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问一世界学生读后感(精选12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25 12:42:17
一问一世界学生读后感(精选12篇)
时间:2023-11-25 12:42:17     小编:影墨

读后感的写作可以培养自己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提升自己的写作水平。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读后感呢?首先,我们可以先回忆整个阅读过程中的感受和思考,再选择一两个重要的观点进行深入剖析。接下来,我们可以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描述和表达,尽量避免简单的摘抄和复述。同时,读后感也需要注意逻辑性和连贯性,可以通过合理的段落安排和过渡词语来使文章结构更清晰。此外,读后感不必追求华丽的辞藻和复杂的句式,简洁明了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受即可。最后,我们可以通过与他人交流和分享自己的读后感,来获取更多的启发和观点。写读后感是一个锻炼思维和表达能力的过程,只要我们用心去思考和写作,就能写出一篇完美的读后感。小编整理了一些经典读后感,希望能给大家提供一些启示和借鉴。

一问一世界学生读后感篇一

《一问一世界》是有杨澜和朱冰著作的,但其中收录的多是杨澜的经历与成长。我关注杨澜时她已经离开凤凰台,在上海台工作。但是从几年前的“杨澜访谈录”,到现在的“天下女人”,她用人文观看待世界,发掘人性的真善美,无时无刻不散发出一名成熟女性的魅力。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不仅更加了解了杨澜传奇的一生,更从中学习到了一名成功女性背后所要付出的努力。

1994年,杨澜放弃了红极一时“正大综艺”,选择了远渡重洋去哥伦比亚大学进修。而正是这一次再度学习的经历,为她之后的主持事业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让她在面对希拉里、克林顿这些站在世界之巅的人时能够从容应对。现在的我们,何尝不是常常站在选择的十字路口。我们要做的就是即使再难也要自己做出选择,学会放弃;否则,拖沓到要别人帮我们抉择时,不管结果是什么都是痛苦的。只有做出自己的选择,然后尽力去做好当下的事,才能让自己的人生每一步都走得踏实稳当。

一个好的主持人不论何时何地都要有话题,有问题。细心挖掘被采访者的每一个故事,用共鸣感烘托气氛,在遇到尴尬问题时才能让对方感受到你的诚意,耐心回答。同样我们需要真诚对人,在言语对话之间就能增加情感交流。杨澜在访问世界级名人时,时常放弃手稿,顺着对方的思路问下去。在生活中,我们也要学会不用自己的条条框框约束别人,发展自己随机应变的能力才是最重要的。

在“杨澜访谈录”上海工作室成立之初,正因为有曹景行等一行人,先进的思想,优良的策划,才能让结合了东西方知性美的杨澜在浦江之边尽情绽放。在一个团队之总,可能抛头露面受尽鲜花与掌声的只有一小部分人,然而荣誉并不是第一位的,如何实现人生价值,用自己的能力去成就事业,才是最值得我们思考和努力的。承认别人的贡献,接受别人的监督,“1+12”的效应是在和谐的合作氛围下才能达到的。谨记这一点,我们才能在人生之路上走得更轻松。

杨澜是一位值得每一个想成为睿智优雅的女性的人学习的榜样,《一问一世界》更是一本值得我再三阅读与学习的书。

一问一世界学生读后感篇二

对于杨澜来说,从某种意义上讲,世界是用来问的。

《一问一世界》汇聚了杨澜和上千位名人的思想精华,每个问题都能让人洞开视野,解决困惑。书中摘录了很多杨澜采访成功人士后的真实感触,字里行间都能感受到杨澜对真实人性的探求。书中还有很多对传媒行业的回顾和对前景的展望,浅读几章就感慨颇深,我想这本书是值得去品读的。

“生命有无数的可能性,你的梦想还在沉睡,为什么不把它唤醒?”杨澜有种独特的气质与魅力,她充满智慧,敢于挑战一切。她每一步都走得踏踏实实,每一步都充满挑战性,她对待工作的敬业,她的才学,她的睿智,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尤其是她对理想永不懈怠的追求精神让我感触最深。梦想这个字眼虽然令人神往,但它却总是和现实大相径庭。现实生活中,又有多少人能够始终坚守自己的梦想,并把它付诸现实。

