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是一种重要的沟通和交流工具,能够传达信息、表达意见和提出建议。写报告需要时间和耐心,要有系统性思考和组织能力。通过对这些范文的分析和研究,我们可以发现报告写作中的一些共性和规律,从而更好地把握报告的要点。
中文系开题报告篇一
与论文选题相关研究的历史与现状: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语言文字工作在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取得了显著成绩。但毋庸讳言,当前社会用字方面仍存在一些不规范现象。这不仅给人们的学习、工作和交往带来诸多不便,而且也损害了汉字的正常使用和健康发展。社会用字是指书写、印刷、刻制、浇铸等具有公共性、示意性的汉字,主要包括计算机用字、出版印刷用字、影视屏幕用字和城镇街头用字。规范社会用字作为语言文字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既是语言文字规范化的问题,也是城市文化建设的重要课题。
目前社会用字中的不规范现象:
某些地方还存在大量繁体字。尽管各市情况不同,但就整体而言,繁体字的比例仍较高。这包括牌匾、告示和广告用字,商品的名称、说明文字和临时性的宣传用字。它们分布于街头、商场、火车、轮船等各种外显用字领域。
许多已废止的二简字仍在用。《第二次汉字简化方案(草案)》虽于1986年6月废止,但有些字仍在一定范围内用,有的已出现在正式牌匾中,如雪、建、停、器、餐等字的二简字!。
出现了一些生造简化字。目前社会上还出现了一些生造简化字。两、插、零、裤、管、楼、锅、场、源、现、营、出、磁等字,都有相应的生造字出现。。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某些人既想用繁体字但又不愿忍受繁体字繁琐的笔画的矛盾心态。
错别字在一定范围内存在。目前社会用字中还有一些错别字,如:电览(缆)、紫沙(砂)壶、隹(佳)肴、电揽(缆)厂、装璜(潢)、萍(苹)果店、油柒(漆)、密(蜜)饯、家俱(具)等。有些别字到了是非难辨的地步。
外文使用不规范中文系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3篇)工作报告《广告语言文字管理暂行规定》:广告不得单独使用外国语言文字。广告中如因特殊需要配合使用外国语言文字时,应当采用以普通话和规范汉字为主、外国语言文字为辅的形式,不得在同一广告语句中夹杂使用外国语言文字。但是调查发现,有的商家并没有做到这一点。
国家语言文字政策法规汇编【m】,北京,语文出版社,1996年。
齐沪扬、王敏敏,《商业广告中繁体字使用情况的调查》【期刊论文】1999年3月。
左民安,王尽忠著《细说汉字部首》【m】北京出版社20xx年版。
王祥之著《图解汉字起源》,北京大学出版社,20xx年第1版。
《咬文嚼字》杂志。
左民安著.《细说汉字》[m].北京:九州出版社,20xx:321.
王贵元《汉字与文化》【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xx年5月第1版。
中国知网上的相关论文:
(3)邵敬敏,广告语研究的现状与我们的对策【j】。
中文系开题报告篇二
(一)选题背景。
一部分人对电视剧中直观的血腥暴力场面产生了一阵阵热议。
选择本题主要是想从历史、文化、人物、史实等几个方面对《水浒传》中血腥暴力描写的原因和目的进行研究,也通过多方研究,发掘其暴力美学的文化内涵和心理影响。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目前关于《水浒传》的研究在国内外有很多不同角度的解读,例如,《水浒》小说主要人物的象征意义,《水浒传》的女性意识,水浒中中的象征主意手法的运用,《水浒中》中的生命伦理意识,《水浒传》的各种主要人物分析,人名的寓意,所反映的宗教观、价值观,通过不同角度对作品的细节进行剖析等等。
关于《水浒传》中血腥暴力的研究并不是很多,但还是有一些值得借鉴的研究成果。例如:1990年第四期山西师大学报上名为《论水浒传的血腥气》一文中写到“小说在表现好汉们奋起抗争、铤而走险的时候,直接地、具体地描写了许多争打斗殴、杀人流血的场面,甚至不加掩饰地描写血淋淋的凶杀和吃人情景,造成了一种浓重的血腥气氛,所谓‘说时杀气侵人冷,讲处悲风透骨寒’第十回。《水浒传》所表现的这类场景,不仅一般人在现实生活中闻所未闻,即使在其他文艺作品中也绝无仅有,自然引起读者的注意。”还有《水浒争鸣》第九辑中认为“水浒英雄因暴决性格一怒而起的杀人行为,往往只是凭自己品行便判定对方有错对方该死,以自己为标准,随意裁断他人的性命,这种情况下的杀戮行为,往往不甚顾及,也不会在杀戮之前查询对方是否具有该死的恶行,这种杀戮行径,很多时候给人的感觉实在是草营人命。因此我们说,水浒英雄因性格自负及暴决而引起的杀戮行为,虽经种种消解,给我们带来的,更多的还是血腥味。”
学术界不少学者对《水浒传》所歌颂的梁山好汉形象提出了质疑,如大陆学者陈洪、孙勇进二位先生合著的《漫说水浒》在夏志清教授的基础上进一步清理了梁山好汉野蛮暴戾的行为,在指责了武松的血溅鸳鸯楼、宋江的计逼秦明入伙、李逵的劈杀小衙内、吴用的烧杀北京城等事件之后不无感慨地说:“水浒世界里的很多血腥气冲鼻的行为,连追求正义的幌子都没有,完全是为蛮荒的嗜血心理所驱。”
而20xx年第二期《明清小说研究》中《对水浒传中血腥、暴力的问题迪考思考》一文中,认为水浒中产生的血腥暴力的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一,不能离开当时的历史语境;二,不能用现代人的审美观念代替审美评价;三,把血腥残暴喜剧化、戏谑化、公式化。”
(三)初步设想。
本文拟在抓住关键词“血腥”,通过从本源到深入的方式,将其来源,发展,表现形式及其过去到现在的内涵变化进行较深的剖析,对《水浒传》中血腥暴力描写的原因和目的进行研究,也通过多方研究,发掘其暴力美学的文化内涵和心理影响。
(四)拟解决的问题。
1、把最重要的——“血腥”的意义进行深刻全面的解析,将血腥与暴力美学结合起来进行研究。弥补以往研究成果陈旧性和狭隘性。
2、将人物,意义,时间等进行相互渗透相互联系的分析,以添补以往研究的一些领域的匮乏和粗浅。
三、论文撰写过程中拟采取的方法和手段。
