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示例之一(汇总19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25 10:41:18
教案示例之一(汇总19篇)
时间:2023-11-25 10:41:18     小编:念青松

一个好的教案可以为教师提供教学的蓝图,使教学更加有条理和有效。教案的编写要注意学习资料和教学资源的准备,确保教学的顺利进行。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教案范文,仅供参考,希望对大家编写教案时有所帮助。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教案示例之一篇一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什么是弹力;。

(2)知道弹簧测力计的原理;。

(3)会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

(4)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初步分析概括能力以及实际动手操作能力。

2.过程与方法。

经历实验分析过程。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的道理。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会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设计学生活动设计。

一、弹力老师利用多媒体展示:跳水,蹦床,蹦极,射箭……学生观察实验,对弹力有了初步认识。

引导学生自己动手实验:

(1)钢尺压弯反弹;。

(2)拉伸或压缩弹簧。学生自己动手做实验,对弹力进一步了解。

老师引导学生得出弹力概念。

回忆力的作用效果,悟出发生形变的物体会对施力物体产生作用力,即弹力。

二、测力计及其使用老师引导学生做实验。学生实验:拉伸弹簧,拉力越大,弹簧伸长越长。

说明弹簧测力计原理:在一定范围内,受到拉力越大,弹簧的伸长就越长。学生知道弹簧测力计原理。

投影仪展示弹簧测力计,请学生观察,介绍弹簧测力计结构:

(1)最大刻度的意义;。

(2)最小刻度的概念;。

(3)零刻度的调整。学生了解弹簧测力计结构。

投影仪展示各种弹簧测力计。

老师讲解如何使用弹簧测力计及其注意事项:

(1)如何调零;。

(2)测量范围;。

(3)测量方法(伸长方向与测量方向一致,弹簧不要靠在刻度板上)。

老师引导学生做实验,并对学生进行指导,纠正。学生实验:

用弹簧测力计测钩码重量;。

用弹簧测力计测自己的一根头发所能承受的最大拉力,并与同学进行比较。

三、实验探究老师用多媒体展示拔河,牛拉车……等图片;。

提问:以上两边的力相等吗?学生观察录像,思考。

引导学生做教材25页图8-3-8实验并填空。

学生做书上实验,补全结论。

引导学生对拔河、牛拉车进行分析。学生分析讨论总结:只要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施加了力,受力物体反过来也肯定会给施力物体一个力。这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且在同一条直线上。

四、课堂小结通过多媒体展示,老师讲解,以及学生自己动手试验,使学生知道了什么是弹力,掌握了弹簧测力计的原理以及用法;通过实验探究对相互作用力的关系有一定了解。

五、课堂作业课后发展空间中的练习。

【实践活动】。

课后“发展空间”中的自制橡皮筋测力计。

【教学反馈】。

本节教学活动应是学生在教师的组织、引导下,学生积极主动探索的过程。在参与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自己动手操作的能力,使之在观察中思考、学习。

教案示例之一篇二

阅读:指导学生阅读本节课文第一段和图11―9。读后回答:

(1)离地面越高的地方,大气压强的大小有什么变化?

(2)发生这个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2.演示:

(1)介绍自制的水气压计:看课后“小实验”和图11―19,看后老师讲解。

(2)演示:请各位同学看准水管中水的位置;教师做好标记后,然后请一位同学拿住这个水气压计到楼上(或楼下),并做好玻璃管中水面变化后的位置的标记,回到教室后告诉全班同学(在这个过程中,教室内的其余学生可阅读课文)。

(3)小结:根据图11―9和刚才的实验表明:大气压强随高度的增加而减小(教师板书这一结论)。讲述:大气压强随高度而变化的原因。

3.气压计讲述:测大气压强的仪器叫气压计。气压计有水银气压计和金属盒气压计。(教师板书)。

(1)结合挂图介绍水银气压计,这是根据托里拆利实验装置而制成的,由于不方便携带,常竖直挂在实验室内使用。

(2)结合挂图和模型介绍金属盒气压计(又叫无液气压计):先讲述它的简单构造,指着挂图、模型让学生看它的部位,接着讲它的工作原理。由于大气压强的变化使盒的厚度变化,随着弹簧片的弯曲程度变化,通过传动机构带动指针旋转,指出大气压强的值。如果在刻度盘大气压强的值的对应位置刻上高度,就成了航空、登山用的高度计。

4.讲述标准大气压:大气压强不但随高度变化,在同一地点也不是固定不变的,通常把760毫米水银柱的大气压叫标准大气压,1标准大气压一般取1.01×105帕,如果粗略计算可取105帕(或100千帕)。(教师板书)。

5.沸点与气压的关系。

(1)讲述:由于大气压强随高度的增加而减小,在同一地点也不是固定不变的`,因此,对人们的生活,健康有重要影响。请同学们先观察一个实验。

(2)演示:演示课本图11―11的实验。

先介绍实验装置。然后演示气压增大,水的沸点升高。将备用开水倒入烧瓶,加热烧至沸腾,测出此时的温度,即沸点。用两用打气筒向烧瓶内打气(注意:水停止沸腾,就停止打气,避免气压过大烧瓶不能承受而爆破)。讲述,要使水重新沸腾必须再加热,使温度升高。表明,气压增大,水的沸点升高(教师板书)。

