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管理人才论文范文(15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26 04:24:45
旅游管理人才论文范文(15篇)
时间:2023-11-26 04:24:45     小编:琴心月

总结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自己的优点和长处,从而更好地发挥自己的潜力。要思考总结的目的和受众,以便更好地确定写作风格和表达方式。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面试问题和回答技巧,希望对求职者有所帮助。

旅游管理人才论文篇一

摘要:随着旅游经济的全球化及快速发展,旅游业发展与人力资源质量之间的矛盾也越来越突出,其中解决这个矛盾的途径之一就是加快旅游管理人才的职业化教育。

本文在阐述职业化、职业化能力内涵的基础上,结合旅游管理职业特点对旅游管理人才职业化能力进行了剖析,为旅游管理职业化教育提供理论参考。

关键词:旅游管理;职业化;职业化能力;人力资源。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旅游经济的各项指标已居世界前列。

旅游教育发展也很迅速,仅全国旅游行业培训总量达3,971,125人次,其中行业岗位培训达3,496,865人次,成人学历教育培训达474,260人次[1]。

应该可以说旅游人力资源的发展与旅游业的发展相匹配了,可许多旅游企业管理者仍然提出旅游人力资源不足的问题。

这主要是因为旅游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造成旅游职业教育生源匮乏,而旅游高等教育着重的是专业人才的培养,故造成旅游从业人员的职业素养过低,刚毕业的大学生又不能适应企业发展的需求,还得进行短期或长期的培训才能正式上岗。

一方面增加了企业的运营费用;另一方面,造成人才的流动性增大。

本文在阐述职业化、职业化能力内涵的基础上,结合旅游管理职业特点对旅游管理人才职业化能力进行了剖析,为旅游高等教育职业化发展提供理论参考。

一、职业化及职业化能力的内涵。

目前对于“职业化”普遍的认识主要有[2-4]:(1)是一种工作状态、生存状况、生活方式;(2)是必须遵守的职业道德与行为准则;(3)是为了达到职业的要求所要具备的素质和追求成为优秀职业人的历程;(4)是一种精神、一种力量、一套规则,对职业的价值观、态度和行为规范;(5)是一种在职场中专用的语言和行事规则;(6)职业化就是以最小的成本,追求最大的效益。

通过对这些观念的理解,笔者认为职业化不能简单的等同于“格式化”、“标准化”。

职业化,它是一个职业人在工作、生活及学习过程达到某职业标准和要求的一种状态、过程。

可以用六个“合适”一个“最佳”来概括,也就是说在合适的时间、合适的地点,用合适的方式,说合适的话、做合适的事,为企业或单位创造最佳的效益。

职业化主要包括职业化素养、职业行为规范、职业化技能三方面的内容[4]。

所以,职业化能力是指一个职业人在工作、生活及学习过程达到某职业标准和要求的一种状态、过程所要具备的能力。

因为是旅游业是一个新兴产业,现今社会上就有一种错误的认识,认为旅游业是一个低门槛产业,什么人都可以从事旅游业。

为此,造成许多旅游服务质量低劣、旅游资源严重浪费、旅游地形象严重受损等问题。

那么,一个职业化旅游管理人员应具备哪些职业化能力呢?笔者认为主要应具备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一)职业化素养。

职业化素养是旅游管理从业人员职业化基础内容,要提高职业化素养以达到职业化标准,旅游从业人员必须具备以下职业化能力:

1.自我管理能力。

提升自我管理能力有利于增强旅游从业人员的职业意识,有利于职业道德的锻造,有利于良好职业心态的培养。

旅游从业人员的自我管理主要体现于时间管理、情绪管理和价值观管理。

旅游从业人员必须处理好私人时间和工作时间的关系,处理好客户时间与企业时间之间的关系;其次是情绪管理,旅游从业人员服务的对象是游客,不同文化层次、不同地域的游客对旅游公司有不同的要求,甚至有不合理的要求,这时就要求旅游从业人员必须有良好的情绪管理能力及应变能力;价值观管理,要求旅游从业人员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必须以游客的利益为重,在做每件事情之前先审视自己的价值观,这样才能更好的维护和创造旅游地、旅游公司的良好形象。

2.职业认知能力。

培养正确的职业认知,提高职业认知能力是形成正确的职业理想、职业意识、职业道德等职业素养的前提和基础,它是学生顺利就业,融入社会,适应社会的着力点,是提高旅游管理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

每个职业都有其独特性,在从事这个行业之前或期中,职业人对这个职业必须要有一定的认知能力。

旅游管理职业认知能力的提升是提高旅游服务质量的必要条件和重要基础。

旅游从业人员必须对旅游管理这个职业有正解的认识。

不能简单的把旅游业定位为服务与被服务的关系、公司与客户的关系。

旅游从业人员必须熟悉不同旅游产品的功能,了解旅游产品、景区的特色,着重把握其特色进行开发旅游产品,这样才能令顾客满意。

3.学习能力。

无论哪个职业,学习能力是影响职业化素养提高的主要职业化能力,也是旅游从业人员的科学文化素质、思想素质等职业素质提高的重要职业化能力。

职业人必须懂得如何有效学习和创造性学习。

从校门跨向职场,每个职业人必须要学会学习成为一个职业人,这包括对本职业的专业知识的学习、职业技能的学习、职业行为规范的学习等等。

有效学习能力,能帮助旅游从业人员花更少的时间,获得更多的旅游管理知识;创造性学习,即能动地安排学习,使学习有效而系统,促进学习效率的提高,加快职业化进程。

(二)职业化行为规范。

职业化行为规范是行业行为规范与企业文化的高度融合。

一个刚毕业的旅游管理专业大学生如何在短时间内融入旅游行业中,按企业行为规范来要求自己?笔者认为以下职业化能力是必须的。

1.环境适应能力。

要让一个刚从学校跨入社会的大学毕业生快速职业化,让其言语、行为、思想必须符合这些信条,首要的是必须具有很强的环境适应能力。

这里所说的“环境”是指行业、企业的环境,主要有行业规则、企业文化、工作团队、企业工作环境、企业规章制度等等。

对于一个旅游管理从业人员,环境适应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旅游业,从某种角度讲,是弘扬民族精神、传播当地文化的文化产业,旅游从业人员只有溶入这种文化环境,汲取这种民族精神,才能谈得上去弘扬和传播。

摘要:首先分类回顾了旅游者行为管理的相关研究文献,然后运用相关理论分析旅游者的旅游行为和影响旅游者行为的各种因素。

最后提出旅游者行为管理的理论框架,并归纳出旅游者行为管理有自主型、强制型、协同型和契约型四类模式。

一.引言。

旅游管理人才论文篇二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经济飞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与此同时,全球的旅游业也进入了发展的黄金阶段。随着旅游业的兴起,各大高校纷纷开设了旅游管理专业,旅游管理专业是一个发展前景良好的新兴专业,旅游业的不断发展也不断为旅游管理专业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所以对高素质的旅游管理人才的需求也急剧增加,也对高职院校的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提出了新的要求。高职教育要贯彻教育服务于学生的理念,因此需要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上进行改革。旅游管理专业是一门操作性很强的专业,不但需要学生掌握具体的旅游相关知识和服务技能,也需要学生掌握旅游行业的各种工作岗位索要具备的素质和能力。因此,旅游管理在教学的时候不能单纯的靠传统的教学模式将学生局限于学生这一种身份,而应该让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随着学习内容的不同适时变成职员的身份。

1.1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概念。

从操作方式和实践层面来看,工学结合是一种以校企结合为载体,以理论和实践想结合为教学方式的一种适应现代职业教育要求的教学模式。在现代经济发展的背景下,社会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不仅仅是局限于对学生的专业知识的要求,还要求学生掌握实践技能。工学结合教育模式的教学理念与高职教育的教学目的相一致,都是为了培养社会和企业需要的高技能、高素质的职业技术人才。工学结合教学模式是为了培养具有就业竞争力和综合技能的高素质人才,培养企业和公司需要的高技能人才。工学结合教学模式以校企结合为载体,以理论和实践结合为具体教学方式,重新构建教学体系,重新安排教学课程,利用学校的教学资源和企业的实践操作环境对学生进行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的双重培养,在适当的时候安排学生到公司具体操作,将理论知识付诸于实践,培养上岗能力和工作能力,所以工学结合教学模式是一种由学生、社会、企业、学校共同参与才能完成的全新的有着重要实践意义的教学模式。从教育体系来看,工学结合是一种思想,是一种将教育和工业生产相结合的教学思想,是一种以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为理念,学校和企业相合作为表现方式的教学思想,是一种对传统教学模式的创新和改革。从某种意义来看,工学结合教学模式的提出和应用反应了高职教育的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的一种趋势,这是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它要求学校要主动走向企业,走向社会,主动去适应现代的就业形势,并且依据形势进行改革,采取一种更为灵活的,对就业更为有利的教学模式。

1.2工学结合的内涵。

工学结合教学思想不仅仅停留在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上,还是学校和企业的深度融合。在培养目标上,工学结合教学模式体现了高职教育的“能力为本位,就业为导向”的'教学理念。培养面向现代企业的现代职业人才,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对知识的应用能力,提高学生对岗位的适应能力,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素质和职业意识等基本素质,培养企业所需要的、社会所希望的新型人才,而不是让学生关在理论的笼子里坐井观天。从培养的主体上,强调学校和企业相结合,校企在互赢互利的基础上,让学生利用学校的教学资源和企业的实践操作环境,来进行理论和实践的结合学习。在学习的内容上,工学结合教学模式注重不同专业的具体的学习和实践,学校根据学生的专业来安排教学体系和教学课程。在理论知识学到一定程度的时候,企业安排具体的工作岗位和工作机会,让学生都能在自己的专业领域进行具体的实践和操作。特别强调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如果只是一味的接受知识,自己不去探索和研究,那么学习能力永远不会得到提高。在教学模式上,实行工学交替,弹性学制,学生的学习和实践分阶段进行,学校和企业经过具体的研究,确定学习和实践的教学交替体系的执行方式,学生一边学习一边实践,但是要有侧重点,早期以学为主,以实践为辅;后期以实践为主,以学为辅。在师资力量的建设上,主要采用一些具有丰富的理论知识和具体的实践经验的老师,还可以聘用一些行业技术骨干到学校来兼职老师;在证书的发放上,学生在校期间要获取学位证书和企业工作经历证书,并且强调职业资格证书的获取;在学生就业保障方面,学校、企业和学生之间签订合同书,确保学生在毕业之后能够顺利到签约单位工作。本文一直在强调校企结合的重要性,所以由此可见,校企合作是工学结合的基础和保障。

2工学结合教学模式在高职教学中常见的问题。

虽然上文我们一直在强调工学结合的重点是校企结合,也就是工学结合主要是由学校和企业来共同实现。但是,这种教学模式的前期是政府和教育部门的大力支持。所以在这个层面来看,工学结合教学模式在高职教育应用的过程中,还是存在一些主观和客观的问题。

2.1政府提倡、行业主导作用不够。

就目前的高职教育现状而言,工学结合教学模式是最为有效的人才培养的途径,所以各大高校都在大力的推进和落实。但是一些行业的主导和政府教育部门却对工学培养模式的重视力度不够,政府保障不健全,在政策、组织、领导、统筹规划和监督等方面没有制定相关的保障体系,没有起到鼓励和支持的作用。就工学结合教学模式在高职旅游管理专业中的应用而言,旅游行业协会有待于进一步发挥在行业内的主导作用,和政府部门一起,加强对高职旅游管理专业的促进力度,可以做一些具体的贡献,指导旅游业的企业和高职院校相互合作,共同制定人才培养计划,并且在这个合作过程中为政府部门提供关于工学培养模式在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中的应用的研究成果,这个研究成果是政府部门制定相关政策保障体系的基础和依据。

2.2企业落实力度不够,工学难以调和。

在现代的工学结合模式下,企业和学校是在双方自愿的前提上进行合作,但是由于政府的政策保障体系不够完善,所以企业难以在校企合作的这个过程中获得“税收”和政策鼓励等优惠,所以,企业对待学生的实践学习不够重视,常常是在这个过程中,直接就安排学生做什么,直接免去了学生的观察学习阶段,导致学生的实践收获甚微,甚至还会引起一些学生的反感和抵触情绪。例如:高职院校的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一般会在实习的时候进入旅行社工作,但是旅行社的工作人员可能会由于缺人手或是不负责任等原因,就直接安排学生带团,免去了让学生跟团或是考核的过程,导致学生紧张无法应对;一些被安排在酒店工作的学生,直接被酒店负责人当成临时工差遣,做的可能都是一些不接待客人,和旅游不搭边的工作。所以,企业的这种可能出现的态度往往会导致工学难以调和,将学生当成廉价劳动力,甚至会引起学生的负面情绪。

