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需要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学习需要合理选择教学方法和教学资源。在编写教案时,教师需要注意一些关键要素。首先,教案的目标要明确,具体而又可操作。其次,教案的内容要符合学生的实际需求,具有循序渐进的逻辑顺序。此外,教案的教学方法要多样化,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最后,教案的评价要科学准确,能够客观地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教学效果。接下来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教案范文,希望对大家的教学工作有所帮助。
小学课时备课教案-教案篇一
教学目标1、认识8个生字,会写10个字。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并用不同语气表现角色的不同性格。3、通过朗读、比较、体会课文内容,并懂得其中的道理。4、学习抓住特点进行描述的方法。教学重难点重点:通过朗读、比较、体会课文内容,并懂得其中的道理。难点:使学生懂得“尺有所长,寸所短”的道理,要多看别人的长处。教学课时:两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认识8个生字,会写10个字,初步了解课文内容。教具准备生字卡片、图片。教学过程一、解题、导入新课:学生介绍有关柳树和枣树?二、识字、写字。1、自由读课文,画出生字。2、指名读带有生字的句子;读准生字的读音。3、教师范读课文;学生边听边记住生字的读音。4、识记生字,你有什么方法记住了哪个生字?5、开火车认读生字。6、听老师读生字,学生找生字卡片。7、指导书写。三、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四、作业。第二课时教学目标通过朗读、比较、体会课文内容,使学生懂得“尺有所长,寸所短”的道理,要多看别人的`长处。教具准备:图片。教学过程:一、复习巩固词语。二、自由读课文,画出描写小柳树和小枣树的语句。三、小组合作学习。说说,你喜欢小柳树和小枣树吗?四、班上汇报。五、小组赛读、全班评读。六、评价读小柳树前后的表现有什么不同?七、分角色朗读全文。读后说说你的想法。八、布置作业。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小学课时备课教案-教案篇二
教学目标:1、认识9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词语表中的词语,摘抄含义深刻的句子。
2、熟读基础上,有感情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3、领会爱护树木、保护环境、维护生态平衡的道理。
教学重点:1、正确读写生字词语,了解小村庄发生变化的原因。
2、领会爱护树木、维护生态平衡的道理。
教学难点: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教学时数: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一、故事导入:
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个小故事:在一个山谷里,有一个美丽的小村庄,那里森林郁郁葱葱,河水清澈见底,天空湛蓝深远,空气清新甜润。可是不知过了多少年、多少代,一场突如其来的大雨一连下了五天五夜,到了第六天黎明,那个美丽的小村庄已经被咆哮的洪水不知卷到了何处。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让一个美丽的小村庄最终走向毁灭呢?我们来学习课文《一个小村庄的故事》。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出示自学提示:
(1)第一遍读文要自由朗读课文,借助拼音认识生字,要把字音读准。
(2)第二遍读文要轻声朗读,边读边画词语。
(3)第三遍读文要默读课文,然后把不懂的词语画下来,借助字典理解词语。
2、学生按自学提示进行自学。
3、汇报自学成果:
(1)出示生字卡认读,重点强调“裸”字的读音。
(2)出示词语卡认读、开火车读。
(3)质疑:在生字词中有哪个字你还不认识,或记不住,或不理解意思,都可提出来,集体交流。
(4)指导书写:重点指导“裸”“葱”“黎”,学生练写。
三、再读课文,理清课文脉络。
1、指名接读课文。
2、思考:第一自然段写了什么?
2、用自己的话说说二三自然段写了什么?
3、最后两段又写了什么?
4、思考:是什么原因让这个美丽的小村庄走向了灭亡呢?
生:人们乱砍树木。
四、积累好词佳句。
把课文中你喜欢的词语抄在积累本上。
第二课时。
一、挂图导入:
老师要送给大家一幅美图:(课文插图1),仔细观察图,你能给它起了名字吗?
生:一个美丽的小村庄。
生:一个漂亮的小村庄。
生:一个风景优美的小村庄。
好,那我们到课文中找一找,哪段是描写这幅图的?
生:第一自然段。
二、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1、谁能带着美丽的心情读一下第一自然段?其它同学画出描写小村庄美丽的词语。
2、出示(课文插图2):同学们看图,这又是一个怎样的小村庄?
生:一个暴风雨中的小村庄。
生:一个被洪水吞没的小村庄。
生:一个走向灭亡的小村庄。
在课文中找一找相关段落。
3、同学们当你看到这幅图时,心情怎样?
生:难过。
生:伤心。
生:沉重。
师:那谁能怀着沉重的心情读一下这段课文?
指导朗读。
4、那么是什么原因让这个美丽的小村庄最终走向了灭亡呢?在文中找出相关段落,默读。
(1)填空:在人们锋利的斧头下,树木变成了,变成了,变成了,还有。
(2)这是个排比句式,谁能用这个句式说一句话?
生练习说话。
(3)“大量的树木随着屋顶冒出的柴烟消失在天空了”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生:人们把树木当柴禾烧了。
小学课时备课教案-教案篇三
1.引导学生认识反义词。
2.积累词句,朗读诗歌。
3.通过口语交际练习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4.通过展示台对培养学生广泛的`兴趣爱好和自主学习的习惯。
教学方法:自主学习。
课前准备:学生准备展示作品。
课时安排:三课时。
第一课时。
一、学习我的发现。
1.读读小伙伴的话。
2.自读词语。
3.说一说它们有什么共同点?
(词义相反或相对。)。
师:这种词义相反或相对的词语我们称它们为一组反义词。
4.分男、女生对说反义词。
5.合作识记生宇,交流识字方法。
二、学习日积月累。
1.我会选。
(l)读一读四个词,明确:要选的是近义词。
(2)独立选一选。
(3)评一评。
2读读说说。
(l)齐读句子。
(2)小组内互相说一说。
(3)指名说。
(4)独立填写。
3.我会读。
(1)自由读。把诗歌读正确、读流利。
(2)小组合作读。互相帮助读正确,读流利。
(3)交流,你读懂了什么?
(4)比赛读。
三、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第二课时。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喜欢旅游吗?今天我们一起组成一个旅游团,出去游览一下。
二、导游招聘。
读愿意当导游给大家介绍你知道的名胜古迹?
三、准备交流。
1.启发。
你准备怎样介绍?
2.以小组为单位,讨论怎样介绍?
3.介绍64a注意:
(l)有条理,刘顺序,把话说连贯。
(2)口齿清楚,普通话标准,态度大方。·。
四、旅游。
导游给大家介绍自己知道的名胜古迹,游客随时间导游提问题,
导游要难心解答。
五、评比最佳导游。
互相提名评,说说好在哪里。
第三课时。
小学课时备课教案-教案篇四
教养目标:
1、会认字代等7个生字,激发主动识字的愿望,培养自主识字的能力。
2、正确朗读词语、小诗。背诵小诗《小鸟》。
教育目标:
知道保护环境的重要性,愿意爱护身边的环境。
发展目标:
1、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的精神。
2、拓展学生的识字面。
3、与同学交流时,敢于大胆发表自己的意见和想法。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以合作交流,自主探究识字方法,并将识字方法运用到课外识字。
课前准备:
1、灵灵姐姐图像(能套在手上)。
2、制作小动物图片。
3、搜集儿歌、童话故事和古诗并打印,给没认过的字注音。
4、用彩色卡纸制作花儿、识字苹果树。
5、字卡。
小学课时备课教案-教案篇五
教学目标:
1、能有条理地说说自己在金秋时节做的觉得最快乐、印象最深的、最感兴趣的事。
2、能把自己的快乐心情表达清楚,最好能使听的人受到感染。
设计理念:
1、创设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
2、全员参与,逐步提高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
3、引导学生自主进行评价。
教学重点:
能把自己的快乐心情表达清楚。
教学准备:
1、教师搜集秋天里学校、班级开展各项活动的剪影。
2、音乐律动《摘果子》。
教学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情感。
学生涌跃发言,教师一一板书,并将剪影一一张贴。(如:放风筝、秋游、野炊……)。
【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和交际的欲望。】。
2、明确话题:秋天里,你们快乐吗?这节课,让我们一起述说一番秋天给我们带来的快乐,好吗?(板书课题:秋天的快乐)。
二、拓展思路,展开话题。
1、秋天里,除了在学校,你在其他地方还做过哪些快乐的事?
