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悟是人们对生活、社会以及经历的深刻认识和领悟,它可以使我们更好地理解自己和他人,思考人生的意义和价值。触动人心的感悟总是让人忍不住陷入深思,引发内心深处的共鸣。感悟可以来自于生活中的点滴细节,也可以来自于阅读、旅行、交流等各种经历和体验。感悟是一种宝贵的人生财富,它可以指引我们走出困境,寻找到人生的真谛。感悟不仅是个人的心灵寄托,更是对世界的独特观察和理解。我们可以用文字记录下自己的感悟,与他人分享,也可以借助感悟来激励自己,不断成长和进步。写感悟时,我们可以借鉴他人的作品,但要确保保持自己的独特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些感悟范文,供大家参考。这些范文涵盖了人生、情感、成长等方面,或微妙细腻,或深入深刻,或激励人心,或温暖人心,希望能够对大家产生一些启发和帮助。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相信你一定会从中获得一些有益的感悟。
学习汉语心得感悟篇一
昨天和认识的几个小伙伴聊起关于ae的学习,他们玩ae至少都在5年以上,也算是大神一样的人物了,我让他们用最简单的话概括这些年学习ae最深刻的体会,在这里加上我自己的一些理解,分享给自学的小伙伴们共勉。
1、审美大于操作。
周围也有这样一种人,他们虽然没具体接触过类似的设计软件,但总能说出一个好坏来,而且是随便一点建议或者给你摆弄摆弄,你觉的哇,貌似要比原先好看多了。
审美是个很蛋疼的问题,你好几年的软件学习,熟练的操作,指哪打哪,所有的结果导向,只是为了一个有美感的作品,反之,做不出一个好作品,没人愿意欣赏你熟练的操作,也没人在意你背后花了多少时间。
每个人的个人条件不一样,审美也就不同,像我们这种从小玩泥巴长大的孩子,和哪些自小就被父母带上观看画展博物馆,外出旅游学钢琴等等这些人审美的确是不一样的,这个需要承认。
但审美这玩意是可以锻炼的,你需去观看要大量的好作品,给自己心中的好定一个基调,看的多了,你会发现更好作品,你的品味在慢慢提高,这样至少在你从事的领域内,你能知道做到什么样的程度才算是好,这个很重要。
看的多了,审美有了,灵感也层出不穷,这样,你所有练就的基础功夫才能有的放矢,我在创影导航|cg行业精品网址导航设计灵感栏目内收集的网站都是当下最吊的设计类网站了,例如dribbble、behance等,这些不用__,随时可以看,上边有大量好作品,不知道有没有人坚持每天在看。
2、简单和复杂。
想起《士兵突击》里团长给许三多说过的一句话:“这世上许多复杂的事情,其实蛮简单,许多简单的事情它又蛮复杂”。原话我忘了,大概意思就是这样。这句话用在ae里边最切实不过了。
很多在画面看起来相当复杂的动画,其实只是看起来复杂,在具体制作的时候远没有想象的那么难做。
复制是ae制作里边常用的一种手法,制作一个单一的元素,添加需要的动画,然后不断复制,可以通过错帧制造不统一但有规律的动画效果,也可以对个别复制的合成或者图层作一些小修改。诸如此类的操作,能够以最少的工作量作出最复杂的效果来。
于此相反,有一些动效,看起来很简单,分分钟就可以做一个,但到实际操作,才发现其中的操作复杂的惊人。
所以简单和复杂是相对的,如果要制作很复杂的画面,需要动一下脑子,找到一个最便捷的操作方法,相反,制作简单灵动的动画,要有意识的在效果细节上不断的反复打磨。
3、好教程很重要。
我之前有文章说过一定要看好教程,所谓好教程,就是作者已经花了大量心思找到了最便捷的制作流程,而且这种流程在你做其他的各种效果时普遍适用。
其次,一个好的教程作者是有严谨的操作规范的,很少是乱七八糟的图层拼凑,关键帧密密麻麻。与其说学习一个效果,更不如说是学习一种规范的操作习惯。
好教程确实不多,需要自己会找,自学就要锻炼自己找资源的能力,其次谨防那些多少天精通,分分钟好莱坞的那种教程,只要脑子正常的人,都应该明白,精通或者好莱坞级别那是需要多少年时间的积累,当然除非你觉的你就是那个百年一遇万中无一的练武奇才。
4、学懂和学会。
不管你有多么丰富的理论和操作知识,最终都要展现在作品上来,这个行业说是靠能力吃饭,不如说是靠经验吃饭,一个活,如果给你十天半个月,你能够慢慢研究逐步尝试做出想要的效果来,可是工作了这是不现实的,都是恨不得安排了一眨眼就能出来。
这就是学懂和学会的区别,学懂是你所有的这些都理解了,而学会更确切的说是你可以马上生产出作品了。从学懂到学会,中间需要大量的实操练习。
比如临摹一个作品,看起来不以为然,实际操作中各种问题都就出来了,从看懂了,到能自己操作了,中间埋着很多的坑,只有亲自尝试制作一次,才能把这些坑填上,再来就不会栽跟头。
学会了,才是你自己的,不要懒,一定要多多练习,可以随便看到一个小动效,只要ae能够做到,就尝试做一下,如果效果不错,分享出来,慢慢就变成了习惯。
5、好作品和好心态。
我在《菜鸟的完美主义困境》那片文章中说过,作为一个菜鸟,我们将处于并将长期处于菜鸟的初级阶段,所以心态一定要放好。
想要尝试一个效果,做了许久都不是想要的,怒删是很正常的情况,千万不要为此苦恼,时刻记得自己是个菜鸟,做不出来是正常的,做出来那就是很大的进步了。
值得让你临摹的作品,背后是作者不断的尝试,好几年的学习积淀,你没有付出同样的努力和时间,就想要比肩那是不讲道理的。
好作品需要时间,不仅是制作的时间,更是能力的积淀,在成为大神之前切记保持一个好心态,如果你也是自学路上的一员,欢迎在评论区分享出你的体会,与诸君共勉。
学习汉语心得感悟篇二
小时,我的一些亲戚们经常拉着我说着一些:“婉青要努力学习啊。”……诸如此类的一些话,小时的我根本没拿这些当作一回事,还是马马虎虎地学习,当时,我的学习一般,并不出色。
直到三年级的一天,妈妈带着我去亲戚家里串门,亲戚们满怀希望地看着我:“婉青学习怎么样?”“还好。”妈妈回答着,“婉青可要努力学习。”当时的我听到这句话的时候,感觉自己对不起他们的期望,从那天起,我幡然醒悟,开始努力,那时,我的学习已经进步,虽然不是最厉害的,但是还是比较好的。
到了四年级,我的学习更上一层楼之后,亲戚们越来越关心我,也许在他们眼里,我学习很棒,他们经常要自己的子女学习我,拿我做榜样,但我深知,我还不够好。我更下定了决心,要继续努力!
六年级,也就是现在,我忽然形成了一种拖拉的习惯,作业一定要等到最后几天来做完,什么事都拖拖拉拉,没有速度,我有些着急,我努力改正这个坏习惯,虽然作业是讲究质量的,但是没有速度,那也是不行的。虽然我改正还没有结果,但是我下了决心,我相信,以我的坚定决心一定能改正!
在学习中,我成长着;在学习中,我进步着;在学习中,我更获得了我意想不到的收获。
在这新学期来临之际写下这篇文章,留下我这学习的足迹。
学习汉语心得感悟篇三
岁月不居,时节如流。距离七月五日的放假已过去一段时间了。岁月流水一般的在你的生活中不留一丝痕迹地划过,蓦然回首,方悟言于一室之内。六天来,每天对照着作业表学习的日子总感觉规律中带着枯燥,可能是作业安排的问题,等每天写完任务,对完答案,改完错题,背完知识点后,总是没有太多时间留给自主学习,也许这是我下一阶段应该改进的,在提高速度的同时也要兼顾效率!
语文的积累,感觉作用并不大,每天需要记的东西太多,不论是边写边记还是先记后写,若是没有时间再回顾,一段时间后也很难想起来类似的文字,这可能亦是熟练度的问题,只要用心努力,最终可能真的达到一种境界,就像张老师说的“要说可能并不能说全,但只要见到就知道它是什么意思。”
数学、物理两学科,老师主要是让巩固基础,尤其是数学,老师主要让在假期中通过对公式的推导来对其进行熟练掌握和更深理解,自己身体力行,的确有效。且对于此类对逻辑思维和全局思考有高要求的学科,在你学习时的效率是尤为重要的,提高效率的方法,就是专注并加以思考,灌输进自己的理解,最后进行总结,总结不一定要写下来(当然如果对自己抱有怀疑,写下来还是的)但一定要自己心中有一个导图,思路清晰,才能下笔流畅,这点上我还是个萌新,且我认为先把控好基础,再加以实践整理才是最有效的。如今我亦对此加以尝试,虽犯了不少错误,但初学者并不害怕错误,我相信如果方法正确,正确率是可以提高的。
英语方面最近也是加强复习,多多积累,在进行学习时亦是利用假期作业,自己并没有额外做题。这段时间我是先把自己会的写了,顺便在句子补充的题中尽量运用自己会的较高级句式,在对完答案,听完讲解后,进行第二次学习和记忆,可能这个过程很繁琐,但因为必修一、二过于久远,目前我想不出比这个更好的办法,暂时如此吧。书写这方面依然是我的短板,最近也并没有注重,但由于时间宝贵,接下来只能在写作业尽量把字间距、大小、倾斜度等控制好来练习了。
化学、生物个人认为作业还是比较合理的,化学先基础知识和题结合,生物背诵并默写(虽然一天一章的内容背诵有时的确花费时间较长,但坚持下来的确是很充实快乐的),并结合自己的题练习,这段时间也找出了之前学习中没有注意和已经遗忘的部分。我也感受到生物和化学重在细节,如化学需要注意括号中的内容,生物原因题和设计题要找好各个部分之间的联系等,对于一个问题可能表达同样意思的两句话,得分情况却大不相同。注重基础,关注细节,任重而道远。
最后,对下一阶段的学习做一个展望,接下来依然要提高效率,做题,巩固基础,对题目整理分析总结并加以坚持,以上。
转眼这个暑假就要过去了,新的学期就要开始了,我感觉有必要对我的整个暑假生活和学习情况做一个总结,以便对以后有所帮助。总结分生活方面和学习方面。
生活方面。自己已经习惯了自己照顾自己,不再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了。暑假里,当妈妈看到我自己洗衣服时,很是高兴,说我长大了。我也十分高兴,不但学习了书本知识,还提高了自理能力。还有,我的生活起居很有规律,每天下午跑跑步、打打球,把身体锻炼的棒棒的,为开学后的繁重学习提供健康的身体。学习方面。我把五年级学过的知识又重新温习了一遍,对那些以前掌握的不是很扎实的知识点做了深入的学习。虽然在假期里,爸爸妈妈都劝我要多休息,但是,我觉得学习是一件很令人高兴的事情,我做出了以前没有搞懂的题目,感觉很是舒服。如果我每天不学习几个小时,我都会感觉到空虚。当然,我也有玩的时候。
有时我会看看电视,上上网,玩玩游戏。网络现在发展很迅速,我们可以通过网络做很多以前不容易做到的事情。
学习汉语心得感悟篇四
1.在合成窗口的右上角有一个叫做工作区,这个里面会显示一些字体,这个字体表示的就是当前窗口的显示名称,是那种形式的窗口,另外就是自己新建的窗口的名字也会出现在这里面,如果你觉得可以改变的画,你就可以进行改变。另外也可以对于新建的窗口进行删除,这个的执行命令也是在于窗口、工作区、删除工作区,然后选择想要删除的窗口的名字,但是这里注意一点就是,不能删除当前窗口所处在状态的窗口,也就是不能删掉当前窗口的名字。
2.在时间窗口上会显示合成文件,这个是以前并没有注意到的,这个以后要注意点,想要编辑那个合成文件只需要点击相应的合成文件就行了,另外可以在时间轴上关闭相应的合成文件,当所有的合成文件全部都关掉之后,再双击项目窗口上的合成文件时,时间轴又会出现。
4.在ae可以直接利用photoshop中的文件格式,另外可以讲层也保存下来,特别是当所选的photoshop文件作为合成文件的时候,特德图层就会作为相应素材出现,这里我想我应该明白了一个道理,那就是合成文件就相当于图层合并之后的文件,而素材就是指photoshop中的层的概念是一样的,这一点应该是需要明白的。
8.另外一种删除素材与合成文件的方法就是选中然后拖入到项目窗口中的回收站。
10.将素材丛项目窗口导入到时间轴的方法有三种:分别是直接拖入到时间轴,和拖入到时间线上,并且在时间线上可以调节开始播放的位置,另外一种就是将素材直接拖入到合成窗口,这样才能完成,这样的方法也就多样花了,更加现实了。
