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一思政论文(精选20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24 06:01:34
大一思政论文(精选20篇)
时间:2023-11-24 06:01:34     小编:念青松

写总结可以帮助我们反思过去的行为和决策,从而提高未来的表现。写总结时要注意逻辑性和条理性,合理安排论述的层次和顺序。这些范文涵盖了不同主题和不同类型的作文,适合不同层次的读者阅读。

大一思政论文篇一

工程项目成本组成内容中,物资成本占据工程成本五成以上的比例,另外加上各种运杂费、资金成本费用等都占比会超过六成。所以物资管理对确保施工项目的顺利开展、降低成本以及提升经济效益,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就这个角度分析,其作为企业行为的物资管理工作,不单纯是企业物资单位的专项性管理工作,同时也是企业的决策层与企业管理人员视线关注所在,与此同时也是各个岗位工作人员一同参与和监督作用下的组合管理模式,只有全体工作人员一同参与,才可有效的构建企业物资管理现代化的完整系统模式。

二、当下建筑施工企业在物资管理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传统管理模式的束缚。

大部分建筑施工企业虽然都进行了程度不一的公司制度改革,成立了一些新的物资采购供应单位,可是其本质上依然没有从传统的管理模式限制下挣脱。物资管理工作依然局限在技术单位要上报的一些使用计划与物资单位开展的采购模式之中。这种工作模式因为缺乏对采购部门的有效监督,并且受到了采购业务工作人员业务水平以及思想素质的影响,因此在采购工作过程中常常有不合规范的方面存在。除此之外,部分单位领导依旧存有重产值、重施工季度、轻成本控制以及轻物资管理的思想,严重制约了物资管理工作科学化、规范化进程的开展,以致于造成物资计划准确性失衡,增加了采购次数与采购成本。

2.管理制度不健全、部门间约束性薄弱。

因为建筑施工企业在采购管理过程中,还存在一定的固定模式,企业的技术单位主要负责的任务是计划提取,而物资单位对物资进行的采购供应,财务单位主要负责清算、审计单位则主要负责对采购供应活动的审计。因为受到专业因素的制约,各个部门之间无法对物资采购过程形成一套完整有效的监控系统,彼此之间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虽然大部分企业对物资管理工作都订立了一些规章制度,可是因为缺乏必要有效的监控方式,因而造成物资采购的透明度低下,极大的限制了物资采购工作合理化的方向发展。除此之外,企业在物资采购管理过程之中,通常将工作局限在事后控制作用上,而没能对其进行事前预测与事中控制,造成整个物资采购监控工作先进性不强,拉低了整个采购工作的工作效率。

3.物资信息网络不完善市场应对能力低下。

因为市场行情的改变属于建筑施工企业要直接面临的一项重要议题,其对材料价格的高低有直接的影响。但是大部分建筑施工企业都缺乏完整的物资信息网络,各项物资信息无法及时有效的传递,以致于造成物资采购成本控制力低下,严重的甚至造成企业有较大的成本流失。

三、提升建筑施工企业物资管理工作水平的方式策略。

物资管理属于企业管理过程中一项不可忽视的重要工作,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依照品种、质量以及限期等当成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完整的提供其所需要的各项物资条件,合理有效的组织物资订货工作、采购工作、运输工作、储存以及收发工作等等,加快物资流转、降低物资耗损,有效的监督与促进生产管理单位有效、节约的进行物资利用;合理的进行包装物和生产废弃物的回收与使用,以防止对自然生态环境造成伤害。实现投入最少的成本获得最大经济效益的目的。

1.强化物资采购招投标管理,降低采购成本与物资材料采购计划管理。

材料采购单位在采购工作过程中,需要坚持谁经受谁承担责任的原则,将责任落实到个人,提高采购工作人员的工作责任心,降低错误出现工作情况出现的概率,使用有效高效的方式展开采购工作。严格依照招评标程序以规范化招评标的各项管理,积极使用招标、比价以及竞价的方式,以有效的`保证采购物资的质量达标。物资采购的工作人员需要在确保采购物资质量基础下,遵循“同样质量比价格、同样价格比服务”,实现招标比价项目件件有详细记录档案。另外招标过程中,需要严格遵循三公开一监督的工作原则,将各项办事政策公开化处理,强化群众监督的力量。各个施工建设单位要切实有效的强化材料计划的核准制度,有效的防止在建设过程中出现功能闲置浪费的现象。

2.促进现代化管理模式构建,加强内部管理。

2.1科学定位。

要想达到保供的工作目标,建立起有效可靠的物资供应和质量保证系统是十分必要的。有效降低物资采购成本,加强资源整合与综合利用能力,有效提升资金的运作效率,构建一个合理有效的材料责任成本控制系统,才能够有效的完成创效增收的目的。

2.2科学管理。

依照建筑施工企业的物资工作的实际特点与潜在规律,订立与开展一套完整的物资管理工作操作组织计划,吸收科学先进的管理思想,实现物资管理目标的创新。

2.3信息化技术的使用。

使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完成各项管理工作,把控施工管理现场的物资成本消耗,有效提升其工作效率与科学化的工作管理能力,提升应用专业物资管理软件在基层项目物资管理过程中的数据及时更新,使用动态化方式对各个工程与劳务工作单位物资成本使用过程中的管理。在物资成本的管控过程中,定期的形成各项管理数据与联络报表,对各类数据联机打印并实现上级管理单位远程监控的要求。

3.促进工程项目物资管理的标准化进程。

要想建立健全工程项目物资管理体系,细化各项操作准则,对各种工作操作流程重点完善,并以此统一工作目标与考核目标,进而有效的促进工程建设项目物资管理朝着标准化的方向前进。物资管理工作操作流程的建立,形成在实用性、科学性与有效性的目标之上,重视成本与质量的监督控制,有效完成流程内外的业务对接。

四、结语。

建筑施工企业的物资管理水平高低和工程质量、经济效益间有密切联系。竞争压力不断增大的过程中,必须要在建筑施工企业的建设过程中加入现代化的物资管理理念,改变传统的物资管理形式,这是未来必然的发展方向。为了和市场经济发展进程相适应,有效促进物资管理工作的标准化建设,让物资管理工作更加专业化、精细化与科学化,提升企业的综合竞争能力,让企业能够在经营效益的层面上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

大一思政论文篇二

摘要:“立德树人”是当前思想政治教育的重点和核心,大思政视角的高职思政教育改革是贯彻落实“立德树人”要求的关键,在当下体现出紧迫性和重要性。高职院校承担着为国家和社会发展输送技术型人才的重任,思政教育会对人才培养质量造成直接影响。我国高职思政教育,还需立足大思政视角和工作格局稳步开展。

关键词:大思政家庭教育社会教育高职教育立德树人。

相高职思政教育改革是顺应当下经济社会发展对技术人才职业素养和思政素养要求的转变而展开的,也是我国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必然要求。高职院校学生自身对思政课程缺乏兴趣,高校思政教育则更为关注职业素养的培养,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学生的思政意识的培养和提升。为了更好地贯彻落实“立德树人”的教育要求,还需要从高职思政教育思想和方法等角度进行改革,以提升高职思政教育的有效性。

1.思政教育中重视职业素养,轻视思政教育。

职业素养的培育,一向是高职教育的重点。因此,即使是在思政教育中,高职教师也是更为注重对学生职业素养的教育和教学,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思政教育的本质要求。高职教育的目的是培养适应工作岗位要求的技术人才,但是在这一过程中,过分重视对专业岗位能力和职业素养的培育,忽视了对学生思政素养和思想品德的培养,导致其进入工作岗位之后会出现德不配位等问题,过早地接触到“职业发展天花板”。

不同于以往相对封闭的信息环境,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智能手机的普及,使高职学生很容易就接触到社会不良风气和不当言论,并极易受此误导,理想信念产生动摇。如果不及时加以干预,会严重影响其未来发展。

上述问题的解决都有赖于在高职思政教育教学中高度重视“立德树人”,采用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可见,基于大思政视角的高职思政教育改革在当前背景下十分重要且必要。

2.思政教育形式中的“单向输出”模式较难扭转。

“单向输出”是我国传统教育中的常见模式,在高职思政教育中也不例外。高职学生本身就对文化知识类课程缺乏兴趣,相较于能够提升其谋生技能的专业课程,很多学生都认为思政教育课程就是走个形式,在上课期间更是左耳进右耳出。另外,高职思政教育教学模式和手段都较刻板单一,难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上,常常是教师一个人在那里念“独白”,学生较少有回应。久而久之,高职思政教师的教学积极性也被消磨殆尽,在课堂上也不会刻意营造教学氛围,“单向输出”更为严重。这样的思政教育缺乏实效性,不能达到提升学生思政素养的目的。大思政视角的高职思政教育改革需要着力突破这一困境,扭转这一局势,落实“双向沟通”的教学模式。

3.思政教育课堂参与度不高、实践性不强。

思政教育是培养学生思政素养的重要载体,通过对以往历史的追溯和对当下国际形势的分析,能够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但是,一方面当前高校思政教育和学生之间缺乏共鸣,学生更是在思想认知层面认为思政教育内容都是老旧的知识,只要在考前背诵一下就能够通过考试。另一方面,在实践性方面,高职思政教育中缺少实践类课程,教学内容都比较抽象,这也会影响高职思政教育的实际影响力。大思政视角的高职思政教育改革需要彻底改变这一现状,增强其教学影响力和号召力。

1.以“立德树人”为指导,深化高职思政教育思想改革。

大思政视角的高职思政教育改革,需要以“立德树人”为指导,提升高职院校对于思政教育的重视程度。在思政教育改革中,高职院校需要组织教师深入开展教学探讨,明确思政教育在培养学生品德、帮助学生明确思想道路和树立学生正确价值观方面的重要作用。在这一过程中还要求教师以身作则,严以律己,为学生做好榜样。除此之外,提升学生学习思政教育内容的积极性也是至关重要的。教师可以通过讲座和辩论赛等多种形式,帮助学生明确职业素养与思政教育之间的关系,认识到接受思政教育对于未来职业发展的意义。在教学过程中,立足大思政教育格局,在专业技术学科教育中也要渗透思政教育内容,在高职院校形成全方位的思政教育体系。例如,在会计专业课程学习中渗透高职思政教育内容,教育学生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提升职业荣誉感和成就感。帮助学生将思政教育与自己学习的专业联系起来,变孤立的学习为具体有联系的学习,能够加深学生对于思政学习的体会,对于提升高职思政教育改革的实效性也是大有裨益的。

2.重视学生意见表达和反馈,有针对性地开展高职思政教育改革。

学生意见表达和反馈,是提升大思政视角的高职思政教育改革针对性和有效性的关键。因此,高职思政教育应该建立相应的反馈机制,例如,教师通过课后与学生交流,获得学生对课堂的评价和改进建议,为课堂教学改革提供参考;教师利用微信群等聊天工具,收集学生对于高职思政教育的反馈意见,方便教师进行教学反思。重视学生意见表达和反馈,不仅能够有针对性地提升高职思政教育改革成效,更是体现了高职思政教育中以人为本的理念。这样一来,也能够改变高职思政教育中的“单向输出”模式,加强师生之间的“双向沟通”。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对自己的尊重,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增强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重视学生意见表达和反馈,能够达成师生共同建设高职思政教育课堂的目的,有助于平衡师生之间的关系,是大思政视角的高职思政教育改革的重要方略之一。

3.创新家社体验式教育,增强高职思政教育改革的有效性。

家社体验式教育是增强高职思政教育改革有效性的关键。以往的思政教育重点是理论教学,受文化水平和认知水平的限制,很多学生并不能很好地理解抽象的理论知识内容。因此,创新家社体验式教育,让学生在实践教学中真切体会理论内涵,能够加深学生对于高职思政教育内容的理解和体会。高职可以协同企业,为学生提供实习机会,在实习过程中渗透思政教育思想。在家庭教育中,更应该立足大思政教育格局,家长要给学生做好榜样,要开展创造性的教育活动,以满足高职思政教育改革的要求。

综上所述,大思政视角的高职思政教育改革,是顺应时代发展和技术人才培养的必然选择。高职思政教育长期以来受制于学校教育观念和学生认知水平,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都欠佳。基于大思政视角,创新家社体验式教育,重视学生意见表达和反馈,是全面提升学生思政素養和职业素养的重要路径,也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践行“立德树人”理念的关键。

参考文献:

[1]王旭晖.高职院校思政教育供给侧改革研究[j].科技风,2020(7):90.