2.3学校的组织难以正常实施。

在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中,学校扮演着一个重要的角色,在这个过程中,学校既是发动者、组织者,还是协调者和管理者。学习老师和领导不仅要亲自联系实践单位和合作企业,还要和合作的企业共同制定人才培养计划。而且在学生的时间过程中,学校老师还要经常来回于企业和学校之间,定期的考察学生的实践情况和生活状态等。众所周知,一般的高职院校的学习年限为三年,原定的学习时间为两年半,实践时间为半年,但是,一些高职院校为了过分的追求学生的工作经验而缩短学习年限,将原定于两年半的学习时间缩短为两年,使得学习过程过于仓促,太多的知识学生还未来得及掌握就被要求上岗操作。所以造成片面的侧重。虽然我们一直在强调实践的重要性,但是不可不提的是,理论知识是实践的前期,只有掌握了足够的理论知识,才能在实践中游刃有余,否则也只能是浑水摸鱼,自欺欺人。学校在进行实习安排的时候,由于操作难度大、实习人数多、管理机制不够健全等主管和客观因素,难以在实习工作的安排上使每个学生都满意,所以这个时候就会出现一些问题。高职的旅游管理专业在实习的选择上,一般选择去旅行社或是酒店,所从事的一般都是服务行业,这个行业的特点是员工都趋向年轻化。一些酒店在对游客接待人员和导游的选择上对学生的身高、五官等有硬性的要求,这些要求可能会在某种程度上伤害学生的自尊,所以学校应该做好实习之前的工作岗位介绍工作,让学生进行自由选择,避免出现事后学生要求学校重新分配实习岗位和类似的事情。

3解决对策。

3.1政府和主导部门完善保障体系。

政府的支持和鼓励是工学结合教学模式得以开展的前提。只有在政府政策的保护下,才能确保学校、企业和学生这三个实践主体在工学结合这一教学模式下都获得收益,并且可以促进学校、企业和学生都对这个过程引起足够的重视,从而认真的去贯彻落实。

3.2深化校企合作,推动工学结合教学模式的发展。

因为有了政策的支持和保障,所以企业在工学结合中也会表现出一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而学校领导和老师作为这个活动的策划者和实施者,应该和企业进行深度的交流和沟通。并且采取一些方式加强合作。例如,聘请企业的工作人员到学校做兼职老师、老师和企业员工共同探讨制定教学计划等。

3.3做好学生的思想动员工作。

让学生充分认识到社会实践的重要性,让他们了解社会实践对以后就业和工作的影响,提前告知他们工作中可能会出现的问题,让他们做好心理准备,以平常心去对待,同时,帮助让他们处理好人际关系。

4结束语。

旅游管理人才论文篇三

论文摘要:《旅游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作为旅游管理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在教学中还存在理论与实践联系不紧密、教学方法单一、教学效果不理想等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该课程教学改革的理念以及在培养目标、教学方法、师资队伍、考核方式等方面的对策,从而提高本课程的教学效果,为旅游业的发展培养全面合格的人才。

论文关键词:旅游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教学改革;旅游管理专业。

近年来,随着我国旅游业的快速发展,中国已成为世界最大的国际旅游目的地之一。据统计,目前,各类旅游业人才缺口至少在200万以上。面对广阔的市场前景,旅游业急需大量的人才。近年来,旅游高等职业院校已将培养旅游行业应用型管理人员作为重要的任务。而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旅游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作为旅游管理专业的专业必修课程之一,其主要任务是为了让学生掌握旅游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基本理论和专业知识,以便他们能够运用所学理论和知识解决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问题,提高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水平的本领。然而,由于多方面的原因,目前该课程的学校教学与实际人才培养需求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因此,根据教学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应当加大对此课程的改革力度,满足培养学生能力的客观需要,切实发挥课程应有的作用。本文根据我校教学工作的实际,探讨了该课程教学改革的理念以及在培养目标、教学方法、师资队伍、考核方式等方面的对策。

一、《旅游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高职《旅游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课程,但是目前的教学模式基本上是“讲授理论知识为主,实际训练为辅”。随着国家示范校课程教学不断深入的、具有特色的改革,这种模式与快速发展的“以职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人才培养目标差距不断加大,不能与新的课程模式相衔接,不能与社会实践紧密结合,因此改革势在必行。

(一)教学目标工作导向性差。

学习目标只局限在引导学生对各种旅游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主要技能的概念、作用、特点及要求等知识点有所了解或掌握,即保持在“什么是什么”的浅层认知层面上,缺乏对技能目标、拓展目标的工作导向的深刻认识和明确具体的要求。

(二)缺少实践环节,教材与实际脱节。

高职院校注重培养的是应用型的技术人才,而《旅游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课程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教学难点是如何更好地结合理论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但是,目前很多教师的课堂教学仍以讲授理论为主,缺少实践性教学环节,没能对学生的操作技能进行培养,导致学生对待实际问题无从下手、束手无策。另外教材陈旧,且与实际脱节,现有的《《旅游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教材更多地注重理论知识,而缺乏对旅游人力管理的实务分析,使得学生难于将所学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工作。

(三)学生在课堂的学习积极性小。

目前,大多旅游院系的《旅游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课程的教学仍以传统的课堂讲授为主,教师习惯于对理论知识的介绍,从头讲到尾,较少地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整个课堂的“教”和“学”呈两个分离的状态。例如,有些教师在运用案例教学法时,完全是老师个人的发言,介绍案例,分析案例,最后总结,整个过程学生很少参与,这样往往使案例分析法流于形式,无法发挥其应用的教学效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没有发挥自己的创造性,没有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因而学生学习的效果不够理想。

(四)师资力量薄弱。

《旅游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课程要求任课老师不仅精通人力资源管理的相关理论还要熟悉旅游企业的工作。目前,担任《旅游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大多数教师是经济管理专业或其他专业的老师,不熟悉旅游企业人力管理的各个环节,且没有在旅游企业从事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经验。在教学过程中,给学生讲课只是就理论而理论的讲解,往往是纸上谈兵,缺乏理论与实际紧密联系,无论是教学内容和教学质量都满足不了旅游管理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需求。

(五)考核方式守旧单一。

对《旅游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课程的考核还很单一,以笔试答卷为主。在考试内容上以理论知识为主,较少的有案例分析的考核内容,更没有实践性操作内容的考核。考核的成绩评定仅仅以笔试成绩确定,没有从学生的操作技能、知识创新等各方面综合评定成绩。因此,这种试卷考试缺乏实际操作能力的考核,也不利于全面、真实地考核学生的应用所说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旅游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教学改革的理念。

课程教学改革是高职院校教育改革的任务之一,是一项系统而又复杂的工程。适应旅游应用型高职院校教学实际的《旅游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教学改革应遵循一定的理念,符合应用型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目标和要求。

以学生为中心,关注学生权利,强调可持续发展教育观,把教育教学目标的确立及其措施、手段的选择,建立在符合广大学生的利益和愿望的基础上,增强教学实施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使学生个性得以充分发展。

以素质教育为出发点,把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方法的改进建立在人文教育思想的平台上,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和各种音像手段,并结合当地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地理环境特点,提高学生应用学科知识参与社会实践的能力,以推动教学改革,优化教学效果。

旅游业发展具有高度的敏感性与关联性,在发展的过程中会不断涌现出新问题和新情况。高职旅游院校的课程教学应密切关注旅游业发展的最新动态,及时根据行业的发展与需要适时调整教学的内容,让课堂教学能及时反映旅游业发展的新情况、新变化,让学生掌握旅游业发展的人才要求及素质,更好地培养旅游企业急需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三、《旅游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教学改革的对策。

高职旅游院校培养的是能够胜任旅游企业服务岗位、中层管理岗位的应用型人才,因此《旅游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教学要应适应市场需求,在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上作出相应的改革,为旅游行业培养的合格应用型人才。

(一)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

旅游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是学生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和操作能力,毕业后能够尽快适应旅游企业的工作环境及工作岗位的要求,因此,高职院校旅游专业教学改革的重点之一就是要着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操作能力。《旅游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课程目标为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让学生明确旅游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性,掌握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技能,熟悉旅游企业人力资源的业务流程和工作程序,具备从事旅游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必备的能力和职业素养,成为一名合格的旅游企业管理人才。

(二)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

通过实践教学不仅可以巩固课堂知识,增加实际操作能力,而且也是学生走出校园、走向社会的一个重要环节。《旅游企业人力资源管》的课程改革,应改变以课堂讲授为主的教学形式,强调实践性教学,教学内容的设置尽量与旅游企业的实际情况相衔接。注重实践教学,关注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不断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学校应重视和加强实践教学在人才培养中的地位和作用,与一定数量星级酒店、旅行社、高尔夫球会、高级会所等旅游企业结成战略合作伙伴共同探索多种形式的办学合作,如在学校建立“人才培训基地”,在企业建立“校外实践基地”等,共同培养培训企业需求的各类专业技术人才,实现优势互补、互利双赢。

(三)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提高教学效果。

要提高《旅游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课程的教学效果,必须要改变单一的、讲授为主的教学方法,引进互动的、参与的、以学生为主角的延展式教学方法,从而提高学生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

1.案例教学法。案例教学法是一种以案例为基础的教学法,案例本质上是提出一种教育的两难情境,而教师于教学中扮演着设计者和激励者的角色,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分析问题、研究并提出自己见解的一种教学方法。通过对具体案例的分析、讨论,深化学生对理论问题的理解,增强他们对实际问题的分析与解决能力。在《旅游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案例教学法,要求老师根据旅游的实际问题,设计多种案例应用于教学中,让学生认真阅读案例,运用所学的理论和知识分析案例,通过深入的分析和讨论,提出解决问题方案。通过对具体案例的分析、讨论,深化学生对理论问题的理解,增强他们对实际问题的分析与解决能力。

2.情景模拟教学法。模拟模拟教学法是一种教学方法,是指在教师指导下,学生模拟扮演某一角色或在教师创设的一种背景中,进行技能训练和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一种典型的互动教学法;使学生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加强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相互合作与交流。情景模拟教学法则既弥补了课堂教学无法做到的实践性,又克服了社会实践所具有的时间、空间、经费等的局限性。情景模拟教学法一个非常好的教学方法,为学生提供了一个仿真的实践平台,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自觉地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起来,综合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

3.项目教学法。项目教学法是师生为完成某一项具体的工作任务而展开的教学行动,是实践导向和任务引领式教学,是基于工作过程的一种课程模式。项目(任务)的设计必须以学生未来从事的职业为背景,以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为目标。以小组为单位自行组织、安排自己的学习行为,能够充分发挥各自的优点,分工合作,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计划工作的能力,使学生具备组织协调能力、高度责任感和综合的职业素质。通过完成具体的工作任务,学生基本能胜任以下相关工作:旅游企业员工的招聘、培训、绩效考评、薪资福利的设计等。

4.情感教学法。情感教学法是指教师运用一定的教学手段,通过激发、调动和满足学生的情感需要,促进教学活动积极化的过程。教师通过富于情感化的教学方式,调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打开学生的情感闸门,将能够最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教师讲授知识时应当充分熟悉教学内容,讲解生动流畅,这样在学生心目中便形成一个印象,由敬佩之情生出喜欢之心,从喜欢教师到喜欢教师讲授的课,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5.无领导小组讨论法。无领导小组讨论法首先由教师预先给定讨论的问题,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并不指定谁是负责人进行讨论,讨论完全是自由的,目的就在于考察学生的表现。企业在招聘管理人员时候常用这种方法来测试人员的团队能力、问题解决能力以及信息收集和提炼能力及求职者的个人风格等。如在《员工绩效考核》中,采取无领导小组讨论法让学生讨论“绩效考核的标准”。通过讨论,让学生应该如何和别人沟通,如何说服别人、如何在小组讨论中脱颖而出等技巧,为以后参与这类活动积累了经验。

(四)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

师资力量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障。为了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旅游院校必须拥有一支专业配套、结构合理、数量相当,既能讲授专业知识,又能指导实训教学的高素质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因此,学校师资队伍建设,必须走专、兼职结合之路,应当为教师创造学习和进修的机会,不断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和能力。同时,通过校企合作,从生产第一线有实践经验的工程技术人员中引进优秀的师资,通过具有生产实践的专家把企业最新的技术、最新的管理理念、企业的文化带到学校,带进课堂。

(五)加大对考核制度的改革。

在课程考核上要逐步实现由单一的课本知识向社会实践综合转变、由独立完成向合作完成转变、由教师单一评价向教师、学生、企业共同评价转变,达到真正从实践中锻炼学生各种能力的目的。要树立以考核基层管理岗位技能与行业素质为重点的考试指导思想,实行“过程考核与结果考核相结合”、“理论考核与技能操作考核相结合”、“课程考核与职业资格考核相结合”的“三结合”考核形式。采用全过程、多维度的课程考核、多元评价方式,全面考核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总之,《旅游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作为旅游管理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在提升学生的职业文化素质和专业技能方面发挥着基础性的作用,是人才培养的关键课程。高职院校《旅游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教学改革一定要以用人单位的需求为导向,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为目标,以创新教学内容和方式为手段,不断提升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实际能力,努力培养高质量的旅游专业的人才,为经济社会的发展做出我们应有的贡献,满足旅游企业的人才需求。

旅游管理人才论文篇四

职业化这一基本概念最初运用在企业管理领域,随着相关理论和方法的日渐成熟,在医院管理人才培养中也出现了职业化的要求,但至今仍没有形成较为成熟的、权威的说法[1]。结合职业化在其他领域应用方面的阐述,我们可以对医院管理人才职业化的概念和范围等内容作如下表述。

医院管理人才职业化的定义可以被看做是在医院日常经营管理工作中应当由那些通过了专业的管理知识学习和职业技能培训的,经过国家相关法定部门考核并授予相应从业资格的,受医院聘用后主要从事于医院相关管理岗位的专门人员所应当具备的综合职业素养和能力。对于医院管理人才的职业化还可以理解为从事于医院管理工作的专职化,管理人员的职位序列化,管理人员所具有的知识的“t”型化以及管理人才所形成的管理意识的现代化等内涵。

