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教案设计(精选14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25 20:27:04
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教案设计(精选14篇)
时间:2023-11-25 20:27:04     小编:曼珠

教案可以为教师提供教学所需的教学资源和学习材料。编写教案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让他们在互动中学习。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教案范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对教师们编写教案提供一些借鉴和启示。通过阅读这些范文,你可以了解到不同学科、不同层次的教案设计,以及教师们在编写教案中的一些技巧和心得。希望这些范文能够帮助你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教学设计,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

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教案设计篇一

教学要求:

学会用短除法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掌握求最大公因数和求最小公倍数的区别。

教学重点:

学会用短除法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掌握求最大公因数和求最小公倍数的区别。

课前准备:

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写出3组互质数。

(2)找出每组数的最小公倍数。

6和925和10。

二、学习用短除法求最小公倍数。

36952510。

2352。

还能再除下去吗?

6和9的最小公倍数是:3×2×3=18。

25和10的最小公倍数是:5×5×2=50。

练习:求每组数的最小公倍数。

12和3036和547的.14。

24和3614和56。

三、比较用短除法求最大公因数与最小公倍的区别。

分别求30和45的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

比较:用短除法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和最大公因数的什么相同点?不同点?

小结:相同点:用短除法,除到互质数为止。

不同点:最大公因数是把所有的除数相乘;最小公倍数是把除数和商相乘。

四、教学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的两种特殊情况。

两个数成倍数关系。

15和3012和368和4。

求这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说说你的发现?

五、观察。

两个数是什么关系?

最小公倍数与这两个数的什么关系?最大公因数与这两数有什么关系?

1.两个数互质。

拿出复习中同学们写出的互质数。

小组合作讨论研究。

如果两个数是互质数,它们的最小公倍数与最大公因数有什么特点呢?

2.练习。

直接说出每组数的最小公倍数与最大公因数。

3和78和911和4。

4和284和2533和11。

7和6348和1242和56。

3.作业:求每组数的最小公倍数与最大。

公因数。

15和207和512和16。

5和3528和1434和51。

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教案设计篇二

骆老师能找准学生的知识起点,激活学生的学习经验。创设的情境合理:既能符合儿童心理有趣味,又能启发学生深入思考:这个活动或游戏隐藏了什么数学问题?能获得什么解决问题策略?每节课,学生都积极动手,主动合作,踊跃交流…。智慧的火花在课堂中不时闪现,愉悦的神情在小脸上洋溢。

xx老师的教学内容是五年级的“最小公倍数”,通过设计生动有趣的智力游戏“动物尾巴重新接回”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寻找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的奥秘。课堂围绕主要问题“尾巴重新接回的奥秘到底是什么?”引导学生展开积极的.思考、热烈的讨论。老师以“为什么重新接回的次数就正好是多边形边数的公倍数呢?”激发学生创新思维,引导学生汇报交流,课堂结束后,学生与现场观众还沉浸在对“奥秘”的进一步思考中。

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教案设计篇三

备注。

一、复习准备。

1、回答下列每组书的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

6和712和3656和14。

4和915和457和13。

提问:互质数的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各有是什么特点?倍数关系呢?

2、已知10=2×515=3×5,那么10和15的最小公倍数是。

谁能说一说最小公倍数的质因数有何特点?

3、求12和18,30和45的最小公倍数。

(1)全体笔练,两个做在投影片上。

(2)反馈(投影片)失声共同评价。

二、教学新知。

1、教学例3:求12、16和18的.最小公倍数。

(1)学生尝试练习(两人板演,有困难可以看书)。

(2)师生共同讨论(并纠正)板演:

a、为什么当商是6,8和9时,还要用两个数的公约数2继续除?

(因为每个数独有的质因数也是最小公倍数的质因数)。

b、除到什么时候可以不必再除?

c、最后这个最小公倍数怎么求?为什么?

