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结是学习的重要环节之一,只有通过总结才能逐渐提高自己的学习效果。一个简洁明了的总结能够让读者快速了解主要内容。这里有一些总结展示,希望能为您提供一些写作的参考和借鉴。
本科教学方法论论文篇一
摘要:目前我国大学音乐教育专业钢琴教学的效果之所以不尽人意,教师教学方法的运用不切合实际应是其主要原因之一。音教专业钢琴教学可用“因势利导”、“难易无序”、“不求甚解”等方法,达到其专业的最终目标。
关键词:音乐教育;钢琴教学;弹奏技能;综合能力。
随着我国业余钢琴教育的蓬勃发展,不少青少年学生在钢琴弹奏技巧方面已经表现出较高水平,然而,对于业余钢琴教育最重要的成果接受者――大学音乐教育专业钢琴学生而言,受以考试、考级或比赛等为目标的应试教育倾向影响,虽然绝大部分学生进校时的钢琴弹奏技巧已达相当程度,但由于过去的某种“功利性”目的始然,其在基本弹奏技术方面仍然还有许多需要梳理或改进之处。如何在教学中根据其特点选择与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取得较好的教学效益,让学生在已有技术程度基础上进一步提高钢琴弹奏水平,是值得业界认真研讨的问题。
一、因势利导。
从心理学的角度思维,人从小到大的知识水平提高和能力发展的过程,必然受到“学习远期效应规律”影响。
对于业余钢琴教育而言,这个规律表明:处于幼年、儿童、青少年时期的学生,一方面思维反应灵敏但思想单纯、情感单一,在学习过程中倾向于严格按要求专注于纯技术方面,同时,由于处于生长发育时期的青少年不仅身体机能活跃,记忆力较强,而且与钢琴弹奏相关的身体机能如手指、骨骼等的发育也正处于活跃期,因此,更容易使钢琴基本的弹奏方法及相关的身体机能等,通过他们的练习过程实现定型、提高与稳定发展。所以,尽管处于业余教育中的青少年学生理解力较弱导致其在音乐情感及内涵等综合素质方面表现不足,但仅凭借年龄上的优势也仍然容易从弹奏的熟练程度方面得到人们的赞许。
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其弹奏技术的进步速度在进入大学后会明显有所减缓,但在青少年时期(或在业余学习期间)所建立的钢琴弹奏技巧上的“童子功”优势,不仅仍然能够继续得以发挥,甚至音乐的情感与内涵等也可以被充分地表达出来。这种提高和能力发展正是“学习远期效应规律”。
《四川音乐学院音乐教育系钢琴教学大纲》中明确:“钢琴基础课是音乐教育专业的基础课程,目的是培养学生听觉、识谱、节奏感、音乐感和对作品的理解及表现力;丰富音乐知识,增强音乐修养,能弹奏各个风格的音乐作品,能适应今后的教学工作。”这个大纲不仅对学生已有基本钢琴弹奏技术水平程度的认可,也不单纯地强调其钢琴弹奏技术在大学教育中拔高等具体问题;不仅有对学生自身已有钢琴弹奏能力和水平的尊重,也没有超越音乐教育发展对未来教师的知识结构和程度的预期。也就是说,在学生进校时的基本钢琴弹奏水平与能力已定的前提下,我国许多大学音乐教育专业的钢琴教学大纲中对“全面培养”的教育目标的强调,明显受到了这个“学习远期效应规律”的影响。
遗憾的是,现实中个别教师在钢琴教学已将这个可供参考的“学习远期效应规律”抛弃了――在个别音乐教育专业钢琴教学中,不论学生已有弹奏方法及技术水平程度高低或谬误与否,一概强调钢琴弹奏技术技巧方法的改进与提高――单纯关注基本钢琴弹奏技术的训练,着重关注弹奏方法的所谓科学化、规范化,为了达此目的甚至不惜一味加难作品程度。此类无视学生实际能力且颇具“功利性”的做法,使大学音乐教育专业的钢琴教学,无形中成为了业余钢琴教育或“应试教育”模式的演变与继续。
现在大凡能进音乐教育专业学习的学生,估且不论其钢琴弹奏方法或技术科学、正确与否,一般都已经历了备考期钢琴“应试教育”的突击过程,即已经具备有一定程度的钢琴弹奏技术能力和水平。仅鉴于此,符合“学习远期效应规律”的“因势利导”的教学方法,应该是获取最佳教学效益的有利选择。
所谓大学音教专业钢琴教学中的“因势利导”,即是关注与认可音教专业学生所具有的基本钢琴弹奏技术水平和能力,并根据学生现有弹奏技能这个“势”,来制定“乘势而上”的目标计划。钢琴教学不仅可以使学生不至于将4年不太长的学习时间,单纯地视为钢琴弹奏技术或技巧提高的过程,还可以有的放矢,帮助学生明确自身的弹奏技术技巧程度及改进与提高方向,增强学习自信心。同时,还能够帮助学生明确钢琴弹奏水平程度及能力提高与音乐和教育学方面的综合素质培养、共同发展的音教专业的教育目标,从而增强学生钢琴学习的主动性与广泛性。
在具体的钢琴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现有钢琴弹奏技术技巧程度,来决定其技术改进方向和水平及能力提高的基本教学原则,而且,在基本教学原则的制定上,还应该遵从学生弹奏技术技巧进阶的连贯性与连续性,使弹奏技术能够在教师“因势利导”的教学中既不拔苗助长,又能在原有水平与能力程度上有较大的发展,还能使学生为自己钢琴弹奏技术程度及水平和能力的提高方面增添信心,帮助学生对科学的钢琴基本弹奏方法准确掌握,以及建立良好的学习和练习习惯。
二、难易无序。
当然,从教育学的广度看,“循序渐进”的确是一个有效地基本教学原则,理论上不存置疑。然而,对于当今的大学音乐教育专业钢琴教学来讲,“循序渐进”的原则就值得商榷。
原因在于,虽然音乐教育专业学生的钢琴弹奏方法因人而异,技术也可能参差不一,但其基本的钢琴弹奏能力和水平却应该是通过了严格的入学专业考试,并得到了相关专家的充分肯定。于是,在大学音教专业学生钢琴基本弹奏水平与能力已定的前提下,钢琴教学并不应该都是由简单到复杂,由易到难,由浅入深,一步一趋“循序渐进”的,即“循序渐进”的方法对于大学音教专业钢琴教学并不具有普遍性意义。
实际上,在今天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信息时代,随着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加强素质教育,注重全面培养已逐渐成为当今我国教育改革的重点,具体的教学重心也开始从过去注重于“做”的单一模式,向既注重实践又强调“知”,更注重“知”“做”并重,即向提高学生素质、拓宽知识面以及重视能力培养全面发展的全新教育观念转变。而建立在有一定弹奏水平和能力基础上的大学音乐教育专业的钢琴教学,理当从具体的弹奏技术水平提高的钢琴演奏型人才培养的单一模式,向未来需要全面发展的音乐教师培养的教学思路转变,以适应当今我国教育教学改革的步伐。
然而,目前有个别音乐教育专业的钢琴教学似乎将这个现实问题忽略了。例如,现今按“循序渐进”的原则编写的音教专业钢琴教材,似乎就并不认同这种观点,似乎编者们普遍都觉得大学音乐教育专业学生的钢琴弹奏技术程度较低、水平较差,所以,如何提高学生钢琴弹奏水平才应该是教学重点。例如,四川地区过去普遍采用的是某大学所编大学音教专业钢琴教材,在这套4册8级教材中,每级除大量用于弹奏技术技巧训练的练习曲外,只安排有4~5首钢琴音乐小品或是少量的中小型作品;而在其最新出版的《高等音乐师范院校钢琴分级教程》的10级丛书中,中小型钢琴音乐作品总共不足20首,而较大型的钢琴音乐作品就更少,总共还不足8部。
