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学毕业论文汇编范文(17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24 21:20:22
新闻学毕业论文汇编范文(17篇)
时间:2023-11-24 21:20:22     小编:笔舞

在工作中总结经验,可以帮助我们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和素质。阅读时可以尝试多种阅读策略,提高阅读技巧。以下是一些优秀总结范文,供大家参考学习。

新闻学毕业论文汇编篇一

柴静之所以选择新媒体作为《穹顶之下》播出平台,其中一个原因可能是这部片子本身反映是社会负面问题,所以很难在传统主流媒体上“发声”,但是柴静选择新媒体作为“发声”平台可谓是一个明智选择,新媒体发展使受众接受习惯和接受方式都发生变化,所以只有寻找适合平台,及时抢占受众关注度,才能赢得传播主动权。新媒体所具有传播时效性、交互性,传播内容多样性,传播方式个性化等特点,对受众来说,新媒体诸多特点会对受众信息接收模式、习惯产生重大影响。

所以在新媒体环境影响下受众与媒体以及受众与受众之间互动,能够推动新闻事件进一步发展,这又成为“柴静雾霾调查”在短时间内引发大量关注一个重要原因。新媒体特点势必会影响受众,因此受众也会出现新特点,而新媒体时代下受众一个重要特点就是互动性。与传统媒体相比,新媒体在传递信息方面时效性、内容多样性具有优势,而其与传统媒体相比一个最大优势就是它互动性,它不仅能够实现媒体与受众之间实时互动,受众与受众之间也可以即时交流。大众媒体要讲信息从媒体传播给受众,归根结底都是对人传播,因此要以人为中心。

与传统媒体相比,新媒体更加注重受众体验,因此新媒体是在更大范围内,以更加个性化、多样化方式实现受众之间即时互动。柴静《穹顶之下》不仅在作为播出平台几大视频网站外获得很高点击播放量,在微博、微信上也是热度不减,20xx年3月1日,@柴静看见转评赞总量达到70。5万,评论词汇主要是“震撼”、“做起”、“触目惊心”等,而作为社交媒体中“意见领袖”网络大v如崔永元等人纷纷发文支持柴静,也是引发大量受众围观。社交媒体为广大网民提供对此事件自由发表意见平台,受众之间,受众与媒体之间实时互动将“柴静雾霾调查”打造成为一个社会热点话题。

新闻学毕业论文汇编篇二

婚姻状况:未婚民族:汉族。

诚信徽章:未申请身高:163cm。

人才测评:未测评体重:48kg。

人才类型:应届毕业生。

应聘职位:校对/录入,记者/电话采编。

工作年限:0职称:无职称。

求职类型:实习可到职日期:随时

月薪要求:面议希望工作地区:广州,珠海,

工作经历。

公司性质:所属行业:

担任职位:专业志愿者。

工作描述:2010年任广州亚运会从化赛区马术比赛的专业志愿者,服务于媒体休息区,用100%的'热情与精力投入到工作中,为亚运会奉献了一份绵薄之力,也得到了学院及赛区的表彰肯定。

教育背景。

毕业院校:中山大学南方学院。

起始年月终止年月学校(机构)所学专业获得证书证书编号。

语言能力。

外语:英语良好粤语水平:一般。

其它外语能力:

国语水平:优秀。

工作能力及其他专长。

详细个人自传。

1.本人与他人相处融洽,人际关系良好,亲和力强。大学期间曾任班级组织委员及团支书,工作认真,细心负责,脚踏实地,有较强的团队精神。积极配合团总支完成各项任务,参与组织班级开展各种活动,如主题班会及团日活动,因工作表现突出,在大一及大二相继获得学院优秀团干称号,退任后更以实际行动支持班干团干的工作,于2011年得到“中山大学优秀团员”这一荣誉。

2.通过四年的努力,本人已基本掌握新闻专业领域的基础知识,并因成绩优秀连续三年获得学院奖学金。

3.校内活动方面,于2009年进入院广播站担任记者,负责报道社团开展的各项活动,曾负责2009年院运动会的系列报道。2010年任广州亚运会从化赛区马术比赛的专业志愿者,服务于媒体休息区,用100%的热情与精力投入到工作中,为亚运会奉献了一份绵薄之力,也得到了学院及赛区的表彰肯定。

新闻学毕业论文汇编篇三

3、民生新闻报道出现的问题及对策。

4、浅谈中美新闻教育的源流关系--以“密苏里模式”对中国新闻教育的影响为例。

5、“互联网+”时代新闻档案管理与创新。

6、勇于担当坚持创新--浅谈市县电视台新闻节目的创新。

7、小议电视新闻制作的逻辑结构。

8、从两张新闻图片的热转谈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融合。

9、浅谈电视新闻节目主持人的情绪管理素质。

10、如何把好手机报新闻的采写关。

11、新闻采访写作课教学改革初探。

12、新闻传播学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13、网络时代新闻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14、新闻真实性受到电视新闻娱乐化的影响略论。

15、农村广播新闻节目的采编概论。

16、浅谈电视新闻深度报道。

17、试论新闻策划的重要性。

18、如何写好有思想有温度的新闻稿件。

19、浅谈电视新闻的编辑艺术。

20、新媒体条件下的新闻道德标准与监管体系。

21、我国报纸新闻客户端演变格局探析。

22、如何进一步提高新闻工作者的自身素质。

23、英语新闻访谈中跨文化语用失误分析。

24、浅析读图时代新闻摄影的隐性失真。

25、浅析新媒体时代新闻摄影教学的开展。

26、浅谈微媒体环境下新闻评论教学模式创新。

27、心理学视角下的新闻采访方法探讨。

28、影响公众:会议新闻政治信息的修辞表达。

29、大数据时代下的新闻的挑战与策略。

30、论新媒体时代下新闻摄影记者的生存与发展。

31、试论网络新闻评论区里的负面言论。

32、无人机新闻--新闻采编新趋势。

33、浅析如何平衡新闻自由与隐私权保护。

34、电视新闻的舆论导向作用管窥。

35、论新时期新闻传播的转型及其价值取向。

36、民生新闻主持人的语言素养。

37、新媒体环境下广播电视新闻的生存与发展。

38、浅析我国电视新闻发展的现实困境。

39、电视新闻主持人语言风格初探。

40、新媒体时代广播新闻的优势与创新。

41、新时期跨文化新闻传播研究。

42、探析虚假新闻传播形成原因。

43、浅谈法制新闻报道的新特点与存在的问题。

44、新闻报道的人文关怀之我见。

45、探析社会新闻吸引读者眼球的策略。

46、如何在新媒体时代做好电视新闻的采编工作。

47、做好作风“走转改”提升新闻亲和力。

48、探讨广播电视新闻编辑技巧。

49、如何解决法制新闻传播中的道德问题。

50、网络非编在新闻制作中的使用体会。

51、经济新常态下地方党报做好经济新闻的思考。

52、报纸编辑的基本规范及新闻专业学生采写实习研究。

53、电视新闻播音的审美特征分析。

54、电视新闻播音技巧的培养。

55、网络新闻自由对社会道德的冲击与消解。

56、论新闻档案的价值及开发利用。

57、打造主流经济新闻突破党报现实困境。

58、体育新闻报道过度娱乐化的成因与对策。

59、负面新闻对旅游目的地认知形象的影响。

60、浅析新闻记者职业道德的建设问题。

1、传播学视角看微信公众号的传播要素。

2、从整体到多元:论传播学本土化的地方性视角。

3、传播学视域下跨境电商平台上广西特产英译初探。

4、国家传播学会重庆论道。

5、符号学转向:互联网语境下传播学研究的新走向。

6、传播学研究的科学取向与“人”学迷失。

7、传播学视域下音乐理论教学发展研究--评《音乐传播学理论教程》。

8、传播学视域下网红经济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9、中国新闻传播学的国际话语体系建构:基于全球的学术变迁理论。

10、传播学视域下电影《我和我的祖国》走红原因探析。

11、传播学视角下电影翻译中的文化意象分析。

12、教堂空间与谣言生产:明末清初反教谣言的传播学分析。

13、融合创新与文化重构--对近年几档电视戏曲栏目的传播学思考。

14、融媒体时代运动员“网红”现象的社会传播学解读--传播游戏理论。

15、全球南方、社会主义探索与批判传播学新想象--中印比较三人谈。

16、传播学视角下研究生管理工作的实践。

17、中美主播约辩事件的传播学解读。

18、传播学视域下音乐教学理论的发展研究--评《音乐传播学理论教程》。

19、数学与传播学的渊源探讨。

20、基于社会网络分析的新闻学与传播学核心期刊互引研究。

21、传播学视阈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国际话语体系建构。

22、浅谈微博语言的特征--微博语言的传播学分析。

23、从传播学视角探析ip剧的火爆现象--以《亲爱的,热爱的》为例。

24、交通天人:商周时期巫文化演进的传播学考古研究。

25、传播学视角下的严复编译研究--以赫胥黎的《天演论》为例。

26、传播学视阈下典型的英美音乐剧歌词定位与探索。

27、传播学视野下的电影《侠女》的影像符号探析。

28、毛泽东诗词英译的副文本研究--传播学视角。

29、依托竞赛平台的传播学实践课程教学改革。

30、传播学视域下明星“人设崩塌”的原因分析。

31、基于cdio教学模式的传播学实战化教学改革探讨。

32、刑法“传播淫秽物品犯罪”的传播学再解读。

33、网络时代新闻传播学基础课的教学探讨。

34、从传播学视角浅析博主“@老师好我叫何同学”走红缘由。

35、传播学视角下的知识付费平台传播模式探析及展望。

36、论高校新闻传播学课堂互动的建构与优化。

37、大众传播学视域下高校微信公众平台的建设。

38、传播学视角下高校公共体育教学改革研究。

39、基于学科融合背景下的舞蹈传播学构想。

40、传播学视阈下纪实文学翻译中译者的历史认知研究。

41、基于传播学的中国当代文学“三阶段译传模式”

42、传播学视域下探析“吃播热”现象的原因。

44、人工智能与计算传播学。

45、传播学视野下的马术翻译探究。

46、核心价值观日常生活融入的传播学策略。

47、用传播理论进行传播学教学改革的探讨。

48、传播学视角下国企网页英译评析--以重庆国有制造业企业为例。

49、理论谱系与本土探索:新中国传播学理论研究70年(1949-)。

51、关于中国传播学研究国际发表的几个事实问题--与韦路教授商榷。

52、学术公众号运营现状的调查与分析--以新闻传播学学术期刊微信公众号为例。

53、中国传播学ssci高被引论文现状与提升策略研究。

54、传播学视域下的app社交表情符号情感化研究。

55、传播学视阈下的湖湘名人著述译介研究。

56、传播学视角下公共演讲策略的有效运用。

57、传播学视域下甘肃天水社火舞蹈的传播价值与途径。

58、传播学视域下中日“佛系”文化差异的探析与反思。

60、当下传播学课程教学面临的挑战及其应对。

新闻学毕业论文汇编篇四

人是意识能动的主体,是实践的存在。人类通过社会实践不断地认识世界、改造世界,创造各种条件,从而实现自己的全面的自由的发展。作为人类实践活动之一的媒体也应该体现人的真正存在,媒体自由作为一种理念,是指媒体的行为不受外在力量的强迫压制,出于本心而采取的行动。自由精神是媒体伦理精神的重要内容:“自由出版物的实质,是自由所具有的应用的、理性的、道德的本质。”梁启超也曾说:“思想自由、言论自由、出版自由,此三大自由者,实惟一切文明之母,而近世种种现象皆其子孙也。”

媒体自由理念的形成,是和人的本质相吻合的。媒体自由,体现了媒体工作者对自由的向往与追求。标志着社会文明的进步。随着市场化程度的不断加深,内在于自由理念之中的价值合理性与伦理道德责任渐被人们忽视,取而代之的是工具价值渐备受推崇。在当今社会转型阶段,为经济利益所驱使的媒体,忘记甚至抛弃自身的伦理道德责任,背离了真实的媒体自由,由此新闻伦理道德的命题摆到了我们的面前。因此,我们有必要对这一问题进行深入探讨,重申媒体自由的伦理意蕴,重构真正的媒体自由。

