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考察重要讲话精神(精选18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24 22:36:13
陕西考察重要讲话精神(精选18篇)
时间:2023-11-24 22:36:13     小编:文锋

教育是培养人才的基础,对一个国家的发展至关重要。如何处理好人际关系,建立良好的人际网络,使自己的生活更加美满和幸福?以下是一些经典总结范文,供大家在写总结时参考和借鉴。

陕西考察重要讲话精神篇一

习近平总书记于7月21日至23日在西藏考察,祝贺西藏和平解放70周年,看望慰问西藏各族干部群众,给我们在西藏的干部群众送来了党中央的关怀,我们感到十分的感恩、开心和幸福。作为一名党员,在西藏工作近五年了,这五年,去过扎囊县沙布奴村驻村,亲身参与过伟大的脱贫攻坚工作,在市住建局参与过火车站站前广场、城市绿心公园、人民医院等民生项目建设,也是一名党务工作者,看着山南在党的领导下建设日新月异、市容不断更新,人民更加幸福。这些时间不长的经历让我深深觉得,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坚定对党的领导的自信,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条唯一正确的道路,是西藏不断发展变化的根本原因。

经过这段时间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西藏考察时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主要有以下几点感受。

一、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社会主义新西藏。

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这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光荣!这是中国人民的伟大光荣!这是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光荣!

我想起在扎囊县沙布奴村驻村期间,虽然在4300米的海拔上,但是工作的热情却也更高,积极认真完成脱贫攻坚各项任务,帮助全村53户贫困户251人脱贫。看着群众的生活水平越来越好,看着村居环境越来越好,看着路修起来了、自来水接到家里了,村民的收入水平越来越好了,笑容越来越灿烂了,自己的成就感幸福感也越来越强的。村民纷纷表示感谢我们的党,感谢党的政策,是党的好政策让群众不愁吃、不愁穿,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安全有保障。村民都沐浴在了党的光辉下,幸福阳光中,笑在脸上、甜在心中。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林芝嘎拉村考察时的讲话指出,嘎拉村的美好生活是西藏和平解放70年来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的一个缩影,这里是民族团结进步之花盛开的地方。乡亲们的好日子得益于党和国家的好政策,也是你们自己用勤劳的双手创造的。

实践证明,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也就没有新西藏,党中央关于西藏工作的方针政策是完全正确的。今天的西藏,今天经济快速发展、社会不断进步、大局持续稳定的西藏,今天美丽幸福的西藏,是70年来西藏和平解放的伟大实践,是中国共产党100年来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奋斗来的伟大成就。西藏的前途和命运将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与伟大的党、伟大的祖国紧密相连、不可分割;西藏的发展和进步是与祖国统一、稳定、发展分不开的。只有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民族区域自治,坚定走有中国特色、西藏特点的发展路子,西藏才有繁荣进步的今天和更加美好的明天。

二、人民的幸福是我们最大的守望。

翻开西藏的历史,1951年的5月,无疑是一个辉煌的起点。那个5月,《中央人民政府和西藏地方政府关于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协议》的签订,宣告了西藏和平解放。从此,西藏人民永远摆脱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和羁绊,与全国各族人民一道在祖国大家庭里走上了团结、进步、发展的光明大道。

打开西藏的岁月,1959年的春天,无疑是一个崭新的起点。那个春天,在青藏高原的土地上,一场废奴运动席卷了这片古老的土地,民主改革的浪潮唤醒了百万农奴。几乎是一夜之间,他们从“会说话的牲畜”,变成了有家、有业、有尊严的自由公民,成立自己的主人。

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历史,就是一部践行党的初心使命的历史,70年的西藏和平解放史,就一部党和西藏人民心连心、同呼共命运的历史。共产党打江山、守江山,守得是人民的心。是人民群众创造了人类社会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推动着社会历史的发展、变革和前进,是历史的真正创造者。马克思、恩格斯作出鲜明论断,“历史活动是群众的活动”。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人民群众是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主体力量”,“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充分调动人民积极性,始终是我们党立于不败之地的强大根基”。作为共产党人,在西藏工作中必须深刻认识到历史不是由少数英雄创造的,而是由广大人民群众通过实践创造和推动的。人类的解放事业、人民的幸福生活,仅仅靠党员干部的奋斗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充分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激励亿万群众迸发出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惊天伟力。

作为一名住房和城乡建设工作者,要深刻理解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城市的核心是人,城市工作做得好不好,老百姓满意不满意、生活方便不方便,是重要评判标准。要坚持以人为本,不断完善城市功能,提高群众生活品质”的重要讲话精神,从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中汲取智慧和力量,提升自己的本领和能力,做好城市建设、城市设计、城市更新、工程项目建设和管理、乡村振兴、住房安全等等工作,坚持补短板、强弱项,做好城市公园等基础设施建设,方便群众健身娱乐;抓好老旧小区改造,改善群众居住环境;做好保障性住房建设,坚持房住不炒,让群众安居乐业等等,要让人民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

三、在肩负时代重任时行胜于言。

学党史,落脚点就是学史力行。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要在锤炼党性上力行,要在为民服务上力行,要在推动发展上力行,把学习党史同推动工作结合起来,坚持求真务实、担当作为,创造性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着力破解发展难题、厚植发展优势,努力做出无愧于党和人民、无愧于历史和时代的新业绩。

行胜于言、少说多干,是对时代重任最好的回答。新征程上,作为青年党员只有敢于担当、勇于冲锋向前,行而有向、行而有方、行而有果、行而有效,才能创造光辉业绩,不辱使命、不负重托。

回顾党的100年奋斗历程,自成立之后,共产党人就用信仰铸就“忠诚之魂”,坚定立场,明辨是非,追求大义,无论面对艰难险阻、利益诱惑,还是生死抉择时,都坚决做到“党中央提倡的坚决响应,党中央决定的坚决照办,党中央禁止的坚决杜绝”,而这份讲政治、讲服从、讲落实的态度,让9100多万敢打敢拼敢闯的党员紧紧围绕在党中央周围,让中国共产党成为世界最⼤的执政党。学史力行,就应当从共产党⼈旗帜鲜明的态度中汲取力量,在抓上级部署要求落实中经受思想淬炼、政治历练,让自己在大是大非面前毫不动摇、在急难险重面前毫不退缩、在党和人民需要面前毫不迟疑、在损害党和人民利益的行为面前毫不手软作斗争。

的确立,是西藏翻天覆地变化的制度保障。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的关系和全国各地的无私援助,是西藏翻天覆地变化的重要条件。改革开发政策的实施,是西藏翻天覆地变化的力量源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才能为西藏长治久安和繁荣发展提供根本保证;只有坚持改革开放,才能推动西藏经济社会全面进步;只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才能满足西藏各族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只有坚持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才能建设团结。

富裕。

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新西藏。

陕西考察重要讲话精神篇二

张謇何以成“民营企业家的先贤和楷模”

11月12日下午,正在江苏考察调研的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南通博物苑,参观张謇生平展陈,了解张謇兴办实业救国、发展教育、从事社会公益事业情况。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张謇在兴办实业的同时,积极兴办教育和社会公益事业,造福乡梓,帮助群众,影响深远,是中国民营企业家的先贤和楷模。张謇的事迹很有教育意义,要把这里作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让更多人特别是广大青少年受到教育,坚定“四个自信”。

实业救国的赤子情怀。1894年,41岁的张謇终于开云KY官方登录入口 状元,被授予翰林院修撰。这一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后来清政府与日本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面对落后就要挨打的现实,张謇认为,只有发展民族工业,才能抵制帝国主义的侵略、抵制外国资本的侵入。中国士大夫一向耻于经商,“状元办厂”在当时更是新鲜事。但张謇毅然放弃功名仕途,回到家乡创办了大生纱厂。爱国、救国、报国,是张謇一生的追求,此后的兴实业、办教育、做公益,都是根源于此。爱国是近代以来我国优秀企业家的光荣传统,清末民初的张謇是爱国企业家的典范。

