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建川博物馆有感(模板13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24 21:55:10
观建川博物馆有感(模板13篇)
时间:2023-11-24 21:55:10     小编:JQ文豪

写总结是一种对自己的一种负责和尊重,也是对他人的一种交流和分享。怎样欣赏文学作品才能更深入地理解其中的寓意和内涵,下面我来分享一些文学鉴赏的技巧。小编希望这些范文能够启发大家思考总结写作的方法和技巧。

观建川博物馆有感篇一

今天,我参观了中国民族工商业博物馆。博物馆是由茂新面粉厂改建而来的,是荣氏兄弟创办的中国民族工商业最早的企业之一。

我先参观了大厅的纺纱机,足有几十米长。接着往后走便是麦仓区。麦仓区有好多古老的机械设备:如抛荞机,贮面机等等。

接着我们参观了二、三、四楼,其主要的展览设备就是解放前从英国进口的`成套面粉生产设备,工作人员向我们讲解了这套设备的一个生产流程。

接下来,我们去后面一幢楼参观了当时面粉厂的办公区,主要是以一些蜡像为主的展览,有荣德生祖孙三代,还有英国人亨特等一些当时面粉厂的重要人物的蜡像。

通过这次参观,不仅让我们了解了无锡民族工商业的发展历史,同时也对中华民族又多了一份新的认识,不仅对荣氏兄弟有了敬意,而且对荣氏兄弟的伟大创举也感到惊叹,更让我们产生了一种历史使命感。所以,我们以后不管在学习还是工作中,都要继承前辈这种艰苦朴素的作风,要发扬光大老一辈的优良传统,为民族工商业的辉煌再贡献我们新一代的力量!

观建川博物馆有感篇二

20xx年10月24日下午,我院团委组织参观了石河子军垦博物馆。还未进入馆中,一座高大的王震将军雕像便屹立在门前。王震将军是谁?石河子为什么叫兵团城市?以前的我并不了解。

后来我知道了,在毛泽东主席的命令与王震将军的主动请缨下,屯垦戍边的号角吹响了。1950年2月,王震将军与陶峙岳将军率领十万中国人民解放军挺进石河子市,拉动了“军垦第一犁”,创建了比共和国仅小一岁的“戈壁明珠”——石河子市。在这冬日严寒漫漫,夏季短促酷热的戈壁滩上,他们用锄头、坎土曼、木犁和自己的双手,开拓了我们脚下的幸福沃土。这里的一切都要归功于那些老一辈的军垦人们。这座军垦博物馆,便是为纪念这些英雄人物事迹而建立的。

进入展厅,一幅巨大的浮雕映入眼帘:老干虬枝的胡杨树,巍然屹立的天山,一把钢枪一柄锄头交叉在一起,上方是一书军委要求14个师屯垦戍边的命令。辗转向右是关于中央军进疆的历史背景与进军路线,几位将军的半身雕像与个人旧物。上到二楼,“军垦第一犁”深深地扎入土里,几件锈迹斑斑的锄头与那“坎土曼之王”沉默着。简陋的播种机,昏黑的煤油灯,拧巴的脚手架……工具虽然简陋笨拙,却创造了不平凡的奇迹。老一辈的`军垦人就用这些工具和开垦新疆的热情与决心,用双手造就了这年轻又伟大的城!他们穿着单调的军大衣,几乎被磨穿的衬衫,打了一百多个补丁的棉衣;吃着盐水和辣椒面下饭,煮麦粒和玉米充饥;住在闷热的地窝子里,在两面墙上打个孔,两间屋子共用一盏煤油灯;用人力在几百公里外的林区运来木材。一个月一根,五千多次的往返,都是他们用步子丈量的啊!反观如今的我们啊,已是幸福太多太多。

曾经,我以自己是新疆人而骄傲,却根本不了解这个用汗水灌溉,脚步丈量,双手开辟出的西部乐土。前一辈的身躯大多已经像王震将军那样永远留在了天山,但他们的精神永远流传。“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艰苦创业、开拓进取”的兵团精神将永远烙印在我们心中。我们要努力学习,勤劳奋斗,让兵团的明天更加美好。

