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时候,我们需要放慢脚步,停下来思考一下自己的人生方向。在总结中要注意突出重点,给读者以启发和思考。请大家积极参考这些总结范文,并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写作。
萧山杨梅教学设计篇一
1.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字里行间流露出的师生互爱之情。3.鼓励学生课外阅读,拓宽知识面。
4.会认“杭、咖、啡、籍、遨、兼”等6个生字,会写“杭、咖、啡、阅、籍、兼、蝉、初、库、沧”等10个生字。掌握“杭州、咖啡、书籍、兼管、蝉鸣、初中、宝库、沧桑”等词语。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课文字里行间流露出的师生互爱之情。
【教学难点】。
了解课文重点语句的含义。
【教学准备】。
作者资料、书籍《爱的教育》《寄小读者》。
【课时安排】。
3课时。
一、初读课文,扫除障碍。
1.自己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
2.找学习伙伴互相读一遍课文,尽量把课文读通顺。检查识字情况。3.分节指名读课文,相机检查巩固生字、新词的读音。
[意在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放开手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整体感受课文。]。
二、质疑解难。
1.简单介绍本文主人公——袁鹰。
他成长为作家,和他酷爱文学,从小大量阅读课外书有密切关系。/6介绍“萧山杨梅”
2.借助查阅工具书,理解生字新词。(1)组词:籍()()初()()阅()()兼()()(2)理解词语:遨游:漫游,游历。
领略:理解事物的情况,进而认识它的意义,或者辨别它的滋味。惬意:满意,称心,舒服。
沧桑:沧海桑田的略语,比喻世事变化很大。
(3)指名学生分段朗读课文。想想课文主要写了些什么内容?
——作者回忆他小学时代的一位语文老师指导学生课外阅读,关心、爱护学生的事,表达了作者对老师深切的怀念、感激之情。
三、浏览课文,观看插图,说说课文写了哪两件事?
1.注重鼓励我们课外阅读。2.整理图书吃杨梅。
四、指导写字。
1.投影出示生字词,自读,指名读。2.观察生字字形,记忆字形:“遨”:敖+走之旁“兼”:笔画记忆“初”:衣补旁3.指导写字:
“沧”最后两笔是横折勾,竖弯勾。
[教师在学生自学、互动的基础上给予辅导]。
【作业布置】。
读一读“词语花篮”中的词语。从课文中找出自己喜欢的词,写在空花篮上。
一、导入课题:
出示杨梅图。
“常常”还可以换成什么词语?——经常、时常[意在理解文中词语,丰富学生词语的积累,]这是为什么呢?打开书自读第一自然段。——带来一丝温暖,想起一位老师。
让我们一起走近他,作者四年级时的语文金老师。
二、整体感知:浏览全文,回忆课文主要写了金老师的哪些事?
三、学文探究:
1.自读第二自然段。思考:这是一位什么样的老师?读读金老师的外貌。
——瘦瘦的脸和深咖啡色的中山服。几十年了,至今记得,印象很深。感觉金老师会比较严肃。2.默读第三、四自然段。
——把课外阅读当语文作业布置;因人施教,个别辅导。
理解词语:一个新奇的天地;遨游天涯海角;领略人间的喜怒哀乐。——金老师引导我们进入书籍的宝库,去探索世界,探索人生。指导朗读。看第一幅插图,想象我们读书时的心情读读这句话。自读;指名读;评读。
从鼓励课外阅读这件事中,你感受到金老师是怎样一个人?——关心学生。[板书:关心]3.自读第五、六自然段。在作者回忆整理图书吃杨梅这件事中,你认为哪些句子写得最好,反复读一读,想想体会到什么?/6(1)校园十分安静,只有窗外的蝉鸣陪伴着我们默默地忙着。
指导朗读。试着读一读体会在只有蝉鸣十分安静的校园中边整理图书边读书的感受。(2)金老师望着那一大包深红色的杨梅,笑着说:“吃吧,尽量吃吧,我们萧山杨梅最好吃!”
理解词语:“尽量”“最”这两个词什么意思?你从中体会到什么?——金老师善于赞赏学生付出的劳动,说明他尊重、爱护学生。指导朗读。读出金老师尊重、爱护学生的情感。同桌互读;指名读。
(3)萧山杨梅,我们在杭州时年年都吃,惟有这一次吃得最开心,最惬意。颗颗杨梅,又甜又有点酸,一直甜到心里,把嘴唇和舌头都染红了。
理解词语:“又„„又”“一直”“都”这些词语在句子中有什么作用?
——表面是说杨梅的好吃,更深的含义是金老师请我们吃杨梅这件事在我们心中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
指导朗读。看第二幅插图,想象我们吃杨梅时的那种惬意的心情读读这句话。自读;指名读;齐读。
——他一定又鼓励和指导一班又一班的学生由课外阅读进入书籍的宝库,去探索世界,探索人生。
——深深的感激,无限的思念。
让我们也饱含着对金老师深深的感激,无限的思念的情感再读这一段。
四、课外延伸:
【板书设计】。
鼓励课外阅读关心感激整理图书吃杨梅爱护思念。
一、朗读课文。
二、听写词语。
鼓励遨游陪伴探索。
三、《语文百花园》五语海畅游。
1.词语真有趣。
目的:体会连词“和”及“与”的用法。(1)读一读这两组词语,想一想加点字的作用。
——连接前后两组词语,前后两组词语无轻重、主次之分。(2)再读这两组词语,体会连词“和”及“与”的用法。(3)你能用上“和”及“与”这两个连词说几个这样的词组吗?2.下面每组词语中各有一个站错了队,把它找出来写在括号里。(1)找一找,谁不属于这一类,说说理由。
——学生是一个人的身份,不属于按年龄划分的这一类。——少年是年龄的一个阶段,不属于按职业划分的这一类。——电视是电器的一种,不属于按戏剧划分的这一类。——电影是一种娱乐的方式,不属于按电器划分的这一类。(2)读一读,感受事物是按一定的类别划分的。3.给下面的句子加上标点符号。目的:学习顿号、引号、书名号的用法。
(1)读一读句子,试一试给句子加上标点符号,想一想理由。
(2)指名读句子,加标点,谈理由。相机学习顿号、引号、书名号的用法。——顿号表示句子中并列词语中间的停顿。
——引号通常用在引用别人说的话,还有个特殊的用法是有特殊含义的句子用引号标出。/6——书名号用于标出书名、篇名、报纸名、刊物名、及古诗的诗题。(3)同桌互查,所填标点符号是否正确,读句子。
四、拓展阅读:《语文同步读本》。
《吴老师的心愿》:理解吴老师的心愿,感受吴老师对学生真诚的关心、爱护,以及学生对老师的感激之情。
[意在拓展学生视野,课内外有机的结合]/6。
萧山杨梅教学设计篇二
1.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字里行间流露出的师生互爱之情。
3.鼓励学生课外阅读,拓宽知识面。
4.会认“杭、咖、啡、籍、遨、兼”等6个生字,会写“杭、咖、啡、阅、籍、兼、蝉、初、库、沧”等10个生字。掌握“杭州、咖啡、书籍、兼管、蝉鸣、初中、宝库、沧桑”等词语。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课文字里行间流露出的师生互爱之情。
[教学难点]了解课文重点语句的含义。
[教学准备]作者资料、书籍《爱的教育》《寄小读者》。
[教学时间]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初读课文,扫除障碍。
1.自己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
2.找学习伙伴互相读一遍课文,尽量把课文读通顺。检查识字情况。
3.分节指名读课文,相机检查巩固生字、新词的读音。
[意在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放开手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整体感受课文。]。
二、质疑解难。
1.简单介绍本文主人公——袁鹰。
他成长为作家,和他酷爱文学,从小大量阅读课外书有密切关系。
萧山杨梅教学设计篇三
一、比一比,再组词。
阅励()初()兼()。
悦()厉()补()谦()。
陪()贯()沧()咖()。
培()惯()仓()加()。
二、读下面的.句子,说说带下划线词语在句中的作用,然后抄写句子。
2。吃吧,尽量吃吧,我们萧山杨梅最好吃!
