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历史考试总结与反思学生 历史考试总结(精选11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26 01:43:05
2023年历史考试总结与反思学生 历史考试总结(精选11篇)
时间:2023-11-26 01:43:05     小编:薇儿

总结的选材不能求全贪多、主次不分,要根据实际情况和总结的目的,把那些既能显示本单位、本地区特点,又有一定普遍性的材料作为重点选用,写得详细、具体。怎样写总结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总结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总结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历史考试总结与反思学生篇一

20xx年下学期就将结束了,本学期按照教学计划以及新的《历史课程标准》,已经如期完成了教学任务。下面就分几个方面来说一说我在这学期教育教学方面的心得和体会,总结如下:

一、备课,做到周密细致,找准重、难点 作为一名老教师,我能坚持认真备课和教学,备课时认真钻研教材、教参,学习好《课程标准》,虚心向同年级老师学习、请教,力求吃透教材,找准重点、难点。提前备好课,写好教案。积极参加教研组活动和各种听课交流活动,上好公开课,并能经常听各有经验老师的课,从中吸取教学经验,取长补短,提高自己的教学的业务水平。每节课都以最佳的精神状态站在教坛,以和蔼、轻松、认真的形象去面对学生。按照《初中历史新课程标准》进行施教,让学生掌握好科学知识。还注意以德为本,结合现实生活中的现象层层善诱,多方面、多角度去培养现实良好的品德和高尚的人格。 为了上好每一节课,我经常上网查资料,集中别人的优点确定自己的教学思路,常常忙到夜里十一、二点。

复习阶段,我把全书及每一单元的重点内容、知识点的内在联系予以概括总结,并打印出来给学生,让学生有一个明确的学习思路。并精心印发了一些历年中考、期末试卷中出现的最新题型,及时地让学生明确考试的方向。

二、上课――做到线索清晰,层次分明 上好课的前提是做好课前准备,不打无准备之仗。上课时认真讲课,力求抓住重点,突破难点,精讲精练。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注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思维,使学生有举一反三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有难度的问题找优等生;一般问题找中等生;简单些的总是找后进生回答。上课后及时做课后反思和写教后感,找出不足之处及时加以改进。

三、作业布置――有针对性和有层次性. 为了减轻学生的学习和作业负担,每次布置作业时,我都会精心地挑选,认真地选择一些有利于学生能力发展的、有利于学生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的作业。 作业批改后,我又能及时给予讲解;对于作业错误教多的学生,我利用课余时间对学生进行辅导,不明白的耐心讲解,及时查缺补漏。这样虽然作业量不多,但是作业的质量很高,学生通过不多的练习既掌握了知识,又提高了对知识的深层理解。

四、辅导――面向全体,关注个别。 在课后,我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的情况进行相应的辅导,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不同需求,避免了只重视优生忽视后进生的思想和做法。在课后的辅导中我加大了对后进生的辅导力度。我对后进生的辅导,主要是学习思想的辅导,在解决学生的疑难问题的同时,不断地给予鼓励和支持,让他们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逐渐培养他们学习的兴趣,事实证明:我的这一做法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总之,教育工作,是一项常做常新、永无止境的工作。社会在发展,时代在前进,学生的特点和问题也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发生着不断的变化。作为有责任感的教育工作者,必须以高度的敏感性和自觉性,及时发现、研究和解决教育教学工作中的新情况、新问题,掌握其特点、发现其规律,尽职尽责地做好工作,以完成我们肩负的神圣历史使命!

历史考试总结与反思学生篇二

1.原始社会:土地属于氏族公社所有,公社成员集体耕种,平均消费。

2.奴隶社会(夏商周):土地归国家所有,实行井田制。

(1)发展过程:开始实行(商)——盛行(西周)——瓦解(春秋)——废除(战国)。

(2)瓦解及原因:春秋时期,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根本原因),生产力的发展,井田制这种生产方式不能适应生产力发展的需要;许多私田出现;战争频繁,劳动力减少;鲁国等进行税制改革,促使土地逐步由国有向私有转变,逐步形成了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剥削方式,井田制逐步瓦解。

3.封建社会的土地所有制:

(1)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形成。战国时期,各诸侯国先后进行了变法运动。封建制度最终在各国确立起来。其中,秦国的商鞅变法最为彻底,废除井田制,以法律形式确立封建土地所有制。

