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化学金属的化学性质教案(优质20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24 14:05:06
九年级化学金属的化学性质教案(优质20篇)
时间:2023-11-24 14:05:06     小编:MJ笔神

教案还应该具备灵活性,能够根据实际教学情况进行调整和修改。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发展规律,合理安排教学步骤和时间分配,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这是一份优秀的教案范文,可以借鉴其中的教学思路和方法。

九年级化学金属的化学性质教案篇一

3.和某些化合物溶液反应。

4.置换反应。

5.金属活动顺序表金属活动性顺序从左到右依次减弱,排在氢前面的金属能够把盐酸、稀硫酸中的氢置换出来,排在前面的金属能把后面的金属从它们的化合物溶液中置换出来(钾、钙、钠除外)。

九年级化学金属的化学性质教案篇二

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开云KY官方登录入口 化学必修1,第三章第一节的内容《金属的化学性质》。

在得知我的说课内容是《金属的化学性质》之后,我便开始深入研究教材和教师用书,在网上收集相关资料。我了解到,学生在初中时已经掌握金属的`一些性质。初中化学中介绍金属的性质以物理性质为主,同时介绍了金属活动性顺序,使学生初步了解金属与酸或盐溶液反应的规律。本节“金属的化学性质”是在初中介绍的金属和金属材料的基础之上,进一步加深和提高;本册书是学生学习开云KY官方登录入口 化学的第三章,第一章是化学的实验方法,第二章是离子反应和从微观理解氧化还原反应原理。第三章是在学生初步感受金属性质、了解必要的实验方法和掌握氧化还原反应之后再进一步的学习。本节课又是后面学习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开端。学习“金属的化学性质”对以后把握元素化合物知识和其他金属元素的学习具有指导性作用。所以这一章在化学的知识系统中具有承接旧知识系统,引导新知识系统的重要作用。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研究掌握钠与水的反应现象和钠与水的反应原理,会书写钠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通过研究我了解到,本节课学生的难点是钠与水反应的实验现象。耳听为虚,眼见为实。在我设计教学过程时,我将实验放在学生眼前,带给学生真真切切的反应现象,让学生亲身观察、感受化学反应的过程。我相信,这样的方式可以突破本节课的难点。在课前我必须将我要用到的实验仪器和实验试剂准备充分。

本节课一开始,我会给学生一些金属与水的图片,比如金戒指掉在了杯子里,妈妈洗碗时银镯子接触到水等等与水不反应的金属图片。引导学生总结出金属与水不发生反应的生活经验,在生活经验的基础之上提出质疑。金属与水会发生反应与实际生活经验不相符,所以学生更有求知的欲望,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充分调动起来。

本节课的学习是在学生了解了金属活动性顺序和氧化还原反应之后,所以这节课我将从这两方面导入。通过金属活动性顺序,引出钠与水发生反应的可能性,然后通过观察实验现象让学生深刻的感受到钠与水的反应过程,分析总结出钠与水反应的5个现象:

a、看到钠飘在水面上。

b、钠在水面上游动。

c、熔化成银白色的小球。

d、发出了嘶嘶的声音。

e、溶液变为红色。

从而总结出5个特性:

1密度比水小;

2有气体产生;

3反应放热且钠的熔点低;

4反应比较剧烈;

5反应中有碱性物质生成。

分析这五个特性的同时一定要将其逐个板书出来,板书的内容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通过现象看到本质。在化学现象分析清楚之后,要引导学生进行微观化学反应的研究,也就是化学方程式的分析。我以“现象中的气体是什么?”为切入口,从上一环节过渡到化学方程式的研究。在这一环节中,教师先引导学生分析出钠作为还原剂,水作为氧化剂,然后放手叫学生自己尝试写出钠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我研究新课标时知道,现在的教育不在于老师教,而在于学生的学,所以这个环节我准备教学生自己去尝试,自己去讨论研究。我负责引导得出最后的化学方程式。

在本环节的最后,我设计了两个问题来让学生进行思考,目的是巩固氢气的验证方法和钠与水反应化学方程式的更深入认识,掌握离子反方程式。第四部分设计一个钠燃烧不能用水扑灭的实际问题来总结钠的性质。通过教材研究,为了使学生有及时的巩固。我将课后练习的第1小题作为巩固练习题。这道题可以通过练习书写钠与氧气反应和钠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巩固理解钠的一般性质。

九年级化学金属的化学性质教案篇三

1、纯金属(90多种)合金(几千种)。

2、金属的物理性质:

(1)常温下一般为固态(汞为液态),有金属光泽。

(2)大多数呈银白色(铜为紫红色,金为黄色)。

(3)有良好的导热性、导电性、延展性。

3、金属之最:

(1)铝: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2)钙:人体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

(3)铁:目前世界年产量最多的金属(铁铜)。

(4)银:导电、导热性最好的金属(银金铝)。

(5)铬:硬度最高的金属(6)钨:熔点最高的金属。

(7)汞:熔点最低的金属(8)锇:密度最大的金属。

(9)锂:密度最小的金属。

4、金属分类:

黑色金属:通常指铁、锰、铬及它们的合金。

有色金属:通常是指除黑色金属以外的其他金属。

有色金属重金属:如铜、锌、铅等。

轻金属:如钠、镁、铝等;。

5、合金:由一种金属跟其他一种或几种金属(或金属与非金属)一起熔合而成具有金属特性物质。

一般说来,合金的熔点比各成分低,硬度比各成分大,抗腐蚀性能更好。

合金铁的合金铜合金焊锡钛和钛合金(形状记忆金属)。

成分生铁(含碳量2%~4.3%)。

钢(含碳量0.03%~2%)黄铜(铜锌)。

青铜(铜锡)铅锡钛镍合金。

备注不锈钢:含铬、镍的钢,具有抗腐蚀性能紫铜为纯铜熔点低。

注:钛和钛合金:被认为是21世纪的重要金属材料,钛合金与人体有很好的相容性,因此可用来制造人造骨等。

(1)熔点高、密度小。

优点(2)可塑性好、易于加工、机械性能好。

(3)抗腐蚀性能好。

选择题答题技巧。

做标记。标记出否定叙述,要求选出“不正确”或“错误”选项的题,考生在审题时要做个标记,以便在答题和检查时提醒自己别选成“正确”的。

留痕迹。错误选项在审题时可以在选项上划一个小小的符号,组合式的选择题更要把错误的或正确的标记出来,审题时应留下具体的痕迹,这也是帮助考生答对题的好办法。

巧联系。选择题的答题方法是多样化的,既能从题干出发作答,也能从选项出发作答,要看清楚选项与选项之间的区别与联系,合理采用排除法、比较法、代入法、猜测法等方法。

化学常考句子。

1.自然界中密度最小的物质:氢气。

2.氢气燃烧:2h2+o2==2h2o。

现象:氢气燃烧时发出淡蓝色火焰,放出大量热,罩在火焰上方的烧杯内有水珠产生。

3.点燃任何可燃性气体之前都要验纯。

4.氢气作为理想能源的优点:(1)来源广泛(2)热值高(3)燃烧产物是水,无污染。

5.碳单质常考物理性质:金刚石硬度大,石墨能导电,活性炭有吸附性。

6.金刚石和石墨物理性质不同的原因: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

7.活性炭、木炭有吸附性的原因:为疏松多孔结构,所以有很强的吸附能力。

8.古代的字画能长久保存的原因:在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稳定。

9.碳具有可燃性:c+o2===co2(充分燃烧)2c+o2===2co(不充分燃烧)。

碳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发出白光;放热;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10.一氧化碳的物理性质:没有气味,难溶于水。

九年级化学金属的化学性质教案篇四

知识与技能:

