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的编写要符合课程标准和教育政策的要求。如何编写一份高质量的教案是每个教师需要认真思考和探索的问题。通过学习这些教案,我们可以了解到不同年级和学科教学的特点和难点,更好地指导学生学习。
九年级化学金属和金属材料教案篇一
1.使学生了解金属晶体的模型及性质的一般特点。
2.使学生理解金属晶体的类型与性质的关系。
3.较为系统地掌握化学键和晶体的几种类型及其特点。
二、学习重点:
金属晶体的模型;晶体类型与性质的关系。
三、学习难点:
九年级化学金属和金属材料教案篇二
知识与技能:
(3)认识合金,知道生铁和钢等重要的合金,以及合金比纯金属具有更广泛的用途。
过程与方法:
(1)学习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信息。
(2)学习运用比较、分析、归纳等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进一步培养对生活中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
(2)树立事物是普遍联系的观点,逐步形成合理使用物质的观念。
(3)树立为社会进步而学习化学的志向。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金属材料的物理性质。
(2)物质性质与用途的关系。
教学难点:能正确区别物质的变化。
教学工具。
教学过程。
学习情景。
展示金属制品(如曲别针、铝箔、铜丝、水龙头等)和金属制品的图片(如飞机、坦克、轮船等)。
介绍:以上这些实物或图片中的物质都是由金属材料制成的。金属材料包括纯金属以及它们的合金。
设问:看到这些实物或图片,你想到了什么?
学生发表感想]如:
1.想到金属与人类的生活、生产关系密切。
2.感到金属在各个领域都有广泛的用途。
3.想要知道它们是由什么金属制成的。
4.想知道制造不同的东西根据什么选用金属。
[新课引入]通过大家刚才的发言,可以看出大家对金属材料的重要性有了一定的认识,而且也对它们很感兴趣,当然也有很多疑问。本单元我们就来学习金属和金属材料。
课题1金属材料。
[设问]根据你的生活经验,你所知道的金属有哪些?我们最常见的金属又有哪些呢?
[学生回答、交流]。
[小结]金属的种类有很多,而我们最常见的金属是铁、铝和铜。
[讲解]铜和铁是人类使用较早的金属,我国劳动人民在商代就制造出精美的青铜器,春秋战国时期就会冶铁和炼钢。〔与学生一起欣赏第2页的两幅图〕铝的利用要比铜和铁晚得多,那仅仅是100多年前的事情。但由于铝的密度小和具有抗腐蚀等优良性能,现在世界上铝的年产量已超过了铜,位于铁之后,居第二位。
[过渡]下面,我们就以铜、铝、铁为例,来对金属的物理性质进行探讨。
一、金属的物理性质。
[活动与探究]。
请学生取三块同样大小的铜片、铝片和铁片,进行探究。
1.观察它们的颜色和光泽。然后用细砂纸打磨,再观察它们的颜色和光泽。
2.感觉一下它们的质量大小,由此判断它们的密度大小。
3.试试它们是否容易被弯曲、折断,并感觉一下它们的硬度。
4.用手拿着金属片的一端,在酒精灯上方烘烤它的另一端(注意:时间不要长,防止烫伤),试试它能不能传热。
5.用电池和小灯泡试试它们能不能导电,并比较灯泡的亮度是否相同。
学生活动,教师巡视。
总结、思考,讨论。
实验1的结论:金属都有颜色、有光泽。
思考:
1.常温下,是不是所有的金属都是固体?
2.金属用砂纸打磨前后,其颜色和光泽是否相同?这说明了什么?
答案。
1.常温下汞(即水银)为液态。
2.砂纸打磨后的金属光泽与打磨前不一样,说明这些金属表面可能和某些物质发生反应而使光泽发生了变化。
[设问]金属的颜色和光泽在生活中有什么用途?请举例说明。
[回答]可做装饰品。如金、银首饰,金属纽扣等。
[教师补充]春节写对联时所用的“银粉”和涂暖气、水管等管道时常用的涂料——“银漆”,实际上就是铝粉,铝粉的银白色光泽可起到装饰作用。(金屑粉末多数呈黑色,如铁粉、银粉均为黑色)。
[反问]写对联或做装饰品时所用的“金粉”是不是真正的金粉?为什么?
[回答]肯定不是!因为金子太昂贵了!
[评价]大家能联系实际回答问题,很好!
[实验2和3的结论]金属不同,其密度、硬度大小也不相同,金属能被弯曲,而且不易折断。
[设问]大家想一想,制造飞机和制造机器底座,对所用金属的密度和硬度会有何要求?
[回答]前者密度要小,后者密度要大;两者为防止变形都需要有较高的硬度。
[设问]实验4说明金属有什么样的通性?该性质决定它们可应用在哪些方面?
[回答]导热性。它们可用作炊具、餐具、热交换器、散热器等。
[追问]炊具加热时有没有被熔化?说明它们的熔点怎么样?
[回答]没有,说明它们的熔点较高。
[教师补充]在制造餐具的材料中,铝、铁制品最多,但需注意人体若摄入铝过量,可能导致大脑迟钝,故餐具最好少用铝,多用铁,因为铁是人体必需的一种元素。
[实验5的结论]金屑具有导电的通性,不同金属的导电能力各不相同。
[介绍]一般来讲,导电性好的金属其导热性也好。
思考:电炉丝是用金属钨制成的,你认为它利用了金属的什么性质?
答案:导电、导热、熔点高的性质。
[学习情景]展示细铁丝、铜丝、铝箔等。
[设问]金属的这种形变说明金属具有什么性质?
[回答]延展性!
[教师]对!抽成细丝的性质为延性,打轧成薄片的性质为展性。金属的延展性决定了金属一般具有良好的机械强度。
[过渡]请大家根据以上探讨结果,总结出金属的物理性质,并用简短的语言进行回答。
[学生分组讨论、归纳、总结并汇报]。
[教师总结并板书]常温下为固态(除汞外),有颜色和光泽,有良好的导电性、导热性和延展性,熔点较高,密度、硬度因金属的不同而不同。
[设问]物质的性质和用途之间又有什么关系呢?
[回答]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
[过渡]下面是一些常见金属物理性质的比较(见投影ppt)。
[教师]请大家根据你的生活经验和表8—1所提供的信息,分组讨论以下问题。
[投影展示]讨论:
1.为什么菜刀、镰刀,锤子等用铁制而不用铅制?
2.银的导电性比铜好,为什么电线一般用铜制而不用银制?
3.为什么灯泡里的灯丝用钨制而不用锡制?如果用锡制的话,可能会出现什么情况?
4.为什么有的铁制品如水龙头等要镀铬?如果镀金怎么样?
