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不仅仅是简单地列举事实,更需要进行综合思考和批判性思维。在写报告的过程中,我们需要注意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尽量避免使用未经证实的数据和观点。如果你正在苦恼如何写一份出色的报告,可以参考下面提供的范文和技巧。
发展的调研报告篇一
金融业是现代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各种社会资源的货币形式进行优化配置的重要领域。近几年,金融保险业对区域经济贡献度不断增加,为此,我们就如何发展区域金融服务业促进区域经济发展进行了调查和研究,特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是银行保险业发展情况。截至目前,全区银行业金融机构共有7家,其中全国性银行5家,地方性银行2家,银行营业点47个;保险业机构7家;证券期货交易机构3家;小额贷款公司1家;典当公司2家。xx年,金融保险业纳税地方留成4882万元,同比增长42%。二是直接融资取得新进展。xx年8月成功上市,首发募集资金4270万元;*公司是我市上市重点培育企业,目前上市工作全面展开,已分别与广发证券、国浩律师事务所、中兴华富华会计师事务所签署服务协议,预计今年四季度待装备公司业绩充分发挥后,向证监会申报上市材料;*物流股份有限公司在天交所渤海股权交易中心的摘牌转板工作正在进行中;*等一批规模大、实力强、成长性好的上市后备企业也在积极谋划在主板市场上市。三是小额贷款公司规范健康发展。xx年,*小额贷款公司累计发放各项贷款71笔,累放贷款6175万元,贷款余额万元,实现净利润万元,没有出现不良放贷行为和违规情况,为我区“三农”和中小企业提供了快捷、简便的金融服务。
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市金融业不断发展壮大,对城市经济的贡献度显著增长。但就我区而言,金融业发展相对滞后,金融市场体系还很不完善。主要体现在:一是金融机构数量偏少。近年来,随着城市“三年大变样”和城市重心建设的西移,大多域外金融机构纷纷选择落户西区,区内金融机构数量少、规模小,对金融工作的开展造成一定影响。同时,*区是老城区,辖区内现代商业写字楼数量少、层次低,商业基础设施不完善,难以满足金融业发展的需求。二是银企之间信息不对称。一方面,由于中小企业现代经营管理制度的缺失,银行无法对企业资信情况给予客观评估,不了解企业的资金需求;另一方面,由于银行信息透明度低,企业无法了解银行针对中小企业的信贷产品和相关政策。银行和企业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使得资金不能在银企之间有效流动,造成了资源的浪费。三是部分企业缺乏现代经营发展理念。目前,部分企业经营者仍然存在自我发展、小富即安的满足心理,实行传统封闭的家族式经营模式,靠自身“滚雪球”式的发展,缺乏诚信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借力发展和现代企业经营理念不强。
在看到问题的同时,我们也认真分析了*区发展金融业的潜力和优势:一是《河北沿海地区发展规划》上升为国家战略,国家和省重点支持*发展,*市的战略地位和竞争优势快速提升。二是市委、市政府把中心城区发展提高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并且更加关注东部城区的发展,对东部城区基础设施投入和政策支持力度不断加大。三是我区人口密集,中小企业及各类批发市场、专业市场数量多,资金的刚性需求旺盛,结合各类银行经营业务,形成了发展繁荣金融服务业的基础优势和条件。
三、
提供从选址到落户的全程服务,以优惠的政策和优质的服务,吸引域外金融企业在我区设立总部或分支机构。三是大力营造诚信环境。围绕金融生态环境创建活动,政府及各部门要发挥多方面的积极性,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增强企业、单位和社会公众的诚信意识,共同建设诚信*。重点推进全区诚信企业创建活动,建立企业信用信息档案,通过定期对企业信用情况考核,评定企业信用级别,建立有效的诚信奖惩体系。
打造区域金融发展“硬环境”。要继续加快全区城市建设改造步伐,加大旧城区、老城区的拆迁改造力度,加快商业基础设施建设,鼓励开发商多上高精尖的商业写字楼项目,为发展楼宇经济,招引各类银行、保险、证券等金融机构打好基础。同时,全方位做好城区的绿化、美化,提供城市良好的生活服务环境和生态人居环境,不断增强城市服务承载功能,提升城市整体品质与形象,为全区金融经济的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加大与金融机构的沟通联系。政府要充分发挥桥梁纽带和搭建服务平台作用,加强与银行业金融机构的沟通联系,特别针对当前货币稳健政策造成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政府要及时掌握银行对扶持中小企业的信贷产品及有关政策,鼓励和引导各银行开展“金融服务进企业”活动,争取金融机构对我区中小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同时,努力探索政银企三方合作新模式,建立银企双向信息通报制度,有效开展“银企对接洽谈会”,采取大型综合签约和重点龙头企业、中小企业等专项签约多种合作方式,实现银行信贷产品与企业融资需求的“一对一”对接;并不断完善银企签约信贷资金投入落实机制,加强对贷款资金的跟踪与监督,促进银行资金及时足额到位,促进银企双方互惠双赢。
积极做好企业直接融资工作。发挥政府的资源优势、服务优势,帮助中小企业解决融资难题,促进区域企业不断发展壮大。重点是加快推进创新实力强、科技含量高、成长性强的企业上市步伐,拓宽直接融资渠道。按照“以境内上市为主,境内、境外两手抓”的原则,推动企业在境内、境外多层次资本市场上市融资。政府相关职能部门要加强对企业上市的宣传、培训、推介和跟踪服务,积极主动的为企业上市融资提供更加科学有效的服务。
发展的调研报告篇二
加强城市管理、提升xx新城形象,既是深入实施以城市化为主导的率先发展战略的一项重大举措,也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客观需要。作为城市管理的重要职能部门,我们一定要充分认清加强城区管理的重要性、紧迫性,以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为契机,采取有力措施,全面加强城市管理,从根本上提升城市形象。
近年来,我区按照“展示天津的窗口、天津发展的桥头堡、京津之间的明珠”的建设要求,不断完善城市规划,全面加快新城建设,中心城区功能形象有了显著提升,城市化水平明显提高。
1、xx新城规划修编工作步入正轨。
一是规划理念得到提升。吸纳了区域竞争、京津冀经济带等理论,由注重规划技术向注重规划意识、规划思路、规划的可操作性转变。二是规划机制不断创新。通过几年的探索,我区建立了“规划牵头、部门参与、公开招标、专家评审、领导决策”的规划运作机制,形成了以xx发展战略研究为指导,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区总体规划为骨架的规划体系,城市详控规划覆盖率达到了75%。
2、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近年来,区委、区政府加大了对供水、供热、供气、供电及环保、环卫等重要基础设施投入。建设了城市第二水源地,三座自来水厂日供水能力达到2.5万吨。建设了第一、第二、第三污水处理厂和区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场,污水处理率和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80%以上。完成了华北燃气入区工程,新建了一批高标准垃圾中转站和公厕。路网工程全面实施。103国道完成拓宽改造,京沪高速公路正线、京津城际铁路竣工通车,新建、改造了前进道、雍阳道、振华道、新华路、团结路等20多条城区主干道路及配套工程,城区基础设施条件得到了极大改善。
3、城市功能形象得到了显著提升。
城区建设步伐不断加快。完成103国道沿线等重点区域近60万平方米拆迁任务,中信广场投入运营,大运河城区重点段文化景观工程基本完成,城市经济带、文化带、景观带初具形象。城区住宅建设进展迅速,形成了20余个成规模的现代化住宅小区。撤村建居取得重大进展,10个村街拆迁工作基本结束,68万平方米的亨通花园小区投入使用,居民住房条件得到了极大改善。英华学校、青少年活动中心、老年寄养中心、广电中心、综合医院等一批城市功能项目相继落成或启动建设,城市品位和人居环境有了新的提升。
4、城市管理体制得到了进一步完善。
环卫管理体制、机制改革取得了初步成效。建立了环卫专业监理队伍,初步实现了“干管”分离,有效提高了城区环卫作业质量。所有非农平房居民区和道路两侧经营门店全部实现入户免费收运垃圾。按照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将穿越城区的国道、河渠、绿地的保洁作业权通过政府招标采购程序向区内企业发包,承包收入与作业质量直接挂钩,克服了因多头管理造成的作业质量参差不齐现象,有效提高了国道、河渠、绿地的清扫保洁质量。组建了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局,实现了城市执法权的相对集中,避免了原来多头执法给城市管理带来的消极影响。
总之,近年来虽然我区在城市管理上取得了不少成绩,但按照现代化、高品位城市标准和市委、市政府给xx新城的发展定位,城市管理上还有不少差距或不适应的地方。如:城市规划、建设档次不高,未形成城市主景观,城市特色不明显;一些部门和个人对城市管理工作思想上重视不够,存在着“重建设轻管理”倾向;城市管理体制、机制需进一步完善;环境秩序不够规范,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城区居民整体文化素质低、农民习气重、市民意识差等等,上述问题的存在,从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城市的品位和形象。
1、坚持科学规划,走集约化、品质型的城市发展道路。
应按照“功能完善、规模适度、设施配套、管理有序、环境优美”的要求,努力抓好城市规划工作,重点在完善城市功能、改善人居环境、提高城市核心竞争力上做文章,使xx城区规划充分体现xx浓厚的历史文化底蕴、独特的自然风貌和大都市现代化气息。同时完善城区规划制定机制。健全“群众参与、专家咨询、技术审议、领导决策”的四位一体规划机制,确保规划的科学性、前瞻性、合理性,。
2、加快城区开发建设,进一步完善城市功能。
一是按照“改东建西,开发南北”思路,加快推进以翠亨路为主线,纵贯城区、连接南北站口的西部发展框架,建成北部物流和南部客流为主的服务产业功能区;加大103国道开发和城区东环建设力度,采取多种措施加快旧城改造,力争用若干年时间基本完成城区大面积平房改造,彻底解决“城中村”问题。二是按照现代化城市道路标准,进一步完善城区路网规划,科学组织实施,全面完成主干道路新建和改造,形成完善的城区道路骨架;同时应同步实施市政管网及强弱电明线入地工程。三是严把审查关,确保基础设施配套。在旧城区改造和新城区规划建设的同时,应同步考虑公厕、垃圾中转站、公交车站、集贸市场等基础设施配套建设,使其数量足够且分布合理。有关职能部门要主动参与开工前的规划设计审查和竣工验收,对基础设施建设达不到要求的实行“一票否决”制。
3、进一步拓宽投资渠道,加大城市基础建设投入。
建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费用逐年增长机制,逐年加大财政投入,确保建设所需费用落到实处;有关部门应按照经营城市的理念,本着“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抓紧制定相关政策,大力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
城市管理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有较强的科学性,在管理机制上实行制度化、规范化、法律化管理是加强城市管理的必要措施。
1、坚持统一领导、分级管理。
一是充分发挥城市管理委员会的职能作用,管委会要定期召开工作会议,对城区管理形势进行分析,制定和审定城区管理的相关规定及办法,决策城区管理的相关事项,统领全区的环境秩序治理工作。
二是城区各街办成立城市管理办公室,落实区政府关于城市管理的各项任务,对辖区内的`城市管理工作进行分析、决策,对环境治理和管理工作进行安排部署。
2、坚持条块结合、以块为主。
按照“统一规划,权责一致;条包块管,以块为主;强化城区,立足社区”的原则,建立城市管理目标责任制,把城市管理任务落实到街道和居委会,以街道办事处、居委会管理为基础,各有关部门的职能管理为支柱,充分发挥街道、居委会和有关部门的积极性,协调作战,齐抓共管,形成合力,为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的组织保证。
3、坚持以人为本、提高素质。
在城市管理工作中,要始终坚持实施“一把手工程”和“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人民管、管好城市为人民”的指导思想,营造全民参与、齐抓共管,全民共建文明城市的良好氛围,为城市管理提供根本保证。
从目前城区管理现状看,当前尤其要搞好四个方面的专项整治,不断优化、净化城区环境。
1、进一步规范交通秩序。坚持疏堵结合,进一步完善城市公交运营体系,方便群众出行;同时,要重点治理城区大型车辆乱行乱停、电动三轮车、出租车非法运营等严重影响城区交通秩序的问题,公安交管、执法局、交通局等部门应紧密配合,加大巡查和处罚力度,促进城区交通秩序明显好转。
2、进一步规范整顿市场秩序。以泉州路市场、大光明市场、招商场等集贸市场为重点,有关部门应在今年集中整治的基础上,进一步制定和完善相应的管理办法,重点解决店外经营、马路市场和集贸市场内脏、乱、差问题。
3、进一步治理违法违章建设。执法部门要依照有关法规,耐心有效地做好群众的思想工作,使群众能做到自动拆除,对经过反复工作的仍拒不拆除的要依法强行拆除。
4、抓好新的环卫管理办法的落实。城区各街道应按照有关标准,配齐环卫作业和监理人员,所有平房居民区都要全部实现入户收运垃圾,从源头上解决垃圾乱泼乱倒现象。
1、高标准建设城市夜景灯光和户外广告。按照“统一规划、分步实施、提高标准、打造精品”的要求,在迎奥运环境建设的基础上,重点对城区主干道路两侧夜景灯光和广告牌匾全部进行改建,在城区主干道路沿线和重点区域规划建设若干个光区、光带和若干灯光组团。在改建过程中积极引导企业在户外广告设置时使用新材料、新技术、新光源、新工艺,使夜景灯光和户外广告做到造型美观、装饰新颖、技术先进,且符合节能和环保要求。
2、高水平、高品位、高标准建成城市雕塑。城市雕塑作为城市建设的“眼睛”,是最能体现城市精神、表现城市文化底蕴的建筑之一,是城市形象和品位的一种反映。根据我区的现状和发展前景,可以考虑在城市主要入口、广场、主干道、重点区段建设体现城市标志、历史主题及人性化装饰的城市雕塑,以达到完善现代都市氛围,提高市民文化素质,反映我区悠久文化的目的。
3、积极推进城区绿化工程。在全社会积极开展创建花园式家庭和花园式单位活动,号召全社会人人动手为绿化城区做贡献;进一步完善大运河城区段两侧绿化景观;完成城区重点道路绿化。
1、要充分发挥宣传部门的喉舌作用。在全社会广泛开展“迎奥运、讲文明、改陋习、树新风”活动,对群众进行深入、广泛的文明行为和社会责任教育,提高群众的文明素质和市民意识。区“两台一报”要配合综合整治工作,开辟专题栏目,进行全方位报道,对破坏环境和破坏公共设施的不文明行为要及时曝光。工、青、妇等群众团体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搞好多渠道教育。
2、要抓载体。要把机关、学校、社区、家庭主动融入到城市管理大格局之中,采取灵活多样和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让城市管理的有关规章制度、法律法规家喻户晓,深入人心,使群众自觉、主动参与到城区建设之中,努力形成人人是城市管理的主人,人人关心、支持、参与城市管理的良好氛围,激发全区人民热爱xx、建设xx、发展xx的责任感和创造性。
总之,我们应按照科学发展观的根本要求,紧紧抓住当前全社会对环境建设高度关注的有利时机,从城市规划、管理体制、管理手段等几个方面入手,标本兼治、综合治理,全面提升xx新城形象,努力将崭新的xx新城展示在世人面前。
发展的调研报告篇三
近年来,xx区把物流业作为“四大支柱产业”(化工、造纸、酿酒、物流)来发展,取得了不凡的业绩,为进一步加快发展xx现代物流业,对于“1234”发展战略的实施,增加财政税收,增加为工业服务的功能。为此,该如何围绕泸州市“四个四”发展战略,加快发展xx现代物流业,使物流业成为xx经济增长的一股强劲活力和亮点,笔者就此谈谈个人的看法。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企业生产资料的获取与产品营销范围日趋扩大,社会生产、物资流通、商品交易及其管理方式正在并将继续发生深刻的变革。与此相适应,被普遍认为企业降低物资消耗、提高劳动生产率之外的“第三利润源”的现代物流业正在世界范围内广泛兴起。
2、加快承接产业转移,必须加快现代物流业发展。
历史和现实经验证明,主动承接产业转移是欠发达地区实现加快发展的有效途径。当前,外资西进、东资西移的趋势明显。我区地处西部欠发达地区,自我发展能力弱,主动地、大规模地承接产业转移,是全方位开放合作的最重要突破口。而顺利承接产业转移,必然要求健全完善的物流设施和高效便捷的物流服务,以低成本专业化的流通提升市场竞争力。加快承接产业转移,必须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
3、打造川滇黔渝结合部商贸中心,必须加快现代物流业发展。
区域中心城市的主要特征,就是具有强大的集聚能力和辐射效应。按照市委“四个四”发展战略,要打造川滇黔渝结合部商贸中心,就必须在提升物流、商流、信息流、技术流、资金流等多种要素的聚集能力方面狠下功夫。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无疑是解决这一难题的重要途径。
4、有效发挥和利用产业优势,必须加快现代物流业发展。
实施工业强区战略,要有效发挥和利用我区工业产业优势。我区有酒类、造纸、化工、建材等相对优势的产业,但多年来这些产业优势还没有完全转化为经济优势。原因之一就是现代物流业滞后的制约,物不能尽其利,货不能畅其流,影响了各种优势资源的充分有效利用;工业产品成本偏高,配套能力弱,产业链的形成困难等。因此,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加强生产配套能力建设,延长产业链,才能巩固和优化现有优势,使诸多优势所蕴含的生产力发挥出来,才能把诸多优势产业转化为经济优势、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三、xx发展现代物流业的优势。
1、区委、区政府的高度重视。20xx年,区委、区政府提出全区“1234”发展战路,把物流作为四大支柱产业之一,并成立了物流业领导组,放开了物流业市场准入条件,制定了物流业实施意见,给予了政策和资金的大力扶持,创造了物流业发展的软环境,使我区物流业得到了快速的发展,物流税源占到整个税源的25%。
2、优越的区位、交通优势。区位和交通是一个区域物流中心所必备的基础。xx地处川南要冲,扼川、滇、黔、渝四省交通之咽喉,距泸州市中心12公里、距泸州蓝田飞机场8公里、距泸州集装箱港20公里。现形成了公路、铁路、长江航道联运的立体化交通运输网络。
公路运输快速便捷。321国道纵贯全境,是四川最便捷的出海大通道。有隆纳高速公路,即将开工建设xx至重庆的川渝高速公路、xx至贵州的川黔高速公路在xx形成东西、南北走向的高速公路十字交x。是川滇黔三省交界区县交通规划中唯一拥有两条高速公路地区。
铁路运输潜力无限。正在建设中的隆黄铁路,北接成渝铁路隆昌站,南接贵昆铁路黄桶站,经xx区横穿四川叙永、古蔺,贵州织金、纳雍、大方、黔西、毕节、安顺等煤炭资源富集区,所经地区煤炭探明可开采储量高达470亿吨。
水路运输通江达海。我区拥有长江航道20.85公里,沿江建成港口10个,已规划的港口作业区6个,现有码头泊位30个,其中千吨级以上泊位16个,年吞吐量达700万吨。已建成的泸天化化工货运港、安达码头和正在建设的石龙岩码头、永利码头、川渝码头等共同构成了我区丰富的岸线资源。常年通航能力1000吨、丰水期达8000吨以上,昼夜通航,可直达上海。在当今全球油价飙升的情况下,水路运输的性价比优势凸现。
3、与日俱增的物流量。物流业发展与相关产业发展休戚相关。伴随着我区化工、造纸、酿酒、建材业的发展壮大,物流业迎来了发展的“黄金期”。xx是西部化工城的核心园区,有泸天化、火炬化工、天一科技等一批大型化工企业,化工产品进出量巨大。20xx年,泸天化化工产品年进出量达300万吨,以xx为中心区的化工产品的年交易量达1500万吨。随着泸天化煤制气等化工业项目落户xx,xx将成为西南重要的化工物资集散地。至2010年,xx的化工产品交易量将突破2000万吨。xx造纸业通过引进河南银鸽纸业进行技改扩能,到2020年,将生产纸25万吨,需用竹片100万吨,煤炭60万吨,化工原料8万吨。全区造纸业年进出货量可达300万吨。酿酒产业发展形势良好,产业配套齐全。目前,全区有生产、销售、包材、酒类物流等涉酒企业46家,至2010年酿酒业约需粮食15万吨,6.5万吨酒精,可生产白酒8万千升,实现销售收入15亿元。城市建设方兴未艾,建材需求日趋旺盛,2010年全区建材货运量将达100万吨左右。
同时,由于xx得天独厚的交通节点优势,已成为煤炭资源的重要集散地。20xx年通过xx境内中转的煤炭达195万吨,约占全市比重的40%。随着古叙煤田的开发,滇煤、黔煤向长江中下游火电厂的输送,煤炭流量将呈激增态势,预计到2020年,通过xx集散的煤炭将达1000万吨。
4、大型物流企业的引领。经过不断的发展与提升,一批具有现代物流雏形的企业正茁壮成长,它们对整个行业起到了良好的示范和带动作用。如我区引进的四川宏图物流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专业从事第三方物流业务,集整体物流方案优化设计、公路运输、火车发运、仓储配送、流通加工和信息化管理于一体的现代物流企业。其先进的经营模式,可以为我区其他商贸物流企业的成长提供良好的借鉴作用。
四、构建物流业快速发展几点建议。
1、加快建设完善市场发展基础。打造以云溪大桥和永宁大桥为核心的1个商贸圈。加快发展护国、大渡和白节3个区域性商贸中心。加快建设和培育打古、龙车、合面等边贸市场。加快培育和建设依托泸天化港口、石龙岩港口为核心的化工产品交易市场。依托一区两带,形成以城区商圈为中心,以大渡口、护国、白节、龙车为外围的点,以纳大路、321国道、纳白路,纳龙路为线的点、线、面相结合的扇型商贸物流体系。
2、构建农村物流配送体系。以“万村千乡市场工程”试点企业及其农家店网络为骨干,以乡镇集贸市场为节点,形成化肥、农药、种子、农机具等农资和农村居民生活资料下乡、各种种植、养殖农产品进城的通畅物流渠道,并通过“万村千乡市场工程”信息化平台,构建服务农村生活和农业生产的信息网络。通过努力,力争使“万村千乡市场工程”的乡镇覆盖率达到100%,行政村覆盖率达到50%以上,成为支撑新农村建设、统筹城乡发展的强大物流配送体系。
发展的调研报告篇四
提供一篇调研报告,为您提供帮助!