二、媒体自由失范表现。

媒体自由,象征着媒体主体独立地位的获得。鉴于此,任一媒体都要“自由地、平等地、公开地和无所畏惧地服务于全体人民”,但是媒体组织及工作者,不能假借“自由”名义来侵犯被报道者的权益。时下,某些媒体组织及人士为经济利益所诱惑、征服、驱使,背弃自由的初衷,媒体自由已经不再坚持原真意义上的自由价值取向,已经出现失范现象。

1.人生价值观引导背离。

在市场理念的指导下,媒体自由迅速扩张,其价值导向也出现背离现象。无所顾忌地追求“娱乐化”、“刺激性”,追求把新闻事件做得所谓“好玩”的倾向。有舆论导向功能的媒体应该引导人们关注并反思社会现实问题,引导人们追求真、善、美,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人生态度,端正人生目的,积极探寻人生价值,这样媒体在价值导向上才避免走向媚俗与庸俗。媒体在自由理念的这一外衣下,变成了一个“自由”的媒体,成了一个只能满足受众感官刺激的工具,缺乏思想内涵与审美品位,“真、善、美”从精神家园的高峰堕落为看得见的感官刺激享受。

再有,刺激、好玩的信息也直接影响到青少年的道德发展。珀杜大学研究生格伦・斯帕克斯也认为,电视暴力使社会失调,尤其是儿童中的失调成为可能。霍勒斯・格里利撰文批评传媒娱乐化的反面教化:“《便士报》热衷于蛰伏在社会内部恶魔般的欲望煽动点火,他们也许不会被指责犯有谋杀罪。但是,他们的的确确是犯了制造谋杀者这种更恶劣的罪行。”一些媒体逐渐失去了道义评判能力及社会责任感,因此饱受社会批评。有的媒体打着“受众有这个需求”的招牌,为所欲为,以此做文章来招徕受众,吸引眼球,提高关注度和收视率,很不道德。

在这一过程中,媒体失去了同情心、责任心、道德心,让有良知、有道德责任感的民众很是反感。其实,“一个职业化组织,当然是以为公众服务为趋向。这种‘服务’,不能以专门组织自己利益为基础,但也不是自己的‘顾客’要什么就给什么,而是基于他们的需要。”伦理道德要求媒体对受众合情合理的需求要满足,不合情不合理的需求绝不能迎合,还要做好批评和引导的工作。所以,媒体应本着为民众负责的态度,绝不能忽视它对民众的教化功能和舆论导向功能。

对于新闻机构和从业者,要记住的是,对媒体职业要有最诚挚的道德责任感和合乎伦理的媒体事业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媒体事业。在商业气息浓厚的社会,媒体工作者既要有对职业的忠诚度,也要有提高的自身素养自觉强化新闻伦理道德的理念,深刻意识到自己的伦理选择对社会、对他人、对受众的重要意义所在。

新闻学毕业论文汇编篇五

《南京零距离》的成功播出让中国电视新闻中出现了民生新闻的概念简单地说民生新闻就是对百姓身边事的报道。因为其题材源于市井写法通常采用市井故事口口相传的直白方式所以为广大读者喜闻乐见。近年来各媒体在实践“三贴近”的过程中民生新闻成了“贴近群众”的有效载体并日渐成为都市类报纸的当家产品。然而题材大同小异、写法千报一面看久了难免让人产生视觉疲劳。再加上相当部分民生新闻是家长里短、鸡毛蒜皮的事如果都流于肤浅的报道久而久之势必丧失影响力。

如何让琐碎的题材在报道上跳出民生新闻目前生存中存在的问题是本文分析的重点,本文在结合了一些地方台甚至中央台的民生新闻栏目中存在的一些肤浅的现状,分析这些现象存在的原因以及由此导致的对社会受众的危害,由此反应出了改进民生新闻发展中存在的一些问题的紧迫性和重要性。最终本文的重点是要分析民生新闻更加优秀的发展之路。

二、研究的基本内容与拟解决的主要问题:

电视民生新闻作为一种有别于传统新闻的新的报道方式,有巨大的学术观照价值。新闻理论工作者有责任对中国电视民生新闻进行深入研究,并提出符合中国政治架构、传播环境的电视民生新闻新内涵。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如下:

1、电视民生新闻的概念。

2、电视民生新闻的发展历程。

3、零距离类节目取得成功的经验。

a、栏目的定为贴近百姓。

b、从对百姓新闻的报道反应新时期我国建设中取得成绩和不足,是国家经济的一个缩影。

c、促进社会和谐。

4、零距离类的电视民生新闻节目存在的问题。

主要分析这些节目中存在的一些内部和外部的问题,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b、为了迎合百姓而导致节目媚俗。

c、节目在表现形式上过于简单、肤浅。

d、主持人的素质参差不齐。

5、具体的对策。

a、加强节目的整合,制作好节目。

b、加大对节目内容的把关,提高节目的品味层次。

c、挖掘新闻的深度报道。

d、加强记者的职业道德素质建设。

三、研究的方法与技术路线:

通过网络上查阅有关民生新闻的发展现状,找到有关民生新闻发展的现状,然后到图书管查阅相关资料,了解新闻学者对民生新闻话题的讨论,参考他们的意见,为论文的创作寻找素材和一些相关的观点的理论支持。同时,通过对网络、电视、报纸等媒体传播的信息,进行收集,结合现在的民生新闻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列出这些不良现状,同时结合这些现状,分析民生新闻随之而来的消极影响,最后也是本文的重点,在总结新闻学者及相关的文献的基础上,提出自己的对解决民生新闻的现状的一些参考性的建议,希望能够对电视新闻民生新闻的发展具有一些参考行的价值。我们希望民生新闻因关注平民生活状态获得它的存在意义,同时也希望民生新闻提高自身的品味,做出有意义的新闻节目,发挥好新闻媒体作为党和政府的舆论喉舌和职能监督的功能。

四、研究的总体安排与进度:

1、20xx年11月15日至12月15日:收集资料,拟定论文选题,确定研究领域。

2、20xx年12月16日至24:撰写开题报告。

3、20xx年12月26日,进行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论证会。

4、20xx年12月30日至20xx年3月1日:在寒假期间与指导教师沟通并拟定论文粗纲,修改完善。

5、20xx年3月2日3月10:完成论文细纲写作,并着手论文初稿写作。

5、20xx年3月11日至4月16日:完成论文初稿。

6、20xx年4月17日至5月10日:在论文初稿的基础上修改完善,定稿。

7、20xx年5月11日至5月18日,在指导教师的帮助下完成外文文献翻译,注释,参考文献,并打印装订成册。

8、20xx年5月24日,论文答辩。

五、主要参考文献:

[1]蔡国林、吴晓伟。多角度立体化可读性-当代特稿追求新闻的价值。新闻爱好者,.(4)。

[2]史慎。背景资料在电视新闻报道中的作用。新闻与写作,2006.(7)。

[3]胡智锋,刘春会。诊中国电视——关于中国电视现状及问题的对话。现代传播,,(11)。

[4]李余良。增加民生新闻的深度。新闻爱好者,2006.(10)。

[5]姜冬梅,王威。民生新闻纵深谈。新闻传播,2006(3)。

[6]尹德刚,周胜。当代新闻协作。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7]黄丹丹。民生新闻的现状与发展。记者摇篮,(2)。

[8]李学洲、肖俊德。“民生新闻”的崛起与现代电视新闻的走向,新闻爱好者,12期。

[9]马艺、张培。电视民生新闻的话语建构,新闻战线,02期。

[10]孙仁广、陆海艳。补课与蓄势——“民生新闻”之透视,当代电视,期。

[11]王杏村。民生新闻在电视新闻中的位置,新闻爱好者,2007年06期。

[14]陆地。中国电视产业发展战略研究,新华出版社,版。

[16]邓林、陈静之等。观众本位——中国电视新闻报道的突破,新闻大学,20春季刊。

新闻学毕业论文汇编篇六

3、在涉及国家利益的国际事件中我国网民的态度研究。

4、国际电视节目模式在中国的生产与消费。

5、中国媒体对国际重大事件报道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6、泰国大学生中国形象认知调查与国际传播策略反思。

7、中国应对国际规范传播的社会机制研究。

8、中国大陆电视剧国际竞争力培育的政策体系创新。

9、传播学视野下的城市“情感结构”

10、环中国国际公路自行车赛赛时媒介传播研究。

11、从新闻社会学视角看美国国际新闻报道的建构。

12、基于公共关系理论的上海国际马拉松赛形象塑造。

13、我国传媒产业国际竞争力研究。

14、国际展会中对外传播的内容研究。

15、中日语言国际传播比较研究。

16、公共外交视野下体育赛事的传播策略研究。

17、从新华社看我国媒体国际传播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

18、省级电视台国际频道运营策略研究。

19、我国报纸的国际环境新闻研究。

20、孔子学院国际传播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21、从棱镜事件看网络空间国际关系变化。

22、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国际新闻报道研究。

23、中国城市的国际媒体形象。

24、论西方媒体在国际政治中的角色与作用。

25、数字时代下的两岸电视国际新闻对比研究。

26、美国之音停止中文广播探因。

27、国际新闻驯化视野下中美报纸的利比亚战争报道研究。

28、上海城市形象国际传播管理探析。

29、中华民族音乐国际传播的理论与策略研究。

30、人民网国际新闻报道研究。

31、都市报国际新闻报道框架研究。

32、从媒介战略管理视角看央视国际传播能力建设。

33、“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电视新闻报道研究。

34、中央电视台中文国际频道发展研究。

35、论cctv-4中文国际频道形象的建构与传播。

36、大型会展的跨媒体传播策略研究。

37、中国对外广播新变化探析。

38、电视纪录片国际传播策略研究。

39、国际媒体如何解读中国共产党执政模式。

40、网络时政论坛维护及治理。

41、央视中文国际频道文化类栏目品牌化研究。

42、“国际在线”网站泰语版的国际传播现状分析与发展策略研究。

43、中国中央电视台掌握国际媒体话语权的路径研究。

44、徐福典故源流及国际传播。

45、中国城市形象的国际传播效果研究。

46、创联凯尔国际传媒机构发展战略研究。

47、汉语国际教育视野下的“汉语桥”节目分析。

48、中国媒体在国际传播下的品牌化战略。

49、中国与韩国电视国际新闻报道比较研究。

50、大型国际会展的文化传播功能探讨。

51、国际英语频道在播包装研究初探。

52、欧盟的国际规范与传播方式研究。

53、中国加入国际经济组织的动因与收益。

54、央视提升国际传播能力的策略研究。

55、提升中国国际话语权所面临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56、从驻华国际媒体透视其涉华国际新闻的产制。

57、海外华文网络媒体国际话语权的提升策略研究。

58、软实力视域下的中国国际话语权提升对策研究。

59、论我国国际旅游品牌打造中的国际媒体公关策略。

60、中国新闻传播学研究成果国际传播方式的研究。

新闻学毕业论文汇编篇七

3、当代政治新闻报道的。弊端及对策。

4、当代经济新闻报道的弊端及对策。

5、当代体育新闻报道的弊端及对策。

6、当代娱乐新闻报道的弊端及对策。

15、试论电视新闻的传播符号。

16、网络新闻传播中的图片。

17、论新闻传播者的现代意识。

22、电视公益广告的创意分析。

23、“民生新闻”的价值取向分析。

24、直接引语在新闻写作中的作用分析。

25、细节对导语写作的重要性探析。

29、从“超级女声”看我国电视娱乐节目的定位。

30、从“制播分离”看电视媒体的经营策略。

33、网络新闻目前发展中的瓶颈及对策。

34、试论时评的发展脉络及趋势。

37、“博客”现象研究。

39、网络新闻编辑与报纸编辑比较分析。

41、中国网络电视的现状及前景分析。

42、网络媒体技术发展研究。

43、报纸媒体受众心理研究。

44、电视媒体受众心理研究。

45、网络媒体受众心理研究。

46、媒体受众心理的比较研究。

47、针对受众的不同性别,年龄,职业等个人特征的传播效果研究。

49、对新闻娱乐化的辩证批判。

50、专业频道细分化与反细分化的竞争对策研究。

新闻学毕业论文汇编篇八

本论文是在王爱香老师的悉心指导下完成的。从毕业论文题目的选择、到课题的研究和论证,再到毕业论文的编写、修改,每一步都有王老师的细心指导和认真的解析。论文写作过程中遇到很多困难,不过都在王老师的指导下,困难都逐步得到了解决,使得我在各方面都有所提高,在此衷心感谢王老师。