(2)封建土地所有制特点。

封建土地所有制在中国存在两千多年;封建地主依靠政治经济特权,大量兼并农民土地;广大农民只有很少土地或完全没有土地,受封建地主和国家的剥削和压迫,生活贫困。

(3)屯田制(三国)

原因:东汉末年,曹操为筹措军粮,推行屯田。

做法:招募流农耕种田地;在军事频繁地区,让士兵屯田。

作用:屯田制是封建制的土地国有制,屯田制的推行,安置了大批流亡农民,使流民有田耕种,有利于稳定了社会秩序,缓和社会矛盾;保证了军粮供应;促进了北方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

(4)均田制(北魏至唐中期)

目的:保证国家的赋税收入和徭役征发。

主要内容:北魏时,国家将掌握的土地实行分配,给农民一定数量的田地;百姓缴纳一定数量的租税,服徭役和兵役。隋代和唐代前期推迟了服役的年龄,甚至可输绢代役。

意义:中国古代一项比较完备重要的封建土地制度;保证国家的赋税收入和徭役征发;北方农民的生产和生活相对稳定,开垦的荒地增多,有利于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保证农民的生产时间,促进农业的发展。瓦解原因:土地兼并严重和土地买卖的频繁。

(5)明代后期,土地高度集中,激化社会矛盾,明末农民起义提出“均田免粮”口号,表达了广大农民获得土地的愿望,说明封建土地制度成为农业生产发展的桎梏。

历史考试总结与反思学生篇三

从这次月考我总结出许多学习道理和学习方法,当我们考试差时,如果只会一味地去找理由的话,或把错的责任推到别人身上的话,那么便会永远掩盖着错误,一直错下去。

如果该每天完成的学习任务没有完成,喜欢集中复习,临考突击,每天该学、该记的欠账的话,便会更难取得好成绩。要做到必须每天的知识积累,每天复习,而且要做到专心致志学习才行。

知识是靠日积月累的,人不可能在极短的时间内,把大量的学习内容灌输入到大脑里去。“饥一顿饱一顿”的,“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这样只会事半功倍的。因此,我们一定要做到定时定量学习。

学习靠积累,学习靠努力;机会仅有一次,不能放过任何一次考试!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搜索文档

历史考试总结与反思学生篇四

美丽的三亚,小雨过后,空气清新,少了平日的炎热,倒是凉爽宜人。海南省开云KY官方登录入口 历史中心组在领头人李海英的`带领下到达三亚二中,映入眼帘的校园不大,但干净整洁,特别是师生热情喜悦的面容令人愉悦。

此次开云KY官方登录入口 历史中心组观摩研讨活动主要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三亚二中柯晓云老师授课《高三文科历史试卷讲评》和评课;第二部分是:全国著名历史教育专家张道林老师的《如何解决历史教学中的一些问题》的讲座。具体内容如下:

第一部分:柯晓云老师授课(后附相关课件)

一、试卷总评

分析试题涉及到的主要内容。

二、成绩分析

1、分数段分析。

2、与其它班级成绩比较。

三、选择题分类讲评

1、文字类。

2、图表(回顾新课改内容)。

3、逆向型选择题。

4、因果选择题。

5、组合题。

6、比较选择题。

四、材料解析题

评课:1、做课老师柯晓云谈教学设计和课后反思。2、组长李海英强调复习课中试卷讲评课的重要性及学生的主体性问题。

第二部分:张道林老师讲座

一、如何做好一名优秀的历史教师

1、做好历史教学工作。

2、做好教研工作。

3、研究教材:了解教材的编写、指导思想,以便于通盘了解教材。

4、多参加例会活动。

历史考试总结与反思学生篇五

这次考试的题量适中,大部分学生四十分钟就能把会做的题做完。难易程度也比较适中,能真正考察学生的能力,既考察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也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试题的区分度也比较适合。涉及的覆盖面相对比较广,既有综合的知识点,也有细小的知识区分,可以说是面面俱到。总体上来讲,这次试题能考查出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重点考查了学生对知识的灵活运用,及学生的做体审题能力及其语言表达能力。应该是比较符合课改新理念的。

1、学生上课不认真听讲,掌握知识不牢固,即使教师用对比法,

图示法,线索法等方法让学生去掌握,但仍有部分学生模模糊糊。

只要稍有变化学生就出错。再有第21、22、24题学生根本不审题,仅仅是把原背的答案填上而已。

2、对历史这门课不重视,虽然是九年级,但学生仍然引不起足够的重视,大部分学生对这门科也抱着马马乎乎的态度,成绩不够理想。有些学生甚至扬言,历史这门课平时不用用功,考试以前看看书就可以。

