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的道路上,总结是我们行进路上的里程碑。总结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管理时间和资源。以下是一些有效的投诉信范文,供大家在遇到问题时参考和借鉴。
军事理论结课论文篇一
[摘要]富国强兵的思想古已有之,本文从我国的传统文化出发,以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为基础,以马克思主义者的论断为依据,探索了富国强军战略的文化根源、理论基础,为全面理解富国强军战略提供了理论支撑。
[关键词]富国强军战略马克思主义。
富国强兵,是中国春秋初期管仲关于国家富裕,武装力量强盛的思想和政策。主要思想:一是富民是富国强兵的前提;二是富国是强兵的基础;三是富国强兵要以农业为本,强兵要重视军事手工业。这三点论述了富国和强兵的关系,以及在当时以农业为主的奴隶制社会,以农业为本,重视军事手工业如兵器的制造和发明等强兵的思想。以后的各封建王朝的变法也是以此为基本思想的,自此,富国强兵思想在历代封建王朝根深蒂固,成为王侯将相的治国法宝。
1.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关于经济与战争的论断是富国强军战略的理论萌芽。
马克思、恩格斯依据“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这一历史唯物主义原理,提出暴力的胜利以武器生产为基础,而武器生产又以整个生产为基础,暴力比其他一切都更加依赖于现有的生产条件。它阐明了战争胜负以经济条件为基础的思想。马克思、恩格斯还进一步指出:战争胜负“取决于物质的即经济的条件:取决于人与武器两种材料,也就是取决于居民的质与量和取决于技术”。列宁也明确提出:“战争是对每个民族全部经济力量和组织力量的考验”的著名论断。这些论断为萌发富国强军战略提供了重要的思想基础。
毛泽东1933年8月12日在《必须注意经济工作》中指出:“只有开展经济战线方面的工作,发展红色区域的经济,才能使革命战争得到相当的物质基础,才能顺利地开展我们军事上的进攻,给敌人的“围剿”以有力的打击…”。1956年4月25日在《论十大关系》中指出:“国防不可不有”说明了国防建设的重要性。又说:“可靠的办法就是把军政费用降到一个适当的比例,增加经济建设费用。只有经济建设发展得更快了,国防建设才能够有更大的进步。”“我们一定要加强国防,因此,一定要首先加强经济建设。”说明了国防建设必须以经济建设为基础,只有经济建设搞上去了,物质基础扎实了,国防建设才有根基,才有发展潜力。
2.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理论是富国强军战略的重要理论基石。
邓小平在《在中央军委全体会议上的讲话》,《精简军队,提高战斗力》,《建设强大的现代化正规化的革命军》,《军队要服从整个国家建设大局》,《军委扩大会议上的讲话》中做了相关的论述。
邓小平从中国仍然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出发,认为解决中国面临的国防和军队的现代化问题,关键是把经济发展起来。在国家一时还拿不出更多的钱来用于国防建设的情况下,军队要忍耐几年,保证国家首先集中力量把经济建设搞上去。国家经济力量强了,就可以拿出比较多的钱来更新装备。军队要服从整个国家建设大局,要紧密结合这个大局,在这个大局下面行动,积极参加和支持国家经济建设。同时,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涉及国家大局问题。四个现代化,其中就有一个是国防现代化。中国如果不搞国防现代化,连自卫的力量是都没有,日子就不好过,要受人家欺负。军队建设也不能等,必须在服从和服务于经济建设大局的前提下谋求尽可能快的发展。
3.江泽民国防与经济建设思想推进了富国强军战略的提出。
江泽民在十五大报告,《走出一条投入较少、效益较高的军队现代化建设的路子》,《二十年来军队建设的历史经验》,《同仇敌忾,团结御侮》,《十年来军委工作的回顾和总结》,十六大报告中做了相关的论述。
江泽民从我国军费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较较低的基本情况和我国具体国情出发提出国防建设要在经济建设的基础上发展;要走出一条“投入少,效益高”的路子,要在适应新军事变革的发展的同时实现跨越式发展;要将科技信息革命与我国国防建设紧密结合起来,实现国防现代化的伟大构想;认识到国家富强必须的有强大的国防力量做后盾,这样才能保护经济建设取得的巨大成果。
2007年10月15日胡锦涛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国防和军队建设,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中占有重要地位。必须站在国家安全和发展战略全局的高度,统筹经济建设国防建设,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实现富国和强军的统一”。“建立和完善军民结合、寓军于民的武器装备科研生产体系、军队人才培养体系和军队保障体系,坚持勤俭建军,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军民融合式发展路子”。“各级党委组织、政府和人民群众要一如既往支持国防和军队建设,军队要继续为经济社会发展作贡献。”
富国强军战略是对马克思主义军事与经济思想的继承和发展。富国强军战略认为:国防和军队建设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中站有重要地位,直接关系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兴衰成败,必须站在国家安全和发展战略的高度,统筹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要把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作为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抓紧抓实,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努力建设一支同我国地位相称、同我国安全和发展利益相适应的军事力量,进一步形成国防建设和经济建设相互促进、协调发展的良好局面,实现富国和强军的统一。它要求:要从国家发展总体战略出发,考虑和设计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发展战略,把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深深融入国家现代化建设的全局之中,使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进程相一致。它提出:要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军民融合式发展的路子,建立和完善军民结合、寓军于民的武器装备科研生产体系、军队人才培养体系和军队保障体系,为实现国防和军队现代化提供丰厚的资源和持续发展的后劲。
[1]毛泽东选集第一、二卷.人民出版社,1966.
[2]江泽民文选.人民出版社,2006.
[3]新世纪新阶段国防与军队建设.人民出版社,2008.
[4]胡锦涛.十七大报告.人民出版社,2007.
[5]十七大报告辅导读本.人民出版社,2007.
摘要:在高校军事理论课教学中引入微课来辅助传统教学,不仅能弥补教学时间、空间的不足,还能丰富教学内容,增强课程的吸引力,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是军事理论课程改革的一个方向。本文首先简述了普通高校军事理论在线课建设现状,接着从三个方面介绍了军事理论微课的设计原则,最后课题组对微课在普通高校军事理论教学中的应用做了探析。
军事理论课是普通高校学生平时学习國防教育的主要渠道,是国防教育功能在高校实现的主要依托。军事理论课内容博大精深,在学时有限的基础上如何进一步提升教学效果是课题组研究的重点。随着教育信息化和在线课程的发展,mooc辅助教育教学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关注和应用。mooc高度精炼的知识整合以及灵活机动的学习方式,让高校的军事理论课教师们不再担心知识点放射少,课时不够用,学生学习兴趣低下等问题。军事理论课课程知识更新速度快、涉密性强、涉及政策部分教学尺度拿捏难度大、可参考借鉴经验少等原因致使军事理论课的mooc建设难度大,创新性和突破性强。
冀中职业学院军事理论教研团队在省教育厅主推的智慧职教mooc学院平台上构建了《大学军事教程》课程,一期课程已顺利结课,二期课程正在建设中。一期课程全程共有1500余名学员加入课程,其中不乏有数十名全国同类院校相关同仁加入交流,教学效果良好。军事理论课课堂教学和mooc的教学方式结合起来作为传统课堂军事理论教学的有力补充,既能达到进一步提升学生国防意识和军事素养的效果又不占用学校其他的教育教学时间,具有显著的现实意义,军事理论课的在线课程进一步建设研究迫在眉睫。
在线课程教学资源库中,把课程资源整合到微视频中的,以微课形式进行,包括(且不限于)军事理论课视频教程、拓展阅读资料及视频、文本课件、在线课堂讨论环节、章节测验、期末考试等全部mooc主要构成要素。因此在教学设计中我们深度分析当前形势、创新思考,更加注重微课在教学领域的应用。在高校军事理论课教学中引入微课来辅助传统教学,不仅能弥补教学时间、空间的不足,还能丰富教学内容,增强课程的吸引力,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是军事理论课程改革的一个方向。
(一)紧扣教学大纲,筛选适合制作微课的内容。
2019年1月,教育部联合中央军委国防动员部修订《普通高等学校军事课教学大纲》,新教学大纲在课程定位、课程目标、课程要求、课程内容、教师发展、教材建设、教学方法、课程考核、教学保障、督导评价等各个方面都进行了较大幅度的修订,这些改变均说明职能部门对本课程功能定位的进行了深入谋划和思考,教育工作者对其进行深度剖析,有利于对本课程所属问题进一步深入探析,从而凝聚共识、指导业务实践。
军事理论课担负着大学生国防军事教育的功能,教学的目的不同于专业的军事院校,无需在理论的深度和学术上做过细的探究,重点侧重于拓宽军事领域的知识,注重军事知识的信息量和科技含量。这就要求课题组与时俱进地调整和丰富军事理论课的教材内容,适当增加国际局势变化、局部紧张态势分析和新军事科技发展等方面的新内容,使军事理论课的教学内容富有时代特色。此外,军事理论课还应把学生关注的世界热点问题、最新信息以及相关前沿问题及时纳入到教学内容当中,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学习热情。
微课中的微视频拍摄完成后,短时间内一般都不会重新拍摄。军事理论课时代性很强,在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的深刻影响下,全球性、跨国性问题逐渐上升为牵动国际形势发展的重要因素,国家安全中的国际战略形势和信息化装备中的信息化作战平台时刻都在发生着变化。而中国国防和军事思想这两部分却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因此在录制军事理论微视频课时,应当把较为稳定的重点内容用微课的形式录制,变动性较强的部分主要放在课堂上讲授,这样既能在国家规定的学时内即完成了教学任务,又富裕出时间让教师能重点讲解国际战略环境等变动较大的内容,从而增强了军事理论的时代性。
(二)采用多种呈现形式,吸引学生的长期关注。
当代大学生思想活跃,求知欲强,但自制能力差,思想容易开“小差”,对于当前一些军事热门话题、信息化战争战例,以及热播影视作品所反映出的救援行动、信息化作战平台、综合电子信息系统、信息化杀伤武器、军事高技术等学习兴趣浓厚,但对于理论性知识却缺乏深入的学习。因此,军事理论教学要运用现代化的技术,增强课程的趣味性和吸引力,让学生乐学、善学,从而体现学生才是真正的认知主体。微课要把语言文字表达的艺术性和视频图像显示的直观性有机的结合起来,做到图文并茂、音像同步,使得复杂问题简明化、抽象问题形象化、枯燥问题趣味化,极大地增强了课程的趣味性和吸引力。微课的呈现形式可以是录屏类、拍摄类、ppt等基本形式,也可以是动画型、交互式、手绘类、互动电影、手机h5型等多种创新形式。例如讲授古代军事思想《孙子兵法》——作战篇时,可结合“以战养战,因粮于敌”的军事思想,将李牧巧施“美马计”做成微课来播放,使抽象的理论变得形象、直观、明了,提升了学生听课的积极性,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感受和理解更加深刻、全面。
因为学生可以挑选在线公开课的内容进行学习,这就要求在线课全部知识点都要以高质量的水平完成,军事课教师是完成军事课教学目标的具体执行者和组织者,仅一名教师完成整门课程的拍摄,难度特别大,因而需要组建团队,需要校内外专家联合培养校内专兼课教师,还要联合本校、本省甚至全国的优秀同行,强强联手、共同参与、合力建构,把各个章节的主要内容,都通过微视频的形式展现出来,再经过认真打磨才能形成军事理论精品在线公开课。
(四)深入学习制作技法,设计高标准微课。
如何让微课更具吸引力?这是关于设计策略方面的问题,在微课制作过程中设计是最重要的一步,有条理、有逻辑的设计能够让课程在结构上更凸显合理化,也更便于后期的制作。微课是解惑而非授业,在制作微课前教师要选好知识点,明确受众。微课设计思路要清晰,选定了主题、内容及展现形式后,需总体规划设计授课过程,从导入、讲解、交互,到拓展实践、评价,整个体系一定要明确。时间必须把控好,5-8min内讲透彻微课所要展示的知识与内容,在最后特意留下恰当的空白,以便给读者留出想象的空间。一般按照下面这些原则进行设计微课:
(1)标题简练、有新意;。
(2)授课过程中适当加入一点幽默的笑点;。
(6)微课的教学环境符合“一对一”辅导的模式,一定要注意受众是一个人,而不是一个大教室里很多学生,教学时要做到“目中有人”,语言要生动形象,态度要真切诚恳,使用个性化亲切的语言,加入一定的技法技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达到一定的教学效果。
微课制作大致分为以下五个步骤:
(1)选题设计,包括脚本的设计、逻辑设计和选题等;。
(2)素材收集,包括微课中用到的视频、图片、文本和其他素材;。
(3)课件制作,特别考虑制作时的色彩搭配、排版、动画和可视化效果;。
(4)制作准备,如准备好摄像头和麦克风,准备好所需软件;。
(5)视频录制,指拍摄或录屏和后期制作阶段。后期制作,才是真正的技术活儿,如今制作手段多种多样,各类软件也层出不穷,有时微课的制作其实是在考察大家的综合运用能力。
三、微课在普通高校军事理论教学中的应用探析。
(一)使用微课可以更好的促进学习的迁移。
军事理论课所依托的军事学是研究战争的本质和规律,并用于指导战争的准备与实施的科学,属于社会科学,具有鮮明的阶级性和民族性,是一门高度综合的学科。军事理论课课程内容的丰富性、知识体系的渗透性、思维方法的贯穿性都为学习的迁移提供了非常多的“共同元素”。比如《孙子兵法》之所以能够得到古今中外广泛认同,历久弥香,发挥跨时代、地域和行业的局限,其独特价值就在于此书凝聚了军事科学的军事思维方法,其世界观、方法论的指导意义,是军事理论中最为稳定、核心、长远指导作用的内容。
微课是一个独立的、有明确教学目标的小课程,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可以在短短几分钟的时间,在潜移默化中帮助学生从学习知识技能向科学的思维方法和价值观念迁移。学生使用微课进行军事理论课程学习时,可以有针对性的进行第二轮甚至多轮学习,直至完全掌握学习任务。学生通过微课自主学习过程中,必然会不断思考,探寻新的知识,进一步将军事理论的相关理论与实践、原理与技术结合起来,从理论上也能解释一些社会现实问题,这些对于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都有很大益处。
(二)使用微课可以更好的加强素质教育。
教育需要从素质的渗透性、交互性、全面性等视角来审视,军事理论课具有其他教育形式不可替代的育人作用。以国防教育为核心,以军事理论课为依托,以军训为阵地的军事课教学的综合作用,是高校开展素质教育,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的重要途径。军事理论课使用微课可以更好的融入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教育,让“微课”的内涵进一步得到拓展,并直接融入了服务功能。利用现场微课、网络微课、线上微辅导、线下预约微辅导四种“微课”表现形式来服务学生,为学生在线上线下自主学习提供了良好的学习平台,真正实现“微课”从单向的传授——学习向传授——学习——实践——传授转变,形成良性的学习循环。
2019年《普通高等学校军事课教学大纲》中明确提出了“普通高等学校通过军事课教学,让学生了解掌握军事基础知识和基本军事技能,增强国防观念、国家安全意识和忧患危机意识,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传承红色基因、提高学生综合国防素质。”的要求。军事理论教学要聚焦此目标定位,探寻提高学生综合国防素质的具体内涵外延、作用机理,进行教育教学改革,真正为广泛开展国防教育和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做贡献。
将微课应用于军事理论课教学能够有效促进军事课教师专业发展,深化军事课程改革,提高军事课程建设水平,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深化课程改革以及提升课程形象,使军事理论课程建设现存问题得以改善。在边建设边研究的过程中,不断增强军事理论教师的线上教学能力,促进军事理论课教师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的现代化改变,使其线下高标准,线上有水平。线上课程辅助线下教学,做到全方位无死角,充分达到国家要求的军事理论课教学效果的优秀水平。改革高职学校的人才培养模式,便于因材施教,促进学校教育跨越式发展。
参考文献:
[1]时慧.慕课背景下国防教育在线课程的思考[j].教改教法,2018(08).
[2]国务院.关于印发《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的通知[z].北京:国发〔2017〕4号文件,2017.
[4]李际均.中国军事战略思维论[m].北京: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09):389.
基金:2019保定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普通高校军事理论课在线课程建设应用研究》的研究成果(项目编号:194063)。
[摘要]爱国主义教育是高校人才培养工作中需要始终坚持的教育主题,在高校军事理论教学实践中加强对爱国主义的教育,能促进大学生爱国情感的激发和爱国责任感的进一步增强,对强化人才综合素质产生相应的积极影响。特别是对中外合作办学的学校而言,学生容易受到思想的侵蚀,因此在军事理论教学中,必须关注学生爱国情感的培养,全面突出人才培养工作的综合效果,为人才的未来发展提供全方位支持。
[关键词]军事理论教学;爱国教育;爱国情感。
爱国是中华传统美德之一,发挥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作用对学生群体的全面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在中外合作办学学校对学生实施有效教育和培养的过程中,应该认识到引入的合作办学方既有优质的教育资源,同时也要面临国外多元文化思想对大学生群体的冲击和影响。按照中外合作办学学校人才培养的特色,以军事理论教学为载体,对爱国情感教育进行强化,为高校人才培养工作的创新化发展提供良好的支撑。
对高校大学生培养工作而言,爱国情感的激发和爱国责任感的形成需要长时间不断积累和培养,只有循序渐进地对学生实施正确的引导,长时间坚持教育学生和培养学生,才能全面系统地突出教学科学性和有效性,使学生的综合素质水平得到不断增强。中华民族具有几千年的发展历程,在长时间的发展过程中始终高度重视爱国主义思想教育,爱国情感在不断的发展实践中也积累了丰富的情感内涵,在新时期开展大学生思想教育的过程中具有重要的思想指引作用,能促进大学生综合素质水平的提高。同时,爱国情感的激发能促使学生增强民族认同感,对全面提升我国民族凝聚力有积极影响。因此新时期在探索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过程中,要正确认识高校大学生培养工作中渗透爱国情感教育的重要性,并从多个角度制订渗透爱国情感教育的措施,力求能为学生的学习和成长提供良好支持。此外,针对中外合作办学而言,受到国外多元化教育思想的影响,学校大学生群体的个人主义思想、利己主义思想增强,集体主义思想弱化,部分大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出现了爱国主义情感弱化的情况,甚至对本民族的传统文化存在抵触心理,不仅严重限制大学生综合学习效能的提高,也会对大学生的未来发展造成制约。因此为了改善中外合作院校人才培养工作的基本情况,在学校开展军事理论教学活动的过程中,要加强对爱国情感教育的重视,明确爱国主义情感教育的重要性,进而发挥出军事理论教学的价值,实现对学生爱国情感的有效培养,为将学生培养成为高素质人才奠定坚实基础。
在军事理论教学中积极探索对学生爱国情感的培养,能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使学生认识到自身对国家、对民族、对社会的责任,进而强化学生的民族认同感和历史使命感,使学生的综合素质水平得到明顯提高,真正成为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践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下面结合军事理论教学情况,对有效培养学生爱国情感的方法进行研究和探索,增强高校人才培养工作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一)cai的设计和应用。
当前,在组织开展军事理论教学的过程中受到信息化教学和现代化教学理念的影响,教研人员已经积极探索了cai课件的设计和应用,希望能够进一步增加军事理论教学的内容丰富性,为学生提供更为全面的教学指导,增强教学组织效果。从整体上加以解读,军事理论课程教学环节对cai的设计和应用能够促进教学系统的构建,且由于课件自身兼容性和实用性相对较强,能够在教学环节实现合理应用,因此可以辅助军事理论教学中对学生爱国情感的激发和培育,使学生养成良好的爱国情感,为学生全面发展创造理想化的条件。在具体对cai课件进行设计和应用的过程中,要注意选用具有感染力的图片内容,适当引入新时代背景下与军事理论和爱国情感相关的信息,进而在反映爱国主义思想主题的基础上实现对学生的良好感召和熏陶,震撼学生的心灵,激发学生情感共鸣,切实突出爱国主义情感教育综合效果。
例如,在针对军事高技术方面“精确制导技术”进行讲解的过程中,军事理论教师在对cai课件进行设计和规划的过程中,可以适当引入官方公布的技术成果视频以及我国国庆阅兵的视频内容等,辅助学生加深对这方面技术内容的学习和了解,并在国庆阅兵场面的作用下实现对学生爱国情感的激发,使学生在学习和成长过程中能够感受到我国军事技术研究方面取得的显著成果,激活他们的爱国情怀和民族自豪感,进而增强爱国主义情感教育的说服力,使学生的爱国情感得到良好培养,为学生更好地学习和探索这方面的知识奠定坚实基础。
如此,进一步增强爱国主义情感教育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在军事理论教学中,爱国情感教育教学效果也会明显增强,对学生在成长过程中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树立产生极其重要的影响。
(二)教师在教学中要加强情感投入。
教师爱国情感投入对学生爱国情感的形成发挥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在高校军事理论教师对相关内容进行教学指导的过程中,自然流露真实的情感,教育学生和感染学生,促进学生爱国情感的激发,对学生的全面发展产生重要影响。因此,在教师组织开展军事理论教学的过程中,要加强对相关教育情感的投入,为学生良好爱国情感的形成和培育做出正确的指引。具体分析,军事理论教师在教学中情感投入,发现教师可以从以下角度发挥榜样作用,对学生的爱国情感加以培养。
1.在军事理论教学中融入崇高使命感。军事理论课的教师既要向学生传授军事理论方面的知识和内容,也要促进学生心灵的塑造,将学生培养成为新时期国家建设的接班人和中国梦的践行者。因此,在工作实践中,教师要认识到自身历史使命,并将使命感融入到教学活动中,开拓崇高的理想境界,以真实的情感对学生实施相应的教育和指导,增强学生的爱国意识。如在针对我国周边国际安全环境现状方面知识内容进行讲解的过程中,教师针对“情况复杂,战争危机依然存在”进行解析,就要适当融入崇高的使命感,让学生认识到复杂国际形势下教师和学生群体在建设国家和维护国家长治久安方面的重要历史使命,并与学生一起讨论作为教师、学生在建设国家方面所能够做出的贡献等,使学生的爱国情感和历史使命感得到充分激发,切实提高教学组织活动的科学性和有效性,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2.军事理论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始终保持爱国热情。军事理论课程的教师在教学组织活动中为了形成对学生的有效情感感染,促进学生爱国主义情感的激发,就要在讲解相关知识和内容的过程中始终保持爱国热情,实现对学生思想情感的正确引领,为学生群体学习军事理论内容、强化自身爱国情感提供不竭的动力支持。如在讲解日本军事情况基础上,教师要融入适当的爱国情感教育,并指导学生以史为鉴,正确认识中日关系,客观看待中日历史遗留问题,进而对中日军事情况进行深入探索,在有效渗透教学情感的基础上实现对爱国情感的激发,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保障。
(三)组织学生参与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
在高校军事理论教学中,要想实现对学生爱国情感的激发和强化,不能将教学内容停留在理论学习方面,还要组织学生积极参与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在教育教学组织活动实践中,有针对性地对学生的爱国情感加以激发,使学生在参与课外活动的过程中自身综合素质水平得到明显增强,为他们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在具体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将军事理论课程教学相关内容作为依托,设计相应的爱国情感教育课外活动,如成立毛泽东军事思想研究小组、世界先进武器探寻小组、中国人民解放军发展历史研究小组以及中国现行战略方针学习小组等,在成立专业学习小组的基础上利用学校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组织学生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中参观学习,对本小组的研究成果进行验证,加深对军事理论知识的认识和理解,实现对学生爱国情感的激发。在此基础上,也可以组织开展报告会,让学生对本小组的研究成果进行总结和报告,使学生对爱国主义情感教育形成更加明确系统的认识,为学生全面发展提供相应的保障。如此才能真正发挥爱国主义情感教育的重要作用,学生的课外活动学习效果也会逐步增强,对学生全面发展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
综上所述,在对中外合作办学学校军事理论教学进行改革的过程中,加强对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视,积极探索激发学生爱国情感的措施,能全面提高教学效果,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良好的培养,为学生爱国情感的形成和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坚实的保障。新时代背景下,针对中外合作办学学校特色,要从爱国主义情感教育角度對军事理论教学内容进行挖掘,革新教学方法,突出教学特色,辅助人才培养工作逐步实现优化发展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刘建宏.基于军事理论课程的高校爱国主义情感教育研究[j].山西青年,2018(13):56.
