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是我们成长道路上最坚实的后盾和支持,我想我们需要表达对他们的感激之情。总结要有自己的感悟和思考,不要只是机械地堆砌素材。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写作技巧,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电场强度教学设计篇一
学习任务分析:本节内容隶属开云KY官方登录入口 物理新教材第十三章第九节,大纲要求学生理解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运动规律,并能分析解决加速和偏转方向的问题。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加速和偏转问题是物理电学中的重点、难点,它涉及到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受力分析,能量转化,运动合成与分解等诸多知识点,要求学生具有运用电学知识和力学知识处理力电综合问题的分析、推理能力,以该问题为基础设计出的力电综合问题历来是高考中的热点。
学生情况分析:这节课是在学生已经比较熟练地掌握了力学和电场的基本知识,初步具备了分析有关电场问题的能力的基础上进行的,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共同的探讨中掌握分析问题的方法。
1、学习运用静电力、电场强度等概念研究带电粒子在电场中运动时的加速度、速度和位移等物理量的变化。
4、培养学生综合应用物理知识对具体问题进行具体分析的能力。
5、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培养学生科学研究的意志品质。
2、让学生学习运用理想化方法,突出主要因素,忽略次要因素的科学的研究方法。
3.教法学法分析:
本节属于派生性的知识主要采用讲授式的教学方法,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思维训练为主线。通过电脑课件模拟带电粒子运动,使微观粒子运动的过程宏观化;通过恰当的问题设置和类比方法的应用,点拨了学生分析问题的方法思路;引导学生进行分析、讨论、归纳、总结,使学生动口、动脑、动手,亲身参与获取知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通过信息技术与物理学科整合的实现,以达到以学生为主,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自主探究,体会成功的目的。基于以上设计思想,本节课在多媒体教室进行,教师机通过控制平台可以将相关教学资源通过投影仪展示在大屏幕上。
(一)引入新课。
通过思考与讨论让学生进行自主训练,分析总结得出带电粒子的加速运动规律,进而引入新课。
(二)新课教学。
通过练习2引导学生用两种方法分析粒子被加速,分析得出用动能定理解题简便,再讲解例题1深入探究带电粒子的加速问题。
通过练习3让学生类比学过的平抛运动的规律,引导学生进行分析、讨论、归纳、总结得出初速度与场强方向垂直的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运动——类平抛运动的规律。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自主探究,再讲解例题2恰当点拨学生分析问题的方法思路从而突破重点难点。通过学生的主动探求,培养并提高学生的分析、归纳、综合的能力。
(三)课堂小结。
1、动力学观点。
2、能量观点。
1、垂直电场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
2、平行电场方向: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带电粒子在匀强电场中的运动,跟重物在重力场中的运动相似(有时像自由落体运动,有时像抛体运动,依初速度是否为0而定),但有区别。
电场强度教学设计篇二
二、重点、难点分析。
1.重点是使学生理解电场强度的概念及掌握电场强度的计算方法。
2.电场强度是描述电场性质的物理量之一,这是难点。初学者容易把电场强度跟电场力混同起来。
三、主要教学过程。
1.复习库仑定律。
在真空中两点电荷的作用力跟它们的电量乘积成正比,跟它们的距离的平方成反比,作用力的方向在它们的连线上,这就是库仑定律。
2.新课引入。
任何力的作用都离不开物质,脚踢球,脚对球的力直接作用在球上;狗拉雪橇,狗对雪橇的拉力是通过绳子作用的;地球对地表附近物质的作用力是通过重力场――物质;两电荷间相互作用时不直接接触,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也是通过别的物质作用的,这就是电场。
(1)电场。
a.电荷周围存在一种特殊物质。
提问:既然场是物质,为什么我们看不到呢?
答:物质形式实体(由分子组成);看的见,摸的着。
场(形式):看不见,摸不着,不以人的感官意识为转移的客观存在。
例如可见光波长由7000~4000,但还有很多波长的光线我们看不到,但不等于它们不存在。不能以人灯感官为标准判一存在与否。场客观存在的证明是它有力、能的特性。例如重力场对有质量的物体有力的作用,用可对物体做功,说明其能量。电场对放入其的电荷q也有力的作用,可对q做功,说明其有能量。
b.电场的基本性质:电场对放入其中的电荷有力的作用,此力称电场力。
c.静电场:静止电荷的电场。
场有能和力的特性,我们先看电场中力的性质,它是本章的重要内容,先以点电荷为例。
如图1所示,在+q电场中a点分别放入电荷q1、q2、q3则它们分别受电场力为:
a:f1=f2=;f3=。
看看上式,我们可发现场电荷q对不同的检验电荷q有不同的电场力,但只要a点位置不变,f与q的比值就不变。
若换到b点,则。
从上面分析看出:q固定则电场的空间分布固定,对于场中某点固定,值仅与q、r有关,与检验电荷无关,它反映的是电场的性质,反映的是电场的强弱,称场强。
a.定义:放入电场中某一点的电荷受到的电场力跟它的电量的比值叫该点的电场强度,简称场强。
b.定义式:
e=。
f――电场力国际单位:牛(n)。
q――电量国际单位:库(c)。
e――电场强度国际单位:牛/库(n/c)。
c.物理意义:
电场中某点的电场强度数值上等于单位正电荷在那里所受的电场力。
d.电场强度是矢量,规定场强方向为正电荷在该点所受电场力方向。电场中同一点,+q、-q受力方向不同,场强只能有一个方向,规定以+q的受力方向为正。
例在图2中标出a、b、c、d四点的电场强度的方向。
正点电荷电场中某点电场强度方向沿连线背离+q,负点电荷电场中某点电场强度方向沿连线指向-q。
e.单位:牛/库n/c。
e=借助于点电荷场强推出,可适用于任意电场。
(3)一个点电荷电场的场强。
a.真空中:e=(与检验电荷q无关,仅与场电荷q及r有关)。
b.方向:正电荷在该点受电场力方向(以后还会遇到各点场强大小,方向均相同的匀强电场)。
(4)两个点电荷产生的电场的叠加原理。
q=1+c,q将同时受到q1和q2的作用,每个作用力都能单独用库仑定律求出,就像另一个电荷不存在一样,而q受的合力为各分力的矢量和,又因为q是1c正电荷,所以它受的电场力在数值上等于场强,也就是说a点的合场强为q1与q2单独在a眯产生的场强的矢量和,这就是电场强度的叠加原理。
用电场强度的叠加原理可以求和任意多个点电荷产生的电场强度,任何一个带电体不管其电荷分布多么复杂,都可以视为由许多点电荷组成,因而可以用场强叠加原理求出它的场强。可以看出,真空中任意多个点电荷产生的电场强度,仅由场是荷、电场中的位置两个因素决定,而与检验电荷无关。
(5)比较:e=和e=。
a.e=是场强的定义式,适用于任何电场。
b.e=是点电荷电场中场强的计算式。
a.电场中某点场强大小和方向,均与该点放不放检验电荷、放那种电荷、放多大检验电荷无关,是电场自身的性质,与外界因素无关。对确定的电场来说,在某点放单位正电荷时,它受电场力的大小和方向是确定的。
定义式:e=数值上等于+1c的电荷受到的电场力,对所有电场都成产。
b.场强方向:正电荷。
单位:牛/库(n/c)。
决定因素:场电荷、场中位置。
叠加原理。
(7)例题。
例1.场电荷q=2×10-4c,是正点电荷:检验电荷q=2×10-5,是负电荷,它们相距r=2m而静止且都在真空中,如图4所示。求:
(1)q受的电场力。
(2)q所在的b点的场强eb.