(3)小结:因为最小公倍数既含有几个数公有的质因数,又含有每个数独有的质因数,所以一直要除到每两个数都互质(简称“两两互质”)为止,并把除数和商全部连乘起来。

(4)练习:求下列每组数的最小公倍数。

16、8和1215、30和408、9和12。

a、学生练习。

b、投影反馈。

c、先同桌讨论,然后在回答:求三个数的最小公倍数与求三个数的最。

备注。

公约数有什么不同?

明确:求三个数的最大公约数只要除到三个数的商只有公约数1为止,而求三个数的最小公倍数必须除到“两两互质”为止;求三个数的最大公约数只要把除数乘起来,而求三个数的最小公倍数必须把除数和商都连乘起来。

(5)练习:求下列每组数的最小公倍数。

4、12和169、18和2712、15和18。

(学生练习后反馈,并互相检查)。

2、探求规律。

出示:(1)15、30和60(2)3、4和7。

8、10和402、5和9。

9、7和631、和15。

(1)学生练习:求每组数的最小公倍数。

(2)反馈练习结果(生报教师板书)。

[15、30、60]=60[3、4、7]=84。

[8、10、40]=40[2、5、9]=90。

[9、7、63]=63[1、8、15]=20。

谁能用自己的话把你的发现说一说?

(4)讨论后小结:

若三个数中较大数上另外两个数的倍数,则较大数既是它们的最小公倍数;

若三个数两两互质,则它们的乘积就是它们的最小公倍数。

(注意加“。”内容的强调)。

(5)练习:课本p62练一练2(先略做思考,再口答,并说出为什么。)。

(6)综合练习课本p62练一练3(当堂反馈,矫正错误)。

三、课堂总结。

1、这节课学习了什么?怎样求三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2、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并还知道了什么?

3、在练习时要注意分析清楚每组数中各数之间的关系,再解答。

四、作业《作业本》。

求三个数的最小公倍数,是本小节教学的难点,教学过程中要特别强调短除法式子中最后的结果(商)必须要两两互质。

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教案设计篇四

1、利用情境引入新课,通过月历探索新知。学生在月历上找出4和6的倍数的日期,清楚形象的看到两个数的倍数关系。

2、顺其自然地渗透概念,初步理解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学生探索后,引导学生观察所找出的日期数,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发现日历上的有特征的数,用自己的语言梳理新知,使学生在环环相扣的教学进程中顺理成章的理解概念,把生活问题提炼为数学问题,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的概念,沟通二者之间的联系。

3、创设问题情境,尝试应用,方法提炼。结合教学内容特征,创设富有生活情趣的问题情境,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与知识背景,鼓励学生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激活学生的数学思维,提高解题技能。

4、巩固练习、不断刺激,不断巩固提升。先让学会用最基本的方法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再用这样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排队问题,用富有生活气息的情境,激发学习兴趣,再次打通生活与数学的屏障。接着是找生日,铺墙砖,让用数学方法来解释生活现象,感受到求公因数与求公倍数的联系。

4、学生回忆整堂课所学知识。学生通过这一环节可以将整个学习过程进行回顾、按一定的线索梳理新知,形成整体印象,便于知识的理解记忆。

总之,本节课体现了这样的设计理念:将直观演示与抽象思维相结合,让学生在自主参与的基础上感悟、理解、应用、巩固。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教案设计篇五

2.掌握求两个数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的相同点与不同点.。

教学重点。

比较求两个数的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教学难点。

区分求两个数的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步骤。

一、铺垫孕伏.。

出示下列各数:5282542。

1.指名学生说出:这些数中,哪些能被2整除,哪些能被3整除,哪些能被5整除.。

(1)较大数是较小数倍数的.。

(2)两个数是互质数的.。

(3)两个数既不互质,较大数又不是较小数倍数的.。

(板书:最大公约数、最小公倍数的比较)。

二、探究新知.【演示课件“比较”】。

(一)教学例5求28和42的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

1、学生板演.。

2、整理方法:

求28和42的最大公约数,先用短除形式分解质因数,直到两个商是互质数为止,然后把所有的除数乘起来.(板书:把所有的除数乘起来)。

求28和42的最小公倍数,先用短除形式分解质因数,直到两个商是互质数为止,然后把所有的除数和商乘起来.(板书:把所有的除数和商乘起来)。

(二)分析对比,寻找异同.。

1、出示下表.。

求两个数的最大公约数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相同点。

不同点。

2、分组讨论:

求两个数的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3、信息反馈,总结填表.。

求两个数的最大公约数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相同点用短除的形式分解质因数,直到两个商是互质数为止.同左。

不同点把所有的除数乘起来.把所有的除数和商乘起来.。

4、针对不同点探究真知.。

(三)反馈练习:

根据短除式,你能很快地说出24和36的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吗?

三、全课小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四、随堂练习.【演示课件“比较”】。

1.选择题:根据下面的短除式,选择正确答案.。

(1)18和30的最大公约数是()。

a:2×3=6b:3×5=15c:2×3×3×5=90。

(2)18和30的最小公倍数是()。

a:2×3=6b:2×3×3×5=90c:18×30=540。

2.改错:找出下列各题错在哪里,并说明如何改正.。

(1)。

60和90的最大公约数是2×3=6,

60和90的最小公倍数是2×3×10×15=900.。

(2)。

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教案设计篇六

教材分析。

该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约数和倍数的意义”、“质数和合数、分解质因数”、“最大公约数”等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既是对前面知识的综合运用,同时又是学生学习“通分”所必不可少的知识基础。因而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本册教材的核心内容。本课的教学,对于学生的后续学习和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借鉴前面的学习方法学习后面的内容是本课设计中很重要的一个教学特色,这样设计不仅使教学变得轻松,而且能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掌握一些学习方法,这些学习策略和方法的掌握,对于今后的学习是很有帮助的。

学情分析。

五年级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更为丰富,动手欲较强,学生认识数的概念时更愿意自主参与,自己发现。再者,学生个人的解题能力有限,而小组合作则能更好地激发他们的数学思维,通过交流获得数学信息。

教学目标。

(体现多维目标;体现学生思维能力培养)。

(1)让学生通过具体的操作和交流活动,认识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会用列举法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2)让学生经历探索和发现数学知识的过程,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能力。

(3)渗透集合思想,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重点、难点。

教法、学法。

为了实现教学目标,达到《标准》中的要求,也为了更好的解决教学重、难点,我将本节课设计成寓教于乐的形式,将教学内容融入一环环的学生自主探索发现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动手、动脑、动口。

教学流程。

媒体运用。

任务导学。

明确。

任务。

师:课前我们来做个报数游戏,看谁的反应最快。请两大组的同学参加。

师:请报到3的倍数的同学起立,报到4的倍数的同学起立。你们发现了什么?他们为什么要起立两次?(因为他们报到的号数既是3的倍数又是4的倍数)是吗?咱们一起来验证一下。(师板书:12、24)。

师:像这些数既是3的倍数,又是4的倍数,我们就把这些数叫做3和4的公倍数。(板书:公倍数)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研究公倍数。

课堂探究。

自主。

学习。

1、出示例1。

师:同学们,仔细读要求,你们认为解决这个问题要注意什么?

生独立思考,领会题意和要求。

出示。

合作。

探究。

2、合作交流,动手操作。

我们每一对同桌都准备了一张方格纸和一些长3厘米、宽2厘米的长方形,下面就用这些长方形来代替瓷砖在方格纸上来摆一摆、画一画或直接算一算。

3、汇报交流。

师板书:2的倍数:2、4、6、8、10、12、14……。

3的倍数:3、6、9、12、15、18……。

2和3的公倍数:6、12、24……。

交流。

展示。

4、明确意义。

(设计意图:这几个问题连环递进,通过第一问使学生理解4只是2的倍数,9只是3的倍数,不论是边长4厘米还是9厘米均不符合题意,从而使学生深刻理解“公”字的含义;通过第二、三问使学生发现能铺成的正方形的边长必须是2和3的公倍数,而只要符合这个条件的正方形是有无数个的,从而渗透了数形结合与极限思想。)。