观建川博物馆有感篇三

今天我参观了被誉为“书法艺术殿堂”的西安碑林博物馆。它是由孔庙、碑林和石刻艺术馆组成的专题性博物馆。肃穆庄严的西安孔庙和令人叹为观止的石刻艺术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来到碑林,我犹如置身于碑的森林。走过一间间藏室,仰望着一座座碑石上的文字,我仿佛畅游在历史的长河中。从秦篆汉隶到魏碑,唐宋明清诸多大书法家都在这里留下了他们的真迹,里面有我们所熟知的颜真卿、柳公权、欧阳询这样的大师。但是最令我震撼的还是中国古代书法家—颜真卿。

大家一定很想知道吧,颜真卿是怎么练成的一手好字,在他小时候,颜真卿家境并不富裕,是在没办法他就用碗当做砚,一只刷子当做毛笔,碗里的黄泥浆就是墨,墙壁就是纸。等到墙上被他写满字的时候,就用清水把字冲掉,然后又重新写起来。日复一日,他的刻苦努力让他练就了一手好字。所以在他年轻时,他的书法就已经赫赫有名了,而老年那就更是一位书法家了。

石碑上的汉字告诉我,古人颜真卿用最软的笔写出了最硬的字,顶天立地、落落大方,、我一定要像他一样练一手好字。

观建川博物馆有感篇四

前段时间,在好朋友的推荐下,陪同她一块儿从湖北一路自驾过来广汉,她说她唯一有兴趣的地方就是三星堆了,在她看来感到很神秘的地方,她是真的很期待。

这是我第一次,可以说到目前为止第一次,进到一个收费的博物馆,也是第一次请这么高收费的短暂且不细腻的解说(当然,也是在朋友的期待下很乐意地安排了解说带领着我们),还令我不禁想到了很多年前去参观莫高窟的时候,有讲解员带领的感觉是很不错的。

三星堆遗址博物馆全程下来大概没用多久的时间,共参观了不太大的两个馆。讲解结束后我们的感觉挺不好的,也可以说在整个过程中,我都基本上在一边自己看文字介绍,同时断断续续听解说员另外一边的讲解。内容的主要部分是带你看出土的物品并解释(参杂了猜测、神话渲染)物品上的一些细节。

如果说要总结她说了什么,能肯定的是出土物品都具有自己独特的风格,至今属于什么文明来源不详。对于你的疑惑和提问,有些也接不上来的话,就会说些类似见仁见智的话。

要说三星堆本身就有太多的未解之处,也还不能证实,是可以理解解说员解释不了研究学者们都没有办法证明的问题的,但并未能把它体现出来。起码的严谨是需要的,对于存在争议的问题是有必要将两种观点甚至是有三种观点的都一起摊开来,以让人们去有思考空间,而不是因为单一的误导或是不严谨不全面地解说,弄混了大家对历史的认识。

解说祭祀图腾,把所有东西都统统丢给了神秘与崇拜,在讲解内容上占比过大,让胡编乱造(指的是莫须有的神话)来添油加醋一番的感觉。整个欧亚大陆文明起源,哪一个不是与祭祀、神话、宗教…息息相关,更可以说是影响甚大,这并非三星堆的特例。

所以几百块钱的流水线,就单纯地给你讲了一通物品的造型像什么,用来干什么…这真的达到了博物馆应该带来的效果?(这也是普遍问题,介绍出土物品都以考古人员的视角来介绍,我想了想,是不是从宏观角度来剖析才更容易领会到“独特”)。

听闻推出来源埃及或印度的猜想(不是解说员提的,朋友在此之前了解了一下),这个我个人也想参与这个推测中表示不支持。

古代文明的起源说法也不是完全确定的,但大部分都相信是独立起源,中国由于所处地理位置当时可以说是封闭的,其他地区文明更迭散聚的时候,它在独自发展,与其他文明建立联系也是相对较晚的。中国文明能是唯一一个最独特悠久且延续至今的历史文明也是有原因的。

尽管在商朝甲骨文此前没有系统的文字,但出土的青铜及物品也说明了文化流通的存在,中国内部之间并不是完全封闭的。那它的消亡我就理解的比较粗暴简单了。雅利安文明的消失目前为止不也只是大部分权威学者认同的猜测吗,始终没有充分足够的证据来证实。但由于中国的人口与文明的稳定,很容易就同化掉其他小型的地区文明,就像入侵的蛮族那般,所以我的大胆猜想,要么它成为了中国文明母体一部分被同化了,要么出于某些原因消失了(地震?天灾?至少它是否能构成文明仍然没办法证实,不单单是存在争议)。