[学生分组讨论后,由小组代表到前面陈述讨论结果,其他小组可宣布自己的不同答案]。
(注意:答案不唯一)。
[讨论结果可能有以下一些]。
1.因铁的硬度大于铅;铅的硬度很小,若菜刀、镰刀用铅制,容易券刃;而锤子用铅制,很易变形。
2.电线用铜制而不用银制的理由:(1)银在自然界的含量少,价格昂贵;(2)银的密度大,不易架设。
3.灯泡里的灯丝用钨制是由于钨有较高的熔点,且易导电。若用锡制的话,灯丝导电产生的热量易使灯丝熔断(因锡的熔点低),从而影响灯泡的寿命。
4.水龙头镀铬:(1)可增加水龙头的硬度,而使其不易变形;(2)不易生锈;(3)镀铬可使水龙头变得美观大方。
镀金更好看,更耐腐蚀,但不经济。
[小组讨论,并交流讨论结果]。
[教师总结并板书]用途主要由性质决定。还需考虑价格,资源,是否美观,使用是否便利,废料是否容易回收利用和对环境的影响等。
[转折]我们知道,在一切比赛中,当冠军的感觉都是最好的。那么,哪些金属能获得如此殊荣呢?请大家看资料:
[阅读]阅读课本第4页:金属之最。
[比一比,赛一赛]你能很快记住它们吗?以小组为单位,比一比,赛一赛,看谁是冠军。
[学生活动]。
课后小结。
通过本节课我们知道,金属的物理性质主要包括颜色、光泽、熔点沸点、硬度、密度、延展性、导电性、导热性等;金属的物理性质可决定金属的一些用途,但这不是唯一的决定因素,即同时还要考虑经济、环境、资源、美观等方面的问题。这也启示我们在看待任何问题时,都不应是孤立的、片面的,而是要从大局出发,权衡利弊,然后再作决定。
九年级化学金属和金属材料教案篇三
掌握金属钠和铝与非金属大反应通过金属钠和氧气的反应实验进一步认识金属的化学性质和金属活动性顺序。
2.过程与方法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活动与探究、培养学生细致观察实验现象的良好行为习惯、形成科学严谨的治学精神。保持和增强对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
二、本节重点。
金属钠和氧气的反应的现象及产物,铝在空气中加热实验现象解释。
三、本节难点。
从两个实验归纳出金属和氧气反应的难易及原因。
四、教学过程。
【导入】鸟巢。
图
景
【提问】。
请问图中场景是哪里?知道这座建筑的主要结构材吗?
除了钢铁以外,初中阶段还接触过那些金属?首先我们来了解常见的金属元素在地壳中的含量。
我找一位同学回答一下你了解的金属都有哪些共有的物理性质?【展示图片】金属在生活中的应用实例。
【板书】金属的物理通性:导电性、导热性、延展性、有金属光泽,除汞外都以固体形式存在。
我们再来了解金属的化学性质。以铁为例回顾金属可能具有哪些化学性质?
根据前面氧化还原反应的知识金属在这三类反应中都体现出还原性,还原性即元素原子失去电子的能力。那么如果以第一个反应为例我们知道除了氧原子已得到电子达到稳定结构外还有其他如硫、氯等非金属。
这节课我们选择两种金属来学习金属和非金属的反应。【板书】金属和非金属的反应。
(一)金属钠和氧气的反应。
思考金属钠为什么要密封保存在煤油里?可以了解到金属钠的哪些物理性质?【学生回答】。
现象:银白色金属光泽褪去,颜色变暗,生成一层氧化膜。猜想金属钠在自然界中的存在形式。
发现金属钠在空气中就能和氧气反应,如果加热会如何?【实验】金属钠的燃烧实验。观察到现象明显产物也不同。
【板书】金属钠在空气中燃烧:2na+o2===na2o2。
现象:黄色火焰、生成淡黄色物质过氧化钠。
(二)铝和氧气的反应。
现象:表面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膜。
铝箔的燃烧:4al+3o2==2al2o3。
现象:铝箔熔化而不滴落(氧化铝的熔点高)。
(三)金属钠、铝和其它非金属的反应【板书】2na+cl2==2nacl。
2na+s==na2s。
【板书】金属盒氧气反应的难易。
【课堂习题巩固】。
九年级化学金属和金属材料教案篇四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知道铁、铝、铜等常见金属与氧气的反应。
2)初步认识常见金属与盐酸、硫酸的置换反应,以及与盐溶液的置换反应,能用置换反应解释一些与日常生活有关的化学问题。
3)能用金属活动顺序表对有关的置换反应进行判断,并能利用金属活动顺序表解释一些与日常生活有关的化学问题。
2、过程与方法。
1)认识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能进行初步的探究活动。
2)初步学会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信息,并能用图表和化学语言表达有关信息。
3)初步学会运用比较、归纳、概括等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
3、情感与价值观。
1)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
2)培养勤于思考、严谨求实、勇于实践的科学精神。
3)了解化学与日常生活和生产的密切关系教学重点:金属活动性顺序教学难点:
对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初步探究教学方法:
实验探究多媒体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复习提问:
什么是金属材料?金属材料有什么共同性质?情景导入:拿破仑的故事。
在拿破仑时期。一次宴会上,皇宫贵族们为了显示自己地位的高贵,都选用金制、银制的餐具。惟独拿破仑用的是铝制的餐具,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当时拿破仑已经是一国元首。)。
讲授新课:
一、金属与氧气的反应。
高温。
2cu+o2====2cuo3、金在高温时也不能与氧气反应。
结论:镁和铝比较活泼,铁和铜次之,金最不活泼二、金属与酸反应。
〔活动与探究〕金属与酸反应。
高温。
金属镁锌铁铜。
现象(a组)稀盐酸。
溶解,反应剧烈有较多气泡产生,反应较剧烈有少量气泡产生。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a组)稀盐酸。
mg+2hcl====mgcl2+h2zn+2hcl====zncl2+h2。
有大量气泡产生生,金属。
fe+2hcl====fecl2+h2。
无明显现象。
四位先生的表情:
原理:活动性强的金属能把活动性弱的金属从它们的化合物溶液中反。
应出来。
回答:实验1说明铁的活动性强于铜。
实验2说明铜的活动性强于银实验3说明铜的活动性弱于铁。结论:金属活动性顺序为铁铜银.
三、金属活动性顺序。
kcanamgalznfesnpb(h)cuhgagptau。
金属活动性由强逐渐减弱。
思考:你能看出以下反应有何特点?