(3)只将q换为=4×10-5c的正点电荷,再求受力及b点的场强。
(4)将受力电荷拿去后再求b点场强。
解:(1)库仑定律:f===9n方向在a与b的连线上,且指向a。
(2)由电场强度的定义:e=所以e==4.5×105n/c方向由a指向b。
(3)由库仑定律:==18n方向由a指向b。
e=方向由a指向b。
(4)因e与q无关,自然q=0也不会影响e的大小与方向,所以拿走q后场强不变。
例2如图5(a)所示,点电荷q与9q静止于真空中,相距r,它们均为正电荷,求:
(1)连线中点a的场强ea;。
(2)求场强为0的点位置。
ea=8。
方向:向左指向q。
(2)先分析e=0的点可能的位置范围,因在该点放+1c时,它受力为零,所以q与9q的连线上,当+1c作用力一定等大反向,因而两力共线,由此可以断定e=0的点在q与9q的连线上,当+1c放于q以左及9q以右的连线上时,它受的两个力都同向,因而不可能抵消,所以e=0的点一定在两点电荷中间的连线上。
令e=0的点o距q为x,如图(b)所示,+1c电荷在o点受力为零,所以有。
答:(1)ea=方向指向q。
(2)e=0的点在q与9q之间,距q为r/4.
四、说明。
方向:与正电荷在该点受电场力方向相同。
无论放正、负检验电荷,e的方向定义为+q受力方向,类似于电流方向定义为正电荷移动方向,无论是谁移动形成电流。
(2)电场强度为自身性质,与检验电荷无关。
2.我们研究的电荷均处于真空中,如处于空气中可近似认为是在真空中。
电场强度教学设计篇三
能力目标。
能够认识电场的物质性,理解物理学上利用比值来定义物理量的方法;
情感目标。
重点难点分析。
1、重点是使学生理解电场强度的概念及掌握电场强度的计算方法.。
在讲解电场概念时,要注意强调电场的物质性,也就是说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是通过电场这一媒介完成的,由于电场是看不见、摸不到的,但是却客观存在,讲解时可以对比重力场进行讲解,也可以联系现代科技,例如卫星信号的传送是通过电磁场这一媒介完成的。
注意电场强度与电场力的区别与联系。
项目。
电场强度教学设计篇四
物理意义。
反应电场本身的力的性质.。
指电荷在电场中所受的力.。
决定因素。
矢量的方向。
场强方向与正电荷放在电场里所受电场力的方向相同.。
正电荷受电场力方向与场强的方向相同,负电荷受电场力方向与场强方向相反.。
单位。
牛/库或者伏/米。
牛
联系。
f=eq。
电场强度教学设计篇五
电场强度是用来表示电场的强弱和方向的`物理量。实验表明,在电场中某一点,试探点电荷(正电荷)在该点所受电场力与其所带电荷的比值是一个与试探点电荷无关的量。于是以试探点电荷(正电荷)在该点所受电场力的方向为电场方向,以前述比值为大小的矢量定义为该点的电场强度,常用e表示。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电场强度教学设计篇六
本节课是人教版版九年级物理第十九章的第一节:家庭电路是将之前所学电学知识用于实际生活的教学案例,充分体现了物理知识与生活实践的完美结合。面对电气化普及的社会,安全用电知识的学习在以后的生产、生活实践中显得十分重要。通过学习本节教材的知识,学生能了解日常安全用电常识,规范日常用电行动,提高学生利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这一节课无论在知识学习上还是培育学生的能力上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如:家庭电路的组成,保险丝的选择,三线插头和插座的作用等内容都是有趣而有用的;虽然没有较艰深的知识点,但是内容琐碎、繁杂,有许多潜知识包含在其中。并且本节课主要是介绍生活用电常识,大多数知识学生常识性了解即可。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家庭电路的组成和各部分电路元件的作用。
(2)知道家庭电路的火线、零线,它们之间的电压220v。
(3)能根据电能表上所标的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值,确定接入的家用电器的最大总功率。
(4)知道保险丝的作用,开关与灯接法。
(5)了解三线插头。三线开关为什么安全、漏电保护器作用。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和讨论家庭电路的组成和各部分电路元件的作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2)、通过学习保险丝的作用,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使学生体会物理与生活的密切相关,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家庭电路的组成及各部分的作用是本课时的教学重点。
难点内容是三孔插座的接线方法和对电路故障的分析。
九年级学生心理和认知发展,他们往往不爱发言,不主动表现自我,课堂气氛比起八年级的学生沉闷。需要教师的积极、灵活的调动他们的激情。他们不喜欢枯燥的理论分析和教条式的计算,但乐于参与动手实验、观察现象,同时在玩中学更能激发学生的情感。他们喜欢探索自己熟悉的或与所学知识有关的生活现象、科学事件。这样才更能激发和培养他们的创造性。针对这一现象,在教学过程中注重直观教学。让学生接触实物,这样更利于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
1、教法:《新课程标准》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物理课程的基本理念要求: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物理课程应改变过分强调知识传承的倾向,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过程,学习科学研究方法,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实践能力以及创新意识。改革以书本为主、实验为辅的教学模式,提倡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本课的重点是家庭电路的认识和各元件的作用,所以本课让学生在教师引导下观察实物,理论联系实际,通过合作交流来完成本节课的学习。
2、学法:根据以上教法及学情分析,本节课主要采用的学法为:观察法、合作交流法、实例分析法。学会把探索到的知识加以应用,力求解决实际问题,从物理走向生活。
1.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故障?应该如何检查呢?活动一:1.问题导学:家庭电路的组成和各部分功能是什么?
