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利伟的故事读后感(精选15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24 22:43:15
杨利伟的故事读后感(精选15篇)
时间:2023-11-24 22:43:15     小编:琴心月

读后感是一种对书中情节、人物和主题的思考和分析,可以培养我们的观察力和思辨能力。读后感应该有自己独特的观点和声音,不盲从他人,保持个人的独立判断。在下面的范文中,作者用准确的语言和有力的论据展示了对作品的独特理解和思考。

杨利伟的故事读后感篇一

在那浩瀚的宇宙,有无穷的奥秘,而那些奥秘却深深地吸引着我们人类想要去探索的欲望。同学们你们有没有想过,穿上帅气的宇航服,登上宇宙飞船,去到宇宙各地旅行呢?哈哈,其实我有这么遐想过。最近,读了一本书,主人公是一位真正到过太空的人,他就是我们耳熟能详的杨利伟。我们一起来看看,杨利伟叔叔他是怎么成为中国飞天第一人的吧。

杨利伟从小生活在知识分子家庭,父母恩爱、兄弟和睦。他的父母不仅注重孩子们的物质生活,同样也关心他们精神层面的培养。小的时候,父母就给杨利伟讲述过许多英雄先烈的故事,如黄继光堵枪眼、董存瑞炸碉堡、邱少云烈火焚身等。从小爱看书的他,在学校里的成绩也一直名列前茅,而他儿时的梦想就是成为一名出色的飞行员。

长大后,过硬的身体条件、良好的心理素质和扎实的文化功底,让他顺利地考进了空军飞行学院。经过四年的专业航天知识学习和刻苦的实操训练,终于成为了一名优秀的空军歼击机飞行员。

1996年,杨利伟又参加了航天员选拔。航天员的选拔条件可谓是相当的本站苛刻。首先,要经过十分严格的身体检查。其次,要在飞速旋转的离心机上承受各种超重耐力。最后,还要在低压实验舱内进行上升到五千米、一万米的耐低氧能力测试。每一次的训练,都会让杨利伟产生心跳加速、呼吸困难等种种不适反应。而每一次的测试,都是对受试者意志力的一种极限考验。每次训练时,杨利伟的左手边都有一个红色的按钮,只要他觉得支撑不住,就可以按下它停止训练。但他从来没有按过,凭借顽强的意志力,过五关斩六将,历经重重的考验成为了我国第一代航天员。

2003年10月15日,在亿万中华儿女的见证之下,杨利伟随同“神舟五号”载人飞船顺利的飞上了太空,成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位进入太空的人!

读完《杨利伟的故事》,我想对他说:“杨叔叔,您的辛苦和心血没有白费,功夫不负有心人,您实现了中华民族千百年来的飞天梦想,是全国人民心目中的英雄!您这种锲而不舍的精神让我懂得,人要有坚强的意志,去迎接人生的每一次挑战。只有不畏困难、艰苦拼搏,才有机会成为最后真正的胜利者!”

杨利伟的故事读后感篇二

杨利伟是中国进入太空的第一人,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军衔,特级航天员,他是”神舟“5号飞船成功载人航天的标志和代表。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伟人杨利伟的成长故事,欢迎阅读!

杨利伟的家乡是辽宁省葫芦岛市绥中县,这是山海关外一个依山傍海的美丽县城,今年38岁的杨利伟曾经在绥中生活了长达18年的时间,可以说,杨利伟的童年、少年以及一部分青年时代就是在这样一个宁静而平和的小镇度过的。

1965年6月21日,杨利伟出生在辽宁省绥中县绥中镇。爸爸杨德元、妈妈魏桂兰同在镇里一家中学当教师(爸爸后调到县土产公司)。小利伟自幼比较文弱、性格内向、缺少胆量。8岁那年的一天,母亲让他到房后头拿木棚上的地瓜,他试了再试,半天的时间过去了,额头和小鼻尖上都浸出了汗水,却始终不敢登上离地面不到15米高的木梯。面对小利伟的胆怯,在镇学校做教师的父母担心地说:“这孩子的性格不改变,怕是长大后不能成事。”为了改变小利伟的性格,每年寒署假日,爸爸有意识地带他去爬山、到县东六股河去游泳。秋天,带他去大山里爬树采摘果实。9岁这年秋天,在绥中镇北巍巍的燕山山脚下,经父亲鼓励,小利伟平生第一次爬上了一棵30多米高的古老的塔松上,当从大树上下到地面的时候,浑身被汗水浸透的小利伟张开双臂紧紧地抱住爸爸的脖子高声喊道:“爸爸,我成功了!”孩子少有这激动的高喊声,似乎击落并摔碎了他性格上的怯懦,高喊声,震憾并回荡在幽暗的山谷。看见孩子第一次勇敢地战胜自己,父子俩人竟喜极而泣。从此,小利伟竟对探险及运动有了兴趣。常常同伙伴跋山涉水野游,登狐仙洞山探访狐洞、寻访古寺遗址,寻觅传说中的“链锁地井”。看完《闪闪的红星》、《小兵张嗄》、《鸡毛信》等战争故事片后,他央求爸爸帮助同班的小伙伴赶制了红缨枪,毛遂自荐当上了儿童团长,带领“红军”攻克“白军”山头阵地,活捉了“胡汉山”、日本皇军头子“龟田”。他还常率领伙伴在学校的操场上“飞碍阻”、练习投掷铁饼、跑百米。在亲人的眼里,小利伟真像变成了另外一个人。

