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结可以帮助我们发现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和问题,及时采取措施进行改进和提高。通过收集和整理相关资料,增加总结的详实性和可信度。以下是大师级人物总结的人生智慧,与大家分享。
学习邓小平理论心得篇一
邓小平理论是以邓小平为主要奠基人,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主题的理论。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欢迎品鉴!
1997年9月12日至1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举行。大会正式代表2048人,特邀代表60人,代表着全国5800多万党员。江泽民代表第十四届中央委员会作题为《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的报告。大会审议通过了报告和《中国共产党章程(修正案)》,批准了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的工作报告,选举产生了新一届中央委员会和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
党的十五大明确回答了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从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为我国实现跨世纪发展提供了重要保证。
大会提出,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有两次历史性飞跃,产生了两大理论成果。第一次飞跃的理论成果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它的主要创立者是毛泽东,我们党把它称为毛泽东思想。第二次飞跃的理论成果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它的主要创立者是邓小平,我们党把它称为邓小平理论。这两大理论成果都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
大会首次使用“邓小平理论”这个概念,把这一理论作为指引党继续前进的旗帜。实践证明,作为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的邓小平理论,是指导中国人民在改革开放中胜利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正确理论。在当代中国,只有把马克思主义同当代中国实践和时代特征结合起来的邓小平理论,而没有别的理论能够解决社会主义的前途和命运问题。邓小平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
大会报告指出,旗帜问题至关紧要。坚持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不动摇,就是高举邓小平理论的旗帜不动摇。大会强调,在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在跨越世纪的新征途上,一定要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用邓小平理论来指导我们整个事业和各项工作。这是党从历史和现实中得出的不可动摇的结论。在当代中国,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是一脉相承的统一的科学体系。坚持邓小平理论,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高举邓小平理论的旗帜,就是真正高举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旗帜。
大会进一步分析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并根据邓小平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归纳总结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方针政策和实践经验,提出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
十五大通过的党章修正案明确规定: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
大会选举产生了由委员193人、候补委员151人组成的中央委员会和由委员115人组成的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9月19日,党的十五届一中全会选举产生了新一届中央政治局和中央书记处。选举中央政治局委员22人(按姓氏笔画为序):丁关根、田纪云、朱镕基、江泽民、李鹏、李长春、李岚清、李铁映、李瑞环、吴邦国、吴官正、迟浩田、张万年、罗干、胡锦涛、姜春云、贾庆林、钱其琛、黄菊、尉健行、温家宝、谢非;选举江泽民、李鹏、朱镕基、李瑞环、胡锦涛、尉健行、李岚清为中央政治局常委;选举胡锦涛、尉健行、丁关根、张万年、罗干、温家宝、曾庆红为中央书记处书记,江泽民为中央委员会总书记;决定江泽民为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批准尉健行为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书记。
作为党的领导干部,回顾改革开放的历程,感受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那就需要重新加深对邓小平理论的历史性的认识。笔者觉得,有三个方面的感悟。
邓小平理论首先是扭转了中国发展的航向!方向问题,是一个最难的问题。前苏联为什么最终解体?其方向错了严重问题。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同遵义会议一样,在历史的危险关头,做出了重大的正确的决策,“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这句话看似简单,却是亿万人民的心声啊!这就是中国要到哪里去的航向问题啊!方向错了,越努力,就会更加南辕北辙啊!
其次,邓小平理论做出的改革开放的决定,是中国人民富起来的“星星之火”啊!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如今的改革及开放的巨大成就,充分证明这样的“星星之火”,闪烁着中国共产党人的集体智慧和理论光芒!在今后很长的一个时期内,这样的光芒都只会增强,不会逊色!
再次,邓小平理论设计的三步走的宏伟蓝图,激励一代一代中华儿女为之奋斗!在庆祝改革40周年的大会上,表彰了100名先进人物!这是中华儿女为三步走的宏伟蓝图不断奋斗的时代楷模的缩影!党的十九大提出了小的“三步走”的战略,正式延续邓小平理论的脚步而设计的具体的路线图!一代一代中国共产党人,就是把“日日新,月月新”具体化了!接近两个百年的目标,如今我们全党全国人民正在为之不懈奋斗着!
1992年10月,党的十四大确立了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全党的指导地位,提出了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武装全党的任务。
1993年11月2日《邓小平文选》第三卷出版,收录邓小平1982年至1992年间的著作119篇。同日,中央作出《关于学习〈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的决定》,决定指出:“《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的出版,为我们进一步用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武装全党,统一全党的思想,教育干部和人民,提供了最好的教材和最有力的武器。从现在起,要把学习《邓小平文选》第三卷摆在党的思想建设和干部理论教育的主要地位。”
同日,中央举行学习《邓小平文选》第三卷学习报告会。江泽民总书记在会上发表了题为《用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武装全党》的讲话。江泽民指出:“这次出版的第三卷同十年前出版的第二卷,汇集了邓小平同志在形成和发展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过程中的最重要最富有独创性的著作。”“它内容丰富,博大精深,洋溢着鲜明的时代精神与民族精神,闪耀着马克思主义真理的灿烂光辉。”“理论思维的成熟是党成熟的一个重要标志。改革开放十五年来,我们党在理论上取得的最大收获,就是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中,创立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这一理论,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中国这样的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用新的思想、观点,继承、丰富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最新成果,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从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经过十二大、十三大到十四大,我们党又郑重地把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写到了自己的旗帜上。这是我们党付出了巨大代价获得的极为珍贵的精神财富,是我们党和人民进行新的历史创造的科学总结,是我们发展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旗帜,是我们民族振兴和发展的强大精神支柱。”江泽民号召全党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形势下,努力学习《邓小平文选》第三卷,把十四大提出的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武装全党的任务认真落到实处。
随后,根据中央的决定和江泽民的重要讲话精神,中央举办了四期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的理论研讨班,170多名省区市和中央、国家机关以及军队各大单位的主要领导干部参加学习。
1994年11月2日,《邓小平文选(1938—1965年)》和《邓小平文选(1975—1982年)》经过增补和修订,由人民出版社出版第二版,分别改称《邓小平文选》第一卷、第二卷。经过增补修订后出版的《邓小平文选》第一卷、第二卷,连同1993年出版的第三卷,集中了邓小平在长达半个世纪中的主要著作,反映了邓小平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同时代特征相结合形成的基本理论观点和政策策略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邓小平文选》第二卷同第三卷在内容上前后衔接、相互贯通,形成一个科学体系,这两卷成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奠基之作。《邓小平文选》一至三卷作为一个整体的出版发行,表明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科学体系的形成和成熟。
邓小平不仅创立了深刻丰富的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而且创立了与之相适应的语言表达风格,他把博大精深的思想蕴含于简洁明快的讲话、谈话中,使理论以最快捷、最方便的途径传播开去,为亿万人民所接受。
在这里,我们选取邓小平几个家喻户晓、深入人心的著名观点,请省委党校教授、四川省学术带头人张星炜加以点评,让我们再次领悟邓小平理论给我们提供的智慧之源。
出处1962年7月7日,邓小平在接见共青团三届七中全会全体同志时提出的著名观点。最早见诸文献的是《邓小平文选》第一卷《怎样恢复农业生产》一文中。
背景1961年,我国国民经济面临严重困难、广大农民群众遭受饥荒之苦。为了调动农民的积极性,一些农村放松了对农业生产的控制,实行包产到户。然而,包产到户很快受到批判,认为其必然导致两极分化,是走资本主义道路。1962年7月7日,邓小平在接见共青团三届七中全会全体同志时提出:“把农民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使农民能够积极发展农业生产,多搞点粮食,把经济作物恢复起来。”邓小平认为,要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在生产关系上不能完全采取一种固定不变的形式,看哪种形式能够调动群众的积极性就采用哪种形式”。他还借用一句四川谚语说明自己的观点:“黄猫、黑猫,只要捉住老鼠就是好猫。”
点评在经历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挫折以后,邓小平形成了自己特有的引导中国摆脱困境、谋求发展的思路,即:摆脱困境、谋求发展的根本出路,在于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改革生产关系不适应生产力状况的方面和环节。哪种生产形式能够比较快地恢复和发展生产力,就采用哪种生产形式,并且要使这种生产形式在理论上、制度上合理合法起来。二三十年后,在改革开放新的历史条件下,邓小平也是用这一基本思路来指导中国改革和发展生产力的。
出处1985年3月7日,邓小平在全国科技工作会议上作了讲话后,又即席讲话的要点之一。收录在《邓小平文选》第三卷《一靠理想二靠纪律才能团结起来》一文中。
背景“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政策,消除了人们的“恐富”和怕“冒尖”心理,有力地促进了城乡个体、私营经济的发展和居民投资热情的高涨,激发了各阶层人们勤劳致富的热情和市场经济的竞争与效率意识,大大推动了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改革进程。
点评这一导向性的大政策,克服了过去在分配政策上主张“大体平均”所导致的共同贫穷的消极后果,推动了我国分配制度的改革,是共同富裕的基础。邓小平在大力倡导“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这个大政策的同时,也强调指出,要始终不忘共同富裕的目标。邓小平这一思想,既强调了在政策上承认个人收入分配差别存在的合理性,又强调了要防止个人收入分配差别过分悬殊而引起两极分化、分配不公,强调了效率原则和公平原则的有机统一。
出处1985年3月28日,邓小平在会见日本自由民主党副总裁二阶堂进时的谈话中所讲。最初的谈话,在“走一步,看一步”之后有“摸着石头过河”一句。
背景1984年10月,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了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在一个经济落后、人口众多的社会主义大国要进行“市场化”取向的改革,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过渡到市场经济体制,从封闭的经济转向全面开放的经济,对于当时的中国来说,是一个全新的课题。
点评“摸着石头过河”,用马克思主义哲学观点来看,就是“实践论”。为了搞好改革开放这个大试验,既要胆子大,又要步子稳。所谓胆子大,就是要坚定不移地搞下去,不丧失时机,加快改革开放的步伐。所谓步子稳,就是要走一步看一步,及时总结经验,犯了错误及时发现,及时改正,继续前进。按照小平同志的这个思想办事,我们就一定能够大胆而又稳妥地将改革开放不断推向前进。
出处1992年初,邓小平在《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简称“南方讲话”)中提出的著名论断。
背景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中国面临着向何处去的严峻考验。许多同志思想上产生了混乱,纠缠于诸如姓“社”姓“资”的问题争论中。在这种情况下,邓小平在1992年的南方讲话中提出了“发展才是硬道理”,提出了判断政策恰当与否的一个关键性的标准就是是否有利于发展。这个论断拨云见日,把人们的思想认识引上了正确轨道。
点评发展,是贯穿邓小平理论的一条红线。“发展才是硬道理”有两层含义:一是少做无谓的争论,要多做实事;二是告诉我们只有发展了才能解决一切问题。邓小平对发展的必要性、重要性有许多重要的论述,这些光辉思想和科学论断,为中国的发展和进步指明了方向。(摘自《四川日报》)。
习总书记所讲的严以修身,就是要加强党性修养,坚定理想信念。而且说:坚强的党性,是成为高素质领导干部的首要条件。作为具有高度政治党悟的共产党员,要改变过去的那种把人生简单地划分为学习阶段和工作阶段的理念和认识,自觉地把学习作为整个人生的第一需要,坚持全天候、全过程的学习,做到活到老,学到老,奋斗到老,使自己的人生更加丰富,更加精彩。做勤于学习,勇于探索,敢于创新的带头人。要带头学习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带头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带头学习法律、历史、经济、科技文化知识,带头学习国内外先进企业的管理经验和一切反映当今世界先进水平的新知识。要通过学习和思考、掌握新知识,积累新经验,增长新本领。
学习不怕苦。“头悬梁锥刺股”、“凿壁借光”的苦读故事我们已经能够做到耳熟能详,古人想传达给我们的正是这份不计寒暑、立志苦读的精神和信念。读书是份苦差事,没有任何的捷径可寻可走。我们的伟大领袖毛泽东堪称读书的楷模,一生所读的书不计其数,只《资治通鉴》就读了17遍。在书籍中汲取的知识营养,升华了他的理论高度,丰富了我党的理论成果,为新中国的建立和发展指明了前进的方向。这份勤奋值得我们敬佩,更值得我们学习。
学习要实践。书上得来终觉浅,一味停留在书本上的知识只是赵括式的“纸上谈兵”,实践出真知,社会是最好的大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与工作实际和实践相融合,才能让知识焕发生机与活力,只有不断的用理论去指导实践,不断的完善理论,才能使自身得到长足的进步,实现工学相长,学有所悟,学有所值,学有所用。
学习要虚心。学海无涯,书山无顶,学习只有始终保持一颗谦恭之心,保持一份谦虚谨慎的态度,才能学得真本领,要向领导请教,向优秀的同事看齐,常怀谦卑之心。自觉地把学习作为整个人生的第一需要,坚持全天候、全过程的学习,做到活到老,学到老,奋斗到老,使自己的人生更加丰富,更加精彩。
习近平在纪念邓小平同志诞辰11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我们纪念邓小平同志,就要学习他始终坚持实事求是的理论品质。这一理论品质也体现在他的学习观之中。邓小平关于学习的重要论述,科学回答了中国共产党为什么学习、学习什么和怎么学习的根本问题,形成了具有深邃历史视野,充满现代意识的马克思主义学习观,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深入推进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建设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邓小平始终从党和国家的全局出发,秉持强烈的忧患意识,把学习与党的生死存亡,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兴衰成败紧密联系在一起,倡导全党“一定要善于学习”,特别是随着党和国家的任务发生战略性转变以后,“要善于重新学习”。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建设客观上要求,各级党组织成员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要善于根据现实条件和历史任务“重新学习”,使学习成为中国共产党人的一种生存方式和内在需要,并将“善于学习”作为一种态度、一种境界融于一切工作的始终。
当前,中国共产党所处的环境已经发生并且继续发生着重大而深刻的变化。从国际层面来看,这种重大而深刻的变化集中体现出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文化多元化、社会信息化和信息网络化等发展特征;从国内层面来看,这种重大而深刻的变化集中体现出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市场化和国际化等阶段性特征。这些重大而深刻的变化给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带来的挑战是全方位的和前所未有的。要解决国际国内新形势下的所有新情况、新问题和新挑战,中国共产党必须增强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我国发展起来后不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的本领,而“本领不是天生的,是要通过学习和实践来获得的”。而无论是中国革命、建设时期,还是社会主义改革时期,都需要党员干部率先认真学习、仔细领会并深入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都需要党员干部围绕党在不同时期的中心任务和各项实际工作认真学习、善于学习、重新学习,为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建设营造浓郁的学习氛围,如此,中国共产党作为政党组织和它周边的环境之间、和它所在的体系之间才会形成良性的互动关系,才会生发出时代适应性,而这正是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建设的根本旨归。
邓小平始终强调党员干部要将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作为学习的根本任务,特别是要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并将其运用到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中去。加强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建设,首要任务就是加强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习。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目的是使广大党员干部确立科学的马克思主义观,理解马克思主义的本质,把握马克思主义的精髓,真正做到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既为中国共产党人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提供精神定力,坚定理想信念,也为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建设提供根本的价值定向。回顾中国共产党成立90多年来波澜壮阔的历史进程,就是中国共产党人传播、学习、实践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光辉历史。
新世纪新阶段,面对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中国共产党人学习的任务十分繁重,但“首先要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这是我们做好一切工作的看家本领,也是领导干部必须普遍掌握的工作制胜的看家本领”,特别是“新干部、年轻干部尤其要抓好理论学习,通过坚持不懈学习,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观察和解决问题,坚定理想信念。”邓小平关于“学马列要精,要管用”的思想启示我们,学习马克思主义关键在于学习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并以解决中国实际问题为中心来学习马克思主义,这是几代中国共产党人长期坚持并需要我们继续发扬的优良学风,是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是被实践证明的增强党员干部学习实效、提高党员干部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的正确途径。
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在赋予学习特定的内涵与价值的同时,也内在地要求学习方式的变革,其中,加强党内学习制度建设,使全党的学习逐步实现制度化、常态化,是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基础性工作,也是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必然要求。在党的90多年的发展历程中,中国共产党在建立党内学习制度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邓小平同志更是明确提出要从注重实效的原则出发,“建立学习制度”。同时也须清醒地看到,目前党内学习制度体系还不完善,学习制度的设计制定、衔接配套、贯彻落实等方面还存在诸多问题,无法完全解决目前尚存在的不愿学、不勤学、不真学、不深学、不善学等问题,距离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因此,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建立健全符合实际、行之有效的学习制度,对于促进党员、干部学习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推动学习型党组织、学习型政党建设具有根本性的重要意义。
要建立健全学习动力激发制度,激发每一个党组织成员内心对学习的需求,形成强大的学习动力,不断提高政党组织整体的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要建立完善的学习组织管理制度,根据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建设不同阶段的任务,规范和细化学习过程管理,同时注意总结各级党组织在实践中创造的新做法新经验,及时用制度的形式固定下来;要建立科学有效的学习考核评估制度,将学习的过程考核与结果评估有机结合;要建立坚实的学习保障制度,为建立马克思主义学习型建设奠定坚实的物质保障。
学习邓小平理论心得篇二
学习经验-我有以下经验来学好我的课程:第一,我应该热爱我的专业。只有当我对我的专业感兴趣时,我才能学习越来越有趣和充满活力,我才能学好我的功课。第二是努力学习。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欢迎品鉴!