近年来,我镇始终把发展党员工作作为党建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来抓,按“数量和质量并举,原则和标准兼顾”的发展思路,突出“五个抓”,使发展党员工作呈现“四明显二改善一增强”的特点。“四明显”即党员队伍明显壮大;妇女党员明显增多;致富能手入党人数明显增多;空白村发展党员工作有了明显的改善。“二改善”即党员文化素质有了改善;党员的年龄结构有了改善;“一增强”党员的致富能力和先锋模范带头作用有了明显增强。据统计,上半年全镇共发展农民党员28名,培养入党积极分子30名,消除党员空白村3个,其中:35岁以下年轻党员17人,在三年以上未发展党员的村发展农民党员共4名,致富带头人入党10人。
抓调查找根源选准工作突破口。
全面掌握农村党员思想状况和发展党员工作状况。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一是组织观念较强,先锋模范作用发挥得较好,这部份农村党员占农村党员总数的75%左右;二是组织观念一般,模范作用不够明显,这部份党员占农村党员总数的20%左右;三是组织观念不强,思想意识还不如一般群众的占5%左右;四是在引导致富能手和科技示范户入党方面方法简单。根源来自于:一是受“打工热潮”的影响,农村外出打工的年轻人多,在农村发展党员存在一定难度,部分农村党员由于外出打工,造成党组织培养难、教育难、管理难的“三难”现象;二是部分青年对党组织缺乏认识,入党观念淡薄,积极性不高;三是党员结构不够合理,仍存在“两偏三少”(年龄偏大、文化偏低、妇女、知识分子、生产一线党员少)状况;四是在新的社会阶层中发展党员是个薄弱环节。由于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中党建工作基础非常薄弱,非公企业从业人员流动量大,加之多数企业主为非党人士,对党建工作了解较少,给在非公企业中发展党员工作带来了很大的难度。通过调研,找准了发展党员的难点和重点,为发展党员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抓培训提高素质。
近年来,镇通过狠抓党员的培训,着眼于提高党员的素质。一是加强村支“两委”的培训。为使各村支“两委”班子成员从思想上提高认识,准确把握发展党员工作的程序和有关规定,我镇重点抓了各村支“两委”班子成员的培训,培训主要内容有《发展党员工作细则》、党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邓小平理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基本知识等知识。同时,镇党委每年对各村组织委员进行专门的业务培训,主要以发展党员程序、电教设备使用与管理、党费收缴的有关标准、党员的发展、教育、培养,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等知识,通过培训,采取有力的措施,提高了认识,掌握了做好工作的基本方法,为切实做好发展党员工作打下了基础;广大党员干部通过培训后,既受到思想上的教育,又学到实用技术,调动了党员干部积极性,进一步提高党员模范带头的自觉性,提高了农村党员的整体素质,使他们成为一支学用科技的标兵,争当致富的先锋,成为带领群众发展经济的农村党员干部队伍,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和良好形象感化广大青年,使他们积极向党组织靠拢,形成“要我入党,变成我要入党”的良好氛围。
抓队伍加强对发展党员工作的领导。
1、加大入党积极分子队伍建设工作力度。建立健全了入党积极分子教育管理制度,注意对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教育。一是大力实施了启蒙教育工作,通过举办各种类型的启蒙班和正面教育,积极启发、引导他们靠近党组织;二是根据系统培训,利用业余党校,举办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班,系统地进行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知识等内容的学习教育。三年来,全镇共举办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班6期200人次;三是交任务,压担子,在实践中锻炼和考验入党积极分子,促进了入党积极分子的成长成熟。
2、加强党务工作者队伍建设。在加强党的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工作中,把加强党务工作者队伍建设摆到首要位置来抓。一是在党务工作者的选拔上重点把好三关,就是在选拔各村村党支部成员方面把好党性关、业务关、思想关。使党务工作者能够真正成为一支党性强,作风正、业务精、素质优良的干部队伍。
抓教育管理为发展党员工作提供基础和保证。
我镇近三年来,加大对党员教育管理力度,不断提高发展党员的质量。一是加强流动党员的管理,制定出外出党员管理制度、流出党员报告制度、外出党员情况调查、联系制度、组织生活制度等规范党员行为,增强党员的组织观念,为入党积极分子作出了表率;二是加大党建目标管理,为保证新党员的质量,镇党委把规范发展党员程序和把好每道关口作为发展党员工作的两个重要环节来抓。首先是规范发展党员工作程序。其次是严格把好每一道关口,一是进行严格的考察,把好政治素质关,在发展积极分子入党前,坚持做到培养人考察,党支部考察,党委考察。二是把好培训关。各党委每年都必须对入党积极分子进行培训,使他们了解党的基本知识,坚定共产主义信念。三是严格履行入党手续,把好程序关。在建立入党积极分子名单和考察档案后,严格按规定的入党程序和手续,成熟一个发展一个。四是严格对预备党员进行教育管理,把好转正关,入党介绍人在新党员预备期内,继续承担培养任务,并按要求经常与预备党员开展谈话,预备党员个人也定时或不定时地向支部汇报思想、工作情况。支部负责将考察、谈话等情况记录整理,作为讨论预备党员转正的主要依据,由于严格对预备党员进行教育管理,3年来,全镇预备党员的转正率达100%。通过采取以上措施我镇党员队伍从数量到质量都有了新的提高。由于新发展的党员具有年轻、有文化、有代表性等特点,使我县镇党员队伍的年龄结构、文化结构、职业结构和分布等都有了新的改善,并逐步趋向合理,党员队伍不断发展壮大,凝聚力和战斗力不断增强。
三年来,我镇针对党员年龄偏大、文化偏低、青年、妇女偏少的状况,结合实际,抓住“六个重点”,即就是重点发展农民党员、少数民族党员、妇女党员、年轻党员、在空白村中发展党员、在致富能手和科技示范户中发展党员,并实现发展党员工作的创新。首先,注重提高入党积极分子素质,把好第一道关口。建立了积极分子教育管理制度,注重在知识青年、妇女和少数民族中培养入党积极分子,把是否具备致富能力或潜力作为发展党员的条件之一,尤其注重把农村致富能手纳入发展对象进行重点培养,并适时举办培训班,对他们进行系统培训,使其掌握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和基本知识。同时积极把退伍军人、回乡青年、致富能手纳入积极分子进行培养,共发展党员60名,培养考察对象80名,培养入党积极分子60名,为党组织输入了新鲜血液,解决了党组织后继乏人的问题。其次是把优秀的年轻党员培养成村后备干部。今年的村级换届工作中,选举产生的68名村“两委”班子成员中,有致富能人50名。经过努力,三年来,全镇在各条战线上的党员都得到发展,党员队伍的专业分布逐步趋向合理。
发展的调研报告篇五
如何发挥金融“资本血液”作用,从而促进特色产业转型升级、做大做强是一项具有现实意义的重要课题。近年来,沙河市围绕推进玻璃产业转型升级这一目标,充分发挥金融的重要支撑作用,走出了一条金融与产业共生、互动、双赢的发展之路。
引进强力外援。开展金融推介“走出去”活动,在北京、上海等多个城市组织金融推介会,与交通银行、华夏银行、民生银行等多个金融机构建立信息联络机制,有力促进了外埠金融机构的入驻。
激活内生资本。充分利用民间资本雄厚、玻璃企业融资需求旺盛的有利条件,制定出台一系列优惠扶持政策,有效激发民间资本成立各类金融机构的积极性。截至目前,该市拥有各类金融机构11家,网点75家,位居邢台市首位。
借助优质平台。加强与国内知名现货、期货、股权融资等平台沟通对接;与郑州商品交易所合作大力发展玻璃期货贸易,全国玻璃期货基准价区成功调整到沙河;与渤海商品交易所合作大力发展玻璃现货贸易,“沙玻”成为玻璃现货市场全国首个平板玻璃品种;昊天、元华等一批企业成功在天交所、石交所挂牌上市。
金融产品创新融资。鼓励支持金融机构开发金融新产品,推广应用了信托、私募、社团贷款、委托贷款、保理等10余种金融新产品,开展了动产抵押、股权融资等多项业务,满足了企业各种融资需求。特别是中国银行沙河支行被确定为全国首批40家微型企业贷款业务试点单位之一,邢台市仅此一家。
行业协会牵头融资。打破旧有传统融资模式,与兴业银行合作,依托沙河国际商会、沙河艺术玻璃协会,在全省首创由行业协会与金融机构合作融资模式。
龙头企业带动融资。在全国首创由园区与金融机构担保合作模式,由德胜玻璃深加工园区投资方德金公司为入驻园内的玻璃深加工企业提供担保融资,有效破解园区玻璃企业规模小、信贷级别低等瓶颈制约。
健全组织机构。该市专门成立了金融工作办公室,建立完善了“建库—对接—跟踪”三维一体的金融服务模式。同时,成立了邢台市首家金融服务中心,开通了金融中心服务网。
完善政银企对接机制。通过组织春秋季银企对接会、信贷形势分析会、企业融资发布会,及时协调解决银企合作过程中需要解决的问题。同时,加强与国家级、省级银行沟通对接,邀请他们到沙河考察玻璃产业。近两年来,共接待省级银行以上考察调研10余次。
加大考核奖励力度。制定出台了《金融部门支持地方经济发展考核奖励办法》,财政每年列支100万元,从信贷投放量、月均存贷比等方面加强考核,对考核优秀的本地、外埠企业,授予“支持地方经济发展奖”等荣誉称号,充分调动了金融机构增加信贷投放、支持地方经济发展的积极性。
发展的调研报告篇六
总结。
和梳理存在的问题,提出金桥蜂业健康发展的建议和对策。
关键词:可再生资源结合金桥夜郎贡米产业绿色蜂产品。
一、金桥蜂业发展的现状:
1.1地理及蜜源概况。
金桥镇是原万盛区唯一的纯农业乡镇,镇内耕地面积41608亩,林地面积41783亩,是中国“造林绿化百佳乡镇”。拥有全区唯一的万亩优质稻基地、万亩蚕桑基地和5000亩无公害蔬菜基地。我镇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境内无任何工业污染,是理想放蜂场地。金桥镇蜜粉源植物种类繁多,分布区域广,面积大,花期长,从早春3月到11月都有植物相继开花吐粉泌蜜,尤其是3~8月份的油菜、柑橘、玉米等大宗蜜源,花期衔接紧密,持续时间长。我镇政府历来十分重视植树造林,以退耕还林工程为主体,结合土地流转工程,重点实施了陡坡耕地还林和坡耕地改造,多年来我镇一直保持良好的农业传统,森林覆盖率有了很大的提高,随着我镇水稻基地和蔬菜基地的发展,蜜源植物的种类和数量都有较大的提高,必将促进我镇蜂业的发展。
1.2金桥镇的蜂群和生产水平。
五、六个月无蜂产品销售。当前的我镇蜂业生产模式所产的蜂产品的数量和质量难以满足市场的要求。
二、金桥镇蜂业概况。
2.2机构和品牌。
我镇蜂农成立了养蜂专业合作社,推选了社长,正准备注册蜂蜜商标。
2.3金桥特色蜂产品。
2.3.1。金桥土蜂蜜,是金桥土蜂采集森林野山花蜜充分酿制而成的蜂蜜。蜜色泽深、口味独特、香甜味浓,含有多种能被人体直接吸收的微量元素,是药引的首选蜜,堪称“蜜中精品”,也由于酿蜜周期长、被誉为“蜜之珍品”。其蜜色泽金黄、口味独特、纯净无杂,含有丰富的有机酸、蛋白质、维生素、酶和生物活性物质等多种营养成份,具有润肠、润肺、解毒、养颜、增强人体免疫力等功效。是老人、女士、小孩最好的保健品、美容品。
2.3.2油菜蜜,蜜蜂采集油菜花酿造而成,色呈浅琥珀色,略混浊,有油菜花的香气,性温,有清热润燥、舒张血管、行血破气,消肿散结、和血补身。常用于肝胆系统病变患者及脾胃虚弱者,疗疮热疖患者食之相宜。
三、金桥蜂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3.1蜂业管理一直处在非常薄弱的环节,由于没有引起政府的足够重视,很大程度上在工作中处于被动地位,蜂业管理工作一直不能顺利开展。
3.2组织化程度低,蜂群数量少,规模小,养殖分散,蜜源利用率不高,蜂业生产效率低,产品供不应求,蜂产品品种单一,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
3.3专业合作社刚成立,各方面不完善,未形成合力,产业化程度低。
3.4蜂产品质量检测体系尚未建立,致使假冒伪劣产品充斥市场。
3.5政府扶持力度不大,政策导向不明确,资金严重匮乏。
3.6金桥蜂蜜口碑推广渠道匮乏,品牌知名度低,目前养蜂户一般单卖、零卖,客源少,收益低。
四、金桥蜂业发展对策及建议。
4.1建立健全养蜂机构是金桥蜂业发展的重要前提。
养蜂业在解决农村就业、为减轻土地压力和促进地方经济发展方面立下了汗马功劳。由于金桥蜂业处于起步阶段,蜂业发展停滞不前的一个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没有落实专门的部门和人员来管理。
4.2提供政策和资金扶持是金桥蜂业发展的重要保障。
励蜂农引进先进的养蜂技术,扩大生产规模,提高蜂产品的质量和产量,加大蜂产品品种开发力度,使蜂农实现增产增收,同时满足市场的需求。
4.3加强蜜蜂病虫害防治是金桥蜂业发展的关键措施。
在设立养蜂管理部门专门机构的前提下,建立健全蜂病虫害防制体系,为养蜂健康发展保驾护航,在镇内外积极开展蜜蜂病害病原检测、与比邻市镇区开展联防联检,确保蜂业安全。
4.4强化市场监管,提高产品质量是金桥蜂业发展的必要约束。
据消费者反应,我镇蜂产品市场存在假冒伪劣产品,由于质量检测体系尚未建立,消费者缺乏产品鉴定的知识,以假乱真的事件时有发生,严重侵害了消费者的利益,这说明我镇蜂产品在市场上还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要打造金桥镇绿色蜂产品品牌,需要每一位从业人员提高质量意识,树立品牌意识,增强竞争意识和忧患意识,要视蜂产品质量为生命线,自觉抵制非正当竞争。同时需要市场监管部门的大力支持,有效的打击制售假冒伪劣蜂产品的恶劣行为。
提高蜂农及广大农民的绿色无公害安全生产意识,加强蜂农与种植业主间的沟通,全力以赴确保金桥蜂产品天然绿色无污染的特性,切实维护消费者健康权益。
4.5促进同夜郎贡米产业融合,提高品牌知名度是金桥蜂业发展重要途径。金桥夜郎贡米已获得国家有机转换产品认证证书,品牌知名度已享誉国内外,每年来金桥采购夜郎贡米的客户络绎不绝,金桥镇正全力打造农产品集散中心,每年举办一次农产品展销会,吸引周边居民前来购买,通过这些渠道,进一步推广金桥蜂蜜。
4.6加强金桥土蜂资源合理开发和保护是金桥蜂业发展的重要基础。
业以中蜂的喂养为主,意蜂的数量稀少,意蜂蜜奇缺。金桥土蜂具有巨大的开发利用潜力。应积极争取项目和资金,建立金桥土蜂培育基地,大力推广饲养技术,逐步扩大改良面,提高金桥土蜂产品生产效率,丰富金桥蜂产品的市场,弥补蜂产品产量的不足,缓和蜂产品的供求矛盾。
4.7、加大养蜂科技和养蜂知识的推广和普及,是金桥蜂业发展的必经之路。我镇养蜂业生产水平低,蜂产品品种单一,不能合理高效的利用蜜源植物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养蜂技术和观念落后,加大养蜂科技和养蜂知识的推广和普及,提高蜂农的科学素养,以求证经济、高效的蜂源种类,达到优质、高效的蜂业生产,是金桥蜂业健康发展的必经之路。
五、环境影响评价。
养蜂业是环境友好型生态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蜜蜂授粉维持和促进了生物多样性,提高了农作物产量,推动了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综合评估对生态环境没有不利的影响。
5.1养蜂业发展与生态农业目标一致。
养蜂不与农争地,不与人争粮,只利用农田的边缘地带、林下、道路两旁等闲散区域摆放蜂箱,开展养蜂生产。蜜蜂消耗的能量和物质主要来自生态系统内可再生的植物花蜜和花粉,蜜蜂在采集植物花蜜和花粉的过程中为植物传授花粉,提高了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增加了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5.2“以蜂养蜂”的蜂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
一定比例组成的有机体,各系统内分别有产品产出,各系统之间通过中间产品和废弃物的相互交换而互相衔接,从而形成一个比较完整的闭合生态产业网络,其资源得到最佳配置、废弃物得到有效利用,环境污染减少到最低水平,将农业生态环境步入良性循环轨道,为实现农业的低碳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结论:综上所述金桥镇有发展养蜂业的诸多优势,发展养蜂业不仅可为广大蜂农带来较好的经济收益,而且对于我镇农林业可再生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发展环境友好型生态农林业,改善生态环境,促进良性产业链的运转,吸纳更多农村劳动力的就业有着重要的意义,但在我镇蜂业发展中也存在不少问题,让我们立足地方资源优势,克服蜂业发展的瓶颈,加快我镇养蜂业向着科学化、规范化、产业化的步伐,走出一条打造金桥绿色、特色蜂产品品牌之路,让我们在养蜂业---这一甜蜜的事业中创造我们美好的未来吧!
