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划不仅有助于我们把握整体大局,还能够帮助我们优化资源配置和提高工作效率。计划的执行需要坚持和毅力,不能半途而废。下面是几个制定有效计划的关键要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合并同类项教学计划篇一
今日听了一节七年级数学课《合并同类项》,本节是以同类项概念理解为主的应用课,本课的重点是对概念的有效理解与辨析,难点是运用同类项法则进行相关计算。授课教师对教学目标的设置及重难点的把握基本到位,可是所用导学案的总体构思有等商榷。
首先,导学案上的习题设置不科学。在对照导学案与教材之后,原来导学案上的习题多是教材上的例题,学生完全可以按照教材把答案抄到导学案,这种不加任何修改的照搬绝不利于学生的动脑思考与训练。然而如果在学生自主学习课本之后,导学案上出示相应类似练习,效果就大不一样了,起码学生需要思考、需要动脑了。
其次,对概念的剖析、辨析不够。数学概念本身文字的表达是比较抽象的,对概念的.推导现在提倡“学生的自我经历与总结”,这位老师在推导上做得是非常成功的,然而概念形成之后的进一步辨析缺乏力度。两同“字母相同、相同字母的指数相同”、两无关“与字母顺序无关、与式子系数无关”强调不够,也没有出示相应的练习题来巩固,这是非常失误的一点,学生没有对概念的准确把握就一定没有后继应用的顺利过关。
第三,对于具体计算时的特殊问题预估不到位。在具体运算时,如果合并之后的结果系数为正负1或者是0时,那么就该省略或者舍去该项,然而教师看似非常简单的问题,对于七年级的学生来说还不能有效掌握,结果造成后面练习时出现了大量系统为正负1或者为0的项式。很明显这种常识性错误出现的主要原因是教师对特殊问题的预估不到位造成的。
第四,数学课上要尽量避免纯文字式的理论性小组讨论。本节课其中一项活动为“合并同类项后,所得项的系数、字母及字母的指数与合并前各同类项的系数、字母及字母的指数有什么联系”,这种读着就有些别扭的理论性问题,学生是不可能探讨出什么的,甚至已经懂得的“合并”规则,也会由于对此问题的思考而变得模糊。当然这个问题的设计本身还是不错的,关键是教师要引导好学生的思路,应该让学生通过对一类具体合并习题的训练后,从习题的前后变化中来总结规律,而不是就问题而议问题。
当然,这位教师的教态自然大方,语言清晰、准确,教学基本功比较扎实,同时对待学生的全面性上做得也相当不错,几乎关注到了每位学生,可是我们的课堂不是要教师仅仅心里有学生、爱学生,更要把课设计好、进行好,让学生在感受到老师深深爱的同时,更感受到知识的魅力与无穷乐趣。
合并同类项教学计划篇二
本节课是在学习了单项式、多项式之后,以同类项的概念、合并同类项的法则及其运用为教学内容。合并同类项是本章的一个重点,其法则的应用是整式加减的基础,也是以后学习解方程、解不等式的基础。另一方面,这节课与前面所学的知识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合并同类项的法则是建立在数的运算的基础之上;在合并同类项过程中,要不断运用数的运算。可以说合并同类项是有理数加减运算的延伸与拓广。因此,这是一节承上启下的课。同时也是渗透数学思想分类思想的一节课。
知识与技能:在具体情境中了解同类项及合并同类项法则。过程与方法:
1、经历合并同类项法则的概括过程,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概括能力;
2、通过分组合作学习活动,学会在活动中与他人合作,并能与他人交流思维的过程和结果。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合并同类项法则的概括与合作学习的过程,培养学生从特殊到一般的思维认知规律
2、通过具体情境的探索、交流等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的团体合作精神和积极参与、勤于思考意识。
重点:同类项的概念、合并同类项的法则及应用。难点:正确判断同类项;准确合并同类项。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多媒体展示苹果、橘子。问学生怎样分类?
师指出:不仅生活中处处有分类的问题,在数学中也有分类的问题。进入数学问题的探究
(设计目的:寓教于乐,使数学与生活融为一体,有益于学生理解数学、热爱数学,充分调动学习的积极性,为本课学习做好准备。)
(二)观察探究,分组讨论
得出同类项的概念:所含字母相同,并且相同字母的指数也相同的项称为同类项。
所有的常数项也叫同类项。
(设计目的:教师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从自己的视点去观察、归纳,让学生亲自体验知识获得的过程,享受成功的喜悦。)
(三)深入思考,强化概念
1、同类项的判断依据是什么?有哪几个方面?
2、同类项与系数有关吗?
