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我的课堂更精彩论文范文(17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25 04:35:25
让我的课堂更精彩论文范文(17篇)
时间:2023-11-25 04:35:25 小编:紫衣梦

"总结是对经验和教训的总结和归纳,是我们成长的一个重要途径。"写总结时要准确把握要点和重点,突出核心内容,避免以次要的事项影响文章的重要性。总结是在一段时间内对学习和工作生活等表现加以总结和概括的一种书面材料,它可以促使我们思考,我想我们需要写一份总结了吧。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总结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总结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让我的课堂更精彩论文篇一

曹冲称象,一个众人皆知的故事,它闪耀着智慧的光芒。所以这个故事不仅是语文阅读的对象,也是启迪数学思维的对象。可是,正因为我们对这个故事太过熟悉了,孩子们的回答总是不假思索的脱口而出,如果你的问题并没有精心设计的话。

在今天的学习中我读到了这个案例:解决问题的策略――转化。这位老师在和学生们重温了曹冲称象的故事以后,设计了一个对本课有点睛作用的中心问题:曹冲把称“大象”转化成了称“什么”?学生会很轻松的会回答出答案是“石头”。如果问题到这就结束的话,很难说这是一个数学问题,也可以看做是一个语文的阅读题目。

面对这些精彩的追问,孩子们思维活跃,各抒己见,给出了更加精彩纷呈的答案。特别是第三问题,大象一定要转化成石头吗?孩子们开始众说纷纭,有的说转化为木头,转化为铁块,更有个孩子说可以转化为人,也就是那些把石头搬上搬下的士兵!因为士兵可以听从命令和指挥自己行动,更省劲。多么精彩的回答啊,他联系到了实际生活的经验,让这个理论上的方案更具有实际的操作性。

这个案例让我开始自省:为什么作为老师的我,没有想到这种可能性,是读过故事的`思维定势,还是缺少那激发思维活动的那精彩一问?(可能都有吧。)为什么作为老师的我,没有设计出这样的问题,()提问题对我而言真的那样轻而易举,信手拈来?(真的没那么简单。)。

看似简单的几个追问,让这位老师的课堂精彩无处不在,彰显了他身后的教学功底。他是我学习的榜样,为我指明了我今后需要研究提升的方向,期待我的课堂也能生成这样的精彩。

“315”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让我的课堂更精彩论文篇二

新课程是强调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为此,教师必须有全新的教育理念与之相适应,特别是新课引入,不要像以前枯燥乏味,好的开头等于成功的一半。教师以其出人意料的导言,引发学生的注意和兴趣,并促使其积极参与到教学中去,这是教学的重要环节。教师设计的引入能否产生悬念,能否激起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是一节课成功的关键。对此,我采取了几种方法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在互动的氛围下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从“引”到“入”精心设计,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一、温故知新。

数学知识是系统化、循序渐进的。在教学中,教师要抓住知识的迁移规律去把握知识的内在联系,把学生的“旧知”与将学的出发,“新知”相互沟通,铺平“道路”,架起“桥梁”,从“温故”出发,复习与本课有关的旧知识,以旧引新,以旧探新,在“新旧”的衔接点与共同点上充分展开思维、探究规律。

例如,在讲菱形时,我先在黑板上画一个平行四边形,让学生说出它的性质,然后在其一个较长的边上截取一段与其较短的边相等,从而引出菱形的定义,既复习了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又让菱形与平行四边形的联系起来。

这样,学生在学习的同时,也使所学知识逐渐地系统化、结构化。

二、情境引新。

学生喜欢在某种特定的气氛中展开想象的翅膀,在教学中,教师要注意情境的创设,把生硬的灌输变为生动有趣的探索。在教师的引导下,疑难学生议,规律学生找,结论学生得,这样,课堂上就形成一种其乐融融的氛围,学生就更能积极地发言、探索。在讲“轴对称”时,我用课件展示翩翩起舞的`蝴蝶,并伴有悠扬的“梁祝”,学生心情愉悦进入了轴对称学习。在讲“圆与直线的位置关系”时,我用课件向学生展示海上日出,随着太阳的缓缓升起,圆与直线的位置关系自然而然的引入。这样特定的情境使学生渴求新知识,逐渐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这样就能取得教学效果。

三、设疑引新。

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抓住关键问题,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和创造力。可采用布疑阵,设矛盾等方法,诱导学生由疑到思,由思到识,随着问题的解决,学生也会感到学习的乐趣。例如,在讲“圆周角定理推广的应用”时可这样设计:(1)同学们知不知道“破镜重圆”这个成语?(2)有一位老奶奶不慎把一个圆镜子掉在地上,打破了成了碎片,其中有一块碎片带着大半个边缘。老奶奶想重新买一个同样的镜子,你能想办法帮助她由这块碎片重新画出这个镜子的原型吗?这样课堂内容就在学生的生活基础上鲜活地呈现出来。然后引发学生探究画出镜子的原型的方法,即已知圆弧的一部分如何确定圆心和圆的半径。这为最后利用圆周角的推广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并顺利地导入新课。在教学中,只要教师善于运用教学手段,做好学生的引路人,那么学生就会喜欢教师的课,认真听教师讲解,积极学习,从而轻松地掌握所学的知识。

四、悬念引新。

问题是开启科学大门的钥匙,问题是学习的根本动力,没有问题,就难以诱发求知欲。而设置悬念,就能使学生在迫切要求的心理状态下产生求知欲,进入学习状态。初中生的兴趣特点是对具体生动的事物兴趣最浓,而数学知识的兴趣性也首先表现在知识与生活的结合上。因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应用学生感兴趣的事物引入新课,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实践证明,非智力因素在教学中往往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能使学生的思维水平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教师以其出人意料的导言,引发学生的注意和兴趣,并促使其积极参与到教学中去,才能到达预期的教学效果。

让我的课堂更精彩论文篇三

一次作文指导课上。

师:生活中,有些什么事让你们觉得后悔呢?大家可以交流交流。

生:一个大热天,我捡到一张残缺不全的一元钱,于是把它折了又折,最后到一个冷饮摊点上买了一支冰棍。现在想来,真后悔。

……。

生:我后悔离开爸爸、妈妈来到泰州实验学校上学。(注:泰州实验学校是一所九年制寄宿学校)。

一言既出,大家都感到吃惊。我更是感到惊讶,一个平时挺懂事、挺认真的孩子呀,居然说出了这样的话,这可影响学校的声誉呀!何况后面还有南京晓庄师院的实习老师听课呢!真是个棘手的问题!

容不得细想,我微微一怔,便问道:“能说说这是为什么吗?”

生:以前在家时,爸爸、妈妈为我准备好了一切,包括吃饭、穿衣等等。而现在呢,什么都要自己来。

至此,我悬着的心放下了,总算不是我们老师的错。就此结束吗?不行!因为学生的认识有了偏差——她愿意过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生活。我不能因为作文课就放弃对她的教育!想着,我便有了以下一段自以为精彩的“曲解”:

生一怔,脸微红,又望望我,才点点头。

师:这个题材想得好。王琼同学既后悔没有学会自己照顾自己,更后悔没有学做家务帮助父母减轻负担,多懂事呀!(师生鼓掌)。

(课后思考)。

上课时,我曲解学生的意思,凭的是一种直觉,感觉到这样处理挺不错的;课后,仔细一琢磨,才发现这“曲解”真精彩,竟有异想不到的收获:

一、它巧妙地引导了学生价值观。

这是作文课,不是思想品德课,没有必要也不可能从“知、情、意、行”上逐步引导学生正确理解生活、正确做人。况且,如果将学生这种生活观念拿出来让大家进行讨论、辩证,必将对学生的自尊造成伤害。“曲解”,无疑是这时的最佳选择。相信她会在写作时对如何生活有重新认识,并且会有深刻的体验。这从她那微红的脸、略显茫然的眼神中都可以看得出来。

二、它借机指导了学生如何作文。

学生的`本意就是“后悔离开了父母来上学”。她是这样想的,也就这样说了——完全是一种未经思索的真心流露。其实,她写作时一定会犯难:如何启口呢?因为这于情于理都都讲不通啊!这时,老师的“曲解”实际上是一种点拨,使她思路顿开:她应该后悔没有培养起起码的生活自理能力,她应该感谢父母对她无微不至的关怀。这样的习作,有充实的内容,有真挚的情感,我们有理由相信它会是一篇好文章。

这样的课绝对不是事先能够设计好的。为什么能取得成功呢?我以为首先得感谢各位名家的示范,他们的授课艺术在我脑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迹:于永正老师的幽默,贾志敏老师的诙谐,无不是经典的教学机智。它们已融入了我的血液,让我也能有如此精彩的课堂教学。“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我对这名话理解得更深刻了:机会随时都会出现,但我们有把握机会的能力吗?它需要我们平时在教学中不断学习,不断积累。因为,只有厚积才能薄发。

作者单位:江苏泰州实验学校。

让我的课堂更精彩论文篇四

新课程标准实施以来,课堂教学出现了新的生机与活力。“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从此可看出,学生和文本这一特殊的对话活动,无疑是阅读教学活动的主体。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如何能激活学生的知识和经验,使阅读教学更为生动、有效呢?关键之所在必须让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真正和谐起来,使课堂教学生成一个又一个的精彩。下面就谈谈个人的浅显看法。

一、师本对话,预设课堂教学的情景境界。

教师与文本的对话,应是语文教学的前提所在。我们只有与文本通过“零距离”的接触,品位文章语言的精妙,感受到字里行间流淌的情感,读出自己的思想与感受,读出自己的惊喜,才能在课堂对话中游刃有余,才能引导学生创造性地参与文本。如《向往奥运》,理解重点句子:“体育不仅仅是体育,它以特殊的魅力影响着一切。竞技体育是面对世界所存在的种种强权,竞技体育是面对世界所存在的种种强权、种族歧视和金钱掩盖下的不公平的一种抗争,一种理想。在那一时刻,体育所迸发的奥林匹克精神,确实在超越着不同的国家、不同的种族、不同的肤色而连接着世界的和平、友谊、进步和发展。”老师在课前搜集一些奥运会上精彩的场景,课堂上引领学生回放王一夫已0.2环之差夺得金牌,埃塞俄比亚选手图鲁和白人选手手拉手绕场庆贺的这一幕幕镜头,学生的情会自心底涌出,就能与文本流淌的情感相交融。披文入情便会得到充分体现,学生的热情被充分的调动,那么此时,声情并茂的朗读目标的完成就不再是模仿老师的朗读技巧了。

二、生本对话,激发思维火花。

在我的课堂中,经常会有这样的问话:“如果你是某某(课文中的人物),你会怎样说,怎样做?”引导学生去想像,和课文中的人物对话,“以文会友”,充当其中的角色,去体验、去感受。如《去年的树》这篇课文最后一节,我抓住文本的空白点,让学生深入小鸟、大树的的心理,进行心灵与文本的对话,设计了这样两个说话练习:

一声声真诚的肺腑之言,说出了学生的情感得到了升华。

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引下,我们要让学生大胆地与文本对话,让课堂成为快乐的课堂,让语文阅读成了最富个性最具魅力的精神创造活动,也成了最自由、最愉悦、最美好的心灵之旅。

三、师生对话,营造课堂平等的合作氛围。

在课堂上,我们教师应该做孩子的朋友,在他们需要帮助的时候伸出热情的手,不再那样高高在上,从而实现与学生的沟通,展现给学生一个真实的“我”。课堂上指导学生读书时,我常会情不自禁地加入同学的朗读比赛中,与自己的学生比个高低;在评价学生朗读的同时,我也常让学生评价自己的朗读;当学生回答问题很有创见的时候,我会大加赞赏:“你真棒,老师得向你学习”;在识字教学中,我常在课堂上说:“下面请我们的小老师教大家学这个生字”。每当学生走上讲台,从他们的步履和神情中我可以感觉到他们的内心是多么激动、自豪,而台下的同学也被这种互动形式所吸引,兴致勃勃地听着同龄人的讲解。我想,这就是师生平等对话所带来的最大魅力吧!

