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是教师为指导教学设计的一种规范化的工具,它包括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步骤以及评价方法等内容,是教师实施教学的重要参考依据。教案的编写应该注重教学方法的选择和教学资源的合理运用。这些教案来自于优秀教师的实际授课经验,经过实践验证,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嘎达梅林教案篇一
c、侗族。
d、壮族。
答案:
解析:
《嘎达梅林》是蒙古族长篇叙事民歌。资料唱的是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左右,在蒙古东部哲里木盟一位蒙古英雄嘎达梅林,率领人民起来反抗封建王爷和反动军阀的斗争故事。
这首内蒙古民歌讲述了七十年前蒙古民族英雄嘎达梅林为保护草原和百姓,率领各族人民奋起反抗,向封建王爷和军阀斗争的事迹。原歌歌词有五百多段,人们经常演唱的四段歌词是由作曲家安波整理译配的。歌词运用了形象化的比兴手法,抒发了人民对英雄崇敬怀念的感情。歌曲的旋律采用了蒙古族常用的五声羽调式作基础,用上下句单乐段结构的曲式写成。两个乐句的节奏完全相同,上句的旋律起伏宽广,情绪激昂。下句基本上是上句的变化重复,旋律低沉。总起来看,歌曲的节奏舒展从容、稳健有力,旋律宽广豪迈、庄严肃穆,既表现了广大群众对英雄崇敬爱戴的感情,也突出了英雄高大的形象。
歌词:
南方飞来的小鸿雁呀,不落长江不呀不起飞。
北方飞来的小鸿雁呀,不落长江不呀不起飞。
天空上的鸿雁从南往北飞,是为了追求太阳的温暖呦。
天空上的鸿雁从北往南飞,是为了躲避北海的寒冷呦。
相关阅读:
民歌《嘎达梅林》的`作者问题有着诸多不同的传说和争论。为了弄清这个问题,笔者曾多次回家乡作过调查。嘎达梅林与我同乡,都是科尔沁草原达尔罕旗(通辽市科左中旗舍伯吐)人。经过漫长的走访调查,最后明白了《嘎达梅林》民歌的编创、修改及流传发展到此刻的整个历史过程。该民歌的最初创作人是著名民间说唱艺人桑杰胡尔奇。
1931年初,嘎达梅林的爱人牡丹面临流产的危险,不得不和嘎达梅林分离,牡丹派女警卫到附近村里打听消息,以便找个适宜的住宿地方。女警卫先到哈拉呼扎兰艾里(此刻的解放屯),听说村里有个梭奈(蒙古语是密探子,专门为嘎达梅林通风报信的人)。说起来也挺巧,这家探子的邻居正给老母亲举办60岁大寿宴庆,请来了当地民间艺人桑杰胡尔奇(拉着四线胡说唱的人)。
那天晚上,桑杰胡尔奇边拉着四胡边说述唐朝的故事,而且说唱民间歌曲,很多时候还自编自唱,唱起民歌“陶格陶格”时,那悠扬的四胡声和动听的歌声,使逃难中的牡丹想起了嘎达梅林,一夜无法入眠,**猜您喜欢内蒙古盟市**,就想着:为什么不给嘎达梅林作个歌曲留下,来赞扬他的精神?她越想越激动,刚熬过这不眠之夜后,一大早就听到了嘎达梅林牺牲的消息,她悲痛万分,原本想了一夜要为嘎达梅林写歌曲,听到这个消息后,更有信心了,忍着悲痛求房东把桑杰胡尔奇请来。牡丹问:“胡尔奇阿爸,您一年拉胡说唱能挣多少?”桑杰胡尔奇回答:“不多,就是个四五只羊两三担粮食,**猜您喜欢内蒙古风光摄影**,十几个大洋,有时候有几双鞋和靴子。”经过一番谈话后,牡丹直接说出了自己的意图:“我很欣赏您的艺术才华,我给您两到三年的收入,求您给编作一支歌曲,至于歌名及资料一会儿告诉您。”桑杰胡尔奇从未理解过这么重的礼物和工钱。牡丹虽然内心很悲痛,外表却滴水不漏,沉重地对桑杰老人说:“胡尔奇阿爸,我对您抱有很大的期望,相信您能帮我,主要目的是编创一曲歌颂嘎达梅林的歌子,并唱出来让众人听得到,我就心满意足了,没别的意思。”
一说起嘎达梅林,桑杰胡尔奇很激动,便欣然答应下来。桑杰胡尔奇最初编了几段《嘎达梅林》歌子,和往常一样边拉着四胡边说唱着。他一开始把歌词配在民歌《秀英》的曲子上,结合了四胡说唱的独特腔调,悠扬动听。每次故事会开始之前,他就先唱起《嘎达梅林》,原歌词是:“南方飞来的大鸿雁要落南湖还是落到北湖,要说惹事的嘎达梅林是反抗王爷还是造反出走。北方飞来的小鸿雁,要落北湖还是落到南湖,要说嘎达梅林是为反抗军阀还是为了蒙古族的土地。”就这样,《嘎达梅林》就慢慢传唱开了。
经过几代人不懈努力,《嘎达梅林》不仅仅成为科尔沁人民爱唱的民歌,而且在各族人民中间广为流传,更是成为我国民歌艺术领域中的宝贵财富。(科尔沁是著名的蒙古族地域文化--科尔沁文化的发祥地,历史上科尔沁草原是成吉思汗之弟哈斯尔的领地。蒙古语中,科尔沁的意思是“造弓箭者”科尔沁草原是中国四大草原之一,地处内蒙古东部,大兴安岭南坡,松辽平原西端。即从大兴安岭到松辽平原。)。
嘎达梅林教案篇二
