拥有一个明确的计划可以增加我们的自信心,激发我们的积极性。与他人进行沟通和协调,寻求合作和支持,共同推进计划的实施。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计划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借鉴。
美术教研课题研究计划篇一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实验区有关文件精神,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和要求为宗旨,以培养具有信息化素养的高素质教师和学生为目标,以培养学生利用计算机和网络收集信息、处理信息、解决实际问题本事为重点,以全面提高任课教师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本事为保障,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效整合。
二、工作目标。
1、经过培训提高教师独立制作网页课件的本事。经过各种竞赛评比活动,提高教师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本事。
2、经过此课题的研究确实起到服务学生,服务教学,真正意义上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3、做好多媒体设备的日常维护与管理工作。经过培训、讲座等形式,逐步提高全校教师的操作本事,降低设备的故障率。对于出现故障的设备,要及时维修,尽量不耽误教学使用。
4、做好校资源库建设工作。硬件要想发挥作用,就必须有软件支持。为了提高设备利用率,丰富校资源库,最大限度的提高资源共享,我们将继续经过自制、下载和购置相结合的多种渠道,为各科教师供给教学资源。
三、具体工作。
1、加强组织领导。
学校成立实验校工作领导小组、技术指导小组、课题研究小组等,各组职责明确,措施具体,成员分工明确,保证学校的实验工作顺利进行。
2、加强硬件建设。
3、提高教师的信息素养、
(1)学习现代教育理论。采取团体组织与个人自学相结合的方式,给每个教师配发业务学习笔记本,规定学习资料与学习要求,定期检查督导。对全体教师进行学科培训,构成正确的教育观、教师观、学生观、评价观,提高教育理论水平,有效地指导日常教学工作。
(2)进行现代教育技术运用本事的校本培训。如课件制作培训、计算机网络知识培训等,异常是要以国家级信息技术培训为契机,加大对教师的信息技术培训力度,加强组织管理,确保全部考试合格。为现代教育技术与学科整合奠定坚实基础。
(3)、学校进取鼓励教师自我制作课件,提高教学效率。学期末,开展教师教师个人网络空间展评。
4、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1)、认真上好计算机课。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实际操作本事和收集信息、分析信息、处理信息的本事;培养学生探索精神和自学本事。学会应用信息技术分析、处理并解决实际问题。
(2)、继续完善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校本课程建设,提高学生计算机应用本事。
(3)、开展各种计算机竞赛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培养兴趣、锻炼意志、提高本事。
5、课题牵动,进一步构建课堂教学模式。
开展信息技术与英语教学整合模式的研究工作,初步探索信息技术与本学科整合的有效策略,进行典型课例的研究,初步构建信息技术与单学科整合的教学模式。
6、按照课题组的要求,搞好课题验收,进取准备好各种实验材料,迎接课题组的检查验收。
四、各月主要工作安排:
1、制定计划。
2、技能培训。
1、整合课课堂教学研讨。
2、准备实验材料,迎接课题组验收。
1、教师课件制作比赛。
2、教师说课比赛。
案例交流。
整理学校资源库。
典型教学设计评比。
1、教师个人空间展评。
2参加各种大赛。
教师说课比赛。
1、教师个人网络空间展评。
2、整理学校资源库。
美术教研课题研究计划篇二
(一)教师方面:
通过一年的课题实践研究,转变了教师观念,提高了教师的教科研能力,我撰写的论文《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省级论文评选获奖。
1、研究出小组合作学习分组的原则和方法。
合作学习小组一般不提倡学生自愿组合,学生个人意愿只能作为参考。合作小组的人员搭配一定要遵循“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教师应按照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能力,兴趣爱好、性格特征、性别等差异进行分组,让不同特质,不同层次的学生优化组合,使每个小组都有高、中、低三个层次的学生。每一学习小组6人,都按照高、中、低三个层次进行编号。高层次编为1号、2号;中层次的学生编为3号、4号;低层次的学生编为5号、6号。这样保证每一组的对应号都在同一水平上。由于每个小组成员都是异质的,所以就连带产生了全班各小组间的同质性,这就充分体现了“组内异质、组间同质”原则。组内异质为小组成员间的互相帮助、互相促进提供了可能,而组间同质又为全班各小组创设了公平竞争的宽松环境。在构建好学习小组后,教师还要帮助各小组进行合理的人员分工,明确任务职责,只有这样学习时才不会盲目随从。一般情况下,在每个合作小组内要设组长、记录员、展示员各一名。组长负责本组学习活动的组织、分工、监督等,让每次合作学习有序开展。记录员要负责将小组讨论、探究的要点记录下来便于向全班交流汇报。展示员负责向全班展示交流本组讨论、探究的结果。这种角色分工不是长期固定的,组内成员要轮流担任,实现小组角色的互换,增进生生互动的有效性。并对合作学习小组进行合作能力培训。
2、探索并总结出小组合作学习内容选择的原则。
(1)情景表演问题。
情景体验是政治课学生内化知识实现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一个必备途径。学生个人是无法独立完成或无法很好地完成的,这时必须由小组成员协同配合才能完成。
(2)教学难点需要讨论的问题。
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和能力水平,对某个知识点难以理解时,由学生合作学习讨论解决。
(3)有争议的需要辩论的问题。
学生对某个问题在认识上有争议需要辩论才能明确或寻求更好的解决办法时。
(4)问题的答案是多元的开放的。
没有现成的答案,可以从多个角度分析解决。
(5)小结拓展:
在新课学完,小结时教师可以说“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学到了什么?”组内交流,相互检查巩固,构建知识网络。
(6)比较复杂的社会实践活动。
如调查本地区的水污染问题需要从多个途径和角度调查查询资料、问卷调查走访调查,找出污染源和水污染的危害,并提出整治方案等。这些需要多人合作才能完成。
3、建立了合理全面的评价机制。
(1)学习过程评价与学习结果评价相结合,侧重于对过程的评价。
(2)组内自评、组际互评和教师导评相结合。特别注意的是对小组成员的评价,要体现“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进步”的理念,侧重于评价学生在小组合作中的参与度及是否提出有建设性的意见,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励学生积极参与到小组的合作中去。
对小组选择合适的激励方法。根据小组学生表现每周评价一次,评出最佳参与个人,学习优胜小组,尤其突出对小组的整体评价。每月汇总一次,并给予一定的奖励,主要是精神奖励,发证书并张贴在教室本小组的荣誉栏上,以激发学生持久学习的动力。
4、探讨出小组合作学习的步骤:
(1)教师根据教学目标精心设计预习提纲,学生自主学习。
(3)小组汇报,以小组为单位汇报学习中的收获,学习中未能解决的问题;。
(4)教师针对学生的汇报采取集中讨论式教学,利用学生自主、教师帮助等形式解决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存在的未能解决的问题,教师重点为学生解惑。
5、总结出教师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的作用:
教师是小组合作学习的参与者、引导者、组织者、调控者、是组间竞争的挑起者。
通过课题研究,转变了教师观念,提高了教师的教科研能力,我撰写的论文《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省级论文评选获奖。
(二)学生方面。
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增强了,提高了学生的终身学习能力,学习质量整体提高,学生积极参与课堂的比例和对课堂的满意度也由实验前的47.2%提高到如今的91.67%,学习成绩也有较大进步。
六、课题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及今后的设想。
课题的实施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课题研究的本身是一个不断探索的过程。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为了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发挥其积极作用,本课题还有许多方面尚待进一步深入的研究,今后,我要继续探索,进一步完善所取得的成果,争取在全年级乃至全校推广。本课题研究有许多不足之处,请领导和同仁们给予指正。
一、研究思路。
以“绿色教育”为指导,以班级文化建设为突破口,开展“定班花——解花性——悟花品——学花神”系列活动,自主设计班级文化标识,画班徽、制班旗、定班风、编口号,构建“绿色班级”班风建设的模式。继续开展“绿色家庭”、“绿色学生”、“绿色小组”的研究,建立完善各种评价体系,探索绿色德育的多种途径,总结德育的经验,提高绿色德育的实效。
二、研究要求。
1、开展班级文化建设和班风建设研究,构建“绿色班级”班风建设的模式。
2、通过绿色德育的研究与实践,建立“绿色小学生”、“绿色小组”、“绿色班队”的评价体系,进一步完善“绿色家庭”的评价体系。
三、研究内容。
1、“绿色班队”创建的研究。
2、“绿色德育”校本教材运用的研究。
3、各种评价体系制定与实施的研究。
四、研究措施:
1、加强理论学习,寻找理论的支撑点。课题组成员结合自己研究的子课题,查阅、搜索资料,有针对性地做摘录,丰富理论素养。本学期将利用每月第三周的课题研究活动,有重点地学习,学习时全员参与,不做旁观者,不做听众,各抒己见。通过学习,确实有收获,从而提高学习效果。
2、强过程研究,课题组成员要摒弃只注重每月一次课题研究活动的思想,注重平时的研究,在研究中,注意积累、记载、反思,重要问题、重大收获待每月一次课题活动时进行交流。
顾问:xxx。
组长:xxx。
副组长:xxx。
成员:xxxxxx。
定期活动,定期学习,定期交流,定期展示,发挥榜样作用、迁移作用、辐射作用。
五、研究方法:
积极开展“定、学、谈、订、评、行、写、改、再学、再实验……”系列研究活动。
1、定。每位成员根据自己的情况和班级实际情况选择一个研究专题作为“绿色德育”的子课题。
2、学。结合个人研究的子课题学习一些有关理论,阅读一些有关报刊杂志。
3、联系子课题研究内容与领导、与顾问、与老师交流学习后的感受、体会、打算,相互取长补短。
5、行。按照计划研究、上课或开展实验活动,把计划付诸实践。
