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是教师为达到教学目标,并组织和实施教学活动所制定的一种教学计划。教案的编写需要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丰富教学资源。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经典、优秀的教案,供大家学习参考,希望能够对大家的教学工作有所启发。
七年级机械运动教案篇一
从本节课第一个教案的产生到上完这一节课,教案共进行了四次的修改,课件也经过多次选择和调整。可以说是除了知识点一直保留下来以外,其余的地方都经过了大的改动。期间得到了本校教研组老师、田林片老师和一些其他学校老师的大力帮助,特别得到了教研员赵老师的细心指导。赵老师多次和我进行摩课,使我重新树立了信心。在此,对各位老师的帮助深表谢意。
自有了开课的想法起,就查阅了大量的资料,精心备出了第一稿教案,但在第一次试讲时感觉非常不好,自己都差点失去了信心,是在赵老师的帮助和鼓励下,才重新找回了自信。经过几次试讲,其他老师帮助我不断的摩课,终于顺利地完成了这一节公开课。整个过程中,对自己真的是一次磨练。也给今后的教学带来了很多帮助。本节课从开始的选材,中间的修改到最后的确定,经历了一个较长的过程。开始时思路比较狭隘,仅围绕教材和大纲选材,在各位老师的提醒下,开阔思路。最后一遍试讲前正赶上神州六号的发射和回收,为了使本节课能有新意,又能引起学生的兴趣,选用了神六作为本节课的线索,采纳了一些老师的建议,把练习放到“参照物”概念之后,让学生大量的活动,来巩固知识,并突出本节课的难点。虽然这一节课还算比较圆满的完成了,也得到了大家的好评,但我觉得还是留下了很多遗憾。比方说,对于表格中的情景“大地扑面而来”的参照物选取时,学生理解不够透彻,现在想起来,其实可用“大小飞机的动画”演示就可以说明问题。遗憾的是由于前面的学生活动用的时间长了,后面没来得及放映这段动画。
通过开设本节课,我学到了很多东西,虽然非常的辛苦,也留下了一些遗憾,但还是收获了很多在平时教学时学不到的东西。再次感谢给予我帮助的各位老师。
七年级机械运动教案篇二
1.掌握数轴的概念,理解数轴上的点和有理数的对应关系;。
重点:数轴的概念和用数轴上的点表示有理数.难点:同上.[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知。
观察屏幕上的温度计,读出温度..(3个温度分别是零上,零,零下)。
[问题1]:在一条东西向的马路上,有一个汽车站,汽车站东3m和7.5m处分别有一棵柳树和一棵杨树,汽车站西3m和4.8m处分别有一棵槐树和一根电线杆,试画图表示这一情境.(分组讨论,交流合作,动手操作)。
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通过刚才的操作,我们总结一下,用一条直线表示有理数,这条直线必须满足什么条件?(原点,单位长度,正方向,说出含义就可以)。
四.反复演练掌握新知。
教科书12练习.画出数轴并表示下列有理数:。
1.5,-2.2,-2.5,,,0.2.写出数轴上点a,b,c,d,e所表示的数:。
1.数轴需要满足什么样的条件;。
2.数轴的作用是什么?
[作业]。
必做题:教科书第18页习题1.2:第2题.[备选题]。
1.在数轴上,表示数-3,2.6,,0,,,-1的点中,在原点左边的点有个.2.在数轴上点a表示-4,如果把原点o向负方向移动1.5个单位,那么在新数轴上点a表示的数是()。
(2)你觉得数轴上的点表示数的大小与点的位置有关吗?为什么?
总结可以由教师提出问题,学生总结,教师完善.2题也可以启发学生反过来想,即点a向正方向移动1.5个单位.3题有一定的难度,两次变动可转化成原点实际怎样移动了,移动了几个单位,那么-5实际上怎样移动了.
