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形的旋转教学设计(优质19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23 08:59:05
图形的旋转教学设计(优质19篇)
时间:2023-11-23 08:59:05     小编:纸韵

生活中的磨砺和挫折使我们更加坚韧,更加成熟。写总结时,我们要用简练明了的语言,使读者能够轻松理解和接受。最后希望大家在总结的过程中能够找到适合自己的方式和方法,写出优秀的总结成果。

图形的旋转教学设计篇一

1、知道图形旋转的概念,能找出旋转图形中的旋转中心、旋转角度和对应关系。

2、通过观察、操作、交流、归纳等过程,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观察能力,以及与人合作交流的能力。

3、经历对生活中旋转图形的观察、讨论、实践操作,使学生充分感知数学美,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热爱生活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

掌握旋转的有关概念,探索和发现旋转后图形的形状和大小都没有发生变化;会准确找出对应点、对应线段、对应角,旋转中心、旋转角。

三、教学难点。

对图形旋转过程中旋转角相等的理解,会准确找出旋转角。

旋转中心不在三角形顶点时旋转角的确定。

四、教学准备:课件?

五、课时安排:一课时。

六、教学过程。

一、出示学习目标。

1、板书课题。

同学们,本节课我们一同来学习“图形的旋转”。

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是(投影)。

2、出示学习目标。

(1)、通过实例观察,认识并描述图形的旋转。

(2)、了解一个简单的图形经过旋转制作复杂图形的过程,知道图形旋转的三要素(点、方向、度数)。

(3)、欣赏图形的旋转变换所创造出的美,感受旋转在生活中的应用,体会数学的价值。

二、出示生活图片。

1、[演示]:演示生活中常见的转动,观察转动时各点的运动情况得到图形在转动时,位置始终不变的那一点叫做旋转中心。图形转动的角度叫做旋转角。

区分顺时针旋转和逆时针旋转,以及旋转的三要素。

2、由钟表的旋转,得到线段转动的旋转角,学生描述钟表的旋转,加深旋转三要素的记忆,同时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再由线段的旋转引申到几何图形的旋转,进一步得到:旋转前后的两个图形形状和大小不变,只是位置发生变化。

(二)感受生活中的旋转。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些图形绕着某一个点旋转一定角度时,能与自身重合。

你能举出这样的例子吗?

(三)、全课总结,巩固方法。

今天我们学习了图形的一种运动----旋转。通过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四)、布置作业:

1、课本习题2、3。

2、动手操作:请设计一个绕一点旋转一定角度后能与自身重合的图形。

图形的旋转教学设计篇二

教学目标:

1、通过实例观察,了解一个简单的图形经过旋转制作复杂图形的过程。

2、能在方格纸上将简单图形旋转90度。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在动手操作中提高动手能力,发挥每个学生的积极性。

教学重点:

能在方格纸上将简单图形旋转90度,明确是绕哪一点进行旋转的,并能设计简单的图案。

教学难点:

结合实例,感知一个简单图形经过旋转制作复杂图形的过程,

教具准备:

几张精美的窗花、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欣赏图案。

(学生通过观察发现每张窗花可以分几部分,每一部分图形的形状都是一样的。

师:你上来分分好吗?让同学们看一看分开后的图案是不是分成一样的。

设计意图:根据同学们喜欢的剪纸——窗花来创设情境,欣赏美丽的图案,寻找这些图案的特点,引起了同学们探索的激情,激发了孩子们的表现欲望,初步感知复杂图案可以分解成几个一样的简单图案。为新知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动手实践,探索新知。

1、演示。

2、操作。

师:老师为同学们准备了一些小图形,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合作,动手在方格纸上寻找变化的过程。

3、再次体验。

师:请同学们按照后面几个同学的做法,再试一试,看看是不是能组成刚才的图案。这一次要注意两点:一是弄清什么图形围绕着哪一点旋转的;二是每次旋转的角度是多少?然后再在组内进行交流。

4、演示制图过程。

5、拓展延伸。

师:(课件出示刚才的那个小部分图形)刚才同学们围绕这一点旋转得到了原来的图形。那么围绕其他的点每次也旋转90度还能得到这个图形吗?同学们先想一想,再试一试,然后与同伴说一说你的想法。

小结:也就是说,绕着不同的点旋转,可能会出现不同的图案。在旋转时我们一定要注意确定好一个点,并且围绕这个点按照一定的角度旋转。

设计意图:通过课件演示和学生的动手操作,使知识层层深入,进一步让学生明确图形旋转时确定点和旋转角度的重要性,突出了教学中重点解决的问题,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三)巩固提高,拓展延伸。

1、转一转、描一描。

师:(课件出示教材52页第1题)下面这些三角形是以哪个点为中心旋转的。先独立解决。可以剪一个三角形标上各点转一转。

师:互相交流一下自己的想法,你有什么发现?

2、想一想,填一填。

师:(课件出示教材52页2题)仔细观察4个图形的位置,完成填空。

3、设计图案。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知道了简单的图形旋转后会变成美丽的图案,你不想试一试吗?请你拿出你的一个三角板在方格纸上设计自己喜欢的精美图案吧!

设计意图:数学教学就是数学活动的教学,当学生学习到较疲倦之时,教师通过创设生动有趣的“设计图案”这一情境,使学生在玩中学,乐中悟。不仅巩固了所学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学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在动手操作过程中巩固了本节课所学的知识,将教学应用到实践活动中,培养了应用数学的能力。同时通过欣赏不同的设计图案,在数学课中让学生得到了美的享受。

(四)全课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图形的旋转,通过学习,我们知道有许多复杂、美丽的图案是通过旋转其中一小部分得到的。希望同学们能留意这样的图案并收集起来,下节课我们来欣赏这些美丽的图案。

图形的旋转教学设计篇三

知识技能让学生通过欣赏、观察、操作图形的旋转变换,了解旋转中的一些概念及探究它的基本特征。

数学思考能在观察图片资料和图片现象中发现事物的内在本质。

情感态度通过对生活中的旋转现象有关图形进行观察分析、欣赏等过程,培养初步的审美能力,增强对图形的欣赏意识,培养学生合作学习、探索学习的意识。

解决问题能在观察图片资料和旋转实验中得出数学结论,初步从奇妙的图形中体会所隐含的数学道理。

重点熟悉旋转中的一些概念,以及通过实验,探索出中心旋转的基本特征。

难点通过观察、实验、发现旋转的基本特征,根据旋转图形找对应点。二、教学流程安排。

活动流程图。

问题与情境。

师生行为。

设计意图[活动1]1、给出词语,限时编成情境。2、解说情境,展示转动物体[活动2]重新展示情境中的转动物体。1、要求学生比划所观察到的物体是怎样运动的?2、把物体看作图形(以钟表指针、风车风叶为代表),引导学生发现它们有什么共同特征?学习旋转中的一些概念。(估计学生可能看法不一致,下面教师以提问方式引导学生)问(1)这些物体的哪些部件在运动?(2)时针的指针做什么形式的运动?分钟绕哪一点运动?时钟呢?(3)风能发动机的风叶是什么形式的运动?风叶绕哪一点转动?(4)这些图形中有哪些共同点?图案中是哪些基本图形通过什么运动形式而得到的?向什么方向转动?(5)活动结论:平面内把一个图形绕着一个定点,沿着某个方向转动一个角度,这样的图形运动,称为旋转;这个定点叫旋转中心,转动的角度称为旋转角,旋转时重合的点称为旋转对应点。[活动3]逐一展示现实生活中的旋转实例(如:杠杆撬重物,扳手拧螺母、压水机压水等)或学生自行举例,让他们说出其中的旋转中心、旋转角、旋转对应点。学生结合词语积极思考,编成情境。媒体播放效果,展示转动物体。学生欣赏。结合教师问题,积极思考,逐步探讨出旋转物体的共同特征,学习旋转的一些概念。本次活动教师重点关注:1、学生观察事物是否认真。2、引导学生正确思维3、教师正确表达旋转概念,学生从情境中感知理解。