1、层次分析法。
从“血腥”的表面入手,进行更深一层的意义的挖掘。
2、系统分析法。
把《水浒传》这部作品作为一个整体系统,从人物刻画、写作方式、写作特点、文化内涵等几个方面,分析其血腥描写的具体含义和文化影响,引出暴力美学的部分内容,最后得出暴力血腥描写的最终含义。
四、论文撰写提纲。
1、何为“血腥”
1.1血腥的定义。
1.2血腥与其他相关暴力美学的关系。
1.3其他作品对血腥和暴力的描写。
2、《水浒传》中为什么会有“血腥”
2.1当时的历史文化条件。
2.2作者与读者当时的普遍心理与情绪影响。
2.3人物刻画的必备条件。
3、此血非彼血——“血腥”的现实文化意义与内涵。
3.1现代社会审美观念及其当时历史语境的不同。
3.2作者的心态以及环境熏染之下衍生出的情感宣泄。
3.3作者创作过程中潜在的暴力美学思维。
4、结语。
中文系开题报告篇三
一、主要内容:
1、论文题目:小学语文教改:课文范例与写作指导相结合。
2、论文主要观点:
小学作文是学生写作的启蒙阶段。据调查统计,现阶段大部分小学生认为作文“难”,存在着“怕”作文、“厌”作文的现象。经过多方的调查和初步研究,我们觉得学生怕写习作除了是生活中不善于细心观察、认真思考,缺乏作文素材的积累外,不善于灵活运用文本中积累的语言也是造成他们怕习作的重要原因。面对学生怕写习作的心理,作文教学效率不高的现状,面对新形势下的课改。在教学中,我们尝试结合小学生的实际,以教材中的课文为范文,抓住课文的写作特色,指导学生从范文中学习相应的作文知识和技巧,并同时进行仿写训练,主要从课文的.精彩片段、结构特点、语言特色三个方面进行仿写训练,不断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把写作当成是一件快乐的事情。
二、可行性研究:
1、研究现状:
长期以来,作为语文教学重头戏的作文教学,一直是我们教学中的薄弱环节。据调查统计,现阶段小学生只有13%的学生爱写作文,21%的学生有点喜欢作文,24%的学生谈不上喜欢不喜欢,36%的学生怕写作文,6%的学生讨厌作文。对于大部分小学生来说,习作实在是“万事开头难”:一难是没内容可写,二难是不知从什么地方起笔,三难是语言干涩不具体,于是“怕”和“厌”的心情油然而生。经过多方的调查和初步研究,我们觉得学生怕写习作除了是生活中不善于细心观察、认真思考,缺乏作文素材的积累外,不善于灵活运用文本中积累的语言也是造成他们怕习作的重要原因。
经研究分析,现阶段的小学语文教材,不论哪个版本、哪个年级的单元写作训练都和本单元的课文教学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与单元课文内容关系紧密。语文教材中的课文有很多精彩片段、典型范例,十分有利于教师指导学生写作。
2、研究意义:
面对学生怕写习作的心理,作文教学效率不高的现状,面对新形势下的课改。在教学中,把作文教学与课文讲析有机结合,用课文范例指导学生动手写作,使范例的写作技巧成为作文教学的有效资源,以课文范例为指导、或让学生举一反三,或让学生仿写,他们会感到有章可循,有凭可依,写起作文便会得心应手,运用自如,既有格式的仿照,又有内容的启迪联想,这样长期训练,就能解决学生作文“难”的问题了,同时提高写作教学的成效。
三、基本工作思路:
选题——查阅资料——写提纲——论文撰写——修改——定稿。
毕业论文(设计)工作进度表:
20xx.4——20xx.5论文选题、定题。
20xx.6——20xx.8进行初步调研,写好论文提纲。
20xx.10——20xx.11完成论文初稿,指导老师审阅。
20xx.12——20xx.1论文中期检查。
20xx.1——20xx.2论文定稿打印。
20xx.3指导老师审阅。
20xx.5毕业论文答辩。
中文系开题报告篇四
与论文选题相关研究的历史与现状: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语言文字工作在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取得了显著成绩。但毋庸讳言,当前社会用字方面仍存在一些不规范现象。这不仅给人们的学习、工作和交往带来诸多不便,而且也损害了汉字的正常使用和健康发展。社会用字是指书写、印刷、刻制、浇铸等具有公共性、示意性的汉字,主要包括计算机用字、出版印刷用字、影视屏幕用字和城镇街头用字。规范社会用字作为语言文字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既是语言文字规范化的问题,也是城市文化建设的重要课题。
目前社会用字中的不规范现象:
某些地方还存在大量繁体字。尽管各市情况不同,但就整体而言,繁体字的比例仍较高。这包括牌匾、告示和广告用字,商品的名称、说明文字和临时性的宣传用字。它们分布于街头、商场、火车、轮船等各种外显用字领域。
许多已废止的二简字仍在用。《第二次汉字简化方案(草案)》虽于1986年6月废止,但有些字仍在一定范围内用,有的已出现在正式牌匾中,如雪、建、停、器、餐等字的二简字!。
出现了一些生造简化字。目前社会上还出现了一些生造简化字。两、插、零、裤、管、楼、锅、场、源、现、营、出、磁等字,都有相应的生造字出现。。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某些人既想用繁体字但又不愿忍受繁体字繁琐的笔画的矛盾心态。
错别字在一定范围内存在。目前社会用字中还有一些错别字,如:电览(缆)、紫沙(砂)壶、隹(佳)肴、电揽(缆)厂、装璜(潢)、萍(苹)果店、油柒(漆)、密(蜜)饯、家俱(具)等。有些别字到了是非难辨的地步。
外文使用不规范中文系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3篇)工作报告《广告语言文字管理暂行规定》:广告不得单独使用外国语言文字。广告中如因特殊需要配合使用外国语言文字时,应当采用以普通话和规范汉字为主、外国语言文字为辅的形式,不得在同一广告语句中夹杂使用外国语言文字。但是调查发现,有的商家并没有做到这一点。
国家语言文字政策法规汇编【m】,北京,语文出版社,。
齐沪扬、王敏敏,《商业广告中繁体字使用情况的调查》【期刊论文】3月。
左民安,王尽忠著《细说汉字部首》【m】北京出版社版。
王祥之著《图解汉字起源》,北京大学出版社,20第1版。
《咬文嚼字》杂志。
左民安著.《细说汉字》[m].北京:九州出版社,:321.