辽西的许多乡镇素有故事之乡之称。绥中县绥中镇更有“讲古王”、“故事王”摇篮的美誉。绥中清朝时就是辽西及关外各路商贾贩客通往辽南、辽北、辽东的交通要道。称它是东北黑土地上的“丝稠之路”集散地一点也不过份。各大酒家、车店云集镇中。夜晚食宿的客人为了打发寂寞,就集在一起讲出各自从不同地区带来的传说和故事。渐渐地,说书讲古的人在这里便成为了“职业”。讲的、听的、传的多了,这里不仅是商贸的集散地,更是民间传说故事的集散地。这里的家家户户旮旮旯旯都盛满着古老的传说故事。杨利伟的外公、外婆便是当地有名的民间故事家。小利伟从小就常住在听各种民间故事长大的且为讲古说书高手的外公、外婆家中,使他自幼便薰染在外公、外婆及妈妈讲的传说故事里。在大人们讲的各种传说故事中,最令小利伟着迷的是七月七《牛郎会织女》的传说和《嫦娥奔月》、《七仙女下凡》这类飞天神话故事。听多了,具有思索与探密精神的他,便常常在夜晚站在院子里望着浩渺夜空,想像着宇宙里的神奇。他常常对妈妈说:“等我长大后,我一定飞上天空去见牛郎、织女和嫦娥、玉兔。”读小学三年级时的一次春游,学校组织小同学到一家飞机场去参观,摸抚一架架银鹰并观看飞行员驾机为同学们做飞行表演,小利伟激动不已。回校后,他在机场观后感的命题。

作文。

中写道:“我长大一定要当一位飞行员,飞上天空对宇宙进行探密。”

部队的培养。

在度过了小学、初中时代之后,绥中二开云KY官方登录入口 成了杨利伟走上航天之路的第一个台阶——1983年6月,在他开云KY官方登录入口 三年级的时候,空军招飞人员来到这里,要在应届毕业生中选拔飞行员,而从小就有从军梦的杨利伟第一个到选飞报名处报上了自己的名字,经过严格的选拔、考察、体检、面测等程序,18岁的杨利伟正式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第八飞行学院的一名空军学员。在4年的学院生活中,他的学习训练成绩一直很优秀。

1987年,杨利伟从飞行学院毕业,成为空军某师一名强击机飞行员。天生聪慧加上勤奋努力,他不久便成了师里的飞行尖子,后来他又成为一名优秀的歼击机飞行员。10年间,他从华北飞到西北,从西北飞到西南,祖国的万里蓝天留下了他矫健的身影。

1992年夏,杨利伟所在部队来到新疆某机场执行训练任务。那天,他驾驶着战鹰在吐鲁番艾丁湖上空作超低空飞行。突然,飞机发出一声巨响,霎时间仪表显示汽缸温度骤然升高,发动机转速急剧下降!杨利伟明白,自己碰上了严重的“空中停车”故障,飞机的一个发动机不工作了!紧急关头,杨利伟异常冷静:一定要把飞机开回去!

他稳稳地握住操纵杆,慢慢地收油门,驾驶着只剩一个发动机的战机一点点往上爬升、爬升。500米、1000米、1500米,飞机越过天山山脉,向着机场飞去。快接近跑道时,剩下的一个发动机也不工作了。他果断采取应急放起落架的措施,顺利地将完全失去动力的战机紧急降落在跑道上。

当他从机舱出来时,飞行服已经全部被汗水湿透。战友们纷纷围上来同他拥抱。团长激动地当场宣布,给杨利伟记三等功一次。

对这次“空中特情”的正确处置,显示了杨利伟优秀的心理素质。

历史的选择。

1996年初夏,身高1.68米、体重65公斤的杨利伟接到通知,赴青岛疗养院参加航天员初选体检。初检合格,他又接通知到北京空军总医院参加临床体检。杨利伟心里高兴,提前3天就来了。护士和他开玩笑:“你也太积极了吧?”

再接下来,他来到北京航天医学工程研究所,参加“特检”,也就是航天生理功能检查。

人类第一个飞上太空的前苏联航天员加加林,曾这样描述他当时参加航天员选拔体检时的情景:除检查健康状况外,医生们在每一个人身上寻找是否有潜伏的缺陷。他们借助于一切可能的生化的、生理的、脑电的和心理的方法和特别的功能试验进行检查。在各种非常稀薄的空气压力舱内检查我们,在离心机上旋转我们。所有这一切用了几周时间,淘汰了不少同伴。

中国航天员的选拔也要“过五关斩六将”。医学临床检查,要对人体的几十个大大小小的器官逐一检查。随后的航天生理功能检查更是苛刻,要在离心机上飞速旋转,测试受试者胸背向、头盆向的各种超重耐力;要在低压试验舱使受试者上升到5000米、10000米高空测试耐低氧能力;要在旋转座椅和秋千上检查受试者前庭功能。几个月下来,800多名初选入围者已所剩无几。

杨利伟顺利地过了一关又一关。他做的最后一项检查是“万米缺氧低压检查”。这要先在舱外吸氧排氮,然后坐进模仿万米低压的舱里。当从模拟的万米高度下降时,他心想:“总算都通过了”,心里不由一阵轻松,下意识地摸了摸头。结果把医生给弄紧张了,下来后忙问他:“你是不是在上面很难受啊?”