接着让水的温度降低后,测出水的温度(低于100℃),用两用打气筒对烧瓶内抽气,观察到水又重新沸腾。表明,抽出一部分气体,瓶内气压减小,水的沸点降低(教师板书)。

(3)讲述:以上实验,用其他液体,可得到同样的结果。表明:一切液体的沸点,随气压增大而升高,随气压减小而降低(教师板书)。

四、归纳本课内容和巩固练习:

1.归纳本课内容。

(1)大气压强随高度的增加而减小,测量大气压强的仪器叫气压计,气压计有水银气压计和金属盒气压计。1标准气压约为105帕。

(2)一切液体的沸点,都是气压减小时降低,气压增大时升高。

2.巩固练习:

(1)读节后练习第1题,查一查图11―9,看谁先回答出这个题的结果。

(2)课堂讨论:讨论节后练习第2题。看谁的办法好?而且理由又恰当(组织学生不离位进行讨论)。

讨论后教师评讲。

五、布置作业:

1.阅读课文。阅读课文时,还要注意看图11―9和图11―10。

2.阅读课文以后,把章后的习题第4题做在作业本上。

(四)说明。

1.引入新课的方法很多。本课采用温故知新,复习提问的办法来引入.我觉得对于本课来说,这样引入比较自然,在旧知识的基础上提出质疑,把知识引入一个新的课题,激发了学生进一步渴求知识的愿望。

2.课本图11―11的实验,是一个重要实验,要保证做好。在增大气压,向烧瓶内打气时,酒精灯不要熄灭,而要继续加热,使学生观察到本来已沸腾的水,为什么一打气就停止沸腾,引导学生分析原因。同时,打气不能过量,此时瓶口密闭,又在不断加热,如果气压过大,烧瓶不能承受而爆裂会伤着学生,实验时一定要考虑到这点。

在做减小气压沸点降低的实验时,如果让水温降低到低于100℃,所需时间较长,可另外换用备用开水(此时保温瓶内开水已低于100℃)测出温度,立即抽气就能观察到水在低于100℃时沸腾,这一实验本人做过多次,都能成功,效果很好。

3.为了减轻学生负担,凡是在课内练习或讨论过的题目,一般都没有要求学生再写到作业本上(重要的基础知识、需要理解或掌握的物理概念、规律除外),这样学生就有充分的时间阅读课文,阅读课外读物或完成其他学科的作业,对发展学生的个性和身心健康都有好处。

教案示例之一篇三

这周,讲了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在上轮教学时,复习初中讲的串并关系,主讲电压表和电流表的改装,内接外接的判断方法,整节的知识点是直接灌输给学生,。

这次教学过程中,从恒定电流电路内电荷的稳定分布,分析得出串、并联电路的电流关系;根据电势和电势差的概念,通过理论分析的到串、并联电路的电压关系。使学生对串、并联电路中的电流、电压的关系有更深刻的理解,使学生体会到,许多概念、规律都是靠逻辑关系联系着,物理学是一个自洽的体系。在介绍完电压表和电流表的改装后,让学生通过做一道例题,自己体验,不管是内接还是外接都会有误差,对那个更靠近真实值,有了直观感受,最后带领学生学生一起总结。

虽然教学过程流畅,但还有许多遗憾,教学过程中,若让学生上台分析电表改装过程,教学效果会更好。

教案示例之一篇四

(一)教学要求:

1.知道力的单位是牛顿,对牛顿的大小形成具体观念。

2.知道弹簧秤是测量力的工具,知道它的构造。会用弹簧秤测量力。

(二)教具:

拉力器,弹簧秤。

学生实验器材:弹簧秤,木块,长木板,一根头发。

(三)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5分钟)。

请一位男同学和一位女同学到讲台前,分别拉拉力器。要求其他同学观察,然后回答:

1.弹簧为什么伸长了?

2.两位同学拉弹簧时,弹簧的`伸长相同吗?为什么不同?

3.哪位同学的拉力大?怎么知道他的拉力大?

归纳:拉力使弹簧伸长;拉力大小不同,弹簧的伸长不同;拉力越大,弹簧伸长越大。利用弹簧的伸长可以测量力的大小。

二、力的单位(5分钟)。

国际上通用的力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牛。为纪念牛顿而命名。

板书:1.力的单位:牛顿。

拿起2个鸡蛋的力大约是1牛顿。

提起质量为1千克的物体的力约为10牛顿。

举起20千克的小孩的力约为200牛顿。

三、弹簧秤(10分钟)。

说明弹簧秤是测量力的工具。根据拉力越大弹簧伸得越长制成。

让学生拿起弹簧秤,观察它的构造:弹簧、指针、外壳、刻度、挂环、挂钩。

介绍使用方法:

2.使用注意事项:加在弹簧秤上的力不能超过量程。

3.讨论“想想议议”中的问题。

板书:2.测量工具:弹簧秤。

四、学生实验:练习使用弹簧秤。(20分钟)。

让学生先阅读课本实验部分,然后按步骤进行实验,并把数据记在笔记本上。实验中教师巡回检查,及时解决问题。

弹簧秤的量程:

最小刻度:

水平拉木块的力:

在斜木板上拉木块的力:

拉断头发的力:

五、小结。

教案示例之一篇五

1.知道大气压强随高度的增加而减小。

2.知道测大气压强的仪器有水银气压计和金属盒气压计;知道什么是标准大气压。

3.理解液体的沸点跟气压的关系,并能用液体的沸点跟气压的关系解释一些简单的现象。

(二)教具。

演示用:本章后的“小实验”自制的水气压计、金属盒气压计挂图和模型、水银气压计挂图、温度计、烧瓶、两用打气筒(或大号注射器)、铁架台、石棉网、酒精灯、备有开水的保温瓶和小黑板。

(三)教学过程。

一、课前复习。

提问:

2.大气压强产生的原因是什么?地面附近的空气密度跟高空的空气密度有什么不同?