教师引导,并补充,适时张贴一些图片。
板书:摘果子、挖泥鳅、捉鱼、采集树叶、捕蝴蝶、赏菊花、抓蟋蟀……。
2、教师示范说。
要求学生认真倾听,然后评价老师说的怎么样,有哪些值得学习的地方,或有哪些需要补充提问等。
3、学生评价老师的说话。
教师相机板书:
说:(1)声音宏亮;
(2)事情完整通顺;
(3)有感情,说出了自己的快乐;
(4)生动有趣,运用了好词好句。
4、教师评价学生。
听:(1)认真倾听;
(2)能及时补充、提问。
三、合作交流,生生互动。
1、老师说完了,现在轮到你们了,按老师刚才提出的“说、听”的要求,也来说说在秋天里感到最快乐的事。
2、分组交流。(播放《摘果子》的`旋律)。
(1)按不同的兴趣,自由组合成小组,轮流讲述。
(2)按评价要求评出代表参加课堂展示。
3、全班交流,讲评结合。
现在,将你的快乐与全班同学分享一下吧!
4、师生评选“最佳口才奖”和“最佳倾听奖”。
5、学习小结,指导实践。
小结学生交际的情况(以肯定为主),同时也指出一些可能存在的不足,以指导学生生活实践。
四、总结谈话,延伸扩展。
秋天是甜蜜的,我们每个同学都从她美丽与成熟中品尝到一份丰收和喜悦,并在脑海中留下了一幅幅美好快乐的图画。请同学们课后把自己心中的秋天画下来吧!
第二、三课时习作教学。
教学目标:
1、能按一定的顺序,把画面的内容写清楚。
2、灵活运用平时积累的好词好句。
3、再次感受秋天的美好。
设计理念:
1、重视培养学生的习作兴趣,使学生乐于表达。
2、鼓励学生运用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表达方式,丰富自己的表达。
3、重视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
教学重点难点:
抓住秋天的特点,把画面描述完整、清楚。
教学方法:
引导、合作交流。
教学准备:
ppt课件:将本单元课文中及口语交际中的几幅插图制成幻灯片,配上轻音乐循环播放。
教学过程:
一、画秋天。
1、创设情境导入:小朋友,秋天里不仅有美丽的风景,还有可爱的小动物,我们在秋天里尽情地玩耍,享受游戏的快乐。这么美好的秋天,想不想将她留住?老师教你们一个好办法,快快拿起你手中的画笔,留住你心中美好的秋天吧!
2、播放课件,让学生边听边画。
教师巡视,指导并发现有创意的图画。
【优美的画面和柔和的音乐激发学生的想象空间,拓展习作思路。】。
二、说秋天。
1、小朋友们画得真美,你能把你心中的秋天说给大家听听吗?
小组交流,怎么想的就怎么说。
2、集体交流。
(1)谁愿意到讲台上来展示下自己的风采?
【鼓励学生大胆表达,爱护他们的热情、冲动和愿望。】。
教师给予肯定、鼓励。
如:“苹果把树枝都压弯了,你挤我碰,争着要人们去摘呢!”这位同学真聪明,能灵活运用课文中的好词好句。(板书:用上平时积累的好词好句)。
“红红的柿子像一个个红灯笼。”比喻句用得真好。(板书:比喻)。
“小青蛙大声说:‘我不累,我要在冬天到来之前把洞挖好。’”想象真丰富。(板书:拟人)。
(2)点将。(将巡视中物色好的几幅画的作者请上讲台)。
特色一:景物层次分明。
指导按照一定的顺序说。(板书:景物按一定的顺序)。
特色二:有小动物的活动。
指导可以写秋天里小动物。(板书:动物)。
特色三:有人物活动。
指导可以写秋天里的人物活动。(板书:人物)。
(3)教师小结。
【教师要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有机指导学生,使学生明确目标,拓展思路。】。
三、写秋天。
1、习作导入:这么美的画,还应配上优美的解说词才行。把你们刚才所说的,再综合老师提出的要求把这美好的秋天写下来吧!
2、开始习作。
学生根据要求,结合自己的画开始进行写作,教师巡回指导。
四、评秋天。
1、同桌交流。
一人读,一人听,让同桌细心听,自己在读的时候也能觉察到写得不好的地方,并互相提出意见。
2、修改。
3、全班展示、评价。
小学课时备课教案-教案篇六
一.导入新课。
1.第一堂课我们学习了《荷花》一课,现在请同学们打开书,把课文读一遍,要把描写荷花的色彩、姿态的词语读出美和爱的感情来。如碧绿的嫩黄的。
2.学生齐读课文。
二.复习阅读。
1.你们读了这一课,最喜欢哪一节?为什么?
(仿佛就是似乎好像的意思,不是真的,而有真的感觉的意思。)。
请同学们按照这个意思用仿佛说句话什么仿佛什么?什么仿佛怎么样?这样想句子就容易正确了。
(通过用仿佛造句,展开想象的翅膀,先同桌的同学相互对讲,然后集体交流。)。
例句:
(1)我看着小蝌蚪,看着,看着,我仿佛觉得小蝌蚪变成小青蛙了。
(2)我看着金黄的油菜花,看着,看着,我仿佛变成小蜜蜂钻进菜花丛中去采蜜去了。
(3)我看着梅花,仿佛自己是一朵梅花,迎着寒风开放。
(4)我看着风筝,仿佛自己随着风筝飞向远方。
三.教补充教材。
1.《王冕看荷花》(略读)。
(1)导语:刚才同学们用仿佛说话,说得很好。今天我们学了《荷花》这篇课文,你们在一年级学习了《王冕学画》,现在李老师再介绍一篇材料让你们读。
教师介绍读物:这篇材料是从一篇很有名的书《儒林外史》里选出来的,写的是《王冕看荷花》。小朋友们很快地把这材料看一遍。
(学生阅读课文)。
(2)指导:这材料上有几个词是古文中的词,我们现在不,你结合上下文读读,想想。(针对学生已开始阅读中国古典小说,如《水浒》等。通过这篇节选的教材,意在指导学生课外阅读的方法,联系上下文猜读,理解内容。)。
须臾是什么意思?天气烦躁里的烦躁是什么意思?要学会看注释,可以根据上下文猜读。
(板书:须臾、烦躁)。
看注释:须臾就是一会儿的意思;烦躁是指天气闷热。
(4)这篇材料中有一句写王冕看荷花,看到怎样的程度?(突出人在画图中)看这些长篇的文章要学会抓主要的。
(5)引导运用:现在我们想想在我们刚学的《荷花》这篇课文的第四节末了,是不是可以再加上一句话,来点明这一节的中心意思,你们想想应该加哪一句呢?(真是人在画图中)。
(在原来板书的风过了后面加上真是人在画图中。)。
(让学生运用这一句话,不仅是画龙点睛,而且也加深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以及对课文指导的意境的体会。)。
2.《爱莲说》中的两句话。
(1)导入:由于荷花的色彩很美,姿态也很美,因此使人陶醉在画图之中,其实荷花不仅外表美,它的品格也是很美的。宋朝有个哲学家曾这样赞美荷花。
小学课时备课教案-教案篇七
2.激发学生喜欢读童话故事的兴趣,并养成边读边想的阅读习惯。
3.会抓住童话的特点编、写童话;
4.发挥自己的想象才能,展示自己在童话故事方面的收获。
教学重点。
了解童话的特点。
教学难点。
激发学生编写童话故事的兴趣。
教学时间: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激趣导入。
1、从课文《巨人的花园》。
《幸福是什么》。
《去年的树》。
《小木偶的故事》切入,再引出《神笔马良》、《哈利波特》、《功夫熊猫》的海报。
2、同学们,你们知道这都是些什么电影吗?
3、是的,这些精彩的电影都是根据童话故事改编而成的。其实,童话故事一直陪伴在我们每个人的身边,今天就让我们共同走进童话天地,一起去感受他的美妙神奇、绚丽多姿吧。
八面来风。
1、课前同学们都收集了很多关于童话的资料,现在能相互交流一下吗?
2、交流。
我的发现。
1、师:这么多美妙的童话为我们的生活增添了许多的色彩。其实呀,童话故事的编写是有一定规律的,小林和小东就发现了一些,我们来看看吧。
2、男女生分读书上的“我的发现”
3、说说小林和小东经过本组童话故事的学习后发现了什么?