既然博物馆景区主张无法进行解释,部分风格独特的物品也没有参考,都只是靠推测,还在研究…等营造它的神秘感,讲解却没有在它与中国文明的.普遍认知鲜明对比上做解释,突出它的不同之处(听朋友介绍的都比解说员清楚)。

继续说太极图。古蜀到底有没有成熟的文字是没有确切的答案的,不像楔形文字、象形文字、以及商朝甲骨文的表象文字,没有足够的证据以支撑。如果它只是图形,而没有被证实为文字,博物馆解说员也没有提出来说清楚,只能误解成那些就是古蜀文字,一锤子坐实了研究和考古学者们都没结论的问题。

参观完以后,朋友真的很失望,就是应了那句期待越大失望越大?说它是差的博物馆,和收费当然有点关系,门票和高价解说员并没有带来等价值的效果,并且糊弄的成分足够让我们膛目结舌,一直吐槽和差评了。

博物馆在外观建设上是上了台面的,可内在就很虚了,相比后来去的四川省博,那省博的专题以及内容做的还是好很多的。

观建川博物馆有感篇五

基地分会组织我们参观了首都博物馆。首博新馆于20xx年5月18日国际博物馆日正式投入使用。它集北京珍贵文化遗产和当代建筑成就于一体,是一座国际先进、国内一流的大型综合性博物馆。北京国宝荟萃,首博收藏了一大批极具文化和艺术欣赏价值的历史文物。在这里,我们不仅看到了历代宫廷古瓷,还欣赏了名家翰墨;从温润玉器中体会古人对平安生活的向往,从古朴的青铜器遥想燕赵悲歌。3000多平方米的展厅,陈列了《古都北京历史文化与城建》、《古都北京艺术精品展》、《京剧文化展》、《京都旧事老北京民俗展》,可谓是民族文化遗产的集中展示。

我们兴致勃勃地参观了每一层的展览。从战国时代一直到民国解放时期的历史文物一一陈列在橱窗中,货币、撰文、玉器、碑文以及皇室专用物品。清朝盛世时期的街市微缩景观图全部用木头雕刻,做工精细,工程繁杂,陈列了皇帝身穿的龙袍,每一针每一线都凝聚了制工者的智慧与辛劳。皇帝戴的金翼善冠制工相当考究,笔筒、带勾、凤钗、金簪、金錾花饰件、纹镯等全部是纯金做的.,显示了皇室生活的奢华,这些是当时的百姓望尘莫及的啊!

四层是艺术精品展,古瓷的精品都在这里一览无遗了,彩瓷、青花、黄釉等种类繁多。五层的民俗文化展最贴近百姓生活,当我们进入这个展厅时,感觉像回到了老北京,亲切之感油然而生,看到这里立刻感觉到了做个北京人的自豪与骄傲。老北京的结婚习俗、过年习俗、包括生子的习俗让我们这些生长在70后的人感到新鲜。结婚在老北京有其特有的程式,迎亲仪仗队、抬婚轿、抬聘礼、洞房花烛等一系列的程序,繁复又热闹非凡,新娘要穿凤冠霞披,女孩子一辈子的大事就在这热闹非凡的氛围中完成了。过年是中国的大节日,过去的百姓一年中最盼望的就是这个节了,从腊月二十三一直到大年三十每天都有事情做,送财神、买年画、贴对联、祭灶神,充满了年味,大人孩子各个精神饱满,迎接春节。老北京的街头满是热闹的景象,街头卖艺人踩高跷、舞扇、杂耍,一片太平盛世,体现了老百姓对平安生活的向往。

非常感谢工会组织的这次活动,令我们大长见识,对中国悠久的历史文化感到自豪,更加深化了我们的爱国主义思想以及民族自豪感。博物馆浓缩了一个国家的文明精华,民族的就是世界的。