图形的旋转教学设计篇四

在学习这部分内容之前,学生已经在三年级初步感受了生活中的平移与旋转现象,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沿水平、垂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本课学习的内容是在上述基础上的延伸,把学生的视角引入到图形的旋转,意在通过欣赏、探索、创作等一系列活动,使学生体验到简单图形变成复杂图案的过程,理解旋转的中心点、方向、角度不同,形成的图案也不同,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为今后继续学习图形变换奠定基础。

1.在操作的过程中,让学生体会图形变换的特点。

本单元内容的教学,应鼓励学生动手操作,并在操作的过程中积极地思考。如“图形的旋转”活动(教材第54页),教材中展示的两幅美丽的图案是由一个简单的图形经过旋转而得到的。教学中,可以准备四张画着同一图案的纸,然后逐张围绕某一点进行旋转,旋转90°后,贴上一张纸,再旋转90°,再贴上一张纸,直至形成一个完整的图案。在旋转的过程中教师要提醒学生观察并思考:图案发生了哪些变化,是绕着哪一点旋转的。

本单元的很多练习都是可以操作的,因此,在课前可以请学生准备一些小的学具,这样,在教学的过程中学生就有操作的机会。练习中的一些问题也通过学生的操作回答,以提高学生的感性认识。

2.在图形的变换中,提倡不同的操作方法。

一个图形经过变换后,可以得出新的图形,但得到同样的新图形,可以有不同的操作方法。因此,可以先让学生想一想,再在方格纸上试一试,然后全班来说一说。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深入到学生活动中去,从中发现学生有特色的操作方法,并给予鼓励与肯定,为学生互相学习与交流提供条件。

3.在欣赏的过程中,鼓励学生设计制作美丽的图案。

本单元的数学欣赏内容是任意一个简单的图形,当它围绕一点进行旋转,并把每次旋转后的图形沿轮廓画下来,那么就会形成一个美丽的图案。学生在三年级时已经欣赏了正方形旋转的过程,并进行了制作。本单元把这一内容进一步扩展,可以是任意的简单图形。在教学中,先请学生欣赏,然后,每个学生用硬纸剪一个任意的简单图形,接着进行变换制作。对学生制作的图案,只要基本符合要求,教师就应肯定。对一些设计特别优秀的学生,也可以让他们当场再演示一遍,以带动动手能力较弱的学生。

〖教学目标〗。

1.进一步认识图形的旋转变换,探索它的特征和性质。

2.能在方格纸上将简单的图形旋转90。。

3.初步学会运用旋转的方法在方格纸上设计图案,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4.欣赏图形的旋转变换所创造出的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感受旋转在生活中的应用,体会数学的价值。

〖教学重点〗。

1.理解图形旋转变换的含义。

〖教学难点〗。

2、能在方格纸上将简单图形绕固定点顺时针旋转90°并说出旋转过程。

〖教学工具〗。

多媒体课件、每桌一个学具袋(基本图形、彩笔)。

〖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入:

这是一只小朋友很喜欢玩的风车。

请两个小朋友和老师一起玩一玩。(生操作)。

其他孩子请注意观察风车是怎样运动的?

谁来说说,在风车的运动中,你看出了什么?

(解决旋转、旋转中心、旋转方向)。

出示钟面。

在数学里,我把向这个方向旋转的方向叫做顺时针方向;。

逆时针方向。

手势,比划。

小结:在刚才的运动方式中,我们可以说,

风车绕中心点顺时针方向旋转;。

或者风车绕中心点逆时针方向旋转。

会说了吗?

二、新授:

在生活中,有各种美丽的图案,有的是简单的图形通过平移、旋转得到的。

你想知道这些图案是怎样设计的吗?(想知道吗?)。

那我们今天就进一步研究“图形的旋转”。(板书课题)。

那么我们选一副简单的图案,由易到难研究它是通过怎样的简单图形,怎样旋转而成的,请仔细观察。

课件展示。

为了便于研究,老师还专门做了一个这样模型把它粘贴在黑板上。

讨论:

小组内相互说一说,刚才,你看到了什么?

(形状、大小都不变)。

师:从图形a到图形b是如何变换的?

是如何旋转的。(绕点o顺时针方向。。。。。。)。

旋转了多少度?

你是怎样判断它旋转了90°的呢?

(有什么方法,想一想,互相说一说)。

结合图例,图中画出对应边,标出旋转角。测量。

这个度数叫做旋转度数。

小结出,图b可以看作图a绕点o顺时针方向旋转90°。

谁能完整地再说一遍。

强调三要素。

师:从图形b到图形c是如何变换的?

图形a到图形c呢?

同学们,我们可以说图形a绕点o顺时针方向旋转180°得到图形c;还有其他的说法吗?(配合手势)。

逆时针方向。

看到这副图,你还能像这样说些什么吗?

师小结,只有旋转中心、旋转方向和旋转度数三者都确定了,旋转以后的位置才能确定。

三、巩固练习:

1.转一转。(动手操作)。

说一说这些三角形是以哪个点为中心旋转的。

2.

四、欣赏,升华。

图形的旋转教学设计篇五

教学目标:

1、通过生活事例,使学生初步了解图形的旋转变换。结合生活实际,能初步感知旋转现象,探索旋转的特征和性质。

2、通过动手操作,使学生会在方格纸上将一个简单图形旋转90°。

3、初步学会运用旋转的方法在方格纸上设计图案,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4、欣赏图形的旋转变换所创造出的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感受旋转在生活中的应用,体会数学的价值。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能在方格纸上将一个简单图形旋转90°。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1、欣赏旋转的美。

生:真美呀!

师:你知道这些美丽的图形都是做了什么运动得到的吗?(旋转)。

2、揭示课题。

2、仔细观察,认识旋转的要素。

1、出示生活中物体。

师:你知道下面哪些物体是在做旋转吗?

生:电风扇、风车、旋转木马、地球。

2、在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旋转现象?(秋千、汽车的车轮、过山车-----)。

师:同学们的思维很开阔,生活中像这样的旋转现象很多,那到底什么是旋转呢?

3、师:仔细观察它们都绕一个什么在旋转呢?

你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什么是旋转吗?(-物体绕某一个点或轴运动的过程叫做旋转。)。

师:现在我们知道了什么是旋转,那物体是怎样旋转的?旋转有什么特征呢?

3、师:今天我们就从日常生活中关系密切的钟表和风车开始研究“旋转”现象。

你能看出它们的旋转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吗?

相同点:图形的旋转都围绕一个固定的点旋转。我们把这个相对固定的点叫做中心点。

不同点:图形旋转的方向不同。

4、用你的手比划一下,时钟的指针是怎样运动的?

师:我们把时钟旋转的方向叫做顺时针,风车的旋转方向与时钟相反,叫什么旋转?(逆时针旋转)。

5、出示:电风扇、地球、齿轮。

师:旋转你会判断顺时针旋转和逆时针旋转吗?

6、再次用手势确认顺时针和逆时针的方向。

7、师:你要仔细观察哦!

8、指针从“12”绕点o顺时针旋转30°到“1”

指针从“1”绕点o顺时针旋转60°到()。

指针从“3”绕点o顺时针旋转()度到“6”

指针从“6”绕点o顺时针旋转()度到“12”。

师:刚刚我们在研究指针的旋转时除了说到了中心点和方向外还说到了什么?(角度)。

师:现在你知道叙说物体的旋转要说清楚什么了吗?

