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四川成都导游词(实用14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25 17:21:11
最新四川成都导游词(实用14篇)
时间:2023-11-25 17:21:11 小编:QJ墨客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肯定对各类范文都很熟悉吧。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范文很难写?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四川成都导游词篇一

大家好!黄龙溪镇东临府河,北靠牧马山,依山傍水,风景秀丽,镇上的居民就生活在这幽静古朴的环境中。最早系统地将黄龙溪镇推出亮相的,当数中国贸易总公司。1990年,该公司在向全国赠阅的一期出版物中,以《古镇黄龙溪一瞥》为题,详细介绍了古镇的历史,诸葛亮兵屯牧马山,以及古镇中医后继有人等情况。并用大量的古庙、古树、古街巷、古浮桥及古老木器、篾器照片,展示了黄龙溪“古镇风光好,古镇民风淳”的景象。同年,《中国民航》、《西南航空》等杂志开始不惜版面介绍黄龙溪古镇风情。在’92中国友好观光年”中,省旅游局和西南民航管理局联合将黄龙溪古镇推为8条精选旅游线路之一。黄龙溪古镇现存的民居多为明清时期的建筑,主街道由石板铺就,两旁是飞檐翘角杆栏式吊脚楼。黄龙溪,到处弥漫着氤氲的青雾,幽深的街道,弯弯曲曲,两旁是木结构的两层楼房,一家挨一家,楼下临街的大都是店铺,骑楼式的建筑,门前飘着一面蓝底白字的小旗,什么“鱼香子”、“吕回头”、“唐酥店”等。二楼的房子,靠近内街的用作住宅,靠近河边的用来做生意。走过一条街,又见一道巷,脚下光溜溜的青石路,乌黑发亮的门板,古色古香的招牌,透着浓浓古意。

黄龙溪的古文化旅游景点多如璀璨的珍珠,从景区上可以分为三个以水相连的古景区域,分别核心景区、扩散景区和延伸景区。

黄龙溪的核心景区是以古镇为中心的5平方公里的`地区,她以古街、古树、古庙、古堤、古埝、古民居、古码头、古战场、古崖墓和古衙门的“十古”著称。古镇上还拥有的“一街三寺庙”,“三县一衙门”,“千年古树伴古镇”等都叹为全国奇观,古镇镇江寺对面是锦江与鹿溪河的交汇口,锦江水清、鹿溪水褐,可见“黄龙渡清江,真龙内中藏”的景观,泛舟水上,空灵飘逸,吟诗品茗,如梦如歌。从鹿溪河口泛舟而上三公里,即到了黄龙溪的扩散景区,该景区有著名的“大佛寺”和“观音寺”,两寺坐落在两山之上,遥遥相望。北岸边即为“大佛寺”大佛寺原建于明代,凿刻在象册陡峭的崖壁上,高二丈余,史称为“蜀中第二”的小乐山大佛。观音寺,坐落观音山上,普渡人间。从鹿溪河口沿锦江上游二公里是陈家小岛,是“黄龙五岛”之一,小岛现存川西仅有一座不冲古磨水碾-“陈家水碾”,当车行近水碾岛时,远闻吱吱哑哑的古碾声,引起了人们几多农耕文化的甜蜜回忆......

正是古味十足,古色古香才吸引众多影视界朋友,成为古装影视片外影拍摄理想之地,先后有《卓文君与司马相如》、《海灯法师》、《秦淮世家》等100余部影视片在此拍摄。

四川成都导游词篇二

现在站在各位面前的这个帅小伙(美丽大方的姑娘)便是大家今后几天旅程中的导游,那就是我,我姓*,大家叫我小*就可以了。为我们开车的司机姓*,*师傅将会和我一起,谒诚的为大家服务,希望能与大家合作的愉快。如果我有什么做的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大家尽可提出宝贵的意见,以便我能回去后认真总结,争取将来做的更好。最后,祝愿大家在即将到来的几天旅途中能玩的愉快,游的尽兴。用我们四川话说就是耍得安逸,玩的巴拾。

相信在座的各位中大部份或全部人都是第一次来成都吧,那么你是否对现在所看到的一切感到陌生,对即将看到和听到的一切充满好奇呢?那么,首先让我来为大家介绍一下今后几天的行程以及成都市的概况吧(行程略)。记得刚才欢迎大家时我提到一个词——蓉城。为什么我不是欢迎大家来成都,而是说蓉城呢,因为蓉城是成都市的一个别名。那么,这个别名是怎么得来的呢?先不要急,让我们从四川省的概况一步步来了解吧。

四川省面积近48.5万平方公里,占全国总面积的百分之五,居全国第5位。其中耕地面积约6万平方公里,占土地总面积的百分之十二,居全国第4位。四川不仅是祖国西南的大粮仓,还是全国四大林区之一,四大药材生产基地之一,五大畜牧区之一。农副产品中,蚕茧,柑桔,油菜和中药材的产量居全国首位。

四川人口8329万,占全国总人口的近十分之一,是中国人口最多的省。四川还是一个多民族的省份,除汉族外,还有藏、彝、羌、苗、回、壮、白、满、土家、纳西、布依等14个少数民族。

四川地处内陆腹地,地势险要,西边是青藏高原,北边有秦岭和大巴山,南面是云贵高原,惟有长江水将西边的巫山冲开一道缺口。四川由东部的盆地和西面的高原山区组成,成都处于盆地中心,盆地面积约17万平方面军公里,是我国四大盆地之一。四川西部的高原山地平均海拔4000米,是我国第一级阶梯的组成部份,其最高峰贡嘎山达7556米,是我国第二高峰,世界第八高峰。

四川盆地的气候特征可以用12个字来形容:气温高,雨水多,湿度大,日照少。年平均气温17度左右,夏季一般为35度,七八月最高时可达39度。夏季雨水较多,年降雨量在1100毫米左右。四川盆地是全国日照最少的地区之一,全年日照数1000——1400小时,平均每天只有3小时左右。

四川由于它特殊的地理位置和自然条件,加上劳动人民的辛勤耕耘,使之自古便有了“水旱从人,不知饥谨”的美誉。

在这之后,“天府”一词便成了历代文人学者笔下四川盆地的代名词,进而誉称四川为“天府之国”。

另外四川还被称为“蜀”,关于蜀的来历,史料中记载:蜀就是蚕,因为传说中蜀国最早称王的人叫蚕从,再联系到四川养蚕业发展最早,所以,现在也称四川为“蜀”。那么“四川”这个名字又是从哪儿来的呢,它又是什么时候开始用的呢?在宋朝时,宋真宗对行政区作调整,将川陕路一分为四:益州路、梓州路、利州路和夔州路,合称为“川陕四路”,简称“四川路”,这就是“四川”一名的由来。

成都,作为四川省的省会,是全省政治经济文化和科技交通的中心。成都位于四川盆地中西部的岷江中游,面积12.39万平方公里,城区面积近50平方公里,人口1100多万,辖8区12市县。

至今为止,在史料中有所记载的成都,已是一座具有2300多年历史的文化名城。据史书记载,最早在成都建城的是春秋战国前期的开明王朝,当时的开明氏九世将国都由樊乡(双流)迁到还只是一片荒地的成都,并借用西周建都的经过,以“周太王从梁山到岐山,一年成聚,二年成邑,三年成都”而定名为成都。

公元320xx年,秦国丞相张仪率大军消灭了开明氏的蜀国。秦惠王改蜀国为郡,命张若为蜀郡守,并在此建城.据《华阳国志》记载,当时张若、张仪所筑的秦城,周围十二里,高七丈,城下修有仓库,城墙上筑有哨所、箭楼,城内建有街坊和府衙。秦城分太城和少城两部分,太城在东,少城在西。秦城又有龟城的别称,最早源于扬雄的《蜀本记》,本中记载:“秦相张公子所筑成都,屡有颓坏,有龟行于此,巫师言依龟行迹筑之,而城果就”。然而,宋代时赵汴做出了科学的解释,指出张若所筑城墙亦顺江之势,因成都地势偏东北,所以所修建筑都为顺势而建。从今天的成都也可以看出,大部分街道还是偏向东北方的。

西汉时,成都织绵业相当发达,成为官府税收中的重要来源,为了便于管理,汉王朝特在此设立官员专门管理织绵,所以成都又被称之为“锦官城”,简称“锦城”。

五代后期,蜀国皇帝孟昶(chang)偏爱芙蓉,命百姓在城内遍植芙蓉,每年九月芙蓉花开之际,孟昶便率文武百官登城观赏,有一年在赏花时曾感叹地说:“自古以蜀为锦城,今日观之,真锦城也”。因此,成都又留下了“芙蓉城”的美名,简称“蓉城”。至今,芙蓉花仍是成都市花,市树为植物三在活化石之一的银杏树。

除以上所说的龟城、锦城、蓉城外,成都历史上还被称为“车官城、羊马城和罗城”,这些别名都与成都当时的社会发展有所联系。而成都街道的命名也与行业有着紧密的联系。从街道的名字便可以看出在这条街上哪种行业居多。比如:打金街、锣锅巷、金丝街、棉花街、署袜街、染房街、浆洗街、烟袋巷、石灰街、盐市口、牛市口、羊市街、草市街、骡马市等等。像这样的街产数不胜数。

成都,自古民风淳朴,一年四季时节不断,民间的传统节日很多,如元宵节的灯会,二月的青羊宫花会,三月的龙泉桃花会,四月的彭洲牡丹会,八月的新都桂花会和十月的菊展等等。这些盛会,物资交流,名小吃展销和民间戏曲演出结合起来,充分体现了古老蜀文化的魅力。

成都,自古便商业繁华,二十一世纪到来后的今天,成都更是在国家的西部大开发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未来的成都,必将更加美丽,更加繁华。

四川成都导游词篇三

大家看看前面的那个湖,一定会让你们惊喜的,看到了吧啊,湖里有蓝色……多种多样特别漂亮。大家看那一条白色的小金鱼“嗖”的一下窜出水面了,我估计它是在欢迎大家吧!杜甫草堂虽然很简陋,但是它的主人给我们留下了那么多的优美诗歌。相信大家还是深有感触的,好了,那现在我们就一起出去了吧。

四川成都导游词篇四

天下九州,九州不同方圆;地方南北,南北各有德行。偌大中国,要说南不南,北不北的地方,那便是四川盆地中央的天府之国成都了。以长江而划,它在北;以秦岭为界它又在南。

成都,论地域位置,偏于西南一隅,距京畿十万八千里,离大海也十万八千里,且四周环山,交通历来不便。故古诗有云: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处省去125字。)

就像名人一样,很多名都也有一段曲折离奇,动人心魄的身世。成都当然也不例外。

相传,成都这个地方远古时候原本就是一个水乡泽国,洪水滔滔,汪洋恣肆,多亏了那个失败的英雄,大禹的父亲鳐。因为治水无能被舜一刀斩下了头,但是鳐心有不甘,志有未得啊,于是变成一头黄熊,潜入水底,以角触岩,拱山不止,硬是将那阻绝水路的,巴山绝壁拱开一牙缺口,即今雄奇天下的夔门之所在,让滔滔大水滚滚东去,才显露出了山陵丘壑,让川西坝子重见天日,后又经古蜀太守李冰父子,鬼斧神工开凿都江堰,因势利导,分洪泻流,才有了今天华丽富庶的成都。

历经了千百年风雨洗礼后,今天的成都以天府之国产出,继续哺育着一代又一代的成都人,以崭新的面貌喜迎八方来客。

著名导演张艺谋说:“成都,是一个让人呆下来就不想走的城市。”

这里,让无数奔波于生活前线的人心生向往,这里让匆匆离去的人久久难忘……

成都,一个来了就不想走的城市。锦里的街道上,无数的诱惑让你应接不暇而又乐在其中;古今奇景、君臣合祠的武侯祠郁郁葱葱,向世人低声述说着历史的变迁和不死的轮回;那焕然一新的杜甫草堂里,你是否能寻觅到昔日被秋风所破的凄苦和不屈?青砖古瓦的宽窄巷子里,每一处都在低声叹吟,老成都,新成都,好几个世纪的时光居然在这里和谐共生,还有那美女云集春熙路、仙风道骨青城山、抵挡过几千年轮回的都江堰、西部客家第一镇——洛带古镇……往事如姻,如烟往事,有生能来到这样一个地方,也算是人生一大快事!