11.在时间轴上可以通过拖动素材来调节各个图层的位置,这一点也就是为了日后调节合成窗口,更加好了。
14.虽然躲避隐藏的图层看不见,但是在合成窗口是可以进行设置的。
16.可以在时间线的窗口中用鼠标拖动图层条,可以移动图层的位置,这一点很重要。
24.新建固态层就相当增加了一个层,这个层使用什么功能,就能显示什么样的效果。
41.另外所谓的定位点,并一定要在图像内,这个就像与这幅图中的一个洞,用于套绳子来牵引这个图运动力的来源点一样,所以要设置好这个定位点,需要根据美观和使用价值来双重考虑,这一点确实是很重要的地方。
学习汉语心得感悟篇五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古代汉语》是汉语言文学专业最难学的一门,但我们不能谈其色变,因为那是我们的先人留给我们的宝贵的知识遗产。下面是本站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古代汉语学习心得范文,欢迎大家阅读。
时间过得真快,一转眼就又到了期末了。同时也预示着这一学期古典文学的学习将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但古典文学的余音还回旋在我的脑海里。它并将激发我有继续学习的兴趣。
悠悠中华上下五千年的历史,给我们留下了许许多多宝贵的财富,让我们去学习,让我们去体会,让我们去了解等等。最主要的还是要了解中国博大精的文化。这样的文化里:有现实的真实再现;有思想上的名家名著;有情感上的真知真谛;有军事上的智谋才能……这些都被后人记录下来,而文学在此就承担了相当的责任和重量。
我不仅仅了解了作品,我还了解了许多名人名家。
接着是屈原。他是位爱国主义诗人,堆起了我国诗歌的第二座高峰。他的精神让我们一代又一代的人所敬仰,他的“楚辞”也濡养了一代又一代的文人。他的精神思想,文学成就都对中华民族做出了巨大贡献。但对他个人而讲,却是抗争的一生,是失败的一生。他虽然逝世了几千年了他的精神却永垂不朽。因此,我们将每年的五月初五定为端午节来纪念他。
司马迁,一个天才的史学家,又称“史圣人”。读完他的《太史公自序》《报任安书》后,我知道了他伟大的志向,坎坷的经历,执着的精神;了解了他创作《史记》以继《春秋》的壮举和用心。他受刑之后仍忍辱著书,评判历史,褒善贬恶。他这种“言必信,行必果,诺必城”的美好品德值得我们去学习。记忆最深的要数这几句了:“古者富贵而名摩灭,不可胜记,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盖西伯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
总之,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以情感人是我们学习古典文学所必须具备的。
这一篇篇杰出的作品,这一个个动人的故事和人物,无一不是来自文人之笔,正是由于人们的心灵可以在文学的海洋里畅游,人们的思绪可以跨越时空的阻碍,人们的思想可以在此平台日趋完善和理性。
写了这么多比较混乱和无头绪,但我理解的实在少之又少,我希望老师在授课时能多讲讲有关作家的经历和文学作品看鉴赏,使我们对其有更多的了解。
现在我对文学还没有更多的了解,但我希望通过文学可以让我充实,令我茁壮成长。让我懂得如何去体悟人生和领悟生活。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每一份收获的背后,必是辛勤的耕耘。《古代汉语》是汉语言文学专业最难学的一门,但我们不能谈其色变,因为那是我们的先人留给我们的宝贵的知识遗产。透过她,我们可以去感受先人的爱憎,可以去领悟哲人的思想,还可以去欣赏远古的风光……就让我们的思古幽情去穿越一次时空吧,这何尚不是一件幸事呢。
一、学习《古代汉语》的特点。
古代汉语是一种定型化的语言,沿用了两千多年,诸子。
散文。
两汉辞赋历史著作唐宋古文……这些都在它的范畴之内。毫无疑问这种语言是我国古代文献资料里使用的一种最基本的书面语形式。在我看来其特点可以归结为以下几点:
(一)言简意赅。综观我国古代重要典籍,大多由文言写成,而当中许多不朽之作尤其以简约精炼著称,如《诗经》、《史记》。只需作简单的分析,我们就能发现其本身就包含着简练的因素:一是古代汉语中单音节词占优势,双音节词和多音节词则比较少;二是古代汉语中多省略。主语、宾语、谓语和介词省略的情况很常见,再加之历代名家多注重锤炼语言,讲求“微言大义”,所以便构成了其严密简洁的风格。
(二)持久不变。以文言为主体书面语的古代汉语在“五四”以前一直被人们世代相传,代代沿用。语言成分基本未变。诸如先秦时期的一些基本句式,常用虚词的用法等都在使用中得到了保存。此外语言三要素中最活泼的词汇,也具有很强的稳定性——在口语的传递过程中,有些词的古义早已消失,而在古代汉语里却依旧使用。尽管后人也模仿,但当中难免会渗入些许其时的口语,从而给语言带来某些细微的变化。但从总体看来,文言在词汇、语法方面还是保留了它的原始面貌。
(三)言文解构。普遍认为,口语是书面语产生和发展的基础,两者同影响共促进,关系十分密切。文言形成于先秦口语,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文言与后世的口语逐渐拉开了距离。从汉魏到明清,由于官方的推行和科举考试的需要,读书人刻意模仿“四书、五经”的语言写诗撰文,以古雅为尚。这样,作为书面语的文言就与人们口头实际用的语言距离越来越大了,造成了言文分离的现象。
(四)久远深奥。时间的久远,导致了口语与这种语言的渐行渐远,从而也益发艰涩难懂。生僻的词语,拗口的句子,加之陌生的典籍制度……这些都多少给学习者带来了难题,给他们在学习中添了不少困难。
二、学习《古代汉语》的重要意义。
(一)学习古代汉语,打好古文功底,这不仅是个人文化素养的重要要求,而且,古汉语知识是语文基础知识的重要构成部分,只有扎实、深入地掌握它,才能为日后的深造、将来的工作创建良好的条件。文、史、哲诸学科涵盖文学、历史、哲学、思想等诸多方面,这些无一不与历史挂钩,而要了解我国的相关情况,必然要读取古书古文,这些都不言而喻。而即便是自然科学,如建筑、医学、数学、天文、历法、地学等,无一不与它有关。英国科技史专家李约瑟曾列举了中国在一百多个方面对世界的贡献,并认为有许多古老的发明都源于中国,而所有这些都在我国古代的文物、典籍中得到印证。
(二)离开古代汉语,我们找不到回“家”的路。这句话对于中文系的学生来说,是感觉深刻的。比较文言和白话,我们都知道,文言是几千年历史文化的积淀,而白话总共还不到120xx年,这是多么鲜明的对照啊。因此,我们可以说,纯粹、典雅的汉语语感,其根源就在于文言。文言是白话的奠基石。上个世纪前期,我国文坛“星光”璀璨,大师辈出,如鲁迅、胡适、林语堂、梁实秋、闻一多、老舍、巴金等,都堪称楷模,他们博古通今、学贯中西,他们光华四射,文采灼灼,他们风流儒雅,气质非凡,与其说他们是提倡白话文的文学大师,不如称其为熟谙文言的先贤圣人。可时光骤转,到了该世纪后期中国文坛却“风流尽去”,“黯然失色”,再也没有大师群体涌现,即便是仅有的几为大师,却也是前期出生的,留给我们的,也只有无尽的哀思。积攒了千年的瑰宝,顷刻间就被全盘否定了,其结果是可想而知的。
(三)学习古代汉语,有助于掌握古代优秀文化,提高道德修养,坚定民族自信心,增强社会责任感。伟人毛泽东说过:“清理古代文化的发展过程,剔除其封建性的糟粕,吸取其民主性的精华,是发展民族新文化、提高民族自信心的必要条件。”(《新民主主义论》,《毛泽东选集》合订本,人民出版社1966年版,第668页)理所当然地,要批判地继承古代文化,就必须学好古代汉语,因为作为古代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它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要了解这些文化,必须具备阅读古代资料的能力。因此,我们只有学好古代汉语,才能了解我国古代的优秀文化,认识我们民族的过去,并进一部展望美好的将来。
(四)学习古代汉语,有助于加强同港澳台同胞及海外侨胞的联系,增进思想文化的沟通,为推进现代化建设与促进国家做出贡献。这是毋须置疑的。据悉,此前曾有报道称,教育部门和专家正在设想,把一些常用字回归繁体形式,渗入中小学基础教育之中,这也算是重视古代汉语教学的一种体现吧。
鉴于《古代汉语》的难学性,下面我就班门弄斧,说说我的《古代汉语》的学习经验。
(一)我们都知道,人们做某件事,不外乎两种原因:一是为了完成任务,二是对该事情感兴趣。由此,我们不难清楚,前者是被动的,故而态度是消极的,所以对其结果仅满足于完成任务,达到要求;而后者则相反,因为他感兴趣,所以首先表现在态度上的是主动投入、热情参与,理所当然的,对于结果,他们则期待着“更上一层楼”。经过对比,我们毫不讳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于古汉语学习也是如此。因此,学习者一定要多方面的激发自己的学习兴趣。
(二)初接触《古代汉语》,要首过繁体关。当遇到不认识的字的时候,先标出来,再查《古代汉语词典》。一定要弄懂字的意思,才可能更好的理解课文。由点到面的学习。
(四)在读课文中,有很多精读的部分,必须要求理解,可因为时间有限,又不能一点一点地慢慢理解,所以我从网络里查了很多资料“速食”。比如从百度上搜“逍遥游”,就会出现很多相关信息。为了节约时间,我只看译文,然后结合译文再看课本上的解释,有与网络上不同的观点,再仔细体味一下,用自己的思想来作自己认为更合理的解释,切忌照本宣科。
(五)语法部分也要认真研读。尤其是对不懂的部分认真研读。不懂装懂永远饭桶。只要下苦心读了,一定会懂。
顾名思义,就是古代汉族人民的语言,任何一种语言,都有口语和书面语之分。古人的口语是怎样的,我们已无法了解其面貌。今天,我们研究古代汉语,只能依据有文字记载的书面语。古代书面语的情况怎样呢?请看下面两段材料:曾子侍。子曰:“先王有至德要道,以顺天下,民用和睦,上下无怨,汝知之乎?”曾子避席曰:“参不敏,何足以知之。”子曰:“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孝经》孔子徒弟,姓曾名参,根前奉侍来。孔子说:“在先的圣人有至好的德,紧要的道理。以这个勾当顺治天下有(蒙古语助词,相当于”啊“)。百姓每(们)自然和顺有。上下人无怨心有。你省得(懂得)么?”曾子起来说道是:“我不省得,怎知道着(呢)?”孔子说:“孝道的勾当是德行的根有。教人的勾当先以这孝道里生出来。”———贯云石《孝经直解》上面所引的第一段材料是用文言文写成的《孝经》的原文。第二段是元代大臣贯云石解释《孝经》的“白话讲章”。
当时元代皇帝读不懂《孝经》,便由精通汉文的大臣用当时的口语作解释,写下来便成了一篇反映当时口语的白话文。可见,古代汉语的书面语还有文言和白话两个系统。古代汉语要研究的主要不是古白话,而是文言文。
文言文是怎样形成的呢?它和口语的关系怎样呢?文言文最初与口语较为接近,后来同口语逐渐脱节,并形成一套较为定型的词汇,语法系统。口语在不断发展变化,而文言则处于相对凝固的状态,但它又不是一层不变的。尤其是秦汉以后的作家在模仿先秦经典作品进行写作时,他们不能不受当时口语和民间创作的影响,不断给文言增加新的词汇和表达方式,从而使文言也有所发展和变化。所以我们说,文言文是以先秦的口语为基础,经过较多的加工提炼而形成的上古汉语的书面语言,以及后来历代作家模仿它所写的种类作品的语言,如诸子百家、《史记》、《汉书》、《唐宋八大家、桐城派等等,都是古文言实际应用的范例。直到“五四”运动,文言文才逐步退出历史舞台,被现代白话文所取代。