3、审题不仔细,做题能力差。虽然通过阶段性检测,二次过关,

学生的做题能力仍然需要加强,有些学生,两问答成一问,审题不清,答非所问。

4、学习习惯不够好,浮躁,不注意思考,不求甚解,不注意把

知识联系起来思考,错别字较多。

1、继续强化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做到精讲多练,真正把具体的措施落实到人。

2、课中注意教会学生掌握知识的窍门,由繁化简,让他们乐于接受。

3、注意个别辅导,通过写来培养学生的习惯,解决错别字问题和提高学生的审题做题能力,和对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同时让学生在做题,练题中自己掌握做题技巧,实战出真知。

4、通过阶段性检测及二次过关查缺补漏,做到由面再到点。

5、继续探索新课改方式,让学生感兴趣,来提高课堂效率和教学成绩。

本届学生基础较差,学习习惯不够好,自由散漫。加上对历史不重视,上课不注意听讲,课下不会复习,对知识的记忆不连贯,因此成绩还是不够理想。虽然经过我的努力,学生已经有了很大改观,课堂教学效果,成绩也在一步步提高。总之,今后我将一如既往继续努力,争取更好的成绩。

试卷分析,期中考试,基础知识,覆盖面,知识点

历史考试总结与反思学生篇六

本次考试,说实在话,我没有做好充分地准备。学生也一样,也没有认真进行复习。他们究竟会考得如何,我有点忐忑不安。毕竟这是一个新班,学生的基础,我还不是很了解。尤其平时上课的时候,他们总是很沉默。考试结果出来后,虽然离我的目标还很远,问题还很多,但是我看到了希望,对他们也开始有了一些信心。

郭大平,95分;吉靖,96分。还有几个男孩子,都有点出乎我的意料。全班16个男孩子,有12个男孩子在80分以上,值得欣慰。从他们的答题来看,确实花了功夫,知识点也记得比较清楚。对于他们,我以后可以大胆地放手让他们去思考,开放他们的思维。

朱凌慧,91分。这是个非常聪慧的女孩子。据我了解,这个女孩子各科成绩都不错。6个女孩子中,唯有她进入了优秀的行列。值得肯定与表扬。在上课时,她不太喜欢讨论问题,从她的成绩来看,也是用心去学习了。学习历史这东西,除了要识记一些知识点外,还是要从多方面获取历史知识,学会用辩证唯物主义来分析历史。我想,对于他们班,还是要加强这方面的训练。

朱勇健与刘文雄,倒是出乎我的`意料,考得不太理想。但从我平时的观察来看,这两个人还是很有潜力,很有希望进入优秀行列。可能对朱勇健过于放松了,才让他对历史松懈了。今后要注意调整方式。而刘文雄是第一个主动要求购买学习参考书的,说明这孩子学习积极性非常高。从平时的学习来看,他还没有完全利用好这本参考书,以后得加强辅导。

陈琪、刘怡等5个女孩子,这次给我提了醒。其中有4人在七十分以下,这很危险。从他们答题来看,一是没有复习好,把知识点给记混淆了;;二是根本答非所问;三是没有掌握答题技巧。所以,在今后教学中,一是要加强基本知识的识记训练;二是要加强答题技巧的训练。这是我的初步设想。

考试结束了,但我的思考没有结束。一开始的时候,我的想法是抓紧时间让他们记忆,在课堂上要求非常严格。对于没有达到要求的学生进行了比较严厉的批评。在后来几堂课上,我却发现孩子们开始对历史有些畏惧感了。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我扼杀了孩子们对历史的兴趣,恐怕会适得其反。之后,我调整了自己的做法,尽可能让孩子们自己去讨论一些问题,即使措词不够好。但我想,至少保留了孩子们的兴趣。对于差生,我相信鼓励比批评更有用。从钟玉琼与刘怡的眼神中,我看到了她们需要老师的鼓励。尽管这次考试不尽人意,但我仍然充满信心。今后我将多挤出一些时间来找一些优秀的教学案例与资料,多看看别人的课堂,多找一找自己存在的问题,把自己的历史课上得更精彩,更有价值!