办好企业的雄心壮志。立志从商之后,张謇意识到,棉纺织业关系人民生活,制铁事业关系国家生存,发展棉、铁两业,“可以操经济界之全权”,于是他大力倡导并践行“棉铁主义”。1895年,张謇依靠南通手工棉纺织业较为发达的基础,选址唐家闸创办了大生纱厂。白手起家的张謇创造性地使用股份制方法筹募社会资本。此后,大生的规模不断扩大,先后建成四个纱厂,是当时全国最大的纺织企业系统。张謇还投资或参股设立了榨油厂、肥皂厂、冶铁厂、造纸厂、印刷厂等,构建了以棉纺织业为核心的产业链条,并进一步发展了运输、仓储、电力、通讯、食品、金融、地产等产业,不仅将南通建成“中国近代第一城”,也推动了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进程。张謇是办好一流企业的榜样。

言商向儒的侠骨柔肠。张謇进军工商领域并取得成功,但他始终没有摆脱儒家知识分子的烙印。他言商仍向儒,提出“父教育而母实业”的理念,认为“实业与教育迭相为用”,他倡导通过实业壮大国力,又通过教育来为国育才。在发展实业初见成效后,张謇运用积累的资金着手创办新式学校。张謇为南通教育总计投资257万两白银,独自创办或参与创办师范、纺织、医学、农业等高等学校和职业、专科学校近400所,形成了较为完整的近代教育体系。先是兴办实业,尔后倾资兴学、以商养学,张謇把他从商的红利捐作教育、慈善和地方公益经费。有人总结说,张謇一生所获财富,皆为社会服务。

鉴往事,知来者。张謇是民营企业家的标志性先驱,他勇担责任、救国图强,给今天的我们带来了很多启示和启发。我们要从张謇等中华民族优秀人物身上汲取精神养分,并转化为我们夺取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胜利的无穷力量。

陕西考察重要讲话精神篇三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苏考察时强调,“要全面把握新发展阶段的新任务新要求,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统筹发展和安全,把保护生态环境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可持续发展,着力在改革创新、推动高质量发展上争当表率,在服务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上争做示范,在率先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上走在前列”。新时代新征程,要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首要位置,坚定不移地贯彻新发展理念,制定长效机制,让生态文明建设的生动实践为中华大地添花草锦绣,为美丽中国绘生态长卷。

用之不觉,失之难存,生态环境没有替代品,历史早已给出了答案。“先污染后治理”的规模速度型发展方式与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相悖,短期行为只能带来短时利益,破坏生态环境就是破坏自然规律,经济效益的“单兵突进”最终损害的是人类自身的利益。保护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生态线”与“民生线”是内在一致的并行线,生态保护是“民生事业”,更是“一辈子的事业”。端牢“生态碗”才能吃上“长久饭”,保障“好生态”就是保障“大民生”。在生态文明建设上,要发扬“右玉精神”,以民为本、以新应势、以实创优,以“一张蓝图绘到底”的发展举措和决心写就中华大地“大美篇章”。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开展一系列根本性、开创性、长远性的生态环保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新形势下,要以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为“引路牌”,更加注重保护与开发的统筹性,局部与全局的系统性,当前与长远的协同性,以全面、辩证、客观的眼光,科学、系统、规范的理念平衡好生态环保与经济发展,巩固原有优势、加快补足短板,推动高质量发展,倡导节能环保、绿色低碳的发展模式,加速空间布局规划和产业结构调整,推进能源革命,转变传统的生产生活方式,从而增强发展动力。要推动工业、燃煤、机动车“三大污染源”治理、“水十条”“土十条”深入实施,探索实践城镇治污设施建设、水生态保护和农村垃圾分类、垃圾超市等鲜活经验,围绕高质量发展目标确定发展战略、发展思路和发展行动,为大局服务、为长远谋划,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的发展价值观,遵循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发展方式,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宁要青山绿水不要金山银山”等新发展理念为引领,让“两山”理论走稳走实走深,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可持续的发展道路,为青山绿水赢未来、为子孙后代谋利益。

绿色,既是高质量发展的动人色彩,也是人民幸福的鲜明底色。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针对我国发展过程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我们既要从秦岭违建、腾格里沙漠污染、延安削山造城中汲取惨痛教训,也要从云南腾冲、浙江余村的“生态经”中汲取发展经验。要坚持以人为本的政策导向,在充分发挥生态优势中谱写“十四五”生态篇。各级各地要把增进人民福祉作为发展的目的与归宿,强化“取之有度,用之有节”的社会引导,大力推进人居环境整治,发展生态种养殖业、生态旅游,加强山水林田湖草的一体化保护与修复,打造多元共生的生态系统,打造星空璀璨、青山叠翠、花香鸟鸣的生态宜居环境,让宜人山水点亮幸福生活、擦亮小康成色,回应人民群众的呼声。

推动生态环境的高质量发展,非一时一日之功。强化制度保障是切实提升环境治理能力的制胜要诀。要着眼各级各地实际列出问题清单、实行挂图作战,以更大的力度、更严的尺度、更密的频度防范化解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的难点、堵点。要严格落实河长制、湖长制,拓宽群众参与环境保护和监管的渠道;要“亮剑”企业“小散乱污”、降尘除噪、垃圾分类处理、水环境治理等环保问题,不折不扣地推进整改措施全面落实;要做好产业规划、项目审批、建设实施、绩效评价等全链条的监督监管,树红线、守底线,扎紧制度篱笆,集聚环保督察力量,防止“掠夺式开发”,为长远的经济社会发展打牢基础。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围绕高质量发展目标,要让新发展理念在发展目的、发展方向、发展路径、发展成效的有机统一中,在全民共建、全民共享中落地生根,让生态文明建设的“足迹”走出生态良好、人民富裕、国家富强的发展道路,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迈进。

陕西考察重要讲话精神篇四

11月1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苏考察期间,专程前往南通博物苑,参观张謇生平介绍展陈。习近平指出,张謇在兴办实业的同时,积极兴办教育和社会公益事业,造福乡梓,帮助群众,影响深远,是中国民营企业家的先贤和楷模。

“愿成一分一毫有用之事,不愿居八命九命可耻之官。”国家危难之际,张謇选择了一条属于自己的救国之路,这当中是张謇对国家深深的热爱,也是他一生兴实业、办教育、做公益的根源所在。而今,广大党员干部要深入学习张謇这份爱国情怀和实干精神,以更加饱满的激情为国家繁荣昌盛作出更多积极贡献。

学习其坚定不移的报国热情。

爱国、救国、报国,是张謇一生的追求。已过不惑之年的他,在开云KY官方登录入口 状元后,面对当时落后就要挨打的现实,他毅然放弃功名仕途办起了大生纱厂,开启了“实业救国”的道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这是我们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也饱含着浓浓的为国情怀。广大党员干部也当如此,要坚定不移地将国家发展前途和人民切身利益作为自己终身的奋斗目标,在工作中不断锤炼服务群众的干事本领,面对各种诱惑时做到不为之动容,努力成为国家的好干部、人民的好公仆,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中砥砺前行。

学习其不求回报的无私奉献。

张謇的一生,先是兴办实业,而后倾资兴学、以商养学,他从商的大部分红利都被其用来捐作教育、慈善和地方公益经费。作为党员干部,从事的工作都是利国利民之事,对于个人而言,更应当有这种无私奉献的精神。“我将无我,不负人民。”要时刻想人民之所想,急人民之所急,时刻将人民利益之事放在工作首位,践行好“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不断提升自我综合能力,为群众解决更多难题,做好人民群众的“引路灯”和“勤务员”,在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幸福的过程中不悔地奋斗终生。

学习其迎难而上的真抓实干。

白手起家的张謇,建成了当时全国最大的纺织企业系统,创办了中国第一所民办师范和中国第一所公共博物馆,这当中要经历的艰难难以想象,但他都挺了过来,还将南通建成“中国近代第一城”,推动了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进程。党员干部在工作上也定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他们是“拦路虎”,是“硬骨头”,是“深水区”。越是困难越不能退缩,要学习张謇精神,拿出“兵来将挡,水来土掩”的勇气和“逢山开路,遇水搭桥”的决心,去战胜改革发展道路上所遇到的一切艰难险阻,为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贡献更多智慧和力量。

有人总结说,张謇一生所获财富,皆为社会服务。他虽是商人,却心系家国天下,用他的方式去报国、救国,这份爱国热忱,值得当下的我们每一个人学习!

