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的编写需要考虑学生的学习需求和教学资源的充分利用。教案要结合具体的教材和教学资源,提供适当的问题和活动。这里有一些教案的实施情况和效果评价,供大家了解和参考。
珊瑚群小班教案篇一
抽象的数学知识,让幼儿学起来乏味无趣。为了培养幼儿对数学的兴趣,我试图设计了“去小熊家做客”的活动,让幼儿通过“给小熊串糖葫芦”和“串项链打扮自己”等游戏,让幼儿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学会手口一致的点数物体数量。真正使幼儿感受到“玩中学,学中玩”的乐趣。
1、引导幼儿手口一致的点数,说出总数,建立初步的概念,培养幼儿对数数的兴趣。
2、通过手眼协调地进行串珠,培养幼儿专心操作的习惯。
1、信封一个,幼儿每人一套材料(彩色串珠25个,串珠小棒1根,串珠绳2根)。
2、场地:山洞2个。
3、布置小熊的家:小熊玩具一个,小熊头饰一个,各种食物若干。
一、导入活动:
1、教师出示小熊的来信并念给小朋友听:“亲爱的小朋友们,十一长假就要到了,我准备了许多好吃的东西,欢迎你们到我家来做客。小熊笨笨。”
“我们去小熊家给他带点什么礼物呢?”“哎,对了,小熊最爱吃甜的食物了,我们去给他买糖葫芦吧!”
2、教师带幼儿钻过两个山洞,并引导幼儿点数山洞的数量。
二、活动开始:
1、串糖葫芦。
教师带幼儿来到一片空地上,教师发现许多“宝盒”。教师说:“我们看看能从宝盒里发现什么?”引导幼儿说出小棒,各式串珠自制糖葫芦。
幼儿挑选自己喜欢的珠子,逐一串到小棒上,制成“糖葫芦”。
幼儿制成糖葫芦后教师引导幼儿按一定的顺序反复进行手口一致的点数并说出总数。
2、穿项链。
教师:“我们去小熊家做客,得打扮得漂亮些,怎样才能让自己变得漂亮呢?”引导幼儿根据“宝盒”里的绳子,珠子,想出给自己制作项链,手链来打扮自己。
穿完后手口一致的进行点数。教师帮幼儿打结。
三、活动结束:
1、教师带幼儿来到小熊家,把糖葫芦送给小熊。
2、教师扮成小熊:“欢迎小朋友到我家来做客,谢谢你们送我糖葫芦,我也给你们准备了好多好吃的。小朋友快去洗洗手,我们来吃吧……。”
珊瑚群小班教案篇二
1、引导幼儿体验玩水的快乐。
2、激发幼儿的合作和创造意识。
3、鼓励幼儿运用各种感官,初步感知水的特征。
塑料水盆若干;大、中、小透明杯子(大杯盛清水、中杯盛牛奶、小杯盛醋);玩水材料:空矿泉水瓶、毛巾、塑料袋、小篮子等。
一、引出课题。
3、幼儿操作,教师巡回观察。
4、提问:你怎么知道这里面藏的是水宝宝?你是怎么找出来的?谁是什么颜色?什么味道的。
5、教师小结:水是没有颜色没有味道的。
6、请小朋友告诉水宝宝以后不要再调皮了,并把水宝宝送到水妈妈的身边。
教师小结:水是透明的。
二、帮水宝宝搬家。
1、老师:水宝宝都找到了,水妈妈怎么好象还有心事,我们再一起问问她:“水妈妈您怎么还是不高兴?”录音:我的一些孩子要搬家,我又没办法帮他们,怎么办呢?老师:我们来帮水宝宝搬家好不好?录音:那太好了,你们若帮水宝宝搬完家,我就告诉你们一些水宝宝的`秘密。
2、教师介绍材料:出示各种材料,幼儿说出其名称。要求孩子帮水宝宝搬家时,可以用这些材料,也可不用:如:用两手捧水等,看谁想的办法好,再帮水宝宝搬家时,还要注意观察、发现水宝宝的秘密。
3、幼儿操作,(先往小篮子里搬)教师巡回指导。
4、老师:拿起小篮子看看,里面有没有水宝宝?他们到哪里去了?(幼儿回答)教师:他不能住在这里,他会流出来的,那干脆我们就把水宝宝搬到这个小动物盆里吧,看那一组的小朋友最先搬完。
5、幼儿操作。
7、个别提问,问题同上。
8、小结:谁会流动。
老师:水妈妈刚才说的这些,其实我们早就知道了,小朋友真了不起,为自己鼓鼓掌。
四、游戏:快乐的小溪流,并提问有关水的特性的问题(复习巩固)。
简单介绍水的用途,并教育幼儿节约用水。
小班幼儿的思维还处于直觉行动向具体形象过渡的阶段,他们对事物的理解往往要通过自己的亲身活动来实现,因此,整个活动以幼儿的亲自感知、操作、摆弄为主。如:看一看、尝一尝、闻一闻,帮水宝宝搬家等,了解水的特性,同时由于小班幼儿的认知能力还比较弱、他们很难自觉发现水会流动的特性。所以活动中给孩子们准备了一些材料,借助这些材料设法使水的这一特性显露出来,使幼儿亲眼目睹这一现象,这样幼儿才容易理解。小班的幼儿特别喜欢听故事,把东西拟人化,赋予他们感情、思想,于是我就把水比喻成水宝宝和水妈妈,利用帮水妈妈找孩子、帮水妈妈的孩子搬家等情节把整个活动串起来,使孩子们在不知不觉中掌握所学内容。