因此,一般把“五四”时期定为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的分界限。
为什么古代汉语研究的对象重点是文言文,尤其是先秦两汉散文,而不是古白话呢?这是因为在我国漫长的社会发展中,文言文担负了记录、传播、积累祖国文化遗产的任务,历代许多伟大政治家、思想家、科学家、文学艺术家都曾使用这种语言,并且给我们留下了浩如烟海的文化典籍。今天我们要继承这笔遗产,就必须有阅读古书的能力。因此,我们学习和研究古代汉语,自然重点是文言。从殷周到清末,文言尽管有所变化,但其基本词汇、结构和表达方式早在先秦两汉时代已基本定型,并且创作了许多典范的文言作品。因此,可以就只要能读懂先秦两汉典型的文言文,就能读懂其后大多数文言文,算是学好了古代汉语。
什么是古白话呢?古白话是唐宋以后在北方话的基础上形成的一种书面语。如唐代的变文,敦煌通俗文学作品,宋人话本,金元戏曲,明清小说等都是古白话的代表。古白话虽说是白话文,但不同于我们今天所说的白话文,一般都是以口头语为基础而夹杂一些文言成分。即使是口语,由于区域性和时代性的差异,今天读起来也不那么容易,因此,我们称之为“古白话”(学术界一般把从晚唐五代开始直至“五四”时期形成的古白话称作近代汉语)。古白话上承古代汉语,下接现代汉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如果不把古白话弄清楚,那就不能说对古代汉语有了全面的认识。因此,研究古代汉语也应该重视对古白话的研究。但古白话与文言文比较而言,它毕竟离现代汉语近一些,总体难度小一些,况且古白话使用范围大致限于唐宋以后的俗文学作品,可以不作为我们学习研究古代汉语的重点。前人是怎样研究古汉语并有些什么贡献呢?古汉语从它产生开始,就有人对它进行研究,但真正作为一问学问,还是从开始的。我国传统语文学有文字学、音韵学、训诂学,统称为“小学”。但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侧重点。根据王力先生的说法,从汉代至清代,古汉语研究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从汉初到东晋末,是语义研究阶段,即偏重文字训诂的研究。因为汉代崇尚儒术,提倡读经,每一个儒生都要求具有阅读古书的能力,自然对语义的研究就比较重视,其代表作品是《尔雅》、《方言》、《说文解字》和《释名》。这一时期,为了读经的需要,还出现了许多经学大师,最著名的经学大师郑玄,他对《诗经》、《周礼》、《仪礼》、《礼记》所作的注,对后世也有巨大影响。从南北朝到明末是音韵研究阶段。南北朝以后,诗律学兴起,于是研究韵律和节奏成了当时的“热门”。南朝沈约著《四声谱》,说明当时人们已经意识到汉语里有四声并把这种认识运用到诗律的实践上。这一时期,韵书已开始出现,隋代陆法言的《切韵》,是现在能见到的最早的一部韵书,它在汉语史上有极重要的地位,根据《切韵》语音系统,可以上推古音,下考今音。从十三世纪开始,音韵研究主要集中在北方话语言方面。元代周德清的《中原音韵》是为北曲创作需要而作的,它是现代汉语普通话的重要历史文献。从十七世纪到十九世纪(清初到太平天国)是汉语研究的全面发展阶段,也是最有成绩的阶段,清统治者严厉钳制思想,一般学者被迫离开现实而从事古书的整理与考证,汉语的古音和古义研究在这一时期有很多发明。《说文》之学,此时最盛。段王裁、桂馥、王筠、朱骏声是最著名的《说文》四大家;高邮五氏父子王念之、王引之虽不以《说文》名家,其成就却在《说文》四家之上;此时在古音方面,特别是古韵研究,获得了空前发展,顾武、江永、戴震、段五裁、孔广森、王念孙、江有浩、章炳麟、黄侃等都有卓越成就。
此外,以研究金文和甲骨文为主的古文字学也开始也新局面。吴大、孙诏让、罗振、王国维郭沫若都是研究金文和甲骨文的名家。
字典。
编纂也有很大进展,如《康熙字典》、《佩文韵府》、《统籍纂诂》等均是集大成的辞书。语法作为中国语文研究中心的一门新兴学问,此时也有了开创性的发展。马建忠的《马氏文通》首先创立了一些语法术语并分别了词类,成为汉语语法学的奠基人。
综观我国传统的古汉语研究,内容相当丰富,成就也很显著,古人给我们留下了几百种,汉语研究的专著,积累了许多经验,这是一笔宝贵的遗产。尽管如此,我国传统的汉语研究基本上还处于初级阶段,缺乏发达的、完整的理论体系。历来“小学”总是经学的附庸,基本上以经字为中心,因而在研究方法和研究对象方面,普遍存在重古轻今、重通语轻方言、书面语轻口语的现象,这就必然带有很大的局限性。建国后,王力先生在大学中文课程中首倡开设《古代汉语》课程,从此,全国各高校相继响应,并成立了全国性的有关汉语研究的学会和专门研究机构。在古汉语研究领域,人才辈出,著作如林。这一切都给我们古汉语的学习和研究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对于一般实学者来说,怎样学习才能费力较少,而收获较大呢?学习古汉语不同于学习外语,古今汉语有许多相同的地方,这是有利条件。但是,古汉语(这时主要指文言文)毕竟是过去时代一种比较古奥难懂的书面语,不下苦功是学不好的。要说“诀窍”和“捷径”,很好总结前人的经验,避免走弯路,并充分利用现在研究成果和有利条件,那么以较短的时间有效地掌握古汉语还是可能的。
因为学习古代汉语,目的是为了读古书,文选是古书的举例,是文字、音韵、词汇、语法等各种古汉语知识的综合体现。不读文选,不仅知识不能掌握,而且也很难提高阅读古书的能力。
:“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作为文学作品,在了解文句以后,要着重领会这几句描写了怎样的情境,表达了人物怎样的情趣、爱好和态度等,作为古汉语材料,则要求切实弄懂“鼓”、“瑟”、“希”、“铿”、“尔”、“舍”、“而”、“作”这些词的古今意义和用法,如不切实弄懂,就没有达到古汉语学习的要求。要逐字逐句读,不能囫囵吞枣,望文生义。如前例,按古汉语的学习要求,应该懂得,“鼓”原是名词,这里用作动词,但不能作“敲打”解,而应作“弹奏”解,因为“瑟”不同“鼓”,是一种拨弦乐器,“希”同“稀”,这里不能解释为“稀少”,而是指瑟的声音渐渐减慢减弱,接近尾声。“尔”是助词,用在象声词“铿”的后面,开窍推瑟发出的声音。象声词或形容词后加“尔”或“然”都是同一种构词方法。“作”一般作“劳作”解,这里用的是本义,作“起来”解,即“起身”。
“而”是连词,连接“舍瑟”和“作”两个动作,但不是并列关系,而是偏正关系。读文选就应该这样一字一句,细细比较推敲。当然不是每一句都要平均用力,可以有重点有一般,但必须有这样认真仔细的态度。还要注意常用词和特殊句式。如《左传、烛之武退秦师》:“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汜南。”对于这段话中的“晋侯”、“秦伯”、“郑”、“楚”、“函陵”、“汜南”等人名,爵位、国名、地名等只要一般了解即可:“晋侯秦伯围郑”这样的句式古今也一样,不必多花力气。面对于“以”、“其”、“于”、“贰”、“军”这些常用词的意义或用法则必须掌握,对于与现代汉语不同的“无礼于……”、“贰于……”这样的句式,也应该注意比较、分析。“无礼于……”或“贰于……”句式虽然相似,但表达的意义则不完全相同。“无礼于晋”是指对晋国无礼,“贰于楚”则不是对楚有二心,而是指表面上跟晋好,实际上向着楚。要熟读成诵。古汉语在用词造句等许多方面与现代汉语不同,它有一套特殊词汇,句式和修饰手法,而这些都已成为过去时代的书面语。
要真正熟悉古汉语,掌握古汉语的微妙差别,最好的方法是在理解的基础上多读,读熟,有些片断要能够背诵。如果有十几篇,几十篇古文读起来琅琅上口,烂熟于心,那对古汉语中一些常见的句式,常规的实词、虚词、如“之乎者也”之类,也就“看来百事只在熟”,“熟则精”、“精则巧”。“工夫自熟中出”。
学习古汉语,在重视读文选的同时,还要学习古代汉语的理论知识,把前人总结归纳出来的文字、音韵、词汇、语法等知识学到手,用它来驾驭分析古汉语语言材料。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收到事半功倍之效。在今天知识不断更新的年代,对大多数人来说,不可能也不应该像古人那样十“年寒窗”,完全沉浸在古书堆中,慢慢用自己的感性经验去摸索、体会。这样做花力费时太多。何况今天我们还有许多有利条件,因为前人已花了许多精力,为我们整理出有关古汉语的规律知识。古汉语知识涉及面很广,重点应该是学习词汇知识和语法知识。词是语言的建筑料,要能读懂古书,至少到掌握一千多个常用词。
所谓常用词,是指那些古书中使用频率最高的词,而不是那些冷僻的使用频率很低的词。所谓“掌握”,就是要用古今对比的方法,弄懂并记住这些常用词的常用义,特别是那些细微差别。《史记。
项羽本纪》:“猛如虎,狠如羊,贪如狼,强不使者,皆斩之。”我们知道羊是很温驯的,怎么说“狠如羊”呢?原来古代“狠”是“不听从”的意思。羊有时很犟,你拉它,它就是不走。又如《汉书。霍光传》:“光与左将军(上官桀)结婚相亲”。初学者指出疑问,霍光是男的,上官桀身为左将军,自然也是男的,说二人“结婚”,不可理解。其实古代结为夫妻的双方,女方的亲属可称为“婿”,男方的亲属可称为“姻”,这里指霍光的长女嫁给上官桀的儿子做妻子,双方成了亲“家”。可见应该从古今比较之中逐步掌握这些常用词。学习古汉语语法,应重点了解古今语法的差异方面。因为古今汉语的一些基本语法规律(如之语在谓语之前,动词,形容词可作谓语等)古今相同,这些就不必死记硬背。
而对古今差异方面(如词类活用,特殊语序,特殊句式,特殊的被动表示法,以及一些常见的虚词的用法等)应很好地掌握。如《史记。扁鹊传》:“故天下尽以扁鹊为能生死人。”这句话中的“生死人”
是什么意思?按现代汉语语法规律去理解,就讲不通。在古代汉语中,这里的“生”是不及物动词的使用法,是活着的意思。“生死人”即扁鹊能使死人复生。只有注意这些特殊规则,才能正确理解原文。解,就讲不通。在古代汉语中,这里的“生”是不及物动词的使用法,是活着的意思。“生死人”即扁鹊能使死人复生。只有注意这些特殊规则,才能正确理解原文。
学习汉语心得感悟篇六
学习《胡锦涛文选》,必须紧密联系首都实际,牢牢把握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主题,坚定不移地抓好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促进首都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
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集中精力把国民经济搞上去。
胡锦涛同志强调,解决中国的所有问题,归根到底要靠经济的发展。他鲜明提出了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科学技术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等重要论断,为把我国经济建设搞上去指明了途径和方向。学习《胡锦涛文选》,要求我们更加自觉地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不放松,坚持“首都经济”的发展战略,按照《北京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国家首都、国际城市、文化名城、宜居城市”的发展目标和区县功能定位的要求,进一步优化调整产业布局,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现代制造业和文化创意产业,走高端、高效、高辐射力的产业发展之路,重点推动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大力实施首都创新战略,建立和完善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结合的创新体系,使首都经济增长从主要依靠要素驱动转向更加注重创新驱动。
