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教育视界的读后感(汇总21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24 04:51:48
我的教育视界的读后感(汇总21篇)
时间:2023-11-24 04:51:48 小编:文锋

通过阅读,我对作者的写作风格有了更深的了解。写读后感时,我们可以表达自己对书中人物形象和性格的观点和评价,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洞察人性。以下是一些读者对于作品的感受和评价的读后感,每篇都有不同的观点和体会。

我的教育视界的读后感篇一

五.作品类型及要求(考虑到我校dv爱好者较少现状,特设定五种参赛类型)。

1.动感影集类。

可以通过图片的特殊排列次序,并借用转场、字幕、音乐及特效的方式来交代故事情节,展示个人情感。

短剧类。

反映真实生活,体现真实情感,主题不限,类型不限,内容积极健康,尽量展现校园生活。

3.公益广告类。

宣传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提倡环保,健康的生活方式,激发积极向上的精神态度,普及知识、促进和谐或是一些社团的宣传广告等。

4.晚会节目类。

广大爱好者在周末文化广场,迎新晚会,元旦晚会及其它各种晚会上录制的影像作品。节目要完整,还要进行后期的处理,适当添加字幕和进行音乐及画面处理。

5.其他类(艺术片,创意片)。

1颁奖晚会与总决赛同时进行,作品分类播映,并评出各个奖项,每个作品播映前各作品参赛代表可对作品做简要介绍(时长不超过二分钟)。

2每类作品播映完毕后进行投票,并在下类作品播放完毕后公布前一类作品的投票结果。

3作品投票方式为现场打分,最终评出各个奖项。

4各奖项评选完毕后由颁奖嘉宾逐个颁出各奖项。

5中场可穿插几个节目及互动游戏,比赛开始前进行优秀作品展示(不参与评奖),晚会场地预设在图书馆。

我的教育视界的读后感篇二

第一次拿起这本书,看到窦桂梅三个字,顿时感觉亲切而又温暖,因为在的明德论坛中听过窦校长《中小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为主题的讲座,那时就被这位美女校长的魅力深深吸引,正因为有这样的缘分,想要探寻她眼中”教育视界“的心情更加的迫切。书中所述是窦桂梅校长几年来对英国、美国、乌克兰、韩国、日本等五国访学的教育随笔,为我们展现了这五国不同的教育风格,所见所闻和对其的思考,既有对国外教育的展示,也有中外教育的对比,值得我们细细品味和思考,下面我将从以下三个方面,浅谈我的一点体会:

一,让好教师留在课堂上。

第一辑《英国教育随笔》中写道,在英国,即使取得了教师资格证,但在一年的实习期间不合格也是不能做教师的,这体现了招收教师的严格性和对教师这个行业的严谨,也促使教师不断地学习提升自己,达到终身学习的目的。而我国,在我们那个年代是包分配的,只要一毕业就能有个铁饭碗,从而高枕无忧,但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教师招考越来越严谨,每次招教都会通过考试、面试、岗前培训等层层把关才能当上一名人民教师,但即使上岗了也不可能松懈,随之而来的会有国培等各种专业提升培训,校内也会有以”走出去,请进来“的模式组织的培训,教育局每年也会对音、体、美、各主科老师进行测试,从而让教师更加趋向专业化成长。总之,我国也渐渐地往这样的模式在转变,以使教师不断完善,提升,促使达到终身学习的目的,努力让每一位教师都能在业务上有过硬的能力,从而让好教师留在课堂上,让更多的学生汲取到更多的知识。

二,以学生为本。

在窦老师的书中写道”美国是儿童的天堂,青年人的战场,老年人的坟墓“,不错,在学校,扑面而来的`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随处可见,在窦老师参观的华盛顿州蓝盾男子中学,学校没有豪华的会议室,所有的教室、会议室或剧场都是为学生准备的,在食堂参观时,见学生吃饭时间到了,校长就让参加的来宾一起离开食堂,不影响孩子们吃饭的时间,一切以孩子为主。可是,在我们国家这种现象是不大可能出现的,就拿我来说,我肯定会让学生先等一等,所有来宾参观完离开后才会让学生进食堂就餐,这正是我们与他们的区别,因此还需要我们大家共同努力,逐渐完善。但是在课堂上,我们一直以提质课题、学习龚雄飞学本教学、以学定教、先学后教等方式逐渐达到了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但是这还远远不够,我们还要达到不管是在课上还是在课后都要一切以学生为本。

三、家庭教育。

说到教育就离不开家庭教育。在韩国教育随笔中写到,教育成功的几个关键词中有一项便是家庭教育。韩国是一个高度重视家庭教育的国家,从根本上来说韩国教育的发达是全社会全民族重视的结果。党的十八大以来,总书记在不同的场合多次提到注重家庭教育,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在”家庭及社会生活变化出现的新问题“一节批示:请贵仁、秀岩同志关注此事,要采取有效措施应对新形势下家庭教育面临的新挑战。从中我们可以看出我国对家庭教育的重视度也在逐年加强。自起我校按照市局工作部署,加强家庭教育工作。通过三年的努力找到了适合我校的家庭教育主线,从”亲“文化到”家“文化的质的提升。网络平台使我们与家长建立起了亲密的联系,老师们会把孩子的表现发到群里、家长会把孩子的表现发到群,让家长与老师时刻了解孩子的成长,假期中的传统式家访,我们的校领导、班主任、任课教师走进学生家庭时给家长带来的温馨时刻打动着家长。如今的学生家长,只要学校有活动时就会主动担负起职责,完成自己的工作。读书节中与孩子的同读、科技节中与孩子共同完成的作品、艺术节中与孩子一同嬉戏,冬天下雪当我们下课时家长悄悄的打扫完校园的积雪给我们创造美丽的校园环境。其实家长也需要科学的育儿经,当我读完这本书后,更加了解到家庭教育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性,在家庭教育工作中我们还要通过不断的学习帮助我们的家长找到更好地育儿方法。

看完这本书,也很想去各个国家走一走,体验各国不一样的教育。总之,教育无捷径,需要老师的谆谆教导,也需要学校良好的制度,更需要家长的配合,教育不仅要教书还要育人。总之,我们要拓宽自己的视界,不能局限于自己的小天地当中,要经常走出去,相信”视界“有多大,世界就有多大。

我的教育视界的读后感篇三

读了窦桂梅老师的《我的教育世界》我有很深的感触。本书的内容基本上都是窦桂梅老师国外教育考察过程中写下的随笔。虽然是随笔,却在点滴间引发人的思考,如同一泓清泉滋润人心。她在考察之后总是会很快记录下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体现了作者优良的职业习惯。她写的是故事,同时也是故事本身的参与者。

记得有人说过,教育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活跃,也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混乱;教育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多元,也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分歧;教育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繁荣,也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芜杂。生活在这样的时代,教师必须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保持对教育朴素的情怀,保持我们的定力,保持反思批判的精神。

窦桂梅老师也是在她的出国考察中写出了自己的反思批判。出国访问过程中,不时有她与国内教育教学的比较和思量。在具体情境的观察、体验中,作者对许多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有了深一层的感悟和思考。《让好教师留在课堂上》一文,是作者考察了英国教师的专业要求,并与《清华附小办学行动纲要》中教师专业要求相接应后的所感所悟。在这种相互映照中,更加坚定了自己的信念:“在教师这个职业中,我们永远修炼!”这样的.叙事过程中的理性“沉思”,在文本中有深有浅,有隐有显,时时生发,让人不禁凝神驻足。感知和考察国外学校安全意识及措施时,对我国学校在这方面欠缺的忧思隐然可见。

作者不仅对我们教育孩子方式的思考,对于教师同样也有。在英国和韩国教育随笔中都有对教师的态度问题。”美国学校推行的“分轨教育”、“标准化考试”对美国教师、学生和家长造成了偏见和影响,中国学校采用的各种“分层教育”、“统考统练”把学生分层次、分类别区别对待也对中国教师、学生和家长造成了偏见和影响。

内尔·诺丁斯博士在《幸福与教育》一书中提出把“幸福作为生活和教育的目的”,我觉得这一点非常重要。如果我们把学生和教师的幸福当成教育目的,我们就不会一味追求“标准化考试”,不会把学生分成高低层次区别对待。如果我们关注的是教师和学生的幸福成长而不是他们获得高分分流到好班好学校,那么教师和学生的幸福指数都会提高。

我认为,要想提升教师和学生的幸福指数必须调整我们的教育教学目标。中学教育不应该只是辅导学生考好大学,我们的中学老师也不应该只是为高考升学率讲课。我们更重要的教育工作是帮助青少年健康快乐成长。

在本书中我还有印象比较深的是《春天,我们的学生做什么》一节。这关乎学生的创作问题。人从幼儿时期就有创造性的萌芽。幼儿的好奇心和创造性想象力的发展是他们创造力形成和发展的两个最重要的表现,一般来说,幼儿通过各种活动表现他们的创造力,如绘画、音乐、舞蹈、制作和游戏等。

小学生有较明显的创造性表现,小学生创造性的特点表现在独立性、发散性和有价值的新颖性上。从创造的内容来看,小学生从具体形象材料加工发展到对语词抽象材料的加工;在独立性上,小学生经过模仿过渡阶段,慢慢发展他们的独创性。看看外国的实践课,我们也应该加强这个方面的训练。

这部书中,作者绝不贸然地去抽象概括什么,对场景与细节有着感人的教育热情和教育敏感。在一所特殊教育学校访问,因为学生快要放学了,但“我们”还在提问,“校长非常着急……再看她的脸,红到了脖子根儿。但出于礼貌,校长还是没有打断我们”。校长对孩子们的惜护之心跃然纸上。显然作者也深深感动了,将“校长的脸红了”作为小节的标题。其中,我们感受到了作者对教育情境的细节精微而可贵的教育理解。

本书几乎没有学术性的结论,但常见给人启示的“格言式”的文字;没有逻辑链条串起的论证,但常见让人跟着感悟、跟着感动的生动细节以及真诚、真实的赞叹、疑惑和感慨。“事”与“思”自然地连接在一起,有不少近乎是“事”、“思”和“诗”的融合了。尤其是第三辑“乌克兰教育随笔”,作者对苏霍姆林斯基的崇敬和热爱之情,字里行间都能触得!