3。校园十分宁静,只有窗外的蝉鸣陪伴着我们默默地忙着。
4。颗颗杨梅,又甜又有点酸,一直甜到心里,把嘴唇和舌头都染红了。
三、读句子,用带下划线的词语造句。
1。在他的鼓励和指导下,我开始养成了课外阅读的习惯。
2。那年放暑假后,他指派我和一位同学帮他整理图书,我们自然非常乐意。
萧山杨梅教学设计篇四
1、了解故乡杨梅的可爱,受到热爱家乡的教育。懂得爱家乡是爱祖国最基本的体现。
2、学习作者按一定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法,培养细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为课后练笔做准备。
3、在弄清自然段主要意思的基础上,继续练习分段。
4、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5、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指导理解词语贪婪、吮吸、伸展。从而理解杨梅树和杨梅果的可爱。
:通过训练引导学生理解第3段,为学生写作做准备。
:3课时。
:1、生字、词语卡片。
2、用投影片书写课后作业3。
(一)析题:
1、读题;你能从一个词中体会作者的感情吗?
2、用删读法理解文章会写什么。
(1)我爱故乡会写什么内容?
(2)我爱杨梅会写什么内容?
(二)自由读文,知道都介绍了故乡杨梅的哪些方面。(杨梅树、杨梅果)。
(三)为更好地理解课文,自学生字,新词。
(一)读准字音。
1、出示卡片,读准生字的音节并组成课文中的生词。
2、重点读音指导:吮汁津。
(二)指导理解词义。
1、生词通过理解。
贪婪原指不知满足。本课指杨梅树尽情地吮吸着春天的甘露。
吮吸原指把嘴唇聚拢吸取。本课指杨梅树吸收春天的雨水。
2、熟悉的词语通过做动作、扩词了解其词意。
(1)伸展可让同学们通过动作伸展理解杨梅树得到雨水的浇灌,枝叶迅速生长。
(2)欢笑可拆词再分别扩词理解杨梅树旺盛的生命力。
三、初读课文,弄清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
四、分自然段读文,并说出自然段的意思。
五、这篇文章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先总述爱故乡杨梅分述爱杨梅树爱杨梅果。)。
六、默读课文,给文章分段。说每段段意。
一、齐读文题,交待本节课学习任务。
(通过训练理解语言文字,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为练笔打基础。)。
二、学习第一段。
(一)指名读,思考:第一段的一句话我们都知道了什么?
(作者的家乡在江南,爱故乡、爱故乡的杨梅。)。
(二)这一句与文题有什么关系?
(一)出示投影课后作业3,请学生读。这实际就是课文的第2段。
(二)通过大家讨论理解带点的词语。
1、贪婪吮吸表达了杨梅树渴望春天、细雨。
2、伸展欢笑体现了杨梅树的枝叶长得茁壮、旺盛。
(三)通过删读理解作者写杨梅树抓住了杨梅树的特点,枝条四季长绿,叶子狭长。
1、画出的词不读。体会写出了杨梅树的什么?
2、板书色形了解杨梅树的特点。
(四)进一步从句中引导学生体会到,只有故乡这样的环境,这样的条件,才能生长出那么茁壮,充满生机的杨梅树,以此表露作者对故乡、对杨树的热爱之情。
(一)读第3段,介绍了杨梅的什么,分别用一个词说明。(板书:形色味)。
(二)按形状、颜色、味道三部分进行分析。
1、读第3自然段知道杨梅树什么时间结果,及过渡段的作用。
2、读描写杨梅形状的句子。
(1)找到描写其形状的句子。
杨梅圆圆的`,和桂圆一样大小,遍身生着小刺。
提问:用对比的方法写其形,你了解了什么?这样的形状就一定可爱吗?
(2)读后两句体会作用。用删读法体会后回答:
(等杨梅渐渐长熟,刺也渐渐软了,平了。摘一个放进嘴里,舌尖触到杨梅那平滑的刺,使人感到细腻而且柔软。)。
这两句通过作者的亲自尝,去感觉体会出作者的喜爱之心。引发读者也想去品尝的心愿。
(3)总结学习杨梅形状的方法。
先找写外形的句子,然后体会作者品尝时的感受,最后表达作者的喜爱之情。
3、用此方法学习第5、第6自然段。
(1)读第5自然段按上述学习方法同桌讨论。
(2)填空,理解颜色的变化。
杨梅先是xxx,随后变成xxx,最后几乎变成xxx。
提问:几乎是什么意思?(颜色的变化说明杨梅逐渐成熟。
(3)写杨梅的味道,写了由生到熟、又酸又甜越吃越爱吃,还举例小时候贪吃杨梅的情形。
提问:为什么写小时候贪吃的情景?
二、通过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进一步深化文章中心。
三、总结板书,指导背诵。
重点指导背诵作者描写杨梅果的形状、颜色、味道的词、句。)。
四、理解词意的基础上指导生字字形的记忆、巩固。
萧山杨梅教学设计篇五
这篇课文写的是作者回忆他小学时代的一位语文老师指导学生课外阅读,关心、爱护学生的事,表达了作者对老师深切的怀念和感激之情。
【设计理念】。
创设自主学习的情境,以读为本,通过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人物的情感。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会认“杭、咖、啡”等6个生字,会写“咖、啡、阅”等10个字,掌握本课中由会写字组成的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体会字里行间流露出的师生互爱之情。
【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字里行间流露出的师生互爱之情。
【教学准备】。
课文录音、生字词卡片。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引导质疑。
1.出示课题,引导学生说说对“萧山杨梅”的理解。
2.引导学生就课题提出疑问。教师抓住学生的质疑,梳理、归纳“课文写什么?
为什么用‘萧山杨梅’做题目?”等有价值的问题。
二、初读课文,学习字词。
1.听课文录音。
2.模仿课文录音读课文,读准字音,把生字词多读几遍。
3.四人小组合作交流,互相检查认读,说说识记字形的办法。
4.生字卡片出示生字词,采用多种形式,指导学生读准确。
5.指导书写。注意指导写好“籍、兼、初、沧”等容易写错的字。
6.互相欣赏,检查订正。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写了谁?写了他的什么事?
2.默读课文,弄清课文的写作顺序。
四、总结谈话,布置作业。
1.学了这节课,我们弄懂了什么?
2.课后认真朗读课文,完成书写练习。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引入新课。
1.课文主要写了谁?写了他的什么事?
二、精读课文,感悟内容。
(一)指导学习课文第2-4自然段。
1.金老师是怎样指导学生课外阅读的?自由读课文第2-4自然段,画出有关的语句。
2.指导品读有关语句。随机处理“阅读、书籍”等词。
3.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概括说说金老师是怎样指导学生课外阅读的。体会金老师善于激发学习兴趣,善于引导学生课外阅读的特点。
(二)指导学习课文第5-7自然段。
1.金老师指派“我”和另一个同学帮他整理图书时,他是怎样做,怎样说的?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第5-7自然段,画出有关的语句。
2.指导品读有关语句。
(1)随机引导学生体会“尽量、最”等词语在句子中的作用。
(2)通过金老师的行动、语言,体会金老师对学生的尊重、关爱之情。
(三)体会人物情感。
1.通过作者对金老师的描述,金老师留给你什么印象?
2.作者为什么对这两件事印象特别深刻?
3.作者对金老师怀着怎样的感情?你是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指导学生读有关语句,重点指导学生读好第1自然段和最后一个自然段。)。
三、感情朗读,整体回归。
1.说说用“萧山杨梅”做题目的好处。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自己喜欢的句子多读几遍。
3.引导学生说说读了课文的感受,或者说说自己身边的老师对自己的关爱。
金老师怀念、感激我们。
鼓励指导课外阅读。
萧山杨梅教学设计篇六
1、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字里行间流露出的师生互爱之情。
3、鼓励学生课外阅读,拓宽知识面。
4、会认“杭、咖、啡、籍、遨、兼”等6个生字,会写“杭、咖、啡、阅、籍、兼、蝉、初、库、沧”等10个生字。掌握“杭州、咖啡、书籍、兼管、蝉鸣、初中、宝库、沧桑”等词语。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课文字里行间流露出的师生互爱之情。
[教学难点]了解课文重点语句的含义。
[教学准备]作者资料、书籍《爱的教育》《寄小读者》。
[教学时间]三课时。
1、自己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
2、找学习伙伴互相读一遍课文,尽量把课文读通顺。检查识字情况。
3、分节指名读课文,相机检查巩固生字、新词的读音。
[意在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放开手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整体感受课文。]。
1、简单介绍本文主人公袁鹰。
他成长为作家,和他爱文学,从小大量阅读课外书有密切关系。
2、借助查阅工具书,理解生字新词。
(1)组词:籍()()初()()。
阅()()兼()()。
(2)理解词语:
遨游:漫游,游历。
领略:理解事物的情况,进而认识它的意义,或者辨别它的滋味。
惬意:满意,称心,舒服。
沧桑:沧海桑田的略语,比喻世事变化很大。
(3)指名学生分段朗读课文。想想课文主要写了些什么内容?