七年级机械运动教案篇三
2、举例说出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初步认识人类与环境的相互关系。
3、通过学习学生能够树立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意识。
】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培养学生保护传统聚落的意识,增强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
1、聚落与环境的关系
2、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意义
】通过学生的自学、读图比较,小组讨论等活动,掌握本节课的内容。运用已有的生活经验解决问题,运用地理的眼光看周围的事物。
教学过程教学设计分析
教师活动设计学生活动设计
泉州景观图引入新课
人类的居住地——聚落观赏
利用身边熟悉的地理事物吸引学生注意力。同时从宏观上对城市有一个感性认识,为下面的交谈铺垫。
一、乡村和城市
1、城市景观和乡村景观的主要差异引导学生分析城乡景观差异
展示不同地区的乡村景观图
2、聚落
指导学生阅读课文并思考
与同学交谈或与老师交谈读图:比较不同地区乡村的景观
阅读课文的第一、二自然段,将相关知识用直线划出。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生易于把自己的生活体验表达出来,学生在交谈中掌握新知,并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培养学生分析比较的能力。通过活动让学生感到“即使同样是乡村,不同地区的景观也是不一样”。
通过阅读将所学知识落实到书上,以达到巩固的效果,同时培养学生快速阅读分析文字的能力,学会从文章中获取有用的信息。
二、聚落与环境
1、聚落形成与发展的主要因素
提出问题:三明聚落的形成因素?2、民居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举例,启发引导学生分析民居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运用已学的人口分布知识判断聚落的集中分布地
思考、回答
选择感兴趣的民居阅读、讨论:各地民居与当地自然环境的关系。
由学生共同选择几个代表性民居分析
利用旧知识做铺垫引出新知识,降低学习的难度。利用乡土地理作为分析问题的载体,可培养学生会用地理的眼光看待身边的事物。
不同层次的学生可根据能力选择,扩大知识面
培养学生读图分析的能力、交流的能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三、聚落的发展与保护
讲述聚落的发展组织学生对有关四合院的问题进行讨论保护传统聚落的意义
加强学生对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的意识了解聚落的`发展学生活动:
1、讨论
2、小记者采访
3、小记者小结
让学生知道事物在不断变化
树立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意识
七年级机械运动教案篇四
知识与能力:
通过地形图引导学生分析亚洲河流特征,并找出亚洲境内著名的湖泊。
让学生从欧洲气候和地形入手解释欧洲河流特征,了解欧洲著名的河流。
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从地图上获取地理知识的能力,以及从课外书籍上获取地理知识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咸海以及亚欧人口问题的学习,对学生进行可持续发展的环境理念教育。
亚洲、欧洲的主要河流和湖泊。
综合法、读图分析法、对比分析法、创设情境法、自学指导法
教学挂图、板图、多媒体
(一)、复习上节课内容。
请说说你了解西亚。(学生回忆,并回答。)
(二)、导入新课
在我们的地球上有这样一个地区,它的面积比我国的陆地面积稍大,却分布着30多个国家,其中有不少国家的面积十分狭小,被人们称为“袖珍国”、这个地区是资本主义工业化最早的地区,也是目前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这里还曾经是历史上第一、二次世界大战的策源地。这个地区的旅游资源闻名遐尔,吸引了无数的各国游客。这就是欧洲(通过简单介绍引起学生兴趣。)
板书课题:第四节 欧洲西部
(三)、讲授新课
地理位置
展示挂图欧洲西部
轮廓、范围
展示挂图欧洲西部
主要国家、首都
展示挂图欧洲西部
提问:请说出各国的首都
指导学生按照以前所学的方法分析地形特征、河流特征、气候特征。
地形特征
通过分析地形图,着重强调以平原为主的地形,四个主要地形区及分布特点。了解欧洲各国。
南北两侧是山脉,中部是西欧平原、波德平原
主要河流
分析莱茵河、多瑙河
解答书上活动探讨
气候特征
深受大西洋湿润西风的影响,形成温带海洋性气候和地中海气候。
(四)总结:
利用地图简单总结。
(五)作业:
利用填充图册15页,目标检测上的题目作为练习
板书设计
欧洲西部(1)
地理位置
轮廓范围
地形特征
主要河流
气候特征
七年级机械运动教案篇五
(作者:北京广渠门中学刘崇灏)。
(一)教学目的。
1.知道什么是机械运动,知道机械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现象。
2.知道什么叫参照物,知道判断物体的运动情况需要选定参照物。知道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3.知道什么是匀速直线运动。
(二)教具。
1米长的一端封闭的玻璃管,管内注入水,并留约2厘米长的一段空气柱,管口被封闭;节拍器(或秒表)。
(三)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
2.完成下列长度单位的换算,要求有单位换算的过程。由两名同学到黑板上演算,其他同学在笔记本上进行练习。
教师口述:0.2千米=______厘米。(答:2×104厘米)。
500微米=______米。(答:0.0005米)。
对学生所答进行讲评。
3.用最小刻度是毫米的刻度尺测量课本图1―5甲图中木块的实际长度。要求每个学生动手测量。由同学说出测量结果。巩固上节所学正确使用刻度尺测长度、正确读、记测量结果和减小误差的基本知识。
二、新课教学。
1.新课的引入。
组织同学阅读课本节前大“?”的内容。提问:飞机在天空中飞行,子弹在运动吗?飞行员为什么能顺手抓住一颗飞行的子弹呢?要回答这些问题,我们就要认真学习有关物体运动的知识。
板书:“第二章简单的运动。
七年级机械运动教案篇六
1.需要掌握的字的读音:
朗润酝酿卖弄嘹亮黄晕烘托静默舒活。
欣欣然繁花嫩叶呼朋引伴抖擞精神花枝招展。
2.掌握下列词语的意思:
朗润卖弄呼朋引伴黄晕舒活花枝招展。
掌握“酝酿”、“烘托”的语境,春。
3.掌握下列多音多义字:
涨藏。
学习本文细致观察景物,抓住特点,生动地写景抒情。
通过反复朗读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感受作者为我们所描绘的江南美景的意境。