3.口答上节课布置的思考题。

以上问题,学生回答后由教师纠正补充。

二、新课引入。

2.讲述:根据同学们刚才回答的问题,大气压强是因为空气受重力作用,又有流动性对浸在大气里的物体有压强。但是,地面附近空气稠密、密度大,越到高空,空气越稀薄,密度减小,那么地面附近和高空的大气压强有什么变化呢?又是怎样变化的呢?本课将研究这些问题(教师板书课题)。

三、进行新课。

教案示例之一篇六

空气的密度小,所以晴天的大气压高,阴天的`大气压低,冬天的空气干燥寒冷,空气的湿度小,水汽的含量少,空气的密度大,而夏天空气的湿度大,水汽的含量多。

空气虽是含有多种气体的混合气,但可简单分为水汽和不含水汽的其他干空气两个部分。当把大气变化视为准静态过程并且无热量交换,即不考虑云雾雨雪等形成的,大气压就由这两部分产生的压强相加而成,即为上述气柱中水汽重量与干空气重量之和。

教案示例之一篇七

(1)轮船用空心办法,增大体积,增大受到的浮力。

问:如果一只轮船,它本身和装的货物总重100000牛,它受到的浮力多少牛?它排开的水重多少牛?它排开的水的质量是多少吨?(简单交代什么叫排水量)。

(2)潜水艇。

演示:潜水艇挂图,潜水艇模型。(边讲解边板书)。

用改变水舱中水量的办法,使潜水艇受到的重力大于、等于或小于受到的浮力来实现下潜、悬浮、上浮。

(3)气球和气艇(让学生看课文而后问学生)。

问:气球、气艇采用了什么办法使它能够受到空气的浮力而升空呢?(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用充密度小于空气的气体的办法,使它受到的浮力大于重力而升空。

三、小结(略)。

四、布置作业(略)。

教案示例之一篇八

【板书设计】。

探究活动。

【组织活动形式】学生小组。

【辅导参考】。

1,观察和实践蹦床运动,分析在接触蹦床过程中,蹦床发生弹性形变的过程和能量转化.。

2,拆开一个玩具小车,观察上弦时,发生的弹性形变,以及它在恢复原状过程中的特点.。

【评价方案】。

1、学生自评.。

2、写出分析和观察的过程.。

3、应用到其他的实例.。

教案示例之一篇九

活动目标:

1、在园内寻找春天,能发现初春景色的细微变化。

2、会用形容词描述春天的景色,如嫩绿、暖洋洋等。

活动过程:

一、感受初春阳光的温暖。

将幼儿带到室外阳光下,请幼儿说说太阳照在身上有什么感觉?你知道什么季节来到了?

二、交待观察要求。

老师:请小朋友们找一找春天里的变化,找到了就等一会儿相互谈谈,比一比谁发现得最多。

三、幼儿分散寻找春天的变化。

老师与幼儿共同活动,了解幼儿观察的情况,讲述自己的发现。观察幼儿能否从草地、树叶发芽、蚯蚓翻出的小土堆等发现春天的到来。

四、小结。

老师象大家介绍个别幼儿的发现,请个别幼儿讲述自己的发现。

分析与反思:

在活动中我创设了宽松自由的探究氛围,促使幼儿能自主地在与材料的互动中建构经验,激发幼儿探索的欲望,体验探究的乐趣。通过本次活动,增强了本班幼儿对大自然的观察。我引导幼儿自己去获得经验,提供幼儿更多的机会和充足的活动时间,使幼儿有体验的机会。幼儿通过自己的实践与对比,体验了成功的快乐和不易。作为教师,应尽量地少干预,但是少干预不等于不指导,教师适时适当的指导是幼儿面临困难时的“及时雨”。

教案示例之一篇十

2.能解释一些有关动能、重力势能、弹性势能相互转化的简单物理现象。

(二)教具。

滚摆。单摆,斜槽,弹簧片,木球,人造地球卫星的挂图等。

(三)教学过程。

1.复习。

手持粉笔头高高举起。以此事例提问:被举高的粉笔具不具有能量?为什么?

2.引入新课。

学生回答提问后,再引导学生分析粉笔头下落的过程。首先提出,当粉笔头下落路过某一点时,粒笔头具有什么能量?(此时既有重力势能,又有动能)继而让学生比较在该位置和起始位置,粉笔头的重力势能和动能各有什么变化?(重力势能减少,动能增加)。

3.进行新课。

在粉笔头下落的过程,重力势能和动能都有变化,自然界中动能和势能变化的事例很多,下面我们共同观察滚摆的运动,并思考动能和势能的变化。

实验1:滚摆实验。

出示滚摆,并简单介绍滚摆的构造及实验的做法。事先应在摆轮的侧面某处涂上鲜明的颜色标志,告诉学生观察颜色标志,可以判断摆轮转动的快慢。

引导学生复述并分析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开始释放摆轮时,摆轮在最高点静止,此时摆轮只有重力势能,役有动能。摆轮下降时其高度降低,重力势能减少;摆轮旋转着下降,而且越转越快,其动能越来越大。摆轮到最低点时,转动最快,动能最大;其高度最低,重力势能最小。在摆轮下降的过程中,其重力势能逐渐转化为动能。

