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在诗词中旅行大全(21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23 11:09:06
最新在诗词中旅行大全(21篇)
时间:2023-11-23 11:09:06 小编:XY字客

总结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与他人分享经验和心得。总结要突出问题和挑战,并提出自己的解决方案和反思。总结是一个有趣又有挑战的写作任务,通过范文的学习,我们可以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在诗词中旅行篇一

朝光浮烧野,霜华净碧空。唐·李世民《秋暮言志》。

萤飞秋窗满,月度霜闺迟。唐·李白《塞下曲六首》。

霜露晚凄凄,高天逐望低。唐·杜甫《出郭》。

晓晴寒未起,霜叶满阶红。唐·白居易《秋雨夜眠》。

北风何萧萧,兹夕露为霜。唐·王昌龄《秋山寄陈谠言》。

霜根渐随斧,风玉尚敲秋。唐·杜牧《斫竹》。

锦衾重自暖,遮莫晓霜飞。唐·孟浩然《寒夜》。

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三国魏·曹丕《燕歌行》。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唐·杜牧《山行》。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父对愁眠。唐·张继《枫桥夜泊》。

山明水净夜来霜,数树深红出浅黄。唐·刘禹锡《秋词》。

霜草苍苍虫切切,村南村北行人绝。唐·白居易《村夜》。

鸳鸯瓦冷霜华重,翡翠衾寒谁与共。唐·白居易《长恨歌》。

梅熟已过南岭雨,橘酸空待洞庭霜。唐·徐寅《荔枝》。

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唐·李商隐《霜月》。

高殿秋砧响夜阑,霜深犹忆御衣寒。唐·王昌龄《长信秋词五首》。

雨歇亭皋仙菊润,霜飞天苑御梨秋。唐·王昌龄《九日登高》。

零叶翻红万树霜,玉莲开蕊暖泉香。唐·杜牧《华清宫》。

解把飞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宋·曾巩《咏柳》。

庭户无人秋月明,夜霜欲落气先清。宋·张耒《夜坐》。

新筑场泥镜面平,家家打稻趁霜晴。宋·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兴》。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宋·苏轼《赠刘景文》。

在诗词中旅行篇二

9月1日晚上,我和爸爸妈妈一起坐在电视前收看《开学第一课》。这堂课的主题是反映中华传统文化的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看完之后,我对“文以载道”中的古典诗词之美感悟深刻。

许渊冲老先生把中国古典诗词之美归纳为“三美”,即“意美、形美、音美”。是啊,中国的古典诗词不仅是情感的表达,更是美的享受,它凝练精辟,生动形象,往往一字千钧,震人心灵。

只要有心,你会发现,在我们的学习和生活中,古诗词之美随处可见。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中国古典诗词,一起来品味中国古典诗词之美吧!

在诗词中旅行篇三

黛黑的天空中下着些小雨,我撑着一把素色的伞,走在乡间小路上。“撑一把缟色小伞,看一场淅沥小雨”。

我想着想着,走着走着,一不小心,走进了诗词的世界里。

诗词的世界里,有雨。

同在雨中漫步的,还有诗人杜牧。他望着江南的美景,诗句不禁脱口而出:“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嫣红的杏花,碧绿的春草,在诗人笔下变的活色生香。柳枝纤纤,啼莺如织,几处野村茅店,透过招摇的青青酒旗,座座金碧辉煌的庙宇梵宫浮动在雨丝迷蒙之中。诗人将细雨江南纷繁的春色凝炼在二十八个字间,让人赏心悦目,充分显示了其驾驭色彩的能力和运用色彩技艺的高超。

诗词的世界里,有水。

白居易在江边漫步,夕阳的照耀下,江水一半儿鲜红,一半却呈现出碧绿的景色。“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就充分说明了这一特点。写出夕阳如血,映照在江面。后人对此有不好理解之说,其实这是诗人对江水的直观描述。由此可见,诗人对自然色彩观察的多么细致,描写的多么准确。

诗词的世界里,有春。

王安石从镇江返回南京,在那里写了一首七绝律师:“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第三句里的“绿”字本来写入,诗人起始用“又到”“又过”“又来”等字,皆不如人意,多日后,放得一“绿”字,顿觉满篇生辉,逐成佳作。原来,诗意来源于生活。

沉醉在诗词的世界里,我感受着美,也希望在现实的世界里,去创造美。

在诗词中旅行篇四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子衿诗经。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

青青子佩,悠悠我思。纵我不往,子宁不来?

挑兮达兮,在城阙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静女诗经。

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静女其娈,贻我彤管。彤管有炜,说怿女美。

自牧归荑,洵美且异。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

蒹葭诗经。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凤求凰•琴歌佚名。

有美人兮,见之不忘。

一日不见兮,思之如狂。

凤飞翱翔兮,四海求凰。

无奈佳人兮,不在东墙。

将琴代语兮,聊写衷肠。

何日见许兮,慰我徬徨。

愿言配德兮,携手相将。

不得於飞兮,使我沦亡。

有所思汉乐府。

有所思,乃在大海南。何用问遗君?

双珠玳瑁簪,用玉绍缭之。

闻君有他心,拉杂摧烧之。

摧烧之,当风扬其灰。

从今以往,勿复相思。相思与君绝!

鸡鸣狗吠,兄嫂当知之。妃呼豨!

秋风肃肃晨风,东方须臾高知之。

江陵愁望有寄鱼玄机。

枫叶千枝复万枝,江桥掩映暮帆迟。

忆君心似西江水,日夜东流无歇时。

长相思白居易。

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洲古渡头,

吴山点点愁。

思悠悠,恨悠悠,恨到归时方始休,

月明人倚楼。

梦江南温庭筠。

梳洗罢,独倚望江楼。

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

肠断白苹洲!

长相思林逋。

吴山青,越山青。两岸青山相送迎。

谁知离别情?

君泪盈,妾泪盈。罗带同心结未成。

江头潮已平。

相见欢李煜。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在诗词中旅行篇五

5岁时,你带着悠久的文化点亮了我的世界,诗词,你是我的白月光。

你不像数学那样严密谨慎,不像地理那样博大精深,也不像生物那样严丝合缝,但你是那么的音韵丰富。

童年时,我与你相逢。那时的你有着“白毛浮水,曲项向天”的高贵;“春去花在,人来不惊”的美好;“临行密缝,意恐迟归”的母爱。那时,我还太小。只觉得你与别的文章不同,比它们简短,只觉得你郎朗上口。不如散文详细,不比记叙丰富,可你却有这独特的诗情画意。第一次相遇时是在书上,我不知道为什么那么多人喜欢你,现在我知道了,是你的魅力。你的独特的充满童趣的诗词。

7岁时,我与你邂逅。我带着好奇的心迈入小学的校园,缓缓翻开课本。六年中我看到了你的“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的春意盎然;“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的孤独;“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的友谊;“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的思乡;“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的豪迈。那时,你比以的要更深奥,让我认识了更多的诗人,并使我深一步了解了你。那时的你是那么让我如痴如醉,不仅如此,还让我接触到了“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的家国情怀。

13岁时我与你相伴。升入初中,我带着一丝慌乱和不安,还好有你的陪伴。上了初中,你变得神秘,我越来越喜欢你了,你有了“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的宏大抱负;“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的大牵挂;“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的思乡;“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的惊喜。你带给我的感情太多太多。

我会一直喜欢你,诗词,我的白月光。

在诗词中旅行篇六

近两天,我读了一本被叫作《阳光的味道》的书,这本书使我感触颇深。

这本书的作者是丁立梅,她还有许多其他署名的作品,如:《最后一片老房子》、《许明天一个梦想》、《父亲的菜园子》等,她还被读者誉为“最暖人心的作家”。

作者丁立梅善于抓住人生历程中的酸甜苦辣,以坚定顽强的手笔写出了一篇又一篇感人肺腑、催人泪下的文章。书中的每一个故事情节的曲折和结局的迷人都触动着我,为我打开了一扇触摸灵魂、看穿人性、观察各层社会不同的生存状态的窗口。整本书是以微型小说的形式来描绘的,虽然短小,但每一篇文章都是一个完整的世界,它以丰富的艺术内涵吸引着我们,并在潜移默化中帮助我们认识生活,了解社会,培养人文精神。

书中的内容分为六章,分别是:第一章:希望之星;第二章:人间真情;第三章:特别的祝福语;第四章:坚持的价值;第五章:恩人;第六章;21个日日夜夜。每一章都有它独特的故事和人生哲理:希望、真情、祝福、坚持、感恩、信任等。自从读了《阳光的味道》这本书后,这六个词语便深深地印在了我的脑海中,它们时刻提醒着我:想要过上美好的生活,必须站在阳光下!书中那些坦诚的语句,那些关于真、善、美的文字,唤醒了我曾经的理想,使我鼓起勇气,不再虚空浮华、怀疑未来!