作者回忆他小学时代的一位语文老师指导学生课外阅读,关心、爱护学生的事,表达了作者对老师深切的怀念、感激之情。
1、注重鼓励我们课外阅读。
1、投影出示生字词,自读,指名读。
2、观察生字字形,记忆字形:
“遨”:敖+走之旁。
“兼”:笔画记忆。
“初”:衣补旁。
3、指导写字:
“籍”:上下结构,左下“耒”,右下“昔”
“兼”:笔顺是先写两竖再写撇捺。
“初”注意部首。
“沧”最后两笔是横折勾,竖弯勾。
[教师在学生自学、互动的基础上给予辅导]。
读一读“词语花篮”中的词语。从课文中找出自己喜欢的词,写在空花篮上。
萧山杨梅教学设计篇七
1、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字里行间流露出的师生互爱之情。
3、鼓励学生课外阅读,拓宽知识面。
4、会认“杭、咖、啡、籍、遨、兼”等6个生字,会写“杭、咖、啡、阅、籍、兼、蝉、初、库、沧”等10个生字。掌握“杭州、咖啡、书籍、兼管、蝉鸣、初中、宝库、沧桑”等词语。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课文字里行间流露出的师生互爱之情。
[教学难点]了解课文重点语句的含义。
[教学准备]作者资料、书籍《爱的教育》《寄小读者》。
[教学时间]三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初读课文,扫除障碍。
1、自己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
2、找学习伙伴互相读一遍课文,尽量把课文读通顺。检查识字情况。
3、分节指名读课文,相机检查巩固生字、新词的读音。
[意在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放开手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整体感受课文。]。
二、质疑解难。
1、简单介绍本文主人公袁鹰。
他成长为作家,和他爱文学,从小大量阅读课外书有密切关系。
2、借助查阅工具书,理解生字新词。
(1)组词:籍()初()()。
阅()()兼()()。
(2)理解词语:
遨游:漫游,游历。
领略:理解事物的情况,进而认识它的意义,或者辨别它的滋味。
惬意:满意,称心,舒服。
沧桑:沧海桑田的略语,比喻世事变化很大。
(3)指名学生分段朗读课文。想想课文主要写了些什么内容?
作者回忆他小学时代的一位语文老师指导学生课外阅读,关心、爱护学生的事,表达了作者对老师深切的怀念、感激之情。
三、浏览课文,观看插图,说说课文写了哪两件事?
1、注重鼓励我们课外阅读。
2、整理图书吃杨梅。
四、指导写字。
1、投影出示生字词,自读,指名读。
2、观察生字字形,记忆字形:
“遨”:敖+走之旁。
“兼”:笔画记忆。
“初”:衣补旁。
3、指导写字:
“籍”:上下结构,左下“耒”,右下“昔”
“兼”:笔顺是先写两竖再写撇捺。
“初”注意部首。
“沧”最后两笔是横折勾,竖弯勾。
[教师在学生自学、互动的基础上给予辅导]。
五、作业:
读一读“词语花篮”中的词语。从课文中找出自己喜欢的词,写在空花篮上。
萧山杨梅教学设计篇八
1、通过看视频和学习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使学生了解故乡杨梅的可爱。
2、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从而激发学生热爱家乡之情。
3、学习作者观察和描写事物的方法。
4、按一定的顺序,抓住特点观察一种水果,以文字的形式写下来。
理解杨梅果的惹人喜爱,体会作者热爱故乡的思想感情。
仿照课文的写法写一段话。
杨梅视频。
2课时。
1、学习生字新词,理解“贪婪、吮吸、细腻”等词义。
2、学生能根据事物的几方面给课文分段。
3、理解杨梅果的惹人喜爱,体会作者热爱故乡的思想感情。
2、学生各自发表看法。
3、师: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江南的特产——杨梅。(出示课题)。
1、出示视频。看了以后你最想说的是什么?
2、指名学生说说自己的感受。
1、出示自学要求。
(1)自由朗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
(2)找一找课文哪个自然段具体写了杨梅树?
(3)课文除了写杨梅树,还写了什么?
(4)根据事物的几方面给课文分段。
2、检查自学效果。
(1)指名学生领读生字。
(2)指名读生字。
(3)齐读生字。
(4)指名学生说说分段结果。
(5)集体评定。
1、学生自由读第三段思考:作者是从哪几方面介绍杨梅果的?
2、学生汇报(板书:杨梅果形状颜色味道)。
3、明确各方面所在自然段。
4、出示分组情况。
1、出示各组应完成的学习任务形状组。
(1)划出第4自然段中你认为描写得具体细致的语句。说说作者是怎么。
感觉到杨梅果形状的特点的?
(2)动动手:用手中的笔画出杨梅果的形状。
颜色组。
(1)划出第5自然段中你最喜欢的句子,说说自己为什么喜欢?
(2)找出杨梅果成熟过程中写杨梅颜色的词语,用彩色笔画一画不同颜。
色的杨梅果。
味道组。
(1)认真读读第6自然段,划出不懂的地方。
(2)你吃过杨梅吗?吃杨梅时是什么表情?请你上来表演一下。
(教师随机板书)。
从形、色、味三方面观察一种水果。
1、学习课文第1、2自然段,深入体会作者热爱故乡的思想感情。
2、按一定的顺序,抓住特点观察一种水果,以文字的形式写下来。
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我爱故乡的杨梅》一文中的杨梅果。它是多么的惹。
人喜爱。那么,可爱的杨梅果长在什么上呢?(杨梅树)。
今天,我们就再一起去看看作者故乡的杨梅树。
1、齐读第2自然段。
2、比较学习语段,体会课文用词的优美。
3、分男、女生读第2自然段。
4、学生自由背诵第2自然段中喜欢的句子。
5、由全体同学合作背诵第2自然段。
1、作者题目是《我爱故乡的杨梅》,作者是爱杨梅还是爱故乡呢?
(学生讨论,体会作者热爱家乡之情)。
2、有感情地齐读全文。
1、回顾课文的。写作方法。
(从形、色、味三方面按按由外到里的顺序写具体。)。
2、先指名说说。(西瓜等水果)。
选择一种水果,仿照课文写出自己的喜爱之情。
板书设计:
杨梅树枝叶。
形圆圆的生小刺外(手摸)。
杨梅果色淡红深红几乎变黑(眼看)。
味又酸又甜甜津津里(口尝)。
萧山杨梅教学设计篇九
教学目标:
1、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产生热爱祖国锦绣山河的思想感情及爱美的情趣。
2、学习作者抓住事物特点具体形象地描写景物的方法。
3、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理解“荡漾、漓江、无暇翡翠、峰峦、骆驼、奇峰罗列、屏障、波澜壮阔”的意思。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
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产生热爱祖国锦绣山河的思想感情及爱美的情趣。
教学难点:
学习作者抓住事物特点具体形象地描写景物的`方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理解“荡漾、漓江、无暇翡翠、峰峦、骆驼、奇峰。
罗列、屏障、波澜壮阔”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初步掌握文章大意。
教学重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初步掌握文章大意。
教学难点:
结合上下文理解词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桂林在我国广西东北部,是一座古城。那里山峰挺秀,江流清澈,岩洞瑰丽,四季如春,漓江如玉带,连绵80公里风景如画真是山清水秀石美洞奇。今天让我们随着课文一起走进《桂林山水》。
二、听课文录音,了解课文大意,初步体会桂林山水的美丽意境。
三、检查生字新词预习情况,正音正字并解释新词。
四、自读课文。
五、讨论。
1、作者按什么顺序写桂林山水?
2、课文可分几段?各段大意是什么?
3、学生交流段落大意。
六、自读课文。
1、全班轮读。
2、同桌互读。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产生热爱祖国锦绣山河的思想感情及爱美的情趣。
2、学习作者抓住事物特点形象地描写景物的方法。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
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产生热爱祖国锦绣山河的思想感情及爱美的情趣。
教学难点:
学习作者抓住事物特点形象地描写景物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桂林山水》,请看这幅桂林山水图,(课件:书中图)仔细观察,图上画了哪些景物,发挥想象用自己的话说说。(学生自由发言)。
二、深入理解课文。
1、总体领略美。
(1)点出“桂林山水甲天下”解释意思。让我们随作者一起荡舟漓江,一。
饱眼福!(课件:电影配朗读全文)(学生看电影听读,感知美)。
(2)欣赏了桂林山水美景,这山水有什么独特之处呢?(学生打开书,快。
速阅读,找出桂林山水的特点)(学生发言,老师板书。课件:重点词加红点。)。
2、学习第二段。
(1)轻读课文,作者是如何生动写出漓江水的静、清、绿?