师:是不是只有2和3才有公倍数呢?其你也举个例子里找一找他们的公倍数,有一个要求:看谁能在规定的时间里找到的公倍数最多,用的.方法最巧。

汇报交流:

师:请找到最多的同学说一说,你有什么好方法介绍给大家。

4、发现特殊关系的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的特点。

师让学生举例,然后将学生所举的例子分成了3类。启发学生:我是根据什么标准来分的?你所举的例子属于哪一类?咱们再来看一看,他们的最小公倍数有什么特点?(让举例的学生汇报最小公倍数)。

得出规律:两个数是互质关系的,它们的最小公倍数就是他们的乘积;

两个数是倍数关系的,它们的最小公倍数就是较大的那个数。

如果以后让你找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你会怎么做?

反馈拓展。

拓展。

提升。

13和2()1000和25()。

18和6()8和9()。

1和12()9和15()。

2、师:运用公倍数的知识,可以解决许多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一天周老师和一位乐清的同学在温州参加完同学会之后,第二天要赶回来上班,从温州新南站我们了解到以下一些信息:

师:为了能同时出发,你认为周老师该选择哪些时间出发?

总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评价。

检测。

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教案设计篇七

这节课我是这样设计进行教学的。分如下四个环节:

一、引入自学。(8分钟)。

师:上一节课我们已经学习了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说说怎样求出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其实还有一种更简单易行的求最小公倍数的方法。引导学生自学书本第62页。

二、交流汇报。(15分钟左右)。

师:通过自学,你看懂了什么?哪些地方看不懂?

学生畅所欲言,教师参与其中,一起分享学生的学习成果,一起解决学生中存在的困惑。

三、巩固练习。(10分钟左右)。

1、用短除法求最小公倍数(4题)。

2、“找病因”——出示有差错的求最小公倍数的做法。(3题)。

四、课堂作业:(7分钟左右)。

第65页第8题(6小题)。

五、教后反思。

上面的设计应该来说是简单的,也是具有可操作性的。从课堂练习的情况来看效果是很好的。反思其成功之处可能有以下几点:

一、学生能自学的尽量让学生去自学。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对学生来说是比较简单的。学生完全有能力去自学掌握,为此放手让学生自学,起到了很好的效果。反思自学的效果有如下几个优势:1、学生对方法的习得更直观,更具有可感性。2、能增强学生的思考力,在自学的'过程中学生都有一种认识它、学会它、掌握它的心态,必然积极投入、积极思考。3、由于从书中直接与书本对话,对解题格式的把握上更准确、更到位。4、学生对学习中存在的困惑也更容易暴露。可见,自学是一种简单易行、高效的教学策略。

二、让学生多问问,其实也是一种不错的教学方法。

本节课的第二环节是自学后的交流,这个环节是本节课的核心。在这一环节中我没有教给学生如何做?有什么诀窍?而是充分让学生说出存在的困惑和疑问。因为,自学后,学生必然会有一些困惑,此时我鼓励学生尽量提问、尽量提出自己的意见,在教师创设的和谐氛围中一个一个精彩的问题也随之而来:“能不能用最大公约数去分别除这两个数?”、“为什么把所有的除数和最后的两个商连乘起来就求到最小公倍数了”“怎样确定除数?”……这些问题都贴近了新知领域,通过生生对话、师生对话很巧妙地、很智慧地解决了这一系列问题。随着问题的一个个解决,学生对新知的认识也就越来越明朗,越来越清晰。

三、练习不在乎多,在乎全、精、实。

的基本道理,进而能进一步理解最小公倍数。这样的练习层层递进、紧扣本课内容、练得精练、练得有效。真正让学生学到实实在在的东西。这应该是一堂课所要达到的真谛。

四、课堂作业,当堂完成,学生乐意,老师所望。

课堂作业理应在课堂中完成,课堂作业当堂完成,能够及时检测学生课堂学习的效果,即使纠正学生在学习中出现的问题,能够切实减轻学生的负担,能够让教师得到成功的喜悦。课中留给学生相对充足的时间让学生静下心来,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不可忽视的一个环节,这一点有的教师往往忽视了。其实课堂作业当堂完成,学生做的时候注意力比较集中,做的时候就有一种力争做对的氛围,做的时候就有一种责任感,有了这一些,显然就能提高做作业的质量,显然能达到练习的效果。如果课堂作业移到课后,效果迥然不同。我想这一点大家肯定有同感。