大一思政论文篇三

2019年12月以来,湖北省武汉市持续开展流感及相关疾病监测,发现多起病毒性肺炎病例,引起了武汉市和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的高度重视,相关检测和防控工作迅速展开。从调查核实部分患者为武汉市华南海鲜城经营户到实验室检出该新型冠状病毒的全基因组序列,从完成病原核酸检测到沪研新型冠状病毒检测试剂盒通过检验,检测科研工作争分夺秒。从武汉发布“关于做好不明原因肺炎救治工作”的紧急通知到国家发布关于将其纳入乙类传染病并采取甲类传染病的防控措施的公告,从习近平总书记作出重要指示到武汉“封城”,防控工作在与时间赛跑。中国人民在新春佳节之际打响了一场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的全民战役。

这是一场只能胜利的战役。截至2月3日24时,国家卫健委收到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累计报告确诊病例20438例,现有重症病例2788例,累计死亡病例425例,累计治愈出院病例632例,现有疑似病例23214例。可见,战“疫”进行到现在,形势依然严峻,但相关举措有效有序。经过十多天的鏖战,现在我们可以对“战”局来一个审视了。

“路不险则无以知马之良”,这场战“疫”是一次大“检验”。既是对我国医疗科学技术事业的一次大“检验”,也是对我国公共卫生服务体系的一次大“检验”,更是对我国治理体系和能力尤其是应对危机、化解风险能力的一次大“检验”。如果说长期的艰难险阻检验根本性、坚韧性,那么突如其来的险情更多检验的是应激性、灵活性。当持续监测到多起不明原因的病毒性肺炎病例并有蔓延的趋势时,医学需要真相,社会公众、公共防疫也需要真相。到底是什么病毒?毒性如何?传染性如何?该如何医治和防范?时间就是生命,时间就是战局。是啊,“当真相还在穿鞋,谣言已经跑遍半个世界”。在举国聚焦的舆情面前,真相迟一秒,谣言快十分。谣言止于真相,只有真相才是止谣的最佳灭火器。一方面,国家、省、市几级医疗科研机构联合展开科技攻关,迅速完成了基因组测序、试剂盒等的研究工作,疫苗研制也在紧锣密鼓地进行中;另一方面,我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这个优势在疫情面前却变成了一个十足的劣势,更值传统新春佳节人口流动的高峰期,防控疫情的形势十分严峻、任务十分繁重。危急关头,我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充分展现出来了。我们通过行政领导力量把医疗科技、公共卫生、社会组织、人民群众各方力量迅速统一地动员起来、组织起来、集中起来,从中共中央召开政治局常委会专题研究部署到成立领导组,从习近平总书记作出重要指示到大年初一再次召开专题会,从武汉“封城”到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启动一级响应,我们决策果断,行动迅速,组织有序,保障有力,疫情得到有效控制。是什么让我们如此“硬核”?为了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我们的党和国家从来不惜代价。从目前局势看,坚决打赢这场疫情阻击战是十分有把握的。“检验”表明,经过改革开放40多年的发展特别是2003年非典疫情的洗礼,我国的医疗科技事业、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国家治理能力都已经有了质的飞跃,已经有了独立应对重大疫情的雄厚实力。

“事实是最好的教材”,这场战“疫”是一次大“教育”。疫情是试卷,战疫是答卷。在答卷过程中,我们也暴露出了不少具体问题,从“约谈八名造谣者”到武汉卫健委数日未发布病情通告,从到处“驱赶”湖北人到各地“蛮横”封路,从武汉红十字会一错再错到黄冈卫健委主要负责人的一问三不知,我们看到一些部门机关、一些党员干部,在工作中还是不够用心、用情、用力,或不能扑下身子、践行群众路线,或不能实事求是、担当作为,或不能与时俱进、跟上步伐,忽视、迟滞、错过了一些防控疫情的良好时机,致使疫情蔓延、扩散开来,损失是巨大的,教训是深刻的。我们一定要在实际工作中不断总结反思,在反省中不断教育提升。对人民群众而言,此次疫情也是一次养成良好饮食卫生、休闲娱乐、健康生活习惯的大教育。

“挑战与机遇并存”,这场战“疫”是一次大“机遇”。“祸兮福之所倚”,任何事物都有其两面性。上个世纪的两次世界大战带来了深重灾难。但从另一个角度看,战争中培养起来的研发能力、组织动员能力也极大地推动了战后科学技术、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不经磨难难取真经。风险挑战同时也是机遇。如何化危为机?昨天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强调,要针对这次疫情应对中暴露出来的短板和不足,健全国家应急管理体系,提高处理急难险重任务能力;要对公共卫生环境进行彻底排查整治,补齐公共卫生短板;要加强市场监管,坚决取缔和严厉打击非法野生动物市场和贸易,从源头上控制重大公共卫生风险;要加强法治建设,强化公共卫生法治保障;要系统梳理国家储备体系短板,提升储备效能,优化关键物资生产能力布局。是的,多难兴邦。历经劫难的的中华文明越发璀璨夺目,历经磨难的中华民族也一定会迎来更加伟大的复兴。

“没有哪一个冬天不会过去,没有哪一个春天不会到来。”立春时节,让我们满怀信心,坚定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同心协力,众志成城,为最终打赢这场战“疫”而努力奋斗!

大一思政论文篇四

我县是一个多民族自治县,加强民族团结进步、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任务十分繁重。基于此,县委提出要把第一年的创建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区活动作为我县开展教育实践活动的“自选动作”和有效载体,要求以解决突出问题的创建工作成果丰富教育实践活动,以转变作风的实效为创建工作提供强大动力,为推动我县跨越发展和社会长治久安提供有力保证。创建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区,归根到底就是促进和谐民族关系,促进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

民族和谐是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在民族平等、民族团结、民族互助基础上的进一步发展,是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在民族关系上的具体体现。

(一)和谐民族关系是维系中华民族大团结的重要纽带。

历史和现实一再证明,全国各族人民大团结是中华民族的生命所在、力量所在、希望所在。中华民族同顶一片天,同耕一块田,同饮一河水,共生互补。在我国这个多民族国家的大家庭里,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我国各民族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谁也离不开谁。

(二)构建和谐民族关系是维护边疆安宁的必然要求。

我国是一个由56个民族共同缔造、共同建设、共同当家作主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西部和边疆绝大部分地区都是少数民族聚居区,我国两万多公里陆地边境线绝大部分位于少数民族聚居区,并且有30多个民族与境外历同一民族相邻而居。这些跨界民族由于地缘和血缘上的原因,境外政治环境的变化会对我国民族关系的发展不可避免地产生影响。这一基本国情,决定了构建和谐民族关系始终是维护祖国边疆安宁的重大工作,决定了民族和谐始终是关系国家前途命运的重大问题。

(三)构建和谐民族关系是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方面。

当代中国正处在经济转型、社会转轨的关键时期,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民族的问题的普遍性、长期性、复杂性、国际性和重要性更加凸显,引发民族矛盾的因素更加多样,民族关系已日益成为全社会范围的关系,民族的问题日益与现代化过程中的各种问题交织在一起。要维护社会稳定、实现国家长治久安,就必须妥善处理各种民族的问题,全力构建和谐民族关系。

(四)构建和谐民族关系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保障。

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民族自治地方占国土面积的64%。在我国,没有民族地区的发展就没有全国的发展,没有民族地区的小康就没有全国的小康,没有民族地区的现代化就不能说全国实现了现代化,没有各民族的共同振兴就谈不上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的梦想,助推中国梦的实现,是当代中国人的责任与使命。中国梦的本质内涵,是实现国富民强、民族振兴、民族复兴、人民幸福、社会和谐。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正是得益于我们拥有一个团结稳定的社会环境,得益于我们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各项民族宗教政策,特别是从1978年开始开展了30多年的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夯实了各民族团结进步的群众基础、思想基础和物质基础。我们坚信,任何破坏团结、制造分裂的图谋和行径必将以失败告终。

大一思政论文篇五

有相当一部分国有企业的领导对于员工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性并没有引起的足够的重视,在企业的发展中只关注生产环节,以期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还有一部分国有企业虽然会对员工定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但都停留在加强道德建设和遵纪守法上,内容比较单一,并且已经不能适应现阶段企业发展的要求了,例如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等内容的教育被忽略。同时,很多国有企业在开展思想工作时缺乏形式上的创新,使得思想政治工作逐渐流于形式,内容空洞,打消了员工进行思想学习的积极性。

二、国有企业开展员工思想政治工作的新方法。

1、坚持“以人为本”

国有企业在对员工开展思想政治工作时,要坚持“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感情一定要真挚,以事实为基础,发自内心地对员工开展表扬和鼓励工作,充分尊重员工的自尊心,引导他们保持乐观的人生态度和积极的工作态度,这样员工才能真正感觉到企业对他们的关心,才能真正激发出员工对企业的归属感,增强凝聚力。

2、采用的方法要灵活。

因为员工的思想观念不断呈现多元化的趋势,而且处于随时变化的状态,这就要求国有与企业在开展思想政治工作时要不断创新,让思想教育工作的形式和方法更加灵活多变,这样才能达到思想教育的效果。企业应建立高效灵敏的应急预案,完善预警机制,利用现代先进的信息技术,多方面获取全面的信息,加强国有企业的应急公关能力。因为突发事件给员工产生的影响和心理包袱是很大的,所以就要求国有企业要掌握灵活的方法来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充分体现出企业对员工的人文关怀。

3、采用的手段要多样化。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员工可以通过多种渠道来获取信息,这就要求国有企业在开展思想政治工作时要了解员工关心的社会问题,根据实际情况来开展工作,对员工所关心的问题进行讨论,及时消除员工的困惑,解答他们的疑问。同时,国有企业还应该建立网站、员工论坛、微博、微信等信息交流平台,让员工可以尽情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意见,减少他们的心理负担。最后,国有企业还可以开展一些比较新颖的实践活动,例如“创建无烟单位”等活动,这样既贴近员工的实际,又有利于思想工作的落实。

4、加强企业的文化建设。

在开展思想政治工作时,国有企业要将提高员工的道德素质和加强企业的文化建设作为工作的.重点,让思想政治工作贯穿到企业的生产销售和职工工作的方方面面中。在新的社会形势下,国有企业要加强员工的思想政治工作,就必须抓住机遇,营造出企业独特的文化氛围要和工作环境,激发出员工的工作热情,增强他们的主人翁意识和责任意识,使企业想成一个整体,共同为企业的稳定、健康发展努力。将员工的思想政治工作和企业的文化建设结合起来不仅能达到思想教育的目标,还能让思想政治工作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新的社会环境下,国有企业员工的价值观念产生了一定的变化,使得国有企业开展思想政治工作更具有现实意义,也面临着一些新的挑战。这就要求国有企业必须重视员工的思想政治工作,加强和员工之间的交流和联系,保障员工的合法权益,将思想政治工作做到点子上,这样才能推动国有企业改革的顺利进行。

大一思政论文篇六

摘要:随着电力产业的不断的发展,保障电力企业生产的安全性也受到了人们更为广泛的关注。在电力企业的思政工作中,加强安全文化建设的创新内容研究,便也有了极为重要的作用。本文从电力企业中安全文化建设的现状入手,并提出具体的创新办法,以期为各位读者提供参考。

关键词:电力企业;思政工作;安全文化建设;创新。

电力企业的管理工作不仅包括正常的生产工作,企业的安全文化建设工作同样也具有极其重大的效用。据此,本文对电力企业在思政工作中的安全文化创新建设所作出的分析,也有了十分深刻的现实意义。

一、电力企业在思政工作中关于安全文化的建设现状。

1.电力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现状。

电力企业的可持续运营,既同良好的经济效益有着巨大联系,同时关于企业自身的管理能力与企业文化建设也有着不容忽视的牵连。其中,加强电力企业的安全文化创新建设,也成为企业管理中关于思政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当前的企业文化安全建设过程中,已经初步取得了一系列成效,但总的来说还是受到各种因素、环境的影响,从而使得关于企业安全文化的创新建设效果受到一定限制。当电力企业不能实现安全建设时,这种情况便给电力企业的生产工作带来不利后果。

2.电力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电力企业在安全文化的建设方面所存在的问题,简要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方面的内容:第一,电力企业管理者对于安全文化建设的重要性意义认识尚不到位。电力企业要实现企业文化建设,那么关于安全文化的建设工作,便具有极为显著的必要性。对安全文化建设意义存在误解或者忽略这种必要性要求,认为企业的安全文化建设没有必要,一方面会直接造成关于电力安全生产的机制架构与管理制度的执行困难,使得企业计划的任务不能得到有序开展。另一方面这种安全意识的缺失,也会导致安全文化建设陷入极大的阻滞之中,无法达到企业安全生产的管理目标。第二,关于电力企业的安全文化建设的具体工作任务落实不到位。有小部分的管理者往往会存在侥幸的心理,认为出现安全事故的机率是非常小的,不会发生在自己的企业生产中,所以对于安全文化建设所布置的任务也是敷衍了事。但是正因为这种原因,造成在具体的企业管理中,极容易耗费财力、物力、劳动力却收获不到较好效果。这种流于表面的工作方式,也使得电力企业安全生产、规范生产的基本要求成为一纸空谈,最终也容易导致电力企业不能得到长远的发展。第三,关于安全文化的体系建设依旧不够完善。电力企业的安全文化建设虽然处于不断增加、开发的过程中,并且电力企业关于企业思政工作的管理工作也得到了有效的改进,但是这种安全文化的体系建设仍然是不够完整的,也还存在着较多的漏洞。这些不足之处既体现在没有全面、细致的管理机制上,同时在员工们的日常生产工作中以及其他具体管理事项上,也缺少了对于安全生产要求的严格考核,从而使得安全生产的保障措施得到了消减,以及电力企业的人员缺乏一定的专业性,也会致使电力企业关于安全管理的相关工作不能得到很好的落实。第四,对于电力且的安全文化建设缺乏具体、有效的可行性策略。安全文化的建设在实际管理中,经常是通过表演文体活动、发表建设文章等方式进行的。然而这种将安全文化建设同生产相互分离的做法,也使得其建设效果往往不尽人意,并且也容易丧失安全文化建设所需要的生命力与活力,进而给电力企业的长远发展带来不利影响。

二、加强安全文化创新建设的具体方法。

1.电力企业在安全文化建设进行创新的方法。

电力企业在文化安全的创新建设方面的可行办法,简单概括来说有以下方面的内容:第一,关于安全精神的文化建设。要满足这种建设目标,首先要将树立起正确的生产价值观念作为开展各项工作的不变要求,这不仅关系到电力企业生产效益的实现,同时对于员工的生命财产安全以及企业的生存都有着巨大意义。因而,建立起安全生产的建设目标,要创建本质安全的新型电力企业,管理者可以组织员工进行安全活动学习,多资源、多渠道的利用视频、网络、安全手册、板报等手段作为宣传载体,对安全生产的价值观念与重要作用进行大量宣扬,从而在企业形成良好的安全意识氛围,使得安全精神深深扎根于每个员工的心中。第二,完善安全制度的文化建设。所谓安全制度的文化建设指的是对于企业的安全管理制度、工作操作标准、生产规程等都以安全责任作为整个生产工作的'核心人物。具体要编制出电力生产技术管理、电力运行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资金财务管理、后勤管理与燃料管理等诸多制度。这些相关的制度规范要覆盖到企业安全生产的方方面面。并且对于安全生产中的各项操作程序与制度规章,以及安全生产的行为要详细进行规范落实。在进行制度文化的建设过程中,行为文化的建设对于安全生产的实现,也有着极为显著的效用。在一些生产活动中也会出现因为员工的不安全生产心理或行为,而给企业生产造成恶劣后果的现象。因而要加强员工的安全教育培训教导,令负责生产任务的员工掌握到科学的生产方法、正确的生产态度与合理的管理制度等,并使自身的综合能力得到有效提升。此外,在生产作业的过程中,违章违纪的行为出现时,管理人员也要严格进行处理,并在平时的工作中进行不定期的考核,力求通过对员工制度约束意识的塑造,帮助每位工作者养成较好的行为习惯。第三,开展安全的物质文化建设工作。这项工作要求电力企业在生产中,加大对于生产工具、保护用品、安全标示、安全设施与防护装备等方面的投入,不仅要满足电力企业各项生产任务的完成需要,同时还要积极做好预防工作,做到真正的“防患于未然”。例如,在生产厂区或生产场所以及能够产生影响的区域内,按照相关的规定,设置安全设备、布设安全标示系统以及准备修理器具等,所用的工作装备与防护用具也要符合相关标准,并且严格做好安全设施的定期检查、检测、检验、管理工作,以此保障安全保障的可靠性。对于安全设施的管理规定,相关部门也必须严格进行责任划分,并且对于管道介质的流向标示、安全标志标示、员工安全工器具也必须认真核准管理。例如,当公司出现安全隐患时,要提高员工对文化生产的重视,便要对出现问题的原因进行全面剖析,力求通过这种安全教育工作的开展,实现为电力企业的持续发展提供保障的目标。第四,加强对于安全生产的管理与监督工作。在安全文化的建设任务中,增加生产监督管理的工作,能够使得企业的生产管理水平获得大幅度的提高,并促进电力企业生产能力的持续创新。

大一思政论文篇七

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思政课社会实践论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帮助到大家!

