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方体教案(优质22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25 19:55:02
长方体教案(优质22篇)
时间:2023-11-25 19:55:02     小编:文轩

教案是教师反思教学过程的产物,能够帮助教师发现不足并进行改进。教案的评价要客观准确,要注重对学生学习成果的检查和评估,及时发现学习问题并解决。以下是一些编写教案的步骤和注意事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长方体教案篇一

1、初步认识长方体,知道长方体的一些基本特征。

2、能正确区分长方体和正方体。

3、在操作活动中,努力学会独立完成任务。

1、在这个盒子里装着一些小宝贝,会是什么呢?请小朋友上来摸一摸。

2、瞧,这些宝贝对小朋友对说:我们都有一个相同的地方,你知道是什么吗?

3、正方体有几个面?

4、这6个面都是什么形状的?

5、这些正方形都一样吗?

1、嘘,告诉你们一个小秘密,在这些正方体中,还藏着一个小宝贝呢,你知道它藏在哪吗?请你来找一找。

2、它是谁呀?(一块糕)

3、它和正方体一样吗?它是什么形状的?

4、原来它是长方体,这个长方体有几个面?请小朋友来数一数。

5、教师总结:长方体有6个面。

6、这6个面都是什么形状的?它们都一样大吗?

7、小结:这个长方体6个面都是长方形的,它们不一样大,有的大,有的小。

这个盒子是什么形状的?有几个面是正方形的?

小结:有的长方体6个面是长方形的,有的长方体中2个面是正方形的。

师总结:长方体中相对应的2个面是一样大的:上下、前后、左右。

给正方体涂上红颜色,给长方体涂上绿颜色。

长方体教案篇二

3.揭题:这节课进一步认识长方体。(板书课题)。

二、引导探究小组合作。

1.认识长方体各部分的名称。

(1)游戏:你们会玩摸长方体的游戏吗?

a你怎么确定摸到的一定是呢?还有什么方法?(他是用“面”、“棱”、“顶点”描述这个长方体的。)。

b小组内互相说一说:什么是长方体的面、棱、顶点?(我想什么是长方体的“面、棱、顶点”你们可能有所了解,在资料袋中也有提示说明。)。

c全班反馈。

d教师小结:刚才同学们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了长方体的面、棱、顶点。

2.探究长方体面、棱、顶点的特征。

a它们之间有联系吗?各有什么特征?

b分小组活动。(下面小组分工合作,利用学具,通过摸一摸,数一数,量一量,剪一剪,比一比,看看有什么精彩的发现?将发现写在记录表上。)。

c全体发馈,同学提问。(根据小组的发现,谁能向他们提出问题?)。

d你们还有问题吗?

e教师提问:正方体与长方体有关系吗?为什么说是特殊的长方体?(预设:认识长方体长、宽、高特征;正方体与长方体的关系)。

f教师小结:刚才同学们用自己的方法研究了长方体的特征,你可以画出一个长方体吗?

3.教学如何画长方体。(如果这样放最多可以看见他的几个面?还有哪几个面看不见?)(在画图时,除了画前、后两个面是长方形,其它的面看上去成了平行四边形,实际上它还是长方形)。

三、运用新知体验价值。

1.如果现在只看到长方体的长、宽、高,你还能画出一个长方体吗?(闭上眼睛,画长方体。)。

2.说出长方体各个面的面积。说出长方体各个面的面积。

3.猜一猜:根据长、宽、高长度,它可能是生活中的什么物体?

4.做一个如图的长方体宝宝床的床架,至少需要多少分米长的木条?

5.你准备选择下面哪一种尺寸的床板?(单位:分米)。

32×920×10。

四、全课总结拓展创新。

1.想一想:为何北大校区众多建筑设施的外观造型都是长方体呢?

2.实验活动:用准备的材料做一个长方体(再次体验长方体的特征)。

长方体教案篇三

进一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关系。

经历观察、想象、归纳、概括等活动,发展空间观念,提升概括总结能力。

在操作和探索的过程中,感受成功的乐趣,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

【难点】理解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组织学生说一说日常生活中接触到的长方体、正方体。

引导学生抽象出长方体、正方体的几何模型。

追问:长方体、正方体有怎样的特征呢?

引出课题——长方体的认识。

(二)讲解新知

1.说一说,认一认

组织学生观察自己手中的长方体、正方体模型,同桌之间相互说一说从中能提取哪些几何图形。

学生通过观察能够看到点、线段、长方形、正方形。

ppt展示长方体、正方体模型,讲解长方体、正方体的顶点、面、棱的相关概念。

学生活动:组织同桌之间相互指一指、说一说手边的长方体、正方体等物体的顶点、面、棱。

2.做一做,填一填

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己动手做一个长方体、正方体模型,数一数它们的顶点、面、棱的个数。量一量、算一算棱的长度、面的大小。做好记录完成下表。

找小组代表分享探究结果。

教师总结学生回答,并讲解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8个顶点、6个面、12条棱。

长方体:相对的两个面是大小形状相同的长方形(或其中两个面是正方形);有3组相同长度的棱,每组4条。

正方体:6个面是大小形状都相同的正方形;12条棱长度相等。

3.认一认、想一想

教师讲解长方体中同一顶点上的三条棱称为长方体的长、宽、高。

组织学生尝试改变长宽高的长度,观察有何特点。观察得到当长、宽、高相等时是正方体。

教师明确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并用ppt演示长方体变为正方体的动态变化。

(三)课堂练习

1.分别测出所带的长方体盒子的长、宽、高各是多少。

2.一个长方体的棱长总和是76厘米,已知长是8厘米,宽是5厘米,求高是多少厘米?