3、同类项与它们所含字母的顺序有关吗?强化:课件展示课本练习1(设计目的:趁热打铁的简单练习,有利于巩固知识,使学生牢固掌握同类项的知识,增强应用意识。)
(四)再创情境,引出法则
2.合并同类项:把多项式中的同类项合并成一项就叫做合并同类项.3.合并同类项的法则:
同类项的系数相加,所得结果作为系数,字母和字母的指数不变。
(五)例题分析,合作交流
336(设计目的:教师示范解题格式,规范操作,学生再加以运用,注重培养学生规范解题的能力。)
(六)练习巩固,强化目标
(七)小结与评价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同类项:(1)所含字母相同;(2)相同字母的指数也相同合并同类项法则(1)系数相加作为结果的系数。
(2)字母与字母的指数不变。
(八)作业布置:
课本p76
习题第1、2题
合并同类项教学计划篇三
讲授新课前,做一份完美的教学计划,能够更大程度的调动学生在上课时的积极性,数学网为老师们整理了初一上学期数学合并同类项教学计划,希望给老师的教学带来帮助。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选自新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2.2节,是学生进入初中阶段后,在学习了用字母表示数,单项式、多项式以及有理数运算的基础上,对同类项进行合并、探索、研究的一个课题。合并同类项是本章的一个重点,其法则的应用是整式加减的基础,也是以后学习解方程、解不等式的基础。另一方面,这节课与前面所学的知识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合并同类项的法则是建立在数的运算的基础之上;在合并同类项过程中,要不断运用数的运算。可以说合并同类项是有理数加减运算的延伸与拓广。因此,这节课是一节承上启下的课。
二、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刚刚跨入少年期,理性思维的发展还很有限,他们在身体发育、知识经验、心理品质方面,依然保留着小学生的天真活泼、对新生事物很感兴趣、求知欲望强、具有强烈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形象直观思维已比较成熟,但抽象思维能力还比较薄弱。于是我根据学生和中小学教材衔接的特点设计了这节课。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了解同类项的概念,能识别同类项。
2)会合并同类项,知道合并同类项所依据的运算律。
(二)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归纳的能力,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积极营造亲切和谐的课堂氛围,激励全体学生积极参与数学活动,进一步培养学生团结协助,严谨求实、合作交流、勇于创新的'精神。
2)激发学生探究数学的兴趣,发扬合作学习的精神,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并学会与他人合作的能力,在合作中体验成功的喜悦,建立自信心。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
五、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创设情境。
形成概念。
教师活动。
问题1:
问题2:
在日常生活中,你发现还有哪些事物也需要分类?能举出例子吗?
议一议:。
思考:
归为同类需要有什么共同的特征?(引导学生看书,让学生理解同类项的定义)。
概念:所含字母相同,并且相同字母的指数也相同的项,叫做同类项。
注意:
(1)同类项与系数无关,与字母的排列顺序也无关。
合并同类项教学计划篇四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了解同类项的概念,能识别同类项;
(2)会合并同类项,知道合并同类项所依据的运算律。
(二)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归纳的能力,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积极营造亲切和谐的课堂氛围,激励全体学生积极参与数学活动,进一步培养学生团结协助,严谨求实、合作交流、勇于创新的精神。
(2)激发学生探究数学的兴趣,发扬合作学习的精神,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并学会与他人合作的能力,在合作中体验成功的喜悦,建立自信心。
教学重点和难点:
难点:正确判断同类项;准确合并同类项。
教学过程:
一、出示问题,引出同类项的概念。
问题:在日常生活中,你发现还有哪些事物也需要分类?能举出例子吗?如:垃圾、零钱、水果及各种产品分类.
2、议一议:归为同类需要有什么共同的特征?
8n和5n3ab和-2ab6xy和-3yx,-7a2b和2a2b5和-3。
3、概念:所含字母相同,并且相同字母的指数也相同的项,叫做同类项。
注意:
(1)两同:所含字母相同,相同字母的指数也相同。
(2)两无关:同类项与系数无关,与字母的排列顺序也无关。
(3)几个常数项也是同类项。
4、课堂检测1:下列各组中的两项是不是同类项?为什么?
(1)ab与3ab(2)6b2a与2ab(3)3xy与-xy。
(4)2a与2ab(5)-2.1与3(6)5与b。
问题1:
3ab+5ab=理由是。
-4xy-2xy=理由是。
-3a+2b=理由是。
问题2:
不在一起的同类项能否将同类项结合在一起?为什么?