发展的调研报告篇七
一、我镇畜牧业发展的现状和特点。
我镇畜牧业主要以羊养殖为主。结合我镇回族群众喜好养牛羊的特点,近几年来镇政府通过各项优惠政策,以促进我镇养殖业的发展,在元树尔村、后子沟村等村建成了设施养殖圈舍共5座,基本实现了户均一座养殖圈舍的发展目标,养殖业已初具规模,主要养殖半细绵羊、牦牛、黄牛等。截至今年年12月底,全镇羊存栏量已达4500余只,牛栏量已达9180头,牛羊养殖业已成为带动全镇农牧增收的支柱产业。发展百只以上规模养殖场2个。从我镇的现状来看,我镇畜牧业主要呈现出以下四个特点:
(一)散户较多。
(二)规模初现。
随着养殖业的不断发展,养殖业正开始由以前小规模的模式,开始向小区化、规模化发展。截至目前,全镇存栏牛70余头、羊100余只以上的各类规模饲养场达5户。
二、我镇畜牧业发展的基本做法和经验。
(一)抓结构调整,提高畜牧业整体效益。
产业结构调整是当今各国发展经济的重要课题,调整和建立合理的产业结构,目的是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人民物质文化生活的改善。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都在积极进行调整,我镇对此也是非常重视,多次召开专题会议,针对畜牧业做出结构调整。一是在深入考察、反复论证的基础上,确立了畜牧业发展目标,定位了畜牧业结构调整方向。二是政府出台各项优惠政策,合理引导农户重点发展设施圈舍养殖,使我镇养羊产业稳步发展。三是不断优化畜禽品种,引进和推广了萨福特种公羊,小尾寒羊基础母羊,抓好了小尾寒羊的选育和综合开发,提高了良种存栏及产品产量。
(二)抓规模养殖,加快养殖小区建设。
一是科学筹建。坚持规模化、标准化、生态化发展。二是政策帮建。从资金扶持、环境优化入手,加大养殖场建设力度。三是龙头带建。充分发挥养殖示范小区的辐射、带动作用,促进我镇养殖业健康快速发展。
(三)抓养殖培训,全面提升养殖技术。
我镇每年都会邀请市畜牧中心专家及技术人员实地考察,提出战略性意见,并且对养殖户进行培训,培训内容主要涉及饲草青贮氨化技术,畜产品质量与安全问题,我镇肉羊生产及产业化的关键问题,动物防疫的防控知识等。
三、我镇畜牧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意识薄弱。
虽然我镇群众有着畜牧养殖传统,但是饲养量少,规模。
一是举办专题讲座。剖析制约畜牧业发展的因素,找出解决问题的对策和措施。二是张贴宣传标语。引导农民进行科学养殖致富。三是充分发挥党员远程教育平台的作用。不定期的召集养殖户观看相关畜牧养殖视频,通过党员示范户的带动,激发群众的养殖积极性。
(三)加强技术培训,提高村民科技养殖能力。
组织有经验的养殖大户到一起,通过座谈会、报告会等形式向从事养殖业的村民们传授养殖经验。另一方面积极与市畜牧中心等部门联系,聘请专家和技术人员就科学饲养等内容,举办短期培训班,面对面的为村民指导繁育、养殖、防疫等各项技术,增强村民的科技畜养能力。引导村民建立养殖专业协会,解决信息缺乏、技术不足等问题,提高村民抗御风险能力。
(四)开辟养殖小区,全力发展规模养殖。
进行规模化小区养殖,有利于统一管理、统一防疫。选址建立养殖小区,在水电路配套建设方面予以支持,将养殖户集中到一起,发展规模养殖,有力地促进全镇规模化养殖的发展,加快全镇畜牧业的发展步伐。不仅可提升养殖水平,提高养殖收益,更利于环境保护。
2015年3月2日。
发展的调研报告篇八
一、汝城“家庭农场”发展现状及特点。
近年来,该县着力优化农业结构调整,大力挖掘农业优势产业资源,重点培育发展种养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家庭农场”和农业致富能手,迅速壮大现代农业发展规模,推动县域经济更好更快发展,为农业增产、增效,农民增收致富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据调查统计,到2012年底该县“家庭农场”实现农业总产值达11.56亿元,“家庭农场”发展形势良好,凸显以下特点。
1、“家庭农场”基地建设规模日益扩大。到目前为止,该县“家庭农场”已发展鲜果种植面积是12.5万亩,年产水果7.5万吨,总产值1.5亿元,品种为李、梨、柑桔、板栗、锥栗等,主要分布在文明、土桥、濠头、岭秀、永丰等乡村“家庭农场”;发展时鲜蔬菜面积14.8万亩,其中田庄早季蔬菜2.5万亩,卢阳、泉水、大坪、马桥、井坡等乡村春菜、冬菜6.6万亩,马桥、延寿、外沙等乡镇“家庭农场”发展朝天椒、生姜等蔬菜面积4.3万亩,商品蔬菜年产值达3.2亿元;在卢阳、大坪、土桥、马桥、泉水等乡村“家庭农场”发展花卉盘景苗木种植28.9万株,年经济收入达1.2亿元;在泉水旱塘等“家庭农场”发展硒山茶叶种植面积3000多亩,在盈洞乡发展金银花种植面积6000多亩,在卢阳镇斗山、泉水镇白泉、土桥镇黄家等乡村“家庭农场”种植水稻6.8万亩,基本实现了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作业,年创经济收入达100余万元;在热水、大坪、卢阳发展杂交制种面积3500多亩,创经济收入50余万元;在卢阳、大坪、泉水、井坡、马桥、土桥、田庄、永丰、集益、热水、三江口等乡村建成了家庭牲猪养殖基地86个,年可出栏生猪6.5万头,创经济收入3.46亿元;在卢阳、土桥、井坡、泉水、热水、暖水等乡村建成家庭水产养殖基地49个,年产鱼类2.2万吨,年创经济收入1.8亿元。
2、“家庭农场”农业经济收入稳步增长。该县现有养殖、种植、休闲初级规模“家庭农场”1200余家,2012年“家庭农场”创农业总产值11.56亿元,分别比2009年的6.82亿元、2010年的8.46亿元、2011年的9.98亿元,同比增长170%、137%、116%。按农业种养类别分,其中家庭养殖(畜禽200只以上)有172户、鱼类养殖(年产10吨以上的)有68户,主要分布在卢阳、泉水、土桥、马桥、大坪、井坡;家庭粮食种植(200亩以上)有149户,主要分布在暖水、热水、卢阳、土桥、泉水、井坡、大坪、集益;家庭水果种植(年产水果20吨以上)232户,分布在文明、盈洞、永丰、卢阳、马桥;家庭蔬菜种植(年销售蔬菜20吨以上)298户,主要分布在田庄、暖水、马桥、大坪、卢阳、土桥等乡村;家庭茶园种植(200亩以上)有224户,主要分布在卢阳、泉水、三江口、暖水等乡村;家庭金银花种植(400亩以上)有98户,主要分布在盈洞、岭秀等乡村;家庭花卉盘景苗木种植(200亩以上)有16户,主要分布在卢阳、大坪、土桥、马桥、泉水等乡村“家庭农场”;随着该县“家庭农场”数量增多和规模化发展,“家庭农场”对基地的发展规模、集约化、商品化生产经营模式日趋增强、日益明显。
3、“家庭农场”农产品牌凸显地方特色。近年来,该县农产品品牌建设发展迅速,其中泉水旱塘“家庭茶场”的“硒山茶”、小坦镇的“小米辣”、文明乡的“水晶梨”、田庄乡的“反季节蔬菜”已获得qs食品质量安全认证。在产品认证方面,全县完成农产品认证14个,其中无公害食品12个,绿色食品3个;在基地认定方面,以朝天椒、水晶梨和蔬菜为重点,建立无公害、绿色食品标准化基地5个,完成朝天椒、水稻、茶叶、奈李、水晶梨和蔬菜等产地认定27.6万亩。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是基地规模小,产业化程度低。该县特色农产品种类众多,但由于缺乏统一规划,各农业产业发展是有面积无规模、有数量无效益、有特色无品牌。如水果、蔬菜种植虽种植面积达26.5万亩,但由于缺乏机械化生产、规模化作业,集中连片种植300亩的都很少,很难形成农业产业规模、保持品质优势,导致产品市场竞争力弱,经济效益不高。
二是产品参与市场竞争能力不强。当前,该县“家庭农场”年农业总产值上100万元以上没有一户,产值上50万元以上100万以下的家庭有109户,产值上50万元以下的有498户。由于“家庭农场”数量多、规模小、机械化作业程度低、实力弱,农产品参与市场竞争力不强,难以形成产业规模。
三是农产品品牌优势市场认可难。到目前为止,该县“家庭农场”能走出郴州的农产品仅有水晶梨、奈李、冰糖橙、花豆、朝天辣、板栗等极少数农产品品牌,难以形成品牌优势带动该县现代农业发展。
四是创新意识不强影响产业发展。“家庭农场”大部分是种养植大户出身,又是典型土生土长的农民,他们掌握的知识和应用新技术不多,对人才引进,品牌意识认识不足,抗风险意识不强,家庭农户扩大再生产资金能力有限,抑制了家庭农场大发展,同时传统农业生产方式深根蒂固,部分农户对机械化作业认知程度还不够,生产观念有待更新。
三、推进“家庭农场”发展的思路及举措。
一、抢抓政策机遇,鼓励农业规模化经营。目前国家出台了多项扶持种粮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发展的政策措施,促进土地、财政资金等资源流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倾斜。农业组织化已成为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的政策重点,为今后惠农政策注入新内涵。一是要依托财政补贴政策。在财政补贴方面,要鼓励地方将新增农业补贴、财政奖补资金、农业保险保费补贴向该方向倾斜,说可能扩大“家庭农场”发展数量和规模;二是要建立经营扶持专项资金。以地方政府为主体,省、县、乡三级联合建立土地规模经营扶持专项资金,以其为导向,引导专业大户、家庭农场与承包农户签订中长期租赁合同,同时各地政府应制定并出台地方“家庭农场”评估标准,健全和完善“家庭农场”各项登记备案工作,建立县、乡、村三级信息共享平台,提升“家庭农场”发展质量;三是要出台土地流转发展规划。地方政府要牵头研究制定农村土地流转服务体系建设发展规划,指导各地加强体系建设,支持有条件的地方按照归属清晰、权责明确、形式多样、管理严格、流转顺畅的要求建立有形市场,搭建土地承包经营权市场交易平台;四是要实施“互换并地”政策。各级党委、政府要积极鼓励各地方行政村开展“互换并地”工作,减少农户耕作的地块数,提高农机作业水平和土地利用率,促进适度规模经营发展。通过“互换并地”促进土地流转的空间很大。据国家统计数据表明,目前全国以互换形式流转土地达1610万亩,占流转总面积的6.2%。
二、拓宽融资渠道,突出服务组织化优势。资金周转困难已成为目前“家庭农场”发展中的一大致命因素,随时危及到“家庭农场”的生存与发展,解决融资问题是促进“家庭农场”发展的第一要务。一要是建立融资服务机构。地方各级党委、政府应明确一名分管农业工作实职领导专门负责农业项目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家庭农场”信贷、融资等服务工作,组建“家庭农场”发展规划办公室,与县农业产业化办公室合署办公室,鼓励各地设立农业担保公司为专业大户、家庭农场提供融资服务,允许专业大户、家庭农场承担涉农建设项目。二是要优化装备结构改善生产条件。地方各级政府要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家庭农场”采取先进技术、引进优良品种、提升装备水平、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三是要引导规模化经营。目前,该县种植业和粮食生产有条件实行规模经营,调研中发现种粮大户的效益比一般种粮户更为可观,也更具备种粮积极性,粮食种植的规模化经营在我国具有广阔的发展前途。
三、夯实农业基础,构筑多个板块受益平台。笔者认为,农业组织化建设将创造多个农业板块的投资机会。一是要建立多层面受益平台。就种植业的规模经营而言,品种培育业、农业机械和服务机构有望受益。此前,按照《全国现代农作物种业发展规划(2012-2020)》的战略部署,国家将加强种子生产基地建设。随着我国现代农业规模经营的发展,种业的景气度预计处于上升通道之中。二是要注重发展农业机械化。几千年历史证明,传统农业生产方式阻碍了现代农业发展,发展农业机械化是推进现代农业、“家庭农场”快速发展的有效途径,农业机械化水平的提高将与规模经营模式相辅相成,农机板块各行各业将受益。三是要提高社会化服务程度。国务院《关于加强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的通知》,明确了农业社会化服务范围,其中了包括专业经济技术部门、乡村合作经济组织和社会其他方面为农、林、牧、副、渔各业发展所提供的服务。
发展的调研报告篇九
近年来,我县以“国土增绿,农民增收”为目标,坚持林业重点工程实施与兴林富民相结合,成果巩固与产业培育同步,林业产业得到了长足发展。
1、第一产业发展迅速。万亩,万亩、疏林地3.6万亩、灌木林地1万亩、万亩、宜林地17.6万亩。万亩,万亩。全县活立木总蓄积为105.6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为xx.x%。干杂果产业基地建设顺利,现有干杂果总面积17.5万亩,其中柿子xxx万亩,核桃2.6万亩,红枣1.9万亩;干杂果总产量7万吨,产值7xxx万元。
2、第二产业基础薄弱。在干杂果深加工方面,建成年产柿饼500吨的加工企业1户、小型加工厂3户,建成柿子醋生产线一条,加上农户采用简易手工自发加工部分,据统计,全县每年共加工鲜柿13000吨,市场销售鲜柿45000吨,还滞销120xx吨;随着柿树产量逐年增加,柿子滞销现象将越来越明显。木材加工业底子单薄,全县木材加工业仅有xxx户,主要有带锯解板xxx户,寿木加工xxx户,原木经营4户,农具配料加工5户;产品以初级产品为主。精加工产品主要是梨枣木工艺制品,如擀面杖、捣蒜窝、拐杖、碗、酒杯、麻食板、茶叶筒、调料盒等生活用品和神仙葫芦、木猴等旅游工艺品,但设备简陋,技术和工艺落后,各类产品档次低,不具备规模生产,年经济效益不足xxx万元。原木材年销售xxx余万元。全县第二产业年产值xxx余万元。
3、第三产业发展起步良好。近年来我县以“发展大旅游、建设大产业、开发大市场”为理念,按照“政府主导、部门联动、激活市场、强化两翼”的发展思路,以历史文化、休闲养生、自然观光、乡村旅游为重点,积极推动旅游产业结构调整,全面提升旅游服务质量,使森林旅游产业开发焕发出勃勃生机。五年来,我县相继投资xx.x亿元,实施了大佛寺景区改扩建和周边环境治理、紫薇山公园、泾河防洪景观带、公刘教稼苑景区、泾河龟蛇山大峡谷漂流、程家川古民居、侍郎湖生态休闲景区、拜家河观光农业长廊等十项旅游景区建设,旅游景区已成为我县林业发展重要组成部分。
总之,目前我县林业产业发展步伐虽然较快,但经济效益依然偏低,仅为8xxx余万元,人均272.1元,占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的xx.x%。
二、存在问题。
1、森林改善环境能力低下。目前我县森林林木多为近十年来林业重点工程建设保存的中幼林,虽然区域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变,地表径流量逐年减少,但森林涵养水源、防风固沙能力还不能充分发挥,水土流失治理进度仍然缓慢,人居饮水严重不足。
2、干杂果产业存在“大资源,小产业”。贮藏、加工和深层次开发业发展滞后,干杂果中名优品种匮乏,市场竞争力不强。尤其是干杂果品种结构不合理,优质主栽品种不足。如柿子面积达xxx万亩、核桃2.1万亩、红枣1.9万亩,分别占干杂果总面积的xx.x%、xx.x%、xx.x%,但引进和繁育新优品种面积太少,占总面积不足xx%,致使产品质量参差不齐,未能将资源优势充分转化为商品优势、经济优势,制约了林业产业的发展和壮大。
3、林业资源开发层次较低。森林旅游业开发水平较低,正处在起步阶段,综合服务设施还不健全,难以吸纳外地游客来彬观光旅游。木制旅游产品加工业发展缓慢,现有的均是一些小型加工企业,没有先进、较大规模的龙头企业,设备落后,技术力量薄弱,产品粗糙单一,难以满足广大旅游者的需求。
三、几点建议。
1、狠抓森林抚育工作。对于目前建成的中幼林积极开展抚育工作,应通过对森林合理抚育,优化森林结构,增强森林生态系统的抗逆能力,维持森林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进一步提高森林生产效能和生态服务功能,控固水土流失,促进人与自然和谐。
2、狠抓依法治林工作。进一步健全和完善领导干部保护和发展森林资源的责任制度,明确森林资源保护的第一责任人和主要负责人,并实行严格的责任追究制度。依法严厉打击破坏森林资源和野生动植物资源的违法犯罪活动,树立执法权威,提升执法效果。全面监督重点区域的森林资源管理,加强对林业重点工程实施的核查,准确把握森林资源信息动态变化和工程进展情况,建立和完善预警机制,有效遏制边治理边破坏的现象。
杂、多变、激烈竞争的市场。
4、增加林业生态建设投入和加大扶持力度。努力争取国家、省、市在财政预算内基本建设专项资金,并逐步提高对林业重点生态工程建设资金的投入,力争在经常性财政预算中,加大对森林资源保护、管理、林业科技教育、森林防火、病虫害防治、野生动植物保护、森林旅游等事业的投入。在资金使用上,应增加后续管护资金,保证公益林生态效益的持续发挥。
发展的调研报告篇十
沼气作为一种新能源是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是改善农村能源短缺,资源浪费及生态环境恶化,农业发展后劲不足问题的重要举措。##镇##村积极响应旗委的号召,为了进一步加快发展镇##村沼气建设,使其发挥更大的生态、社会和经济效益,结合本村实际,对发展沼气进行了详细的调研。
一、发展农村沼气建设的必要性。
大力开展以沼气是提高农民生活质量、增加农民收入、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农村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较为实用的有效方法。
1、显示出良好的生态效益。
一是有效地解决了广大农村人畜粪便直接排放造成的污染问题。二是作为优质有机肥的沼液和沼渣的大量使用,减少了农业生产中化肥和农药的使用对环境造成的污染,降低了农产品中农药和重金属的残留量,为发展无公害农业奠定了基础。沼液具有很强的杀虫效果,可谓“生态农药”。用沼液培育的水果个大、色鲜、味美,具有很强的价格优势。用沼液和沼渣种植的蔬菜产量高,色泽鲜嫩,在市场上很畅销。三是有效地减少了农户烧柴对森林资源的破坏,乱砍滥伐和剃枝削杆现象基本杜绝,森林覆盖率逐年提高。
2、显示出良好的社会效益。
一是各地在引导农户建沼气池的同时,把建池与改厕、改圈、改厨相结合,实现了圈厕分离,厨圈分离,有效地改善了农户的生活条件和生活习惯。高效清洁的沼气燃料替代了低效污染的秸杆、不锈钢沼气灶具、沼气饭煲替代了电饭煲、电池炉,节约了电。臭气熏天的敞口粪坑改成了配备沼气热水器的水冲式厕所,蚊蝇满屋的猪圈改成了粪水自流入池的洁净猪圈,彻底改变了农村昔日“煮饭满屋烟,粪水满庭院”的状况。二是有效地保护了农村饮水安全。人畜粪便直接进入密闭的沼气池厌氧发酵后,阻断了污染源和病菌的传播渠道,保证了禽畜的安全生长,改善了农村环境卫生状况,为农民群众提供了良好的生产和生活环境,促进了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和公共卫生事业的发展。
3、显示出良好的经济效益。
沼气建设上联养殖业,下联种植业,辐射农产品加工业,沼渣、沼液的综合利用,延长了农业产业链,在农业产业化经营,农民增收致富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据测算,一口8立方米的沼气池,可年产沼气350立方米,既可用作生活燃料,又可用来日常照明,每年减少燃料和电费支出300-400元左右,利用沼渣对农作物进行浇灌、施底肥、追肥,可减少化肥的支出200元左右;利用沼液浸种,可以增加出芽率,提高幼苗抗病、抗虫、抗逆能力,增加粮食产量8%-10%;沼液用于叶面施肥,可有效杀灭虫害,减少农药使用量;开展沼气综合利用发展种植业、养殖业可增收300-400元左右,折算起来,建有沼气池的农户一年可增收800至1000元。为农民增收开辟了广阔的空间。
二、农村发展沼气的有利条件。
1、1998年德大养鸡在我村落户德大养鸡13户,每年为市场提供12万只肉鸡。鸡粪的处理是一个难题。2003年蒙牛入驻兴安,##村开始发展养牛业,目前养牛户有320户,由最初几十头奶牛发展到如今1210头奶牛,牛粪的大量堆积,对村容村貌及生活环境产生了很大的影响。随着养殖业的不断扩大,粪便不断的增多对村里环境构成了非常严重的污染。发展沼气就可以很好的解决这一问题,并且能变废为宝。
2、##村耕地面积7611亩,绝大部分都用于种植玉米,秋天的秸秆可以说是遍地都是,有的用不了的就在地里烧了,即污染了环境又浪费了资源,秸秆也是沼气很好的原料,农村秸秆用于沼气可以节约存放的空间,可以利用这个空间多种一些菜,多植一棵树,美化了庭院是一举多得的事情。当地政府重视沼气建设,推广和管理机构健全,技术先进,为沼气实施和跟踪服务提供有利条件。
三、
对策及建议。
按照旗委、政府的工作安排,科学规划,强化管理,提高沼气综合利用效益。在规划上一定要有超前意识,既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解决农村污染的问题纳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规划当中。按照高起点,有特色,重实际,求实效的原则,统筹协调,整村推进。建沼气池的目的是为了发挥其综合效益。若仅仅只建一口池子,不进行改厕、改圈、改厨,不进行相应的管网的建设,沼气池应有的作用便会大打折扣。因此,一定要把需要与可能把握好,既积极推进,又量力而行,切不可一轰而起,先以村领导先建起到带头示范的作用,不要盲目追求数量与进度,不讲求实际效益。
通过调研,我们深深感到沼气建设既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载体,更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农业的重要途径。在消除农村环境污染,改善农村公共卫生状况,提高农民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促进农村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的过程中,沼气建设具有“四两拨千斤”的作用。
发展的调研报告篇十一
近年来,我区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积极探索和创建农村土地流转新机制,本着“积极发展、因地制宜、探索尝试、逐步规范、不断完善”的总体工作思路,依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工作原则,突出重点,有序推进农村土地合理流转,促进农业规模经营,加快了农业经营转型升级。