(1)知道一些常见金属如铁、铝、铜等的矿物,了解从铁矿石中将铁还原出来的方法。

(2)会根据化学方程式对含有某些杂质的反应物或生成物进行有关计算。

(3)了解金属锈蚀的条件以及防止金属锈蚀的简单方法。

(4)知道废旧金属对环境的污染,认识回收利用废旧金属等金属资源保护的重要性。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实验、阅读资料、联系实际等方法获取信息。

(2)运用比较、分析、联想、分类等方法对所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

(3)能主动与他人进行交流与讨论,逐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增强对生活和自然界中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

(2)关注与化学有关的社会问题,初步形成主动参与社会决策的意识。

(3)逐步树立珍惜资源、爱护环境、合理使用化学物质的观念。

(4)树立为社会的进步而学习化学的志向。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铁的冶炼。

(2)有关化学方程式计算中的杂质问题计算。

(3)铁锈蚀的条件及其防护。

(4)合理利用金属资源的意识。

教学难点。

(1)对铁锈蚀条件及其防护措施的初步探究。

(2)有关化学方程式计算中的杂质问题计算。

教学工具。

实验用具:fe2o3、石灰水、贮有co的贮气瓶、磁铁、铁架台、酒精喷灯、酒精灯、试管、直玻璃管、橡胶塞、导管、火柴。

教学过程。

引言。

由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金属是一类重要的材料,人类的生活和生产都离不开金属。由于地球上的金属资源是有限的,故我们需对其进行合理的利用和有效的保护。

一、金属资源概况。

[讲解]地球上的金属资源广泛地存在于地壳和浩瀚的海洋中,除少数很不活泼的金属如金、银等有单质形式存在外,其余都以化合物形式存在。以化合物形式存在的金属在自然界中以矿物形式存在。含有矿物的岩石称为矿石。工业上就是从矿石中来提炼金属的。

[过渡]不同种类的金属在地壳中的含量并不相同。它们在地壳中呈怎样的分布趋势呢?

请大家看课本p15“金属元素在地壳中的含量”的资料。

[问]人类目前普遍使用的金属有哪些?

[答]铁、铝、铜等。

[追问]这是否和它们在地壳中的含量有一定的关系呢?

[生]肯定有!因为铝、铁在地壳中的含量是所有金属中最多的。

[可让学生讨论、各抒己见]。

[总结]这主要与铜的性质和铜的提炼成本有关。

[追问]那么,自然界含铁、铝、铜的矿石主要有哪些呢?它们的主要成分是什么?

[生]含铁的矿石主要有赤铁矿(主要成分是fe2o3)、黄铁矿(主要成分是fes2)、菱铁矿(主要成分是feco3);含铝的矿石主要是铝土矿(主要成分是al2o3);含铜的矿石主要是黄铜矿(主要成分是cufes2)和辉铜矿(主要成分是cu2s)。

[承接]我国的金属矿物分布怎么样?

[引导学生看课本有关内容]。

答案:矿物种类齐全,矿物储量丰富,其中钨、钼、钛、锑等储量居世界前列,铜、铝、锰等储量在世界上占有重要地位。

[补充]虽说我国矿物种类比较齐全、矿物储量比较丰富,但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我国主。

要矿产品进口量呈逐年上升趋势。随着我国经济高速发展,对矿产资源需求增长很快,主要矿产资源短缺的态势日益明显。如果地质勘探无重大突破,21世纪初,我国矿产资源将出现全面紧缺的局面。

[过渡]现在,人类每年都要向地壳和海洋索取大量的金属矿物资源,以提取数以吨计的金属。其中,提取量最大的是铁。把金属矿物变成金属的过程,叫做金属的冶炼。炼铁的过程称之为铁的冶炼。下面,我们就来学习有关铁的冶炼的知识。

二、铁的冶炼。

[介绍]早在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就开始生产和使用铁器,从公元1世纪起,铁便成了一种最主要的金属材料。

[引导学生观看图8—19(我国古代炼铁图)]。

[讲解]钢的主要成分就是铁。钢和铁有着非常广泛和重要的应用,它们在某种程度上代表了一个国家工业发展的水平。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的钢铁工业得到了飞速的发展。1949年,我国的钢产量只有15.8万吨,居世界第26位;1996年,我国的钢产量首次突破1亿吨,居世界前茅。

[介绍]我国辽宁鞍山、湖北大冶、四川攀枝花等地都有大型铁矿。

[过渡]铁矿石是怎样炼成铁的呢?现以赤铁矿的主要成分fe2o3为例,来学习研究如何实现铁的冶炼。

[启发]比较fe2o3与fe的组成差异,设想用什么方法或试剂去完成铁的冶炼。

[学生讨论]fe2o3与fe在组成上只相差一种元素,即氧元素。要使fe2o3变为铁关键是使fe2o3失去“o”。可能的方案有:

1.加热使fe2o3发生分解反应。

2.找寻一种物质使其主动夺去fe2o3中的“o”。

[教师引导]我们可以从以前接触过的一些物质中,寻找适合这种条件的物质。请大家回忆、思考并讨论。

[学生讨论]。

[结论]mg、h2、c、co等都符合条件。

[教师总结]事实上,这些物质都可把fe2o3中的“o”夺走。但考虑到经济效益等原因,我们一般选用c或co。

[师]请大家写出以co和fe2o3为反应物冶铁的化学方程式。

冶炼原理。

[学生板书]fe2o3+3co3co2+2fe。

[教师引导]请大家利用自己的智慧,设计一个模拟铁的冶炼过程的化学实验,并最好能验证其生成产物。

[学生讨论]教师可引导学生从金属冶炼的一般条件、生成物的证明、尾气的处理等角度进行考虑。如根据经验学生可判断出金属冶炼的一般条件是高温;根据以前所学知识学生可想象到用澄清石灰水验证co2;用磁铁验证铁的生成;co有毒,尾气应处理等。

[演示实验8—3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的实验]。

注意:

(1)实验前应先通co把装置内空气排干净,然后再加热;反应完成后,须待试管内物质冷却后再停止通co。

(2)反应完毕后,把得到的黑色粉末倒在白纸上观察,并试验它能不能被磁铁吸起,以判断反应中是否生成了铁。

[总结]上述实验是实验室模拟铁的冶炼过程,工业上铁的冶炼原理虽与上述实验相同,但其规模、条件、装置与此差异很大。

[介绍]把铁矿石冶炼成铁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工业上炼铁时,把铁矿石和焦炭、石灰石一起加入高炉,在高温下,利用焦炭与氧气反应生成的一氧化碳把铁从铁矿石里还原出来。

[过渡]在冶铁的实际生产过程中,所用的原料或产物一般都含有杂质,故在计算用料和产量时就不可能不考虑杂质问题。

三、有关杂质问题的计算。

[分析]本题是有关化学方程式的汁算,但化学方程式表示的是纯净物质之间的数量比,而不表示不纯物质之间的数量关系。故计算时须先进行换算。如果题目给出或要求算出不纯物质的质量,必须先换算成纯净物质的质量,或先计算出纯净物质质量再换算成不纯物质的质量。

[师]请大家根据以上分析,解答此题。

[学生活动]。

[投影给出正确解法]如下:

解:1000t赤铁矿石中含氧化铁的质量为1000t×80%=800t。

[课堂练习]习题4。

[对练习中出现的错误进行分析和纠正]。

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时,要把含杂质物质的质量换算成纯物质的质量。

九年级化学金属的化学性质教案篇五

掌握金属钠和铝与非金属大反应通过金属钠和氧气的反应实验进一步认识金属的化学性质和金属活动性顺序。

2.过程与方法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活动与探究、培养学生细致观察实验现象的良好行为习惯、形成科学严谨的治学精神。保持和增强对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

二、本节重点。

金属钠和氧气的反应的现象及产物,铝在空气中加热实验现象解释。

三、本节难点。

从两个实验归纳出金属和氧气反应的难易及原因。

四、教学过程。

【导入】鸟巢。

【提问】。

请问图中场景是哪里?知道这座建筑的主要结构材吗?