杨利伟是最幸运的,也是最优秀的。他的临床医学和航天生理功能各项检查的指标都达到优秀,征服了评选委员会全体专家。1998年1月,作为中国首批航天员中的一分子,杨利伟带着他的梦想与追求,来到了北京航天员训练中心。

杨利伟的故事读后感篇三

妈妈回答:爱是生活中美好的东西。

于是,我明白了,对于我:妈妈的呵护是爱;老师的鼓励是爱;同学的帮助是爱;路人的微笑也是爱。当读完了《木里的故事》,我觉得爱是世界上最珍贵的礼物。

每当翻开《木里的故事》这本书时,我的脑海中就会浮现出爱的画面:当我生病时,妈妈彻夜不眠,颈椎、腰椎痛得起不来,还要咬咬牙起来帮我倒水喂药,亲力亲为。第二天依然早起,面容憔悴、昏昏沉沉的她照常给我准备了营养丰富的早餐,那一刻,我的眼泪情不自禁地流下。

当我看到我们的顾校长背着一个脚受伤的学生时,他那瘦瘦的身体承载着这么一个沉重的学生,吃力地背上台阶,这一刻,犹如自己的父亲一样,是多么的伟大,多么的温暖。他爱每一个学生,他希望每一个学生都能健康成长,平安上学。

当我端起饭碗的时候,就会想起几天前已离开了我们的袁隆平爷爷,他爱我们每一个人,为解决我们吃饭的问题奉献了一辈子,给我们带来了绿色的希望和金色的收获。

爱或许是一声关心,或许是一次帮助,或许永远看不到,但它始终是世界上最珍贵的礼物,希望它存在于每一个人的心中,也存在于世界的每一个角落。

杨利伟的故事读后感篇四

暑假期间,我阅读了《杨利伟的故事》,书中介绍了杨利伟叔叔的成长历程,以及他做事精益求精的态度,这让酷爱飞机的我由衷的敬佩。

1965年6月21日,杨利伟出生在一个位于绥中县的普通家庭,注重精神本站成长和身体成长的父母使杨利伟从小就在心中埋下了一颗富有英雄气概的种子。

杨利伟从小励志当飞行员,经过他不懈地努力和出众的身体素质,他成功地圆了梦,驾驶“强-5”,翱翔天空,在一次紧急情况下,杨利伟临危不惧,成功地化险为夷。可是,部队又让他改飞“歼-6”,面对家人、朋友劝说改行,可他还毅然决然地留在部队。

后来,他经过了更严格的检查,成功当上了航天员,于是他更加刻苦地训练成为了中国航天第一人,可是他并没有居功自傲,反而训练更加刻苦,后来就算当上了一名领导,他和战友之间还是那么平易近人,从没有用上级命令下级的语气对待下属。

翻阅着书本,我心中的那颗“飞天种子”便随着这一个个故事茁壮成长。可与杨利伟叔叔相比,我的身上还有许多的不足。平时,遇到一点挫折,“退缩”两个字总会第一时间跳出来,为自己寻找各种理由,来掩饰自己的畏惧。如今,我认识到了这一点:困难并不可怕,只要用心去克服,就会取得成功。我要向杨利伟叔叔学习,将这种精益求精、认真刻苦以及坚持不懈的品质延续下去。

杨利伟的故事读后感篇五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这是我在读完《杨利伟的故事》后最深切的感触。面对坎坷,唯葆有持之以恒、百折不挠的精神,以“黄金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姿态直面挑战,方能勇攀人生高峰。

杨利伟的奋斗精神让我特别佩服和崇拜,如果每个人都能像他一样去做事,那么任何事情都会做得很完美。他的太空之行十分的艰苦,在太空飞行的21个小时里,需要面对很多的困难。特别是当火箭飞升到三四千米高的时候,火箭和飞船开始剧烈抖动起来并产生了强烈的共振。痛苦的感觉越来越让人难以忍受,感觉自己的五脏六腑都要碎了。“必须坚持住!”他给自己下了死命令。共振持续了大约26秒,杨利伟凭借自己优良的身体承受能力和顽强的毅力终于克服了最为痛苦的时刻,中华民族几千年的“飞天梦”终于成真。

