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是一种有意识地引导和培养人的思维、情感和行为的活动。怎样积极投身公益事业,回报社会?如果你对写总结感到困惑,不妨参考一下以下的总结范文,或许能帮到你。
浅谈企业文化建设论文篇一
国企作为现代化社会经济重要组成部分,从新中国成立后的计划经济到改革开放后的市场经济,一直以来扮演着重要角色。思想政治工作是国企持续发展的思想保障,企业文化是国企保持活力、彰显企业文化实力的重要依托,紧抓思想政治工作,是国企战胜困难、齐心协力解决问题的重要利器,企业文化是在漫长的发展历程中,逐步沉淀下来的企业精神品质。在社会经济供给侧大改革的态势下,如何加强国企思想政治工作中企业文化的融入,是企业管理必须攻克解决的重点难点。文章从当前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和企业文化建设这二者存在的问题切入,提出有效地解决策略,改善企业文化无法有效融入思想政治工作中的窘境。
改革开放以来,国企在“实事求是,解放思想”的指导下,开发对外口岸,设立经济特区,是我国经济实现飞跃式发展。继承优秀的历史传统,造就了国企的辉煌,把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定位为企业紧抓工作,作为企业日常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帮助国企建立集体荣誉、团结实干的文化氛围,从思想教育上,拉近员工与企业的距离,激发员工工作热情,进而促进企业获得重大成果和经济利益。
企业文化有利于员工快速融入企业内部,认可企业的价值观和发展方向,通过企业自身特点,对员工起到熏陶鼓励作用,将企业目标与个人意志有效结合,企业利益和个人价值实现统一,最终为企业带来经济利益。思想政治工作和企业文化二者密切联系,相辅相成,立足于员工,从员工中来,到员工中去,思想政治工作和企业文化存在一定的交叉范围,加强思想政治工作中企业文化的融入,是国企在市场经济变革下急需处理解决的关键问题。
1、形而上的企业文化。目前,国企的企业文化千篇一律,缺乏企业个性和特色,企业缺乏品牌管理意识,对自身的文化定位模糊不清,敷衍了事,通常都是提出一个象征性的宣传口号,缺乏新意,缺乏特点,形而上的企业文化广泛存在,企业管理过于粗放式。国企管理者对企业文化定位认知不足,没有从企业发展历程中沉淀企业精神、文化内涵,这也充分反映出来,国企工作人员工作态度不端正,缺乏企业责任心,工作没有积极性,工作质量低,只关注企业业务发展和经济效益,未能立足企业长远利益,只追求一时的利益。同时,这也反映出来管理者缺乏创新意识,思想保守,循规蹈矩做事,做事情前缺乏思考,不敢大胆做事,不去踏实做事。企业文化,是一个企业综合实力的象征,企业需要借助企业文化来突出企业特色,彰显企业魅力,必须剔除过去“虚、大”的文化理念,诸如“拼搏、奋斗”等宣传口号。
2、思想政治工作形式主义严重。形式主义问题,伴随历史长久地存在于我国政治工作中,尚且一直未能有效解决。在国企思想政治工作开展过程中,形式主义问题突出,诸如收到上级指示后,下发倡议文件,提出口号,只停留在宣传阶段,并没有开展实质性的教育活动,导致上级指示,只是存在于纸面,没有深入人心,没有将上级精神指示融入到企业文化中,对实际工作未能产生根本的改观。长期以来的形式主义的工作模式,已经深入到职工的骨子里,严重阻碍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给企业文化融入思想政治工作带来不利影响。
3、思想政治工作和企业文化作用没有辩证统一看待。思想认识片面性和极端性,广泛存在于国企领导干部思想认识上。一方面,有的企业认为开展思想政治工作或者发展企业文化是无用功,都是虚的套路,不会给企业带来实质性的影响,于是,在企业中,缺乏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和企业文化的工作热情,消极对待,敷衍了事。这种思想认识,完全无视共产党人,在艰苦卓绝的政治和社会环境下取得的成就,忽视了意识的能动作用,企业没有正确的发展方向作为指导,注定会被社会的洪流所吞噬。另一方面,有的企业将在思想政治工作融入企业文化放在过高的位置,认为只有加强思想教育,形成统一战线,保持思想高度一致,企业的任何问题都能迎刃而解,严重夸大企业文化作用。这两方面的认识,都是没有将思想政治工作融入企业文化作用辩证统一看待,思想认识局限,对思想政治工作融入企业文化定位不准确,主观夸大或忽视这二者的能动作用,形成对思想工作融入企业文化的外部枷锁。
1、开拓创新,稳步发展。20世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摆脱计划经济体制的束缚,开始与世界接轨,经济发展水平,实现井喷式增长,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依然是我国社会发展的首要任务,所以,国企要认清当今竞争激烈,变革与挑战并存的经济形势,升级产业链,调整产业结构,转型发展,增加企业文化软实力,加强人才引入,加强在思想政治工作中企业文化的融入,在发展中沉淀企业精神,营造良好的企业文化,使企业形成良性循环,激发每一位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将企业目标与个人意志有效结合,企业利益和个人价值实现统一,形成企业和个人共同发展的长效机制。
2、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员工,是构成企业的基本元素。每一位员工的工作态度、工作方法、工作效率,影响企业在社会中的竞争力,保持员工思想统一,形成认可的价值观,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是必不可少的工作。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企业要与时俱进,及时调整思想教育中的工作内容,注入新活力、新思想,将新时代下的思维模式融入到企业文化中,让思想政治工作真正的企业服务;国企要大胆创新,不拘一格,将国企资源平台优势发挥出来,形成鲜明的企业风格,根据企业特点,有针对性的思想政治教育,及时发现企业内部存在的思想问题,及时帮助员工解决思想问题,从实际出发,满足企业和员工的实际需求;企业文化要有真情实感,得到员工的一致认同,不能再是口号的宣传,生硬的说教,把企业价值观强行加给员工,反而适得其反,员工形成抵制情绪,不利于工作的梳理进行。企业应该正确引导,通过趣味知识竞赛、职工文化墙、技能之星评选等活动,让员工主动融入企业文化当中,发挥职工的主观能动性,加强职工的知识素养和专业技能培训,强化员工在企业存在感和主人翁意识。
3、明确需要,不断探索。企业文化在思想政治工作中的融入,根本上是为了增强企业实力,提升企业品牌价值,提高企业社会竞争力,这就要求国企要根据自身发展需求,统筹规划,对自身企业文化定位清晰,对思想政治工作开展制定策略,将二者统一结合起来,共同提升企业凝聚力,发挥高新人才作用,开发新产品,丰富企业产业链。企业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积极引进高技术人才,保持企业活力,鼓励科研创新,保证企业在从事领域内专业领先能力。
4、提高党建工作水平。为了满足形势下改革工作需求,国企各级党组织必须调整工作思路,改变思维模式,加强党政工作在思想政治工作中的地位,传承历史优秀传统,采用新的工作方法,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加大对党员干部的约束,杜绝工作中建立派系,树立个人山头和小团伙;引入互联网思维,通过网络渠道,加大宣传力度,保证信息的时效性,摒弃过去政治学习,读报,讲座的学习模式,将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和党建工作结合起来,提高党建工作水平,加强党风廉政建设,通过网络学习的方式,保证党员先进性,提高党员素质,保证党员在工作中保持优良作风,恪守原则,加强企业从业人员的廉洁教育,相互监督,进一步提升企业各级党组织的联络力度。
人才是企业不断进步的源泉,在我国经济改革的形势下,国企面临体制改革,产业链升级,产业调整转移的挑战,需要企业从实际出发,确定企业发展方向,规划产业布局,实现精细化管理;同时,国企需提高职工综合素质,开展多种方式的培训育活动,从专业上、思想上提升职工素质,增强企业文化连锁效应,科学开展党建工作,做好宣传工作,做好党员干部思想政治工作,加强企业文化融入到思想政治工作中去,促进国企健康全面发展。
[1]张逊瑜。如何加强国企思想政治工作中企业文化的融入探讨[j]。企业导报,2015.
浅谈企业文化建设论文篇二
一、在理念识别系统的侵蚀中强化安全理念。
安全理念是企业做好安全工作的指导思想,做好安全工作是企业永恒的重大课题。安全无小事,必须防微杜渐,从一点一滴做起,安全无空档,必须落实到每时每刻,把从“满意创造价值”的核心价值观中提炼出的“遵纪守法、关爱生命”的安全文化核心理念深得人心。因此,应从“安全责任重于泰山”的角度提高安全意识,深层次影响人的意识,培养正确的安全意识。
二、在行为规范系统的落实中强化安全理念。
一般来讲影响交通安全最为重要的原因就是人和一些客观因素,人的因素是主观包括人的情绪行为以及心理的变化导致的安全隐患,因为客观因素的发生的概率较小,所以把控好人的主观因素对交通安全有着重要的意义。行为规范一方面是前期的强制约束,另一方面是平时的习惯养成,这就需要在企业文化的推进过程中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注重整体教育和差异化教育方法。
在安全教育工作的过程中,不仅要紧抓安全薄弱的环节,而且还应该注重整体的安全教育,从而使得企业每一个员工都是受众者,也都是传播者,但是在实际的安全教育的工作中,因为安全教育的群里各有不同,其性格也是千差万别,所以在整体教育的基础上,也要针对不同的岗位以及不同的群体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同样对于一些在安全运营第一线的员工的安全教育也要注意方法和方式的选择,因为其岗位关于到安全运营的特殊性,其教育也要因人而异的进行,根据每一个员工的性格进行行为规范系统等相关的安全教育,只有把整个教育与差异化教育相结合,才能更好的使安全教育的传播效率更高效果更好。
2.注重疏导式教育和学习性教育的工作原则。
由于工作压力比较大,或者其他的原因,有时候员工的安全意识就很容易受外界环境的影响,这个时候如果在给其压力,就会适得其反,所以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应该进行有效的疏导式的教育,积极的为企业员工排忧解难,在开导的过程中进行必要的安全意识的教育。而学习性的教育就是要更好的引导企业员工学习相关的规章制度以及相关的法律法规,从而提高自身的安全意识以及素养,这样才能更好的提高服务和保障安全运营。
三、在形象识别系统的渗透中强化安全理念。
形象识别系统一般包括三个方面,即企业的理念识别――mindidentity(mi),行为识别――behavioridentity(bi)和视觉识别――visualidentity(vi)。企业理念,是指企业在长期生产经营过程中所形成的企业共同认可和遵守的价值准则和文化观念,以及由企业价值准则和文化观念决定的企业经营方向、经营思想和经营战略目标。企业行为识别是企业理念的行为表现,包括在理念指导下的企业员工对内和对外的各种行为,以及企业的各种生产经营行为。把企业的安全理念渗透到企业的形象识别系统中,就必须要从企业的理念、行为、视觉等方面做到安全教育的渗透,把安全教育和理念写到企业文化理念里,同样也要把教育安全道德教育以及职业道德教育和以及安全案例分析进行宣传和比较,强化安全意识和和行为规范。要让职工喜闻乐见、甘心情愿地接受安全教育,如何让员工规范操作,确保安全,企业文化在安全工作上要以人为本,提倡生活化,人性化,入情入理,润物无声。企业文化渗透在企业中,时间与空间上的天然优势决定了形象识别系统贯穿于企业的各个空间及时间,把形象识别灌输到安全工作的整个过程以及生产流程的每一个步骤。
四、结语。
安全管理在企业文化中的有效应用,可以把职工的工作状态调节到最佳的状态,同时安全工作更上一层楼,使企业文化的效果得到全面的提高。这就要求企业把安全管理理念灌输到具体的职工生活和安全生产的每一个步骤,增强企业文化的及时有效性。
浅谈企业文化建设论文篇三
企业文化是当今世界企业管理的新思想、新理论。企业文化的核心是以人为中心的管理思想,目的是倡导和培育企业精神,调动企业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增强企业的向心力、凝聚力,提高企业的综合素质。
在当前,由于理论研究及宣传的不足,在电力企业员工队伍里,人们对企业文化认识不一致,在我们电力企业中有相当部分人把企业文化混同于思想政治工作,事实上,企业文化与思想政治工作,分属于两个不同的范畴,企业文化属于管理科学范畴,思想政治工作属于政治工作范畴。一个企业要使企业文化,在建设中发挥主导作用,就需要认真研究企业文化的内涵,抓住其精神实质领会其精髓和精华,使其在发展过程中培养企业良好的传统和作风,成为企业的无形财富,对此,笔者就企业文化在电力企业的作用与实践,浅谈一下个人的看法。
一、营造企业文化,确立准确可行的指导原则。
1/21。
要广大员工的积极参与,因此,广大员工是企业文化建设的主力军,它要求员工在思想文化、技术、技能、素质以及积极性、创造性的发挥和参与热情,决定了企业文化的水平和发展速度。
电力企业文化建设的基本任务是通过文化的力量和精神的作用,为企业的改革和发展提供精神动力、智力支持和思想保证,以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创造性、促进企业深化改革,强化企业经营管理,推进企业技术进步培育“四有”员工队伍,提高企业总体素质,增强企业活力,不断提高电力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所以电力企业要坚持文化营造与经营管理相结合的原则。企业文化是一种新的管理理念,它是为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实现企业的战略目标,促进企业持续、稳步、健康发展服务的。企业文化建设只有紧密结合企业经营管理,才能产生强大的生命力。
电力企业文化应坚持领导倡导与群众参与相结合的原则。从某种意义上说,企业文化是一种经营管理者文化。企业领导班子就是企业文化建设的组织者,倡导者,但企业文化的另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强调群众性,员工群众是企业文化设的最基础,最根本的力量,需要广大员工群众的广泛参与和生动实践。只有抓住这些原则,才能抓住企业文化建设的重点和本质,才能建设好独具特色的企业文化。
2/21。
3/21。
个人谈心等形式来开展进行,而企业文化建设是以企业领导人为核心的企业管理人员通过培训学习、研讨会,座谈会等方式来进行,所以,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可以借助于企业文化的各种载体,使思想工作寓教于文、寓教于乐,不断满足员工对于提高政治理论、思想道德、科学技术水平和参与文体活动的多方面需要。
三、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建设电力企业有特色的企业文化由于认识上的偏差等原因,不少企业在实践企业文化建设中仍然存在着“一手硬、一手软”的现象,仍然存在经营管理与企业文化建设脱节的现象,这些现象的存在,严重阻碍着企业文化建设和企业的健康发展,因此我们要全面理解落实党中央“三个代表”的思想理论和有关社会主义文化的论述。在积极学习和借鉴国外企业文化建设新成果的同时,努力创新,坚持以先进文化精神为指导,突破思维定势,联系电力企业的实际,创造出反映历史潮流的在本质上区别于国外企业文化,具有中国特色的电力企业文化。
4/21。
营和营销过程中。与此同时,企业文化建设同企业价值观,企业精神的境界、职业道德行为规范的教育,以及员工的培训切实结合起来,通过思想教育和文化活动的薰陶感染,取得潜移默化的效果,推动了电力企业文化的不断创新发展,也是电力企业开展有中国特色企业文化的具体体现。
企业文化的重要性在于能够充分发挥员工的智力资源,发挥员工的主观能动性,它的建设是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倡导的是以人为中心的人本管理哲学。企业文化作为一种无形资源,越来越受到企业界管理层的重视,企业文化的建立是在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中经过长期的潜移默化培养起来的,企业管理者把自己的经营理念、价值指向、行为方式等整合到员工中去。这不仅适用于私营企业,同时也适用于大型国有企业。
众所周知,从2014年1月到6月初,富士康公司发生员工“连跳事件”引起全社会的广泛关注。人们在痛惜之余,纷纷指责富士康公司是“血汗公司”,没有具备亲和力的企业文化。
6/21。
人力资源开发是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企业文化又为人力资源创造了良好的开发环境。人是管理的资源,这种资源是通过文化的积淀、显现、发挥、开发的,因此,在突出企业文化背景下谈人力资源,更具有人文资源的特征,它更加突显人的资源的文化意义与文化价值,因而往往体现为人的潜能,具有很强的再生性,是最丰富、最重要的资源。目前,我国的企业文化和人力资源管理有了一定的发展,但往往忽略了它们之间的关系。我们知道企业提拔管理者的原则是那些有能力的人被提拔到管理岗位上,是为了在工作中更好地发挥模范带头作用、更好地辐射企业文化精神、更好地发挥他们的智力资源和主观能动性。
7/21。
力?还有一个比较严重的问题,人力资源管理中有一个“木桶定律”——木桶的容量多少,不是取决于高的木片,而是取决于最短的木片,解决的办法是努力弥补影响了木桶容量的短木片,但是现在的部分管理者却相反地运用了这一理论,并且扩大了它的应用范围,为了在上层管理者面前表现出其管理能力,采用了“一抹平”的方法,简单地把高的木片削平,以此来达到欺瞒上层管理者的目的,但对上层管理者来说,却很难察觉其真相。
三、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企业文化建设(一)企业文化融入企业教育培训之中。
企业的教育培训既要重视职业教育培训、职业技能培训,也要重视非职业教育培训。一个企业要不断发展,就必须注重和加强员工教育培训,提高企业科技创新水平和综合竞争力。有的企业虽重视职业教育培训,职业教育培训体系也比较健全,但往往只是注重主业和技能的教育培训,而忽视非职业教育培训。
争当“创效标兵”、“节油标兵”;并且收集员工的合理化建议、创立以员工命名的“先进操作法”等,积极地调动了员工干劲,使员工有荣誉感。将企业价值观念在这些活动中不经意地传达给员工,从而能潜移默化地影响员工的工作行为和生活方式。
(二)企业文化引导员工正确对待绩效管理。
人力资源管理与企业文化有机结合,把企业文化的核心内容——价值观灌输到员工的思想中,体现在员工的行为上。
绩效管理是一项需要企业全体员工共同参与的管理活动,它与员工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绩效考核指标的设置必须科学,例如,河南省安阳钢铁集团汽车运输有限责任公司修理厂是一个汽车修理企业,对于思想活跃的青工采取工作年限与技术水平相结合的办法,对每一种工作内容都进行具体工时数的量化。
制定“经济责任制”遵循smart原则:明确具体,不能模棱两可;指标应该可以测量,同时尽可能量化;设置的指标员工应该可以达到,指标的设置应该与职责的变化不断进行调整。
9/21。
经制订,其基本框架一年之内不再有变化,以保证考核标准的权威性。
基本工资根据工时数分为五档,每月完成的工时数达到哪一档,拿哪一档的工资。对于高出下一档但不够上一档的,多余出的工时按每个工时1元给予效益奖励。同时,工作年限每多一年就多一年的补贴等等;充分满足员工特别是青年员工的合理愿望,让青年员工感到在企业里发展,无论是收入还是提升“都大有奔头儿”,要“招得来、留得住、用得好”。沟通是有效的绩效管理中必不可少的环节。绩效管理的各个环节,从绩效指标和标准的制定,考核结果的反馈到绩效改进,都需要通过良好的沟通来实现。如果不给员工反映自己想法或意见的机会,很可能导致员工在考核结果不理想时产生不满,所以必须建立双向的沟通机制。这样,富士康公司的悲剧才可以避免再次上演。
(三)选择与本单位和员工现状相适应的激励方法。
如果单位是扁平的组织结构,晋升的激励方法就不再适合;强调以团队为主要作业形式的单位,单独使用个人激励的方法也不会有很好的效果。
10/21。
励时,管理者既要有战略眼光,又要从小处着手,即管理者既要考虑激励方法对社会的影响,又要考虑它是否适应了员工的发展需要;其次,设置激励措施要有柔性,要充分考虑到各个岗位,各个层次员工的不同需要,从而制定出详细的激励计划和方法,并顾及到应付各种不确定情况,使单位可以根据出现的临时情况灵活机动地设置激励措施;再次,建立与激励相应的约束机制,不仅给予奖赏是一种激励,约束及惩罚也是一种激励,只有建立激励与约束的机制,才能从规章制度上保证二者的统一;最后,注重激励的投资回报分析,激励方法有多种,不同的方法所对应的成本也不相同,管理者应该选择经济有效的激励手段,把握好成本与收益的关系,在考虑人员激励时,要分析好成本和收益的关系,争取用最小的成本取得最大的收益。
总之,人力资源开发只有与企业的文化建设相结合才能在员工心目中真正形成认同感,使企业的人力资源开发工作更富有生命力,这就要求人力资源管理不但要处理技术性工作,也不仅是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独有的工作,而是要求所有的管理人员参与其中,如此才能形成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整体能力,从而形成企业核心能力,建立起在市场竞争中特有的竞争优势。
参考文献:
1、武欣.绩效管理实务手册[m].机械工业出版社,2014.2、林筠,胡利利,王锐.绩效管理[m].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14.