《春》是一篇优美的写景抒情散文。作者细致地观察春天的景物,抓住其主要特征绘出一幅幅春景图,展现了大地回春、动机勃发的动人景象,赞美了春天带给人以希望和力量。
第一部分(1)盼春。
第二部分(2-7)绘春(五幅画面: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迎春图)。
第三部分(8-10)颂春。
《春》全文围绕一个“春”字,写了盼春、绘春、赞春三个部分。这三部分的顺序跟作者思想感情的发展是一致的。春尚未来临,热切地盼望她的到来。“盼望着,盼望着”的反复吟咏,将那种渴望的心情抒写得淋漓尽致,也为全文定下清新活泼的基调和抒情的旋律。待到春天降临人间,作者则尽情地欣赏这大地回春的美好景象。这一部分是全文的重点,作者集中笔墨从不同的侧面绘出春的色彩。最后以赞美作结,三个比喻各自成段热情洋溢地颂扬了富有创造力的美好春天,深化了文章的主旨。
首先,观察细致,描写生动真切。例如写春草,作者突出了春草的旺盛生机,不但写小草的顽强生命力和小草的质地、色泽和长势,还写出了春草勃发给人们带来的欢乐。又如写春风,突出的其和暖、清新的特点。总之,作者从不同角度,细致入微地观察春天,抓住了春的特征进行描写。
其次,全文语言朴实清新,准确生动。例如:“水涨起来了”。春水用“涨”描述,表明春天水多,再现了冰消雪化后春水涣涣的样子。又如“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钻”表明春草破土萌发,满山遍野的生长出来,显示了不可压抑的生命力。这样的例子俯拾皆是。
这些词语凝练形象,作者锤炼词语的功力可见一斑。
全文句式也富有变化,在散句中夹着对称或排比的短语短句,叠词的运用也使描述更加有表现力,初中一年级语文教案《春》。如:“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文中还有许多精彩动人的比喻句、拟人句。如形容春雨“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连用的这三个比喻非常形象,不但细,而且亮,都是惹人喜爱的。这样的比喻非常贴切,而且能唤起读者对春雨的喜爱。结尾部分连用了三个比喻,同时拟人,不仅比喻很巧妙,意义深,而且分行排列,先后有序。从刚落地的.娃娃到小姑娘,再到健壮的青年,形象地点明了春的成长过程。把春天比作“刚落地的娃娃”,因为它是“新生的”;把春天比作“花枝招展的小姑娘”,因为它“娇美”;把春天比作“健壮的青年”,因为它有“无穷的活力”,这正是对五幅春景图含义的概括,点明了全文的中心意思。三个比喻各自成段,更能强调春的不同生长过程。最后说“领着我们上前去”,表达了作者追求美好未来的强烈而真挚的感情。这些修辞手法的运用,对描绘景物特点、抒发感情有突出作用。
诵读不仅是教师常用的一种教法,也是学生常用的一种学法之一。这篇优美的抒情散文尤其适合这种方法。学生应当在预习中查字典词典,读准“预习提示”中有关字词的读音、勾画出描绘春天的生动词语和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理解其含义和作用。再读课文时,应在理解各部分内容基础上,确定感情基调、语音语调的处理方法。第一部分表达作者盼望春天到来的欣喜的感情,可用欣喜愉悦的语调朗读;第二部分表达作者对春的喜爱欣赏的感情,应用轻松明快的语调朗读;第三部分表达作者对春天的赞美之情,应用高昂的语调朗读。总之,通过诵读,可以创造一种情境氛围,让学生体会文字的图画美、语言美、音乐美乃至情感美,得到美的感染熏陶。
阅读优美的诗文,就是体验语言文字所创造的情境,领悟作者的思想感情。正如专家所说:“人们欣赏文学作品,是从形象感受开始的,形象作用于读者的感觉和感情,使读者受到艺术感染,于潜移默化中逐步体会到包含于其中的思想。”(《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国文学》“文学鉴赏”条))“感受”就是体验。欣赏文学作品时的体验,最重要的两种心智活动就是审美联想和审美想像,它们是文学性体验也是文学欣赏的本质属性的体现。即使是文学修养很好的人,联想和想像也是不可绕过的“门槛”。从文学作品的功能实现和生成规律来看,作品的语言文字,要还原为读者脑海中的艺术形象需要联想和想像,联想和想像是读者进入作品情境的又一必经之路,脱离联想和想像的阅读,就不是文学欣赏的阅读,而可能是其他性质的阅读(例如科学性的、专业研究性的);再有,作品的原有的画面、情境、意象,要衍生、迭生出新的内容,亦即象外之象、境外之境,也需要联想和想像。从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来看,学生的抽象、逻辑思维的能力未必赶得上成人,但他们的形象思维能力绝不比成人差,他们通过形象直观的思维探入课文的情境中,真切地感受、尽情地体验,这是他们的心理意识功能的特性所决定的,也是他们的阅读心理的优势所在。对学生来说,联想、想像的功夫做得越充分,对作品底蕴的感受、理解就越深刻。
通过联想与想象进行揣摩的方法可以贯穿于学习课文的全过程。如学习“春草图”,想象自己来到了初春的田野、公园,与家人、亲友嬉戏追逐;学习“春花图”,想象或联想你到过的果园,在春暖花开的季节的景象;学习“春风图”“春雨图”,想象自己置身在江南的乡间、田野之中享受春风的温情,感受春雨的沐浴。在想象与联想的过程中,还可以丰富、扩充文中描绘的意境,揣摩作者用词、用句的精妙,体会作者寄寓在文中的思想感情。这种方法如果运用得好,将会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还能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及语言感受力。
初一学生还不善于通过细致地阅读课文理解体会散文所描绘的优美意境。因此教师可选取一、两个重点段落作详细讲解分析,引导学生注意课文细致描绘的地方,如本文的“春草图”和“春风图”,其他段落则指导学生自己阅读分析。这样,教师的讲解就起到了示范作用,启发学生动脑、动手、动口,培养他们阅读的能力与习惯。
《春》教学设计示例。
教学重点。
领会作者细致观察、生动描述抒发感情的方法。落实三点:学习作者。
七年级机械运动教案篇七
2、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学会使用打点计时器,并会通过分析纸带上的数据得出相应的结论.。
情感目标。
1、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主要有以下一些概念:,参考系,质点,时刻和时间间隔,位移和路程,重点是质点和位移的概念,难点是位移概念.教材在本章开始处列举了大量的实例,给出的概念,在本节一开始,也是通过生动的实例,给出参考系的概念,接着从研究对象的角度,学习质点的概念,渗透理想化思维方法;再进一步学习时刻与时间,位移和路程等概念.每一小节重点突出,又相互关联,实例鲜明,配图恰当,便于学生的接受,是进一步学习的基础.。
教法建议。
本节教材的特点是概念较多,很多知识初中时学过,并且这些知识与生活实际密切相关,建议让同学自学讨论的方法进行,可让同学提前预习或课上给出时间看书,教师提出一些问题,或让同学看书后提出问题,展开讨论,达到掌握知识,提高能力的目的,并结合多媒体资料加深理解和巩固.