其实,大多数大学音乐教育专业学生的基本钢琴弹奏技艺在其业余学琴时就已经形成,因此,他们入学后除仍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一些有误的基本弹奏方法进行纠正,对一些弹奏技术技巧进行更加科学化的训练外,教学已然没有必要仍从“由浅入深”的传统教学模式重新开始。因为,这样的“循序渐进”反而容易得到“少慢差费”的教学效果。从实际来看,现行大学音乐教育专业教材的“序”也不尽合理。根据音乐教育专业学生一般都应当具有一定的钢琴弹奏技术技巧水平的特点,钢琴教学本就理当是一种跳跃式思维的“序”进,而不应当是亦步亦趋爬行式的“渐”进。可见,虽然人类对任何知识的获取过程肯定都是有“序”的,但作为具有独特性的大学音教专业钢琴教学所的“序,”却并不一定就必是过去那种“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的传统思路。因为,鉴于自身学科以及学生的专业技能水平及程度特点,钢琴教学要取得良好的教学效益,就必须重视客观存在的“序。”在这一点上,“难易无序”应该是又一值得关注的方法。
三、不求甚解。
将古人“好读书,不求甚解”的做法,来表述大学音教专业钢琴教学的一种方法,应该是一个有意义的提议。
从人生命发展过程规律看,大学生已开始处于记忆力有所下降、理解力大幅上升的成长期。青少年时期学习钢琴弹奏,许多方法与技术掌握的科学性或是作品情感与内涵等相关方面的内容,在当时并不能被完全理解、消化,也无法自内心主动产生表达的冲动或是能够被准确地表达出来。然而,当他们进入大学后,随着理解力的'飞速发展,那种由理解而引发出的情感冲动,就很容易促使其借助已具有的钢琴弹奏技术水平和能力,将音乐作品的相关情感内涵准确地体现并表达出来。
这种由知识积累和水平提高而生成的钢琴弹奏技术能力表现,包含了“量变到质变”这个人类知识进步发展规律。也就是说,在大学音教专业钢琴教学过程中,即使是有学生在音乐理解上出现了某些问题,在作品演奏上也可能并未完整熟练,在弹奏技术上也可能存在某种难点,但却不一定马上在课堂上予以彻底纠正或根本解决,有时甚至可以暂且不管并让其一带而过。因为“熟能生巧”,只要钢琴弹奏的基本方法和对音乐的理解基本能达到教学及弹奏要求,教师就完全可以在此基础上给学生布置新的作业,提出新的要求,以保证教学进度的正常进行。
当然,学生的弹奏技术出现了问题应当立即指出并予以纠正,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尽的责任和义务,但体现出职业技术教育特点的钢琴教学,却不宜斤斤计较。因为,惟恐学生在弹奏的方法学习、技术的练习,或是在钢琴音乐与艺术知识吸收和积累过程中有一点不完美,于是,抓住一点便一味纠缠,结果必然侵占和浪费了学生并不太充足的宝贵学习时间。
相反,随着学生弹奏及练习时间的增加,以及所浏览与接触的不同钢琴音乐作品的广泛和数量的逐步增加,不仅因弹奏水平不够所造成的技术问题或难点可能会迎刃而解,而且,还有益于学生在钢琴音乐与艺术教育的知识性和广泛性方面得到充实并获得提高。从这个意义上看,大学音教专业钢琴教学的“不求甚解”不是不能求“解,”而是暂不求或暂缓求“解,”甚至暂不求“甚解,”一切皆应“因势利导”并以适可而止为宜。
四、发展音乐表达能力。
由于大学音教专业钢琴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钢琴音乐表达能力――未来音乐教师应当具有的综合素质,于是容易产生一个误解:钢琴弹奏水平属于技术问题,而音乐表达则属于能力的问题。由此,导致一些大学音教专业钢琴教学大纲对这个问题混为一谈,表述模糊不清。
其实,无论是钢琴的弹奏技术还是音乐表达,需要发展的都是学生的综合素质,而且还必须是包括音乐的、艺术的、文化的等综合素质在内。对于钢琴艺术来讲,钢琴弹奏技术技巧具有工具性,它的训练与提高不一定需要有情感内涵表达等艺术与文化方面的内容。而音乐表达能力却是弹奏者综合素质及能力的体现,而这个体现虽然应当建立在坚实的弹奏技术水平和能力之上,却也未必需要高超的钢琴弹奏技巧程度。钢琴弹奏技术指的是弹奏者以钢琴为媒介的音乐表达行为,而音乐表达能力则体现的是其钢琴艺术与文化方面的综合实力。两者虽然在钢琴演奏家的艺术创造活动中是同步的,但在任何钢琴学习与训练活动中却应有着明显的区别。
例如,在音教专业学生进校前的应考阶段,原则上解决的就主要是钢琴的弹奏技术(为应考的几首钢琴作品服务),这属于钢琴学习的低级阶段。而进入大学后的主要教学方向应该属于学生钢琴艺术发展的较高级阶段,原则上主要应该解决的是其音乐表达能力及其发展问题。二者在实际应用中的差异具体表现为:1、弹奏技术及方法是单纯的,原则上在任何时间段、任何年龄段的弹奏者那里都是一成不变的;音乐表达能力一般则会因为弹奏者自身年龄、知识结构的变化而表现出不同程度。2、掌握弹奏技术的活动允许历经思辨、重复、稳定、提高的内容和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具体的技术技巧可被肢解与重复的成分比比皆是;而音乐表达能力的体现则是这一切内容和过程经历之后具体应用的结果,它要求精炼、准确,限制或根本禁绝重复或多重意义的表现形式。3、在教学过程中,各类具体的钢琴弹奏技术技巧难易程度的学习与掌握,虽然有大致规定的过程要求和质量标准,但顺序却并不一定是严格的,它可以由教师根据学生弹奏水平,来定制技巧难易程度教学的时间表,学生对已知或未知的某些难易程度不同的弹奏技术,原则上也可以不分先后。而较强的音乐表达能力与弹奏技术水平基本上是成正比的,不可能出现有倒装的情形。4、学习者针对某部具体的钢琴音乐作品,根据与完成作品技术要求相适应的自身条件,对某些并不急用的技术技巧可以允许有选择性的吸纳。而音乐表达能力的体现一般则是有一个较为恒定的艺术标准,不能见人见智具有随意性。5、相关弹奏技术技巧的方法要求具有同一性,因此,学习与弹奏的训练和掌握过程应当是科学的、严格的,不允许因人而异。而音乐表达能力虽然也能够具体体现弹奏者技术技巧水平和能力,但更主要的是其综合素质及能力和个性品格的展示,它可以是因人而异的。6、围绕各类弹奏技术技巧训练的练习曲或钢琴音乐作品可以是有限的,且掌握即可。但围绕音乐表达能力的提高与发展,接触与积累广泛的、风格各异的钢琴音乐作品却是必须的。
一般说来,音乐教育专业学生的钢琴音乐表达能力的发展,主要是在上述这些方面的提高,这应该是音乐教育专业钢琴教学的一个基本内容。现行的一些教材的编写之所以并不能起到令人满意的教学效益,原则上就是没有将上述内容的训练和掌握严格地认识与区分开来。
上述所论实属一孔之见,敬待有识之士指正。