例如:试化简多项式3xy-2ab–3+5xy+3ba+5。
解:3xy-2ab-3+5xy+3ba+5--------------找出同类项。
=3xy+5xy-2ab+3ba-3+5----------加法交换律。
=(3xy+5xy)+(-2ab+3ba)+(-3+5)--加法结合律。
=(3+5)xy+(-2+3)ab+2---------乘法分配律逆用。
合并同类项:把同类项合并成一项就叫做合并同类项。
合并同类项后,所得项的系数等于合并前各同类项的系数之和;合并同类项后,字母以及字母的指数与合并前字母以及字母的指数相同。
同类项的系数相加,所得的结果作为系数,字母和字母的指数不变。(“即一相加,两不变”)。
(1)2ab-3ab+ab。
(2)a–4ab+ab+2ab-5ab+b。
(3)6a-5b+2ab+b-6a。
方法是:(1)系数:各项系数相加作为新的系数。
(2)字母以及字母的指数不变。
注意:
(1)用画线的方法标出各多项式中的同类项,减少运算的错误。
(2)移项时要带着原来的符号一起移动。
(3)两组同类项之间用“+”号连接。
(4)多项式中只有同类项才能合并,不是同类项不能合并。
找出同类项,交换律,结合律,分配律逆用,合并。
课堂检测2:(1)3x+x。
(2)2x-7y-5x+11y-1。
(3)4a+3b+2ab-4a-4b。
例题2:求代数式-3x2+5x-x2+x+1-7x的值,其中x=2。
四、课堂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合并同类项教学计划篇五
一、教材分析:。
1、教材所处的地位及作用:
本节课选自新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2、2节,是学生进入初中阶段后,在学习了用字母表示数,单项式、多项式以及有理数运算的基础上,对同类项进行合并、探索、研究的一个课题。合并同类项是本章的一个重点,其法则的应用是整式加减的基础,也是以后学习解方程、解不等式的基础。另一方面,这节课与前面所学的知识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合并同类项的法则是建立在数的运算的基础之上;在合并同类项过程中,要不断运用数的运算。可以说合并同类项是有理数加减运算的延伸与拓广。因此,这节课是一节承上启下的课。
2、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刚刚跨入少年期,理性思维的发展还有很有限,他们在身体发育、知识经验、心理品质方面,依然保留着小学生的天真活泼、对新生事物很感兴趣、求知欲望强、具有强烈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形象直观思维已比较成熟,但抽象思维能力还比较薄弱。于是我根据学生和中小学教材衔接的特点设计了这节课。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使学生理解多项式中同类项的概念,会识别同类项。
2、能力目标:。
(1)在具体的情景中,通过观察、比较、交流等活动认识同类项,了解数学分类的思想;。
并且能在多项式中准确判断出同类项。
(2)在具体情景中,通过探究、交流、反思等活动获得合并同类项的法则,体验探求规律的思想方法;并熟练运用法则进行合并同类项的运算,体验化繁为简的数学思想。
3、过程与方法:组织学生参与学习、讨论,在合作探究活动中获取知识。
4、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能力,让他们享受成功的喜悦。
三、教学重点、难点:
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认知能力以及教材的特点,确定以下重、难点:
难点:正确判断同类项;准确合并同类项。
四、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1)教法分析:。
基于本节课内容的特点和七年级学生的心理特征,我在教学中选择互助式学习模式,与学生建立平等融洽的关系,营造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氛围,共同在实验、演示、操作、观察、练习等活动中运用多媒体来提高教学效率,验证结论,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2)学法分析:。
教学过程是师生互相交流的过程,教师起引导作用,学生在教师的启发下充分发挥主体性作用。七年级的学生,从认知的特点来看,学生爱问好动、求知欲强,想象力丰富,对实际操作活动有着浓厚的兴趣,对直观的事物感知欲较强,是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逐步过渡的阶段,他们希望得到充分的展示和表现,因此,在学习上,应充分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能动作用,让学生自己通过观察、类比、活动、猜想、验证、归纳,共同探讨,进行小组间的讨论和交流、利用课件和实物自主探索等方式,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应用意识和发散思维。
五、教学过程:
1、5+3=,42=、
2、2ab的系数是次数是。
3、组成多项式2xy-3xy2+1的项分别为,,、
4、30米+50米=、复习旧知识,为新知识作铺垫,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创设情境。
一问题1:
问题2:
(2)生活中处处有分类的问题,在数学中也有分类的问题吗?目的在于引发和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启发学生的探索欲望,加强学科联系,并注意联系生活,同时为本课学习做好准备和铺垫。
形成概念议一议:。
10a和20a2b2和6b2-9xy和5xy5ab和-13ab有什么共同点?
2、思考:归为同类需要有什么共同的特征?(引导学生看书,让学生理解同类项的定义)。
让学生充分发挥主体作用,从自己的视点去观察、归纳、总结得出同类项的概念。
强化概念。
1、真真假假下列每组式子分别是同类项吗?为什么?
(1)x与y;(2)ab与ab;-3pq与3pq;。
(4)abc与aca与a;(5)ab与abc;。
2、k取何值时,-3xy与-xy是同类项?
