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师版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版减几一(优质15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25 06:44:04
西师版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版减几一(优质15篇)
时间:2023-11-25 06:44:04     小编:雨中梧

教案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编写的一种有关教学活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教学评价等方面的记录材料。在编写教案时,应注意教学材料的准备和使用,确保教学资源的丰富和有效。这些教案范文涵盖了不同的教学环境和教学目标,适用于不同的教学需求。

西师版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版减几一篇一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掌握十几减几的计算方法,并在研究、讨论的过程中逐步调整、优化找到适合自己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

教学重点:理解掌握十几减几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能找到适合自己的计算方法。

教学准备:小旗、卡片、小棒、小纸条、多媒体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师:前几节课我们已经学过了十几减九的题目,你们会算了吗?我们来算几道试试。

师板书:13-9=11-9=15-9=学生做在自己本子上。

2、反馈校对。师:15-9=6你是怎样算的?(有错题就说算错的题目)。

(多指名几人)你还有不同的算法吗?

二、研究十几减几的计算方法。

1、师:看看这些题目中你觉得哪一道最难,我们先来做做。那就13-8吧,13-8=?想一想,(停顿时间)想好的同学可以把答案写在本子上。谁来说说13-8=?你是怎么算的'?师板书记录下每种方法。

生:我是想8+5=13,所以13-8=5。

生:我先算10-8=2,再算2+3=5。

师:(板书)为什么先算10-8=?如果我们用小棒来摆一摆的话,就是…(小棒操作演示方法)现在你听懂了吗?真是个好办法。谁和他的方法一样,你也来介绍一下?(指名几人)和你的同桌说一说这个好办法。(同桌互说)。

生:我是算13-3-5=5。

师:谁听懂他的方法了?为什么减3还要减5?

师:为什么要加2?你们听懂了吗?真会动脑筋。

……。

2、师:算出来等于5的举手。小朋友用了那么多巧妙的办法来算13-8,真不简单,(方法简单回顾)老师想了解一下你刚才用第(1)种方法来算的举手。第(2)种,第(3)种,第(4)种呢?看来大部分小朋友喜欢用这2种方法计算(指板书)。

3、师:剩下的题目你能解决吗?老师有个建议:可以用你刚才算13-8的方法,如果你觉得别人的方法好,也可以用小朋友们介绍的好方法来算。请你做在自己本上。(学生独立练习)。

师:算好的同学可以和你的同桌说说你是怎么算的。

反馈交流。

通过刚才的计算,小朋友心里都有了认为比较好的方法。

三、综合练习,优化方法。

1、比一比,看谁算得最正确。

师:那么就用你认为好的方法,来做一做小纸条上的题目。(学生做在小纸条上)。

题目:12-5=11-7=13-6=。

14-8=16-9=13-4=。

口答校对。错题说说想的过程。(如果没有错题就说12-5你是怎样算的?)多讲几人,这么多的同学都用这种方法,看来这种方法真不错。

2、说一说,算一算。(课件出示)。

(1)师:这里可真热闹,有些什么,快来数数有多少?和你的同桌说一说。

汇报交流。(课件演示)。

(2)师:(课件演示)有11只小猴,小猴子很调皮,有几只爬到树上去了,地上还有几只?(8只)你能算一算,爬上树的有几只吗?(算式写在本子上)口答板书:11-8=3。(课件演示)如果地上还有5只,那么爬上树的会有几只?如果剩3只呢?(口答板书11-5=611-3=8)。

3、师:14-8我们会算了,那么1()-8=()还有吗?看谁写得对又多。

学生做在自己本上。

师:谁能把你写的算式和大家交流一下。(生答师板书)。

10-8=2。

11-8=3。

12-8=4。

13-8=5。

14-8=6。

15-8=7。

16-8=8。

17-8=9。

18-8=10。

19-8=11。

自查得数算对了吗?抽题说说你是怎么算的?(12-8、16-8)你们会用这个好办法来写一写十几减7,减6…的题目吗?回家以后可以去写一写,并且仔细地观察每一组的题目,你一定会发现在这些算式里藏着许多的小秘密,下一节课我们再来讨论,看谁发现的秘密最多。

四、小结揭题: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出题:十几减几)做这样的题目方法可多了,你可以选择算起来又对又快的好方法来算。

五、游戏:排队回家。

西师版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版减几一篇二

1.教师:老师这里有一组题,我们来比赛一下。男同学算左边3道,女同学算右边3道,看谁算得快。

多媒体出示:298+9932+35+97147+100867+98496+3002.