《嘎达梅林》是一首非常著名的内蒙民歌,整首歌曲采用了内蒙非常独特的羽调式写成,乐曲大气,情绪深沉内敛。同时这首歌曲也是一首颂歌,歌颂了内蒙的民族英雄嘎达梅林,鉴于学生平时对民族音乐了解甚少,所以想借此课激发学生对中华民族音乐的学习热情和兴趣。
这节课课件制作简单,但内容和容量都是很丰富的,上课开始,没有任何的话语和开场,一段优美的马头琴版本的《嘎达梅林》就已经缓缓流进学生的耳朵和心田,在听音乐的过程中我注意观察了同学的表情,学生都很投入。真是优美的音乐瞬间就可以抓住每一个人的心灵。音乐结束,教室里出奇的安静,我知道学生依然还沉浸在马头琴的琴声里,稍等片刻,学生开始了简单的交流,我的问题也产生了:刚才听到的乐曲中主奏乐器是什么?这应该算是我本课的导入,我认为很成功。用优美的音乐抓住学生的耳朵,所以课后我越发真切的感受到选择音乐的重要性。
导入的顺利为后面的授课开了个好头,接下来就为大家介绍乐曲中所出现的主奏乐器马头琴,同时为大家隆重介绍了马头琴演奏大师齐宝力高,凭借高超的演奏技艺闯进了世界音乐家梦寐以求的维也纳金色大厅,学生听到这些马上产生了对中华民族音乐的崇敬和期望。学生对马头琴有了一定的认识后,我马上转入了本课的重点:歌曲《嘎达梅林》,首先学唱歌曲,要求学生轻生哼唱歌曲的旋律,从自己对音乐的再创作中加深对歌曲的印象和熟悉度,我觉得这很重要,当然对歌曲的学唱由于时间关系进行的比较肤浅,课后我觉得还可以更深入一些,在整节课的时间安排上还可以再投入一些时间,因为学生的亲身实践比什么都来的`真切。
本课的第二个环节我设计了欣赏几个版本的《嘎达梅林》,因为这首民歌太有特点,很多歌手都演唱,每个人的处理也都各有不同,我想通过欣赏不同处理的版本让学生更加丰富对歌曲的理解和认识。第一个版本是腾格尔,我觉得这个版本找的非常好,他的演唱太有特点,并且采用了内蒙最原生态的演唱方法,事实证明学生对这个版本也是颇感兴趣。说到内蒙原生态的演唱方法,我又加入了呼麦的介绍,原想通过视频来介绍,但考虑到时间关系只是一带而过,其实我想这是一个很好学习实践的环节。第二位是廖昌永,华人第一男中音,我选的是他在金色大厅的演出片段,想通过他激发学生的自豪感,通过他的成长之路让学生明白永不放弃的道理。
最后是一个电影片段,我想音乐也可以通过不同的渠道来感受和理解,所以设计这个环节的意义也在于此。
嘎达梅林教案篇三
c、侗族。
d、壮族。
答案:
解析:
《嘎达梅林》是蒙古族长篇叙事民歌。资料唱的是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左右,在蒙古东部哲里木盟一位蒙古英雄嘎达梅林,率领人民起来反抗封建王爷和反动军阀的斗争故事。
这首内蒙古民歌讲述了七十年前蒙古民族英雄嘎达梅林为保护草原和百姓,率领各族人民奋起反抗,向封建王爷和军阀斗争的事迹。原歌歌词有五百多段,人们经常演唱的四段歌词是由作曲家安波整理译配的。歌词运用了形象化的比兴手法,抒发了人民对英雄崇敬怀念的感情。歌曲的旋律采用了蒙古族常用的五声羽调式作基础,用上下句单乐段结构的曲式写成。两个乐句的节奏完全相同,上句的旋律起伏宽广,情绪激昂。下句基本上是上句的变化重复,旋律低沉。总起来看,歌曲的节奏舒展从容、稳健有力,旋律宽广豪迈、庄严肃穆,既表现了广大群众对英雄崇敬爱戴的感情,也突出了英雄高大的形象。
歌词:
南方飞来的小鸿雁呀,不落长江不呀不起飞。
要说起义的嘎达梅林,是为了蒙古人民的土地。
北方飞来的小鸿雁呀,不落长江不呀不起飞。
要说起义的嘎达梅林,是为了蒙古人民的土地。
天空上的鸿雁从南往北飞,是为了追求太阳的温暖呦。
反抗王爷的嘎达梅林,是为了蒙古人民的利益。
天空上的鸿雁从北往南飞,是为了躲避北海的寒冷呦。
造反起义的嘎达梅林,是为了蒙古人民的利益。
相关阅读:
民歌《嘎达梅林》的`作者问题有着诸多不同的传说和争论。为了弄清这个问题,笔者曾多次回家乡作过调查。嘎达梅林与我同乡,都是科尔沁草原达尔罕旗(通辽市科左中旗舍伯吐)人。经过漫长的走访调查,最后明白了《嘎达梅林》民歌的编创、修改及流传发展到此刻的整个历史过程。该民歌的最初创作人是著名民间说唱艺人桑杰胡尔奇。
1931年初,嘎达梅林的爱人牡丹面临流产的危险,不得不和嘎达梅林分离,牡丹派女警卫到附近村里打听消息,以便找个适宜的住宿地方。女警卫先到哈拉呼扎兰艾里(此刻的解放屯),听说村里有个梭奈(蒙古语是密探子,专门为嘎达梅林通风报信的人)。说起来也挺巧,这家探子的邻居正给老母亲举办60岁大寿宴庆,请来了当地民间艺人桑杰胡尔奇(拉着四线胡说唱的人)。
