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乡的美食钵仔糕范文(13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24 08:05:25
故乡的美食钵仔糕范文(13篇)
时间:2023-11-24 08:05:25     小编:书香墨

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我们应该关注他们的成长和发展,为他们提供更好的教育和成长环境。写总结时可以从多个角度思考问题,全面而深入地总结表现和经验。总结范文可以为我们提供一些写作思路和参考,帮助我们写出更好的总结。

故乡的美食钵仔糕篇一

我的家乡在丹东,我爱丹东,却更爱丹东的美食。

丹东有挺多好吃的,我喜欢用玉米面做的叉子,叉子的外表金黄,一根根宛如面条。你一靠近它,香味好像有了灵性,猛往你鼻子里钻。叉子可以煮也可以炒,我喜欢炒着吃,因为这样比煮会更香一个档次。口感劲道、实惠。正是因为用玉米年做的,所以它有非常高的营养价值。

丹东有许多海鲜:虾爬子、大黄蚬子、胖头鱼、虎头蟹和面条鱼。我最喜欢大黄蚬子,因为它个头大,有三种吃法:涮、烤和凉拌。它的肉肥而鲜美。我最喜欢烤着吃,因为烤完之后会出油,油很香,肉金黄金黄的,壳九十度张开,好像在对我说:来吃我呀!我很香的,一定会让你回味无穷。你肯定会一个接一个地吃,吃到空盘才肯罢休。

我的家乡和朝鲜只有一江之遥,所以这里有许多朝鲜美食:打糕、泡菜和冷面。冷面真的名副其实,的`确是冷。面条晶莹剔透,上面有几条切好的细黄瓜条,几片酱牛肉,好一点的冷面会加上几片苹果片或鸭梨片,汤汁鲜美,酸酸甜甜的犹如人生。在炎热的夏天吃上一碗冷面,真是透心凉,心飞扬,精神可以多加几分。爽!

这是我家乡的美食,我也想知道你家乡的美食,快来告诉我吧!

故乡的美食钵仔糕篇二

穿梭在万盛的大街小巷中,那一家家小吃店顿时印入眼帘,店铺中挤满了人,空气中弥漫着酸和辣的气息,“好香啊!”闻过的人都会有这样的感叹。这种小吃就是万盛有名的酸辣粉,顾名思义,大概你已经猜到它的味道了吧!又酸又辣,这滋味别提多爽了!

酸辣粉汇聚着五花八门的色彩。那一条条晶莹饱满的粉丝沉浸在鲜红的汤中,犹如披上了一层神秘的棉纱。绿油油的海丝,翠绿的白菜缀,青绿的榨菜片如凡星点点浮在汤上,五彩斑斓,形色不一,令人眼花缭乱。

空气中飘浮着酸辣粉的香味,真令人陶醉于其间,犹如一只大手勾着我的心,占据着我的思想。葱花大蒜的芬芳清香,麻油的浓味儿,辣椒的躁气,再加上老陈醋的酸意……那香味直另人沉迷,仿佛有一种强烈的占有欲。

看着酸辣粉的颜色,闻着侬汤的.清香,无论是谁都会压制不住自己的情绪,顾不上自己的吃相而大吃特吃起来。那一根根修长的粉条上混杂着麻油的浓香,同时又带着一丝葱花大蒜的芬芳,咀嚼于口中,感到饱满多滋且富有弹性。大口喝下那鲜烫,又酸又辣,又香又浓,令人恨不得把汤喝个精光。

这就是我故乡万盛的酸辣粉,这就是蕴涵故乡风味的酸辣粉。

故乡的美食钵仔糕篇三

吃着热乎乎的美食,我就会想:如果我离开了家乡,我会最想念家乡的什么?——如果我离开了家乡,我也许会怀念家乡的山山水水,那儿碧绿一片,云雾环绕;如果我离开了家乡,我也许会怀念家乡的条条小路,它们虽不宽阔,但很温馨;如果我离开了家乡,我也许会怀念我在家乡留下的深厚友情,朋友们虽不完美,但和她们在一起我觉得很快乐……最后,我想到了我正吃着的东西——美味的食物。

要问我最喜欢吃的是什么美食呀,嘿嘿,当然是牛肉清汤了!要知道,我可是最喜欢吃肉了,而多种美食中就数牛肉清汤最“肉”了!再说了,要是冬天喝一碗牛肉清汤暖暖身子,别提多美妙啦!这个牛肉清汤呀,吃上去有一股浓浓的牛肉味儿,汤中的牛筋非常韧,看上去红红的牛肉和绿绿的菜叶混杂在一起,特别养眼,真不愧是家乡的特色呢!不仅如此,你要是走在大街上呀,两边基本上都是饭店,哪家店会不卖牛肉清汤的?快进饭店去美美吃上一番吧!

