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是帮助教师更好地组织和实施教学活动的重要工具。教案的教学内容应当合理安排,形成一个有机的教学系统。通过研究这些教案范例,教师可以提高对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法的把握和掌握。
暮江吟的教案篇一
1、学会5个生字,读准多音字“似”。
2、能说说诗的意思。
3、能背诵全诗,默写。
(1)指名背诵《登鹳雀楼》。
(2)指名说说意思。
(3)齐背全诗。
(1)自由朗读古诗,注意读准字音。
(2)学习生字。
(3)理解题意。
暮:指傍晚,太阳落山的时候。
江:大河。
吟:古代诗歌的一种。
(4)分析古诗。
a、教学1、2句。
这句诗中有哪些事物?
诗中描写阳光用了一个什么量词?
能不能把“铺”换一个字?
第二句中哪个词比较难理解。
说说整句的.意思。
b、教学3、4句。
理解“可怜“的意思。
给“似”换一个字。
说说整句诗的意思。
(5)指导朗读。
a、由朗读,用铅笔划出该停顿的地方。
b、指名读。
c、对其进行评价。
d、齐读全诗。
(6)板书设计。
暮江吟。
白居易。
一道‖残阳‖铺水︱中,
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
露似‖珍珠‖月似︱弓。
暮江吟的教案篇二
(师板书,一边音乐《春江花月夜》起)
师强调“吟”的读音。
师:同学们来看看这个“暮”字,上面是个草字头,下面是个日,你能看出什么来吗?
生:有太阳落山的意思。
师:从诗题中看出了时间,还看出了什么?
生:他在江边。
师:傍晚在江边吟诗,这是谁呀?(白居易)
师:谁来介绍介绍。
生:他的诗容易读懂,因为他写诗的时候,总是要把写好的诗读给老百姓听。
师:你真是个爱学习的孩子。
生:他有个师傅叫顾况。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我是看书的。
师:你也是个爱学习的孩子。
师:要了解这首诗,还要回到1083年,在去杭州上任的路上,他看到江边红日落下的美景,陶醉其中,不禁吟诗一首,就是这《暮江吟》(课件出示图片,并范读)
师:听了这首诗,你感到什么?
生:我感到自己是一棵小草,被夕阳的余辉照耀着,一半绿,一半红。
师:你怎么那么会表达呀!
生:我感到自己是一只小螃蟹,在江中游,阳光下的江面照得一半红,一半绿。
师:多美啊!接下来,同学们用喜欢的方式来读诗,可以坐着读,可以站着读,可以离开座位读。
(同学们纷纷找伙伴读)
(两位同学跑到评委席读给评委听,说自己的理解)
师:谁来读?
(指名读诗)(齐读)
(生自由学习讨论)
师:请各小组来交流一下你们讨论的结果。
生:一道夕阳照在水中,一半变成红色,一半变成绿色,草地上的露珠晶莹美丽,月亮就像一张弓一样。
生:我补充,一道残阳并不是一道,照在河水中有很多的。
师:瞧,这两位同学多能干啊!还有什么问题吗?
生:太阳都是照射的,这里为什么用“铺”呢?
师引导大家做“照”、“洒”、“铺”的手势。从这个手势中你感受到什么?
生:很柔美。
暮江吟的教案篇三
师:同学们每背一首诗,都是一幅美丽的图画,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古诗,题目叫《暮江吟》(师板书,一边音乐《春江花月夜》起)。
师强调”吟“的读音。
师:同学们来看看这个”暮“字,上面是个草字头,下面是个日,你能看出什么来吗?
生:有太阳落山的意思。
师:从诗题中看出了时间,还看出了什么?
生:他在江边。
师:傍晚在江边吟诗,这是谁呀?(白居易)。
师:谁来介绍介绍。
生:他的诗容易读懂,因为他写诗的时候,总是要把写好的诗读给老百姓听。
师:你真是个爱学习的孩子。
生:他有个师傅叫顾况。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我是看书的。
师:你也是个爱学习的孩子。
师:要了解这首诗,还要回到1083年,在去杭州上任的路上,他看到江边红日落下的美景,陶醉其中,不禁吟诗一首,就是这《暮江吟》(课件出示图片,并范读)。
师:听了这首诗,你感到什么?
生:我感到自己是一棵小草,被夕阳的余辉照耀着,一半绿,一半红。
师:你怎么那么会表达呀!
生:我感到自己是一只小螃蟹,在江中游,阳光下的江面照得一半红,一半绿。
师:多美啊!接下来,同学们用喜欢的方式来读诗,可以坐着读,可以站着读,可以离开座位读。(同学们纷纷找伙伴读)(两位同学跑到评委席读给评委听,说自己的理解)。
师:谁来读?(指名读诗)(齐读)。
师:请各小组来交流一下你们讨论的结果。
生:一道夕阳照在水中,一半变成红色,一半变成绿色,草地上的露珠晶莹美丽,月亮就像一张弓一样。
生:我补充,一道残阳并不是一道,照在河水中有很多的。
师:瞧,这两位同学多能干啊!还有什么问题吗?
生:很柔美。
师:你能读出来吗?(生读)。
师:那刚才讨论中认为最美的是什么?
生:半江瑟瑟半江红,最美。因为这种景色像湖面吗?我认为不像。
师:看一看(出示图片)用上”仿佛“、”好像“说一说这是怎样的红?怎样的绿啊?
生:像小孩子脸一样的红,像绿宝石一样的绿。
生:一半是红玛瑙铺成的,一半是碧玉铺成的。
师:还有哪儿很美?