除了钢铁以外,初中阶段还接触过那些金属?首先我们来了解常见的金属元素在地壳中的含量。

我找一位同学回答一下你了解的金属都有哪些共有的物理性质?【展示图片】金属在生活中的应用实例。

【板书】金属的物理通性:导电性、导热性、延展性、有金属光泽,除汞外都以固体形式存在。

我们再来了解金属的化学性质。以铁为例回顾金属可能具有哪些化学性质?

根据前面氧化还原反应的知识金属在这三类反应中都体现出还原性,还原性即元素原子失去电子的能力。那么如果以第一个反应为例我们知道除了氧原子已得到电子达到稳定结构外还有其他如硫、氯等非金属。

这节课我们选择两种金属来学习金属和非金属的反应。【板书】金属和非金属的反应。

(一)金属钠和氧气的反应。

思考金属钠为什么要密封保存在煤油里?可以了解到金属钠的哪些物理性质?【学生回答】。

现象:银白色金属光泽褪去,颜色变暗,生成一层氧化膜。猜想金属钠在自然界中的存在形式。

发现金属钠在空气中就能和氧气反应,如果加热会如何?【实验】金属钠的燃烧实验。观察到现象明显产物也不同。

【板书】金属钠在空气中燃烧:2na+o2===na2o2。

现象:黄色火焰、生成淡黄色物质过氧化钠。

(二)铝和氧气的反应。

现象:表面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膜。

铝箔的燃烧:4al+3o2==2al2o3。

现象:铝箔熔化而不滴落(氧化铝的熔点高)。

(三)金属钠、铝和其它非金属的反应【板书】2na+cl2==2nacl。

2na+s==na2s。

【板书】金属盒氧气反应的难易。

【课堂习题巩固】。

九年级化学金属的化学性质教案篇六

知识与技能:

(3)认识合金,知道生铁和钢等重要的合金,以及合金比纯金属具有更广泛的用途。

过程与方法:

(1)学习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信息。

(2)学习运用比较、分析、归纳等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进一步培养对生活中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

(2)树立事物是普遍联系的观点,逐步形成合理使用物质的观念。

(3)树立为社会进步而学习化学的志向。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金属材料的物理性质。

(2)物质性质与用途的关系。

教学难点:能正确区别物质的变化。

教学工具。

教学过程。

学习情景。

展示金属制品(如曲别针、铝箔、铜丝、水龙头等)和金属制品的图片(如飞机、坦克、轮船等)。

介绍:以上这些实物或图片中的物质都是由金属材料制成的。金属材料包括纯金属以及它们的合金。

设问:看到这些实物或图片,你想到了什么?

学生发表感想]如:

1.想到金属与人类的生活、生产关系密切。

2.感到金属在各个领域都有广泛的用途。

3.想要知道它们是由什么金属制成的。

4.想知道制造不同的东西根据什么选用金属。

[新课引入]通过大家刚才的发言,可以看出大家对金属材料的重要性有了一定的认识,而且也对它们很感兴趣,当然也有很多疑问。本单元我们就来学习金属和金属材料。

课题1金属材料。

[设问]根据你的生活经验,你所知道的金属有哪些?我们最常见的金属又有哪些呢?

[学生回答、交流]。

[小结]金属的种类有很多,而我们最常见的金属是铁、铝和铜。

[讲解]铜和铁是人类使用较早的金属,我国劳动人民在商代就制造出精美的青铜器,春秋战国时期就会冶铁和炼钢。〔与学生一起欣赏第2页的两幅图〕铝的利用要比铜和铁晚得多,那仅仅是100多年前的事情。但由于铝的密度小和具有抗腐蚀等优良性能,现在世界上铝的年产量已超过了铜,位于铁之后,居第二位。

[过渡]下面,我们就以铜、铝、铁为例,来对金属的物理性质进行探讨。

一、金属的物理性质。

[活动与探究]。

请学生取三块同样大小的铜片、铝片和铁片,进行探究。

1.观察它们的颜色和光泽。然后用细砂纸打磨,再观察它们的颜色和光泽。

2.感觉一下它们的质量大小,由此判断它们的密度大小。

3.试试它们是否容易被弯曲、折断,并感觉一下它们的硬度。

4.用手拿着金属片的一端,在酒精灯上方烘烤它的另一端(注意:时间不要长,防止烫伤),试试它能不能传热。

5.用电池和小灯泡试试它们能不能导电,并比较灯泡的亮度是否相同。

学生活动,教师巡视。

总结、思考,讨论。

实验1的结论:金属都有颜色、有光泽。

思考:

1.常温下,是不是所有的金属都是固体?

2.金属用砂纸打磨前后,其颜色和光泽是否相同?这说明了什么?

答案。

1.常温下汞(即水银)为液态。

2.砂纸打磨后的金属光泽与打磨前不一样,说明这些金属表面可能和某些物质发生反应而使光泽发生了变化。

[设问]金属的颜色和光泽在生活中有什么用途?请举例说明。

[回答]可做装饰品。如金、银首饰,金属纽扣等。

[教师补充]春节写对联时所用的“银粉”和涂暖气、水管等管道时常用的涂料——“银漆”,实际上就是铝粉,铝粉的银白色光泽可起到装饰作用。(金屑粉末多数呈黑色,如铁粉、银粉均为黑色)。

[反问]写对联或做装饰品时所用的“金粉”是不是真正的金粉?为什么?

[回答]肯定不是!因为金子太昂贵了!

[评价]大家能联系实际回答问题,很好!

[实验2和3的结论]金属不同,其密度、硬度大小也不相同,金属能被弯曲,而且不易折断。

[设问]大家想一想,制造飞机和制造机器底座,对所用金属的密度和硬度会有何要求?

[回答]前者密度要小,后者密度要大;两者为防止变形都需要有较高的硬度。

[设问]实验4说明金属有什么样的通性?该性质决定它们可应用在哪些方面?

[回答]导热性。它们可用作炊具、餐具、热交换器、散热器等。

[追问]炊具加热时有没有被熔化?说明它们的熔点怎么样?

[回答]没有,说明它们的熔点较高。

[教师补充]在制造餐具的材料中,铝、铁制品最多,但需注意人体若摄入铝过量,可能导致大脑迟钝,故餐具最好少用铝,多用铁,因为铁是人体必需的一种元素。

[实验5的结论]金屑具有导电的通性,不同金属的导电能力各不相同。

[介绍]一般来讲,导电性好的金属其导热性也好。

思考:电炉丝是用金属钨制成的,你认为它利用了金属的什么性质?

答案:导电、导热、熔点高的性质。

[学习情景]展示细铁丝、铜丝、铝箔等。

[设问]金属的这种形变说明金属具有什么性质?

[回答]延展性!

[教师]对!抽成细丝的性质为延性,打轧成薄片的性质为展性。金属的延展性决定了金属一般具有良好的机械强度。

[过渡]请大家根据以上探讨结果,总结出金属的物理性质,并用简短的语言进行回答。

[学生分组讨论、归纳、总结并汇报]。

[教师总结并板书]常温下为固态(除汞外),有颜色和光泽,有良好的导电性、导热性和延展性,熔点较高,密度、硬度因金属的不同而不同。

[设问]物质的性质和用途之间又有什么关系呢?