9、小结。

旋转的三要素:中心点、方向、角度。

三、动手操作,探索旋转的特征和性质。

展示交流:可以绕点o,也可以绕点a;可以顺时针旋转,也可以逆时针旋转。

(观察旋转前后的线段,什么变了?什么不变?

模拟操作,类比迁移。

教师利用旋转前后的两条线段,补充第三条线段围成了一个三角形。这时,

由“线段的旋转”自然迁移到第二阶段“面的旋转”。

课件出示:你能把三角形绕o点顺时针旋转90度吗?

要求:学生边操作边思考,旋转前后,三角形什么变了,什么没变。

原来三角形每条边分别旋转到了哪里?

师:你能运用所学的知道把三角形绕o点顺时针旋转90度吗?请同学们利用老师课前发给你的三角形学具在学习材料2上演示三角形绕o点顺时针旋转90度。

2、同桌交流结果。

3、学生演示汇报(三角形什么变了,什么没变?)。

位置变了,中心点、图形的大小、形状没有变。

4、课件演示(观察并回答:原来三角形每条边分别旋转到了哪里?)。

【抛开实物,由具体到抽象,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三、动脑思考,熟练旋转的应用。

四、感受旋转变换在生活中的应用。

师:我们知道图形在旋转时,自身的形状与大小是不会变化的,其实生活亦然,当你为生活的山重水复而愁眉苦脸时,不妨旋转一个角度看世界,相信你会收获一个柳暗花明的美好心情。祝各位同学每天都有好心情!

【再次感受数学从生活中来,又应用于生活;数学也可以很美,】。

五、板书设计。

中心点:固定不变。

顺时针方向。

方向:

逆时针方向。

角度。

图形的旋转教学设计篇六

本节课是九年级上册第二十三章《旋转》第一节“图形的旋转”的第一课时,是一节概念课;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轴对称、平移两种图形变换,对图形变换已经有一定的认识,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对图形变换的认识会更加完整.学习一种图形的变换大致包括以下内容:

1)通过实例认识这种图形变换;。

2)探索这种图形变换的性质;。

3)做出一个图形经过这种变换后的图形;。

4)利用这种图形变换进行图案设计;。

5)用坐标表示这种图形变换。

所以,本节课的教学我以观察、分析现实生活中的实例为切入点,以探究活动为主线设计了四个数学活动,让学生通过具体实例认识旋转,经历对生活中旋转现象的观察分析过程,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看待生活中的有关问题。通过动手进行数学实验探索旋转的基本性质,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数学问题掌握旋转变换中对应点到旋转中心的距离相等、对应点与旋转中心连线所成的角彼此相等的性质;通过经历对具有旋转现象的图形的观察,操作,画图等过程,掌握好作图的基本技能。

1)每个学生准备两个全等的三角形,用线串住一对对应点。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通过观察具体事例认识旋转,探索它的基本性质。

在发现、探究的过程中完成对旋转这一图形变化从直观到抽象、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转变。发展学生直观想象能力。分析、归纳、抽象概括的思维能力。

解决问题。

在了解图形旋转的特征,并进一步应用所掌握的这些特征进行旋转变化的学习过程中,让学生从数学的角度认识现实生活中的现象,增强数学的应用意识。

情感态度。

学生在经历了实验探究、知识应用及内化等数学活动中,体验数学的具体、生动、灵活,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

重点。

归纳图形旋转的特征,并能根据这些特征绘制旋转后的几何图形.

难点。

活动流程图。

活动内容和目的。

1、感受旋转。

观察、发现现实生活中一些旋转现象的共同特点.

2、实验探究图形旋转的特征。

对几何图形进行旋转变换(手工绘图或几何画板绘图),

探究图形旋转的特征。

3、知识应用。

解决蕴含旋转变换的实际问题和数学问题。

4、内化小结。

对比轴对称、平移变换进行学习反思,在思辨中完成知识内化,完善原有认知结构.

小编为大家提供的九年级数学图形的旋转教学计划大家仔细阅读了吗?最后祝同学们学习进步。

图形的旋转教学设计篇七

1、通过生活事例,使学生初步了解图形的旋转变换。结合生活实际,能初步感知旋转现象,探索旋转的特征和性质。

2、通过动手操作,使学生会在方格纸上将一个简单图形旋转90°。

3、初步学会运用旋转的方法在方格纸上设计图案,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4、欣赏图形的旋转变换所创造出的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感受旋转在生活中的应用,体会数学的价值。

1、理解图形旋转变换的含义。

2、探索图形旋转的特征和性质。

教学难点:

能在方格纸上将一个简单图形旋转90°。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1、欣赏旋转的美。

生:真美呀!

师:你知道这些美丽的图形都是做了什么运动得到的吗?(旋转)。

2、揭示课题。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图形的旋转》。

2、仔细观察,认识旋转的要素。

1、出示生活中物体。

师:你知道下面哪些物体是在做旋转吗?

生:电风扇、风车、旋转木马、地球。

2、在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旋转现象?(秋千、汽车的车轮、过山车-----)。

师:同学们的思维很开阔,生活中像这样的旋转现象很多,那到底什么是旋转呢?

3、师:仔细观察它们都绕一个什么在旋转呢?

你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什么是旋转吗?(-物体绕某一个点或轴运动的过程叫做旋转。)。

师:现在我们知道了什么是旋转,那物体是怎样旋转的?旋转有什么特征呢?

3、师:今天我们就从日常生活中关系密切的钟表和风车开始研究“旋转”现象。

你能看出它们的旋转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吗?

相同点:图形的旋转都围绕一个固定的点旋转。我们把这个相对固定的点叫做中心点。

不同点:图形旋转的方向不同。

4、用你的手比划一下,时钟的指针是怎样运动的?

师:我们把时钟旋转的方向叫做顺时针,风车的旋转方向与时钟相反,叫什么旋转?(逆时针旋转)。

5、出示:电风扇、地球、齿轮。

师:旋转你会判断顺时针旋转和逆时针旋转吗?

6、再次用手势确认顺时针和逆时针的方向。

7、师:你要仔细观察哦!

8、指针从“12”绕点o顺时针旋转30°到“1”

指针从“1”绕点o顺时针旋转60°到()。

指针从“3”绕点o顺时针旋转()度到“6”

指针从“6”绕点o顺时针旋转()度到“12”。

师:刚刚我们在研究指针的旋转时除了说到了中心点和方向外还说到了什么?(角度)。

师:现在你知道叙说物体的旋转要说清楚什么了吗?

9、小结。

旋转的三要素:中心点、方向、角度。

三、动手操作,探索旋转的特征和性质。

1、研究线段的旋转。

展示交流:可以绕点o,也可以绕点a;可以顺时针旋转,也可以逆时针旋转。

(观察旋转前后的线段,什么变了?什么不变?

模拟操作,类比迁移。

教师利用旋转前后的两条线段,补充第三条线段围成了一个三角形。这时,

由“线段的旋转”自然迁移到第二阶段“面的旋转”。

课件出示:你能把三角形绕o点顺时针旋转90度吗?

要求:学生边操作边思考,旋转前后,三角形什么变了,什么没变。

原来三角形每条边分别旋转到了哪里?

师:你能运用所学的知道把三角形绕o点顺时针旋转90度吗?请同学们利用老师课前发给你的三角形学具在学习材料2上演示三角形绕o点顺时针旋转90度。

2、同桌交流结果。

3、学生演示汇报(三角形什么变了,什么没变?)。

位置变了,中心点、图形的大小、形状没有变。

4、课件演示(观察并回答:原来三角形每条边分别旋转到了哪里?)。

【抛开实物,由具体到抽象,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三、动脑思考,熟练旋转的应用。

四、感受旋转变换在生活中的应用。

师:我们知道图形在旋转时,自身的形状与大小是不会变化的,其实生活亦然,当你为生活的山重水复而愁眉苦脸时,不妨旋转一个角度看世界,相信你会收获一个柳暗花明的美好心情。祝各位同学每天都有好心情!