1 朱家桥村老年人闲暇时间支配情况调查与研究 马克思说过?“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但问题在于改造世界”。

一语道出了理论之于实践的关系。

我们学理论?搞研究?目的在于要为社会实践服务?在于改造世界。

作为当代大学生的我们要着力于学习理论?掌握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并将之运用于社会生活实际?和社会生活相结合?才能真正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服务。

在这一宗旨的指导下? 2010 年 7 月 15 日—7 月 31 日?我在白蒲镇朱家桥村进行了为期两周半的暑期社会实践? 深入调查了解了老年人闲暇时间利用。

朱家桥村位于如皋市白蒲镇东北侧?全村地域面积 6.24 平方公里?全村辖 37 个村民小组?1363 户居民?总人口 4653 人。

这次我主要是对朱家桥村 2 组居民老人进行的调查? 该居民区有 36 户居民?其中每户至少会有一位老人。

居民区内建有老人活动室?老人设施也非常齐全?一些老人舞蹈班也初步开设了。

此次调查的目的?是了解朱家桥村老年人闲暇时间的支配情况?并指出其中存在的问题?以引起社区、政府、社会对老年人的关注?引导老年人积极、健康的从事科学的闲暇活动。

一、朱家桥村老年人闲暇时间支配情况 村中老年人大部分时间往往是在家庭内看电视、读报等度过的。

调查发现?从不同年龄的业余活动状况看?在平时的余暇活动中?特别是 60 岁以上的老年人对娱乐、体育等等兴趣一直呈上升趋势?还有的老年人把自己全部的余暇时间用在家里看电视、抱孙子上?还有一部分老年人就是积极参加社会活动? 他们凭自己的爱好参加各种活动或者外出旅行。

调查表明?大部分老人一天的作息时间都蛮接近的?都是 7?00起床?7?10 晨练?8?00 吃早餐?早餐过后大部分都是在家看看电视?读报纸?或带孩子。

中餐是 11?30?到 2?30 是午休时间?午休过后由于天气太热都呆在家里或做一些家务?晚餐时间为 5?30? 2 晚餐过后大部分老人都有自己的活动?如有的去下棋?有的去跳舞等等?9?30 就寝。

大部分老人还是在积极参加活动的?通过访问?他们认为?老年人自己尽管应该多休息?休息好?但绝不是休息时间越长越好。

因此他们就进行适量的运动? 这样身体的抗病能力才能增强?疾病才不会找上门来?对他们自己的养生非常有益。

二、存在的问题及分析 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渐渐从生产领域中退出来?他们的闲暇时间变得非常充裕。

但是?老年人的闲暇时间主要集中在消遣娱乐和锻炼身体的休闲活动上?用于学习、社交、公益方面的时间有限?这说明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还不够。

通过调查发现?朱家桥村老年人闲暇时间利用的.质量特征为?计划性差?利用率低?心理特征为?缺乏充实感?大部分人克服了孤独感?安于现状的心态较为普遍。

不同年龄的老年群体在闲暇时间利用上存在着差异?时间观念、文化程度等因素不同程度的影响了老年人合理利用闲暇时间。

?1?老年人对电视的过度依赖。

?2?消极闲暇的比例较大闲呆的时间长闲暇时间的质量不高这说明老年人休闲技能少?休闲的活动参与低。

?3?老年人的文化水平与他的兴趣爱好有着密切的关系?他们在中青年时期大多数从事紧张的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 业余文化娱乐活动并不丰富也无暇培养一些技艺? 进入老年期后闲暇时间参加文化娱乐活动的机会多了? 但是由于村内老年活动设施中大多数活动内容不适合老年人的爱好?造成了老年人的余暇活动不活跃、不广泛?其中消遣性活动占主要地位。

三、个人见解及建议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休闲逐渐成为当代的重要社会特征之一特别是老年人的闲暇时间的利用尤为重要。

现在人们习惯将更多的目光放在“老有所养” “老有所医”等方面?忽视了老年人的“老有所乐” 。

因此?随着社会的进步?越来越需要社会、政府等部 3 门在增加休闲设施、改善休闲条件、制定休闲政策、加强休闲教育和宣传等方面扮演更重要的角色?发挥更大的作用。

社区也承担了越来越多的社会职能?因此?在引导老年人积极、健康的休闲上?社区应发挥更重要的作用?可增加老年人休闲场所?发展老人喜闻乐见的休闲活动?将老人从家庭被动的闲暇中引导出来?从事科学的闲暇活动。

老年人自己也应克服“无为无聊”的自卑心态?积极向上?精神充实?努力做得到老有所学?老有所乐?老有所为。



       (1)在健身锻炼方面?早上可以选择跑步、气功、拳剑等项目。

晚上可以选择散步?到大自然中去吸取新鲜空气?持之以恒?对身心健康必有好处。

身体状况和经济条件好的老人? 可以避开节假日高峰?结伴出门旅游?饱览祖国名山大川?陶冶情操?充实自我。

(2)除了体育锻炼以外?老年人也可以适当从事家务劳动?或学习烹饪?或种花养草?或养一些宠物?从中获得乐趣。

也可以探亲访友?谈天闲聊?回顾往事。

(3)文化水平较高的老人?可写一些文章?画一些美景?或者向报纸杂志投稿?这样才可打发无聊时光。

老人们的精神和生活内容充实了?才不会感到无事可做?而是有事可做?才不会感到空虚无聊?而是充实美好。

回顾这次社会实践活动至今仍历历在目?感触颇深。

通过这次社会实践我深刻领悟到了理论之于实践道道明白“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一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 认识到理论知识回到社会实践中去的真正意义。

作为青年学生我们就要树立向生活学习向实践学习的世界不断提高理论水平?将所学的理论知识与社会实际紧密结合。

只有如此才能真正做到学有所用学有所为。

xx年暑假,我步入了淮阴工学院。

来到学校后我没有做家教或其他兼职,所以我的社会经验肯定是不如其他同学的。

而xx年大二暑假,“思政课”社会实践让我不得不去进行社会实践了。

这是大学生必修的实践课,所以就同本村好友商量后一起进行了邳州市小楼村人民生活现状调查研究。

做这项调查,不仅锻炼了朋友之间的默契与合作,还增加了对当前农村人民生活的了解,更加丰富了自己的社会实践经验。

这个暑假是充实的。

我们生活在农村,对农村情况本来就比较了解,这是我们选择这个课题的原因。

因为上了大学以来很少回家的原因,这次回去发现我们那小村变了。

其实不仅仅是我们小楼村变了,我们这个镇子都是一样的。

因为我们这个镇子的特点:干炒之乡。

根据围着全村看过之后发现的变化我们下定了所要调查的几个问题,这些问题足以体现农村生活到底怎么样了。

(一)村中的主路已经由石头路修成水泥路。

xx年8月1日,我们去村里支部调查修路金额来源,原来是每户300元底线,在此基础上任意捐助,其余政府补贴。

于是我们随机到几户邻居家调查捐助金额,高的1000元,低的50,100。

这就体现了农村贫富还是有差距的。

俗话说,要想富先修路,路修好了,村中的轿车,货车果然多了不少。

(二)每户人家都统一了厕所。

原来的农村虽然也是绿数环绕,鸟语花香。

但处处都有着这样或那样的厕所。

这是农村一个不太好的现象,因为时不时的会飘过一阵臭味。

现在,政府补贴,各家出资,为各家造了比较合适的厕所。

xx年8月2日,我们调查了村民对政府这一政策的满意度如何,除了几个常年在外的村民,其他人全部表示肯定!

(三)村子边缘空地开始建厂。

由于我们镇子是干炒之乡,有句话说:一把铲子一口锅,瓜子炒遍全中国。

所以村中青年全都外出奔波,村中大多为老的少的了,所以留守儿童也是一大问题,这里留守儿童的问题我们就不予调查了。

xx年8月4号,我们通过父母带领找到厂长,调查了建厂安排。

这是在外奔波回乡的成功人士,看到了本村优势后决定回乡自理。

建好场子后,决定继续干炒,而这次就在村里炒,本村农民就是工人。

厂长还要我们继续调查下村中愿意不出去在村中干炒的人数和满意工资,并提供问卷,我们就一同到下发给村民调查。

也许是村民不太敢相信在村子里赚钱还是有自己的摊位,仅有30%的村民接受。

要求基本上是50元每天并管一顿午饭。

这也许就是农村的朴实,从来不讲什么基本工资+加成吧。

我相信,这厂子办的起来!

(四)政府补贴农民种地落实了。

xx年8月6日到7日休息整理了两天资料,去网上看了看政府对农村政策,决定调查下对农民种地补助情况。

8日,我们对我们村第六,七组农户进行询问,政府的补贴按亩下发,没有拖欠,我们家也有收获。

虽然种上了树,但毕竟也细心培育了嘛!还有村民说,不要钱已经很感激了,还送钱,明年多包两亩。

今年种大蒜就赚了5,6万,比外出打工还强!

(五)最后,我们还想了解农村的一个问题,计划生育问题。

由于这个问题村民一般是不会告诉我们的,只有问至亲之人了。

农村的妇人还是很会闲聊的。

我们了解到,虽然国家强制实行计划生育策略,提倡晚婚晚育,少生优生等等较为理想的生育策略,但是我们发现真正做到的不能说没有还是很少的。

我们发现农村还是存在着重男轻女的陈旧思想,还是有很多家庭想要生个男孩。

而且,农村家庭还是想要一男一女为最美。

xx年8月12日,为期12天的暑期实践结束了。

短暂的社会实践,一转眼就过去了,在这其中,让我从中领悟到了很多的东西,而这些东西都将会让我终生受用。

虽然我们的调查普普通通,却能够体现农村现在的生活现状。

政策是国家下发的,是要下边切实努力执行的,所以农村的搞好与否与农村领导干部有很大干系,领导干部一定要选好。

有的城镇搞建房,全村农民组成泥水匠,司机等等到别的村子去建房屋,有的村子搞木材,他们的木材全国销售,我们的村子就该搞起干炒特色了。

每行每业,形成自己的专业后就能赚钱,各个城镇有各个城镇的特色,把特色搞好就对了,散了,整个村子是达不到共同富裕的。

虽然农村的整体文化水平不高,但是农村的家长比城市的家长更希望子女得到更高的教育,否则他们也不会没日没夜的在外打拼。

所以,农村的文化水平会不断的提高。

每次回到家,爸爸妈妈都会问我进行的怎么样,都会说天太热早去早回,都会问我还要多久结束。

学校让我们去社会实践真的很有作用,会让我们从中收益匪浅。

社会实践让我知道了,挣钱真的很不容易,也明白工作的辛苦,以后再也不会浪费了。

社会实践拉近了我与社会的距离,也让自己在社会实践中开拓了视野,增长了才干。

社会和大学一样也是一个学习和受教育的地方,在那片广阔的天地里,我们为将来更加激烈的竞争打下了更为坚实的基础。

一、农村(或城镇)居民生活垃圾处理状况调查研究

二、村规民俗发展与社会文明进步

三、从“醉驾”治理看城市文明发展

四、中国志愿者活动状况调查

五、城镇老龄事业发展调查研究

六、垄断行业改革问题调查研究

七、解决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路径调查

八、文化体制改革研究探讨

九、新型社区管理和服务体制调查研究

十、彭宇案:传统道德与法治精神之困惑

十一、大学生创业情况调查研究

十二、大学生暑假网络游戏时间调查

十三、家乡人对于公共道德认识情况调查

十四、大学生献血状况调查与分析

(一) 题目

论文题目应该明确、精炼、有概括性。

题目的字数一般在25字以内,必要时可加副标题。

(二) 摘要与关键词

1、 摘要

摘要应概括的反映出论文的目的、内容、方法、成果和结论。

2、 关键词

关键词一般为3-5个,按词条的外延层次排列,外延大的排在前面。

(三) 目录

目录中标题要与正文中标题一致,要求标题层次清晰。

(四) 正文

正文是论文的核心部分,论文正文字数一般应在3000字左右,应包括绪论,主体及结论等部分。

大一思政论文篇八

摘要:近年来,社会在不断的发展,我国的教育也在不断的改变,其中在对高职思政教育方面的教学进行看创新与改革。当前,在大思政的教育背景中,改革的核心是使高职思政内教与外教的融合,使其将思政教学与学校的人文精神相融合。对于高职院校中的教师来说,应该怎样才能推动高职思政教学改革与创新呢?这须要高职的老师了解当前的大思政教育背景下的高职思政课堂存在怎么的问题,并对这些问题进行了分析与改进措施。因此,本文以大思政教育背景下的高职思政课教学为主题,提出了相关的建议和自己的一些看法。

关键词:大思政;高职;思想教育改革。

在新的时期中,教育事业的发展受到了国家的支持,而大思政的出现改当前的高职思政教育发起了调挑战。把传统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完善与创新,从而使得高职学生的思政观点发生变化。因此,本文中我们将分析在大思政的背景下,高职的思政教学改革要面临的问题与要完善的相关制度,以保证高职学生的全面发展。

1大思政背景下对教学的具体要求。

首先,我们需要对大思政背景下的高职思政教育提出具体的要求。思政教学是我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想要使思政教育顺利完成,就需制定相关制度来规范思政教育。下面我们将以在大思政的背景下要求高职思政教育具有战略性、创新性及人本性三个方面来进行探讨。