市内景点

成都市内的景点相对较为集中,以天府广场为中心四面发散,市区一环内集中了武侯祠、锦里、宽窄巷子、人民公园、青羊宫、永陵、文殊坊等知名景点。二环有杜甫草堂、浣花溪公园、四川大学、望江楼公园等景点,金沙遗址、成都动物园、昭觉寺、欢乐谷等则在三环附近。

天府广场在市中心被成为成都的“脐孔”,往东可步行前往成都的购物圣地、打望圣地和美食集中地春熙路,春熙路有赖汤圆、钟水饺、龙抄手等店,穿过总府路沿着旁边的小路就到了华兴正街,这里有盘飨市、雨田烧菜馆、白家肥肠、华兴煎蛋面、玉林串串香等众多苍蝇馆子,游客不妨前往饕餮一番。

天府广场往西沿人民西路不远就是人民公园,公园中有著名的鹤鸣茶馆,可在此体验一下成都人的闲适。出公园正门沿少城路向西,再顺着长顺街往北200米,就是被成为“最成都”的小清晰聚集地——宽窄巷子,宽窄巷子出来顺着同仁路走到底再向西约300米就是纪念司马相如和卓文君的琴台路,沿着琴台路不多远就是道教圣地青羊宫,青羊宫旁边就是休闲之地文化公园。青羊宫和“君臣合祠”的武侯祠离的也不远,如果前往可做34路公交车在一环路高升桥站下车,然后步行200米左右即到。美食一条街锦里在武侯祠的旁边,再往前直走不远便是耍都美食广场。那里有更地道、更齐全却又更便宜的美食,蜀九香、胖妈烂火锅、锦城印象等知名火锅店都在此地有分店。在武侯祠门口凭游玩武侯祠的门票可免费搭车前往杜甫草堂。文殊坊在天府广场的北面,最便捷的方式就是坐地铁1号线前往。文殊坊除了有纪念文殊菩萨的文殊院,还有众多美味的小吃,当然最有特色的是这里的斋饭,可作为素食者的选择。

贴士:成都的景点之间大部分都有公交车直达,如果没有可到成都火车站、成仁公交站等大型中转站倒车,一般倒一次就能到达。

温馨提示:大部分景点均在城市西边,所以如果选住的地方,可以选在稍微偏西一点的地方,这样方便游玩和晚上回去休息。此外,我认为宽窄巷、天府广场和春熙路应该属于晚上去的景点,夜景排名也如上面所述。武侯祠、青羊宫、文殊院、杜甫草堂还有省博物馆都是要门票的,所以必须白天去。杜甫草堂和武侯祠60,青羊宫10,文殊院5,博物馆带身份证免费不免票。

郊区景点

在成都郊区,同样分布着众多知名的旅游景点。在西北角,有道教名山青城山和几千年历史的都江堰,有国宝熊猫所在的卧龙自然保护区,也有千年古镇街子古镇,成都西面有西岭雪山,西南有平乐古镇、刘氏庄园、天台山等景点,南面有蜀南竹海,东面有洛带古镇、三星堆等。

贴士:如果你只有一天时间游览成都周边,那你只能或东,或南,或西,或北选择一个方向出行。另外或者你若是在春暖花开时来到成都,最好是前往龙泉驿、新津、彭州等地观花,炎炎夏日则适合前往都江堰、青城山及一些有古镇的地方避暑,秋天去新都看看桂花,再去广汉瞧瞧三星堆也就差不多了,冬天去“窗含西岭千秋雪”的西岭雪山再合适不过了。

四川成都导游词篇五

有关成都的历史和发展的史话,我们就说到这里。让我再为大家说说今日成都的现状。

汉文化

作为第一批获得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称号的成都,旅游资源得天独厚,最突出的是“蜀汉文化”、“熊猫故乡”、“天府风光”三大特色。

下面,请让我分别简述一下:

成都是蜀汉文化的发源地。蜀汉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都江堰芒城、温江县鱼凫城、郫县三道堰、新津龙马古城和附近的广汉三星堆等遗址说明,蜀汉文化有悠久的历史。

成都作为数代古蜀王朝的都城和四川地区的首府,孕育了历代多少风流人物,拥有许多的历史遗迹和文化瑰宝,仅以各级政府明令公布保护的重点文物单位全市就有118处,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9处。2300多年前修建的都江堰大型水利工程,构思之巧妙,计算之精确,手段之高明,工程之宏伟,功能之完善,管理之科学,效益之长远,无不让到此的中外游客为之倾倒,她使成都平原成为“水旱从人”,“沃野千里”的“天府”,给四川带来了富裕和繁荣,被誉为“独奇千古的天府银河”和“镇川之宝”,是人类文明的不朽杰作。

武侯祠座落在成都市南郊的一片森森翠柏之中,公元五世纪,为纪念三国时蜀汉丞相诸葛亮而建。这是全国最大、保存最完整的武侯祠,是中国众多三国遗迹中唯一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的单位。馆藏极其丰富的成都武侯祠,与周边其他州、市、县丰富的蜀汉文化景观构成的“三国遗迹寻踪”黄金旅游者的欢迎。

杜甫草堂位于成都西郊浣花溪畔,是在唐代大诗人杜甫流寓成都时的故居上建成的纪念性古典园林。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杜甫的诗歌,对中国文学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被后人誉为“诗史”,他本人被尊为“诗圣”。草堂现存各种杜诗版本、多种文字译本、杜诗书法作品及其他有关资料3000余册,文物20xx余件。杜甫草堂不仅为人们研究杜甫、杜诗提供了珍贵的资料,而且也是中外人士瞻仰杜甫遗容的胜地。

成都市的宗教文物也很丰富。全市现有佛寺、道观、教堂近百处。大邑县的鹤鸣山是中国道教的发祥地,并以“青城天下幽”的景观名列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市区内的青羊宫规模宏大,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相传为“太上老君”(即老子)坐台传授道法之处。成都佛寺众多,其中最负盛名的有宝光寺、石经寺、大慈寺、昭觉寺、文殊院等。宝光寺相传建于东汉,被誉为长江流域四大丛林之一。其他的文物古迹,诸如望丛祠、望江楼、明僖王陵、永陵、东汉墓、观音寺壁画、辛亥秋保路死事纪念碑等,就不再一一列述了。

今日成都

今日成都,可以说是既古老又年青,既安宁又繁荣,在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决策的大好形势下,正扬起风帆,向着现代化的`大都市目标迈进。

新中国成立后,古老的成都焕发了青春。工农业生产都有突飞猛进的发展。特别是60年代前期,国家大力进行的“三线”建设,使成都基本上形成以机械、电子、冶金、化工和轻纺工业为主体的工业体系,成为四川和中国西部新兴的工业基地。

1978年以来,成都进入了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新的历史时期,凭藉其雄厚的经济基础和地处中西部结合处的区位优势,在短短的二十多年间,已进一步发展成为中国西南地区重要的科技、商贸、金融中心和交通、通信枢纽,中国的特大城市之一。

今日的成都,干道纵横、街市宽整、高楼林立、绿树成荫,市容美丽,商业服务行业网点遍布全市,城市综合服务功能日益增强;绕城而过的府南河,经过全市人民的五年奋斗,全面整治告捷,如今的府南河水质变得清亮,两岸的花木、草坪、雕塑、亭榭与栉比鳞次的现代化民居高楼相映争辉,犹如在城市的脖子上系了一条“翡翠项链”,它不仅具有防洪、环保和交通运输的功能,还成了市民和游人最喜爱的休闲观光好去处。

成都作为西南地区的交通通信枢纽,铁路有成渝、宝成、成昆和达成铁路交汇于此;公路除成渝、成绵、成乐、成雅、成灌高速公路外,还有3条国道通过,形成了以川陕、川藏、川甘和成渝、成阿等23条省级以上公路为骨干的放射型公路网络,成都市是全国公路最密集的城市之一;成都是西南地区最大的航空港。双流国际机场是全国四大空港之一,现已开通了国际国内航线170多条。成都又是西南地区邮电通讯交换中心之一,并先后与160余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通信联系。便捷的交通,发达的通讯,把成都与全国各地紧密地连接在一起,架起了成都通向世界各地的桥梁。

熊猫故乡

成都是大熊猫的故乡。

成都近郊有国家森林公园4处,大熊猫生态自然保护区3处。全世界仅存的一千余只大熊猫,80%左右分布在成都及其邻近地区。

全世界最大的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也建在成都。

成都动物园是世界上大熊猫最多的城市动物园。到成都旅游您不但可以了解到大熊猫最新的科研成果以及与大熊猫有关的背景和文化。

您还可以去成都鞍子河、大邑黑水河、都江堰市虹口,以及宝兴蜂桶寨、卧龙保护区等大熊猫栖息地和生态自然保护区,领略大自然的风光,追寻大熊猫的踪迹。

天府风光

天府风光是吸引大量中外游人来成都观光游览的又一大特色资源。天府乐土,成都宝地,独特的地型地貌,造就了成都多姿多彩,独特有序的天府风光:田园、丘陵、河渠、湖泊、峡谷、奇峰各具魅力,而且自然景观、人文景观和浓郁的民俗风情融为一体,秀色美景,汇成大观。古往今来,不知有多少文人墨客赞美成都,真是个“九天开出一成都,万户千门入画图”,“剑南山水尽清晖,濯锦江边天下稀”,“繁华盛丽天下无。”

四川成都导游词篇六

这里,我谨代表成都旅行社欢迎大家在这春暖花开的季节来到我们美丽的蓉城。现在站在各位面前的这个帅小伙(美丽大方的姑娘)便是大家今后几天旅程中的导游,那就是我,我姓*,大家叫我小*就可以了。为我们开车的司机姓*,*师傅将会和我一起,谒诚的为大家服务,希望能与大家合作的愉快。如果我有什么做的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大家尽可提出宝贵的意见,以便我能回去后认真总结,争取将来做的更好。最后,祝愿大家在即将到来的几天旅途中能玩的愉快,游的尽兴。用我们四川话说就是耍得安逸,玩的巴拾。