陕西考察重要讲话精神篇五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山西考察时,再次提到了“右玉精神”,这也是总书记在2011年以来第六次提到“右玉精神”。山西省右玉县位于毛乌素沙漠的天然风口地带,风沙成患、山川贫瘠。右玉县委率领全县干部群众,一任接着一任干,把“不毛之地”变成了“塞上绿洲”,创造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迎难而上、艰苦奋斗,久久为功、利在长远”的“右玉精神”。

善转型,强经济,长远谋划探路径。无论是山西曾凭借晋煤“点亮全国一半灯”,还是东三省曾凭借重工业发展成为我们国家进入现代化的“领头羊”,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业态的更新,各地都曾面临发展困境。习近平总书记在山西转型综合改革示范区考察时强调,“在转型发展上,山西既要有紧迫感,更要有长远战略谋划,要久久为功,正确的东西就要坚持下去,不要反复、不要折腾。山西如果能在转型发展上率先蹚出一条新路来,对全国同类型的省份也有借鉴意义。”由此可见,经济发展需要转型升级、需要多元支撑、需要结构优化,要找准突破口,选好着力点,放长眼光,改革创新,勇于“破题”。要珍惜人才,出台“给力”的政策,打造“优渥”的发展环境,把人留住、把才用上并为我所用。要坚持“做实做强做优”,久久为功,各地相互学习,借鉴经验,坚定不移弘扬“右玉精神”,尊重科学,百折不挠,创造出可复制、能成功、够长远的发展路径。

善治理,美环境,久久为功现盛景。从“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长江到当好“生态卫士”的秦岭,再到“水量丰起来、水质好起来、风光美起来”的汾河,“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言犹在耳,“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深入人心,“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振聋发聩。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决不能再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只要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锲而不舍,久久为功,就一定能把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绿色发展的路子是正确的,路子选对了就要坚持走下去”,经济社会发展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绿色发展之路是必然选择也是有效途径。在全国,各地要坚持以绿色发展为“笔”,以久久为功之韧劲为“墨”,勾勒出美丽中国之盛景。

善硬仗,兴乡村,千方百计保增收。这次山西考察,最关心的事情是,乡亲们脱贫后,“如何巩固脱贫、防止返贫,确保乡亲们持续增收致富”;最重要的政绩是“中国共产党把为民办事、为民造福作为最重要的政绩,把为老百姓做了多少好事实事作为检验政绩的重要标准”。脱贫攻坚战艰苦卓绝,时间紧、任务重、要求高、返贫风险大,在“啃硬骨头”的同时,建立防止返贫人口监测制度,保持扶贫政策的连续性,让扶贫政策“软着陆”,推动产业扶贫,带动贫困就业。正所谓“乐业才能安居”,脱贫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从“小木耳,大产业”到“忘忧花开分外香,黄花铺就致富路”,从精准扶贫到乡村振兴,发展产业是最直接、最有效的办法,也是变“输血”到“造血”的有效途径,更是帮助群众就地就业的长远之计。

无论是经济转型升级、生态环境保护还是乡村振兴接续脱贫攻坚,“右玉精神”中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迎难而上、艰苦奋斗,久久为功、利在长远都是我们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的精神指引,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曾说过的那样,“抓任何工作,都要有这种久久为功、利在长远的耐心和耐力”。

陕西考察重要讲话精神篇六

讨论,发音y&a可爱新界澳。汉语词汇、意义的研究与探讨。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欢迎品鉴!

成绩来之不易,经验弥足珍贵。干好陕西的事,必须弘扬延安精神,始终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时时处处保持高度一致、向中央看齐;必须立足欠发达的基本省情,把全省人民的福祉时刻放在心头,把发展作为解决所有问题的根本措施牢牢抓住不放,不断筑牢富民强省的物质基础,让三秦群众在不知不觉中感到生活有变化;必须把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贯彻到工作的方方面面,系统谋划、统筹推进,着力破解发展的瓶颈制约和群众关心的突出问题,带动各项事业加快发展;必须扭住全面从严治党不放松,全面提升全省各级党组织和党员的先进性纯洁性,营造良好政治生态,保障改革发展稳定。

回首过去五年,存在的问题更需直面。城乡居民收入偏低,贫困人口依然较多,资源环境约束加剧,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任务艰巨;经济结构性矛盾突出,市场环境不优,体制机制障碍尚未完全破除,全面深化改革还需系统发力;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问题不同程度存在,全社会法治意识有待增强,法治陕西建设任重道远;观念陈旧和不敢担当的现象依然存在,个别党组织和少数党员作用发挥不够,一些领域消极腐败现象仍然多发,全面从严治党需要久久为功。

决胜全面小康、奋力追赶超越,关键在党,在党要管党,在全面从严治党。要牢牢把握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这条主线,继续从延安精神中汲取全面从严治党力量,不断增强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要持续强化思想政治建设,引导党员干部深入学习领会习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不断坚定“四个自信”、增强“四个意识”。要切实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坚持以党章为根本遵循,认真落实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和党内监督条例,发挥“关键少数”作用,着力增强党内政治生活的政治性、时代性、原则性、战斗性。

要着力打造高素质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坚持党管干部原则和“好干部”标准,加强干部日常管理监督,着力打造铁一般信仰、铁一般信念、铁一般纪律、铁一般担当的干部队伍。要进一步夯实党的基层基础,扩大党的组织和党的工作覆盖面,增强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功能和服务功能,统筹推进各领域党建工作全面提升、全面过硬。要锲而不舍抓好作风建设,持之以恒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认真践行群众路线,以优良作风赢得人民群众的信任和拥护。要充分发挥巡视利剑作用,突出政治巡视,推进巡视巡察全覆盖,提升巡视质量,强化成果运用,不断增强巡视巡察震慑力。要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认真落实党委主体责任和纪委监督责任,综合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切实加强对权力运行的监督和制约,决不让或明或暗的不正之风、大大小小的腐败问题侵蚀群众利益、损害党的形象。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到陕西省考察,到西安交通大学,走进交大西迁博物馆,亲切会见了14位西迁老教授。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西迁精神”的核心是爱国主义,精髓是听党话跟党走,与党和国家、民族和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具有深刻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弘扬传承“西迁精神”,要以历史为镜、以榜样为师,凝铸起“胸怀大局,无私奉献,弘扬传统,艰苦创业”的“西迁精神”。

胸怀大局,立足长远,筑牢信仰之基。“西迁精神”中有“胸怀大局、立足长远”的信仰。一批交大教授响应党的号召,背起背包,从黄浦江畔到渭水之滨。西迁老教授们在国家需要的时刻,胸怀大局,收拾行囊,到国家最需要的地方继续奋斗。他们几十载如一日,践行初心,牢固树立“四个意识”,舍小家为大家。“打起背包就出发”的背后是他们坚定的理想信念,是他们“听党话、跟党走”的实际行动,更是对“同呼吸、共命运”的身体力行。党员干部要学习其“打起背包就出发”的信念与决心,不断强化大局意识,时刻准备着响应党和国家的号召,尽己所能为国家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西迁的时代虽然过去了,但是这种“胸怀大局、无私奉献”的精神永不过时。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儿女,我们不仅是西迁精神的继承者,更是新内涵的创造者。传承西迁精神,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力量,是青年人共同的历史责任,我们当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培养崇高的家国情怀和使命担当,响应国家号召,投入新的时代洪流从个人来说,个人的全面发展必须在国家发展中实现,没有整个社会的协调发展,个人的全面自由发展也就失去了基础和条件。所以我们应当胸怀大局,尽量减少个人得失的计较,服从领导,爱岗敬业,不论在哪一个岗位上都应开动脑筋,积极发挥自己的创造性,提高效率,提升质量,成绩与回报自然随之而来。我们应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勤勤恳恳,兢兢业业,全力发挥自己的创造性,不仅要干好,而且要干巧;更应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去最需要我们的地方,为国家基础测绘添砖加瓦,这才是我们测绘工作者自身工作的意义所在。

今年4月份,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第一站就来到了秦岭腹地的商洛市柞水县,作为商洛人民,我深感自豪。让我们感受到了总书记对老区人民的亲切关怀和殷殷嘱托,同时也为我们做好丹凤新时代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行动指南。“奋力谱写陕西新时代追赶超越新篇章”是总体目标,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迈出更大步伐、打造内陆改革开放高地、推动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好转、加强民生保障和社会建设、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是具体五项要求。

