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结是我们人生的摘要,让我们能够更加明确自己的方向和目标。在总结中,我们可以回顾过去,展望未来,为自己制定新的目标。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些总结范文,希望能给大家提供一些写作上的灵感和参考。
司马光教学设计篇一
教学目标:
1、通读课文,大概了解课文大意。
2、认识“司、假”等13个生字。
3、会写“吓、叫”两个生字。
教学重点:
认识“司、假”等13个生字。
教学用具:
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老师都知道同学们喜欢看电影、电视。今天,就请大家看一场小电影,好不好?(好。用课件播放司马光救人的故事短片)现在我们就一起来看看。
二、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2、学生自由朗读。
3、自由朗读后教师重提问“小朋友掉进水缸了,是谁用什么办法把他救出来了?”在学生的回答中,老师对学生的回答作适当的指导,对学生的回答作出评价并给以鼓励,从而达到使学生初步了解课文内容的目的。
三、学习生字。
在刚才的朗读中,同学们是不是发现了一些字,我们看起来有点陌生呢?(是)大家看看黑板,是不是这些?(生字卡片出现生字)哦!原来这些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生字。那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认识认识他们!
1、出示带拼音的生字。
2、认读生字。
(1)请个别学生选读生字,可以是几个,也可以是全部一起。前面两个学生就请其他同学读其进行评价,然后由帮其正音的同学带读他帮忙纠正读音的,并对帮忙纠正读音的学生给以鼓励。如果这个学生都能读准确,就由其带读一次。
(2)再请1~2个学生选读,然后就开火车练读生字。
3、识记生字。
同学们认读生字真有办法,一会儿就能读好了,老师相信同学们记住这些生字也一样有办法。我们试试看!
(1)学生在黑板上的生字卡片里选择自己会的生字来给大家讲讲自己的认识方法。(要求学生认真倾听别人说话)。
要求学生能把生字的读音读准,然后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来认识这个生字,教师对其做适当的指导,最后用这个生字口头组词或口头造一个句子。
(2)到最后剩下几个比较难的生字,老师在课堂上的指导。如:司,“乙”字部,左边加一竖就能变成“同”字,组词:司机、上司、司马光。假:把单人旁换成雨字头就变成“霞”。缸,部首:缶,换掉偏旁可变成“江”,组词:水缸、大缸、米缸。慌:心里什么都没有,只长满草,害怕得很就是心里“慌”,组词:慌张、慌忙、心慌。使:按照偏旁笔画来教。劲:把轻的车字旁换成力字旁。砸,猜字谜:一个三框面朝东,一块石头背后撑,一条毛巾藏肚中。组词:砸破、砸烂、砸锅卖铁。
(3)把所有的生字都不带拼读齐读一次。
(4)脱音读生字。
同学们真棒!把那么多的生字都认识了,要不我们现在来玩一个小游戏来轻松一下吧?(好)。
我们就来玩“登山”:谁能一口气怕到山顶取到小红旗就是赢家,老师就奖励他一朵红花。(生词卡片出示爬山式的脱音生词,把13个生字分成三小组,请大概4~5个学生“爬山”。)。
四、写字指导(学会能写“吓、叫”两个生字)。
游戏我们就玩过了,我们现在要静下心来学学写字了。刚才我们学习了“吓、叫”这两个生字。
(1)先让学生观察该如何写好这两个生字有何相同,写的时候要注意些什么。(吓、叫都是口字旁,两个字都要写得左窄右宽;“口”字应该写得高)。
(2)教师在黑板上范写(教师边说写的要点边写生字)。
(3)学生随着音乐写生字。
(4)大部分学生写完就找两个学生的生字展示并作简单评价。
五、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司马光》这一课,我们都知道机灵的司马光救回了掉进大水缸的小朋友,还学习了13个生字并且写了“吓、叫”两个生字,同学们都学得很认真。下一节课我们再来把这篇课文学完,大家回去再仔细读读课文,聪明机灵的司马光是怎么救人的。
司马光教学设计篇二
【教材简析】:
本课讲的是司马光小时候的故事。他和几个小伙伴在花园里玩,一个小伙伴不小心掉进了大水缸。遇到这样的突发情况,司马光急中生智,举起大石头,砸破水缸,小伙伴得救了。本文具有很强的教育意义。朗读课文,我们能体会到:遇到困难时,切忌慌张,沉着机智才会想出好办法。
【导学目标】:
1、认识“司、假”等13个生字。会写“别、到”等6 个生字。
2、课文插图中仔细观察人物的表情、动作、神态。
【能力素养点】:
1、理解课文的内容,感悟到遇到困难时,切忌慌张,沉着机智才能想出好办法。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内容,背诵课文,体会司马光勇敢、机智的品质。
【导学重难点】: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内容。
2、认识本课的生字、新词。
3、学会观察书中插图中人物的动作、表情、神态。
本文的学习重点是认识本课的生字和新词,并且学会观察人物的动作、表情、神态,所以在设计本课的教案时,在关注到这方面。指导学生识字时,让学生边读文,一边记认生字,通过给黑板上的生字着色,加强色彩化,让学生整体感知生字,再让学生自主识字,小组合作交流识字方法,找到汉字规律,然后采用问答和对唱的方式巩固生字,效果会更好。指导学生朗读课文时,教师先示范,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后,试着朗读,再在小组间进行评价,抓住司马光不同表现的词语进行感情朗读。通过引导学生收集关于司马光的故事培养学生收集资料的能力,也加深了对课文的了解。
【导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了解人物。
1、导言:同学们,在距今九百年前,也就是在我国北宋时期有一位历史学家,他就是司马光,这篇讲述的就是司马光小时候的事。
2、哪个同学对司马光有了解呢?请你说一说。
二、借助图画,初读课文,扫清文字障碍。
1、请你轻声读读课文,边读边标画出本课的生、新词。
2、出示本课的生字卡片,请同学们认读。
红色卡片:(会认的字)。
黄色卡片:(会写的字)。
3、指导学生看图。
(2)学生简述画面的内容。
三、细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1、指名读文,说说全文共有几个自然段?
2、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读了这段,你读懂了什么?
(2)“古时候”是指什么时候?
3、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
(1)指名读,深入地思考:你读懂了什么?
(2)再次看图,假山和水缸在什么位置?请你读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3)结合书上的内容和图上的画面,请你说说:这是一口什么样的水缸?
(4)在理解的基础上再读这段文字,把你感受最深的句子读给你的同桌听一听。
4、学习课文第三自然段。
(3)为什么着急呢?掉进缸里的小孩子面临着什么危险呢?
(4)用着急的心情练读。
(5)小组内练读后,全班交流。
(6)在这么危险的情况下,小司马光是怎么做的?请你默读课文第四自然段。
5、学习课文第上自然段。
(1)思考:小朋友们为什么这么惊慌?
(2)练习朗读,读出惊慌,害怕的语气。
(3)小组内练读。
(4)个别学生展示读。其他们学进行评价。
(5)在这万分紧急的情况下,一个小朋友去叫大人,大人来了能不能救出孩子呢?他的方法好吗?小组讨论。
(6)司马光是怎么做的呢?
6、请大家自由朗读课文第五自然段。
(1)自由读第五自然段,思考:司马光的表现与其他人一们吗?为什么?
(2)试着做司光砸自由缸的动作。说说:谁表演得好?为什么好?练习朗读,读出自己的体会。
(3)讨论司马光的做法好在哪。
(4)小组讨论:司马光是个什么样的孩子呢?
(5)再读这一段,思考“花园里为什么要一口大缸呢?有什么用?]。
(6)这口缸有它的自身价值,可是却被司马光砸碎了,耸不怕大人批评他吗?
(7)在理解的基础上,再读这一段。
7、学习课文第六自然段。
(1)自己读读这段。思考:应该用怎样的语气来读这段?
(2)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读一读。
四、发散思维训练。
还有别的方法救出小孩吗?
读完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收获呢?遇到紧急情况时应如何去做呢?
第二课时。
一、复习课文。
1、练习背诵课文。
2、同学们相互评议。
二、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练习书写。
1、学习生字“我会认”
2、合作学习:讨论如何记住本课的生字、新词?你有什么好的方法吗?
3、学生交流学习。
4、汇报学习体会。
5、学生反复认读生字。做游戏。
3、学习“我会写”,指导书写本课的生字。
(1)出示生字卡片,学习“我会认”
(2)仔细观察本课在写的生字,说出规律:均为左右结构的字。
(3)指导书写“别、到”两个字,这两个字都是左右结构的字。
(4)学生仿写、描红,教师相机指导。
(5)教师进行评价,并及时鼓励。
三、课堂练习。
1、比一比,再组词。
救劲司。
球径同。
2、扩词。
司假。
使别。
四、课堂总结。
司马光教学设计篇三
教材简析:
本课讲的是司马光小时候的故事。他和几个小伙伴在花园里玩,一个小伙伴不小心掉进了大水缸。遇到这样的突发情况,司马光急中生智,举起大石头,砸破水缸,小伙伴得救了。本文具有很强的教育意义。朗读课文,我们能体会到:遇到困难时,切忌慌张,沉着机智才会想出好办法。
导学目标:
1、 认识“司、假”等13个生字。会写“别、到”等6 个生字。
2、 课文插图中仔细观察人物的表情、动作、神态。
能力素养点:
1、 理解课文的内容,感悟到遇到困难时,切忌慌张,沉着机智才能想出好办法。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内容,背诵课文,体会司马光勇敢、机智的品质。
导学重难点:
1、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内容。
2、 认识本课的生字、新词。
3、 学会观察书中插图中人物的动作、表情、神态。
本文的学习重点是认识本课的生字和新词,并且学会观察人物的动作、表情、神态,所以在设计本课的教案时,在关注到这方面。指导学生识字时,让学生边读文,一边记认生字,通过给黑板上的生字着色,加强色彩化,让学生整体感知生字,再让学生自主识字,小组合作交流识字方法,找到汉字规律,然后采用问答和对唱的方式巩固生字,效果会更好。指导学生朗读课文时,教师先示范,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后,试着朗读,再在小组间进行评价,抓住司马光不同表现的词语进行感情朗读。通过引导学生收集关于司马光的故事培养学生收集资料的能力,也加深了对课文的了解。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了解人物。
1、 导言:同学们,在距今九百年前,也就是在我国北宋时期有一位历史学家,他就是司马光,这篇讲述的就是司马光小时候的事。
2、 哪个同学对司马光有了解呢?请你说一说。
二、借助图画,初读课文,扫清文字障碍。
1、 请你轻声读读课文,边读边标画出本课的生、新词。
2、 出示本课的生字卡片,请同学们认读。
红色卡片:(会认的字)。
黄色卡片:(会写的字)。
3、 指导学生看图。
(2) 学生简述画面的内容。
三、细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1、 指名读文,说说全文共有几个自然段?