(四)小结作业

小结:回顾本节课学习内容。

作业:用硬纸板自制一个长方体;找一找身边存在的长方体,测一测它们的长、宽、高各是多少。

四、板书设计

长方体教案篇四

认识长方体,知道它由6个面组成(2个正方形,4个长方形)。

通过动手操作活动,发现正方体与长方体的不同,并能区分。

喜欢动手制作几何体并保持桌面清洁。

教具:一张放大的操作卡片。

学具:人手一张操作卡片,剪刀,胶水。

集体活动。

操作材料。

介绍制作方法。先把图形沿黑线剪下,把虚线向上折,最后用透明胶粘住。

介绍形体名称,区分正方体与长方体的异同。

做出来的像什么?(积木),手指长方体的一面:这叫什么?(面),数一数它有几个面?(6个),6个面一样吗?(不一样),你知道这叫什么吗?(长方体),6 个一样大小的正方体围成的图形叫什么?(正方体),2个正方体和4个长方体围成的图形叫什么?(长方体)活动寻找教师中类似长方体的物品。请你们找一找、想一想教室里还有哪些东西是长方体呀。

教后感:孩子对长方体都认识,把他们堆在一起,叫他们数孩子就数不清。我想:还是要摆出实物图,让孩子理解,这样效果会好一些。

长方体教案篇五

《纲要》中将科学领域的目标之一定位为:“能从生活和游戏中获得有关物体形状、数量等方面的感性经验,并尝试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及数学方法解决日常生活和游戏中某些简单的问题,体验数学的重要与有趣。”同时强调:“科学教育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进行,利用身边的事物与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即强调幼儿园数学教育生活化。由此我们感到,无论是教育内容还是教育方式,只要能激发幼儿对数学的兴趣,并能与幼儿生活息息相关,有益于幼儿的发展,就值得我们大胆尝试。

1.在认识面与体的特征的基础上认识正方体和长方体,感知他们的特征,能区分正方体和长方体。

2.能运用观察、比较的方法感受形与体的不同,发展空间知觉。

重点:感知正方体和长方体的特征,能正确区分正方体和长方体。

难点:能运用观察、比较的方法感受形与体的不同。

准备:正方体、长方体制作材料纸各一张,正方体、长方体积木、纸盒若干。

1.老师带来了一些小宝贝,是什么呢?

师:根据幼儿的回答,出示正方形让幼儿观察比较,了解形与体的区别。

3.帮助幼儿认识正方体,了解其基本特征。

正方体有几个面? 这6个面都是什么形状的?这些正方形大小都一样吗?教师将正方形的六个面一一撕下、比较并记录下来。

师:帮助幼儿分析了解形与体的区别,知道正方体与正方形的关系,知道正方体是由六个大小一样的正方形组成,有六个面。

1.出示长方体,那这又是什么呢?

师:幼儿根据已有的经验猜测,基本都会认定为长方体。

2.幼儿自由探索、记录长方体的六个面。

3.幼儿讲述自己记录的长方体

4.小结:有六个面,并且全是长方形的六面体或对应的两个面是正方形、其他四个面为长方形的六面体均为长方体。

三.找找生活的正方体和长方体

闭上眼睛想想,你在哪里看见过正方体和长方体?活动室、家中、社区等。

幼:幼儿闭上眼回忆的时候,教师给予语言提示,帮助幼儿回忆、梳理

四.按特征标记将正方体与长方体分类。

幼:共同互相检查过程中可能会有矛盾,掌握得好的幼儿自然能将对方说服。

五.延伸活动

出示正方体长方体展开图,这两张可能是什么图?为什么?我把它们放在区角,你们去试一试吧。

幼:运用自己所掌握的知识来解答,巩固所学。

长方体教案篇六

1、请同学们自己画一个已经学习过的平面图形;再请每位同学用手摸一摸画出的图形。老师明确:这些图形都在一个平面上,所有叫做平面图形。

2、教师摆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圆台、长方台、墨水瓶盒等。

教师提问:这些物体是什么图形?

3、引入:今天这节课我们主要进一步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

长方体教案篇七

教学目标:

1.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认识它们之间的关系。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抽象概括的能力和初步的空间观念。

3.渗透事物是相互联系,发展变化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教学重、难点:

2.立体图形的识图。

教学过程:

长方体教案篇八

2.指出长方体纸盒的长、宽、高,并说出长方体的特征。指出正方体的棱长,并说出正方体的特征。

二、新课讲授。

(1)请同学们拿出准备好的长方体纸盒,在上面分另标出上、下、前、后、左、右六个面。

师生共同复习长方形的特征。请同学们沿着长方体纸盒的前面和上面相交的棱剪开,得到右面这幅展开图。

(2)请同学们拿出准备好的正方体纸盒,分别标出上、下、前、后、左、右六个面,然后师生共同复习正方体的特征。让学生分别沿着正方体的棱剪开。得到右面正方体展开图。

观察后,小组议一议。引导学生总结长方体的表面积概念。长方体或正方体6个面的总面积,叫做它的表面积。

2.学习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1)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经常需要计算哪些长方体或正方体的表面积?

(2)出示教材第24页例1。

理解分析,做一个包装箱至少要用多少平方米的硬纸板,实际上是求什么?(这个长方体饭包装箱的表面积)。

先确定每个面的长和宽,再分别计算出每个面的面积,最后把每个面的面积合起来就是这个长方体的表面积。

(3)尝试独立解答。

(4)集体交流反馈。

老师根据学生的解题思路进行板书。

方法一:长方体的表面积=6个面的面积和。

0.70.4+0.70.4+0.50.4+0.50.4+0.70.5+0.70.5=0.28+0.28+0.2+0.2+0.35+0.35=1.66(m2)。

0.70.42+0.50.42+0.70.52=0.7+0.56+0.4=1.66(m2)。

方法三:(上面的面积+前面的面积+左面的面积)2。

(0.70.4+0.50.4+0.70.5)2=0.832=1.66(m2)。

(6)请同学们尝试自己解答教材第24页例2,集体交流算法,请学生说说你是怎样解答计算正方体表面积的。

三、课堂作业。

1.完成教材第23页做一做。

2.完成教材第24页做一做。

3.完成教材第25~26页练习六第1、2、3、4、6、7题。

四、课堂小结。

板书设计:

长方体教案篇九

1.通过观察实物、动手操作等活动,使学生认识长方体的特征,形成长方体的概念。

2.通过建立图形的表象的过程,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通过动手操作,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立体思维,使学生在合作交流中体验到学习数学的乐趣,体验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长方体教案篇十

1.感知立体图形的特点,能找到共同属性。

2.学习运用非平面的内的计数方法。

3.感受到体积的存在,萌发探索的兴趣。

准备:自带一个小纸盒、记号笔每人两只、油泥每桌一份,米、两个杯子

过程:1.介绍自己的纸盒,引出课题

每个小朋友拿一个纸盒和桌上的小朋友比一比,用好听的话说说你的纸盒是什么样的?