坚持深化改革,建立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加快发展生产力,要建立更具活力、更加开放的经济体系。学习《胡锦涛文选》,要求我们必须坚持以改革为动力,毫不动摇地坚持改革方向,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进程,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抓住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努力使关系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重大体制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坚持和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坚持在宏观调控下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激发经济活力;坚持推进国有企事业单位改革,加大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调整力度,增强国有经济控制力;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积极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消除不利于构建和谐社会的体制机制障碍;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的开放战略,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正确处理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关系,加强统筹兼顾,促进协调发展。
胡锦涛同志强调,在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要正确处理各种关系,加强统筹兼顾,促进协调发展。学习《胡锦涛文选》,要求我们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不断提高驾驭首都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与社会可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做到相互协调、相互促进;正确处理经济建设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把控制人口、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放到重要位置,使人口增长与社会生产力发展相适应,经济建设与资源、环境相协调,实现良性循环;正确处理物质文明建设与精神文明建设的关系,把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放到更加突出的地位,坚持正确的理论指导,牢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不断创新精神文明建设的思路和办法,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努力形成有利于首都现代化建设的舆论氛围、价值观念、道德规范和文化条件。
学习汉语心得感悟篇七
学习古代汉语最单纯的收获,是能让自己对于古代文言体系的把握变得富有理据性。文以载道,通晓训诂音韵文字小学之道才算完成了对整个文言体系的登堂,至于入室,相去甚远。古代汉语是古代经验的累积,读古代汉语对于传承我们国家最优秀的文化是必不可缺的。对于个人而言,文言语辞刚劲而典雅,这无异于给我们提供了认知上的感受与心灵的愉悦,对于个人人格魅力的养成以及不凡的谈吐提供了一个必不可少的过程。
《新三国》的热播,让《三国演义》中的故事成为好多小青年们热议的话题,有的说《新三国》中的白话文通俗易懂,有的却认为老版《三国演义》中的古文更耐人寻味。不难发现,小青年们对古代汉语的了解已经越来越少,这种现象有待改观,毕竟古代汉语是我国灿烂历史和文明的一个载体,也是我们研究历史、传承文化的一个途径。我们作为教育者,必须对此给予重视。
古代汉语,顾名思义,就是古代汉族人民的语言,具体说来,就是五四以前汉族人民的语言。任何一种语言都有口语和书面之分,古人的口语是怎样的,我们已无法了解其面貌。今天,我们研究古代汉语,主要是研究有文字记载的书面语言,也就是文言文。从殷周到清末,在这漫长的社会发展中,涌现了大量的语言文学,从屈原的《离骚》到明清的四大名著,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文言文作为古代汉语的书面形式,担负了记录、传承、积累祖国文化遗产的任务。我们要学习并继承这些遗产,就必须研究文言文本站学习古代汉语。
学习古汉语不同于学习外语,古今汉语有许多相同的地方,这是有利条件。但是,古汉语毕竟是过去时代一种比较难懂的书面语,不下苦功是学不好的,一味地指望"诀窍"和"捷径"更不现实。我们应该总结前人的经验,避免走弯路,并充分利用现在研究成果和有利条件,以较短的时间有效地掌握古汉语。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就好像我们学习外语一样,掌握一定的词汇量是基础,没有足够的词汇量,一切都是空中楼阁,纸上谈兵,词汇量越丰富,阅读能力就越强。学习古代汉语也是一样的,我们必须平日里注意积累,掌握一些常用的词语。读古文有时会碰到一些不曾见过的、陌生的字、词,这个大家并不害怕,因为我们可以查字典,问题就可以很容易的解决了;但有时碰到一些看似熟悉的字词却不一定能看懂,因为它的意义变了。在词语学习中,我们要重点学习这一部分词语,因为如果我们按照它的现代意义理解文章就读不通了。比如,"走",现代汉语是"行走"的`意思,古代汉语却是"跑"的意思。"更衣",现代汉语是"换衣服"的意思,古代汉语却是"上厕所"的意思。
宋代朱熹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谓读得熟,则不待解说,自晓其义也。"著名文学评论家、小说家李国涛也说:"中国古诗古文是不能不背的。当时不懂或不全懂的,先背下再说。"古时候幼童入学,老师并不教其理论,而是让他们一遍一遍地诵读《三字经》、"四书"、"五经"等,这是有道理的,将这些文章烂熟于心,意义自然也就明白了。多读多诵,熟读熟背,然后就能达到"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的境界了。学习古文,我们必须进行大量的阅读,如果有十几篇、几十篇古文文选都能读起来琅琅上口,烂熟于心,那对古汉语中一些常见的句式,常规的实词、虚词,如"之乎者也"之类,就很容易掌握了。阅读过程中处处留心,注意文章的整体性,多读多背,培养古代汉语的语感。要有足够的感性认识,才能提高理性认识。
学习汉语心得感悟篇八
《新三国》的热播,让《三国演义》中的故事成为好多小青年们热议的话题,有的说《新三国》中的白话文通俗易懂,有的却认为老版《三国演义》中的古文更耐人寻味。不难发现,小青年们对古代汉语的了解已经越来越少,这种现象有待改观,毕竟古代汉语是我国灿烂历史和文明的一个载体,也是我们研究历史、传承文化的一个途径。我们作为教育者,必须对此给予重视。
古代汉语,顾名思义,就是古代汉族人民的语言,具体说来,就是五四以前汉族人民的语言。任何一种语言都有口语和书面之分,古人的口语是怎样的,我们已无法了解其面貌。今天,我们研究古代汉语,主要是研究有文字记载的书面语言,也就是文言文。从殷周到清末,在这漫长的社会发展中,涌现了大量的语言文学,从屈原的《离骚》到明清的四大名著,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文言文作为古代汉语的书面形式,担负了记录、传承、积累祖国文化遗产的任务。我们要学习并继承这些遗产,就必须研究文言文本站,学习古代汉语。
学习古汉语不同于学习外语,古今汉语有许多相同的地方,这是有利条件。但是,古汉语毕竟是过去时代一种比较难懂的书面语,不下苦功是学不好的,一味地指望“诀窍”和“捷径”更不现实。我们应该总结前人的经验,避免走弯路,并充分利用现在研究成果和有利条件,以较短的时间有效地掌握古汉语。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点滴积累,掌握古代汉语常用词语。
就好像我们学习外语一样,掌握一定的词汇量是基础,没有足够的词汇量,一切都是空中楼阁,纸上谈兵,词汇量越丰富,阅读能力就越强。学习古代汉语也是一样的,我们必须平日里注意积累,掌握一些常用的词语。读古文有时会碰到一些不曾见过的、陌生的字、词,这个大家并不害怕,因为我们可以查。
字典。
问题就可以很容易的解决了;但有时碰到一些看似熟悉的字词却不一定能看懂因为它的意义变了。在词语学习中我们要重点学习这一部分词语因为如果我们按照它的现代意义理解文章就读不通了。比如“走”现代汉语是“行走”的意思古代汉语却是“跑”的意思。“更衣”现代汉语是“换衣服”的意思古代汉语却是“上厕所”的意思。
二、多读多背,培养一定古代汉语语感。
宋代朱熹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谓读得熟,则不待解说,自晓其义也。”著名文学评论家、小说家李国涛也说:“中国古诗古文是不能不背的。当时不懂或不全懂的,先背下再说。”古时候幼童入学,老师并不教其理论,而是让他们一遍一遍地诵读《。
三字经。
》、“四书”、“五经”等,这是有道理的,将这些文章烂熟于心,意义自然也就明白了。多读多诵,熟读熟背,然后就能达到“熟读。
唐诗。
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的境界了。学习古文,我们必须进行大量的阅读,如果有十几篇、几十篇古文文选都能读起来琅琅上口,烂熟于心,那对古汉语中一些常见的句式,常规的实词、虚词,如“之乎者也”之类,就很容易掌握了。阅读过程中处处留心,注意文章的整体性,多读多背,培养古代汉语的语感。要有足够的感性认识,才能提高理性认识。
三、总结规律,了解古代汉语语法知识。
时间过得真快,一转眼就又到了期末了。同时也预示着这一学期古典文学的学习将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但古典文学的余音还回旋在我的脑海里。它并将激发我有继续学习的兴趣。
