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一个怎样的人演讲稿(通用12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24 17:48:10
做一个怎样的人演讲稿(通用12篇)
时间:2023-11-24 17:48:10     小编:雨中梧

演讲稿需要具备一定的艺术性,以吸引听众的注意力并留下深刻的印象。演讲稿的语言应该简洁、明了,避免冗长和啰嗦。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演讲稿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做一个怎样的人演讲稿篇一

老师们、同学们,大家好!我今天演讲的题目是《做一个诚实守信的人》。

古往今来,凡是品德高尚的人,都是诚实守信的。北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和政治家晏殊,14岁时被地方官作为“神童”推荐给朝廷。他在考试时实事求是,不弄虚作假的行为,赢得了皇帝与大臣们的赞赏。还有“曾子杀猪”,他在孩子面前实现诺言的故事一直留传至今。同学们,有这样一句话:诚实赢得千家赞,虚伪招来万户嫌。一个人为人诚实,表里如一,不弄虚作假,对于取得别人的信任是多么的重要啊!

诚实守信是做人的基本品德,也是个人的立身之本。它要求一个人说话办事要实事求是,言行一致,当面和背后一个样。人家有事相托,既要急人之所急,又要量力而行。要说到做到,信守诺言。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许多人急功近利,言而无信,迷失了自我,客观上导致了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不信任,相互欺骗,扭曲了人与人之间的真诚关系,使人们陷入怀疑一切的境地。

诚实守信也是一个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石。在现代社会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企业与企业之间的交往日益频繁,各种合作越来越多,诚实守信显得更加重要。当前,在经济领域中最常见的,使人深受其害的是造假、贩假。如假烟、假酒、假药、假文凭、假公章、假证件、假车票、假发票、假钞票、假信息、假合作,假公济私,欠账不还。各种各样的违约事件和买卖经营中的坑蒙拐骗,这些现象都让人深恶痛绝。

当然,诚实守信要讲原则。我们在答应别人办某一件事时,要想一想这件事该不该做,不该做的事情就不答应。如果答应了做不该做的事情,一经发现就要立即改正,不能为了顾面子而将错就错。

同学们,胡锦涛提出,要进一步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要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让我们牢记的话,做一个诚实守信的人。

老师们,同学们,我的演讲完毕,谢谢大家!

做一个怎样的人演讲稿篇二

现代大城市的职场男女在高速发展的经济社会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他们鲜明地代表了一种生活状态,在他们的工作中或生活中都充满了竞争与快节奏,而这不可避免地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工作狂。

据国外媒体报道,谷歌副总裁玛丽莎•梅耶尔称通常她每周工作90个小时,要开60个会议。在谷歌工作早期,她每周工作130个小时,这是要通过对什么时候淋浴什么时候趴在桌子上睡觉形成策略实现的。

为什么她不会向倦怠屈服,年复一年地几乎总是在工作呢?她说:“我真的不相信会有倦怠的时候。很多人都是几十年如一日地努力工作,如温斯顿•丘吉尔(winstonchurchill)和爱因斯坦(einstein)”。而且她每六个月左右会安排一周的时间来休息。

可以算一下,梅耶尔总是在工作,她喜欢她所做的事情,她在银行有3亿美元左右的存款,她很快乐,这对于她来说很好。但是这是一个罕见的情况,但是却没有人应该把她作为一个如何工作、如何生活或者如何避免倦怠的例子来模仿。

那么什么是倦怠的情况呢?在心理学中,我们把对工作产生的倦怠称为职业倦怠,它指的是个体在工作重压下产生的身心疲劳与耗竭的状态。一般认为,职业倦怠是个体不能顺利应对工作压力时的一种极端反应,是个体伴随于长时期压力体验下而产生的情感、态度和行为的衰竭状态。梅耶尔一周工作这么长时间却没有产生职业倦怠,必定有着强大的精神追求所支撑。

现在看一下对于普通人来说更有意义的事情。

当然,这样的人也做出了一些牺牲,但是谁没有做出牺牲呢?这可能是与梅耶尔唯一能够达成共识的事情。人不可能拥有所有的东西,所以必须弄清楚什么是真正重要的。

在硅谷市场工作的策略咨询师stevetobak或许可以告诉大家一些关于如何成为一个正常的工作狂的几条见解。

什么是工作狂?工作狂就是把工作放在第一位,做的工作比他应该做的多,因为工作而使他与妻子的关系陷入麻烦,可能因为工作在一两个孩子出生时未能到场,对工作痴迷,一周7天24小时总是处在工作状态,当他不必工作的时候会感到不自在等等。无论如何,知道你正在处理的事情是什么总是好的。

不要过度骄傲。如果你选择了这种生活方式,你当然应该对这种生活方式感到舒服。但是不要到处对那些会倾听你说话或者带有类似尊敬别人的人大声谈论,这只会令人生厌。你永远不应该为你自己选择的生活而感到遗憾,但是作为一个工作狂也没有什么让你觉得特别高尚的。当然更不要抱怨,抱怨会让人感到厌烦。

在你必须要拼命工作的时候拼命工作,在不需要的时候就不要这样做。这就是做事的方式,而且它的效果很好。当职责需要的时候,要按照需要做好工作。夜以继日的工作,就是那些高管们为什么能赚大钱的原因。

乐在其中。steve称,知道这说起来容易,但是如果你不热爱你所做的事情,如果它不在至少某种程度上来说是有趣的,那么你永远不会处理工作狂的折磨。你会让你自己和你周围的每一个人都很痛苦。你会毁掉你的健康和你的生活。别去找麻烦,你必须找到能够让你感兴趣并能够努力工作的实质性方式。

人人都不高兴的情况。倦怠可能与公司、文化或老板关系更大,而不是工作本身。这些都是倦怠的更常见原因,不仅仅是长时间的工作会导致倦怠。无论如何,倦怠就是你做什么都很痛苦并且看不到尽头。要留意这些迹象。

就此而言,不要成为一个因为工作或任何其它事情而牺牲健康的笨蛋。如果你几年以来都可以持续一周工作90个小时,圆满地实现愿景并最终能够像梅耶尔一样好,那么请便吧。别客气!

做一个怎样的人演讲稿篇三

王文京属于慢热型的,他会将道理娓娓道出,却不会有豪言壮语,用友的发展和王文京的性格也很像,中规中矩却又步步为营。

沉稳而不沉闷,自信而不自满。王文京一直没有放弃对于梦想的追求,他想一直带领用友往前走,而不像其他的创业者那样,在功成名就后选择退居幕后,安享成功。

正是基于这种商业理想的驱动,在关乎企业战略和命运的每一个节点上,用友和王文京一直用笃定来显示自己的气魄。尤其是近年来,软件业新的模式、新的业务层出不穷,用友却依然按照自己的节奏谋篇布局。《左传》中说,“慎始而敬终,终以不困”,意思是谨慎地开始,不怠慢地终结,就不会有窘迫之患。这句话或许可以看做用友长期坚持的一种策略和态度。

王文京说他最敬佩的企业家是柳传志,柳传志“拐大弯”的理论时时敲打着他。“要把很多事都提前看到,提前去谋划好,然后再一步步发展。”为此,王文京总是愿意听取各方面的意见,特别是来自客户和一线经理的反馈。用友以前经历过几次“拐大弯”,都是王文京在与客户的密切交流中悟出来的。一是从财务软件向管理软件转型,另一次是产品经营向客户经营转型。

现在,用友还面临着更大的一个机会。在经过近30年的高速成长,在国际金融危机、中国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周期的三重因素驱动下,中国企业进入全面转型升级时期。在中国经济开始拐大弯的时候,用友如何才能做到弯道提速呢?王文京的策略仍然是先谋而后动。

可以看得见的变化是用友开始积极投入saas模式,以一个软件企业的身份积极拥抱互联网。虽然在全球范围内,微软已经做过了不成功的探索,但王文京依然执著并勇敢着,悄悄地流露出一个顶尖商人骨子里对于创新的好奇心。王文京知道,这是向新业务转型的敲门砖,不可能一步到位,而且需要长期的摸索与投入。用他的话说,“三年投入期,不急于盈利。”

当然,用友还想明白了更重要的一件事,那就是如何将自己过往的优势带入新的业务,同时还要避免固步自封式的惯性思维。“向互联网的转型,就是在高速行进中去找方向,这个行业变化太快了,我们不可能像软件业务那样,提前规划好一步一步去完成。软件我们可以一年发一版,但网络业务我们要一天发一版,每天都要更新。新业务与旧业务的思维方式和运作模式完全都不一样。”王文京说。

看得出,王文京和用友已经准备好在奔跑中寻找答案了。

作者:董军。

变革时期的快速反应。

王文京:对企业战略的思考,我是通过两个途径来进行的:一是经常接触客户,在接触客户的过程中,就会知道客户、市场的一些需求及其变化,企业战略很多是来自于这里的。二是每年9月份左右,我会“闭关”思考,因为9月份要开始做调研的计划。我会找一个安静的地方,自己单独待几天,去理一理后面的发展思路。但现在,我发现一年一次思考的节奏不够了,我现在是一年两次,上半年在五六月份,下半年在九十月份。

王文京:年初我们定下的第一个策略就是必须要快速响应市场。市场一线人员把信息快速反馈回来,公司再快速制定出相应的策略;第二个策略就是把积极增长的目标调整为稳健增长。因此,年初我们在做预算的方案上,比往年会做得更加谨慎些。

《中国经营报》:据你的观察,市场到底发生了哪些变化?你们是如何快速响应的?