(2)欣赏大海、西湖。(课件:大海配海浪声,西湖)大海美在波澜壮阔,
西湖美在水平如镜,漓江的水美在哪儿?(课件:静、清、绿图片配乐)。
(3)启发思考:欣赏完图片,结合课文说说水美在哪儿?
(4)品读文字,体会语言美。
(5)看图听范读。(课件:范读课文配有一幅幅图片。)。
(6)生自由练读。
(7)生个人读。
(8)师生配合读。
(9)配乐学生读。(课件:音乐配图)。
3.总结学法。
(1)初读课文,浏览图片,感受美。
(2)理解课文,思考美。
(3)练读课文,体会美。
(4)进入情境,有感情朗读,表现美。
三、运用以上学习方法,自学第三段。
1、出示自学提纲:
(1)作者用什么和桂林的山作比较。
(2)课文中又是如何生动描写桂山奇、秀、险,像作者一样展开想象。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课件:出示此段文字和自学提纲)。
2、看图欣赏配乐朗读。(课件:配乐范读配图片)。
3、山真美,自由朗读,讨论作者如何描写山的。(课件:图片)。
4、像作者一样展开想象山还奇成什么样?险到什么程度?再配乐朗读。
四、学习第四段。
1、绿水青山,融为一体,再加上云雾迷蒙,是一幅怎样的画卷?(讨论)。
2、配乐欣赏,理解“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课件:图文对照)。
3、有感情地朗读。
五、小结。
林山水景色真是美不胜收,连绵80公里都是如此美丽,构成连绵不断的画卷。
六、总结全文。
同学们从天下第一美景的桂林观赏归来,一定很快乐吧!老师们也想去游玩一下,谁愿意当我们的导游。(学生用自己编的一段解说词,看着图,导游。)(课件:好几幅图连续出现,配乐。)。
(课件:突出“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
萧山杨梅教学设计篇十
一、比一比,再组词。
阅()励()初()兼()。
悦()厉()补()谦()。
陪()贯()沧()咖()。
培()惯()仓()加()。
二、读下面的.句子,说说带下划线词语在句中的作用,然后抄写句子。
2。吃吧,尽量吃吧,我们萧山杨梅最好吃!
3。校园十分宁静,只有窗外的蝉鸣陪伴着我们默默地忙着。
4。颗颗杨梅,又甜又有点酸,一直甜到心里,把嘴唇和舌头都染红了。
三、读句子,用带下划线的词语造句。
1。在他的鼓励和指导下,我开始养成了课外阅读的习惯。
2。那年放暑假后,他指派我和一位同学帮他整理图书,我们自然非常乐意。
萧山杨梅教学设计篇十一
【内容简析】。
这篇课文写的是作者回忆他小学时代的一位语文老师指导学生课外阅读,关心、爱护学生的事,表达了作者对老师深切的怀念和感激之情。
【设计理念】。
创设自主学习的情境,以读为本,通过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人物的情感。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会认“杭、咖、啡”等6个生字,会写“咖、啡、阅”等10个字,掌握本课中由会写字组成的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体会字里行间流露出的师生互爱之情。
【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字里行间流露出的师生互爱之情。
【教学准备】。
课文录音、生字词卡片。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流程】。
一、揭示课题,引导质疑。
1.出示课题,引导学生说说对“萧山杨梅”的理解。
2.引导学生就课题提出疑问。教师抓住学生的质疑,梳理、归纳“课文写什么?
为什么用‘萧山杨梅’做题目?”等有价值的问题。
二、初读课文,学习字词。
1.听课文录音。
2.模仿课文录音读课文,读准字音,把生字词多读几遍。
3.四人小组合作交流,互相检查认读,说说识记字形的办法。
4.生字卡片出示生字词,采用多种形式,指导学生读准确。
5.指导书写。注意指导写好“籍、兼、初、沧”等容易写错的字。
6.互相欣赏,检查订正。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写了谁?写了他的什么事?
2.默读课文,弄清课文的写作顺序。
四、总结谈话,布置作业。
1.学了这节课,我们弄懂了什么?
2.课后认真朗读课文,完成书写练习。
一、复习巩固,引入新课。
1.课文主要写了谁?写了他的什么事?
二、精读课文,感悟内容。
(一)指导学习课文第2—4自然段。
1.金老师是怎样指导学生课外阅读的?自由读课文第2—4自然段,画出有关的语句。
2.指导品读有关语句。随机处理“阅读、书籍”等词。
3.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概括说说金老师是怎样指导学生课外阅读的。体会金老师善于激发学习兴趣,善于引导学生课外阅读的特点。
(二)指导学习课文第5—7自然段。
1.金老师指派“我”和另一个同学帮他整理图书时,他是怎样做,怎样说的?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第5—7自然段,画出有关的语句。
2.指导品读有关语句。
(1)随机引导学生体会“尽量、最”等词语在句子中的作用。
(2)通过金老师的行动、语言,体会金老师对学生的尊重、关爱之情。
(三)体会人物情感。
1.通过作者对金老师的描述,金老师留给你什么印象?
2.作者为什么对这两件事印象特别深刻?
3.作者对金老师怀着怎样的感情?你是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指导学生读有关语句,重点指导学生读好第1自然段和最后一个自然段。)。
三、感情朗读,整体回归。
1.说说用“萧山杨梅”做题目的好处。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自己喜欢的句子多读几遍。
3.引导学生说说读了课文的感受,或者说说自己身边的老师对自己的关爱。
金老师怀念、感激我们。
鼓励指导课外阅读。
请吃杨梅感谢帮忙。
萧山杨梅教学设计篇十二
这是篇课文讲的是作者回忆他小学时代的一位语文老师指导学生课外阅读,关心、爱护学生的.事,表达了作者对老师深切的怀念、感激之情。
在教学中,我主要通过对课文中重点的词句进行理解,引导学生有感情地进行朗读,来达到理解课文主要内容的目的。本课理解感悟的重点是,让学生在读书中体会课文字里行间体现出的师生之情,所以重点放在: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来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主要让学生在朗读过程中,体会到金老师的爱使“我”感到无比温暖的思想感情。
在教学环节中,将朗读作为了重点,在学生朗读过程中,能够把握语气的转变,体会到作者内心的变化,品味出其中所蕴涵的感情。课后我让学生读一读课文中提到的《爱的教育》和《寄小读者》,课内外结合,鼓励学生课外阅读,拓展知识视野。然后进行小练笔,仿照文章写法——通过一件具体事例体现人物思想品质,提醒学生采用的描写方法,这样一来,效果会更佳。
萧山杨梅教学设计篇十三
前不久,和朋友在定王台买了几本书,开始犹豫不决,不知道买什么书,纠结了大半天终于买了两本卡勒德胡赛尼的书。
初读这本书感觉不怎么读得懂,后来,才发现是没有用心去阅读。《追风筝的人》这本书交织着爱,恐惧,愧疚。。。12岁的阿富汗富家少爷阿米尔与仆人哈桑情同手足。然而,在一场风筝比赛后,发生了一件悲惨不堪的事。
阿米尔为自己的懦弱感到自责和痛苦,无法面对哈桑,于是用计逼走了哈桑。不久阿富汗爆发战争,阿米尔被迫与父亲逃亡美国。成年后的阿米尔始终无法原谅自己当年对哈桑的背叛。为了赎罪,阿米尔再次回到故乡,希望能为不幸的好友尽最后一点心力,却发现一个惊天谎言,儿时好友竟然是和自己同父异母的兄弟,为了救赎,他把哈桑的儿子带到美国,在一次聚会上,阿米尔再次放起了风筝。阿米尔与哈桑从小一起长大,哈桑对阿米尔呵护极致,两人的父亲也是好兄弟,实际上他们是主仆关系,但是却丝毫没有影响他们俩的感情,相反这种感情得到了延续,哈桑和阿米尔感情特别深,但是因为哈桑是仆人,妈妈抛弃了自己,经常受到同龄人的讥笑,而阿米尔因为有出色的父亲备受大家关心。一次阿米尔与哈桑遇到一群朋友,那些人被哈桑指指点点,阿米尔在一旁观望,从小的好兄弟被人欺负,阿米尔竟然无动于衷,哈桑为了保护阿米尔经常受人欺负。他一点也不害怕坏人,他很勇敢。随即这引起了阿米尔的嫉妒之心,父亲对哈桑的赞赏与期许更令阿米尔厌恶。他设计把哈桑赶出家门。
哈桑被阿米尔这个好兄弟抛弃,远离了他们的生活,多少年过后,阿米尔知道哈桑是自己的兄弟,他很愧疚于是四处寻找哈桑,找到哈桑又能怎么样,感情再也不能像以前一样了,好朋友的背叛,无疑是对哈桑的巨大打击。
友情这么脆弱,因为身份的差距,因为嫉妒心,竟然被抛弃,阿米尔的愧疚是一辈子的,他与哈桑那放风筝的日子已经远去,断了线的风筝再也不可能回到原点。哈桑依旧,只是他的脸上少了笑容,剩下的只有空洞的眼神。可见阿米尔对友情的背叛给哈桑那个留下了多大的阴影,这一辈子都不可能再愈合。
人。
萧山杨梅教学设计篇十四
四月就这么过去了,忽然“轰隆”一声,把小麻雀们吓得不知所措,四散逃去,唧唧喳喳地叫着到处问:“怎么了?怎么了?”快嘴的青蛙告诉它们,是独具风格的夏天来了。雷声渐渐远去,雨过天晴,稍作休息的太阳又用灼热的目光逼视大地.狗还没来得及骂它就趴在地上,吐着舌头了。树叶干巴巴的,被太阳晒得卷了起来,知了在树上愤怒地叫着,发泄心中的不满。这是我总会想起家乡的杨梅,我的家乡就在位于东海之滨的鱼米之乡——慈溪。
我的家乡的特产是杨梅,每当炎炎夏日来临的'时候,杨梅就上市了。我们家乡的杨梅是最甜的,个个都是又大又圆的别看杨梅紫黑紫黑的,其实越黑的越好吃呢!一口咬下去紫色的汁水慢慢溢出来,甜滋滋的味道叫人吃了还想吃。还有一种白杨梅个儿更大,雪白雪白的。把杨梅放进冰箱冷冻,吃着冷冻后的冰杨梅,暑气马上散发掉了,冰凉的滋味直沁肺腑,沁人心脾。狗趴在地上,吐着舌头,流着口水,用可怜巴巴的眼神看着我,好像在苦苦哀求我,说:“可怜可怜我吧,我快热死了,也给我一个消消暑吧!”杨梅过了这一季就没有了,为了保存时间更久有人家把杨梅放在酒里浸泡,制成杨梅酒,一倒到碗里就香飘四溢,让人喝了千杯不醉。
家乡的杨梅总是那么甜,那么惹人喜欢。我爱家乡,更爱家乡的杨梅!