悠悠中华上下五千年的历史,给我们留下了许许多多宝贵的财富,让我们去学习,让我们去体会,让我们去了解等等。最主要的还是要了解中国博大精的文化。这样的文化里:有现实的真实再现;有思想上的名家名著;有情感上的真知真谛;有军事上的智谋才能……这些都被后人记录下来,而文学在此就承担了相当的责任和重量。
我不仅仅了解了作品,我还了解了许多名人名家。
接着是屈原。他是位爱国主义诗人,堆起了我国诗歌的第二座高峰。他的精神让我们一代又一代的人所敬仰,他的“楚辞”也濡养了一代又一代的文人。他的精神思想,文学成就都对中华民族做出了巨大贡献。但对他个人而讲,却是抗争的一生,是失败的一生。他虽然逝世了几千年了他的精神却永垂不朽。因此,我们将每年的五月初五定为端午节来纪念他。
司马迁,一个天才的史学家,又称“史圣人”。读完他的《太史公自序》《报任安书》后,我知道了他伟大的志向,坎坷的经历,执着的精神;了解了他创作《史记》以继《春秋》的壮举和用心。他受刑之后仍忍辱著书,评判历史,褒善贬恶。他这种“言必信,行必果,诺必城”的美好品德值得我们去学习。记忆最深的要数这几句了:“古者富贵而名摩灭,不可胜记,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盖西伯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
总之,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以情感人是我们学习古典文学所必须具备的。
这一篇篇杰出的作品,这一个个动人的故事和人物,无一不是来自文人之笔,正是由于人们的心灵可以在文学的海洋里畅游,人们的思绪可以跨越时空的阻碍,人们的思想可以在此平台日趋完善和理性。
写了这么多比较混乱和无头绪,但我理解的实在少之又少,我希望老师在授课时能多讲讲有关作家的经历和文学作品看鉴赏,使我们对其有更多的了解。
现在我对文学还没有更多的了解,但我希望通过文学可以让我充实,令我茁壮成长。让我懂得如何去体悟人生和领悟生活。
共
2
页,当前第。
2
页
1
2
学习汉语心得感悟篇九
现代汉语是我们外国语学院很重要的一门选修课。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我也对这门课程有了一定的了解和认识,虽然有时候自己的态度不是很端正,给老师造成了麻烦,但是谈到感触和体会还是颇多,在此基础上做出自己这段时间的心得与总结。
中国的五千年历史文明源远流长,留下了许多非物质文化遗产,而汉语便是这其中重要的一项。汉语是我们日常生活的用语,我们的文明的进步都依靠着它。作为我们的母语,我们是有义务学好它的,而且作为一名学习语言的大学生,我们更是有这个责任来仔细学习研究这门学问。现代汉语难学吗?如果要我平心而论的话我想我的回答应该是肯定的。汉语是世界上较难学的语言之一,它的字,型,音,义都包含着巨大的学问,我们几乎可以说每一项都可以独立形成一门独立的学科,而且背后都将会是巨大的.研究学问。这一本书十分详细的囊括了现代汉语的基本知识,针对现代汉语的众多体系整体来说都有一个全面的概括。它涉及的范围十分广泛,对我们初次接受将汉语作为一门专业来研究的大一学生来说它是十分合适的。
个庞大的理论体系,它分为词、短语、句法。是一个由点到线的过程,这一章中我有许多地方还未完全弄透彻,首先要从句法成分说起,因为对一个句子当中各个词之间是做这个句子的什么成分还没有弄明白所以直接导致了我后面对短语类型的学习。所以针对这一章节我想我还需要花更多的时间来继续学习,争取能够弄透彻。在现代汉语中我觉得较为生动有趣的一章节应当为修辞。修辞这一章讲述了许多辞格,从辞格中显现出语言的魅力,才正真领略到原来语言也是一门艺术的正真含义所在。所以说现代汉语是一门很平衡的专业,我们能体会到它的枯燥无味(理论性太强),也可以找到这其中的乐趣所在。
1.首先要制订好学习计划。学习是循序渐进的要有计划地去看。这包括每天看多少内容,需要多长时间把全书看完,做好计划,每天坚持不懈,绝不能今天拖到明天,明天拖到后天,临到考试才突击,这种学习方法是不会有多少收效的。有计划地看还包括听课前要预习,把自己不懂的地方画出来,听课时就要特别注意老师对这些问题的讲解,还是不懂,就及时问老师,不要轻易放过,因为前边的内容不明白,可能会影响后边某些内容的理解,这种地方多了,自然会影响到这门课的学习。听完课后还要认真复习,巩固学过的内容,这样经过预习——听课——复习几个阶段,才能算完整地把这一部分内容的学习完成了。
下来,边听边记录,特别是讲的主要问题更不能放过,举的例子能记的也记下来。这有两个好处:一是抓住了重点,因为老师讲得多的讲得细的一般是重点,某个问题有哪几点也一目了然。二是做笔记时就必须认真听,不能走神,这就强迫自己集中精力去听讲,才不至于漏记,这样印象也深刻。
我会改掉自己一些课上的坏习惯,保证出勤率,很感谢这一段时间来张老师您的教导,辛苦您了!以上即是我对现代汉语的学习心得与总结,如有不妥之处还望老师不吝赐教。
学习汉语心得感悟篇十
顾名思义,就是古代汉族人民的语言,任何一种语言,都有口语和书面语之分。古人的口语是怎样的,我们已无法了解其面貌。今天,我们研究古代汉语,只能依据有文字记载的书面语。古代书面语的情况怎样呢?请看下面两段材料:曾子侍。子曰:“先王有至德要道,以顺天下,民用和睦,上下无怨,汝知之乎?”曾子避席曰:“参不敏,何足以知之。”子曰:“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孝经》孔子徒弟,姓曾名参,根前奉侍来。孔子说:“在先的圣人有至好的德,紧要的道理。以这个勾当顺治天下有(蒙古语助词,相当于”啊“)。百姓每(们)自然和顺有。上下人无怨心有。你省得(懂得)么?”曾子起来说道是:“我不省得,怎知道着(呢)?”孔子说:“孝道的勾当是德行的根有。教人的勾当先以这孝道里生出来。”———贯云石《孝经直解》上面所引的第一段材料是用文言文写成的《孝经》的原文。第二段是元代大臣贯云石解释《孝经》的“白话讲章”。
当时元代皇帝读不懂《孝经》,便由精通汉文的大臣用当时的口语作解释,写下来便成了一篇反映当时口语的白话文。可见,古代汉语的书面语还有文言和白话两个系统。古代汉语要研究的主要不是古白话,而是文言文。
文言文是怎样形成的呢?它和口语的关系怎样呢?文言文最初与口语较为接近,后来同口语逐渐脱节,并形成一套较为定型的词汇,语法系统。口语在不断发展变化,而文言则处于相对凝固的状态,但它又不是一层不变的。尤其是秦汉以后的作家在模仿先秦经典作品进行写作时,他们不能不受当时口语和民间创作的影响,不断给文言增加新的词汇和表达方式,从而使文言也有所发展和变化。所以我们说,文言文是以先秦的口语为基础,经过较多的加工提炼而形成的上古汉语的书面语言,以及后来历代作家模仿它所写的种类作品的语言,如诸子百家、《史记》、《汉书》、《唐宋八大家、桐城派等等,都是古文言实际应用的范例。直到“五四”运动,文言文才逐步退出历史舞台,被现代白话文所取代。
因此,一般把“五四”时期定为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的分界限。
为什么古代汉语研究的对象重点是文言文,尤其是先秦两汉散文,而不是古白话呢?这是因为在我国漫长的社会发展中,文言文担负了记录、传播、积累祖国文化遗产的任务,历代许多伟大政治家、思想家、科学家、文学艺术家都曾使用这种语言,并且给我们留下了浩如烟海的文化典籍。今天我们要继承这笔遗产,就必须有阅读古书的能力。因此,我们学习和研究古代汉语,自然重点是文言。从殷周到清末,文言尽管有所变化,但其基本词汇、结构和表达方式早在先秦两汉时代已基本定型,并且创作了许多典范的文言作品。因此,可以就只要能读懂先秦两汉典型的文言文,就能读懂其后大多数文言文,算是学好了古代汉语。
什么是古白话呢?古白话是唐宋以后在北方话的基础上形成的一种书面语。如唐代的变文,敦煌通俗文学作品,宋人话本,金元戏曲,明清小说等都是古白话的代表。古白话虽说是白话文,但不同于我们今天所说的白话文,一般都是以口头语为基础而夹杂一些文言成分。即使是口语,由于区域性和时代性的差异,今天读起来也不那么容易,因此,我们称之为“古白话”(学术界一般把从晚唐五代开始直至“五四”时期形成的古白话称作近代汉语)。古白话上承古代汉语,下接现代汉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如果不把古白话弄清楚,那就不能说对古代汉语有了全面的认识。因此,研究古代汉语也应该重视对古白话的研究。但古白话与文言文比较而言,它毕竟离现代汉语近一些,总体难度小一些,况且古白话使用范围大致限于唐宋以后的俗文学作品,可以不作为我们学习研究古代汉语的重点。前人是怎样研究古汉语并有些什么贡献呢?古汉语从它产生开始,就有人对它进行研究,但真正作为一问学问,还是从开始的。我国传统语文学有文字学、音韵学、训诂学,统称为“小学”。但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侧重点。根据王力先生的说法,从汉代至清代,古汉语研究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从汉初到东晋末,是语义研究阶段,即偏重文字训诂的研究。因为汉代崇尚儒术,提倡读经,每一个儒生都要求具有阅读古书的能力,自然对语义的研究就比较重视,其代表作品是《尔雅》、《方言》、《说文解字》和《释名》。这一时期,为了读经的需要,还出现了许多经学大师,最著名的经学大师郑玄,他对《诗经》、《周礼》、《仪礼》、《礼记》所作的注,对后世也有巨大影响。从南北朝到明末是音韵研究阶段。南北朝以后,诗律学兴起,于是研究韵律和节奏成了当时的“热门”。南朝沈约著《四声谱》,说明当时人们已经意识到汉语里有四声并把这种认识运用到诗律的实践上。这一时期,韵书已开始出现,隋代陆法言的《切韵》,是现在能见到的最早的一部韵书,它在汉语史上有极重要的地位,根据《切韵》语音系统,可以上推古音,下考今音。从十三世纪开始,音韵研究主要集中在北方话语言方面。元代周德清的《中原音韵》是为北曲创作需要而作的,它是现代汉语普通话的重要历史文献。从十七世纪到十九世纪(清初到太平天国)是汉语研究的全面发展阶段,也是最有成绩的阶段,清统治者严厉钳制思想,一般学者被迫离开现实而从事古书的整理与考证,汉语的古音和古义研究在这一时期有很多发明。《说文》之学,此时最盛。段王裁、桂馥、王筠、朱骏声是最著名的《说文》四大家;高邮五氏父子王念之、王引之虽不以《说文》名家,其成就却在《说文》四家之上;此时在古音方面,特别是古韵研究,获得了空前发展,顾武、江永、戴震、段五裁、孔广森、王念孙、江有浩、章炳麟、黄侃等都有卓越成就。
此外,以研究金文和甲骨文为主的古文字学也开始也新局面。吴大、孙诏让、罗振、王国维郭沫若都是研究金文和甲骨文的名家。字典编纂也有很大进展,如《康熙字典》、《佩文韵府》、《统籍纂诂》等均是集大成的辞书。语法作为中国语文研究中心的一门新兴学问,此时也有了开创性的发展。马建忠的《马氏文通》首先创立了一些语法术语并分别了词类,成为汉语语法学的奠基人。
综观我国传统的古汉语研究,内容相当丰富,成就也很显著,古人给我们留下了几百种,汉语研究的专著,积累了许多经验,这是一笔宝贵的遗产。尽管如此,我国传统的汉语研究基本上还处于初级阶段,缺乏发达的、完整的理论体系。历来“小学”总是经学的附庸,基本上以经字为中心,因而在研究方法和研究对象方面,普遍存在重古轻今、重通语轻方言、书面语轻口语的现象,这就必然带有很大的局限性。建国后,王力先生在大学中文课程中首倡开设《古代汉语》课程,从此,全国各高校相继响应,并成立了全国性的有关汉语研究的学会和专门研究机构。在古汉语研究领域,人才辈出,著作如林。这一切都给我们古汉语的学习和研究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对于一般实学者来说,怎样学习才能费力较少,而收获较大呢?学习古汉语不同于学习外语,古今汉语有许多相同的地方,这是有利条件。但是,古汉语(这时主要指文言文)毕竟是过去时代一种比较古奥难懂的书面语,不下苦功是学不好的。要说“诀窍”和“捷径”,很好总结前人的经验,避免走弯路,并充分利用现在研究成果和有利条件,那么以较短的时间有效地掌握古汉语还是可能的。