2、 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1) 指名读,读了这段,你读懂了什么?
(2) “古时候”是指什么时候?
3、 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
(1) 指名读,深入地思考:你读懂了什么?
(2) 再次看图,假山和水缸在什么位置?请你读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3) 结合书上的内容和图上的画面,请你说说:这是一口什么样的水缸?
(4) 在理解的基础上再读这段文字,把你感受最深的句子读给你的同桌听一听。
4、 学习课文第三自然段。
(3) 为什么着急呢?掉进缸里的小孩子面临着什么危险呢?
(5) 小组内练读后,全班交流。
(6) 在这么危险的情况下,小司马光是怎么做的?请你默读课文第四自然段。
5、 学习课文第上自然段。
(1) 思考:小朋友们为什么这么惊慌?
(2) 练习朗读,读出惊慌,害怕的语气。
(3) 小组内练读。
(4) 个别学生展示读。其他们学进行评价。
(5) 在这万分紧急的情况下,一个小朋友去叫大人,大人来了能不能救出孩子呢?他的方法好吗?小组讨论。
(6) 司马光是怎么做的呢?
6、 请大家自由朗读课文第五自然段。
(1) 自由读第五自然段,思考:司马光的表现与其他人一们吗?为什么?
(2) 试着做司光砸自由缸的动作。说说:谁表演得好?为什么好?练习朗读,读出自己的体会。
(3) 讨论司马光的做法好在哪。
(4) 小组讨论:司马光是个什么样的孩子呢?
(5) 再读这一段,思考“花园里为什么要一口大缸呢?有什么用?]。
(6) 这口缸有它的自身价值,可是却被司马光砸碎了,耸不怕大人批评他吗?
(7) 在理解的基础上,再读这一段。
7、 学习课文第六自然段。
(1) 自己读读这段。思考:应该用怎样的语气来读这段?
(2) 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读一读。
四、发散思维训练。
还有别的方法救出小孩吗?
五、总结全文。
读完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收获呢?遇到紧急情况时应如何去做呢?
一、复习课文。
1、 练习背诵课文。
2、 同学们相互评议。
二、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练习书写。
1、 学习生字“我会认”
3、 学生交流学习。
4、 汇报学习体会。
5、 学生反复认读生字。做游戏。
3、 学习“我会写”,指导书写本课的生字。
(1) 出示生字卡片,学习“我会认”
(2) 仔细观察本课在写的生字,说出规律:均为左右结构的字。
(3) 指导书写“别、到”两个字,这两个字都是左右结构的字。
(4) 学生仿写、描红,教师相机指导。
(5) 教师进行评价,并及时鼓励。
三、课堂练习。
1、 比一比,再组词。
救( ) 劲( ) 司( )。
球( ) 径( ) 同( )。
2、 扩词。
司( )( ) 假( )( )。
使( )( ) 别( )( )。
四、课堂总结。
司马光教学设计篇四
1、识记8个要求会写的字,认识14个要求会认的字,掌握两个部首“足字旁”、“石字旁”。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内容。
3、感受司马光遇到紧急情况时沉着、勇敢、果断救人的品质。
4、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识记生字。
明白砸缸救人事情的前因后果,感受司马光沉着、勇敢、果断的品质。
第一课时。
1、板书课题,学生或老师简要介绍司马光——姓司马,名光。学习“司”字,字谜:这个同学真马虎,“同”字丢掉一小竖。司马光是北宋时期的人,离现在有九百多的年,是我国古代的历史学家。
1、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这个地方有些什么?
2、图上有几个小朋友?他们在干什么?哪个是司马光?
1、教师范读,学生注意听准字音。
2、提出初读要求:
(1)读准每个字音。
(2)画出本课的生字。
3、说一说课文写了一个什么故事。
1、第一自然段。
(1)指名朗读。
(2)“从前”是什么意思?
(3)在这一自然段,发生了什么事?
(4)思考:那个小朋友是怎样掉进缸里的?掉进缸里的小朋友会出现什么情况?
2、第二自然段。
(1)指名朗读。
(2)讨论:从哪里看出小朋友都慌了?还可能有什么样子的?
(3)相机学习“叫”“跑”,请学生列举其他带有“足字旁”字,说说它们都与什么有关。
(4)小结:别的小朋友慌了,动作忙辞职,司马光表现怎样呢?
3、第三自然段。
(1)要求学生仔细读课文,画出描写司马光砸缸动作的句子。
(2)出示句子:司马光没有跑。他拿起一块石头,使劲砸那口缸,几下子就把缸砸破了。
讨论:
司马光没有跑,他是怎样做的?
指名让学生表演“使劲砸”的动作。
“几下子”告诉了我们什么?
(3)再引导学生看图,讨论:
司马光为什么要砸缸?
能用别的办法救出那个掉进缸中的`小朋友吗?
(5)结果怎样了呢?
(6)学习“出”、“终”、“于”、“救”。
(7)通过这件事,你能看出司马光是个怎样的孩子?
(8)让学生代表得救的孩子向司马光说一句感谢的话。
把故事讲给家里人听。
第二课时。
1、指名朗读。
2、复述课文。
3、让学生说一说司马光是个怎样的孩子?
1、开火车读生字卡片。
2、完成课后活动——连线。
3、完成课后活动二,涂色。
4、完成课后活动三,读词语。
司:注意第一笔先写“横折勾”
跑:注意“足字旁”的写法。
出:注意笔顺。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司马光教学设计篇五
一、说教材:
司马光是我国宋代伟大的史学家文学家。《司马光》这篇课文是一篇经典的老课文,讲的是司马光小时候砸破水缸救出落水小朋友的事。全文共有六个自然段,从落水到得救,情节扣人心弦。通过对这个故事的学习,启发学生遇事不慌,沉着勇敢。全文情节生动,叙事性强,利于激发学生读书兴趣,浅显易懂的语言为我们展现了一个沉着、机智、勇敢、聪明的小司马光形象,对学生也起到了一定的榜样感召作用。本单元的主题是”只要动脑筋,就会想出解决问题的办法.”依据新课程标准,结合一年级学生年龄小的特点,给本课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二、说目标:
1、通过读书,认识“司、假”等13个生字,会写“别、到”等6个字。
2、能正、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朗读来感悟司马光遇到紧急情况,沉着、勇敢、果断救人的品质。
3、利用课件使学生能从插图中观察出人物的表情、动作、神态。
4、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及难点:识字写字,让学生理解花园里的环境和司马光砸缸救人的词句,知道司马光是一个遇事不慌,聪明勇敢的孩子是教学的重点。
三、说教法、学法:《课程标准》中指出:“教师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使学生获得思想启迪,感受到阅读的乐趣。”对于一年级的小学生来说,课文内容相对熟悉,教学中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抓住课文故事性强的特点,突出以读为主的线索,促使学生在读中熟悉,读中感悟,读中思考,进而体会司马光的机智、勇敢。同时应结合插图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增进对课文的理解感悟。
四、说教学过程:
五、说板书:
板书条理清楚,一目了然,展现了文章的主要内容,有助于训练学生的理解能力,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别的小朋友 都慌了 哭叫喊找大人。
司马光 没有慌 举 使劲砸。
聪明、勇敢。
六、课后反思:
优点:
缺点:
司马光教学设计篇六
【教材简析】:
本课讲的是司马光小时候的故事。他和几个小伙伴在花园里玩,一个小伙伴不小心掉进了大水缸。遇到这样的突发情况,司马光急中生智,举起大石头,砸破水缸,小伙伴得救了。具有很强的教育意义。朗读课文,我们能体会到:遇到困难时,切忌慌张,沉着机智才会想出好办法。
【导学目标】:
1、认识“司、假”等13个生字。会写“别、到”等6个生字。
2、课文插图中仔细观察人物的表情、动作、神态。
【能力素养点】:
1、理解课文的内容,感悟到遇到困难时,切忌慌张,沉着机智才能想出好办法。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内容,背诵课文,体会司马光勇敢、机智的品质。
【导学重难点】: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内容。
2、认识本课的生字、新词。
3、学会观察书中插图中人物的动作、表情、神态。
的学习重点是认识本课的生字和新词,并且学会观察人物的动作、表情、神态,所以在设计本课的教案时,在关注到这方面。指导学生识字时,让学生边读文,一边记认生字,通过给黑板上的生字着色,加强色彩化,让学生整体感知生字,再让学生自主识字,小组合作交流识字方法,找到汉字规律,然后采用问答和对唱的方式巩固生字,效果会更好。指导学生朗读课文时,教师先示范,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后,试着朗读,再在小组间进行评价,抓住司马光不同表现的词语进行感情朗读。通过引导学生收集关于司马光的故事培养学生收集资料的能力,也加深了对课文的了解。
【导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了解人物。
1、导言:同学们,在距今九百年前,也就是在我国北宋时期有一位历史学家,他就是司马光,这篇讲述的就是司马光小时候的事。
2、哪个同学对司马光有了解呢?请你说一说。
二、借助图画,初读课文,扫清文字障碍。
1、请你轻声读读课文,边读边标画出本课的生、新词。
2、出示本课的生字卡片,请同学们认读。
红色卡片:(会认的字)。
黄色卡片:(会写的字)。
3、指导学生看图。
(2)学生简述画面的内容。
三、细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1、指名读文,说说全文共有几个自然段?