观建川博物馆有感篇六

暑假,我与妈妈一起来到了省博物馆,参观心仪已久的楚文物展览—“凤舞九天”。

来到博物馆,只看见到处人山人海,入口处人们排起了长长的队伍,象一条舞动的长龙。

跨入展馆大厅,我就被馆内那种庄严肃穆的气氛所感染,我不由得也肃然起敬。

通过简介我了解到这次展览主要分四个部分——“尚武修文”、“尊礼崇乐”、“蕴美求奇”、“好巫祈福”。它全面的展示了楚国的政治、军事历史、礼乐文明、艺术成就、思想文化与社会生活。楚国独步一时的青铜器、领袖群伦的丝织绣品、巧夺天工的漆器,五音繁会的乐器、雕琢精美的玉器与诡谲奇异的美术成就,都在这次展览中一一展现。

我和妈妈先进入了以“尚武修文”为主题的中厅。厅内集中了大量的兵器和车马器。最吸引我目光的是越王勾践的铜剑。每个欣赏它的人都发出”啧啧”的惊叹声。讲解员介绍说越王勾践铜剑出土时非常锋利,它能将16张白纸划破。史书评价它:肉试则断牛马,金试则截盘匜。而且它做工精致,漂亮无剑能比……我都恨不得摸一下它了。听妈妈说,越王勾践是个非常了不起的人,他在年轻的时候被吴王夫差打败了,被抓到吴国去做牛做马。虽然他的生活非常艰苦,但是他一直都没有放弃他的梦想,他睡在稻草上,舔着苦胆。十年之后他又回到了越国,重新努力,最后带领越国的百姓消灭了吴国,成为了春秋时期的最后一个霸主。我听完了越王勾践的故事,再看着锋利的铜剑,觉得真是越来越喜欢。

接着我们又来到了以“蕴美求奇”为主题的南厅,这里陈列了许多生活用器和以装饰品为主的玉器。其中曾侯乙铜冰鉴最有意思,除了能保温还能起到冰箱保鲜的作用。我不禁由衷的佩服古人的智慧和想象力。

我们还陆续参观了以“尊礼崇乐”为主题的北厅和以“好巫祈福”为主题的东厅。

很快我们结束了这次楚文化之旅。通过参观这些见证楚地历史的各种艺术品,让我了解到了楚国的历史,我不得不为祖先古老的文化喝彩。这些琳琅满目、精彩纷呈、绚丽多姿的楚文物,揭开了楚文化的神秘面纱,使我们体会到楚人的智慧与灵气,领略了更多的楚风古韵,感受到了湘楚文化的深远与神奇。

下次我还要多参加这种活动,多了解中国的历史。

观建川博物馆有感篇七

阳春三月,春意盎然,我们宿迁晚报小记者要到来安小学农耕博物馆参观了,我们心里非常激动,一路上,我们难抑心中的喜悦,对即将看到的博物馆充满期待。

啊,终于到了,进入学校大门,扑入眼帘的是一条笔直的大道,大道两旁栽着郁郁葱葱的树木,两侧的墙上挂着许多标语牌,记录了很多新创作的诗歌。刘老师热情地给我们当起了向导,我们首先来到室外体验区。我看到了几个圆圆的大家伙,刘老师说,这是石碾子,拴在牛的后面,是用来碾压粮食的,如果真的是这样,那该多麻烦呀!

接着我们来到展厅的前面,老师指着许多磨盘给我们介绍,这是一条由磨盘铺成的路,扶着石磙墙,踩着磨盘路,走进展厅,我真正体会到了农耕社会人们生活的艰辛。

博物馆有三个展厅,分别是农耕器具展示厅、衣食住行展示厅和教育发展展示厅。在这里我看到许多农用工具,有木犁、木耙、铁锹,这些农具看起来都很笨重,用这些工具干活,不知要花多大力气,以前农民太辛苦了。

进入第二展厅,有一把刀吸引了我,刀很大,很显眼。老师说:“这是铡刀,有两部分组成,一块中间挖槽的长方形木料,一把带有短柄的生铁刀。这是做什么用的呢?原来是人们用来切断草茎的、切碎饲料的,这和现在的碎草机比起来,那可差远了。我还看到了很多图片,照片上不知是什么地方,仔细听老师一介绍,原来是我们家乡——泗阳,我很惊讶,那低矮的房屋是泗阳吗?那泥泞的道路是泗阳吗?和我们现在的家乡相比,真是一个地下,一个天上。