如果我离开了家乡,那就等于是吃不到家乡正宗的美食,没准我还要瘦个几圈呢!所以,我真不敢想象,我离开家乡后会是个什么样子。

故乡的美食钵仔糕篇四

故乡有很多独特的美食,比如,清明时的青团、端午时的粽子、过年时的年糕、元宵节时的汤圆……不胜枚举。尤其到了春天,田野里的野菜足以令人垂涎欲滴。

而最让我难忘的就是清明时节的青团,那散发着清香的青团,是我最爱吃的。

清明节前,妈妈早早地采来了艾草。这个时节的艾草是最嫩最绿的,这些艾草当然是用来做青团的喽!厨房里烧好了水,把洗干净的艾叶倒入水里,加上一些碱,过水焯一下。焯过之后,嫩绿的艾叶就变得碧绿而柔软了。然后再用糯米粉兑水和面。这时,只见妈妈的手灵巧地把面团推压开去,再折过来,再推压开……一遍又一遍。这动作看起来简单,可做起来一点都不简单,我就亲自尝试过。

看着妈妈和面那么轻松随意,我的手也痒了,真想试试身手。妈妈看出了我的想法,就让我把手洗干净试试看。我早就等不及了,捋起袖子,欢快地跑去洗了手就揉起面团来。一开始我还揉得像模像样的,可不一会儿,原本光滑的面团,在我手里却变得凹凸不平、又干又瘪了。我一下子就懵了,怎么回事?我明明模仿过很多次了,这动作应该跟妈妈一般无二啊,难道说这面团跟我有仇?无奈,我只好向妈妈投去了求助的目光。妈妈接过我手中的面团,轻柔地润了一层水,又开始揉起来。妈妈边揉边告诉我:“和面这种事,力道可比动作要紧多了。”我这才恍然大悟,原来和面要注意的是力道而不是动作啊。看来,和面真不是件容易掌握的技术活啊!

面揉得差不多了,妈妈就加进焯好的艾叶,把它揉进面团里,然后再用石锤锤打面团,里边的艾叶就会变得十分细碎,这就是之前焯水时放碱的效果了。面和好之后要醒一醒。醒过面之后,把面团分成小块,再把这些小块按压成饼状,包上先前准备好的豆沙馅或是白糖芝麻馅,然后,小心翼翼地捏住口,团成一个个光滑的圆球,再滚上一层糯米,就算做好了。

妈妈包馅的时候,我看着简单,又忍不住想掺和一把,但是我包出来的青团都不是正圆形的,跟妈妈手里团的圆球相比实在是相差甚远!好不容易包了个滚圆滚圆的吧,偏偏还有不少裂口!可怜的青团们,到我手里就只有被虐的份儿了,将就一下吧!做好了所有的青团,然后把它们放入高压锅中蒸15分钟就能出锅了。

刚出锅的青团热腾腾的,透着一股水灵灵的绿色,散发着清淡的艾草香,外边的一层糯米也变得晶莹剔透的。好吃要趁热呀,我迫不及待地夹起一个就往嘴里送。还是太急了,舌头都快被烫得没知觉了!再吃,只好耐着性子把它吹凉。一口咬下去,最外层的糯米饱满香软,中间的一层很软,黏而不腻,最里边的馅更是香甜爽口,仿佛整个舌尖都被一股春的气息唤醒了,清新的鲜艾草味儿充溢着整个口腔。就是这样的美味,才值得我们代代相传呀。