(童话具有想象丰富、故事有趣、含有深刻的道理、事物拟人化,在生活中是不可能发生的。)。
4、回顾读过的童话书,看看你们发现了什么?
5、全班交流。
1、配乐朗诵《雨中的树林》。
2、喜欢这首诗吗?
3、用心、用情的朗读。
4、指名朗读――点评――再读。
5、教师小结:童话世界可真有趣!正如《雨中的树林》所说,童话是小精灵,童话市滚动的雨珠,是串串项链,是青蛙击鼓跳舞,是又软又香的落花,是酸甜可口的浆果,是会变魔术的雨点儿。让我们再一次用情的朗读这首诗,用多彩新奇的童话用驻人间。
6、感情朗读。
7、教师总结:同学们,希望你们以后能以想象为船,夸张为桨,拟人为帆,让你们的.“童话号”驶向幸福的彼岸。
展示台。
1、过渡:这单元的学习即将结束,先请同学们看看教材中几位同学的学习成果展示。相信同学们的收获一定比他们更多,让我们一起来交流、交流,展示、展示。(讲童话、演童话、童话小报、童话书籍推荐、读后感等课前布置)。
2、分组展示学习成果。
3、组织参观学习成果展。
4、评价。
小学课时备课教案-教案篇八
信息:音信;消息;资料。
玩意儿:指东西;事物。
遍布:分布到所有地方;散布到每个地方。
甚至:提出突出的事例(有表示更进一层的`意思)。
联系:彼此接上关系。
五湖四海:指全国各地。课文中指全世界。
好奇心:对自己不了解的事物觉得新奇而感兴趣。
迫不及待:急迫得不能再等待。
目不转睛:不转眼珠地(看),形容注意力集中。
访问:有目的地去探望人并跟他谈话。
博览:广泛阅读。
敞开:1、打开;大开。2、放开,不加限制。课文中取第1种意思。
贺卡:表示祝贺的卡片,一般印有祝贺的文字和图画。
恋恋不舍:形容舍不得离开。
新奇:新鲜特别。
功能:事物或方法所发挥的有利的作用。
小学课时备课教案-教案篇九
1、发现汉字结构特点。
2、发现多音字、形同音不同的特点。
3、积累词组。
4、学会填标点。
5、朗读儿歌。
6、口语交际。
7、才艺展示。
重点、难点。
1、引导同学发现多音字、形同音不同的特点。
2、感受情境,填写标点。
3、通过口语交际培养同学献爱心的思想与行动。
教具准备。
生字卡片,《爱的奉献》的歌曲磁带,画面。
课时划分:
四课时。
第一课时。
一、识别字形。
1、出示生字,同学拼读,朗读词语。
2、教师引导:大致理解词义。
3、同学仿照例子写一写。
4、教师擂台读。
5、同学结合此特点想想还有哪些熟字是这种构字特点。
6、汇报小组讨论结果。
7、教师出示生字,同学分一分。
二、俺会填。
1、同学读句子,并拼读要填写的字。
2、同学填写教师指正。
3、引导同学说说:多音字的特点。
4、说说哪些是多音字?
5、教师小结。
三、课堂回顾:
1、同学朗读生字词,说说特点。
2、朗读句子,举例。
第二课时。
一、读读记记。
1、先自读词语,找出不认知的字。
2、理解词语,引导同学多想多说。
3、小组读,全班读。
二、俺会填。
1、同学试读句子,体会语气。
2、请同学读,大家指正。
3、请同学说还有哪些表达可以用问号。
4、请同学说说还有哪些表达可以用感叹号。
5、同桌之间试用问的语气和感叹的语气对话。
三、俺会读。
1、结合字音,同学自读。
2、分组朗读短文。
3、同学们理解:藤和瓜为什么很好?
4、看图朗读。
5、想象情景朗读。
6、看课文插图朗读。边读边扮演。
7、教师与同学一起读。
8、同学们说一小段话,交流评比。
9、教师引导,学了短文后的想法。
第三课时。
一、游戏导入,深入感受。
1、让同学扮演盲人,然后让他们说说看不见有多么不方便。
2、让同学扮演残疾人,让他们说说生活是多么痛苦。
3、小组讨论,俺们和残疾人相比有哪些优势。
4、汇报结果,教师总结。
二、想想说说。
1、谈谈自身在路上会看见有哪些残疾人,有哪些行动的不便。
2、出示图片,想想假如你看见了,会怎么做?
3、教师引导指正,大家评论。
4、残疾人还会遇到哪些困难,你会怎样协助他们?
三、实际演练。
让一位同学扮演盲人过马路,另一位同学给他协助,把说的和做的扮演出来。
四、提出建议。
第四课时。
一、歌曲跟唱。
1、播放歌曲《爱的奉献》,同学跟唱。
2、同学感受歌曲意境。
二、认读歌词。
1、教师出示歌词。
2、同学试着读一读,教师指正。
三、展示日记。
1、同学朗读自身的日记。
2、大家评一评日记写的好不好。
四、意境升华。
1、合唱歌曲,谈谈你的感想。
2、俺们在生活中、学习中该怎样做,举例说说。
小学课时备课教案-教案篇十
1.学会本课生字及其新词。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3.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
过程与方法。
1.了解游览时所见的风景、事、人,体会人物的心情。
2.学习课文将景与人和事有机结合的写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作者游览时的所见所想,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2.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难点:掌握将景与人和事有机结合的方法。
课时安排。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及其新词。
2.初读课文,了解各自然段的内容,提出不懂的问题。
二、教具准备生词卡片。
三、教学过程。
小学课时备课教案-教案篇十一
一、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学习阮恒无私奉献的品格。2、说出课文的主要内容。3、学会本课11个生字,掌握“孤儿院、休克、输血、颤抖、迫在眉睫、草垫、擦拭、呜咽、抽泣、竭力、轻柔”等词语。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二、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是体会描写阮恒献血时动作、表情的语句,了解他当时的复杂心情;继续练习抓住课文主要内容。其中,前者还是教学难点。三、课时:2课时四、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第一课时基本教法:指导学生用自己提问题、自己解决问题和合作交流方法读懂重点语句,进而读懂课文;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过程一、名言导入,揭示课题1、导语:我们中国有句古话,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意思是说,有朋友自远方来,难道不是一件令人高兴的事吗?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一篇课文,写的就是朋友间的故事。2、揭示课题:20、她是我的朋友二、检查预习效果,教学生字1、检查朗读课前老师要求大家读读课文,现在就请两个组的同学用开火车的形式读。一个同学读一个自然段,其他同学认真听,字音都读准了吗?(注意正音)2、教学生字这一课共有11个生字,我们一起来读一读,把它记住(重点指导读准“输”、“试”的读音)。3、再读课文三、引导学生交流初步的阅读感受,并质疑问难。1、请同学们再看看课文,想一想,从课文中你知道了什么?(要点:知道小女孩伤势严重,要马上输血。知道了小男孩为小女孩输血。)2、小女孩伤势严重,输血迫在眉睫,从课文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3、请同学们再读课文,想想还有什么疑问,把你最想知道的问题提出来。