通过这一个学期在上海电大学习邓小平理论,在老师生动全面的教学下,使我进一步认识到邓小平理论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关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实践的总体,让我更加正取认识和了解了社会主义。
邓小平理论围绕着“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首要的基本的理论问题,形成了一系列相互联系的基本观点,构成了一个科学的理论体系。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我们有必要认真学习邓小平理论并深刻理解邓小平理论,并把它应用到实践中去。作为新时代青年,我们学习邓小平理论的首要任务就是领会邓小平理论的精神实质。用邓小平理论武装头脑,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以下,我就结合自身谈一谈通过这一个学期学习邓小平理论后对邓小平理论的认识和理解。
一、它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为指导,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为基础,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为主线,针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提高我国综合国力这一重大理论,相分析,制定了明确的目标。
二、毫不动摇的坚持党的基本路线。
三、发展才是硬道理。
1980年1月16日,邓小平在中共中央召集的干部会议上指出:“说到最后,还是要把经济建设当作中心。离开了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就有丧失物质基础的危险。其他一切任务都要服从这个中心,围绕这个中心,决不能干扰它,冲击它。”这一思想到后来被他归纳为“发展才是硬道理”。
“发展才是硬道理”早已深入人心。中国改革开放以来所取得的举世瞩目的成就,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对这一思想始终不渝的坚持。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主政以来,审时度势,未雨绸缪,在总结了20多年来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经验教训基础上,又提出了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在干部群众中引起强烈反响。
科学发展观是对“发展才是硬道理”进一步的充实和提高。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今天,“发展才是硬道理”依然不应发生任何动摇。
四、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邓小平1982年9月在党的十二大开幕词中提出的。他提出:“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就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的出的基本结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邓小平理论的主体思想。邓小平理论就是在和平发展成为当代主题的历史条件下,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需要,并在这一伟大实践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总结:如果没有邓小平同志,中国人民就不可能有今天的新生活,中国就不可能有今天改革开放的新局面。如果没有邓小平同志,我们就不可能有机会在上海工作,就更不可能在电大学习新的知识。十一届三种全会以来,在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指导下,我们党和人民努力拼搏,使中华大地焕发出了勃勃生机,更是发生了历史性的伟大变化。只要我们高举邓小平理论的的伟大旗帜,坚持正确的道路,我相信明天的一切将会更加美好。
以上是我在电大这学期来对学习邓小平理论的一些心得,有不当的地方还请沈老师批评指正。
党的十五大的一个重大贡献,是把邓小平理论确定为全党的指导思想,号召全党、全国各族人民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21世纪。这是我们党作出的重大历史选择。实现跨世纪的历史任务,最重要的就是要把邓小平理论作为观察世界、发展我们自己的强大思想武器,作为统领全局、贯穿各项工作的灵魂。党的十五大号召全党:“要重视学习,善于学习,兴起一个学习马列主义、毛泽思想特别是邓小平理论的新高潮。”江泽民同志强调指出,学习邓小平理论,要从广度和深度两个方面下功夫,“既要注意从总体和科学体系上领会和掌握这一理论的基本内容、基本观点和基精神,又要注意从这一理论论述较多的若干重要领域,对有关的思想理论和方针政策进行系统的学习和理解。”为了贯彻党的五大的精神,教育部组织编写了《邓小平教育理论学习纲要》,这是把学习邓小平理论,特别是把学习邓小平教育理论不断引向深入的重要举措。
邓小平同志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在新时期,邓小平同志对教育事业一贯给予高度重视,一时期我国教育改革和教育事业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他在探索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过程中,始终把教育作为关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和社会主义历史命运的战略问题来对待,亲自抓科技教育工作,作出了一系列精辟的论述。《邓小平文选》一、二、三卷共收录了233篇文章,论及科技教育的有119篇之多,其中有37篇是专门或重点论述科技、教育的这些论著绝大部分集中在改革开放以来的近20年。《邓小平文选》第三卷,有60%的文章论及科技、教育,近1/4是专或重点论述科技、教育的。这些宝贵文献记录了邓小平同志科教兴国的战略思想和实践,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和时代特征的、内涵丰富的教育理论。邓小平教育理论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新时期我国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发展的指导思想。
邓小平教育理论深刻揭示了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教育的本质和发展规律,全面阐明了教育与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之间相互依赖、不可分割的辩证关系,明确了教育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确定了面向21世纪中国育改革和发展的战略方向和指导方针。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新的实践中,邓小平同志以伟大战略家的眼光提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将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入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体设计之中。他从社会主义现代化战略全局和中华民族命运的高度重视发展教育,提出“我们要实现现代化,关键是科学技术要能上去。发展科学技术,不抓教育不行”。他强调,必须尊重知识,尊重人才,一定要造成一种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风气。事情成败的关键是能不能发现人才、使用人才。他针对我国人口多、底子薄的国情,指出:“我们的国家,国力的强弱,经济发展后劲的大小,越来越取决于劳动者的素质,取决于知识分子的数量和质量。一个10亿人口的大国,教育搞上去了,人才资源的巨大优势是任何国家比不了的。有了人才优势,再加上先进的社会主义制度,我们的目标就有把握达到。”他对人民教师充满了感情,多次强调为人民服务的教育工作者是崇高的革命的劳动者。人民教师是崇高的职业,人民教师的创造性劳动应该受到党和人民的尊重。要提高教师的政治地位、经济地位和社会地位。他强调各级领导要重视教育工作,指出“忽视教育的领导者,是缺乏远见的、不成熟的领导者,就领导不了现代化建设。各级领导要像抓好经济工作那样抓好教育工作”。他的这些肺腑之言,时时萦绕在我们耳旁,成为我国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发展的理论指南。
在邓小平教育理论的指导下,1982年党的十二大首次把教育和科学列为全党三大战略重点之一;1987年党的十三大提出:“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必须坚持把发展教育事业放在突出的战略地位”;1992年党的十四大提出:“我们必须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努力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水平,这是实现我国现代化的根本大计”;1997年党的十五大报告是建党以来历次代表大会讲教育问题最多、最全面、最深刻的一个报告,江泽民同志在报告中进一步提出要切实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并重申了科教兴国的伟大战略,报告指出:“发展教育和科学,是文化建设的基础工程。培养同现代化要求相适应的数以亿计高素质的劳动者和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发挥我国巨大人力资源的优势,关21世纪社会主义事业的全局。”
20年来,在邓小平教育理论的指导下,在全党全国人民的重视和支持下,经过广大教育工作者的辛勤努力,我国教育改革逐步展开,教育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教育事业得到迅速发展。教育提高了国民素质,培养了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大量合格的、优秀的人才,对国民经济发展、科学技术进步和社会全面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但也应该看到,我国教育改革与发展还存在一些问题。有些地区和部门还没有把教育摆到应有的位置,有的同志对经济建设转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轨道上来这个战略方针认识不足,教育与经济还存在脱节现象,教育体制存在条块分割、力量分散问题。必须改变这种状况,切实落实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进一步深化教育改革,使我们的教育结构和教育体制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的要求。不久前江泽民同志指出,“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知识经济已见端倪,国力竞争日趋激烈”。
要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全面推向21世纪,解决我国教育改革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培养足够数量的高素质人才,就必须认真学习和全面贯彻邓小平教育理论。现在,教育部组织一批专家,在对邓小平教育理论系统学习、全面把握的基础上,编写了《邓小平教育理论学习纲要》,这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我相信,在首先认真研读邓小平同志原著的基础上,《邓小平教育理论学习纲要》会成为我们学习邓小平教育理论的重要的辅导材料。
学习和贯彻邓小平教育理论,不仅是教育界的一项历史性任务,也是全党全社会深入学习邓小平理论的迫切需要。特别是各级领导要带头认真学习和贯彻邓小平理论,包括邓小平教育理论,对此要有紧迫感和使命感,不负党和人民的重托,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尤其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素质,认真学习邓小平教育理论,贯彻落实科教兴国战略,为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多做实事。
学习邓小平教育理论,最根本的是学习邓小平同志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的科学态度和创造精神。重点是学习他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高度重视教育、改革教育、发展教育的战略思想;学习他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从国情出发建立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体系的思想路线;学习他坚持理论联系实际、脚踏实地、艰苦创业的工作方法和工作作风。
学习邓小平教育理论,还要结合建国以来我们的成绩与过失、经验与教训,尤其是十四大以来我们在各个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和教育工作的实际。要认真研读邓小平同志的著作和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重要文献。学习邓小平教育理论要注重实效,狠抓落实,不做表面文章,不搞形式主义。要掌握邓小平教育理论的精髓,要把学习邓小平教育理论落在实处,用以指导我们正在进行的社会主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实践,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作出更大的贡献。
处在世纪之交的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面临着难得的历史机遇。党的十五大为我们抓住机遇,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振兴指明了方向。只要我们在党的十五大精神指引下,在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团结起来,同心同德,不屈不挠,艰苦奋斗,就能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全面推向21世纪!
邓小平理论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关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实践的总结和集体智慧的结晶。邓小平理论是伟大的一门学科,是我们党和全国人民的指导思想,做为新世纪的大学生,我们应该认真学习邓小平理论。
通过对邓小平理论的简略学习,使匀更加正确的认识了社会主义,坚定了社会主义信念,对党和人民更加热爱。更增强了我对祖国明天更美好的信心。。深圳特区的飞速发展,做为我们祖国的一个世界之窗,让更多的外国企业在祖国大地投资经营,吸收了大量外资,也促进了周围城市的快速发展,只有坚持邓小平理论的改革开放,我们的祖国才能更加繁荣昌盛。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精髓,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也是邓小平理论的精髓,同时也是我们当代热血青年的行为指南。解放思想,我们可以学习更加先进的外国文化,实事求是,可以让我们更客观,更正确的处理好生活中的每一件事情。实事求是,也可以说就是现在的诚信,全国各地正在兴起诚信教育,无论做什么事情,没有诚信,不是实事求是,就不会得到他人的信赖,成功的机会也就几乎为零了。我们青年一代是祖国的希望,是明天的接班人,我们更应实事求事,踏踏实实做好生活中的每一件事,为以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扎实的基础。
邓小平理论的“一国两制”伟在构想,让香港和澳门回归到了祖国母亲的怀抱,为祖国统一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一国两制”的政策不但使香港和澳门及时的回归,这几年香港和澳门的发展证明在社会主义社会的中国,“一国两制”的政策并没有使香港和澳门的经济受到损害,有了祖国大陆的大力支持,香港和澳门的明天会更加辉煌。
今年二月十九日,是邓小平同志逝世一周年。一年来,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怀着失去这位世纪伟人、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总设计师的巨大悲痛,在党中央领导下,沿着他开辟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继续阔步前进。我们顺利地实现了香港回归,胜利地召开了党的十五大,在经济、政治、科技、教育、文化、军事、外交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新成就。哲人其萎,后世继之。可以告慰于邓小平同志的是:虽然您已经离开了我们,但是我们坚持您的理论,继承您开创的事业的决心更加坚定不移,矢志不渝。
1998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十五大精神的第一年。贯彻落实十五大精神,有许多工作要做,首先要进一步学好邓小平理论。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邓小平理论确定为党的指导思想,是十五大作出的最重要的战略决策,这是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的根本保证。党中央已经决定,要在全党兴起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特别是邓小平理论的新高潮。党的各级干部,特别是新走上领导岗位的同志,肩负着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历史重任,应时刻不忘自己的使命,不忘党和人民的重托,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尤其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素质,在学习邓小平理论方面作出表率。
学习邓小平理论,首先要认真地、系统地读邓小平同志的著作,还要读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的重要文献,读马列的一些重要著作和毛泽东同志的著作。并且要持之以恒,不可半途而废;要锲而不舍,不可浅尝辄止。
学习邓小平同志的著作,不能仅仅以了解它的某些论述和某些词句为满足,而应真正读懂读通。要在把握邓小平理论的科学体系和领会它的精神实质上下功夫,尤其要着重领会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这个邓小平理论的精髓。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也是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和毛泽东思想的精髓。正是依靠和运用这个精髓,才有马克思主义的创立和发展,才有列宁主义的创立和发展,才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创立和发展。也正是依靠和运用这个精髓,一代一代的马克思主义者在实现和发展社会主义事业的历史进程中,通过既继承前人又突破陈规、既排除各种错误倾向的干扰又吸取各种失误的教训,不断解决新课题、开拓新境界、实现新飞跃。把握了这个精髓,也就把握了马克思主义最本质的东西,也就把握了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历史联系和它的统一科学思想体系。邓小平同志依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针对中国国情,结合时代特征,围绕着“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首要的根本问题,得出了一系列新的结论,形成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指导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把社会主义事业推进到一个新阶段。邓小平同志这种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这种从实际出发反映事业和时代发展要求的创新精神,是我们尤其要认真学习和努力掌握的。
学习邓小平理论,一定要学以致用。要把邓小平理论同国际国内的实际,同本地区本部门的实际结合起来,运用邓小平理论来指导实践,解决实际工作中的重大问题。
理论是否联系实际,不仅是一个学风问题,而且是一个政治问题,关系我们事业的兴衰成败。早在延安整风时期,毛泽东同志就把理论和实践的关系形象地比喻为“矢”和“的”的关系。他强调,中国共产党人所以要找马克思主义这根“矢”,就是为了射中国革命这个“的”。他指出,离开中国革命实践的需要空谈理论,不仅毫无意义,而且极其有害。邓小平同志也一再告诫我们,理论不能脱离实际。他指出,只有结合中国实际的马克思主义,才是我们所需要的真正的马克思主义。什么是我国当前的实际?这就是我们正在建设的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正在进行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脱离了这个实际的理论,就不是正确的理论,是我们所不取的。因此,我在十五大报告中强调,学习理论要以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问题,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着眼于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运用,着眼于对实际问题的理论思考,着眼于新的实践和新的发展。我曾经说过,理论上的成熟是政治上成熟的基础。现在我还要说,能不能把理论和实际很好地结合起来,是理论上和政治上是否成熟的一个标志。
学习邓小平理论,既要坚持它的基本观点,又要通过实践使它不断丰富和发展。这是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列宁对待马克思主义,毛泽东同志对待马克思列宁主义,邓小平同志对待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采取的就是这种态度。
马克思主义是发展的科学。它诞生于上世纪四十年代,迄今已经一个半世纪。一百多年来,世界发生了很大变化。一代又一代的马克思主义者,从时代的发展和本国的国情出发,以创造性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从而保持了它的巨大的影响和旺盛的生命力。理论是什么?理论就是对实践的总结。一切科学的理论,总是从实践中来,又回到实践中去,接受检验,指导实践,同时在实践中丰富和发展自己。马克思列宁主义是这样,毛泽东思想是这样,邓小平理论也是这样。
我们党在有了毛泽东思想这一宝贵精神财富以后,现在又有了邓小平理论这一宝贵精神财富,这是值得庆幸的。所有的共产党员一定要倍加珍惜。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不断向前发展的伟大事业。邓小平同志为我们指明了前进的方向,奠定了发展的基础,但是今后的路具体怎么走,要靠我们自己在邓小平理论指引下,在实践中不断探索,不断开拓,总结新的经验,形成新的认识。只有这样去做,才能创造性地继承邓小平同志开创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也才能创造性地发展邓小平理论。这是对待邓小平理论的正确态度,也是邓小平同志期望于我们的。我在十五大报告的结束语中曾强调指出:“坚持邓小平理论,在实践中继续丰富和创造性地发展这个理论,这是党中央领导集体和全党同志的庄严历史责任。”值此纪念邓小平同志逝世一周年的时刻,我再一次希望全党同志,特别是党的中央委员会成员、党中央领导集体,一定要高度自觉地把学习邓小平理论,坚持和发展邓小平理论,作为自己神圣的职责。这既是我们事业发展的根本保证,也是我们对邓小平同志的最好纪念。
学习邓小平理论心得篇三
“邓小平理论概论”课是一门政治理论课,它既具有很强的政治性、理论性,同时又具有鲜明的现实性和实践性。下面是本站为大家准备的邓小平理论学习心得,希望大家喜欢!
这学期我们开设了邓小平理论这一课程,通过老师的讲解和自己的自学,我对邓论体系有了一个较全面的理解。在我心里,邓小平一直是一位伟人,他让中国发生的如许深刻美好的变化注定他要被无数的中国人铭记景仰。首先,应该感谢他把整个国家从一种偏激和疯狂中拉回来,感谢他给许多在那错误中被打倒的老革命和无数无辜被牵累的人平反。其次,最重要的是要感谢他能让我们有了今天如许五彩的生活。
们祖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农村的毛草房被红砖瓦房所代替,一条条致富大道纵横穿索,花园城市一个个的涌现,高楼大夏的林立,我国的国民经济总值翻了几翻,一切的变化数不胜数,而这些,都得益于我们国家的总设计师对小平同志的改革开放政策。深圳特区的飞速发展,做为我们祖国的一个世界之窗,让更多的外国企业在祖国大地投资经营,吸收了大量外资,也促进了周围城市的快速发展。
每一个生活的一点的提高汇成的便是民族的飞跃。二十年来,我国各个方面地位的全面提高,香港、澳门的相继回归,让全世界华人鼓舞自豪,这一切都得宜于一个伟人和他的伟大理论和这个理论的坚持动摇。尽管我们也随之有了许多新问题,我们仍可以清醒地看到我们的生活是越来越好了,而且只要掌握了解决问题的方法,问题本身并不可怕,我相信只要我们坚持正确的道路,一切会更美好。
在课上我们看了一些关于小平同志的片子,让人备受舞动,尤其是他从容地面对“三起三落”。邓小平曾经说过:“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在邓小平的诸多经典语录中,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这一句。他把毕生心血和精力都献给了中国的革命和建设事业,他的英名、业绩、思想、风范永载史册,他将永远为中国人民所怀念。
从上世纪30年代初到70年代末近50年政治生涯中,邓小平曾有着别人不曾有过的“三落三起”的传奇经历。邓榕在《我的父亲邓小平》一书中这样记载到:一生之中,三次被打倒,又三次复出,而且一次比一次更加引人注目,一次比一次走向更大成功。这不是神话,也不是人为的编撰。这就是邓小平真实的故事。
一个人没有坚定的信念,没有奉献祖国的强烈愿望,在经历了如此坎坷的突变后,如何还能够继续站起来呢!正是因为有了振兴祖国、报效祖国的决心和愿望,邓小平做到了,在受到最沉重的打击时,他韬光养晦,一直在等待着机会,而机会也没有忘记他,最终给了他复出的机会,让他能够在建设祖国这方面大展才能。
他传奇式的“三落三起”的特殊经历,不仅使他对马克思主义有深邃而独到的理解,而且铸就了他的崇高品格和风范。当他受到打击、处于逆境的时候,他从不消沉,总是无私无畏,不屈不挠,沉着坚韧,对党对人民无限忠贞,对党和人民的事业充满信心,并总是由此更加深刻地思索中国革命的经验教训和根本规律问题,发愤要有新的作为。这使他能够顺应历史和时势的要求,在经历逆境之后重新起来担当重任。特别是他在“文化大革命”中的起落,更引起他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深刻反思,从而使他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坚定的领导全党全国人民开拓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道路。在开拓新道路的进程中,他尊重实践,敏锐把握时代发展的脉搏和契机,既继承前人又突破陈规,既借鉴别国经验又不照搬别国模式,从中国的现实和当代世界发展的特点出发,去总结新经验,创新新办法,创立了邓小平理论,开拓了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
他改革了国家,也改变了世界。他的名字总与中国令人称奇的经济发展联系在一起,他给中国带来了全新的经济发展思路,比如“黑猫白猫论”。
邓小平最伟大之处,莫过于他在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上对改革开放的提出。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在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指导下,我们党和人民锐意改革,努力奋斗,整个国家焕发出了勃勃生机,中华大地发生了历史性的伟大变化。社会生产力获得新的解放。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不断巩固。十一亿人民的温饱问题基本解决,正在向小康迈进。我国经济建设上了一个大台阶,人民生活上了一个大台阶,综合国力上了一个大台阶。在世界风云急剧变幻的情况下,中国的社会主义制度经受住严峻的考验,显示了强大的生命力。
回顾小平的一生,我觉得他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实在是太多。我们要知道,邓小平的人生经历了三起三落,而他最后一次复出的时候已经73岁了!试问,在这样的情况下,还能够为祖国作出巨大的贡献,怎么不令人感动呢?而与之相比,如今我们有一部分做科研的同志不老老实实地做科研,而去做假,面对一点困难就心浮气躁,被功利迷惑了双眼。
虽然小平已离开我们七年了,但小平的理论将永远指引我们前行。邓小平理论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关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实践的总结和集体智慧的结晶。做为新世纪的大学生,我们应该认真学习邓小平理论。通过对邓小平理论的简略学习,让我们更加正确地认识了社会主义,坚定了社会主义信念,对党和人民更加热爱。更增强了我对祖国明天更美好的信心。
邓小平理论使我明白了中国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和前时方向,我们这一代大学生,面对着市场主义体制下的激烈竟争,我们应该始终铭记"三个有利于"。,我们应该义无反顾地坚定信念:坚持下去,是黄金,总会闪光;是玫瑰,必然开花;是种子,终将发芽。同时,不忘加速自己的步伐,无论是学习,还是思想上紧跟时代的发展,继续深入学习邓小平理论,用邓小平理论武装我们的大脑,时刻准备着为祖国贡献自己的力量。
邓小平教育理论是邓小平理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教育思想与中国教育实际的科学结合,是毛泽东思想教育部分的延续和发展。如何看待这一理论体系是摆在我们所有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个大问题。庸俗的教育者,只会形而上学的理解这一理论体系。他们或者只会割裂的看待、运用这一体系中的某些观点,或是干脆只能记住其中的支言片语,什么“教育要面向未来,面向世界,面向现代化”,什么“百年大计教育为本”等等,其实他们对这些话所包含的内容却一无所知,而只能在人前卖弄,哗众取宠。那么,完整的邓小平教育理论到底包括了哪些思想或者说哪些内容呢?我们也来运用上面那两句话,因为这两句话的确概括了邓小平的教育理论内容,充分体现了邓小平的教育思想。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是邓小平教育地位论的集中体现。国家的繁荣富强需要人才,人才从何而来?人才是不会凭空出现的。实际上,从“人”到“人才”需要一个“加工”的过程,而这个过程就是教育。人们都知道人才对于国家发展的重要性,而恰恰忽视了教育把“人”向“人才”“加工”的这一过程或程序。从而导致:或者忽视了教育的根本地位和基础作用,或者只是口头空谈重视教育却在实际上轻视教育。这种情况在古今中外屡见不鲜。中国秦代崇尚法家,采取愚民政策,焚书坑儒;中国现代文革十年,教育受冲击最甚:教师成了“臭老九”,学生成了红卫兵,知识多了反动,考试交白卷成了英雄,那时的学校已不是接受思想品德教育、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园地,当时的教育已处于可有可无之境愚;今天中国的某些地区,不也存在着拖欠教师工资、挪用教育专款的事情吗?可以说当时的统治者或当时某一地区的领导目光是极为短浅的。他们不知道在教育上的投入实际上是一个“播种”的时期,日后必然会有“收获”和“丰厚的回报”。我们不敢说秦朝的灭亡与教育、重视人才的培养有直接联系,但我们却可以肯定地说日本的迅速发达与其一直重视教育、重视人才的培养有直接联系。我们不能确切地估计出“十年文革”对教育冲击而带来的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损失到底有多少,但我们可以确切地告诉大家,中国的“两弹一星”的成功是建国后中国科教事业发展的直接结果。正因为如此,邓小平同志根据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本观点,对中国建国以来的教育善,国外教育发展善进行了客观、科学的分析、总结,制定了教育发展的新战略。“我们要实现现代化,关键是科学技术要能上支,发展科学技术,不抓教育不行。”实际上已经从理论上确立了教育的根本地位。“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则使邓小平同志教育在国家各项事业中处于根本地位的论断,更加明确化、具体化,同时为我国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政治保证,成为一项基本的治国方针,也是教育根本地位的确立才有今天我国教育事业的繁荣与发展。
“教育要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体现了邓小平教育理论的另三个认识,即教育目的论、教育开放论和教育发展论。
教育的任务是什么?教育的任务是培养人才。培养出的人才干什么用?培养的人才要用于国家的现代化建设。什么样的人才是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呢?有理论水平而无实践能力的人不成,光有实践能力而无理论水平的人也不成;政治思想正确而无科学文化知识的人不成,光有科学文化知识而无正确的政治思想的人也不成。邓小平同志认为“我们要掌握和发展现代科学文化知识,各行各业的新技术新工艺,要创造比资本主义更高的劳动生产率,把我国建设成为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强国,并且在上层建筑领域最终战胜资产阶级的影响,就必须培养具有高度科学文化水平的劳动者,必须造就宏大的又红又专的工人阶级知识分子队伍。”“学校的教育应在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前提下大力提高教育质量,大力提高学生的科学文化水平。”在实践能力与理论水平的关系上,邓小平认为:现代经济技术的迅速发展,要求教育的质量和教育效率迅速提高,要求我们在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内容上、方法上不断有新的发展。如何发展呢?各级各类学校对学生参加什么样的生产实践,花多少时间,怎样同教学密切配合,都要恰当安排。由此看来,现代化需要的是又红又专,即能动口又能动手的人。那么教育的最终目的不就是为现代化培养这样的人才吗?毫无疑问,学校、家庭、社会教育必须要围绕这一最终教育目的进行。
改革开放是邓小平理论的精髓所在。那么中国的教育是不是也要开放呢?教育的根本地位已经明确,怎样才能更好地实现上面我们所说的教育目的呢?有人说:这个世界变化太快。我们可以说,在知识领域变化更快。知识的陈旧周期从以前的几百年、几十年一直到如今的二、三年。再有科学技术在世界范围内分布也极为不均衡,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经历了几百年的科技积累,而各发展中国家只有几十年或几年的积累,自然与人无法相比。做为发展中国家的中国也不例外。且由于高度的封建文明曾使中国雄踞世界,使国人心中多少有些自大之感,对外政策也大多以闭关自守为主。新中国成立后,这种情况有所改变,但在文革期间,在国内压制讨论、互相封锁,对国外,则全盘否认资本主义国家的新知识、新技术,继续采取闭关锁国政策。使中国的科技水平、教育水平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有所加大。面对这些,邓小平同志提出在国内“现在不同意见的争论、讨论不是太多而是太少了。讨论中可能会带来一些错误的意见也不可怕,我们要坚持百家用争鸣的方针,允许争论,不同学派之间要相互尊重,取长补短,要提倡学术交流。”对外认为“没有前人或今人、中国人或外国人的实践经验,怎能概括、提出新的理论?搞封锁害人害己。”提出“中国要开放,要学习外国先进经验、先进技术和先进理论”,其中自然包括教育理论。也就是说,中国教育如果要想发展一方面在国内要进行各行各学派的交流,各学派要取长补短提高自己,对外则衽开放政策,允许人家先进的教育理论、教育方法流入国内,与中国土生土长的教育理论结合。只有这样才能使中国的教育跟上时代的步伐,不至于落伍。“教育要面向世界”就是这个意思。
“教育要面向未来”是邓小平教育发展论的高度概括。教育是一门科学,有其自身发展的规律,同时教育做为一种上层建筑又可能脱离客观存在的经济基础。教育一方面要为经济基础服务,一方面又不可能超出经济基础所允许的范围发展。这就使如何发展教育这一问题有了明确具体的研究方向。一方面要研究支持教育的经济基础在未来允许教育发展的程度,一方面要研究教育本身的发展规律。而这些又必须遵循这样一种方法,即从现实中家经济和教育的现状入手,而不是一提“教育面向未来”就把现实这个立足点抛开而去空谈教育的未来。一定要记住“没有现实基础的未来是根本不存在的。”凡是抱有上述观点的人根本就不明白邓小平所谓“教育面向未来”是指教育必须要和以现实为基础的未来中国、世界的政治、经济等发展相适应,要和现实基础的未来教育规律的发展相适应。
总之学习、研究邓小平教育理论,并将这种理论运用于教育实践,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只有在运用辨证思维方法,全面的系统的对这一理论予以理解之后,才有可能。
通过学习《邓小平理论与三个代表》以后让我懂得了邓小平理论与“三个代表”的重要意义,邓小平理论揭示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与发展的规律,正确总结了社会主义国家建设的教训,为社会主义的实践指明了方向。继往开来,在邓小平理论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更是我们宝贵的财富。
一、邓小平理论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最新成果。
邓小平理论是在我们党和人民进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这一新的革命实践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中国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先后发生过两次革命:一次是我们党领导人民已经完成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改造,把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变成了社会主义的新中国;一次是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的新的革命,就是通过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把中国由不发达的社会主义国家变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在这两次伟大革命的进程中,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两次历史性飞跃,形成了两大理论成果,其中一个就是邓小平理论。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在总结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丰富经验的基础上形成的。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的实践,成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最重要的基础。全国人民、全党同志、党中央领导集体都在不同的程度上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创立作出了贡献。很多重要的理论观点、方针政策,都来自于群众,来自于实践,来自于全党的探索和思考,正是集中了全党的智慧,集中了全党全国人民在实践中不懈探索的理论成果,才形成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解。
在粉碎“四人帮”以后,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制定了正确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组织路线和一系列的方针、政策。思想路线是什么?就是坚持马克思主义,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也就是坚持毛泽东同志说的实事求是,坚持毛泽东同志的基本思想。坚持马克思主义对中国十分重要,坚持社会主义对中国也十分重要。
那到底什么是社会主义?及“中国特色”之处在哪?