珊瑚群小班教案篇三
近期,我班正开展《苹果和桔子》主题活动,孩子们纷纷从家中带来了许多常见的水果。在自由活动时,他们喜欢围绕在桌子旁边摸摸、看看、说说各种水果的名称、形状、颜色等。《指南》中提出:"3--4岁幼儿应具有初步的探究能力,对感兴趣的事物能仔细观察,发现其明显特征。"因此,我希望通过活动,促使幼儿在说说、玩玩的过程中,进一步巩固和丰富已有认知经验。
《指南》中提出:"应为幼儿创设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鼓励和支持幼儿和成人、同伴交流,让幼儿想说、敢说、喜欢说并能得到积极回应。"。
于是,针对小班幼儿对卡通人物很感兴趣的年龄特点,我设置了变色龙"龙龙"这一人物角色,以此来增进幼儿的亲近感。
首先,我采用了"龙龙"和朋友们捉迷藏的情景导入,引出"龙龙"会变色的本领。之后,通过结合ppt,在故事情景中鼓励幼儿说说香蕉的名称、颜色,再过渡到--说说各种红红的水果,逐步深入,引发幼儿思考。
其次,在魔法"变变变"的环节,我借助了"念咒语"的情境,让幼儿自主地讲述龙龙变色的过程。一方面,调动幼儿原有对水果名称、颜色认知经验的再现。另一方面,鼓励幼儿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需要。
最后,在和水果宝宝做游戏的环节中,我自制了教具:透明的"龙龙",希望让幼儿在与教具、同伴、老师的互动过程中,进一步观察、理解水果的简单特征,从而让幼儿在"做中学、玩中学"的愉快情境中达成活动目标。
1、在看看、说说、玩玩的过程中,正确说出常见水果的名称和颜色。
2、愿意跟着老师一起猜猜、讲讲。
ppt、自制水果卡片、变色龙卡片。
一、角色导入。
1、介绍主人公:龙龙。
播放声音:咯吱~你们好,我是一条变色龙,我的名字叫"龙龙"。
2、和龙龙打打招呼吧!
二、龙龙和朋友们玩捉迷藏。
(一)龙龙的特殊本领:变色。
1、小熊找朋友。
(1)提问:大家快帮忙找找龙龙和小鸟躲在哪里了?
(2)播放录音并演示ppt:"哈哈,我躲在了香蕉这里,变成了黄色。"。
(3)提问:龙龙刚才躲在了哪里?那为什么我们都没有看到呢?
:原来龙龙有个特殊的本领,它躲在那里,就会变成这样东西的颜色。刚才它躲在香蕉上面,就变成了黄色。
(二)变成红色的龙龙。
1、小鸟找朋友。
叙述:龙龙说:"我躲在了一个红色的水果这里,变成了红色"。
2、红红的水果。
提问:有哪些水果是红色的呢?
:原来有那么多水果都是红色的呢。刚才龙龙就躲在了红红的苹果这里,变成了红色。
三、魔法:变变变。
1、有趣的咒语。
我这里有一道具有魔法的咒语,只要念了咒语,龙龙就会按照你们的要求变变变哦!
(1)教师示范念咒语:"巴拉巴拉变变变,龙龙躲在草莓上!变成红龙龙"。
(2)你们想让龙龙躲在哪里?会变成什么颜色的龙龙呢?
四、游戏:龙龙和水果宝宝做游戏。
接下来我们就和龙龙一起做游戏吧!
1、介绍玩法。
(1)后面有许多的水果,找一个水果宝宝,让龙龙躲一躲,变一变。
(2)龙龙变好了,就拿着它回到座位上。
2、幼儿操作:
3、交流:
提问:你让龙龙躲在了哪里?龙龙变成了什么颜色?
:龙龙的本领可真大,它可以根据周围的环境变化自己身体的颜色。跟龙龙玩游戏真开心。
珊瑚群小班教案篇四
1、学习在观察讨论中了解蜂蜜与蜜蜂的关系。
2、在品尝蜂蜜中,感知蜂蜜在生活中的用处。
3、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4、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1、蜜蜂和蜂蜜的ppt课件。
2、儿童蜂蜜一瓶。
引导语:“今天我请来了一位神秘嘉宾,你们想知道它是谁吗?我带来一个谜语,你们猜出来就知道它是谁了?”
教师讲述谜面“叫声嗡嗡嗡,最爱飞到花丛中,谁惹它就蛰谁”(谜底是蜜蜂)。
教师出示蜜蜂的ppt后提问。
重点提问:“那你们知道蜜蜂最大的本领是什么吗?”(采花蜜)。
重点指导:引导幼儿大胆地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蜜蜂最大的本领是采蜜。)。
小结:原来我今天请来的神秘嘉宾是蜜蜂,它最大的本领是采蜜。
教师播放ppt,展示蜂蜜采蜜过程。
提问:“你们看,蜜蜂在干什么呢?”(它正扒在一朵盛开的花朵上。)。
教师再次播放蜜蜂的放大图。
重点提问:“你们看,蜜蜂嘴巴这里有一根象吸管一样的东西,这是什么呀?它有什么用呢?”