合上书的最后一页,我在想,支撑杨利伟的意念是什么呢?训练中的坚韧执着、满腔热血;飞天中的随机应变、从容淡定。他为了完成任务,在困难面前从不退缩,勇往直前。而我呢?平时遇到一点困难就放弃,不想做;遇到一点挫折就灰心丧气,打退堂鼓。暑期早上妈妈要求我晨跑锻炼身体。可是6点多的太阳刚升起,走路到操场已经满头大汗,别说跑步了。400米之后腿就开始发软,呼吸变得急促起来,上气不接下气,汗水顺着脸颊滴滴答答流个不停,一直流到眼睛,浸透了整个衣服……放弃的念头在脑海中闪现,但是想到杨利伟的坚持与拼搏,我便又燃起了斗志。如印度诗人泰戈尔所说,“只有流过血的手指,才能弹出世间绝响”。唯有付出汗水,才能成就自我。

读完这本书,我不仅看到了航天员辉煌背后的艰辛,而且体会到了坚持与拼搏的意义。在求索前进的道路上,沼泽是必经之途,而坚持与拼搏便是踏过泥泞的最好方法。在锲而不舍的努力之后,方能迎来彩虹。当千千万万个人的坚持与拼搏汇聚起来之时,便能推动社会变得更加美好。我希望我也可以将坚持与拼搏作为我的生活方式,像杨利伟那样成就小我与大我,实现人生价值。

杨利伟的故事读后感篇六

在读《杨利伟的故事》这本书之前,我其实觉得自己一直是个很辛苦很累的人,总是时不时地偷懒、耍小聪明,还总是抱怨上帝的不公平。可是读过这本书之后,我才感觉到自己还不算累,我才知道每个令人羡慕的名字后面都有一些不为人知令我佩服的故事......让我知道了什么叫艰辛,让我懂得了,没有付出,哪来的收获。

杨利伟出生在1965年6月21日,辽宁市,绥中县,是大海养育了他,他的梦想就是在天空中飞翔,他经过不断努力,不畏艰辛,坚持不懈,用他的一滴汗水,一滴眼泪,换来了全国人的鼓励,所以不断超越自己,走向了成功,实现了他儿时的`梦想。

杨利伟——一名成功的宇航员,值得我们敬佩,因为他成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位进入太空的太空人。

——胆小,懦弱,怕苦,怕累。

读《杨利伟的故事》这本书之后,我知道了自己的不足和缺点,让我知道了,我也要有梦想,为了这梦想,我也要不断努力,不畏艰辛,坚持不懈,用我的一滴汗水,一滴眼泪,去获取成功。

因为我知道了困难并不可怕,只要用心克服就会取得成功。

我也要有我的目标,我也要向杨利伟叔叔一样,也要脚踏实地地走好每一步,踏踏实实地做好自己,也要努力走向成功。

杨利伟的故事读后感篇七

这个暑假里,爸爸给我买了一册文学书。其中,我最喜欢读梅子涵爷爷笔下的一个个生动有趣的童年故事。

……。

诸如此类的趣事还有很多。

小狮子他们有一个快乐的童年,一段珍贵的友谊。我也一样。

记得有一次,我的好朋友子茜去公园喂鸭子。刚到公园,我们就买了好多鸭食准备喂鸭子。我打开鸭食,不动声色地把鸭食扔到了水里。突然,一只名叫黑水鸡的鸭子扑了过来,一眨眼就把鸭食吞到了肚子里。我见了,又扔了一粒鸭食过去,可一不小心扔到白天鹅的背上去了。一只名叫绿头鸭的鸭子一看,猛地向白天鹅游去。当然,黑水鸡也不甘示弱,箭一般地游了过去。正当它俩抢食的时候,子茜又扔了一粒鸭食,聪明的绿头鸭马上转过头来,去抢另一个鸭食,黑水鸡就吃到了那粒抢到手的鸭食。时间过得飞快,眼见天色已晚,我和子茜只好分手各自回家了。

看,这就是我快乐的童年,我会永远将它铭记于心。

杨利伟的故事读后感篇八

杨利伟,辽宁省葫芦岛市绥中县人,大学文化程度,共产党党员,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军衔。杨利伟成长的故事,我们来看看下文。

历史的选择。

1996年初夏,身高1.68米、体重65公斤的杨利伟接到通知,赴青岛疗养院参加航天员初选体检。初检合格,他又接通知到北京空军总医院参加临床体检。杨利伟心里高兴,提前3天就来了。护士和他开玩笑:“你也太积极了吧?”

再接下来,他来到北京航天医学工程研究所,参加“特检”,也就是航天生理功能检查。

人类第一个飞上太空的前苏联航天员加加林,曾这样描述他当时参加航天员选拔体检时的情景:除检查健康状况外,医生们在每一个人身上寻找是否有潜伏的缺陷。他们借助于一切可能的生化的、生理的、脑电的和心理的方法和特别的功能试验进行检查。在各种非常稀薄的空气压力舱内检查我们,在离心机上旋转我们。所有这一切用了几周时间,淘汰了不少同伴。

中国航天员的选拔也要“过五关斩六将”。医学临床检查,要对人体的几十个大大小小的器官逐一检查。随后的航天生理功能检查更是苛刻,要在离心机上飞速旋转,测试受试者胸背向、头盆向的各种超重耐力;要在低压试验舱使受试者上升到5000米、10000米高空测试耐低氧能力;要在旋转座椅和秋千上检查受试者前庭功能。几个月下来,800多名初选入围者已所剩无几。