11/21。
强文化助管理。
以企业文化建设推动公司发展随着时代的发展,企业文化竞争成了企业最高层次的竞争。因此,企业经营者越来越注重企业文化的建设和价值观的塑造,企业文化正成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企业文化看不见、摸不着,企业文化建设从哪入手、重点在哪,这是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问题。个人认为,企业文化建设关键是要得到企业员工的理解和认同,并转化为日常的工作行为。否则,再好的企业文化也只是一种强迫的制度。
要有效地推进企业文化建设,首先就要认清企业文化建设的主体。作为我们电镀热处理分公司的文化就是由140多名有思想、有意识的员工构成的,他们才是公司的主体。其次,要明确企业文化建设的方向。企业文化建设的重点不是编写了多少宣传口号、制定了多少制度规范,员工的思想意识、行为方式、工作态度才是公司当前企业文化建设的主导方向。因此我们可以认为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灵魂,是员工思想、行为的依据,是企业实现持续发展和员工个人成长进步的精神纽带。没有员工精神和文化上的和谐,企业的和谐发展就没有思想根基,建设和谐企业也就无从谈起。就企业文化与和谐企业的关系来讲,企业文化首先是被广泛认同的和谐文化;企业文化必须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尊重员工的文化主体地位;企业文化是构建和谐企业的重要内容和必要条件。
12/21。
造企业和谐发展氛围的基础。
企业文化的本质特征在于倡导以文化人和以人为本的新型管理理念,注意挖掘人的潜在创造性,激发人的主动性,将人置于管理要素的核心地位,通过文化环境和文化体系的内化功能,充分发挥人的主体作用,从而实现企业和谐发展的目标。“和谐企业”的“和谐”,简单地说就是指构成企业系统中的各部分和要素处于一种相互协调的平衡发展状态,全体员工各尽所能、各尽其责、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具有“依法治企、科学发展,公平协调、团结有序,诚信合作、安全高效,美化环境、服务社会”的基本特征。
二、企业文化坚持以人为本,为构建和谐企业奠定良好的群众基础。
13/21。
企业文化建设的目的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谐文化将人置于管理的中心,不但将人看作生产力,更要看作企业发展的目的,只有重视加强员工的理想信念教育、思想道德教育,关心员工生活,密切干群关系,在管理上将逻辑与直觉并重,将推理与热情相协调,才能在企业内部努力营造有利于员工得以创造和协调发展的文化环境。
如果员工在企业得不到良好的发展,就意味着发展的权利没有受到足够的尊重,职业道路受阻,就不会有良好的心理沟通基础。如果只考虑企业的利益,对员工个人进步、成长漠不关心,与员工的关系只建立在有形的经济和制度关系之上,员工个人以体力和技术在有限范围内向企业换取物质利益,而对心理沟通上却没有用心来做,员工也就只满足于完成与自己利益相关的那部分工作。因此,健康的心理沟通,会使企业与员工保持良好的协调关系,员工的潜在积极性得以充分释放,积极为企业发展贡献力量,实现人力资源的自主能动开发,降低管理成本,提高管理效率。
三、企业文化是构建和谐企业的重要内容和必要条件。
14/21。
着时代的进步,先进的企业管理模式提高了人们的思维水平,丰富了人们的思维方式,知识经济条件下的企业员工只有协调工作,才能整合各类知识资源,形成整体合力。
其次,和谐文化拓展文化的包容性,引导人们树立和谐的思想观念和思维方式,对构建和谐企业具有基础性、先导性的意义。个人主义价值观,忽视集体责任的文化,在新形势下不利于和谐与发展,只有团队精神价值观是养成合作能力的文化基础。现代新经济竞争既是团队游戏,也是个人运动。没有团队精神的支持,个人会失败;没有个人首创精神,团队就会失去活力。在这种形势下,“个人英雄”只会得到有限的机会,团队协作成为完成工作最有效的形式。
再次,和谐文化尊重人的文化存在,有助于树立企业核心价值观,为和谐企业建设提供人力资源保证。人的文化存在决定人的文化价值意识和人性本质。员工大都希望经常有提出自己意见和看法的机会,这是保证生产率水平和生产质量不断提高的深层有效的方式,优秀的现代企业领导者,应该与下属建立一个高度群体意识的工作环境,支持下属、待人友好、通情达理,关心下属成长,公正对待并信任下属,这种引入创造性的管理方式,将极大地鼓励全体员工的成长和进步,使员工人尽其才。
15/21。
价值的实现与员工个人价值的实现有机结合起来。也更加有利于为员工提供一个更为融洽的企业环境,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带来高昂情绪和奋进精神,使员工对企业产生强烈的荣誉感和使命感。而一种与市场相适应的企业精神和经营理念一旦形成,就成为企业品牌,这是企业文化积累的结果,也是企业长期经营与管理的价值所在。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企业文化建设理论上与实践上取得了很大成绩,对建设我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和促进国民经济发展都起到了积极作用。在知识经济到来的今天,企业要想发展并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高度重视企业文化建设,充分发挥企业文化在市场竞争中的作用。
一、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灵魂。
从文化的角度看,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文化在保持其意识形态属性的同时,其产业属性也越加明显。一方面,在文化产品生产和服务的过程中,价值规律、市场机制等经济因素的作用越来越大,文化产业和社会化大生产已成为现实,文化产业已普遍具有生产、流通、交换、消费等市场条件下经济运行的基本特点;另一方面,随着高新技术尤其是数字技术、网络技术的广泛运用,文化产品的生产效率将越来越高,文化传播的力度将越来越大,文化的覆盖面将越来越广,文化的表现力和感召力将会得到空前的发挥。
最后,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也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随着社会的规范化发展,人类文化素养的进一步提高,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作用确实越来越突出,甚至会具有全局性的决定意义。因此,面对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的发展趋势,我们应当切实把握好企业文化与企业经济的辩证关系,更好地发挥文化在经济发展中的支撑作用。
二、企业文化对企业竞争力会产生重大影响。
17/21。
神,是否能够承受创业活动的辛劳,这和文化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衡量一种文化能否对创业有积极的促进作用,核心的标志在于这种文化能否培育大批具有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企业家。
其次,企业文化影响企业经济活动的软环境。从具体内容来看,企业文化表现为与民众参与经济活动过程中有关的思想理念、价值标准和精神状态,即民众个体的价值观和意识形态,这是企业文化的微观内容;企业文化也包括鼓励并支持民众参与经济活动的环境和制度,这是它的宏观内容。在硬件条件一定的前提下,企业经济发展的主要决定因素就是一个企业的软环境。软环境本质上是人的素质问题,软环境的好坏影响到市场秩序、投资水平和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
再次,企业文化影响企业经济的产业结构。具体来说又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特定的文化类型决定了特定的企业组织形态。第二,文化的类型决定了产品的品质。劳动者的文化水平、道德水平、个人爱好以及鉴赏能力,都有可能摧毁或者挽救一个产业。第三,消费者的水平将是产品竞争力的主要因素。消费者已经不再是被动的产品的接受者和使用者,消费意识和消费品味对企业的产品开发和技术改造产生强大的影响。好的消费者是一种竞争力的源泉,是一种重要的资源。
三、企业文化能够提升企业战略管理能力。
18/21。
首先,企业文化有助于明确企业总体战略、经营战略和职能战略,根据国内外市场环境、国家政策、国际规则等外部因素的变化,结合本企业实际,明确企业发展目标,提出实现目标的重大方针与计划,确定企业经营业务类型,确定产业发展方向以及它的竞争地位,避免盲目跟随别人,造成决策失误。
其次,企业文化有助于提高企业学习与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企业,全面提升企业的技术创新、制度创新、管理创新和文化创新能力,为实现企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创造条件。学习能力是企业生命力之根、竞争力之本、创造力之源。要建设学习型企业,树立忧患意识,着力增强获取知识、传递知识和发明、反思、推广、执行的能力。要拓展企业获取外部知识的渠道,探索企业内部知识分享的办法。要在重视经营者个人学习能力的同时,提升经营团队的学习能力,并转化成企业组织学习能力。创新能力是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必然保证。企业可在全球范围内同行业中寻找战略伙伴,通过持有外国公司股权,跨越式提升研发水平。加强与科研院所、大专院校的合作,推动产学研结合,实现双赢。积极参与国际国内专业标准制定工作。可以大力推进企业制度创新,使具备实力和条件的企业,积极争取上市。企业上市不仅仅是解决一个企业融资的问题,更重要的是为企业引进一套外部规范机制,提升企业整体管理水平,改善企业形象。
19/21。
带来的市场风险。大量中小企业要抓住机遇,增强承接国际产业转移的能力,积极引进与消化吸收国际先进管理与技术,善于利用国际资本、人才等资源和市场,采取合作、合资等方式,提高国际化水平和国际竞争能力。但在合作、合资过程中,要谨防“国际化陷阱”,注意规避风险。
20/21。
和希望。因此,在企业文化的建设中,要精心分析,全面归纳,反复推敲,从企业的宗旨、目标方向等方面进行概括提炼出来。
其次,企业要以企业精神具体化为企业的管理和服务风格。包括管理观念、管理手段、管理技术等。如依法治企、从严治企、规范化管理、微机管理、服务承诺制等。企业管理风格不是一天两天,一月半月就能形成的,而是要经过长期的时间培养。因此,在企业文化建设中,要发动职工充分讨论定出基本内容,然后通过广泛宣传,并由领导示范影响职工,一步一步地树立起来。
总之,企业要生存发展就必须寻求更科学、更系统、更完整的管理体系。企业文化提供了必要的企业组织结构和管理机制,当代企业要保持平稳和持续发展,必须开发具有自己特色的企业文化。
21/21。
浅谈企业文化建设论文篇四
20世纪以来,世界经济中已经出现多次企业并购浪潮。由于企业并购是企业快速积累资本,占有市场资源,扩张市场的一种重要途径,即使在当今全球化、市场一体化、资本证券化的世界经济大潮中,企业并购活动仍然是一种引人注目的经济活动。但是企业并购中充满风险,据统计,在过去20年里,国际上的企业并购案中,65%是失败的,没有获得预期的协同效应和财务回报。导致并购失败的原因很多,其中最重要的原因之一是企业文化的整合问题。文化整合在企业并购中扮演着重要作用。然而,波士顿咨询集团的一项研究表明,只有不到20%的企业在并购目标企业之前考虑文化整合计划。
企业文化是在一个组织内影响成员行为的价值、信念、规范,它深植于组织的发展历程中。已形成的企业文化往往企业成员的坚定保护,所以很难被移植。当两种文化突然要求统一时,就容易引起各种矛盾。因此,企业文化的整合是企业并购与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但与此矛盾的是,现实中许多并购企业的领导者常常会忽视文化整合这个问题,而且领导者常常会感到处理硬的技术经营管理问题比处理软的文化问题更容易。所以并购中的企业文化整合问题,无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在现实中,都成为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
并购企业之间,由于不同的地理环境、不同的历史文化、宗教、民族构成不同的社会、经济和政治制度,会导致形成不同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因此不同的文化背景会产生跨文化差异。
文化差异对于企业并购来说,是重要而复杂的变量,一旦企业并购后,两种迥然不同的企业文化相遇,必然带来管理制度、经营思想等各方面的冲突,并可能在一段时间内,存在两个相互独立的,有不同价值趋向的利益集团,双方存在利益冲突,而产生这些冲突的根源是企业文化的冲突。文化冲突的影响是全方位的,全过程的,特别是对跨国、跨地区、跨行业的企业并购,文化冲突显得更加明显。并购中文化冲突的内容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一)企业精神文化冲突。并购中,企业精神文化首先受到严重的冲击。企业精神文化主要是指企业价值观、企业经营理念等意识形态的总和,它在整个企业文化系统中处于核心地位。企业的价值观作为企业核心是难以改变的。因为原有的企业价值观已经成为员工的思想行为准则,一旦遇到挑战和更新,往往就会产生排斥、难以适应,从而会阻碍新企业价值观的形成。
(二)企业制度文化冲突。企业并购后制度文化的整合是较容易引起冲突,因为并购往往要求被并购企业提出自己的制度规范化运作,如企业的领导机制、危机制度等,而被并购企业由于惯性还保持原有制度范式,难以适应组织机构的增减等,冲突在所难免。
(三)企业物质文化冲突。物质层的文化能够进一步强化员工的认同感和企业深层次的文化的理解,并往往以突出的形式体现,如企业文化、企业环境等。并购中的物质文化整合虽然影响比较小,但也存在文化冲突。
企业并购后运用企业文化整合是一种深层次的整合方法。企业文化整合远比生产、营销、财务整合复杂,通过文化的整合,克服文化差异可能带来的文化冲突问题,并以此建立共同的`企业文化来形成员工的凝聚力和团结精神,形成共同的企业目标,企业理念和企业形象。可以采取六个步骤来整合文化中的差异。
(一)将文化整合问题提上议程。应将文化管理置于高级管理优先行为表的前列,并营造一个交流互动的环境,务必要使公司每个员工在决策和行动时都能考虑企业文化这个因素。并购双方能做到这一点,就能得到文化整合的金钥匙。
(二)与竞争者对手合作。首先要明确,对手并不是存在于集体内部。新的合作伙伴必须共同行动,一起搜寻外部共同的对手。由此产生的共同的战略性成果常常会促使双方不再互相怀疑,进而相信对手是来自外部。
(三)包容并且尊重差异。
1、整合双方愿意接受并且灵活处理文化冲突是很重要的。包容与坦率是文化整合工作者应具备的品质。首先管理层要做到这一点,并且鼓励双方员工都接受彼此间的差异,将这种文化差异视为生活的一部分,使员工充分意识到:与别人之间的差异有助于完善他们的世界观,相信文化整合会带来更多的机会。
2、罗列整合双方的文化。
3、制定计划并尽快实施。
4、坦诚沟通,努力兑现承诺。
浅谈企业文化建设论文篇五
论文摘要:树木有根,群龙有首。企业家作为企业这个经济组织的带头人,既是企业文化的倡导者,又是最具权威的推广者和示范者。一个企业的文化形成,往往是企业经营者主导意识的升华。企业文化的塑造与建设,也必须靠企业领导的牵引和发动,建设先进的企业文化,必须培育和造就高素质的企业家队伍。
俗话讲,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体现出企业家在一个企业中不可取代的作用。企业家是企业文化的缔造者,没有优秀的企业家就不可能创造出优秀的企业文化。企业家在企业家文化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企业家与企业文化呈现出内在结构的静态对应关系,企业家的品质、才华和胆识等要素成为企业文化生成的原声要素,决定着企业文化的性质和风格,制约和引导着企业文化的个性和发展;另一方面,在企业文化的塑造、发展、传承和变革的动态过程中,企业家又扮演了设计师、倡导者实践者、变革者等举足轻重的角色,成为企业文化动态模型中第一位的活动因素。
企业家对企业文化的形成和发展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良好的企业文化,尤其是具有完整形态的企业文化,源于全体职工的创造,但不是自发产生,自然而然完成,他要靠领导者刻意规划,精心设计,言传身教,才能得以形成。在这里,企业家个人素质和个人文化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其个人行为就是一种无声的倡导,一种无形的推动,就能形成一种厂风,从而使员工自觉不自觉地受到侵润,进而仿效、接受,潜移默化地发生作用,在自己的行为中再进一步体现出来延继下去。没有企业家的推动,深受企业家个人文化影响的企业文化的建立是不可思议的。
企业家的领导风格影响着企业文化。企业家是时代的产物,时代的特征、风格无不凝结在他们身上。生活在企业火热的氛围中,和员工息息相关的群体中的他们必然会感染和鼓舞这个群体。
企业家的政治立场影响着企业员工的价值取向。优秀的企业家政治立场坚定,能牢牢把握企业的发展目标和根本方向,不为突然和各种错误思潮所左右,努力创造企业自我发展的小气候。这种企业的员工必然思想高尚,为企业的发展和兴旺不计较个人得失,进而忘我工作,最大限度地贡献自己的聪明才智。反之,如果企业领导者目光短浅,看风使舵,甚至表现出唯利是图的单纯生产经营观点,就必然把员工引向一味追求物质利益的歧途。
企业家个人文化在企业文化转换过程中起关键作用。时代的.发展对企业不断提出新的要求,企业不仅在生产经营行为方面处于变动之中,企业文化也必须适应时代的要求,与时俱进,不断发展,有所补充、修正,甚至发生根本性的转换,才能使企业在激烈竞争中充分发挥自己的个性特色,立于不败之地。企业文化是在一定的历史环境中形成的,一个在长期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下发展的企业,其企业文化和在市场经济体制下的企业文化必然有重大区别。前者可能会有更多的依赖思想,后者可能更富有独立、开拓、创新的特征。由前者转变为后者,不仅是体制的转换,而且是企业经营行为和风格的变更。在这个过程中企业家个人文化对企业文化的转换起着催生作用。
我国现代企业文化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转换企业经营机制,使企业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市场竞争主体,而现代企业文化的确立及其运营的有效性程度,取决于是否有一支高素质的现代企业家队伍。
现代企业制度优越性的重要表现是其在适应市场配置资源方面呈现出高效率。而这种高效率的优越性能否充分发挥,取决于企业家对市场调节信号和国家宏观调控的敏感程度和认识能力,并以此做出决策的能力。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转换企业经营机制就是使企业直接接受市场调节,自主决策。企业家作为企业最高决策者,需要其决策的问题很多,但最重要的是战略决策,即对企业的生产方向、产品开发、生产规模、发展速度、技术进步等有关企业全面的、长远的、根本性的问题做出抉择。经营战略已成为现代企业兴衰成败的关键,其正确与否取决于企业家的决策能力。企业家不能为市场短期波动和现代企业制度的效率能否发挥的一个重要条件,是能否在企业中形成积极进取的企业文化。企业文化是不断促进生产力发展的内在力量,是推动企业发展的精神动力。而企业家在企业文化建设中承担着创造者、培育者、倡导者、组织者、指导者、示范者、激励者的角色。企业家的文化素质类型,决定着企业文化的类型。特别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转换企业经营机制的过程中,必然会遇到传统旧体制下形成的、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抵触的旧的观念和价值取向。这些旧观念和价值取向如得不到修正,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和经营机制的转换就难以顺利进行。
企业家只有以彻底开放的胸怀,不断地经历一次次涅槃,痛苦地超越自我,才能对企业文化进行有效控制和调节,维持企业文化的动态平衡,永葆企业文化的生命力,推动企业健康、持续地发展。
[1]刘光明.企业文化[m].经济管理出版社,2006.