生:我觉得露珠是很美的,就像珍珠一样,珍珠是价值连城的,很美的。
师:当白居易沉浸在这夕照图中,不觉天色渐渐暗下来,低头一看,他看到了什么?
生:露珠。
师:此时此刻,如果你就是白居易,你的心情会怎么样?
生:能看到这样的美景真幸福啊!
生:看到这些,我的疲劳都不见了。
生:我心情舒畅。
生:很想去。
师:课文中有一个词就表示这个意思,是什么?对,”可怜“就是”可爱“的意思。能把刚才理解到的读出来吗?(生读诗)。
生:好,我给大家示范一下。(生读)(学生争着,比着读)。
师:看着同学们吟得这样好,老师也想吟一吟,好吗?师吟诗(同学们鼓掌)。
生:我最喜欢”铺“字。因为它表现出美,显得亲切,安闲。
生:我喜欢”瑟瑟“这两句好,因为它刚中带。
生:我觉得”真珠“这个比喻用得好,把露珠写得闪闪发光,很美。
生:”半江瑟瑟半江红“这个句子写得很美,像五彩池。
师:照图和月夜图,这两幅图构成了最美丽的风景。能不能背背看。(生背,配动作)。
师:其实白居易的写景诗还有很多,接下来我们再简单地学学他写的《忆江南》,出示古诗。
生齐读。
师:大家利用注释来看看这两首诗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生:一首是写日出的,一首是写日落的。
生:都是写江的。
生:都是在愉快的心情下写的。(师讲解对这首诗的评价)。
师:我们再来吟诵一下这首诗,好吗?(生齐读)。
暮江吟的教案篇四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注释。
1暮江吟:黄昏时分在江边所作的诗。吟,古代一种诗体。
2残阳:落山的太阳光。
3瑟瑟:原义为碧色珍宝,此指碧绿色。
4可怜:可爱。
5真珠:即珍珠。诗中的真是真假的真,而并非珍珠的珍。
6月似弓:上弦月,其弯如弓。
7九月初三:农历九月初三。
译文。
一道余辉铺在江面上,在阳光的照射下,波光粼粼,金光闪闪。江水一半呈现出深深的碧绿,一半呈现出殷红。
更让人怜爱的是九月凉露下降的初月夜,滴滴清露就像粒粒珍珠一般,一弯新月仿佛是一张精致的`弓。
赏析。
这首七绝是一首写景佳作。语言清丽流畅,格调清新,绘影绘色,细致真切。诗人选取了红日西沉到新月东升这一段时间里的两组景物进行描写,运用了新颖巧妙的比喻,创造出和谐、宁静的意境。全篇用“可怜”二字点逗出内心深处的情思和对大自然的热爱。其写景之微妙,历来备受称道。明代杨慎《升庵诗话》评云:“诗有丰韵。言残阳铺水,半江之碧,如瑟瑟之色;半江红,日所映也。可谓工微入画”。《唐宋诗醇》评云:“写景奇丽,是一幅着色秋江图”。清代王士祯《唐人万首绝句选》评云:“丽绝韵绝,令人神往。”
暮江吟的教案篇五
(知识、能力、情意)。
1、了解中法人民的共同心愿,从中爱到国际主义的思想教育。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所表达的思想。
3、自学本课新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联系课文内容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课文内容所表达的思想。
1课时。
一、激疑导入。
1、什么是心愿?课文中讲了哪些人的心愿?他们的心愿分别是什么?
(小姑娘的心愿……,小姑娘父母的心愿……我和法国人的共同心愿……)。
二、自学研讨。
1、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抓记文的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
2、找出课文中人物表现的句子,并抓重点句子体会含义。
3、想一想,表达了作者怎能样的思想感情?
三、点拨辅导重点点拨第二道:
这句话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把什么比作什么?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相机释词"含苞欲放"。
从这句话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5、她爸爸认真地说:"我希望她学中文,以后到中国留学,当架设友谊桥梁的工程师。"。
"当架设友谊桥梁的工程师。"是什么意思?这家法国人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心愿?