[6]文彦波.军事理论课的德育功能及其实现途径探析[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电子刊),2017(9):819.
今天下午开始上军事理论课。说实在的,我一直是个军事迷。我热爱那一身神圣的绿军装。每当看到军人英姿颯爽的从身边走过时,我总用一种崇敬的眼光望去,而且总要回头看好几次,直到那身影的消逝。我喜欢军营的生活,虽然没有亲身经歷过,但军训生活却成了我难忘的回忆。
我知道军中的生活要比军训苦,而且要哭得多。但我不怕,再多的困难我都会迎面而上,因為这是我的风格。所以我非常期待这堂课的到来,期待著这堂课所带来的收穫:精神上的薰陶,把爱国主义精神时时刻刻记在心里。也希望能更多的了解军事理论。因為纸有一颗炽热的心是远远不够的,纸有理论,知识武装头脑,在头脑中对军事有一定的了解,才能够在实际中发挥更大的作用,才能把这种赤子之心所隐藏的光芒全部释放出来。
因為以前也曾想学习军事知识,却不知从何开始,而且也没有连贯性,系统化。这样子的学习效果并不是很明显。所以我一直期待著这堂课能给我最基础,最基本的军事理论。然后有个整体概念,整体把握,把所学知识组成一张有序之网。现在想想如果这堂课是一名中年军官授课,上课时理著平头,穿著军装,那上起课来一定更有说服力,也更有吸引力。对於女生来说就像看到了帅哥一样,两眼直盯著他看;对於男生来讲也许能动员他们毕业后从戎。当然,想归想,现实却不是如此。教师也是一名中年教师,穿着蓝色t血,身高约为1.73m,发型是传统的长发。看到他的第一眼,有点大失所望。因为整体来看,觉得他有点拽!
不过我还是以一颗平常心来听他的课。讲着,讲着,突然发现他变可爱了!!因为发现他跟我有许多共同之处。
第三:课间休息时,他放了首歌。一听,属于那种爱情悲伤歌曲,跟我的品位完全相同。只不过他放的是比较舒缓的歌曲,而我喜欢的类型确是激昂型的。
初步了解他之后,更坚定了认真听他讲课的决心。听了他的课后,强烈地激活了我那颗隐藏于内心想当兵,爱兵的心。内心的激动之情久久不能平静。然而却多了些惆怅之情。因为某些原因,这辈子是不可能当兵了。虽然有过毕业后当兵的想法,但是现实中某些残酷的现实,让我无奈地抛下了这个想法。
不管怎么样,我依旧热爱军人,支持军人,永远以他们为榜样。在生活中严格要求自己,永远为身边的人服务!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2016年12月7日至8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他指出“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军事理论》作为非思想政治课的其他课程同样具有发挥协同育人作用,要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达到协同效应,真正做到全方位育人。
思政教学改革之前,只是结合课程专业知识,授课军事专业知识,忽视课程中的思政元素,育人效果不是很理想。以福建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军事理论》课程开展情况为例,思政教学改革之前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第一,师资比较薄弱。《军事理论》课程任课教师主要以辅导员、行政人员兼职教师为主,无军事专业背景的专职教师,经过调查研究,近三年《军事理论》任课教师人数大概在15人左右,兼职教师的专业无一军事专业背景,对于授课《军事理论》有一定的难度。第二,授课形式比较单一。近三年《军事理论》授课形式主要以讲座形式为主,授课人数较多,一般在400人左右,教学效果一般,尤其思政育人方面没有突出,只注重专业知识。第三,医学生对《军事理论》课程思想认识不足。高职医学生认为《军事理论》是一门考查学科,从思想上不重视,主要把学习经历放在医学专业知识上,忽视《军事理论》课程的重要性。
目前,高校军事理论课堂教学存在着对课程重视程度不高和教学手段僵化的问题。针对医学高职院校的专业特点,福建卫生职业技术学院着力联系思政教育、国防教育、医德教育等要点对该课程进一步丰富内容和扩展知识。一是牢牢把握医学生《军事理论》课程中的思想政治教育理念引领方向,将中国国防教育中的军民融合、军队文化、军队改革与医学道德教育等内容进行有机结合。二是严格按照2019年国防部和教育部颁发新大纲要求进行授课,并把军事理论课设为学校素质教育学分制的必修课并列入教学计划,通过军事课教学,让学生了解军事方面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元素,达到育人目的。
《军事理论》在集体备课时,注意收集课程中每一个章节的思政映射与融入点,必须要讲政治、讲创新、讲科学,要善于把每一章节理论转换成有人文情怀、有温度、接地气的故事,引发学生的深入思考和积极参与,最终实现立德树人的目标,每一章节具体思政融入点见表1。
3.1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针对军事理论背景的专业教师严重不足的短板,可以聘请部队教官兼职授课,构建“学院+部队”相结合的师资队伍。聘请邻近部队教官讲授《军事理论》课,邀请教官参与《军事理论》“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研究,学习教官如何把思政课融入军事理论课中去。无军事背景兼职教师可以虚心向部队教官学习交流,参观军营,了解部队文化,对于上好《军事理论》课程具有重要意义。
3.2构建集政治性、系统性、时代性于一体的军事理论教学内容体系。
军事理论教学内容的本质,是展现给学生一个完整的军事理论构架,引导学生系统地去学习,尤其要挖掘出各个章节的思政元素,突出政治性,科学加以优化。不仅可以学到军事知识,还可以学到国家大政方针政策,增强对中国特色社會主义的“四个自信”。构建学院医学专业特色与军事理论相结合。充分发挥高校特色优势,激励学生所学医学专业与军事理论相结合。具体思政案例汇编如下:
案例一:抗美援朝与中国国防。1950年10月25日-1953年7月27日,抗美援朝战争爆发。在这场保家卫国战争中,涌现出一大批英雄人物,比如大家熟知的黄继光、杨根思等英雄,其中还有一位健在英雄人物,当时被志愿军总部记特等功授予“一级英雄”称号,获朝鲜自由独立二级勋章,在国庆70周年前夕也被授予“共和国勋章”,他就是叫李延年同志。抗美援朝,中国志愿军伤亡有几十万人,但也给后人留下了丰富的精神财富,那就是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当代大学生要向李延年同志学习,学习他的爱国精神和英雄主义精神,积极投身军营、参军报国,为实现中国强军梦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案例二:沂蒙乳汁救伤员。1941年秋冬时节,日伪军大肆扫荡沂蒙山区,11月4日,有一名战士作战时受了重伤,正好遇见了村民明德英,这名战士由于失血过多昏迷了,明德英将乳汁滴进战士的嘴里并救了这名战士。
案例三:时间就是生命,掌握cpr为生命护航。2015年3月17日下午,龙口市人民医院护士王菁在下班回家途中看到一场车祸,见到现场一名29岁男子口鼻流血倒在路边,王菁立即停车上前,发现该男子已昏迷不醒,她检查情况立即清理其口鼻腔血液以畅通呼吸道,随机立刻进行胸外心脏按压,直至120赶到将病人送往医院,该患者获救。为贯彻落实《“健康福建2030”行动规划》,促进和谐社会构建,促进全民救护网络构建,促进健康福建建设.作为医学生,更应该推进这一救护技能的普及培训,关爱你我生命,让更多人的学会自救互救,为建设“新福建”做出应有的贡献。
案例四:珍宝岛保卫战。1969年3月,中国和苏联先后在珍宝岛发生三次比较大的武装冲突,原因是两国的矛盾长期存在摩擦的结果。10月,中国和苏联边界谈判在北京举行,两国紧张对峙局面已经开始缓和。想想如果没有新中国20几年的国防建设,没有“两弹”的成功,苏联就会对中国进行空前的报复。这说明谁如果轻视国防,谁将受到灭顶之灾,也说明国际上没有永恒的朋友和敌人,中国只有不断加强国防建设,增强忧患意识,才能保持国家的安全和稳定。
案例五:国家的统一和民族的团结是国防强大的关键。叙利亚自从2011年爆发内战以来,战火一直延烧至今,数十万人因此丧生。历史证明,国家的统一和民族的团结,才是国防真正的“钢铁长城”。
3.3构建微课、网络互动、课堂教学、第二课堂活动相互融合的四位一体教学模式。
一是根据《军事理论》教学改革要求,拍摄5个微视频,具体内容为:(1)抗美援朝与中国国防;(2)沂蒙乳汁救伤员;(3)时间就是生命掌握cpr为生命护航;(4)珍宝岛保卫战;(5)国家的统一和民族的团结是国防强大的关键。微视频教学内容融人思政元素,更好达到全方位育人。拍摄微视频可以应用到课堂教学中去。
二是通过网络互动有效利用好本校资源,如超星学习通、校园易班等提升医学生对军事理论的兴趣,激发医学生开拓创新在精神。网络线上交流互动可以帮助任课教师更好完成授课任务,能够更好地挖掘课程的思想政治元素。
三是充分突出课程的思想性,挖掘教材的思想政治元素,如爱国主义精神、英雄主义精神、舍小家为大家精神等等,通过讲授国防历史在启示、70周年国庆大阅兵、新型武器装备,来教育医学生如何做人做事,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自己在青春。
四是重视第二课堂教学,主要是充分利用学校与校外单位共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如中国船政博物馆、马江海战纪念馆和林则徐纪念馆等。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了解中国近现代历史,更好明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责任”。
总之,《军事理论》教学模式上的改革要通过构建微课、网络互动、课堂教学、第二课堂活动相互融合,全方位为医学生做好育人工作。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张崇飞(1981-),男,江西婺源人,助教,硕士,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军事理论结课论文篇二
国防建设是指国家为安全利益需要,提高国家国防能力而进行的各方面的建设。它是国家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国防是国家生存和发展的保障。俗话说“兵可以千日不用,国不可一日不防”,有次可以看出国防的重要性。自古以来,国家的防务在各个朝代都是国家建设的重中之重,国家的疆土、人民、财富和文物没有相应物理的保护,就不会有安全的保证,经济不会有持久、健康的发展,民族的尊严会受到损伤,国家的疆土会遭到践踏,国家的主权将被剥夺。建立巩固的国防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战略任务,是维护国家安全统一和全面构建社会主意和谐社会的重要保障。关注国防、了解国防、建设国防,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国防是国家生存和发展的保障。国防,是国家为防备和抵抗侵略,制止武装颠覆,保卫国家的主权统一、领土完整和安全所进行的军事活动,以及与军事有关的政治、经济、外交、科技、教育等方面的活动,它是随着国家的产生而出现的。中国是一个有着几千年国防传统的国家,从几千年前夏王朝的出现到我们今天中华人民共和国辉煌的成就,国防的发展脚步无一不印证着一个道理:国无防不立,民无兵不安。
一、国防的含义。
中国奉行防御性的国防政策。中国把捍卫国家主权、安全、领土完整,保障国家发展利益和保护人民利益放在高于一切的位置,努力建设与国家安全和发展利益相适应的巩固国防和强大军队,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实现富国和强军的统一。
新世纪新阶段中国国防政策的基本内容是:维护国家安全统一,保障国家发展利益;实现国防和军队建设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加强以信息化为主要标志的军队质量建设;贯彻积极防御的军事战略方针;坚持自卫防御的核战略;营造有利于国家和平发展的安全环境。
根据国家安全需求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中国实施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三步走”的发展战略,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这一战略构想主要包括:推进国防和军队信息化、统筹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走跨越式发展的道路。
这一方针立足打赢信息化条件下的局部战争。加快建立适应打赢信息化条件下局部战争的作战力量体系。这一方针注重遏制危机和战争。中国始终奉行不首先使用核武器的政策,坚持自卫防御的核战略,不与任何国家进行核军备竞赛。这一方针着力提高军队应对多种安全威胁、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的能力。着眼全面履行新世纪新阶段军队历史使命,以增强打赢信息化条件下局部战争的能力为核心,提高维护海洋、太空、电磁空间安全和遂行反恐维稳、应急救援、国际维和任务的能力。这一方针坚持和发展人民战争的战略思想。始终依靠人民建设国防、建设军队,实行精干的常备军和强大的后备力量相结合,增强国家战争潜力和国防实力。
二、国际形势。
冷战结束后,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加快了发展步伐。美国学者昆西·赖特在《战争的研究》一书中指出:“和平乃是许多力量之间的平衡。”多极化的趋势有利于维持大国之间的力量平衡,制约超级大国的霸权,从而为全球的和平与发展创造了必要前提。经济全球化把愈来愈多的国家联结为利益共同体;经贸投资和跨国公司的活动,使各大国之间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一损俱损、一荣俱荣的局面。国际形势继续发生深刻而复杂的变化,和平与发展依然是时代主题,国际形势发展的基本态势保持总体稳定,但不确定、不稳定、不安全因素有所增加。
首先,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趋势在曲折中深入发展。国际力量对比正在发生新的变化,大国关系出现新的深刻调整,世界经济出现新的增长,区域合作方兴未艾,各国相互依存加深,求和平、谋发展、促合作已成为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但是,霸权主义和单边主义倾向也有新的发展,围绕战略要地、战略资源和战略主导权的斗争此起彼伏,世界经济发展不平衡加剧,经济安全面临新的问题。
其次,军事因素对国际格局和国家安全的影响上升。随着世界新军事变革的加速发展,世界军事力量对比进一步失衡,以军事实力为后盾谋取战略和经济利益的倾向突出。
最后,传统和非传统安全问题交织,非传统安全威胁日益严重。因民族、宗教矛盾和边界、领土争端导致的武装冲突和局部战争时起时伏,同时,国际恐怖势力活动频繁,环境污染、非法移民、毒品走私、跨国犯罪以及严重传染性疾病等跨国性问题日益突出。非传统安全威胁具有跨国性、流动性、复杂性、隐蔽性和突然性等特点,已成为影响世界安全与稳定的重要因素。
三、国防建设。
根据国家安全需根据国家安全需求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中国实施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三步走”的发展战略,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这一战略构想主要包括:
4、走跨越式发展的道路,坚持以机械化为基础,以信息化为主导,加快机械化和信息化复合发展。坚持科技强军,发展高新技术武器装备,实施人才战略工程,开展信息化条件下军事训练,全面建设现代后勤,切实转变战斗力生成模式。
四、军事思想。
中国军事思想是中国社会各个历史时期,各阶级、集团及其军事家和军事论著者对于战争与军队问题的理性认识,包括战争观、国防观、作战思想、建军思想、谋略思想、军事发展哲学等,是中国各个历史阶段的战争和军事实践经验的理论概括。
中国军事思想是人类军事思想的组成部分,具有军事思想所共有的阶级性、时代性、对抗性和实践性。然而,中国军事思想毕竟根植于中国特有的社会土壤,吸吮着中国特有文化营养,反映了颇具中国特色的军事实践。因此,中国军事思想相对于世界上其他军事思想而言,总体上又有自己的显著特征。
小结:人类历史,是一个演绎着战争与和平悲喜剧的巨大舞台,而国家的崛起和民族的振兴,则是贯穿于一幕幕起伏跌宕、蔚为壮观的话剧中最为激动人心的的主题。进入21世纪,经过20多年改革开放的中国绘制出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蓝图,中华民族正以不可阻挡之势走上伟大的复兴之路。中国,再次成为历史聚光灯下一个鲜活的主角,全世界所瞩目。
军事理论结课论文篇三
摘要:上好军事理论课,是军事教员必备的素质和技能。但因为军事理论课“面广、线长、点多”,结果往往是事倍功半,效果不如人意,如何才能把这门课上好?作者提出了自己的思路和途径。
关键词:军事理论;思路途径。
军事理论课的特点,可以概括为“面广、线长、点多”。“面广”指涉及内容广泛,教学内容不仅涵盖军事思想,军事历史,而且还包括军事战略,军事谋略和军事高技术等科目,内容丰富而繁多。“线长”指教学内容涉及的时间跨度和空间跨度都较大,譬如军事思想,从古代到近代再到现代和当代,时间跨度长达数千年,空间跨度则包括中国和外国,外国又分为周边和世界。“点多”指教学内容涉及的知识点多,大多繁杂而抽象。这样一门课程,在讲授时,如果没有一定的功底,再加之操作不当,就会导致学员厌烦,教员苦闷,授课效果事倍功半。’ 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我觉得,要把这门课上好,思路必须准确,途径必须得当,简言之,可以概括为“一个态度,两个准备,三个沟通,四个禁忌,五个要求”。具体如下:
一、一个“态度”
指教学态度必须端正,这是搞好军事理论课教学的基础。要想把这门课上好,教员必须认真对待它,看重它,珍惜它。唯其如此,教员才能全身心地投入进去,认真备课,积极上课,使授课内容丰富而不庞杂,思路清晰而不旁骛,言语富于激情而又收放自如。只有态度端正了,才能真正感染学员,才能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授课效果也能达到预期目的。教学实践一再证实,教员的态度是学员听课热情的温度计。反之,我们无法想象,一个态度消极的教员。一个心不在焉的教员,一个不认真备课的教员,能调动学员的听课积极性,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两个“准备”
指课前的两个准备,这是搞好军事理论教学的必要条件。“不打无准备之仗”,一个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员,必定是一个课前做了充分准备的人。这种准备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课前针对所授内容做充分的准备,不仅对所授内容熟记于心,而且要针对所授内容,查阅大量的资料和佐证,对相关内容也了然于胸。譬如讲授《孙子兵法》时,要把当时的历史背景交代清楚,要把孙武的个人阅历讲清楚,让学员知道《孙子兵法》产生的历史必然。在授课过程中,适当引用典故是必要的。或旁征博引,或独辟蹊径,力争引人入胜,让学员感到耳目一新。如果仅仅把课本内容简单地给学员加以“复制”和“粘贴”,学员势必感到味同嚼辣,效果不佳。需要指出的是,准备的资料和佐证要准确详实,力戒道听途说,甚至漏洞百出,经不起推敲。
其次课前准备,体现在要提前进入教室。提前赶到教室的重要作用,就是查看上课所需的设施是否正常,学员到课人数是否全员,如果缺员,问清情况,以便日后个别补课。如果不能提前赶到教室,而是“恰好”卡在时间点上甚至迟到,上来就讲,讲后就走,来也匆匆,去也匆匆,这样的教学,由于缺乏课前酝酿,导致教员盲动,学员被动,即使很卖力,也很难说会有良好的教学效果,如果设施再出现“意外”,教学效果就可想而知。
三、三个“沟通”
指教员和学员之间的交流互动,这是增进教员和学员关系的润滑剂,也是搞好军事理论教学的必要条件。这种沟通体现在“课前沟通、课间沟通和课后沟通”上。
“课前沟通”是指课前教员要主动询问学员,和学员进行交流。交流的内容可以是与授课内容有关的,也可以是其他方面的内容,比如一些较为轻松的话题,或者时政的,或者流行的,或者学员较为关心的。课前沟通的最大好处不仅在情感上缩短教员和学员之间距离,消除生疏,使授课在一种融洽、恬淡和“随意”的气氛中进行,而且更重要的是,因为课前提问的内容大多与即将讲授的内容有关,这就为开讲做了必要的铺垫。“润物细无声”,当学员没有上课时那种固有的紧张和“刻意”时,授课效果是最好的。
“课间沟通”是指课间休息时,和学员之间进行交流。这时的沟通主要是询问学员对授课内容的掌握和理解上,以及对授课方式的意见及建议上。譬如对讲解的概念是否真正理解了,还有哪些内容需要扩展讲解,哪些学员不清楚的事例需要澄清,讲课的语速过快,课件的制作是否需要完善等等。课间沟通的目的就在于适时掌握授课情况,根据反馈的情况,及时调整下节课的讲授进度及方式,以及课后进行总结纠正等。
“课后沟通”是指课堂内容结束后,及时与学员进行交流。这时的交流可以是在教室里,也可以是在学员队,甚至在学员宿舍。这时沟通的目的,一方面在于检查督促学员进行理论课的复习,另一方面在于对学员复习中出现的问题及时给予解决。这样的气氛更随意,效果也会更好。
四、四个“禁忌”
指教员在授课方式上要力戒出现的情况。归纳为:一忌缺乏激情;二忌居高临下;三忌文不对题;四忌若即若离。
教员缺乏激情会让学员失去听课激情。教员缺乏激情表现在内容上,是要么照本宣科,要么人云亦云;表现在语言上则简单直白,无趣无味;表现在动作上则是面元表情,呆板僵硬,没有必要的辅助手势和动作。教员的授课态度不认真,准备不充分,理论功底差,语文水平低,不懂授课技巧,是导致缺乏激情的要原因。