学生在题单上独立计算后,校对得数。

教师:现在我宣布女同学的计算速度最快!

男生:我觉得不公平,女同学的三道题都是一个数加整百数,算起来当然快,如果我们算右边3道题,比她们还要快。

教师:看来,大家都觉得用一个数加整百数计算更容易些。那么,左边3道题有没有办法也转化成加整百数,使计算更简便呢?下面我们把867+98作为例题进行学习。

二、教学例5。

1?情境引入例5,并列出算式867+98。

2.教师:观察867+98中的第2个加数98有什么特点?

学生:98接近100。

教师:这道题该怎样简便计算,请同学们分4人小组进行研究。

3.学生分组讨论并在答题板上写出计算过程。

第1组展示计算过程:867+98=867+100=967。说明:98接近100,我们把867+98看成867+100,这样很快就算出得数了。

第2组展示计算过程:867+98=867+100=967,967-2=965。说明:我们赞成把98看成100,但是100比98多了2,所以867+100以后要用得数减2才正确。

4.教师:同学们发表了自己的意见,现在请你选择,哪个组的算法和写法都合理。

5.学生用手势选择第3组。

6.教师:这里为什么要减2?学生:把加98看成加100,多加了2,所以要减2。

7.教师用红笔强调“-2”。教师:一个数加接近整百的数时,可以看成是一个数加整百数,但要注意多加了几就要再减几。

8.学生简便计算298+99,135+97。

西师版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版减几一篇三

1、由于一年级学生刚入学,年龄比较小,对学校的学习生活有一定的陌生感,但同时也具有很强的好奇心,教师在教学中应多鼓励学生参与学习活动,鼓励良好行为,让他们喜欢上课,喜欢数学。

2、刚入学学生个体差异相对较大,可能有些学生已经不同程度地掌握一些简单数学知识,教师根据班中学生的具体情况出发,适时调整教学进度,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组织教学。教研专题:

恰当创设课堂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1、初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以及学习数学的愉悦。

2、初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3、能正确地数出数量在10以内物体的个数、会读、写0-10各数。

4、掌握10以内数的顺序和大小,初步体会基数与序数的含义。

1、正确数出数量在1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理解10以内数的意义和顺序。

2、能初步运用数学语言进行表达和交流。

3、能认识和理解0的产生和意义。

4、理解基数、序数的联系和区别。

1、数数中手口一致,渗透综合、对应统计等思想。

2、培养学生有序观察思考的能力。

3、初步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培养学生认真思考、倾听、提问、操作等良好学习品质。

5、教会学生美观、漂亮地书写数字。

1、知识:初步学会数1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

2、能力:通过观察交流等探求活动,使学生初步建立数感,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和口头表达能力。

3、情感:(1)、使学生体验与人合作、交流的快乐,初步培养学生的合作参与意识,尊重与欣赏他人。

(2)、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其对人、对物的爱的情感,初步培养学生会听、会说、会补充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数数,初步认识10以内的数教学难点:有序的观察图,数数手口一致。

教学设计思路:通过观察主题图,引导学生看图数小动物,抽象出数字来。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西师版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版减几一篇四

教学内容:

教学要求:

1、使学生认识圆,掌握圆的特征,了解圆各部分的名称,理解同一个圆内直径长度与半径的关系。

2、掌握用圆规画圆的步骤和方法,学会画图。

3、通过直观操作,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进行辩证唯物主义观念的启蒙教育。

4、培养学生观察、分析、综合、概括及动手操作能力。

5、通过生活实例、工艺设计感受数学之美,了解数学文化,提高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

感知并了解圆的基本特征,认识圆的各部分名称。

教学难点:

理解直径与半径的关系,熟练掌握画圆的方法。

教学方法:

1、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让学生感受数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

2、课堂上坚持以生为本,创造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民主平等,情感交融的课堂氛围。

3、创设步步递进的课堂环节。充分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与技能,使其自觉地思考,培养学生观察、分析、综合、概括及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过程:

一、从生活中引入圆。

1、出示生活中圆形物体的图片,让学生找“圆”。

2、除了刚才这些图形,你还能举出哪些圆形的物体?

3、师:圆在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中应用非常广泛,小到手表里面的零件,大到宇宙飞船的制造都要用到圆的知识,我国古代数学家祖冲之对圆的研究就有伟大的成就,因此我们学习圆的有关知识是非常重要而又必要的。

(感受数学之美,板书“圆的认识”)。

二、在画圆过程中认识圆。

1、你会画圆吗?你能借助哪些工具来画圆?