教学设计示例。
教学重点:质点和位移的概念。
教学难点:位移概念的引入与理解。
主要设计:
一、参考系:
(一)提出问题,引起思考和讨论.。
1、什么叫?请举一些实例说明.。
3、同一运动,如果选取的参考系不同,运动情况一般不同,请举例说明.。
4、选择参考系的原则是什么?(虽然参考系可以任意选取,但实际上总是本着观测方便和使运动的描述尽可能简单的原则选取)。
(二)展示多媒体资料,加深理解(穿插在讨论问题之间进行)。
1、太阳系资料:行星绕太阳运转情况.。
2、银河系资料:星系旋转情况.。
3、电子绕原子核运转情况.。
4、飞机空投物资情况.。
二、质点:
(一)提出问题,引起思考和讨论:
2、什么叫质点?
3、小物体一定能看成质点吗?大物体一定不能看成质点吗?请举例说明?
4、什么叫轨迹?什么叫直线运动?什么叫曲线运动?
(二)展示多媒体资料,加深理解.。
1、火车(200米长)穿山洞(100米长)情况.。
2、地球公转及自转情况.。
(三)总结提高:
三、时刻和时间间隔。
提出问题,引起思考和讨论.。
2、“现在是北京时间8点整”中“8点”的含义是什么?
3、校百米纪录是10.21s、第2s末、第2s内的含义各是什么?
四、位移和路程。
(一)提出问题引起思考和讨论:
1、说“物体由a点移动500米到达b点”,清楚吗?
2、如何描述物体位置的变化?
3、什么叫位移?为什么说位移是矢量?
4、位移和路程有什么区别?它们之间有关系吗?
(二)展示多媒体资料,加深理解.。
1、从天津到上海,海、陆、空三种路线抵达情况.。
七年级机械运动教案篇八
板书设计探究活动【课题】。
查阅关于“列车速度”的资料【组织形式】。
学生小组【参考题材】。
1.列车发展的历史,包括我国的发展史和世界的发展史.。
2.各个阶段的列车的速度.。
3.各个阶段的列车的形式(例如蒸气机到磁悬浮列车).。
4.世界各地区对列车发展的贡献.【评价方案】。
1.网上查阅的资料,列出历史记录.。
2.资料的丰富性和来源的丰富性.。
3.在此基础上,看看学生能提出什么更深入的问题.。
七年级机械运动教案篇九
1、知道什么是机械运动,什么是参考系,知道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2、理解质点的概念,知道质点是用来代替实际物体的有质量的点,是一种理想化的物理模型,知道是否能把研究对象看作质点要根据研究的问题决定。
3、知道时间和时刻的区别与联系。
4、理解位移的概念,知道位移是表示质点位置变化的物理量,是矢量,能够区别位移和路程。
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训练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学会使用打点计时器,并会通过分析纸带上的数据得出相应的结论。
情感目标。
1、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主要有以下一些概念:机械运动,参考系,质点,时刻和时间间隔,位移和路程,重点是质点和位移的概念,难点是位移概念。教材在本章开始处列举了大量的实例,给出机械运动的概念,在本节一开始,也是通过生动的实例,给出参考系的概念,接着从研究对象的角度,学习质点的概念,渗透理想化思维方法;再进一步学习时刻与时间,位移和路程等概念。每一小节重点突出,又相互关联,实例鲜明,配图恰当,便于学生的接受,是进一步学习的基础。
教法建议。
本节教材的特点是概念较多,很多知识初中时学过,并且这些知识与生活实际密切相关,建议让同学自学讨论的方法进行,可让同学提前预习或课上给出时间看书,教师提出一些问题,或让同学看书后提出问题,展开讨论,达到掌握知识,提高能力的目的,并结合多媒体资料加深理解和巩固.