是这本书让我知道了:没有阳光的地方,永远不会温暖。感受不到阳光的时候,永远不会幸福。世间总会有阳光照耀不到的地方,心里总有感受不到阳光的时候。阳光的味道,是幸福的味道!春天的阳光会融化你冷漠的心灵,夏天的阳光考验你执著的深度,秋天的阳光投射生命的色彩,冬日的阳光告知还要从头再来!阳光滋润着我们的心灵,照射着我们的心灵!读完这本书,我的心情很久不能平静下来,旅行结束了,《阳光的味道》这本书又静静地躺在了墙角的书架上,感受着我因感动而流了满面的泪水。这种非同寻常的感觉,只有读了《阳光的味道》这本书才能真正体会到!

在诗词中旅行篇七

暑期期内,我看了《中国诗词交流会》,那广为流传、源远流长的诗词深深震撼人心着我!

中国的诗词好美,它天然去雕饰,当然纯碎;它香味浓香,四季馨香,它绵长遣倦,绵延古往今来!

我轻轻地打开《唐诗宋词》,和作家一起遨游在当然山水间。“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地角天涯,只有敬亭山。”“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别人。”水绿山青,恰好是纯天然之颜色。

“迟日河山丽,春风花草香。”“兴尽晚回舟,误进藕花深处。”“四射香阵透北京长安,满城县尽带黄金甲。”“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像香。”它是四季馨香之气场。

“2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两岸猿声啼不了,轻舟已过万重山。”“千里黄云百日曛,北风吹雁雪陆续。”“乌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这鸟鸣声猿啼风吼雨的声音,乃为天籁之声,绵延绵长,绕梁绵绵不绝。

古诗词不但随处勾勒着当然天地万物,也深深地寄予着大家的情感。

诗词中有真心。“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的母亲情;“桃花潭水深三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的好友情;“独在异乡为异客,日月潭的传说”的思念家乡……这浓浓情感,无一不反映出华夏儿女的爱憎分明!

诗词中有仁义。戚继光尽忠报国,鞠躬尽瘁。他一生争霸成千上万,以致于匈奴人兵对他望而生畏,他带领的岳家军搞出了我堂堂中国的威武。“醉卧沙场君莫笑,自古争霸几人回?”“万劫不复浑不害怕,要留清正生来彷徨。”“人生自古谁无死,取材丹心照汗青。”……这舍生为国、恪守品性、誓死不屈的英雄人物骨气,使我们深深地体会到什么叫正气凛然的中国人!

静夜中,晨日里,每每我一卷手中,读着读着,便会魂游在古诗里。忘掉守候我的仅仅简易的桌椅板凳,也经常忘掉我只不过一个六年级的'中小学生。诵读古诗,我好像赶到聪慧的根源。大家中国人的聪慧在古诗里,大家中国人的美在古诗里,大家中国人的历史时间也在古诗里。中国的古诗词是中华传统文化中一朵绝不凋落,壮丽的奇怪!

中国诗词你最美!一景一物,一花一草。只需大家认真去体会,去体会,就能遇上最美丽的它!

我钟爱中国诗词的唯美意境!但我更爱我们祖国母亲!作为中华民族的华夏儿女,大家为你骄傲,给你引以为豪!

在诗词中旅行篇八

古往今来,圣贤先哲、仁人志士都是传承和弘扬中华诗词文化的典范。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要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因此,加强校园诗词教育,传承诗词文化,也是实施新课程标准的需要,是关注学生作为人的自身要求和终身和谐发展的需要。

2013年以来,在县诗词学会的指导下,我县校园诗教工作步入规范化轨道。县教育局成立了望江县诗教工作领导小组,出台了诗教活动实施方案,诗教逐渐成为一个常态化工作。根据计划,先后遴选20所学校进行试点,并组织两次全县中小学诗教骨干教师培训活动。麦元中心学校和九老诗社共同编写了《古典诗词学习入门》,已经作为试点校教师诗词教学参考资料和中小学生课外学习诗词的读本。

各试点校在教学活动中突出诗教内容,把诗教作为提高学生素质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在校园文化建设的进程中,注重突出诗教工作,结合书香校园的打造,充分利用校刊、黑板报、校园网等多种渠道宣传诗教工作,营造学诗词、用诗词、赏诗词、写诗词的良好氛围,积极构建具有校本特色的'诗教文化,丰富校园文化体系。各试点校从实际出发,明确开展诗教工作的要求和内容,统筹兼顾,使校园诗教工作与教师教学水平、教学质量相互促进,相互提高。

“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近两年来,全县广大教师、中小学生积极读诗写诗,全县中小学生诗词作品在海内外30多家刊物发表及诗词网站刊载,在全国产生了较为广泛的影响。据不完全统计,迄今已在《中华校园》、《中华诗人》、《中国楹联报》、《当代作家》等共发表作品1300余首。实验学校、望江一小分别推荐20多位小学生加入了县诗词学会,麦元中心小学实施“诗词进校园”师徒结对,望江四小开展诗词经典吟诵,太慈初中等编印校园诗词选,“弘扬诗词文化”诗教活动已经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

中华诗词进校园,深入开展诗教活动,我们广大教育工作者责无旁贷,任重道远。希望全县广大教育工作者继续加强中华传统诗词学习,努力提升自身人文修养。各级各类学校要进一步提高认识,富有创造性地开展校园诗教活动,真正让诗词走进校园,以诗育人,以诗感人,营造高雅的校园文化阵地,为学生健康成长构建温馨和谐的育人环境。我们相信在各级领导和诗词组织的直接指导下,在广大诗家和社会贤达的亲切关心下,我县中小学“弘扬诗词文化”校园诗教活动一定会更上层楼。

在诗词中旅行篇九

无意的闲暇之中,在夏光的炽热里,我微眯着被电脑屏幕几乎闪瞎的双眼,目光在书架上跳动着。我揉揉被鼠标麻木的手,轻柔的翻开了一本略微变黄的书,还为看清楚书目,诗词的海洋便夹杂着书独特的香味,将我淹没。

细品诗词,它那壮丽景色与淋漓尽致的美一览无余。“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目光刚扫过这细腻又动人的语言,一幅悠然的春景图便浮现在眼前,春机盎然。融融暖阳下,几根翠竹辉映着阳光,几片桃花的淡香中,两三只闲鸭泡在暖水中,恣情嬉戏。诗词就是这样,三言两语的精炼,没有华丽的语言,却是最容易让人如同身临其境。“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品读这美丽的诗句,冬之韵洋溢而出,淡黄的云朵,晶莹的冬日,尽管有刺骨的冷风,但依旧无法阻挡如雁毛般的大雪。诗人的字里行间,透出的是一种浓浓的对风光之爱。

诗词中,处处都流露着是人的各种情怀。如黛玉那“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的忧愁,那纯真、美好的爱情却不被人认可,只得在此拖着病体苟活。诗词中,也有岳飞那“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的不甘,他,本是一军之帅,本是要在前线杀敌的,可现在……不甘与愤懑字里行间流露而出。”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这是李白的诗句,一代闻名天下的大诗人,本是举手投足间,万人倾倒,可现在呢,却只能在冷月之下,饮一杯烈酒,与月交交心了。

阳光缓缓在指尖流过,一剑神龙不见尾的《长恨歌》便浮现在眼前,那感伤的语言,似乎是对玉环与玄宗悲剧最好的诠释。“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蛾眉马前死”凄凉的语言,昭示着一位佳人的陨落。但,六军的要挟,谁又能抵抗!“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也许他们的爱情,命中注定的结局就是这样吧!