1965年6月21日,杨利伟出生在辽宁省绥中县绥中镇。爸爸杨德元、妈妈魏桂兰同在镇里一家中学当教师(爸爸后调到县土产公司)。小利伟自幼比较文弱、性格内向、缺少胆量。8岁那年的一天,母亲让他到房后头拿木棚上的地瓜,他试了再试,半天的时间过去了,额头和小鼻尖上都浸出了汗水,却始终不敢登上离地面不到15米高的木梯。面对小利伟的胆怯,在镇学校做教师的父母担心地说:“这孩子的性格不改变,怕是长大后不能成事。”为了改变小利伟的性格,每年寒署假日,爸爸有意识地带他去爬山、到县东六股河去游泳。秋天,带他去大山里爬树采摘果实。9岁这年秋天,在绥中镇北巍巍的燕山山脚下,经父亲鼓励,小利伟平生第一次爬上了一棵30多米高的古老的塔松上,当从大树上下到地面的时候,浑身被汗水浸透的小利伟张开双臂紧紧地抱住爸爸的脖子高声喊道:“爸爸,我成功了!”孩子少有这激动的高喊声,似乎击落并摔碎了他性格上的怯懦,高喊声,震憾并回荡在幽暗的山谷。看见孩子第一次勇敢地战胜自己,父子俩人竟喜极而泣。从此,小利伟竟对探险及运动有了兴趣。常常同伙伴跋山涉水野游,登狐仙洞山探访狐洞、寻访古寺遗址,寻觅传说中的“链锁地井”。看完《闪闪的红星》、《小兵张嗄》、《鸡毛信》等战争故事片后,他央求爸爸帮助同班的小伙伴赶制了红缨枪,毛遂自荐当上了儿童团长,带领“红军”攻克“白军”山头阵地,活捉了“胡汉山”、日本皇军头子“龟田”。他还常率领伙伴在学校的操场上“飞碍阻”、练习投掷铁饼、跑百米。在亲人的眼里,小利伟真像变成了另外一个人。

辽西的许多乡镇素有故事之乡之称。绥中县绥中镇更有“讲古王”、“故事王”摇篮的美誉。绥中清朝时就是辽西及关外各路商贾贩客通往辽南、辽北、辽东的交通要道。称它是东北黑土地上的“丝稠之路”集散地一点也不过份。各大酒家、车店云集镇中。夜晚食宿的客人为了打发寂寞,就集在一起讲出各自从不同地区带来的传说和故事。渐渐地,说书讲古的人在这里便成为了“职业”。讲的、听的、传的多了,这里不仅是商贸的集散地,更是民间传说故事的集散地。这里的家家户户旮旮旯旯都盛满着古老的传说故事。杨利伟的外公、外婆便是当地有名的民间故事家。小利伟从小就常住在听各种民间故事长大的且为讲古说书高手的外公、外婆家中,使他自幼便薰染在外公、外婆及妈妈讲的传说故事里。在大人们讲的各种传说故事中,最令小利伟着迷的是七月七《牛郎会织女》的传说和《嫦娥奔月》、《七仙女下凡》这类飞天神话故事。听多了,具有思索与探密精神的他,便常常在夜晚站在院子里望着浩渺夜空,想像着宇宙里的神奇。他常常对妈妈说:“等我长大后,我一定飞上天空去见牛郎、织女和嫦娥、玉兔。”读小学三年级时的一次春游,学校组织小同学到一家飞机场去参观,摸抚一架架银鹰并观看飞行员驾机为同学们做飞行表演,小利伟激动不已。回校后,他在机场观后感的命题。

作文。

中写道:“我长大一定要当一位飞行员,飞上天空对宇宙进行探密。”

部队的培养。

在度过了小学、初中时代之后,绥中二开云KY官方登录入口 成了杨利伟走上航天之路的第一个台阶——1983年6月,在他开云KY官方登录入口 三年级的时候,空军招飞人员来到这里,要在应届毕业生中选拔飞行员,而从小就有从军梦的杨利伟第一个到选飞报名处报上了自己的名字,经过严格的选拔、考察、体检、面测等程序,18岁的杨利伟正式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第八飞行学院的一名空军学员。在4年的学院生活中,他的学习训练成绩一直很优秀。

1987年,杨利伟从飞行学院毕业,成为空军某师一名强击机飞行员。天生聪慧加上勤奋努力,他不久便成了师里的飞行尖子,后来他又成为一名优秀的歼击机飞行员。10年间,他从华北飞到西北,从西北飞到西南,祖国的万里蓝天留下了他矫健的身影。

1992年夏,杨利伟所在部队来到新疆某机场执行训练任务。那天,他驾驶着战鹰在吐鲁番艾丁湖上空作超低空飞行。突然,飞机发出一声巨响,霎时间仪表显示汽缸温度骤然升高,发动机转速急剧下降!杨利伟明白,自己碰上了严重的“空中停车”故障,飞机的一个发动机不工作了!紧急关头,杨利伟异常冷静:一定要把飞机开回去!

