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数加减法说课稿(通用13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23 08:04:11
小数加减法说课稿(通用13篇)
时间:2023-11-23 08:04:11     小编:XY字客

总结是对所学所得的梳理和提炼,可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怎样塑造良好的品德和道德观念?下面是我为大家准备的一些总结范文,供大家参考。

小数加减法说课稿篇一

听了诸老师执教的《小数的加减法》这堂课,使我受益匪浅,课如其人,诸老师的课朴实且扎实,从不矫揉造作,他对教学环节的设计,教材的处理,精炼的教学语言,从容淡定的教态等许多方面,都是值得我借鉴和学习的地方,下面我就这堂课谈一些自己的感受。这堂课在教学方法上诸老师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发展,紧密联系生活实际创设情境,让学生通过自己探索、合作交流获得小数加减法的笔算方法。因此在教学上体现以下三个特点:

诸老师借助练习题设置情境,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情绪与爱好。让学生提出问题,顺理成章地引入小数加减法,使学生以最佳状态进入解决问题的活动,主动探索小数加减法的笔算方法。在巩固练习环节体现数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的基本理念。在这样的背景下学习,学生更能体会出学习小数加减法计算的意义,感受数学的价值。

由于学生已有整数加减法计算的基础,教学中充分利用这一知识经验促使学生根据已有经验去解决问题,尝试小数加减法的竖式写法,在探索中感悟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同时,通过师生、生生间的交流活动将初步的感悟上升到新的高度总结出小数加减法笔算的一般方法,进一步理解列竖式时小数点对齐的道理。

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前提是,使学生逐渐形成不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良好习惯。教学时充分利用主题图,为学生提供各种素材和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空间。

总之,整节课教学目标在各个教学环节中得到有效落实,教学环节完整有序,层次清晰,师生互动和谐,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小数加减法说课稿篇二

《简单的小数加减法》这个内容是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第二节的内容,本单元共有两个内容,包括《小数的认识》和《简单的小数加减法》,这个内容是在以前学习的整数加减法的基础上安排的。

教学目标: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会小数加减法的算理,会正确计算一位小数加减法,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重点难点:总结并理解算理。

教学用具:

三年级下学期的学生已经认识了小数,了解了小数中各个数位的含义,并且学习了整数的加减法,很清楚整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所以对于这个知识的学习并不会感到困难。

根据我区的教学实际设计如下内容。

1、教学模式:三段一思。

2、教学方法:因为小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有内在的联系所以采用迁移类比法引入,并根据这个教学内容的特点所以采用问题引导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3、学习方式:自主、合作、探究。

一段:学什么。

(1)学生用竖式计算。

(2)你是怎样计算的?(说算理)。

师导入:今天我们来学习《小数加减法》师板书。

2、出示学习目标:

(1)通过计算探索出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2)能正确地列竖式计算。

方法:自己读后指名读,这样目标就清楚了。

二段:我来学:

1、用情境导入法出示——购物情境图,引导学生观察,说说知道了那些数学信息。

2、出示:文具超市里的三种文具学生说出名称和价格:

卷笔刀:0.8元,橡皮铅笔:1.2元,绿铅笔:0.6元。

3、出示学习提示:

(1)根据已有信息提出一个加法问题和一个减法问题。(口头提出问题)。

(2)用你喜欢的`方法计算,先独立计算,再同座互查。

(3)小组讨论:列竖式时要注意什么?试着总结出计算方法。

(4)时间为10分钟左右。

设计理由是:首先培养学生自己提出问题的能力,然后先独立学习,再同伴互助然后小组交流。

4、学习后一个或两个小组板前展示,老师针对共性问题进行点拨和强调。

三段:我来用。

因为本课内容需在计算的基础上总结计算方法(算理),所以安排以下有基本算理练习、典型的错例分析练习、解决问题练习等系列练习活动。

1、填空:列竖式计算小数加减法时,要将()对齐,也就是(),再从()位算起,得数里的小数点要和横线上的小数点()。(先自读再自己填完整,然后齐读。)。

2、下面的计算正确吗?把错误的改正过来。

5+2.4=2.97.5+1.5=8.03.2-1.6=2.6(给出竖式,判断)然后列出正确的竖式。(先独做再小组检查)指名说说每道题错哪了,应该怎么做。

3、列竖式计算。

98页3题选4道题(同桌互查后说出结果,错的改过来)。

4、解决问题:《动脑筋》6.8元《童话故事选》3.4元。

(1)《动脑筋》和《童话故事选》一共多少元?

(2)《动脑筋》比《童话故事选》便宜多少元?

先独立完成再小组内互查。投影展示讲评,各组长检查一下有错的吗?如果有改正过来。

5、根据实际提出数学问题并解答(学生要认真读题目选择合适的条件)。

一件上衣:27.9元一条裙子:54.6元一条裤子:38.7元。

四段:我来思。

学生根据学习目标和自己的学习情况谈谈本节课的收获。

板书:板书:

小数点对齐,从末位算起。

学生板演学生板演。

小数加减法说课稿篇三

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小数加法和减法》第47、48页。

一、说教材:

本节课主要通过在简单的购物情境中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使学生能够正确地进行小数加、减法的计算。

这部分的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整数加减法以及小数的意义和性质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这部分知识在今后的生活及进一步学习中有广泛的应用,所以掌握这部分内容为学生以后学习及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学生的已有的知识经验和认知特点以及本节课的地位和要求,我确定了以下三个方面的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探索小数加减法计算方法的过程,体会小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在算理上的联系,初步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用来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通过自我探究、讨论交流,让学生进一步增强运用已有知识和经验探索并解决新问题的意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3、使学生在探索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验成功的乐趣。