仿照摆轮下降过程的分析,得出摆轮上升过程中,摆轮的动能逐渐转化为重力势能。

实验2:单摆实验。

此实验摆绳宜长些,摆球宜重些。最好能挂在天花板上,使单摆在黑板前,平行于黑板振动,以便在黑板上记录摆球运动路线中左、右最高点和最低点的位置。分析单摆实验时,摆球高度的变化比较直观,而判断摆球速度大小的变化比较困难,可以从摆球在最高点前后运动方向不同,分析摆球运动到最高点时的速度为零,作为这一难点的突破口。顺便指出像单摆这种往复的运动,在物理学中叫做振动。

教案示例之一篇十一

1、知道大气压强随高度的增加而减小。

2、知道测大气压强的仪器有水银气压计和金属盒气压计;知道什么是标准大气压。

3、理解液体的沸点跟气压的关系,并能用液体的沸点跟气压的关系解释一些简单的现象。

(二)教具。

演示用:本章后的“小实验”自制的水气压计、金属盒气压计挂图和模型、水银气压计挂图、温度计、烧瓶、两用打气筒(或大号注射器)、铁架台、石棉网、酒精灯、备有开水的保温瓶和小黑板。

(三)教学过程。

一、课前复习。

提问:

2、大气压强产生的原因是什么?地面附近的空气密度跟高空的空气密度有什么不同?

3、口答上节课布置的思考题。

以上问题,学生回答后由教师纠正补充。

二、新课引入。

2、讲述:根据同学们刚才回答的问题,大气压强是因为空气受重力作用,又有流动性对浸在大气里的物体有压强。但是,地面附近空气稠密、密度大,越到高空,空气越稀薄,密度减小,那么地面附近和高空的大气压强有什么变化呢?又是怎样变化的呢?本课将研究这些问题(教师板书课题)。

三、进行新课。

阅读:指导学生阅读本节课文第一段和图11—9。读后回答:

(1)离地面越高的地方,大气压强的大小有什么变化?

(2)发生这个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2、演示:

(1)介绍自制的水气压计:看课后“小实验”和图11—19,看后老师讲解。

(2)演示:请各位同学看准水管中水的位置;教师做好标记后,然后请一位同学拿住这个水气压计到楼上(或楼下),并做好玻璃管中水面变化后的位置的标记,回到教室后告诉全班同学(在这个过程中,教室内的其余学生可阅读课文)。

(3)小结:根据图11—9和刚才的实验表明:大气压强随高度的增加而减小(教师板书这一结论)。讲述:大气压强随高度而变化的原因。

3、气压计讲述:测大气压强的仪器叫气压计。气压计有水银气压计和金属盒气压计。(教师板书)。

(1)结合挂图介绍水银气压计,这是根据托里拆利实验装置而制成的,由于不方便携带,常竖直挂在实验室内使用。

(2)结合挂图和模型介绍金属盒气压计(又叫无液气压计):先讲述它的`简单构造,指着挂图、模型让学生看它的部位,接着讲它的工作原理。由于大气压强的变化使盒的厚度变化,随着弹簧片的弯曲程度变化,通过传动机构带动指针旋转,指出大气压强的值。如果在刻度盘大气压强的值的对应位置刻上高度,就成了航空、登山用的高度计。

4、讲述标准大气压:大气压强不但随高度变化,在同一地点也不是固定不变的,通常把760毫米水银柱的大气压叫标准大气压,1标准大气压一般取1.01×105帕,如果粗略计算可取105帕(或100千帕)。(教师板书)。

5、沸点与气压的关系。

(1)讲述:由于大气压强随高度的增加而减小,在同一地点也不是固定不变的,因此,对人们的生活,健康有重要影响。请同学们先观察一个实验。

(2)演示:演示课本图11—11的实验。

先介绍实验装置。然后演示气压增大,水的沸点升高。将备用开水倒入烧瓶,加热烧至沸腾,测出此时的温度,即沸点。用两用打气筒向烧瓶内打气(注意:水停止沸腾,就停止打气,避免气压过大烧瓶不能承受而爆破)。讲述,要使水重新沸腾必须再加热,使温度升高。表明,气压增大,水的沸点升高(教师板书)。

接着让水的温度降低后,测出水的温度(低于100℃),用两用打气筒对烧瓶内抽气,观察到水又重新沸腾。表明,抽出一部分气体,瓶内气压减小,水的沸点降低(教师板书)。

(3)讲述:以上实验,用其他液体,可得到同样的结果。表明:一切液体的沸点,随气压增大而升高,随气压减小而降低(教师板书)。

四、归纳本课内容和巩固练习:

1、归纳本课内容。

(1)大气压强随高度的增加而减小,测量大气压强的仪器叫气压计,气压计有水银气压计和金属盒气压计。1标准气压约为105帕。

(2)一切液体的沸点,都是气压减小时降低,气压增大时升高。

2、巩固练习:

(1)读节后练习第1题,查一查图11—9,看谁先回答出这个题的结果。

(2)课堂讨论:讨论节后练习第2题。看谁的办法好?而且理由又恰当(组织学生不离位进行讨论)。

讨论后教师评讲。

五、布置作业:

1、阅读课文。阅读课文时,还要注意看图11—9和图11—10。

2、阅读课文以后,把章后的习题第4题做在作业本上。

(四)说明。

1、引入新课的方法很多。本课采用温故知新,复习提问的办法来引入.我觉得对于本课来说,这样引入比较自然,在旧知识的基础上提出质疑,把知识引入一个新的课题,激发了学生进一步渴求知识的愿望。

2、课本图11—11的实验,是一个重要实验,要保证做好。在增大气压,向烧瓶内打气时,酒精灯不要熄灭,而要继续加热,使学生观察到本来已沸腾的水,为什么一打气就停止沸腾,引导学生分析原因。同时,打气不能过量,此时瓶口密闭,又在不断加热,如果气压过大,烧瓶不能承受而爆裂会伤着学生,实验时一定要考虑到这点。

在做减小气压沸点降低的实验时,如果让水温降低到低于100℃,所需时间较长,可另外换用备用开水(此时保温瓶内开水已低于100℃)测出温度,立即抽气就能观察到水在低于100℃时沸腾,这一实验本人做过多次,都能成功,效果很好。

3、为了减轻学生负担,凡是在课内练习或讨论过的题目,一般都没有要求学生再写到作业本上(重要的基础知识、需要理解或掌握的物理概念、规律除外),这样学生就有充分的时间阅读课文,阅读课外读物或完成其他学科的作业,对发展学生的个性和身心健康都有好处。

教案示例之一篇十二

1.通译全文。

2.分析屠户和狼展开搏斗的情节和过程。

3.掌握小说主题。

(二)能力谰练点。

指导学生认清狼阴险狡诈的本质,体会屠户内心世界的变化过程,提高学生的认识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

结合小说主题,让学生了解到社会中确实存在假、恶、丑等阴暗面,教育学生要同它们作斗争,以净化我们的社会,使世界变得更美好。

(四)美育渗透点。

这个故事结构精巧、情节曲折、引导学生从生动形象的描写中体会屠夫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精神美。

二、学法引导。

1.本文故事性很强,教学时,可采用讲故事的方法,教师或基础较好的学生先讲故事,再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反复诵读,如领读、齐读、分组读、分角色读等,以达到铭记于心的目的。

2.查阅工具书,结合课文注释,扫除文字障碍,准确理解文言词语在句子中的含义。要注意分辨。课文中有些词语在不同的句子中的不同用法,如“故、前、敌、顾、洞、隧、止、几何、股”等。

3.反复诵读,理解课文的意思,领悟小说的生动描绘及作品的中心思想。

4.把握故事的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理清层次线索,分析小说是怎样通过动作和神态描写来刻画屠户和狼的形象,表现各自的性格特点。体会一波三折、富于变化的情节特点,文中狼和屠户双方矛盾的白热化的转变过程是“顾野有麦场”的描写,精彩细腻,值得回味。

5.在把握作品中心意思的基础上,对作品做拓展性思考:这仅仅是在写狼吗?

通过思考作品给人们的启示,认真体味议论性文字的深刻含义,更深刻地理解小说的意义。

三、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本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在于对情节和主题的把握上。要通过引导学生熟悉课文,在充分了解屠户与狼之间攻防转换和最终结局的基础上加以解决。

四、课时安排。

1课时。

五、教具学具准备。

1.课文朗读录音磁带及录音机。

2.学生制作文言实词以及“眈眈相向”、议论性句子的卡片,进行知识积累。

3.投影仪。

4.有条件的可制作多媒体课件,效果会更好。

六、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1.熟读课文,根据注释尝试翻译,了解故事梗概。

2.分析屠户和狼展开搏斗的情节和过程。

3.思考、归纳小说的主题。

4.背诵全文。

七、教学步骤 。

导入  新课。

一提起狼这种动物,同学们马上就会意识到它是我们人类最狡猾、凶残的敌人之一。当然.对于狼的本质的认识,也是经历了一段过程的,东郭先生不是就险些被狼吃掉吗?今天,我们再来讲述一个发生在屠户和狼之间的故事。(教师板书课题。)本文节选自《聊斋志异·狼三则》,作者蒲松龄,字留仙,号柳泉居士,清朝山东淄川人。现代大文豪郭沫若先生为其书房——聊斋所题的对联是:“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骨三分”,给予他极高的评价。

(一)明确目标。

1.掌握重点词句的翻译,了解文章大意。

2.理清小说的情节结构。

3.分析、归纳文章的主题。

4.熟读、背诵课文。

(二)整体感知。

学生参考文下注释,在读熟课文的基础上,通译全文,了解大意,思考、分析小说的情节和主题。

(三)重点、难点的学习与目标完成过程。

1.翻译重点词句,疏通文义。教师出示小黑板,要求学生参考文下注释或依据自己的理解用现代汉语翻译词句,教师讲评。

两狼之并驱如故——两只狼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恐前后受其敌——(屠户)恐怕前后都受到狼的攻击。苫蔽成丘——覆盖成小山似的。犬坐——像狗似的坐。洞其中——在其中打洞。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狼也是很狡猾的了,可一会儿功夫两只狼先后毙命,禽兽的欺骗手段又能有多少呢?只不过(给人)增加笑料罢了。

2.分析小说的情节。

首先,引导学生明确,全文分为两大部分,前4自然段为第一部分,叙述故事情节;

第一自然段写屠户遇狼,点明时间、地点和矛盾的双方。这是故事的开端。

第二自然段写屠户惧狼,表现屠户的迁就退让和狼的凶恶贪婪。这是故事的发展。

第三自然段写屠户御狼,表现屠户的果断抉择和狼的不甘罢休。这是故事进一步发展。

分析完情节后,要求学生复述,加以巩固。

3.归纳小说的主题。

狼很狡猾,可终于自取灭亡,这是为什么?这个故事给了你哪些启示?

