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年中国人的集体记忆初中范文(19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24 05:10:11
过年中国人的集体记忆初中范文(19篇)
时间:2023-11-24 05:10:11     小编:念青松

总结可以帮助我们梳理知识结构和提高记忆能力。写一篇完美的总结需要从客观的角度来看待问题,做到客观、真实、全面。总结范文供参考,为你提供一些写作思路和素材。

过年中国人的集体记忆初中篇一

记忆中的年味,总是伴随着鞭炮声与饺子馅的浓香。而现在的年味是过了小年,人们争着购买年货,有的人会到集市上购买鞭炮烟花,挑选对联,有的人会到超市购买一些水果蔬菜,留着过年时招待客人,另一些人会到商场中挑选衣服,送给长辈和亲朋好友。年味愈加浓厚。

春节一大早,人们便起来贴春联,挂红灯,孩子们穿着新衣服在院子里兴高采烈地放烟花。各大单位的门前挂上了大红灯笼,有的单位还在楼体边缘挂上了色彩斑斓的霓虹灯。街道两旁四季常青的松树也被缠绕上五颜六色的小彩灯,远看像一件色彩缤纷的纱衣,行人走在大街上就像进入梦幻灯城一样美丽极了。春节让人们充分品尝年味。

除夕夜里,家家户户都围坐在电视机前,收看中央电视台主办的春节联欢晚会。晚会从内容到形式,每年都有很大的变化,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让全世界的父母,农民工,远在它乡的学生们享受丰盛的年夜饭。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交通的便利,一些人不再呆在家中过年,而是利用过年这段时间坐城际公交外出旅游,欣赏祖国的大好河山。一些工人、保洁员等因为工作繁忙,不能同家人一起吃年夜饭,但家人似乎不曾责怪他们,因为此时的他们在守卫祖国的边疆。

你瞧!装饰树的小灯在向我们招手,充满温馨。年是有味道的,虽不是过节,但我们还是会欢聚一堂!这就是年!

过年中国人的集体记忆初中篇二

今天是农历大年三十,又是新春佳节,到处都是张灯结彩,喜气洋洋,大街两旁都挂上了红彤彤的灯笼,家家户户都贴上了红艳艳的对联,一幅热闹喜庆的景象。然而今年却又是特殊的一年,因为突如其来的一场疫病——新型肺炎导致我们原本的新年活动都取消了。现在就让我来介绍一下我们家的春节是如何度过的。

除夕那天早上我们很早就起来了,爸爸去小卖部买了几瓶啤酒和饮料,上午爸爸和妈妈便开始准备一些肉类如鱼和一些家禽类的烹饪。十点左右的时候,因为今天是除夕,妈妈说当给我放松一下,今天就不用学习了。我非常开心,于是就和爸爸、姐姐去贴对联了,虽然有点冷,但我们却干得不亦乐乎。

除夕晚上,我们一家人一边包饺子一边看春晚,今年的春晚有一个节目非常令我感动,那就是白岩松叔叔及几位主持人的演讲,还有镜头出现的一些在武汉工作的医护人员,他们的敬业精神和爱国精神给我了我内心极大的震撼。看完春晚之后,我和爸爸一起去放了烟花爆竹,噼里啪啦的爆竹声也让我深刻意识到我又长大了一岁,更应该懂事了。

大年初一早上醒来时枕头下面有一个红包,妈妈说这是给我的压岁钱,并对我说:“牛年你最‘牛’,你最优秀,新的一年要好好学习,身体更加棒棒。”之后爸爸和姐姐们也给我送上了新年祝福。之前过年我都会出去和小伙伴们一起玩耍,然而今年因为疫情原因我不能出门,为了满足我的娱乐之心,二姐便带着我们去院子里玩。我们玩了花式跳绳,刚开始我不会,二姐很细心地一个一个教我动作,经过仔细练习我终于学会了两个动作。之后我们又打了一会儿羽毛球,妈妈便宣布开饭了。下午我和姐姐一起写作业,我们写到很晚才结束。晚上我和姐姐一起去放了一种像绳子一样的花炮还有那种像棍子一样的烟花。我一根接一根地放,我希望这放出的烟花能像神鞭一样驱赶走疫霾,还华夏大地一片灿烂。

就这样,我们迎来了崭新的一年——牛年,在新的一年里,希望我自己学习更进一步,也希望疫情早日过去,祖国更加强大。

过年中国人的集体记忆初中篇三

春节到了,家家户户都开始忙碌了起来。煨年糕也是过年的味道。

外公说,在他小时候,煨年糕就是过年的奢侈品。那时候条件差,每逢春节,土灶总会热气腾腾的忙碌起来,里面的火也在熊熊燃烧着,外公就和他的小伙伴们吵着吃煨年糕,大人们拿他们没办法,只好煨一根又白细腻的年糕。煨起来十里外都能闻到它那又甜又糯的香气。煨完了的年糕,外酥里嫩。拌开来就像藕一样,断了还有白丝儿相连。那诱人的白色正一步一步地接近着大家的味蕾,让人垂诞欲滴。外公把煨年糕分好几块,大家就像饿狼一样扑了上去,一边吃,一边含糊不清地说着“我还要,我还要”,让他们享受过年的快乐。

煨年糕的过程其实很简单,只要把年糕放入灶下木头烤完的灰烬的地方,过一会就熟了,再拿出来。别看此时的年糕灰头土脸,像顽皮的小孩刚在泥地里打过滚,但是,只要用一些神奇的方法,就能焕然一新。再用一块干净的布弹掉上面的灰,拿一把刀,轻轻地磨掉上面煨焦的部分,年糕就算煨好了。

而现在,这种对食物一种奢望感似乎毫不起眼,甚至被一种方式所替代,那就是“抢红包”。年味儿一下子被冲得烟消云散,人人一个手机已成为家常便饭。大家都热衷于一项活动,我想,这应该是一种新颖的过年吧。