这是一部优秀的教育叙事作品,是一则教育工作者教育反思的范例。我们看到什么是教育者的生活,什么是教育者的教育生活。过一种教育生活,是教师职业性的真正体现。叙事与反思,让我们对教育有更深的思考。

我的教育视界的读后感篇四

利用暑假时间,我拜读了窦桂梅校长的《我的教育视界》这本书,书中主要讲述了校长窦桂梅几年来游学多国的见闻和思考,既有对国外教育的展示,也有中外教育的对比,还有参观访问中灵活、柔软的美文。作者以独特的视角展现了英国、美国、乌克兰、韩国、日本五国的教育细节和教育故事,为我们展现了另一番教育图景,值得投身教育的每一位读者细细咂磨和品位。

其中有一篇《把好的教师留在课堂》,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我也是一名老师,和她书中的教师比较,我觉得我还相差很远,做一名好的教师一直是我一直追求的目标。在今后的工作中,我要像书中所写的好的教师学习,就是要加强自身的专业修养和道德修养,要加强自身学习,利用课余时间认真学习,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学习专业文化知识,学习一些先进的教育教学方法,并结合自己的课堂教学情况,把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应用到自己的课堂教学之中,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方法。还要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要时刻不忘学习,在教学中同时还要注重学生学习方法的培养,让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力争使自己、学生不断地提高。

我的教育视界的读后感篇五

《我的教育视界》一书,通过窦桂梅老师对英国、美国、乌克兰、韩国和日本五国访学所做的教育随笔,以朴实无华的语言给我们展现了这五国不同的教育风格,以严谨务实的态度揭示了国内外教育的不同以及教育差别。

一、英国之行。

让好教师留在课堂上。这句话充分体现了教师岗位的重要性。在英国,即使取得了教师资格证,但在一年的实习期间不合格也是不能做教师的,这体现了招收教师的严格性。同时一线教师的待遇不比管理层差,这也是能把好教师留在课堂上的一个重要原因。而我国就不一样了。只要取得教师资格证进入实习期,基本上是板上钉钉的事了。一线教师薪酬永远比管理层差,所以做教师的,要么刻苦努力,争取当领导,要么安于现状,平心静气做本职工作,这也是教师没有得到应有的尊重的体现。没了激情,倦怠随之而来。正如书中所言:目前在中国尊师重教的传统还有吗?教师有品质的生活和有尊严的待遇实现了吗?天下教师一样好!即使没能有尊严地活着,我们也会努力做有尊严的老师!谁让我们还有一个师德在身呢!

二、美国之行。

美国人的微笑、感谢与赞美。

永远地微笑着。无论何时何地,无论大人小孩,无论工作高低贵贱,永远不变的是美国人那热情的微笑。自然、恬静、真诚中透着关切与尊重。而这些正是我们在缺失的。真心希望我们的孩子在校园里能绽放出发自内心的笑容,希望我们的老师真能快乐地工作,幸福地生活,这看似简单的希望可能难度也会很大。

不停地感谢着。“谢谢”成了美国人的口头禅。正如书中所言,“感谢”是我们生活需要的良好氛围,也是我们生命必须体现的圆润。感谢之心,久而久之会化作感恩之心,这是我们人生显耀本色的升华。中国人不缺微笑与感谢,但要养成习惯才是最难的。所以关键是习惯的养成。

不断地赞美着。赞美已经成了美国人的习惯。美国人教育孩子向来是以鼓励、夸奖为主,从学校课堂到家庭,孩子无不在鼓励、赞许声中长大。孩子把赞许当成了一种行为方式传承下去,就形成了全社会的赞美文化。一些美国人认为,提高自尊是人生成功的重要前提。任何时候,赞美永远是最好的精神营养品。在美国,无论学监、校长、教师、学生还是社区居民,看不到压抑、紧张的面孔,大家各司其职,乐在其中。由此我想到我们的学校教育,虽也提倡赏识教育,但洪亮的口号淹没了实际的行动。我们的学生所缺少的正是美国人人都拥有的“赞美”。

三、乌克兰之行。

一切都是民族的。乌克兰的中小学生,下午都有艺术进修的时间,其中一项是学习乌克兰历史与文化。他们被要求会唱民族歌曲,会跳民族舞蹈――总之,乌克兰教育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在孩子的身上打上民族的烙印。这无疑增强了民族自豪感和国家凝聚力。我们的学校好像严重缺乏这方面的教育,我们都在为打造高分数的学生而不懈努力着,好像现在学开车一样,考什么学什么。学生就像学校间竞争的工具,疲于学习,无奈接受,老师就像那工人,歇人不歇马地轮番对学生进行知识灌输,可怜的学生哪还有个性所言,更别提兴趣了,就连老师不也是出现了严重的职业倦怠了吗?教育的短视造成民族文化的缺失,个性的泯灭。以前还提过爱国家先从爱家乡开始,还有理想报效祖国。现在呢?进个好学校、考个好大学、找个好工作,这就是大部分家长和教师的教育理念。这方面真的要向乌克兰学习,民族的精华永远不可丢,现代的知识永远要学,对学生的民族教育、爱国教育永远不可丢。否则,我们的教育就真的彻底失败了。

四、韩国之行。

如此尊师重要。韩国的学校教育,不仅对培养现代化所需要的中高级科技人才和训练有素的劳动者起到决定性的作用,而且大大提高了国民总体的文化素质。并且不管事幼儿园教师、小学教师,还是中学教师,他们的工资待遇普遍较高。韩国如此重视教育,可见他们对待教师是何等尊敬。来时跟父母一样,韩国人在总统面前可以乱来,但在老师面前不能乱来。韩国老师打了学生(当然我们绝对不允许),家长就会带着深深的自责给老师道歉,因为让老师生气了。我们敢吗?那可是祖国的花骨朵,更是小皇帝呀,摸不得,训不得,只有哄的得。别说老师没什么地位,就是有,谁敢呀?做一个负责人的教师真的好难。

五、日本之行。

我的教育视界的读后感篇六

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完成。须知数千年的师道尊严在人们头脑中是根深蒂固的,传统教育观念、学生对教育学行为的影响是深远的。我们一方面不断学习、吸收现代教育思想,努力树立现代学生观,另一方面还要用现代的学生观检验我们的教育行为。

1.教师心中要有学生学生是教育的对象,教师一切的教育行为都应是为着学生生存发展的需要,这是现代学生观的一个基本判断。然而教育实际中,却常常出现教者自行其事,心中没有学生的现象。如课上提问学生,学生答不上来,教师常常“怒发冲冠”,动辄罚站、训斥、责骂。虽然,所问问题可能已解说不止一次,但学生仍旧未能理解。怎么办?我们认为教师能做的和该做只是再向他解说一遍。因此,可以对他这样说:那不是你的错,是老师没有说清楚,让老师你再讲一遍,好吗?反过来想一想,训斥、责骂和罚站,对于学生而言,不但无助于问题的解决,反而打击他们的自尊心、自信心,又有损于师生之间的感情。再比如,找学生面批作业,见到明显“低级”错误时,教师常会十分生气,言语多严厉,甚至斥责学生。静而思之,面批本是好事,旨在帮助巩固提高。殊不知,严厉之语,斥责之声,非但不能帮学生,反而伤及学生脆弱的心理,又不利于增进师生感情,可谓好事没办好。教育实际中,这一类好事没办好的情况恐怕不是少数。体罚、变相体罚等现象的存在,不能说与此无关。如果教师能做到心中有学生,那可能就是另一种情形了。

2.教师要增强服务意识。有学者将教育列为服务行业,“提供优质的教育服务”的提法也屡见报端。我们赞成这一提法。我们认为,作为学校,作为教师就应该为家长和学生提供良好的教育服务。家长花钱送子女到学校读书,就应该让子女享受良好的教育服务。然而,受到传统的“师道尊严”思想影响的相当一部分教师,一下子难以接受为学生的学习服务的角色定位,或者嘴上接受而教育教学行为依旧沿袭老一套。令学生围着教师转,让学生处处听从教师的安排,忽视学生的需要,不顾学生心里所思所想……这些做法在教育教学实际中没有吗?“怎么办?教师要自觉转变思想,树立为学生需要服务的意识,教师要能正确地给自己定位。学生,是我们的教育对象,研究学生、研究学生的心理、探究学生学习的健康心理、培养学生心理发展能力,就显得非常重要。它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思想,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学生观。有了正确的学生观,教师就会在教学中采取恰当的措施,鼓动学生掌握学习主动权,再辅以教学方法的引进,就能充分发挥教师“因势利导”的作用,学生才会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这对学生发展的意义不可估量。“我们应当尽可能使学生牢固地掌握学科内容,我们还应尽可能使学生成为自主而主动的思想家。这样的学生当他在正规学校结束之后,将会独立地向前迈进。”(美国“认知论”的主要代表、“发现法”的倡导者布鲁纳语)。