2、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读了这段,你读懂了什么?
(2)“古时候”是指什么时候?
3、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
(1)指名读,深入地思考:你读懂了什么?
(2)再次看图,假山和水缸在什么位置?请你读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3)结合书上的内容和图上的画面,请你说说:这是一口什么样的水缸?
(4)在理解的基础上再读这段文字,把你感受最深的句子读给你的同桌听一听。
4、学习课文第三自然段。
(3)为什么着急呢?掉进缸里的小孩子面临着什么危险呢?
(4)用着急的心情练读。
(5)小组内练读后,全班交流。
(6)在这么危险的情况下,小司马光是怎么做的?请你默读课文第四自然段。
5、学习课文第上自然段。
(1)思考:小朋友们为什么这么惊慌?
(2)练习朗读,读出惊慌,害怕的语气。
(3)小组内练读。
(4)个别学生展示读。其他们学进行评价。
(5)在这万分紧急的情况下,一个小朋友去叫大人,大人来了能不能救出孩子呢?他的方法好吗?小组讨论。
(6)司马光是怎么做的呢?
6、请大家自由朗读课文第五自然段。
(1)自由读第五自然段,思考:司马光的表现与其他人一们吗?为什么?
(2)试着做司光砸自由缸的动作。说说:谁表演得好?为什么好?练习朗读,读出自己的体会。
(3)讨论司马光的做法好在哪。
(4)小组讨论:司马光是个什么样的孩子呢?
(5)再读这一段,思考“花园里为什么要一口大缸呢?有什么用?]。
(6)这口缸有它的自身价值,可是却被司马光砸碎了,耸不怕大人批评他吗?
(7)在理解的基础上,再读这一段。
7、学习课文第六自然段。
(1)自己读读这段。思考:应该用怎样的语气来读这段?
(2)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读一读。
四、发散思维训练。
还有别的方法救出小孩吗?
五、总结全文。
读完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收获呢?遇到紧急情况时应如何去做呢?
第二课时。
一、复习课文。
1、练习背诵课文。
2、同学们相互评议。
二、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练习书写。
1、学习生字“我会认”
2、合作学习:讨论如何记住本课的生字、新词?你有什么好的方法吗?
3、学生交流学习。
4、汇报学习体会。
5、学生反复认读生字。做游戏。
3、学习“我会写”,指导书写本课的生字。
(1)出示生字卡片,学习“我会认”
(2)仔细观察本课在写的生字,说出规律:均为左右结构的字。
(3)指导书写“别、到”两个字,这两个字都是左右结构的字。
(4)学生仿写、描红,教师相机指导。
(5)教师进行评价,并及时鼓励。
三、课堂练习。
1、比一比,再组词。
救()劲()司()。
球()径()同()。
2、扩词。
司()()假()()。
使()()别()()。
四、课堂总结。
一年级及反思。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的朗读、背诵课文。
2、感受司马光遇到紧急情况,沉着、勇敢、果断救人的品质。
3、培养学生创造性的思维能力。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1、导言:同学们,在距今九百年前,也就是我国北宋时期的一位历史学家,他就是司马光。今天我们学习一篇课文,它讲述的就是司马光小时候的事。
二、朗读感悟。
1、指名读文,说说全文共有几个自然段?
2、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读了这段,你读懂了什么?
(2)“古时候”指什么时候?
3、学习课文第2自然段。
(1)指名读,深入地思考;你读懂了什么?
(2)再次看图,假山和水缸在什么位置?请你读读课文第2自然段。
(3)结合书上的内容和图上的图画,请你说说,这是一口什么样的水缸?
(4)在理解的基础上再读这段文字,把你感受最深的句子读给你的同桌听一听。
4、学习课文第3自然段。
(3)为什么着急呢/?掉进缸里的小孩子面临着什么危险呢?
(4)用着急的心情练读。
5、学习课文第4自然段。
(1)思考:小朋友们为什么这么惊慌?
(2)练习朗读,读出惊慌、害怕的语气。
(3)小组内练读。
(4)个别学生展示读,其他学生进行评价。
(5)司马光是怎么做的呢?
6、请大家自由朗读课文第5自然段。
(1)自由读第五自然段落,思考:司马光的表现与其他人一样吗?为什么?
(2)试着做司马光砸缸的动作。说说:谁表演得好?为什么好?练习朗读,读出自己的体会。请你对司马光或那个被救的小朋友说句话。
(3)讨论司马光的做法好在哪。
(4)小组讨论:司马光是个什么样的孩子啊?
(5)再读这一段,思考;花园里为什么要有一口大缸呢?有什么用?
(6)这口缸有它的自身价值,可是却被司马光砸碎了,他不怕大人批评他吗?
三、发散思维训练。
如果你在场,你还有别的办法救出小孩吗?
四、总结全文。
读完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收获呢?遇到紧急情况应如何去做呢?
教学反思:
这篇课文故事生动曲折,反映的是司马光小时候的故事,贴近学生的生活,学生阅读这类课文有浓厚的兴趣。司马光是我国宋代伟大的史学家。这篇课文讲的是他七岁的时候砸缸救人的故事。全文情节生动,叙事性强,有利于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课文浅显的语言,为我们展现了一个沉着、机智、勇敢、聪明的小司马光形象,对学生也起到了一定的榜样感召作用。
这篇课文对于一年级的小学生来说,课文内容相对熟悉,在教学中我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抓住课文故事性强的特点,突出以读为主的线索,促使学生在读中熟悉,读中感悟,读中思考。在课文学完,我设计让学生讨论:
1、从司马光身上你明白了什么?请你对司马光或那个被救的小朋友说句话。
2、如果你在场,你还会有什么好办法救那个小朋友吗?
3、读完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收获呢?遇到紧急情况应如何去做呢?
设计这样几个问题,从课内走向课外,引导学生进行积极的思考想象,并结合生活实际开发课程资源,对学生生活适应能力的形成起到指引作用。在这个环节中,我注意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注意引导学生把句子说通顺,把意思表达清楚,进而体会司马光的机智、勇敢。
司马光教学设计篇七
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1.导言:同学们,在距今九百多年前,也就是在我国北宋时期有历史学家,他就是司马光,这篇课文讲述的就是司马光小时候的一件事。
2.哪个同学对司马光有了解呢?请你说一说。
二、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2.学生简述画面的内容。(出示有关课件)(图上画的是花园的一角,有假山和树木。花园里有五个小朋友,他们中的一个正从被砸破的缸里往外爬,其他人有的在一旁看,有的去喊人……其中蹲在缸边、扶着往外爬的孩子的那个小孩子就是司马光)。
3.回答:这一课写的是司马光的一件什么事?
三、学习生字、词。
1.边读课文边画出生字生词。
2.借助汉语拼音,读准生字的字音。
3.小组内互相交流,互相读着,听对方读得对不对?不对请给以纠正。
4.汇报:指名读字音,如有不对的及时纠正。
5.记住字形:
学生交流识字方法,如换偏旁、猜字谜、组词识字等。
四、讨论(读书交流,理清故事内容。)。
1.指名分段读文,引导学生思考课前提出的不懂的问题。
2.分组讨论,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读懂的问题。
五、写字。
2.自由练写,教师有意识地指导难点字:如“那、都”两字中的“双耳”的写法。
3.书写展示,相互评价,引导学生把不好写的字多写几遍。
五、作业。
1.抄写生字。
2.熟读课文。
司马光教学设计篇八
1. 认识本课的生字、新词。
2.能够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朗读来感悟司马光遇到紧急情况,以及他沉着、勇敢、果断救人的品质。
1 . 导言: 今天这堂课,我们要一起去认识一位新朋友。他生活在900多年前的北宋时期。他就是司马光。
2.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22,说的就 是 他 的 故事 .
3.你看,司是一个(平舌音),我们一起读好它。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它?("同"字少一竖)
4、(出示图片)你瞧,这就是长大后的司马光。你知道他姓什么吗?老师告诉你啊,司马光可不姓司,他姓司马,这是复姓。光是他的名字。
5.老师还告诉你:司马光曾经做过宰相。他花了19年的时间主持编修了有名的历史著作《资治通鉴》。
过渡:那课文又写了什么呢?同学们打开语文书,读读课文吧。
学生自读
1.读生字词
(1)出示"一".同学们,这个字,你会读吗?
(2)你再看,这些词你能读准吗?(谁来读前两个?)
后两个你来读。你瞧,在不同的情况下,一的读音会发生一些变化,我们一起读准它们。(齐读)
(3)除了一,课文中还有些生字宝宝。现在请你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词儿连读。遇到难读的字,多读几遍。(指名读)
3.去拼音,开火车检查
4.初读课文
(1)这些生字宝宝你都会读了,把它放回到课文里,你还能读好它吗?现在,请同学们打开书本,双手捧书,要求:把课文读通顺、流利。
5. 学生 分小节朗读课文
(1) 通过预习,我们知道文章一共有~~~~~~?(手势)
(2)你喜欢哪个自然段?就请你来读。你呢?其他小朋友一起来听听,想一想,这篇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我们一起来帮着他们读读课题吧。(课文22,司马光)
(3)课文说了一个什么故事呀?
(一) 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过渡:同学们听得很仔细,谁愿意来读读第一自然段?
1.其他同学仔细听,想想,故事发生在什么时间,有哪些人,在什么地方,在干什么?
2.出图,你瞧,孩子们玩得多开心啊。
(出示句子)你能通过朗读把他们的高兴表达出来吗?
3.出示第三句话。再读读,花园里还有什么?
(1))(出示"水缸"词)这个缸是一个(后鼻音),我们读准它。
(2)水缸是做什么用的?
是的,古时候的人不像我们现在都用自来水,他们用水需要挑水,这种水缸就是用来装水的。
(出示图片)你看,这口水缸和我们小朋友比比个子,还非常(大),(出示"一口大水缸")谁能读好水缸的大?看,水缸不但大,里面还装满了水。
(3)谁能通过朗读把这口水缸的大和满表达出来呢?(1个)
4.概括第一段的内容
(1)谁愿意来读读第一节?