首先、特色社会主义体现在社会主义的本质上。
特色社会主义体现在社会主义的本质就是要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实现共同富裕。共同富裕是我国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是社会主义的奋斗目标;是先富带后富而不同时同步富裕;是勤劳致富、依法致富。要用邓小平共同富裕思想来客观、科学、辩证地分析和对待我国现阶段先富现象:先富现象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对生产力发展有强大的推动作用;倡导勤劳致富、依法致富,反对违法乱纪的暴富。
其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现在其指导路线上。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指导路线就是始终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邓小平理论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在新的实践基础上继承前人又突破陈规,开拓了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实事求是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精髓,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也是邓小平理论与三个代表的精髓。作为根本的立场观点方法,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贯穿于邓小平理论的始终。依靠和运用这个精髓,一代代的马克思主义者在实现和发展社会主义事业的历史进程中,既排除各种错误倾向的干扰又吸取各种失误的教训,不断解决新课题、开拓新境界,实现新飞跃。与时俱进强化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创新内涵,反映了时代的发展变化对党的全部理论和工作要富于创造性的新要求。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推动社会主义事业迈向美好的未来。
再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现在其根本任务上。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根本任务就是要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可以更好地为最终战胜资本主义制度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大力发展生产力,是实现社会主义向共产主义过渡的最基本条件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就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的必由之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最终共产主义的重要手段。
最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现在经济、政治、文化上。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特色经济建设就是要把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摆在首要地位,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集中力量把经济搞上去,实现中国的现代化。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共同存在,确立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既要提倡奉献精神,又要落实分配政策,既要反对平均主义,又要防止收入悬殊;“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的经济发展战略,这些构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结构。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建设就是要把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和“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最根本的就是要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从而使人民群众不断获得切实的政治利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制度任何时候都不能动摇、削弱和丢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就是把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作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主要内容,具有中国风格、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和组成部分、是中国共产党“在思想上精神上的一面旗帜。
三、“一国两制”和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
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中国台湾、香港和澳门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邓小平同志创造性地提出的"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作为和平统一方针的核心内容,使这一方针更科学化,更加切实可行。"一国两制"是中国政府一项长期不变的基本国策,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方针,体现了实现祖国统一、维护国家主权的原则性。
“一国两制”构想的理论依据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中国共产党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与解决中国台湾问题、香港问题、澳门问题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一国两制”构想充分体现了维护国家领土和主权完整的原则性。
“一国两制”构想是对和平共处原则的创造性运用和发展。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中国外交的指导原则,也是国际上大多数国家公认的处理国与国之间相互关系的准则。处理国与国之间的关系,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最好的方式。在新技术革命的浪潮的推动下,各国经济互相联系、相互依赖的程度日趋加深,和平与发展成为当代的两大主题。尽管各种各样的矛盾和斗争依然存在,但用和平的、对话的方式解决争端的可能性大大加强了,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完全可以和平共处、共同发展。中国作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倡导国之一,始终坚持这些原则。在国际事务中主持公道,不谋私利,为和平解决国际争端、推动国际合作、维护地区与世界和平作出自己的贡献。在新的历史时期,邓小平把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看作是处理国际关系最具有强大生命力的原则。所以,根据中国自己的实践,提出‘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办法来解决中国的统一问题,这也是一种和平共处。”一国两制”的构想,顺应了世界发展的潮流。
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依靠力量和领导核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依靠力量和领导核心是共产党。社会主义民主是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民主。党的领导是实现和发展人民民主的根本保证。党的领导的实质和核心内容,就是组织和支持人民当家做主。坚持发展社会主义民主与加强党的领导的一致性,充分发挥我国政治制度的优势,而不是照搬西方政治制度的模式,这对于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法治国家具有关键意义。
我们必须始终不渝地坚持从中国的实际出发,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坚持和完善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坚决不搞西方式的三权分立和多党制。这是我们在发展社会主义民主的长期过程中,始终必须坚持的重大原则。
总之,学习《邓小平理论与三个代表》的最终目标是要学会在实际问题中应用它,并以其理论为指导联系实际。
具体有以下几个方面:
1.在实际工作中,不能形而上学。
邓小平理论是一个完整的科学体系。它从强国富民出发,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为指导,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为基础,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为主线,以改革开放和四项基本原则为经纬,围绕建设有中国特色的基本问题,按照严密的逻辑依次展开。因此我们在学习当中要学会分析问题,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而不能照书搬书,不能断章取义,各取所需,必须全面、准确、完整地领会和把握。这样运用邓小平理论的观点观察问题、解决问题才能是正确、全面的。
2.理论联系实际是关键。
理论联系实际所包含的两个方面是不可分割的。它们既相互联系、相互衔接,又相互作用,表现为一个完整统一的过程。离开这两个方面或缺少任何一个,理论和实际就处于相互隔绝的状态,就联系不起来,做起事来就会找不到路。所以我们不仅在学生而且在生活中都应该牢记这一点,学会用理论来指导实践,只有这样我们做任何事情才不会找不着路,这也是我们成功的一大关键。因此只有做到理论联系实际,才不会“纸上谈兵”。
3.主次分清,我们要学会矛盾的主次之分。
邓小平提出的“一国两制”,是伟大的科学构想,是他所倡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邓小平的这个构想,本拟用之于中国台湾,后则提前用之于港澳。近几年的实践证明,它完全是可行的,成功的。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本是两个矛盾,但他并不是我们当代的主要矛盾,正是由于分清了主次矛盾,才有了今天的“一国两制”,也才有了我们今天社会的稳定。所以我们在学习中也就学会主次之分,要学会发现矛盾,更要学会分清主次,只有这样我们在做起事情来才能事半功倍。
当代大学生要坚持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和加强思想修养的统一,坚持学习书本知识和投身社会实践的统一,坚持实现自身价值与服务祖国人民的统一,坚持树立远大理想与进行艰苦奋斗的统一,用邓小平理论武装自己,成为新世纪社会主义事业的栋梁。
学习邓小平理论心得篇四
经验是指经过阅读和实践后形成的一种接受性写作。语文阅读体验类似于数学阅读笔记;经验是指将所学的东西运用到实践中,通过实践和记录反映出所学的内容,类似于经验总结。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欢迎品鉴!
作为藏二代的我,在父亲的熏陶下自小爱好文学阅读,养成了“爱读书、会读书、勤读书”的习惯,最近再次拜读《邓小平理论》一书(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出版),万千感慨在胸中澎湃、呼之欲出,想写下点什么,但却不知该从何处下笔。手捧书卷思索万千,回眸自己学习走过的几十个时光,喜看改革开放三十余年来祖国经济建设取得的巨大成就,远眺祖国五千年的沧桑巨变,从心底更加感慨今天祖国的巨大变化,更加感知今天的幸福生活,更加感念为亿万中国人民铺就康庄大道的中国共产党!
站在中华之巅,回眸华夏历史,中国共产党四代领导人审时度势,结合国情,传承马列主义翻开了中国的历史长卷。我们不难发现邓小平理论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在新的实践基础上继承前人又突破陈规,涵盖经济、政治、科技、教育、文化、民族、军事、外交、统一战线、党的建设等方面比较完备的科学体系,开拓了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形成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新科学体系。当然,我们不难看见邓小平理论还有其他许多内容,还要在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的过程中,在实践检验中继续丰富、完善和发展。
站在中华之巅,回眸西藏巨变,西藏作为祖国西南边陲之一的民族自治区,自1959年民主改革,特别是1965年自治区成立以来,在中国共产党几代领导人的英明决策,全国援藏省市的无私援藏、区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全区300万各族干部群众的不懈努力下,经济、社会、民生、稳定等各项事业取得了令人瞩目、感慨的成效。如今的西藏各族群众和谐相处、安居乐业、尽享着新西藏发展形成的成果,全区上下日益呈现出经济发展、民生幸福、社会安谐,各项事业蒸蒸日上的和谐发展局面。
站在中华之巅,感悟学习乐趣,态度——以常学之心,逐步提高新能力,学什么?怎么学?毛主席说过:“学习的敌人是自己的满足,要认真学习点东西,必须从不自满开始。”态度是前提,作为一名文学爱好者的我,将常怀勤学的心,从该理论著作中学习精髓,领会学习内涵,在今后的文学写作道路上更加钟爱文学写作,也将鼓舞我更加学习、更加提升;在写作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方法——以敬畏之心,做好本职工作。继续保持良好的学习、阅读习惯,在写作的路上不断摸索、不断改良、不断较量、不断总结、不断抉择、不断超越。
感受、思索——记得我的一位学习良友,他常说:不学习,工作就难以创新;不思索,工作就难以开展;不借鉴,工作就难以突破;不总结,工作就停滞不前;不交流,工作就缺乏活力;不宣传,工作就没有特色”。我将牢记教训,不断学习思索借鉴总结交流,感受学习带来的无限乐趣和感悟学习的内涵。
习总书记所讲的严以修身,就是要加强党性修养,坚定理想信念。而且说:坚强的党性,是成为高素质领导干部的首要条件。作为具有高度政治党悟的共产党员,要改变过去的那种把人生简单地划分为学习阶段和工作阶段的理念和认识,自觉地把学习作为整个人生的第一需要,坚持全天候、全过程的学习,做到活到老,学到老,奋斗到老,使自己的人生更加丰富,更加精彩。做勤于学习,勇于探索,敢于创新的带头人。要带头学习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带头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带头学习法律、历史、经济、科技文化知识,带头学习国内外先进企业的管理经验和一切反映当今世界先进水平的新知识。要通过学习和思考、掌握新知识,积累新经验,增长新本领。
学习不怕苦。“头悬梁锥刺股”、“凿壁借光”的苦读故事我们已经能够做到耳熟能详,古人想传达给我们的正是这份不计寒暑、立志苦读的精神和信念。读书是份苦差事,没有任何的捷径可寻可走。我们的伟大领袖毛泽东堪称读书的楷模,一生所读的书不计其数,只《资治通鉴》就读了17遍。在书籍中汲取的知识营养,升华了他的理论高度,丰富了我党的理论成果,为新中国的建立和发展指明了前进的方向。这份勤奋值得我们敬佩,更值得我们学习。
学习要实践。书上得来终觉浅,一味停留在书本上的知识只是赵括式的“纸上谈兵”,实践出真知,社会是最好的大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与工作实际和实践相融合,才能让知识焕发生机与活力,只有不断的用理论去指导实践,不断的完善理论,才能使自身得到长足的进步,实现工学相长,学有所悟,学有所值,学有所用。
学习要虚心。学海无涯,书山无顶,学习只有始终保持一颗谦恭之心,保持一份谦虚谨慎的态度,才能学得真本领,要向领导请教,向优秀的同事看齐,常怀谦卑之心。自觉地把学习作为整个人生的第一需要,坚持全天候、全过程的学习,做到活到老,学到老,奋斗到老,使自己的人生更加丰富,更加精彩。
1997年9月12日至1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举行。大会正式代表2048人,特邀代表60人,代表着全国5800多万党员。江泽民代表第十四届中央委员会作题为《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的报告。大会审议通过了报告和《中国共产党章程(修正案)》,批准了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的工作报告,选举产生了新一届中央委员会和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
党的十五大明确回答了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从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为我国实现跨世纪发展提供了重要保证。
大会提出,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有两次历史性飞跃,产生了两大理论成果。第一次飞跃的理论成果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它的主要创立者是毛泽东,我们党把它称为毛泽东思想。第二次飞跃的理论成果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它的主要创立者是邓小平,我们党把它称为邓小平理论。这两大理论成果都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
大会首次使用“邓小平理论”这个概念,把这一理论作为指引党继续前进的旗帜。实践证明,作为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的邓小平理论,是指导中国人民在改革开放中胜利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正确理论。在当代中国,只有把马克思主义同当代中国实践和时代特征结合起来的邓小平理论,而没有别的理论能够解决社会主义的前途和命运问题。邓小平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
大会报告指出,旗帜问题至关紧要。坚持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不动摇,就是高举邓小平理论的旗帜不动摇。大会强调,在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在跨越世纪的新征途上,一定要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用邓小平理论来指导我们整个事业和各项工作。这是党从历史和现实中得出的不可动摇的结论。在当代中国,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是一脉相承的统一的科学体系。坚持邓小平理论,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高举邓小平理论的旗帜,就是真正高举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旗帜。
大会进一步分析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并根据邓小平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归纳总结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方针政策和实践经验,提出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
十五大通过的党章修正案明确规定: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
大会选举产生了由委员193人、候补委员151人组成的中央委员会和由委员115人组成的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9月19日,党的十五届一中全会选举产生了新一届中央政治局和中央书记处。选举中央政治局委员22人(按姓氏笔画为序):丁关根、田纪云、朱镕基、江泽民、李鹏、李长春、李岚清、李铁映、李瑞环、吴邦国、吴官正、迟浩田、张万年、罗干、胡锦涛、姜春云、贾庆林、钱其琛、黄菊、尉健行、温家宝、谢非;选举江泽民、李鹏、朱镕基、李瑞环、胡锦涛、尉健行、李岚清为中央政治局常委;选举胡锦涛、尉健行、丁关根、张万年、罗干、温家宝、曾庆红为中央书记处书记,江泽民为中央委员会总书记;决定江泽民为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批准尉健行为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书记。
邓小平不仅创立了深刻丰富的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而且创立了与之相适应的语言表达风格,他把博大精深的思想蕴含于简洁明快的讲话、谈话中,使理论以最快捷、最方便的途径传播开去,为亿万人民所接受。
在这里,我们选取邓小平几个家喻户晓、深入人心的著名观点,请省委党校教授、四川省学术带头人张星炜加以点评,让我们再次领悟邓小平理论给我们提供的智慧之源。
出处1962年7月7日,邓小平在接见共青团三届七中全会全体同志时提出的著名观点。最早见诸文献的是《邓小平文选》第一卷《怎样恢复农业生产》一文中。
背景1961年,我国国民经济面临严重困难、广大农民群众遭受饥荒之苦。为了调动农民的积极性,一些农村放松了对农业生产的控制,实行包产到户。然而,包产到户很快受到批判,认为其必然导致两极分化,是走资本主义道路。1962年7月7日,邓小平在接见共青团三届七中全会全体同志时提出:“把农民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使农民能够积极发展农业生产,多搞点粮食,把经济作物恢复起来。”邓小平认为,要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在生产关系上不能完全采取一种固定不变的形式,看哪种形式能够调动群众的积极性就采用哪种形式”。他还借用一句四川谚语说明自己的观点:“黄猫、黑猫,只要捉住老鼠就是好猫。”
点评在经历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挫折以后,邓小平形成了自己特有的引导中国摆脱困境、谋求发展的思路,即:摆脱困境、谋求发展的根本出路,在于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改革生产关系不适应生产力状况的方面和环节。哪种生产形式能够比较快地恢复和发展生产力,就采用哪种生产形式,并且要使这种生产形式在理论上、制度上合理合法起来。二三十年后,在改革开放新的历史条件下,邓小平也是用这一基本思路来指导中国改革和发展生产力的。
出处1985年3月7日,邓小平在全国科技工作会议上作了讲话后,又即席讲话的要点之一。收录在《邓小平文选》第三卷《一靠理想二靠纪律才能团结起来》一文中。
背景“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政策,消除了人们的“恐富”和怕“冒尖”心理,有力地促进了城乡个体、私营经济的发展和居民投资热情的高涨,激发了各阶层人们勤劳致富的热情和市场经济的竞争与效率意识,大大推动了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改革进程。
点评这一导向性的大政策,克服了过去在分配政策上主张“大体平均”所导致的共同贫穷的消极后果,推动了我国分配制度的改革,是共同富裕的基础。邓小平在大力倡导“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这个大政策的同时,也强调指出,要始终不忘共同富裕的目标。邓小平这一思想,既强调了在政策上承认个人收入分配差别存在的合理性,又强调了要防止个人收入分配差别过分悬殊而引起两极分化、分配不公,强调了效率原则和公平原则的有机统一。
出处1985年3月28日,邓小平在会见日本自由民主党副总裁二阶堂进时的谈话中所讲。最初的谈话,在“走一步,看一步”之后有“摸着石头过河”一句。
背景1984年10月,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了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在一个经济落后、人口众多的社会主义大国要进行“市场化”取向的改革,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过渡到市场经济体制,从封闭的经济转向全面开放的经济,对于当时的中国来说,是一个全新的课题。
点评“摸着石头过河”,用马克思主义哲学观点来看,就是“实践论”。为了搞好改革开放这个大试验,既要胆子大,又要步子稳。所谓胆子大,就是要坚定不移地搞下去,不丧失时机,加快改革开放的步伐。所谓步子稳,就是要走一步看一步,及时总结经验,犯了错误及时发现,及时改正,继续前进。按照小平同志的这个思想办事,我们就一定能够大胆而又稳妥地将改革开放不断推向前进。
出处1992年初,邓小平在《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简称“南方讲话”)中提出的著名论断。
背景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中国面临着向何处去的严峻考验。许多同志思想上产生了混乱,纠缠于诸如姓“社”姓“资”的问题争论中。在这种情况下,邓小平在1992年的南方讲话中提出了“发展才是硬道理”,提出了判断政策恰当与否的一个关键性的标准就是是否有利于发展。这个论断拨云见日,把人们的思想认识引上了正确轨道。
点评发展,是贯穿邓小平理论的一条红线。“发展才是硬道理”有两层含义:一是少做无谓的争论,要多做实事;二是告诉我们只有发展了才能解决一切问题。邓小平对发展的必要性、重要性有许多重要的论述,这些光辉思想和科学论断,为中国的发展和进步指明了方向。(摘自《四川日报》)。
1992年10月,党的十四大确立了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全党的指导地位,提出了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武装全党的任务。
1993年11月2日《邓小平文选》第三卷出版,收录邓小平1982年至1992年间的著作119篇。同日,中央作出《关于学习〈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的决定》,决定指出:“《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的出版,为我们进一步用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武装全党,统一全党的思想,教育干部和人民,提供了最好的教材和最有力的武器。从现在起,要把学习《邓小平文选》第三卷摆在党的思想建设和干部理论教育的主要地位。”
同日,中央举行学习《邓小平文选》第三卷学习报告会。江泽民总书记在会上发表了题为《用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武装全党》的讲话。江泽民指出:“这次出版的第三卷同十年前出版的第二卷,汇集了邓小平同志在形成和发展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过程中的最重要最富有独创性的著作。”“它内容丰富,博大精深,洋溢着鲜明的时代精神与民族精神,闪耀着马克思主义真理的灿烂光辉。”“理论思维的成熟是党成熟的一个重要标志。改革开放十五年来,我们党在理论上取得的最大收获,就是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中,创立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这一理论,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中国这样的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用新的思想、观点,继承、丰富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最新成果,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从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经过十二大、十三大到十四大,我们党又郑重地把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写到了自己的旗帜上。这是我们党付出了巨大代价获得的极为珍贵的精神财富,是我们党和人民进行新的历史创造的科学总结,是我们发展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旗帜,是我们民族振兴和发展的强大精神支柱。”江泽民号召全党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形势下,努力学习《邓小平文选》第三卷,把十四大提出的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武装全党的任务认真落到实处。
随后,根据中央的决定和江泽民的重要讲话精神,中央举办了四期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的理论研讨班,170多名省区市和中央、国家机关以及军队各大单位的主要领导干部参加学习。
1994年11月2日,《邓小平文选(1938—1965年)》和《邓小平文选(1975—1982年)》经过增补和修订,由人民出版社出版第二版,分别改称《邓小平文选》第一卷、第二卷。经过增补修订后出版的《邓小平文选》第一卷、第二卷,连同1993年出版的第三卷,集中了邓小平在长达半个世纪中的主要著作,反映了邓小平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同时代特征相结合形成的基本理论观点和政策策略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邓小平文选》第二卷同第三卷在内容上前后衔接、相互贯通,形成一个科学体系,这两卷成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奠基之作。《邓小平文选》一至三卷作为一个整体的出版发行,表明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科学体系的形成和成熟。
作为党的领导干部,回顾改革开放的历程,感受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那就需要重新加深对邓小平理论的历史性的认识。笔者觉得,有三个方面的感悟。
邓小平理论首先是扭转了中国发展的航向!方向问题,是一个最难的问题。前苏联为什么最终解体?其方向错了严重问题。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同遵义会议一样,在历史的危险关头,做出了重大的正确的决策,“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这句话看似简单,却是亿万人民的心声啊!这就是中国要到哪里去的航向问题啊!方向错了,越努力,就会更加南辕北辙啊!