[2]任志宏,张晓霞.企业文化[m].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
[3]王成荣,周建波.企业文化学[m].经济管理出版社,2007.
[4]张德.企业文化建设[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
浅谈企业文化建设论文篇六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企业文化建设理论上与实践上取得了很大成绩,对建设我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和促进国民经济发展都起到了积极作用。在知识经济到来的今天,企业要想发展并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高度重视企业文化建设,充分发挥企业文化在市场竞争中的作用。
一、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灵魂。
首先,从战略高度看,企业文化可以明显地将该企业与其他企业区分开来,可以传达该企业的经营理念并以形象的视觉形式宣传企业,可以提高企业员工对企业的认同感和企业士气。其次,从经济的角度看,只有实现物质生产力的发展和经济的发达,然后才能有文化的昌盛,这是经济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当前,我国正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阶段,群众的文化消费也将进入更加旺盛时期。企业生产出的产品中的精神文化含量愈高,其经济附加值也就愈高。再次,从文化的角度看,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文化在保持其意识形态属性的同时,其产业属性也越加明显。一方面,在文化产品生产和服务的过程中,价值规律、市场机制等经济因素的作用越来越大,文化产业和社会化大生产已成为现实,文化产业已普遍具有生产、流通、交换、消费等市场条件下经济运行的基本特点;另一方面,随着高新技术尤其是数字技术、网络技术的广泛运用,文化产品的生产效率将越来越高,文化传播的力度将越来越大,文化的覆盖面将越来越广,文化的表现力和感召力将会得到空前的发挥。
最后,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也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随着社会的规范化发展,人类文化素养的进一步提高,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作用确实越来越突出,甚至会具有全局性的决定意义。因此,面对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的发展趋势,我们应当切实把握好企业文化与企业经济的辩证关系,更好地发挥文化在经济发展中的支撑作用。
二、企业文化对企业竞争力会产生重大影响。
首先,企业文化影响企业经济中生产要素的质量。尤其影响作为生产要素中最重要的因素———创业者和普通劳动者的素质。劳动者具有什么样的文化背景,有着什么样的价值观念,会极大地影响他们对待生产劳动的态度从而影响到工作的质量。所以精神气质是人力资本的不可忽视的组成部分。是否具有坚忍不拔、百折不挠的创业精神,是否能够承受创业活动的辛劳,这和文化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衡量一种文化能否对创业有积极的促进作用,核心的标志在于这种文化能否培育大批具有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企业家。
其次,企业文化影响企业经济活动的软环境。从具体内容来看,企业文化表现为与民众参与经济活动过程中有关的思想理念、价值标准和精神状态,即民众个体的价值观和意识形态,这是企业文化的微观内容;企业文化也包括鼓励并支持民众参与经济活动的环境和制度,这是它的宏观内容。在硬件条件一定的前提下,企业经济发展的主要决定因素就是一个企业的软环境。软环境本质上是人的素质问题,软环境的好坏影响到市场秩序、投资水平和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
再次,企业文化影响企业经济的产业结构。具体来说又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特定的文化类型决定了特定的企业组织形态。第二,文化的类型决定了产品的品质。劳动者的文化水平、道德水平、个人爱好以及鉴赏能力,都有可能摧毁或者挽救一个产业。第三,消费者的水平将是产品竞争力的主要因素。消费者已经不再是被动的产品的接受者和使用者,消费意识和消费品味对企业的产品开发和技术改造产生强大的影响。好的消费者是一种竞争力的源泉,是一种重要的资源。
三、
企业文化能够提升企业战略管理能力。
首先,企业文化有助于明确企业总体战略、经营战略和职能战略,根据国内外市场环境、国家政策、国际规则等外部因素的变化,结合本企业实际,明确企业发展目标,提出实现目标的重大方针与计划,确定企业经营业务类型,确定产业发展方向以及它的竞争地位,避免盲目跟随别人,造成决策失误。
其次,企业文化有助于提高企业学习与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企业,全面提升企业的技术创新、制度创新、管理创新和文化创新能力,为实现企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创造条件。学习能力是企业生命力之根、竞争力之本、创造力之源。要建设学习型企业,树立忧患意识,着力增强获取知识、传递知识和发明、反思、推广、执行的能力。要拓展企业获取外部知识的渠道,探索企业内部知识分享的办法。要在重视经营者个人学习能力的同时,提升经营团队的学习能力,并转化成企业组织学习能力。创新能力是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必然保证。企业可在全球范围内同行业中寻找战略伙伴,通过持有外国公司股权,跨越式提升研发水平。加强与科研院所、大专院校的合作,推动产学研结合,实现双赢。积极参与国际国内专业标准制定工作。可以大力推进企业制度创新,使具备实力和条件的企业,积极争取上市。企业上市不仅仅是解决一个企业融资的问题,更重要的是为企业引进一套外部规范机制,提升企业整体管理水平,改善企业形象。
带来的市场风险。大量中小企业要抓住机遇,增强承接国际产业转移的能力,积极引进与消化吸收国际先进管理与技术,善于利用国际资本、人才等资源和市场,采取合作、合资等方式,提高国际化水平和国际竞争能力。但在合作、合资过程中,要谨防“国际化陷阱”,注意规避风险。
四、企业文化建设有利于提炼企业精神、树立企业管理风格。
首先,企业文化核心是企业精神,随着企业文化的不断发展和完善,职工的思想素质和精神面貌在企业文化的熏陶下不断提高和升华。第五,企业文化突出以人为本,把情感融入管理,把管理和情感融为一体,有着凝聚职工,促进企业发展的无形力量。企业精神必须反映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时代要求。企业精神必须反映企业的基本宗旨,把“以人为本,服务至上”作为员工的行动指南。在目前知识经济时代的大背景下,面对市场经济和企业体制改革的形势与要求,企业精神应该强化爱岗敬业精神、艰苦奋斗精神、知识创新精神,努力培养企业员工的竞争观念、效益观念、发展观念等现代意识。企业精神是企业的灵魂和支柱,集中反映了企业职工的思想活动,一般心理状态和精神风貌,是企业职工对企业发展命运和未来所抱有的理想和希望。因此,在企业文化的建设中,要精心分析,全面归纳,反复推敲,从企业的宗旨、目标方向等方面进行概括提炼出来。
其次,企业要以企业精神具体化为企业的管理和服务风格。包括管理观念、管理手段、管理技术等。如依法治企、从严治企、规范化管理、微机管理、服务承诺制等。企业管理风格不是一天两天,一月半月就能形成的,而是要经过长期的时间培养。因此,在企业文化建设中,要发动职工充分讨论定出基本内容,然后通过广泛宣传,并由领导示范影响职工,一步一步地树立起来。
总之,企业要生存发展就必须寻求更科学、更系统、更完整的管理体系。企业文化提供了必要的企业组织结构和管理机制,当代企业要保持平稳和持续发展,必须开发具有自己特色的企业文化。
浅谈企业文化建设论文篇七
二、培训中心实施企业文化传播的有效途径。
在认识和分析优培训中心企业文化传播优势的基础上,通过调研和实际的应用,提出如下可行性实施方法。
1.课程内容设置。
通过调整单一的技术技能类和管理类课程设置,在每一次培训中按照培训总时间设置10~20%时间量的企业文化课程。
2.文化环境布置。
(1)遵循常规宣传方法将企业文化相关内容制作成标识牌和宣传栏,放置在显眼位置。
(2)开展企业文化的宣贯的大型活动,按照宣贯主题对于整个培训中心进行布置。
3.对于授课讲义和实训室的宣传全部按照企业要求作统一部署,提高品牌意识和统一理念。
三、结论。
企业文化的传播和落地是提高公司效率的有效途径,做好这项工作对于企业经济效益的增长和提高员工的认同度都有积极的意义。本文从培训中心的角度探讨和研究这一问题,提出了培训中心在这方面的优势和有效传播途径。
按照国家电网公司“五统一”企业文化建设的总体要求,根据供电所的实际环境,员工素质等状况,将企业文化建设与供电所各项管理相融合,使企业文化入眼、入脑、入心、入行,促进供电所各项管理水平不断提升。
深化推进企业文化传播,把统一的企业文化内化于心、固化于制、外化于行,切实转化为员工的自觉追求和行为习惯,是供电所文化建设的重点。强化文化渗透。加强企业文化理念内涵的宣传和企业文化知识的普及,通过学习、讨论等形式,将企业核心价值观、企业宗旨、企业精神等植根于员工的心里,让员工借助阅读、学习企业文化漫画、小故事和典型案例等喜闻乐见的方式,达到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同的升华。培育班组精神。供电所结合自身实际,总结提炼传承国网“五统一”企业文化,符合供电所和员工实际的愿景目标、文化理念、团队精神等;引导供电所成员树立个人愿景,组织开展员工信念、格言征集活动,激发员工提升个人的学习力、创新力和执行力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创新文化实践。在国家电网公司企业文化建设的总体框架下,创新供电所文化建设的特色实践,将企业文化“五统一”要求与经营管理、安全生产、优质服务、廉政建设等工作有机融合,促进供电所各项工作全面提升。
供电所文化环境是精神的物质表现和外化形态,是营造供电所文化氛围、树立供电所形象的物质手段,是供电所文化建设的基础。优化工作环境。以国家电网公司统一的视觉识别系统,规范供电所的标识标志,确保品牌标识正确应用率达到100%。按照标准化供电所建设要求,规范设备台账、档案资料等,创建所容所貌整洁、清洁明亮的工作环境,使员工快乐工作。丰富活动载体。以创建创新型供电所为目标,积极开展“qc”、“五小”等创新创效活动,激发员工创新热情和创造活力;经常组织开展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文体娱乐活动,以陶冶员工思想情操,营造健康向上的文化氛围,提升员工工作状态。建立宣传阵地。以创建文化型供电所为目标,开辟学习园地、宣传橱窗,图书角、读报栏等宣传阵地;建立文化墙,展示供电所风采、基本情况、愿景目标、先进人物等,并根据供电所文化建设的情况,定期更新展示内容,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营造学习氛围。以创建学习型供电所为目标,制定学习计划和安排,开展“供电所大讲堂”活动,营造人人上讲台、个个当专家的浓厚学习氛围,开展各种形式劳动竞赛、岗位练兵、读书评书等活动,营造“工作学习化、学习工作化”的良好环境。
加强供电所企业文化建设管理,不断提升文化建设制度化、规范化和标准化水平,是供电所文化建设的保证。积极开展制度梳理。认真梳理和修订供电所的管理制度、工作流程、工作标准、行为规范,尽量通俗化,把一些最主要和最容易违反的条规通过口语化的“几要几不”的形式表达出来,使文化层次普遍不高的乡镇供电所员工好记易懂,容易接受。充分发扬所内民主。多听取员工的意见和建议,使修订后的供电所规章制度更符合实际,更具可操作性,更有利于供电所文化的形成;实施所务公开,营造互助友爱、团结协作、和谐温馨的工作氛围,让员工感受到自己是真正的主人,从而乐尽主人责。强化规章制度执行。实施制度上墙,加强员工养成教育,把供电所管理理念、管理制度融入管理实践和岗位规范,加强业绩考核,提高供电所员工执行各项管理制度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提高管理效能,提升执行力。
组织保障,强化管理。加强党工团工作的垂直管理,从体制上强化企业文化建设日常管理。如秦皇岛公司通过以乡镇供电所为单位建立党支部的管理模式,强化党团活动的开展,围绕企业文化传播工程实施“电网好人,善行港城”主题实践活动,围绕企业文化落地工程开展诚信、责任、创新、奉献“四型”队伍建设,增强了供电所员工凝聚力,促进了员工素质提升。建立机制,加大投入。加强对供电所文化建设的指导,在政策体制上给予大力支持,在方式方法上给予指导帮助,为乡镇供电所文化建设多出主意、多想办法,及时为供电所文化建设解决实际问题和具体难题。加大文化建设投入力度,保证供电所文化建设有效开展。善用载体,树立品牌。利用供电所特有的工作方式,经常开展班组论坛、技术交流、工作分析、技术比武等,让每个员工都有表现机会,调动员工学习和工作的热情,提升供电所凝聚力。还可以同企业的特色文化活动相结合,如季度开展帮扶一个贫困户、一个困难集体,一个敬老残障服务机构的定点帮扶“三个一”活动,送技术、送服务、送宣传的电力服务“三下乡”活动等,树立供电所良好品牌形象。强化培训,提升素质。重点抓好供电所负责人的培训,不断提高供电所负责人的综合素质和在供电所文化建设过程中的组织协调能力,结合供电所的安全生产、制度建设、经营理念等内容构建文化体系,积极开展建言献策、技术比武、知识竞赛等多种文体活动,通过喜闻乐见的形式,提高员工队伍的整体素质。
浅谈企业文化建设论文篇八
摘要:
随着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企业文化作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对企业的成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中小企业是市场经济建设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同时也面临着激烈的竞争。任何一个企业无论规模大小,为了企业的长久发展,都应当构建适合企业自身特点的独具特色的企业文化。
关键词:
企业文化;中小企业;文化建设
中小企业在改革开放后逐渐发展起来,尤其是最近几年中小企业以惊人的速度蓬勃发展,引起了社会各界甚至全世界对它的关注,它的作用不仅仅是为我国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吸引了社会闲置劳动力,还对我国整体经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随着中小企业的不断发展壮大,其发展中的问题也日益突出。
1.对企业文化认识不足
我国大部分中小企业没能从根本上真正认识到企业文化的强大作用力,甚至对企业文化的内涵还是模糊的概念。因此,大多企业经营者没有把企业文化纳入企业的核心战略地位,在制定企业发展战略措施时也没有考虑企业文化在其中的重要作用和影响,只是注重外在形式主义,这就导致相关中小企业在构建企业文化的过程中更加重视员工行为举止和服饰等外显的东西而对真正的内涵却知之甚少,这也是企业文化在中小企业中并没有起到其应有作用的重要原因。
2.企业文化建设投入不足
很多企业在建设企业文化问题上,只是为了“讨好”顾客和员工,这种“讨好”是一种交换行为,企业用自己的文化建设投入来换取顾客的满意和员工的忠诚。而我国多数中小企业由于成立时间不长、规模也不大,在资金运转方面存在困难,因此往往在建立初期和中期过于追求短期利益,从而对企业文化建设投入不足。然而正是在这个关键时期,企业更应该重视企业文化问题,因为对企业所有成员来说一个良好的企业环境十分的重要,而企业文化恰恰可以从方方面面来营造一个融洽的工作环境,激发企业成员在企业工作的动力和热情,企业成员在良好的工作环境中还可以让自己的文化素养得到熏陶和提升,在企业内部还可以构成极大的向心力,将企业全体成员凝聚在一起,这样才能发挥出企业文化的积极作用,从而彰显企业的核心竞争优势,直面解决所面临的种种困难,使企业从众多中小企业中脱颖而出。
3.企业文化缺乏独创性
很多人认为我国现阶段在对中小企业的文化建设过程中应该全力引进国外先进的企业文化。因此,部分企业只是简单复制国外成功企业的企业文化,并将其称作是先进的、创新的企业文化。实际上,企业文化应该把本民族的东西与自身企业的现实情况相结合,无论什么样的先进企业文化都有其适应性,一旦强加结合,它就会引起不良反应。所以,不能学习“洋学中用”、“中西合璧”的准则。因此,要想建立一个能发挥巨大作用的企业文化必须从我国的传统文化着手,仔细钻研其中的奥妙,然后提出一些创造性的建设意见,从而建立贴合企业发展的企业文化。
1.提高对企业文化重要性的认识
大多数中小企业家都是从一无所有逐步发展,根据其长期以来积累的工作经验或主观意愿来管理企业,企业管理者的管理经验缺乏科学性,而企业的经营者又是企业文化的规划者、建造者和监督者,因此,企业文化在某些方面体现出企业领导者的一些价值观念和经营理念。为了企业文化更好更有效的构建,企业管理者应当从自身做起、必须努力加强自身能力素质、提高科学管理企业的能力,同时要重新审视企业文化的真正内涵,理清企业文化各个部分之间的内容与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之间的关系,为企业文化的良性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2.加大对企业文化建设的投入力度
由于企业文化在现代经济社会中的重要作用和对人力资源管理的影响力度,中小企业必须做好自身企业文化的建设、加大对企业文化建设的投入力度,从而为企业构建出一个和谐的内部环境。做好企业文化构建的第一任务就是注重企业文化建设的规范化、主体化。例如通过座谈、问卷等形式开展文化价值观的征集活动,在反复研究所搜集信息的基础上确立企业的文化价值观。然后将这些价值理念装订成册,由企业专门的宣传人员将企业文化理念通过各种文体活动传递到企业的每一位成员。最后通过开展有奖竞猜和知识竞赛来考核企业成员对企业文化价值理念的把握程度,在此考查基础上进行相关调整和改革,使得企业文化更加制度化。
3.建立独具特色的企业文化
企业构建企业文化的最根本的目的是为了企业能更上一层楼,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而不是为了简单的摆设和装饰门槛,企业的发展也就是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得以顺利有效的开展。因此,在这个构建准备或进行过程中不仅要注重企业文化的独创性,更要将企业文化与生产相结合,为中小型企业的生产经营提供服务,为长久发展提供保证。企业的经营者还必须深刻明白,众多企业之间的不同之处不仅取决于企业生产的产品和企业外在形象上,更多的是企业文化内涵的独特性,企业文化可以从根本上反射出一个企业的特质。因此,在构建企业的文化时,不仅仅要结合企业固有的特点,还要找准企业文化定位,同时还要根据企业文化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问题来进行调整,为企业文化注入新鲜的元素,增强企业文化的生命力,推动企业文化不断向前迈进。
如今市场竞争形式已经越发严峻,中小企业要想在此竞争潮流中占据一席之地,必须大力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而企业文化作为影响企业管理的重要因素之一,它是一个企业发展壮大的重点竞争力。中小企业文化建设关乎着企业的生存发展,是中小企业发展的永恒话题,因此,中小企业必须积极加大自身企业文化的建设力度,要在与企业发展相适应的前提下构建特色企业文化,重视把企业文化建设与企业实践发展相结合,通过企业文化的绝对魅力来提高企业管理质量,进而实现企业的战略目标。
参考文献
[1]袁帅.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绩效中企业文化的作用分析[j].中国商界,2011,(2):307.