6、人民的感情上朴素的,朴素的东西是最美的。修一座友谊的长桥,这是我们共同的心愿。
共同的心愿指什么?友谊的长桥指什么?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指导朗读最后一节。
四、质疑巩固。
五、作业。
1、整理解释滔滔不绝迷惑不解绘声绘色潜力含苞欲放。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板书:心愿。
小姑娘我家有好多中国人去北京当老师。
父母中国迷学中文。
中法友好。
架设友谊桥梁。
资料提供者:郑昌松。
暮江吟的教案篇六
1、知识与能力目标: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
2、过程与方法目标:能运用上节课自学古诗的方法自学本课的古诗。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诗的感悟,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
重点:灵活运用自学古诗的方法。
难点:培养学生对诗的感悟及想象诗中所描绘画面的能力。
关键:培养学生与人合作的意识,善于与别人交流。
1、学生比较熟悉的古诗画面。
2、古琴曲。
一、复习旧课,导入新课
1、交流上节课布置的作业古诗配画。
2、板书本节课要学习的古诗《暮江吟》的课题。
3、解释课题,交流对白居易的了解。
二、初读
1、学生自由朗读,读准生字。
2、检查对三个生字瑟、残、吟的认读情况。第一遍带着拼音读,第二遍去掉拼音读。
三、细读
1、学生小组内交流课前预习情况,结合课文注释,理解诗义。
2、图诗结合,用自己的话说说本诗的意思。
3、班内交流。
四、美读
1、配乐范读,启发学生进入诗歌情境。
2、学生练习朗读。
3、配乐,指名感情朗读。
4、加表演动作,背诵古诗。
五、巩固
用抢答方式,理解诗中的加点字的意思。
1、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2、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3、莫愁前路无知已,天下谁人不知君。
六、延伸
用10分钟左右的时间,召开一个古诗朗诵会,把自己会背的古诗背给大家听。
七、布置作业
向学生推荐《唐诗三百首》
暮江吟的教案篇七
教学目标:
1、学习《暮江吟》,理解诗句的意思,了解古诗所描写的景色并能有感情地朗读。通过学习,能归纳出学习古诗的方法。
2、通过反复朗读,让学生从中感受自然美和语言美。
3、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看到奇丽景色时的愉悦心情。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想象诗中描写的情景,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掌握学习古诗的一般方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积累写景的古诗。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背诗导课题。
1、看图背诗,激发兴趣。
课前,我们先来玩个游戏——看图猜诗。大屏幕上会出现几幅图,请你们仔细观察、想象回忆,看看它们分别是哪些古诗里所描写的景色。
课件分别出示古诗《舟过安仁》、《咏柳》、《忆江南》的插图。指名学生看图背诗。
2、找共同点,引出诗题。
(出示《暮江吟》的插图)这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古诗中描写的景色。这首古诗的题目是《暮江吟》。(板书课题,齐读。)。
3、生探古诗题意。
这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一首名诗。诗歌作于公元822年。这一年,白居易上任杭州刺史,一路上,他为自己离开了腐败的朝廷,离开了京城感到十分的轻松愉快。游山玩水,走到一处,被眼前的美景所吸引,便写下了这首广为流传的山水风景诗。那这首诗描写的什么时候、什么地方的景色呢?我们来看看能不能从诗题中找到答案。
看诗题,指名回答。
从诗题中我们知道了诗人在傍晚时分来到江边,看到美丽的景色就陶醉其中、诗兴大发,就脱口吟诵出这首古诗。
4、诗人在江边吟什么呢?(课件出示背景图片和全诗)——师配乐范读。
二.初读感诗意。
1、学生自由读古诗,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指名学生读,师生正音、评价。
3、词义理解:翻开书,看看从书上的注释中你理解了哪些词的意思,还有哪些词你不理解?(学生自由发言,师相机指导)。
残阳——快落山的太阳,夕阳。
瑟瑟——本是绿宝石的名称,诗中指碧绿的颜色。用来形容没有受到残阳照射的江水所呈现的颜色。
(指导看图)而受到残阳照射的江水是什么颜色?(红色)所以江水一半是——(生)绿色,一半是——(生)红色。
想一个感叹句——可爱的九月初三夜啊!九月初三夜真可爱啊!
九月初三——指农历九月初三,这时已进入深秋季节。(九月初三这深秋的夜晚为什么这么可爱?大家看到最后一句诗……)。
真珠——珍珠。古时写“真珠”,就是珍珠的意思,但我们现在要写成“珍珠”。
暮江吟的教案篇八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能借助注释和相关资料理解诗句意思。培养学生对诗的感悟及想象诗。
歌的画面,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
2.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诗句意思,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想象诗中所描绘的情景,体会诗人轻松愉快的心情。
3.教学用具。
一、释题激趣,创设语境。
师:同学们,我们以前学过一首诗,老师念第一句“篱篱原上草”,大家一起背好吗?你们知道这首诗的作者是谁吗?他就是我国唐代著名的诗人白居易,他写这首诗时只有15岁,他的诗通俗易懂,在广大群众中广为流传下来的诗有1914首,今天我们学习其中一首脍炙人口的诗句,题目是《暮江吟》。
1.读题、解题:(1)师强调“吟”的读音。“吟”是怎么意思?吟,古代一种诗体。(2)同学们来看看这个“暮”字,上面是个草字头,下面是个日,你能看出什么来吗?(有太阳落山的意思)这里交代的是(时间)(3)“江”在题目中交代了什么?(地点)。
二、初读古诗,感受画面。
1.自由读古诗,读正确,读流利.想一想:这首古诗给你留下了怎样的感受?
2.(点读——齐读)读完古诗你有什么感受?(景色美丽、喜爱……)。
3.读诗初步感觉很重要,老师读这首诗也有自己的感受,我想通过我的读表达出来。
三、品析古诗,体会情感。
1.思考、讨论:诗人描写了傍晚的哪些景物?抓住了这些景物。
的哪些特点来写的?(诗人描写了傍晚的残阳和江水,江水的特点是半江瑟瑟半江红)?