时光转动着,转眼,一上午的时光已过,诗词,那句间,表达出的世界,却是如此美丽,几句短试,却也能叙述人生。

在诗词中旅行篇十

中国诗词不仅仅抒发了原作者的情感,还折射出人文情怀、人性光辉、传统美德。这就是中国诗词的美。

中国诗词大美之催人奋进。

中国自古以来从不缺少催人奋进的诗词。“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诸葛亮在《诫子书》中激励他的`儿子要宁静,努力地学习,让他意志坚定,下苦功地学习。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这同时也激励着一批批读者刻苦学习。“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这是李白被贬时所作,他虽被排挤出长安,但他仍旧坚信自己会被重用。李白在催自己奋进,这首诗表达出他那令人向往的积极浪漫主义。一句句诗词激励我们奋进。

中国诗词大美之勤俭。

勤俭一直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每一食,便念稼穑之艰难;每一衣,则思纺织之辛苦。”这是唐太宗告诫太子的话,唐太宗勤俭节约,以身作则所以才有了“贞观之治”。可见勤俭多么重要。

“历览前贤国与家,成有勤俭败有奢。”李商隐结合历史得出感悟,认为勤俭才是国家立足之本,这是对晚唐统治的忠告。勤俭是对每个人的基本要求,是国家富强的根本。一句句诗词告诫我们要勤俭。

中国诗词大美之爱国。

国家是每个人的家,当国家有难时,任何人都要保护国家,爱国诗人不尽其数,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一千古名句流传至今,他爱国之心可望不可及。他用爱国的丹心映照史册。“只解沙场为国死,何须马革裹尸还。”写出战士们在战场上为国捐躯,精忠报国,不考虑把尸体运回家乡。战士们是多爱国啊!为了国家可以抛弃一切,这就是爱国。一句句诗词启发我们每时每刻都要报效祖国。

中国诗词无穷的魅力,无限的美,展现我们中华传统文化,领略其中的传统美德。让诗词之美根心灵,不忘初心,昂首前行!

在诗词中旅行篇十一

作为一个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的女子,李清照多将爱花之情付诸笔下,对花的欣赏、喜爱,是她少女闺阁生活的重要内容,而借花寄托相思,咏花标致情操,又是她词作中经常出现的主题。

李清照现存词作四十六首,以南渡为分期,词风变化明显,但词人在创作中爱用“花”意象却没有改变。在李清照的词作中,除了八首没有提到“花”之外,其余,或单独吟咏,或泛指鲜花,总是离不开花的影子,如“不如随分尊前醉,莫负东篱菊蕊黄”,“共赏金尊沉绿蚁,莫辞醉,此花不与群花比”,“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等,在李清照的词作中用花表达出了极为饱满的人生内容和丰富的精神世界。

一、“花”意象凸显其美好诗意的生活。

花,一直都是美好的象征,李清照笔下常通过对花的描写烘托意境,显现出她对美的追求与向往,对生活方式的一种诗意表达。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这首词描写了一幅简单的生活片段,似一帧剪影般记录下了一幅动人的画面。夜晚伴着紧密的风声,淅淅沥沥地下着疏朗的小雨,次日香闺中,沉睡一晚的女子,慵懒地醒来,酒意未退,晨妆未梳就开始关心园中海棠。“试问卷帘人”一个“试”字道出多少急切和犹豫,是心底已经猜晓结果而又担心结果成真的揣测心态,而卷帘人漠然回答“却道海棠依旧”更让女主人黯然叹息,“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绿”借代绿叶,“红”借代红花,含蓄精炼,色彩对比鲜明。“肥”形容雨后的叶子因水份充足而茂盛肥大,“瘦”形容雨后的花朵因不堪雨打而凋谢稀少,拟人手法使这两种状态的对比显得生动别致,形象逼真。本来平平常常的四个字,经词人的搭配组合,便使涵义得到丰富和扩大。由这四个字生发联想,那“红瘦”不正表明春天的渐渐消逝,而“绿肥”象征着绿叶成荫的盛夏即将来临,这种极富概括性的语言,实在令人叹为观止。胡仔《苕溪渔隐丛话》称:“此语甚新”,《草堂诗余别录》评:“结句尤为委曲精工,含蓄无穷意焉。”这首作品词采清澈,画面明丽,描写了一个优美如画的生活场景,作者生活在其中,显示出一种生活的诗意和优雅的情致。

二、花是作者抒发情感的意象载体。

词人用鲜花的易逝表达对美好事物易逝的痛惜之情,女子的韶华易逝,夫妻幸福时光的易逝,这些都是痛苦的,作者借笔下的惜花之情,正是表达了惜春之情和自惜自怜之情。作者笔下的“花”意象,除了描绘出了花的美好之外,更多的是光阴逝去后的憔悴和颓残,这是词人感慨时间流逝,无奈生命易逝的表露。如“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惜春春去,几点催花雨”,“梨花欲谢恐难禁”,“睡起觉微寒,梅花鬓上残”。这里的花并非特定的花,而是一种泛指,是我国传统文化模式的一种积淀,即流水落花的意象。这种意象总是和惜春、惜时、生命的哀叹相联系。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这首《武陵春》起句就是一幅已经风住花尽的凄清景象,“风住尘香”之后,可以想象出落红满地,花尽枝头的景象。一个“尽”字,道出春光的彻底流逝,再无所留的空白感,所以“风住尘香”四字,不但含蓄,而且由于含蓄,反而扩大了容量,使人从中体会到更为丰富的感情。而日色已高,头犹未梳,虽与《凤凰台上忆吹箫》中“起来慵自梳头”语意全同,但那是生离之愁,只是情绪上的慵懒和娇憨,而这是死别之恨,万念俱灰,梳洗了无意义,情感表达深浅自别。三、四两句,由含蓄而转为纵笔直写,点明一切悲苦,由来都是“物是人非”,而这种“物是人非”,又决不是个人感情上的伤春之情,而是一种剧烈的、带有广泛层面上的无穷无尽的痛苦,这是国破家亡,种种愁绪郁结其中的痛苦,此中之事,只能以“事事休”概括,言未出,而泪先流。下阙写词人想要改换心情,泛舟出游,而由“闻说”到“也拟”,又到“只恐”,最终作罢这一系列活动,笔触跌宕起伏,有开有合,层层推进,最终落脚在“载不动许多愁”上。此词中起句的花尽,就奠定了全词的感情基调,是美好事物的消逝和物是人非的痛苦与烦愁。这首词是作者避难浙江金华时所作,当时她已处于国破家亡之中,相亲相爱的丈夫死了,珍藏的文物大半散失,自己流离异乡,无依无靠,所以词情极其悲苦。

三、自我价值的肯定,以花喻志,风格凛然。

词人爱花,咏花,并常以花自喻。词人歌咏的是质幽而不华艳的菊花,是“情疏迹远只香留”的秋桂,是“此花不与群花比”的梅花,这是女词人最爱吟咏的三类花,并在她们身上寄托了深厚的感情。这些花或朴素淡雅而芳香持久,或在秋风萧瑟中幽然傲霜,或与冰天雪地中盈盈怒放,她们都如同花中君子般以高尚的德行情操,赢得世人的敬佩。

《点绛唇•蹴罢秋千》中,活泼可爱的少女倚门回首,含羞间又透露着好奇和大胆,此时,配合她心情和身份的正是一束青梅,含涩朦胧而又清爽可人。

而《渔家傲•雪里已知春信至》中这样描写梅花,。

雪里已知春信至,寒梅点缀琼枝腻,。

香脸半开娇旖旎,当庭际,玉人浴出新妆洗。

造化可能偏有意,故教明月玲珑地。

共赏金尊沉绿蚁,莫辞醉,此花不与群花比。

此词起句就点明了是寒冬雪里的时令,但一个“春”字,为下文打开了一幅让人期待的画面。“琼枝腻”、“娇旖旎”的寒梅,在月夜之下当庭绽放,清丽如洗。用浴后新妆的美人,比喻月辉下晶莹剔透的寒梅,清新而逼真,给人如同看到画面一般的愉悦感。下阙用周边环境和种种事物衬托梅花绽蕊这幅画面,玲珑月、绿蚁尊,当此佳境,谁人能不畅饮酩酊呢?寒梅既有娇俏旖旎的韵致,又有冰清玉洁的气度,对酒欣赏,凛冽清冷间,动人心魄。这是造化对寒梅的`呵护疼爱,更是词人心中对梅花的喜爱。词人欣赏寒梅的独特气质,也是自身情操高标的流露。词人对寒梅的赞扬,也是自己对这种迎寒而放,不与众花相比格调的欣赏。清人朱彝尊说过:“咏物诗最难工,而梅尤不易。”而李清照就用了最明净、典雅的字句,把寒梅夜绽的美景刻画得淋漓尽致,梅花婉转风流之姿跃然纸上,栩栩如生。