互动探究一:
学生交流展示1:家庭电路由电能表、总开关、保险装置、插座、用电器和导线组成。学生交流展示2:家庭电路各部分功能.
活动二2、问题导学:保险丝原理,作用是什么?
互动探究二:学生观察保险丝,保险丝材料是什么?
交流展示:讲解保险丝作用,材料。
活动三3、问题导学:怎样辨别火线和零线,怎样使用试电笔?
互动探究三:学生讨论试电笔使用,辨别零线和火线。
交流展示:学生使用试电笔,讲解试电笔使用方法,辨别零线火线。
活动四4、问题导学:电灯及其开关的接法。
互动探究四:学生看书了解电灯与开关连接。
交流展示;控制电灯的开关应与电灯串联,并且要接在火线上。
活动五5、问题导学:三孔插座、三脚插头的接法和漏电保护器的作用。
互动探究五。
学生讨论三孔插座、三脚插头的接法和漏电保护器的作用。
交流展示:
6、达标检测。
1、请用笔画线表示导线,将它们连入电路。
2、关于家庭电路,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电能表用来显示用户所用的电能,应安装在干路上。
b、保险丝安装在总开关后,当电路中有大电流通过时会熔断。
c、开关与用电器并联。
d、总开关千万不能倒装,其静触头应在上面。
3、小强同学在学习安装照明电路时,由于操作不规范,导致开关中两个接线柱接到了一起,这样产生的后果是()。
a、灯不能正常发光b、保险丝迅速熔断c、开关依然起作用d、灯总是亮着。
4、家庭电路里的用电器都是并联的,其原因是()。
a、为了获得相同的电压b、获得相同的电流c、获得相同的功率d、可以单独工作。
七、教学小结。
八、板书设计家庭电路。
(1)知道家庭电路的组成和各部分电路元件的作用。
(2)知道家庭电路的火线、零线,它们之间的电压220v。
(3)能根据电能表上所标的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值,确定接入的家用电器的最大总功率。
(4)知道保险丝的作用。试电笔使用,开关与灯接法。
(5)了解三线插座,三线插头为什么安全。漏电保护器作用。
成功点:
一、学生对家庭电路的构成和测电笔的使用掌握不错,能理论应用于实践。
二、学生对保险丝的工作原理掌握不错。
三、学生对安全用电常识掌握深刻。
不足之处:一、学生对电功率和电流的关系掌握不透彻。
电场强度教学设计篇七
电势是描述静电场特性的基本物理量之一,标量。库仑定律指出,两静止点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力是向心力,其方向沿两者的`连线,其大小只依赖于两者的距离。根据库仑定律和场强叠加原理可以证明,静电力对试验电荷所作的功与路径无关,仅由起点、终点的位置确定。若试验电荷在静电场中沿闭合路径移动一周,则静电力对它所作的功为零,这就是静电场的环路定理。它表明静电场是保守场或势场,存在着一个可以用来描述静电场特性的、只与位置有关的标量函数——电势。
电场强度教学设计篇八
1、了解电场的概念。
1、重点是使学生理解电场强度的概念及掌握电场强度的计算方法。
2、电场强度是描述电场性质的物理量之一,这是难点。初学者容易把电场强度跟电场力混同起来。
1、复习库仑定律。
在真空中两点电荷的作用力跟它们的电量乘积成正比,跟它们的距离的平方成反比,作用力的方向在它们的连线上,这就是库仑定律。
2、新课引入。
任何力的作用都离不开物质,脚踢球,脚对球的力直接作用在球上;狗拉雪橇,狗对雪橇的拉力是通过绳子作用的;地球对地表附近物质的作用力是通过重力场——物质;两电荷间相互作用时不直接接触,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也是通过别的物质作用的,这就是电场。
电场强度教学设计篇九
电场强度是用来表示电场的强弱和方向的物理量。实验表明,在电场中某一点,试探点电荷(正电荷)在该点所受电场力与其所带电荷的比值是一个与试探点电荷无关的量。于是以试探点电荷(正电荷)在该点所受电场力的方向为电场方向,以前述比值为大小的'矢量定义为该点的电场强度,常用e表示。
按照定义,电场中某一点的电场强度的方向可用试探点电荷(正电荷)在该点所受电场力的电场方向来确定;电场强弱可由试探电荷所受的力与试探点电荷带电量的比值确定。
电场中某一点的电场强度在数值上等于单位电荷在那一点所受的电场力。试验电荷的电量、体积均应充分小,以便忽略它对电场分布的影响并精确描述各点的电场。
场强是矢量,其方向为正的试验电荷受力的方向,其大小等于单位试验电荷所受的力。场强的单位是伏/米,1伏/米=1牛/库。场强的空间分布可以用电场线形象地图示。
电场强度遵从场强叠加原理,即空间总的场强等于各电场单独存在时场强的矢量和,即场强叠加原理是实验规律,它表明各个电场都在独立地起作用,并不因存在其他电场而有所影响。以上叙述既适用于静电场也适用于有旋电场或由两者构成的普遍电场。电场强度的叠加遵循矢量合成的平行四边形定则。
电场强度教学设计篇十
2.理解的概念。
3.掌握的计算方法。
二、重点、难点分析。
1.重点是使学生理解的概念及掌握的计算方法。
2.是描述电场性质的物理量之一,这是难点。初学者容易把跟电场力混同起来。
三、主要教学过程。
1.复习库仑定律。
在真空中两点电荷的作用力跟它们的电量乘积成正比,跟它们的距离的平方成反比,作用力的方向在它们的连线上,这就是库仑定律。
2.新课引入。
任何力的作用都离不开物质,脚踢球,脚对球的力直接作用在球上;狗拉雪橇,狗对雪橇的拉力是通过绳子作用的;地球对地表附近物质的作用力是通过重力场——物质;两电荷间相互作用时不直接接触,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也是通过别的物质作用的,这就是电场。
(1)电场。
a.电荷周围存在一种特殊物质。
提问:既然场是物质,为什么我们看不到呢?