2.齐声朗读前两句诗。
3.重点理解词语。
(1)“残阳”是什么意思?(落山的太阳光)。
(“铺”既写出了夕阳的柔和,又写出了照得面积广大而均匀。)。
4.质疑:江水为什么一半是绿色,一半是红色,你看见过这种景象吗?(因为太阳接近地平线,江面有一半已经照不到阳光所以半江是绿色,半江是红色。)。
5.指名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两句诗的意思。
暮江吟的教案篇九
夕阳沿地平线平铺在水中,江水一半鲜明,一半阴暗,一半红光闪耀、金波粼粼。一半呈现碧绿,有如青玉。可爱的九月处三的夜晚,江边的草地上挂满晶莹的露珠,多么像镶嵌在上面的粒粒珍珠,抬头看,一弯新月出升,如同在碧绿的天幕上悬挂着一张十分精巧的弓,看着这些美景,我陶醉在了其中,仿佛进入了仙界,心里十分轻松、愉快。天边的火烧云变化多端,把蓝天照成了金色,河水金波粼粼,十分平静,像一面金色的大镜子。夕阳西下,太阳的余晖把流动的河水照射的一会儿红,一会儿青,景色十分美丽。一群群海鸥飞翔在晚霞的天空中,它们在空中互相追逐、嬉戏。一会儿,飞过我的头顶,顶着晚霞的余晖,变幻成金色,一会儿,掠过碧波的水面,变幻成青色的飞鸟。画面十分优美、生动。慢慢的天空从浅蓝变成深蓝。夜幕降临,一弯新月悄悄地升上了夜空,镶嵌在湛蓝的空中,像剪影一样明亮。弯弯的月牙儿像一把精致的.弓,我走在草从里,珍珠似的露珠像顽皮的小孩子拥抱我,打湿我的裤子,一股草的芬芳、清新的味道扑鼻而来。在空气中一点点弥漫着,耳边听着河水欢畅的流动,如一买内动听的乐曲,像是在赞叹着月光下的美丽景色。
慢慢地,在初秋的九月,在这个迷人的夜晚,我像风一样沉醉在这夜色中,感受不到是我融入了美景中,还是这美丽的景色融入了我心中。
暮江吟的教案篇十
《暮江吟》是小学四年级的一首古诗,下面是关于《暮江吟》的说课稿,欢迎借鉴!
各位尊敬的评委老师:
大家好!
我是语文组7号任璐,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暮江吟》(板书课题),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生情况、教法学法、教学过程和说板书设计、教学效果这几个方面对本课进行具体的阐述。
一、说教材(时间控制3分钟)。
《暮江吟》是北师大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第(二)课《古诗二首》中的第二首诗歌,该单元以(明月)为主题展开。《暮江吟》是唐代诗人白居易上任杭州刺史途中写的一首风景诗。这首诗是一首写景佳作。诗句语言流畅,格调清新,绘影绘色,细致真切。诗人选取了红日西沉到新月东升这一段时间里的两组景物进行描写,运用了新颖巧妙的比喻,创造出和谐、宁静的意境。其写景之微妙,历来备受称道。诗句的字里行间充溢着诗人热爱大自然的美丽景色,热爱大好秋色的喜悦之情。
根据新课标第二学段的目标要求和本节课的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及认知规律,我制定本课的教学目标为:
1、学会“吟”、“瑟”两个生字。
2、有感情的朗诵古诗并尝试背诵古诗。
3、通过在读中想象意境,描绘意境等灵活多样的学习方法了解诗意,体会古诗的意境。
4、想象诗句描述的景象,感受诗人表达的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这样的目标设计,目的是体现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通过三者的相互渗透,促进学生语文素养及能力的整体提升。
为了落实本课的教学目标,我把教学重点确定为:
1、了解诗意,体会古诗的意境。
2、想象诗句描述的景象,感受诗人表达的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3、有感情地朗诵古诗并尝试背诵古诗。
根据教学内容的题材,我将本课的教学难点确定为:(了解诗意,体会古诗意境,感受诗人表达的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教学时间:根据课文内容需要,将安排1个课时进行教学。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
二、说学情:
四年级二班共有54名学生,学生家长的个人素养非常高,所以这些孩子较过去的孩子而言,他们获取信息的途径多,信息量大,见识广、思维活跃、求知欲强、愿意交流、乐于表达。在学习上,他们也具备一定的学习能力,如:搜集资料的能力,“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语言组织、表达能力等。所以,这些孩子应该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和阅读习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需要做好孩子的引导者就行。
三、说教法和学法: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领者,阅读是教师、学生、教材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阅读的重点是培养学生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为让学生充分理解本节课的教学内容,结合(四)年级学生阅读实际情况,教学中我主要通过学生参与式的教学模式,采取朗读感悟法、情境创设法、合作探究法等教学方法,配合现代教学手段,使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乐于学,勤于思考。
在学法上,新课程标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于是我将"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通过自主阅读、合作交流、讨论探究等方式展开,以此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合作精神,促进学生的发展。
四、说教学过程:
本课教学设计基于“研究性阅读”模式,重在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自主感悟、自主探究、自主发展的语文综合素养。下面我分四个环节说说这节课的教学过程。
第一环节:解读诗题,导入诗歌。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这一课程目标的实现离不开阅读方法的支持。在出示课题后,引导学生自己去解诗题:说说你从诗的题目中读到哪些内容?学生回答之后,我以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暮江吟》,引入第二环节。