具备了职业化的医院管理人才主要涉及长期从事于医院中不同管理地位的院长级、主任级、执行级三个层次的全体管理领域的工作人员。在这三个管理层次中,处于医院管理院长级的管理人才主要指的是院长、副院长;处于医院管理主任级的管理人才应当涵盖医务部门主任、财务部门主任、人事部门主任、行政部门主任等医院中基本职能部门的主要领导者;处于医院管理执行级的管理人才应当是不同科室的秘书、责任会计等工作人员。值得注意的是,作为医院正常运行必不可少的行政人员、医疗资源管理人员以及处于后勤部门的保障人员等都应当被纳入医院管理人才范畴,他们通过各自职责的发挥来影响着医院的正常管理,通过彼此所掌握的不同专业知识和技能来担负起不同岗位的管理职责。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旅游管理人才论文篇五

现代社会,旅游活动已经成为一种全社会的普遍行为,呈现出规模化和大众化的趋势,旅游业也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产业。然而在理论上,我们仍习惯于更多地把旅游作为一种纯经济活动看待,对旅游的文化本质往往缺乏清晰的认识。实际上,文化与旅游有着天然的联系,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之一。在理论上理清文化与旅游的关系,对于进一步促进旅游产业和文化产业的发展十分必要。

大众旅游的兴起由多种因素促成。科学技术的进步与社会经济的发展既提高了劳动生产力,使人们有了更多的闲暇时间和更强的消费能力,又改善了社会的基础设施和交通条件,使人们的出行更加方便快捷。在物质需求得到一定满足的情况下,人们的精神需求便迅速增长,更加注重精神的消费,即物品消费的精神意义,消费方式的“脱物化”倾向越来越明显。旅游是现代人的文化消费活动,更确切地说是现代人寻找文化体验的活动。旅游使得人们离开日常居住地,同时也离开日常的工作生活压力,到一个新的环境中去寻找新感受、新体验,从而舒缓日常工作生活压力所刺激的紧张神经。随着旅游者文化素质和品位的提升,以及旅游消费观念的变革,旅游活动的文化含量和文化需求也随之增长,旅游作为一种文化体验和符号消费活动的性质和特征,愈益鲜明地表现出来。

从文化与人的关系分析,人既是文化的创造者,又是文化的创造物。人总是生活在历史文化之中,文化是人的本性。人只有在一定的文化中才能实现自我理解和相互理解并找到自己的精神家园。因此,文化之于人,不仅具有外在的审美功能,而且还是“使人能够成为人”的基本条件。文化与人的关系,决定了文化是旅游的灵魂。

从消费资源的属性分析,旅游资源一般划分为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根据旅游业发展的趋势,人文资源正在取代自然资源成为旅游最重要的观赏对象。其实,所谓自然资源,本质上也是人文资源,即人化的自然,同样具有深刻的人文内涵。如果不能在自然景观中彰显其应有的人文意蕴,赋予它相对于人的本质力量的审美价值和符号消费意义,就不可能成为人们观赏的对象,因而也就不能构成旅游资源。可以断言,没有文化内涵的旅游将逐步淡出旅游市场,代之而起的将是以文化为构成内容和表现形式的新的旅游产业。

因此,现代旅游首先是一种文化体验活动。在这种活动中,旅游消费本质上是文化符号的消费,也就是法国学者鲍德里亚所说的,“财富和产品的生理功能和生理经济系统被符号社会学系统取代”。旅游者通过对自然环境、建筑、歌舞、节庆礼仪、餐饮住宿等外显形式的消费,获得内隐的文化所指,从中体验文化提供给人们不同于日常居住地的社会空间、身份的重新确认和文化认同。此外,从消费的角度来说,旅游消费的核心是文化符号,现代旅游产品和服务的核心就是文化符号的提供,因此整个旅游活动的组织与实施也就是一种文化创意活动。成功的旅游目的地或旅游景点的形成决非一个自然过程,或一个简单的把风景、古迹等围起来的过程,而一定是根据旅游者的文化需求,设计特定的旅游线路,创造符号化的旅游文化产品。综观国内外的旅游热点,无不是以文化符号取胜,既有鲜明的文化表现形式,又蕴含意义丰富的文化内容。

旅游是文化自身存在和发展的重要方式。

人类文化是丰富多样的,从文化主体来说,不同的群体、不同的地域、不同的民族、不同的国家有着不同的文化。在文化的发展史上,文化交流碰撞主要是通过人类群体的迁徙、战争、商业贸易、传教、使节互访等方式进行的。文化交流的广度、深度、频度直接影响文化繁荣发展的程度。在现代社会中,媒体传播、大众旅游成为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径。通过旅游,真实感受不同的文化,同时又传播自己的文化,无疑将带来文化的相互影响和学习借鉴,从而促进文化发展。特别是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之下,旅游已经成为文化实现自身功能和价值的重要方式。通过旅游活动,文化可以超越原有的时空限制,由“地方文学”转变为“世界文学”,真正使民族的东西变为世界的东西;文化在旅游活动中作为被体验的对象,也发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同时借助旅游进行本土文化与外来文化的交流与碰撞,促进本土文化的自我创新和超越。

旅游在促进文化发展方面能发挥重要作用。首先,文化发展应该是一个内容和形式协调共进的过程。文化的内容通过各种形式表现出来,这些形式主要包括语言文字、艺术表现、宗教信仰、生活习俗、家居建筑等等。通过旅游这个媒介,文化表现形式得到了发展和创新,其蕴含的内容也通过旅游者的鉴赏得到传播和发展,文化发展的内容和形式有机地匹配在一起,实现了二者的协调共进。

其次,文化发展应该是一个继承和摒弃共同存在的过程。通过旅游这个平台,提供了让广大社会公众自发地、共同地了解传统文化内容的机会,使人们对传统文化的重新审视和整体把握建立在符合社会公众的整体需求之上,从而为传统文化的继承与扬弃提供了时代标准。

此外,旅游对文化发展最直接的作用表现为,它将文化资源转化为社会大众可以消费的商品,随之又为文化的发展提供了资金。在发挥旅游对文化促进作用的同时,必须注意到,旅游自身的发展并不会带来对文化资源的自觉保护。因此在发展旅游的过程中,首先应提高对保护文化资源的认识,做到合理开发利用,实现旅游与文化双赢。对于少数民族文化遗产,以及那些早已退出我们社会生活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来说,旅游的确是一把双刃剑,它既可能因旅游业的兴起而遭遇灭顶之灾,也可能因旅游业的发展而带来传承和发展的机遇。

护创造发展都要以当地群众为主体,使保护创造发展的文化仍然是本来的文化。

旅游管理人才论文篇六

眠江是长江流域水量最大的支流,它既是一条自然的河流,又是一条蕴含无比丰富文化内涵的文化河〕特别是在眠江上游,这种自然与人文的深度融合,各种神奇、神秘、神妙的文化传说与文献传播,令我们口眩乃至痴狂。但由于多方面的原因,这一神奇、神秘、神妙的江河文化,却没有得到应有高度的认识,至今这一地区尚未形成一个具有世界影响的文化旅游品牌。在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今天,我们非常有必要对这一地区的历史文化遗产进行认真细致的梳理,找出其中的文脉,加快文化旅游发展,合力打造与其历史票赋相适应的文化旅游品牌。

一、山民江上游文化旅游发展的瓶颈。

眠江是长江上游左岸一级支流,其正源出自眠山南麓松潘县北部水晶乡安备村境内弓杠岭南坡斗鸡台西侧,由北向南流经四川盆地西部,于宜宾市汇人长江,干流全长735km,流域面积13.54万km,天然落差约3650m,是长江流域水量最大支流,也是我国水利开发最早的河流之一。按照传统的说法,眠江干流都江堰鱼咀分水堤以上为上游,长约365km;都江堰鱼咀分水堤至乐山大佛为中游,长约216km;乐山大佛以下至宜宾为下游,长约154kmo眠江上游河段为最长。这一段河流,与中下游形成鲜明对比。中下游流经地域主要是平原和浅丘,落差不大,而上游则是高山峡谷,地形复杂,落差非常大。

就是在这样一个高山峡谷地带,孕育了至今都让我们惊叹且数量相当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但令人遗憾的是,如此富集的文化资源,至今没有产生一个具有世界影响的文化旅游品牌。似乎一提到眠江上游,人们津津乐道的只有九寨、黄龙等自然风景,而忽略其文化遗产。究其原因,大概有以下四个方面。

1.重自然,轻人文。长期以来,眠江上游各地重自然景观宣传、打造,轻人文历史资源的梳理经营。毋庸讳言,以九寨、黄龙为代表的眠江上游自然风光,是上帝的馈赠、人类的珍宝。这里的山、水、植物、动物、空气、天空,对身处喧嚣尘世的现代人来说,是最好的休憩、缓释和净化之地,其世界自然遗产的殊荣,确乎实至名归。这些年来,通过当地政府和相关企业的精心打造以及中外游客的口耳相传,九寨、黄龙不仅成为阿坝州乃至四川省的旅游名片和拳头产品,更成为中国乃至世界的旅游胜地。但是,与九寨、黄龙这类自然遗产持续热度旅游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眠江上游各地的文化遗产旅游却未能形成真正品牌,游客到这一地区口的性很强,都是冲着九寨、黄龙世界遗产来的,文化遗产对大多数游客来说,是陌生的。相应的,文化遗产旅游在基础设施建设、产品设计、营销策划等方面,也相当滞后。

二、山民江上游的历史文化遗产。

眠江上游是文化富集之地,在中华民族的历史长河中曾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梳理眠江上游历史文脉,对认识这一地区的文化遗产,合力塑造这一地区有世界影响的文化旅游品牌,具有决定性的意义。

1.大禹文化。大禹是华夏民族的人文始祖之一,在多方面对中华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关于大禹的出生地,《史记·六国年表》中说:“禹兴于西羌。”裴胭集解云:“皇甫谧曰:‘孟子称禹生石纽,西夷人也。传曰:“禹生自西羌”是也。”’张守节正义云:“禹生于茂州汝川县,本冉胧国,皆西羌。扬雄《蜀王本纪》云:“禹本汝山郡广柔县人,生于石纽,其地名痢儿畔。东汉趟煌《吴越春秋》云:,’(禹)家于西羌,地曰石纽。石纽,在蜀西川也。”其注云:“在茂州石泉县,其地有禹庙,郡人相传禹以六月六日生。《元和郡县志》:‘禹,汝山广柔人,生于石纽村。’《水经注》:‘县有石纽乡,禹所生也。’广柔,即今石泉军。西羌是一个大的地理范围,而“石纽”则是一个具体的地名。关于“石纽”的出处以及与此相关的地名和传说,汝川、北川、理县、茂县等地都有,而且不少地名至今沿用,相关传说至今传颂。比如,汝川县绵厦镇飞沙关有“石纽山”题刻。

三、整合资源,打造具有世界影响的崛江上游文化旅游品牌的建议。

由上述梳理可以看到,眠江上游与中华文化、古蜀文化与民族文化等都有非常深刻的渊源。如此众多的文化交集,在整个中国文化区域板块中并不多见。为了加快眠江上游文化旅游发展,尽快形成有世界影响的文化旅游品牌,笔者认为应做好以下八方面工作:。

1.尽早拟定区域文化旅游发展规划。眠江上游涉及到阿坝、成都、绵阳、雅安等市州,如果按照简单的区域规划各自为阵,各市州之间极易形成主次、真伪、优劣之别的争抢喧闹。甚至一个市州,如果没有统一规划,也容易相互拆台、恶性竟争。基于此,笔者认为应该由四川省文化与旅游部门牵头,联合相关市州尽快进行眠江上游文化旅游总体发展规划,特别要处理好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的关系,尽可能确保文化遗产的原真性得到有效保护。今后这一地区应该严格按照此规划进行文化旅游发展。

2.抓好基拙研究。文化旅游发展与品牌塑造,离不开基础研究。对眠江上游地区而言,历史文化遗产如此富集,究竟这一地区有多少文化家底,这些家底的现状如何,有哪些已经消失,哪些部分消失,哪些保存完好,这些家底该如何进行文化包装和营销策划……诸如此类的问题,有必要一一厘清。大抵可分历史文献集成、遗址遗迹遗存考辨、非物质文化遗产分类以及保护与开发方略等进行梳理、研究。

3.加快基拙设施建设步伐,不断完善文化旅游服务环境。借力“5·12”汝川特大地震的灾后重建工作,眠江上游的基础设施建设相比地震前,已有较大的改观,都映高速、映汝高速的相继开通,极大地缩短了游客的时空距离。新映秀、新水磨、新绵厦、新漩口、新威州等一批灾后重建的乡镇拔地而起,加快了这一古老民族地区的现代化、城市化、信息化的步伐。但相对于灾民的安置和市镇的功能恢复,文化旅游需要更高层次、更多样化、更便捷性甚至更富个性的基础设施和服务环境,而这些恰好是这一地区的软肋。因此,这一地区一方面要借助成兰铁路建设的契机,推动境内支线铁路的建设;借助都汝高。在一系列的翻译过程中,译者始终占据主导地位,“作为翻译实践的最终执行者,译者无疑扮演着不可替代的角色,在原文、原作者和译文、译文读者中起着融通生化的桥梁作用”。