本科教学方法论论文篇二
早在上个世纪末,国家教委就明确地把素质教育定义为以提高民族素质为宗旨的教育,是《教育法》所规定的我国教育的方针大计,立足于社会发展的长远需要,是一种高度重视受教育者的学习态度、学习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与学习主动性的教育形式。也就是说在教育过程中,不仅要求学生的智力素质得到发展,也要求发展其非智力素质。传统的语文教育模式,更多地将精力投入到已知的专业技能的培养,而对于学生的人格发展和价值观念的确立却不能给予足够的重视。因此在当前的素质教育改革要求下,语文教育也必须进行相应的改革与创新。
总体来说,语文教育教学的改革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
1.转变语文教育教学理念。
素质教育所关注的是受教育者的素养与品质的提高,重视对受教育者自身潜力的开发,并最终达到使受教育者实现全面发展和身心和谐的目标。对于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来说,教育更多地体现为知识的单一方向灌输,而素质教育则体现为互动与交流,对受教育者进行启发和诱导,使受教育者的身心在教育行为中更加主动。人的大脑不是一个简单的容器,把知识装进去就完成了教育,而是需要经过一个极为复杂的认知与实践过程之后,才能做到消化吸收,学以致用。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育者与受教育者都应该是这个活动中的主体,为达到最为理想的教育教学效果,就应该最大程度地尊重和开发受教育者的主体意识,从而对知识进行主动的获取与实践创造,基于以上需要,就尤其应该重视对受教育者情商的培养。所谓“情商”就是指一个生命个体管理与接收他人的情感或情绪,并利用和认识这些信息来对自身的行为和思想进行指导的能力。现代科学已经证明,情商能够对人的心理健康产生巨大的影响,并且在社会实践中,情商对人的成功与失败的影响,甚至已经超越了智商。对于教育教学来说,学生健康的情商就是其吸取知识、技能的最大内在的驱动力。为实现有效的情商培养教育模式,应该建立教师、家长、学生三者之间在教育活动中的伙伴关系,创造宽松、平等和民主的氛围,有利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结合社会进行实践性活动,鼓励学生参与到社会或家庭的服务活动中,培养对社会的认知、良好的社会行为与社会情感以及优秀品格。引导学生对获取的社会体验进行良性的、积极的思考,促进学生自身的健康价值观和社会观的成熟。
2.1确立语文教学的全面性目标。
所谓的教学目标,就是指在进行教学活动时,预先制定的将要达到的效果。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普遍存在着教学目标的单一性,如进行一篇课文的学习后,都会具体地提出需要掌握课文中哪几个词语的正确读音、如何运用或是写作特点与人物特征等要求。但是很明显,以上目标都仅仅是知识性的,不能对学生的心智提高有所助益。而在素质教育的要求下,不但要求知识的培养,也需要对学生进行心理品质和社会品质的培养。当前社会环境日渐复杂,更加需要树立合作、共赢的健康社会心理,使个人的个性发展与社会更加协调。除此之外,还要重视个人审美水平的培养,这在以往的教学方式中,也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对一部分课文或文学作品的教学,都离不开对词句、语法的刻板式教育,而对于其中所具备的人文、自然和艺术等层面的美学意义却不能使学生做到更深层次的审美,在今后的语文教学改革中,需要更加侧重于对学生审美情趣和审美价值判断的引导和培养。总之,在今天的语文教育教学中,不但要重视具体的知识和技术的灌输,也要重视对社会品质、心理素质等发展性目标的培养。
在素质教育改革的要求下,语文教育教学也需要更加的灵活多变,要不断探索教学的规律性,也要深入地研究教学方法的创新,在教学目标中,可以制定固定的标准,但更应该重视教与学之间的多变性,根据教育者和被教育者的不同而进行有针对性的调整,以固定的目标作为教育方式调整的准则,以教育方式的调整为教育目标的实现而服务。不同的课文或文体如小说、散文或诗歌等,要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对于篇幅大、内容多的文章,可以找出文中的核心词语,用提纲来列出文中的主体思路,用好阶梯式分析的方法,对于含意深刻,读之难懂的文章可根据其中的主要概念提出问题让学生充分表达自己认识,再与文中进行对照,提高学生对文章的研读兴趣而主动向文中去探索。
2.3提高语文教学的渗透性。
在以往的应试教育教学习惯中,通常是做到了心中有书,也就是把知识千篇一律地直接讲授灌输给学生,却忽略了学生对知识的融会贯通,也就是对受教育者个体个性的存在不能足够重视,而素质教育最为重要的理论基础就是要把教材的优化建立在对学生心理充分研究的基础之上,要更加重视对学生自主能力的教育与培养。为实现以上目标,应该在教育教学方法的改革中,注意语文教材的知识结构与受教育者心理结构的关系;新知识与旧知识的关系;教与学的关系。受教育者要系统掌握语文知识就需要依靠这一学科的逻辑系统与基本结构。所谓基本结构,就是这一学科知识体系的最简约表述,掌握基本结构才能更有效地进行对语文知识的接受和吸收。但是为了实现更好地做到让学生掌握这一基本结构,就需要紧密地与受教育者的心理规律和认知规律相结合,将书本知识形态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进行适当的转化。最重要的就是强调学生的自主意识,在进行阅读或写作教学时,让教材服从于学生,教法更多地体现学法,使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与能力得到提升。
结论。
综上所述,语文教育教学的科学化取代以往的程式化教学,是素质教育改革要求下的必然结果。为使语文教学的质量得到保障和提高,就不能保持教学方法的一成不变,当前新时代新条件下的教育教学方法不断推陈出新,良好的发展前景一定能够使素质教育落到实处。
本科教学方法论论文篇三
作为一门应用经济学,财政学本科培养自然也离不开实验教学。但是,当前《财政学》课程的本科实验教学主要还是以验证性实验为主,缺乏综合性、设计性和研究性的实验内容。针对不同专业学生的《财政学》课程实验教学内容几乎千篇一律,甚至诸如预算管理等相关几门专业课的实验教学内容也具有较高的重复率。与此同时,大多数高校在组织实验教学的要求和形式上都采取一刀切方式,对学生参与实验教学的要求上也仅限于实验数据和实验报告的完成,这导致整个实验教学过于程式化、固定化,并未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去独立思考,不利于学生主观能动性的有效挖掘,阻碍了学生个性和特长的发展。