同时感谢所有教育过我的专业老师,你们传授的专业知识是我不断成长的源泉也是完成本论文的基础。也感谢我的同学是你们在我遇到难题是帮我找到大量资料,解决难题。另外还要感谢这篇论文所涉及到的各位学者,本文引用了多位学者的研究文献,如果没有各位学者的研究成果的帮助和启发,我将很难完成本篇论文的写作。通过这次毕业论文不仅提高了我独立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培养了认真严谨,一丝不苟的学习态度。

由于经验匮乏,能力有限,设计中难免有许多考虑不周全的地方,希望各位老师多加指正。

新闻学毕业论文汇编篇九

3、晚报“早”出现象。

4、都市类报纸的娱乐化倾向。

5、都市类报纸的“价格战”

6、都市新闻的叙事。

7、报纸的扩版。

8、版面编排。

9、新闻策划。

10、深度报道。

11、经济新闻。

12、法制新闻。

13、新闻时评。

14、报纸广告。

15、记者的职业道德。

16、媒体的社会责任。

17、报纸的新闻舆论监督。

18、隐性采访。

19、新闻摄影。

20、虚假新闻。

21、有偿新闻。

22、娱乐新闻。

23、炒作新闻。

25、典型报道。

26、漫画新闻。

27、厚报与薄报。

28、新闻自由。

29、独家新闻与独家报道。

30、报纸新闻的“同质化”

1、电视新闻语言。

3、电视民生新闻。

4、电视方言播报。

5、电视娱乐节目的生存之道。

6、主持人的风格。

7、电视画面。

8、同期声。

9、摄像。

10、电视广告。

11、隐性采访。

12、媒体的社会责任。

13、虚假新闻。

14、有偿新闻。

15、娱乐新闻。

16、炒作新闻。

17、电视专题片。

18、电视媒体竞争。

19、“新闻电视剧”

20、电视专业化频道。

21、移动电视。

22、电视传媒与公共空间。

23、电视新闻现场直播。

24、电视批评报道。

25、电视节目的互动意识。

26、电视产业化。

27、电视节目的品牌化运作。

28、电视人的职业精神。

29、电视体育新闻报道。

30、新闻频道。

31、电视调查栏目。

32、湖南卫视的新闻与经营。

33、安徽卫视的电视剧与经营。

1、网站分析。

2、网络新闻特性。

3、网络新闻的真实性。

5、网络新闻写作技巧。

6、网络新闻现状及发展趋势。

7、网络电视。

8、网络电台。

9、网络侵权。

10、网络媒体与传统媒体。

11、博客、播客。

12、网络直播。

13、网络新闻的采写权。

14、网络广告。

15、虚假新闻。

16、有偿新闻。

17、娱乐新闻。

18、炒作新闻。

19、网络伦理。

20、网络新闻的变革。

21、网络媒体的可持续性发展。

22、网络环境的受众分化。

23、商业网站的网络新闻运作。

24、网络媒体的新闻核心竞争力。

25、网络杂志。

26、网络游戏。

27、网络传播与我们的生活。

29、网络传播中的人际关系。

1、广播媒体的优劣势。

2、广播的发展趋向。

3、广播新闻的采写特点。

4、广播中的广告。

5、交通广播的生存空间。

6、从“传统广播”到“播客广播”

7、广播热线。

8、广播新闻的互动。

1、议程设置理论。

2、沉默的螺旋。

3、受众分析。

4、传播效果分析。

5、人际传播与大众传播。

6、文化帝国主义。

7、传播学方法论的几个学派。

新闻学毕业论文汇编篇十

3、试论新闻敏感与新闻工作责任感的关系。

4、漫谈记者修养的现实意义。

5、采访对象访前心理分析。

6、深入采访中如何抓特点。

7、浅谈新闻导语写作。

8、重视新闻背景的交待。

9、消息中的现场描写。

10、典型报导——舆论的风向标。

11、短新闻是信息时代的主角。

12、穆青人物通讯特色研究。

13、浅谈工作通讯的指导性。

14、新闻标题特色研究。

15、现场短新闻的现场感。

16、新闻评论的社会作用。

17、无产阶级新闻评论的特点。

18、短评的特点和写作。

19、浅说中国广播事业的发展及影响。

20、国际广播和国际电视对当今全球的影响。

21、著名女记者节目主持人法拉奇成功奥秘探析。

22、编辑思想与报纸版面。

23、编辑的自身建设和修养。

24、谈谈稿件修改的基本功。

25、版面的语言与受众心理。

26、地方企业报的发展趋势。

27、论突发性新闻照片的社会价值。

28、摄影记者的业务素质。

29、新闻照片的社会功能。

30、四个媒介的广告特性比较研究。

31、广播电视受众的视听心理分析。

32、电视记者的创作思维。

33、谈广播节目设置。

34、关于广播语言特色的探讨。

35、广播节目编排艺术。

36、论广播(电视)新闻节目主持人的素质。

新闻学毕业论文汇编篇十一

从本科毕业论文的布置至今已有将近六个月的时间了,距离论文答辩还有大概一个月的时间,现在做论文中期总结非常有必要。一是为总结之前的工作,检查之前的不足,借鉴之前的经验;二是为论文答辩做充足的论文方面以及答辩组老师方面的准备。本总结报告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本系自xx年10月23日至26日,分别以手写版和发电子邮箱的形式,共向19位老师征集71个题目。参与出题的教师达到本系所有指导教师的百分之八十以上(因为本系在xx年度有新引进老师);题目涉及范围广泛,以关注现实关注民生为主,将理论与现实结合起来,旨在解释现实问题或为现实问题提出政策建议。

二、论文的选题及选导师。

本系本科论文的选题本着“大范围,重兴趣”的原则,规定学生可以在征集来的71个论文选题范围选题,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自拟题目,并与指导老师商量最终敲定,以期实现学生的兴趣和指导老师的特长相结合的目标。

本届毕业论文的导师安排方面,主要依据是经济系本科期间的导师制下导师安排。原则上以本科期间的导师即为毕业论文的指导老师,有个别情况的遵循在学生自愿的前提下小范围调剂,以实现指导老师所带学生数量的均衡。并于xx年10月底完成了学生选导师的任务。最终的结果是,每位指导老师带一到两名学生。

三、建立公共邮箱,并建立毕业生的联系网络。

选题和选导师结束之后,及时组织毕业生建立多渠道联系网。首先,确定总联系人,并指导总联系人建立飞信群,将本班同学全部加进去,为以后的信息沟通扫清障碍;建立公共邮箱,为之后的资料传输搭建平台;整理学生及教师的手机、信箱联系表,实现指导老师和毕业生的信息对接。这些工作我系于xx年10月底全部顺利完成。

四、制定了论文的相关事宜(附材料一)。

本相关事宜对毕业论文的整个过程做了大致安排,并含有本系的对毕业论文的要求及相关规定。

五、制作了论文跟踪表(附表一)。

根据往年论文进度把握中的经验和教训,我们今年一改往年的做法,制作了《经济学系xx届本科毕业论文跟踪表》(见附表一)。跟踪表以学生姓名为台头每名同学一份,同时有指导老师签名;对学生的进度评价主要有指导老师来做;跟踪表统一由系部管理和保存。

跟踪表主要包括:时间、学生情况和本阶段应该完成的任务三部分内容。根据本系的时间安排设计了不同时间段的不同任务,两周为一个评价周期;为了教师评价的统一和简洁,在“学生情况”一栏中以选项的形式将“本阶段应该完成的任务”全面的反映出来,指导老师要做的只是以对号或错号来标记这项任务是否已经完成。并且,在表格设计的时候考虑到了将学生“拉来见导师”对于论文的指导是非常有利的,所以特别的在每一阶段设计了选项“是否见过导师”,并且规定“见导师次数少于三次的同学没有资格评选优秀论文”。

关于评价结果的后续处理:根据每两周从老师那里获得进度信息,来催促和提醒为完成当期任务的学生抓紧时间完成。

跟踪表及时的反映了毕业论文的进度情况,为下一步的工作安排提供了及时的信息,并且评价的结果直接与学生最终的毕业论文成绩挂钩,提高了工作效率和工作效果。

根据进度表的数据统计,截止xx年3月19号我系毕业生完成初稿并开始着手修改的学生比率已达到60%,截止xx年4月2日,完成初稿率已超过80%。和导师见面次数达到三次的同学所占比率超过了90%。

根据跟踪表中反映的实际情况,我们及时对年前的进度安排做了适当灵活的调整,比如说把完成初稿由年假前改到了年假后,也是考虑到考研课找工作同学的压力大,对时间做了适当放松。

但在监督过程中也出现了不少问题,比如学生偷懒只跟指导老师以电话或短信或通过电子邮箱联系,而懒于来见导师,但是指导老师出于同情也就在相应的任务上表示了已完成,这无疑会使统计数据在一定程度上失真。初稿的写作不认真,存在敷衍了事的心理。

六、组织学生与导师见面。

为了保证论文的写作水平和时间进度,定期组织学生与导师见面。从论文的布置至今共组织过三次师生见面,分别为:11月中旬;3月初和4月中旬。把时间段拉大是为了方便学生和老师,提高学生安排毕业论文和其他事务的灵活空间。

七、下一阶段工作的重点。

根据以上出现的问题,我们下一步将把工作重点放在紧跟学生进度,抓好论文质量。这一部分工作需要各位指导老师的强有力的配合和系部的统一监督。我们将再接再厉争取在“五一”前后完成论文的定稿。

新闻学毕业论文汇编篇十二

抓好。

的指导,是提升开放教育质量的重要环节。那么你知道毕业论文指导教师。

评语。

1.该生能在规定时间内陈述论文的主要内容,但答辩中回答问题不是很流畅,对设计的细节技术不太熟,回答问题不够切题。

2.论文格式正确,结构严谨,层次分明,书写规范,逻辑严密,语言流畅,重点突出,反映了作者具有较强的独立科研能力。论文总体优秀,同意提交答辩,建议授予农学硕士学位。

3.从五部分对论文进行阐述,重点突出,答辩流畅熟练,知识掌握基本到位,时间符合要求。不足是论文中有部分概念错误。

4.论文发现论网站的易用性体验网站的有用性体验网站的视觉体验价格体验商品体验服务体验信誉体验等七个方面的体验可以很好地解释网站体验的内涵,利用sor模型分析得知网站体验对购买意愿有显著正向影响,情绪和感知风险是网站体验和购买意愿之间的部分中介变量。论文采用规范分析和实证分析等方法来论证自己的观点,研究方法较为科学。论文在以下几个方面有所创新:一是构建了网站体验研究的新模型,二是比较系统地运用实证分析方法从多角度分析影响网络购买意愿的因素。论文有相当的理论深度。论文观点鲜明,论证清晰有力,论据充分可靠,数据准确,资料详实,文献综述丰富而规范,其中论文关于网站体验对购买意愿的影响的观点具有一定的新的见解。不足之处在于网站体验的维度还不够全面,尤其是网站技术因素部分,未来还可以考虑研究网速等网站技术因素对网站体验的解释力度。

5.本文主要围绕着高校本科专业设置预测系统的数据模型这个问题展开分析和研究。论文首先对已有的专业设置数据模型进行综述,分析其在功能性预测性分析性以及挖掘性方面的不足之处,然后结合高校本科专业设置的实际需求,引入数据挖掘技术数据仓库和olap,构建基于数据挖掘的高校本科专业设置预测系统的数据模型。总的来说,论文框架清晰,逻辑严谨,行文体现了自己的学术思考及思辨结论,有自己的创见。

6.论文陈述清楚,讲解简单明了,存在不足在于缺少自己的新观点新方法,多为套用他人研究成果,论文格式方面应多规范。

7.本文以--------为题,首先对---------的论述,然后在重点分析-------的原因,并针对原因提出解决问题的有效对策。因此该文在选题上紧扣专业要求,文章结构科学合理,文章观点表达准确,用词正确,语句通顺,思路清晰。部分与部分之间联系非常紧密,在论证方法上采用事例论证与案例论证。查阅的资料充分合理。不足之处解决问题的对策还缺少可操作性。