那天晚上,桑杰胡尔奇边拉着四胡边说述唐朝的故事,而且说唱民间歌曲,很多时候还自编自唱,唱起民歌“陶格陶格”时,那悠扬的四胡声和动听的歌声,使逃难中的牡丹想起了嘎达梅林,一夜无法入眠,**猜您喜欢内蒙古盟市**,就想着:为什么不给嘎达梅林作个歌曲留下,来赞扬他的精神?她越想越激动,刚熬过这不眠之夜后,一大早就听到了嘎达梅林牺牲的消息,她悲痛万分,原本想了一夜要为嘎达梅林写歌曲,听到这个消息后,更有信心了,忍着悲痛求房东把桑杰胡尔奇请来。牡丹问:“胡尔奇阿爸,您一年拉胡说唱能挣多少?”桑杰胡尔奇回答:“不多,就是个四五只羊两三担粮食,**猜您喜欢内蒙古风光摄影**,十几个大洋,有时候有几双鞋和靴子。”经过一番谈话后,牡丹直接说出了自己的意图:“我很欣赏您的艺术才华,我给您两到三年的收入,求您给编作一支歌曲,至于歌名及资料一会儿告诉您。”桑杰胡尔奇从未理解过这么重的礼物和工钱。牡丹虽然内心很悲痛,外表却滴水不漏,沉重地对桑杰老人说:“胡尔奇阿爸,我对您抱有很大的期望,相信您能帮我,主要目的是编创一曲歌颂嘎达梅林的歌子,并唱出来让众人听得到,我就心满意足了,没别的意思。”
一说起嘎达梅林,桑杰胡尔奇很激动,便欣然答应下来。桑杰胡尔奇最初编了几段《嘎达梅林》歌子,和往常一样边拉着四胡边说唱着。他一开始把歌词配在民歌《秀英》的曲子上,结合了四胡说唱的独特腔调,悠扬动听。每次故事会开始之前,他就先唱起《嘎达梅林》,原歌词是:“南方飞来的大鸿雁要落南湖还是落到北湖,要说惹事的嘎达梅林是反抗王爷还是造反出走。北方飞来的小鸿雁,要落北湖还是落到南湖,要说嘎达梅林是为反抗军阀还是为了蒙古族的土地。”就这样,《嘎达梅林》就慢慢传唱开了。
经过几代人不懈努力,《嘎达梅林》不仅仅成为科尔沁人民爱唱的民歌,而且在各族人民中间广为流传,更是成为我国民歌艺术领域中的宝贵财富。(科尔沁是著名的蒙古族地域文化--科尔沁文化的发祥地,历史上科尔沁草原是成吉思汗之弟哈斯尔的领地。蒙古语中,科尔沁的意思是“造弓箭者”科尔沁草原是中国四大草原之一,地处内蒙古东部,大兴安岭南坡,松辽平原西端。即从大兴安岭到松辽平原。)。
嘎达梅林教案篇四
1、了解蒙古族的文化,感受悲壮的情绪,在歌曲学唱中,丰富情感体验。
2、在聆听欣赏、感受体验中学习本课内容。
3、能用连贯、悠长的声音演唱歌曲《嘎达梅林》,并认识马头琴,感受其深沉、浑厚的音色和独特的草原气息。
准确表达歌曲情感。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播放歌曲《美丽的草原我的家》,学生随歌曲步入教室,师生律动。
师:听到这首歌你想到了什么?生:草原、蒙古包……。
师:说得真好,这首歌仿佛把我们带到了风景如画的蒙古大草原。可是,你们知道。
吗,就在这里发生过一场战争,有一位民族英雄为了捍卫自己的家乡――草原,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你知道他是谁吗?就让我们在《嘎达梅林》这首歌中寻找答案吧。
二、聆听学唱、感受体验。
1、初听感受。
师:请大家欣赏歌曲后,告诉老师这位英雄是谁?歌曲情绪、速度分别怎样?
生:汇报回答问题(嘎达梅林稍慢的悲壮、优美……)。
2、背景简介。
师:?早在清朝末期,蒙古族有个王爷,很霸道,他想抢占、没收3/4思维土地,
蒙古族人民只能流浪,在这个时候,有一位英雄——嘎达梅林为了人民的土地和利益,与封建王爷造反起义,进行斗争,后来壮烈牺牲的故事。人民为了纪念他,创作了这首蒙古族民歌《嘎达梅林》,这首歌至今还在草原上广为传唱。这段歌曲共四段歌词,今天我们重点学习歌曲前两段。
3、复听理解。
师:我们再来聆听一遍,从歌词歌旋律中进一步感受歌曲悲壮、深情的情绪。
4、在听升华。
师:下面,我们再来感受一下歌唱家是怎样演绎这首歌的?大家可以小声哼唱。
师:第一段速度较慢,用叙述的语气演唱,似讲故事的人在向我们娓娓道来,第二、三段音乐有了变化,速度加快,战争--英雄--颂扬,用歌颂、赞扬的的语气演唱。
5、歌曲学唱。
师:现在我们模仿歌唱家的状态,学唱第一段歌词。在歌曲演唱中注意声音的位置,还有四拍的长音要拖足。
学唱第一段:
(1)指导生学唱歌曲(及时对难点地方予以指导)。
(2)难点点拨:声音的连贯性、声音的位置、音准。
学唱后三段:
(1)现在我们按照第一段的要求,将歌曲后三段歌词,完整演唱一遍。
(2)声演唱歌曲(及时指导)。
6、完整演唱。
师,唱的真不错,让我们怀着对英雄的崇敬之情,再次有感情地完整演唱这首歌曲。
生:演唱有感情歌曲。
7、视唱曲谱,分析旋律。
(1)民族五声调式:歌曲反复运用了哪五个音?(12356)。
〔2〕再唱旋律,体会民族调式特点。
8、感受体验。
师:让我们随着音乐,跟着老师的韵律,我们一起体验一下蒙古族的舞蹈韵律吧。
(师示范,生模仿)。
三、拓展延伸、升华情感。
师:大家学得非常认真,蒙古族的舞蹈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表现出来的,希望大家能够关注民族特色。
认识马头琴。
因琴杆上雕有马头而得名。
2、初听感受。
提问1:谁能说说马头琴演奏的《嘎达梅林》又给大家带来了怎样的感受?