二、大数据时代对本科教学带来的挑战和机遇。
在大数据时代的今天,信息资料爆炸式增长给我们的《财政学》本科教学带来了新的挑战,具体表现为学生自我学习能力的增强和学习选择方式的多元化,这将进一步降低学生对于传统《财政学》教学模式的兴趣。但是,我们必须认识到,相对于大数据时代所带来的挑战,它更是一种帮助我们进一步推进本科教学改革、提高教学效果的机遇。具体而言,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海量的数据信息资料,为进一步丰富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提供了可能。
在大数据时代,数据计量单位已经从tb、pb(1000个tb)扩大到zb(10亿个tb)。国际数据公司(idc)的研究结果表明,全球数据总量高达1.82zb,相当于全球每人产生200gb以上的数据。这些海量的数据信息资料,一方面为《财政学》本科课堂提供了丰富而生动的教学素材,提高了教学内容的可学性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大量新颖案例的引入,有利于进一步丰富案例教学过程,同时通过生动和多样化的呈现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形象思维和思考过程,提高教学效果。
(二)大量微观统计数据的引入,为学生自主学习、研究提供了重要保障。
伴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越来越多的诸如企业调查数据、居民户入户调查数据等微观统计资料不断涌现,这些数据由于在调查样本规模上相对于传统宏观数据具有着明显的巨大优势,而越来越多的受到相关教学研究人员的关注。以由中国疾病预防和控制中心营养和食品安全研究所与美国北卡罗纳大学教堂山分校卡罗纳人口中心联合调查并创建的“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chns)”数据库为例,截止到9月中旬其在google学术搜索引擎中以“chns”可以得到40100条搜索词条,可见该数据库在科研教学中的使用之广。大致相似的情形也出现在诸如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上市公司数据等企业统计数据方面。这些大样本的微观统计资料,为《财政学》课堂教学之外的学生自主小组学习及本科实验教学内容的多样化都提供了很好的基础保障。教师们更能够通过这种开放教学的形式,帮助学生从被动的.知识学习向主动的知识创造转变。
(三)依信息处理而发展的数据处理及多媒体技术,为多样化教学实践提供技术手段。
在大数据的加工和管理过程中,大量的数据处理、分析及呈现技术不断涌现,这些以生动、科学和准确为特点的技术手段,也能够为《财政学》本科教学实践提供重要的技术支持。诸如动画、多维、形象的内容描述,以及动态模拟前景走势的数值模拟分析等先进手段,可以很好的提高本科教学的课堂活跃程度,抓住学生在课堂中的注意力,并引导学生在比较和发展的视角下去理解相关教学内容,较好的提高教学质量。
三、大数据背景下《财政学》本科教学改革探讨。
大数据时代所带来的各项新的机遇,为我们推进《财政学》本科教学改革、提高教与学的效果提供了各项保障。在新的背景下,我们可以通过在传统本科教学的整个过程中充分吸收和利用大数据时代所带来的各项机遇。具体而言,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一步推进《财政学》本科教学改革:
(一)理论知识辅以大量资料信息,丰富《财政学》教学内容。
针对教学内容上偏理论性的问题,在大数据背景下财政学课程任课老师可以辅之以数据经验分析内容。与理论知识灌输过程中的枯燥乏味不同,数据经验部分更加生动活泼,同时也更能够调动学生的主动学习积极性;与此同时,建立在理论学习基础上的数据信息资料能够帮助学生更好、更牢固的巩固和强化理论知识。比如在针对公共选择理论章节,可以引入中西方行政决策机制上的话题引入讨论。而事实上在信息大爆炸的今天,几乎针对《财政学》课程中的每一个章节我们都可以在互联网上搜索到非常多的相关信息数据,这些内容的加入能够极大地弱化纯粹理论讲授所带来的教学效果不佳的问题。
(二)知识讲授辅以大量典型案例,多元化《财政学》教学方法。
讲授与提问,甚至是单纯的老师讲授,是传统《财政学》课程本科教学过程中的一种主要的开展模式,而这实际上不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通过引入典型案例教学与讨论的方式,将枯燥的理论拉近实践。例如在阐述公共品概念及范畴过程中,可以结合各种相关社会新闻中的民众存在争论或困惑的产品类型作为案例分析素材。在这种教学模式下,针对特定某些章节教师可以运用现实中的一些实例,一方面帮助学生接触到现实;而另一方面有利于促进他们去思考解决问题的思考,扩大其视野。在大数据时代,这些教学案例的搜寻变得越来越简单和方便。与此同时,案例的呈现方式上也可以进行一些精心设计,也可以通过借助多媒体手段,如声音、动漫视频等,甚至是组织学生情景表演等方式来实施整个案例教学活动。这些方式也能够促进学生的形象思维刺激,最终达到提升教和学效果的目的。
(三)课堂教学辅以多小组自主学习和展示,提高《财政学》课堂的学生参与度。
大数据时代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了便利,同时也极大的降低了学习成本。在《财政学》课程主干知识的课堂讲授教学基础上,教师可以通过一定方式鼓励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课下自主学习。具体而言,可以在给定宽泛主题或者与相应章节相关等要求下,让学生根据学习兴趣自主选择具体主题,主动地、互助地实现课下学习。这种学习模式打破了常规,帮助学生进行自我创作,即不再是各种现成知识的存储和提取,更应该是针对具体问题的探索和创新。在整个过程中,通过课外学习和小组讨论的方式,强化了学生对于课堂内容的理解。此外,可以进一步通过课堂展示小组学习成果,以及纳入学生平时成绩考核的方式来有效地调动学生参与多小组自主学习和展示的积极性,同时保证学生适应从学习过程中的被动旁观者向主动参与者的角色转换。
(四)传统实验教学辅以科学研究实践,提高《财政学》实验教学效果。