王文京:市场的变化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高端客户与中低端客户的表现不同。我们的一些本来增长很快的中小企业市场,受到的影响比较大,而高端客户在这个时期的主要表现是采购会更加谨慎,付款周期可能会拉长。另一方面,一些大型企业比金融危机前更重视内部管理,更加重视技术进步,所以反倒拉大了对这块的需求。2009年高端业务的增长比中低端更好一些,所以我们马上就会在资源配置上加大力度。

二是行业的变化不同。在经济危机中,不是所有的行业、所有的领域发展都放缓,有的领域可能还在提升,比如建筑、汽配、化工等行业的需求反而更大了。我们在这些行业已经有所准备,但以前市场并没有那么好,2009年这些行业的增长特别好。

三是区域特征不同。我们明显感受到,经济危机之后东南沿海地区、特别是华南地区,受的影响比较大,但是在中西部地区、内地反倒增长得比较好。这实际上也反映了我国经济结构的一些变化,像制造业往内地、二三级城市迁移,这种迹象从我们的业务上已经开始表现出来,我们的市场投入也会根据这个特点去进行。

基于以上这些变化,我们在公司内部提了一个口号——“只看机会,不看危机”。因为危机已经来了,看了也没用,关键是要看到机会,把准机会。因此我们每个月度、季度都会有专门的市场变化报告,然后以分析会的形式对一些业务、资源投入方面,随时做出相应的调整。

王文京:我们把目标定为全球前三的管理软件厂商,这个目标不是盲目确定的,因为中国市场有这样的机会。中国的企业正在进行全面的转型升级,企业管理也需要升级。越来越多的企业需要升级他的管理系统,未来几年会出现一个管理软件全面升级的机会。这样他们就会对软件和供应商进行重新评估和选择,他们会更倾向于选择综合类的供应商,选择有专业服务能力的供应商。

超越国际厂商的可能。

王文京:我觉得最低谷已经过去了,真正困难的时期是2008年四季度和2009年的一季度。从2009年的二季度末开始,因为整体宏观经济形势在回转,感觉倒不像2008年四季度和2009年一季度那么突出。

作为行业领导企业,我们下半年的策略就是把握机会、乘势而上、加大投入、快速发展。根据这样的新形势,我们会在人员、新产品研发、市场宣传方面都加大投资力度,包括我们即将在央视投广告都是一个新的尝试。行业里的人都知道,用友是亚太本土最大的管理软件提供商,但大众还认为用友只是做财务软件的。我们需要有一个相对集中、相对聚集的传播,用友的品牌形象必须要扭转,而这个扭转主要是要在更大众的范围里扭转,因为大众的认知也很重要。

《中国经营报》:是不是还有一个重要的投入会在收购方面?用友在2008年年底和2009年不断强调会加大收购的投入,这可能也是行业领导企业在行业转折点上的一个新机会。

王文京:对,在目前的背景下,我们认为这是产业整合一个很好的机会。实际上,我们从2008年就开始做了,下半年我们会加大力度去做。在经历了这次经济危机后,我们看到优劣企业的分别会更加显著,管理软件行业也会强者更强,劣势企业可能会被淘汰或并购,行业的集中度也会继续加大。

一个产业出现整合的阶段,并不是随时都有的,它一定是当这个产业发展到一定的阶段,并在一个特定的经济环境背景下,才有可能进入到整合发展的新阶段。从另一个层面看,用友的目标是进入管理软件世界前三,因此我们自身的发展也需要加快发展的步伐,加大收购的力度。

王文京:第一个趋势是综合类的整体解决方案的提供商的优势会越来越显著,市场份额会更加向这样一些厂商集中,而行业性的软件提供商和单一领域的软件商(像crm、bi、hr)在未来的生存压力会越来越大,这个趋势在欧美其实已经发生了,很多做crm、plm的企业都被收购了。

第二个趋势是本土厂商的相对竞争优势已经超越了欧美厂商,本土厂商将在未来几年成为中国市场的绝对领先者。这十几年,我们一直在与欧美厂商竞争。上世纪90年代的时候,他们垄断高端,在中端也是主流。从90年代末开始,本土厂商才有能力开始与他们全面竞争。现在,欧美厂商在中端市场基本上没有了竞争力,在高端市场我们也将很快就能全面赶超。

《中国经营报》:你认为未来国产软件能全面超越国际厂商,你的信心从何而来?

王文京:我们之所以能够赶超,有几个方面的因素:一是本土厂商的产品功能更加符合中国企业的经营管理创新;二是我们在技术上有后发优势,技术比他们更先进;三是我们更贴近客户;四是我们对客户的投入产出比、性价比都远远超过了欧美厂商。所以,接下来将发生的重大变化是在未来五年内,本土厂商在高端市场将成为主导厂商,进而全面超越欧美厂商。

新旧业务互相借力。

王文京:我们在未来是两个主要方向:一个是管理软件,一个是电子商务服务类。我们的管理软件要迅速在erp的基础上,发展电子商务解决方案。这种延展应该说是很自然、很顺畅的,我们已经开始在给一些企业客户提供电子商务类的应用,未来会更大力度、更全面地发展电子商务的解决方案。另外,我们的在线和电子商务移动业务,要以移动业务为核心,快速发展用友的电子移动商务业务。

王文京:这个问题对我们很重要。现在行业变化太快了,特别是互联网,我们只能在高速行进中思考。在线业务和移动业务所要求的思维的模式与软件是不一样的,运作的模式也是不一样的。我们现在把移动独立成一个公司运作,就是想要建立一个不同的运作机制,而且要更多地吸引非软件业背景的人员加入,因此我们不会给移动业务一个很严格的框框。

但我认为,企业在向互联网转型中没有必要矫枉过正,不必将原有的优势全部放弃掉。比如我们将来针对b2b、b2c的电子商务服务,现在全国七八十万企业用户就是我们的资源,我们给他们提供了后台管理软件,再给他们提供前端应用服务的话,就很顺畅,可以借力。

王文京:对,从1999年我们就开始做了,那个时候叫asp模式,也就是saas的前身。当时我们选择了两个方向:一是做在线财务,二是做在线分销。在线财务的市场当时还不成熟,但分销还不错,发展了一些客户。前年,我们又重新把在线业务作为一个战略业务去发展,这次就是按照saas的模式。我认为,市场规模真正做起来还需要一段时间,但这个方向肯定是没有问题的。

王文京:局部的不同意见肯定会有,这很正常,但不会影响我们的决策。未来我们的核心业务就是两块:一是继续发展管理软件,二是围绕电子商务展开服务。在品牌上,我们会考虑新业务是不是会用专门的品牌,同时也会考虑多品牌管理的方式。

《中国经营报》:新业务的发展,很重要的一点是能否摆脱传统思维的束缚,而保证将来用友不被时代淘汰的关键,也正在于新业务。这么重要的业务,你会选择什么样的人去掌舵?我们看到用友还是用老人做新业务。

王文京:新人和老人是一种分法,我更愿意用另一种分法:一个人有没有创业精神,看这个人有没有内驱力。我要去发现、起用一批有很好的内驱力的人,有很强内驱力的人总会有一个比较好的状态,这就是我们倡导的梦、道、力。“梦”就是梦想、理想,解决“为什么要做”的问题;“道”就是道义、行为规则,解决“怎么去做”的问题;而“力”就是能力、力量,回答的是“用什么去做”的问题。

做一个怎样的人演讲稿篇四

一、管理的定义:。

管理:就是在特定的环境下,管理者为了实现一定的目标,对其所能支配的各种资源进行有效的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等一系列活动的过程。

管理的定义应包括如下几层含义:

1、管理是什么?管理是一系列活动过程。

2、由谁来管?即管理的主体是管理者。

3、管理什么?即管理的客体是各种资源,如人、财、物、信息、时间等。

4、为何而管?即管理的目的是为了实现一定的目标。

5、怎样管?即管理的职能是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

6、在什么情况下管?即在特定环境下进行管理。

管理思维的含义非常广泛,其中最关键就在于认识到管理的特性。管理是通过别人来完成自己想完成工作的一门学问。因此,不论下属是能力强的还是能力弱的,是主动性强的还是主动性差的,你都得用。人无完人,玉无足玉,谁都会有缺点,我们能做的就是发现不同人的特点,并根据不同人的特点运用不同的管理风格,以达到团队的最终目的。

简单的讲,管理的核心就是:管人事,理人心,从而达到自己及整个团队的目标。

最终实现企业愿景的一个重要人物。

二、管理者具备的基本素质:。

1、品行端正,身心健康,如诚信、孝敬父母、忠于朋友、为人正直、信心十足……。

3、思维敏捷,能洞察事物的本质,具备一定的计划性和严格的执行力;

4、责任心强,勇于担当,能为自己做到事负责,知错能改;

5、会聆听,能洞察别人的心理;懂授权,给下属充分展示自己的空间;巧激励,充分发挥下属的潜力;会用人,能知人善任,不错过每一个人才;勤沟通,让信息顺畅传播;做决策,展示管理者的大智慧。

三、管理者如何赢得大家的拥护和尊重:。

请思考一个问题,为什么你能当经理?为什么大家都听你的安排?

那是因为大家服你,你说的话做的事大家心服口服,愿意听你的领导,服从你的指挥!

能做到这一点需要一点一滴的积累和沉淀,并且确实有真实的效果,企业发展,个人受益!

1、要想别人尊重你首先你要先尊重别人,一个问候,一个微笑,一个短信,一个电话…。.别忘了,你对别人怎样别人也会对你怎样,不要在下属面前摆出一副我比你强的那种气势,最后只能导致你越来越孤立,比如一个区域经理…。.

4、管理者不是全才,他也有出错的时候,知错能改,并及时纠正,大家会更觉得你这个人踏实,而不是错了就假装不知道,也不说明,比如三鹿牛奶,苏丹红事件………。

5、承诺的事必须做到,要么不说不做;

7、在下属遇到困难的时候能帮助自己的下属解围以便使他们轻装上阵;

8、能替自己的上司分担工作,并出色完成领导交给的任务,让领导觉得把工作交给你放心,不用费心思去考虑…。.

9、执行公司制度黑白分明,奖励要让员工心花怒放,惩罚要让员工胆战心惊;

10、人性化管理但不是人情化管理,没有磨凌两可的事情,只有行或不行;

12、懂得放弃,有时明智的放弃是为了有更多的收获,比如猴子偷米的故事。

以上简单列举了几点,当然还有很多,虽然一个好的管理者做不到十全十美,但是,我们有团队,我们能发挥团队中的力量,集众人之长,综合众人的智慧,把我们的事业推向前进!

四、如何管事?如何管人?

管理是一门学问,又是一门艺术,企业管理中的道理:遇到问题应立即弄清楚根本原因,并立即处理绝不拖延,安排合适的人到合适的位置,并综合各方面资源发挥其最大的潜力,从而达到目标。

1、管理者一定是一个反应速度很快的人,自己的工作及自己的上司和下属出现了问题,须及时发现并查明原因,立即处理,给别人的答复永远都是“行”或“不行”,反应速度快我们才能走在别人前面,森林里俩朋友打猎的故事……。.,作为企业中的管理者,尤其是销售型企业,市场销售上的事是大事,哪怕一个看似很小的问题,处理不当都会造成大祸,比如送货问题,产品出现问题及时答复,配方需要调整急用……。.