教员居高临下会让学员觉得紧张和产生抵触。居高临下的表现之一就是感觉自己学富五车,才华横溢,视天下为无物,自命不凡,惟我独尊。把教员和学员的平等关系人为地差异化,甚至故意拉大二者之间的距离,让学员觉得教员高高在上,不可接近。教员的“耍大牌”和故弄玄虚,让学员在感觉到一种压抑和紧张的同时,也在学员中产生抵触。须知,高估自己,低估学员是无知的表现,也是知识匮乏的表现。惟有谦虚、平等和包容才能赢得学员的尊重,也才能取得好的教学效果。
文不对题是另一种常见现象。为了把军事理论课上好,把课堂气氛搞活,适当引用事例,甚至偶尔使用笑话点缀课堂是可以理解的,但切忌“迷失方向”。一是引用事例不能做到收放自如。不是峰回路转,或者在学员情绪调动起来后及时移入正题,收到事半功倍之效,而是一发而不可收,深陷其中而不能自拔,最终发现竟然“回不来了”,甚至“一个故事讲了一节课”。二是“花边”太多。与课堂内容无关的事例太多,滥用这些事例,必然冲淡主题,课堂气氛活则活也,但与大纲的要求去之千里,杳然不知所终。
五、五个“要求”
一是讲课资料要丰富。为了印证某个观点,要准备大量的资料;为了阐释某个概念,要准备大量的资料;为了讲解某个思想,更要准备大量的资料。没有资料,军事理论课就容易陷入单调、乏味和枯燥之中。
二是课件制作要精美。作为课堂教学的主要辅助工具,课件制作的精美与否,直接关系到学员的听课兴趣。课件的制作我们觉得要达到精美,首先是得生动,色彩要浓淡相宜,画面要动静结合,其次得丰富,授课要点要罗列清楚,授课内容要生动丰富。二者相得益彰,就会达到预期的效果。
三是授课语言要生动。要锤炼自己的授课语言,尽量做到风趣幽默,把枯燥的理论用生动的语言表述出来,是对教员的较高要求。要做到这一点,就要在日常的生活中,广泛涉猎文学、哲学、心理学等书籍和专著,不断提高自己的涵养和口才。
四是课堂交流要经常。这种交流除了课前和课间的沟通,还有课堂上的交流,譬如和学员之间眼神的交流,会意的笑容,一举一动,都是提升课堂气氛的有效手段。融洽的交流和沟通不仅能活跃气氛,更能提升授课效果。
以利于后面的理论课程的讲授。
总之,军事理论课程,要想讲好并不难,关键是要下工夫,从点滴入手,从方方面面着手,全面提高自己的人文素质,军事素质,有了好的素质,才能临危不乱,镇定从容,把枯燥的军事理论课上好上活。
军事理论结课论文篇四
新世纪新阶段实现我国国防经济又好又快地发展,关键在于不断深化国防经济制度。
创新。
文章从完善宏观调控制度、健全运行机制以及完善相关 法律法规体系等方面探讨了新时期深化我国国防经济制度。
创新。
的主要措施。
中国国防经济60年来深刻的制度变迁实践为我们继续推进国防经济制度创新提供了丰富的经验和有益的启示,为切实消除不利于国防经济制度创新的诸多制度缺陷,更好地推动国防经济军民融合式发展,新世纪新阶段的国防经济制度创新应采取以下主要措施。
国防经济制度创新事关国家安全和经济建设与发展全局,涉及各有关部门的职能和利益的调整,需要国家从宏观上进行管理和协调,因此必须进一步完善国家相关的宏观调控制度。
1、完善指导性的计划制度。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日益发展,我国国防经济制度创新的市场化取向也日益明确。但是,市场不是万能的,“即使市场机制是完全地发挥作用,也解决不了全部问题。”而国家利益的刚性又使国防经济运行带有其自身的特殊性,因此离不开国家计划的宏观指导,在坚持市场化的制度创新取向时,必须进一步完善国家指导性的计划制度。
针对现有计划制度存在的一些问题和缺陷,在市场化的制度创新进程中,必须进一步深化计划制度改革,从总体上探索、建立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以国家指导性计划为主的计划制度模式。要在充分考虑市场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的前提下,通过制订国防经济发展战略和中长期规划计划来推动制度创新顺利进行。今后一段时间,在促进国防经济军民融合发展的制度创新进程中,完善指导性的计划制度需要尽快建立以下支持系统:一是科学的宏观调控计划目标系统;二是强力有效的发展战略和政策研究系统;三是计划的决策、审议、咨询与评估系统;四是现代化的经济预测和信息系统;五是重要商品、物资的采购、储存与调节系统等。
2、完善多元化的投资制度。进入新世纪新阶段以来,随着国家相关法律政策文件的出台并实施,我国国防经济领域多元化的投资制度已初步形成,大量的非政府财政资金不断进入国防市场,通过发行股票、债券等融资的渠道也不断得到拓展,但同时也存在着诸多问题和缺陷,必须进一步完善。
第一,要进一步改进政府对国防经济的投资管理方式,确立相关企业的投资主体地位。建立国家投资的保全制度,加强投资和项目监管,强化各方面、各环节的政府投资项目责任。政府对国防经济的投资,可采取直接投资、资本金注入、投资补助、贴息等多种方式,同时积极探索采用代建、租赁、借用、补偿和调配等新的投资方式。
第二,综合考虑国家安全和引入社会资本的现实要求,积极引入非政府性的社会资本,切实推进国防领域投资主体的多元化。政府和军队等有关部门应加大政策性引导和资助性投入,可采用事后补偿等办法,鼓励相关主体尤其是民营企业自筹资金进行前期研发,缓解资金紧张等问题。同时加强调控手段的运用,通过对国防经济发展的中长期规划和研究,合理、科学地确定国防经济投资发展战略目标,引导相关投资主体进行科学、理性的投资决策。
第三,加快培育国防投资领域的市场机制,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调节作用。一是深化现有军工企业改革,使之真正成为市场投资主体;二是大力发展投资市场化的投资中介体系,鼓励建立并完善独立于政府部门之外的咨询、信息、资产项目评估、预决算审计验证、 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等规范的投资中介机构;三是积极发展资本市场,鼓励有条件的军工企业以适当的形式整体上市,适度增大企业债券的发行规模,积极探索和采用国际上通行的新型投融资方式。
3、完善相关财税 金融制度。在历史上,国家有关财税、金融机构采取各种有力措施,加大对国防经济尤其是国防科技工业的资助和扶持力度,极大地促进了我国国防经济的快速发展。但在国防经济军民融合发展的新时期,现有财税金融制度离保障军民融合发展的要求还有一定差距,需要不断进行改进和完善。
首先,要对承担国防任务的有关企业和投资主体一视同仁,建立规范、公平的财政、税收支持、服务体系。从财政、税收上鼓励和支持相关企业开放具有军民两用或通用价值的新产品、新工艺和新技术,加大企业研发投入的税前扣除等激励政策的力度,实施促进高新技术企业进入国防领域发展的财政支持和税收优惠政策。对研发、生产、引进先进科研仪器和设备的企业给予必要的税收减免政策等。
其次,建立和完善投资机制,形成多层次的资本市场体系,为国防经济军民融合发展的制度创新营造更加有利的金融政策环境。逐步建立军民两用高新技术产权交易市场,积极探索以政府财政资金为引导,政策性金融、商业性金融资金投入为主的方式,采取多种措施,促进更多资本进入国防市场。同时建立健全鼓励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知识产权信用担保制度,为进入国防领域的中小企业融资创造良好条件。
国防经济制度创新的顺利进行和最终成功,离不开健全、成熟的运行机制。新世纪新阶段,推进国防经济军民融合发展的制度创新,需要不断完善以下运行机制。
第一,完善竞争机制。一是形成民用企业进入国防科技工业领域的准入与退出制度。要由政府主管部门统一管理军品市场的准入与认证,把符合法定条件、具备一定实力的民营企业特别是民用高技术企业广泛吸纳进来,与军工企业一道参与国防科技工业建设,形成合作竞争的良好局面。同时,要对进入军品市场的单位和任务承制单位进行动态管理,形成灵活有序的准入与退出机制。二是建立有利于军民融合的标准制度。可借鉴、参照发达国家推进军民融合的一些成功做法和有益经验,一方面加快建立国家标准、军用标准和行业标准协调互补的标准体系,凡是民用标准能够满足军事要求的尽量直接采用,不再单独制订军用标准,在确保武器装备作战使用性能的前提下,积极采用符合军用要求的民用标准,对那些低于民用标准或能用民用标准代替的军用标准,明确采用民用标准;另一方面要定期对各种已经失去先进型的军用标准进行修改,并使之制度化。
第二,完善激励机制。一是充分发挥政府投资的引导作用,通过财政直接投入、税收优惠、金融扶持等多种方式,鼓励和支持民营企业进入国防科技工业领域参与建设和研发;通过设立民用高技术提升国防基础能力的专项资金,鼓励吸纳、引进民用高技术和相关能力。二是鼓励、支持科技创新和技术发明,切实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打消民用高技术企业进入国防科技工业领域的顾虑。对于企业自行投资产生的技术成果和研制生产的武器装备和建设设备,其知识产权归企业所有,成果转让时应缴纳知识产权转让费或培训费;鼓励研发单位和生产企业进行强强联合,共同分享知识产权和由此带来的产业化收益。
第三,完善评价机制。要建立有利于推进军民融合的信息服务和综合评价体系,全面评估并动态跟踪民营企业进入国防科技工业领域的相关情况和动向,改善服务质量,提高管理水平。一是建立并逐步完善分级别的军品需求信息发布制度,建设开通政府主管的军品市场网站,搭建适合民用企业发展特点的信息交流和共享平台。及时定向发布相关政策法规、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许可目录、社会投资领域指导目录等信息,指导民用企业加强与军工科研生产单位的信息沟通,为民用企业提供了解军品市场进入政策和程序的低成本渠道,解决因信息不对称造成的种种障碍与问题。二是建立军品市场信息统计、补充、完善制度,建立真实、完整的信息数据库,并适时进行补充、完善,为军品市场的经济分析提供最直接的参考基础,成为有关政策制度形成的有力支撑。
第四,完善监督机制。一是加强对引进民用企业的主管部门和相关程序的监督,强化相关部门的法律责任,建立责任追究制度。严格按照军品任务招投标制度的要求,分别制订相应的监督管理办法,最大限度地杜绝寻租等腐败现象滋生。二是加强对程度军品科研生产任务单位的监督管理,根据国家保密规定和相关行业的特殊要求,建立军工科研生产资格审查、资质认证制度和能进能出的准入退出机制,并对承担军品科研生产任务的相关企业进行诚信跟踪和管理,切实把好民用企业的进入关。
从一定意义上来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就是一种法制经济,一切经济活动和经济行为都要受一定法律法规的约束与规范,严格按照法律程序进行。因此,在推进国防经济军民融合发展的制度创新过程中,必须进一步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建立健全促进军民融合的法律法规体系。
1、国防科技工业和装备采购方面。首先要制订、颁布一系列有利于军民融合的法律法规。主要包括:《国防科技工业投资法》(规范投资主体及其行为,确立投资市场的交易规则和竞争规则,明确各层次投资主体的经济权益和责任风险,以及执法部门的权力和责任等;将承担国防任务的非公有制企业包括民营企业、上市公司、合资企业等纳入投资计划等)、《军品信息发布管理办法》(重点规范军品信息的范围、军品信息的收集和管理渠道、军品信息的发布权限等)、《国防科技知识产权管理办法》(规范国防科技成果产权的属性、管理权限与职责等,明确在国防科技知识产权形成过程中国家、集体、个人等之间的权属关系),等等。其次要对有关法律法规进行及时修订和完善,如要完善《合同法》中对军品合同的具体规定、修订有关军品税收政策,对承担国防任务的企业包括军工企业、民营企业等一视同仁等。此外,要对一些已经过时、明显不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或总体上已不适应当前军民融合发展需要甚至相抵触的法律或法律条款进行废止。
2、国民经济动员方面。一是要加快国民经济动员基本法的立法步伐。国家应依据《宪法》、《国防法》等有关法规,尽快制定出台《国民经济动员法》,确立国民经济动员的基本方针原则、基本任务、动员体制、主要内容、工作程序、奖惩办法等,明确把应对各类突发公共事件和 自然灾害纳入国民经济动员范畴。这样,既利用国民经济动员机制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又通过抢险救灾等非战争行动的实践拉动国民经济动员应战工作的发展;同时,在制定、修订其他法律法规时,应充分考虑国民经济动员需要,尽可能地融入国防条款,赋予其国防功能。国家有关部门根据基本法规,逐步制定和完善民用运力、军民通用装备物资征用补偿等配套法规,特别是对民营企业、行业部门如何履行国防义务做出明确规定。二是要加强地方性法规的配套衔接。各级地方人大、政府要紧密结合本地区实际,逐步制定完善配套的地方性法规和行政规章,通过法律法规的形式和程序,把党和政府关于国民经济动员的政策指示上升为国家意志,把基层的成功经验用法规的形式固定下来,把解决问题的有效手段用法规的形式体现出来,使之与基层实际相结合、与动员需求相衔接、与国家基本法相配套、与其他法律相补充,形成依法动员的法律法规体系。
3、军队后勤保障方面。当前主要是应尽快出台规范军队后勤保障社会化方面的法律法规,“可设想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法》的统领下出台《军队后勤保障社会化法》,与即将出台的《国民经济动员法》和修订后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后勤条例》配套运作,共同作为统揽地方供应商和军队行为的军队后勤保障社会化基本法律体系。”建立健全军队后勤保障社会化的运行机制、合同管理、纠纷调解与仲裁等规范体系。同时,对《后勤条例》进行及时修订,使其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相适应,与军队后勤保障社会化的发展方向相适应。
军事理论结课论文篇五
今天下午开始上军事理论课。说实在的,我一直是个军事迷。我热爱那一身神圣的绿军装。每当看到军人英姿颯爽的从身边走过时,我总用一种崇敬的眼光望去,而且总要回头看好几次,直到那身影的消逝。我喜欢军营的生活,虽然没有亲身经歷过,但军训生活却成了我难忘的回忆。
因為以前也曾想学习军事知识,却不知从何开始,而且也没有连贯性,系统化。这样子的学习效果并不是很明显。所以我一直期待著这堂课能给我最基础,最基本的军事理论。然后有个整体概念,整体把握,把所学知识组成一张有序之网。现在想想如果这堂课是一名中年军官授课,上课时理著平头,穿著军装,那上起课来一定更有说服力,也更有吸引力。对於女生来说就像看到了帅哥一样,两眼直盯著他看;对於男生来讲也许能动员他们毕业后从戎。当然,想归想,现实却不是如此。教师也是一名中年教师,穿着蓝色t血,身高约为1.73m,发型是传统的长发。看到他的第一眼,有点大失所望。
不过我还是以一颗平常心来听他的课。讲着,讲着,突然发现他变可爱了!!因为发现他跟我有许多共同之处。
初步了解他之后,更坚定了认真听他讲课的决心。听了他的课后,强烈地激活了我那颗隐藏于内心想当兵,爱兵的心。内心的激动之情久久不能平静。然而却多了些惆怅之情。因为某些原因,这辈子是不可能当兵了。虽然有过毕业后当兵的想法,但是现实中某些残酷的现实,让我无奈地抛下了这个想法。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军事理论结课论文篇六
国防是国家生存和发展的保障。俗话说“兵可以千日不用,国不可一日不防”,有次可以看出国防的重要性。自古以来,国家的防务在各个朝代都是国家建设的重中之重,国家的疆土、人民、财富和文物没有相应物理的保护,就不会有安全的保证,经济不会有持久、健康的发展,民族的尊严会受到损伤,国家的疆土会遭到践踏,国家的主权将被剥夺。建立巩固的国防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战略任务,是维护国家安全统一和全面构建社会主意和谐社会的重要保障。关注国防、了解国防、建设国防,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关键词:中国国防;国际形势;军事技术。
前言。
国防,是国家为防备和抵抗侵略,制止武装颠覆,保卫国家的主权统一、领土完整和安全所进行的军事活动,以及与军事有关的政治、经济、外交、科技、教育等方面的活动,它是随着国家的产生而出现的。中国是一个有着几千年国防传统的国家,从几千年前夏王朝的出现到我们今天中华人民共和国辉煌的成就,国防的发展脚步无一不印证着一个道理:国无防不立,民无兵不安。
中国奉行防御性的国防政策。中国把捍卫国家主权、安全、领土完整,保障国家发展利益和保护人民利益放在高于一切的位置,努力建设与国家安全和发展利益相适应的巩固国防和强大军队,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实现富国和强军的统一。
方针;坚持自卫防御的核战略;营造有利于国家和平发展的安全环境。
根据国家安全需求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中国实施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三步走”的发展战略,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这一战略构想主要包括:推进国防和军队信息化、统筹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走跨越式发展的道路。
这一方针立足打赢信息化条件下的局部战争。加快建立适应打赢信息化条件下局部战争的作战力量体系。这一方针注重遏制危机和战争。中国始终奉行不首先使用核武器的政策,坚持自卫防御的核战略,不与任何国家进行核军备竞赛。这一方针着力提高军队应对多种安全威胁、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的能力。着眼全面履行新世纪新阶段军队历史使命,以增强打赢信息化条件下局部战争的能力为核心,提高维护海洋、太空、电磁空间安全和遂行反恐维稳、应急救援、国际维和任务的能力。这一方针坚持和发展人民战争的战略思想。始终依靠人民建设国防、建设军队,实行精干的常备军和强大的后备力量相结合,增强国家战争潜力和国防实力。
冷战结束后,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加快了发展步伐。美国学者昆西·赖特在《战争的研究》一书中指出:“和平乃是许多力量之间的平衡。”多极化的趋势有利于维持大国之间的力量平衡,制约超级大国的霸权,从而为全球的和平与发展创造了必要前提。经济全球化把愈来愈多的国家联结为利益共同体;经贸投资和跨国公司的活动,使各大国之间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一损俱损、一荣俱荣的局面。国际形势继续发生深刻而复杂的变化,和平与发展依然是时代主题,国际形势发展的基本态势保持总体稳定,但不确定、不稳定、不安全因素有所增加。
谋发展、促合作已成为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但是,霸权主义和单边主义倾向也有新的发展,围绕战略要地、战略资源和战略主导权的斗争此起彼伏,世界经济发展不平衡加剧,经济安全面临新的问题。
其次,军事因素对国际格局和国家安全的影响上升。随着世界新军事变革的加速发展,世界军事力量对比进一步失衡,以军事实力为后盾谋取战略和经济利益的倾向突出。
最后,传统和非传统安全问题交织,非传统安全威胁日益严重。因民族、宗教矛盾和边界、领土争端导致的武装冲突和局部战争时起时伏,同时,国际恐怖势力活动频繁,环境污染、非法移民、毒品走私、跨国犯罪以及严重传染性疾病等跨国性问题日益突出。非传统安全威胁具有跨国性、流动性、复杂性、隐蔽性和突然性等特点,已成为影响世界安全与稳定的重要因素。
军事技术对国家安全战略的影响。
:在高技术战争条件下,从保卫国家的安全角度来说,仅仅考虑核威胁、核保护战略已远远不够了。航天战略(或宇宙战略)将成为国家战略的重要内容。一个国家的高技术水平是这个国家威慑力量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国家的安全除了有赖于必要的常规武器、核武器外,更加有赖于高技术武器。
中国军事思想是中国社会各个历史时期,各阶级、集团及其军事家和军事论著者对于战争与军队问题的理性认识,包括战争观、国防观、作战思想、建军思想、谋略思想、军事发展哲学等,是中国各个历史阶段的战争和军事实践经验的理论概括。
中国军事思想是人类军事思想的组成部分,具有军事思想所共有的阶级性、时代性、对抗性和实践性。然而,中国军事思想毕竟根植于中国特有的社会土壤,吸吮着中国特有文化营养,反映了颇具中国特色的军事实践。因此,中国军事思想相对于世界上其他军事思想而言,总体上又有自己的显著特征。
军事理论结课论文篇七
【文献标识码】a。
2016年12月7日至8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中央军委*****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他指出“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军事理论》作为非思想政治课的其他课程同样具有发挥协同育人作用,要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达到协同效应,真正做到全方位育人。
思政教学改革之前,只是结合课程专业知识,授课军事专业知识,忽视课程中的思政元素,育人效果不是很理想。以福建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军事理论》课程开展情况为例,思政教学改革之前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第一,师资比较薄弱。《军事理论》课程任课教师主要以辅导员、行政人员兼职教师为主,无军事专业背景的专职教师,经过调查研究,近三年《军事理论》任课教师人数大概在15人左右,兼职教师的专业无一军事专业背景,对于授课《军事理论》有一定的难度。第二,授课形式比较单一。近三年《军事理论》授课形式主要以讲座形式为主,授课人数较多,一般在400人左右,教学效果一般,尤其思政育人方面没有突出,只注重专业知识。第三,医学生对《军事理论》课程思想认识不足。高职医学生认为《军事理论》是一门考查学科,从思想上不重视,主要把学习经历放在医学专业知识上,忽视《军事理论》课程的重要性。