(2)课文第一段有三句话,告诉了我们事情发展的起因,我们一起来读读。
(二) 学习课文第 二 自然段。
1. 正当孩子们玩得高兴时,发生了什么事情呢? 快,自己读读第二自然段吧。
2.发生了什么事?
(1)孩子一不小心掉进了 水缸里 .
(2)刚才我们知道了,这是一口又大又装满了水的缸,掉进缸里的小朋友会怎么样?
(出示第一句)你能读好这句话吗?
3.那其他孩子怎么样?
(出示第二句话)我们一起读读。
(为什么会这么担心啊?因为情况紧急。)
(2)情况危急呀,孩子们怎么做的?我们一起读读这句话。(出示有的~~有的~~还有的~~)
同学们,再读读这句话,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出示图片)是的,你看这个小朋友他(摸着脑袋,不知道该什么办),他慌了;这个小朋友他(吓得都哭了),他慌了;那这个小朋友(他喊着去找大人),他也慌了;他、他、他,他们都慌了。
(3)孩子们都慌了,谁能用朗读,把你的感受传递给我们?
你为什么读得这么急?你在担心什么?
(4)是的,我们都很着急,很担心,人命关天呀。一起读读这一节。
(三)学习课文第 三 自然段。
过渡:缸里的孩子危在旦夕,司马光是怎么做的呢?自己读读文章的第三段。
别的小朋友都慌了,司马光却(没有慌),(出示第一个断句)。他没有像其他孩子一样,去哭,去喊,去找大人。他很镇静。这就叫"从容不迫".一点儿也不慌乱,这也叫"方寸不乱".方寸就是一点儿的意思。我们读好这两个词。(齐读、男生读、女生读)
板贴两个词,并说:此时的司马光是从容不迫的,是方寸不乱的。司马光他没有慌。
2.那他是怎么做的呢?
(他搬起一块大石头,使劲砸那口缸。)
(1) 这句话中你读懂了什么?
石头很重,司马光很费力气。
(2)指名读第一句。
4.结果怎么样呢?
面对危险,司马光不害怕,想出了好办法。这就叫"临危不惧".
谁来读读?你读,你读,全班读。
5.孩子得救了,读到这儿,你有没有其他的办法救落水的孩子呀?你是怎么思考的?
6.也许,当时的司马光也和我们一样,他的脑子里有许多的办法,可他果断地选择一个办法,这就是"搬起一块大石头,使劲砸那口缸".他想出了这个砸缸救人的好主意,并且立刻去做,这就叫"多谋善断".出示词卡。你读,你读,全班读。
7.孩子得救了,如果你就在司马光的旁边,你会怎么夸夸他?
(好,好在哪里?聪明,聪明在那里?)
让我们通过朗读再来夸夸司马光吧!一起读读第三段。
8.你瞧,想出这样一个好办法的司马光,当时也就只有7岁,和你们一样大。在你的心目中,这是一个怎样的司马光呢?(四个成语)
1.最后让我们捧起书本,用朗读来把这个故事呈现出来。男生读第一节,女生读第二节,第三节我们一起读。
2.出示课文填空
司马光教学设计篇九
《司马光》是国标本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这是一篇历史人物故事,讲的是司马光小时候砸破水缸救出落水小朋友的事。全文共有六个自然段,从落水到得救,情节扣人心弦。本课的教学,要使学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同时,通过朗读课文,体会司马光遇事沉着、机智救人的品质。
《标准》中指出:"教师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使学生获得思想启迪,感受到阅读的乐趣。"因此,教学中不妨这样做:
读一读,重感悟。
朗读是语文课堂活动中的重要方式。朗读不仅仅是为了理解课文内容、故事情节,更重要的是获得充满灵性的感悟。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放手让学生自读感悟,引导学生通过读书读懂课文的内容,想象课文的情境。通过朗读,可以让学生脑中再现小朋友惊慌的表现,体会慌乱的场面。通过演读,让学生体会司马光遇事沉着,机智救人的品质。
背一背,重积累。
语文教学的实践告诉我们:语文学习的重要途径是积累,不仅应有生活材料的积累,还应有语言材料的积累。这个单元练习里"熟记成语"中的四个成语(从容不迫、多谋善断、临危不惧、方寸不乱),是对杰出人物临危不惧、从容应变这一心理品质的赞颂,而小时的司马光正是如此。因此,在教学时可让学生背一背成语,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理解成语。从而丰富语言的积累。
说一说,重迁移。
语文教学要逐步培养学生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教材无非是个例子,教师应充分利用文中插图,情节的空白处,创设说话的情境,让学生乐说、想说、会说。教学第四自然段时,先让学生观察图画,说一说小朋友惊慌的表现;学完课文后,让学生想象说说人们会怎样称赞司马光,从而培养学生想象能力,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过程 :
一、故事导入 ,提示课题。
1、师述: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个好听的故事,你们想听吗?
2、师绘声绘色地讲故事,并相机出示挂图。生思考故事主要讲的是谁?
3、生回答,师板书:司马光(齐读课题)。
4、师简介司马光。(司马光是宋朝的文学家,"司马"是复姓,"光"是名。)。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提出初读课文的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标好自然段)。
2、学生自由读通课文。
3、检查朗读。
(1)指名分自然段读。
(2)读完后学生互评。(字音是否读准,句子是否读通。)。
4、你觉得故事中的司马光是处怎样的孩子?
三、精读课文,感悟提高。
1、轻声读课文,思考: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司马光是个聪明的孩子?同桌可以互相讨论。
2、学生回答,互相补充。(当小朋友不小心掉进大水缸,司马光没有慌,他举起一块大石头,使劲砸那口缸。)出示第五自然段。
3、指导朗读第三自然段,想象说话:一个小朋友一不小心掉进大水缸里危险的情景。
4、看图观察其他小朋友惊慌的表现,练习说话,用上“有的……有的……还有的……。”
指导有感情地朗读第四自然段,体会当时慌乱的场景。
5、引读第五自然段。让学生抓住“举起、使劲砸”等词边读边想还可以加上动作读一读。
6、齐读第六自然段。
四、创设情境,拓展延伸。
1、掉在缸里的小朋友得救了,大人纷纷夸奖司马光,人们会怎么称赞他?(相机出示四个成语:临色不惧、多谋善断、从容不迫、方寸不乱。读读背背。)。
2、把这个故事讲给周围的人听。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五、学习生字,指导书写。
1、认读生字"别、那、吓、到、都、叫"。
2、自学笔顺,同步描红。
3、分享成功经验。
4、习字册上描红、仿影、书写。
司马光教学设计篇十
团结小学项瑞霞。
教学总目标:
1、认识13个生字,会写6个生字。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图意和课文内容,知道司马光是一个聪明勇敢的孩子。
3、学习司马光在紧急情况下的沉着、冷静。明白只有动脑筋,才能想出好办法。
课时目标:
(一)第一课时目标。
1、理清课文思路,知道课文讲的是一个怎样的故事。
2、集中识字,认识“司、假、缸、别、慌、吓、叫、块、使、劲、砸、救、破”13个生字,重点指导“砸、司、块、使、假”。会写“别、到、那、都”4个生字。
(二)第二课时目标。
1、会写“吓、叫”2个生字。
2、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司马光是一个聪明勇敢的孩子。
3、进行句子训练“有的…有的…”,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一课时。
板块一:揭示课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目标:了解司马光,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司马光教学设计篇十一
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1.导言:同学们,在距今九百多年前,也就是在我国北宋时期有历史学家,他就是司马光,这篇课文讲述的就是司马光小时候的一件事。
2.哪个同学对司马光有了解呢?请你说一说。
二、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2.学生简述画面的内容。(出示有关课件)(图上画的是花园的一角,有假山和树木。花园里有五个小朋友,他们中的一个正从被砸破的缸里往外爬,其他人有的在一旁看,有的去喊人……其中蹲在缸边、扶着往外爬的孩子的那个小孩子就是司马光)。
3.回答:这一课写的是司马光的一件什么事?