(圆规、硬币、有圆孔的三角板、瓶盖)。

2、说说各种画法的不同特点。

3、介绍圆规,用圆规画圆。

展示学生作品,分析失败案例,请成功同学介绍经验,教师总结。

4、教师示范画一个圆。请学生上台画一个和老师一样的圆(同一地方、同样大小)。

5、师:你是怎么做到的?揭示圆心、半径。

6、认识圆的特征和圆各部分的名称,师生一起操作进行。

(1)认识圆心。

取出圆纸片,先对折,打开,换方向后再对折,再打开,反复折几次,折过若干次后。

问:像这样折可以折多少次?(无数次)。

问:这些折痕意在圆的什么地方相交?(这些折痕意是在圆中心这一点相交)。

(2)认识半径。

问:从圆心到圆上任意一点的线段,在同一个圆里可以画多少条?

问:量一量,半径长几厘米?同一个圆里所有的半径长度都相等吗?

(3)认识直径。

口答后教师指出同时板书,通过圆心,并且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叫做直径,用字母d表示。

问:在同一个圆里,可以画多少条直径?

问:量一量,直径长几厘米?在同一个圆里所有直径的长度都相等吗?

(4)同一个圆里直径的长度与半径的关系。

三、巩固练习。

(1)做课本第58页上面的“做一做”中的题。

(2)判断题。

(1)通过圆心的线段,叫做半径。()。

(2)所有圆的半径都相等。()。

(3)在同一个圆里,半径是直径的1/2。()。

(4)在同一个圆里,所有的直径都相等。()。

四、小结。

今天学了哪些知识?

圆的各部分的名称各是什么?

圆的特征是什么?

怎样画圆?

五、布置作业。

作业本p42。

西师版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版减几一篇五

教学目标:

1、探究7、6加几的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

2、能积极主动参与知识的探究过程,提高分析、解决简单数学问题的能力。

3、通过问题情境的创设,获得成功的体验,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对学习数学产生兴趣。

教学重点:

探究7、6加几的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

能根据一幅图中两个已知数写出两道加法算式,并理解这两个算式之间的联系。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数的组成游戏。

2、完成数的组成和口算。

二、情境导入。

秋天是一个收获的季节,许多果树都会在这个季节收获果实。秋天有许多同学喜爱的水果,你喜欢什么水果?就让我们一起去果园看一看吧。

三、互动新授。

1、教学例1。

课件出示教材第78页例1图。

看图提出数学问题:有7筐苹果,5筐梨,一共有几筐水果?指生列出算式。(7+5或5+7)猜测,这两个算式的结果会不会是一样的呢?为什么?让生经历用小棒来感知过程。

小结:这两个算式算的都是水果的筐数,所以是相同的结果。

同桌交流,说说你是怎样算的。

7+5=12。

总结算法:

方法1:从7起往下数5个。

方法2:摆学具。

方法3:凑十。

方法4:凑十。

方法5:把7看做10。

10+5=1515-3=12。

归纳:知道了这两个算式会有同一个结果,我们计算出了一个,就知道另一个的结果。

2、对应练习。

这里还有几个果子,让我们来摘一摘吧!(出示算式)。

7+4=6+7=()7+7=()。

生独立练习。

指生说出你是怎样算的。

用7+4=11还能算出哪道加法算式?

小结:4+7,因为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自己举出两个加数是7的算式,要求和相同。

如:

7+6=136+7=137+5=125+7=12。

3、教学例2。

课件出示教材第78页例2图。

看图提出数学问题。

猪八戒有5朵花,孙悟空有6朵花,它们共有多少朵花?

指生列示。

5+6和6+5。

独立计算,并把算法与同桌进行讨论交流。

总结方法:

方法1:从6起往下数5个。

方法2:摆学具。

方法3:凑十。

方法4:凑十。

方法5:把6看做10。

10+5=1515-4=11。

对比观察:想一想6加几和刚才学习的7加几有相似的地方吗?哪些地方相似?