现在与过去是两个截然不同的时代,但对那过年的味道和热情,是永远都不会改变。

过年中国人的集体记忆初中篇四

过年啦!过年啦!盼了好久的春节,终于来到了。

大街小巷张灯结彩,到处是红彤彤的灯笼,给节日增添了喜庆的色彩,到处都能听到祝福的话语。家家户户的门上都贴上了春联,窗户上也贴上了大红的福字。

因为今年爷爷奶奶是在我家过年,妈妈在家里要准备年夜饭,所以中午我就和爸爸一起去把爷爷奶奶接到我们家来了,他们不但给了我压岁钱,还对我说了很多语重心长的话。爷爷说这红包是让我买自己最喜欢看的书,要好好学习,增长更多的知识。

到了下午,我们全家人一起动手做年夜饭,我择香菜,那嫩绿色的香菜像一棵小树,上面有许多香菜叶,我左手拿着香菜,右手把香菜叶给择下来,我把嫩一点儿的叶子挑在一边,妈妈说嫩一点儿的叶子可以拌着吃,虽然择的时候很累,但我却择得非常认真、非常高兴,因为这是为年夜饭做准备的,我把择好的菜递给了爸爸,爸爸洗菜,奶奶切菜,大厨师妈妈炒菜,我们有说有笑,不一会儿就做好了一桌子的菜,有糖醋排骨、鸡烧板栗,还有我最爱吃的椒盐大虾、和气菜等十多个菜。我们大家围坐在餐桌旁边津津有味地吃着这美味的年夜饭,吃完了年夜饭后,我们就一起去观看丰富多彩的牛年春节晚会了。

啊!过年的感觉真好!这真是一个愉快的春节……。

过年中国人的集体记忆初中篇五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这是王安石笔下,新春佳节辞旧迎新的场景。近千年的岁月流转,华夏大地已历沧海巨变,但春节的印记却烙印在了一代又一代炎黄子孙的心中。

年味儿是从腊月起逐渐弥散在大街小巷的,一盏盏挂起的红灯笼,一条条拉起的新年横幅,一场场掀起的红包浪潮,无不向人们传递着节日的喜庆。

辛丑年是抗疫后人们过的第一个新年,这样一个新年,多少有些不同寻常的意味。年关将近,不少在外的游子却没有握上那张回家的车票。这并非是因为心中的乡愁被冲淡,而是为了响应国家“就地过年”的号召。我们不曾忘记,在上一个寒冬,无数抗疫战士是怎样将涓滴之力汇聚成磅礴伟力,构筑起守护生命的铜墙铁壁;我们也不曾忘记,在共克时艰的日子里,我们有多么期待春暖花开的到来。

因为懂得,所以舍弃。异乡的月亮的确盛不下乡愁,但却见证着游子与父母间的彼此牵挂,也映射着民族精神的熠熠光辉。

而对于始终扎根于家乡沃土的人们来说,除夕依旧是一年中最为热闹的一天。当太阳在东边升起,祭祖的人们也渐渐走向田垄,向已逝的祖辈述说着一年来的春种秋收、夏耘冬藏。归家后,爷爷和爸爸开始张罗着挂福字、贴春联。家里的电车、汽车几乎都要清洗个遍,为的是扫尘立新。年夜饭的饺子想必早已兑好馅,奶奶和妈妈和着面,唠着家常。小辈们在屋子里跑进跑出,一会儿嚷着要帮忙,一会儿又被伙伴叫走玩起了游戏。

年夜饭后,时间还早,各大社交平台显示着春晚倒计时,每隔几分钟就会降一波红包雨。人们不亦乐乎地抢着,为几块钱的红包入账而雀跃。显然,过年抢红包已成了中国人过年的新风尚。重要的又哪里是寥寥的到账红包呢,不过是为给新年讨个彩头,热热闹闹过大年。春晚已在晚八点准时开始,齐舞节目、歌舞节目、相声、小品接连上演。当时针与分针渐渐靠近,春晚倒计时也如期而至:10、9、8……3、2、1。屋外有鞭炮应声响起,人们在手机上敲下新年快乐,庆祝辛丑年的到来。

大年初一,难得不用起早拜年。毕竟除夕那天,村委会就早早在喇叭里传达了“倡导村民减少走动,尽量电话拜年”的讯息。偶有本家的几位叔伯造访,也是拜过年后就适时离去。然而,这样的初一却并不让人觉得冷清,反而得到了一种久违的安宁。

大年初二,大人们都在准备午饭时,我带两岁半的妹妹出来荡秋千。她奶声奶气地指着地上的烟花棒问:“这是什么呀?”我告诉她:“这是烟花棒,拿在手里点着了就能看到烟花。”这样说着,思绪已经飘到了几年前。那时还没有因为环境问题禁放烟花爆竹,从除夕到十五,每晚都有可能看到天空突然绽放的一朵朵烟花。那是过年期间的独特记忆,也是新年的独家惊喜。今年家乡发布了“文明燃放烟花爆竹倡议书”,却没再严令禁放烟花爆竹,不知是不是想为没能回家过年的游子添一份年味儿。

风辞旧年,一岁落暮。站在“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点,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即将开启。我们看到,“十三五”圆满收官,“十四五”全面擘画。新发展格局加快构建,高质量发展深入实施。“天问一号”、“嫦娥五号”、“奋斗者”号等科学探测实现重大突破。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蓬勃展开。疫情过后的第一个新春佳节,神州大地自信自强、充满韧劲,一派只争朝夕、生机勃勃的景象。我们定将乘时代春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年年有风,风吹年年,慢慢即漫漫。春节印记早已融入我们的血脉,簇拥我们朝朝暮暮,步步向前。此时此刻,华灯初上,万家团圆。新年之际,惟愿山河锦绣、国泰民安!惟愿和顺致祥、幸福美满!