8、要会聆听,优秀的管理者其实是一个好的聆听者,谈话是一门艺术,听人谈话则是一门学问,管理者一定要善于倾听下属的心声,管理者自然比下属高明这是不言而喻的,因此没有必要刻意去强调这一点,如果总是在员工面前显示自己的高明,反而是一种不智之举,当你为自己的全方位才能和优秀表现沾沾自喜时,你可知道,你已经超越了管理者的限度,不要轻易打断别人的说话,通过听别人说话你能了解一些事情的真-相……。;3个小金人的故事。

9、一线的销售人员是最了解市场和客户的,管理者要多参考他们的意见和建议,然后自己分析总结,确定更合适的方案,同时管理者还要有前瞻性,及时尽早发现未来可能发生的事件并提前做好准备,防患于未然,比如,我们产品有何变化,天气突变如何让客户做好准备工作。

11、要有很强的团队意识,把所有的力量凝聚起来,每个成员都要以公司的整体利益为最高利益,不能为了个人利益而损害公司的利益,这不是一个好的管理者,比如,公司价格优惠,公司促销政策等,在做每件事之前首先要考虑公司整个团队的利益;精诚合作,利益共享,科学分工,团队制胜;用长勺子吃饭的故事………。

那么优秀,如果是这样,那么你就有可能在他的领导之下,在一个优秀的管理者眼里,每个人都能用,只是摆放的位置不同,避其缺点,发挥其优点,如何用好一个人是优秀管理者一生为之努力的目标,“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五、管理者最忌讳说的话和办的事。

优秀管理者要有理智,不能动辄激情万丈,要么垂头丧气,要能坚持自己的主见,但不能固执,不能重复的犯同一个错误。作为管理者要能以身作则,给别人树立一个榜样,因此,有些事不能做,有些话不能说。

1、遇到问题不能躲避,要积极主动面对去解决,决不能拖;避免说“这事不归我管”“你去找谁去办吧”“小事别管它”

2、别人遇到不懂的问题请教你,是对你的佩服和尊敬,不能显出不耐烦来,不能说“这问题你还不懂”“真笨”“一会再说”

结果却忘了,“我都重复多少遍了你还不会,你还能干什么”

3、上司交给你一项任务时,想征求一下你的意见,不能说“爱干成啥样就是啥样吧”“我也不知道效果如何”“他们爱怎么想怎么想,干不了拉倒”“我管不了那么多”

六、总结。

总之,管理是一门学问,学好它不是一天两天就能会的,需要我们再实践中不断的摸索和失败,再尝试再总结,不断的完善改进。

管理的真谛:管人事,理人心,带领大家完成整个团队的目标,真正实现团队利益和个人利益的双赢!

做一个怎样的人演讲稿篇五

做一个成功人士方法:

1.统合综效。

统合综效是对付阻碍成长与改变的最有力途径。助力通常是积极、合理、自觉、符合经济效益的力量;相反,阻力则消极、不合逻辑、情绪化和不自觉。不设法消除阻力的后果就等于向弹簧施加作用力,结果还是要反弹。如果将双赢思维、换位沟通与统合综效原则整合,不仅可以化解阻力,甚至可以化阻力为助力,“统合综效”就是创造性合作的原则。成功者懂得运用更便捷的方式处理事物,因此,轻应用成为多数成功人士的不二选择。

2.学习能力。

懂得利人利己的人,把生活看作一个合作的舞台,而不是角斗场。一般人遇事多用二分法:非强即弱,非胜即败。其实,世界给了每个人足够的立足空间,他人之得并非自己之失。因此,“双赢思维”成为人们运用于人际领导的原则。这部《肖申克的救赎》或许能够带给你一些启示。

3.忠诚于自己的人生计划。

4.过着身心平和的生活。

身心和意志是我们达成目标的基础,所以有规律地锻炼身心将使我们能接受更大的挑战,静思内省将使人的直觉变得越来越敏感。当我们平衡地在这两方面改善时,则加强了所有习惯的效能。这样我们将成长、变化,并最终走向成功。或许你可以选择更加适合你的软件来使身体和灵魂更加美好。

做一个成功人士不要失去的12“望”:

1.面对责任要不负众望。

能力越大责任越大,当家庭或社会把重担放在你肩头时,你要鼓起勇气,勇敢拼搏,不负众望,你才是成功人士。

2.对幸福要守望。

幸福得来不易,一定要好好地经营幸福,守望幸福。

3.对爱情要充满期望。

爱情是人间最美好的感情,不要因为受过一两次伤害就否定爱情,要对爱情充满期望,美好的爱情会不期而至的。

4.对于未来要无限展望。

在当下付出努力,会在未来有巨大的收获,低谷时展望一下未来的生活,想象一下未来的自己能站在事业的高峰上,是何等幸福的感觉啊!

5.对于成功要盼望。

时时盼望着自己成功,自己就会有意向成功的方向发展,这是对自己积极的暗示。

6.对别人不奢望。

人生是自己的,要靠自己去创造,不要奢望别人来为你的人生买单。别人不欠你什么。

7.对自己不绝望。

无论处境有多艰难,只要生命在,只要健康在,就不要对自己绝望。记住:你是独一无二的你,你是能战胜难关的你。

8.对工作不观望。

有工作就积极地投入其中,不要徘徊观望,看看是不是还有比这个更好的工作,永远别这样,只要是有意义是工作,都值得去做。

9.不是自己的东西不渴望。

属于自己的要积极争取,不是自己的不要渴望得到,烫手的山芋,放弃了是最好的选择。

10.实现不了的目标不眺望。

人的能力是有限的,不要好高骛远,什么都想尝试,量力而行量力而为,实现不了的目标就不要站在远处眺望了,重新选择一个适合自己的。

11.在社会生活中要树立威望。

在社会生活中,要用自己的人格和品行为自己树立威望,使自己在某一领域成为领头羊,成为重量级人物。

12.最后一个,就是无论处境多么艰难,都要对生活充满希望。

做一个怎样的人演讲稿篇六

幽默并不是我们听到的笑话,它是人的一种特质,幽默也不是油腔滑调的风谅话,更不是对别人缺陷的嘲笑和讽刺。曾经有人这样说:浮躁难以幽默、装腔作势难以幽默、钻牛角尖难以幽默、捉襟见肘难以幽默、迟钝笨拙难以幽默,只有从容、平等待人、超脱、游刃有余、聪明透彻才能幽默。

二、要扩大自己的知识面,积累幽默的素材。

幽默实际上是一种智慧,如果没有丰富的知识和文化修养就不会领会幽默的真谛。如果你感觉自己不是那种才思敏捷、可以突现灵感的人,你最好多看一看笑话与幽默故事,从中体会幽默的感觉,时间长了,积累多了,你就知道什么时候该用怎样的方式去幽默。积累更多的幽默素材会让你的简单模仿渐变成真正的幽默。

三、要陶冶自己的情操,学会宽容与乐观,

如果你想做一个幽默的人,你首先应该是一个宽容大度,能体谅别人的人。乐观与幽默是亲密的朋友,生活中如果多一点趣味和轻松、多一点笑容和游戏、多一份乐观与幽默,那么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也不会出现整天愁眉苦脸、忧心忡忡的痛苦者。

四、学会在适当的场合讲适当的笑话,虽然幽默并不是单纯的讲笑话,但在懂得幽默真谛之前,你必须学会适时幽默。

这就需要培养你深刻的洞察力和机智、敏捷的反应能力。只有能以最快速度发现事物本质,对事物的发展做出正确的判断,才能因地制宜,以恰当的幽默缓和气氛,达到自己的目的。

五、幽默重在自己的体会。

无论你是在书上看到的笑话,还是发生在自己身边的幽默故事,你应该用心去体会其中让人愉悦的精华。如果自己都没有领会其中的道理,那你同别人沟通起来一定不会做到灵活自如,而且表情呆板并且做作。当幽默真正被你领会,成为你的一种意识品质,你才是一个真正的幽默者。

做一个怎样的人演讲稿篇七

大家写过演讲稿吗?知道演讲稿的要求是怎样的吗?下面是小编大家整理的怎样写好演讲稿。

谈如何写好演讲稿

有人凭着三寸不烂之舌,不用一兵一卒,便能连下数城;也有人单枪匹马,面对众多敌人,慷慨陈辞,结果竟化敌为友;而陈胜当年揭竿而起,振臂一呼,天下便能风云呼应,这其中的原因,虽然主要是因为客观因素,但也不能说与他的那篇“演说词”毫无关系。

一场成功的演讲,仍是一枝神奇的枪,一柄锋利的剑。而一场成功的演讲,又首先取决于一篇成功的演讲稿。

当然,正如“诗无定法”一样,演讲稿的写作也可以说是没有定法的。但一般来讲,它又具有一定的规律可循。下面,我就我所体会的述其一二。

首先,演讲稿的内容、风格要根据对象、场合,甚至演讲者本人的一些特定情况而定。用美国演讲专家多利斯•莎劳夫的话讲,即演讲稿既要适合你,又要适合他,同时,还要适合当时的场合以及规定的时间。

再比如你是一个饱经沧爽的成熟老练的长者,那么,你去对一群天真活泼的青年作一次情绪激昂、甚至不合自己身份的演说试试看?这效果是可想而知的。所以说,演讲稿一般来讲要适合演讲人。像1987年曲啸的题为《我的路》的演讲,就非常适合演讲者本人的身份、年龄、职业以及气质。这次演讲的听众是大学生和大学里的老师们。

而演讲者本人就是一个大知识分子、大学教授。他把自己的遭遇以及当时知识分子的真实心态呈现在听众面前,深深地打动了听众。正因为这篇演讲稿准确地把握住了演讲者本人的身份以及其它一些特定的情况,所以,它隽永动人,易于接受。

所谓适合他,适合场合,这也是写演讲稿时必须考虑的。比如你对一批山区的老农演讲,却不断地使用着“是可忍,孰不可忍”之类的文言句子,那么,尽管你的拳头握得再紧,你的声音提得再高,但听众的表情反映恐怕也只能是一片茫然。