+++。
四、置换反应。
单质。
化合物。
化合物。
单质。
定义:由一种单质与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与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叫做置换反应。
表达式:置换反应a+bc==b+ac反应类型的比较。
判断:由单质和化合物反应,生成另外的单质和化合物的反应是否叫。
置换反应?回答:不是,例如:
s+2kno3+3c==k2s+3co2+n2。
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应用1、位置越靠前,活动性越强。
2、位于氢前面的金属能置换出盐酸、稀硫酸中的氢。
3、位于前面的金属能把位于后面的金属从它们化合物的溶液里置换。
出来。
练习:1、下列物质能否发生化学反应?写出能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判断它们是否为置换反应。
(1)银和稀盐酸(2)锌和硫酸铜(3)铜和硫酸锌(4)铝和硝酸银。
zn+2hcl==zncl2+h2↑放入硝酸银溶液,能置换出银的为黄铜,
zn+2agno3===zn(no3)2+2ag。
作业:新学案。
教后:
高温。
九年级化学金属和金属材料教案篇五
1.了解金属钠与水的反应,会解释钠与水反应的各种现象。2.设计铁与水蒸气反应的实验装置,了解铁与水蒸气的反应。
重点:钠与水的反应。
难点:钠与水的反应,铁与水蒸气的反应教学过程。
4
巩固练习。
1、在进行钠和水的反应实验中,有如下操作和实验现象,请根据钠的性质解释说明。(1)刚用小刀切开的金属钠断面呈_______色,在空气中放置几分钟后发生的变化为______________。(2)切下来的金属钠块要用滤纸擦净后方可放入水中实验,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
(3)金属钠块必须用_______夹取,而不能用手拿取,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金属钠块投入水中后,钠很快熔成一个闪亮的小球并浮于水面上,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5)钠小球在水面上迅速游动,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反应容器的上方弥漫着“白色物”,它的主要成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如果水中在未加钠之前已滴入酚酞试溶,反应后溶液由无色变为_____________________色,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中水的质量为多少?
12、一块表面已部分被氧化成氧化钠的钠块质量为1.08g,投入到100g水中,完全反应后收集到0.02gh2。
求:(1)未被氧化的金属钠的质量是多少?
(2)被氧化的金属钠的质量是多少?
(5)钠与水反应放出氢气,推动钠球在水面上运动钠与水反应放热使与钠球接触的水蒸发,在容器上方凝聚而形成白雾。
(3)向下排空气法、导管口伸入试管底部。
(4)用拇指堵住试管口,移近火焰,松开,能燃烧或发出爆鸣声,说明收集的是h2。
钠是人体必需的元素之一。
钠是人体必需的十一种常见元素(氧、碳、氢、磷、氮、硫、氯、钾、钙、钠、镁)之一。有趣的是,人血液中溶解的最多的金属元素钠、钾、钙与海水中的相对含量几乎是相同的,而十一种常见元素基本上也是地壳中含量较多的元素。可见,人类生活在地球上,体内也保留着这个星球的“痕迹”。人体中80%的钠分布细胞外液中,其余的主要在骨骼中,钾主要分布在细胞液中,以及贮藏在肌肉和红细胞中。钠和钾在保持组织细胞与血液之间的电荷和化学平衡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人体所需的钠主要来自食盐。早在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中就对食盐的功效做了精辟的论述,说它有解毒凉血、润燥、定疼止痒等效果。但钠和钾摄入过多也不行。摄入过多食盐,会引起肾功能不良和高血压等疾病。有人估计,如果每天食盐摄入量多于20g,高血压发病率将明显增加。考虑到我国人民的饮食习惯食盐量偏高和高血压患病率上升这一事实,我国医学界人士建议:南方每人每日的食盐量不要超过7g,北方人每人每日的食盐量不要超过10g。世界卫生组织提出,一般每人每日食盐量应在5g以下。
九年级化学金属和金属材料教案篇六
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开云KY官方登录入口 化学必修1,第三章第一节的内容《金属的化学性质》。
在得知我的说课内容是《金属的化学性质》之后,我便开始深入研究教材和教师用书,在网上收集相关资料。我了解到,学生在初中时已经掌握金属的`一些性质。初中化学中介绍金属的性质以物理性质为主,同时介绍了金属活动性顺序,使学生初步了解金属与酸或盐溶液反应的规律。本节“金属的化学性质”是在初中介绍的金属和金属材料的基础之上,进一步加深和提高;本册书是学生学习开云KY官方登录入口 化学的第三章,第一章是化学的实验方法,第二章是离子反应和从微观理解氧化还原反应原理。第三章是在学生初步感受金属性质、了解必要的实验方法和掌握氧化还原反应之后再进一步的学习。本节课又是后面学习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开端。学习“金属的化学性质”对以后把握元素化合物知识和其他金属元素的学习具有指导性作用。所以这一章在化学的知识系统中具有承接旧知识系统,引导新知识系统的重要作用。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研究掌握钠与水的反应现象和钠与水的反应原理,会书写钠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通过研究我了解到,本节课学生的难点是钠与水反应的实验现象。耳听为虚,眼见为实。在我设计教学过程时,我将实验放在学生眼前,带给学生真真切切的反应现象,让学生亲身观察、感受化学反应的过程。我相信,这样的方式可以突破本节课的难点。在课前我必须将我要用到的实验仪器和实验试剂准备充分。
本节课一开始,我会给学生一些金属与水的图片,比如金戒指掉在了杯子里,妈妈洗碗时银镯子接触到水等等与水不反应的金属图片。引导学生总结出金属与水不发生反应的生活经验,在生活经验的基础之上提出质疑。金属与水会发生反应与实际生活经验不相符,所以学生更有求知的欲望,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充分调动起来。
本节课的学习是在学生了解了金属活动性顺序和氧化还原反应之后,所以这节课我将从这两方面导入。通过金属活动性顺序,引出钠与水发生反应的可能性,然后通过观察实验现象让学生深刻的感受到钠与水的反应过程,分析总结出钠与水反应的5个现象:
a、看到钠飘在水面上。