xml:namespaceprefix=vns=“urn:schemas-microsoft-com:vml”/答:物质形式实体(由分子组成);看的见,摸的着。
场(形式):看不见,摸不着,不以人的感官意识为转移的客观存在。
例如可见光波长由7000~4000,但还有很多波长的光线我们看不到,但不等于它们不存在。不能以人灯感官为标准判一存在与否。场客观存在的证明是它有力、能的特性。例如重力场对有质量的物体有力的作用,用可对物体做功,说明其能量。电场对放入其的电荷q也有力的作用,可对q做功,说明其有能量。
b.电场的基本性质:电场对放入其中的电荷有力的作用,此力称电场力。
c.静电场:静止电荷的电场。
场有能和力的特性,我们先看电场中力的性质,它是本章的重要内容,先以点电荷为例。
如图1所示,在+q电场中a点分别放入电荷q1、q2、q3则它们分别受电场力为:
看看上式,我们可发现场电荷q对不同的检验电荷q有不同的电场力,但只要a点位置不变,f与q的比值就不变。
若换到b点,则。
从上面分析看出:q固定则电场的空间分布固定,对于场中某点固定,值仅与q、r有关,与检验电荷无关,它反映的是电场的性质,反映的是电场的强弱,称场强。
(2)。
a.定义:放入电场中某一点的电荷受到的电场力跟它的电量的比值叫该点的,简称场强。
b.定义式:
e=。
f——电场力国际单位:牛(n)。
q——电量国际单位:库(c)。
e——国际单位:牛/库(n/c)。
c.物理意义:
电场中某点的数值上等于单位正电荷在那里所受的电场力。
d.是矢量,规定场强方向为正电荷在该点所受电场力方向。电场中同一点,+q、-q受力方向不同,场强只能有一个方向,规定以+q的受力方向为正。
例在图2中标出a、b、c、d四点的的方向。
正点电荷电场中某点方向沿连线背离+q,负点电荷电场中某点方向沿连线指向-q。
e.单位:牛/库n/c。
e=借助于点电荷场强推出,可适用于任意电场。
(3)一个点电荷电场的场强。
a.真空中:e=(与检验电荷q无关,仅与场电荷q及r有关)。
b.方向:正电荷在该点受电场力方向(以后还会遇到各点场强大小,方向均相同的匀强电场)。
(4)两个点电荷产生的电场的叠加原理。
q=1+c,q将同时受到q1和q2的作用,每个作用力都能单独用库仑定律求出,就像另一个电荷不存在一样,而q受的合力为各分力的矢量和,又因为q是1c正电荷,所以它受的电场力在数值上等于场强,也就是说a点的合场强为q1与q2单独在a眯产生的场强的矢量和,这就是的叠加原理。
用的叠加原理可以求和任意多个点电荷产生的,任何一个带电体不管其电荷分布多么复杂,都可以视为由许多点电荷组成,因而可以用场强叠加原理求出它的场强。可以看出,真空中任意多个点电荷产生的,仅由场是荷、电场中的位置两个因素决定,而与检验电荷无关。
(5)比较:e=和e=。
a.e=是场强的定义式,适用于任何电场。
b.e=是点电荷电场中场强的计算式。
(6)小结。
a.电场中某点场强大小和方向,均与该点放不放检验电荷、放那种电荷、放多大检验电荷无关,是电场自身的性质,与外界因素无关。对确定的电场来说,在某点放单位正电荷时,它受电场力的大小和方向是确定的。
定义式:e=数值上等于+1c的电荷受到的电场力,对所有电场都成产。
b.场强方向:正电荷。
单位:牛/库(n/c)。
决定因素:场电荷、场中位置。
叠加原理。
(7)例题。
例1.场电荷q=2×10-4c,是正点电荷:检验电荷q=2×10-5,是负电荷,它们相距r=2m而静止且都在真空中,如图4所示。求:
(1)q受的电场力。
(2)q所在的b点的场强eb.