四、生生对话,生成新的见解。

在语文课程的实施中,教师要真正彻底摒弃自己唱主角、几个优秀学生当配角、大多数学生当群众演员甚至当听众的状况,让所有学生动起来。“一千个读者便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读书也罢,教学也罢。在阅读教学中,一个人有一个人的看法,一个人发表了看法,其他人便是一种吸收,学生间的对话无处不在,它能使个体认识更为成熟,更为全面。在这种对话中不乏有讨论、辩论,不乏有新思想,新观点。我想也正是由于他们完全不同的见解,才会促成新的意义的创造。他们互相取长补短,知识不断丰富,能力更加全面,同时也感受到精神的愉悦。记得某位老师在教学《三袋麦子》时,就充分地体现了这一点。课上,老师在学生熟读课文理解内容后,抛出一个问题供学生讨论:即“小猪、小牛、小猴的做法中,你最赞成谁的?如果是你,会怎样做?”学生按不同的选择分成三大组,二人至三人结合进行互说,最后,全班讨论。学生们在合作中相互碰撞,相互启发,相互接纳,相互提高。学生的发言简直是一场精彩的辩论赛。

生:我最赞成小猴的做法。因为小猴聪明又能干。一年时间,原来的一口袋麦子经过它的劳动,增加到堆满了麦囤。如果是我,我也会像小猴那样做的。

生:我不同意它的观点,小猴把一袋麦子种下了地,自己一年都没吃到,我赞成小猪的做法。因为小猪也爱动脑筋,很勤劳呀。你瞧,它把麦子磨成面粉,做成各种各样的食品,吃得多高兴。

生:我反对。小猪不为以后着想,把麦子全吃光了,以后挨饿怎么办?所以,我赞成小牛的做法。因为小牛肯为将来打算,它等把家里的食物吃完,再慢慢吃这些东西,而且它很细心,经常搬麦子透风、晒太阳。

生:我也有补充。我奶奶说:“富由勤俭败由奢。”小牛最节俭。

生:我还是最欣赏小猴,第二年它收获了那么多麦子,又多又新鲜好吃!

生:老师,如果是我,我会用一半的麦子磨成面粉做好吃的,再把另一半麦子播种下去,好让来年有很大的收获。

……。

此时的课堂成了学生间表达与交流的乐园,你的感受,他的感受,我的感受都在相互碰撞、相互补充和相互融合。学生在交流与合作中学会倾听、学会接受、学会欣赏,从而实现知识、能力和情感的交流。虽然在辩析中并未得出什么统一的结论,却换来了学生心态的开放,主体性的凸现,个性的张扬,创造力的激活。

因此,阅读教学中如何处理教师、学生、文本的对话,确实是门艺术,需要我们不断地摸索,不断地探讨,才能使我们的课堂更精彩。

作者邮箱:ywgywf88@。

让我的课堂更精彩论文篇五

一次作文指导课上。

师:生活中,有些什么事让你们觉得后悔呢?大家可以交流交流。

生:一个大热天,我捡到一张残缺不全的一元钱,于是把它折了又折,最后到一个冷饮摊点上买了一支冰棍。现在想来,真后悔。

……。

生:我后悔离开爸爸、妈妈来到泰州实验学校上学。(注:泰州实验学校是一所九年制寄宿学校)。

一言既出,大家都感到吃惊。我更是感到惊讶,一个平时挺懂事、挺认真的孩子呀,居然说出了这样的话,这可影响学校的声誉呀!何况后面还有南京晓庄师院的实习老师听课呢!真是个棘手的问题!

容不得细想,我微微一怔,便问道:“能说说这是为什么吗?”

生:以前在家时,爸爸、妈妈为我准备好了一切,包括吃饭、穿衣等等。而现在呢,什么都要自己来。

至此,我悬着的心放下了,总算不是我们老师的错。就此结束吗?不行!因为学生的认识有了偏差――她愿意过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生活。我不能因为作文课就放弃对她的教育(-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想着,我便有了以下一段自以为精彩的“曲解”:

生一怔,脸微红,又望望我,才点点头。

师:这个题材想得好。王琼同学既后悔没有学会自己照顾自己,更后悔没有学做家务帮助父母减轻负担,多懂事呀!(师生鼓掌)。

(课后思考)。

上课时,我曲解学生的意思,凭的是一种直觉,感觉到这样处理挺不错的;课后,仔细一琢磨,才发现这“曲解”真精彩,竟有异想不到的`收获:

一、它巧妙地引导了学生价值观。

这是作文课,不是思想品德课,没有必要也不可能从“知、情、意、行”上逐步引导学生正确理解生活、正确做人。况且,如果将学生这种生活观念拿出来让大家进行讨论、辩证,必将对学生的自尊造成伤害。“曲解”,无疑是这时的最佳选择。相信她会在写作时对如何生活有重新认识,并且会有深刻的体验。这从她那微红的脸、略显茫然的眼神中都可以看得出来。

二、它借机指导了学生如何作文。

学生的本意就是“后悔离开了父母来上学”。她是这样想的,也就这样说了――完全是一种未经思索的真心流露。其实,她写作时一定会犯难:如何启口呢?因为这于情于理都都讲不通啊!这时,老师的“曲解”实际上是一种点拨,使她思路顿开:她应该后悔没有培养起起码的生活自理能力,她应该感谢父母对她无微不至的关怀。这样的习作,有充实的内容,有真挚的情感,我们有理由相信它会是一篇好文章。

[1][2]。

让我的课堂更精彩论文篇六

摘要:随着电脑的普及和互联网的发展,信息技术已经深入开云KY官方登录入口 物理课堂教学的各个方面。现代信息技术能够优化开云KY官方登录入口 物理教学的呈现、组织、学习和师生互动方式,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帮助学生理解重难点,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关键词:信息技术;物理课堂;学习兴趣;实验教学;开阔视野;科学素养。

信息化是当今社会和教育发展的趋势,以多媒体和网络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已经成为提高课堂效率的重要手段。现代信息技术为开云KY官方登录入口 物理课堂注入了新鲜的血液,实现了教师的教学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以及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

一、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获得成功的动力。在开云KY官方登录入口 物理课堂中如何消除学生的畏难情绪,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是提高课堂效率、促进学生发展的关键。现代信息技术能够对文本、声音、图像、视频进行综合处理,实现图文并茂、视听结合、生动形象的`表达效果,可以全方位刺激学生的感觉器官,为学生创造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使学生兴趣倍增。

例如,在学习“平抛运动”时,可以用动画来模拟这样的场景:“一个猎人用枪射击同一高度的树上的猴子,正当这个时候猴子发现了猎人,在子弹从枪口射出的瞬间,猴子由静止开始做自由落体运动,最终子弹射中了猴子。”进而提出问题:“子弹为什么能射中小猴?平抛运动在竖直方向上可分解为什么样的运动?”这一生动有趣的场景很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二、优化实验教学,提升理解能力。

物理是一门实验科学。实验教学是开云KY官方登录入口 物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生动有趣的物理实验不仅能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还可以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但在常规实验中,由于受到实验仪器和条件的影响,效果并不明显。如果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就可以使实验现象清晰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并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实现放大、缩小、加快、变慢、暂停等功能,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概念,发现规律,获得新知。

知,强化记忆。

三、开阔学生视野,丰富学习方式。

传统的物理课堂所能传授的知识毕竟有限,不利于学生素质的提高。现代信息技术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源,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通过网络浏览,自由选择学习内容,使学生从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学习。另外,通过网上社区,还可以进行互动交流,加强对物理知识的理解。现代信息技术不仅拓展了学生的学习空间,开阔了学生的视野,更重要的是丰富了学生的学习方式,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例如,在学习“激光”时,学生不仅可以学习课本中提到的激光的定义、特点和应用,还可以通过搜索引擎了解激光的起源、发展、规律和最新型的激光武器。又如,在学习“相对论简介”时,学生可以在网上“冲浪”,了解爱因斯坦的生平,理解相对论的发展过程和验证,了解科学家对宇宙世界的研究。在网络环境下,学生可以自主选择学习内容,更多地了解物理知识,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四、加强情感教育,培养科学素养。

目标。

例如,在学习“万有引力定律”时,可以应用视频展示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情况,简介“神舟十号”的升天过程,介绍为我国航天事业无私贡献的航天设计师,激发学生热爱科学、热爱祖国的情感。又如,在学习“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时,可以让学生上网浏览,了解法拉第的生平,学习“电磁感应现象”的发现过程,培养学生不怕失败、刻苦钻研的坚强意志。

总之,在教学中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促进教学手段的重大变革,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潜能,完善课堂教学,是我们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推进素质教育的有力保障。

参考文献:

[1]张家全。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促进教学过程的改善[j]。教育研究,(10)。

[2]郑文发。教学信息化与教学理念革新[j]。集美大学学报,(12)。

[3]祝智庭。现代信息技术:走进信息化教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作者单位甘肃省白银市第二中学)。

让我的课堂更精彩论文篇七

内容摘要:情感教育对于成长中的少年儿童无疑是必不可少的“营养素”。本文从自己的日常数学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的点滴做法,与大家分享在数学渗透情感教育的喜悦。

关键字:放飞情感、渗透、情感调控、情感艺术、创新。

教育是一个心与心碰撞的过程,应充满着情感,充满着爱,让学生的心灵充满阳光,只有这样学生才能获得他一生受用不尽的东西。所以教育不能没有情感,教学不能忽视情感。我们在整个教育教学活动中应重视情感教育的作用,情感伴随着学生学习的全过程,它直接影响着学生学习动机、兴趣和效果。注意有意识去拨动学生情感的琴弦,让情感教育成为教学的催化剂。和所有的学科一样,数学课堂也需要情感。

一、数学教学中渗透情感教学的必要性。

一直以来,人们普遍认为语文教学能激发和培养学生的情感,因此要求语文教师本身要带着情感去教学;而数学教学则以传授学生数学知识和培养学生逻辑思维为主,所以数学教师不必强调有感情的教学,只要完成教学任务就行了。于是便给学生留下了这样的印象:生动的语文课,单调的数学课;喜欢语文而讨厌数学――原因是数学太枯燥。正因为这点,数学教师们更应该得到警示:不能再这样下去了,必须让我们的数学课堂生动起来;让我们的孩子喜欢数学。那就得从我们每一位数学教师做起,用我们的激情去感染学生,影响学生。

心理学告诉我们:人的感情有迁移功能,特别是对小学生更为强烈。教师的情感会引起他们的共鸣,当你朝气蓬勃地走入课堂,学生也会精神振奋;当你无精打采地讲授课程,学生也会心不在焉,三心二意。因此教师要时刻保持乐观的态度和饱满的精神,对每个学生倾注满腔的爱,让学生对你有感情,喜欢你所教的课程,乐意学你所教的内容;让学生感受你的激情和饱满的精神,使他们充满信心,朝气蓬勃,积极向上的学习。关于这一点上,其实数学教学也不例外,没有情感教育就没有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热爱及对数学真理的追求。毫不夸张地说,情感教育同样也是数学教学中的润滑剂和催化剂,是学生热爱数学学好数学,并树立为之而奋斗的远大理想的前提保证。