《财政学》本科实验教学,不应当只是传授传统实验内容,更要传授获取知识的方法和思想,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科学品质,使学生具备潜在的发展能力和基础。因此,实验教学必须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为出发点,通过指导学生在大数据时代如何搜集大样本的微观数据,如果去寻找相关问题的学术前沿,怎样去开展和推进一项科学研究,如何撰写学术论文的模式,激发学生在实践中学习的浓厚兴趣、加强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设计和开发体现学科先进性、富有挑战性,同时也具备现实应用性的实验教学内容主题,激励和提高学生的知识创新意识和研究学习能力。
本科教学方法论论文篇四
摘要:作为计算机教师正确选择教学方法是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创造能力、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笔者结合教学实际谈谈几种方法:发现法、比喻说明法、协作法、娱乐法、练习法、表扬法。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计算机技术已渗透到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它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作为一名计算机教师正确选择教学方法是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创造能力、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在此,笔者结合教学实际谈谈几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一、发现法。
“发现教学法”主张在生动自由的课堂教学气氛中,学生自己去发现教材结构。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应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首先,教师要引出“发现点”。再次围绕“发现点”展开讨论,提出多种设想。对于学生形成的每一种假设进行分析,留下一些学生能够独立思考的问题,让他们去“发现”。通过讨论,学生得到一些他们“发现”的内容,然后相互补充、综合。最后,由教师引导学生把这些结论与教材内容相结合,从而完成一次“发现”。这种发现的喜悦比单纯教师知识的传授印象要深刻的多,对于提高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分析问题和动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很大的好处。
二、比喻说明法。
计算机课程中有相当一部分是基础理论知识,对于十三、四岁的初中学生来说有时较难接受。如果在讲课时适当地运用比喻,就会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例如,在讲计算机原理及结构时,我最喜欢将计算机比喻成一个人,人的手脚等器官相当于计算机的输入设备,输入信息到cpu(相当于人的大脑)经过处理后,由输出设备(嘴巴等)输出来。又如,讲到“内存”时,我比喻“内存”为一唱戏的舞台,舞台往往比较小,但它后面有很大的准备的地方(即外存)。而所有的程序都必须到舞台(内存)中来,才能表演。这样一讲,学生有一点明白了。
三、协作法。
“小组协作”是以几名学生为小组组成学习的基本单位,通过小组成员的协作学习能有效的提高学生的集体协作能力、人际关系处理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学生在学习小组内相互协作、相互帮助、群策群力,共同完成相应的教学任务。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小组协作式教学可以采用模拟课题式分组教学的形式。
例如:当我在介绍“计算机病毒”时,可以安排小组通过网络、图书馆查找有关资料,收集信息。学生在小组内,按照组长的分工,分别查找计算机病毒的种类、危害传播方法、如何防范等信息,开展研究活动,然后进行讨论,形成共识,最后以网页或演示文档的形式展示研究成果。
四、娱乐法。
汉字输入训练是一项机械、枯燥的教学内容。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创设一种愉快的环境,让学生在玩中学,在练中学不失为一种好方法。首先进行指法训练。对照实物让学生认识键盘,并讲解键位及指法要求,接下来我为每一台学生用机安装打字游戏软件。各式各样的打字游戏马上引起学生的浓厚兴趣。通过几次游戏,学生很快就能记住指法与键位。然后就可以教会学生汉字的输入方法,进入实际训练。用“玩”这个手段,调动起学习的热情,达到促进练的目的,促进了全体学生整体水平的提高。
五、练习法。
学好计算机的关键是动手能力的培养,而最基础的培养就是一定要让学生按照正确的姿势和指法进行实践操作,逐步养成良好的键盘操作习惯,掌握了这些以后,就该注重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例如在“英打练习”软件使用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演示如何正确进入某一菜单,并要求学生掌握这项功能的使用,然后要求学生上机试用并模仿进入其他各项,教师仅作个别指导,最后又让学生仔细观察界面上的提示,自己摸索着找到推出“英打练习”软件的方法。当然教师还必须注意个别辅导和观察,并作出适当的语言引导,更应注重在练习中培养其动手动脑能力。
六、表扬法。
当代的初中学生年龄虽小,但大多已有较强荣誉感和好胜心,对老师的评价尤其在意。所以每当学生有好的作品完成,我就利用多媒体教学网,展示给全班同学,同时加以表扬鼓励,这不仅会激发他的学习兴趣,对其他同学也有很好的促进作用。此外,针对不同程度水平的小组同学,制定不同的标准要求,只要能达到目标,不断有进步就适时给予玩益智游戏的奖励。
随着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中学计算机教材内容也不断更新,教学方法也应随之调整。教学是一门艺术,还需要我们每一个计算机学科教师共同努力、研究。希望此文能起到“抛砖引玉”之功效,让我们大家能互相交流,把中学计算机教学工作搞得更好。
本科教学方法论论文篇五
:音标是英语学习的基础,类似于汉语的拼音。在英语教学中,英语音标和语法、构词法、拼法都有密切关系。学生能够掌握英语音标,不但有利于正确发音,对听说技能的获得是必需的,有助于语法和词汇的学习。
:初中英语;音标教学;重要性;教学方法
英语学习的重要性毋庸置疑。近年来,无论英语教材和教法怎么变,音标的学习一直没有改变。能够掌握英语音标知识是学生学好英语的关键。
