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结是对过去的沉淀,也是对未来的展望。怎样才能克服困难,迎接挑战,实现自己的梦想呢?以下是一些个人成长总结的分享,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
援鄂护士个人先进事迹材料篇一
xxx,女,31岁,现任精神病医院急诊病区护士长。自踏入xxxx医院那天起就一直坚守在临床一线,在这个特殊的护理岗位上,她用爱心、细心、耐心和责任心呵护每一位精神病患者,在她的精心护理下,一个个精神病患者得以康复,重新回归家庭和社会,重燃生活的希望。
精神科病区都采取封闭式管理模式,收治的大部分是精神分裂症、情感性精神障碍、抑郁症、伴有精神症状的酒依赖等重性精神疾病患者。他们发病时,常伴有幻听、幻视、妄想、突发性冲动、重度抑郁、精神恍惚等症状,经常拒绝治疗、拒绝吃药,甚至辱骂、踢打医生和护士。在这样的工作环境下,护理工作的辛苦和特殊可想而知。值班护士随时要巡视病房,平时就坚守在病区的走廊上,每隔十五分钟巡视一次病房,如果有特殊的“三防”(防自杀、防冲动伤人、防走失)病人,需要随时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睡眠情况、躯体状况、有没有自杀轻生等异常情况,并且要随时记录。曾经有一位流浪的中年男子被救助站送到病区时满脸污垢,头发粘结在一起,留着长长的辫子遮蔽了五官,全身的衣服已经分辨不出颜色并散发出浓烈异味,病区的其他患者见了都退避三舍,她却毫不犹豫的拉起患者的手,一边安慰一边安排病区的男护带其去洗澡后为患者换上干净的衣物,与其他护士为其修剪了头发、指甲等,当患者看着镜子里焕然一新的自己时开心的笑了,这时王晓丽也笑了,笑的那么单纯,笑的那么满足。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付出总有回报,几年来她多次在护理医疗演讲比赛中获得大奖,20xx年被医院评为“优秀带教”,20xx年当选为汉中市铁路中心医院勉西精神病医院急诊科护士长。精神科的护理管理工作是对她工作能力的新挑战,她不仅经受住了考验,而且从普通护理岗位走向科室护理管理岗位,在提升自我中实现了质的飞跃。
记得有一位14岁小患者,入院前无故发脾气、摔东西,后被家人强制送到医院治疗。小小年纪在面对医院这个陌生而封闭的环境时,他不配合治疗,常常存在暴力行为、殴打他人、企图外逃等极端行为,作为护士长的王晓丽没有畏惧,带领科室姐妹们耐心的劝导、照顾,就像对待自己的小弟弟一样。由于病情反复,在照顾中她被小患者抓伤,在患者病情加重需要她百般照顾的同时,她的小孩又在家生病高烧不退,也需要她陪伴和照料。面对工作和家庭的选择,她忍痛选择了病人,依然坚持在自己的岗位上更加细心的照顾患者。慢慢的这位小患者接受了她们,也像家人一样信任、依靠她们。等这位患者出院时对王晓丽说:“姐姐,谢谢你们,我一定好好上学,将来回来看望你们。”
精神病患者是一个特殊的弱势群体,社会的歧视,家庭的抛弃让他们的心灵备受摧残,这些对精神科护理工作提出了特殊的要求。王晓丽深知这一点,她细心梳理日常工作中每一个环节,因人因病而异制定出相应的护理工作计划,用耐心帮助他们提高基本生活技能,用责任心去认真落实各项制度,用精心去护理每位患者,待患者如亲人,促进疾病康复。她,是精神科护士的榜样,用自己的执着在这平凡而又特殊的岗位上默默付出,以高度的责任感,满腔的热情,无私的爱为患者开拓一片心灵的绿地。
援鄂护士个人先进事迹材料篇二
她在医院里算是老同志了,却还是保持着如火的热情。
程丽惠1995年调入我院。在20年的护理生涯中,以病人为中心,忙忙碌碌,勤勤恳恳,得到了同事和患者们的好评。
每天早上七时半,程丽惠以整洁的着装,灿烂的微笑准时出现在儿科病房,向每一个患儿及家属说一声“早上好”,开始一天忙碌而充实的工作,认真做好每一位患儿的护理查房,积极与患儿及家长沟通交流,不断改进工作。工作至今,从未有任何投诉发生,曾多次在年度医德考评中考评优秀。
在儿科做好一个责任护士,扎实的静脉穿刺技术必不可少。程丽惠胆大心细,动作娴熟,沟通良好,基本上一针见血,获得患儿、家长和同事的肯定。除了苦练基本功,她认真研读专业书本、护理论文,为自己充电,已取得本科文凭。积极参加业务学习,曾到省妇保健院进修新生儿监护,外出参加浙江省儿科护理年会,了解本专业知识的更新与发展,努力为临床服务。
带教上,程丽惠在20xx年开始担任儿科病房总带教(护士)工作,爱护每一个实习同学,每一位新同事,关心她们的学习和生活,以及按照她们的天性层次因人施教,系统地进行护理学习和操作训练,带教时始终坚持“放手不放眼”,严防差错,20xx年被评为“优秀带教老师”。
援鄂护士个人先进事迹材料篇三
张xx(1987年-20xx年4月6日),女,汉族,出生于山东菏泽,毕业于济宁医学院20xx级护理学专业,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管护师,山东省第一批支援湖北医疗队员。
20xx年4月5日早上7时,因突发心脏骤停,医院随后全力组织抢救,4月6日晚因抢救无效,宣布临床死亡;4月27日上午在济南火化。
在我们生活逐步趋于稳定的时候,她走了!”张xx去世已经八个多月了,丈夫韩文涛每每想起援鄂归来后去世的她,内心都犹如被巨石撞击般沉闷的疼。但是,他还是要把家里的事情处理好,当好“顶梁柱”。
他在国外工作期间,女儿一直被他妻子和岳父照看。妻子去世后,向来以女儿为荣的岳父岳母始终无法接受这个现实。韩文涛把女儿暂时托付给了他们,希望老人看到孩子能好受些。
女儿一直不知道妈妈的离去。孩子经常会问大人“妈妈去哪了”,大人们都统一了口径“妈妈去执行任务了”,一个五岁的孩子能感觉出这个回答背后有问题,但又无法找到答案。大人们希望女儿在表妹、表弟的'陪伴下,每天快乐会多一些。
韩文涛工作日按时上下班,最难受的时候是回到家里,家里的每个细节都有妻子的影子,他希望能把这个房子里的东西原封不动地保存好,留更多的回忆给孩子,也给自己。每周五晚上,韩文涛一般会乘车去岳父岳母家,利用周末陪着女儿。
张xx出生于1987年阴历9月,是山东省第一批援鄂医疗队员、齐鲁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管护师。1月26日凌晨两点半,她随山东省第一批援鄂医疗队抵达湖北,完成援鄂任务后于3月21日随队离鄂返回济南,按规定集中隔离医学观察14天。
4月4日下午5点隔离期满,医疗队原计划5日上午返家。5日早上,回家的汽车已经在门口等候,张xx却被发现在酒店房间突发心脏骤停。最终,经医院全力救治无效,于4月6日18时58分逝世。
援鄂护士个人先进事迹材料篇四
事迹材料,是指党、政府、军事机关为弘扬廉洁、表彰先进、推动工作,为本单位有突出事迹的集体和个人整理的书面宣传材料。它们是官方文件。先进事迹写作属于应用写作的范畴。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欢迎品鉴!
4月6日晚间,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宣布,山东省第一批援鄂医疗队员、齐鲁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管护师张静静因心脏骤停,经抢救无效死亡。
一定再回黄冈这个家感受春暖花开。
"我亲历禽流感、甲流疫情,有救治经验,又是主管护师,应该首批去。"。
疫情发生后,张静静向医院表示。她是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呼吸科主管护师,1月26日,作为山东首批援鄂医疗队成员,张静静和143名同伴到达黄冈,开始在抗疫一线的工作。
在黄冈期间,张静静写下多篇日记,记录了她在黄冈市大别山区域医疗中心参与新冠肺炎救治工作的点滴。
1月28日,张静静写道,山东医疗队赴湖北支援的第三天,因为女生的长发更容易出汗、藏匿病毒,而且不方便穿防护服,为了更好的照料病人,我把自己的头发剪成了一寸多长,理了个男孩发型。
她有些不舍,有点小失落,不过她眼神坚定地表示,等战胜了疫情,我们再留回来。
原来她有个小秘密,就是等到长发再次及腰,美美哒以后,她要和老公一起去照婚纱照。
2月5日早晨,张静静给一位阿姨抽血,阿姨血管不好找,她找了好一会儿,突然,她听到阿姨说:"孩子,别离我太近,你们从山东老远到我们黄冈来,我不想把病传给你。"。
当天的日记里,她这样写到:"顿时,一股暖流涌遍我的全身。"。
她还曾写道:"一定再回黄冈这个家感受春暖花开。"。
倒在回家路上。
3月21日,张静静随山东省第一批援鄂医疗队员返回济南,按规定集中隔离医学观察14天。在这期间,她的三次核酸检测均为阴性。
4月5日早上7点,她在隔离酒店房间突发心脏骤停。
医院方面的知情人称,4月5日早饭时间,张静静没有露面,同事敲门无应答后冲进房间发现,张静静躺在床上,无论怎么叫没有反应。同事拨打急救电话后,张静静被送往济南章丘区人民医院抢救,后又被转院至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噩耗还是来了,6日晚间齐鲁医院官方发文,"山东省第一批援鄂医疗队员、我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管护师张静静,在按规定集中隔离医学观察期满,即将返家休息时,突发心脏骤停,经医院组织全院专家力量、动用全部可能手段全力救治无效,于2020年4月6日18时58分逝世。"。
援非丈夫未能赶得及见最后一眼。
此前,张静静的丈夫正在非洲参加援非工作,并"跨越半个地球"写了家书支持妻子工作。丈夫在信中说,为妻子舍小家,为大家的大爱而自豪。虽然孩子目前还小,时常因为想念妈妈哭闹,但将来会为有这样伟大的妈妈而骄傲。最后丈夫嘱托妻子照顾好自己,早日平安归来。
同时,从齐鲁医院多名职工处获悉,张静静的丈夫正在援助非洲,未能赶得及回来看其最后一眼。
4月6日,张静静的丈夫韩文涛透露因疫情原因,身在塞拉利昂的他无法回国,希望外界能帮忙协调让其尽快回国见到妻子的求助,引发广泛关注。韩文涛通过个人微博与微信朋友圈求助称,其在孩子刚满6个月时援非,如今孩子刚满5岁。
“我愿做一名抗击新冠肺炎的勇士”
1月25日农历大年初一,湖北疫情紧迫。自愿“请战书”上,留下了张静静和5位同事的红色手印和签名,一句句“请战”誓言令人动容:“在此危难和关键时刻,我们决定投入抗击疫情最前线。我们将全力以赴、众志成城、迎难而上、勇于担当,用高尚的医德、精湛过硬的技术,与千千万万在一线的医务工作者形成抗击疫情的强大合力……”
毅然奔赴一线的身后,是家人义无反顾的支持。当时正值张静静的丈夫在非洲塞拉利昂参加援非项目,得知妻子报名的消息后,他立刻给妻子写来家书鼓劲,同时表示他可以提前回国,让妻子安心工作,并再三叮嘱妻子保护好自己,平安归来。
“民族大义面前,舍小家、顾大家,你诠释着大爱无疆!远在大洋彼岸的我虽有万分的担心和不舍,但更多的是为自己拥有如此大爱的妻子而自豪!”