王贵元《汉字与文化》【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5年5月第1版。
中国知网上的相关论文:
(3)邵敬敏,广告语研究的现状与我们的对策【j】。
中文系开题报告篇五
学生姓名:学号:
专业汉语言文学专业。
题目:解析张爱玲小说的恐怖电影式镜头。
指导教师:
20xx年xx月xx日。
开题报告填写要求。
1.本课题的目的及研究意义。
研究目的:
张爱玲与电影有过长期亲密的接触,在小说写作中创造性地化用了电影化技巧,使她的文字组合带有丰富的视像性和表现力。文本以恐怖电影的表现手法为切入口,对张爱玲中短篇小说出现的恐怖电影式镜头进行解析。试图更近距离地感受张爱玲艺术感觉的细微独特之处,并且在此基础上揭示张爱玲小说所蕴涵的悲剧感和死亡意识。
研究意义:
本文通过对张爱玲中短篇小说出现的恐怖电影式镜头进行解析,试图在体会张爱玲语言的“现代性”的基础上,尝试性地提出1种独特的审美方式,从不同的视角解读张爱玲小说的表现手法。
2.本课题的国内外的研究现状。
国内研究现状:
国内对张爱玲小说的电影化表现手法的研究主要从小说的电影画面感、电影造型、电影化技巧等角度切入,考察了张爱玲作品对电影艺术手法的借鉴技巧:
(2)研究张爱玲小说的电影造型:《论张爱玲小说的电影化造型》(何文茜)等;。
(4)研究张爱玲小说的死亡意识:李祥伟《论张爱玲小说中的死亡意识》等。
国外研究现状:
海外研究对张爱玲的研究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1阶段1957-1984年夏志清,唐文标等人对她作品的介绍与评述”“第2阶段1985年至今,辐射面波及北美等地的华文文学的影响研究分析和评价”。1995年9月后,她在美国辞世后,海外学者多运用西方现代文艺理论来剖析。
3.本课题的研究内容和方法。
研究内容:
张爱玲的小说映照了1个阴阳不分、鬼气森森的世界,恐怖镜头繁复缤纷,在她的作品里以人拟鬼,她笔下的人物均飘荡在凄冷荒凉的宿命轨道上。本文尝试根据恐怖电影的表现手法,从场景造型、人物造型、以及道具造型等角度入手,对张爱玲小说中出现的恐怖镜头进行研究、阐释。更近距离地感受张爱玲艺术感觉的细微独特之处,并且在此基础上揭示张爱玲小说所蕴涵的悲剧感和死亡意识。
研究方法:
本文采用比较研究的方法,根据恐怖电影的表现手法,在学术界既有研究资料的基础上,从张爱玲小说、相关的研究书籍及其评论等出发,分析整理资料,从场景造型、人物造型、以及道具造型等角度入手,对张爱玲小说当中出现的恐怖镜头进行研究、阐释。
4.本课题的实行方案、进度及预期效果。
方案、进度:
11月—2月初:收集资料。重读作品,确定论文题目,查阅相关资料。
202月—年3月中旬:在老师的指导下,拟定写作提纲和开题报告。
2007年3月—2007年4月:论文修改。听取老师意见,撰写论文初稿,并交指导老师评审。
2007年4月——:定稿。
预期效果:
本文结合恐怖电影的表现手法,通过分析、比较、归纳等方法对张爱玲小说中出现的恐怖镜头进行阐释,尝试更近距离地感受张爱玲艺术感觉的细微独特之处,并且在此基础上揭示张爱玲小说所蕴涵的悲剧感和死亡意识。
5.已查阅参考文献:
书籍:
1、张爱玲,《张爱玲全集》【m】。新疆:新疆人民出版社,206月第1版。
2、金宏达,《华丽影沉》【c】。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1月第1版。
3、张新颖,《20世纪上半期中国文学的现代意识》【m】。北京:3联书店,12月第1版。
4、宋家宏,《走进荒凉——张爱玲的精神家园》【m】。广州:花城出版社,10月第1版。
5、李稚田,《第3类时空》【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1月第1版。
中文系开题报告篇六
这里是一篇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指南,开题报告是开题者在确认论文主题之后,对论文初步确定内容的撰写,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详细内容吧~如果喜欢就请继续关注我们()的后续更新吧!
1、论文标题:小学语文教改:课文范例与指点相结合。
2、论文次要观念:
小学是先生写作的启蒙阶段。据调查统计,现阶段大局部小先生以为作文“难”,存在着“怕”作文、“厌”作文的景象。经过多方的调查和初步研讨,我们觉得先生怕写习作除了是生活中不擅长细心察看、仔细考虑,缺乏作文素材的积聚外,不擅长灵敏运用文本中积聚的言语也是形成他们怕习作的重要缘由。面对先生怕写习作的心思,作文效率不高的现状,面对新情势下的课改。在教学中,我们尝试结合小先生的实践,以教材中的课文爲范文,抓住课文的写作特征,指点先生从范文中学习相应的作文知识和技巧,并同时停止仿写训练,次要从课文的精彩片段、构造特点、言语特征三个方面停止仿写训练,不时进步先生的写作程度,把写作当成是一件高兴的事情。
1、研讨现状:
临时以来,作爲语文教学重头戏的作文教学,不断是我们教学中的单薄环节。据调查统计,现阶段小先生只要13%的先生爱写作文,21%的先生有点喜欢作文,24%的先生谈不上喜欢不喜欢,36%的先生怕写作文,6%的先生厌恶作文。关于大局部小先生来说,习作真实是“万事扫尾难”:一难是没内容可写,二难是不知从什麼中央起笔,三难是言语干涩不详细,于是“怕”和“厌”的心境油但是生。经过多方的调查和初步研讨,我们觉得先生怕写习作除了是生活中不擅长细心察看、仔细考虑,缺乏作文素材的积聚外,不擅长灵敏运用文本中积聚的言语也是形成他们怕习作的重要缘由。
经研讨剖析,现阶段的小学语文教材,不管哪个版本、哪个年级的单元写作训练都和本单元的课文教学是一个无机的全体,与单元课文内容关系严密。语文教材中的课文有很多精彩片段、典型范例,非常有利于教员指点先生写作。
2、研讨意义:
面对先生怕写习作的心思,作文教学效率不高的现状,面对新情势下的课改。在教学中,把作文教学与课文讲析无机结合,用课文范例指点先生入手写作,使范例的写作技巧成爲作文教学的无效资源,以课文范例爲指点、或让先生触类旁通,或让先生仿写,他们会感到有章可循,有凭可依,写起作文便会随心所欲,运用自若,既有格式的仿照,又有内容的启迪联想,这样临时训练,就能处理先生作文“难”的成绩了,同时进步写作教学的成效。
选题——查阅材料——写提纲——论文撰写——修正——定稿。
毕业论文(设计)任务进度表:
20xx.4——20xx.5论文选题、定题。
20xx.6——20xx.8停止初步伐研,写好论文提纲。
20xx.10——20xx.11完成论文初稿,指点教师审阅。
20xx.12——20xx.1论文中期反省。
20xx.1——20xx.2论文定稿打印。
20xx.3指点教师审阅。
20xx.5毕业论文辩论。
中文系开题报告篇七
学生姓名:学号:
专业汉语言文学专业。
题目:解析张爱玲小说的恐怖电影式镜头。
指导教师:
20xx年xx月xx日。
开题报告填写要求。
1.本课题的目的及研究意义。
研究目的:
张爱玲与电影有过长期亲密的接触,在小说写作中创造性地化用了电影化技巧,使她的文字组合带有丰富的视像性和表现力。文本以恐怖电影的表现手法为切入口,对张爱玲中短篇小说出现的恐怖电影式镜头进行解析。试图更近距离地感受张爱玲艺术感觉的细微独特之处,并且在此基础上揭示张爱玲小说所蕴涵的悲剧感和死亡意识。
研究意义:
本文通过对张爱玲中短篇小说出现的恐怖电影式镜头进行解析,试图在体会张爱玲语言的“现代性”的基础上,尝试性地提出1种独特的审美方式,从不同的视角解读张爱玲小说的表现手法。
2.本课题的国内外的研究现状。
国内研究现状:
国内对张爱玲小说的电影化表现手法的研究主要从小说的电影画面感、电影造型、电影化技巧等角度切入,考察了张爱玲作品对电影艺术手法的借鉴技巧:
(2)研究张爱玲小说的电影造型:《论张爱玲小说的电影化造型》(何文茜)等;。
(4)研究张爱玲小说的死亡意识:李祥伟《论张爱玲小说中的死亡意识》等。
国外研究现状:
海外研究对张爱玲的研究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1阶段1957-1984年夏志清,唐文标等人对她作品的介绍与评述”“第2阶段1985年至今,辐射面波及北美等地的华文文学的影响研究分析和评价”。1995年9月后,她在美国辞世后,海外学者多运用西方现代文艺理论来剖析。
3.本课题的研究内容和方法。
研究内容:
张爱玲的小说映照了1个阴阳不分、鬼气森森的世界,恐怖镜头繁复缤纷,在她的作品里以人拟鬼,她笔下的人物均飘荡在凄冷荒凉的宿命轨道上。本文尝试根据恐怖电影的表现手法,从场景造型、人物造型、以及道具造型等角度入手,对张爱玲小说中出现的恐怖镜头进行研究、阐释。更近距离地感受张爱玲艺术感觉的细微独特之处,并且在此基础上揭示张爱玲小说所蕴涵的悲剧感和死亡意识。
研究方法:
本文采用比较研究的方法,根据恐怖电影的表现手法,在学术界既有研究资料的基础上,从张爱玲小说、相关的研究书籍及其评论等出发,分析整理资料,从场景造型、人物造型、以及道具造型等角度入手,对张爱玲小说当中出现的恐怖镜头进行研究、阐释。
4.本课题的实行方案、进度及预期效果。
方案、进度:
20xx年11月—20xx年2月初:收集资料。重读作品,确定论文题目,查阅相关资料。
20xx年2月—20xx年3月中旬:在老师的指导下,拟定写作提纲和开题报告。
20xx年3月—20xx年4月:论文修改。听取老师意见,撰写论文初稿,并交指导老师评审。
20xx年4月——:定稿。
预期效果:
本文结合恐怖电影的表现手法,通过分析、比较、归纳等方法对张爱玲小说中出现的恐怖镜头进行阐释,尝试更近距离地感受张爱玲艺术感觉的细微独特之处,并且在此基础上揭示张爱玲小说所蕴涵的悲剧感和死亡意识。
5.已查阅参考文献:
书籍:
1、张爱玲,《张爱玲全集》【m】。新疆:新疆人民出版社,20xx年6月第1版。
2、金宏达,《华丽影沉》【c】。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xx年1月第1版。
3、张新颖,《20世纪上半期中国文学的现代意识》【m】。北京:3联书店,20xx年12月第1版。
4、宋家宏,《走进荒凉——张爱玲的精神家园》【m】。广州:花城出版社,20xx年10月第1版。
5、李稚田,《第3类时空》【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xx年1月第1版。
中文系开题报告篇八
就网上调查情况反馈:
(4)全国专家在蓉研讨开云KY官方登录入口 新课改"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及校长作用"为主题,举办中外八国校长论坛,研究开题报告。
就数学教学而言,还未有进行关于初中数学教学全过程的有效性的研究的案例。
学习罗增儒老师《数学教学论》---21世纪高等师范院校学科教学论教材,使我们认识到初中数学教学全过程的有效性的研究至关重要。因为这种有效性的研究,就是让学生在汲取知识,学习技能,锻炼思维,培养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各个环节中感受到有效性,因其而受益。学课程与教课程与教学的变革和发展,需要一线教师的积极参与,教师自身的理论素养和实践能力是决定课程与教学改革成败的关键,开题报告《研究开题报告》。新课程在课程理念、课程目标、课程功能、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评价及课程管理等方面都发生了重大变革,较原来的课程有了重大创新和突破。它既有教师培养过程中融入新课程理念,了解新课程、理解新课程,又要求一线教师更新教育观念,改进原来习以为常的教学方法、教学行为和教学手段,重新确立和认识自己的角色,改变课堂教学组织方式,提升课程意识,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
教师的教学的具体方法、过程,展现是多层次的、多种类的设计和方案,如何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和科学性,如何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其有效性的研究具有指导作用。这种有效性的研究,可以根据数学教育研究的新成果和中学数学教学的新形势,对中学数学教育方面的教材加以充实、更新。就社会责任而言,不仅要主动适应基础教育课程的改革,而且要在理论上、在对中学教师的教育中发挥出推动或牵引的作用。实现我们对数学学科教育转型的自觉启动。
本次申请小课题《关于初中数学教学全过程的有效性的研究》,这种有效性的研究,我们力图做到以下几点:
(1)总结初中数学教材教法经验的基础上进行适当的理论提升,既在操作层面上介绍初中数学教学"教什么"、"怎么教"、"怎么学"等问题,又在理论层面上提供现代教育学、数学学习心理学的依据。
(2)在努力继承数学教育传统优势的同时,着力吸收国内外数学教育的新成果,特别要体现当前基础教育数学课程改革的新理念。新内容、新框架,反映教师角色和学生学习方式转变的新视野。
课题名称的界定和解读《关于初中数学教学全过程的有效性的研究》关键词界定:
1、全过程是指:
在教和学两个层面上使初中数学的全过程教学,在课前的学法指导、课中的学习体验过程、课后的深化提高,及课后学习的延伸等过程卓有成效,使每一个学生在数学各个全过程的学习中得到发展。
2有效性是指:
初中数学教学全过程的有效性的研究至关重要。这种有效性的研究,就是让学生在汲取知识,学习技能,锻炼思维,培养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各个环节中感受到课程目标中的知识的理解性、应用性、活动的可操作性、评价的激励性等过程中有效性,教师因其而受益,学生因其而受益。如何重新建构符合教育规律和学生发展需求的"教"、"学"行为。
1、组内成员共同参与,研究各有侧重。
张传敏、郭琳靖(教学过程设计的有效性)。
陈文涵(课前教学学法指导的有效性)。
李整社、熊敏(基本技能训练的有效性)。
耿艳萍、赵方(精选例题习题的有效性)。
贾金博(学生数学思想引导的有效性)。
白小朋柴璐(课后学习延伸、拓展的有效性)。
2、阶段划分。
初一第二学期结束:
第一阶段小结,成文《初一数学教学全过程的有效性的研究》。
初二第二学期结束:
第二阶段小结,成文《初二数学教学全过程的有效性的研究》。
初三第二学期结束:
第三阶段小结,成文《初三数学教学全过程的有效性的研究》。
3、总结《初中数学教学全过程的有效性的研究》。
研究的主体部分:分类一:用于学生学习有效性的学法指导。
分类二:用于教师教学有效性的教法法指导。
课题成果的预期和呈现课题成果的主件为结题报告,附件为研究中产生的相关论文、随笔、叙事、设计、课件、教具等,这里的预期主要是对附件的成果表述)。
msn空间完美搬家到新浪博客!