归纳7加几和6加几的计算方法:7加几是把另一个加数分成3和几,6加几是把另一个加数分成4和几,都是把前面两个数加起来得10后,再加余下的数。

4、对应练习。

师:同学们能从中发现规律,真不错。请大家运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下面的算式。

6+6=6+8=。

四、课堂小结。

同学们,你们知道吗,今天我们学习了“7,6加几”,进一步巩固了“凑十法”,课后同学们要进行复习,为下一节课的学习作好准备。

西师版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版减几一篇六

1、认识人民币,知道人民币的单位是元、角、分。

2、知道元、角、分之间的十进制关系,懂得1元=10角、1角=10分,学会兑换人民币,知道人民币的功用。

3、培养观察能力、实践能力和推理能力及合作精神。

4、对学生进行爱护人民币和节约用钱教育。

教学重难点。

认识各种面额的人民币,认识各种面额的人民币。

教学工具。

课件一套,常用的面额的人民币(不同版本的)。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师:今天我为你们大家带来了一位新朋友,看看它是谁?(课件演示:点击出现蓝猫图像)你们认识它们吗?今天是蓝猫文具店开业的日子,它邀请我们全班去参观文具店,你们想去吗?一起来吧!

二、探究新知。

1、参观文具店回答问题(课件演示)。

(1)师:谁能说说文具店有什么文具?价钱是多少?(学生回答)。

(2)师:你们喜欢这些文具吗?可是用什么买呢?(学生回答)。

2、认识人民币。

(1)师:中国的钱币叫人民币,你们认识人民币吗?

(2)初认人民币。

师:将桌面上的人民币拿出,先自己认一认,再在小组内交流,看谁认得多。(学生活动)。

汇报认识情况(学生回答,师板贴人民币:硬、纸币)。

问:观察这人民币,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回答)。

师:纸做的钱币是纸币,金属做的人民币叫硬币。

(3)再认人民币。

师:(指纸币)你用什么方法记住这些的纸币,把你的想法在小组内交流。(学生活动后,汇报识别方法)。

师:像100元、50元、20元、10元、5元、2元、1元在读时有一个相同处是什么?所以它们的单位是元,那你能说说看5角、2角、1角、5分、2分、1分的单位是什么?(学生口答)。

师:人民币的单位有元、角、分。纸币我们会认了,那么硬币你会辨认吗?

师:国徽代表我们伟大的祖国,而且是中国制造的,所以我们要爱护人民币,不能在上面乱写乱画。

小游戏:

(1)我指人民币,你举起与我相同的人民币;。

(2)我说面值,你举起相应的面值;。

(3)我说颜色,你来回答。

3、元、角、分的关系。

师:蓝猫想让大家看一个小片段,看完后说说你学到了什么知识?

(学生观看课件:元、角、分之间的兑换关系)。

师:看完了这个片段,你知道了什么?

(学生回答,老师板书:1元=10角1角=10分)。

问:你知道1元=()分吗?(可以小组讨论后再回答)。

4、想一想。

1元可以换几个5角,几个2角?

2元可以换几个1元,几个5角,几个2角,几个1角?

5、我们来看看更大面值的人民币之间的换算。

教师出示例3,例4。

大家认识一下我们生活中的人名币,这里有5元,10元,20元,50,元,100元。那么它们之间是怎么进行换算的呢?大家互相交流一下,看谁讲的对。

大家采取你问我答的形式完成人名币之间的换算。(教师指导)。

三、巩固练习。

1、电脑出示第53页“做一做”的第1题。

师:说说每一张人民币的面值,再算一算一共是多少?你是怎样想的?

2、游戏:模拟购物。

出示一些学习用品、生活用品和玩具(在每件物品的下面有一个小口袋,在购物时把钱放进去)。

(1)选出三个柜长;。

(2)学生随意购物(看清价格后,购买);。

(3)请柜长检查交钱的情况。

课后小结。

人民币是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的,经过今天的学习我们不但要认识不同面值的人民币,还要理清它们之间的关系。

课后习题。

一、填空。

1、1张1元可以换成()张5角、()张2角和()张1角。

2、1张2元可以换成()张1元。

3、1张5元可以换成()张1元。

4、1张5元可以换成()张2元和()张1元。

5、1张10元可以换成()张2元和()张1元。

6、1张10元可以换成()张5元和()张1元。

7、1张50元可以换成()张20元和()张10元。

8、1张100元可以换成()张10元。

9、1张100元可以换成()张20元。

10、1张100元可以换成()张50元。

二、在()里填上合适的数。

20分=()角7角=()分60角=()元。

1元=()分40角=()元1元=()角。

65角=()元()角9角=()分5角4分=()分。

3元6角=()角23分=()角()分70角=()元。

板书。

1元=10角,1角=10分。

西师版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版减几一篇七

教学内容:课本第74-76页。

教学目标。

六、进一步巩固20以内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的计算,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七、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的能力,以及合作意识。

八、使学生初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教学重难点。

进一步巩固20以内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的计算,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

小棒口算卡片。

教学过。

复习。

1.摆小棒计算。

5+1012+514-3。

2.开火车口算卡片。

新授。

1.看图填空。

(1)第1幅图。

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组内交流算法。

在图中这两个算式表示什么?