3、填充:(1)在内填上相应字母,使得2()3()2与-x2y3是同类项;。
(2)若和是同类项,则=;使学生牢固掌握同类项的知识,进一步加强对同类项概念的理解。增强应用意识,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合并同类项教学计划篇六
思之则活,思活则深,思深则透,思透则新,思新则进。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总结教学的得失与成败,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回顾、分析和审视,才能形成自我反思的意识和自我监控的能力,才能不断丰富自我素养,提升自我发展能力,逐步完善教学艺术,以期实现教师的自我价值。下面就《合并同类项》第二课时作以下反思。
《合并同类项》这二课时的教学内容有同类项的概念、合并同类项法则及其运用。
1、注重创设问题情境。
课堂引入是通过提出现实生活申的分类问题,如果有一罐硬币,(分别为一角,五角,一元)你会如何去数呢?这样把学生的生活经验迁移到数学学习中来,再通过问题,在日常生活中,你发现哪些事物也需要分类?能举出例子吗?生活中处处有分类的存在,那在数学中也有分类吗?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探究新知成为学生的自觉行为。
2、注重知识形成的探索过程。
新知识的学习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上,从学生己有的生活经验出发,通过小组讨论,把一些实物进行分类,从而引出同类项这个概念。并通过练习、游戏、合作交流等学习活动让学生更清楚地认识同类项,掌握合并同类项法则。在整堂课的教学活动中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向学生提供充分参与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培养学生动手、动口、动脑的能力和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
3、注重学生的自我反思。
学生学习的收获不仅有基本知识与技能,还有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课堂小结的设计,意在使学生学会归纳和反思,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和自我反思的意识。
1、重视学生活动,关注个性发展。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提出问题充分让学生自己观察、自己发现、自已描述,进行自主学习和合作交流,极大的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满足学生的表现欲和探究欲,使学生学得轻松偷快,这样,师生之间形成了一个“学习共同体”,他们都作为平等的一员在参与学习过程,进行心灵的沟通与精神的交融。
2、注重学生能力培养。
在学习了同类项的概念后,进行了一个游戏。游戏是这样的,一学生说出一个单项式后,指定一位同学回答它的两个同类项。要求出题同学尽可能使自己的题目与众不同。最后请回答正确的同学向大家介绍写一个单项式同类项的`经验。学生自行编题是一种创造性的思维活动,它可以改变一味由教师出题的程式化做法,并由编题学生指定某位同学回答,可使学生透彻理解知识,活跃了学生的思维,同时通过变式训练,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申,既让学生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提高识别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另外,在课堂小结中,让学生畅谈学习的感受,交流学习的体会,包括知识与方法的收获,探究与合作交流的体验等。训练学生的归纳能力和表达能力,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合并同类项教学计划篇七
本节课是一节探究活动课,是在结合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入用字母表示有理数、正式、同类项以及有理数运算律的基础上,对同类项进行合并的探索、探究。合并同类项是本章的一个知识重点,其法则以及去括号法则应用是整式加减的重点,是以后学习解方程、解不等式的基础,因此学好本节知识是学好后续知识的主要纽带,合并同类项是建立在数的基础上,让学生体会到认识事物是由特殊到一般,又有一般到特殊的过程,从而培养学生的数学思想。因此在讲授这节课时,我采用以下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让学生判断什么是同类项,思考并回答问题,回忆同类项定义,为本节课做好铺垫。
二、创设情景,激发兴趣,再创情景,引入课题。通过实际问题如:我口袋有四元六角,你口袋有三元二角,则我们俩共有多少元钱等问题引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启发探索欲望,加强学科联系,并联系生活,通过学生熟知的、简单的实例切入课题,步步深入,启发学生思维。
三、采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形式合并同类项,同学们互批互评,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使学生积极地、主动的参与教学活动,感受学习合并同类项的重要性,必要性。
四、通过拓展延伸,进一步引导学生同类项可以进行合并,不是同类项的不能合并,变式训练,巩固提高、拓展,分组竞争,增强合作交流的意识。
通过这节课,我总结出以下几点:
一、采用教学,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很高。多方面培养学生如:视觉,听觉相互结合,使得学生身心得到全面发展。
二、教学设计比较合理,把数学与生活相联系,通过学生熟知的生活实例,引出合并同类项的法则。
三、教学方法比较灵活,形式多样化。如分组讨论,小组合作,知识抢答等。
四、过分的依赖,重点内容没有在黑板上板书,导致前面的法则以至于一部分学生记不住。忽视了很多小问题,由于知识容量大,增加了后进生的学习难度。今后应加强细节的设计和全面考虑,照顾更多的中差学生。
五、在讨论同类项的法则时,过于慌忙,没有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去探究深入的交流,就把法则说出来了。合并同类项法则的实质是通过乘法分配律运算,这一点没有给学生提到,应继续给学生深入。
六、另外还需要加强对知识点的认识,比如按某个字母的升降幂的排列,是为了结果的有序,数学的结果需要简洁有序,这样让学生很清楚,有目的的学习效果总是很好的。
针对以上不足之处,我想从以下几点提高自己:
1、在课堂上尽量让学生自己去感受、去体验,让学生多动手,多动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把时间还给学生,尽量做到老师少讲,学生多练。
2、多设置练习题,让学生演板,把问题直接暴露在课堂上,可以及时纠正学生做题过程中存在的错误。
3、教学设计要全面,难易适当。既要提高程度好的学生,又要照顾到程度比较差的学生。
4、不过分依赖,及时把重点内容板书在黑板上,使学生在回顾知识点时,应用知识点时,能够一目了然加深学生的印象。
合并同类项教学计划篇八
知识与技能:
理解移项法则,会解形如ax+b=cx+d的方程,体会等式变形中的化归思想。
过程与方法:
1、能够从实际问题中列出一元一次方程,进一步体会方程模型思想的作用及应用价值.