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教案设计篇八

该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约数和倍数的意义、质数和合数、分解质因数、最大公约数等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既是对前面知识的综合运用,同时又是学生学习通分所必不可少的知识基础。因而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本册教材的核心内容。本课的教学,对于学生的后续学习和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借鉴前面的'学习方法学习后面的内容是本课设计中很重要的一个教学特色,这样设计不仅使教学变得轻松,而且能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掌握一些学习方法,这些学习策略和方法的掌握,对于今后的学习是很有帮助的。

五年级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更为丰富,动手欲较强,学生认识数的概念时更愿意自主参与,自己发现。再者,学生个人的解题能力有限,而小组合作则能更好地激发他们的数学思维,通过交流获得数学信息。

1、让学生通过具体的操作和交流活动,认识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会用列举法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2、让学生经历探索和发现数学知识的过程,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能力。

3、渗透集合思想,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的概念建立。

运用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解决生活实际问题

为了实现教学目标,达到《标准》中的要求,也为了更好的解决教学重、难点,我将本节课设计成寓教于乐的形式,将教学内容融入一环环的学生自主探索发现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动手、动脑、动口。

师:课前我们来做个报数游戏,看谁的反应最快。请两大组的同学参加。

师:请报到3的倍数的同学起立,报到4的倍数的同学起立。你们发现了什么?他们为什么要起立两次?(因为他们报到的号数既是3的倍数又是4的倍数)是吗?咱们一起来验证一下。(师板书:12、24)

师:像这些数既是3的倍数,又是4的倍数,我们就把这些数叫做3和4的公倍数。(板书:公倍数)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研究公倍数。

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教案设计篇九

使学生理解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含义,学会求两个数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难点:求两个数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

备 注

一、问题情境引入

(问题情境的材料可视学生实际情况作调整)

二、新课展开

1、建立公倍数、最小公倍数的概念。

(1)师:你能解决这个问题吗?(学生独立思考可能有难度)四人小组可以讨论,合作完成。

学生试做,教师巡视指导,反馈。学生可能出现以下几种解法:

生甲:我们画了一条表示天数的数轴然后分别找出甲组、乙组第一次同时去后过几天再去,标上不同的记号,于是发现经过18天后,他们再次相遇。

可由学生边讲边画出示图,也可由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图略)

教师在充分肯定和表扬后提出,18天后他们还会再次相遇吗?

生甲:还会相遇,不过画图找太麻烦了。

生乙:我们有更好的办法,只要分别算出第一次同时劳动后,甲组经过几天劳动,乙组经过几天劳动,就可以找出经过多少天他们再次相遇了。

教师板书学生思路:

甲组经过:6天、12天、18天、28天、30天、36天......

乙组经过:9天、18天、27天、36天、45天......

所以经过18天、36天......他们再次相遇。......

生:甲组、乙组经过的天数分别是6的倍数和9的`倍数。(教书调整板书)

6的倍数:6、12、18、24、30、36......

9的倍数:9、18、27、36、45......

教学过程

备 注

生讨论得出:18、36既是6的倍数,又是9的倍数,是6和9的公约数,即是6和9的公约数,18和9的公倍数中最小的,可以称为最小公倍数。

(3)师:今天这节课我们研究的就是公倍数、最小公倍数。(板书课题)

师:那么什么叫公倍数、最小公倍数?

学生讨论后得出;几个数公有的倍数叫做这几个数的公倍数,其中最小的一个,叫做这几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师:有没有最大公约数,为什么?