新的学期迎来了七年级新生,一上课我先了解了学生背单词的方法。绝大多数学生采取的方法是死记硬背,只有极小部分学生是按照音标规律记忆单词的。也就是说,只有极个别的学生在上初中之前学过音标。靠死记硬背的方法记忆单词,用时长、效率低、容易遗忘,严重降低了学生的学习效率。更为严重的是,学生的发音极不准确。家长在谈到孩子学英语时,大多数人都说让孩子上过辅导班,学的大多是语法。家长一致认为学英语用时长,但收效不明显,他们对此束手无策。针对以上这些情况,我认为对于七年级新生来说,当务之急是学好音标。
1.音标教学可以提高学生英语发音的准确性。有的学生学的是哑巴英语,在课堂上不敢开口说英语,怕被人嘲笑。如果掌握了音标知识,就能说一口地道的英语。英语发音是评价学生英语水平高低最直观的标准,而好的发音反过来在语音、语调、语速等方面都会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2.音标教学能帮助学生记忆单词,积累词汇。通过音标记单词是快速记背单词的最有效的方法。通过音标记住的单词发音准、记得牢。如果学生熟练掌握了英语音标的发音规律,就能做到“见其形读其音,听其音写其形”,容易记忆、容易拼写、巩固率高、遗忘率低,具备这种能力,可以极大地提高背单词的效率,解决了学生背单词难的问题,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会大幅度提高,学习成绩也会随之提高。3.音标教学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听力能力。很多学生觉得录音者语速太快听不清。发音跟听力有很大的关系。任何语言都是语音、语义、词汇、语法的统一体,英语也不例外。语音基础不牢固,导致的直接后果就是听力差。听不懂有以下原因:学生发音不标准、语调不规范、语速太慢。因为学生平时基本不说英语,所以他们对正确的语音语调难以做出相应的反应。所以,教师在平时训练学生听力的时候,要让学生多模仿资料中的语音、语调、语速,以提高学生的听力水平。4.音标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英语自学能力。初中英语音标教学有助于学生独立学习能力的培养,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只要英语教师教会学生音标和发音规则,学生就能够提前认读课文中的新单词。只要学生有了预习生词的能力,教师在课堂上就不用花太多时间进行单词教学,那么就有大量的课堂时间来进行句型的学习,真正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学生不再靠死记硬背来记忆单词,提高了学习兴趣,因而学习积极性大大提高,也增强了学生英语学习的自信心。这正是教师在关键期重视音标教学、狠抓拼读规则教学的结果。学生学会了音标,记单词快了,词汇量大了,做阅读理解题的效率高了,写作能力也会相应得到提高。学生可以将英语学习变被动为高效快乐的学习。
1.音标教学集中法。七年级上册一开始安排了预备篇,有三个单元,主要内容是26个字母和最基本的日常用语。这些内容学生在小学阶段就已经掌握了。教师利用这段时间可集中讲授音标知识,帮助学生识记音标,培养学生初步拼读单词的能力。2.简易教学法。音标知识内容繁杂,由于缺少语音环境,学生往往会感到枯燥乏味。如果一味地讲解发音规则,教学效果只会事倍功半。在音标教学过程中,我采取以下教学方法:每教一个音标,随机举出一个首音或尾音含有这个音标的学生非常熟悉的单词,学生听得清楚、学得快。例如,/e/egg,/t/it,//at。这样教音标,学生感到既轻松又有趣,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音标的积极性,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3.汉英对比法。并非所有的音标都可以用简易教学法,有时教师可以采用对比辨别方法,合理运用汉语知识辅助英语学习。利用汉语拼音和英语音标的相似性,进行迁移学习教学,如元音/u:/和汉语中的“乌”发音相似;同时,教师要注意汉语对学生英语学习的干扰作用,许多学生发辅音时总在后面加尾音,教师要时刻提醒学生注意英语发音问题。4.实践活动。教完了音标不等于学生学会了音标。教师应在以后的教学中时刻练习音标,尤其是在讲授新单词时。每学一个生词,都要指导学生先读音素而后拼读单词。经过长期的英语训练,能够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同时,也可以采取合作学习的方式。如将学生分成学习小组,教学生制作附有国际音标的卡片,音标不离口;开展小组合作拼读、默写音标活动;组织拼读单词比赛,使学生在比赛中掌握音标知识,提高音标应用能力。综上所述,学好音标对于初中学生来说至关重要。音标知识是初中生学习英语的基础。掌握了音标和发音规则,单词既能读准,又能背得又快又牢固。发音好了,就能说一口流利的英语,听力能力也能得到提高。
本科教学方法论论文篇六
摘要:本文对高校本科教学团队建设进行探讨,首先界定团队及教学团队相关概念,其次指出目前我国高校教学团队建设现状和其存在问题,最后提出高效教学团队的建设路径。
关键词:高等学校教学团队建设路径。
2007年1月,教育部、财政部联合下发了《关于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启动了“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以下简称“质量工程”)。这是继“211工程”、“985工程”和“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之后,我国在高等教育领域实施的又一项重要工程。作为“质量工程”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教学团队与高水平教师队伍建设,要求重点遴选和建设一批教学质量高、结构合理的教学团队,建立有效的团队合作机制,促进教学研讨和教学经验交流,开发教学资源,推进教学工作的老中青相结合,发扬传、帮、带作用,加强青年教师培养。本文对高校本科教学团队建设进行探讨,首先界定团队及教学团队相关概念,其次指出目前我国高校教学团队建设现状及其存在问题,最后提出高效教学团队的建设路径。
一、相关概念界定。
(一)团队。