(主要问题:小男孩在献血时,心里怎么想?)(板:内心活动)四、探究小男孩献血时的内心活动1、要想知道小男孩献血时心里是怎样想的,就要从小男孩献血过程中神态、动作入手。(板:神态、动作)预习时,同学们已经把有关描写小男孩动作、神态的句子画了出来,现在同桌交流一下,看看找的是不是一样。2、我们要从小男孩的神态、动作去想象他的内心,思考・练习2的句子可以帮我们的忙。出示课件1一阵沉默之后,一只小手颤抖地举起来。忽然又放下来,然后又举起来。(阮恒举手时为什么“颤抖”?为什么把手“放下去”又“举起来”?)先指名读重点句,再问课文提了什么问题。3、请同学们再把这个句子读一读,一边读一边模仿阮恒的动作,想象阮恒的内心,他举手时为什么“颤抖”?为什么把手“放下去”又“举起来”?(让学生在读句和动作的模仿中体会到:阮恒心里很害怕,举手时才会发抖,才会把手放下,但一想到如果没有马上献血,小女孩就会死去,所以又把手举起来。联系《爬天都峰》理解犹豫的心情。(板书:举放举犹豫)4、指导学生在朗读中体会阮恒的心情。(1)指名读。(2)老师范读。老师也来读一读这个句子,大家比一比,想一想,老师为什么要这样读。你们自己再把句子读一读,体会小男孩害怕、犹豫的.心情。(3)再指名读。(4)从同学的朗读中,老师仿佛看到了小男孩输血前的害怕、犹豫,却又不乏勇敢,全班一起把这个句子有感情地朗读一遍。(三)重点句2、3、41、终于有个孩子愿意为小女孩输血了,他就是阮恒,输血前,他害怕过、犹豫过,但是仍然数他最勇敢,只有他愿意为小女孩献血。在输血过程中,他又是怎么想的?请同学们分小组学习,一组讨论一个重点句,先提问题,再想答案。等会儿,每组一个同学在班上汇报。2、小组讨论。3、重点句2(1)课件2过了一会儿,他突然啜泣了一下,全身颤抖并迅速用一只手捂住脸。“疼吗?阮恒?”医生问道。阮恒摇摇头。(2)哪个小组汇报一下,刚才你们提了什么问题?找到什么答案?(问题:阮恒为什么突然啜泣了一下,全身发抖?为什么迅速用一只手捂住脸?)(板:啜泣、捂)(答案要点:阮恒心里越来越害怕,所以他突然啜泣一下,而且全身发抖;他想掩饰自己的害怕,所以迅速用一只手捂住脸。)(板:害怕、掩饰)(3)小结。血就从阮恒的身上抽出来了,此时,他心里越来越害怕,越来越痛苦,但是为了救那个小女孩,他却在掩饰自己的这种害怕和痛苦,多么可爱可敬的小男孩啊!4、重点句3(1)出示课件3但过了一会儿,他又开始呜咽,并再一次试图用手掩盖他的痛苦,医生又问是不是针剌疼了他,他又摇了摇了头。(2)哪个小组来说一说?(问题:阮恒过了一会儿,为什么又哭了?为什么又再一次试图用手掩盖他的痛苦?)(板:呜咽、掩盖)(答案要点:阮恒心里越来越害怕,越痛苦,所以又哭了。他不想影响给小女孩输血,所以又一次试图用手掩盖他的痛苦。)(板:更害怕、又掩饰)5、重点句4(1)出示课件4接着,他那不时的啜泣变成持续不断的低声哭泣。他眼睛紧闭着,用牙咬着自己的小拳头,想竭力制止抽泣。(2)哪个组要汇报?(问题:他那不时的啜泣为什么变成持续不断的低声哭泣?为什么用牙咬着自己的小拳头?)(答案要点:阮恒心里更害怕,更痛苦,所以总是不停地哭,但是他仍然在想救小女孩,所以竭力制止抽泣,掩饰自己的害怕。)(板:非常害怕、竭力掩饰)6、小结。阮恒在献血的过程中,从啜泣一下,到又开始呜咽,到持续不断的低声哭泣,说明什么?他一次又一次地掩饰自己的害怕,又说明什么?7、感情朗读。(1)出示课件5请同学们看屏幕,仔细观察小男孩的神情、动作,想象他可能在想些什么,然后把这几个重点句有感情地读一读。(2)谁来读给大家听,把自己认为读得最好地方读出来。五、人物评价阮恒在献血的过程有过害怕,甚至是非常害怕,你认为他可爱吗?说说你们的看法。六、布置作业回去把课文读熟,也可以把课文中的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第二课时内容要点:思考・练习第3题和第1题。练习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有感情朗读课文。指导写字。基本教法:理解课文用引导想象法;概括主要内容用连接问题答案法;写字指导用重点部位指导法。附:板书20、她是我的朋友神情动作内心活动举放举犹豫啜泣捂害怕掩饰呜咽掩盖更害怕又掩饰哭泣咬非常害怕竭力掩饰。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小学课时备课教案-教案篇十二
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第5-14自然段,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抓住描写阮恒献血时表情、动作的语句,体会人物内心的活动。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朋友真挚的友谊,树立正确的友情观。
教学重难点:
抓住描写阮恒献血时表情、动作的语句,体会人物内心的活动。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2、是谁挺身站出来,挽救了她的生命?[阮恒]。
二、品原因,点主旨。
1、阮恒认为自己要帮助小姑娘的原因是什么?
指名说。
齐读课题。
2、对于当时的阮恒来说,献出的仅仅是一点点的血吗?(不是)。
你从什么地方体会到阮恒以为自己当时会死去?
学生汇报:课文第12自然段。让我们来读读这段话。
是啊,他以为自己要死了,要把所有的血给小姑娘,好让她活下来。(板书:死活)。
三、抓重点词句,体会人物内心世界。
过渡:阮恒的这种想法是什么时候开始有的呢?找找句子。
(一)、研读献血前阮恒的表现,体会内心世界。
[一阵沉默之后,一只小手颤抖地举起来。忽然又放下去,然后又举起来。]。
1、小声读一读,找一找描写阮恒动作的词圈一圈,仔细读一读,体会当时阮恒的心情?
汇报:举、放、举。
谈体会。
读到这里,你有什么疑问?
理解颤抖的意思:犹豫、害怕。阮恒犹豫什么?或害怕什么?
既然他这么害怕,又为什么再一次举手?
2、经过短暂的思想斗争,阮恒最后决定要为小姑娘献血,多勇敢的孩子啊!
指导朗读:现在老师来读读这句话,你们来做动作体会下阮恒复杂的心理。
把我们刚才的理解送进课文里,体会着读一读。
(二)细读献血时阮恒的表现,感受阮恒害怕又坚强。
1、汇报交流。
(1)过了一会儿,他突然啜泣了一下,全身颤抖并迅速用另一只手捂住脸。
啜泣,是怎样的哭泣?谁来演演?
颤抖,这里为什么颤抖?
捂住脸他想掩盖什么?此时他想到了什么?
(2)但过了一会儿,他又开始呜咽,并再一次试图用手掩盖他的痛苦。
师:呜咽,是一种怎样的状态?跟上文比较,有什么变化?说明了什么?
他一次次的用手掩盖他的痛苦,你从中看出阮恒是个什么样的孩子?他当时想到的还是。
把这种感觉带进去读一读。指名读。
(3)接着,他那不时的啜泣变成持续不断的低声哭泣。他眼睛紧闭着,用牙咬着自己的小拳头,想竭力制止抽泣。
读了这句话,你有什么想说的?(与上文比较,害怕的程度越来越深了。)。
指名读。
齐读。
同学们,此时此刻,阮恒的心里还是那一句话。
2、小结:是啊,为了朋友,阮恒可以献出自己的生命,他这种无私的精神深深地感动着我们,我们再来读读刚才体会的'部分内容。齐读第9、10自然段。
生回报:男孩立刻停止了哭泣,好像刚才什么事也没有发生一样。
指名读,同学们,是什么令阮恒立刻停止了哭泣?(医生的安慰)。
医生是怎么安慰他的呢?请你来当当医生,看着这幅图,来安慰一下图中的阮恒。
指导读这段话。
四、总结全文,拓展提升。
1、同学们,阮恒的担心只是一场虚惊,但他那愿为朋友鲜血而牺牲自己的美好心灵却放射出夺目的光彩,让我们再来读读始终萦绕在他心头的、一直默默念着的那句话(齐读课题)。
2、同学们,这简简单单的一句话,包含着阮恒无限的情感,从中你体会到什么?