[2]申望.企业文化实务与成功案例[m].北京:民主与建设出版社,2003.
[3]金伯杨,杨震澎.文化胜经——低成本塑造中小企业文化[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4]杨毅宏,赵新刚.人力资源管理实务[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14.
浅谈企业文化建设论文篇九
在企业的经营过程中,企业文化体现了企业的经营理念、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等,并且决定着企业自身的市场竞争力。为了实现自身的生存与发展,企业需要建设自身的企业文化。
摘要:从企业的全面发展来看,企业文化对企业的发展具有良好的推动作用。
但如何建筑完整的企业文化,让企业文化渗透到企业的发展过程中,则是当前企业所应深思的问题。
人力资源作为企业重要的组成部分,人力资源的工作效率对企业发展具体一定的影响。
因此,企业在建设企业文化的过程中,可以充分地利用人力资源的培训,深入企业文化,将企业文化的概念融入员工的思想中,充分地做到“以人为本”,从而大面积推动企业文化的发展。
进而为企业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征占一席之地,并获得良好的发展机会提高参考和依据。
一、引言。
伴随着时代的发展,经济的快速增长,现如今,各行行业的市场竞争力逐渐地增多。
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不仅需要大量的人才,而且需要完善的发展方案。
因此,企业要充分地利用人力资源部门,为企业引进优秀的人才。
其次,企业要能形成先进的发展理念,这样才能跟随时代步伐,做到与时俱进,进而所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趋势,为企业的发展探索更多的途径。
为了让企业更好地发展,让企业文化真正走进员工思想中去。
本文将对人力资源培训如何推助企业文化建设和落地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关的对策。
二、关于企业文化的深层分析。
企业文化作为企业核心价值之所在,对于推动企业经济发展具有良好的助推作用。
企业文化是一个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形成文化,其体现整个企业的综合实现和企业员工的素养,企业文化代表着一个企业的形象,是企业内在与外在的相结合。
企业文化不仅能展现企业的独特的特色,也能加强企业员工的团结,凝聚员工的力量。
当今社会,企业要想稳定的发展,不仅要加强关注经济的提升,同时,也要形成一套符合企业需求的文化,在企业文化中融入正确的价值观念,促使员工形成正确的工作价值观。
研究显示,企业文化渗透着先进的理论,它的产生规范员工的行为举止,让员工形成自我约束意识。
与此同时,企业文化中也包含着理念知识、相关的规章制度、物质层、行为层,这四者相结合,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这对企业的员工管理十分有利。
因此,要想让企业文化落实在企业中,就要从这四个方面入手,合理经营、有效管理。
三、关于人力资源培训的探究。
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要能合理的进行人力资源培训,这主要是因为人力资源培训需要一个完整的体系支持,它与企业的发展方案紧密相连。
而其系统中又包含相应的体系,如课程体系、实施体系、管理体系、评估体系。
人力资源培训可以满足企业发展的需求,但也要通过多层次的培训才能得以实现。
在整个培训过程中,相关人员需要在改进培训方式的基础上,帮助员工掌握先进知识和正确的工作技巧,并在此过程中,有效转变员工的价值观,使其形成良好的工作态度,这样既可以提升员工的综合素养,也能加强员工的工作能力,进入促使员工激发自身的内在巨大的潜力。
只有做好人力资源培训,才能加快实现企业文化的建设,让企业和员工都能有更好的发展。
此外,人力资源培训的核心观念“以人为本”,在根据企业不同需求的层次上,需结合员工的情况制定培训方案,这样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以教育管理开展而言,教育工作者在展开教学时需要做到因材施教,根据接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特征进行有效的教育管理。
人力资源培训也是如此,人力资源培训所面对的培训对象截然不同,其培训对象不仅年龄、性别有所区分,而且其工作性质也大不相同。
因此,企业需根据不同的部门发展需要制定相应的培训方案,从而应用合理的培训方法。
但如何要充分的利用人力资源培训助推企业文化的建设。
站在不同层次来分析,首先,高层管理人员要能掌握企业文化的性质,并且加深企业文化的理解,进而顺利地执行企业文化。
而对于基础管理人员,掌握基础管理的核心思路、运用正确的方法和对策十分关键,管理人员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才能调动企业员工的积极性。
其次,对于员工的培训较为重要,要让员工在培训的过程中理解企业文化的重要性。
因此,企业需要有针对性地进行培训,促使企业文化的落地。
[2]第一,加强对企业领导的培训,企业领导作为企业发展的指引者和引领者,其素质和能力影响着企业发展的效率。
因此,对于企业领导的培训十分重要。
在培训的过程中,要让企业领导意识到建设企业文化的重要性,也要使其形成建设企业文化深刻的决心,这样才能促使企业领导展开企业文化的培育。
对于企业领导而言,良好的领能力可以加快企业文化的建设。
基于对企业领导的培训,选择正确的培训手段却更为关键。
例如:大部分企业会展开主题培训,在团队组织中提升领导能力,帮助企业领导认识企业文化的核心价值,这既可以激发企业领导的领导观念,也能使其带领员工建设企业文化。
只有加强对企业领导的培训,才能执行企业文化。
第二,展开对企业管理层的培训工作,在推动企业文化建设的过程中,企业要能展开对企业管理层的培训,提升不同层次管理人员的管理意识,构建一个完整的管理体系和管理队伍,从而为企业文化的建筑奠定充实的基础。
尤其管理队伍的组成,建立一个完善的管理队伍,既可以提升培训效率,也能确保管理人员深入工作过程中,做好相关安全的工作的监管,并严格控制质量,深入每一个环节,发现企业文化的主要根基,从而在培训的过程中传承企业文化。
但要想更加合理地培训企业管理人员,则需要将理论知识与专业技能相结合,并采用科学的管理方法,遵循科学的培训程序,这样才能取得良好的培训效果,也能让企业文化得到新的改善。
[3]第三,正确的培训员工,对于企业员工的培训,企业也需要按照不同层次的员工展开相应的培训,对于新员工,企业需要提升员工的认同感,在新员工入职之前就向其灌输企业文化,使其形成坚定的意识,这样新员工就会朝着良好方向发展。
其次,要加强新老员的合作,促使新员工真正认同企业。
另外,则是对老员工的培训,由于老员工长期处于相同的工作氛围,其极易产生职业厌倦感和缺失良好的工作观念,因此,对于老员工的培训,则需采用正确的激励方法,帮助老员工树立正确的工作观念,让其在培训的过程中接受新颖的知识,只有让老员工充分地参与到工作过程中来,企业才能为新员工树立良好的榜样示范。
加强新老员工的培训十分关键,企业需要做到以人为本,让员工建设企业文化。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企业文化对推动企业经济增长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建设企业文化的过程中,企业领导需要形成创新性的发展理念,在进行人力资源培训的过程中,将先进的文化理念融入培训过程中,使其员工能在企业文化的引领下,持久、高效的工作。
与此同时,完整的企业文化体系也十分重要,所以,企业万不可忽视建立健全完善的企业文化体系,只有构建完整的企业文化系统,企业领导才可以有效地指导员工,帮助员工形成良好工作理念和正确的职业道德观念,进而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使其主动地参与到工作过程中,这样在贯穿企业文化的基础上,展开合理的培训,才能实现真正的企业文化的落地,这对企业的发展具有良好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摘要]在企业的经营过程中,企业文化体现了企业的经营理念、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等,并且决定着企业自身的市场竞争力。
为了实现自身的生存与发展,企业需要建设自身的企业文化,基于此,文章通过阐述企业文化,分析企业文化对企业管理的影响以及企业文化建设与企业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同时提出企业文化建设的具体措施,进而为企业经济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经济发展;企业文化;市场竞争力。
1前言。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企业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为了实现自身的经济发展,企业都在建设自己的企业文化,以此提升自身的市场竞争力。
对于企业来说,在建设企业文化的过程中,需要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树立正确的发展观,确保企业文化的独特性,为企业经济发展奠定基础和提供保障。
从某种意义上说,企业文化可以帮助企业实现持续发展和永续经营。
在市场经济环境下,企业通过塑造企业文化,进而在一定程度上激活企业的生产活力,进一步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创造力等,进而巩固、强化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要想实现自身的生存与发展,需要建立优秀的企业文化,通过提高企业文化的建设水平,进而帮助企业提升市场竞争力,这是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实现持续经营的基础。
在现代企业管理中,无论是企业界,还是学术界,普遍认为企业管理的主体是人,在企业管理过程中,主要是通过自我控制的方式对人的主体行为实施管理。
对于企业来说,通过建设企业文化,统一人们的价值观念、行为准则、道德规范等,进而在一定程度上帮助企业员工对自己的日常行为进行管理和调整,一方面朝着企业的既定目标进行努力,另一方面推动企业经济持续、快速发展。
企业在日常经营过程中,建设企业文化是一项系统的工程,同时也是实现企业健康发展的重要举措。
对于企业来说,如果没有企业文化作支撑,那么企业就会丧失发展的信念和希望。
从这个意义上说,在市场经济环境下,建设企业文化是企业发展的内在需求,同时也是企业实施现代化管理的重要措施。
所谓企业文化通常情况下是指,企业在长期的经营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具有自身特色的价值观念、行为准则,以及道德规范等各种文化因素的总称。
当前,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企业能否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实现自身的持续发展,关键受自身整体实力的影响和制约。
企业通过建设具有自身特色的企业文化,进一步体现经营理念,不断巩固强化自身的市场竞争力。
在新时期,随着市场竞争不断加剧,企业通过自身的持续发展适应市场竞争。
3企业文化对企业管理的影响。
在企业管理过程中,理论界普遍认为,企业具有的独特文化可以向社会传递企业的经营理念。
对于任何企业来说,企业文化都有自己特定的'文化内涵,这种文化内涵,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凝聚企业员工的注意力,同时将注意力转移到企业既定的发展目标上,在无形中推动了企业经济的发展。
在企业文化中,一般会涉及规章制度、操作流程等内容,会对企业员工产生一种外在约束,帮助员工在日常工作中严格遵守各项规章制度、行为准则等,最大限度减少违规、违法操作等行为。
在现代企业管理中,规章制度一般侧重于外在约束,忽视了对员工实施内在约束,而企业文化恰恰可以弥补规章制度的这一缺陷。
对于企业来说,借助企业文化可以对员工的工作行为进行规范,为员工营造一种轻松愉悦的工作氛围,在这种环境中,员工一般都能遵守规章制度,同时可以培养自己的职业道德。
从企业的实际情况来看,共同的价值观、经营理念可以有效地凝聚员工,有利于打造高效工作的团队。
在企业管理中,通过将企业文化与规章制度进行融合,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一种心理约束,确保企业对工作人员约束的严谨性。
4企业文化建设与企业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
在市场经济环境下,企业作为一个经济组织,其组织开展的一切经营活动,都要以获取经济利益或者利益最大化为目标。
在企业经营过程中,企业普遍认为文化建设不能产生效益,在这种情况下,忽略了企业文化建设,进而影响了经营管理活动的顺利进行。
企业文化如同空气,虽然看不到,摸不着,但是与企业息息相关,甚至决定着企业的生存与发展。
对于企业员工来说,随着经济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作为现代企业的员工,参与工作一方面希望获得相应的经济回报,另一方面希望企业、社会认可自己的工作。
希望通过工作,进一步实现自身的价值,获得一种成就感。
基于此,企业文化可以充分发挥自身的作用,让员工在企业中找到自己的归属感。
浅谈企业文化建设论文篇十
企业文化的导向作用贯穿于企业整体和各个员工之中。一方面,企业文化能够使得全体成员的行为和思想受引导;另一方面,企业文化还能对企业的整体价值和行为取向起到一定的导向作用。因为作为公司的企业文化,往往会在形成伊始时就建立起了其自身的规范标准和系统价值,这就会使企业的每个成员能够以企业文化为行动指南,一旦其在行为取向或者价值取向上同企业文化的标准产生了矛盾,企业文化就会对其进行引导和纠正。
2约束作用。
企业文化能对企业内成员的心理、思想和行为进行一定的规范和约束。而企业文化的现实约束力主要体现在企业制度的完善和道德的规范上。首先,企业文化是有效的制度约束,而企业制度又是企业的内部法规,无论是企业员工还是企业的领导者都应该执行和遵守,这样就会形成制度上的约束力。其次,企业文化是一种道德约束,它能够作为一种道德规范而从伦理上对企业员工和领导者的行为进行约束。一旦有人违背了这种道德规范要求,不但会受到企业中乃至社会上的舆论谴责,其自身也会感到无比内疚和自责。
3协调作用。
为了让企业建设更为稳定高效,首先要做的就是通过对企业文化的建设来启发全体职工的团队合作意识。企业可以借助职代会来让企业员工参与到“为企业建设出谋划策”等活动中来,使职工对企业的发展和建设产生一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并献出其有益建议,使领导在认识上得到一定的认同感。另外,企业文化的建设还要求管理者学会关心员工,爱护员工,尊重其劳动成果,让每个员工都能在愉快的团队中保持良好的工作状态,从而使其在行动上和价值取向上更加的协调一致。
4激励作用。
企业文化的建设能使企业在日常管理中时刻做到以人为本,将员工放到重要位置,充分去理解他们、尊重他们、关怀他们、充分的信任他们,并做到主动关心其疾苦、为其排忧解难。企业中的每一个成员,包括员工与领导、员工之间都要建立其较为深厚的情感,带给员工一种家的感觉,从而心甘情愿为企业效力。企业文化是企业中全体员工所共同认可的价值观,因此可通过企业文化来培养企业的凝聚力,从而稳定员工,防治人才流失。
企业文化的建设一方面需要全社会的支持和倡导,另一方面,也是最重要的一方面是要将其落实到企业管理制度的细节中来。也就是说,要从一点一滴做起,对企业的经营管理进行革新,并从中积累沉淀出个性化、鲜明化的企业文化。为了使企业文化的整个建设过程能够顺利完成,企业应当开发出相应的制度体系,并通过来促进企业文化的建设。而且这些制度其本身也属于企业文化,是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例如可以开发出竞争选优制度、奖勤惩懒制度、分工合作制度、系统化培训制度等等,以使企业文化能够在企业中更为高效科学的确立起来。
作为企业领导应当抓好企业文化学习载体的建设,并且广泛开展与企业文化相关的交流活动,始终要求企业员工能够认真进行文化课程学习,根据企业文化内容谈自己的认识和想法,将自身的行动同整体的企业文化统一协调起来。抓好展示载体建设,加大企业文化课程培训力度,积极进行企业文化视觉环境的塑造。将企业文化建设同企业各个网点和部门进行不同程度的结合,积极开展主题实践活动,让企业的各级员工都能在内部管理和业务营销中进行感悟,最终对企业文化的建设产生定的认同感。
企业文化的建设是一项关乎企业发展系统工程,企业领导应当将企业文化建设规划到企业的整体发展建设中来,并切实加强领导效用,制定详细规划,逐步进行。企业的各个部门要各负其责,合理分工,密切合作,共同完成企业文化的建设工作。另外,企业的领导阶层不仅要做好企业文化的设计和组织工作,更要作为一名倡导者身体力行,做到身先士卒,不断提高自身文化素质,用实际行动对广大职工产生正面影响,共同建设企业文化。