家乡还有一个习俗,就是在清明节时,将这些青团供奉给逝去的亲人们。或许,这青团,更代表着一种懷念吧。

故乡的美食钵仔糕篇五

我的家乡。

位于浙江宁波,宁波靠近东海,所以海产丰富。在众多的海鲜中,我最喜欢的海鲜冷菜是红膏呛蟹。而这道菜,也是宁波菜中最具代表性的菜之一。

传闻红膏呛蟹原来是一道船菜。伴随着呼呼西北风,母梭子蟹开始凝膏,到了农历12月,红膏几乎占据了整个蟹壳。有一年,渔民们把捕捞上来的螃蟹,按惯例都倒在船仓里,一次意外的风浪,海水倒灌进船仓。等大家忙乎完,蟹已经被海水浸泡数小时,渔民们意外发现,被海水洗礼后的红膏蟹,味道非常鲜美,原汁原味。

经过多年的传承,做这道菜也越来越讲究。我家继承舟山阿太的做法,把活的梭子蟹放入冰箱速冻后,放入二斤水一斤盐配比的卤水中,然后滴上点烧酒,浸泡时间则要根据个人的口味。我家一般10小时后取出,然后放入冰箱速冻。阿太说过,腌咸蟹,时间太短,入味不进,蟹味太淡。泡太久,又会太咸,不鲜美。经过多次腌制后,我们发现这种方法最符合我们家的口味。

农历过年,宁波人的年夜饭中,总是少不了这道菜。将腌制好的红膏蟹,横刀切开,一股咸香味扑鼻而来,果冻状的蟹肉和蟹黄油亮而又光泽。那红的发亮,晶莹剔透的红膏,仿佛是一块红宝石,镶嵌在切开的蟹块中,格外诱人。妈妈见我馋嘴,连忙将一块大红膏蟹塞入我口中,我一阵连啄带咬,满嘴都是咸蟹鲜香味道,吸入口中的蟹黄入口即化,十分鲜美。那种独特的鲜味,让人回味无穷,久久回荡在口中,令人欲罢不能。

故乡的美食钵仔糕篇六

故乡的美食有让人怀念的味道。我的故乡四川,是一个隐藏的美食天下。在四川,大饭馆的菜味道平平,反而不知名的生僻小巷的菜却令人垂涎欲滴。而我对廷领巷的兔头情有独钟。

我坐在小店的木椅上,脚不耐烦地来回摆动着,头时不时地望向墙壁上的挂钟。这家店的人不多,甚至可以说寥寥无几,或许是因为店面的位置很偏僻,并不显眼。等待的时间不算太长,大概也就五分钟,但是迫不及待的心情却让我感到了时间的漫长。正当我望眼欲穿地盯着后厨的时候,撒上了些许辣椒的兔头终于不急不慢的出锅了。说来十分好笑,明明身为四川人的我本应嗜辣如命,可长期以来的口味习惯却只能让我对于微辣的兔头勉强一试。

我不顾有些烫手的温度,直接伸手抓向了最大的兔头。先**把能看到的肉吃掉,随后再将兔头撕开将骨头敲碎。啃兔头要用到身体的各个部位,牙齿要将骨头嚼碎,舌头要细细的品尝滋味,甚至连鼻子都要用力的嗅着去感受兔头带有的微辣,也只有这样才能够完整的体会到兔头的美味。首先,将熟透的表皮轻轻咬下,舌头灵活的一圈,就进了嘴里。接着便是要运用到双手,一手抓着上牙,另一只手捏住下颚,上下一掰,兔头的香油便流了出来。最后还要把兔头横向一咬,“咔嚓”一声,便能看到泛着油光的兔脑。这时,用筷子尖儿挑出兔脑,会感受到口腔中带着微辣的气息,令人难以忘却。

我爱四川的兔头,更爱我的故乡。

故乡的美食钵仔糕篇七

童年时美食的滋味是最吸引我的心的,那熟悉的味道挥之不去,萦绕心底,总在我身心俱疲时,穿过岁月的长廊,停在那故乡的小院里,仿佛间,又嗅到了爷爷做的美食。

其实,美食是谈不上的,爷爷做的都是一些他们小时候吃的玩意。此刻,星期了,自己还不能回家,这是来开云KY官方登录入口 学校第一次参加的播音培训。身在教室,味蕾早已饥饿难耐,多想让那时光倒流,多想真的回到童年,多想再尝尝爷爷做的的烙饼、奶奶做的酸汤面,每每想起时,心中温暖氤氲上心头,依然那么温馨,那么美好。