号令急响,脚步匆匆。1月26日深夜两点半,山东医疗队抵达武汉,随后被分配在黄冈市。因当地缺乏防护物资,张静静和同事只带了简单的换洗衣物,行李箱里被防护用品塞得满满当当。
到达第三天,考虑到长发更易出汗、藏匿病毒,而且不方便穿防护服,张静静索性把一头秀发剪成了寸头。“现阶段,在爱美的女孩们眼里,尽快扼制疫情比秀丽的长发更重要。作出这个决定,我不后悔。”她在手记中写道。
当时的大别山区域医疗中心医疗条件十分简陋。“我们要接管的是一个临时医院,从2003年之后再也没有投入使用过,icu也是临时的办公场所改建的,没有中心供氧,没有压缩机,14张床位,只有20名护士。”和张静静同批的同事郭丙秀在手记中这样描述。
一切从零开始。张静静和同事一道,从最初的一无所有到逐渐划分出规范的隔离区域、医患通道,制订规范的工作流程。
在一线奋战过程中,张静静萌生了入党的想法,并愈加坚定。她在入党申请书中回忆:“临出征前,父亲给我讲了很多共产党员的光荣事迹。父亲说,孩子,这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在前线一定要以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要在危机时刻挺身而出,维护国家和人民的利益,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
“为了医务工作者的荣誉,我愿做一名抗击新冠肺炎战场上的勇士。”张静静语气坚定。
临近年关,当大家都准备阖家团圆的时候,肆虐的x悄悄向我们走来,从x新型x扩散到x月x日x点封城,到今日全国x已有x例确诊,这个春节注定艰辛且叫人难忘。隔离病毒,但是不会隔离爱!“老师,过年期间有x的话,我申请第一梯队上,谢谢您!”早在x月x日,x就给科室主任发去了信息。
x日除夕,他增援发热门诊,值了一天班;x日,他又在发热门诊值了夜班。x日是他的生日,全家人都在等待他值完班回家过生日、过年,可是x不容忽视,一方有难、八方支援,x省紧急组织抗击新型x医疗队伍启程飞赴x,他瞒着爱人、父母在值了一夜发热门诊后,又悄悄报名踏上去x的征程,爱人还是从别人口中得知。他说:“逆行x将是给自己最好的生日礼物!”
时间紧、任务重,仅仅一个上午的时间要参加培训,要收拾行李,他来不及向父母爱人告别。出征前夕,他说:“唯一不舍或不忍的是父母和爱人的关心,也感谢他们的支持与理解,作为一名医生我有着义不容辞的责任,但是听到孩子稚嫩的声音说爸爸生日快乐!爸爸平安!我不禁泪目……面对父母、爱人,面对孩子,面对所有关心爱护我的同事好友,我最应该做的就是圆满完成任务,保护好自己,安返家乡!”
x日凌晨抵达x,经过休整,他已随队投入工作。自从去到当地,他的父母就多了一份牵挂,每天都守在电视机前关注新闻,中央电视台、x电视台播出有关x的新闻一个都没有落下;两个孩子还小,总问爸爸怎么还不回来过生日?“因为爸爸要去救人。”“为啥爸爸要去救人啊?”“爸爸是医生啊!”“可是有那么多医生呢?”“病人更多。”“为啥会有那么多病人?”“有个坏病毒乱跑,让好多人生病了。”“那我要拿个孙悟空的金箍棒打坏病毒,等我把它打跑,爸爸就回来了。”爱人突然发现,两个小家伙很有思想。两个孩子还说:“那等爸爸救完人回来再给他买蛋糕。”
是的,前方危险重重,正是这些义无反顾、默默奉献的白衣战士为我们守护着安宁,他们选择了当我们最坚强的后盾!平安归来,我们一起为你买蛋糕!两个孩子也用一幅生日蛋糕图画等着爸爸平安归来,图画上太阳公公灿烂的笑容也昭示我们一定能战胜x!
“武汉加油!我们来了!”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二科主任袁雅冬满腔真情,2003年参加了抗击非典战斗,17年后她再度出征,并任河北省援鄂抗疫医疗队队长,“前面等待我们的是一场硬仗,但我们有信心和湖北人民一道,坚决打赢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
“今天正好是我的生日,特别有意义。”出发前,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感染管理部副主任张征说,“面对国家的召唤,我们义不容辞,必须挺身而出,携手并肩战胜困难。”
来自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的崔锦华深情地表示,“2003年非典时期,全世界守护我们90后。2020年,在这次疫情中,让我们90后守护这个世界!”
1月26日20时20分,河北援鄂抗疫医疗队第一批队员坐上由北京西开往长沙的列车,奔赴武汉抗疫最前线。他们中间,有参加过抗击非典的资深专家,有年轻的爸爸妈妈,也有新婚不久的丈夫或妻子,但这时,他们只有一个身份:河北援鄂抗疫医务人员。
“坚决完成任务!”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重症医学科病区主任朱桂军说。
“我们一定平安归来!”来自唐山市的队员们向送行人们使劲儿挥手。
“要照顾好自己。”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党委书记王贵英嘱咐该医院参战的4名队员,“全院职工都是你们坚强的后盾,放心吧!”
据悉,河北省援鄂抗疫医疗队第一批队员来自10家省直医院和11家市三级医院,分成普通患者救治、危重症患者救治和临床检验3个医疗队,涵盖呼吸科、感染性疾病科、医院感染科、重症医学、呼吸重症、临床检验等6个专业,其中医生42人、护理人员93人、临床检验医技人员10人。
“患者竖起大拇指的那一刻,原谅我没忍住泪水”
历数在黄冈的日日夜夜,张静静倾尽所能为患者着想,始终不曾懈怠。
临床工作实战中,张静静发现因方言差异,山东医疗队和当地患者存在沟通障碍,她制作了护患沟通本,内含和患者交流较多的简易问答,语言不通时,医护人员拿出护患沟通本,患者一看便知。
有患者必须使用吸入装置“舒利迭”,但该装置发挥作用的前提是需要患者对吸入方法熟练掌握。以前在医院里,张静静都给患者演示,但现在身着厚厚的防护服,根本无法演示。张静静很快把使用吸入装置的视频二维码介绍到病房,供患者扫描、学习。
在病房里,张静静和同事负责的不仅有患者的治疗护理,还有饮食起居。除了药物治疗,病房一角还被设为“爱心加油站”,放着水果、牛奶、纸尿裤及生活用品,张静静和同事希望患者可以增加营养、提高免疫,早日康复。
疫情在慢慢好转。2月4日,张静静在一线坚守的第11天,好消息终于传来,大别山区域医疗中心首例新冠肺炎患者治愈出院。张静静在手记中记录下那一刻激动难忍的泪水:“和年幼的孩子分离,我没哭;没能陪父母吃上团圆饭,我没哭;战场上累到颈椎病复发,我没哭;条件艰苦,没桌子用手端着吃饭,我没哭;一早晨抽30个患者的血,我没哭;为卧床的患者翻身换纸尿裤,我没哭;一天下来,脸上被口罩勒出压痕、压疮,我没哭;从隔离病房出来,全身衣服湿透,往下滴水,我没哭……”
她接着写道:“但是当被患者集体点赞,当患者竖起大拇指的那一刻,原谅我没忍住,泪流满面;当看到患者治愈出院,与我们挥手告别,原谅我没忍住自己的眼泪。”
在张静静眼中,“我们最渴望的,就是患者的平安,我们最希望的,莫过于患者痊愈出院”。
身处疫情一线,每天神经紧绷,张静静以自己的专业素养和敬业精神感动着患者,同时也收获着来自患者的感动。
给一位50多岁的阿姨抽血时,由于血管不好找,张静静凑近看了又看,想尽量一次成功,避免增加阿姨的痛苦。突然,她听到阿姨说:“孩子,别离我太近,你们这么年轻,从山东老远到我们黄冈来,我不想把病传给你。”张静静感动之余,为阿姨举了不少患者病愈出院的例子,给了阿姨更多信心。
“凌晨4点,当看到你们还在,我心里无比踏实。你们是暗夜中的一束光,帮我们找到归岸的路。”一名住院时间最长的患者从刚入院时的恐惧到逐渐康复,他感激张静静给了自己重生的希望。
2月15日,张静静到黄冈的第22天,随着治愈患者日益增多,她紧绷的神经才稍稍放松,终于睡了到黄冈后最好的一觉。
这一天的手记中,她记下了一幅幅画面:患者出院时明媚的笑脸;患者发来的太多的感谢信息;退伍军人出院时敬的标准军礼——这些给了张静静更多信心。
“我可能一辈子也忘不了,在大别山区域医疗中心,有个女孩叫张静静。”不只一位患者这样说。
“我愿做一名抗击新冠肺炎的勇士”
1月25日农历大年初一,湖北疫情紧迫。自愿“请战书”上,留下了张静静和5位同事的红色手印和签名,一句句“请战”誓言令人动容:“在此危难和关键时刻,我们决定投入抗击疫情最前线。我们将全力以赴、众志成城、迎难而上、勇于担当,用高尚的医德、精湛过硬的技术,与千千万万在一线的医务工作者形成抗击疫情的强大合力……”
毅然奔赴一线的身后,是家人义无反顾的支持。当时正值张静静的丈夫在非洲塞拉利昂参加援非项目,得知妻子报名的消息后,他立刻给妻子写来家书鼓劲,同时表示他可以提前回国,让妻子安心工作,并再三叮嘱妻子保护好自己,平安归来。
“民族大义面前,舍小家、顾大家,你诠释着大爱无疆!远在大洋彼岸的我虽有万分的担心和不舍,但更多的是为自己拥有如此大爱的妻子而自豪!”