听到的一切充满好奇呢?那么,首先让我来为大家介绍一下今后,几天的行程以及成都市的概况吧(行程略)。记得刚才欢迎大家时我提到一个词——蓉城。为什么我不是欢迎大家来成都,而是说蓉城呢,因为蓉城是成都市的一个别名。那么,这个别名是怎么得来的呢?先不要急,让我们从四川省的概况一步步来了解吧。

四川省面积近48.5万平方公里,占全国总面积的百分之五,居全国第5位。其中耕地面积约6万平方公里,占土地总面积的百分之十二,居全国第4位。四川不仅是祖国西南的大粮仓,还是全国四大林区之一,四大药材生产基地之一,五大畜牧区之一。农副产品中,蚕茧,柑桔,油菜和中药材的产量居全国首位。四川人口8329万,占全国总人口的近十分之一,是中国人口最多的省。四川还是一个多民族的省份,除汉族外,还有藏、彝、羌、苗、回、壮、白、满、土家、纳西、布依等14个少数民族。

四川地处内陆腹地,地势险要,西边是青藏高原,北边有秦岭和大巴山,南面是云贵高原,惟有长江水将西边的巫山冲开一道缺口。四川由东部的盆地和西面的高原山区组成,成都处于盆地中心,盆地面积约17万平方面军公里,是我国四大盆地之一。四川西部的高原山地平均海拔4000米,是我国第一级阶梯的组成部份,其最高峰贡嘎山达7556米,是我国第二高峰,世界第八高峰。

四川盆地的气候特征可以用12个字来形容:气温高,雨水多,湿度大,日照少。年平均气温17度左右,夏季一般为35度,七八月最高时可达39度。夏季雨水较多,年降雨量在1100毫米左右。四川盆地是全国日照最少的地区之一,全年日照数1000——1400小时,平均每天只有3小时左右。

四川由于它特殊的地理位置和自然条件,加上劳动人民的辛勤耕耘,使之自古便有了“水旱从人,不知饥谨”的美誉。

综上所述,四川自古被称为“天府之国”。那么,天府之国的名称是怎么得来的呢?据史书《华阳国志》记载,“天府”一词最早本是一种官名,其职责是专门管理国家的珍宝、宝藏,由于天府一词有了上述一层含义,后人便借来比喻土地肥沃、物产丰富的地域。历史上最早称四川为天府出自诸葛亮的隆中对,当年刘备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时,诸葛亮曾说“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在这段话中,诸葛亮分析指出,四川虽然地势险要,但盆地内部却全是肥沃的土地,是一块好地方,假如刘备能占领此地,便能促成帝业。在这之后,“天府”一词便成了历代文人学者笔下四川盆地的代名词,进而誉称四川为“天府之国”。

另外四川还被称为“蜀”,关于蜀的来历,史料中记载:蜀就是蚕,因为传说中蜀国最早称王的人叫蚕从,再联系到四川养蚕业发展最早,所以,现在也称四川为“蜀”。那么“四川”这个名字又是从哪儿来的呢,它又是什么时候开始用的呢?在宋朝时,宋真宗对行政区作调整,将川陕路一分为四:益州路、梓州路、利州路和夔州路,合称为“川陕四路”,简称“四川路”,这就是“四川”一名的由来。

成都,作为四川省的省会,是全省政治经济文化和科技交通的中心。成都位于四川盆地中西部的岷江中游,面积12.39万平方公里,城区面积近50平方公里,人口1100多万,辖8区12市县。

至今为止,在史料中有所记载的成都,已是一座具有2300多年历史的文化名城。据史书记载,最早在成都建城的是春秋战国前期的开明王朝,当时的开明氏九世将国都由樊乡(双流)迁到还只是一片荒地的成都,并借用西周建都的经过,以“周太王从梁山到岐山,一年成聚,二年成邑,三年成都”而定名为成都。

公元32019年,秦国丞相张仪率大军消灭了开明氏的蜀国。秦惠王改蜀国为郡,命张若为蜀郡守,并在此建城.据《华阳国志》记载,当时张若、张仪所筑的秦城,周围十二里,高七丈,城下修有仓库,城墙上筑有哨所、箭楼,城内建有街坊和府衙。秦城分太城和少城两部分,太城在东,少城在西。秦城又有龟城的别称,最早源于扬雄的《蜀本记》,本中记载:“秦相张公子所筑成都,屡有颓坏,有龟行于此,巫师言依龟行迹筑之,而城果就”。然而,宋代时赵汴做出了科学的解释,指出张若所筑城墙亦顺江之势,因成都地势偏东北,所以所修建筑都为顺势而建。从今天的成都也可以看出,大部分街道还是偏向东北方的。

西汉时,成都织绵业相当发达,成为官府税收中的重要来源,为了便于管理,汉王朝特在此设立官员专门管理织绵,所以成都又被称之为“锦官城”,简称“锦城”。

五代后期,蜀国皇帝孟昶(chang)偏爱芙蓉,命百姓在城内遍植芙蓉,每年九月芙蓉花开之际,孟昶便率文武百官登城观赏,有一年在赏花时曾感叹地说:“自古以蜀为锦城,今日观之,真锦城也”。因此,成都又留下了“芙蓉城”的美名,简称“蓉城”。至今,芙蓉花仍是成都市花,市树为植物三在活化石之一的银杏树。

除以上所说的龟城、锦城、蓉城外,成都历史上还被称为“车官城、羊马城和罗城”,这些别名都与成都当时的社会发展有所联系。而成都街道的命名也与行业有着紧密的联系。从街道的名字便可以看出在这条街上哪种行业居多。比如:打金街、锣锅巷、金丝街、棉花街、署袜街、染房街、浆洗街、烟袋巷、石灰街、盐市口、牛市口、羊市街、草市街、骡马市等等。像这样的街产数不胜数。

成都,自古民风淳朴,一年四季时节不断,民间的传统节日很多,如元宵节的灯会,二月的青羊宫花会,三月的龙泉桃花会,四月的彭洲牡丹会,八月的新都桂花会和十月的菊展等等。这些盛会,物资交流,名小吃展销和民间戏曲演出结合起来,充分体现了古老蜀文化的魅力。成都,自古便商业繁华,二十一世纪到来后的今天,成都更是在国家的西部大开发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未来的成都,必将更加美丽,更加繁华。

四川成都导游词篇七

各位女士,各位先生:

大家好。

在这里,我谨代表成都xx旅行社欢迎大家在这春暖花开的季节来到我们美丽的蓉城。现在站在各位面前的这个帅小伙(美丽大方的姑娘)便是大家今后几天旅程中的导游,那就是我,我姓x,大家叫我小x就可以了。为我们开车的司机姓x,x师傅将会和我一起,谒诚的为大家服务,希望能与大家合作的愉快。如果我有什么做的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大家尽可提出宝贵的意见,以便我能回去后认真总结,争取将来做的更好。最后,祝愿大家在即将到来的几天旅途中能玩的愉快,游的尽兴。用我们四川话说就是耍得安逸,玩的巴拾。

相信在座的各位中大部份或全部人都是第一次来成都吧,那么你是否对现在所看到的一切感到陌生,对即将看到和听到的一切充满好奇呢?那么,首先让我来为大家介绍一下今后几天的行程以及成都市的概况吧(行程略)。记得刚才欢迎大家时我提到一个词——蓉城。为什么我不是欢迎大家来成都,而是说蓉城呢,因为蓉城是成都市的一个别名。那么,这个别名是怎么得来的呢?先不要急,让我们从四川省的概况一步步来了解吧。

四川省面积近48.5万平方公里,占全国总面积的百分之五,居全国第5位。其中耕地面积约6万平方公里,占土地总面积的百分之十二,居全国第4位。四川不仅是祖国西南的大粮仓,还是全国四大林区之一,四大药材生产基地之一,五大畜牧区之一。农副产品中,蚕茧,柑桔,油菜和中药材的产量居全国首位。四川人口8329万,占全国总人口的近十分之一,是中国人口最多的省。四川还是一个多民族的省份,除汉族外,还有藏、彝、羌、苗、回、壮、白、满、土家、纳西、布依等14个少数民族。

四川地处内陆腹地,地势险要,西边是青藏高原,北边有秦岭和大巴山,南面是云贵高原,惟有长江水将西边的巫山冲开一道缺口。四川由东部的盆地和西面的高原山区组成,成都处于盆地中心,盆地面积约17万平方面军公里,是我国四大盆地之一。四川西部的高原山地平均海拔4000米,是我国第一级阶梯的组成部份,其最高峰贡嘎山达7556米,是我国第二高峰,世界第八高峰。

四川盆地的气候特征可以用12个字来形容:气温高,雨水多,湿度大,日照少。年平均气温17度左右,夏季一般为35度,七八月最高时可达39度。夏季雨水较多,年降雨量在1100毫米左右。四川盆地是全国日照最少的地区之一,全年日照数1000——1400小时,平均每天只有3小时左右。

四川由于它特殊的地理位置和自然条件,加上劳动人民的辛勤耕耘,使之自古便有了“水旱从人,不知饥谨”的美誉。

综上所述,四川自古被称为“天府之国”。那么,天府之国的名称是怎么得来的呢?据史书《华阳国志》记载,“天府”一词最早本是一种官名,其职责是专门管理国家的珍宝、宝藏,由于天府一词有了上述一层含义,后人便借来比喻土地肥沃、物产丰富的地域。历史上最早称四川为天府出自诸葛亮的隆中对,当年刘备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时,诸葛亮曾说“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在这段话中,诸葛亮分析指出,四川虽然地势险要,但盆地内部却全是肥沃的土地,是一块好地方,假如刘备能占领此地,便能促成帝业。在这之后,“天府”一词便成了历代文人学者笔下四川盆地的代名词,进而誉称四川为“天府之国”。

另外四川还被称为“蜀”,关于蜀的来历,史料中记载:蜀就是蚕,因为传说中蜀国最早称王的人叫蚕从,再联系到四川养蚕业发展最早,所以,现在也称四川为“蜀”。那么“四川”这个名字又是从哪儿来的呢,它又是什么时候开始用的呢?在宋朝时,宋真宗对行政区作调整,将川陕路一分为四:益州路、梓州路、利州路和夔州路,合称为“川陕四路”,简称“四川路”,这就是“四川”一名的由来。

成都,作为四川省的省会,是全省政治经济文化和科技交通的中心。成都位于四川盆地中西部的岷江中游,面积12.39万平方公里,城区面积近50平方公里,人口1100多万,辖8区12市县。

至今为止,在史料中有所记载的成都,已是一座具有2300多年历史的文化名城。据史书记载,最早在成都建城的是春秋战国前期的开明王朝,当时的开明氏九世将国都由樊乡(双流)迁到还只是一片荒地的成都,并借用西周建都的经过,以“周太王从梁山到岐山,一年成聚,二年成邑,三年成都”而定名为成都。