爷爷做的美食有很多,炸馒头、面食点心,最难忘的还是那色香味俱全的烙饼。

爷爷“把玩”面团很有一套,从刚开始的面粉,在他的手里几经周折,神奇地变形、变圆、变薄,最后成为面饼的形状。之后,爷爷会用擀面杖擀成一个个面饼,放入油锅里,不一会就翻面,等到面色成为黄色后,再翻转几次,一张烙饼就算完工了。这时,我会迫不及待地跑到锅台,卷起烙饼贪婪地咬上一口,松软弹牙,焦酥十足,好不快活。

这时爷爷总会说:“慢点吃,别噎着。一会还有菜饼。”爷爷说的菜饼就是两张饼之间夹杂着调料、生菜等爽口的食品。

爷爷不仅厨艺精湛,在做人上也是我的靠山。爷爷总是言传身教我,他在灶台陪伴我成长的细腻手艺,早已潜移默化,成为我生命的秉性了。

奶奶的手艺主要是在面条上,她总是绞尽脑汁地变换着面条的花样,她最熟练地就是酸汤面了,当然,这也正是我爱吃的。当一碗酸汤面热腾腾的呈现我的眼前时,禁不住嗅探。酸汤的面条是奶奶自己擀的,所以很劲道,而汤是酸爽不失面香,它的确征服了我,以至于现在到饭店都看看有没有酸汤面,但却和奶奶做的大相径庭,做法与做工也大不相同,味道而知。

每日学业与生活的压力,我们依然可以把酸汤面、烙饼带上桌面。配上啤酒,伴着一阵阵清凉的风,觥筹交错,吃的是回忆!微醉的空气流转在你我的身边,也是充满诗意的。这些家乡的小吃足以慰藉匆匆的脚步。我总是在央求母亲多做这些,而正宗的童年味道,再也一去不复返了!

到了现在,在异地求学,每逢佳节都会让母亲给我做烙饼、酸汤面,做的和故乡的很相同,变化的是母亲也斑驳的皱纹和渐白的头发。母亲告诉我说:“河南的烙饼其实很费工夫,所用的麦子、面团的松软、紧实度都要拿捏得当才能烙出好的烙饼。”听到这想起了奶奶做烙饼的认真劲,泪水夺眶而出,原来童年时吃到的烙饼竟然蕴藏着这么多的'心血和工夫。

想到此,不禁头涔涔而泪闪闪了。多少年过去了,虽然我在异乡,可那张烙饼、那碗酸汤面,自然那么令我着迷,依然传递故乡的味道。

无论是在异乡夜晚的霓虹灯下还是在异乡求学的校园里,心累或失意的时候,想起故乡的美食,躲开尘世的喧嚣,享受那美食卷起的故乡。

故乡的美食钵仔糕篇八

从初中到大学,甚至到现在工作,没有一天停止过宠幸它,唯它不换。身边朋友都非常惊讶,他们见证过我过去的战绩,到现在还依旧如此热爱,简直是难以置信!怎么就吃不腻呢,没办法,爱到骨子里的热爱,怎能轻易改变!

生米粉。

今天我们就要来说一说毕节羊肉粉,一款毕节非常出名的特色小吃。新鲜羊肉配以爽滑米粉,加入鲜羊肉汤和各种调料,以及具有特色的油辣椒,米粉口感劲道,羊肉肥瘦适中,油而不腻。毕节羊肉粉最为有名的是砂锅羊肉粉。唯独砂锅羊肉粉,深受我爱,只要有假期,我便会去吃一碗砂锅羊肉粉,一个假期吃上两次,便可以让我平静过渡到下一个假期。

砂锅羊肉粉。

一碗羊肉粉必备配菜就是酸菜、脆辣椒、酸萝卜、薄荷和香菜,说到脆辣椒,每家都有自己独特的味道,脆而不辣,香而不腻,简直是吃不了辣椒者的福音。每次我都要舀满满一大碗才能解我的辣椒之馋!