李清照笔下的“花”意象,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延续和积淀,是词人热爱生活,观察生活,以花自喻,寄托情感的载体。中国古典文化中,高雅而有气节的花,莫不被中国文人们赋予了人文道德的精神和人格品性的价值。李清照在她的词中,把自己的真性情和超然群外的才情,都用高洁自守、卓尔不群的“花”意象表现了出来。吟咏花草,是把花的形态美、神态美与人的心灵情感、品格德操融为一体。于是花的盛开、飘零、枯萎都蕴含着李清照生命流程的展现,在“花”意象中词人寄托和表达了自己的审美理想和人生追求。

在诗词中旅行篇十二

说起友情,你是否会不由自主的吟出“海内存知已,天涯若比邻。”

1、《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2、《渭城曲》又名《送元二使安西》。

唐·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3、《送梓州李使君》。

唐·王维。

万壑树参天,千山响杜鹃。

山中一夜雨,树杪百重泉。

汉女输幢布,巴人讼芋田。

文翁翻教授,不敢倚先贤。

4、《送綦毋潜落第还乡》。

唐·王维。

圣代无隐者,英灵尽来归。

遂令东山客,不得顾采薇。

既至金门远,孰云吾道非。

江淮度寒食,京洛缝春衣。

置酒长安道,同心与我违。

行当浮桂棹,未几拂荆扉。

远树带行客,孤城当落晖。

吾谋适不用,勿谓知音稀。

5、《送友人》。

唐·李白。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6、《送孟浩然之广陵》。

唐·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7、《渡荆门送别》。

唐·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8、《杜少府之任蜀州》。

唐·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9、《送魏万之京》。

唐·李颀。

朝闻游子唱离歌,昨夜微霜初度河。

鸿雁不堪愁里听,云山况是客中过。

关城曙色催寒近,御苑砧声向晚多。

莫是长安行乐处,空令岁月易蹉跎。

10、《芙蓉楼送辛渐》。

唐·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11、《别董大》。

唐·岑参。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12、《送李端》。

唐·卢纶。

故关衰草遍,离别正堪悲。

路出寒云外,人归暮雪时。

少孤为客早,多难识君迟。

掩泣空相向,风尘何所期。

13、《赋得暮雨送李胄》。

唐·韦应物。

楚江微雨里,建业暮钟时。

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

海门深不见,浦树远含滋。

相送情无限,沾襟比散丝。

14、《送人东游》。

唐·温庭筠。

荒戌落黄叶,浩然离故关。

高风汉阳渡,初日郢门山。

江上几人在,天涯孤棹还。

何当重相见,樽酒慰离颜。

15、《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宋·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16、《送别》。

唐·王维。

下马饮君酒,问君何所之。

君言不得意,归卧南山陲。

但去莫复问,白云无尽时。

17、《送李判官之润州行营》。

唐·刘长卿。

万里辞家事鼓鼙,金陵驿路楚云西。

江春不肯留行客,草色青青送马蹄。

在诗词中旅行篇十三

白落梅说:“有人在路口守望,是为了等待,一个可以相随的身影,慰藉孤独的灵魂。

——题记。

阖眼,睁眼,我是陆游。

不是现在的高楼林立。南宋小阁,交错分布,半开半掩的门扉,传来叹息声:“为何要如此逼我?”沈园偶遇,想起昔日时光,欢声笑语,乐甚!然而上天似是有意玩笑,被迫分开。拿起心爱之人传来的书信,“人成各,今非昨,病魂常似秋千索。角声寒,夜阑珊,怕人寻问,咽泪装欢。瞒!瞒!瞒!”唐婉。

看着被阴湿的笔迹,想着这信定是和着唐婉的泪水而写。铺纸蘸墨“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溢鲛绡透。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结尾,陆游。最后一笔写下,再也止不住泪水。谁说男儿有泪不轻弹,只是未到伤心处罢了。“望你懂我。”守着旧时书信,望来生,山盟海誓,再续今缘。

阖眼,睁眼,吾名纳兰容若。

满清古城,金碧辉煌,可现实却不似这般华丽,而是充斥着残酷、冰冷。撑起一把油纸伞,一身素衣,蹀躞雨中,衣角被风掀起,似那误入尘网的仙,折下一枝红梅,轻吟“风絮飘残已化萍,泥莲刚倩藕丝萦。”青梅竹马,两小无猜,本该是美好的,但是母亲你为何要反对呢?雪梅如此聪慧,不知您因何不满?母命难违。心痛!无奈!幸而上天怜我,娶妻卢氏,相敬如宾,但上天你为何这般对我?为何要残忍夺去她的性命?伤心万分,写下“瞬息浮生,摩命如斯,低徊怎忘。”望我们相逢在来世的渡口!愿来世不再离散!

世人皆说“命运是公平的。”上天赐予我不凡身世,赐予我满腹才华,所以夺去情缘。看着窗外雨雾交织,呢喃道“浮生若梦,别多会少,不如莫遇。”将烟云旧事托付流年,望下一世,幻化作彼岸花,断情,绝缘!

阖眼,睁眼,映入眼帘的诗词,甚美!

红尘万丈,陆游等待到唐婉,纳兰容若等待到雪梅,卢氏,而幸运如我,有唯美诗词相伴,为它痴,为它迷,字字句句,扰我心弦。但我也希冀着,希冀着二十一世纪的现代,希冀着未来!

希望飞逝的时光不会抹去诗词的痕迹,希望新世纪的人们赋予其新的灵魂!

在诗词中旅行篇十四

结交在相知,骨肉何必亲《箜篌谣》。

君不见管鲍贫时交,此道今人弃如土《贫交行》。

人生交契无老少,论交何必先同调《徒步归行》。

夜阑更秉烛,相对如梦寐《羌村·其一》。

世人结交须黄金,黄金不多交不深《题长安壁》。

昨日屋头堪炙手,今朝门外好张罗《放言》。

已过才追问,相看是故人《遇旧友》。

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赠范晔》。

古路无行客,寒山独见君《碧涧别墅喜皇甫侍御》。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琵琶行》。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送元二使安》。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芙蓉楼送辛》。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别董大》。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赠汪伦》。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黄鹤楼》。

卢照邻《送二兄入蜀》。

关山客子路,花柳帝王城。此中一分手,相顾怜无声。

在诗词中旅行篇十五

帘这一意象在中国古代诗词中具有很强的可塑性,适用于多种情境,可用于多种情感表达,运用广泛。

“帘”本是中国人生活中寻常的物品。它灵活,不像门窗那般刻板固定,可随意卷起或放下;它便捷却好用,放下来,帘内帘外便形成一个区隔,收起来,空间顿时开阔。当古代商业发展起来,“帘”又被用作最初的商店标识,或者说成为最早的广告形式。无论是家中之帘,还是招徕生意之帘,都属日常习见的事物,帘的种类繁多,从精致到粗朴、从华贵到淡雅,总能显示出其不凡的魅力。加之帘内帘外令人产生的朦胧与模糊感,这一寻常之物便被诗人们在诗词中大量运用,成为中国古典诗词中独具特色的一个意象。

帘作为诗词中的意象,对情感起到一种修饰作用,表达了一种含蓄、委婉的情感。《声类》中有“帘,户蔽也”。所谓户蔽,必然是指帘的遮挡的作用。帘与门窗不同,门内之景是隔绝而不可见的,帘内之景,则是朦胧而绰约的,让人不自主去联想到风吹开珠帘那一霎那的惊艳。帘的遮挡所带来的朦胧之感,正切合古典诗歌中追求的含蓄美感。自然而然的,帘字在诗歌中的整体印象是柔美而朦胧的。

于是,帘字似乎更适用于婉约些的作品。唯有含蓄精巧的作品才会细细把玩这“帘”中的奥妙。将这一意象体现地淋漓尽致。比如“帘幕中间燕子飞”或者是“小阁重帘有燕过”,隔着帘幕,又见飞燕,自然而然地给了帘内人春将归去的联想。帘带来了对美景难再,春之将逝的淡淡闲愁。因为相隔朦胧,于是淡淡,迷离婉约。春之将逝,题材本已不再有新意,但换了个视角,收敛了悲凉的情绪,就更显得精巧几番。值得注意的是,这种景象,虽是有悲,却因“垂帘”、“飞燕”而不显得凉,这便是帘字对于情感的淡化和收拢的作用。