其次,邓小平理论做出的改革开放的决定,是中国人民富起来的“星星之火”啊!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如今的改革及开放的巨大成就,充分证明这样的“星星之火”,闪烁着中国共产党人的集体智慧和理论光芒!在今后很长的一个时期内,这样的光芒都只会增强,不会逊色!
再次,邓小平理论设计的三步走的宏伟蓝图,激励一代一代中华儿女为之奋斗!在庆祝改革40周年的大会上,表彰了100名先进人物!这是中华儿女为三步走的宏伟蓝图不断奋斗的时代楷模的缩影!党的十九大提出了小的“三步走”的战略,正式延续邓小平理论的脚步而设计的具体的路线图!一代一代中国共产党人,就是把“日日新,月月新”具体化了!接近两个百年的目标,如今我们全党全国人民正在为之不懈奋斗着!
习近平在纪念邓小平同志诞辰11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我们纪念邓小平同志,就要学习他始终坚持实事求是的理论品质。这一理论品质也体现在他的学习观之中。邓小平关于学习的重要论述,科学回答了中国共产党为什么学习、学习什么和怎么学习的根本问题,形成了具有深邃历史视野,充满现代意识的马克思主义学习观,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深入推进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建设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邓小平始终从党和国家的全局出发,秉持强烈的忧患意识,把学习与党的生死存亡,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兴衰成败紧密联系在一起,倡导全党“一定要善于学习”,特别是随着党和国家的任务发生战略性转变以后,“要善于重新学习”。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建设客观上要求,各级党组织成员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要善于根据现实条件和历史任务“重新学习”,使学习成为中国共产党人的一种生存方式和内在需要,并将“善于学习”作为一种态度、一种境界融于一切工作的始终。
当前,中国共产党所处的环境已经发生并且继续发生着重大而深刻的变化。从国际层面来看,这种重大而深刻的变化集中体现出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文化多元化、社会信息化和信息网络化等发展特征;从国内层面来看,这种重大而深刻的变化集中体现出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市场化和国际化等阶段性特征。这些重大而深刻的变化给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带来的挑战是全方位的和前所未有的。要解决国际国内新形势下的所有新情况、新问题和新挑战,中国共产党必须增强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我国发展起来后不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的本领,而“本领不是天生的,是要通过学习和实践来获得的”。而无论是中国革命、建设时期,还是社会主义改革时期,都需要党员干部率先认真学习、仔细领会并深入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都需要党员干部围绕党在不同时期的中心任务和各项实际工作认真学习、善于学习、重新学习,为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建设营造浓郁的学习氛围,如此,中国共产党作为政党组织和它周边的环境之间、和它所在的体系之间才会形成良性的互动关系,才会生发出时代适应性,而这正是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建设的根本旨归。
邓小平始终强调党员干部要将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作为学习的根本任务,特别是要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并将其运用到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中去。加强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建设,首要任务就是加强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习。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目的是使广大党员干部确立科学的马克思主义观,理解马克思主义的本质,把握马克思主义的精髓,真正做到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既为中国共产党人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提供精神定力,坚定理想信念,也为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建设提供根本的价值定向。回顾中国共产党成立90多年来波澜壮阔的历史进程,就是中国共产党人传播、学习、实践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光辉历史。
新世纪新阶段,面对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中国共产党人学习的任务十分繁重,但“首先要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这是我们做好一切工作的看家本领,也是领导干部必须普遍掌握的工作制胜的看家本领”,特别是“新干部、年轻干部尤其要抓好理论学习,通过坚持不懈学习,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观察和解决问题,坚定理想信念。”邓小平关于“学马列要精,要管用”的思想启示我们,学习马克思主义关键在于学习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并以解决中国实际问题为中心来学习马克思主义,这是几代中国共产党人长期坚持并需要我们继续发扬的优良学风,是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是被实践证明的增强党员干部学习实效、提高党员干部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的正确途径。
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在赋予学习特定的内涵与价值的同时,也内在地要求学习方式的变革,其中,加强党内学习制度建设,使全党的学习逐步实现制度化、常态化,是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基础性工作,也是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必然要求。在党的90多年的发展历程中,中国共产党在建立党内学习制度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邓小平同志更是明确提出要从注重实效的原则出发,“建立学习制度”。同时也须清醒地看到,目前党内学习制度体系还不完善,学习制度的设计制定、衔接配套、贯彻落实等方面还存在诸多问题,无法完全解决目前尚存在的不愿学、不勤学、不真学、不深学、不善学等问题,距离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因此,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建立健全符合实际、行之有效的学习制度,对于促进党员、干部学习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推动学习型党组织、学习型政党建设具有根本性的重要意义。
要建立健全学习动力激发制度,激发每一个党组织成员内心对学习的需求,形成强大的学习动力,不断提高政党组织整体的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要建立完善的学习组织管理制度,根据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建设不同阶段的任务,规范和细化学习过程管理,同时注意总结各级党组织在实践中创造的新做法新经验,及时用制度的形式固定下来;要建立科学有效的学习考核评估制度,将学习的过程考核与结果评估有机结合;要建立坚实的学习保障制度,为建立马克思主义学习型建设奠定坚实的物质保障。
作为藏二代的我,在父亲的熏陶下自小爱好文学阅读,养成了“爱读书、会读书、勤读书”的习惯,最近再次拜读《邓小平理论》一书(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出版),万千感慨在胸中澎湃、呼之欲出,想写下点什么,但却不知该从何处下笔。手捧书卷思索万千,回眸自己学习走过的几十个时光,喜看改革开放三十余年来祖国经济建设取得的巨大成就,远眺祖国五千年的沧桑巨变,从心底更加感慨今天祖国的巨大变化,更加感知今天的幸福生活,更加感念为亿万中国人民铺就康庄大道的中国共产党!
站在中华之巅,回眸华夏历史,中国共产党四代领导人审时度势,结合国情,传承马列主义翻开了中国的历史长卷。我们不难发现邓小平理论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在新的实践基础上继承前人又突破陈规,涵盖经济、政治、科技、教育、文化、民族、军事、外交、统一战线、党的建设等方面比较完备的科学体系,开拓了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形成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新科学体系。当然,我们不难看见邓小平理论还有其他许多内容,还要在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的过程中,在实践检验中继续丰富、完善和发展。
站在中华之巅,回眸西藏巨变,西藏作为祖国西南边陲之一的民族自治区,自1959年民主改革,特别是1965年自治区成立以来,在中国共产党几代领导人的英明决策,全国援藏省市的无私援藏、区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全区300万各族干部群众的不懈努力下,经济、社会、民生、稳定等各项事业取得了令人瞩目、感慨的成效。如今的西藏各族群众和谐相处、安居乐业、尽享着新西藏发展形成的成果,全区上下日益呈现出经济发展、民生幸福、社会安谐,各项事业蒸蒸日上的和谐发展局面。
站在中华之巅,感悟学习乐趣,态度——以常学之心,逐步提高新能力,学什么?怎么学?毛主席说过:“学习的敌人是自己的满足,要认真学习点东西,必须从不自满开始。”态度是前提,作为一名文学爱好者的我,将常怀勤学的心,从该理论著作中学习精髓,领会学习内涵,在今后的文学写作道路上更加钟爱文学写作,也将鼓舞我更加学习、更加提升;在写作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方法——以敬畏之心,做好本职工作。继续保持良好的学习、阅读习惯,在写作的路上不断摸索、不断改良、不断较量、不断总结、不断抉择、不断超越。
感受、思索——记得我的一位学习良友,他常说:不学习,工作就难以创新;不思索,工作就难以开展;不借鉴,工作就难以突破;不总结,工作就停滞不前;不交流,工作就缺乏活力;不宣传,工作就没有特色”。我将牢记教训,不断学习思索借鉴总结交流,感受学习带来的无限乐趣和感悟学习的内涵。
作为党的领导干部,回顾改革开放的历程,感受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那就需要重新加深对邓小平理论的历史性的认识。笔者觉得,有三个方面的感悟。
邓小平理论首先是扭转了中国发展的航向!方向问题,是一个最难的问题。前苏联为什么最终解体?其方向错了严重问题。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同遵义会议一样,在历史的危险关头,做出了重大的正确的决策,“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这句话看似简单,却是亿万人民的心声啊!这就是中国要到哪里去的航向问题啊!方向错了,越努力,就会更加南辕北辙啊!
其次,邓小平理论做出的改革开放的决定,是中国人民富起来的“星星之火”啊!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如今的改革及开放的巨大成就,充分证明这样的“星星之火”,闪烁着中国共产党人的集体智慧和理论光芒!在今后很长的一个时期内,这样的光芒都只会增强,不会逊色!
再次,邓小平理论设计的三步走的宏伟蓝图,激励一代一代中华儿女为之奋斗!在庆祝改革40周年的大会上,表彰了100名先进人物!这是中华儿女为三步走的宏伟蓝图不断奋斗的时代楷模的缩影!党的十九大提出了小的“三步走”的战略,正式延续邓小平理论的脚步而设计的具体的路线图!一代一代中国共产党人,就是把“日日新,月月新”具体化了!接近两个百年的目标,如今我们全党全国人民正在为之不懈奋斗着!
邓小平同志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上第一,学习邓小平理论,必须全面、准确、完整地领会和把握其精神实质。
邓小平理论,是一个完整的科学体系。它从强国富民出发?社会稳定的最终决定力量,又是经济与社会的发展。经济发展了,人民的生活水平和思想文化、道德水平提高了,国家实力增强了,社会主义制度才会具有强大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各种社会矛盾也才能从根本上得到解决。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八个字,集中体现了邓小平同志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的科学态度,贯穿于他的整个理论的各个层次、各个方面和全部内容的始终,是这一理论具有盎然生机的源泉。为什么邓小平同志能够明确地率先提出“知识分子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允许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社会主义也要搞市场经济”的思想以及“一国两制”的构想,等等?根本原因,就在于他不唯书,不唯上,不墨守成规,敢于冲破习惯势力和传统偏见的束缚,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指导下,研究新情况,总结新经验,在实践中开辟认识新事物、解决新问题的正确道路,从而给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理论宝库增添了新内容、新思想。新观点。
邓小平解放思想同实事求是是统一的。解放思想就是要求我们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冲破落后的传统观念和主观偏见的束缚,改变因循守旧、不接受新事物的精神状态,使我们的思想认识符合于客观实际。如果我们的思想只停留在对马克思主义某些原则、某些本本的教条式理解上,停留在对社会主义的一些不科学的甚至扭曲了的认识上,停留在那些超越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不正确的思想观念上,那么,我们就很难摆脱“左”的思想束缚,甚至会以“左”的气候下形成的思想定势去观察当今的现实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产生种种怀疑、忧虑或抵触情绪。这样,我们就很难正确理解邓小平理论、更不用说自觉地运用这个理论了。当然,任何正确的理论都不是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而只是行动的指南。尽管邓小平同志已经为我们设计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体蓝图,但各地情况千差万别,经济和社会发展很不平衡。只有遵循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把邓小平理论同本地区、本部门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才能正确认识和解决遇到的问题,切实有效地推进各项工作。还要看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事业,是前无古人的创造性历史工程,在实践中情况千变万化,问题层出不穷。只有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才能把握机遇,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总之,党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必须贯穿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伟大历史进程的始终。把握了这一点,就把握了邓小平理论的活的灵魂。
第三,学习邓小平理论,必须认真学习邓小平同志的原著,同时也要学习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的重要文献。
邓小平同志是我党第二代领导集体的核心,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这一当代马克思主义的创立者!他尊重实践,尊重群众,时刻关注最广大人民的利益和愿望,善于总结人民群众的经验,尊重人民群众的创造精神,敏锐地把握时代发展的脉搏和契机,既继承前人又突破陈规,表现出开辟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和开拓马克思主义新境界的巨大理论勇气,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创立做出了历史性的重大贡献。这一理论的主要内容和基本精神,都凝结在邓小平同志的原著中,同时也体现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的重要文献中。因此,我们学习邓小平理论,首先要认真学习邓小平同志的原著,特别要注意学好《邓文选》一、二、三卷中的重点文章。对这些原著,要反复阅读,刻苦钻研,深刻领会。同时也要注意学习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的重要文献。
要紧密结合经济建设、精神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的实际,结合当前的形势和任务,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要联系改革开放以来的经历,联系思想实际和工作实际,总结经验教训,澄清模糊认识,以增强在党的基本理论和基本路线基础上的团结和统一,增强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要把学习邓小平理论同改造世界观、增强党性结合起来。用邓小平理论武装头脑,最重要的就是联系改造自己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对于共产党员和要求入党的同志来说,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是十分重要的问题。学习邓小平理论,必须结合自己的思想实际,用贯穿于这一理论的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来克服和抵御唯心论、机械唯物论、主观主义、形而上学以及极端个人主义等非马克思主义思想的侵蚀,增强党性观念,坚定理想信念,提高理论素质和政治水平,加快成熟,尽早成为工人阶级的先锋战士。
浙江日报杭州8月19日讯 (记者吴雅茗通讯员郑谐)为期3天的全省政协主席读书班今天在杭结束。读书班期间,与会同志认真学习邓小平关于新时期统一战线和人民政协理论,认真学习省委最近举行的专题学习会精神,听取省委副书记、省长吕祖善关于当前我省经济社会发展情况的通报,听取全国政协原冬平同志关于政协章程的辅导报告,并交流了各地政协工作经验,进一步加深了对新时期人民政协工作指导思想和工作任务的认识。
会上,省政协主席李金明传达了省委关于研究抗灾救灾工作的常委扩大会议和全省电视电话会议精神,要求全省各级政协组织和政协委员发挥优势、献计出力,为夺取我省抗灾救灾斗争的全面胜利作出贡献。
李金明就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切实加强政协工作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建设作了讲话。他指出,推进人民政协“三化”建设,是实践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是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客观需要,也是进一步提高政协工作水平的重要保证。“三化”建设必须抓住难点,突破重点,全面推进。当前必须进一步规范政治协商的内容和程序,通过更为有效的制度安排,将政治协商真正纳入党委、政府决策的整个过程,成为其中必经的重要环节。要进一步通过制度建设,建立长效机制,提高监督实效,加强民主监督工作。他强调,要进一步建立拓宽知情知政渠道和促进参政议政成果转化的制度保障,从制度上保证政协建言献策水平的提高,保证参政议政成果的转化。要进一步从制度上规范政协机关机构设置和运作机制,建立健全委员管理制度,切实加强对“三化”建设的组织领导,使政协“三化”建设不断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
今年二月十九日,是邓小平同志逝世一周年。一年来,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怀着失去这位世纪伟人、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总设计师的巨大悲痛,在党中央领导下,沿着他开辟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继续阔步前进。我们顺利地实现了香港回归,胜利地召开了党的十五大,在经济、政治、科技、教育、文化、军事、外交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新成就。哲人其萎,后世继之。可以告慰于邓小平同志的是:虽然您已经离开了我们,但是我们坚持您的理论,继承您开创的事业的决心更加坚定不移,矢志不渝。
1998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十五大精神的第一年。贯彻落实十五大精神,有许多工作要做,首先要进一步学好邓小平理论。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邓小平理论确定为党的指导思想,是十五大作出的最重要的战略决策,这是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的根本保证。党中央已经决定,要在全党兴起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特别是邓小平理论的新高潮。党的各级干部,特别是新走上领导岗位的同志,肩负着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历史重任,应时刻不忘自己的使命,不忘党和人民的重托,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尤其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素质,在学习邓小平理论方面作出表率。
学习邓小平理论,首先要认真地、系统地读邓小平同志的著作,还要读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的重要文献,读马列的一些重要著作和毛泽东同志的著作。并且要持之以恒,不可半途而废;要锲而不舍,不可浅尝辄止。
学习邓小平同志的著作,不能仅仅以了解它的某些论述和某些词句为满足,而应真正读懂读通。要在把握邓小平理论的科学体系和领会它的精神实质上下功夫,尤其要着重领会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这个邓小平理论的精髓。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也是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和毛泽东思想的精髓。正是依靠和运用这个精髓,才有马克思主义的创立和发展,才有列宁主义的创立和发展,才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创立和发展。也正是依靠和运用这个精髓,一代一代的马克思主义者在实现和发展社会主义事业的历史进程中,通过既继承前人又突破陈规、既排除各种错误倾向的干扰又吸取各种失误的教训,不断解决新课题、开拓新境界、实现新飞跃。把握了这个精髓,也就把握了马克思主义最本质的东西,也就把握了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历史联系和它的统一科学思想体系。邓小平同志依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针对中国国情,结合时代特征,围绕着“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首要的根本问题,得出了一系列新的结论,形成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指导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把社会主义事业推进到一个新阶段。邓小平同志这种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这种从实际出发反映事业和时代发展要求的创新精神,是我们尤其要认真学习和努力掌握的。
学习邓小平理论,一定要学以致用。要把邓小平理论同国际国内的实际,同本地区本部门的实际结合起来,运用邓小平理论来指导实践,解决实际工作中的重大问题。
理论是否联系实际,不仅是一个学风问题,而且是一个政治问题,关系我们事业的兴衰成败。早在延安整风时期,毛泽东同志就把理论和实践的关系形象地比喻为“矢”和“的”的关系。他强调,中国共产党人所以要找马克思主义这根“矢”,就是为了射中国革命这个“的”。他指出,离开中国革命实践的需要空谈理论,不仅毫无意义,而且极其有害。邓小平同志也一再告诫我们,理论不能脱离实际。他指出,只有结合中国实际的马克思主义,才是我们所需要的真正的马克思主义。什么是我国当前的实际?这就是我们正在建设的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正在进行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脱离了这个实际的理论,就不是正确的理论,是我们所不取的。因此,我在十五大报告中强调,学习理论要以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问题,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着眼于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运用,着眼于对实际问题的理论思考,着眼于新的实践和新的发展。我曾经说过,理论上的成熟是政治上成熟的基础。现在我还要说,能不能把理论和实际很好地结合起来,是理论上和政治上是否成熟的一个标志。
学习邓小平理论,既要坚持它的基本观点,又要通过实践使它不断丰富和发展。这是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列宁对待马克思主义,毛泽东同志对待马克思列宁主义,邓小平同志对待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采取的就是这种态度。
马克思主义是发展的科学。它诞生于上世纪四十年代,迄今已经一个半世纪。一百多年来,世界发生了很大变化。一代又一代的马克思主义者,从时代的发展和本国的国情出发,以创造性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从而保持了它的巨大的影响和旺盛的生命力。理论是什么?理论就是对实践的总结。一切科学的理论,总是从实践中来,又回到实践中去,接受检验,指导实践,同时在实践中丰富和发展自己。马克思列宁主义是这样,毛泽东思想是这样,邓小平理论也是这样。
我们党在有了毛泽东思想这一宝贵精神财富以后,现在又有了邓小平理论这一宝贵精神财富,这是值得庆幸的。所有的共产党员一定要倍加珍惜。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不断向前发展的伟大事业。邓小平同志为我们指明了前进的方向,奠定了发展的基础,但是今后的路具体怎么走,要靠我们自己在邓小平理论指引下,在实践中不断探索,不断开拓,总结新的经验,形成新的认识。只有这样去做,才能创造性地继承邓小平同志开创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也才能创造性地发展邓小平理论。这是对待邓小平理论的正确态度,也是邓小平同志期望于我们的。我在十五大报告的结束语中曾强调指出:“坚持邓小平理论,在实践中继续丰富和创造性地发展这个理论,这是党中央领导集体和全党同志的庄严历史责任。”值此纪念邓小平同志逝世一周年的时刻,我再一次希望全党同志,特别是党的中央委员会成员、党中央领导集体,一定要高度自觉地把学习邓小平理论,坚持和发展邓小平理论,作为自己神圣的职责。这既是我们事业发展的根本保证,也是我们对邓小平同志的最好纪念。