(1) 用一支笔数一数它的脸(面),用数字写在中间,要有顺序的数。

(2) 汇报自己数的情况,让幼儿介绍数的方法(怎样数不会漏掉?)

(3) 每个盒子都有6个面,6个面它们都一样吗?

(4) 教师在黑板上记录,并。

" target="_blank" 推荐:

幼儿园大班语言教案《小红帽送点心》

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高个子和矮个子

幼儿园中班语言教案《手影戏的秘密》

3.认识长方体的顶点

(1) 除了这些面以外还有什么一样的地方?

(3) 幼儿汇报,以及说说数的方法,教师记录顶点8个。

(1) 除了这些面和顶点以外还有什么一样的地方?

(2) 用记号笔画棱,一边画一边数棱有几条(幼儿不知道是棱时不要直接说棱)?

(3) 幼儿汇报,以及说说数的'方法,教师记录。

(4) 教师这种有6个面,8个顶点,12条棱的叫立体的。

(1) 摘掉帽子,打开盒子,里面是什么?

(2) 教师出示两个大小不明显的盒子问,如果里面装满东西,哪个盒子装的多?

(3) 我们什么办法可以知道?(教师用米进行演示)

我们用牙签把盒子打开,看看有什么变化?(面、顶点、棱还在吗?)

长方体教案篇十一

2.探索与发现长方体有六个面,8个角,12条边,知道正方体是最特殊的长方体。

3.学习有效点数的多种方法。

1.记录单,不同长方体盒子三个,各种长方体小盒子每个幼儿人手一个

(一)导入

1.已有经验导入,复习长方形的特征

师:(出示长方形)这是什么形状?它有什么特征?

2.根据幼儿的回答记录

师:有几条边?几个角?几个面?

(二)初步感知长方体

3.出示长方体,引导幼儿进行观察比较长方形和长方体的异同

师:带来一个新朋友,它和长方形有什么不一样?(厚薄)他们有什么地方是一样的?(有面,有边,有角)

(三)仔细观察,认识长方体的基本特征

4.提出启发性问题,幼儿自由猜测

师:它有几个面呢?

5.幼儿使用长方体盒子自由探索

师:请你们拿出自己的小盒子,它是什么形状的?(长方体)它有几个面呢?请你们数一数。(提醒幼儿数的过程中既不重复数,又不漏数)

6. 个别幼儿在集体面前交流讨论,找出有效的数面的方法,数出面的个数

师:长方体有几个面?你是怎样数的?数给大家看?有没有人用不一样的方法数的?数一数。(记录)

7.探索面的形状,发现特殊的长方体

师:长方体的面是什么形状的?(长方形)是不是每个面都是长方形?一起来看一看。有没有其他形状?(请幼儿观察自己的盒子)你发现了什么?(幼儿自由讲述,教师总结)有两个面的是正方形也是长方体,所有的面都是正方形的也是长方体,不过它是特殊的长方体,它还有一个名字叫正方体。

8探索长方体的边和角

师:长方体除了有面还有什么?那有几个角几条边呢?数一数。(幼儿探索并交流,教师记录,引导幼儿使用有效的点数的方法)

(四)总结交流

9.师幼一同小结,梳理所得经验

师:今天我们认识了(长方体),它有(6个面,12条边,8个角),有的面是长方形,有的面是正方形,6个面都是正方形的长方体也叫(正方体)。我们今天观察的小盒子是(长方体),建筑工地的积木有长方体的吗?生活中还有很多东西是长方体的呢,以后你们可以找一找然后和你的好朋友分享。

此次活动中,环节处理较清晰,符合数学活动的基本流程。我在与幼儿交流的时候回答问题的语言不够清楚准确,没有给出明确的答案,影响了幼儿科学探究的兴趣和乐趣。活动中我发现很多幼儿已经有了一些长方体的具体经验,这需要教师加以利用和引导,让幼儿进一步思考和探究,激发他们科学探究的兴趣,这也是科学领域教育教学的重要任务和目地。

长方体教案篇十二

课题学习是《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内容目标的第四部分“实践与综合运用”的内容,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制作一个尽可能大的无盖长方体形盒子》是一个关于数学应用的典型课题,是学生进入初中之后的第一个课题学习。课标指出,课题学习对学生而言是一种新的学习形式,对学生的要求较高,也常常要用到学生曾经学过的知识。另外一方面,它能够很好地训练学生的综合应用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对学生进一步认识数学,体会数学中常见方法是大有好处的。学生在中学阶段会遇到很多这种探究性的问题,他们都是与现实生活息息相关,对于这些问题的解决,能够极大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培养学生自觉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好习惯。

这节课需要学生综合本学期所学过的数学知识(如图形的展开与折叠、字母表示数以及用代数式的值去推断代数式所反映的规律等)、技能与方法,通过解决问题的方式去获得对相关知识与方法的进一步的理解,体会各个部分之间的联系。本课学习,需要学生体验一种新的学习方法。让学生经历实验、分析、猜测、交流、推理和反思等一系列过程,认识数量的变化关系和规律,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能力,培养学生的实践探索能力。

本课题突出两个方面:

学习过程的`探究性;制作容积尽可能大的无盖长方体盒子的过程,也是一个简单的数学研究过程,可获得一定的研究方法和经验。

知识运用的综合性:本节课学习的活动重心是通过对长方体盒子的展开与折叠,让学生经历试验、想象、分析、猜测、交流、推断和反思等过程,形成问题的代数表达,再通过验证等活动获得问题的解决。