3、正确地评价学生通常情况下,教师对学生的水平的估计往往偏低。当然,我们不否认学生的智力发展水平存在着个体差异。但这种差异其实并不如人们想象的那样大。心理学研究表明,除极少数智力超常和明显迟钝的儿童外,大多数学生都属于“中人之智”,他们学习成绩的好坏,往往是由其他原因造成的,不完全由于智力的差异。有些被我们判定为“学困生”的学生,在从事他们喜爱的某项活动或游戏时,他们所表现出来的聪明才智,甚至可以超过某些优等生。可见,只要我们能够真正唤醒这些学生的沉睡的求知欲,使他们象喜爱这些活动或游戏一样地喜爱学习,他们肯定不会比那些优等生逊色多少。

4、重视学生心理能力的发展探索学生学习的心理奥秘,使教学活动尽可能地符合学生心理特点,这是提高学生学习效益的必要保证。

二、现代的教师观。

近几年来,把心理学理论的活水引进教学的天地,已成为广大教师的共同认识。心理学理论告诉我们:动机是学生学习的关键,是情感手段的主要方式之一;兴趣是人们倾向于认识、研究和获得某种事物的心理特征,它能有效地诱发学习动机、强化学习动力、调动学习积极性;情感是学生对学习态度的体验,是沟通教与学的纽带。因此我们的教师要积极研究学生的学习心理,提高课堂教学心理调控的水平。具体来说,应努力做到:

1、强化学生强烈而向上的学习动机。

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学生学习并达到目的的内驱力。著名学习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最好的学习动机莫过于学生对所学课程本身认识上的需要,以及发现知识的信心。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在充分利用教材本身的价值以及新奇、疑难之处,引起学生思维内部的冲突,激发需要,使之产生学习的内驱力,从而主动地去学习。语文教育家、特级教师魏书生在语文教学中注重研究学生的心理,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把它作为最可靠、最基本、最主要的依据,迅速而有效地提高了语文教学的效率。他一年大部分时间是在外地讲学,但他所任教的学生语文学习正常并成绩优秀。

2、培养学生浓厚而持续的学习兴趣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提高学习积极性的最现实、最稳定的因素,是构成教学艺术愉悦功能的重要因素。

3、激励学生丰富而热烈的情感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情感因素是人们接受信息渠道的“阀门”,在缺乏必需的丰富激情的情况下,理智处于一个昏睡状态,不可能进行正常的工作,甚至产生严重的心理障碍。因此我们要努力激励学生丰富而热烈的情感。

我的教育视界的读后感篇七

利用寒假,我读了《教育的视界》下面谈谈自己的看法。交往作为活动的主要形式,它所反映的是个动态的过程,体现出的是主体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理解,这是人的基本存在方式。

在教学中交往已成为联系师生感情桥梁的纽带,交往它可以分为师生间的交往和生生间的交往,教师的才识与人格修养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学生会模仿老师的言行举止,俗语说什么样气质的老师会培养出什么样气质的学生,由此可见,教师对学生的发展会产生深刻性和长久性的影响。而生生交往则更好的促进了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和民主平等的精神的发展,学生能够学会理解尊重同伴,平等的接纳他人,不以自我为中心,学生可以通过游戏,运动,互相学习讨论,朗读,背诵等多种不同的形式增加彼此的了解,从而使交往更加贴近学生的精神生活,能及时有效的处理和解决生活和学习环境中出现的问题。

交往是师生关系得以建立和表现的最基本形式和途径,离开了交往,师生关系就只是外在的,而不能成为教育力量的真正源泉。对话是交往的主要形式,也是促进交往成功的一个必不可少的前提条件,师生间的对话方式应建立在一个平等民主的氛围中,师应讲究民主,给学生自由发言表达的机会,给学生质疑问难的机会,给学生一切作为对话对象应该有的权力,对话不是平铺直叙,也不是单纯的我问你答,我说你听,对话也肯定不是训诫与告诉,对话意味着心灵的沟通,那便是情感的升华,精神的唤醒,生命的博兴,我们可能无法用更确切的言语表达出来,但可以从如泉涌一般的思绪,像春天一般的情境中体验到。对话促进了师生感情的发展,是师生交往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对话将交往深入到一个更高的层次,一个更广阔的空间;无论是课堂内外,无论是师与生之间,还是生与生之间都能达到一个理想的境界,对话让我看到更为广阔的视角,让我们从生命的,文化的高度,获得自由的思考。

对话只有通过交往才能体现出它独特的价值,独特的魅力所在,因此我们说交往和对话即是一切有效教学的必需的要素,更可看作是一种超越普通教育教学的活动,它的完美性完整性取决于师生间诚恳的态度,平等的地位,民主的人际关系,在教育中倡导尊重差异和鼓励独特性,崇善个性和主体性,因为平等,开放,差异性,独特性,主体性等等都是有效的,高质量交往的前提。我们期待教育视界里的交往和对话能沿着素质教育改革的步伐迈进,朝新的视野延伸!

愿耕耘者在教育的视界里尽情播撒希望,收获智慧;愿所有的纯真的笑脸在自由的心灵上绽放出美丽的花朵!

我的教育视界的读后感篇八

《我的教育视界》一书,通过窦桂梅老师对英国、美国、乌克兰、韩国和日本五国访学所做的教育随笔,以朴实无华的语言给我们展现了这五国不同的教育风格,以严谨务实的态度揭示了国内外教育的不同以及教育差别。

让好教师留在课堂上。这句话充分体现了教师岗位的重要性。在英国,即使取得了教师资格证,但在一年的实习期间不合格也是不能做教师的,这体现了招收教师的严格性。同时一线教师的待遇不比管理层差,这也是能把好教师留在课堂上的一个重要原因。而我国就不一样了。只要取得教师资格证进入实习期,基本上是板上钉钉的事了。一线教师薪酬永远比管理层差,所以做教师的,要么刻苦努力,争取当领导,要么安于现状,平心静气做本职工作,这也是教师没有得到应有的尊重的体现。没了激情,倦怠随之而来。正如书中所言:目前在中国尊师重教的传统还有吗?教师有品质的生活和有尊严的待遇实现了吗?天下教师一样好!即使没能有尊严地活着,我们也会努力做有尊严的老师!谁让我们还有一个师德在身呢!

美国人的微笑、感谢与赞美。

永远地微笑着。无论何时何地,无论大人小孩,无论工作高低贵贱,永远不变的是美国人那热情的微笑。自然、恬静、真诚中透着关切与尊重。而这些正是我们在缺失的。真心希望我们的孩子在校园里能绽放出发自内心的笑容,希望我们的老师真能快乐地工作,幸福地生活,这看似简单的希望可能难度也会很大。

不停地感谢着。“谢谢”成了美国人的口头禅。正如书中所言,“感谢”是我们生活需要的良好氛围,也是我们生命必须体现的圆润。感谢之心,久而久之会化作感恩之心,这是我们人生显耀本色的升华。中国人不缺微笑与感谢,但要养成习惯才是最难的。所以关键是习惯的养成。

不断地赞美着。赞美已经成了美国人的习惯。美国人教育孩子向来是以鼓励、夸奖为主,从学校课堂到家庭,孩子无不在鼓励、赞许声中长大。孩子把赞许当成了一种行为方式传承下去,就形成了全社会的赞美文化。一些美国人认为,提高自尊是人生成功的重要前提。任何时候,赞美永远是最好的精神营养品。在美国,无论学监、校长、教师、学生还是社区居民,看不到压抑、紧张的面孔,大家各司其职,乐在其中。由此我想到我们的学校教育,虽也提倡赏识教育,但洪亮的口号淹没了实际的行动。我们的学生所缺少的正是美国人人都拥有的“赞美”。

一切都是民族的。乌克兰的中小学生,下午都有艺术进修的时间,其中一项是学习乌克兰历史与文化。他们被要求会唱民族歌曲,会跳民族舞蹈——总之,乌克兰教育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在孩子的身上打上民族的烙印。这无疑增强了民族自豪感和国家凝聚力。我们的学校好像严重缺乏这方面的教育,我们都在为打造高分数的学生而不懈努力着,好像现在学开车一样,考什么学什么。学生就像学校间竞争的工具,疲于学习,无奈接受,老师就像那工人,歇人不歇马地轮番对学生进行知识灌输,可怜的学生哪还有个性所言,更别提兴趣了,就连老师不也是出现了严重的职业倦怠了吗?教育的短视造成民族文化的缺失,个性的泯灭。以前还提过爱国家先从爱家乡开始,还有理想报效祖国。现在呢?进个好学校、考个好大学、找个好工作,这就是大部分家长和教师的教育理念。这方面真的要向乌克兰学习,民族的精华永远不可丢,现代的知识永远要学,对学生的民族教育、爱国教育永远不可丢。否则,我们的教育就真的彻底失败了。

如此尊师重要。韩国的学校教育,不仅对培养现代化所需要的中高级科技人才和训练有素的劳动者起到决定性的作用,而且大大提高了国民总体的文化素质。并且不管事幼儿园教师、小学教师,还是中学教师,他们的工资待遇普遍较高。韩国如此重视教育,可见他们对待教师是何等尊敬。来时跟父母一样,韩国人在总统面前可以乱来,但在老师面前不能乱来。韩国老师打了学生(当然我们绝对不允许),家长就会带着深深的自责给老师道歉,因为让老师生气了。我们敢吗?那可是祖国的花骨朵,更是小皇帝呀,摸不得,训不得,只有哄的得。别说老师没什么地位,就是有,谁敢呀?做一个负责人的教师真的好难。