1.1要求高职教学具有一定的战略性。

在大思政的背景中,我国的高职思政教学要根据大思政的基本目标来完成。而要想围绕大思政的基本目标就需要根据国家的相关制度进行课程改革与创新,使用适合我国国情的教学手段。在高职的思政教学中好需要具备一定的战略性,这也是在大思政的背景下,需要坚持完成的目标。高职的教师需要注重提升战略性,把提升学生的全面发展与提升学生的政治素养作为指导思想与方向,并有针对性的对高职思政教学进行创新,确保高职思政教学在新的时代发展中能适应大思政教学的基本要求,以此来为国家培养出优秀的人才。

1.2大思政背景下对思政教学要有创新性。

创新是进步的基本要求,在当前的社会中,所有的企业都需要进行不断的创新,只有不断的创新才能够在这个社会中生存下去,因此,在大思政的背景下,高职的思政教学也需要进行创新,只有在不断的创新改革中,高职的思政教学才能够在教学中发挥出导向作用。高职的思政老师在实际的思政教学中,需要对教学模式与方法方面进行合理的改革与创新,始终以提高学生思政素养为基础,将思政教学融入到高职的教学体系中去,以此来提高高职思政教学的课堂质量。希望以后的高职思政老师在教学时能够重视教学的创新性,从而为学生创建一个好的学习氛围与学习环境。

1.3大思政背景下对思政教学要具有人本性。

在大思政教育背景下要求高职思政课教学一定要具备人本性。人本性是指在学习的过程中,要以学生学习能力提升为保障,始终以学生为主,教学始终是为了使学生能够有更好的发展空间。高职教师在教学时,须要对学生进行了解,了解学生学习的基本状况,分析学生在学习时存在的问题,而后在对高职的思政教学体系进行研究,从而保证高职的思政教学能够发挥出其价值。在大思政的背景中,要以学生为教学的主体,思政老师是教学的引导人,根据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有针对的去进行讲解与分析。

2大思政教育背景下促进高职思政课教学改革措施的分析。

2.1大思政教育背景下一定要创新高职思政课教学理念。

高职院校想要在大思政的背景下对高职思政教学改革就需要对高职思政教学理念进心创新。高职的思政教师需要采取相关的措施进行教学创新,创新教学理念,从而为高职的思政教学改革奠定基础。在创新教学理念的过程中,教师要始终以为学生服务为基础,根据学士的实际发展需要进行有针对性的培养,提高学生的思想素质与学生的综合能力。比如,思政老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将理论与实践相互结合教学,让学在学习过程中明白思政课程的重要性,培养学生对思政课程的学习积极性与学习兴趣,以此来保证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提高。

2.2大思政教育背景下一定要创新高职思政课教学模式。

在创新高职思政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注重教学模式的融合发展,体现出创新模式在之后的作用。在高职思政教学中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主导,采取有效的教学方式来对当前的高职思政教学进行教学创新,在创新教学时要以学生为主体,还要建力与完善相关的教学制度,是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完成自我评价。相信在进行高职创新思政教学方式后,会形成一個良性的互动机制,一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与学习质量。

2.3大思政教育背景下一定要创新高职思政课教学模式。

一个好的教学方法可以有效的提高高职思政教学效率与教育质量,在大思政的教育背景下,要对思政的教学方式进行创新,这要求高职的思政老师要积极的去探索新的教学方式,做好基础性的工作。提高对学生的思政情况的分析,随时掌握学生学习思政的情况,从而制定出符合学生的教学方法。在大思政的背景下,要对高职思政课的教学方法细化、突出学习重难点,使其每个学生的思政素养得到提高。

3结语。

通过对上诉的分析,我们详细了解到,高职思想和政治课程教育是当今高等教育中最重要的问题之一。因此,在高职院校中一定要将思政课教学改革和实践工作不断的深入,从而有效地处理当前高职学生思想政治状况的困境和难题。

参考文献:

[1]王美华.论基于“大思政教育”理念的高职思政课教学改革[j].中外企业家,2019(05):192.

[2]周莹.基于“大思政教育”的高职思政教学改革研究[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6(04):131.

大一思政论文篇九

古语有云:“治身莫先于孝,治国莫先于公”,足见社会公平是亘古不变的真理。

纵观古史,从“天子犯法与庶民同罪”的法理名言,到刘邦入关中后“杀人者死”的约法三章,对于公平的思量考虑由来已久;从铁面无私、秉公断案的包拯,到为斗奸臣严嵩而罢官的海瑞,维护社会公平,古人早已身为世范。

放眼当下,富二代比比皆是、官二代层出不穷、“考不过x二代”的萝卜招聘此起彼伏、“宁用武大郎,不用穆桂英”的性别歧视频频出现,都折射出我国确实存在一些社会不公现象。

因此,必须促进社会公平,增进人民福祉。

实现社会公平有利于消除社会矛盾。

古语有云:“不患寡而患不均”,这种心态在当前有着一定普遍性。

随着经济社会转型期的.不断深入,带来了社会分配不均衡、进而出现了社会贫富差距扩大、以至于社会仇富仇官情绪开始出现,这些问题就如西方管理学中的“多米诺骨牌效应”所寓意一样,促发了社会当中的各种矛盾。

俗话说:“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而社会矛盾追根溯源还得落到社会公平上来,补齐社啊会不公平的短板必将使得社会矛盾慢慢消失于无形,不至于产生愈演愈烈的趋势。

实现社会公平有利于提升政府形象。

古语有云:“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思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足见民众与政府之间其实是良性互动的关系。

应该是“广厦万间、良田千顷”与“卧榻三尺、一日三餐”的现实反差、应该是“朱门酒肉臭”与“路有冻死骨”的强烈对比,而这些影响政府形象的“里子”从根本上来说其实是种种的社会不公。

古语有云:“登高必自卑”。

由此可见,要提升政府满意度必自保障社会公平这一“基石”而始。

实现社会公平有利于全面深化改革。

当前的很多社会不公现象产生了一系列的“蝴蝶效应”,如对改革不以为然,又如对改革抱有抵触,再如对改革无动于衷。

凡此种种都成为全面深化改革的绊脚石。

当“寒门难出贵子”现象不断出现、当“读书无用论”开始蔓延、当“逃离北上广”渐成常态......社会不公平愈演愈烈,必将阻碍人民对改革的信心。

故此,必须解决社会公平扫除民众对改革后遗症的担心、化解对改革前景的忧心、重拾对改革之路的信心,进而促进全面深化改革的推进。

古语有云:“论天下者,必循天下之公”。

实现社会公平有利于消除经济社会转型期的矛盾、提升政府形象、深化全面改革。

有鉴于此,必须努力消除分配不公、缩小贫富差距、解决城乡二元结构,如此才能促进社会公平,增进人民福祉。

大一思政论文篇十

摘要:西汉政论文是“大一统”背景下学术官方化后,专业政治家对现实政治的研究,是有关治世原则、见解和措施。西汉政论文风经历了三个阶段的发展,初变于汉初,文风指事直言、雄直激切。再变于武帝、宣帝时期,变为以董仲舒为代表的坐而论道、凝重典雅。三变于元、成、哀之世,以引经据典、雍容温润为特点。这些都体现了西汉士人一种趋于冷静的、理性化的审美倾向。

关键词:西汉政论文;雄直激切;坐而论道;雍容温润。

文章总是与时代息息相关,刘勰《文心雕龙时序》说:“文变染采世情,兴废系乎时序”,文学的发展与时代的这种紧密关系,也使得文学发展表现出很强的阶段性特点。相对而言,散文与时代的关系更为紧密,即使同一朝代的不同时期,散文的文风也会有很大的变化,尤其是紧密结合时事、以经世致用为目的的政论散文,更是如此。西汉政论文后人推崇备至,其文风明显地表现出阶段性特点。

西汉政论散文是晚近形成的概念,无论是陈柱的《中国散文史》、郭预衡的《中国散文史》,还是谭家键的《中国古代散文史稿》、刘衍的《中国古代散文史》都将秦汉以来李斯、陆贾、贾谊、晁错等对政治和社会问题阐述、评论的论说文称为政论文。这些著作虽未对政论文的概念进行界定,但显然是把秦汉政论文与先秦诸子散文相对提出的,仔细分析这种划分是有深意的。先秦诸子散文是学术民间化基础上,士人理想中的政治设计,而西汉政论文则是在“大一统”背景下,学术官方化后,专业政治家对“现实政治的研究,是有关治世原则、见解和措施”。由这些著作所指的政论文来看,主要是以臣子的书、疏、策、议等为主,这种概括显然是不全面的。西汉的诏策文作为国家大政方针和意识形态的权威论说,成为施政的依据和出发点,涉及西汉的政治、经济、文化、法制、军事等方方面面,是治世的原则、见解和措施,而且其“辞俱美矣,后世无以逮之”,所以,西汉的诏策文不应排除在政论文之外。柳宗元《西汉文类序》亦云:殷周以前,其文简而野。魏晋以降,侧荡而靡。得其中者汉氏。汉氏之东,则既衰矣。当文帝时始得贾生明儒术,武帝尤好焉,而公孙宏、董仲舒、司马相如之徒作,风雅益盛,敷施天下。自天子至公卿大夫士庶人,咸通焉。于是宣于诏策,达于奏议,讽于辞赋,传于歌谣。由高帝以讫于哀平王莽之诛,四方文章,盖烂然矣。

柳宗元的这段话不仅概括了西汉政论文文质互映的“烂然”以及发展的轨迹,同时也揭示了“宣于诏策,达于奏议”的特点,故研究西汉政论文,西汉诏策文是绕不过的问题。

总体而言,西汉政论文风经历了三个阶段的发展,初变于汉初,文风指事直言、雄直激切。再变于武帝、宣帝时期,体现为以董仲舒为代表的坐而论道、凝重典雅。三变于元、成、哀之世,以引经据典、雍容温润为特点。这些都体现了西汉士人一种趋于冷静的、理性化的审美倾向。

西汉初年,经过秦末农民战争和长达4年的楚汉战争,天下疲惫。物质匮乏,据《汉书食货志》载:“天下既定,民亡盖藏。自天子能具醇驷,而将相或乘牛车。”汉初统治者以秦苛政为鉴,为了恢复和发展社会经济,以黄老作为指导思想,号称“无为”,进行休养生息。文化方面,派人整理古书,建立了相对稳定的义化制度。高祖十一年二月的《求贤诏》说:盖闻王者莫高於周文,伯者莫高於齐桓,皆待贤人而成名。今天下贤者智能岂特古之人乎!患在人主不交故也,士奚由进!令吾以天之灵,贤士大夫定有天下,以为一家,欲其长久,世世奉宗庙亡绝也。贤人已与我共平之矣,而不与吾共安利之,可乎?贤士大夫有肯从我游者,吾能尊显之。

这是汉初统治者对士人政策的纲领性文件。天子“尊显之”的招引,“挟书律”被废,“六经”复出,秦代被迫缄口的文士又开始复出。另外,汉初距战国未远,而且秦朝的统治也不过,加之政治文化氛围的宽松,战国时诸子积极参与现实政治的风气又复苏了。

再者,汉初的分封、汉庭与诸侯之间的斗争为士人提供了新的生存空间。刘邦为了赢得楚汉战争、巩固政权采取了分封制,无论是异姓分封还是同姓分封。这都使六国的遗民和地方割据意识逐渐增强,同时。在诸侯与汉庭的斗争中,士人似乎重新找到了为王者师、建功立业的机会:蒯通说韩信,武涉说齐王,郦食其说田广,枚乘、邹阳等人吴楚兵败后又游于梁孝王,这些游说、悠游活动增强了时代的活跃性,似乎迎来了纵横风气的第二春。

正是在这样的政治文化背景里,汉初文士多有纵横家之气,体现出了“一怒而天下惧,安居而天下息”的气概。这一时期,无论皇帝的诏书,还是汉庭的名臣陆贾、贾山、贾谊、晁错的政论文无不充盈着纵横家的辞气,而且诸侯同掾吏如邹阳的《上书-吴王》和《狱中上梁王书》,枚乘的《谏吴王书》都痛陈各种利害关系,表现出纵横家的政治见解。前边所及的汉高祖刘邦十一年二月的《求贤诏》即为汉初政论的代表。诏文先述史迹,周文齐桓并列,引出“待贤人而成名”的观点,又以两个反问引出求贤的目的。后又一反问,放出“贤士大夫有肯从我游者,吾能尊显之”的诱惑。全文文气跌宕、激切抒怀、雄直豪迈、略无隐晦。汉初各帝的诏书或多或少都有纵横家的辞气,如文帝元年三月的《养老诏》、文帝十三年五月的《除肉刑诏》、景帝二年五月的《重廉士诏》都具有这种特点。从某种程度上说,汉初政论文风是诏书与臣子的书、疏、策、议交相辉映而形成的。

当然,汉初政论文以陆贾、贾谊、晁错最具代表性。陆贾是西汉政论文开拓性的人物,他以刘邦“试为我著秦所以失天下,吾所以得之者何。及古成败之国”命令为出发点,所著的《新语》论述“所以失”“所以得”,刘衍《中国古代散文史》认为“以政论取代先秦道德伦理说教”,从这个角度而言,可以说陆贾是西汉政论文的奠基者。《汉书艺文志》载其文有23篇,归入儒家类,但文风多纵横辞气,如《新语术事》一段:故良马非独骐骥,利剑非惟干将,美女非独西施,忠臣非独吕望。今有马而无王良之御,有剑而无砥砺之功,有女而无芳泽之饰,有士而不遭文王,道术蓄积而不舒,美玉韫椟而深藏。故怀道者须世,抱朴者待工,道为智者设,马为御者良,贤为圣者用,辩为智者通,书为晓者传,事为见者明。故制事者因其则,服药者因其良。书不必起仲尼之门,药不必出扁鹊之方,合之者善,可以为法,因世而权行。

这段总结历史经验,论述“因世而权行”,正反结合,慷慨陈辞,运用大量比喻、夸张和排比等修辞手法使文章的气势斐然,多有激切驰骋的雄辩之气,又具有感人至深的情感力量,体现出了汉初政论文风的特点。