根据国家教育部颁布的新《数学课堂标准》的精神,学生的学习目标应将知识与技能、方法与过程、情感态度价值观融为一体,所以本节课的目标制定如下:

1.知道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需要建模,会用函数式表达变量之间的相依关系;

2.感受数量之间相依变化的状态和趋势,体验分割逼近的方法和从特殊到一般的探究过程。

这节课运用一个实例让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同时,这节课的主要目标应在于学生对过程方法方面的体验与感受。

这样制定教学目标遵循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首先,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的过程,增强他们对问题的感性认识。其次,经历折纸、列表、观察、比较、推理、交流等活动,提高学生的理性认识。再者,也培养了学生良好的个性品质,包括大胆猜想、勇于创新、积极探索的精神。通过解决“小明的问题”让学生体验数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的辨证思想,感受数学的实用性。

本节是学生初中阶段第一次进行课题学习,他们对简单几何体的侧面展开图,列代数式,代数式的求值,统计图的画法等知识已具有一定的认知水平,由于学生在本学期的数学学习过程中,经历了多次探索性学习,所以他们具备了一定的探索、研究能力,基本适应了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学习等学习方式,为学习本节课打下了一定的知识以及能力基础。

在学习新知识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困难:

1.制成无盖长方体形盒子需要剪去四个同样大小的正方形;

2.如何建立关于v的数学模型?

3.若a=20cm,x的取值范围是什么?

4.怎样缩小x的取值范围,去寻找v的最大值?

教法特点:本节课是在教师引导下,学生探索实践得出结论的过程。

预期效果:

1.会用正方形纸片制作容积最大的无盖长方体形盒子;

2.对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有所体会;

3.对缩小区间逼近最大值的方法有所体会。

长方体教案篇十三

1、使学生理解并掌握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的含义和计算方法,能运用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使学生在活动中进一步积累探索有关图形问题的学习经验,发展空间观念和数学思考。

3、使学生进一步感受立体图形的学习价值,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每个学生准备一个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纸盒。

一、复习准备。

谈话:前两节课我们探索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基本特征,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有关长方体与正方体的知识。

出示长方体和正方体纸盒(与教材中例4和“试一试”同样大小的长方体和正方体)。

提问:长方体有几个面?这几个面之间有什么关系?它们可分为哪几组?正方体呢?

二、探究新知。

1.探究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1)出示问题:如果告诉你这个长方体纸盒的长、宽、高。

你能算出做这个长方体纸盒至少要用多少平方厘米硬纸板吗?

在交流中明确:求至少需要多少平方厘米硬纸板,只要算出这个长方体6个面的面积之和。

(3)指名回答是怎样列式的,并相机板书如下算式:

6×4×2+5×4×2+6×5×2;(6×4+5×4+6×5)×2。

(4)比较小结:这两种方法都反映了长方体的什么特征?你认为计算长方体6个面的面积之和时,最关键的环节是什么?(要根据长方体的长、宽、高,正确找出3组面中相关面的长和宽)。

(5)提出要求:用这两种方法计算长方体6个面的面积之和都是可以的。请你用自己喜欢的方法算出结果。

2.探究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1)谈话:根据长方体的特征我们解决了做长方体纸盒至少需要多少硬板纸的问题。如果纸盒是正方体的,你还会解决同样的问题吗?(出示‘‘试一试’’)。

(2)学生独立尝试解答。

(3)组织交流反馈,提醒学生根据正方体的特征进行思考。

3.揭示表面积的含义。

谈话:刚才我们在求做长方体和正方体纸盒至少各要用多少硬纸板的问题时,都算出了它们6个面的面积之和,长方体(或正方体)6个面的总面积,叫做它的表面积。

三、应用拓展。

1.做“练一练”。

先让学生独立计算,再要求学生结合自己的列式和题中的直观图具体说明思考的过程。

2.做练习四第1题。

让学生看图填空,再要求同桌同学互相说说每个面的长和宽,并核对相应的面积计算是否正确。

3.做练习四第2题。

让学生独立依次完成题中的两个问题,适当提醒学生运用第(1)题的结果来解答第(2)题,并要求学生说说用这样的方法求表面积的根据。

4.做练习四第5题。

让学生根据表中列出的各组数据对每一个物体是长方体还是正方体作出判断,并说明判断的理由;再让学生独立计算,并将结果填人表中。最后引导学生比较求长方体的表面积与求正方体表面积的过程和方法,说说求长方体或正方体表面积时各要注意什么。

四、全课小结。

长方体教案篇十四

新课程强调数学课堂教学应关注学生经历和获取知识的过程,再现数学知识的生活原型。因此,不少教师都借助多媒体将教材中静态的内容动态呈现。然而农村大部分学校教学条件还比较落后,许多学校连幻灯都没有,更别说多媒体了。可以说,多媒体教学尚属贵族消费,许多农村小学教师只能是望洋兴叹。为此,在这偏僻、落后的农村小学,要用好新教材,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应立足实际,根据具体的学情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笔者最近参加了一些学校的教学研讨活动,听了不少老师的探讨课,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是:没有多媒体的课也同样精彩。现将长方体的认识一例整理描述如下,与大家一同分享。

师:(手中拿着纸牌)这张纸牌是什么形状?这一副纸牌呢?(生:一张是长方形、一副是长方体)。

师:生活中你见过哪些物体的形状是长方体的?

生:牙膏盒、化装品盒、粉笔盒、冰箱

师:你们觉得长方体有什么特点?

生:(略)

看来同学们对长方体的特征还是有所了解的。这节课我们来进一步研究长方体。

让学生初步感知长方体的面、棱、顶点等。

生:面。

师:再用手摸摸长方体相邻的两个面相交的这一条共有的边,它叫什么呢?

生:有的说叫边;有的说叫线段)。

生:有一个点。

师:我们把三条棱相交的点叫做顶点。

1.探究长方体面的特征

师:我们已经认识了长方体各部分名称,接下来我们来研究长方体的面有哪些特点。先请每组同学选择1~2个想研究的长方体物体,采用量一量、剪一剪、拼一拼等方法,当然也可以用信封里的长方形纸片做一个长方体,看同学们能否发现长方体的面有哪些特征?待会儿每组派代表汇报你们的探究成果。

师:哪组愿意先派代表来说说?