中国文字之“团队”,从表面意思上理解为有“口”“才”的人和一群“听的”“人”组成的组织。只讲不听的组织是团伙,很冲动的一群人。“团队”一词在汉语词典中是指具有某种性质的集体,或有共同口的、志趣的人所组成的集体。管理学家罗宾斯认为:团队就是由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相互作用、相互依赖的个体,为了特定目标而按照一定规则结合在一起的组织。美国学者卡曾巴赫认为,团队是指有一定的互补功能,愿意为了实现共同目标而相互协作的个体所组成的正式群体。团队和群体不同,有其特定的思想内涵,不能等同于一般性的群体。以任务为导向,拥有共同的行为目标、有效的交流与合作,这就是团队的本质特征。团队精神,是指团队成员为了团队的利益与目标而相互协作、尽心尽力的意愿和作风。团队精神是团队的核心与灵魂,体现了团队的组织追求、管理理念及其成员的素质和价值取向。路易斯(lewis,1993)认为团队是由一群认同并致力于达成共同目标的人所组成,这一群人相处愉快并乐于在一起工作,共同为达成高品质的结果而努力。他重点强调三点:共同目标(commongoals)、工作相处愉快(worktogetherwell)和高品质的结果(high-qualityresults)。盖兹贝克和史密斯(katezenback&smith,1993)对团队的定义,他们认为一个团队是由少数具有“技能互补”(complementaryskills)的人所组成的,他们认同于一个共同目标和一个能使他们彼此担负责任的程序。这个定义也提到了共同目标,并提到了成员“技能互补”和分担责任的观点,同时还指出团队是少数人的集合。也有学者认为团队(team)是由员工和管理层组成的一个共同体,它合理利用每一个成员的知识和技能协同工作,解决问题,达到共同的目标。团队的构成要素总结为5p,分别为目标、人、定位、权限、计划。团队和群体有着一些根本性的区别,群体可以向团队过渡。一般根据团队存在的目的和拥有自主权的大小将团队分为三种类型:问题解决型团队、自我管理型团队、多功能型团队。团队理论是基于人性假设理论和人学思想的人力资源管理理论。团队的基本特征是“实现集体绩效的口标、积极的协同配合、个体或者共同的责任、相互补充的技能,其核心是团队精神”,这些基本特征与高校教学组织形式的要求和教师群体的组织方式是一致的。
(二)教学团队。
对于教学团队,学术界还没有统一的定义。德国著名的教育理论学家沃尔夫冈布列钦卡指出:“没有明确的概念,明晰的思想和文字也就无从谈起。”刘洪文在《高校教学团队建设初探》中将教学团队定义为:“以教书育人为共同的远景目标,由某一专业或某一课程的教师组成的'、为完成某个教学任务以及以提高教学质量为目标而明确分工、相互协作、共同承担责任的教师群体。”马廷奇在《高校教学团队建设的目标定位与策略探析》一文中认为:“教学团队是以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推进教学改革为主要任务,由为共同的教学改革目标而相互承担责任的教师组成。”吕改玲在《我国高校教学团队建设研究》一文中认为:“结合团队的基本概念,可以将高校教学团队定义为:根据合理的学缘结构、年龄结构、专长特点等有利于教学成果产生的制约因素,以教书育人为纽带,把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作为共同愿景,为完成某个教学目标而明确分工协作,相互承担教学责任的少数知识、技能互补的大学教师所组成的团队。教学团队的教学人员应该能够自我管理并且愿意为共同的目标承担责任,其运作的理念在于培养共同的信念以及协同合作的精神。”孙丽娜、贺立军在《高校基层教学组织改革与教学团队建设》一文中认为:“高校教学团队的概念为:由某一专业或某一课程的教师组成的、以提高教学质量为目标而相互协作、共同承担责任的教师群体。”教育部《关于组织2007年国家级教学团队评审工作的通知》(教高司函[2007]136号)对于教学团队的组成是这样规定的:“根据各学科(专业)的具体情况,以教研室、研究所、实验室、教学基地、实训基地和工程中心等为建设单位,以系列课程或专业为建设平台,在多年的教学改革与实践中形成团队,具有明确的发展目标、良好的合作精神和梯队结构,老中青搭配、职称和知识结构合理,在指导和激励中青年教师提高专业素质和业务水平方面成效显著。”
结合已有研究和教学团队相关理论,我认为教学团队是这样的一支队伍:以提高教学质量为共同愿景,由一定数量结构合理、业务能力互补的教师组成,共同参与教学和科研活动,积极探索新的教育教学方法,依靠团队的力量来解决教学和科研中的问题。
二、我国高校教学团队建设现状。
2007年国家遴选出100个教学团队,2008年遴选出300个教学团队,2009年遴选出305个教学团队,对遴选出的教学团队进行重点建设,在政策、资金上都给予了极大的鼓励和资助。许多地方和高校积极开展教学团队建设,评选出一大批省级和校级教学团队,极大地推动了本科教学质量的提高。我国高校教学团队建设现状具体如下。
一是基本形成了结构合理、业务能力互补、层次水平较高的教学队伍。教学队伍是教学团队开展工作的核心,必须适应教学团队的长远发展。教学队伍中的成员老中青比例合适,学历层次较高,老成员具有丰富的经验,而中青年在技术和方法应用上较为熟练,相互补充。
二是积极探索本科教学改革,包括:国家级精品课程、省级精品课程和校级精品课程的建设,教材的编写,教学模式研究,教师外出培训及科研工作,等等。
三、我国高校教学团队建设存在问题。
(一)忽视学生在教学改革中的作用。
学生是教学活动和教学改革的主体。由于教学团队的建设涉及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材建设等,这些都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学”,但是学生却没能参与其中。教师的“教”依赖学生的学,依赖于学生的积极配合,才能产生预期的效果。然而,大多数教学团队在建设的过程中极少有学生的参与,所有教学活动和教学改革都是在教师制订了教学计划之后执行,而学生则只是参与已有教学计划和任务。
(二)团队协作意识不强。
在日常教学活动中,不少教师只注重个体教学,工作方式处于相对封闭的孤立状态,同事之间缺乏沟通、交通和合作的氛围。即使教学团队的建立,由于缺乏沟通和交流,团队之间的合作也是非常困难。
(三)绩效考核有失偏颇,教学成果缺乏创新性。
不少高校为了留住高职称高学历人员和提升本学校实力,在业绩考核的指标体系中更加注重科研能力,对教学重视不够,教学与科研的权重明显失衡,最终使那些教学业绩一般但科研相对突出的教师在考核中领先,而那些教学业绩突出但科研实绩稍有欠缺的教师往往失利。这种导向使得教师的科研积极性攀升,教学上则加以轻视,教师一般不愿意将时间、精力花在教学上,教学团队对教师的吸引力也不大,最终导致教学成果缺乏创新性。
四、高效教学团队建设路径探析。
(一)树立明确的教学团队建设目标。
一个高效的教学团队必须有一个共同渴望追求的目标,它是推动一个团队及其成员不断改革和进取的驱动力,是集聚团队成员各自优势于一体的磁力场,是团队持久上进和持续发展的指明灯。教学团队的建设目标应该按照“理念先进、改革领先、师资优化、教学优秀”的要求,以师资队伍建设为根本,以教研科研为龙头,以教材、课程建设为基础,以教学改革为动力,注重实践教学,优化人才培养方案,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有计划、有步骤、有重点地推进教学团队建设和发展,为全国高校相关专业建设和改革起到带头、示范和辐射作用。