范作品,司马迁赞叹道:“善哉乎,贾生推言之也!”《过秦论》分为上、中、下三篇,上篇以“仁义施攻守之势异也”为论论述暴秦亡的原因。中篇论述秦二世不懂“安民可以为之义而危民易为之非”以致众叛亲离,下篇论述子婴不懂“案民息土而待弊”,认为“是以君子为国,观之上古,验之当世,参之人事,察盛衰之理,审权势之宜,去就有序,变化因时,故旷日长久而社稷安矣。”全文注重章法,将历史事实和主体感受相结合,对秦的强盛、崩溃的历史都极力渲染,如开头一节铺叙秦孝公的图强:秦孝公据般函之固,拥雍州之地,君臣固守,以窥周室,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当是时也,商君佐之,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外连衡而斗诸侯,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

这不仅使文章气势磅礴而且在对比中得出结论,全文指事直言,笔力雄健,句式丰富,语言铺排、对仗,富有艺术感染力。

贾谊的另外一篇名作《陈政事疏》,又名《治安策》,分析汉初危机,条分缕析,无论是“痛息”、“流涕”、“长叹息”、“昧死以闻”的激切,还是“系单于之颈而制其命,伏中行说而笞其背”的夸饰都体现出雄直激切的特点。

晁错代表性的政论文有《上书言兵事》、《言守边备塞务农力本当世急务二事》、《复言募民徙塞下》、《说景帝削吴》、《请诛楚王》等篇目。这些文章指陈当今政治之失,发自肺腑,在事实和理论结合的基础上,叙述具体,对比明显,针对性强。和贾谊政论文不同,晁错的政论文更体现出法家的理性,虽不如贾谊论文感情的激越,但更为深沉细致,指事直言、雄直激切依然是其文风特点。

政论文是为政治服务的写作,是结合时事的写作,汉代统一大帝国的建立为汉初政论提供了平台。深重的社会政治危机,时代风气与士人建功立业的内在冲动,使汉初政论文以史笔为多,表现出指事直言、雄直激切的文风特点。

西汉从高祖、孝惠、高后到文帝、景帝经过70多年的无为而治,迨至武帝即位,百姓富足,社会经济空前高涨。朝廷内部,贵族功臣已经完全归附皇权,汉初以来一直搅扰国家政治的王国问题经“七国之乱”已基本解决。武帝所处的政治平台,给了他大有作为的空间。武帝建元元年(公元前140年),董仲舒在《举贤良对策》中提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汉书-董仲舒传》)。此后,武帝起用好儒术的田蚧为相,排斥黄老刑名百家之肓于官学之外,并且优礼延揽儒生数百人。这就是所谓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由此汉代的经学语境逐渐形成,汉儒以经义断事,社会生活中的具体问题也由经学演绎,赵翼说:“汉初法制未备,每有大事,朝臣得援经义以折衷是非。”随着西汉文化的经学化,前期那种亢奋的外向型政治热情的消敛,政论文体现出了一些醇厚典重、侃侃而谈、坐而论道的文风特点。

到武帝即位时,汉帝国国力强大,“过秦”的风潮已成为历史,汉武帝雄心勃勃,不满足于文、景时期已取得的成就,希望有一番更大的作为。在紧锣密鼓的“复古更化”的步伐中,寻求宇宙、历史的治化法则成为必然,所以这一时期的政论文体现了侃侃而谈、坐而论道的文风特点,这从武帝君臣的册对中可见一斑。武帝《元光元年策贤良制》:

盖闻五帝、三王之道,改制作乐而天下洽和,百王同之。当虞氏之乐,莫盛于《韶》,于周莫盛于《勺》。圣主已没,钟鼓笼弦之声未衰,而大道微缺。陵夷至桀纣之行,王道大坏矣。夫五百年之间,安文之君,当涂之士,欲则先王之法以戴翼其世者甚众。然犹不能反,日以仆灭,至后王则后止,岂其所持操或悖缪而失其统欤?固天降命不可复反,必推之于大衰而后息欤?乌乎,凡所为屑屑,夙兴夜寐,务法上古者,又将无补欤?三代受命,其符安在?灾异之变,何缘而起?性命之情,或夭或寿,或仁或鄙,习闻其号,未烛厥理。伊欲风流而令行,刑轻而奸改,百姓和乐,政事宣昭,何何饬而膏露降,百谷登,德润四海,泽臻草木,三光全,寒暑平,受天之祜,享鬼神之灵,德泽洋溢,施平方外,延及群生。子大夫明先圣之业,习俗化之变,终始之序,讲闻高谊之日久矣。其明以谕朕。科别其条,勿猥勿并,取之于术,慎其所出。乃其不正不直,不忠不极,枉于执事,书之不泄,兴于朕躬,毋悼后害。子大夫其尽心,靡有所隐,朕将亲览焉。

这篇策问武帝涉及到了五个方面:受命之符、祥瑞灾异、命之天寿、终始之序、德泽方外。汉武帝把国家的治化问题放在了“天人”关系的哲学体系里,探寻历史表像的背后是否还有未为人知的深层动因,探寻与天道协调的合理性。这种政治问题的学术性探讨突显了坐而论道的特点。

董仲舒就是在这种背景下以儒家思想为核心,杂糅阴阳五行、道、法等思想,大谈“天人感应”,强调“君权神授”,强调君主应该“法天而立道”。他在对策中说:臣谨案《春秋》之中,视前世已行之事,以观天人相与之际,甚可畏也。国家将有失道之败,而天乃先出灾害以遣告之。不知自省,又出怪异以惊惧之,尚不知变,而伤败乃至。

董仲舒引入《春秋》公羊学的灾异理论,大讲天人关系问题,认为宇宙的秩序体现为阴阳五行的和谐,阴阳失和。五行错乱,必然导致天地失序。而人类的行为,尤其是政治行为,和五行协调的关系密切,人必须敬顺天意,灾异是上天对人的警告。这种必然性体现了宇宙的法则,是人间的君主必须遵循的。在《对策》中,董仲舒又通过解释《春秋》中“元年春王正月”这一表述方式来阐发他的思想:臣谨案《春秋》之文,求王道之端,得之于正。正次王,王次春。春者,天之所为也;正者,王之所为也。其意日,上承天之所为,而下以正其所为,正王道之端云尔。然则王者欲有所为,宜求其端于天。臣谨案《春秋》谓一元之意,一者万物之所从始也,元者辞之所谓大也,谓一为元者,视大始而欲正本也。《春秋》深探其本,而反自贵者始。故为人君者,正心以正朝廷,正朝廷以正百官,正百官以正万民,正万民以正四方。四方正,远近莫敢不壹于正,而无有邪气奸其间者。是以阴阳调而风雨时,群生和而万民殖,五谷熟而草木茂,天地之间被润泽而大丰美,四海之内闻盛德而皆徕臣,诸福之物,可致之祥,莫不毕至,而王道终矣。

董仲舒在“天人”结构里以汉儒解经的方式解释“元年春王正月”,他赋予“春”、“正”以新的含义,认为春是天之所为,正是王之所为,“元”为本,认为王者当承天命,“正心以正朝廷,正朝廷以正百官,正百官以正万民,正万民以正四方”而至大治。董仲舒把《春秋》中普通的一句话引申、发挥出如此深奥的道理,从学理上回答了武帝欲长治久安的问题,带有浓厚的坐而论道的智识性。

武昭宣时期,较为著名的政论还有路温舒的《上书言宜尚德缓刑》、王吉《上疏谏昌邑王》、《上宣帝疏言得失》,魏相的《表奏采易阴阳明堂月令》等,他们的政论文都是董仲舒开辟的政论文风的继续,如王吉《上疏谏昌邑王》:臣闻古者师日行三十里,吉行五十里。《诗》云:“匪风发兮,匪车揭兮,顾瞻周道,中心怛兮。”说曰:是非古之风也,发发者;是非古之车也,揭揭者,盖伤之也。今者大王幸方与,曾不半日而驰二百里,百姓颇废耕桑,治道牵马,臣愚以为民不可数变也。昔召公述职,当民事时,舍于棠下而听断焉。是时人皆得其所,后世思其仁恩,至乎不伐甘棠,《甘棠》之诗是也。

王吉以《诗》为谏书,规劝昌邑王刘贺不能“不好书术而乐逸游”,态度恳切,行文舒缓,有条不紊,有很强的理论性,体现出坐而论道的学术性特点。

总体而言,武昭宣时期,以董仲舒为代表的政论文不像汉初的文章那样铺张扬厉,雄直激切,而是带有浓厚的学术性,大讲天人关系和阴阳灾异,温文尔雅,侃侃而谈,有条不紊,代表了汉代政论文发展的新趋向,西汉后期的政论文正是在这个基础上更加经学化,更关注于现实。

公元前48年汉元帝刘即位,据《汉书元帝纪》载元帝“少而好儒”,“柔仁好儒”,即位后一改宣帝“霸王道杂之”的治国方略,重用儒生、儒术,“能通一经者皆复”,韦玄成、匡衡、张禹、薛宣、翟方进、孔光等都以名儒先后被任命为相,公卿多半是以经术进用。武帝时所谓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到元帝、成帝时才真正地落到实处,儒生才真正地走向政治权力。大批士人涌进政坛品评朝政,多言灾异、谶纬之学,西汉进入经学大盛时期。今文经学的“灾异说”浸淫到西汉末期文化的方方面面,作为国家大纲的诏令、探讨政事奏章更以之为理论的出发点,正如皮锡瑞《经学历史》所说的元成以后“刑名渐废,上无异教,下无异学,皇帝诏书群臣奏议,莫不援引经义以为据”。这一时期的政论文围绕具体国事展开议论,论者欲证明自己立论正确,故多依经立意,引经据典;欲证明自己忠于国家、君王,则多谄谀之词,或有耿介之语。

西汉后期的政论散文的特点是行文整齐而有变化,依经立意,理显而辞畅,形成了引经据典、雍容温润的文风。从皇帝的诏书就可见一斑,如元帝《敕谕东平王宇玺书》:皇帝问东平王,盖闻亲亲之恩,莫重於孝;尊尊之义,莫大於忠。故诸侯在位不骄,以致孝道;制节谨度,以翼天子,然后富贵不离於身,而社稷可保。今闻王自修有阙,本朝不和;流言纷纷,谤自内兴,朕甚悯焉,为王惧之。《诗》不云乎?“毋念尔祖,述修厥德。永言配命,自求多福。”朕惟王之春秋方刚,忽於道德,意有所移,忠言未纳,故临遣太中大夫子口乔谕王朕意。”孔子曰:“过而不改,是谓过矣。”王其深维孰思之,无违朕意。

这是责问东平王的诏书,行文以长者、尊者的姿态,温文尔雅,侃侃而谈,有条不紊,带有浓厚的学者气。不仅引经据典,引申发挥,大讲忠孝与祸福,再至东平王的不德,以《诗》为劝,又说是“忽于道德”,再以孔子之言作结。诏书虽篇幅短,但平和从容,厚重舒缓,温润典雅。“上有好者,下必有甚”文化风气与帝王所好共同促进了西汉后期的政论文的文风特点。这一时期代表性的作家有桓宽、赵充国、贾捐之、刘向、谷永、匡衡等人。

《盐铁论》约成书于元帝时期,是西汉后期政论性散文专著。桓宽根据昭帝时盐铁会议的文献加工和整理“文学”“贤良”与丞相、御史大夫的论辩。共六十篇。《盐铁论》面对现实问题,针砭时弊,思维严密,但其最为重要的特点便是引经据典,“征引典籍近六十余种,范围遍及经、史、子、集”,“《诗经》的引用频率最高,多达74次,其中引诗44次,用诗30次”。这使文章说理透辟、言之凿凿,气势酣畅。

刘向是西汉后期政论作家最为著名的代表之一。他具有代表性的政论文有:《使人上变事书》、《条灾异封事》、《极谏用外戚封事》、《理甘延寿陈汤疏》、《谏营起昌陵疏》等。其中《条灾异封事》、《谏营起昌陵疏》最为著名。《条灾异封事》是刘向为抨击石显、弘恭专权给元帝的上疏。文章从历史人手,以诗证史,先后征引《诗经》中《清庙》、《邕》、《执竞》、《思文》、《角弓》、《小曼》、《十月之交》、《正月》等篇目,又详细胪叙了《春秋》记载的各种灾异,最后得出“由此观之,和气致祥,乖气致异,祥多者其国安,异众者其国危,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义也。”全文旁征博引,以经为据,依经立意,雍容温润。刘向最为著名的政论当属《论起昌陵疏》,此为上疏劝谏成帝爱惜民力,勿要豪奢,指出了大修延陵、昌陵的危害,致使百姓“流散冗食,死于道,以百万数。公家无一年之畜。百姓无旬日之储,上下俱匮,无以相救”。文章一开始就说:臣闻《易》日:“安不忘危,存不忘亡,是以身安而国家可保也。”故贤圣之君,博观终始,穷极事情,而是非分明。王者必通三统,明天命所授者博,非独一姓也。孔子论《诗》,至于“殷士肤敏,裸将于京”,喟然叹日:“大哉天命!善不可不传于子孙,是以富贵无常;不如是,则王公其何以戒惧,民萌何以劝勉?”盖伤微子之事周,而痛殷之亡也。虽有尧舜之圣,不能化丹朱之子;虽有禹汤之德,不能训末孙之桀纣。自古及今,未有不亡之国也。昔高皇帝既灭秦……遂徙都关中,依周之德。因秦之阻。世之长短,以德为效,故常战栗。不敢讳亡。孔子所谓“富贵无常”,盖谓此也。

这段以《易》“安不忘危,存不忘亡,是以身安而国家可保也”立论,以“三统说”为据,引出“天命所授者博,非独一姓”,又引孔子读《诗经》“殷士肤敏,裸将于京”感叹天命无常,又以尧舜之圣、禹汤之德尚不能及子孙,得出“自古及今,未有不亡之国”,把问题上升到国家生死存亡的高度来探讨。后文中引经据典超过全文的一半以上,显然,这一时期的政论散文不像汉初政论那样纵横驰骋、铺张扬厉,代之以徐缓委婉、平和从容的谆谆劝导,而且比武宣时代的政论更具现实的问题针对性,比董仲舒等人的政论用典更加细密,理显辞畅,形成了引经据典、雍容温润的文风。