因为学习古代汉语,目的是为了读古书,文选是古书的举例,是文字、音韵、词汇、语法等各种古汉语知识的综合体现。不读文选,不仅知识不能掌握,而且也很难提高阅读古书的能力。
:“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作为文学作品,在了解文句以后,要着重领会这几句描写了怎样的情境,表达了人物怎样的情趣、爱好和态度等,作为古汉语材料,则要求切实弄懂“鼓”、“瑟”、“希”、“铿”、“尔”、“舍”、“而”、“作”这些词的古今意义和用法,如不切实弄懂,就没有达到古汉语学习的要求。要逐字逐句读,不能囫囵吞枣,望文生义。如前例,按古汉语的学习要求,应该懂得,“鼓”原是名词,这里用作动词,但不能作“敲打”解,而应作“弹奏”解,因为“瑟”不同“鼓”,是一种拨弦乐器,“希”同“稀”,这里不能解释为“稀少”,而是指瑟的声音渐渐减慢减弱,接近尾声。“尔”是助词,用在象声词“铿”的后面,开窍推瑟发出的声音。象声词或形容词后加“尔”或“然”都是同一种构词方法。“作”一般作“劳作”解,这里用的是本义,作“起来”解,即“起身”。
“而”是连词,连接“舍瑟”和“作”两个动作,但不是并列关系,而是偏正关系。读文选就应该这样一字一句,细细比较推敲。当然不是每一句都要平均用力,可以有重点有一般,但必须有这样认真仔细的态度。还要注意常用词和特殊句式。如《左传、烛之武退秦师》:“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汜南。”对于这段话中的“晋侯”、“秦伯”、“郑”、“楚”、“函陵”、“汜南”等人名,爵位、国名、地名等只要一般了解即可:“晋侯秦伯围郑”这样的句式古今也一样,不必多花力气。面对于“以”、“其”、“于”、“贰”、“军”这些常用词的意义或用法则必须掌握,对于与现代汉语不同的“无礼于……”、“贰于……”这样的句式,也应该注意比较、分析。“无礼于……”或“贰于……”句式虽然相似,但表达的意义则不完全相同。“无礼于晋”是指对晋国无礼,“贰于楚”则不是对楚有二心,而是指表面上跟晋好,实际上向着楚。要熟读成诵。古汉语在用词造句等许多方面与现代汉语不同,它有一套特殊词汇,句式和修饰手法,而这些都已成为过去时代的书面语。
要真正熟悉古汉语,掌握古汉语的微妙差别,最好的方法是在理解的基础上多读,读熟,有些片断要能够背诵。如果有十几篇,几十篇古文读起来琅琅上口,烂熟于心,那对古汉语中一些常见的句式,常规的实词、虚词、如“之乎者也”之类,也就“看来百事只在熟”,“熟则精”、“精则巧”。“工夫自熟中出”。
学习古汉语,在重视读文选的同时,还要学习古代汉语的理论知识,把前人总结归纳出来的文字、音韵、词汇、语法等知识学到手,用它来驾驭分析古汉语语言材料。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收到事半功倍之效。在今天知识不断更新的年代,对大多数人来说,不可能也不应该像古人那样十“年寒窗”,完全沉浸在古书堆中,慢慢用自己的感性经验去摸索、体会。这样做花力费时太多。何况今天我们还有许多有利条件,因为前人已花了许多精力,为我们整理出有关古汉语的规律知识。古汉语知识涉及面很广,重点应该是学习词汇知识和语法知识。词是语言的建筑料,要能读懂古书,至少到掌握一千多个常用词。
所谓常用词,是指那些古书中使用频率最高的词,而不是那些冷僻的使用频率很低的词。所谓“掌握”,就是要用古今对比的方法,弄懂并记住这些常用词的常用义,特别是那些细微差别。《史记。
项羽本纪》:“猛如虎,狠如羊,贪如狼,强不使者,皆斩之。”我们知道羊是很温驯的,怎么说“狠如羊”呢?原来古代“狠”是“不听从”的意思。羊有时很犟,你拉它,它就是不走。又如《汉书。霍光传》:“光与左将军(上官桀)结婚相亲”。初学者指出疑问,霍光是男的,上官桀身为左将军,自然也是男的,说二人“结婚”,不可理解。其实古代结为夫妻的双方,女方的亲属可称为“婿”,男方的亲属可称为“姻”,这里指霍光的长女嫁给上官桀的儿子做妻子,双方成了亲“家”。可见应该从古今比较之中逐步掌握这些常用词。学习古汉语语法,应重点了解古今语法的差异方面。因为古今汉语的一些基本语法规律(如之语在谓语之前,动词,形容词可作谓语等)古今相同,这些就不必死记硬背。
而对古今差异方面(如词类活用,特殊语序,特殊句式,特殊的被动表示法,以及一些常见的虚词的用法等)应很好地掌握。如《史记。扁鹊传》:“故天下尽以扁鹊为能生死人。”这句话中的“生死人”
是什么意思?按现代汉语语法规律去理解,就讲不通。在古代汉语中,这里的“生”是不及物动词的使用法,是活着的意思。“生死人”即扁鹊能使死人复生。只有注意这些特殊规则,才能正确理解原文。解,就讲不通。在古代汉语中,这里的“生”是不及物动词的使用法,是活着的意思。“生死人”即扁鹊能使死人复生。只有注意这些特殊规则,才能正确理解原文。
学习汉语心得感悟篇十一
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职业。试想一下,我们每个人,谁没有受过恩师的指点?在我们无助的时候,是老师向我们伸出了温暖的双手;在我们成功的背后,是老师在为我们默默地耕耘;在我们迷茫的时候,是老师一次又一次的为我们指出前进的方向。以下师风师德学习开云官网app下载安装手机版 《小学教师师德师风开云官网app下载安装手机版 》由开云官网app下载安装手机版 范本栏目为您精心提供,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作为一名小学教师,我感到肩上责任的重大、万丈高楼平地起,启蒙教育是教育的基础,如果没有一个扎实、优良的启蒙教育,就会影响学生后续的学习与发展。作为一名党员教师,必须要有优良的思想道德风尚,为人师表,率先垂范,为学生作出表率,只有这样,才会赢得学生的尊敬和爱戴,从而使教育教学工作迈上一个新台阶。
一、潜心练功提升师德。
“给学生一杯水,教师本身应该有一桶水”。在小学教育中,我感到在孩子们眼中,教师是一个完美无缺的人物,是最可值得依赖的人,他的投手举足,都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们,孩子从教师身上看到了无私的奉献,孜孜不倦的追求精神,看到了社会的好形象,师德不只是学识问题,更是塑造优良教师形象的问题。因此对于师德除了要深刻认识其重要性,更关键就是如何去提高自己的师德。
1、重视学习和实践:认真学习,工作中要时刻牢记自己作为教师的基本职能:育人,只有品德高尚、学识渊博、教学经验丰富,才能胜任此项光荣的工作。而要做到这些,就应该不断地坚持学习和实践。
2、严以律己,注重言行:为人师表,坚持严以律己,增强自身的自控能力,控制自己的情绪,始终保持优良、平和的心境,精神饱满地投入工作,要把自己看作既是个普通的人,又是个教育者,到了学校就应该把属于个人一切不快和烦恼留在门外,言谈应该和颜悦色,循循善诱,举止应该优美文雅,体现心灵之美,自己的穿着应该朴素大方得体,符合小学的审美情趣。
3、培养优良的内在素养:作为一名小学教师重要的是塑造内在修养,在日常生活中应加强学习,开阔视野,不断丰富,充实自己。有认识地从优秀文化中吸取养料,提高自己的内在素养。
二、一言一行彰显师德:
师德是一个动态的概念,它有一定的时间性、区域性和民族性。祖国历史悠久的传统师德,在新的历史时期,已注入了新内涵;即为人师表、热爱本职工作、教书育人。崇高的师德已提高到很高位置。综合国力的竞争、知识经济、实施素质教育、精神文明建设等方面的呼唤着崇高的师德,我作为一名教师要以德治身,培养优良的师德。热爱本职工作,以满腔热度投入小学教育。同时我深深的认识到教师的一言一行无不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有的甚至影响学生一辈子。因此,教师一定要在思想政治上、道德品质上、学识学风上全面以身作则,自觉率先垂范,真正为人师表。教师凡是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要率先做到;要求学生不能做的,自己坚决不能做;要求学生不迟到,预备铃一响,教师就提前到教室门口等待等等,看似区区小事,实则细微之处见精神做表率。为人师表对学生是一种无声的教育,它爆发的内驱力不可估量。因此,为人师表是当好人民教师最基本的要求。
回顾自己的教育生涯,对师德的认识有一个由浅到深,由片面到全面的认知过程。经过各种学习,我对自己所担负的小学教育工作有了新的认识。培养跨时代所需要的高素质人才,其基础就是从优良的小学教育开始,小学教师的一言一行及教育质量将直接影响到今后的学习质量和综合素质能力的提高。人们形容育人职业是“园丁”那是很贴切的,尤其小学教育,从事启蒙教育更加显得重要,可以这样说,什么样的教师就培养什么样的学生,育人之本,关键在于师德。
学习汉语心得感悟篇十二
对古代汉语的认识,是在学校的历史课上,对我们这悠悠中华上下五千年的历史,有了浓厚的兴趣,了解了我们的博大精的文化。下面是本站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古代汉语学习。
开云官网app下载安装手机版 。
欢迎大家阅读。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每一份收获的背后,必是辛勤的耕耘。《古代汉语》是汉语言文学专业最难学的一门,但我们不能谈其色变,因为那是我们的先人留给我们的宝贵的知识遗产。透过她,我们可以去感受先人的爱憎,可以去领悟哲人的思想,还可以去欣赏远古的风光……就让我们的思古幽情去穿越一次时空吧,这何尚不是一件幸事呢。
一、学习《古代汉语》的特点。
古代汉语是一种定型化的语言,沿用了两千多年,诸子。
散文。
两汉辞赋历史著作唐宋古文……这些都在它的范畴之内。毫无疑问这种语言是我国古代文献资料里使用的一种最基本的书面语形式。在我看来其特点可以归结为以下几点:
(一)言简意赅。综观我国古代重要典籍,大多由文言写成,而当中许多不朽之作尤其以简约精炼著称,如《诗经》、《史记》。只需作简单的分析,我们就能发现其本身就包含着简练的因素:一是古代汉语中单音节词占优势,双音节词和多音节词则比较少;二是古代汉语中多省略。主语、宾语、谓语和介词省略的情况很常见,再加之历代名家多注重锤炼语言,讲求“微言大义”,所以便构成了其严密简洁的风格。
(二)持久不变。以文言为主体书面语的古代汉语在“五四”以前一直被人们世代相传,代代沿用。语言成分基本未变。诸如先秦时期的一些基本句式,常用虚词的用法等都在使用中得到了保存。此外语言三要素中最活泼的词汇,也具有很强的稳定性——在口语的传递过程中,有些词的古义早已消失,而在古代汉语里却依旧使用。尽管后人也模仿,但当中难免会渗入些许其时的口语,从而给语言带来某些细微的变化。但从总体看来,文言在词汇、语法方面还是保留了它的原始面貌。
(三)言文解构。普遍认为,口语是书面语产生和发展的基础,两者同影响共促进,关系十分密切。文言形成于先秦口语,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文言与后世的口语逐渐拉开了距离。从汉魏到明清,由于官方的推行和科举考试的需要,读书人刻意模仿“四书、五经”的语言写诗撰文,以古雅为尚。这样,作为书面语的文言就与人们口头实际用的语言距离越来越大了,造成了言文分离的现象。
