与结构的关系,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以及电离平衡常数。其中电离平衡常数在最新的教学大纲中已不再要求。

教材从初中溶液的导电性实验以及高一电离等知识入手,重点说明强电解质在水中全部电离,而弱电解质在水中部分电离,溶液中既有离子,又有分子。同时,教材中配合图画,进一步说明强、弱电解质与结构的关系。在此基础上,转入到对弱电解质电离平衡的讨论。这部分内容是本章知识的核心和后面几节教学的基础,也是本节的教学重点。

关于外界条件对电离平衡的影响,是本节的难点,教材并没有具体介绍,而是采用讨论的方式,要求学生自己应用平衡移动原理来分析,这样安排是因学生已具备讨论该问题的基础,而且通过讨论,更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必,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及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教法建议。

关于强、弱电解质与结构的关系:

建议以复习相关内容为主,进而说明强、弱电解质与结构的关系。

1.课前复习。

组织学生复习高一有关强、弱电解质以及化学键的知识。

着重复习:(l)强、弱电解质概念,以及哪类物质是电解质,哪类物质是强电解质,哪类物质是弱电解质;(2)离子键、极性键。

2.课堂教学。

建议采用回忆、讨论、归纳总结的方法组织教学。首先,引导学生回忆电解质的概念并结合实例依据电解质电离程度的大小将其分为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然后再组织学生结合实例讨论各强、弱电解质中的主要化学键,从而得出强、弱电解质与结构的关系。

关于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的教学:

这既是本章的教学重点也是难点,建议教学中运用化学平衡知识及学习方法来学习本内容,并注意加强教学的直观性。重点介绍下面问题。

l.弱电解质电离平衡的建立。

从弱电解质溶液中既存在弱电解质分子、又存在其电离出的离子这一事实出发,对弱电解质(如醋酸)溶于水时各微粒变化情况展开讨论,使学生明确弱电解质的电离过程是可逆的。然后,引导学生联系化学平衡建立的条件,结合课本中图3-3(可制成挂图),讨论电离平衡的建立。强调指出当弱电解质分子的电离速率等于离子重新结合成分子的速率时,电离过程就达到平衡状态。有条件的学校可应用计算机辅助教学。

2.电离平衡状态的特征。

重点分析醋酸的电离平衡,与化学平衡的特征相类比,归纳出电离平衡的特征:

(l)电离平衡是动态平衡——“动”。

(2)在电离平衡状态时,溶液中分子和离子的浓度保持不变——“定”。

(3)电离平衡是相对的、暂时的,当外界条件改变时,平衡就会发生移动——“变”。

3.外界条件对电离平衡的影响。

利用教材中的讨论题,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引导学生应用平衡移动原理,分析外界条件的变化对电离平衡的影响,使学生深刻认识影响电离平衡的因素,并了解平衡移动原理的使用范围。

最后,练习电离方程式的书写,重点强调弱电解质的电离方程式中要用可逆号、多元弱酸的电离要分步写。

燕歌行教案高二选修篇十六

三维目标:

知识与能力:结合课文注释,理解词的字面意思。

过程与方法:在诵读、品味的过程中,寻找意象,感悟意境,提高审美情趣,培养鉴赏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学会用积极态度对待生活。

一、导入:

二、整体感知:

1、抽生朗读课文。

(一个学生读完之后,其他二个学生来评价)。

师问:这位同学读得怎么样?

生答:好。音准、感情把握到位。

不好。情感把握不到位。

师问:应该是什么样的感情呢?我们能否从诗词当中找出一两个词语来揣摩他的此刻情感呢?(找词眼)。

生(集体)答:愁。

生答:(学生发言)。

师(总结写作背景):后人给他的评价是:作个才人真绝代,可怜薄命作君王。作为一国之君,却成为阶下囚,作为才人,他才华横溢。他的作品分前后两个时期:前期,儿女私情,花前月下;后期,失去曾经尊贵的地位,满目创痍,囚徒的苦恼无奈。

本词写于李后主被俘将死的前夕,由君王沦落为阶下囚,个人的生活、地位都一落千丈,人格尊严和人身自由也荡然无存,这一残酷的现实,使他“日夕以泪洗面”。(故国之思、人生之痛、亡国之恨,在词中不加掩饰地流露出来。)所以,我们应该读出词人此刻的心境,基调应该是低沉、凄婉。

2、再请一位同学带着感情来朗读。

老师简短的评价。

3、请听录音。

4、集体朗读。再次整体感知词人的愁绪。

总结:什么样的愁?应该是:往事之叹、故国之思、人生之痛、亡国之恨???(讨论:这个结论是否过早?)。

三、赏析诗词。

让我们走进诗词,展开想象的翅膀,还原生活情景,再现李后主此刻的心情。

1、找意象:

师问:词人在这首词中写了那些事物?有那些意象?