第二环节:读通诗句,读出节奏。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在语文教学中,应坚持以读为本,在读中感,在读中悟,因此在诗句的讲解方面,我要求学生自由朗读,以自己喜欢的方式去读,读出自己对古诗的独特体会,然后再相机指导学生:中国古代的诗词都是用来吟唱的,所以我们应该读出他的节奏来,展现诗歌的音乐美。
紧接着,我以“这首诗歌到底吟咏了哪些景物”一句话引入第三环节的学习。
第三环节:了解诗意,品读诗文。
有位教育家说过:“教学的艺术全在于如何恰当地提出问题和巧妙的引导学生作答。”在品诗文、体意境这个教学环节里,我主要通过设计问题,引导学生去感悟。
残阳江水露珠新月。
在学生对古诗有了初步了解后,让学生再读古诗,这时或许古诗所描绘的景物就自然而然的就浮现在学生的脑海里。
第二步:请学生探究讨论你最喜欢哪个景物,为什么?之后,根据学生的回答,随机指导学生了解诗意,品读诗文。
第三步,品读诗文。根据学生所说内容指导学生感悟“铺”的妙处,铺体现了太阳照射的时间是傍晚,铺体现了残阳之柔美,铺体现了斜阳铺洒之下的江面十分壮美。从而,指导学生诵读“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至于“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可以在学生感悟诗意之后,再以:可怜九月初三夜,露珠晶莹月儿弯“这样的诗句让学生对比,之后相机诵读体会作者比喻之精妙,感悟诗歌意境之美好。
第四环节:编写标题,感悟诗情。
诗中的景象吸引了我们,也使画家陶醉,瞧,画家用他的画笔画出了这样的图画,这幅就是“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而这幅是: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让我们来给这两幅图取上好听的名字吧。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探究。同时,教师相机指导,将图中的景物连接起来,再加以润色,就是一个好的名字。在此,等于训练了学生的概括能力。之后,我板书题目”暮江落日“”露伴新月“,质疑:为什么作者一直从傍晚站到了半夜?从而使学生体会作者喜爱这暮江秋景图,热爱大自然的感情。板书:热爱大自然,之后,培养朗读。
第五环节:拓展延伸,海量阅读。
新课标要求我们要努力树立拓展性阅读教学观,就教学中与某一阅读素材相关的主题,搜寻更多的材料推荐给学生阅读,进而加深对教材的理解,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因此,我在此课中设计拓展的内容是关于明月的诗句:
第一步:描写月的形态的诗句: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第二步可以引导学生说出借月抒情的诗句;。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等。
请同学们搜集此类诗句。
第六环节:布置作业。
1、搜集和明月有关的诗句并写到摘抄本上。
六.说教学板书。
好的板书就像一份微型教案,此板书力图全面而简明的将授课内容传递给学生,清晰直观,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理清文章脉络。
暮江吟。
热爱自然、轻松愉悦。
七、说评价分析。
总结:这篇课文的教学,我遵循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阅读为主线的教学原则,既教给学生知识,又教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力求使语言文字训练和思想情感熏陶能得到有机的结合。在教学中,我重视学生的阅读体验,采用多种朗读方式,以读促讲、以读促思、以读悟情。当然,在实际的教学中我会根据课堂的生成情况不断调整自己的教学设计,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以上就是我今天说课的全部内容,谢谢各位评委老师!
暮江吟的教案篇十一
1、学习《暮江吟》,理解诗句的意思,了解古诗所描写的.景色并能有感情地朗读。通过学习,能归纳出学习古诗的方法。
2、通过反复朗读,让学生从中感受自然美和语言美。
3、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看到奇丽景色时的愉悦心情。
引导学生想象诗中描写的情景,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掌握学习古诗的一般方法。
多媒体课件。积累写景的古诗。
一课时
一、背诗导课题
1、看图背诗,激发兴趣。
课前,我们先来玩个游戏——看图猜诗。大屏幕上会出现几幅图,请你们仔细观察、想象回忆,看看它们分别是哪些古诗里所描写的景色。
课件分别出示古诗《舟过安仁》、《咏柳》、《忆江南》的插图。指名学生看图背诗。
2、找共同点,引出诗题。
(出示《暮江吟》的插图)这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古诗中描写的景色。这首古诗的题目是《暮江吟》。(板书课题,齐读。)
3、生探古诗题意。
这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一首名诗。诗歌作于公元822年。这一年,白居易上任杭州刺史,一路上,他为自己离开了腐败的朝廷,离开了京城感到十分的轻松愉快。游山玩水,走到一处,被眼前的美景所吸引,便写下了这首广为流传的山水风景诗。那这首诗描写的什么时候、什么地方的景色呢?我们来看看能不能从诗题中找到答案。
看诗题,指名回答。
从诗题中我们知道了诗人在傍晚时分来到江边,看到美丽的景色就陶醉其中、诗兴大发,就脱口吟诵出这首古诗。
4、诗人在江边吟什么呢?(课件出示背景图片和全诗)——师配乐范读。
二.初读感诗意
1、学生自由读古诗,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指名学生读,师生正音、评价。
3、词义理解:翻开书,看看从书上的注释中你理解了哪些词的意思,还有哪些词你不理解?(学生自由发言,师相机指导)
残阳——快落山的太阳,夕阳。
瑟瑟——本是绿宝石的名称,诗中指碧绿的颜色。用来形容没有受到残阳照射的江水所呈现的颜色。
(指导看图)而受到残阳照射的江水是什么颜色?(红色)所以江水一半是——(生)绿色,一半是——(生)红色。
想一个感叹句——可爱的九月初三夜啊!九月初三夜真可爱啊!
九月初三——指农历九月初三,这时已进入深秋季节。(九月初三这深秋的夜晚为什么这么可爱?大家看到最后一句诗……)
真珠——珍珠。古时写“真珠”,就是珍珠的意思,但我们现在要写成“珍珠”。
暮江吟的教案篇十二
一、教学目标 。
1、学会5个生字,读准多音字“似”。
2、能说说诗的意思。
3、能背诵全诗,默写。
二、教学过程 。
1、复习导入 。
(1)指名背诵《登鹳雀楼》。
(2)指名说说意思。
(3)齐背全诗。
2、教学新课。
(1)自由朗读古诗,注意读准字音。
(2)学习生字。
(3)理解题意。
暮:指傍晚,太阳落山的时候。
江:大河。
吟:古代诗歌的一种。
(4)分析古诗。
a、教学1、2句。
这句诗中有哪些事物?