结合自己的工作,我认为首先要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重要讲话,尤其是首站就来到商洛,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首要政治任务,按照总书记的要求,扎实细致做好每一项工作。不仅自己要带头学,学扎实,更要将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宣传到千家万户。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作为脱贫攻坚一线的基层工作者,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让我备受鼓舞、倍感振奋。丹凤县虽然已经整体脱贫摘帽,但巩固提升脱贫质量任务还很艰巨,我要继续落实“四个不摘”要求,持续用力,使国家的“八个一批”等扶贫政策落实到所有贫困户,不仅“扶上马”,还要“送一程”,使贫困户稳定脱贫。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作为工作生活在秦岭腹地的丹凤,我们要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秦岭生态保护的重要指示精神,深刻认识保护秦岭是国之大者,自觉当好秦岭生态卫士,教育引导身边群众不乱砍乱伐、乱采乱挖、乱排乱放等,确保“一江清水送京津”和“商洛蓝”持续向好,保护好大秦岭,保护好我们的美丽家园。

陕西考察重要讲话精神篇七

20xx年7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上发表了重要讲话,这次会议可以说是十九大前非常重要的一次高层会议。

当前,深入学习贯彻习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九大,是各级党员干部的首要政治任务。我们基层的同志也要进一步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增强维护核心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做到自觉拥戴核心,坚定维护核心,绝对服从核心,始终紧跟核心,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结合学习习总书记的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观看电视专题片《将改革进行到底》等专题片,谈三点个人感受。

一是以人民为中心将改革进行到底,就要彻底革除“官本位”思想。

要深入推进简政放权,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理念,深刻认识到权力是人民赋予的,权力必须限度为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服务,紧紧围绕便民、利民、惠民进行体制机制改革设计和具体落实,彻底改变过去计划经济时代行政管控过严过细的状况,全面革除“官本位”思想,深入推进服务型政党、服务型政府机关,坚决落实该放的放,该管的管。要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调整和优化供给结构,注重从宏观上进行监管和调控。要以服务人民为本位,深入开展各项改革试点,推动体制机制改革创新。

二是以人民为中心将改革进行到底,就要努力革除不实作风。

空谈误国,实干兴邦。不实的作风只会让改革的效果大打折扣,也会让人民群众对改革失去应有的耐心和信心。但改革就意味着对既得利益的改变,有些地方出于地方保护主义,改革没有迈出实质步伐。我们党要继续加大巡查力度,严查不实作风行为,通过强有力手段促进工作作风持续好转,为推动改革营造良好的氛围。我们党要继续加大反腐力度,坚决严厉打击腐败行为,为改革的深入推进保驾护航。

三是以人民为中心将改革进行到底,就要紧紧围绕全局狠抓落实。

“领导干部一定要学会全面辩证地看问题,在认识论上要有辩证统一的思想,在方法论上要学会统筹兼顾,在具体工作中要学会‘十指弹琴’”。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对党员领导干部的要求。改革是一个时代的命题,也是人民群众共同的责任和使命。要围绕全局,狠抓落实,确保在改革的浪潮中始终保持步调一致,确保改革的各项目标和措施精准到位。在工作中,我们坚持重心下移,紧紧围绕省委及市县委扶贫攻坚的大局,积极参与,向社会公开干部结对帮扶情况,带动干部参与精准帮扶,为我县脱贫攻坚,建设殷实美丽和谐新**贡献力量。

“一切事物的趋于完善,都是来自适当的改革。”我们国家今天取得的成绩和辉煌,正是过去近40年改革开放的成果。我坚信我们党只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在全面深化改革的新征程中,始终坚持人民利益高于一切,高高举起改革大旗,限度凝聚社会共识、集中全党全社会智慧、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激发信心勇气,汇聚改革合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一定能够实现。

通过学习了主席的一系列讲话后,的一系列讲话令人振奋,我备受鼓舞。

一、要心系群众。与群众心相连、情相系,保持同群众的血肉联系,是党的性质和宗旨的体现。这是党对领导干部的要求,也是人民群众对领导干部的希望。经常做群众工作的同志都深有体会,群众很质朴,我们有时说了几句推心置腹的话、做了一点该做的事,群众就感动痛哭流泪。群众生活在社会最底层,历就承受了太多的艰难辛苦。现在虽然政策好了,群众手头稍稍宽裕了,但还是有很多人背井离乡,为生计奔波,忍着的委屈,干着最脏最累的活计,拿着最少的报酬。讲群众最可畏,是说脱离群众最危险。党群关系恶化,大则动摇党的执政基础,小则引发群体性事件。贵州瓮安事件、湖北石首事件,等等,都是极其深刻的教训。但无论如何,我们必须始终把群众摆在衣食父母的位置,保持感恩之心来对待群众,深怀愧疚之心来回报群众。

二、要服务群众。执政为民是对每一位党员领导干部最基本的要求,也是检验党员领导干部政治坚强不坚强的重要标准。为民,就是要把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自己思考问题和开展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廉洁之本在于自律,自律之道在于防患未然。反腐倡廉最关键的环节,就是党员干部要廉洁自律。以民为本、以民为主、以民为重,切实把群众的根本利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造福一方。要树立强烈的百姓情怀,视百姓如父母、待百姓如亲人,情系群众、感恩群众、敬畏群众,真正把人民群众当主人、当亲人、当老师,努力从灵魂深处解决好为谁掌权、为谁服务这个根本问题,真正做到思想上尊重群众、感情上贴近群众、工作上依靠群众,真诚倾听群众呼声,真实反映群众愿望,真情关心群众疾苦,真正把执政为民各项工作做到群众心坎上,向广大群众传送党和政府的温暖。

三、要把化解矛盾作为我们的首要责任。当前,正是社会矛盾的集中凸显期,但我们既不能因为矛盾多而害怕矛盾,也不能因此回避矛盾,甚至麻木不仁,更不能因为少数落后群众的存在而视群众为对立面,甚至视群众为“刁民”。一定要坚持把维护稳定、化解矛盾作为第一责任,高度重视源头预防,充分运用做群众工作这个传统手段,综合运用经济、行政和司法手段,努力把矛盾化解在基层,消灭在萌芽状态。要深入群众。深入群众是掌握群众思想、预防矛盾纠纷的关键。做群众工作也是这个道理。党员干部要深入群众,形成工作习惯和工作常态,经常到群众中去掌握社情民意,了解群众的思想动态。深入矛盾纠纷调处现场,和群众一起调查了解矛盾纠纷发生的根源,做到“干部在一线工作、领导在一线指导、矛盾在一线排查、纠纷在一线化解、作风在一线转变、效果在一线体现”要宣传群众。化解矛盾,维护稳定,要重视解决群众的实际问题。我们不仅要办好事、干实事,更要敢于管烂事,管难事,积极主动解决好信访稳定中涉及的实际问题。

前段时间,单位组织我们认真学习了党的会议精神以及在参观《复兴之路》后作的关于“中国梦”的重要讲话,从而对精神和“中国梦”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我们伟大的祖国历经几十年风雨同舟,经历了太多的考验与磨练,在摸索的道路中既有成功也有失败,在不断的改革中披荆斩棘,奋勇前进。新一代领导人的诞生,全新的执政理念、科学的领导思维,让我们耳目一新。目前反腐工作、大部制改革、环境保护、食品药品安全问题等众多的民生问题,考验着新一代领导人。如何通过有效途径转变我们国家目前存在的这些问题?这已经不仅仅是我们国家领导人所要思考的问题,更是我们每个人应该思考的问题。

中国梦包含的内容太多,有关乎国家命运与前途的,关乎民主与民生的,但终究是一个个小的梦想组成的。积小流成江海。若让每一个人都有一个梦想,让每一个梦想都成为现实,那么也就实现了中国梦。

作为中华民族儿女中的一员,为了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为了实现中国梦的征程,我们是不是应该尽自己的一份绵薄之力呢?我们是不是应该在自己平凡的工作岗位上贡献一份力量呢?我想是的!我们只要脚踏实地的做好每一件事、每一项任务,时刻牢记为民服务的宗旨,从小事做起,从点点滴滴做起,从自己和家人做起,实现我们的梦想,中国的梦想。