历史考试总结与反思学生篇七

考试后,我最关心的事莫过于各科的成绩了。成绩很不理想。其实分数只不过是检测我们对知识掌握了多少而已,不必耿耿于怀,而是要明白自己在哪里失分了,找出原因,及时弥补。我们必须总结失分的原因,采取措施,加以补救。

一是基础知识。

要想使自己的基础知识更广泛,就需要积累。在平常的学习过程中,遇到不认识的字,不明白意思的词语及时查工具书。每天看一看,背一背,温故而知新,以免由于时间的关系,冲淡了记忆。

二是阅读。

阅读也是建立在积累上的。平常应该多读。要用心去读,读的不是有趣,而是内容。在平常多读的情况下,我们在考试时做阅读题就会很好地抓住文章所要表现的感情。

三是作文,

最好先看好题目在答题。

这样,在自己答题的过程中,就会有一个构思,也许,在答题的过程中,就会有灵感,在做作文就比较容易了。平常多写,多练,逐步提升,平常时应该多读一些“开卷有益”的书。

我没有考好完全是在于平时的基本功没有打好。吸取了这次的教训,我以后会在平时的学习上更加努力!认真完成作业!专心听讲!没有考好也在与临场发挥的不够完善。我在考完试后会仔细检查。我会“更上一层楼”!老师,请你相信我,我会在下次的考试中,更加在努力的!

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历史考试总结与反思学生篇八

一、试卷分析:

历史考试时间为60分钟,100分,题型包括单项选择题、判断题、综合能力题。试题覆盖面广,每课知识点在试卷中都有体现,试题难易适中,有一定的梯度,适合不同层次的学生。同时注意基础知识与提升能力相结合。培养了学生的记忆能力、理解能力、对比能力、综合概括能力、创新能力、识图能力等。重点突出,注重史论结合,培养学生从材料本身提炼信息的能力,对培养学生的历史素养和人文素养有一定意义。

二、试卷成绩情况

初一两个班,平均得分64。8,在十二家学校联考中居第四,相对于他们的基础,成绩还是满意的。

三、学生做题情况分析如下:

选择题50分,每题2分,注重对基础知识的记忆与掌握。选择题错误率较高的是3、5、8、16、23、24、25,其中尤其以5、24错误率最高,错的原因是听课不专心,概括、综合和理解问题的能力欠缺,需要老师加以指导,全面提高各项能力。

判断题28题错的较多,只一个“黄”字之差,学生没能分辨出来。

31题(2)其中第二问学生错误率较高,分析原因学生分析问题能力不强,不能根据“血缘”关键字眼提取有效信息进行答题。

32(1)孔子三句话分别阐明的教育思想是什么?学生失分较多,原因是平日死记硬背,不理解,更不能合理有效地将知识重新梳理、分析、对号入座。

33(1)商鞅变法对后世封建政治制度影响最大的是哪条?学生想到秦国强大的最有利一条:奖励耕战,生产……,不能根据“封建政治制度”关键字眼,想到郡县制,老师没有将二者联系起来做好梳理也有很大关系。

34(2)(3)学生做的也不好,分析原因学生读题能力不强,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对综合性的问题缺少应变能力、分析问题、组合问题的能力。下一步要多加强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四、从试卷看出学生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1、平时的学习态度决定成绩,班级的班风学风影响成绩。初一学生确实基础差,没有把握住学习历史的方法,通过谈话或物质、精神刺激使学习习惯差的孩子迎头赶上。

2、通过这次考试,我们感觉到基础知识须在平时打牢,做各种类型的题才能游刃有余。部分学生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固,一些基本的意义或插图还需要进一步落实到位。

3、在今后的教学中老师需引导学生学会整合教材,增强综合、对比、抽象思维能力,概括能力的训练。

五、采取的补救措施:

1、向集体备课、自己备课要质量,向课堂45分钟要质量。既落实好课本基础知识,同时也把卷子中的问题使学生彻底弄懂。需要老师和课代表做好服务工作,多付出效果才好。

2、通过复习、记忆,落实基本的大事,意义,评价人物等知识。

3、通过看书、识图、领悟文本知识,把课本由薄到厚,由厚到薄,增强概括能力,综合能力。

历史考试总结与反思学生篇九

本次期末考试考生共有78人,其中80分以上3人,占4%;60分以上32人,占41%;不及格的46人,占59%。最高分87分,最低分10分。

本份试题难易适中,注重基础知识的考查。选择题大都是考查较简单的单一知识点,但题干设计巧妙,学生需认真审题才可以作出答案,非选择题的小题设计也是注重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与运用能力的考查。如选择题中的5、6、7、9、11小题,非选择题的第23题,学生若只是死记课本知识是难以作答的,这就需要学生能够对所学知识进行理解与运用。