过年中国人的集体记忆初中篇六

在万物萧条、白雪皑皑的冬天,有着一个令人欢天喜地、锣鼓喧天的节日,那就是新春佳节。

记得__年的春节,我跟着妈妈到街上买年货,一路上,行人、车辆川流不息,车铃声、叫卖声此起彼伏,热闹非凡!尤其是年画摊,像是比美似的,一家连着一家,把偌大的一个市场打扮得分外娇艳。

现在,虽然离春节还有__天,大家都在进行紧张的复习。不过,我早已在心中埋下三粒愿望的种子,盼望着牛年的春节快快到来!

一、分数多。

我希望自己在最后的期末考试中再创佳绩,进入班级前十名。因为,每天春节大人们聚在一起的时候,谈论最多的就是孩子的分数,如果考得好,自己开心,爸爸妈妈又挣了面子。这可是我的第一大心愿哦!

二、红包多。

在孩子的心中,大年三十的晚上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当然是拿红包了。如果没有红包或者红包里的人民币太少的话,会让自己在“儿童红包大会”上丢尽脸面的。不过,只要第一个愿望实现了——分数多,我就不怕红包不多,不怕我的压岁钱不多了!最后几天,我可要为自己加油哦!

三、零食多。

……。

在我畅想牛年新春的同时,不禁忆起了__年全中国人的坎坷与欢乐,有抗击疫情,有__,有__,有__……所以,在企盼新春到来的时刻,我更希望2021年——牛年的喜气冲走我们曾经的痛苦和不幸,带来更多的幸福与欢乐!

过年中国人的集体记忆初中篇七

年的味道是香甜的。小孩子可以领到压岁钱、买新衣服、吃到好吃的,还可以开心地玩耍,大人们可以和兄弟姐妹们团聚,我虽然还是一名小学生,对年的味道却深有体会。

年的味道是幸福的、快乐的。人们忙碌了一年,终于可以跟家人团聚,大年三十那天,我起了个大早,回老家跟亲人团聚。我一下车,见到了舅舅、姥姥。我马上给他们拜年,他们笑着说:“真乖,来,这是给你的压岁钱。”我开心地说:“谢谢舅舅、姥姥。”舅舅说:“你们先进屋,我贴完春联就进去。”我说:“舅舅,我来帮你贴春联。”我拿着春联就往门上贴,舅舅赶忙说:“停,贴反了,春联分上联和下联,这是上联,应该贴在右边。”我恍然大悟,原来贴春联也有这么多的讲究。

贴完春联后,我们就回到了屋里,看到了舅妈、妈妈、姥姥她们在包饺子,大家分工明确,有包饺子的,有擀饺子皮的,还有择菜的,我凑热闹说:“我来和你们一起包饺子吧。”妈妈说:“你不会包,别添乱,一边玩去。”哥哥说:“走吧,我们去院子里放炮。”

过了一会儿,妈妈吆喝着:“赶紧去洗手,饭好啦。”洗完手,一家人坐在一起吃着丰盛的年夜饭,外面鞭炮声不绝于耳。小孩子边吃边玩,大人们有说有笑,畅谈他们小时候的年。

我觉得,年的味道是屋外点燃的鞭炮,是刚出锅的热腾腾的饺子,是手中的压岁钱,是寓意吉祥的春联窗花,是一家人团聚在一起。

过年中国人的集体记忆初中篇八

关于春节,有许多美好的记忆,每一片记忆,都似璀璨的珍珠,在内心深处闪耀,尤其是每逢春节的时候,过着眼前的节日,脑海中闪过往昔的节日,交织成了美丽的、无穷的节日的韵味。

——春节的灯。

春节的灯,最能烘托出节日的气氛。很小的时候,家里面还没有电灯,平日里点一盏小油灯。春节了,也是点油灯,但与往日的油灯不同,是那种很大的、带有玻璃灯罩和白玻璃灯伞的能挂起来的油灯,灯上有一个旋钮可以调节灯的亮度。记得每年的除夕下午,父亲都早早的把那盏等拿出来,灌满油,灯罩和灯伞擦的锃明瓦亮,挂在屋天棚的中间。天一黑,就把灯点亮,调的灯火大大的,照的满屋通明。从除夕到正月十五,每晚这盏灯都亮起来。在我童年的记忆中,这盏灯是最重要的春节的标志。

童年的春节,还有一种灯让人难以忘怀,就是那些现在看来很简单,当时却带来无穷乐趣的灯笼。父亲的手很巧,每年的春节前,都要找来一些秸杆,用小刀削削刻刻,几支秸杆做成了灯笼的骨架,再用五颜六色的糖纸把四面糊好(这些糖纸都是一年中慢慢攒下来的),就成了一个别致的灯笼。节日里,天一黑,就和弟妹们每人提着一只灯笼,出门和邻居家的孩子们玩儿,那时别人家孩子的灯笼多数是彩纸糊成的,而我们的灯笼用糖纸,即透亮又鲜艳,引得别人好生羡慕。

现在的灯笼多是专业化制作出来的,比起过去的更精致更漂亮,但感觉却少了些什么。

——春节的年画。

春节贴年画,也是一道美丽的风景。童年的春节,几乎每年都是新糊的墙纸,很多年画贴在崭新的墙上,看上去满目清新而漂亮。有胖胖的男孩儿女孩儿抱着大鱼咧嘴笑,有身着各种各样衣服的人们在舞蹈,还有带故事情节的象连环画那样的年画,许多小幅的画组成了一大幅画,很喜欢这样的年画,不光可以看画儿,还总是缠着母亲给读那些小幅画下面的文字,知道了画中的人在做什么。记忆最深刻的是一幅小女孩剪窗花的年画,画中的小女孩儿梳着两条黑亮的辫子,穿着花衣裳蓝裤子,坐在那里神情专注的剪着窗花,旁边一只小花猫在耍弄着一个毛线团儿。小女孩儿细眉笑眼,脸蛋儿粉里透红,翘起的嘴角流露出喜悦。常常盯着那幅画儿出神,想变成画中的人,或者是画中的女孩儿从画里面走出来,和自己成为小伙伴。