依据课程标准和教学目标,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探究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是:理解“小数点对齐”的道理和计算法则。

三、说教法、学法:

本节课是一堂计算教学课,我依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年龄特点以及他们的知识现状采用了多种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性和主动性。按照自主探究-讨论-归纳这样的思路,运用知识迁移让学生发现新知,掌握新知。在自主探究、讨论中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并提供动口,动手、动脑的机会,让学生在体验,感知、讨论、合作、比较中灵活掌握本节教学重点,突破难点。

四、说教学过程:

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知识掌握程度,我设计了以下四个教学环节: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知;

二、自主探索,发现方法;

三、深化认识,实践应用;四、归纳总结,提高认识。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知。

1、出示例1的情境图。

2、再让学生根据上面的算式,讨论交流它们有什么共同特点,这时相机揭示课题,并板书(小数加法和减法)。

(设计理念:引导学生逐步形成从现实情境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良好习惯,培养学生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的数学思想。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二、自主探索,发现方法。

学生可能出现不同的算法,选取不同的算法板演,让全班交流讨论,重点讨论为什么要小数点对齐列式计算。最终得出结论:小数加法和整数加法一样,也要数位对齐,而只要把小数点对齐就可以做到相同数位对齐。

2.在教学例1的第(2)问小数减法时。我把探究知识的主动权完全交给学生,让学生自已发现问题,总结规律、解决问题,达到让学生学会学习,能学习,爱学习的目的。

(设计理念:数学活动中,老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人。在例题教学中,我力求体现由扶到放的思想,让学生通过讨论、判断、分析等方法进行列竖式、计算、解决实际问题等学习活动,逐步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小组合作的学习能力。)。

3、“试一试”的练习让学生计算后说说自己的做法,然后把计算结果化简,着重让学生说一说化简的结果和依据。使学生知道小数末尾有0时一般要根据小数的性质把小数末尾的0去掉进行化简。

(设计理念:逐步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实现迁移的数学思想方法。在学生自由总结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有序地回忆自己在进行小数计算时先做了什么(列竖式);列竖式时应注意什么(小数点对齐);对于计算的结果,当小数末尾有0时,是怎么处理的(去掉末尾的0)。这样,不但帮助学生总结了小数加减法的一般方法,而且使学生懂得总结、概括的一般方法。)。

三、深化认识,实践应用。

练习是数学学习中巩固新知,形成技能、发展思维,提高学生分析、解答能力的有效手段,为了加深学生对法则的理解、对法则的应用,更好的领会小数加减法的意义与整数加减法的意义相同,我设计了不同层次的练习以便学生掌握知识并能熟练应用。

1.基础性练习:完成“练一练”第1题和第2题。

做“练一练”第1题可以直接让学生独立完成,再说一说计算中需要注意的地方。特别是24加9.9是整数加小数,也应该把小数点对齐着算。7.56减4.56的差的小数部分是0,可以让学生说一说,差应该怎样化简?差是多少。

做“练一练”第2题时,先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找出每道题中的错误,再分别改正,并组织交流。

相关数据的对比),看谁的表现较好!”

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提高学生的应用意识。

四、归纳总结,提高认识。

引导学生小结所学知识,并谈谈今天的学习收获。

通过这样的归纳与总结,让学生对本节课的知识再次进行系统地整理与巩固,突出本课的重点,构建了知识结构,培养了学生的能力,提高了认识。

纵观整节课的设计,突出了让学生用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的方式来学习,这样,既体现的新课程的理念,又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密切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小数加减法说课稿篇四

听了董老师执教的《小数的加减法》这堂课,使我受益匪浅,董老师的课朴实、实在,他对教学环节的设计,教材的处理,淡定的教态等许多方面,都是值得我借鉴和学习的地方。

这堂课在教学方法上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发展,紧密联系生活实际创设情境,让学生通过自己探索、合作交流获得小数加减法的笔算方法。

紧密联系生活,创设问题情境。

老师借助整数教学运用迁移的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已有的知识,让学生计算,运用迁移的让旧知识顺理成章地引入小数加减法,使学生以最佳状态进入解决问题的活动,主动探索小数加减法的笔算方法。在巩固练习环节体现数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的基本理念。在这样的背景下学习,学生更能体会出学习小数加减法计算的意义,感受数学的价值。滕於肥:

教师大胆放手,由于学生已有整数加减法计算的基础,教学中充分利用这一知识经验促使学生根据已有经验去解决问题,尝试小数加减法的竖式写法,在探索中感悟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同时,通过师生、生生间的交流活动将初步的感悟上升到新的高度总结出小数加减法笔算的一般方法,进一步理解列竖式时小数点对齐的道理。

董老师还重视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前提是,使学生逐渐形成不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良好习惯。教学时充分利用主题图,为学生提供各种素材和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空间。

所谓对齐,就是小数点对齐,让学生在做中,说中发现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在学生充分体验、感受的基础上被自主发现,成为学生对知识进行“再创造”的成果。有利于培养学生创造性的思维。

董老师比较关注学习过程,注重学习方法的引导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从关注“教”到关注“学”,从而进一步关注“人”的发展。本节课董老师让学生通过购物获得数学信息,使学生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并提出数学问题,引导学生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从而得出小数加减法的计算和验算,特别是在教学加法中,通过多种方法验证计算结果,培养学生严谨、认真、一丝不苟的科学态度。在这一系列动态过程中,学生获得的是数学的思想方法和积极的情感体验。

总之整节课教学目标在各个教学环节中得到有效落实,教学环节完整有序,但是由于学生不多,课堂氛围不够浓厚,由于学生基础的原因,回答的问题不够完整,这也是在我们山坑小学无法改变的事实。局限了教师锻炼的平台。