生答:春花、秋月、往事、小楼、东风、故国、雕栏、玉砌、朱颜、愁、春水。

2、悟意境:

师问:这些意象传达出什么样的`情感?

(1)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意象:花月。我们经常提到花好月圆,花、月构成什么样的景?

生:美景。

师:美景往往激起人们愉悦的情感。然而,面对如此美景,词人却说了什么?--“何时了?”

面对美景反生嫌怨之情,为何?

生答:(因为他现在是囚徒,亦可联系写作背景)。

多少往事,划过天际,曾经在南唐的点点滴滴,甚嚣尘上……(往事多少,让春花失色,令秋月悲凄呀。倒装!)。

想象:富裕生活,万民尊仰,而今,囚徒生活,苦不堪言……昔日欢乐,今日屈辱,形成对比。一幅春花秋月图的背后,是后主对往事的无限怅惘,对过去生活的无限追思。

往事之哀。

(2)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意象:小楼、东风、故国、明月。

“东风”是什么风?

春风。

师问:一个“又”字?体现什么样的情感?(提示:春风又绿江南岸)。

生答:

师总结:从时间上来看,度过了一年。第二个春天来临了。与其在说时间,不如说是重复囚徒般屈辱的生活,透过文字,我们感受到:一年年的屈辱生活,无数次对故国的思念。

接着下句: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师问:故国、月明。提到“月”,这一意象,如: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秦时明月汉时关。

“月”激起词人深深的思念……。

想象:孤寂的李煜独自登上小楼,迎面而来的春风,带我回到自己故国……。

亡国之恨。

那么“故国”在他的心目中留下了什么呢?

(3)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意象:雕栏玉砌。

师问:他为何选择“雕栏玉砌”?而不选择其他的景物?如:小草,野花等等?

生答。

生答:红颜,少女的代称。

师问:少女都怎么了?

生答:变老了。衰老的容颜。

师问:有那么厉害吗?仅仅一年半载,少女都衰老了?

总结:夸张。体现南唐剧烈的变化。“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物是人非的感慨。

如:崔户《}都城南f》:去年今日此t中,人面桃花相映t。人面不知何去,桃花依f笑春l。

桃花依旧,而人去不在?一种遗憾,一种回忆,弥漫开来……日日难过,夜夜难眠……。

(4)问君能有几多愁?恰是一江春水向东流。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感情如波涛起伏,猛烈地撞击着作者的心扉,此情无计可消除,又可与谁人说?感情在冰封的河面下涌动郁积,此时此刻,触景生情,感情的闸门一旦打开,便一发而不可收,感情深厚强烈如滔滔江水大有冲决一切之势:

(齐读最后两句)。

师问:为何为名句?

(提示):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愁长)。

试问闲愁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愁多)。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只恐双溪舴ze猛舟,载不动,许多愁。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浇愁愁更愁。(愁无法抑制)(李白)。

生答:

师问:“水”的特性?

生答:连绵不断。

师问:“一江春水”,应该有多少?

生答:很多,很重。

总结:“愁”,很抽象的概念,在这里词人给我们具体话,化抽象为具体。形象生动写出愁之多,之重,之绵绵不绝。

四、请同学们集体朗读课文。

五、置身诗境、缘景明情:

分组:请同学们发挥想象,用你的优美的笔触扩写本词。

(提示:连缀意象,创设生动形象的画境。)。

六、再次朗读课文。

七、本词艺术特点:

1、虚实结合、情景交融。

2、对比。

3、形象比喻、夸张。

八、相关联想与比较:

1、问:这首词的词牌名是《虞美人》,大家可否想起什么?