再大一点儿了,过春节也贴年画,但都是些样板戏的剧照,怎么看也喜欢不起来。

现在在自己的家里过春节,不再贴年画,但却非常想念那个画中剪窗花的小女孩儿。

——春节供奉的家谱。

小时候在家过春节,每年供奉家谱是一项重要的仪式。除夕那天,父亲都要小心翼翼的把收藏了一年的家谱请出来,挂在一面墙上,下面摆上供桌。供桌上两边各放一个大的蜡烛台,很漂亮的红蜡烛点燃后,把一面墙都照亮了;中间放上一个香炉,香炉里面插上香点燃,香烟袅袅升腾起来。蜡烛台和香炉之间摆上装满供品的碗碟。供品都上母亲做的,有雪白的馒头,上面用麻果点出红的花点儿;有切成大片的肉,摆成图案;有油炸成金黄色的面鱼,有染成彩色的宽粉,嫩黄的鸡蛋饼……每当母亲摆供品的时候,我在旁边看着出神,想不出这么多好吃的放在这里,那些先祖们是如何吃,而且吃过了还看不出变样。

供奉的家谱是三幅画儿。中间一大幅,上边是坐着的两个人像,一男一女,年长而且很慈祥,下边是许多站立的人像,各种姿态,空白的地方写着家族先祖们的名讳;两边是条幅,画有美丽的花卉和装饰图案。每到除夕夜吃年夜饺子前,伯父就带领着堂哥们来家里和父亲、弟弟们会合,那时爷爷还在世,由爷爷带头一起在家谱前磕头跪拜。给先祖跪拜磕头是家里男人和母亲那样的媳妇们的必修课,而女孩子们是不做的。有时候好奇问大人们,回答说是女孩儿膝下有黄金,不能下跪的,现在想来满不是那么回事。

家人们每年的春节都能供奉先祖,能面对先祖们的名讳,默默的拜望。对于家里等女孩子们来说,结婚后再也没有这样的机会了。按祖上的规矩,出嫁的女儿是不能和家谱照面的,所以即使春节回父母家也是过了初三,那时供奉的家谱已经收起。在先祖的眼里,嫁出的女儿也许真像是泼出的水,不值得眷顾吧。现在的人们不再讲究过去的老规矩了,在春节的时候,出嫁的女儿们都可以回家。但许多人还是遵循过去都做法,也许认为先辈们流传下来的规矩还是很神圣的,不想去破坏吧。

春节的记忆有许多许多,有的年代久远,有的就在眼前。一串串记忆都包含着浓浓的亲情,散发着浓郁的节日气息;一串串记忆,把一个个闪光的片断穿起,汇成美丽的生活画卷。

过年中国人的集体记忆初中篇九

每年春节我都会回老家和爷爷奶奶一起过新年。大年三十天这天,家家户户都在贴春联,挂灯笼,燃放烟花爆竹,处处一派喜气洋洋的景象,好不热闹。这是我们小孩子最开心的时候。今年当然也不例外,可我却多了几分忧愁。

除夕这天下午,爆竹声、欢笑声、喜气祥和的音乐声,洋溢在我们永定区湖雷街上,我和爸爸正满怀幸福地在贴春联。忽然,我闻道了一阵阵刺鼻难闻的气味,这种味道呛得我喘不过气来!我抬头一看天灰蒙蒙的,像是雾霾。蓝盈盈的天空不见了,新鲜的空气消失了。我想:这一定是大量燃放烟花爆竹导致的。这可是会严重危害我们身体健康的。

晚上,吃过团圆饭。我那些淘气的表弟们,就急匆匆地跑出去放烟花。等我庭院里时,发现他们竟然在几部车旁边,堆起了个小火堆,用来点烟花,五彩斑然的烟花正火星四溅!我连忙飞奔过去,制止道:“不要玩了!停,停,停!”他们莫名其妙地看着我,万分诧异。我一边帮他们拨开那个小火堆,熄灭火种,一边语重心长地告诉他们:“你们呀,真是被玩疯了!万一有哪部车漏油,烟花的火星正好溅到上面,那可是会引起爆炸的!”表弟们面面相觑地看着我,不好意思地低下了头。看到他们知错了,我的姐姐派头又上来了,接着说:“各地都有报道过,关于燃放烟花爆竹而引起的身体伤害和财产损失的事例,你们难道没看过!还好我及时制止你们,不然你们的小命呀……”

这次的烟花**,虽然已经过去了,但引发了我不少的思考——我们该如何文明过春节?我想作为一名小学生应该从我做起,从我们身边的亲朋好友发动起,宣传告诫人们禁止燃放烟花爆竹!

过年中国人的集体记忆初中篇十

除夕,中国人的传统习俗一般都是在这天晚上只吃饺子,我家却年年做“年夜大餐”。看,今年的年夜饭多么丰盛呀!