目前,全区耕地流转已达5.4万亩,占承包耕地总面积的23.11%。我区土地流转有出租、转包、互换等多种形式,以出租、转包为主。出租占流转面积的59.1%;转包占流转面积的32.3%;互换等其他方式流转占流转面积的8.6%。耕地流到农业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种养大户的土地共有4.6万亩,占土地流转总面积的84.6%。流转的土地全部为农业用地,而且基本上用于种植业,99.8%的流转土地用于发展农业生产,用于种植业的为4.7万亩,占流转量的87.1%,以种植水稻、西瓜、蔬菜、水果、花木为主;用于养殖业的有0.8万亩,占流转量的13.9%,主要以鱼、虾等水产养殖为主。
1、宣传引导,顺势推进。面对农民自发流转土地的发展态势,及时把握经济社会发展阶段、市场经济发展规律和经济全球化的客观要求,利用科技下乡、农民培训、新闻媒体等,广泛宣传党在农村的现行政策,宣讲现代农业的发展趋势,讲解效益农业的发展路径,引导农民转变思想观念,认识土地流转的意义和作用,增强土地流转工作的活力。3月我区召开春耕备耕暨土地流转现场会,总结交流推广莲花镇、横路乡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农业规模经营的经验和做法,研究部署加快推进农村土地流转和农业规模经营的政策措施,动员全区各级进一步提高认识,强化措施,狠抓落实,有力地推进土地流转工作。
2、建立机构,完善服务。首先在莲花镇探索建立了土地流转服务中心,中心实行“服务组织网络化、交易形式多样化、经营主体多元化”的模式运转。服务中心建立《农村土地流出意向登记簿》、《农村土地流入意向登记簿》和《农村土地流转台账簿》,并通过农业信息网和农民信箱网站对外发布,搭建起土地流转的服务平台。现正在建立区、乡、村三级土地流转服务网络,为规范土地流转流程提供必要保障。
3、培育主体,强力带动。我区通过深化农技推广责任体系改革、实施万名农民素质工程和农业政策扶持等措施,培育了一批规模农业经营主体。到现在有区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91家,农民专业合作社412家(其中工商注册的350多家),种养大户大量涌现,20xx年有20亩以上种粮大户1567户,10亩以上柑桔种植户176户;年饲养生猪50头以上养殖户3866户,年出栏5000羽以上养禽户126户。这些农业企业和大户的发展,直接带动了农村土地流转,促进了产业结构调整、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和生态特色农业的发展。
4、创新模式,加大流量。一是探索季节性流转方式。在鼓励流转主体选择中长流转的同时,探索季节性流转方式,解决季节性抛荒问题。土地流入主体在冬闲季节,根据生产需要向农户租用土地,到来年开春将土地归还给承包户耕种。如每年11月至次年4月,横路乡下墅街村将87户农户的425亩农田流转给本村大户种植萝卜,租金按土质和位置的不同每亩150元至200元支付,春夏季由农户自己种植水稻。这种流转形式既化解了季节性抛荒问题,又给农闲期农业劳动力增加了就业途径,还提高了土地产出效率。二是创建“东湖模式”。莲花镇东湖村是个典型的农业村,全村现有农户221户,水田面积815.61亩。一是常年流转托管。常年外出务工和无劳力社员,将自己的承包田以每年每亩250斤稻谷的租金全部流转给东丰粮油给合作社经营。二是季节流转托管。上半年社员将承包田流转给合作社种植早稻,下半年由社员自己种植晚稻。合作社提供秧苗和大田平整,其它流程社员自负。三是全程代理。对入社农户早稻种植实行全程管理服务模式,实行“五代理、十统一”服务。
5、规范管理,保障权益。区里制定了《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委托流转申请书》、《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合同》样本,下发各地参照执行,到目前,签订书面合同的达4.58万亩,占总流转面积的84.8%。加强土地流转价格和流转款支付方式的引导与监管,普遍采用以稻谷计价方式确定租金,以每年支付一次承包款的方式加以规范,最大限度降低流转双方的责任风险。20xx年建立了土地承包仲裁委员会,通过仲裁机构及时化解土地承包纠纷和土地流转纠纷,运用法律手段,为农民提供可靠的权益保障。
1、开辟了农民增收的良好途径。承包土地流转后,农户在获得租金的同时,还可以从事二三产业或外出务工获得更多的收入。如浙江宝岛现代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从莲花镇五坦、涧峰、董家三个村流入土地675.1亩,每年每亩按300公斤稻谷的价格(以粮食收购指导价)支付租金,常年雇用当地几十名农民务工,按月支付工资。莲花镇五坦村总人口1300多人,土地流转后有400余人放心在外打工,增加非农收入。高家镇大田畈村种粮大户高荣根,流入耕地近千亩,年雇工2600多人次,发放工资10万多元。
2、增加了农业投入提高了生产效率。土地规模经营实现了农业投入主体的多元化,弥补了国家、农户农业投入的不足。一些有实力的经营者立足高起点开发农业,纷纷投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着力解决交通不便、水电不通等问题,改善了生产条件。20xx年以来温岭老板和区林氏精品西瓜专业合作法在官塘、岩头、塘前三村今年租种1000多亩耕地种西瓜的投资3万多元新修机耕路,水利设施,不但本身受益,周围农民也受益,弥补了村级公益事业经费的不足。岭洋、举村两乡动员农户将不宜种粮的300多亩山垄田、山坡地出租给专业合作社,建立茶叶、吊瓜生产基地,大大提高了土地的产出率。
3、增强了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土地集中连片经营,为农业科技试验示范创造了条件,有利于土壤改良,加快了新品种、新技术、新工艺的推广应用,促进了农业品牌建设。全区有75个名特优农产品注册商标,9个农产品通过有机、绿色食品认证;20个农产品获国家无公害农产品。15个优质农业新品种试种示范顺利实施;水稻、玉米、草莓、柑桔等一大批农作物优新品种在全区推广;测土配方施肥、重大病虫无害化治理技术、水稻直播栽培、早稻旱育秧无纺布覆盖技术等新技术广泛应用。
4、提高了粮食综合生产能力。通过土地流转,依托粮食合作社,建成了万亩高标准优质稻米基地,为国家提供优质无公害商品粮;促进了粮食组织化生产,区金岳粮食合作社由种粮大户107人组成,水稻种植面积10384亩,油菜、绿肥、蔬菜、西瓜等作物种植面积6930亩,合计复种面积17314亩,复种指数为225.86%。同时实现了粮食生产机械化。两家农机合作社和一批农机专业户,拥有大型耕作机38台,小型耕作机300多台,农田作业机收机割率达90%,在全市率先初步实现农业机械化。
5、推动了农业转型升级发展。随着土地流转的加快,农业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和种养大户有了更大的创业平台,他们在适度规模经营的基础上,大力发展特色农业,有力加快了农业产业化进程。莲花镇加速推进土地流转,促进了规模农业、效益农业、绿色农业的发展,形成了基地化、组织化、机械化、品牌化的农业生产新格局。相继建立了西瓜、葡萄、草莓、食用菌、优质稻、柑桔、生猪、麻鸭、蔺草、花卉等十二大基地;香港华懿天然花卉集团有限公司租用月山村土地,建成千亩玫瑰园;一加一农业发展公司在涧峰畈租赁农户土地200多亩,建立了优质葡萄园。土地流转促进了主导产业和特色产业的规模化发展,带动了一批具有一定地方特色和规模优势的“一村一品”专业村。茭白专业村、吊瓜专业村、枇杷专业村、无公害蔬菜专业村、高山蔬菜专业村、生姜专业村等“一村一品”专业村,在全区各地纷纷涌现。
(一)部分农民用地观念相对滞后。农民恋土观念较重,对耕地的依赖性过强。当前,尽管有很多农户弃农经商、外出打工,但对土地留恋很深,一边打工一边还要照顾承包田的情况比较普遍,影响了耕地流转的扩大。
(二)土地流转基础条件有待整合。家庭经营承包时,很多地方把同一等级的地块,按照总户数进行了等分,农户地块小而且分散,若有少数农户不愿流转,就不能形成连片种养,导致影响其他农户的正常流转,降低了土地流转效率。
(三)土地流转矛盾纠纷逐步增多。近年来各级政府出台了支农相关优惠政策,取消农业税,给种粮农户直接补贴,再加上市场粮价上浮因素,有些农户对流转租金期望增加,引发了农民新一轮的种养热和承包热,导致土地流转过程中纠纷矛盾增多。主要是原先转出的部分农户现在想要收回耕地使用权,但转入方不愿意改变合同,从而产生矛盾和纠纷。
(四)土地流转期限普遍较短。土地流入方希望土地流转期限越长越好,这样就能在土地、农业基础设施等方面加大投入,以获得长期的收益。然而,经调查,我区土地流转期限在5年以下的,占土地流转总面积的70%以上,流转期限普遍较短。
(五)土地流转操作程序不够规范。流转双方法律意识比较淡薄,未签订书面合同或签订合同不规范的情况仍然存在,20xx年底,流转耕地中未签订书面的面积约占15%。有少数耕地流出户法律意识淡薄,看到耕地转入户经营效益好,对原签订的合同反悔,对耕地流转的租金提出过高要求,从而直接影响耕地流转。
(一)加大宣传力度、提升流转引导。以《农村土地承包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办法》和《物权法》等法律法规为重点,广泛宣传土地流转的意义、程序、方法,进一步促使农民转变观念,引导农民依法、自愿、有偿、有序流转。乡镇、村两级必须高度重视耕地流转工作,把推进耕地合理流转作为加快农业结构调整的关键来抓,切实加强对这项工作的领导,耐心细致地做好农户的思想工作,严格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要求搞好土地流转。
(二)强化农业招商,培育流转主体。一是拓宽招商网络渠道,建立招商机制,制定招商办法,实施招商奖励。二是建立项目库,整合一批、包装一批、储备一批,使进优势产业开发。三是加大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种养大户的扶持力度,培育更多的参与主体。
(三)强化服务职能,健全流转机制。建立和健全区、乡镇(街道)、村三级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服务组织。区成立土地流转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全区有序开展农村土地流转工作;建立区土地流转服务中心(设在区农业局),负责流转工作的指导、协调和政策、信息咨询,技术服务和考核督查等工作;各乡镇(街道)都要建立健全相应的工作班子和土地流转服务中心,负责流转信息的收集、发布,指导合同签订,资料归档等工作;村级建立土地流转服务站,负责流转信息收集、上报,帮助做好合同签订、建立信息台账,并做好相关服务工作。
(四)加强耕地流转管理、切实维护农民权益。乡镇或村可以确定专门的管理组织,加强对耕地流转的日常管理。农户流转承包地应签订书面流转协议,并报所属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村土地承包合同管理机关备案。农村土地流转期限不得超过农户家庭承包土地的剩余承包期。进一步提高土地流转合同签订率,并由相应的管理组织做好耕地流转档案资料的管理。
(五)依法规范运作,探索创新耕地流转机制。
土地流转,政策性强、涉及面广,在推进过程中必须注意把握好原则。以法律政策为依据,鼓励有条件的乡村在法律、政策的框架下,在体制机制方面大胆探索;以群众自愿为基础,重点推进土地向种植大户、向有实力的农业企业、专业合作社流转;以增产增效为目的,首先是土地流转后,土地怎么办?重点要向农业企业、专业合作社,向种养大户集中,才能最大程度实现增产增效。二是土地流转后,人怎么办?要流向城镇,流向非农产业,实现全民创业,多渠道就业。这两个问题解决了,土地流转就是成功的。
重点在探索建立五项机制。一是建立服务机制。在完善莲花、横路两试点乡镇的土地流转服务中心建设同时,要建立区、乡、村三级服务体系。在农业部门和乡镇(街道)分别建立土地流转服务中心,村建立服务站,为土地经营权流转双方搭建起信息沟通的桥梁。二是建立监管机制。及时掌握农村土地流转动态,加强流转过程中的合同签订、鉴证、备案以及土地用途的管理,确保土地流转规范有序健康进行。三是建立纠纷调处机制。要完善我区农村土地承包纠纷仲裁机构建设,积极探索开展土地承包经营权纠纷仲裁工作,妥善解决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纠纷。各乡镇(街道)、村也要建立相应的农村土地承包纠纷调处组织,及时解决土地流转过程中产生的矛盾纠纷,为土地流转工作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四是探索建立储备机制。要探索通过合作、入股、经营权置换等方式,将部分农户的土地实行集中储备,定期收集信息,建立农村土地供求信息数据库,以便及时对接。五是探索建立评估机制。对农村土地开展分等定级,建立价值评价标准,健全评估体系。要加强土地流转价格和流转款支付方式的引导与指导,提倡以每年支付一次租金的方式加以规范,最大限度降低流转双方的责任风险。
(六)制定激励政策,加大推进力度。研究制定《区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规范化管理实施意见》,建立考核、奖励机制。建立管理服务工作考核评价体系和流转实绩考核评价体系,将专项考核与综合考核结合起来,专项考核结果与年度目标责任制考核挂钩。区财政每年安排一定的专项资金,对当年新增连片规模流转土地在100亩以上、流转期限在5年以上的,按实际流转面积一次性给予资金补助。
发展的调研报告篇十二
城关**镇历史悠久,人文及自然景观丰富,交通便利。全镇辖6个办事处25个居委会,15个行政村134个村民组,面积35平方公里,耕地16874亩,水面13000亩,总人口13。1万人,其中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17%。
20xx年,全镇完成国内生产总产值36。4亿元,同比增长8。2%;完成社会固定资产投资8。2亿元,同比增长18。5%;实现财税收入2673万元,同比增长29。6%,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970元,同比增长20%。综合经济实力居全县首位。全镇民营工业企业总数已达241家,个体工商户3922家。目前已形成了以棉纺织、塑料、医药、食品加工、皮革制品、木业加工、机械加工等7大支柱行业为主的民营工业体系。农业产业结构得到进一步调整。全镇共建成大棚蔬菜生产基地4个,面积6000亩;小杂果生产基地3个,面积1800亩;建成规模达140万袋的食用菌生产基地1个;建成段庄等生猪养殖专业村5个,金庄等蛋鸡养殖专用村4个;依托万亩龙湖建成了绿色高效水产养殖基地,以陈州酱菜、玉龙棉织、淮山羊皮革等农牧产品加工业为龙头,不断拉长农产品加工链条,带动了全镇种植业和养殖业的迅猛发展。
有利条件:
1、政策优势:中央“十一五”规划明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战略举措;近年来连续四年的中央一号文件,都明确指出中央财政将继续加大对农业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加快农村发展,加快农业人口转化;政府也提出了实现中原崛起的发展目标;市县20xx年经济工作会议也分别提出了实现跨越式发展的经济发展目标,这些都为我镇建设城乡一体化建设提供了政策保障。
2、区位优势:淮阳地处豫东平原,位于周口市的中心。我镇是淮阳县委、县政府所在地,是全县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周商、漯双、106国道、大广、商周高速等主要交通干道贯穿我镇全境,交通十分便利,地理位置优越。
3、旅游资源优势:我镇辖区内名胜古迹众多,文化底蕴丰厚,太昊陵天下闻名,万亩龙湖环绕全城,水域面积4263亩的东湖,自然生态保护良好,各种珍禽鸟类及两栖类动物繁多,极具旅游开发价值。
4、经济基础优势:目前全镇民营工商业企业已达241家,一批种植、养殖专业村初步形成,农业产业化格局初具雏形,农业经济得到快速发展,农民收入稳步增长,城乡收入差距逐步缩小,为我镇的城乡一体化建设奠定了良好的经济基础。
不利因素:
一是我镇人口基数大,土地面积少,基础差,底子薄,经济发展相对滞后;
二是缺乏科技含量高、创新能力强、发展潜力大的企业项目,发展后劲不足;
三是我镇属城建规划控制区,一体化建设面临着城建规划、资金、土地等因素制约。
根据以上调研情况,我认为,要实现我们城关**镇城乡一体化发展,须要充分发挥五个作用,实现在五个方面的突破:
一是发挥一体化制度的保障作用,实现发展观念的突破。从思想上彻底打破城乡分割的观念,树立统筹发展的思想,尽快建立城乡统一衔接的发展机制,在城乡规划、产业布局、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一体化等方面充分落实国家政策,促进公共资源在城乡之间均衡配置、生产要素在城乡之间自由流动,使城乡在发展机会上实现均等化,推动城乡经济社会融合发展。
二是发挥城镇化的带动作用,实现管理体制的突破。要加快城镇化进程,促进中心城市、县城和重点小城镇协调发展,壮大城镇经济,完善城镇功能,强化城镇管理,不断增强综合承载能力、辐射力和集聚力。最大限度地“化”农村为城镇、“化”农民为市民、“化”农业为非农产业,带动乡镇发展。今年我们城关镇将把大宋、蔡庄两个城中村作为城镇化改造试点,整合土地资源,消除空心村,建设现代化的农民新居。在管理体制上我们将实行办事处带行政村的城乡一体化管理机制,使城中村群众真正纳入城镇管理。
三是发挥新农村建设的促进作用,实现农村改革的突破。新农村建设为农业大省和农业大市的改革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开创了农村工作的新局面。我们要以改革创新的精神来调整农村生产关系,创新农业生产模式,以土地流转和农民专业合作社为切入点,把更多的土地交给种植能手、经营大户,实现土地集约经营,使土地向规模经营集中。我们计划通过土地流转将环万亩龙湖的蔡庄、从庄、贾庄、白阁几个行政村的土地进行集中开发,改善群众生活环境,依托“中国·淮阳龙湖赏荷月”这一平台,建设环龙湖生态农业观光带,打造“中原第一荷”品牌。
四是发挥公共服务的基础作用,实现农村公用事业投入的突破。要建立全覆盖的社会保障体系,发展均衡的社会事业体系,城乡共享的公用设施体系,使城乡居民享有比较均等的就业、住房、医疗、教育、基本公共文化的机会、公共服务水平和良好生活环境。当前,尤其要全面提高财政保障农村公共事业水平,大幅度增加国家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的投入,加快城乡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一体化发展。
五是发挥城乡产业的支撑作用,实现产业发展的突破。城乡一体化发展要在产业上下功夫,把统筹城乡发展与统筹城乡产业发展结合起来,因地制宜,发挥优势,大力开展全民创业,城镇大力发展二、三产业,以工业园区为载体,建立城镇工业向周边合理有序扩散的机制,增强以城带乡的能力,增强以工哺农的能力。农村要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
就我们城关镇而言,20xx年,我们在推动农业产业发展上,将重点规划建设好五大产业基地。一是以淮阳县被确定为河南省第一批“文化改革发展试验区”为契机,依托太昊陵4a风景名胜区,根据白楼、张庄、苏马庄、苏花园、金庄等行政村的群众有生产木香、泥泥狗、布老虎等旅游产品的传统习惯,将这五个行政村打造成旅游产品生产基地。使产品由低档升级为高档,经营由分散整合为集中,生产由无序引导为有序,采取公司+农户、龙头带基地的模式,拉长旅游产品产业链条,形成旅游产品的规模优势、品牌优势,大幅提高当地群众收入。二是依托淮阳县被定为全国“畜牧养殖大县”的优势,在现有段庄、金庄、团结、孟楼、从庄、贾庄、北关等畜牧养殖专业村基础上,制定优惠政策,加大扶持力度,以华英、大用集团为龙头,将以上行政村建设成畜牧养殖基地。三是依托龙湖水资源优势,以东关、南关、西关、苏花园为主体,整合全镇水产品养殖资源,发展规模养殖,精品养殖,打造“龙湖鱼”品牌,建设水产品养殖基地。四是依托城郊优势,将团结、张庄、孟楼、金庄、从庄等行政村发展为淮阳县城的绿色菜篮子,打造出绿色蔬菜种植基地。五是以南关、蔡庄为载体,以陈州酱菜有限公司为龙头,发挥食品加工、豆制品加工、面粉加工的传统优势,打造农副产品深加工基地。
1、要根据实际情况制订统一的城乡产业布局规划,通过统筹产业布局形成城乡产业互相促进、联动发展的新格据,努力使城市成为经济发展的平台,带动全镇乃至全县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全面发展。
2、要重视城建改造在城乡一体化建设中的作用,通过实施老城区改造和新城区组装,积极推进城乡管理的一体化和城乡基础建设的一体化,充分发挥城市的载体作用,使农民尽快看得见城乡一体化所带来的实惠。
3、市县要制订一定的优惠政策,在土地、资金、城建等方面给予政策倾斜,优先安排农村教育、卫生、文化等各项社会事业的发展,实现城乡教育、医疗保健等均衡发展,通过优化资源配置,努力推进城乡社会事业一体化。
4、要建立起城乡统一的劳动就业网络体系,建立起资金来源多元化、保障方式层次化、保障制度规范化、管理服务社会化的社会保障体系,努力推进城乡政策一体化。促进农民向城镇集中,土地向规模集中,资源向集约集中,不断提高城乡居民生活质量,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努力促进城乡共同发展。
发展的调研报告篇十三
近日,我们对具有发展畜牧业资源丰富和潜力巨大的吉林省xx市进行了专题调研。
结果显示:区域畜牧业在市场经济的拉动下得到了长足发展,但由于资金投入严重不足,金融部门信贷支持力度减弱,较大程度上制约了畜牧业发展步伐。
截至2008年末,全市金融机构畜牧业贷款余额3亿元,占“三农”贷款比重仅为9.2%。其中2004年前畜牧业贷款2.4亿元,近4年来新增畜牧业贷款只有0.6亿元,远远低于其他行业贷款增量。
究竟难在哪里。