公元311年,秦国丞相张仪率大军消灭了开明氏的蜀国。秦惠王改蜀国为郡,命张若为蜀郡守,并在此建城。据《华阳国志》记载,当时张若、张仪所筑的秦城,周围十二里,高七丈,城下修有仓库,城墙上筑有哨所、箭楼,城内建有街坊和府衙。秦城分太城和少城两部分,太城在东,少城在西。秦城又有龟城的别称,最早源于扬雄的《蜀本记》,本中记载:“秦相张公子所筑成都,屡有颓坏,有龟行于此,巫师言依龟行迹筑之,而城果就”。然而,宋代时赵汴做出了科学的解释,指出张若所筑城墙亦顺江之势,因成都地势偏东北,所以所修建筑都为顺势而建。从今天的成都也可以看出,大部分街道还是偏向东北方的。

西汉时,成都织绵业相当发达,成为官府税收中的重要来源,为了便于管理,汉王朝特在此设立官员专门管理织绵,所以成都又被称之为“锦官城”,简称“锦城”。

五代后期,蜀国皇帝孟昶(chang)偏爱芙蓉,命百姓在城内遍植芙蓉,每年九月芙蓉花开之际,孟昶便率文武百官登城观赏,有一年在赏花时曾感叹地说:“自古以蜀为锦城,今日观之,真锦城也”。因此,成都又留下了“芙蓉城”的美名,简称“蓉城”。至今,芙蓉花仍是成都市花,市树为植物三在活化石之一的银杏树。

除以上所说的龟城、锦城、蓉城外,成都历史上还被称为“车官城、羊马城和罗城”,这些别名都与成都当时的社会发展有所联系。而成都街道的命名也与行业有着紧密的联系。从街道的名字便可以看出在这条街上哪种行业居多。比如:打金街、锣锅巷、金丝街、棉花街、署袜街、染房街、浆洗街、烟袋巷、石灰街、盐市口、牛市口、羊市街、草市街、骡马市等等。像这样的街产数不胜数。

成都,自古民风淳朴,一年四季时节不断,民间的传统节日很多,如元宵节的灯会,二月的青羊宫花会,三月的龙泉桃花会,四月的彭洲牡丹会,八月的新都桂花会和十月的菊展等等。这些盛会,物资交流,名小吃展销和民间戏曲演出结合起来,充分体现了古老蜀文化的魅力。成都,自古便商业繁华,二十一世纪到来后的今天,成都更是在国家的西部大开发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未来的成都,必将更加美丽,更加繁华。

四川成都导游词篇八

这里,我谨代表成都旅行社欢迎大家在这春暖花开的季节来到我们美丽的蓉城。现在站在各位面前的这个帅小伙(美丽大方的姑娘)便是大家今后几天旅程中的导游,那就是我,我姓*,大家叫我小*就可以了。为我们开车的司机姓*,*师傅将会和我一起,谒诚的为大家服务,希望能与大家合作的愉快。如果我有什么做的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大家尽可提出宝贵的意见,以便我能回去后认真总结,争取将来做的更好。最后,祝愿大家在即将到来的几天旅途中能玩的愉快,游的尽兴。用我们四川话说就是耍得安逸,玩的巴拾。

听到的一切充满好奇呢?那么,首先让我来为大家介绍一下今后,几天的行程以及成都市的概况吧(行程略)。记得刚才欢迎大家时我提到一个词——蓉城。为什么我不是欢迎大家来成都,而是说蓉城呢,因为蓉城是成都市的一个别名。那么,这个别名是怎么得来的呢?先不要急,让我们从四川省的概况一步步来了解吧。

四川省面积近48.5万平方公里,占全国总面积的百分之五,居全国第5位。其中耕地面积约6万平方公里,占土地总面积的百分之十二,居全国第4位。四川不仅是祖国西南的大粮仓,还是全国四大林区之一,四大药材生产基地之一,五大畜牧区之一。农副产品中,蚕茧,柑桔,油菜和中药材的产量居全国首位。四川人口8329万,占全国总人口的近十分之一,是中国人口最多的省。四川还是一个多民族的省份,除汉族外,还有藏、彝、羌、苗、回、壮、白、满、土家、纳西、布依等14个少数民族。

四川地处内陆腹地,地势险要,西边是青藏高原,北边有秦岭和大巴山,南面是云贵高原,惟有长江水将西边的巫山冲开一道缺口。四川由东部的盆地和西面的高原山区组成,成都处于盆地中心,盆地面积约17万平方面军公里,是我国四大盆地之一。四川西部的高原山地平均海拔4000米,是我国第一级阶梯的组成部份,其最高峰贡嘎山达7556米,是我国第二高峰,世界第八高峰。

四川盆地的气候特征可以用12个字来形容:气温高,雨水多,湿度大,日照少。年平均气温17度左右,夏季一般为35度,七八月最高时可达39度。夏季雨水较多,年降雨量在1100毫米左右。四川盆地是全国日照最少的地区之一,全年日照数1000——1400小时,平均每天只有3小时左右。

四川由于它特殊的地理位置和自然条件,加上劳动人民的辛勤耕耘,使之自古便有了“水旱从人,不知饥谨”的美誉。

综上所述,四川自古被称为“天府之国”。那么,天府之国的名称是怎么得来的呢?据史书《华阳国志》记载,“天府”一词最早本是一种官名,其职责是专门管理国家的珍宝、宝藏,由于天府一词有了上述一层含义,后人便借来比喻土地肥沃、物产丰富的地域。历史上最早称四川为天府出自诸葛亮的隆中对,当年刘备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时,诸葛亮曾说“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在这段话中,诸葛亮分析指出,四川虽然地势险要,但盆地内部却全是肥沃的土地,是一块好地方,假如刘备能占领此地,便能促成帝业。在这之后,“天府”一词便成了历代文人学者笔下四川盆地的代名词,进而誉称四川为“天府之国”。

另外四川还被称为“蜀”,关于蜀的来历,史料中记载:蜀就是蚕,因为传说中蜀国最早称王的人叫蚕从,再联系到四川养蚕业发展最早,所以,现在也称四川为“蜀”。那么“四川”这个名字又是从哪儿来的呢,它又是什么时候开始用的呢?在宋朝时,宋真宗对行政区作调整,将川陕路一分为四:益州路、梓州路、利州路和夔州路,合称为“川陕四路”,简称“四川路”,这就是“四川”一名的由来。

成都,作为四川省的省会,是全省政治经济文化和科技交通的中心。成都位于四川盆地中西部的岷江中游,面积12.39万平方公里,城区面积近50平方公里,人口1100多万,辖8区12市县。

至今为止,在史料中有所记载的成都,已是一座具有2300多年历史的文化名城。据史书记载,最早在成都建城的是春秋战国前期的开明王朝,当时的开明氏九世将国都由樊乡(双流)迁到还只是一片荒地的成都,并借用西周建都的经过,以“周太王从梁山到岐山,一年成聚,二年成邑,三年成都”而定名为成都。

公元32019年,秦国丞相张仪率大军消灭了开明氏的蜀国。秦惠王改蜀国为郡,命张若为蜀郡守,并在此建城.据《华阳国志》记载,当时张若、张仪所筑的秦城,周围十二里,高七丈,城下修有仓库,城墙上筑有哨所、箭楼,城内建有街坊和府衙。秦城分太城和少城两部分,太城在东,少城在西。秦城又有龟城的别称,最早源于扬雄的《蜀本记》,本中记载:“秦相张公子所筑成都,屡有颓坏,有龟行于此,巫师言依龟行迹筑之,而城果就”。然而,宋代时赵汴做出了科学的解释,指出张若所筑城墙亦顺江之势,因成都地势偏东北,所以所修建筑都为顺势而建。从今天的成都也可以看出,大部分街道还是偏向东北方的。

西汉时,成都织绵业相当发达,成为官府税收中的重要来源,为了便于管理,汉王朝特在此设立官员专门管理织绵,所以成都又被称之为“锦官城”,简称“锦城”。

五代后期,蜀国皇帝孟昶(chang)偏爱芙蓉,命百姓在城内遍植芙蓉,每年九月芙蓉花开之际,孟昶便率文武百官登城观赏,有一年在赏花时曾感叹地说:“自古以蜀为锦城,今日观之,真锦城也”。因此,成都又留下了“芙蓉城”的美名,简称“蓉城”。至今,芙蓉花仍是成都市花,市树为植物三在活化石之一的银杏树。

除以上所说的龟城、锦城、蓉城外,成都历史上还被称为“车官城、羊马城和罗城”,这些别名都与成都当时的社会发展有所联系。而成都街道的命名也与行业有着紧密的联系。从街道的名字便可以看出在这条街上哪种行业居多。比如:打金街、锣锅巷、金丝街、棉花街、署袜街、染房街、浆洗街、烟袋巷、石灰街、盐市口、牛市口、羊市街、草市街、骡马市等等。像这样的街产数不胜数。

成都,自古民风淳朴,一年四季时节不断,民间的传统节日很多,如元宵节的灯会,二月的青羊宫花会,三月的龙泉桃花会,四月的彭洲牡丹会,八月的新都桂花会和十月的菊展等等。这些盛会,物资交流,名小吃展销和民间戏曲演出结合起来,充分体现了古老蜀文化的魅力。成都,自古便商业繁华,二十一世纪到来后的今天,成都更是在国家的西部大开发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未来的成都,必将更加美丽,更加繁华。

各位朋友:欢迎大家游览杜甫草堂。

成都杜甫草堂,是我国唐代大诗人杜甫流寓成都时的居所。公元759年冬天,杜甫为避“安史之乱”,携家由陇右(今甘肃省南部)入蜀。靠亲友的帮助,在成都西郊风景如画的浣花溪畔修建茅屋居住。第二年春天,茅屋落成,称“成都草堂”。

在这里,诗人先后居住了将近四年,所作诗歌流传到现在的有240多首。由于成都远离战乱的中原,而草堂又地处郊野,因此诗人的生活比较安定,心绪也较为宁静,这就使他在草堂的诗歌创作大都具有田园风味,如《堂成》、《江村》、《春夜喜雨》等篇章都是如此。然而杜甫毕竟是一位有远大政治抱负的诗人,对国家前途和人民命运的关心与忧虑,使他始终不能忘怀现实。因此忧国忧民的诗歌作品,仍然是他创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时期写成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恨别》、《病桔》-、《枯棕》等著名诗篇都是感人至深的现实主义不朽之作。正因为杜甫在成都的诗歌创作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文学财富,所以,后世把成都杜甫草堂誉为中国文学史上的一块圣地。

1961年,国务院公布为首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正门我们来到草堂的正门,就看见一条波光翻翻的河流从门前环流而过,这就是杜甫诗中多次提到的浣花溪。

说到“浣花溪”这个充满诗意的名字的由来,还有一段动人的故事呢。相传唐时溪边住着一位姓任的姑娘,貌美而心善。一天,她正在溪畔洗衣,走来一位浑身疮疥的和尚,行人都躲得远远的,唯有这位任姑娘不避让。于是那和尚脱下沾满脓血的架裟求她浣洗,任姑娘欣然接受。哪知架裟一入水,霎时满溪泛起莲花朵朵,再看那和尚,却早已不知去向。人们十分惊异,就把这条河命名为浣花溪了。