一个优秀的企业文化是整个企业宝贵的财富,企业毅力不倒并不断壮大的核心要素就是企业文化。文化可以传承也可以丰富,象征着企业的软实力。只有不断的建设和完善企业文化,才能使企业核心竞争力不断提高。
浅谈企业文化建设论文篇十一
改革开放以来,国企在“实事求是,解放思想”的指导下,开发对外口岸,设立经济特区,是我国经济实现飞跃式发展。继承优秀的历史传统,造就了国企的辉煌,把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定位为企业紧抓工作,作为企业日常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帮助国企建立集体荣誉、团结实干的文化氛围,从思想教育上,拉近员工与企业的距离,激发员工工作热情,进而促进企业获得重大成果和经济利益。
企业文化有利于员工快速融入企业内部,认可企业的价值观和发展方向,通过企业自身特点,对员工起到熏陶鼓励作用,将企业目标与个人意志有效结合,企业利益和个人价值实现统一,最终为企业带来经济利益。思想政治工作和企业文化二者密切联系,相辅相成,立足于员工,从员工中来,到员工中去,思想政治工作和企业文化存在一定的交叉范围,加强思想政治工作中企业文化的融入,是国企在市场经济变革下急需处理解决的关键问题。
1、形而上的企业文化。目前,国企的企业文化千篇一律,缺乏企业个性和特色,企业缺乏品牌管理意识,对自身的文化定位模糊不清,敷衍了事,通常都是提出一个象征性的宣传口号,缺乏新意,缺乏特点,形而上的企业文化广泛存在,企业管理过于粗放式。国企管理者对企业文化定位认知不足,没有从企业发展历程中沉淀企业精神、文化内涵,这也充分反映出来,国企工作人员工作态度不端正,缺乏企业责任心,工作没有积极性,工作质量低,只关注企业业务发展和经济效益,未能立足企业长远利益,只追求一时的利益。同时,这也反映出来管理者缺乏创新意识,思想保守,循规蹈矩做事,做事情前缺乏思考,不敢大胆做事,不去踏实做事。企业文化,是一个企业综合实力的象征,企业需要借助企业文化来突出企业特色,彰显企业魅力,必须剔除过去“虚、大”的文化理念,诸如“拼搏、奋斗”等宣传口号。
2、思想政治工作形式主义严重。形式主义问题,伴随历史长久地存在于我国政治工作中,尚且一直未能有效解决。在国企思想政治工作开展过程中,形式主义问题突出,诸如收到上级指示后,下发倡议文件,提出口号,只停留在宣传阶段,并没有开展实质性的教育活动,导致上级指示,只是存在于纸面,没有深入人心,没有将上级精神指示融入到企业文化中,对实际工作未能产生根本的改观。长期以来的形式主义的工作模式,已经深入到职工的骨子里,严重阻碍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给企业文化融入思想政治工作带来不利影响。
3、思想政治工作和企业文化作用没有辩证统一看待。思想认识片面性和极端性,广泛存在于国企领导干部思想认识上。一方面,有的企业认为开展思想政治工作或者发展企业文化是无用功,都是虚的套路,不会给企业带来实质性的影响,于是,在企业中,缺乏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和企业文化的工作热情,消极对待,敷衍了事。这种思想认识,完全无视共产党人,在艰苦卓绝的政治和社会环境下取得的成就,忽视了意识的能动作用,企业没有正确的发展方向作为指导,注定会被社会的洪流所吞噬。另一方面,有的企业将在思想政治工作融入企业文化放在过高的位置,认为只有加强思想教育,形成统一战线,保持思想高度一致,企业的任何问题都能迎刃而解,严重夸大企业文化作用。这两方面的认识,都是没有将思想政治工作融入企业文化作用辩证统一看待,思想认识局限,对思想政治工作融入企业文化定位不准确,主观夸大或忽视这二者的能动作用,形成对思想工作融入企业文化的外部枷锁。
1、开拓创新,稳步发展。20世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摆脱计划经济体制的束缚,开始与世界接轨,经济发展水平,实现井喷式增长,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依然是我国社会发展的首要任务,所以,国企要认清当今竞争激烈,变革与挑战并存的经济形势,升级产业链,调整产业结构,转型发展,增加企业文化软实力,加强人才引入,加强在思想政治工作中企业文化的融入,在发展中沉淀企业精神,营造良好的企业文化,使企业形成良性循环,激发每一位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将企业目标与个人意志有效结合,企业利益和个人价值实现统一,形成企业和个人共同发展的长效机制。
2、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员工,是构成企业的基本元素。每一位员工的工作态度、工作方法、工作效率,影响企业在社会中的竞争力,保持员工思想统一,形成认可的价值观,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是必不可少的工作。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企业要与时俱进,及时调整思想教育中的工作内容,注入新活力、新思想,将新时代下的思维模式融入到企业文化中,让思想政治工作真正的企业服务;国企要大胆创新,不拘一格,将国企资源平台优势发挥出来,形成鲜明的企业风格,根据企业特点,有针对性的思想政治教育,及时发现企业内部存在的思想问题,及时帮助员工解决思想问题,从实际出发,满足企业和员工的实际需求;企业文化要有真情实感,得到员工的一致认同,不能再是口号的宣传,生硬的说教,把企业价值观强行加给员工,反而适得其反,员工形成抵制情绪,不利于工作的梳理进行。企业应该正确引导,通过趣味知识竞赛、职工文化墙、技能之星评选等活动,让员工主动融入企业文化当中,发挥职工的主观能动性,加强职工的知识素养和专业技能培训,强化员工在企业存在感和主人翁意识。
3、明确需要,不断探索。企业文化在思想政治工作中的融入,根本上是为了增强企业实力,提升企业品牌价值,提高企业社会竞争力,这就要求国企要根据自身发展需求,统筹规划,对自身企业文化定位清晰,对思想政治工作开展制定策略,将二者统一结合起来,共同提升企业凝聚力,发挥高新人才作用,开发新产品,丰富企业产业链。企业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积极引进高技术人才,保持企业活力,鼓励科研创新,保证企业在从事领域内专业领先能力。
4、提高党建工作水平。为了满足形势下改革工作需求,国企各级党组织必须调整工作思路,改变思维模式,加强党政工作在思想政治工作中的地位,传承历史优秀传统,采用新的工作方法,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加大对党员干部的约束,杜绝工作中建立派系,树立个人山头和小团伙;引入互联网思维,通过网络渠道,加大宣传力度,保证信息的时效性,摒弃过去政治学习,读报,讲座的学习模式,将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和党建工作结合起来,提高党建工作水平,加强党风廉政建设,通过网络学习的方式,保证党员先进性,提高党员素质,保证党员在工作中保持优良作风,恪守原则,加强企业从业人员的廉洁教育,相互监督,进一步提升企业各级党组织的联络力度。
人才是企业不断进步的源泉,在我国经济改革的形势下,国企面临体制改革,产业链升级,产业调整转移的挑战,需要企业从实际出发,确定企业发展方向,规划产业布局,实现精细化管理;同时,国企需提高职工综合素质,开展多种方式的培训育活动,从专业上、思想上提升职工素质,增强企业文化连锁效应,科学开展党建工作,做好宣传工作,做好党员干部思想政治工作,加强企业文化融入到思想政治工作中去,促进国企健康全面发展。
[1]张逊瑜。如何加强国企思想政治工作中企业文化的融入探讨[j]。企业导报,2015.
浅谈企业文化建设论文篇十二
在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企业文化应符合具体实际情况,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推动自身发展为目的,开展企业文化建设工作,为企业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企业文化能激发企业生产活力、增强员工凝聚力,推动企业发展。
企业文化的实质是一种根植于企业生产实践、跟随企业不断发展的思想表现形式。在现代管理中,人是企业管理的主体,只有丰富人的思想素质,才能保证人的自我控制,实现人的工作、管理与企业发展相融合的目的,在整个过程中,企业文化是联系两者关系的纽带。
企业制度、企业价值观和企业精神是企业文化的重要体现。企业制度能规范生产行为,通过规范生产行为和相关执行制度,加强对企业员工日常行为和生产工作的监管力度,推动规范生产。企业价值观是工作人员在生产、管理工作中所形成的对与错、美与丑等价值探寻行为的标准,通过价值观引导,能帮助工作人员建立正确思想体系、激励工作人员努力工作,推动员工实现自我发展,最终推动企业经济发展。企业精神是企业文化中的重要内容,是员工积极进取的重要推动力。企业精神跟随企业发展而发展,井在发展过程中不断完善,在现实生活中,劳动模范、先进工作者等都是企业精神的表现。
在企业发展过程中,文化建设是企业发展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文化能提高企业市场竞争能力,使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当前市场竞争的本质是科技的竞争和文化的竞争。企业科技能提高生产能力,提高企业自身对市场的适应能力,是企业发展的硬实力。相比较而言,企业文化根植于企业发展、建设之中,渗透于企业各个角落。管理理念是企业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只有在正确的管理理念引导下,才能保证企业又好又快的发展,实现资金、工作人员等企业资源合理搭配,提高生产效率,提高市场竞争能力。
企业文化建设是每个企业所关注的问题。在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所有企业都倾注了大量的心血,笔者结合部分企业开展企业文化建设的经验,为企业开展企业文化建设提供以下几点建议:
(一)立足企业有身
开展企业文化建设工作的本质,就是提高企业利益、增强企业在市场经济竞争能力,企业文化建设要牢牢立足自身实际情况,保证建设工作的科学性。
在市场经济的大背景下,有很多企业都在开展企业文化建设工作,井取得了十分显著的成绩。以海尔为例,海尔集团在改革开放初期亲自销毁了自己生产的不合格产品,为海尔集团赢得了极大的声誉,是海尔集团确立“不生产废品”生产精神的开始。在家电行业中,质量是企业发展的根本,海尔集团准确把握住企业自身发展位置,将严格生产、严格把关的检测思想贯彻下去,是海尔集团一跃成为世界五大家电企业之一的重要保证。从海尔集团的案例中可以看出,企业文化要以自身为核心,进行不断的拓展和融合,保证企业文化能符合自身发展。
在立足自身发展企业文化过程中,要结合员工的工作思想和企业未来发展规划员工是企业文化的主要继承载体,员工对企业文化态度决定了其文化传播能力,如果企业文化不符合员工工作思想,会引起员工抵制,产生负面影响。在建设企业文化过程中要与员工工作思想相结合,降低员工对企业文化的抵抗心理,在一定情况下,文化建设人员可以倾听员工对企业文化建设的建议,保证企业文化建设的准确阵。发展是每个企业面对未来的必然趋势,企业文化要充分考虑未来发展情况,保证企业文化能符合未来发展方向。管理思想是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管理思想要统筹企业未来发展方向,保证管理工作的先进性和科学性,最终提高自身经济效益。
(二)深化企业文化建设意识
将企业文化与员工思想相结合是企业文化建设过程的首要工作企业要鼓励员工自主学习,将贯彻执行文化学习活动,提高员工思想与企业文化结合程度,提高员工对企业生存、发展的认识度,增强员工的认可感和归属感。
要保证企业文化建设与科学发展观相结合,严格管理文化建设方向,提高文化建设工作的科学性。在具体操作过程中,要保证文化教育与政治思想教育相融合,避免出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与文化教育相脱节现象。全面、协调、可持续是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容,科学发展观与文化建设工作相结合,能为企业文化建设工作提供积极有益的指导“全面”是表示文化建设工作要考虑各种影响企业发展因素,通过仔细分析各种因素,丰富企业文化内容,保证文化符合企业发展的大体趋势;“协调”是指文化要统筹各种企业发展过程中各个环节。在企业发展过程中,影响发展的因素有很多:管理方式、员工素质、工作思想、技术水平等,企业文化要综合各种因素,通过详细的分析和比对,完善文化建设工作“可持续”是指企业文化要符合企业未来发展方向,绘制未来发展的蓝图。
企业文化是提高企业竞争能力的重要方式。做好企业文化建设和教育工作,能提高员工凝聚力,方便企业管理,提高企业对市场的适应能力。在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要立足企业自身情况和科学发展观指导思想,避免企业思想建设过程走向误区。企业文化是企业管理思想、企业经营原则、企业道德规范的企业精神素质的综合体现,要保证企业文化的先进性,保证企业能健康、有序的发展。
浅谈企业文化建设论文篇十三
:企业要生存发展就必须寻求更科学、更系统、更完整的管理体系。企业文化提供了必要的企业组织结构和管理机制,当代企业要保持平稳和持续发展,必须开发具有自己特色的企业文化。
:新形式 企业文化 意义和作用
企业文化是一个企业在一定的社会、文化、政治、经济等背景下,为实现企业目标在长期的生产经营和建设实践中形成的,被该企业广大职工群众所接受的共同的行为准则,以及企业形象、经营理念、道德规范、企业精神等。企业的发展既要靠有效的经营运行机制,同时还要靠用一种精神去统一人们的思想,约束人们的行为。发展企业文化的目的就在于用一种无形的、精神的东西去统一职工的思想和行动,统一职工的行为价值观念。通过发展企业文化,有利于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增强企业的活力,使每一个企业职工都能感受到一种文化的氛围,一种精神支柱的存在。
企业文化是一个企业在长期生产经营中倡导、积累、筛选与提炼形成的人本管理理论,它以企业管理哲学和企业价值观为核心,以企业最高目标、企业精神、优良作风、礼仪风俗、行为规范、标识、英模、环境、传播网络等为主要内容,能够激发和凝聚企业员工归属感、积极性和创造性,是企业的灵魂和精神支柱。
企业的发展,根本的因素是人,是企业的职工。职工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企业的发展。而企业文化的精髓就是强调人的价值,注重人的因素,注重在更高层次上挖掘人的潜力和潜能。因此,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对于推动企业的两个文明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海尔现象启示我们:企业文化之所以对企业经营管理起作用,是靠了其对职工的熏陶、感染和引导。企业文化中所包容的共同理想、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作为一个群体心理定势及氛围存在于企业职工中。在这种企业文化面前,职工会自觉地按照企业的共同价值及行为准则去从事工作、学习、生活,发自内心地为企业创造财富,这种作用是无法去度量和计算的。
企业要生存发展就必须寻求更科学、更系统、更完整的管理体系。企业文化提供了必要的企业组织结构和管理机制,当代企业要保持平稳和持续发展,必须开发具有自己特色的企业文化。
2.1 坚持“以人为本”促进企业与员工的和谐发展
坚持以人为本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要求,中国共产党人的奋斗历程,也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以人为本”的精神。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中,“注重人文关怀”与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是一脉相承的。企业作为为社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他必然要遵循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思想理论,因此,在构建和谐企业的过程中,必须把“以人为本”这个根本要求贯穿并融入到企业的生产经营和改革发展过程中,从而达到促进企业与员工两者和谐发展的最高境界。