板书:友情。
3、同学们,让我们带着感动,带着敬佩,再一起读读这句话吧!再读课题。
4、最后,老师送大家2句格言,来结束今天这堂课。
世间最美好的东西,莫过于有几个头脑和心地都很正直的严正朋友。爱因斯坦。
单独一个人可能灭亡的地方,两个人在一起可能得救。巴尔扎克。
小学课时备课教案-教案篇十三
同学们,你们到过海边,看过海水涨潮吗?说说海潮什么样?(江海涨潮,气势宏伟,令人震撼。)钱塘江是浙江省最长的一条河流,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板书:天下奇观)(解释“观潮”与“天下奇观”中的“观”有什么不同)。
我国的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引导学生理解“奇观”的意思)这里的潮比别处的潮更加宏伟壮观,潮来时,激起的白浪达数米高,像一座城墙,你们见过这种奇观吗?为什么这里的大潮如此的与众不同放录像(潮来时一段)。初步感知“天下奇观”的壮丽与雄奇。
2.学生谈看录像后的感受。
小学课时备课教案-教案篇十四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这三首古诗词,能默写前两首古诗。
3.通过诵读、解读、悟读课文,了解内容,体会课文描述的景物和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对祖国诗词的热爱之情。
理解古诗的意思,积累古诗名句。
有关课文内容的挂图。
《乡村四月》《四时田园杂兴》。
一、预习探究。
乡村四月四时田园杂兴。
由题入手,弄清题意。
1.板书课题。
2.自由读题,说说你从题目上了解到了什么?(题目点明了时间和地点)“乡村四月”是指江南农村初夏的时节。
3.出示插图,观察感受。1:仔细观察插图,说说你对这幅图的理解。
4.你还想了解这首诗的什么内容?这首诗的作者是谁?哪个朝代的`?他的创作有什么特点?这首诗主要写了什么?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情感?(简介诗人及背景)。
5.怎样才能读懂这首诗?怎样才能读好这首诗?
二、合作交流。
反复诵读,弄懂诗意。
1.教师范读,学生整体感知诵读的节奏和诗的画面。
2.学生自由练读,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把握节奏,注意“蚕”“桑”都是平舌音。
3.指名朗读,相互学习,相互欣赏。
4.组内轮读,试着利用工具书或文中注释弄清句意。
5.全班交流,讲讲诗意。
三、品读感悟。
品评朗读,感悟诗情。
1.自由诵读,边读边想象诗歌描绘的画面。
2.逐句品评,交流感受。
第一句主要写了江南水乡初夏时的景色。第二句主要写了劳动人民紧张繁忙的劳作,也同时体现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同情赞美。“少”“才”“又”突出了劳作的繁忙。
3.想象画面,有感情地朗读。
背诵,积累语言。
四、拓展延伸。
自学《四时田园杂兴》。
1.按照学习《乡村四月》的方法自学,画出自己不明白的地方。
2.小组内交流,教师指导点拨。
3.全班交流自学成果。
4.背诵。
《渔歌子》。
1、理解《渔歌子》的词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背诵并默写这首词。
小学课时备课教案-教案篇十五
教学目标:
1、能从身边常见的现象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能够自己设计实验,探究水能溶解固体物质的特征,并用自己擅长的方式表达和交流探究的过程和结果。
2、体验到科学探究要尊重证据;养成细致观察的习惯;意识到科学可以改善人们的生活。
教学重、难点:
1、知道水有溶解物质的特征;。
2、能定性地描述溶解变化;了解溶解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准备:
食盐、白糖、勺子、筷子。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直奔主题。
师:请同学们看黑板,我们今天研究的主题是什么?
生:水变咸了(师同时板书)。
师:水为什么变咸了?
生:因为放了盐。
师:怎么知道水里放了盐?
生:尝一尝。
师:老师这有一杯溶液,谁来尝一尝?(指生品尝)。
师:是盐水吗?
生:不是,是糖水,因为它是甜的,说明放了糖。
二、认识溶解。
师:同学们想不想做一杯甜水和一杯咸水呢?生:(齐答)想。
师:怎么做?说说你的方法,并说一说要用到哪些物品和器材。
(小组讨论、交流并汇报)表现好的同学给予小组鼓励。学生按照老师给的提示来配置溶液。(师巡视、指导)。
强调:边做实验变把你的发现记录下来。
学生配置的溶液展示,并汇报实验结果。
教师引导:那我们刚才放到烧杯里的盐和糖去哪了?
(生来回答:化了、看不见了……)。
引出:我们科学上称这种现象为“溶解”,根据我们刚才做的实验,你认为什么样的是溶解?(生讨论交流汇报,师简述溶解的意义)。
三、深入探究,拓展认识。
在水里是不是所有的物品都能溶解?学生交流后师小结。
四、课堂反思:
这节课你收获了什么?(指生回答后,教师总结)。
五、作业布置:
把食盐水倒入盘子里,放在窗台上,没议案进行观察,会有什么发现?
小学课时备课教案-教案篇十六
1.通过读、听、辨活动,充分认识青春期是人生中很重要的时期。
2.在教师的指导下,制订青春期健康计划。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2.关注自己青春期的身体、心理健康。
3.意识到个人对自身健康负有责任。
4.了解青春期的主要身心发展特点。
5.初步掌握一般的青春期保健常识。
【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青春期的主要身心发展特征。
难点:青春期生理心理健康辨析。
【教学准备】。
有关青春期生理变化特征、青春期保健的图片或影像资料。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你们课外调查了青春期的有关知识,你知道青春期是怎么回事吗?
2、关于青春期你还知道一些什么?
(让学生充分汇报自己了解的有关青春期的知识,有的学生可能在汇报的过程中有点羞涩,老师要给学生打气,告诉学生人体的发育是科学的事实。)。
3、老师对学生的汇报做小结并揭示本节课的研究内容。
二、阅读:了解青春期的生理变化特征。
1、进入了请春期我们的生理变化有哪些主要变化呢?请同学们阅读71面的资料。
(也可以给学生播放一段关于青春期生理发展特征的视频)。
2、学生自由阅读书上的资料。
3、通过阅读,你对青春期有什么新的认识?
(这里,老师要进一步营造安全和谐的氛围。应该告诉学生,这是每个人都要经历的过程,谁了解得更清楚,更有利于自己拥有健康。)。
4、老师进行小结,并说明青春期发育有早有晚,存在个体之间的差异,进入和没进入青春期的学生都不要紧张。
三、活动:要有科学合理的生活方式。
(学生或多或少的知道一些这方面的知识,老师可以结合学生的发言,相机指导观察书上的图片。)。
2、老师就学生没有注意到的方面做一些补充讲解。
3、师生共同梳理小结。
(让学生明确:充足的营养、足够的睡眠、积极的锻炼――是科学合理的生活方式,并自觉加以注意。)。
三、活动:关注心理健康。
1、青春期的青少年在注重生理健康的同时,还要注意心理健康。进入青春期后会有哪些心理特征呢?请同学们观察73面的图片。
2、青春期的青少年有那些心理特征?
3、能谈谈你自己某一个方面的心理特点吗?(鼓励学生结合自己的经历谈)。
4、告诉学生上面讨论到的现象都是成长过程中正常的心理反应,只要我们能正确认识自己,增强分辨是非的能力,学会调节自己的情绪,都能顺利地度过自己的青春期。
四、拓展活动。
布置学生课外讨论:进入了青春期我们怎样保护好自己?我们怎样调节自己的情绪?
小学课时备课教案-教案篇十七
1、认识诚信对人格形成的意义。
2、学习在故事叙述中插入“点睛式议论或抒情”的写作方法。
3、欣赏精彩的心理描写。
预习课文。
一、交流预习感知内容。
板书:积攒糖纸。
对故事的感受。
(一)师生共同探讨学习重点。
1、质疑。
2、讨论得出学习重点。
1)、我们为什么要攒糖纸?
2)、我们是怎样攒糖纸的?
3)、我对“一千张糖纸”故事有怎样的感受?
i、自主、合作解决问题。
a、商量后出示解决问题的途径:
1)、浏览,找出相应小节。
2)、自读,找出相应语句。
3)、合作探究,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解决问题。
b、共同解决问题。
2、出示句子:
1)、是啊,什么叫累呢?我们从来没有思考过累的问题。……“累”距离我们是多么遥远呵。
2)、那该是怎样一笔财富,那该是怎样一份快乐!更何况,这财富和快乐将由我们自己的劳动换来呢。
3、读句子,说说两句句子写出了什么?