6、评。上过研究课后,开展实验活动后,进行自评、互评,总结经验教训。
7、写。把各人实践后的开云官网app下载安装手机版 写成教后感或个案,或案例,或调查报告,或小论文。
8、改。对写出来的材料进行思考、推敲、修改,准备交流或参赛,或发表。
9、再学。带着实验中的问题学习,再讨论研究,以发扬成绩,解决新问题。
10、再实验。在新的起点,以新的角度、新的高度再进行实验……形成“十字”系列研究实验管理模式。
附:课题组活动安排:
第4周:第一次沙龙(学习课题组计划、交流定班化活动开展情况)。
第8周:观摩评价实验班级活动。
第12周:第二次沙龙活动(交流本班的班徽、班旗、班风、口号)。
第16周:第三次沙龙,观摩评价实验活动。
第20周:交流、总结子课题实验活动。
美术教研课题研究计划篇三
本班幼儿都是刚入园的新生,他们对于色彩的认识仅仅是表面的认识,许多幼儿连色彩的名称都不知道,只知道他们好看。幼儿具有好奇的天性,他们对于不知道、不认识的事物都很感兴趣,小小的一盒油画棒里蕴藏了无穷的乐趣,吸引他们想要去认识、寻找与发现。幼儿园美术活动很大一部分都与如何运用色彩有关,而此时又是本班幼儿认识色彩的关键时刻,基础打好了他们今后将收益无穷。所以我们选择了幼儿喜欢的色彩,将《幼儿运用色彩绘画初探》列为本班的美术课题研究。
小二班全体幼儿。
20××年9月—20××年6月。
以实验研究法为主,观察法、操作法、调查法、谈话法、文献法等方法为辅。
(一)让幼儿认识各种常见的色彩,学习正确的涂色方法,对多种色彩感兴趣。
(二)通过幼儿对周围环境和美术作品的感知,诱发幼儿兴趣,陶冶幼儿情操,开启智力,在获得美感和喜悦的同时激发幼儿的创新精神。
(三)通过“观察—体验—发现—想象—表现—创造”来开展活动,让幼儿观察、游戏、创作等具体实践活动来进行,学习色彩的运用。
(一)准备阶段:20××年9月。
1、认真学习《纲要》精神,学习有关美术教育方面的文章,进一步更新教育观念,改变传统教育模式,以幼儿为主体,贴近幼儿实际,注重活动的操作性和启发性,循序渐进、由潜入深,促进幼儿运用色彩能力的发展。
2、对小二班幼儿进行认识色彩、运用色彩水平的测试,为开展《幼儿运用色彩绘画初探》课题做准备。
3、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制定研究计划。
(二)实施阶段:20××年10月——20××年6月。
第一阶段(20××年9月——20××年1月)。
1、收集有关作品,组织幼儿共同欣赏,以激发幼儿对色彩的兴趣。
2、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选择相关内容进行运用色彩绘画的教学,初步培养幼儿对色彩的兴趣。
3、收集相关材料,阶段小结。
第二阶段(20××年2月——20××年6月)。
1、调整策略,选择适合小班幼儿运用色彩绘画的教学内容进行指导,提高幼儿运用色彩绘画的水平。
2、启发引导幼儿、为幼儿创设一个宽松、和谐的环境,选择各种内容,运用各种手段,开运用色彩绘画教学,让幼儿在美术活动中感受和体验,引导幼儿发挥想象,富有个性的表现自己,在活动中展示出天真稚拙的美、大胆的创造,增强幼儿的兴趣和自信心。
3、对幼儿进行后测,并收集相关材料。
(三)总结阶段:20××年5月——20××年6月。
1、做好总结工作,整理资料,撰写研究总结。
2、收集幼儿的作品,布置作品展。
美术教研课题研究计划篇四
本班幼儿都是刚入园的新生,他们对于色彩的认识仅仅是表面的认识,许多幼儿连色彩的名称都不知道,只知道他们好看。幼儿具有好奇的天性,他们对于不知道、不认识的事物都很感兴趣,小小的一盒油画棒里蕴藏了无穷的乐趣,吸引他们想要去认识、寻找与发现。幼儿园美术活动很大一部分都与如何运用色彩有关,而此时又是本班幼儿认识色彩的关键时刻,基础打好了他们今后将收益无穷。所以我们选择了幼儿喜欢的色彩,将列为本班的美术课题研究。
小二班全体幼儿
20xx年9月-20xx年6月
以实验研究法为主,观察法、操作法、调查法、谈话法、文献法等方法为辅。
让幼儿认识各种常见的色彩,学习正确的涂色方法,对多种色彩感兴趣。
通过幼儿对周围环境和美术作品的感知,诱发幼儿兴趣,陶冶幼儿情操,开启智力,在获得美感和喜悦的同时激发幼儿的创新精神。
通过“观察—体验—发现—想象—表现—创造”来开展活动,让幼儿观察、游戏、创作等具体实践活动来进行,学习色彩的运用。
准备阶段:20xx年9月
1、认真学习精神,学习有关美术教育方面的文章,进一步更新教育观念,改变传统教育模式,以幼儿为主体,贴近幼儿实际,注重活动的操作性和启发性,循序渐进、由潜入深,促进幼儿运用色彩能力的发展。
2、对小二班幼儿进行认识色彩、运用色彩水平的测试,为开展课题做准备。
3、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制定研究计划。
实施阶段:20xx年10月——20xx年6月
1、收集有关作品,组织幼儿共同欣赏,以激发幼儿对色彩的兴趣。
2、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选择相关内容进行运用色彩绘画的教学,初步培养幼儿对色彩的兴趣。
3、收集相关材料,阶段小结。
1、调整策略,选择适合小班幼儿运用色彩绘画的教学内容进行指导,提高幼儿运用色彩绘画的水平。
2、启发引导幼儿、为幼儿创设一个宽松、和谐的环境,选择各种内容,运用各种手段,开运用色彩绘画教学,让幼儿在美术活动中感受和体验,引导幼儿发挥想象,富有个性的表现自己,在活动中展示出天真稚拙的美、大胆的创造,增强幼儿的兴趣和自信心。
20xx年5月——20xx年6月
1、做好总结工作,整理资料,撰写研究总结。
2、收集幼儿的作品,布置作品展。
美术教研课题研究计划篇五
问题现状及成因。
初中美术七、八、九年级第一单元都是欣赏评述课,学生对欣赏课毫无兴趣,听课感到枯燥无味,老师讲过后印象很浅,美术欣赏起不到很好的审美教育,不能很好的陶冶学生的情操。更不能很好的引导学生去发现美、感受美、创造美。
2问题成因。
教师上课以讲授为主,以专业术语、理论知识为主,学生理解不了。学生主要任务是听讲、做笔记,很被动。也有教师理论知识讲一遍让学生自己看课本图片,以自学为主。这样使学生对欣赏课慢慢失去了应有的兴趣。
理论依据。
进行此课题的研究,首先,以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的观念为指导。在马克思主义的思想体系中,虽然没有美术方面的专著,但他们的许多精辟的教育论述,揭示了美术与人类文明、社会发展、人民生活的本质联系,对于我的课题研究有着指导意义。马克思说过“你想得到艺术的享受,你本身就必须是一个有艺术修养的人。”老师如何引导学生进行美术欣赏呢?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最基本的原理。因此,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指导我进行课题研究的理论基础。其次,现代美术教育许多论著中的新理论、新观点、新思想是我进行此课题研究的重要理论依据。
研究目标。
初中美术欣赏课能很好的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之美,用双手去创造美好世界。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审美能力、人生价值观等。从而提高全民族的美术素质、文化修养、审美能力、社会知识等。
(1)通过古今中外美术作品的欣赏和评述,使学生了解艺术家及人类对生命活力的向往、热爱,使学生对美术作品涵育美感与陶冶情操的功能与价值有初步的体验和认识。
(2)通过欣赏能够在感受、理解和体验的过程中,发现与描述美术作品某些层次的深层意蕴,了解不同美术作品的审美文化价值和社会价值,并能进行判断、交流与评价。
(3)通过欣赏,感受不同时代、不同民族和不同地域产生的不同类型的美术作品,认识评述处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美术作品的相同与不同的呈现方式。
研究内容。
本课题围绕“如何上好初中美术欣赏课”主要从三个方面研究,一是“上课前”教师如何备课,学生如何预习。二是“课堂中”教师如何引导,学生如何自主讨论、交流、提问、质疑。三是“下课后”形成书面评述材料及参观画展和拜访当地有名画家。
研究过程。
在初中美术欣赏课中我分“三步”来完成教学。
第一步:上课前。
一教师精心备课是前提。
二鼓励学生利用书籍、互联网等查阅美术作品的相关资料,做好课前预习。
第二步:课堂中。
一让音乐成为欣赏课的“佐料”
二“交互式学习”的课堂模式。
第三步:下课后。
一书写评述小短文。
二拓展课堂——参观画展、拜访当地有名的画家。
研究方法。
此课题研究涉及的内容联系性比较强,范围比较大,所以在本课题研究过程中,将多种教育科研方法并用,因情施法,灵活运用。主要采用的方法有:观察研究法、调查研究法、实验研究法、经验总结法和个案研究法等。
1学生通过美术欣赏课的学习达到五种基本素质的培养:思想道德素质培养、艺术审美素质培养、高尚情操素质培养、文化修养素质培养、身体心理素质培养。在知识传授的同时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做人。在课程实施的过程中,强调营造适合学生自主发展的大环境,强调学生发展的全面性。
2根据知识时代的特征,通过课程教学使学生在掌握书本知识的基础上,重点提高三方面能力的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中的实践能力、协作能力、探索创新能力。
3美术来源于生活,来源于自然,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自然,拥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创造美的双手,做生活的有心人。
美术教研课题研究计划篇六
本班幼儿都是刚入园的新生,他们对于色彩的认识仅仅是表面的认识,许多幼儿连色彩的名称都不知道,只知道他们好看。幼儿具有好奇的天性,他们对于不知道、不认识的事物都很感兴趣,小小的一盒油画棒里蕴藏了无穷的乐趣,吸引他们想要去认识、寻找与发现。幼儿园美术活动很大一部分都与如何运用色彩有关,而此时又是本班幼儿认识色彩的关键时刻,基础打好了他们今后将收益无穷。所以我们选择了幼儿喜欢的色彩,将列为本班的美术课题研究。
小二班全体幼儿
20**年9月-20**年6月
以实验研究法为主,观察法、操作法、调查法、谈话法、文献法等方法为辅。
让幼儿认识各种常见的色彩,学习正确的.涂色方法,对多种色彩感兴趣。
通过幼儿对周围环境和美术作品的感知,诱发幼儿兴趣,陶冶幼儿情操,开启智力,在获得美感和喜悦的同时激发幼儿的创新精神。
通过“观察—体验—发现—想象—表现—创造”来开展活动,让幼儿观察、游戏、创作等具体实践活动来进行,学习色彩的运用。
准备阶段:20**年9月
1、认真学习精神,学习有关美术教育方面的文章,进一步更新教育观念,改变传统教育模式,以幼儿为主体,贴近幼儿实际,注重活动的操作性和启发性,循序渐进、由潜入深,促进幼儿运用色彩能力的发展。
2、对小二班幼儿进行认识色彩、运用色彩水平的测试,为开展课题做准备。
3、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制定研究计划。
实施阶段:20**年10月——20**年6月
1、收集有关作品,组织幼儿共同欣赏,以激发幼儿对色彩的兴趣。
2、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选择相关内容进行运用色彩绘画的教学,初步培养幼儿对色彩的兴趣。
3、收集相关材料,阶段小结。
1、调整策略,选择适合小班幼儿运用色彩绘画的教学内容进行指导,提高幼儿运用色彩绘画的水平。
2、启发引导幼儿、为幼儿创设一个宽松、和谐的环境,选择各种内容,运用各种手段,开运用色彩绘画教学,让幼儿在美术活动中感受和体验,引导幼儿发挥想象,富有个性的表现自己,在活动中展示出天真稚拙的美、大胆的创造,增强幼儿的兴趣和自信心。