2、经历探索移项法则法的过程,发展观察、归纳、猜测、验证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结合实际问题,探索用移项法则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方法,进一步认识数学来源于生活,并为生活服务,从而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
确定实际问题中的相等关系,建立形如ax+b=cx+d的方程,并利用移项和合并同类项的方法解一元一次方程.
教学难点。
确定相等关系并列出一元一次方程,正确地进行移项并解出方程。
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入:
二、自主学习:
1.解方程:
3x+20=4x-25。
观察上列一元一次方程,与上题的类型有什么区别?
3.新知学习请运用等式的性质解下列方程:
(1)4x-15=9;(2)2x=5x-21。
你有什么发现?
三、精讲点拨。
问题2你能说说由方程到方程的变形过程中有什么变化吗?
移项的定义:一般地,把方程中的某些项改变符号后,从方程的一边移到另一边,这种变形叫做移项。
移项的依据及注意事项:移项实际上是利用等式的性质1.注意:移项一定要变号。
例1解下列方程:
解:移项,得3x+2x=32-7。
系数化为1,得x=5。
移项时需要移哪些项?为什么?
针对训练:解下列方程:
(1)5x-7=2x-10;(2)-0.3x+3=9+1.2x.
四、合作探究。
列方程解决问题。
思考:如何设未知数?
你能找到等量关系吗?
五、当堂巩固。
1.对方程7x=6+4x进行移项,得,合并同类项,得,系数化为1,得.
2.小新出生时父亲28岁,现在父亲的年龄比小新年龄的3倍小2岁.求小新现在的年龄.
六、课堂小结。
1.本节课主要学习了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方法:移项,移项的根据是等式的性质1。
2.本节的实际问题的相等关系的依据:表示同一个量的两个式子相等。
3.列方程解实际问题的基本思路。
七、作业布置。
1.必做题:教科书第91页习题3.2第3(3),(4),11题。
2.选做题:
八、板书设计。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合并同类项教学计划篇九
教材分析。
1.课标中对本节资料的要求是:正确理解同类项的概念,掌握合并同类项的法则,能进行同类项的合并;本节资料的知识体系是:同类项的概念和合并同类项的法则;本节资料在教材中的地位是:合并同类项是从具体数字发展到代数式的转折点,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为后面的整式加减做准备;前后教材资料的逻辑关系是前面的学习为了后面的顺利学习。
2.本节核心资料的功能和价值是:同类项的定义的引出,学生学会怎样的整式是同类项,合并同类项的法则的探索,也是一个学习的过程,同时也是为了后面的学习奠定基础。
学情分析。
1.我所上的两个班的学生学习基础不是很好,经过各方面的检查,我发现一部分学生对学习不感兴趣,上课时不够主动地参与课堂,作业只是应付了事,对所学过得知识运用不够熟练,灵活。两个班的学生数学基础不是很均匀,两极分化很严重,为了照顾全班同学都学有所获,采用了分层教学的教学思路,使课堂成为学生获取知识的主阵地。
2.学生认知发展分析:学生此刻的数学基础很不扎实,学习的本事很差,只是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不想去钻研其它的相关题目。
3.学生认知障碍点:学生的计算本事比较差。
4.在学习本节资料之前必须掌握单项式和多项式的知识。
教学目标。
2.掌握合并同类项的法则,能正确进行同类项的合并。
3.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去进行化简求值。
4.探究得出合并同类项的法则,培养学生观察探索、分类、抽象、概括等本事,体会合并同类项的作用。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合并同类项的法则,熟练的合并同类项;
教学难点:对同类项概念的理解,灵活运用法则去进行合并同类项。
教学过程。
活动1:探究合并同类项的概念和合并同类项的法则。
活动4:谈收获与体会。
活动5:布置作业。
合并同类项教学计划篇十
本节课是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2.2.2的教学内容,是在学生刚刚学习了同类项的基础上,对同类项进一步的运算———合并同类项。
为了使学生能够在学习中通过探究得出合并同类项的基本方法,我从对教材进行了二次开发,结合学生的学情,由浅入深,对教学进行了优化设计。
由乘法分配律引入,给出几个简单的同类项和差的式子,师生互动探究合并同类项的法则,总结值得注意的地方。对一个多项式里,有几种同类项的,先找再合并。教与学的过程,注重师生互动,例题,巩固练习,层次分明,注重数学思想,数学方法的理解与应用,更注重学生实际的解决问题的步骤,格式,策略与方法。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学习是主动的`过程,对学生学习的内因的最好激发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即主要来自学习活动本身的内在动机,这是直接推动学生主动学习的心理动机。”也就是说当学生有积极的态度和情感时,才能使大脑的活动得到促进,使各种智力因素得到有效的激活,兴趣是思维的原动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笔者认为,数学的教学活动,要依据实际情况,使学生个体全身心地置身于真实的数学活动中,切身感受数学的奇妙和无所不在,体会做数学的快乐。