4、作者在大段的叙述中,穿插了自己内心的意见、看法。这就是点睛式议论。
a、作者在写攒糖纸过程的时候,选择了很多典型的细节。
b、读第8自然段,找这样的典型细节。
板书:
买糖、吃糖——寻找、追随——等待、捡起——盼望。
c、再读这一小结,体会这细节描写的好处。
d、小结:作者通过这样的细节描写,写出了我们的天真、纯情。但追求、盼望得越真切,失望也就越深切。
a、读最后一部分,谈谈自己对“一千张糖纸”的看法。
b、辩论赛:我对“表姑的行为”的看法。
ii、课外延伸。
1、辩论赛的延伸:课后收集相关资料(故事、名人名言)来为自己的“看法”寻找充足的论据,准备再次辩论。
2、扩展阅读:《又见香雪》。
iii、作业。
1、查字典理解文中引号的作用。
2、片段练习:我们的纯真不容欺骗。
小学课时备课教案-教案篇十八
蒙书诵读。
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为根本的指导思想,以新课程理念为行动指南,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根本目的,立足现实,着眼未来,遵循规律开发和利用好校本课程,引领广大学生阅读经典、阅读思想、阅读文化、阅读精神,无限相信书籍的力量,为学生的幸福人生奠定坚实的发展基础。
教学目的:
1、喜欢经典文章,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为熟读成诵奠定基础。
2、初步掌握经典诵读的方法,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
3、基本了解诵读内容,提高语文素养。
4、训练儿童应对、掌握声韵格律,从中得到语音、词汇、修辞的训练。
教学重难点:
1、喜欢经典文章,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为熟读成诵奠定基础。
2、基本了解诵读内容,提高语文素养。
第1课《声律启蒙》。
(一)教学内容:
云对雨,雪对风,晚照对晴空。来鸿对去燕,宿鸟对鸣虫。三尺剑,六钧弓,岭北对江东。人间清暑殿,天上广寒宫。夹岸晓烟杨柳绿,满园春雨杏花红。
两鬓风霜途次早行之客;一蓑烟雨溪边晚钓之翁。教学过程:
一、简介《声律启蒙》。
二、教师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味地范读。要求:
1、学生看教材认真倾听,标记出生字、新词、难点。
2、结合注释初步感知诵读内容。
3、体会教师诵读的节奏和韵律。
三、结合注释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意思。
1、学生结合注释理解意思。
2、全班交流。
3、教师小结。
四、学生练读。
1、学生认真跟读。
2、学生自读。(1)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及时发现学生朗读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并随时加以指导。(2)同桌互读。相互评价优点与不足,通过练习加以纠正。(3)同桌合作读,一人一句。
3、小组交流。
4、指名读,师生针对诵读时是否正确、流利、有感情进行评价。
5、师生共同放声齐读。
五、知识链接:第2页。
六、拓展活动:第2页。
七、课外延伸:
1、与父母一起多形式诵读。
2、与父母交流诵读心得。
3、课外搜集资料,《声律启蒙》一剩余部分,先讲给父母听,到校后与老师、同学交流。
板书设计:《声律启蒙》。
云对雨,雪对风,晚照对晴空。来鸿对去燕,宿鸟对鸣虫。三尺剑,六钧弓,岭北对江东。人间清暑殿,天上广寒宫。教学反思:
通过本课,引领广大学生阅读经典、阅读思想、阅读文化、阅读精神,无限相信书籍的力量,为学生的幸福人生奠定坚实的发展基础。
第2课《声律启蒙》。
(二)一、教学内容:来对往,密对稀,燕舞对莺飞。风清对月朗,露重对烟微。霜菊瘦,雨梅肥,客路对渔矶。晚霞舒锦绣,朝露缀珠玑。夏暑客思欹石枕,秋寒妇念寄边衣。春水才深,青草岸边渔父去;夕阳半落,绿莎原上牧童归。
二、教师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味地范读。要求:
1、学生看教材认真倾听,标记出生字、新词、难点。
2、结合注释初步感知诵读内容。
3、体会教师诵读的节奏和韵律。
三、结合注释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意思。
1、学生结合注释理解意思。
2、全班交流。
3、教师小结。
四、学生练读。
1、学生认真跟读。
2、学生自读。(1)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及时发现学生朗读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并随时加以指导。(2)同桌互读。相互评价优点与不足,通过练习加以纠正。(3)同桌合作读,一人一句。
3、小组交流。
4、指名读,师生针对诵读时是否正确、流利、有感情进行评价。
5、师生共同放声齐读。
五、知识链接:第4页。
六、拓展活动:第4页。
七、课外延伸。
1、与父母一起多形式诵读。
2、与父母交流诵读心得。
3、课外搜集资料,《声律启蒙》二剩余部分,先讲给父母听,到校后与老师、同学交流。
板书设计:《声律启蒙》。
枕,秋寒妇念寄边衣。春水才深,青草岸边渔父去;夕阳半落,绿莎原上牧童归。
教学反思:
通过下列方式巩固效果较好,1、与父母一起多形式诵读。
2、与父母交流诵读心得。
3、课外搜集资料,《声律启蒙》二剩余部分,先讲给父母听,到校后与老师、同学交流。
第3课《声律启蒙》。
(三)一、教学内容:优对劣,凸对凹,翠竹对黄花。松杉对杞梓,菽麦对桑麻。山不断,水无涯,煮酒对烹茶。鱼游池面水,鹭立崖头沙。百亩风翻陶令秫,一畦雨熟邵平瓜。闲捧竹根,饮李白一壶之酒;偶擎桐叶,啜卢同七碗之茶。
二、教师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味地范读。
要求:
1、学生看教材认真倾听,标记出生字、新词、难点。
2、结合注释初步感知诵读内容。
3、体会教师诵读的节奏和韵律。
三、结合注释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意思。
1、学生结合注释理解意思。
2、全班交流。
3、教师小结。
四、学生练读。
1、学生认真跟读。
以纠正。(3)同桌合作读,一人一句。
3、小组交流。
4、指名读,师生针对诵读时是否正确、流利、有感情进行评价。
5、师生共同放声齐读。
五、知识链接:第6页。
六、拓展活动:第6页。
七、课外延伸。
1、与父母一起多形式诵读。
2、与父母交流诵读心得。
3、课外搜集资料,《声律启蒙》三剩余部分,先讲给父母听,到校后与老师、同学交流。
板书设计:《声律启蒙》。
(三)优对劣,凸对凹,翠竹对黄花。松杉对杞梓,菽麦对桑麻。山不断,水无涯,煮酒对烹茶。鱼游池面水,鹭立崖头沙。百亩风翻陶令秫,一畦雨熟邵平瓜。闲捧竹根,饮李白一壶之酒;偶擎桐叶,啜卢同七碗之茶。
教学反思:
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及时发现学生朗读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并随时加以指导。少数学生存在朗读障碍。
第4课《笠翁对韵》。
一、开场白。
是下雨天穿的蓑衣。“对韵”就是古代人对对子,讲押韵。
二、范读、带读《笠翁对韵》。
老师先范读一遍课文,请同学们认真听。
下面请同学们伸出右手的食指开始指读。老师读一句,你们齐读一句,并用手指跟着朗读的节奏移动,朗读到哪个字手指就停在哪个字上,标点符号跳过去不指。听明白了吗?同学们,跟我念。
三、释读。
1、师读第一段讲解第一段。
重点点拨:山花对海树苍穹下响高舂青春。
2、学生一起说文意。
三、朗读一东、二冬。
1、分组读(分两组,每组读一章,进行小组比赛)。
2、老师说上句,学生对下句。“天对——地,雨对——风,大陆对——长空„„”
3、多种形式朗读,来争取当堂课背诵。
四、课后拓展:
1、利用课余时间熟读一东、二冬。
2、收集对联。板书设计:
《笠翁对韵》。
教学反思:
多种形式朗读,来争取当堂课背诵。效果较好。
第二单元。
诗词诵读。
(一)教案。
指导思想:以传统文化来熏陶学生,以古典之美来陶冶学生,通过古诗诵读领会古人的远大志向与抱负。
第5课。
登金陵凤凰台。
教学目的。
1、诵读古诗词,领悟诗人的情感与感受。
2、体会诗人的远大志向与抱负。
3、了解李白的生平,明了古诗的写作背景。教学重难点:
1、诵读古诗词,领悟诗人的情感与感受。
2、体会诗人的远大志向与抱负。教学过程:
一、经典回放。
1、读《登金陵凤凰台》原文。
2、学生谈感受。
二、出示译文。
学生与原文对照,反复读译文。
三、温馨点击。
介绍《登金陵凤凰台》及作者的写作意图。
四、活动广角。
1、背诵《登金陵凤凰台》这首诗。
2、说一说你对《登金陵凤凰台》了解多少。
五、成长阶梯。
谈谈你的收获?同桌交流。板书设计:
登金陵凤凰台。
教学反思:
古诗的写作背景,有些学生理解起来有难度。
第6课。
古诗两首。
(一)汴河怀古、(二)题乌江亭教学目的:
1、诵读古诗词,明了古诗的写作背景。
2、走进古诗,了解古代帝王,并能正确地对隋炀帝及项羽作出正确的评价。
3、学会客观的评价人或事物。教学重难点:
走进古诗,了解古代帝王,并能正确地对隋炀帝及项羽作出正确的评价。
教学过程:
一、经典回放。
1、读《汴河怀古》、《题乌江亭》原文。
2、学生谈感受。
二、出示译文。
学生与原文对照,反复读译文。
三、温馨点击。
介绍《汴河怀古》、《题乌江亭》及作者的写作意图。
四、活动广角。
1、背诵《汴河怀古》、《题乌江亭》这两首诗。
2、说一说你对《汴河怀古》、《题乌江亭》了解多少。
五、成长阶梯。
读了这个故事,你一定有许多话想说吧?请把你最想说的一句话写下来。
板书设计:
古诗两首。
(一)汴河怀古、(二)题乌江亭教学反思:
走进古诗,了解古代帝王,并能正确地对隋炀帝及项羽作出正确的评价。多数学生兴趣较浓。
第7课诗词两首。
《西塞山怀古》教案。
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诗人刘禹锡的生平。
2、注意诗中的用词。
3、理解诗歌的内容和境界。教学重难点:
1、注意诗中的用词。
2、理解诗歌的内容和境界。教学过程:
一、读《西塞山怀古》原文。
二、刘禹锡简介:
字梦得,彭城(今江苏徐州)人,是匈奴人的后裔。唐代中期诗人、哲学家。他的家庭是一个世代以儒学相传的书香门弟。政治上主张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动的中心人物之一。
刘禹锡耳濡目染,加上天资聪颖,敏而好学,从小就才学过人,气度非凡。他十九岁游学长安,上书朝廷。二十一岁,与柳宗元同榜考中进士。同年又考中了博学宏词科。
后来在政治上不得意被贬为朗州司马。他没有自甘沉沦,而是以积极乐观的精神进行创作,积极向民歌学习,创作了《采菱行》等仿民歌体诗歌。
赏,认为是含蕴无穷的唐诗杰作。
后来,几经多次调动,刘禹锡被派往苏州担任刺史。当时苏州发生水灾,饥鸿遍野。他上任以后开仓赈饥,免赋减役,很快使人民从灾害中走出,过上了安居乐业的生活。苏州人民爱戴他,感激他,就把曾在苏州担任过刺史的韦应物、白居易和他合称为“三杰”,建立了三贤堂。皇帝也对他的政绩予以褒奖,赐给他紫金鱼袋。
刘禹锡晚年回到洛阳,任太子宾客,与朋友交游赋诗,生活闲适。死后被追赠为户部尚书。
三、出示译文。
四、范读----学生齐读---自己读---背诵。
五、活动广角。
谈谈你对《西塞山怀古》的理解。
六、成长阶梯谈谈你的收获。板书设计:
《西塞山怀古》。
教学反思:
“范读----学生齐读---自己读---背诵”的模式,在教学中效果较好。
《山坡羊·潼关怀古》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体会中国古人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2、欣赏诗歌中含义深刻的句子;赏析生动的词语。教学重难点:
欣赏诗歌中含义深刻的句子;赏析生动的词语。教学过程:
一、读原文。
二、简介。
1、简介作者:张养浩(1296-1329)字希孟,号云庄,济南人。他的作品题材广泛,风格清逸而豪放。
2、简介潼关:
潼关在商代时隶属定国,称桃林;周代时为畿内地,隶虢国,称渭。
;春秋隶晋,称桃林塞;战国时隶魏。秦惠文王六年(公元前332年),设宁秦县,潼关为宁秦县辖地;汉高祖五年(公元前202年)设船司空衙门,专管黄河、渭河的水运事项及船库工作。之后就以官名设县,称船司空县,新莽建国元年(公元9年),改船司空县,为船利县,东汉时又复名船司空县,属华阴。新北魏太和十一年(公元487年),属华州华山郡的定城县,西魏时撤定城县,改属敷西县,直到北周。
元691年),分仙掌为东部潼津县,隶虢州。长安二年(公元702年)撤潼津县,并入仙掌县。公元706年复名华阴县。
到明洪武七年(公元1374年)时,设潼关为守御千户所,隶陕西都司,明洪武九年,设潼关卫。清雍正二年(公元1724年),撤潼关卫;雍正四年(公元1726年)改潼关县为潼关厅,民国二个(1913年)废厅,复潼关县至今。
三、出示译文。
四、活动广角谈谈你对本诗的理解。
五、成长驿站谈谈学习本文的收获。板书设计:
《山坡羊•潼关怀古》。
小学课时备课教案-教案篇十九
教学目标:
1、认识七个生字,并正确书写七个会写的生字,学习一个新笔画“竖弯”。
2、熟读并背诵课文,了解农谚所提示的时间的变化。
3、处理课后练习,相继发展语言。
教学重点:
认识并正确书写六个要求会写的生字,掌握新的笔画。
教学难点:
背诵谚语。
教学准备:
幻灯片,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观看冬天的录像。
1、你觉得录像的景色怎么样?你知道冬天节气的吗?
2、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有关冬季节气的课文。
3、板书:九九歌。
4、解题。
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
1、教师范读课文。
2、借助拼音,自己试着读准生字。
3、教师板书生字。
4、开火车读生字。
5、指名读,齐读。
三、联系生活,感受冬天
1、联系生活中观察到的和课前同学们搜集到的有关资料。说一说冬季节气的特征。
2、教师巡视指导,如何运用资料,把话说清楚。
3、汇报交流。
4自由读,指名读。
5、小结学习方法。
四、指导书写
1、指导“四”的写法。
认识新笔画“竖弯”,教师在虚宫格中范写,学生仿写。
2、指导“九”的写法。
重点指导笔顺。
3、指导“手”的写法
小学课时备课教案-教案篇二十
1、能从身边常见的现象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能够自己设计实验,探究水能溶解固体物质的特征,并用自己擅长的方式表达和交流探究的过程和结果。
2、体验到科学探究要尊重证据;养成细致观察的习惯;意识到科学可以改善人们的生活。
1、知道水有溶解物质的特征;。
2、能定性地描述溶解变化;了解溶解在生活中的应用。
食盐、白糖、勺子、筷子。
一、谈话导入,直奔主题。
师:请同学们看黑板,我们今天研究的主题是什么?
生:水变咸了(师同时板书)。
师:水为什么变咸了?
生:因为放了盐。
师:怎么知道水里放了盐?
生:尝一尝。
师:老师这有一杯溶液,谁来尝一尝?(指生品尝)。
师:是盐水吗?
生:不是,是糖水,因为它是甜的,说明放了糖。
二、认识溶解。
师:同学们想不想做一杯甜水和一杯咸水呢?生:(齐答)想。
师:怎么做?说说你的方法,并说一说要用到哪些物品和器材。
(小组讨论、交流并汇报)表现好的同学给予小组鼓励。学生按照老师给的提示来配置溶液。(师巡视、指导)。
强调:边做实验变把你的发现记录下来。
学生配置的溶液展示,并汇报实验结果。
教师引导:那我们刚才放到烧杯里的盐和糖去哪了?
(生来回答:化了、看不见了……)。
引出:我们科学上称这种现象为“溶解”,根据我们刚才做的实验,你认为什么样的是溶解?(生讨论交流汇报,师简述溶解的意义)。
三、深入探究,拓展认识。
在水里是不是所有的物品都能溶解?学生交流后师小结。
四、课堂反思:
这节课你收获了什么?(指生回答后,教师总结)。
五、作业布置:
把食盐水倒入盘子里,放在窗台上,没议案进行观察,会有什么发现?
小学课时备课教案-教案篇二十一
1、使学生在运水游戏中,再次感知水的特性。
2、能认识和选择在不同情况下适宜运水的工具、材料,并用语言表达出来。
3、在活动中充分感受玩水带来的.乐趣,体验成功的快乐。
水、充气盆、空桶、漏斗、瓶子、小水桶、小杯子,小铲子,小筐、小勺子、毛巾、棉花、吸水纸、海绵等。
(一)谈话引起学生对水的兴趣。
师:"同学们,你们玩过水吗?""水是什么样的?""玩水的时候应该注意些什么呢?"(不能把自己和同学的身上弄湿)。
(二)通过玩水,自由探索。
1、运水。
(1)我们今天接到一个新任务,就是把这边水槽里的水运到那边的水槽里去。(不能直接倒,并且不能漏了水或着撒了水。)。
(2)学生运水。(渗透教育“水是很珍贵的,别把它漏到地上了。”
2、看图片。
师:看着图片你想到了什么?