董老师通过深入研究小数减法计算方法,注意检验过程,研究归纳计算方法。

小数加减法说课稿篇五

小学数学四年级小数加减法这一教学内容,本课教材是在学生近期掌握了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以及前面非常熟悉的整数加减法的基础上安排学习的,是学生日常生活的需要和进一步学习、研究的需要,理解和掌握小数加减法的算理和算法是小学生基本的而且是必备的数学知识、技能与方法。这一教学内容与老教材相比,突出了计算不在是枯燥乏味,而是选择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素材,作为计算教学的背景。让学生感到计算学习同样是生动、有趣的,使学生在解答用小数计算的实际问题时,理解小数加减法的算理,掌握小数运算的基本方法。再说,小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在算理上是相通的。对于小数加减法,学生有似曾相识的感觉。教材紧紧抓住学生的这一认知特点,有意不给出小数加减法的计算过程,不概括小数的加减法法则,而是刻意引导学生利用已掌握的整数加减法的旧知迁移到小数加减法这一新知中。使学生懂得应用旧知来学习新知是获得知识的一条重要途径。

小数加减法的教学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发展,紧密联系生活实际创设情境,让学生通过自己探索、合作交流获得小数加减法的笔算方法。在教学设计上主要体现以下三点:

第一、紧密联系生活,创设问题情境。

借助学生喜闻乐见的体育运动盛会奥运会设置情境,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情绪与兴趣。让学生提出2004年雅典奥运会中女子10米跳台双人决赛中的问题,激发学生学习小数加减法的兴趣。顺理成章地引入小数加减法,使学生以最佳状态进入解决问题的活动,主动探索小数加减法的笔算方法。在巩固提高环节设置买体育用品的问题情境。体现数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的基本理念。在这样的背景下学习,学生更能体会出学习小数加减法计算的意义,感受数学的价值。

第二、教师大胆放手,学生自主探索。

由于学生已有整数加减法计算的基础,教学中充分利用这一知识经验,由学生自己收集有用信息。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在这一系列学习活动中,教师不给学生任何提示,促使学生根据已有经验去解决问题,尝试小数加减法的竖式写法,在探索中感悟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同时,通过师生、生生间的交流活动将初步的感悟上升到新的高度总结出小数加减法笔算的一般方法,进一步理解列竖式时小数点对齐的道理。

第三、重视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能力的培养。

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前提是,使学生逐渐形成不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良好习惯。教学时充分利用情境,为学生提供各种素材和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空间。首先根据奖牌榜联想数学问题,带这问题观看比赛,寻找其中隐含的数学信息,然后发现并提出数学问题,最后解决问题。因为这些问题是学生提出的,所以学生想方设法解决问题的动力也就更大。

(1)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创设情境。让学生自主探索小数加减法的竖式写法。

(2)合作交流,总结小数加减法笔算的一般方法,理解小数点对齐的道理。

(3)能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

(4)通过教学,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小数加减法笔算方法。教学难点:小数点对齐,也就是数位对齐的道理。

师:我记得咱们班的同学都特别喜爱体育运动,而且老师知道我们班里有几名体育健于下星期一(5月14日)将参加平湖市的体育运动会,老师预祝他们取得可喜的成绩。

(1)收集信息。

(2)交流信息。

(3)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随学生的回答将提出的问题一一列举在黑板上。(揭示课题)。

师:我们就选择其中的一个问题进行解决。

(1)探索尝试。

(2)汇报交流。

师:说一说怎样计算的。谁有补充?

(首先要把数位对齐,再从低位加起,满十向前一位进一,得数的小数点要竖式中的小数点对齐。计算结果小数末尾有0的要利用小数的基本性质进行化简。谁还想说一说你们解决的小数加法?(进一步加深小数加法的笔算方法)。

师:选择一个小数减法的问题。有了前面学习的基础,请学生直接说说是怎样做的?其他学生可作适当补充。

(3)总结算法。

师:在计算小数加减法时应该注意什么呢?先把自己的想法说给同桌听听。

全班交流,师生共同总结。

(4)验算。

师:小数加减计算很容易出错,你有什么方法检验计算的结果?生说验算的方法。

得出:小数加减法的验算方法与整数加减法一样。请验算一下你刚才的计算对吗综合应用。

解决剩下的几个问题。

亮亮是个非常爱运动的孩子?星期天爸爸带亮到体育商场买东西。一双运动鞋38.5元,一根跳绳4.8元。

师:他们买了什么?你还从图中发现了什么?你会解决这个问题吗?列竖式算一算。爸爸付了50元,要找回多少钱呢?学生独立做后,交流计算结果和方法。

师:亮亮又和爸爸逛到了球类区。你又有什么发现?亮亮可能会怎样买呢?需要付多少钱?同桌商量然后解决问题。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小数是我们生活和学习不可缺少的伙伴。希望同学们平时多留心,多观察,运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

小数加减法说课稿篇六

起点,引导学生利用已掌握的整数加减法的旧知迁移到小数加减法这一新知中。

第一、在学生进行了交流反馈环节时,李老师通过及时的引导,帮助学生掌握了重点和突破了难点。例如:在教学“小数加减法”时,通过学生板演,老师提出了三个有价值的问题。1、竖式计算时应注意什么?2、对于计算的结果,当小数末尾有0时,是怎么处理的?3、小数加减法和整数加减法有什么相同点?正是随着不断的追问、补充、完善,得到了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即相同数位对齐,按照整数计算法则进行计算。

第二、整节课中,全体同学的参与积极性很高,主要表现在分组讨论和参与展示环节。

建议:

1、在计算教学中,应对学生强调用通过多种方法验证计算结果,培养学生严谨、认真、一丝不苟的科学态度。

2、缺少学生的自我学习小结,检测完成后,让学生自我小结一下:这一课我收获了什么,还有什么没弄懂,我课堂上表现如何,发言几次,质疑几次。学生通过自我小结,将整节课在脑海中再现一次,起到回顾的作用,还可体会到参与的喜悦和成功的幸福。

3、在展示环节中,学生缺少自学成果的展示,本节课学生在整数加减法的旧知基础上通过自学、组内交流,多数学生是能够学会小数加减法计算的,课堂上如果能够展示的话,教师只要加以追问、补充、完善,就可使学生明确算理,掌握了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这样可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小数加减法说课稿篇七

现实生活中蕴含着大量的数学信息,数学在现实世界中有着广泛地应用。同时还指出,在学习过程中要逐步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合作精神。通过探索思考,比较归纳等数学活动,发展学生的各种能力。因此在教学本节课时,创设了与学生相距最近、学生最感兴趣、同时也能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操的迎接2008北京奥运会的主体情境。让学生更加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

【说课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苏教版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第47页—第48页。

【教材分析】。

为了配合本节课的主体情境迎接奥运,我把教材适当调整,引导学生从具体的情境中收集、整理信息。发现并提出有关小数加、减计算的数学问题,产生新的计算要求。例题首先让学生探索两位小数加一位小数的笔算方法,让学生尝试计算两位小数减一位小数。“试一试”让学生继续解决例题创设的情境中的其他一些加、减计算问题,并突出计算结果的化简。最后通过对小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计算方法的比较,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小数加、减的计算方法,使学生能够正确地进行小数加、减法的计算,逐步提高计算能力,为学生的进一步学习打下基础。练习主要用来巩固所学习的小数加、减计算方法,并用以解决一些相关的实际问题。因此,据本节课的地位及要求确立了以下的三维目标: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理解和学会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认识小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在计算方法上的联系,并能用来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让学生经历探索小数加、减法计算方法的过程,体验学习乐趣,总结学习方法,学生从而达到愿学、乐学、会学、善学的境界。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进一步增强运用已有知识和经验探索并解决新问题的意识,不断体验成功的乐趣。引导学生全情投入,渗透爱国教育,教育学生从小积极强身健体。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注意小数加减法和整数加减法之间的联系。

难点:理解“小数点对齐”的道理和计算法则。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等。

2、学生准备:

在学法指导上,我采取迁移、点拨、渗透、对比、反馈等多种指导方法,突出“四让”的特色:

(1)问题让学生提出;

(2)算理让学生发现。

(3)疑难让学生研讨;

(4)评价让学生参与。

以上的“四让”,既符合了新课程的教育理念,也体现了自主探究课堂教学的特色。

根据以上的理念,结合本课的特点,我设计了四个教学环节:

(一)激情导入,激发兴趣;

(二)探究比较,掌握算理;

(三)加深情感,巩固提高;

(四)拓展思维,课后延伸。

具体的教学过程如下:

(一)激情导入,激发兴趣。

1、播放录像,教师激情引入:2008北京奥运会申奥成功时中国人民欢腾喜悦的画面。

“同学们,在2001年的7月13日22:15分,我国取得了2008年奥运会的申办资格,当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在莫斯科宣布北京获得2008年奥运会主办权。当全世界的中国人为之欢腾流泪的时候,作为一名中国人你们激动吗……”

引导学生围绕“奥运”充分抒发自己的所见所感。(这里预计课堂的气氛会热烈起来。)。

2、作为中国小主人的一员,我们有责任也有义务把我国承办2008奥运会的一些情况介绍给来我国参观旅游的外国同学,(出示几位外国同学的图片和一些奥运活动图片。)重点介绍2008奥运会的吉祥物代表奥运五环也代表北京欢迎你的福娃贝贝、晶晶、欢欢、迎迎、妮妮。今天,就请大家做导游带领外国同学一起去游览福娃乐园。

(多媒体出示)先到第一站“贝贝园”。里面设有北京2008年奥运会特许商品零售店。出示一些特许商品价格:福娃提花方巾8元,学生荧光笔3.4元,挂绳十色圆珠笔4.75元,福娃头饰2.65元等。你能从中了解到哪些信息?能提出一些用加、减法计算的问题吗?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下面的问题及相应的算式:

(1)挂绳十色圆珠笔和学生荧光笔一共用了多少元?75+3.4。

(2)挂绳十色圆珠笔比学生荧光笔多多少元?75-3.4。

(3)挂绳十色圆珠笔和福娃头饰一共多少元?75+2.65。

根据上面的算式,你能发现它们有什么特点吗?(算式中都有小数)怎样来进行计算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问题。(板书课题:小数加法和减法)。

【设计意图】通过以上迎接2008奥运会情境的设计,不仅培养了学生采集信息、整理信息、提出问题的能力。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爱国情感,渗透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为开展本课学习奠定了基础。

(二)探究比较,掌握算理。

1、出示第(1)问,挂绳十色圆珠笔和学生荧光笔一共用了多少元?75+3.4。

学生试做,指定学生板演,其余做在自己的练习本上。教师巡视,发现不同做法。在学生已经掌握一位小数加减法的基础上,可以放手引导学生自己调度已有的知识经验,独立探索两位小数加减一位小数的计算方法。

展示不同的算法,要求学生自己解释思考过程。在这里,用竖式计算时一般会出现两种情况。

1.把小数点对齐。

2.把末位对齐。请同学讨论:,两种情况哪一种算法正确?为什么?(学生可能会把4.75元、3.4元分别化成复名数或根据小数的数位和计数单位去说明小数点对齐的算理,也可能用估算发现末位对齐的错误)。