生:没有最大公倍数。因为一个数的倍数是无限的,所以永远找不到最大公倍数,6和9的公约数还有54、72、90......无穷无尽。

2、用列举法求两个数的公约数、最小公约数。

做课本第57页练一练第1题,学生试算后,反馈。

生:先找出6的倍数,再找出4的倍数,然后再找出6和4的最小公倍数。

教师随学生记叙板书;

6的倍数有:6、12、18、24......

4的倍数有:4、8、12、16、20、24......

6和4的公约数有:12、24......

6和4的最小公约数是12。

(2)师生共同方法。

(3)练习:完成课本练一练第2、3、4、5题。

三、课堂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除什么是公倍数、最小公倍数,怎样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等关概念外,还应注意学习方法,情感等方面的。)

四、作业《作业本》

从倍数着手,层层深入,得出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的意义。教学过程中运用集合图,不但形象直观,而且渗透了集合。

课后反思:

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让学习成为学生发自内心的需要,让课堂成为学生获取知识的乐园是我们每位教师应努力的方向。还有对学生的,包罗万象,既有对学习方法的,又有对学习情感的,也有对自己的鞭策鼓励。这样的,教师只需适当点拨、启发,便能让学生在被他人肯定的同时得到极大的满足感,增强学生主动参与探究的自信心,从而把主动探究学习作为自己学习生活中的第一乐趣。这节课我在设计上注重这两点,来设计和展开教学。

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教案设计篇十

在学习本课之前,学生已理解和掌握了倍数的含义,初步学会了找一个数的倍数。

例1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在用长3厘米、宽2厘米的长方形纸片铺满边长6厘米的正方形后,得出结论,6既是2的倍数,又是3的倍数,所以能正好铺满这个正方形。根据这一发现,继续引导学生思考:“这样的长方形还能铺满边长是多少厘米的正方形?你是怎么想的?”学生分析、比较后发现还能铺满边长是12厘米、18厘米、24厘米……的正方形。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后还发现2和3的公倍数6、12、18、24等数还具有如下特征:(生1)都是双数,各个数位上的和又是3的倍数;(生2)6+6=12,12+6=18,18+6=24;(生3)2×6=12,3×6=18,4×6=24。根据以上规律,学生总结只要找到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就能找到其它的公倍数。这一发现对于找两个数的公倍数有着重要价值。

之后,找6和9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很多学生也是根据以上规律,先找到了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再根据最小公倍数去找这两个数其它的公倍数。但也有几个学生出现了如书上的第1种方法,先依次分别写出6和9的倍数,然后再找出它们的公倍数。接着,我再向学生介绍了书上的第2种方法,先找出9的倍数,再从9的倍数中找出6的倍数。当我提问为什么先找出9的倍数时,学生回想以前在做一一列举时也是用的这种方法,先列举大的数的倍数可以少写一些倍数。等以后熟练后应用这种“大数扩大法”会很简捷,所以我也比较倾向于这种方法,学生先找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的方法固然简单,但数据一大就很难一眼找出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因此,我建议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

最后,集合图的呈现,我改变了原来教学设计中的直接出示集合图的数据,而是在黑板上画出集合图,先引导学生观察图的特征,介绍集合图的填写方法,再让学生自己独立填写。这比直接出示引发学生的思考,如:公倍数写在中间,两边写倍数时就不要重复写了;写倍数和公倍数时都要加省略号,这些都是学生在独立填写中发现并提醒其他同学注意的地方。

因本课的学习内容较多,所以我放慢了速度,练习题都在下一节课完成,让学生先把以上的内容吸收消化了。下一节课中什么时候加省略号,什么时候不用加,求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时的书写格式,都是要加以强调的。

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教案设计篇十一

1、在原有知识结构的基础上,通过自主建构,形成新的知识结构,掌握最小公倍数的意义及求法。

2、培养学生的迁移、判断、推理、分析能力。学会反思,学会合作。

3、培养学生的积极学习情感,学会欣赏他人。

1、用短除法求30与45的最大公约数

独立完成,一人板演,集体订正。

师提问:怎样用短除法求两个数的最大公约数?