学习邓小平理论心得篇五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中国共产党对其开创拓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系统解释和说明。邓小平理论之所以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奠基之作,在于它是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对其开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系统解释和说明,是中国共产党立足于改革开放初期我国生产力水平极端落后的生存型阶段实际,对经济文化落后的中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民族复兴的目标路径问题作出的开创性阐明。由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随时代的发展不断拓展,作为对其系统解释和说明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必然由邓小平理论进一步发展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等。
邓小平理论之所以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奠基之作,在于它是对我们党开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所进行的系统解释和说明。
邓小平理论产生于“十年动乱”刚刚结束、国家百废待兴的年代。面对新中国成立后沿用苏联模式所造成的重大失误及其带来的严重后果,中国共产党要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续承载起实现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和民族复兴的使命,就必须深刻总结1957年以来的经验教训,探索出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唯有如此,才能从“左”倾错误的长期影响中走出来,重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果断地停止“以阶级斗争为纲”,将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为了更好地推进经济建设,就必须改革“苏联模式”,实行改革开放的基本国策;为了保证改革开放的正确方向,必须明确基本的政治原则,这就是坚持四项基本原则。1982年党的十二大,邓小平首次将这些探索命名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不断探索的基础上,1987年党的十三大首次明确提出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即“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建设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由于党的基本路线也是党对在经济文化落后的中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路径的选择,因此,它实质就是改革开放初期我们党所理解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对于经济文化落后的中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民族复兴的目标,党的基本路线明确地定位为“建设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对于路径,则明确地定位为“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
通过对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民族复兴的领导力量、依靠力量、根本任务、政治保证、根本动力、基本方针和主要目标等问题的明确概括,党的基本路线首次对中国共产党在经济文化落后的中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民族复兴的目标和路径进行了系统明确的概括。这条道路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又立足当时中国的基本国情,深刻揭示了在经济文化十分落后的中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民族复兴的基本规律。
审视党的基本路线和邓小平理论的形成和发展过程,可以看出,邓小平对在经济文化落后的中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民族复兴的目标和路径问题的探索,实际上从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问题的反复追问开始的。这一方面是因为,什么是社会主义涉及的是我国现代化和民族复兴的目标问题,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涉及的是我国现代化和民族复兴的路径问题;另一方面,不破除苏联模式和传统的社会主义观在这两大问题的错误认识,就无法在推进我国现代化的实践上迈开步子。邓小平理论开创性地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创造性地回答了经济文化落后的中国实现现代化和民族复兴的目标和路径问题。
在什么是社会主义问题上,长期以来,我们沿用苏联模式对社会主义所作的结构式的片面理解,即认为社会主义就是纯而又纯的国有制、计划经济、按劳分配等,邓小平理论总结历史经验教训,摒弃把那些并不体现社会主义本质的东西当作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来固守的错误认识,认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判断姓资姓社的标准,“应该主要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这种从功能上理解社会主义的崭新思路,为丈量社会主义提供了新的尺度,清晰地揭示了中国现代化的战略方向,为探索推进现代化的新路径打开了思维空间。
在怎样建设社会主义问题上,邓小平理论立足改革开放初期我国生产力极度落后的实际,强调社会主义必须以高度发达的生产力为物质基础这一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认为我国虽然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但是是“不够格”的社会主义,以此为依据,对我国基本国情作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判断,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确立了“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实际上开辟了我们党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路径。
正如习近平同志2013年1月5日在新进中央委员和候补委员十八大精神研讨班上的讲话中指出,邓小平同志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在中国这样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用新的思想观点,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开拓了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新境界,把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新的科学水平。
恩格斯指出:“我们只能在我们时代的条件下进行认识,而且这些条件到达什么程度,我们便认识到什么程度。”站在时代高度重新审视改革开放初期党开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充分评价其对于走出苏联模式藩篱、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所具有重大而深远意义的同时,也要看到,它的实质就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经济增长之路。这是因为:
这顺应了改革开放初期我国发展阶段的要求。20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整个中国社会处于生产力水平极度低下的生存型阶段。由这个阶段的特点所决定,人民群众的需求目标是解决温饱,需求内容是增加物质财富总量,把“蛋糕”做大,相应地,满足这种需求的途径就一定是以注重量的增加为特点的经济增长。
这体现了改革开放初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的逻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上先确立了以经济建设(实际是经济增长)为中心,为抓好这个中心,进一步确立了改革开放的基本国策,为了保证改革开放有一个正确的方向,又进一步有了四项基本原则。党的十三大报告在分析“一个中心”与“两个基本点”的关系时明确指出:“我们为什么要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就是因为在当代中国,只有这样做,才能从根本上保证生产力的发展。为什么要改革、开放?就是因为只有这样做,才能进一步解放仍然受到束缚的生产力,促进生产力的迅速发展。”
它符合改革开放以来邓小平的一贯思想。从1977年邓小平复出到1992年的南方谈话,邓小平反复强调“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发展才是硬道理”,“抓住机遇,发展自己,关键是发展经济”,实际上所强调的都是以量的增加为主要内容的经济增长。
20世纪80年代我们坚持这样的道路,解决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长期没有解决好的温饱问题,获得了人民群众的衷心拥护。但是随着中国社会在这一道路指引下走出生存型阶段,进入生产力水平有了一定程度提高的发展型阶段以后,人民群众的需求发生重大变化。需求目标由原来的仅仅要求解决温饱,变为要求全面提高生活质量;需求内容由原来的仅仅要求以物质生活的简单满足为主要特征的“蛋糕”做大,变为以全面提升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为主要内容不仅要“蛋糕”做大,还要“蛋糕”做好分好,这反映在满足需求的途径上,必然要求由原来的仅仅要求重视量的增加的经济增长,变为不仅要经济增长,还要经济发展,还要推进政治、文化、社会事业和生态文明等发展。如果人民群众的这一新的需求长时间得不到满足,就必然引发新的矛盾和问题。立足于发展型阶段的实际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以满足人民群众的新需求,成为新的时代要求,丰富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成为历史的必然。
党的十五大报告提出的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党的十七大、十八大所概括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际上就是我们党基于生产力水平有了一定程度提高后的发展型阶段的实际拓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特别是党的十七大、十八大所概括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质上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科学发展之路。相应地,作为对它们进行系统解释和说明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则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进一步丰富之作。
学习邓小平理论心得篇六
通过学习邓小平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理论,了解到邓小平这位伟人,他是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创立者,伟大的无产阶级政治家、思想家和改革家。作为一个时代的伟人,历史的巨人,虽然已溘然长逝,然而他为我们整个国家,整个民族所作出的丰功伟绩和他的理论、思想,都必将在历史的长河中熠熠发光,指引我们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继续向前迈进!党的xx大把邓小平理论作为一个科学概念,首次提出和使用,并作为党的指导思想,与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一起写进我们党的章程里,这对于坚持和发展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高举邓小平理论旗帜,把充满生机和活力的中国带入二十世纪,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作为在共产党领导下的跨世纪青年,有必要认真学习邓小平理论,并深刻理解邓小平理论,并把它应用到实践中去。
同时正式确立邓小平理论为我党的指导思想,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正紧密团结在以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坚定不移地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作为时代的代言人,当代大学生,面对跨世纪的宏图和历史赋予的重任,我们不仅认识到邓小平理论的重要性,更真切地感到学习邓小平理论的迫切性。作为当代的大学生,我们学习邓小平理论的首要任务就是领会邓小平理论的精神实质,用邓小平理论武装头脑,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用邓小平理论构筑精神支柱。
一、完整准确地把握邓小平理论,要深刻理解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实际结合的产物,是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xx大确立了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并把它作为全党的指导思想,学习和贯彻xx大精神,最重要的就是在思想上和实践中牢固确立邓小平理论的指导地位,用邓小平理论来指导自己的行动。实践反复证明,邓小平理论是伟大的旗帜,是前进道路上战胜一切困难,排除一切干扰,经受一切考验的根本保证。
二、毫不动摇地坚持党的基本路线。要深刻理解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和党的基本路线。在今年刚结束的十一届人大三次会议中对于动员全国各族人民在党的领导下顽强拼搏、开拓创新、团结前进,为全面实现“”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继续奋斗,因此在这个阶段最根本的就是要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党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告诉我们,经济建设是社会主义初级阶级的工作中心,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党的基本路线体现了邓小平理论的基本精神,指明了中国社会主义发展的道路,是全党和全国人民的行动纲领,只有坚持基本路线不动摇,才能使邓小平理论在中国转变为现实,最终实现邓小平理论的宏伟目标!
三、实事求是地运用邓小平理论。要深刻理解我们肩负的重大历史责任。我们是跨世纪的大学生,是最富有朝气的一代,是新中国的接班人。我们的历史责任就是在党的领导下,继承和发展一个多世纪以来中国人民的伟大成就,把毛泽东、邓小平等老一辈革命家开创的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全面推向新世纪,实现中国的现代化和中华民族的全面振兴。学习邓小平理论的目的在于运用,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地发现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总结新经验,得出新思路。我们要自觉地运用邓小平理论解决日常遇到的各种矛盾和问题,提高我们处理问题的能力、指导我们去改造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综合以上几点,用邓小平理论武装我们的头脑,树立信念,明确责任,确立科教兴国战略,谋求祖国的更大发展。
通过学习邓论,使我在思想上有了很大的进步。正如邓小平同志所说发展是硬道理,只有中国的大发展,才能有综合国力的大提高,才能有人民生活水平的大改善,才能有中华民族在世界上的空前地位。作为我们当代大学生,今天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就是要刻苦学习邓小平理论,用邓小平理论武装我们的头脑,树立信念、明确责任、确立科教兴国战略,谋求祖国的更大发展。对此我们责无旁贷,这是我们义不容辞的历史使命,也是党、国家和人民所希望于我们的。因此,珍惜优越的条件努力学习,不断完善自我,全面发展,面对新世纪带来的新挑战,要以邓小平理论为行动指南,在先辈的鞭策下不断前进。
学习邓小平理论心得篇七
这学期我们开设了邓小平理论这一课程,通过老师的讲解和自己的自学,我对邓论体系有了一个较全面的理解。在我心里,邓小平一直是一位伟人,他让中国发生的如许深刻美好的变化注定他要被无数的中国人铭记景仰。首先,应该感谢他把整个国家从一种偏激和疯狂中拉回来,感谢他给许多在那错误中被打倒的老革命和无数无辜被牵累的人平反。其次,最重要的是要感谢他能让我们有了今天如许五彩的生活。
们祖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农村的毛草房被红砖瓦房所代替,一条条致富大道纵横穿索,花园城市一个个的涌现,高楼大夏的林立,我国的国民经济总值翻了几翻,一切的变化数不胜数,而这些,都得益于我们国家的总设计师对小平同志的改革开放政策。深圳特区的飞速发展,做为我们祖国的一个世界之窗,让更多的外国企业在祖国大地投资经营,吸收了大量外资,也促进了周围城市的快速发展。
每一个生活的一点的提高汇成的便是民族的飞跃。二十年来,我国各个方面地位的全面提高,香港、澳门的相继回归,让全世界华人鼓舞自豪,这一切都得宜于一个伟人和他的伟大理论和这个理论的坚持动摇。尽管我们也随之有了许多新问题,我们仍可以清醒地看到我们的生活是越来越好了,而且只要掌握了解决问题的方法,问题本身并不可怕,我相信只要我们坚持正确的道路,一切会更美好。
在课上我们看了一些关于小平同志的片子,让人备受舞动,尤其是他从容地面对“三起三落”。邓小平曾经说过:“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在邓小平的诸多经典语录中,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这一句。他把毕生心血和精力都献给了中国的革命和建设事业,他的英名、业绩、思想、风范永载史册,他将永远为中国人民所怀念。
从上世纪30年代初到70年代末近50年政治生涯中,邓小平曾有着别人不曾有过的“三落三起”的传奇经历。邓榕在《我的父亲邓小平》一书中这样记载到:一生之中,三次被打倒,又三次复出,而且一次比一次更加引人注目,一次比一次走向更大成功。这不是神话,也不是人为的编撰。这就是邓小平真实的故事。
一个人没有坚定的信念,没有奉献祖国的强烈愿望,在经历了如此坎坷的突变后,如何还能够继续站起来呢!正是因为有了振兴祖国、报效祖国的决心和愿望,邓小平做到了,在受到最沉重的打击时,他韬光养晦,一直在等待着机会,而机会也没有忘记他,最终给了他复出的机会,让他能够在建设祖国这方面大展才能。
他传奇式的“三落三起”的特殊经历,不仅使他对马克思主义有深邃而独到的理解,而且铸就了他的崇高品格和风范。当他受到打击、处于逆境的时候,他从不消沉,总是无私无畏,不屈不挠,沉着坚韧,对党对人民无限忠贞,对党和人民的事业充满信心,并总是由此更加深刻地思索中国革命的经验教训和根本规律问题,发愤要有新的作为。这使他能够顺应历史和时势的要求,在经历逆境之后重新起来担当重任。特别是他在“文化大革命”中的起落,更引起他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深刻反思,从而使他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坚定的领导全党全国人民开拓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道路。在开拓新道路的进程中,他尊重实践,敏锐把握时代发展的脉搏和契机,既继承前人又突破陈规,既借鉴别国经验又不照搬别国模式,从中国的现实和当代世界发展的特点出发,去总结新经验,创新新办法,创立了邓小平理论,开拓了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
他改革了国家,也改变了世界。他的名字总与中国令人称奇的经济发展联系在一起,他给中国带来了全新的经济发展思路,比如“黑猫白猫论”。
邓小平最伟大之处,莫过于他在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上对改革开放的提出。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在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指导下,我们党和人民锐意改革,努力奋斗,整个国家焕发出了勃勃生机,中华大地发生了历史性的伟大变化。社会生产力获得新的解放。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不断巩固。十一亿人民的温饱问题基本解决,正在向小康迈进。我国经济建设上了一个大台阶,人民生活上了一个大台阶,综合国力上了一个大台阶。在世界风云急剧变幻的情况下,中国的社会主义制度经受住严峻的考验,显示了强大的生命力。
回顾小平的一生,我觉得他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实在是太多。我们要知道,邓小平的人生经历了三起三落,而他最后一次复出的时候已经73岁了!试问,在这样的情况下,还能够为祖国作出巨大的贡献,怎么不令人感动呢?而与之相比,如今我们有一部分做科研的同志不老老实实地做科研,而去做假,面对一点困难就心浮气躁,被功利迷惑了双眼。
虽然小平已离开我们七年了,但小平的理论将永远指引我们前行。邓小平理论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关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实践的总结和集体智慧的结晶。做为新世纪的大学生,我们应该认真学习邓小平理论。通过对邓小平理论的简略学习,让我们更加正确地认识了社会主义,坚定了社会主义信念,对党和人民更加热爱。更增强了我对祖国明天更美好的信心。
邓小平理论使我明白了中国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和前时方向,我们这一代大学生,面对着市场主义体制下的激烈竟争,我们应该始终铭记"三个有利于"。,我们应该义无反顾地坚定信念:坚持下去,是黄金,总会闪光;是玫瑰,必然开花;是种子,终将发芽。同时,不忘加速自己的步伐,无论是学习,还是思想上紧跟时代的发展,继续深入学习邓小平理论,用邓小平理论武装我们的大脑,时刻准备着为祖国贡献自己的力量。
学习邓小平理论心得篇八
为主体的国务院参事最近在北京举行学习邓小平理论座谈会。
参事们针对参事工作特点,着重交流了学习邓小平同志有关政。
治体制改革、民主政治建设和政权建设、新时期统一战线工作。
等有关论述的。
开云官网app下载安装手机版 。
好参政咨询工作,把自己的才智贡献给国家和人民,以不辜负。
党中央、国务院的厚望。
参事们说,邓小平理论系统阐述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的一系列重要理论问题。做好参事工作,首先要认真学习邓。
小平理论,坚持一切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出发,坚持解。
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运用邓小平理论把握国家发展。
的大局,为政府的科学决策服务,为推进民主政治建设献策献。
力。
张丰胄和余湛邦两位老参事回顾了参事室近五十年的发展。
历程,深有感触地说,党和政府一贯关心和重视参事工作,如。
今,参事室在政府机构改革中又得到加强。作为党和政府密切。
联系群众、听取不同意见的渠道之一,我们一定要珍惜参事这。
个荣誉,要切实履行参政咨询、统战联谊的职责,为加强决策。
的科学化、民主化和推进民主政治建设作出新的贡献。
林鸿慈、高尚武、戴寅等参事结合多年工作实践谈了自己。
的感想。他们说,近年来参事工作取得的成绩,都是贯彻邓小。
平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结果。我们要把学习邓小平理论与贯彻。
落实十五大精神相结合,立足本职,围绕政府工作,坚持以经。
济建设为中心,认真调查研究,尽力而为,各展所长,争取为。
国务院提出高水平、高质量的建议,特别要增强建议的可操作。
性。
七位新聘任的国务院参事都是具有高级职称的专家、学者,
都是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他们说,作为参事队伍的新兵,
一定要发扬参事室严谨求实、直言敢谏的好传统,在邓小平理。
论指导下,尽快进入参事角色,加强学习,树立全局观念,扬。
己所长,努力做一名尽职称职的好参事。
会上,参事们进行了新的分组,还讨论了秋季调研计划,
并就如何做好新时期的参政咨询工作提出了建议。
国务院参事室主任徐志坚指出,深入学习邓小平理论首先。
要掌握其整体思路和基本精神,要理论联系实际,也就是联系。
参事室工作、参事工作的实际,联系参事调研的实际。他希望。
参事们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学好邓小平理论,把参事室建设。
好,以崭新的面貌迎接二十一世纪的到来。
会议由国务院参事室副主任、无党派人士吕德润主持。
参加本次座谈会的国务院参事还有唐笙、吴灏铸、邓引引、王。
秉忱、盛炜彤、吕钧丰、王一平、叶汝求、高荣孚、吴学敏、
杨世基、沈梦培、谢又予、李中成、郭廷结。国务院参事室副。
主任王海容、王楚光、陈鹤良也出席了会议。
学习邓小平理论心得篇九
通过学习《邓小平理论与三个代表》以后让我懂得了邓小平理论与“三个代表”的重要意义,邓小平理论揭示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与发展的规律,正确总结了社会主义国家建设的教训,为社会主义的实践指明了方向。继往开来,在邓小平理论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更是我们宝贵的财富。
一、邓小平理论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最新成果。
邓小平理论是在我们党和人民进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这一新的革命实践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中国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先后发生过两次革命:一次是我们党领导人民已经完成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改造,把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变成了社会主义的新中国;一次是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的新的革命,就是通过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把中国由不发达的社会主义国家变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在这两次伟大革命的进程中,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两次历史性飞跃,形成了两大理论成果,其中一个就是邓小平理论。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在总结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丰富经验的基础上形成的。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的实践,成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最重要的基础。全国人民、全党同志、党中央领导集体都在不同的程度上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创立作出了贡献。很多重要的理论观点、方针政策,都来自于群众,来自于实践,来自于全党的探索和思考,正是集中了全党的智慧,集中了全党全国人民在实践中不懈探索的理论成果,才形成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解。
在粉碎“四人帮”以后,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制定了正确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组织路线和一系列的方针、政策。思想路线是什么?就是坚持马克思主义,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也就是坚持毛泽东同志说的实事求是,坚持毛泽东同志的基本思想。坚持马克思主义对中国十分重要,坚持社会主义对中国也十分重要。
那到底什么是社会主义?及“中国特色”之处在哪?