8.该文以--------为主题,充分体现出时代性和现实的社会价值。全文分------个大部分。首先对-------进行了论述,然后重点分析---------。全文基本上都是紧扣主题来展开论述。在论述过程中该生较好的运用了行政管理专业知识来分析解决--------问题。语言较流畅,但观点不够精炼。在论证过程中能恰到好处地运用理论论证方法与实践论证方法。观点表达准确,思路清晰,文章整体性较强。整体上符合行政管理专业培养目标要求。

9.本文以-------为主题,选题具有很强的现实性和应用性且符合行政管理专业培养目标要求。该论文结构基本合理,全文共分-------大部分。其中第一部分---------,在此基础上重点探讨--------。在论证过程中,该生的参考文献资料与所要论证的观点及内容结合紧密,运用的研究方法主要是理论研究与事例研究法。用词基本准确。但存在的问题主要是论据不够充分,还缺乏说服力,个别引用内容没有标明出处。

10.选题较具时代性和现实性,全文结构安排合理,观点表达基本准确,思路基本清晰,全文内容基本上按照行政管理专业培养要求来写,查阅的相关资料也较多,但行政管理专业特色体现的还不够充分,属于自己创新的东西也还不多。总体上符合毕业论文要求。

11.本文以官员问责制为题进行研究,能为解决我国官员问责制存在的问题提供参考和借鉴作用。在全文结构中,首先对官员问责制的基本原理问题进行了分析,然后再对我国官员问责制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最后为解决前面的问题提出有效的建议。全文体现专业特色要求,部分与本分之间衔接的比较紧密,真正属于自己创新的内容还不是很多。总体上达到毕业论文要求。

12.文题基本相符,论点比较突出,论述能较好地服务于论点。

13.语言表达一般,格式完全符合规范要求;参考了一定的文献资料,其时效性一般;未见明显抄袭现象。

14.本文研究了xxxx对处理会计信息失真有较强的实用价值,提供了新的依据。作者思路清晰,论述过程严谨,分析合理,结果于实际应用性较强。论文写作规范,语句通顺,达到了学校对学位论文的各种要求。

15.该论文选题正确,结构合理,内容丰富,数据资料充分,分析方法先进,写作进度安排合理,结论和建议具有区域现实意义,建议推荐为校级优秀毕业论文。

1.研究内容具有现实性和可操作性。选题社会热点问题,逻辑结构严谨。观点表达清楚,论述全面。语言平实简洁,通俗易懂。在论证过程中也能较好地将专业知识原理与现实问题结合起来。但论据还不够。总体上符合毕业论文要求。

2.选题较具时代性和现实性。全文结构安排合理。观点表达基本准确。全文内容紧扣行政管理专业要求来写,充分体现出行政管理专业特色。查阅的相关资料较多。但不足之处主要是属于自己创新的东西还不多。总体上符合毕业论文要求。

3.研究-------为题,充分的体现时代特色性。能为中国行政管理问题的解决提供参考价值。全文结构合理,思路清晰,观点明显。在论证过程中能教好的将论证与案例论证结合起来。不足之处是部分论点的论据还缺乏说服力。

4.以-------为题进行研究。能为解决--------的问题提供参考和借鉴作用。在全文结构中,首先要调整基本概念提出问题,然后在对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最后为------提出有效的建议。全文体现专业特色要求,部分与本分之间衔接的比较紧密,真正属于自己创新的内容还不是很多。总体上达到毕业论文要求。

5.本文以……为主题,重点探讨……问题,选题基本符合行政管理专业范畴,充分体现出专业特色。全文结构符合要求,逻辑思路清晰,论据较充分,观点表达准确,语言流畅,论证方法也较合理,但创新点不够,部分观点论证不充分,格式还不是非常的规范,真正属于自己的思想不多。总体上基本合格。

6.该文选题具有较强的现实性针对性和实用性。结构安排科学合理,思路清晰,层次分明。各部分之间联系比较紧密,观点表述也基本准确,论证内容比较具有说服力。在论证过程中基本上运用了行政管理专业基本知识原理来分析文中的主要问题,但参考的资料还欠充分,文章缺乏自己原创的内容,少数观点论证不深刻和全面。

7.本文以官员问责制为题进行研究,能为解决我国官员问责制存在的问题提供参考和借鉴作用。在全文结构中,首先对官员问责制的现实意义进行了分析,然后再对我国官员问责制的困境进行深入的分析,最后提出化解困境的有效建议。全文体现专业特色要求,符合行政管理专业培养要求,参考的文献资料符合论文观点与主题的需要,实践论证还不够,但,真正属于自己创新的内容还不是很多。总体上达到毕业论文要求。

8.论文思路比较清晰,语句基本通顺,层次清晰,观点表达准确。作者比较很好的将行政管理专业基本原理知识与党内监督实践问题有机结合起来进行分析,并针对党内监督的现实问题提出了一些比较好的解决建议,查阅与参考的文献资料与主题结合的比较紧密,但个别地方论证的观点不是很明确和有说服力,总体上达到毕业论文要求,部分内容与主题结合的还不是很好,逻辑结构也存在一点小问题。总体上说,基本达到毕业论文的基本要求。

9.论文主题明确,语句基本通顺,层次基本清晰,观点表达基本准确。作者比较很好的将行政管理专业基本原理知识与邓小平关于行政改革的思想有机结合起来进行分析,格式基本规范,选题符合行政管理专业培养要求,但查阅与参考的文献资料太少,部分论证内容与主题结合不紧密,逻辑结构也存在一点小问题。总体上说,基本达到毕业论文的基本要求。

10.选题符合行政管理专业培养目标目标,能较好地综合运用社会理论和专业知识。论文写作态度认真负责。论文内容教充分,参考的相关资料比较充分,层次结构较合理。主要观点突出,逻辑观点清晰,语言表达流畅。但论证的深度还不够。

11.本文选题符合行政管理专业要求,又充分反映出社会现实的需要性。全文结构安排合理,思路清晰,观点正确,能很好的将行政管理专业知识与要分析论证的问题有机地结合起来。该文在写作的过程中查阅的资料不仅充分而且与主题结合紧密。但格式欠规范,案例论证不够。

12.本文立意新颖。全文以-------为线索,结合各地的准规较全面的分析了------的问题和原因。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内容论证也教科学合理。全文充分体现行政管理专业特色,格式规范。但创新点不够。

13.本文符合专业要求,反映社会热点问题。因此,该主题的研究有利于推进我国-------的进一步发展。全文首先-------的问题,然后分析--------的原因。在此基础上又分析出相关的------。全文结构恰当,思路清晰,观点基本正确。

14.论文思路清晰,语句通顺。能很好的调查--------存在的问题。作者对于论文内容有一定的了解和熟悉。思路清晰,层次清晰,逻辑结构合理。观点表达准确。研究原理采用恰当。在论证过程中能有效的将专业原理与要研究的主题结合起来。个别地方论证的观点不是很明确,总体上达到毕业论文要求。

1.全文结构基本合理科学,逻辑思路清晰,观点表达准确,语言流畅,论证方法较合理,参考的文献资料符合主题要求,从主题到内容符合专业要求,部分与本分之间衔接的比较紧密,但个别引文没有标著出来,真正属于自己创新的内容还不是很多,个别概念比较模糊,总体上达到毕业论文要求。

2.本文以为题,重点探讨。选题符合符合行政管理专业培养目标目标与专业特色,而且选题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现实意义。文章结构安排合理,层次清晰,写作时参考的相关文献资料与主题联系紧密,而且参考的资料较新,在写作过程中作者能较好地运用行政管理专业基本知识原来来分析行政,在论证过程中,主要用理论论证和事实论证。但文章不足之处在与部分语句表达不清晰,论证还不够深刻充分,创新点不够。总体上符合毕业论文要求。

3.本文以……为主题,重点探讨……问题,选题基本符合行政管理专业范畴,充分体现出专业特色。全文结构符合要求,逻辑思路清晰,论据较充分,观点表达准确,语言流畅,论证方法也较合理,但创新点不够,部分观点论证不充分,格式还不是非常的规范,真正属于自己的思想不多。总体上基本合格。

4.选题符合行政管理专业培养目标目标,能较好地综合运用社会理论和专业知识。论文写作态度认真负责。论文内容教充分,参考的相关资料比较充分,层次结构较合理。主要观点突出,逻辑观点清晰,语言表达流畅。但论证的深度还不够。

5.选题较具时代性和现实性。全文结构安排合理。观点表达基本准确。全文内容紧扣行政管理专业要求来写,充分体现出行政管理专业特色。查阅的相关资料较多。但不足之处主要是属于自己创新的东西还不多。总体上符合毕业论文要求。

6.本文以官员问责制为题进行研究,能为解决我国官员问责制存在的问题提供参考和借鉴作用。在全文结构中,首先对官员问责制的基本原理问题进行了分析,然后再对我国官员问责制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最后为解决前面的问题提出有效的建议。全文体现专业特色要求,部分与本分之间衔接的比较紧密,真正属于自己创新的内容还不是很多。总体上达到毕业论文要求。

7.研究为题,充分的体现时代特色性。能为中国行政管理问题的解决提供参考价值。全文结构合理,思路清晰,观点明显。在论证过程中能教好的将论证与案例论证结合起来。不足之处是部分论点的论据还缺乏说服力。

8.选题较具时代性和现实性,全文结构安排合理,观点表达基本准确,思路基本清晰,全文内容基本上按照行政管理专业培养要求来写,查阅的相关资料也较多,但行政管理专业特色体现的还不够充分,属于自己创新的东西也还不多。总体上符合毕业论文要求。

9.本文讨论了跨文化交际中存在的潜在障碍,并提出了一系列改善交际效果的建议(说具体一点)。作者能够掌握基本理论,对跨文化交际作出了思考。全文结构合理,条理清晰,语言表达比较流畅。但是研究不够深入,分析比较抽象,实证和实例不够充分。但总来说,该生毕业论文已达到学士学位论文毕业标准,同意参加毕业论文答辩。

10.该同学的论文从分析英语教学的本质及特征入手,对英语教师的角色的重要性进行了论述。作者通过对中国传统和现代教学模式的比较,论述了新的教学模式中教师所扮演的角色以及教师所应具备的素质。文章论点明确,层次分明,结构比较严谨。该生毕业论文已达到学士论文毕业标准,同意参加毕业论文答辩。

11.赵迦颐同学在读期间,刻苦认真,阅读广泛,专业基础扎实,具有理论分析能力。本论文以较少受人关注的新月派女诗人林徽因的诗歌创作研究对象,重点分析英国浪漫主义诗歌对林诗的影响,具有理论与实践的意义。论文从生命体验审美系统艺术系统三个方面,深入探究这种影响的发生与表现。观点明确,论述有力。论文解读细致,文字细腻而亲切,温婉可读。不足之处在于对于林徽因在时代冲击下的心境转变与创作之间的关系尚可进一步展开。总的说来,我以为这是一篇符合要求的硕士毕业论文,同意推荐该同学申请论文答辩。

12.新的修改意见包括:摘要的首句,关键词的更换,对影响jacklondon的一生,并在其作品thecallofthewild中有所体现的“superman”还应有进一步的说明。时态用法上的部分混乱情况还需纠正。引用部分过多,自己的评述太少,有的参考书目在文内根本未提及是一个不太好解决的问题。建议从london是所谓超人,buck也是超狗的角度说明两者之间的联系以及作者生平对其作品的影响。

13.作者在一稿的基础上作了比较认真的修改。论文从内容到形式上都有很大的改进。从网上下载的两个与文章内容关系不大的流程图已被删除。前言中的部分内容已按要求移到了正文部分。添加了结论部分,尽管内容还有待充实。参考文献部分已重排但仍有不规范的地方。

14.不少错误,特别是论文的后半部分。参考文献部分尚缺出版社地点。

15.在一稿的基础上有较大改进。主要的问题多已解决。特别是一稿中分层太细缺少中国文化例证等缺点。语言上的错误纠正了许多,但仍有上次指出的错误没有更正,如course,cause不分等。参考文献的排列也还存在一些小问题。引言部分还是没有标明出处。

新闻学毕业论文汇编篇十三

002、评“用事实说话”