第三展厅的东西我最喜欢,我看到了很多旧课本、旧文具、旧课桌,最特殊的就是学生书包了,有的是竹子做成的书包,有的是用黄黄的布做成一个有盖的书包,有的是用五颜六色的花布拼在一起的书包,还有皮书包,种类真不少,姚老师说她小的时候也用这种书包。我看也挺漂亮的。

正当我看得出神时,老师叫我们集合了,我依依不舍走出展厅,我的父母、爷爷奶奶生活在那个时代,一定吃了很多苦,今天我们拥有的太多了,我们一定要珍惜现在的生活,好好学习,报答父母。

观建川博物馆有感篇八

暑假里,我和妈妈出去旅行,旅行的第一站,我们来到了重庆,参观了建川博物馆。

走进建川博物馆,我立刻被眼前大自然的美景所吸引住了,四周都是郁郁葱葱的树林,花园里桂花飘香,香气袭人。

建川博物馆是由民营企业家樊建川创建,位于中国博物馆小镇――四川省重庆市兵工署第一工厂旧址,是刘氏庄园所在地。聚落占地500亩,建筑面积近10万平方米,拥有藏品800余万件,其中国家一级文物329件。博物馆以“为了和平,收藏战争;为了未来,收藏教训;为了安宁,收藏灾难;为了传承,收藏民俗”为主题,建设抗战、民俗、红色年代、抗震救灾四大系列30余座分馆,已建成开放24座博物馆,是目前国内民间资本投入最多、建设规模和展览面积最大、收藏内容最丰富的民间博物馆。

在一个广场上,立了很多玻璃屏,那上面有很多红色的手印。你一定想知道那是谁的手印吧!那一个个手印象征着一个个老兵。年轻的`时候,老兵们拿着枪在战场上与敌人战斗,他们留过血,流过汗,但他们从来没有流过泪。是他们用自己的鲜血染红了祖国的旗帜,才有了我们今天的美满生活;他们把手印留在那里,不光是要提示我们珍惜及今天的幸福生活,还要提醒我们一定勿忘国耻,不要让悲剧再一次上演。看完这些手印,我的心里感慨万分,于是我在留言册上写下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好好学习,报效祖国。”

接着,我们又去参观三寸金莲馆,那里面展览的全是过去女人穿的鞋,所有的鞋子都是又小又尖的,那就是古代“三寸金莲”们的鞋。可以想一想,用一根长长的布条活活的把脚趾扯断,让她们的脚变成“三寸金莲”,想着都觉得可怕呀!这些都是过去那吃人的社会留下的呀!

最后,我们还参观了红色年代人们的生活用品,还有当时人们居住的各种房间,有农民之家、供销社、幼儿园……十分逼真!

在建川博物馆参观一天,不光让我知道了古代的陋习和人们的艰苦生活,更让我看到了抗日英雄们浴血奋战的场景。我们身为祖国的花朵,一定要为祖国的未来而努力。

观建川博物馆有感篇九

对于建川博物馆,我的态度是矛盾的,用现在很流行的一个词说,叫“纠结”.我很喜欢这个地方,因为它让我那么亲近的感受历史,触摸历史,体会历史演绎的兴衰成败。而我又是如此的怕它,历史太厚重,那一段段不堪回首却又无法抹去的史实,压着我,让我透不气来。时间,可以洗刷记忆,洗刷感情,却永远不能洗刷事实。

20xx年4月25日,作为理工大学思想政治课题参观的服务人员,我有幸参加建川博物馆的参观活动。早就久闻大名,此次能亲自前往,自是十分激动。到达博物馆群,天空忽然飘起小雨。这样的天气,跟今天的主题很符,毕竟,这是一次沉重的旅行。

在导游的带领下,我们依次参观了“红色年代章·钟印馆”“中流砥柱馆”“正面战场馆”“不屈战俘馆”“飞虎奇兵馆”“国防兵器馆”“川军抗战馆”“红色年代瓷器陈列馆”“三寸金莲馆”“汶川大地震馆”“红红色年代生活用品陈列馆”.每个馆的内容我就不一一说了,说起来恐怕十篇纸也记录不完。况且,历史的内容哪是几句话,几个字就能表达的。个中滋味,只有自己体会,才能了解。