(2)第3幅图。

同桌合作摆小棒。

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在小组内交流算法。

集体反馈。

(3)第3幅图。

说说图中画的算朱表示什么意思?

学生独立完成,组内交流。

(4)第4幅图。

看图,说说图中珠子的变化。

学生独立完成。

集体交流反馈。

2.计算。

(1)同桌竞赛。

(2)请个别学生说说算法。

3.看图填算式。

(1)看图,说图意。

(2)学生独立完成。

(3)小组内交流反馈。

4.填空。

(1)弄清题意,独立完成。

(2)你发现了什么?

(3)小组交流反馈。

5.找朋友。

(1)独立完成。

(2)交流反馈。

巩固练习。

1.过河游戏。

先让学生看图,再说说题意。

同桌比赛。

集体交流反馈。

2.计算。

同桌竞赛。

请个别学生说说算法。

3.填空。

让学生看图,弄请题意。

学生独立完成交流。

4.一共有多少只蜗牛?

引导学生分析题目。

列式计算,并让学生说说是怎么想的。

5.思考题。

讨论口答。

四、课堂小结。

板书设计。

西师版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版减几一篇八

教学目标。

1、通过实践操作,探索进位加法的多种计算方法;

2、感悟凑十法是一种比较简便的方法;

3、正确计算9加几。

教学重难点。

多种计算方法(主要是凑十法)。

教学准备。

小棒、卡片。

一、出示情景图。

操场上,同学们正在进行课间活动。

数一数,做游戏的有几人?又来了几位小朋友?现在一共有多少个小朋友做游戏?

谁能列出算式?(师板书:9+5=)。

引入课题9加几。

准备题。

(1)卡片:10-510+710+810+310+4。

集体订正。

二、新授。

(一)、教学例1。

先出示3个瓶子,数数几个?再出示9个瓶子,数数几个?

要把3个瓶子和9个瓶子合起来,怎样列算式?

谁会算9+3。

学生用小棒代替瓶子,自己摆一摆,可以怎样计算?

自己摆后小组交流,再全班交流。

引导看书,观察你和书上的方法一样吗?

课堂活动84页1题。

(二)教学例2。

指导看例2图,学生说图的意思。

怎样写算式?9+5。

学生自己说计算的方法,全班交流。

三、课堂活动。

1、84页2题。

计算后观察,你发现了什麽?

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指名学生说一说。

2、练习十第1、2题。

四、课外作业。

84页课堂活动第3题:自制9加几的口算卡片。

板书设计。

9加几。

例1:9+3=12例2:9+5=14。

把3分成1和2,

9+1=10,10+2=12。

西师版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版减几一篇九

课型:新授课。

试讲人:张玲娟。

学时:1学时。

备课时间:20xx-6-11。

授课时间:20xx-6-14。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知道圆形的特征,能从不同的物品中找出共同的地方(图案为圆形)。

2、能力目标:幼儿乐意参加操作活动,能遵守操作规则,并能独立画出圆形。

3、德育目标:利用观察法、操作法等来引导幼儿学习。教学重点:

1、指导幼儿了解圆形的特征,并让幼儿能在图案中找出圆形。教学难点:

1、幼儿需要发挥自己的实践操作能力,学会画出圆形。教学方法:

1、观察法2、示范法3、提问法4、操作法等。

教学准备:

1、若干个圆形实物图(硬币、眼镜、手表等)。

2、铅笔、白纸(学生自备)。

3、几张缺少轮子的图片。

教学过程:

1、引题。

教师:“小朋友们,老师今天给大家带来了一些有趣的东西,大家想不想来看一看,都是些什么东西呀?”(老师拿出准备好的材料)教师:“小朋友们,有谁告诉我这些是什么呀?”(师生互动环节)教师:“小朋友都很聪明,认识这些东西,那大家看一看这些东西哪些地方是一样的呢?都是什么形状的呀?嗯,对了,大家真聪明,这个就是圆形。”

教师:“小朋友们认识了圆形,那大家要不要和老师学习画圆啊?拿出大家带来的笔和纸,跟着老师一起来,好不好呀?小朋友们,注意哦,画的时候不要弄伤自己的小手哦!”(教师提醒小朋友安全问题)。

2、找圆形。

教师(出示放大的缺少轮子的图片):“小朋友看看图上有什么呀?这些车子能开吗?为什么能开或者不能开呢?”(师生互动)呀?教师:“小朋友眼睛真灵,原来呀,这些车子的轮子都不见了,那怎么办呢?我们小朋友来帮帮忙好吗?找找看,应该画在哪里?”(幼儿进行操作,教师进行指导)。

3、找找生活中的圆形。

教师:“小朋友们,刚才我们帮车子找到了它们的圆圆的轮子。大。

家都学到了什么是圆形,那小朋友们,今天回家之后,在家里找一找圆形,然后指给爸爸妈妈看,好嘛?那今天的课就结束了,小朋友们,再见!”