号令急响,脚步匆匆。1月26日深夜两点半,山东医疗队抵达武汉,随后被分配在黄冈市。因当地缺乏防护物资,张静静和同事只带了简单的换洗衣物,行李箱里被防护用品塞得满满当当。
到达第三天,考虑到长发更易出汗、藏匿病毒,而且不方便穿防护服,张静静索性把一头秀发剪成了寸头。“现阶段,在爱美的女孩们眼里,尽快扼制疫情比秀丽的长发更重要。作出这个决定,我不后悔。”她在手记中写道。
当时的大别山区域医疗中心医疗条件十分简陋。“我们要接管的是一个临时医院,从2003年之后再也没有投入使用过,icu也是临时的办公场所改建的,没有中心供氧,没有压缩机,14张床位,只有20名护士。”和张静静同批的同事郭丙秀在手记中这样描述。
一切从零开始。张静静和同事一道,从最初的一无所有到逐渐划分出规范的隔离区域、医患通道,制订规范的工作流程。
在一线奋战过程中,张静静萌生了入党的想法,并愈加坚定。她在入党申请书中回忆:“临出征前,父亲给我讲了很多共产党员的光荣事迹。父亲说,孩子,这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在前线一定要以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要在危机时刻挺身而出,维护国家和人民的利益,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
“为了医务工作者的荣誉,我愿做一名抗击新冠肺炎战场上的勇士。”张静静语气坚定。
2月16日,广西第五批赴湖北抗疫医疗队飞抵武汉。队员们到达驻地酒店已是凌晨1点多,武汉市江汉区审批局和江汉区企业服务中心的保障组全体人员依然等候在驻地,还为队员们准备了热乎乎的晚餐。初到武汉,城市街道空荡,空气湿冷,队员们的心里却已然升腾起一股别样的暖意。
小小的举动背后是深切的关心。
“离我远一点,不然传染给你就不好了。”医疗队初到医院,患者们都会主动和医疗队员保持一米以上的距离,还不忘时刻将这句叮嘱挂在嘴边。
回想起刚到病房的那段时间,医疗队里来自贺州市人民医院的护师邱丽霞在她的日记中这样写到:“凌晨给一位发热的爷爷测体温,我轻拍他的背,告诉他要测体温了,他点点头便转过脸去。”在常人看来只是再普通不过的小小动作,当时却重重地拨动了邱丽霞的心弦。
新冠肺炎患者通常会有呼吸困难的症状,戴上口罩之后,呼吸会更艰难。尽管如此,病区里的患者们还是会非常自觉地互相提醒要戴好口罩。
一次,有一位患老年痴呆的婆婆,一直在病区里来回走,不愿意回病房,也不愿意戴口罩,医疗队员们只好陪着婆婆在过道里边走边聊天劝导。这时,一位同是病患的大姐走过来加入了劝导婆婆的行列:“医生护士从大老远的地方跑来帮助我们,我们也要戴好口罩,保护好他们。”出人意料的是,婆婆居然听明白了这句话,乖乖回到病房戴上了口罩。
在病房里,戴口罩、背过身、转过头,已经成了患者们在面对医护人员时的“标准动作”。尽管医护人员都穿着防护服,患者依然时刻记挂着他们的安全。虽然只是一句简单的叮嘱、一个小小的动作,从中传递出的却是患者们对医护人员深切的爱护与关心之情。
志愿者无私奉献传递浓浓温情。
护士长刘海娟尤记得第一天上夜班的时候,队员们要为6个转院患者准备床铺。床垫非常重,刘海娟和另一位女队友合力扛起来很是吃力。有位奶奶看到了,便主动跑过来帮忙,还不时给她们加油打气:“孩子,慢点。先喘一下气,歇一歇再装,我们不着急,慢慢来……”亲切的话语,听得人心里暖融融的。
医疗队物资组的组长何芳也碰到过医院的一名“特殊”志愿者,负责医院病区的清洁卫生。他告诉何芳,自己住在医院附近,想尽自己的一份力做点力所能及的事,便加入了志愿者的行列,“我和女朋友一起报名来的,下午她接我的班。”
此外,还有来驻地帮队员们剪头发的理发师。当队员们问他:“我们可是接触过患者的医护人员,也存在一定的风险呢。你怕不怕?”他笑了笑,随即答道:“不怕!相比你们在最危险的一线与疫情斗争,我们所做的也只是尽一点绵薄之力而已。”
平日里,大家都是素不相识的陌生人,但在抗击疫情的关键时刻,他们毅然伸出援手,做着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在湿冷的冬日里温暖着医疗队员们的心。
驻地后勤保障有求必应。
抗疫前线,医护人员每天都忙得不可开交。为了医疗队的工作能够顺利开展,保障医护人员的吃、住、行等后勤工作也尤为重要。
医疗队驻地酒店离医院不远,但无论什么时间,都有公交车、出租车司机接送队员们上下班。不论队员们什么时候上下班,都不会饿着肚子。早上早起,早餐都已备好;深夜下班回到酒店,也能吃上热乎乎的饭菜。为了尽量照顾队员的饮食习惯,每天的菜品都会迎合着队员们的口味来准备。
在驻地,还有被队员们亲切地称为“贴心自助小超市”的地方,里面准备了各种水果、泡面、零食和饮料。担心有队员吃盒饭上火,还备有凉茶和蜂蜜。深受女队员喜爱的,还有酒店精心准备的银耳羹。有的队员胃疼,酒店的厨师大哥便熬粥、煮面,面条里还会加两个荷包蛋。他说:“只要队员们想吃,我就煮。”在这里,毛巾、洗漱用品、常用药物甚至秋衣秋裤等生活用品也一应俱全。
此外,细心的保障组还会挨个记下队员的身份证号,早早地计划着为过生日的队员准备蛋糕。只要队员们有需要,保障组都会想尽办法满足。队员们能够心无旁骛的投入到战“疫”工作中,离不开他们对抗疫情的决心,更离不开无微不至的后勤保障。
医疗队员们身在异乡,却无时无刻不感受着家一般的温暖。武汉,是一座温暖有情的城市,是一座英雄的城市。封一座城,是他们的姿态;护一国人,也是他们的愿望。在疫情面前,爱从来都不会只是一份的孤单,武汉人民与全国各地前来援助的人们一同携手抗疫。盼望医疗队员们能够早日还家,更是武汉和全国人民共同的心愿。
援鄂护士个人先进事迹材料篇五
王,女,汉族,1962年12月生,中共党员,海军总医院护理部总护士长。
对于王来说,2019年10月27日终生难忘:在人民大会堂,她从手中接过“南丁格尔”奖章——一名护士所能获得的最高褒奖。从事医护工作30多年来,王被群众誉为“身边的‘提灯女神’”,她像南丁格尔那样,用心灯照亮了无数需要帮助的生命。
一个小伙子得了艾滋病,绝望地跳楼自杀,生命垂危。因为恐惧,很多年轻护士不愿意承担护理工作。王说:“不能对任何病人另眼相看,让我来!”抢救时,患者的呕吐物喷了王一脸,她没一句怨言。术后,她为病人洗头洗脸、剪指甲、刮胡子,病人排便障碍,她就戴上手套为他掏大便……出院时,小伙子泣不成声:“您比我的亲姐姐还要亲!”