下午4点多,我们全家便开始忙碌地工作起来。第一种食物当然还是饺子,它毕竟是传统食物,给它个排“老一”的机会。和面、拌馅、包饺子,我们分工细致,这饺子香不香可就在这和面、拌馅上。馅儿拌好了吃起来香,面和好了薄皮大馅儿,更是让人舍不得放嘴里呀!当然这包饺子也很重要哟,如果包得不美观谁都不爱吃。爸妈把面、馅儿都准备好了,该我大显身手了。我左手捏一个,右手拿一个,一会儿,一个个小贝壳似的饺子就呈现在我眼前。

饺子包完就该做大餐了。妈妈准备了十几种菜——鸡鸭鱼肉样样齐全,还有各种青菜。快看,我家的烹饪大师左手拿着炒锅,右手拿着勺子,走进了厨房,先炒蒜苔,后炒木耳,最后炒银耳。顿时,厨房里传出噼噼啪啪的爆炒声,同时也飘出了炒菜的香味。

终于等到了开饭。一盘盘色香味俱全的饭菜端上桌来,我看得眼花缭乱。开饭喽!我狼吞虎咽地把这美味佳肴直往嘴里塞,吃了一个圆溜溜的小肚子。妈妈把果汁和红酒拿出来,倒在高脚杯里,我们互相说着新年的祝福!

吃完饭后,我和妹妹在空地上放烟花。我的家庭好幸福哟!

过年中国人的集体记忆初中篇十一

从吃肉包子,到关爱孤寡老人,再到评论军区战区,本班同学的寒假生活可真是惬意。但我不仅无心享受这份惬意,而且要照例为一年一度的地表最大规模生物迁徙——春运作准备。

凌晨6点,第一缕阳光出现在地平线之前,我们全家就立即起床准备,不到半小时就坐上了汽车。正当爸爸发动汽车,妈妈忽然一拍脑门:“水电忘关了!”我们只好上楼去关。唉,又浪费了十分钟。

但事实证明我想错了。汽车在7:00驶入沪宁高速,就像一滴水汇入大海,大大小小的车辆摩肩擦踵,在晨雾中浩浩荡荡地向南京进军。虽然没有拥堵,但我们的速度已经下降不少,如果在到长江之前被东进的车流赶上,那可就糟了。

一个小时后,汽车进入南京。世界第三、中国第一大河——长江横跨在我们面前。此时此刻,赶到长江第二大桥变成了最紧急的任务。但很快,越来越多的“苏b”、“沪a”出现在四周。车流到了!不出所料,前方很快就拥堵了起来,一时间,汽笛声、叫骂声和引擎轰鸣声响成一片。眼看就要“身陷囹圄”,突然路边出现了一个服务区,我们赶紧闪了进去。

在服务区干等可不是办法,爸爸决定改变道路。但旁边的马路仍在“瘫痪”,换一条路能解决问题吗?这时,机智的我忽然发现了一个能显示实时路况的电子公告栏,于是我们全家都凑上去看。问题很快就得到了解决:长江第三大桥还没“瘫痪”!不到一根烟的功夫,我们就重新上路了。

“仅仅”堵了二十分钟后,我们“就”开到了大桥。这里的车也相当多,但是至少还能动。我从车内稍一侧身,就能看到长江“滚滚长江东逝水”的壮丽景色。想当年,人民解放军百万雄师,驾着千帆万舟,横渡大江,英勇地和榨压中国人民无数血汗的国民党反动派作最后的决战。他们的心态,和现在的我又是何等的相似!只过了一分半,长江就被我们甩在了身后。

过了长江这一关,之后的路都“不是事”了。汽车一路飞驰,11:00就到了蚌埠,而到了12:00,我们一家终于结束长达450公里的旅途,回到了久别的故乡。但是,我的心还没有完全放松,因为我知道,两周后还会有一场“春运大作战”。

过年中国人的集体记忆初中篇十二

古老的传统节日,这是我们小孩子最最盼望的日子,俗话说得好:“大人望种田啊,小孩望过年啊。”过年最主要的是能吃饺子、放鞭炮、还有更实惠的就是可以得到压岁钱了。

今年过年我就学习包饺子了,我跟着妈妈到了姑妈家。妈妈首先走进厨房兴致勃勃的帮姑妈包饺子,我闲着没事干也来到厨房学着包起了饺子。我看见妈妈把包面皮摊开放上瘦肉料然后卷起皮子,做成了一个弯弯的大饺子,我也学着她的样子做了起来,可是我包了一个歪歪扭扭的饺子。妈妈悄悄的在我的饺子里放了一枚硬币,我也乘着妈妈不注意也在她的饺子里放了硬币。不一会我们就在说说笑笑中将饺子包完了。过了一会我听见姑妈叫着:“吃饺子了”。我的姐姐妹妹们都等不及的跑过来。妈妈笑着说:“今天我要尝尝我儿子的饺子”。我也高声叫起来:“我也要尝尝我自己的饺子”。妈妈“笑里藏刀”地笑起来了。我也咪咪地笑着。妈妈一口咬下去,我两眼看着妈妈也一口咬下去,“哎呀”。我和妈妈异口同声地说:“我的饺子里怎么也有硬币啊?”这时可把大家都给乐坏了。

到了晚上,姑妈说:“给压岁钱了哦”我一听,第一个冲了上去。姑妈给每个人都发了一个红包,我迫不及待的打开一看里面放着一个纸条。我看了一看,条子上面写着“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哎!”还是二爹豪爽地给了我们一个大红包,我打开看了看,“啊!一千元!”可把我乐坏了。我一蹦三尺高。妹妹们最淘气了,她们三个可在我家里是出了名的“淘气三剑客”啊!她们对我说:“哥哥我们也送给你一个红包”,我想今天她们给我送红包,可真是太阳从西边出来啊!这里面肯定有鬼,于是我想了想就把红包对着她们一打开,突然一只只虫子向她们面前跳过去。她们吓得落荒而逃了,我在后边哈哈大笑。

你们看,这个春节够有趣味的吧!放鞭炮、猜谜语等等活动都是在我们家里开展的,房间里一直充满着欢声笑语。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过年中国人的集体记忆初中篇十三