我的教育视界的读后感篇九

在未去清华附小学习之前,对窦桂梅老师虽有印象,但并未深刻,但自从有幸参加前往她校观摩学习后,心中对窦校长,特别是她的《玫瑰小语》更是崇拜有佳。今天又拜读了《我的教育视界》这本书,窦桂梅老师域外教育访问的“视界”。感觉“教育视界”确实是一下扩宽了许多。

一是关于“以学生为本”。现在我国的教育观里就有“以学生为本”的概念,具体如何落实就有待实践了。在这本书里提到三个细节,食堂里校长微笑着和每个学生握手,校长由于我国领导拖课而脸红了,观看学校乐队演出特殊孩子周边有老师或家长陪护,这三个细节虽小,但足以看出“以学生为本”。目前在我国虽然大力倡导以学生为本的概念,但具体实施也是一大难题,想要做好,更是需要好好筹划一番的,并且需要时间的验证。就像雷夫所说“要达到真正的卓越是要做出牺牲的,需要从错误中汲取教训的同时付出巨大的努力。毕竟,教育无捷径”,而我们应当正处于“以学生为本”摸索的道路上,需要不断的实践,需要时间,需要付出。

二是关于教师生存状态问题。在我国教师的地位相对来说还是很高的,也是比较受重视的一种职业。美国多数人不愿意当教师,而我国却是有非常多的人想成为教师。也许要感叹中国教师的待遇还是不错的,但是不得不提的是中国教师目前的生存状态也并不是那么乐观。教师的地位虽高,不过工资不算高,另外,教师面临的精神压力也是较大的,一方面是学校对于学生成绩的硬性要求,另一方面是家长的压力。

三是关于学生梦想问题。在书中写到了一个校长的办学梦想,就是“培养具有国际感觉的国际人才”,而这位校长也确确实实的在努力了。很多学生上了大学都不知道自己的梦想是什么,从而浑浑噩噩的念完了大学。我觉得,很有必要让学生从小了解各个行业与职业方面的信息,让学生可以快速的找到自己的梦想,然后为之努力。

总之,看了这本书,我对教师这一职业又有了很多新的看法,国度不同,教育体制也有所不同,对于教师就是要兢兢业业努力工作,把下代更好的教育成人。

我的教育视界的读后感篇十

早在去年十月份之时,我就通过朋友的推荐购买了窦桂梅老师的《我的教育视界》。窦桂梅是我国著名的小学语文特级教师,现任清华附小校长,是一名独具风格的智慧女性。同时也是教育部更新观念报告团之一,受邀在全国各地讲学、报告,深受广大师生的热爱。以《玫瑰与教育》为代表作的窦特,如今已经将她的教育理念和思路融入于她的多部个人专著之中,影响了一批批教育人、语文人。

此次翻阅由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大夏书系打造的教育观察类著作《我的教育视界》,记录了窦特游历英国、美国、乌克兰、韩国、日本五国后所写的教育随笔选录,生动地再现了窦特游学五国之后的教育思考和教育现状描述。文中不仅还原了窦特游学五国之时对教育现象的记录,更与中外教育现状来了个大碰撞。当你细细品味之时,会暮然间发现窦特在写一部分文化类随笔时是抱着一种跳出教育的眼光来看待的,而又与教育不可分割。正如窦特自己所说的那样:

我所行之记并不只是为了教育而写,是想用文字记录那段经历,留下些许记忆。有时,我对教育的记录与思考的热情远远没有超越对其他方面的好奇。比如,所到特别之处,不仅仅照一张相,我会摘下一片小叶子,拾起一块小石头作纪念。再比如,以我并不深刻的眼光,写过东渡的鉴真和尚,海明威、赖特、乔丹、莎士比亚、牛津与剑桥的区别,甚至韩国女人与日本的女人的异同。这些看似与教育没有直接关系,也许对教育有所启发。

有人说:目光有多远,世界就有多大。窦特就是如此留心每一个细节,把文化与教育的思考带进笔端,流淌在白纸上,成为她对游学经历的记录。同时,我发现窦特是带着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去访学的,更是带着一些共性问题去倾听的。在《英国教育随笔》这一辑中,窦特实地了解了英国学校的管理制度、家长择校问题以及学校自我评估体系等等困扰当前教育制度发展的根源性问题,更将目光瞄准了教师培训制度和薪资、职称评定制度的构建体系。窦特的目光透过东西方时空隧道,与我国的相关体系进行了一个对比性思考。在思考中,又对一些细节性问题进行了修正。此外,她还留心观察了英国的教会学校办学特色,以一种理性的目光赞颂了优良的教学传统。

可以说窦特是带着一种文化的目光看待教育世界的。因为在她的眼中牛津和剑桥大学是承载着英国深厚历史文化的圣地。同时也坚信教育是文化的表现形式,而文化的流变也制约着教育的发展历程。那种文化的体现应当是一草一木、一花一叶的辐射,就如窦特在剑桥大学的康桥上会想起大诗人徐志摩的《再别康桥》一样。又如想起莎士比亚,会感慨起整个英国乃至世界的文学史一般。文化的渲染应当就是这样一种情不自禁的力量,渗透进民心。而教育正是随着这种文化的蔓延而日渐明朗,形成一股坚定的风格,继续保持文化的繁荣发展。窦特在书中虽然并没有用过多的词汇来形容所见的一切,但一切竟在不言中。

在美国教育随笔中,窦特提及了隐形德育,她目光所及之处被美国人的文明有序所惊讶,更被学校没有开设思想品德课而惊叹。于是,她联想起了清华附小的德育课程,她清醒地认识到:我们不能在德育口号中生存,要有行动去培养后来人,知不足,然后前进。

在后面的几辑中,窦特的世界游学之旅同样带给了她很多与教育、与文化有关的思考与感受,有时是一种震撼,有时是一种反省。带着窦特的这份世界眼光,给了我对世界教育的更多期待,也给了我对身边教育的更多细腻化关注。

我的教育视界的读后感篇十一

活动主题:魅力校园。

活动口号:因为真实,所以精彩。

活动宗旨:为了大家更好的学习英语,一方面可以锻炼自己,也可以使自己的英语学习得到提高,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展示于提高我校学生的创新能力、想象力及艺术修养,真实反映我校大学生丰富多彩的课余文化生活,与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学校决定举办一次校园英语dv大赛,请同学们积极参加.

二.组织机构。

主办:山东科技大学团委山东科技大学学生会。

策划承办:山东科技大学学生会办公室生活部。

三.参赛对象。

1在校的'山东科技大学籍学生。

2个人参赛或团体参赛(学生会,学生社团等)。

四.大赛日程。

报名截止日期:4月1日

决赛及颁奖日期:4月12日

五.作品类型及要求(考虑到我校dv爱好者较少现状,特设定五种参赛类型)。

1.动感影集类。

可以通过图片的特殊排列次序,并借用转尝字幕、音乐及特效的方式来交代故事情节,展示个人情感。(参考主题:活动剪影、音乐风景、家乡或校园风景、朋友留念等)。

短剧类。

反映真实生活,体现真实情感,主题不限,类型不限,内容积极健康,尽量展现校园生活。(参考类型:人物访谈、纪录片、歌曲、诗词、mtv、故事类、情景类等)。

3.公益广告类。

宣传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提倡环保,健康的生活方式,激发积极向上的精神态度,普及知识、促进和谐或是一些社团的宣传广告等。

4.晚会节目类。

广大爱好者在周末文化广场,迎新晚会,元旦晚会及其它各种晚会上录制的影像作品。节目要完整,还要进行后期的处理,适当添加字幕和进行音乐及画面处理。

5.其他类(艺术片,创意片)。

要求:

1.思想健康,积极向上,具有青春气息,有较好的精神面貌,有一定的思想深度,内容充实、生动,重点突出。

2.拍摄画面清晰连贯,有一定的拍摄和剪辑技巧。

3.原创性,观念独特,形式新颖,团队能力强。

4.公益广告类作品要有广告语,并体现广告内容的构思。

6.以英语为主,须添加字幕。

六.参赛方式。

到校园报名点或dv大赛办公室(大学生活动中心学生会办公室)领取报名表,同时接受短信报名,将姓名、作品名称、联系方式及作品简介通过短信或邮件发给我们,并在规定时间将参赛作品用u盘,移动硬盘等将作品拷送到大赛专用电脑里,视频格式不做限制(flv除外)。

注:周一到周五下午4点到6点为固定校园报名时间,地点在大学生活动中心学生会办公室,其它时间会酌情安排。

七.评选办法。

先进行海选,淘汰明显不合要求的作品,邀请影视鉴赏课*老师做大赛总评委,各负责人及评审老师,摄影协会代表作为评委。

八.奖项设置。

五种类型共设一等奖1名、二等奖2名、三等奖3名、参与奖5名(依据参赛情况酌情增减)。

九.决赛及颁奖晚会。

1颁奖晚会与总决赛同时进行,作品分类播映,并评出各个奖项,每个作品播映前各作品参赛代表可对作品做简要介绍(时长不超过二分钟)。

2每类作品播映完毕后进行投票,并在下类作品播放完毕后公布前一类作品的投票结果。

3作品投票方式为现场打分,最终评出各个奖项。

4各奖项评选完毕后由颁奖嘉宾逐个颁出各奖项。

5中场可穿插几个节目及互动游戏,比赛开始前进行优秀作品展示(不参与评奖),晚会场地预设在图书馆。

十.前期宣传。

2、宣传形式。

(1)在宣传栏,宿舍门口张贴宣传海报或大赛通知。

(2)借助绿意手机平台,发布dv大赛通知。

(3)印制大赛邀请函,附带宣传材料和报名表送发各院学生会,及各个兄弟社团。

十一.大赛临时组织。

指挥部:

负责人:

办公室:

技术组:

宣传组:

注:未尽事宜另行通知。

校区学生会办公室。

xx年3月16日。

我的教育视界的读后感篇十二

爱的教育的作者是埃・德・阿米琪斯,1846年10月生于意大利,陆军学校毕业后参军服役。在军中他就开始了文学创作,他的几个短篇小说最初发表在意大利军报上,广受读者的欢迎。爱的教育是于1866年出版的。该书意大利语的原意是心的意思。另有副标题为“一个意大利小学生的日记。作者以日记体写了意大利四年级小学生安利柯的一学年经历,描写了发生在学校班级和家里的一个个感人至深的故事;父母对儿女的一片挚爱之心和殷殷期盼;师生朋友同学之间的爱和友谊,对祖国的神圣热爱。所以,这本书在意大利成了孩子们的必读之书。

全书共分一百篇,文章由三个部分组成:主人公安利柯的日记,安利柯父母的教子篇以及老师讲的九则故事。这三部分都以青少年的情感教育和品德教育为中心,但内容各有侧重,体裁也有所不同。安利柯的日记部分,以第一人称讲述他的内外生活,其中有老师。家长的故事,但更多的是孩子们自己的故事,展现了一个真实的儿童世界。他们有缺点有毛病,如不守记律爱虚荣有嫉妒心有的还欺负弱小同学,但孩子们表现的更多的是闪光的品德,这可是小说极力赞颂的地方,由于这篇文章是以第一人称的手法写的日记,所以给读者留下了非常真实的感觉。

这本书之所以成为一本名垂千史的著作,不仅仅是因为他给人强烈的真实感,更重要的是这本书中所细心描写的爱国思想与美好品德。就如安利柯父亲曾给安利柯写过一封信。这里面包括了对安利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他以抒情的笔调,优美的语句,歌颂了祖国的山川景物,抒发了对祖国的热爱表达了为祖国强盛和人民幸福献身的决心。因此,我觉得这不但是讲给安利柯听的,也是对千千万万的读者进行了一种不同一般的教育。在思想品德教育方面,也有很多典范。如这一段:我们意大利是一个富强的国家。要使意大利比今天更富强,那时你们每个少年的应尽的义务也是你们应付的使命。少年是国家富强的原动力,少年是国家未来的主人翁。少年的好坏关系着国家的前途和命运。要使意大利比今天更富强,你们就要立志做个好少年。从今天开始我想把许多好少年的美德善行。一一编成故事来讲给你们听。希望你们拿他们做榜样,各个都成为意大利的好少年。

爱的教育真不愧是一本好书啊,他给了上千万的读者一个深刻的教育。他教育了我们各种各样优秀的思想品德。是我们的思想境界有了很大的提高。怪不得意大利的孩子如此喜爱这本书!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我的教育视界的读后感篇十三

认真品味一部名著后,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获,让我们好好写份读后感,把你的收获和感想记录下来吧。为了让您不再为写读后感头疼,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我的教育理想》读后感,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近日有幸拜读了《我的教育理想》一书。细心品味作者的教育理念,对未来的教育有了进一步的认识。教育的伟大使命是使人们从无知走向成熟。作者书中用精辟的语言勾画了二十一世纪教育理想的灿烂和辉煌,使人们对未来的教育充满信心。我心中对教师的形象有了更深的触动。

朱教授从几个方面阐述了理想教育的含义:理想的学校、理想的校长、理想的教师、理想的学生、理想的家长。朱老师这样说到:我心中的理想教师,应该是一个胸怀理想,充满激情和诗意的教师;应该是一个自信、自强,不断挑战自我的教师;应该是一个善于合作、具有人格魅力的教师;应该是一个非常尊重他的同事,非常尊重他的领导,非常善于调动帮助他成长的各方面因素的教师;应该是一个充满爱心、受学生尊重的教师;应该是一个追求卓越、富有创新精神的教师;应该是一个勤于学习、不断充实自我的教师;应该是一个关注人类命运,具有社会责任感的教师;应该是一个坚韧、刚强、不向挫折弯腰的教师。我认为,作为新时代的老师,应该将“尊重”这两个字时刻记在心中。优秀的老师不应是威严的、高高在上的教书匠,应该是尊重学生的。学生们渴望得到老师的理解和尊重,希望得到老师的肯定和赞许。作为教师,应该努力理解孩子的世界,抱着一颗非常年轻的心,与他们沟通,去理解他们,才会赢得他们的喜欢和信任。

新课改背景下,当许许多多的老师投身于如何提高课堂效率的同时,更多的老师在如何教育孩子拥有完善人格的问题上有了更深的理解。朱教授以激昂的感情向我们提出了教育的理想问题,对学校、教师、父母和学生进行理性思考,向我们描述了完美的未来教育。未来的教育家应该投入全身心的力量去爱学生、爱教育。只有爱才能赢得爱,你爱教育事业,教育事业也会爱你,你才能获得事业上的乐趣。

此时,我想到了20xx年6月1日,我在温州市特殊教育学校参加的师德培训。在这里,特教学校的学生和老师们震撼了我的心灵,让我真切体会到什么是无私的奉献与爱。启明部的孩子们,用他们的指尖触摸这个世界、了解这个世界。在启音部,很多教室放着学生的手工作品,有丝网花、剪纸、布贴画、黄杨木雕、彩绘等很多艺术作品,在佩服孩子们心灵手巧的同时,更让我敬佩他们的老师,很难想象,这些老师需要倾注多少心血、耐心与爱心,才能使这些折翼的天使做的比普通的孩子更棒。在启智部,我们看到了一张张可爱天真的笑脸,他们挥着小手开心的样子,他们的一声声“老师好”,他们的一切一切都像一束阳光,照进我的心中,温暖并感动了我。他们中大多数在来学校之前连基本生活都无法自理,但是,在老师们的耐心教导下,他们不仅能住校生活,还能认识不少字、读一些简单的文章。

特教学校的老师是如何做到使这些孩子如此阳光、如此让人出乎意料地呢?当听完他们的一堂语文课后,我对这些老师更加肃然起敬,是他们无私的爱给了孩子希望,让这些特殊的孩子也有了自己的理想,有了自己努力地方向。孩子们每天都会遇到我们意想不到的'挫折,他们也会烦恼,也会悲伤,每当这时候,就会有人来到孩子们的身边,给他们温暖的微笑,给他们鼓励的眼神,给他们无形的勇气,这些人就是特校的老师们。我看到有很多年轻的女教师,用她们人生中最灿烂的花季去呵护这些孩子,她们把自己的爱无私地奉献给了这些孩子,使这些孩子们也能将他们的才华发挥到极致,她们才是最伟大的老师,相比之下的我显得如此渺小。

教师是一个能够把人的创造力、想像力和全部能量、智慧发挥到极限,永远没有止境的事业。我作为一个光荣的人民教师首先就要热爱这项事业,对教育充满激情。教师要不断学习,保证自己有足够的活水源,使学生酣畅淋漓地学习。教师教育的对象是一群天真烂漫的,单纯的,可爱的孩子。我要始终保持一颗童心,时刻关心他们,同时我还要做一名关注社会、有责任感的教师。教师教育祖国的未来,意义重大。在教授知识的同时,也要教育他们如何做人、如何生活。

爱孩子,不是光给孩子们知识,教育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一种积极的生活态度,以积极的生存心境、积极的人生态度对待生活。正如书中所说,“谁在保持梦想,谁就能梦想成真;谁能不懈地追寻理想,谁就能不断地实现理想。作为教师,我们不仅要把理想播在学生的心中,更要把理想珍藏在自己的梦中。”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孩子在离开学校的时候,带去的不仅仅是分数,更重要的是带着他对未来社会的理想的追求。作为工作在一线的教育实践工作者,我们坚信教育的理想会奏响新世纪中华民族的英雄乐章,理想的教育会开创新世纪中国文明的灿烂辉煌,我们应当从面向未来的高度,在超越现实的教育过程中,不断追求卓越,优化、完善自身的教育和教学活动,从而创造教育的美好未来。

教育的每一天都是新的,每一天的内涵与主题都不同。一个优秀的教师,必须具有远大的理想,不断地给自己提出追求目标,同时又要有激情。优秀的教师要永远伴随着自己的梦想。当生活没有梦时,生命的意义也就完结了,教育就没有了意义。

书中的几句话深深打动了我:“教育需要激情,需要全身心的投入与无私的奉献。教育需要诗意,需要洋溢着浪漫主义的情怀。教育需要机智,需要把握每一个转瞬即逝的机遇。教育需要活力,需要以年轻的心跳昂奋地工作。教育需要恒心,需要毫不懈怠地追求与探索。”我不由得按着书中理想教师的“标准”去叩问自已:我是不是一个胸怀理想,充满激情和诗意的教师?我是不是一个自信、自强,不断挑战自我的教师?我是不是一个善于合作、具有人格魅力的教师?我是不是一个勤于学习、不断充实自我的教师?扪心自问,我深刻的认识到自己在这些方面的努力还很不够。于是,在以后的工作中,我要以这些标准来激励自己,要求自己,促进自己。

我的教育视界的读后感篇十四

话虽然名过其实,有点耸人听闻,但却是一定会有的实情。到底是什么赋予期末考如此巨大的魔力,能将万千高素质学子卷入这场洪流,无一幸免?我曾在《我的军训感受之中国式军训》一文中说过:中国式教育素来急于求成,讲究立竿见影,一劳永逸。习惯养成所产生的惯性力是无法想象的,填鸭式的应试教育遽然进入以自主学习为主的大学殿堂,不免无所适从,进而迷茫,颓落!自主的学习变成了自由的娱乐,平时无考试的规定成了本就薄弱的自制力最佳的杀手。于是,被窝理所当然地埋葬了青春,吃喝肆无忌惮地玩弄了年华,高素质的学府里圈养了一大群精神世界尚未断奶的乳儿。

平时不加重视所导致知识的空缺,挂科危机所带来的利益纠葛,让期末考成了众多学子的梦魇。只是这老天,是从不绝人之路的,我们自古就有一句话叫临阵磨枪,不亮也光。于是,临时抱佛脚成了过关的'良方,复习周成了救命的稻草。宅男宅女,蜗居浪子,倾巢而出,学风为之一振,面目为之一新,可谓壮观!