三、学习生字、词。
1.边读课文边画出生字生词。
2.借助汉语拼音,读准生字的字音。
3.小组内互相交流,互相读着,听对方读得对不对?不对请给以纠正。
4.汇报:指名读字音,如有不对的及时纠正。
5.记住字形:
学生交流识字方法,如换偏旁、猜字谜、组词识字等。
四、讨论(读书交流,理清故事内容。)。
1.指名分段读文,引导学生思考课前提出的不懂的问题。
2.分组讨论,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读懂的问题。
五、写字。
2.自由练写,教师有意识地指导难点字:如“那、都”两字中的“双耳”的写法。
3.书写展示,相互评价,引导学生把不好写的字多写几遍。
五、作业。
1.抄写生字。
2.熟读课文。
10.《月球之谜》教学设计模板。
司马光教学设计篇十二
智慧,是人类的一种特殊品质。科学家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在科学的园地里有无数伟大的发现和创造;军事家运用自己的智慧,在战争的舞台上导演了一出出有声有色的话剧;企业家在市场经济的运作中,创造了数不清的财富。智慧使人们的生活越来越好,智慧给生活增添了许多瑰丽的色彩。
本课讲的是司马光小时候的故事。他和几个小伙伴在花园里玩,一个小伙伴不小心掉进了大水缸。遇到这样的突发情况,司马光急中生智,举起大石头,砸破水缸,小伙伴得救了。本文具有很强的教育意义。朗读课文,我们能体会到:遇到困难时,切忌慌张,沉着机智才会想出好办法。
识字:这些小朋友经过第一个学期的学习,绝大部分能认汉字400字左右,对偏旁部首的认识不成问题。通过上学期如“日、月、火”等象形字,“日月明、人木休”等会意字的学习,已经初步感知到汉字构字的奇妙,掌握了“熟字加部首”、“数笔画”、“熟字减部首”、“换部首”等识字的方法。在识字的过程中,收获了自主识字所带来的成功的喜悦,有了主动识字的愿望,在生活中去识字,并在老师的引导下通过阅读去巩固识字,增加识字量。这样,通过上学期的学习,以及寒假时学生自主识字,有部分学生的识字量不断提升,有一半左右的学生识字量达到了600-700字,还有少数同学能认800——1000字左右。
写字:在上学期的写字教学中,老师从学生的坐姿,握笔的姿势,字的笔画书写上都进行了非常严格指导和要求。大部分学生在写字时,姿势能做到:右手握笔背挺直,眼离书本约一尺。手离笔端约一寸,胸离桌子约一拳。三个“一”,要做到,字写工整视力好。老师们也利用儿歌不断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握笔姿势:两个手指头碰头,中指乖乖低下头。抬抬头,踢踢腿,点点头,摆摆尾;小小笔杆卧虎口。通过一个学期的不断指引和强化学生写字的坐姿和握笔的姿势,大部分学生养成了良好的书写姿势和握笔姿势。
听:经过上个学期的学习,小朋友能听完别人的讲述才举手发言,在听的过程中很多学生养成了认真听的好习惯。
说:普通话是九洲基小学的校园用语,课堂讲普通话,课间课后老师们自觉说普通话,学生和老师了用普通话交谈,学生的语言能力得到了很好的锻炼。他们绝大部分能表达清楚一件简单的事情,能说简单的故事,能看懂简单的图画,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说一句完整的话,有的甚至能说两三句完整连贯的话。
体现“情趣”教学理念,将学习过程进入认知与情感的和谐统一的轨道,让语文学习更具生机与活力。运用多种教学手段,使学生都能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积极的情感体验,尽可能地给学生提供直观生动的形象感受,把学生带入故事之中,让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学习语言、发展思维。
以学习汉字及语言文字为重点,运用形象有趣的教学手段和情景教学法,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培养学生自我救护的意识。
《司马光》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1)认识“司、假“等13个生字,会写”别、到“等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习从课文插图中仔细观察人物的表情、动作、神态。
一、揭示课题。
1、教师:今天,我们要去认识一位朋友。他生活在古时候,离现在有一千多年了,他的名字叫“司马光”
教师板书课题,学生书空。重点指导“司”的笔顺、结构。
3 齐读课题,注意词的节奏:司马——光
二、初读故事。
1 自由读故事,遇到生字,结合拼音多读几遍。标好自然段。
2 同桌俩人互相认识课文后的生字,拿笔把对方有困难的字圈起来。想想用什么识字方法记住这些难认的字。俩人交流识字方法。
3 教师了解学情后,课件出示本课生字。针对学生普遍难认的字进行重点指导。鼓励学生采用联想法、熟字加减偏旁的方法识字。
如:砸——拿着石头砸装了毛巾的箱子(三框儿)。
破——小心石头割破皮。
4 回到文中再把课文读一读 ,争取读流利。
三、游戏巩固。
1、去拼音开火车读。
2、摘桃子游戏。
四、分段导读。
1、同学们,我们的朗读接力又开始了,谁愿意第一个站起来读?
2、前面同学读完,由学生自愿请另外一位学生读,直到课文读完,每位学生读完都请另外一位同学评价。
五、指导写字。
1、观察两个“口”字旁的字,说说发现什么?
2、怎样把两个字写漂亮?
3、师范写,学生描红。
司马光教学设计篇十三
1.课文摘自《宋史》,讲述了一个耳熟能详的历史故事:司马光砸缸救同伴,表现了小时候的司马光聪明机智,遇事沉着冷静的品质。课文是文言文,寥寥数语,三十个字,就把一件事情的发生、经过和结果写得清清楚楚,为学生这个单元的习作提供了一个范例。
2.课后练习“跟着老师朗读课文,注意词句间的停顿”,既提出了朗读目标,也指出了教学的方式方法。“跟读”是一个比较快而且容易达成目标的教学方法,但也有其缺陷: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因此,在初步跟读的基础上,还是需要在借助注释了解句子意思的基础上,让学生知道为什么这样停顿。
3.课后练习题“借助注释,用自己的话讲一讲这个故事”,既提出了创造性复述的教学目标“用自己的话讲一讲这个故事”,又指出了达标的方法兼过程目标“借助注释”了解句意,指明了教学程序的安排。因此,讲故事适宜安排在借助注释了解句子意思知道了解为什么这样停顿的之后。
4.课后练习题3,关键是学生交流后老师的小结,从而使学生初步对文言文的语言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1.课文是小学阶段学习的第一篇文言文,学生是首次接触这种文体的语言。因而,学生对文言文语言是陌生的。但是对于古代书面语学习而言,学生并不是完全没有基础的,他们已经学习了相当数量的古诗以及古代的名人名言,这些古诗、名言,在语言上与文言文是有相同之处的,这是教学要充分利用的有利条件。
2.借助一定的条件复述课文或用自己的话讲故事,借助注释说说古诗句的意思,这些训练,学生也已有过多次的实践,这同样是教学要充分利用的有利条件。
1.能正确认读“司”等5个生字新词;正确读写“司”等7个字,并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
2.通过跟读和了解句子意思,正确做到词句间的停顿,能正确流利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借助注释和结合生活实际,读懂句子意思,能用自己的话讲讲司马光的故事,了解完整讲述一件简单的事情的要求。
4.通过和同学交流,初步了解文言文的语言与现代文的不同。(以单音节词为主,有的词的意思与现在的不同)
教学目标2、3。
教学目标3、4。
教师:“司”等5个会认读的字的字卡(不注音),教学ppt。
学生:每人一套“司”等5个会认读字字卡(不注音的)
两课时。
(注:1.教学过程中的“反馈指导”指的是采用班级的组织形式进行交流汇报,以获取学生学习结果以及思维过程,相机进行指导达标。2.学生答案,注意指导符合语法规范;并只要求意思相同,不要求文字雷同,设计中不再说明。)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释题,明确课文主要教学目标
(一)激趣导入,释题
1.导语:通过对第八单元导读的了解,我们知道了这个单元的课文都是表现人物美好品质的课文。我们学习的课文《掌声》,谁能记得课文表现了同学们和英子什么样的美好品质呢?(指名回答。)对了。通过课文的学习,我们体会到同学们关爱、尊重他人和英子微笑面对生活的美好品质。那么,谁还记得这个单元的两个主要学习目标呢?(指名回答)是的,这两个主要的学习目标是:带着问题默读,理解课文意思;学习写一件简单的事。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新的课文,努力达成单元的主要目标。那么,这篇课文讲述了一件什么样的事情,表现了谁的美好品质呢?请看老师板书课题。
1.板书课题:24司马光(“司”注音)。
2.出示任务:自己借助拼音读准题目。
3.反馈指导:指名读题目;订正后全班齐读课题。
4.释题。
提问:通过课题,你知道课文要表现谁的美好品质呢?(指名回答。预设:通过课题,我知道课文要表现司马光的美好品质。)
(二)明确课文主要教学目标
二、指导预习,粗知课文大意(或整体感知课文)
(一)指导预习
1.导语:课文是一篇文言文,是古人写的文章,在语言上,与我们学习的其他课文有所不同,但与我们学习过的古诗、读到的.古人的名人名言是相同的,比如,很多词的意思与我们现在是相同的。我们可以利用读懂古诗和古人的名人名言的方法来读这篇课文。
出示预习任务。
(1)轻声朗读课文,遇到不会读的字,拼读一下字上的音节,看看自己能不能将课文朗读下来。
(2)读完课文后,把会认读的字词圈画出来,借助拼音,把生字词读准。
(3)借助注释,思考:课文讲了小时候的司马光的一件什么事情?(提示用“谁干什么”的句式简单说说。)
2.反馈指导。
(1)ppt出示会认读的生字词(注音)。通过个别指名检查等方法,指导读准生字读音。
(2)说说哪个生字容易读错,指导读准音难字。预设:“司”“持”。
(3)“跌、弃、持”口头组词。(注意引导组与课文意思相同或相近的双音节词或多音节的词)
(4)ppt出示会写字词“庭院、登山、众多”复习认读。
3.导语:我们学习了课文会认读的字,复习了会写的字中已经会认读的字,其中会认读的字词和会写的字词中红色的字,学习完课文,就要求正确书写。下面我们继续预习课文。
出示任务:朗读课文,注意做到读准字音,不添字,不漏字,不回读。继续思考预习任务3。
个体操作,同桌交流预习任务3。
4.反馈指导。
指名朗读课文,评议是否读准字音,不添字,不漏字,不回读,听的同时继续思考预习任务3。
(二)反馈预习任务3,粗知课文大意(整体感知课文)
1.提问:课文讲了小时候的司马光的一件什么事情?