其实,浣花溪的得名与任氏无关。比较可信的说法是,因为当时沿溪居住者多以造纸为业,他们取溪水来制十色彩笺,“其色如花”,溪因此而得名。浣花溪在唐代江阔水深,能行大舟,溪畔风光秀丽,杜甫的一首《绝句》作了生动的描绘:“两个黄鹏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成都西面为岷山山脉,古代空气澄净,能远眺雪山),门泊东吴万里船(浣花溪属长江水系,由此乘船出府河可直下东吴)。正门匾额“草堂”二字,是清代康熙皇帝的第十七子、雍正皇帝的弟弟果亲王所书。“万里桥西宅,百花潭北庄”这副

对联

,是杜甫《怀锦水居止》诗中的句子,它点明了草堂的地理方位:“万里桥”就在现在的南门大桥,史载三国时蜀相诸葛亮送费韦出使东吴,在此设宴饯别,诸葛亮深感费韦此行路途遥远,联吴抗魏任务艰巨,故说道:“万里之行始于此。”桥因此而得名。草堂正在桥的西边;“百花潭”是浣花溪上游现名“龙爪堰”的地方,它的得名有人说是因为这里水浅滩急,翻涌起一片浪花好似百花开放;又有人说是因当时浣花溪畔花树繁茂,“二十里路香不断,青羊宫到浣花溪。”(陆游诗)花飞花谢,满潭溢香。所以,草堂正在潭的北面。而不是成都现在的百花潭公园,现在的百花潭是清人黄云鹄寻访古百花潭旧址时,听信当地人随口所言而树碑误定的。

步入正门,我们看到整个庭园竹树成荫,绿水萦回,一派自然天成的清幽景色,这正体现出杜甫的诗意:“浣花溪水水西头,主人为卜林塘幽”。

大廨,“廨”是官署,古代官吏办公的地方。由于杜甫曾做过左拾遗和检校工部员外郎,后人出于尊崇,就把这处建筑作了如此命名。

厅中的杜甫塑像,是中央美术学院著名雕塑家钱绍武先生的杰作。这尊铜像呈跪姿,身材精瘦,以较为抽象和夸张的艺术造型,来表现诗人饱经忧患的一生和他忧国忧民的情怀。我们在此驻足凝视,似乎感到时光已经倒流回一千二百多年前,诗人正漂泊在江河之上,他跪立船头,手抚诗卷,头部微仰,双眉紧蹙,仿佛正向苍天发出“乾坤含疮痍,忧虞何时毕”的沉重慨叹。

杜甫,字子美,号少陵,公元72019年出生于河南巩县,770年因贫病交困,死于湖南湘江的一条船上。杜甫生活在唐王朝由盛到衰的转折时期,经历了玄宗、肃宗、代宗王朝。由于他具有“致君尧舜上”的远大政治抱负,却始终得不到重用,一生颠沛流离,饱经忧患,因此,能更深刻地认识到当时社会存在的种种矛盾和弊端,体验到下层百姓生活的艰辛和困苦,并用诗歌把这一切反映了出来。他传世的1400多首诗,大都是这种反映现实、忧国忧民的不朽作品。如“三吏三别”、《兵车行》、《丽人行》、《自京赴奉先县咏怀》等等都是具有代表性的名篇。因为杜甫有着深沉而博大的思君、忧国、爱民的情怀,还因为他的诗歌代表着中国古典诗歌创作的最高成就,所以后世把他尊为“诗圣”。叶剑英元帅曾撰书对联评价说杜甫写诗,笔锋直指社会弊端与逆臣贼子,他的爱国忧民情怀与日月同辉而长存天地间。这正是对杜甫的思想及其诗歌创作的极高评价。

大廨东西两壁还悬挂有一副清代学者顾复初的名联。上联“异代不同时,问如此江山龙蜷虎卧几诗客。”意思是:我(作者)与你(杜甫)生活在不同的朝代,试问这人杰地灵的神州河山,古往今来,在众多诗人墨客中,能有几个像你我这样才华横溢、立志报国但却不能为世所重,只能如蜷龙卧虎,不得伸展凌云壮志!下联“先生亦流寓,有长留天地月白风清一草堂。”是说:您杜少陵先生和我一样,也是流寓作客在蜀中,但您却留下了这座伴随着明月清风而流芳千古的草堂,与天地共存。言外之意是同为流寓,我的命运更为不幸,什么也没留给后人,身后只能是形销而迹灭了。可是作者却没有想到,正是因为撰写了这副对联,所以他的名字竟得与草堂共存。这副对联写得非常含蓄婉致而耐人寻味。1958年毛泽东同志游览草堂时在这里仔细观赏,久久沉思。郭沫若称赞它是“句丽词清,格高调永”。您能品出它的独特韵味来吗”大廨内还可以看到杜甫草堂全景图。杜甫于公元765年春天离开成都,顺长江向东飘泊。诗人离去不久,草堂便毁损颓败。

五代时,诗人韦庄在成都做前蜀政权的宰相,他寻找到“柱砥犹存”的草堂遗址,便“重结茅屋”来表达对杜甫的怀念之情。北宋元丰年间(11世纪),成都知府吕大防再次重修,并把杜甫像画在墙壁上,使草堂具有了纪念祠堂的性质。以后历代,草堂多次重修,其中最大的两次,是在明代弘治十三年(公元152019年)和清代嘉庆十六年(公元182019年),基本上奠定了今日草堂的规模和布局。经过一千多年的演变,杜甫当年“诛茅初一亩”的草堂故居,已成为今天供人们瞻仰、凭吊“诗圣”的纪念性建筑群,面积也扩展到240多亩(包括建国后扩建的梅苑与原草堂寺)。由于它既是诗人的故居旧址,又具有纪念祠堂的性质,因此整个园林与建筑便有机地融汇了这两者的特点:建筑风格古朴典雅,不作雕梁画栋的处理,也不很高大,而是接近于民居;建筑格局则以一条中轴线贯穿始终,主体建筑从正门、大廨、诗史堂、柴门到工部祠都在这条线上,两旁以对称的附属建筑相配,其间又有溪流索回,小桥相连,竹树掩映,显得既庄重肃穆,又清幽雅洁;漫步其中,我们不仅可以瞻仰凭吊诗圣,表达心中的敬意,还可以返璞归真,发思古之幽情。所以说,草堂是纪念性建筑与园林景观相结合的成功典范。

诗史堂诗史堂是杜甫草堂纪念性祠宇的中心建筑。因为杜甫的诗歌真实而深刻地反映了唐王朝由盛到衰的历史,素有“以诗证史,以诗补史”的说法,故被誉为“诗史”,建筑以此为名。

厅堂中央,安放着我国著名雕塑家刘开渠所塑的杜甫半身铜像。塑像两侧是朱德同志撰写的对联:“草堂留后世,诗圣著千秋。”这副对联道出了杜甫和他的故居草堂在人们心目中崇高而不朽的地位。

诗史堂内还悬挂有现代著名史学家、文学家、诗人及书法家郭沫若撰写的对联:“世上疮痍诗中圣哲,民间疾苦笔底波澜。”此联高度概括了杜诗忧国(上联)与忧民(下联)的两个方面,内容深刻,对仗工稳,书法潇洒而富激情,历来受到人们的称道。

水槛和柴门出诗史堂,我们看见一条小溪穿插在建筑群之间,上面有一座小石桥勾连交通。小桥左侧竹丛中,有“水槛”横跨溪上;过小桥,“柴门”迎面而开。“水槛”与“柴门”都是当年杜甫的草堂曾经有过的建筑,杜诗中有“新添水槛供垂钓”、“柴门不正逐江开”的描述。所谓“水槛”,就是搭在水亭上的木栏,“柴门”也不过是茅屋的篱笆门,可以说都是很简朴的,远不是我们今天看到的样子。现在的“水槛”与“柴门”,是后人重修草堂、扩大庭园时所造的象征性建筑,但我们仍可以睹物思人,想象出当年诗人在这里迎送客人或凭栏垂钓的情景。柴门楹柱上悬挂着明人何宇度撰写、今人陈云诰补书的一副对联:“万丈光芒、信有文章惊海内;千年艳慕、犹劳车马驻江干。”对联构思非常巧妙。上联“万丈光芒”,出自唐代著名文学家韩愈的诗句“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而“信有文章惊海内”与下联“犹劳车马驻江干”,则出自杜甫《宾至》诗中“岂有文章惊海内,漫劳车马驻江干”两句。杜甫诗的意思是:我哪有什么名篇佳作震动天下呢既然如此也就空劳宾客乘着车马到江边来相访了!这本是诗人的自谦之语,但何宇度将两句诗各改动了一个字:把“岂”改为“信”(信,确实、果然之意),“漫”(漫,徒自、枉自之意)改为“犹”(犹,还、仍之意),整个对联的意思就变成了赞誉之辞:您先生的大作确实称得上光芒万丈,可以震动海内,因此千年之后人们仍然怀着景仰倾慕的心情,乘车骑马来到浣花溪畔,瞻仰您的草堂故址。不是吗,我们今天也加入了这个行列,不远千里万里来游草堂。可见对联作者还是很有“预见”的呢!

碑亭工部祠的东边有一间小小的茅亭,内立石碑一通,上刻”少陵草堂”四字,也是果亲王的手迹。

“少陵”本为地名,在西安市南长安县。那里原是古代杜伯国的旧地,汉宣帝死后葬在那里,其墓因此而称“杜陵”,宣帝许皇后的墓在附近,因规模小于帝陵,所以称“少陵”(“少”即“小”之意)。杜甫远祖就是“京兆杜陵人”,他自己也在这里住过较长时间,在诗中曾自称“杜陵野老”、“少陵野客”,人们也就称他为“杜少陵”了。前面已经说过,杜甫的茅屋早已毁坏。公元761年秋天,一阵大风把他苦心经营的茅屋吹破,才使诗人写出千古不朽的名篇《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诗人表现的那种“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理想和“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的忘我精神,千百年来一直令人感动不己!当然,也不难看出这茅屋是很不结实的。杜甫离去后,草堂破败,经后人多次重修,已成纪念祠宇,再难觅“茅屋”踪迹,而建造这座草亭,其用意就是以此引发人们对昔日那简朴自然的草堂的联想。看来这个目的是达到了,许多游览草堂的人都要在这里摄影留念,就是最好的证明。

参观杜甫草堂,值得一游的地方还有红墙夹道、修竹掩映的花径,碎瓷镶嵌、古雅别致的“草堂”影壁以及风景秀丽、独具魅力的梅苑。妙境入目,各自都有体会,就不用我一一介绍了。

-->

四川成都导游词篇九

听到的一切充满好奇呢?那么,首先让我来为大家介绍一下今后,几天的行程以及成都市的概况吧(行程略)。记得刚才欢迎大家时我提到一个词——蓉城。为什么我不是欢迎大家来成都,而是说蓉城呢,因为蓉城是成都市的一个别名。那么,这个别名是怎么得来的呢?先不要急,让我们从四川省的概况一步步来了解吧。