学生思考、讨论后回答,教师明确,问题的答案就是本文的主题所在——人有狼没有的智慧、勇气和力量。对像狼一样阴险狡诈的恶势力;不能存有幻想、妥协退让,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这样才能取得胜利。

(四)总结、扩展。

这篇故事揭露了狼贪婪、凶狠和狡诈的本性,赞扬了屠户的机智勇敢。故事的语言简洁生动,主要通过动作、神态描写来刻画屠户和狼的形象,按照故事的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展开双方的矛盾和斗争。通过学习这篇文章,我们大家要懂得:对待像狼一样的恶势力,必须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才能取得胜利。

(五)布置作业 。

1.背诵、翻译全文。

2.解决课后练习二、三。

教案示例之一篇十三

华老栓:小城市市民[正面描写]。

(一)社会地位。

(1)开茶馆为生——辛勤劳苦、善良安分、普通民市。

(2)用自己积蓄的钱买“药”——善良、安分守己。

(二)精神状态。

(1)不求医、相信“人血馒头”可治病——迷信、愚昧。

谁流的血?不闻不问迷信愚昧、

(2)别的事情都置之度外为什么流血?不了解麻木落后。

什么人流血?无知道的愿望。

[分析]。

夏瑜: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战士[侧面描写]。

(一)自身表现。

(1)关在牢里还要劝牢头造反——大无畏精神。

主观上:进步。

(2)“这大清的天下是我们大家的”——有政治理想。

(二)别人对他的态度。

(1)嘲讽他、说他“疯了”

(“花白胡子”、“驼背五少爷”等人)。

(2)行刑时许多人只是看热闹客观上:

(3)他的血用来“治病”群众不理解革命。

(4)夏三爷爷告密愚昧不觉悟。

(5)夏四奶奶上坟面露羞愧颜色。

[分析]。

(一)肖像:“眼光像两把刀”“满脸横肉”凶恶。

(三)服饰:“披着玄色布衫”“散着纽扣”“胡乱捆在腰间”粗鲁。

[分析]。

“康大叔”是反动派的爪牙、鹰犬,代表王朝权威,从他身上看到封建势力的强大。

小结。

社会现实:革命者——勇敢、有革命热情、有政治理想。

群众一愚昧麻木、迷信落后。

敌人——穷凶极恶。

采用“人物形象分析法”,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着重分析“华老栓”、“夏瑜”二个人物的性格特征及其社会意义,以此达到理解作品主题的教学目的。

教案示例之一篇十四

a.托盘天平b.杆秤c.弹簧秤d.电子秤。

2.有关弹簧秤的使用,错误的是[]。

a.每个弹簧秤都有测量的最大值。

b.测量后应检查指针能否回复原零位。

c.测量时要防止弹簧与底板摩擦。

d.测量时弹簧秤要保持竖直位置。

3.测一个约6n力时,应选用最恰当的弹簧秤规格是[]。

a.量程10n,最小刻度值0.2n。

b.量程5n,最小刻度值0.1n。

c.量程15n,最小刻度值0.5n。

d.上述三个弹簧秤都可以用。

a.70nb.10nc.35nd.20n。

5.如图1所示是某次测力时的弹簧秤示意图。其最大测量力是______n,最小刻度值为______n,指针位置表示力的大小为______n。

6.弹簧秤在未使用时,指针应与______对齐,加在弹簧秤上的力不允许______。测量后应观察______。

1.c2.d3.a4.d。

5.4,0.2,2.4。

6.零刻度,超过量程,指针能否恢复到零位。

教案示例之一篇十五

——“南非”

【重点】1.重要的地理位置。

2.主要的矿产资源。

【难点】经济特点。

【教具】南非教学课件。

(导入  )由于长期的殖民统治,造成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各国经济结构的单一,在国际贸易中处于不利地位,加之近年来人口的不断增长以及各种自然灾害的影响,各国人民的生活水平普遍低下,所以我们一提到世界上贫困国家最多的大陆,同学们都会想到非洲,但是在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国家中有一个非常特殊,它的经济在非洲大陆上是最好的,也是目前非洲大陆上唯一富裕的国家,这个国家就是我们今天要介绍的南非。

(讲授研讨新课)。

(课件展示)南非的地理位置。

(提问)1.南非位于非洲大陆的什么位置?该国的国名同它的位置有没有联系?

2.该国面临哪些海洋?

(简要总结)非洲大陆最南端的国家,三面临海,大西洋和印度洋。

2.为什么苏伊士运河开通后仍然后大量的船只通过南非的南部海区?

(引导学生讨论)。

(课件展示)大西洋、印度洋间的重要通道。

(引导学生在图中找出好望角)。

(讲解)在苏伊士运河没有开通前,南非的南部海区是沟通大西洋与印度洋间的最近通道,经过好望角的航线是沟通东西方的要道,即使是在苏伊士运河开通后,因其巨大的通航能力,仍然是世界上最繁忙的海上要道之一。经过的船只多于10万吨级,西欧1/4的食品、美国1/5的食品均需靠经过此线而获得。同时大型和超大型油轮由于苏伊士运河的深度不足,仍需绕道好望角。这为南非的经济发展创造了一个优越的条件。

(课件展示)好望角。

(简要讲解)。

(课件展示)开普敦。

(引导学生读图)世界著名港口,位于南非西南端的开普敦?