首先、特色社会主义体现在社会主义的本质上。
特色社会主义体现在社会主义的本质就是要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实现共同富裕。共同富裕是我国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是社会主义的奋斗目标;是先富带后富而不同时同步富裕;是勤劳致富、依法致富。要用邓小平共同富裕思想来客观、科学、辩证地分析和对待我国现阶段先富现象:先富现象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对生产力发展有强大的推动作用;倡导勤劳致富、依法致富,反对违法乱纪的暴富。
其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现在其指导路线上。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指导路线就是始终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邓小平理论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在新的实践基础上继承前人又突破陈规,开拓了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实事求是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精髓,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也是邓小平理论与三个代表的精髓。作为根本的立场观点方法,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贯穿于邓小平理论的始终。依靠和运用这个精髓,一代代的马克思主义者在实现和发展社会主义事业的历史进程中,既排除各种错误倾向的干扰又吸取各种失误的教训,不断解决新课题、开拓新境界,实现新飞跃。与时俱进强化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创新内涵,反映了时代的发展变化对党的全部理论和工作要富于创造性的新要求。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推动社会主义事业迈向美好的未来。
再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现在其根本任务上。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根本任务就是要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可以更好地为最终战胜资本主义制度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大力发展生产力,是实现社会主义向共产主义过渡的最基本条件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就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的必由之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最终共产主义的重要手段。
最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现在经济、政治、文化上。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特色经济建设就是要把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摆在首要地位,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集中力量把经济搞上去,实现中国的现代化。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共同存在,确立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既要提倡奉献精神,又要落实分配政策,既要反对平均主义,又要防止收入悬殊;“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的经济发展战略,这些构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结构。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建设就是要把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和“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最根本的就是要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从而使人民群众不断获得切实的政治利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制度任何时候都不能动摇、削弱和丢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就是把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作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主要内容,具有中国风格、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和组成部分、是中国共产党“在思想上精神上的一面旗帜。
三、“一国两制”和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
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中国台湾、香港和澳门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邓小平同志创造性地提出的"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作为和平统一方针的核心内容,使这一方针更科学化,更加切实可行。"一国两制"是中国政府一项长期不变的基本国策,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方针,体现了实现祖国统一、维护国家主权的原则性。
“一国两制”构想的理论依据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中国共产党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与解决中国台湾问题、香港问题、澳门问题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一国两制”构想充分体现了维护国家领土和主权完整的原则性。
“一国两制”构想是对和平共处原则的创造性运用和发展。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中国外交的指导原则,也是国际上大多数国家公认的处理国与国之间相互关系的准则。处理国与国之间的关系,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最好的方式。在新技术革命的浪潮的推动下,各国经济互相联系、相互依赖的程度日趋加深,和平与发展成为当代的两大主题。尽管各种各样的矛盾和斗争依然存在,但用和平的、对话的方式解决争端的可能性大大加强了,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完全可以和平共处、共同发展。中国作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倡导国之一,始终坚持这些原则。在国际事务中主持公道,不谋私利,为和平解决国际争端、推动国际合作、维护地区与世界和平作出自己的贡献。在新的历史时期,邓小平把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看作是处理国际关系最具有强大生命力的原则。所以,根据中国自己的实践,提出‘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办法来解决中国的统一问题,这也是一种和平共处。”一国两制”的构想,顺应了世界发展的潮流。
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依靠力量和领导核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依靠力量和领导核心是共产党。社会主义民主是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民主。党的领导是实现和发展人民民主的根本保证。党的领导的实质和核心内容,就是组织和支持人民当家做主。坚持发展社会主义民主与加强党的领导的一致性,充分发挥我国政治制度的优势,而不是照搬西方政治制度的模式,这对于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法治国家具有关键意义。
我们必须始终不渝地坚持从中国的实际出发,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坚持和完善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坚决不搞西方式的三权分立和多党制。这是我们在发展社会主义民主的长期过程中,始终必须坚持的重大原则。
总之,学习《邓小平理论与三个代表》的最终目标是要学会在实际问题中应用它,并以其理论为指导联系实际。
具体有以下几个方面:
1.在实际工作中,不能形而上学。
邓小平理论是一个完整的科学体系。它从强国富民出发,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为指导,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为基础,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为主线,以改革开放和四项基本原则为经纬,围绕建设有中国特色的基本问题,按照严密的逻辑依次展开。因此我们在学习当中要学会分析问题,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而不能照书搬书,不能断章取义,各取所需,必须全面、准确、完整地领会和把握。这样运用邓小平理论的观点观察问题、解决问题才能是正确、全面的。
2.理论联系实际是关键。
理论联系实际所包含的两个方面是不可分割的。它们既相互联系、相互衔接,又相互作用,表现为一个完整统一的过程。离开这两个方面或缺少任何一个,理论和实际就处于相互隔绝的状态,就联系不起来,做起事来就会找不到路。所以我们不仅在学生而且在生活中都应该牢记这一点,学会用理论来指导实践,只有这样我们做任何事情才不会找不着路,这也是我们成功的一大关键。因此只有做到理论联系实际,才不会“纸上谈兵”。
3.主次分清,我们要学会矛盾的主次之分。
邓小平提出的“一国两制”,是伟大的科学构想,是他所倡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邓小平的这个构想,本拟用之于中国台湾,后则提前用之于港澳。近几年的实践证明,它完全是可行的,成功的。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本是两个矛盾,但他并不是我们当代的主要矛盾,正是由于分清了主次矛盾,才有了今天的“一国两制”,也才有了我们今天社会的稳定。所以我们在学习中也就学会主次之分,要学会发现矛盾,更要学会分清主次,只有这样我们在做起事情来才能事半功倍。
当代大学生要坚持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和加强思想修养的统一,坚持学习书本知识和投身社会实践的统一,坚持实现自身价值与服务祖国人民的统一,坚持树立远大理想与进行艰苦奋斗的统一,用邓小平理论武装自己,成为新世纪社会主义事业的栋梁。
学习邓小平理论心得篇十
浙江日报杭州8月19日讯 (记者吴雅茗通讯员郑谐)为期3天的全省政协主席读书班今天在杭结束。读书班期间,与会同志认真学习邓小平关于新时期统一战线和人民政协理论,认真学习省委最近举行的专题学习会精神,听取省委副书记、省长吕祖善关于当前我省经济社会发展情况的通报,听取全国政协原冬平同志关于政协章程的辅导报告,并交流了各地政协工作经验,进一步加深了对新时期人民政协工作指导思想和工作任务的认识。
会上,省政协主席李金明传达了省委关于研究抗灾救灾工作的常委扩大会议和全省电视电话会议精神,要求全省各级政协组织和政协委员发挥优势、献计出力,为夺取我省抗灾救灾斗争的全面胜利作出贡献。
李金明就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切实加强政协工作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建设作了讲话。他指出,推进人民政协“三化”建设,是实践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是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客观需要,也是进一步提高政协工作水平的重要保证。“三化”建设必须抓住难点,突破重点,全面推进。当前必须进一步规范政治协商的内容和程序,通过更为有效的制度安排,将政治协商真正纳入党委、政府决策的整个过程,成为其中必经的重要环节。要进一步通过制度建设,建立长效机制,提高监督实效,加强民主监督工作。他强调,要进一步建立拓宽知情知政渠道和促进参政议政成果转化的制度保障,从制度上保证政协建言献策水平的提高,保证参政议政成果的转化。要进一步从制度上规范政协机关机构设置和运作机制,建立健全委员管理制度,切实加强对“三化”建设的组织领导,使政协“三化”建设不断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
学习邓小平理论心得篇十一
邓小平理论是毛泽东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继承和发扬,是当代的马克思主义。接下来就跟本站小编一起去了解一下关于邓小平理论学习心得吧!
邓小平是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创立者,伟大的无产阶级政治家、思想家和改革家。作为一个时代的伟人,历史的巨人,虽然已溘然长逝,然而他为我们整个国家,整个民族所作出的丰功伟绩和他的理论、思想,都必将在历史的长河中熠熠发光,指引我们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继续向前迈进!
党的xx大正式确立邓小平理论为我党的指导思想,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正紧密团结在以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坚定不移地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
作为时代的代言人,当代大学生,面对跨世纪的宏图和历史赋予的重任,我们不仅认识到邓小平理论的重要性,更真切地感到学习邓小平理论的迫切性。作为当代的大学生,我们学习邓小平理论的首要任务就是领会邓小平理论的精神实质,用邓小平理论武装头脑,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用邓小平理论构筑精神支柱。下面就结合自己学习邓小平理论谈几点体会与认识。
要深刻理解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实际结合的产物,是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xx大确立了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并把它作为全党的指导思想,学习和贯彻xx大精神,最重要的就是在思想上和实践中牢固确立邓小平理论的指导地位,自觉坚持用邓小平理论来指导自己的行动。实践反复证明,邓小平理论是伟大的旗帜,光辉的旗帜,胜利的旗帜,是前进道路上战胜一切困难,排除一切干扰,经受一切考验的根本保证。在党的xx大报告中指出"旗帜就是方向,旗帜就是形象",坚持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必须坚持其科学的思想体系,完整地学习,准确地理解,全面的掌握,熟练地运用,决不能断章取义,各取所需。
二、毫不动摇地坚持党的基本路线。
要深刻理解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和党的基本路线。在去年结束的九届人大二次会议中修改了《宪法》,指出"我国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因此在这个阶段最根本的就是要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党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告诉我们,经济建设是社会主义初级阶级的工作中心,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党的基本路线体现了邓小平理论的基本精神,反映了中国社会主义发展的内在规律,指明了中国社会主义发展的道路,是全党和全国人民的行动纲领,只有坚持基本路线不动摇,才能使邓小平理论在中国转变为现实,最终实现邓小平理论的宏伟目标!
要深刻理解我们肩负的重大历史责任。我们是跨世纪的大学生,是最富有朝气的一代,是新中国的接班人。我们的历史责任就是在党的领导下,继承和发展一个多世纪以来中国人民的伟大成就,把毛泽东、邓小平等老一辈革命家开创的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全面推向新世纪,实现中国的现代化和中华民族的全面振兴。学习邓小平理论的目的在于运用,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地发现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总结新经验,得出新思路。我们要自觉地运用邓小平理论解决日常遇到的各种矛盾和问题,提高我们处理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实际问题的能力、指导我们去改造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当前特别要处理好专业学习和理论学习的关系。在校学生专业学习固然重要,这是学生目前的主要任务,但是理论学习更为重要,是方向和指针。专业学习越忙越艰巨,越需要多学理论,提高理论水平,加强理论修养。只有这样,才能始终保持正确的航向,达到成功的彼岸!
四、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方针。
要深刻理解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性。"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作为大学生学习邓小平理论,重要的一点便是理论学习与实践活动相结合,只有做到理论联系实际,才不会"纸上谈兵"。我们化科院"双学活动"便给我们提供了这样一个机会。同学们在通读原著的基础上请老师进行专门的辅导讲座、加深大家对某些关键问题的认识;加深对抽象理论的认识,提高了觉悟,取得了进步,可谓受益匪浅!以上是我学习邓小平理论过程中的几点体会与认识。总之,正如邓小平同志所说"发展是硬道理",只有中国的大发展,才能有综合国力的大提高,才能有人民生活水平的大改善,才能有中华民族在世界上的空前地位。作为我们当代大学生今天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就是要刻苦学习邓小平理论,用邓小平理论武装我们的头脑,树立信念,明确责任,确立科教兴国战略,谋求祖国的更大发展。对此我们责无旁贷,这是我们义不容辞的历史使命,也是党、国家和人民所希望于我们的。我们是中国明天的希望,让我们携起手来,用我们的青春与汗水去谱写新中国最美好的乐章!
邓小平理论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关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实践的总结和集体智慧的结晶。邓小平理论是伟大的一门学科,是我们党和全国人民的指导思想,做为新世纪的大学生,我们应该认真学习邓小平理论。
通过对邓小平理论的简略学习,使匀更加正确的认识了社会主义,坚定了社会主义信念,对党和人民更加热爱。更增强了我对祖国明天更美好的信心。
邓小平理论让我明白了中国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和前时方向,我们这一代的大学生,面对着市场主义体制下的激烈竟争,我们应该始终铭记"三个有利于"。
把“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培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做为我们是否对祖国和人民做出贡献的根本标准,努力拼搏,学习好科学知识,为祖国更灿烂的明天贡献出自已的一份力量。
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了祖国大地,风风火火的20多年的改革开放,让人民的生活富裕了,也让我们这一代人有了很好了学习和生活的环境,从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20多年里,我们祖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农村的毛草房被红砖瓦房所代替,一条条致富大道纵横穿索,花园城市一个个的涌现,高楼大夏的林立,我国的国民经济总值翻了几翻,一切的变化数不胜数,而这些,都得益于我们国家的总设计师对小平同志的改革开放政策。深圳特区的飞速发展,做为我们祖国的一个世界之窗,让更多的外国企业在祖国大地投资经营,吸收了大量外资,也促进了周围城市的快速发展,只有坚持邓小平理论的改革开放,我们的祖国才能更加繁荣昌盛。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精髓,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也是邓小平理论的精髓,同时也是我们当代热血青年的行为指南。解放思想,我们可以学习更加先进的外国文化,实事求是,可以让我们更客观,更正确的处理好生活中的每一件事情。实事求是,也可以说就是现在的诚信,全国各地正在兴起诚信教育,无论做什么事情,没有诚信,不是实事求是,就不会得到他人的信赖,成功的机会也就几乎为零了。我们青年一代是祖国的希望,是明天的接班人,我们更应实事求事,踏踏实实做好生活中的每一件事,为以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扎实的基础。
邓小平理论的“一国两制”伟在构想,让香港和澳门回归到了祖国母亲的怀抱,为祖国统一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一国两制”的政策不但使香港和澳门及时的回归,这几年香港和澳门的发展证明在社会主义社会的中国,“一国两制”的政策并没有使香港和澳门的经济受到损害,有了祖国大陆的大力支持,香港和澳门的明天会更加辉煌。
祖国统一一直是我们全国人民的希望,在对中国台湾问题上,邓小平理论中指出,中国台湾是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祖国统一是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中国人民的共同愿望,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中国台湾一定会回到祖国的怀抱,就像香港和澳门一样,在邓小平理论伟大构想的“一国两制”的体制下更加富饶美丽。
因此,我们更应该义无反顾地坚定信念:坚持下去,是黄金,总会闪光;是玫瑰,必然开花;是种子,终将发芽。同时,不忘加速自己的步伐,无论是学习,还是思想上紧跟时代的发展,继续深入学习邓小平理论,用邓小平理论武装我们的大脑,不说为四化建设出一份更大的力,也许该向家乡的人们证明点什么,或者更好为自己以后的学习和工作做准备。
邓小平理论还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的宽广眼界观察世界,对当今时代特征和总体国际形势,对世界上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成败,发展中国家谋求发展的得失,发达国家发展的态势和矛盾进行正确分析,作出了新的判断。同时,邓小平理论也形成了新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科学体系。由此可见,邓小平理论的内容是非常丰富的,意义是非常重大的,我们应该很好地学习并用以指导我们的行动。
首先,邓小平理论是一个完整的科学体系。它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为指导,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为基础,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为主线,针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力、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这一重大的理论和实践问题进行分析,具有清晰、明确的目标。邓小平理论是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完善和发展起来的,因此,在实际工作中,不能形而上学的理解,不能断章取义,必须全面、准确、完整地领会和把握。这样运用邓小平理论的观点观察问题、解决问题才能是正确、全面的。
其次,解决思想,实事求是是贯穿邓小平理论的精髓。集中体现了邓小平同志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的科学态度。他在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指导下,研究新情况,总结新经验,在实践中开辟认识新事物、解决新问题的正确道路,从而为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理论宝库增添了新内容、新思想、新观点。解放思想就是要求我们本文来自本站网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冲破落后的传统观念和主观偏见的束缚,改变因循守旧、不接受事物的精神态度,使我们的思想认识符合与客观实际,防止我们犯“左”的错误。我们必须遵循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把邓小平理论同本地区本部门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才能正确认识和解决遇到的问题,切实有效地推进各项工作,创造性地开展各种工作。
再次,邓小平同志是我国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这一当代马克思主义的创立者。他善于总结人民群众的经验,尊重人民群众的创造精神,敏锐地把握时代发展的脉搏和契机,既继承前人又突破陈规,表现出开辟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和开拓马克思主义新境界的巨大理论勇气,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创立作出了历史性的重大贡献。它的精神都体现在邓小平的原著和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重要文献中。因此,反复阅读,刻苦钻研,深刻领会其著作中的内涵对我们将来的思想和行动是极其有意义的。
因此,在我学习邓小平理论的过程中,我必将结合自己的思想实际,用贯穿于这一理论的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来克服和抑制唯心论、机械唯物论、形而上学、等非马克思主义思想的侵蚀,增强觉醒观念,坚定理想信念,提高理论素质和政治水平,把邓小平理论同改造世界观、增强党性结合起来,用邓小平理论武装自己的头脑,树立正确的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学习邓小平理论心得篇十二
党的十五大的一个重大贡献,是把邓小平理论确定为全党的指导思想,号召全党、全国各族人民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21世纪。这是我们党作出的重大历史选择。实现跨世纪的历史任务,最重要的就是要把邓小平理论作为观察世界、发展我们自己的强大思想武器,作为统领全局、贯穿各项工作的灵魂。党的十五大号召全党:“要重视学习,善于学习,兴起一个学习马列主义、毛泽思想特别是邓小平理论的新高潮。”江泽民同志强调指出,学习邓小平理论,要从广度和深度两个方面下功夫,“既要注意从总体和科学体系上领会和掌握这一理论的基本内容、基本观点和基精神,又要注意从这一理论论述较多的若干重要领域,对有关的思想理论和方针政策进行系统的学习和理解。”为了贯彻党的五大的精神,教育部组织编写了《邓小平教育理论学习纲要》,这是把学习邓小平理论,特别是把学习邓小平教育理论不断引向深入的重要举措。
邓小平同志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在新时期,邓小平同志对教育事业一贯给予高度重视,一时期我国教育改革和教育事业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他在探索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过程中,始终把教育作为关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和社会主义历史命运的战略问题来对待,亲自抓科技教育工作,作出了一系列精辟的论述。《邓小平文选》一、二、三卷共收录了233篇文章,论及科技教育的有119篇之多,其中有37篇是专门或重点论述科技、教育的这些论著绝大部分集中在改革开放以来的近20年。《邓小平文选》第三卷,有60%的文章论及科技、教育,近1/4是专或重点论述科技、教育的。这些宝贵文献记录了邓小平同志科教兴国的战略思想和实践,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和时代特征的、内涵丰富的教育理论。邓小平教育理论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新时期我国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发展的指导思想。
邓小平教育理论深刻揭示了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教育的本质和发展规律,全面阐明了教育与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之间相互依赖、不可分割的辩证关系,明确了教育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确定了面向21世纪中国育改革和发展的战略方向和指导方针。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新的实践中,邓小平同志以伟大战略家的眼光提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将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入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体设计之中。他从社会主义现代化战略全局和中华民族命运的高度重视发展教育,提出“我们要实现现代化,关键是科学技术要能上去。发展科学技术,不抓教育不行”。他强调,必须尊重知识,尊重人才,一定要造成一种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风气。事情成败的关键是能不能发现人才、使用人才。他针对我国人口多、底子薄的国情,指出:“我们的国家,国力的强弱,经济发展后劲的大小,越来越取决于劳动者的素质,取决于知识分子的数量和质量。一个10亿人口的大国,教育搞上去了,人才资源的巨大优势是任何国家比不了的。有了人才优势,再加上先进的社会主义制度,我们的目标就有把握达到。”他对人民教师充满了感情,多次强调为人民服务的教育工作者是崇高的革命的劳动者。人民教师是崇高的职业,人民教师的创造性劳动应该受到党和人民的尊重。要提高教师的政治地位、经济地位和社会地位。他强调各级领导要重视教育工作,指出“忽视教育的领导者,是缺乏远见的、不成熟的领导者,就领导不了现代化建设。各级领导要像抓好经济工作那样抓好教育工作”。他的这些肺腑之言,时时萦绕在我们耳旁,成为我国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发展的理论指南。
在邓小平教育理论的指导下,1982年党的十二大首次把教育和科学列为全党三大战略重点之一;1987年党的十三大提出:“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必须坚持把发展教育事业放在突出的战略地位”;1992年党的十四大提出:“我们必须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努力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水平,这是实现我国现代化的根本大计”;1997年党的十五大报告是建党以来历次代表大会讲教育问题最多、最全面、最深刻的一个报告,江泽民同志在报告中进一步提出要切实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并重申了科教兴国的伟大战略,报告指出:“发展教育和科学,是文化建设的基础工程。培养同现代化要求相适应的数以亿计高素质的劳动者和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发挥我国巨大人力资源的优势,关21世纪社会主义事业的全局。”
20年来,在邓小平教育理论的指导下,在全党全国人民的重视和支持下,经过广大教育工作者的辛勤努力,我国教育改革逐步展开,教育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教育事业得到迅速发展。教育提高了国民素质,培养了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大量合格的、优秀的人才,对国民经济发展、科学技术进步和社会全面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但也应该看到,我国教育改革与发展还存在一些问题。有些地区和部门还没有把教育摆到应有的位置,有的同志对经济建设转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轨道上来这个战略方针认识不足,教育与经济还存在脱节现象,教育体制存在条块分割、力量分散问题。必须改变这种状况,切实落实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进一步深化教育改革,使我们的教育结构和教育体制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的要求。不久前江泽民同志指出,“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知识经济已见端倪,国力竞争日趋激烈”。
要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全面推向21世纪,解决我国教育改革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培养足够数量的高素质人才,就必须认真学习和全面贯彻邓小平教育理论。现在,教育部组织一批专家,在对邓小平教育理论系统学习、全面把握的基础上,编写了《邓小平教育理论学习纲要》,这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我相信,在首先认真研读邓小平同志原著的基础上,《邓小平教育理论学习纲要》会成为我们学习邓小平教育理论的重要的辅导材料。
学习和贯彻邓小平教育理论,不仅是教育界的一项历史性任务,也是全党全社会深入学习邓小平理论的迫切需要。特别是各级领导要带头认真学习和贯彻邓小平理论,包括邓小平教育理论,对此要有紧迫感和使命感,不负党和人民的重托,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尤其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素质,认真学习邓小平教育理论,贯彻落实科教兴国战略,为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多做实事。
学习邓小平教育理论,最根本的是学习邓小平同志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的科学态度和创造精神。重点是学习他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高度重视教育、改革教育、发展教育的战略思想;学习他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从国情出发建立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体系的思想路线;学习他坚持理论联系实际、脚踏实地、艰苦创业的工作方法和工作作风。
学习邓小平教育理论,还要结合建国以来我们的成绩与过失、经验与教训,尤其是十四大以来我们在各个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和教育工作的实际。要认真研读邓小平同志的著作和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重要文献。学习邓小平教育理论要注重实效,狠抓落实,不做表面文章,不搞形式主义。要掌握邓小平教育理论的精髓,要把学习邓小平教育理论落在实处,用以指导我们正在进行的社会主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实践,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作出更大的贡献。
处在世纪之交的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面临着难得的历史机遇。党的十五大为我们抓住机遇,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振兴指明了方向。只要我们在党的十五大精神指引下,在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团结起来,同心同德,不屈不挠,艰苦奋斗,就能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全面推向21世纪!