图书管,自习室连环抢座扔书时,我们也会鄙夷自己的修养;宿舍走廊里深夜狂背单词时,我们也会为打搅他人酣梦而倍感自责;通宵亮灯,黑眼圈如影随形时,我们也会想起那按时作息合理安排时间的科学规划。只是,只是这期末考来的实在让我们无法淡定;只是,只是心里那下一学年定要充实有序的决心总是拒绝不了舒适诱惑的贿赂。只好循环往复,年年有今朝。

我们知道,伤疤一旦烙上,便很难复原;习惯一旦养成,便难以改变。十二年寒窗,十二年棋子,早已习惯在别人的安排下前行,早已习惯在固定程序指令里活动,茫茫然进入大学,安排不再,程序立改,便只能依靠记忆力在以往的经验里翻捡生存的技能,在逝去的画面里默哀终于站起来了当家做主的悲凉。无极的无所适从让我们有了强烈的回归原点的冲动,再一次牵手那黑色的高三;丧心病狂的心灵折腾让我们发出了撕心裂肺的呐喊:期末了,我们怎么活!

然而生存环境的顿改能够激活优胜劣汰的法则,从而刺激物种的进化;学习氛围的物是人非相信也能够复生你争我赶的激情,创造一个自主学习的佳境。纠正不合理的学习习惯,摒弃依赖于人管制的思维,树立自我意识,增强自主能力,重视功夫在平时的积累,加强人生目的的科学规划,让每一天充实,让每一分灿烂。期末了,我们便会潇洒地活,浪漫地过。

我的教育视界的读后感篇十五

通过品读朱永新教授《我的教育理想》,深感他的教育思想是对我灵魂的深刻洗礼,从而激励我要成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也更加坚定了我努力向名师靠近的决心。

我的理想很简单:做一个幸福的人。而我的教育理想就是通过幸福的'教育,教育出幸福的学生;做学生学习的伙伴,深受学生的喜欢。怎样才能实现这个教育理想呢?首先要做一名这样的老师:

一、以朱永新教授所言的理想教师做标杆,不断努力靠近。“理想的教师,应该是一个自信、自强,不断挑战自我的教师。应该是一个胸怀理想,充满激情和诗意的教师。理想的教师,应该是一个善于合作,尊重同事,尊重领导,善于调动帮助他成长的各方面因素的教师。理想的教师,应该是一个充满爱心,受学生尊敬的教师。理想的教师,应该是一个追求卓越、富有创新精神的教师。理想的教师,应该是一个勤于学习,不断充实自我的教师。理想的教师,应该是一个关注人类命运,具有社会责任感的教师。理想的教师,应该是一个坚韧、刚强、不向挫折弯腰的教师”。

二、正确的角色定位。在当今时代,教师是一个设计者,要为每一个学生设计适合他学习的环境;教师是一个指导者,要使学生在信息海洋中不迷失方向;教师是一个帮助者,学生遇到困难时,我们要相信他们自己能够解决。学生回答问题时,我们要以专注、期待、鼓励的目光看着发言的人;学生的红领巾歪到一边去了,我们会为他扶正;课外活动时,我们会加入学生游戏的行列。要成为伙伴就要让他们喜欢你,那么学生喜欢什么样的老师?答案肯定不是唯一的,不同的学生,不同学段的学生,关注点有所差异,诸如讲课精彩,幽默风趣,博学多才,和蔼可亲,认真负责,宽容大度,公平公正……教师想让学生喜欢,首先要喜欢学生,因为‘喜欢’是相互的。老师喜欢学生,学生会加倍地喜欢老师。”

三、每日三问,自省吾身。用今天的自己与昨天的自己比。反思今天的自己是不是比昨天更有能力教育好学生?今天上的课是不是比昨天更精彩?今天找学生谈心是不是比昨天更能说到学生的心坎儿里?今天处理突发事件是不是比昨天更机智?今天帮助"后进生"是不是比昨天更细心、耐心?今天所积累的教育智慧是不是比昨天更丰富?我今天所进行的教育反思是不是比昨天更深刻?今天我面对别人的教育教学建议或意见是不是比昨天更虚心?……虽然每天都不是最好,甚至每天都有遗憾,但每天自问,坚持不懈,我们便不断地向"理想的教师"这一境界靠近。

四、既要学会倾听自己的课堂,又要学会倾听别人的课堂。在课堂上,真正倾听孩子们的心声,从孩子们真正的学习需要出发,组织教学。学习别人课堂教学环节设置的有效性,教学程序的落实性,老师的评价语对于学生的启发性等等。

五、教师还应该努力理解孩子的世界。成人世界和孩子世界是不一样的,孩子们的世界有独特的色彩。教师要和他们一起喜怒哀乐,要和他们共同成长,要成为他们中的一分子。教师需要有一颗非常年轻的心,才能与他们沟通,才能理解他们,才能够得到他们的爱。不要过分的强调师道尊严,容易造成师生之间的距离感。

六、教师要有一种大格局、高境界,不能只盯着眼前的一点小利益。要有高境界必须多读书。虽然我们不能将名山大川都走遍,做不到行万里路但我们可以读万卷书,其价值是一样的。只有我们成为了一个探索自然,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热爱人类的人,才能培养出具有这样一种心境和品格的好孩子们。

一个人要取得成功有两个重要的前提:一个是追求成功,一个是相信自己能够成功。只要坚持不懈,我们便会不断地向"理想的教师"这一境界靠近。

我的教育视界的读后感篇十六

朱永新,现任全国人大常务委员,民进中央副主席,中国教育协会副会长。研究生学历,博士学位,苏州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他是新教育改革发起人,被评为改革开放30周年“中国教育风云人物”。他先后求学于江苏师范学院、上海师范大学、同济大学、复旦大学,主修教育心理学,一直攻读到博士后。曾任苏州大学教务处处长、教授,苏州市副市长,民进苏州市委副主委。

他富有人文精神和创新精神,为中国教育改革建言献策。他创办的教育在线网站,已经成为中小学教师的精神园地,他倡导的新教育实验,正在改变着中国的教育。他对中国教育现状的深刻思索以及教育理想不懈追求的精神,感动着千千万万人的心。

在朱永新《我的教育理想》中有这样一段话:我心中的理想教师,应该是一个勤于学习、不断充实自我的教师。

勤于学习,充实自我,这是成为一名优秀教师的基础。一个理想的教师,一个要成为大家的教师,一个想成为教育家的教师,他必须从最基础的做起,扎扎实实多读一些书。

不要把教育家看得多么神秘,每个教师都可能成为在中国非常有影响的教育家,每个人都可以做到,关键在于是否做一个有心人,是否执著,是否有恒心。当然,我们知道,教育家必须具备相应的知识结构、教育理念、文化素养、道德素养、工艺素养等。

通读此书,我被他的理想教师形象所感染,心中不免升腾起一种渴望,渴望自己也能成为一名好教师。他说:理想的教师,应该是一个胸怀理想,充满激情的教师;理想的教师,应该是一个自信、自强,不断挑战自我的教师;理想的教师,应该是一个善于合作、尊重同事、尊重领导、善于调动帮助他成长的各因素的教师;理想的教师应该是一个充满爱心、受学生尊敬的教师;理想的教师,应该是一个追求卓越、富有创新精神的教师;理想的教师,应该是一个勤于学习,不断充实自我的教师;理想的教师,应该是一个关注人类命运,具有社会责任感的教师;理想的教师,应该是一个坚韧、刚强,不向挫折弯腰的教师。

教师还应该努力理解孩子的世界。成人世界和孩子世界是不一样的,孩子们的世界有独特的色彩、旋律和内涵。教师要和他们一起喜怒哀乐,要和他们共同成长,要成为他们中的一分子。教师需要有一颗非常年轻的心,才能与他们沟通,才能理解他们,才能够得到他们的爱。可是我们一直主张师道尊严,鼓励师生之间有距离感。中国教育传统有很多好东西,也有很多不好的东西,过于强调师道尊严就不好。教师还应该有三历:学历、经历和阅历。这三历是一个有机的联系,不一定将名山大川都走遍,行万里路和读万本书,其价值是一样的。我们要鼓励教师成为一个探索自然、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热爱人类的人,要培养这样一种心境,才能教育好孩子们。教师不但自己要充满爱心,更应该将爱传播给学生,让学生也成为充满爱心的人,唯有如此,教育才算成功,教师的爱才叫真正的爱。教师们要将溺爱宠爱偏爱等一切庸俗浮浅的假爱从思想与行为中彻底清除,要以一种博爱仁爱真爱充实思想,并能蓄之于内,形之于外。