(四)久远深奥。时间的久远,导致了口语与这种语言的渐行渐远,从而也益发艰涩难懂。生僻的词语,拗口的句子,加之陌生的典籍制度……这些都多少给学习者带来了难题,给他们在学习中添了不少困难。
二、学习《古代汉语》的重要意义。
(一)学习古代汉语,打好古文功底,这不仅是个人文化素养的重要要求,而且,古汉语知识是语文基础知识的重要构成部分,只有扎实、深入地掌握它,才能为日后的深造、将来的工作创建良好的条件。文、史、哲诸学科涵盖文学、历史、哲学、思想等诸多方面,这些无一不与历史挂钩,而要了解我国的相关情况,必然要读取古书古文,这些都不言而喻。而即便是自然科学,如建筑、医学、数学、天文、历法、地学等,无一不与它有关。英国科技史专家李约瑟曾列举了中国在一百多个方面对世界的贡献,并认为有许多古老的发明都源于中国,而所有这些都在我国古代的文物、典籍中得到印证。
(二)离开古代汉语,我们找不到回“家”的路。这句话对于中文系的学生来说,是感觉深刻的。比较文言和白话,我们都知道,文言是几千年历史文化的积淀,而白话总共还不到120xx年,这是多么鲜明的对照啊。因此,我们可以说,纯粹、典雅的汉语语感,其根源就在于文言。文言是白话的奠基石。上个世纪前期,我国文坛“星光”璀璨,大师辈出,如鲁迅、胡适、林语堂、梁实秋、闻一多、老舍、巴金等,都堪称楷模,他们博古通今、学贯中西,他们光华四射,文采灼灼,他们风流儒雅,气质非凡,与其说他们是提倡白话文的文学大师,不如称其为熟谙文言的先贤圣人。可时光骤转,到了该世纪后期中国文坛却“风流尽去”,“黯然失色”,再也没有大师群体涌现,即便是仅有的几为大师,却也是前期出生的,留给我们的,也只有无尽的哀思。积攒了千年的瑰宝,顷刻间就被全盘否定了,其结果是可想而知的。
(三)学习古代汉语,有助于掌握古代优秀文化,提高道德修养,坚定民族自信心,增强社会责任感。伟人毛泽东说过:“清理古代文化的发展过程,剔除其封建性的糟粕,吸取其民主性的精华,是发展民族新文化、提高民族自信心的必要条件。”(《新民主主义论》,《毛泽东选集》合订本,人民出版社1966年版,第668页)理所当然地,要批判地继承古代文化,就必须学好古代汉语,因为作为古代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它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要了解这些文化,必须具备阅读古代资料的能力。因此,我们只有学好古代汉语,才能了解我国古代的优秀文化,认识我们民族的过去,并进一部展望美好的将来。
(四)学习古代汉语,有助于加强同港澳台同胞及海外侨胞的联系,增进思想文化的沟通,为推进现代化建设与促进国家做出贡献。这是毋须置疑的。据悉,此前曾有报道称,教育部门和专家正在设想,把一些常用字回归繁体形式,渗入中小学基础教育之中,这也算是重视古代汉语教学的一种体现吧。
三、学习〈古代汉语〉的方法。
鉴于《古代汉语》的难学性,下面我就班门弄斧,说说我的《古代汉语》的学习经验。
(一)我们都知道,人们做某件事,不外乎两种原因:一是为了完成任务,二是对该事情感兴趣。由此,我们不难清楚,前者是被动的,故而态度是消极的,所以对其结果仅满足于完成任务,达到要求;而后者则相反,因为他感兴趣,所以首先表现在态度上的是主动投入、热情参与,理所当然的,对于结果,他们则期待着“更上一层楼”。经过对比,我们毫不讳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于古汉语学习也是如此。因此,学习者一定要多方面的激发自己的学习兴趣。
(二)初接触《古代汉语》,要首过繁体关。当遇到不认识的字的时候,先标出来,再查《古代汉语词典》。一定要弄懂字的意思,才可能更好的理解课文。由点到面的学习。
(四)在读课文中,有很多精读的部分,必须要求理解,可因为时间有限,又不能一点一点地慢慢理解,所以我从网络里查了很多资料“速食”。比如从百度上搜“逍遥游”,就会出现很多相关信息。为了节约时间,我只看译文,然后结合译文再看课本上的解释,有与网络上不同的观点,再仔细体味一下,用自己的思想来作自己认为更合理的解释,切忌照本宣科。
(五)语法部分也要认真研读。尤其是对不懂的部分认真研读。不懂装懂永远饭桶。只要下苦心读了,一定会懂。
什么是古代汉语?
顾名思义,就是古代汉族人民的语言,任何一种语言,都有口语和书面语之分。古人的口语是怎样的,我们已无法了解其面貌。今天,我们研究古代汉语,只能依据有文字记载的书面语。古代书面语的情况怎样呢?请看下面两段材料:曾子侍。子曰:“先王有至德要道,以顺天下,民用和睦,上下无怨,汝知之乎?”曾子避席曰:“参不敏,何足以知之。”子曰:“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孝经》孔子徒弟,姓曾名参,根前奉侍来。孔子说:“在先的圣人有至好的德,紧要的道理。以这个勾当顺治天下有(蒙古语助词,相当于”啊“)。百姓每(们)自然和顺有。上下人无怨心有。你省得(懂得)么?”曾子起来说道是:“我不省得,怎知道着(呢)?”孔子说:“孝道的勾当是德行的根有。教人的勾当先以这孝道里生出来。”———贯云石《孝经直解》上面所引的第一段材料是用文言文写成的《孝经》的原文。第二段是元代大臣贯云石解释《孝经》的“白话讲章”。
当时元代皇帝读不懂《孝经》,便由精通汉文的大臣用当时的口语作解释,写下来便成了一篇反映当时口语的白话文。可见,古代汉语的书面语还有文言和白话两个系统。古代汉语要研究的主要不是古白话,而是文言文。
文言文是怎样形成的呢?它和口语的关系怎样呢?文言文最初与口语较为接近,后来同口语逐渐脱节,并形成一套较为定型的词汇,语法系统。口语在不断发展变化,而文言则处于相对凝固的状态,但它又不是一层不变的。尤其是秦汉以后的作家在模仿先秦经典作品进行写作时,他们不能不受当时口语和民间创作的影响,不断给文言增加新的词汇和表达方式,从而使文言也有所发展和变化。所以我们说,文言文是以先秦的口语为基础,经过较多的加工提炼而形成的上古汉语的书面语言,以及后来历代作家模仿它所写的种类作品的语言,如诸子百家、《史记》、《汉书》、《唐宋八大家、桐城派等等,都是古文言实际应用的范例。直到“五四”运动,文言文才逐步退出历史舞台,被现代白话文所取代。
因此,一般把“五四”时期定为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的分界限。
为什么古代汉语研究的对象重点是文言文,尤其是先秦两汉散文,而不是古白话呢?这是因为在我国漫长的社会发展中,文言文担负了记录、传播、积累祖国文化遗产的任务,历代许多伟大政治家、思想家、科学家、文学艺术家都曾使用这种语言,并且给我们留下了浩如烟海的文化典籍。今天我们要继承这笔遗产,就必须有阅读古书的能力。因此,我们学习和研究古代汉语,自然重点是文言。从殷周到清末,文言尽管有所变化,但其基本词汇、结构和表达方式早在先秦两汉时代已基本定型,并且创作了许多典范的文言作品。因此,可以就只要能读懂先秦两汉典型的文言文,就能读懂其后大多数文言文,算是学好了古代汉语。
什么是古白话呢?古白话是唐宋以后在北方话的基础上形成的一种书面语。如唐代的变文,敦煌通俗文学作品,宋人话本,金元戏曲,明清小说等都是古白话的代表。古白话虽说是白话文,但不同于我们今天所说的白话文,一般都是以口头语为基础而夹杂一些文言成分。即使是口语,由于区域性和时代性的差异,今天读起来也不那么容易,因此,我们称之为“古白话”(学术界一般把从晚唐五代开始直至“五四”时期形成的古白话称作近代汉语)。古白话上承古代汉语,下接现代汉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如果不把古白话弄清楚,那就不能说对古代汉语有了全面的认识。因此,研究古代汉语也应该重视对古白话的研究。但古白话与文言文比较而言,它毕竟离现代汉语近一些,总体难度小一些,况且古白话使用范围大致限于唐宋以后的俗文学作品,可以不作为我们学习研究古代汉语的重点。前人是怎样研究古汉语并有些什么贡献呢?古汉语从它产生开始,就有人对它进行研究,但真正作为一问学问,还是从开始的。我国传统语文学有文字学、音韵学、训诂学,统称为“小学”。但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侧重点。根据王力先生的说法,从汉代至清代,古汉语研究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从汉初到东晋末,是语义研究阶段,即偏重文字训诂的研究。因为汉代崇尚儒术,提倡读经,每一个儒生都要求具有阅读古书的能力,自然对语义的研究就比较重视,其代表作品是《尔雅》、《方言》、《说文解字》和《释名》。这一时期,为了读经的需要,还出现了许多经学大师,最著名的经学大师郑玄,他对《诗经》、《周礼》、《仪礼》、《礼记》所作的注,对后世也有巨大影响。从南北朝到明末是音韵研究阶段。南北朝以后,诗律学兴起,于是研究韵律和节奏成了当时的“热门”。南朝沈约著《四声谱》,说明当时人们已经意识到汉语里有四声并把这种认识运用到诗律的实践上。这一时期,韵书已开始出现,隋代陆法言的《切韵》,是现在能见到的最早的一部韵书,它在汉语史上有极重要的地位,根据《切韵》语音系统,可以上推古音,下考今音。从十三世纪开始,音韵研究主要集中在北方话语言方面。元代周德清的《中原音韵》是为北曲创作需要而作的,它是现代汉语普通话的重要历史文献。从十七世纪到十九世纪(清初到太平天国)是汉语研究的全面发展阶段,也是最有成绩的阶段,清统治者严厉钳制思想,一般学者被迫离开现实而从事古书的整理与考证,汉语的古音和古义研究在这一时期有很多发明。《说文》之学,此时最盛。段王裁、桂馥、王筠、朱骏声是最著名的《说文》四大家;高邮五氏父子王念之、王引之虽不以《说文》名家,其成就却在《说文》四家之上;此时在古音方面,特别是古韵研究,获得了空前发展,顾武、江永、戴震、段五裁、孔广森、王念孙、江有浩、章炳麟、黄侃等都有卓越成就。
此外,以研究金文和甲骨文为主的古文字学也开始也新局面。吴大、孙诏让、罗振、王国维郭沫若都是研究金文和甲骨文的名家。
字典。
编纂也有很大进展,如《康熙字典》、《佩文韵府》、《统籍纂诂》等均是集大成的辞书。语法作为中国语文研究中心的一门新兴学问,此时也有了开创性的发展。马建忠的《马氏文通》首先创立了一些语法术语并分别了词类,成为汉语语法学的奠基人。
综观我国传统的古汉语研究,内容相当丰富,成就也很显著,古人给我们留下了几百种,汉语研究的专著,积累了许多经验,这是一笔宝贵的遗产。尽管如此,我国传统的汉语研究基本上还处于初级阶段,缺乏发达的、完整的理论体系。历来“小学”总是经学的附庸,基本上以经字为中心,因而在研究方法和研究对象方面,普遍存在重古轻今、重通语轻方言、书面语轻口语的现象,这就必然带有很大的局限性。建国后,王力先生在大学中文课程中首倡开设《古代汉语》课程,从此,全国各高校相继响应,并成立了全国性的有关汉语研究的学会和专门研究机构。在古汉语研究领域,人才辈出,著作如林。这一切都给我们古汉语的学习和研究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对于一般实学者来说,怎样学习才能费力较少,而收获较大呢?学习古汉语不同于学习外语,古今汉语有许多相同的地方,这是有利条件。但是,古汉语(这时主要指文言文)毕竟是过去时代一种比较古奥难懂的书面语,不下苦功是学不好的。要说“诀窍”和“捷径”,很好总结前人的经验,避免走弯路,并充分利用现在研究成果和有利条件,那么以较短的时间有效地掌握古汉语还是可能的。