因为翻译是“译者适应翻译生态环境的选择活动”,然而语言、社会、文化等因素又在不断影响着翻译生态环境的变化。因此,译者需要选择动态、有效的翻译策略来适应翻译生态环境:在语言上夯实基础,加强双语理解、表达能力;在文化上关注文化内涵,促进中西文化的交流;在交际维上尽量接近译语读者,实现原文的交际意图。在“裸”族词汇的翻译过程中,译者不仅要考虑特定的“生态环境”的影响,还要尽可能地兼顾到三维转换,注意三者之间的有机结合,平衡协调,注重英汉表达的差异,创造出最“适应”原文的译文。

旅游管理人才论文篇七

摘要:笔者对当前酒馆管理人才创新培养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研究,认为目前主要存在培养定位不清晰、缺乏创新思维训练以及实训配套不完善的问题。针对此,提出了建立以酒店需求为导向的人才定位、促进理论与实践结合的综合素质培养以及完善实训配套的对策。

关键词:酒店管理;创新;问题;对策。

随着我国旅游市场的不断发展,酒店市场也逐步繁荣起来,同时也给酒店提出了更高的服务要求,这就必然要求酒店管理具有一定素质的人才。在这样的背景下,高校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也就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其中培养创新素质,以适应新的市场环境下酒店管理的服务发展需求,成为当前酒店管理专业培养人才的关注重点。

旅游管理人才论文篇八

毕业设计是高职院教学工作中最主要的实践教学环节,是高职院教学质量的一种综合反映。毕业设计一方面对学生理论知识与实践水平具有检验作用,另一方面能进一步提升学生利用专业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高职旅游管理专业认真把握毕业设计现状,不断提升自身质量,意义重大。

毕业设计对高职教育教学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高质量旅游管理专业的毕业设计有利于高水平旅游管理人才的培养。毕业设计一方面对学生理论知识与实践水平具有检验作用,另一方面能进一步提升学生利用专业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随着高职教育扩招持续加大,我国就业形势日趋严峻,高职旅游管理学生的毕业设计在质量上存在很大问题,如选题脱离实际、缺乏原创性、毕业设计的答辩流于形式等。在这样的背景下,通过分析高职旅游管理专业的毕业设计现状,进而找出导致这一不良现象发生的根本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有效提高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毕业设计质量的举措。

一、旅游管理专业毕业论文质量存在的问题。

(一)毕业设计选题不当。

选题是毕业设计的第一步。能否科学合理的选好题,就关系到毕业设计的质量能否得到保障。而在高职旅游管理专业的毕业设计中,选题不合理是最主要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选题没有针对性,由于学生自身的基础知识有限,在选题的过程中,往往会避繁就近,即繁难题目选择主动放弃,就近于参考书和网上能找到相关资料,如:《某酒店管理机制模式研究》就缺乏专业针对性。第二,所选题目范围把握不够准确,不是太小就是过于宽泛,太小则无法体现专业所学,过于宽泛则研究主题难以确定,这都将会对毕业设计造成阻碍。如:《某市的旅游研究》《某省旅游旅游开发的对策》等;第三,立意创新不足,容易落入陈俗旧道。由于学生在选题时参考的资料都是确定的内容,选择《某旅游景区问题分析》等旧题目时,只是一些简单的重复,没有新的观点和论据提出。

(二)缺乏良好的设计指导。

在做毕业设计的时候,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已经在某旅行社或者酒店进行岗前实习或培训,这给指导老师的指导工作带来了一定阻碍,具体表现为:第一,指导老师和学生就毕业设计进行的面对面交流机会很少,以至于旅游管理专业的指导老师大多情况下是通过电话、微信等移动通信方式和学生进行沟通,无形中指导工作难以落实到位。第二,学生被动应付,存在“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消极心理,指导老师不联系,学生就不问,导致毕业设计的很多问题无法得到及时有效的解决。第三,理论与实践脱离,教师长期在校研究理论而疏于实践,导致学生在相关实际工作岗位碰到的问题无法得到有效解决。

(三)毕业设计进度的监控有待提升。

根据高校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生毕业设计规范,毕业设计一般需要经过以下几个环节,如切合旅游管理专业进行选题、下发任务书、书写开题报告、列提纲、完成初稿、检查、校改、定稿以及答辩等。不过,因为毕业设计的时间和学生岗前实习、培训的时间相冲突,导致学生难以按计划完成毕业设计的进度。同时,企业目前对学生是否已经完成毕业设计或者完成的质量如何等问题关心不够,无法发挥监管作用。另外,指导老师对学生毕业设计的情况不了解,学生对毕业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和指导老师沟通相对缺乏,部分学生对毕业设计的态度和认识发生偏差,进而严重影响了毕业设计的整体质量。

(四)形式主义的毕业设计考评。

毕业设计的最后一步是答辩和成绩考评,主要是检查学生毕业设计的整体情况。考评实际存在的问题可能远比想象的要多,如毕业设计流程缺失、指导老师对毕业设计的监督和指导不到位等。当然,这在很大程度上和学生的毕业实习存在关联。一方面指导老师对毕业设计出现的问题需要与学生进行及时沟通和交流时心有余而力不足,另一方面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在工作和毕业设计任务的双重压力下,不能有效完成,导致毕业设计的考评容易走过场。最后,答辩过程中,老师在较短的时间里面无法针对论文中的细节把握,只能抓要点而疏于毕业设计考评质量的把关。这不仅影响了毕业设计的科学性、严肃性和公正性,也在很大程度上使学生认真对待毕业设计的态度得不到端正。

二、提高。

相关信息。

质量的措施。

(一)恰当选题。

恰当选题是有效提升毕业设计质量的第一步。教师在实施教学时,应该从以下三个方面引导学生选题:首先,扎实的专业知识是毕业设计的理论保障,所以学生应当不断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教师应该结合自身经验或者相应案例进行讲解,充分缩小理论与实践的脱离,如:《浅论如何加强我国旅行社的市场竞争力》;其次,教师和学生应该都需要做生活的有心人,从生活中发现教学的素材,从酒店管理工作中积累毕业设计的素材,比如:《酒店人性化管理的重要性》、《星级酒店宴会筹办问题分析》;最后,就如何准确选题,教师可以采用适当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自主完成选题环节,采用发现教学法提问导游行业的发展如何?一方面在设定问题情境的同时,又提出了选题的内容,另一方面利用问题情境充分激发了学生思考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掌握毕业设计选题的关键,选择《我国导游业高离职率原因分析及相关对策》这个题目。

(二)实行双导师双向指导。

旅游管理专业的指导老师由于自身实践经验的缺失,学生无法有效控制毕业设计的进程,导致毕业设计的指导工作难以进行。为了有效解决这个问题,可建立新型的双导师制度,即校内导师和校外导师双重指导。校内导师主要负责学生毕业设计的理论知识部分,而校外导师主要负责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这样一来,既加强了专业理论知识的学习和提升,又增加了实践能力。但需要注意的是,建立双师指导制度以后,两位导师应该始终参与到整个毕业设计过程中来,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发挥双师制度的作用,使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毕业设计通过双重指导达到理想的效果。

(三)建立校企多维监督制度。

为了有效解决学生由于实习原因导致毕业设计监督工作不到位的问题,建立校企多维监督制度显得非常有必要。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工作:第一,形成制度,明确责任。企业应该就毕业设计考核问题给予学校一定协助,特别要强调指导老师对学生毕业设计考核次数的考评。第二,应用网络科技,建立毕业设计信息管理平台,通过学生不同时期在网上对自我毕业设计的进度进行汇报,实现企业和学校的动态管理模式,积极构建新型师生交流渠道,加强对学生的指导和联系。第三,强化学生的诚信教育,建立相应制度,以降低抄袭等不良现象的发生,从而营造积极、公正、创新的毕业设计制作氛围。

(四)建立校企考评体系。

论文抄袭。

相关信息。

现象的发生,加强论文查重检测工作的落实,从而真正将毕业设计的整体质量提高。

三、总结。

毕业设计的完成对学生自身旅游管理知识、技能和素质都有一定程度的提高,毕业设计的过程也是学习能力提升的一种体现。毕业设计质量的高低,直接反映了学生在校学习的情况,对其日后工作影响较大。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在毕业设计时,需要将平时所学知识进行整理、综合,形成稳固的知识结构,高校教师在指导学生毕业设计过程中,要不断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创新能力,解决论文提出的实际问题,重视毕业设计的作用,努力提高毕业设计的整体质量。最后,学校和企业之间应该加强合作,保证高校学术力量的提升,加大对旅游管理人才队伍的建设。

旅游管理人才论文篇九

摘要:在企业进行市场开发的过程中,必须要做好工商管理工作。目前,我国很多企业工商管理工作模式还不是很完善,工商管理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研究工商管理现状,分析企业发展的方向具有积极的研究价值。

关键词:工商管理;现状;发展方向。

企业在新环境下需要能够利用现代化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方式开展工商管理工作,对管理工作进行优化,这样才能为企业进行战略决策提供支持,企业持久健康的发展才更有保障。工行管理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也是企业领导者关注的重要管理内容。工商管理主要包括对企业日常工作、财务状况、人力资源状况、市场营销等方面的管理,另外还包括,对企业文化背景的创设管理,对企业良好形象的塑造与保护等精神文明建设方面的管理,企业的工商管理内容是丰富的,管理价值是巨大的,对企业生存和发展的促进作用是显著的。企业工商管理工作的成功开展,能够提升企业整体管理质量,提升企业的生产效率及工作效率,同时对于维护企业形象,避免各种浪费,规避一些风险问题,促进企业实现收益的最大化也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1.企业的经营管理情况。

目前,我国大多数企业的经营管理情况是不错的,尤其是在市场环境下,企业普遍较为重视经营管理工作。但目前,市场环境是较为复杂的,有些企业为了追求短期盈利,在经营管理模式制定上不够科学。目前,很多企业是以即时生产与零库存作为依托进行工商管理策略制定的,这种经营管理模式虽然能够保障企业在短期内能够实现一定的经济利益,但这种管理模式的市场拓展能力不足,这种模式也无法做到把生产模式与市场需求有机结合。这样在具体的工商管理过程中,企业的生产部门就很难及时获取市场信息,根据市场需要及时调整生产策略,这样,容易导致企业生产与市场的脱节,导致企业应变市场变化的能力差。企业在发展中利用这种经营管理模式开展管理工作,所存在的潜在市场风险是很大的,企业容易陷入到经营亏损状态,企业发展是存在一定的风险隐患的。

2.企业的国际化管理情况。

目前,我国的市场更为开放,全球化进程不断加剧,在这种情况下,一些企业的国际化管理意识也不断提升,很多企业已经认识到开拓国际市场的重要性,并能够树立国际化发展意识,积极拓展国际市场。但要成功拓展国际市场,企业必须要能够建立起与国际环境适应的经营管理模式,能够对生产产品进行科学的规划设计,这样,才能凭着自己的产品优势打开国际市场。但目前,我国一些企业所采用的工商管理模式是较为落后的,无法满足全球环境经济发展的需要,传统的工商管理模式在市场定位、资本运作、及技术创新等方面都存在一定的问题,因此,对工商管理模式进行创新,使之能够适应企业国际化发展的需要是非常必要的。

3.价值定位情况。

对于企业而言,通过经济活动创新,实现利益的最大化应该是企业经营管理的目标。在引入工商管理理念之后,很多企业都能对自身价值进行重新定位,企业在追求经济效益的时候,也开始认识到自己所需要承担的社会责任,能够根据自身的实力开展一些公益性的项目,能够重视企业的文化的塑造,重视企业员工利益的保障。这些举措对于企业深化发展是一种促进。但也有一些企业对自身价值定位不够明确,企业只追求经济价值,忽略自身形象的塑造,不重视保障员工的利益,忽略员工素质的提升,这样,企业内部组织结构就不完善,企业就不能保障长期有效的发展,其经济效益不能得到长期稳定的提升。

4.企业内部责任划分的不够明确。

企业要在发展过程中,需要能够确定所有权,监督权,经营权等不同层级人的不同权利,这样,才能保障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才能保障生产经营工作的成功开展,保障员工工作积极行动的有效调动。但同调查,我们发现,有一些企业的内部责任划分并不是很明确,相关人员的权利划分不明确,就容易导致管理举措无法得到有效的落实,就容易导致一些人的职权使用不规范,导致员工责任不明确,这样,企业资源配置必然存在问题,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必然会受到阻碍。

5.人力资源流失较为严重。

企业要发展,必须要保障充沛的人力资源,企业需要不断的吸收优秀的人才,并能够加大对人才的培养工作。但在实际工作中,很多企业缺乏一线技能型人才,缺乏真正拥有先进的工商管理知识和技术的人才。一些企业即使吸引了部分优秀人才,但因为人才管理机制不完善,也很容易导致优秀的人才的流失,这种现象已经成为制约企业工商管理工作深化发展的重要问题。