合并同类项教学计划篇十一
1.课标中对本节资料的要求是:正确理解同类项的概念,掌握合并同类项的法则,能进行同类项的合并;本节资料的知识体系是:同类项的概念和合并同类项的法则;本节资料在教材中的地位是:合并同类项是从具体数字发展到代数式的转折点,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为后面的整式加减做准备;前后教材资料的逻辑关系是前面的学习为了后面的顺利学习。
2.本节核心资料的功能和价值是:同类项的定义的引出,学生学会怎样的整式是同类项,合并同类项的法则的探索,也是一个学习的过程,同时也是为了后面的学习奠定基础。
学情分析。
1.我所上的两个班的学生学习基础不是很好,经过各方面的检查,我发现一部分学生对学习不感兴趣,上课时不够主动地参与课堂,作业只是应付了事,对所学过得知识运用不够熟练,灵活。两个班的学生数学基础不是很均匀,两极分化很严重,为了照顾全班同学都学有所获,采用了分层教学的教学思路,使课堂成为学生获取知识的主阵地。
2.学生认知发展分析:学生此刻的数学基础很不扎实,学习的本事很差,只是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不想去钻研其它的相关题目。
3.学生认知障碍点:学生的计算本事比较差。
4.在学习本节资料之前必须掌握单项式和多项式的知识。
教学目标。
2.掌握合并同类项的法则,能正确进行同类项的合并。
3.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去进行化简求值。
4.探究得出合并同类项的法则,培养学生观察探索、分类、抽象、概括等本事,体会合并同类项的作用。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合并同类项的法则,熟练的合并同类项;
教学难点:对同类项概念的理解,灵活运用法则去进行合并同类项。
教学过程。
活动1:探究合并同类项的概念和合并同类项的法则。
活动2:应用同类项法则进行运算。
活动4:谈收获与体会。
活动5:布置作业。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合并同类项教学计划篇十二
1.课标中对本节资料的要求是:正确理解同类项的概念,掌握合并同类项的法则,能进行同类项的合并;本节资料的知识体系是:同类项的概念和合并同类项的法则;本节资料在教材中的地位是:合并同类项是从具体数字发展到代数式的转折点,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为后面的整式加减做准备;前后教材资料的逻辑关系是前面的学习为了后面的顺利学习。
2.本节核心资料的功能和价值是:同类项的定义的引出,学生学会怎样的整式是同类项,合并同类项的法则的探索,也是一个学习的过程,同时也是为了后面的学习奠定基础。
学情分析。
1.我所上的两个班的学生学习基础不是很好,经过各方面的检查,我发现一部分学生对学习不感兴趣,上课时不够主动地参与课堂,作业只是应付了事,对所学过得知识运用不够熟练,灵活。两个班的学生数学基础不是很均匀,两极分化很严重,为了照顾全班同学都学有所获,采用了分层教学的教学思路,使课堂成为学生获取知识的主阵地。
2.学生认知发展分析:学生此刻的数学基础很不扎实,学习的本事很差,只是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不想去钻研其它的相关题目。
3.学生认知障碍点:学生的计算本事比较差。
4.在学习本节资料之前必须掌握单项式和多项式的知识。
教学目标。
2.掌握合并同类项的法则,能正确进行同类项的合并。
3.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去进行化简求值。
4.探究得出合并同类项的法则,培养学生观察探索、分类、抽象、概括等本事,体会合并同类项的作用。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合并同类项的法则,熟练的合并同类项;
教学难点:对同类项概念的理解,灵活运用法则去进行合并同类项。
教学过程。
活动1:探究合并同类项的概念和合并同类项的法则。
活动4:谈收获与体会。
活动5:布置作业。
合并同类项教学计划篇十三
2.通过对实例的分析、体会一元一次方程作为实际问题的数学模型的作用.(难点)。
一、情境导入。
1.等式的基本性质有哪些?
2.解方程:(1)x-9=8; (2)3x+1=4.
3.下列各题中的两个项是不是同类项?
(1)3xy与-3xy;(2)0.2ab与0.2ab;。
(3)2abc与9bc;(4)3mn与-nm;。
(5)4xyz与4xyz;(6)6与x.
4.能把上题中的同类项合并成一项吗?如何合并?
二、合作探究。
例1解下列方程:
(1)9x-5x=8;。
(2)4x-6x-x=15.
解析:先将方程左边的同类项合并,再把未知数的系数化为1.
系数化为1,得x=2.
系数化为1,得x=-5.
方法总结:解方程的实质就是利用等式的性质把方程变形为x=a的形式.