一名维族男青年重伤昏迷被送到医院。患者身无分文,无法联系到亲友。“病人躺在这里,我们必须管!”王立即组织抢救,保住了患者的生命,并悉心照料、端水喂饭。两个月后,她动员大家为病人捐款补齐医药费,并亲手买好车票送他登上回家的火车,还把一张写着“注意事项”的字条从车窗递给男青年。
一位农民工接受急救时身上没有带钱,王垫付了医药费。病人出院时,她不但婉言拒绝患者还钱,还塞给对方400元,嘱咐他买点营养品。在王看来,这样的事儿不算啥。多年来,她为患者垫付医疗费、为受灾群众等爱心捐助共6万余元。
202019年初非典肆虐。“不管有多么大的传染性,只要病人来了,我第一个值班!”王奋战非典病房122天,护理发热病人3000多,3次放弃轮休。她说:“除非我感染,否则决不离开。”
2019年,汶川发生大地震。王再次冲上第一线。天气寒冷,王嘱咐护士在给病人输液前,先用体温把液体焐热……她和战友们一起用床板、坐椅抬伤员,多次累得瘫坐在地。生死大救援期间,王没洗一次脸,没刷一次牙,共参与救治伤员109名。“病人把生命交给我,我就要像对待亲人一样负责到底!”王说这是她的职业操守和人生信条,终生不变。
援鄂护士个人先进事迹材料篇六
xx市陈仓医院急诊科“最美护士”xx急诊科是一个没有硝烟的战场,急促的电话铃声随时响起,不管是刮风下雨还是酷暑严寒,没有白天黑夜,没有吃饭与休息,更没有节假日,24小时随时待命,承担大量的院前急救任务和八小时以外的门急诊工作。医护人员不但要面对生与死的搏斗和各种惨痛的场面,还要承受巨大的心理压力甚至是急诊患者家属的责难或不理智行为,而我院急诊科主管护师xx在这一干就是十八年。多年来,一幕幕让人心痛或感动的情感洗礼和一次次与同事并肩作战的经历,让她深深懂得作为一名绿色通道上的白衣天使不仅要有过硬的技术水平、还要有急患者之所急的良好医德。去年冬天一个风雪交加的夜晚,急救电话里传来一位妇女急切的呼叫声:“是陈仓医院吗?快来急救车!”她记下对方的地址和电话号码,都没来得及带一件棉衣就匆匆提着急救箱冲了出去。救护车在漆黑的夜晚风驰电掣的行驶着,当车快到达目的地时,村口前面因修路,车无法前行,怎么办?急坏了她和出诊医生,绕道找别的路会延误患者的病情,不容多想他们立刻决定抬着担架步行到患者家,由于路面泥泞难行,她们深一脚浅一脚的试探着、行走着,两个裤管都湿透了,风一吹像针扎一样疼,但是当她们抬头望一眼那一户亮着的灯光,好象是病人期盼的目光,村口晃着的手电筒的家属好象是无言的呐喊,她们就什么都忘了,忘了急救箱的沉重,忘了寒风刺骨的疼痛,当到达患者家中时,患者是一位60多岁的老人,呈昏迷状,医生初步诊断为脑出血,而家中只有老伴两人相依为命。她立即为患者清理呕吐物、测量生命体征、建立静脉通路,准备立刻送人到医院。虽然她身躯瘦弱,此时却又一种无言的'力量,支撑着她和医生、司机将患者冒者风雪抬到救护车上,当患者被安全送到医院,她又投入到医院的下一步救治中……急诊是医院的前沿阵地,经常接触的都是一些大型车祸或者是各种群体意外事件,还承担着一定的社会任务。一些“三无”人员的救治,经常会有无人看管的流浪人员或遇到意外而联系不到家属的患者,每到这个时候,她总是冲在最前面,没有退却,一遍又一遍把病人身上的臭味、血迹清除。更换被单,送去热饭、热汤,联系患者家属,使病人感动的热泪盈眶。xx年3月16日,一位70多岁的流浪老人因不省人事被120送到急诊科。该老人蓬头垢面、衣衫褴褛,身上的异味刺鼻,左下肢有一开放性伤口,她立即投入抢救,待病人生命体征平稳后,她一遍又一遍的把病人身上的血迹污垢清除干净,又从家里带来干净衣服为他换上,还为他送去热饭热汤,像亲人般照顾他,直止他离开科室。
在工作中,遇到危重患者她总是闻讯赶来,主动参与抢救,守护在病人身旁,直至转危为安。xx年2月23日晚7时在虢凤坡上发生一起特大交通事故,伤亡惨重,急诊科接诊了12名病人,其中两位为重型颅脑损伤,两名空腔脏器损伤,三名并多发性骨折,患者都处于休克状态,生命垂危,由于伤员多,病情重,6点刚下班的她闻讯后立即赶来,立刻投入到抢救护理工作中,由于患者家属不能及时赶来,她和同事一起抬病人拍片、做ct,迅速建立静脉通路,吸氧、输液、输血,并在床旁看护,为他们擦洗血迹,给他们喂水,帮助大小便,直至患者病情稳定,生命体征稳定,送入病房,这时她才舒了一口气虽然身躯疲惫,饥肠辘辘,却带着愉悦的心情踏着月色回家。十八年来,这样的事例枚不胜举,因抢救病人耽误了吃饭、休息,凌晨一、二点回家是家常便饭。她从未抱怨、叹息,默默地做着绿色通道上的生命守护神,在现代医学知识飞速发展的今天,做一名优秀护士仅有一颗爱心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不断学习和掌握新知识、新技能,为抢救急诊患者增添新的途径和手段。因此,她利用工作之余勤奋学习,于xx年取得西安交通大学自考护理大专学历;xx年取得了主管护师职称。
工作中坚持订阅护理杂志,组织参与科室护理教学活动。了解护理新理念、新知识、新技能;急诊危重病人多,病情变化快,抢救的最初几分钟往往是抢救成功的关键,患者大多处于应激状态,静脉穿刺极其困难,她细心研究,仔细琢磨,摸索出一套提高成功率的进针方法与手法。并将静脉留置针穿刺技术在全院推广应用,大大提高了抢救成功率。对于周围静脉采血困难的患者,她能以精湛的股静脉采血技术提高采血的成功率,为抢救赢得了时机。由于技术操作过硬在xx年护士节医院举办的操作竞赛中获得一等奖。在医疗行业无数人员当中,她就像大海中的一滴水,但这滴水没有因为自己的平凡而默默无闻。多年来,由于她在工作中的突出表现和取得的成绩,先后被评为区、院、“优秀护士”、“先进卫生工作者”“护理服务明星”;连年被评为“院先进工作者”;荣获区护理技能竞赛一等奖等荣誉。
在二十多年的临床护理工作中,始终牢记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宗旨,心系患者,情系医院,爱岗敬业,无私奉献,受到广大患者和职工的好评。
悠悠岁月,春去秋来,她以奉献为宗旨,用勤勉敬业、热情和爱心打造自己的青春,她是平凡的,是优秀的,也是最美的!xx,出生于1979年11月,主管护师,从事妇产科临床护理工作15年。该同志热爱护理工作,连续三年获医院“优秀护士”称号,她是院级技术操作能手,负责全院护理技术操作培训。她在医院起到了很好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在同行中有较高的声誉。严于律己,工作作风扎实。
她严格要求自己,工作中认真履行主管护师职责。每天,来的最早的是她,走的最晚的也是她;病人最愿意见到的是她,最信任的护士也是她;她的孩子体弱多病,但她从未因家里的事情影响到工作。作为夜班大军中的一员,她每年夜班数均在80个以上,只要工作需要,就会加班加点,只要病人有需要,不论白天、夜间还是休息日,她总是想方设法尽量满足。每到节假日,她总会主动要求上班,把休息的机会让给孩子还小或是离家远的护士,她总说:“咱们干了这行,就注定了别人休息时我们要坚守工作岗位。”她常常自嘲地说:“我的工作多好,不用减肥,就能保持苗条的身材。”创新服务,深入开展优质护理。
工作中勇于实践,探索护理服务模式,妇产科在全院率先开展责任护士上岗,xx成为第一位上岗的责任护士。成功后如何更好地开展工作,成为全院护士关注的焦点。这时沉着冷静的xx没有退缩,而是协助护士长制订工作标准、流程等,带头落实分级护理制度,强化基础护理,积极推行“流动护士站”的工作模式。刚开始在试运行过程中也出现了很多问题,作为责任护士的她积极出主意想办法,经过一个多月的反复实践,使“流动护士站”逐步走上规范化,大大的降低了病房的响铃率,缩短了护士在病房与治疗室之间往返的路程,优化了护理流程,实现了把护士真正还给病人。目前妇产科的优质护理服务工作已经成为全院护理工作的一个靓点,并多次接受院内外同行的观摩学习xx。
健康教育作为优质护理的重要组成部分,xx参与编写了妇产科健康教育路径,并将路径单悬挂在病人床尾,实施个性化的健康宣教,这项工作在全院得到了推广,并在《现代护理报》上宣传报道。协助科室管理,优化排班模式,实行责任护士8小时在岗,24小时负责,并根据情况在中、晚班弹性增加人员,以缓解重点时段人员紧张的情况,有效地保证了护理工作质量。
开拓创新,开展个性化护理服务。
针对专科特点在妇科病人中开展了术后24小时有陪无护活动;在产妇中开展入院后梳小辫、产后术后首次下床活动及排尿护理,为产后一日内的产妇进行温水擦身,增加产妇的舒适感,满足产妇的自尊心理需要。妇产科还延伸护理服务,对术后、产后病人建立了电话随访制度,随时了解病人出院后恢复情况。针对特殊人群科室开展了孕妇学校、“新妈妈”课堂,xx积极参与组织管理及授课,xx电子四〇九医院“患者健康教育大讲堂”活动报道后被多家网络媒体,特别是被卫生部慢病网。
xx还能够针对工作需要进行创新。产后三日的产妇常出现乳汁淤积的现象,白天还好办,到了夜间,产妇常常疼的痛哭不止,她想出办法用注射器和输液管自制吸奶器,病人家属高兴的说:“你们可以申请专利了。”还有改良铺床法、小夜班用肝素液二次封管解决输液不畅问题、给轮椅上安装输液架方便输液病人外出检查、治疗……。视患者如亲人,护患关系零距离。
去年12月中旬我科收住一名输卵管卵巢脓肿破裂病人,她认真落实基础护理服务项目,在术后给病人洗头、梳头、剪指甲、擦洗会阴,病人出院时特意找到护士长要求占用晨会一点时间表达对责任护士xx的感激之情,并送来了两盒巧克力给全科护理人员,病人激动的说:“金帝巧克力的广告语贴切地表达了我的心声‘送给最爱的人’——你们就是我最爱的人。”
她和大多数护士一样,也是一位好妻子、一位好母亲……但一踏入病区,她更是一位好护士,同事们都戏称她为“陀螺”。一上班,就一头扑进病房治疗、护理、宣教等等,不是在教病人喂奶、换尿布、包孩子,就是在给病人挤奶、帮病人翻身、扶病人下地活动。要有人问,你的劲头怎么这么大呢?她保准会告诉你:“每天早上,只要一穿上这身工作服,我立马就像打了兴奋剂一样,精神抖擞,这就是咱护士的魅力所在。我的活儿还多着呢,没空跟你说话。”可转过身,给病人做起宣教来,那可真是仔细、耐心。不懈追求,做好传帮带。
她积极参加院内和院外的各种学术活动,注重自身业务知识水平的提高。承担科内业务和技能培训,能积极备课,认真讲解。按每月制定的学习计划认真自学,并撰写读书笔记。通过自学考试取得了本科学历,并通过了学士学位考试。她不仅自己积极进取,而且对科室年轻护士能做到传帮带,不论上班还是下班,只要年轻护士单独值班,她都会打个电话或亲自到病房巡视。有一次年轻护士小何上小夜班,收治了一位异位妊娠失血性休克的患者,静脉穿刺非常困难,正当小何一筹莫展的时候,xx来到了她的身边,沉着冷静地完成了静脉输液及各种术前准备,为抢救病人赢得了宝贵的时间。她的工作不仅得到了病人的认可,而且得到了同事的认可,妇产科的年轻护士都知道“有事就找xx老师”。
援鄂护士个人先进事迹材料篇七
我是一名普通的护理工作者,从走出校门到如今细算已工作十二年了,12年在护理这个工作岗位上我经历了成长有风风雨雨,磨练了自己,懂得了生命的意义。我做过急诊的护士,外科病房的责任护士,现在是手术室护士长,在这些岗位上,我都是一个极其认真负责的人,因为在我的心中有一份承诺,那就是善待他人,无私奉献!