20**年5月——20**年6月
1、做好总结工作,整理资料,撰写研究总结。
2、收集幼儿的作品,布置作品展。
美术教研课题研究计划篇七
课题负责人:黄健。
立项时间:20xx年11月。
开题报告。
一、课题的提出。
《初中美术新课程标准》指出:在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美术教育在提高与完善人的素质方面所具有的独特作用。尤其是美育列入教育方针以后,美术教育受到了空前的重视,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进入了重要的发展时期。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我国义务教育阶段的美术教育还有许多不能适应素质教育要求的地方,如课程综合性和多样性不足;过于强调学科中心,过于关注美术专业知识和技能;在一定程度上脱离学生的生活经验,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影响了美术教育功能的充分发挥,制约着我国义务教育阶段的美术教育事业的发展。
一方面,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下,重视美术教育的呼声越来越高,美育的重要作用日益突显;而另一方面,如何利用现有资源,想方设法地提高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进而提高学生的审美用美能力,就成了亟待解决的问题。
兴趣不只是对事物的表面的关心,任何一种兴趣都是由于获得这方面的知识或参与这种活动而使人体验到情绪上的满足而产生的。例如,一个人对跳舞感兴趣,他就会主动地、积极寻找机会去参加,而且在跳舞时感到愉悦、放松和乐趣,表现出积极而自觉自愿。
兴趣是和个人的认识和情感密切联系着的。如果一个人对某项事物没有认识,也就不会产生情感,因而也就不会对它发生兴趣。相反,认识越深刻,情感越丰富,兴趣也就越深厚。例如,集邮,有的人对集邮很入迷,认为集邮既有收藏价值,又有观赏价值,它既能丰富知识,又能陶冶情操,而且收藏的越多,越丰富,就越投入,越情感专注,越有兴趣,于是就会发展成为一种爱好。兴趣是爱好的前提,爱好是兴趣的发展和行动,爱好不仅是对事物优先注意和向往的心情,而且表现为某种实际行动。例如,对绘画感兴趣,而且由喜欢观赏发展到自己动手学绘画,那么就对绘画有了爱好。有了兴趣爱好,就有了学习的动力。才能言及美术教育的效果和质量问题。
美术教学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师资缺乏。象我们这样偏远的农村初中,基本没得专业的美术师资,更谈不上对学生进行专门的美术训练。即使偶尔上了几节美术课,也只是"放羊"式的,让学生随便涂鸦,然后给个分数。
2.重视不够。虽然按部颁计划每班每周开设了一节美术课,但老实说,大都没上过,更谈不上认真上美术课。美术课的地位还不如生物、地理这些所谓的"豆芽课",它几乎全被语文数学这些主课给挤占了。
3.教育评价存在弊端。虽然素质教育推行好多年了,但在我们这些偏远的农村地区,仍然是应试教育占主导地位,主要以学生成绩来评价教师,没得对美术教师的评价制度和细则。
4.社会认可率低。家长和社会普遍认为,主科成绩仍然是学生升学的最重要的筹码,艺术培养只是成绩差的学生和有背景的学生才愿意做的。美术成绩与上开云KY官方登录入口 关系不大,甚至没有关系。
综上所述,我们将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从教学的一点一滴做起,着力针对以上问题进行教学实践研究,从而很好地培养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习惯,培养学生发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
二、研究的内容与方法。
(一)的课堂教学具有如下特点:
1.教学内容具有直观性。
2.激励的方法多样且具有可操作性。
3、能够发展学生的能力(动手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合作能力、创造能力等)。
1.针对本校教学资源(教师、学生、教材、环境等)和美术学科的特点,研究适合农村地区运用的激发学生美术学习兴趣的行之有效的方法。
2.研究学生学习美术兴趣程度的评价方法。
研究对象:初中一年级;初中二年级。
1.调查法。在研究过程中利用调查法获得第一手资料。包括对教师教学实践的调查、学生学习兴趣的调查、教学效果的调查。为进一步改进教学提供帮助。方式有书面和口头两种。
2.行动研究法。根据课前准备的预案进行教学实践,整理资料,并结合实际教学效果(学生的兴趣和学习效果)进行反思,之后改进教学内容和方法,并再次实践。
3.课题评价上可采用比较法、个案分析法、经验总结法等方法。
三、研究的目标(目的、意义):
1、培养学生自觉学习美术的良好习惯。
强调学生通过自主参与美术学习活动,获得亲身体验,逐步形成善于质疑、乐于探究、努力求知的积极态度,产生积极情感,激发他们的探索、创新的欲望。
2、培养学生在美术学习中培养学生自我发现和自我挑战的能力。
在学习过程中要引导和鼓励学生自主的发现和提出问题,自己搜集分析有关资料、素材、通过调查研究得出结论,并进行成果交流活动,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与经验创造性地学习掌握一些科学的研究方法,培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自觉合作的能力。
合作意识和能力是现代人所应具备的基本素质。通过课题研究创设有利于人际沟通与合作的教育环境,使学生学会交流和分享他们各自的体验、创意和成果,发展乐于合作的团队精神。
四、研究的进程。
第一阶段(20xx年11月—20xx年1月):确定课题方案,决定研究方向,确立课题组成员、实验对象,并论证课题,初步进行前期实验(通过问卷、走访等形式,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有针对性地制定实验方案)。
第二阶段(20xx年2月—20xx年5月):全面系统地搜集资料进行研究。教师要利用现代化教学媒体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兴趣,调动积极性,引发学生参与学习的效率,然后设置问题,组织协作、交流,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体验、敢于创造,在自我的不断学习和积累中获得创造的乐趣,深入课堂、重视课外美术教育活动的开展,探索总结提高学生美术学习兴趣的途径和方法。
第三阶段(20xx年6月—20xx年11月):成果总结与推广运用。
五、课题管理。
1.课题负责人:黄健。主要负责课题的管理协调与研究,资料的收集与整理。
2.参研人员:黄健(美术教师)。具体协助负责人实施研究。
六、后期保障。
1.充分利用学校现有的设施设备(多媒体、网络、环境等)。
2.在与家长联系协商的基础上,动员学生自主购买部分相关美术器具。
美术教研课题研究计划篇八
本学期学科教学研究工作将进一步围绕新课程改革而展开,以新课程理念指导课堂教学,认真总结新课程改革实施过程中形成的经验,深化美术基础教育改革。踏踏实实开展教育教学的“指导和服务”工作,做好苏教版美术新教材的课堂教学研究活动,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作出新贡献。
(一)加强业务学习,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1、进一步组织美术学科教师,认真学习《美术新课程标准》,更新教学理念,明确课改方向。
2、组织教师参加美术学科新教材的培训,领会新教材的结构体系和单元教学要求,自觉用好、教好新教材。平时结合课堂教学,做好调研工作。
3、积极参加江苏省美术教师课堂教学评优课活动,争取在活动中取得优异的成绩。
(二)加强教师理论学习,提高教科研能力。
3、继续开展课堂教学中的探究性学习、合作性学习、综合性学习等课堂教学形式及教学方法的研究,探索教学规律,总结教学经验。
4、结合上半年全区开展的美术教师优质课评比活动,组织美术学科教师反思、讨论、总结、提高,撰写教学论文和案例分析,物化教学成果。
(三)加强教师基本功训练,提高专业素质。
5、本学期将开展区美术教师基本功评比活动,具体是结合学校环境美化工作,开展美术教师环境布置创意设计比赛。创意良好的校园艺术教育环境,弘扬校园文化艺术,精心营造艺术氛围,因地制宜,整体设计,力求校园环境整洁、和谐、高雅、艺术。着重体现各校的人文和文化底蕴。(具体见活动方案)。
(四)开展好区的艺术教学活动和相关竞赛活动。
6.各校在提高美术课堂教学质量的同时,努力搞好美术兴趣小组及美术课外活动,丰富学校的文化艺术生活。组织学生积极参加市小学生美术竞赛活动,举办好南长区第三届“小灵童”杯小学生纸工现场造型比赛活动。
8月23日组织教师参加区美术学科新教材教法培训活动。
(1)召开美术教师会议,布置新学期教研工作。
(2)开展教学常规调研。
(3)清村殷春娟老师参加江苏省美术课堂教学评优录像课活动。
(1)美术教师环境布置创意设计比赛评选。
(2)10月初市小学生美术作品现场比赛活动。
邀请市教研员周正强老师作教育教学论文撰写的讲座。
举办好南长区第三届“小灵童”杯小学生纸工现场造型比赛活动。
(1)美术教师课堂教学经验交流座谈会。
(2)学期工作总结,整理上交资料。
xx区教育局教研室。
20xx年9月2日。
美术教研课题研究计划篇九
一、课题的提出。
小学美术生活化教学研究内容包括:1、生活与美育的关系;2、学生的学与生活化的联系;3、教师的教与生活化的联系。扩大学生的学习范围,拓展学生的知识面,积极引导学生把美术学习和生活实践紧密结合。突出学生的学习主体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欣赏美,发现美,创造美的能力,提升学生的审美素养。
研究的措施:
(一)、加强学习,提高自身的理论水平和课题研究能力。
1、认真阅读相关资料与论文。重温新课程标准,用新课标指导研究工作,同时还学习各类专著。通过阅读、学习,了解生活化教学发展现状与前景,弄清生活化教学的概念与原理,以便以一种理论的视角观察、分析实践课题研究。
2、充分开展对话交流活动。积极开展交流活动,每次活动要围绕中心话题以讨论的方式,从不同的侧面阐明个人的观点,以便思想碰撞,共同提高。
3、重视对案例的剖析和提升。案例研究是质的研究的具体表现形式。通过对有意义的体现生活化教学的个案进行描述分析,挖掘其本质、规律和价值意义。
(二)、在不同的教学环境中,探索生活化美术教学活动。
(1)、在课堂教学中挖掘生活化的美育内容,构建美术教学与学生经验紧密结合的共同体。
新的课程标准充分强调生活对学生美术教育的重要意义。美术生活化的活动是立足于学生的生活,以生活为背景,教学与学生生活的联系;强调贴近学生的生活来选择教育内容;强调寓教育于生活之中。因此,关注学生及学生周围的生活是当今小学教育的重要理念。而我们所研究的“小学美术生活化教学”就是体现了美术课程与学生生活的紧密关联。例如:在教四年级《三个和尚的新故事》一课时,要求学生将自己身边发生的事编入我们的画面中。有的同学将游戏的起点终点定为家到学校;有的同学将扶老人过红灯奖励前进5格、闯红灯停玩一次等等设计在游戏的过程中。
过去,美术活动比较拘泥于以学习活动的形式进行,现在我们把美术活动大面积的扩展到区角活动之中。在课堂上,孩子可以自由选择不同的区角进行活动。如:在《今天是你的生日》一课,老师先准备好展板,引导学生直接在展板上贴帖、画画。学生凭生活经验写出生日贺词,……最让他们感到高兴的事,是把自己的作品挂在窗沿上、屋顶上、门框上,多美啊!教室一下子成为了盛装的世界。在他们看来这才是世界上最最棒的作品,毫不逊色于大师!