脆辣椒。

但说到羊肉粉最好的伴侣,不得不承认只有酸菜才能担其美名——soulmate。酸菜的制作方法数不胜数,但都是殊途同归,q姐见过数不胜数没吃过酸菜的外省朋友,但是来到毕节,酸菜也成了他的盘中餐,甚至比我这个本地人还要爱,哈哈哈。

酸菜。

砂锅是决定我进不进这家羊肉粉店的最主要因素,其实很多碗装羊肉粉味道也是相当不错的,只不过吃羊肉粉一定要吃砂锅煮的,这已经成为我这个吃货的唯一执念了。

2008年,毕节羊肉粉正式进入毕节市有关部门评选的“毕节十大特色小吃”系列。在外的贵州人常常惦记着这家乡的美味,羊肉粉——贵州人舌尖上的乡愁。所谓乡愁,大到想念家乡故土亲人,小到一碗砂锅羊肉粉,一份凉拌折耳根,一份炸洋芋和一碗酸汤。

如果你恰巧来到这里,一定要@q姐,带你尝遍这大街小巷的美食,感受这片说大不大,说小不小的一方风土人情!

悄悄告诉大家,以后分享美食这个重任就由q姐来完成啦!

end。

故乡的美食钵仔糕篇九

打开味蕾,就好像打开记忆那扇门。我们怀念、迷恋曾经的那些味道,不过是怀念与迷恋那些人、那些事。一道道故乡的美食,穿过时光的帷幕抵达舌尖,那是令人沉醉的旧日时光,也是远行路上的乡愁行囊。今天我们为大家读的就是一本美食文化书籍,高维生创作的《小味道:藏在味蕾里的乡愁》。

周作人说:“我的故乡不止一个,凡我住过的地方都是故乡。”我和周先生的看法不同,每个人不论走多远,一定有故乡的,它不仅是生长的地方,也是血脉的源头。

我离开故乡三十多年,至今的饮食保持过去的习惯,这种文化融入身体中,不是轻易能改变的。任何的食物,不是“好吃”和“不好吃”这么简单地下结论。一道菜因为人的题名,成为经典菜;一个人遇到大地上的野菜,有了口耳相传的故事。食材经过情感的摩挲,炉中火焰的炽热,它们秘密地约定,创造新的美味,让吃者有了难以忘怀的记忆。

“地方感”是一个依据,人类学家称地方菜为“小传统”,这个“小”字体现历史性、传统性,说明“小”背后的大文化。东北的饮食与地域不可分开,满族在这片土地上,狩猎、畜牧、捕鱼、采集和耕种,构成本民族的饮食特点。尤其是山野中生长的野菜,它不仅美味,同时是养生和治病的食疗药材。随着关外的移民,各种文化的大交融,形成新的东北地区饮食文化。食物的多样性,折射出文化传承的复杂和包容,它与地域生态有密切的联系。

饮食人类学家萨顿提出了“食物的记忆”,他所说的记忆,不是我们平常所理解的记忆,而是沉积于人们身体的记忆。萨顿寻找出另一种感知,把饮食人类学带到新的高度。每一道菜都隐藏着难以揣测的秘密。普通的食材,经过不同人的制作,倾入的情感不一样,其味道千变万化。菜文化的记忆,不仅供人吃和品味,还是跨越时空的另类历史。

人类的吃不仅是为了满足生理的需求,更是形而上的承载文化品质的过程,于是人们把它冠以——美食。一个“美”字,多了一份浪漫的诗意。饮食唤起集体记忆,或者是个体的联想。

每道菜的背后,有情感的节奏,悲欢离合的人生大戏,能从中寻找到历史的踪迹,发现自己走的印迹。回味食物的经历,咂摸时间的滋味。菜犹如传记的主人,他的事迹材料摆放在面前。弹掉积落的尘埃,如何在记载的文字中,寻找蛛丝马迹,放在时间的显微镜下,发现漏掉的痕迹。循着这条线索,修复破坏的踪迹。