少年时有梦,这不足为奇。承载梦想还需有足够的勇气去接受困难,承受失败。假如有了梦想而不去坚持,那是悲哀的。不管岁月如何流转,杨澜心中一直珍藏着这个梦。为了实现自己的梦,她一直努力着。一路走来,她承受更多的是艰辛,失败和忐忑。她所获得的一切不是靠运气,而是她朝着坚定目标,不懈地发奋获得的。她积极应对人生的态度,还有应对各种问题的灵活应变,在适当的时候懂得选取,是她一步步实现梦想的基石。因为有梦想,所以坚守,所以执着。

不要被现实消磨掉梦想的光辉,要让梦想的光芒一直照耀着我们前行的道路。坚持不懈的发奋是实现梦想的必要条件,豁达的心态是享受追梦的静心剂。别整天把自己搞的很忙,每天无论多忙也要给自己一点思考的时间。杨澜问出了一个世界,也许我们并不能像她那样的优秀,但至少,我们能在自己平凡的岗位上,用问来探索,来提升自己,向着自己的梦想前进。只要敢于尝试和坚持,不放弃,即便梦想再遥远,也总会有到达的一天。

问遍世界,看到自己。

一问一世界学生读后感篇三

暑假中在新华书店逛了逛,看到了摆在书店中心书架上最明显位置的这本《一问一世界》。作者的是名字是杨澜和朱冰,前者是比较吸引我的,但,关于杨澜,我都知道些什么呢?知道她曾创立自己的阳光卫视,知道她为申奥付出了很多还担任“申奥大使”,知道她是湖南卫视《天下女生》和《杨澜访谈录》的主持人,当然她还是两个孩子的妈妈。

这本书中引用她做主持人请别人回答的6个问题,现由杨澜本人回顾总结她入行20年的风雨历程。细细品味这6个问题,“你真的那么有远见吗?你不想赢吗?谁能在石头上睡觉?为什么总问女生这个问题?奥运能够是件很浪漫的事吗?你是否曾站在空空的舞台?”不难发现这些问题很有价值,杨澜总能透过自己的思考来向别人发问,而这些都是世界级的“高端”人物。或许她并没有这个机会和各个国家的总统、政要来交流,但是应对人生的转折,她掌握了自己的命运。

1986年至1990年就读于北京外国语大学英语学院英语系。从北京外国语大学毕业的那一年,她很幸运的被中央电视台辛少英选中去主持《正大综艺》。正是在杨澜自我说时勇于发表自己的见解给辛少英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之后杨澜很顺利透过层层考试走上了《正大综艺》的舞台。1994年,放下主持红极一时的《正大综艺》,杨澜赴哥伦比亚大学国际和公共事务学院主修国际传媒。对于她放下主持的工作赴哥伦比亚大学继续学习这一事令我敬佩,我认为当时她很清楚自己想要的是什么,为了不轻易满足她选取继续出国深造。她的这个举动给了我很大的鼓舞,回想我小时候的上学时代,好像个性的顺利,从小学、初中到教育学院并没有遇到很大的挫折,一向都个性的顺,而且我又是爸妈眼中的乖乖女。从小开始,我也在朝着我心中的梦想一步一步的前进。

待她学业完成时她在犹豫自己是去还是留,当时杨澜毅然决定要回国,正因她去意已决。回国后她给丈夫说了自己的梦想,也是丈夫一向支持她并为他完成她的梦想:建立中国第一个以历史文化为主题的卫星频道——阳光卫视。刚开始的建立个性的艰难,正因人手、资金等问题磕磕绊绊,但是杨澜能够和丈夫一齐共同应对并和其他朋友并肩作战将自己主办的阳光卫视做的风生水起。其实,人生的道路并不平坦,关键是当你遇到某些困难时自己的心态以及应对这些困难时解决问题的方法。每当我遇到困难时就会找根本原因、分析原因最后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可能我个人的一些想法还不够成熟,但在朋友、同事、爸妈的帮忙下所有的问题都能迎刃而解。