在课堂教学中,“生活经验”是孩子创作的源泉。只有牢牢把握孩子的生活经验,美术课堂教学才能真正让孩子在美术活动中充分体味生活的美,享受自由创造的美。
(2)走出教室,来到校园,走进社会,开展丰富多彩的美育活动,拓展学生学习的平台。
在学校的科技节活动中,学生人人都参与,调动自己的生活经验加入自己的理解,描绘心中的绿色。在活动中学生轻松的学,开心的玩。学中有玩,玩中求学。没有了学的枯燥,玩的放纵。在教卡通画内容时,让学生看展览等等,从而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作品也更精彩。
(3)、积极争取家长支持,让家庭成为学生接受美育的重要场所。
我国著名儿童教育家陈鹤琴先生说:生活就是课堂。家庭的熏陶对孩子们的作用不可估量。因此,我们也非常注重鼓励家长在家庭中为孩子创造良好的美术创作环境。我们利用家长会,在家长会上适当提出一些要求:如在布置孩子的房间时尽量考虑孩子的年龄特点以及艺术性,包括房间的布局,摆设的陈列,色彩的搭配等,并鼓励孩子参与环境的创设,开设“绘画角”、“展示区”、“欣赏角”等,允许孩子在自己的生活空间自由地摆弄、创作。既肯定了孩子的创造力、想象力和所取得的成绩,又增强了孩子的自信心。
(三)、选择生活化的表现材料,丰富学生创作表现的途径。
新课标有一句话:“指导学生利用身边的物品或废旧材料制作玩具、手工艺品等来美化自己的生活或开展其他活动。”
在学生自主性美术活动中,我们在为学生提供多种工具和材料的基础上,尤其重视让学生收集一些废旧物品,如:旧报纸,塑料袋,一次性杯碟,碎布条,饮料瓶,包装袋等,孩子们十分乐于摆弄它们,并能用自已喜欢的方式进行美术表现活动,培养了孩子们的想象能力和操作能力。同时收集的过程也促进了学生养成废物利用的习惯,形成节约资源的意识。上《一粒种子》一课时,就让学生收集了大大小小各式各样的种子,给学生展开思维想像的空间,设计制作出很多有趣的作品,有汽车、火车、眼镜、表演的小人、可爱的虫子等等。
大自然是一个丰富多彩的物质世界,它为学生的艺术创作提供了天然的素材,材料作为美术教育的重要工具,是孩子们学习、创造的中介与桥梁。在学生身边有很多的物品如:树叶、种子、石块、稻草、水果、蔬菜等等,这些随手可得、熟悉的材料,也可以充分利用。比如在学习《农家孩子》一课:引导运用萝卜、土豆、黄瓜等装饰成了各种小动物,既有趣,又可以布置活动室;用各种瓜果蔬菜做拼盘,一盘盘色彩鲜艳,造型美观;运用瓜果蔬菜的横截面作画,当印章,构思奇特,趣味昂然。学生感受到再造美的乐趣。
(四)、运用生活化的教学语言,架起与学生沟通的桥梁。
在研究中我们发现教学语言的生活化是非常重要的。我们对学生所实施的不是专业美术教育,而应该是生活美术教育。教师运用朴实的通俗易懂语言来代替美术专业的术语,让学生易于理解,乐于学习。语言本身蕴含着巨大的能量,是可以帮助解决情感表达的问题(雅科布松《情感心理学》)。比如,我在低年级讲解“对称”这一名称时,用两边是一模一样的来解释,并举例象蝴蝶、蜻蜓就是对称的。学生对“一模一样”这个词语很容易理解,也减少了教师的反复讲解。对语言生活化的研究还是在表层的,在课题深入的同时,将会更深层次的研究。
在新的课程标准下,生活化的教学已经成为一种强力意识。在研究中,发现“生活化”教学在我们课堂教学中很多地方都可以体现,教师的教学轻松了,学生学习简单了。
1、教师在教学中有了“生活化教学”的意识,根据课程内容提炼与生活化相关的教学内容进行教学,提高了教学效率。
在教师备课时,教师如何组织教学的内容,是一节课教学的开始。即在备课时就分析教材,研究寻思教材中蕴涵的“生活化”,并以此为切入点进行备课。在上课时,教师尽力做到不把问题知识化,体现“生活化”,从而节约了问题阐述的时间,给学生更多的活动空间。
2、学生能够结合自身的生活经历,学习美术知识,增强了学习兴趣,提高了学习效果。
因为老师组织的学习内容与学生相近了,学生在学习时,参与的人数多了,学生思考问题积极了,课堂气氛一下子就活跃起来了,再也不是教师一人在讲台上夸夸其谈,学生在交流探讨中学习。学生成为了课堂的主人,学习有了动力,学习效果也有了提高。
3.举行了研讨课、组内交流等促进课题研究工作。
4.针对情境教学相关理论进行了深入的学习和研究。
5.进一步完善了研究策略。
四、课题研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一)在“美术生活化教学”的实施中,比较偏重于内容的开展,而在学生美术能力评价方面式比较薄弱的。教师需要进一步学习符合发展性课程评价理念的评价设计。评价标准改变以后,如何进行评价成了一个难点。
(二)教师已经明确了学生经验在美术活动中的重要性,但是如何较准确的把握学生经验与美术学习的融合上,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在实践中还是会出现顾此失彼的现象。
(三)关于课程资源。具体表现在教师手头课程资源的匮乏,以及教师如何合理判断、选择、使用课程资源的问题。我们现在开展的美术活动比较多的是在校内开展的,社区内、家庭中的活动往往难以得到家长的支持。如何拓宽生活化美术活动的范围,让更多的家庭、社区也成为美术教育的资源之一,以真正体现大教育观方面还有待于进一步深化研究与实践。
(四)教师自主编选教学内容、自主设计实践活动方案的能力比较薄弱。教材只是实现课程目标的内容载体,但不是唯一的教学内容与课程资源。新课程为教师自主编选教材留有余地,但是还不能一下子适应根据课程标准与教学目标灵活扩展与调整教学内容的这种需要,也缺乏设计符合学生实际的美术实践活动的能力。
(五)还有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实施到现在不少学生及家长仍以语、数、外为主,一些所谓的学困生难以完成主课老师的作业,因此美术创作只是应付,甚至不完成。这是我们美术老师的困惑。
美术教研课题研究计划篇十
一、课题的现实背景及意义:
美术是运用一定的物质材料,通过自己独特的艺术语言塑造具体可观的形象,以反映客观事物,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和美化生活的一种造型艺术,它既以鲜明生动的形象表现客观世界,又凝聚着创造主体突出的个性、真挚的情感和独特的审美创造,幼儿美术教育正是利用这种特性,结合幼儿爱画的天性,让儿童在最自由的游戏活动中,借最佳的绘画语言表现、舒展自己内在的意欲和情感,并在此中获得一般教育学意义上的功效。
然而,我国传统的幼儿美术教育,因受苏联教学论的思想影响较深,所以几十年来,存在着以下主要问题:
1、在培养目标方面,幼儿美术教育出现了误区。教师把美术教育等同于技艺教育,认为教会孩子画出一张美丽的图画,做出一件有趣的玩具就完成了任务,把重点放在培养幼儿的正确描写和表演能力上,把技能技巧的培养作为主要任务,忽视了幼儿整体素质(情感、智力、审美心理素质等)培养。
2、在教育内容方面,以学科为中心,强调对自然的模仿和再现。模仿现实生活中的简单物体或图片是美术教育的主要内容,于是幼儿作品中的模式化倾向非常突出,无论在一个班级里,一个幼儿园里,甚至是在儿童作品展览会上,从花花绿绿的、各式各样的作品中,我们都看到许多带有模式化的人物、动物的形象。
3、在教学方法方面,以教师为中心,传统的用成人化的教学方法来教学,用临摹方法传授绘画技巧,脱离儿童实际,使幼儿创造才能受到压抑。
4、在教学评价方面,以是否与教师的范例相一致为衡量标准,从众多孩子的横向比较中挖掘具有美术潜能的人才,忽视了幼儿的个性及个体差异。
面对这种现状,我们认识到,传统的美术教育忽视了幼儿的生理、心理特点,违反了幼儿学习美术的客观规律,压抑了幼儿个性和创造力的发展,必须进行改革。我们意欲通过切实有效的改革,以培养幼儿创新、实践能力为目的,使他们学会学习,学会创造性表现,通过探索掌握初级美术语言,学会从多种渠道获得稳定与不稳定、静止与变化的各种知识,以美术带思维,从而得到生动、活泼、主动、全面和谐的发展。
二、国内外关于同类课题研究综述:
2、著名儿童美术教育专家罗珍在“浅谈儿童美术教育的本质及启发式教学的应用”一文中谈到,儿童绘画是儿童一种自发的艺术创作活动,是儿童思想情绪及艺术潜能的自由表现,在现代以注重情、自我价值、艺术修养和创造力为主的儿童美术教育中应顺应儿童自然成长的规律,尊重儿童在艺术创造力活动中的自我发现和自我表现,并不断地向儿童提出要求,形成新的剌激,促使儿童迅速地调整自己以适应新的环境。”
3、陈鹤琴先生在深入调查,具体观察、分析和大量实践中,积累了很多活教育原则,其中“凡是儿童自己能够做的,应当让他自己做”的原则,防止了教师一味死死压制幼儿、模式化的临摹教学。“凡是儿童自己能够想的,应当让他自己想”,又为我们克服的灌输式传授法。“运用积极的鼓励,胜于消极的制裁”,又很好地为我们提供了如何理解幼儿、尊重幼儿绘画发展规律,如何读懂幼儿绘图语言,从中分析、引导幼儿思维发展、行为引导,潜能的激发。“鼓励幼儿去发现他自己身边的世界”,明确提出了应调整教师教一样,幼儿学一样,教师不教,幼儿不学,只教教材,不教生活,只教今天,不教未来的做法。“大自然大社会是我们的活教材”更好地为我们摆脱死教框,调动各方面因素,随生活、随环境、随社会发展而形成教学新教材、新路子。4、1994年出台的《美国国家艺术教育标准》中明确指出今后的艺术教育绝不像过去那样,仅仅是学习画画和唱歌的技能,还包括了从文化、美学、历史的角度分析、欣赏评价作品的能力和智慧。
三、课题研究的预期目的及内容:
(一)研究目的:
1、激发和加深幼儿对美术活动内容的兴趣,培养幼儿感受美的情趣,发展幼儿的想象力、表现力和创造力。
2、探索建构符合本园实际的幼儿美术教育教学活动的课程体系。
(二)研究内容:
1、美术教育活动课程体系中教学目标的构建。