中文系开题报告篇九
课程标准指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教师往往侧重于语文学科的工具性而忽视了其人文性的特征。其实,语文是人文性很强的课程,语文的人文性侧重教育学生,培养和滋润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强调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这就要求语文教师要善于运用情感策略,大力激发和培养学生的积极情感,拨动学生情感的心弦,使学生在富于情感的状态中受到深刻的教育和熏陶,提高语文素养,并结合学生实际情况,探寻在语文教育中渗透情感教育的有效策略,充分体现语文学科的“人文性”特点和“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推进语文教学从应试教育走向素质教育。在语文教学中进行情感教学,不仅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陶冶学生的高尚情操,同时也有助于语文教学目标的实现。
新课标强调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目标,情感目标是其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为真正落实新课程改革的精神实质,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促进学生整体素质均衡而有个性地发展,寓情感教学于语文教学已成为语文教育中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重要课题。情感是语文教学艺术化的重要标志,它既是手段也是目的,越来越多的语文教师在观念上认同了这点。然而,在实际操作中,将情感教学作为知识传授的附庸的状况依然存在。恰当的教学策略对于中学语文情感教学广泛而有效的实施具有重要作用。
传统教学中情感教育的缺失现状亟待改观,由于教师对教育目标的认识不全面,缺乏正确的学生观和教师专业发展的意识等到原因,在传统教学中普遍存在重“知”轻“情”的思想,有是情感教育被德育所替代,情感教育变得“戒律化”,与学生的身心发展状况脱节,不能真正关注到学生自身的情感体验和发展。把情感教育作为一个独立的课题进行研究和探索,可以从很大程度上提升教师对情感教育的重视,达到让学生“知”“情”同步发展的目的,进而让教育行为影响和改变学生的“意”和“行”。
二、国内外关于该课题的研究现状及趋势
情感教育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已成为教育理论和实践所关注的“热点”话题之一。情感教育是教育过程的一部分,它关注教育过程中学生的态度、情绪、情感以及信念,还有对学生自尊、个人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关注,以促进学生个体的和谐发展和整个社会的健康发展。
在我们的课题研究之前,可以看到国内外的教育家们已经有了诸多的理论,从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的“知学、好学、乐学”到当代著名教授卢家楣的“情感教育心理学理论”,从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的“愉快教学”到著名心理学家布鲁纳的“动机原则”,都有着独到的见解,是我们进行此次课题研究的不竭源泉。在语文教学中融入情感教育符合新课程改革目标的基本理念,为语文学科教学注入了新的血液,它将成为语文教学改革的一个崭新亮点。
三、本课题研究的基本内容、研究重点及预计突破的难点
1、基本内容
首先对古今中外的情感教学理论进行梳理,明确情感教学的内涵、特征,然后分析并指出语文情感教学的功能,并重点分析语文情感教学现状及主要原因。最后以现代教学论、心理学理论、教育学原理等为理论依据,根据中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发挥教师情感、中学语文文本富含的情感以及各种情感教育有利因素的作用,形成可行性方案,提出新课程背景下中学语文情感教学的策略。.
2、研究重点
发掘教材情感生发点,以情引情;发挥教学者的情感教化作用;调动学生的情感潜能。
3、预计突破的难点
从情感教学理论与中学语文教学实践相结合的角度进行语文情感教学的探索,提出新课程背景下中学语文情感教学的具有普适性的策略。
四、本课题的研究方法和途径
本课题拟通过:文献研究法、比较法、实践法、行动性研究、调查法等研究方法进行研究,从情感教学理论与中学语文教学实践相结合的角度,将情感教学心理学理论与优秀教师教学实践及自身在教学实践中的探索等方面相结合,较为全面和深入地对中学语文情感教学进行新的探讨。
五、课题具体实施步骤
按照本课题研究的设计框架,研究过程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
阶段一:新课程背景下中学语文情感教学理论依据的学习阶段;(20xx年4月——5月)
1、成立课题研究小组,组内分工,明确研究任务。
2、组织语文教师学习情感教学理论,阅读中学语文情感教学研究的相关期刊文献。
中文系开题报告篇十
(一)选题背景。
一部分人对电视剧中直观的血腥暴力场面产生了一阵阵热议。
选择本题主要是想从历史、文化、人物、史实等几个方面对《水浒传》中血腥暴力描写的原因和目的进行研究,也通过多方研究,发掘其暴力美学的文化内涵和心理影响。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目前关于《水浒传》的研究在国内外有很多不同角度的`解读,例如,《水浒》小说主要人物的象征意义,《水浒传》的女性意识,水浒中中的象征主意手法的运用,《水浒中》中的生命伦理意识,《水浒传》的各种主要人物分析,人名的寓意,所反映的宗教观、价值观,通过不同角度对作品的细节进行剖析等等。
关于《水浒传》中血腥暴力的研究并不是很多,但还是有一些值得借鉴的研究成果。例如:1990年第四期山西师大学报上名为《论水浒传的血腥气》一文中写到“小说在表现好汉们奋起抗争、铤而走险的时候,直接地、具体地描写了许多争打斗殴、杀人流血的场面,甚至不加掩饰地描写血淋淋的凶杀和吃人情景,造成了一种浓重的血腥气氛,所谓‘说时杀气侵人冷,讲处悲风透骨寒’第十回。《水浒传》所表现的这类场景,不仅一般人在现实生活中闻所未闻,即使在其他文艺作品中也绝无仅有,自然引起读者的注意。”还有《水浒争鸣》第九辑中认为“水浒英雄因暴决性格一怒而起的杀人行为,往往只是凭自己品行便判定对方有错对方该死,以自己为标准,随意裁断他人的性命,这种情况下的杀戮行为,往往不甚顾及,也不会在杀戮之前查询对方是否具有该死的恶行,这种杀戮行径,很多时候给人的感觉实在是草营人命。因此我们说,水浒英雄因性格自负及暴决而引起的杀戮行为,虽经种种消解,给我们带来的,更多的还是血腥味。”