小结:用竖式计算小数加法时,把两个加数的小数点对齐,就能使相同数位上的数分别相加。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更好地理解并形成“小数点对齐”这一计算规则,不应凭借“小数点有没有对齐”自己来评判竖式的正确与否,而应引导学生联系已有的经验展开分析。结合具体数量思考:4.75+3.4的竖式应该把表示“元”“角”“分”的数分别对齐着写,才便于相加。也可以从小数的意义分析,根据整数加法的经验,把相同计数单位的数对齐着列竖式,最便于计算。还可以通过估计进行判断。在教法上,我会先让学生独立探索算法,根据出现的情况引发讨论。再进行小组评价,对能准确理解为什么“小数点对齐”算理的同学及时表扬、鼓励。

2、出示第(2)问。用竖式计算小数加法时,要把小数点对齐再算,那么怎样计算小数减法呢?请同学们试着计算“4.75-3.4”这道题。

小结:通过刚才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

【设计意图】给予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机会,通过过程体验,明确算理,体会计算方法的合理性。

3、如果求挂绳十色圆珠笔和福娃头饰一共多少元?这里可以要求学生应用学到的.计算方法,自己算出结果。指名交流,说说自己是怎样算的,怎样想的。然后指出:计算结果要化简,并让学生说说化简的结果和依据。

4、总结归纳。同学们通过自己的探索学会了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你能说一说小数加、减法要注意些什么?先请同学们自己想一想,再和小组内的同学交流。

组织交流。引导学生归纳:小数加、减法和整数加、减法都要把相同计数单位上的数分别相加、减,从低位算起。整数加、减的竖式中,末位对齐了,其他数位也就对齐了,就能使相同单位的数相加、减,而小数加、减则不然,只有小数点对齐才能使相同数位对齐,才能使相同数位的数相加、减。所以用竖式计算小数加、减法时,一定要把小数点对齐再算,最后在得数里对齐横线上面的小数点,点上小数点,和或差小数部分末尾有0的,要去掉0把结果化简。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的合作交流、以及把小数的加减法和整数加减法算法的比较归纳,培养了学生的数学比较思想,在比较中体会数学规律既具有普遍意义,又在使用的过程中存在不同的表现形式。

(三)加深情感,巩固提高;

1、让我们来到第2站“迎迎园”。这里有一组练习:

9.3+6.98=24+9.9=13.8-8.6=7.56-4.56=。

让学生独立完成,并说说计算中需要注意的地方。

这里的巩固计算多媒体课件可以设计成游戏的形式。

2、第3站“欢欢园”。当好裁判员:

53.39.861.76。

+2.47-4.26-0.85。

7.805.6091。

先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找出每道题中的错误,再分别改正,并组织交流。

提问:在进行小数加、减计算时,可能出现哪些错误,怎样防止?

3、第4站“妮妮园”。先组织完成书练习八第3题。并分别评讲(着重引导学生联系线段图理解题中的数量关系),再让学生自由提出问题。

4、课堂作业:练习八第1、2题。

【设计意图】练习的设计形式多样,而且具有层次性。不仅巩固了学生的计算能力,而且还培养了学生的应用能力。在这个环节中,还让学生开展了自我评价、生生互评等。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四)拓展思维,课后延伸。

1、总结提问: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2、第5站“晶晶园”。拓展思维:一群小动物在渡口过江。现有一大一小两只渡船,大船限载重2000千克,小船限载重600千克。5只动物同时过渡口,该怎样乘船?(先估计,再计算)。

老虎408.26千克狮子530.5千克。

大象1588.29千克猴子9.76千克猪58.74千克。

【设计意图】思维题的设计,既检验了学生的估算能力,又为小数加减法的进一步学习埋下了伏笔。如果学生在课堂思考的时候有困难,鼓励他们在课外通过各种渠道来补充学习,获得答案。

最后可以请我们的同学和外国同学进行简单地告别。欢迎外国友人在2008年的8月8日来我国观看奥运会。了解更多的奥运知识,中国文化。同时促进双方的共同学习。

小数加减法说课稿篇八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小数的加法与减法,它是苏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教学内容,它是在学生已经认识了小数,小数的性质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为将来进一步学习小数乘除法、小数四则混合运算打下基础。

本课教学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掌握用列竖式的方法来计算小数加减法。这部分内容先创设了一个简单的购物情境,第一个问题是要求学生用竖式计算两位数加一位数,引导学生把整数加法的计算方法迁移到小数中来。并着重比较“把小数点对齐”和“把末尾对齐”这两种算法哪一种正确,理解“把小数点对齐”就是“把相同数位对齐”的真理。第二个问题是组织学生继续探索两位小数减一位小数的计算方法。试一试让学生明确计算结果能化简的要化简。在此基础上,组织学生比较小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的相同点和不同点,讨论在计算时的注意点,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总结和归纳计算方法。

本课的重点是使学生初步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而能正确列出竖式来进行计算是本课的难点。

根据对教材的分析,结合学生的特点,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探索小数加、减法计算方法的过程,体会小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在算理上的联系,初步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2、通过合作探索、讨论交流,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使学生进一步增强运用已有知识和经验探索并解决新问题的意识,不断体验成功的乐趣。

根据教学目标和本班学生的特点,我按如下教学程序进行教学: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我首先采用媒体出示一副小明、小丽和小芳三位同学买文具的场景图,引导学生观察,你知道了什么?学生观察并说说各种文具的价格。接着我引导学生提问:你能提出哪些问题呢?学生独立思考,提出问题并交流。可能提出“小明和小丽一共用了多少元?……最后我适当选择一些问题,采用媒体出示,引导列式:你能列出算式吗?学生口答列式:4.75+3.4=这是一道小数加法的计算问题,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索一下小数加减法。这部分教学通过让学生观察商品的价格,产生买卖商品的欲望,通过让学生提出问题,明确了本课的学习内容是小数加减法,同时培养了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二、尝试计算,探索新知。