我是在祖母的鼓励下,学会擀饺子皮的。在清贫的生活中,少年时学会做米饭,在后园子种蔬菜。在全球消费一体化、食物工业化的今天,人类的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食物的文化贴上商品的标志。今天只需要走进超市,推着购物车挑选食物,速冻水饺、速冻包子、速冻饼、速冻馒头。人们不必付出情感,就能享受和食物的交流。食物变成商品化的消费,“历史经验的口味”,也在适应市场的需求,消解原真的味道。

2012年9月,我到敦化实地考察东牟山。当天黑透了,车子停在空场地上,已经辨不清远处的景物。我感受从东牟山吹来的风,听着农家乐边上溪水的流淌声,夜晚格外清脆。记忆中的食物和历史纠缠。在额穆的古驿路上,吴兆骞走过的流放路,寻找驿马留下的蹄印。午饭在一家小餐馆,品尝长白山特有的猪嘴蘑。这些文字不是炫耀什么,吃过多少美食,这是人生经历,一个人的心情抒发。野菜生于大地,长于大地,经受风雨的沐浴,贮藏自然的情感,野性的精神,值得我们回味。

每一道菜都有情感,也有自己的个性,它展现了不同的地域文化。家常便饭不是一句话能说清的,从食中品出滋味,更重要的是它的文化。回味一道菜,如同阅读记忆、经历、寻找,形成特殊的空间,发生文化的化学反应。我们不是为了纯粹地吃,而是在吃中,追溯它的精神价值所在。

《小味道:藏在味蕾里的乡愁》。

高维生著。

化学工业出版社。

【内容简介】。

这是一本中国饮食文化读本。菜犹如一个传记的主人,它承载着食者的记忆、经历、悲欢与乡愁。每个菜都是一本大书,从中能寻找到历史的踪迹,也能发现自己走过的印迹。本书分为大地野菜、五味杂记、吃食漫谈、寻味记忆四部分,在回味每一种食物的经历时,也在咂摸时间的滋味。

故乡的美食钵仔糕篇十

钵仔糕是广东传统的小吃之一,首创地就是我的家乡,已有几百年的历史了。关于钵仔糕的来历,清朝咸丰年间的《台山县志》有这样一段记录:“其实,当时驰名者只一家,在华丰迂桥旁,河底有石,沁出清泉,其家适设石上,取以洗糖,澄清去浊,以钵盛而蒸之,非他人所用。”说的是当时华丰迂桥旁有一家店铺,这家取清澈的泉水用钵蒸糕,比别人家的要好吃。后来,用钵蒸糕的这种做法,一直传下来,成了风靡全国的钵仔糕。

如今钵仔糕的“家族”已经十分庞大,城市里有许多卖钵仔糕的店。而且味道也丰富了许多,有红豆味的、巧克力味的、苹果味的、草莓味的等等。

我可喜欢吃钵仔糕啦,因为它香甜可口,细腻爽滑。每次我回家乡,外婆都会专门蒸钵仔糕给我吃。有一次,我给外婆当助手,和外婆一起做钵仔糕。

外婆先准备了粘米粉、澄面、红豆和片糖,还有清水。材料备好,接下来就开始做了。

外婆先把用清水浸泡了三个小时的红豆放在锅里蒸,把红豆蒸得软软的。

蒸红豆的时候,我听外婆的“命令”去和粉。我把粘米粉和澄面混起来,搅拌均匀,再慢慢加入一杯清水和成糊状。这些粉糊粘粘黏黏的,好像泥巴,我便情不自禁地把手指“泥”里,拔出手来时,手指变成“泥指”了,很好玩。外婆见了,连忙提醒我别玩了,我才赶紧跟她一起把片糖水和红豆一起倒入粉糊里,用竹片搅拌均匀。最后,我们再把粉糊倒入抹了油的钵内。用大火蒸二十分钟,一锅香喷喷的钵仔糕便出炉了。

等钵仔糕凉了,我把它倒进一个碟子里,然后用小刀切成一片片的,便迫不及待地用竹签插起一块吃。只见它是红色的,有点透明,再闻一闻,啊,好香!咬上一口,清甜中带着红豆味,真好吃啊!