二、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实施合理的情感调控。

1、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增强情感意识。

“亲其师才能信其道”,教师深入到学生中去,放下架子,和学生打成一片,与学生建立起真诚的友谊,用平易近人、善解人意的风格去帮助学生填平“代沟”,让学生产生“自己人”效应,使他们敢于走近你,乐于走近你,愿意向你倾诉自己的心声,从而建立去一种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营造一种生动活泼的育人氛围。演好自己的各种角色,在自己的教学舞台上精彩地完成任务。

亦“师”亦“友”,亦“教育”亦“爱”学生!我认为这应是教师的最基本要求!为了教师的威信,以前我总是高高在上,总是板着脸孔,滔滔不绝说教不停。这样我发现了学生不敢和我交流,相互了解极少,教育教学工作根本不能顺利开展。后来我发现:只有学生接受了自己,学生才会接受自己的教育。我改变了“师”的高态,为“友”的亲和;变“教育”为“爱”学生。体现在学习生活中每一个地方。爱学生并不像父母宠溺孩子一样,教师上课而学生们喜欢干什么就随他们干什么,爱学生并不是学生做了错事还一味地替他们辩护,爱学生就是把每个学生当作每个独立的个体,尊重、欣赏每个个体的差异,喜欢、爱护每个个体的人格,从每个学生身上发现他们各自的闪光点,并学会去放大他们的闪光点。学生像一面镜子,你对它笑,它就会笑;你对它哭,它就会哭。你尊重、热爱着你的学生,你的学生们将会双倍再双倍地尊重着、热爱着你!现在我的学生们都在用着各种方式表达着他们的尊重和热爱。在课堂上,他们更认真、更积极了,他们的学习成绩也更突出、更拔尖了;在课后,学生们有的喜欢拉着我的衣服跟我讲讲生活的捆扰,有的则兴致勃勃地跟我探讨学习的方法;我生病的时候有学生温暖的问候;有时情绪低落时更有学生善意的安慰。有一名学生竟然还把我比作一本教科书,教会了她许多的知识。这种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日积月累的培养起来的。凡此种种,真的不断给我带来心灵的震撼,我,喜欢学生甜甜地叫我一声“老师”,我享受和学生在一起的无穷乐趣,我向往那充满挑战性的三尺讲台。我爱我的每一个学生,在我的眼中,他们每一个都是未开采的宝藏,他们的身上都闪烁着耀眼的光芒。我尊重和热爱着我的学生,教会了他们学习和做人,但,其实我获得了更多,因为我得到的是孩子们一颗颗真挚的心!我不是班主任,可是我得到了比班主任还更多的学生的爱!

2、发挥“情感场”的作用,提高教学艺术感染力。

在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基础上,课堂教学要充分发挥“情感场”的作用。正如德国教育学家第斯多惠所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试想:没有生气勃勃的精神怎么能鼓舞人呢?没有兴奋的情绪怎么能激励人?没有清醒理智的人怎么能唤醒沉睡的人呢?陶醉观众首先得陶醉自己。学生的思维一旦和你协调,那么你讲上一句,他知下一句。课堂上难免有许多疑虑和困惑,这些难理解的概念、复杂的公式、抽象的符号、以及难懂的逻辑推理。教师除了以口、手、耳、目来相传、示范、模仿来传递信息;还须根据学生在认知过程中的困难,审时度势、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充分发挥自己拥有的教学艺术,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正如有一位学者所指的:从血管里流出来的是血,从泉眼里流出来的是水,从一位充满爱心的教师的教学里,涌出来的是一股股极大的感染力。

三、数学教学中情感艺术的体现。

1、做个有童心的.老师,让课堂充满童趣。

一种未经过人的积极情感“强化”和“加温”的知识,将使人感到冷漠,由于它不能拨动人们的心弦,更无法吸引儿童去探究。所以,教师除了应具有和蔼的态度,大方的仪表,清晰而富有激情的言语等教态外,还应该具有一份童真、童趣,从内心到外表与学生融为一体,神形合一。

在一次数学教研活动中,我们观看优秀课例子,一节《找规律》的课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是因为那位老师他充满童趣、亲切自然的语言,以及童心未泯、幽默可爱的动作、表情。他的每一个动作,每一种表情,每一句话语,都能深深地打动学生,吸引学生自觉进入教师布下的“陷阱”。他像好朋友一样贴近孩子们的心灵,因此学生尽情发挥,充分表现,课堂上洋溢出浓浓的生机与活力。如他在导入新课时(找规律)时:

师:小朋友们,我们一起来做个游戏,好吗?(生齐答:好!)。

师:这个游戏的名字叫“跟我学”。比如,老师拍拍手,你们也拍拍手;老师跺跺脚,你们也跺跺脚,会吗?(生齐答:会)。

老师马上示范了第一个动作:拍两次手。

师:我们一起拍拍手,“啪、啪”

学生也一起“啪、啪”,做的很整齐,脸上都笑嘻嘻的。

师:你们做的真棒!

老师接着示范第二个动作:“啪、啪啪”。在老师还没说“跟我学”时,已经有很多小朋友都在学着做了,教室里响起了整齐的拍打声,学生仿佛小演员一样,开心地表演着,动作越来越整齐、优美。

师:“啪、啪啪、啪啪啪”(学生跟着做)。

师:小朋友们都学得这么快,这么好,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生1:因为老师的动作都是一样的。

生2插嘴:是有规律的,重复的。

2、重视课堂环境的情感渲染,培养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情感教育可以培养学生“我要学、我想学”的心态。教育工作是一种极富有情感色彩的工作,教师的丰富感情是搞好教育工作的巨大动力和源泉。平日,教师本身的感情状态,往往会使学生产生共鸣,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作为数学教师,必须热爱学生,热爱数学,以高度的责任感、义务感、使命感、自豪感对待数学教学,以满腔的热情,富有情感地讲授每一堂课、每一章节。因为富有情感的课堂教学能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使课堂上出现相应的心理气氛,形成协调和谐的教学环境,从而激发出学生的求知欲,使他们更好地感受和理解教材内容。比如:在每一节数学课,我都要给学生做一道相关的趣味数学题、开放题或讲一个数学家有趣的故事。目的就是为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情感。

四、开展争论,激发数学课堂的创新情感。

苏霍姆林斯基要求教师“课要上得有趣”,能激发学生的“情绪区”,并要求学生学习知识要有所发现,在发现和顿悟中感受到学习乐趣,产生良好的学习情感。这一观点对创新教学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指导意义。学生的求知情趣是创新教学中必不可少的情绪氛围,推行创新教学是不断拓宽学生的思想领域,必须以更为宽松的情感区间为心理条件。有经验的教师都懂得,在沉闷的课堂上,学生的表现只会是“情绪低落”“一筹莫展”。他们在激发学生创新学习的情绪方面,并不墨守某种固定不变的模式,而是塑造生动活泼的情感氛围,抓住小学生的心理特点,有效地刺激兴奋点,一步步地把学生情绪推向高潮,“进入角色”,这无疑能收到较佳效果。如在学习“圆的面积”时,我先出示一个长方形,问你会求什么?学生回答:周长、面积。然后教师画出一个圆,标出半径为4厘米。然后让学生说说你又会求什么?学生都说能求出周长。教师让学生猜一猜还可能求什么?学生疑惑的猜想:也可能求面积?让学生拿出练习薄上的圆进行小组自主探索,师说:“可以看书。但老师更欣赏不看书能自己思考研究的同学。”学生本来想翻书的手又缩了回来。开始商量、或独立思考、或动手尝试……,过了4、5分钟,有学生说:“我知道了,我知道了,我剪成了四等份,拼成了好象平行四边形的图形,我估计面积60平方厘米”……教师引导:“如果继续剪下去,会怎么样呢?”学生在动手的基础上发现,剪很多份就越象长方形,教师在让学生讨论半径与面积的关系时,让学生自己推导得出了圆的面积公式。在这个教学过程中我让学生充分利用学具,动手、动口、动脑,使学习生动形象、化难为易。我一直主张:“让学生动手做科学,而不是用耳朵听科学。”确实,学生在活动中学到了数学。学生在这样的氛围中学习,身心愉悦,兴趣盎然,情绪高涨,表现出极大的学习情感和极高的学习积极性。情感在这里为学生积极参与提供了保证,推动了知识掌握的速度和深度,提高了知识掌握的层次性。平时教学中,我们应长期地、有意识地采取各种有效的手段,创设有利于学生主动地、最大限度地参与、发现、探索、创新的学习境界,让学生的学习情感投入,从而情不自禁的全身心的投入学习过程。“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猜想是数学学习的源动力”,“探索是数学教学的生命线。”为此,数学教学时刻离不开“兴趣”、“猜想”与“探索”;不然,数学教学将会变得枯燥乏味,学生厌学,丧失生命力,实践已证明,探索得来的知识最深刻难忘,它比教师直接给他更有效,这样的知识会让学生很自然地体会到“发现”的真正乐趣。一个好的氛围,便能激起学生探究的欲望,展开积极的思考,同时也培养了的创新思维。

孩子是纯真的,放飞情感,使我们的数学课堂也纯真起来,使课堂上的学生也像生活中一样神采飞扬,充满活力,教学中教师要用爱心去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充分调动学生的情感因素,让学生积极参与学习的全过程,始终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以情促思,使课堂生动活泼,学生的思维得到充分的发展,这样的课堂自然更加精彩!

参考文献:

1.《“走进新课程”理论与实践―小学数学》。

2.《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方法》。

让我的课堂更精彩论文篇八

一方面,教师缺乏全面的教学观念。长期以来,很多教师使用的教学理论依旧是数学概念和数学习题练习相结合的教学思路。这一片面的教学观念无法推动数学教学活动有效开展。受这一教学理念影响,学生往往缺乏必要的课堂积极性,而教师由于缺乏合理的知识点引导,学生对问题的认知也远远不够。另一方面,学生缺乏完善科学、独立自主的学习理念。数学学科是一门思维学科,初中数学学习不仅有代数部分,同时也有几何部分。而初中课程也和小学课程有很大差别,因此这就需要改变传统的学习理念,大胆思索,主动发现问题。在以往教学活动中,学生对教师有很大的依赖情感,学生已经养成了一味地接受这一习惯,在面对问题时,往往只是客观接受,并不能全面认知问题。

二、初中数学课堂高效导入方法分析。

想要高效推动初中数学课堂导入,就必须针对其存在的问题,深度分析,从根本上认识到产生这一系列问题的原因。高效导入作为重要的教学思路,对课堂教学效果有重要的影响和作用,可以说关乎课堂教学的成败。初中数学课堂高效导入方法主要有:

1.树立科学的课程指导理念。

想要使初中数学课堂高效导入取得好的效果,就必须针对这一全新教学思路,科学认知和全面认识。然而在以往教学活动中,很多教师缺乏对全新教学理念的学习和认知,在教学实践活动开展过程中,也不能将这一系列教学理论全面应用。没有科学课程理念的指导,就造成初中数学课堂缺乏理想效果。所以,必须对高效导入数学教学方法形成必要认知。

2.采用导入教学时,合理把握教学时间,提升导入效率。

这就需要教师不但采用导入教学法,同时也适当把握教学时间,深度把握导入教学的'内容,重视教学内容与教学实际的有效结合。很多教师没有认识到开展导入的目标就是通过合理的教学引导,降低数学学习的难度,提升教学活动的质量,有效加深学生的理解和认知。而在互动环节,也需要开展必要的教学课堂互动。