(一)选择题

本试题满分40分,学生得分主要在25分左右。容易出错的有4、5、6、9、10小题4、6、10小题学生出错的主要原因是学生对所学知识掌握不牢,对历朝历代所发生的事情记忆不准,混淆导致出错。5、9小题学生出错的主要原因是对所学知识不能灵活运用。

(二)非选择题

21、(1)本试题满分4分,大部分学生得分在2―3分之间。本试题学生的错字、别字太多,失分严重。另外出现的问题还是学生对所学知识掌握不准确,张冠李戴。

(2)(3)材料分析题大部分同学对史料掌握不熟,失分较多。(4)是开放题,大部分同学思维不太灵活,答题较死板,得分也不多。

22试题满分16分,得分在8分左右,学生对所学知识不会灵活运用,第2小题出错的主要原因是把两次战役相混淆,对官渡之战、赤壁之战的相关知识记忆不准,第3小题赤壁之战失败的原因没分析清,记忆不准确。

23试题满分13分,学生得分在9分左右。学生存在的问题是记忆不准,对知识点没掌握,胡乱拼凑。

24试题满分5分。得分状况较好,在4分左右。但也有个别学生掌握不准确,

(6)探究题

本试题满分16分,大部分学生得分在10分左右。

国家篇中,大部分学生都能答对,但错别字较多。人物篇中,大部分学生都能回答正确,存在的问题还是错别字较多,“嬴政”的“嬴”出错率较高,很多学生写成了“输赢”的“赢”;出错最多的还是最后一个试题,大部分学生不知亡国之君。

措施篇中,秦皇、汉武在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的措施掌握不到位,错别字也较多。

分合篇中,很多学生朝代顺序模糊,没记忆准确,出错最多的还是学生对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形势理解不深刻。

1、要从思想上重视历史学科。

从这次初一学生的历史试卷来看,出现了很多空白试卷,且学生的试卷书写相当潦草,胡写乱写的学生很多,不及格人数占参考人数的13,成绩令人瞠目,同时为初三历史教学埋下了隐患。可以看出,相当一部分学生思想上不重视历史学科,从而导致成绩低下,对此情况,教师一定要引导学生,重视起来,采取有效措施,争取使学生下半学期成绩能够得到提高。

2、重视对课本基础知识的落实。

在历史学习中,基础知识部分是占主体的,掌握基础知识是学生综合运用,灵活掌握知识的前提,因此一定要重视基础知识的落实。对于课本一些重点知识一定要反复落实,要使学生能正确书写下来,避免书写错别字,要使课标要求的重点知识、主干知识学生掌握准确无误。

3、对课本上涉及到的文言文要加以讲解。

由于七年级是中国古代史,所涉及的一些资料大多是文言文,所以对于课本出现的一些文言资料要进行讲解,使学生能够理解到位进而掌握相关知识点。

4、复习时要对知识进行系统归纳,形成知识网络。重视单元小结、同类知识的总结及比较,构建知识网络,使学生有明确的历史知识体系。同时对于单元学习主题也要重视讲解,要让学生掌握单元主题。

5、复习时要对学生进行审题、答题规范、答题技巧的训练。

初一阶段要重视对学生进行审题、认真答题的训练,要让学生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认真读题,规范答题,同时使学生能够掌握一定的答题技巧。

历史考试总结与反思学生篇十

历史考试时间为60分钟,100分,题型包括单项选择题、判断题、综合能力题。试题覆盖面广,每课知识点在试卷中都有体现,试题难易适中,有一定的梯度,适合不同层次的学生。同时注意基础知识与提升能力相结合。培养了学生的记忆能力、理解能力、对比能力、综合概括能力、创新能力、识图能力等。重点突出,注重史论结合,培养学生从材料本身提炼信息的能力,对培养学生的历史素养和人文素养有一定意义。

初一两个班,平均得分64.8,在十二家学校联考中居第四,相对于他们的基础,成绩还是满意的。

选择题50分,每题2分,注重对基础知识的记忆与掌握。选择题错误率较高的是3、5、8、16、23、24、25,其中尤其以5、24错误率最高,错的原因是听课不专心,概括、综合和理解问题的能力欠缺,需要老师加以指导,全面提高各项能力。