这里,我想说的只是一些令我难忘的细节和片段。

首先,是博物馆群的布局和设计。建川博物馆聚落建在大邑县一个古镇旁。周围没有现代化的高楼大厦,没有大型现代化工业基地。是一个清净的地方。这正好符合了博物馆的气质“博物明志,宁静致远”.让我能如此清晰的嗅到历史的味道。还有一个是中流砥柱馆的地面,有黄铜铺就而成。导游解释道,之所以用黄铜做地面,越磨越亮,暗示着“历史越来越清晰,公正的展现。”诸如此类的设计还有很多,例如“不屈战俘馆”出口处的静心湖,“三寸金莲馆”凹凸不平的地面等等,每一处均体现了设计者的独具匠心,令人惊叹。

其次,我想说说“汶川大地震馆”.这个馆是我最想去,也是我最怕去的。如果说抗战,红色年代离我们太远,感触不深刻,那么汶川大地震给我的就是刻骨铭心的记忆,特别是在我们这些80,90后的心中。我现在仍然无法找到一个词形容我在看到那些曾经出现在抗震救灾现场中的东西时的感受。它们就那么近,那么真实的展现在我们面前。让我脑海里不断闪现当初只在电视上看到的情景。当初我是多么渴望能前往汶川,参与救灾活动,现在它们就摆在我面前,我却有些怕了·····这种震撼,无法用言语形容。我看到那些在废墟中找到的书包,和杂物。看到那辆曾载过“亡妻”的摩托车······如今,他们只是静静的陈列在博物馆里,但它们的曾今,却是如此的悲壮,惊天地,泣鬼神。心痛,悲伤,震撼。也许我能表达的只有这些。因为任何言语在这些东西面前都显得如此的苍白无力。

千言万语道不尽感慨,只愿,天下平安。

观建川博物馆有感篇十

本文要讨论的是“建川博物馆开云官网app下载安装手机版 ”,这是一次非常难忘的参观,让我深深地感受到了博物馆的魅力。在这五段式的文章中,我将与读者分享我的体验,包括博物馆的历史、展品、参观体验和感想。

第一段:简介。

建川博物馆是我国著名的博物馆之一,位于四川成都市。一开始,我对博物馆只有模糊的认识,但随着时间推移,我越来越想看看这里有什么值得一看的东西。随着参观深入,我对建筑、展品和博物馆的整体氛围都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第二段:历史。

建川博物馆是由成都市政府和中国国家文物局合作建立的,是一座典型的现代化博物馆。如今,博物馆建筑面积有8万余平方米,内部装修非常华丽,让人赞叹不已。此外,博物馆的建筑设计非常具有代表性,将现代与传统相结合,足以傲视其他博物馆。

第三段:展品。

建川博物馆的展品包括文物、艺术品、历史文献等等,数量令人惊叹。并且,展品还包括人类文化历史上的重要物品。例如,博物馆中展示的古代陶器、书法、织物等,都是非常珍贵的文物。此外,展品还包括当代艺术及当代文物展示,创新性的展示形式给人以耳目之新的感受。

第四段:参观体验。

参观建川博物馆,一定要有足够的时间,因为你不仅要欣赏展品,还需要亲身了解其背后的故事。在博物馆内有专业讲解员带领游客,你可以听他们介绍展品的来源、历史、文化背景等等,增加了解博物馆的机会。此外,如果你带上手机,可以通过博物馆应用程序了解更多信息,这是一次非常好的互动体验。

第五段:感想。

至此,我受益匪浅,深深感受到了博物馆的魅力和文化的升华。参观建川博物馆不仅给了我一个震撼的视觉体验,还帮助我了解文化历史与社会现状,让我更加珍惜身边的文化遗产。总之,建川博物馆是我认为在中国文化领域里一座非常值得参观的博物馆。

总结:

通过参观建川博物馆,我对历史和文化方面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和认识,我强烈建议读者也去拜访一下。在这里,你可以拓展自己的知识领域,交流学术见解,增长自己的文化底蕴。希望这篇文章能够激励更多的人拜访建川博物馆,感受博物馆的魅力!