萧山杨梅教学设计篇十五
教学要求:
1、了解故乡杨梅的可爱,受到热爱家乡的教育。
2、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了解作者是怎样围绕“可爱”这个意思,把内容写具体的。
3、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了解作者是怎样围绕“可爱”这个意思写出杨梅特点的。
教具准备:多媒体、软件。
教学时间: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启发谈话,板书课题。
1、同学们见过和吃过杨梅吗?知道产地吗?
3、板书课题。
二、指导检查预习。
1、初读课文,想想课文主要讲了哪些内容,要读准字音。
2、通过指名读,检查读音的正误。
四、讲读第一段。
1、集体读第一段。
2、这段告诉我们什么?有什么作用?(总起全文)。
五、讲读第二段。
1、指名读第二段。
讨论:每句话是什么意思,这段主要讲了什么?(结合理解“贪婪”“吮吸”“甘露”“伸展”“狭长”等词语的意思。)。
3、指导朗读。
六、讲读第三段。
1、指名读第三段,思考:课文从哪几方面写杨梅果的?(形状、颜色、味道)。
3、指名读描写杨梅形状的自然段。用自己的话说说杨梅果是什么样的?哪些句子体现了作者对杨梅的喜爱?(体会“细腻”“柔软”是什么感觉)。
七、练习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齐声读课文,要读出喜爱杨梅的感情。
二、同学们读了课文,能和作者一样感受到故乡杨梅的可爱吗?你是怎样感受到的?
三、小结:
我们写作文也应该像课文的作者一样,先考虑好自己最想告诉别人的是什么,并想好记叙的顺序,才能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四、识记本课的生字。
1、由学生说说自己识记的方法。
2、指导书写。
3、抄写“读读写写”中的词语。
五、完成“练笔”。
1、指名读内容,明确要求。
2、同桌互相说一说。
(1)准备写哪种水果;
(2)这种水果的形状、颜色、味道;
(3)为什么喜欢它。
3、指名3—5名同学说一说。
4、把刚才说的写下来。
六、教师巡视,解答学生作文中的问题。
七、请同学读读自己写的片断,师生适当评议。
萧山杨梅教学设计篇十六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学习课文,体会酸枣树叶的可爱,对家乡的热爱,酸枣树默默奉献的品质。
3、通过品读重点词句,体会文中语句的优美,积累词句。
重点:感知文章大意,体会酸枣树叶的可爱,对故乡对童年生活的怀念。
难点:体会酸枣树默默奉献的精神。
教具准备。
课件。
课时:2。
第二课时。
一、谈话导入。
1、还记得那故乡的酸枣树吗?他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
指名分段读课文。
3、交流。
4、让我们再次走近故乡,走近酸枣树。出示课题。
二、学习课文,认识故乡,体会酸枣树的可爱。
1、感受叶的可爱。
师:春天来了,酸枣树长出了嫩嫩的叶子,它的叶子是什么样的?
(1)自由读第二自然段,把写叶子样子的句子勾出来。
(2)交流。“他先是羞羞答答地……可爱极了。”重点体会:小尖芽、羞答答、试探、小巧玲珑、黄茸茸、浅绿色。
交流中说出自己的感受并结合有感情的朗读。
(3)叶子好可爱啊!齐读第二段。
2、提纲导读,体会酸枣树花、果的可爱,感受孩子们打枣、吃枣的快乐。
1、教师出示导读提纲,学生自读课文三、四两段。
(1)认真读课文三、四自然段。
(2)想想:作者是怎样描写酸枣树的花和果的?找出描写花的句子画上“——”,找出描写果的句子画上“~~~”。
(3)读一读找到的句子,与同组同学说说,从这些句子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4)练习有感情地朗读句子。
2、逐项指名反馈,评议。
3、教师引导学生抓住课文中的重点词句体会。汇报时读出自己的感情。
(1)酸枣花:“黄黄的、米粒般,像……金色的小星星”——认识酸枣花的颜色、大小、形状,体会酸枣花的小巧、美丽、可爱。
(2)酸枣:“小酸枣、由清变绿、由小变大,红红的……到处是……酸酸的……”——认识酸枣的成熟过程,了解酸枣的颜色、味道,体会酸枣的诱人与鲜美。
4、引导体会作者观察的细致与描写的生动:刚才大家读了这么多优美的句子,想在请你介绍一下你最喜欢哪一句?说说喜欢的原因。
(1)学生自由发言,交流、介绍。
(2)教师适时点评,引导体会作者的观察方法与谴词用句的精妙。
(3)学生再次深入地有感情朗读句子。
6、教师小结导读:如此诱人的酸枣渐渐长大,看着这诱人的酸枣,你最想去摘吗?
(1)你有过摘果子的经历吗?(学生交流体验)。
(2)你能看出孩子们的快乐吗?
自由读第四自然段,你从哪儿能感受到孩子们的快乐?
(3)小结:这么多年过去了,酸枣树还是让作者记忆犹新,作者只是在怀念酸枣树吗?(怀念家乡)。
三、总结全文,背诵说话。
2、学生反馈。
3、齐读课文最后一段。
4、说说:读了这段话,你想说什么?
5、学生自由发言,后写下来。
果树王国。
叶
酸枣花花怀念家乡、热爱家乡。
果
默默奉献。
萧山杨梅教学设计篇十七
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重视培养学生的良好语感和对语文的整体把握能力。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创新精神。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积累文中优美的词句。
2、通过文中生动、形象而优美的语句,体会作者对杨梅的喜爱之情。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并背诵课文。
4、学习作者按一定顺序,抓住特点进行观察的方法,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
本课综合运用启发式、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等各种策略,指导学生自主学习、自主体悟,引导学生运用自读勾划,独立品味,讨论汇报,感情朗读,背诵积累,口头习作等方法,全面深入地学习课文。
师:大家想看看杨梅真正是什么样的吗?