帘这一意象在诗词中的运用,不仅仅是一种修饰情感的作用,实际上,很多时候,帘本身就是一种情感的表达。除前面提及的例子外,帘凭借诗人丰富的意境创造力,在诗词中有多种运用,形成了非常广泛的诗境,如“帘幕生凉”的悲凉、“水晶帘动微风起”的灵动轻快、“夜月一帘幽梦”的幽静、“卷上珠帘总不如”的明朗俏丽……各式各样的情感,因诗人而有了各种变幻,这也恰恰是古诗词最吸引人的地方。

谈到帘随诗人而产生的情感的变换,有两句诗甚值一提,一是“金碧上青空,花晴帘影红”(陈克的《菩萨蛮》),一是“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刘禹锡《陋室铭》)。他们都用同一种写法,将外物之景映在帘上,却各自朝着不同的方向发展。“花晴帘影红”中,将三物结合起来,花红、帘红、帘影红,又用这一晴字点睛,将花色、花光、花气三景都表现了出来,可谓之明艳。“草色入帘青”同样有一映字,却显得清雅脱俗,全无之前的华贵绮丽。仅仅是颜色的变动便会使整诗意境完全改变,帘的多变自然不必说,所以对帘的分析应当着眼于帘在诗歌中所创造的意境,也就是诗歌情感的.孕育与表达。

当然,无论是对情感的修饰,还是对情感的直接表达,帘字绝不仅仅在婉约风格的诗歌中有广泛的运用。即便是豪放风格的诗歌中,帘作为意象,也体现出传情达意的功能。究其原因,要回到本文开头对“帘”字本身意义的解释来看,帘不仅仅因其遮蔽、遮挡等功能而区隔了空间,还因其便捷、显目、动态等成为商家店铺的标识和广告媒体。在中国古代社会,提及这个功能,最容易令人想起的就是酒帘了!化酒帘为意象入诗词,自然较之室内帘栊多一份豪情。王以宁的《水调歌头》中就有:“人在子亭高出,下网长沙城郭,猎猎酒帘风。”这算是用“帘”表达豪放情感的代表。而且这一用法也值得深深体味。一般来说,与“猎猎”相衬,要么战袍,要么西风,非要写酒家招牌也必须用酒旗,那才有种豪气在其中,帘的猎猎声实在不够响亮。但联系上下文来看,人在高处,下望城郭,距离远不说,中间少不了雾沙阻隔,看起来定是极不清晰而有距离的。若此处用了旗字倒显得太过清楚,太近了。将之前营造的阔远的意境减了不少。如此一来,用帘字,取其距离也是有些道理的。如此看来,即便是传递豪情,还是脱离不了帘字本身的空间意涵。

进一步分析,我们会发现,帘之意象入中国古诗词传情达意,从用法上,精妙之处就在于对“帘”的空间意涵的运用,特别是帘将空间分成了帘内帘外,由此天然产生一种对比。诗人将这种对比信手取来,发挥到极致,诸如“帘下清歌帘外宴”(柳永《凤栖梧》),用“帘”字将两景隔开,却又相互联系,很好的表现出诗歌的场景,令人因声而想见其人,于是婉婉引出下句。帘内外对比这一运用,最有名的莫过于《红楼梦》中黛玉所作的诗:“桃花帘外东风软,桃花帘内晨妆懒。帘外桃花帘内人,人与桃花隔不。”通过这一帘内帘外的对比,两相映照,惜花哀人的情感也就自然流露出来。帘的这一将两物隔开、相衬相比的功能也就巧妙的得到了运用。

综上所述,帘这一意象在中国古代诗词中具有很强的可塑性,适用于多种情境,可用于多种情感表达,运用广泛。帘这种生活意象的独特的空间意涵,使得诗词的意境幽深,感情表达曲折迷离。用帘表达含蓄、委婉的感情,或许表达了中国古代文化审美对含蓄和委婉的推崇,但帘之所以能够被用于此,也是因为帘对空间的遮挡产生的朦胧之感,由此生发出含蓄之美。含蓄是中国文化中自古以来推崇的一种美感,帘这一普通意象的运用,也体现了中国文化的这一特点,读懂诗词中帘之意象,或许对于我们了解中国文化的特点、理解中国人情感的特征,也是一个好的路径。

在诗词中旅行篇十六

4、寒笛对京口,故人在襄阳。——刘昚虚《暮秋扬子江寄孟浩然》。

5、况故人新拥,汉坛旌节。——辛弃疾《满江红·汉水东流》。

6、相逢一醉是前缘,风雨散、飘然何处。——苏轼《鹊桥仙·七夕送陈令举》。

7、情于故人重,迹共少年疏。——白居易《咏老赠梦得》。

8、蕃汉断消息,死生长别离。——张籍《没蕃故人》。

9、河西幕中多故人,故人别来三五春。——岑参《凉州馆中与诸判官夜集》。

10、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孟浩然《岁暮归南山/归故园作/归终南山》。

11、不辞山路远,踏雪也相过。——张九龄《答陆澧》。

12、竹边荷外再相逢,又还是、浮云飞去。——赵以夫《鹊桥仙·富沙七夕为友人赋》。

13、故人不可见,新知万里外。——文天祥《端午即事》。

14、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15、故人南燕吏,籍籍名更香。——岑参《至大梁却寄匡城主人》。