[回答]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

[过渡]下面是一些常见金属物理性质的比较(见投影ppt)。

[教师]请大家根据你的生活经验和表8—1所提供的信息,分组讨论以下问题。

[投影展示]讨论:

1.为什么菜刀、镰刀,锤子等用铁制而不用铅制?

2.银的导电性比铜好,为什么电线一般用铜制而不用银制?

3.为什么灯泡里的灯丝用钨制而不用锡制?如果用锡制的话,可能会出现什么情况?

4.为什么有的铁制品如水龙头等要镀铬?如果镀金怎么样?

[学生分组讨论后,由小组代表到前面陈述讨论结果,其他小组可宣布自己的不同答案]。

(注意:答案不唯一)。

[讨论结果可能有以下一些]。

1.因铁的硬度大于铅;铅的硬度很小,若菜刀、镰刀用铅制,容易券刃;而锤子用铅制,很易变形。

2.电线用铜制而不用银制的理由:(1)银在自然界的含量少,价格昂贵;(2)银的密度大,不易架设。

3.灯泡里的灯丝用钨制是由于钨有较高的熔点,且易导电。若用锡制的话,灯丝导电产生的热量易使灯丝熔断(因锡的熔点低),从而影响灯泡的寿命。

4.水龙头镀铬:(1)可增加水龙头的硬度,而使其不易变形;(2)不易生锈;(3)镀铬可使水龙头变得美观大方。

镀金更好看,更耐腐蚀,但不经济。

[小组讨论,并交流讨论结果]。

[教师总结并板书]用途主要由性质决定。还需考虑价格,资源,是否美观,使用是否便利,废料是否容易回收利用和对环境的影响等。

[转折]我们知道,在一切比赛中,当冠军的感觉都是最好的。那么,哪些金属能获得如此殊荣呢?请大家看资料:

[阅读]阅读课本第4页:金属之最。

[比一比,赛一赛]你能很快记住它们吗?以小组为单位,比一比,赛一赛,看谁是冠军。

[学生活动]。

课后小结。

通过本节课我们知道,金属的物理性质主要包括颜色、光泽、熔点沸点、硬度、密度、延展性、导电性、导热性等;金属的物理性质可决定金属的一些用途,但这不是唯一的决定因素,即同时还要考虑经济、环境、资源、美观等方面的问题。这也启示我们在看待任何问题时,都不应是孤立的、片面的,而是要从大局出发,权衡利弊,然后再作决定。

九年级化学金属的化学性质教案篇七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知道铁、铝、铜等常见金属与氧气的反应。

2)初步认识常见金属与盐酸、硫酸的置换反应,以及与盐溶液的置换反应,能用置换反应解释一些与日常生活有关的化学问题。

3)能用金属活动顺序表对有关的置换反应进行判断,并能利用金属活动顺序表解释一些与日常生活有关的化学问题。

2、过程与方法。

1)认识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能进行初步的探究活动。

2)初步学会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信息,并能用图表和化学语言表达有关信息。

3)初步学会运用比较、归纳、概括等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

3、情感与价值观。

1)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

2)培养勤于思考、严谨求实、勇于实践的科学精神。

3)了解化学与日常生活和生产的密切关系教学重点:金属活动性顺序教学难点:

对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初步探究教学方法:

实验探究多媒体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复习提问:

什么是金属材料?金属材料有什么共同性质?情景导入:拿破仑的故事。

在拿破仑时期。一次宴会上,皇宫贵族们为了显示自己地位的高贵,都选用金制、银制的餐具。惟独拿破仑用的是铝制的餐具,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当时拿破仑已经是一国元首。)。

讲授新课:

一、金属与氧气的反应。

高温。

2cu+o2====2cuo3、金在高温时也不能与氧气反应。

结论:镁和铝比较活泼,铁和铜次之,金最不活泼二、金属与酸反应。

〔活动与探究〕金属与酸反应。

高温。

金属镁锌铁铜。

现象(a组)稀盐酸。

溶解,反应剧烈有较多气泡产生,反应较剧烈有少量气泡产生。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a组)稀盐酸。

mg+2hcl====mgcl2+h2zn+2hcl====zncl2+h2。

有大量气泡产生生,金属。

fe+2hcl====fecl2+h2。

无明显现象。

四位先生的表情:

原理:活动性强的金属能把活动性弱的金属从它们的化合物溶液中反。

应出来。

回答:实验1说明铁的活动性强于铜。

实验2说明铜的活动性强于银实验3说明铜的活动性弱于铁。结论:金属活动性顺序为铁铜银.

三、金属活动性顺序。

kcanamgalznfesnpb(h)cuhgagptau。

金属活动性由强逐渐减弱。

思考:你能看出以下反应有何特点?

+++。

四、置换反应。

单质。

化合物。

化合物。

单质。

定义:由一种单质与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与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叫做置换反应。

表达式:置换反应a+bc==b+ac反应类型的比较。

判断:由单质和化合物反应,生成另外的单质和化合物的反应是否叫。

置换反应?回答:不是,例如:

s+2kno3+3c==k2s+3co2+n2。

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应用1、位置越靠前,活动性越强。

2、位于氢前面的金属能置换出盐酸、稀硫酸中的氢。

3、位于前面的金属能把位于后面的金属从它们化合物的溶液里置换。

出来。

练习:1、下列物质能否发生化学反应?写出能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判断它们是否为置换反应。

(1)银和稀盐酸(2)锌和硫酸铜(3)铜和硫酸锌(4)铝和硝酸银。

zn+2hcl==zncl2+h2↑放入硝酸银溶液,能置换出银的为黄铜,

zn+2agno3===zn(no3)2+2ag。

作业:新学案。

教后:

高温。

九年级化学金属的化学性质教案篇八

1.先看一段燃放烟花的视频。

一金属与非金属的反应探究实验3-4。

1、观察钠的保存。

2、用镊子取出一小块钠,观察外观。

3、用滤纸吸尽钠表面的煤油,将钠放在玻璃片上,用小刀将钠切开。立即观察断面的色泽。

4、继续观察一段时间,看看断面的颜色有没有变化。

物理性质。

把钠从煤油中取出来的时候,是什么颜色?{比较灰白}。

总结:钠的物理性质------。

银白色、有金属光泽的固体,热、电的良导体,质软,密度小,熔点低。

化学性质:

1、与氧气的反应。

【解释】由于钠与空气接触时会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生成白色的氧化钠,颜色为白色,所以我们发现它的的颜色由银白色变成了白色。光泽度褪掉。

【板书】。

na+o2=2na2o【总结】可见钠比铁,铝、镁等金属活泼得多,在空气中就直接与氧气反应了,所以我们要保存在煤油或者石蜡油里面,使钠与空气隔绝。

(2)探究实验3-2步骤、取一小块钠放在坩埚里,加热坩埚,观察钠受热后的现象。

现象:钠受热后先。

燃烧。

然后开始。

黄色。

产生。

黄色。

火焰,坩埚中最后留下。

淡黄色。

色固体。结论:钠在加热条件下与氧气反应更。

剧烈。

na+o2加热====na2o2【科学探究】实验3-6。

1、加热铝箔。

现象:铝箔熔化并失去光泽,熔化的铝并不滴落,好像有一层膜兜着。

2、先用砂纸打磨铝箔后加热现象:熔化的铝仍不滴落。

原因:铝很活泼,在空气中很快又生成一层新的氧化膜。

3、用滤纸包住铝粉,引燃后放入纯氧气中。现象:铝剧烈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

【思考讨论】。

九年级化学金属的化学性质教案篇九

本节课内容是在初中学习金属的置换反应以及金属的活动顺序、镁等金属与氧气的反应等知识的基础上,学习钠、铝等活泼金属与氧气的反应,引导学生通过分析对比,掌握越活泼的金属越易与氧气反应的规律。

二、教学对象分析。

1.在初三阶段学习了一年的化学知识,对金属的活动顺序、金属与氧气的反应有了初步的了解,懂得通过金属是否能发生置换反应来判断金属的活动顺序。

2、能独立完成一些简单的实验、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在“通过实验探究获得关于物质知识”的方面具有一定能力。

三、教学目标。

5、通过实验进一步熟悉和规范药品的取用、酒精灯的使用等基本实验技能。

四、教学策略。

1.举例身边的金属材料和回顾初三化学知识,引入新课,通过对比镁、铝、铁分别与氧气反应引出“钠与氧气怎样反应”的问题。

通过图表归纳出钠、铝、铁、铜与氧气反应的有关知识,使知识系统化。

五、教学过程。

[引入]在实验室中,有哪些物品是由金属制成的,在家里呢?