(是用来采蜜的、是用来吸花汁的等。)。
引导语:“其实这根像吸管的东西,蜜蜂是它用来吸花蜜的。
小结:蜜蜂酿蜜过程很复杂,白天蜜蜂把采来花朵甜汁吐到空房中,晚上再把甜汁吸到自己胃里调制,然后吐出来,再吸进去,这样来回吞吐100多次,最后才能酿成香甜的蜂蜜。
教师出示事先带来的儿童蜂蜜一瓶,引导幼儿了解蜂蜜的味道、颜色等特点。
引导语:“今天我还带了一样很特别的东西,它是蜜蜂创造出来的劳动成果。你们认识吗?”提问:“你们看,这是什么?它是什么颜色的?(是蜂蜜,颜色是黄黄的。)。
提问:“现在我把蜂蜜打开,让每个小朋友都闻一闻,然后告诉我你们闻到的是什么味道?”(我们闻到的是香香甜甜的味道。)。
提问:“如果我用勺子舀起一勺蜂蜜,你们看看和舀清水一样的?(不一样,清水很快能舀起来,水也能很快流下来,而舀蜂蜜,勺子就容易和蜂蜜粘在一起,它流下来的速度也很慢。)。
小结:原来蜂蜜有一股花香味、浅黄色,是一种粘稠状的液体。
教师为每位小朋友舀一勺蜂蜜,泡水请幼儿品尝。
提问:“你们尝到的蜂蜜是什么味道的?”(香香甜甜的)。
重点指导:引导幼儿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感觉。
重点提问:“蜂蜜那么好吃,那你们知道蜂蜜在我们生活中有什么用处吗?”(可以和其他食品放在一起吃多喝可以使身体变得更健康等。)。
重点指导:请幼儿大胆地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
小结:蜂蜜可以帮助我们降火气,消除疲劳,通便秘等,此外还有很多很多的功效呢!
珊瑚群小班教案篇五
1.学习看图谱,能有表情地朗读儿歌。
2.愿意在集体面前表现不倒翁可爱的形象。
3.能仔细倾听故事,理解主要的故事情节。
4.理解故事内容,记清主要情节,初步学习人物的简单对话。
老爷爷不倒翁,儿歌图谱。
一、教师以儿歌猜谜激发幼儿兴趣,导入活动。
1.幼儿猜谜语。
师:小朋友,今天老师带来一个好玩的东西,听一听,猜一猜,看谁能猜出来它是什么。
二、学习儿歌。
(一)幼儿安静完整倾听儿歌,初步理解儿歌的主要内容。
师提问:儿歌里有谁啊?儿歌里的不倒翁爷爷它是什么样子的?请你把图找出来(师根据幼儿回答。如:不倒翁爷爷不动的时候看上去很呆,你们说他呆不呆呢?(呆样图)胡子怎么样?(胡子图)样子这么可爱像谁?,推一推(推的图)他会怎样?歪一歪(歪的图),要不倒翁爷爷睡下去,他会怎样?又站起来。
(二)幼儿看图谱学习儿歌。
1.师指图谱念儿歌,帮助幼儿再次理解儿歌。
师提问:你喜欢儿歌的哪一句?
2.结合图谱引导幼儿学习儿歌.
3.分析儿歌,引导幼儿有表情地朗诵。
师:不倒翁可爱吗?我们念儿歌的时候怎么做能把不倒翁的可爱表现出来呢?
4.分组再次朗读儿歌。
师:现在请男生女生组来比一比,看谁念的好听,还能像不倒翁一样可爱。
三、游戏“学做不倒翁”,让幼儿结伴表演。
师:我们今天学会了这首儿歌,名字叫什么呢?小朋友找你旁边的好伙伴,我们一起来当不倒翁,边念儿歌边表演吧。
回家将《不倒翁》儿歌朗读给爸爸妈妈听,共同游戏。
幼儿非常喜欢听故事,一听老师说要讲故事,都静静地坐在椅子上,眼神极渴慕地望着老师,都希望快一点听老师讲故事。在完整的欣赏了故事后,孩子们不由的发起了感慨,为此,教师让孩子们互相说说自己对故事的看法,给幼儿创设了自由表达的空间,幼儿都积极发言,用语言表达着自己内心的感受及自己的看法,随后结合挂图,分段欣赏故事,加深了幼儿对故事的理解。
珊瑚群小班教案篇六
1.欣赏作品,充分感知多维度蓝色。
2.尽情涂鸦,尝试运用各种蓝色进行绘画。
3.体验蓝色带给人的清凉舒适的色彩情感。
1.一次性杯子,不同层次蓝的颜料(按以下方式排列:蓝色—浅蓝,蓝色—紫,蓝色—黑),每人一支10号水粉笔或小刷子。
2.马来西亚儿童画《大海》,杜菲《勒阿菲尔的水上节日》。
3.《赶海的小姑娘》音乐或动画。
1.活动导入,引导幼儿感受海的湛蓝和宽广。
(1)创设音乐韵律情境:播放《赶海的小姑娘》音乐或动画。教师和幼儿一起动起来,想象自己在海边踏浪、赶海,沉浸在活动的快乐中。
动画更能够调动活动气氛,更容易吸引幼儿融入到活动中,让幼儿舞动起来、兴奋起来,为后面的大胆涂鸦做铺垫。
(2)创设名画欣赏情境:欣赏马来西亚儿童画《大海》和杜菲的《勒阿菲尔的水上节日》,感知多维度蓝色相互之间的变换、感受蓝色的色彩情感,并进行丰富的联想。(如由大海和天空的宽广,联想到小鸟自由飞翔)。
2.游戏中了解操作方法。
(2)教师:天空中的风呼呼吹,可以让这支笔在蓝色颜料的瓶子里跳一跳,再到纸上直直的来回刷几下,天空是不是就要变出来了?(教师边说边操作)你还可以找他的好朋友颜色一起来变哦!
(3)教师:大海和天空有什么不同呢?大海被风吹过是不是就有海浪了?