指名回答。预设:课文讲了小时候的司马光砸缸救同伴的事情。
2.小结:这篇文言文课文,寥寥数语,三十个字,就完整清楚地给我们讲述了一件事情,我们要好好学习学习。初读这篇课文,同学们借助注释,就粗知了课文的大意(或整体感知课文)并把课文读正确了。
三、学习把课文读通顺
1.导语:但是,这篇课文的朗读与我们学过的课文朗读有什么异同?怎样才能把课文读通顺呢?谁还记得朗读除了要注意标点符号的停顿外,还要注意什么的停顿吗?(指名回答。预设还要注意句子中间的停顿。)对了,还要注意句子中间的停顿。句子中间以词语或短语停顿,文言文的朗读停顿的要求与我们学过的课文的要求是相同的,但是,由于文言文的语言与现代语言有差异,所以读起来,会感觉又不一样。请听老师朗读课文,看看有什么感觉。
出示任务:留心听老师朗读课文,在课文停顿的地方画上“/”。
用较慢的速度朗读两次,朗读的停顿如下:
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2.反馈指导。
ppt出示朗读的停顿,订正是否这样画停顿。
3.出示任务:借助ppt的停顿提示,跟老师读课文。
用较慢的速度带读两次,再用正常速度带读一次。
4.出示任务:借助ppt的停顿提示,自由练习朗读课文。
个体操作。
5.反馈指导。
指名二、三个朗读后齐读课文一次。
7.反馈指导。
预设:
以前课文句子中间的停顿是没有一个字就停顿的。
四、了解句子意思,通顺流利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1.导语:以前我们学习的课文,除了古诗外,都是现代的语言。现代的汉语言多是使用双音节词语或多音节词语,即两个字或两个字以上组成的词语,朗读时候,句子中间的以词语或短语为单位停顿。但是这篇课文朗读起来,句子中间的停顿为什么会出现一个字就停顿的现象呢?我们把课文的句子变成现代的语言,了解了句子的意思,就能知道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了。
出示任务:借助注释和课文插图,利用自己原有的语文知识,用现在的语言,说说课文句子的意思。
个体操作,同桌交流。
2.反馈指导。(说一句意思后,ppt出示意思;与课文句子比照着朗读。)
预设:
群儿/戏/于庭:(司马光和)几个同伴在庭院玩游戏。(板书:戏于庭)
一儿/登瓮:有一个同伴爬上大瓮。(板书:登瓮)
足跌/没/水中:失足跌入大瓮沉没在水里。(板书:没水中)
众/皆/弃去:其他的同伴全部不管跑掉了。
光/持石/击瓮/破之:司马光举起石头击打大瓮使大瓮破了一个大洞。(板书:持石破之)
水/迸:(大瓮里的)水涌了出来。
儿/得活:那个同伴得以活命。(板书:得活)
提问:了解了句子的意思,通过比照着朗读,你知道为什么朗读课文会出现一个字就停顿的现象吗?(指名回答。预设:朗读课文会出现一个字就停顿的现象是因为一个字就是一个词语。)
3.小结:是的,文言文多是一个字就是一个词,即很多单音节词,因此朗读文言文,除了注意标点符号的停顿外,还要格外留心句子中间的停顿,以词语或短语做停顿单位,不要读破句子。
出示任务:(ppt出示课文)你能不看着停顿,能正确通顺流利朗读课文吗?
个体操作,同桌互检。
4.反馈指导。
指名两三个朗读,师生评议。
5.导语:刚才在朗读课文的时候,有些同学好像已经能把课文背诵下来了,大家试一下,看能不能把课文背诵下来。
出示任务:背诵课文,注意词句间的停顿。
个体操作,同桌互检。
6.反馈指导。
指名两三个背诵,师生以词句间停顿为重点评议。齐背诵一次。
五、小结:(学习状况和知识能力点)
六、会认读的字认字的评价与词语表词语读记
(一)同桌打乱字卡顺序相互检查纠正
(二)认字评价(注:所出示的字脱音节,关注学习慢的学生)
作业设计
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板书设计
第二课时
一、复习
(一)复习会认读的字和会写的字
ppt出示会认读的字和会写的字组成的词语,指名认读,齐读。
(二)背诵课文
指名和齐背诵。(板书:第一课时板书)
二、用自己的话讲一讲故事,感悟课文主题
(一)复习句子意思
出示任务:默读课文,然后说一说课文句子的意思。
个体操作。
2.反馈指导。
指名逐句说,ppt逐一出示。(预设见上一课时。)
(二)用自己的话讲故事
出示任务:在读懂课文句子意思的基础上,展开想象,用自己的话讲一讲这个故事。做到故事完整,语句通顺连贯。(提示:1.要补上故事发生的时间;2.讲故事时可用动作助说话。)
个体操作。
2.(ppt出示听故事交流要求)四人小组讲故事,互评交流;推选代表在班上讲。
听故事交流要求:(1)留心听,评议标准:用自己的话讲;故事完整;语句通顺连贯。(2)哪些地方可以讲得更好些。
小组代表讲故事,师生评议交流。
(三)感悟课文主题
出示任务:用句子“这件事情表现了司马光……的美好品质。”同桌互相说一说自己体会到的司马光的美好品质,并说说自己是怎样体会出来的。
2.反馈指导。
预设:
这件事情表现了司马光聪明机智、沉着冷静的美好品质。
从“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体会出来的。
3.小结:课文用三十个字,就把司马光砸瓮救人事情的发生、经过、结果,写完整,写清楚。让我们了解到小时候的司马光聪明机智,遇事沉着冷静的美好品质。
三、初步了解文言文的语言特点
出示任务:四人小组讨论讨论:这篇课文与其他课文在语言上有什么不同?(提示:小组长注意小结,并代表发言。)
2.反馈指导:
预设:
(1)以单音节词为主;(2)有的词意思与现在的意思不太一样,如“登”“迸”:(3)有些语序不太一样,如“戏于庭”。
3.小结:文言文,是古人的书面语,在语言上,与我们现在的有相同之处,也有不同之处。相同的是大多数词的意思与现在的基本相同。不同的一般有:(1)以单音节词为主;(2)有的词意思与现在的意思不太一样,如“登”“迸”:(3)有些语序不太一样,如“戏于庭”。
四、总结:学习状况和知识能力点(知识能力点见教学过程中的导语和小结)
五、写字教学
(一)字形教学
示会写的字,读一遍。
2.观察字形,思考哪个字容易写错,会错在哪里,同桌说一说。
3.反馈指导。
例:“庭”,里面是建字底,不是走之底;“登”,右上部是撇、撇、捺;“弃”,第一笔是点,不是横。
(二)写字指导
1.观察并说说字的各部件相互位置,笔画的变形、退让、延伸等。
2.各写一个,反馈评议。
3.按评议对照修改,然后每个字在写两个。
六、写字练习
作业设计:
1.背诵课文。
2.给家人讲一讲这个故事。
板书设计见第一课时
司马光教学设计篇十四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在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的同时感悟司马光的优秀品质。
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好听的故事,大家齐读课题;司马是复姓,注意节奏,再读;“光”是因为当时司马光出生时他的父亲在“光山”这个地方做官,所以起名“光”,再次读好课题。
2、词宝宝看到我们小朋友坐那么好,急着要和大家见面呢!
3、读得真好,告诉大家,这几个词还能编一个小故事呢,你来试试。
1、你喜欢故事中的谁?带着你的喜欢读读他的名字。
2、司马光这个故事发生在很久很久以前的事,出示:古时候,有个孩子叫司马光,你能读好吗?谁能把大家带到很久很久以前,齐读。
1、有一天,司马光和几个小朋友在花园里玩,发生什么事?
2、自读,交流,什么样的大水缸?
3、出示:假如下面有一口大水缸,缸里装满了水。评:不错,你的水缸最大,里面的水也很多,齐读。
4、就是这么大,这么满的水,有一个小朋友不小心掉进去了。
5、“一不小心”?出示:练习,你能试说说吗?
6、一不小心掉进去了,你什么心情?试读读。(害怕、着急)。
1、过渡:你为什么不救他呢?水缸太高了。
2、其他小朋友什么表现,先看图,看看书上怎么写的?
3、交流:都慌了。慌成什么程度?
4、生活中遇到两种以上情况都会用有的…有的…还有的..
5、出示填空。通过说话告诉老师你理解了,那齐读,读慌张样子。
6、小朋友可能会喊什么?再读读。
7、过渡:在这紧急时刻,司马光怎么做的?
8、找两个小朋友读。
9、老师把“搬”换成“拿”你觉得好不好?指名交流。
10、谁上来把司马光砸缸样子通过朗读读出来?
11、司马光当时怎么想的?再读。
1、掉在缸里的小朋友得救了,高兴齐读。
1、出示全部填空。
2、司马光当时怎么想的,可以看出司马光是一个怎样的人?
3、大人会说,同伴会说,你会说?
1、如果商场迷了路,你会怎么做?
2、司马光是我们学习的榜样,我们要学习他遇事不慌,积极动脑,学习他勤奋好学,做一个人见人爱的好孩子。
板书设计:
小朋友:慌了。
司马光教学设计篇十五
1、理清课文思路。
(1)打开书本,书本除了课文内容之外,还有一幅插图。
(2)请同学们边看插图,边听老师读课文,想一想这篇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4)这一课写的是司马光的一件什么事?
(5)全班交流。
板块三:集中识字,随文识字。
目标:认识“司、假、缸、别、慌、吓、叫、块、使、劲、砸、救、破”13个生字,重点指导“砸、司、块、使、假”"。读通课文。
司马光教学设计篇十六
《司马光》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课书s版第一册的内容。这是一篇历史故事,讲的是司马光砸破水缸救小朋友的故事。这个故事告诉我们:遇到紧急情况,不可惊慌失措,要积极开动脑筋,想办法解决问题。告诉的每一个自然段都配有一幅插图。插图生动形象,能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有助于学生了解故事情节,体会词句意思,感悟人物特点。
根据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不要求过高,只要学生能够读懂课文内容,让学生知道遇到事要动脑筋、想办法和朋友要团结友爱。学生已经有了初步的阅读能力和自主识字的能力。教学的重点就是指导学生随文识字,培养朗读能力。理解的重点是司马光举起石头把缸砸破了。
充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交流的能力。培养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识字。把枯燥的识字和阅读有机的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的想像能力和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开放学生的智力。
1、学会本课8个生字,掌握“时候、孩子、小朋友、下面、小心、有的、没有”等词语。认识“司、假、慌、喊、破、救”6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从司马光破缸救人的事情中受到启发,遇到事情要像司马光那样不慌张,动脑筋,创造性的解决问题。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师:出示挂图,小朋友,你们知道图上画的是什么吗?
生:学生汇报。
师:看到课题,你们想知道什么?
生:学生汇报。
师:在课前你还搜集到了什么材料说给大家听一听。你是在哪得到的材料?
师:从课题中你还掌握了什么?
生:学生汇报,认识了:司,学会了:光。
师:出示生字卡片:司、光。
师:在预习的过程中你还知道了什么?这篇课文有几个自然段?
生:学生汇报。(这篇课文有6个自然段。)。
2、细读课文,品味理解。
师:范读课文。
生:先读全文,再分段读课文。
生;自读课文。讨论思考哪几段写的是司马光救小朋友的过程?画出司马光和别的小朋友在孩子掉进水缸后的不同表现的句子。
生:学生汇报。
师:指导看图。哪个是司马光?别的小朋友怎么样?司马光表现如何?