1.构建科学化人性化的工商管理制度。

构建科学人性化的工商管理制度是目前企业提升工商管理工作效果的重要保障。企业要能够研究工商管理内容,研究工商管理工作的作用,能够通过有效的制度,保障工商管理工作的成功开展。工商管理工作主要是对人进行管理的工作,因此,工商管理工作开展的目的是能够激烈员工工作积极性,保障员工的合法权益,对员工行为进行约束,使之能够与企业发展相适应。制定工商管理制度,需要具体围绕这三个方面制定政策。为了提升工商管理工作效果,管理者在制定政策的时候,就要保障其科学性,又要保障其人性化建设,能够把人性化理念融入到政策制定工作中,能够根据工商管理工作的需要,明确相关人员的权利和责任义务,划分相关群体的利益。在员工管理中,尤其要重视人性化管理,能够做到恩威并施,鼓励优秀,打击落后,要明确相关制度,能够严格按照制度进行管理,保障企业工商管理制度的公信力,这样,才能促进工商管理工作的有效发展。

2.加强财务管理。

财务管理工作是企业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财务管理工作与企业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涉及到企业发展各层面的内容,同时与每一个员工利益相关,因此,做好财务管理工作是非常重要的。加强财务管理,企业必须要建立完善的财务管理工作制度,同时要打造高水平的财务管理团队,这样,才能保障财务管理各环节工作能够得到有效的开展。在财务管理工作,要能够根据企业发展的需要,不断拓展财务管理工作范围,同时能实现财务的精细化管理。通过加强财务管理,提升工商管理效果,实现对企业财务信息等方面资源的有效管理开发,以促进企业的深化发展。

3.加强对人才的管理。

加强人才的管理工作,才能保障企业人力资源的质量,这样,企业的发展才有动力,因此,在工商管理工作中,企业要重视人才的管理工作。企业要能够设置科学的人才培养方案,加大对专业性技能型人才和管理人才的培养。在人才管理中,企业要重视人性化管理,能够关心员工的思想状况和生活状况,能为员工创造条件,引导员工进行业务水平的提升。企业要加强管理人员的培养,对管理层人员出现的问题要重视,并能够采取措施有效处理管理人员在工作中在思想生活方面存在大问题。需要注意的是,在现代化社会,加强人才的管理,尤其是要重视引导企业员工和管理人员加大新知识,新技术的学习,企业要为员工和管理人员提供更多的培训学习的机会,要积极引导员工不断学习,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体系,不断提升管理人员的工程技术素养和管理能力。

在企业工商管理工作中,相关领导者必须要具有创新意识,要认识到只有实现创新,管理工作的效能才能得到充分发挥,企业才能得到有效的发展。每一个工商管理人员都需要积极树立创新意识,能够在研究市场供需现状,研究竞争对手个体情况的基础上,能够创新管理工作内容,创新管理工作方式。思想的僵化必定导致改革策略难以落实,并将影响到企业效益的提升。作为工商管理者要能够积极鼓励员工进行创新,鼓励员工能够基于现在的管理制度提出创新建议。对于具有较强创新能力的员工,需要为他们提供一定奖励,以鼓励员工的创新行为,这样,企业才能保障良好的发展态势,企业的竞争力才能得到提升,企业才能真正实现良性发展。

5.坚持国际化发展方向。

在全球化背景下,企业必须要能够坚持国家化发展方向。企业工商管理模式也需要能够与企业的国际化发展方向相适应。目前,企业的工商管理模式无法满足企业国际化发展的需要,因此,这种管理模式是需要创新的。在国际化背景下,企业要能够不断拓展自己的市场空间,能够不断创新提升自身综合实力。如果企业一味地降低价格,搞价格战,企业的收益是非常低的。因此,单凭价格优势想要在国际市场上占据一席之地,是不可能的。在工商管理中,管理者要认识到这种问题,要能够从构建优秀的文化,打造企业品牌,完善相关服务等方面做出政策的调整,以提升产品质量和服务制定,提升自身的综合实力,这样,企业才能进一步拓展国际市场,不断实现壮大发展。

6.强化关键技术创新。

企业要提升自身的竞争实力,必须要加强关键技术的创新,通过技术创新,获得一宗独特的能力,这样,企业才能获得发展的动力。强化关键技术的创新,企业工商管理中,资源才能实现优化配置,实现关键技术的创新,应该成为企业工商管理的重要发展目标。在工商管理中,企业要结合自身情况,找到发展优势,然后集中优势人力资源,进行关键技术创新,以实现对人力、财力和物力的有效管理。另外,要实现关键技术的创新,企业还需要能够加大资金、技术和财力方米的投入,要具有创新意识,这样,企业才能真正实现关键技术的创新,企业发展才能更具生命力。

参考文献。

[1]郑红.试论企业工商管理的未来发展方向[j].时代金融旬刊,,(3x):121.

[2]徐北平.试论企业工商管理现状分析及发展方向[j].民营科技,2014,(7):88.

旅游管理人才论文篇十

特定的历史背景和独特的地理位置注定了凤凰古城旅游业的辉煌。你看,发源于云南高原拉尔山乌什河的母亲河——沱江,依然以其舒缓睿智的风度和豁达的姿态,作为凤凰人的生命之源缓缓流淌;东边的青龙山(八角楼),南边的南华山,西边的凤凰山,北边的雪平坡,依旧以他们那颗慈悲的心和无比的气魄,将凤凰古城团团围住。也许正是这神奇的灵山秀水,造就了沈从文和黄永玉一代宗师;也许,正是这神奇的灵山秀水造就了凤凰旅游的蓬勃发展。

每当五一假期,国庆假期。成千上万的游客在凤凰古城相遇。在从文广场,沈从文故居,小街小巷等。真的是肩并肩。广场旁边,漓江边,一排排的民间工艺品,让老外忍不住拍手叫好。

凤凰旅游的蓬勃发展也带动了凤凰特产的蓬勃发展。你可以在古城的每一条街道和小巷里看到姜糖商店。运气好的话还可以亲眼目睹姜糖的制作过程。当然还有姜茶、血烧鸭、腊肉等,这些都是每一个游客离开凤凰古城的必备产品,也让凤凰的特产更好的发展和传播,从而促进凤凰的经济发展。

为了给游客提供方便,解决游客的“住宿”问题,在郊区,酒店建筑从地面拔地而起,为凤凰古城增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都怀孕了,凤凰城的人们也很开心。

我觉得:这个问题该不该调查?接下来的几天,我们都在很多小店里打听,才发现这个问题普遍存在,同样的商品卖给游客价格更高。我觉得这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凤凰古城是一座具有悠久历史和文化的名城,以其简单和好客而闻名。现在的社会发展中,在金钱的诱惑下,很多淳朴的村民整天都在“琢磨”如何赚更多的钱,所以也采用了这种“方法”。

还有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环保。注意的话,你会发现南华山“已经不是以前的样子了”。今天的南华山,山脚下和山腰,山顶都有层层垃圾“点缀”;如果你有一种优雅的味道,晚上沿着沱江散步,你会看到波光粼粼的河灯漂浮在沱江上。(河灯是把彩纸折叠起来,再加几根蜡烛做成的。)这些都给凤凰古城增添了“皱纹”,加速了她的“老去”。

“时间就是金钱”,但“金钱”不能改变“时间”;但是,“简单”的民俗可以换成“钱”;但是“钱”买不回“简单”的民俗。警钟长鸣,凤凰在发展旅游业的同时,不要忘记保留“古朴”的民俗风情和美丽的自然风光,让凤凰古城永远闻名遐迩!

最后祝凤凰旅游业大踏步发展,让全世界的人都能领略到完美的凤凰古城!

旅游管理人才论文篇十一

第一,对于工商管理的课程设置缺乏科学性。面向社会的需求是培养工商管理人才最终的目的,但是目前的专业课程教材由于内容陈旧而缺乏实际应用性。此外,由于整个教学过分重视理论,从而造成培养的工商管理人才不能够满足企业发展的需要。

第二,缺乏明确的培养目标。目前,很多人一提到工商管理人才,就立马将其与企业中地位较高的高级管理人才联系在一起,这种错误的思想限制了实际教学的有效开展。

第三,缺乏创新意识。由于教师忽视了学生具有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在教学过程中一直照本宣科的讲解,最终使得培养的工商管理人才缺乏创新能力和实际工作能力。

为了有效提高我国工商管理人才的综合能力,必须对高校的教学模式进行改革。要想对工商管理人才培养的目标和模式进行改革,首先就是调整专业学科和课程。我国在关于工商管理专业方面,经过几十年的专业设置调整,在学科内容老化以及专业课程面过窄等问题上已经有了很大的改善,但是,作为一个系统工程的工商管理专业教学改革也不是能够一蹴而就的事情。转变思想观念、教学资源的配置以及社会认可度和自身改革方案的创新和实践等作为教学改革的难点,只有统一思想观念、具备物资条件以及适应中国国情和校情的情况下才能进行有效的改革创新。因此,高等院校在进行改革的时候必须针对自身的实际情况探索出独有特色的工商管理人才培养改革方案,并通过长期的教学完善逐渐形成适合自己的独特的育人方式。

传统的工商管理类人才的培养模式已经无法适应当前社会的发展,随着国际化竞争的日益激烈,越来越多的矛盾和问题也逐渐显现出来。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的工商管理也呈现出了多元化的发展方向,因此,加大工商管理类人才的培养势在必行。针对目前我国在工商管理人才培养方面的现状,提出以下改进对策:

第一,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一个既有理论基础又有实践经验的教师队伍是确保工商管理人才培养质量的根本。目前,高职院校的教师队伍逐渐年轻化,这些教师虽然具有较强的理论基础、较高的学历以及意气风发的斗志,但是由于缺乏实践经验而多数采用照本宣科的方式进行教学。因此,高校应当让这些年轻的教师到企业实践锻炼来丰富自己的实践教学,从而有效提高工商管理人才的实践能力。

第二,因材施教。从古至今,因材施教都应当作为教育学的最基本的原则之一。但是我国的工商管理专业教育长期以来忽视学生的个性发展,年复一年的重复一个教学计划使得培养出的人才千篇一律。但是中国高校进入21世纪后进入了教学改革时期,此时期最大的两点就是积极推行各种形式的学分制并重视因材施教的原则。如:重庆文理学院自从升本后推出学分制教学改革,逐渐形成了以下三大特色:首先,为了充分体现尊重学生个人选择和发展的需要实施合理的选课制度;其次,对固定学制进行改革,适当的延长或提前学制;最后,实施严格但是又具有一定灵活性的重修和重考制度。

第三,创新人才培养方案。为了确保工商管理专业培养出来的人才具备工商管理人员的从业资格和一定的创业能力,高校应当根据国家相关的法律法规、学校相关政策以及结合本专业的培养目标和要求,同时按照地方经济和企业的要求安排合理的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

第四,创新人才培养计划。首先,为学生创造各种学习和创业条件。学校应当创造多种机会让学生的不同兴趣特长有展示的机会,从而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此外,还可以让学生参加创业培训以及创办微型企业的活动来培养他们创业的`意识。其次,为学生的特长搭建成功的阶梯。在大学的学习过程中,大学生可以通过多种渠道获取更多的知识,为了提高大学生的能力,应当专门指派教师带领、培养有特长的大学生,为其取得成功做好铺垫。此外,对于应用能力突出的大学生,还可以鼓励其参加全国创业大赛、学科竞赛等。最后,为复合型、应用型人才的成长提供渠道。如:根据高校一些特殊学生的特点推出主辅修和创意、创业培训制度。主辅修制度为学有余力的在校大学生开辟了一条获取复合型知识的渠道;而创意和创业培训则通过对一些具有特殊才能的学生加以辅导,帮助他们创业成功。

第五,加强创业意识的培养。目前,我国大多数的高校毕业生在毕业后都想着找一份安定以及收入可观的工作,很少有自己去创业的愿望。在我国就业压力日趋严重的情况下,作为工商管理的工作教育者应当在教学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从而使之成为一个成功的创业者。

第六,对传统教学进行改革。让学生多学知识以及更多的牢固地掌握知识是传统教学的主要观点,但是这样降低了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对于管理类专业的学生来讲,相比牢记知识而言,更重要的是思维观念和学习的方法,因此,管理作为一个过程和整理概念,必须在教学过程中强调知识的相互联系,让学生真正理解什么是管理。此外,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企业对工商管理类人才的要求也逐渐细化,因此,高校在设置工商管理专业课程的时候应当根据企业的需要对其进行相应的细化,以满足企业的需要为出发点设置基础课、专业课以及实践课。

第七,加强实践教学。工商管理专业具有很强的实践特点,如果仅实施课堂教学,就会造成学生毕业后无法适应企业的要求,因此,我们可以从以下两方面加强工商管理的实践教学:第一,通过学校平台加强与企业之间的实习合作。要想加强学生的实践技能首先要落实实习基地,因此,学校应当通过多方渠道加强与各个企业的联系,从而增加工商企业管理大学生的实践机会,这样不仅能够有效提高大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还能够为大学生日后毕业走向社会奠定一定的基础。第二,丰富大学生的实践教学活动。高校应当充分利用大学生假期或者业余时间安排其进行与专业相关的工作,在实践的过程中不仅能够让大学生正确认识自己将来从事工作的方向,还能够让大学生看到日后的就业压力,从而更加努力认真的学习。

第八,加强思想和道德的培养。面对日益激烈的竞争和就业压力,一个人的专业技能固然重要,但是要想长期发展下去,一个企业更看重一个人的道德、思想和品质,因此,加强工商管理专业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和人格培养,对其以后在社会寻求长期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目前,在当代中国,坑蒙拐骗、缺斤短两、掺加造假以及以次充好等道德问题已经发展到了十分严重的程度,因此,为了树立良好的性格以及社会责任感,必须加强对大学生的道德教育。此外,只有拥有健康思想的大学生才能在今后的发展道路上走的更长更远,因此,加强大学生的思想教育与道德教育一样关键。