他稳稳地握住操纵杆,慢慢地收油门,驾驶着只剩一个发动机的战机一点点往上爬升、爬升。500米、1000米、1500米,飞机越过天山山脉,向着机场飞去。快接近跑道时,剩下的一个发动机也不工作了。他果断采取应急放起落架的措施,顺利地将完全失去动力的战机紧急降落在跑道上。

当他从机舱出来时,飞行服已经全部被汗水湿透。战友们纷纷围上来同他拥抱。团长激动地当场宣布,给杨利伟记三等功一次。

杨利伟的故事读后感篇九

今天,我看了《杨利伟的故事》,了解了杨利伟叔叔不同寻常的表现和经历,让我对杨利伟叔叔多了一份崇敬和爱戴!

原来,杨利伟出生于1965年6月21日辽宁省绥中县。绥中县靠近渤海湾,是大海养育了他,同时也塑造了他刚毅质朴、沉静温雅的性格。从小,杨利伟的梦想就是能向蓝天飞去。后来,他长大了以后,经过了四年的刻苦学习驾驶着飞机在天上自由的翱翔。在他飞行的时候,曾经遇到过很多的险情,都是他沉着冷静,度过了一个又一个的难关,终于实现了他翱翔于蓝天的梦,实现他儿时的梦——成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位进入太空的太空人!

杨利伟是一个非同寻常的人,因为他有着坚定的信念和冷静的心态,当他在参加航天员体检时,他过五关斩六将,成为了一名优秀的航天员。

看着杨利伟叔叔的故事,想到自己,觉得自己真是太渺小了。在我们的身上有很多坏毛病:胆小,软弱,怕苦怕累。在我们的生活中,遇到了一点小挫折,通常都是两个字“退缩”。我们应该向杨利伟叔叔一样,勇敢的克服困难,向自己的人生目标不断靠近,最终实现崇高的理想。杨利伟叔叔让我明白:其实困难并不可怕,只要用心去克服,就会取得成功!

杨利伟的故事读后感篇十

间的风险吗?你知道今年国际航天界的灾难性事件吗?"。

他坦然一笑说,过去他只在电视上看过发射飞船和卫星。年初,他在电视上看到美国"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在高空坠毁,7名宇航员遇难。他说:"这些灾难只能提醒咱们把工作做得更细更好。"之后,他用平静的语气述说了一个悲壮的故事,一位前苏联的航天员乘坐的飞船在回到的途中发生故障,飞船眼看就要坠毁,这位航天员拿出怀中的金笔用宇航服包好,对地面上凝望他的妻子深情地嘱咐:请把金笔作为礼物,转赠给你未来的丈夫。.。.。.

为了这个神圣的使命,杨利伟告诉我,有时想吃的东西不敢吃,想做的事情不敢去做,也是挺痛苦的。他1米68的身高,体重一向持续在64公斤。他钟爱吃肉,不钟爱吃蔬菜,却偏偏不能多吃肉,为了持续体重不增长,只能吃营养配餐。晚餐也不敢多吃,有糖的饮料不敢喝,领悟航天理论一学就到深更半夜12点,只能大口大口喝浓茶。唯一例外的是,发射那天早上,本来安排他吃点面条算了,他说:"不行,我得吃点肉,不然上天肚子饿了没劲儿。"。

生理极限的挑战。

太空在作家的笔下是神奇而又美妙的,但是对于杨利伟来说,却要承受生理极限的挑战。他说,火箭上升的感觉是地面模拟不来的,起飞两分钟后,开始感觉有些难受。入轨后,舱内的小东西开始飘浮起来。杨利伟感觉自我的头朝下,他立刻意识到这是典型的太空错觉,于是强迫自我不好倒过来,不管怎样样都要战胜困难,很短时刻,错觉感消失了。其实每个小时只有20分钟左右的时刻,飞船能够和地面进行画面传输。每次杨利伟都把自我固定在摄像头前,生怕自我漂浮起来,地面捕捉不到他的身影会着急。这就是为什么,咱们看到的航天英雄总是被束缚在座椅上,持续着一种姿势。尽管动作幅度越大,空间户外病的折磨就会越强烈,产生头晕、恶心、无力、头痛、错觉等。但是为了给后人积累经验,杨利伟尝试了所有可能做的动作,去体会在太空的感觉。21小时的飞行任务中,杨利伟只睡了半个小时,"在太空的时刻太短暂了,我要尽可能的体会操作,为后续任务带给技术支持,用摄像机拍下美丽的画面,用双眼去看咱们美丽的家园"。飞船90分钟绕地球一圈的高速飞行,白天黑夜交替而过,地球的边缘镶上了一道靓丽的金边,明亮的阳光映射在飞船的太阳能帆板上,舷窗外的地球一会儿披着蔚蓝色的外衣和淡淡的云彩,一会儿又是漆黑一片。