(2)师总结:作曲家通过不同音乐要素的变化,把嘎达梅林的音乐形象更好地表现出来。
四、再唱歌曲,结束本课。
师:嘎达梅林的故事感天动地,他的精神不但鼓舞着蒙古人,也鼓舞了中国人及所有热爱和平的人们。好今天的音乐课就到这里,让我们再次随着音乐离开教室。
嘎达梅林教案篇五
1、培养学生用圆润、连贯的声音唱歌及正确地理解歌曲内容。
2、了解蒙古族风土人情、生活习惯等。
3、教育学生热爱民族英雄,学习英雄为祖国、为人民不怕牺牲的精神。
准确表达歌曲感情。
长音的保持。
讨论法、视唱法。
对“嘎达梅林”的解释,最普遍的解释是:“嘎达”是英雄的名字,“梅林”是王府中一个职位很低的官名。也有人解释为:英雄的名字叫那达木德,又名孟亥山,蒙古族人,1892年生,1931年牺牲。“嘎达”是幼子的意思,“梅林”是官衔。总之,对“嘎达梅林”的解释还要做深入细致的考证工作。
《嘎达梅林》这首内蒙古民歌,唱的是历一个真实的故事:
1929年前,蒙古族封建王公达尔罕企图出卖旗地,便勾结东北军军阀强行开垦土地。这一暴行引起蒙古族人民的强烈反抗。嘎达梅林代表人民的利益到沈阳去控告。但是,事与愿违,不仅控告无效,他反被捕入狱并被判处死刑。嘎达梅林的妻子牧丹闻讯后,带领群众劫狱,救出了嘎达梅林。嘎达梅林率众起义,形成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反抗封建贵族统治的大规模武装斗争。后来,嘎达梅林被蒙奸李守信陷害,在辽河畔被敌人包围,后在战争中壮烈牺牲。
原歌歌词有五百多段,人们经常演唱的四段歌词是由作曲家安波整理译配的。个词运用了形象化的比兴手法,抒发了人民对英雄崇敬怀念的感情。
歌曲的旋律采用了蒙古族常用的五声羽调式作基础,用上下句单乐段结构的曲式写成。两个乐句的节奏完全相同,上句的旋律起伏宽广,情绪激昂。下句基本上是上句的变化重复,旋律低沉。总起来看,歌曲的节奏舒展从容、稳健有力,旋律宽广豪迈、庄严肃穆,既表现了广大群众对英雄崇敬爱戴的感情,也突出了英雄高大的形象。
(一)欢迎大家到蒙古包作客。(大屏幕显示:蒙古草原风情图片)。
在北方蒙古高原上,长期生活着一个古老民族――蒙古族,他们分成许多部,过着游牧和狩猎生活。蒙古族又是个善战的民族,嘎达梅林就是蒙古族历史英雄人物之一。
1、找一个学生讲述历一件真实的故事:
1929年前,蒙古族封建王公达尔罕企图出卖旗地,便勾结东北军军阀强行开垦土地。这一暴行引起蒙古族人民的强烈反抗。嘎达梅林代表人民的利益到沈阳去控告。但是,事与愿违,不仅控告无效,他反被捕入狱并被判处死刑。嘎达梅林的妻子牧丹闻讯后,带领群众劫狱,救出了嘎达梅林。嘎达梅林率众起义,形成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反抗封建贵族统治的大规模武装斗争。后来,嘎达梅林被蒙奸李守信陷害,在辽河畔被敌人包围,后在战争中壮烈牺牲。
(二)学唱歌曲。(大屏幕显示:歌名《嘎达梅林》,背景是骑马善战)。
1、教师范唱,学生感受歌曲情绪。
2、跟琴视唱1、2段歌词。(注意长音唱够拍)。
3、视唱3段,注意换气的地方唱得要准确。
4、视唱4段,分析有几个乐句及乐句之间的关系。
5、完整演唱歌曲。
6、听录音,体会歌曲情绪。
7、再完整演唱一遍歌曲。
(三)分组讨论,介绍有关蒙古族风土人情、生活习惯等。(共分5个组,课前每个组已准备好了自己的内容,并制作成课件)。
每组派一名代表到电脑前展示课前准备的内容。
一组:内蒙古的风光片。
二组:蒙古族是怎样待客的?并表演。
三组:蒙古族的服饰及生活习惯。
四组:蒙古族的音乐(歌曲、乐曲、乐器、音乐家等)、舞蹈。(带动全班学生跳蒙族舞蹈。)。
五组:蒙古族的一些重大活动(那达慕会等)(介绍完后,一个学生演奏古筝曲《喜奔那达慕》)。
(四)我们充分了解了蒙古族,就让我们有感情的再演唱一遍歌曲《嘎达梅林》吧!
(五)口风琴齐奏《嘎达梅林》。
(六)小结:这节课,我们充分了解了蒙古族的音乐、舞蹈、风土人情等,如果同学们有机会可以到内蒙古看看,和蒙古族人民结成好朋友。
三、课后记:
本节课通过充分展示蒙古族的风土人情、生活习惯等,使学生非常感兴趣,很好的完成了歌曲的学习。
这使一节唱歌课,我想让学生们在一节课当中,不但学会这首歌曲,而且还要更广泛地了解蒙古族。
1.首先通过大屏幕展示图片,一下把学生带到蒙古草原来;。
2.讲解蒙古族的特征,引出“嘎达梅林”;。
3.电影片段使学生感受歌曲演唱时的情绪;。
4.顺其自然,学唱歌曲,解决难点;。
5.分组讨论、展示,给学生主动参与及表现自己的机会;。
6.通过以上各种活动,学生更能很好的演唱歌曲;。
7.展示器乐教学,所以让学生用口风琴吹奏这首歌曲。
嘎达梅林教案篇六
嘎达梅林是一位著名的藏族歌手,他的歌曲充满了浓厚的藏族文化特色,让人们领略到了藏族音乐的魅力。在听过他的歌曲之后,我深受感动,对嘎达梅林的音乐产生了一些深入的思考。以下是我对嘎达梅林歌曲的开云官网app下载安装手机版 。
嘎达梅林的歌曲独特而动人,它们将传统的藏族音乐与现代元素相结合,创造出了独具一格的音乐风格。在嘎达梅林的歌曲中,藏族独特的喉音唱法成为一大亮点,它使得歌曲更具吸引力和独特的韵味。而嘎达梅林的歌曲内容多涉及到对自然和家乡的感慨,使人们在倾听的时候也能体会到情感的共鸣。通过嘎达梅林的歌曲,我感受到了藏族文化的传承和音乐的力量。