16、故人何在,烟水茫茫。——柳永《玉蝴蝶·望处雨收云断》。

17、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高适《别董大二首》。

18、芳草有情皆碍马,好云无处不遮楼。——罗隐《魏城逢故人》。

19、风枝惊暗鹊,露草覆寒蛩。——戴叔伦《客夜与故人偶集》。

20、应难奈,故人天际,望彻淮山,相思无雁足。——史达祖《八归·秋江带雨》。

21、君不见管鲍贫时交,此道今人弃如土。——杜甫《贫交行》。

22、寂寥西窗久坐,故人慳会遇,同翦灯语。——吴文英《齐天乐·与冯深居登禹陵》。

23、还作江南会,翻疑梦里逢。——戴叔伦《客夜与故人偶集》。

24、故人离别尽,淇上转骖騑。——王维《送魏郡李太守赴任》。

25、满目飞花万点,回首故人千里,把酒沃愁肠。——葛长庚《水调歌头·江上春山远》。

26、数人世相逢,百年欢笑,能得几回又。——何梦桂《摸鱼儿·记年时人人何处》。

27、世人结交须黄金,黄金不多交不深。——张谓《题长安壁主人》。

28、故人入我梦,明我长相忆。——杜甫《梦李白二首·其一》。

29、泛菊杯深,吹梅角远,同在京城。——刘过《柳梢青·送卢梅坡》。

30、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岑参《逢入京使》。

32、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白居易《琵琶行/琵琶引》。

33、一年两度锦城游,前值东风后值秋。——罗隐《魏城逢故人》。

34、欲寻芳草去,惜与故人违。——孟浩然《留别王侍御维》。

35、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王维《送别/山中送别/送友》。

36、羁旅长堪醉,相留畏晓钟。——戴叔伦《客夜与故人偶集/江乡故人偶集客舍》。

38、为惜故人去,复怜嘶马愁。——高适《送魏八》。

39、邂逅淇南,岁寒独在,故人襟抱。——王恽《水龙吟·送焦和之赴西夏行省》。

40、蓟庭萧瑟故人稀,何处登高且送归。——王之涣《九日送别》。

42、当年紫禁烟花,相逢恨不知音早。——王恽《水龙吟·送焦和之赴西夏行省》。

43、西窗下,风摇翠竹,疑是故人来。——秦观《满庭芳·碧水惊秋》。

44、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陆凯《赠范晔诗》。

45、尊前故人如在,想念我、最关情。——周邦彦《绮寮怨·上马人扶残醉》。

46、长安故人别後,料征鸿声里,画阑凭偏。——王月山《齐天乐·夜来疏雨鸣金井》。

47、还怕掩、深院梨花,又作故人清泪。——吴文英《无闷·催雪》。

48、恰如灯下,故人万里,归来对影。——黄庭坚《品令·茶词》。

49、谁知江上酒,还与故人倾。——周紫芝《临江仙·送光州曾使君》。

50、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孟浩然《过故人庄》。

51、唯愿当歌对酒时,月光长照金樽里。——李白《把酒问月·故人贾淳令予问之》。

53、不知来岁牡丹时,再相逢何处。——叶清臣《贺圣朝·留别》。

54、相逢唤醒京华梦,吴尘暗斑吟发。——詹玉《齐天乐·送童瓮天兵后归杭》。

55、故人早晚上高台。赠我江南春色、一枝梅。——舒亶《虞美人·寄公度》。

在诗词中旅行篇十七

意象是指客观物象经过创作主体独特的情感活动而创造出来的一种艺术形象。通俗的讲,就是加入了人类感情的客观事物。

一、流水作为主要意象进入古典诗词的原因分析。

中国的古典诗词中,带有水的意象的句子比比皆是,有江水、河水、湖水、溪流,有春水、秋水、雨水、瀑布,有水波不兴的水,有波浪滔天的水。有专门描写水的诗句“春来江水绿如蓝”。也有把水作为媒介来表达诗人情感的,如离别的水“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忧愁的水“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思念的水“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还有凶恶的水“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也有表时间流逝的水“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更有无情的水“水流花谢两无情,送尽东风过出城”……中国的诗人和词人们对水有着不一样的偏爱,可以用水来表达任何一种情感,这是由其原因的。

首先,这与水的社会地位离不开。水是一切生命的源泉,它在诗人的心目中有很高的地位。原始人类逐水草而居,而黄河更是孕育了整个中华文明。从原始人类的生于斯,长于斯,到现代人类的食于斯,饮于斯,水是人类文明的见证,同时也是与人类打交道最多的自然事物。人类对水熟悉,于是去描写它,去歌颂它,这是一种文化本能。于是在中国早期的文学作品中就出现了水的意象。孔子曰“逝者如斯夫”,而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也有许多以水为意象的句子,《关雎》中有“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蒹葭》中有“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而《诗经》中水的意象还有很多。同样的,我国现实主义诗歌源头的《楚辞》中也有许多水的意象,《离骚》中有“忽吾行此流沙兮,遵赤水而容与。”《湘夫人》中有“荒忽兮远望,观流水兮潺。”等。而在此后的古典诗词包括文学作品中,水的意象更被广泛运用。

其次,与水的形态有关。水是自然界中形态最多的物象,因而可以作为不同形态的意象出现在诗词中表达不同的情感。自然界中的水,有作为常态的即液态的水,也有固态的'冰和雪,更有气态的雾。当然,我们这里讨论的水的意象只是液态的水而不是冰、雪或者是雾,但是这也不可否认水的多变性,因此它更能给引起文人的注意并为其提供素材。从另一个角度来说,水的这种多变性恰恰符合文人们情感的表达,它能满足文人内心丰富多变的情感。水可刚可柔,能屈能伸,静若处子,动如脱兔,正好满足了文人们或高昂、或低沉、或悲伤、或激情、或积极、或消极的情感状态。而其它的意象却不如水丰富。

古人在古典诗词中喜用流水意象,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流水意象具有十分丰富的情感内涵,能够从多方面、多层次的表达古人的情感诉求。那么流水意象有哪些内涵了:

流水是生命的起源,但同时,流水可以将此岸与彼岸进行阻隔,于是在较早的诗歌中流水意象有着阻隔的内涵。在最早的《诗经》中已经出现。“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蒹葭》一诗中描写了这样一一水阻隔的场景,露浓霜重,芦苇沾满晶莹洁白的霜花,诗人在河边翘首伫立,透过袅袅薄雾和青绿苍茫的芦苇丛,凝视着河对岸,那就是心中“伊人”之所在。而在《古诗十九首》中同样有这样的描写,“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默默不得语。”这同样是一水之隔,却永世难见。而在稍后的宋词中流水也有很多阻隔内涵的运用。李之仪的《卜算子》中有“君住长江头,我住长江尾,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这是整条河的阻隔。在古代,流水曾给人们的交通往来,造成很大的阻隔和困扰,它令近在眼前的事物,仿佛又远在天边,让人可望而不可即。因为这一水相隔而难以跨越,所以水就自然而然地成了阻隔的象征,所以,在中国古代诗词中水的意象就有着阻隔的内涵了。

(二)愁思――流水最广泛的意象内涵。

因为流水的形态特性,具有多变、柔弱、连绵的特点,经常被古人拿来表达连绵不绝的愁思,流水因此变成了抽象的愁的具体意象表达。李清照的《一剪梅》中“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何处能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自古以来一直久久地打动读者的心扉,引起感情上的共鸣。而李白的“仍怜故乡水,千里送行舟”(《渡荆门送别》)“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赠汪伦》)“请君问取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金陵酒肆留别》)“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等送别名篇都借水来写别思,河水、潭水、江水都是诗人来表达离愁别绪的一种意象。而李煜的“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虞美人》)更是将愁写的具体可感,这全赖流水之功。

(三)光阴――以流水的逝去表达光阴一去不返。

流动性是流水的一大属性,具有奔流而去,一去不返的特点,这与光阴的逝去是一样的,光阴总是不能回转,于是诗人借最熟悉的流水来表达看不见摸不着的光阴,显得形象而真实。“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乐府诗集・相和歌辞》),这是较早的用流水来表达年华逝去的诗歌。“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将进酒》)李白用江水滚滚东流喻光阴易逝,抒发了诗人因时间流逝、既往的事物难再而生的强烈慨叹。“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杨慎的(《临江仙》)和辛弃疾的《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怀古》“千古兴亡王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都用流水来书写千年的历史光阴,让人空留感叹。

流水意象还有许多内涵,如表达沟通,表达生命,表达美丑……这些对我们进行文学创作和情感的表达具有极高的显示意义,值得我们研究和学习。

在诗词中旅行篇十八

3、结交在相知,骨肉何必亲。――佚名《箜篌谣》。

4、寒笛对京口,故人在襄阳。――刘y虚《暮秋扬子江寄孟浩然》。

5、况故人新拥,汉坛旌节。――辛弃疾《满江红・汉水东流》。

6、相逢一醉是前缘,风雨散、飘然何处。――苏轼《鹊桥仙・七夕送陈令举》。

7、情于故人重,迹共少年疏。――白居易《咏老赠梦得》。

8、蕃汉断消息,死生长别离。――张籍《没蕃故人》。

9、河西幕中多故人,故人别来三五春。――岑参《凉州馆中与诸判官夜集》。

10、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孟浩然《岁暮归南山/归故园作/归终南山》。

11、不辞山路远,踏雪也相过。――张九龄《答陆澧》。

12、竹边荷外再相逢,又还是、浮云飞去。――赵以夫《鹊桥仙・富沙七夕为友人赋》。

13、故人不可见,新知万里外。――文天祥《端午即事》。

14、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15、故人南燕吏,籍籍名更香。――岑参《至大梁却寄匡城主人》。