(学生拿出自己准备好的杨梅,口述亲眼看到的杨梅的形状和颜色。)。
(激qing导人新课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产生了学习的积极性,由此拉近了学生于课文内容的距离,让学生带着一种积极主动的心态进入学习,为教学的开展作好了铺垫。
二:整体回顾课文内容:
1、通读全文,回顾课文的叙述顺序。说说第一句话是什么句式。
2、汇报:课文的叙述顺序是整体到分述,第一句是总起句。
写了杨梅树的枝叶和杨梅果的形状、颜色和味道。
师:现在,你对哪一部分最感兴趣,你们小组就来选择这个段落来学习。
三: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喜爱之情。
(学习方法:首先由小组选择要学习的段落进行朗读,然后可以围绕这一段描写的景物的特点、怎样写具体的、都用了什么写作方法、哪些词句优美等问题进行讨论,最后按照课文顺序和讨论内容进行汇报。)。
杨梅树:
杨梅树很茂盛很美丽。
从贪婪、吮吸、伸展、欢笑四个词可以感受到杨梅树充满了茂盛的生命力。
通过这四个词可以看出作者描写杨梅树用到了拟人的写法,这样写可以表现出作者对杨梅树的喜爱之情,而且使句子生动、形象。仿照这一段,用“贪婪、吮吸、伸展、欢笑”说一段话。
杨梅果:
形状:圆圆的,和桂圆一搬大小。
颜色:先是淡红的、随后变成深红的,最后变成黑的了。
味道:没有熟透的又酸又甜,熟透了就甜津津。
喜欢哪些词语,有感情地读给大家听。
从那些词句,可看出作者对杨梅很喜欢。有感情读给大家听。
(本环节意在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通过学生对课文的研讨,是学生处于积极的思维活动中,教师引导学生对问题的探究,考虑到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教学过程中教师随时做适时点拨。可见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这个环节突出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生在课堂中不是被动的接受知识,而是积极的参与学习,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挥了主动作用。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合作、学生的积极发问、教师的点拨和评价等互动的形式,展示了新的教学理念,使课堂不再枯燥,学生活跃起来了。)。
四、学生小结。再通读全文,体会作者的喜爱之情。
(通过朗读让学生整体感悟课文,培养学生良好的预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本环节朗读练习,意在体现语文基础课程改革的新理念,突出语文课程标准对学生阅读的基本要求,通过阅读课文,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整体感悟,从而受到情感的熏陶,进而感知美、体味美。)。
1、杨梅知识拓展。
杨梅的品种介绍。
杨梅的历史渊源。
杨梅的保健功能等。
2、以我爱故乡的某种特产为主题,说一两段话并写下来。
(本环节强调学生的实践活动能力,处理了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有利激发学生参与实色、味的特点具体写出来的。这样既教给了学生学习方法,又锻炼了学生的自学能力。践活动的兴趣。)。
萧山杨梅教学设计篇十八
《我爱故乡的杨梅》是人教版教材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的一篇选读课文。课文描述了故乡杨梅树的美丽及杨梅果的可爱,表达作者热爱故乡的思想感情。课文虽然短小,但层次清楚,语言优美简洁、朴实亲切,是一篇借物抒情的好文章。
2、感受作者通过对家乡杨梅的热爱表达其爱家乡的情感。
教学重点:品读描写杨梅树的蓬勃生机和杨梅果的形、色、味的句子;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热爱故乡的思想感情。
学生:预习课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打出杨梅果的图片)你们知道这是什么水果吗?你知道杨梅生长在哪儿吗?
师:这节课,就让我们随作家王鲁彦一起,走入那如诗如画的江南,同他一起去品味他的故乡的杨梅。一起学习课文《我爱故乡的杨梅》,板书。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思考:课文围绕杨梅,写了哪些内容?
2、学生汇报并板书:杨梅树、杨梅果(形、色、味)。
1、看课件(杨梅树)。
过渡:让我们先来看一看春天的杨梅树吧(播放课件)。
作者是怎样来描写春天的杨梅树的,赶快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读读课文第二。
自然段。
2、学生读第二自然段,体会这是怎样的杨梅树?(相机板书)。
3、这些……的杨梅树在春雨里忙着干什么呢?
4、杨梅树真的会“吮吸、伸展、欢笑”吗?在这里作者用了什么修辞方法,为什么?
过渡:这么可爱的杨梅树孕育出来的杨梅果又是怎么样的呢?请大家赶紧再读读课文4—6自然段,把你的发现发现用笔勾画下来,待会来告诉大家你的发现!
惹人喜爱的杨梅树在春雨的滋润下,孕育着杨梅果,杨梅果渐渐的,在端午到来的时候,开始成熟了,成熟的杨梅,挂满了杨梅树!那是一幅多么令人喜悦的图画啊!
说说你的发现,(杨梅果具有什么特点)随机选取(形、色、味)进行剖析。
1、找到写杨梅外形特点的句子“杨梅圆圆的,和桂圆一样大小,遍身生着小刺。”(形状、大小、长刺)。
2、作者是怎样把杨梅的这个特点写具体的呢?
(1)比较:杨梅圆圆的,和桂圆一样大小,遍身生着小刺。(更形象)。
杨梅圆的,遍身生着小刺。
(2)新发现:杨梅身上长着小刺有神奇的变化和作用。【1】视觉观察【2】触觉品尝变化:随着杨梅的渐渐成熟,小刺渐渐软了,平了(平滑)。
作用:使人感受到细腻而且柔软的感觉。
3、小结:多么可爱的杨梅啊,圆圆的身体,还长着毛茸茸的小刺,摘一个放进嘴里,让我们的舌尖感受到那细腻而且柔软的感觉,不知哪位讲究的同学有像作者一样这样细细品尝过杨梅,请他来读一读这一自然段!(个别读)让我们一起带着这种感觉来读一读第四自然段。(齐读)。
1、用自己的话说说杨梅果的颜色有什么特点?(越是成熟,越黑,结合实际)。
2、找到课文中的句子来说一说杨梅的颜色变化。
(杨梅先是,随后变成,最后几乎变成了。)。
“几乎”,语言的准确性,后有备注,“不是真的变黑,是因为太黑了,所以像黑的”颜色的变化说明杨梅逐渐成熟,说明作者仔细地去观察了杨梅的成熟过程,你也能用“先是……随后……最后”来说一说某样事物的逐渐发展的过程吗?)。
3、作者是怎样发现杨梅果的这个特点的呢?除了用眼睛去仔细观察杨梅外部颜色的变化,作者还通过什么方法来了解杨梅的颜色变化呢?(观察自己或者别人吃杨梅的情景)。
“你轻轻咬开它,就可以看见那新鲜能红的果肉,嘴唇上舌头上同时染满了鲜红的汁水。”
4、小结:杨梅的颜色逐渐加深,杨梅越来越成熟,看着别人咬着杨梅那新鲜红嫩的果肉,看着别人嘴唇、舌头上的鲜红的杨梅汁,你们会不会也想赶紧去咬一口杨梅,去品尝一下杨梅那鲜红的汁水?(有一种果实成熟的欣喜,有一种想去品尝的冲动)让我们一起带着这种感觉来读一读这段话。
1、用自己的话说说杨梅果的味道?(成熟的时候:没成熟的时候)。
2、找到课文中的句子来说一说杨梅的味道是怎样的?(又酸又甜,甜津津)。
3、作者在这一段除了写杨梅的味道,还写了什么?这样写的作用是什么?
还举例写了作者小时候贪吃杨梅的情形,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一方面证实杨梅确实是既酸且甜的,只是成熟的杨梅甜多于酸;另一方面,通过自己对杨梅的贪吃,来表现对杨梅的喜爱,让读者产生亲切、真是的感受!
再一次齐读课题:读出情感,读出自己的理解。
过渡:故乡的杨梅,它有着多么美丽的形状,多么可爱的颜色,多么甜美的滋味呀!怎能不令人思念呢?难怪作者会说“我爱故乡的杨梅”。
故乡是一幅多彩的图画,一草一木总关情;故乡的杨梅是一段难忘的回忆,颗颗杨梅都是爱。让我们永远的记住这篇《我爱故乡的杨梅》,永远地记住属于我们每个人自己的故乡!
学着课文来写一写一种自己喜爱的水果。
萧山杨梅教学设计篇十九
《我爱故乡的杨梅》是人教版教材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的一篇选读课文。课文描述了故乡杨梅树的美丽及杨梅果的可爱,表达作者热爱故乡的思想感情。课文虽然短小,但层次清楚,语言优美简洁、朴实亲切,是一篇借物抒情的好文章。
2、感受作者通过对家乡杨梅的热爱表达其爱家乡的情感。
教学重点:品读描写杨梅树的蓬勃生机和杨梅果的形、色、味的句子;。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热爱故乡的思想感情。
学生:预习课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一、课件导入。
(打出杨梅果的图片)你们知道这是什么水果吗?你知道杨梅生长在哪儿吗?