b、钠在水面上游动。
c、熔化成银白色的小球。
d、发出了嘶嘶的声音。
e、溶液变为红色。
从而总结出5个特性:
1密度比水小;
2有气体产生;
3反应放热且钠的熔点低;
4反应比较剧烈;
5反应中有碱性物质生成。
分析这五个特性的同时一定要将其逐个板书出来,板书的内容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通过现象看到本质。在化学现象分析清楚之后,要引导学生进行微观化学反应的研究,也就是化学方程式的分析。我以“现象中的气体是什么?”为切入口,从上一环节过渡到化学方程式的研究。在这一环节中,教师先引导学生分析出钠作为还原剂,水作为氧化剂,然后放手叫学生自己尝试写出钠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我研究新课标时知道,现在的教育不在于老师教,而在于学生的学,所以这个环节我准备教学生自己去尝试,自己去讨论研究。我负责引导得出最后的化学方程式。
在本环节的最后,我设计了两个问题来让学生进行思考,目的是巩固氢气的验证方法和钠与水反应化学方程式的更深入认识,掌握离子反方程式。第四部分设计一个钠燃烧不能用水扑灭的实际问题来总结钠的性质。通过教材研究,为了使学生有及时的巩固。我将课后练习的第1小题作为巩固练习题。这道题可以通过练习书写钠与氧气反应和钠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巩固理解钠的一般性质。
九年级化学金属和金属材料教案篇七
1.先看一段燃放烟花的视频。
一金属与非金属的反应探究实验3-4。
1、观察钠的保存。
2、用镊子取出一小块钠,观察外观。
3、用滤纸吸尽钠表面的煤油,将钠放在玻璃片上,用小刀将钠切开。立即观察断面的色泽。
4、继续观察一段时间,看看断面的颜色有没有变化。
物理性质。
把钠从煤油中取出来的时候,是什么颜色?{比较灰白}。
总结:钠的物理性质------。
银白色、有金属光泽的固体,热、电的良导体,质软,密度小,熔点低。
化学性质:
1、与氧气的反应。
【解释】由于钠与空气接触时会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生成白色的氧化钠,颜色为白色,所以我们发现它的的颜色由银白色变成了白色。光泽度褪掉。
【板书】。
na+o2=2na2o【总结】可见钠比铁,铝、镁等金属活泼得多,在空气中就直接与氧气反应了,所以我们要保存在煤油或者石蜡油里面,使钠与空气隔绝。
(2)探究实验3-2步骤、取一小块钠放在坩埚里,加热坩埚,观察钠受热后的现象。
现象:钠受热后先。
燃烧。
然后开始。
黄色。
产生。
黄色。
火焰,坩埚中最后留下。
淡黄色。
色固体。结论:钠在加热条件下与氧气反应更。
剧烈。
na+o2加热====na2o2【科学探究】实验3-6。
1、加热铝箔。
现象:铝箔熔化并失去光泽,熔化的铝并不滴落,好像有一层膜兜着。
2、先用砂纸打磨铝箔后加热现象:熔化的铝仍不滴落。
原因:铝很活泼,在空气中很快又生成一层新的氧化膜。
3、用滤纸包住铝粉,引燃后放入纯氧气中。现象:铝剧烈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
【思考讨论】。
九年级化学金属和金属材料教案篇八
知识与技能:
(1)知道一些常见金属如铁、铝、铜等的矿物,了解从铁矿石中将铁还原出来的方法。
(2)会根据化学方程式对含有某些杂质的反应物或生成物进行有关计算。
(3)了解金属锈蚀的条件以及防止金属锈蚀的简单方法。
(4)知道废旧金属对环境的污染,认识回收利用废旧金属等金属资源保护的重要性。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实验、阅读资料、联系实际等方法获取信息。
(2)运用比较、分析、联想、分类等方法对所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
(3)能主动与他人进行交流与讨论,逐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增强对生活和自然界中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
(2)关注与化学有关的社会问题,初步形成主动参与社会决策的意识。
(3)逐步树立珍惜资源、爱护环境、合理使用化学物质的观念。
(4)树立为社会的进步而学习化学的志向。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铁的冶炼。
(2)有关化学方程式计算中的杂质问题计算。
(3)铁锈蚀的条件及其防护。
(4)合理利用金属资源的意识。
教学难点。
(1)对铁锈蚀条件及其防护措施的初步探究。
(2)有关化学方程式计算中的杂质问题计算。
教学工具。
实验用具:fe2o3、石灰水、贮有co的贮气瓶、磁铁、铁架台、酒精喷灯、酒精灯、试管、直玻璃管、橡胶塞、导管、火柴。
教学过程。
引言。
由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金属是一类重要的材料,人类的生活和生产都离不开金属。由于地球上的金属资源是有限的,故我们需对其进行合理的利用和有效的保护。
一、金属资源概况。
[讲解]地球上的金属资源广泛地存在于地壳和浩瀚的海洋中,除少数很不活泼的金属如金、银等有单质形式存在外,其余都以化合物形式存在。以化合物形式存在的金属在自然界中以矿物形式存在。含有矿物的岩石称为矿石。工业上就是从矿石中来提炼金属的。
[过渡]不同种类的金属在地壳中的含量并不相同。它们在地壳中呈怎样的分布趋势呢?
请大家看课本p15“金属元素在地壳中的含量”的资料。
[问]人类目前普遍使用的金属有哪些?
[答]铁、铝、铜等。
[追问]这是否和它们在地壳中的含量有一定的关系呢?
[生]肯定有!因为铝、铁在地壳中的含量是所有金属中最多的。
[可让学生讨论、各抒己见]。
[总结]这主要与铜的性质和铜的提炼成本有关。
[追问]那么,自然界含铁、铝、铜的矿石主要有哪些呢?它们的主要成分是什么?
[生]含铁的矿石主要有赤铁矿(主要成分是fe2o3)、黄铁矿(主要成分是fes2)、菱铁矿(主要成分是feco3);含铝的矿石主要是铝土矿(主要成分是al2o3);含铜的矿石主要是黄铜矿(主要成分是cufes2)和辉铜矿(主要成分是cu2s)。
[承接]我国的金属矿物分布怎么样?
[引导学生看课本有关内容]。
答案:矿物种类齐全,矿物储量丰富,其中钨、钼、钛、锑等储量居世界前列,铜、铝、锰等储量在世界上占有重要地位。
[补充]虽说我国矿物种类比较齐全、矿物储量比较丰富,但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我国主。
要矿产品进口量呈逐年上升趋势。随着我国经济高速发展,对矿产资源需求增长很快,主要矿产资源短缺的态势日益明显。如果地质勘探无重大突破,21世纪初,我国矿产资源将出现全面紧缺的局面。
[过渡]现在,人类每年都要向地壳和海洋索取大量的金属矿物资源,以提取数以吨计的金属。其中,提取量最大的是铁。把金属矿物变成金属的过程,叫做金属的冶炼。炼铁的过程称之为铁的冶炼。下面,我们就来学习有关铁的冶炼的知识。
二、铁的冶炼。