(课件展示)南非矿产在世界地位统计表。

(提问)1.南非在世界上占有重要地位的矿产都由哪些?

2.储量居于世界首位的矿产是哪些?

(讲解)南非的矿产资源非常丰富,是世界五大矿产国。黄金、铂族金属、锰、钒、铬、硅酸盐的储量均居世界首位,尤其是黄金占世界的39%,是名副其实的“黄金之国”。

(提问)南非如何发展自己的经济?

(引导学生讨论)。

(总结)利用丰富矿产发展以矿业为主,制造业为辅的工业,成为世界重要的矿产出口国和先进的工矿业国。

(课件展示)南非的矿产分布。

(引导学生读图)找出约翰内斯堡。

(讲解)南非最大的金矿开采和机械制造中心。

(承转)南非是非洲大陆经济最发达的国家,也是该大陆最富裕的国家,被誉为“非洲之星”。但是在20世纪90年代以前,南非在国家上的声誉却很不好,那时我国与南非也没有建立正式的外交关系,原因在与当时的南非推行种族主义政策,受到世界各国人民的抵制。

(课件展示)南非人种统计图。

(提问)南非的主要人种有哪些?

(讲解)南非的长期统治者是白种人,南非的种族隔离制度是在南非人民经过半个多世纪的不懈斗争才被废除的。

(课件展示)南非第一位黑人总统曼德拉。

(讲解)曼德拉的事迹。

(设问)我们能够从曼德拉从囚犯到总统的历程中得到哪些启示?

(新课结束,复习反馈)。

【板书设计 】。

第三节南非。

1.非洲大陆最南端的国家。

南非最大港——开普敦。

2.矿产丰富,经济发达。

(1)主要矿产。

(2)经济特征。

3.南非人民反对种族主义的斗争。

教案示例之一篇十六

1、体的摩擦力,表面越粗糙,摩擦力就越大,表面越光滑,摩擦力就越小。

2、体验感受摩擦力对我们生活的影响。

活动准备。

课件3个,幼儿两次实验的材料。

活动过程。

一、引题:

出示图片,分别是爬雪山和冰上芭蕾以及他们的鞋底特写。

教师:比较一下两双鞋子的鞋底有什么不一样?

(雪地靴--平面的、粗花纹、又大又重;冰刀鞋--立体的、又滑又?)。

如果换一下穿可以吗?为什么?

二、第一次实验操作,感知物体表面与摩擦力的关系。

1、教师:这里藏着什么秘密吗?我们来做个实验。

2、介绍材料和实验方法。

(2条滑道--纸滑道和绒布滑道,2个纸筒。轻轻放上去,轻轻放手,会发生什么?

3、幼儿四人一组进行实验。

4、交流:小纸筒从滑道上滑下来是又什么不一样?

(距离远近、速度快慢)并记录(出示课件一)。

5、为什么同样的。

纸筒会由这么不同的结果呢?

出示课件二,教师小结:纸筒划下去时,有一种神奇的力量,它会牢牢拉住纸筒,不让它滑下去,这种力叫做摩擦力(跟念)。

当物体粗糙时,摩擦力就大,当物体光滑时,就拉不住纸筒了,摩擦力就小。

三、第二次实验,感知。

1、实验要求:同样的滑道,给纸筒穿上不同的衣服(卫生纸、瓦楞纸、毛巾),与光纸筒的比较。

2、交流:你用了什么办法?有什么变化?为什么会这样?(毛巾最粗糙)。

四、讨论:

如果登山员穿上冰刀去爬山,会怎样?如果……会怎样?

小结:登山员只有穿上鞋底粗糙的登山鞋才能稳步爬山,冰上运动员只有穿上光滑的冰刀鞋才能翩翩起舞。

五、了解摩擦力在生活中的应用。

出示课件三:厕所里的防滑垫,为什么要垫?(增加摩擦力,防滑)。

滑梯的光滑(减少摩擦力)。

活动延伸:

出示一瓶子,老师说遇到了困难,受手太滑,打不开瓶盖,怎么办?

教案示例之一篇十七

课题:功率(第一课时)。

课型:新授课上课时间:20xx年4月17日。

课标要求:理解功率,关心生产生活中机械功率的大小及意义。

立足于培养学生利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维目标。

1、知识目标:知道功率,理解平均功率和瞬时功率,理解功率与速度的关系。

2、能力目标:体验功率概念的形成,体会比值法建立物理概念的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知功率在生活中的应用,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重点:功率的理解。

平均功率与瞬时功率的计算。

难点:平均功率和瞬时功率的计算。

教学手段:多媒体与传统教学相结合教学方法:讲授法、问答法、归纳法。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一、创设情境。

二、温故知新。

三、新课教学。

1.功率概念。

2.平均功率和瞬时功率。

3.额定功率和瞬时功率。

4.功率和速度的关系。

四、课堂小结。

五、作业。

联系生活。

思考回答。

思考计算。

对比。

联系实际。

做题练习。

激发兴趣。

探究。

巩固。

培养解决实际问题能力。

板书设计。

7.3功率。

一、功率二、平均功率和瞬时功率。

1、物理意义平均功率——时间。

2、定义瞬时功率——时刻。

3、定义式:

t

w

p?三、额定功率和瞬时功率。

4、单位四、功率和速度的关系。

5、功率是标量?cosfvp?