陕西考察重要讲话精神篇八

习近平总书记近日在吉林考察时强调,要积极扶持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鼓励各地因地制宜探索不同的专业合作社模式。希望乡亲们再接再厉,把合作社办得更加红火。

农民专业合作社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发展现代农业的有效组织形式。办好农民专业合作社,对推动乡村振兴意义重大、影响深远。

办好专业合作社首先要尊重农民意愿。不能搞生拉硬扯、滥竽充数那一套,要办就要真办,真办才有可能办好。也许有些农民会持观望态度,那就让他们再等等,合作社办好了,能有更多收益了,他们自然就会积极入社。只有充分尊重农民意愿,才能使他们更加关心、关爱合作社这个小集体,才能更加积极地为合作社的发展献言献策、出工出力。

办好专业合作社要有敢担当的带头人。凡事有没有人张罗就不一样,有没有人带头更不一样。要激发农民创新创造热情,积极引导那些高手、能人站出来,带领更多社员闯市场、干事业。多人的力量总比一个人的力量大,团队的优势总比单打独斗强。只要充分发挥带头人的作用,就会形成强大合力、营造浓厚氛围,这是把合作社办得更加红火的关键一环。

办好专业合作社需加大服务保障力度。关于合作社方面的政策已经不少,但广大农民究竟知不知晓?知道了能不能很好地运用?这就要求基层干部扎实做好宣传阐释和教育引导工作,真正把政策送到老百姓家里,送到他们心坎上,引导那些具备条件、有实际需求的农民群众积极行动起来、尽快组织起来。同时,加大相关法律法规、专业技能等方面的培训,努力提高广大社员应对市场、抵御风险、科学管理的能力。

办好专业合作社还不能忽视日常监管。宽是害、严是爱。合作社的生产经营必须依法依规进行,坚决杜绝、严厉惩治各种利用合作社之名骗取国家资金、扰乱市场秩序、侵害农民利益的行为,真正使合作社成为遵纪守法的模范,成为弘扬时代新风的模范,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模范。

陕西考察重要讲话精神篇九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吉林考察时强调,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要着力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增强经济竞争力、创新力、抗风险能力。这为中国经济发展指明了前进的方向,同时也增强了全国人民战胜疫情影响的信心。

当前,全球疫情依然在蔓延扩散,这无疑让复苏中的世界经济新增变数。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6月24日对全球增长率的预计为-4.9%。而中国是最快走出疫情影响的国家,上半年中国经济先降后升、由负转正,由一季度的同比下降6.8%,转为二季度的同比增长3.2%,主要指标恢复性增长,经济运行稳步复苏。这充分展现了中国经济的巨大韧性,也为世界经济复苏注入了信心。

面对疫情对经济发展前所未有的阻碍,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一手抓牢疫情防控,一手恢复社会生产秩序,取得了世界公认的成绩。从已公布的30个省份上半年经济成绩单看,____、江苏、____、浙江、河南、____多年稳居全国经济前6位。其中,____继续保持总量第一,上半年gdp为49234.20亿元,江苏为46722.92亿元,在半年时间里gdp就超4万亿元,这足以证明,在外贸不畅的影响下,中国沿海省份依然经济发展动力十足。

中国外贸一直是拉动gdp的重要引擎,同时也是助推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第一大货物贸易国,经济发展韧性强、潜力足、空间广、内需大,正是基于这些优势,新冠肺炎疫情短期冲击并没有改变中国长期向好、稳中向好的发展趋势。数据显示,在经历了一季度震荡后,二季度进出口大幅回稳,6月份当月进出口同比增长5.1%,其中出口增长4.3%,进口增长6.2%,出口自4月份起连续3个月保持同比正增长;进口也于6月份实现正增长。由此可见,中国外贸底子厚是不争的事实,能够游刃有余地顶住压力、挡住风险,实现了“逆势上扬”,彰显出了“大国底气”“大国力量”。

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今年上半年,我们克服了无数艰难险阻,突破了一道又一道难关,抵御住了经济下行的风险。当前,迈入了经济发展的“下半程”,相信只要积势创新求变,就没有任何艰难险阻能够阻挡中国经济前进的步伐。

陕西考察重要讲话精神篇十

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深入考察调研,强调党员干部要多学党史、新中国史,巩固和升华理想信念。学好党史和新中国史有利于拓宽党员干部的知识视野,让党员干部深刻认识到我们的党和国家是如何筚路蓝缕,劈波斩浪才取得现有的成就;让党员干部从内心深处认识到“我们从哪里来”,“我们要到哪里去的”的初心;让党员干部从历史中找遵循、正衣冠、做总结、寻对策;让党员干部切实承担起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责任与担当。

学好党史、新中国史要求党员干部要勤勤恳恳学,实实在在学。学习是修身养性,提升自我的重要途径。学习不能走捷径,不能搞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虚假学习的老套路。党史、新中国史是党和国家发展的精髓所在,是牢记党的初心和使命的重要途径。党员干部要勤勤恳恳的学,要实实在在的学,理顺历史条理与发展脉络,领悟其中的精华与要义,加强自身综合素质,做到学有所想,学有所悟,学有所获。

学好党史、新中国史要求党员干部要摆正心态学,细水长流学。党史、新中国史内容较多,体系庞大,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学好的,要注重日积月累,循序渐进,形成长效的学习机制。习近平总书记在内蒙古考察时告诫广大党员干部:“日积月累,效果就出来了,领悟就越来越深”。要坚持“把学习党史、新中国史同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习近平关于“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重要论述选编》、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文章中有关党史、新中国史的重要论述结合起来”,沉下心,静下气,不做蜻蜓点水式的粗学,要做孜孜不倦式的精学,运用多种途径研读历史,深化认识与理解。

学好党史、新中国史要求党员干部要结合实践学,带着问题学。在学习党史、新中国史的过程中,并不是看过则过,不加思考的学习,而需要结合自身工作实践,带着问题从历史中寻找答案。党史、新中国史经过时间与实践的考验历久弥新,其来源于实践,也将根据实践的不断发展重新指导实践。党员干部应在学习中带问题,寻重点,找遵循,更好的将其中的经验运用至现实工作中来。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理论上清醒,政治上才能坚定”。党史、新中国史是中华民族不断向前发展的奋斗史,学史明志,则让党员干部的理论基础愈加牢固,水平愈加提高,在政治上才能守住立场,站稳脚跟,不在政治问题上左右摇摆。

抓铁有痕,久久为功,全党上下应摆正心态,用心学、对照学、长期学,力求在党和国家向前发展的关键节点发现问题,总结矛盾,精准发力。在为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道路上发扬自我革命与不断斗争的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添砖加瓦。

陕西考察重要讲话精神篇十一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湖南省郴州市汝城县文明瑶族乡沙洲瑶族村服务中心时强调,“基层公共服务关键看实效。”

总书记口中的“看实效”,“看”的是党员干部为民服务的实效,“看”的是党员干部执行落实的实效,“看”的是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的实效。面对新形势新要求,党员干部更应当把“看实效”作为衡量一切工作的标准,努力创造非凡的业绩。

要“看”理论武装的“实效”。政治上的坚定、党性上的坚定,都离不开理论上的坚定。广大党员干部要坚持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原原本本汲取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一先进理论中集聚的思想智慧。要坚持经常学、深入学、全面学,通过创新学习方式、丰富学习内容、加强沟通交流等途径,与时俱进强化理论武装。要坚持学思践悟、融会贯通、知行合一,实实在在践行科学理论中凝聚的处事办法,不断提高运用科学理论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的能力和水平。

要“看”担当作为的“实效”。邓小平同志说过:“世界上的事情都是干出来的,不干,半点马克思主义也没有。”广大党员干部要敢于担当作为,始终做到大事敢冲、难事敢当、遇事敢办,绝不推拖绕躲、绝不推诿扯皮,特别是在脱贫攻坚决战决胜、全面小康实现在即的关键时刻,更要拿出“敢教日月换新天”的气概、“敢上九天揽明月”的壮志,时刻挺身而出、敢为人先。要乐于担当作为,不怕苦、不怕累,不言苦、不言累,爱岗敬业、踏实做事,始终保持乐观向上、积极进取的工作态度和工作状态,随时“浑身上下都有使不完的劲儿”。要善于担当作为,注重在干中学、在学中干,不断练就善于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本领,不断提升应对复杂局面、处理纷繁问题、解决棘手难题的能力,努力创造更多更好、更经得起人民和历史检验的业绩。