不须迎向东郊去,春在千门万户中。

在每个崭新的日子里,快乐的欢呼着。在不经意间,硕大的灯笼早已跳到了房檐,在和煦的春风中摇晃着他那发福的身躯,红色的对联在阳光的照射下显得格外耀眼,可想而知,春节踏着轻盈的脚步到来了。

春节是热闹的,家家户户都在一早上之间将大大的福字倒贴在院墙上意思是福到家了。走在大街上,各式各样的大红灯笼、对联和窗花映入眼帘。走在热闹的人群中,仿佛被一股欢乐的气氛而影响,飘飘悠悠。

轰的一声烟花飞上了天空在一顺间炸开了,天上开满了朵朵礼花。有的像红色的玫瑰、有的像黄色的牡丹、还有的像金色的太阳,给天空渲染了一道美丽的光彩。扭头一看,他们用一种怪怪的眼神看着我,我无视他们继续放着我的烟花,看到烟花在夜空中尽情的绽放,心情也跟着舒畅了起来。

我漫无目的的走在大街上,欣赏着路边的美景。烟花的绚丽,把大地照得如同白昼一样,美不胜收。

回到家中,因为一些风俗习惯,所以我们在大年三十都会守岁,为了明年身体更加健康,也为了迎接新的一年,我们大家坐在一起看春节联欢晚会。但是,我们那些年少的孩子哪会一直安静的坐在那里看晚会,所以,在那一天我们一般都会买一些小孩玩的炮,打发那无趣的一天,虽然说那是炮,但是没有什么威力,只是响声较大而已。可是我们只能放几根而已。

嘻嘻,大年初一,又拜年了,不过我可是在空闲的时候将今年的祝福语都看了一遍,早就记得滚瓜烂熟了。不信我给你说一句:春节到,放鞭炮:一响鸿运照;二响忧愁抛;三响烦恼消;四响财运到;五响收入高;六响身体好;七响心情妙;八响平安罩;九响幸福绕;十响事业节节高!这是我最熟悉的了,不过我只是对姐姐们说了这句话,姐姐们都说我淘气。即使再华丽的语言也不如一句亲切的问候。

我的春节,朴实无华;我的春节,多姿多彩;我的春节,红红火火;我的春节,步步高升,这就是我的春节。

过年中国人的集体记忆初中篇十四

回家过年,这是中国人独有的情愫,是烙在每个人心头的浓郁乡愁,是岁末年初的亲情守望,是不变的传统,唯一在变的便是“年味儿”,今年的年味较之往年,也有了不一样的味道。

“年味儿”是清晨烘焙的咖啡味儿,是学习充电的开始。往常在家过年,总是睡到日晒三竿,若不是父母敲门叫起床或亲戚上门拜年互相寒暄的声音,大概此刻的我依然在与周公谈人生、讲理想。明天虽然还会有新的`太阳,但永远不会有今天的太阳,“一年之计在于晨”,保持自我的学习充电,在清晨阳光照入窗内的时候,泡一杯提神醒脑的咖啡,开启一天的学习。“君子为政之道,以修身为本”,修身之要在于律己,在节假日依然要坚持自律,强化自我约束,在放松之余,学习充电,劳逸结合,不亦乐哉!“年味儿”是正午飘香的米饭味儿,是大快朵颐的开始。团圆饭的餐桌总是让人目不暇接、眼花缭乱,有舅舅赖以成名的“口水鸡”,有妈妈百吃不厌的“糖醋排骨”,当然也少不了从小吃到大,外婆独家的“土豆泥”。平日在外工作的我们,对吃的没什么讲究,单位食堂吃一吃,零食外卖凑一凑,看见别人一家人在吃饭,还是会想起家人一起吃饭时,那洋溢在各自脸上的笑容,唯有吃上自家人做的饭菜时,对家浓浓的眷念才能转变成满满的幸福感,回味无穷。

“年味儿”是夜晚团聚的亲情味儿,是畅所欲言的开始。“生活的烦恼跟妈妈说说,工作的事情跟爸爸谈谈”,一首《常回家看看》道出多少人的心声。以前总觉得这首歌略带矫情,但在自己经历后,才发现那是由于缺少离家在外的经历,难以感同身受,不明白那简简单单的歌词中,隐藏着多么浓烈的思念。如今,白驹过隙,时间带走了天真烂漫,曾经的你转眼间长大成人,随着心智的成熟,很多以前不想说、不敢说的,在这阖家欢乐的日子里和盘托出,打破了长久的隔阂,拉近了家人之间心的距离,增进了互相了解,让彼此靠得更近,亲情味儿也越发浓重。

很多人说,现在的过年,年味越来越淡。我觉的那是以前物资匮乏的时候,人们将一年的期盼放在了物质上,如今的年味儿依然浓重,因为我们将期待放在了精神上。

过年中国人的集体记忆初中篇十五

除夕夜,家家户户灯火辉煌、香飘四溢,伴随着奶奶一句:“开饭了”,我看见餐桌上摆着琳琅满目的美食,有鸡有鸭有鱼有肉……大家欢聚一堂,其乐融融。

几杯美酒下肚,微醺的爷爷打开了话匣子,谈起了自己童年时的年夜饭。

“那时候新中国成立不久,百废待兴,物资匮乏,我们的童年似乎都在饿肚子中度过,特别是遇上三年的自然灾害,吃饱饭都是奢望。我家兄弟姐妹多,年夜饭里能吃上几块肉,吃一小碗米饭都可以高兴几天。”

“大过年的,别说那些过往的陈年旧事.”奶奶有些不满地瞥了他一眼。

但这并没有阻挡爷爷话茬,爷爷又对我说道:“到了你爸爸那一辈,改革开放的春风已经吹来了。我们已经分产到户了,而且取消了计划经济,大家温饱问题都基本解决了,那时候的年夜饭也开始丰富起来了。”

爸爸兴致也来了,站起来接起来说:“水饺、鸡鸭鱼是年夜饭的必备品了,但那时候的我们还没有很多的零食,也就是过年时买点瓜子橘子之类的',一年一套的新衣服也要你奶奶从家用中节俭出来的,吃完年夜饭,放鞭炮可好玩了,我们男孩子最爱捡鞭炮……”

真是稀奇,听了爷爷的介绍,我觉得我是最幸福的了,生在新时代,长在新时代。满柜的新衣服,吃不完的零食,满桌的珍馐佳肴,还有智能电视看春晚,十几万响的鞭炮、焰火遍地开花……啧啧,真是泡在蜜罐里,还撒一层白糖啊!