教学反馈:

1、整个教学过程中,老师采用图片展示、现场教学等方式来指导幼儿进行学习,这样更容易让幼儿接受所学知识。

2、本次教学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而且也会很好地锻炼幼儿的观察力,能在生活中得到运用。

西师版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版减几一篇十

1、借助有趣、真实的情境,激发学生参与统计活动的举,培养学生初步的统计意识。

2、初步体验数据的整理过程,认识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统计表,能根据图表中的数据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课程标准中想对应的知识技能目标。

1、对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过程有所体验。

2、通过实例,认识统计表和象形统计图,条形图(1格代表1个单位),并完成相应的图表。

3、能根据简单的问题,使用适当的方法(如计数、测量、实验等)收集数据,并将数据记录在统计表中。

4、根据统计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能和同伴交换自己的想法。

最喜欢的水果(2课时)

1、激发学生参与统计的兴趣,培养学生初步的统计意识。

2、初步体验数据的整理过程,认识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统计表。

3、培养学生初步的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经历统计的过程,发展学生的统计观念。

体验数据、实物整理、统计的过程。

1、我们班要举行元旦联欢会,需要习一些水果,现在市场上苹果、梨、香蕉、桔子这四种水果最多,咱们调查一下到底习哪种水果吧!

2、小组活动:

第组一张白纸,四种水果画片。每人选一种最喜欢吃的水果,贴在纸上,让大家一眼看出你们组喜欢吃哪种水果的人最多。完成后,贴在黑板上展示。

3、全班交流:

同学们评议哪个组的图让大家一看就知道喜欢吃哪种水果的人最多,帮助我们班决定习哪些水果。通过讨论,得出贴图片时要一边对齐,按种类顺序排列,左右也要对齐,并允许贴得不符合要求的小组重新调整。

4、各小组的统计图进行汇总,制成全班爱吃的水果统计图及统计表,并引导学生根据统计表提出问题并加以解决。

1、启发学生提出问题。

(1)喜欢吃苹果和梨的小朋友一共有多少个?

(2)香蕉比梨少多少个?

(3)最多的是什么?最少的是什么?

2、说一说:

(1)哪样东西最多?最样东西最少?

(2)哪两样东西同样多?

(3)你还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小组讨论)

3、第1题先让学生观察图意,明确问题,然后让学生独立地解决问题。让学生数一数各种图形的数量,体会数据的整理过程,再动手画图,完成填空。可以让几个小朋友合作完成。

4、第2题,先让学生把书后附页上的水果图剪下来,再独立解决问题。

5、第3题,通过学习独立的调查,整理数据,表达结果,培养学生的统计意识。教师引导和鼓励学生相互交流,发表自己的意见。

6、迎新年。

(1)先让学生独立去观察图。

(2)引导学生根据图意提出并解决问题。

小组交流后全班交流。

(3)说一说自己班如何过新年,开展哪些活动,可以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西师版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版减几一篇十一

教学重点。

通过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够分辨什么样的物体轻,什么样的物体重、

教学难点。

1、通过中介物体、等量代换比较物体的轻重、

2、运用多种方法比较物体的轻重、

教学用具。

弹簧秤、皮筋、简易天平、水槽和托盘、蓝、绿、黄、红四种颜色的盒子各九个(绿的和蓝的为空盒子,绿的比蓝的轻,黄和红盒子中装东西,轻重相近,比白蓝盒子都重,四个盒子中绿的最大,蓝的最小,黄的和红的大小中等且相近、)。

教学过程。

一、活动一:“掂球游戏”感受轻重。

(一)游戏。

(三)小结。

二、活动二:掂自己身边的物体,感受轻重。

(二)小组汇报。

教师:哪个组已经掂完了,愿意把你的感受说给大家听一听吗?