畜牧贷款风险高,惧贷心理加重。
过去,xx市辖区内农业银行和农信社曾多次承办畜牧业贷款,对当地畜牧业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但是,由于受市场、经营、政策等因素的影响,使得大部分畜牧业贷款出现不良,甚至形成风险。截至2008年末,全市畜牧业不良贷款余额2.2亿元,占畜牧业贷款投放总量的73%,这一巨额不良贷款的形成,致使承办贷款的金融机构产生了惧贷心理,贷款积极性受到严重挫伤。
据对某县农业银行调查了解,2003年办理一批奶牛贷款,贷款规模为2000万元,共计63户,购买奶牛216头,期限为3年,于2005年到期。目前,该批贷款共计收回本金137万元,其余1863万元全部形成不良,不良率高达93.15%。
户多面广、分散经营不利于管理。
几年来,xx市70%以上的养殖户还处于分散经营,庭院养殖,遍布各村屯,给承办贷款的金融机构增加了经营成本和管理难度。例如某县农行2000年发放的养羊贷款,共计2380万元,养殖户1017户,分布10个乡、97个村、225个自然屯,每名信贷员平均负责170个养殖户。距离该行最远的养殖户村屯达120公里。这样就导致信贷员到户率低,跟踪管理不到位,对养殖户和养殖情况发生变化不能得到及时了解和掌握。
例如,该县包拉温都乡五道营子村养殖户王志刚贷款2.5万元,购买羊76只,仅半年时间,由于饲养能力和越冬缺少饲养,便把羊一次性全部卖掉,卖羊款用于子女办婚事。目前,该笔贷款已全部形成风险。
缺少产业化龙头企业,使市场与养殖户难以形成产业链条。
目前,畜牧业产品市场发育并不完全成熟,全市畜牧产业化龙头企业仅有22户,覆盖率低,对养殖户经济利益联结不够紧密,拉动作用小,养殖户直接面对市场,只要市场价格或需求出现较大波动或变化,不但畜牧产品难以转化为商品,而且养殖业主的经营理念和信心也会产生变化,市场的不确定性和收入的不稳定性,导致对农户经营规模,经营项目受到严重制约,致使畜牧业贷款存在风险隐患。
相关部门之间缺乏协调联动机制。
无论是当地政府、牧业管理部门或金融机构,在过去项目建设中,往往表现为重扶持、轻管理;重投入、轻回收。这种项目后期管理不足或管理不到位现象,是严重缺少部门之间协调联动机制的典型表现,后果是把养殖户风险直接转嫁给了承贷的金融机构。
以某市农信联社为例,2004年奶牛贷款项目启动后,从开始申报贷款、筹建奶牛园区,到养殖户办理贷款,购回奶牛。项目竣工之后,畜牧部门及推介该项目的乡镇政府便完成使命,后续的经营管理、经济效益、资金偿还、安全隐患等全部由该联社承担。这种严重缺乏部门之间协管理的现状,致使畜牧业项目难以达到预期效果,不仅给金融业带来新的风险,而且严重影响了牧业生产的积极性和农村经济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相关政策措施不配套。
畜牧业贷款具有额度大、期限长、风险难以把控等特点,如果没有相关政策的配套实施,金融业投放信贷的顾虑短期内难以消除。据对辖内农业银行和农村信用社座谈反映,过去支持畜牧业发展的信贷资金由于缺少相关配套政策,以至于出现大面积不良贷款和经营风险时难以挽回,因而顾虑重重。
主要表现在:一是信贷资金出现风险时,金融内部缺少保全措施;二是地方政府推介或主导的项目,金融业贷款出现损失后缺少必要的补偿政策;三是畜牧业贷款缺少保险政策的及时跟进。
对策与建议。
完善配套机制,实行封闭式运行。
针对区域大多数养殖户与市场脱节,尚未形成产业链条的实际问题,各级政府部门要注重培育和引进产业化龙头企业,使当地养殖户通过产业化龙头企业与市场的有机对接,形成产、加、销一条龙的产业化链条。即:市场—公司+农户的运行模式。由产业化龙头企业首先建设养殖和加工基地,要引进养殖农户进入基地集中饲养,并由公司统一提供防疫、疾病治疗等服务,提供饲料,统一收购加工,统一销货,统一结算,整体运作程序完全达到封闭式运行,将市场、管理、资金流程等置于可控之内,最大限度地降低市场风险、经营风险和资金风险。
建立多方联动的协调管理机制。
针对目前养殖户点多面广、分散经营、不便管理的实际,建议由政府部门牵头协调畜牧职能部门,乡村政府,承贷金融机构建立多方联动协调管理机制。
乡村政府要协助承贷银行管住户、看住物,防止个别养殖户中途转产不养、变卖等造成贷款形成风险;畜牧职能部门要对养殖户实行档案化管理,不但要为养殖户提供饲养技术、防疫等服务,还要协助承办贷款行社管理资金使用,防止挪用;对贷款购买的大牲畜实行档案化管理,变卖时需经畜牧业部门批准;承办行要督促分管信贷人员做到经常到户,及时了解掌握养殖户的经营情况和思想变化情况,以便及时采取有效措施,防控信贷风险。
政府牵头、搭建平台、实施集约化经营。
政府部门在扶持区域畜牧业发展过程中,应改变过去按户补贴、分别使用的做法,将政府扶持养殖户的财政资金集中起来,按统一标准建造畜禽集中养殖园区,走牧业养殖专业合作化道路,建议由养殖大户或养殖能手出任农民养殖专业合作社法人代表,实行种畜统一购进,统一饲养,统一配购饲料,统一防病治病,统一管理,逐步提高专业化、产业化、集约化经营水平。
尽快建立并完善风险补偿机制,充分调动金融机构信贷支持畜牧业发展的积极性。
首先,要对大牲畜、规模养殖的家禽等实施保险政策,由地方财政统一承担畜牧业保险费用。其次,制定实施畜牧业贷款风险和损失的补偿政策,在该项贷款完成一个周期后,由当地政府部门牵头、畜牧、承办行、保险公司担保机构参加的评估小组,对被认定风险和损失的贷款及时予以补偿。最后,对金融机构新增加畜牧业贷款要给予收贷税收优惠或减免政策,充分调动金融机构信贷支持畜牧业发展的积极性。
金融部门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创新,不断增强大局意识、责任意识。
一是牢固树立“发展才是硬道理”的营销理念,要正视区域经济与社会环境实际,努力寻找金融助推畜牧业发展的着力点,切忌畏首畏尾,故步自封,无所作为。
二是进一步完善内部控制与管理,力求在信贷人员配备、业务流程设计、风险管控等方面实现新的突破。
三是在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为有效落实“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各涉农金融机构要积极向上级行争取贷款权限,努力保持对牧业经济发展必要的支持力度,尽量放大国家支农惠农政策效果,有效破解区域牧业发展难题,进而实现政、银、企、农多赢局面。
四是基层央行要发挥协调和窗口指导的作用。主动牵头协调政府、财政、金融机构、产业化龙头企业等建立完善投资体系,对农信社资金投放能力不足的要给予再贷款支持,努力满足畜牧业发展资金需求。
发展的调研报告篇十四
随着金融信息化进程的加快和国内外金融市场的变幻,各金融机构纷纷推出个人资金汇划业务,不断蚕食汇兑市场;包括邮政绿卡在内的各金融机构银行卡功能的丰富和完善,也加剧了邮政汇兑业务的分流趋势。曾经叱咤个人资金汇划市场百年的邮政汇兑品牌,在新形势下该如何应对?邮政汇兑在今后的发展中应注意哪些问题?在此,笔者结合中国邮政汇兑面临的现状谈一下自己的见解。
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网络购物广泛兴起,人员流动大量增加,资金往来日益频繁,必然促使支付、结算等交易需求呈现多样化、丰富化的特点,这为邮政汇兑业务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环境机遇;邮政用近百年的时间,创下了汇兑品牌,两亿多的邮政汇款客户,是邮政汇兑业务发展的宝贵客户资源;中国邮政完成信息化建设,提升了网络优势。目前,已完成了覆盖全国所有市县的邮政电子汇兑系统骨干网络建设,建成了连接31个省(区、市)、2468个县市、3万个联网网点的邮政电子汇兑计算机处理系统,实现了实时传递信息、实时资金清算;近几年来,邮政汇兑业务依托网络优势,不断推出的新服务,充分体现出人性化的设计,让客户感觉到更方便、更体贴,选择的余地更大,与其他金融机构相比,有一定的优势;不断地进行流程改造和作业优化,20__年6月与储蓄台席整合使用资金,提高了汇兑业务的收益率;中国邮政汇款网络是全国最大的个人汇款网络,网点遍布城乡,服务区域广泛,特别是为偏远地区客户和外出务工人员提供了方便的支取方式,这是其他任何金融机构无法比拟的。
当前,各金融机构纷纷抢滩个人资金汇划业务,汇兑业务已成为众多金融机构竞相争夺客户、挖掘经济效益的重要金融工具,同业竞争越来越趋向白热化。与此同时,邮政汇兑业务却缺乏有针对性的、有效的业务宣传和产品包装。广大客户对邮政汇兑新推出的业务和服功能的改善几乎一无所知。造成宣传滞后的主要原因在客观上虽然有客户用邮习惯的因素,但从系统内部看,计划经济的烙印使邮政汇兑几十年都是一副老面孔,没有及时根据市场的变化,推出适合的业务品种并进行相应的宣传。产品设计和包装更多的是从内部作业考虑,老百姓不容易接受。更重要的一点是,窗口人员素质参差不齐,没有实行有效的窗口宣传和营销。其主要原因是人员的频繁流动和培训的严重脱节。汇兑业务历来归属传统邮政业务,相关人员的行政管理和人事调整大多要与邮政人员统筹安排,从而造成了汇兑从业人员专业技能水平不专、不精。在培训方面,有些领导没有给予充分重视,管理人员没有进行必要的检查和督导,具体操作人员没有实行有效的学习和改进。此外,部分管理人员“坐商”观念严重,对新业务的认知度低,影响了新业务的推广使用。
面对新的机遇和挑战,邮政汇兑业务必须在原有业务的基础上,开发新的服务功能,寻找新的客户群,以“创新”、“整合”为突破口,开辟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一)与储蓄台席整合办理业务。
20__年6月份,邮政储蓄和邮政汇兑实现了资金的整合使用,但多数局仍是分台办理业务,甚至储蓄台席与汇兑台席分属于两个专业局管理,不利于业务的发展。整合台席办理业务主要有以下几点优势:一是利于资金的搭配使用和管理。储汇资金整合使用后,提升了资金利用率,但分台操作仍然使操作人员无法直接掌握和预测资金使用量,在资金的管理和监督上也存在一定的困难。二是利于部分业务的结合推广宣传。营业窗口可以根据客户的需求,在更大的范围内有选择地向客户推介优质业务。比如账户汇款业务对邮政客户来说,具有一定的价格优势,对邮政储蓄来说,收汇局效益较高,如果储汇台席结合起来,更利于从客户和企业的角度出发算总账,以便为客户提供更周到的服务。三是利于提升储汇专业的核心竞争力,打造邮政金融服务品牌。储汇台席整合办理业务,将使原台席服务功能更加完善,减少客户等候时间,提升整体服务水平。
(二)推行营业厅大堂经理制或在营业厅设立储汇业务推广员。
储汇窗口一般操作台较高,实行密闭作业,仿佛设置了一道无形的屏障,对新业务的开发及解答客户咨询非常不利。储汇业务专业性较强,很多客户不知如何选择业务、如何经办业务,推行大堂经理制或设立储汇业务推广员,可以引导客户办理业务,使客户感到温馨体贴、安全方便,也可以向客户整合推介邮政储汇业务,提升邮政的服务形象。
(三)加强汇兑业务的宣传。
深入开展社区宣传。以往的宣传活动主要以夹报、窗口散发传单为主,而媒体宣传往往投入太大。笔者认为社区宣传资金投入较少,互动效果好,更贴近百姓的生活,有一定的宣传广度,应广泛深入地开展。开展有效地窗口宣传。窗口宣传具有针对性强、互动效果好的特点。营业人员应充分利用客观条件的优势,积极主动地向客户推介汇兑新业务。
利用邮政的行业特点开展宣传。比如在国际信件和国际包裹上针对国际汇兑业务进行宣传,非常有针对性,减少了资源浪费。
(四)加大汇兑新业务的推广力度。
首先邮政汇兑业务的定位是异地资金结算和支付业务。凡是有资金结算、支付及归集需求的单位和个人,都应该是我们的客户或潜在的目标客户。
账户汇款业务,是与其他金融机构的异地资金汇划业务最接近的一项业务,是邮政汇兑20__年新推出的一项新业务。其特点是对收汇局来说收益较高,对客户来说资费水平有了大幅降低,心理上比较容易接受。该业务可同时附地址、附言、回执,较其他金融机构的个人资金汇划业务来说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
网上支付的市场空白,是一项具有巨大市场潜力的新业务。操作中还应进一步加强宣传造势,加大与商户的合作力度,争取知名网站加盟,做大业务规模,提升网汇通业务的知名度。
国际汇兑,是一项收益较高的国际资金结算业务。近几年,中国邮政陆续与西联公司和德意志银行合作,推出了传递时间短、办理手续简单的国际金融产品种类,已逐步成为老百姓国际资金汇划交易的首选。在发展中还应充分认识和发挥邮政的优势,进一步提高重视程度,克服畏难心理,积累经办国际金融业务的经验,把国际汇兑业务规模做大。
商务汇款,是邮政汇兑适应网络企业、连锁经营企业和公用事业单位等集团客户资金归集、汇划的需要而产生和发展的,体现了当前社会经济、贸易方式等变化特点,反映了邮政汇兑满足社会需求的愿望和能力。其特点主要是结算简单,地域自由,服务灵活。邮政汇兑还应进一步挖掘网络价值,开发出更能体现个性化服务的汇兑产品,在更广泛的领域寻找合作伙伴,作好客户关系维护和后续服务工作,把邮政商务汇款培育成为一项长效木本业务。
适当发展汇兑增值业务。近几年,国家邮政局在原有业务的基础上,结合时代特征开发了部分增值业务,满足了广大客户不同层次的需求,比如短信回执、加急汇款等。但实际操作中,为完成业务收入,有的局把汇兑增值业务作为一项硬性指标层层下达到各基层单位。各基层单位在此基础上,不加分析地采取了直接为客户办理增值业务的方法,影响了邮政企业的信誉和汇兑业务的正常发展。因此,要注意理清业务收入、客户流失以及市场拓展之间的关系,正确引导基层单位办理业务,避免竭泽而渔的发展方式。
在今后的发展中,邮政汇兑应紧紧依靠邮政网络优势和品牌优势,在服务领域的拓展以及服务功能的完善等方面进行深层次的探索和挖掘,开发出更多的符合时代潮流的汇兑新业务,促进邮政汇兑业务健康、稳定地发展。
(五)提高基层人员的执行力。
基层操作人员服务水平、专业素养和营销能力的提高不是靠一两次培训和会议能够达到的。各级管理人员要进一步改变“坐商”的观念,经常深入基层进行市场调查,对营业人员进行经常性的现场指导和督促,及时了解客户需求,并对流程改进和市场拓展提出合理化的建议和措施。各基层操作人员应加强业务学习,提高技能水平和营销水平,满足汇兑岗位对操作人员提出的新要求。
(六)制定更加合理的资费政策。
结合客户的需求情况和各专业银行相应的资费标准,根据为客户提供的不同的服务,适用不同的资费标准。适当增加资费档次,为客户提供更多的选择,提高邮政汇兑业务的整体竞争力。
(七)加强信息管理终端建设。
各级管理机构是信息收集、传达决策、监督操作层执行的部门。现行的汇兑系统,针对各级操作岗位设置了操作终端,而各级管理人员由于没有管理终端,不能直接得到第一手资料,对辖属局业务开展情况、新业务推广情况等不能进行及时有效地分析以及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有的局管理机构与操作场地距离很远,管理起来非常不方便。笔者认为,各级管理机构都应配备信息管理终端,可以方便管理人员取得所需要的各项数据及报表,并据此进行效益分析,改进发展措施,同时还可以得到同级局相应的业务发展情况,达到借鉴经验、促进发展的目的。
发展的调研报告篇十五
教育在国现代化建设中有着不可动摇的重要地位,由此可见。党和政府也十分重视,而小学阶段是培养良好的习惯和思维能力、创新能力的黄金时期,因此打好小学教育的基础,对今后中学、大学的学习将起到极大的作用。而农村的教育条件、教学水平等在总体上都低于城镇小学,因此,农村的义务教育尤其是小学教育显得很重要。而从几年来的情况看,政府对义务教育较为重视,投入也是越来越多,农村小学的整体面貌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首先是教学的硬件设施上,一改过去破旧的拼凑起来的桌椅板凳,取而代之的配套的全新桌椅,图书、文体器材、各种教学仪器也有相应的配备。其次是学校的师资队伍有所壮大。但是认为目前农村的小学教育仍存在许多弊端,主要表现在一下几个方面:
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优化教育结构,党的报告中“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更新教育观念,深化教学内容方式、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加强教师队伍建设,重点提高农村教师素质。
尽管目前农村小学在校舍及硬件设施配备上虽然已有了很大的改善,但是,与城市小学相比差距仍然很大。我曾到过一些沿海地区,跟人家比,我们真是差距太大啦,我们做农村小学的领导者每天在考虑的是到哪儿能弄到办学经费,而人家的领导者每天在考虑的是到哪儿能花掉手里的办学经费;真乃是天壤之别呀!由于农村教育经费有限,很多需求无法得到满足,大部分农村小学微机室、多媒体教室缺乏或不完备,图书馆的书籍数量少且陈旧,体育器材也很贫乏,很多设备仅仅是摆设,坏了也因经常缺乏资金无法买新的。
1、教师负担重。在我们农村小学中,年纪偏大的教师较多,这些教师教学经验丰富,但教育方式落后,教学质量存在很大问题。由于农村信息相对闭塞,与外界的交往不多,造成小学教师的教育观念滞后,教育教学能力不强。多数教师依然是用“一支粉笔+一张嘴+一本书”的传统方法来完成教学,而学生的“学法”仍是“听、写、读、背、考”的五阶段式。这种原始落后的教学方式,不但不能适应当代教学的需要,而且加重了师生负担,消耗了他们大量时间和精力,取得的却是事倍功半的教学效果。同时,农村家长为生活所迫纷纷外出打工,使农村家庭教育的缺位现象严重。把本应由家庭、家长承担的教育责任全推给教师和学校,要求教师在学习上、生活上给予这些学生更多关心和照顾,这无疑加重了教师的负担。
2、教师思想观念落后。部分老教师受固有传统教学思想影响严重,习惯于运用传统教学模式,存在思想守旧、观念落后、改革创新意识不强、有畏难情绪的现象,缺乏实课程创新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教学中很自然地还走传统教学的老路,影响着教育质量的提高。
3、教师培训落后。做好教师培训,提高教师的素质势在必行。教师观念的更新,教材和课程标准的把握,更多要依赖于教师培训工作。可是,目前农村学校普遍存在选送培训和校本培训不到位的现象。
很多学校的教师外出就会影响校内教学。其次在于学校办学经费紧张,缺少培训经费。校本培训不到位,主要原因在于学校学科教师数量不足,缺少校本培训的师资和条件,开展专业培训和教学研究很难形成氛围并保证质量。
4、教师自学自研落后。新课程学科教学内容要具有开放性、交叉性、整合性、综合性,教师传统的专业知识储备已经不能满足实施新课程教学的需要,教师必须加强自学自研,不断“充电”,不断丰富和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把加强自学自研作为职业发展的需要来对待。可是,农村学校由于受地域、经济、硬件等条件限制,可供教师获取知识和信息的资源极为有限。许多学校没有网络,缺少图书。有限的图书得不到及时更新,多数已经过时。教师自学苦于没有资料可学,自研苦于没有资料可查,搜集资料,完善知识结构,改进教学策略受到影响,解决教学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缺少辅助资料。另外,由于学校学习资源的限制,教师外出培训成果在校内得不到巩固练习和及时消化理解,不能内化和深化,久而久之,出现培训成果的流失。教师自学自研的落后严重影响了教师专业的发展和素质的提高。
农村教育,一直笼罩在应试教育的阴影里。受大的环境制约和影响,教师们都把学生考高分作为自己的一个重要目标,学校也用学生的成绩作为衡量教师教学水平的唯一依据。音乐体育美术英语等课程虽然开设,但实则难以得到保证,学生的身心难以得到全面的发展,知识面狭窄,观念滞后。
新课程专业引领落后。特别是新课改后,农村教师由于习惯于运用传统教学模式,对新课程的组织实施感到困惑,有畏难情绪,所以,必须加强对教师的专业引领,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带动作用和辐射作用。农村学校普遍感到新课程实施的“明白人”太少,力量不足。虽然部分教师参加了一定级别的培训,但是由于受自身素质和群体环境的影响,新课程的转化率不高,不能较好地将培训所得转化为教学实践,很难成为学校实施新课程的骨干和带头人。另外,由于地域特点,学校课改工作缺乏上级业务部门经常、有效的指导。对课改实施引领的力度不大,制约了农村学校新课改工作的顺利进行。
在教学水平上农村小学是无法与城镇小学相提并论的,而且差距越来越大,归结原因大致有5点:
1、硬件方面,即教学设备简陋,无法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条件;。
2、软件方面即师资力量薄弱,农村各方面条件都差,年轻的毕业生大都不愿到农村任教,教师平均年龄较大,知识结构相对陈旧,工作也缺乏年轻人的激情与活力。
3、家长素质较低,督促孩子读书的意识淡薄,有的甚至是抱着让小孩呆在学校省得他在身边闹或四外乱跑的想法把孩子送进学校的。
4、孩子天性爱玩,在缺乏适当的外部压力的情况下,不会自发地产生学习的兴趣。
5、现在社会就业形势不容乐观,大专院校的毕业生找不到工作的现象很普遍,而这时许多同龄的打工者已能基本维持自己的生活了,许多农民就会认为“读书无用”、“多培养一个大学生,就多出一个贫困户”,这种认识和环境的存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会慢慢减弱。综上所述,当前农村由于各地经济发展的不均衡,农村教育的发展举步维艰,令人难以乐观。农村小学教育占了义务教育的半壁河山,必须高度重视它所存在的弊端。基础教育不扎实,教育的发展也就只能成为一句空洞的口号。其问题的解决也是实现教育公平、均衡的必经途径。否则,就相当于丢掉了小学阶段的大多数,丢掉了整个基础教育的基础,也就谈不上什么全民素质教育了。因此,农村教育必须跟上社会发展的步伐,更不应该成为被社会遗忘的角落。“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真正要做到何其难也!只有采取措施彻底改变农村孩子接受条件最差的学校教育的现状,加强和牢固基础教育链条上的薄弱环节,是农村小学走出困境,为农村基础教育的发展打下扎实的基础,推动农村教育的发展。
邓小平同志有两段脍灸人口的名言,“忽视教育的领导者,是缺乏远见的不成熟的领导者,就领导不了现代化建设,各级领导要像抓好经济工作那样抓好教育工作”。“我们要千方百计,在别的方面忍耐一些,甚至于牺牲一点速度,把教育问题解决好”。基础教育是面向未来的事业,今天的学生到了将来就是建设现代化的中坚力量。不要“偏心”,抓好义务教育,尤其是农村义务教育刻不容缓!