3.结合多种教学方法,提升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乐趣。

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想要确保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果,就必须重视教学方法革新,重视学生兴趣的培养。教师要采用必要的教学策略和方法,结合课堂导入,提升吸引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初中阶段是学生学习分化的关键阶段,因此在开展教学活动时,不仅要教育学生掌握相应的理论知识,还要结合高效导入方法,开展数学教学活动。营造教学氛围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堂内容,对课堂有深刻认知,更好地学习数学知识。

当前开展初中数学课堂导入研究,对提升课堂教学质量有重要的作用及价值。然而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很多教师并没有认识到教学导入的重要性。想要提升初中数学课堂的教学能力,就必须为课堂高效导入创造必要的教学环境和氛围,同时也对当前教学课堂形成必要的认知。然而当前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中,学生的实践性和主动创造性并不高,不但缺乏必要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同时更无法从根本上形成完善的学习思路和知识体系。因此,想要确保初中数学的教学质量,就必须结合存在的问题,创新教学方法,实现人才培养的根本目标。

让我的课堂更精彩论文篇九

【论文摘要】对于教学,教师的预设是重要的,然而预设并不等于封闭。动态生成是课堂预设的补充和提升。这就需要教师拥有一双慧眼,敏锐的发现、捕捉、利用这些资源。当课堂上出现动态教学资源信息时,教师的第一反应应该是辩识其价值,去伪存真,并作出教学决策。预设和生成是辩证的对立统一体,两者是相互依存的,没有精心的预设,哪来精彩的生成?只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能够关注“生成性”,让生成打破自己的教学预设,那么我们的课堂教学将会绽放异样的光彩。

《语文新课标》指出:“教学是预设与生成,封闭与开放的矛盾一体。”著名教育家叶澜教授曾经说过:“课堂应是向未知方向挺进的旅程,随时都有可能发生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图案,而不是一切都必经遵循固定的路线而没有激情的行程。”我们的课堂教学不可能近乎完美,滴水不漏。在课堂上,常常会出现教师事先难以精确预料的问题情景与偶发事件,和课前预设不一致,甚至于相矛盾的意外情况发生。面对这种尴尬场面,我们做教师的就要静下心来,抓住这样的契机带来的生气,将这“意外”转化为不曾预约的精彩,那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将会变得更加精彩。

一、巧妙预设激发生成。

我国伟大文学家韩愈曾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度。”同样语文课堂教学资源的生成离不开课前教师的精心预设,因而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时,要悉心地钻研教材,设计好教学的每一个环节,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去与文本交流,有自由思考的空间,然后再要求学生自由表达,给学生说话的权利,那么就能引发出一些大人觉得不可思议的“奇思妙想”。教师再及时地给予鼓励,那么在课堂上他们就会浮想联翩,让老师“措手不及”。其实,那正是身为老师所希望看到的的场景,因为在这样的场景中,带来的是妙语连连,笑声连连,掌声阵阵。那么学生就能轻松愉快地进行学习,从中获提知识,锻炼能力,使课堂教学达到预期的效果。例如于永正老师上的作文指导课《把文章写具体》,于老师在教学伊始,就给别人制造了一个悬念,看老师写这样“于”字,再过渡到习作指导,巧妙的设计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学生纷纷举手发言,说出“天气真热”时的各种事物的表现和人们的反应。而在于老师请学生到黑板上把要说的写下来时,于老师仍没有放弃与下面同学交流的机会,巧妙地运用“刮鼻子”的游戏来激励学生说一些特别的句子,让学生放飞思维,再次将课堂激活。就这样在老师的预设中,慢慢地将学生的生成激发起来,以达到预期的效果。这也是于老师过人之处,他能在深入研究学生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对学生的个性特点、认知起点和思维类型等实际情况做充分预见。对预见的种种可能性,选择的引导策略成竹在胸,使生成更加精彩,让课堂更鲜活。

二、学会倾听发现生成。

课堂教学的现场生成,要求老师必须机敏地去把握学生即时学习情绪和认知需要,去灵活地组织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因而教师在课堂上要学会倾听,去获取来自孩子们的一切信息,这样才会发现学生制造出来的一个个“意外”,再将这些“意外”转化成课堂的活的因素,那么就能点燃起学生即将熄灭的思维火花,让学生扬起或许尘封已久的信念追求,他们就会主动地去读、去思,再去交流此时的发现,因为这一个个的“意外”会让许多精彩不期而至,课堂也会呈现出“百家争鸣”的精彩,而这精彩让师生共同享受到了课堂所带来的快乐。例如教学教学《香港,璀璨的明珠》一文,当老师要求学生交流自己认为优美的语句时,有个学生说喜欢“高楼大厦的霓虹灯光彩夺目,热情欢迎来自五洲四海的游客。”原因是它运用了比喻的写法。可这位学生的话刚落,马上就有学生说:“这句话不是比喻句,因为句中没有把什么比作什么。其实我也喜欢这句,可也不知道它是什么句。”顿时,教室里像是炸开了的锅闹哄哄的,只听见“我也喜欢这句话,可是就是觉得它不是比喻句,所以才不敢站起来说。”听到这些,我没有急着往下讲,而是引导学生从喜欢入手,让学生说说你喜欢这句话的理由,或喜欢其中的哪个词语,有的说喜欢“光彩夺目”,也有的说喜欢“热情好客”,于是我就让学生讨论这两个词,在学生的争论中他们慢慢了解到“热情好客”是用来形容人的,作者在这里是把香港当作一个人来写,这样就显得特别亲切,想去香港游玩的心情也就特别强烈。这就是课堂的精彩,学生在互动交流活中,不但获得了知识,而且体会到了学习所带来的快乐。

三、利用错误美化生成。

语文学习要打开学生的思维,让思想的骏马奔驰于时空中,让他们展现自己的智慧。但由于小学生年龄小,认知能力差,他们在对文本理解时或多或少会出现一些偏差。“课堂上应该允许学生出错的地方。”学生会出现错误并不是坏事,关键是老师如何去利用好这一错误所带来的契机,赋予其特有的价值为我所用。其实,在课堂上应充分利用学生的错误引导学生对问题的重新认识,这样能激发学生提问、表达、交流的兴趣,让课堂生成许多新的教学资源,使学生的理解趋于正确、深入、全面,以体现良好的动态生成的教学。例如教学《搭石》一文,教师在学生对课文有所感悟时,出示语句让学生运用“假如……假如……”拓展说话,有个学生:“假如碰到盲人走搭石,人们会扶着他过搭石。”这句话没有什么语病,但仔细一想,走在搭石上能用这样“扶”字吗?于是我在表扬这位同学时,也让同学们说说句中的“扶”字是否用得恰当,学生根据上下文展开讨论:

生:搭石是石头摆成的,这个“扶”好像用得不好。

生:石头就这么大(用手比划),不好“扶”,看来不能用“扶”字。

生:是呀!一行人走搭石还要协调有序,那只能“背”这盲人过搭石了。

……。

通过比较,不但这位学生认识到话语中用词的不当,同时又让孩子们在交流中体会到语言文字的魅力。可见关注学生在语文课堂上的表现,更好地去追求语文课堂的生成精彩,是我们每个语文老师应该努力去做的。

“映阶碧草自春色”--台阶上的小草虽然不起眼,但诗人用心灵发现了它的生命价值,发现了每一个生命独特的春情、春意。如果,我们每一位教师都能像这位诗人一样,用自己的慧眼去捕捉课堂中的每一朵浪花,每一抹亮色,那么我们的课堂也将地释放生命的旋律,课堂将会萌发个性的气息,只有听到学生灵动的表达,我们的语文课堂才会变得快乐,那孩子们的学习也将成为一种享受。这是语文教学恒久的理想和期盼,是语文教学的真谛和归宿,理智地对待每一个课堂动态生成,那么课堂会变得更加精彩。

参考文献:

1、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课程与课堂教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3、周一贯.阅读课堂教学设计论[m]宁波:宁波出版社。

让我的课堂更精彩论文篇十

摘要:《算法与程序设计》模块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一门课程,在教学中强调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通过学习学生能从简单的问题出发,设计解决问题的算法,并能初步使用一种程序设计语言编制程序实现算法解决问题。总结这几年自己的教学经验,我认为上好《算法与程序设计》必须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把引导学生进行算法分析解决实际问题作为重点,与其他学科问题密切联系,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是在开云KY官方登录入口 阶段比较实效的教学方式。本文将从五种问题类型举例阐述如何应用问题解决法提高《算法与程序设计》课堂效率。

关键词:问题教学;知识;拓展;思维;开放;挑战;成长。

算法与程序设计该怎样教,师生皆喜欢又有效,犹如“斯克芬斯之谜”,困扰着我们每个信息技术教师。孟子曰:“君子引而不发,跃如也”,意思是教师在教学中能正确地引导启发而不直接告之答案,那么是很容易激发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促使他们踊跃地去求知、去探索的。学源于思,思源于疑。在教学实践中,我尝试着把知识点变换成问题来激发学生们积极地思考,即问题式教学方法。

问题式教学是一种以教师教学方式的变革来达到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的教学思路。它强调把学习设置到复杂的有意义的问题情境之中,通过让学生合作性学习来解决真实性问题,掌握隐含于问题背后的科学知识,寻找解决问题的技巧,提升自主学习的能力。

总结这几年自己的教学经验,我认为上好《算法与程序设计》必须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把引导学生进行算法分析解决实际问题作为重点,与其他学科问题密切联系,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是在开云KY官方登录入口 阶段比较实效的教学方式。我们可以将繁琐枯燥的知识变成如下问题形式:

一、“提纲”问题,理清知识网络。

vb程序设计概念比较多,刚接触程序设计的学生,对程序设计充满了好奇,如果从数据类型,基本运算,基本结构,再到基本控件,最后常用算法的应用等大量抽象的名词、概念,会让不少学生望而生畏。即使掌握,学生也只是强行记住,过段时间就会没有印象的。可以将知识点构建在“提纲”问题中,通过“提纲”问题抓住知识的本质特征,发现解决问题的关键,机制灵活的解决问题。

二、“貌似”问题,辩析知识盲点。

许多概念都有相似之处,教师在引入新概念时,运用类比有助于活跃学生的思维,因为学生一旦发现新概念特征与过去已知的概念相似,他就会积极主动地推测新概念特征的相同之处,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同时,更提高了课堂效率。学生在进行基础知识讲解,解题指导时,往往只注意到知识点和题目的一些外在形式,而忽略了一些本质特征。恰当地运用类比,可以让学生将所学知识、技能进行分析比较,找到它们之间的相互联系和区别,探明其形式和本质的统一,从而使问题得到圆满的解决。在进行类比和知识迁移的过程中,学生是作为一个探索者、研究者和发现者而去进行研究的,这使得学生能从中获得大量探索发现的机会。

三、“开放”问题,拓展知识深度。

赞可夫说:课堂上应该创造出一种使大家愉快、有强烈求知欲,积极地探求知识的心理气氛。教师要为学生提供一个有效的开放的学习氛围,学生能够主动参与,自主学习,积极探究,这样带来的宽松、和谐、愉悦终将会让学生在自我建构中形成独立学习的能力,拓展思维的角度,丰富个性与心灵,创造性地运用知识去发现、解决问题,产出新知识、新思想、新方法,并把新知识、新思想、新方法转化为良好的思维品质和操作、交际、竞争、地作等创新实践能力。