而像日本著名作家川端康成在瑞典斯得哥尔摩接受诺贝尔文学奖时所作的题为《我在美国的日子》的演讲,尽管它文气十足,讲究优美,但由于它适合到会的听众,适合当时的环境,所以,被认为是一篇著名的演说词。

总之,演讲稿的写作,一定要注意它的适合性。只有适合“你”的,才能易于表达,表达得更好;只有适合“他”的,才容易被人接受,取得应有的、更好的效果。

其次,演讲稿一定要有充沛的感情,有较强的说服力。当然,二者在一篇演讲稿中有时允许有所偏重。如果是一篇呼吁性的演讲,由于要考虑到它的煽动性,可以偏重于充沛的激情;如果是一篇辩论性的或是一篇劝导性的演讲,由于要以理服人,所以,它可以偏重逻辑性、论证性。不过,如果能将二者统一在一篇演讲稿中,则更好。

像闻一多先生的《最后一次的讲演》,便可以说是一篇富于激情,具有很强说服力的演讲稿。正因为如此,所以它不仅在演讲的当时便获得了数次的热烈掌声,而且,它至今仍回响在我们的耳畔,使我们缅怀先烈,痛恨敌人,时时想起闻先生的音容笑貌。

再如荣获北京市首届大学生演讲比赛一等奖的题为《弱者,你的名字不是女人》(张红、粟红钢撰稿,周怡演讲)的演讲稿,也是热情洋溢,充满着时代气息的。它抓住当时社会上人们普遍注意到的女同志的事业和家庭生活的矛盾,层层剖析,步步推进,充分表达了八十年代的女大学生的宏伟抱负和崭新的生活观。

在这篇演说稿中,作者以极富煽动性的语言,大声疾呼:

前人经验也告诉我们,女性同样可以在事业上获得辉煌的成绩。只不过作为女性,要多付出三分汗水、五分勇气、十分毅力、十二分艰辛。(议论、笑、掌声)我们既要事业也要生活,这就注定我们将终生忙碌。

我们认了!(长时间热烈鼓掌)

……

让怯懦的人去徘徊吧,让俗人们去议论和怜悯吧。同伴们,我们走着自己的路!弱者,你的.名字不是女人。(持久而热烈地掌声)

富于激情,富于煽动性的演说词在中外历史上是很多的。如美国总统亚伯拉罕•林肯于一八六三年十一月十九日所作的著名的《葛底斯堡演讲辞》;像英国首相丘吉尔任职第三天所作的《热血、辛劳、眼泪和汗水》的演说即是。

当然,有的演说词是以雄辩性、逻辑性、说服力著称的。比如美国独立战争与建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和演说家佩特瑞克•亨利的《诉诸武力》即是。

最后,演说词的写作还要注意文学性、技巧性。为了使演说词写得生动、形象,人们常常采用比喻的手法,甚至有时采用通篇用比的手法。例如一个夺得全校演讲比赛第一名的同学,在授奖大会上再作一次答谢演说:

在一个很大很大的瓜田里,有无数的西瓜。它们有很多很多,有的很大,而且很好。有一个西瓜恰好生长在路边。于是,它很容易地便被人发现了。和瓜田的其它许多西瓜比起来,这个生长在路边的西瓜或许并不算最大,并不算最好。但是,由于它被人们发现了,所以,受到了一连串的称赞:“好瓜!好瓜!”

那么,这个西瓜应该怎么想呢?如果它在颂扬声中飘飘然起来,真以为是“老子天下第一”,那么,它便是一个大傻瓜;如果它以为自己的长成完全是凭自己,而忘记了园丁们的培育、浇水、施肥,那么,它也是一个大傻瓜;如果它在颂扬声中能保持清醒,继续生长,力追同伴,那么,它才真正是一个“好瓜”。

我,就是这个生长在路边的、已被人发现的、很大的瓜田中的一只瓜。

这篇演说词虽然很短,但由于它全篇用比,所以, 将演讲者本人的那种谦虚谨慎,再接再厉,不忘园丁,不忘同伴的思想和品德表达得恰如其分,非常完满,非常生动形象。

为了加强演说词的感人效果和说服力量,还可以在文中适当地采用排比、反问和重复等修辞手法。

像佩特瑞克•亨利的《诉诸武力》这篇演讲词就是这样。如他为了强调形势的紧迫,用了一连串的排比句式:“我们的申请却只遭到轻蔑;我们的抗辩招来了更多的暴行与侮辱;我们的祈求根本没有得到人家的理睬;我们所得到的不过是被人百般奚落后,一脚踢开阶下。”

通过这一连串的排比句的运用后,作者接着又采用一系列的排比句和重复句:“如果我们渴望得到自由--如果我们……--如果我们……--那我们就必须战斗!让我们重复一遍,先生们,我们必须战斗!诉诸武力,诉诸万军之主,这才是我们的唯一前途!”通过这些修辞手法的适当运用,作者“诉诸武力”的思想和理由表达得异常鲜明,异常坚定,异常有力。最后,文章又来一连串的责问和反问:“战火实际上已经爆发。

兵器的轰鸣即将随着阵阵的北风而不绝于耳!我们的兄弟们此刻已经开赴战场!我们岂可在这里袖手旁观,坐视不动?请问一些先生们到底心怀什么目的?他们到底希望得到什么?难道无限宝贵的生命,无限美好的和平,最后只能以镣铐和奴役为代价来获得吗?……不自由,则毋宁死!”由于排比、重复、反问等等修辞手法的运用,所以,这篇演说词咄咄逼人,气势酣畅。

有时,演说词也要讲究一定的“无言之美”,给听众留下适当的思考回味的余地。如演讲稿中停顿之处的安排,以及其它富于启迪性的句子的运用等等。有一位美国总统的退位演说仅有六个字:“那么,好吧,再见!”但它却被视为最好的退位演讲,因为它耐人寻味,有一种“无言之美”。

事情就是这样,有时你越想把自己的思想表达得更完整、更明了,结果反而使听众越糊涂,越厌烦。当然,我们不是说所有的演说词都以只写几个字为好,我们只是强调在一些特定的场合下,有时也可以适当地给听众留下一点思考的余地。

做一个怎样的人演讲稿篇八

一、概况:

演讲稿的写作十分重要:社会上常有各种各样的演讲赛,演讲稿写得好不好关系到参赛单位的荣誉;人们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的讲话稿其实就是一种演讲稿。

演讲稿是为演讲所准备的书面材料,是内容的视觉化,是口述论文。

演讲,是在听众面前就某一问题表示自己的意见或者阐说某一事理的活动。凡三人以上、有一定时间的个人讲话都可以称为演讲。

演讲二字,可以说分为二部分,即演和讲:

演--表像--整体--非理性--艺术生命体(人格力量等)讲--实质--道理--理性--艺术政论文(精神感召力)。

演讲既是一门学问,更是一门艺术,是一种整体生命的投入和表现。但是,有的演讲重“演”,有的重“讲”。*的讲话以及他一贯的讲话风格,和*的讲话明显不同。列宁的演讲正如斯大林所说,有一种逻辑的强大力量。而希特勒的演讲,却有一种迷人的蛊惑力,使人象“中了电一样浑身颤抖”(见《第三帝国的兴亡》)。宗教人物的布道往往达到天花乱坠或者单口相声一样的动人心灵的程度。卡特和里根这两个竞选美国总统的人的演讲,正好是两种风格的典型。然而,我们要参加的演讲赛却要求两项并重,而且要求规范。

二、作用:

演讲是一种面对面的宣传、教育、鼓动和交流的好形式,作用很大。“鼓天下之动者存乎辞”。而演讲稿的作用是:

a、理清思路,确定内容。还可以安定和调整情绪。它是底稿和依据。

b、细心推敲,表达完美。要有充分的时间准备来修改。

c、掌握时间,调整速度。一般广播是每分钟280个字。演讲要慢一些,大约250个字。那么,限制在4-至6分钟内的演讲就需要1300字左右。一般规定超时扣0.2分。

三、特点:

a、直接产生社会效应。目的是说服听众。在特定的时间和场合,面对听众发表讲话,往往产生极强的说服力和感染力。苏秦、张仪在鬼谷子那里的毕业演讲,必须让老师感动下泪。莎剧《凯撒》中,安东尼现场说法:他为国家如何如何,现在他倒在这里……现在他浑身是……他身上有几十处刀口……而布鲁斯只能讲理,不会演,讲理的时候还不得不承认被杀者的功绩甚至冤屈。于是,公众在情绪的推动下赶走了布鲁斯一群。声入心通。声音传播速度最快。传播有一件趣事。美国广播曾播出一个“外星人攻占地球”的广播剧,尽管事先预告,还是吓得几百万听众惊慌失措。

b、变文字为有声语言。主要运用生活化、口语化、大众化的语言。慎用文语(古语和欧化语),作点缀之用。少用单音词。避免同音不同义或易混淆的.词语。不随便用简略语。还可以适当增加语气词。为了方便聆听,有些标点符号还要用文字代替,如顿号改为“和”,破折号改为“是”,引号表示否定时加“所谓”,括号补充另用文字说明等。

c、随机应变,临场发挥。这就要机智幽默,紧密联系听众和环境。*:“走上坡路的人低着头,走下坡路的人仰着头。”里根:“我不会因为经验多而嘲笑对方年幼无知。”

四、写法:

主题的确定。要有一个鲜明的主题,即一个判断句,在演讲中反复突出。使听众产生亲切感、参与感和冲击力。提取主题,一定要从客观上考虑群众普遍关心的问题,针对问题作出自己的解答。适应受众的心理需要,使之产生亲切感、参与感和冲击力。如演讲稿《新世纪抗战的号角已吹响》,针对我们在经济战中处于劣势的情况,鼓舞人们像抗日战争中一样奋发起来。如《焦书记,现代化呼唤着你!》,针对干部中的普遍现象。如《谁是最可怜而又最可爱的人》,针对学生不顾父母辛劳的问题。如《英魂兮归来》,针对腐败以及精神滑坡现象。

做一个怎样的人演讲稿篇九

第一不要“学舌”

这本小书的题目是《怎样练习写作》。所谓“写作”,范围应当很广,凡是叙事、抒情、议论,乃至日常应用文件,都是可以包括进去的;不过通常人们提到“写作”两字,那范围就不是这么广泛了,通常这是指文艺作品的写作。