诗中描写阳光用了一个什么量词?
能不能把“铺”换一个字?
第二句中哪个词比较难理解。
说说整句的意思。
b、教学3、4句。
理解“可怜“的意思。
给“似”换一个字。
说说整句诗的意思。
(5)指导朗读。
a、由朗读,用铅笔划出该停顿的地方。
b、指名读。
c、对其进行评价。
d、齐读全诗。
(6)板书设计 。
暮江吟。
白居易。
一道‖残阳‖铺水︱中,—。
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
露似‖珍珠‖月似︱弓。
暮江吟的教案篇十三
师:同学们每背一首诗,都是一幅美丽的图画,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古诗,题目叫《暮江吟》(师板书,一边音乐《春江花月夜》起)
师强调吟的读音。
师:同学们来看看这个暮字,上面是个草字头,下面是个日,你能看出什么来吗?
生:有太阳落山的意思。
师:从诗题中看出了时间,还看出了什么?
生:他在江边。
师:傍晚在江边吟诗,这是谁呀?(白居易)
师:谁来介绍介绍。
生:他的诗容易读懂,因为他写诗的时候,总是要把写好的诗读给老百姓听。
师:你真是个爱学习的孩子。
生:他有个师傅叫顾况。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我是看书的。
师:你也是个爱学习的孩子。
师:要了解这首诗,还要回到1083年,在去杭州上任的路上,他看到江边红日落下的美景,陶醉其中,不禁吟诗一首,就是这《暮江吟》(课件出示图片,并范读)
师:听了这首诗,你感到什么?
生:我感到自己是一棵小草,被夕阳的余辉照耀着,一半绿,一半红。
师:你怎么那么会表达呀!
生:我感到自己是一只小螃蟹,在江中游,阳光下的江面照得一半红,一半绿。
师:多美啊!接下来,同学们用喜欢的方式来读诗,可以坐着读,可以站着读,可以离开座位读。(同学们纷纷找伙伴读)(两位同学跑到评委席读给评委听,说自己的理解)
师:谁来读?(指名读诗)(齐读)
师:请各小组来交流一下你们讨论的结果。
生:一道夕阳照在水中,一半变成红色,一半变成绿色,草地上的露珠晶莹美丽,月亮就像一张弓一样。
生:我补充,一道残阳并不是一道,照在河水中有很多的。
师:瞧,这两位同学多能干啊!还有什么问题吗?
生:很柔美。
师:你能读出来吗?(生读)
师:那刚才讨论中认为最美的是什么?
生:半江瑟瑟半江红,最美。因为这种景色像湖面吗?我认为不像。
师:看一看(出示图片)用上仿佛、好像说一说这是怎样的红?怎样的绿啊?
生:像小孩子脸一样的红,像绿宝石一样的绿。
生:一半是红玛瑙铺成的,一半是碧玉铺成的。
师:还有哪儿很美?
生:我觉得露珠是很美的,就像珍珠一样,珍珠是价值连城的,很美的。
师:当白居易沉浸在这夕照图中,不觉天色渐渐暗下来,低头一看,他看到了什么?
生:露珠。
师:此时此刻,如果你就是白居易,你的心情会怎么样?
生:能看到这样的美景真幸福啊!
生:看到这些,我的疲劳都不见了。
生:我心情舒畅。
生:很想去。
师:课文中有一个词就表示这个意思,是什么?对,可怜就是可爱的意思。能把刚才理解到的读出来吗?(生读诗)
生:好,我给大家示范一下。(生读)(学生争着,比着读)
师:看着同学们吟得这样好,老师也想吟一吟,好吗?师吟诗(同学们鼓掌)
生:我最喜欢铺字。因为它表现出美,显得亲切,安闲。
生:我喜欢瑟瑟这两句好,因为它刚中带 。
生:我觉得真珠这个比喻用得好,把露珠写得闪闪发光,很美。
生:半江瑟瑟半江红这个句子写得很美,像五彩池。
师:照图和月夜图,这两幅图构成了最美丽的风景。能不能背背看。(生背,配动作)
师:其实白居易的写景诗还有很多,接下来我们再简单地学学他写的《忆江南》,出示古诗。
生齐读。
师:大家利用注释来看看这两首诗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生:一首是写日出的,一首是写日落的。
生:都是写江的。
生:都是在愉快的心情下写的。(师讲解对这首诗的评价)
师:我们再来吟诵一下这首诗,好吗?(生齐读)
《心愿》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知识、能力、情意)
1、 了解中法人民的共同心愿,从中爱到国际主义的思想教育。
2、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所表达的思想。
3、 自学本课新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联系课文内容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课文内容所表达的思想。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 激疑导入
1、 什么是心愿?课文中讲了哪些人的心愿?他们的心愿分别是什么?
(小姑娘的心愿,小姑娘父母的心愿我和法国人的共同心愿)
二、 自学研讨
1、 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抓记文的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
2、 找出课文中人物表现的句子,并抓重点句子体会含义
3、 想一想,表达了作者怎能样的思想感情?
三、 点拨辅导 重点点拨第二道:
这句话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把什么比作什么?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相机释词含苞欲放
从这句话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5、 她爸爸认真地说:我希望她学中文,以后到中国留学,当架设友谊桥梁的工程师。
当架设友谊桥梁的工程师。是什么意思?这家法国人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心愿?