最惊险的一段。

我问:"你在操作本上写了什么字?电视上看不清。"杨利伟笑笑说:"我就是想表达一下自我的感情---为了人类的和平与进步,中国人来到了太空!"。

"你的太空之旅最惊险的是哪一段?"。

他说,就算回到地面吧。飞船像一个火球般急速下落,当飞船一进入"黑障区",窗外随即传来空气被压缩的强大呼啸声,飞船与大气层产生了巨大摩擦,发出轰轰的撞击声,一瞬间飞船变成了一团大火球,舷窗外看到的仿佛是《西游记》太上老君那熊熊燃烧的炼丹炉。好在飞船内还持续着常温。飞船与地面无法联系,晃动很大,没有人指导该如何去做,每一个动作只能靠经验和感觉。40多公里的"黑障区"穿过后,飞船的速度已降到约每秒200米,降落伞打开。.。.。.我走出舱门说出了最想说的一句话:"我为祖国自豪。"。

杨利伟和妻子张玉梅都是辽宁绥中人。1965年6月21日杨利伟出生于一个知识分子家庭。父亲杨德元是建国初期中文系毕业的大学生,母亲魏桂兰是中学语文老师,家中书香墨染使杨利伟从小就展开了想象的翅膀,浓厚的求知欲使他的领悟成绩一向名列前茅,当然也有一些调皮的冒险事件让父母急出一脑门子冷汗来。之后,杨利伟考上航校当上飞行员,成为绥中县的小名人写进了县志,张玉梅对他也就略有所闻。

"那你们是怎样走到一齐的呢?"我问。玉梅爽朗一笑:"是婆婆先给我提的。我姐姐和姐夫都在军用机场工作,我是天天看着飞机起飞,伴着轰鸣声长大的。我从小就崇拜解放军,就想当兵,可眼睛不好,没当上兵就工作了。我和婆婆都是辽宁绥中中学的教员,她主动给我提起这件事,也给我讲了杨利伟当飞行员职业的危险性。"。

"那么说,这是婆婆一眼相中你的。"。

"我自我没当上军人,给军人当媳妇也行。"玉梅爽快地说,"咱们一见面,双方感觉都很好,书信来往感情加深,1990年底结婚了。我比利伟小一岁,今年37岁。我29岁时生的儿子,是我给儿子起名叫杨宁康的。"。

发射任务前夕的国庆节,航天员们有3天的假期。杨利伟的父母从辽宁绥中老家来到北京,假期过后,部队政委挽留二老:"多留几天,不管是不是利伟首飞,两位老人来一次不容易,正赶上这次发射,让他们到指挥大厅看发射吧。"。

2003年12月14日晚上7点多,利伟从发射场打来电话说,今晚他要早早睡觉了。也没说他是不是去首飞。其实,当天下午指挥部已经作出由杨利伟担任首飞航天员的决定。他几次排行都是第一,作为航天员他是荣幸的。

21小时的离别。

玉梅看着大屏幕上,一边耸立着整装待发的火箭,另一边就是杨利伟,穿着航天服坐在飞船里,眼中透出自信的目光和百倍的勇气。"我默默地为他祝福,心里全是成功的信念,咱们一家人谁也没哭",玉梅回忆道,"倒计时开始:10、9、8、7、6.。.。.。我看见他庄严地敬了一个军礼,身边响起了掌声,之后火箭点火起飞,我的心比火箭飞得还快!我知道大家都和我一样激动,我只想他顺利完成任务,快点安全归来。"。

21小时的离别既短暂又漫长。玉梅的眼睛紧紧地盯着大屏幕。16日凌晨,降落伞打开的瞬间,指挥大厅里的航天员们异口同声响亮地"噢"了一嗓子。与此同时,大家把目光转向了张玉梅,发现杨利伟打开降落伞的时候,她笑了,她知道利伟要回来了。我问她:"杨利伟此刻是航天英雄,你怎样想?"。

玉梅说:"在我眼里他还是他,大家都关注他,我觉得荣誉属于祖国,是祖国送他上太空。航天员出征太空代表的是国家,是13亿中国人。当然,我会继续支持他再次出征太空的。"。

杨利伟的故事读后感篇十一

1996年初夏,身高1.68米、体重65公斤的杨利伟接到通知,赴青岛疗养院参加航天员初选体检。初检合格,他又接通知到北京空军总医院参加临床体检。杨利伟心里高兴,提前3天就来了。护士和他开玩笑:“你也太积极了吧?”

再接下来,他来到北京航天医学工程研究所,参加“特检”,也就是航天生理功能检查。

人类第一个飞上太空的前苏联航天员加加林,曾这样描述他当时参加航天员选拔体检时的情景:除检查健康状况外,医生们在每一个人身上寻找是否有潜伏的缺陷。他们借助于一切可能的生化的、生理的、脑电的和心理的方法和特别的功能试验进行检查。在各种非常稀薄的空气压力舱内检查我们,在离心机上旋转我们。所有这一切用了几周时间,淘汰了不少同伴。

中国航天员的选拔也要“过五关斩六将”。医学临床检查,要对人体的几十个大大小小的器官逐一检查。随后的航天生理功能检查更是苛刻,要在离心机上飞速旋转,测试受试者胸背向、头盆向的各种超重耐力;要在低压试验舱使受试者上升到5000米、10000米高空测试耐低氧能力;要在旋转座椅和秋千上检查受试者前庭功能。几个月下来,800多名初选入围者已所剩无几。

杨利伟顺利地过了一关又一关。他做的最后一项检查是“万米缺氧低压检查”。这要先在舱外吸氧排氮,然后坐进模仿万米低压的舱里。当从模拟的万米高度下降时,他心想:“总算都通过了”,心里不由一阵轻松,下意识地摸了摸头。结果把医生给弄紧张了,下来后忙问他:“你是不是在上面很难受啊?”