2、美术教育活动课程体系中教学内容的编排。
3、美术教育活动课程体系中教学方法的选择。
4、美术教育活动课程体系中教学评价标准的确定。
我园自08年尝试进行美术教学研究后,我们教师、幼儿的整体素质有了显著提高。08年3月我园先后选派教师到上海、青岛等地参加春秋艺术美术培训同时还邀请厦门春秋艺术学校到我园开展幼儿园版画培训。我园已在美术领域取得了初步的成果:教师撰写的论文《幼儿版画教学初探》、《浅谈幼儿园的美术教学》发表在《成才之路》;我园教师的美术活动:线描画:《两个好朋友》、美术活动:《送给小熊的礼物》、手工制作:《蔬果拼盘》等活动在徐州市公开观摩活动中受到了好评。幼儿作品先后有30几人次在徐州市教育局和广播电视台联合举办的少儿书画比赛中获奖。
五、研究对象、时间、方法。
(一)研究对象:滨湖花园幼儿园全体幼儿。
(二)研究时间:2013、9~2015、6。
(三)研究方法:以文献法、行动研究法,实验法为主,以调查法、观察法、问卷、经验总结法为辅。
六、研究遵循的原则:
兴趣性原则:美术教育活动的设计必须注意兴趣性,要根据各年龄段幼儿的心理特点,运用一切有效的手段,调动幼儿参加美术教育活动的积极性。
主体性原则:美术教育活动中,教师在有效发挥主导作用的同时要充分调动每个幼儿的主动性、创造性,注意幼儿创造性能力的培养。
渗透性原则:将美术教育活动看作一个完整的系统,与其它学科中的艺术教育因素相互渗透,实现目标内容形式、过程的一体化。发展性原则:美术教育活动设计着眼于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目的,根据幼儿实际水平,以接近幼儿的“最近发展区”为落脚点使每位孩子都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
开发隐性艺术教育原则:开发环境课程,使校园环境做到美化、净化和乐园化,让幼儿园的每一空间渗透艺术美,使幼儿受到潜移默化的艺术熏陶。
七、研究步骤:
(一)实验准备阶段(2013、9~2014、3)。
1、查找资料,分析问题,制订研究计划。
2、各段、各班拟定子课题,制定课题计划。
(二)全面实施阶段(2014、3~2014、12)。
2、加强理论学习,提高教师美术教学理论水平和实践操作能力。
3、开课观摩研讨,吸取成功之处,诊治薄弱之处。
4、验证编制的目标、计划及内容的可行性,及时调整,使之合理、可行、有效。
5、探索新颖的教育形式、方法和评价手段。
6、专人负责收集、整理资料。
7、撰写开云官网app下载安装手机版 。
(三)实验总结阶段(2015、1~2015、6)。
1、整理资料,撰写研究报告。
2、成果推广:
a.《教师专题总结》汇编。b.开展“美术教育观摩周”活动。c.幼儿美术作品展。
美术教研课题研究计划篇十一
调查目的:
了解初中生对美术的理解,对美术欣赏课的看法,不喜欢美术欣赏课的原因,并且通过调查,探讨如何更好的上好美术欣赏课。
调查对象:
七年级:七(9)班、七(1)班,共115人。
八年级:八(5)班、八(3)班,共118人。
九年级:九(3)班、九(5)班,共116人。
合计总人数为:349人。
问卷设计:
本次问卷设计了十个问题,主要包括什么是美术,学生喜欢什么形式的美术作品,学生最喜欢哪个单元内容,家长对美术欣赏是否理解,学生是否喜欢上欣赏课,喜欢的原因是什么,不喜欢的原因是什么,喜欢教师怎样上课,对教师和欣赏课还有什么意见和建议,美术欣赏课是否应该留作业,这些题目能够较为全面的了解学生对美术欣赏课的看法,以及影响学生对美术欣赏课兴趣不浓的原因。
组织实施:
本次调查时间为20xx年10月23日,在课堂上进行,一共用了十五分钟时间,分三组同时进行。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1、七年级学生的调查结果和分析:
63%的人不喜欢欣赏课,24%的人喜欢欣赏课,13%的人认为无所谓。不喜欢欣赏课的学生大部分认为光听老师讲枯燥无味;还有一部分人认为作品离他们的生活很远,难以理解;有一小部分人认为有些作品很丑不能作为名作。从这道题目可以看出七年级由于年纪较小,在小学接触的欣赏作品与初中的有比较大的差异,所以对初中美术欣赏课有很多不能理解和吸收的地方,所以对欣赏课不是很感兴趣。
在选择最喜欢的单元时,41.7%的学生选择了“设计·应用”单元;29.5%的人选择了“造型·表现”单元;有16.5%的学生喜欢“欣赏·评述”单元;12.2%的学生喜欢“综合·探索”单元。由此可以看出,学生在四个单元中,最感兴趣的还是能动手制作和设计的“设计·应用”单元,这比较符合七年级学生好动的特性。
关于美术欣赏课是否要留作业,48.7%的同学认为无所谓;34.8%的学生认为需要留作业;16.5%的人认为不要留。看来,大部分七年级学生还是愿意做美术欣赏课上的作业的,因为欣赏课上的作业大部分是文字作业,可以很好地帮助学生巩固课堂学到的美学知识,提升他们美术鉴赏和评论能力,所以作业的重要性还是很大的。
2、八年级学生的调查结果和分析:
首先还是看一下学生对欣赏课的评价。55%的人不喜欢欣赏课,34.2%的人喜欢欣赏课,11%的人认为无所谓。从调查结果中可以看出,八年级学生由于上过一年美术欣赏课,对初中美术欣赏课有了一个很好的认识,所以喜欢上欣赏课的人数增加了,但是人有很多学生不喜欢上,他们不喜欢上的原因也与七年级学生有些不同:73%的学生认为光听老师讲没什么意思;21%的学生认为作品难理解,只有一小部分人认为名作很丑。从这里看出,八年级学生对教师上课的方式要求更高,他们希望能够有更多机会展示自己的观点,说明他们对艺术品,已经初步有了自己的见解和看法,并且希望表达出来,这是很好的现象。教师在这个时候应该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让他们自由去发挥。
在选择最喜欢的单元时,43.2%的学生选择了“设计·应用”单元;25.4%的人选择了“造型·表现”单元;有23.7%的学生喜欢“欣赏·评述”单元;7.6%的学生喜欢“综合·探索”单元。调查显示:喜欢“欣赏·评述”单元的学生明显增加了,但是学生的最爱还是“设计·应用”单元,因为这个单元的上课形式比较丰富,活动多,所以学生都很喜欢,因此如果我们老师上欣赏课的时候也能多加点学生活动进去,那就能够很好的增加学生的上课热情。
关于美术欣赏课是否要留作业:56.8%的学生认为不要留;30.5%的同学认为无所谓;12.7%的人认为需要留作业。很明显,八年级同学由于课业负担加重,有一半以上的同学不想做美术作业,这一点与七年级时期差异较大,说明学生本意是喜欢做美术作业的,但是由于其他课程的作业加大,加上班主任、家长对美术课的不重视,导致很多学生对待美术作业的态度也有了转变。有些学生做作业时马虎了事,有些不能按时完成,甚至会出现在课堂上做其他作业的情况。针对这一点,我们认为应该加大教育力度,纠正学生的不正确认识,并且在此基础上,增加美术作业的形式,合理安排美术作业的量,确保学生能够保质保量地完成作业。
3、九年级学生的调查结果和分析:
53.7%的人喜欢欣赏课,22.4%的人不喜欢欣赏课,23.9%的人认为无所谓。从调查结果中可以看出,九年级同学对美术欣赏课的喜爱程度明显要高于其他年级的学生,通过调查发现原因主要分成三大类:大部分学生认为,欣赏课可以学到很多美学知识,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对提升自己素养有很大的帮助;一部分学生认为,欣赏课作业少,无负担,还可以欣赏漂亮的艺术品,一举几得,所以喜欢;有一小部分的学生认为,欣赏课可以好好放松自己,不用动脑子。看来,九年级学生由于美学素养的提高,自我认识的逐步成型,对自身的修养有了初步的要求,所以对欣赏课的需求明显增加了。此外,不可否认的是,九年级学生每天面临很大的升学压力,美术课可以帮助他们很好的放松自己,还可以学到知识,所以也有学生因此爱上了欣赏课。
关于美术欣赏课是否要留作业:53%的学生认为不要留;28%的同学认为需要留作业;19%的人认为无所谓。九年级学生对于作业是比较敏感的,但是认为需要留作业的学生比八年级时期增加了,因为虽然他们的课业也增加了,但是同时他们也认识到了欣赏课作业的重要性。
4、家长对美术欣赏课的态度。
我们综合了三个年级,六个班的调查结果,结果显示:48%的家长对美术欣赏课的态度是无所谓;39.6%的家长认为美术欣赏课不重要;只有12.4%的家长认为美术欣赏课很重要。
由于家长对美术课的认识不够,觉得美术作业占据了学生主课作业的时间,所以在很大的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对待美术课的态度;当然社会风气对家长和学生的影响也是很大的,教育制度设定了高考这条独木桥,导致学生家长、学校把所有精力都放在了考试科目上面,从而忽视了对学生素养和审美这种人文气质的培养,对学生的身心发展是很不利的。
5、学生对教师上欣赏课的要求。
我们罗列了学生对于美术欣赏课的意见,大部分学生认为教师可以在上欣赏课的时候,多展示一点与课本相关的其他图片影视资料;有些学生认为教师可以放更多的时间让学生表达自己的想法。
三、后记。
综合上述建议,我们认为要上好美术欣赏课,首先要加强学生对美术课和美术欣赏的认识,让他们了解美术课不是用来放松和休闲的副课,而是用来提升他们自身的人文素养和审美能力的一门很重要的课程。而欣赏课也是与生活的关系息息相关的,并不是束之高阁的、与生活无关的、艰涩难懂的课,教师要将欣赏课带入学生的生活中去,丰富上课的形式,增加与学生的互动,加强课的趣味性,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欣赏课。而学校方面也应该积极配合并且重视这一门课,在新课改的号召下,新型的人才应该是全面发展的人才,而不应该继续抱有只重分数不重素质的陈旧观念,这样对学生,对家长也是一个很好的示范作用。