学生分组汇报讨论结果。

师:同学们真了不起!想了这么多的办法来验证长方体相对的 2个面是相等的。

师:现在,你们拿起自己的长方体进一步观察,看一看长方体的6个面各是什么形状的?

通过学生观察得出两种情况:一种是6个面都是长方形:(板书:6个面都是长方形)另一种情况是有4个面是长方形,另外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板书:特殊情况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

2.探究长方体棱、顶点等特点

师:请同学们数一数长方体共有多少条棱?你是怎样数的?(引导学生数时,要有序、不重复、不遗漏)

学生讨论后,分组汇报。

师:怎么证明相对的棱长度相等?

学生分组汇报证明方法。

3.抽象概括总结特征

4.认识长方体的长、宽、高

小组合作,做长方体的框架。

师:请同学们拿出准备好的小棒、塑料拐角,做一个长方体的框架,并讨论汇报回答以下2个问题:

(1)它的12条棱可以分成几组?怎样分?

(2)相交于同一顶点的三条棱长度相等吗?

学生分组汇报讨论结果。

教师再将长方体横放、竖放、侧放,让学生分别说出长方体的长、宽、高。同时教师指出:长方体的长、宽、高根据长方体所放的位置的不同而改变,相交于每个顶点的三条棱的长度都可以分别叫做长方体的长、宽、高。

1.基本练习:p23第1、2题。

2.综合练习:p23第3题。

3.拓展练习:(填一填)

(1)把一块长、宽、高分别是16厘米、11厘米;7厘米的长方体,平均锯成两块小长方体。

其中每块小长方体都有( )个面、( )条棱、( )个顶点。

(2)面积增加了( )平方厘米。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生:(略)

长方体教案篇十五

1、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公式的推导,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都能用底面积乘以高来计算,能应用公式进行计算,并初步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在公式的推导过程中培养学生动手操作、抽象概括、归纳推理的能力,并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3、在教学中渗透知识来源于实践的,培养学生学习数学,发现数学的兴趣。

2、理解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为何都能用底面积乘以高来计算。

一、创设情境。

填空:

2、常用的体积单位有:______。

3、计量一个物体的体积,要看这个物体含有多少个。

师:我们已经知道计量一个物体的体积,要看这个物体含有多少个体积单位,那么怎样计算任意一个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长方体、正方体体积的计算方法。(板书课题)。

二、实践探索。

出示:一块长4厘米、宽3厘米、高2厘米的长方体橡皮泥,用刀将它切成一些棱长1厘米的小正方体。

提问:请你数一数,它的体积是多少?有许多物体不能切开,怎样计算它的体积?

实验:师生都拿出准备好的12个1立方厘米的'小正方块,按第32页的第(1)题摆好。

观察结果:

(1)摆成了一个什么?

(2)它的长、宽、高各是多少?

板书:长方体:长、宽、高(单位:厘米)。

431。

含体积单位数:4×3×1=12(个)。

体积:4×3×1=12(立方厘米)。

(3)它含有多少个1立方厘米?

(4)它的体积是多少?

同桌的同学可将你们的小正方体合起来,照上面的方法一起摆2层,再看:

(1)摆成了一个什么?

这节课在公式的推导过程中培养学生动手操作、抽象概括、归纳推理的能力,并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在教学中渗透了知识来源于实践的,培养学生学习数学,发现数学的兴趣,所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很高。

(2)它的长、宽、高各是多少?

(3)它含有多少个1立方厘米?

(4)它的体积是多少?(同上板书)。

通过上面的实验,你发现了什么?(可让学生分小组讨论)。

用字母表示:v=a×b×h=abh。

应用:出示例1,让学生独立解答。

思考并回答:长方体和立方体有什么关系?立方体的体积该怎样计算呢?

用字母表示为:v=a3。

说明:a×a×a可以写成a3,读作:a的立方。

应用:出示例2,让学生独立做后订正。

观察:

(1)长方体体积公式中的”长×宽“和正方体体积公式中的”棱长×棱长“各表示什么?

思考:

(1)这条棱长实际上是特殊的什么?

结论:长方体(或正方体)的体积=底面积×高,用字母表示:

v=sh。

三、课堂实践。

1.做”做一做“的第1题。

(1)先让学生说出每个长方体的长、宽、高。

(2)再根据公式算出它们各自的体积。

(3)集体订正。

2、做”做一做“的第2、3、4题。

四、课堂。

五、作业《作业本》。

本节内容是在学生已掌握了体积的概念和体积单位的基础上进行的。教学过程中通过学生操作、探究、合作、讨论等多种方式,调动学生积极参与长方体体积公式的推导,最后的结论,都由学生得出,老师只起”导“的作用。

长方体教案篇十六

3.正确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

正方体与长方体的表面积计算方法。

如何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

长方体,正方体,多媒体。

一、联系实际,揭示课题。

同学们,学校利用这个假期同学们休息的时间,要对我们的教室进行从新粉刷。

在粉刷之前,校方提前进行了资料收集,收集的资料如下:

1.每个教室的长8米,宽5米,高3米;

2.每个教室要对四壁和屋顶进行粉刷;

3.每个教室门窗的面积共20平方米;

4.每个教室要粉刷三次;

5.第一次粉刷每平米用涂料0.5千克;第二次和第三次粉刷每平米只用去涂料0.2千克。

6.我校共有个教室需要粉刷。你能根据校方收集的上述信息帮助校方计算出应该买多少涂料吗?(揭示课题)。

二、师生交流,提出问题。

师:同学们,看到这个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生1:什么叫表面积?

生2:长方体与正方体的表面积怎么求?它们的表面积之间有什么关系?

生3:学了这些知识有什么用处?