(3)只将q换为=4×10-5c的正点电荷,再求受力及b点的场强。
(4)将受力电荷拿去后再求b点场强。
解:(1)库仑定律:f===9n方向在a与b的连线上,且指向a。
(2)由的定义:e=所以e==4.5×105n/c方向由a指向b。
(3)由库仑定律:==18n方向由a指向b。
e=方向由a指向b。
(4)因e与q无关,自然q=0也不会影响e的大小与方向,所以拿走q后场强不变。
例2如图5(a)所示,点电荷q与9q静止于真空中,相距r,它们均为正电荷,求:
(1)连线中点a的场强ea;
(2)求场强为0的点位置。
ea=8。
方向:向左指向q。
(2)先分析e=0的点可能的位置范围,因在该点放+1c时,它受力为零,所以q与9q的连线上,当+1c作用力一定等大反向,因而两力共线,由此可以断定e=0的点在q与9q的连线上,当+1c放于q以左及9q以右的连线上时,它受的两个力都同向,因而不可能抵消,所以e=0的点一定在两点电荷中间的连线上。
令e=0的点o距q为x,如图(b)所示,+1c电荷在o点受力为零,所以有。
答:(1)ea=方向指向q。
(2)e=0的点在q与9q之间,距q为r/4.
四、说明。
1.对于概念的理解注意:
(1)定义大小:e=。
方向:与正电荷在该点受电场力方向相同。
无论放正、负检验电荷,e的方向定义为+q受力方向,类似于电流方向定义为正电荷移动方向,无论是谁移动形成电流。
(2)为自身性质,与检验电荷无关。
2.我们研究的电荷均处于真空中,如处于空气中可近似认为是在真空中。
电场强度教学设计篇十一
本课是苏教版小学科学教材三年级上第二单元《研究土壤》的第2课。本单元教学内容分四个部分:一、观察土壤的外观,发现其外形的颗粒状特征以及颜色、颗粒等状况,形成对土壤特征的初步认识。二、通过阅读材料,知道可以按照土壤中沙粒、粉粒和黏粒含量的而不同,将土壤分为沙质土、黏质土和壤土三类。三、通过动手操作、比较三种类型的土壤,描述它们各自的特征。运用的方法有:看、捻、握和搓。四、通过阅读材料,了解不同的土壤适宜生长不同的植物,并能举例说出某种类型的土壤适宜生长什么样的植物。
【学情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通过上一课《土壤的成分》的学习,已经基本奠定了土壤的概念,知道植物要生长在土壤里面。本节课,在上一课实地考察土壤,对土壤有初步认识的基础上,本课引导学生继续深入观察土壤。将引导学生认识土壤的基本类型,并展开一系列的对比性研究,进而了解不同的土壤具有不同的特点。
【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目标。
1、了解沙质土、黏质土和壤土所含颗粒大小不同。
2、知道沙质土、黏质土和壤土是土壤的三种类型。
3、知道不同种类的土壤透水性能不同。
科学探究目标。
1、能够用感官和不同的方法鉴别土壤中沙、黏土成分的多少。
2、能利用观察、触摸、握团等方法比较沙质土、黏质土和壤土的差异。
3、能通过实验比较不同土壤的渗水性。
科学态度目标。
1、形成探究意识,意识到自己感官的作用。
2、乐于为完成探究活动,分享想法,贡献自己的力量。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了解人类的生活和生产可能造成对环境的破坏,具有参与环境保护活动的意识。
【教学重点】。
知道沙质土、黏质土和壤土是土壤的三种类型。
【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不同土壤的特点。
难点:举例说出不同类型的土壤生长着不同的植物。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课件等。
学生准备:每组沙质土、黏质土、壤土各若干,每组白纸3张、放大镜1个、漏杯3个、烧杯3个、搅拌棒1根、纸巾若干、水若干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2、生:仙人掌适合干旱的土壤,西瓜适合比较湿润的土壤,荷花适合很湿润的土壤。
3、师:同学们可真聪明,通过刚刚我们发现其实这些植物生长在不同的土壤里,土壤有很多种类型,那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土壤的类型吧。(板书课题)。
二、用多种感官了解土壤的不同。
1、师:既然土壤有这么多的类型,那同学们,你们有什么方法可以研究这些土壤呢?
2、学生回答观察方法。(用放大镜、用手捻、加水搓一搓)。
3、老师归纳学生的观察方法。师:你们帮小象想出了这么多观察土壤的方法,那老师也帮你们找了一些办法。用放大镜观察,用手捻,和水握一握,加水搓一搓。
4、老师演示实验,讲解注意事项。
5、学生实验,并填写记录单。
6、师:同学们,你们观察完这些土壤了,那你们有什么样的发现呢?
7、学生汇报实验结果。
8、师:你们都做的很棒,老师其实也事先做了实验,填写了记录单。(贴土壤的特点)同学们,那老师有个问题,为什么1号容易搓成团而3号不容易搓成团呢?生回答。
9、师小结:1号容易成团的原因是因为一号颗粒小,孔隙小,加了水之后就容易黏在一起,而3号颗粒大,孔隙大,比较疏松,所以不容易成团。
10、师总结:同学们,我们刚刚摸到的有大颗粒和小颗粒的土壤,它们都是有名字的,那我们来一起了解一下吧。土壤中有些大颗粒的摸起来比较粗糙的是沙粒,中等颗粒的是粉粒,而一些比较细小颗粒、摸起来比较细腻、还会沾在手上的叫做黏粒。大象爸爸为我们准备的这三种土壤也是按照他们含量的不同来进行区分的,沙粒含量特别多的是沙质土;黏粒含量特别多的是黏质土;沙粒、粉粒、黏粒三者比例差不多的是壤土。
三、比较沙质土、黏质土和壤土的渗水性。
2、学生谈谈自己的想法和预测。
3、师:为了更好地验证自己的想法。小象准备了沙质土、黏质土、壤土、等量的水和过滤器。同学们待会儿要和小象一样来进行这个实验。
4、分组实验,教师巡视指导。
5、汇报交流实验情况,并将结果与刚才的预测相对照。(沙质土下面的水最多,壤土次之,黏质土下面的水最少。这说明沙质土的渗水性好,黏质土保水性好。)。
师:那为什么会流的比较快,而黏质土流的比较慢呢?