目前,高校军事理论课堂教学存在着对课程重视程度不高和教学手段僵化的问题。针对医学高职院校的专业特点,福建卫生职业技术学院着力联系思政教育、国防教育、医德教育等要点对该课程进一步丰富内容和扩展知识。一是牢牢把握医学生《军事理论》课程中的思想政治教育理念引领方向,将中国国防教育中的军民融合、军队文化、军队改革与医学道德教育等内容进行有机结合。二是严格按照2019年国防部和教育部颁发新大纲要求进行授课,并把军事理论课设为学校素质教育学分制的必修课并列入教学计划,通过军事课教学,让学生了解军事方面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元素,达到育人目的。
《军事理论》在集体备课时,注意收集课程中每一个章节的思政映射与融入点,必须要讲政治、讲创新、讲科学,要善于把每一章节理论转换成有人文情怀、有温度、接地气的故事,引发学生的深入思考和积极参与,最终实现立德树人的目标,每一章节具体思政融入点见表1。
3.1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针对军事理论背景的专业教师严重不足的短板,可以聘请部队教官兼职授课,构建“学院+部队”相结合的师资队伍。聘请邻近部队教官讲授《军事理论》课,邀请教官参与《军事理论》“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研究,学习教官如何把思政课融入军事理论课中去。无军事背景兼职教师可以虚心向部队教官学习交流,参观军营,了解部队文化,对于上好《军事理论》课程具有重要意义。
3.2构建集政治性、系统性、时代性于一体的军事理论教学内容体系。
军事理论教学内容的本质,是展现给学生一个完整的军事理论构架,引导学生系统地去学习,尤其要挖掘出各个章节的思政元素,突出政治性,科学加以优化。不仅可以学到军事知识,还可以学到国家大政方针政策,增强对中国特色社會主义的“四个自信”。构建学院医学专业特色与军事理论相结合。充分发挥高校特色优势,激励学生所学医学专业与军事理论相结合。具体思政案例汇编如下:
案例一:抗美援朝与中国国防。1950年10月25日-1953年7月27日,抗美援朝战争爆发。在这场保家卫国战争中,涌现出一大批英雄人物,比如大家熟知的黄继光、杨根思等英雄,其中还有一位健在英雄人物,当时被志愿军总部记特等功授予“一级英雄”称号,获朝鲜自由独立二级勋章,在国庆70周年前夕也被授予“共和国勋章”,他就是叫李延年同志。抗美援朝,中国志愿军伤亡有几十万人,但也给后人留下了丰富的精神财富,那就是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当代大学生要向李延年同志学习,学习他的爱国精神和英雄主义精神,积极投身军营、参军报国,为实现中国强军梦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案例二:沂蒙乳汁救伤员。1941年秋冬时节,日伪军大肆扫荡沂蒙山区,11月4日,有一名战士作战时受了重伤,正好遇见了村民明德英,这名战士由于失血过多昏迷了,明德英将乳汁滴进战士的嘴里并救了这名战士。
案例三:时间就是生命,掌握cpr为生命护航。2015年3月17日下午,龙口市人民医院护士王菁在下班回家途中看到一场车祸,见到现场一名29岁男子口鼻流血倒在路边,王菁立即停车上前,发现该男子已昏迷不醒,她检查情况立即清理其口鼻腔血液以畅通呼吸道,随机立刻进行胸外心脏按压,直至120赶到将病人送往医院,该患者获救。为贯彻落实《“健康福建2030”行动规划》,促进和谐社会构建,促进全民救护网络构建,促进健康福建建设.作为医学生,更应该推进这一救护技能的普及培训,关爱你我生命,让更多人的学会自救互救,为建设“新福建”做出应有的贡献。
案例四:珍宝岛保卫战。1969年3月,中国和苏联先后在珍宝岛发生三次比较大的武装冲突,原因是两国的矛盾长期存在摩擦的结果。10月,中国和苏联边界谈判在北京举行,两国紧张对峙局面已经开始缓和。想想如果没有新中国20几年的国防建设,没有“两弹”的成功,苏联就会对中国进行空前的报复。这说明谁如果轻视国防,谁将受到灭顶之灾,也说明国际上没有永恒的朋友和敌人,中国只有不断加强国防建设,增强忧患意识,才能保持国家的安全和稳定。
案例五:国家的统一和民族的团结是国防强大的关键。叙利亚自从2011年爆发内战以来,战火一直延烧至今,数十万人因此丧生。历史证明,国家的统一和民族的团结,才是国防真正的“钢铁长城”。
3.3构建微课、网络互动、课堂教学、第二课堂活动相互融合的四位一体教学模式。
一是根据《军事理论》教学改革要求,拍摄5个微视频,具体内容为:(1)抗美援朝与中国国防;(2)沂蒙乳汁救伤员;(3)时间就是生命掌握cpr为生命护航;(4)珍宝岛保卫战;(5)国家的统一和民族的团结是国防强大的关键。微视频教学内容融人思政元素,更好达到全方位育人。拍摄微视频可以应用到课堂教学中去。
二是通过网络互动有效利用好本校资源,如超星学习通、校园易班等提升医学生对军事理论的兴趣,激发医学生开拓创新在精神。网络线上交流互动可以帮助任课教师更好完成授课任务,能够更好地挖掘课程的思想政治元素。
三是充分突出课程的思想性,挖掘教材的思想政治元素,如爱国主义精神、英雄主义精神、舍小家为大家精神等等,通过讲授国防历史在启示、70周年国庆大阅兵、新型武器装备,来教育医学生如何做人做事,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自己在青春。
四是重视第二课堂教学,主要是充分利用学校与校外单位共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如中国船政博物馆、马江海战纪念馆和林则徐纪念馆等。正如***总书记所说:“了解中国近现代历史,更好明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责任”。
总之,《军事理论》教学模式上的改革要通过构建微课、网络互动、课堂教学、第二课堂活动相互融合,全方位为医学生做好育人工作。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张崇飞(1981-),男,江西婺源人,助教,硕士,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军事理论结课论文篇八
摘要:在高校军事理论课教学中引入微课来辅助传统教学,不仅能弥补教学时间、空间的不足,还能丰富教学内容,增强课程的吸引力,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是军事理论课程改革的一个方向。本文首先简述了普通高校军事理论在线课建设现状,接着从三个方面介绍了军事理论微课的设计原则,最后课题组对微课在普通高校军事理论教学中的应用做了探析。
军事理论课是普通高校学生平时学习國防教育的主要渠道,是国防教育功能在高校实现的主要依托。军事理论课内容博大精深,在学时有限的基础上如何进一步提升教学效果是课题组研究的重点。随着教育信息化和在线课程的发展,mooc辅助教育教学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关注和应用。mooc高度精炼的知识整合以及灵活机动的学习方式,让高校的军事理论课教师们不再担心知识点放射少,课时不够用,学生学习兴趣低下等问题。军事理论课课程知识更新速度快、涉密性强、涉及政策部分教学尺度拿捏难度大、可参考借鉴经验少等原因致使军事理论课的mooc建设难度大,创新性和突破性强。
微课发展到今天已经被看作是一种常态化。
教学资源。
冀中职业学院军事理论教研团队在省教育厅主推的智慧职教mooc学院平台上构建了《大学军事教程》课程,一期课程已顺利结课,二期课程正在建设中。一期课程全程共有1500余名学员加入课程,其中不乏有数十名全国同类院校相关同仁加入交流,教学效果良好。军事理论课课堂教学和mooc的教学方式结合起来作为传统课堂军事理论教学的有力补充,既能达到进一步提升学生国防意识和军事素养的效果又不占用学校其他的教育教学时间,具有显著的现实意义,军事理论课的在线课程进一步建设研究迫在眉睫。
在线课程。
教学资源。
库中,把课程资源整合到微视频中的,以微课形式进行,包括(且不限于)军事理论课视频教程、拓展阅读资料及视频、文本课件、在线课堂讨论环节、章节测验、期末考试等全部mooc主要构成要素。因此在。
教学设计。
中我们深度分析当前形势、创新思考,更加注重微课在教学领域的应用。在高校军事理论课教学中引入微课来辅助传统教学,不仅能弥补教学时间、空间的不足,还能丰富教学内容,增强课程的吸引力,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是军事理论课程改革的一个方向。
(一)紧扣教学大纲,筛选适合制作微课的内容。
2019年1月,教育部联合中央军委国防动员部修订《普通高等学校军事课教学大纲》,新教学大纲在课程定位、课程目标、课程要求、课程内容、教师发展、教材建设、教学方法、课程考核、教学保障、督导评价等各个方面都进行了较大幅度的修订,这些改变均说明职能部门对本课程功能定位的进行了深入谋划和思考,教育工作者对其进行深度剖析,有利于对本课程所属问题进一步深入探析,从而凝聚共识、指导业务实践。
军事理论课担负着大学生国防军事教育的功能,教学的目的不同于专业的军事院校,无需在理论的深度和学术上做过细的探究,重点侧重于拓宽军事领域的知识,注重军事知识的信息量和科技含量。这就要求课题组与时俱进地调整和丰富军事理论课的教材内容,适当增加国际局势变化、局部紧张态势分析和新军事科技发展等方面的新内容,使军事理论课的教学内容富有时代特色。此外,军事理论课还应把学生关注的世界热点问题、最新信息以及相关前沿问题及时纳入到教学内容当中,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学习热情。
微课中的微视频拍摄完成后,短时间内一般都不会重新拍摄。军事理论课时代性很强,在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的深刻影响下,全球性、跨国性问题逐渐上升为牵动国际形势发展的重要因素,国家安全中的国际战略形势和信息化装备中的信息化作战平台时刻都在发生着变化。而中国国防和军事思想这两部分却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因此在录制军事理论微视频课时,应当把较为稳定的重点内容用微课的形式录制,变动性较强的部分主要放在课堂上讲授,这样既能在国家规定的学时内即完成了教学任务,又富裕出时间让教师能重点讲解国际战略环境等变动较大的内容,从而增强了军事理论的时代性。
(二)采用多种呈现形式,吸引学生的长期关注。
当代大学生思想活跃,求知欲强,但自制能力差,思想容易开“小差”,对于当前一些军事热门话题、信息化战争战例,以及热播影视作品所反映出的救援行动、信息化作战平台、综合电子信息系统、信息化杀伤武器、军事高技术等学习兴趣浓厚,但对于理论性知识却缺乏深入的学习。因此,军事理论教学要运用现代化的技术,增强课程的趣味性和吸引力,让学生乐学、善学,从而体现学生才是真正的认知主体。微课要把语言文字表达的艺术性和视频图像显示的直观性有机的结合起来,做到图文并茂、音像同步,使得复杂问题简明化、抽象问题形象化、枯燥问题趣味化,极大地增强了课程的趣味性和吸引力。微课的呈现形式可以是录屏类、拍摄类、ppt等基本形式,也可以是动画型、交互式、手绘类、互动电影、手机h5型等多种创新形式。例如讲授古代军事思想《孙子兵法》——作战篇时,可结合“以战养战,因粮于敌”的军事思想,将李牧巧施“美马计”做成微课来播放,使抽象的理论变得形象、直观、明了,提升了学生听课的积极性,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感受和理解更加深刻、全面。
因为学生可以挑选在线公开课的内容进行学习,这就要求在线课全部知识点都要以高质量的水平完成,军事课教师是完成军事课教学目标的具体执行者和组织者,仅一名教师完成整门课程的拍摄,难度特别大,因而需要组建团队,需要校内外专家联合培养校内专兼课教师,还要联合本校、本省甚至全国的优秀同行,强强联手、共同参与、合力建构,把各个章节的主要内容,都通过微视频的形式展现出来,再经过认真打磨才能形成军事理论精品在线公开课。
(四)深入学习制作技法,设计高标准微课。
如何让微课更具吸引力?这是关于设计策略方面的问题,在微课制作过程中设计是最重要的一步,有条理、有逻辑的设计能够让课程在结构上更凸显合理化,也更便于后期的制作。微课是解惑而非授业,在制作微课前教师要选好知识点,明确受众。微课设计思路要清晰,选定了主题、内容及展现形式后,需总体规划设计授课过程,从导入、讲解、交互,到拓展实践、评价,整个体系一定要明确。时间必须把控好,5-8min内讲透彻微课所要展示的知识与内容,在最后特意留下恰当的空白,以便给读者留出想象的空间。一般按照下面这些原则进行设计微课:
(1)标题简练、有新意;。
(2)授课过程中适当加入一点幽默的笑点;。
(6)微课的教学环境符合“一对一”辅导的模式,一定要注意受众是一个人,而不是一个大教室里很多学生,教学时要做到“目中有人”,语言要生动形象,态度要真切诚恳,使用个性化亲切的语言,加入一定的技法技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达到一定的教学效果。
微课制作大致分为以下五个步骤:
(1)选题设计,包括脚本的设计、逻辑设计和选题等;。
(2)素材收集,包括微课中用到的视频、图片、文本和其他素材;。
(3)课件制作,特别考虑制作时的色彩搭配、排版、动画和可视化效果;。
(4)制作准备,如准备好摄像头和麦克风,准备好所需软件;。
(5)视频录制,指拍摄或录屏和后期制作阶段。后期制作,才是真正的技术活儿,如今制作手段多种多样,各类软件也层出不穷,有时微课的制作其实是在考察大家的综合运用能力。
三、微课在普通高校军事理论教学中的应用探析。
(一)使用微课可以更好的促进学习的迁移。
军事理论课所依托的军事学是研究战争的本质和规律,并用于指导战争的准备与实施的科学,属于社会科学,具有鮮明的阶级性和民族性,是一门高度综合的学科。军事理论课课程内容的丰富性、知识体系的渗透性、思维方法的贯穿性都为学习的迁移提供了非常多的“共同元素”。比如《孙子兵法》之所以能够得到古今中外广泛认同,历久弥香,发挥跨时代、地域和行业的局限,其独特价值就在于此书凝聚了军事科学的军事思维方法,其世界观、方法论的指导意义,是军事理论中最为稳定、核心、长远指导作用的内容。
微课是一个独立的、有明确教学目标的小课程,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可以在短短几分钟的时间,在潜移默化中帮助学生从学习知识技能向科学的思维方法和价值观念迁移。学生使用微课进行军事理论课程学习时,可以有针对性的进行第二轮甚至多轮学习,直至完全掌握学习任务。学生通过微课自主学习过程中,必然会不断思考,探寻新的知识,进一步将军事理论的相关理论与实践、原理与技术结合起来,从理论上也能解释一些社会现实问题,这些对于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都有很大益处。
(二)使用微课可以更好的加强素质教育。
教育需要从素质的渗透性、交互性、全面性等视角来审视,军事理论课具有其他教育形式不可替代的育人作用。以国防教育为核心,以军事理论课为依托,以军训为阵地的军事课教学的综合作用,是高校开展素质教育,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的重要途径。军事理论课使用微课可以更好的融入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教育,让“微课”的内涵进一步得到拓展,并直接融入了服务功能。利用现场微课、网络微课、线上微辅导、线下预约微辅导四种“微课”表现形式来服务学生,为学生在线上线下自主学习提供了良好的学**台,真正实现“微课”从单向的传授——学习向传授——学习——实践——传授转变,形成良性的学习循环。
2019年《普通高等学校军事课教学大纲》中明确提出了“普通高等学校通过军事课教学,让学生了解掌握军事基础知识和基本军事技能,增强国防观念、国家安全意识和忧患危机意识,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传承红色基因、提高学生综合国防素质。”的要求。军事理论教学要聚焦此目标定位,探寻提高学生综合国防素质的具体内涵外延、作用机理,进行教育教学改革,真正为广泛开展国防教育和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做贡献。
将微课应用于军事理论课教学能够有效促进军事课教师专业发展,深化军事课程改革,提高军事课程建设水平,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深化课程改革以及提升课程形象,使军事理论课程建设现存问题得以改善。在边建设边研究的过程中,不断增强军事理论教师的线上教学能力,促进军事理论课教师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的现代化改变,使其线下高标准,线上有水平。线上课程辅助线下教学,做到全方位无死角,充分达到国家要求的军事理论课教学效果的优秀水平。改革高职学校的人才培养模式,便于因材施教,促进学校教育跨越式发展。
参考文献:
[1]时慧.慕课背景下国防教育在线课程的思考[j].教改教法,2018(08).
[2]国务院.关于印发《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的通知[z].北京:国发〔2017〕4号文件,2017.
[4]李际均.中国军事战略思维论[m].北京: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09):389.
基金:2019保定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普通高校军事理论课在线课程建设应用研究》的研究成果(项目编号:194063)。
军事理论结课论文篇九
为期两周的军事训练虽然让我们吃了一些苦,但我认为吃这些苦是值得的,也是有必要的,它不仅让我们体魄得到了锻炼,更是让我们在意志上得到了升华。如果非要让我说在这次军训中学到了什么,那我可以总结为以下几个词语:目标、态度、团结、牺牲(奉献)、纪律、尊重、勇气(魄力)、坚持。
一个人如果没有一个确定的目标,那么他每天的生活将会在浑浑噩噩中度过。没有目标的人,只是一个空有躯壳的傀儡罢了。人生苦短,总共也才只有三万多天罢了。每过一天代表着我们距离死亡也就近了一天,要是还没一点收获,那就是对自己生命的不尊重,对生命的不负责。在较短的时间内确定一个通过自己努力能完成的小目标,在较长的时间内确定一个通过自己努力能坚持完成的大目标。这样每天活着才有意义,才会有收获。人一旦有了目标并通过自身完成了它,那他的人生才会是完整的。激情奋斗将成为其原动力,完成目标后的满足感将成为其毕生的骄傲。
刚开始军训时我们没有做到尊重教官,我们还未将身份转变过来,认为我们只是在他手里随随便便训练一段时间,等不了多久就会离开。没有对他说的话,所下的命令引起足够的重视。就像刚开始夜间查点人数,教官明确的对我们说过不许出训练营大门,若有事要出去需提前到他哪里请假。当天就有人没有请假就外出,而我们其他人则是在走廊里趴着等着他们回来。我清楚的记着教官反复强调的一句话“我是你们的教官,在这里我就要对你们的生命和安全负责。”人与人之间是平等的,只有你尊重了别人,别人才会尊重你。这就不得不让我们要有换位思考的习惯,设身处地的想一想我这样做对吗?我该不该这样做?只有通过不断的反思才会让我们发现自己的不足,才会让我们尽量少犯错甚至不犯错。军训是单一的,是乏味的。每天可能做着同一个动作,喊着同样的口号,唱着同样的军歌。亦如我们的生活,亦或是我们以后的工作。我们不能将其改变,那只有默默的承受。如何将承受改为享受那就只有取决于我们的态度了。就像军训时的站军姿,教官会不时的强调动作要领,让我们不要偷懒,不要在他出现在你面前时,你才不动,把腿伸直,把手臂夹紧。我们站不战的好完全取决于自己的态度,而不是取决于他人的评判。亦像是我们今后的生活。你认真过是一天,你懒散过也是一天。那干嘛不去为自己争取为自己快乐而认认真真的去过呢?亦或是我们今后的工作。我们所做的工作不是给别人看的,而是做到问心无愧,对自己负责也是对他人负责。态度决定一切,做任何事都要端正自己的态度。只有端正了态度,才能化被动为主动,积极面对任何挑战。
我看到的是兄弟姐妹们勇往直前、敢于挑战的勇气。看着十分艰难,难以突破的项目,只要你能迈出那一步,跨过心中的那一道坎,迎接你的将会是一片崭新的蓝天。或许以后的生活和工作中会出现许多无形的障碍墙,当需要我自己面对时,我会鼓起勇气,勇往直前的翻越过去;当需要我们整个团队面对时,我也会尽最大所能,做到我能为整个团队做什么和团队一起齐心协力共同翻越过去。
俗话说的好不以规矩,不成方圆。在一个地方我们都应遵守当地的规矩。没有条条款款的约束人的自制力往往是最差的。就像军训时教官为了不让我们讲话,会连续的吹几遍哨子。而往往我们也会为自己的行为付出代价,趴下做俯卧撑是免不了的。为什么只有通过惩罚以后我们才会意识到纪律的重要性呢?为什么我们不去自觉遵守呢?一盘散沙的游勇永远比不过纪律严明的军队,同样一支懒散的团队永远比不过一支纪律严明的团队。只有纪律严明的团队才能更高效快捷的完成目标避免犯错。
我想在兄弟姐妹的心中贯穿整个军训的信念就是坚持了。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做任何事情都不应该半途而废,要有始有终才算完整。坚持不需要响亮的口号只需默默的付出,始终坚信我行,我可以,我做到了。即使以后出现再大的困难,我也不会畏首畏尾,而是迎难而上,坚持就是胜利。这次的军训让我感受颇多,或许还有一些是我没有言明的。但我相信这次的军训会深深的刻在参加军训的每一个人的心中,让我们深深的记住这份情谊,记住我们一起经历的风风雨雨。因为我们是一个团队。
军事理论结课论文篇十
军事理论是关于军事活动和战争规律的系统知识和理论概括,是军事生活的总结。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欢迎大家前来参考查阅!