[介绍]早在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就开始生产和使用铁器,从公元1世纪起,铁便成了一种最主要的金属材料。
[引导学生观看图8—19(我国古代炼铁图)]。
[讲解]钢的主要成分就是铁。钢和铁有着非常广泛和重要的应用,它们在某种程度上代表了一个国家工业发展的水平。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的钢铁工业得到了飞速的发展。1949年,我国的钢产量只有15.8万吨,居世界第26位;1996年,我国的钢产量首次突破1亿吨,居世界前茅。
[介绍]我国辽宁鞍山、湖北大冶、四川攀枝花等地都有大型铁矿。
[过渡]铁矿石是怎样炼成铁的呢?现以赤铁矿的主要成分fe2o3为例,来学习研究如何实现铁的冶炼。
[启发]比较fe2o3与fe的组成差异,设想用什么方法或试剂去完成铁的冶炼。
[学生讨论]fe2o3与fe在组成上只相差一种元素,即氧元素。要使fe2o3变为铁关键是使fe2o3失去“o”。可能的方案有:
1.加热使fe2o3发生分解反应。
2.找寻一种物质使其主动夺去fe2o3中的“o”。
[教师引导]我们可以从以前接触过的一些物质中,寻找适合这种条件的物质。请大家回忆、思考并讨论。
[学生讨论]。
[结论]mg、h2、c、co等都符合条件。
[教师总结]事实上,这些物质都可把fe2o3中的“o”夺走。但考虑到经济效益等原因,我们一般选用c或co。
[师]请大家写出以co和fe2o3为反应物冶铁的化学方程式。
冶炼原理。
[学生板书]fe2o3+3co3co2+2fe。
[教师引导]请大家利用自己的智慧,设计一个模拟铁的冶炼过程的化学实验,并最好能验证其生成产物。
[学生讨论]教师可引导学生从金属冶炼的一般条件、生成物的证明、尾气的处理等角度进行考虑。如根据经验学生可判断出金属冶炼的一般条件是高温;根据以前所学知识学生可想象到用澄清石灰水验证co2;用磁铁验证铁的生成;co有毒,尾气应处理等。
[演示实验8—3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的实验]。
注意:
(1)实验前应先通co把装置内空气排干净,然后再加热;反应完成后,须待试管内物质冷却后再停止通co。
(2)反应完毕后,把得到的黑色粉末倒在白纸上观察,并试验它能不能被磁铁吸起,以判断反应中是否生成了铁。
[总结]上述实验是实验室模拟铁的冶炼过程,工业上铁的冶炼原理虽与上述实验相同,但其规模、条件、装置与此差异很大。
[介绍]把铁矿石冶炼成铁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工业上炼铁时,把铁矿石和焦炭、石灰石一起加入高炉,在高温下,利用焦炭与氧气反应生成的一氧化碳把铁从铁矿石里还原出来。
[过渡]在冶铁的实际生产过程中,所用的原料或产物一般都含有杂质,故在计算用料和产量时就不可能不考虑杂质问题。
三、有关杂质问题的计算。
[分析]本题是有关化学方程式的汁算,但化学方程式表示的是纯净物质之间的数量比,而不表示不纯物质之间的数量关系。故计算时须先进行换算。如果题目给出或要求算出不纯物质的质量,必须先换算成纯净物质的质量,或先计算出纯净物质质量再换算成不纯物质的质量。
[师]请大家根据以上分析,解答此题。
[学生活动]。
[投影给出正确解法]如下:
解:1000t赤铁矿石中含氧化铁的质量为1000t×80%=800t。
[课堂练习]习题4。
[对练习中出现的错误进行分析和纠正]。
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时,要把含杂质物质的质量换算成纯物质的质量。
九年级化学金属和金属材料教案篇九
1.知道铁、铝、铜等常见金属与氧气的反应现象。
2.初步认识常见金属与盐酸、硫酸的置换反应,以及与盐溶液的置换反应;能用置换反应解释一些与日常生活有关的化学问题。
过程与方法。
1.认识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能进行初步的探究活动。
3.初步学会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信息,并能用图表和化学语言表达有关的信息。
4.初步学会运用比较、归纳、概括等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使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五彩纷呈的化学现象的观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
2.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以及勤于思考、勇于创新实践、严谨求实的科学精神。
3.了解化学与日常生活和生产的密切关系,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在有趣的实验与老师的点拨中轻松掌握化学知识,体验到学习的快乐。
教学重难点。
重点。
难点。
初步运用金属的化学性质,掌握新的化学反应及反应类型。
教学工具。
多媒体课件;实验用具:镁条、铝片、铜片、铁片、酒精灯、坩埚钳、火柴、砂纸、稀hcl、稀h2so4、试管(若干)。
教学过程。
一、知识回顾。
铁、镁等金属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以及化学方程式。
二、新课导入。
师:铝和铁相比较,具有哪些优良性能?为什么饮料罐通常都用铝做而不用铁?
生甲:黄铜与黄金的密度不同,测一下它们的密度即可区别。
生乙:黄铜与黄金的硬度不同,把它们互相刻画,硬度大的为黄铜,小的为黄金。
生丙:“真金不怕火炼”。用火烧一下,变黑的为黄铜,不变色的为黄金。
……。
师:甲、乙两种方法利用的是金属的物理性质,丙方法利用的是金属的化学性质。
师:要想更好地使用金属,就需了解金属的各种性质。上个课题我们学习和研究了金属的物理性质,本节课我们来学习金属的化学性质。
三、新课教学。
[板书]一、金属与氧气的反应。
课件展示黄金项链、银戒指、学生用的小刀、镁条等金属物品。学生观察其表面颜色。
师:是谁给纯净的金属穿上了“外衣”呢?
生:是空气!
师:确切地讲,是空气中的氧气。
【实验探究1】。
步骤:1.分别把镁条、铝片、铜片用砂纸打磨后放在空气中,过一段时间观察并记录现象。
2.用坩埚钳夹住镁条、铝片、铜片在酒精灯上加热,观察并记录现象。
现象:1.镁条、铝片表面变暗,铜无变化。
2.镁条在空气中剧烈燃烧;铝片表面失去光泽;铜片表面变黑。
结论:金属可与氧气发生化学反应。
[学生活动]请三位同学上黑板书写:
2mg+o22mgo。
4al+3o22al2o3。
2cu+o22cuo。
师:铁在纯氧中点燃能反应吗?若能,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板书]3fe+2o2fe3o4。
师:根据上面的反应,我们可得出金属具有什么样的化学性质?
生:金属能与氧气发生化学反应。
[讨论]大多数金属都能与氧气发生反应,但反应的难易和剧烈程度相同吗?