因为学习古代汉语,目的是为了读古书,文选是古书的举例,是文字、音韵、词汇、语法等各种古汉语知识的综合体现。不读文选,不仅知识不能掌握,而且也很难提高阅读古书的能力。
:“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作为文学作品,在了解文句以后,要着重领会这几句描写了怎样的情境,表达了人物怎样的情趣、爱好和态度等,作为古汉语材料,则要求切实弄懂“鼓”、“瑟”、“希”、“铿”、“尔”、“舍”、“而”、“作”这些词的古今意义和用法,如不切实弄懂,就没有达到古汉语学习的要求。要逐字逐句读,不能囫囵吞枣,望文生义。如前例,按古汉语的学习要求,应该懂得,“鼓”原是名词,这里用作动词,但不能作“敲打”解,而应作“弹奏”解,因为“瑟”不同“鼓”,是一种拨弦乐器,“希”同“稀”,这里不能解释为“稀少”,而是指瑟的声音渐渐减慢减弱,接近尾声。“尔”是助词,用在象声词“铿”的后面,开窍推瑟发出的声音。象声词或形容词后加“尔”或“然”都是同一种构词方法。“作”一般作“劳作”解,这里用的是本义,作“起来”解,即“起身”。
“而”是连词,连接“舍瑟”和“作”两个动作,但不是并列关系,而是偏正关系。读文选就应该这样一字一句,细细比较推敲。当然不是每一句都要平均用力,可以有重点有一般,但必须有这样认真仔细的态度。还要注意常用词和特殊句式。如《左传、烛之武退秦师》:“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汜南。”对于这段话中的“晋侯”、“秦伯”、“郑”、“楚”、“函陵”、“汜南”等人名,爵位、国名、地名等只要一般了解即可:“晋侯秦伯围郑”这样的句式古今也一样,不必多花力气。面对于“以”、“其”、“于”、“贰”、“军”这些常用词的意义或用法则必须掌握,对于与现代汉语不同的“无礼于……”、“贰于……”这样的句式,也应该注意比较、分析。“无礼于……”或“贰于……”句式虽然相似,但表达的意义则不完全相同。“无礼于晋”是指对晋国无礼,“贰于楚”则不是对楚有二心,而是指表面上跟晋好,实际上向着楚。要熟读成诵。古汉语在用词造句等许多方面与现代汉语不同,它有一套特殊词汇,句式和修饰手法,而这些都已成为过去时代的书面语。
要真正熟悉古汉语,掌握古汉语的微妙差别,最好的方法是在理解的基础上多读,读熟,有些片断要能够背诵。如果有十几篇,几十篇古文读起来琅琅上口,烂熟于心,那对古汉语中一些常见的句式,常规的实词、虚词、如“之乎者也”之类,也就“看来百事只在熟”,“熟则精”、“精则巧”。“工夫自熟中出”。
学习古汉语,在重视读文选的同时,还要学习古代汉语的理论知识,把前人总结归纳出来的文字、音韵、词汇、语法等知识学到手,用它来驾驭分析古汉语语言材料。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收到事半功倍之效。在今天知识不断更新的年代,对大多数人来说,不可能也不应该像古人那样十“年寒窗”,完全沉浸在古书堆中,慢慢用自己的感性经验去摸索、体会。这样做花力费时太多。何况今天我们还有许多有利条件,因为前人已花了许多精力,为我们整理出有关古汉语的规律知识。古汉语知识涉及面很广,重点应该是学习词汇知识和语法知识。词是语言的建筑料,要能读懂古书,至少到掌握一千多个常用词。
所谓常用词,是指那些古书中使用频率最高的词,而不是那些冷僻的使用频率很低的词。所谓“掌握”,就是要用古今对比的方法,弄懂并记住这些常用词的常用义,特别是那些细微差别。《史记。
项羽本纪》:“猛如虎,狠如羊,贪如狼,强不使者,皆斩之。”我们知道羊是很温驯的,怎么说“狠如羊”呢?原来古代“狠”是“不听从”的意思。羊有时很犟,你拉它,它就是不走。又如《汉书。霍光传》:“光与左将军(上官桀)结婚相亲”。初学者指出疑问,霍光是男的,上官桀身为左将军,自然也是男的,说二人“结婚”,不可理解。其实古代结为夫妻的双方,女方的亲属可称为“婿”,男方的亲属可称为“姻”,这里指霍光的长女嫁给上官桀的儿子做妻子,双方成了亲“家”。可见应该从古今比较之中逐步掌握这些常用词。学习古汉语语法,应重点了解古今语法的差异方面。因为古今汉语的一些基本语法规律(如之语在谓语之前,动词,形容词可作谓语等)古今相同,这些就不必死记硬背。
而对古今差异方面(如词类活用,特殊语序,特殊句式,特殊的被动表示法,以及一些常见的虚词的用法等)应很好地掌握。如《史记。扁鹊传》:“故天下尽以扁鹊为能生死人。”这句话中的“生死人”
是什么意思?按现代汉语语法规律去理解,就讲不通。在古代汉语中,这里的“生”是不及物动词的使用法,是活着的意思。“生死人”即扁鹊能使死人复生。只有注意这些特殊规则,才能正确理解原文。解,就讲不通。在古代汉语中,这里的“生”是不及物动词的使用法,是活着的意思。“生死人”即扁鹊能使死人复生。只有注意这些特殊规则,才能正确理解原文。
时间过得真快,一转眼就又到了期末了。同时也预示着这一学期古典文学的学习将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但古典文学的余音还回旋在我的脑海里。它并将激发我有继续学习的兴趣。
悠悠中华上下五千年的历史,给我们留下了许许多多宝贵的财富,让我们去学习,让我们去体会,让我们去了解等等。最主要的还是要了解中国博大精的文化。这样的文化里:有现实的真实再现;有思想上的名家名著;有情感上的真知真谛;有军事上的智谋才能……这些都被后人记录下来,而文学在此就承担了相当的责任和重量。
我不仅仅了解了作品,我还了解了许多名人名家。
接着是屈原。他是位爱国主义诗人,堆起了我国诗歌的第二座高峰。他的精神让我们一代又一代的人所敬仰,他的“楚辞”也濡养了一代又一代的文人。他的精神思想,文学成就都对中华民族做出了巨大贡献。但对他个人而讲,却是抗争的一生,是失败的一生。他虽然逝世了几千年了他的精神却永垂不朽。因此,我们将每年的五月初五定为端午节来纪念他。
司马迁,一个天才的史学家,又称“史圣人”。读完他的《太史公自序》《报任安书》后,我知道了他伟大的志向,坎坷的经历,执着的精神;了解了他创作《史记》以继《春秋》的壮举和用心。他受刑之后仍忍辱著书,评判历史,褒善贬恶。他这种“言必信,行必果,诺必城”的美好品德值得我们去学习。记忆最深的要数这几句了:“古者富贵而名摩灭,不可胜记,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盖西伯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
总之,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以情感人是我们学习古典文学所必须具备的。
这一篇篇杰出的作品,这一个个动人的故事和人物,无一不是来自文人之笔,正是由于人们的心灵可以在文学的海洋里畅游,人们的思绪可以跨越时空的阻碍,人们的思想可以在此平台日趋完善和理性。
写了这么多比较混乱和无头绪,但我理解的实在少之又少,我希望老师在授课时能多讲讲有关作家的经历和文学作品看鉴赏,使我们对其有更多的了解。
现在我对文学还没有更多的了解,但我希望通过文学可以让我充实,令我茁壮成长。让我懂得如何去体悟人生和领悟生活。
共
2
页,当前第。
1
页
1
2
学习汉语心得感悟篇十三
经过“师德师风”培训学习,使我感受很深,使我深深地体会到,教师是知识的化身,是智慧的灵泉,是道德的典范,是人格的楷模,是学子们人生可靠的引路人。
换而言之,教师是学生完美心灵的塑造者。所以,我时刻以“德高为师,身正为范”这八个字提醒自我。无私奉献、以德立教、以身示教,用高尚的人格为每颗纯洁而幼小的心灵塑造而竭尽全力。
一、树立事业心、增强职责感、忠诚党的教育事业。
教书是手段,育好人才是我们最终的目标。所以,我们教师在任何时候都不能忘记,自我不单单是为教书而教书的“教书匠”,而应是一个教育家,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以情育人,热爱学生;以言导行,诲人不倦;以才育人,亲切关心;以身示范,尊重信任”。尊师爱生,是一种理性化的高尚情感,对待学生,管而不死,严而不厉,爱在其中。教育是爱的共鸣,是心和心的呼应。教师仅有热爱学生,才能教育好学生,才能使教育发挥最大限度的作用。
能够说,热爱学生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根本。对学生冷漠,缺乏热情,决不是一个有良好师德的好教师。教师爱学生体此刻“严”和“慈”上。
常言道:“严师出高徒”。又说:“严是爱,宽是害”。对学生不严格要求,严格训练,是难以培育出跨世纪的可靠接班人和合格的建设者。“自古雄才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所以,对学生不严不行。当然,严要得法,严要有度。
慈,就是对学生要关心、爱护、宽容、尊重。充分鼓励学生的自尊和自信,关心学生的学习和成长提高,使学生全面发展。教师要与学生平等相处,尊重学生、信任学生、爱护学生、保护学生。
教师对学生的爱,即是敬业精神的核心,又是教师高尚品德的自我表现,既是育人的目的,又是教师教书这个职业的具体表现。
二、用无限的师爱,开启每个学生的心灵。
高尔基说过:“谁不爱孩子,孩子就不爱他,仅有爱孩子的人,才能教育孩子。”师爱是教师必须具备的美德,也是教师的天职。无限的师爱,能够开启每个学生的心灵。
所以,在教育工作中,我把信任和期待的目光洒向每个学生,倾听学生的意见和呼声,和学生产生思想和情感上的共鸣,让一切学生的心灵都感受到师爱的温暖。
三、用规范的言行,净化每个学生的心灵。
“无德无以为师。”真正优秀的教师,必须是以身作则、率先垂范的人。他对祖国的爱,对学生的爱,对事业和未来的爱,都表此刻他对自我的高标准要求的落实上。率先垂范就是对学生真正的负责,就是潜移默化、影响深远的教育。
作为小学教师的我们,肩负着培养教育下一代,为祖国的未来夯实基础的重任。这就要求我们本身要有必须的人格魅力,而这种人格魅力表现为教师必须要有敬业精神,必须具备健康的价值观和高尚的道德情操。
学习汉语心得感悟篇十四
尊敬的校领导:
您好!
我是中国农业大学中文系汉语言文学专业09级的一名毕业生,怀着对贵校的尊重与向往,我真挚地写了这封自荐信,向您展示一个完全真实的我。
大学期间,我谨记“崇德尚学,厚积薄发”这一校训。我深知知识就是力量,不断充实和完善自己,圆满地完成了学校开设的工作体会校优秀团员”等称号,并参加了校第十六期党校学习班,对于校、系学生会组织的各项活动,我也积极参与,我与同学编排的英语短剧,在系英语短剧大赛中获第一名,受到全校师生的好评。
在课余时间里,我喜欢阅读各类书籍,从书中汲取养料来充实自己、更新观念、开拓胸怀,除了读书,适当的体育运动对我来说也是必不可少的,强健的身体是进行工作的前担,因此,每天我都会进行适量的体育活动。
步入21世纪的中国,竞争会越来越激烈,对大批优秀人才的需求,使教师面临严峻的考验,作为一名有志的年轻人,我希望自己能成为教师战线上的新生力量,更愿意在教育领域奉献一切。“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我相信,在老一辈教师的鼓励和帮助下,在自己的勤奋和努力下,我一定会成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
希望贵校能给我一次展现自我的机会,能成为贵校一员,我三生有幸!
祝贵校事业蒸蒸日上!
求职人:
日期:
【本文地址:http://www.pourbars.com/zuowen/144076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