探究点二:根据“总量=各部分量的和”列方程解决问题。
解析:遇到比例问题时可设其中的每一份为x,本题中已知黑、白皮块数目比为3∶5,可设黑色皮块有3x个,则白色皮块有5x个,然后利用相等关系“黑色皮块数+白色皮块数=32”列方程.
解:设黑色皮块有3x个,则白色皮块有5x个,根据题意列方程3x+5x=32,解得x=4,则黑色皮块有3x=12(个),白色皮块有5x=20(个).
答:黑色皮块有12个,白色皮块有20个.
方法总结:解题关键是要读懂题目的意思,根据题目给出的条件,找出合适的数量关系,列出方程,再求解.此题的关键是要知道相等关系为:黑色皮块数+白色皮块数=32,并能用x和比例关系把黑皮与白皮的数量表示出来.
三、板书设计。
解方程的步骤:
(2)系数化为1(等式的基本性质2).
2.找等量关系列一元一次方程.
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步骤:
(1)设未知数;。
(2)分析题意找出等量关系;。
(3)根据等量关系列方程;。
(4)解方程并作答.
本节从复习入手,帮助学生回顾合并同类项的相关知识,为学习用合并同类项解方程做好铺垫.教学中采用引导发现的方法,课堂训练中鼓励自己动手,体现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整个教学过程中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合作学习,主动探究的习惯.
合并同类项教学计划篇十四
本节课选自新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2、2节,是学生进入初中阶段后,在学习了用字母表示数,单项式、多项式以及有理数运算的基础上,对同类项进行合并、探索、研究的一个课题。合并同类项是本章的一个重点,其法则的应用是整式加减的基础,也是以后学习解方程、解不等式的基础。另一方面,这节课与前面所学的知识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合并同类项的法则是建立在数的运算的基础之上;在合并同类项过程中,要不断运用数的运算。可以说合并同类项是有理数加减运算的延伸与拓广。因此,这节课是一节承上启下的课。
七年级学生刚刚跨入少年期,理性思维的发展还有很有限,他们在身体发育、知识经验、心理品质方面,依然保留着小学生的天真活泼、对新生事物很感兴趣、求知欲望强、具有强烈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形象直观思维已比较成熟,但抽象思维能力还比较薄弱。于是我根据学生和中小学教材衔接的特点设计了这节课。
1、知识目标:。
(1)使学生理解多项式中同类项的概念,会识别同类项。
2、能力目标:。
(1)在具体的情景中,通过观察、比较、交流等活动认识同类项,了解数学分类的思想;。
并且能在多项式中准确判断出同类项。
(2)在具体情景中,通过探究、交流、反思等活动获得合并同类项的法则,体验探求规律的思想方法;并熟练运用法则进行合并同类项的运算,体验化繁为简的数学思想。
3、过程与方法:组织学生参与学习、讨论,在合作探究活动中获取知识。
4、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能力,让他们享受成功的喜悦。
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认知能力以及教材的特点,确定以下重、难点:
重点:同类项的概念、合并同类项的法则及应用。
难点:正确判断同类项;准确合并同类项。
(1)教法分析:。
基于本节课内容的特点和七年级学生的心理特征,我在教学中选择互助式学习模式,与学生建立平等融洽的关系,营造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氛围,共同在实验、演示、操作、观察、练习等活动中运用多媒体来提高教学效率,验证结论,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2)学法分析:。
教学过程是师生互相交流的过程,教师起引导作用,学生在教师的启发下充分发挥主体性作用。七年级的学生,从认知的特点来看,学生爱问好动、求知欲强,想象力丰富,对实际操作活动有着浓厚的兴趣,对直观的事物感知欲较强,是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逐步过渡的阶段,他们希望得到充分的展示和表现,因此,在学习上,应充分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能动作用,让学生自己通过观察、类比、活动、猜想、验证、归纳,共同探讨,进行小组间的讨论和交流、利用课件和实物自主探索等方式,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应用意识和发散思维。
1、5+3=,42=、
2、2ab的系数是次数是。
3、组成多项式2xy-3xy2+1的项分别为,,、
4、30米+50米=、复习旧知识,为新知识作铺垫,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创设情境。
一问题1:
问题2:
(2)生活中处处有分类的问题,在数学中也有分类的问题吗?目的在于引发和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启发学生的探索欲望,加强学科联系,并注意联系生活,同时为本课学习做好准备和铺垫。
形成概念议一议:。
10a和20a2b2和6b2-9xy和5xy5ab和-13ab有什么共同点?
2、思考:归为同类需要有什么共同的特征?(引导学生看书,让学生理解同类项的定义)。
让学生充分发挥主体作用,从自己的视点去观察、归纳、总结得出同类项的概念。
强化概念。
1、真真假假下列每组式子分别是同类项吗?为什么?
(1)x与y;(2)ab与ab;-3pq与3pq;。
(4)abc与aca与a;(5)ab与abc;。
2、k取何值时,-3xy与-xy是同类项?