以后的几年杨澜做着自己喜爱的事情,在家庭和事业上双丰收。她荣升当了妈妈,自己主办的阳光卫视得到大家的认可。但是之后的种种原因致使杨澜不得不把阳光卫视转让出去,就像自己的孩子要送给别人养育那么不舍。但是她并没有把这当做终点而是把自己的金牌节目《杨澜访谈录》保留下来,透过自己的发奋和团队的力量把这档节目力求做到完美、极致。整本书前面的三分之一都在讲杨澜是如何组织来自四面八方的那些优秀的制片人、策划、编导等。杨澜一个人的力量是渺小的,但是透过她的真心邀请、热情的关心照顾,使得他们的团队充满了爱的力量。当她透过个人魅力将能用的优秀人才都安排得当时,她也在为自己的支持生涯积累经验,收获果实。她是中国首届支持人“金话筒奖”的获得者。这和她的发奋、付出是分不开的,书中的好几个片段都在讲杨澜在赶往某地路途中的飞机、高铁、汽车上还在认真、专注的看着关于访谈人的密密麻麻的资料、故事。她的敬业精神是值得我学习的,虽然有时我有些偷懒,但我坚信杨澜的专注会一向激励着我,在我偷懒时想想她的付出,我会内疚。

透过她对世界政要和各界风云人物的访问,我们能够清楚的记得杨澜专注的眼神和坚持不懈的精神。作为中西交流的桥梁枢纽,杨澜不仅仅展示了个人魅力,还向西方各国展示了来自东方中国的文化。最近几年也一向在关注杨澜,作为主持人的她,还荣获过国家公益慈善领域的最高奖项——中华慈善奖。她在那么忙碌的工作中还不忘献出自己的爱心一向做着慈善,去汶川慰问心灵受伤的孩子们,我想在今后的生活中,她还是我的好榜样。

杨澜身上的美丽、优雅的气质,工作中发奋拼搏进取的上进心以及她兢兢业业、踏实诚恳的敬业精神将一向激励着我朝向我的目标迈进。记得最后一次在电视上看见她是她主持的某个颁奖礼,沙哑的声音、美丽的容貌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那么超负荷的工作肯定很累,期望杨澜能够照顾好自己的身体,保护好自己的嗓子,美丽快乐将伴随她到永远。

一问一世界学生读后感篇四

这是杨澜的第二本书,第一本书是在浦东机场候机的时候买的《世界很大幸好有你》,一路读完,觉得甚是有缘,于是再次买了这本《一问一世界》。

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说要做自己,要独立要有思想有价值,而这个社会是否又给了你们这样的环境去思考,“人的期待就是自己牢笼”。

杨澜22岁进入央视《正大综艺》。

26岁赴美读研,于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国际及公共事务学院,获国际事务硕士学位。

30岁开创中国电视第一个深度高端访谈节目《杨澜访谈录》,截至20xx年已访问过全球700余位人物,在全球华语观众中具有较高美誉度。

31岁担任阳光文化影视公司董事局主席,创建第一个以历史文化为主题的卫星频道—阳光卫视。

20xx年应邀出任北京申办奥运会的形象大使,代表中国做申奥陈述,后参与主持20xx年北京奥运会和残奥会开闭幕式。

这是杨澜的简略的人生经历,对照自己的年龄,我们还处于什么阶段,她却已经在做什么了。

美国前国务卿亨利·基辛格曾说过:“真正的元件就是透过迷乱的现实看到未来世界的模样。”我的感悟是,通过阅读不同的人物传记,感受经历不同的人生,从过去的基石踏入未来。

一问一世界学生读后感篇五

那天,陪老公报名参加面试培训,地点就在一家书店。无意中看到店主推荐书目中就有这么一本书。看到书名还有封面上的杨澜的第一感觉是好清新。当时的第一反应是:《一问一世界》,一个问题里就蕴含着一个大世界,这本书里蕴含着多少大的世界呢?苦于书本包装严谨,买下之前又不允许拆开浏览书本的内容,就直接买下了。

结果,拿回家一看,傻了,都是关于杨澜从业20年以来的经历,无论记者的工作也好,采访提问的内容也好还是那些高端人物的事迹,似乎都提不起我多大的兴趣。但是本着花了钱就不能浪费的原则,我还是拿起了这本书。虽然,我会时不时地放下,甚至有一段时间直接把他压在了其他书底,但断断续续地,直到今天还是坚持把它看完了。