师:这节课,就让我们随作家王鲁彦一起,走入那如诗如画的江南,同他一起去品味他的故乡的杨梅。一起学习课文《我爱故乡的杨梅》,板书。
二、初读读全文,整体感知。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思考:课文围绕杨梅,写了哪些内容?
2、学生汇报并板书:杨梅树、杨梅果(形、色、味)。
三、精读课文。
品读杨梅树的可爱。
1、看课件(杨梅树)。过渡:让我们先来看一看春天的杨梅树吧(播放课件)。作者是怎样来描写春天的杨梅树的,赶快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读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2、学生读第二自然段,体会这是怎样的杨梅树?(相机板书)。
3、这些________的杨梅树在春雨里忙着干什么呢?
4、杨梅树真的会“吮吸、伸展、欢笑”吗?在这里作者用了什么修辞方法,为什么?
过渡:作者把杨梅树当作人来写,是为了形象具体地突出杨梅树在雨雾中旺盛生长的样子,因为作者非常喜欢杨梅,所以才这样写。多么美的春雨,多么美的杨梅树,让我们来美美的读这一段,把作者对杨梅树的那种喜爱之情表达出来。
品读杨梅果的形、色、味。
过渡:这么可爱的杨梅树孕育出来的杨梅果又是怎么样的呢?请大家赶紧再读读课文4—6自然段,把你的发现发现用笔勾画下来,待会来告诉大家你的发现!惹人喜爱的杨梅树在春雨的滋润下,孕育着杨梅果,杨梅果渐渐的,在端午到来的时候,开始成熟了,成熟的杨梅,挂满了杨梅树!那是一幅多么令人喜悦的图画啊!说说你的发现,(杨梅果具有什么特点)随机选取(形、色、味)进行剖析。
预设一:外形。
1、找到写杨梅外形特点的句子“杨梅圆圆的,和桂圆一样大小,遍身生着小刺。”(形状、大小、长刺)。
2、作者是怎样把杨梅的这个特点写具体的呢?
(2)新发现:杨梅身上长着小刺有神奇的变化和作用。
【1】视觉观察。
【2】触觉品尝变化:随着杨梅的渐渐成熟,小刺渐渐软了,平了(平滑)。
作用:使人感受到细腻而且柔软的感觉。
3、小结:多么可爱的杨梅啊,圆圆的身体,还长着毛茸茸的小刺,摘一个放进嘴里,让我们的舌尖感受到那细腻而且柔软的感觉,不知哪位讲究的同学有像作者一样这样细细品尝过杨梅,请他来读一读这一自然段!(个别读)让我们一起带着这种感觉来读一读第四自然段。(齐读)。
预设二:颜色(由生到熟,颜色从浅到深)。
1、用自己的话说说杨梅果的颜色有什么特点?(越是成熟,越黑,结合实际)。
2、找到课文中的句子来说一说杨梅的颜色变化。(杨梅先是,随后变成,最后几乎变成了。)“几乎”,语言的准确性,后有备注,“不是真的变黑,是因为太黑了,所以像黑的”颜色的变化说明杨梅逐渐成熟,说明作者仔细地去观察了杨梅的成熟过程,你也能用“先是随后最后”来说一说某样事物的逐渐发展的过程吗?)。
3、作者是怎样发现杨梅果的这个特点的呢?除了用眼睛去仔细观察杨梅外部颜色的变化,作者还通过什么方法来了解杨梅的颜色变化呢?(观察自己或者别人吃杨梅的情景)“你轻轻咬开它,就可以看见那新鲜能红的果肉,嘴唇上舌头上同时染满了鲜红的汁水。”
4、小结:杨梅的颜色逐渐加深,杨梅越来越成熟,看着别人咬着杨梅那新鲜红嫩的果肉,看着别人嘴唇、舌头上的鲜红的杨梅汁,你们会不会也想赶紧去咬一口杨梅,去品尝一下杨梅那鲜红的汁水?(有一种果实成熟的欣喜,有一种想去品尝的冲动)让我们一起带着这种感觉来读一读这段话。
预设三:味道(又酸又甜)。
1、用自己的话说说杨梅果的味道?(成熟的时候:没成熟的时候)。
2、找到课文中的句子来说一说杨梅的味道是怎样的?(又酸又甜,甜津津)。
3、作者在这一段除了写杨梅的味道,还写了什么?这样写的作用是什么?还举例写了作者小时候贪吃杨梅的情形,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一方面证实杨梅确实是既酸且甜的,只是成熟的杨梅甜多于酸;另一方面,通过自己对杨梅的贪吃,来表现对杨梅的喜爱,让读者产生亲切、真是的感受!
再读课题,突破难点。
再一次齐读课题:读出情感,读出自己的理解。过渡:故乡的杨梅,它有着多么美丽的形状,多么可爱的颜色,多么甜美的滋味呀!怎能不令人思念呢?难怪作者会说“我爱故乡的杨梅”。课文题目是《我爱故乡的杨梅》,作者是爱杨梅还是爱故乡呢?(学生讨论,体会作者热爱家乡之情)。
四、总结全文,升华主题。
故乡是一幅多彩的图画,一草一木总关情;故乡的杨梅是一段难忘的回忆,颗颗杨梅都是爱。让我们永远的记住这篇《我爱故乡的杨梅》,永远地记住属于咱们每个人自己的故乡!
五、布置作业。
学着课文来写一写一种自己喜爱的水果。
杨梅树:枝叶繁茂我爱故乡的杨梅爱杨梅、爱故乡形状杨梅果颜色滋味。
萧山杨梅教学设计篇二十
《我爱故乡的杨梅》这篇课文描述了故乡杨梅树的美丽和杨梅果的可爱,表达了作者热爱故乡的思想感情。课文是按照从整体到部分或者说由总到分的顺序叙述的。可以分三段来理解,第一自然段开门见山点出“我”的故乡所在地,“我爱故乡的杨梅”;第二自然段讲雨中杨梅树的可爱;第三至第六自然段都是讲杨梅果的,分别讲了杨梅果的形状、颜色、和味道。
学习本篇课文要求学生除了学会本课生字新词、在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外,还要了解故乡杨梅的可爱,受到热爱家乡的教育;并且学习作者按一定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法,培养学习留心周围事物的习惯。重点是引导学生了解杨梅的可爱,学习作者观察事物的方法。
三年级是作文正式起步的年级,“学习有顺序地、比较细致地观察图画和事物。能在观察的基础上写出内容比较具体、语句通顺连贯的片断,怎么说就怎么写。”这是大纲对三年级作文教学提出的具体要求。学好《我爱故乡的杨梅》这篇课文,能让学生掌握科学的观察事物的方法,为以后写好作文奠定一定的基础。
二、教学思路及教法选择。
《我爱故乡的杨梅》是一篇托物抒情的文章。从作者对杨梅树的美丽和杨梅的可爱的描述中透出作者对杨梅的爱,而作者对杨梅的爱中又蕴含了对故乡的爱。这爱没有直接表达,却显得那么的真挚深厚。为引导学生从学文中逐步体会作者的这份杨梅情和故乡情,做到文道统一,我采用倒叙的方法分段进行教学。先学第二自然段欣赏杨梅树的美丽,再学3—6自然段品味杨梅果的可爱,然后由作者对杨梅树的美丽和杨梅果的可爱的描述中体会分对杨梅的爱,对故乡的爱。最后再来学习第一自然段,这样分段学习,使学生明白哪个自然段讲什么,哪几个自然段讲了同一个问题,为四年级学习分段、概括段意作了一些准备。对本课的生字,我是这样处理的,通过对课文的反复阅读,生字的重复再现,识记并巩固字音;在理解课文的过程中理解字义;第二节课让学生分四人小组讨论分析字形,并指导书写,做到从教师讲解—学生讨论分析—自学的逐步过渡。这也符合教学的循序渐进原则。
为了更好地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我采用了情境教学法进行授课。首先抓住学生的性格特点和思维特点,做到从“谜”入手、以“美”入境。再通过音乐渲染,幻灯再现和教师描述营造一种氛围,让学生在这种氛围里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体现了直观性与抽象性相结合的原则。
在教学中体现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运用了谈话法、导读法、幻灯演示法,并充分利用教材,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勾勾划划、读读写写、想想说说。在紧张而有序的环境中,通过手、口、脑的充分活动,逐步达到教学目的。在教学中注意既教知识又教方法:首先引导学生从学文中归纳作者的观察方法,即“抓住特点、从整体到部分”地进行观察;再通过观察幻灯“葡萄”进行检测反馈,巩固方法;最后用口头作文及作业写话的方式达到运用方法,遵循了理论联系实际原则。教师注意针对学生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适时进行分类、个别指导。
在运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开展教学时,重视了对语文听、说、读、写四项基本功的训练。听,听朗读,听老师的提问和学生的回答;说,根据提问说,理解图画说,联系实际说;读,采用了教师范读、指名读、自由读、默读、小组读、全班读等多种形式,要求读得通顺,读出感情,做到以读促讲;写,先口头说再完成书面写的作业,做到了口头作文与书面作文的结合,并特别注意了读写结合,从读书中掌握方法,并把这读中学生有方法运用于写作。
三、教具使用说明。
本次教学我运用了录音、幻灯、小黑板三种教具。小黑板用于出示第二自然段,也是课后练习3;录音用于渲染气氛,并和幻灯片“杨梅树”“杨梅果”一块儿创造一种美的氛围,让学生入境,去体会作者“爱”的情感;幻灯片共用了三张,“杨梅树”用于帮助学生理解带点的词,体会杨梅树美丽中透着的可爱;“杨梅果”用于引导学生了解作者的观察顺序和初步感知杨梅果的特点;“葡萄”用于对学生进行检测反馈,巩固观察方法。整个教具运用力求做到不搭花架子,真正做到促讲促学。
萧山杨梅教学设计篇二十一
2。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和写作方法,学会简单运用。
3。理解与体会杨梅的可爱,体会作者喜爱杨梅、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理解与体会杨梅的可爱之处,体会作者喜爱杨梅、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和写作方法,并学会运用在自己的习作中。
一课时。
教学流程设想:
1、师:我们上学期学过关于思念故乡的古诗,还记得吗,请谁来背背?