以去掉,这是小数的性质。最后引导比较,请同学们小组讨论一下:小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在计算时有什么相同点?计算小数加减法时应注意什么?学生讨论,在小组里说说自己的想法,然后集体交流得出小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在计算时都要数位对齐,都是满十进一。小数在计算时应小数点对齐,计算的结果要进行化简。三、分层练习,巩固新知。

练一练1,先让学生独立计算,然后交流自己的想法,强调计算过程中的注意点,整数的小数点在右下角,计算的结果应化简。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小数的计算方法,体会小数点对齐的重要性。

综合这节课的教学程序,本课的教学特色是:

(1)通过创设了一个买卖物品的真实的生活情境,激发了学生探索知识的欲望,体会了数学的实用价值。

(2)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究,分组讨论,在充分交流的基础上得出小数加减法应小数点对齐,从中培养了学生自主探究知识的能力,真正让学生成为了学习的主人,成为了知识的探索者与发现者。

(3)根据本班学生的特点,通过练习的分层设计,不断完善学生的知识,弥补学生思维的不足,重新建构已有的知识,体现了教学的有效性。

小数加减法说课稿篇九

《简单的小数加、减法》是人教版小学数学第六册第七单元第三课时的内容。这部分的内容是在学生掌握了整数加减法以及对小数初步认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这部分知识在今后的生活及进一步学习中都广泛的应用,所以掌握这部分内容为学生以后学习及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根据本节课的地位及要求我确定了以下几个教学目标:

1、使学生会算一位小数的加减法,并结合生活情境让学生提出问题,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经历一位小数的加减计算方法的形成过程,体验小数加减法的算理和算法。

3、通过让学生试算小数加减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尝试精神。

4、通过创设生活化的情境,使学生感受到学生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数学情感和团结合作的良好品质。

教学重点:使学生学会计算一位小数的加减法,并根据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如何列竖式计算小数加减法?尤其要注意小数点对齐。

这节课我主要采用自主探究、讨论、发现的教学方法,放手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里,根据自己的学习体验,用自己的思维方式通过观察计算、探究、讨论、比较等方式自由的,开放的去探究,发现,去“再创造”新知识。

1、自主学习的方法:教学例3、例4时,让学生通过自学,根据问题层层深入探究,归纳和判断,得出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2、计算、观察、发现的方法:在讲解计算法则时,让学生自己算,自己发现。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精神。

3、合作学习的方法:课程标准引导下的学习十分重视学生间的合作交流,在做习题的时候,让学生合作交流,不仅有利于发挥集体智慧,而且培养了表达能力,协作能力。

1、铺垫迁移,生成问题。

复习整数加减法及其列竖式计算,目的是通过让学生回顾整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以便学生将这些知识迁移到小数加减法中来,为本节课学习做好铺垫。以去商店买商品为话题,让学生谈买东西、花钱、算帐等生活的事情,目的是激发学生兴趣,为下面观察情境图提出问题打下伏笔。

2、创设生活情境,引领学生探究,明确思路。

为学生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观察画面,提出问题,不仅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感悟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同时培养学生主动参与的意识和提问题的能力。在学习过程中教师充分相信学生,让学生借助已有的知识独自尝试小数加减法的计算过程,通过学生讨论交流让他们各抒己见,发挥小组学生集体智慧。

3、巧编练习,逐步优化。

设计多样化的练习,以教材为依据,以学生实际为出发点,以学生接受能力为尺度,挖掘问题的多向性,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使每个学生都成为探索者、创造者。

小数加减法说课稿篇十

《小数加减法》这样一堂课对于很多教师来说都会觉得没什么好教的,无非就是讲清计算法则然后进行大量的练习到熟练为止。执教者让我看到了怎样从简单的课中挖掘思维含量,拓展延伸学生的思维空间。不只让学生知其然,更让学生自主探究出所以然,引导学生探究出法则背后的知识。学生的思维总是在老师的设疑中步步深入,学生经历了刨根问底、追本溯源的思考过程,这就是科学的探究过程,就是在研究科学、自主建构知识。在本节课上学生完全成了主题,成了学习探究的主人。执教者完全把时间交给学生,让学生去研究、思考、发现。没有经历学习的过程,所获得的知识必然肤浅的、机械的,思维并没有得到启发和锻炼。数学不在于学到多少知识,而在于真正使学生思维受到锻炼和启i发。本节课,老师几乎没有讲,她所做的只是在关键处设疑和恰当的总结,弓着学生的思维步步深入,学生始终处在探究的`主体地位,所以,学生真正得到了锻炼。老师讲得少,学生得地反而多。做计算题时,类型十分全面,包括两位小数减一位小数,一位小数减两位小数,两位小数相减,两位小数相加,相加减之后的小数末尾有零的小数加减法等。题目不是非常多,但是却能在练习中见识到不同类型题型形成解题技能技巧。她把大量的时间用在了学生的自主探究上,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出现了许多情况问题,教师能引导学生有条理的呈现、解决。所以,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就把众多的情况问题都见识、解决了,学生的思维也得到了锻炼。所以在练习时,教师只出了很少量却有代表性的、针对本课重点的练习,学生很轻松就巩固了知识,效果很好。

小数加减法说课稿篇十一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通常会被要求编写说课稿,认真拟定说课稿,优秀的说课稿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小数加减法》说课稿,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一、