三、活动三:掂不同的盒子,感受轻重。

(一)实验一。

教师:我看到想参加我们活动的同学,现在都已经坐好了,在等我把东西发给他、

1、发蓝盒子和绿盒子。

2、你觉得他们两个比,谁轻谁重?为什么?(大的重)。

3、到底谁轻谁重,赶快试一试!(学生动手掂、)。

4、说说你的感受?还想接着玩吗?

(二)实验二。

教师:想玩的同学又已经做好准备了,眼睛都看着老师呢、

2、教师请同学说自己的猜想、

3、到底谁猜的对呀?你们是不是特别想知道、动手试试吧!

4、教师提问:这个绿盒子怎么一会儿轻,一会儿重?它到底是轻还是重?

5、这次为什么很多同学没猜对呢?

6、小结:看来,并不是物体越大就一定越重,越小的物体就一定轻、

(三)实验三。

教师:如果还想玩就请把绿、蓝盒子轻轻放到位子里,看哪个组的动作又快又轻!

2、怎么这次有很多同学都不做判断?怎么不发表意见了,有什么困难吗?

3、同学们都认为,只凭观察已经不能判断它的轻重了,你们想怎么办?(动手掂一掂)。

4、说说你的感受,有不同的感受吗?换手再掂一掂、

教师提问。

(1)你们有同样的感觉吗?(学生出现分歧、)。

(2)咱们的意见不一样了,这可怎么办呀?

(4)小组讨论,汇报、

四、活动四:总结探索结果。

(一)教师介绍生活中的测量物体重量的工具。

(二)完成课后练习、

1、出示图片:练一练1。

2、出示图片:练一练2。

3、出示图片:练一练3。

教学设计点评。

在这节课的设计中,教师注意让学生亲身经历比较的过程,通过多个实验,比较物体的轻重。教学时,教师自创情境,从学生喜爱的游戏引入,通过动手操作,让学生体验比较轻重的过程,感悟出比较轻重的具体方法,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探究活动。

左重右轻。

活动目的.

1、让学生逐步加深对轻重的体验与理解,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2、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3、为学习10以内的加法做铺垫、

活动准备。

1、天平。

2、1克、3克、4克、5克、6克的砝码各1个,2克的砝码2个。

活动题目。

在天平的右边放入2克和6克的砝码各1个,天平的左边放入5克的砝码1个,现在天。

活动过程。

1、以小组为单位共同操作、

2、总结方法、

3、分组演示并说明、

参考答案。

方法一:只在左边放、

1、使天平左右平衡:

在左边放入质量是1克、2克的两个砝码,由于1+2+5=2+6,因此天平左右平衡、

2、使天平左重右轻:

方法二:在左右两边都放一个、

西师版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版减几一篇十二

教学内容:88~89页例1~例3,课堂活动1、2题,练习十一第5题。

教学目标。

1、学生在生活中找到8加几的方法。

2、会口算8加几,能较清楚的表达自己的口算方法。

3、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合作交流探讨8加几的口算方法,感受8加几的不同计算方法。

教学重难点。

探索8加几的计算方法。

教学准备。

小棒、卡片。

一、游戏复习。

找10的好朋友。

二、新授。

1、情景引入。

出示88页情景图,激发兴趣。

看图,说图的意思。

你能提哪些数学问题?

出示例1图。

学生说图的意思,并列算式。

指名汇报,老师板书:8+5=。

学生交流8+5的计算方法。

指名说一说自己的计算方法。

看书讨论,你和谁的方法一样?

出示算一算:8+3=8+4=8+6=。

学生独立计算,师巡视辅导。

指名回答并订正。

2、教学例2:学习4+8。

出示例2图。

观察图,列算式4+8。

学生自己算,并且说方法(小组讨论)。

看书验证,你喜欢那种方法?

算一算8+8=6+8=。

学生独立练习,口述方法。

3、教学例3。

分组讨论列式并计算。

指名汇报,集体讲评。

三、课堂活动。

1、完成89页第1题。

学生分小组议一议,填一填。

指名回答并订正。

2、第2题。

学生看图,独立列式,指名回答并订正。

3、第3题。

按规律写出8加几的算式,并与同学交流。

四、布置作业。

练习十一第5题。

板书设计。

8加几。

例1:8+5=13例2:4+8=12例3:原来有多少盆花?