指名背诵《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2、师:这首诗里,诗人想起了故乡的“茱萸”,便以此来表达对故乡的思念与喜爱之情。
有个著名作家叫王鲁彦,他也想念自己的故乡,所以写了一篇关于故乡的杨梅的文章,那让我们跟着他走进《我爱故乡的杨梅》吧!
[小黑板出示]。
贪婪吮吸甘露平滑。
细腻柔软狭长渐渐。
又酸又甜细雨如丝甜津津。
四季常绿新鲜红嫩豆腐。
请小老师读。
1、作者的故乡是指哪里?(江南)。
2、杨梅上市大概是什么时候?(什么时候可以吃杨梅了?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端午节过后,杨梅树上挂满了杨梅。)。
3、给各段落标上序号,想想哪几个自然段写杨梅树,哪几个自然段写杨梅?
(一)、学习课文4——6自然段。
1、故乡的杨梅是什么样的?课文哪几段是在写杨梅果的?
2、思考:杨梅的形状,颜色,味道分别是什么样的?相机理解词语“细腻、甜津津”
(讲到形状时,拿杨梅实物做道具,请一位学生尝尝。)。
(二)、学习课文第2段。
1、谁愿意来读一读这一段?
2、你从哪些词语中感受到了杨梅树充满生机活力?在书上划一划。
3、品读语句。
(1)“细雨如丝,一棵棵杨梅树贪婪地吮吸着春天的甘露。”
“贪婪”说明雨水好喝,“吮吸”还可以是乳汁,你看到过小孩子吮吸乳汁吗,他们的神态是怎么样?(渴望、幸福的)。
“甘露”甜甜的露水,说明什么?(春雨很丰富、很滋润)杨梅树如丝的春雨滋润着,好像在喝春天那甜甜的露水,真是舒服极了!
指导学生朗读。
(2)“它们伸展着四季常绿的枝条,一片片狭长的叶子在雨雾中欢笑着。”
这句话让你感觉到了什么?(拟人的手法,写出杨梅树像孩子一样很可爱)。
指导学生朗读。
5、杨梅树就像孩子一样可爱,你喜欢他们吗?请你用朗读来表达你对他们的喜爱之情!
(三)为什么作者会对杨梅和杨梅树有这么深刻的印象,能够如此细腻的描写呢?
(是因为作者对故乡有一种喜爱之情)读第一段。
四、说写结合,拓展练习。
(生介绍,介绍时要带有自豪的心情)[由于上课时间不够,此环节省略去]。
2、介绍自己家乡的水果,模仿课文的语言来写。(选择一个角度——水果树,水果形状、颜色、味道等)。
贪婪欢笑。
杨梅树。
杨梅。
圆甜。
红
萧山杨梅教学设计篇二十二
1、学会本课10个生字新词,认读1个字。
2、辨析形近字。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了解杨梅树的美丽可爱和杨梅果的惹人喜爱。
4、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和写作方法。
了解杨梅的形状、颜色、滋味惹人喜爱,体会作者热爱故乡的思想感情。
学习作者观察方法和写作方法。
理解杨梅果的滋味的变化。
教学时间:
一、课件导入:
(打出杨梅果的图片)你们知道这是什么水果吗?你知道杨梅生长在哪儿吗?
师:这节课,就让我们随作家鲁彦一起,走入那如诗如画的江南,同他一起去品味他的故乡的杨梅。
二、初读读全文,整体感知。
1思考:课文围绕杨梅,写了哪些内容?
学生汇报板书:杨梅树、杨梅果(形、色、味)。
三、精读课文。
(一)体会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1、看课件(杨梅树)。
师:让我们先来看一看春天的杨梅树吧(播放课件)。
2、投影第二自然段。学生读,体会这是怎样的杨梅树?生:枝繁叶茂。
教师板书:杨梅树:枝繁叶茂。
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杨梅树枝叶繁茂呢?
汇报交流:通过细雨如丝、狭长,贪婪、吮吸着、春天的甘露、雨雾中欢笑,伸展、四季常绿的枝条等重点词语,体会杨梅树的可爱。
师:“一片片狭长的叶子”怎么会在雨雾中欢笑呢?(引导学生想像风吹叶动、雨落枝摇、嫩叶如洗的情境,体会枝叶舒服、高兴的心情。)。
“吮吸”其实是什么?“伸展”“欢笑”呢?作者把杨梅树当成了——(人)来写,这是因为什么?(杨梅树太迷人了,作者太喜爱它了。)。
如果你是春雨中的杨梅树,请做一做“舒展”的动作,体会杨梅树的快乐。
师:你们觉得杨梅树怎样?美不美?江南的春天是个多雨的季节,在这样美的环境下,那美丽的杨梅树又怎样?学生感情朗读投影片出示句子(第二自然段).指名感情朗读,配乐背诵(或用给音乐片配音的方式试背。)。
3、教师过渡:看书上插图,你观察到了什么?
——杨梅树枝叶茂盛,果实累累。
(二)自学4-6自然段(杨梅果)。
默读、画批,想想课文介绍了杨梅的哪些特点?你从哪儿体会出杨梅果惹人喜爱?读读这些句子。
读后汇报交流:介绍了杨梅的形状、颜色、味道。师:作者怎样感觉到杨梅特点并具体写下来的。
1、形状:
学生汇报自己的理解时,教师加以引导点拨,如:一个浑身长满小刺的家伙怎么会可爱呢?(让学生抓住软软的、平平的、细腻而柔软来体会杨梅果形状的可爱。)。
有了感受读一读。
投影:补充原文节选再让学生读一读:
只要等它渐渐长熟,它的刺也渐渐软了,平了。那时放到嘴里,软滑之外还带着什么感觉呢?没有人能想得到,它还保存着它的特点,每一根刺平滑地在舌尖上触了过去,细腻柔软而且亲切——这好比最甜蜜的吻,使人迷醉呵。
2、颜色:
学生汇报自己的理解时,教师插播课件,看一看杨梅颜色的变化。
用上“先是??随后??最后??”说一说杨梅颜色的变化。
感情朗读,表达自己体会到的情感。
3、味道:
引发讨论:“酸倒了牙齿”怎么还可爱呢?
读一读,用朗读让听者体会到杨梅甜美的味道。
补充原文一段,再读一读:
四、通读全文,整体感悟。
五、总结全文。
啊,故乡的杨梅!它有着多么美丽的形状,多么可爱的颜色,多么甜美的滋味呀!怎能不令人思念呢?课文题目是《我爱故乡的杨梅》,作者是爱杨梅还是爱故乡呢?(学生讨论,体会作者热爱家乡之情)。再一次齐读课题:读出情感,读出自己的理解。
附:板书设计。
杨梅树:枝叶繁茂。
形状:小刺。
平滑柔软。
杨梅果:颜色:淡红。
深红。
几乎变黑。
滋味:又酸又甜甜津津。
【本文地址:http://www.pourbars.com/zuowen/150653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