四川省面积近48.5万平方公里,占全国总面积的百分之五,居全国第5位。其中耕地面积约6万平方公里,占土地总面积的百分之十二,居全国第4位。四川不仅是祖国西南的大粮仓,还是全国四大林区之一,四大药材生产基地之一,五大畜牧区之一。农副产品中,蚕茧,柑桔,油菜和中药材的产量居全国首位。四川人口8329万,占全国总人口的近十分之一,是中国人口最多的省。四川还是一个多民族的省份,除汉族外,还有藏、彝、羌、苗、回、壮、白、满、土家、纳西、布依等14个少数民族。

四川地处内陆腹地,地势险要,西边是青藏高原,北边有秦岭和大巴山,南面是云贵高原,惟有长江水将西边的巫山冲开一道缺口。四川由东部的盆地和西面的高原山区组成,成都处于盆地中心,盆地面积约17万平方面军公里,是我国四大盆地之一。四川西部的高原山地平均海拔4000米,是我国第一级阶梯的组成部份,其最高峰贡嘎山达7556米,是我国第二高峰,世界第八高峰。

四川盆地的气候特征可以用12个字来形容:气温高,雨水多,湿度大,日照少。年平均气温17度左右,夏季一般为35度,七八月最高时可达39度。夏季雨水较多,年降雨量在1100毫米左右。四川盆地是全国日照最少的地区之一,全年日照数1000——1400小时,平均每天只有3小时左右。

四川由于它特殊的地理位置和自然条件,加上劳动人民的辛勤耕耘,使之自古便有了“水旱从人,不知饥谨”的美誉。

综上所述,四川自古被称为“天府之国”。那么,天府之国的名称是怎么得来的呢?据史书《华阳国志》记载,“天府”一词最早本是一种官名,其职责是专门管理国家的珍宝、宝藏,由于天府一词有了上述一层含义,后人便借来比喻土地肥沃、物产丰富的地域。历史上最早称四川为天府出自诸葛亮的隆中对,当年刘备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时,诸葛亮曾说“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在这段话中,诸葛亮分析指出,四川虽然地势险要,但盆地内部却全是肥沃的土地,是一块好地方,假如刘备能占领此地,便能促成帝业。在这之后,“天府”一词便成了历代文人学者笔下四川盆地的代名词,进而誉称四川为“天府之国”。

另外四川还被称为“蜀”,关于蜀的来历,史料中记载:蜀就是蚕,因为传说中蜀国最早称王的人叫蚕从,再联系到四川养蚕业发展最早,所以,现在也称四川为“蜀”。那么“四川”这个名字又是从哪儿来的呢,它又是什么时候开始用的呢?在宋朝时,宋真宗对行政区作调整,将川陕路一分为四:益州路、梓州路、利州路和夔州路,合称为“川陕四路”,简称“四川路”,这就是“四川”一名的由来。

成都,作为四川省的省会,是全省政治经济文化和科技交通的中心。成都位于四川盆地中西部的岷江中游,面积12.39万平方公里,城区面积近50平方公里,人口1100多万,辖8区12市县。

至今为止,在史料中有所记载的成都,已是一座具有2300多年历史的文化名城。据史书记载,最早在成都建城的是春秋战国前期的开明王朝,当时的开明氏九世将国都由樊乡(双流)迁到还只是一片荒地的成都,并借用西周建都的经过,以“周太王从梁山到岐山,一年成聚,二年成邑,三年成都”而定名为成都。

公元311年,秦国丞相张仪率大军消灭了开明氏的蜀国。秦惠王改蜀国为郡,命张若为蜀郡守,并在此建城.据《华阳国志》记载,当时张若、张仪所筑的秦城,周围十二里,高七丈,城下修有仓库,城墙上筑有哨所、箭楼,城内建有街坊和府衙。秦城分太城和少城两部分,太城在东,少城在西。秦城又有龟城的别称,最早源于扬雄的《蜀本记》,本中记载:“秦相张公子所筑成都,屡有颓坏,有龟行于此,巫师言依龟行迹筑之,而城果就”。然而,宋代时赵汴做出了科学的解释,指出张若所筑城墙亦顺江之势,因成都地势偏东北,所以所修建筑都为顺势而建。从今天的成都也可以看出,大部分街道还是偏向东北方的`。

四川成都导游词篇十

各位团友:

……(自我我介绍)……

位于成都西北60公里的都江堰市城西,处于岷江从山区泻入成都平原之处,是一项伟大的古代水利工程,被称为古代水利的灿烂明珠。

都江堰建成以前,岷江水一出山口,流速骤减,常泛滥成灾。距今约2250年的秦昭王时期,秦国李冰和他的儿子,吸取前人的治水经验,率领当地人民,兴建水利工程。这项工程包括鱼嘴、飞沙堰和宝瓶口三个主要组成部分。鱼嘴是修建在江心的分水堤坝,把汹涌的岷江分隔成外江和内江,外江排洪,内江引水灌溉。飞沙堰起泄洪、排沙和调节水量的作用。宝瓶口控制进水流量,因口的形状如瓶颈故称宝瓶口。内江水经过宝瓶口流入川西平原灌溉农田。从玉垒山截断的山丘被称为“离堆”。

建成后,成都平原沃野千里,称为“陆海”、“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谓之天府”。四川的经济文化有很大发展,人民受益不浅。

都江堰每年都接待不少外国游人,其中有些是水利专家。有的水利专家仔细观看了整个工程的设计后,都对它技术上的高水平惊叹不止,比如飞沙堰的设计就是很好地运用了回旋流的理论。这个堰,平时可以引水灌溉,发洪水时则可以排水入外江,而且还有排砂石的作用,有时很大的石块也可以从堰上滚走。当时没有水泥,这么大的工程都是就地取材,用竹笼装卵石作堰,费用省,却效果显著。

四川成都导游词篇十一

听到的一切充满好奇呢?那么,首先让我来为大家介绍一下今后,几天的行程以及成都市的概况吧(行程略)。记得刚才欢迎大家时我提到一个词——蓉城。为什么我不是欢迎大家来成都,而是说蓉城呢,因为蓉城是成都市的一个别名。那么,这个别名是怎么得来的呢?先不要急,让我们从四川省的概况一步步来了解吧。

四川省面积近48.5万平方公里,占全国总面积的百分之五,居全国第5位。其中耕地面积约6万平方公里,占土地总面积的百分之十二,居全国第4位。四川不仅是祖国西南的大粮仓,还是全国四大林区之一,四大药材生产基地之一,五大畜牧区之一。农副产品中,蚕茧,柑桔,油菜和中药材的产量居全国首位。四川人口8329万,占全国总人口的近十分之一,是中国人口最多的省。四川还是一个多民族的省份,除汉族外,还有藏、彝、羌、苗、回、壮、白、满、土家、纳西、布依等14个少数民族。

四川地处内陆腹地,地势险要,西边是青藏高原,北边有秦岭和大巴山,南面是云贵高原,惟有长江水将西边的巫山冲开一道缺口。四川由东部的盆地和西面的高原山区组成,成都处于盆地中心,盆地面积约17万平方面军公里,是我国四大盆地之一。四川西部的高原山地平均海拔4000米,是我国第一级阶梯的组成部份,其最高峰贡嘎山达7556米,是我国第二高峰,世界第八高峰。

四川盆地的气候特征可以用12个字来形容:气温高,雨水多,湿度大,日照少。年平均气温17度左右,夏季一般为35度,七八月最高时可达39度。夏季雨水较多,年降雨量在1100毫米左右。四川盆地是全国日照最少的地区之一,全年日照数1000——1400小时,平均每天只有3小时左右。

四川由于它特殊的地理位置和自然条件,加上劳动人民的辛勤耕耘,使之自古便有了“水旱从人,不知饥谨”的美誉。

综上所述,四川自古被称为“天府之国”。那么,天府之国的名称是怎么得来的呢?据史书《华阳国志》记载,“天府”一词最早本是一种官名,其职责是专门管理国家的珍宝、宝藏,由于天府一词有了上述一层含义,后人便借来比喻土地肥沃、物产丰富的地域。历史上最早称四川为天府出自诸葛亮的隆中对,当年刘备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时,诸葛亮曾说“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在这段话中,诸葛亮分析指出,四川虽然地势险要,但盆地内部却全是肥沃的土地,是一块好地方,假如刘备能占领此地,便能促成帝业。在这之后,“天府”一词便成了历代文人学者笔下四川盆地的代名词,进而誉称四川为“天府之国”。

另外四川还被称为“蜀”,关于蜀的来历,史料中记载:蜀就是蚕,因为传说中蜀国最早称王的人叫蚕从,再联系到四川养蚕业发展最早,所以,现在也称四川为“蜀”。那么“四川”这个名字又是从哪儿来的呢,它又是什么时候开始用的呢?在宋朝时,宋真宗对行政区作调整,将川陕路一分为四:益州路、梓州路、利州路和夔州路,合称为“川陕四路”,简称“四川路”,这就是“四川”一名的由来。

成都,作为四川省的省会,是全省政治经济文化和科技交通的中心。成都位于四川盆地中西部的岷江中游,面积12.39万平方公里,城区面积近50平方公里,人口1100多万,辖8区12市县。

至今为止,在史料中有所记载的成都,已是一座具有2300多年历史的文化名城。据史书记载,最早在成都建城的是春秋战国前期的开明王朝,当时的开明氏九世将国都由樊乡(双流)迁到还只是一片荒地的成都,并借用西周建都的经过,以“周太王从梁山到岐山,一年成聚,二年成邑,三年成都”而定名为成都。

公元32019年,秦国丞相张仪率大军消灭了开明氏的蜀国。秦惠王改蜀国为郡,命张若为蜀郡守,并在此建城.据《华阳国志》记载,当时张若、张仪所筑的秦城,周围十二里,高七丈,城下修有仓库,城墙上筑有哨所、箭楼,城内建有街坊和府衙。秦城分太城和少城两部分,太城在东,少城在西。秦城又有龟城的别称,最早源于扬雄的《蜀本记》,本中记载:“秦相张公子所筑成都,屡有颓坏,有龟行于此,巫师言依龟行迹筑之,而城果就”。然而,宋代时赵汴做出了科学的解释,指出张若所筑城墙亦顺江之势,因成都地势偏东北,所以所修建筑都为顺势而建。从今天的成都也可以看出,大部分街道还是偏向东北方的。

西汉时,成都织绵业相当发达,成为官府税收中的重要来源,为了便于管理,汉王朝特在此设立官员专门管理织绵,所以成都又被称之为“锦官城”,简称“锦城”。

五代后期,蜀国皇帝孟昶(chang)偏爱芙蓉,命百姓在城内遍植芙蓉,每年九月芙蓉花开之际,孟昶便率文武百官登城观赏,有一年在赏花时曾感叹地说:“自古以蜀为锦城,今日观之,真锦城也”。因此,成都又留下了“芙蓉城”的美名,简称“蓉城”。至今,芙蓉花仍是成都市花,市树为植物三在活化石之一的银杏树。

除以上所说的龟城、锦城、蓉城外,成都历史上还被称为“车官城、羊马城和罗城”,这些别名都与成都当时的社会发展有所联系。而成都街道的.命名也与行业有着紧密的联系。从街道的名字便可以看出在这条街上哪种行业居多。比如:打金街、锣锅巷、金丝街、棉花街、署袜街、染房街、浆洗街、烟袋巷、石灰街、盐市口、牛市口、羊市街、草市街、骡马市等等。像这样的街产数不胜数。

成都,自古民风淳朴,一年四季时节不断,民间的传统节日很多,如元宵节的灯会,二月的青羊宫花会,三月的龙泉桃花会,四月的彭洲牡丹会,八月的新都桂花会和十月的菊展等等。这些盛会,物资交流,名小吃展销和民间戏曲演出结合起来,充分体现了古老蜀文化的魅力。成都,自古便商业繁华,二十一世纪到来后的今天,成都更是在国家的西部大开发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未来的成都,必将更加美丽,更加繁华。

四川成都导游词篇十二

今天我将去一个风景如画的地方——成都万亩竹海。

今天我们要去的万亩竹海,景色异常美丽。不过,老师说,我们可要做好吃苦的准备哟,因为万亩竹海主山口既高又陡,要想饱览竹海的美景,就一定要爬上主山!