4.结语。

随着企业经营国际化的逐渐发展,对工商管理专业进行教学改革已经成为一个必然的趋势。总之,为了培养出适合社会需求发展的工商管理人才,作为从事高校工商管理专业的教育者应当对教学改革做出大胆的创新和探索。

旅游管理人才论文篇十二

[内容提要]企业是企业获取持续竞争优势的来源和基础。中国企业欲在经济全球化大潮中立于不败之地,最有效也是最关键的一点,即提升企业的。本文介绍了构建核心竞争力的几个方面。并揭示了战略定位在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中的重要作用。并指出中国企业在战略定位中有的先天不足。

[关键字]核心竞争力构建战略定位。

入世以后,一个令人十分关注的问题是,中国企业如何与外国企业竞争,并在竞争中拥有一席之地?从根本上说,企业能否在强手如林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取决于的强弱。所谓实质上就是指企业配置和使用诸种生产要素的能力。表现在多个方面,如获取资源的能力、掌握某种重要技术的能力、创造低成本的能力、开拓市场的能力、构建市场营销网络的能力等等。但对于具体企业来说,并非每种竞争力都同等重要,而只是在研发、设计、制造、营销、服务等其中的某一两个环节上能使企业保持长期竞争优势,获取稳定超额利润的,明显优于且不易被竞争对手模仿的,能够不断提高顾客价值并能使企业获得可持续发展的竞争力,才是企业最关键的竞争力,亦即企业核心竞争力,也称核心能力。一般认为,企业核心竞争力具有如下特征:一是在顾客价值方面,对顾客所看重的价值--顾客的核心利益能作出关键性的贡献;二是在差异化优势方面,能在竞争中表现出自己的独特之处,而这种独特性竞争对手难以模仿或要付出巨大成本(包括时间成本);第三是在延展性方面,能够不断地开发出新产品和新服务以满足顾客需求,具有旺盛、持久发展的生命力。

核心竞争力是企业创造竞争优势的源泉。世界著名企业几乎无一不在产品开发、技术创新、管理方式、市场营销、品牌形象、顾客服务其中的若干方面具有独特专长,从而形成了核心竞争力,取得了竞争的绝对优势.

世界著名企业就是通过其核心竞争力优势,攫取了行业的绝大多数利润。有资料显示:

19xx-20xx年的6年间,世界500家最大企业营业额年均增长速度达5.4%,而同期世界gdp年均增长速度为4.4%,比世界经济增长速度高出1个百分点。根据杂志最新排名资料,20xx年度,营业总额增加到140650亿美元,利润总额增加到6672亿美元,总资产增加到458076亿美元。分别比上年增加10.8%、20.4%和4.1%。19xx年度营业额收益率(利润/营业额)为4.36%,(利润/资产)为1.26%。20xx年度这两项指标分别为4.74%和1.46%,比上年均有明显增长。由于营业额的大幅度增加,使进入500强的门槛提高,20xx年度500强最后一名的营业额为97.23亿美元,而20xx年度则提高到103.06亿美元,比上年增加了近6亿美元。

中国企业无论是规模还是实力与相差甚远。仅从中国加入500强的11家企业与世界500强企业的比较来看,差距十分明显。中国11家公司人均营业额和利润额分别为4.41万美元、0.21万美元;而世界500强公司人均分别是29.8万美元、1.41万美元。

中国人世意味着企业直接进入竞争,与国外大的跨国公司相比,中国的企业在规模上不相当,竞争上处在弱势地位。资料显示,19xx年中国500强企业的平均资产规模仅相当于世界500强企业平均资产规模的不到1%。20xx年,我国516家重点企业的销售额约为4120亿美元,仅相当于世界500强前两名埃克森-美孚和沃尔玛的销售额;516家重点企业总资产和销售收入的平均值,分别相当于当年世界500强平均值的1%和2%左右。近年来中国企业的规模增长虽然很快,但差距仍很大。

在知识经济时代,成为商业竞争优势之源。构建合理的企业核心竞争力,成为企业发展的基石。国外许多成功企业,在经营过程中早已把企业核心竞争力作为战略决策的前提。当前,我国越来越多的企业也重视这一趋势,积极完善企业核心竞争力,制定长期规划,体现自身的竞争优势,只有这样,才能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企业核心竞争能力包含多个层面,归纳起来主要包括以下五个方面:

1.企业技术开发能力。技术开发是指利用从研究和实际经验中获得的现有知识或从外部引进技术,为生产新的产品、装置,建立新的工艺和系统而进行实质性的改进工作。目前,国外一些大的企业或公司,像ibm、松下、西门子、微软等公司都成立了专门的技术开发机构,在激烈竞争中,抢得先机,形成自己的人力积累,使别人难以模仿和超越,确保企业的竞争优势。

2.企业的战略决策能力。企业的战略决策决定了企业核心资源的配置。在产业发展相对稳定的时期保持和积累的一致性,准确预测产业的动态变化,适时进行的调整。企业决策后应从企业核心能力的培育、成长和积累的角度来考虑企业的战略问题。

3.企业的核心市场营销能力。它涉及企业营销网络及渠道的管理和控制。运用科学的,培养优秀的营销队伍,配合各级营销点,有效利用广告效应,将企业的技术优势外化为市场竞争优势。

4.组织协调企业各生产要素,进行有效生产的能力。面对不断变化的市场,企业要有优势,必须始终保持生产、经营、管理各个环节、各个部门协调、统一、高效。它涉及到企业的组织结构、、信息传递、激励机制和企业文化等方面。根据生产中不同阶段要求,有效组织资源,并使其在各自的位置上正常运转。

5.市场应变能力。客观环境时时都发生变化,企业决策者必须具有敏锐的感应能力,保持经营方略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若出现无法预料的事件,如某项技术的发明、政府政策的调整等等,企业就必须迅速、准确地拿出一套应变的措施和办法,把可能对企业自身的影响减少到最低程度。

具体来说,营造企业竞争优势,构建企业核心竞争力,必须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开发企业核心竞争力。

c&c委会,监督核心能力和核心产品的发展。从而,nec在该领域抢得先机。

2.维护和巩固企业核心竞争力。

核心竞争力是通过长期的发展和强化建立起来的,核心能力的丧失将给企业带来无法估量的损失。如通用、从1970年至1980年间先后退出彩电行业,丧失了该部分的核心竞争力,则必然失去了企业在影像技术方面的优势。显然,企业必须通过持续、稳定的支持、维护和巩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确保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健康成长。

(1)实施企业战略管理。企业通过本行业的专注和持续投入、精心培育核心竞争力,把它作为企业保持长期充分的根本战略任务,从时间角度看,培育核心竞争力不是一日之功,它必须不断提炼升华才能形成。巨人集团起初所选择正确的战略模式,把软件技术这个核心竞争力作为根本战略来构建,所以取得空前成功。后来,企业匆匆进入房地产和保健品产业,分散了公司的资源,削弱了核心竞争力,最终导致“巨人”倒下。

(2)加强组织管理体系的建设。客观上,随着时间的推移,企业核心能力可能会演化为一般能力。这就要求企业安排专职管理队伍全面负责,加强各部门沟通。将各种分散的人力和技术资源组织起来,协同工作,形成整体优势。定期召开企业核心竞争力评价会,保持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均衡性。

(3)信息体系的培育。企业在整个生产经营过程中,不断收到来自企业内外的各种信息。信息作为重要的战略资源,其开发与利用已成为企业竞争力的关键标志。企业更多、更早获取信息,并在组织内部准确、迅速地传递和处理,是巩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基本条件。

(4)知识技能的学习和积累。要让企业核心竞争力永不削弱,企业员工的个人知识技能,整体素质与知识技能结构尤为重要。通过各渠道培训员工技能,积累企业的技术和管理经验,是企业在市场竞争中能够凭借的优势之一。如长春一汽、北京开关厂等,能够以较少投入成功进行技术改造,其中重要的一点就是平时注意提高员工知识技能。

3.再创新的核心竞争力。

(1)增强企业再研发能力。企业要生存,就要不断开发新产品。这要求企业不断增强研究与开发能力,满足顾客不断变化的需求。增强研发能力是企业核心竞争力提升、发展的动力。当然,企业再研发必须以核心竞争力为基础,在资源共享前提下展开。

(2)寻找培育核心竞争力的新生长点。在自身核心竞争力的基础上,寻找新的生长点。并把生长点培育成企业的核心竞争力。通过企业管理、技术、营销人员,细分市场,找出本企业产品领先的竞争优势所在,对构成上述优势的技术和技能进行分解、归纳。经过界定测试,确定为核心竞争力的生长点。借用科研机构、高等院校科技优势建立研究与开发联姻关系,引进相关的技术人才,将该生长点培育成企业核心竞争力。

(3)塑造优秀的企业文化和价值观。以价值观为核心,激发员工责任心和创造性是提高企业集体效率的一项基础管理工作。企业的软件就是培育和强化企业文化。一个企业能否不断发展,持续巩固和创新企业核心竞争力、员工的价值观、企业经营理念至关重要。台湾电子巨头宏基公司,它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建立了一套人性本善的人性管理,平实务本,顾客为首、贡献智慧。

美国战略学家迈克尔·波特指出明确的战略定位是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根本前提。企业战略定位包括产业战略定位、市场战略定位、经营战略定位、联盟战略定位、规模战略定位等。而笔者认为这些战略定位都建立在发展战略定位基础上。所谓发展战略定位是指企业创立时对其发展前景的期望度。如微软公司创立时比尔·盖次的发展战略就是每个人都拥有一台个人电脑,每个人的电脑都用微软的操作系统。正是如此才造就了微软的统治地位。而国内企业大都希望借这国内市场不规范捞一笔。根本没有长期的发展战略。只能依靠他们唯一的优势价格进行竞争,由此造成的企业间的恶性竞争。在这种情况下,应该由政府出面规范市场行为。从产业政策,法律法规,等方面为企业建立一个战略发展的方向。

[参考文献]。

2.周善乔,江苏行政学院副教授。《战略定位: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法宝》。

3.迈克尔·波特:《竞争优势》,华夏出版社版。

4.迈克尔·波特:《竞争战略》,华夏出版社19版。

旅游管理人才论文篇十三

摘要:随着十三五的开展,我国经济处于飞速发展阶段,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企业想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就必须要提高自身的管理水平,因此,强化企业工商管理培训,对于提升企业整体管理水平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和意义。本文分析了强化企业工商管理培训的重要性,阐述了企业工商管理培训的目的,针对企业在工程管理培训过程中碰到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分析,结合本次研究,发表了一些自己的建议看法,希望对企业的工商管理培训起到一定的帮助和参考,强化企业工商管理培训,提升企业整体管理水平。

关键词:企业工商管理培训;企业整体管理水平;强化;提升。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现阶段企业逐渐将发展目标从提升经济效益方面进行转变,现如今更多的是关注企业的整体管理水平,保证企业可以稳定、持续性发展,这种理念的转变也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企业内部管的规模化。在企业实际发展过程中,想要提高自身的实际管理水平,首先要做的就是提高内部管理人员的综合素养,打造一支专业化的管理团队,想要实现这一目标,需要企业建立起一套科学合理的培训体系。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化,现代企业想要更好的生存和发展,必须要强化企业工商管理培训工作,提升企业整体管理水平。

企业工商管理培训,指的是企业管理人员学习补充法律、金融以及商务方面的知识技能,增强管理人员的实际管理水平,保证企业工商管理人员在工作中能够实现对这些知识技能的高效应用,方便各项经济管理活动的顺利进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中,企业想要提高自身市场竞争能力,必须要将提升企业管理水平放在首要位置,通过这种方式,对于企业今后的生存和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和意义。企业提升管理水平的最主要方式就是强化企业管理培训工作,强化企业管理培训工作中的重点就是强化企业的工商管理培训。强化企业工商管理培训,首先,可以提高企业管理人员的综合素养,现阶段我国企业管理人员普遍存在学历较低现象,在企业管理过程中缺乏专业的知识技能,导致企业内部管理工作存在一定的问题,比如说结构缺乏合理性、管理过于分散等。借助企业工商管理培训,能够提高企业管理人员在管理方面的知识素养,增强实际的管理方式技巧,实现对企业管理水平的整体性提升,方便企业内部管理工作可以合理、高效的进行。其次,通过强化企业工商管理培训,能够提高企业的竞争力,随着社会的发展,现阶段经济全球化趋势越来越明显,我国企业的发展形势非常严峻,企业想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就必须要通过加强工程管理培训的方式,增强企业管理人员的综合素养,对经济发展的脉络有详细的了解和掌握,当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出现问题和不足时,可以及时选择有效的解决措施,将问题的影响降到最低,帮助企业更好的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再次,借助工商管理培训能够帮助企业更好的适应市场变化形势,自从加入wto之后,我国企业受到经济全球化影响不断加大,企业的生存和发挥已经逐渐与世界经济市场融合在一起,国内同行业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受到市场空间、资金、技术等方面的限制,使得现代企业所处的国际环境形势来越复杂化,在这种情况下,现代企业必须要有高素质的管理队伍、先进的管理模式、科学的管理理念,通过工商管理培训能够更快速的实现这方面的目标,可以提高现代企业管理水平,转变企业的管理模式以及管理理念,帮助企业更好的适应市场经济环节的变化。最后,借助工商管理培训可以帮助企业更好的实现经营模式的创新和改革,当前处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模式下,现代企业必须摒弃之前粗放式的管理模式和管理理念,与行业转型和升级的趋势有效的结合在一起,不断优化改善自身的经营结构,做好企业的工商管理培训工作,企业管理人员可以学习到先进的方法、概念以及理论,在学习的过程中得到启发,对现有的经营模式进行反思、改善,使其向着科学化、有效化的方向去发展。