16、故人何在,烟水茫茫。――柳永《玉蝴蝶・望处雨收云断》。

17、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高适《别董大二首》。

18、芳草有情皆碍马,好云无处不遮楼。――罗隐《魏城逢故人》。

19、风枝惊暗鹊,露草覆寒蛩。――戴叔伦《客夜与故人偶集》。

20、应难奈,故人天际,望彻淮山,相思无雁足。――史达祖《八归・秋江带雨》。

21、君不见管鲍贫时交,此道今人弃如土。――杜甫《贫交行》。

22、寂寥西窗久坐,故人a会遇,同翦灯语。――吴文英《齐天乐・与冯深居登禹陵》。

23、还作江南会,翻疑梦里逢。――戴叔伦《客夜与故人偶集》。

24、故人离别尽,淇上转骖w。――王维《送魏郡李太守赴任》。

25、满目飞花万点,回首故人千里,把酒沃愁肠。――葛长庚《水调歌头・江上春山远》。

26、数人世相逢,百年欢笑,能得几回又。――何梦桂《摸鱼儿・记年时人人何处》。

27、世人结交须黄金,黄金不多交不深。――张谓《题长安壁主人》。

28、故人入我梦,明我长相忆。――杜甫《梦李白二首・其一》。

29、泛菊杯深,吹梅角远,同在京城。――刘过《柳梢青・送卢梅坡》。

30、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岑参《逢入京使》。

32、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白居易《琵琶行/琵琶引》。

33、一年两度锦城游,前值东风后值秋。――罗隐《魏城逢故人》。

34、欲寻芳草去,惜与故人违。――孟浩然《留别王侍御维》。

35、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王维《送别/山中送别/送友》。

36、羁旅长堪醉,相留畏晓钟。――戴叔伦《客夜与故人偶集/江乡故人偶集客舍》。

38、为惜故人去,复怜嘶马愁。――高适《送魏八》。

39、邂逅淇南,岁寒独在,故人襟抱。――王恽《水龙吟・送焦和之赴西夏行省》。

40、蓟庭萧瑟故人稀,何处登高且送归。――王之涣《九日送别》。

42、当年紫禁烟花,相逢恨不知音早。――王恽《水龙吟・送焦和之赴西夏行省》。

43、西窗下,风摇翠竹,疑是故人来。――秦观《满庭芳・碧水惊秋》。

44、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陆凯《赠范晔诗》。

45、尊前故人如在,想念我、最关情。――周邦彦《绮寮怨・上马人扶残醉》。

46、长安故人别後,料征鸿声里,画阑凭偏。――王月山《齐天乐・夜来疏雨鸣金井》。

47、还怕掩、深院梨花,又作故人清泪。――吴文英《无闷・催雪》。

48、恰如灯下,故人万里,归来对影。――黄庭坚《品令・茶词》。

49、谁知江上酒,还与故人倾。――周紫芝《临江仙・送光州曾使君》。

50、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孟浩然《过故人庄》。

51、唯愿当歌对酒时,月光长照金樽里。――李白《把酒问月・故人贾淳令予问之》。

53、不知来岁牡丹时,再相逢何处。――叶清臣《贺圣朝・留别》。

54、相逢唤醒京华梦,吴尘暗斑吟发。――詹玉《齐天乐・送童瓮天兵后归杭》。

55、故人早晚上高台。赠我江南春色、一枝梅。――舒《虞美人・寄公度》。

56、四海皆兄弟,谁为行路人。――佚名《旧题苏武诗/别诗四首・其一》。

57、故人何在,水村山郭。――孙道绚《忆秦娥・季温老友归樵阳人来闲书因以为寄》。

58、伤心故人去后,冷落新诗。――李邴《汉宫春・梅》。

59、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王维《渭城曲/送元二使安西》。

60、何因不归去?淮上有秋山。――韦应物《淮上喜会梁川故人》。

61、故人何不返,春华复应晚。――柳恽《江南曲》。

62、已过才追问,相看是故人。――吴伟业《遇旧友》。

63、但见宵从海上来,宁知晓向云间没。――李白《把酒问月・故人贾淳令予问之》。

64、欢笑情如旧,萧疏鬓已斑。――韦应物《淮上喜会梁川故人》。

65、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66、故人书报,莫因循、忘却莼鲈。――辛弃疾《汉宫春・会稽秋风亭观雨》。

67、相逢秋月满,更值夜萤飞。――王绩《秋夜喜遇王处士》。

68、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王维《终南别业/初至山中/入山寄城中故人》。

69、芳草已云暮,故人殊未来。――韦庄《章台夜思》。

70、厚禄故人书断绝,恒饥稚子色凄凉。――杜甫《狂夫》。

72、欲祭疑君在,天涯哭此时。――张籍《没蕃故人》。

73、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74、古路无行客,寒山独见君。――刘长卿《碧涧别墅喜皇甫侍御相访》。

75、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王维《渭城曲》。

76、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王维《终南别业》。

77、只言啼鸟堪求侣,无那春风欲送行。――高适《夜别韦司士》。

78、故人宿茅宇,夕鸟栖杨园。――李白《之广陵宿常二南郭幽居》。

79、洞庭有归客,潇湘逢故人。――柳恽《江南曲》。

在诗词中旅行篇十九

中国古典诗词与绘画在绵延几千年的文明发展史中交相辉映,共同构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也形成了中国传统艺术独特的审美趋向。

中国古典诗词与绘画在绵延几千年的文明发展史中交相辉映,共同构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也形成了传统艺术独特的审美趋向。诗词蕴含着绘画的“笔墨之美”,绘画也呈现着诗词的“意韵之美”,虽为两种不同的艺术表现形式,但其内在的精神追求却是相通的,诗词借助“绘画意象”的构成语言,营造出了使我们产生丰富联想的“语境”。“绘画意象”在诗词产生之初即在其创作中体现出来,我国先秦诗歌中,很多作品就运用了“绘画意象”的构成语言而使诗歌产生了唯美的“画境”。

在我国文化的发展体系中,受传统哲学、宗教思想的影响,体现了对两种艺术形式相互融合的关注,北宋文学家苏轼曾评价“诗佛”王维的诗与画:“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北宋文人张舜民也曾提到“诗是无形画,画是有形诗”,这些都精辟地阐述了诗词与绘画在艺术本质上的相通性,也说明了“绘画意象”在诗词创作中的重要作用和意义。

诗词与绘画,作为语言艺术与造型艺术的代表,都是通过体验、想象、比喻等手段,构建诗词与绘画中的“意象”,最终表达对生命价值的体验与感受。

绘画中的形象、色彩、构图在诗词创作中被“诗化”而构成了“诗词意象”,“绘画意象”也在诗词意境的创造过程中得到拓展与升华。“绘画意象”在诗词中是“主体”与“客体”、“有形”与“无形”的相互转化,通过对客观事物的描述、联想、想象、概括、隐喻等手段,将诗词的语言转换为意象的外在,意象则成为语言表达的内涵。

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陈风・月出》中写到:“月出皎兮,佼人僚兮。舒窈纠兮,劳心悄兮。月出皓兮,佼人兮。舒忧受兮,劳心兮。月出照兮,佼人燎兮。舒夭绍兮,劳心惨兮”。这是一首吟唱男女美好爱情的民歌,诗的开头对月光的描写可谓达到了极致,“月出皎兮”、“月出皓兮”和“月出照兮”,使我们仿佛看到一轮皎洁的明月悬挂在幽静的夜空中,夜色的“黑”与月光的“白”所构成的色彩更加渲染了景色的朦胧与迷离,为描绘女子的容貌和姿态埋下了伏笔,“佼人僚兮”、“佼人兮”和“佼人燎兮”,以月色的明亮比喻女子娇媚的脸庞;“舒窈纠兮”、“舒忧受兮”和“舒夭绍兮”则描绘了女子行走中的倩倩魅影,“劳心悄兮”、“劳心兮”与“劳心惨兮”则抒发了诗人那可感而不可见的怜惜与惆怅之情。

《诗经》中的诗多为四言,语言简练、结构严谨,这首诗短短48言将景物的形状、色彩以及人物的容貌、姿态所构成的“画境”淋漓尽致的勾勒出来,女子之美与月色之美所构成的“绘画意象”产生了迷人的“意韵”。

再如苏东坡的词《水调歌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将月亮的色彩变化、形状变化与人生悲欢离合的情感联系在一起,特别是月亮的形状变化更体现了介于具象与抽象的意象图形,使我们每当在那样一个特定的情境下,都会产生一种凄婉之情,这是对变幻莫测人生的无奈,但更是对美好未来的憧憬与向往。客观物象的色彩、形态在不同时间、不同地点、不同心境下被诗人升华为“意象”继而产生了不同的意境,“绘画意象”在诗词创作中被表现得淋漓尽致。

古典诗词对空间的表现以及“意象”在空间中的组合方式很多,就如同中国画的散点透视法,根据物象在空间中的组合需要,将不同视点所见的物象组织在同一个画面中,可以表现“千里咫尺”的开阔境界,诗人很好地运用了这种空间组合方式创造出诗的意象,这种意象不受客观物象的限制,将内心感受和体验与客观物象相契合,创造一种启发观者想象的诗外之“象”。