要“看”转变作风的“实效”。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党的作风是党的形象,是观察党群干群关系、人心向背的晴雨表。”广大党员干部要始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牢树为民服务宗旨,解决好群众关心关切的操心事、烦心事,扎实办一批贴心事、体己事,矢志为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而不懈奋斗。要始终坚持深入实际、深入基层,牢记“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切实用好调查研究这个“传家宝”,到群众中、先进地听实话、摸实情,在实践中、探索中出实招、见实效,切实做到既不“闭门造车”,更不“坐井观天”。要始终常怀律己之心,不向名誉伸手、不向利益伸手、不向物质伸手,清正廉洁、务实廉明,时时刻刻管好自己、管好家人、管好身边人,模范践行新时代好干部标准,永葆共产党员先进本色。

“看实效”,是我们为民服务、干事创业的唯一遵循。愿所有党员干部有思想、有担当、有形象,不断创造出实实在在的成绩,永远经得起实践的“看”、人民的“看”、历史的“看”。

陕西考察重要讲话精神篇十二

近日,在湖南考察的习近平总书记来到郴州市汝城县文明瑶族乡沙洲瑶族村,参观“半条被子的温暖”专题陈列馆,重温红军过境汝城时“军爱民、民拥军”的感人故事。“半条被子”故事蕴含的深刻含义历久而弥新,以一个有形的实物为我们留下了无穷无形的精神财富,我们要认真领悟这“半条被子”背后承载着的初心、蕴藏着的使命,牢记中国共产党同人民风雨同舟、血脉相通、生死与共的红色历史,汲取与民同苦、为民而战的奋进力量,在大战大考中披荆斩棘、乘风破浪,朝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一往无前!

回望过去的历史、回顾一切大战大考,人民始终是中国共产党的根基所在、血脉所在,必须坚持人民至上、紧紧依靠人民、不断造福人民、牢牢植根人民,这是我们战胜一切困难和风险挑战的根本保证。“半条被子的温暖”彰显中国共产党人时刻把人民群众的冷暖放在心上的红色基因及为民本色,如今“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总攻号令生动书写着中国共产党人对人民的无限忠诚。始终把人民放在心头、始终同人民奋斗在一起,这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必须传承好、坚持好、发扬好!

与民同苦,坚持民生为大,时刻以人民为中心。

“半条被子”的故事讲述了共产党人在生死攸关的战争年代宁可自己受苦也不愿让群众受苦的坚定信念,也生动阐释了严酷悲壮的革命征程中军民之间的鱼水深情,当下我们刚经历了一次惊心动魄的抗疫大战,也正在经受着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历史大考,风雨兼程,我们始终保持着与民同苦之初心,这在“党和政府带头过紧日子,目的是为老百姓过好日子”中得以体现,习近平总书记这一句暖心的话背后正是以民为本的工作理念所在。大战大考中,老百姓的柴米油盐、喜怒哀乐就是共产党人要时刻关注的重要事情,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要在疫情防控、防汛抗洪、脱贫攻坚等等工作中着眼于老百姓的衣食住行,把更多精力放到民生事业上,将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政府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以“一枝一叶总关情”的情怀紧紧围绕群众最需要、最关切的热点难点问题推进民生事业,以初心换民心,切实增进人民福祉,让人民群众真真正正地感受到幸福!

为民而战,坚守初心如磐,牢记一切为了人民。

为人民服务是党的宗旨使命,过去,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为了人民的幸福生活前赴后继、英勇奋战,为了人民利益敢于奋斗、敢于担当,在中国人民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事业中,中国共产党成为中流砥柱,深入群众、组织群众、依靠群众,始终坚持群众路线,始终坚持为民而战。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一再强调指出,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脱贫攻坚战场上,无数扶贫干部不惧困难、扎根一线,用忠诚和汗水书写共产党人的责任担当。战疫大考中,共产党人闻令而动、冲锋在前,将党旗牢牢插在战疫最前线。来势汹汹的疫情、汛情给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带来巨大威胁,共产党人就是要在关键时刻冲得上去、危难关头豁得出来,在大战大考中践行初心使命,为民而战书写奉献担当,为人民群众构筑起坚固的安全防线。大战大考中,中国共产党人交出了一份经得起历史考验、经得起人民检验的合格答卷,在为人民谋幸福的无穷征程上,还需继续坚守初心如磐,把为民情怀写进共产党人的心底,为中国号巨轮劈波斩浪贡献共产党人应有的力量!

“半条被子”是一堂生动的红色课程,“半条被子”精神正是中国共产党初心使命的真实写照,重温“半条被子的温暖”,汲取与民同苦、为民而战的奋进力量,讲好红色故事、传承红色基因,用“半条被子”精神砥砺初心使命,奋力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

陕西考察重要讲话精神篇十三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安徽调研。从王家坝闸、红亮箱包公司、蒙洼蓄洪区曹集镇利民村西田坡庄台到长江之滨的生态园,巢湖之畔的创新馆、纪念馆。总书记观汛情、看复工、溯历史、瞻未来,行到江淮紧要地,一枝一叶总关情。

灾难面前“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以“人民安康”托举起生活的希望。18日,习近平总书记先后来到阜阳市阜南县王家坝闸、红亮箱包有限公司、蒙洼蓄洪区曹集镇利民村西田坡庄台,察看淮河水情,走进田间地头,了解当地防汛救灾和灾后恢复生产等情况,看望慰问受灾群众。民心是最大的政治,民安是最大的责任。灾情面前,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最多的就是:把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放在第一位。今年入汛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作出重要指示批示,要求各地区和有关部门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防汛救灾工作,尽最大努力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灾害中只有人民生命安全无恙,方能在灾后托举起生活的希望。实现灾害防控和经济发展“双胜利”的目标任务。

生态理念“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以“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创造更美好的生活。习近平总书记来到马鞍市考察调研,首先来到薛家洼生态园,实地察看长江水势水情、岸线综合整治和生态环境保护修复等情况。生态兴则文明兴。以前的薛家洼生态园生态环境问题非常突出,遍地散落非法码头、散乱污企业、危旧民居,排污超标、钢渣满地,“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4月以来,马鞍山市开展生态环境攻坚战行动,以薛家洼为重点区域的长江东岸综合整治,彻底拆除沿岸违规建筑,57户229名渔民也全部上岸。如今的薛家洼,经历复绿增绿、涵养湿地等修复工程,漫江碧透、万象回春,从昔日“脏乱差”到如今“美如画”,薛家洼生态园正逐步成为马鞍山市的城市生态客厅,生活在这里也更幸福,这正是得益于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

经济发展“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以“科技创新”引领高质量的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在合肥还考察了安徽创新馆和渡江战役纪念馆,了解了安徽省科技创新和新兴产业发展情况,重温革命历史、缅怀革命先烈。科技创新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的重要力量。安徽创新馆是全国首家以“创新”为主题的场馆,集中展示了安徽近年来1400余件有代表性的创新成果,涵盖人工智能、高端装备制造、绿色食品、数字创意等新兴产业。当今世界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方兴未艾,抓住了创新,就抓住了牵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牛鼻子”,把创新作为最大政策,以“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的革命到底精神,奋起直追、迎头赶上,引领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

陕西考察重要讲话精神篇十四

7月23日,在中国一汽集团研发总院实验室,听说现场有几位是今年刚毕业的大学生,习近平总书记关切地询问他们是哪所学校毕业的,收入怎么样,来这里工作满意不满意。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各级党委和政府要高度重视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高校毕业生要转变择业就业观念。他指出,“只要有志向就会有事业,只要有本事就会有舞台”。

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有远大理想、坚定信念,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才能有无坚不摧的前进动力。

此次吉林考察,习近平总书记和刚毕业大学生交流的一幕,格外引人注目。在繁忙的考察调研行程中,一听说有今年刚毕业的大学生,习近平总书记便关切询问,亲切交流,鼓舞勉励,这充分体现了党和国家对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和青年人成长成才的高度重视。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深入高校调研,与青年大学生座谈交流,给青年代表回信,对青年工作发表一系列重要讲话,为广大青年在新时代成长成才指明了方向,增强了动力。