(评析:根据教材的内容与学生的.实际需要设计课堂引入环节,实实在在,利于学生再现原有知识结构,为构建新的知识结构做好了知识准备与心理准备。)

1、揭示课题

今天我们来研究最小公倍数。(板书课题)

2、明确意义

师:你认为什么是最小公倍数?

生1:两个数公有的最小的倍数。

师:说的很好,你很会扩写。(生笑)

生2:两个数公有的倍数叫做它们的公倍数,其中最小的一个是它们的最小公倍数。

生3:公倍数可以是两个数公有的倍数,也可以是三个或四个数公有的倍数。我认为应改成几个数公有的倍数叫做它们的公倍数,其中最小的一个是它们的最小公倍数。师:太好了,谁能再说一遍。

生说完师出示,齐读。

(评析:有了最大公约数的认知基础,学生很容易通过迁移实现对最小公倍数这一概念的自主建构。因此教师直接揭示课题,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互相补充完善最小公倍数的概念,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3、探讨求法

出示:求4与5的最小公倍数。

师:你认为可以怎样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生1:用短除法。(师板书:短除法)

师:oh,你会吗?

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教案设计篇十二

1.使学生理解最小公倍数的意义,初步学会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归纳概括能力。

3.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1、理解最小公倍数的意义

2、初步学会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任务一理解最小公倍数的意义

任务二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一、激情导课

1、师:同学们,看今天我们要学习什么?(最小公倍数)

看到这个题目,你会想到我们以前学过的什么知识?(倍数)

2、师:(出示课件)谁会求这俩个数的倍数?有了这个知识做铺垫,相信我们这节课一定会学的很轻松。

3、(出示目标)理解最小公倍数的意义,初步学会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请同学们默读一遍,并牢牢的记住它。

二、民主导学

任务一:

一、任务呈现

要求:先独立思考,不会的小组商量。

提示:每4天休息一天就是工作3天休息一天,每6天休息一天就是工作5天休息一天

二、自主学习

教师巡视学习情况

三、展示交流

1、师:他们可选那几日外出?(12、24)

你是怎样选出来的?根据回答板书;

妈妈的休息日:481216202428----4的倍数

爸爸的休息日:612182430-----6的倍数。

共同的休息日:1224-----4和6的公倍数

最近的一天:12------4和6的最小公倍数

还可以用集合图来表示,

2、仔细观察两组数据有什么特征?

3、再次强调4的公倍数就是妈妈的休息日

6的公倍数就是爸爸的休息日

4和6的公倍数就是爸爸和妈妈的共同休息日

4、最近是哪一天?12

12也是这公倍数中最小的一个,叫做最小公倍数。

5、集合图还可以这样表示出示课件

问:和前面的图有什么不同?中间的部分表示什么?(重合的、公共的)

你会填吗?把刚才的数据填在这个表里,中间填?两旁呢?

这样我们可以一眼看出4和6的公倍数是12、24.

6、谁能用一句话说说什么是公倍数?什么是最小公倍数?

二、那如何求最小公倍数呢?

任务二:

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一、任务呈现

1、求6和8的最小公倍数

2、想一想

1.你还能想出几种求法?

2.公倍数有多少个?你能找出最大的公倍数吗?

3.两个数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之间有什么关系?

二、自主学习

三、展示交流

1、把不同求法板书

2、交流以上三个问题

(三)检测导结

1、目标检测

求下列每组数的最小公倍数(要求5分钟)

2和74和8

3和56和15

2、结果反馈

一次正确5分,自己改正4分,帮助改正3分。

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教案设计篇十三

一、精心研究,创新备课。

1、说“公”。只要与“公”有关的词语都可以说。然后简要分析“公”字所代表的意思。然后让学生思考前面是否学过与“公”字有关的数学知识。学生很自然的想到了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然后借机引入本课课题: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

2、让学生结合已有知识经验说说自己对“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的理解。

4、铺正方形纸板。每个小组发放一套长3厘米、宽2厘米的小长方形代替“春”字剪纸进行探究。看能否在6张边长不同的正方形纸板上正好铺满。

5、现场汇总各小组探究情况。能按照长方形长或宽正好排满的用“y”表示,不能正好排满的用“n”表示。让同学们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想法,找出为何有的额正好铺满,有的不能正好铺满的原因。