我们当然不主张每个小朋友将来都从事于文艺工作,但是我们也觉得没有理由去禁止他们在学习写作的时候也试写些文艺性质的东西,从前有过这样的办法:读了几年书,要开始学习作文了,第一步便是“对对子”。这玩意儿,可以说是文艺性的。但学“对对子”的目的,却不是准备将来做文学家。现在这一个办法也不通行了。以前又有过另一个惯例,读书的小朋友到了能够写这么百来个字一篇的时候,先生出的作文题目便往往是《秦始皇汉武帝合论》、《性善性恶论》、《说忠》、《说孝》、《论富强张兵之道》……诸如此类的一套;这一类的大题目,放在小学生手上,居然也能用些陈腔滥调七拼八凑,完卷了事。这样的“大题目”,也许现在也不大时行了,可是,类似的情形,却还存在,不过面目不同,现在我们的小朋友也会把一些标语口号拼凑起来,应付另一些大题目,例如《祝湘西大捷》、《论日寇必败》、《新生活运动十周纪念感想》之类。像这样的办法不是练习写作,而是练习“学舌”,练习“拼凑文字的七巧板”,练习“套用公式和教条”。这不是教导万物之灵的人类的幼小者的方式,这是调弄鹦鹉的方式。即使教者主观上并不希望得到这样的结果,但到头来这样的结果还是无可避免,为什么呢?因为小朋友们拿到了这些大题目除了“学舌”以外,实在很少办法。

当然,每个小朋友都应该知道我们在湘西打了怎样一个胜仗,都应该知道为什么日寇必败,都应该知道新生活运动是怎么一回事;但是,应当有这些知识,是一件事,而用这些知识作为题目叫他们作文,却是又一件事,测验他们有没有这些知识,并不一定是作文范围以内的事,并不一定要用作文这一个方式,因为作文的目的是练习写作,并不是默写他所已知的知识。而要练习写作,要增进写作的技巧,则最好是让他去抒写一些以生活经验得来的东西,不是要他记写耳朵听来的话。如果作文的题目限制着他们,使得他们只能把听来的话“学舌”一番,那就失却了“练习写作”的意义了。一个天分高的小朋友拿到了《新生活运动十周纪念感想》的题目,也许会想起他的父亲或哥哥如何在参加了纪念大会以后回家来就打了一夜牌,―这是从他生活经验来的真切的感想,但是他一定不敢把这样的感想写出来,因为他觉得先生说的,报上登的,全要好看得多,冠冕得多,他如果这样写,就不合格,于是结果他只有抛弃了自身的真切的感想,而把听来的话“学舌”一番了。

在“学舌”的时候,思想不会焕发,情绪也不会热烈,甚至字句也不用自造,换言之,从头到底,只是默写,不是练习写作。然而假使先生发下来的题目不那样大,而是《我的妈妈》、《我的姊姊》、《我怎样过暑假》、《我最喜欢的事》……那么,我们的小朋友即使想贪懒学舌也有所不能了,他得动动脑筋,从他的生活经验中选择材料,他的感情也浓郁起来了,并且也不得不用心血来选字造句了。这时候,他是真正在练习写作了。

《我的妈妈》一类的题目,可说是带点文艺性的;特别是小朋友们拿到这一类题目总把它们写成一篇文艺性的东西,这是无可奈何的,因为小朋友们的观察力分析力总比成年人薄弱,小朋友们爱写的,总不外是一些给他印象最深,激动他的情感最强,而且适合他的发展中的想象力的物事;换言之,小朋友写作的兴趣是偏在于文艺性的题材,亦即是文艺性的题材比较地更能发挥他们的写作能力,增进他们的写作技巧。

但是,文艺性的题目也未可一概而论,有一些文艺性的题目也会诱起了小朋友们“学舌”的倾向,例如《美丽的春天》或者《伟大的长江》这一类的题目,便能使得大多数的小朋友又拿出应付《论日寇必败》一类题目的方法来了。春天,当然是他们经验中的东西,长江,或许他们也有若千印象,然而春天的美丽应当从哪一些地方去写,长江的伟大又应当从哪一些地方去写,这在一般小朋友便感到困惑,难以下手了;于是方便的诀门又从此生出,他们把平时在书上看来的一些陈腔滥调,什么黄莺儿在歌唱,蝴蝶在翱翔,太阳烘暖了你的心,……诸如此类的字句,都搬过来,又玩起文字的七巧板来了。这也是一种的“学舌”,这还不能算是模仿,因为模仿虽然是照了人家的样式去做,至少你是做了。

总结起来说,练习写作的首要的原则是,不要“学舌”,要说自己的话;要从生活经验中拣取对自己印象最深,激励感情最热烈而真挚的事物,用自己认为最合适的字句表达出来。把握住了这首要的原则,然后我们可以进一步谈怎样练习的具体看法。

这一章算是这本小书的引子。这是对小朋友们说的,但同时也是对小朋友们的先生们,―特别是对于现在还有的好出“大题目”的风气,提出了我的看法。

第二“美”的几个条件。

怎样才算是写得好呢?练习着写作的小朋友大都会这样发问。或者,把问题归结到文艺性作品,而提出了怎样才能使一篇东西美妙。

这样的问题,本来不是几句话可以回答得了的,但在这里,又不能不试作一简单的解答:凡是文章(不一定是文艺性的,而文艺性的也包括在内),总有内容和形式这两方面,属于思想情绪者,谓之内容;属于字句篇章的构造安排者,谓之形式。打个比方,形式好似一个人的外相,内容则好似一个人的学问和品格。一个人外貌生得漂亮而胸无点墨,俗语称之为“绣花枕头”,但即使外貌漂亮又加颇有知识,而品格卑劣,亦不为人们重视。文章也是如此,内容形式都好的才是好文章。非文艺性的文章,例如历史的、哲理的、政治的,除了内容好而外,也需要有好的形式:大历史家、大哲人和大政论家的文章都是在形式上也很完美的,这并不是他们写作的时候也曾特别注意形式的完美,而是因为他们的思想既极高超,学问又极渊博,感情又极真挚而热烈,结果他们的文字自然也就不同平凡了,只有属于应用科学的文章才不必讲究形式的美不美。

至于写作文艺性的东西,便须有意地来讲究形式上的完美了;但这不是说,有了形式上的完美便什么都好了。一个品格卑劣,未尝学问的人,即使拼命讲究外表的威仪,即使如何善于伪饰,终于不能欺骗有识者的眼睛,徒有形式的完美而内容贫乏或竟糟糕的文章,便等于是这样的人。

美也有种种不同的型:柔媚,幽雅,是美;但雄壮,豪放,也是美;匀整是美,而错综也能够是美;闲适和飘逸可以是美,但紧张热烈也可以是美;绚烂愉快和阴沉悲壮,同样能成其为美。这种种的美,都不能和思想情绪脱离关系,这样看来,内容贫乏或竟糟糕的东西,就是形式上的美也不能真正具有的,通常所谓“内容不行”,但“形式尚美”的东西,其实形式亦何尝能真美,臂如丑女子涂脂抹粉,只能欺骗近视眼,或者借灯光为掩护而已。

美既不能单从形式上求索,所以也就不能说那些字眼是美的,而另外一些字眼则不美,不能说怎样的句子的构造或篇章的布置才能够美,而别的就不成其为美。我们只能说:有几个条件是必要的,具备了这几个条件,文章就美了,否则就不美,或者不够美。

这几个条件是怎样的呢?

第一是明白通畅。把你的意思表达得清清楚楚,不折不扣,不会引起人的误解,这就是“明白”。把你的意思用浅显而平易的方式表达出来,特别是用大众所爱好、所习惯的方式表达出来,不故意卖弄才情,不弄玄虚,不搔首弄姿,这就是“通畅”。要明白,就不可以从书上去找现成的字句来配你的意思,而必须自己想出那切合你的意思的字句。要“通畅”,就不可以一味主观,坚信自己的表现方式,而应当留心观察学习大众的表现方式。

第二是感情要真挚热烈。怎样才算得是真挚热烈呢?成语有所谓“骨鲤在喉,不吐不快”,就是这句话的注脚。千万不要作干呕,干呕就等于“无病呻吟”,要不得。

第三,心地要坦白,思想要纯洁。

第四,不为写作而写作。这就是说,一不为分数,二不为出风头,三不为自己娱乐,四不为供别人消遣,五不作任何的“敲门砖”。为什么要写?因为有所思,有所感,有所见,因为我这所思、所感、所见,不仅是我个人的东西,而是和我以外的大多数人有关联的。

以上四个条件都具备了,你的文章就会叫人读了怪窼心,仿佛句句是代他说的,就能激动了读者的情绪,和你一同笑。

一同哭、一同愤怒、一同激昂,最后,跟你一同走。凡是能够激动人们的情绪到这样地步的,我们通常称之为“有力”,但“力”实在是表现在外面的现象,“力”之所从生的东西,即是“美”。“美”的感召力和激动力,是伟大到不可思议的,“美”应当这样的去解释,文章之美不美,也应当这样的去衡量。

第三材料和描写。

上面两章的内容都是议论居多,为什么我们要发这些议论?这本小书不是要讲怎样“练习”写作么?要回答这疑问,我们只好再发几句议论。

首先我们不要忘记,这里所谓“写作”,是指文艺性的东西,既不是历史和政论,也不是什么学术论文,尤其不是任何应用文件,如果我们是在这里讲究如何练习作“报告”,写应酬的“八行信”,草拟什么上行下行的“公文”,或者推盘受盘的“广告”,买田置产的“契约”,那自然完全不同了,那就根本用不到一点议论,一开始我们就搬出“程式”来练习就行了。然而我们这里妥讲的,是怎样练习写作文艺性的东西,因此就不能不先来一点议论(理论)。这一点议论,虽则看起来好像和实际的练习没有多大关系,可是写作时缺少了它就像行在大海里的船缺少了指南针。

不过光有指南针也不能行船,所以现在我们就要在实际练习这方面提出几点意见来。

初学者多半是性急的,他了限不能一口就吞下了他那学习对象的全部技巧,他希望有这么一套整整齐齐的规程让他记住了就万事大吉,对于文艺性的东西,抱着这样希望的也就很多。举个例:在怎样写什么什么的题目之下,总有不少热心而性急的人希望揭开书来就看见无数规程一条一条排在那里,像数学的公式似的,可是,文艺性的东西实在不能按照什么规程去写作,即使曾经有人给它们订下了若干规程,恐怕也不能像木匠那样按照着图样就能造出家具来,何况这样的规程实际上是不能有的。