丫丫:我们就这样一个弯儿靠着一个弯儿,变出海浪。
变出天空和大海的过程也是让幼儿尝试横笔触与旋转笔触的过程,幼儿在游戏过程中不知不觉掌握了用笔的技巧。
3.幼儿尝试创作。
(1)幼儿创作,变出天空和大海,充分感知多维度蓝色,感知天空和大海的宽广和美丽,并展开丰富的联想,如变出翱翔的小鸟、畅游的小鱼,为画面增添童趣。
(2)播放音乐,引导幼儿跟随音乐动起来。
在等待作品干的时间让幼儿动一动,既能做到动静结合,又为下一步操作做准备。
(3)将调好的浅的、薄的白色颜料往已干的作品上洒,使作品产生一种特别的效果,就像是海浪溅起的一个个水花。
蓝色使人联想到大海的静寂,天空的湛蓝。它是一种清爽的色调,让人有一种安宁和平静的感觉。明丽的蓝色象征着理想,自立和希望;暗蓝色让人感觉冷峻,蕴含一种忧郁之感,同时它又代表诚实,忠诚。蓝色和白色混合,能营造柔顺、淡雅、浪漫的气氛,使人感觉平静、理智。
孩子在活动中对大海以及蓝色都建立起初步的审美感知。在音乐声中进一步激发出创作的热情,大胆地想象和创作。对孩子来说,蓝色是水,是河,是很多的泡泡。
珊瑚群小班教案篇七
1、通过欣赏,了解珊瑚的各种形状和丰富的色彩。
2、尝试用手掌印、手指点、添画的方法表现珊瑚及海底的.生物。
活动过程。
一、欣赏各种海洋生物图片或录像。
师:你看到了什么?是什么样子的?像什么?有哪些颜色?
2.欣赏海底的各种生物。
师:海里还有什么?
1.师:怎样用小手来印珊瑚呢?可以印在纸的什么地方?
2.师:有多少珊瑚?好多的珊瑚挤在一起怎么印的呢?(用小手演示)。
3.师:珊瑚上还有什么?用什么方法来画?(手指点)想换一种颜色怎么办?(用抹布把手擦一擦)。
4.师:海里还有什么?
5.师:这是小朋友画的鱼,我们把它贴在哪里?怎么贴?
三、幼儿创作。
珊瑚的色彩和梧桐树是不一样的,教师可以更加丰富的颜色,并在活动中帮助幼儿了解。
要点提示:
1)调动幼儿的原有手掌印画的经验。
2)注意印制的过程中手掌不能移动。
四、作品。
师:我们印的珊瑚是什么样子的?有哪些颜色?珊瑚的颜色有什么变化?
珊瑚群小班教案篇八
1、知道耳朵能辨别声音,了解保护耳朵的方法。
2、喜欢听好听的声音。
1、各种玩具能发出声音的玩具若干。
2、课件(各种各样的声音)
3、小白兔头饰一个,(鸡、鸭、猫、狗、羊、牛、鸟)头饰各一个。
1、活动重点:正确识别各种声音
2、活动难点:区分乐音和噪音
1、通过辨别小动物的叫声,激发幼儿产生兴趣。
(出示小白兔头饰)今天,小白兔过生日,它请来了许多小动物与它一起庆祝生日,听,他们来了。(放课件:鸡、鸭、猫、狗、羊、牛、鸟的叫声)。让幼儿听一听并猜出动物的名字,师随之一一摆放头饰。
2、出示各种玩具,让幼儿自由玩,感受声音的奇妙,并能辨别不同事物发出的声音。
(1)小动物们为小白兔带来了许多礼物,我们看看,都有什么?(出示各种玩具)听小动物们说,这些玩具都能发出奇妙的声音,那它们到底怎样发出的声音呢?能发出什么样的声音?我们和小白兔一起玩玩吧!(幼儿自由玩玩具后,请幼儿来说说。)
小结:每一种东西所发出的声音都是不一样的,而且只有当它们产生振动时,才能有了声音。
(2)现在,我们玩个《谁的耳朵灵》的游戏,看谁能猜出这些声音是哪种玩具发出的?(师敲、拍、打玩具,幼儿猜)
(3)引导幼儿感受各种声音的奇妙。
在日常生活中,你们还听到哪些声音?现在,我们来听听,这些都是什么声音?(放课件:雨声、雷声、喧闹声、船鸣声、火车开声、鞭炮声、车喇叭声)
3、引导幼儿学会保护声音。
小结:不要随便挖耳朵,也不要把东西放进耳朵。当听到声音大时,要张大嘴巴或捂住耳朵。
(2)引导幼儿辨别乐音和噪音。
(放课件)提醒幼儿当听到噪音捂耳朵,好听的声音拍手。
4、活动延伸:感受周围环境的声音,并教育幼儿不要制造噪音。
珊瑚群小班教案篇九
春天,是个万物复苏的季节,也带给孩子们许多的乐趣。在自然角中,我们收集了各种的豆子,有圆圆的赤豆,白白的扁豆,小小的绿豆,扁扁的蚕豆等等,孩子们最近沉浸在探索豆子的乐趣中,在这个主题活动中,我们认识了豆子,还用豆子进行了各种各样的活动,数学活动“有趣的豆宝宝”就是用蚕豆和豌豆这两种生活中的材料进行的排序活动。活动的题材来源于生活,既再现了幼儿的生活经验,又有所提升。
数学是抽象的,需要幼儿通过游戏和操作去理解和掌握。因此,整个活动以“春妈妈”这一角色融入到幼儿中,通过“剥一剥”、“比一比”、“排一排”、“做一做”引导幼儿观察豆子的形状、大小并进行排序活动,让幼儿感受到活动的趣味性。
1、在跳跳、做做、玩玩中体验春天的快乐氛围,喜欢春天的美好。
2、尝试简单的排序,在操作中学会保护自己。
3、发展幼儿的观察比较能力。
4、体验明显的季节特征。
5、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幼儿人手一份细铅丝、每组一份蚕豆和豌豆、春姑娘的花环、录音机、磁带。
1、 跳“春”的律动
师:“我是春妈妈,愿意和我跳个舞吗?”