也许,有人认为,工作投入是压力所致,而我则认为工作是一种快乐,是一种幸福。穿上白大褂,踏入医院大门,我的心中便只有医院和病人,同事们看到的是一个言语爽朗,工作风风火火的好同事,病人看到的是一个充满爱心,耐心细致的好护士。xx年4月9日我们手术室来了一位年仅21岁的骨科患者,诊断是“左股骨髁,胫骨平台,髌骨骨折,”患者家里经济非常困难,据说是卖了拖拉机才来看病的。面对如此大的手术,术后剧痛的难免的,小伙子恐惧不安,我看出了小伙子的担心,便耐心的向他介绍,术后的止痛方法,并一直陪伴着他,直到病人情绪平静,手术很顺利,可全麻一清醒,病人像发狂了一般嚎啕大哭,喊着:“痛死了,痛死了…”听着病人的哭喊,我的心也跟着着急,怎么办?我要帮帮他,我急忙找麻醉师,“快,再想想办法,能否再加用一些止痛药!”
麻醉师估量后,决定再用一定量的镇痛药,“可能要半小时起效”,“痛死了,痛死了…”病人还在叫,我也心急如焚。“再坚持,一定要坚持”,就这样,从手术室到复苏室,我一直守候着病人,终于,漫长的半小时过去了,病人渐渐平静,我也松了一口气。病人安全的回到了病房,而我也重新开始了忙碌。下班了回到家,想着一天的工作,忽然想起还有一件事没做,不行,我得回医院,我要去看那个病人,不知道他疼痛是否缓解了,想到这里,我返身回到医院,匆匆走进了病房,看到病人已安然入睡,我便悄悄退出病房,回家的路上我一直很快乐,为自己的善良和病人的平安而幸福!
每天我们都在紧张而有序的忙碌,身为护士长,我带领着五位年轻的护士,要完成十几台的手术配合,及时完成手术间的地面及手术器械的清理消毒,更换工作,以便随时可以接待新的手术病人。在我的肯吃苦下,我的团队也是工作第一,特别团结肯吃苦,只要有未做完的手术或其它工作,没有人会去休息。科内成员24小时通讯通畅,无论节假日还是白天黑夜,只要工作需要,我们都会及时赶到,毫无怨言。手术室护士长就像一个大管家,年轻的我,有时自己都觉得自己像个婆婆一样管这管那,滴水不漏。
平时一块纱布,一根针,都不许大家乱扔,及时关灯,节约用水,我经常对科内年轻护士说:“对待医院的东西就要像对待家里的东西一样,随手关灯,懂得节约,我们每个人都要有主人翁意识”。每次手术时,医生都会开玩笑的说,你们管家婆呢,我们没有浪费哦!
近两年,我们医院传统的胆囊切除术已被先进的腹腔镜微创技术所取代,前列腺汽化电切代替了损伤较大的开放手术,胆道镜,胸腔镜等微创手术的成功开展,都倾注了我和我的团队的辛勤付出。
我是一名白衣天使,我就是拥有天使的本色,我愿像那盏温馨的无影灯,默默的奉献着自己的光和热!
援鄂护士个人先进事迹材料篇八
**,来自**医院呼吸内科的一名普通护士。2020年1月27日,随着新冠病毒肺炎疫情不断蔓延,她成为一名“逆行者”,与**省援鄂医疗队走到了武汉,开始了一项光荣而伟大的任务。
1月27日,那是一个另**终身难忘的下午,她与妈妈和老公在医院告别,与医院领导和自己的同事们告别。她知道这次到武汉去,是做为党员、做为医务工作者的责任,也是一件特别值得骄傲的事情,但同时也意味着危险离她更进一步,听着妈妈和老公的嘱咐,泪水忍不住的在眼中打转。当她在车里告别那一刻,心情无比复杂。还好有护理部**主任的一路陪同,**主任2003年参加过抗击sars,在非洲参加过抗击埃博拉,在路上不断给**讲着她曾经的故事,还不时给**补充了各种防护知识,让她感觉到了放松,同时,也让一个小姑娘感受到了护士这份职业的无比的神圣。来到武汉,经过培训,她被分到了金银潭医院,每天在隔离服里工作,根本没有时间去想家人,只能下班后才能给家人通话,缓解一下劳累与紧张,这时候她对“经历过一些事才能够变强大”这句话感触更深。
给她留下最深印象的是第一天上班,她穿上厚厚的防护服,这种环境跟自己平时的那种工作惹完全不一样,在铺完三张病床之后,她逐渐呼吸急促,心率升到120,喘不过气,眼前发黑,只能坐下休息了五分钟,才感觉呼吸稍微平稳。防护服里面塑料的气味也让人不好接受,忙碌一阵就会呼吸不畅,在病房一呆就是四个小时,真是煎熬。渐渐的她开始适应,学会了调整呼吸,第二天一整天上班感觉稍微比较适应,尽量用鼻子呼吸。但是在第三天的时候出现头痛恶心等症状,缺氧的厉害,她实在没忍住就中途从隔离室出来了,因为浪费了一套稀缺宝贵的隔离服,自己愧疚了半天。金银潭是治疗传染病的重点医院,也是率先治疗新冠状病毒肺炎的医院,进出的患者比较多,她平均每天管理13个病人,都是上午进行病人的日常护理,体温血压血氧检测,输液换液等治疗,下午又开始忙碌的进行出院的铺床消毒等工作,每次上完班之后脱下厚厚的防护服,第一件事就是大口的吸着空气,第一次感觉能够顺利呼吸是一件多么好的事情,此刻,她想到的是新冠病毒肺炎的病人,因为他们更需要呼吸,这些困难在生命面前真的不算什么。
这次新冠状病毒肺炎虽然武汉最为严重,但是已经蔓延到全国,是对全国人民的一个挑战,更是对医护人员的挑战,**知道这也是一位护理人员特别难的的学习机会。此刻,这里汇集了天南海北同行,他们都是在全国各家医院精挑细选出来的,技术能力都是一流,因为有厚厚的隔离服,他们在工作期间不能正常交流,但是在工作结束他们都会相互微笑致意,并相互交换联系方式,在微信上交流经验,慢慢的建立起了友谊,也学习了很多技术,特别是有几个专门在传染病医院工作的同事,他们那种做事专注细心的好习惯让**感受颇深。她下定决心一定要把那些先进的护理技术和理念学会弄懂,带到自己的家乡,造福自己的父老乡亲。
虽然疫情还在肆虐,她时刻保有一颗乐观的战胜病毒的心态,正如她在朋友圈写的那样:“如果这次疫情过去,等到春暖花开之时,想吃正宗的武汉热干面,去一次黄鹤楼,去看一次樱花,一切都会好起来。”相信经过千千万万的一线人员的共同努力,她的愿望定能够如约到来。
援鄂护士个人先进事迹材料篇九
小李,疫情防控工作繁多且琐碎,学校的值班值守、师生核酸信息的统计与汇报、教师全方位的清洁与消毒等,这些都是事关防疫的大事。在全区开展师生居家线上授课学习的时刻,小李主任逆流而行,主动请缨,率先到学校值班值守,守护校园防疫的第一道防线。
敢于担当。
为了确保各项工作规范有序、有条不紊地推进,他利用学校微信工作群、家长群摸排师生员工的情况并及时汇报。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小事,其实是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忙到深夜是他这一段时间工作的常态,他也是父母牵挂的儿子,是孩子亲爱的父亲,然而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他冲锋在前,舍小家顾大家,毅然站在了抗疫的第一线。
勇于奉献。
4月11晚,小李主任还是像往常一样,在学校坚守排查疫情完善档案。突然,一场冰雹的到来给本就严峻的疫情防控工作增加了困难。在停电的情况下,李主任迅速巡视,检查有无公物损坏,避免冰雹灾害给学校带来更大的损失。在岗一天就守责24小时,不松懈、不怠慢,他带着一名共产党员的初心与使命,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奉献自己的全部力量!