2、教学内容的地位、作用和意义。

在学习本课前,学生对整数加减意义、法则已经熟练掌握,小数的意义和性质刚刚学完,为解决本课整数减小数做了有力的铺垫。本课内容为学习小数连加、连减、加减混合及分数的加减等打下基础。小数在生活中应用广泛,是生活的浓缩和提炼,具有现实的意义,可以迅速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有利于学生体会处处有数学,融生活课堂于一体。数学的价值得到淋漓尽致的体现。

3、教学目标:

(1)从整数的意义引出小数的意义,使学生了解二者意义相同。

(2)学生自主探索、与同学合作交流等理解、掌握小数加减法计算方法。

(3)养成仔细看题、认真验算的习惯。

(4)使学生体验到生活与数学的联系。

4、教学内容的编排特点、重点、难点。

(1)本节教学内容从整数加减法引入,先教学加法再教减法,在与整数法则的对比中理。

(2)小数的计算法则。一步计算后学习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简便计算。这种编排步步深入,环环相扣,形成了统一的知识链。

(5)教学难点:位数不同的加减计算方法(尤其是位数少的减位数多)。

(6)教法和学法设计:

数学学习活动是一个以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为基础的主动建构,教师主要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充分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基于此认识,本课教学注重活化教材、强化体验、深化应用。采用“课前参与——课中探索——课后延伸”三段式教学模式。实质上就是整体建构的自学指导、检查点拨、探究规律、回归系统。课前自学收集数据编写小数加减算式,增强收集信息的能力,课中探索发现新知,构建新知,在学习中体验竞争、合作的快乐;课后延伸体现知识的价值,激励学生产生学习的需要。

二、

1、导入。

直奔主题。师:今天我们要学习什么知识?

师:它是我们知识树的哪颗果实呢?请大家来看看。(课件出示知识树)。

师:小数加减法属于数与代数的代数部分中代数的知识。它分为意义、法则、顺序和性质四个部分。本节课我们研究意义和法则。

(导入部分明确本部分内容在小学段的地位,使学生纵览全局。

2、目标。

(2)理解掌握小数加减计算方法;

(3)灵活运用法则计算;

(4)养成仔细读题,认真验算的良好习惯。

设计意图:学习目标与教学目标不同,教学目标是教师教学应达到的要求,适宜教师思考、理解。学习目标的理解对象是学生。学习目标的制定要站在小学生的立场上,适应小学生的理解能力和阅读水平。在课堂上让学生自制目标也是可行的,学生自己定制的目标适于大多数学生接受。不过学生定制的目标有局限性,高度、深度达不到要求。本节课的目标是教师结合学生实际制定的,说明教师的调控课堂能力不强,放不开手。

3、点拨。

(1)、回忆。

指名汇报。(复旧迎新,做好铺垫。找准本课学习的切入点。)。

(2)、推测。

师:你收集了哪些不同的小数加减法计算题,展示给大家看。

生举例,教师使用暗示语言引导学生举出不同类型题目。如:

生:0.3+0.4。

生:0.23+0.12……。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体验加减法计算的不同类型,突出难点:整数减小数,为点拨规律做好伏笔。3、尝试。

师:任选你喜欢的2题尝试解答。

生板演。

生1:20—0.98=20.98。

生2:生1错了,我来改正。20—0.98=19.02。

生3:不对,我来改。20.00—0.98=19.02。

讨论:谁的方法好?

小结:生2简单,生3严谨。开始学习时提倡生3做法,熟练后提倡生2做法。

设计意图:把握动态生成资源,调动学生自主探索积极性,互助合作解决问题。体现教师是组织者、引导者的角色。

4、探究。

师:观察这些算式的解答方法,尝试总结解答方法。

生独立思考后同桌交流。(课件出示小数加减计算方法)。

5、验证。

用小数计算方法检验刚才计算的题目是否正确。(养成验算习惯)。

6、延伸。

师:今天学习的小数加减是以整数加减做铺垫的,那小数加减是为学习什么做铺垫的呢?

师:小数加减法也为加减混合运算、简便运算、整数、小数加减混合、四则运算等做了铺垫。我们不仅学习中要用到,生活中也要用到。(点明知识的作用,明确了学习目的。)。

7、回归。

师:你学习到了什么?想一想本节课有什么收获?和同桌谈谈。

师:看看你摘到了智慧的果实没有?(出示知识树)。

8、作业布置。

课堂作业:作业本73页。

推荐作业:假期中调查在生活中哪些方面用到了小数加减法,把你的想法写下来。

小数加减法说课稿篇十二

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小数加法和减法》第47、48页。

一、说教材:

本节课主要通过在简单的购物情境中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使学生能够正确地进行小数加、减法的计算。

这部分的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整数加减法以及小数的意义和性质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这部分知识在今后的生活及进一步学习中有广泛的应用,所以掌握这部分内容为学生以后学习及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学生的已有的知识经验和认知特点以及本节课的地位和要求,我确定了以下三个方面的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探索小数加减法计算方法的过程,体会小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在算理上的联系,初步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用来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通过自我探究、讨论交流,让学生进一步增强运用已有知识和经验探索并解决新问题的意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3、使学生在探索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验成功的乐趣。

依据课程标准和教学目标,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探究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是:理解"小数点对齐"的道理和计算法则。

三、说教法、学法:

本节课是一堂计算教学课,我依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年龄特点以及他们的知识现状采用了多种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性和主动性。按照自主探究-讨论-归纳这样的思路,运用知识迁移让学生发现新知,掌握新知。在自主探究、讨论中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并提供动口,动手、动脑的机会,让学生在体验,感知、讨论、合作、比较中灵活掌握本节教学重点,突破难点。

四、说教学过程:

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知识掌握程度,我设计了以下四个教学环节: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知;

二、自主探索,发现方法;