西汉后期政论大家除刘向外当推谷永和匡衡,谷永的《建始三年举方正对策》、《对策毕复言灾异》、《复对》、《黑龙见东莱对》、《灾异对》,匡衡的《上疏言政治得失》、《上疏言治性正家》、《上疏戒妃匹劝经学威仪之则》、《奏免陈汤》、《奏徙南北郊》、《上言罢郊坛伪饰》等都是著名篇目,他们的政论文具有这一时期共同的文风特点。需要强调的是西汉后期的政论文由于引经据典、依经立意而使显得雍容温润,甚至巧言多饰、多有阿谀媚上之辞,但同时由于灾难频发、朝政日非,几乎每位作家都是经学大家,经学理想赋予了他们无畏的批判精神。刘向《论起昌陵疏》提出了“天命所授者博,非独一姓也”的认识,还批评成帝“与暴秦乱君竟为奢侈”,表示“窃为陛下羞之”,谷永竞认为:“天生民,不能相治,为立王者以统理之,方制海内非为天子,列土封疆非为诸侯,皆以为民也。垂三统,列三正,去无道,开有德。不私一姓,明天下乃天下之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也。”这也使得西汉后期的政论文在雍容温润之中多了一丝耿介之气。

结语。

西汉政论文有着鲜明的时代特色,它和先秦诸子散文以道德为出发点,对国家、政治、伦理等大命题带有浓厚理想色彩的学术性探讨,有着很大的差异。西汉政论文是统一政权性质下,专业政治家对现实政治问题和应对策略研究的表述,是有关现实政治问题解决的见解和措施。西汉政论文以董仲舒为分水岭,前期的政论文反映出士人政治热情高涨、雄直激切,后期引经据典、雍容温润的政论文风是元成以后政治、学术经学化的反映,是武昭宣时期以董仲舒为代表的政论文风的发展。这一过程表现出西汉专业政治家的逐渐成熟,也反映出士人一种趋于冷静的、理性化的审美倾向。

大一思政论文篇十一

近来,有关各省高考成绩的声讯台收费发布的问题引起了社会的关注。高考成绩的发布途径通常有邮递、声讯台发布、网上查询。声讯台发布最为方便、迅捷,但收费最贵,考生颇多怨言。有报道指出,在今年6月5日,在江苏省招办的主持下,江苏电信、联通和移动三家电信企业参与了高考分数发布权竞标会。江苏移动公司表示,如果中标,自己愿意将短信查分获取的直接收入全部交给省招办。江苏电信公司则开出120万元的高价,一举中标。江苏省招办表示,招标费用将全部用于弥补全省各市招办高考防非典费用缺口和高考阅卷工作,“绝不挪作它用”。此做法引发了社会各界广泛争议。支持者认为,竞标是市场经济的手段,具有公开、公平、公正的优势。此举既解决了高考信息查询工作中存在的不足、改进了工作,又增加了招生工作的经费来源,一举两得。反对者认为,江苏省招办作为国家机关,只有履行职责、做好招生工作的义务,没有将全体考生共同形成的公共信息作为商品出卖、牟取利益的权利。中标的电信企业必然以自己的信息查询服务收入弥补竞标支出,因而招办的竞标收入实际还是来源于考生及其家庭,自己参与形成的信息,自己还要花钱才能获悉,于情于法都是不通的。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宪法行政法研究室主任周汉华说:“一个区域考生的高考分数实质是一种公共信息。公共信息虽然掌握在政府手中,但它属于公众;政府有公布的义务,决没有把它作为谋取利益的资源而任意处置的权力。从这个角度看,江苏省招办利用手中的公共信息资源谋取利益,是不正当的。”

政府公共行政活动的目的是为公众提供服务,不能利用行政机关的优势营利,其行政活动应当符合依法行政的原则。对以招标竞争的方式出让高考成绩的声讯发布权是否合法、合理的问题,首先,我们所要明确的是,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应否收取声讯发布高考成绩的费用、收费是否有违行政的目的?现代国家与公民的关系是一种服务与合作、信任与沟通的关系,国家行政也应该是服务行政,行政机关和公民之间的关系的一种服务与合作的关系。行政活动作为一种公共服务行为,是行政主体对公共利益的一种集合、维护和分配。那么,教育行政部门应当尽可能的提供服务来满足考生的需求,为考生服务是其职责的要求。是否收费与行政的服务目的是一种什么关系呢?实际上,教育行政部门免费的服务是由社会公众承担费用,因为教育行政部门的经费来源于国家财政,也就是全体公民交纳的税收、规费;收费的服务则是由服务对象自己承担费用的。公民是国家权力的实际享有者,也是社会公共负担的承担人。高考考生是公民中的一部分,组织考试以及邮递发布成绩所需的费用并不为社会公共所负担。毕竟,我国的义务教育还未普及到开云KY官方登录入口 阶段,所以需要考生交纳高考所需费用,此费用并不包括以最快的方式――声讯发布成绩。考生有提前得到分数的需求,而提前公布是有成本的。这一成本理应由查分者自己负担,不应为教育行政部门、即社会负担。当考生希望以最快的'方式获得成绩时,应当支付此费用,但其支付的费用应当仅限于成本。因此,考生考试所需的费用应当由个人承担,不是由社会公众负担,教育行政部门收取考生考试费用是正当的,通过声讯发布成绩收取成本费也是正当的,这与行政的服务目的并无违背。

[1][2]。

大一思政论文篇十二

大学生就业观念调查。

大学生就业观念调查。

调查时间:调查地点:调查对象:

调查方式:问卷调查。

正文:暑假是学生放松的好时候,虽然有部分大学生选择做暑假工以锻炼自己或补贴家用,但更多的人还是选择在家里好好地享受难得的清闲,于是我们利用这个机会,对身边的大学生朋友们做了一项题为“大学生就业观念”的调查。

题目不难看出我们这次调查是希望通过问卷的方式来了解当代大学生关于即将面临的就业问题有什么样的观点和想法,通过对调查结果的分析总结,在结果中寻找存在的问题与结论,再把这些结果反馈给学校或者企业,使学校更好的了解学生的就业需求从而更好的培养他们,使企业更好的了解大学生的就业期望以便提供给他们更合适的就业岗位。

从网上,电视媒体上到处充斥的关于大学生就业难的报道、新闻中我们不难感受到现代大学生所面临的就业压力,而大学生无疑正是最关注这种现象的群体,所以我们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调查结果会显示大部分大学生对于未来的就业形势很不乐观了,或者从另个角度看问题也可以说官二代富二代的存在还是占少数滴······但是即使现实这么残酷,但是我们依然有梦想,有抱负,所以我们当中的大多数在毕业后会选择考研,希望通过完善自己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以便能有更好的前程;抑或是会选择自主创业或直接就业,以期在实践中锻炼自己的能力。相反的,只有少数会选择考取铁饭碗公务员,不能否认,当前社会上掀起的公务员热潮所导致的问题是我们选择避开这一选择的原因之一,另外更大一方面的原因则是公务员晋升空间有限且发展潜力一般,这是一腔热血的我们不愿意看到的未来。究其原因,还是与我们对于未来工作的期许有关,从我们的角度出发,二十出头的年纪,刚出大学校门的心情,没有经历过什么挫折,应该可以想象得到在择业的时候,我们最看重的肯定是未来的发展潜力,毕竟路还长,如果没有空间,何谈让我们进步,或许会被人批评说是年轻冲动,好高骛远,但我们依然执拗的不远改变初衷,谁让我们这么年轻?再说到发展,最理想的就业区选择当然是东南沿海发达城市,有风险,同样也有机遇。做问卷的的过程中,我们很惊喜的发现有相当一部分的大学生表示在毕业后愿意去西部偏远地区支教,锻炼自己也好,是发扬精神也罢,最终不得不承认,大学生依然是最单纯的一群人,永远在传递着正能量!当然,我们当中的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再就业的时候就不得不把父母也考虑在内,这就导致了一部分大学生倾向于在自己家乡或者家乡附近就业,以便于将来更好的照顾父母亲。

有趣的是,当被问到对于将来薪资的期望值时大家普遍很乐观,期待月薪在五千块以上的受访者超过半数,这与之前对于就业前景的忧心忡忡的态度刚好相反,又或许这就是所谓理想丰满而现实骨感?毕竟薪资对于我们的影响太大了,有期望,总是好的。调查就显示,当被问到择业时会主要考虑的因素时,几乎是全部的受访者都把薪资待遇问题放在首要的位置,其次则是工作地点,相较之下,父母的期望反而显得不怎么重要,看起来对于就业问题,现在的大学生越来越自主了。再说说关于对于以后就业企业的选择,九成的受访大学生期望在国企工作,一成选择在外企,而机关和民营以及学校之类则不在考虑范围之内。至于在是否在否在乎专业是否对口的问题上,70%的受访大学生表示,这个真的无所谓了,或许是被残酷的现实逼的实在无奈,对口不对口的真的不是我们说了就算的。

再来看看大学生如何看待毕业生违约的现象,70%的受访者认为这既事关学校毕业生的形象又有损个人的诚心度,应该避免这一情况的发生。最后是对于学校关于就业指导方向的问题,大部分的学生希望学校可以给出尽可能详细的就业市场需求分析方面的指导,还有一部分则倾向于得到就业政策与程序方面的指导,而对于受访中的大四学生,他们则表示更希望得到关于面试技巧的一些指导。

这是一个求职大军遭遇失业恐惧的时代,是一个追逐挑战又渴望成功的时代。求职择业对当代大学生来说既是难得的机遇,又是严峻的挑战。现代大学毕业生的职业价值观呈现出多元化、复杂化的倾向,择业意向表现出鲜明的时代特征。他们追求自我发展,强调自我价值的实现,重视经济利益。毕业生中出现的盲目乐观、奉献意识与艰苦奋斗精神缺乏、诚信缺失等心态,不仅会影响我们要知道,大学生就业的问题是一个需要高校,政府,学生甚至整个社会的努力才有可能解决的问题。例如来自于社会把工作分作三六九等的世俗眼光,或者是有人单位不合适的岗位分配,或者是学校不够详细系统的就业指导,都有可能导致大学生空有一身本领而得不到展示,从而造成了人才资源的浪费到毕业生眼下的择业,同时还会进一步影响到以后的成长与职业发展。当然大学生自身的能力与修养还是在就业过程中占主导地位,所以对于调查中所出现的问题与现象,我们对现代大学生有以下建议:

一、大学生毕业后不能仅仅只有就业意识,因为市场对人才的需求会在一定程度上饱和,现在尤为严重。因此我们要树立创业意识而不能把眼光仅仅限于就业。

二、要踏踏实实地做事,一步一个脚印,要有灵通的就业信息和强硬的个人素质。要不断地拓宽自己的知识面。有人说“好关系是泥饭碗,会碎的;文凭是铁饭碗,会锈的;而只有能力才是金饭碗,走到哪里都会闪闪发亮。”在当今社会,只有有能力的人,才不会被时代所淘汰,只有有能力的人,成长的舞台才会无禁区。

三、要搞好人际关系,广交益友。朋友多了不是坏事。一个人在外难免会遇到挫折,此时朋友的帮助对你来说很重要。

四、在选择职业时,要从实际出发,准确把握人才市场的供需信息。人才招聘会每周都在办,人才市场天天都开放,准确掌握人才市场的供求信息,对于当代大学生择业尤为重要。当今社会是信息时代,谁能及时有效地获取信息,谁能从实际出发,准确审视就业形势,谁就能早日步入理想的职业岗位,为祖国,为人民奉献知识和才华。

五、要敢于面对挫折,不放弃,不服输,要敢闯!

总之大学生对所学专业只是能说了解,要真正读至硕士才可以说自己学了这个专业。大学生要锻炼各方面能力,不仅要学习书本方面的有字之书,还要去生活中读那本无字之书,这样我们学子才会有美好的未来。

大一思政论文篇十三

思想政治工作是高校一切工作的“生命线”。近年来,河南科技学院以有深度的党建为关键点,凝聚党的领导核心力;以思想引领为着力点,强化思政教育温度;以特色抓手为切入点,提高思政育人的效果,唱响“凝心、引领、协奏”三部曲,奏响思政育人好声音,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奠定了良好基础。

高唱“凝心曲”,以深度党建奏响思政基础音。

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最根本的是发挥好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校党委书记周志远指出,学校以高度的使命担当抓党建、以永远在路上的执着把全面从严治党引向深入,凝聚起坚持党的领导、一心一意跟党走的忠心、信心和责任心,把党建优势转化成思政育人优势。

以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为切入,学校始终把政治建设摆在首要位置: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落实“三重一大”决策制度;坚持“一岗双责”,形成“一把手”抓全面负主要责任、分管领导抓分管负直接责任的领导机制和工作责任机制;将党风廉政建设与学校事业发展同部署、同落实、同检查,突出领导干部以上率下的作用,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优化支部设置,改进覆盖效能。建成以校党委“党员之家”为中心,基层党委、党总支“党员之家”为支点的党组织活动和党员教育阵地;开展党支部书记抓党建述职评议考核试点工作,举办微型党课比赛,实施党建品牌培育工程,基层党组织成为党联系和团结师生、做思想政治工作的组织依托。

细唱“引领曲”,以思想涵养奏响育人和谐音。

期末“学思·践行”思政课实践教学汇报演出中,河南科技学院学生在自导自演的《五四运动》《为共产主义奋斗着》等舞台剧中,坚定了马克思主义信仰和共产主义信念。

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学校以坚定的理想信念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思想引领,引导师生忠于祖国、忠于人民、向上向善。作为思想教育的主渠道,学校加强思政课改革创新,实施“翻转课堂、慕课教学、一课多师”等思政课教学方式改革,把鲜活的理论讲透彻、讲明白,让党的创新理论成为大学课堂的鲜亮底色。

建立国情国史体验馆,开展党史、国史、社会主义发展史等教育,引导师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组织“弘扬长征精神、凝聚青春力量”“喜迎十九大、颂歌献给党”等爱国主义合唱比赛,开展“我为中原出彩作贡献”等主题实践活动,充分调动师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唱响理想信念的青春之歌。

要“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须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学校围绕“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长征胜利80周年”等重大事件,深入开展爱国主题教育;以德育论坛、道德讲堂、大学生自强之星评选、善行义举榜等为载体,广泛开展宣传学习教育,营造“崇尚先进、学习先进”的良好校园风尚;组织开展“做党和人民满意的好老师”等主题教育、教风学风提升年等活动,引导广大师生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模范践行者。