形式严峻的4月,马路是空荡的,可匆忙奔波在一线的人却很多。他们可能是交警、可能是“大白”,也可能是不被记起的守护在校园的值班人员。小李主任的躬身力行、率先垂范其实也是众多值班人员的缩影。
花的事业固然辉煌。
叶的事业自当永恒。
哪里有什么岁月静好。
只是因为有了这些。
平凡岗位上的默默奉献者。
相信某一天。
公交会回归拥挤、街道会重返热闹。
巷子里的早餐铺、城市的霓虹。
校园里的欢声笑语。
都会一如往常。
共克时艰,我们一定能赢!
援鄂护士个人先进事迹材料篇十
_,来自_医院呼吸内科的一名普通护士。2020年1月27日,随着新冠病毒肺炎疫情不断蔓延,她成为一名“逆行者”,与_省援鄂医疗队走到了武汉,开始了一项光荣而伟大的任务。
义无反顾的逆行者。
1月27日,那是一个另_终身难忘的下午,她与妈妈和老公在医院告别,与医院领导和自己的同事们告别。她知道这次到武汉去,是做为党员、做为医务工作者的责任,也是一件特别值得骄傲的事情,但同时也意味着危险离她更进一步,听着妈妈和老公的嘱咐,泪水忍不住的在眼中打转。当她在车里告别那一刻,心情无比复杂。还好有护理部_主任的一路陪同,_主任2003年参加过抗击sars,在非洲参加过抗击埃博拉,在路上不断给_讲着她曾经的故事,还不时给_补充了各种防护知识,让她感觉到了放松,同时,也让一个小姑娘感受到了护士这份职业的无比的神圣。来到武汉,经过培训,她被分到了金银潭医院,每天在隔离服里工作,根本没有时间去想家人,只能下班后才能给家人通话,缓解一下劳累与紧张,这时候她对“经历过一些事才能够变强大”这句话感触更深。
无惧困难的强者。
给她留下最深印象的是第一天上班,她穿上厚厚的防护服,这种环境跟自己平时的那种工作惹完全不一样,在铺完三张病床之后,她逐渐呼吸急促,心率升到120,喘不过气,眼前发黑,只能坐下休息了五分钟,才感觉呼吸稍微平稳。防护服里面塑料的气味也让人不好接受,忙碌一阵就会呼吸不畅,在病房一呆就是四个小时,真是煎熬。渐渐的她开始适应,学会了调整呼吸,第二天一整天上班感觉稍微比较适应,尽量用鼻子呼吸。但是在第三天的时候出现头痛恶心等症状,缺氧的厉害,她实在没忍住就中途从隔离室出来了,因为浪费了一套稀缺宝贵的隔离服,自己愧疚了半天。金银潭是治疗传染病的重点医院,也是率先治疗新冠状病毒肺炎的医院,进出的患者比较多,她平均每天管理13个病人,都是上午进行病人的日常护理,体温血压血氧检测,输液换液等治疗,下午又开始忙碌的进行出院的铺床消毒等工作,每次上完班之后脱下厚厚的防护服,第一件事就是大口的吸着空气,第一次感觉能够顺利呼吸是一件多么好的事情,此刻,她想到的是新冠病毒肺炎的病人,因为他们更需要呼吸,这些困难在生命面前真的不算什么。
求新上进的攀爬者。
这次新冠状病毒肺炎虽然武汉最为严重,但是已经蔓延到全国,是对全国人民的一个挑战,更是对医护人员的挑战,_知道这也是一位护理人员特别难的的学习机会。此刻,这里汇集了天南海北同行,他们都是在全国各家医院精挑细选出来的,技术能力都是一流,因为有厚厚的隔离服,他们在工作期间不能正常交流,但是在工作结束他们都会相互微笑致意,并相互交换联系方式,在微信上交流经验,慢慢的建立起了友谊,也学习了很多技术,特别是有几个专门在传染病医院工作的同事,他们那种做事专注细心的好习惯让_感受颇深。她下定决心一定要把那些先进的护理技术和理念学会弄懂,带到自己的家乡,造福自己的父老乡亲。
虽然疫情还在肆虐,她时刻保有一颗乐观的战胜病毒的心态,正如她在朋友圈写的那样:“如果这次疫情过去,等到春暖花开之时,想吃正宗的武汉热干面,去一次黄鹤楼,去看一次樱花,一切都会好起来。”相信经过千千万万的一线人员的共同努力,她的愿望定能够如约到来。
援鄂护士个人先进事迹材料篇十一
xx年xx毕业于xx职业技术学院(原xx卫校),xx年到市人民医院工作,曾在该院肾内科从事护理工作,于xx年到泌尿外科工作至今。
自xx年以来,xx就一直在泌尿外科从事护理工作。多年的护理生涯,使xx从一名初出茅庐的普通护士成为现在病人和家属称赞的好护士。她用微笑、敏捷、耐心、细致的工作,用心书写着平凡却又无愧于人生的篇章。
当得知自己被评为“五优”服务明星时,xx谦虚地说:“我和大家都是一样的,是大家给了我这个荣誉。”
作为我市最大的综合性医院,市人民医院的专科针对性很强。特别是在医学技术迅速发展的今天,各专业的新技术、新理论层出不穷。虽然只是一名护师,但孜孜不倦的`学习态度一直是xx的好习惯。
科室的同事们说,xx总是利用业余时间学习相关知识,现在已经取得了护理本科学历。而当问起xx下一步的学习计划时,她总是微笑着回答:“不懂的东西太多,要抓紧时间多看书,多学习。”同事们也都被xx的学习热情感染,呈现出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
去年,市人民医院顺利通过了“三甲”医院的评审。团结一致,积极向上是专家们对泌尿外科的评价。
在科室护理人员的心中,这是和xx分不开的。
作为科室的带教老师,xx积极组织带教进行护理操作训练,随时考核大家对专科知识的掌握情况,对科室分配下来的任务都会一丝不苟地执行,把事情办得非常漂亮。
“正是有了像xx这样的好的带教老师,我们科室才能发展得越来越好。”科室同事们评价说。
在泌尿外科,常常有一些患者是从很远的乡下赶来的。有一次,科室来了一个15个月大的患儿,因为家里的狗要掉了孩子右侧的睾丸,急需清创手术及睾丸回纳手术。但当时,患儿的妈妈急着从乡下赶来,身上没有带钱,而患儿的爸爸因为在外地打工,没法及时赶到医院。
看着不断哭泣的患儿妈妈,xx一边安慰着她每一边到药房借药帮患儿进行静脉注射,接着完善术前准备工作,和医生一起将患儿送到了手术室。因为抢救及时,患儿的右侧睾丸保住了,恢复得很好,基本没有后遗症。
患儿家人很感激,随即买了很多东西送给xx,可是都被xx婉言谢绝。
“都是我们该做的工作。”xx说。
xx一直说,自己很喜欢这份工作,十几年来,这样的想法从未改变。当患者对护理工作稍微不满意时,xx总是积极地做好患者和家属的思想工作,安抚情绪。“您先别生气,我相信会有好的解决方法的,生气不利于您的身体康复。”待患者心平气和后,xx又开始和大家一起讨论问题所在,分析患者生气的原因,消除其中的误解,并积极采取措施,在不违反原则的前提下,尽量让患者满意。
援鄂护士个人先进事迹材料篇十二
胡xx,女,19xx年出生,xxxx人,主管护师。19xx年毕业于xx卫校,同年分配到xx市人民医院工作至今,20xx年取得川北医学院电大护理专业本科学历,先后在耳鼻喉科、泌尿外科、普外科、呼吸内科等科室工作。19xx年调入icu,20xx年被提拔为icu副护士长,在icu工作将近xx年。20xx年3月医院成立了普外三科,被调到普三科担任护士长。20xx年6月被调回icu任护士长。二十年来多次被评为优秀护士、先进工作者。在这平凡的岗位上,她爱岗敬业、任劳任怨;品德高尚、心系病患;刻苦钻研,技艺精良,从最初的一名普通护士成长为今天的临床护理专家和护理管理者。