[学生回答]水龙头、铁凳、铁窗筐,铁架台?

[引言]大多数金属元素在自然界中都是以化合态形式存在,说明大多数金属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今天我们再来进一步学习有关金属的化学性质。

[学生活动]根据书本图片,回顾初中阶段学习过的反应,书写有关化学方程式。

[提出问题]这些反应都表现了金属具有哪些化学性质?

[归纳复习]金属与盐反应金属与酸反应金属与氧气反应。

[板书]一。金属与氧气的反应。

[投影]镁、铝、铁分别与氧气反应的图片。

[设问]是否金属与氧气的反应都需要加热呢?

九年级化学金属的化学性质教案篇十

授课教师:车铭妍。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研究醇类物质的`化学性质,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教学重点】:化学反应过程中化学键断裂和形成与化学反应的关系。

【预习反馈】。

环节二:合作探究阶段:

研究有机物的性质的一般方法:

【合作探究一】结构分析。

某醇的结构如下图。

【合作探究二】性质分析。

【合作探究三】产物分析。

2.据上表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能与钠反应放出氢气的符合c5h12o的有机物同分异构体。找出其中在一定条件下,既能发生取代反应、催化氧化反应,又能发生酯化反应和消去反应的结构简式。说出你选择的理由。完后将(1)答案小组拍照上传。

(2)如何验证消去反应、置换反应、催化氧化反应的有机产物?

(3)乙醇与活泼金属反应比1—丁醇剧烈、比水慢,为什么?(阅读课本p59追根寻源)。

【合作探究四】规律分析。

(1)醇发生与活泼金属的反应规律:(2)醇发生消去反应的结构要求:(3)醇发生催化氧化反应的结构要求:

环节三:小结提升阶段。

请你用思维导图将本节内容进行总结提升。

【巩固测试】。

1.下列关于1-丙醇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3.下列物质能发生消去反应,但不能发生催化氧化的是。

3ch(oh)ch3。

b.(ch3)2choh。

3ch2c(ch3)2ch2oh3ch2c(ch3)2oh。

3oh和c2h5oh的混合物与浓硫酸共热,可能生成的有机物最多有。

a.2种b3种c4种d5种。

九年级化学金属的化学性质教案篇十一

1)知道铁、铝、铜等常见金属与氧气的反应。

2)初步认识常见金属与盐酸、硫酸的置换反应,以及与盐溶液的置换反应,能用置换反应解释一些与日常生活有关的化学问题。

3)能用金属活动顺序表对有关的置换反应进行判断,并能利用金属活动顺序表解释一些与日常生活有关的化学问题。

2、过程与方法。

1)认识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能进行初步的探究活动。

2)初步学会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信息,并能用图表和化学语言表达有关信息。

3)初步学会运用比较、归纳、概括等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

3、情感与价值观。

1)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

2)培养勤于思考、严谨求实、勇于实践的科学精神。

3)了解化学与日常生活和生产的'密切关系。

对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初步探究。

实验探究多媒体。

一课时。

教学过程:

复习提问:

什么是金属材料?金属材料有什么共同性质?

情景导入:拿破仑的故事。

在拿破仑时期。一次宴会上,皇宫贵族们为了显示自己地位的高贵,都选用金制、银制的餐具。惟独拿破仑用的是铝制的餐具,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当时拿破仑已经是一国元首。)。

讲授新课:

一、金属与氧气的反应。

1、在常温下,镁和铝可以和氧气反应。

2mg+o2=====2mgo。

4al+3o2=====2al2o3。

2、在高温时,铁和铜也可以和氧气反应。

3fe+2o2====fe3o4高温2cu+o2====2cuo。

3、金在高温时也不能与氧气反应。

结论:镁和铝比较活泼,铁和铜次之,金最不活泼。

二、金属与酸反应。

〔活动与探究〕金属与酸反应。

无明显现象四位先生的表情:铜。

结论:金属活动性mgznfecu。

〔活动与探究〕铁、铜、银的金属活动性顺序。

原理:活动性强的金属能把活动性弱的金属从它们的化合物溶液中反。

应出来。

思考:通过实验1、2、3,你可分别得出什么结论?

能否据此得出铁、铜、银的金属活动性顺序?

回答:实验1说明铁的活动性强于铜。

实验2说明铜的活动性强于银实验3说明铜的活动性弱于铁。结论:金属活动性顺序为铁铜银。

三、金属活动性顺序。

kcanamgalznfesnpb(h)cuhgagptau。

金属活动性由强逐渐减弱。

思考:你能看出以下反应有何特点?

+

四、置换反应单质化合物化合物单质。

定义:由一种单质与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与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叫做置换反应。

表达式:置换反应a+bc==b+ac。

反应类型的比较。

化合反应a+b+……==ab……。

分解反应ab……==a+b+……。

置换反应a+bc==ac+b。

判断:由单质和化合物反应,生成另外的单质和化合物的反应是否叫。

置换反应?

回答:不是,例如:

s+2kno3+3c==k2s+3co2+n2。

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应用。

1、位置越靠前,活动性越强。

2、位于氢前面的金属能置换出盐酸、稀硫酸中的氢。

3、位于前面的金属能把位于后面的金属从它们化合物的溶液里置换出来。

练习:

1、下列物质能否发生化学反应?写出能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判断它们是否为置换反应。

(1)银和稀盐酸(2)锌和硫酸铜。

(3)铜和硫酸锌(4)铝和硝酸银。

回答:用火烧变黑的为铜,2cu+o2===2cuo。

放入稀盐酸中,有气泡产生的是黄铜,

zn+2hcl==zncl2+h2↑放入硝酸银溶液,能置换出银的为黄铜,

zn+2agno3===zn(no3)2+2ag。

作业:新学案。

九年级化学金属的化学性质教案篇十二

【课标解读】:

课标对本节内容的具体要求:认识常见金属的化学性质。

课标分析:本节是课程标准一级主题“身边的化学物质”下的二级主题“金属与金属矿物”中的内容。金属是我们身边重要的化学物质,通过学习要认识金属的化学性质中的共性和差异性及其规律,进一步物质的组成和结构决定物质的性质,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的化学基本观念,同时进一步学习研究物质性质的一般思路和方法。

【教材分析】:本节通过对金属化学性质的探究,让学生初步认识不同的金属因为其原子结构的共同点,因此表现出一些共同的性质,而原子结构的不同点,导致其化学性质有差异,并通过实验,探究出其差异性规律,学会应用其差异性规律来解释生活中的一些常见化学问题。【学习目标】:

1.通过探究常见金属与氧气、酸、金属化合物溶液的反应,归纳出金属的化学共性。

3.通过分析金属与酸反应的特点归纳出置换反应的概念。

【核心内容】认识金属化学性质的共性、差异性及其规律。

【需要发展的基本观念:】物的组成与结构决定物质的性质,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

【学情分析】:通过前面的学习和日常生活经验,学生已经知道:镁带、铁丝能在空气或氧气中燃烧,铁与硫酸铜能反应事实,但这些知识是零碎不系统的,本节课应结合以前所学知识和实验探究,让学生认识常见金属具有一些共同的化学性质,并认识不同金属活动性有差异,在此基础上通过实验归纳出其活动性规律,并应用此规律解释生产生活中的一些化学问题。[教学过程]导入:

[教师]通过交流我们可以发现,镁能在空气中燃烧,铁能在氧气中燃烧,我们再来看一下铜在高温下与氧气的反应,由此可见,大多数金属都能与氧气反应,不同金属与氧气反应的难易和剧烈程度是否相同,说明金属的化学性质有差异,三种金属的活泼程度即活动性为:

铝是我们广泛使用的金属,猜想一下铝能不能与氧气的反应呢?