新的教育体制已经诞生,我们教育理念也要改变,从长期角度来看,重视美术课以及美术欣赏课,应该是更符合时代发展要求,它也是更具有时代性的课程。
常州市第二十四中学。
美术教研课题研究计划篇十二
三、研究对象:小二班全体幼儿。
四、研究时间:2005年9月-2006年6月。
五、研究方法:以实验研究法为主,观察法、操作法、调查法、谈话法、文献法等方法为辅。
六、研究的目的:
(一)让幼儿认识各种常见的色彩,学习正确的涂色方法,对多种色彩感兴趣。
(二)通过幼儿对周围环境和美术作品的感知,诱发幼儿兴趣,陶冶幼儿情操,开启智力,在获得美感和喜悦的同时ji发幼儿的创新精神。
(三)通过“观察—体验—发现—想象—表现—创造”来开展活动,让幼儿观察、游戏、创作等具体实践活动来进行,学习色彩的运用。
七、课题研究步骤:
(一)准备阶段:2005年9月。
1、认真学习《纲要》精神,学习有关美术教育方面的文章,进一步更新教育观念,改变传统教育模式,以幼儿为主体,贴近幼儿实际,注重活动的操作性和启发性,循序渐进、由潜入深,促进幼儿运用色彩能力的发展。
2、对小二班幼儿进行认识色彩、运用色彩水平的测试,为开展《幼儿运用色彩绘画初探》课题做准备。
第一阶段(2005年9月——2006年1月)。
1、收集有关作品,组织幼儿共同欣赏,以ji发幼儿对色彩的兴趣。
2、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选择相关内容进行运用色彩绘画的教学,初步培养幼儿对色彩的兴趣。
3、收集相关材料,阶段小结。
第二阶段(2006年2月——2006年6月)。
1、调整策略,选择适合小班幼儿运用色彩绘画的教学内容进行指导,提高幼儿运用色彩绘画的水平。
2、启发引导幼儿、为幼儿创设一个宽松、和谐的环境,选择各种内容,运用各种手段,开运用色彩绘画教学,让幼儿在美术活动中感受和体验,引导幼儿发挥想象,富有个性的表现自己,在活动中展示出天真稚拙的美、大胆的创造,增强幼儿的兴趣和自信心。
3、对幼儿进行后测,并收集相关材料。
(三)总结阶段:2006年5月——2006年6月。
1、做好总结工作,整理资料,撰写研究总结。
2、收集幼儿的作品,布置作品展。
美术教研课题研究计划篇十三
2、研究的目的及意义:通过两年的研究训练,能够改掉学生书写脏、乱、差的不良书写,全面提高学生的书写技能,让每一个学生都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在各科作业中展现出让教师、让家长满意的书写作品。
3、活动计划与活动步骤:
5、可行性分析:。
(6、分工:。
7、研究方法:文献研究法、法、观察法。
8、预期成果:调查报告、论文、研究报告。
9、表达形式:幻灯展示、实验模型、口头汇报。
美术教研课题研究计划篇十四
课题界定:
“小学美术课堂”这里指的是按教学常规要求进行的美术课堂教学,即在以40分钟为一节课的单位时间里,以班级为单位在教室里进行的教学活动方式。要求在一节课内要完成教学任务,达到教学目的。这种教学形式的特点是地点固定、时间固定、学生集中、内容集中、目标性强、环节紧凑。一节真正意义上的美术课不能照本宣科,还必须根据本地学情、教学设备、因地制宜、因人制宜、因时制宜地备课、准备教具、制定教学方法和采用教学手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综合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为最终目的教学实践活动。
“学生学习习惯”是指学生在长期的学习实践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不需要意志努力和监督的自动化行为倾向。
“策略”就是为了实现某一个目标,首先预先根据可能出现的问题制定的若干对应的方案,并且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根据形势的发展和变化来制定出新的方案,或者根据形势的发展和变化来选择相应的方案,最终实现目标。
理论依据:
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究获取知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是课程改革的新理念。有国内外相关资料表明:学习的好坏,20%与智力因素相关,80%与信心、意志、习惯、兴趣、性格等非智力因素相关,其中学习习惯占有重要的位置。世界著名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也说过:“播下一个行为,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可见习惯有一种多么强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的一生。为了尽快改变小学美术课堂上学生学习习惯不良的现状,寻求培养良好学习习惯的途径与方法,探讨在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学生课堂养成教育进行研究。
二.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选题背景:
周玉仁教授曾说过“凡是学生能自己探索得出的,老师决不替代;凡是学生能独立思考的,老师决不暗示”,注重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模式也是新课程改革的重要目标和内容标准之一,而要能有效的实施这种教学模式,必须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生具有了这一良好的学习习惯,才能去主动的学习,才能探究出问题的原因,教师才能真正做到把学习的时间还给学生,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才能更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才能使课堂教学立于不败之地。同时,对小学生来说,除了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培养外,很重要的是要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发挥和突出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因此,小学生课堂学习习惯的培养应是基础教育的重要内容。让小学生带着问题,带着自己的思想、自己的思维进入课堂对于学生有着重要的作用。
研究意义:
在美术教学实践过程中,我们经常会发现有这样一种非常严重的不良课堂状态:学生工具准备不够充分,在学习中积极性不够高;学生的参与率低,缺乏足够的思考空间。这种现状的出现归根结底是我们没有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课堂学习的好习惯。俗话说:“好习惯终身受益”。良好的学习习惯是一个人走向成功的基础,也是人素质高低的体现。对小学生来说,他们年龄小,知识少,行为习惯正处在形成之中,可塑性大,可变性强。
由此可见,如何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美术课堂习惯已经是迫在眉睫的事情,于是我决定,就以此为我课题研究的主题,探讨小学生美术课堂养成教育的策略研究。
研究目标:
在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注重学生的课堂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构建“主动——探究”式教学模式,本教学模式的研究,从微观领域着实于研究教学策略。旨在探究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突出体现对人的教育,通过审美教育,艺术实践,艺术体验,以提高学生的主体意识、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以及独特的个性品质。在交流中架起连接师生情感、传承美术文化和审美思想的桥梁,共同探索未知的领域。在愉悦体会成功的情感中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是在实践中形成的并依据一定的教育理论构建的教学模式。
(1)掌握小学生学习美术过程中的学习习惯养成状况。
(2)探讨小学美术教学中养成课堂学习习惯的途径和方法。
(3)构建“主动——探究”的教学模式。
主要内容:
(1)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学生课堂学习习惯养成的现状调查,利用问卷调查、个别访谈、召开座谈会等方式,调查学生课堂学习习惯差的原因,为分析形成原因奠定基础。
(2)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不高的原因调查与分析。从教育学、心理学、生理学的角度分析小学生不喜欢美术教学活动的原因,同时也要从教师教学方面寻找原因,并进行认真分析。
(3)制定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主动——探究”模式并付诸实践。