不知不觉我们已经来到了竹海,这里的空气很新鲜,吸一口新鲜的空气。有点清凉,有点湿润,与城市里那时时带着怪味的空气相比简直是天上地下。我吸了个饱。我们都感到轻松、兴奋,还有点醉意,好像我的胸膛也饱满起来了。这里真是天然氧吧,这是大自然给我们的恩赐。

现在我们顺着石板路来到了竹园生态区,里面长满竹荪、竹笋,导游告诉我们可不能随便乱采摘。如果需要,可以采购,这里还有卖竹工艺品的,大家可以买一些回去送给亲朋好友。

我们到山顶了!我往下看——真美,漫山遍野的竹子,偶尔有几棵千看古树,山的那边还有山,竹林的那边还有竹林,雾气弥漫在山野里,像层薄纱,把青翠的竹林、远近的小村都笼罩起来了。就在你面前的白云,像绸带飘舞着,缠绕在竹林间、田地里,远处的梯田在迷雾中惹隐若现,这世界仿佛是在幻觉中。

竹林里的雾越来越浓了,天快黑了,大家返程了。大家都觉得这次竹海之旅把我们带入了人间仙境。我回到路旅馆后还有“身在旅馆心在山”的奇妙感觉。

【范文二】

亲爱的同学们,轻松愉快的暑假生活,你是怎样度过的呢?想到我的家乡长春来,一起去南湖游玩吗?那里可是一个风光秀丽、绿树成荫、荷花盛开的好地方。今天就让我做为你的小导游,我们一起进入这片圣洁的土地吧!

刚一进门,你会看到一个门形的纪念碑,为什么要建这个纪念碑呢?原来是中国人民把侵略我们的日本人赶出了自己的土地。穿过了纪念碑,就会进入一片绿色的森林,里面有一条林荫小路,周围长着郁郁葱葱的大树,地上有着青一色的.绿草。穿过了林荫小路,就来到了九曲回廊上,上面建着许多美丽的小凉亭,回廊弯弯曲曲的,供游客乘凉和休息时用。

俗语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可是南湖的美并不比西湖差!我们走着走着,就来到了荷花池,池中长着亭亭玉立的荷花,好像美丽的少女穿着粉色的衣服,在碧绿的舞台上跳舞。我们一直走,就到了一座小拱桥,桥上站着许多观光游览的人,挤得水泄不通。桥下的湖水清澈极了,有时居然能看见游来游去的鱼儿。还可以在碧绿的湖面上划船,仿佛人在画中游一样,舒服极了。

时间过得真快啊,虽然短暂的南湖之旅已经结束了,相信你一定会非常喜欢的,欢迎下次的到来,祝假期愉快。

四川成都导游词篇十三

各位朋友:

欢迎大家游览杜甫草堂。

成都杜甫草堂,是我国唐代大诗人杜甫流寓成都时的居所。公元759年冬天,杜甫为避“安史之乱”,携家由陇右(今甘肃省南部)入蜀。靠亲友的帮助,在成都西郊风景如画的浣花溪畔修建茅屋居住。第二年春天,茅屋落成,称“成都草堂”。

在这里,诗人先后居住了将近四年,所作诗歌流传到现在的有240多首。由于成都远离战乱的中原,而草堂又地处郊野,因此诗人的生活比较安定,心绪也较为宁静,这就使他在草堂的诗歌创作大都具有田园风味,如《堂成》、《江村》、《春夜喜雨》等篇章都是如此。然而杜甫毕竟是一位有远大政治抱负的诗人,对国家前途和人民命运的关心与忧虑,使他始终不能忘怀现实。因此忧国忧民的诗歌作品,仍然是他创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时期写成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恨别》、《病桔》—、《枯棕》等著名诗篇都是感人至深的现实主义不朽之作。正因为杜甫在成都的诗歌创作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文学财富,所以,后世把成都杜甫草堂誉为中国文学史上的一块圣地。

1961年,国务院公布为首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正门我们来到草堂的正门,就看见一条波光翻翻的河流从门前环流而过,这就是杜甫诗中多次提到的浣花溪。

说到“浣花溪”这个充满诗意的名字的由来,还有一段动人的故事呢。相传唐时溪边住着一位姓任的姑娘,貌美而心善。一天,她正在溪畔洗衣,走来一位浑身疮疥的和尚,行人都躲得远远的,唯有这位任姑娘不避让。于是那和尚脱下沾满脓血的架裟求她浣洗,任姑娘欣然接受。哪知架裟一入水,霎时满溪泛起莲花朵朵,再看那和尚,却早已不知去向。人们十分惊异,就把这条河命名为浣花溪了。

其实,浣花溪的得名与任氏无关。比较可信的说法是,因为当时沿溪居住者多以造纸为业,他们取溪水来制十色彩笺,“其色如花”,溪因此而得名。浣花溪在唐代江阔水深,能行大舟,溪畔风光秀丽,杜甫的一首《绝句》作了生动的描绘:“两个黄鹏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成都西面为岷山山脉,古代空气澄净,能远眺雪山),门泊东吴万里船(浣花溪属长江水系,由此乘船出府河可直下东吴)。正门匾额“草堂”二字,是清代康熙皇帝的第十七子、雍正皇帝的弟弟果亲王所书。“万里桥西宅,百花潭北庄”这副对联,是杜甫《怀锦水居止》诗中的句子,它点明了草堂的地理方位:“万里桥”就在现在的南门大桥,史载三国时蜀相诸葛亮送费韦出使东吴,在此设宴饯别,诸葛亮深感费韦此行路途遥远,联吴抗魏任务艰巨,故说道:“万里之行始于此。”桥因此而得名。草堂正在桥的西边;“百花潭”是浣花溪上游现名“龙爪堰”的地方,它的得名有人说是因为这里水浅滩急,翻涌起一片浪花好似百花开放;又有人说是因当时浣花溪畔花树繁茂,“二十里路香不断,青羊宫到浣花溪。”(陆游诗)花飞花谢,满潭溢香。所以,草堂正在潭的北面。而不是成都现在的百花潭公园,现在的百花潭是清人黄云鹄寻访古百花潭旧址时,听信当地人随口所言而树碑误定的。

步入正门,我们看到整个庭园竹树成荫,绿水萦回,一派自然天成的清幽景色,这正体现出杜甫的诗意:“浣花溪水水西头,主人为卜林塘幽”。

大廨,“廨”是官署,古代官吏办公的地方。由于杜甫曾做过左拾遗和检校工部员外郎,后人出于尊崇,就把这处建筑作了如此命名。

厅中的杜甫塑像,是中央美术学院著名雕塑家钱绍武先生的杰作。这尊铜像呈跪姿,身材精瘦,以较为抽象和夸张的艺术造型,来表现诗人饱经忧患的一生和他忧国忧民的情怀。我们在此驻足凝视,似乎感到时光已经倒流回一千二百多年前,诗人正漂泊在江河之上,他跪立船头,手抚诗卷,头部微仰,双眉紧蹙,仿佛正向苍天发出“乾坤含疮痍,忧虞何时毕”的沉重慨叹。

杜甫,字子美,号少陵,公元712年出生于河南巩县,770年因贫病交困,死于湖南湘江的一条船上。杜甫生活在唐王朝由盛到衰的转折时期,经历了玄宗、肃宗、代宗王朝。由于他具有“致君尧舜上”的远大政治抱负,却始终得不到重用,一生颠沛流离,饱经忧患,因此,能更深刻地认识到当时社会存在的种种矛盾和弊端,体验到下层百姓生活的艰辛和困苦,并用诗歌把这一切反映了出来。他传世的1400多首诗,大都是这种反映现实、忧国忧民的不朽作品。如“三吏三别”、《兵车行》、《丽人行》、《自京赴奉先县咏怀》等等都是具有代表性的名篇。因为杜甫有着深沉而博大的思君、忧国、爱民的情怀,还因为他的诗歌代表着中国古典诗歌创作的最高成就,所以后世把他尊为“诗圣”。叶剑英元帅曾撰书对联评价说杜甫写诗,笔锋直指社会弊端与逆臣贼子,他的爱国忧民情怀与日月同辉而长存天地间。这正是对杜甫的思想及其诗歌创作的极高评价。

大廨东西两壁还悬挂有一副清代学者顾复初的名联。上联“异代不同时,问如此江山龙蜷虎卧几诗客。”意思是:我(作者)与你(杜甫)生活在不同的朝代,试问这人杰地灵的神州河山,古往今来,在众多诗人墨客中,能有几个像你我这样才华横溢、立志报国但却不能为世所重,只能如蜷龙卧虎,不得伸展凌云壮志!下联“先生亦流寓,有长留天地月白风清一草堂。”是说:您杜少陵先生和我一样,也是流寓作客在蜀中,但您却留下了这座伴随着明月清风而流芳千古的草堂,与天地共存。言外之意是同为流寓,我的命运更为不幸,什么也没留给后人,身后只能是形销而迹灭了。可是作者却没有想到,正是因为撰写了这副对联,所以他的名字竟得与草堂共存。这副对联写得非常含蓄婉致而耐人寻味。1958年毛泽东同志游览草堂时在这里仔细观赏,久久沉思。郭沫若称赞它是“句丽词清,格高调永”。您能品出它的独特韵味来吗”大廨内还可以看到杜甫草堂全景图。杜甫于公元765年春天离开成都,顺长江向东飘泊。诗人离去不久,草堂便毁损颓败。