如果说,之前我是为了实现书本的价值强迫自己去看;那么,一段时间之后,我是发自内心地,心甘情愿地喜欢上了书中的杨澜,她的节目制作团队,那些被采访的嘉宾,喜欢上了《杨澜访谈录》这一高端的节目。虽然,有的时候,由于知识的局限性,我很难很好地理解杨澜的提问和嘉宾的回答,但我还是饶有兴致地甚至有时候是迫不及待地去看书中的内容,能看懂一个大概,能理解到我个人所能理解到的东西,不是也挺不错的吗?后来,我就把《一问一世界》和电视节目《杨澜访谈录》结合起来看,理解起来就轻松容易地多了,这就越发引起了我对这本书和这个节目的兴趣,一发不可收拾,每天看一点书,再看一两个前几个月的访谈节目。到今天为止,终于狼吞虎咽地把该书看完了。

不曾想过,要做何等伟大和出众的人物;也不曾想要刻意去追求何等的成功。但是在这个拜金主义盛行的时代,我想我可以追求做一个真实的自己而不随波逐流,被淹没在世俗的大潮之中,就如同杨澜和她的团队竭尽所能向我们展示的社会,历史和人性中最真实的一面,尽管有时不尽如人意,不够绝对深入、全面和彻底坦诚;没有杨澜身后那个精英团队的支持,就不会有杨澜和这个节目制作的成功,在浩瀚的世界中,我们显得如此地渺小,一个人真要发挥自己的才能,团队的合作,家人亲戚朋友的适时帮助就显得尤为重要。这一点也是我高二时候作为备课组长的深切体会,失去了组员之间的团结和协作就谈不上工作的顺利开展和成功;没有家人的支持和帮助,我就无法安心地坐在这里工作,所以真心地感谢身边的朋友同事和亲人,没有他们,也就没有我现在的舒适安逸的工作和生活。但真要发挥一个团队的优势,就必须能够敏锐地发现每一个团队成员的优势和劣势,扬长避短,把每个人的才能都发挥得淋漓尽致,而不是相互地揭短、不停地抱怨和刻意的逃避。原本一直以为,一个女人选择了穿高跟鞋,就无法顺利地在泥土地中自由地行走;选择了事业就意味着放弃了家庭。而像我这样,已经选择了工作,却又在无法顾及到家人和孩子的痛苦中苦苦挣扎的女人尤其显得可怜又可悲,我时常自怨自艾,结果是于事无补,没能切切实实地照顾到家人,又荒废了自己的工作。杨澜告诉我们,一个女人如果能够做到统筹兼顾,方法得当,可以拥有幸福的家庭和美好的事业,只要我有足够的幸福力——发现幸福的能力。

对,每个人小小的心灵里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大大的世界,而如何让我们内心的大大的世界绚烂多姿,五彩缤纷,主动权就在我们自己的手中。千万不要停下我们探索他人,探索世界和探索我们自己的脚步。地止与此,而海始与斯,让我们以凭海临风的激情,来期待美好的将来!

一问一世界学生读后感篇六

最近在书店无意之中看到杨澜和朱冰合著的《一问一世界》,便细细品读了一遍,只看了一遍难有深切体悟,叹息自己才疏学浅,但还是忍不住想浅略写写类似读后感的随笔。

在这本书中,杨澜记录了她从1990年到20xx年的生命跨越,怎样与电视结缘,离开正大综艺毅然出国深造,创办阳光卫视的失败与艰辛,《杨澜访谈录》节目团队的组建和全体成员做节目所付出的辛酸努力,担任申奥大使,以及他眼中的传媒江湖。还有她与基辛格,克林顿,老布什,李光耀等世界高端人物的秘访艰辛。

而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杨澜对提问的把持,他把提问视为一扇窗户,打开被访者的内心世界,以提问为主,以提问为乐,有时候明知顾问,有时候旁敲侧击,有时候顺着问,有时候反着问,有时候挑衅着问,有时候话里有话问。正是这种妙趣横生,深入浅出的提问才造就了一个真实的杨澜,独一无二的杨澜。

作为职业的提问者,杨澜的一对一采访更是难能可贵,对于每一次采访其实都是一次探险,是一次对人心的探险。所以每次采访之前,她都做足了功课,提前准备上百个问题。对于一个陌生人而且都是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人物坐在你面前,全方面挖掘出更深层的东西,那不仅仅是一种知识的驾驭,更是对人性灵魂的挑战。杨澜的成功没有偶然,是坚持不懈的努力,是岁月沉淀下来的精华发挥到极致的必然结果。