三、师生互动,探究问题。

1.学生操作,解决问题;

(1)请同学们拿出准备好的正方体纸盒,请将这个正方体纸盒沿着棱剪开。(学生操作)我们将正方体沿着棱剪开,就得到了一个正方体表面的展开图。

(出示学生得到的正方体表面的展开图。)。

(2)引导学生观察得到的正方体的展开图,思考:正方体表面的展开图有什么特征?

2.组内交流,发表见解;

(1)正方体表面的展开图有6个正方形的面组成。(2)它们的形状都相同。

(3)它们的面积都相等。

3.教师引导,深入探究;

(1)想一想可以怎么求这6个面的面积总和。先求出1个面的面积,再乘以6,就是这6个面的面积总和。

(2)请你试着求一求你手中的正方体6个面的面积总和。

注意:先测量棱长的尺寸,再计算,取整厘米数。(学生计算)看书巩固,掌握方法;刚才我们计算的就是正方体的表面积,那什么是正方体的表面积?正方体的表面积可以怎么求呢?书上有具体的介绍,请打开书,翻到p39,看书回答:

(1)什么是正方体的表面积?

(2)正方体的表面积的计算公式是什么?

四、巧加点拨,学而致用。

1.追随上知,质问质疑。

2.迁移知识,灵活运用。

学生利用所学方法推导长方体的表面积计算公式。

3.组际交流,发表见解。

4.看书小结,掌握方法。

请打开书,翻到p40,看书回答:

(1)什么是长方体的表面积?

(2)长方体的表面积的计算公式是什么?

5.引用方法,灵活解答。

算一算你同桌手中长方体的表面积。

长方体教案篇十七

3.会根据实际需要,合理策划选择包装样式,体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

4.能用准确的数学语言描述思考过程.。

一、引入.。

师: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讨论、研究有关长方体物体的包装的数学知识(揭题).。

二、展开.。

2.试一试:

师:到底有几种呢?每一组同学先讨论,动手摆一摆,并想一想如何说才能让大家明白你的摆法。

生汇报。重叠。

归纳:三种不同包法:a面重叠(上下叠);b面重叠(前后叠);c面重叠(左右叠).。

3、猜一猜。

生:猜。

师:那么,究竟有几种呢?我们接下来研究。

4、摆一摆。

师:每一组的同学分工合作,边摆边思考,想一想怎样说才能让大家明白你的摆法?

合作学习:

小组摆、交流.教师巡视。

5、说一说。

师:请每一组的同学派一个代表说一说你们组摆的请况,(你们有几种的摆法,你是怎么想的?)。

学生汇报:总共有9种不同的包法.(见下图)。

生1:

师:你是按照摆的层数的顺序来想、来摆的,这方法很好。

生2:

师:按接触面来思考;这样思考有序,不容易漏掉.不重复。

师:还有其他思考方法吗?当然有了,我们课后继续研究。

6、算一算。

师:现在我们来猜猜,哪些样式的表面积较大、较小?为什么,

师:哪个表面积更小些呢?如何验正呢?

生:可以算一算.。

师:假设a面面积为6,b面为3,c面为2.。

以第一种的摆法为例让一个同学说说如何计算更简便。

师:每一组的同学合作,计算出这9个大长方体的表面积。

师:表面积小所需的材料就省,表面积大所需的材料就多。

三、讨论现实生活中的各种包装.。

教师取一种物品(火柴),先请大家猜可能的包装样式,再说说理由,结合实际谈想法.。

学生打开一包火柴观察后说,(见图)这种样式表面积小,也就是材料省.。

师:是不是厂商对商品的包装都考虑节省材料呢?

生:不一定.。

师:分小组,互相观察带来的其他物品,说说自己的看法.。

四、小结.。

师:这节课对你有什么启示?

生:通过学习,我们知道,其实数学就在生活中,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我们可以用学到的数学方法来解决问题。

长方体教案篇十八

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和实践活动,探索并掌握长方体、正方体体积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在观察、操作、探索过程中,提高动手操作能力,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使同学探索并掌握长方体的体积公式,能正确计算。

教学准备:长方体实物模型;24个1立方厘米的小正方体;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发现问题。

提问:这是什么形体?你用什么方法丈量出长方体的体积?有。

引发同学进行考虑,

同学通过观察、分析,找出丈量方法。

(用水丈量,或把它分割成小正方体)。

师:假如是较大的物体再去这样丈量是不是比较麻烦,我们能不能研讨出适用于任何长方体体积的计算方法?板题(长方体的体积)。

师:长方形的面积和长和宽有关,长方体的体积可能与什么有关?

同学通过观察、分析,发现长方体体积与长、宽高的关系。

同学体会“长、宽相等的时候,越高体积会怎样?”

体会“长、高相等时候,越宽,体积会怎样?”

体会“宽、高相等的时候,越长,体积会有什么变化?”

同学体会说出长宽高越大,体积就越大。

小组合作:动手操作,实践验证。

用小正方体摆三个任意的长方体把相关的数字填入下表:

长方体。

长/cm。

宽/cm。

高/cm。

小正方体数量/(个)。

体积/cm3。

口答:求各长方体的体积。(动态地出现下面的学习资料)。

长方体教案篇十九

1、让学生在动手的过程中初步认识长方体,掌握长方体的特征。

2、能从不同角度认识长方体的长、宽、高。

3、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空间想像能力。

掌握长方体的特征,认识长方体的长、宽、高。

掌握长方体面和棱的特征。

你们喜欢旅游吗?都去过哪些地方?下面我们这个游戏就是考考大家的见识广不广。请大家闭上眼睛,老师叫一、二,你们睁开眼,立马喊出这些建筑物的名称。(课件出示各张图片)。

一、激趣导入。

刚才同学们欣赏了许多有名的建筑,老师还藏了一个。它是20xx年的焦点建筑,它通体透明,非常漂亮,你们猜一猜,它是什么?(水立方)。

课件出示水立方图。

从外观看,水立方是一个什么形体?(长方体)。

请同学们拿出你身边的长方体,像老师这样(手平拖起长方体)。

摸一摸这平平的部分,叫什么,你知道吗?(板书:面)。

孩子们,再看,两个面相交的部分,叫什么?(板书:棱)。

三条棱相交的一点,叫顶点(板书:顶点)。

认识了长方体的面、棱、顶点,我来考考大家,我说什么,你就指什么?