生:再读这两段课文,思考读懂了什么?讨论并演一演。
生:汇报读懂了什么,再到前面来演一演。师板书。
师:你还有其它的办法把那个小朋友救出来吗?比较谁的办法好。
生:展开想像。汇报。
师:指名读一读,看谁读得好?
生:练习朗读。(学生评价)。
3、再读课文,识记生字。
师:自由读这两段课文,在这两段当中,你还掌握了什么?
生;汇报:认识了:慌、喊、破。学会了:吓、哭、没、快。
师:出示生字卡片:慌、喊、破、吓、哭、没、快。
师:检查认读情况。
生:指名认读,开火车读。
师:这些字你是怎么记住它的?
生:讨论汇报。
生:认读词语:司机、司仪,慌张、慌忙,喊叫、大喊,破坏、破旧。用学会的字组词再说一句话。
4、观察字形,指导书写。
师:这些字我们已经认识了,也理解了,你会写了吗?
师;仔细观察每一个字怎样书写,你认为哪个字最难写?教师示范指导。(友古)。
生:学生练写,认为好写的就少写几个,认为不好写的就多写几个。
生:写后展示评价。
5、课后伸展,巩固练习。
(1)一字开花:
光、哭、没、吓、快、司。
(2)选字填空:
快块。
太阳()要落山了。
老松树下有一()大青石。
我比小光跑得()。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懂得了什么呢?
附:板书设计。
别的小朋友(田字格里)。
慌了哭叫喊跑举砸友古。
司马光教学设计篇十七
1、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理解句子的意思,能用自己的话讲一讲这个故事。
3、能联系实际,说说学习课文的体会。
一、板书课题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文言文《司马光救友》。请认真看老师板书课题。
生齐读课题。
二、出示目标
师:请看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
1、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理解句子的意思,能用自己的话讲一讲这个故事。
3、能联系实际,说说学习课文的体会。
师:明确学习目标的请举手。
要完成学习目标,得靠大家努力,大家有信心吗?
三、初读课文
师:请同学们认真听老师读课文,并把不会认的字注上音节。然后自己练习读课文。2分钟后,我们比一比谁能成为小老师。
1、师范读,生认真听。
2、生自由读课文(要求:字音读准确,句子读流利,还要比一比谁的坐姿最端正。)
3、指名读,生纠错、点评。
4、师板书易错字,生齐读易错字。
5、带着同学们的建议再自由读课文。
6、齐读课文。
四、理解课文内容(自学指导1)
师:大家真了不起,这么难读的文言文你们都读得这么棒,那老师还要考一考你们,看看能不能完成下面的自学指导。
请同学们逐字逐句看书,结合注释、联系上下文或利用工具书理解课文内容。遇到不会的地方用“”标出,可以问同学,也可以问老师。
(3分钟后比一比谁能完成检测题)
1、生开始自学。
2、指名说不理解的地方。(指名解疑,如果都回答不出来,由老师解疑并板书)
3、检测
师,现在老师可要检查刚才学的知识,比一比看谁回答得又快有准。
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群儿:戏:于:
登:瓮:跌:
没:皆:弃:
持:击:迸:
指名回答
师:看来这个太简单了,难不住我们班的.同学,下面来个难一点的检测题。
说一说下面诗句的意思
光生七年,与群儿戏于庭
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
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
水迸,儿得活
指名回答
4、用自己的话讲一讲这个故事。
再读课文,思考:
1、司马光是一个怎样的孩子?你是从哪些词语或句子感受到的?
2、假如你当时也在场,你会怎么想?怎么做?
(2分钟后比一比谁说得最好)
(1)生开始学习
(2)汇报学习结果(师根据汇报板书)
五、有感情朗读课文
师:司马光遇事沉着冷静、肯动脑筋真是让我们佩服。请根据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尝试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朗读中去体会司马光的沉着冷静、肯动脑筋。2分钟后比一比谁读得最有感情。
1、生自由练读。
2、指名读,同学纠错、点评
3、出示划分好节奏的课文,生齐读
司马光救友
元《宋史》
光生七年,与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六、背诵课文
1、生自由练习背诵
2、指名背诵
3、总结
师:同学们,我们今天不仅体会到了文言文的魅力,还要向司马光学习,做一个遇事沉着冷静、肯动脑经的人。
七、作业
用自己的话把这个故事讲给同桌或朋友听一听。
司马光教学设计篇十八
【教材简析】:
本课讲的是司马光小时候的故事。他和几个小伙伴在花园里玩,一个小伙伴不小心掉进了大水缸。遇到这样的突发情况,司马光急中生智,举起大石头,砸破水缸,小伙伴得救了。具有很强的教育意义。朗读课文,我们能体会到:遇到困难时,切忌慌张,沉着机智才会想出好办法。
【导学目标】:
1、认识“司、假”等13个生字。会写“别、到”等6个生字。
2、课文插图中仔细观察人物的表情、动作、神态。
【能力素养点】:
1、理解课文的内容,感悟到遇到困难时,切忌慌张,沉着机智才能想出好办法。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内容,背诵课文,体会司马光勇敢、机智的品质。
【导学重难点】: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内容。
2、认识本课的生字、新词。
3、学会观察书中插图中人物的动作、表情、神态。
的学习重点是认识本课的生字和新词,并且学会观察人物的动作、表情、神态,所以在设计本课的教案时,在关注到这方面。指导学生识字时,让学生边读文,一边记认生字,通过给黑板上的生字着色,加强色彩化,让学生整体感知生字,再让学生自主识字,小组合作交流识字方法,找到汉字规律,然后采用问答和对唱的方式巩固生字,效果会更好。指导学生朗读课文时,教师先示范,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后,试着朗读,再在小组间进行评价,抓住司马光不同表现的词语进行感情朗读。通过引导学生收集关于司马光的故事培养学生收集资料的能力,也加深了对课文的了解。
【导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了解人物。
1、导言:同学们,在距今九百年前,也就是在我国北宋时期有一位历史学家,他就是司马光,这篇讲述的就是司马光小时候的事。
2、哪个同学对司马光有了解呢?请你说一说。
二、借助图画,初读课文,扫清文字障碍。
1、请你轻声读读课文,边读边标画出本课的生、新词。
2、出示本课的生字卡片,请同学们认读。
红色卡片:(会认的字)。
黄色卡片:(会写的字)。
3、指导学生看图。
(2)学生简述画面的内容。
三、细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1、指名读文,说说全文共有几个自然段?
2、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读了这段,你读懂了什么?
(2)“古时候”是指什么时候?
3、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
(1)指名读,深入地思考:你读懂了什么?
(2)再次看图,假山和水缸在什么位置?请你读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3)结合书上的内容和图上的画面,请你说说:这是一口什么样的水缸?
(4)在理解的基础上再读这段文字,把你感受最深的句子读给你的同桌听一听。
4、学习课文第三自然段。
(3)为什么着急呢?掉进缸里的小孩子面临着什么危险呢?
(4)用着急的心情练读。
(5)小组内练读后,全班交流。
(6)在这么危险的情况下,小司马光是怎么做的?请你默读课文第四自然段。
5、学习课文第上自然段。
(1)思考:小朋友们为什么这么惊慌?
(2)练习朗读,读出惊慌,害怕的语气。
(3)小组内练读。
(4)个别学生展示读。其他们学进行评价。
(5)在这万分紧急的情况下,一个小朋友去叫大人,大人来了能不能救出孩子呢?他的方法好吗?小组讨论。
(6)司马光是怎么做的呢?
6、请大家自由朗读课文第五自然段。
(1)自由读第五自然段,思考:司马光的表现与其他人一们吗?为什么?
(2)试着做司光砸自由缸的动作。说说:谁表演得好?为什么好?练习朗读,读出自己的体会。
(3)讨论司马光的做法好在哪。
(4)小组讨论:司马光是个什么样的孩子呢?
(5)再读这一段,思考“花园里为什么要一口大缸呢?有什么用?]。
(6)这口缸有它的自身价值,可是却被司马光砸碎了,耸不怕大人批评他吗?
(7)在理解的基础上,再读这一段。
7、学习课文第六自然段。
(1)自己读读这段。思考:应该用怎样的语气来读这段?
(2)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读一读。
四、发散思维训练。
还有别的方法救出小孩吗?
五、总结全文。
读完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收获呢?遇到紧急情况时应如何去做呢?
第二课时。
一、复习课文。
1、练习背诵课文。
2、同学们相互评议。
二、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练习书写。
1、学习生字“我会认”
2、合作学习:讨论如何记住本课的生字、新词?你有什么好的方法吗?
3、学生交流学习。
4、汇报学习体会。
5、学生反复认读生字。做游戏。
3、学习“我会写”,指导书写本课的生字。
(1)出示生字卡片,学习“我会认”
(2)仔细观察本课在写的生字,说出规律:均为左右结构的字。
(3)指导书写“别、到”两个字,这两个字都是左右结构的字。
(4)学生仿写、描红,教师相机指导。
(5)教师进行评价,并及时鼓励。
三、课堂练习。
1、比一比,再组词。
救劲()司()。
球()径()同()。
2、扩词。
司()()假()()。
使()()别()()。
四、课堂总结。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的朗读、背诵课文。
2、感受司马光遇到紧急情况,沉着、勇敢、果断救人的品质。
3、培养学生创造性的思维能力。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1、导言:同学们,在距今九百年前,也就是我国北宋时期的一位历史学家,他就是司马光。今天我们学习一篇课文,它讲述的就是司马光小时候的事。
二、朗读感悟。
1、指名读文,说说全文共有几个自然段?
2、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读了这段,你读懂了什么?
(2)“古时候”指什么时候?
3、学习课文第2自然段。
(1)指名读,深入地思考;你读懂了什么?
(2)再次看图,假山和水缸在什么位置?请你读读课文第2自然段。
(3)结合书上的内容和图上的图画,请你说说,这是一口什么样的水缸?
(4)在理解的基础上再读这段文字,把你感受最深的句子读给你的同桌听一听。
4、学习课文第3自然段。
(3)为什么着急呢/?掉进缸里的小孩子面临着什么危险呢?