生:沙质土,颗粒大,孔隙大;黏质土,颗粒小,孔隙小。
6、师:我们发现所有的土壤都有自己不同的特点,那我们一起把土壤的特点读一读吧。
7、总结:这是我们研究土壤的特点。小象也把自己观察到的土壤做成了一个小视频,那我们一起来看一下他做的这个视频吧。(播放视频)。
四、土壤的特点。
1、师:小象终于可以和爸爸去到梦寐以求的植物园啦,去到植物园,爸爸问小象:仙人掌耐高温、干旱,不喜潮湿。那它适合什么样的土壤呢?生:沙质土。
2、师:荷花是水生植物,停水一日,荷叶边焦。生:黏质土。
3、花生需要土壤松紧适宜,有利于结果发育。生:沙质土。
4、苹果树需要排水系统良好,土质优良,阳光充沛。生:壤土。
5、水稻喜高温、潮湿,对土壤的保肥和供肥能力要求较高。生:壤土。
6、教师小结:不同的土壤具有不同的特点,能满足不同植物的生长需求。今天我们终于帮助小象找到了适合这些植物的土壤了。谢谢同学们。
【板书设计】。
土壤的类型。
黏质土。
壤土。
沙质土。
颗粒小。
颗粒中。
颗粒大。
孔隙小。
孔隙中。
孔隙大。
易成团。
不易成团。
不易成团。
保水性好。
良好。
渗水性好。
电场强度教学设计篇十二
1.了解电场的概念。
3.掌握电场强度的计算方法。
二、重点、难点分析。
1.重点是使学生理解电场强度的概念及掌握电场强度的计算方法。
2.电场强度是描述电场性质的物理量之一,这是难点。初学者容易把电场强度跟电场力混同起来。
三、主要教学过程。
1.复习库仑定律。
在真空中两点电荷的作用力跟它们的电量乘积成正比,跟它们的距离的平方成反比,作用力的方向在它们的连线上,这就是库仑定律。
2.新课引入。
任何力的作用都离不开物质,脚踢球,脚对球的力直接作用在球上;狗拉雪橇,狗对雪橇的拉力是通过绳子作用的;地球对地表附近物质的作用力是通过重力场――物质;两电荷间相互作用时不直接接触,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也是通过别的物质作用的,这就是电场。
3.教学过程设计。
(1)电场。
a.电荷周围存在一种特殊物质。
提问:既然场是物质,为什么我们看不到呢?
答:物质形式实体(由分子组成);看的见,摸的着。
场(形式):看不见,摸不着,不以人的感官意识为转移的客观存在。
例如可见光波长由7000~4000,但还有很多波长的光线我们看不到,但不等于它们不存在。不能以人灯感官为标准判一存在与否。场客观存在的证明是它有力、能的特性。例如重力场对有质量的物体有力的作用,用可对物体做功,说明其能量。电场对放入其的电荷q也有力的作用,可对q做功,说明其有能量。
b.电场的基本性质:电场对放入其中的电荷有力的作用,此力称电场力。
c.静电场:静止电荷的电场。
场有能和力的特性,我们先看电场中力的性质,它是本章的重要内容,先以点电荷为例。
如图1所示,在+q电场中a点分别放入电荷q1、q2、q3则它们分别受电场力为:
a:f1=f2=;f3=。
看看上式,我们可发现场电荷q对不同的检验电荷q有不同的电场力,但只要a点位置不变,f与q的比值就不变。
若换到b点,则。
从上面分析看出:q固定则电场的空间分布固定,对于场中某点固定,值仅与q、r有关,与检验电荷无关,它反映的是电场的性质,反映的是电场的强弱,称场强。
a.定义:放入电场中某一点的电荷受到的电场力跟它的电量的比值叫该点的电场强度,简称场强。
b.定义式:
e=。
f――电场力国际单位:牛(n)。
q――电量国际单位:库(c)。
e――电场强度国际单位:牛/库(n/c)。
c.物理意义:
电场中某点的电场强度数值上等于单位正电荷在那里所受的电场力。
d.电场强度是矢量,规定场强方向为正电荷在该点所受电场力方向。电场中同一点,+q、-q受力方向不同,场强只能有一个方向,规定以+q的受力方向为正。
例在图2中标出a、b、c、d四点的电场强度的方向。
正点电荷电场中某点电场强度方向沿连线背离+q,负点电荷电场中某点电场强度方向沿连线指向-q。
e.单位:牛/库n/c。
e=借助于点电荷场强推出,可适用于任意电场。
(3)一个点电荷电场的场强。
a.真空中:e=(与检验电荷q无关,仅与场电荷q及r有关)。
b.方向:正电荷在该点受电场力方向(以后还会遇到各点场强大小,方向均相同的匀强电场)。
(4)两个点电荷产生的电场的`叠加原理。
q=1+c,q将同时受到q1和q2的作用,每个作用力都能单独用库仑定律求出,就像另一个电荷不存在一样,而q受的合力为各分力的矢量和,又因为q是1c正电荷,所以它受的电场力在数值上等于场强,也就是说a点的合场强为q1与q2单独在a眯产生的场强的矢量和,这就是电场强度的叠加原理。
用电场强度的叠加原理可以求和任意多个点电荷产生的电场强度,任何一个带电体不管其电荷分布多么复杂,都可以视为由许多点电荷组成,因而可以用场强叠加原理求出它的场强。可以看出,真空中任意多个点电荷产生的电场强度,仅由场是荷、电场中的位置两个因素决定,而与检验电荷无关。
(5)比较:e=和e=。
a.e=是场强的定义式,适用于任何电场。
b.e=是点电荷电场中场强的计算式。
a.电场中某点场强大小和方向,均与该点放不放检验电荷、放那种电荷、放多大检验电荷无关,是电场自身的性质,与外界因素无关。对确定的电场来说,在某点放单位正电荷时,它受电场力的大小和方向是确定的。
定义式:e=数值上等于+1c的电荷受到的电场力,对所有电场都成产。
b.场强方向:正电荷。
单位:牛/库(n/c)。
决定因素:场电荷、场中位置。
叠加原理。
(7)例题。
例1.场电荷q=2×10-4c,是正点电荷:检验电荷q=2×10-5,是负电荷,它们相距r=2m而静止且都在真空中,如图4所示。求:
(1)q受的电场力。
(2)q所在的b点的场强eb.