1.构建针对性、典型性战例教学法。
所谓的战例教学指的就是利用真实的战斗例子,研究在作战过程中应用了哪些作战的理论,实战过程中应用了哪些作战规律的一种教学模式。所谓的战例教学就是为了让学生能够更加精准地了解战斗过程中的一些细节部分,指导学生在特殊的战斗环境中能够进入到情景当中,老师与学生之间进行有效的沟通,分析在作战过程中应用了什么样的手段,其中包含有哪些理论知识,从而更加科学的认识军事现象,真正让学生了解军事知识,对军事知识的教学产生兴趣。
2.构建互动式、典型性案例教学法。
在研究军事理论课程的时候,我们首先是要采用案例分析的方式,选择时下最新鲜的军事案例进行分析,这样对于学生学习和主动思考问题才能有所助益,有效促进学生与老师之间的沟通,提升课堂的教学效率,使整个军事课能够在今后的改革创新道路上开辟出一条新的道路,达到一个新高度。普通高等学校在进行军事理论教育的过程中主要会讲述五大模块的内容,在讲授知识的过程中,充分结合理论和实际,使军事理论的课堂能够有新时代的气息,军事理论的描述也能具有更强的感染力。
3.构建个性化、多样化专题教学法。
在教授学生军事理论的时候,老师可以尝试使用一些新鲜的方式来进行讲解,改变传统的知识体系,突破思维定式,使教学能够更加的个性化,教学的内容也能更加的多样化。相关老师在教授知识的时候可以参考教学大纲来完成教学目标,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找到最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学生在學习的过程中可以及时提出自己的疑问,让老师第一时间知道学生的学习情况,并及时地为学生解答疑问,在解答的过程中有针对性地融入一些国防知识和军事理论等。
4.构建问题型、讨论型启发式教学法。
在讲授军事知识理论的过程中,可以采用不同的教学模式,灵活多变的教学模式不仅可以让学生能够更加轻松的理解军事知识,同时还能增进老师和学生们之间的情谊,让学生与教师之间能够增加彼此沟通的机会。在军事理论教学的课堂上,老师要引导学生发现军事知识的乐趣,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让学生主动的去思考问题,探索知识的奥秘。
5.完善多媒体辅助教学课件。
在大部分高校中,军事课程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都会按照既定的教学目标展开教学工作,充分的将现代多媒体技术与传统的板书技术结合起来,使学生们能够更容易的理解其中的含义,由于现代化技术的不断发展,多媒体教学也渐渐的进入了大众的视野,因此采用多媒体教学工具也能够较为具体的展现出军事理论知识,把外表看似简单的东西具象化,把深层次的内涵表达出来。
6.建设集授课、自学、交流于一体的军事理论课程网站教学平台和实践教学平台。
对于很多学生来说,军事理论的教学是比较抽象化的,正因为这一点,在讲授相关知识的时候,会夹杂较多难以理解的知识点。为了能够让学生理解这些知识点,老师们应该去寻找更加适合教学的方法,利用高科技的教学方式,让学生能够站在更加科学的视角去理解这些问题。通过图片、声音、视频的一系列展示,晦涩难懂的军事理论就变得生动明快起来,枯燥的军事理论知识也变得有趣容易理解。为了能够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可以将复杂的军事知识与一些生动有趣的知识点结合在一起,采用因材施教的方式,增强军事理论知识的感染力,培养学生主动思考的能力。同时还可以通过全方位的教学方式,达到预期教学目的。
7.结语。
在进行军事理论教学的过程中,我们会使用到很多教学的方法和手段,利用战例教学、案例教学以及专题教学结合的方式,能够更加明显的体现出教学方法的优势,使课堂教学的效率得到明显的提升;为了使军事理论教育能够真正发挥出作用,可以搭建一个集多媒体辅助教学、信息媒体互动教学、兵器陈列室辅助教学的多元教学平台,真正实现对学生全方位的教育,让国防教育成为我们教育体系中的常态。只有这样才能够满足大学生军事教程教学的特点,才能够有效地提升军事理论教学的效果,为中国的新青年们种下一颗爱国的种子,培养大学生的爱国情怀,为国家部队提供有力的支持。
参考文献:
[1]刘仁能.普通高等学校国防教育课程体系、内容与方法的研究[j].中国农村教育,2018(12)。
[2]时慧.慕课背景下国防教育在线课程建设的思考[j].科教文汇(下旬刊),2018(08)。
基础研究的发展来自两种动力:一种是人类对未知世界的探索和追求,科学系统本身内部规律认识的扩大和深化,一种是面向国民经济、社会发展和防卫建设的重要需求。防控科技基础研究的目的目的是取得新的军事技术优势,为防卫科学技术创新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基础研究会出现了新的概念,引起了技术和作战能力的重大变化。美国《国家安全科技战略》认为,技术优势是美国国家军事战略的基础,保持对美国安全至关重要的技术优势,对美国非常重要,今天的基础研究为明天的创新发展奠定了基础。
(1)线性研究模型。
1945年,美国总统科学顾问万尼瓦尔·布什在一篇关于科学-无尽的新领域的文章中,首次简要说明了基础研究,提出了科学研究的线性研究模式。根据这种模式,科学研究从基础工作到开发是以逐步前进的方式进行的。基础研究被认为是线性模型的第一步。线性研究模型可以说是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前期技术开发,线性模型对基础研究有很多定义。例如,基础研究是对现象和可观测事实的基本见解,没有对技术和产品的具体应用基础研究不考虑实际结果等。
线性研究模式是在二战后,适应科技发展的需要,首先在美国形成并发展,成为当时研究部门的工作模式。在曼哈顿计划等成功经验的推动下,美国国家实验室和政府研究机构依靠大量预算繁荣,研究教育体系发展迅猛,高校入学人数增加,为行业研究实验室培养了大量人才。
(2)统一研究模式。
的双曲馀弦值。的双曲馀弦值。由于政府用于基础研究的预算不断削减,工业对基础研究的投入也大大减少,为了获得最大的经济和军事利益,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逐渐结合起来,研究过程从线性连接变成了相互连接的统一体。在统一的模型中,研究过程的各个阶段交织在一起,不是孤立的。基础研究可以作为没有预定应用目标的基础探索工作进行,也可以作为解决产品开发过程中新出现的问题的应用基础研究。
1997年,美国《研究与发展》杂志对4000名研究咳嗽苯辛基础研究调查。调查人员中,67-3%的人将基础研究最重要的因素定义为理解科学原理和现象的工作。此外,17.1%的人认为基础研究是为未来发展奠定基础。这种认识支持将各研究阶段整合为统一模式,而不是孤立地进行。基础研究以两种方式归入统一体,即探索性基础研究和应用性基础研究。探索性基础研究或纯基础研究-应用领域尚不清确,不产生直接利益,其任务是探索客观事物的基本规律,发现新原理,提出新理论。该研究对长期技术和经济繁荣非常重要的应用性和目标基础研究属于工程技术科学的范畴,任务是对生产实践中提出的科学技术问题进行理论探索和实验研究,或者利用基础科学理论为解决某种工程技术领域的普遍问题提供理论和实验依据。总而言之,基础研究无论是探索性还是应用性,都是为研究过程打下长期的基础,是推动研究工作前进的车轮。必须对基础研究进行稳定持久的投资,确保今天进行的研究为未来的技术和经济提供足够的安全性。
国防科技基础研究归属于应用性基础研究一类,是以军事应用为目地开展的探索新思想、新概念、新原理、新方法、新材料的科学研究活动,为解决武器装备研发的技术性难题提供基本知识。防卫科技基础研究一是着眼于现有军事系统需求的渐进式研究,二是为满足未来防卫需求的革命性研究,前者逐步提高技术发展水平,后者为突破性创新和形成能力奠定基础。
1997年4月9日,北京理工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西北工业大学、国防科技大学等5所大学校长联名提出《关于在《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纲要)加强国防科技基础研究的建议书》,获得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17名院士的建议。专家们认为,国家一天也不能预防,国防一天也不能没有科学技术。发达国家国防科技发展的历程,以及我国两弹一星研发的成功经验表明,国防科技基础研究不仅是整个国家基础研究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发展武器系统新概念、新原理、新方法、新技术,从而导致武器装备发生质的变化,直到引发军事技术革命的动力,同时也是我国国防科技发展的基石和源泉。防卫科学技术的基础研究不仅具有一般基础研究的许多共性,而且具有一般基础研究不具备的独特性。例如,由于高、精、尖武器系统之间的激烈对抗性,防卫科学技术基础研究的先进性、紧迫性和目的性、多学科领域的综合性、国家安全带来的保密性等。这些特性决定了国防科技的基础研究,是国家基础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
国家基础研究涉及到各个学科领域,具有广泛而深刻的探索性和应用性基础研究成果,这些成果为国防科技发展提供了充分的知识基础,是国防科技发展不可或缺的条件。国内外武器装备的发展,尤其是我国两弹一星研发的成功经验,证明了国家基础研究对国防科技发展的重要作用。
基础研究的本质是探索未知,往往需要几年到几十年的努力,研究工作可以看到成果和突破,其潜力可以提供军事应用。虽然有时候某项研究工作的成果可以从实验室直接转化为战场上使用的防务系统来显示其效果,但是大部分的基础研究成果都是循序渐进的成果,虽然革命性的突破很少见,但是一旦突破,就非常值得。
历史上,基础研究的突破导致新军工装备的例子很多。例如,激光是由美国国防部资助的三军联合电子学计划的分子光谱学研究引起的。如今,各种类型的激光器用于测距仪、机载扫雷器、通信系统和其他军事装备和军事训练,其应用范围仍在扩大。尽管如此,激光研究仍在继续,不断取得重大突破。
技术上占优势的军事力量的发展和维持,依赖于持续有效的防卫技术基础研究计划。耐高温发动机材料、视频图像、激光器、信息处理和全球定位等技术的发展都是长期坚持基础研究的成果。从研究到投入战场应用的时间,一般需要7~20年。当然,这取决于科学发现的性质。但是,在软件、理论模型、新技术等领域(特别是微电子材料和软件),不到7年就有可能转移到制造和已经部门。
的系统中提供近期效益。美国国防部基础研究最近取得的能带来远期和近期军事效益的成就近50项。这些成就全面反映了基础研究对军事力量所产生的重大影响。
制订国防科技基础研究计划,确定政策和加强基础研究投入,必将大大推动我国国防科技基础研究的发展。在加快重点武器装备研制步伐,加强预研成果向现代战斗力转化的同时,进一步加强国防科技基础研究,也为稳定国防科技基础研究队伍,增强国防科技发展后劲提供了新的契机。
1997年5月,国防科工委科技委召开了国防科技基础研究专题研讨会。到会的100余位科技专家(包括34位中国科学院院士和中国工程院院士)认为,《一九五六———一九六七年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纲要(草案)》中第十二项重点任务的规划《若干重要基本理论和研究》之所以成功,在于当时很好地瞄准了发展“两弹一星”中的重大科学问题。因此,许多同志都希望今天的国家基础研究计划或国防科技基础研究计划,也应瞄准新时期对国家安全有重大影响的科学问题,全面瞄准在战略层次上对基础研究的需求。
1.构建针对性、典型性战例教学法。
所谓的战例教学指的就是利用真实的战斗例子,研究在作战过程中应用了哪些作战的理论,实战过程中应用了哪些作战规律的一种教学模式。所谓的战例教学就是为了让学生能够更加精准地了解战斗过程中的一些细节部分,指导学生在特殊的战斗环境中能够进入到情景当中,老师与学生之间进行有效的沟通,分析在作战过程中应用了什么样的手段,其中包含有哪些理论知识,从而更加科学的认识军事现象,真正让学生了解军事知识,对军事知识的教学产生兴趣。
2.构建互动式、典型性案例教学法。
在研究军事理论课程的时候,我们首先是要采用案例分析的方式,选择时下最新鲜的军事案例进行分析,这样对于学生学习和主动思考问题才能有所助益,有效促进学生与老师之间的沟通,提升课堂的教学效率,使整个军事课能够在今后的改革创新道路上开辟出一条新的道路,达到一个新高度。普通高等学校在进行军事理论教育的过程中主要会讲述五大模块的内容,在讲授知识的过程中,充分结合理论和实际,使军事理论的课堂能够有新时代的气息,军事理论的描述也能具有更强的感染力。
3.构建个性化、多样化专题教学法。
在教授学生军事理论的时候,老师可以尝试使用一些新鲜的方式来进行讲解,改变传统的知识体系,突破思维定式,使教学能够更加的个性化,教学的内容也能更加的多样化。相关老师在教授知识的时候可以参考教学大纲来完成教学目标,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找到最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学生在學习的过程中可以及时提出自己的疑问,让老师第一时间知道学生的学习情况,并及时地为学生解答疑问,在解答的过程中有针对性地融入一些国防知识和军事理论等。
4.构建问题型、讨论型启发式教学法。
在讲授军事知识理论的过程中,可以采用不同的教学模式,灵活多变的教学模式不仅可以让学生能够更加轻松的理解军事知识,同时还能增进老师和学生们之间的情谊,让学生与教师之间能够增加彼此沟通的机会。在军事理论教学的课堂上,老师要引导学生发现军事知识的乐趣,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让学生主动的去思考问题,探索知识的奥秘。
5.完善多媒体辅助教学课件。
在大部分高校中,军事课程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都会按照既定的教学目标展开教学工作,充分的将现代多媒体技术与传统的板书技术结合起来,使学生们能够更容易的理解其中的含义,由于现代化技术的不断发展,多媒体教学也渐渐的进入了大众的视野,因此采用多媒体教学工具也能够较为具体的展现出军事理论知识,把外表看似简单的东西具象化,把深层次的内涵表达出来。
6.建设集授课、自学、交流于一体的军事理论课程网站教学平台和实践教学平台。
对于很多学生来说,军事理论的教学是比较抽象化的,正因为这一点,在讲授相关知识的时候,会夹杂较多难以理解的知识点。为了能够让学生理解这些知识点,老师们应该去寻找更加适合教学的方法,利用高科技的教学方式,让学生能够站在更加科学的视角去理解这些问题。通过图片、声音、视频的一系列展示,晦涩难懂的军事理论就变得生动明快起来,枯燥的军事理论知识也变得有趣容易理解。为了能够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可以将复杂的军事知识与一些生动有趣的知识点结合在一起,采用因材施教的方式,增强军事理论知识的感染力,培养学生主动思考的能力。同时还可以通过全方位的教学方式,达到预期教学目的。
7.结语。
在进行军事理论教学的过程中,我们会使用到很多教学的方法和手段,利用战例教学、案例教学以及专题教学结合的方式,能够更加明显的体现出教学方法的优势,使课堂教学的效率得到明显的提升;为了使军事理论教育能够真正发挥出作用,可以搭建一个集多媒体辅助教学、信息媒体互动教学、兵器陈列室辅助教学的多元教学平台,真正实现对学生全方位的教育,让国防教育成为我们教育体系中的常态。只有这样才能够满足大学生军事教程教学的特点,才能够有效地提升军事理论教学的效果,为中国的新青年们种下一颗爱国的种子,培养大学生的爱国情怀,为国家部队提供有力的支持。
参考文献:
[1]刘仁能.普通高等学校国防教育课程体系、内容与方法的研究[j].中国农村教育,2018(12)。
[2]时慧.慕课背景下国防教育在线课程建设的思考[j].科教文汇(下旬刊),2018(08)。
军事理论结课论文篇十一
摘要:国防是国家生存和发展的保障。俗话说“兵可以千日不用,国不可一日不防”,有次可以看出国防的重要性。自古以来,国家的防务在各个朝代都是国家建设的重中之重,国家的疆土、人民、财富和文物没有相应物理的保护,就不会有安全的保证,经济不会有持久、健康的发展,民族的尊严会受到损伤,国家的疆土会遭到践踏,国家的主权将被剥夺。建立巩固的国防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战略任务,是维护国家安全统一和全面构建社会主意和谐社会的重要保障。关注国防、了解国防、建设国防,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关键词:中国国防;国际形势;军事技术。
前言。
国防,是国家为防备和抵抗侵略,制止武装颠覆,保卫国家的主权统一、领土完整和安全所进行的军事活动,以及与军事有关的政治、经济、外交、科技、教育等方面的活动,它是随着国家的产生而出现的。中国是一个有着几千年国防传统的国家,从几千年前夏王朝的出现到我们今天中华人民共和国辉煌的成就,国防的发展脚步无一不印证着一个道理:国无防不立,民无兵不安。
中国奉行防御性的国防政策。中国把捍卫国家主权、安全、领土完整,保障国家发展利益和保护人民利益放在高于一切的位置,努力建设与国家安全和发展利益相适应的巩固国防和强大军队,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实现富国和强军的统一。
新世纪新阶段中国国防政策的基本内容是:维护国家安全统一,保障国家发展利益;实现国防和军队建设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加强以信息化为主要标志的军队质量建设;贯彻积极防御的军事战略。
方针;坚持自卫防御的核战略;营造有利于国家和平发展的安全环境。
根据国家安全需求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中国实施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三步走”的发展战略,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这一战略构想主要包括:推进国防和军队信息化、统筹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走跨越式发展的道路。
这一方针立足打赢信息化条件下的局部战争。加快建立适应打赢信息化条件下局部战争的作战力量体系。这一方针注重遏制危机和战争。中国始终奉行不首先使用核武器的政策,坚持自卫防御的核战略,不与任何国家进行核军备竞赛。这一方针着力提高军队应对多种安全威胁、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的能力。着眼全面履行新世纪新阶段军队历史使命,以增强打赢信息化条件下局部战争的能力为核心,提高维护海洋、太空、电磁空间安全和遂行反恐维稳、应急救援、国际维和任务的能力。这一方针坚持和发展人民战争的战略思想。始终依靠人民建设国防、建设军队,实行精干的常备军和强大的后备力量相结合,增强国家战争潜力和国防实力。
冷战结束后,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加快了发展步伐。美国学者昆西·赖特在《战争的研究》一书中指出:“和平乃是许多力量之间的平衡。”多极化的趋势有利于维持大国之间的力量平衡,制约超级大国的霸权,从而为全球的和平与发展创造了必要前提。经济全球化把愈来愈多的国家联结为利益共同体;经贸投资和跨国公司的活动,使各大国之间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一损俱损、一荣俱荣的局面。国际形势继续发生深刻而复杂的变化,和平与发展依然是时代主题,国际形势发展的基本态势保持总体稳定,但不确定、不稳定、不安全因素有所增加。
谋发展、促合作已成为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但是,霸权主义和单边主义倾向也有新的发展,围绕战略要地、战略资源和战略主导权的斗争此起彼伏,世界经济发展不平衡加剧,经济安全面临新的问题。
其次,军事因素对国际格局和国家安全的影响上升。随着世界新军事变革的加速发展,世界军事力量对比进一步失衡,以军事实力为后盾谋取战略和经济利益的倾向突出。
最后,传统和非传统安全问题交织,非传统安全威胁日益严重。因民族、宗教矛盾和边界、领土争端导致的武装冲突和局部战争时起时伏,同时,国际恐怖势力活动频繁,环境污染、非法移民、毒品走私、跨国犯罪以及严重传染性疾病等跨国性问题日益突出。非传统安全威胁具有跨国性、流动性、复杂性、隐蔽性和突然性等特点,已成为影响世界安全与稳定的重要因素。
军事技术对国家安全战略的影响。
:在高技术战争条件下,从保卫国家的安全角度来说,仅仅考虑核威胁、核保护战略已远远不够了。航天战略(或宇宙战略)将成为国家战略的重要内容。一个国家的高技术水平是这个国家威慑力量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国家的安全除了有赖于必要的常规武器、核武器外,更加有赖于高技术武器。
中国军事思想是中国社会各个历史时期,各阶级、集团及其军事家和军事论著者对于战争与军队问题的理性认识,包括战争观、国防观、作战思想、建军思想、谋略思想、军事发展哲学等,是中国各个历史阶段的战争和军事实践经验的理论概括。
中国军事思想是人类军事思想的组成部分,具有军事思想所共有的阶级性、时代性、对抗性和实践性。然而,中国军事思想毕竟根植于中国特有的社会土壤,吸吮着中国特有文化营养,反映了颇具中国特色的军事实践。因此,中国军事思想相对于世界上其他军事思想而言,总体上又有自己的显著特征。
军事理论结课论文篇十二
基础研究的发展来自两种动力:一种是人类对未知世界的探索和追求,科学系统本身内部规律认识的扩大和深化,一种是面向国民经济、社会发展和防卫建设的重要需求。防控科技基础研究的目的目的是取得新的军事技术优势,为防卫科学技术创新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基础研究会出现了新的概念,引起了技术和作战能力的重大变化。美国《国家安全科技战略》认为,技术优势是美国国家军事战略的基础,保持对美国安全至关重要的技术优势,对美国非常重要,今天的基础研究为明天的创新发展奠定了基础。
(1)线性研究模型。
1945年,美国总统科学顾问万尼瓦尔·布什在一篇关于科学-无尽的新领域的文章中,首次简要说明了基础研究,提出了科学研究的线性研究模式。根据这种模式,科学研究从基础工作到开发是以逐步前进的方式进行的。基础研究被认为是线性模型的第一步。线性研究模型可以说是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前期技术开发,线性模型对基础研究有很多定义。例如,基础研究是对现象和可观测事实的基本见解,没有对技术和产品的具体应用基础研究不考虑实际结果等。
线性研究模式是在二战后,适应科技发展的需要,首先在美国形成并发展,成为当时研究部门的工作模式。在曼哈顿。
计划。
等成功经验的推动下,美国国家实验室和政府研究机构依靠大量预算繁荣,研究教育体系发展迅猛,高校入学人数增加,为行业研究实验室培养了大量人才。
(2)统一研究模式。
的双曲馀弦值。的双曲馀弦值。由于政府用于基础研究的预算不断削减,工业对基础研究的投入也大大减少,为了获得最大的经济和军事利益,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逐渐结合起来,研究过程从线性连接变成了相互连接的统一体。在统一的模型中,研究过程的各个阶段交织在一起,不是孤立的。基础研究可以作为没有预定应用目标的基础探索工作进行,也可以作为解决产品开发过程中新出现的问题的应用基础研究。
1997年,美国《研究与发展》杂志对4000名研究咳嗽苯辛基础研究调查。调查人员中,67-3%的人将基础研究最重要的因素定义为理解科学原理和现象的工作。此外,17.1%的人认为基础研究是为未来发展奠定基础。这种认识支持将各研究阶段整合为统一模式,而不是孤立地进行。基础研究以两种方式归入统一体,即探索性基础研究和应用性基础研究。探索性基础研究或纯基础研究-应用领域尚不清确,不产生直接利益,其任务是探索客观事物的基本规律,发现新原理,提出新理论。该研究对长期技术和经济繁荣非常重要的应用性和目标基础研究属于工程技术科学的范畴,任务是对生产实践中提出的科学技术问题进行理论探索和实验研究,或者利用基础科学理论为解决某种工程技术领域的普遍问题提供理论和实验依据。总而言之,基础研究无论是探索性还是应用性,都是为研究过程打下长期的基础,是推动研究工作前进的车轮。必须对基础研究进行稳定持久的投资,确保今天进行的研究为未来的技术和经济提供足够的安全性。
国防科技基础研究归属于应用性基础研究一类,是以军事应用为目地开展的探索新思想、新概念、新原理、新方法、新材料的科学研究活动,为解决武器装备研发的技术性难题提供基本知识。防卫科技基础研究一是着眼于现有军事系统需求的渐进式研究,二是为满足未来防卫需求的革命性研究,前者逐步提高技术发展水平,后者为突破性。