师:你想用什么动作来表示春天来了?(小花、蝴蝶、柳树等)
师:我们和春妈妈一起来跳个舞。
2、做“春”的礼物
(1)剥一剥
师:“春天来了,许多有趣的豆宝宝也出来玩了!,可这些豆宝宝还在被窝里睡觉,我们把她们叫出来好吗?”
1、提出操作要求:把豆宝宝放在红色篓子里,剥下的豆荚放在蓝色篓子里。
2、幼儿操作开始剥豆子
(2)比一比
指导幼儿认识蚕豆和豌豆
师:“篮子里的豆宝宝有几种?”
师:“你认得它们吗?它们叫什么名字?
师:“请小朋友看一看,比一比蚕豆和豌豆有什么不一样”
教师小结 :蚕豆长的大,豌豆长的小;蚕豆是扁扁的,豌豆是圆圆的。
师:“你喜欢吃蚕豆豌豆吗?”“你吃过什么东西是用蚕豆、豌豆做的?”
师:“以后,你们食堂里、家里吃蚕豆豌豆时都要喜欢吃,它们是营养丰富的蔬菜。今天,春妈妈给你们带来了蚕豆豌豆做的好吃的东西。”
(3)排一排
师:“看,老师把豆宝宝变成什么了”?“仔细观察项链上的豆宝宝是怎么排队的”?
教师示范做项链,师:“先拿一个蚕豆宝宝穿进去,再拿一个豌豆宝宝穿进去,要小心点,最后把铁丝两头连接起来。一条豆宝宝做的项链就做好了。
启发幼儿思考,“豆宝宝还可以怎么排队呢?”
(4)做一做
a、幼儿动手操作,把豆宝宝穿在铅丝上,教师提醒幼儿使用铅丝时要注意安全。
b、先做好的幼儿和教师讲讲豆宝宝是怎么排队的,教师帮忙把铅丝两头连起来。
3、秀“春”的礼物
a、幼儿展示自己的作品,教师用相机给幼儿留念。(放各种节奏的音乐,让幼儿跟着节奏走场展示自己的作品 。
b、师:“你们想不想看自己的表演?”
c、放录像给幼儿看。
在本次活动中,把表达与表现有机的进行整合,为孩子们创设了条件,使孩子们成为学习的主人,树立了以“儿童发展为本”的理念,尊重孩子,把孩子们自己发现的问题交由孩子们自己解决,大家各抒己见,采用各种不同的方法表达表现自己的认识,让孩子与老师,孩子与孩子,孩子与环境发生互动,互相学习,互相感染,真正发挥了幼儿学习主人的作用,使孩子在已有的经验基础上得到了提升。
珊瑚群小班教案篇十
1、能观察、了解糖果的形状、知道糖果的种类很丰富。
2、愿意用语言表达自己的发现和感觉,知道不乱扔糖纸。
1、幼儿选择2-3种不同的糖带到幼儿园来、主题墙上布置好。
2、各种糖果若干(形状、颜色不同的糖等)
活动重点:观察、了解糖果的形状、知道糖果的种类很丰富。
活动难点:愿意用语言表达自己的发现和感觉。
一、用谈话导入,引起幼儿的回忆体验
师:“小朋友,你们好!你们喜欢吃糖吗?你们吃过什么糖?最喜欢吃什么糖?”(调动幼儿经验,引起幼儿兴趣)
二、操作,游戏
(一)猜糖果
1、出示一糖罐,里面放置各种形状的糖果。
师:“今天老师带来了好吃的糖,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这些糖好不好?”
2、出示几种有代表的糖,引导幼儿认识。
(二)认识各种各样的糖
1、教师发给幼儿每人两种不同的糖,用你们的小手来摸一摸糖,用眼睛看一看,用鼻子闻一闻。
2、引导幼儿说说自己的发现和感受:有各种各样的糖,如棒棒糖、棉花糖、巧克力等,有大的有小的,有不同颜色的,有硬的有软的等等。
(三)品尝糖果
1、老师请幼儿品尝糖。师:“这种糖吃在嘴里什么感觉?”(幼儿大胆说出感受)尝一尝甜不甜。小朋友,剥下的糖纸怎么办?(让幼儿说一说)
2、幼儿一边品尝一边回答老师的问题:吃到嘴里糖果是什么形状的,是什么颜色,是硬的还是软的。在嘴巴里的糖果有什么变化吗?(引导幼儿回答糖果变小了)
三、结束活动
教师小结:小朋友,我们把刚才剥下的糖纸扔到垃圾筐里,让幼儿从小养成不乱扔糖纸的好习惯。糖虽然好吃,但不能多吃,别忘了吃了糖以后要漱口和刷牙,下面我们一起到盥洗室漱口去吧!
1、请幼儿搜集不同种类的糖,放在生活区内,供幼儿探索和品尝
2、在日常生活,放上各种糖纸和小石子、塑料泡沫,供幼儿进行折折叠叠,练习包糖。
珊瑚群小班教案篇十一
1.让幼儿深入了解尊老爱幼的重要性。
2.幼儿熟悉尊老爱幼的简单做法。
3.幼儿做了尊老爱幼的好事之后,能够感受到其中的快乐。
:捶背挂图 两组小朋友
一、导入(故事导入)
师讲故事,幼儿仔细听讲。故事内容为:一个可爱的小朋友帮助盲人老爷
爷过马路,同样还是这位小朋友,他看到一位邻居的小朋友在哭,主动上前安慰,并嘱咐他不要哭。
二、师提问,幼儿回答。
提问内容:(1)这个小朋友都做了什么事啊?
(2)小朋友们遇见这样的事情,应该怎么做呀?
(3)我们还能帮助他们干什么呢?