6、认识公倍数。我们发现这样的小长方形能正好铺满边长是6厘米、12厘米、18厘米的正方形。如果用这样的长方形来铺,还能铺成边长是多少厘米的正方形呢?体会解决此类问题不必每次都摆卡片。

7、用列举法找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

8、在解决问题中渗透短除法。体会上述方法都有一定的局限性。而短除法可以找出任意几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9、让学生认识的找最小公倍数的应用。可以根据最小公倍数推算出其他公倍数。

10、课下整理公倍数与公因数的区别与联系学习资料卡。在对比中清晰认知这两个知识点。培养学生掌握科学高效的学习方法。

二、环环相扣,细腻授课。

上课开始后,设计思路的前两步进展非常顺利。到了第三步时,学生开始出现困惑的表现,这正是我所追求的学生真实状态。不然一开始就让学生感觉很简单,对他们思维深度的`开发力度就不够。

在接下来的学生动手操作中,进展很不顺利。由于发放给他们的卡片只能满足横铺和竖铺一侧的数量。无法实现真正的密铺。我这一设计目的是让学生学会从铺一侧而推理出能否正好铺满。结果对一些同学来说比较抽象。他们把手中的长方形卡片铺在一起,到是得到了正方形,但只是铺在正方形纸板的一个角上。无法确定是否可以正好密铺整个正方形纸板。

于是,我告诉他们,如果你想不出其他办法,可以向老师申请备用卡片。结果没有一个小组申请。看来他们也是不想服输。然后我借机介绍了一个成功小组的做法,其他小组受到这一启发,可谓茅塞顿开。不一会就顺利完成了操作探究。唯一比较遗憾的是由于一开始操作不成功,再思考办法,然后根据受到的启发进行改正,耽误了很长一段时间,影响了后面一小部分教学内容。

设计思路的第5步—第7步进展非常顺利。毕竟同学们的思路一旦打开,他们就会产生很多我们不可小觑的想法。而且精确而富有深度。

三、课后反思,着眼未来。

通过40分钟的上课过程,我为孩子们的成功探究感到开心,为他们充实的收获而喜悦,为没有完成所有的教学设计而遗憾。这也提醒我在今后的教学设计中除了考虑学生的知识储备外,还要考虑到他们在平时的学习中是否有动手探究的实践经验。然后将自己的新想法、新思路,进行科学有效的实施。在未来的成长过程中争当一名研究型教师。不管成功与否,要敢于迈出打造创新、务实、高效课堂的第一步。让自己和学生的思想永远处于最活跃的状态,这才是一个数学老师所应追求的。

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教案设计篇十四

1、复习、整理本单元的基本概念,在练习中进一步理解公因数、最大公因数、最简分数等概念。

2、通过输理、比较,建立相关概念的关系。

3、在游戏、应用中体验数学的趣味性。

一、基本练习

1、复习找因数、公因数的方法:

练习第一题。

学生填写后,说说你是怎么想的。巩固找公因数的方法。

2、复习约分的方法:

练习第二题先约分,再连线。

二、运用知识模型:

1、复习分数的意义、约分等知识的综合运用。

第3题。

让学生自己用分数表示,并交流自己的思考方法。

2、第4题。

先让学生找出分数,并说说自己的思考方法?

3、第5题。

本题开放性强,学生可以自由分割,并用分数表示。

三、思考题:

本题先要帮助学生理解题意,并思考:选择怎样的地砖才能没有剩余?引导学生认识到问题的实质是要求24和30的公因数是1、2、3、6,因此可以选边长是1dm,2dm,3dm,6dm的方转。

四、实践活动:

先让学生用最简分数表示小明一天中每项活动的时间,巩固分数的意义、分数与除法、约分等知识。然后让学生自己设计一张表格,并用分数知识进行交流。

【本文地址:http://www.pourbars.com/zuowen/15059155.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