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与企业内部环境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从现阶段主流的市场营销理念方面分析,企业工商管理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和意义。但是实际上,当前我国多数企业在现代市场营销理念方面的认识严重不足,仅局限于之前的产品决定市场模式,正因此,企业对于工商管理缺乏足够的重视,导致企业的工商管理难以适应市场变化。1.工商管理理念与市场营销理念理念属于对事物正确认知的前提,在我国,理念只存在于各个学科的书本上,在实际的生产过程中缺乏有效的应用,实用性严重不足,进而导致缺乏足够的重视,人们往往将学习的重点放在工商管理本身的内容方面。这种现象的产生并不是偶然的,与我国的市场经济形势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受到经济发展方面的需求,直接进行市场需求的供应,这种模式下肯定会导致经济的发展受到一定的局限。在现代市场营销理念中,对于工商管理理念的重要性有清楚地表达,市场营销理念的正确性在实践中得到了肯定。因此,企业工商管理培训过程中如果在工商管理理念方面没有清楚正确的认识,那么企业工商管理培训就仅仅是进行相关知识技能的培训,对于企业未来的发展规划无法起到很好的帮助。2.对工商管理培训的纵横分析从横向考虑,工商管理培训主要是为了满足企业的发展需求。工商管理人员在我国企业中往往有专门的职位,比如说市场营销、流程管理等,其工作内容往往与企业的内部运行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这种情况下,难以将企业工商管理的真正价值以及最大效益发挥出来,在了解了很多企业之后发现,企业的工商管理并不是在工商管理理念上建立的。因此,需要企业对自身的经营理念进行相应的转变,如果工商管理培训过于形式化,那么不仅会增加企业的成本和负担,同时工商管理工作还难以实现预期的目的。从纵向进行考虑,工商管理理念需要建立在企业的发展规划上,同时和企业的内部机制有效的结合在一起,根据企业发展需求以及运营需求,对现有的工商管理组织进行调整和完善。3.工商管理培训的重点和要点在进行工商管理培训时,需要将培训的重点放在工商管理理念上,保证受训人员对工商管理理念有清楚全面的认识。在实际的工作过程中,对于工商管理理念有正确认识的管理人员,具有更强的创造能力,同时实际综合水平也较高,能够实现对企业发展和目标规划的有效促进。工商管理培训需要保证培训的结果满足企业的发展需求,保证受训管理人员有着专业的技能和素养。4.对管理人员的要求在工商管理培训之后,企业管理人员需要掌握以下几个方面的能力:第一,对于经济学、管理学以及企业现代管理方面的知识原理有全面的理解和掌握;第二,能够实现对工商管理理论的当前发展前沿以及未来发展趋势的分析;第三,掌握企业管理基本流程;第四,学会资料查询以及文献检索能力,有着卓越的实际工作能力以及科学探索能力;第五,人际沟通以及语言表达能力要有显著的提高,对于企业管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可以进行分析,提出一些看法建议;第六,对我国企业基本方针政策以及法律法规、国际管理标准有全面的了解和掌握。

三、企业在工程管理培训过程中碰到的问题。

1.企业缺乏对工商管理工作的重视现阶段企业在进行工商管理培训时,大多选择流水作业的方式来进行,更趋于形式化,导致实际的工商管理培训工作难以得到有效落实。就企业自身而言,由于缺乏对工商管理培训的重视,工商管理培训系统在企业内部没有得到有效落实,尤其在中小企业,工商管理意识更加薄弱。很多企业将发展的重点更多的放在经济效益上,在工商管理方面的培训投入力度严重不足,为了减少企业的经济花费,为企业其他方面的工作留出足够的时间,许多企业直接放弃在工商管理方面的培训,或者仅仅开展次数较少的培训,在培训管理体系方面缺乏规范化,导致企业工商管理培训往往受到财力、人力、物力等多方面因素限制,工商管理培训活动难以高效、正常进行,实际培训工作难以起到理想的培训效果,多数企业员工工商管理培训的机会更是严重缺乏。2.工商管理培训师资力量差现阶段,企业工商管理培训处于起步阶段,对于企业工商管理培训的重要性认识严重缺乏,到时实际的管理体系缺乏规模化以及系统化,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企业内部缺乏足够的师资力量。与企业培训相比,企业工商管理培训特点较为突出,就培训讲师而言,需要有极高的专业素养,不仅要保证培训讲师有足够的学历条件,同时培训讲师还必须要有专业的理论知识积累,有着丰富的企业工商管理水平。部分企业为了降低在工商管理培训方面的花费,选择的培训讲师往往由企业员工临时担任,或者选择的培训的讲师能力无法满足企业工商管理培训方面的需求,导致实际的培训工作难以达到理想的培训效果,企业的管理人员由于得不到专业的理论指导,导致自身的综合素养难以得到提升,最终企业的管理水平无法得到有效的改善和提高。3.工商管理培训模式较为单一企业在工商管理培训意识方面的宣传力度较差,很多企业的管理模式还较为落后,停留在传统管理模式上,导致参加培训的企业管理人员缺乏对工商管理培训工作的重视,在培训过程中学习态度不积极,只是为了完成企业的培训任务,或者得到相关的培训证书。现代企业需要对传统的管理模式进行转变,对现有的管理内容进行创新,增强培训人言培训的积极主动性。在平时的管理工作中还需要加强工商管理方面的实战演练,为管理人员积累大量的培训经验,增强管理人员对管理问题的实际解决水平和解决效率。,另外,企业还需要加强在工商管理培训考核方面的制度,之前的考核更多的是以笔试的方式进行,这种考核方式只能实现对管理人员理论知识方面的考核,工商管理培训工作更多的是为了培训管理人员的实际应用能力,因此,这种传统的培训考核方式很难取得理想的考核效果。企业在进行工商管理培训时,需要将其与传统的培训模式加以区分,不能依照传统的考核模式来检验工商管理培训的培训效果,在这种情况下,管理人员难以将自身的综合素养充分的发挥出来,最终导致培训失去原有的工作和意义。

1.提高对企业工商管理培训的重视度为了强化企业工商管理培训,需要建立专业性的培训管理结构,增强企业管理人员的工商管理培训意识。首先,企业可以在日常工作活动中经常开展关于工商管理方面的活动,增强企业工作人员的积极主动性,加大对工商管理培训工作重要性的宣传,帮助企业正确看待工商管理培新。只有企业领导提高对工商管理培训工作的重视度,能够使企业员工在工商管理培训工作中有足够的重视,保证之后的工商管理培训工作有足够的积极主动性。其次,企业需要提高加强在工商管理培训方面的培训力度,对现有的工商管理培训环境进行适当的改善,建立专门的培训基地,制定相应的激励措施,增强工作人员培训的积极主动性。企业要提高对管理人员工商管理培训意识培养的重视度,增强企业员工工商管理培训的责任意识,在日常管理工作中将自身的潜能充分的挖掘出来,提高自身综合素养,最终提高企业的实际管理能力。2.加强工商管理培训的师资水平企业工商管理培训的质量直接影响到企业管理水平的改善和提升,同时也一定程度上影响企业整体管理水平。因此,企业在进行工商管理培训时,必须要对工商管理培训的师资方面内容有足够的重视。完善的师资团队建设,必须要配备科学合理的师资系统,严格选择工商管理培训方面的老师,建立工商管理培训师资认证体系,从管理水平、思想道德、专业素养等多个方面对现有的工商管理培训老师进行考核,只有保证老师的各项考核内容合格之后,才可以为员工开展相应的工商管理培训工作。另外,企业还需要对工商管理培训老师进行定期的培训,保证其一直有先进的教学方式,能够与时代的发展有效结合在一起,制定出新颖、高效的管理教学方案。企业在教师招聘渠道方面还需要适当的扩宽,选择多种培训方式,吸引更多的在培训方面的人才专家。企业管理人员还需要加强与其他企业管理人员之间的交流沟通,提高在企业管理方面的经验积累,增强自身的综合素养,提高实际管理水平。3.对现有的工商管理培训模式进行优化企业工商管理培训有着复杂性的特点,在培训过程中有着非常繁重的任务。就企业而言,工商管理培训工作的有效进行存在较大的难度,工商管理培训工作挑战性非常大。只有不断优化工商管理培训,才能使企业的整体管理水平获得显著的提升。在进行企业工商管理培训内容方面的改革,工商管理培训与企业其他方面的培训相比,存在较大的难度,因此,企业需要对工商管理培训内容进行适当的创新。培训老师可以选择多媒体、网络等多种技术手段,对现有的教学内容进行丰富,在实际的培训过程中要提高理论和实践方面的有效结合。另外,还需要建立和健全企业工商管理培训的相应考核制度,保证考核标准的合理性和有效性,做好培训人员的考核工作,增强管理人员接受培训的积极主动性。对现有的考核内容进行完善,使得考核方式向着多元化的方向去发展,端正管理人员的工作态度,对考核的意义有正确的理解,保证考核人员的能够达到理想的培训效果,增强其管理水平,将管理人员向着全面化的方向去发展,更好的服务于企业,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4.对现有的课堂教学内容以及培训方式进行完善企业工商管理培训工作有着高层次、高质量、复杂性高等方面的特点。企业工商管理培训人员在进行课堂教学培训时,需要与自身实际情况有效的结合在一起,对现有的培训方式进行改善,使得传统的培训方式向着多元化的方向去发展,保证课堂教学的多方位以及多渠道性。在实际的工商管理培训中,可以通过职业发展规划、案例、专家讲座等多种方式来天宫企业管理人员对于工商管理培训的认知度。比如职业发展规划,可以制定十年、二十年的发展目标,如未来十年的职位、薪资、对企业的贡献度等。讲师在进行工商管理培训时,可以借助松下公司企业的相关的发展规划,早在1950年,企业就已经将发展规划做到2200年,讲师通过这方面的案例,能够更好的引导员工对企业管理有清楚地认识和了解,保证企业稳定、健康的发展。5.企业领导以身作则为了保证工商管理培训更有效的展开,企业领导需要以身作则,提高对工商管理培训的重视度,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很大程度上提高企业员工对工商管理培训有重新的认识。在实际的工商管理培训过程中,企业领导需要充分发挥出自身模范带头作用,积极参与到培训工作中,也可以将工商管理培训融入到企业的文化建设中,企业范围内形成良好的文化氛围,感受到企业领导对工商管理培训的重视度。在完成工商管理培训之后,企业领导还可以组织员工进行培训经验总结,彼此之间进行交流学习,鼓励员工对企业在管理方面存在的优点和不足积极发表自己的看法建议,提高企业的管理效率和管理水平。6.做好整个培训周期的规划和调整首先,在培训前需要做好前期准备工作,培训的讲师需要得到企业高层的认可,获得企业高层的全力支持,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之后的培训可以实现理想的培训效果。在培训前,培训人员需要对培训内容以及培训方式有清晰的了解和掌握,在培训内容方面,需要对培训资料进行全面整理,借鉴其他企业的培训经验和以往的培训经验,详细的备案培训的内容以及重点。还需要做好培训内容的改善和优化工作,保证培训内容与现阶段市场实际情况以及需求相一致,进而促进企业的发展。其次,在培训过程以及培训后考察方面,目前企业对于培训过程以及培训考核缺乏足够的重视,往往再完成考核之后没有对成果进行考核。实际上,工商管理培训的考核主要是对培训工作有详细的了解和掌握,因为工商管理培训的对象是企业的管理人员,并非企业单个员工,因此,工商管理培训考核是十分必要的。最后,在工商管理培训人员方面,企业的发展离不开高素质人才的支撑,工商管理方面的人才对于企业的发展规划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高素质工商管理人才不仅是企业发展的命脉,同时也是企业发展的基础。工商管理培训的一项主要任务就是为企业之后的发展打基础,虽然现阶段企业有着足够的人才资源储备,但是在企业发展过程中,还是离不开高素质工商管理人才的支撑,需要提高对高素质人才的重视度。

五、结束语。

现阶段虽然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能够得到健康、稳定的发展,但是在实际的发展过程中还存在较多的问题,对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带来很大的影响。企业想要更好的发展,就必须要加强企业工商管理培训,提升企业整体管理水平。首先,提高对企业工商管理培训的重视度,其次,加强工商管理培训的师资水平,再次,对现有的工商管理培训模式进行优化,在实际的培训过程中,还需要对对现有的课堂教学内容以及培训方式进行完善,企业领导需要以身作则,做好对整个培训周期的规划和调整,保证企业工商管理培训能够达到理想的培训目标,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2]胡锦,方明.浅谈如何加强工商管理培训提高企业管理水平[j/ol].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6(09).

[3]刘杰.如何加强企业工商管理培训提高企业整体管理水平[j].经营管理者,2016,28:208.

[4]张霞.浅谈如何加强工商管理培训提高企业管理水平[j].经营管理者,2017,03:155.

[5]刁肇明.试述如何加强企业工商管理培训提高企业整体管理水平[j].现代国企研究,2017,02:51.