教学设计示例。
教学重点:质点和位移的概念。
教学难点:位移概念的引入与理解。
主要设计:
一、参考系:
(一)提出问题,引起思考和讨论。
1、什么叫机械运动?请举一些实例说明。
3、同一运动,如果选取的参考系不同,运动情况一般不同,请举例说明。
4、选择参考系的原则是什么?(虽然参考系可以任意选取,但实际上总是本着观测方便和使运动的描述尽可能简单的原则选取)。
(二)展示多媒体资料,加深理解(穿插在讨论问题之间进行)。
1、太阳系资料:行星绕太阳运转情况。
2、银河系资料:星系旋转情况。
3、电子绕原子核运转情况。
4、飞机空投物资情况。
二、质点:
(一)提出问题,引起思考和讨论:
2、什么叫质点?
3、小物体一定能看成质点吗?大物体一定不能看成质点吗?请举例说明?
4、什么叫轨迹?什么叫直线运动?什么叫曲线运动?
(二)展示多媒体资料,加深理解。
1、火车(200米长)穿山洞(100米长)情况。
2、地球公转及自转情况。
(三)总结提高:
1、对于什么样的物体才可以看成质点的问题,关键在于对物体的运动情况进行具体分析,在我们研究的问题中,物体的形状、大小,各部分运动的差异等,如果对我们研究的问题影响不大,就可以把该物体看成一个质点。
2、学习质点概念时,要有意识地向学生介绍一种科学抽象的方法,我们抓住问题中物体的主要特征,简化对物体的研究,把物体看成一个点,这是实际物体的一种理想化模型,是实际物体的一种近似。
三、时刻和时间间隔。
提出问题,引起思考和讨论。
2、“现在是北京时间8点整”中“8点”的含义是什么?
3、校百米纪录是10.21s、第2s末、第2s内的含义各是什么?
四、位移和路程。
(一)提出问题引起思考和讨论:
1、说“物体由a点移动500米到达b点”,清楚吗?
2、如何描述物体位置的变化?
3、什么叫位移?为什么说位移是矢量?
4、位移和路程有什么区别?它们之间有关系吗?
(二)展示多媒体资料,加深理解。
1、从天津到上海,海、陆、空三种路线抵达情况。
2、在400米跑道上进行200米跑和400米跑情况。
探究活动。
1、请你手托一石子水平匀速前进,突然释放石子,观察石子的运动情况?再请站在路边的人观察石子的运动情况.二者观察到的运动轨迹一样吗?请解释原因.
七年级机械运动教案篇十
2、对常见的运动损伤掌握简易的处理方法。
对常见的运动损伤掌握简易的处理方法
对常见的运动损伤掌握简易的处理方法。
一、运动损伤的概念和分类:
1、定义:体育运动中,造成人体组织或器官在解剖上的破坏或生理上的紊乱,称为运动损伤。
2、分类:运动损伤按时间可分:新伤和旧伤;按病程可分为急性损伤和慢性损伤;按性质可分为开放性损伤和闭合性损伤;按程度可分为轻度、中度损伤和重伤。
二、运动损伤发生的原因:
1、认识不足,措施不当。对运动损伤预防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未能积极地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易导致运动损伤的发生。
2、准备运动不足:
a、不做准备活动就进行激烈的体育活动,易造成肌肉损伤、扭伤;
b、准备活动敷衍了事,在神经系统和各器官系统的功能尚未达到适宜水平;
c、准备活动的内容不得当;
d、过量的准备活动致使身体功能不是处于最佳状态而是有所下降。
3、不良的心理状态:如缺乏经验、思想麻痹、情绪急燥;或在练习中因恐惧、害羞而产生犹豫不决和过分紧张等。
4、体育基础差、身体素质弱,或动作要领掌握不正确,一时不能适应体育活动的需要,或不自量力,容易发生损伤事故。
5、不良的气候变化。如过高的气温和潮湿的天气,导致大量出汗失水;在冰雪寒冷的冬季易发生冻狎或其它损伤事故。
6、组织纪律混乱和违反活动规定也是造成伤害事故的原因。
三、运动损伤的预防
1、学习运动创伤的预防知识,克服麻痹思想。
2、遵守纪律,听从指挥,做好组织工作,采取必要的完全措施,如:检查运动场地和器材,穿着合适的服装与鞋子。
3、在激烈运动和比赛前都要做好准备活动。
4、要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活动内容,适当控制运动量。
5、掌握运动要领,加强保护和帮助。
6、加强医务监督,提高自我保健意识。
四、常见的运动损伤与处理
1、擦伤(皮肤表面受到磨擦后的损伤)
处理:
a、轻度擦伤:伤口干净者一般只要涂上红药水或紫药水即可自愈。
b、重度擦伤:(首先需要止血)冷敷法(讲解)、抬高肢体法、绷带加压包扎法、手指直接指点压止血法。
冷敷法:可使血管收缩,减少局部充血,降低组织温度抑制神经的感觉,因而有止血、止痛、防肿的作用,常用于急性闭合性软组织损伤。
2、鼻出血(鼻部受外力撞击而出血)
处理:应使受伤者坐下,头后仰,暂时用口呼吸,鼻孔用纱布塞住,用冷毛巾敷在前额和鼻梁上,一般即可止血。
3、扭伤(当关节活动范围超过正常限度时,附在关节周围的韧带、肌腱、肌肉撕裂面造成)
重度扭伤处理:应先止血、止痛。可把受伤肢体抬高,用冷水淋洗伤部或用冷毛巾进行冷敷,使血管收缩,减轻出血程度,减轻疼痛。不要乱揉私心动,防止增加出血。然后在伤处垫上棉花,用绷带加压包扎。受伤48小时以后改用热敷,促进淤血的'吸收。
4、挫伤(在钝重器械打击或外力直接作用下使皮下组织、肌肉、韧带或其它组织受伤,而伤部皮肤往往完整无损或只有轻微破损。)处理同(3)。
5、脑震荡(头部受天外力打击或碰撞到坚硬物体,使脑神经细胞、纤维受到过度震动。)
可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脑震荡。
处理:对轻度脑震荡的病人,安静卧床休息一、二天后,可在一星期后参加适当的活动。对中、重度的脑震荡,要保持伤员绝对安静,仰卧在平坦的地方,头部冷敷,注意保暖,及时送医院治疗。