8+7=15(盆)。

西师版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版减几一篇十三

加深对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的学习,脱离表象的支持,直接计算退位减法。

让学生在交流、讨论的过程中接受新的知识,为学习以后的知识打好坚实的基础。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理解能力和自学能力。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利用学过的知识,学习和总结新知识的能力。

教学难点:数学迁移思维能力。

教学时数。

一课时。

教具准备。

教学用具和数字卡片。

教学过。

一、复习。

引导学生复习11、12、13减几的计算方法,让学生加深理解计算的思路,鼓励学生采用不同的计算方法,体会它们的区别和联系。

总结练习的情况。

二、学习14减几的计算方法。

1、引导学生读题:树上原有14只猴子,下来7只,还有几只在树上?

2、引导:我们能列出什么样的算式计算树上还有的猴子呢?

3、板书算式:14-7=?要求学生相互进行讨论,说出计算14-7的步骤,并让学生对比11、12、13减法的计算方法。

4、引导学生集体讨论计算步骤和方法,启发学生联系11、12、13的减法计算的方法,学习14减几的计算方法。

5、引导学生做练习巩固这部分知识,拿出做好的卡片算式,让学生根据卡片上的式子计算结果。

6、听学生汇报练习的结果,对做得好的学生进行表扬,指出学生中出现的错误。

三、学习15减几的计算方法。

1、引导:我们已经掌握了14减几的计算方法,并且学习了不止一种,现在我们继续学习15减几的计算方法。

2、拿出15-8=?的卡片,向学生展示,要求学生相互讨论,然后请学生把计算的方法说出来。

3、肯定学生的答案,并要求学生讲出计算步骤,强调,计算的过程应该注意的问题。

4、引导学生分小组做游戏:两个一组,用做好的卡片算式,一个同学从中拿出一个减法算式,两人一块讨论计算出结果。

5、听同学们汇报练习的情况,对做得比较好的小组进行表扬,鼓励学生在实践中体会理解计算的方法。对学生出现的问题及时纠正。

6、总结本课内容,布置适当的课外作业。

板书设计。

14、15减几。

14-7=715-8=7。

10-7=310-8=2。

3+4=72+5=7。

西师版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版减几一篇十四

教学内容:116页的内容及练习。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形成多种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培养学生学习的连续性。

2、鼓励学生联系前后知识,学习多种计算方法。

教学重点:体会算法多样化。

教学难点:方法的掌握。

教学时数。

二课时。

教具准备。

教学过。

一、复习。

引导学生回忆16、17减几的计算方法,通过练习检查学生掌握的情况,要求学生用不同的计算方法。

总结学生练习的情况,重复强调计算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二、学习18减几的计算方法。

提出问题:9+9=?同学们,我们已经学过这道题,谁能把计算过程和结果告诉我呢?

总结学生的答案。进出问题:18-9=?

引导学生找出加法算式和减法算式的区别和联系。

教导学生根据学习18减几的计算方法,总结出18减几的计算步骤。

引导学生各抒已见,分别说出自己的想法。

总结学生的方法,肯定并强调几种常见的计算方法。

三、练习巩固。

四、作业。

板书设计。

西师版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版减几一篇十五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逐渐脱离表象的支持,学习退位减法。

2、鼓励学生联系前后知识,学习多种计算方法。

教学重点:利用知识学习新知识。

教学难点:对“借位”减法计算方法的掌握。

教学时数。

二课时。

教具准备。

数字卡片。

教学过。

一、12减几的复习。

1、引导学生回忆12减几的计算方法,通过练习检查学生掌握的情况,要求学生用不同的计算方法。

2、总结学生作业和练习中出现的错误,重复强调多样化的计算方法和技巧。

二、学习13减几的计算方法。

1、提出问题:9+4=?

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过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谁能把这道题的计算过程和结果告诉我呢?

2、总结学生回答的答案,提出问题:13-9=?

3、提示学生找出加法算式和减法算式的区别和联系来。

4、教导学生根据学习12减几的计算方法,总结找出13减几的计算步骤。

5、引导学生各抒已见,分别说出想法。

6、总结学生的想法,肯定并强调几种常见的计算方法。

三、巩固练习。

1、引导学生做游戏,4个同学一小组,用纸做卡片,然后在卡片上写出数字,组成12、13减几的算式,并把做好的卡片算式有规律地摆出来。

2、检查学生动手做的结果,对做得比较好的小组予以表扬,鼓励学生要多动手操作,关于观察,从观察思考,发现解决问题的捷径。

3、总结12、13减几的计算方法,总结本堂课所学的内容,布置适当的作业。

四、作业。

板书设计。

13减几。

13-9=4。

(1)10-9=1(2)4+9=13。

1+3=413-9=4。

【本文地址:http://www.pourbars.com/zuowen/14846968.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