嘎达梅林的歌曲传承了藏族丰富的文化内涵。在他的歌曲中,经常出现的主题是对草原和高原的赞美,对牧民生活的描绘等等。这些内容展示出了藏族传统生活方式和自然环境对他们的重要性。在嘎达梅林的歌曲中,我感受到了丰富的情感和强烈的动力,这种情感和动力与藏族人民对自然的敬畏和感激有着紧密的联系。通过嘎达梅林的歌曲,我进一步了解了藏族的文化和精神世界。
嘎达梅林的歌曲不仅仅是一种音乐形式,更是一种艺术表现形式。他的歌声富有激情和震撼力,充满了强烈的感染力。他的演唱方式独特而精湛,能够将情感真实地传达给听众。在听嘎达梅林的歌曲时,我常常能够被他的演唱所吸引,仿佛能够感受到他内心深处情感的流动。这种艺术表现方式使得嘎达梅林的歌曲具有了很高的观赏性,也让我更加喜爱他的音乐。
嘎达梅林的歌曲不仅仅是一种娱乐形式,更具有社会意义。通过他的歌曲,他传达了对家乡的思念、对自然的敬畏和对生活的热爱。这种情感的传达使得他的歌曲不仅在藏族人民中有着深远的影响,也能够打动更多的人。嘎达梅林的歌曲告诉我们要珍惜家乡,保护环境,并通过自己的努力让生活更美好。他的歌曲在传递这些正能量的同时,也在潜移默化中促进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嘎达梅林的歌曲给予了我很多启示。他的音乐让我明白了音乐的魅力和力量,以及它对于文化传承和社会进步的重要性。他的歌曲也让我明白了家乡的珍贵和自然的美好,使我更加关注和保护环境。同时,嘎达梅林的音乐也激励着我要努力奋斗,追求自己的梦想,为社会的进步贡献自己的力量。通过嘎达梅林的歌曲,我从中获得了情感上的满足和精神上的滋养。
总结:
嘎达梅林的歌曲充满着浓厚的藏族文化特色,通过他的音乐,我更深入地了解了藏族的文化,也感受到了他们与自然的紧密联系。嘎达梅林的歌曲不仅仅是一种艺术形式,更具有着社会意义,传递着对家乡、对环境的关爱和珍惜。通过嘎达梅林的歌曲,我得到了很多启示,让我更加珍惜现有的生活,努力追求自己的梦想,为社会的进步贡献自己的力量。嘎达梅林的音乐深深地触动了我的心灵,让我爱上了他的音乐,也更加了解了藏族文化的魅力与底蕴。
嘎达梅林教案篇七
《嘎达梅林》是一首著名的蒙古民歌,我在课前收集了大量有关蒙古风土人情的资料、电影片断、民歌欣赏。通过直观展示,带领学生们走进蒙古,也全面深入的了解了我们的民族英雄及其他的动人故事,并在德育上对学生进行很好的渗透,并达到预期的教育目的。整节课运用讲授法、讨论法、练习法、小组合作学习,基本完成了教学目标。本课中不只是单纯让学生掌握弹奏技能而是以音乐中的审美为教学的主线,我紧密把握教学中的一切环节,引导学生感受音乐美和情感美。在这种美的气氛渲染下,学生情不自禁主动投身于音乐教学活动中,课堂效果良好。但由于对教材钻研不够透彻:有以下几点不足:
1、在审美的“美”字上下功夫不够:语言组织不够美,没有深入引导学生感受和体验美。
2、小组合作学习成员过多,没有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对小组合作学习认识不够,走进了千篇一律的误区。一节课能通过老师的精心组织、设计安排,使内容变得充实生动,能够充分地调动学生对学习的欲望,从而让每个学生印象深刻,这应该是作为老师的我们今后努力和学习的方向。
嘎达梅林教案篇八
《嘎达梅林》是一首非常著名的内蒙民歌,整首歌曲采用了内蒙非常独特的羽调式写成,乐曲大气,情绪深沉内敛。同时这首歌曲也是一首颂歌,歌颂了内蒙的民族英雄嘎达梅林,鉴于学生平时对民族音乐了解甚少,所以想借此激发学生对中华民族音乐的学习热情和兴趣。
这节制作简单,但内容和容量都是很丰富的,上开始,没有任何的话语和开场,一段优美的马头琴版本的《嘎达梅林》就已经缓缓流进学生的耳朵和心田,在听音乐的过程中我注意观察了同学的表情,学生都很投入。真是优美的音乐瞬间就可以抓住每一个人的心灵。音乐结束,教室里出奇的安静,我知道学生依然还沉浸在马头琴的琴声里,稍等片刻,学生开始了简单的交流,我的问题也产生了:刚才听到的乐曲中主奏乐器是什么?这应该算是我本的导入,我认为很成功。用优美的音乐抓住学生的耳朵,所以后我越发真切的感受到选择音乐的重要性。
导入的顺利为后面的授开了个好头,接下就为大家介绍乐曲中所出现的主奏乐器马头琴,同时为大家隆重介绍了马头琴演奏大师齐宝力高,凭借高超的演奏技艺闯进了世界音乐家梦寐以求的维也纳金色大厅,学生听到这些马上产生了对中华民族音乐的崇敬和期望。学生对马头琴有了一定的认识后,我马上转入了本的重点:歌曲《嘎达梅林》,首先学唱歌曲,要求学生轻生哼唱歌曲的旋律,从自己对音乐的再创作中加深对歌曲的印象和熟悉度,我觉得这很重要,当然对歌曲的学唱由于时间关系进行的比较肤浅,后我觉得还可以更深入一些,在整节的时间安排上还可以再投入一些时间,(fsir)因为学生的亲身实践比什么都的真切。
本的第二个环节我设计了欣赏几个版本的《嘎达梅林》,因为这首民歌太有特点,很多歌手都演唱,每个人的处理也都各有不同,我想通过欣赏不同处理的版本让学生更加丰富对歌曲的理解和认识。第一个版本是腾格尔,我觉得这个版本找的非常好,他的演唱太有特点,并且采用了内蒙最原生态的演唱方法,事实证明学生对这个版本也是颇感兴趣。说到内蒙原生态的演唱方法,我又加入了呼麦的介绍,原想通过视频介绍,但考虑到时间关系只是一带而过,其实我想这是一个很好学习实践的环节。第二位是廖昌永,华人第一男中音,我选的是他在金色大厅的演出片段,想通过他激发学生的自豪感,通过他的成长之路让学生明白永不放弃的道理。
最后是一个电影片段,我想音乐也可以通过不同的渠道感受和理解,所以设计这个环节的意义也在于此。
嘎达梅林教案篇九