学术界不少学者对《水浒传》所歌颂的梁山好汉形象提出了质疑,如大陆学者陈洪、孙勇进二位先生合著的《漫说水浒》在夏志清教授的基础上进一步清理了梁山好汉野蛮暴戾的行为,在指责了武松的血溅鸳鸯楼、宋江的计逼秦明入伙、李逵的劈杀小衙内、吴用的烧杀北京城等事件之后不无感慨地说:“水浒世界里的很多血腥气冲鼻的行为,连追求正义的幌子都没有,完全是为蛮荒的嗜血心理所驱。”
而第二期《明清小说研究》中《对水浒传中血腥、暴力的问题迪考思考》一文中,认为水浒中产生的血腥暴力的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一,不能离开当时的历史语境;二,不能用现代人的审美观念代替审美评价;三,把血腥残暴喜剧化、戏谑化、公式化。”
(三)初步设想。
本文拟在抓住关键词“血腥”,通过从本源到深入的方式,将其来源,发展,表现形式及其过去到现在的内涵变化进行较深的剖析,对《水浒传》中血腥暴力描写的原因和目的进行研究,也通过多方研究,发掘其暴力美学的文化内涵和心理影响。
(四)拟解决的问题。
1.把最重要的——“血腥”的意义进行深刻全面的解析,将血腥与暴力美学结合起来进行研究。弥补以往研究成果陈旧性和狭隘性。
2.将人物,意义,时间等进行相互渗透相互联系的分析,以添补以往研究的一些领域的匮乏和粗浅。
三、论文撰写过程中拟采取的方法和手段。
1.层次分析法。
从“血腥”的表面入手,进行更深一层的意义的挖掘。
2.系统分析法。
把《水浒传》这部作品作为一个整体系统,从人物刻画、写作方式、写作特点、文化内涵等几个方面,分析其血腥描写的具体含义和文化影响,引出暴力美学的部分内容,最后得出暴力血腥描写的最终含义。
四、论文撰写提纲。
1.何为“血腥”
1.1血腥的定义。
1.2血腥与其他相关暴力美学的关系。
1.3其他作品对血腥和暴力的描写。
2.《水浒传》中为什么会有“血腥”
2.1当时的历史文化条件。
2.2作者与读者当时的普遍心理与情绪影响。
2.3人物刻画的必备条件。
3.此血非彼血——“血腥”的现实文化意义与内涵。
3.1现代社会审美观念及其当时历史语境的不同。
3.2作者的心态以及环境熏染之下衍生出的情感宣泄。
3.3作者创作过程中潜在的暴力美学思维。
4.结语。
中文系开题报告篇十一
选题背景。
一部分人对电视剧中直观的血腥暴力场面产生了一阵阵热议。
选择本题主要是想从历史、文化、人物、史实等几个方面对《水浒传》中血腥暴力描写的原因和目的进行研究,也通过多方研究,发掘其暴力美学的文化内涵和心理影响。
国内外研究现状。
目前关于《水浒传》的研究在国内外有很多不同角度的解读,例如,《水浒》小说主要人物的象征意义,《水浒传》的女性意识,水浒中中的象征主意手法的运用,《水浒中》中的生命伦理意识,《水浒传》的各种主要人物分析,人名的寓意,所反映的宗教观、价值观,通过不同角度对作品的细节进行剖析等等。
学术界不少学者对《水浒传》所歌颂的梁山好汉形象提出了质疑,如大陆学者陈洪、孙勇进二位先生合著的《漫说水浒》在夏志清教授的基础上进一步清理了梁山好汉野蛮暴戾的行为,在指责了武松的血溅鸳鸯楼、宋江的计逼秦明入伙、李逵的劈杀小衙内、吴用的烧杀北京城等事件之后不无感慨地说:水浒世界里的很多血腥气冲鼻的行为,连追求正义的幌子都没有,完全是为蛮荒的嗜血心理所驱。
初步设想。
拟解决的问题。
把最重要的血腥的意义进行深刻全面的解析,将血腥与暴力美学结合起来进行研究。弥补以往研究成果陈旧性和狭隘性。
将人物,意义,时间等进行相互渗透相互联系的分析,以添补以往研究的一些领域的匮乏和粗浅。
论文撰写过程中拟采取的方法和手段。
层次分析法。
从血腥的表面入手,进行更深一层的意义的挖掘。
系统分析法。
把《水浒传》这部作品作为一个整体系统,从人物刻画、写作方式、写作特点、文化内涵等几个方面,分析其血腥描写的具体含义和文化影响,引出暴力美学的部分内容,最后得出暴力血腥描写的最终含义。
论文撰写提纲。
何为血腥。
血腥的定义。
血腥与其他相关暴力美学的关系。
其他作品对血腥和暴力的描写。
《水浒传》中为什么会有血腥。
当时的历史文化条件。
作者与读者当时的普遍心理与情绪影响。
人物刻画的必备条件。
此血非彼血血腥的现实文化意义与内涵。
现代社会审美观念及其当时历史语境的不同。
作者的心态以及环境熏染之下衍生出的情感宣泄。
作者创作过程中潜在的暴力美学思维。
结语。
中文系开题报告篇十二
题目。
填表说明。
1.开题报告作为毕业设计(论文)答辩委员会对学生答辩资格审查的依据材料之一。
2.此报告应在指导教师指导下,由学生在毕业设计(论文)工作前期完成,经指导教师签署意见、相关系主任审查后生效。
3.学生应按照学校统一设计的电子文档标准格式,用a4纸打印。
5.开题报告作为毕业设计(论文)资料,与毕业设计(论文)一同存档。
中文系开题报告篇十三
企业作为市场经济中的行为主体,既要通过一系列的营销活动,赢得利润最大化;又要承担社会责任,保护相关利益者的利益,但我国目前很多企业为了最大限度地攫取利润,在营销中存在着无视社会责任的行为,这不仅危害了消费者、社会、社区的利益,同时也危害了企业自身的长远利益,所以,企业在营销活动中要主动承担企业社会责任,以进一步提高市场营销水平,促进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
湖南农业大学李立清与李燕凌合着的《企业社会责任研究》一书,充分运用规范分析和实证分析两种研究方法,对当前企业社会责任的标准化实施现状及其实施对策进行了分析论证。全书共分9章,虽然开篇就对企业社会责任进行了经济学、管理学、政治学、社会学的多方位思辨,但综观全书仍然以企业社会责任的标准化为论述主轴,在笔者眼里,从该书的题旨及其论述重点来看,《企业社会责任研究》一书实应是“企业社会责任标准化研究”.
在对中国企业社会责任标准化的论述中,作者是这样构想的企业社会责任标准应该“首先是一种最大限度保护企业共同生存的企业社会规范;其次,是一种能够促使实现社会公正、公平的企业社会行为规范;第三,是一种保持民族先进文化的企业社会规范;最后,它必须是能够不断创造和谐社会建设新动力的企业社会规范”(第六章),在实施对策中,作者提到要分别从企业社会责任主体的角度、从规范内容的角度、从加强企业内部监督的角度、从加强企业外部监督的角度,修改和完善《公司法》、《企业法》、《劳动法》、《工会法》、《消费者权益法》等法律体系,政府也要加强对企业实施社会责任国际标准的科学引导。
从行文逻辑来看,作者首先从企业社会责任的思辩开始入手,继而在企业社会责任标准化及其实施对策上,重点捉墨。其立意是明确的:我国企业无论是从自身发展需要还是从国际背景来看,实现社会责任标准化甚至是实现企业社会责任与诡计接轨是必要的。全文内容证明,作者是实现企业社会责任标准化的坚定支持者,并对sa8000标准垂青有嘉,其追求方向是值得肯定的,因为标准化的实行必然对于企业自身的管理目标以及企业的社会存在产生重要意义,对于实现社会公正、公平不失是一个有力手段。
但是,笔者,还是认为,中国的企业具有其独特的历史和文化背景,研究企业社会责任还有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从文化角度思辩责任本身。很明显,我国在儒家文化熏陶了几千年的背景中,几乎每个企业都具有“内紧外松”的特征,即对内部员工比较强调紧张,有的企业对待员工近乎苛刻;对外,企业则追求松弛,有的企业不惜捐出为数不小的资金换取宽松的竞争环境和中国传统看中的.“面子”.从其生存生态来看,不可不说中国的企业有其生存之根,抛开企业的动机不言,作为实体它们也有追求企业社会责任的部分动力。