杨利伟是最幸运的,也是最优秀的。他的临床医学和航天生理功能各项检查的指标都达到优秀,征服了评选委员会全体专家。1998年1月,作为中国首批航天员中的一分子,杨利伟带着他的梦想与追求,来到了北京航天员训练中心。

今天,我看了《杨利伟的故事》,了解了杨利伟叔叔不同寻常的表现和经历,让我对杨利伟叔叔多了一份崇敬和爱戴!

原来,杨利伟出生于1965年6月21日辽宁省绥中县。绥中县靠近渤海湾,是大海养育了他,同时也塑造了他刚毅质朴、沉静温雅的性格。从小,杨利伟的梦想就是能向蓝天飞去。后来,他长大了以后,经过了四年的刻苦学习驾驶着飞机在天上自由的翱翔。在他飞行的时候,曾经遇到过很多的险情,都是他沉着冷静,度过了一个又一个的难关,终于实现了他翱翔于蓝天的梦,实现他儿时的梦——成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位进入太空的太空人!

杨利伟是一个非同寻常的人,因为他有着坚定的信念和冷静的心态,当他在参加航天员体检时,他过五关斩六将,成为了一名优秀的航天员。

看着杨利伟叔叔的故事,想到自己,觉得自己真是太渺小了。在我们的身上有很多坏毛病:胆小,软弱,怕苦怕累。在我们的生活中,遇到了一点小挫折,通常都是两个字“退缩”。我们应该向杨利伟叔叔一样,勇敢的克服困难,向自己的人生目标不断靠近,最终实现崇高的理想。杨利伟叔叔让我明白:其实困难并不可怕,只要用心去克服,就会取得成功!

杨利伟的故事读后感篇十二

今天,我读完了《列那狐的故事》这本书。

列那狐跟所有的狐狸一样,非常狡猾,它偷鱼,抓鸡,骗人,干了许多坏事,它还去谋害自己的朋友,甚至亲人,它虽然很聪明,但是聪明反被聪明误,最终失去了很多朋友。列那的.那种聪明,不是好聪明,而是狡猾。聪明反被聪明误,列那也被警犬毛尔荷打,上了雄狼叶森格仑的当。

杨利伟的故事读后感篇十三

看了《365夜故事》中《贪心的拉利》后,我的读后感是:天鹅救了拉利,可是拉利还恩将仇报,真是太坏了,就为了一点点小利,就出卖了救过他的恩人。

大家千万不能向拉利这种灵魂肮脏的小人学习,要做一个有恩必报的好人。如果做个恩将仇报、忘恩负义的小人的话,就会恶有恶报的;如果做个有恩必报的人的话,就会善有善报的,所以要做个好人。

大家跟我一样,明白这个道理吗?

杨利伟的故事读后感篇十四

《嗟来之食》这个故事主要讲齐国的一个穷人在饥荒的年代始终不肯吃富人施舍的饮食而饿死的事。如今众说纷纭,“食不食嗟来之食”而在我看来,嗟来之食应该吃。原因有以下几点。

“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我们的身体毛发皮肤是父母给我们的,我们必须珍惜它,爱护它,所以珍惜它,爱护它就是行孝尽孝的开始。饿者为了尊严,毅然死去,不了解父母的想法,属于不孝的的表现。他两脚一蹬便撒手归天了,留下亲人怎么办?我觉得这个人没有心胸,没有豁达的心境,为了尊严,把生命当儿戏。凡是都有一个度,超过去了就不好了,这种事情本来就没有对错。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我永远认为生命是最重要的。塞格林曾说:“不成熟的人为了理想而死,成熟的人为了理想卑微地活着。”一个有大爱的人,是必须能够在无故加之而不怒,此其所挟持者甚大,而其志甚远也。”

总之,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饿死算什么?所以忍是最好的办法,退一步海阔天空,何必与人争呢?活着就好,嗟来之食就该吃。

杨利伟的故事读后感篇十五

笨狼在榕树旅馆里住了几天,洪水来了把榕树旅馆的食品屋给淹没了。

读《笨狼的`故事》有感等洪水涨到笨狼的房间时,笨狼害怕极了天哪!我不会游泳,我这回死定了!爸爸妈妈啊!没能见到你们最后一面,我是多么遗憾啊!它还不停地说聪明兔啊!你是我最好的朋友,你一定要给我写一篇文章怀念我,你要把文章登在森林报上,让所有的朋友都知道我死了!笨狼闭上眼睛这样想,等我跳下去时听到扑通一声,就表示我死了。但是,不是这样哦,当笨狼跳下去时,一个狗屋刚好漂过来。笨狼正好落在上面,救了它一命。我觉得任何时侯都不能失去信心,只要我们坚持,奇迹随时会出现的。

【本文地址:http://www.pourbars.com/zuowen/14788638.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