发展的调研报告篇十六
为进一步推进城区香蕉产业化发展,增强抗自然灾害和市场风险能力,增加农民收入,努力打造香蕉品牌,力争把城区香蕉产业打造成为全区第一香蕉产区,今年5月份,城区人大常委会组织城区部分市、城区及乡镇三级人大代表对城区香蕉产业发展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调研情况如下:
当前,城区蕉类种植面积由xx年的xx万亩发展到xx年的xx万亩,产量由xx年xx万吨发展到xx年的xx万吨。城区香蕉种植主要分布在xx沿岸的xx、xx定、xx三个镇。其中,xx镇香蕉种植面积xx万亩,产量xx万吨;xx镇香蕉种植面积xx万亩,产量xx万吨;xx香蕉种植面积xx万亩,产量xx万吨。香蕉种植的品种以威廉斯b6,巴西蕉为主,其中种植健康组培苗威廉斯b6占香蕉种植面积的80%以上。在特色蕉类生产方面,鸡蕉主要在双定镇种植,面积xx亩,年产鸡蕉约xx吨;粉蕉分布在三个镇,面积xx亩,年产xx吨;红香蕉也有少量种植,但规模小,仅为零星种植。全城区已形成香蕉种植规模达xx亩以上的村有xx个,种植面积xx亩以上规模种植企业x个,种植xx亩以上香蕉种植大户x户,城区香蕉生产已形成规模化、专业化、区域化发展的格局。
(一)政府大力引导,进一步做大香蕉产业。为了进一步做大香蕉产业,把香蕉作为发展农村经济的主导产业,城区政府加大对香蕉产业的引导,通过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合理布局,稳定香蕉种植面积和产量,并对香蕉产业发展进行合理规划,计划在“xx”期间将城区香蕉种植面积发展到xx万亩,产量xx万吨,产值超过xx亿元,使xx成为广西香蕉生产第一大区。
(二)加大财政资金投入,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为改善农业基础设施,近年来,城区政府加大了财政资金的投入,通过实施农田水利建设、土地整理等项目,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也使蕉园的生产条件得到了改善。据不完全统计,xx年城区通过争取上级财政资金xx多万元来投入农田水利建设项目。同时,还争取到xx镇xx村、上正村,xx镇大林坡等8个土地整理项目,总共投入资金1。1亿元。另外,城区政府还通过多种渠道筹措资金,帮助蕉农解决修路、打井等问题。如xx年,城区政府通过各种途径筹集资金xx多万元帮助广西xx农业开发公司修建一条水泥路和打两口灌溉水井。
(三)实施香蕉品牌战略,扩大西乡塘香蕉知名度。近年来,城区政府十分注重香蕉品牌的培育,并先后注册“洛洛香”、“甜弯弯”等香蕉品牌,并通过各种途径对这些香蕉品牌进行宣传。如城区政府每年都在“南博会”期间举办“洛洛香”香蕉节,通过“南博会”这个大平台,大力宣传我城区的香蕉品牌,提高“洛洛香”香蕉品牌的知名度,以带动城区香蕉产业的发展。
(四)加强示范项目建设,“以点带面”促进产业升级。实践证明,香蕉标准化生产及机械化采收示范项目的实施,对带动农民增收、促进产业增效和提升产品竞争力等方面均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已经成为促进产业升级的重要手段。近年来,城区政府通过积极扶持广西桂洁农业开发公司、广西旺农农业科技开发公司等几个农业龙头企业,大力推广香蕉标准化生产采后处理技术,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带头作用,“以点带面”促进了产业升级。
(五)大力开展香蕉创新技术培训,提高香蕉产业科技支撑体系。为增加城区香蕉种植的技术含量,城区政府加大培训力度,充分发挥农业技术推广网络作用,通过xx香蕉专家大院、农民田间学校,对技术骨干、香蕉种植大户、农村经济能人等进行强化技术培训,推广普及香蕉标准化栽培技术、水肥一体化生产技术、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节水灌溉技术。每年不定期聘请自治区、xx市香蕉专家到辖区进行专业技术辅导、解决技术难题,突破技术发展瓶颈。
(六)加强流通服务,促进销售渠道畅通。为了做好流通服务,解决香蕉销售困难问题,城区政府想方设法通过各种途径,做好服务工作:一是积极开展招商引资活动。经常组织辖区种植大户外出招商或者参加区、市相关部门组织到北京、上海等地参加名特优农产品招商推介活动。二是积极培育农村经济人队伍。通过商会、协会等组织,不断发展壮大本地农村经济人队伍,充分利用这些经济能人的作用,汲引更多的客商前来采购香蕉。三是建立健全城区农产品信息网络。通过建立健全城区—镇—村三级信息网络,及时对外发布产品供销信息。四是建设香蕉物流园,加强香蕉销售服务。目前,城区政府在xx镇建设xx亩香蕉物流园的一期建设项目已经启动。
虽然近年来,我城区的香蕉产业在政府的扶持、引导下发展迅速。但是,在发展过程当中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有待解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蕉类品种过于单一和上市时间过于集中。在城区蕉类种植品种中,香蕉种植面积占蕉类种植面积的98%。这就形成了一些特色的蕉类如粉蕉、鸡蕉等种植规模小、水平低,难以满足市场需求;而且上市时间集中,大部分香蕉在当年9月—12月上市,上市高峰集中在11月—12月初,容易造成阶段性供大于求,形成滞销。
(二)香蕉品质参差不齐、缺乏市场竞争力。目前,城区香蕉生产过程中,公司化经营数少,大部分还是以单家独户承包种植为主。以单个家庭单家独户承包种植的香蕉,由于在管理上没有形成企业化管理,生产技术标准化程度不高,造成品质差异大。而以公司标准化生产的香蕉,由于实行统一管理,统一生产标准,统一宣传,统一销售,生产技术标准化程度高、成本低,香蕉产品质量好。因此,城区的香蕉产品质量参差不齐的情况较为突出,导致产品缺乏市场竞争力。
(三)香蕉品牌运作不畅。目前城区有大热门、洛洛香、甜弯弯等品牌。大热门品牌由于大热门种植公司规模小,所占市场份额不多;而洛洛香品牌虽然近几年城区大力宣传,由于没有大的企业来运作,目前仍停留在商标上,没有得到真正推广,甜弯弯品牌刚注册不久,影响力还不够大。
(四)香蕉产业基础设施仍比较薄弱,资金投入不足,发展水平不能迅速提高。一是对种植科技投入不足;二是对合作经济组织(协会)的扶持和引导不够,由农民自发组织的各类合作协会,他们在农业产业链中起着桥梁的作用,但大多是靠集资的方法筹集工作经费,不足以开展更深、更远、更多的信息、技术等服务工作;三是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不够,灌溉基础设施条件简陋,严重的影响着地区自然优势的发挥。
(五)农村耕地使用权流转适应不了农业产业化要求。农业产业化经营的一个主要特点是规模化生产经营,需要耕地的相对集中规模经营。由于多种因素综合影响,目前耕地使用权还难以有效便捷地流转和集中,给农产品的适度规模化生产带来了困难。
香蕉产业是xx农业的经济支柱和特色产业。近年来,随着市场上香蕉价格稳中有升,农民种植香蕉的积极性也大大提高,香蕉种植面积不断扩大,xx年种植面积xx万亩,占xx市香蕉面积的60%以上,规模化发展的步伐逐步加快。为加快城区香蕉产业壮大发展,特提出以下意见建议:
(一)合理布局香蕉品种,种植季节,形成香蕉均衡上市和品种多元化。通过加大力度引导农民调整香蕉种植季节,合理调整香蕉秋、冬、春种植比例。做到均衡上市,避免供过于求。合理调整西贡蕉、鸡蕉、香蕉品种威廉斯b6种植比例,扩大西贡蕉、鸡蕉、红香蕉等名优特蕉的比例,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同时,要继续推广这些优良品种的种植,推广健康种苗,标准化栽培、测土配方施肥等先进适用技术,建设10万亩高产、优质、生态香蕉生产基地。
(二)充分发挥基地连片种植的示范作用,提升香蕉品质,提高市场竞争力。充分发挥目前农科院广西植物组培苗有限公司、大热门、马彰然、梁洁言、金光农场菠萝分场等香蕉连片种植基地的示范作用;积极采用先进的种植管理技术,努力推广香蕉无损伤采收技术,从根本上解决香蕉采收的擦压伤难题,保持漂亮的外观和缩短货架期;研究建立香蕉深加工示范点,把香蕉加工成香蕉干、香蕉面粉、香蕉粉等,提升香蕉品质,提高市场竞争力。同时,对单家独户的种植户,利用多种形式途径加强种植技术的培训,及时提供城区香蕉产区生产、销售信息。
(三)继续举办香蕉节,继续实施香蕉品牌战略,扩大知名度。作为向外界宣传的一个重要途径,应继续举办香蕉节,加大宣传力度,提高香蕉产业在区内外的知名度,扩大香蕉销路,将香蕉优势向外界展示。通过联合辖区香蕉种植企业、种植大户,实施统一的香蕉品牌,促进香蕉销售品牌化。并逐步带动单家独户蕉农统一按企业标准化管理生产,统一对外销售,形成企业品牌化营销,增强抵御市场风险能力。
(四)加快推进xx镇香蕉物流园建设,加强信息平台建设,提高商品流通效率。通过招商引资,加快建设冷库、仓储、采后处理加工厂、停车场、电子交易平台和服务客商酒店等。完善和提升服务功能,以优质的服务吸引国内外客商到我城区经销香蕉。加强对产品促销工作的宣传,以提高城区香蕉市场的占有份额。
(五)创新机制,大力推进土地流转。健全土地流转机制和政策引导机制,为土地流转提供保障,鼓励和支持农民在“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下进行土地流转;召开各种现场会,与农民算经济账,让更多农民了解土地流转的成功典型及其效益,千方百计调动农民进行土地流转的积极性;大力引导各类组织和个人参与土地流转,促进流转主体多元化;采取政策扶持、协调融资、技术服务等积极措施,大力扶持香蕉种植大户,促进土地规模化经营;以政府职能部门为主导,积极向上争取资金项目,实施农业产业开发和科技试验示范,扩大香蕉试验示范基地,拉动土地规模集中高效经营。
发展的调研报告篇十七
今年以来,全市围绕“大交通、大旅游、大产业、大平台”发展战略和建设广州城市副中心以及珠三角最宜居生态城市的总体目标,全力实施保增长、调结构、促转型,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不断加快。但是,由于受欧债危机和国内宏观调控影响,今年上半年全市经济发展呈放缓态势。据市统计局资料显示,今年上半年我市实现生产总值(gdp)105.5亿元,同比增长5.5%,增速同比放缓6个百分点,距全年目标增速13%相差7.5个百分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1.73亿元,同比增长8.9%,增速同比放缓13.1个百分点,距全年目标增速15%相差6.1个百分点。全市经济实现快速发展、保增长的压力加大。经调研,我市目前80%以上企业存在着生产总值和销售额下降、利润减少等情况。
二、我市企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用地难问题。用地是制约我市经济发展的主要瓶颈之一。一些优质项目因用地指标难以落实而无法如期落地,影响投资和增资扩产,有些企业由于等不及只好转移到外地发展。同时,因报建手续繁琐、审批环节多,影响企业预期发展。据了解,一般企业从征地到规划报建最快的都要2-3年。从市经贸局提供的资料显示:目前,xx市已签合同及在谈需要安排用地项目共45个(计划用地面积18180亩),其中,已签合同18个(计划用地面积2188亩),在谈项目27个(计划用地面积15992亩)。
(二)用工难问题。近年来,我市的外来务工人员不断减少,加上用工成本增加、生活环境缺乏配套设施以及外地人员入户难等问题的影响,导致企业招工困难、用工短缺,特别是引进高、中级管理人才和科技人才较困难。
(三)融资难问题。有不少企业存在着资金周转困难情况,主要原因有:一是业务量大幅下降,生产成本上升,利润空间收窄或接近亏本经营,一些企业经营陷于困境。二是商业银行对企业的融资产品局限,过于保守,而中小企业资产规模小,缺少可抵押的不动产,难以获得银行贷款。三是我市引入的担保公司融资平台使用成本较高,中小企业当前的经营状况难以承受。因此,一些在建项目因资金困难,生产经营或建设步伐被迫放缓甚至暂停。
(四)基础配套和服务滞后。工业园区的基础设施和生活配套设施建设及管理有待加强和改进。由于投入不足,园区内的交通道路、绿化、路灯、供水供电、有线电视等基础设施、生活配套设施和治安环境不尽人意,如园区内外的公交车未能延长到园区、企业,或公交车班次少,造成企业员工上下班及出行不便,不利于企业管理人员和员工的相对稳定。再如明珠工业园区由于投入不足,很多基础设施建设有待不断完善,如原鳌头镇的聚宝工业园、龙星工业园划归明珠工业园区后,目前供水供电、道路建设滞后,存在脏、乱、差现象,管理的事权不清、工作不到位。
三、对策和建议。
(一)用地方面。一是市政府在分配用地指标时,要着重解决那些低耗能、附加值高、效益好并符合“”规划发展的企业,统筹兼顾增资扩产和新上项目,同时要积极指导项目单位争取省市立项、增减挂钩、区位置换以及争取利用“三旧”改造的优惠政策等办法,解决用地指标缺乏问题。二是加快已批回土地的征地结案工作,督促各相关镇(街)尽快完善已批回土地的征地补偿,尽快进入供地程序,促进项目落地。三是鼓励和支持企业利用现有土地适当提高容积率,提高土地使用效益。四是政府要切实解决历史遗留问题,特别是返还地落实等问题。
(二)企业融资方面。一是根据企业贷款需求情况,适时召开银企供需恳谈会或说明会,增进银企之间的沟通与了解,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符合产业升级转型方向的企业资金支持力度。加快培育一批素质优良、成长性好、产业链条长的企业上市融资。二是运用再贷款、在贴现和差别准备金动态调整等货币政策工具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中小企业的信贷支持。支持银行机构建立适应中小企业特点的信贷管理和贷款评审制度。加快融资担保中心建立。三是适当放宽中小微企业注资、出资时限;四是商业银行应创新借贷管理制度,结合当地企业实际推出与企业相适应的贷款产品,提高借贷率。
(三)工业园区综合治理方面。一是市政府应加大财政投入,加快市高技术产业园、明珠工业园等重大产业基地的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园区承载能力:高标准建设企业的生产、生活平台,争取建立统一的物流机构,以节约企业的费用成本和时间,提升企业发展的承载能力;着重加快园区的道路、管网、电力、供水、分布式能源站等基础设施和商贸市场等高品位生活配套设施的建设。二是对符合用地规划和城市规划的新办企业、异地迁入我市的企业,由相关职能部门出具有效证明和企业完善权属手续承诺书后,供电部门应积极解决企业用电报装和供电问题。三是对纳入我市“三旧改造”搬迁的企业,优先安排落户工业园区和办理用地手续。四是积极协调交通客运公司,及时调整公交线路及班次,方便企业员工上下班及出行需求。五是市政府尽快理顺鳌头镇与明珠工业园区的体制问题,明晰两者的责权利关系,以更科学、更有效的体制管理好园区。同时也要指导帮助好原聚宝工业园一些来料加工企业转型升级。
(四)解决用工难及留住人才方面。一是强化用工保障。进一步建立健全劳动用工服务机制,动态掌握企业用工情况,协助企业做好员工招聘工作,缓解企业用工压力。积极为企业解决技术人才、管理人才的职称、档案等问题。二是加大企业从业人员劳动培训工作。强化企业员工在安全生产、劳动技能、职业道德等方面的培训教育力度,适当采取送培训上门的方式,切实提高培训教育效果。三是降低人才入户门槛。重点对技术骨干或中层管理岗位以上的人员提供入户便利。
(五)强化为企业服务意识。各级政府、各职能部门应树立主动服务、提高办事效率和为企业排忧解难的意识,结合“暖企行动”,采取一些特别措施,促进部门作风建设,提高服务质量。既要关心新企业,又要关心老企业;既要关心大企业,又要关心中小微企业。一是进一步落实市领导挂钩联系重大项目、重大企业工作机制和制度,加强跟踪服务,主动为企业排忧解难;市委、市政府应适时开展监督检查工作,对企业反映问题落实情况进行全面检查。二是各镇(街)、各部门要进一步加强领导,建立健全相应的责任机制,加大扶持力度,主动向企业传达各级、各部门的帮扶措施,积极组织实施我市扶持企业发展的有关政策措施,及时指导企业做好政策兑现工作,确保上级以及我市各项扶持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落到实处。三是尽快将我市扶持企业发展的优惠政策和xx市相关政策汇编成册,并做好“送政策”到企业,指导企业了解政策、享受政策;新闻媒体要大力宣传我市扶持企业的政策措施,以及各地、各部门贯彻落实政策措施的好经验、好做法,营造扶持企业发展的良好气氛,增强企业发展信心。四是政府要搭建产销平台,适时开展市内企业产品展销推广活动,促进市内销售,减少企业采购成本。
发展的调研报告篇十八
x0年9月我荣幸的成为了一名大学生村官,作为村官入职已经三个多月了,在这段时间里,我通过实地考察,与村民面对面的交谈,对于我们枣园村有了初步的认识和了解。现我就枣园村在统筹城乡发展,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中存在的基本情况,具体问题及今后的发展思路和规划做简单分析:
栆园村位于北赵川乡政府所在地,全村有8个村民小组,289户,1069人,劳力413人,其中党员23人。全村耕地面积1811亩,其中主导产业核桃427亩,板栗410亩,粮食生产以玉米、小麦为主,其中玉米种植面积450亩,小麦种植面积500亩,其他产业种植面积861亩。畜牧业方面,全村牛存栏52头,猪存栏615头,x0年人均纯收入3700元,是我县比较贫困的一个行政村。全村以种植业和养殖业为主,村民经济收入主要靠外出打工为主。近年来,枣园村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富裕,村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深入发动社会力量,参加新农村建设,倡导社会新风尚,努力促进社会和谐。由于工作扎实到位,加之得益于国家的惠农政策,枣园村在经济结构调整、基础设施建设、农民增产增收等方面有了较大的改善,在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建设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极大的促进了当地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全面发展,但从全县新农村的整体发展现状来看,我们的发展还是远远不够的,由于地理位置和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枣园村的发展很难跟上全县新农村建设的步伐。
枣园村在产业发展上有自己独特的地理优势,例如利用自身的地理条件积极发展核桃、香菇、木耳、天麻、丹参等特色产业。但从近几年发展的总体效果来看,不是很好,产品质量不过关,经济增长不明显,群众积极性不高,导致这一后果的直接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产业结构单一,不能形成有效的经济链。从1998年到xx年,核桃产业连年受灾,大多数群众无补充效益,生产生活资金严重缺乏,导致核桃管理投入减少,效益下滑,最终走入不投资,无效益的恶性循环。核桃园经过几年的发展多是病园、老园、残园,果树多为老式核桃树以及被淘汰了的晚熟品种,矮化等经济效益高的优质核桃树苗比较缺乏,果园管理水平低下,广泛存在不施肥、不剪枝、不除虫现象,从而导致产量低,病虫害现象严重。
(二)、主要粮食产业经济效益低。xx年至今,玉米、小麦的销售价格低下,群众一年辛苦劳动获得的经济收入和其投入基本持平,经济效益甚微,极大的打击了群众的种粮积极性,大多数人选择了外出打工,基本上放弃了粮食生产。
(三)、香菇、木耳等经济产业的发展由于受主客观原因的影响,也出现了下滑的趋势。由于近几年林业部门加大了对森林资源的管理力度,致使依靠林木发家致富的群众失去了最基本的生产支撑点,限额砍伐直接限制了群众生产的规模,以前的香菇产业大户现在也处于不死不活的尴尬境地。由于众多方面的影响,这些农村的致富能手不得不背井离乡,端着金碗要饭吃,把经济的增长建立在妻离子散、骨肉分离的痛苦之上。这一问题的出现直接给新农村建设带来了众多不便之处,最直接的困难就是农村劳动力的严重缺乏,新农村建设缺乏最基本的人力资源支持。另外,由于外出打工的这部分人大都是年轻有为,有能力、有才华、有技术的农村“能人”,长期的城市生活让他们失去了对新农村建设的支持积极性,由于他们见多识广,大多数人都做了远离故土的打算,因为他们的心已经被城市化了,过不惯以前的穷日子,所以他们宁愿呆在城市要饭,也不愿留在农村种粮。
(四)、肉猪养殖技术落后,规模较小。枣园村的养猪产业历史悠久,但由于受主客观方面的影响一直没有形成规模,大多是散养户,基本上处于自给自足、传统养殖的状态,对经济增长没有做出应有的贡献,由于生产时间长、投入多、效益低、见效慢,加之近两年以来玉米、饲料价格的飙升直接打击了刚刚调动起来的群众积极性。
(一)、群众生产资金匮乏,产业资金投入不足。由于收入微薄,使村民无力进行产业发展的初期投入,生产资料的疯狂飙升直接导致了群众产业发展规划的胎死腹中。
(二)、核桃产量低,品质差;果园施肥普遍凭经验,缺乏按果树需肥规律测量化标准施肥;品种单一,结构不合理,多为晚熟品种,经济效益低。新建核桃园苗木小,见效晚;核桃苗木价格较贵,群众无力购买,导致核桃发展速度缓慢,规模小;群众没有深刻认识到核桃栽植的重要性,思想过于保守,急需解放思想;新建核桃园的管理差,核桃苗成活率低,标准园建设不达标。
(三)、主要粮食产业逐年递减,群众种粮积极性不高,荒种、漏种现象较多,耕地资源浪费严重。
(四)、养猪业规模小,呈分散状,大规模的养猪专业户没有形成,缺乏典型养猪模范带头人,群众没能看到规模产业带来的巨大经济利益,积极性不高,无法做大做强。
(五)、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匮乏,精神文明建设滞后,群众获取信息的主要来源就是靠电视,信息渠道有限,落后的精神文明建设很难满足群众高速发展的文化需求。