学习,尤其是走上工作岗位之后的学习,是每个人职业生涯中的大事,这样的学习是我们职业(专业)成长说不可缺少的。在每个人的职业生涯中,都不会是一帆风顺的,都会伴随着不断的困惑和疑虑。这些困惑和疑虑,有些事我们经过自己的思考努力可以解决的,有些则是我们不能解决的,甚至我们的同事、前辈也不能解决。那这些问题该如何解决呢?只有一个途径——学习,以先进的理论武装自己的头脑,对我们教师来说,就是要从经典的教育论著中汲取营养,以这些营养来丰富自己,提高自己,发展自己,进而解决我们职业生涯中的困惑和疑虑。

业余时间我阅读了朱永新教授的理论专著:《我的教育理想》。这本书内容丰富,知识全面,是朱永新对教育的理解和感悟,许多见解都是针对现实教育生活中的问题提出的,以及发达国家有关教育的具体的政策和做法,是一本很不错的书。

但是这本书对我们一线的教师来说,我感觉总的来说作用不大,尤其是不能解决教师专业成长过程中遇到的一些具体的问题,书中提到的只是一些教育的理想,理想是脱离现实的,有些甚至和现实是背离的,所以对于一线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遇到的困惑的解决时没有多大的作用的。在这里我不是说我做到了“我心中理想的教师”的要求,只是我感觉作为教育来说,他能发挥什么样的作用,尤其是在学生成长中的作用,不是每个教师自身能决定的,这要取决于整个中国大的教育环境。中国现在高考制度不变,教师,尤其是开云KY官方登录入口 的任课教师,就只能踏踏实实地搞应试教育。用简单的学习挤占学生的时间,挤占学生的休息时间,挤占学生的玩耍时间,让学生在宿舍、教室和餐厅三点一线之间奔忙,所有这些都是为了分,为了考试中学生的分数能高一点,在学生的生命力除了分,其他什么都不是,什么都不该想,但是正是这些分,给学生造成了多大压力,每次考试后,看着那些成绩下降的学生,他们苦闷,他们情绪低落,甚至痛苦失声,我能做的是什么嫩,只能好意安慰他们、鼓励他们,让他们的心情好受一些,缓解一下他们的压力。但是安慰之后,一转身,我就又开始给他们压力,上课提问他们,不会了抄写10遍,我会继续给他们发卷子,催他们及时交作业。不光是我,每个老师都是这样在做,谁也不会心慈手软的,看看我们祖国的花朵吧,一个个十七八岁的生命,本应该是活泼的生机勃勃的生命,一个个变得老气十足,小老头(太婆)似的,我看着他们的样子,一阵阵心痛,但是我没有办法,心痛得只想丢下手中的粉笔,心痛得甚至不想干教师,但是我知道,即使我离开讲台,还会有人补上,别人可能比我做得更过火。所以,我还是不能走,我要留下来,我要想办法,让我的学生在我的课堂上能学得快乐点,让他们的成长不只伴随着压力,不只伴随着永远也舍弃不掉的分数。

所以我一直在努力,想让自己成为一个受学生欢迎的教师,想让他们知道,他们因为分数下降带来的痛苦,我愿和他们一起承受。只要我的存在,能让他们的痛苦减轻一点,能让他们成长得相对快乐一点,我就心满意足了。

所以,《我的教育理想》这本书,应该让那些制定教育政策的人看,应该让他们多看,以尽快改革当前的这吃人的教育体制,解放我们的孩子,解放我们每一个教师,让我们都从考试分数的梦魇中走出来,去迎接教育生活的春天,我们都能看着孩子们想快乐的小鸟,飞翔在洁净的蓝天白云之下,飞翔在春花烂漫中,飞翔在快乐的学生生涯。

我的教育视界的读后感篇十七

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完成。须知数千年的师道尊严在人们头脑中是根深蒂固的,传统教育观念、学生对教育学行为的影响是深远的。我们一方面不断学习、吸收现代教育思想,努力树立现代学生观,另一方面还要用现代的学生观检验我们的教育行为。

1.教师心中要有学生学生是教育的对象,教师一切的教育行为都应是为着学生生存发展的需要,这是现代学生观的一个基本判断。然而教育实际中,却常常出现教者自行其事,心中没有学生的现象。如课上提问学生,学生答不上来,教师常常“怒发冲冠”,动辄罚站、训斥、责骂。虽然,所问问题可能已解说不止一次,但学生仍旧未能理解。怎么办?我们认为教师能做的和该做只是再向他解说一遍。因此,可以对他这样说:那不是你的错,是老师没有说清楚,让老师你再讲一遍,好吗?反过来想一想,训斥、责骂和罚站,对于学生而言,不但无助于问题的解决,反而打击他们的自尊心、自信心,又有损于师生之间的感情。再比如,找学生面批作业,见到明显“低级”错误时,教师常会十分生气,言语多严厉,甚至斥责学生。静而思之,面批本是好事,旨在帮助巩固提高。殊不知,严厉之语,斥责之声,非但不能帮学生,反而伤及学生脆弱的心理,又不利于增进师生感情,可谓好事没办好。教育实际中,这一类好事没办好的情况恐怕不是少数。体罚、变相体罚等现象的存在,不能说与此无关。如果教师能做到心中有学生,那可能就是另一种情形了。

2.教师要增强服务意识.有学者将教育列为服务行业,“提供优质的教育服务”的提法也屡见报端。我们赞成这一提法。我们认为,作为学校,作为教师就应该为家长和学生提供良好的教育服务。家长花钱送子女到学校读书,就应该让子女享受良好的教育服务。然而,受到传统的“师道尊严”思想影响的相当一部分教师,一下子难以接受为学生的学习服务的角色定位,或者嘴上接受而教育教学行为依旧沿袭老一套。令学生围着教师转,让学生处处听从教师的安排,忽视学生的需要,不顾学生心里所思所想……这些做法在教育教学实际中没有吗?"怎么办?教师要自觉转变思想,树立为学生需要服务的意识,教师要能正确地给自己定位。学生,是我们的教育对象,研究学生、研究学生的心理、探究学生学习的健康心理、培养学生心理发展能力,就显得非常重要。它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思想,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学生观。有了正确的学生观,教师就会在教学中采取恰当的措施,鼓动学生掌握学习主动权,再辅以教学方法的引进,就能充分发挥教师“因势利导”的作用,学生才会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这对学生发展的意义不可估量。“我们应当尽可能使学生牢固地掌握学科内容,我们还应尽可能使学生成为自主而主动的思想家。这样的学生当他在正规学校结束之后,将会独立地向前迈进。”(美国“认知论”的主要代表、“发现法”的倡导者布鲁纳语)。

3、正确地评价学生通常情况下,教师对学生的水平的估计往往偏低。当然,我们不否认学生的智力发展水平存在着个体差异。但这种差异其实并不如人们想象的那样大。心理学研究表明,除极少数智力超常和明显迟钝的儿童外,大多数学生都属于“中人之智”,他们学习成绩的好坏,往往是由其他原因造成的,不完全由于智力的差异。有些被我们判定为“学困生”的学生,在从事他们喜爱的某项活动或游戏时,他们所表现出来的聪明才智,甚至可以超过某些优等生。可见,只要我们能够真正唤醒这些学生的沉睡的求知欲,使他们象喜爱这些活动或游戏一样地喜爱学习,他们肯定不会比那些优等生逊色多少。

4、重视学生心理能力的发展探索学生学习的心理奥秘,使教学活动尽可能地符合学生心理特点,这是提高学生学习效益的必要保证。

我的教育视界的读后感篇十八

读完一本名著以后,大家一定都收获不少,是时候抽出时间写写读后感了。是不是无从下笔、没有头绪?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我的教育梦想》读后感,欢迎阅读与收藏。

在平常教学中,经常听到一些老师在议论课本,更多时候是在埋怨课本某部分内容编写得太难不好,难以执行,教完后学生不易理解等。但埋怨归埋怨,尽管课本中某些内容的编写“不合心意”,他们仍然按着课本的顺序、内容去教学,从不敢想,更不敢去变通课本。依然“照书请客”,绝对虔诚的课本执行者。

叶老说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嘛!然而,在教学中,一些教师却不是用教材当“例子”,当“凭借”,而是过多的分析、讲解、灌输,硬生生把一门充满生气和灵性的语文课,搞成沉闷、单调、乏味、枯燥的样子。

那种深入钻研教材,精心预设挖陷井,重知识训练,对整个教学过程了然于胸,上起课来从容不迫,教学程序按部就班,课堂上波澜不惊,教学思维没有跳出教材本位框框的“教”教材的公式化的教学是多么难受啊。

对着这本厚厚的语文书,有种窒息的感觉,用它真是是一件极其痛苦的事。今天,咱————决定————放弃————语文书。

我总是想,我不要语文书,我让我的学生去浏览一丰富的网页,看看曹操墓,品品三国,聊聊诸葛。放开眼光看看,世界因为网络的出现,已经发生了多么大的变化!“一目十行,快速反应”的阅读已经更为引人注目了。我们现在还是死守着传统来教学语文,那真是跳不出语文了。时代的发展给我们语文老师提供了更广阔的天地。