[教师]实验证明,铝在常温下也能和氧气反应,和哪种金属的活动性接近?试着写出铝常温下与氧气反应的方程式。[教师]正因为铝常温下就能与氧气反应生成致密的氧化铝保护膜,能用所学知识解决下列问题吗?[学生][教师]金属与氧气的反应的剧烈程度是不一样的,与其他物质的反应是不是也是的这样呢?实验室可以用锌与稀硫酸反应制氢气,其他金属能不能与稀盐酸和稀硫酸反应,反应的剧烈程度是否相同呢?我们选择镁、锌、铁、铜四种金属作为代表进行研究。

【学生】观察,对比现象。

当然我们也可以将银丝插入硫酸铜溶液中观察现象。

带领学生读,记,站起来记,记住的坐下。教师检测。【归纳】在金属动性顺序中,越是排在前面的活动性越强,应用金属活动性顺序,可以帮助我们判断金属与酸,金属与金属化合溶液间的反应,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排在氢前面的金属能置换出稀盐酸、稀硫硫中的氢,排在前面的金属能把排在后面的金属从它们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将这三句话简单归纳就是,前强后弱,前换后(或强换弱)。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知道,金属可以与氧气、稀盐酸、稀硫酸、金属化合物溶液等多种物质反应,化学性质比较活泼,不同金属的原子结构有差异,导致不同金属活动性不同,我们通过实验排列出常见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并可以应用其解释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回扣目标你学会了吗?检测一下。

九年级化学金属的化学性质教案篇十三

1、知识与技能目标。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观察并分析实验,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观察描述能力和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重视实验的科学态度和对学科实验的兴趣,培养与人合作的精神。

二、实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钠与水的反应现象及其分析。

难点:钠与水的反应现象及其分析,促进学生探究学习。

三、实验准备。

实验用品:小烧杯、小刀、玻璃片、滤纸、镊子、酚酞、水、钠。

四、实验教学方法。

实验法、问题探究法、讲解法。

五、实验教学过程。

【引入】同学们,通过理论课上我们对金属钠的物理性质及化学性质的学习,已经对钠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那么本次金属钠与水的反应实验将会让大家与金属钠有深度的熟悉。

【实验探究】出示金属钠保存在煤油中的样品。

(学生观察现象,得出结论:钠的密度大于煤油的密度且钠与煤油不反应)。

【实验探究】用镊子取一小块金属钠,并用滤纸吸干表面的煤油,用小刀切去一端的表层,观察表面的颜色;将其放置在空气中,观察表面颜色的变化。(同学观察并说出现象,以及能得到哪些结论?)。

结论:钠质软,银白色。

【实验探究】向一只盛有水的水槽中滴加几滴酚酞试液,然后切一小块金属钠投入烧杯中,观察实验现象。(学生讨论现象,教师归纳)。

浮钠浮在水面上,小于水的密度;

熔钠熔化成银白色的小球;反应放热,熔点低;

游小球在水面到处游动;有气体产生;

响水面上有嘶嘶的声音;有气体产生;

红烧杯中的溶液变红;有碱生成,naoh。

【课堂小结】这节课我们跟大家一起讨论了钠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保存方法等,总结如下:

1.物理性质:。

色状:银白色固体;熔点低;硬度小,质软;密度小于水而大于煤油。

金属钠与水反应方程式。

2na+2h2o==2naoh+h2。

九年级化学金属的化学性质教案篇十四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知道铁、铝、铜等常见金属与氧气的反应。

2)初步认识常见金属与盐酸、硫酸的置换反应,以及与盐溶液的置换反应,能用置换反应解释一些与日常生活有关的化学问题。

3)能用金属活动顺序表对有关的置换反应进行判断,并能利用金属活动顺序表解释一些与日常生活有关的化学问题。

2、过程与方法。

1)认识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能进行初步的探究活动。

2)初步学会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信息,并能用图表和化学语言表达有关信息。

3)初步学会运用比较、归纳、概括等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

3、情感与价值观。

1)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

2)培养勤于思考、严谨求实、勇于实践的科学精神。

3)了解化学与日常生活和生产的密切关系教学重点:金属活动性顺序教学难点:

实验探究多媒体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复习提问:

什么是金属材料?金属材料有什么共同性质?情景导入:拿破仑的故事。

在拿破仑时期。一次宴会上,皇宫贵族们为了显示自己地位的高贵,都选用金制、银制的餐具。惟独拿破仑用的是铝制的餐具,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当时拿破仑已经是一国元首。)。

讲授新课:

一、金属与氧气的反应。

高温。

2cu+o2====2cuo3、金在高温时也不能与氧气反应。

结论:镁和铝比较活泼,铁和铜次之,金最不活泼二、金属与酸反应。

〔活动与探究〕金属与酸反应。

高温。

金属镁锌铁铜。

现象(a组)稀盐酸。

溶解,反应剧烈有较多气泡产生,反应较剧烈有少量气泡产生。

(a组)稀盐酸。

mg+2hcl====mgcl2+h2zn+2hcl====zncl2+h2。

有大量气泡产生生,金属。

fe+2hcl====fecl2+h2。

无明显现象。

四位先生的表情:

原理:活动性强的金属能把活动性弱的金属从它们的化合物溶液中反。

应出来。

回答:实验1说明铁的活动性强于铜。

实验2说明铜的活动性强于银实验3说明铜的活动性弱于铁。结论:金属活动性顺序为铁铜银.

三、金属活动性顺序。

kcanamgalznfesnpb(h)cuhgagptau。

金属活动性由强逐渐减弱。

思考:你能看出以下反应有何特点?