听了我的介绍,你也馋得流口水了吧。那就快到我的家乡台山来,尽情品尝正宗美味的钵仔糕吧。

故乡的美食钵仔糕篇十一

我的故乡在宁波。宁波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城市,有许多名胜古迹,有许多文人墨客,但最令人印象深刻的还是数不胜数的美味小吃。

说到小吃,许多我都爱。如汤圆、年糕、馄饨等。但其中我最钟爱的还是汤圆。汤圆寓意团圆,每逢佳节,家家户户都会吃上一碗,以求阖家团聚。汤圆的做法也十分简单,取一些面粉团子,在中间包入一些馅料,芝麻馅、猪油馅都可,然后揉成一个个圆圆的团子,放在盘子里。此时的汤圆如同一个个胖胖的小娃娃,挺着大肚子,雪白雪白的外衣格外耀眼,可爱极了。

汤圆们下锅了,它们在水中嬉戏,快活地上下翻滚着,享受沐浴的快乐。出锅后的汤圆放在碗里,你推我挤,本来圆滚滚的身子都挤变形了。用勺子舀起一个,汤圆像是没了骨架,完全躺在了勺子上,软塌塌的,又散发着腾腾的热气,真让人垂涎欲滴。一口咬下去,那浓浓的芝麻香味便在舌尖弥漫开来,那滑溜溜的糯米团在嘴里打转。面团软软的,糯糯的,很有嚼劲。此时勺子上的汤圆,也格外好看,白中衬黑,有一种难以言表的美。这么惹人爱的汤圆,端上餐桌后三下五除二就会被抢个精光,真是人间美味。

宁波的美食不计其数,你来宁波,可千万不要错过哦!

故乡的美食钵仔糕篇十二

老家的胡辣汤水煎常年客居他乡,现在定居海口,真真的和故乡河南临颍相隔天涯了,每到寒假、暑假,我就迫不及待、归心似箭地奔故乡而去。

故乡之所以如此令我魂牵梦绕,如此让我无法割舍,自然是因为那里有亲人朋友最温暖的怀抱,而我不得不承认的是,还有一个说出来可能会让人觉得有点荒唐的原因:我想就着水煎包喝胡辣汤了,我想喝老家有卤的豆腐脑了,我想吃比武汉热干面好吃得多的临颍的热干面了。

河南几乎每个地方都有胡辣汤,最有名的是逍遥镇胡辣汤,没有去过逍遥镇,自然无以评说。我喝过几个地方的胡辣汤,郑州的,商丘的而我认为最好喝的就是咱临颍县的胡辣汤。

在临颍的大街小巷,不必刻意寻觅,只要是有胡辣汤的店,您尽管找一个小凳子一坐,老板,盛碗胡辣汤,再来一盘水煎包。您就等着吧,不一会儿,一碗飘着几缕热气的胡辣汤就端上来了,旁边搁上一盘色泽金黄,又香又软的水煎包。这胡辣汤盛到碗里的时候,老板娴熟地滴上了几滴香油,您需要用勺子轻轻搅一搅,也顺便散散热气,省得您喝的时候烫了嘴。这么一搅,您会看到汤里面飘上来零星几小片木耳,您还会看到有三四根金针菜,咦,不是说牛肉胡辣汤么?没看见牛肉啊,您仔细找找,肯定能找到。勺子再搅上一搅,看到了,看到了,好金贵的几片牛肉啊,薄薄的,差不多薄如蝉翼了,小小的.,差点就没有瞧见。这就是让异乡游子想起来就口水直流的胡辣汤?这不是徒有其名么?这老板是不是太抠门了?您别着急啊,我们临颍胡辣汤的精髓不在于内容之丰富,全凭那汤的味道啊,木耳、金针菜、牛肉片太多了,反而喧宾夺主,让老家胡辣汤失去了那份独特的韵味啊。您难道没有闻到味道么?闻到了,挺香,您轻轻用勺子舀上一勺啊,放进嘴里,感受一下。我想,此时此刻,您一定不会再对我们老家的胡辣汤有所质疑了,就是这个味儿啊,似乎描述不出来,我真的是无以言表,所谓大美无言,此处无声胜有声吧,世间的五香八大料甚至更多完美融合造就的美味吧,它们已经难分彼此喝着这样的胡辣汤,时不时地再咬一口水煎包,真是一种享受啊。