教学反思。

教案示例之一篇十八

4、知道影响动摩擦因数的因素;

能力目标。

情感目标。

教学建议。

一、基本知识技能:

3、两个物体间的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这两个物体接触面间的压力大小成正比.。

4、动摩擦因数的大小跟相互接触的两个物体的材料有关.。

5、摩擦力的方向与接触面相切,并且跟物体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相反.。

6、静摩擦力存在最大值――最大静摩擦力.。

二、重点难点分析:

教法建议。

一、讲解摩擦力有关概念的教法建议。

1、可以让学生找出生活和生产中利用摩擦力的例子;

2、让学生思考讨论,如:

(1)、摩擦力一定都是阻力;

(2)、静止的物体一定受到静摩擦力;

(3)、运动的物体不可能受到静摩擦力;

二、有关讲解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的教法建议。

3、动摩擦因数()是一个无单位的物理量,它能直接影响物体的运动状态和受力情况.。

教案示例之一篇十九

(1)形成电流的条件:一是要有自由电荷,二是导体内部存在电场,即导体两端存在电压。

(2)电流强度:通过导体横截面的电量q跟通过这些电量所用时间t的比值,叫电流强度。

(3)电阻及电阻定律:导体的电阻反映了导体阻碍电流的性质,定义式;在温度不变时,导体的电阻与其长度成正比,与导体的长度成正比,与导体的横截面s成反比,跟导体的材料有关,即由导体本身的因素决定,决定式;公式中l、s是导体的几何特征量,r叫材料的电阻率,反映了材料的导电性能。按电阻率的大小将材料分成导体和绝缘体。

对于金属导体,它们的电阻率一般都与温度有关,温度升高对电阻率增大,导体的电阻也随之增大,电阻定律是在温度不变的条件下总结出的物理规律,因此也只有在温度不变的条件下才能使用。

将公式错误地认为r与u成正比或r与i成反比。对这一错误推论,可以从两个方面来分析:第一,电阻是导体的自身结构特性决定的,与导体两端是否加电压,加多大的电压,导体中是否有电流通过,有多大电流通过没有直接关系;加在导体上的电压大,通过的电流也大,导体的温度会升高,导体的电阻会有所变化,但这只是间接影响,而没有直接关系。第二,伏安法测电阻是根据电阻的定义式,用伏特表测出电阻两端的电压,用安培表测出通过电阻的电流,从而计算出电阻值,这是测量电阻的一种方法。

(4)欧姆定律。

通过导体的电流强度,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即,要注意:

a:公式中的i、u、r三个量必须是属于同一段电路的具有瞬时对应关系。

b:适用范围:适用于金属导体和电解质的溶液,不适用于气体。在电动机中,导电的物质虽然也是金属,但由于电动机转动时产生了电磁感应现象,这时通过电动机的电流,也不能简单地由加在电动机两端的电压和电动机电枢的电阻来决定。

(5)电功和电功率:电流做功的实质是电场力对电荷做功,电场力对电荷做功电荷的电势能减少,电势能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因此电功w=qu=uit,这是计算电功普遍适用的公式。单位时间内电流做的功叫电功率,这是计算电功率普遍适用的公式。

(6)电热和焦耳定律:电流通过电阻时产生的热叫电热。q=i2rt这是普遍适用的电热的计算公式。

电热和电功的区别:

a:纯电阻用电器:电流通过用电器以发热为目的,例如电炉、电熨斗、白炽灯等。

b:非纯电阻用电器:电流通过用电器以转化为热能以外的形式的能为目的,发热是不可避免的热能损失,例如电动机、电解槽、给蓄电池充电等。

在纯电阻电路中,电能全部转化为热能,电功等于电热,即w=uit=i2rt=是通用的,没有区别。同理也无区别。在非纯电阻电路中,电路消耗的电能,即w=uit分为两部分:一大部分转化为热能以外的其他形式的能(例如电流通过电动机,电动机转动将电能转化为机械能);另一小部分不可避免地转化为电热q=i2rt。这里w=uit不再等于q=i2rt,而是wq,应该是w=e其他+q,电功只能用w=uit,电热只能用q=i2rt计算。

a:串联电路的基本特点:电路中各处的电流都相等;电路两端的总电压等于电路各部分电压之和。

c:给电流表串联一个分压电阻,就可以扩大它的电压量程,从而将电流表改装成一个伏特表。如果电流表的内阻为rg,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为ig,用这样的电流表测量的最大电压只能是igrg;如果给这个电流表串联一个分压电阻,该电阻可由或计算,其中为电压量程扩大的倍数。

(2)并联电路及分流作用。

a:并联电路的基本特点:各并联支路的电压相等,且等于并联支路的总电压;并联电路的总电流等于各支路的电流之和。

c:给电流表并联一个分流电阻,就可以扩大它的电流量程,从而将电流表改装成一个安培表。如果电流表的内阻是rg,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是ig。用这样的电流表可以测量的最大电流显然只能是ig。将电流表改装成安培表,需要给电流表并联一个分流电阻,该电阻可由计算,其中为电流量程扩大的倍数。

【本文地址:http://www.pourbars.com/zuowen/14907275.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