3、填充:(1)在()内填上相应字母,使得2()3()2与-x2y3是同类项;。
(2)若和是同类项,则=;使学生牢固掌握同类项的知识,进一步加强对同类项概念的理解。增强应用意识,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合并同类项教学计划篇十五
听了何老师的这节《合并同类项》受益匪浅,何老师普通话流利准确,教态自然亲切,显出成熟稳重的风味。
何老师刚开始编了一道题:求代数式-7x2+12x+6x2-8x+x2-2x的值.请一位同学报一个关于x的一位或两位整数,老师和另一位同学比赛,看谁先求出正确的答案.师生竞赛的方式,构造问题悬念,充分调动了学生积极参与,激发了学生求知欲望,并自然引出下面的教学内容。
然后观察图片中给出的一些单项式,看一看,把它们分分类;说一说,你这样分的理由,让学生从自己的视点去观察、归纳,进而讨论分析抓住同类项的本质特征,这样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同时让学生亲自体验知识获得的过程,享受成功的喜悦。何老师的这节课条理清晰,环节紧凑,面向全体学生,能实现有效分层,题目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并且何老师非常注重细节,难怪何老师成绩这么突出,这就是所谓的“细节决定成败”,值得我们学习。
下面提几点建议:
1.减少老师的讲,多留些时间让学生去发现去归纳,以及动手解题。
2.可以增加一些开放题。如:任意写出x^y^的三个同类项。
3.应向学生讲清楚合并同类项的原理,就是逆用乘法分配率。
4.导入新课前先以练习题的形式复习一些单项式、多项式的知识以及乘法分配率。
合并同类项教学计划篇十六
尊敬各位老师:
大家好!很高兴有这样一个机会与大家一起学习、交流,希望大家多多指教!我说课的课题是“合并同类项”,下面进行简单的说课:。
本节课选自湘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2、4节,是学生进入初中阶段,在引入用字母表示数,学习了代数式、多项式以及有理数运算的基础上,对同类项进行合并的探索、研究。合并同类项是本章的一个重点,其法则的应用是一次式加减的基础,也是以后学习解方程、解不等式的基础。另一方面,这节课与前面所学的知识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合并同类项的法则是建立在数的运算律的基础之上;在合并同类项过程中,要不断运用数的运算。可以说合并同类项是有理数加减运算的延伸与拓广。因此,这节课是一节承上启下的课。
七年级的学生具有强烈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形象直观思维已比较成熟,但抽象思维能力还比较薄弱。所授班级中,已初步形成合作交流、勇于探索的学习风气。
基与上面对教材与学情的分析,结合《新课标》的要求,我确定以下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
1、了解同类项、多项式相等的概念。
能力目标:
1、在具体的情景中,通过观察、比较、交流等活动认识同类项,了解数学分类的思想;并且能在多项式中准确判断出同类项。
2、在具体情景中,通过探究、交流、反思等活动获得合并同类项的法则,体验探求规律的思想方法;并熟练运用法则进行合并同类项的运算,体验化繁为简的数学思想。
情感目标:
1、通过设置具体的问题情境,以小组为单位开展探究、交流等活动,让学生感受合作的愉快与收获。
2、实施开放性教学,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
3、通过设置不同层次的问题,使不同程度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
教学重点:同类项的概念、合并同类项的法则及应用。
教学难点:正确判断同类项;准确合并同类项。
1、采用“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应用与拓展”的模式展开教学。让学生经历同类项概念和合并同类项法则的形成与应用过程,从而更好地理解知识,掌握其思想方法和应用技能。
2、引导学生主动地从事观察、猜想、推理、论证、交流与反思等数学活动;鼓励学生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使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学会探索、学会学习。
3、关注学生的情感与态度,实施开放性教学,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
为了达到教学目标,实现我的设计效果,我采用引导、探究法为主的教学法,应用多媒体课件运用cai辅助教学。设计以下主要教学流程:
1)创设五个步步深入的问题情境:目的在于引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启发学生的探索欲望,同时为本课学习做好准备和铺垫。
2)问题探讨: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认识同类项,了解数学分类的思想;获得合并同类项的法则,体验探求规律的思想方法。同时让学生体验合作的愉快与收获。感受成功的喜悦。
3)火眼金睛与看谁做的又快又准:让学生加深对同类项的认识,加强对合并同类项法则的理解。
4)例题讲解与巩固练习:让学生掌握在多项式中判断出同类项和运用法则进行合并同类项运算的技能,使学生的知识、技能螺旋式上升。
5)课堂小结:通过学生的自我反思,将知识条理化、系统化。
6)拓展延伸与挑战自我: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为他们提供更广泛的发展空间。
我的教学目的能不能实现,设计效果能不能达到,就只能看我接下来上课的情况了!我的说课就简单说到这里,谢谢大家!
【本文地址:http://www.pourbars.com/zuowen/150919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