工作之初,她被分配到医院耳鼻喉科从事护理工作,由于刚参加工作,技术和经验还不足,她不仅从书本上学习大量的相关专业知识,还虚心向老同志请教,这样一步一个脚印地从头学习使她很快就适应了耳鼻喉科的工作。由于她勤奋好学,工作认真负责,得到了科室同志及领导的一致好评,于1996年调入icu。初到icu面对各种仪器设备、专科技能和理论知识,显得是那么的懵懂和束手无策,看到病人身上的气管插管、脑室引流管、胃管、尿管、胸管等各种管道,她感到身上是沉甸甸的责任。此时她的内心是多么希望自己有丰富的专业知识与临床操作能力,希望能尽快成为这个优秀的团队中的一员,能捍卫脆弱的生命。为了能尽快的适应工作,她每天早晨7:30,开始一天紧张忙碌的工作。由于icu病房不设陪护,患者的所有护理全部由护士24小时提供,打针喂药、翻身拍背、擦洗按摩、接大小便……,吸痰时,患者一阵呛咳,唾液喷了一脸,她也必须坚持完成操作。在家连父母的脚都没洗过的她,而在这里,却微笑着为每一位患者擦身接便。icu医护人员的艰辛可想而知,可她无怨无悔。19xx年7月,icu收治了一个4岁半的小男孩,他因水痘被误诊,服用大量激素和抗生素后,肺部严重感染。经过紧张的抢救,男孩的病情得到缓解。在护理孩子的日日夜夜,孩子有时哭着要妈妈,刚做母亲的她却总会紧紧抱着孩子动情地说:“宝贝,别哭,别哭,看看妈妈在这里哦!”晚上,孩子睡不着觉,她就一边摸着他的小手,一边哼唱着歌谣哄他入睡。几天后,孩子脱离了危险转出icu,孩子的家长拉着她的手,激动地说:“icu的护理人员不是母亲,胜似母亲”。她就这样在平凡而单调的工作岗位上通过xx年的历练,从一名普通护士一步一步成长为icu副护士长。
2019年,汶川地震,她参与组织安全转移了icu危重患者及医疗仪器后,又在临时搭建救护区救治地震伤员,连续工作三天三夜。震后一周被立即调往xx市地震救护中心-旌南分院担任二病区护士长,由于当时该病区设施待完善,她没有叫苦、没有退缩,积极组织协调完善科室设施,使新病区很快投入使用。由于医护人员来自不同地区、不同医院、不同科室,她每天早早来到病房,检查当班护士工作,查看病人,嘘寒问暖,当时有一位来自什邡的地震伤员,老人70多岁,行动不便,生活不能自理,地震后一直与亲人失去联系,老人每天忧心忡忡,唉声叹气。她带领护士每天替老人洗脸、擦澡、打饭、到大小便,还将老人换下的衣服洗干净,经常与老人谈心,康复后她还亲自将老人送回家乡。她带领的护理团队以优良的护理作风、优质的护理服务出色的完成了任务,无一例投诉及差错,她的管理受到了援助医疗队的高度评价。
作为一名护士长,她注重以人为本的管理方式,她待人坦诚,常与护士们推心置腹地交流,是科室同事们的知心朋友。
在生活上,她主动关心爱护年轻的医生、护士,耐心地倾听她们诉说自己内心的烦恼,尽自己最大努力为其排忧解难。由于科室长期病人较多,工作人员的压力都很大,她经常做护士的疏导工作。科室新分配一名年轻护士,刚工作几个月就感觉自己无法胜任该工作,有了辞职的念头,她知道后,立即和该护士进行了长谈,給她讲了各行工作的艰辛,让她明白父母期盼,并教会她怎样快速适应手中的工作,及时的跟进給了年轻人信心,温暖的话语融解了姑娘心中的冰,她留了下来,而且很快成了科室里工作出色的护士。业余时间她还经常组织大家参加各种娱乐活动,增进同事之间的了解和交流,增加了团队的向心力和凝聚力。经常激励护士团队以积极向上的精神共同完成护理目标。针对护士的合理化建议,及时科学地进行调研和改进。对待生病的工作人员,她时时牵挂,买礼品亲自探望,并在其恢复期根据身体状况适时安排合适的岗位。每年春节,她都不忘为值班工作人员准备点心和水果,为她们送上新年的深深的祝福。
20xx年医院成立了普外三科,她被抽调到普三科担任护士长。这是一个患者长年较多且患者病情较重的新科室,收治普外、烧伤两个专业的患者。针对新抽调的人员技术力量参差不齐,并且又没有经过系统的、全面的专科知识培训,她严抓“三基三严”培训,苦练基本功,要求每位护士必须熟练掌握常用护理技术操作规程,每一项护理都要求认真操作到位。严格要求并督促护士认真落实各项核心制度。经常检查各班护理质量,查看患者,了解患者病情及心态,发现问题及时沟通处理。由于该科室的特殊性,她积极加强护理人员院感知识培训,督促检查手卫生落实情况、病房、设备消毒情况,从而避免了交叉感染的发生。她运用现代化管理模式,使本科室的面貌发生了根本的变化。组织大家献计献策,自己掏钱购买盆栽、亲自水培各种花卉,制作病房各种温馨提示,尽力完善并改进病房设施,努力为患者营造一个安静、整洁、舒适、安全的住院环境。为给患者提供更加优质的护理,她与科主任商量,在科室开展“医护一体化”护理模式。她积极参与医生的术前、死亡、危重病人讨论和查房,还要求护理组长必须参与医生查房,以了解诊治情况,及时跟进护理措施,避免盲目执行。医生的学习汇报她要求护理人员积极参加,以了解最新资讯。由于普外科病人多,周转快,医生工作繁忙,而伤口换药占用了医生大部分时间。而在普外科还有一个特殊的患者群体,因肠道疾病的原因,治疗时不得已将肠管的一段引出到体表,在腹部做人工造瘘,形成一个开口,便于肠道排泄物的输出。平日里,这些患者随身都要带着一个袋子,他们被称为“造口人”。为了给患者提供优质服务,她送资深护士接受伤口造口专科培训,自己也率先取得了国际造口治疗师资格证书,每天面对“造口人”散发出的恶臭和腐烂的伤口,她都精心治疗,那是20xx年xx月14日,她刚从南京学习回来的第一天,专业组长告诉她病房有一个刚做了造口的女病人,情绪很低落,每天以泪洗面,不愿意面对腹壁上的造口,常常冒出想轻生的念头。她知道后,耐心、真诚的与患者及家属沟通,让患者知道随着医学的发展、各种护理产品的出现,“造口人”的生活也可以与我们正常人一样活得精彩。每天她不顾造口排泄物恶臭、刺鼻的气味,总是一边细心、轻柔的为患者护理造口,一边还给患者及家属讲解造口护理知识。在她的精心护理下,患者性格渐渐开朗,也慢慢学会了自己清洗造口皮肤、更换造口袋。家属更是感激不尽,但她说自己是造口师,这份职业就是为了帮助那些被病痛折磨着身体和心灵的患者。现伤口造口专科护士已全面接替工作并顺利开展,并为造口人提供入院到出院后的全程优质护理服务,解决了患者及家属的后顾之忧得到了医生的认可和患者的满意。
20xx年被调回icu后,积极完善科室管理:安装门禁系统,大力推行电子医嘱,规范压疮管理,改善就餐环境,推进护士专科化、并积极推进向亚专业发展,拓展护士职业生涯,提倡微笑服务、换位思考,做一个让病人满意、家属放心、自己安心的护理团队。
医学是一门无永无止境的学科,为学习最先进的知识,在繁忙的工作之余努力充实自己。把学到的新理论、新观念及时运用到护理实际工作中。于20xx年到华西医院icu进修学习3个月,20xx赴北京参加了中华护理学会举办的“危重症专科护士培训班”,取得由中华护理学会颁发的“危重症专业护士资格证书”,20xx年9月参加了南京国际造口治疗师学校第六期“伤口、造口、失禁专科护士培训班”的学习,取得国际造口治疗师协会颁发的“wcet资格证书”和江苏省卫生厅颁发的“伤口、造口、失禁专科护士证书”,是xx市唯一的“国际造口治疗师”,填补了xx造口治疗的空白。多次参加省内外举办的各种短期培训班,20xx年取得川北医学院电大护理专业本科毕业证。目前承担市科技局立项课题1项,有4篇文章在国家级期刊发表。20xx年被选为四川省护理学会伤口造口委员,同年5月在本院成立伤口造口治疗小组,担任组长,她多次请院内外有丰富临床经验的老师给全院伤口造口小组成员授课,多次组织院内疑难造口、压疮会诊,参与修定伤口、压疮管理规范。20xx年10月成功举办了我院首届造口人联谊会,并开通了造口热线,及时解决疑难问题,获得造口朋友的一直好评。20xx年5月开设伤口、造口专科门诊,共接诊来自xx、中江、广汉、绵竹等周边地区的疑难伤口患者240人次,经常到兄弟单位讲课、进行疑难伤口会诊。20xx年完成院内伤口、造口、失禁会诊220余人次,以良好的治疗效果及护理服务赢得了医生的信任及患者的赞誉。20xx年10月举办了我院首届伤口造口护理个案比赛,展现了我院伤口护士在伤口、造口护理方面取得的成果。
南丁格尔说过:“护理工作是平凡的工作,然而,护理人员却用真诚的爱去抚平病人心灵的创伤,用火一样的热情去点燃患者战胜疾病的勇气。”默默的奉献、辛勤的工作,二十多年的护理工作使她尝到了病人感谢时的甜,愧对家人时的酸,工作繁忙时的苦,被病人责难时的屈。然而,唯一不变的是,对护理工作的热爱,为患者服务的精神。未来的路任重道远,无论多苦多累,她都将怀着对护理工作的满腔热情不断进取,不断努力,用心照顾好每一位患者,把温暖播种患者心田!