杨澜作为一名优秀的电视工作者,她是成功的,作为一个新时代女性,她是充满灵性和智慧的,作为婚姻家庭经营者,她是睿智的。优雅是学不来的,气质不是模仿出来的,喜欢杨澜也不是因为她华丽的成功,而是她一路走来那种对人生的态度,对各种问题的灵活应变,懂得选择,懂得放弃,选择了就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做好。

一问一世界传递的是一种精神,这种精神正能鼓舞形形色色的人扮演好自己的角色,虽有崎岖,虽不完美,但每天都知道自己所做的是为了什么。指引着人们在正确的道路上前行,脚下或许满是泥泞,但身体却在无限接近。

我们都是平凡之人,也无法和杨澜走同一生活轨迹,永远也达不到她的高度,但我们可以从点滴的学习杨澜开始,学习她的激情,学习他的理性,学习他不断追求努力奋斗的过程,其实就是一种成长,成长比成功更重要。

特别喜欢书中的这段话:

当一个人决定离开床的舒适,

去石头上睡觉时,

他就摆脱了某种惰性,

而带来许多种可能,

有一天,

顽石上也会留下他的温度。

一问一世界学生读后感篇七

看节目,我最容易忽视的,往往便是主持人。很期待下一个精彩的节目,偏偏主持人要出来拖延一下时间,卖一下关子。然而,还是会有主持人成功的摆脱了花瓶的位置,向世人展示了出自己的才华以及睿智,杨澜便是其中一位。

以前只是知道她是一名非常棒的主持人,通过着本书我看到了她在这些光环背后所付出的艰辛和努力,也明白了没有任何一种成功是无缘无故的,没有一种成功是不需要努力的。

在这本书书中,杨澜讲述了她从1990年到20xx年的重要事迹:和电视偶然结缘、离开央视、出国留学、创办阳光卫视的失败与艰辛、十年《杨澜访谈录》的台前幕后、担任申奥形象大使等,以及她眼中的传媒江湖。“当你为了一个理想去努力奋斗,而经历过挫折的`时候,我以为你对整个世界的理解,会更深一步……这是人生非常宝贵的财富,你经历很大的欢喜,也经历很大的挫折,但是你还是能够站起来,重新回到你要做的事情上来,我觉得这是一个人很大的考验,我很高兴我经历这样一次考验。”这是杨澜对她20年媒体生涯的总结,这也代表着她的一种生活态度吧。

看到《杨澜访谈录》中的她,永远那么智慧、优雅、自信。总以为这就是上天赋予她的,天生的才能。其实,怎么可能这么简单呢。

一问一世界学生读后感篇八

生命有无数的可能性,你的梦想还在沉睡,为什么不把它唤醒?...世界可以很大,也可以很小。比进入他人世界更重要的,是打开你自己的世界。

这是非大智慧和大勇气所不能达到的,而杨澜这个奇女子做到了,想来上天一定是有冥冥的安排,有些人来到这个世上注定需承担推动社会发展的大任。和十年前她的《凭海凌风》中带有少年狂傲的文字相比,十年后的《一问一世界》的整个语境平和大气了很多,虽有不同的小故事及穿插的感悟组成,但前后的衔接如此巧妙,足以让人身临其境地感受到她的心路历程和成长艰辛。看完后除了敬佩,还带有一丝羡慕,原来能做自己,能为自己的理想做事是一件那么痛并快乐着的事。她个人的信仰,她所带领团队的共同理想,《杨澜访谈录》所有人员的敬职敬业,他们真的可以在杨澜为主心骨的“绳索”中拧在一起,不问名利,不问得失,不问职级地为共同的目标努力,如大家庭般齐心协力,众志成城,纯粹地为了一个节目而工作和奉献。

合上书的瞬间,竟有一丝失落,像送走了一位老朋友,又像离开了一个大家庭。突然有一种想加入他们的冲动,能有自己的理想,并且能和与自己有共同理想的人们一起工作,那真的像谈恋爱般的工作了,夫复何求?我生活的现实似乎离他们很远,很想追逐他们,却又遥不可及,顿然有一种无所依靠,没有思想,只是为了生活而工作的行尸走肉之感。也许他们的人生才有意义,而我的只是苍白和无奈的不快乐。