研究过程:
(1)利用“课前预习”,培养学生搜集学习材料的好习惯。课前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搜集有关材料。通过这一过程,学生做好了课前的充分准备,为课中练习奠定了必要的物质基础,同时也让学生养成了带学习工具的良好习惯,他们逐渐体会了动手操作的快乐。
(2)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训练学生学会听课,并利用有效地教学手段适时检查学生的注意力集中情况,学生课中认真倾听的习惯才能慢慢得到培养。
(3)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在思想上产生不同的认识,想法,见解,教师必须提供有效的时间和空间,激活课堂。
(4)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学会与人合作,学会在合作中张扬自己,接受别人,只有学生在学习过程不断交流,融会贯通,课堂教学内容才能得到不断地深化和升华。
(5)借鉴别人的做法:建立教师、学生、家长相结合的评价联系卡。
研究方法:
该课题目的是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主要研究如何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利用学生求知欲,学生养成课堂学习的习惯。在实验研究过程中,利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手段去激发学生求知欲,使其成为每个学生主动学习的内驱力,进而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以求对学生今后的继续学习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采用的研究方法有:
(1)案例研究法。通过学生主动学习与美术学科教学整合案例研究,有针对性的积累实践经验。特别是研究课前预习与课堂教学的有机结合问题。
(2)行动研究法。在学习、教育、教学、教研方面不断实践,通过上教研课、主动听别人的课、评课、编写导学案、撰写教学反思、参与学生的实践活动、进行个案分析等途径来研究。
(3)经验总结法。不断挖掘与课题有关的相关要素,及时总结体会和经验。
(4)文献资料法。查阅相关资料,参考相关成果,进行综合分析,寻求理论与实践创新。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xx年12月——20xx年2月)进行相关理论的学习,制定课题实施方案。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20xx年3月——20xx年4月)严格按照课题的实施计划方案实施本课题的研究。采取阅读学习、听课研讨、实践反思等达到良好行为习惯的基本养成。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20xx年5月——20xx年6月)整理和分析各种研究资料,汇总研究成果,撰写研究论文;撰写课题研究。
结题报告。
申请结题。
六.预期结果。
1.促进教师教育教学经验的提升及自身的成长。
2.促进学生美术技能、理论学习、动手能力等方面的提高,调动学生学习美术的积极性。
3.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全面发展。
4.形成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主动——探究”模式理论体系。
5.撰写结题报告。
6.撰写一篇《美术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的论文。
共
2
页,当前第。
2
页
1
2
美术教研课题研究计划篇十五
课题研究的主要目的是改进教师自己的教学实践,促进自己的专业发展。下面是本站小编带来关于小学美术课题研究。
的内容,希望能让大家有所收获!
一、课题的提出:
作为视觉传达教育的美术课程,其本质是让学生感悟美进而创造美,尤其是在小学阶段的美术教育,更应把重心放在如何唤醒和激活儿童的想象力与创造力的方法上来,传统的封闭式教学模式太过被动与压抑,而让学生走出教室,在阳光下游戏中感受、发现、认识和捕捉第一手的题材与内容,通过自身的感官体验创造的美才会是灿烂,有活力的。
儿童是人之一生中最富于想象力的阶段,他们的心理世界可以不受任何限制和约束自由地想象,并且勇于探索内心世界与现实世界。所以这个阶段的美术教育主要就是启发学生创造的天赋,也就是要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教师的作用就是抛弃固定的、自闭的、被动的教材内容,根据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与教材自身的功能和内涵,注入体验性学习的机制和方式方法,开展体验性学习。
兴趣是美术学习的基本动力。美术教学活动要富有趣味性,学生参加起来才有主动性和积极性。经多次实践,我发现游戏性的教学活动更能激发学生的激情,以及他们学习美术的兴趣。这类趣味性美术教育我们可以称之为“阳光下的绘画”。
二、理论依据:
1、本课题的理论基础是《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指导纲要》、《美术课程标准》、《中国美术教育》中有关学科教育的理论。
2、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知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兴趣是推动学习的强大动力,小学生对学习美术的兴趣是由学习美术活动本身和学习美术的目的、任务引起的。我们要把激发学生的兴趣作为教学的目标,使学生愉快、生动活泼地学。单一、古板的教学方法与手段,只能让课堂变得枯燥乏味。课堂教学应该是灵活多样的,而不是“黑白”无声的。教学实践证明,美术趣味教学,让全体学生都动起来,从动脑、动口、动手等方面提高了学生兴致,活跃了学生思维,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在活动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力、记忆力、思维能力、口头表达能力与创新能力。
3、人美版实验美术新教材就是根据新课改的这种理念提出了“通过美术教学,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与爱好”、“美术教学内容应适应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特点,注意循序渐进和趣味性”,着重强调以游戏的方式,观察和触摸各种实物,进行感官体验,并作简单组合造型。
三、课题研究目标、内容:
1、提高学生的智力素质,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创造力。
2、使学生对美术产生兴趣,逐步形成学生的美术创造个性。
3、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社会生活、艺术作品中的美,使其头脑中留有丰富的美的事物的表象,学生审美素质得到发展。
4、通过趣味绘画、手工技能教育,提高学生的美术基本技能,并能运用掌握的美术技能和工具材料,想象、创作出新颖、独特有创意的优秀的美术作品。
1、在课堂教学中挖掘情趣化的美育内容,构建美术教学与学生经验紧密结合的共同体。
2、选择情趣化的表现材料,丰富学生创作表现的途径。
3、美术和游戏的“动静”结合。
一、实验对象:一至六年级。
二、实验方法:
结合使用教学科学研究的观察法、对比法、实验法、总结法,对课题研究进行整体规划,实验是在教学常态下进行的,对比时客观地选取条件相当的对象,具体为:在教育教学中,要求教师确立个案研究的对象,把个案对象的具体情况及发展趋势,及时收集教育策略的回馈信息,从而进一步完善策略。并根据教育实践所提供的事实,分析概括教育现象,挖掘现有的经验材料,并使之上升到理论的高度,以便更好指导新的教育实践活动。
三、实验步骤:
1、准备阶段:制定实验方案,与相关教师进行教科研方法及技术交流。
2、实验阶段:边设计、边实施、边检测、边修订实验方案,既收集与课题直接有关的资料,如:实验中观察、测试获得的资料;调查问卷、评价表;课堂实例、录像等。师生美术作品展览;撰写实验报告、论文。
3、总结评价阶段:撰写实验总结报告和论文,进行实验组织课题鉴定、验收工作。
四、预期成果。
1、提高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学习。
2、使学生更好地理解美术基础知识,更好地掌握美术基本技能。
3、使学生创造性地学习、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共
2
页,当前第。
1
页
1
2
美术教研课题研究计划篇十六
小学美术课是一门必修的艺术教育课程,是对学生进行美术教育的重要途径,它对于陶冶情操,启迪智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下面是本站小编带来关于20xx小学美术课题研究计划的内容,希望能让大家有所收获!