003、当前经济报道得与失。

004、论报刊的市场化。

005、谈报纸的批评报道。

006、试论新闻的真实性。

007、论新闻的指导性。

008、试论报纸的服务功能。

009、舆论引导之我见。

010、试论报刊的舆论监督。

011、新闻传播效果论。

016、晚报与日报比较谈。

017、论当前我国新闻记者的素质。

018、中外新闻思想之比较。

019、论新闻客观性。

020、新闻传播技术和新闻报道。

047、简评社会责任理论。

052、报纸与网络。

053、新闻记者的调查研究。

054、新闻采访与一般调查研究异同论。

055、记者的新闻敏感。

056、试论记者的观察。

057、记者的道德修养。

058、记者的知识结构。

059、采访心理学研究。

060、试论记者工作的任务。

061、采访技术初探。

062、略谈采访如何深化。

063、记者的资料积累。

064、名记者采写经验探讨。

065、略论新闻导语。

066、新闻背景初探。

067、新闻结构探讨。

068、新闻是用事实说话的艺术。

069、略论人物通讯。

070、工作通讯写作与创新。

071、浅谈通讯中的情节和细节。

072、试论人物通讯中的情节与细节。

073、试论新闻特写。

074、调查报告的特点和写作研究。

075、信息与新闻写作。

076、试论新闻语言。

077、略论通讯的特征及表现手法。

078、新闻报告方式演进分析。

080、通讯写作新样式初探。

081、批评性事件浅议。

085、发挥栏目优势——“短、精、快”写述评新思路初探。

088、对新闻背景的哲学思考及背景材料运用方式初探。

089、试论访谈式报道之“观点与材料结合”的独特性。

090、不同专业报道之背景材料运用原则比较谈。

094、访谈式专题报道发展前景及隐忧。

096、评论写作的情理与文采。

097、谈小言论的特点与写作。

098、报纸短评初探。

105、试论新闻评论的历史沿革。

108、近几年报纸版面发展的现状与趋势分析。

109、新闻编辑与受众心理。

111、试论编辑技巧。

112、新闻标题制作的原则与艺术。

113、编辑与作者关系研究。

114、新形势下新闻编辑素质的嬗变。

115、网络传播对新闻编辑的影响。

116、编辑策划研究。

117、编辑与受众关系研究。

118、略论广播新闻的优势和弱点。

119、试论广播新闻的语言。

120、采编播合——广播新闻改革的趋势。

121、电视新闻如何扬长避短发挥优势。

122、电视新闻的深度报道初探。

123、试谈电视节目主持人和主持人节目。

124、电视新闻的声画合—与解说词写作。

125、广播电视舆论作用初探。

126、广播电视新闻现状与趋势。

127、电视对社会文化与心理的影响。

128、分析谈话节目的语言特点。

129、电视隐性采访的是与非。

130、电视评论节目的特点。

132、广播电视受众观念变化之我见。

133、网络传播对传统媒介的影响。

134、电视该如何加强节目的互动性。

135、电视谈话节目的人际性问题。

136、形象性在电视新闻报道中的作用。

137、电视评论节目的主客观兼容性问题。

138、广播电视新闻导语写作特点研究。

139、cnn对我们的启迪。

140、群体压力与采访报道之方法。

141、从众心理与逆向思维。

142、媒介公共关系研究。

143、媒介受众调查研究。

144、新闻媒介形象的传达。

145、媒介形象的确立与塑造。

146、广播电视业经济现状研究。

147、传媒集团化研究。

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实践性强、综合化程度高、技术业务发展快,构成了这一学科的重要特点。但是目前的`广播电视新闻教育现状并不乐观,新闻教育跟不上新闻媒体的改变与发展,新闻教育中存在着理论与实践脱节的问题。因此,新闻教育必须密切关注新闻实践的要求和变化,调整教学方式方法,加大实践教学力度,改变传统教育模式实践教学的从属地位。

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时代的到来,媒介市场化改革的不断深入,如何有效地利用实践教学手段培养出高级应用型的新闻人才,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不少开设新闻专业的高校在实践教学方面做了有益的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由于目前大多数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都为新办专业,开设时间较短,教学经验、特别是实践教学方面普遍缺乏经验,没有形成一套完整、成熟的实践教学模式,造成了培养的毕业生不能适应广播电视新闻行业要求的局面。

1.1师资队伍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倾向。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的师资主要来源于高校中文或其他文科专业,大多数教师没有传媒专业背景和实践经历,新闻传媒实践经验匮乏,使得理论教学中理论的针对性、前沿性、实践导向性都相对不足,最终导致学生的理论知识体系不健全,培养的学生不具备理想的专业知识与技能结构。而且目前学校对教师队伍的学历结构、知识结构和职称结构强调较多,而对其实验能力要求不高,造成了大多数教师理论知识丰富而实践经验严重缺乏,那么当然在实践教学方面就难以有所作为和突破,不少学校理论教学的教师只做课堂讲解,不进行实践指导,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倾向,从而造成学生理论与实践严重脱节。

1.2实践教学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许多高校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的实践教学活动多以零散、无序状态呈现,学校大多没有将专业实践教学完整地纳入人才培养方案中,其实践内容在教学计划中往往是以某门实践课程或者课程的实践部分等形式体现。不少学校认为学校教育质量的高低,主要看学生掌握理论的水平,而实践能力则无足轻重,认为实践教学仅是作为理性认识的验证而依附于理论教学,甚至认为实践教学课可有可无,很多教学实践课都以教师的讲解代替学生必要的实践,或者在实验、实习时走过场,不愿动脑动手,应付过关了事。对实践课的地位、作用和功能的认识还停留在观望阶段,而不是上升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上去全面认识。总之,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的实践教学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

1.3实践教学投入不足。广播电视事业是一个高投入、重装备、传播技术更新快的高科技事业,决定了广播电视新闻专业实验实训需要的的硬件设备投入较大,这样才能适应广播电视的发展。但从目前的情况来看,许多高校因为财力所限,很难建立起设备齐全、适时先进的实验教学设备。从事广播电视新闻教育的高校普遍存在着设备老化、实验手段落后的问题。硬件设备投入的不足制约了广电新闻专业实践教学的发展,设备的老化带来了传播观念上的滞后性和盲目性,以致学生分配到单位后,需要花费相当长的时间来学习和适应广播电视新的传播技术。另外,学生到实地采访,办报纸、搞新闻摄影、电视节目制作,到媒体专业实习等都需要实践经费,如果不能保证,学生的专业实践难免大打折扣甚至无法开展。

1.4实践教学管理没有落到实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课程安排不合理。不少学校实践教学课内容与假期实习、毕业实习的内容多次交叉重复,实践教学很难使学生得到全面系统的提高。二是教学内容存在问题。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是一门新兴学科,其实践教学很难找到内容新颖、实用性强的实践指导书和教学大纲,使得指导老师和学生都面临难以系统掌握实践教学知识的困境。三是即使开展了实践教学活动,但很少有人能够系统去进行评价和总结,再运用到理论课的学习中去,实践的收获不大。甚至由于组织缺乏规范,管理比较松散,实践活动表现出极强的随意性,往往流于形式,浮于表面。因此,如何通过加强教学管理,把实践课纳入整体教学规划,对理论课学习真正起到辅助作用和补充作用,从而不断提高学生实际操作素养,是实践教学课程必须解决的重点问题。

为把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的实践教学办出成效、办出特色,必须进行实践教学的整体规划,在教学理念上应确立面向媒体需求、培养应用型人才、强化实训动手的指导思想,在实践教学中确立以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为核心、坚持以学生为主、教师引导的实践教学理念,更新教学模式,创新教学方法,规范实践教学工作程序,建立校内外实习基地,努力使实践教学达到规范化、系统化和多样化。

2.1提高对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实践教学重要性的认识。广播电视新闻学是一门实践性、操作性极强的学科。尤其是在新闻传播新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新闻的技术性、工具性和实践性更加凸现。因而,这一教育的实践教学环节显得尤为重要。必须制定较为完善的实践教学计划和规章制度,强化高校和教师对广播电视新闻学实践教学的认识。只有提高对广播电视新闻专业实践教学环节重要性的认识,才能根本上解决问题。

2.2更新教育理念,探索适合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的实践教学模式。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既要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把专业知识的灌输和专业能力的培养结合起来,又要探索广播电视新闻专业实践教学的模式,在培养学生专业技能的同时不放松对学生的理论素养提升。通过理论知识的学习和实践技能的锻炼,达到人才培养的目的,这是我们构建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的主要指导思想。结合社会对广播电视新闻学人才需求的模式和要求,我们应从全新的角度和视野认识和梳理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实践教学的思路,并最终确立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的实践教学模式。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应该包括课内实训、课程实践、综合实践、寒暑假社会实践、课程论文、毕业实习、毕业论文、创新性实践等,这些环节对学生理论知识的学习和专业技能的培养都是必不可少的重要方面。

2.3创新教学方法,确保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实践教学的有效性。一是专业技能实训。从"拍好身边的新闻"出发,如学校各种重要会议专题片、学院各种庆典专题片、科教研成果专题片、学生社团活动和竞赛活动系列专题报道等等,这些专题片的制作过程中,学生从策划、采访、脚本编写、拍摄、编辑、制作、合成、播出各个环节都按照电视节目制作的流程进行,学生在整个策划和制作过程中可以得到全面训练与提高。学生的电视节目作品可以在课堂播放,专业课教师和学生们可以在讲评课上畅所欲言,从采访、摄像、编辑、节目编排等不同角度提出自己的看法,共同研修共同进步。二是开放式实验教学。所谓开放性实验,就是将实验室全天开放,除正常的教学外,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时间自己去进行设计实验,为学生提供一个能够充分发挥自主性、创造性的学习环境。实施开放实验一方面可以解决实验教学时数不够的问题,另一方面还可以拓展实验项目,由验证性实验向综合性实验、设计性实验和探索研究性实验发展,以培养、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2.4抓好实习基地建设,为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实践教学搭建坚实的实践平台。专业实习是高等学校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有效途径和重要保证,对培养专业人才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至关重要。为此,必须加强专业实习实训基地的建设,在实践中探索建立一种巩固规范、持久双赢的大学生到新闻媒体实习的制度。一是建立校内实践基地。要充分利用校内资源,如学校新闻网站、校园广播电台、电视台、校报等,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校内新闻媒体的各项活动。二是建立校外实践基地。学校要广泛挖掘社会资源,和报社、广播台、电视台等媒体建立广泛而深入的联系,建立广泛的实践教学基地,为学生的实训实践活动提供稳定的平台,有效解决学校资金短缺、实验设备不足等问题。对于具有发展潜力和有潜在的毕业生需求的文化传媒公司、中小企业的策划部门、地方性企事业单位的宣传部门,也可以设定为实习实践基地。总之,要突破传统新闻行业限制,突破地域限制,想方设法建设多层次、多类型、多领域的专业实习基地,为学生开展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实践创建良好的环境和平台。

2.5建立科学的评估机制,提高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实践教学的质量和效果。评估是实践教学的重要环节,是改进实践教学、保证实践教学规范化和实践教学质量的重要步骤。必须建立对整个实践教学模式的评估标准体系和评估机制,根据评估结果有针对性的建设存在不足的指标,完善实践教学模式。一方面要加强对实践教学的考核,包括对制定的广播电视新学专业实践教学大纲的考核、实践教学过程效果的考核以及学生在实践教学中获得的成效的考核等。另一方面要调整实践教学评价体系,为学生发展提供多样评价方式。对部分课程可取消考试而以实践活动的成效来评价,给学生一定的选择空间。如“电视专题与电视栏目”课对学生的评价,可从学生策划、制作、编排电视专题与栏目节目的作品数量、质量以及平时上课的学习态度综合评价,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

2.6加强教师队伍综合素质,为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实践教学提供师资保障。新闻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教师如果没有参加过新闻实践,没有一定的实践经验积累,是很难讲好这门课的。因此,高校必须抓紧对教师进行新闻知识、新闻技能的培训,培养一支过硬的师资队伍。可以采取请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的原则,首先面向新闻单位,引进新闻资深人才。这些人员有着丰富的实践经验和极强的动手能力,由他们来上一些实践性强的课程,有益处又很必要。其次安排从实践单位来的教师到国内外知名大学进修深造,组织没有新闻业务经验的教师到媒体等相关单位挂职锻炼,提高综合素质和专业水平。再次聘请新闻媒体的资深专业人士作为客座教授和实训类课程教师,将其丰富的新闻经验、灵敏的新闻嗅觉、高超的采访技巧、独特的新闻视角、翔实的新闻资料带入课堂,借用社会优秀人才资源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2.7抓好硬件设施建设,为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实践教学提供物质保障。媒介技术是新闻事业发展的动力,尤其是是对广播电视而言,媒介技术的发展直接影响到广播电视事业的发展。因此,要培养出一线的记者、编辑,必须加大实验室建设力度,配备先进仪器设备,建设一流的广播电视新闻学实验平台。广播电视新闻学应该建设和装备的实验室主要有:非线编辑实验室、影视制作编辑实验室、电视演播实验室、电视广告摄影摄像实验室、广告效果测试实验室、电脑图文设计实验室、电视节目观摩实验室等,为专业实践教学提供坚强的物质保障。

尊敬的评委老师:

你们好!