这些制约经济发展,导致群众贫困的原因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也不是立即可以解决的。但是我们既然找到了问题的关键,那么我们就要对症下药,下力气狠抓,围绕“加快核桃,提升板栗,壮大畜牧,多业补充”的产业发展思路,大力实施惠民工程,着力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努力推进经济和社会事业全面发展,提升本村的综合实力,改变本村的贫穷面貌。
根据枣园村的实际情况,从构建和谐新农村和提高全村人民经济水平的大局出发,围绕乡党委提出的发展战略提出“三抓”措施,即:一手抓主导产业发展,一手抓基础设施建设,一手抓基层组织建设。
(一)、抓好产业发展,以核桃为核心,带动林果业的全面发展。
1、为了进一步做大做强核桃产业,抓住核桃发展的第三次机遇,也是最后一次机遇,切实加强枣园村核桃产业在全县核桃产业中的比重,我们村决定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1、统一思想,提高班子认识。结合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这一大好时机,使村干部、村民的思想得到解放,深刻认识到发展核桃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将核桃发展定位为村委会考评的关键因素之一,将核桃发展做为我们村今后发展的主导产业;2、大力扶持核桃产业致富能手,真正感受核桃的发展潜力。组织村委会成员及村民代表去我县棣花、商镇学习参观通过核桃产业致富起来的家庭,让他们切切实实体会到核桃是个“金蛋蛋”,是群众致富的好帮手,是我们村今后发展的好产业;3、加大政策引导,激发群众的积极性。为激发广大干部群众发展核桃产业的积极性,我们制订了优惠政策:对核桃建园示范户以及核桃产量大户进行奖励,并积极争取上级主管部门的资金、技术支持;对资金确实有困难,贷款信誉良好的群众优先安排小额贷款资金予以扶持;4、提高村民文化素质,加强管理知识培训。聘请技术人员进行培训,推广品种化栽培,嫁接改良,提高坚果品质,加强病虫测报,及时防治病虫害,冬季适时进行改土施肥,涂白等管理。5、加强品牌建设,提高核桃商品化。依托我县在全国核桃产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加快发展我们村的核桃产业,使核桃发展规模化、经营管理科学化、坚果销售商品化,将我们村的核桃产业做大做强,力争在8到10年时间,发展成为全县知名的核桃产业基地。
2、抓好养猪产业建设。在乡政府的大力扶植和倡导下,我们村现存栏猪615头,主要分布在两个大的养猪场和村中100多户村民家中,其中两个大的养猪场占去了村中十分之一的养殖数。但是,这还不够,还应提高猪的存栏数,鼓励村民多养猪,使养猪产业发展上规模,只有发展上规模了,养的猪才能有销路,才能卖出好价钱。再者,根据新农村建设中“村容整洁”的要求,猪的粪便可以作为沼气池的原料,变废为宝,这样既改变了夏季猪粪遍野的臭味,又使村容得到改善,也使村民用上干净便捷的新能源,提高村民的生活水平。沼气用过的粪便还可以继续在田间施肥,通过这样的循环使用,把我们村的养猪业做大做强,形成养殖业、农业、新能源的循环发展链。
最终实现全村产业结构调整,使经济效益明显,彻底改变过去产业结构单一,种植业一业独撑的局面。
(二)、抓好基础设施建设:
1、抓好危房排险,灾后重建工程。我们村有一部分群众居住在年老失修的危房中,随时威胁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因此,我们应及时对这些危房进行排查加固,以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在今年的雨季过后,我们就及时的对全村的危房户进行了排查,发现有方相启、吴有发和郭丙丁等几户村民的房子存在不安全隐患,我们通过政府资助和本人筹集一部分资金,对这些危房进行了重建。
2、对枣园村村民小组的入组道路逐步进行维修改造、改善村容村貌。由于资金问题我们村的入组道路一直没有统一硬化,村民随便在房前屋后堆积家畜粪便、乱倒垃圾、存放柴火,显得比较凌乱;道路两边也没有种植树木,进行绿化,每到下雨天,村民行走在泥泞的路上,走进院落,都会留下两排带有泥土的鞋印,使干净整洁的院落略显凌乱。因此,我们对入组的道路准备进行硬化整治,以改变脏乱差现象和村民下雨天出行难的局面。
3、建设好村文化室。由于多年来村里没有文化设施方面的投入建设,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匮乏。现有陕西省“农家书屋”协会捐赠图书多册,有条件建设村民文化活动室,以提高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素养。规定每个月1号、10号、20号可以前来借书,对借书群众进行登记。在借书时,多劝导村民借科普方面的书籍,借此机会进行科普知识的宣讲,让村民从书中学到致富知识。在学习知识的同时让村民的思想得到提升,改变以往陈旧的思想,让他们容易接受新事物,能够积极的执行政府的正确引导。
(三)、组织保障:
全面推进基层党组织建设,开展好“推动科学发展,党员争当创业先锋”,深化党员承诺制度,全面推进“党员中心户”制度,加强干部带动群众发展生产的能力,充分发挥党员的模范先锋作用。我们村的致富能手李小虎,是我村的养猪大户,家中有猪72头,其中老母猪20头,每年每头老母猪可下猪崽10只,每个老母猪每年可下两次猪崽,每个猪崽最少可卖x元,仅猪崽一项每年就可毛收入8万元,除去养猪的花费,加上每年出栏的大猪,能够纯收入8万元。通过这样的带领,极大的带动了我村的养猪产业,使我村现在形成了家家户户都养猪的局面。
实施阳光村务,广泛汇集民意。在村“两委”中推行“一线工作法”,全面落实村民民主监督,建立和完善村组理财制度,提高村调委会业务水平,及时规范的公开村务、党务、财务、事务。下村到户多了解民情民意,变群众上访为干部主动“下访”,将职权范围内的矛盾纠纷化解在村内组内。大力推行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解放思想,提高认识,转变村班子的陈旧思想,积极接受新事物,大胆创新。
总之,要通过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精神文化建设,基层党组织的模范先锋带头建设,把枣园村建设成为和谐、富裕、文明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我相信枣园村的明天会更加美好。
作为一名大学生村官,将继续认真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学习党在农村的各项路线方针政策和农村相关法律法规,深入农村,积极与村民和村党员干部沟通,积极为村两委谏言献策,争当“学习型、勤政型、创业型、满意型”的大学生村干部,努力作好国家政策法规的宣传员、村情民意的调查员、新农村建设的推进员、群众事务的代办员、弱势群体的救助员和远程教育的操作员。
发展的调研报告篇十九
自去年2月以来,xx市委、市政府作出加快北部山区发展的战略部署,在xx市几套班子领导的亲自组织、亲自决策、亲自部署下,我市扶贫开发工作顺利启动和推进。本次扶贫开发重视程度是前所未有的,投入的财力、人力、物力是前所未有的,短时间内所取得的成效也是前所未有的。海珠、荔湾、黄埔、罗岗4个帮扶区,84个xx市直企事业帮扶单位,星河湾集团、合景泰富集团、雅居乐集团、南方石化集团、伟腾集团、保利地产、方圆集团、侨鑫集团、珠江投资9家知名企业和124家中小企业将扶贫开发视为“一把手”责任和头号民生工程狠抓落实。全市各镇、街确定的镇级扶贫开发项目(三批次合计)191个,总投资概算18.8亿元;各挂钩帮扶单位与贫困村确定的20xx年村级帮扶项目693个,总投资概算13.89亿元。经过一年多的努力,扶贫开发工作取得显著成效,扶贫机制开创新模式,在缩短城乡差距、促进城乡协调发展上取得六大新成果:民生保障跃上新台阶,集体经济提升新层次,镇村环境焕发新面貌,特色打造取得新成果,自我帮扶促进新发展,农民收入提上新水平。
根据因地制宜和“集中发展、集体收益”的原则,各帮扶单位立足各村实际,积极发挥帮扶单位自身优势,开拓创新,通过资源开发、资金统筹、村企结合、集约建设、体外帮扶等途径和方式,大力发展各种经济产业及项目,在帮扶工作中注重强化造血功能,努力推动村集体经济发展,许多贫困村的产业发展基础不断得到夯实,村集体经济实力进一步增强。据初步统计,至今全市投入“双到”工作资金达4.72亿余元。目前,全市确定帮扶村集体经济类项目236个,总投资9.69亿元,截至5月,252个已完工并开始产生效益。有128条村集体年收入将达到十万元以上,脱贫比例达63.22%。(其中,广州帮扶四镇已有114条村年集体经济收入达到10万元,占93.44%;一镇三街自我帮扶已有13条村年集体经济收入达到10万元,占16.45%)。在贫困户帮扶工作方面。我市共有贫困村201条,共有贫困户7953户23499人,纳入考核的贫困户3540户13265人。通过就业帮扶、农业种养帮扶、物资帮扶、培训就业帮扶、整合土地出租等具体帮扶措施,已有4953户贫困户共计14141人率先实现脱贫,其中考核的贫困户达2328户、8992人(广州对口帮扶四镇1836户7278人,我市一镇三街帮扶492户1714人),人均年增收3237元,总体进度达58.6%。
二、主要问题和困难。
目前,我市扶贫开发工作虽然取得了显著成绩,积累了不少好经验和好做法,但也面临一系列问题和困难:
一是思想观念有待转变。部分村干部对扶贫开发工作认识不到位,少数干部、群众等、靠、要依赖思想比较严重等,自我脱贫、自求发展的意识不强。村两委班子组织建设有待加强,尤其是部分村干部发展集体经济的积极性不高,为集体谋发展、谋利益的责任心不强,寻找发展出路的办法不多。
二是用地问题依然突出。用地指标紧缺,成为扶贫开发工作重要制约因素。去年“一镇三街”确定的镇级扶贫开发项目用地指标缺口就达150亩,导致部分项目无法落地。不少的村级扶贫项目也因为不符合土地利用规划无法落地。此外,返还地政策没有完全落实,各种支农惠农政策补偿标准偏低,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村集体经济的发展。
三是财政投入有待加大。由于资金投入相差大,广州对口帮扶四镇与我市自我帮扶的“一镇三街”工作进展不平衡:xx市帮扶122条村投入平均超过300万元,至今村集体和贫困户脱贫率均超过60%;而由我市市直部门自我帮扶的79条村平均每村投入只有60万元,至今村集体脱贫率未达到20%,与广州对口帮扶四镇差距明显拉大。
四是长效机制有待完善。部分帮扶单位帮扶方法单一,重治标、轻治本,扶贫项目后续运营管理资金缺口大,脱贫村、户自我造血功能不强,返贫压力大。
五是扶贫资源有待整合。各种涉农资金来源渠道多、形式不同,目前还没有得到有效的整合。当前,我市扶贫开发工作没有制定覆盖全市的扶贫开发总体规划,没有建立详细可操作的长、中、近的扶贫开发建设项目库,存在整合力度不够,扶贫资源分散,集聚效应不明显的现象。
六是集体经济发展难度大。目前,村社普遍缺乏适合本村社的集体经济发展规划和政策措施。很多村社集体资源没有充分利用,发包出去的物业承包费较低,水源林补偿标准偏低,农民靠山吃山未能实现脱贫。受自然禀赋和区域产业发展规划限制,尤其是受流溪河水源保护政策的限制,部分贫困村至今无法落实合适的帮扶项目,村集体统筹项目推进难度大。
七是贫困户脱贫制约因素多。贫困户受教育水平普遍偏低,绝大多数都只有初中,缺乏文化知识,直接影响就业和创业。贫困户自有资金不足,无法引进优良品种技术和进行规模化生产,缺乏发展后劲。此外,农村贫困户因残疾或重大疾病造成劳动力缺乏,脱贫致富缺乏主体力量。
三、工作建议。
根据中央、省和xx市的工作部署,扶贫开发已成为一项长期坚持的重要任务,工作重点由以解决绝对贫困问题逐步转向以解决相对贫困问题为主。在我市加快建设广州北部城市副中心和珠三角最宜居生态城市的新形势下,积极探索适合我市特点的扶贫开发长效机制显得尤为迫切和重要。为此,建议如下:
(一)转变观念——提高发展村社集体经济认识。市、镇、村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转变观念,从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走新型城市化道路的高度,建设和谐社会的高度,全方位认真审视我市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在帮扶贫困村发展集体经济中,要切实解决几种思想问题:一是“轻视论”。不重视集体经济发展的思想,认为集体经济不重要,可有可无,只要搞好维稳、计生等日常工作即可。二是“依赖论”。主要表现为等、靠、要,认为发展集体经济很困难,现在上级政府为每条村补贴到8万元,基本能够维持日常一运作,以后政府还会为村经济想办法的。三是“无能论”。认为集体没有资源和人才,难以发展集体经济。为此,各级干部要彻底转变观念,从“要我脱贫”转变为“我要脱贫”,振奋精神,多想办法,充分利用现有的各类资源,积极发展壮大村社集体经济。
(二)抓好规划——分类指导,制订市、镇、村三级扶贫开发工作规划。由于以往没有制定长期连贯的扶贫开发计划与政策,扶贫开发工作往往呈现短期化、运动式现象。为此,应根据我市社会发展的整体规划和分区功能,加强对镇村的分类指导,制定各村的发展规划和帮扶措施,统筹城乡发展。要持续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维护,必须把农村的道路交通、教育、医疗卫生、住房、社会保障等公共事业纳入全市社会发展规划当中,不断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各帮扶单位驻村干部和村干部要结合村的实际情况,制定发展的具体工作目标和时间表,把能够利用的资源,引导到发展村集体经济上来。同时,要加大宣传的力度,使村社发展规划做到家喻户晓,让群众深刻认识到发展集体经济的好处,调动群众发展集体经济的积极性,克服目前一些地方“有分无统”“重分轻统”的做法,把集体的资源统筹起来发展集体经济,增强村集体经济实力。
(三)完善机制——建立扶贫工作机构,明确考核制度。现时市、镇都设有扶贫开发工作办公室,但均属于临时机构,没有固定的机构编制和人员。为了利于扶贫工作长期开展,建议市委、政府将市农业局扶贫开发办作为单列常设机构,配备工作人员,负责全市扶贫开发工作;镇(街)设置扶贫开发办,负责镇(街)扶贫开发工作日常事宜,加强对扶贫开发工作组织协调。针对当前有个别单位淡化、弱化扶贫开发工作的现象,建议政府进一步建立健全各级班子参与扶贫工作责任考核、考评制度,把扶贫开发的成效作为干部、班子绩效考核的一项重要内容。
(四)加大投入——强化财政强农惠农,建立财政投入长效机制。实现集体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农村发展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要继续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自力更生、开发扶贫”的方针,坚持落实“规划到户、责任到人”工作责任制。要持续加大对扶贫开发工作的投入,切实把扶贫工作经费纳入预算,建立扶贫开发工作本级财政经费保障机制。要争取xx市委、市政府继续实施各区、市各部门单位定点挂钩的扶贫政策;继续实施扶贫资金扶持政策,xx市、区两级继续按上年财政收入1%扶持山区镇村发展;继续实施各级财政对村公共管理经费补贴,力争根据贫困村的人口、经济社会发展现状和管理的工作难度,由xx市和本市两级财政按比例分级给予10-20万补助,并制定年度评定标准,实行动态跟踪管理。
(五)加强管理——健全村级管理制度,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要总结和发扬本次扶贫开发工作中的好经验和好做法,切实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和村“两委”班子建设,构建强有力的基层党组织和农村党员队伍,打造一支有较强组织领导能力的村干部队伍。要积极推广太平镇上塘村建立社会服务中心的做法,将镇、街的一些行政审批和管理服务职能向村、社下沉,方便群众办事。要增强村委会对农村经济社会管理的统筹能力与运作能力,加强村集体资产的管理,防止集体资产的流失,促进集体资产保值增值。xx市开展扶持贫困村发展经济20多年来,出现了“扶贫-脱贫-返贫-扶贫”的扶贫怪圈,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没有管理好农村集体资产、资金和资源,令其长期发挥良好的经济效益。建议建立扶贫开发跟踪监管制度,全面开展清产核资工作,定期或不定期进行抽检、核查,真实地向全体村民公布村集体资产现状及收益情况。这次扶贫开发过程中形成的集体资产是巨大的,必须切实做好统计登记,科学管理,农业、财政、监察、基层建设、国土等部门要积极发挥监管作用,防止资产流失或贬值,不断巩固扶贫开发成果。同时,要制定一套农村干部发展集体经济的激励机制,提高村干部发展经济的积极性,对自我发展创收部分,允许提成作为村干部的生活补贴及福利待遇的奖励资金。
(六)用好土地——完善和用好征地政策,设立镇村扶贫开发区。一是落实农村征地返还地政策。积极争取土地返还用于统筹发展集体经济,壮大集体经济。征收返还地政策可与建立扶贫开发政策结合起来,由村或镇统筹起来,统一规划,统一建设或招商引资,建设厂房或商铺出租,收取稳定的租金。农村返还地所办的项目所产生的税收和村一级的物业所产生的租赁税,镇街按一定比例返还给村,以增加村级集体经济收入。二是调整农村征地补偿标准,完善征地款的管理办法。根据广东省农村征地补偿款管理办法,村集体征地补偿款部分由集体管理使用,不能全部分给农户,留存一部分用于发展集体经济。三是拓宽发展思路,研究设立或划定扶贫开发区,切实增强镇村造血功能。有条件的镇,为镇、村经济发展提供发展用地,在镇域范围内设立扶贫开发区,发展工业、旅游业等;没有条件发展的镇,在市高技术产业园、明珠工业园划定区域设立扶贫开发区,由山区镇用于扶贫发展,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在用地、资金、税收、统计等政策方面给予优惠。在镇村统筹发展项目中,各级扶贫开发机构和帮扶单位、镇政府和村,要按照市场经济的原则和现代企业制度来完善合作机制,保障镇、村出资者在资产、收益等方面的合法权益,形成科学的管理运营机制,发挥长效机制。为此,要继续争取xx市每年每镇各安排100亩土地指标用于扶贫开发园区建设。
(七)结合整治——把农田水利整治与发展集体经济结合起来,增加村集体收入。农业水利等有关部门要加大对贫困村农田、水利建设的扶持,全面改善贫困村农业耕作条件,提高农业生产能力。要支持各村利用好政府的支持政策,提高退果还田的补偿标准,积极开展农田整治工作。把农田水利整治与发展集体经济结合起来,通过把分散的农田集中起来,进行农田水利整治,然后出租给农业经营企业或种田能手,增加的租金由集体和农户合理分成,有效增加村集体和农民的收入。
(八)一户一法——加强对贫困户的帮扶。要一户一策制定帮扶措施,切实提高农民的政策性、工资性、经营性和财产性收入。一是切实做好就业帮扶。帮助贫困户解决劳动力就业,争取每户至少有一个劳动力在二三产业就业。继续动员各方力量,支持和帮助贫困家庭子女读书和参加技能培训,解决今后就业问题;二是加大种养扶持力度。在资金、技术、销路等方面帮助贫困户发展农业生产,提高农业收入。支持农业企业或农业合作社在山区发展加工保鲜运销,帮助农民解决农产品出路;三是完善贫困户社会保障。帮助贫困户全部纳入社会保障体系,应保尽保,享受合作医疗、养老等保障。根据经济社会发展水平逐步提高保障标准。当前,要做好扶贫政策与低保户政策的衔接,确保扶贫工作有效性和针对性;四是提高各种政策补助标准。因地制宜,加大力度帮助农村危破房改造;提高生态水源林保护地区的财政补贴标准,提高农民资源性收入;五是建立一套发动和整合社会各方力量参与扶贫解困的工作机制。如定期公布贫困户亟需解决的困难和问题,积极争取社会各界支持和帮扶等。
发展的调研报告篇二十
班级:08城建机械(2)班。
姓名:陈新如。
学号:08290070220。
一导言:。
1.调研时间:2011年五月一日假期期间。
2.调研方法:实地考察、上网、文字资料。
3.考察内容:家乡近年来变化情况。
二正文:。
入,增加农民收入的根本途径就是将农村劳动力向城市的工业和第三产业转移。
今年的五一假期,应老师的要求,顺便为更好的了解农村近年来的发展状况,我走访了并了解了一些信息,具体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农村改革发展所带来的变化。
(一)生活水平逐渐提高。
一是彩电普及。从调查情况看,电视是农民了解国家政策的最主要途径。二是摩托车普及。由于在外就业的年轻人比较多,因此村的摩托车比较普及,基本上每户都拥有一部摩托车。部分家庭还买了私家车。
三是电话普及快,用手机的多。
(二)基础设施逐步改善,生活环境不断优化。
多年以来,国家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支农惠农政策,在国家政策和省、市、县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农村各项改革深入推进,2002年全面取消了农业税;2004年实行粮食直补、农机具补贴政策;2006年对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实行“两免一补”政策,让更多的孩子拥有接受教育的机会;2008年积极推进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初步建立。截止目前,“村村通”工程已经基本完成,“医保制度”也已初步完善。
(三)农民的思想观念有了较大转变。
过去,多数农民比较看重眼前利益,很多农村父母在孩子上初中时看到孩子成绩不好,想到将来不一定能考上大学,不如现在就外出打工挣钱,解决家庭贫困问题。现在越来越多的农村父母也开始明白让孩子受教育的重要性。安徽省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不用再交杂费,从而可以享受真正意义上的义务教育。