四、“挑战”问题,调动学生积极思维。

如何让学生综合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综合性题目是对所学知识的总结和巩固,应与实际生活或工作相关且具有一定规模,可将其分成几个子项目,由更多学生参与,分工合作,以期进一步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进一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研究和探索问题的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五、“意外”问题,收获“意外”精彩。

学生上机调试程序时,出现最多的情形就是学生一遇到报错信息就急于找老师,让老师帮助排除错误。“老师,这个错误怎么回事,怎么改?”的声音此起彼伏。这里我就引用一句编程名言“优秀的.判断力来自经验,但经验来自错误的判断”鼓励学生不怕出错,努力自己去更正错误。随着课堂内容的深入,多次的上机实践后我发现课上这种寻求帮助的声音越来越少,学生们非常乐于自己寻找编译程序时遇到的语法错误,自己修改排除错误。在程序调试成功后学生脸上洋溢着自信的表情,在这样的过程中学生体验了成功的喜悦和编程的乐趣,激发了学习算法的信心和兴趣。

人总是在遇到问题、解决问题中成长,教育的起点是发现问题后进而解决问题。知识是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习得的,是解决问题这个过程中的副产品。教育应该从传授知识转向解决问题。由小到大、由易到难、暴露焦点、解决问题”的递进式教学方法,把主要问题展示在学生面前,然后让学生用”狼精神”“撕破”难点。师生间通过问题进行多向信息交流,使师生双方关系和谐,相互沟通、教学相长,创设了愉快的教学情景,教师教得有效,学生学得愉快。所以“问题解决”教学法在教学中不失为一种有效的好方法。

参考文献:

[2]梁中波.冯金洪.《“问题解决”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广州教研.

[4]浙江省普通开云KY官方登录入口 新课程实验学科教学指导意见.浙江教育出版社.

让我的课堂更精彩论文篇十一

2010年12月22日。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是一切发现和创新的奠基石。质疑是学生深入思考探究的一种积极表现。特级教师于漪曾说过:“教学过程实质上就是教师有意识地使学生生疑、质疑、解疑,再生疑,再质疑,再解疑„„的过程。在循环往复、步步推进的过程中,学生掌握了知识,获得了能力。”好奇好胜是学生的天性,教师要善于利用他们的这种心理特点,给他们创设情景,鼓励他们大胆质疑,使学生具有“海阔凭鱼跃”那样良好的“竞技状态。”

新课标倡导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的学生方式,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就要让学生会“疑”、爱“疑”,这些都需要教师的正确引导。因此,笔者认为,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从学生的主体地位出发,通过创设能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教学环境,把学生的积极性充分引入到教学中来,并积极启发、诱导学生质疑,引导学生多问几个“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使学生从不敢问到想问,从不想问到多问,从不会问到善问,以此来优化课堂教学结构,真正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一、初读课文,表层质疑。

在预习或初读课文时,学生会提出许多问题,如对课文的故事情节、时代背景及字、词、句等表层的质疑。因为是初读,所以这些问题一般还较为肤浅,通过仔细读文或运用工具书就能解决。随着疑问的解决,学生所获得的主要是以感知为基础的知识和感受。但有些问题比较散乱,有些问题也不是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就能解决这时,教师的梳理工作就显得特别的重要,教师要将学生所提出的问题以肯定的态度进行分类、梳理,从而让学生发现学习的重点、难点,进而带着问题去学习课文,解决问题。同时学生的心里特别希望自己提出的问题能够得到大家的重视,并得以解决。因此,在这一教学环节中,教师尤其要注意激发的学生的质疑意识,鼓励学生大胆质疑。

二、研读课文,深层质疑。

质疑的深度与读者的能力和对文章的感悟程度密切相关。研读课文时,随着学生对课文内容感知程度的逐步加深,他们往往会对文章的结构层次、写作风格、精妙语句等进行深层的质疑,此时收获的主要是以理性为核心的思维和能力。对学生提出的不同问题教师要指导学生进行筛选,学生自己能解决的问题,应让其自行解决。而教师应把课文中的重点问题及学生个人自学感到困难的问题提出来,组织学生讨论。在生疑、释疑的矛盾中,学生的质疑能力不断加强。学生的质疑能力强了,必然会促进阅读能力的提高。阅读能力的提高,又会带动质疑能力的进一步发展。在教学中,注重学生深层质疑能力的培养,更有利于学生自学能力的提高。教学《桂林山水》时,在熟读课文的前提下,学生深刻感悟课文第二、三自然段“总——分”的结构特点,知道分述部分又紧紧围绕漓江水和桂林山的特点展开描述。学生在读中自然感悟到两段文章结构上的相似之处,但有学生提出“课题是‘桂林山水’,理应先写山,再写水,而文中恰恰相反。是不是像这种‘分述’部分的前后顺序可以调换?这时,我引导学生读书、思考、讨论,得出结论:《桂林山水》开头写到:“我们乘着木船荡漾在漓江上,来观赏桂林的山水”,所以“分述”自然先写水,再写山。

三、深读课文,联想质疑。

《称象》一课时,大部分学生都形成了共识,曹聪很聪明!这时,一个学生出人意料地提出:“我就觉得曹聪并不聪明!曹聪的办法虽然能称出大象的重量,可是得搬很多石头,石头笨重不好搬动,既费事又耗时。我想用人代替石头,人听指挥,喊上就上,喊下就下,只要大家一个个走上船,等船沉到画线处为止,然后把每个人的体重加起来,这样称象多省力啊!”这时,我立刻鼓掌说:“多好的办法!你比曹聪还聪明!”然后马上组织学生小组讨论研究。这下,同学们大受启发,不再拘泥于课本,提出各种各样的看法,有的说,我不用石头,也不用泥土,因为泥土就在岸边,取泥方便;有的说我既不用石头,也不用泥土,因为河里有的是水,把水装入船中不就行了吗?有的说„„真是一石激起千层浪,同学们不由自主地议论开了。总之,质疑大有学问,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用好教材,抓住时机,善于培养学生的质疑意识,让学生适时质疑,在质疑、解疑的过程中既学到新知,又发散思维。

二、质疑答疑的训练。

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是培养思维独立性的重要方法之一。所以在语文教学中,我经常鼓励学生独立思索,质疑问难,为学生质疑创造机会,每节课都留一定时间让学生提问题。刚开始提问时,学生往往问得肤浅,但我热情地给以鼓励,逐渐引导他们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发现问题。如他们可以从词语搭配、思想内容,布局谋篇等方面提出问题。使思维得到发展。

对于难度较大的问题,我注意教给他们如何思考的路子,让学生遵循一定的规律,探求文章的脉络,有顺序地把思维引向深入。在教学中特别要注意启发学习较差的学生多提问题,并鼓励他们运用所学知识自己解决问题。对他们的进步要及时表扬,提高他们的学习信心。

实践证明,质疑答疑的训练,不仅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养成认真思考的习惯,提高自学能力,而且有利于发展学生智力,特别是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下面介绍几种“质疑解难”的做法:

一、预习质疑,主动求解《草船借箭》这篇课文篇幅较长,故事情节曲折,但并不难懂。我要求学生在预习课文时提出疑难问题,在自息课堂上让他们互相讨论,互相交流,然后经过整理去易存难,把与中心有关的几个问题归纳如下:1.本课为什么要用《草船借箭》做课题,而不用“诸葛亮借箭”或“草船受箭”做课题?2.诸葛亮为什么请鲁肃帮助借船并且不让周瑜知道?3.为什么诸葛亮敢说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4.为什么诸葛亮要在第三天的四更时候才去取箭?5.为什么诸葛亮叫军士一边擂鼓一边大声呐喊,他和鲁肃“只管饮酒取乐”?6.诸葛亮为什么下令把船头掉过来?7.诸葛亮为什么吩咐军士齐喊:“谢谢曹丞相的箭”?讲读课文时学生带着这些问题认真读书,边读、边思、边议,把上述问题的解答进行归类,从而看出诸葛亮知人心,通天文,晓地理,在草船借箭的全过程中神机妙算,才智出众,不愧是我国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学生准确地把握住中心,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

为什么借?怎样借?结果怎样?这样在阅读课文时,就能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理清作者的思路,更好地理解文章内容。又如教《金色的鱼钩》时,我问学生:“从课题上看文章重点应写什么?读了课文后再看课题,你会想到或提出些什么问题?”学生经过思索后提出:1.这是一篇写人的文章,为什么用“金色的鱼钩”做课题?2.为什么在“鱼钩”前面加上“金色”一词?3.课文是怎样把老班长和鱼钩联系在一起?学生从事物的表面现象发现他的本质和核心问题,虽然初读课文,因对课文不甚了解,一时还不能解答这些问题,但已设下悬念,引起阅读兴趣。

解作者的写作意图,提高认识能力。《鸟的天堂》一文中,作者和朋友们第一次经过“鸟的天堂”时,着重写了大榕树的长势,讲这部分时我告诉学生,课文中对榕树的位置、大小、形状进行生动、形象的描写,这是静态的描写,并让学生在读课文时注意作者是怎样写事物的静态。阅读课文后学生还不太明白,提出几个问题:1.写榕树的这部分是静态描写,为什么用了“生根”、“垂到”、“伸进”、“卧”等动词?2.课文中描写榕树静态的顺序是由远及从近,为什么写到:“我们的船渐渐逼近榕树了”时又写:“„„从远处看,就像一株大树卧在水面上一般。”把远景写在近景中?这些问题的难度较大,我没有急于让他们回答,而是引导学生反复阅读课文中具体描写榕树长势的句子,先总结出榕树大而美的特点,再品味作者是怎样通过语言文字更巧妙、形象地描绘出榕树的千姿百态。

四、抓重点句,设疑推导读一篇文章只有抓住重点句、关键句子,一边读一边想,才能读懂课文。如每篇文章的中心句,能概括全文中心内容,揭示文章的中心思想,与课文的各部分关系十分密切。抓住中心句的学习,往往能串联全篇课文,使教学浑然一体,使学生从整体上把握全文:

三、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

一、教给质疑方法,让学生“善问”

让学生质疑,目的是让学生的内因发挥作用,产生思维的兴奋点和认知矛盾冲突,培养主动探索精神和独立思考习惯。

引导学生质疑,应在“问什么”和“如何问”上下功夫,具体来说,可分为三步进行。

第一步,让学生掌握提问的形式“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是提问的三种形式,为了让一年级的学生掌握这几种形式,我在教《小猫种鱼》时设计了这样一个教学程序:先让学生掌握“种”的音和义,然后在“种”后板书“鱼”,再在“种鱼”前板书“小猫”。让学生读后问:“你读了这个课题,有些什么疑问?”学生纷纷发言:“鱼怎么能种呢?”“小猫为什么要种鱼?”“它是怎么种鱼的?”我把几个主要问题板书出来,再引导学生理清每个问句的疑问词,然后告诉学生:“读书就是要像今天这样多动脑筋,多从不同的角度提出问题。你们想知道这些问题的答案吗?(指板书)请看第8课。”这个新课导入,像磁石一样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不但提高了学生的兴趣,还让学生在实际中掌握了提问的形式。