6、脱臼(由于直接或间接的暴力作用,使关节面脱离了正常的解剖位置。)
处理:动作要轻巧,不可乱伸乱扭。可以先冷敷,扎上绷带,保持关节固定不动,再请医生矫治。
7、骨折(骨的完整性受破坏)
处理:首先应防止休克,注意保暖,止血止痛,然后包扎固定,送医院治疗。
七年级机械运动教案篇十一
一、教学目标:
2.进一步培养学生认真倾听,尊重别人想法的良好学习习惯,并引导学生进行交流.。
4.让学生经历简单的推理活动,培养学生初步的推理能力.。
二、重难点,关键:
重点:体验比较的过程,获得比较的不同方法.。
难点:理解感知最大与最小,最多与最少.。
三、教学过程:
(一)探索。
1.比大小,多少。
师:今天小明的妈妈过生日了,我们一起来看看桌子上摆了什么?(学生回答)。
(1)说一说,3块蛋糕哪个最大,哪个最小?西瓜呢?(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
(2)哪杯装得最多?哪杯最少?(引导学生观察杯子的粗细,学会推理)。
小结:几个不同大小的物体比较,最大和最小的,都只有一个.
(3)两瓶饮料,哪个装得多?
(二)联系生活比较。
师伸出一只手,让小朋友也伸出自己的手.
师:比比你们的手和老师的手,哪个大,哪个小?
生:老师的手大,我们的手小.
师:谁比谁的大?谁比谁的小?(学生回答略)。
小朋友们认真观察一下我们身边的东西,找出两种物体来比一比大小.
师:比较大小的时候,小朋友可以用眼睛看出来,比较多少时,小朋友一般要数一数再比较.同桌之间比较一下谁的铅笔多,谁的铅笔少.
(三)练一练。
1.p19第1题。
教师帮助学生理解题目要求,然后让学生独立完成.
2.练一练第2题。
本题是3个物品之间的比较,从图中可以直接看出,强调最大、最小都只有一个。
3.第3题。
通过观察交流,发展学生推理能力。
4、第4题。
(1)指导学生观察图,用自己的语言编个短故事.
(2)学生在反馈时,教师根据学生编的故事提出数学问题:。
爸爸,妈妈,谁喝得多?(学生讨论后回答)。
问:为什么爸爸,妈妈喝得不一样,谁比较渴?为什么呢?
5.练一练第5题。
教师先引导学生观察。
七年级机械运动教案篇十二
设题意图:通过朗读课文,感受课文内容;在反复朗读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语感;要求有感情地朗读,让学生深入到作品的意境之中,细心品味,入情入境。
朗读指导:
1、读准字音,读清句读,熟悉课文,这是朗读好的前提。
2、细心体会,理解课文,建立与课文内容相吻合的内心视象,这是朗读好的基础。
3、以情带声,随课文思想内容与作者情感轨迹,读出抑扬顿挫,读出轻重缓急,读出作品的美感。
设题意图:
文学是语言的艺术,刘勰说:“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语言是作品思想内容和作者思想感情的载体,也是读者领悟作品思想内容、体会作者思想感情的桥梁,所以品味语言是语文学习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设置本题的主要意图。
解题思路:
1、语言的运用不是孤立的,词语用得是否恰当,是否富有表现力,要看词语所在的语言环境,因此,词不离句,句不离篇,根据语境品味语言,应该成为解题的重要思路。
2、如果就语言论语言,那将索然无味,也是没有多大意义的。应该以语言为载体、为中介,品味语言所表现的内容,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1、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
想像“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的情景对于这个问题可引导学生充分展开想像,让学生想像的翅膀自由地飞翔。
你能说出“偷偷地”和“钻”这些词语好在哪里吗?“偷偷地”和“钻”写出了春草破土而出的挤劲,写出了不经意之间,春草已悄然而出的情景和作者惊喜的感觉。同时,这样写使无意识、无情感的小草也似乎有了意识,有了情感。
“嫩嫩的,绿绿的”本该用在“小草”前面,为什么放在句末?放在句末,单独从句子中拿出来,主要是为了强调,突出小草嫩绿的特点;同时,这样写,也使句子变得生动活泼,富有生气。
2、“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春风“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这是什么感觉?学生对这个问题的回答可能多种多样,只要是合乎情理,都要予以肯定。如“温暖”“亲切”“慈爱”“幸福”“深含感情”等均可。
春风除了像母亲的手,你还觉得像什么?对这个问题的回答也应该是丰富多彩的,要引导学生充分展开联想与想像,只要合乎情理即可。
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它生长着。
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
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领着我们上前去。
这三个比喻各表现了春天景象的什么特点?参见“课文研讨”的有关内容。
你还能用别的比喻赞美春天吗?此题也是开放型的联想拓展题,应引导学生放开思路,根据春天的特点,寻找恰当的比喻赞美春天。
研讨这道题,既要体会课文语言运用之妙,又要学一点有关比喻的修辞知识。本单元比喻很多,头一课学点这方面的知识,后面各课都可运用。
七年级机械运动教案篇十三
教材分析:
七年级(上)教材的前两单元是以人生为话题,写对人生的感悟,对学生进行理想教育。《春》所在的这个单元是以大自然为主题,让学生通过阅读课文,感受多姿多彩的大自然,陶治学生爱美的心灵,锻炼学生发现美的能力,所以它在教学中应重视美和感悟对好的词的积累和运用,好的句子的欣赏与游。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简介;2、诵美课文、读中理解、读中欣赏、读中品味。
2、感受作者对春的赞美之情。
3、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
1、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
2、了解排比、比喻、拟人等语句的表达作用;。
3、记叙文章的情感美、语言美。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体会作者的语言美。
课前安排:
1、解决本文的生字词;2、读通读懂本文;3、收集有关春的诗句;4、收集作者简介。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语设计。
二、读中理解。
1、教师配乐背诵,学生对照课文边听边默读;。
2、学生自由朗读,注意读准字音。读出语气,并把生字词横线画出。
3、合作、交流教师引导,明确本文的生字词。
4、齐读,整体感知课文。
5、思考《春》描绘了几幅美丽的图?用三个字概括?若学生对第一个问题不能回答,就把问题缩小。请学生找出描绘春景的句子,然后再引导用3个字归纳: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迎春图。
6、请学生朗读第一段和最后一段,引导学生归纳盼春—绘春—赞春。
七年级机械运动教案篇十四
难点:知道液体压强的规律。
例:杯子对桌面有压强,杯子里的水对杯底和杯壁是否有压强?
演示实验:
图10-9(a)玻璃管底部橡皮膜鼓起,
图10-9(b)手指会受到力的作用。
得出:液体对容器底部和侧壁有压强。
思考:液体内部有压强吗?
例:学生举例:(1)人在水里,感觉胸闷。
(2)图10-9(c)。
(3)。
液体内部压强的具体证明。
探究影响液体内部压强大小的因素。
认识压强计的结构。
用手指轻压金属盒的橡皮膜,u形管两侧的液面发生什么变化?
如何来体现压强计是怎样显示压强大小的?
使用说明,橡皮膜没有受到压强时,u型管两侧的液面相平。橡皮膜受到压强时u型管两侧的液面出现高度差,受到的压强越大时,高度差越大。
设计实验:
将金属盒放入水,u型管两侧的液面有高度差,说明:液体内部有压强。
(1)将金属盒放入水,使橡皮膜向着中各个方向,观察到u型管两侧的液面都(没有出现、出现)高度差。
说明: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压强。(有、没有)。
(2)增加金属盒在水中的深度,观察到u型管两侧的液面高度差变。(大、小)。
说明:液体内部压强与深度,(有关、无关),且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减小)。
(3)把金属盒固定在水中某一深度不变,改变橡皮膜的方向,观察到u型管两侧的液面高度差,(变、不变)。
说明:在液体内同一深度处,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大小。(相等、不等)。
(4)把金属盒放在不同液体的相同深度处,观察到u型管两侧的液面的高度差(相同、不同)。
说明:液体内部压强与液体的密度,(有关、无关),在不同液体的同一深度处,液体的密度越大,压强。(越大、越小)。
总结: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
(1)液体内部向方向都有压强。在液体的同一深度处,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不等)。
(2)液体内部压强大小只与、有关,深度越深压强越,在不同液体的同一深度处,液体密度越大压强越。
七年级机械运动教案篇十五
能力目标:
学会用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描写景物。
品味作者用诗一般的抒情笔调、优美的 语言描绘春天。
情感目标:引导学生感受充满生机与活力的春色,激发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追求美好未来的情感。关于春天几幅的图画描述,赏析精美语言,体会蕴含的情感。
教学难点:通过五官感觉抓住景物特点描写景物的方法。
教具:ppt课件
教学过程:
大自然充满了美,人们对自然了充满了关爱之情,描写自然美景的散文不胜枚举,这一单元就是一个写景散文单元。我们将以这些课文为例,了解写景散文的基本特点,具体 感知作家们是怎样把那些活生生的自然景物用文字再现出来的,同时又赋予其美好意境的。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著名散文作家朱自清的优美 散文—— 《春》(课件出示作者简介)
1、欣赏配图朗读
(1)听准字音,并把生疏的字音标注在书本上(课件出示生疏的字音)
2、初步理解课文每一段的内容和文章的整体结构并思考:课文一共描绘了关于春天的哪几幅图画。(课件出示内容和结构)
1、学生齐读第一、二、自然段,并思考以下问题:
(1)第一段,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突出了一个什么字?明确(课件出示): 连续反复和拟人 “盼”