后转念一想,书中曾语:成功的道路有很多条,最重要的是发现自己还在路上。杨澜写这本书的初衷并不是想让我们成为像她采访的人,或者她自己那么成功才算有意义,也不是想让我们都加入她的团队才算真正的工作,她应该是想传递一种精神,这种精神正能鼓舞形形色色的人扮演好自己的角色,虽有崎岖,虽不完美,但每天都知道自己所做的是为了什么。诚然,人生没有到达杨澜的高度,没有加入这样的团队,确实有遗憾,但有时遗憾就如同远方的曙光,代表着希望和方向,指引着人们在正确的道路上前行,脚下或许满是泥泞,但身体却在无限接近。

几乎是一气呵成地看完了杨澜的《一问一世界》,与其说是一本名人传记,我更愿意把他看做一本心灵读本。让我感触最深的是:在这个高速发展的浮躁社会,如果觉得赚钱养家是一件很难,很辛苦的事情,那么错了,这个世界上比赚钱更辛苦更难的是坚持自己的理想,不论遇到什么风雨,都不放弃,并且能和现实社会相融合,达到理想与现实的平衡。杨澜在这本书中开宗明义地写道,我们生活在一个渴望成功的时代,我也想成功,我也想证明自己。我跑遍了世界各地去寻找那些成功的人,然后去问他们有没有成功的秘诀。渐渐地,我对成功有了质疑。到底什么算是成功?更成功又怎样?我们的社会是不是患了“成功综合征”?为了“成功”,我们常常忘记自己的初衷和内心真正的渴望。为了“成功”,我们忽略了路边的风景,忽略了身边的人。我们能不能停下脚步,给他们一个微笑,给他们一个拥抱?杨澜说,我曾接到一个短信:真正的成功,不是赚了多少钱或者做了多高的官,而是有一天你除去这一切的时候,还有人愿意在你身边对你微笑。

一问一世界学生读后感篇九

彼得·巴菲特说,教育的目的是为了满足人的好奇心。杨澜说“我的好奇心无可救药。”这本《一问一世界》的主要内容基本上是围绕杨澜主持的《杨澜访谈录》而展开叙述,中间穿插着杨澜自己的工作变动、生活感悟以及一系列的见闻。

在所有的主持人中,当然杨澜更愿意自己定位为一个记者。杨澜是我最喜欢的女性之一,淡定大气,知性广博。杨澜说“睿智,有时不在于为别人指点了多少选择,而在于能否在恰当的时候给自己一个正确的选择。”诚如当年她辞去央视《正大综艺》栏目主持人,奔赴哥伦比亚大学重新就读,结束回来与东方卫视的合作,继而是阳光传媒创建、转手卖给更好的人,选择公益,坚持做高端的访谈,这样的选择也许是早先注定,也许就是杨澜睿智的体现。

《杨澜访谈录》中的被采访者大多数是政界、商界等精英,时间特别宝贵,而且时间也是机密,不允许你随便乱问,因此整个团队的前期工作中对于问题的设计是相当精到。如果在我们预设课堂教学的时候,也能够把有限的40分钟看得相当宝贵,站在学生的角度和教材基础上,结合自己的教学特色而展开提问,那么课堂有效度会更高,学生也会真正是主人。

忽然想到上学期期末试卷中最后让学生提问的事。现在我们的学生主动提问的意识,提问的质量真的让人大跌眼镜。也许是学生对于试卷中提问的考试类型还不适应,但主要还是一个意识能力的问题。学生会这样,那主要的问题当然应该落在整个教育导向上。“好奇”是保持学习的兴趣源泉,因为好奇,所以会提问。一问一世界,对于一个普通的教学者来说,一问一课堂,好好问,好好答。

一问一世界学生读后感篇十

之所以选择这本书,是因为想更加了解下杨澜这个成功者。我们平时见到的,是杨澜出现的电视上面风光的形象,而对于我来说,更想知道她背后的故事。果然,这本书写到了她成功背后的点点滴滴。看完本书之后,觉得有必要写下她给我的几个启示。