生:镁、铝等在常温下就能与氧气反应;铁、铜等在常温下几乎不与氧气反应,但在高温时能与氧气反应;“真金不怕火炼”说明金即使在高温时也不与氧气反应。
[讲解]金属与氧气反应的性质除了可用于鉴别物质(如黄铜与黄金的鉴别)外,还有其他的一些用途。如铝具有很好的抗腐蚀性能,就是由于铝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在其表面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铝薄膜,从而阻止铝的进一步氧化。铝能在短短的一百多年里产量得到如此大幅度的提高,并被广泛应用,除了因为改进了铝的冶炼方法,使其成本大大降低,以及铝的密度较小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那就是铝的抗腐蚀性能好。
生:铝制品耐腐蚀是由于铝可以和空气中的氧气反应,使其表面形成一层致密的氧化铝保护膜;若用钢刷、砂等来擦洗铝制品,容易把氧化铝薄膜除掉,从而起不到保护作用。
师:我们平常所说的“电化铝”实际上就是用特殊方法使铝表面形成加厚的氧化铝保护层的铝制品。
[板书]二、金属与酸的反应。
资料:绿豆、苹果和梨子等水果的细胞里含有一种物质叫鞣酸,鞣酸能与铁反应生成黑色的鞣酸铁。
【实验探究2】探究金属能否与酸反应。
(将学生分成a、b两大组)。
实验步骤:
a组:在四支试管里分别放入适量的打磨过的镁条、锌粒、铁片和铜片。各加入约5ml的稀盐酸,观察现象。比较反应的剧烈程度;用燃着的木条放在试管口,观察并记录现象。
b组:用稀硫酸代替稀盐酸进行实验,比较反应现象。
[实验记录]。
a组:课件展示。
b组:课件展示。
[结论]1.很多金属不仅能与氧气反应,而且还能与盐酸或稀硫酸反应。
2.不是所有金属都能与盐酸或稀硫酸反应。镁、铁、锌等金属能与稀硫酸和稀盐酸反应,而铜等金属却不能与稀硫酸和稀盐酸反应。
3.产生的气体能燃烧,经检验是氢气。
4.金属种类不同,反应的剧烈程度不同。镁、锌、铁与盐酸或硫酸反应的剧烈程度不同,镁反应最剧烈,锌次之,最后是铁。
5.与酸反应时,能生成氢气的金属活动性强,否则就较弱。反应的剧烈程度也可以反应金属的活动性强弱。
三、置换反应。
[提问]请大家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类别,如单质和化合物的角度,分析上述四个反应有什么共同点,与我们学习的化合反应和分解反应是否相同。
生:这些反应的特点: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其特点不同于化合反应和分解反应。
[板书]定义:由一种单质与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与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叫做置换反应。
特点:a+bc===ac+b。
课后小结。
四、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金属化学性质的两个方面:一是与氧气反应,二是与酸反应,同时还学习了置换反应。在实验探究过程中,要学习如何用比较的方法分析归纳问题,找出规律,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并逐步认识不同金属在化学性质上的差异。
九年级化学金属和金属材料教案篇十
1.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
2.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非金属元素是氧。
3.空气中含量最多的物质是氮气。
4.天然存在最硬的物质是金刚石。
5.最简单的有机物是甲烷。
6.金属活动顺序表中活动性最强的金属是假。
7.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是水。最简单的有机化合物ch4。
8.相同条件下密度最小的气体是氢气。
9.导电性最强的金属是银。
10.相对原子质量最小的原子是氢。
11.熔点最小的金属是汞。
12.人体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氧。
13.组成化合物种类最多的元素是碳。
14.日常生活中应用最广泛的金属是铁。
九年级化学金属和金属材料教案篇十一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了解波兰巨变、两德统一的过程;掌握苏联解体的过程,探讨东欧巨变、苏联解体的实质和原因;理解多极化趋势加强的具体内容,探讨在此趋势下过国际关系的特征。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历史资料、历史图片,加强学生对抽象历史知识的理解;通过合作探究,增强学生团结协作的能力;通过思路引领,使学生掌握学习历史的基本思路和方法。
(三)情感价值与价值观:让学生认识到社会主义运动虽然遭受挫折,但并不意味着失败,它是前进道路上的曲折,社会主义建设必须走适合本国国情的道路。
二.重点与难点:
重点:两极格局的结束和多极化趋势加强的表现。
难点:两级格局解体的原因,以及多极化趋势下和平与动荡的国际关系出现的原因。
三.教学设计:
导入:
一、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
1、东欧剧变:
【设问】东欧剧变(1)什么变了?——社会制度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1)实质:社会制度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2)表现:波兰剧变、德国统一等。
结合图片讲解波兰剧变、德国统一。
东欧剧变的方式各有不同,大都是通过选举和平方式演变的。例如波兰。1989年西方国家支持的波兰团结工会在大选中获胜,组织政府。波兰开始实行资本主义制度。另一种和平方式是通过国家的统一来完成的。例如德国。二战后德国一分为二,即实行社会主义的民主德国,我们称其为东德和实行资本主义制度的联邦德国,我们称其为西德。两者之间以柏林墙间隔。然而在1989年,这道柏林墙已经不能阻隔东德公民大量外逃。1990年,两德统一,统一后的德国实行资本主义制度。
1989年至1990年,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里,波兰、匈牙利、民主德国、捷克斯洛伐克、保加利亚、罗马尼亚等国,政权纷纷易手,执政四十多年的共产党、工人党均丧失统治地位,完全放弃了社会主义的方向。
由此可见,东欧剧变一是时间短,二是变化大。因此我们用东欧剧变来形容。
【设问】(3)东欧剧变的原因?
为什么东欧各国会发生剧变?
(3)原因:a内部:长期受制于苏联,照般苏联模式;。
经济发展缓慢,导致经济危机;。
各国党和政府忽视民主和法制。
b外部:苏联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影响;。
西方和平演变政策。
东欧剧变成了两极格局结束的前奏。1991年,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结束。
2、苏联解体:
【设问】为何如此一泱泱大国,在1991年轰然倒塌?所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下面,我们就先从其解体过程窥探一二。
苏联在斯大林统治期间,建立的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此时已经不适应生产力的发展。为维持世界大国的地位苏联需要改革。1985年,戈尔巴乔夫当选为苏共中央总书记。他上台之初,把注意力集中在经济改革上。但是困难重重,无法打开局面。1988年起,他转而进行政治改革。戈尔巴乔夫提出政治多元化观点。
但他的改革并不成功,相反加剧了民族矛盾,民族分离活动愈演愈烈,也最终催生了八一九事件的发生。
这次事变的实质是党内一些高级干部为社会主义所做的一次失败的努力。在八一九事件中,苏军被叶利钦所控制,也表明了苏共失去了其在苏联国内的统治地位,苏联的政权性质发生了变化。
1991年底,俄罗斯等11个苏联加盟共和国的领导人正式宣布成立“独立国家联合体”,同时宣布“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停止存在。两级格局也随之瓦解。
【设问】【引导学生讨论回答】苏联为何解体?
(2)原因:
内部:1)历史原因:苏联体制上的弊端和政策上的错误(根本)。
2)现实原因:戈尔巴乔夫上台后推行的错误路线和政策(直接)。
外部: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苏联实行“和平演变”战略。
【问题拓展】我们应该从中吸取什么样的经验教训?
经验教训:
2.建设社会主义必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努力把经济建设搞上去,不断提高人民的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
3.社会主义国家必须不断深化改革,以解放生产力。同时,在改革中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方向,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不动摇。
4.必须重视国内民族问题,正确处理民族关系。
5.要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不搞霸权主义,反对强权政治。
6.必须加强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以保障经济建设;要搞好执政党的自身建设,坚持党的群众路线。
7.必须不断提高我们的综合国力,以适应国际竞争的形势。
二、和平与动荡并存。
【设问】那么,导致世界动荡的因素有哪些呢?