因此,我们在这里要讲的,不是什么规程,更不是什么秘诀,只是几个步骤,几条原则。

先从原则方面来谈谈罢。

材料是写作者碰到的第一个问题。常常听得说:“还没找到材料”,或者“材料已经写完了”,这话其实只是随便说说,实际上,这不是有或没有的问题,而是“成熟”或“未成熟”的问题。写作的题材是一点一滴在平时累积起来的,并不是一下找就可以得到而且又很合适,而一个人的脑子也绝对不同于一间仓库,仓库有时会挤满,再也容纳不下方尺大小的东西,有时会搬空,若说人的脑子也会挤满也会搬空,那是不可思议的。一个人只要神经正常,他的`脑子随时在接受外来的东西,就是随时在进材料,所以不是有或没有的问题,而是“成熟”或“未成熟”的问题,当你觉得还不够时,其实是未成熟罢了。那么,成熟的征候是怎样的呢?征候是文思汹涌,兴奋即于不能自持,闭目默想的刹那间全篇就寂然突现于脑海,好像已经写成而且记熟了似的。

如果你落笔时文思滞涩,觉得左不是右不是,那就是没有成熟,这时最好干脆搁笔。这一搁即使是永久告别了你这一篇未完了的东西,也不可惜,在这里,也许有人问道:既然尚未成熟,过些时等它成熟起来,行不行呢?当然行的,但是也不要误解,等候材料成熟是一个简单的时间问题。这需要更多的生活经验的积累,而且需要各方面的生活经验,不单是你那未成熟的一方面的东西。或者,又有人问道:既然未曾成熟,想来是其中缺少了什么,就按这所缺的去找去,行不行呢?我以为是不行的。千万不要误会,一篇文艺性作品的材料只是物质性的人、物(包括自然)、事。材料感到缺少了什么的时候并不是多添一二人物,多写一二自然风景,或多加些故事情节的问题。如果间题只这么一点,那是容易解决的。一篇文艺作品的材料,也还(而且主要的)包有思想问题:你对所写的材料的立场,你对于其中所有的问题的看法,你对于这些材料的了解的程度等等……所以,材料之成熟过程不是(比方说)物理学的而是化学的,不是单纯的量的增加,而是由量的增加达到质的变化的。

不过这一番话在小朋友看来也许太深了点,那么,请你们先记住:写作的材料是平时一点一滴累积起来的,积的时候不知不觉;如果没有积蓄,临时去找,那就不会有好的成绩。初学者又一担心的问题便是描写的方法。常常听得说:我只能直直落落叙述,却不知道如何描写,请告诉我,如何描写?曾有人投合这种要求,编出了所谓《文学描写辞典》。也居然有人希望这样的“辞典”会教给他如何描写。其实是此路不通。说老实话,描写并无方法。而且不可能有方法。所谓“描写”,用文艺的术语来说,只是一个“形象化”的问题。何谓“形象化”?浅言之,这就是作品中的人、物、事都能直接呈现于读者眼前,而不依赖着抽象的说明。《水浒》写李遴的性格和鲁智深的性格是同中有异而异中又有同,两个人都是鲁莽的,而又各有不同洲水浒》从这两人的言语举止、应付问题等等方面来写,结果是两个各有个性的活人呈现在我们眼前了。我们通常称这为“描写得好”,其实这是作者在形象化方面有办法。为什么他有办法?是不是因为他懂得如何如何的方法?不是的。他之所以有办法,无非因为他观察得太深刻太周到,落笔以前他先有这么两个人物活在他心中了。如果不求自己所写的人物先活在自己心中,而痴心妄想去追求什么描写的方法,那一定是徒劳。所以千万不要担心你懂不懂描写方法,不要担心你会不会描写;应该担心的,是你心中先有了活生生的人、物、事没有?如果有了,则描写只是一个很单纯的技术间题。正像上文说过的一句话:“从人物的言语举止、应付问题等等方面来写”,再简单也没有,别无奥妙。

有两种错误的见解常常引人走入迷途。第一种是以为“描写”有赖于词藻。以为形容词用得愈多,便是描写得愈出色,往往用了一大串的形容词,弄得累赘不堪,而这些形容词又大多是前人用滥了的东西。实际上你如果有新鲜的感觉,能道前人之所未道,一个形容词也够了。第二种错误的见解是把“描写”看成装饰,以为“故事”是一篇作品的骨架,而背景描写和人物描写则仿佛是涂饰上去的油彩。这是把“描写”和整个技巧问题分离开来了,事实上描写却是整个技巧中有机的一部分。

总结起来,简单一句话:通常被认为单纯技巧间题的描写,实在也包括在材料成熟与否的问题内;作品的材料到了成熟的境界时,描写问题是不会发生的,而成熟也者,主要又是学力修养生活经验的间题,换言之,即思想问题。

第四不怕再三修改。

现在试谈写作实践时的步骤。

假如你觉得文思汹涌,下笔如有神助了,那么,我主张你就放胆一气写出来罢。此时千万不用徘徊迟疑,要相信这刹那间奔赴你笔下的字句就是最好的最妥当的。直到发泄完了为止。“推敲”二字,此时是用不到的。字句的斟酌,此时也暂且不管,想到什么,写下来再说。此时唯一目的在一口气把你脑中汹涌着的东西都移在纸上。

可是完篇以后,你就得改变你的态度。现在你要十分苛刻地来审查你自己刚才所写的东西。这时你对于自己心血的产物千万莫存丝毫姑息的意思。每段、每节、每句、每字,都不放松。毫不可惜地删掉那些不好的东西(凭你这时的判断)。不厌烦地修改了又修改。要像兑换商人辨别银币的真度一般“推敲”着每一个单字、每一个词、每一句。

在这时候,如果你发见初稿上太多要不得的段、节、句,或“字,你也千万莫灰心;能从自己的初稿上找出毛病来,这就证明了你的判断力是强的是健康的。倒是找不出毛病来的时候你该反省。为什么找不出毛病呢?是不是你这篇东西已经十全十美?当然不是的,自欺自满的心理最足以阻碍进步。你之所以找不出自己的毛病,正表示了你的判断力不见得高明。你得设法增进你的判断力。

但如果找出了毛病却又无力修改,那你也没有理由灰心。写作能力不是一下就能跳进几步的。一般说来,对于初稿的修改,好比是在一件制品的粗坯上加工,线条不很正直的把它修为正直,表面的粗糙加以磨光,小小的斑疤赘优加以刮剔而已;这时候,你不能因此认为这是你的写作能力有了进步,制粗坯的你和加工修光时的你,相差并不多。所以,当你找出了毛病而又修来修去总不惬意的时候,你一方面固然不得不自认已使尽了全力仍不过如此,另一方面也没有理由对自己失望。你不必忿忿然将原稿撕掉。你不如将原稿藏起来,抹一把额头的汗,暂时将这捞什子忘掉。你照常读书玩耍,―或者,用一句通常话,照常生活。你如果有平素喜爱的名家作品,那就搬出来再温读也好。这样过了一个时期(当然也不会太久),你这才再找出那篇原稿来再试试修改;这时候,也许你能够修改得惬意些了,也许原来待修改的地方仍不得惬意的改正,可是倒又发见新的需要修改的处所了,不过无论如何,这都是你的能力增进、你的批判力增强的表征;如果依然觉得无可增减的话,那倒应该自己警惕的。

不要羡慕“文不加点”的屁话。初稿写成后如果当真觉得无可改动,那要不是他的自负自满心理在作怪,便是他的批判力和写作力都停滞在已有的阶段再没有寸进了。在初学者,练习的唯一法门是多修改,一而再,再而三,永不倦怠。今天修改过了,隔几天再修改,又隔儿天再作第三次的修改。修改之后去读书,研究名著,读了书欣然有新得的时候再来修改。在原稿上一次一次新发见毛病,就表示你的能力在一天一天增长,练习写作的秘诀是不怕修改。而且当然也不要害羞,不肯将自己的初稿拿给人家看。人家的批评要用很客观的态度去听取。无论说好说坏,都不轻信,都要放在自己的理智的天平土仔细衡量。都要记下来,隔一些时再拿出来考虑。

或许有人要问道:“照这样说来,修改是无止境的了,那不是一篇东西没有完成的时候了么?”

这也不然。从一个人的写作的全程上看来,修改是无止境的,亦即是学习无止境,进步无止境;这真是所谓“死而后已”的事。但就某一篇东西而言,经过多次修改以后,总会到一个应当告结束的时期。数百万字的《战争与和平》经过多年的修改,终于也脱稿了,何况薄物小篇呢!到了应当告结束的时期,不是拿出来“问世”,便是搁在书桌抽屉角,如果两者都不取,而啃住了这一篇无止境地修改下去,那不是在跟自己开玩笑,便是神经有点毛病。

那末,到了怎样的地步才算是应当告一结束呢?一是根据你那时的健全的批判力认为相当满意,二是根据你所敬佩的师友对这东西所给的意见。

第五自由探索,向多方面探索。

练习写作时又常常会碰到这样的事:一篇既成,修改又修改,总弄不好,此时人也累了,自信力也动摇了,但是过了些时,换个题目,换一种体裁,却居然写成了大别于昨日的作品。如果说这是一两天之内就大有进步,那显然是不合理的,于是就有别的解释,最通常的是:“这题目好写,那一个不好写;最像有理然而实际并没说明什么的是:“那时你的灵感不来,这时它来了。”

我们最好不要把责任推给“灵感”,也不要把荣誉归于“灵感”,同时我们也不能首肯于题目有好写不好写的理论。“灵感”这玩意儿,太渺茫了,不可捉摸;如果真有所谓“灵感”的话,那么,按照“灵感”来时的精神状态来解释,这也不过是一定时间内注意力的非常集中与创作力的特别活跃而已。但如果你脑中本来空无所有,那么,所谓“灵感”者,也不能使你有所成就。因此,问题的关键仍在你的题材有没有成熟。当你写成一篇屡次修改而仍不惬意的时候,多半还是因为你的这个题材尚未成熟,而你对于此篇的体裁的一些技巧上的关节也还没有摸熟。