(3)只将q换为=4×10-5c的正点电荷,再求受力及b点的场强。
(4)将受力电荷拿去后再求b点场强。
解:(1)库仑定律:f===9n方向在a与b的连线上,且指向a。
(2)由电场强度的定义:e=所以e==4.5×105n/c方向由a指向b。
(3。
电场强度教学设计篇十三
教学要点:
初步尝试猜想与假设,了解科学家猜想的途径。
教学目标:
1、能选择自己喜欢的问题,进行大胆的猜想与想象。
2、能说出自己猜想的依据,初步了解科学家猜想的有效途径,了解地球表面是在不断变化的。
3、培养学生敢于猜想和想象的思维能力,积极参与头脑风暴活动。
教学过程。
1、大胆猜想。
同学们,在生活中充满着神奇的科学奥秘,人们总喜欢问个为什么,并力求寻找到正确的答案。现在老师这有一些有趣的问题,你们想猜猜看吗?(想)课件出示问题与画面,学生猜想。
下面我们来做一个小游戏,我们把全班同学分成两组,一组提问题,另一组则对这些问题进行猜想。我们看一看哪一组做的最棒。(游戏活动)。
2、讨论猜想的依据。
在猜想与假设的过程中,无论是对问题起因的猜想,还是对问题结果的猜想,以及对过程的猜想,人们都是依据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所观察的现象作出不同程度的说明和解释。通过刚才的猜想,同学们从中选择一个自己感兴趣的,并说一说你猜想的依据是什么。
3、阅读科学家猜想的途径。
阅读《海洋变成了高山》。
全班交流科学家猜想的途径以及自己的收获。
电场强度教学设计篇十四
知道气候特征是一定地区的规律性天气现象。
知道季节是根据特定气候划分的时间段。
了解四季的气候特征。
知道一些动植物的季节性变化。
教学准备。
准备有秋季特征景致的图片或录象资料。
关于动植物的季节性生活规律变化的图片,录象资料。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复习引入。
学生展示自己收集有关春季、夏季、冬季气候特征的图片。
自主学习。
引导学生观看本课图片,了解在一定的地区,天气现象总有一定的规律,这种规律称为该地区的气候特征。
四人小组讨论。
秋天气候的特征。
其他季节的气候特征。
小组汇报。
师生小结。
在不同季节里,动植物有什么变化?
小组讨论后汇报。
教师小结。
课后作业。
1、观察小动物。
2、观察植物。
3、把自己观察到的动物或植物,记下它在不同时期的变化。
电场强度教学设计篇十五
教学目标。
1、通过一系列的活动让学生会描述“水的形状”,它与固体的形状相比有着本质的区别。
2、让学生在玩水的活动中认识能流动是水的基本性质。
3、让学生在交流活动中总结水是一种什么样的物体,认识怎么样的物体叫液体。
4、引导学生认识水平面,讨论水平面的运用。
5、在实验中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使他们养成认真倾听的习惯,学会与人合作交流,通过互评达到反思学习的目的。
教学重点。
1、通过一系列的活动让学生会描述“水的形状”,它与固体的形状相比有着本质的区别。
2、让学生在玩水的活动中认识能流动是水的基本性质。
3、让学生在交流活动中总结水是一种什么样的物体,认识怎么样的物体叫液体。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认识水平面,讨论水平面的运用。
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
各种形状的能装水的容器、一瓶水、。
教师准备。
分组实验材料:水槽(装有水)。演示实验材料:木块(立方体)、玻璃(圆柱体)球、哑铃;五个杯子,里面分别装有蒸馏水、雪碧、牛奶、橙汁、酒精、五颗小球。
教学流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复习回顾。
1、实物投影出示五个杯子提问:同学们,你能判断一下,这五个杯子里哪个装的是水?
1、出讲台判断,说出原因。
巩固原有的知识,为下一个环节做好铺垫。
二、提出问题,
引入学习新知识。
2、实物投影出示刚才学生判断正确的一杯水,问:这是什么?
3、问:你能猜一猜,水是什么形状的?
1、一一回答。
2、集体回答。
3、小组讨论,小组代表发言,说出看法和根据。
引起学生的注意和学习兴趣,引入课题。
三、探究新知识。
(一)认识水的形状。
1、谈话:到底哪一种说法对呢?我们光听别人说而不亲自动手去试一试,行吗?
2、课件出示实验要求。
3、指导学生实验。
4、谈话:通过这个实验,你们发现了什么?
5、总结:你们的发现真了不起!不错,水在不同的容器里有不同的形状。水在自然界里的形状是怎样的呢?(课件出示影片)。
6、提问:水在自然界里的形状是怎样的呢?
1、集体回答。
2、阅读要求。
3、按要求小组合作完成实验操作和实验报告。
4、各小组代表把实验报告投影出示,汇报实验现象和结论。(其他学生认真倾听,小组互评)。
5、观看。
6、描述。
1、让学生通过实验认识水的形状。
2、在实验中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使他们养成认真倾听的习惯,学会与人合作交流,通过互评达到反思学习的目的。
3、通过让学生观看自然界里的水的影片,让学生在感受水的壮观的同时,体会到水是没有固定的形状的。
(二)发现水的流动性。
1、谈话:水还有哪些特性?我们一起来玩一玩,好吗?怎样玩?(课件出示操作图)。
2、与学生一起做实验:
(1)让水从杯子里流到水槽里,
(2)用双手拨动水槽里的水。
3、提问:你看到了什么?
4、演示实验:小球从杯子里落到水槽里。
5、提问:你看到了什么?
6、提问:你认为这两个实验有什么不一样?
7、谈话:同学们,你能告诉你的同学,水是一种什么样的物体?
8、提问:谁能大声地告诉我们,水是一种什么样的物体?