设计教学的依据是教学目标。教参中对交响诗《嘎达敏林》的教学目标,制定为:1能够对标题音乐感兴趣并愿意主动参与聆听,初步了解交响诗的一般特点。2聆听《嘎达梅林》,体验乐曲中音乐要素(如节奏、旋律、音色、速度、力度)在表现音乐情绪、刻画音乐形象方面的作用,理解音乐内容及意境,能够背唱《嘎达梅林》民歌主题。我参考教参、结合学生实际,制定以下教学目标:1了解交响诗的定义及特点。2体验音乐要素(如节奏、旋律、音色、速度、力度)在营造意境、塑造形象时的作用。理解音乐的内容及意境。培养审美情趣。4通过欣赏作品,了解民族英雄嘎达梅林的历史故事,使学生产生爱戴民族英雄,感悟民族精神的情感体验。
教学环节的设计直指教学目标。作品沿着嘎达梅林的故事情节这条线索逐渐展开。用给主题加标题的方法,帮助学生记住主题。针对各主题设计学生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探寻音乐要素在营造意境、塑造形象时的作用。学生通过演唱、朗诵、肢体律动等活动,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并通过自己的表现,达到情感、态度的升华。
学生乐于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对交响诗《嘎达梅林》的学习表现出浓厚的兴趣。通过自己的主动参与,感受音乐所表达的内容及情感。并在再次的参与活动中,表现自己对作品的理解。整节的教学层次鲜明、重点突出,有效完成教学目标。
1认识作曲家这一环节设计新颖。我关注学生对新中国第一批女作曲家——辛沪光的认识。用播放描绘战争场景的音乐片段,引导学生猜想作曲家会是怎样一个人?(从年龄、性别、生活地域进行猜想)。加深学生对作曲家的印象。帮助学生理解作曲家的创作心理及作曲家具有的刚毅性格和高尚情操。
2第一主题发展对比。通过音乐波形图的使用,使学生从听觉、视觉的感受中体会音乐情绪的变化。分析变化产生的原因。即音乐要素的变化。引导学生主动分析速度、力度、音色在音乐中起到的作用。
为“辽阔的草原、幸福的生活”、“号召起义”、“驰骋草原”几个主题设计肢体动作,参与教学活动,帮助学生记住主题、体验音乐情绪情感。
4在《嘎达梅林》民歌主题响起时,通过聆听、朗诵、演唱的等方式逐步升华情感,达到情感态度的深度体验。
对于“交响诗”定义及特点的学习,放在欣赏作品之后进行、更加易于理解。在讲解交响诗的特点时,加入民间叙事长诗《嘎达梅林》的精彩对白,既帮助学生理解交响诗是标题交响乐和诗歌紧密联系这一特点,也是为嘎达起义的意义拓展做铺垫。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6意义拓展,出示草原沙漠化图片。揭示传奇故事嘎达梅林对今天人们的启示:歌颂家园、赞美家园、更要保护家园。与导入环节“这样的草原美景值得我们去赞美、值得我们去歌颂,更值得我们去保护。”的主题首尾呼应。
1提问“有人为了保护草原献出自己年轻的生命,你们知道这位英雄人物是谁吗?”学生没有回答。在今后的教学中,要注重学生前的预习,如果学生对故事情节、人物性格及音乐旋律有了大致的了解,会更有利于推动教学效果。
2嘎达牺牲主题过后,民歌主题不断响起,学生通过聆听、朗诵、演唱等方式参与教学活动,逐步升华情感,如果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带着自己对民族英雄的敬佩、哀悼之情跟随钢琴伴奏表现作品。甚至加入各自的创造进行表演。教学效果会更突出。
嘎达梅林教案篇十
前一节课我跟大家一起领略了蒙古风情,简略了解了蒙古族,今天我们一起学唱蒙古民歌《嘎达梅林》。
二、简介、欣赏《嘎达梅林》。
2、简介歌曲《嘎达梅林》。
对“嘎达梅林”的最普遍的解释是:“嘎达”是英雄的名字,“梅林”是王府中一个职位很低的官名。也有人解释为:英雄的名字叫那达木德,又名孟亥山,蒙古族人,1892年生,1931年牺牲。“嘎达“是幼子的意思,“梅林”是官衔。
《嘎达梅林》这首内蒙古民歌,唱的是历史上一个真实的故事:1929年前,蒙古族封建王公达尔罕企图出卖旗地,便勾结了东北军军阀强行开垦土地。这一暴行引起了蒙古族人民的强烈反抗,嘎达梅林代表人民的利益到沈阳控告,但是事与愿违,不仅控告无效,他反被捕入狱并被判处死刑。嘎达梅林的妻子牡丹闻信后,带领群众劫狱,救出了嘎达梅林。嘎达梅林摔众起义,形成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反抗封建贵族统治的大规模武装斗争。后来,嘎达梅林被蒙奸李守信陷害,在辽河畔被敌人包围,后在战斗中壮烈牺牲。
原歌歌词有五百多段,人们经常演唱的四段歌词是由作曲家安波整理译配的。歌词运用了形象化的比兴手法,抒发了人民对英雄崇敬怀念的感情。歌曲的旋律采用了蒙古族常用的五声羽调式作基础,用上下句单乐段结构的曲式写成。两个乐句的节奏完全相同,上句的旋律起伏宽广,情绪激昂;下句基本上是上句的变化重复,旋律低沉。总的来看,歌曲的节奏舒展从容、稳健有力,旋律宽广豪迈、庄严肃穆,既表现了广大群众对英雄崇敬爱戴的感情,也突出了英雄高大的形象。
三、学唱《嘎达梅林》。
1、学习歌谱(长音要长准)。
2、学习歌词(注意气息的沉稳)。
3、合琴练唱。
《嘎达梅林》创作初时实际是一曲交响诗,是国际上非常有影响力的一部中国作品,国外的许多著名乐团曾经演奏过这部作品。
本作品以一个英雄的传奇表现了蒙古族人们反抗封建统治的英勇和顽强的精神,为后世很多文艺形式所引用。