师总结:这个小朋友帮老爷爷过马路,还安慰邻居的小朋友,让他不要哭。
我们遇见这样的事情,也会这样做的,我们还会给小朋友唱好听的儿歌,哄他开心。我们还能帮助爷爷奶奶捶背,他们洗脚的时候,我们还可以帮他们拿拖鞋;我们还可以帮助小朋友穿鞋子。
三、观看挂图,深入练习捶背。
(1)师讲解挂图内容,并将捶背动作认真地示范给幼儿看。
(2)一组小朋友在凳子上坐好,另外一组幼儿在前一组小朋友身后为其捶背,
捶一段时间后,两组小朋友做一下调换。重复练习,师来回巡视,指导幼儿练习捶背。
四、拓展延伸
今天小朋友们都表现得可棒了!我们回家了可要记得帮助爷爷奶奶爸爸妈妈捶背,哄小朋友们开心噢!
珊瑚群小班教案篇十二
1、随口令有节奏的摇动瓶子进行玩色游戏,并初步尝试用画笔随意涂色。
2、通过玩色游戏,感受色的变化,体验玩色的乐趣。
1、酷儿瓶里面装有清水,盖内附有蓝、红各一色颜料。
2、画笔人手一份;黄色颜料、白纸,抹布若干
重点:体验玩色的乐趣。难点:尝试用画笔涂色。
(一)引题激发兴趣
1、教师摇晃瓶子,让幼儿感受色的出现,激发幼儿的玩色兴趣。
(出示瓶子)提问:“瓶子里的水有颜色吗?”
2、幼儿摇晃瓶子,亲身体验玩色的乐趣。
教师鼓励幼儿喊口令,增添玩色的乐趣。“把我们的咒语念出来!摇摇摇,变变变···”
3、说说色彩
提问:你的水变成了什么颜色?
(二)体验色的变化
1、教师引导幼儿配色,感知色的变化。提问:你们觉得这些水还能变成别的颜色吗?
2、出示黄颜料与画笔,示范配色。
“我这里有一样神奇的东西,它可以帮助我们变色。瞧,这是颜料。魔术即将上演,请来神笔(出示),拧开瓶盖,用笔点一点与水不同颜色的颜料,轻轻地在盖子上碰碰,然后把盖子拧紧,再拧紧。念咒语:“摇摇摇、变变变!”提问:“变了吗?”
3、幼儿操作。
陪伴幼儿随机帮助幼儿拧开/拧紧瓶盖,协助能力较弱的幼儿。
珊瑚群小班教案篇十三
1. 初步认识身体外部主要部位,知道头、手、脚的主要作用。
2. 积极参加活动,能用相应的身体部位做动作。
3. 懂得保护自己的身体。
歌曲《我的身体》、课件一组、机器人玩具若干。
1.音乐律动《我的身体》,与幼儿一起做律动,激发孩子对身体的兴趣。
2.出示课件:
引导幼儿认识身体的各部位,并说出它们的名字。
引导幼儿观察的时候,教师提醒幼儿按顺序地观察,由上到下、由左到右、由整体到局部。如人体分为头、躯干、胳膊、腿。头部有耳朵、眼睛、鼻子、嘴。
3.讨论身体各部位的作用:
引导幼儿讨论身体部位以及五官的作用,请幼儿找一找自己身体的各部位,并说出各部位的名称,它能帮助我们干什么,如:腿可以帮助我们跑步。
4.创编儿歌并做动作:
引导幼儿利用身体部位,五官以及相应的动作编儿歌,例:“我的小手拍拍拍,我的小脚踏踏踏,我的眼睛看一看,我的耳朵听一听”等。
5. (点击课件)展示小动物受伤图片,让幼儿说说怎么才使自己不受伤?
让幼儿自由回答;
教师小结:小手要保持干净,养成饭前便后洗手的好习惯;跑步时要注意脚下的小石子等不被绊倒;玩耍时要注意安全,不磕着碰着等等。
请幼儿玩机器人玩具,让机器人做出各种动作,进一步巩固认识身体各部位名称。
珊瑚群小班教案篇十四
活动目标:
1.感受歌曲活泼、优美的旋律,学习自然地演唱歌曲后半段。
2.在猜测蛋里是什么小动物的游戏中,以及教师的动作暗示下,仿编歌曲后半段并演唱。
3.感受小动物破壳而出的情趣,表现对最后一个出壳动物的意外和惊喜。
活动准备:
1.知道小鸡是从鸡蛋里孵化出来的。
2.不同大小的鸡蛋教具(图上的门可打开)大组(附l,图1—8)。
3.立体的蛋,可掀开的“f]”,小鸭、小鸟、小蛇教具各一个(附1,图9~图13)。
4.曲谱《小小蛋儿把门开》(附2)。
活动过程
1.以故事导入,激发幼儿兴趣
——前几天,妈妈发现一种神奇的蛋,蛋的身上居然有一扇门,我悄悄地把门打开,咦,会出现什么呢?教师范唱歌曲,激发幼儿对“蛋”上的“门”产生好奇心。
2.教师范唱歌曲,引导幼儿倾听、感知歌曲的旋律和歌词
(1)教师出示一般大的“蛋”(见图1),第二次范唱,幼儿完整倾听,
初步熟悉歌曲《小小蛋儿把门开》的旋律和歌词内容。
(2)教师提问“开出什么动物呀?”幼儿说:“小鸡。”教师翻图确认。(见图2)