(2)第二段,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总写春天,作者着眼于哪些景色的变化?这些景色的变化给人以怎样的感受?明确:(课件出示):运用了拟人、排比的修辞手法。总写春天,作者着眼于山、水、阳光的变化,从宏观上感受到大地回春,生机勃发。
2、研习“春草图”
(1)齐 读“春草图”
词语运用特点:这段描写用了较多的叠用的形容词,对小草喜爱之情油然而生。
3、研习“春花图”
(1)课件出示几幅春花图片,让学生观赏。
(2)齐读课文中的“春花图”
(3)朗读后思考:作者描绘春花图,抓住了什么特点?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明确(课件出示):特点:花多,花艳,花甜;运用了拟人、排比、比喻等修辞手 法。
(4)举例说明以上修辞手法的运用。并明确这是写景散文常用的一种写作手法:巧用修辞。(课件出示例句)
(5)引导提问:那么除了运用修辞的作用外,我们还可以做些什么让文章更加的生动形象呢?明确:扩写…并列举说明(课件出示):
1.小草(偷偷的)(从土里)钻出来。
2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 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1、出示一张春天草绿花开的图片
1、运用所学方法阅读 “春风图”,并进行书面分析。
2、诵读全文,争取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
七年级机械运动教案篇十六
录音机、教学磁带、钢琴、打击乐器、投影仪、提板。
2、 让学生掌握切分节奏和八分休止符在前半拍的新的节奏型的拍、读、写法;学习乐理速度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记住一些常用的速度述语,懂得二拍子的击拍法。
切分节奏、八分休止在前半拍的节奏型的拍、读法,以及如何开拓学生的思维,发挥学生的想象力,用律动启发式,层层深入把乐理与歌唱有机地结合起来,让学生积极参与。
(要求:要轻、气息要平稳,教师先示范,然后让学生跟钢琴唱)
投影图片一
1、让学生读、拍此节奏,提问学生此节奏中哪些没有学过的?引导学生回答,学生自然会说出“ ”和“ ”。以此引入切分节奏和八分休止符在前半拍的新节奏型。
2、切分音:一个音由弱拍(或弱节奏位置)延续到下一个强拍(或强节奏位置)成为强音,这个音称为切分音。切分音改变了原来的节拍的强弱规律,形成了“切分节奏”。
如 等。
3、 几种切分节奏的拍、读写法(每一种都先进行拍、读练习)
投影图片二
写
读
拍
4、 拍、读练习
投影图片三
(1)
(2)
(3)
5、 八分休止符在前半拍构成的节奏:
(让学生闭口用“”读八分休止符在前半拍的节奏,读熟后心到休止的效果。)
6、 把两种节奏合在一起,加入打击乐器进行练习:
投影图片四
花铃鼓、双响筒:
沙锤、手串铃、板鼓:
铜锣、木鱼:
(反复练习此节奏型,一来可巩固感受切分节奏和八休止符在前半拍的节奏特点,二来可为学习“岭南春早”作铺垫,因为此节奏型就是《岭南春早》的节奏型。)
1、 放音乐,听完一遍后,写上课题“岭南春早”,这首歌具有浓郁广东音乐风味,这节课只作简单的提示。重放音乐时,让学生小声跟唱。这首歌曲是d徵七声调式g大调尚未学过,让学生跟着教师的钢琴唱词,由于这首歌曲的难点节奏前面已抽出练习过,因此,学生拍读起来比较容易把握,唱起来比较顺展。
2、 教师亮出三个提板
(1) 活跃、热情;
(2) 雄壮有力;
(3) 抒展缓慢。
(让学生选择这首歌所表达的情绪,学生会选出第(1)种。)
3、 为什么要选择此情绪?先让学生讨论,渗入国情教育,启发学生领会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了祖国大地,祖国大地呈现出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所以歌曲要唱得活跃、热情和充满春天气息,实行对外开放,迎来了外商的投资,这也是歌曲中“推开南风窗,欢迎小鸟来筑巢”的寓意所在。因此,同学们应该歌唱我们的祖国,热爱我们的祖国,珍惜我们的学习环境,认真学习。然后让学生脚节奏,手拍节拍唱一遍《岭南春早》,以此引入二拍子的击拍法。
1、 让学生体会用软刷子刷墙时上下的感觉去做基本功练习;
2、 击拍时注意拍点,练习叶楞让学生体会打篮球时从地上弹起的感觉去找拍点,然后打着拍子唱《岭南春早》,可分组练习。
1、 听三首歌曲片断《鼓浪屿之波》、《祝酒歌》、《牧羊姑娘》。
2、 用连线连接下列问题:
《鼓浪屿之波》 欢快 快
《祝酒歌》 悲伤 中
《牧羊姑娘》 怀念 慢
3、 速度:音乐进行的快慢称为速度。以刚才的三个音乐片为例,不同的快慢所表现的情绪也不同。欢快热烈的音乐常常使用快或较快的速度,如《祝酒歌》;抒情歌唱性或田园风味的音乐常是用适度的中速,如《鼓浪屿之歌》;悲哀的掉歌、沉痛的回忆音乐则常用慢的速度,如《牧羊姑娘》。
4、 速度的作用:可塑造不同的音乐形象。教师把《岭南春早》放慢速度弹唱一遍,把《牧歌》放快速度弹唱一遍,让学生思考,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学生:歪曲了形音形象。)
5、 常用的述语与意大利文相对照(速度记号标在开头的左上方,国际上通用意大利文)。
【本文地址:http://www.pourbars.com/zuowen/143081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