学习邓小平理论心得篇十三
邓小平理论是毛泽东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继承和发扬,是当代的马克思主义。它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在新的实践基础上继承前人又突破陈规开拓了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并且坚持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的基本成果,深刻的揭示了社会主义的本质,把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新的科学水平。
邓小平理论还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的宽广眼界观察世界,对当今时代特征和总体国际形势,对世界上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成败,发展中国家谋求发展的得失,发达国家发展的态势和矛盾进行正确分析,作出了新的判断。同时,邓小平理论也形成了新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科学体系。由此可见,邓小平理论的内容是非常丰富的,意义是非常重大的,我们应该很好地学习并用以指导我们的行动。
首先,邓小平理论是一个完整的科学体系。它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为指导,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为基础,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为主线,针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力、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这一重大的理论和实践问题进行分析,具有清晰、明确的目标。邓小平理论是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完善和发展起来的,因此,在实际工作中,不能形而上学的理解,不能断章取义,必须全面、准确、完整地领会和把握。这样运用邓小平理论的观点观察问题、解决问题才能是正确、全面的。
其次,解决思想,实事求是是贯穿邓小平理论的精髓。集中体现了邓小平同志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的科学态度。他在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指导下,研究新情况,总结新经验,在实践中开辟认识新事物、解决新问题的正确道路,从而为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理论宝库增添了新内容、新思想、新观点。
解放思想就是要求我们本文来自本站网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冲破落后的传统观念和主观偏见的约束,改变因循守旧、不接受事物的精神态度,使我们的思想认识符合与客观实际,防止我们犯“左”的错误。我们必须遵循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把邓小平理论同本地区本部门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才能正确认识和解决遇到的问题,切实有效地推进各项工作,创造性地开展各种工作。
再次,邓小平同志是我国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这一当代马克思主义的创立者。他善于总结人民群众的经验,尊重人民群众的创造精神,敏锐地把握时代发展的脉搏和契机,既继承前人又突破陈规,表现出开辟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和开拓马克思主义新境界的巨大理论勇气,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创立作出了历史性的重大贡献。它的精神都体现在邓小平的原著和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重要文献中。因此,反复阅读,刻苦钻研,深刻领会其著作中的内涵对我们将来的思想和行动是极其有意义的。
因此,在我学习邓小平理论的过程中,我必将结合自己的思想实际,用贯穿于这一理论的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理论来克服和抑制唯心论、机械唯物论、形而上学、等非马克思主义思想的侵蚀,增强觉醒观念,坚定理想信念,提高理论素质和政治水平,把邓小平理论同改造世界观、增强党性结合起来,用邓小平理论武装自己的头脑,树立正确的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学习邓小平理论心得篇十四
我国理论界对邓小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研究,始于1992年“南方谈话”,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1992-1993年为第一阶段,主要是对这一理论进行宣传、阐释、论证和相关概念的争论。1994-1995年为第二阶段,表现为对这一理论研究的拓展和深化。第三阶段从19起到现在,则在缓进中酝酿着突破。经过和正在进行的这些宣传、研究,使理论界对邓小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认识,取得了丰硕成果,但也存在有些内容尚未涉及和已有成果有待细化、深化、准确化、系统化等问题。为此,本文拟作一概略的回顾与评述。
一、邓小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形成的“源”和“流”
(一)邓小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形成的“源”
邓小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是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重大发展和创新,因此,十分自然地引起学者们对该理论“渊源”的研究和探讨。龚育之在1992年提出了邓小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新思想从何而来的问题,初步指出它既源自实践,又是倡导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的结果。[1](p.35)。
将邓小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源”较明确概括为“实践”和“马克思主义”的是李铁映。他在年提出:“邓小平同志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学说是在总结包括我国在内的现实经济实践的基础上……提出来的”,“邓小平同志的经济思想来源于实践”。他还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提出,是对马克思主义原理的科学运用和发展。”[2]这些研究成果,已被学术界接受,成为大家的共识。
学习邓小平理论心得篇十五
1992年10月,党的十四大确立了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全党的指导地位,提出了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武装全党的任务。
1993年11月2日《邓小平文选》第三卷出版,收录邓小平1982年至1992年间的著作119篇。同日,中央作出《关于学习〈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的决定》,决定指出:“《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的出版,为我们进一步用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武装全党,统一全党的思想,教育干部和人民,提供了最好的教材和最有力的武器。从现在起,要把学习《邓小平文选》第三卷摆在党的思想建设和干部理论教育的主要地位。”
同日,中央举行学习《邓小平文选》第三卷学习报告会。江泽民总书记在会上发表了题为《用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武装全党》的讲话。江泽民指出:“这次出版的第三卷同十年前出版的第二卷,汇集了邓小平同志在形成和发展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过程中的最重要最富有独创性的著作。”“它内容丰富,博大精深,洋溢着鲜明的时代精神与民族精神,闪耀着马克思主义真理的灿烂光辉。”“理论思维的成熟是党成熟的一个重要标志。改革开放十五年来,我们党在理论上取得的最大收获,就是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中,创立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这一理论,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中国这样的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用新的思想、观点,继承、丰富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最新成果,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从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经过十二大、十三大到十四大,我们党又郑重地把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写到了自己的旗帜上。这是我们党付出了巨大代价获得的极为珍贵的精神财富,是我们党和人民进行新的历史创造的科学总结,是我们发展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旗帜,是我们民族振兴和发展的强大精神支柱。”江泽民号召全党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形势下,努力学习《邓小平文选》第三卷,把十四大提出的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武装全党的任务认真落到实处。
随后,根据中央的决定和江泽民的重要讲话精神,中央举办了四期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的理论研讨班,170多名省区市和中央、国家机关以及军队各大单位的主要领导干部参加学习。
1994年11月2日,《邓小平文选(1938—1965年)》和《邓小平文选(1975—1982年)》经过增补和修订,由人民出版社出版第二版,分别改称《邓小平文选》第一卷、第二卷。经过增补修订后出版的《邓小平文选》第一卷、第二卷,连同1993年出版的第三卷,集中了邓小平在长达半个世纪中的主要著作,反映了邓小平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同时代特征相结合形成的基本理论观点和政策策略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邓小平文选》第二卷同第三卷在内容上前后衔接、相互贯通,形成一个科学体系,这两卷成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奠基之作。《邓小平文选》一至三卷作为一个整体的出版发行,表明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科学体系的形成和成熟。
学习邓小平理论心得篇十六
学习了邓小平理论之后深有体会。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新成果,是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中国共产党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行动指南。这一理论是在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历史条件下,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在总结我国社会主义胜利和挫折的历史经验并借鉴他社会主义国家兴衰退成败经验的基础上,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科学体系。党的十五大已经把邓论写入了党章,并将邓论作为我党的理论行动指南。
邓小平理论是发展的理论,我们要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就必须认识到,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我们永远要坚持的思想路线。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根本立场和方法,它贯穿整个理论体系之中,是这一理论活的灵魂。从社会主义发展的道路阶段看,在中国这样一个经济比较落后,人口众多的国家,究竟如何建设社会主义,这是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的新课题。照搬书本不行,照搬外国模式也不行,必须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实际结合起来,在实践中开辟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同样,也只有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的指导下,才能纠正超越革全发展阶段的“左的思想”,从我国生产力发展的实际状况出发,作出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论断。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性质,主要矛盾,奋斗目标,指导方针和基本路线的正确认识,无一不是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的结果。江泽民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指出:“邓小平理论是在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历史条件下,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实践中,在总结我国社会主义胜利和挫折的历史经验并借鉴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兴衰成败历史经验的基础上,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邓小平理论形成了新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科学体系。号召全党学习邓小平理论,用邓小平理论武装全党是新时期党的思想建设基本任务。”可见邓小平理论已成为党的指导思想,其重要性可见一斑。
中国,这个古老文明的国家,已经迈入了21世纪,有过辉煌,有过沧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已经走过了60多个春秋,如今,这个伟大的国家正在以稳健的步伐,在现代化的道路上前进。她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创立的邓小平理论,正指导着这个民族大踏步的前进。
邓小平的一个极大贡献,就是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放到了经济建设上来,而邓小平同志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号召,在知识经济为导的今天,摆正发展思路无疑是十分有现实价值的。在知识经济中,技能和知识成为比原材料、资本、劳动力都更为重要的经济因素,是最重要的财富之源,可以作为发展经济的资本。包括专利、商标等在内的无形资产在整个经济资产中的比例大大上升,在一些发达国家,许多企业无形资产中的比例已高达50%以上,而县城国民生产总值的一半以上是以知识为基础的,近年来,美国经济的增长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灵活快速地掌握新知识、新技术。今天的美国已被信息技术包围,各公司从中获得了惊人的利润,美国微软公司的崛起和发展速度,就充分地印证了知识经济的力量,微软公司创立仅,它的资产已超过400亿美元,如果把它列为世界各国国内生产总值的排行榜中,可排在新加坡之前而列第47位,现在微软公司的市场价值已大于美三大汽车公司的总和。,美国全年新增产值的2/3是靠微软这样的公司创造的。
知识经济的兴起,预示着人类已进入了依靠知识,依靠技能发展产业的时代,在工业经济时代,可以设置各种壁垒来保持竞争的一方;在知识经济时代,不再有壁垒可以保护落后,蓬勃发展的世界知识经济产业对我国经济建设提出了严峻的发展问题,使知识密集的生产部门作为一种新兴的产业迅速崛起,产业结构又进入了新的大调整期,无形资产的投入快于有形资产的投入,社会化和网络化程度极高的知识和信息生产与分配部门的人员已开始超过物质生产部门的人数,使劳动密集和资本密集型产业向知识技术密集型产业过渡,我国不仅面临着如何巩固、改造、发展传统工业,尽快实现传统工业现代化的'的问题,更重要的是面临着如何超越传统工艺的发展阶段。中国要进步,中国要腾飞,必须在知识经济的竞争中迎头赶上,众所周知,竞争的关键在与人才,而现在中国面临的情况是一批批优秀的人才不断的流失,各国纷纷来华挖人,就是在中国的国有企业,仅有的几个出色的技术人员也都纷纷“跳槽”进了外企,为什么,只有物质利益的驱使吗?不是的。相信每个知识分子都明白只有为自己国家作贡献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实现人生价值,帮助外国打工只不过是物质利益上的暂时得到了满足,而精神上始终缺少点什么,真正意义推动着祖国前进的人,无疑是自豪的,一些华人科学家在国外获得了荣誉,却一定要加入该国国籍为领奖前提条件。但名牌大学的学生还是盘算着出国,为什么?归根到底是国内的人才竞争和价值回报体制还很不完善,在国外,他们除了可以学习更多先进的知识,很主要的是他们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参与公平竞争,最大限度的体现自己的价值,而在国内就相对逊色很多了。要留住人才,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在行政上给予人才以极大的鼓励,创造良好的工作研究环境,在价值回报上也要更加合理,要尽量让人才有所施,而不是才皆无用。
如今在推进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过程中,江泽民主席提出了“三个代表”的重要论述,这无疑是一面光辉的旗帜,指引我们的前进方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站在世纪之交的时代高度,总结我们党近80年的历史经验,联系当前我国改革开放的新形式及党面临的新问题,从根本上回答了在充满挑战和希望的21世纪,我们党把自己建设成为一个什么样的党和怎样建设党的问题。“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把我党的性质,宗旨和根本任务同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同人民群众的历史作用紧密联系起来;从社会发展规律和无产阶级先进政党的根本性质的高度上,揭示了党的先进性的实质和内涵,证明了只有正确把握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坚持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正确把握物质与精神的辨证关系,坚持代标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正确把握党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坚持代表中国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党才能始终走在时代的前列,才能真正保持先锋队的性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进行了新的提炼和升华,对党的性质、宗旨、根本任务的认识更加全面、系统与深入,大大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和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为在新的世纪全面加强党的建设和争取党的事业的更大发展指明了方向,为保持党的先进性,保证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奠定了重要的思想理论基础。我们要紧密团结在党中央周围,用邓论武装自己,作到头脑清醒,目的明确,认真学习三个代表的精神,理解党中央的路线方针政策,更好的配合作好国家的各项工作,协助党把祖国推向成功的彼岸。
青年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青年一代应肩负起跨世纪发展的历史重任,适应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把伟大事业全面推向新世纪。我们是跨世纪的,大有作为的一代,我们肩负着民族的希望,国家的重托,是时代的骄子―我们应该在先进理论指导下,在正确的道路上为祖国的再次辉煌而奉献自己无悔的青春。
学习邓小平理论心得篇十七
本学期总共开设了三门课程,其中有一门课意义深远——《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它的到来不仅加深了学子们对中国政治和历史的认识,且更加全面地理解到邓论的发展路线与“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让我们这些祖国的接班人更加清楚中国的发展方向,通过学习,才发现每一步都走得漫长而艰辛,当然,这也是步入新中国的一个重要转变阶段。在此,特感谢革命先辈们的艰苦奋斗给大家带来了的解放与自由,使得中国人们步入小康生活,人们当家作主唱起幸福之歌,为创造新中国的发展阶段而努力。
以前总是会在各社区或公众场合见到一些“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发展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社会主义建设的新道路”“和平与发展”等标语,但一目十行,只能理解它的字面意思,不知道它的真正含义所在,不能与祖国的发展一同俱进。当然,人民群众的力量是无限的,世上无难事,只要众力齐心迈向新中国,无所谓困难与阻力。
那么,我想通过学习,将相关内容给大家进行解说,以至于让更多的人们了解国情,关心国家大事,提高爱国意识。相关内容如下:
1、集中概括:它是指中国共产党必须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和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2、时代背景:它是在对当今国际局势作出科学判断的基础上形成的,当今国际局势的深刻变化是它形成的时代背景。
3、历史根据:它是在对我们党的历史经验作科学总结的基础上形成的。党成立80多年来的奋斗历程和基本经验的科学总结,是它形成的历史根据。
4、现实依据:它是在对党的现状进行科学分析的基础上形成的,党的建设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是它形成的现实依据。
5、历史地位:它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最新成果;是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二、何谓“邓小平理论”?形成的时代背景?历史根据?现实依据?
1、理论内容:邓小平理论围绕着“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形成了一系列相互联系的基本观点,构成了一个科学的理论体系。主要内容是关于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发展阶段、根本任务、发展动力、外部条件、政治保证、战略步骤、领导力量和依靠力量、祖国统一的理论。
2、时代背景:它是在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历史条件下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3、历史根据:它是在总结我国社会主义胜利和挫折的历史经验并借鉴其他国家社会主义兴衰成败历史经验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4、现实依据:它是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以上只是它们的一个大概意义与发展历史过程,至于具体内容不作详细说明,因为,它是一个庞大的思想体系,所涉及的领域十分之广大,比如工业、农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等,除此之外,还要顾及到国民生产值的提高、人民群众的温饱、外交关系的维护、战争的前期准备、中国内部地区政治与经济的发展和协调等,这是我们做为一名普通老百姓所不能理解的范围。
除此之外,邓小平的思想还有两个具有重大意义的观点:“一、改革开放。采取一系列的优惠政策发展沿海地区的经济,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然后带动另一部分人富,最终达到共同富裕;二、一国两制。是发展两岸关系和祖国和平统一的最佳方式,采取和平发展的方式解决历史遗留的种种问题。”
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他们都是伟大的,他们的贡献是有目共赌的,炎黄子孙会继承他们的重大任务,沿着伟人的足迹一路发展下去。今日的和平与稳定,是领导人们和广大群众的心血成果,在此,祝愿祖国繁荣旺盛,早日实现共同富裕的美好生活。
学习邓小平理论心得篇十八
学习邓小平基本理论,深受教育,倍感亲切,尤其是邓小平“发展才是硬道理”的伟大思想,简洁明快,震耳欲聋,朴实无华。抓住了解决中国问题的关键,令人叹服。回顾中国改革开放的光辉历程,放眼鲁中淄博发展的日新月异,心中涌动着对这位世纪伟人的无尽思念。十年后,xx大提出:“我们党要承担起推动中国社会进步的历史责任,就必须把发展作为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为我们今天很好地理解和树立科学发展观奠定了坚实基础,也更进一步坚定了我们在新时期发展的信念。
一、回顾历史,充分认识“发展才是硬道理”的长远意义。
“发展才是硬道理”虽然七个字,却揭示了中华民族兴衰荣辱的历史结论。
众所周知,中国古代文明曾经长期领先于世界,但从18世纪末,由于封建统治者不顾顺势,闭关自守,夜郎自大,固步自封,阻滞了生产力的发展。而当清朝统治者沾沾自喜于“康乾盛世”的余辉时,欧美资本主义国家却乘着工业革命的东风,迅速发展起来,中国远远被甩在了后面。于是,这个衰落的封建帝国沦为侵略的对象。近代中国,遭受英法联军、八国联军、沙皇俄国及日本的两次侵略。事实证明,“落后就要挨打”,这就是近代中国历史留给我们的辛酸回忆和沉痛教训!