既然是这么一回事,因此写作的练习就不宜拘泥于一定范围的材料以及一定的体裁了。你应当把练习的范围扩展到最大的限度。因为材料有没有成熟的征候虽然大略如上文第三章所说,但有时也会被主观作用所左右而骗了你的,尽管拿笔时觉得文思汹涌,写出来的可以满不是这么一回事。因此你不必拘泥,练习的箭头要转向着四面八方。

但凡你的经验所有的,都是写作练习的对象。

但凡你所摸到过的体裁,也都是写作练习的对象。必先自由探索,向多方面探索,然后能得精熟一道的结果;必先自由发展,向多方面发展,然后能达到那适合于你的道路。

是故初学者应当活力充沛,眼光四射,在文艺的旷野纵横斥候。应当尝试写一切接触到的生活动态,尝试一切的文学体制。今天试写诗,明天试短篇小说、报告文学、散文,后天试剧本,都不要紧:只须写时严肃,不是开玩笑胡闹。不用怕人说你没有恒心;事实上你将来是否终身从事于文学工作此时也还未便决定呢!何况此时的习作,不恒又何妨?不要被“一鸣惊人”的观念所催眠,一开始就给自己划定了圈子,自认为终生园地,而死守在里边兜圈子,打算一下子完成了杰作。这不能算是认定方向专攻,这是作茧自缚。太早的自己指定一个方向去专攻,实际这是溢杀自我发展的代名词。

也许你是在每天写日记的?那么,你就把日记作为你的自由探索、自由发展的地盘。不要理那一套‘旧记”写法的方式,什么流水账似的月、日、星期几、阴或晴、冷或热、收发了什么信、会见了什么人、做了什么事,―这些都是不必要的。你还不是一个大人物,这些流水账不会被人当作史料,你犯不着空费工夫。倒不如把你觉得可记的东西用各种体式来试一试。今天你送你大哥从军去了,你在日记本上可以写一首诗。明夭也许你的邻家欠了租被地主捉了去,那你不妨写篇报告文学。后天如果你的父亲和母亲为了某一件事情吵嘴了,这就给你试试写作剧本。练习写作须要多写,须要经常写,所以写日记也是一个法门;然而公式的流水账似的日记不会对你有好处,要利用写日记的精力使合于练习写作的目的,这里所举示的办法也还实际。

第六技巧不是神秘的东西。

我们假定阅读这本小书的人已经有了使用文字的相当技巧。请不要见了“技巧”两字,就觉得高不可攀,十分害怕。也请不要见了“技巧”两字,就联想到一长串的形容词,一些古怪的不常见的字眼,乃至一些拗口的似白话非白话的句子。所谓“技巧”,并无神秘性。你不用害羞,说:“我哪里够得上技巧。”事实上,能够把自己的意思明白说出来,就是技巧。连自己心里的意思都说不明白的,不是也常常可以遇到的么?要是又能够把自己的意思按照自己那时的情绪说的或委婉,或坚决,或洋洋然满是乐观,或低沉而悲愤,那就是技巧的程度又进一步了。只要你不上当,不迷信写在纸上的定要是书上的字眼和句法,只要你大胆把口里怎样说的写到纸上来,那你就没有理由不相信自己也相当的把握到技巧。

一定要先排除通常的对于“技巧”的神秘的看法,然后能够来谈怎样学取技巧。

凡借文字构成的文艺作品,最基本的单位是“字”。从前人讲究作文的方法,开头便讲“炼字”。这就是:为你所要表达的意思,或所要发泄的情绪,所要告人的物与事,找到那最适当最新鲜最响亮的单字。我们现在也主张“炼字”,也主张要那样去找去。不过从前人(现在也还有人)以为应当在书本上去找,我们却主张在活人的说话中去找―至少是要把这一个办法作为主要的基本的工作。在这一点上,我不反对“摆龙门阵”。

若干单字联缀起来,成为句子;所以句子的组织方法是要研究的第二步。这也是应当在人们的谈话中去找寻而研究的。你可以准备一本杂记簿,把听到的巧妙而特别的单字或句子,都随时记录下来。不过句子的组织法也还可以从语体的文学作品中去探寻。在那里,句子的组织法是经过作者加工的,因此就比通常人们谈话时更严密,更多变化。严密而多变化,这是造句技术的要点。

到此为止,“写”和“说”是一致的,“写”的技巧也就立根在“说”的技巧。再进一步,“写”就要求它特有的技巧了,然而也并不神秘。

我们试从一个实践的例子来说明这一问题。

茶馆里有人在讲故事。讲者富有口才,所以故事很动听,你把故事记录下来了,你研究,你会觉得它的精采地方,例如语言的生动而巧妙,有非写作所能及,然而比起一些好的写作的故事来,它的结构是松懈些,而情节的发展也平板些。这小小的研究,告诉我们一件事:茶馆里讲故事的那个人对于故事的技巧的一部分未尝有过研究,因为他不是有意要作一个说故事的人。而另一方面,那些作为文艺作品写出来的故事却因作者有意地讲究这方面的技巧,所以就见得优胜。结构上的技巧是必要的。所谓结构,不仅指人与事的安排配合,还须顾到全篇的节奏―这就是从故事的发展中所产生的起伏抑扬的情调。一篇作品(除了若干例外),不能一个调子从头到底;要是这样,就成为平板,就不美。因此须要有“波澜”,譬如一首曲子,拍子有快有慢的,音有高有低。一篇作品中的人、物、事,必须有现实的基础,然而到底是作者虚构的。正因为是虚构的,所以这些人、物、事的发生、发展和结局,必须一方面入情入理,有百分之百的真实性,而同时一方面又必须紧凑,各部分成为有机体,而且具有抑扬起伏的节奏,这样才可以增加它的色彩、律动和韵味,而强烈地感动了读者。

这些技巧,我们要到世界和本国的名著中去学习。这些技巧是经过了数百年乃至数千年的无数才人创造研究成功的。这些技巧,还在发展,绝对不会有止境。

然而这一类的技巧也不是只有从名著中方可找到,方能学习。我们也要从社会生活中去撷取创造新技巧的动力。社会是在变动的,新的社会生活会产生新的文艺上的技巧。这只要研究自古至今新的文艺形式之所以产生在特定的历史时期,就可以明白的。不过这一层说起来不大简单,这一本小书里是容纳不下的,我们只能在这里略提一笔,要详细研究,须得阅读专书。

以上所述,倘用一句常常听见的话来总结,就是:“向生活学习。”

第七“写”了再“读”,“读”了再“写”。

上文已就怎样练习写作一问题提出了若干意见,现在我们再加一补充,就是“多读”。“多写”,不怕修改,此外还须“多读”。

“读”与“写”应该并行,应该联系起来。

懂得怎样去“读”,也就会懂得怎样去“写”。

“读”的范围要广阔,要多方面。

“读”的目的,不在剽窃词句,不在摹拟作风,而在学习技巧!透彻地研究了名著的写作方法,把握住这方法,使为我用:这就尽了学习的能事。

因此,“读”须有方法。摘抄佳句不是正确的方法。如果读书只为了摘抄佳句,那就不如买一本《文艺描写辞典》。专就一章一段作繁琐的研究,也不是正确的方法。这结果是见木不见林。从作文法的立场去讲什么起承开合,不是说这一“转”如何巧妙,就是说那一“伏笔”如何关系非凡,―这并不是正确的方法。这好比变戏法,尽管别人看了惊异而五体投地,你自己除了那一点“手法”其实一无所有,要是名著的作者死而后生,听了这样的说法,大概不会承认他写的时候是有这许多小巧的计较的。

当然还有不少成问题的读法,现在不暇一一举述。

这里,我们且提出一个方法来。

这五个问题的答案可繁可简。每一个问题的答案可以长到写成一本小册子,乃至一本书,也可以短到几十百来字。但不论长短,总之是非把全书读过几遍,完全消化了以后则是无从置答的。

善于读书和不善于读书,大有分别。不善于读书者,只在书本子外边绕圈子,结果是浮光掠影,仅得皮色。或者是一头钻进了书里,而不能出来。他迷失在字里行间,就像迷途在森林中一样。他对于一枝一叶也许辨析得系入微芒,然而他甚至连整株的树也没看清,更不必说整个的林了。善于读书者却是先钻进书里然后又出来高高地站在书之上,俯瞰着。但是为了学习写作方法而读名著,则先钻进去而后又出来站在书之上,固然是必要的,可也还觉不足。我们又须能够把它拆开然后又装配起来,像技工们拆散了机器又装配好一样。能拆又能装,然后对于机器的微妙曲折之处算是摸熟了,我们读名著也必如此,然后真能从它学到了什么值得学的东西。

最后,我们再总结一句:练习写作,并没有什么秘奥法门,只在多写多读,不怕修改,写了以后去读,读了以后再写。

做一个怎样的人演讲稿篇十

演讲稿的写作要求是:

1、选题要“热门”。“热门话题”是人们最关心的社会热点,最容易引起听众的心理感应。从而产生听众效应,引起强烈反响。选择“热门”要和听众联系在一起,听众不同,“热门”不同。不同的年龄、身份、文化程度有不同的“热门”,因此演讲人要针对不同的听众选择“热门”,才会给听众以思想上的启迪。

2、立意要新颖。演讲稿应有新颖的题目和开头,为的是“抓人”,一开头便把听众的神思吸住,为整个演讲打好基础。所谓“新颖”,是不人云亦云,敢说人所未说;“新颖”要有一定的思想深度,出人意料,发人深省,激起听众共鸣。

3、中心突出,观点鲜明。一篇演讲稿只宜有一个中心。无论叙述还是说理都要围绕这个中心展开,不枝不蔓。对涉及的观点要表明态度,或赞成或反对,必须旗帜鲜明,不能模棱两可。

4、观点材料要统一,要有叙有议,叙议结合。对于开云KY官方登录入口 生来说,这并非难事。典型事例证明观点,观点统率材料,观点材料融为一体。

5、结构要完整。演讲稿一般由开头、主体、结尾三部分组成。演讲稿一开篇就应抓住听众,开篇应新颖、精彩、先声夺人。主体应紧扣中心,有说服力和感染力。结尾干脆、有力,给人鼓舞,催人奋进,耐人寻味。

6、要有真情实感。演讲是直接面对听众的,要想打动、感染听众,必须以情动人,演讲者必须有激情,激发听众,引起共鸣。要注意运用排比句,语句有排山倒海之气势,淋漓尽致地倾泻心中的真情实感,使演讲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借助设问、反问和具有鼓动性的语句鼓动听众。