年夜饭菜肴的变化记录着我们老百姓生活的美好。国家的政策越来越好,大家的日子越来越好过了。关于年夜饭的记忆将越来越丰富,我祝愿伟大的祖国越来越强,人民的年夜饭越来越丰盛。

过年中国人的集体记忆初中篇十六

去年刚刚踏进腊月门,父亲就开始准备年货。虽然我一再给他说超市随时开门不用买那么多东西,够用就好,可是他偏偏不听,认为过年就得多准备年货。以前日子苦,供我们姐弟俩读书年年日子都紧紧巴巴,过年我们是不敢奢望有多少新衣服,有多少好吃的。只要一家人平平安安,不发生火上浇油,雪上加霜的事就很欣慰了。这些年我和弟弟都如愿成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家里的日子也渐渐殷实起来,美食新衣已不再是只有春节才盼望的奢侈品。但是“年”在父母一辈的眼里还是至关重要——像小鸟一样飞翔的儿孙们会团聚在他们身边,平时宁静的小院如鸟巢一样叽叽喳喳,热闹非凡。

冰箱里渐渐满了,牛肉、羊肉、海鲜、排骨……上上下下满满当当;零食柜也满了,瓜子、花生、糖果、开心果等各种美食充盈其间,都快关不上门了。对联也买了,父亲有文化,那些大红春联都是他精挑细选的,富有浓浓的书香味;“默默无闻育出桃李满天下,拳拳有志造就栋梁兴中华。”,“传道授业含辛茹苦,树人培才鞠躬尽瘁。”……父亲边欣赏边嘟囔:“等臭小子回来让他贴……”言语中充满骄傲和欣喜!

母亲扎着围裙忙得像个陀螺,把每个房间里里外外打扫得一尘不染;蒸各式各样的花糕,那些洋溢着枣香的年糕蕴含着来年的吉祥如意;蔬菜水果更不用说了,大篮小篮往家运,好像买多少都不够过年用似的……嘴里念叨着:“过个年真累,把腰都累折了,腿都跑断了……”但是她老人家依然快乐地忙碌着,眼角眉梢的皱纹里都藏着笑。

腊月二十六本来是弟弟一家到家的日子,电视新闻上播报因突发新冠病毒全国告急的消息瞬间铺天盖地般袭来。为了人民的安危,有效防止病毒传播,党中央急令封城,封村,禁止走村串户,禁止聚集拜年……举国上下响应党中央号召,居家隔离,控制疫情。大部分在外工作的游子不能回家过年,弟弟一家也不例外。弟弟的一通电话让忙碌的父母静下来,看着一堆年货发呆,好像瞬间丢了魂。直到我那懂事的儿子留在老家陪姥爷姥娘过春节,他们脸上才泛起久违的喜悦。

那是不平凡的一个春节啊!是所有人心中抹不去的印记。疫情挡不住时间老人前进的步伐,今年的春节又翩翩而来。新冠病毒仿佛一个怪兽,再一次在北国掀起波澜。为了祖国的安宁,为了人民的健康,今年应该也是一个安静的年。弟弟的回家梦,父母的团圆梦又要像肥皂泡一样破灭了。父母很乐观:“不就是过年吗?只要你们平平安安,在哪里过都一样,咱听国家的话……”听到这些话我心里释然。

周末给父母买了一部新手机,超大内存,高清视频,极速上网。透过屏幕父母年里年外都能随时看看他们的孩子,天天和孩子们团圆!

过年中国人的集体记忆初中篇十七

春节的脚步越来越近了,大街小巷的年味越发浓郁起来。年年花相似,岁岁人不同。随着时代的变迁,生活节奏不断加快,过年的习俗也悄然发生了变化。

我小的时候,对过年总是充满向往和期盼。那时家里生活拮据,很多平时想吃的美味只有过年才能吃到。每年冬天,父母便操持着腌腊肉、灌香肠,然后风干。临近春节时,他们又忙着蒸包子、炸圆子、剁饺子馅、炸年糕……虽然日子不宽裕,但父母总是尽最大的努力做出各种美食。记忆中,炸圆子是我的最爱,做这道菜是很花工夫的:母亲先把糯米淘洗干净,蒸熟,拌入剁好的猪肉馅,加葱末、姜末、生粉、鸡蛋、盐、鸡精,使劲搅拌,然后搓成乒乓球大小的圆子;父亲把圆子一个个轻轻地放入油锅中,此时炉火不宜大,要小火慢炸,否则会把圆子炸煳;待圆子炸至金黄色时,就可以用漏勺捞出来了。此时屋里弥漫着圆子的香味,我和姐姐看得口水直流,迫不及待地咬上一口,那叫一个香!等除夕来临时,华灯初上,一家人围坐在热气腾腾的饭桌旁,笑语不断,温馨幸福。近些年,生活条件好了,我和姐姐不愿年迈的父母再为年夜饭辛苦操劳,总是提早在酒店定下年夜饭,不仅可以品尝不同的风味,而且省时又省力。