(水会流东,水很珍贵,要节约用水;谁能给人们带来方便,也能带来危害。)。
(三)活动延伸:
师:今天的任务都完成得很好,下面让小水轮转起来。(两人一组)。
小学课时备课教案-教案篇二十二
青岛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是按照教育部颁发的《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编写的,经过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初审通过,供二年级上学期实验和教学使用。
根据单元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每个单元都设计了几个密切联系的信息窗,每个信息窗又是包含有多个信息的“信息包”,其呈现形式是把这些学生感兴趣的现实活动情境贯穿起来,编排成“情境串”或“故事串”,从而引出一系列相对独立而又有着一定逻辑关系的问题,形成了“问题串”。
(二)教材的特点
1、素材选取的广泛性和趣味性。
本册教材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和生活经验,广泛选取了新颖、有趣的素材,帮助学生体会到数学广泛存在于他们经验世界的各个领域。同时,也借以使他们认识自我、了解社区、了解自然等等。本册的主要素材有魔术、杂技、童话、标本等,对学生来讲,这些都是很具有吸引力的内容。这些素材很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2、由“情境串”引发出“问题串”。
根据单元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除小单元外),每个单元都设计了几个有密切联系的信息窗,每个信息窗又是包含有多个信息的“信息包”,其呈现形式是把这些学生感兴趣的现实活动情境贯穿起来,编排成“情境串”或“故事串”,从而引发一系列相对独立又有着一定逻辑关系的问题,形成了“问题串”。
3、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优化单元知识结构。
本册教材注重知识结构的创新。例如,乘法口诀的编排,我们从“5的口诀”切入,这样编排,一方面是它的得数特点突出,易于学生记忆,另一方面,它有五句,易于学生发现和总结规律,便于学生自主编制口诀。又如,分东西是学生的生活经验中常有的事情,丰富的经验已使他们明确如何平均分物体时,,教材这样安排了除法的初步认识,这样安排教材内容,有利于学生更全面、更深刻地理解除法的意义。
4、把解决问题与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学习融合为一个过程。
本教材不受严格的知识体系束缚,由解决现实情境中的问题引发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然后把学到的知识又作为解决新情境中问题的工具,让学生把解决问题与知识学习融合在同一过程中,形成以解决问题为线索的基本框架。
5、每一部分的“你问我说”板块分为两个层次:第一层次,引导学生在独立探索的基础上开展合作交流活动,展示自己的潜能,体现方法多样化和个性化的学习。第二个层次,运用初步学到的知识方法,通过联想、推断等探索活动,独立地解决综合情境图中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将新知识纳入自己的认知结构,初步掌握新知识。同时,初步学到解决问题的策略,体验到探索的乐趣。
6、注重评价方式的多元化。
每个单元之后,设计了“我学会了吗?”、“丰收园”等栏目,以自我检测和涂“苹果图”的方式,启发学生从兴趣习惯、合作交流、知识技能、问题意识、发挥潜能等多方面的自我评价、自我反馈中,逐步培养学生建立自信、认识自我的能力。本册书中的最后,还特设了“老师,我想对您说”、“爸爸、妈妈,我想对您说”、“我想对同学说”、“我想对自己说”专页,主要目的是增强学生与教师、家长、同学之间的交流,沟通感情,为教师改进教学提供依据。同时,培养学生正确对待自己,正确对待别人的观念,从小学习做人。
(三)本册教材内容结构及特点:
看魔术――乘法的初步认识;看杂技――表内乘法(一);小制作――角的初步认识;凯蒂学艺――表内乘法(二);森林里的故事――除法的初步认识;美丽的校园―认识方向;制作标本――表内除法;过年――总复习八个单元和两个实践活动:神奇的小棒和我喜欢的地方,还有两个智慧广场。
(四)教材重点、难点
重点:
1、结合具体情境,理解乘、除法的意义,知道乘、除法各部分的名称。能正确地运用乘法口诀求积、求商。理解“倍”的意义。
2、能应用表内乘、除法的有关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结合具体情境初步认识角。能辨认直角、锐角和钝角。
3、学会根据给定的一个方向,判断其余三个方向。
4、会看简单的线路图。
难点:能自己编乘法口诀,会背乘法口诀,会根据表内口诀计算乘除法。能辨认直角、锐角和钝角。
(五)单元教材分析:
第一单元:乘法的初步认识。本单元的主要教学内容有相同的数连加;乘法的初步认识。本单元是乘法学习的初始单元,是学习乘法口诀的基础。
第二单元:表内乘法(一)。本单元的主要教学内容有1―5的乘法口诀,口诀的应用。本单元是乘法口诀的起始学习阶段,将为进一步的学习打下基础。
第三单元:角的初步认识。本单元的主要教学内容有初步认识角,比较角的大小,画角。本单元是在学生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等平面图形的基础上学习的,是进一步学习几何知识的基础。
第四单元:表内乘法(二)。本单元的主要教学内容有6、7、8、9的乘法口诀以及乘法口诀的系统整理。本单元通过学习1―9的乘法口诀的系统整理,为进一步学习乘法计算奠定基础。
第五单元:除法的初步认识。本单元的主要教学内容有平均分,除法的意义,除法算式及各部分的名称,有关0的除法。本单元是学习除法的开始,是进一步学习除法计算的基础。
第六单元:认识方向本单元的主要教学内容有给定一个方向,辨认其他三个方向,会看简单的线段图,本单元的学习将为进一步学习复杂的辨认方向打下基础。
第七单元:表内除法。本单元的主要教学内容有用2―5的乘法口诀求商,乘法除法的关系,用6―9的乘法口诀求商,倍意义及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本单元的教学内容较复杂,关键是学生掌握好乘法口诀,是后继学习除法相关知识的基础。
(六)教材的基础、学完本册教材应达到的水平
学习本册教材,学生应比较熟练地掌握100以内的加减法此外,在学习除法之前,学生应熟练运用乘法口诀。学完本册教材应达到的'水平:
1、结合具体情境,理解乘、除法的意义,知道乘、除法各部分的名称。能正确地运用乘法口诀求积、求商。
2、结合具体情境初步认识角。能辨认直角、锐角和钝角。学会根据给定的一个方向,判断其余三个方向。会看简单的线路图。
【知识与能力】
数与代数:结合具体情境,理解乘、除法的意义,知道乘、除法各部分的名称。能正确地运用乘法口诀求积、求商。理解“倍”的意义。
空间与图形:结合具体情境初步认识角。能辨认直角、锐角和钝角。学会根据给定的一个方向,判断其余三个方向。会看简单的线路图。
实践活动:通过测量、整理、分析数据等活动,发现规律,增强学生认识自我的兴趣。在现实情境中辨认方位,发展空间观念。
【过程与方法】
让学生经历乘、除法产生、发展的过程,发展初步的抽象概括能力,建立初步的符号感。经历乘法口诀的编制、应用过程,发展初步的归纳、概括能力。在认识角、辨别方向活动中,逐步形成初步的空间方位感。能应用表内乘、除法的有关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能运用四则混合运算的有关知识采用多种方法,解决综合性的实际问题(两步)。能运用有关方位的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相关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习如何表达自己的意见,如何倾听、接纳别人的意见,如何进行合作等技能,提高合作交流的水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教师的引导和鼓励下,积极参与数学活动,对数学学习产生兴趣。在学习活动中,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的作用。经历和教师、同伴一起克服学习活动中遇到的困难的过程,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在教师的指导下,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本册教材共需68课时,具体安排如下:
周次
教学内容
课时数
1―――――2
一、看魔术
8
3―――――5
二、看杂技
10
6
三、小制作
6
7―――――8
四、凯蒂学艺
11
9
期中检测
1
10―――――12
五、森林里的故事
10
13
六、小桥流水人家
5
14――――16
七、制作标本
12
17
八、过年总复习
4
18
期末检测
【本文地址:http://www.pourbars.com/zuowen/144582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