我是新闻学(影视传播)专业的xx,我的论文题目是《xxxxxx》。本篇论文是在惠xx老师的指导下完成的。在此,我十分感谢他长期以来对我的精心指导和大力帮助,同时也感谢各位评审老师从百忙之中抽出宝贵的时间对我这篇论文进行审阅,以下是我对这篇论文的选题缘由、目的,资料收集准备工作以及文章结构的陈述。

之所以选择这个题目,是因为以前就很关注调查性报道,经常看文字报道和电视节目相关报道,尤其是新京报的核心报道。出于对调查性报道的探究心理,我饶有兴致的研究了新京报核心报道的特点、价值取向等,进而了解其选题和采写的特点与技巧,明确其核心要素、以及所面临的问题。选择新京报作为研究个体,不仅仅因为它是都市报的领头军,同时它也见证了报纸调查性报道这几年的发展,再延伸到整个中国的调查性报道。我认为,这是一个从实例中分析,方向上把握的课题。

希望最后的研究成果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对新京报调查性报道特点的研究有所贡献。研究成果也可以认为是报纸调查性报道特点研究的一个重要延伸和发展。

新闻学毕业论文汇编篇十四

xx年3月,我开始了我的毕业论文工作,时至今日,论文基本完成。从最初的茫然,到慢慢的进入状态,再到对思路逐渐的清晰,整个写作过程难以用语言来表达。历经了几个月的奋战,紧张而又充实的毕业设计终于落下了帷幕。回想这段日子的经历和感受,我感慨万千,在这次毕业设计的过程中,我拥有了无数难忘的回忆和收获。定下来的时候,我当时便立刻着手资料的收集工作中,当时面对浩瀚的书海真是有些茫然,不知如何下手。我将这一困难告诉了导师,在导师细心的指导下,终于使我对自己现在的工作方向和方法有了掌握。

在搜集资料的过程中,我认真准备了一个笔记本。我在学校图书馆、网上查找各类相关资料,将这些宝贵的资料全部记在笔记本上,尽量使我的资料完整、精确、数量多,这有利于论文的撰写。然后我将收集到的资料仔细整理分类,及时拿给导师进行沟通。4月初,资料已经查找完毕了,我开始着手论文的写作。在写作过程中遇到困难我就及时和老师联系,并和同学互相交流,请教专业课老师。在大家的帮助下,困难一个一个解决掉,论文也慢慢成型。4月底,论文基本完成。这次毕业论文的制作过程是我的一次再学习,再提高的过程。在论文中我充分地运用了大学期间所学到的知识。

毕业论文的制作给了我难忘的回忆。在我徜徉书海查找资料的日子里,面对无数书本的罗列,最难忘的是每次找到资料时的激动和兴奋;为了论文我曾赶稿到深夜,但看着亲手打出的一字一句,心里满满的只有喜悦毫无疲惫。这段旅程看似荆棘密布,实则蕴藏着无尽的宝藏。我从资料的收集中,让我对我所学过的知识有所巩固和提高,在今后的日子里,我仍然要不断地充实自己,争取在所学领域有所作为。

在这次毕业设计中也使我们的同学关系更进一步了,同学之间互相帮助,有什么不懂的大家在一起商量,听听不同的看法对我们更好的理解知识,所以在这里非常感谢帮助我的同学。

在此更要感谢我的指导老师,是你们的细心指导和关怀,使我能够顺利的完成毕业论文。在我的学业和论文的研究工作中无不倾注着老师们辛勤的汗水和心血。老师的严谨治学态度、渊博的知识、无私的奉献精神使我深受启迪。在此我要向我的导师致以最衷心的感谢和深深的敬意。

都说我们90后出生的孩子是21世纪的小主人,大多数每个家庭都是一个孩子,我们的父母从小就惯着我们,生怕我们瞌了,碰了的或着有点闪失。

新闻学毕业论文汇编篇十五

学号:

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之室内设计。

分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专业计算机多媒体技术。

班级媒专0901。

姓名。

指导教师。

2012年5月10日。

摘要。

室内空间设计是人类历史发展产生的,通过科学技术的紧密结合,为提高人的行为便利性与舒适性,协调社会活动与发展文化,并提高建设环境品质的综合设计行为。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对居住的环境的要求日异增高,以求在最小的空间设计出合乎人生理及其心理的最佳生活空间,这需要室内空间设计的不断改进与大胆创新。本文结合实例讲述了室内空间设计的具体要求与主要步骤,主要讲述3d技术在室内空间设计中的应用。

关键字:室内空间,3d,设计。

abstract。

indoorspacedesignishumanhistoryofgeneration,throughscienceandtechnologyclosely,toimprovethebehaviorofpeopleconvenienceandcomfort,coordinatethesocialactivityandthedevelopmentofculture,andimprovethequalityoftheenvironmentconstructionoftheintegrateddesignbehavior.withthedevelopmentofthesocietyforhumanlivingenvironment,therequirementsofdifferentincreased,inordertotheleastspacedesignisphysiologicalandpsychologicalbestpeoplelivingspace,thisneedinteriorspacedesignistheconstantimprovementandboldinnovation.thispapertellsthestoryofindoorspacedesignofthespecificrequirementsandmainsteps,mainlyabout3dtechnologyinthedesignofindoorspaceapplication.

keywords:indoorspace,3d,design。

目录。

绪论1。

1.3室内设计的起源及发展2。

2.1室内空间的概念4。

2.3室内空间的组织6。

2.3.1室内空间的限定6。

2.3.2空间的组合7。

2.4室内空间的规划设计8。

2.4.1空间规划过程8。

2.4.2空间设计的处理手法9。

3.1色彩学概述9。

3.2色彩在室内空间中对人的心理与生理影响9。

3.3室内空间中色彩的运用10。

4.1室内设计的总体概述10。

5结束语18。

致谢19。

参考文献19。

绪论。

当今社会的飞速发展,住房的空间问题成为了人们的重大问题,不断飞涨的房价,使人们的居住空间日益加重,室内设计也跟着走上风口浪尖。

室内设计是根据建筑物的使用性质、所处环境和相应标准,运用物质技术手段和建筑物美学原理,创造功能合理。舒适优美、满足人们物质和精神生活需要的室内环境。这一空间环境即具有使用价值,满足相应的功能要求,同时也反映了历史文脉。建筑风格、环境气氛等精神因素。室内设计是一门多学科相结合的综合学科,它包括了建筑学,人体结构学,声学,色彩学等。通过本毕业设计课题的论述,希望大家能对室内设计有更加深刻的了解,并能够在以后学习室内设计上能够有所借鉴。

1室内设计的前景1.1室内设计概述。

室内设计是对建筑物内部空间进行的设计。它是为满足人类生活、工作的物质要求和精神要求,根据空间的使用性质、所处环境的相应标准,运用物质科技手段及美学原理,同时结合历史文脉、环境风格和气氛等文化内涵,营造出功能合理、舒适美观、符合人类生理于心里要求的内部空间环境。

室内设计已经逐渐成为完善整体建筑环境的一个组成部分,它受建筑设计的制约较大,是对建筑设计的继续、深化、发展以及修改和创新,它综合考虑功能、形式、材料、设备、技术、造价等多种因素,注重视觉环境、心里环境、物理环境、技术构造和文化内涵的营造,是物质精神、科学与艺术、理性与感性并重的一门学科。

室内空间设计是一种理性创作与感性表现并重的活动,其作用是在有限的空间环境及有限的物质条件下发挥其实用性与经济性,并满足与平衡人们精神与心理的需求,是人们为提高生活质量而进行的有意识地营造理想化、舒适化的内部空间的设计活动。美化生活是其主要目标,符合实用、经济、美感三大原则是其目的。也就是说,室内设计是以科技为工具,人性为出发点去创造一个让精神与物质文明更加和谐,生活更有效率,更能增进人生意义的生活环境的一种工作。

室内设计是一项繁杂的工作,要掌握一些必要的设计软件。室内设计软件分为:平面设计,立体设计软件,渲染软件。平面设计软件包括:autocad,photoshop。立体设计软件包括:3dmax。渲染设计软件包括:lightscape渲染软件,vray渲染软件。

平面设计软件:autocad,photoshop。autocad是美国autodesk公司生产的自动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用于二维绘图、详细绘制、设计文档和基本三维设计。现已经成为国际上广为流行的绘图工具。photoshop是adobe公司旗下最为出名的图像处理软件之一,集图像扫描、编辑修改、图像制作、广告创意,图像输入与输出于一体的图形图像处理软件。

3dstudiomax,常简称为3dsmax或max,是autodesk公司开发的基于pc系统的三维动画渲染和制作软件。3dsmax应用的范围广阔,3dsmax的掌握程度也有不同的要求,建筑方面的应用相对来说要局限性大一些,它只要求单帧的渲染效果和环境效果,只涉及到比较简单的动画。

lightscape是一种先进的光照模拟和可视化设计系统,用于对三维模型进行精确的光照模拟和灵活方便的可视化设计。lightscape是世界上唯一同时拥有光影跟踪技术、光能传递技术和全息技术的渲染软件;它能精确模拟漫反射光线在环境中的传递,获得直接和间接的漫反射光线;使用者不需要积累丰富实际经验就能得到真实自然的设计效果。

vray的灵性、易用性更见长,并且vray还有焦散之王的美誉,现在室内设计开始更多的用vray。v-rayfor3dmax是3dmax的超级渲染器,是专业渲染引擎公司chaossoftware公司设计完成的拥有raytracing(光线跟踪)和globalillumination(全局照明)渲染器,用来代替max原有的scanlinerender(线性扫描渲染器),vray还包括了其他增强性能的特性,包括真实的3dmotionblur(三维运动模糊)、microtriangledisplacement(级细三角面置换)、caustic(焦散)、通过vray材质的调节完成sub-sufacescattering(次表面散射)的sss效果、和networkdistributedrendering(网络分布式渲染)等等。vray特点是渲染速度快,目前很多制作公司使用它来制作建筑动画和效果图[1]。

1.3室内设计的起源及发展。

西方室内设计的发展史从古代文明的辉煌时期古希腊开始。古希腊留存下来的只是一些神庙的遗迹,从这些断墙残垣上看来,当时的室内设计是非常简单的,但组成古希腊室内的建筑成分却分成西方室内设计发展史上不断出现的元素,并对西方室内设计风格的形成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古罗马的建筑和室内设计是在古希腊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在公元前753年至公元前300年间罗马奠定了自己的传统。罗马借用了希腊的美学概念,并体现出了高度的组织性和技术性,而且,罗马通过在建筑上采用券,拱和穹顶等技术,创造了巨大的室内空间。如罗马大斗兽场(公元72-80年)和卡拉卡拉浴场(公元211-271年),还有罗马万神庙(约公元118-128年)。公元400年左右,罗马帝国分为东、西两个国家。经过激烈的都斗争之后,***登上了统治舞台。教堂建筑成为欧洲中世纪中最重要的建筑类型,随着技术、功能和装饰的变化,室内设计也体现出了不同的设计风格特征。有拜占庭风格(土耳其伊斯坦布尔的圣索菲亚大教堂),罗马风(意大利佛罗伦萨生米尼亚托教堂),哥特风格(法国巴黎圣丹尼斯修道院)。大约在1400年左右,首先在意大利,尤其是在佛罗伦萨,中世纪风格开始在艺术、建筑、室内设计以及人类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逐渐让位于文艺复兴风格。文艺复兴时期的室内设计风格受到了古典风格的强烈影响。对古典的形式进行适当的修该,增加既有活力又活泼的雕塑,增加了古典元素的高度个性化的使用的表现力,并赋予空间强烈的手法主义特征。17世纪时,巴洛克风格在意大利、奥地利、德国南部、西班牙以葡萄牙都得到了发展。巴洛克建筑和室内设计强调富有雕塑性、色彩斑斓的形式,造型来源于自然、树叶、贝壳、涡卷。洛可可风格逐渐变得比较精致、轻盈和华丽,带有流线型,这在室内设计、家具设计和相关的装饰艺术方面变现的比较明显[2]。