【再次感受数学从生活中来,又应用于生活;数学也可以很美,】。

五、板书设计。

中心点:固定不变。

顺时针方向。

方向:

逆时针方向。

角度。

图形的旋转教学设计篇八

教学内容:教材第5页例3和例4。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通过生活事例,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图形的平移和旋转变换。并能正确判断图形的这两种变换。

2、通过实践操作,使学生能在方格纸上把一个简单图形旋转90°。

3、初步学会运用旋转的方法在方格纸上设计图案。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结合生活实际,能初步感知旋转现象,探索旋转的特征和性质,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2、初步感知平移和旋转现象。初步渗透变换的数学思想方法。

3、让学生在上述活动中,欣赏图形的旋转变换所创造出的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感受旋转在生活中的应用,体会数学的价值。教学重点:

1、理解图形旋转变换的含义;能正确区别平移和旋转现象。

2、探索图形旋转的特征和性质。教学难点:能在方格纸上将一个简单图形旋转90°。

教学过程:一、教学旋转的含义。

1、教学例3(出示教具钟表)。

通过学生交流,老师引导,弄清顺时针和逆时针旋转的含义。

1、教材第6页“做一做”第1题2、教材第6页“做一做”第2题。

五、拓展练习:1、分别利用对称、平移和旋转创作一个图案。2、教材第9页第4、5题。

图形的旋转教学设计篇九

教学目的及要求:

1、进一步认识图形的旋转,明确含义,感悟特性及性质。让学生会运用数学语言简单描述旋转运动的过程,能在方格纸上会画出图形旋转90°后的图形。

2、以读讲精练教学法为主导,数学言语表达训练为主线,让学生通过观察实例、操作想象、语言描述、绘制图形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积累几何活动经验,发展空间观念。

3、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会数学语言简洁、准确、严谨之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

通过多种学习活动沟通联系,理解旋转含义,感悟特性及性质。

教学难点:

用数学语言描述物体的旋转过程及会在方格纸上画出线段旋转90°后的图形。

课前准备:

课件,教材复印纸,方格纸两张,答题卡,三角尺(学生每人一套)。

课前谈话:同学们,你们喜欢运动吗?你最喜欢那种运动呢?

第一个环节:复习检查。

师:刚才我们课前说的是身体的运动,在数学里,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图形的运动,还记得有那几种吗?(旋转、平移和对称)。

1、课件出示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辨认是那种运动。(水车、荡秋千、道闸、风车)。

师:咱们来看这些物体的运动是属于哪种运动呢?

第二环节:设疑生趣。

师:今天咱们就进一步学习图形的旋转。(板书课题:图形的旋转)。

第三环节:读讲探究。

第一步:读。

师:下面咱们就一起来自学例1。

1、课件出示自学提示,请一位同学读。

2、学生汇报。

(1)请同学们齐读指针的第一次旋转结果。

(2)填空。请三位同学回答。

(3)汇报小组讨论的结果。根据学生的回答,写出旋转的三要素。(老师板书:点、方向和角度)。

师:综合大家的汇报,我们发现旋转与点、方向与角度有关。

第二步:讲。

1、认识中心点。

师:回到刚才这幅图,这些物体的旋转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我们把旋转中绕的点称为中心点。(板书:中心点),物体绕中心点旋转时,中心点是不动的。

师:在生活中,图形的旋转可以产生奇妙的图案,我们一起来看看吧!(三个三角形绕着不同的中心点转到起来)。

停下来,问:你们发现了什么?(我们发现这3个图形完全一样)再看一下有什么不一样?

旋转中心不同,旋转出的图案就不同。引导学生发现,中心点不动。

师小结:旋转中心有可能在图形上,也可能在图形外。

3、认识旋转方向。

师:旋转第二个要素是方向,看这一幅图,你发现了什么?

让学生明确旋转的方向不同。(板书:方向)。

与钟面上指针走的方向相同的方向叫做顺时针方向。(引导学生手指空中顺时针方向转)。

相反的方向是逆时针方向。(闭眼感受)。

4、完整的用语言描述指针的旋转。

师:通过刚才的学习,咱们发现了中心点、方向与度数是旋转的三要素。

下面请大家观察这幅图,你能不能像例1那样完整描述指针是怎样旋转的?

从“12”到“7”,指针绕点o按逆时针方向旋转了150°。(请2—3名学生回答)。

追问:你是怎样知道旋转度数是150°呢?

咱们一起来说一说。

师小结:要准确的描述指针的旋转,就要说清旋转的三要素。指针是绕哪个点旋转,按什么方向旋转,旋转了多少度。

第三步:动手操作。

师:咱们刚才看了这么多物体的旋转,你们想不想自己转一转?

1、课件出示例2:把等腰直角三角尺固定在方格纸上,像这样在方格纸上绕点o按顺时针方向旋转90°,观察三角尺的位置是如何变化的。(引导学生发现旋转的特征)。

1)学生在方格纸上操作。(请你拿出方格纸一,等腰三角尺,找到点o,照我这样摆。每次绕点o顺时针旋转90°,再观察三角尺的位置是如何变化的。)。

2)课件演示旋转两次。

3)引导观察:咱们来仔细观察,旋转前和旋转后的三角尺,什么没变?什么变了?

中心点位置不变,三角尺的大小和形状不变,三角尺位置变了。

(强调:三角尺不管旋转几次,它的大小和形状都不变。)。

4)课件演示,继续旋转到原位置。问:你们有什么发现?

三角尺绕点o按顺时针方向旋转360°,就回到了原来的位置。

设计意图:几何直观是培养学生空间观念的有效途径,让学生动手转一转,看一看,比一比,理解旋转运动中的变和不变(形状大小不变,位置变了)。

第四步:讨论。

师:你们还想转吗?(请你们换另一把三角尺,拿出方格纸二)。

1)请一位同学读题。

学生读讨论的问题:两条直角边的位置是如何变化的呢?

点a和点b旋转后的位置在哪呢?(课件出示。)。

2)学生操作,然后讨论。

第四环节:初步验证。

谁愿意上台说说你们的讨论结果?

引导说边:点a旋转后的位置在哪里?(上台来指)你是怎样找到的呢?

(点a旋转后的点叫做对应点a′)。

(顶点a到o的距离是7大格,旋转后得到的o与a′的距离也是7大格。)。

ob的位置如何变化,顶点b转后在哪里?(加上课件演示)。

我们来看看ab边是怎样旋转的?它也是绕o点逆时针旋转了90°。

师小结:其实,三角尺的每条边都是绕o点逆时针旋转了90°。边的的旋转与三角尺旋转是一致的。

第四环节:系统整理。

集体完成判断题。(请三位同学读题)。

1)、从“6”到“9”,指针按顺时针方向旋转了90°。(大家找一找旋转的三要素都有吗?)。

2)、从“6”到“9”,指针绕点o按顺时针方向旋转了90°。

3)、从“9”到“6”,指针绕点o按逆时针方向旋转了90°。

第五环节:分组精练。

师:看来大家都学得不错,有信心接受挑战吗?

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从星级题中,选择一题来完成,如果你的时间充裕可以都做。

第六环节:自批自改。

教师巡视收集学生完成的三星题。

1、一星题。师:左侧和右侧车杆的旋转有什么不同?(中心点不同,旋转的方向不同)物体的旋转只要有一个要素不同,它的旋转就不一样。

2、二星题。(有两种不同的答案,进行对比)师:物体绕同一点按顺时针或逆时针旋转180°后,得到的位置是相同的。

3、三星题。让学生说作图的方法。

请同学们发现自己的错误,把它更正好。

这节课因为容量比较大,学生动手操作需要的时间比较长,所以这个选择题,把学生自己作图出现的错误典型展示了出来,让学生判断,找到错误的原因,加深对旋转的理解,从而让学生不再出现类似的错误。

第七环节:概括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感受呢?