+++。

四、置换反应。

单质。

化合物。

化合物。

单质。

定义:由一种单质与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与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叫做置换反应。

表达式:置换反应a+bc==b+ac反应类型的比较。

判断:由单质和化合物反应,生成另外的单质和化合物的反应是否叫。

置换反应?回答:不是,例如:

s+2kno3+3c==k2s+3co2+n2。

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应用1、位置越靠前,活动性越强。

2、位于氢前面的金属能置换出盐酸、稀硫酸中的氢。

3、位于前面的金属能把位于后面的金属从它们化合物的溶液里置换。

出来。

练习:1、下列物质能否发生化学反应?写出能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判断它们是否为置换反应。

(1)银和稀盐酸(2)锌和硫酸铜(3)铜和硫酸锌(4)铝和硝酸银。

zn+2hcl==zncl2+h2↑放入硝酸银溶液,能置换出银的为黄铜,

zn+2agno3===zn(no3)2+2ag。

作业:新学案。

教后:

高温。

九年级化学金属的化学性质教案篇十五

能说出氧化铝的主要物理性质;学会实验室制取氢氧化铝的方法;理解两性氧化物和两性氢氧化物的概念,会书写al2o3和al(oh)3分别与酸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和离子方程式。

【过程与方法】。

通过设计实验来判断两性化合物并验证其性质,学会科学的实验方法,正确的实验操作,合理的实验设计和分析,提高综合运用实验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分析铝的化合物之间的转化关系,学会用辩证的眼光看待事物。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氧化铝和氢氧化铝的两性性质;al(oh)3的制备。

【难点】。

al(oh)3的制备;两性氧化物和两性氢氧化物概念的形成。

三、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

【学生回答】氧化铝;构成薄膜的氧化铝的熔点高于铝的熔点,包在铝的外面,所以融化了的液态铝不会滴落。

【教师引导】其实铝制品在我们的生活中被广泛应用的原因就是由于氧化铝的保护作用,那氧化铝除了上述性质之外还具有什么性质?铝的重要化合物除了氧化铝之外还有氢氧化铝,那氢氧化铝又具有怎么的性质?我们这节课一起来学习下。

环节二:新课讲授。

1.氧化铝。

(1)氧化铝物理性质。

【学生回答】氧化铝是难溶于水的白色固体,熔点高,很坚固。

【教师提问】铝表面的这层氧化膜如何去除?

【学生回答】根据前面学习的铝单质的性质,推测出氧化铝可能既可以与酸反应,又可以与碱反应。所以用酸或者碱均可以去除这层氧化膜。

【教师活动】提供实验器材(仪器、药品有:试管、胶头滴管、钥匙、hcl溶液、naoh溶液、氧化铝粉末),引导学生进行实验。

【学生实验】两组分别进行实验,根据现象汇报。现象:氧化铝既可以溶于酸,又可以溶于碱。

【教师提问】请根据铝分别与hcl、naoh反应的方程式,写出氧化铝分别与hcl、naoh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以及离子反应方程式。

【教师总结】上述实验说明氧化铝既具有酸性氧化物的性质又具有碱性氧化物的性质。而既能与酸又能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叫两性氧化物,所以氧化铝是两性氧化物。

2.氢氧化铝。

【学生回答】不可以;可以用铝盐与碱反应。

【教师活动】演示实验3-7,反应得到的白色胶状物质是什么?反应方程式该如何书写?

【学生1回答】可以。

【学生2回答】不确定。

【教师活动】播放氢氧化铝与稀盐酸及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示范实验视频并带领学生总结实验现象。

【学生活动】观察现象、记录,试写出反应方程式。

【教师总结】al(oh)3与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及离子方程式:

【教师补充】根据前面我们知道氧化铝是两性氧化物,而al(oh)3既能和酸反应又能与碱反应,因此它是两性氢氧化物。

【教师提问】为什么常用氨水与硫酸铝溶液反应制取氢氧化铝,而不用氢氧化钠溶液呢?

【学生回答】氢氧化钠是强碱,可以与氢氧化铝反应成偏铝酸钠,而氨水是弱碱,不能继续与氢氧化铝反应。

【教师强调】氢氧化铝虽然可与碱反应,但只能与强碱反应。

【教师补充】al(oh)3不稳定,受热分解产生氧化铝和水。

一般情况下,难溶性碱如fe(oh)3、cu(oh)2等都可以在加热的条件下,分解为氧化物和水。

环节三:巩固提高。

【教师提问】请同学们解释一下胃舒平为什么能缓解胃痛?

【学生回答】al(oh)3是医用的胃酸中和剂中的一种,它呈碱性但碱性又不强,不至于对胃壁产生强烈的刺激或腐蚀作用,但却可以与酸反应,起到中和过多胃酸的作用。此外,由于al(oh)3难溶于水且是一种胶状物质,所以可以保护溃疡面且效力持久。

环节四:小结作业。

【课堂小结】本节课通过实验学习了氧化铝、氢氧化铝的两性,掌握了氢氧化铝的实验室制法,同时了解了al(oh)3用途。

【作业】结合今天所学知识查阅铝土矿制备铝资料,下节课来进行汇报实验原理。

四、板书设计。

九年级化学金属的化学性质教案篇十六

本节课内容是在初中学习金属的置换反应以及金属的活动顺序、镁等金属与氧气的反应等知识的基础上,学习钠、铝等活泼金属与氧气的反应,引导学生通过分析对比,掌握越活泼的金属越易与氧气反应的规律。

二、教学对象分析

1.在初三阶段学习了一年的化学知识,对金属的活动顺序、金属与氧气的反应有了初步的了解,懂得通过金属是否能发生置换反应来判断金属的活动顺序。

2、能独立完成一些简单的实验、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在“通过实验探究获得关于物质知识”的方面具有一定能力。

三、教学目标

5、通过实验进一步熟悉和规范药品的取用、酒精灯的使用等基本实验技能

四、教学策略

1.举例身边的金属材料和回顾初三化学知识,引入新课,通过对比镁、铝、铁分别与氧气反应引出“钠与氧气怎样反应”的问题。

通过图表归纳出钠、铝、铁、铜与氧气反应的有关知识,使知识系统化。

五、教学过程

[引入]在实验室中,有哪些物品是由金属制成的,在家里呢?

[学生回答] 水龙头、铁凳、铁窗筐,铁架台??

[引言]大多数金属元素在自然界中都是以化合态形式存在,说明大多数金属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今天我们再来进一步学习有关金属的化学性质。

[板书]第一节 金属的化学性质

[学生活动] 根据书本图片,回顾初中阶段学习过的反应,书写有关化学方程式

[提出问题]这些反应都表现了金属具有哪些化学性质?

[归纳复习] 金属与盐反应 金属与酸反应 金属与氧气反应

[板书] 一.金属与氧气的反应

[投影]镁、铝、铁分别与氧气反应的图片。

[设问] 是否金属与氧气的反应都需要加热呢?

九年级化学金属的化学性质教案篇十七

掌握金属钠与水的反应过程,了解钠的性质。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观察并分析实验,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观察描述能力和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重视实验的科学态度和对学科实验的兴趣,培养与人合作的精神。

重点:钠与水的反应现象及其分析。

难点:钠与水的反应现象及其分析,促进学生探究学习。

实验用品:小烧杯、小刀、玻璃片、滤纸、镊子、酚酞、水、钠。

实验法、问题探究法、讲解法

同学们,通过理论课上我们对金属钠的物理性质及化学性质的学习,已经对钠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那么本次金属钠与水的反应实验将会让大家与金属钠有深度的熟悉。

出示金属钠保存在煤油中的样品

(学生观察现象,得出结论:钠的密度大于煤油的密度且钠与煤油不反应)

用镊子取一小块金属钠,并用滤纸吸干表面的煤油,用小刀切去一端的表层,观察表面的颜色;将其放置在空气中,观察表面颜色的变化。(同学观察并说出现象,以及能得到哪些结论?)