三、深化认识,实践应用;四、归纳总结,提高认识。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知。

1、出示例1的情境图。

2、再让学生根据上面的算式,讨论交流它们有什么共同特点,这时相机揭示课题,并板书(小数加法和减法)。

(设计理念:引导学生逐步形成从现实情境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良好习惯,培养学生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的数学思想。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二、自主探索,发现方法。

学生可能出现不同的算法,选取不同的算法板演,让全班交流讨论,重点讨论为什么要小数点对齐列式计算。最终得出结论:小数加法和整数加法一样,也要数位对齐,而只要把小数点对齐就可以做到相同数位对齐。

2.在教学例1的第(2)问小数减法时。我把探究知识的主动权完全交给学生,让学生自已发现问题,总结规律、解决问题,达到让学生学会学习,能学习,爱学习的目的。

(设计理念:数学活动中,老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人。在例题教学中,我力求体现由扶到放的思想,让学生通过讨论、判断、分析等方法进行列竖式、计算、解决实际问题等学习活动,逐步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小组合作的学习能力。)。

3、"试一试"的练习让学生计算后说说自己的做法,然后把计算结果化简,着重让学生说一说化简的结果和依据。使学生知道小数末尾有0时一般要根据小数的性质把小数末尾的0去掉进行化简。

(设计理念:逐步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实现迁移的数学思想方法。在学生自由总结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有序地回忆自己在进行小数计算时先做了什么(列竖式);列竖式时应注意什么(小数点对齐);对于计算的结果,当小数末尾有0时,是怎么处理的(去掉末尾的0)。这样,不但帮助学生总结了小数加减法的一般方法,而且使学生懂得总结、概括的一般方法。)。

三、深化认识,实践应用。

练习是数学学习中巩固新知,形成技能、发展思维,提高学生分析、解答能力的有效手段,为了加深学生对法则的理解、对法则的应用,更好的领会小数加减法的意义与整数加减法的意义相同,我设计了不同层次的练习以便学生掌握知识并能熟练应用。

1.基础性练习:完成"练一练"第1题和第2题。

做"练一练"第1题可以直接让学生独立完成,再说一说计算中需要注意的地方。特别是24加9.9是整数加小数,也应该把小数点对齐着算。7.56减4.56的差的小数部分是0,可以让学生说一说,差应该怎样化简?差是多少。

做"练一练"第2题时,先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找出每道题中的错误,再分别改正,并组织交流。

相关数据的对比),看谁的表现较好!"。

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提高学生的应用意识。

四、归纳总结,提高认识。

引导学生小结所学知识,并谈谈今天的学习收获。

通过这样的归纳与总结,让学生对本节课的知识再次进行系统地整理与巩固,突出本课的重点,构建了知识结构,培养了学生的能力,提高了认识。

纵观整节课的设计,突出了让学生用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的方式来学习,这样,既体现的新课程的理念,又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密切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小数加减法说课稿篇十三

2、教学内容的地位、作用和意义。

在学习本课前,学生对整数加减意义、法则已经熟练掌握,小数的意义和性质刚刚学完,为解决本课整数减小数做了有力的铺垫。本课内容为学习小数连加、连减、加减混合及分数的加减等打下基础。小数在生活中应用广泛,是生活的浓缩和提炼,具有现实的意义,可以迅速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有利于学生体会处处有数学,融生活课堂于一体。数学的价值得到淋漓尽致的体现。

3、教学目标:

a、从整数的意义引出小数的意义,使学生了解二者意义相同。

b、学生自主探索、与同学合作交流等理解、掌握小数加减法计算方法。

c、养成仔细看题、认真验算的习惯。

d、使学生体验到生活与数学的联系。

4、教学内容的编排特点、重点、难点。

本节教学内容从整数加减法引入,先教学加法再教减法,在与整数法则的对比中理。

小数的计算法则。一步计算后学习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简便计算。这种编排步步深入,环环相扣,形成了统一的知识链。

教学难点:位数不同的加减计算方法(尤其是位数少的减位数多)。

数学学习活动是一个以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为基础的主动建构,教师主要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充分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基于此认识,本课教学注重活化教材、强化体验、深化应用。采用“课前参与——课中探索——课后延伸”三段式教学模式。实质上就是整体建构的自学指导、检查点拨、探究规律、回归系统。课前自学收集数据编写小数加减算式,增强收集信息的能力,课中探索发现新知,构建新知,在学习中体验竞争、合作的快乐;课后延伸体现知识的价值,激励学生产生学习的'需要。

直奔主题。师:今天我们要学习什么知识?

1、回忆。

指名汇报。(复旧迎新,做好铺垫。找准本课学习的切入点。)。

2、推测。

师:你收集了哪些不同的小数加减法计算题,展示给大家看。

生举例,教师使用暗示语言引导学生举出不同类型题目。如:

生:0.3+0.4。

生:0.23+0.12……。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体验加减法计算的不同类型,突出难点:整数减小数,为点拨规律做好伏笔。

3、尝试。

师:任选你喜欢的2题尝试解答。

生板演。

生1:20—0.98=20.98。

生2:生1错了,我来改正。20—0.98=19.02。

生3:不对,我来改。20.00—0.98=19.02。

讨论:谁的方法好?

小结:生2简单,生3严谨。开始学习时提倡生3做法,熟练后提倡生2做法。

设计意图:把握动态生成资源,调动学生自主探索积极性,互助合作解决问题。体现教师是组织者、引导者的角色。

4、探究。

师:观察这些算式的解答方法,尝试总结解答方法。

生独立思考后同桌交流。(课件出示小数加减计算方法)。

5、验证。

用小数计算方法检验刚才计算的题目是否正确。(养成验算习惯)。

师:你学习到了什么?想一想本节课有什么收获?和同桌谈谈。

【本文地址:http://www.pourbars.com/zuowen/14315244.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