答:虞姬,项羽的宠姬,常随项羽出征各地。公元前2,项羽被刘邦军队围于垓gai下。四面楚歌中,项羽拔剑自刎,虞姬拔剑自刎。后来,虞姬血染之地,长出一种鲜红的花,后人为了纪念她,便把这种花叫做“虞美人”。所以此词牌名源于项羽和虞姬的悲剧故事。

学生回答。

总结:潮起潮落,没落了多少尘埃,在千年的风中,王者远去的身影已无处可寻,永恒的只是精神,或雄浑,或豪迈,或凄冷,或悲壮,留待后人去细细咀嚼,去细细回味!

九、音乐欣赏。

十、作业。

附板书:

虞美人。

薄命君王,绝代词人--李煜。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往事之哀。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亡国之痛。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物是人非。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向东流。

燕歌行教案高二选修篇十七

1、促进学生学习古诗的热情,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水平。

2、理解诗歌的思想感情并能进行恰当的评价。

教学重难点。

1、体会诗歌豪放飘逸的浪漫主义风格。

2、领悟诗人“狂歌痛饮”豪放外表下的愤激之情。

教学方法。

1、诵读法。

2、质疑法。

3、比较法。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语。

讲课之前,我们先来背诵几句诗句。“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对酒当歌,人生几何?”“举杯邀明月,对饮成三人。”“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从这些诗句中,我们可以发现,写的都跟酒有关。中国诗人大多爱喝酒,喝酒想起吟诗,吟诗想起喝酒,所以由酒产生了很多好诗。喝酒作诗最杰出的要首推李白。他号称“诗仙”,自称“酒中仙”,当时人也称他为“酒圣”。有人评价说,李白诗中有浓浓的酒味,若抽掉他诗中酒的成分,色香味都大大减少。我们今天就一起来学习李白咏酒诗中的代表作〈将进酒〉。(板书题目)。

二、解题。

《将进酒》是“劝酒歌”,将,(qiang),请、愿的意思。与“呼儿将出换美酒”的“将”(jiang)意思不一样。

三、研习课文。

(一)整体把握。

1、请一位学生朗读全文。

2、听朗读带,要求注意节奏。

(二)具体分析全文。

1、李白的诗风是豪放的,那么哪些诗句体现了他豪放的风格呢?

生:“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学生齐读)。

2、这些诗句,你觉得诗人的感情是怎样的.?

“人生”六句的心情是欢乐的。尽管诗人在政治上并不“得意”,但在他看来,朋友间的聚会也用样是人生中的快事,大家何不高高兴兴地痛饮一场呢!想到这,他顿生豪情,相信自己将来必能作出一番事业,对区区金钱也毫不在意。于是连呼“烹羊宰牛”,准备“一饮三百杯”。“岑夫子”句,他本是客人,这儿却反客为主,对着好友高声劝歌,将他的洒脱与狂放表现的淋漓尽致。“五花马”句,写诗人要将一切价值昂贵之物都拿来“换美酒”,是狂放到了极点。

3、诗人的感情是复杂的,除了欢乐、狂放,诗中还表现了诗人的哪些感情呢?

悲伤(“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愤激(“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与尔同销万古愁。”)。

4、为什么说悲伤呢?

“君不见”两句写了黄河源头之高,似乎从天而降,东入大海,势不可回;接着“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感叹人生易老不过朝暮之间,因而“不复回”又隐含了韶光易逝,青春难再之喻意。雄伟永恒的黄河尚且如此,人生更是渺小短暂,所以开头四句顿生悲意。

5、为什么说愤激呢?

因为他要借酒气把长期郁积在胸的不平之气一齐宣泄出来。他鄙弃那结党营私、排斥贤能的豪门贵族集团,因而说“钟鼓馔玉不足贵”;他憎恨这些人的黑暗卑劣行径,因而说“但愿长醉不愿醒”--这两句诗可以说是集中地体现了他自离开长安至今的愤激之情。但这又不仅是为了一己遭遇,他还想到了“古来圣贤”(其中大概有孔子、孟子一类人,有屈原一类人),他们有经天纬地的才能而不为统治者所用。诗人说他们“寂寞”,不是否定他们,而是为他们惋惜乃至抱不平。尤其是曹植--这是他十分景仰的人,他赞扬曹植的豪华酒宴,其实是为曹植的怀才不遇抱恨终生而惋惜,兼以自况。这就加深了诗人的愤激之情。

7、诗人感情发展的脉络又是怎样的呢?