结论: 钠质软,银白色。

向一只盛有水的水槽中滴加几滴酚酞试液,然后切一小块金属钠投入烧杯中,观察实验现象。(学生讨论现象,教师归纳)

浮钠浮在水面上, 小于水的密度;

熔钠熔化成银白色的小球;反应放热 ,熔点低;

游小球在水面到处游动;有气体产生;

响水面上有嘶嘶的声音;有气体产生;

红烧杯中的溶液变红 ;有碱生成,naoh。

这节课我们跟大家一起讨论了钠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保存方法等,总结如下:

1.物理性质:

色状: 银白色固体;熔点低;硬度小,质软;密度 小于水而大于煤油。

2.化学性质:

金属钠与水反应方程式

2na + 2h2o==2naoh+ h2

九年级化学金属的化学性质教案篇十八

课型:新授课。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目标:1、知道铁、铝、铜等常见金属于氧气的反应。

2、初步认识常见金属于盐酸、硫酸的置换反应,以及与盐溶液的置换反应,能用置换反应解释生活中的有关化学问题。

3、能用金属性顺序表对有关置换反应进行简单判断。

重点、难点:1、从实验出发得出金属活动性顺序表。

2、用金属活动性顺序规律判断反应能否发生。

教学方法:实验发现、讨论。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金属的用途不仅与物理性质有关,还与化学性质有关。

学生阅读:书p9。

板书:

一、金属与氧气的反应。

1、常温能反应,以镁、铝为代表。

2、高温下与氧气反应,以铁、铜为代表。

3、高温下也布反应,以金为代表。

活动与探究:金属与酸的反应。

提示学生观察反应进行的剧烈程度、放热差异、产生氢气的快慢情况等。

学生活动:1、完成探究,填写表格。

2、得到结论:活动性顺序为镁、锌、铁。

教师板书:有关的化学方程式。

讲解:置换反应的概念要点。

提问思考:除了金属与酸的反应,还有什么事实能证明金属的活动性顺序能?

讲解:我们在讲质量守恒定律时曾见过铁与硫酸铜溶液的反应,类似的反应还有吗?

教师演示:铝丝插入硫酸铜溶液中。

铜丝插入硝酸银溶液中。

铜丝插入硫酸铝溶液中。

学生活动:观察上述实验的现象、记录、写出有关的化学方程式。

教师讲解:经过许多类似的探究过程,人们归纳出了常见金属在溶液中的活动性顺序,请同学们务必牢记!

板书: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

学生阅读:书,p13。

教师讲解:判定置换反应能否发生的要点。

课堂练习:书,p145、6。

课堂小节:本节要点。

布置作业:书p141-4。

课后记:本节内容容量大,化学方程式多,学生理解不难但熟练应用还需一段时间的练习。

九年级化学金属的化学性质教案篇十九

1.初步认识常见金属与盐溶液的置换反应,能用置换反应解释一些与日常生活有关的化学问题。

2.能用金属活动性顺序对有关的置换反应进行简单地判断,并能利用金属活动性顺序解释一些与日常生活有关的化学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探究金属和化合物溶液的反应,判断金属活动性顺序。

1.金属和化合物溶液反应

2.探究金属活动性顺序

判断金属活动性强弱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学生回忆上节课学习的金属和氧气、酸反应,回答鉴别真假黄金的方法。

设计意图

复习旧知识,引入新知识。

新课教学25分钟

教师在学生实验时进行指导。 金属和化合物溶液能够反应,说明了什么?

展示金属和酸反应,金属和化合物溶液反应的方程式,从中找出共同点,得出置换反应的定义。 学生猜想并设计实验探究金属和化合物溶液的反应。

实验结束后,根据现象填写实验报告。 学生讨论得出金属和化合物溶液能够反应,说明金属比化合物中的金属活泼。 总结出金属和盐酸、稀硫酸反应,金属和化合物溶液的反应是置换反应。 培养学生猜想能力、实验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及分析问题的能力。 体会实验探究的一般过程,体验探究学习的乐趣。 在实验探究活动中,体验到互助、合作的快乐。在交流和表达中提高学生的语言交流能力。

学生回忆本节课内容后,回答

(1)与氧气反应。根据与氧气反应的难易和剧烈程度判断。

(2)与盐酸或稀硫酸反应。根据能否反应、反应剧烈程度判断。

(3)与另一种金属化合物溶液反应。

根据金属能否和金属化合物的溶液反应。 概括第一课时和本课时所学知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完本课题,你还可以用哪些化学方法鉴别黄金的真伪呢?

学生回答:将样品置于硝酸银溶液(硫酸铜等只要是排在金前面锌后面的金属的盐溶液均可)中,表面有灰黑色物质(红色物质)出现,则是假黄金,无现象是真金。 让学生体会到化学来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

课堂小结2分钟

金属的化学性质

1.和氧气反应

2.和盐酸或稀硫酸反应

3.和某些化合物溶液反应

4.置换反应

5.金属活动顺序表 金属活动性顺序从左到右依次减弱,排在氢前面的金属能够把盐酸、稀硫酸中的氢置换出来,排在前面的金属能把后面的金属从它们的化合物溶液中置换出来(钾、钙、钠除外)。

九年级化学金属的化学性质教案篇二十

本课题是初中化学的重点内容,在教学中以学生已知的内容为基础,以实验探究为突破口,引导学生采取分类研究、对比分析的方法认识置换反应,并通过对规律的应用,达到落实知识、形成能力的目的。

在上一课题介绍金属物理性质的基础上,本节课侧重介绍金属的化学性质,重点介绍金属和氧气、酸等的反应,以及金属活动性顺序。九年级的学生已初步具备了一定的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事物的认识正处于感性到理性的转变时期,实验是激发他们学习兴趣的好方法。因此,在本节课中我按如下流程设计教学过程:问题引入——实验探究——分析总结——应用规律。重点放在对金属活动顺序的探究上,通过对实验事实的分析,层层诱导,由学生自己归纳得出置换反应的特点,并通过对某些金属活动性的比较,进而引出金属活动性顺序。为节省时间,在做金属与酸的反应时把全班学生分为两部分,一半做金属与稀盐酸反应,一半做金属与稀硫酸反应。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1、知道铁、铝、铜等常见金属与氧气的反应;

1、能进行探究金属活动性强弱的实验设计,学会控制实验条件探究金属活动性顺序;

2、学习和体验对实验现象进行比较、分析、概括并获取结论的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学生亲自做探究实验,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浓厚兴趣;

2、通过对实验的探究、分析,培养学生严谨、认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3、使学生在实验探究中学会与别人交流、合作,增强协作精神。

三、教材分析。

《金属的化学性质》是九年级化学第八单元课题2的内容,具体内容主要是常见金属的化学性质和置换反应的定义。在课题1介绍金属的物理性质的基础上,本课题侧重介绍金属的化学性质,重点介绍金属与氧气的反应,以及金属活动性顺序。

金属材料与人类生活的关系非常密切,本教材将此内容单列一章,体现了“化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这一主题。本课题重点放在对金属活动性的探究上,采用实验——讨论的探究模式,通过对实验事实的分析,层层诱导,由学生自己归纳得出置换反应的特点,并通过对某些金属的活动性的比较,进而引出金属活动性顺序。通过练习,使学生能应用置换反应和金属活动性顺序解释一些与日常生活有关的化学问题。

教学重点:对金属活动性顺序的探究,归纳得出置换反应的特点。

教学难点:金属活动性顺序和置换反应的理解和应用。

四、教学策略。

1、教法。

根据新课标及教学目标的要求,本节课主要采用实验探究法为主线,结合使用启发法、归纳分析法以及多媒体辅助教学法。教材的重点放在金属活动性顺序的探究上,采用问题——实验——讨论的探究模式,设计这些探究过程,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善于动手、观察、思考的能力,使学生学会从客观事实中归纳得出结论的方法,使学生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提高。

2、学法。

根据学习目标要求,学生的学习主要采用以下学习方法:实验法、归纳总结法。学生自己动手做实验,边观察、边记录、边思考,在教师指引下按科学的方法处理所得的材料,得出结论。这样强化学生的实验能力和观察能力,逐步学会分析现象得出结论的方法。结合归纳总结法,指导学生进行综合归纳能力的训练,提高学生对所得信息进行加工、处理的能力。

五、活动准备。

【本文地址:http://www.pourbars.com/zuowen/14646125.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