6、 人民的感情上朴素的,朴素的东西是最美的。修一座友谊的长桥,这是我们共同的心愿。
共同的心愿指什么?友谊的长桥指什么?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指导朗读最后一节
四、 质疑巩固
五、 作业
1、 整理解释 滔滔不绝 迷惑不解 绘声绘色潜力 含苞欲放
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板书: 心愿
小姑娘 我家有好多中国人 去北京 当老师
父母 中国迷 学中文
中法友好
架设友谊桥梁
暮江吟的教案篇十四
1、弄懂每个词语和诗句的意思,想象诗中描绘的景色和意境,从而体会诗人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2、背诵、默写、翻译、改写这首古诗。
理解体会诗句的意思和诗中的意境。
投影片、录音机、配乐朗读磁带。
教学时间:一课时。
1、了解作者(同学们知道这首诗是哪个朝代、哪位诗人的作品?)。
板书:唐代:白居易。
2、简介作者:(白居易是我国唐代最著名的三大诗人之一,他和李白、杜甫一样写下了许多千古名句流传至今,《暮江吟》是他的诗词中最浅显易懂的一首)。
3、释题:暮江吟的“吟”是什么意思?(歌颂、赞美)。
歌颂赞美什么时候、什么地方的景色?
“暮”是指一天的什么时候?(傍晚)。
赞美了傍晚什么地方的景色?(江上景色)。
指名说:歌颂傍晚江上的景色。
二、听录音朗读两遍,小声自由朗读5遍。
要求:1、基本会背;2、注意这首诗写的是什么时间,什么地点的那些景物?3、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三、再听录音朗读,指导朗读技巧。(要求语速缓慢,读出抑扬顿挫)。
四、分组讨论要求2的问题、指名回答板书:
时间:傍望—夜晚(深秋)。
地点:江边。
景物:太阳、江水、露珠、月亮。
五、学习前两句诗,出示投影片(夕阳西下的江上景色)指导看图。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1、问:一道残阳指的是什么时候的太阳?“铺”是什么意思?太阳照在什么地方?
指名翻译:夕阳斜照在江面上。(江面出现了什么样的景色?)。
“瑟”是什么意思?(碧绿色)。
译:江水一半呈碧绿色,一半呈红色。
2、小结:通过学习前两句诗,我们知道了前两句诗主要写傍晚时分,夕阳斜照在江面上是什么样的景色,现在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我们一起欣赏和想象当时那美丽的意境。
师述:夕阳渐渐地落下去,晚霞映红了天空,夕阳的余辉洒在了宽阔的江面上,忽然间,江水似乎分成两半,这一半是碧绿碧绿的,那一半是鲜红鲜红的,微风轻轻地拂过江面,江水泛起了粼粼波纹,像一颗颗闪光的宝石,又像空中闪烁的繁星。啊!多么迷人的傍晚景色。
同学们,你们觉得这景色美不美?这样的景色会让诗人怎样?用一个词语形容:“陶醉,恋恋不舍,流连忘返”。
六、学习后两句(出示投影片:夜晚月光下的江边景色):“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九月初三夜是在什么季节的夜晚?“可怜”是什么意思?
1、指名译:“深秋的夜晚是多么可爱啊!”
2、问:“深秋的夜晚可爱在什么地方呢?”(请看第四句)。
“似”是什么意思?“露”和“月”各指什么?
它们各“像”什么?
指名翻译:露水像珍珠一样晶莹光亮,月亮像一把弯弓悬挂在空中。
3、指名将后两句诗的意思连起来说一说。
4、闭上眼睛欣赏体会后两句诗的美丽意境。
师述:不知不觉,夜幕降临了,白居易还立在江边久久不愿离去,秋风拂面,他感到特别地凉爽和舒服,一会儿看看草地,一会儿望望天空,啊,那美丽的小草上挂满了露珠,在柔和的月光映照下像一串串晶莹剔透的珍珠,夜空中那一弯新月就像一张精致的弓,他不禁脱口赞叹道:“这深秋的夜晚是多么迷人,多么可爱啊!”
七、这首诗是以写“景”为主的诗句,想想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表达了作者热爱自然美景,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以及作者对暮江美景的喜爱之情)。
八、小声读背,然后默写、翻译。
九、总结:这首诗向我们勾画了夕阳西下的傍晚江上美景,同时也描述了深秋夜晚月光下的江边迷人的景色,把我们带到了一个美好迷人的景色,让我们再一次闭上眼睛回味诗中美丽的意境。(听配乐朗诵)。
十、作业:根据这首诗的翻译和老师提供的内容,同学们再展开丰富合理的想象,把《暮江吟》改写成一篇记叙文。
暮江吟的教案篇十五
开场白:尊敬的各位老师,大家好,我是面试小学语文教师的13号考生,今天我试讲的题目是《暮江吟》,下面开始我的试讲。
师;同学们今天上课之前老师要和大家一起玩个小游戏,我们一起对对诗,一起来说说有关太阳的诗句。
师:我已经看到同学们举起小手了,你先来吧。
师: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师:嗯,你的课下知识储备很丰富。
师:还有谁想到了呢?你的眼神充满了期待,那你来吧。
师: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师:不愧是我们班的诗词小达人,这么快就想出了答案。
师:同学们平时积累的诗句可真多。今天我们就一起看看大诗人白居易,看看他是怎样描写日落的,请同学们齐读课题《暮江吟》。
师:现在老师给大家示范朗读一遍古诗,请同学们边听边注意老师的读音、停顿和节奏。待稍后老师请你们也来读一读。
师: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师:老师朗读完了。哪位同学愿意当小勇士,踊跃的展现下自己呢?