企业的发展,根本的因素是人,是企业的职工。职工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企业的发展。而企业文化的精髓就是强调人的价值,注重人的因素,注重在更高层次上挖掘人的潜力和潜能。而企业领导者必须成为推动企业文化建设的中间力量,带动广大职大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企业文化从某种特定意义上可以说是“企业家”文化,因为企业是由领导者进行管理的,企业文化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领导者的决心和行动。企业领导者应该带头学习企业文化知识,对企业文化的内涵要有深刻的认识,对本企业文化有独到的见解,对本企业发展有长远的战略思考。要亲自参与文化理念的提炼,指导企业文化各个系统的设计,提出具有个性化的观点,突出强调独具个性和前瞻性的管理意识。通过长远目光、人格魅力和管理艺术,感染和影响职工发挥最大的潜力,推动企业科学和可持续发展。
由于企业文化注重人的因素,更注重一种精神的力量,因此能激发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其围绕企业的目标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
2.2 加强企业文化建设
搞好企业文化建设,有利于克服生产经营和思想政治工作“两张皮”的现象。企业文化既能陶冶职工的情操,又能激励职工的工作积极性,促进企业的发展,二者相互促进,共同提高,使生产经营与思想政治工作有机地结合起来。
企业文化是在长期生产实践中逐步提炼形成的,它的形成过程,实际上就是一个企业的经营思想、行为规范、价值观念等建立和完善的过程,它对职工有一个潜移默化的影响和渗透。在这个过程中,职工按照企业的经营思想、行为规范等逐步形成符合企业精神的个性,使职工的思想更容易统一到企业精神上来。
2.3 提炼企业精神
企业文化核心是企业精神,随着企业文化的不断发展和完善,职工的思想素质和精神面貌在企业文化的熏陶下不断提高和升华。第五,企业文化突出以人为本,把情感融入管理,把管理和情感融为一体,有着凝聚职工,促进企业发展的无形力量。
企业精神必须反映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时代要求。企业精神必须反映企业的基本宗旨,把“以人为本,服务至上”作为员工的行动指南。在目前知识经济时代的大背景下,面对市场经济和企业体制改革的形势与要求,企业精神应该强化爱岗敬业精神、艰苦奋斗精神、知识创新精神,努力培养企业员工的竞争观念、效益观念、发展观念等现代意识。
企业精神是企业的灵魂和支柱,集中反映了企业职工的思想活动,一般心理状态和精神风貌,是企业职工对企业发展命运和未来所抱有的理想和希望。因此,在企业文化的建设中,要精心分析,全面归纳,反复推敲,从企业的宗旨、目标方向等方面进行概括提炼出来。
2.4 树立企业管理风格
以企业精神具体化为企业的管理和服务风格。包括管理观念、管理手段、管理技术等。如依法治企、从严治企、规范化管理、微机管理、服务承诺制等。企业管理风格不是一天两天,一月半月就能形成的,而是要经过长期的时间培养。因此,在企业文化建设中,要发动职工充分讨论定出基本内容,然后通过广泛宣传,并由领导示范影响职工,一步一步地树立起来。
2.5 塑造企业形象
企业形象是指得到社会认可的企业文化的综合反映和外部表现,或者说是企业在社会中所处的地位和声誉。它包括企业领导形象、员工形象以及企业整体的服务形象。企业形象的形成和建立使企业的服务质量、人员素质、专业技术、公共关系在社会和客户心目中形成总的印象。企业形象不仅是社会公众所关心的事,而且与企业本身的生存和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内在联系。
浅谈企业文化建设论文篇十四
什么是企业文化?企业文化是以人本思想为宗旨,以企业价值观为核心,以企业精神为支柱,确立企业行为、员工行为以及员工和企业、企业和社会相互协调的关系准则,形成一致的大众意识和利益共同体的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新的管理理论。我国虽然有五千年的灿烂文化,但封建文化都对工业与商业采取压制与贬抑状态,使得我国的企业管理理论与思想几乎是空白。而历史上工业革命兴起并发展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企业文化理论首先是由一个美国管理学家戴明提出的,而最早开始将企业文化运用到企业管理中进行实践的是日本人,从那时起经过几个阶段的衍生和发展才有了今天的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是一个企业的“软实力”也是一个企业在现在竞争如此激烈的市场经济下形成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因素。企业文化建设首要任务是在运用科学发展观的基础上,围绕建设和谐社会这个当下的社会目标,在继承优良传统基础上进行创新,大胆尝试新思路、新方法,为企业的健康稳步长远发展创造良好的文化氛围,如新时期油田企业文化精神:从创业走向创新,从胜利走向胜利。因此,企业文化在企业管理中的所起作用是极其重要的。首先,企业文化对企业整体和企业每一个员工具有引导作用。主要表现在引导企业员工的思想行为和企业整体的价值取向、规范标准两个方面。如果企业的价值取向不能更好的为和谐社会服务,如果企业员工的思想行为与企业的价值取向不一致或违背企业的规范标准,企业文化就会将其纠正,并且将其引导到正确的价值取向和规范标准上来。这是因为一个企业的企业文化一旦形成,他就有了自身的价值取向和规范标准。其次,企业文化对企业员工思想心理、行为准则具有一定的规范和约束作用。企业文化的约束功能不仅仅是传统的通过完善的管理制度来约束,更重要的是来自企业的企业文化氛围、大众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来约束。道德规范是从伦理角度、群体意识、社会舆论和共同的习俗、风尚等精神文化内容来约束企业的领导者和员工的行为。如果企业的领导者和员工违背了道德规范的标准,就会受到众人和社会舆论的谴责,并且自己的内心也会感到内疚和不安。在胜利油田的“三老四严”道德规范,即要当老实人,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对待工作,要有严格的要求,严密的组织,严肃的态度,严明的纪律一直约束着广大大庆石油人必须严格工艺规程操作、严格质量标准管理、严格公司的规章制度,打造油田企业文化品牌,实现持续发展。再有,企业文化建设有助于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不仅仅表现在拥有什么关键技术、关键设备、运行机制和人才的竞争上,要更好的建设企业必须还要通过企业文化来塑造公司员工的团队意识,如调动起公司员工积极性,让公司员工为公司的建设、发展献言献策,提合理化的、有益公司的建议,尊重员工的劳动成果,使得公司员工觉得自己就是企业建设的一份子,在认识上与领导者保持一致,从而在行动上与企业的步调协调、一致。还有就是企业文化建设要以人为本,要关心员工、激励员工。在我国油田企业文化的核心内涵:创业、创新、竞争、发展。而经营理念则是以人为本,科技领先,效益至上,竞争发展。那么这些油田企业是如何做到的呢?那就是鼓励员工发挥内在动力,深入挖掘并发挥他们的最大的潜力以达到员工心理需求的更深层次,比如在企业内部举行各种竞赛活动、演讲比赛活动、技术大比拼、评比先进和技术职称的晋升等等来激励员工,最大限度的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力。这样企业才有可能在现代市场经济中提升自己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最后,企业文化提升整个企业在广大公众心目中的精神面貌和品牌形象。一个企业的品牌价值是靠时间的积累,当然也是这个企业文化的积累。优秀的企业文化,对于提升企业的品牌形象将发挥巨大的作用而独具特色的,个性鲜明的有正确价值观的优秀企业文化将能够产生巨大的品牌效应。胜利油田的文化理念和经营,它是用各种鲜活生动的方式进入到每一个油田员工心中的,这样胜利油田才能够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社会效益最优化这个经营宗旨。再比如大庆油田开发建设已经有50年了,为什么大庆油田能够在这么长的时间经久不衰,还保持着强有力的竞争力?那是因为它培育和形成了以大庆精神、铁人精神为核心的大庆油田企业文化理念体系,并且仍然在不断地创新和发展。可见,树立企业信誉,打造品牌形象,进而扩大企业影响,是一个企业巨大的无形资产。
由于我国对企业文化的理论研究起步比较迟,企业文化在我国引起关注开始于八十年代中期,虽然近年来我国的企业文化建设研究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还是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和误解。这些误解和问题有可能成为发展健康、高效的企业文化的阻碍,从而减慢我国企业发展的脚步。比如片面的认为企业文化主要是丰富员工的文化生活的;企业文化没有属于自己的鲜明个性,抄袭模仿或照搬其他企业的,创新能力差;企业文化缺乏群众基础,认为企业文化建设与普通员工无关;企业领导者想要在短期内形成属于自己的企业文化,对企业文化建设采用“拔苗助长”的方式等等。
随着世界知识经济和全球化经济进程的不断加快,我国市场经济建设的发展速度也越来越快,企业之间的竞争也一天比一天激烈,各企业的领导者逐渐认识到现代化的企业管理中企业文化管理的重要性,都在建设自己的企业文化。那么企业文化如何适应现代化市场经济?(1)不断提高管理者和普通员工的素质,让所有人都参与进来,培养团队精神,增强凝聚力。(2)要正确理解和认识企业文化,勇于创新,建设有个性化、与众不同的企业文化,如大庆油田近期实施"原油持续稳产,整体协调发展,构建和谐矿区,创建百年油田"战略,这必然对油田企业文化理念体系建设提出新的要求。(3)要有耐心,要不断传播企业文化,扩大其影响力毕竟企业文化建设不是一朝一夕的事。
既然企业文化与社会、企业、领导、员工等之间的关系密不可分,且与企业的生存、发展紧密相连,那么构建个性化的、优秀的企业文化,也成为建立现代企业管理体制必不可少的关键因素,也是企业成败的关键因素。
浅谈企业文化建设论文篇十五
摘要:
在酒店管理中,最大的目标就是争取回头客,因为争取回头客的成本要比争取一些新客人的低,而能够让顾客再次光顾酒店的重要因素就是酒店的服务质量。这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员工的意愿,而酒店的企业文化能够对员工的意愿形成影响。因此,酒店的企业文化是非常重要的。首先概述什么是酒店企业文化,其次对其内涵、建设原则等进行分析,最后提出一些建设酒店企业文化的措施,以期促进酒店的持续发展。
关键词:
引言。
一个酒店的名字就是其招牌,它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对酒店的企业文化映射,在当今全球化的发展趋势中,酒店管理者越来越重视对酒店企业文化的建设,这对于酒店的生存和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所谓酒店企业文化,其实就是酒店的经营理念、历史传统、酒店的作风以及其价值体系等,是员工整体精神的一种体现。从广义的方面来看,酒店企业文化是酒店在经营管理的过程中根据酒店自身打造的特色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称,而从狭义上来讲则是酒店在经营发展的过程中形成的价值观念、行为习惯和思想意识。酒店企业文化属于一种无形的管理方式,在酒店内对员工的行为进行约束,能够产生巨大的凝聚力和竞争力。
经过对酒店长期的经营和管理,逐渐的让全体员工形成了一种共同的价值观以及企业精神,这些精神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酒店企业的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行为文化,属于酒店的上层建筑。酒店的文化能够体现酒店企业无形的价值文化,在实践中,将这些无形的资产转化为企业的有形资产,让酒店企业的凝聚力更强,逐渐地成为酒店企业价值观的核心内容。酒店文化存在的根本目的是通过对资源的合理配置,不断地提高员工的综合素质,致力于为酒店企业打造一批高素质员工,在经营风格上更具有个性化。酒店文化的形成需要从基础做起,需要从基层员工和管理人员做起,在酒店的环境中、企业文化中得以体现,尤其是在日常管理员工的行为中更加能够体现。酒店企业文化的实现是需要载体的,而酒店日常行为的持续创新就是最为有效的载体。酒店还应该从一些细微的地方来体现酒店的文化,对不同层次、不同工作岗位的员工的行为进行规范,让其在一些社交场合与公共场所中能够对自己的行为进行约束。酒店文化的建设就是为了给员工灌输正能量,起到激励的作用,让酒店员工在工作的过程中能有责任感、能力感、意义感和进步感。一个酒店想要逐渐地建立自己企业的文化,应该从善待员工开始,只有企业管理人员善待员工了,员工在为顾客服务的过程中才能善待顾客,让员工快乐起来才能让其在服务中让顾客快乐。这样的酒店文化才能让员工在为顾客服务的过程中竭尽所能,为顾客带去惊喜。
优秀的酒店企业文化是需要有一定的建设原则的,在同一的原则之下进行建设。首先,鲜明的个性原则,这主要是体现在酒店企业的建筑风格、装修技巧、服务方式等方面,通过这些个性化的原则来让企业更具特色,在竞争中更加具有竞争力。其次,酒店文化在建设的过程中应该有着标准的层次原则,国外酒店都是按照星级来划分的,同样的对于企业文化也是可以进行分层次划分,主要可以将这些酒店文化分为五个层次,分别是经营文化、管理文化、社会服务文化、职工素质文化和决策意识。酒店文化的建设应该是根据酒店的级别来配套的,四星级以上的酒店属于高档酒店,在酒店文化上也应该是非常高的,而三星级酒店则是属于高级酒店,具有较高的享受价值,而三星级以下的酒店则是属于大众文化范畴,满足人的基本需求。不同的酒店,是需要根据不同的酒店文化原则去建设的。现在人们已经不再需要为温饱问题而发愁了,在物质上和精神上都得到了解放,因此更加地注重文化娱乐,从其中寻找休息、娱乐的项目,让自己的情绪得到陶冶,释放来自于工作的压力。
1、打造优雅的酒店环境。酒店的环境对于顾客的影响是最为直接的,从酒店的环境氛围中顾客能够感受到其企业文化。因此,想要建设酒店的企业文化,首先应该从打造优雅环境开始做起,根据酒店自身的经营特色,选择合适的装修材料,在图案的设计方面也是应该重点考虑的,通过这些来创造一个优雅的酒店环境。这样顾客在进餐的同时心情愉悦,有利于酒店回头客的培养。
2、坚持“以人为本”的经营理念。以人为本的说法,一方面是指酒店的客人,另一方面是指酒店的员工,以人为本的理念是尊重人、发展人,现在经济如此发达,因此在酒店的装修上并不是什么问题,风格上也是大同小异,因此以人为本的经营理念就非常的重要。酒店在建设和管理上都应该以人为本,为顾客提供一个舒适的地方,让员工发挥自己的能力,善待酒店的客人,提高顾客的满意度。
3、确立“以客为本”的经营理念。顾客是酒店服务的主要对象,以此在酒店企业文化的建设中,确立以客为本的经营理念是非常重要的。首先,应该尊重客人。让客人感觉到宾至如归,得到应有的礼遇,让顾客在消费的同时能够得到舒适的服务。其次,应该关注顾客。在人性中都有着虚荣的一面,都希望得到关注和重视,因此酒店企业文化的建设中应该让员工对顾客关注,将每一个顾客都当作vip。最后,保证安全性。安全对于我们来说是非常重要的,我们都不希望在消费的时候遇到危险,酒店通过对员工严格的安全训练,让酒店形成一种安全的氛围,让员工在工作的.时候能够安心,让顾客在消费的时候感觉到安全。
4、树立积极向上的价值观。积极向上的企业价值观能够带动酒店员工积极地工作,价值观对于我们每一个人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也是我们生活态度、价值取向的一种体现。而酒店企业文化中的价值观则代表的是企业的价值取向,顾客在消费的时候会感受到企业的价值取向。只有树立积极向上的价值取向,才能让酒店员工在为顾客服务的时候更加的贴心,让顾客感觉更加的舒适。
5、形成良好的企业精神。酒店的企业精神是整个酒店精神的体现,良好的精神面貌能够让顾客在消费的时候感受到正能量,在消费的时候也能够更加的舒心。良好企业精神的形成需要酒店企业所有员工的共同努力,企业的精神会具体体现在员工的精神面貌中,首先,员工应该衣着整洁,给人一种良好的精神感受;其次,员工在工作和服务中,应该体现企业良好的精神,通过这样的方式来建设企业的精神文化。
6、员工的管理和薪资待遇。建立良好的酒店企业文化,就需要对酒店进行科学、合理的管理,酒店的高级管理人员应该汲取国内外酒店管理中先进的管理理念,对员工做出严格要求,让其在工作中对自己的行为进行规范。其次,在薪资待遇方面,应该根据员工付出的多少来给予应有的报酬,奖惩机制必须完善,表现优秀的员工应该得到奖励,提高薪资待遇,这样员工在工作中才会有紧迫性,严格约束自己的行为,为酒店企业文化的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结语。
酒店企业文化是酒店的无形价值,只有将这种无形的价值不断地建设完善,才能让其在实践中转化为实际价值,酒店管理人员应该从各个方面来提高酒店的企业文化,促进酒店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朝晖,刘岚岚.论酒店企业文化的构建[j].民营科技,20xx,(5).
[2]张卉,朱金英,宋蓓.酒店企业文化研究综述[j].东方企业文化,20xx,(12).