(4)用着急的心情练读。
5、学习课文第4自然段。
(1)思考:小朋友们为什么这么惊慌?
(2)练习朗读,读出惊慌、害怕的语气。
(3)小组内练读。
(4)个别学生展示读,其他学生进行评价。
6、请大家自由朗读课文第5自然段。
(1)自由读第五自然段落,思考:司马光的表现与其他人一样吗?为什么?
(2)试着做司马光砸缸的动作。说说:谁表演得好?为什么好?练习朗读,读出自己的体会。请你对司马光或那个被救的小朋友说句话。
(3)讨论司马光的做法好在哪。
(4)小组讨论:司马光是个什么样的孩子啊?
(5)再读这一段,思考;花园里为什么要有一口大缸呢?有什么用?
(6)这口缸有它的自身价值,可是却被司马光砸碎了,他不怕大人批评他吗?
三、发散思维训练。
如果你在场,你还有别的办法救出小孩吗?
四、总结全文。
读完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收获呢?遇到紧急情况应如何去做呢?
教学反思:
这篇课文故事生动曲折,反映的是司马光小时候的故事,贴近学生的生活,学生阅读这类课文有浓厚的兴趣。司马光是我国宋代伟大的史学家。这篇课文讲的是他七岁的时候砸缸救人的故事。全文情节生动,叙事性强,有利于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课文浅显的语言,为我们展现了一个沉着、机智、勇敢、聪明的小司马光形象,对学生也起到了一定的榜样感召作用。
这篇课文对于一年级的小学生来说,课文内容相对熟悉,在教学中我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抓住课文故事性强的特点,突出以读为主的线索,促使学生在读中熟悉,读中感悟,读中思考。在课文学完,我设计让学生讨论:
1、从司马光身上你明白了什么?请你对司马光或那个被救的小朋友说句话。
2、如果你在场,你还会有什么好办法救那个小朋友吗?
3、读完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收获呢?遇到紧急情况应如何去做呢?
设计这样几个问题,从课内走向课外,引导学生进行积极的思考想象,并结合生活实际开发课程资源,对学生生活适应能力的形成起到指引作用。在这个环节中,我注意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注意引导学生把句子说通顺,把意思表达清楚,进而体会司马光的机智、勇敢。
司马光教学设计篇十九
《司马光》是一篇文言文,通过讲述司马光小时候砸缸救友的故事,赞颂了司马光遇事沉着冷静、肯动脑筋的品质。
文言文离我们生活的年代较远,三年级的学生从未接触过文言文,学起课文来有一定的难度。但是这个故事他们都听说过,有助于他们借助注释理解课文内容。而且课文简短,一旦读熟,理解、背诵起来就很容易了。
1.会认8个生字,会写1个生字。
2.朗读课文,注意词句间的停顿。
3.借助注释和图片,能自己讲一讲这个故事。
1.通过注释和图画等多种途径来理解词句的意思,生生、师生互动交流,理解课文,掌握学习文言文的一般方法。
2.在反复诵读中品味古文独具魅力的语言,引导学生感受古代传统文化形式的精美和内容的丰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感悟司马光对朋友的爱,学习他遇事沉着冷静、肯动脑筋的品质。
1.会认8个生字,会写1个生字。
2.学会借助注释,观察插图,结合生活经验了解文章大意。
掌握学习文言文的一般方法,在反复诵读中品味古文独具魅力的语言。
教师: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故事导入
2.教师板书课题
5.学生书写,教师巡视,找出具有代表性的书写拍照上传用ppt投影,请学生起来点评
6.师:请同学们齐读课题(生齐读课题)
7.师:读得真响亮,司马光就是咱们今天这个故事的主角,你们猜猜他姓什么(学生回答)
8.师:我们一起来温习一中国的传统文化百家姓(课件出示《姓氏歌》)
9.集体朗读(中国姓氏有很多,赵钱孙李,周吴郑王,诸葛东方,上官欧阳)
10.师:同学们一个字的姓氏我们称他单姓,像诸葛,东方,这样的两个字的姓氏就叫复姓,司和司马作为单姓和复姓都出现在《百家姓》,刚才回答司马的同学,恭喜你答对了,中国历史上有很多姓司马的名人,如三国时期的司马懿,西汉史学家司马迁,西汉辞赋家司马相如,当然,还有今天我们要了解的北宋政治家史学家司马光(课件出示课题和课文)
11.师:这和我们平常学习的课文相比,有不同之处吗(课件提示:1看语言和现在说话是否相同2看字数,生明确语言不同,字数很少)教师明确,这种和现代文语言有区别,文字更简洁的文章我们叫它小古文(文言文)
二.读准字音,读出韵律
1.(课件出示自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难读的字多读几遍)
师:哪位同学可以给大家读一读自读提示?(指名读出自读提示)
师:下面请大家打开课本到102页,带着这些要求自由地读两遍吧!
2.师:已经读了两遍的同学请你们举手告诉老师(师环顾全班),看你们读得这么起劲,老师也想给大家读来听听,请你们听仔细每个字的读音(课件出示课文,师范读一遍)
3.师:同学们听得真仔细啊!接下来老师想要考考你们,请看大屏幕(课件出示课文,将“庭,瓮,跌,没,皆,弃,持,迸”用红体字标出来)
师:这谁愿意当小老师带着大家拼读一下这几个字?(指名当小老师拼读)
课件出示其中三个后鼻韵母的字
师:刚才大家拼读的时候这三个后鼻韵母读得好极了,谁愿意给大家再读一下(不够好,来,跟着老师读一下)
课件出示去拼音的八个字
师:这几个字里面躲着一个多音字,请大家找一找
(学生明确“没”)
课件出示没的两个读音以及释义
师:请同学们拿出学习纸,结合释义选择这个多音字正确的读音(指名把正确的读音带到句子里读一读)
课件出示去拼音的八个字
师:来,我们这一组同学开小火车读出这八个字吧
4.(课件出示课文:在“戏于庭”“登瓮”“足跌”“没水中”“皆弃去”“持石”“水迸”下方划上蓝色横线)
师:请大家自由练习读读这几个划横线的短语
师:大家都读得很认真,我们再请一组同学开火车读读看吧
6.(课件出示例句“足跌没水中”和“光持石击瓮破之”)
师:来,请看大屏幕,我想邀请一个同学和我读一下这两句(指名和老师逐一朗读,学生先读)
师:大家有没有发现他和我读得有什么不一样(如果学生读得也很有节奏感可以说:老师觉得他读得棒极了,除了字音标准,你们还知道老师为啥夸他吗)
生回答:语速,快慢等
师:文言文的诵读像我们的乐曲一样,是有节奏的,所以要注意停顿
课件出示带有停顿符号的例句“足跌没水中”和“光持石击瓮破之”
师:请大家根据停顿自由读一读这两句
师:谁再来为大家读读这两句(指名两生读)
7.(课件出示标有停顿符划分的课文)
师:请大家跟着老师有节奏有感情地读一读这篇文言文,我读一句,你们读一句
8.课件出示蓝色和红色两种字体的文言文原文
师:你们越来越棒啦,下面我来找一个合作伙伴,我读蓝色部分,你读红色部分
师:你和老师配合读得真有默契,奖卡送给你,下面大家和同桌像我们刚才那样一人读一句自由练习一下吧!
师:大家练习得怎么样啦?谁能和你的伙伴合作诵读一下呢?(指名2对同桌合作读,随机发放奖卡)
三、合作探讨,自悟文意(引导学生借助注释,文中插图,联系前后文试着了解故事大意)
1师:同学们在音乐中读得真美啊!下面我们放松一下来做个“连连看”的游戏吧
(课件出示五幅图和文字)
师:请同学们看看,每一幅图片都有它的朋友,你能帮它找到吗?
(指名连线,完成游戏)
2师:游戏做好了,我们来了解一下故事内容吧
3(课件出示第一幅图和第一句话)
师:老师给大家开个头吧!有一天,一群儿童在庭院里做游戏,咦,同学们,你们猜老师是怎么知道他们在庭院里做游戏的呢(引导学生说出注释)
(课件出示剩下的四幅图和相关语句)
师:请你看着第二幅图告诉大家玩游戏的时候发生了什么(指名讲图二)
师:天哪,有孩子落水了,小伙伴们什么反应呢,来,你来给大家说说(指名讲图三)
师:这可怎么办呢,谁来说说接下来出现了怎样的转机(指名讲图四)
师:谁能说说故事的结局呢(指名说说图五)
5师:你们真的棒极啦,结合注释和图片就能说出这个文言文小故事了。这次老师想要对你们提出更高的要求,不仅要将五幅图连在一起讲一讲,而且还要达到这样的标准,请看大屏幕:
(课件出示故事大王评价标准:声音响亮;叙述完整;有感情)
师:自由地试试吧,我们一起期待故事大王的出现
师:大家准备好了吗(指2名讲故事)
师:你们觉得他们说得好不好,根据屏幕上的评价标准说一说(相机给故事大王和评价者发放奖卡)
四,夸夸司马光
师:幸亏司马光及时相救,落水的孩子才得救了,你们觉得应该怎样夸夸司马光呢?
生回答:乐于助人或机智勇敢,聪明冷静等(教师相机提炼并板书)
五.再读课文,体会语言美精神美
师:今天我们学习了传统文化文言文,领略了文言文的韵律美,司马光的品德美,让我们再一次在优美的曲声中大声诵读吧(师生齐读)
(播放音乐,齐读课文)
六.课后拓展,激发兴趣
师:今天这节课上我们学习了一篇小古文,懂得借助两种方法去了解文章内容,你们知道是哪两种方法吗(集体回答并板书看图片看注释)
师:我们可以借助这两种方法了解更多的文言文内容。我们今天故事的主人公司马光长大后成为杰出的政治家和史学家,历时十九年主持编纂了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他之所以取得如此成就和他幼年热爱学习是分不开的,我们一起来看屏幕,请大家课后运用看注释和看图片的方法了解一下文言文内容,今天的课就上到这里,下课!
【本文地址:http://www.pourbars.com/zuowen/142828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