同唱“协奏曲”,以特色抓手奏响思政立体音。

学校以“育人”为主线,全面统筹各领域、各环节资源、力量和平台,从队伍建设、第二课堂建设、校园文化建设、网络平台建设等方面系统设计,实现各项工作协同协作、同向同行、互联互通,切实做足做全育人文章,使立德树人更有效果。

学校加强马克思主义教育学院建设,打造党政干部、思政课教师、辅导员三支队伍,严把准入和考核,定期培训和研修,推动思政队伍职业化、专业化建设,大大增强了思政工作力量。

学校注重第二课堂建设,探索实施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组织师生参加社会调查、志愿服务、社会公益、科技服务等社会实践,师生在接触群众、了解社会的过程中体验新时代的巨大变化、感悟新思想的实践伟力。

作为课堂的延伸和立德树人的实践,除“口述科院”外,学校创新性地开设了“双湖知苑”“双湖语轩”等,开展“数学文化节”“花卉文化讲堂”“书香校园”读书活动等,提高师生素养。

借助“互联网+”技术,加强“红太阳”思政教育专题网站和微信、微博建设,主动融入师生新媒体“圈子”,运用师生喜欢的表达方式开展思政教育,提高思政教育的有效性和亲和力。配齐并培养网络思政专职人员,提升队伍运用新媒体新技术开展思政工作的能力,推进网络思政建设,占领网络阵地。

新时代意味着新起点新要求,新时代呼唤新气象新作为。周志远表示,学校将坚持用xxx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履行好立德树人的职责,更好地把师生凝聚在党的周围,全面推进学校思政工作再上新台阶、展现新作为,培养更多优秀人才。

大一思政论文篇十四

大一思政课学习心得要怎么写,才更标准规范?根据多年的文秘写作经验,参考优秀的大一思政课学习心得样本能让你事半功倍,下面分享【大一思政课学习心得通用3篇】,供你选择借鉴。

稻浪滚滚。11月12日,在湖州市德清县联合村的稻田里,一批大学生撸起袖子、手持镰刀走进金灿灿的稻田,与农民们一起收割稻谷。

到乡村接受大自然劳动教育,让劳动教化青年。浙江工业大学联合德清县康乾街道办事处,组织莫干山校区36名师生参加“稻田里的丰收课”暨专题活动。

联合村党支部书记王敏敏带着农村人特有的朴实走上讲台,并讲解了水稻的生产知识。

“手中有粮,心中不慌!要让‘中国饭碗’不缺粮、装好粮,就要让国家粮食更安全,让农业质量更牢靠,严守耕地红线,搞好农村改革,这就要靠在座的年轻人……”

“小时候浪费一粒米就要被父母打的,小伙子第一次上门相亲如果吃饭时剩下一粒饭,也会被女方家长一票否决的。”王敏敏向在场的师生和村民分享了儿时故事。他号召大家要学会勤俭节约,期望大学生能回到自己的家乡去创业,进一步了解当地情况,真正体会到“我为家乡骄傲”的快乐。

在村民们的示范下,两个多小时的时间里,大学生们亲身体验了割水稻、拾稻穗等农耕劳动。应用化学专业学生卫红忙得汗流浃背,气喘吁吁地说:“第一次收割稻谷,田间劳动真是不容易,农民伯伯教会我们很多知识,我想每个‘职业岗位’都有各自的价值和意义,而劳动实践是学习的第一步。”

“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学生田奕彤为大家开展了“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微宣讲。她已在本校保研,研究食品安全与质量,她号召大家关注农业种植者、加工者、运输者到销售商的关键链条,重视“从农田到餐桌”的食品安全机制。

学生们纷纷表示,他们第一次体验收割水稻,感受到了劳作的辛苦,水稻从育秧、打田、插秧、生长、抽穗、扬花、灌浆再到最终成熟,每一道工序都倾注了农民对粮食的赤诚。乡村建设大有可为,青年人更应该成为乡村建设的接班人和建设者,今后希望自己的专业也能给家乡的建设发挥作用。

“在稻田里开设思政课堂,让我们的学生融入乡村,了解农业,体验劳动艰辛,尊重劳动、热爱生活。”该校学工部部长许伟通说,新时代劳动教育就是让学生品尝劳动幸福,懂得奉献付出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今天收看了全国大学生同上一堂疫情防控思政大课,令我受益匪浅,感受颇多。我对中国在疫情中的担当感到骄傲自豪,同时也对新型冠状病毒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以及学习并握了预防措施。

主讲老师们讲的都很有道理,深深打动了我的心,在这个待殊时期,感谢国家和政府能关心到大学生的思想政治,让全国的大学生感受到了祖国对我们的期望!抗击疫情,需要全国人一起努力,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更应该肩负起年轻人的责任,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

疫情在全球的蔓延速度之快,威力之猛,使得世界不断聚焦中国防控疫情的成功经验,认为中囯采取“最勇敢、最灵活和最积极的”严格防控措施,有效遏制疫情,为世界公共卫生事业作出重要贡献。中国战“疫”的速度、决心和力度是世界的榜样,应当学习中国的应对措施。

我囯有着非凡的基建和制度,迅速组织人力开展大规模的工程、建立“发热门诊”、迅速隔离感染者、鼓励在线医疗、关闭学校、为隔离在家的人们配送医药和食物等。科学技术成防疫急先锋、救援机器人、无人机、人工智能等技术用于防疫。“在与新冠病毒抗击的战斗中,中囯部署了消毒机器人、智能头盔、配备热像仪的无人机和先进的面部识别软件。一些外卖平台利用器人将食物从餐厅送到外卖配送员和顾客手上。真是拥有令人骄傲的中国速度!

学校停课不停学,数百万学生每天通过直播软件上课。疫情下的许多行业仍然保持繁荣,包括健身、厨艺和音乐等线上课堂。疫情如令,责任如山。在这场众志成城、同仇敌忾的战斗中,中国人民的团结信念和责任感令世界印象深刻。

经过一堂思政课的教导,我明白了许多。明白了少年强则囯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的道理。磨难压不垮、奋起正当时。在举国上下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做好新冠疫情防控工作的特殊时刻,我们不能亲临主战场,但我们能坚持在大战中坚定信心、不负韶华。相信,我们举国同心,齐心努力,一定能战胜疫情!迎来最美的春天!

思政课关系到立德树人、百年大计,思政课作用无可替代。首先,抓小事,树立以生为本、以育人为中心的工作理念。要紧紧围绕育人这个中心环节,在言传身教、行为示范上作表率、见行动,从大处着眼,从小处入手,从细节、实处做文章。如在《纲要》实践教学中,我们倡导并要求学生给父母写一封家书,通过家信的书写,让学生从小事做起,以写家书的方式,尝试构建家校一体化教育模式,加强家校的联系和沟通,形成教育的合力,落实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做学生的严师益友。

其次,抓细节,树立以优良的教风影响学风的工作意识。古人云: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充分说明环境氛围可以影响人、教育人。校风是学校育人环境与氛围的具体表现,好的校风依靠好的教风,好的教风可以促进好的学风。不管是校风,还是教风和学风,三者之间相辅相成、相互统一。我和《纲要》教研室同事们一起,努力倡导一种行为示范的理念,以优良的教风影响人。如每次上课,提前10多分钟到教室,做好课前准备;离开的时候擦干净黑板、关好电;学生没有交作业,找学生谈心等,从小处、细处、实处做文章。同时,认真执行“南昌工程学院思政课教学八项规定”,从学生座位、统一交手机等小事入手,抓细节、抓小事,学风得到明显的好转。

最后,抓落实,树立“三全育人”工作观念。“三全育人”即“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实施“三全育人”,其根本就在于把育人工作抓细、抓落实。老子云:“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显而易见,育人工作就是要从“毫末”“垒土”“足下”开始,只有重视育人的“毫末”小事、育人的“垒土”基础和育人的“足下”之行,才可能成就“合抱之木”的栋梁、“九层之台”的高大、千里之行的辉煌。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如“红色家书”诵读教学,我们订制诵读横幅,布置诵读场地,要求学生统一着装,录制诵读视频,人人诵读红色家书等,充分体现了“三全育人”的思想意识和工作观念,不断提升立德树人的质量。

大一思政论文篇十五

随着大学学习生活的进行,大一思政课已经接近尾声。在这门课程中,我受益匪浅,不仅拓宽了我的人文社科知识,更重要的是对于自我的实践和社会责任的认识得到进一步加深。在这篇文章中,我将结合自己的学习体会,从五个方面阐述大一思政课的意义,以及思政课对我的影响。

思政课是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大学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提高综合素质的基础课程,更是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和创新创业精神的必修课。思政课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和价值观,更能够启迪学生的思想,在社会实践中寻求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结合点。

大一思政课内容非常丰富,包括政治、经济、文化、法律、哲学等方面。思政课的形式也十分多元化,例如授课、讲座、读书会、主题讨论等。教师用丰富的教学方法让我们认识到了思政课的多元化,也使我们的学习过程变得更加有趣、有用、有价值。

思政课对于学生人文素质的提升有很大的作用,通过一系列人文社科理论的学习,我们不但增长了知识,更重要的是塑造了人格和锤炼了品德。思政课教授的思维创新和人文素质培养的理论框架提供了丰富的实践途径,让我们在理论的启发下,去关注并解决社会问题,以实际行动来体现自己的责任和担当。

思政课对大多数学生来说,都是一次开阔自己思维的体验。在思政课上,教师带领学生们一起关注时代发展、思想文化等各个领域的重大问题,从而突显出每个人在思想、生活、工作等方面的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使学生的价值观进一步开阔,获得了更为深入的体认。

思政课的教育内容丰富,覆盖面广,它在指导学生提高思辨能力、增强思想意识上有很强的针对性。思政课上,通过教师的优秀示范,唤醒了我对于人生价值和意义的深度思考,教会了我在未来生活和工作中应该如何做出最佳选择。

结语。

总之,大一思政课是我大学生活中的一次重要经历,它让我懂得了做人须有社会责任感,让我学会了关注社会、爱护自然、尊重他人、追求真理、知行合一、奋发向前。我深深地感受到,思政课对于我未来人生的发展和成长有极好地作用,也相信它对于我的同学同样有着重要的意义。

大一思政论文篇十六

思政课是大学期间必修的一门课程,它不仅是理论学习的基础,也是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的重要途径。作为大一新生,我对思政课抱有很高的期望,希望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不仅能够提高自己的思想觉悟,还能够培养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这个学期的思政课上,我收获了很多,也思考了很多,下面我将对这学期的思政课进行总结和体会。

第二段:政治意识的培养与提高。

思政课的主要目的之一是培养学生的政治意识,使学生能够正确理解和把握社会主要矛盾,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通过这学期的学习,我深刻认识到个人的命运与国家、民族命运息息相关。只有站在巨大的历史背景之中,学习国家的发展和变革,才能真正做到内外兼修。思政课帮助我以一种全新的眼光看待国家、社会和个人,让我深刻意识到自己是国家和社会发展的一分子,应该主动承担起相应的责任和使命。

第三段:思想道德修养的培养与提高。

思政课不仅培养学生的政治意识,还注重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使学生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准则。这学期的思政课对我影响很大,让我对一些道德问题产生了深深的思考。通过学习伦理学和道德哲学,我理解到道德行为是人与人相处和社会发展的基石。清正廉洁、守信用、团结友爱等优秀品质成为了我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的准则。思政课为我树立了正确的价值观,培养了良好的道德品质,使我成为一个有思想、有道德的大学生。

第四段:时事政治的学习与了解。

思政课还注重培养学生的时事政治观念,使学生能够关心国家大事、世界热点,并能够正确理解和分析这些问题。这学期的思政课通过教授一些重大时事事件,让我更加深入地了解了我国乃至世界的政治现状。我看到了中国的崛起和发展,也看到了世界的动荡和变革。只有不断地关注时事政治,增加政治素养,我们才能站在时代的前沿,为国家和社会做出更多的贡献。

第五段:思政课对未来的意义和价值。

这学期的思政课让我看到了人生精彩的一面,也让我对未来充满了信心和希望。思政课的学习不仅只是为了通过考试,更是为了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思政课培养的不仅是知识和能力,更是一种觉悟和责任感。我相信,通过思政课的学习,我将成为一个有理想、有信仰、有道德、有作为的人。我将以积极主动的态度参与社会实践,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更好地发挥自己的作用,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总结:

思政课是大学期间对学生思想道德修养的培养和提高的重要途径。通过这学期的学习,我对政治意识、思想道德修养、时事政治等方面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思政课不仅是几节课堂,更是引领我人生道路的一盏明灯。我会继续坚持学习思政课的同时,与时俱进,不断提高自己的政治素养和思想道德水平,为实现个人价值和社会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大一思政论文篇十七

近日,我大一的思政课程圆满结束,回顾这一学期的学习和思考,我深感受益匪浅。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我获得了许多宝贵的知识和经验,也对大学生活有了更深刻的认识,锻炼了自己的思辨能力和创新意识。接下来,我将从五个方面总结自己的学习开云官网app下载安装手机版 。

首先,思政课让我明白了作为大学生的责任和担当。在课堂上,老师反复强调大学生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社会责任感,这让我深感作为大学生的重要性。大家都说大学是青春的舞台,是人生的转折点,思政课让我明白了在这个舞台上我应该扮演的角色,那就是积极进取、主动负责、秉持正确的价值观与道德观。我要学会自我约束与自我教育,在知识上不断追求进步,在品德上做到高尚,以成为有担当有情怀的大学生。

其次,思政课培养了我的创新意识和思辨能力。在思政课上,老师常常鼓励我们对重大问题进行思考和提问,并引导我们用不同的角度和思路解决问题。这使得我在课堂上学会了去思考和质疑,不再囿于传统的思维定式。这对我今后的学习和工作都有很大的帮助,因为现实世界中往往充满了疑问和困难,我们必须要有创新意识和思辨能力去解决问题,去应对未知的挑战。

第三,思政课让我对社会问题有了更为全面和深刻的了解。在课堂上,老师通过讲授理论知识和案例分析,让我对国家政策、社会热点以及人类社会发展有了更全面的认识。比如,通过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我了解到我国已取得的伟大成就和所面临的新问题、新挑战。通过分析案例,我深感中国社会正在面临着环境污染、贫富差距等问题的困扰。思政课的学习不仅让我能够能够站在社会问题的全局来审视自己,也让我懂得了作为一个普通大学生,应该如何为社会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第四,思政课帮助我树立了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青春是人生最美好的时光,在这个过程中,每一个大学生都会面临着诱惑和困惑。然而,在思政课的学习中,老师向我们灌输了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让我知道了什么是真正的幸福和成功。成功不是浮躁和物质的追求,而是对自己和他人的奉献,是通过不断努力去实现自身价值。思政课教会了我如何正确树立人生的目标和追求,并给了我一个正确的人生方向。