(3)教师再出示大一点的'“蛋”(见图3),说:“它的身上也有门,它会开出什么动物来呢?”教师第三次范唱。
(4)教师提问“开出什么动物了呀?”幼儿说:“小鸡”。教师重复:“哦,是小鸡吗?”教师翻图确认。(见图4)
(5)教师出示最小的“蛋”(见图5),说:“蛋宝宝在哪儿呢?”教师引导幼儿用手做出蛋的样子。进行第四次范唱。
(6)教师提问“开出什么动物了呀?”幼儿说:“还是小鸡。”教师翻图(见图6)追问:“什么颜色的小鸡呀?”幼儿:“红色的。”
(7)教师出示最大的“蛋”(见图7),范唱,激发幼儿好奇心。
(8)教师提问“开出什么动物了呀?”幼儿:“还是小鸡。”教师翻图(见图8)追问:“什么颜色的小鸡?”幼儿:“橙色的。”
3.引导幼儿学唱歌曲
幼儿在感受歌词的同时,发现太小不同的蛋中藏着的都是小鸡。教师:“蛋里打开的都是——”幼儿:“小鸡”。教师追问:“小鸡怎么唱歌的啊?”幼儿做“小鸡”,教师做“鸡妈妈”,引导幼儿学小鸡唱歌。
4.借助“立体的蛋”,引导幼儿创编歌曲后半段
(1)教师出示立体的“蛋”(见图9),教师引导幼儿仿编歌 曲的后半段。歌唱1遍。
(2)教师打开一个立体的“蛋”(见图10),激发幼儿对不同“卵生”小
动物的兴趣。仿编歌曲的后半段并演唱。教师:“这是 什么动物呀?”幼儿:“小鸭。”教师:“小鸭怎么唱歌的呀?”幼儿学唱:“嘎嘎嘎嘎??”。
(3)教师再次打开一个立体的“蛋”(见图11)。教师:“这是什么动物呀?”幼儿:“小鸟。”教师:“小鸟怎么唱歌的呀?” 幼儿学唱:“啾啾瞅啾??”。
5.借助“奇怪的蛋”让幼儿感受意外和惊喜
教师出示一个奇怪的“蛋”,打开后展示蛋中藏着的“可怕”的动物——小蛇(见图12),让幼儿在前后反差中感受意外和惊喜,歌唱1遍。 活动反思:
在活动《小小蛋儿把门开》的设计中,教师首先修改了歌词,将“开出一只小鸡来”修改为“开出一只什么来?”通过两句歌词的对比,可以发现,用这样的设疑方式可以给予幼儿更多想象的空间、激发幼儿的好奇心。
“蛋”,不必请幼儿举手选择。这样活动的流畅性和幼儿参与的积极性可能会更高。
珊瑚群小班教案篇十五
1、会运用搓长条、由内到外盘的技能,用油泥来制作蜗牛。
2、会将蜗牛的平面形象用立体形象表现出来。
橡皮泥人手一份、牙签、树叶背景图。
一、导入活动,激发幼儿学习兴趣
师:今天有一个朋友来做客,它呀没有脚,没有手,背上房子到处走,有谁把它碰一碰,赶紧躲进房里头。你们知道它是谁吗?原来是蜗牛来啦!(出示蜗牛)和它打个招呼吧!
二、学习制作蜗牛
1、观察发现蜗牛的制作材料和方法
师:我有一个小问题要来考考你们,知道这只小蜗牛是用什么做的吗?举手来告诉我!
幼:是用橡皮泥做的。
师:说的真好呀,除了用橡皮泥,还有其他的吗?
师:对了,小蜗牛的头上还有两个触角呢,他们使用牙签做的。
师:可是用我手上的橡皮泥和牙签怎么来做成小蜗牛呢?
师:怎么来做成小蜗牛呢?看仔细喽。
2、教师示范讲解制作过程
师:先拿一块橡皮泥,把它分成两半,一半做小蜗牛的身体,一半做小蜗牛的小房子。我们先来做小蜗牛的身体吧。拿起一块橡皮泥放在手心里,一前一后、一前一后,搓成长长地(引导幼儿空手做练习搓的动作),注意哦不要搓的太细,搓太细了小蜗牛就太瘦了没力气去找朋友啦;有了身体,接下就要做小蜗牛身上的小房子啦,我们再拿出一块橡皮泥把它搓地长长地但是要比它的身体还要长哦,比一比,是不是比它长?然后,看清楚了。我们把它从里往外将他们盘起来,要盘得紧紧的哦,这样小蜗牛的房子才更牢固哦。身体和房子都做好了,我们把小房子轻轻地按在蜗牛的身上。看,头上少什么?我们把牙签插在小蜗牛头的两边,看,小蜗牛是不是做好了!把它的头抬一抬,这样小蜗牛就更神气啦,记住哦,要让小蜗牛站好了,这样才能爬哦!
3、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师:这一只小蜗牛自己有些孤独,我们来帮他做一些朋友吧!
幼儿制作蜗牛,重点指导幼儿运用搓好的长条由内到外盘成蜗牛身体。提醒小朋友橡皮泥、牙签不能吃,不能往地上扔,不和别人争抢彩泥,注意卫生。
三、活动评价师:看一看,你的小蜗牛有没有站起来?看看旁边小朋友的蜗牛,谁的好看?为什么)
师:小蜗牛在草地上等它的朋友们,轻轻地把我们做好的小蜗牛送过来吧!