诗的开头悲叹人生短促,接着因悲而生寻欢之意,准备痛饮一场,然后借酒抒发其愤世嫉俗之情,到结尾更将这种复杂的心情统一为“万古愁”,使抒情达到了高潮。

8、这首诗的感情基调是什么?

愤激。诗歌中诗人的愤激之情是占主导地位的,豪放只是它的外壳,愤激才是它的内核。

9、这首诗的艺术手法。

夸张、比兴。

10、齐读全诗。

四、课外延伸。

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李白)。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

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日月。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提问:同是咏酒诗,找找感情变化上的相似之处。

开头两句显示出诗人郁积好久的忧愤的心情,接着完全撇开“烦忧”,放眼万里长空,从“酣高楼”的豪兴到“揽明月”的壮举,展示出诗人的豪迈的胸襟,然后诗人又自比小谢,极为自信,然后,却又迅速地陷入“不称意”的苦闷中。感情也是起伏变化,也是忧愤苦闷中显现出豪迈的气概。

五、背诵全文。

六、布置作业。

1、背诵全文。

2、试将《梦游天姥吟留别》和《将进酒》在思想内容与艺术手法上加以比较,写一段鉴赏短文。

板书:

将进酒李白。

悲伤明镜悲白发。

欢乐人生得意须尽欢。

愤激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

狂放呼儿将出换美酒。

愤激与尔同销万古愁。

燕歌行教案高二选修篇十八

[小结]长江最主要的作用就是灌溉、航运、发电。

[板书]三、长江的利用和保护。

[转折]我们一起来看看灌溉的成果。

[出示图表]长江流域各方面占全国的比重。

面积1/5。

人口1/3。

稻谷70%。

棉花1/3。

淡水鱼60%。

轻工业产品1/2。

工农业生产总值2/3。

[解释]长江流域面积只占全国的1/5,但其他各项都超过1/5,尤其工农业总产值占全国的2/3,其中稻谷、淡水鱼的比重超过了一半,所以说长江中下游地区是的“鱼米之乡”。这些都是长江给我们带来的好处。

[补充]长江的通航里程达7万多千米,占全国内河通航里程的2/3。在航运方面的运量可以相当于14条京广铁路的运量,在世界上也是极为罕见的,自古以来就是我国东西航运的大动脉,被誉为“黄金水道”。

[板书]1、“黄金水道”

[补充]但是目前的航运量还只相当于一条京广铁路的运输量,只开发了其通航能力的1/14。长江水系的通航里程是密西西比河的1.6倍,而运力只是它的1/5;长江的流量是莱茵河的10倍,运力却只是它的1/10。由此看来,长江还大有潜力可挖。

[转折]既然上游地区水能资源丰富,我们如何来利用它?(发电)。

[板书]2、“水能宝库”

[讲解]长江是我国水能资源最丰富的河流,全流域蕴藏量2.6亿千瓦,占全国水能总量(6.67亿千瓦)的40%。新中国已经建成许多水利枢纽和大中型水电站。

[学生活动]在“长江流域水系图”上找到葛洲坝和三峡等水利枢纽。

[讲解]葛洲坝号称长江第一坝,是目前我国的水利枢纽,发电能力270万千瓦,相当于1949年全国发电量的3倍。但是,现在的开发利用率还不足5%。规模更大的长江三峡工程建成后将成为世界上的水电站(发电量将为葛洲坝发电量的6倍,约1820万千瓦,远大于伊泰普水电站的1260万千瓦)。

[补充]建好三峡工程以后,长江三峡水位提高,万吨船队可以到达重庆,运力可以提高5倍。运输成本可以降低35%,同时,水库调节,下游的枯水期水位提高(3000立方米/秒——5000立方米/秒),使之成为真正的“黄金水道”。

[播放录像]三峡工程简介。

[讨论]三峡工程的主要作用有哪些?(防洪、发电、航运、养殖、供水、环保等)。

[转折]长江有哪些不利的方面?(洪水)。

[播放录像]1998年长江洪水。

[板书]4、防洪是目前综合治理长江的首要任务。

[提问]为什么长江发生洪灾的频率越来越快?