浅谈企业文化建设论文篇十六
作者:中国电力…文章来源:点击数:
【字体:小大】。
湖北安全生产信息网(安全生产资料大全)寻找资料。
前言。
1.1零原则。
任何人都不愿意受到伤害或者患病,而希望安全。如果把这种愿望划作一种精神财富,总结为“大家一起来向零事故挑战”的全体员工的共同意志,就一定能得到企业全体员工的一致拥护。
1.2危险预知原则。
必要现实零事故原则,须把岗位一切潜在的危险因素事先辨识出来,加以控制和解决,从根本上防止事故的发生。因而,应在事故发生之前,发现和掌握这些危险因素,同时对那些可能成为事故的危险因素进行预知和预测,并尽力排除。
1.3全员参加原则。
全员参加,即大家一起共同,站在每个人的立场与工作岗位角度,主动发掘其所在作业场所中可能发生的一切危险因素,以无事故和无疾病为目标,共同努力做到预先推进安全卫生管理。
二、班组危险预知活动是企业班组安全建设的主要内容。
2.1定义。
和岗位责任制,进行岗位安全教育,真正实现“三不伤害”的重要手段。危险预活动分危险预知训练和工前五分钟活动两步骤进行。前一阶段主要是发掘危险因素,制定预防措施,后一阶段重点落实预防措施。
2.2班组危险预知活动的内容。
通过危险预知活动,应明确以下几个问题:。
1)作业地点、作业人员、作业时间;
2)作业现场状况;
3)原因分析;
4)潜在模式;
5)危险控制措施。
2.3危险预知活动程序。
2.4组织班组危险预知训练须注意的问题。
(1)加强领导,要求根据危险源辨识的结果,pdca循环模式拟定预知训练课题计划,分批分期下达到班组开展活动,并将实施结果纳入考评内容。
(2)班组长准备,活动前要求班组长对所进行课题的主要内容进行初步准备,以便活动时心中有数,进行引导性发言,节约活动时间,提高活动质量。
a发现问题。
b研究重点。
c提出措施。
d制定对策。
(4)训练形式直观,多样化,班组长可结合岗位作业状况,画一些作业示意图,便于大家分析讨论。
2.5工前五分钟活动。
工前五分钟活动是预知训练结果在实际工作的应用,由作业负责人组织从事该项作业的人员在作业现场利用较短时间进行,要求根据危险预知训练提出的内容对“人员、工具、环境、对象„进行、四确认‟,并将控制措施逐项落实到人。重大危险作业应作业安全和工序安全两个阶段开展工前五分钟活动。
浅谈企业文化建设论文篇十七
论文摘要:树木有根,群龙有首。企业家作为企业这个经济组织的带头人,既是企业文化的倡导者,又是最具权威的推广者和示范者。一个企业的文化形成,往往是企业经营者主导意识的升华。企业文化的塑造与建设,也必须靠企业领导的牵引和发动,建设先进的企业文化,必须培育和造就高素质的企业家队伍。
俗话讲,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体现出企业家在一个企业中不可取代的作用。企业家是企业文化的缔造者,没有优秀的企业家就不可能创造出优秀的企业文化。企业家在企业家文化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企业家与企业文化呈现出内在结构的静态对应关系,企业家的品质、才华和胆识等要素成为企业文化生成的原声要素,决定着企业文化的性质和风格,制约和引导着企业文化的个性和发展;另一方面,在企业文化的塑造、发展、传承和变革的动态过程中,企业家又扮演了设计师、倡导者实践者、变革者等举足轻重的角色,成为企业文化动态模型中第一位的活动因素。
企业家对企业文化的形成和发展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良好的企业文化,尤其是具有完整形态的企业文化,源于全体职工的创造,但不是自发产生,自然而然完成,他要靠领导者刻意规划,精心设计,言传身教,才能得以形成。在这里,企业家个人素质和个人文化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其个人行为就是一种无声的倡导,一种无形的推动,就能形成一种厂风,从而使员工自觉不自觉地受到侵润,进而仿效、接受,潜移默化地发生作用,在自己的行为中再进一步体现出来延继下去。没有企业家的.推动,深受企业家个人文化影响的企业文化的建立是不可思议的。
企业家的领导风格影响着企业文化。企业家是时代的产物,时代的特征、风格无不凝结在他们身上。生活在企业火热的氛围中,和员工息息相关的群体中的他们必然会感染和鼓舞这个群体。
企业家的政治立场影响着企业员工的价值取向。优秀的企业家政治立场坚定,能牢牢把握企业的发展目标和根本方向,不为突然和各种错误思潮所左右,努力创造企业自我发展的小气候。这种企业的员工必然思想高尚,为企业的发展和兴旺不计较个人得失,进而忘我工作,最大限度地贡献自己的聪明才智。反之,如果企业领导者目光短浅,看风使舵,甚至表现出唯利是图的单纯生产经营观点,就必然把员工引向一味追求物质利益的歧途。
企业家个人文化在企业文化转换过程中起关键作用。时代的发展对企业不断提出新的要求,企业不仅在生产经营行为方面处于变动之中,企业文化也必须适应时代的要求,与时俱进,不断发展,有所补充、修正,甚至发生根本性的转换,才能使企业在激烈竞争中充分发挥自己的个性特色,立于不败之地。企业文化是在一定的历史环境中形成的,一个在长期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下发展的企业,其企业文化和在市场经济体制下的企业文化必然有重大区别。前者可能会有更多的依赖思想,后者可能更富有独立、开拓、创新的特征。由前者转变为后者,不仅是体制的转换,而且是企业经营行为和风格的变更。在这个过程中企业家个人文化对企业文化的转换起着催生作用。
我国现代企业文化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转换企业经营机制,使企业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市场竞争主体,而现代企业文化的确立及其运营的有效性程度,取决于是否有一支高素质的现代企业家队伍。
现代企业制度优越性的重要表现是其在适应市场配置资源方面呈现出高效率。而这种高效率的优越性能否充分发挥,取决于企业家对市场调节信号和国家宏观调控的敏感程度和认识能力,并以此做出决策的能力。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转换企业经营机制就是使企业直接接受市场调节,自主决策。企业家作为企业最高决策者,需要其决策的问题很多,但最重要的是战略决策,即对企业的生产方向、产品开发、生产规模、发展速度、技术进步等有关企业全面的、长远的、根本性的问题做出抉择。经营战略已成为现代企业兴衰成败的关键,其正确与否取决于企业家的决策能力。企业家不能为市场短期波动和现代企业制度的效率能否发挥的一个重要条件,是能否在企业中形成积极进取的企业文化。企业文化是不断促进生产力发展的内在力量,是推动企业发展的精神动力。而企业家在企业文化建设中承担着创造者、培育者、倡导者、组织者、指导者、示范者、激励者的角色。企业家的文化素质类型,决定着企业文化的类型。特别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转换企业经营机制的过程中,必然会遇到传统旧体制下形成的、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抵触的旧的观念和价值取向。这些旧观念和价值取向如得不到修正,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和经营机制的转换就难以顺利进行。
企业家只有以彻底开放的胸怀,不断地经历一次次涅槃,痛苦地超越自我,才能对企业文化进行有效控制和调节,维持企业文化的动态平衡,永葆企业文化的生命力,推动企业健康、持续地发展。
[1]刘光明.企业文化[m].经济管理出版社,20xx.
[2]任志宏,张晓霞.企业文化[m].经济科学出版社,20xx.
[3]王成荣,周建波.企业文化学[m].经济管理出版社,20xx.
浅谈企业文化建设论文篇十八
班组是企业生产经营管理活动的基本作业单位,也是职工学习技术、提升素质、发挥作用的基本场所。企业的执行力要在班组中体现,企业的效益要通过班组实现,企业的安全要由班组来保证,企业的文化要靠班组来建设。班组活则企业活,班组强企业才能强。要使企业又好又快发展,必须把班组这个企业的细胞搞得很健康。班组建设是企业所依赖的一种文化价值观。班组文化建设重视人的因素,强调精神文化的力量,希望用一种无形的文化力量形成一种行为准则、价值观念和道德规范,凝聚班组员工的归属感,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提高他们的创造性,从而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益并对社会文化产生重大的影响。
通信企业处在知识经济的前沿,更应当实现知识领先、管理领先,成为知识经济的先行。要加快创建适应知识经济的企业班组文化,从根本上提高人文素质,为尽快融入世界知识经济的大潮、参与全球竞争奠定坚实基础,这是对通信企业的必然要求。为了迎接知识经济时代,世界许多著名企业都积极创建以激励员工进取精神、发挥创造性、提高应变能力为宗旨的企业文化。如:日本松下公司就提出了“产业报国,光明正大,友好一致,奋斗向上,礼节谦让,适应时代,感激用户”的“七精神”企业文化。这些都可以成为我们创建企业班组文化的宝贵借鉴。本着上述指导思想,而我们“以竞争为核心、以团结为根本、以创新为手段、以服务为目标”应成为通信企业创建企业班组文化的内涵与精髓。
争为核心的企业班组文化建设,强调的是通过竞争培养员工对知识经济和市场的适应能力。
二、以团结为根本。“团结就是力量”,这是人人皆知的道理。以此作为企业班组文化建设的根基,有助于营造良好的班组氛围,增强班员之间的凝聚力。
三、以创新为手段。创新是企业的灵魂,是企业发展的不朽源泉。通信企业作为知识经济中的领先企业,唯有建立以创新为手段的企业班组文化,才能使企业永远充满生机与活力,牢牢地站在知识经济的最前列。
四、以服务为目标。面对客户需求的变化,服务工作不能只停留在微笑上,只有为客户提供差异化和个性化服务,真正为客户创造价值,才能让客户百分之百满意。通信企业不能生产实实在在的产品,也就无法以产品质量的优劣来衡量企业市场竞争力的大小,只能靠服务的好坏来决定市场份额的多少。因此,在创建企业班组文化建设的过程中,要突出“服务是企业的永恒主题”这一思想,引导和教育员工把搞好服务作为促进企业发展的第一目标。
作任务所表现出来的工作效率。
二、抓好班组的技术文化建设必须开展好三项活动:一是职工合理化建议活动。班组开展合理化建议活动,是一项调动职工主人翁积极性,发挥群众智慧,实行民主管理的重要工作,有利于促进各项工作和提高职工素质。因此,要精心安排,积极引导,使职工敢于并且善于提合理化建议,积极为班组和企业的发展献计献策。二是班组质量管理活动。通过广泛建立质量管理小组,开展质量管理活动,提高员工的工作质量,降低消耗。三是劳动竞赛、技术比武和岗位练兵活动。班组成员作为劳动竞赛的参赛主体,通过参加竞赛,检阅班组成员的水平,与其它班组成员互相学习,互相促进,共同提高。另外,班组成员在实际操作中的成功经验、失败教训、亲身感悟、点滴体会都是形成班组技术文化的素材与源泉。班组长要因势利导,从班组成员的发言、班组内的各项记录、上级指示精神及安全法规等方面摘要核心内容,作为班组业务学习的素材,在工作实践中不断地丰富班组技术文化建设的内涵。
有安全学习、事故隐患通知传达、各项安全应急预案等。通过安全活动的进行,增强员工安全事故的控制和解决能力,提高安全预知预防能力。
同时班组安全生产管理的好坏也直接影响着企业各项经济指标的实现:
一、在班组实施对员工安全生产管理时。
1、要以理服人。有事要多同班组人员商量,征求班组人员的意见,征求班委会的意见,集思广益,不搞一个人说了算。工作中出现了问题要主动地承担责任,靠上去帮助分析查找原因,要尊重班员,不以权势压人。2、注意沟通,以情感人。工作中有了矛盾,不要回避,要诚恳、耐心地去沟通交流,要注重团结那些对自己有过意见的同志,班员有了困难你要主动的、热心的帮助。3、要多注意发现优点,不要吝啬表扬。工作中不要只盯着班员的缺点,要注意发现优点,引导班员改正缺点。表扬是最不要成本的一种激励方法。4、要培养员工树立班组的集体观念。班组的收入、荣誉取决于班组的每个成员,要树立团队意识,团结一起干好工作。
二、对员工工作安排时。
1、班组长要事先对每一项工作任务“胸有成竹”,对每一位员工的技能、体力、身体健康状况有清晰的了解,这样才能在具体分工时,量才使用,量力而行,做到工作安排无遗漏,轻重分配恰当。2、安排工作的超前性。3、安排工作的周密性。材料准备是否齐全、工具携带是否齐全、措施是否传达、影响现场工作的外部因素是否解决等,都是能否顺利开展工作、施工完好的保障需求。
三、班组的安全管理。
1、机房、设备管理的整洁,严格执行设备巡检制度,及时消除事故隐患。
2、班组人员必须经过安全培训合格才能上岗,严格执行安全纪律、工艺要求、劳动纪律,各种原始记录做到标准化、规范化。
3、材料用具工具摆放整齐,各种工具器材实行定置化,做到物流有序,安全标志齐全,安全色标醒目。
总之,班组文化建设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也不是一劳永逸的事情,而是一。
个循序渐进、动态发展的过程,它受职工的文化结构、素质的制约和影响,必须随着科学发展而发展、技术进步而进步、工艺变化而变化,只有与时俱进、创新发展、不断丰富其内涵,才能保持其顽强的生命力和完整的个性特征,为企业安全、生产、效益提供动力源泉。
浅谈企业文化建设论文篇十九
中国加入wto,可以说是机遇与挑战并存。企业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必须瞄准世界上先进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采取引进、吸收、借鉴、自主创新等一切必要手段,迅速发展本企业,同时必须在内涵发展上狠下工夫。这种内涵发展的核心就是:重视企业家精神与创新企业文化,使企业文化、产品文化与企业家精神形成一个有机的统一体。
何谓企业?尽管从不同的角度有着不同的解释,但詹森和麦克林(jensenandmeekling,1976)对企业的定义更为贴切。他们把企业定义为一种组织,这种组织如同大多数其他组织一样,是一种法律虚构,其职能是为个人之间的一组契约关系充当连接点;就企业而言,这“一组契约关系”就是劳动所有者、物质投入和资本投入的提供者、产出品的消费者之间的契约关系。由此可见“企业既是个人之间一组契约关系的连接点,又是一个层次组织”,也证明了企业不仅是一个经济单位,而且是一个联系个人、组织和社会的纽带。
因而,企业除了它经济功能外,它还有十分重要的社会功能。这种社会功能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就是企业文化。企业文化,指在一定的社会经济条件下通过社会实践所形成的并为全体成员遵循的共同意识、价值观念、职业道德、行为规范和准则的总和,是一个企业或一个组织在自身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以价值为核心的独特的文化管理模式,是社会文化与组织管理实践相融合的产物,是企业在经营管理过程中创造的具有本企业特色的精神财富的总和,对企业成员有感召力和凝聚力,能把众多人的兴趣、目的、需要以及由此产生的行为统一起来,是企业长期文化建设的反映。可以说企业文化所反映的是一个具体企业的精神、风格和价值标准。
一个优秀的“企业文化”的理念的提出、建设与最终形成,是靠人来实现的,应当说是企业全体员工的努力的结果,但是在其中企业家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企业家就是那些“能抓住机会引进新产品和新的生产方式,改进企业的组织机构,勇于承担风险的企业所有者或企业经营者”。在信息不对称的市场竞争环境下,企业家所具有的特殊的管理、组织和协调生产活动的能力,被称为企业家才能或企业家精神。可以认为在企业的经营管理与企业文化建设中,企业家精神始终是起主导作用的。
企业作为一个微观经济活动的基本单位,又有其宏观的社会经济背景。理论和实证都表明,企业文化是企业在为社会提供各种产品或服务及其过程中所表现出的物质形态和精神形态的统一体,是从微观到宏观、从个体到整体、从组织到社会的一个有机联系的统一体。正确处理好企业文化、产品文化和企业家精神是企业文化建设的关键所在。
首先,企业的发展是核心竞争力,核心竞争力来自于技术,技术来自于管理,而管理靠的是企业文化。企业文化对于一个企业的成长来说,可能不是最直接的表现因素,但却是最持久的决定因素。企业文化对企业发展有导向、规范、约束、凝聚、融合等作用,已逐渐成为人们的共识。换句话说,企业是通过企业文化建设来促进员工的全面发展,通过一个文化的引导、规范、约束来激励员工,近而增强企业的凝聚力,提高企业的效率。
企业文化对企业生存与发展的重要作用一是凝聚作用。企业文化像一根纽带,把职工和企业的追求紧紧联系在一起,使每个职工产生归属感和荣誉感。企业文化的这种凝聚作用,尤其在企业危难之际和创业开拓之时更显示出巨大的力量;二是激励作用。企业文化注重的是人的因素,强调尊重每一个人,相信每一个人,凡事都以职工的共同价值观念为尺度,能最大限度地激发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三是协调作用。企业文化的形成使企业职工有了共同的价值观念,对很多问题的认识趋于一致,增强了他们相互之间的信任、相互交流和沟通,使企业的各项活动更加协调;四是约束作用。企业文化对职工行为具有无形的约束力,经过潜移默化形成一种群体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实现外部约束和自我约束的统一。五是塑造形象作用。优秀的企业文化向社会大众展示着企业成功的管理风格、良好的经营状况和高尚的精神风貌,从而为企业塑造良好的整体形象,树立信誉,扩大影响,是企业巨大的无形资产。
其次,企业文化与产品文化是紧密联系的。产品或服务是企业生产的成果,任何一种产品和服务都是在企业中生产和形成,既受到一定的企业文化的制约,又凝聚了生产它的企业文化因素。因此,产品文化是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企业文化的一种体现。
换句话说,企业的精神、风格和价值标准将在企业所提供的具体的产品和服务之中得以体现。这正是我们在强调企业文化建设时,同时强调产品文化的原因之所在。
最后,企业文化建设是靠人实现的,其中企业家精神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历史是人民创造的,企业的发展是其全体员工努力的结果,这是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的基点。在正确看待人民在历史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的同时,我们也不能否认个人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与环境下的作用。列宁曾经指出,在路线确定后,干部是起决定作用的因素。企业的成败与发展,与企业家的作用既企业家精神的实现密切关联的。而企业文化以及体现在企业产品中的文化,往往表现出企业家对其所处的客观社会经济环境的一种理念。
在企业理论有关企业家的论著中,强调企业家的职能主要在于实施管理与决策的同时,文化价值标准一直受到强烈的关注。在信息不对称的客观经济环境中,“决策所需的很多信息不仅获得的成本昂贵,而且靠直接观察是得不到的。换言之,决策不仅受到客观信息的支配,而且受主观信仰的支配。一个人的信仰来源于他的文化、宗教以及直接生活经历。”可见,企业家及其个人的文化价值标准,在企业的经营管理、资源配置决策和企业文化建设中,有作十分重要的作用。从某种意义上讲,企业文化是企业家个人价值标准在企业中的体现与实现。
综上所述,企业文化、产品文化与企业家精神三者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依存的。一个优秀的企业必然有一种优秀的企业文化、产品文化和企业家精神,它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同时,企业文化是具体的,即不同的企业有不同的企业文化,有不同的企业精神、企业风格、企业价值标准。企业的产品文化更是具体的,不同的企业所提供的产品与服务反映的是不同企业的精神、风格、价值标准。因此,企业文化建设不能“千篇一律”,应该根据自己企业的特点、自己企业的经营环境,进行具体的设计定位。
浅谈企业文化建设论文篇二十