观建川博物馆有感篇十一

领完门票,我们一行人跟随讲解员参观了一楼的展厅,让我对宁波帮有了基本的了解:宁波帮诞生于唐宋,历经明清的考验,民国的洗礼,一直发展到今天,不仅因为命运的眷恋,更因为宁波帮人士不居人后的开拓精神,那份"给我一个支点,我可以撬起整个地球"的豪情。宁波帮人士凭借经商致富,"诚信务实"是对他们真实的写照,也是宁波帮在众多商帮中脱颖而出的根本原因。更令我钦佩的是,无论老一辈还是新一辈的宁波帮人士,总是把自己的前途和祖国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一颗颗火热的赤子之心,为祖国的腾飞默默的做着贡献。

沿着展厅而上来到二楼,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艘艘精致华美的船模,整个房间,柜子里陈列的,墙上画着的,幻灯片上放映着的都是船只,不同造型的,不同时代的,不同用途的,突然想起航运业是宁波帮的主要经营业务,不由得再次看了一下那些精美的船模,这普普通通的船只,竟然将小小的"宁波港"托举为震惊世界的"航运帝国".由衷的佩服宁波帮人士因地制宜的本领,既然身处沿海,就充分利用沿海的优势,这正是宁波帮人士的睿智。离开船舶展厅,各色店铺令人眼前一亮:药铺,钱庄,丝绸等店铺,当铺那古朴的装饰,令人恍惚中似乎置身古代,猛然回神,原来,各行各业都有宁波帮人士活跃的身影。历史上功成名就的人数不胜数,但为世人所牢记的却屈指可数,是什么让宁波帮为世人所敬仰呢?"树高千丈,叶落归根",是的,正是那份乡土情结,那深深埋藏在宁波帮人士心中的爱国情怀:捐助贫困地区,参加慈善捐款,捐资筹建宁波大学他们是真正的实干家,没有激烈的言语,他们用实际行动诠释着最朴素的民族观。参观完宁波帮博物馆,我被宁波帮人士的精神深深折服:那份驰骋商场的勇气,那份独具特色的睿智,那份热爱祖国的情怀!感谢宁波帮!祝福宁波帮!

观建川博物馆有感篇十二

今天,我们一家人来到建川博物馆,建川博物馆,全称建川博物馆聚落(jiandchuanmuseumcluster),由民营企业家樊建川创建,位于中国博物馆小镇-——四川省成都市大邑县安仁古镇,是刘氏庄园所在地。聚落占地500亩,建筑面积近10万平方米,拥有藏品800余万件,其中国家一级文物329件。博物馆以“为了和平,收藏战争;为了未来,收藏教训;为了安宁,收藏灾难;为了传承,收藏民俗”为主题,建设抗战、民俗、红色年代、抗震救灾四大系列30余座分馆,已建成开放24座场馆,是目前国内民间资本投入最多、建设规模和展览面积最大,收藏内容最丰富的民间博物馆。

我们参观的第一站是中流砥柱馆,该馆规模居各馆之首,展厅面积为2435平方米,是一个橘红色的方形馆,位于主道路最前方。以历史照片、资料、实物、文献以及地等方式陈列,通过三个主题单元——“民族的脊梁”、“敌后之岁月”、“根据地建设”,生动展示出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下的军队、敌后民众八年抗战情况,突出反映了中国共产党代表全中国人民的意志,领导和推动了伟大的抗日战争,浴血奋战于抗战最前线,成为全民族团结抗战的中流砥柱的光辉历史。

那里的英雄人物数不胜数。

让我深受震撼的是“5·12”地震馆,对征集来的地震实物以日记的形式,真实地记录地震发生当天至6月12日一个月中,灾区每天发生的事情。30多个展厅,分为震撼5·12—6·12日记、地震美术作品馆、地震科普馆等,包括实物、照片和文字等,再现了抗震救灾过程中一幕幕感人至深的场景。在灾难面前,我们全国上下众志成城,发起募捐献血活动,我们心一齐指向汶川,汶川挺住,汶川加油!——灾难无情,人间有爱!在这当中发生了无数可歌可泣的感人事迹,如一个地震中的母亲在她的手机上编辑了这样一条短信,“亲爱的孩子,如果你还能活着,你一定要知道,妈妈爱你!”

是中国最骄傲的一年,但那年发生了一个意想不到的一次大地震,那场地震死了几十万的同胞,这样的灾难发生让我的心都在震撼,我在“5·12”地震馆还看到了“猪坚强”他傻乎乎的睡着觉,时不时的还打着呼噜,看它的样子无忧无虑,快快乐乐的活到了现在。

走出博物馆,回想起我今天见到的一切,不得不为我的国家而感到骄傲,也为我是一名中国人而感到骄傲!