图形的旋转教学设计篇十

《图形的旋转》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第三章第一节内容,它是继平移、轴对称之后的另外一种图形的基本变换。图形的变换是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中“空间与图形”领域的一个主要内容。《图形的旋转》这一课时,主要研究旋转的定义,旋转的性质及其应用。它是在学生学习了平移和轴对称基础上学习的,对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是一个渗透,是后续学习中心对称图形及其图形变化的基础,是空间与图形领域的基础知识,在教材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同时,旋转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也非常广泛,利用旋转可以帮助我们解决很多实际问题。

本节课从学生熟悉的生活中的旋转现象入手,帮助学生通过具体的旋转实例认识旋转,理解旋转的基本涵义,再通过观察,从而得出旋转图形的性质,最后通过画旋转图形,让学生掌握作图技能,进一步加深对图形旋转的性质的认识,体验变换的思想与理念。

图形的旋转教学设计篇十一

《图形的旋转》是北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下册第三章第2节,本节内容是图形变换的第三学段的学习内容,承接“轴对称”和“平移”,旋转也是现实生活中广泛存在的现象,是现实世界运动变化的最简捷形式之一。它不仅是探索图形变换的一些性质的必要手段,也是解决现实世界中的具体问题以及进行数学交流的重要工具,为综合运用几种变换(轴对称、平移、旋转、相似)进行图案设计打下基础。通过本节学习,使学生加强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进一步体会数学的价值和丰富内涵。

本节课教学目标的实现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方面:

1、知识技能目标:通过具体实例让学生认识旋转,理解旋转的基本含义,探索旋转的基本性质。

2、能力目标:让学生经历观察、分析、操作、交流的过程,培养说理能力;了解观察探究的基本方法,学会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3、情感目标:体验和感受数学活动的探究性,拉进数学与生活的距离,从而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审美情趣。

基于教材特点与学生情况的分析,为有效开发各层次学生的潜在智能,制定教法、学法如下:

1.遵循学生是学习的主人的原则,在为学生创造大量实例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自主思考、交流、讨论、类比、归纳、学习。

第一环节创设情境,引入新知

播放动画视频,引导学生列举出一些具有旋转现象的生活实例,引出课题“生活中的旋转”。

(1)时钟上的秒针在不停的转动;(并介绍顺时针方向和逆时针方向)

(2)大风车的转动;

(3)飞速转动的电风扇叶片;

(4)汽车上的括水器;

(5)由平面图形转动而产生的奇妙图案

(设计意图:数学来自于生活,播放动画生动形象)

第二环节:出示学习目标并解读:

第三环节探索新知,形成概念:

在播放动画的过程中,逐步引出“旋转的概念”及“旋转的性质”

旋转的概念:

在平面内,将一个图形绕着一个定点沿着某个方向转动一个角度,这样的图形运动称为旋转,这个定点称为旋转中心,旋转的方向称为旋转方向,旋转的角度称为旋转角.旋转不改变图形的大小和形状,只改变图形的位置。旋转的性质:

1、旋转不改变图形的_______和_______;

4、对应点到旋转中心的距离________.

(设计意图:播放动画探讨知识点,直观形象,探讨性质设计填空题,有引导启发的作用,教学效果特别好)

第四环节:畅所欲言,谈自己的收获:

我来说我这节课的收获吧!

我还有疑惑,说出来大家帮帮我,我可不想掉队哟!

第五环节:目标检测:

分层设计(基础题、提高题,中考题),由易到难,有利于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得到提高!

第六环节:学以致用,设计图案。

让学生把知识应用到生活中,提升了学习的层次——设计。

本设计力图:以观察为起点,以问题为主线,以培养能力为核心的宗旨;遵

照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教学原则;遵循特殊到一般,具体到抽象,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认知规律。

具体设计中突出了以下构想:

(1)创设情境,引人入胜。

首先播放一组生活中熟悉的体现运动变化的画面,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为新课的开展创设良好的教学氛围,同时培养学生从数学的角度观察生活,思考问题的能力。

(2)过程凸现,紧扣重点

旋转概念的形成过程及旋转性质得到的过程是本节的重点,所以本节突出概念形成过程和性质探究过程的教学,首先列举学生熟悉的例子,从生活问题中抽象出数学本质,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后归纳,然后提出注意问题,帮助学生把握概念的本质特征,再引导学生运用概念并及时反馈。同时在概念的形成过程中,着意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抽象、概括的能力,引导学生从运动、变化的角度看问题,向学生渗透辨证唯物主义观点。

(3)动态显现,化难为易

教学活动中有声、有色、有动感的画面,不仅打开学生思维之门,也打开了他们的心灵之窗,使他们在欣赏、享受中,在美的熏陶中主动的、轻松愉快的获得新知。

(4)例子展现,多方渗透

为了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通俗易懂,本节列举了大量生活中的例子,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也增强学生用数学的意识。

图形的旋转教学设计篇十二

1、进一步认识图形的旋转,明确含义,感悟特性及性质。让学生会运用数学语言简单描述旋转运动的过程,能在方格纸上会画出图形旋转90°后的图形。

2、以读讲精练教学法为主导,数学言语表达训练为主线,让学生通过观察实例、操作想象、语言描述、绘制图形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积累几何活动经验,发展空间观念。

3、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会数学语言简洁、准确、严谨之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好习惯。

通过多种学习活动沟通联系,理解旋转含义,感悟特性及性质。

用数学语言描述物体的旋转过程及会在方格纸上画出线段旋转90°后的图形。

课件,教材复印纸,方格纸两张,答题卡,三角尺(学生每人一套)。

课前谈话:同学们,你们喜欢运动吗?你最喜欢那种运动呢?

师:刚才我们课前说的是身体的运动,在数学里,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图形的运动,还记得有那几种吗?(旋转、平移和对称)。

1、课件出示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辨认是那种运动。(水车、荡秋千、道闸、风车)。

师:咱们来看这些物体的运动是属于哪种运动呢?

师:今天咱们就进一步学习图形的旋转。(板书课题:图形的旋转)。

第一步:读。

师:下面咱们就一起来自学例1。

1、课件出示自学提示,请一位同学读。

2、学生汇报。

(1)请同学们齐读指针的第一次旋转结果。

(2)填空。请三位同学回答。

(3)汇报小组讨论的结果。根据学生的回答,写出旋转的三要素。(老师板书:点、方向和角度)。

师:综合大家的汇报,我们发现旋转与点、方向与角度有关。

第二步:讲。

1、认识中心点。

师:回到刚才这幅图,这些物体的旋转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我们把旋转中绕的点称为中心点。(板书:中心点),物体绕中心点旋转时,中心点是不动的。

师:在生活中,图形的旋转可以产生奇妙的图案,我们一起来看看吧!(三个三角形绕着不同的中心点转到起来)。

停下来,问:你们发现了什么?(我们发现这3个图形完全一样)再看一下有什么不一样?

旋转中心不同,旋转出的图案就不同。引导学生发现,中心点不动。

师小结:旋转中心有可能在图形上,也可能在图形外。

3、认识旋转方向。

师:旋转第二个要素是方向,看这一幅图,你发现了什么?

让学生明确旋转的方向不同。(板书:方向)。

与钟面上指针走的方向相同的'方向叫做顺时针方向。(引导学生手指空中顺时针方向转)。

相反的方向是逆时针方向。(闭眼感受)。

4、完整的用语言描述指针的旋转。

师:通过刚才的学习,咱们发现了中心点、方向与度数是旋转的三要素。

下面请大家观察这幅图,你能不能像例1那样完整描述指针是怎样旋转的?