为了应对市场竞争,为了生存和发展,企业必须加快发展速度和逐步扩大规模,以增强抵抗风险的能力,并超越竞争对手。为此企业必须不断增强其核心竞争力,企业对管理规范化、精细化和高效化的要求越来越高,管理细化必然要求对管理流程细化和对过程加强控制;而这必然降低管理效率,增加管理环节和管理成本,与管理扁平化和降低成本的要求相违,削弱企业的竞争力,这就产生了一对矛盾。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越来越多的企业感到靠人和制度管不过来,不管多优秀的人都有能力缺陷,多完善的制度总有漏洞。如何发挥团队的力量,如何凝聚人心促使员工与企业同心同德,如何应对快速多变的市场竞争,就成为每一个企业必须面对的课题。通过对优秀和成功企业的案例分析,越来越多的企业认识到:企业文化是解决上述矛盾,促使企业适应市场变化和应对市场竞争的有力武器,企业文化也是竞争力,企业文化是培育企业竞争力的源泉。一个在市场上表现优秀的企业,必然拥有优秀的企业文化。
鉴于企业文化对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重要作用,越来越多的企业对企业文化建设更加重视,投入大量精力和资源来进行企业文化建设,聘请咨询专家,层层动员,广泛宣传等不一而足。结果形成了一套朗朗上口的文件化企业文化体系,企业的标志、标识等焕然一新;但是,企业的管理效率没有提高,员工的精神面貌没有改善,企业的经济效益没有增长,企业文化建设成了企业领导人一厢情愿自吹自唱自我欣赏的“卡拉ok”,甚至由于个别企业强制灌输和宣传,反而引起员工的强烈反感和抵触;企业文化建设成了豪华的摆设,没有发挥其应有的导向、规范、凝聚和激励作用,企业文化建设进入了误区,甚至有些企业领导人说:企业文化建设就是玩虚的,给别人看的,没有什么实际作用。为此,要建设好企业文化,使企业文化真正发挥作用,就必须了解企业文化的定义及其结构层次关系。
企业文化是一种内部氛围。它是企业在长期的经营管理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共同的价值观,是由企业领导者倡导培育的、为员工所普遍认同的本企业的群体行为准则。
如企业目标(企业远景)、价值观、发展战略、经营理念、规章制度、英雄人物、典礼、仪式、服饰、专用标识等等。总之,它是企业员工共同认可的具有自身特色和个性的由表及里的企业价值观的综合反映。它是企业员工内化于心、固化于制、外化于行、实化于利的指南。它是理念形态文化、物质形态文化和制度形态文化的复合体。企业文化是一种客观存在,无论它属于优秀文化还是劣性文化。
精神层(核心层)是企业文化的核心和主体,是形成制度层和行为层的基础和原因。制度层是外加的行为规范,它约束企业成员的行为,维持企业活动的正常秩序。行为层是企业文化在企业成员行为上的体现。物质层是企业文化在物质层次上的体现,属于企业文化的表层部分,是企业文化的物质载体。
通过对企业文化定义及其结构层次关系的研究和分析可以看出,要使企业文化真正发挥作用,使全体员工同心同德共同为实现企业的愿景(目标)而努力工作,就必须认真研究企业文化建设的逻辑关系。
要使企业文化切实发挥作用,就要使企业员工认同企业文化,按照企业文化来约束和规范自己的言行,切实做到内化于心。处处表现出良好的精神风貌,使企业精神成为员工的精神支柱。要使企业员工真正将企业文化当作自己的行动指南,做到内化于心,就必须满足员工合理的利益需求。员工按照企业文化去作为,就会得到相应的利益保证,实现员工自己的利益。在员工实现自己利益的同时,由于员工自觉的按照企业文化行事,企业的愿景也在逐步实现,企业、员工等相关利益方的利益都得到了维护,所以,好的企业文化是促进企业发展和保护员工利益的利器,是多赢的好文化,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实化于利”,企业文化建设在企业的经营实践中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效果。在企业中,员工要实现自己的利益,必须要有相应的业绩;要达到一定的业绩,员工必须采取相应的符合企业文化要求的行为,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外化于行”;在一个企业中,员工有何种行为,常常取决于企业有何种考核制度,怎样考核,趋利避害是人的本性,要让企业文化长期的发挥作用,就必须建立与之相适应的企业管理制度和工作流程,也就是我们在企业文化建设中说的“固化于制”。
企业中各种各样的管理制度和工作流程是为了实现企业的生产经营目标和计划而制定的,是为了提高企业的管理效率和经营业绩,不断增强企业的竞争力而逐步建立和完善的。各种生产经营目标和计划,都是通过对企业发展战略目标的逐步分解和细化,具体落实到每一个部门和每一个员工的日常工作之中。企业的战略目标和发展战略又是实现企业愿景(企业的使命)的具体措施,有什么样的企业愿景,必然会产生与之相适应的企业价值观、战略目标、发展战略、经营理念、企业精神等。这样就形成了一个闭环,有一个什么样的企业愿景,就会有什么样的战略,随之产生相应的计划及考核,从而员工也会做出相应的行为和业绩,而企业的文化也通过员工的行为被表现了出来。
通过上述的分析和逻辑推理,在企业文化建设中,要使企业文化被广大员工真正认同,切实发挥作用,我们必须注重“四化”,即内化于心、固化于制、外化于形和实化于利。
企业文化建设必须要从企业愿景开始,企业愿景必须得到企业利益相关者的认同,否则,企业文化只与企业领导有关,与员工无关,与社会无关,企业领导者再怎么倡导,也不可能得到广大员工的认同,也不会获得社会方方面面的支持,内化于心就做不到。企业愿景、发展战略、经营理念、企业价值观、企业精神等企业文化的核心层组成部分,要有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要符合企业实际,要互为支撑和补充,能够经得起推敲和实践检验;经营理念要为发展战略服务,发展战略要能实现企业愿景,价值观和企业精神应起到价值导向和激励士气的作用,使企业文化能够内化于心,切实为广大员工所认同,起到凝聚人心、鼓舞士气、价值导向和规范行为的作用。
企业愿景和发展战略都必须通过具体的经营计划来实现,各项管理制度和工作流程是实现企业经营计划的保证。为此,企业的各项管理制度和工作流程都必须服从和服务于企业文化。企业文化对企业制定的各项管理制度和工作流程都具有指导作用,在企业文化逐步建立的过程中,凡是与企业文化相违背的管理制度和工作流程都应进行相应的修正,使其符合企业文化的要求,企业文化必须通过完善的与企业实际相符合的各项管理制度和工作流程来保证。
企业文化必须通过相应的管理制度和工作流程来规范、约束员工的行为,同时还要通过一定的标识以及实物形态来不断增强员工的认同感和自豪感,为企业树立良好的外部形象。
企业文化建设必须促进企业发展,满足员工不断增长的利益需求,满足企业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诉求,必须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只有这样,企业文化建设才达到了创建的目的,才能产生优秀的企业文化,从而不断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降低企业的管理成本,提高企业的管理效率和经济效益。优秀的企业文化必然孕育优秀的企业,使企业逐步走向成功,使企业愿景变为现实。
通过上述分析和论证,在企业文化建设中,要牢牢把握实际操作“四要点”:内化于心、固化于制、外化于行、实化于利。在每一步都求真务实,创建一个优秀的企业文化,从而使企业能够获得持续稳定健康快速的发展,实现企业的愿景,为企业的利益相关者做出更多的贡献。
浅谈企业文化建设论文篇二十一
企业文化建设是指企业文化相关的理念的形成、塑造、传播等过程,是在一定的社会经济条件下形成的并为全体成员遵循的共同意识、价值观念、职业道德、行为规范和准则的总和,是一个企业或一个组织在自身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以价值为核心的独特的文化管理模式,是一种泛文化。从企业文化建设的定义可以看出,企业文化建设的内涵指企业在技术因素之外所具有的价值体系、行为方式、文化积累、文化传统,包括企业价值观念、企业经营理念、企业精神、企业道德、企业行为规范和思想方法等。企业文化可以概括为四个层次:精神层(核心层)、制度层(中间层)、行为层(表层)、和社会层(企业文化的对外传播)。良好的企业文化具有凝聚功能、导向功能、激励功能、约束功能、辐射功能和塑造形象作用,能够增强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度和认同感,促进员工和企业保持高度一致,并自觉遵守企业的各项制度,从而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推动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无论是国有企业还是非公有制企业,任何时候都离不开党的领导,企业党建是一项不可忽视的重要工作。
企业文化建设与企业党建是两个不同的方面,工作的内容和工作的过程都不相同。但是,两者在对企业发展的影响以及实际的操作过程中,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主要的共同点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企业文化建设的目的就是通过企业上下的通力合作,形成独具公司特色的企业文化,形成公司内部强有力的凝聚力,从而形成一种非强制性的管理。良好的企业文化可以的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和斗志,可以提高员工的凝聚力从而提高生产效率,达到提高经济效益的目标。与此相关的是企业的党建工作,企业党建的目的是通过加强员工对马列主义、社会主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等思想的理论教育,加强企业内部的党的建设,从而调动人的工作和生产积极性,最终达到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目的。也就是说,企业的党建工作的中心任务是服务于企业发展,服务于经济建设。可见企业文化建设和企业党建的共同目的都是为了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从而达到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的目的。
企业文化建设和企业党建都是为服务企业、服务员工,实现企业的最大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在现实生活中,无论是企业文化建设还是企业的党建工作,都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坚持社会主义的方向。中国的企业文化,它必然受到马列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原则、道德规范、行为准则和集体主义等传统优良价值观地指导,企业文化建设和企业的党建工作都必须体现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要求。企业的发展要求企业必须建设有特色的企业文化,这样的要求与企业党建工作的方向是完全一致。
企业文化建设和企业党建为达到目的的途径或手段是相通的,都是在尊重员工个体的基础上,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地与员工交流沟通。企业的党建工作经常采取的一些诸如交流、谈话、深入基层等工作途径,对企业的文化建设同样适用。这样想通的工作方法,架起了企业文化建设与企业党建工作的桥梁,是企业文化建设与企业党建工作相辅相成。
企业文化建设和企业党建工作,其研究对象都是人,都是做人的工作。它们不仅都是以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激励人为出发点,而且都是坚持“以人为本”,强调通过协调好企业内部的人际关系,重视培养人的集体意识和提高人的思想道德素质,来实现企业的团结友爱,奋发向上。企业文化建设研究的是人的共同价值取向,形成一种可以焕发人的精神,塑造人的灵魂,倡导优良作风和好的传统的共同企业文化,作用于员工的软管理,以实现自我激励的作用。企业的党建工作根本上也是研究人的思想和认识,它立足于用先进的思想武装人,用正确的舆论引导人,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栋梁之才。总之,企业文化建设和企业的党建工作都在于培养人的良好品质、塑造人的美好灵魂。
促进企业的党建工作有序开展,有利于形成企业文化的独特的政治文化建设,以党的思想方针和路线来保证企业文化建设的正确方向。企业的党建工作可以使企业文化建设,特别是企业精神文化方面的建设更好地达到预期目标。良好的企业党建工作可以更好地调动企业员工的积极性,增强企业的凝聚力。企业党建工作中的所涉及到的思想政治工作、群众路线工作、党员教育工作等,最为显著的作用是可以提高个人的党政思想素质,让企业上下可以形成一个坚强的党组织战斗堡垒,让每一位党员都积极地发货党员的先锋模范以及带头作用,从而促进企业的发展。
此外,加强企业的党建工作开展,有利于加强党对企业文化建设的直接或间接的领导。在企业的党建工作开展的过程中,有一个重要任务就是支持和指导本企业积极地开展企业文化建设,党组织应该引导企业形成积极、健康、向上的企业精神,并同时形成“以员工为本”的优良企业文化。企业文化建设作为企业党组织的一个重要载体,企业党组织应该协调发展企业文化,使其成为让党的政治核心作用得到更进一步的加强和发挥的重要一环。企业党建工作对企业文化建设的引导,除了提倡员工认同本企业文化而外,,更重要的是应该积极地把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渗透到企业文化建设的各个方面。良好的企业理念是良好的企业文化的核心,它可以为企业的各种行为提供导向,从而可以使一个企业适应市场的运行规律,并可以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拔得头筹。
企业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可以快速而有效的形成一种员工对企业的认同,从而有利于企业党建工作的进一步推进与加强。建设优良的企业文化,是让企业员工保持旺盛的斗志与工作热情的至关重要的一步。企业文化可以通过大量潜移默化的方式来凝聚企业内部人员的思想,使企业的每一位员工都可以形成统一的思想,在这样一种统一思想的指导下,让员工产生对企业的目标、企业的规章制度与准则的一致认同感,产生对工作的自豪感、对企业的归属感等。一旦这些思想成为全体员工的潜在的,甚至是根深蒂固的意识,那么,此时就能形成一种以企业为核心的凝聚力和向心力,这样一种来自每一位员工内心深处的力量,是加强企业党建工作的重要基础,也是必要条件。企业文化作为企业党建工作的一种载体,是推动企业党建工作有序进行的一个渠道,也就是说,良好的企业文化建设有利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党建工作的效果。
企业文化建设与企业党建工作的关系,是促进企业良好发展的一个重要问题。特别是在当前市场竞争激烈的情况下,如何将“软文化”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处理好企业文化与企业党建的关系,就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相信在未来的发展中,企业的领导可以更好的将二者结合起来,适应新的企业发展环境,促进企业良好发展。
浅谈企业文化建设论文篇二十二
我们经常所提到的“凝聚力”是指企业员工之间的“团结力”,我们也常用“团结就是力量”来说明的凝聚力作用。其实“凝聚力”是属于企业经营者在管理企业中,运用管理手段,超值的完成员工的使用价值,同时员工也获得了自我人生价值实现的一个新途径。
企业的凝聚力是有三个方面所组成的:文化力、自我力、作用力。
1、文化力
文化力主要是指一个企业的文化的号召力量,包括着企业理念力(软性文化力)和管理制度力(硬性文化力)。这两种力的承载体是企业的管理者和员工,两力之间的关系是紧密的,我们在管理当中,应该把两力统一在承载体上,只有这样能保证着两力的作用,不然的话,两力的价值只能由两力之间的最短部分所决定。
2、自我力
自我力指一个人先天和后天所接受的新事物后改造自己所达成的信念。在企业的所有资源中,人是可塑性最强的资源,一个人进入一个企业资源的集合当中,他本身会带来一些自我资源的特性,管理者应当根据这种资源的特性进行资源的改造工作,使每个员工的自我力能统一,并且能转换成“大自我力”即企业力。
3、作用力
作用力指企业的文化力与员工的自我力之间力的大小对比所产生的吸引力与排斥力的一个表现。在这里给我们提出了一个问题:是企业改变员工,还是员工改变企业。要使企业能够进入一个资源的良性循环利用,我们必须做到以企业来把握员工的整体的发展,以员工来完善企业的局部改进,这样二者在对立面的情况下进行统一,使相互力能二者合一,在对立和统一的基础上发展。
要使一个企业的凝聚力达到最大值,我们就得先明白凝聚力形成的三个要素:凝聚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它们都影响着企业凝聚力的作用效果。
1、凝聚力的大小
凝聚力的大小主要是受企业制度的强制约束和文化统治的软性促进所产生的。
(1)在一个企业如果各项管理制度很健全的话,企业的凝聚力是很强的,但是这种力量是受到企业在不同阶段所制约。如果一个企业的发展在走上坡路时,他能促进企业的发展,因为控制就是效率;如果一个企业的发展在走下坡路的时候,这种制度的强制性往往会起到反作用甚至会打乱企业原有的文化软性力,导致企业一盘散沙。
(3)企业制度和企业文化力两者合一力的形成有着角度的问题,这里的角度指的是两力形成的时间,时间越短角度越小,所成合力就越大。我们在企业管理当中,要带着长远发展的眼光去制定制度,并建立适合企业的文化。
2、凝聚力的方向
虽然人们常说:力要往一处使,这样的力量才会最大,但是由于每个人的本身素质和自我的学习力所影响,往往会造成虽然心有余而力不足。例如:我们想搞一个环保工程,如果我们不懂这一行,我们就无法跟专业的人形成凝聚力,我们明白随着社会的发展需要的分工也越来越细,就需要每个人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所以说凝聚力的方向就是要有选择得做好自己的长处工作而弥补他人短处工作,有选择才会有正确的方向。
3、凝聚力的作用点
凝聚力作用点的选择不同会直接关系到凝聚力的大小和方向。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在不同的阶段有不同发展重心,我们在凝聚力的作用点上的选择应该准确,能保证企业利用资源(凝聚力)的顺畅,只有选择好准确的作用点才能发挥凝聚力的最大价值。
1、转化阻力
在企业凝聚力的使用过程中,我们肯定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阻力,当碰到这样的问题时候,我们不应该一棍子把阻力打死,我们要学会分析阻力为什么会产生,也许阻力是准确的,是为企业发展服务的,那么我们就应该调整凝聚力的方向。如果分析阻力的产生不是建立在企业利益的基础上的,而是建立在个人利益之上的,我们应该将阻力排除,并且转换阻力为一统,形成新的凝聚力。
2、讲究方法
凝聚力的使用是要讲究方法的,因为凝聚力是个变量,我们在运用凝聚力的时候应该保持着凝聚力所产生的能量,补充凝聚力的动力,如给员工以鼓励(物质、精神)。作为企业资源,他的利用需要更新和补充,只有这样才能长久的运用凝聚力来为企业服务。
3、使用过程中培育
凝聚力是可以培育的,作为一个企业发展过程中的一个资源,他的增展性是无限的,硬件上可以完成员工的素质培育工作,在软性上可以完成政策的鼓励工作。企业凝聚力的培育是长久而艰巨的工作,我们应该重视并且引导他培育的方向,使他能尽快的成长并保持与企业的同步发展。
以上从力学的角度分析企业的凝聚力,这样可以更加理性的把握凝聚力的作用以及他的价值,真正的使企业凝聚力为企业服务。
【本文地址:http://www.pourbars.com/zuowen/144210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