生命有无数的可能性,你的梦想还在沉睡,为什么不把它唤醒?这句话,我看了很多遍,每次都让我充满着力量,兴许我是一个有梦想的人,但是我没有行动的动力。正是因为梦想,让杨澜在1994年毅然离开了让她成为的央视睁大综艺节目,而飞到大洋彼岸的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继续深造;正是因为梦想,让杨澜放弃在美国电视机构做主播的机会,而是毅然决定回国建立传播中国五千年灿烂文化的平台;正是因为梦想,让杨澜不顾怀孕带来的不便和危险而跑遍港澳办、文化部、广电总局等相关部门,游说每位审批者,所以才有了中国第一个定位于历史文化的专业化电视频道——阳光卫视;正是因为梦想,杨澜才具备各方面的素质而得以与全世界的各式各样的大人物斗智斗勇,因而有了了解世界的《杨澜访谈录》。无论如何,一个人没有了梦想,正如航海中没有了指南针而变得目无方向,哪怕是一个小小的想法,只要有一丝实现的可能,就请你坚持到底,为实现自己的梦想而奋斗。

团队的力量。如果把杨澜的所取得的成就归于一个人的功劳的话,那是不太现实的。其实在杨澜的背后,还隐藏着一些无名英雄,但是他们都是响当当的人物,无论是在上海的团队,还是在北京的团队。每一个对嘉宾的问题,都是这些人物,如复旦大学教授蒋昌建,不断收集嘉宾资料,然后经过整理,细细挑选才整出来的,所以每一个问题是汗水和智慧的结晶,当然在电视机前我们只看到了睿智的杨澜,却忽略了背后的英雄。

背后的人。还有让杨澜幸运之处就是她遇到了他生命中的贵人——吴征,从最初的一个小小的想法,到阳光卫视,阳光基金会的创立,这些都离不开吴征的支持,无论是从精神上还是从物质上,吴征的出力都是至关重要的。阳光卫视创办之初,启动资金缺乏,卫视的运作困难,从商的吴征就拿出3500万港币与友利电讯联手收购了香港良记公司,并更名为“阳关卫视网络电视有限公司”,并且还负责与海外供片商进行谈判,除此之外他还请来了他担任香港亚视营运总裁时的老部下徐小明担任阳光卫视总裁,这才让阳光卫视得以运行下去。在阳光卫视收视群和收视率提不上去的时候,电视运作的资金越来越多而收益却远远不够,阳光卫视的发展步履维艰,关键时刻,吴征建议把阳光卫视的控制权转让出去,虽然就这个问题他们俩曾发生过激烈争吵,但最后为了阳光卫视的生存,杨澜还是服从了丈夫的决定,如果当初杨澜坚持只做纪录片的话,阳光卫视只会被商业市场淘汰出局的。所以,每个成功者的背后总是有个为他/她默默付出,时时刻刻支持他/她的人,杨澜也不例外。

……。

一问一世界学生读后感篇十一

《一问一世界》是杨澜入行,也是《杨澜访谈录》10周年时创作的。这是一本名人传记,立体地展现了杨澜20年媒体生涯,告诉你一个真实的杨澜和杨澜眼中的时代真相;它又是一本散文集,描述了杨澜20载收获的人生智慧与职场风雨,透过文字的背景凸现出一个成熟女人的生命成长历程。

整本书是将三件事交织一起展开写作的。第一件事是杨澜本人从事电视行业的心路历程;第二件事是《杨澜访谈录》节目团队的组建、人员分工配合和团队成员做节目所付出的辛酸和努力;第三件事是与这些被采访的“大佬”过招,杨澜以及她的团队如何完成“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如何对嘉宾巧妙的提问,如何精益求精的创造这个有价值的节目。从杨澜20年的职业生涯,我看到的这个社会的变化以及他们那一代人看问题的角度。

在这本书中,我相信幸福靠运气,但更要靠能力:梦想的.能力、创造的能力、感受的能力和分享的能力。总之三个字:幸福力。在世俗的眼中,女人无法兼顾两方,最终只能选择其中一样,或是美满的婚姻,或者是出色的事业。但是杨澜说,她要的幸福是丰富而有价值的生命。她不曾为事业牺牲和家人在一起的时间,却最终收获了所有令人艳羡的美好。我更愿意相信,充满爱与温暖的情感世界,是通往成功最好的桥梁。