从“12”到“7”,指针绕点o按逆时针方向旋转了150°。(请2—3名学生回答)。

追问:你是怎样知道旋转度数是150°呢?

咱们一起来说一说。

师小结:要准确的描述指针的旋转,就要说清旋转的三要素。指针是绕哪个点旋转,按什么方向旋转,旋转了多少度。

第三步:动手操作。

师:咱们刚才看了这么多物体的旋转,你们想不想自己转一转?

1、课件出示例2:把等腰直角三角尺固定在方格纸上,像这样在方格纸上绕点o按顺时针方向旋转90°,观察三角尺的位置是如何变化的。(引导学生发现旋转的特征)。

1)学生在方格纸上操作。(请你拿出方格纸一,等腰三角尺,找到点o,照我这样摆。每次绕点o顺时针旋转90°,再观察三角尺的位置是如何变化的。)。

2)课件演示旋转两次。

3)引导观察:咱们来仔细观察,旋转前和旋转后的三角尺,什么没变?什么变了?

中心点位置不变,三角尺的大小和形状不变,三角尺位置变了。

(强调:三角尺不管旋转几次,它的大小和形状都不变。)。

4)课件演示,继续旋转到原位置。问:你们有什么发现?

三角尺绕点o按顺时针方向旋转360°,就回到了原来的位置。

设计意图:几何直观是培养学生空间观念的有效途径,让学生动手转一转,看一看,比一比,理解旋转运动中的变和不变(形状大小不变,位置变了)。

第四步:讨论。

师:你们还想转吗?(请你们换另一把三角尺,拿出方格纸二)。

1)请一位同学读题。

学生读讨论的问题:两条直角边的位置是如何变化的呢?

点a和点b旋转后的位置在哪呢?(课件出示。)。

2)学生操作,然后讨论。

第四环节:初步验证。

谁愿意上台说说你们的讨论结果?

引导说边:点a旋转后的位置在哪里?(上台来指)你是怎样找到的呢?

(点a旋转后的点叫做对应点a′)。

(顶点a到o的距离是7大格,旋转后得到的o与a′的距离也是7大格。)。

ob的位置如何变化,顶点b转后在哪里?(加上课件演示)。

我们来看看ab边是怎样旋转的?它也是绕o点逆时针旋转了90°。

师小结:其实,三角尺的每条边都是绕o点逆时针旋转了90°。边的的旋转与三角尺旋转是一致的。

集体完成判断题。(请三位同学读题)。

1)、从“6”到“9”,指针按顺时针方向旋转了90°。(大家找一找旋转的三要素都有吗?)。

2)、从“6”到“9”,指针绕点o按顺时针方向旋转了90°。

3)、从“9”到“6”,指针绕点o按逆时针方向旋转了90°。

师:看来大家都学得不错,有信心接受挑战吗?

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从星级题中,选择一题来完成,如果你的时间充裕可以都做。

教师巡视收集学生完成的三星题。

1、一星题。师:左侧和右侧车杆的旋转有什么不同?(中心点不同,旋转的方向不同)物体的旋转只要有一个要素不同,它的旋转就不一样。

2、二星题。(有两种不同的答案,进行对比)师:物体绕同一点按顺时针或逆时针旋转180°后,得到的位置是相同的。

3、三星题。让学生说作图的方法。

请同学们发现自己的错误,把它更正好。

这节课因为容量比较大,学生动手操作需要的时间比较长,所以这个选择题,把学生自己作图出现的错误典型展示了出来,让学生判断,找到错误的原因,加深对旋转的理解,从而让学生不再出现类似的错误。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感受呢?

图形的旋转教学设计篇十三

各位领导、老师:

大家下午好,今天我所说课的内容是《图形的旋转》。这一课我将从三个方面说起,首先是教材,其次是教法与学法,最后是重要的教学过程。

首先我来说教材,教材我分了两个环节,第一个环节是:教材分析与教学目标。

选自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图形的变换》。

教材分析:

“图形的旋转”是继轴对称、平移之后的又一种图形基本变换,是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标准中图形变换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图形的旋转”这节课的教学内容灵活丰富,符合四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已有的生活经验。生活中,有许多美丽的图案都是由简单的图形经过旋转得到的,本节课,正是让学生经历简单图形经过旋转形成复杂图案的过程。

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起点和归宿,对教学起着导向性作用。为此,我根据课程标准和教材的特点,结合四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实际情况,确定知识,能力,情感三方面目标,具体如下:

2、能力目标:能够运用方法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旋转90º后的图形;

3、情感目标:通过欣赏与操作由旋转得来的图形,培养学生观察审美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第二个环节是学情分析及教学重难点。

四年级学生普遍具有求知欲高、模仿能力强,思维多依赖于具体直观形象的特点;在学习本课之前,学生已学了轴对称、平移这两种图形基本变换,对旋转也有了初步的认识。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富有个性的过程。教师作为组织者和参与者,应该让学生积极主动的进行探索学习。

根据学情我制定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首先是教学重点。

1、了解一个简单的图形经过旋转制作复杂图形的过程;

2、能够运用方法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旋转90º后的图形。

而学习难点则是根据教学重点来制定的。

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绕旋转中心点旋转90º后的图形。

以上就是我对本节课教材的一个分析,接下来我将说教法与学法,在教法中我主要采取引导学生探索发现和动手操作这两种方法,而在学法中,我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和动手实践这三种主要学习方式,另外,我还制定了评价方法,新课程标准中提出以人为本,关注学生发展性评价。我将采用生生互评,师生互评等评价方式,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

根据教法与学法,我和学生需准备以下教具和学具。

教具:直角三角板、半圆仪、风车、钟表、自制钟表、幻灯。

学具:方格纸(2张)、直角板、铅笔、半圆仪、

说完了教法与学法,接下来进行的将是我本节课最重要的一个环节,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我分五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回顾旧知,激发学习兴趣。

我出示了第一张图片,问图a到图b经过了怎样一个过程?学生经过想象与回忆,回答出是平移,这样同学们在刚一上课就知道了本节课要学习关于图形的知识,紧接着,我出示了第二张图片,学生此时就要思考了,图a到图b又经过怎样一个过程呢?学生思考完,回答出经过了旋转这个过程,而此时,也就引出了我本节课的题目——图形的旋转。

引出课题之后,我迅速展出了几幅旋转的物体,和由旋转得来的图案,让学生来欣赏,激发出学生的兴趣,并且演示了这几个图案的旋转过程,增强学生学习本节课的欲望。以上呢就是我教学过程的第一个阶段。

第二个阶段师生互动、探索新知、动手实践,这个阶段是整堂课的重点,我设计了两个环节,第一个环节是出示一个钟表,旋转一周后,提问钟表指针做了怎样的运动?向哪个方向运动的?学生根据自己对钟表的了解,说出了顺时针旋转,然后我说明沿着钟表指针旋转的方向就是顺时针方向,反之则是逆时针方向。接下来呢?我让学生来旋转我的这个教具,让学生旋转出三点整这个时间指针的方位,学生则可以顺得的旋转出来,然后我来旋转,我旋转过程中则要出现三次错误,第一次旋转错误让学生思考,错在哪里?由此引出旋转的第一个要素——旋转中心点,接下来我演示出现的第二次错误,仍然采用让学生找错误原因,来引出旋转的第二个要素——旋转方向,最后我演示第三个错误,引出旋转第三个要素——旋转角度。这个环节我把复杂的图形旋转转变成了钟表指针的旋转,也就是线的旋转,降低了学生这习的难度,然后再经过我三次的错误,让学生找出原因,引出旋转的三个要素。