以梦想为帆,立鸿鹄志。今年五四青年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新时代中国青年要继承和发扬五四精神,坚定理想信念,站稳人民立场,练就过硬本领,投身强国伟业,他要求各级党委和政府、各级领导干部以及全社会都要关心青年成长,支持广大青年建功立业。时隔不到三个月,此次吉林考察,习近平总书记又强调,各级党委和政府要高度重视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高校毕业生要转变择业就业观念,还勉励刚毕业的大学生:“只要有志向就会有事业,只要有本事就会有舞台。”

练过硬本领,做奋斗者。广大青年要牢记殷切嘱托,在练就过硬本领中赢得宽广舞台,在追逐梦想中筑牢家国情怀。“青春由磨砺而出彩,人生因奋斗而升华。”青年人要敢于接受挑战,弘扬奋斗精神,不怕苦、不怕累,保持坚定的信念和顽强的毅力,在自身的工作岗位上兢兢业业干事业,扎扎实实增才干。时代在发展,形势在变化,大学毕业生要与时俱进转变择业就业观念,要敢想敢干敢创造,抓住“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机遇,适合创业的就去勇于创业,积极适应新情况新变化,紧盯新趋势新业态,灵活就业择业,要把目光投向广阔的基层大地,主动到基层的“大熔炉”去磨砺自我。

聚思想共识,做青年友。一个重视青年的国家,未来充满希望。各级党委和政府要站在战略和全局的高度,重视青年工作,用心用情为青年成长成才、就业创业营造良好环境,特别是千方百计地做好高校毕业生等重点青年群体的就业工作。各级领导干部要多与青年人交朋友,多倾听青年人的心声,答疑解惑,提供帮助。各级共青团要肩负起党赋予的光荣职责,团结带领广大团员青年练就过硬本领,争当接班人,团干部更要坚持不做青年官、当好青年友,与青年人想在一起,干在一起,奉献在一起,为党和国家的事业贡献更大的青春力量。

陕西考察重要讲话精神篇十五

到基层调查研究,是为了了解情况、分析原因、解决问题。通过调查研究,方能掌握事物本源、解构问题本质、厘清节点脉络,为决策找准方向,为执行引准路子。调查研究,是干部的基本功,执行决策、化解矛盾、推动工作等,都需要调查研究,做到知己知彼,方能胸有成竹,发力到关键处。

“不明察,不能烛私。”不仔细调查研究,了解真实情况,就不能洞察隐私真情。然而,有的干部在基层调研时,沉不下心境、扑不下身子,下不到基层、沾不上泥土。开展基层调研,本应奔着问题而去,倘若沉不到水底,自然捞不出问题。不到前沿听真情,没有一线看实况,或者放不下架子、摆不下身段,不跟群众当学生、未与群众多交流,调查研究缺少“泥土味”,容易跑马观花当看客。不深入不细致的调研,导致察不准实情、听不到真话、取不得真经。因此,调研要修成“正果”,还得做到“三忌”。

忌层层陪同,让调研多些“静悄悄”。基层调研,总是带着问题而来,奔着“钥匙”而去,寻找解决问题的“处方”,探索政策执行的成效。故此,调研不是打老虎,需要人多力量大。切忌前呼后拥、车水马龙,把调研当作王侯出宫,到基层涮存在感;莫搞能层层陪同、借机观赏,把调研当成组团游,让基层疲于接待;勿要媒体跟从、相机伺候,快门一按把影留,登车转身走人。不妨轻车简从,不打招呼不吆喝,换下“皮鞋”穿上“草鞋”,走下“车门”走上“田坎”,直奔调研课题主题,深入问题的靶向所在。

忌涂脂抹粉,让调研多些“原生态”。调查研究离不开看与访、听与闻,须品味原味、察看原相,反映最真实的情况,得到最真实的结论。要排除人为干扰,尽量减少“脂粉味”,让被查问题“素面朝天”。防止调研套路化,落入基层精心布局,所访为特意安排的“演员”,所看为打造的“盆景”,让调研成为赏抹粉之妆、看剪辑之片、听经典之词,看妆点粉饰的“颜值货”。这样的调研结果,岂不误了决策,损了国家和人民?要多随机调研,不走“刻意路线”;多蹲点调研,少些点到为止;多解剖麻雀,少蜻蜓点水。

忌脱离群众,让调研多些“泥土味”。要常往基层跑,脚上要多沾泥,吸纳足够的“地气”,不可“坐着车子转,隔着玻璃看”。1927年3月,毛泽东同志到湖南做了23天考察工作,实地走访大量群众,撰写了有名的《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答复了当时党内党外对农民革命斗争的责难。鞋子穿着合不合适,只有穿鞋之人最清楚。基层是政策的落脚点,基层对政策成效最有感受。必需勤往基层跑,多听基层意见和建议,多了解当地群众想法,多接收专业人士意见,把基层调研的根子扎深扎实。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没有充分的调查,没有“接地气”的调查,没有充满“群众味”的调查,亦没有发言权。要把调查研究扎根基层、扎根一线、扎根群众。

陕西考察重要讲话精神篇十六

8月18日,总书记赴安徽考察调研,考察的第一站就是被称为“千里淮河第一闸”的王家坝闸,不禁令笔者产生“鼓钟将将,淮水汤汤,忧心且伤”之情。淮河,作为曾经的鱼米之乡,历史厚重、文化深厚、源远流长,是中华文明重要发源地之一,但因地势影响,使其也成为了中国历史上最难治理的河流之一。新中国成立以来,淮河两岸人民在党的带领下开展了不屈不挠的治淮斗争,磨练出了体现安徽人民不怕牺牲、不畏艰难、勇于创新等富有“淮河特色”的红色精神。此次,让我们跟随习近平总书记考察的步伐,共品“汤汤淮水”之情。

品“一花独放不是春,万紫千红春满园”的大局奉献情怀。在王家坝闸,习近平总书记察看了淮河水情。新中国成立以来,王家坝多次开闸分洪以保障中下游的安全,此次汛情,王家坝闸时隔13年再度开闸泄洪,顷刻间,良田变河泽,群众抛家舍业、迁徙他乡,为抗洪作出了巨大牺牲。“宝剑锋从磨砺出”,王家坝舍小家、为大家的顾全大局精神,是王家坝几代人在与洪水的长期斗争中积累的宝贵财富,是淮河儿女精神风貌的真实写照。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党员干部要养成“计利当计天下利”的胸襟,做到虔诚而执着、至信而深厚,守护好共产党人的精神高地。从古时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到如今王家坝一闸千钧保平安,淮河儿女用实际行动弘扬着顾全大局的奉献情怀。讲奉献、顾大局就是要观大势、谋大事,超脱视野局限,身在兵位,胸为帅谋,当下党面临的形势越严峻、任务越艰巨,党员干部们越是要统一意志、统一行动、步调一致前进,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拧成一股绳、下好一盘棋,形成凝心合力、敢于奉献的昂扬气势,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注入不竭动力。

品“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以民为本情怀。民本文化是淮河文化的重要组成和精髓所在。从管仲“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到皋陶“安民则惠,黎民怀之”,无不彰显着以民为本这一“淮河情怀”。在蒙洼蓄洪区,习近平总书记走进田间地头,了解当地防汛救灾情况,他表示“我一直牵挂灾区的群众,看到乡亲们生产生活都有着落、有希望,我的心就踏实。”汛情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作出重要指示,要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尽最大努力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以人为本,就是要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王家坝开闸前一晚,蒙洼蓄洪区内住在低洼处的681户2017人,在7个小时内被紧急转移安置。3000余头大型牲畜、近10万只家禽、15个大型超市也得到妥善处理,财产损失被降到最低限度。这无不充分表明着中国共产党为民服务的宗旨,从疫情防控到抗洪救灾,党始终与人民站在一起,同甘共苦、团结奋斗、心心相印,“行之力则知愈进,知之深则行愈达。”回首党的历程,“人民”无论过去,或是将来,都是永远处于核心的词汇,党员干部亦是如此,以民为本,不忘初心,紧紧与人民群众结合在一起,从群众实践中汲取智慧,从而凝聚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力量。