2、要帮工人叔叔解决刚才提出的问题,还需要进一步学习长方体面、棱、顶点等各部分的特征。那下面我们就合作探究长方体的特征。

在探究之前,注意老师的要求,请看大屏幕:

(1)以小组为单位展开研究。

(2)通过量一量,比一比,剪一剪,说一说,找出长方体的特征。

(3)在组长的组织下分工合作填好表格。

(4)各组选派一到二名同学进行交流汇报。

2、每个面都是()形。

3、特殊情况下有()个面是()形棱1、长方体有()条棱。

2、可以分成()组,每组有()条棱顶点长方体有()个顶点。

3、学生汇报交流。

长方体有6个面,每个面是长方形,特殊情况下有两个面是正方形。相对的面大小、形状相同。(你们同意他的研究结果吗?板书特征)。

有12条棱,分成3组,每组有4条,每组的棱长度相等(你们同意吗?板书)。

有8个顶点(是这样吗?板书)。

老师有几个问题想问你们可以吗?你凭什么说长方体相对的面大小相同?

为了让大家看得更清楚长方体的特征,我们用大屏幕演示一下。(出示长方体面、棱、顶点的课件)。

指着黑板上的长方体:相交于一个顶点的有几条棱?它们分别叫长方体的长、]宽、高。

长方体的长、宽、高不是一层不变的,它会随着其摆放的位置不同而改变。

展示长方体模型,让学生从不同角度说出长方体的长、宽、高。

三、效果测评。

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我们找到了长方体面、棱、顶点的特征,清楚了吗?那我考考大家。

出示题一:连线题:长方体有几条棱,有几个顶点,有几个面。

出示题二:填图题:根据长方体图形分别填出它的长、宽、高分别是多少。

出示题三:判断题:

1、长方体相邻的两个面一定相等()。

2、长方体有6个面,每个面有4条棱,总共是四六二十四条棱()。

四、课堂小结。

带着学生一起回顾本节课所学的内容。你都知道了长方体的什么知识呢?请学生拿着长方体上台边指着长方体,边说自己的收获。

这些就是教材p27-p29页的内容,请大家打开数学书,迅速浏览。

五、拓展提高。

出示水立方及问题图。

1、要给水立方的各个顶点装上射灯,一共需要多少个?

2、给水立方的每条棱(底面除外)都拉上彩条,至少需要多长的彩条?

3、如果对水立方的四周进行墙面装饰,需要装饰的墙面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4、如果改变水立方长、宽、高,它会有什么变化呢?

课件演示整个变化过程。

长方体教案篇二十

1、在操作、观察活动中,探索并理解长方体的表面积及其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2、丰富对现实空间的认识,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

3、结合具体情境,解决生活中一些简单的问题,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探索理解长方体的表面积及其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正确建立表面积的概念.。

学生每人准备长方体盒子一个,直尺,铅笔。

一、复习旧知、有效铺垫。

师:最近我们新认识了长方体,你还记得长方体的特征吗?(重点板书:长方体6个面)(前—后,左—右,上—下)。

二、寻找联系。

引入新知。

1、同学们手中也有一个相同的长方体,你能在它的表面上对应六个面标出上下左右前后六个面吗?(试一试,并指名指一指)。

面的面积之和)长方体6个面的面积之和其实就是----长方体的表面积。(课件展示)板书:长方体的表面积。

4.想要知道所有面的面积和,首先我们要计算出----(每个面的面积)。你们准确找到每个面的长和宽吗?先自己尝试独立说一说。开始。

6.谁能到前面来说一说?老师帮帮你。这是前面长方形的长,这是宽。下面和上面相同。这是左面长方形的长,这是宽。谁能到前面再来说一次。

7.其实啊,这六个面的长和宽与长方体的长宽高有着奇妙的关系,我很想知道哪个小组能最先找到,找到了请马上坐好。预备,开始!谁能到前面来说说?后面和前面?是一样的。(说左面和上面都会提示对面)。

8.看来大家的空间感都很强!嗯,现在我像昨天一样把长方体展开,现在大家来看大屏幕,这是这个长方体纸盒的展开图,谁能结合这个展开图再来说一说,每个面的长和宽与长方体长宽高的关系。(展开图上标出上下左右前后)。

9.那大家现在可以计算出制作这个纸盒至少需要多少硬纸板吗?要想求长方体的表面积,必须还要知道长方体的什么?知道长方体的长宽高。我们现在不知道手中这个长方体的长宽高,怎么办?测量。对,现在同桌两个人合作,测量出长方体的长宽高,并用铅笔标到盒子上。测量并记录结束请马上做好。

10.谁来说说你们的测量结果?长12厘米,宽6厘米,高4厘米.和他测量的数据相同的请举手,嗯,大家测量得真准确。知道了长宽高,那我们现在就,动手来计算一下,制作这个长方体纸盒至少需要多少面积的硬纸板,注意计算过程中要准确。开始。

11、大家算出来了吗?小组内交流一下,说一说你为什么这么列式。

12、全班交流与汇报。(找到不同类型的方法,写黑板上。)这是我看到两个同学的不同方法,和这个同学方法相同的请举手,谁能说说你是怎么想,为什么这样列式。

谁和这个同学的方法相同,你又是怎么想的?谁能来说说你的想法?

13、根据孩子们的列式,进行总结。

方法一:6个面面积相加。

方法二:计算3个面的面积×2,依据相对的面的面积相等的特点。

方法三:计算三对面的面积再相加。

14、这几种方法,哪种比较简便?谁能根据这个式子能说说长方体的表面积公式等于长方体的表面积=(长*宽+长*高+宽*高)*2要想求长方体的表面积,必须要知道长方体的什么?知道长方体的长宽高。

四、巩固练习。

1、洗衣机厂家想要定包装箱,想请我们帮忙算出一个包装箱至少需要多少硬纸板,大家一定要算仔细,可不能给厂家算错了。看大屏幕。出示课本第17页练一练第二题,引导学生完成。

2、课本17页第5题。

独立完成,集体纠正。、

五、总结:今天大家有什么收获?