一、总体目标。
1、通过本课题的研究,进一步转变教师观念,树立新的教学质量观、教学方法观、教学方法观、学生观。成就一批有一定的教育理论水平、教学研究能力和教学实践能力,能撰写经验型论文和科研论文的中青年骨干教师。是学校队伍的综合素质和教学能力再上一个台阶。
2、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自主性,主动性,独立性,创造性和坚持性;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是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得到提高。
3、探索并形成一套适合培养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教学模式和策略,力争能在更大范围推广应用。
二、阶段目标。
1、准备阶段工作目标:(1)制定课题研究方案,申报课题,开题论证,修定课题方案。(2)搜集国内外关于自主学习的资料,了解自主学习研究的进展情况。(3)按照新课程标准和教材的要求,结合学校原有课题《自主创新教育》的研究成果,形成各学段学生自主学习的预设目标。(4)开展调查研究,弄清各学段学生原有自主学习的情况,并对照自主学习的预设目标及国内外自主学习的研究情况确定本课题研究的若干个支撑点。(5)对课题组成员、子课题负责人进行培训,各子课题负责人制定子课题研究计划。
2、实施阶段工作目标:(1)如何指导小学生自主学习,促进小学生自主学习的指导策略有哪些;怎样认识指导与自主之间的关系;从他主学习转向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有没有基本的规律与原则可以遵循。(2)追因调查:弄清影响学生自主学习的因素有哪些,如何应对。(3)验证研究:在实践中不断验证并修定小学生自主学习的目标。(4)课题研究中期评估。(5)下阶段课题研究规划。
3、总结阶段工作目标:(1)搜集实验中积累的资料,从中总结经验、寻找规律,筛选出能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指导策略。通过面上推广深化、拓展和完善本课题研究。(2)结题汇报活动。
三、采取措施。
(一)继续提高美术教师的认识水平。
(二)创新教学方法,丰富教学内容。
1、情境教学。
2、合作分工,取长补短。
(三)积极鼓励学生自主创造。
四、保障措施。
(一)组织保证领导组成员:党建盛杨凤根安彦卿李红霞张玉艳罗虹邓荷娥。
课题负责人:王冬梅成员:王冬梅严慧艳。
制度保证(1)定期召开课题组成员工作例会。(2)落实“教学能手、教学新秀管理意见”。(3)完善校本培训、公开课展示、实验经验交流、优秀教育教学论文评比、教科研先进个人评选等制度。
五、进度安排。
(一)课题准备时期:
(1)制定课题研究方案,申报课题,开题论证,修定课题方案。
(2)搜集国内外关于自主学习的资料,了解自主学习研究的进展情况。
(3)开展调查研究,弄清小学生原有自主学习的情况。
课题比较全面的展开研究,根据自己的课题研究方案,遵照课题研究的一般程序,比较规范的落实研究的每一个环节。包括研究试验中出现的问题,对研究方案进行凋整,总结阶段性成果。
(三)课题总结期。
总结好课题研究所取得的成果与课题研究还存在的不足之处,撰写。
结题报告。
请专家进行验收。
一、课题的背景。
兴趣是学习美术的基本动力之一。应充分发挥美术教学特有的魅力,使课程内容与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的情意与认知特征相适应,以活泼多样的课程内容呈现形式和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使这种兴趣转化成持久的情感态度。应将美术课程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紧密联系在一起,强调知识技能在帮助学生美画生活方面的作用,使学生在实际生活中领悟美术的独特价值。
作为一名身在一线的美术教师,在给孩子们上课的过程中,时常会遇到这样的困惑:老师,我不愿画这个,我想画自己想画的,这个我画不好,面对孩子们无奈的表情,听着孩子们那童真却又带有一丝埋怨的唠叨,我不得不反思我们的教育行为,是不是我们对孩子的束缚太多,以至使他们怨声载道。比如:这节课学习用彩墨画鸟,孩子们就必须画鸟,这节课学习用彩墨画鱼,孩子们就必须画鱼……而在现实中有的孩子偏偏不喜欢画鸟或画鱼。怎么办?经过一段时间思想上的酝酿,于是我有一个大胆的想法,办一个班级画册,让孩子们冲破教材的束缚,画你想画的,表现你所想的,用绘画表达你的心声,用画笔捕捉你喜欢的瞬间!我想这一做法一定会得到学生的支持,也一定会调动起学生的绘画热情,激发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从而学生的绘画能力!(这一活动我们可以打破时间和空间,可以在课上也可以在课下,可以在学校也可以在家完成。这样为学生提供了足够的时间和空间。)。
二、理论依据。
兴趣先导原理。心理学原理告诉我们:兴趣是一切行为的先导。研究表明当一个人在从事饶有情趣的活动时,大脑会自动分泌一种化学物质,它的效率比吗啡还要高出500倍。英国吉伯特•哈特教授说过:如果你教的班级有30个年轻人,他们正在一起费力地向知识的山峰攀登,这时你若能合理地给他们一些享受,那他们的学习效率会提高好几倍。因此,有情趣的学习活动学生不但不会有压力,而且记忆、理解、创造等方面的潜能就能得到充分的发挥。
著名美籍华人科学家杨振宁曾说:“一个人要出成果,原因之一就是要顺乎自己的兴趣,然后再结合社会的需要来发展自己的特长。有了兴趣,‘苦’就不苦,而是乐。到了这个境地,工作就容易出成果了。”在这个世界上,凡杰出人才,创新大师都有异乎寻常的强烈兴趣。既然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就要求我们的教育,从小就要把怎样发现,发展学生的兴趣`好奇心`探索精神放在特别重要的地位。
教育学和心理学分析,人的兴趣的发展,一般要经过有趣、乐趣和志趣三个阶段。有趣是兴趣发展的低级水平,它往往是由某些外在的新异现象所吸引而产生的直接兴趣。其特点是:随生随灭,为时短暂。乐趣是兴趣发展的中级水平,它是在有趣的基础上逐步定向而形成起来的。其特点是:基本定向,持续时间较长。志趣则是事实兴趣发展的高级水平,它与崇高的理想和远大的奋斗目标相结合,是在乐趣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其特点是:积极自觉,持续时间长,甚至终身不变。一般来说,有趣是一种必然的、不可避免的现象,是兴趣发展过程的第一个阶段。由于它维持的时间不长,且在学习活动中的作用有限,因此,我们应当引导学生从有趣逐渐趋于稳定、集中,向乐趣转化。乐趣虽与快乐的情感体验相结合,但它还不足以推动人们去为了某种目标而奋斗终身,故兴趣只有上升到了志趣阶段,才会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
以小学五、六年级全体学生为主要研究对象。据了解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对美术学习的兴趣随之降低,而且越来越以自我为中心,他们不愿受任何束缚,他们喜欢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现自己的内心世界。针对高年级学生的这一心理特征,我想通过创办班级画册的形式来满足学生的创作欲望,从而激发学生的美术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绘画表现能力。
1、如何激发学生美术学习的兴趣?美术教师是点火牵线人。唤起蕴藏在他们身上沉睡的力量,使他们从懵懂中清醒。美术教师的第一步应该在“唤起”上做文章。唤起即诱导,“诱导”二字开始阶段“诱”最重要。应该承认“美术”二字最大的诱惑力在“美”,因为爱美之心人皆有之,把美的画幅展示给学生,然后再演示美的画幅的诞生过程,就会唤起学生心灵对美的追求。
2、有一项调查表明:幼儿园期间的孩子们喜欢画画的占99%,到了小学高年级对美术学习有兴趣的不足75%,而到了中学对美术有兴趣的不足50%,美术爱好的下降是来自文化课的压力。虽然文化课成绩是重要的,但要建立、宣传、用实践证明这样一个观念:学好美术并不耽误文化课。学好美术是与提高学习、认知世界的能力,是与文化课相辅相成的。
3、让学生们对美术的兴趣持续增高更重要,这便在于加强学生们在校期间的美术实践。
黑板报。
墙报展览作品评选对校外的公益宣传等都能激励学生们拿起画笔为社会做事为世界添美。
4、创办班级画册,画自己想画的,用绘画表现自己的心声,写绘画。
日记。
我想这一活动一定会大大的激发起学生的绘画兴趣,从而提高学生的绘画能力。
五、课题研究的方法。
1、调查研究法:了解目前学生美术问题的现状。通过分析进行调研。
2、文献资料法:查阅与本课题有关的应用理论资料,及时分析整理促进研究的深入。
3、行动研究法:运用这一方法及时调整教学计划。采取相应措施逐步推进研究进程。
4、经验总结法:把研究过程中的事实资料和依据通过理性归纳,将局部的、个性化的经验上升为具有普遍意义的原理性认识。
六、研究步骤。
(一)准备阶段:(20xx年3月15日—20xx年4月15日)。
1、根据实际,确定研究内容。
2、搜集资料,制定课题研究方案,并加以论证。
(二)实施阶段:(20xx年4月15日---20xx年11月15日)。
1、制定具体的、可行的研究计划,并按计划开始实施。
2、根据课题研究情况,及时调整研究方案。
3、积累素材,并写出阶段性小结。
4、以点带面,在取得一定成功的基础上,在全校其他年级实验。
(三)总结阶段:(20xx年11月15日---20xx年12月15日)。
1、全面收集、整理与课题有关的材料。
2、进行系统、全面的总结,撰写出课题结题报告。
七、研究成果构成。
1、每班创办一本精美的画册。
2、写好教学随笔,反思自己在课题实践过程中的得与失。
3、课题结题报告。
共
2
页,当前第。
1
页
1
2
美术教研课题研究计划篇十七
1、通过本课题的研究,进一步转变教师观念,树立新的教学质量观、教学方法观、教学方法观、学生观。成就一批有一定的教育理论水平、教学研究能力和教学实践能力,能撰写经验型论文和科研论文的中青年骨干教师。是学校队伍的综合素质和教学能力再上一个台阶。
2、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自主性,主动性,独立性,创造性和坚持性;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是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得到提高。
3、探索并形成一套适合培养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教学模式和策略,力争能在更大范围推广应用。
二、阶段目标。
1、准备阶段工作目标:(1)制定课题研究方案,申报课题,开题论证,修定课题方案。(2)搜集国内外关于自主学习的资料,了解自主学习研究的进展情况。(3)按照新课程标准和教材的要求,结合学校原有课题《自主创新教育》的研究成果,形成各学段学生自主学习的预设目标。(4)开展调查研究,弄清各学段学生原有自主学习的情况,并对照自主学习的预设目标及国内外自主学习的研究情况确定本课题研究的若干个支撑点。(5)对课题组成员、子课题负责人进行培训,各子课题负责人制定子课题研究计划。
2、实施阶段工作目标:(1)如何指导小学生自主学习,促进小学生自主学习的指导策略有哪些;怎样认识指导与自主之间的关系;从他主学习转向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有没有基本的规律与原则可以遵循。(2)追因调查:弄清影响学生自主学习的因素有哪些,如何应对。(3)验证研究:在实践中不断验证并修定小学生自主学习的目标。(4)课题研究中期评估。(5)下阶段课题研究规划。
3、总结阶段工作目标:(1)搜集实验中积累的资料,从中总结经验、寻找规律,筛选出能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指导策略。通过面上推广深化、拓展和完善本课题研究。(2)结题汇报活动。
三、采取措施。
(一)继续提高美术教师的认识水平。
(二)创新教学方法,丰富教学内容。
1、情境教学。
2、合作分工,取长补短。
(三)积极鼓励学生自主创造。
四、保障措施。
(一)组织保证领导组成员:党建盛杨凤根安彦卿李红霞张玉艳罗虹邓荷娥。
课题负责人:王冬梅成员:王冬梅严慧艳。
制度保证(1)定期召开课题组成员工作例会。(2)落实“教学能手、教学新秀管理意见”。(3)完善校本培训、公开课展示、实验经验交流、优秀教育教学论文评比、教科研先进个人评选等制度。
五、进度安排。
(一)课题准备时期:
(1)制定课题研究方案,申报课题,开题论证,修定课题方案。
(2)搜集国内外关于自主学习的资料,了解自主学习研究的进展情况。
(3)开展调查研究,弄清小学生原有自主学习的情况。
课题比较全面的展开研究,根据自己的课题研究方案,遵照课题研究的一般程序,比较规范的落实研究的每一个环节。包括研究试验中出现的问题,对研究方案进行凋整,总结阶段性成果。
(三)课题总结期。
总结好课题研究所取得的成果与课题研究还存在的不足之处,撰写结题报告,请专家进行验收。
【本文地址:http://www.pourbars.com/zuowen/143233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