[6]尹斯琪.从人才培训方面浅析如何提高企业工商管理水平[j].商场现代化,2013,28:133.

[7]陈蕾.企业工商管理培训策略探讨[j].企业导报,2014,18:122+120.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旅游管理人才论文篇十四

摘要:《旅游法》的出台对旅游人才培养,既意味着政策空间的进一步拓展,也给旅游专业在专业教师、课程体系设置、教学模式、人才综合素质培养等方面上提出了更多、更新、更严格的要求。

本文对《旅游法》问责机制下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进行探索研究,首先对《旅游法》相关释义进行分析,其次对我国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现状及问题进行深度解析,在此基础上针对问题,提出《旅游法》问责机制下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具体对策。

国外西方发达国家在旅游法律法规的立法方面已比较系统,它们已建立起比较完善的旅游法律体系。

国际上对旅游法律法规的研究已经取得一定成果,并在教育和实践中得到成功的应用。

国内的旅游法规体系一直处于一个不断更改的过程,对《旅游法》及相关法律法规进行的制定,尚处于起步阶段。

《旅游法》于10月1日实施以来,对景区、旅行社、旅游餐饮、旅游饭店、旅游规划等行业有了新的规范和限定,对旅游者、管理者、经营者、从业者的素质和行为提出了严格要求,所以对《旅游法》问责机制下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进行探索研究,旨在源头上从教育层面加强管理者、经营者、从业者素质的提高和行为的规范,促进景区、旅行社、餐饮、规划等旅游具体领域实现规范发展。

一、《旅游法》相关释义。

《旅游法》于月1日正式实施,成为我国首部旅游领域的基本法,是我国旅游法治建设的里程碑,对促进旅游发展方式的转变、规范旅游市场秩序、保护旅游者和旅游经营者的合法权益,都将产生深远影响。

《旅游法》第二十七条明确规定:提高旅游从业人员素质。

旅游业发展最重要的资源就是人力资源,教育是旅游专业人力资源培养的根本保证。

因此,旅游从业人员素质的提高有赖于旅游专业的发展。

而旅游从业人员的素质,除了通过专业技能和专业能力来体现外,更重要的还将体现于个人的人文素养,这都有待于通过旅游专业的教学和实践训练进行培养。

《旅游法》将保护旅游者权益作为基本线索,将“以人为本”作为立法的基本理念。

《旅游法》还明确了我国旅游业发展应当遵循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相统一的原则。

这些先进的旅游发展理念和原则,能否深入人心,能否成为旅游从业人员共同追寻的人文精神,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和教育是否明确并强烈地传递出这样的信息。

因此,对照《旅游法》,反思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现状,推动旅游法进入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实践教育中,真正使《旅游法》成为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指导。

二、我国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现状及问题分析。

我国旅游业起步较晚,旅游法规体系一直处于不太健全的状态,这给旅游院校建立科学的旅游法学相关课程和旅游专业人才培养带来一定困难,持久以来所培养的旅游人才难以满足《旅游法》规定的行业人才需求,主要存在的问题如下:

(一)专业教师对《旅游法》的相关内容领会不够,尚未更新知识结构。

《旅游法》对旅游从业者的规范行为做出了明确规定,对旅游管理者、经营者、服务者的素质和行为提出了严格的要求,这就需要教师先提高自身的旅游法律法规水平,提升自己的综合素养,提升行业对专业人才的要求标准,潜移默化来影响学生。

但当前大多学校的旅游管理专业教师对《旅游法》的掌握不够,在授课过程中,其课程内容很少渗透《旅游法》的相关内容和要求,使得教学课程内容与社会需求脱节,缺乏对学生的知识引导,这严重影响了我国旅游专业人才的培养。

(二)旅游管理专业课程设置尚未优化,尚未达到行业人才新需求。

《旅游法》的出台对旅游教育来说,既意味着政策空间的进一步拓展,也在课程、教材上给旅游专业人才培养提出了更多更新要求,需要不断完善课程体系,提升教育理念,培养更符合社会需求的旅游专业人才。

但当前旅游管理专业课程设置存在普遍不合理的现象,比如旅游教材老化,有许多教材是翻译自国外,其内容不合我国国情,课程内容重复、相关课程教材对《旅游法》相关内容尚未更新等多种问题,这就使得培养出来的人才达不到《旅游法》规定的业界实际需求。

(三)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两张皮,使得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脱节。

由于大多数专业教师也缺乏行业的实践工作技能和经验,大多旅游管理专业在课程体系的设置中重视理论知识的传授,而轻实践操作技能的训练,造成学生所学的知识停留在理论层面,难以得到实践操作训练,不仅不能很好的巩固理论知识,而且缺乏应变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此外,很多学校的旅游管理专业虽已通过产学合作来教育培养规范性的专业人才,但其效果也不太明显,因为长期以来种种原因导致业界的规范性不够,使得学生在学校所学知识和企业的实践操作是两张皮,学生往往认为在学校所学和社会所需存在较大差异,入职到企业之后,完全跟着企业的不规范路径走,这就使得《旅游法》规范的行业要求很难贯彻到实践中,达到的效果不佳。

(四)专业人才职业道德教育缺失,使其综合素质距离《旅游法》要求相差甚远。

长期以来,旅游行业的恶性竞争和一些不健康的形态长期存在,不利于人才培养。

《旅游法》颁布之前,旅游专业人才留下了很多后遗症,如对于人才的职业道德正向培养和现实相背离,使得人文教育深感力不从心,对旅游业未来从业人员的价值观教育更多地侧重于职业道德引导和灌输。

三、旅游法问责机制下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对策。

旅游法问责机制下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要从三个方面着手:一是尽快对专业教师开展《旅游法》专题教育,要让教师知法、懂法,对传统教学中一些与旅游法不相适应的内容、手段进行修改完善;二是要对现有的课程体系进行修订,在课程中融入《旅游法》的相关条款,尤其是要对旅游法规、旅行社管理、导游业务、景区管理、饭店管理、餐饮管理等课程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对实践教学运用旅游法规手段进行科学安排和管理,让法治精神真正深入到学生的教学和实践中;三是加强旅游管理专业人才职业道德教育,培养行业需求的高道德、高素养、高人文精神人才。

(一)加强旅游管理专业教师培养。

旅游管理专业课贯穿旅游法的法规体系,作为旅游管理专业教师,要精通新旅游法,为此采取送出去、请进来、专题讨论等方式,尽快对专业教师开展《旅游法》专题教育,要让教师知法、懂法,对传统教学中一些与旅游法不相适应的内容、手段进行修改完善,加快将教师培养为熟悉精通《旅游法》的专业教育人才,甚至专家。

除了认真学习《旅游法》以外,要组织教师收集整理旅游法规案例,编写旅游法学教材。

通过案例化教学,提高旅游法的专业教学效果。

另外在教学课时上也作必要调整。

(二)深化旅游管理专业教学与实践内容体系改革。

《旅游法》使我国的旅游法学体系更科学,新法中根据我国旅游业的发展以及在旅游业中出现的问题,对既有经验上升到法律规范的高度,许多创新性的法律条款具有前瞻性,更加注重法律的完整性和客观性,界定清晰,规范严谨,对旅游管理专业的教育教学有重大意义。

学生通过对《旅游法》渗入专业课程学习,旅游法规、饭店管理、导游业务、餐饮管理、旅行社管理等课程,可以设定情景案例教学,让学生充当不同的角色,增强学生学习旅游法的兴趣,同时深刻理解行业中的'旅游法。

在学生进行实训课和顶岗实习中,加强对学生的《旅游法》相关知识学习,将法律知识应用于实践,如学校对学生实习的管理上,可以采取让学生拟定顶岗实习合同,进一步理解旅游经营者和雇佣者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在实践中学习旅游法规。

实习中发现违反旅游法的要坚决维护自己的权利。

(三)加强旅游管理专业人才职业道德教育。

《旅游法》需要具有良性的旅游职业价值观、综合专业素质强、职业素养高、专业法律意识强的从业者,因此在教育教学培养中,应加强相关能力和素养的培养,因此应该为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开设《专业综合职业能力》、《专业法律法规能力》、《专业职能道德》等相关技能的训练课程,培养毕业后能适应行业标准与需求的专业人才。

旅游管理人才论文篇十五

应用型本科人才的重点培养和重视是经济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之一。工商管理专业是与社会经济发展联系十分紧密的应用性学科。在我国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大学生毕业后无法适应工作,是工商管理人才培养模式面临的巨大挑战。根据社会对工商管理专业人才需求的特点来分析和总结应用型工商管理本科人才的定位、知识结构、能力和素质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一、对应用型本科人才的理解与定位。

高等教育必须培养多种层次、多种类型、多种规格的人才,以积极体现并尽量满足社会发展的多样化需要。一所大学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是学校类型定位、层次定位、学科专业定位、服务面向定位的综合反映。本科层次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既要遵循本科人才培养自身的教育规律,同时又要突出实践,积极向工程技术教育方向倾斜,强化应用,注重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和训练。

即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是在基本理论知识学习的基础上,侧重于对学生应用专业理论知识指导实践工作能力的培养。应用型工商管理本科人才可以理解为:大学生在完成本科阶段接受专业和广博教育后,能够在各行业中面向基层、企业实践的应用型经营管理人才。

使毕业生在人才的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为其自身发展提供有利的条件。

由雅克。德洛尔任主席的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交了《教育一财富蕴藏其中》的研究报告中提到21世纪教育的四个支柱: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发展。教育应当促进每个人的全面发展,即身心、智力、敏感性、审美意识、个人责任感、精神价值等方面的发展。这样具有全面发展的人,才有可能成为将来在工商业中得到最大发展的领袖和经理人才。根据现行高等教育的现状,结合西方国家提出的全人教育理念,实现应用型工商管理本科人才的培养目标,笔者认为:大学生在学习期间应注意提高、完善和储备以下四个方面的知识与技能。

(一)为人处世的知识和技能。

作为地球最高智慧生物的人类,群聚是其最主要的特征,所以,每个人以什么样的态度和方式融入和适应社会,是每个人的第一人生基础。而对为人、处世相关知识的学习、积累和体验,在大学期间是一非常重要的时期。在大学里,大学生在学习相关文化、专业知识的同时,其如何为人、理解事人、与人沟通、团结协作、勇敢执着等为人、处事方面知识也必须得到相应的提升。比如:大多数工商管理专业的学生走向社会后,在工作中要能正确处理好个人与集体、领导与民众的关系。这样客观上要求工商管理专业的毕业生要具备一定的`沟通交际的能力。

(二)系统基础知识。

大学本科工商管理专业系统的基础知识就是综合知识课中的自然与技术科学,人文与社会科学方面的知识。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中小学时期就积累的语文、物理、化学、初等数学(几何、代数)外语、历史、地理等方面的基础知识;(2)大学时期的高等数学(微积分、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大学语文、写作、相关社会经济历史、文学、艺术、科学技术概论、世界经济与政治、计算机语言与程序设计、工程训练等大学基础知识。

此层次的基础知识要求大学生在大学学习期间,必须将中小学积累的基础知识完成“点-线一面”的归纳和总结,这样有助于系统化大学时期的基础知识。

(三)专业基础知识。

大学本科工商管理专业的专业基础知识就是与管理类专业有关的经济学、会计学、财务管理生产管理类的知识,包括:工商管理专业导论、政治经济学、西方经济学(经济学原理)、管理学(原理)、会计学原理、公共关系学、统计学、产业经济学和管理信息系统等。

四)专业知识。

专业知识是指专业性核心课程,即本专业必修的核心课程:市场营销学、运筹学、管理经济学、战略管理、人力资源管理、技术经济学、生产与运作管理、商品学、电子商务、质量管理、经济合同法、国际商法、投资学、国际经济法、国际贸易。

核心课程好比“根据地”,学好核心知识,才能发挥专业特长,解决好工作实际中的问题。核心知识以外的外围知识,如相关学科知识、政策法规知识等。外围知识好比“游击区”,围绕核心知识有方向、有层次、有序列地向外扩展,扩大知识面。

此外,我国具有招收大学本科工商管理专业资格的高等学校普遍忽视了有关“创业、企业家精神与领导能力的培养、领导能力”的相关课程。

据百森商学院和伦敦商学院联合发布的全球企业家精神监测报告显示,美国超过1500所四年制大学和学院提供了创业课程。

(一)基本专业技能。

应用型本科的基本专业技能(也称从业能力)包括从事职业活动所必须具备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对于一定专业从业者而言,在掌握专业理论的基础上,通晓专业生产各个环节的基本技能并熟练操作,能够分析解决生产实践中出现的一般问题,能够创造性地开发和运用专业生产的新方法、新技术、新模式,有胜任本职工作的基本能力,这是一切社会职业所要求的基本专业能力。比如应用型工商管理本科学生应注意培养以下基本专业技能:制作基本司法文书、制作调查笔录、企业经营决策的程序和方法、企业经营诊断的程序和方法、会计账簿的登记及银行对账、制作会计报表并能够对会计报表进行分析等。

(二)综合专业技能。

据库,并能为此开发简单的应用程度;熟练应用《企业决策〉软件包、ssspass3ema)等软件的使用和应用。再如:大学期间攻读二学位、参加各类科研和实践以及大学生的“大、小挑战杯”比赛均是提升综合专业技能的有效途径。

【本文地址:http://www.pourbars.com/zuowen/15141015.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