冯小宁后来把《嘎达梅林》拍成了英雄史诗大片《嘎达梅林》:以真实精神写人:
影片讲述了1929年蒙古族英雄嘎达梅林为保护草原和百姓,率领各族人民奋起反抗的故事。当时的奉系军阀同达尔罕王相互勾结,欲出卖旗地,军阀强行开垦草原,严重破坏了草原的生态环境,人民受封建军阀的剥削与压榨,生活极为穷苦。嘎达梅林代表人民到奉天告状,却被诬“犯上”,被捕入狱,随后越狱出逃,率众起义,但终因寡不敌众,战死在辽河。这次起义沉重地打击了东北军阀的反动统治,有力地阻止了军阀对草原的破坏。
影片展现了美丽的草原风情和淳朴豪放的蒙族人民,以宏大的场面、强烈的视听觉冲击力和流畅的电影语音构成了一曲壮丽的英雄交响诗。
四、最后再一起欣赏《嘎达梅林》。
嘎达梅林教案篇十一
前一节课我跟大家一起领略了蒙古风情,简略了解了蒙古族,今天我们一起学唱蒙古民歌《嘎达梅林》。
对“嘎达梅林”的最普遍的解释是:“嘎达”是英雄的名字,“梅林”是王府中一个职位很低的官名。也有人解释为:英雄的名字叫那达木德,又名孟亥山,蒙古族人,1892年生,1931年牺牲。“嘎达“是幼子的意思,“梅林”是官衔。
《嘎达梅林》这首内蒙古民歌,唱的是历史上一个真实的故事:1929年前,蒙古族封建王公达尔罕企图出卖旗地,便勾结了东北军军阀强行开垦土地。这一暴行引起了蒙古族人民的强烈反抗,嘎达梅林代表人民的利益到沈阳控告,但是事与愿违,不仅控告无效,他反被捕入狱并被判处死刑。嘎达梅林的妻子牡丹闻信后,带领群众劫狱,救出了嘎达梅林。嘎达梅林摔众起义,形成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反抗封建贵族统治的大规模武装斗争。后来,嘎达梅林被蒙奸李守信陷害,在辽河畔被敌人包围,后在战斗中壮烈牺牲。
原歌歌词有五百多段,人们经常演唱的四段歌词是由作曲家安波整理译配的。歌词运用了形象化的比兴手法,抒发了人民对英雄崇敬怀念的感情。歌曲的旋律采用了蒙古族常用的五声羽调式作基础,用上下句单乐段结构的曲式写成。两个乐句的节奏完全相同,上句的旋律起伏宽广,情绪激昂;下句基本上是上句的变化重复,旋律低沉。总的来看,歌曲的节奏舒展从容、稳健有力,旋律宽广豪迈、庄严肃穆,既表现了广大群众对英雄崇敬爱戴的感情,也突出了英雄高大的形象。
1、学习歌谱(长音要长准)。
2、学习歌词(注意气息的沉稳)。
3、合琴练唱。
《嘎达梅林》创作初时实际是一曲交响诗,是国际上非常有影响力的一部中国作品,国外的许多著名乐团曾经演奏过这部作品。
本作品以一个英雄的传奇表现了蒙古族人们反抗封建统治的英勇和顽强的精神,为后世很多文艺形式所引用。
冯小宁后来把《嘎达梅林》拍成了英雄史诗大片《嘎达梅林》:以真实精神写人:
影片讲述了1929年蒙古族英雄嘎达梅林为保护草原和百姓,率领各族人民奋起反抗的故事。当时的奉系军阀同达尔罕王相互勾结,欲出卖旗地,军阀强行开垦草原,严重破坏了草原的生态环境,人民受封建军阀的剥削与压榨,生活极为穷苦。嘎达梅林代表人民到奉天告状,却被诬“犯上”,被捕入狱,随后越狱出逃,率众起义,但终因寡不敌众,战死在辽河。这次起义沉重地打击了东北军阀的反动统治,有力地阻止了军阀对草原的破坏。
影片展现了美丽的草原风情和淳朴豪放的蒙族人民,以宏大的场面、强烈的视听觉冲击力和流畅的电影语音构成了一曲壮丽的英雄交响诗。
嘎达梅林教案篇十二
一、设计初衷和预期达到的目标。
设计教学的依据是教学目标。教参中对交响诗《嘎达敏林》的教学目标,制定为:1能够对标题音乐感兴趣并愿意主动参与聆听,初步了解交响诗的一般特点。2聆听《嘎达梅林》,体验乐曲中音乐要素(如节奏、旋律、音色、速度、力度)在表现音乐情绪、刻画音乐形象方面的作用,理解音乐内容及意境,能够背唱《嘎达梅林》民歌主题。我参考教参、结合学生实际,制定以下教学目标:1了解交响诗的定义及特点。2体验音乐要素(如节奏、旋律、音色、速度、力度)在营造意境、塑造形象时的作用。理解音乐的内容及意境。培养审美情趣。4通过欣赏作品,了解民族英雄嘎达梅林的历史故事,使学生产生爱戴民族英雄,感悟民族精神的情感体验。
教学环节的设计直指教学目标。作品沿着嘎达梅林的故事情节这条线索逐渐展开。用给主题加标题的方法,帮助学生记住主题。针对各主题设计学生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探寻音乐要素在营造意境、塑造形象时的作用。学生通过演唱、朗诵、肢体律动等活动,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并通过自己的表现,达到情感、态度的升华。
二、堂教学实际效果。
学生乐于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对交响诗《嘎达梅林》的学习表现出浓厚的兴趣。通过自己的主动参与,感受音乐所表达的内容及情感。并在再次的参与活动中,表现自己对作品的理解。整节的教学层次鲜明、重点突出,有效完成教学目标。
三、教学亮点。
1认识作曲家这一环节设计新颖。我关注学生对新中国第一批女作曲家——辛沪光的认识。用播放描绘战争场景的音乐片段,引导学生猜想作曲家会是怎样一个人?(从年龄、性别、生活地域进行猜想)。加深学生对作曲家的印象。帮助学生理解作曲家的创作心理及作曲家具有的刚毅性格和高尚情操。
2第一主题发展对比。通过音乐波形图的使用,使学生从听觉、视觉的感受中体会音乐情绪的变化。分析变化产生的原因。即音乐要素的变化。引导学生主动分析速度、力度、音色在音乐中起到的作用。