再说豆腐脑,豆腐脑很少有专门的小店,全都是在安静的路边或者县城某个小广场的边上,小小的摊位,几个小凳子,几张小桌子,这样的豆腐脑摊位旁边往往还有卖火烧的,我们那里的火烧也是非比寻常的,用家乡的麦子做的面饼,制作的时候揉进少量的油和盐,小小的圆圆的,平底锅上烤差不多了,再放进泥炉子里面,拿出来,金黄黄,香喷喷,麦子的香味儿啊,真是闻一下就醉了。豆腐脑到处有,可是那个卤恐怕只有临颍才有。怎么熬制出来的呢,怎么老远就能让人闻到一种特别的浓浓的香味呢?里面有面筋,筋道的粉皮,有花生盛给客人吃的时候,老板会淋上一些芝麻酱。我最爱吃豆腐脑里面的面筋。我突然想起来今年春节,和两个老同学在县城一个街口吃豆腐脑,那个大叔端来豆腐脑,我一看,有点失望,就孩子气地说:叔叔,咋一点面筋都没有啊。大叔特别淳朴,立刻说:闺女,刚好没有盛住面筋,等一下,我给你找找。其实没有面筋,吃起来也是美味的,吃到半碗的时候,叔叔用勺子舀了一大块面筋给我送来了。我的父老乡亲啊,我挚爱的父老乡亲。我还记得几年前,赶火车匆匆忙忙,看时间还充裕,我就想着再喝一碗豆腐脑吧,回家一趟不容易,那是清明前后吧,豆腐脑上面,大姐给我舀了一勺香椿沫沫,真香啊!

最后,我想对临颍的热干面表达我崇高的敬意。大家一提起热干面,就说武汉的热干面如何如何,我去年端午节吃了,太干太硬,实在不能恭维。我们临颍的热干面是软软的,又不乏质感,而且聪慧的临颍人在煮好了面之后,会加入一些开水里汤过的豆芽一撮或者菠菜几根,然后再加各种佐料,淋上芝麻酱,我每次吃的时候简直等不及搅匀乎就狼吞虎咽起来。我回老家常常在车站旁边胖德红超市旁边小店里吃热干面,哪怕不饿,也要吃上一碗再说回家的事。

鲁迅先生在《社戏》里说:我实在再也没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也没有看过那夜似的好戏了。我想说的是,在异乡的土地上,我从没有吃到过像家乡的胡辣汤、水煎包、豆腐脑和热干面这样的美味,即使是看起来一样的,却绝无家乡的风味儿,不及家乡味儿的百分之一。这也是一种曾经沧海难为水吧。

故乡的美食钵仔糕篇十三

我的家在兰州,这里的美食不计其数。有美味的牛肉面;有可口的灰豆子;还有解渴的热冬果。这些美味都香飘金城,但是我最喜欢吃得就是那牛肉面了!

兰州人吃牛肉面都吃上了瘾,不论大人,还是小孩,都喜欢吃牛肉面。在兰州的大街小巷,随处都可以找到牛肉面馆。每次我路过牛肉面馆,都直流口水,而且就像一只小馋猫一样冲了进去,妈妈在后面紧跟着。进了牛肉面馆后,妈妈立刻要了两碗牛肉面。你看,拉面师傅可以拉出好多种面,比如:毛细、大宽、宽的、韭叶、粗的、二细、三细等各种各样的款式,而我最爱的就是那毛细了!

等妈妈把热腾腾的牛肉面端上桌子的时候,我看到那红红的辣椒油,清清的汤,汤上面飘着嫩绿的香菜和蒜苗,还有纯白的萝卜和黄色的面。闻着这香喷喷的牛肉面,不一会儿我就狼吞虎咽地吃完了。

听妈妈说:“相传,牛肉面是清朝一个叫马保子的回民厨师所创制的面食,后人又把这种面食文化发挥到了极致,吃得名扬天下”。听了妈妈的话我更加喜欢故乡的牛肉面了。

听了我的介绍,恐怕你已经直流口水了吧?那就快来我的故乡吧!我在故乡等着你哦!

【本文地址:http://www.pourbars.com/zuowen/14545290.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