二、主要困难和突出问题。
(一)农村社会保障机制不完善,农民增收缺乏保障。
由于农民文化水平低,农业技术很难在农村推广,推广速度慢。第一产业作为农民增收的来源之一,所起的作用太小,他们不能把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应用到生产中。而且大量农村青壮年劳动力长期在外从业,市场经济的发展及他们价值观念的变化,使家庭养老功能受到了冲击。这些农民所面临的生活、医疗、养老问题主要依靠家庭,缺乏相应的社会保障,必然影响农民增收的稳定性。如今,留守老人问题还未引起广泛的重视。这需要社会的广泛关注,更需要家庭子女的理解与关心。再次,以农民现在的文化水平很难了解和理解国家的经济政策。不知道国家经济政策的引导方向,抓不住致富的机会。由于知识水平有限,农民参与管理及创新的积极性较低,大多数人都是随大流,不愿意积极的寻求致富之路。
(二)基础设施建设仍然比较薄弱。
农业基础设施薄弱,土地灌溉面积不多,大多地块都要靠天落雨,农业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依然脆弱。水利工程事业不能及时解决问题。
(三)教育水平有限。
教学。
水平高的老师留不住,农村学校中的老师或者是知识老化、教学方法陈旧的老教师,或者是本身知识水平就不高的年轻教师。
三、农村发展改革的几点建议。
(一)加强村干部队伍建设。
没有落后的群众,只有落后的干部。加强乡村干部队伍建设和党员队伍建设,认真抓好发展年轻党员工作,使我们的党员、干部能够想群众之所想,真正帮助广大群众解决生产生活中的难题,农村的情况会更好。
(二)提升农民素质。
农民创造财富的能力,最关键的内因是农民的自身素质。一方面,要完善农村教育体系,加速农村人力资本积累。加大对农民职业技术教育和培训,使农民掌握实用技术。另一方面,营造良好的农民创业环境,鼓励农民创业。
(三)加大投入,争取资金支持。
要通过招商引资、项目带动、吸纳社会资金等方式加大对农村经济投入,加快农村经济结构调整步伐。一是重点支持发展特色农业。引导农民根据当地自然资源条件和技术条件,促进生产集约化、专业化,形成规模效益和区域性的主导产业优势,从而带动村的经济效益。二是加大对龙头企业的扶持,充分发挥企业资金的导向和激励作用,按照集中财力办大事的原则,落实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资金。三是积极向上争取专项资金,用于村主导产业培育、示范项目和整治项目的补助。
(四)建立完善的农村保障机制。
健全农村教育、医疗卫生、文化社会保障制度体系。
(五)紧抓政策机遇。
政府部门应当利用好中央政策,寻求各方支持和援助,从财政支出、企业扶助、农业生产补贴等各方面给予农民帮助和实惠。
发展的调研报告篇二十一
南溪交通区位好,城市亲水性强,历史文化资源丰富,但自然资源匮乏,仅仅依赖自身条件难以实现快速发展。为此,南溪充分审视自身实际,主动融入到川南城市群、成渝经济区等大的发展格局中去思考和谋划,用市场经济的理念来抓区域经济的发展,抢抓机遇、真抓实干,在城市建设发展上形成了独特的“南溪模式”,走出了一条强区富民、和谐崛起的科学发展新路。20xx年以来,南溪城市建成区面积增加了4.9平方公里,达到9平方公里左右;常住人口增加了6万人,达到14万人左右;全区城镇化率提高了9.62个百分点,达到46.22%。南溪十分注重城镇化与工业化良性互动,统筹发展城市新区与工业园区,罗龙工业集中区已入驻企业129户,20xx年实现产值152亿元。在城镇化和工业化的双轮驱动下,20xx年到20xx年,南溪gdp年均增长17.2%,达到84.02亿元;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长了7.2倍,达到4.07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15.6%,达到19555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4.5%,达到7928元。南溪连续6年被市委、市政府评为年度目标考核一等奖,20xx年被评为四川省县域经济激励发展先进县(区)。归纳起来,南溪推动城市建设发展的经验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经验之一:科学民主定规划,大手笔追求高品质,知名团队绘就新南溪。
城市怎么建,建成什么样?这是南溪党委、政府考虑的头等大事。20xx年初,南溪组织党政领导、相关干部和企业家到广州、深圳、珠海、重庆等先进地区学习考察,集众家之长,仔细梳理和反复论证别人的做法在南溪的可行性。多方学习借鉴后,南溪在全省甚至全国率先开展城市策划,将长江文化、历史文化、休闲文化融入到城市建设当中,着重做好“古”、“水”两篇文章。聘请知名城市专业策划团队深圳规划设计院,编制完成了《南溪城市发展战略策划方案》,提出了南溪“仙源福地,上善水城”的城市品牌定位和“宜居、宜业、宜游”的城市功能定位。在此基础上,先后投入6000多万元用于城市总规和控规编制。引进了世界500强之一的阿佩克思公司编制《南溪城市发展战略策划》;引进成都锦里古街设计团队和四川美院设计团队强强联合创作“千栋千面”的《桂溪河商业古街》;引进深圳建筑设计总院编制《南溪西城城市设计》;引进水立方的中方设计总负责单位中建国际设计咨询公司(ccdi)进行桂溪河水上主题公园设计;引进重庆大学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进行滨江新城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
经验之二:无中生有造亮点,河滩地上建新城,推陈出新打造南溪精品。
城市发展的载体是什么,亮点和特色在哪里?这是南溪党委、政府考虑的关键问题。在科学规划的基础上,南溪敢于“打破常规”,善于“无中生有”,以修建滨江防洪堤开发4.76平方公里滨江新城为标志,城市发生了脱胎换骨的变化。20xx年9月,南溪以滨江堤三期工程开工为标志,正式拉开了滨江新城建设的序幕。城市“三横五纵”骨干道路、桂溪古街、五星级宾馆等引擎项目快速推进,南溪职中迁建、综合农贸市场等公共服务项目加快建设,带动长江国际、凯丽香江、盛景天下、巴塞罗拉庄园等一大批城市商业项目如雨后春笋般迅速发展。目前4.76平方公里的滨江新城初具雏形,成为各地竞相学习的典范。南溪善于画龙点睛,通过打造桂溪古街等亮点景观迅速提升了城市品位。桂溪古街完全从一张白纸上绘建,融合了千年南溪的城市古韵和长江首善的水城风韵,整个建筑风格汇集了川南、江南水乡的民族风貌特色,将桂溪河水引入街内穿行,形成了“巷穿城、水融街、楼重院”的别致空间。同时,南溪还打造出一流的滨江景观带,形成“一带一心三核六区”的格局,充分展示了南溪的文化魅力与理念。
经验之三:市场运作添活力,大招商带来大项目,大项目推动大发展。
项目从哪里来,钱从哪里出,怎样快节奏地推进城市建设?这是南溪党委、政府考虑的重中之重。南溪坚持“梯次开发,市场运作”的原则,将新城开发建设划分为“首期核心突破、二期拉开骨架、三期全面开发”三个阶段。引资1.2亿元建设滨江及桂溪河景观带工程;引资5330万元代建6.5万平方米安置房;引资8000万元完成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厂、城市生活垃圾填埋场、罗龙工业园污水处理厂项目。同时在城市管理中凡是能够市场化运作的,一律交由市场管理。如滨江景观带,政府遴选专业的园艺管理公司锦绣园进行管理和维护;宜南快速通道两旁绿化带项目,完全由企业投入推动土地流转,建立起大型的苗木基地,实现了政府、企业、农户三方共赢。南溪十分注重对项目的策划与包装,积极对外招商引资,通过加强与广东四川商会、重庆四川商会、北京商会等的战略合作,大力开展定点招商、产业招商、以商招商,积极赴珠三角、长三角等区域招商引资,成功引进重庆博正投资有限公司投资3亿元建设滨江护岸堤三期工程及罗龙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广东蜀粤投资有限公司投资4亿元建设文体中心打捆项目。南溪在项目建设中全面推行“代建制”,专门成立重点项目管理办公室,统一对政府性项目实施代建,切实保障了工程质量和建设进度。为确保政府资金效率和干部廉洁,20xx年以来,南溪还通过优化方案、财政评审、决算审计等措施,有效审减项目投资2.4亿元,使有限的资金发挥了最大的效益。
经验之四:团结拼博创辉煌,党政齐心铸就铁军精神,和谐拆迁催生南溪速度。
怎样形成共识,如何加快建设速度?这是南溪党委、政府考虑的核心环节。南溪在地上地下均无丰富资源的条件下,意识到唯有团结拼博、创先争优,才能超常推进南溪经济社会发展。南溪在城市建设过程中,领导班子的理念和思路得到高度统一,大家讲奉献、讲大局、讲风格、讲团结,坦诚布公、共谋发展,凝聚成了一股激情创业的强大合力。在制定发展战略和规划时,公开遴选项目设计单位和营销单位,在遴选会上由区四家班子领导、专家、相关部门、政协委员、人大代表组成的评审团集体投票确定。凡涉及公众利益或城市形象的项目,如城市公交站台的样式和色调,都提交政府常务会集体审定;重要项目的设计方案由四家班子领导联席会确定。为切实加快项目建设速度,南溪推行“5+2”、“白+黑”,形成了为民服务铁的信念、众志成城铁的团结、令行禁止铁的纪律、勤政廉政铁的作风、勇争一流铁的目标的“南溪铁军”精神,在工作中采取集中力量打攻坚战的方式,以重点突破带动了全面推进。同时,南溪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有情操作,和谐推进征地拆迁,为项目建设提供了重要保障。为解决安置群众的后顾之忧,南溪还从20xx年开始,在全市率先建立实施了《南溪县失地无业年老人员生活补助简易参保试行办法》等制度。
二、从南溪城市建设发展中得到的启示。
启示之一:规划水平决定城市发展的高度,重编制更要重执行。
城市规划是一个城市发展的总方向,体现了一个城市的追求和目标。只有重视城市规划,真正把规划作为“城市发展的战略、建设城市的纲领、管理城市的依据”,并且严格规划执行,城市发展定位才能体现,城市发展的追求才能实现。南溪在规划上坚持大手笔、高标准,不仅高水平编制《城市发展战略策划》、《滨江新城核心区城市设计》等总体性的规划,还特别注重产业发展规划、交通发展规划等专项规划的编制质量。同时,南溪十分注重规划把关,决不轻易调整规划。
启示之二:项目建设决定城市发展的速度,重生成更要重推进。
抓城市建设,说到底就是抓一个个具体的项目。项目建得好,城市才发展得好;项目建得快,城市的变化才大。在城市规划区内,不同的项目都有不同的主管部门、不同的业主和不同的承建单位,由于项目实施的具体环境不同、工作水平各异,往往造成不少项目推进缓慢,影响城市形象和城市发展。南溪发展为什么这么快,他们的一条重要经验就是抓项目、抓招商、抓投入,其中一个十分关键的抓手就是建立政府性项目代建制,专门成立了直属事业单位重点项目办,汇聚了30多名各方面的专家和人才,统筹实施各级各类项目建设。
启示之三:资金保障决定城市发展的广度,重投入更要重市场。
资金问题是城市建设中的难点,仅仅依靠财政投入推进城市建设难以持续。南溪为适应城市建设资金需求,在原国资公司的基础上,成立了南溪财源国有资产经营有限责任公司,搭建起了南溪国有资产经营管理平台、政府性融资平台和政府性投资平台。南溪还将城市建设项目纳入招商引资范畴,积极赴珠三角、长三角等区域招商引资,实现了“以地生财,聚财建城”。
启示之四:人才队伍决定城市发展的力度,重管理更要重提升。
人是搞好城市建设与管理的决定性因素。一个城市变化大不大,发展快不快,最终取决于人才。在城市建设中,不仅需要管好用好各部门的工作人员,还需要有效提升现有人员的综合素质,不断充实人才队伍,满足城市建设不断提高的新要求。南溪出台《南溪区股级干部管理暂行办法》,有效地治理和解决了“中梗阻”现象。强化对城市项目的服务管理,推行并联审批制度,对城区所有建设项目特事特办,优化服务,优先审批。出台了引进人才的一系列优惠政策,大力引进规划设计、工程建设方面的人才,充实到工程指挥部。南溪每年还安排1000万元教育培训资金,与清华大学、北京大学、浙江大学等高校合作,举办城市建设专题培训班。并且借助铁军讲坛平台,邀请城市规划建设、营销策划等方面的专家,举办专题讲座,不断提升干部和企业家的城市建设经营理念,有力推动南溪城市品质的提升。
三、工作建议。
党的和省委经济工作会议召开以后,市委、市政府把宜宾放在全国和长江经济带、川滇黔区域去定位和谋划,确立了建设“辐射吸纳川滇黔的区域中心城市”的功能定位和“国际生态山水园林城市”的形象定位。这是深刻把握形势、充分审视市情、凝聚各方共识后形成的战略决策,是宜宾城市建设新的纲领性要求。当前,全市上下正围绕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全市推进城市建设发展。我们借鉴南溪区的主要做法,立足宜宾城市规划建设实际,围绕“拓新城、改旧城、建中心、造亮点”的要求,主要提出五个方面的工作建议。
建议之一:科学制定规划,刚性实施规划,进一步发挥好规划的先导作用和引领作用。
市委、市政府对城市规划高度重视,目前,我市的城市发展战略已经确定,总体规划正在抓紧制订。下一步,应以编制出台高水平、高标准的城市总体规划为契机,科学推进具体节点的城市设计,尽快实现控制性详规全覆盖。抓紧编制修建性详规和交通、绿化等专项规划,加快编制重点路段、重要节点的街景设计和沿街建筑色彩的设计,促进总体规划与控规、专项规划、分区规划无缝对接,通过精细规划促进城市建设上品位、上档次。同时,进一步增强规划的严肃性,坚定不移、持之以恒地执行和落实规划。
建议之二:优化项目实施平台,注重统筹协调,切实解决好项目推进速度的问题。
根据各部门工作实际,进一步优化项目实施平台,尽量避免多头实施、多头管理的情况。除有明显政策要求等情况外,政府性投资项目在直接委托市级建设主体代建项目的同时,积极探索市场化选择项目代建单位,切实推动项目建设速度、质量、效益整体提升。在财政、审计、监察等方面进一步加大监管力度,确保政府资金效率和干部廉洁。针对推动难度大的重大项目,成立项目建设指挥部,组织强有力的工作力量,加大考核奖惩力度,对项目建设中的问题靠前解决,共同为项目建设营造良好环境。
建议之三:按照经营城市的理念,围绕三产互动、产城相融,加快“三个中心”和“六大基地”建设,不断提升城市经济实力。
按照“政府组织、市场运作”,“不求所有、但求所在”的经营城市理念,动员全社会力量共同建设城市。围绕“三个中心”和“六大基地”的建设任务,抓住市民普遍关注的重大区域、重点地段、重要节点,下大功夫加快推进一批城市建设项目,迅速提升城市形象;应抢抓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等重大政策机遇,大力实施“退城入园”,鼓励大企业参与城市建设,大力推进产城融合发展,不断提升城市经济实力。
建议之四:高度重视城市风貌塑造和功能完善,培育城市风格,提高城市品位。
在城市建设中,追求鲜明的地方特色和建筑风格,树立自己的独特风味和环境品位。高度重视城市风貌塑造,对每一栋单体建筑都从造型、色调上进行严格把关。科学规划造绿,有序推进现代城市亮化工程,切实做到历史与现代,建筑与人文融为一体,展现国际生态山水园林城市的名城风采。通过招商引资,引进有实力的企业,打造城市综合体、大型卖场和星级酒店,切实留住外流的高端消费,努力吸纳周边城市的消费群体。加快建设旅游目的地,充分利用现有城市历史文化旅游设施,对独具特色的古迹、古街、公园进行包装和打造。应培育和提升酒文化、长江文化、工业文明,对拟建、在建的城市文化设施进行旅游包装,使其成为新的城市旅游景观。应结合城市文化元素、给城市以人文文化内涵,全面提高旅游的可停留性。
建议之五:坚持以人为本,积极稳妥地解决好拆迁等问题,依法管理好城市。
以群众利益为上,让好处真真切切落实在百姓的口袋里、群众的房子上。进一步转变工作思路,将拆迁安置作为党委政府推动的民生工程、民心工程,变“要我拆”为“我要拆”;尽量创造条件满足群众的要求,切实做到“拆迁一处、造福一片、稳定一方”。坚持建管并重理念,进一步理顺城市管理体制,切实做到“重心下移”。整合政府部门的工作力量,落实日常巡查机制,实行网格化管理,有效消除城管盲区。特别注重调动和发挥市民参与城市建设管理的积极性,培养市民诚信、规范、参与的观念,使遵守交通规则、维护公共秩序、爱护花草树木和市政设施成为广大市民高度自觉的行为习惯。
发展的调研报告篇二十二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也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也是孩子的终身教师。随着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日益为人们所认识。我校的家庭教育指导工作近几年来,在各级领导的重视下,在全体老师的共同努力下,在办好家长学校,提高家庭教育质量,形成素质教育合力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特别是近年来在市教育局及市区关工委的关心指导下,我们一直把办好家长学校,提高家庭教育水平作为建设教育强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把家庭教育作为作为推进界首教育现代化的一个新的支点,作为一个重要的战略工程来抓,大力宣传现代家庭教育理念和成功的家庭教育典型,努力在全社会营造做合格家长,育世纪新人舆论氛围,促进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一体化,努力提高家庭思想道德水平和家长科学教子的素质,抓家庭教育基础建设,在提高家庭教育指导质量上取得了较大的成效。
经过调研,我校在办好家长学校,规范家庭教育,推进素质教育方面形成了以下发展趋势:
加强组织领导,明确家校育人任务。
我校一直把办好家长学校列入学校发展的整体计划,作为一项重点工程和长期工程来抓。学校领导与班主任、课任老师一起研究家教工作,认真贯彻和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关于全国家长学校工作的指导意见》等政策法规的精神,依照家长学校工作规程和家长学校教学指导纲要,明确家长学校的任务,定期召开家教工作会议。家长学校由学校一把手担任校长,常设机构家长学校工作领导小组的成员除了学校领导,还有家长代表和社区领导等。学校各部门职责明确,有专人负责家长学校的具体工作。每学期定期召开两次家长学校工作专题会议,研究相应的工作。定期召开家长委员会会议,共同商讨家教普遍存在的问题,研究家教方法,反映家教热点、难点,为家长学校工作的良性发展出谋献策、指点迷津,使家长学校的办学质量越来越高。
规范教学行为,提高家校育人水平。
拓展家教途径,强化家校育人效果。
常规工作登上新台阶。
定期召开家长会。每学期学校都要召开家长会,大会集中时,家长们首先听取学校的工作报告、家庭教育辅导;以班活动时,家长们听取本班任课教师的情况介绍;会后,每位家长还要填写家长意见反馈表,学校把各班家长的意见汇总和反馈,做到及时整改和针对性地点评。加强法制教育。长年邀请法制副校长、界首法庭吴晓勤庭长,高邮人民法院少年庭胡玲玲庭长,界首司法科黄桂兵科长等为学生和家长分别作法制教育报告,将法律知识传播渗透到每个家庭。用身边的人教育学生和家长,用身边发生的事启迪学生和家长,用成功的典型激励学生和家长,用失败范例警示学生和家长,让教师在课堂上的道理变为活生生的事例,让学生和家长在相同的案例面前作思想的沟通,我校几年来的这些普通的做法收到了令人欣慰的效果,近年在校生犯罪率一直为零。邀请关工委领导指导工作。每年都适时地特邀全国关心下一代先进工作者、高邮市教育局关工委主任徐桂福局长,镇关工委副主任顾增荣书记,教育关工委副主任郭德荣助理等老领导为家长作家教辅导报告。老领导的辅导有的放矢,入情入理;家长们都觉得受益匪浅,常听常新。严格家访制。家访,是学校和家长联系的重要渠道,家访也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补充。由于现代通信发达,许多老师不愿再走门串户地家访。我校认为教师上门家访比电话家访更有人情味,更能体现老师对学生的人文关怀,能受到一举多得的效果。学校规定新接班的班主任要在一学年内每生电话家访不少于两次,登门家访不少于一次;连任班主任一学年家访次数不少于全班学生数的一半,对特殊学生要不定期家访,并要求对每次家访作记录,期末学校审核各班的家访登记表。
特色工作迈出新步伐。
设计真诚服务卡。我校设计的真诚服务卡上有学校电话号码、校长电话号码及学生班主任电话号码,有学校主要规章制度,有学校作息时间表,有各班级课程表,学期初发放到家长的手中,保证家庭和学校联系的绿色通道畅通无阻。在服务卡中,我们给家长的承诺是:全心全意为您服务是我们的义务,尽心尽力让您满意是我们的心愿。人手一册联系簿。做到每位学生都有一本家庭联系簿,便于家长、老师互相了解学生的在校在家的学习生活情况,这样能够及时准确地将学生的学习、思想品德、奖惩等情况及时反映给家长,家长同样向学校反映学生在家中的情况。学校与家庭,家长与老师多了一道沟通的桥梁。我校学生赵某曾是个有名的调皮鬼,让老师一遇就头疼,家长一见就闹心。自从有了联系本,老师将他的一周行为记在本子上,并适时表扬;家长也将他在家中的表现如实反映。老师和家长的关爱流露在笔端,渐渐渗入到少年赵某的心田。小赵一周一周地在进步,加上老师的不断鼓励,在初二下学期,他竟然出人意料地考了全级部最好成绩。设立家长和学生信箱。为了使家长能对学校各方面工作提出合理化建议,学校设立了校长信箱,成为家校联系的桥梁之一。同时心理咨询室也设立了学生悄悄话信箱,使教育教学工作进一步落到细处。举行家长开放日活动。我校根据计划,精心组织以年级组为单位开设的语、数、英、电脑四门学科及主题班会课向家长开放。家长开放日活动促进了教师课堂教学水平的提高,促进了家长教育孩子的责任感,促进了学生主动地学习,促进了教师与家长、家长与学生之间的关系的进一步优化。邀请家长参加文体活动。我校举行的历次运动会、文艺演出等大型文体活动都邀请家长参加观摩,让家长和学生一起感受实施素质教育带来的成功与欢乐,加强了家校联系,又增进了感情,促使每个家庭都为青少年健康成长提供良好的条件和环境。
【本文地址:http://www.pourbars.com/zuowen/142623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