创新。
和形成能力奠定基础。
1997年4月9日,北京理工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西北工业大学、国防科技大学等5所大学校长联名提出《关于在《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纲要)加强国防科技基础研究的建议书》,获得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17名院士的建议。专家们认为,国家一天也不能预防,国防一天也不能没有科学技术。发达国家国防科技发展的历程,以及我国两弹一星研发的成功经验表明,国防科技基础研究不仅是整个国家基础研究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发展武器系统新概念、新原理、新方法、新技术,从而导致武器装备发生质的变化,直到引发军事技术革命的动力,同时也是我国国防科技发展的基石和源泉。防卫科学技术的基础研究不仅具有一般基础研究的许多共性,而且具有一般基础研究不具备的独特性。例如,由于高、精、尖武器系统之间的激烈对抗性,防卫科学技术基础研究的先进性、紧迫性和目的性、多学科领域的综合性、国家安全带来的保密性等。这些特性决定了国防科技的基础研究,是国家基础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
国家基础研究涉及到各个学科领域,具有广泛而深刻的探索性和应用性基础研究成果,这些成果为国防科技发展提供了充分的知识基础,是国防科技发展不可或缺的条件。国内外武器装备的发展,尤其是我国两弹一星研发的成功经验,证明了国家基础研究对国防科技发展的重要作用。
基础研究的本质是探索未知,往往需要几年到几十年的努力,研究工作可以看到成果和突破,其潜力可以提供军事应用。虽然有时候某项研究工作的成果可以从实验室直接转化为战场上使用的防务系统来显示其效果,但是大部分的基础研究成果都是循序渐进的成果,虽然革命性的突破很少见,但是一旦突破,就非常值得。
历史上,基础研究的突破导致新军工装备的例子很多。例如,激光是由美国国防部资助的三军联合电子学计划的分子光谱学研究引起的。如今,各种类型的激光器用于测距仪、机载扫雷器、通信系统和其他军事装备和军事训练,其应用范围仍在扩大。尽管如此,激光研究仍在继续,不断取得重大突破。
技术上占优势的军事力量的发展和维持,依赖于持续有效的防卫技术基础研究计划。耐高温发动机材料、视频图像、激光器、信息处理和全球定位等技术的发展都是长期坚持基础研究的成果。从研究到投入战场应用的时间,一般需要7~20年。当然,这取决于科学发现的性质。但是,在软件、理论模型、新技术等领域(特别是微电子材料和软件),不到7年就有可能转移到制造和已经部门。
的系统中提供近期效益。美国国防部基础研究最近取得的能带来远期和近期军事效益的成就近50项。这些成就全面反映了基础研究对军事力量所产生的重大影响。
制订国防科技基础研究计划,确定政策和加强基础研究投入,必将大大推动我国国防科技基础研究的发展。在加快重点武器装备研制步伐,加强预研成果向现代战斗力转化的同时,进一步加强国防科技基础研究,也为稳定国防科技基础研究队伍,增强国防科技发展后劲提供了新的契机。
1997年5月,国防科工委科技委召开了国防科技基础研究专题研讨会。到会的100余位科技专家(包括34位中国科学院院士和中国工程院院士)认为,《一九五六———一九六七年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纲要(草案)》中第十二项重点任务的规划《若干重要基本理论和研究》之所以成功,在于当时很好地瞄准了发展“两弹一星”中的重大科学问题。因此,许多同志都希望今天的国家基础研究计划或国防科技基础研究计划,也应瞄准新时期对国家安全有重大影响的科学问题,全面瞄准在战略层次上对基础研究的需求。
军事理论结课论文篇十三
一国的国际战略制定,受制于该国的性质和一定时期的国内形势,同时也必须适应当时的国际形势和世界格局的发展趋势。苏东巨变、冷战结束宣告着两极格局的终结。在这之后的十几年,国际战略格局已逐渐发展成为现在的“一超多强、多边共生”,和平与发展是时代主题,多极化是其必然趋势。基于这种战略格局,党中央于十六大做出了重要的战略机遇期判断,并于十七大提出了和平发展战略。
上个世纪90年代伴随着苏东剧变、冷战结束,持续近五十年的“两极对峙”格局宣告结束。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国际战略格局已逐渐发展成为现在的“一超多强、多边共生”。“一超多强”形容的是力量对比,即当今世界美国成为全球唯一超级大国,同时还存在若干世界或地区性强国。“多边共生”反映的是国际行为主体特别是大国之间的相互关系,即当今大国之间平等独立、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相互合作、共同发展的关系。
“多边共生”的大国关系,其形成是基于经济全球化和国际政治民主化这一世界大趋势。在经济全球化的时代,世界各国的经济紧密联系在一起,已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局面。美国的经济可以影响到其他国家,其他国家的经济反过来也可以影响到美国。冷战结束后,老布什总统提出了建立“世界新秩序”的口号,但他没有意识到在各国经济往来日益加深、经济合作日益重要的新时代,要“遏制”一个国家谈何容易!另外,国际政治民主化主张世界各国通过协调对话来解决国际争端,任何国家不能独断专行,不能动辄诉诸于武力或以武力相威胁。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形成“多边共生”的相互合作、共同发展的大国关系是不难理解的。另外值得一提的是,“9·11”作为一个重大事件在一定程度上加强了大国之间合作这一趋势。“9·11”之前,美国为首的一些国家的国家安全观和安全战略沿袭了冷战时期的惯性思维,努力在大国中寻找敌人,尽力防范对其领导地位形成挑战的其他大国或大国集团的出现。但“9·11”充分说明,非国家主体已成为国家安全的重要构成要素,恐怖主义它不会因某国的某一政府或某一组织的内部瓦解而结束,只要它的产生根源(种族)仇恨存在它就不会消亡。而且在****非对称手段袭击下,即使掌握绝对优势军力的国家也无法确保本国的“绝对安全”。“9·11”事件使世界各国认识到一个国家要维护本国安全,除了维持必要的军力外,还需要尊重别国的安全,少树敌、不树敌,只有奉行和平的外交政策,平等、友好地对待别国、尊重别国的安全和主权,才是对本国安全的最好保障。可以说,“9·11”事件后,世界大国之间合作多于对抗,国际环境趋于好转。
尽管现在是“一超多强”,但多极化是大势所趋。多极化趋势的判断一方面是基于当前世界主要大国其力量对比的变化,世界五大经济中心:美、欧、俄、日、中,美的地位在下降而其余四者在上升。美国迷失了国家未来发展方向,而中、俄、印、巴、东盟等在经过理性反思和审时度势之后大体找到了符合国情的复兴之路。另外,在经济全球化和国际政治民主化的大趋势下,美国“一超”的单极格局也是难以长久的。经济全球化的影响自不用说,美国已经意识到南北差距问题给美国经济带来的负面作用。在国际政治民主化的今天,各大国都力求在国际事务中具备发言权。毋庸讳言,当今世界任何重大地区和国际问题只有美国的参与才能解决,但美国要解决任何重大地区和国际问题也离不开其他国家尤其是大国的支持和合作。单极格局形成不仅需要存在一个唯一超级大国,而且其他多数国家尤其是主要大国还必须承认它具有中心地位,服从其领导。然而在国际政治民主化的今天,其他多数国家尤其是大国既不承认美国的中心地位也不服从其领导。由此可见,“一超多强”的战略格局最终将会被多极化所代替。
早在上个世纪80年代,邓小平同志就预见性地指出,“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的两大主题”,“世界格局将来三极也好,四极也好,五极也好,所谓多极,中国算一极”[1]。也正是基于此种战略格局,江泽民同志在十六大报告中提出21世纪头20年为重要战略机遇期的论断。为了抓住这百年难得的战略机遇期,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十七大给出了和平发展战略。
国际战略是一个国家为了争取有利于自己生存和发展的国际环境,于对外关系中制定的带全局性的策略谋略。国际战略的制定,受制于该国的性质和一定时期的国内形势,同时也必须适应当时的国际形势和世界格局的发展趋势。
和平发展战略,发展是终极目标。之所以把发展定为终极目标,一方面是基于国内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另一方面则是顺应世界时代主题和国际战略格局的要求。在当前“一超多强,多边共生”的战略格局下,在经济全球化和国际政治民主化的时代潮流下,和平的力量超过战争的力量,世界各国均致力于国内经济发展、科技进步,合作多于对抗,机遇大于挑战,可以说是国家发展的一段绝佳时期。
相对于发展,和平具有双重含义:一是中国发展的方式诉诸于和平手段,二是中国发展的目的是为了维护世界和平。中国发展的这一目的从胡锦涛同志的“和谐世界”理念中可以窥豹一斑。“和谐世界”强调国与国的和平、人与人的和睦以及人与自然的和谐,强调合作共赢,充分展示了中国人民维护和平、共同发展的决心和信念。另外,中国的和平发展战略是中国关于大国崛起方式的创新之路。从世界历史来看,几乎所有民族和国家的崛起和强盛,都无一例外地与征伐、杀戮和资源掠夺紧密相连。正是因为如此,面对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取得的令世人瞩目的经济成就,西方一些国家出于冷战思维大肆渲染“中国威胁论”,想方设法遏止中国发展,严重恶化了中国的发展环境,最直接最明显的就是使中国的对外经贸受到的损害。据商务部统计,目前,世界上每7起反倾销案件中就有1起涉及中国,这使得中国连续10年成为遭遇反倾销调查最多的国家,每年有400亿至500亿美元的出口商品受到影响。[2]为此,党中央提出了和平发展新战略方针。“和平发展”有助于打消外界的误解和疑虑,“始终不渝”彰显着中国执行这一战略的立场和决心。
战略为主导的与邻为善、以邻为伴的周边外交方针也为中国建立和维持一个良好而稳定的周边环境。
可以说,和平发展战略是党中央以高度的政治智慧,科学的判断国际形势,从中国和世界的实际出发,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所作出的战略抉择。
参考文献:
[1]邓小平文选(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2]全球每七起反倾销案件中就有一起涉及中国——商务部副部长易小准呼吁发达国家应客观公正看待中国的竞争力[eb/ol].
[3]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eb/ol].
军事理论结课论文篇十四
大学生军事理论课是一种课堂教学活动,要提高它的教学实效,虽然主要取决教育内容的真实性、教育方式的针对性和讲授语言的艺术性,但与课前的“导入”也有着必然的联系。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一堂思想教育课,如果一开始就引起教育对象的兴趣,吸引住教育对象的注意力,教育效果就容易实现。在实际的教学中一些有经验的军事课教师,常常在授课前或道个“开场白”,或讲个“小故事”,或来段“小插曲”,或设计个“小序幕”,其目的也是为了把大学生的情绪和注意力引导到教学内容上来。那么,军事理论课的“导入”有何规律可循呢?据对部分示范课例的总结分析和我们在不同大学教学的体会,大学生军事理论课的“导入”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
人们在欣赏戏剧、电影或其他文艺作品时,对故事发展和人物命运总是产生关切心情,这主要是因为作品中存在悬念的缘故。同理,设置悬念导入军事理论课,就是紧密结合教学内容,恰如其分地设置疑问,甚至是自相矛盾的疑问,引发教育对象的思考兴趣,在课堂上造成一种“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文分解”的心理效应。如在讲“中国国防建设”课时,军事教师就可以设计一个“连环包袱”导入,军事教师可以说:“今天上课,我要给大家透露一个军事秘密!”这是设置的第一个悬念,军事教师要透露军事秘密了,自然把学生的胃口吊了起来,一下子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都想知道会说出什么样的军事秘密。接着,军事教师可以说:“在我国国防建设的大军中,有一支特殊的部队。
他们不拿枪,不驾驶坦克和飞机。”听到这里学生们开始嘀咕了,没有武器那是什么部队啊?其实,这是设置好了第二个悬念。军事教师可在稍作停顿后接着说:“他们的任务是每年给全国新入学的500百多万大学生讲军事理论课,这支部队的名称叫派遣军官!”。这个巧妙的“连环包袱”,既宣传了派遣军官队伍的重要价值与功能,也传递了党和国家对大学生国防教育的重视,对下面的教学自然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即授课前军事教师讲述一段与教学内容有内在联系的小故事、小传记,使教育对象听后感到有趣,受到感染,激发思维,急想知道蕴藏于故事之后的新知识、深道理,从而体现教学内容的重要性。如我们在讲“新中国国防建设成就”课时,军事教师可以讲:“同学们,1962年9月8日上午九点多,在江西省南昌市北郊的上空,我们的雷达发现了台湾当局派出的u-2高空侦察机,当敌机有恃无恐的侦察完返回时,我军地空导弹部队突然开启雷达发射导弹,导弹呼啸着飞向高空,准确无误地将一架侦察机击落,这是我军保卫祖国神圣领空的首次保卫战…”。通过讲述故事开头,打动学生,感染学生,让学生有愿意继续听下去的欲望。
这种方法就是授课前围绕拟讲课的中心思想,抽点若干人直接了当进行提问,甚至把大家问“闷”住,以激发教育对象的求知欲和期待欲,使其大脑进入积极的思维状态,从内心产生急于听课的愿望。如讲《中国国防》课时,军事教师就可以设置:国防的含义、国防的作用和我国国防建设成就等问题,连续提问了4-5名,学生对这些耳熟能详的问题,现场回答的都不够全面,课堂气氛一时沉闷起来,这便引出了要讲的课题,“国防这个名词,同学们每天都在接触,但要让你比较准确的讲出国防的定义和作用,大家不一定能将的清楚,所以也就不清楚自己承担的责任和义务,本堂课就专门来学习这个问题。”点将问答导入,最好结合大学生的所学专业来确定,提问与他们专业相关,但大家有容易混淆的问题。这样很快就能把他们的注意力吸引到所学的教学内容上了。
就是根据教学内容将要灌输的思想和观点,有针对性地提出几种有争议的观点和见解,或借他人之口陈述彼此相悖的看法,让大学生去辨析和判断,在激发“异议”、形成“分歧”中引入课题进行讲解。如在讲授《毛泽东军事思想》课时,就可以设置:有人说:人民战争思想与现代战争形态不相符已经过时了!也有人说:人民战争对现代战争仍然有指导意义!你是怎样看的?这样观点相左的问题,立刻能引起大学生的认真思考和热烈争论,使其揣着验证是非或寻求道理的思想心态认真听下去。
人的情感是对外界刺激肯定或否定的心理反应。激发情感导入,即围绕教学内容,或通过军事教师抒发个人爱憎分明的真情实感,或通过播放相关内容的录像录音片段等,触发大学生的喜乐、愤怒、悲伤、爱慕、厌恶之情,从而在教育者与被教育者之间产生情感共鸣和思想对流,为导入新课创造必要条件。如《中国武装力量》课,军事教师要在声音语气上加大力度,以慷慨激扬的情绪在课堂上讲述我国最新的一些新型武器装备情况,同时在投影仪打出相关照片,如果有视频再链接播放。军事教师要用语言和体态语言,把自身的情感淋漓尽致地发挥到对我国武器装备研发成绩的赞扬上,让学生受到充分的感染,爱国之情油然而生,注意力自然而然集中到“怎样爱国奉献”的问题上来。
综上可以看出,大学生军事理论课的“导入”,既有其内在规律性,也有其方式方法的灵活性,有时一个教学内容可以选择几种方法考虑导入。因此,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要运用好“导入”的环节,除了把握其基本规律外,还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是要紧扣教学主题。也就是说,无论采用哪种方法,都应从服务主题出发,紧紧围绕教育的目的和内容进行构思和设计,以便能够“引人入境”、“引人入胜”。如果离题甚远,甚至风马牛不相及,那样就会弄巧成拙,事与愿违。
二是要合乎逻辑。每次“导入”设置的问题、表述的现象、列举的事例、涉猎的知识,都应贴切实际,符合事理,缜密准确,做到高而不玄,大而不空,惊而不失真,奇而不离谱,使被大学生听了无“玄、空”之感,无哗众取宠之疑。同时军事教师呈现出的心态和情感,也要真诚朴实,恰到好处,以烘托教学的思想内容。切不可矫揉造作,故弄玄虚。
三是要严谨利落。“导入”的环节,既然是“小插曲”、“小序幕”,就应以“短平快”取胜。这就要求军事教师要通过简练自然、新颖活泼的语言尽快地凝聚大学生的思想,吸引他们的注意力,使其适时进入“角色”和“意境”。只有这样,才能达到应有的“导入”效果,切实增强军事理论课的吸引力和有效性。
军事理论结课论文篇十五
摘要:随着第三次科技革命的蓬勃发展,导致了现代战争军事技术日益走向技术化,军事高技术在现代战争中有着重大影响。而高技术的发展让我们也不得不考虑到军事建设与经济建设的关系。一个国家要有强大的经济实力和国防,军事力量才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关键字:军事高技术,军事建设,经济建设。
军事理论课是我们继军训后的第二次国防教育,它让我们更好的理解我国的国防,军事思想,军事高科技,高技术战争等,以便我们掌握基本军事理论,达到加强国防观念和国家安全意识,强化爱国主义。
进代中国充满血和泪的屈辱史对中国人民来说是刻骨铭心的,是永远不会忘记的。一个国家要有强大的经济实力和国防,军事力量才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众所周知,随着第三次科技革命的蓬勃发展,导致了现代战争军事技术日益走向技术化,高技术的发展不但对整个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经济发展产生着深远的影响,而且导制军事高技术领域的开拓和发展。自60年代以来,一大批高技术武器装备相继问世并用于战争,已经深刻地改变了战争的面貌。因此,无论是谁,不了解当代高技术的发展情况,不熟悉高技术在军事上的应用,不理解高技术武器装备对现代或未来战争所带来的具大影响,就不可能在高技术战争中掌握主权,进而立于不败之地。
军事高技术是指建立在现代科学技术成就基础上,处于当代科学技术前沿,以信息技术为核心,在军事领域发展和应用的,对国防科技和武器装备发展起巨大推动作用的那部分高技术的总称。按照高技术分类,有信息技术,新材料技术,新能源技术,生物技术,海洋开发技术,航天技术。应用于军事的高技术主要有侦察监视技术、精确制导技术、伪装与隐身技术电子战技术、指挥自动化系统技术、航天技术、核生化技术和新概念武器技术。因此,对于高技术战争的定义,《中国人民解放军军语》是这样写的:“大量运用信息技术、新材料技术、新能源技术、生物技术、航天技术、海洋技术等高新技术水平的武器装备,并采取相应作战方法进行的战争。”
1.综合性。军用高技术是由多种技术组成的一个技术群体。
2渗透性。军用高技术的应用不仅遍及整个军事领域,同时还会迅速转为民用。
3.创新性。军用高技术的创新科技成果具有生命周期短、创新快的特点,同时它还可在军事领域中支援各种创新活动。
4.增效性。军用高技术能使武器装备的效能大大提高,使部队的战斗能力增强。
5.时效性。军用高技术发展很快,其阶段性成果只有及时应用与推广,才能发挥巨大的军事效益。
6.智能性。能提高武器系统自动化、智能化水平。
7.竞争性。各国军队为了走精兵高效之路,竞相发展军用高技术。
8.风险性。军用高技术是前沿技术,要进行超前性研究,其结果难以预料。
9.知识性。军用高技术是以各种科技知识为基础的,其发展更离不开掌握各种知识的高科技人才。
10.战略性。发展军用高技术是国家的战略决策,它直接关系到一国在世界战略格局中的地位。
(一)新的军事改革。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军事领域兴起了一场新的深刻变革.这场新军事变革具有划时代的特征,实质是高新技术特别是信息化革命在军事领域的反映。
(二)对现代战争的影响。
其一,反应高速化。由于信息技术的广泛使用,是信息能力成为一种最重要的作战能力,成为现代战争手段的核心,使得战争反应快,打击快,转移快。其二,战争包括主动出击和防护,高技术的装备不但能使得主战方能在攻击上得到很好的先机,也能在防御上得到很好的保障。高技术使得国防变得越来越严密,使得国家在战争中很好的保存自己的实力。其三,高技术使得侦察技术有了飞速的进步,使得侦察不受到许多客观因素如地形,天气环境等,的影响,是侦察工作真正做到了眼观六路二厅八方。其四,高技术使得军事武器有了质的飞跃,使得其攻击范围更远,精确度越高。其五,高技术使得指挥更高效率。指挥在战争中占了主导地位,在现代战争中,利用高技术的全网络指挥越来越重要,只有在指挥上水平高人一等才能在战争中取得胜利。
以上种种让我们都发现现代战争对于高技术的要求越来越高,而他也让我们不得不考虑到政治建设中,国防军事建设与经济建设的关系。如何理解和处理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之间的关系是十分重要的,它关系到国家安全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
古书有云:“国富者兵强,兵强者战胜,战胜者地广”,“民事农则田垦,田垦则粟多,粟多则国富”这些都说明只有使国家经济繁荣富有,国家武装力量才能强盛。由此来看古人也知道要正确处理二者的关系。秦时的商鞅变法不仅使秦朝的经济有了高速发展而且由于推崇军功使得军队不断壮大,实现了富国强兵的政策,从而使秦国同意了六国,实现了霸业。我们发现,国家紧急条件与军事力量是相辅相成的。
党的十六大报告同样指出:要“坚持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的方针,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让我们以伊拉克战争为例,它是目前战争史上运用高新科技含量最高,对世界格局影响最大的一次。而高技术战争的基础是高技术,发展高技术仅仅用有限的国防经费是不够的,需要有国防经济整个系统来支撑。而且光有钱还不是唯一的条件,我们应该看到伊拉克国防意志和传统的作战模式与现代化装备齐全的美英联军的国防意图和现代化作战模式的利与弊。
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保障和促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逐步增加国防投入,保障和促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是协调国防安全与经济发展关系的一个基本要求。为此,应当从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视角,正确认识和把握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的关系。第一,两个建设相统一。当今世界,一个国家要想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既要有强大的经济实力,又要有强大的国防实力,二者之间具有内在的统一性。江泽民同志指出,把经济建设搞上去和建立强大的国防,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两大战略任务,从根本上说,这两大战略任务是统一的。一方面,经济是国防的物质技术基础,只有经济发展了,才能为国防现代化提供必要的物质技术基础;另一方面,国防现代化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国防建设是国家安全与经济发展的基本保证。如果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这两大战略任务出现失衡,必然危及到国家经济社会长远的可持续发展。第二,两个进程应同步。国家战略是一个整体,经济发展战略与国家安全战略之间的协调运行,是现代经济社会发展的内在规律和客观要求。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作为国家现代化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必须与国家经济建设协调发展。面对我军发展现实水平与打赢信息化战争的不相适应,面对祖国完全统一的神圣使命,面对改革开放条件下国家战略利益的拓展,应该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不断推进国防和军队建设。