品“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的不屈奋斗情怀。习近平到蒙洼蓄洪区曹集镇利民村西田坡庄台,了解灾后重建、农物补种的情况。蒙洼蓄洪区内有6个保庄圩和131个庄台,近20万居民,蓄洪期间靠着船筏与外界交通。水退人进,蒙洼蓄洪区的道路目前已恢复畅通,农田也具备耕种条件。当地迅速改种补种绿豆、毛豆、早熟玉米和其他蔬菜,在希望的土地上,受灾群众们用自己的双手把损失一点一滴地抢回来。淮河儿女在长期的战胜灾难、治理淮河的过程中,锻造出的面对激流而奋发有为、历经磨难而自强不息的精气神在此刻熠熠生辉。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华民族正处于实现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面临的风险是多方面的。党员干部要以更高的政治觉悟、更严的自我要求,在愈进愈难、愈进愈险中愈挫愈奋、愈战愈勇,既要警惕“黑天鹅”,也要防范“灰犀牛”,既要补短板,更要固底板,面对矛盾敢于迎难而上,面对危机敢于挺身而出,决不因为困难而退缩,奋力夺取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全面胜利。

2020年是坎坷不平的一年,疫情汹汹、洪水滔滔。但炙热的夏天终会过去,凉爽的秋天也终将到来。党员干部们要深刻认识到困难与成绩总是相伴相随的,困难越大,战胜困难以后取得的成绩就越大,意义也越大,影响也越大。淮河自古便是风云际会处、人才辈出地,让我们跟随总书记的步伐,共品“汤汤淮水”之情怀、汲振兴中华之力量,在困难中勇于担当、积极作为,在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实践中书写精彩人生。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陕西考察重要讲话精神篇十七

习近平总书记在吉林考察时强调,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社区治理只能加强、不能削弱。要加强党的领导,推动党组织向最基层延伸,健全基层党组织工作体系,为城乡社区治理提供坚强保证。

打造“红色物业”,就是为巩固党在城市执政基础、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要,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百米”。吉林省集安市为了使“红色物业”发挥实打实的效果,坚持做到为党立言、为治纳言、为民代言,切实把党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转化为推动基层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强大动力。

为党立言,“唤起工农千百万、同心干”,群众一次拍手叫好。

红色物业为什么要叫红色?为什么不叫紫色物业、绿色物业?因为红色物业的“根”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与物业结合是党的工作向行业延伸、向领域覆盖、向社会辐射,是党组织引领社区治理和物业管理水平持续提升的具体举措。只要抓住红色物业“红”的根本,突出“红”的元素,必能做到一领提全衣顺、一纲举而万目张。

集安市牢固树立城市党建大融合的理念,坚持党建引领、区域统筹,汇集物业单位党组织和党员群众的力量,把“红色物业”建设成为宣传党的主张、贯彻党的决定、领导基层治理、团结动员群众、推动治理体系现代化的坚强战斗堡垒。研究制定《集安市党建引领“红色物业”工程实施方案》,召开“红色物业”专题会议,全面落实物业管理中心、街道社区党建引领责任主体,着力加强和改进街道、社区和物业企业党组织建设,把业主委员会、物业服务企业党建工作和物业管理服务纳入街道社区党组织议事日程,完善议事协商机制。定期开展党建工作联席会议,共同研究解决红色物业重点难点问题,切实把党的领导、党的建设融入物业管理服务各环节。开发“集安党建”app平台,实现打造党建工作新阵地、构建日常管理与服务新模式、探索党建规范化建设新机制的三大突破,全面提升城市管理精细化、智能化水平。结合“遍访民情”工作,市级领导班子建立红色物业联系点,定期深入一线、现场办公,帮助解决难题。通过定期调度、重点督查等方式,对重点项目建设情况跟踪问效,进一步引导物业企业在党领导下开展工作,增强服务群众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为治纳言,“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群众二次拍手叫好。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中国共产党人始终不渝的追求。推进“红色物业”,找准居民生活中的痛点难点是关键,只有通过加强社区物业党建工作,努力整合社区党建资源、行政资源和社会资源,及时精准解决居民诉求,才能让人民群众更加自觉地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从而凝聚出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增进民生福祉的强大合力。

集安市通过打造市级红色物业管理服务指挥中心,构建了“1+4+n”红色物业治理服务体系,建立“党群议事厅,合理划分综合服务区、党群活动区、宣传展示区、矛盾调解区”四大功能区,面向服务群众开通服务热线,确保线上线下通畅、诉求及时办理、结果及时反馈、评价及时回访。要求各街道党工委把物业服务管理重大问题列入议事日程,每半年至少专题研究1次物业党建工作,研究分析问题,共商解决方案,联动推动落实。督促行业管理部门制定区域行业规范化标准,定期公开物业服务、收费、公共收益等情况,接受业主监督。推行“双向进入、交叉任职”,健全完善业主委员会成员候选人社区党组织审核把关机制,推荐符合条件的社区“两委”班子成员通过法定程序进入业委会,物业服务企业负责人担任社区兼职委员或特聘委员,确保物业服务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发展。指导物业服务企业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全面融入社区党建网格化管理,收集居民群众意见建议,及时反馈各类信息动态,协助街道社区党组织解决社区问题矛盾。截至目前,共受理电话投诉106起,接待业主来访21次,所受理的诉求已全部解决中,切实做到件件有回音、事事有着落。

为民代言,“一唱雄鸡天下白”,群众三次拍手叫好。

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不仅体现在思想觉悟和精神境界上,更体现在共产党员在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中所起的带头和表率作用上。推进“红色物业”,党员干部就必须带头想在前、冲在前、干在前,以强烈的责任感、使命感和为民服务的实际行动“永葆蓬勃朝气,永远做人民公仆、时代先锋、民族脊梁”。

集安市充分发挥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为物业服务工作注入红色血脉,促进党组织服务群众能力与物业服务功能相融合,不断提升服务水平,加强共建共治共享,带动物业服务能力提档升级。制定下发《集安市推进城市基层党建工作的方案》,深入实施“书记一号工程”,“在职党员进社区”形成常态化制度化,以红色物业企业党员骨干为主体,鼓励有能力、有威望、有热情的在职党员担任楼长、志愿者、网格员等,统一身着红马甲、统一佩戴红袖标、统一工号挂牌,履行“每日巡、经常访、随手做、实时报、及时记”等工作职责,用党员干部的“辛苦指数”换取群众的“幸福指数”,并将活动开展情况作为“八小时外”监督管理、考核评价党员干部的重要手段,构建在职党员“工作在单位,活动在社区,奉献双岗位”的长效机制。建立“红色管家”队伍,选派机关干部262人任楼栋长,推选党员群众683人任单元长,积极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在创建文明城工作中,楼栋长、单元长和物业企业人员发放宣传单90318份,清理小广告、城市死角9025处,实现了民情沟通无遗漏、社区管理无盲区、服务群众无缝隙,进一步提升了城市基层治理能力。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陕西考察重要讲话精神篇十八

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深入考察调研时,强调党员干部要多学党史、新中国史,巩固和升华理想信念。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学习、研究、借鉴历史多次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重视历史、研究历史、借鉴历史,可以给人类带来很多了解昨天、把握今天、开创明天的智慧。”历史是一个民族安身立命的基础,在第二批“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期间,我们更要学习历史,对历史多一分尊重,多一分思考,从历史中汲取经验智慧。

学习历史,巩固理想信念。在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一代又一代具有坚定理想信念的中国共产党人,站在时代潮头,把个人命运同国家和民族的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为人民的解放和幸福奋斗终身,成为无愧于时代和人民的先锋模范。在新时代,作为一名党员,更要保持坚定理想信念,坚持做到在政治上绝对可靠,思想上绝对忠诚,行动上绝对紧跟,以坚定的信念担当履行好历史使命。

学习历史,传承优良传统。习总书记指出,“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学习和掌握其中的各种思想精华,对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有很大益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通过学习党史,学习新中国史,不断丰富我们的精神世界,增强文化自信与文化自觉,成为传承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力军。

学习历史,开创美好未来。古人言“以铜为鉴,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历史是现实的根源,任何一个国家的今天都来自昨天。以史为鉴,充分吸收和借鉴历史和前人的经验智慧,才能开创出属于我们的未来。

【本文地址:http://www.pourbars.com/zuowen/14786509.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