长方体教案篇二十一

2、经历观察、分类操作和讨论等探索活动过程,发现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点,能运用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点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3、通过具体的操作活动,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和实践能力,发展空间观念。

熟练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

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具。

长方体框架、长方体和正方体物体和模型、课件。

师:(出示一张扑克牌)请问这是我们学过的什么图形?

师(出示一副扑克牌)同学们这是什么图形呢?

生:长方体(板书:长方体)。

师:同学们!桌子上的磁带、包装盒,这里的磁带盒等(在讲台上出示),这些物体的形状都是长方体。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长方体。(补充板书:的认识)。

师:(出示一些长方体形的、非长方体形的物体和模型)现在请两们同学来分一分,把是长方体形的物体放在左边,不是长方体形的物体放在右边,。

(学生上台分,)。

师:他们分得对不对?等我们研究了长方体的物征后就知道了。

生:三个。

师:有几条棱?

生:三条。

生:(摸、数)长方体有六个面。

师:你是怎样数的?

生:我是这样数的——按上下、前后、左右的顺序数。

生:三组。

师:这六个面都是什么形状?

生:都是长方形。

生:可能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

师:你身边有这样的长方体吗?

师:对!也可能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再看一看,长方体相对的面的面积怎样?

生:相等。

师:是不是相等呢?请看——(观看ppt模型演示)相等吗?

生:相等。

师:现在来研究棱的情况,大家摸一摸长方体的棱,数一数,有几条?

生:(摸、数)长方体有12条棱。

生:三组。

师:看一看,相对的棱的长度怎样?

生:相等。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我用尺量的,发现它们一样长。

师:不用尺量,你能知道吗?

生:在同一个面上的两条相对的棱是一个长方形的一线对边,长方形对边相等。所以这两长棱的长度相等。

师:这一组四条相对的棱的长度相等,同样的道理,其它两组相对的棱的长度也分别——。

生:相等。

师:再看顶点的情况,请指出长方的顶点给同桌看一看,数一数,长方体有几个顶点?

生:(指、数)长方体有8个顶点。

(生根据板书内容叙述)。

生:好!

师:(指讲台上的模型)刚刚那位同学分的对吗?为什么?

学生小组讨论并交流。

生:我只看到了一个面。

生:我看到了两个面。

生:我看到了三个面。

师:还有三个面出于被遮住了我们看不见,在立体图上可用虚线画出被遮住的三条棱,形成这个立体图。(在原图上形成立体图)。

师:现在请思考,如果要知道长方体12条棱的长度,只要量哪几条棱就可以了?

生:(讨论后,指着相交于一点的三条棱)只要量这三条棱的长度就可以了。

师:像这样相交于一点顶点的三条棱的长度分别叫做长方体的长、宽、高。(在立体图上指示后,在相应的地方标上“长”、“宽”、“高”

一般来说,底面中较长的棱的长度称作长,较短的称作宽,垂直于底的棱的长度称作高。

请同学们四人小组合作相互说一说你们手中长方体的长、宽、高。

学生小组合作,汇报交流。

师:现在我们运用所学知识做几道习题。

通过本课的学习,我们已经对长方体有了一个基本的了解,知道了长方体的基本特征。在生活中,我们经常见到长方体,注意留心生活,我们就会学到很多的数学知识。

长方体教案篇二十二

1、通过活动,能正确地认识长方体的名称及特征。

2、能在活动中培养自己的观察力以及初步的空间想象力。

3、使在探索活动中提高对认识立体图体的兴趣。

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发展目测力、判断力。

正方体、长方体制作材料纸若干张,正方体、长方体积木若干块。

1、集体活动。

观察两张制作材料,讲述异同。“小朋友看老师带来了两张纸,请你仔细观察它们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相同点:都有6个图形组成。不同点:一张纸上都是一样大的正方形组成。还有一张纸上有正方形和长方形组成。)

2、幼儿操作活动。

“今天老师就要请小朋友用这两张纸来变魔术,怎么做呢?”

(1)介绍制作形体的方法。

出示示意图,教师简单讲述制作方法。

(2)制作后讲述异同,介绍形体名称。(正方体、长方体。)

“你们做的两件东西像什么?“(积木、盒子)“它们一样吗?”(不一样)“怎么不一样?”(有的上面都是正方形,有的上面有正方形还有长方形。

老师手指正方体的一面,这就叫面。我们一起数数它有几个面。(6个)“这6个面都是怎样的?”(同样大小的正方形。)由6个大小相同的正方形围成的形体它的名字就叫正方体。“请你把你做的正方体找出来,说说它是什么样的?”现在请你们拿出你制作的另一个形体,数数上面有几个面?每个面一样吗?(不一样。)怎么不一样?(6个面里有正方形和长方形。)它也有名字,叫长方体。

归纳小结:正方体的6个面是一样大小的正方形。长方体的6个面,有的都是长方形(面对面的一样大);有的4个面是长方形(面对面的一样大),2个面是正方形。

3、按特征标记将正方体与长方体分类。

出示贴有正方体与长方体标记的两个篮子。“这里有两个篮子,篮子上分别贴有什么样的标记?”(正方体、长方体。)请你们把桌子上的各种形体送进带有特征标记的篮子,并说说你送的是什么形体。

4、搭积木游戏

数一数我用了几块积木来搭,数的时候要考虑到看不到的积木,提高观察能力与空间知觉能力。

本节课我通过比较法、观察法、对比法,让幼儿能直观看到形与体的区别和本质联系,从而了解平面和立体的不同,感知各自的特点,从而解决活动的重难点使活动有效开展。活动开展中,幼儿兴趣浓厚,经过操作比较,能大胆表达形与体的区别,知道体是在形的基础上构成的,而且在拓展环节,幼儿能拓展思维,积极表述生活中那些物品是长方体的,使经验知识得到了进一步的内化。

【本文地址:http://www.pourbars.com/zuowen/15050730.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