20世纪60年代中期后,走进了后现代室内设计。到了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后现代设计慢慢开始被消费者所接受,把艺术性、装饰性和象征性统一起来。20世纪70年代后期,中国开始进行改革开放,室内设计从此静茹了大发展时期,毛**纪念堂,中南海紫光阁、北京饭店等大型宾馆的室内外装饰设计对中国建筑和室内设计都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经过近20年的成长和发展,从中国室内设计风格上来讲,也开始进入到一个多元化时期。既有从中国传统室内设计吸取元素,开拓具有时代感的作品,也有从欧美风格中获得设计灵感,并加入了中国风格的作品。还有一些则是完全把现代主义设计元素运用到中国室内设计中,试图发展本土的现代主义室内设计风格。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国际学术交流越来越便捷和频繁,中国的室内设计无论是在实践上还是观念上与国际的差距越来越小。

1.4室内设计发展的未来趋势。

回归自然化:随着环境保护意识的增长,人们向往自然,使用自然材料,渴望住在天然绿色环境中,对世界各国影响很大,在住宅中创造田园的舒适气氛,强调自然的色彩和天然材料的应用,创造新的肌理效果,使人们联想自然,感受大自然的温馨,身心舒逸。

整体艺术化:随着社会物质财富的丰富,人们要求从“物的堆积”中解放出来,就各种物件之间存在统一整体之美。室内环境设计是整体艺术,它是空间、形体、色彩以及虚实关系的把握,意境创造的把握以及与周围环境的关系协调。

高度现代化: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在室内设计中采用一切现代科技手段,使设计达到最佳声光、色形的匹配效果,实现高速度、高效率、高功能,创造出理想的值得人们赞叹的空间环境来。

高度民族化:只强调高度现代化,人们虽然提高了生活质量,却又感到失去了传统、失去了过去。因此,室内设计的发展趋势就是既讲现代,又讲传统。

个性化:大工业化生产给社会留下了千篇一律的同一化问题。为了打破同一化,人们追求个性化。一种设计手法是把自然引进室内,室内外通透或连成一片。另一种设计手法是打破水泥方盒子、斜面、斜线或曲线装饰,以此来打破水平垂直线求得变化[3]。

高技术高情感化:国际上工业先进国家的室内设计正在向高技术,高情感方向发展。高技术与高情感相结合,既重视科技,又强调人情味[3]。

总之,新家居空间设计以需求为依托来发展,以人性化彰显空间价值,并以高品位的设计为业主实现空间价值。因此,古典怀旧现代将周而复始的交替出现,单纯与繁琐、厚重与简洁将会以各种形式对比与共存,而“悠闲”、“舒适”、“健康”、“个性化”的追求,将在未来一段时间内成为人们对居住环境的追求。对于设计师而言,“环境”是人的环境,“空间”是人的空间,“设计”也是永远为人服务的。

2室内空间设计2.1室内空间的概念。

空间是一种客观存在的,是无形的和扩展的。我们对空间的感受,主要来自于空间之中实体元素之间的复合关系。室内空间呈现出由简单到复杂、由封闭到敞开、由静态到动态、由理性到感性转换的态势。当代室内空间设计更强调空间环境整体系统的把握,综合运用建筑学、社会学、环境心里学、人体工程学、经济学等众多学科的研究成果,紧密结合技术与艺术手段进行整合设计。常见的空间类型有:

动态空间;动态空间也称为流动空间,流动空间在空间的设计上,力求连续流畅的动感效果。流动的形式有两种,一种是实质上的流动,一种是视觉上的流动。

静态空间;静态空间一般说来形式比较稳定,常采用对称式布局和垂直水平界面处理。

开敞空间;开敞空间是外向型的,限定性和私密性较小,强调与空间环境的交流、渗透,讲究对景、借景,与大自然或周围空间融合。

封闭空间;所谓封闭空间,是由一定高度的四个侧界面围护的实体,包围形成封闭性很强的、较独立的空间,对外界的视线具有很强的拒绝性和隔离性。

模糊空间;模糊空间的界面是模棱两可的,具有多种功能的含义,空间中充满了复杂性和矛盾性[4]。

室内空间可以看成是,由点、线、面、体占据、扩展或围合而成的三维虚体,具有形状、色彩、材质等视觉因素。根据空间形态构成角度把室内空间设计元素归结为抽象的点、线、面、体、光、色、质等。

点:单一的点有凝聚视线的效果,可以处理为空间的视觉中心,也可处理为视觉对景,能起到终止、转折或导向的作用。两点之间产生相互牵引的作用力,被一条虚线暗示着。三点之间错开布置时,形成虚的三角形面的暗示,限定开放空间区域。多个点的组合可以成为空间背景以及空间趣味中心。

线:点的移动形成了线。线在视觉中表明长度、方向、运动等概念,线条在方向上有垂直、水平和斜线三种。垂直线意味着稳定与坚固;水平线代表了宁静与安定;斜线则产生运动和活跃感。曲线逼直线更显自然、灵活,复杂的曲线如椭圆、抛物线、双曲线等则更为多变和微妙。

面:面属于二维形式,长度和宽度远大于其厚度。面在空间中起到阻隔视线、分隔空间的作用,其虚实程度决定了空间的开敞或封闭。面有垂直面、水平面、斜面和曲面之分。水平面比较单纯、平和,给人以安定感;垂直面有紧张感;斜面则呈现不安定的动感;曲面柔和,具有亲和力。

体:面的平移或线的旋转轨迹就形成了三维形式的体。体不仅由一个角度的外轮廓线所表现的,而且是对从不同角度看到的视觉印象的综合叠加。实体厚重、沉稳,虚体则是相对轻快、通透。体块通过切削、变形等分解、组合手段衍生出其他形体,丰富视觉语言,满足各种复杂的使用要求。

光:光可以形成空间、改变空间或破坏空间,它直接影响到人对物体大小、形状、质地和色彩的感知。光的亮度与光色是决定空间气氛的主要因素。

色:色彩和形状一样是各式各样形态的视觉根本性质。色彩具有三种属性,即色相、明度和纯度。色彩的距离感可以使人感觉到进退、凹凸、远近的不同,暖色系和明度高的色彩具有前进、凸出的效果,而冷色系和明度较低的色彩具有后退、凹进效果;色彩的重量感主要取决于明度和纯度,明度和纯度高的显得轻。色彩的尺度感,暖色和明度高的色彩具有扩散作用,因此物体显得大,而冷色和暗色则显得小。

质:实体由材料组成,这就带来质感的问题。质感常用来形容实体表面的相对粗糙和平滑程度,也用来形容实体表面的特殊品质。肌理与质感是紧密联系的设计要素,肌理依附于材料而存在,能够丰富材料的表情。不同的表面肌理会给人不同的质感印象。

2.3室内空间的组织。

室内空间组织分为:室内空间的限定和室内空间的组合。

2.3.1室内空间的限定。

室内空间的限定是对原有建筑物空间进行二次分隔与组合。在空间中采取何种限定方式,既要根据空间的特点和功能要求,又要考虑空间的艺术特点和人的需要。(1)水平限定,在地面背景上水平放置反差很大的图形,一个简单的空间领域即被限定出来。将这个水平向上抬升,沿着水平边界生成的若干个垂直表面,在视觉上强化了该面与原有水平面之间的分离感。如图2.1所示:

图2.1 地面的空间限定。

(2)垂直限定,垂直形体有助于限定一个空间容积,为身在其中的人们提供围合感与私密感。如图2.2所示:

图2.2 顶棚的空间限定。

2.3.2空间的组合。

空间有时仅有单一的功能既可以满足使用要求,但多数情况下,单一空间难以满足复杂的使用功能要求,因此需要由若干个单一空间进行组合,形成形态多样的复合空间。空间的组合关系:包容式空间,在一个大空间中,运用实体或象征的手法围隔,限定出多个大小不同的空间,经过限定的空间与原有空间之间形成套叠的关系;穿插式空间,限定较强的两个空间在水平或垂直方向有部分叠合,但原有的两个空间仍大致保持各自的界限及完整性,其叠合的部分往往会形成一个共有的空间地带,形成交错空间;邻接式空间,邻接的每个空间都被明确地限定,界定邻接空间的限定面的特点,决定着两个空间在视觉和空间上的连续程度;由过渡空间连接的空间,连接两个空间的过渡空间的形状、大小和朝向上可与它连接的空间不同,以表达联系作用,也可以是一系列大小、形状完全一样的空间相互连接,从而形成线性的空间序列[4]。如图2.3所示:

图2.3 空间组合。

2.4室内空间的规划设计。

每一项设计伊始就需要对设计过程进行整体的规划,这是顺利完成设计工作的前提;在设计过程中,整个设计过程呈现出一系列的线性步骤,但是每个步骤都是一个综合过程。在每个综合过程中,不断重复分析、合成、对已有信息进行评估,同时考虑解决方法,直到在已有条件和需求的目标之间达到一种和谐。室内设计大体上分为:空间规划过程和空间设计的处理手法。

2.4.1空间规划过程。

空间规划的第一步是整理与设计项目相关的资料信息。主要工作就是对设计前期准备的资料进行整理、分析,以此作为正式展开室内设计工作的基础。包括分析和列表,面积分配,邻接关系,竖向分析。接着就是初步平面布置,初步平面布局就是运用设计草图将面前的图表、关系图、气泡图等实体化的过程。设计时应考虑到人们的空间运动时的感受。一个空间的大小、尺度和比例与人在其中的活动状态密切相关,每个空间的尺度应恰如其分地反映它的使用功能。

2.4.2空间设计的处理手法。

空间设计的处理手法室内空间设计将确定具体空间尺寸、建筑布局结构形式,空间高度以及设备设施的关系,决定室内空间的基本框架。设计到位与否,将至直接影响到室内设计成果的质量。室内设计首先要完善建筑设计所创造的内部空间。由于平面形状在这个时候已经基本确定,空间的高度在具体空间体量的研究中也能大致得到一个尺寸概念,空间的形态基本上可以确立,这是多数室内设计在一次空间设计中所经历的设计秩序。室内设计的成功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空间形态的把握,而不是依靠豪华装饰。框架结构由柱子与梁承重。柱子确定空间中的点,并提供水平划分的尺度。梁位于它的支撑物之间,起到空间上的构造作用和视觉上的联系作用。梁和柱构成了相互联系的骨架。框架结构对室内空间的要求的主要因素是规则排列的柱网,所以空间的可塑性较大。可根据个性化的功能要求用非结构的构件来灵活地进行空间分隔。一个室内设计方案是否具有实用性,是判断设计成功与否的首要标准。使用功能是对设计最基本的要求。室内设计的目标之一就是最大限度地利用空间,在有限的空间内创造最大的使用价值[5]。

3室内色彩设计3.1色彩学概述。

在室内设计空间中,色彩的搭配与设计是营造整个空间风格与氛围的重要手段之一。不同光源影响下固定颜色会产生不同变化。色彩是所有形态的内在视觉属性,物体对光不同反射的结果造成了不同的色彩表现。不同的物体,对光谱中各色光的反射率和吸收率不同,于是表现出色彩也就各不相同。