笔者还注意到,在作者提到的案例中,还提到sa8000标准甚至要求最低工资要达到当地和出口地所在国的最低标准,在中西劳动力市场价格及其不均衡的情况下,很明显是对劳动力密集国家所采取的一种贸易壁垒措施,是一种新型的贸易保护手段。应该看到,sa8000在某种诚度上代表了企业社会责任标准化的发展方向,但是我国企业大多数的竞争力还不强,甚至多数企业处于资本积累期,还没有太多精力去进行社会责任标准化运做,如果在这样一种情况下,植入作者主张的国际标准,可能会适得其反,扼杀企业发展。
在这里,笔者不妨提出一个构想:在我们承认企业社会责任标准化发展趋势的同时,要认清我国企业的发展现状,首先要保证在我国法律条件下企业的正当生存,其次,面对企业社会责任标准化,我国政府商务部门要采取必要的措施引导企业与企业、企业与认证机构进行谈判,提出“企业社会标准化时间表”,按照我国企业发展的现状,分步骤、按行业逐步完成标准化建设。
摘要
1绪论
2企业在市场营销中承担社会责任的重要意义
2.1企业在营销中承担社会责任是由企业的双重身份决定的
2.2企业在营销中承担社会责任有利于企业提高产品销售数量和顾客忠诚度
2.3企业在营销中承担社会责任有利于企业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
2.4企业在营销中承担社会责任有利于企业保持持续竞争力,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
3我国企业营销活动中不重视承担社会责任的主要表现及其危害
3.1营销观念落后,甚至存在反社会营销行为
3.2产品决策中不重视社会责任
4主动承担企业社会责任,进一步提高市场营销水平
4.1自觉树立社会市场营销观念
4.2实施绿色营销,保护生态环境,保持企业持续竞争力
4.3自觉尊重消费者主权,积极维护消费者利益
4.4提高认识,依法经营,自觉规范市场竞争行为
4.5倡导文明经营,促进市场文化与精神文明建设
刘连煜。公司治理与社会责任[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xx
刘俊海。公司的社会责任[m]北京:法律出版社。1999
李立清,李燕凌。《企业社会责任研究》湖南农业大学
20xx年xx月x日~20xx年xx月x日搜集资料;
20xx年xx月x日~20xx年xx月x日撰写大纲;
20xx年xx月x日~20xx年xx月x日撰写初稿;
20xx年xx月x日~20xx年xx月x日撰写二稿;
20xx年xx月x日~20xx年xx月x日修改并最终定稿。
中文系开题报告篇十四
课题的就是通过研究,要达到什么目标?要解决哪些具体问题?研究的目标是比较具体的,不能笼统地讲,必须清楚地写出来。只有目标明确而具体,才能知道工作的具体方向是什么,才知道研究的重点是什么,思路就不会被各种因素所干扰。下面是学科教学与研究方案所写的课题研究目标:
1、通过实验研究,总结出各学科实施素质教育的特点和规律;
2、提出在中小学学科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的意见;
3、制定中小学各学科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的目标和评价方案;
4、初步形成素质教育机制下的中小学学科教学基本理论;
5、全面提高实验学校学生的素质,促进实验学校教育质量的大面积提高;
6、促进实验学校教师素质的提高,造就高水平的科研队伍。
确定课题研究目标时,一方面要考虑课题本身的要求,另一方面要考虑课题组实际的工作条件与工作水平。
中文系开题报告篇十五
钢琴发源于欧洲,至今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在这期间,钢琴经历了不少演变,从拨弦古钢琴到击弦古钢琴再到现代钢琴,钢琴变得越来越适合演奏。但钢琴毕竟是机械的,只有演奏者演奏时投入自己的情感,使乐曲中出现鲜明的音乐形象,并表达出一种意境,钢琴的演奏才会生动、感人、丰富多彩。而在钢琴上投情地演奏恰恰是不容易的,因为它需要方方面面的准备及各种不同的体验还有演奏者丰富的想象和联想等等,只有当一切准备到位,情感才能表达得淋漓尽致。
1、作品主体思想的.展示。
著名钢琴家鲁宾斯坦曾说:“有的人总是谨小慎微,总是放不开,只想别漏掉某个音,别碰着旁边的音,别把邻近的两个音同时压下去。其实,这些枝节上的考虑都应该排除掉。”“要把正确的音乐形象传达给观众,若不如此,那我早在若干年前就被赶下舞台了。因为从数量上看,我可以算是弹错音的冠军,但公众对此并不在乎。公众主要是不能容忍对整体的歪曲。”从鲁宾斯坦的话中可以看出,作品主体思想的展示的重要性,它是作品的灵魂,是作品的主心骨,没有了主体思想,乐曲将支离破碎。如果把音乐作品比作一幢大楼的话,那么作品主体思想的情感内涵则是大楼的骨架,有了骨架大楼才能稳固。
音乐的主体思想的情感内涵,是通过音乐的形式去表现的,但只有音乐形式是远远不够的,音乐需要有血有肉,需要演奏者敏锐地捕捉到作曲家在作品中流露出的对生活的思考及他自身丰富的精神世界,只有这样,演奏者才能准确地把握并完美的表达。
而20世纪伟大的大提琴家卡萨尔斯也曾说过:“演奏者工作的价值在于最大限度地再现作曲家的精神。演奏者应该使写下的东西复活,把生命注入其中”。
2、演奏者的情感展示。
从演奏者的角度来说,投情的演奏应根据作品情感内涵的需要,以自身的情感体验为出发点,演奏时投入自己的真实情感,并把这种情感升华,与乐曲中的情感融为一体,以此来感染听众,让听众感受到音乐中的美。当然演奏者必须全神贯注,完全沉浸其中,把钢琴的当做一只编织故事的梭子,用最精巧的手艺织出让自己最满意的画面。
当人们面对一份乐谱时,是不能从乐谱中获得任何审美体验的。所以演奏者必须把乐谱通过表演的形式表达出来。这里的表演就有两种含义:第一,要把乐谱中的音乐符号通过演奏表现出来。音乐作品是通过乐谱记录下来,而乐谱又是由若干音乐符号构成。所以,对音乐作品音乐自身的解释是最基本的。首先对乐谱要进行形式结构分析,包括对音乐主题动机、乐句、乐段乃至乐曲的整体结构的分析和把握;然后再对乐谱上的表情术语进行分析设计,使乐曲能自然完整的表现。第二:在演奏乐曲时要体现出作品的情感内涵和演奏者自身的情感。音乐作品的演奏常常被称为是第二度创作,因为它是在第一度创作的基础上进行的。第一度创作是作曲家创作作品时的情感体验,而第二度创作则是演奏者自身投入的真挚情感。
3、听众审美欣赏的需要。
投情地演奏可以生动活泼、逸趣横生,可以扣人心弦的、煽人泪下,也可以振聋发聩、暖人心扉。这一切取决于演奏者投情的演奏,但也取决于听众的审美欣赏。
两千多前年,我国的《乐记》就已经提出“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的看法。《列子?汤问》中则记载着这样一则音乐故事:“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这是知音的典故,也充分说明了听众需要演奏者投情的演奏,在这样的演奏中,听众感受到了乐曲中鲜明音乐形象和丰富的情感内涵。他们对乐曲的感悟既拉近了自己与演奏者、与音乐的距离,也让自己的心灵得到欢欣和鼓舞。听众从演奏者的演奏中得到了审美体验,感受到乐曲里的泪与笑,欢乐与悲伤,心酸和苦楚,感受到每个音符迸发出的力量,他们的心随着乐曲跌宕起伏。在音乐的熏陶下,他们感受到音乐中的真善美,感受到了生活的充实和生命的意义。