贴春联是过春节的重要标志。记忆里,正放寒假的我总是在年关将近的某天跟着母亲去街上买春联。母亲紧紧地拉着我的手,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穿梭,路边的摊贩把春联从大到小依次排开,供人挑选。那时的春联多是手写的,大红纸上黑色或金色的毛笔字苍劲有力,洋溢着吉祥。后来,随着时代的变迁,春联大多是印刷的,纸张质量比原来好了许多,购卖的时候选择面也更多了,只是与透着墨香的手写春联相比,似乎少了一点年的韵味。6年前,表弟报了书法辅导班,几年下来,技艺不断提高,于是,我家的春联几乎都被他“承包了”。看着大门上家人书写的春联,我感觉特别亲切,仿佛有一股暖流在心里涌动。

过年少不了置办年货。过去买年货,往往要来来回回跑很多趟。记得小时候,我家附近没有什么大商店,母亲常常带着我去较远的地方买年货。那时拎着大包小包的年货挤公交车的滋味实在不好受,而且有些外地特产在本地根本买不到。如今,电商、微商等各种新兴商业平台火爆升温,网上买年货成了“新气象”,快递物流服务方便快捷,我只要在家里轻轻点击鼠标,各种年货很快就会被送上门来。

儿时的年是少不了鞭炮的。每逢过年,家里总会买上好些花炮类产品,有“摔炮”“神仙棒”“冲天炮”“地老鼠”等。虽然我对鞭炮有些害怕,但小伙伴中有胆子大的,主动要求放鞭炮,我只要听着、看着就很高兴了。除夕的夜晚,当家家户户的鞭炮声此起彼伏响个不停,当绚丽的烟花在空中次第绽放,新年就这样热热闹闹地来了。虽然放鞭炮能增加节日的喜庆气氛,但它对环境的污染也是不容忽视的,因此,近些年很多地方都禁止燃放鞭炮,或改用电子鞭炮,这样做不但净化了环境,也消除了安全隐患。

拜年是过年最具仪式感的事。大年初一早上,父母会带着我和姐姐到亲戚或朋友家拜年,而现在则变成了电话拜年、短信拜年、电子贺卡拜年、微信语音拜年,传递祝福的方式变得越来越丰富,越来越便利。

小时候过年,长辈们给的压岁钱都是现金,如今,小字辈们收到电子红包已不足为奇;过去交通不发达,我们都在家里过年,如今,交通业发展迅猛,我们偶尔也会选择去外地旅游过年。

过年中国人的集体记忆初中篇十八

蜜蜂可以忘记甘美的花蜜,但它们却忘记不了蜂巢的温暖舒适;马儿可以忘记多汁的青草,但他们忘不了辽阔无垠的草原;小草可以忘记晶莹剔透的露珠,但他们忘不了肥沃的土地,人也是如此。

中华民族的儿女,无论与家乡的距离有多远,工作有多繁忙,都会赶回故乡,只为能与家人欢聚一堂。

每年春节,我和父母都会回到故乡,与家人团圆。临近春节的这段时间里,家家户户都开始贴春联,买年货,我们家也不例外,忙里忙外,总算等到合家欢乐的大年三十了。

那天我们早早的起了床,准备好祭祀用品,到乡下的祠堂里去祭拜祖先。到了那里。我好奇地走来走去,听爸爸说他以前就住在这里,祠堂非常大,就是在这里举办宴席也没有问题,摆好供品,点上香烛,对供桌拜三下,再把香插在香炉上。做完这些祭祀仪式也算是完成了。

在大伯放鞭炮的时候,爸爸告诉我,据说在以前我们家族有一位在外做生意的先辈,每年回家过年的时候都会错过小年夜的宴席,但大家为了等他在小年的时候就不摆宴席了,而是在大年初一给他补办。“哦,真的吗?”我感慨到,心里为我们祖先团结和睦的精神自豪。

晚上大家一边吃着美味佳肴,一边互相祝福来年可以风调雨顺,诸事顺利。

这个春节过的真有意义,因为我了解到了我们家族的一个风俗习惯,爸爸说这也是我们家的根,我也会把这个习俗牢牢记在心里,传承下去。

过年中国人的集体记忆初中篇十九

在传统节日里,我最喜欢的就是过年,那真是一个令人开心快乐的节日。

进入了十二月,在锦江这个地方就成了购年货的狂风模式,大街上人山人海,红红的灯笼高高挂起,一派过年的喜庆气像,我和妈妈也加入这个行列,来到超市,买纸皮核桃、桃子、北京烤鸭……我大包小包地拎回家。

那天,我和周灿灿正在玩吃鸡的游戏,妈妈说:"快来。"我说:"干什么?"妈妈说:"你快扫地。"我说:"好的。"哦拿起扫把,把庭院打扫得干干净净,等我扫好了地,我累得满头大汗,游戏也结束了,周灿灿开始发邀请函,我接受了,我们开始了,我说跳皮筋,结果,我被瞬间秒杀了。

妈妈开始贴福字了。我看见妈妈把福字贴倒了,我说:"为什么把福字贴倒呢?。"妈妈说:"你自己想。"我想了想,我和哥哥异口同声地说:“是不是,福到了?"我的妈妈说:"你们真聪明。"。

最让人激动地时刻来到了。妈妈做了一桌的好吃的,看着就流口水,我们开始吃年饭啦,大家有说有笑,可开心了。之后,我洗了澡,穿上了新衣服,不一会儿,开始给压岁钱了,妈妈把一个厚厚的红包给了我,说是压岁钱,我急忙拿住,连声说:“谢谢妈妈,祝妈妈健康长寿。”妈妈笑着说:“过了一个年,孩子长大了,懂事多了。”

这就是锦江的年,令人难忘的年。

【本文地址:http://www.pourbars.com/zuowen/14499133.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