[学生发言、老师补充]。

1)近年来长江流域由于上、中游山区乱砍滥伐森林的现象比较严重,植被遭到破坏,含沙量不断增多,水位上升,这是导致洪涝等自然灾害不断加剧的根本原因。据分析,今年洪水的特点是“中水量,高水位,大灾害”,高水位运行时间长达两个多月。据调查,在今年抗洪其间,岷江的江面上还漂着刚砍伐下来的树木。

2)人与水争地,使长江流域受水面积不断减少是又一个重要的原因。(可以找一些关于圩垸的资料)盲目围湖围江造田、建厂建镇建民垸等,使河道变窄,湖泊萎缩是灾害频繁的又一重要原因。据统计,仅长江通江湖泊的面积已减少了567亿立方米,相当于三个三峡水库的实际库容量。

3)长江中下游地势过于低平。(结合前面的“长江干流剖面图”)。

4)天气的异常。

[学生发言、老师归纳补充]。

改善长江上游的生态环境,最近又全面无条件停止在上游山区砍伐森林,关闭现有木材市场,在原森林采伐区大力植树造林,保持水土。

大力整治荆江,疏浚与固堤并重,分洪蓄水结合。1954年以来,我国政府多次战胜洪灾,保证了荆江大堤的安全。

修建水库,调节水量。三峡地区建库后,可以控制川江向荆江河段下泄洪水来量的95%。

下游地区退耕还湖。

总之,对于长江的水患,我们治理方针是以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整治。防洪方法有很多,根本在于植树造林,保持水土,恢复生态平衡。

[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长江的开发利用和保护。长江的水文特征要受到(地形、气候、植被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同时,特征又直接影响我们的开发利用和治理保护:正因为长江是祖国第一大河,中下游又流经平原地区,因而成为“黄金水道”;又因为上游流经三级阶梯,使之成为巨大的“水能宝库”;而中游的“曲流”和中上游的植被破坏,使防洪成为综合治理长江的首要任务。

板书设计。

三、利用和保护。

1、“黄金水道”

2、“水能宝库”

3、防洪是综合治理长江的首要任务。

探究活动。

“长江洪水治理”模拟研讨会。

活动目标:使学生通过分析讨论,认识到长江洪水的形成原因,并找出合理有效的解决措施;同时培养学生人地协调的观念;树立“解决一个具体问题,要涉及方方面面”的意识。

活动措施:将班里的学生分为几个小组,分别扮演长江沿岸的居民(城市的和农村的)、政府官员、长江沿岸的企业代表等,一起讨论长江洪水的形成原因和解决措施。分为不同河段的,便于对更细致的问题进行研究。

“长江三峡的利弊分析”辩证会。

活动目标:使学生对三峡工程的建设有更深入的了解,同时对三峡工程形成辨证的认识。

活动措施:先安排学生查找关于三峡工程的资料,然后按照学生的意见分成两派(“利大于弊”或“弊大于利”),双方进行辩论交流。注意:要说出理由。

燕歌行教案高二选修篇十九

一、教材分析。

(一)教学内容层面:

必修2中我们只学习了几个有限的有机化合物,像甲烷、乙烯、苯乙醇、乙酸等。选修课程要丰富代表物的类型,增加新的物质——醛。其次,每一类有机物中,必修仅仅研究简单的代表物的性质,选修课程要丰富学生对一类有机化合物的认识。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明确有机物的类别。

(二)从认识水平、能力和深度的层面。

对于同样一个反应,在必修阶段只是感性的了解这个反应是什么样的,能不能发生,反应有什么现象;到了选修不应该仅仅停留在描述的阶段,而要达到以下要求:

1.能够进行分析和解释:基于官能团水平,学生需要了解在反应当中官能团发生了什么变化,在什么条件下由什么变成了什么。

2.能够实现化学性质的预测:对化学性质有预测性,对于给定的反应物能分析出与哪些物质能发生反应,反应产生何种产物。

3.明确结构信息:在预测反应的产物的基础上,能明确指出反应的部位,以及原子间结合方式,重组形式,应该基于官能团和化学键,要求学生了解官能团的内部结构。

(三)从合成物质层面:

选修阶段要从碳骨架上官能团的转化来认识化学反应,这也就是从转化与合成角度认识认识反应。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反应前后化合物之间的关系,能够顺推,逆推。

二、教学目标任务要求。

《有机化学基础》是中学化学教学中的一个重要教学环节,也是高考内容的重点选考部分。它是为对有机化学感兴趣的学生开设的选修模块,该模块的内容主要涉及有机化合物的组成、结构、性质和应用,共设置了三个主题:

1.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和性质——烃。

2.官能团与有机化学反应——烃的衍生物。

3.有机合成及其应用——合成高分子化合物。

《有机化学基础》模块的学习安排于开云KY官方登录入口 二年级,是在初中化学和开云KY官方登录入口 化学必修2“有机物”的认识基础上拓展,其目的是让学生通过本模块的学习更有系统、有层次加深认知程度。

三、提高教学质量采取的措施。

2、有针对性、层次性、适量性、实践性的布置作业,并加强批改。

3、课堂、课后有区别。不管是难度和广度的调节,还是学习方法的指导,主要通过课堂教学来完成,课后则采取培优辅差的方式。

4、加强实验教学。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通过实验可以让学生更好的掌握化学实验现象等。

五、多和学生进行沟通和交流,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信心。

六、利用每天下午放学到上晚自习这段时间给学生课后辅导,增强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

燕歌行教案高二选修篇二十

教学目的:

1.结合实例,理解非可再生资源的特点。

2.知道主要化石燃料的分布概况。

3.结合实例,理解化石燃料在开发与利用中的环境问题。

4.结合实例,说明合理开发与利用化石燃料的主要措施。

5.了解发展多元化结构的能源系统的重要意义,以及主要可再生能源的优势和不足。教学重难点:

重点:

1.理解化石燃料在开发与利用中的环境问题。

2.合理开发与利用化石燃料的主要措施。

3.主要可再生能源的优势和不足。

难点:

发展多元化结构的能源系统的重要意义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讲授法、案例分析法、探究教学法等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漫画导入:图中的能源,属于非可再生资源有那些?

非可再生资源

(一)化石燃料的基本概念

(如浮游生物)大量沉积在湖泊或海洋中变成有机质,通过复杂的地质作用

(如地壳变动等)富集起来的

有一种石头叫油页岩,它同石油一样,是由生物的残体混同泥沙变成的,所以可以用来炼油。

1.能源是近代社会发展的最基本物质基础。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动力因素,是一国发展的最重要战略资源之一。

2.能源工业对于经济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以及民生保障都极为重要。保障能源供应、确保经济安全以及解决能源消费中出现的环境问题,已受到世界各国的共同关注。

3.中国是世界第二大能源消费国和第三大能源生产国,能源问题是我国21世纪进行现代化建设必须解决的重大问题。

(二)化石燃料的分布

总特征:各种化石燃料在地球上分布很不均衡。

1.煤炭的分类:无烟煤、烟煤和褐煤

2.其优劣评价指标:等级和品质

(1)等级:指含碳量、燃烧热量及挥发分含量;

(2)品质:由硫、灰分、其他有害物的含量决定。

3.那一类煤的质量差?污染大?

通常以无烟煤质量最优,褐煤最差。燃烧优质煤,单位质量提供的热量高,释放污染少。燃烧质量差的煤,释放污染大。

4.思考中国大气污染的主要来源是什么?

开发战略和协调东、西部的经济发展,也有利于东部地区改善大气环境质量。

我国经济发达的广大南方地区石油资源少,煤炭资源也少,但能源的需求量很大,能源的生产和消费之间矛盾突出。再加上世界能源发展的总趋势是使用高效清洁的能源,而天然气是目前最清洁的高效矿物能源之一,其开采、运输、利用过程中对环境造成的不良影响小,这是我国实施“西气东输”工程的两个主要原因。

(三)化石燃料的消耗与前景

1.全世界每年都要消耗大量的能源,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能源消耗水平差异很大。发达国家能源消耗普遍较高,发展中国家能源消耗普遍较低。