1、集体回答,观看操作图。
2、与教师一起做这个实验。
3、回答。
4、仔细观察。
5、回答。
6、回答。
7、交流。
8、回答。
1、让学生在“玩水”中发现水的流动性。
2、教师通过与学生一起“玩”,使学生在自由和信任的课堂上玩得更开心,发现更多。
3、让学生在交流活动中总结水是一种什么样的物体,认识怎么样的物体叫液体。
(三)认识水平面。
1、指导学生观察同一瓶里的水的水面。
2、让学生谈谈发现。
3、指导学生观察不同容器中水的水面。
4、让学生谈谈发现。
1、小组讨论,观察。
2、谈发现。
3、小组讨论,观察。
4、谈发现。
1、使学生在观察中认识水平面。
2、培养学生仔细观察的习惯。
四、思维拓展。
1、把一张凳子放上讲台,问:我们用什么方法可以检测这张凳子是否放平?小组讨论。
2、谈话: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1、小组讨论。
小组代表回答。
2、回答。
1、让学生的思维得到拓展。
2、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研究水。
五、板书设计。
一杯水的观察(二)。
1、认识水的形状。
2、发现水的流动性。
3、认识水平面。
六、教学设计的评价(自评)。
这个教学设计,体现了本次课程改革在教学改革方面的突破:
(1)强调教学与课程的整合。教学过程中的演示实验:小球从杯子里落到水槽里是教材里没有的。我在教学过程中加入了这一环节,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领会到水与石头不一样,水会流动。同样地,在教学过程中,我将教材里的讨论“我们用什么方法可以检测桌子是否放平”改为“我们用什么方法可以检测凳子是否放平”,目的有两个:
一是便于操作(把凳子放上讲台),
二是让学生理解“放平”,只有理解了,才能讨论。
(2)注重科学探究的教学,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突出以学生为中心和全体参与。
(3)关注体验性教学,让学生在玩水中发现水的流动性。
(4)让学生在交流与合作中学习。
(5)鼓励学生自主创新学习。
(6)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
电场强度教学设计篇十六
根据正电荷受电场力方向和电场强度的'方向相同,负电荷受电场力方向和电场强度的方向相反确定电场方向。物理上规定,在电场中,正电荷所受的电场力方向与该处电场方向相同;负电荷所受的电场力方向与该处电场方向相反。也就是说,电场力方向一定与电场方向在同一直线上,要么同向,要么反向。
等势面。
电场强度方向是电场中电势降低最快的方向,画出等势面,电场线和等势面垂直。由电场线和等势面关系可知,电场线与等势面始终垂直,并且沿电场方向,电势在减小。但电势降低的方向并不一定是电场方向,而应表达为电势降低电快(单位距离上电势差最大)的方向才是电场强度的方向。
场源电荷法。
在正的场源电荷周围电场中,电场的方向是背离正场源电荷;在负的场源电荷周围电场中,电场的方向是指向负场源电荷。
电场强度教学设计篇十七
教学目标:
1、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利用感官来初步感知空气的性质。
2、能够利用所提供的实验材料,设计实验证明我们的周围、各种物体中都存在着空气,空气占据一定的空间。
3、通过实验培养学生认真倾听、愿意合作、科学交流的实验常规和科学素养。
教学重点、难点:
能够利用所提供的实验材料,设计实验证明我们的周围、各种物体中都存在着空气,空气占据一定的空间。
教学方法:实验法。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
一、谜语导入。
1、谈话:同学们,老师有一个小谜语,请大家来猜一猜?“奇妙奇妙真奇妙,看不见来摸不着,动物植物都需要”
2、你们知道空气在哪里吗?(板书课题:空气在哪里)就让我们先来一起找一找吧!
二、寻找空气。
2、学生借助各种媒介寻找空气。
3、巡视。帮助学生实验。
4、交流反馈,总结寻找空气的诸多方法,感知空气的真实存在。
5、教师针对学生的交流情况进行小结。引导学生思考空气到底在哪里。
同学们真聪明,利用各种方法找到了空气,那谁能说一下空气到底在哪里呢?(板书:到处有)。
三、认识空气。
1、观察认识空气的特点。
谈话:通过刚才的实验,同学们发现我们身边处处有空气,那么同学们就来观察一下我们眼前的空气,有什么样的特点?(跟水的特点比较)板书:没有颜色、没有气味、没有味道、透明的、气体。
2、认识什么是气体、感受空气会流动,流动的方向的向着四面八方的。
(1)跟固体、液体比较。
(2)香水实验,认识气体可以向四面八方流动。
老师洒一下香水,问学生:同学们闻到了什么?刚才我们闻到我们周围的空气是没有气味的,现在怎么有的香水的气味?我只洒在这儿,那儿的同学怎么闻到了?(板书:会流动)其他同学闻到了吗?你觉得空气流动的方向是怎样的?(板书:四面八方)。
(3)教师小结,像空气这样能在空中向四面八方流动的物体叫做气体,而空气就是一种没有颜色、没有气味、没有味道、透明的气体,它会流动、而且流动的方向是向着四面八方的。
四、空气占据空间。
谈话:同学们觉得空气占据空间吗?
实验一:
2、学生实验(强调直直插入,直直提起,杯子不要倾斜)。
3、学生汇报(纸没湿是因为空气占据的空间)。
4、如果把杯子倾斜,你会发现什么?
实验二:
2、老师演示实验。
3、学生解释现象。
实验三:
1、谈话:同学们喜欢吹泡泡吗?谁能不吹就制造出泡泡来呢?
2、学生实验并说出理由。
四、谈收获。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
五、拓展。
关于空气的知识还有很多很多,比如我们四周到处有空气,那月球上有空气吗?水里有空气吗?空气有重量吗?老师希望同学们能在课下通过看书,上网,查资料,找到问题的答案,学习更多关于空气的知识。
【本文地址:http://www.pourbars.com/zuowen/147899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