最后,思政课还提高了我的人文素养和表达能力。思政课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关怀和情感,通过文学、电影、音乐等方式进行触发,让我们更好地理解人与人之间的情感和关系。同时,在课堂上,我们进行了许多讨论,上台发言的机会也让我锻炼了自己的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从思政课中,我学会了对他人有更多的理解和关怀,也学会了更好地与他人交流和沟通。

总之,我在大一的思政课中获得了巨大的收获和成长。通过思政课的学习,我明白了大学生的责任和担当,锻炼了创新意识和思辨能力,对社会问题有了更为全面和深刻的理解,树立了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了人文素养和表达能力。这些都是我终生受益的财富,我将继续努力,学以致用,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大一思政论文篇十八

摘要:随着新时代的到来,各行各业均在管理理念与方式上发生了巨大变化。党校作为培养优秀党员与干部的重要机构,也应做到与时俱进,积极更新管理方式。行政管理是党校管理的主要组成部分之一,也是教学工作与科研活动顺利开展的重要保障,对于党校建设与发展具有重要影响。本文基于党校行政管理的现状与问题,探索新时代下行政管理的创新与改革措施。

关键词:党校;行政管理;新时代;创新。

一、党校行政管理现状及问题。

在经济、政治、文化均迅速发展的时代,共产党作为执政党,尤其需要适应时代的变化,深化全面改革,带领国家与人民不断向前发展,全面建设小康,提高人民幸福感。新时代带来了巨大的变化,其中包含着机遇,也充满挑战,党组织需要培养更多优秀党员与干部,做到从严治党,廉洁执政。为培养符合当前时代需求的高素质党员,党校也不断更新管理方式,但目前仍有部分党校中存在较严重的管理问题,尤其在行政管理方面,易受到党校管理者的忽视,存在管理理念落后、管理手段陈旧单一、管理体制僵化、硬件设施缺乏等各类问题,不利于党校教学水平提升和整体发展[3]。在党校行政管理中,管理观念的落后主要是因管理人员长期处于节奏缓慢、缺乏竞争的工作环境中,缺乏突破阻碍、提升工作效率的意识,缺乏危机感,导致员工安于现状、故步自封,仍沿用落后、僵化的管理方式与体制,与当代快速变化的社会现状严重脱节,给各项行政管理工作的实施带来严重阻碍,不利于党校管理的科学化、现代化建设。

二、党校行政管理的创新改革措施。

(一)更新行政管理理念。

观点和理念的变化是党校行政管理措施创新与改革的关键,也是各项措施准确实施的基础[4]。当前时代下,国内外形势迅速变化,党校行政管理应基于党的发展任务,战略、全面地提升党校管理与教学质量,充分体现党校的使命感。为提高行政管理效率,创新管理措施,管理人员需重视自身思想的改变,正确意识到管理理念创新的重要意义,重视学习和引进先进理念,避免盲目沿袭老旧的管理体制。理念的更新不仅需要主动学习和引进,也需明确该理念是否符合党校当前情况,充分结合实际现状选择和调整管理理念,使其既符合时代特征,也适合党校现状,确保其先进性与实用性并存。更新管理理念后还需加强理念宣传,可采取多种宣传形式,包括培训、张贴标语等,使各管理人员均能调整自身思想和理念,迅速高效地落实各项管理措施。

(二)建设科学化管理制度。

制度作为行政管理工作开展的依据和规范,其完善程度和科学与否直接关系着行政管理工作的.高效性与实用性。党校行政管理的创新,需要改变陈旧的管理制度,结合党校自身情况完善和创新制度体系,利用网络技术学习并制定科学的、合理的管理制度,确保党校行政管理工作有章可循,达到管理的规范化、制度化和科学化[5]。管理制度的设立目的在于明确各部门和岗位职责,规范行政管理决策的实施方式、流程。在党校行政管理的决策制定方面,应避免以领导意志为标准的决策制定方式,充分体现民主意识。制定决策前应参考专家意见,并深入基层进行调查,观察实际情况,获取各阶层意见,并组织各方面人员参与决策的制定,讨论其合理性与可行性,使各项决策均能与党校当前状态相适应。尤其需要加强监督制度的建设与完善,不仅应监督基层人员的工作情况,更应加强对于领导层的管理和监督,采取互相监督机制,各部门、各阶层间彼此监督,互相协调与合作,培养良好的集体意识和全局观念,减少行政管理工作中的特殊化、人情化等各类不良情况,使决策与管理措施能够得到迅速、有效的落实。此外,设立制度时除规范工作流程与工作要求外,也应充分考虑各阶层人员的实际需求,在制度化的同时确保人性化。

(三)建设信息化管理系统。

当前时代下,信息科技发展迅速,网络与计算机技术深入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信息爆发性增长,给各行业管理方式带来巨大变化,“互联网+”时代随之到来[6]。党校行政管理工作需跟随时代发展,加强信息化管理系统建设,通过将人工管理转为信息化管理方式,节省人力资料并提高管理效率。行政工作涉及党校运行与发展的方方面面,其工作内容繁杂,数量庞大,涉及的信息多且杂。在过去,党校行政管理工作主要采取人工记录和整理的方式管理各类信息,并以纸质资料的方式存档,占空间大,且信息查询难度高,整理和维护的工作量大。目前,各党校均已实现一定的信息化,但大部分仍处于用电脑收发文件和进行文字处理的阶段,其管理系统相对落后,阻碍了党校现代化建设。如今信息科技的进展给管理工作带来了许多便利,各类管理系统纷纷涌现,改变了传统管理方式,实现了信息的高度集中、实时共享和快捷处理。党校应引进先进办公自动化系统,并加强管理人员培训,使其充分掌握系统各项功能的使用方式,能够正确、熟练地应用办公自动化系统开展各项工作,节省人力,并提高信息反馈、汇总、分析的及时性与有效性。利用信息化管理系统可实现信息的快速共享、数据的实时监控等,也可建立行政管理数据库,便于数据查找和分析,给各项决策、措施的制定提供准确的数据支撑。

(四)提高管理人员综合素养。

新时代背景下,党校致力于培养综合素质高的党员和干部,同时也应注意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培养。行政管理人员作为各项相关措施的实施者和管理者,其综合素质影响着实施质量和效率。为全面提升党校行政管理质量,应致力于提高管理人员的专业水平和整体综合素质,加强教育培训,培养良好道德品质、敬业精神和责任意识。并利用信息技术获取大量先进、新颖的信息资源,从中选取适宜党校具体情况的信息作为培训内容,使管理人员思想与观念能够与时代接轨,获取更多行政管理方面的专业知识,吸收更先进的管理理念,构建更全面的知识网络结构,培养其综合素养,提高其管理与协调能力。并鼓励管理人员利用信息传播的便利,不断学习知识,提升自我,及时更新知识体系,并发挥创新意识与能力,为党校行政管理方法的不断改善提供助力,达到可持续发展。在加强培训的同时也应完善评价与晋升体系,引进优秀、先进的绩效考核方法与体系,对管理人员的工作情况进行科学的评价,给予表现优秀者奖金奖励和晋升机会,激发管理人员提升自身能力和工作质量的积极性,并形成公平、公正的良性竞争氛围,促进管理人员整体素质、工作效率、工作质量的提升。

(五)促进部门之间的协作。

党校行政工作覆盖面广,与各个部门均有密切联系。因此,若要提高行政管理效率与质量,需获得各部门的支持与配合,同时各部门间也需要互相帮助、互相协调,使党校的各项工作能够顺利开展,共同促进整体教育水平和管理水平的提升。党校行政管理需创新和改善各部门间的沟通与协调方式,利用信息化管理系统实现各部门间信息资源的实时传输、共享,确保信息交流畅通无阻,使决策信息能够快速地传递至各部门,并在各部门协调合作下将其贯彻落实,将落实情况快速反馈至决策层,形成良好的闭环。同时需加强各部门间的沟通与合作,改善部门间的关系,管理层也需加强沟通与交流,了解党校各部门的决策实施情况与运行情况,做好协调工作。此外,各部门需做到财务透明,形成公开、民主的良好工作环境,有利于部门之间形成良好的协作互助关系。

三、小结。

总而言之,党校行政管理工作的创新与改革是促进党校良好发展的重要措施,是新时代下党校发展的必然趋势。各个党校均需要明确当前社会形势,在党的指导与引领下,不断创新管理方式,提高培训教育水平,培养更多符合当代需求的高素养党员与干部。创新与改革的过程是全面、复杂且漫长的,需要从观念、制度、人员等多方面切入,并获得各部门的支持,互相协作,互相监督,全面提升党校行政管理质量。

【参考文献】。

[1]李晓辉.关于行政管理方法的创新和基层政府管理加强的研究[j].山西青年,(15):244.

[3]郝立民.浅论加强党校教学管理与创新实践思路[j].科技经济导刊,2016(10):201.

[4]王淑娟.党校行政管理体制改革难点与推进建议[j].现代经济信息,(8):98.

大一思政论文篇十九

作为大一新生,回顾过去一个学期的思政课程,我深深地感受到了思政课带给我的启迪和改变。思政课作为一门重要的理论课程,不仅涵盖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还拓宽了我们的思维空间,提高了我们的思考能力。通过大一思政课的学习,我获得了很多收获,也了解到了自己在今后学习和生活中需要不断努力改进的地方。

首先,在这门思政课上,我明白了作为一个大学生的重要使命和责任。课上,老师通过深入浅出的讲解,引导我们了解了自己的社会角色和责任。作为一名新时代的大学生,我们应该承担起国家和社会赋予的重任,并通过自身的努力和奉献来为国家和社会做出贡献。这对我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使我明确了自己的发展方向,并对未来充满了信心和动力。

其次,思政课还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全面了解社会问题的机会。通过对社会公共管理、法律基础知识等课程的学习,我对社会问题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尤其是在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时,我深刻理解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意义和成功实践。这让我更加坚定了自己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信仰,并为之奋斗终身。

同时,在思政课上,我们还学习了许多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的知识,如人文关怀、社会公益等。这些知识不仅开拓了我的视野,增长了见识,也激励我积极参与到社会实践中去。课程中的案例分析和讨论,让我认识到了社会发展与人民生活的密切关系,更加注重身边问题,关注社会热点,用实际行动回馈社会。

最后,思政课还着重培养了我们的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课程中的思维拓展训练和创新思维培养,激发了我们的创造力和创新潜能。通过课堂上的讨论和思辨,我们学会了不同角度地思考问题,培养了批判思维和创新意识。这些能力的培养不仅有助于我们的学术研究,也有益于我们的未来职业发展。

在大一思政课程的学习中,我不仅掌握了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了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无论是作为一个国家的公民,还是作为一个社会的一员,都需要秉持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用自己的力量为社会发展作出贡献。思政课带给我的不仅是知识的积累,更是人格的熏陶和心灵的塑造。

总之,在大一思政课程的学习中,我不仅获得了知识,也明确了自己的人生目标和价值追求。思政课不仅是一门理论课程,更是一门实践课程,通过实践来检验理论的正确性。未来的每一步都是由我们自己去迈出的,而思政课通过给予我们正确的方向和思维方式,为我们的未来铺就了坚实的基础。我会牢记思政课学到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巧,用之于行,不断努力改进和提高自己,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

大一思政论文篇二十

打造政治型部门,争做政治坚定的模范。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把政治建设贯穿到党的建设和组织工作始终,引导组工干部时时处处事事讲政治,不断提升组工干部政治素养。打造学习型部门,争做素质过硬的模范。围绕“提升十种意识、强化十种能力”,引导全市组工干部立足本职持之以恒学习政策理论、业务知识和先进经验,准确把握大局大势,熟练掌握基本功,不断提升组工干部适应新时代、实现新目标、落实新部署的能力。打造务实型部门,争做保障发展的模范。精心谋划服务中心工作的有效载体,善于提出推动中心工作的具体措施,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广聚天下英才而用之,推动组织部门争做保障发展的表率。打造服务型部门,争做勤政为民的模范。大力弘扬焦裕禄精神、“安专迷”精神,在推进工作时尽心尽力、善做善成,进一步强化服务意识、提高服务水平,坚持首问负责制、服务承诺制、限时办结制,优质高效地服务基层、服务干部、服务人才。打造规范型部门,争做最讲规矩的模范。把讲规矩、重规范作为基本职业要求,把公道正派作为组织工作的生命线,严格规范运作,推动项目化管理,确保工作有标准、操作有流程、岗位有责任、结果有评价。打造创新型部门,争做锐意进取的模范。把创新工作思路、方式方法、体制机制,作为提升水平、推动工作的动力源泉,坚持在继承和规范中创新,做到敢于创新、主动创新、善于创新,积极吸纳外地先进经验和基层创新成果,打造洛阳党建亮点品牌。打造清廉型部门,争做廉洁自律的模范。把严守纪律、清廉做人作为思维底线和行为准则,时时处处顾大局、讲纪律、守规矩,强化中央、省、市关于廉洁自律一系列纪律要求。

如果说打造“七型”部门是组织部门建设的“指挥棒”,“39条纪律”则是为约束组工干部架设的“高压线”。《规定》根据《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中的政治纪律、组织纪律、廉洁纪律、群众纪律、工作纪律、生活纪律等有关要求,制定了“39条纪律”,为全市组工干部立标尺、明底线、划红线。洛阳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何伟要求,组工干部作为“管干部的干部、管党员的党员”,最需要自身过得硬,要在纪律作风上作出表率。“39条纪律”是对组工干部提出的更高标准、更严要求,如“不得违反规定接受任何单位或个人支付的,应由本人或配偶、子女等亲属负担的费用”“不得在与本人有关的民主推荐、民主测评、组织考察等工作中搞非组织活动”等,让组工干部在具体工作中知止存畏、引起警觉,有效防范不正之风,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规定》明确,凡是违反有关规定的组工干部,情节较重的将被给予停职检查、责令辞职、免职等处理,情节严重且构成违纪的将被移交至纪检监察机关处理,触犯法律的将被移送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

【本文地址:http://www.pourbars.com/zuowen/14510829.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