为“辽阔的草原、幸福的生活”、“号召起义”、“驰骋草原”几个主题设计肢体动作,参与教学活动,帮助学生记住主题、体验音乐情绪情感。
4在《嘎达梅林》民歌主题响起时,通过聆听、朗诵、演唱的等方式逐步升华情感,达到情感态度的深度体验。
对于“交响诗”定义及特点的学习,放在欣赏作品之后进行、更加易于理解。在讲解交响诗的'特点时,加入民间叙事长诗《嘎达梅林》的精彩对白,既帮助学生理解交响诗是标题交响乐和诗歌紧密联系这一特点,也是为嘎达起义的意义拓展做铺垫。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6意义拓展,出示草原沙漠化图片。揭示传奇故事嘎达梅林对今天人们的启示:歌颂家园、赞美家园、更要保护家园。与导入环节“这样的草原美景值得我们去赞美、值得我们去歌颂,更值得我们去保护。”的主题首尾呼应。
四、教学再设计。
1提问“有人为了保护草原献出自己年轻的生命,你们知道这位英雄人物是谁吗?”学生没有回答。在今后的教学中,要注重学生前的预习,如果学生对故事情节、人物性格及音乐旋律有了大致的了解,会更有利于推动教学效果。
2嘎达牺牲主题过后,民歌主题不断响起,学生通过聆听、朗诵、演唱等方式参与教学活动,逐步升华情感,如果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带着自己对民族英雄的敬佩、哀悼之情跟随钢琴伴奏表现作品。甚至加入各自的创造进行表演。教学效果会更突出。
嘎达梅林教案篇十三
一、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交响诗的一般资料。
2、聆听《嘎达梅林》,能够感受、体验乐曲中的音乐要素(如节奏、旋律、音色、速度、力度……)在表现音乐情绪,刻画音乐形象方面的作用,理解音乐的资料及意境。
二、教学重点:
能够感受、体验乐曲中的音乐要素(如节奏、旋律、音色、速度、力度……)在表现音乐情绪,刻画音乐形象方面的作用。
三、教学难点:
理解音乐的资料及意境。
四、课前准备:
五、教学过程:
1、导入:(课件显示)蒙古草原风情图片,配歌曲《美丽的草原我的家》,学生随歌曲进入教室。教师随音乐歌唱。
教师:多美的音乐啊!你们听过这首歌吗?你明白这首歌叫什么名字吗?
学生回答:《美丽的草原我的家》。
教师:没错。这天老师就带你们一齐走进这美丽、辽阔的大草原。
教师:嘎达梅林的故事太感人了,你听说过吗?哪位同学能给大家说一说?(学生回答)。
课件展示嘎达梅林其人,教师介绍。
3、听赏配乐诗朗诵。
教师:嘎达梅林,一个伟大的英雄。这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个配乐诗朗诵,让我们一齐来听一听草原人民心中“永远的嘎达梅林”。
在欣赏的过程当中,请同学们思考两个问题:
1、你听这段音乐是用一种什么样的情绪来烘托嘎达梅林的英雄事迹的?
2、在这段音乐中,有没有你所熟悉的音乐?
课件播放配乐诗朗诵《永远的嘎达梅林》,学生听赏并思考问题。
听赏完毕,学生回答问题,教师总结:
1、音乐的情绪是紧张、抒情、悠扬、开阔……。
教师:同学们都很熟悉这段音乐,接下来我们就来唱一唱这首著名的蒙古族民歌《嘎达梅林》。
欣赏完毕,教师提问:你们听演唱者在演唱时是一种什么样的情绪?
学生回答:悲壮、哀伤。
教师:仅仅是悲壮、哀伤吗?还有什么样的情绪在里面?(学生回答:赞颂)。
教师:回答的十分好!这一次,就用你自我的体验和感受,我们再来唱一唱。
录音机再次播放内蒙民歌《嘎达梅林》,教师引导学生跟唱。
教师:多么感人的音乐啊!同学们唱得十分好,这次,我们把情感再投入一些,大家再来唱一遍。(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歌唱)。
教师:大家唱得太棒了!
我们听了配乐诗朗诵《永远的嘎达梅林》,这天,我们还要欣赏一部更重要的音乐作品,那就是交响诗《嘎达梅林》。(课件显示课题)。
期望大家能够永远地记住这段音乐,记住嘎达梅林。
5、解释交响诗的概念。
教师:什么是交响诗呢?课件出示交响诗的概念,教师朗读,介绍交响诗。
教师:嘎达梅林是位了不起的民族英雄,我们不能忘记他。下方,我们就来完整地听一遍交响诗《嘎达梅林》。在欣赏之前,老师还有几个问题:
1、这部交响诗作品都透过了哪些音乐旋律、哪些音乐情绪来表现嘎达梅林的英雄形象?
2、在这部作品中采用了内蒙民歌《嘎达梅林》,你听它是在乐曲的什么地方出现的?
3、听了这部作品之后,你想说什么?或者说你有什么样的感受?
(在听赏的过程中,教师配以适当的手势和简要的提示语言;在乐曲的高潮部分,教师引导学生、指挥学生放声歌唱。)。
教师:这首乐曲真是太感人了,你想说什么?(学生用1—2句话来说一说自我的感受)。
学生回答教师提出的第1、2两个问题,教师归纳。
7、介绍作曲家辛沪光。
教师:这么感人的音乐,你明白它的作者是谁吗?(学生回答:辛沪光)。
教师:对了。它的作者就是我国著名的女作曲家辛沪光。(课件展示辛沪光简介,学生浏览)。
教师:嘎达梅林的故事感天动地,代代相传,嘎达梅林永远活在人民的心中。们还记得《嘎达梅林》的旋律吗?让我们回过头,再来唱一唱这首歌!
课程在师生们的歌唱声中结束。
【本文地址:http://www.pourbars.com/zuowen/144295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