第二步,加强学生质疑过程的引导和训练教材中常有“画出不理解的句子、词语”,“理解自己不懂的地方”这一类要求。对每一个学生来说,“不理解”的地方是千差万别的。如何帮助学生找到自己的疑惑点呢?我在引导学生“画出自己不理解的词语”时是这样做的:先让学生读读生字新词,想想有无不明白的。如果认为明白了,就自己试着说说词语的意思,想想是否正确,有不明白的就画出来。再读读课后要求掌握的词语,找出不理解的,再听听同学提出什么不理解的,想想自己是否明白,从而准确地找到自己不理解的词语。寻找句子和课文内容方面的疑点,可先让学生边读边思考课后习题,看看自己哪些答不出,以问题的形式向老师提出来。再让学生细读课文,提出与书上不同的问题。

让学生根据上述方法自学第二部分(写山雀段),思考应先清楚两个什么样问题,并用幻灯片提示:(1)为什么说____________?(2)________捉________的本领怎么样?从哪看出?结果表明,这样引导一年级的学生进行提问迁移,效果很好。

由于受认识能力的限制,小学生提问往往出现多而杂的现象。这就要求我们要引导学生从众多的问题中归纳出主要问题,要求提问围绕中心,抓住要点,有思考价值。

到中高年级,我们还可以引导学生总结归纳出各种不同类型文章的特点,找出它们各自的质疑途径,以便学生在课外阅读思考时有章可循,从而提高阅读效益。几种常见的文体,其阅读步骤和质疑途径大致如下:记叙文,初读时了解大意,理清六要素,细读时理清层次和记叙顺序;精读时赏析好词好句,体会中心。写景的文章,要明确写的是什么景,此景有什么特点。说明文,要理清说明的是什么事物,有什么特点,文章按什么顺序,运用了什么样方法进行说明。借物喻人的文章,要明确借何物喻何人,再抓重点,找特点,理清写作的目的,最后理清思路,了解方法。

二、抓住质疑时机,让学生“好问”

方法的传授固然很重要,但能力的培养更离不开扎实有效的训练。因为任何本领都是“练”出来的,而不是训出来的,质疑能力也是如此。因此,我们要抓住一切有利时机,使质疑训练落到实处。

学生质疑,可安排在课内,也可安排在课外。教师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合理安排。

一般地,课前的引发型质疑,便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发求知欲望;疏导型质疑,可以帮助学生掌握课文大意;课中的深究型质疑,便于学生对课文重点进行深究探索,进一步挖掘文章的中心;而课后质疑,可以是总结型的,也可以是辨别鉴赏型的;可以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及时反馈,也可以引导学生更深入地理解文章中心,领悟写作方法。

质疑训练,还可采用以下方法:1.“每日一问”

要求学生在课外学习时,坚持每天提一个有思考价值的问题,写在自己的“每日一问”笔记本上,教师要及时检查讲评。

2.及时解疑,分类作答发现问题,是思维的起步。教会学生提问,只是教学的一种手段。解决问题,获得知识,才是教学的目的所在。帮助学生质疑解疑,是我们每个教师的职责。在这个环节中,教师要伺机诱导,授之以法,使学生自解其难,变“有疑”为“无疑”,从而提高质疑兴趣和质疑技巧。

一般来说,简单的问题,应让学生借助工具书等资料自己解答;有争议的问题,大家讨论回答;难度大的问题,教师讲解说明。在指导学生讨论问题时,教师要注意以平等的态度对待每个学生,允许前后左右互相交流,大声争辩,允许师生互相提问,大家各抒己见。鼓励互相倾听,提倡求异思维。

3.开展质疑比赛给同一文章,让学生读后质疑。在相同的时间里,比比谁提的问题多,谁的问题切中了要害,并要求学生自问自答,说出思考过程。教师要及时进行评议,并对从中获得成功的喜悦,养成好问好多思的习惯。

让我的课堂更精彩论文篇十二

当今的课堂,“教师的作用正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权威式的传递知识的方式正在被对话式的课堂所取代。教师成了课堂的参与者,而不是拿出现成真理的人,教师的大量时间需要花费在判断学生的需要和推动鼓励学生的自主学习上。”(《学会生存》)为了实践这些崭新的理论,我们在《清塘荷韵》的教学过程中,对课堂学生的活动进行了有益的尝试。

《清塘荷韵》是季羡林先生晚年撰写的散文名篇。我们通过集体备课,查阅资料,阅读相关的评论文章,把核心的教学内容定位在:“通过品味精当的词语和富有表现力的句子,理解生命孕育的艰辛历程和顽强的生命力量”,把“托物言志、以荷喻人”的表现方法当作教学的难点。为了设计学生的活动,我们的教案一改再改,甚至实际上课的过程也与原先的设计有很大的不同。因为一切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就增加了课堂的生成性和不确定性,对教师的教学能力和课堂机智确实是很大的挑战。现在回头反思这堂课的几个片断,学生的表现还是相当精彩的,值得回味一番。

首先,用学生的问题打开“课堂学习的大门”。

把学生的问题和名字打上屏幕,以“问题教学法”的方式开始这一课的教学。这是这堂课我留给学生的'第一个精彩,有效地引发了学生的注意力,激起了浓厚的学习兴趣。

课一开始,我打开屏幕,学生提出的问题和他们的名单显示在同学们面前。其中有一个问题:“作者引用了许多古诗,但我感觉其中几个不是写荷花的。”提出问题的同学自信地站起来,一一列举了文中不是写荷花的诗句。他解答的时候,一些学生还不断地发言补充。这样,自然就进入到对课文开头引用的“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诗句是写什么的讨论。同学们围绕关键词“鉴”字,查了词典知道是“镜子”的意思,联系课题《清塘荷韵》的“清”,明白了此句在写“清清的池塘”,领悟到这是为下文写荷花的孕育生长作铺垫的文字。这个教学开头,从学生的问题入手,引出了相关的诗句,并围绕关键词的含义理解开头环境描写的作用,教学可谓顺利简洁,学生的思维也相当活跃。

实际上,这样的开头设计是头天晚上才改成的。第一稿和第二稿的开头都有教师先入为主的痕迹,考虑学情不多。因而,我在另一个班上课的时候,学生显得比较沉闷,缺乏参与的热情。下课与学生交流,没想到学生的问题却源源不断:“老师,课文为什么不直接写荷韵呢?”“老师,作者写荷韵的目的是什么……”原来学生不是没有问题,而是问题很多啊。既然学生有这么多的问题,为什么不从学生的问题入手展开教学呢?于是,我让学生把感觉困惑的问题写了交给我。在整理学生的问题时,我认识到自己闭门造车的愚蠢,他们的问题真是丰富多彩,那智慧远远胜过了教师的苦思冥想。所以,如果这堂课我还是按照最初的设计进课堂的话,效果显然是两样的。

除了课堂的开头教学,整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我都是把学生的问题放在第一位,以此来引发学生的思考讨论。所以,课堂上学生参与主动,发言积极。因为这些问题经过了他们的思考,自然能说出一点看法来,有些说法虽然不正确或者不够完整,但在积极参与的过程中,他们的思维在跳跃、在碰撞,真正成了学习的主人。同时,当他们看到屏幕上自己的名字和提的问题的时候,那得意的神态,发亮的眼神,都表现出明显的喜悦之情。自己的名字能打到屏幕上,自己提的问题能得到老师的重视,这是一种荣耀,也是一种无声的鼓励。教师此刻能做的事,就是在学生不会的地方导一导,集中时间解决重点和难点问题;而对于学生能够解决的问题则一带而过,使课堂时间紧凑,提高了学习的效率。当然,要精选学生的问题,教师就要重视学生的预习指导,让学生真正能带着难题来上课,并根据教学的需要恰当地筛选和运用学生的问题,课堂教学才能胸有成竹,有的放矢。

让我的课堂更精彩论文篇十三

责任课堂是对学生终身发展负责的课堂,因此,要着力改变单纯以学生的考试成绩来评价教师和学生的评价模式,要建立新的教师评价和学生评价的标准,特别是要促进教师和学生的自我发展、自我评价。一是对教师课堂教学的评价。责任课堂教学评价的核心,是能够促进师生交往互动、共同发展,而不是为了区分教师教育教学水平的高下,更不是为了教学管理的需要。课堂教学评价应该是诊断性的、形成性的、发展性的。在评价的过程中,要为教师的课堂教学和专业发展献言献策,帮助教师改进教学过程、增进教学能力、提高教育质量,着力从教师的教学态度、责任意识等方面作出评价。我们淡化以分等和奖惩为特征的教师评价模式,努力构建以自我反思、自我评价、自我发展为主的多元化评价机制。二是对学生学业的评价。责任课堂中,学生的学习状态和发展状态应当成为课堂教学评价的聚焦点。学生的学习生态评价包括学生学习的参与状态、交往状态、思维状态、情绪状态、生成状态等方面的评价。而学习知识的生态评价重点是基本性、基础性、过程性、策略性——看学生是否揭示了以某一内容为基础知识结构本身的逻辑规律性,课堂教学内容是否为学生主动探索新知提供了必要的生长点;看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是否获得了关于怎样学习、怎样记忆、怎样思维的一般方法与感悟,从而增强自我教育、自我学习与自我调控的能力;看学生所接受的知识是否具有应用价值,是否有利于增强实践能力与可持续发展能力,等等。可见,责任课堂的评价改革就是要全面形成师生的自我目标认知和自我发展动力,建立以师生自我设计、自我实现、自我评价为主的多元化评价机制。

让我的课堂更精彩论文篇十四

课堂是教学活动的主阵地、主渠道。上课是推动教学活动的重要环节,是实现课程预设的目标任务、重点难点的突破、教学步骤的具体执行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练习是主线,三位一体,有机结合,统筹兼顾,协调发展,精彩课堂就会不断涌现。

上一节课对教师来说不是什么难事,但要上一节好课,那就不是一件易事,因为一节好课如同一首好歌、一篇好诗、一幅好画一样,给人以艺术的享受,使人能在快乐中学到知识,得到情感的升华。我们的目标是通过一至三年的努力,大家都能上好课。

最近一段时间,全校围绕课堂教学,进行公开课赛讲,小学讲了十八节,初中讲了四十五节,通过上课、观课、议课,大家都不同程度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有所进步,但作为一节优质课还是有很大距离。开学初我给大家介绍了我在樊村中学开展课堂教学改革活动中总结的“369”课堂教学思路,比较符合现在的课堂教学实际,现在我就咱们育红学校课堂实际与先进的课堂教学经验结合起来,再谈一谈“369”课堂教学思路,促进我校课堂教学改革,提高课堂效率,实现高效课堂之目标。

“369”就是三段式、六环节、九要求。今天我不讲九要求,只说三段式、六环节的具体操作运用:

把一节课45分钟分成三段:第一段为启动导课段,第二段为运行拓展段,第三段为总结回顾段。在运行拓展中,运用六个环节,即:自主学习环节、合作学习环节、探究学习环节、点拨学习环节、巩固学习环节、提升学习环节。

启动导课段。这一段从时间分配上,三分钟左右,最多不可超过五分钟,超过五分钟,本节课的主要任务就难以完成,从内容看,主要包括:导语、课题、课标三部分;从作用上分析,启动主要是引起学生学习动机和兴趣,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的欲望。我们可利用问题演示、实验、影像、画语言描述等手段,创设这种情境。同时我们要千方百计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他们引起全身心保持接受新知识的警觉,处于适度的应激状态,另外启动还包括,教师将学习目标、学习方式、学习程序的安排,达标评价与标准,用精当语言告诉给学生,使他们在学习一开始就建立起应有的期望。