懂得选择,懂得放弃,选择了就要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做好。现在的我们,何尝不是常常站在选择的十字路口。我们要做的就是即使再难也要自己做出选择,学会放弃;否则,拖沓到要别人帮我们抉择时,不管结果是什么都是痛苦的。只有做出自己的选择,然后尽力去做好当下的事,才能让自己的人生每一步都走得踏实稳当。

喜欢这本书,喜欢与每一位大师对话,探寻他们成长过程中的辛酸与坎坷,感悟人性的闪光。巴菲特的慷慨解囊,王光美的豁达宽容,基辛格的儒雅智慧。不过,我更享受与杨澜一起成长的过程。英雄都是以集体的形式出现的,她的背后,是一个强大的制作团队,是所有人的共同努力,才造就了《杨澜访谈录》的常开不败。

佛学说“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一朵花,一片叶,充满了这个世界的信息,再渺小的个体也能折射出宇宙的大义。可以说,这个世界上有多少个人,就有多少种人。作为独特的自己,要永远保持着一份勇气和坚持。世界可以很大,也可以很小,比进入他人的世界更重要的,是打开你自己的世界。一沙一世界,一叶一如来。

一问一世界学生读后感篇十二

对于名人出书,一直不屑,这世道认个字都能出书,当个主持人都能写书,唱个歌都能卖书,反正自己不求上进不是一天两天了,所以从粉丝时代到了现在的务实时期,但真是开卷有益,而且再用一次肤浅形容自己。

读杨澜的纯属等孩子练球时的无聊翻翻,无心看看。(这是西关学校办公室的书架上放的,随手翻看,感觉很好。)这一翻一看间,却又肤浅了n次。甚至感受到杨澜对女儿读书的建议和女性优雅的气质再次折服。崇拜时,抽着下巴想:要是我也理个这样的短发,是显气质呢还是显大妈呢?这就是力量!

那一句“你沉睡的梦想,你准备何时唤醒?”梦想?沉睡?唤醒?梦想?有吗?梦想中过的生活年年叹息。灯下读书是梦想的一件事,香薰入室,静静品茗是梦想中的.事,为孩子整理成长故事的梦想的事,为学生整理相处点滴是梦想的事,用高超的厨艺,爱心小粥是梦想中的事,洗着泡泡浴,玩着插花,练着瑜伽也是梦想的事,可是这些都是梦罢了,偶然想一想。

而梦早已被对生活的炮灰打得灰土一脸,没有勇气和信心去深想。但随着年龄的增长,想过自己的生活,想做自己的本性是越来越强烈的事情。《做你自己》杨澜在书中提到这本书,也是在无数次采访成功人士后人们所幸福的不是荣誉而自己的感受。文中有这一小段文字:张海迪在人民大会堂做报告,当时的年代,上台前领导交待把一头大波浪剪短,以保持政治敏感度。而她却在上台的一刹那,把头发一把放下来,让美丽的大波浪瞬间华丽呈现。那咱勇气是我们所没有的,所羡慕的。为何委屈,因为烦恼逢迎;为何憋屈,因为不懂争功。可是天高云淡,扪心自问后告诉自己,就做你自己,过自己想要的生活。

一问一世界,极像一生一世界,这一字之差,折射了杨澜留学时的“耻辱”:她努力勤奋,认真刻苦,极具中国特色的好学生,却有一门课得了b,她和老师理论,老师说:印象中你好像没有提过问题。这就是差别。而真正的耻辱,是当老师面对中国学生,冷场无人提问时,老师拿出一美元,只要提问,哪怕是白痴的问题也可以把它拿走。这件事杨澜受到了冲击,而作为老师的我也同样震撼。我们今天还在重复着打击学生热情而举手越来越少,培养学习机器的事情。那个90年代的悲剧还在二十世纪的今天发生。

一问一世界,刚刚开始,而梦想怎样唤醒,怎样做好自己?今天认真地在儿子的小书桌旁,总结了放假以来每天发生的事情,而粗略地提出新的计划。读书是梦想,但静下心来读书,不浮躁地去读书还不是一件易事。一件件地做,什么样的环境造就什么性格的孩子。今天认真地剪贴了电视报,觉得很有收获,也重温了喜欢的故事、哲理、人生。

深度阅读从静心开始!

【本文地址:http://www.pourbars.com/zuowen/14938417.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