第一个环节探索出了旋转的三个要素,第二个环节就是要让学生动手练习,让学生当一次设计师,根据我出示的三个要求,让学生在自己的方格纸上练习设计,起到一个现学现用的原则。学生在画完之后,我来展示个别学生的作业,在展示过程中定会出现一些问题,仍然让学生找错误的原因,这样可以让学生更好的理解旋转的三个要素。这就是我教学过程的第二个阶段。

第三个阶段我又回到了欣赏,而这次的欣赏不同于第一次欣赏,先是让学生来看这三幅由旋转得来的图形,提问看完之后找到旋转的中心点,然后我来演示这三个图形旋转得来的过程,再让学生说出它们的旋转方向。起到了一个欣赏图案,渗透新知的效果。

接下来就到了第四个阶段——拓展练习,在这个阶段我出了三个题目,第一个题目要考查学生对旋转角度的理解,选用的是画过的风车,让学生说出图b是图a绕点o顺时针旋转了多少度而得到了,依次说出后面的。而第二个题目,则是让学生找旋转中心点的,第三个题目是让学生全面考虑旋转的三个要素,经过三问的要求,让学生说出得到的图形。

最后一个阶段,就是总结。

通过对全课的探索学习,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自己学到了什么,这样既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还可以让学生自我评价在本节课的表现,让学生从心里想想自己在本节课学到了什么样的知识。

以上就是本次说课的全部内容,由于经验甚少,请各位领导老师提出宝贵的意见。

图形的旋转教学设计篇十四

教学目标:

1、通过生活事例,使学生初步了解图形的平移变换和旋转变换。并能正确判断图形的这两种变换。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初步感知平移和旋转现象。

2、通过动手操作,使学生会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

3、初步渗透变换的数学思想方法。

教学重难点:能正确区别平移和旋转的现象,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

课件出现游乐场情景:摩天轮、穿梭机、旋转木马;滑滑梯、推车、小火车、速滑。

游乐园里各种游乐项目的运动变化相同吗?

你能根据他们不同的运动变化分分类吗?

在游乐园里,像滑滑梯、小朋友推车、小火车的直行、速滑这些物体都是沿着直线移动这样的现象叫做平移(板书:平移)。

而摩天轮、穿梭机、旋转木马,这些物体都绕着一个点或一个轴移动这样的现象,我们把他叫做旋转(板书:旋转)。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旋转”。板书课题。

二、学习新课。

1、生活中的平移。

平移和旋转都是物体或图形的位置变化。平移就是物体沿着直线移动。

在生活中你见过哪些平移现象?先说给你同组的小朋友听听!再请学生回答。

说得真棒,瞧,我们见过的电梯,它的上升、下降,都是沿着一条直线移动就是平移。

你们想亲身体验一下平移吗?

你们真是聪明的孩子,不仅认识了平移的现象还学会了平移的方法。刚才我们还见到了另一种现象,是什么呀?(旋转)。

旋转就是物体绕着某一个点或轴运动。

“你见过哪些旋转现象?”先说给同桌听听,然后汇报。

像钟面的指针,指南针它们都绕着一个点移动,这些都是旋转现象。

同学们的思维真开阔,下面我们一起来体验一下旋转的现象吧!起立,一起来左转2圈,右转2圈。旋转可真有意思,你能用你周围的物体体验一下旋转吗?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轻松轻松,去看看生活中的平移和旋转吧!

3、学习例题3:

(1)与学生共同完成其中的一道题,余下的由学生独立完成。

(2)对于有错误的学生,在全班进行讲评。

4、学习例题4:

(1)引导学生数时要找准物体的一个点,再看这个点通过旋转后到什么位置,再来数一数经过多少格。

(2)先让学生说一说画图的步骤,再来画图。

(3)让学生学会先选择几个点,把位置定下来,再来画图。

(4)课件演示画图过程,并帮助学生订正。

板书设计:

旋转。

平移和旋转都是物体或图形的位置变化。

平移就是物体沿直线移动。

旋转就是物体绕着某一个点或轴运动。

图形的旋转教学设计篇十五

一、教材分析:

《图形的旋转》是北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下册第三章第2节,本节内容是图形变换的第三学段的学习内容,承接“轴对称”和“平移”,旋转也是现实生活中广泛存在的现象,是现实世界运动变化的最简捷形式之一。它不仅是探索图形变换的一些性质的必要手段,也是解决现实世界中的具体问题以及进行数学交流的重要工具,为综合运用几种变换(轴对称、平移、旋转、相似)进行图案设计打下基础。通过本节学习,使学生加强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进一步体会数学的价值和丰富内涵。

二、教学目标及教法、学法分析:

本节课教学目标的实现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方面:

1、知识技能目标:通过具体实例让学生认识旋转,理解旋转的基本含义,探索旋转的基本性质。

2、能力目标:让学生经历观察、分析、操作、交流的过程,培养说理能力;了解观察探究的基本方法,学会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3、情感目标:体验和感受数学活动的探究性,拉进数学与生活的距离,从而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审美情趣。

基于教材特点与学生情况的分析,为有效开发各层次学生的潜在智能,制定教法、学法如下:

1.遵循学生是学习的主人的原则,在为学生创造大量实例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自主思考、交流、讨论、类比、归纳、学习。

第一环节创设情境,引入新知。

播放动画视频,引导学生列举出一些具有旋转现象的生活实例,引出课题“生活中的旋转”。

(1)时钟上的秒针在不停的转动;(并介绍顺时针方向和逆时针方向)。

(2)大风车的转动;

(3)飞速转动的电风扇叶片;

(4)汽车上的括水器;

(5)由平面图形转动而产生的奇妙图案。

(设计意图:数学来自于生活,播放动画生动形象)。

第二环节:出示学习目标并解读:

第三环节探索新知,形成概念:

在播放动画的过程中,逐步引出“旋转的概念”及“旋转的性质”

旋转的概念:

在平面内,将一个图形绕着一个定点沿着某个方向转动一个角度,这样的图形运动称为旋转,这个定点称为旋转中心,旋转的方向称为旋转方向,旋转的角度称为旋转角.旋转不改变图形的大小和形状,只改变图形的位置。旋转的性质:

1、旋转不改变图形的_______和_______;

4、对应点到旋转中心的距离________.。

(设计意图:播放动画探讨知识点,直观形象,探讨性质设计填空题,有引导启发的作用,教学效果特别好)。

第四环节:畅所欲言,谈自己的收获:

我来说我这节课的收获吧!

我还有疑惑,说出来大家帮帮我,我可不想掉队哟!

第五环节:目标检测:

分层设计(基础题、提高题,中考题),由易到难,有利于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得到提高!

第六环节:学以致用,设计图案。

让学生把知识应用到生活中,提升了学习的层次——设计。

本设计力图:以观察为起点,以问题为主线,以培养能力为核心的宗旨;遵。

照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教学原则;遵循特殊到一般,具体到抽象,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认知规律。

具体设计中突出了以下构想:

(1)创设情境,引人入胜。

首先播放一组生活中熟悉的体现运动变化的画面,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为新课的开展创设良好的教学氛围,同时培养学生从数学的角度观察生活,思考问题的能力。

(2)过程凸现,紧扣重点。

旋转概念的形成过程及旋转性质得到的过程是本节的重点,所以本节突出概念形成过程和性质探究过程的教学,首先列举学生熟悉的例子,从生活问题中抽象出数学本质,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后归纳,然后提出注意问题,帮助学生把握概念的本质特征,再引导学生运用概念并及时反馈。同时在概念的形成过程中,着意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抽象、概括的能力,引导学生从运动、变化的角度看问题,向学生渗透辨证唯物主义观点。

(3)动态显现,化难为易。

教学活动中有声、有色、有动感的画面,不仅打开学生思维之门,也打开了他们的心灵之窗,使他们在欣赏、享受中,在美的熏陶中主动的、轻松愉快的获得新知。

(4)例子展现,多方渗透。

为了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通俗易懂,本节列举了大量生活中的例子,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也增强学生用数学的意识。

图形的旋转教学设计篇十六

教学目标:

1、通过动手操作、实例观察,了解一个简单的图形经过旋转制作复杂图形的过程。

2、通过操作、观察,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观念。

教学重点:了解一个简单的图形经过旋转制作复杂图形的过程。

教学难点:让学生清楚的表述图形的旋转过程。

教学准备:学生准备基本图形卡片、带有小方格的纸,教师准备多媒体演示文稿、纸做小风车。

教学时间:20分钟。

教学过程:

一、在游戏中导入新知。

1、教师手拿风车走向讲台。

问:同学们,认识它吗?玩过吗?在今天这个舞台上你敢玩吗?