例如,占世界人口5%的美国,能源消耗却占世界的25%:而占世界人口15%的印度,只消耗世界能源的1.5%。

2.中国能源资源丰富多样,但是由于人口众多,目前人均能源资源相对不足。

中国人均煤炭探明储量,只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50%,人均石油可采储量仅为世界平均值的10%。中国能源消耗总量仅低于美国,居世界第二位,但人均消耗能源水平很低,还不到世界人均能耗的1/3。

3.全球能源的年消耗量仍在增长。

由于目前全世界使用的能源大部分取自煤炭、石油和天然气。这些非可再生的资源能供人类开采的时间是有限的。

全球石油还能开采多少年

据石油专家们粗略估计,人类自1973年以来共向地球索取800亿吨石油。目前,地球上石油储量大约还有1370亿吨。按照现在全世界每年开采30亿吨石油计算,地球上的石油还可供人类开采45—50年。但是随着新油田的发现,人类使用石油的时间可能还会延长。

1.你认为石油资源会不会耗竭?

2.如果石油资源开采完了,会对人类活动产生哪些影响?

石油不仅是人类优质的能源,更重要的是优质的化工原料,所以石油资源耗竭会影响化学工业的发展和生产、生活所需的能源,进而影响人们正常的生产和生活。

3.你认为人们可以采取哪些措施来应对石油资源的耗竭?

提高化石燃料的利用率,开发替代能源,面向可再生能源,发展新能源,日益减少石油单纯作为燃料的比重,延长人类使用石油的时间。

形式展开辩论,化石燃料耗竭后对人类的影响,也可以组织学生展开讨论,让学生各抒己见,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为培养学生的想像能力和创新能力提供足够的空间。

(四)化石燃料开发与利用中的环境问题

(五)化石燃料合理开发与利用的主要措施

1.采用科学方法开采化石燃料资源,提高资源的回收率,改变乱采滥挖、采富弃贫、破坏矿产资源的现象,减少生产过程中对资源的严重耗损。

2.在能源资源开发与使用中,环境保护措施要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验收、同时投入使用。要防止各种有机、无机污染物在资源开发过程中进入大气、水体、土壤,引起环境污染问题。

3.在矿区生产中应保护耕地,合理利用土地。因开采能源而扰动、破坏土地,造成地面

塌陷时,由采矿者负责进行复垦,恢复到可利用状态。

4.对化石燃料进行深加工和精加工,包括发展煤炭洗选加工,实现脱硫,推广洁净煤技术等,减少在利用过程中对环境的不良影响。

5.实行能源结构改革,在化石燃料中尽可能使用天然气。

1.你怎样理解在生产与生活中自觉节约能源的重要性?

2.为节约能源,你建议社区、学校可以采取哪些措施

?到人走灯灭等,对于本组题应充分发挥学生的思考潜能,展开讨论,并给予充分的评价。

p31案例7,让学生收集北京过去、现在、未来能源结构状况方面的资料,以及政府在调整能源结构方面采取的一些主要措施,实施的一些主要工程等,再在此基础上分析北京能源结构调整的重要意义(从环境保护的角度分析)和成功的经验。

板书设计

化石燃料的合理开发与利用

一、化石燃料的合理开发与利用

(一)化石燃料的基本概念

(二)化石燃料的分布

总特征:各种化石燃料在地球上分布

很不均衡。

1.煤炭分布

2.石油和天然气的分布

(三)化石燃料的消耗与前景

(四)化石燃料开发与利用中的环境问题

(五)化石燃料合理开发与利用的主要措施

第二课时

导入:

我们上节课学习了化石燃料的合理开发与利用,在20世纪60年代以来,世界能源结构已经由石油时代逐渐过渡到包括石油、天然气、煤炭和核能、水电等多种能源互相补充、竞相发展的时代。

二、发展多元化结构的能源系统的必要性

1.从全球发展趋势看,由于人口数量增长,人均能源消费量增长,人类对能源资源的需求持续增长。

2.化石燃料的使用对环境造成不良影响,由此引发的全球环境问题日益显著。

所以,今后世界能源的总趋势是发展多元化结构的能源系统和高效、清洁的能源技术。

三、多元化结构的能源系统

从能源的分布、特点、利用等方面进行分析

(一)太阳能

1.人类利用太阳能的两种转换形式:

(1)光热转换,如太阳灶

(2)光电转换,如太阳能电池

2.特点:

(1)能量巨大

太阳每时每刻都以光和热的形式释放着巨大的能量,每秒钟辐射到达地球表面的能量,

相当于600万吨标准煤所释放的能量,并且在今后几十亿年里是用之不尽的。

(2)清洁

太阳能没有污染。

(3)分散

太阳能只能在晴天获得,并且能量中大部分消耗于大气、水的循环和植物的生长,现在被人类直接利用的还很少,其最主要原因是太阳能比较分散,不如常规能源集中。

3.影响太阳能分布的因素

【投影】我国太阳总辐射量分布图。

大家是否可以总结出太阳能分布受到哪些因素影响呢?

(1)纬度因素

(2)地形因素

太阳能在地表分布分散,由于技术、资金等原因,太阳能的能量远远还没有被充分利用,这也是科学界正在研究的问题,我们学生从现在起要学好科技知识,为将来太阳能开发做出贡献,你或许能成为一个太阳能专家。

(二)风能

1.风能的特点

(1)可再生能源

风能实际上是一种间接形式的太阳能。有人估计,每年地球上风的能量相当于3200亿吨标准煤的能量。

(2)风力、风向不稳定

(3)清洁的能源

(三)水能

1.水能的特点

(1)世界上使用最广泛的可再生能源

(目前)

(2)发电成本较低

(当大坝和电厂建成后)

(3)能源清洁

(4)大坝的建设可能会对库区及其周围地区的环境带来不利的影响(图3.14)。

3.14,分析水坝建设对环境可能造成的有利影响与不良影响。

2.我国水能资源的分布

我国水能资源极为丰富,可开发的水能约有3.8亿千瓦,居世界首位。但按人口平均的可开发水能资源仅为世界平均数的60%,并且分布很不均匀(图3.15)

(四)潮汐能

(1)潮汐的概念:太阳与月球的引力使地球上的海水呈周期性的涨落。白天海水上涨叫“潮”,晚—上海水上涨叫“汐”。

(2)分布:巨大的潮汐能蕴藏在狭窄的海湾、浅海、江河入海口。

(3)潮汐能发电原理:在海湾或河口上建造一个稍低的大坝,以拦截涨潮时涌入的海水,拦在大坝里的水流经大坝时推动水轮发电机组而发电。

(4)潮汐能特点:干净、无污染。

开云KY官方登录入口 地理选修7教案篇三:中国地理全套教案

第一讲中国的疆域和行政区划,人口和民族

复习目标:1、中国地理位置、国土构成、行政区划;

2、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3、我国少数民族的分布特点及主要少数民族的地区分布。

燕歌行教案高二选修篇二十一

以党的教育思想为指导,遵循“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战略思想,贯彻“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以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方针,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宗旨,面向新课改,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二、教学目标。

1、要在高一历史教学的基础上,使学生进一步掌握重要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现象,理解重要的历史概念,把握不同时期的基本特征以及发展趋势,认识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和基本规律。

2、教学过程中要特别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注意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学习能力;解读、判断和运用历史材料的能力;发展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培养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对学生进行国情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形成正确的国际意识,教育学生继承传统美德,初步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和价值观,形成健全的人格,养成具有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公民意识和人文素养。

4、改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改变学生学习历史的不良习惯。

三、本年度教学计划。

教师通过一年教学,完成开云KY官方登录入口 《世界近代现代史》(上下册)(选修)全部的讲课课程,要求学生掌握开云KY官方登录入口 《世界近代现代史》(上下册)第的基本史实,并培养学生相关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归纳综合概括等能力。上期完成开云KY官方登录入口 《世界近代现代史》(上册)的教学和学习的任务,下期完成开云KY官方登录入口 《世界近代现代史》(下册)的教学与学习任务。

四、本学期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进度安排:

周次日期完成章节主要内容估计课节

9周4月29日到5月6日五一放假。

5月27日考试,世界近代现代史》(下)四章考试;两极格局的世界15课时。

五、教学方法。

(2)加强直观教学,充分利用教学挂图等教学工具;。

(3)积极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争取本年度采用多媒体教学的课程达到30节以上;。

【本文地址:http://www.pourbars.com/zuowen/14262309.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