7、语言要口语化。语言要通俗易懂,多用短句。适当运用俗语、谚语、成语、警句等,使语言简练、深刻、富有哲理。同时也应用些幽默性语言,使听众感到活泼风趣。

做一个怎样的人演讲稿篇十一

竞聘演讲有时也叫竞职演讲,它是指参加竞聘者为了实现竞争上岗,就自我竞聘条件、未来的施政目标和构想所发表的公开演讲。事先为这种演讲写成的书面材料就是竞聘演讲辞。竞聘演讲越来越有实用价值,引起了越来越多的领域的重视。要想在竞争的年代实现自我奋斗目标,能够做好竞聘演讲是十分重要的,而它的成功又离不开事先的稿件写作。

一、竞聘演讲辞的特点1.目标的明确性一般说来,在竞聘演讲时,竞聘者向评审人员及听众一要讲清自己的应聘条件,突出自己的优势,并且这种优势足以完成应承担的职务和工作;二要回答“若在其位,如何谋其政”。要在有限的答辩时间内完成上述工作,演讲的总体内容应始终围绕一个目标――岗位职务工作进行,做到目标明确,语不离宗,不可开口千言,离题万里。2.内容的竞争性竞聘演讲的全过程,其实是候选人之间就未来推行的施政目标、施政构想、施政方案进行比较与选择的过程。竞聘除了基本素质条件之外,实际上更重要的是施政目标与施政措施的竞争。写作时应在此处压倒对方,只有具备了明确、先进的施政目标,且有切实可行的施政措施来保证,才会取得竞争的成功。3.演讲的技巧性竞聘演讲是演讲的一种,也存在演讲技巧问题。它除了要求演讲者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和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外,还应当充分考虑竞争对手、听众的心态、临场状况等多种因素,用据理力争的方式,巧妙地说明“他不行,我行”,或“他行,我更行”。当然自我推销要有艺术性,切忌为了竞争而贬低对手,所遵循的原则是“唯真唯实,具体可信”。

二、竞聘演讲辞的基本写法竞聘演讲由于要考虑多种临场因素与竞争对象,它的结构就必须灵活多样,但就其基本内容而言,仍可分为以下几个部分:1.标题竞聘演讲辞的标题有三种写法。一种是文种标题法,即只标“竞聘演讲辞”;一种是公文标题法,由竞聘人和文种构成或竞聘职务和文种构成,如《关于竞聘××公司经理的演讲》;还有一种是文章标题法,可用单行标题拟制,也可采用正副标题形式,如:《让收音机制造厂腾飞起来――关于竞聘收音机制造厂厂长的演讲》。2.称谓即对评委或听众的称呼。一般用“各位评委”“各位听众”即可。3.正文(1)开头。为制造友善、和谐的'气氛,开篇应以“感谢给我这样的机会让我参加答辩”“恳请评委及与会同志指教”等礼节性致谢词导入正题。紧接着阐明自己发表竞聘演讲的理由。开头应写得自然真切,干净利落。

第二层紧接。

做一个怎样的人演讲稿篇十二

一、了解对象,有的放矢演讲稿是讲给人听的,因此,写演讲稿首先要了解听众对象:了解他们的思想状况、文化程度、职业状况如何;了解他们所关心和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等等。高考否则,不看对象,演讲稿写得再花功夫,说得再天花乱坠,听众也会感到索然无味,无动于衷,也就达不到宣传、鼓动、教育和欣赏的目的。

二、观点鲜明,感情真挚演讲稿观点鲜明,显示着演讲者对一种理性认识的肯定,显示着演讲者对客观事物见解的透辟程度,能给人以可信性和可*感。演讲稿观点不鲜明,就缺乏说服力,就失去了演讲的作用。演讲稿还要有真挚的感情,才能打动人、感染人,有鼓动性。因此,它要求在表达上注意感情色彩,把说理和抒情结合起来。既有冷静的分析,又有热情的鼓动;既有所怒,又有所喜;既有所憎,又有所爱。当然这种深厚动人的感情不应是“挤”出来的,而要发自肺腑,就像泉水喷涌而出。三、行文变化,富有波澜构成演讲稿波澜的要素很多,有内容,有安排,也有听众的心理特征和认识事物的规律。

如果能掌握听众的心理特征和认识事物的规律,恰当地选择材料,安排材料,也能使演讲在听众心里激起波澜。换句话说,演讲稿要写得有波澜,主要不是*声调的高低,而是内容的有起有伏,有张有弛,有强调,有反复,有比较,有照应。

四、语言流畅,深刻风趣要把演讲者在头脑里构思的一切都写出来或说出来,让人们看得见,听得到,就必须借助语言这个交流思想的工具。因此,语言运用得好还是差,对写作演讲稿影响极大。要提高演讲稿的质量,不能不在语言的运用上下一番功夫。写作演讲稿在语言运用上应注意以下五个问题:

(一)要口语化。“上口”、“入耳”这是对演讲语言的基本要求,也就是说演讲的语言要口语化。演讲,说出来的是一连串声音,听众听到的'也是一连串声音。听众能否听懂,要看演讲者能否说得好,更要看演讲稿是否写得好。如果演讲稿不“上口”,那么演讲的内容再好,也不能使听众“入耳”,完全听懂。如在一次公安部门的演讲会上,一个公安战士讲到他在执行公务中被歹徒打瞎了一只眼睛,歹徒弹冠相庆说这下子他成了“独眼龙”,可是这位战士伤愈之后又重返第一线工作了。讲到这里,他拍了一下讲台,大声说:“我‘独眼龙’又回来了!”会场里的听众立即报以热烈的掌声。演讲稿的“口语”,不是日常的口头语言的复制,而是经过加工提炼的口头语言,要逻辑严密,语句通顺。由于演讲稿的语言是作者写出来的,受书面语言的束缚较大,因此,就要冲破这种束缚,使演讲稿的语言口语化。为了做到这一点,写作演讲稿时,应把长句改成短句,把倒装句必成正装句,把单音词换成双音词,把听不明白的文言词语、成语改换或删去。演讲稿写完后,要念一念,听一听,看看是不是“上口”、“入耳”,如果不那么“上口”、“入耳”,就需要进一步修改。

(二)要通俗易懂。演讲要让听众听懂。如果使用的语言讲出来谁也听不懂,那么这篇演讲稿就失去了听众,因而也就失去了演讲的作用、意义和价值。为此,演讲稿的语言要力求做到通俗易懂。列宁说过:“应当善于用简单明了、群众易懂的语言讲话,应当坚决抛弃晦涩难懂的术语和外来的字眼,抛弃记得烂熟的、现成的但是群众还不懂的、还不熟悉的口号、决定和结论”。(《社会民主党和选举协议》)鲁迅也说过:“为了大众力求易懂”。(《且介亭杂文·论旧形式的采用》)。

(三)要生动感人。好的演讲稿,语言一定要生动。如果只是思想内容好,而语言干巴巴,那就算不上是一篇好的演讲稿。广为流传的恩格斯、列宁、斯大林的演讲,毛泽东的演讲,鲁迅的演讲,闻一多的演讲,都是既有丰富深刻的思想内容,又有生动感人的语言。语言大师老舍说得好:“我们的最好的思想,最深厚的感情,只能被最美妙的语言表达出来。若是表达不出,谁能知道那思想与感情怎样好呢?”(《人物、语言及其他》)由此可见,要写好演讲稿,只有语言的明白、通俗还不够,还要力求语言生动感人。怎样使语言生动感人呢?一是用形象化的语言,运用比喻、比拟、夸张等手法增强语言的形象色彩,把抽象化为具体,深奥讲得浅显,枯燥变成有趣。二是运用幽默、风趣的语言,增强演讲稿的表现力。这样,既能深化主题,又能使演讲的气氛轻松和谐;既可调整演讲的节奏,又可使听众消除疲劳。三是发挥语言音乐性的特点,注意声调的和谐和节奏的变化。

(四)要准确朴素。准确,是指演讲稿使用的语言能够确切地表现讲述的对象——事物和道理,揭示它们的本质及其相互关系。作者要做到这一点,首先,要对表达的对象熟悉了解,认识必须对头;其次,要做到概念明确,判断恰当,用词贴切,句子组织结构合理。朴素,是指用普普通通的语言,明晰、通畅地表达演讲的思想内容,而不刻意在形式上追求词藻的华丽。如果过分地追求文辞的华美,就会弄巧成拙,失去朴素美的感染力。

(五)要控制篇幅。演讲稿不宜过长,要适当控制时间。德国著名的演讲学家海茵兹·雷德曼在《演讲内容的要素》一文中指出:“在一次演讲中不要期望得到太多。宁可只有一个给人印象深刻的思想,也不要五十个证人前听后忘的思想。宁可牢牢地敲进一根钉子,也不要松松地按上几十个一拨即出的图钉。”所以,演讲稿不在乎长,而在乎精。五,认真修改,精益求精从事任何文体的写作都要重视修改,认真修改,精心修改,写作演讲稿自然不能例外。例如,林肯在接到要他作上述演讲之后,在指挥战争、通权国是的情况下,亲自起草演讲稿,并把演讲稿念给白宫的佣人听。直到演讲的前一天晚上,他还在旅馆的小房间里再次推敲、修改这篇演讲稿。再如,1883年3月14日,马克思与世长辞。恩格斯作了《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的著名演讲。演讲草稿是这样开头的:“就在十五个月以前,我们中间大部分人曾聚集在这座坟墓周围,当时,这里将是一位高贵的崇高的妇女最后安息的地方。今天,我们又要掘开这座坟墓,把她的丈夫的遗体放在里边。”作者考虑后进行了修改,写成:“三月十四日下午两点三刻,当代最伟大的思想家停止了思想。让他一个人留在房里总共不过两分钟,等我们再进去的时候,便发现他在安乐椅上安静地睡着了--但已经是永远地睡着了。”

两者比较,后者入题较快,演讲一开始就抒发了对逝者的无限敬爱和万分惋惜的心情,使现场的人们也沉浸在对马克思的缅怀与崇敬之中。正是这种认真的态度和精心的修改,才为他的每次演讲的成功提供了有力的保证。

【本文地址:http://www.pourbars.com/zuowen/14707665.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