师:看你充满自信的样子,请你来!大家说他读的怎么样啊?
师:嗯,读的声音很是洪亮,要是节奏能慢一点就更好了。
师:来,跟老师一起读下这句,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师:还有,这个字应该是读“瑟”,平舌音,再读的时候要注意哟。
师:你再试着读读全诗。同学们,这次怎么样啊?
师:是不是更好了呢,我们给他鼓鼓掌。
师:还有哪位同学来挑战下?
师:中间的这位女生,请你!同桌,你来评价一下,她读的`怎么样啊,
师:你说,她读的很有感情,语调有变化而且声情并茂。嗯,你听的很认真。
师:是啊,同学们,我们在读古诗时,不仅要读准字音,还要把握好停顿节奏,这样才能读出韵味。你们再来读读这首诗吧。
师:现在老师给大家十分钟的时间,请同学们前后四人为一小组,合作讨论这样一个问题:说说你最喜欢的诗句,并说明你的理由。好,开始你们的讨论吧。
师:大家讨论的非常激烈,特别是第一组的同学争得面红耳赤,就请第一组代表来说说吧。
师:哦,这两句很有画面感,让你们仿佛置身于美丽的画卷中,你的想象可真丰富。
师:那你能用自己的语言来描绘下这是怎样的场景吗?
师:你看到了傍晚太阳快要落山了的时候,柔和的阳光铺在江面上。
师:哦,还有一半是碧绿的,一半是鲜红的。
师:嗯,这幅画面中的颜色非常艳丽,让我们感觉自己一种诗意。
师:看来你们是融入这份情境中了,那对于这种美景,你们有什么样的情感啊?
师:嗯,很喜欢这景色。所以,我们是不是也可以感受到作者的喜爱赞叹之情啊,只有真的陶醉在其中,才会写出这么美的诗句。
师:你们小组的感受如此深刻,那你们能带着这样的心情读一读这两句诗吗?
师:你们读出了韵味,看来此刻你理解了作者,走入了作者内心。
师:还有其他想法吗?好,第三组的同学来说说吧。
师:哦,作者写的很美,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能具体说说吗?
师:嗯,把露珠和月亮比作了珍珠和弓。这是不是就突出了景色生动可爱的特点呐。
师:那你能想象此时是什么样的画面吗?
师:你看到了在九月初三的夜晚,露珠尤为可爱,就像一颗颗圆润的珍珠,而那天空中的新月,就像一张弯弯的弓。
师:说的可真形象,看大家都很陶醉,同学们,想不想见见月初的新月是什么样子啊?请看大屏幕,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段视频。
师:怎么样,是不是很美呢!就让我们边想象画面边朗读这两句吧。
师:理解之后,同学们读得更有味道了。同学们,就让我们将自己想象成白居易,配着优美的音乐,再来朗读下古诗吧。
师:你的小手举得高高的,那你来说!
师:你说这节课跟随作者,我们看到了傍晚落日照耀下江水的美景,感受到了作者对这里的喜爱。
师:你说的很好,但是有一个点遗漏了,大家发现了吗?
师:没错,这节课,我们不仅观赏到了美景还学到了作者的写作方法,那就是比喻。
师:作者运用比喻使事物更加生动形象突出了事物的特点。希望大家在以后的写作中也能运用到这种修辞手法。
师:在这里老师为大家布置一项作业:请同学们课下用笔将这首诗描写的情景画出来。
师:好,下课。
略
暮江吟的教案篇十六
1、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 能借助注释和相关资料理解诗句意思。培养学生对诗的感悟及想象诗
歌的画面,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
2.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诗句意思,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想象诗中所描绘的情景,体会诗人轻松愉快的心情。
3. 教学用具
一、释题激趣,创设语境。
师:同学们,我们以前学过一首诗,老师念第一句“篱篱原上草”,大家一起背好吗?你们知道这首诗的作者是谁吗?他就是我国唐代著名的诗人白居易,他写这首诗时只有15岁,他的诗通俗易懂,在广大群众中广为流传下来的诗有1914首,今天我们学习其中一首脍炙人口的诗句,题目是《暮江吟》。
板书:暮江吟
1. 读题、解题:(1)师强调“吟”的读音。“吟”是怎么意思?吟,古代一种诗体。(2)同学们来看看这个“暮”字,上面是个草字头,下面是个日,你能看出什么来吗?(有太阳落山的意思)这里交代的是(时间)(3)“江”在题目中交代了什么?(地点)
二、初读古诗,感受画面。
1.自由读古诗,读正确,读流利.想一想:这首古诗给你留下了怎样的感受?
2.(点读——齐读)读完古诗你有什么感受?(景色美丽、喜爱……)
3.读诗初步感觉很重要,老师读这首诗也有自己的感受,我想通过我的读表达出来。
三、品析古诗,体会情感。
1.思考、讨论:诗人描写了傍晚的哪些景物?抓住了这些景物
的哪些特点来写的?(诗人描写了傍晚的残阳和江水,江水的特点是半江瑟瑟半江红)?
2.齐声朗读前两句诗。
3.重点理解词语。
(1)“残阳”是什么意思?(落山的太阳光)
(“铺”既写出了夕阳的柔和,又写出了照得面积广大而均匀。)
4.质疑:江水为什么一半是绿色,一半是红色,你看见过这种景象吗?(因为太阳接近地平线,江面有一半已经照不到阳光所以半江是绿色,半江是红色。)
5.指名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两句诗的意思。
【本文地址:http://www.pourbars.com/zuowen/149982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