我总是想,我不要语文书,我会和学生一道去阶梯教室观看一部感人的电影。到《赤壁》怀古,遥想公瑾当年,感触一代枭雄风流与倜傥。电影里面有着人性最原始的剖析,爱恨情愁贪怨嗔痴,国家兴亡侠骨柔肠,交错纵横中,我们可以让学生看到人性百态,看到生命的苦痛与无奈。

我总是想,我不要语文书,我会带着学生读笑话、神话,或寓言,小小的文字里蕴含着大大的人生哲理。学生的经历毕竟浅薄,而通过这些简单易懂的文字作品,懵懂的心开始有了些许关于人生的浅淡的轮廓。

我总是想,我不要语文书,我会把词语盘点里近二十个词语,十个成语,要求学生围绕一个中心来写,并要求写得尽量的短,语句通顺,且用尽可能多的语词。这时候,零散的简单的文字拼凑起来,却能勾勒出一篇任何画家都无法描摹的精致画卷。文字,或清淡如水,或华丽似锦,不管寥寥数笔,抑或洋洋洒洒,美的惊叹,学习的快乐在顷刻间流泻。

我总是想,我不要语文书,我还是会好好的把《伯牙绝弦》上个一个星期,我知道,那种人生苦短,知音难寻的痛苦与无奈,那种伯牙为知音子期破琴绝弦的凄惨情感,用一曲《高山流水》诠知音,让一课《伯牙绝弦》振生心的阳春白雪般的感悟,是需要师生共同“静下心来细细品味”的'。

我总是想,我不要语文书,我会把课堂变成温馨愉悦的儿童乐土,让每一个孩子都找到好学生的感觉,并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学习的需要,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兴趣,最大限度地开拓学生的潜能、智慧。我们是不是也可以根据这西江月的词牌名写写我们的词呢?要求有一定的音律美,字数,句数与原文一样。

此时,信手捏来,让学生的思维活跃,思绪飞扬。他们滔滔不绝,有话可说。在入情入境的深刻体验中,学生的心潮涌动了,文思打开了,倾诉的欲望会油然而生。

我总是想,我不要语文书,我会坐在电视机前和学生一块收看新闻联播。语文是教人说话写文章表达自己意见的课程,根本不需要太多说教的文章,而事实上很多说教性的文章并没有起到任何教育的作用,换句话说,不爱国的人一样不爱国,麻木的国民依旧麻木。整天的大道理,只会让学生反感。也许一场精彩的体育比赛,一个国际意外事件更能感动学生的爱国热情。

什么时候没有了语文书,课堂也就成为了快乐的公园,学校必将成为孩子们最幸福的天堂。

现实生活中的我依然沉浸在幻想的状态中。

语文是需要闲情逸致的。

我的教育视界的读后感篇十九

最近,我认真阅读了朱永新教授所著的《我的教育理想》一书,深受感触。

《我的教育理想》一书,共十七章。前十章是上篇,后七章是下篇。内容多而深刻。尤其其中我最感兴趣的是第七章“我心中的理想教师”中的内容。

朱永新教授说:“我心目中的理想教师,是一个胸怀理想,富有激情和诗意的教师;是一个自信、自强,不断挑战自我的教师;是一个善于合作,富有人格魅力的教师;是一个充满爱心,受学生尊敬的教师;是一个追求卓越,富有创新精神的教师,是一个勤于学习,不断充实自我的教师;是一个关注人类命运,具有社会责任感的教师;是一个坚韧、顽强强,不怕挫折的教师。”

教师不在于他教了多少年书,而在于他用心教了多少年书。教育需要用心,需要有爱。作为一名教师,爱孩子,不是光给孩子们知识,教育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一种积极的生活态度,以积极的生存心境、积极的人生态度对待生活。因此,作为一个教师,我觉得应该具有不探索、不断创新的精神,做一个教育上的有心人。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追求是我们永恒的主题。没有理想的教育不可能在教育活动中洋溢着激情、诗意,也不可能有优质的教育。为了未来的教育,我们这些做教师的必须要有远大的理想和抱负。也许我们离人们心中的理想教师还有一段距离,但我们有决心更有信心将这段距离逐渐缩短。

当然,我做的远远还不够,大教育家的理想闪烁着智慧的光芒,照耀着我年轻的心,今后,哪怕工作再忙,时间再紧,也要挤兑一点闲暇,让自己静下心,仔仔细细地拜读一些经典作品。

曾经看到这么一段话:“教育家和教书匠的一个最大区别,就是教书匠甘于平凡,而教育家追求卓越。”我想我会选择追求卓越。尽管我离卓越还相距甚远,我所做的很微不足道,比我优秀的人还有很多很多,但我一直相信厚积才能薄发,用心的人最接近成功!

我的教育视界的读后感篇二十

读完朱老师《我的教育理想》一书,有很多收获,也产生了很多感受,今天很高兴跟大家一起来分享。

朱教授论及“理想的教师,就应是一个充满爱心,受学生尊敬的教师”。教师要对学生充满爱心,才会去赏识他们,激励他们,让他们享受到成功的快乐,给予孩子未来的希望。爱孩子,不是光给孩子们知识,教育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一种积极的生活态度,以积极的生存心境、积极的人生态度对待生活。只有真心爱学生、赏识学生,学生才会真正得到发展。我想结合班上两个人的故事给大家谈谈激励信任学生的力量。一个学生是九三班的,入班成绩也就是二三十名,可是经过半年的追赶,已经进入班级前五名了。我对他印象很深。刚开始教学,我觉得的找个男课代表,这样可以多让一个学生产生责任感,同时帮女课代表搬搬作业。基于这样的考虑选了陈龙洋做男生课代表。结果出人意料的是,他上课比以前更加积极回答问题,物理成绩也是突飞猛进。可能是他感受到了我对他本人的认可,因此在这个学科上也更有兴趣更加努力,形成了良性循环,有兴趣成绩越好,成绩越好越有兴趣。另一个姚张浩同学情况差不多,也是在课堂中主动回答问题,次数多了之后也敢上台讲题了,久而久之他从一个线下的学生成功的进线了,进步非常明显。

罗森塔尔现象是学生会朝着老师期望的方向发展,当学生感受到老师的关怀和期望,会变得更加自信努力,从而得到异乎寻常的进步。我们每个人心底里都希望得到别人的赞美和期待,因此,作为老师要善于抓住这个抓手,让学生在心里作用下发挥正效应,促进学生的良好发展。

教师富有知识也需要智慧,教学中要顾及学生感受,观察他们言行,允许他们犯错误,让他们在犯错中成长。工作中只有认真是不够的,还需要智慧,没有智慧得认真可能会给自己带来困惑,要想消除困惑就离不开智慧的参与。

还有一个是八年级的学生,人非常聪明,胖乎乎的,但是就是管不住自己,不爱学习。以前老是感觉这孩子不学习还捣乱很烦人,但是后来发现他也有优点,比如爱劳动,干活很积极。一次早自习,一位女学生不舒服吐了一地,这孩子主动去铲土打扫屋地,其他人不愿意干的,他却很高兴去做,而且是自己主动的。从这之后我对他的看法就变了。作为老师我们应看到学生的闪光点并把它放大,学习很重要同时做人也很重要。

好的教育是给予学生选择的机会和发展的空间,让每一颗金子都闪闪发光。我们要相信,每个学生都有才华,只要有合适他的教学和方法,每一个学生都能成才。

我的教育视界的读后感篇二十一

尊敬的各位领导:

梦想是美丽的,它是心底最美的期望,所以美梦成真也成了我们长久以来的信仰。梦想是阳光的,它使人们由浮躁走向平静,由彷徨走向坚定,并最终走向成功。梦想是有力量的,它是人生前行的动力之源;高远的梦想可以激发一个人一个民族生命中所有的潜能。

在中华民族近一百多年的历程中,涌现出一批批的仁人志士前赴后继的追求自己的梦想,这些梦想最终汇聚在一起,形成了民族的梦想,于是我们实现了国家独立。现在我们又有了新的梦想---中国梦,这是13亿中华儿女共同的期许,我们一定会实现民族的富强。中国梦的传承就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精神的传承。只有坚持民族复兴这个伟大的梦想,我们的民族才能走上全面复兴的大道。

现在,我们生活在实现中国梦的关键时期。新征程的开启,总是让人充满憧憬。还记得小时候,我曾有一个梦想,那就是站在三尺讲台上,用自己的歌声唱响学生的希望,引领学生走向更美好的未来。如今,梦想终于成真,我成了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来,我坚守着教育的梦想,将执着追求与脚踏实地植入自己的教育生命,坚守教育工作中的点滴付出与积累,在奋力拼搏中不断锻造成长,用自己的梦想去点燃学生的梦想,最终我们一定会一起实现梦想。

在新起点整装待发的我深知,我的梦想必须立足教育、热爱教育、勤奋工作、奋勇争先才能实现。我将以崭新的教师形象、良好的职业素质、优异的教育业绩、坚定的事业心和光荣的责任感,为促进我们**教育强区建设做出自己新的更大贡献。

我将循着**教育的梦想实现着我的教育梦想,我将爱着我的学校、爱着我的学生、爱着我的职业;我会在挥洒五彩汗水的辛勤付出中,踏上希望的征程,怀着憧憬登程,不管风雨,不管泥泞,不断托起一代代年轻人更远、更幸福的梦想,让岁月无憾,让青春无悔,去展现人生最灿烂的风景。让梦想照进现实,我一定能实现我的梦想,我们的梦想,中国的梦想!

谢谢大家!

8.梦想演讲稿。

【本文地址:http://www.pourbars.com/zuowen/14493659.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