魏廷格的《钢琴学习指南:答钢琴学习388问》上曾说,大多数的孩子都是有天份的,要不手指技巧很好,要不感情丰富,很少有两样都不好的。技巧的练习可以通过坚持不懈地练习,但感情的培养却需要花一番功夫,特别对于钢琴这个从西方传来的乐器,有着西方文化的背景和历史,虽然近年来也出现了许多中国钢琴作品,但大部分还是以国外的钢琴作品为主,毕竟在国外钢琴发展了好几百年,有了自己的一套传统和方法,而我们不了解国外的文化,不是每个人都有去国外体验生活、体验文化的机会,这就需要我们在理解钢琴作品的基础上用自己的感情去诠释,去创造音乐。结合书中的资料及自己的经验,笔者试着总结了如下的几种方法:
1、理解作品的内涵与情感。
演奏的首要条件是忠实于原作,凭借空想是不能演奏好一首乐曲的。这就需要我们了解并理解作品,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与作者产生共鸣,再进行二度创作的时候就非常容易了。首先可以赏析音像资料。通过各位大师的音频或视频资料对作品有大概的认识,也能从他们的演奏中体会到作者想要表达的内容。然后,可以通过查阅文字资料,对作曲家生平,对作品的写作年代,对作品创作的时代特征及当时的音乐风格,以及对作品的国家、民族,作品问世以来的评价等进行仔细研究,使演奏者对关于作品的一切有全方位的了解,更易与作曲家的创作形成情感上的沟通,更利于演奏者对作品情感内涵的把握。亨利?伍德曾说:“人们能够给演奏者提出的唯一劝告是:在盲从的依附不适当的标记和那种过于自由地偏离作曲家的明显意图之间,寻找一种巧妙的平衡。”这种“巧妙的平衡”就需要变化的演奏技巧与丰富的情感相结合。
2、处理好音色与情感音色是指声音的感觉特性。声音是由发声的物体振动产生的,分为基音与泛音。音色的不同取决于不同的泛音,每一种乐器、不同的人以及所有能发声的物体发出的声音,除了一个基音外,还有许多不同频率的泛音伴随,正是这些泛音决定了其不同的音色,使人能辨别出是不同的乐器甚至不同的人发出的声音。人们喜爱某位音乐家的演奏,通常是记住这个音乐家的演奏音色。这种演奏音色即是钢琴家所特有的情感音色,是钢琴家在了解了作品内涵、风格等之后用适当的演奏方法对钢琴音色的一种理想的控制。所以处理好音色与情感极为重要。
首先,音色的调控依赖于人们敏锐的听觉。在演奏乐曲时,合适的音高,均匀的时值,恰当的音量,变化的音色等等,都需要耳朵仔细地辨别,并让大脑控制手指的活动。所以演奏者需要时刻用耳朵去聆听自己横向的旋律是否优美,纵向的和声是否恰当、纵横结合的复调是否相融,以及弹出的音色是否符合心中想要表达的情感。
其次,音色的调控取决于不同的触键。触键方法的不同会带来不同的音色效果和情感表现。有了对作品和对作曲家的深入了解,也有了对演奏乐曲的基本把握,接下来重要的就是怎么样把想要投入的情感通过钢琴这个媒介表达出来,所以情感因素的技巧化就显得极为重要,触键就是其中的一位重要帮手。如弹奏欢快活泼的乐章时,需要明亮的音色,这时的触键就需要干净利落,以手指抬高垂直触键的方式较为妥当;当弹奏一些温柔细腻的乐章时,需要圆润的音色,这时的手指要紧贴着琴键,轻轻地按动;当弹奏一些刚劲有力、激情澎湃的乐章时,需要洪亮的音色,这时全身应该发力,透过手指猛击到琴键,将全身的力量注入指尖,弹出强而有力的音响。不同的情感处理需要不同的触键方式。一首作品有起有伏,时而激情澎湃的地方,时而宁静优美。所以,一首乐曲中通常是几种触键方式的综合运用。
最后,音色的调控依赖于踏板的运用。一般来说钢琴有三个踏板,从左到右依次是弱音踏板、中踏板和延音踏板。延音踏板和弱音踏板用的较多。特别是延音踏板,因为钢琴是击键弦鸣的乐器,不像小提琴一样有很好延音效果,所以延音踏板的用途就非常广泛。乐谱上的踏板标记都是一样的,这就需要演奏者了解不同时期作曲家的使用踏板的方法和特点,掌握在不同风格的乐曲中踏板怎样使用,这样才能用踏板衬托出情感音色达到最好的演奏效果。一般来说,在演奏活泼欢快、节奏性较强的乐段时用直踏板,也就是同步踏板,直踏板由于是与音同时踩下的,所以干脆明了,使乐句节奏鲜明;演奏抒情温柔乐段时采用切分踏板,也就是音后踏板,使旋律流畅连贯,加强其歌唱性;在演奏雄壮有力,气势蓬勃的乐段中直踏板和音后踏板都可以运用;而一般的复调作品是不使用踏板的。
3、控制好力度与情感。
力度是另一个构成音乐情感表现的要素之一。它贯穿作品的始终,使音乐在强弱之间凸显魅力。在人们的语言表达中,人们的声音或轻柔或粗暴,或威严或随和,力度完美的体现了它在其中的作用。演奏钢琴时也是如此,演奏者想要表达乐曲中的喜怒哀乐,力度的表现必不可少。
在乐谱中,最直接与力度有关的就是上面的力度记号。在巴洛克时期,钢琴家主要使用古钢琴,作曲家很难在钢琴作品中表现力度的强烈对比与变化。到古典时期,力度记号的使用逐渐增多。海顿在他的钢琴作品中会使用少量的p和f;到了莫扎特时期,钢琴作品中的力度记号变多,出现pp和ff。而在乐圣贝多芬的作品中,力度记号已非常丰富,出现了突强sf、突弱sfp及从ppp到fff的强烈力度对比。以至后来的浪漫主义时期和20世纪的现代音乐中,力度的变化更是强烈。可见人们对力度表现的重视程度。
对于演奏者来说,力度记号不是简单的表示声音的强弱,而是需要通过力度记号来表达出生动的音乐形象和丰富的情感。所以对力度记号的处理与表达则尤为重要。例如熟悉的弱记号p,从字面来说就是要弹得弱、轻,但在具体的作品中,它可以代表不同的音乐形象。如在张朝的《皮黄》中,p可以代表一种天真无邪的童趣,也可以代表一种静谧自由的幻想。再如强记号f,它的字面意思是强、响,但在具体的作品中它可以是电闪雷鸣的狂风暴雨,也可以表现热情似火的西班牙女郎。
影响力度表现的主要因素是运力部位的不同。演奏时可以运用手指的力量,手臂的力量,腰部的力量和全身的力量。这就取决于乐曲的情感,演奏者在了解乐曲的情感后,根据自己的理解在不同的乐段中采用运力从而使乐曲跌宕起伏,扣人心弦。在进行演奏时,切忌看到乐谱中的力度记号才刻意做相应的变化,这样会显得呆板无趣。在演奏之前就应对整首乐曲有大致的把握,并进行相应的力度设计,在演奏时自然地表现音乐中的强弱,使音乐一气呵成。当然乐谱中的其他表情记号也是值得演奏者关注并仔细推敲的,它们是作曲家思想内容和情感的浓缩,对于表达作品丰富的情感内涵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曾看过美国第一钢琴夫人露丝·史兰倩丝卡的《指尖上的音乐》,书中说到她热爱每一次的演奏,因为每次演奏的时候她都想象到不同的画面,感受到不一样的情感,甚至对于同一首乐曲的演奏每次的感觉都是不相同的,所以每次的演奏都丰富多彩。我想这位钢琴家不仅有着丰厚的文化底蕴,更是对演奏作品中每个细节的把握游刃有余,对情感的调度挥洒自如,所以使演奏成为了一种莫大的乐趣。
【本文地址:http://www.pourbars.com/zuowen/143463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