3.2色彩在室内空间中对人的心理与生理影响。

进行室内空间的色彩设计,应注重色彩的客观效果。色彩的象征性没有严格的应对性,但大致的性质范畴却是约定俗成的。各种颜色当明度、彩色稍有改变时,其象征性联想会非常不同,如黄色,加白提高明度,给人以稚嫩感;可一旦彩度降低,变为枯黄,马上会和苍老、腐败、病态等联系;紫色加白色提高明度,变为粉紫,就不在忧郁,而有一种明快轻盈的象征,也因没有了神秘感而得亲切了;各种非黑白混成的“灰色”,由于蕴涵着三色成分,绝不同于真正的“灰”的冷漠,而是在应用中很有亲和力的色彩。色彩能引起人和动植物生理上的反应,可以说反映了色彩的生理功能。色彩对有生命的动植物均有影响。生理心理认为,我们的感官能够把物理刺激的能量,如压力、光声和色彩、化学物质转化为神经冲动传至大脑中而产生一系列感觉和知觉等生理现象。科学研究表明,白色太阳光分离成的色彩光谱“红、橙、黄、绿、青、蓝、紫”,并排列顺序与色彩对人从兴奋到消沉的刺激程度是完全一致的。处于光谱中段的色彩在其他条件相同情况下,引起视觉疲劳程度为最小,处于光谱中间的绿色因此被成为“生理平衡色”。以此类推,属最佳色彩的是淡绿色、淡黄色、翠绿色、天蓝色、浅蓝色和白色等[6]。

3.3室内空间中色彩的运用。

色彩是设计中最具表现力和感染力的因素,它通过人们的视觉感受产生一系列的生理、心理和类似物理的效应,形成丰富的联想、深刻的寓意和象征。在室内环境中色彩应主要以满足其功能和精神要求,目的在于使人们感到舒适。色彩本身具有一些特性,在室内设计中充分发挥和利用这些特性,将会赋予设计感人的魅力,并使室内空间大放异彩。色彩对人引起的视觉效果反应在物理性质方面,如冷暖、远近、轻重、大小等。

温度感:在色彩学中,把不同色相的色彩分为热色、冷色和温色,从红紫、红、橙、黄到黄绿色称为热色,以橙色最热。从青紫、青至青绿色称冷色,以青色为最冷。紫色是红与青色混合而成,绿色是黄与青混合而成,因此是温色。这和人类长期的感觉经验是一致的,如红色、黄色,让人似看到太阳、火、炼钢炉等,感觉热;而青色、绿色,让人似看到江河湖海、绿色的田野、森林,感觉凉爽。

距离感:色彩可以使人感觉进退、凹凸、远近的不同,一般暖色系和明度高的色彩具有前进、凸出、接近的效果,而冷色系和明度较低的色彩则具有后退、凹进、远离的效果。室内设计中常利用色彩的这些特点去改变空间的大小和高低。

重量感:色彩的重量感主要取决于明度和纯度,明度和纯度高的显得轻,如桃红、浅黄色。在室内设计的构图中常以此达到平衡和稳定的需要,以及表现性格的需要如轻飘、庄重等。

尺度感:色彩对物体大小的作用,包括色相和明度两个因素。暖色和明度高的色彩具有扩散作用,因此物体显得大,而冷色和暗色则具有内聚作用,因此物体显得小。

不同的明度和冷暖有时也通过对比作用显示出来,室内不同家具、物体的大小和整个室内空间的色彩处理有密切的关系,可以利用色彩来改变物体的尺度、体积和空间感,使室内各部分之间关系更为协调[7]。

4室内设计的主要制作步骤4.1室内设计的总体概述。

客厅是家庭居住环境中最大的生活空间,也是家庭活动中心,其中的装修设计直接关系到家庭装修的整体效果。客厅的风格体现主人的喜好,具体风格主要分为中式风格、古典风格、新古典风格、后现代风格等。本章节通过一个客厅效果图案例展示,具体形象的将文章中关于室内设计的理论结合室内设计软件3dmax展示出来。此案例是一个后现代简约时尚客厅。

室内设计首先要去现场,观察现场,测量现场,绘制现场平面草图,之后是绘制平面cad图。本章节主要讲述3dmax其它不在累述。

打开3dmax软件设计值其中单位,选择“自定义”|“单位设置”命令,弹出“单位设置”对话框,在系统单位设置中选择毫米,在显示单位比例中设置为毫米单位,如图4.1所示:

图4.1 软件单位设置。

将设计好的cad图纸导入3dmax中,选择“文件”|“导入”命令,导入已经设计好的cad平面图,若不能显示cad图,设置导入中的文件格式为所有,就可以显示要导入的cad文件,导入效果如图4.2所示:

图4.2 导入cad后效果。

总体墙面的建立,将平面cad图执行“组”|“成组”命令,然后选择平面cad图纸,单击右键,冻结平面cad图纸,使用工具栏中选择“线”命令,设置捕捉命令为2.5维捕捉命令,对客厅进行框选,进入到“修改面板”使用挤出命令,设置基础高度为2700,挤出墙体高度,右键单击选择“转换为:”|“转换为可编辑多边形”命令,选择“元素”级别,效果如图4.3所示:

图4.3 挤出墙体。

选择物体进行“翻转”命令,再次选择物体,右击鼠标,选择“对象属性”选项,在弹出的对象属性栏,“显示属性”一栏中,选择“背面消隐”从而对室内进行设计,操作过后效果如图4.4所示:

图4.4 背面消隐。

选择有窗子的墙面,在可编辑多边形的下拉菜单中选择“多边形”,执行“分离”命令,制作窗子,如图4.5所示:

图4.5 分离命令。

选择未分离出来的墙面,单击右键,选择“隐藏当前选择”命令,将不使用的墙面隐藏,便于独立分割墙面,选择墙面进入到边层面级别,分割墙面,将墙面分割成6块,选择下边中间的多边形面层级,挤出多边形,在弹出的对话框中设置“基础高度”为“-240mm”。如图4.6所示:

图4.6 墙面分离后制作窗子。

选择电视背景墙,参照制作窗子的步骤,进行墙面的设计制作,选择墙面中所有边,执行“切角”命令,设置“切角量”为“5mm”,选择“可编辑多边形”中“多边形”选项,执行“倒角”命令,设置高度为“10mm”,再次执行倒角命令,设置高度为“5mm”,设置电视墙墙面中的凹槽。利用线命令框选电视墙面,为墙面边框设置路径,运用矩形命令,画出长、宽为“150mm”的矩形,将矩形中脚转换成点命令,选择点,使用“优化”命令,在线上增加点的个数,选择点,右击鼠标,转化成“平滑”和“贝塞尔”形式,调整图像剖面,选择电视墙面边框路径,执行“倒角刨面”,选择“拾取刨面”,执行后效果如图4.7所示:

图4.7 电视背景墙效果。

挤出天花,使用“线”命令,结合2.5维捕捉命令,对室内平面图再次进行框选,转换成“可编辑样条线”,进入到“顶点”层级,对边框进行调节,预留出灯槽以及窗帘的凹槽,选择“挤出”命令,设置挤出数量为“60mm”,将天花放置到房子上方,制作天花效果如图4.8所示:

图4.8 天花效果图。

打开“渲染场景”按钮,选择“指定渲染器”按钮将产品级设置成v-ray渲染器,打开材质编辑器窗口,成组以后的墙面添加白乳胶漆,设置反光漫反射值,光泽度,增加高光光泽度设置为“0.25”,设置好乳胶漆后将材质附加给物体,在漫射中添加壁纸贴图,模糊值为“0.1”提高贴图的清晰度,在贴图中将漫射复制到凹凸中,设置为“30”,运用设置壁纸步骤设置地砖材质,为其添加uvw贴图,设置长宽值为“800”,在uvw贴图下拉菜单中选择“gizmo”调整线框到合适位置,如图4.9所示:

图4.9 地砖uvw贴图调整。

将制作好的室内家具导入到场景中,安置摄像机的位置,调制灯光,设置灯槽中灯光以及筒形灯效果,最后将效果图渲染出图如图4.10所示:

图4.10 渲染后效果图。

5结束语。

这次做论文的经历也会使我终身受益,我感受到做论文是要真真正正用心去做的一件事情,是真正的自己学习的过程和研究的过程,没有学习就不可能有研究的能力,没有自己的研究,就不会有所突破。

致谢。

本毕业论文是在我的导师***副教授的亲切关怀和悉心指导下完成的。他严肃的科学态度,严谨的治学精神,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风,深深地感染和激励着我。从课题的选择到项目的最终完成,张教授都始终给予我细心的指导和不懈的支持。张教授不仅在学业上给我以精心指导,同时还在思想、生活上给我以无微不至的关怀,在此谨向张教授致以诚挚的谢意和崇高的敬意。

在此,我还要感谢在一起愉快的度过大学生活的所有同学们,正是由于你们的帮助和支持,我才能克服一个一个的困难和疑惑,直至本文的顺利完成。

在论文即将完成之际,我的心情无法平静,从开始进入课题到论文的顺利完成,有多少可敬的师长、同学、朋友给了我无言的帮助,在这里请接受我诚挚的谢意!最后我还要感谢培养我长大含辛茹苦的父母,谢谢你们!

新闻学毕业论文汇编篇十六

在全媒体时代背景下,传播媒介相互融合是大势所趋。互融互通已成为媒体间取长补短、谋求共赢发展模式[1]。加拿大著名传播学家麦克卢汉提出著名“媒介即讯息”,即在时代发展过程中,对人类生活产生巨大影响不是媒介传递内容,而是媒介本身。传播渠道对于信息传播来说显得日益重要,而柴静《穹顶之下》就是媒介融合背景下,利用多种传播渠道进行报道典型案例。

2015年2月28日,柴静《穹顶之下》在优酷网和人民网同时播出,之后腾讯、搜狐等几大视频网站也迅速跟进,并都将《穹顶之下》放到头条位置。此外优酷网在自己官方微博、微信也推送相关信息,腾讯网也推出“柴静雾霾调查”新闻专题,迅速引发大量关注。柴静《穹顶之下》之所以能成为全民热议话题,除了几大视频网站轮番播放外,还有社交媒体持续发力,微博、微信进一步扩大它影响。

“柴静雾霾调查”#高居微博热搜榜前列,许多网络大v如崔永元、姚晨等纷纷进行转发,力挺柴静。有关“柴静雾霾调查”话题更是刷爆微信朋友圈,贴吧、微博、微信上对这一话题讨论也是纷争不断,更是形成“挺柴静”和“倒柴静”两派展开论战。新媒体利用多元化传播渠道对柴静《穹顶之下》形成“病毒式营销”,新媒体战火越演越烈同时,传统媒体也开始“发声”,环保局局长陈吉宁以及中石油高层万战翔等人纷纷对此发表自己观点。

视频网站和社交媒体对《穹顶之下》覆盖式推广,使得一部没有在央视等主流传统媒体播出深度调查纪录片获得如此高关注度,将全媒体在报道新闻事件时优势发挥淋漓尽致。这一事件让我们看到:任何媒介都不是孤立存在,只有在与其他媒介互动中,才能更好发挥自己作用和意义,媒介融合能使新闻从业人员释放更大能量,新闻工作人员不再拘泥于播出平台权威性,在自媒体时代,他们利用自身积累权威性,综合运用多种传播手段,完成对新闻事实表达,实现与受众互动。

新闻学毕业论文汇编篇十七

本论文最终得以顺利完成,非常感谢我的指导教师****教授。从论文选题直到论文的最终完成,她都给予我尽心尽力的指导。****教授严谨的治学态度深深的影响着我,对我今后的学习、工作、生活必将产生影响。借此机会,特向...教授表示最诚挚的感谢。

感谢****学院的所有领导和老师。他们严谨的学风、渊博的知识、诲人不倦的品格一直感染和激励着我不断上进,使我大学四年的时光充实而有意义。“海纳百川,取则行远”,在这所美丽的校园里,不断成长,在这里我所学到的,必将使我受益终生。

在本论文的写作中,我也参照了大量的著作和文章,许多学者的科研成果及写作思路给我很大启发,在此向这些学者们表示由衷的感谢。感谢我的家人、同学、朋友对我的大力支持,他们的无私奉献、关爱和支持使我能够继续去追求本身的人生理想和目标。感谢所有关心、帮助和支持我的人。

本论文虽然几经修改,但由于才疏学浅,本文疏漏之处在所难免,还望各位老师批评指正。

【本文地址:http://www.pourbars.com/zuowen/14766188.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