下面我们通过一个典型案例进行分析:
1、北约轰炸南联盟。
两极格局结束后,在冷战阴影掩盖下的民族矛盾日益激化。原南斯拉夫各共和国纷纷宣布独立。1992年,塞尔维亚和黑山两个共和国宣布联合组成“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简称“南联盟”。从图中可以看出在这个联盟中,塞尔维亚是主体。然而在塞尔维亚南部的科索沃地区恰恰相反,科索沃地区90%是阿尔巴尼亚族人。阿尔巴尼亚族人要求脱离塞尔维亚独立,从而引发了塞、阿两族的冲突,并酿成流血事件。从此科索沃地区一直处于动荡之中。1999年初,科索沃的塞尔维亚警察与当地反政府武装又发生冲突,这次冲突导致40余人死亡。当时欧洲舆论一边倒的指责南联盟政府蓄意对阿尔巴尼亚族进行屠杀。于是以美国为首的北约高举着“人权高于主权”的旗号干涉南联盟内政。他们提出了一个解决方案,即科索沃高度自治,南联盟从科索沃撤军,北约派多国部队进驻。这一方案显然很难被接受,于是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向南联盟发动了长达78天的狂轰乱炸。
造成世界局势动荡的因素有哪些?
a“冷战”结束后,一些地区和国家内部长期压抑的民族、种族、宗教、领土等矛盾相继爆发。
b美国试图独霸全球,不断插手别国事务和地区争端。
c国际恐怖主义呈现泛滥趋势。
三、多极化趋势的加强。
我比较赞同第三种观点。
经济决定政治。我们来看一看2000年至2002年世界各国的国民生产总值。
从这张图表中我们可以看出美国依旧处于世界地位,超级大国的地位并没有动摇。但与此同时,又有一些新的力量在崛起。因此美国极力构筑的以自己为主导的单极世界的设想很难实现。相反,各种新崛起的力量正把世界向多极化方向推进。
1、欧盟。
2、日本。
日本成为经济大国后,极力争取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席位,谋求政治大国的地位。
3、俄罗斯。
苏联解体后,俄罗斯联邦取代了苏联在联合国的地位,并拥有可以和美国匹敌的军事力量。随着国内经济的不断好转,俄罗斯的国际地位有了很大改善。
4、中国。
中国作为的发展中国家,致力于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新秩序,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
当然,我们也应该认识到,各国的经济、政治实力还处于变化之中,多极化毕竟是未来的发展趋势,还未形成一种相对稳定的国际关系结构。
【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回顾历史: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结束。
我们立足现在:和平与动荡并存。“一超多强”局面显现。
我们展望未来:“多极化”趋势不断加强。
希望同学们能回顾历史、立足现在、展望未来,争取更加和平美好的世界。
九年级化学金属和金属材料教案篇十二
阅读本第28—30页内容,完成下面问题:
氧气。
氮气。
稀有气体。
2.什么可以造成空气污染?有何危害?如何防治?
3.绿色化学的主要特点:。
(1)充分利用资和能,采用的原料;
(2)在的条下进行反应,以减少向环境排放废物;
(3)提高原子的利用率,力图使所有作为原料的原子都被产品所消纳,实现“零排放”;
(4)生产出有利于、社区安全和的环境友好的产品;
注:绿色化学的核心就是要利用化学原理从头消除污染。
九年级化学金属和金属材料教案篇十三
《开发利用金属矿物和构》是人教版开云KY官方登录入口 化学必修二第四章第1节的教学内容,主要帮助学生认识和体会化学在自然资源开发和利用中的意义和作用,解释化学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关系,树立资源保护意识及合理开发意识。因此,教学要围绕这一教学目标展开。本节教学重点:了解化学方法在金属矿物开发(主要是金属冶炼)及海水资源开发中的作用。
本节教学难点:学生在掌握金属冶炼的一般原理基础上,了解适用于不同金属的冶炼方法。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以金属矿物的开发利用为例,认识化学方法在实现物质间转化中的作用,体会保护金属资源的重要性。
2.了解海水资源开发和利用的前景及化学在其中可以发挥的作用。
过程与方法:
1.通过金属的存在与冶炼的学习,使同学们巩固氧化还原反应原理。
2.通过海水资源的开发利用的学习,使学生体会查找资料、讨论研究是化学学习的重要手段,并在此学习中体会化学实验及氧化还原反应原理的重要性。
情感态度价值观:
1.树立学生的资源保护意识和合理开发意识。
2.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意识。
3.培养学生的社会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4.通过联系知识与生产实践的关系,激发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热爱。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化学方法在金属矿物开发(主要是金属冶炼)及海水资源开发中的作用。
难点:学生在掌握金属冶炼的一般原理基础上,了解适用于不同金属的冶炼方法。
四、学情分析。
学生已有的知识和实验水平有差距。有些学生化学实验基础都不好,所以讲解时需要详细。对于铝热实验是首次接触,需要教师指导并严格注意实验安全。
五、教学方法。
1.实验法:铝热反应。
2.学案导学:给学生发预习导学案。
六、课前准备。
1.学生的学习准备:预习导学案,完成课前预习学案。
2.教师的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制作,课前预习学案,课内探究学案,课后延伸拓展学案。
七、课时安排:1课时。
八、教学过程。
(一)预习检查、总结疑惑。
检查落实了学生的预习情况并了解了学生的疑惑,使教学具有了针对性。
(二)情景导入、展示目标。
【引言】金属在自然界中的分布很广,但金属元素一般分布在什么区域?
【讲解】(正确评价学生的回答,并补充)金属元素广泛分布于矿物中,动植物体内及海洋等区域中。
【质疑】金属元素在自然界中,如矿物或海洋中,是如何存在的呢?这又与什么性质有关?
【板书】一、金属的存在:游离态:少数不活泼的金属;化合态:多数比较活泼的金属。
【介绍】我国的矿产资源现状,国情教育。
【讲解】我们日常使用的金属材料大多是金属单质或合金。因此必须把化合态的金属转化为金属单质-金属的冶炼。
【板书】二、金属的冶炼。
【讲解】(正确评价学生的回答并复述)冶炼金属的根据是用还原剂把金属矿石中的金属离子还原成单质,经过三个步骤。冶炼的步骤:第一步:矿石的富集:除去杂质,提高矿石中有用成分含量。第二步:冶炼:利用氧化还原反应,在一定条件下,用还原剂还原。第三步:精炼:采用一定方法,提炼纯金属。
【讲解】由于金属的活动性不同,金属离子得到电子还原成金属原子的能力也就不同,因此,对于不同活性的金属离子就必须采取不同的还原方法进行冶炼。
【板书】2、金属冶炼的方法。
【分析】一些不活泼的金属,它们是在金属活动顺序中位于氢后面的金属,如hg、ag等,其阳离子得电子能力很强,所以其还原的条件比较容易达到。hg、ag的氧化物受热就能分解得到单质。
【板书】(1)、热分解法2hgo=2hg+o2↑2ago=2ag+o2↑。
九年级化学金属和金属材料教案篇十四
铁、镁等金属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以及化学方程式。
二、新课导入。
师:铝和铁相比较,具有哪些优良性能?为什么饮料罐通常都用铝做而不用铁?