观建川博物馆有感篇十三

当坐上返校的班车时,我们这一次的外地实地考察—参观民间最大的私人博物馆建川博物馆也就结束了,回想这一天的参观,感想还是很多…清晨,经过大约一个半小时的车程,我们终于来到了期盼已久的建川博物馆聚落,比馆由樊建川先生创建,坐落于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安仁古镇,已建成抗战,红色年代,汶川大地震,民俗四大系列十三座博物馆,是国家aaaa级风景区。在导游的带领下,我们开始参观。

第一站是建川博物馆聚落的抗战系列,在这里,我们参观了中流砥柱馆,顾名思义,中流砥柱馆所展示的是一些关于人民顽强抗战的文物,一根高达十来米的红色柱子笔直地立在馆中央,标志着比馆的意义,凸显了此馆的特征,展示了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精神。接下来参观了不屈战俘馆,陈列的是一些当时在抗日战争中,面对日本的侵略,仍面不改色,誓死捍卫祖国尊严的人物塑像及画面。其中感触最深的是一个十岁的小男孩,在日本军手拿刺刀,另一只手拍自己肩膀,并且满脸凶神恶煞的情况下,他仍然可以面不改色,一点也不害怕,极力无言地反抗;还有一个十五岁的小男孩,在其他俘虏都倒下的时候,他还可以笔直挺立地站着中国军人的姿势,一脸视死如归的表情,这些俘虏,她们受尽了屈辱与折磨,更多的甚至失去了自己的生命,可是,她们依然不屈不挠,致死都还维护着祖国的尊严,国人的精神面貌,这是多么地感人啊!在对日本的愤怒中,走出了不屈战俘馆,导游带我们来到了一个小湖,这是一个死湖,水面是很平静的,导游说这座湖是专门用来平静参观完不屈战俘馆后人们愤愤不平的心。后来,我们还参观了国防兵器馆,正面战场馆,飞虎奇兵馆,川军抗战馆,这些馆都真实全面地再现了中华民族半个多世纪前那场轰轰烈烈的卫国战争,参观以后不禁让我对那些在战争种牺牲的,伤残的,做出过贡献的国人肃然起敬。

第二站是红色年代系列。在导游的带领下,我们进入了一个两边高高的围墙,围墙上放着各种各样的钟的巷道。原来,这里已经是红色年代章、钟、印馆。在这里,映入眼帘的最多的便是毛主席的.头像。无论是那些壁画还是徽章,都是毛主席的头像,连同红色年代瓷器陈列馆和红色年代生活用品馆,那些瓷器之类的,均是毛主席的头像。这几个馆,真实再现了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的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也说明了那时大家对毛主席的崇拜,以至于床尾也印着毛主席,用来监督,暗示自己要向毛主席学习,同时,也说明了当时我们的人民是多么的自觉,学习的积极性是多么地高!

第三站便是民俗系列。这里,三寸金莲文物陈列馆和老公馆家具陈列馆展示了民族文化的百年变革。一双双三寸绣花鞋,不禁让我们想起以前女人的悲哀,一个女孩生下来不久便要在正在发育的脚上裹上绷带,让脚不能再长,其结果必然是脚严重变形,而且相当痛苦,那时,大脚女人是很没有地位的。再看看现在,男女平等,女人再也不用裹脚,也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多好呀!不过那些小脚女人也给我们留下了许多精益的刺绣,也展示了中华民族文化的特色。她们也是中华民族不可缺的一部分。所以,为了族魂,我们收藏传统。

第四站,也是本次参观的最后一站,同时也是距今最近的一站,地震系列。那里,地震似镜,映出一个对灾情反应快速的政府,一个以开放姿态反对灾难的国家,一个与中国同舟共济的世界,汶川大地震博物馆收集了地震中各种被砸坏了的东西,这些东西都代表了一个真实感人的故事。地震撼天动地,人性,撼天动地,中华民族的团结和刚强撼天动地。这里展现了灾难,是为了让我们吸取经验,为了未来的平安!

参观完了,我们在蒙蒙细雨中离开了!留下的不仅仅只是脚印,很多的是对中华民族英雄们的深深敬意与对死去国民的哀悼!

【本文地址:http://www.pourbars.com/zuowen/14776285.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