随着高新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在军事上的广泛应用,不仅对军队的武器装备作战理论,编制体制产生巨大的影响,而且对军事人才提出了新的要求。作为构成战争基本要素的人,武器装备及人与武器的组合方式,都与科学技术密切相关。高技术战争,实质上是高科技的较量与对抗。作为战争主体的人,谁掌握了先进的科学技术并把其科学有效地运用于战场上,谁就可以获得战场上的主动与优势。我们作为21世纪的大学生必须加强国防教育的培训,坚实贯彻我们的爱国主义思想,灌输国防知识,培养国防观念,提高保卫国家和建设祖国的意识,为国家和人民做出贡献。
[摘要]爱国主义教育是高校人才培养工作中需要始终坚持的教育主题,在高校军事理论教学实践中加强对爱国主义的教育,能促进大学生爱国情感的激发和爱国责任感的进一步增强,对强化人才综合素质产生相应的积极影响。特别是对中外合作办学的学校而言,学生容易受到思想的侵蚀,因此在军事理论教学中,必须关注学生爱国情感的培养,全面突出人才培养工作的综合效果,为人才的未来发展提供全方位支持。
[关键词]军事理论教学;爱国教育;爱国情感。
爱国是中华传统美德之一,发挥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作用对学生群体的全面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在中外合作办学学校对学生实施有效教育和培养的过程中,应该认识到引入的合作办学方既有优质的教育资源,同时也要面临国外多元文化思想对大学生群体的冲击和影响。按照中外合作办学学校人才培养的特色,以军事理论教学为载体,对爱国情感教育进行强化,为高校人才培养工作的创新化发展提供良好的支撑。
对高校大学生培养工作而言,爱国情感的激发和爱国责任感的形成需要长时间不断积累和培养,只有循序渐进地对学生实施正确的引导,长时间坚持教育学生和培养学生,才能全面系统地突出教学科学性和有效性,使学生的综合素质水平得到不断增强。中华民族具有几千年的发展历程,在长时间的发展过程中始终高度重视爱国主义思想教育,爱国情感在不断的发展实践中也积累了丰富的情感内涵,在新时期开展大学生思想教育的过程中具有重要的思想指引作用,能促进大学生综合素质水平的提高。同时,爱国情感的激发能促使学生增强民族认同感,对全面提升我国民族凝聚力有积极影响。因此新时期在探索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过程中,要正确认识高校大学生培养工作中渗透爱国情感教育的重要性,并从多个角度制订渗透爱国情感教育的措施,力求能为学生的学习和成长提供良好支持。此外,针对中外合作办学而言,受到国外多元化教育思想的影响,学校大学生群体的个人主义思想、利己主义思想增强,集体主义思想弱化,部分大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出现了爱国主义情感弱化的情况,甚至对本民族的传统文化存在抵触心理,不仅严重限制大学生综合学习效能的提高,也会对大学生的未来发展造成制约。因此为了改善中外合作院校人才培养工作的基本情况,在学校开展军事理论教学活动的过程中,要加强对爱国情感教育的重视,明确爱国主义情感教育的重要性,进而发挥出军事理论教学的价值,实现对学生爱国情感的有效培养,为将学生培养成为高素质人才奠定坚实基础。
在军事理论教学中积极探索对学生爱国情感的培养,能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使学生认识到自身对国家、对民族、对社会的责任,进而强化学生的民族认同感和历史使命感,使学生的综合素质水平得到明顯提高,真正成为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践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下面结合军事理论教学情况,对有效培养学生爱国情感的方法进行研究和探索,增强高校人才培养工作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一)cai的设计和应用。
当前,在组织开展军事理论教学的过程中受到信息化教学和现代化教学理念的影响,教研人员已经积极探索了cai课件的设计和应用,希望能够进一步增加军事理论教学的内容丰富性,为学生提供更为全面的教学指导,增强教学组织效果。从整体上加以解读,军事理论课程教学环节对cai的设计和应用能够促进教学系统的构建,且由于课件自身兼容性和实用性相对较强,能够在教学环节实现合理应用,因此可以辅助军事理论教学中对学生爱国情感的激发和培育,使学生养成良好的爱国情感,为学生全面发展创造理想化的条件。在具体对cai课件进行设计和应用的过程中,要注意选用具有感染力的图片内容,适当引入新时代背景下与军事理论和爱国情感相关的信息,进而在反映爱国主义思想主题的基础上实现对学生的良好感召和熏陶,震撼学生的心灵,激发学生情感共鸣,切实突出爱国主义情感教育综合效果。
例如,在针对军事高技术方面“精确制导技术”进行讲解的过程中,军事理论教师在对cai课件进行设计和规划的过程中,可以适当引入官方公布的技术成果视频以及我国国庆阅兵的视频内容等,辅助学生加深对这方面技术内容的学习和了解,并在国庆阅兵场面的作用下实现对学生爱国情感的激发,使学生在学习和成长过程中能够感受到我国军事技术研究方面取得的显著成果,激活他们的爱国情怀和民族自豪感,进而增强爱国主义情感教育的说服力,使学生的爱国情感得到良好培养,为学生更好地学习和探索这方面的知识奠定坚实基础。
如此,进一步增强爱国主义情感教育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在军事理论教学中,爱国情感教育教学效果也会明显增强,对学生在成长过程中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树立产生极其重要的影响。
(二)教师在教学中要加强情感投入。
教师爱国情感投入对学生爱国情感的形成发挥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在高校军事理论教师对相关内容进行教学指导的过程中,自然流露真实的情感,教育学生和感染学生,促进学生爱国情感的激发,对学生的全面发展产生重要影响。因此,在教师组织开展军事理论教学的过程中,要加强对相关教育情感的投入,为学生良好爱国情感的形成和培育做出正确的指引。具体分析,军事理论教师在教学中情感投入,发现教师可以从以下角度发挥榜样作用,对学生的爱国情感加以培养。
1.在军事理论教学中融入崇高使命感。军事理论课的教师既要向学生传授军事理论方面的知识和内容,也要促进学生心灵的塑造,将学生培养成为新时期国家建设的接班人和中国梦的践行者。因此,在工作实践中,教师要认识到自身历史使命,并将使命感融入到教学活动中,开拓崇高的理想境界,以真实的情感对学生实施相应的教育和指导,增强学生的爱国意识。如在针对我国周边国际安全环境现状方面知识内容进行讲解的过程中,教师针对“情况复杂,战争危机依然存在”进行解析,就要适当融入崇高的使命感,让学生认识到复杂国际形势下教师和学生群体在建设国家和维护国家长治久安方面的重要历史使命,并与学生一起讨论作为教师、学生在建设国家方面所能够做出的贡献等,使学生的爱国情感和历史使命感得到充分激发,切实提高教学组织活动的科学性和有效性,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2.军事理论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始终保持爱国热情。军事理论课程的教师在教学组织活动中为了形成对学生的有效情感感染,促进学生爱国主义情感的激发,就要在讲解相关知识和内容的过程中始终保持爱国热情,实现对学生思想情感的正确引领,为学生群体学习军事理论内容、强化自身爱国情感提供不竭的动力支持。如在讲解日本军事情况基础上,教师要融入适当的爱国情感教育,并指导学生以史为鉴,正确认识中日关系,客观看待中日历史遗留问题,进而对中日军事情况进行深入探索,在有效渗透教学情感的基础上实现对爱国情感的激发,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保障。
(三)组织学生参与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
在高校军事理论教学中,要想实现对学生爱国情感的激发和强化,不能将教学内容停留在理论学习方面,还要组织学生积极参与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在教育教学组织活动实践中,有针对性地对学生的爱国情感加以激发,使学生在参与课外活动的过程中自身综合素质水平得到明显增强,为他们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在具体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将军事理论课程教学相关内容作为依托,设计相应的爱国情感教育课外活动,如成立毛泽东军事思想研究小组、世界先进武器探寻小组、中国人民解放军发展历史研究小组以及中国现行战略方针学习小组等,在成立专业学习小组的基础上利用学校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组织学生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中参观学习,对本小组的研究成果进行验证,加深对军事理论知识的认识和理解,实现对学生爱国情感的激发。在此基础上,也可以组织开展报告会,让学生对本小组的研究成果进行总结和报告,使学生对爱国主义情感教育形成更加明确系统的认识,为学生全面发展提供相应的保障。如此才能真正发挥爱国主义情感教育的重要作用,学生的课外活动学习效果也会逐步增强,对学生全面发展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
综上所述,在对中外合作办学学校军事理论教学进行改革的过程中,加强对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视,积极探索激发学生爱国情感的措施,能全面提高教学效果,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良好的培养,为学生爱国情感的形成和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坚实的保障。新时代背景下,针对中外合作办学学校特色,要从爱国主义情感教育角度對军事理论教学内容进行挖掘,革新教学方法,突出教学特色,辅助人才培养工作逐步实现优化发展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刘建宏.基于军事理论课程的高校爱国主义情感教育研究[j].山西青年,2018(13):56.
[6]文彦波.军事理论课的德育功能及其实现途径探析[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电子刊),2017(9):819.
《毛泽东军事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摘要:毛泽东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是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毛泽东军事思想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及其军队长期军事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和指导思想,毛泽东军事思想的形成、成熟与发展也是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壮大史,在中国历史乃至世界历史上都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军事思想;毛泽东军事思想;毛泽东思想。
毛泽东军事思想是关于中国革命战争、人民军队和国防建设以及军事领域一般规律问题的科学理论体系。是马列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战争和国防建设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及其军队长期军事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和集体智慧的结晶,同时也多方面汲取了古今中外军事思想的精华,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战争、军队建设、国防建设和反侵略战争的指导思想。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一,指出了毛泽东军事思想的指导对象。毛泽东军事思想指导的对象是中国革命战争、人民军队、国防建设及军事领域一般规律问题。
第二,指出了毛泽东军事思想产生的背景和条件。没有五四运动马列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没有马列主义同中国革命战争实践的结合,就不可能有毛泽东军事思想,毛泽东继承和发展了马列主义,结合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状况,积极开展武装斗争,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政权。
第三,中国革命战争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军事理论产生于战争实践。毛泽东长期亲身和领导战争实践,总结理论,后又将理论应用于实践,如此循环不断完善,形成了科学的理论体系。
第四,是中国共产党人集体智慧的结晶。集体智慧包括了对人民群众战争经验的总结、领袖集团成员的智慧以及毛泽东同志的杰出贡献。
第五,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军事领域是毛泽东一生中最光辉、最成功、最精彩的活动领域,毛泽东军事思想是毛泽东思想中最重要的一部分,也是最丰富、最系统的理论体系。
毛泽东军事思想的形成和发展是一个历史过程,它是同中国革命战争的发生、发展和胜利不可分割地联系在一起的,逐步形成为一个科学体系。
(一)初步形成时期。
1.八七会议。1927年,在大革命出现重大事变的时候,共产党人体会到没有枪杆子,不管我们的理论多么精深,我们的政治判断多么尖锐,在一个只凭实力说话的环境中,也难于成事。
党的八七会议,确立了武装暴动的总方针,中国共产党人从此找到了出路。毛泽东指出:从前我们骂中山专做军事运动,我们则恰恰相反,不做军事运动专做民众运动,蒋唐都是拿枪杆子起的,我们独不管。现在虽已注意,但仍无坚决的概念。比如秋收暴动,非军事不可。此会议应重视此问题,新政治局的应更加注意此问题,湖南这次失败可以说完全由于书生主观的错误,以后要非常注意军事,须知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这句话后来就演变为毛泽东提出的那个石破天惊的理论,枪杆子里面出政权。
2.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1927年10月毛泽东率领秋收起义的队伍上了井冈山,创造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确立了武装夺取政权,农村包围城市的思想,指导中国革命战争走向胜利的道路。毛泽东在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生动实践中,孕育了毛泽东军事思想。一个最具体的表现就是,与朱德等人一起提出了游击战的十六字决――“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
3.三湾改编。毛泽东军事思想的萌芽,不仅在于他的战争指导艺术出类拔萃,更在于他统帅的军队,是与其他军队迥然不同的人民军队。他曾经将中国近代军队,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代的清末新军和孙中山领导的革命军,完成了推翻清王朝的任务。却沦为军阀割据,鱼肉民众的武装。第二代是国民党建立的国民革命军,又变成了蒋介石屠杀工农,镇压革命的工具。第三代就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毛泽东创造性地在部队中建立起党的领导和政治工作基本制度,班排设党小组,营团建党委,“支部建在连上”,连以上设党代表。部队一切重大行动必须经过党组织集体讨论决定,从而在政治上组织上保证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确立了人民军队的“党指挥枪”的铁律。
4.光辉著作的发表。此外,毛泽东从我党的武装斗争实际出发,完成了许多著作,《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等,这些光辉著作奠定了毛泽东军事思想的基础,标志着毛泽东军事思想已初步形成。
(二)基本成熟时期。
1.遵义会议。1935年1月召开的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在党中央和红军中的领导地位。
2.瓦窑堡会议。1935年12月,中国共产党在陕北子长县召开著名的瓦窑堡会议,会上毛泽东说我们要从关门主义中解放出来,建立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3.抗战指南――《论持久战》。随着抗日战争的全面爆发,毛泽东创造性地提出了人民战争的思想,他代表党中央发布了全面的、全民族的抗战路线和持久战的总方针。1938年5月,毛主席还写下了永载史册的《论持久战》。
毛泽东在《论持久战》中科学的预见到抗日战争将经历战略防御、战略相持、战略反攻三个阶段,科学地论证了抗日战争的发展规律,为全国军民指出了争取抗日战争胜利的道路。阐述了人民战争思想,指出:人是战争胜负的决定因素,武器是重要因素,战略战术和技术原则与行动的依据,是“保存自己、消灭敌人”。《论持久战》对于统一全党思想,鼓舞全中国人民信心起了极大作用,成为指导抗日战争的纲领性文献。
4.中共七大。我们党在抗日战争中,一面坚持抗击日寇,一面同蒋介石集团进行斗争,在艰苦的斗争中壮大了自己。我们党领导的人民军队,已经由原来的四万人发展到近一百万人,在八年抗战中歼灭了大量的日伪军,收复了大片国土。
在这样的历史背景条件下,中国共产党在延安召开中共七大,毛泽东做了著名的《论联合政府》政治报告,在这个政治报告中,毛泽东分析了当时国际和国内的形势,驳斥了蒋介石反动集团的谬论,全面阐述了人民军队、人民战争和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等思想,标志着毛泽东军事思想科学体系的建立。
(三)全面发展时期。
抗日战争胜利后,解放战争全面爆发,毛泽东审时度势、决战决胜。由此,毛泽东军事思想有了重大发展,进入了全面发展时期。
1.战略转变。蒋介石集团经过近一年的内战准备,与1946年6月大举向解放区进攻,挑起全面内战。面对国民党气势汹汹的军事进攻,毛泽东明确提出了“积极防御、诱敌深入”的战略方针,作战形式由游击战向运动战转变,不计一城一地的得失,力求在运动中歼灭敌人。正是这一战略转变,大量地歼灭了敌人的有生力量,粉碎了国民党的全面军事进攻。
2.战略战术。我军在积极防御的战略总方针的指导下,强调采取“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的战法,要求各战区灵活运用战略战术,这都充分证明了毛泽东军事思想来自解放战争实践,才能有力地指导人民军队扭转局面,逐步施行战略反攻。
1947年,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直插国民党的心脏――南京。毛泽东在这一时期发表了《目前的形势和我们的任务》,总结提出了著名的“十大军事原则”,充分体现了毛泽东军事辩证思想和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
3.决战决胜。1947年7月-9月间,毛泽东抓住时机,组织指挥人民解放军以独特的方式由战略防御,转入了战略进攻。当时国民党总兵力为370万人,解放军为195万人,再次创造了以少胜多、以小胜大、以弱胜强的战争奇迹。
到了解放战争的第三年,毛泽东下令,向敌人发起战略进攻的大决战。毛泽东把首战方向直指东北,形成了“关门打狗”的态势,为全国的解放奠定了基础。
在解放战争中,毛泽东创立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战略进攻和战略决战理论,成为指导解放战争夺取最后胜利的强大思想武器,也表明了毛泽东军事思想得到了全面发展。
(四)丰富完善时期。
新中国成立后,我军进入了保卫胜利果实、抵御外来侵略的新时期。面对新的国内和国际环境,毛泽东军事思想得到了进一步的丰富与完善。
1.抗美援朝战争。在1950年,美军披上了“联合国军”的外衣,越过三八线,直逼我国国界。党中央和毛泽东经过战略上的深思熟虑,做出抗美援朝的战略决策,包括毛泽东长子毛岸英在内的36万志愿军官兵血洒朝鲜。
毛泽东做出的出兵参战的战略决策,体现了“国际主义和爱国主义相结合”的精神,反映了毛泽东作为政治家、军事家和战略家的胆识和伟大气魄,也是毛泽东军事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创造性发展和运用。
2.和平时期的军事战略方针。和平时期的军事战略方针包括了“进行有理、有利、有节的斗争,不放第一枪”、“依靠人民群众强边固防”、“军事与政治、经济、外交紧密结合”等军事思想,这些都是毛泽东军事思想在新国情条件下的新发展。
3.国防建设理论。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要求把我军建设成为“强大的国防军”,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坚持两条腿走路,实行平战结合、军民结合;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地建设现代化国防,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指出的,“我们不但要有更多的飞机和大炮,而且还要有原子弹”;加强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特别是创办军事院校。
所有这些,对于保证和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永远保持人民军队的无产阶级性质,促进军队现代化、正规化建设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把毛泽东军事思想推向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军事理论,指导中国革命战争取得了彻底的胜利。在毛泽东军事思想的指导下,中国人民取得了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胜利。在新中国成立后又继续指导了中国的国防建设、抗美援朝战争和边境自卫反击作战,是国防现代化建设和未来反侵略战争的指针。不仅在中国军事思想发展史上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而且在世界军事思想史上也占有重要地位。毛泽东军事思想已经走出国门、走向世界,成为第三世界国家争取民族独立和解放的强大思想武器。
毛泽东军事思想,在共产党人中第一个喊出了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的口号,确立了党组织建立在连队基础上的政治体制,确定了党指挥枪的绝对原则,为这支部队制定了“十大军事原则”的钢铁纪律……今天的人民军队,已然成长为一支让世界任何强敌为之胆寒的文明之师、威武之师,毛泽东的军事思想,也必将与时代精神相融合,铸就人民军队的钢铁意志和无敌军魂。
参考文献:
[2]毛泽东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3]军事科学院军事历史研究部.简明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史[m].北京:军事科学出版社,1992.
[4]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共党史风云录[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0.