五代时,诗人韦庄在成都做前蜀政权的宰相,他寻找到“柱砥犹存”的草堂遗址,便“重结茅屋”来表达对杜甫的怀念之情。北宋元丰年间(11世纪),成都知府吕大防再次重修,并把杜甫像画在墙壁上,使草堂具有了纪念祠堂的性质。以后历代,草堂多次重修,其中最大的两次,是在明代弘治十三年(公元1500年)和清代嘉庆十六年(公元1811年),基本上奠定了今日草堂的规模和布局。经过一千多年的演变,杜甫当年“诛茅初一亩”的草堂故居,已成为今天供人们瞻仰、凭吊“诗圣”的纪念性建筑群,面积也扩展到240多亩(包括建国后扩建的梅苑与原草堂寺)。由于它既是诗人的故居旧址,又具有纪念祠堂的.性质,因此整个园林与建筑便有机地融汇了这两者的特点:建筑风格古朴典雅,不作雕梁画栋的处理,也不很高大,而是接近于民居;建筑格局则以一条中轴线贯穿始终,主体建筑从正门、大廨、诗史堂、柴门到工部祠都在这条线上,两旁以对称的附属建筑相配,其间又有溪流索回,小桥相连,竹树掩映,显得既庄重肃穆,又清幽雅洁;漫步其中,我们不仅可以瞻仰凭吊诗圣,表达心中的敬意,还可以返璞归真,发思古之幽情。所以说,草堂是纪念性建筑与园林景观相结合的成功典范。

诗史堂诗史堂是杜甫草堂纪念性祠宇的中心建筑。因为杜甫的诗歌真实而深刻地反映了唐王朝由盛到衰的历史,素有“以诗证史,以诗补史”的说法,故被誉为“诗史”,建筑以此为名。

厅堂中央,安放着我国著名雕塑家刘开渠所塑的杜甫半身铜像。塑像两侧是朱德同志撰写的对联:“草堂留后世,诗圣著千秋。”这副对联道出了杜甫和他的故居草堂在人们心目中崇高而不朽的地位。

诗史堂内还悬挂有现代著名史学家、文学家、诗人及书法家郭沫若撰写的对联:“世上疮痍诗中圣哲,民间疾苦笔底波澜。”此联高度概括了杜诗忧国(上联)与忧民(下联)的两个方面,内容深刻,对仗工稳,书法潇洒而富激情,历来受到人们的称道。

水槛和柴门出诗史堂,我们看见一条小溪穿插在建筑群之间,上面有一座小石桥勾连交通。小桥左侧竹丛中,有“水槛”横跨溪上;过小桥,“柴门”迎面而开。“水槛”与“柴门”都是当年杜甫的草堂曾经有过的建筑,杜诗中有“新添水槛供垂钓”、“柴门不正逐江开”的描述。所谓“水槛”,就是搭在水亭上的木栏,“柴门”也不过是茅屋的篱笆门,可以说都是很简朴的,远不是我们今天看到的样子。现在的“水槛”与“柴门”,是后人重修草堂、扩大庭园时所造的象征性建筑,但我们仍可以睹物思人,想象出当年诗人在这里迎送客人或凭栏垂钓的情景。柴门楹柱上悬挂着明人何宇度撰写、今人陈云诰补书的一副对联:“万丈光芒、信有文章惊海内;千年艳慕、犹劳车马驻江干。”对联构思非常巧妙。上联“万丈光芒”,出自唐代著名文学家韩愈的诗句“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而“信有文章惊海内”与下联“犹劳车马驻江干”,则出自杜甫《宾至》诗中“岂有文章惊海内,漫劳车马驻江干”两句。杜甫诗的意思是:我哪有什么名篇佳作震动天下呢既然如此也就空劳宾客乘着车马到江边来相访了!这本是诗人的自谦之语,但何宇度将两句诗各改动了一个字:把“岂”改为“信”(信,确实、果然之意),“漫”(漫,徒自、枉自之意)改为“犹”(犹,还、仍之意),整个对联的意思就变成了赞誉之辞:您先生的大作确实称得上光芒万丈,可以震动海内,因此千年之后人们仍然怀着景仰倾慕的心情,乘车骑马来到浣花溪畔,瞻仰您的草堂故址。不是吗,我们今天也加入了这个行列,不远千里万里来游草堂。可见对联作者还是很有“预见”的呢!

碑亭工部祠的东边有一间小小的茅亭,内立石碑一通,上刻”少陵草堂”四字,也是果亲王的手迹。

“少陵”本为地名,在西安市南长安县。那里原是古代杜伯国的旧地,汉宣帝死后葬在那里,其墓因此而称“杜陵”,宣帝许皇后的墓在附近,因规模小于帝陵,所以称“少陵”(“少”即“小”之意)。杜甫远祖就是“京兆杜陵人”,他自己也在这里住过较长时间,在诗中曾自称“杜陵野老”、“少陵野客”,人们也就称他为“杜少陵”了。前面已经说过,杜甫的茅屋早已毁坏。

公元761年秋天,一阵大风把他苦心经营的茅屋吹破,才使诗人写出千古不朽的名篇《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诗人表现的那种“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理想和“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的忘我精神,千百年来一直令人感动不己!当然,也不难看出这茅屋是很不结实的。杜甫离去后,草堂破败,经后人多次重修,已成纪念祠宇,再难觅“茅屋”踪迹,而建造这座草亭,其用意就是以此引发人们对昔日那简朴自然的草堂的联想。看来这个目的是达到了,许多游览草堂的人都要在这里摄影留念,就是最好的证明。

参观杜甫草堂,值得一游的地方还有红墙夹道、修竹掩映的花径,碎瓷镶嵌、古雅别致的“草堂”影壁以及风景秀丽、独具魅力的梅苑。妙境入目,各自都有体会,就不用我一一介绍了。

四川成都导游词篇十四

天下九州,九州不同方圆;地方南北,南北各有德行。偌大中国,要说南不南,北不北的地方,那便是四川盆地中央的天府之国成都了。以长江而划,它在北;以秦岭为界它又在南。

成都,论地域位置,偏于西南一隅,距京畿十万八千里,离大海也十万八千里,且四周环山,交通历来不便。故古诗有云: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处省去125字。)

就像名人一样,很多名都也有一段曲折离奇,动人心魄的身世。成都当然也不例外。

相传,成都这个地方远古时候原本就是一个水乡泽国,洪水滔滔,汪洋恣肆,多亏了那个失败的英雄,大禹的父亲鳐。因为治水无能被舜一刀斩下了头,但是鳐心有不甘,志有未得啊,于是变成一头黄熊,潜入水底,以角触岩,拱山不止,硬是将那阻绝水路的,巴山绝壁拱开一牙缺口,即今雄奇天下的夔门之所在,让滔滔大水滚滚东去,才显露出了山陵丘壑,让川西坝子重见天日,后又经古蜀太守李冰父子,鬼斧神工开凿都江堰,因势利导,分洪泻流,才有了今天华丽富庶的成都。

历经了千百年风雨洗礼后,今天的成都以天府之国产出,继续哺育着一代又一代的成都人,以崭新的面貌喜迎八方来客。

著名导演张艺谋说:“成都,是一个让人呆下来就不想走的城市。”

这里,让无数奔波于生活前线的人心生向往,这里让匆匆离去的人久久难忘……

成都,一个来了就不想走的城市。锦里的街道上,无数的诱惑让你应接不暇而又乐在其中;古今奇景、君臣合祠的武侯祠郁郁葱葱,向世人低声述说着历史的变迁和不死的轮回;那焕然一新的杜甫草堂里,你是否能寻觅到昔日被秋风所破的凄苦和不屈?青砖古瓦的宽窄巷子里,每一处都在低声叹吟,老成都,新成都,好几个世纪的时光居然在这里和谐共生,还有那美女云集春熙路、仙风道骨青城山、抵挡过几千年轮回的都江堰、西部客家第一镇——洛带古镇……往事如姻,如烟往事,有生能来到这样一个地方,也算是人生一大快事!

市内景点

成都市内的景点相对较为集中,以天府广场为中心四面发散,市区一环内集中了武侯祠、锦里、宽窄巷子、人民公园、青羊宫、永陵、文殊坊等知名景点。二环有杜甫草堂、浣花溪公园、四川大学、望江楼公园等景点,金沙遗址、成都动物园、昭觉寺、欢乐谷等则在三环附近。

天府广场在市中心被成为成都的“脐孔”,往东可步行前往成都的购物圣地、打望圣地和美食集中地春熙路,春熙路有赖汤圆、钟水饺、龙抄手等店,穿过总府路沿着旁边的小路就到了华兴正街,这里有盘飨市、雨田烧菜馆、白家肥肠、华兴煎蛋面、玉林串串香等众多苍蝇馆子,游客不妨前往饕餮一番。

天府广场往西沿人民西路不远就是人民公园,公园中有著名的鹤鸣茶馆,可在此体验一下成都人的闲适。出公园正门沿少城路向西,再顺着长顺街往北200米,就是被成为“最成都”的小清晰聚集地——宽窄巷子,宽窄巷子出来顺着同仁路走到底再向西约300米就是纪念司马相如和卓文君的琴台路,沿着琴台路不多远就是道教圣地青羊宫,青羊宫旁边就是休闲之地文化公园。青羊宫和“君臣合祠”的武侯祠离的也不远,如果前往可做34路公交车在一环路高升桥站下车,然后步行200米左右即到。美食一条街锦里在武侯祠的旁边,再往前直走不远便是耍都美食广场。那里有更地道、更齐全却又更便宜的美食,蜀九香、胖妈烂火锅、锦城印象等知名火锅店都在此地有分店。在武侯祠门口凭游玩武侯祠的门票可免费搭车前往杜甫草堂。文殊坊在天府广场的北面,最便捷的方式就是坐地铁1号线前往。文殊坊除了有纪念文殊菩萨的文殊院,还有众多美味的小吃,当然最有特色的是这里的斋饭,可作为素食者的选择。

贴士:成都的景点之间大部分都有公交车直达,如果没有可到成都火车站、成仁公交站等大型中转站倒车,一般倒一次就能到达。

温馨提示:大部分景点均在城市西边,所以如果选住的地方,可以选在稍微偏西一点的地方,这样方便游玩和晚上回去休息。此外,我认为宽窄巷、天府广场和春熙路应该属于晚上去的景点,夜景排名也如上面所述。武侯祠、青羊宫、文殊院、杜甫草堂还有省博物馆都是要门票的,所以必须白天去。杜甫草堂和武侯祠60,青羊宫10,文殊院5,博物馆带身份证免费不免票。

郊区景点

在成都郊区,同样分布着众多知名的旅游景点。在西北角,有道教名山青城山和几千年历史的都江堰,有国宝熊猫所在的卧龙自然保护区,也有千年古镇街子古镇,成都西面有西岭雪山,西南有平乐古镇、刘氏庄园、天台山等景点,南面有蜀南竹海,东面有洛带古镇、三星堆等。

贴士:如果你只有一天时间游览成都周边,那你只能或东,或南,或西,或北选择一个方向出行。另外或者你若是在春暖花开时来到成都,最好是前往龙泉驿、新津、彭州等地观花,炎炎夏日则适合前往都江堰、青城山及一些有古镇的地方避暑,秋天去新都看看桂花,再去广汉瞧瞧三星堆也就差不多了,冬天去“窗含西岭千秋雪”的西岭雪山再合适不过了。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搜索文档

【本文地址:http://www.pourbars.com/zuowen/15010651.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