判断题28题错的较多,只一个“黄”字之差,学生没能分辨出来。

31题(2)其中第二问学生错误率较高,分析原因学生分析问题能力不强,不能根据“血缘”关键字眼提取有效信息进行答题。

33(1)商鞅变法对后世封建政治制度影响最大的是哪条?学生想到秦国强大的最有利一条:奖励耕战,生产……,不能根据“封建政治制度”关键字眼,想到郡县制,老师没有将二者联系起来做好梳理也有很大关系。

34(2)(3)学生做的也不好,分析原因学生读题能力不强,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对综合性的问题缺少应变能力、分析问题、组合问题的能力。下一步要多加强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1、平时的学习态度决定成绩,班级的班风学风影响成绩。初一学生确实基础差,没有把握住学习历史的方法,通过谈话或物质、精神刺激使学习习惯差的孩子迎头赶上。

2、通过这次考试,我们感觉到基础知识须在平时打牢,做各种类型的题才能游刃有余。部分学生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固,一些基本的意义或插图还需要进一步落实到位。

3、在今后的教学中老师需引导学生学会整合教材,增强综合、对比、抽象思维能力,概括能力的训练。

1、向集体备课、自己备课要质量,向课堂45分钟要质量。既落实好课本基础知识,同时也把卷子中的问题使学生彻底弄懂。需要老师和课代表做好服务工作,多付出效果才好。

2、通过复习、记忆,落实基本的大事,意义,评价人物等知识。

3、通过看书、识图、领悟文本知识,把课本由薄到厚,由厚到薄,增强概括能力,综合能力。

历史考试总结与反思学生篇十一

进入初中后历史一直以来还算我的强项,初一,初二那会,每章节过后都会收到老师发的学案,然后开始死记硬背,成绩倒也还说的过去,谁知进入初三,先是换了老师,讲课方式,风格都有了翻天覆地地变化,接着中国历史也变为了世界历史,每章节过后,也不会再收到学案,懵懵中就参加了月考,从考场下来,我就彻底懵了,感觉什么也不会,答案可想而知。

月考过后,我仔细分析了自己了历史丢分,平时上课老师知识渊博,所以讲课风趣幽默。自己呢光是听乐子了,可是需要掌握的知识点,是一点没记住,同时思维还停留在之前初一,初二等着背学案的模式。这样以来,成绩肯定是不理想。痛定思痛,我根据自己的情况制定了一些措施。每节课上过后自己仔细阅读教材全解,老师上课提到的要点,重点,仔细再过一遍。之后,有空就翻历史五三,会的题口头回答,有困难的,不知道的就动手写一写,最后呢,和其他班的同学借来学案进行巩固。

在这种措施下,这次期中考试,历史进步最大,但是离我心目中满意的成绩还有很大的距离,也就是说还有很大的上升的空间,在期末考试之前,我要继续之前好的办法,勤背,多预习,多复习,巩固,通过练题来促进背题,自己总结出适合自己学习历史的好办法。

期末考试也就剩下四十多天了,我一定要好好利用好这宝贵的时间,合理分配,有效,高效地完成各科目地学习,复习,将以前段老师给我们讲地时间宝典利用上,使自己的时间尽可能地充足,让自己做到劳逸结合。

国有句古语说得好: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这句话送给自己,激励自己,努力,为了最后的成功,加油!

首先,我认为不能单方面关注成绩,而应该关注学生对历史学习态度的转变。这次考试之所以没有考好,总结原因如下:

1、平时没有养成细致认真的习惯,考试的时候答题粗心大意、马马虎虎,导致很多题目会做却被扣分甚至没有做对。

2、准备不充分。毛主席说,不打无准备之仗。言外之意,无准备之仗很难打赢,我却没有按照这句至理名言行事,导致这次考试吃了亏。

3、没有解决好兴趣与课程学习的矛盾。

4、史实不清,是致命的弱点。

5、部分学生态度不端正。或不重视,或认为历史很好学,不过背背而已,就是落下也能很快赶得上。

6、解题技巧的欠缺。表现在如何从四个选项中找出最佳项,提高正确率;如何审好题,做到紧密结合题目要求作答;如何合理安排卷面,尽量多得分等等。

7、看书不细。未能听进老师的忠言相告,一相情愿地以为这儿不考,那儿不考,存在侥幸心理,结果遭受沉重一击。

8、不会读书。学生习惯了把一节教材从头念到尾,而较少注意抓住历史发展的脉搏,体味历史事件之间的联系,领略历史的博大与精深。

为此我觉得做以下安排:

1、课内重视听讲,课后及时复习。

新知识的接受,数学能力的培养主要在课堂上进行,所以要特点重视课内的学习效率,寻求正确的学习方法。上课时要紧跟老师的思路,积极展开思维预测下面的步骤,比较自己的解题思路与教师所讲有哪些不同。特别要抓住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课后要及时复习不留疑点。首先要在做各种习题之前将老师所讲的知识点回忆一遍,正确掌握各类公式的推理过程,庆尽量回忆而不采用不清楚立即翻书之举。认真独立完成作业,勤于思考,从某种意义上讲,应不造成不懂即问的学习作风,对于有些题目由于自己的思路不清,一时难以解出,应让自己冷静下来认真分析题目,尽量自己解决。在每个阶段的学习中要进行整理和归纳总结,把知识的点、线、面结合起来交织成知识网络,纳入自己的知识体系。

2、适当多做题,养成良好的解题习惯。

要想学好数学,多做题目是难免的,熟悉掌握各种题型的解题思路。刚开始要从基础题入手,以课本上的习题为准,反复练习打好基础,再找一些课外的习题,以帮助开拓思路,提高自己的分析、解决能力,掌握一般的解题规律。对于一些易错题,可备有错题集,写出自己的解题思路和正确的解题过程两者一起比较找出自己的错误所在,以便及时更正。在平时要养成良好的解题习惯。让自己的精力高度集中,使大脑兴奋,思维敏捷,能够进入最佳状态,在考试中能运用自如。实践证明:越到关键时候,你所表现的解题习惯与平时练习无异。如果平时解题时随便、粗心、大意等,往往在大考中充分暴露,故在平时养成良好的解题习惯是非常重要的。

3、调整心态,正确对待考试。

首先,应把主要精力放在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这三个方面上,因为每次考试占绝大部分的也是基础性的题目,而对于那些难题及综合性较强的题目作为调剂,认真思考,尽量让自己理出头绪,做完题后要总结归纳。调整好自己的心态,使自己在任何时候镇静,思路有条不紊,克服浮躁的情绪。特别是对自己要有信心,永远鼓励自己,除了自己,谁也不能把我打倒,要有自己不垮,谁也不能打垮我的自豪感。

在考试前要做好准备,练练常规题,把自己的思路展开,切忌考前去在保证正确率的前提下提高解题速度。对于一些容易的基础题要有十二分把握拿全分;对于一些难题,也要尽量拿分,考试中要学会尝试得分,使自己的水平正常甚至超常发挥。

这一次历史的期中考试,全班的成绩都不理想,当然,也包括我。老师这么辛苦地教育我们,不就是为了让我们掌握到知识吗?让我们考试有一个好成绩吗?我突然觉得自己不应该考一个这么差的成绩,这样对不起自己,对不起老师,也对不起家长。 考试是为了检验我们对知识的掌握程度。虽然说,考试的成绩不理想可能有不细心的原因在里面,但是,绝大部分还是该掌握的知识掌握得不够牢固。

我知道,要想取得良好的成绩,必须先要打下坚实的基础。在平时,课前要认真预习,不懂的地方要做好标记,先自己独立思考,实在不懂上课的时候再拿出来讨论。上课要认真听讲,做好笔记。课后要认真复习,应该要背的概念和公式一定要记牢。甚至还可以做一些比较灵活一点的题目,当然,这是在对于基础完全掌握的情况下才做比较难的题目。这样的话,考试的时候要想取得一个优秀的成绩就并不难了。 虽然说,有了良好的基础,考出一个优秀的成绩并不难。但是,考试的时候有一个很大的毛病需要我们去克服,那就是:粗心。考试要做到认真审题、仔细答题、做完检查这三点。考卷里会有陷阱,所以一定要细心、细心、再细心。 老师,我一定会按照我自己上面所说的去做。让自己把应该掌握的知识掌握牢固,考试时取得一个优秀的成绩,这样才对得住自己,对得住老师的辛勤教育!

【本文地址:http://www.pourbars.com/zuowen/15127715.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