珊瑚群小班教案篇十六
小班健康活动帮老奶奶摘葡萄教案反思主要包含了设计意图,活动目标,活动准备,活动过程,活动延伸,活动反思等内容,发展向上跳的能力和平衡能力,发展向上跳的能力和平衡能力,适合幼儿园老师们上小班健康活动课,快来看看帮老奶奶摘葡萄教案吧。
孩子们平时爱吃葡萄,可是并不知道葡萄是从哪儿来的。这个活动就是通过跳跃摘葡萄让幼儿知道葡萄是长在高高的藤上的,也让幼儿在一定的困难下摘,使幼儿懂得葡萄来之不易,要好好珍惜。
1. 发展向上跳的能力和平衡能力。
2. 通过活动锻炼幼儿的跳跃能力,让他们的身体得到锻炼。
3. 促进幼儿手脚和全身动作的协调性和灵活性。
4. 让孩子们认识到,跟同伴合作是一种精神。有的时候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跟同伴合作会得到更多的帮助,更多的乐趣。
5. 培养幼儿健康活泼的性格。
挂绳两根悬挂高低不一的纸葡萄,小动物头饰,玩具筐三至四个
1. 小动物们做操幼儿戴上头饰做一套律动,活动身体。
2. 游戏:摘葡萄帮助老奶奶摘葡萄。两腿用力瞪伸向上跳,把葡萄摘下来。
3.结束游戏,老奶奶谢谢大家,请大家吃葡萄。
根据幼儿游戏兴趣,可以设计为小白兔收一次葡萄,为小猫再收一次。
游戏本身能引起幼儿兴趣,但教师挂绳稍高,可降低些,要鼓励幼儿尽可能地多摘一些,个别幼儿的姿势不正确,教师要立刻纠正。
珊瑚群小班教案篇十七
我常发现我班的孩子很喜欢带汽车的玩具来玩,语言角中关于汽车的书也很受小朋友的欢迎,经过观察我又发现他们对汽车的.知识了解的不多.对常见的汽车也说不出名称,对交通安全的知识了解的不多.班上有一部分孩子就住在幼儿园附近大多数是老人接送,平时乘坐汽车的时间和机会不多。于是我设计这个活动。满足孩子们对车子的兴趣,尝试让幼儿体验自己开车的乐趣。并在活动中认识一些常见的汽车的名称,谈论他们的特征和主要的功用。
1.认识生活中常见的几种汽车,了解它们的名称,功用,特征。尝试用自己的话进行简单的描述。
2.认识红绿灯,分辨红绿灯的颜色,学习开汽车的儿歌,知道该怎样按红绿灯的指示来过马路。
3.体验自己开车的乐趣。
响环若干。
一.据幼儿已有的经验,看图片,说说车名,功用和特征。
a出示公共汽车图片,让幼儿说说车名,功用和特征。讨论:怎样乘公共汽车?(上车要买票,(或刷卡)到站停。先下后上。)
b出示警车的图片,让幼儿说说车名,功用和特征。问问幼儿警车是怎样叫的?
c出示消防车的图片,让幼儿说说车名,功用和特征。问问幼儿消防车开来了,发生什么事了?(着火了)
d出示救护车,让幼儿说说车名,功用和特征。讨论:什么时候要叫救护车?(生病的时候,可以告诉幼儿叫救护车的电话:120以及这些特殊的车子在执行任务时可以闯红灯.)
(要幼儿自己根据生活经验自己说说)。引导幼儿知道开车子要有司机,车子是在马路上开的。
二.认识红绿灯。
咦!小汽车怎么停下了?它们看见了什么呢?(出示红灯,绿灯)车子要什么时候开?什么时候停?让幼儿认识红绿灯,知道红灯停,绿灯行。让幼儿说说在马路上该怎样按红绿等的指令来过马路。
三.学习儿歌开汽车
a老师引导幼儿说出汽车的叫声。模仿汽车的叫声。“笛笛….”引导幼儿说:“红灯停,绿灯行”老师出示红绿灯,幼儿根据红绿灯做出做出相应的反应(停,或走)。
b和幼儿一起编念儿歌:笛笛笛,笛笛笛。我是汽车小司机,红灯停,绿灯行。红绿一定要分清。
c幼儿边开小车动作边跟老师念儿歌。
四.开汽车的游戏
听音乐,幼儿手拿响环做方向盘,自由的开着汽车。老师手持红绿灯,要求幼儿边开边念儿歌,看见红绿灯,做出相应的反应(停,或走)。
车对孩子来说非常熟悉,他们经常看到也经常乘坐。班上玩具车出现引起了弟弟宝宝的特别青睐。每天总有孩子带着玩具车来幼儿园。“开汽车“的主题活动在孩子们的兴趣中开始了。“上海市0-3婴幼儿教养方案”组织与实施中明确指出:充分利用生活中的真实物品,挖掘其内含的多种教育价值,让幼儿在摆弄、操作物品中,获得各种感官活动的经验;教师应尽可能把托班孩子的活动安排在适宜的空气新鲜的地方。所以本次活动的设计我利用各种真实的车,在阴凉的大树下,让孩子获得各种经验。
珊瑚群小班教案篇十八
1、学习搓、压的技能,乐意用彩豆装饰小饼干。
2、大胆想象各种造型,体验操作的乐趣。
1、面粉制成的面团,可在面粉中加入适当的油和糖。
2、分组材料
3、小手洗干净
一、好看的饼干。
1提问:小朋友都吃过饼干,你吃过的饼干是什么样的呢?
2教师出示做好的饼干,引导幼儿观察,激发幼儿的尝试欲望。
二、制作饼干。
1、小面团变变变
(1)小面团变变变,引导幼儿学习搓圆的技能。
(2)尝试让小面团编出各种各样的形状,如圆形、方形、三角形。
2、有趣的彩豆装饰。
(1)认识各种豆子,如花生、青豆、豌豆等。
(2)尝试彩豆装饰。鼓励幼儿进行有规律的色彩间隔装饰;引导幼儿用豆豆拼出有趣的图案。
(3)豆豆组、彩色组分组操作。
三、烘烤饼干。
教师小心操作,避免烫伤幼儿。
四、品尝饼干。
1、引导幼儿互相说说自己的饼干是怎样的,评选出幼儿喜欢的饼干。
2、幼儿品尝饼干,体验分享的快乐。
【本文地址:http://www.pourbars.com/zuowen/147861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