在现实课堂中,我们对帮助学生树立知识意向重视不够,只有教师意向并没有学生意向,学生学什么,怎么学,掌握目标有什么用,新旧知识前后左右联系怎样没有清楚的把握,因此很难参与到学习中来。启课起着保障本节课学生的知、情、意一体化的重要作用,导课是利用旧知识,即学生已有的相关经验做铺垫,推导出新的知识与技能,因此启动导课段时间虽短,作用重大,这一段必不可少。

运行拓展段。这一段从时间分配上不能少于35分钟,少于35分钟,教学主要任务难以完成;从内容看,是本节课要完成的新的知识点及其运用。知识建构方式采用六环节:自主、合作、探究、点拨、巩固、提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问题归类,任务分层,关注重点,突破难点,通过独学、对学、群学实现达标。为此,教师要做好以下工作:(1)优化呈现,(2)指导编码,(3)尝试练习,(4)评价反馈,(5)动态调整。

一、优化呈现。呈现是新知识的呈现,注意两个要点:

(1)是学科知识的逻辑顺序,学科知识的逻辑顺序是新知识本身的结构特征。(2)是学生接受知识的心理顺序,这个顺序是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由低级到高级。在这里要强调的是先满足学生的心理顺序的需要。因为优化城乡的目的是保证将新知识的逻辑意义转化为学生易于接受的心理意义,将外部的新的知识纳入原有的.或经过改造的认知结构中。

二、指导编码。指导编码的实质,要求教师对学习的内容进行分类,并根据学习任务类型进行针对性的点拨。如:语言信息类(陈述性知识)、智力技能类(程序性知识)、认知策略类(策略性、情境性知识)、动作技能类、情感态度类、社会交往类,帮助学生把刚刚接收到的新的信息结构化、意义化,从而储存到长时记忆中去,内化为自己的品质。

三、尝试练习。当学生对新信息经过合理编码、储存之后,此时学生的初步习得(领会理解)了新知识的实质含义。从而这种习得还不是深刻透彻的储存,也尚未达到经久不忘的程度,如果这时候教师就匆匆忙忙做“巩固”工作,难免会产生因急于求成而错误率较高和因期望过高而学习效率差的情况。所以这时候我们应通过适当的指导性练习,让每个学生都动手、动脑、动身体,尝试练习一番,借助课堂上的练习或讨论,一方面教师可以及时判断学生初步习得的知识技能是否透彻完整,另一方面,教师也可以从尝试练习的结果中体验自己理解或掌握的程度。

四、评价反馈。学生的尝试练习活动必须是通过形成性的及时的评价或反馈,才能起到应有的作用。这种评价不是用来对学生的课堂学习评等排序,而是让学生知道他们在尝试练习中所表现的学习行为正确与否,或正确程度如何,离期望的目标还有多远,通过与预期的目标相比较,以此为后续学习提供激励。

五、动态调整。课堂教学是一种依据目标导向目标的实践活动。这种活动动态性很强,变化也很大。第二次启课,调整时间与内容也是经常之事。但这种调整是在保证教学任务基本完成之下的调整,调整只是起到补救与补充之作用。补救是根据学生普遍存在或典型出现的错误的反应或动作,从新的角度加以澄清和纠正;补充是针对原定的教学目标进行加深与拓宽。不管是补救还是补充,都要在备课中事先要有预设,才能确保一节课的完整性。

总结回归段。这一段的时间分配三分钟,最多不要超过五分钟。这一段时间不多但非常重要,主要是通过“小结”和“照应”起到了提炼主题、概括要旨、过渡衔接的作用。小结是反映本节课与上节课的关系,是学生对这一节学到的新本领再次有一个总体的印象。照应是反映本节课与下一节课之间的关系,是学生对下节课将要学到的新本领有所准备,有所预期。无论是“小结”还是“照应”都是本节课的一个重要部分,我们在实际教学中,万万不能忽视它存在的意义。

让我的课堂更精彩论文篇十五

美术课堂论文:课件让美术课堂更精彩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改变了传统教学的“一张嘴、一本书、一枝粉笔、一块黑板”的单调,许多教师借助信息技术将文字、图形、动画、声音、色彩等巧妙结合起来,制作精彩的多媒体课件,把抽象的讲解、说教变成动态的图像,成功地应用于教学,不仅丰富了课堂教学内容,更让学生爱学、乐学,实现了课程标准提出的“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工具,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精力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的新理念。

可以说,精彩的课件给教学带来了全新的境界,有力地促进教学双赢目标的实现。

一、精彩的课件在“情境创设”上,美化了课堂教学的策略。

兴趣是通过外界事物的新颖性、独特性来满足学生探究心理的需要而引起的。多媒体技术可以突破时间与空间的限制,具有化静为动、化无声为有声的特殊作用,将教学内容涉及的事物、现象、过程再现于课堂,使教学内容更形象、更生动,进而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能充分唤起学生情感的共鸣,有效地激发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二、精彩的课件在“难点突破”上,简化了课堂教学的设计。

课堂教学中我们常常会遇到一些比较抽象、难懂的知识,如果只是简单、枯燥地讲述,很难在学生头脑中形成表象,不利于学生理解掌握。美术课更是如此,但是,采取多媒体课件动态图像演示,不仅能化难为易,使抽象的知识变得生动、形象,而且有较强的刺激作用,有助于学生对重点内容的掌握和难点内容的突破。如在《外貌有特征的人》教学中,教师运用课件不直接展示一个有特征的人而是出示一部分让学生想象、猜测、分析、讨论,加上直接可以动手操作进行相应的变形、夸张,让学生“游玩”于此难点教学,再结合教师的示范和讲解,最终找到突破的途径和方法,从而简化了教学,增强了效果。

三、精彩的课件在“兴趣保持”上,优化了课堂教学的目标。

足的情况下身心愉悦,保持了较高的学习兴趣,审美能力也得到相应的提高。如在《我设计的卡通形象》教学中,多媒体播放一段类似《猫和老鼠》这样有趣的动画片,学生学习的兴趣一下子就调动起来,开怀大笑,轻松地投入下面的学习。课件再次展示造型独特、色彩鲜艳的经典卡通形象图片,学生边欣赏边讨论,积极交流,感觉很过瘾,等自己绘画设计的时候就有点迫不及待了。如此教学,相对教师单一的图片展示,课件参与则更“精彩”,这样丰富的课件设计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很受学生的欢迎。

四、精彩的课件在“自主学习”上,深化了课堂教学的效果。

算机会有提示,选对就能进入下一关。闯过十关,课件会显示鲜花和掌声,并闪烁祝贺语“探索之星”。学生上完这节课,个个兴奋得像得到比赛冠军,特别是后进生,也从中获得巨大的荣誉。机器是没有感情的,但注入教师情感的课件,却能使每个学生有机会得到教师由衷的称赞,正是由于计算机不厌其烦的可重复性,学生的学习进程可以自主调控,所有学生都能在一种没有心理压力、积极主动的氛围里学习,真正实现了不同学生得到不同发展的新课标的要求。

让我的课堂更精彩论文篇十六

在新课程改革试验进行中,为了打破传统教学方法的限制,我们一直在努力改革教学方法,创造了多维互动的创新性课堂教学方法,也曾在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突出学生主体地位、组织合作学习、促进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激活课堂等方面做了许多改革与完善,结果确实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机,让学生有了自学机会和选择的权利,并逐步学会了合作学习。可以说,课堂教学的改革使学生有了更多表现自己的机会,让他们的自主性得到了很大的发挥,这是包括品德与社会学科在内的每一门学科所取得的共同成果。

但是在看到每一门学科的共进时,我们同样要看到各学科所独有的特性:品德与社会这门课程不是通常意义上的学科课程,它是一门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它体现了“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的课程理念,关注并利用儿童的生活经验,反映儿童成长的需求。因此,教育的内容和形式必须贴近儿童的生活,反映儿童的需要,让他们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社会,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社会,用自己的方式研究社会。教师要尽量把生活引进课堂,在课堂这个舞台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引导他们探究,并让他们走出课堂,走上生活舞台体验“表演”,从而真正接受教育内容和教育观点,同时生成新的个性思维。

一、关注学生生活,引入生活资源。

品德与社会的课程教学就是要把学生的生活体验作为可开发利用的教学资源引入课堂,帮助他们对生活经验中复杂的情况加以简化、浓缩、迁移、提高和升华,使孩子们的生活更具有质量、更具有意义。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必须重视生活的价值,必须凸现生活的'气息,必须贴近学生的生活世界,努力构建生活化课程,让品德与社会回归现实生活。

例如:教学北师大版三年上册《生活中不能没有他们》时,我就抓住教材与生活的链接点,捕捉“生活现象”,从教材描述的生活片段中选取生活当中的真实事例加以分析,创设生活化的课堂情境,引导学生从自己身边的生活环境中寻找那些普通的劳动者,知道我们的生活离不开他们。如:让学生以小组形式利用课余时间注意观察清洁工、理发师、警察、教师等劳动者的劳动过程。最后把所观察到的以表格的形式展示汇报,在班级中互相交流,进一步了解这些劳动者与我们生活的关系,使学生与课程具体的内容之间建立起联系,成为道德的选择者、实践者,让他们在广泛的生活世界中提升自我。

二、强调亲身体验,内化道德认知。

品德课应该关注学生品德的发展,无论是整合后的生活、社会还是科学,教师都不能忘记品德与社会课程的核心是――引导学生学习做人。它强调的不是口头上的语言,而是更关注学生的实际行动,特别是课堂中的活动实践,使学生走上课堂小舞台,动手操作,亲身体验,运用已形成的综合实践能力来解决问题,并在实践中获得道德上的滋养。

例如:教学《友爱残疾人》这一课时,我设计了一次模拟活动,让学生试着单手穿上外衣、蒙眼走路、用手势向别人表达一件事和用拐杖走路等,让学生亲身体验一下残疾人的生活,接着我告诉学生这虽是一些简单的动作,但对于残疾人来说,是多么困难。通过角色体验,学生真实地感受到残疾人的生活是多少的不容易,他们需要别人的关心与帮助,从此,“同情和帮助残疾人”这一道德品质就会在学生以后的生活逐步养成。真实的体验丰富了学生的内心感受,促进了学生道德认知的内化,引导了学生的道德行为,使知、情、意、行在儿童道德生命成长过程中成为和谐的整体,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三、鼓励社会实践,提升道德素养。

由于品德与社会课源于学生的生活实际,儿童品德和社会性源于他们对生活的认识、体验和感悟,儿童的现实生活对其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发展具有特殊的价值。因此,在教学中,不能只局限于教材,教学空间不应该只局限在课堂上,而要把课堂从教室扩展到家庭、社会及儿童的其他生活空间;时间也可以在与学校其他活动或学科的配合和联结中弹性地延展;评价关注儿童丰富多彩的体验和个性化的创意与表现。这就需要我们要发挥最大的创造性,给学生更自由的空间。

例如:在教学《交通安全》这一主题单元后,我便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进行社会调查,带领学生到附近的交通要道观察人们自觉遵守交通法规的情况。由于农村交通不发达,车辆较少,因此大多数人交通安全意识较淡薄。这样,学生就能发现许多路上行人、车辆违规的行为。让学生亲历其场面,身临其境体会交通安全的重要。然后根据参加这次活动的表现,大家评一评、比一比哪个同学最遵守交通规则,在评比中树立学习的榜样,评比活动每星期一次,只要遵守交通规则的就可获得“小红花”。平时,我还经常检查督促,指导学生主动自觉遵守交通规则,使之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最后,我要求学生不仅自己要自觉遵守交通法规,还要向家长和熟悉的人进行宣传,使大家共同来维护良好的交通秩序。

通过走出课堂,走进生活,可以让学生拥有一个更宽广的视野,从而真正实现从课堂走进生活,让学生通过开放性的活动实践,形成良好的生活态度,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教育研究表明,使学生通过组织和参加与其自身生活有关的、看得见、摸得着的具体生活活动,学生所受的教育感受才能深刻,才能真正领悟到在生活实际中该怎样做才是对的,才能使他们把在学校里所接受到的教育转化为他们生活实际中所需要的实际行为,使他们在生活中发展、在发展中生活。

让我的课堂更精彩论文篇十七

本文从美术学科的特点出发,立足小班化教学中的理念,针对小学美术课堂练习环节单薄的现象,结合实际案例以及教师实践,论述了设置练习环节的必要性以及有效的练习环节可以让学生从中受益。笔者试从设置练习目标、体验练习内涵、分层练习过程等方面进行阐述,让有效的练习环节,成就小学美术课堂更丰厚!