援鄂护士个人先进事迹材料篇十三
爱,首先意味着奉献,意味着把自己心灵的力量献给所爱的人,为所爱的人创造幸福。
——苏霍姆林斯基。
有这样一位护士,她没有学富五车的才华,但她用最美的青春书写着生命的感动;她没有风华绝代的容颜,但她用最朴素的笑容为患者增添抵抗病魔的勇气;她也没有一举成名的伟大事迹,但她用最真挚的爱心为患者拂去满身的伤痛……她,就是红十字博爱医院八病区护士夏媛媛。
付出,不停歇的坚守。
20__年,夏媛媛毕业正式成为了一名外科护士,从参加工作到现在,因为工作的需要,她很少有时间能和家人、朋友一起吃顿饭,更别说相约出去游玩,甚至是在中国传统节日最隆重的春节,她都不能跟家人待在一起,十多年来从未在家里过一个年。相聚、团圆总是美好的,总是令人心生向往的,夏媛媛说,“虽然每年大年三十的晚上看到别人的团聚,听到别人的欢声笑语,想起家里人此时此刻都聚在一起看春晚却唯独少了我,内心也会不平静,也会有些许抱怨,但只要想起南丁格尔舍己救人的奉献精神,想到护士这个岗位的特殊性,看到病床上痛苦呻吟需要帮助的患者,我知道我的患者比我的家人更需要我,自己的这点付出又算得了什么,所有的不良情绪顷刻间都会随之化解,转化成对护士这份工作的尊重、坚守与热爱。”
用心,才能感动患者。
一次,科室收治了一位36岁的直肠癌晚期的女性患者,患者家属虽然没有告知患者本人实际情况,但她对自己的病情其实很清楚。患者住院后,情绪十分不稳定,不搭理任何人,和她家人说话也是极其暴躁,夏媛媛每天都在患者的病房里给她擦身、拍背、换衣服、剪指甲、洗头发,开始一两天患者对夏媛媛的付出并不领情,排斥、不搭理夏媛媛,治疗的时候也不配合,但夏媛媛并不介意,她知道患者此时的内心比任何人、任何时候都要脆弱,能做的只能给予她关心和无微不至的呵护。有一天,患者觉得喉咙里有痰液咳不出,因为腹部有伤口,又不敢用力的咳,夏媛媛巡视病房的时候发现了这一情况,主动与她交流,也许是诚意打动了患者,她答应配合,夏媛媛边用双手固定住她腹部的伤口边指导她,她用力的咳出了粘稠的痰液,夏媛媛不嫌脏认真为她清理干净后,女患者终于被她的真诚所打动,微笑着对夏媛媛说,“小姑娘,请原谅我之前的态度,对不起!”自此以后,夏媛媛为她做任何的治疗和护理工作都非常顺利,正因为夏媛媛没有选择逃避和放弃,毅然坚持为患者提供优质的服务,患者才接纳了夏媛媛,夏媛媛说,“她是我的病人,是需要我关心和帮助的人。她后来经常拉着我的手,虽然话不多,但是从她的眼神中我看到了对我的信任和依赖,那一刻,我忽然明白只有真正用心对待患者,才能感动患者,才能把患者变成自己的朋友,消除患者心中的抵触心理,更好地配合治疗。”虽然患者最终没有创造奇迹,但在她弥留之际拉着夏媛媛的手说,“谢谢你,谢谢你这些日子的陪伴,谢谢你在我最孤单绝望的时候给我温暖”。“那一刻我流泪了,我看到是她对生命渴求和向往的眼神,从那时起,我更加理解了一名护理工作人员身上所肩负的责任与意义。”
援鄂护士个人先进事迹材料篇十四
没有惊心动魄的豪言壮语,没有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她犹如田野平凡的一株小草,大海一滴不起眼的浪花。
xxx,xxx县人民医院的一名普通护士,用她的热情和行动,践行着关爱生命、救死扶伤的南丁格尔精神,为鄂西山区护理事业作出了积极贡献。
责任与爱心,赢得同事病友一片赞许。
1984年毕业于恩施卫校的xxx,从踏入社会的那天起,就把自己的青春和命运交付给了护理事业,“当一名白衣天使,用无私的奉献为患者架起生命的桥梁……”成为她事业追求的航向。
妇产科是她上班工作的第一个岗位。这是一个圣洁而又不易被人了解的“禁地”。面对那些身肩两条生命的孕产妇,以及女性特有的疾病,xxx的心灵深处始终感受到一种沉甸甸的压力:产妇的紧张、焦虑需要安慰和解释,胎心的变化需要随时监测、及时处理,更可怕的是:大出血、子痫、dic的病人,随时都有夺去孕产妇生命的危险,必须时刻警惕危险信号的征象,真正做到化险为夷。为了做好这份工作,她虚心请教,坚持多看多做多练,把别人闲扯的功夫用在钻研业务上面,只要有空就留在科室观摩,只要有机会就动手实践。勤补拙,熟生巧。xxx很快进入角色,成为同行中的佼佼者,经常得到老同志和病友的表扬。
妇产科收治了一位严重尿漏的病人,由于家庭贫困,加之疾病的长期折磨,患者蓬头垢面,满头虱子,臭气薰天,医护人员给她进行治疗时,家属都不愿伸手协助。见此情景,xxx在护士长的带领下,满腔热情对待病人,主动为病人洗头灭虱、擦澡,并从自己家里拿来换洗衣服,用真诚的言行影响和感化患者家属,连科室的医护人员都深受感动,主动为病人捐款捐物,不厌其烦为病人进行基础护理。随后,xxx和护士长一道,为这位特殊的患者制定出科室的护理计划,使患者顺利手术并康复出院。xxx常说,护理岗位不仅要能做事,还要会做事。她用责任和爱心去化解护理工作中的苦、脏、累,多次被家属和同行传为佳话。在急诊科上班时,一天深夜,一位有机磷农药中毒者被家属送来,中毒很重,生命垂危,她快速插管、洗胃,忙得手脚不停,病人呕吐的秽物溅到自己身上也全不在乎,硬是将其送入内科病房,并协助当班护士为病人输液、给氧、留置、倒尿,直至病人脱离危险,她才放心离开。
大胆与细心,非典一线彰显英雄本色。
认识xxx的人都知道,对于自己从事的护理工作,她有着非同一般的偏爱甚至于固执。
xx年,一场突如其来的“sars”疫情,让人们经受了一场特殊的考验。她所在的xxx县人民医院作为“sars”定点医院,当绝大多数人还处在恐惧、不知所措的时候,她在护理部的安排下,承担起了“sars”的防护培训任务。为完成好此项工作,她和其他护士姐妹一道查阅资料,根据要求制定防护措施及程序,苦练防护服等的穿脱要求,并对第一批进入发热病区的工作人员进行严格的培训,以保证医务人员零感染。回忆当年的情景,她自己都觉得不可思异,“要说不害怕,那是瞎话;但从事了这项工作,惟一能做的,就是服从。”那年的5月12日,她从医院广场旗杆下走过的时候,突然接到弟弟打来的电话,“姐,今天是护士节,爸爸想和你说话……”。当她听到父亲的祝贺时,眼泪掉了下来,接着又传来妈妈的声音,“你是党员,应该走在前面,我们天天都在看电视,只要注意防护,就没有问题,我们全家都相信你、支持你……”面对亲人的问候和嘱托,在院领导的关心、支持下,在丈夫的理解中,她把一切顾虑都抛在了脑后,全身心的投入到抗击“非典”的工作中。当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结束后,她受到了县委、县政府的表彰,被评为“抗非典先进个人”。
xxx的敬业乐群,源于她对生命真正意义的理解。在非典战役中的非凡体现,正是她铁骨柔情的性格展示:对工作要求严,对友情也看得重。她不仅对病人关怀备至,对自己的同事也充满爱心。同事生病或家中有困难,xxx都会来到同事身边,给予他们安慰与关心;同事家有红白喜事,她也会尽最大努力去帮忙料理……她的热心快肠,她的细心周到,她的豁达开朗使许多同事都把她当作知心朋友,都愿意与她共事。
勤学和创新,提升山区医院护理水平。
xxx是一个勤奋好学、不断进取的女性。
她知道,作为一名救死扶伤的白衣天使,仅有服务的热情是远远不够的,更重要的是,要有良好的护理技能及业务素质。从上班的第一天起,她就注重提高自身专业涵养。1991年,她参加成人高考,到武汉职工医学院高护班脱产学习3年,并以优异的成绩毕业,成为当时xxx县人民医院第一个具有护理专科文凭的护士。自己学有所成后,她又热心帮助年轻护士,欣然接受院方布置的带教任务,为院内护士讲课,以提高医院护士的整体素质。她把在省医院学习的护理理念贯穿于工作中,积极改变护理模式,在“以疾病为中心”向“以病人为中心”的转轨过程中,积极按照省卫生厅的护理改革要求,协助总护士长拟定整体护理工作计划及实施方案,组织护理人员学习,并制定各类表格,深入一线向患者及家属调查护理措施落实情况,征求他们对护理工作的意见,使病人满意率逐年上升。由于勤奋好学,善于思考,并把理论知识与实践紧密结合,xxx的护理业绩得到领导、同事和病友的认可。xxx多次被推选为职工代表,参加医院职代会,为医院护理工作的改革出谋划策,让以人为本的整体护理深入人心。她每天坚持到病房查房,收集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意见和建议,然后有针对性的改进,力争把工作做得更细更扎实。作为全县惟一的县级综合医院和湖北民院的教学医院,xxx还将自己的学习成果和工作经验无私传授给实习学员和进修的乡村医护人员,为提升山区医院的整体护理水平作出了贡献。在xxx县人民医院争创“二甲医院”、“百姓放心示范医院”和省级最佳文明单位、全国文明创建工作先进单位等活动中,xxx所做的相关工作均受到医院领导的充分肯定。
xxx,勤勤恳恳、兢兢业业地热爱自己所从事的护理工作,二十几年如一日,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成绩,患者和同事看在眼里,组织也没有忘记。她多次被医院表彰为“优秀护士”、“十佳工作者”,被共青团xxx县委授予“优秀共青团员”称号,1999年被州卫生局表彰为“全州优秀护士”,所在科室多次受到省、州、县、院的表彰。在xxx,她不仅是县人民医院的一面旗帜,还是全县护理事业的领跑者。这,就是xxx。一个在平凡的护理岗位上,一步一个脚印踩出护理人生之路的普通护士。她的敬业,她的无私,她的奉献精神正是南丁格尔精神的真实写照。
【本文地址:http://www.pourbars.com/zuowen/143446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