建安文学的代表曹操在北征乌桓胜利后班师途中登临碣石山作《观沧海》:“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诗中为我们展现了一幅气势磅礴的、流动着的山水画卷,这与中国绘画的构图方法和虚实、布势、对比、均衡、疏密表现手段契合的如此完美。“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沧海荡漾的`动态景色和山峦挺立、草木丰茂的静态景色被并置在同一个空间内,诗中的“人物”在空间中凝聚为一个“点”,水天交接处延展成一条“线”,天空与海面构成一个“面”,点、线、面的绘画语言在空间中形成对比,构成了诗的主题空间。继而又言,“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以联想与比喻的方法将自然景色进一步延伸,创造出更广阔的“意象空间”,是客观存在的物象,而“若出其中”、“若出其里”则比喻“日月之行”与“星汉灿烂”从海中出现,客观物象被诗人虚拟为主观意向,以沧海波澜壮阔的气势寓意诗人气吞山河的胸襟与气魄。“人在诗中游”、“人在画中行”的“绘画意象”在诗的空间构成中得以体现。激昂慷慨的思想与爽朗清新的艺术形式完美地结合起来,体现了诗人独特的空间审美意识。

色彩在古典诗词中的表现虽不像绘画那样直接再现,但其相互渗透与影响的关系却在字里行间中得以体现,启发我们产生相应的情感体验。色彩构成的“绘画意象”给古典诗词带来了深邃的韵律与节奏,通过色相的对比、明度的变化,诗人对色彩观念的探索使色彩本身具有了充分的表现力和丰富的象征意义,超越了一般意义上的色彩范畴,达到了高度的抽象概括,色彩在诗词创作中的运用,更多的是为了适应主体的精神需求,而不受客观色彩的制约。

北宋词人黄庭坚《南歌子》词:“槐绿低窗暗,榴红照眼明。玉人邀我少留行。无奈一帆烟雨画船轻。柳叶随歌皱,梨花与泪倾。别时不似见时情。今夜月明江上酒初醒。”这首词抒发了离别之意,从色彩描写入手,“槐绿低窗暗,榴红照眼明。”槐树茂密的绿叶遮挡在窗前,使屋内显得幽暗,同时屋外竞相开放的榴花红艳似火,耀人双目,这两句不仅描写了色彩的色相,还照应了色彩的纯度及明度的变化。“窗暗”与“眼明”形成了色彩的明度变化,“红”与“绿”这对纯度极高的互补色,产生了强烈心理刺激,对人物心情和环境气氛起到了渲染的作用,增加了诗词情感色彩的浓度。屋内的幽暗使人产生一丝惆怅,而屋外红火的景象与屋内形成对照,反而更加激发了离别的忧伤。“玉人邀我少留行。无奈一帆烟雨画船轻。”这句则绘出江上烟雨凄迷,轻舟待发的景象,虽没有直接的色彩描述,但我们眼前仿佛呈现出带有一丝淡淡忧伤的水墨画卷,无限凄楚的别情在诗情画意营造出的意象中宛转流露,诗人依据自己对世事的体验,将所见之色彩重新组合形成特定的空间关系,创造出一种独特的抒情意境。

色彩的变化反映出不同的情感与审美趋向,或华丽,或朴素,或喜悦,或忧愁。当人们感受诗词中的形象和色彩时,脑海中会浮现出相应的色彩状态,从而赋予色彩以特定的内涵,诗词创作中除了色彩的基本要素之外,还利用光线、季节的变化渲染气氛和抒发情怀,诗人善于巧妙运用色彩的差异来调动情绪的变化。

唐代张志和《渔父》词:“西塞山边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春江细雨不须归。”诗人用“诗画”的手法抒发了心中的淡怀逸致,斜风细雨下的江南春色,远处山边高飞的白鹭鸶,近处落英缤纷的春水绿波,将一刹那的空间状态相对凝定成画面,读者对江南春色美景也有了一个高度凝练的体验机会,这种“着色的情感”,绘画的鲜明性和直观感仿佛可以使人触摸,增强了诗歌意境的感染力。作为词的中心,则是头戴“青箬笠”,身着“绿蓑衣”的渔父,“青”与“绿”,都在斜风细雨中被吹淋,色彩变淡了,所有的一切也变“淡”了。通篇流露着淳朴、自然的情调,那对人生的态度与词中色彩的“淡”糅合在一起,使读者走进了一个“平淡”的境界,色彩的表现给古典诗词带来了浓郁的画意和鲜明的节奏。

结语。

清代词人陈廷焯曾说:“诗外有诗,方为好诗;词外有词,方为好词。古人意有所寓,发之于诗词,非徒吟赏风月以自蔽或也。”近代国学大师王国维又言:“写情则沁人心脾,写景则在人耳目,述事则如其口出是也。古诗词之佳者,无不如是。”诗词的意境通过情景交融后的“意象”得以传达,中国古典诗词在当代得以传承和发展,与中国传统绘画有着密切的关联,正所谓“功夫在诗外”亦或“功夫在画外”,诗词艺术与绘画艺术殊途同归,那“言有尽而意无穷”的艺术境界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和再次创作的空间。

在诗词中旅行篇二十

1.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

2.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3.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4.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5.芙蓉如面柳如眉,对此如何不泪垂。

6.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7.白雪纷纷何所似,撒盐空中差可拟,未若柳絮因风起。

8.地白风色寒,雪花大如手。

9.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

10.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

11.旋扑珠帘过粉墙,轻于柳絮重于霜。

12.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13.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螓首蛾眉。

14.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15.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16.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17.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18.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19.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宝帘闲挂小银钩。

20.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在诗词中旅行篇二十一

作为一种艺术手法,诗人常为作品中的景物设色,借以提升、强化视觉效果。文学史上不乏运用颜色装饰审美空间的高手,给人美轮美奂的印象,很能展现当事人的机心。

说起诗中的颜色,我首先想到的是北宋诗人潘阆和他的一首小诗《九华山》,论水平他够不上一流,但是诗中丰富的颜色深深地吸引了我。此诗只有四句,其中“最是雨后江上望,白云堆里泼浓蓝”一联堪称设色的经典。白是本色,基本色,非常纯粹;深蓝又是色彩的极值,两种绝色混融一体,对比鲜明;一个“泼”字,不仅突出了两种颜色瞬间叠合后产生的巨大裂变,也使静态的颜色有了夺人眼球的动感,增强了人对色彩的感觉。金性尧先生编《宋诗三百首》,我猜想也受到此诗色彩魅惑,认定它能代表宋代诗人在色彩铺陈方面的艺术水准,断然将这首小诗收入这本数目只有区区三百首的宋诗选集中。

是政治家,却又是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偶一行吟,多为绝唱,论起诗中设色的本事亦属一流。“战地黄花分外香”一句,堪称神来之笔。本来是经历了一场血腥拼杀的战场,战后巡视,战士换位为诗人,眼睛里便只见野芳的倩影,却也由此凸现了胜利的`喜悦,表达了对牺牲战友的凭吊,寓意无穷。在自然颜色中,红色最鲜艳,视觉效果也最突出。像白居易的“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杜牧的“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之所以让人过目不忘、千古流传,与诗人巧妙地融入了这种鲜艳的色调不无关系。值得一提的是,短短一首《望江南》,诗人在其中呈现的颜色竟有三种之多。读过此词,一定会引发读者的心理共鸣:能不忆江南!充满了对那一方神奇山水的向往。作为设色大师,也特别喜好用红色来装点呈现于诗中的景物,其中最让诗人得意的莫过于:“苍山如海,残阳如血”一句,那意境真的太壮美了。落日熔金、暮云合璧,滴血的残阳竟将深蓝的天幕濡染成一片绚丽的殷红!诗人前面虽然还有充满艰险、吉凶未卜的长途,但面对这血色的黄昏,胸宇间激荡的是无限的勇气与信心。

平心而论,宋代诗人苏舜卿好诗不多,但“笠泽鲈肥人脍玉,洞庭柑熟客分金,”“绿杨白鹭俱自得,近水远山皆有情,”两句却深得我心,因为这也是作客他乡的我梦里常有的颜色。鲈鱼纯白、柑橘金黄,一闭眼,满目都是家乡的丰饶,也因此激起了对家乡美食的怀念。

论设色,山水诗人自然是当之无愧的高手,“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俱是不朽的名联。但我觉得杜甫的《秋兴》也有撄人心脾的绝色呈现:“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玉露凋伤的枫树是一抹让人怦然心动的殷红;而丛菊催下的泪水里,也一定漫漶着家乡让人眷恋的秋色。

【本文地址:http://www.pourbars.com/zuowen/14360963.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