[摘要]爱国主义教育是高校人才培养工作中需要始终坚持的教育主题,在高校军事理论教学实践中加强对爱国主义的教育,能促进大学生爱国情感的激发和爱国责任感的进一步增强,对强化人才综合素质产生相应的积极影响。特别是对中外合作办学的学校而言,学生容易受到思想的侵蚀,因此在军事理论教学中,必须关注学生爱国情感的培养,全面突出人才培养工作的综合效果,为人才的未来发展提供全方位支持。
[关键词]军事理论教学;爱国教育;爱国情感。
爱国是中华传统美德之一,发挥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作用对学生群体的全面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在中外合作办学学校对学生实施有效教育和培养的过程中,应该认识到引入的合作办学方既有优质的教育资源,同时也要面临国外多元文化思想对大学生群体的冲击和影响。按照中外合作办学学校人才培养的特色,以军事理论教学为载体,对爱国情感教育进行强化,为高校人才培养工作的创新化发展提供良好的支撑。
对高校大学生培养工作而言,爱国情感的激发和爱国责任感的形成需要长时间不断积累和培养,只有循序渐进地对学生实施正确的引导,长时间坚持教育学生和培养学生,才能全面系统地突出教学科学性和有效性,使学生的综合素质水平得到不断增强。中华民族具有几千年的发展历程,在长时间的发展过程中始终高度重视爱国主义思想教育,爱国情感在不断的发展实践中也积累了丰富的情感内涵,在新时期开展大学生思想教育的过程中具有重要的思想指引作用,能促进大学生综合素质水平的提高。同时,爱国情感的激发能促使学生增强民族认同感,对全面提升我国民族凝聚力有积极影响。
因此新时期在探索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过程中,要正确认识高校大学生培养工作中渗透爱国情感教育的重要性,并从多个角度制订渗透爱国情感教育的措施,力求能为学生的学习和成长提供良好支持。此外,针对中外合作办学而言,受到国外多元化教育思想的影响,学校大学生群体的个人主义思想、利己主义思想增强,集体主义思想弱化,部分大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出现了爱国主义情感弱化的情况,甚至对本民族的传统文化存在抵触心理,不仅严重限制大学生综合学习效能的提高,也会对大学生的未来发展造成制约。因此为了改善中外合作院校人才培养工作的基本情况,在学校开展军事理论教学活动的过程中,要加强对爱国情感教育的重视,明确爱国主义情感教育的重要性,进而发挥出军事理论教学的价值,实现对学生爱国情感的有效培养,为将学生培养成为高素质人才奠定坚实基础。
在军事理论教学中积极探索对学生爱国情感的培养,能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使学生认识到自身对国家、对民族、对社会的责任,进而强化学生的民族认同感和历史使命感,使学生的综合素质水平得到明顯提高,真正成为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践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下面结合军事理论教学情况,对有效培养学生爱国情感的方法进行研究和探索,增强高校人才培养工作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一)cai的设计和应用。
当前,在组织开展军事理论教学的过程中受到信息化教学和现代化教学理念的影响,教研人员已经积极探索了cai课件的设计和应用,希望能够进一步增加军事理论教学的内容丰富性,为学生提供更为全面的教学指导,增强教学组织效果。从整体上加以解读,军事理论课程教学环节对cai的设计和应用能够促进教学系统的构建,且由于课件自身兼容性和实用性相对较强,能够在教学环节实现合理应用,因此可以辅助军事理论教学中对学生爱国情感的激发和培育,使学生养成良好的爱国情感,为学生全面发展创造理想化的条件。在具体对cai课件进行设计和应用的过程中,要注意选用具有感染力的图片内容,适当引入新时代背景下与军事理论和爱国情感相关的信息,进而在反映爱国主义思想主题的基础上实现对学生的良好感召和熏陶,震撼学生的心灵,激发学生情感共鸣,切实突出爱国主义情感教育综合效果。
例如,在针对军事高技术方面“精确制导技术”进行讲解的过程中,军事理论教师在对cai课件进行设计和规划的过程中,可以适当引入官方公布的技术成果视频以及我国国庆阅兵的视频内容等,辅助学生加深对这方面技术内容的学习和了解,并在国庆阅兵场面的作用下实现对学生爱国情感的激发,使学生在学习和成长过程中能够感受到我国军事技术研究方面取得的显著成果,激活他们的爱国情怀和民族自豪感,进而增强爱国主义情感教育的说服力,使学生的爱国情感得到良好培养,为学生更好地学习和探索这方面的知识奠定坚实基础。
如此,进一步增强爱国主义情感教育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在军事理论教学中,爱国情感教育教学效果也会明显增强,对学生在成长过程中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树立产生极其重要的影响。
(二)教师在教学中要加强情感投入。
教师爱国情感投入对学生爱国情感的形成发挥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在高校军事理论教师对相关内容进行教学指导的过程中,自然流露真实的情感,教育学生和感染学生,促进学生爱国情感的激发,对学生的全面发展产生重要影响。因此,在教师组织开展军事理论教学的过程中,要加强对相关教育情感的投入,为学生良好爱国情感的形成和培育做出正确的指引。具体分析,军事理论教师在教学中情感投入,发现教师可以从以下角度发挥榜样作用,对学生的爱国情感加以培养。
1.在军事理论教学中融入崇高使命感。军事理论课的教师既要向学生传授军事理论方面的知识和内容,也要促进学生心灵的塑造,将学生培养成为新时期国家建设的接班人和中国梦的践行者。因此,在工作实践中,教师要认识到自身历史使命,并将使命感融入到教学活动中,开拓崇高的理想境界,以真实的情感对学生实施相应的教育和指导,增强学生的爱国意识。如在针对我国周边国际安全环境现状方面知识内容进行讲解的过程中,教师针对“情况复杂,战争危机依然存在”进行解析,就要适当融入崇高的使命感,让学生认识到复杂国际形势下教师和学生群体在建设国家和维护国家长治久安方面的重要历史使命,并与学生一起讨论作为教师、学生在建设国家方面所能够做出的贡献等,使学生的爱国情感和历史使命感得到充分激发,切实提高教学组织活动的科学性和有效性,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
2.军事理论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始终保持爱国热情。军事理论课程的教师在教学组织活动中为了形成对学生的有效情感感染,促进学生爱国主义情感的激发,就要在讲解相关知识和内容的过程中始终保持爱国热情,实现对学生思想情感的正确引领,为学生群体学习军事理论内容、强化自身爱国情感提供不竭的动力支持。如在讲解日本军事情况基础上,教师要融入适当的爱国情感教育,并指导学生以史为鉴,正确认识中日关系,客观看待中日历史遗留问题,进而对中日军事情况进行深入探索,在有效渗透教学情感的基础上实现对爱国情感的激发,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保障。
(三)组织学生参与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
在高校军事理论教学中,要想实现对学生爱国情感的激发和强化,不能将教学内容停留在理论学习方面,还要组织学生积极参与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在教育教学组织活动实践中,有针对性地对学生的爱国情感加以激发,使学生在参与课外活动的过程中自身综合素质水平得到明显增强,为他们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在具体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将军事理论课程教学相关内容作为依托,设计相应的爱国情感教育课外活动,如成立毛泽东军事思想研究小组、世界先进武器探寻小组、中国人民解放军发展历史研究小组以及中国现行战略方针学习小组等,在成立专业学习小组的基础上利用学校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组织学生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中参观学习,对本小组的研究成果进行验证,加深对军事理论知识的认识和理解,实现对学生爱国情感的激发。在此基础上,也可以组织开展报告会,让学生对本小组的研究成果进行总结和报告,使学生对爱国主义情感教育形成更加明确系统的认识,为学生全面发展提供相应的保障。如此才能真正发挥爱国主义情感教育的重要作用,学生的课外活动学习效果也会逐步增强,对学生全面发展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
综上所述,在对中外合作办学学校军事理论教学进行改革的过程中,加强对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视,积极探索激发学生爱国情感的措施,能全面提高教学效果,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良好的培养,为学生爱国情感的形成和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坚实的保障。新时代背景下,针对中外合作办学学校特色,要从爱国主义情感教育角度對军事理论教学内容进行挖掘,革新教学方法,突出教学特色,辅助人才培养工作逐步实现优化发展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刘建宏.基于军事理论课程的高校爱国主义情感教育研究[j].山西青年,2018(13):56.
[6]文彦波.军事理论课的德育功能及其实现途径探析[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电子刊),2017(9):819.
论文摘要:目前国防生当中存在着为数不少的厌学军事体育的学生。本文从转变国防生对军事体育的态度;根据学员个性特点,因材施教,区别对待;结合专业特点和时代要求,改革教材内容;改革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改革教学形式;提高教员素质等几个方面,提出了提高国防生厌学军事体育的学习积极性的措施。
论文关键词:国防生;军事体育。
厌学体育作为人的一种行为表现,是指对体育活动的一种消极怠工行为。
许多资料表明,当前国防生对军事体育学习的态度是好的,动机是正确的,但也应看到,在为数不少的学员中,的确存在着厌学军事体育的行为倾向,主要表现在:上课无精打采,注意力不集中,畏难情绪较大,借故请病假、事假较多,完成任务勉强,考核只求及格,课外活动较少参加,没有喜爱的活动项目,怕出汗等。如何解决学员的厌学军事体育的行为。变被动为主动,提高教学质量呢?我们认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所谓转变学员态度,就是教员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各种有效的途径和方法,转变学员对军事体育的各种不正确的态度,使军事体育成为学员自觉的行动和未来部队生活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教员在军事体育教学中,首先要重视转变学员的思想,提高学员对军事体育的认识,培养和激发学员对军事体育运动的积极性。在具体手段上,教员可以通过各种形式的讲解、教育,有目的地举办军事体育讲座,宣传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了解军事体育的功能和目的,以及军事体育在基层部队中的成长发展和自我完善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通过军事体育确立科学的学习目标和良好的学习动机,端正学习态度,从而养成自觉锻炼身体及为适应将来第一岗位任职需要做好准备。
由于学员家庭、生长发育、兴趣爱好、接受能力、身体素质及运动技能等方面的差异性,在军事体育教学中,教员应注意区别对待,因人而异。科学地、合理地安排教学内容、练习密度和强度。例如在四百米障碍教学中,素质好、跨跃技术好的学员是越跨越有劲,但那些体质差的学员,怕跨不好,被同学笑话,怕教员指责,总是躲在别的同学后面或站在一旁观看。此时教员要因人而异,对跨跃技术好的同学提高质量,提出改进和提高动作技术的要求;对体质差的学生降低跨越难度,增加一些辅助练习和诱导练习,并耐心和蔼地鼓励、帮助辅导他们。对于他们在锻炼中表现的一些不足之处,不讽刺挖苦,奚落嘲笑,而是及时注意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哪怕是微小的进步,都随时加以肯定,公开进行表扬,这样就能大大激发学员的学习积极性,消除对军事体育的厌学倾向。
目前,在军事体育教学中,对教材内容的深度、广度、针对性和实效性考虑较少,往往只从规定课时与科目的搭配上做些简单的调整。从目前实施的军事体育教学大纲中,我们不难发现,从各阶段所安排的教学内容来看,针对性、特殊性不明显,这势必会影响学员对军事体育的兴趣。特别是国防生培训学习阶段,随着学员生理、心理的成熟,一种综合效用的军事体育价值观在学员心中逐渐形成,兴趣广泛而讲求实效。根据学员的这一特点,在国防生军事体育项目和课时搭配上就不能简单化,而要用深入、周密的分析和研究,提供丰富多彩而又适合学员特点的项目,满足学员对军事体育的各种不同的特殊需要。各军队院校在严格遵循教学大纲的同时,可根据各自的实际和专业,在军事体育项目的配置上,作些灵活而有效的安排。
“教学末见乐处,必不我学”。可见任何一门课程要获得成功,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是非常重要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如果教学方法呆板、机械,学生就会产生怠倦厌学行为。相反,如果教师教学中,语言风趣而含蓄,形象而生动,精练而带有鼓励性,并结合教材内容,根据课堂实际,讲一些有趣的小故事,就容易出现生动活泼的局面。另外可根据国防生好胜心强和兴奋容易转移的特点,可采用竞赛性、多样的教学手段。如在加速跑练习中,如果每节课都采用直线跑,纠正动作跑等几种常见的办法,学生就会兴趣寡淡。如果组织他们进行组与组、队与队之间的“迎面接力赛跑”、“团结接力赛跑”,课堂就会出现你追我赶,争上游的活泼气氛。再如中长跑教学,采用变换队形跑,不同形式的接力跑、追逐跑、赶超跑、分组对抗赛等,也能使学员兴趣增强,情绪高涨。总之,新颖多变的教学方法与手段,可以使教学过程充满有强的吸引力。
学员的直接感觉对象是教员,教员对学员的影响是全面的。如果教员工作马马虎虎,上课松松跨跨,对学员放任自由,讲课精神不振,就会诱发学员对军事体育产生厌学行为。因此,教员应严格要求自己,树立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和强烈的教学事业心。同时教员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时刻对学员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对学员的军事体育学习有着直接而强烈的影响,因此教员要以自己的模范作用、表率作用和文明形象感染学员、影响学员,对学员关心、爱护和体贴。此外,教员生动形象的讲解,准确、熟练、轻松、优美的动作示范,可引起学员对动作的直接兴趣,使之产生跃跃欲试之感。因此,教员较强的业务能力和优秀的心理品质,是获得威信、密切师生关系,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
摘要:在高校军事理论课教学中引入微课来辅助传统教学,不仅能弥补教学时间、空间的不足,还能丰富教学内容,增强课程的吸引力,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是军事理论课程改革的一个方向。本文首先简述了普通高校军事理论在线课建设现状,接着从三个方面介绍了军事理论微课的设计原则,最后课题组对微课在普通高校军事理论教学中的应用做了探析。
军事理论课是普通高校学生平时学习國防教育的主要渠道,是国防教育功能在高校实现的主要依托。军事理论课内容博大精深,在学时有限的基础上如何进一步提升教学效果是课题组研究的重点。随着教育信息化和在线课程的发展,mooc辅助教育教学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关注和应用。mooc高度精炼的知识整合以及灵活机动的学习方式,让高校的军事理论课教师们不再担心知识点放射少,课时不够用,学生学习兴趣低下等问题。军事理论课课程知识更新速度快、涉密性强、涉及政策部分教学尺度拿捏难度大、可参考借鉴经验少等原因致使军事理论课的mooc建设难度大,创新性和突破性强。
冀中职业学院军事理论教研团队在省教育厅主推的智慧职教mooc学院平台上构建了《大学军事教程》课程,一期课程已顺利结课,二期课程正在建设中。一期课程全程共有1500余名学员加入课程,其中不乏有数十名全国同类院校相关同仁加入交流,教学效果良好。军事理论课课堂教学和mooc的教学方式结合起来作为传统课堂军事理论教学的有力补充,既能达到进一步提升学生国防意识和军事素养的效果又不占用学校其他的教育教学时间,具有显著的现实意义,军事理论课的在线课程进一步建设研究迫在眉睫。
在线课程教学资源库中,把课程资源整合到微视频中的,以微课形式进行,包括(且不限于)军事理论课视频教程、拓展阅读资料及视频、文本课件、在线课堂讨论环节、章节测验、期末考试等全部mooc主要构成要素。因此在教学设计中我们深度分析当前形势、创新思考,更加注重微课在教学领域的应用。在高校军事理论课教学中引入微课来辅助传统教学,不仅能弥补教学时间、空间的不足,还能丰富教学内容,增强课程的吸引力,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是军事理论课程改革的一个方向。
(一)紧扣教学大纲,筛选适合制作微课的内容。
2019年1月,教育部联合中央军委国防动员部修订《普通高等学校军事课教学大纲》,新教学大纲在课程定位、课程目标、课程要求、课程内容、教师发展、教材建设、教学方法、课程考核、教学保障、督导评价等各个方面都进行了较大幅度的修订,这些改变均说明职能部门对本课程功能定位的进行了深入谋划和思考,教育工作者对其进行深度剖析,有利于对本课程所属问题进一步深入探析,从而凝聚共识、指导业务实践。
军事理论课担负着大学生国防军事教育的功能,教学的目的不同于专业的军事院校,无需在理论的深度和学术上做过细的探究,重点侧重于拓宽军事领域的知识,注重军事知识的信息量和科技含量。这就要求课题组与时俱进地调整和丰富军事理论课的教材内容,适当增加国际局势变化、局部紧张态势分析和新军事科技发展等方面的新内容,使军事理论课的教学内容富有时代特色。此外,军事理论课还应把学生关注的世界热点问题、最新信息以及相关前沿问题及时纳入到教学内容当中,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学习热情。
微课中的微视频拍摄完成后,短时间内一般都不会重新拍摄。军事理论课时代性很强,在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的深刻影响下,全球性、跨国性问题逐渐上升为牵动国际形势发展的重要因素,国家安全中的国际战略形势和信息化装备中的信息化作战平台时刻都在发生着变化。而中国国防和军事思想这两部分却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因此在录制军事理论微视频课时,应当把较为稳定的重点内容用微课的形式录制,变动性较强的部分主要放在课堂上讲授,这样既能在国家规定的学时内即完成了教学任务,又富裕出时间让教师能重点讲解国际战略环境等变动较大的内容,从而增强了军事理论的时代性。
(二)采用多种呈现形式,吸引学生的长期关注。
当代大学生思想活跃,求知欲强,但自制能力差,思想容易开“小差”,对于当前一些军事热门话题、信息化战争战例,以及热播影视作品所反映出的救援行动、信息化作战平台、综合电子信息系统、信息化杀伤武器、军事高技术等学习兴趣浓厚,但对于理论性知识却缺乏深入的学习。因此,军事理论教学要运用现代化的技术,增强课程的趣味性和吸引力,让学生乐学、善学,从而体现学生才是真正的认知主体。微课要把语言文字表达的艺术性和视频图像显示的直观性有机的结合起来,做到图文并茂、音像同步,使得复杂问题简明化、抽象问题形象化、枯燥问题趣味化,极大地增强了课程的趣味性和吸引力。微课的呈现形式可以是录屏类、拍摄类、ppt等基本形式,也可以是动画型、交互式、手绘类、互动电影、手机h5型等多种创新形式。例如讲授古代军事思想《孙子兵法》——作战篇时,可结合“以战养战,因粮于敌”的军事思想,将李牧巧施“美马计”做成微课来播放,使抽象的理论变得形象、直观、明了,提升了学生听课的积极性,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感受和理解更加深刻、全面。
因为学生可以挑选在线公开课的内容进行学习,这就要求在线课全部知识点都要以高质量的水平完成,军事课教师是完成军事课教学目标的具体执行者和组织者,仅一名教师完成整门课程的拍摄,难度特别大,因而需要组建团队,需要校内外专家联合培养校内专兼课教师,还要联合本校、本省甚至全国的优秀同行,强强联手、共同参与、合力建构,把各个章节的主要内容,都通过微视频的形式展现出来,再经过认真打磨才能形成军事理论精品在线公开课。
(四)深入学习制作技法,设计高标准微课。
如何让微课更具吸引力?这是关于设计策略方面的问题,在微课制作过程中设计是最重要的一步,有条理、有逻辑的设计能够让课程在结构上更凸显合理化,也更便于后期的制作。微课是解惑而非授业,在制作微课前教师要选好知识点,明确受众。微课设计思路要清晰,选定了主题、内容及展现形式后,需总体规划设计授课过程,从导入、讲解、交互,到拓展实践、评价,整个体系一定要明确。时间必须把控好,5-8min内讲透彻微课所要展示的知识与内容,在最后特意留下恰当的空白,以便给读者留出想象的空间。一般按照下面这些原则进行设计微课:
(1)标题简练、有新意;。
(2)授课过程中适当加入一点幽默的笑点;。
(6)微课的教学环境符合“一对一”辅导的模式,一定要注意受众是一个人,而不是一个大教室里很多学生,教学时要做到“目中有人”,语言要生动形象,态度要真切诚恳,使用个性化亲切的语言,加入一定的技法技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达到一定的教学效果。
微课制作大致分为以下五个步骤:
(1)选题设计,包括脚本的设计、逻辑设计和选题等;。
(2)素材收集,包括微课中用到的视频、图片、文本和其他素材;。
(3)课件制作,特别考虑制作时的色彩搭配、排版、动画和可视化效果;。
(4)制作准备,如准备好摄像头和麦克风,准备好所需软件;。
(5)视频录制,指拍摄或录屏和后期制作阶段。后期制作,才是真正的技术活儿,如今制作手段多种多样,各类软件也层出不穷,有时微课的制作其实是在考察大家的综合运用能力。
(一)使用微课可以更好的促进学习的迁移。
军事理论课所依托的军事学是研究战争的本质和规律,并用于指导战争的准备与实施的科学,属于社会科学,具有鮮明的阶级性和民族性,是一门高度综合的学科。军事理论课课程内容的丰富性、知识体系的渗透性、思维方法的贯穿性都为学习的迁移提供了非常多的“共同元素”。比如《孙子兵法》之所以能够得到古今中外广泛认同,历久弥香,发挥跨时代、地域和行业的局限,其独特价值就在于此书凝聚了军事科学的军事思维方法,其世界观、方法论的指导意义,是军事理论中最为稳定、核心、长远指导作用的内容。
微课是一个独立的、有明确教学目标的小课程,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可以在短短几分钟的时间,在潜移默化中帮助学生从学习知识技能向科学的思维方法和价值观念迁移。学生使用微课进行军事理论课程学习时,可以有针对性的进行第二轮甚至多轮学习,直至完全掌握学习任务。学生通过微课自主学习过程中,必然会不断思考,探寻新的知识,进一步将军事理论的相关理论与实践、原理与技术结合起来,从理论上也能解释一些社会现实问题,这些对于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都有很大益处。
(二)使用微课可以更好的加强素质教育。
【本文地址:http://www.pourbars.com/zuowen/146933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