在血的教训面前,无数先进的中国人认识到,只有发展才能救亡图存。他们为了实现强国富民的理想,进行了可歌可泣的斗争和探索,虽历尽艰辛但始终无法使旧中国摆脱落后挨打的悲惨命运。只有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反动统治,建立了新中国,才为中国社会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开辟了道路。新社会新制度的建立,为生产力的快速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提供了前所未有的良好条件。但在以后的实施过程中,由于一度偏离了经济建设这个工作重心,淡漠了发展,使我国在经济方面与发达国家本已缩小的差距又拉大了。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牢牢抓住了发展这个主题,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取得了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辉煌成就。特别是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这是我国人民得到实惠最多的时期,是我国社会长期保持安定团结、政通人和的时期,是我国民族凝聚力极大增强的时期。这是我国人民实践邓小平理论的辉煌成果。就淄博市发展来看,20xx年,我市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003.38亿元,今年将达到1200亿元。在最近刚刚揭晓的中国城市综合实力排名中,我市列第48位。人民生活总体上实现了由温饱到小康的历史性跨越,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72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902元。全市储蓄存款余额923.62亿元,城镇居民人均住房使用面积达到28.57平方米,6年增长1.15倍。电冰箱、洗衣机、彩色电视机、电脑这些20xx年前许多人闻所未闻的电器产品,现在已经进入了寻常百姓家,个人拥有汽车等昂贵商品已经屡见不鲜。放眼祖国,自1992年提出“发展是硬道理”以来,中国获得了让世人瞩目的发展。从1978年到20xx年,年均gdp增速达9.4%,处于世界前列,gdp总量已跃居世界第6位,人均gdp突破1000美元。我国的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国际影响日益增大,世界人民看重中国,国际霸权主义势力不敢小看中国,中国顺利实现香港、澳门回归,这都得益于我们的发展。
历史和现实充分证明,只有紧紧抓住发展才能从根本上把握人民的愿望,把握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本质,才能在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赢得更多的主动和优势。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台。在未来发展前进的道路上,无论遇到什么艰难险阻,只要坚持“发展才是硬道理”的思想,用发展的眼光、发展的思路、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我们就能够应对各种挑战、勇往直前。
二、靠发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坚定树立社会主义的信念。
展望新的世纪,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任重道远,既有过去积累起来的老问题,也有不断出现的新问题,但不论解决什么问题,最终都是要靠发展。发展是基础,发展是根本。离开发展,坚持党的先进性、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和实现民富国强都无从谈起。
从国际看,应对复杂多变的局势,战胜种种风险和考验,最终要靠发展。勿容置疑,目前,我们与世界发达国家的差距还很大。西方敌对势力对社会主义中国实行遏制和“西化”、“分化”图谋,短期内不会改变。我们必须增强忧患意识和紧迫感,创造条件,加快发展,不断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不断提高我们应对各种风险的能力。
从国内看,解决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战胜各种困难,最终也要靠发展。我国正处在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阶段最大的特点就是经济不发达,最根本的任务就是发展社会生产力,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求,加快发展始终是关乎国计民生的头等大事。我国人口多、底子薄,社会就业和保障的压力很大,贫困人口还为数不少。地区发展不平衡,民主制度有待完善,在改革发展中,确立起来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成熟。在深化改革的过程中,一些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逐渐暴露出来。这些前进中出现的矛盾和问题只能通过加快发展来解决。
总之,复杂的形势,艰巨的任务,赋于发展特殊的重要意义。增强综合国力,改善人民生活,离不开发展;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离不开发展;保持社会稳定,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离不开发展;提高国际竞争力,掌握国际斗争主动权,离不开发展;完成祖国统一大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也离不开发展。只有加快发展,才能创造出比资本主义更发达的生产力、才能使人民群众享受更多的实际利益,社会主义才能更好地显示自己的优越性,人民群众才能从内心里更加拥护社会主义,才能最终说服那些不相信社会主义的人。
三、强抓机遇加快发展,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
实践证明,能不能抓住机遇,加快发展,历来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能否赢得主动、赢得优势的关键所在。邓小平指出:“要抓住机会,现在就是好机会。我就担心丧失机会。不抓呀,看到的机会就丢掉了,时间一晃就过去了。”也要求我们:“要抓住机遇而不可丧失机遇。”纵观全局,以为的党中央明确提出了“五个统筹”和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在21世纪头20xx年,对我们来说,必须紧紧抓住并且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联系世界政治格局和当前国际形势,要充分看到我国已经奠定的发展基础和进一步发展的有利条件,牢固树立机遇意识,做到善抓机遇,抢抓机遇,发展要有新思路、改革要有所突破,开放要有新局面,各项工作都要有新举措。
抓住机遇、加快发展,就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淄博作为国务院批准的山东半岛经济开放城市之一,也是具有百年工业历史的老工业城市。近年来,市委、市政府按照省委的要求,制定了“两提前、一率先”的奋斗目标,既提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前基本实现现代化,率先在鲁中崛起。在实施这一宏伟目标的进程中,市委不失时机制定“建设经济强市、文化大市和绿色城市”规划。我们市政协充分发挥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的职能,发挥政协组织人才荟萃、智力雄厚、代表性强、联系面广的优势,围绕中心,服务全局,献策出力。近年来,针对制约我市在发展中产业结构升级、多种所有制经济、文化产业、三农发展等九个方面的体制性、机制性、结构性等问题,我们先后进行广泛的视察、考察、调研,提出真知灼见的意见和建议上千条,写出有价值的报告116个,为促进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做出积极的努力。全市上下解放思想,坚持发展,冲破了一切妨碍发展的思想观念,抛弃和改善了一切束缚发展的做法和规定,革除了一切影响发展的弊端。在强抓机遇中依靠人民,集中全体人民的智慧和力量,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
邓小平关于发展问题的论述,为科学发展观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科学发展观是对邓小平发展理论的重要实践。党的xx届三中全会提出了“五个统筹”和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指导我们要抓住机遇,实现更快的发展。这是党中央总结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在丰富发展经验基础上的又一次理论创新和观念创新,是与时俱进的产物和成果,标志着我们对发展问题的认识更加全面、准确、更加符合不断变化客观要求。我们要努力学习掌握“五个统筹”为根本要求的科学发展观,充分认识落实科学发展观是对邓小平关于发展理论的具体运用。首先注重发展的全面性,如注重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二是更加注重发展的协调性,城乡之间、区域之间、经济社会之间,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之间,都要协调发展;三是更加注重发展的可持续性、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这是世纪潮流,也是我们发展的内在要求;四是更加注重发展的目的性,既以人为本,发展的目的是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因此,我们政协组织要牢牢把握发展的大局,服从服务于发展的大局,认真履行职能,强化自身建设,适应新的国内国际形势的需要,自觉地用科学发展观来指导我们的各项工作,以实际行动落实邓小平伟大思想,为促进社会主义事业的顺利发展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学习邓小平理论心得篇十九
20xx年,局党组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以“创先争优”活动和推进学习型党组建设为契机,坚持党的xx大及xx届六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深刻领会党的xx大会议精神,突出学习重点,创新学习方法,领导班子综合素质得到进一步提高,为全市蚕桑产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思想和组织保证。
一、指导思想明确,学习主题突出。
局党组要求领导班子成员要坚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党的xx大和xx届六中全会和中央、省、市委重大战略部署和重要会议精神,按照科学理论武装、具有世界眼光、善于把握规律、富有创新精神的要求,落实市委“项目出精品、旅游争一流、两化创样板、文化树标杆”的总体要求,围绕“三名战略”,进一步解放思想、坚定信心、积极进取、开拓创新,不断提高理论水平和工作能力,着力促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
二、完善学习制度,统筹理论学习。
我们坚持以中心组学习带动全局理论学习,把中心组学习的制度建设,作为加强和改进理论学习的重要前提,持之以恒,常抓不懈。一是用制度来规范理论学习。根据本单位工作实际,制定了《中心组20xx年理论学习的安排意见》,做到合理布置,统筹安排,始终坚持年初有计划、有安排、有学习内容和学习专题,定期或不定期安排集中学习,学习有体会,年终有总结。二是坚持理论学习领导责任制。针对理论学习的长期性、重要性和紧迫性,把理论学习情况纳入了领导班子目标管理责任进行考核。一年来,中心组集中学习达15次。
二、创新学习方式,提高学习质量。
我们从增强理论中心组学习的吸引力,努力提高学习质量出发,进行了新的探索和尝试,取得了好的学习效果。一是实行中心组成员联系点制度。深入基层单位开展调查研究,了解基层政治学习工作,交流和探讨理论学习问题,指导和帮助基层共同提高政治理论水平、解决实际问题。二是开辟理论学习交流阵地。把中心组成员理论学习的成果和党员干部通过学习的感悟,进行相互交流,相互学习,营造了认真学习、积极探索、求真务实的良好氛围。三是改进学习方法。我们在理论中心组学习坚持集中与分散相结合、专题辅导与集体讨论相结合等形式的基础上,采取“读、听、看、谈、写”等学习方式,在“闲时集中学,忙时重自学”的原则上,坚持从学习的度和量上进行把握。闲时充分利用学习时间,做到合理安排,适当增加学习内容;忙时工作再紧张也不放松学习,做到有的放矢,灵活安排,使理论学习与工作目标一致,相互促进,既起到了好的学习效果。今年,班子成员每人有笔记1万多字、开云官网app下载安装手机版 1篇。
三、强化检查考核,保证时间、内容、人员、效果“四落实”
1、加强检查督促。为切实端正学风,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真正做到学以致用,学用结合,我局加强了对理论中心组及各成员学习情况的检查督促,把理论学习落到实处。中心组组长亲自抓好理论学习,督促中心组成员按时保质完成年度学习任务和调研任务。结合年终工作总结,中心组对领导干部理论学习情况进行了认真全面检查。
2、严格考核监督。一是考核学习态度。重点考核干部理论学习的自觉性,看其能否真正把理论学习摆上重要位置,能否遵守中心组学习制度,做理论学习的表率。二是考核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重点考核干部对党中央路线方针政策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同时考核履行职责所应具备的理论知识,开展能力测查。三是重点考核领导干部能否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头脑,加强党性锻炼,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增强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的能力。四是考核领导干部能否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去观察、分析、解决工作中的重点和难点问题,创造性地开展工作。通过中心组理论学习,我局上下牢固树立起“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思想,完成各项工作任务,开创了蚕桑又好又快发展的新局面。
学习邓小平理论心得篇二十
邓小平理论是发展的理论,我们要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就必须认识到,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我们永远要坚持的思想路线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根本立场和方法,它贯穿整个理论体系之中,是这一理论活的灵魂。
从社会主义发展的道路阶段看,在中国这样一个经济比较落后,人口众多的国家,究竟如何建设社会主义,这是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的新课题。照搬书本不行,照搬外国模式也不行,必须解放思想,究实事求是,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实际结合起来,在实践中开辟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同样,也只有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的指导下,才能纠正超越革全发展阶段的“左的思想”,从我国生产力发展的实际状况出发,作出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论断。鲎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性质,主要矛盾,奋斗目标,指导方针和基本路线的正确认识,无一不是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的结果。
江泽民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指出:“邓小平理论是在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历史条件下,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实践中,在总结我国社会主义胜利和挫折的历史经验并借鉴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兴衰成败历史经验的基础上,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邓小平理论形成了新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科学体系。号召全党学习邓小平理论,用邓小平理论武装全党是新时期党的思想建设基本任务。”可见邓小平理论已成为党的指导思想,其重要性可见一斑。
学习邓小平理论心得篇二十一
***在纪念邓小平同志诞辰11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我们纪念邓小平同志,就要学习他始终坚持实事求是的理论品质。这一理论品质也体现在他的学习观之中。邓小平关于学习的重要论述,科学回答了中国共产党为什么学习、学习什么和怎么学习的根本问题,形成了具有深邃历史视野,充满现代意识的马克思主义学习观,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深入推进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建设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邓小平始终从党和国家的全局出发,秉持强烈的忧患意识,把学习与党的生死存亡,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兴衰成败紧密联系在一起,倡导全党“一定要善于学习”,特别是随着党和国家的任务发生战略性转变以后,“要善于重新学习”。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建设客观上要求,各级党组织成员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要善于根据现实条件和历史任务“重新学习”,使学习成为中国共产党人的一种生存方式和内在需要,并将“善于学习”作为一种态度、一种境界融于一切工作的始终。
当前,中国共产党所处的环境已经发生并且继续发生着重大而深刻的变化。从国际层面来看,这种重大而深刻的变化集中体现出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文化多元化、社会信息化和信息网络化等发展特征;从国内层面来看,这种重大而深刻的变化集中体现出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市场化和国际化等阶段性特征。这些重大而深刻的变化给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带来的挑战是全方位的和前所未有的。要解决国际国内新形势下的所有新情况、新问题和新挑战,中国共产党必须增强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我国发展起来后不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的本领,而“本领不是天生的,是要通过学习和实践来获得的”。而无论是中国革命、建设时期,还是社会主义改革时期,都需要党员干部率先认真学习、仔细领会并深入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都需要党员干部围绕党在不同时期的中心任务和各项实际工作认真学习、善于学习、重新学习,为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建设营造浓郁的学习氛围,如此,中国共产党作为政党组织和它周边的环境之间、和它所在的体系之间才会形成良性的互动关系,才会生发出时代适应性,而这正是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建设的根本旨归。
邓小平始终强调党员干部要将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作为学习的根本任务,特别是要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并将其运用到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中去。加强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建设,首要任务就是加强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习。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目的是使广大党员干部确立科学的马克思主义观,理解马克思主义的本质,把握马克思主义的精髓,真正做到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既为中国共产党人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提供精神定力,坚定理想信念,也为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建设提供根本的价值定向。回顾中国共产党成立90多年来波澜壮阔的历史进程,就是中国共产党人传播、学习、实践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光辉历史。
新世纪新阶段,面对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中国共产党人学习的任务十分繁重,但“首先要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这是我们做好一切工作的看家本领,也是领导干部必须普遍掌握的工作制胜的看家本领”,特别是“新干部、年轻干部尤其要抓好理论学习,通过坚持不懈学习,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观察和解决问题,坚定理想信念。”邓小平关于“学马列要精,要管用”的思想启示我们,学习马克思主义关键在于学习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并以解决中国实际问题为中心来学习马克思主义,这是几代中国共产党人长期坚持并需要我们继续发扬的优良学风,是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是被实践证明的增强党员干部学习实效、提高党员干部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的正确途径。
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在赋予学习特定的内涵与价值的同时,也内在地要求学习方式的变革,其中,加强党内学习制度建设,使全党的学习逐步实现制度化、常态化,是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基础性工作,也是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必然要求。在党的90多年的发展历程中,中国共产党在建立党内学习制度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邓小平同志更是明确提出要从注重实效的原则出发,“建立学习制度”。同时也须清醒地看到,目前党内学习制度体系还不完善,学习制度的设计制定、衔接配套、贯彻落实等方面还存在诸多问题,无法完全解决目前尚存在的不愿学、不勤学、不真学、不深学、不善学等问题,距离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因此,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建立健全符合实际、行之有效的学习制度,对于促进党员、干部学习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推动学习型党组织、学习型政党建设具有根本性的重要意义。
要建立健全学习动力激发制度,激发每一个党组织成员内心对学习的需求,形成强大的学习动力,不断提高政党组织整体的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要建立完善的学习组织管理制度,根据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建设不同阶段的任务,规范和细化学习过程管理,同时注意总结各级党组织在实践中创造的新做法新经验,及时用制度的形式固定下来;要建立科学有效的学习考核评估制度,将学习的过程考核与结果评估有机结合;要建立坚实的学习保障制度,为建立马克思主义学习型建设奠定坚实的物质保障。
学习邓小平理论心得篇二十二
党的xx大确立了邓小平理论在全党的指导地位,1998年5月24日中共中央发出了《关于在全党深入学习邓小平理论的通知》。多次号召全党要重视学习邓小平理论,兴起一个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特别是邓小平理论的新高潮。为贯彻xx大精神和指示,新闻出版署于1997年10月着手组织编写一套“邓小平理论研究书系”,于友先署长担任这套书系的主编,聘请了郑必坚、逄先知、龚心瀚、龚育之同志担任书系的顾问。编撰、出版这套书系的目的是进一步促进邓小平理论的学习、宣传和研究工作,并为广大党政干部、人民群众提供一套具有较高水平的学习邓小平理论的读物。
在各地、各社上报选题的基础上,新闻出版署请有关专家学者反复论证和认真筛选,确定40多种选题列入书系。全国有20多家出版社参加这一重点出书工程。经过两年多的共同努力,现在出版34种,基本上完成了这一出书工程。
这些书的绝大多数原稿,发稿前我读过,大家可能会问我的印象如何?概括起来说,我觉得有这么一些特点:
一、总的来说,作者们的研究和撰写、出版社的审读和加工是极其严肃认真的,很多选题都是进行了两三年、四五年,甚至十年、八年的深入研究和认真撰写的,有些是几易其稿;各出版社配备了很强的编辑力量对书稿进行审读、加工,有些书稿反复几次同作者研究修改,尽可能地提高书稿质量。例如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的《邓小平多党合作理论研究》就是一本比较成功之作。邓小平同志根据中国的国情和丰富的实践经验,进行理论的概括和升华,形成了富有中国特色和中国气派的多党合作理论,有许多新的创见,发展和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政党学说。但是,过去我们对邓小平理论中的这一重要组成部分研究得很不够,更没有像样的专著出版。作者李学明同志对这个专题进行了十多年的研究,写成这样一部37万字的专著,全面、系统地论述了邓小平关于多党合作的理论,填补了这方面的空白,对于人们更加深刻地理解邓小平理论的整个体系很有帮助。这本书可以说是一本上乘力作。
《邓小平理论体系研究》也是一本较好的作品。作者从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历史与现实、中国与世界的深远广阔的视角出发,以党的xx大精神为指导,以《邓小平文选》和党的重要历史文献为根据,以“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为中心,运用比较分析方法,对邓小平理论的内容和体系作了较为全面系统的研究和论述。本书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即始终贯穿着对这一理论进行两个方面的比较研究,一与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和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思想、理论、观点相比较,二与我国社会主义胜利或挫折的历史经验,以及其他国家社会主义兴衰成败的历史经验相比较,本书较好地坚持了历史同逻辑相统一的原则来阐发邓小平理论的形成过程、基本内容及其内在的逻辑体系。目前,对邓小平理论的逻辑体系到底应当如何表述,在我国理论界虽然还未形成统一的意见,但作者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和构建方法论。
他们认为一个完整的科学理论体系,一般应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关于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性的认识;一是关于理论体系逻辑框架的构建。作者认为邓小平理论的全部内容是以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为基础,围绕着“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展开的。这一理论体系的逻辑框架结构应是它的各个部分及每部分各个具体原理相互衔接和相互关系的表现。据此,作者将邓小平理论的逻辑框架结构概括为相互衔接的三层四级:第一层次,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是邓小平理论的精髓,是这一理论的哲学基石。第二层次,社会主义的基本理论,主要回答什么是社会主义,如社会主义本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等理论,是这一理论的主体基础理论。第三层次,社会主义总体发展战略理论和各具体领域发展的理论,主要回答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一层次又分为两个级次:第一级次,社会主义总体发展战略理论(根本任务、发展动力、政治保证、战略步骤、依靠力量和领导核心);第二级次,社会主义各具体领域发展的理论(经济、政治、文化、外交、祖国统一)。作者根据这一逻辑框架设计来展开自己的研究和阐述,逻辑性较强,坚持了历史和逻辑相统一的原则,说理清楚,说服力较强,可以帮助人们全面、系统、准确地把握邓小平的整个理论体系,加深对这一理论体系的理解。
《邓小平的理论境界研究》是一本颇有新意之作。在xx大报告中指出,邓小平理论之所以能够成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这一理论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在新的实践基础上继承前人又突破陈规,开拓了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作者根据江的这一提示,分十一个方面对邓小平理论的新境界展开了系统的论述。作者运用历史发展和对比的手法,把每一个方面的理论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发展的原有状况同邓小平这些理论的新发展加以具体的比较,从中既可以看出继承关系,又可以看到随着实践的发展,邓小平所作出的新贡献,有较强的说服力,读了可以加深对邓小平理论的理解和准确把握。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作者在每一章中讲了邓小平理论的新境界后,都专辟一节讲对邓小平这一方面理论的创造性运用和发展,这样就把对邓小平理论的研究同对有关论述的研究、把对邓小平理论的研究同贯彻xx大精神紧密地结合了起来,有很强的现实性。
二、正因为作者和编者们以极其严肃认真的态度来从事这项有重大意义的出版工程,所以总的来说,书系的质量是比较高的。这种高质量,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一些老的课题有了新的深度和新的高度。党的xx大对邓小平理论进行了新的更加全面、系统、深刻的概括和阐发,作者们在自己的研究和论述中普遍地注意了体现xx大的精神,因而使这些专题的研究和开发有了一种新的高度和深度。
2,有不少课题,是过去研究得比较少、比较薄弱,甚至是缺门的,例如关于邓小平理论体系的研究、关于邓小平理论的内在逻辑的研究、关于邓小平思想方法论的研究、关于邓小平理论境界的研究、关于政治体制改革和邓小平民主与法制思想的研究、关于邓小平的教育和科技思想的研究、关于邓小平的价值观和伦理思想的研究、关于邓小平的“一国两制”思想的研究、关于外交战略思想的研究、关于多党合作理论的研究、关于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理论的研究,等等。我在阅读这些书稿时,深受启发,感到这些作者的确是很花功夫的,同时也认识到邓小平理论确实博大精深。邓小平的著作我也读过不知多少遍,经过这些作者的点拨,感到自己过去学习还是不深不细,很多精深之处我过去还没有体会到,我想我有这样的感受,其他读者读了后也会有同样的感受。这样,这套书系对广大干部、群众进一步学习邓小平理论是会有帮助的。
3.绝大多数作者,在研究和阐发邓小平理论的同时,还特别注意联系以为核心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在新的实践中是如何运用、发展邓小平理论的,在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很下功夫,所以给人以新鲜感,也启发人们在自己的实践中更加自觉地坚持和发展邓小平理论。
总之,我感到书系是我们全党学习邓小平理论新高潮中可喜的收获,它的出版也必将对正在兴起的新高潮起到很好的推动作用。
【本文地址:http://www.pourbars.com/zuowen/151181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