找一名学生上台展示玩法。

问:在你玩的过程中,这个风车的风叶是怎样运动的?它又是怎样旋转的呢?

学生活动,教师巡视。

1、刚才,老师看了一下这位同学的玩法,这位同学的玩法很独特,我们就请到前面来展示一下他的玩法。

你能用语言具体描述一下它的旋转过程吗?(说清绕哪一点、按什么方向旋转,旋转的角度)。

2、大屏幕呈现一些美丽的图案。

这些图案美不美?这里的每一个图案都是经过一个图形的旋转而得到的,今天我们就走进图形旋转的天地。

1、请大家继续欣赏这些美丽的图案,他们分别是由哪些基本图形经过旋转得到的呢?下面我们就这两幅图为例来探讨一下。为了方便大家清楚表述旋转的过程,我们可以先明确一下他们的位置。请大家在学具中任选一个图形,亲自演练一下他们的旋转过程吧!

3、找同学在实物投影上边说边演示图形的旋转过程。教师重点引导学生说清楚图形是绕哪一点旋转,按什么方向旋转,旋转的角度。

4、教师在学生演示完以后要追问:还有没有其他的旋转方法?

5、教师在大屏幕上呈现这两幅图的旋转过程,进一步引领学生观察和说清楚图形的旋转过程。

2、学生讨论后汇报。

3、结合学生汇报,板书:1、中心点2、旋转方向3、旋转的角度。

4、提出建议:希望同学们用今天学到的知识,在以后的学习中,选择一个图形创设一幅自己喜欢的美丽图案。

附板书设计:

1、中心点。

3、旋转角度。

图形的旋转教学设计篇十七

教材第5页例3和例4。

一、知识与技能

1、通过生活事例,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图形的平移和旋转变换。并能正确判断图形的这两种变换。

2、通过实践操作,使学生能在方格纸上把一个简单图形旋转90°。

3、初步学会运用旋转的方法在方格纸上设计图案。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结合生活实际, 能初步感知旋转现象,探索旋转的特征和性质,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2、初步感知平移和旋转现象。初步渗透变换的数学思想方法。

3、让学生在上述活动中,欣赏图形的旋转变换所创造出的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感受旋转在生活中的应用,体会数学的价值。 教学重点:

1、理解图形旋转变换的含义;能正确区别平移和旋转现象。

2、探索图形旋转的特征和性质。 教学难点: 能在方格纸上将一个简单图形旋转90°。

一、教学旋转的含义

1、教学例3(出示教具钟表)

通过学生交流,老师引导,弄清顺时针和逆时针旋转的含义。

师: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旋转现象呢?( 风扇、陀螺、钟表、车轮、风车……)

3、板书课题:旋转

二、探索图形旋转的特征和性质

1、观察风车的旋转过程。(出示课件)请学生说一说,在风的吹动下,风车是如何旋转的。风车绕点o逆时针旋转90°。思考:你是怎样判断风车旋转的角度呢?(小组交流观察到的现象。)师引导:(一是由图1到图2,风车绕点o逆时针旋转了90°;二是根据三角形变换的位置判断风车旋转的角度;三是根据对应的线段判断风车旋转的角度;四是根据对应的点判断风车旋转的角度。)

2、小结通过观察,我们发现风车旋转后,不仅每个三角形都绕点o逆时针旋转了90°,而且,每条线段,每个顶点,都绕点o逆时针旋转了90°.

3、概括旋转的特征和性质。师:刚才通过观察我们发现,风车旋转后,每个三角形的位置都变了,那么什么没有变呢?(三角形的形状、大小没有变;点o的位置没有变;对应线段的长度没有变;对应线段的夹角没有变。)

三、教学例4

图形的旋转教学设计篇十八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学设计,编写教学设计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如何把教学设计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图形的旋转》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分享。

教学对象是五年级的学生。《图形的旋转》是在学生学习了平移、轴对称之后的又一种图形基本变换,是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标准中图形变换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图形的旋转》这节课教学内容灵活丰富,符合五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已有的生活经验。生活中,有许多美丽的图案都是由简单的图形经过旋转得到的。本节课,正是让学生经历简单图形经过旋转形成复杂图案的过程。

《图形的变换》是“空间与图形”领域的内容;《数学课程标准》在不同的学段要求也不同。在二年级,学生已经认识了日常生活中的轴对称、平移和旋转现象。本节课要进一步认识图形的旋转,学习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旋转90°的图形,并用旋转在方格纸上设计简单的图案,进一步增强空间观念。

图形的旋转教学设计篇十九

【教学内容】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第66、67页。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在实际情境中认识顺时针、逆时针方向,初步体会图形旋转的基本要素。

2.通过观察、操作、想象等活动,引导学生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平面图形绕一点旋转90°后的图形,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3.引导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在学习过程中体验成功,感受数学的美,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认识旋转的三要素,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平面图形绕一点旋转90°后的图形。

【教、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方格纸、学生每人一套三角尺、长方形学具。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唤醒旧知。

1.学生举例生活中旋转的现象?

2.课件播放转杆视频(例1),提问:你们看到了什么?

师:仔细观察转杆关闭和打开的过程,比一比,有什么发现?(根据学生的发言,相机揭示旋转的三要素:点、方向、度数)。

3.学生亲自体验转杆运动,感知三要素。

4.小结过渡:通过刚才的观察和体验,我们发现,点、方向、度数都是决定旋转结果很重要的因素。

三、实践应用,初建表象。

1.完成书中想想做做1。

2.由指针的旋转过渡到图形的旋转,欣赏并想象图形旋转的过程,激发学生设计和创造的欲望。

四、实际操作,形成表象。

1.(课件出示例2)提问:把三角尺绕a点旋转是什么意思?

(1)想一想,绕a点旋转90°,三角尺到了什么位置?

(2)摆一摆,用学具摆一摆,转一转,看看自己想得对吗?

(3)画一画,把自己想的画下来。

2.展示交流。反馈学生画的结果,展示两种不同的画法。

3.画法演示:你们是怎么画出来的?请学生上黑板边画边说。

4.小结过渡:把三角尺绕a点按一定的方向旋转90°,每条边都要按同样的方向旋转90°。旋转方向不同,旋转后的位置也不同。

五、巩固拓展,升华表象。

1.课件出示练习,把长方形绕a点顺时针旋转90°。

(1)师:想象一下,把长方形绕a点顺时针旋转90°,会到什么位置?

(2)学生在纸上独立画一画。如有困难,可拿出学具摆一摆。

(3)反馈矫正。

2.拓展,现在这个长方形继续绕a点顺时针旋转90°,又会到哪里呢?想象一下,试着画下来。

3.师:如果这个长方形再一次绕a点顺时针旋转90°,又会到哪里呢?(课件演示)。

4.小结过渡:一个简单的长方形,通过几次旋转,就形成了这样一幅精美的图案。

六、总结欣赏,引导创造。

1.生活中旋转图案的欣赏。

2.学生作品欣赏,激发学生设计欲望。

【本文地址:http://www.pourbars.com/zuowen/14328043.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