【关键字】有效练习环节丰厚【正文】。

《美术概论》在论述技能练习的重要性时指出:如果美术家不熟悉特定的艺术语言,不熟悉自己的物质媒介,甚至根本无法进行美术的构思。着重提出了技能练习的重要性。钱初熹在《美术教学理论与方法》里,也把练习当做学生学习活动中不可缺少的环节之一。总之,美术练习是美术学习者掌握美术表现技巧和创作能力的手段,是为美术创作准备基础。

但是,在实践探索新课改教学模式方法的过程中,许多美术教师为了表现实施“新理念”的决心,视技巧练习为高压电线,放弃了传统的美术“双基”教学,完全避开了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所需要的练习。根据笔者观察,与让学生认识、思考、创作等环节相对比,练习环节的设置在当今的小学美术课堂最为单薄。

渐行渐远渐无书---现状回放。

现象一:认识上的单薄。

省级优质课展示会上,笔者观察一个耐人寻味的现象:大多参加评选的教师往往在师生互动、评价方式和课件制作等方面都做了可贵的尝试,可是如此多的美术课中,只有个别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安排了必要的技能练习环节。甚至有听课教师也只是注意讲课如何,学生练习时就离去了,认为听课就是听老师如何讲课。而且,通过作业展示环节中还发现,很多学生的作业都没有实现自己原先发言中的计划和灵感,而是为了最后的作业展示环节匆忙放弃自己原先的想法,赶制完成作业。那些在师生交流中得到的珍贵的想象,变成了不可实现的短暂的泡沫。

反思:首先这可能是《新课标》的导向问题:淡化美术技能。让教师们认为“淡化”就是“淡化殆尽”,就不能让学生练习环节占用了时间。第二,公开课这样的教学形式加速了这种现象的形成。每个教师都希望自己完整地把一堂课呈现出来,不允许学生的练习占据很多时间,并且,在观念上认为练习是知识的运用,是学生的事。但是,我们通过最后作业的效果发现,没有技能练习,学生只能靠“老本”(本能)、走“老路”来完成作业。而且,根据学生的遗忘规律,没有经过反复实践来加深印象,再美的想象、再妙的构思也只忘在当下。

现象二:落实中的单薄。

反思:当时的我想当然以为,已经讨论了印指印的方法,设置了练习环节来印指印,最后也总结了失败的原因,学生应该知道如何印指印了。实际上却忽视了,从理论到实践需要一些练习时间和次数,而在之前设置的环节,看似安排了一系列的练习环节,实际上让学生真正实践练习机会的就一次,而且总结错误后,没有及时再让学生练习,以至于造成最后的作业效果不良。

总之,正如《美术新课标》指出,我们的美术课不能过度追求“双基”,但是也并不是不要“双基”。“双基”之所以要提到“淡化”的行程上,有它之前太受重视的理由。我们不能“矫枉过正”,没有练习环节的美术课,会倾倒它的大厦之基,创作也会变成一次马失前蹄地奔跑,美术的道路终不长久。有效的练习环节在小学美术课堂上应该占有一席之地。

绿杨阴里白沙堤---策略提升。

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如果设置单纯的美术练习课,会让学生觉得单调乏味,美术课就重回老路,走向极端了。儿童绘画技能的学习是不能孤立存在的,是要和创造力的培养整合起来的。所以,小学阶段美术课堂的练习环节应该安排在创作环节之前,既让练习环节服务创作环节,又可以让创作环节检验练习环节,从而更加丰厚我们的美术课堂。

一、设置练习目标,我想学。

首先,有效的练习环节,应该针对本课重难点进行设计。有人说,数学是经线,语文是纬线,艺术则是模模糊糊一大片。其实不然,每一堂美术课,都有本课要掌握的“三维”目标。在练习环节中,是实现“知识·技能”这个维度的有利契机。教师应在这个环节紧抓本课重难点,有针对性的设计练习目标;学生则根据自己的构思,明确自己要练习的重点是什么。在《四季歌》一课中,我制定“知识·技能”的目标是:学会运用冷色或暖色描绘一年四季的美丽景色。所以我在练习环节中有针对性地安排学生通过“为自己的油画棒排座位”来认识颜色冷暖感。有了动手操作,学生还能“顺便”认识“中性色”,加深了理论的印象,更有利于接下来在创作环节中,颜色的运用。其次,有效的练习环节,应该设置练习分层目标进行教学。如一节《紫砂壶》的教学目标可分为三个层次:c层次学生可以要求他们通过临摹掌握泥塑的揉、捏、接、按等技巧;针对b层次学生,要求其能理解、掌握泥塑的技能技巧,并能熟练地进行造型训练,独立完成作业;针对a层次学生,要求其在b层次学生的基础上,自主创新,运用多种技法,创作出一幅较完整的水平较高的作品。各层次的教学目标,应该是各层次学生通过努力都能达到的。这样才能调动各层次学生的积极性,使每层次的学生都能完成作业,为下一次练习动机做积极铺垫。

二、体验练习内涵,我爱学。

小学阶段美术课的练习,不应该仅仅是技能的练习,还应包括思维的练习、观察能力的练习。在练习过程中如果能把表演、观察、分享、倾听等形式和美术学习结合起来,使练习更具趣味性,更有吸引力。

1.体验知识重组。

学生对知识的重组,是指学生对知识内容的顺序、详略、深浅等作适当取舍、加工、提炼等再处理。这一过程,只有伴随着练习环节才可以实现自我的吸收,才可以实践教师所传授的知识以及自我在学习中所获得的灵感和想象,才能得到属于自己的真正养分。

如在《手拉手好朋友》一课中,学生首先获得了二方连续纹样的折剪知识,然后教师在练习环节中,给学生提出更高要求:学会折剪四方连续纹样。使学生能利用自己原有认知结构中的有关经验,去同化和索引当前学习到的新知识,从而在新旧知识之间建立起联系,并赋于新知识的新应用。

有效练习环节,能实现学生对知识的重组,满足学生对知识“懂”的需要和“会”的需要,有利于学生理解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有利于学生理解知识的发生和发展过程,概念的概括过程及应用等。

2.实现自主探究。

学生的“自主探究”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围绕一定的教学目标,认真观察,各抒已见,交流思想,自行解决问题的过程。有效的练习环节,可以让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实现自主探究。

如《虫虫大聚会》一课的练习环节中,笔者安排了学生观察范作虫虫结构、分解虫虫结构、恢复虫虫范作的原样等板块。学生通过动手拆合毛毛虫的第三种条形折法的练习,学会观察、分析、综合、自己发现规律来折剪虫虫,不但愉快地学到了知识技能,受到美的熏陶,而且提高了学习的能力,实现自主探究知识的习惯养成。

3.建构学习模式。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它不仅要求学生由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知识的灌输对象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且要求教师要由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转变为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帮助者、促进者。在第五册《立体造型》的练习过程前,我本想先示范,并讲解需要的注意事项。但是学生在课前就自发地对书上的制作步骤制作起来了。我便改变策略,鼓励他们在小组内进行帮带其他同学学习制作步骤。第一次练习后,很多同学的作品还是比较单调的。我便提醒学生在小组内先介绍自己的作品,然后寻找解决方案。学生通过讨论、交流,相互学习,重新获得新知,同伴学习得来的知识比教师传授下的知识更让他们觉得珍贵。并且,在此以后,能让学生自主探究的,我就不示范,像同册的《山外有山》、《黑白撕贴画》,这些有步骤说明的课文的练习环节中,我就适度放手,学生自觉形成:初步尝试---发现难点---合作探究---解决难点---运用新知的学习模式。

三、分层练习过程,我成功。

练习过程的分层性,我认为应该从三个方面去落实。1.分层性设计。

首先,知识本身具有层次性。在知识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如果能带领学生像走楼梯那样一步一步靠近目的地,会比一步登天要简单的多。所以我们应根据知识的梯次落实,合理设置练习环节。

其次,有效的练习设计,应该根据学生情况精心设计练习目标。原本的教参上呈现的是大体的课文目标,而根据学生实际,教师在练习环节上应该再细化,体现分层。这样的分层练习目标是为了让有差异的学生却都可以“跳一跳,摘到果”,帮助学生实现自我价值需要。

2.分层性辅导。

学生本身具有差异性。有效的练习环节,应该因材施教进行辅导。a层生自主探究,b层生合作探究,c层半扶半放。因此我在练习环节中隐性设立基本目标、提高目标,根据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实现分层性辅导。

因为学生的练习环节是一个实践的摸索环节,教师在巡视辅导过程中要学会期待,要学会留给学生成长的空间,特别是对a层学生,不要急于提出修改意见。如在《花式点心》一课的练习过程巡视中,有一位学生跟我说:“老师你别看这块饼干不像饼干,其实它是一块葱花饼干,等我把它加上其它颜色你就知道了。”如果教师急于否决,有些内向的学生来不及说明,说不定好的创意就会被打击。

3.分层性评价。

为了反映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效果,充分发挥练习过程中的评价功能,导向功能和激励功能,帮助各层次的学生,我们要改变传统的评价方式。让教师的评价成为前进的动力,体验成功的喜悦。

另外,在美术课堂中,很多优生有很多新的想法,但是都不愿意跟别人分享。作业时,也听过优生说:“老师,他偷看我画画!”这样对中层生的范作来源就缺少了“同伴学习”一块,那么教师要善于观察,让教师的评价为确立学生创作的“版权所有”盖章,再拿出来和同学分享或示范,就不会让他们有“吃亏”的感觉了。

四、开放练习结果,我快乐。

练习环节里的作业并不是一节美术课堂的终极成果展示,它是一个承上启下的环节,所以学生的练习结果必须注重开放性。在《虫虫大聚会》一课里,学生通过在练习中获得“同一种图形可以组合到不同的虫虫身上的不同部位”、“一种虫虫有多种立体折法”等开放性的思维观念;《小小建筑师》一课的窗户制作作为难点让学生练习后,也收获了各种各样关于窗户设计制作的珍贵理念,使这一课的难点,以百花齐放的状态呈现。

当语文课堂回归大量读写,英语课堂争取每一个学生在课堂上至少要有一次的口语训练机会的今天,我们的美术课堂的练习环节,在重视学生想象力、创造力的培养的同时,也要引导学生学好技能,两者相辅相成,创造性地表现内心的情感和对世界的认识。只有适度有效地设置练习环节,才能浓厚学生的美术素养,丰厚我们的美术课堂!

【参考文献】。

【本文地址:http://www.pourbars.com/zuowen/14813258.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