生甲:黄铜与黄金的密度不同,测一下它们的密度即可区别。
生乙:黄铜与黄金的硬度不同,把它们互相刻画,硬度大的为黄铜,小的为黄金。
生丙:“真金不怕火炼”。用火烧一下,变黑的为黄铜,不变色的为黄金。
……。
师:甲、乙两种方法利用的是金属的物理性质,丙方法利用的是金属的化学性质。
师:要想更好地使用金属,就需了解金属的各种性质。上个课题我们学习和研究了金属的物理性质,本节课我们来学习金属的化学性质。
[板书]课题2金属的化学性质。
三、新课教学。
金属的化学性质。
[板书]一、金属与氧气的反应。
课件展示黄金项链、银戒指、学生用的小刀、镁条等金属物品。学生观察其表面颜色。
师:是谁给纯净的金属穿上了“外衣”呢?
生:是空气!
师:确切地讲,是空气中的氧气。
实验探究1】。
步骤:1.分别把镁条、铝片、铜片用砂纸打磨后放在空气中,过一段时间观察并记录现象。
2.用坩埚钳夹住镁条、铝片、铜片在酒精灯上加热,观察并记录现象。
现象:1.镁条、铝片表面变暗,铜无变化。
2.镁条在空气中剧烈燃烧;铝片表面失去光泽;铜片表面变黑。
结论:金属可与氧气发生化学反应。
[学生活动]请三位同学上黑板书写:
2mg+o22mgo。
4al+3o22al2o3。
2cu+o22cuo。
师:铁在纯氧中点燃能反应吗?若能,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板书]3fe+2o2fe3o4。
师:根据上面的反应,我们可得出金属具有什么样的化学性质?
生:金属能与氧气发生化学反应。
[讨论]大多数金属都能与氧气发生反应,但反应的难易和剧烈程度相同吗?
生:镁、铝等在常温下就能与氧气反应;铁、铜等在常温下几乎不与氧气反应,但在高温时能与氧气反应;“真金不怕火炼”说明金即使在高温时也不与氧气反应。
[讲解]金属与氧气反应的性质除了可用于鉴别物质(如黄铜与黄金的鉴别)外,还有其他的一些用途。如铝具有很好的抗腐蚀性能,就是由于铝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在其表面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铝薄膜,从而阻止铝的进一步氧化。铝能在短短的一百多年里产量得到如此大幅度的提高,并被广泛应用,除了因为改进了铝的冶炼方法,使其成本大大降低,以及铝的密度较小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那就是铝的抗腐蚀性能好。
生:铝制品耐腐蚀是由于铝可以和空气中的氧气反应,使其表面形成一层致密的氧化铝保护膜;若用钢刷、砂等来擦洗铝制品,容易把氧化铝薄膜除掉,从而起不到保护作用。
师:我们平常所说的“电化铝”实际上就是用特殊方法使铝表面形成加厚的氧化铝保护层的铝制品。
九年级化学金属和金属材料教案篇十五
1、知道铁、铝、铜等常见金属与氧气的反应现象。
2、初步认识常见金属与盐酸、硫酸的置换反应,以及与盐溶液的置换反应;能用置换反应解释一些与日常生活有关的化学问题。
过程与方法。
1、认识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能进行初步的探究活动。
2、课堂中,教师组织、引导和点拨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和讨论交流,认识金属的化学性质。
3、初步学会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信息,并能用图表和化学语言表达有关的信息。
4、初步学会运用比较、归纳、概括等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使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五彩纷呈的化学现象的观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
2、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以及勤于思考、勇于创新实践、严谨求实的科学精神。
3、了解化学与日常生活和生产的密切关系,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在有趣的实验与老师的点拨中轻松掌握化学知识,体验到学习的快乐。
重点:探究常见金属的化学性质。
难点:初步运用金属的化学性质,掌握新的化学反应及反应类型。
多媒体课件;实验用具:镁条、铝片、铜片、铁片、酒精灯、坩埚钳、火柴、砂纸、稀hcl、稀h2so4、试管(若干)。
一、知识回顾。
铁、镁等金属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以及化学方程式。
二、新课导入。
师:铝和铁相比较,具有哪些优良性能?为什么饮料罐通常都用铝做而不用铁?
生甲:黄铜与黄金的密度不同,测一下它们的密度即可区别。
生乙:黄铜与黄金的硬度不同,把它们互相刻画,硬度大的为黄铜,小的为黄金。
生丙:“真金不怕火炼”。用火烧一下,变黑的为黄铜,不变色的为黄金。
……。
师:甲、乙两种方法利用的是金属的物理性质,丙方法利用的是金属的化学性质。
师:要想更好地使用金属,就需了解金属的各种性质。上个课题我们学习和研究了金属的物理性质,本节课我们来学习金属的化学性质。
[板书]课题2金属的化学性质。
三、新课教学。
[板书]一、金属与氧气的反应。
课件展示黄金项链、银戒指、学生用的小刀、镁条等金属物品。学生观察其表面颜色。
师:是谁给纯净的金属穿上了“外衣”呢?
生:是空气!
师:确切地讲,是空气中的氧气。
【实验探究1】。
步骤:1.分别把镁条、铝片、铜片用砂纸打磨后放在空气中,过一段时间观察并记录现象。
2、用坩埚钳夹住镁条、铝片、铜片在酒精灯上加热,观察并记录现象。
现象:1.镁条、铝片表面变暗,铜无变化。
2、镁条在空气中剧烈燃烧;铝片表面失去光泽;铜片表面变黑。
结论:金属可与氧气发生化学反应。
[学生活动]请三位同学上黑板书写:
2mg+o22mgo。
4al+3o22al2o3。
2cu+o22cuo。
师:铁在纯氧中点燃能反应吗?若能,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板书]3fe+2o2fe3o4。
师:根据上面的反应,我们可得出金属具有什么样的化学性质?
生:金属能与氧气发生化学反应。
[讨论]大多数金属都能与氧气发生反应,但反应的难易和剧烈程度相同吗?
生:镁、铝等在常温下就能与氧气反应;铁、铜等在常温下几乎不与氧气反应,但在高温时能与氧气反应;“真金不怕火炼”说明金即使在高温时也不与氧气反应。
[讲解]金属与氧气反应的性质除了可用于鉴别物质(如黄铜与黄金的鉴别)外,还有其他的一些用途。如铝具有很好的抗腐蚀性能,就是由于铝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在其表面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铝薄膜,从而阻止铝的进一步氧化。铝能在短短的一百多年里产量得到如此大幅度的提高,并被广泛应用,除了因为改进了铝的冶炼方法,使其成本大大降低,以及铝的密度较小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那就是铝的抗腐蚀性能好。
生:铝制品耐腐蚀是由于铝可以和空气中的氧气反应,使其表面形成一层致密的氧化铝保护膜;若用钢刷、砂等来擦洗铝制品,容易把氧化铝薄膜除掉,从而起不到保护作用。
师:我们平常所说的“电化铝”实际上就是用特殊方法使铝表面形成加厚的氧化铝保护层的铝制品。
【本文地址:http://www.pourbars.com/zuowen/145632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