(二)选拔出色的团队带头人,合理配置团队成员。
学术带头人是教学团队的核心,学术带头人的能力是关系到教学团队建设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团队的学术带头人除了具备出色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外,是某一个学科领域的学术权威,还要具备较强的领导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以及其他领导特质,如诚信、感召力、凝聚力、影响力、创造力、合作能力、亲和力和奉献精神等。这些素质会对整个教学团队产生深远的影响,从而形成独特的教学团队文化。其次,建设合理的团队结构,团队成员在知识技能、年龄、个性、职称上要有较强的互补性,这将直接决定团队的绩效。同时,为了充分发挥教学团队对青年教师的传帮带作用,教学团队一定要注意教师梯队的建设,力争带好一帮青年教师,团结凝聚一批学术骨干,建设一支富有凝聚力和战斗力的队伍。团队带头人要带领教师不断拼搏进取,要充分发挥团队成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从根本上提升本科教学质量。
(三)建设良好的教学实践平台。
教学团队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不仅需要团队成员的配合,不同学科专业的合作,而且需要良好的教学实践平台。高效教学团队的建设必须同实验教学基地、精品课程建设、教学改革项目、教材建设相联系。这些教学实践活动一方面为团队建设提供了自我建设、自我发展的机会,更为建设成果提供了检验的平台。另一方面,实践教学平台可以用来检验我们提出的教学改革理论,从而达到理论符合实践且有高于实践。在教学改革方面,学校要为团队的平台实践提供政策倾斜、经费保障,保证团队的教学改革研究工作顺利开展。团队成员必须在教学实践平台建设上不断探索,紧密配合,创新思想,积累经验,提炼特色,力求进步。作为一种新的组织形式,其建立、生存和发展需要团队外部提供必要的资源支持,这些资源包括物质支持和制度支持。物质支持如团队建设和活动所需要的场地、设施、条件,以及团队成员培训机会,等等;制度支持包括学校要给予教学团队充分的授权,如教学改革的自主权、经费与教师资源的使用权等。在学校的整体教学改革规划上,要将建设一批高效的教学团队作为学校长期建设规划的一部分,制订合理的短、中、长期建设规划,把教学团队建设纳入学校的整体建设规划。
(四)构建和谐师生关系。
教学过程是以教师的“教”为主导,以学生的“学”为主体,在双方相互作用的条件下实现的,教和学相辅相成。如果没有学生的参与则不能全面地反映教学的情况,也不能做到“因材施教”。因此,教学团队的建设包括教师和学生两个方面,缺一不可,积极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与沟通,这将会对教学改革产生积极作用。海南大学农林经济管理本科教学团队注重构建和谐师生关系,90%的团队成员担任了本科专业班主任,开展学术交流活动,使教师和学生得以近距离接触。
(五)建立科学有效的教学团队绩效考评和奖励机制。
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是调动团队积极性、检验其建设成果、提升团队核心竞争力的有效途径,是团队有序运行的重要保障。紧紧围绕教学团队的目标、立足于学校人才培养的定位和要求来设置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在评价内容上,其主要内容应包括:教师个人绩效评价,即个人承担任务,完成业绩的程度;团队目标的实现程度,强调团队成员个人层面的绩效考核与团队层面的绩效考核相结合;教师个体在团队业绩实际中的贡献及其对团队投入产出大小;团队竞争合作的意识及能力,等等。教学团队的建设还需要建立科学的激励机制,在强化团队带头人的责任机制和团队成员的末位淘汰机制;要充分发挥团队成员的智慧和创造力,建立教学改革问题的定期研讨机制、民主协商机制,形成团队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六)根据目标,分层次推进教学团队建设。
由于一个系统存在多个不同层次,不同层次具有不同的发展规律。采用“分层次”理念,按照教学团队提出的任务和目标,分层次推进进行。一方面,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实施“分层次教学”,提供最理想状态的教学环境。另一方面,应分层次建设教学团队,在建设好学校级的教学团队的基础上,要选择一批工作基础好、建设目标明确、成效明显、发展趋势好的教学团队进行重点扶植,冲击省级、国家级教学团队,并对不同层次的教学团队给予不同的政策支持和专项经费支持。
参考文献:
[1]刘宝存.建设高水平教学团队促进本科教学质量提高[j].中国高等教育,2007,(5).
[2]马廷奇.高校教学团队建设的目标定位与策略探析[j].中国高等教育,2007,(11).
[3]蒋家平.论大学精神及其创新[j].思想教育研究,2002,(11).
[4]马洪伟.论合作团队精神[j].企业经济,2000,(11).
[5]关于组织2007年国家级教学团队评审工作的通知.教高司函[2007]136号.
[6]田恩舜.高校教学团队建设初探[j].理工高教研究,2007,(4).
[7]李桂华.高素质教学团队特质及其培育[j].内蒙古财经学院学报,2007,(1).
[8]刘宝存.大学理念的传统与变革[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
[9]王润良,李汉邦.大学再造:按流程组建结构[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4,(4).
[10]吕改玲.我国高校教学团队建设研究[d].中南民族大学,2008.
本科教学方法论论文篇七
妇产科学是研究妇女保健和疾病防治的临床医学学科,是临床医学及相关专业开设的一门主干课程。作为综合性和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其教学工作应以培养学生自学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重点。目前,高校附属医院的妇产科医师因临床工作压力大、科研任务繁重,而用于教学的时间相对较少,且主要以大班课堂教学模式为主。但教学理论及相关研宄均提示,演讲式教学法是传授效果欠佳的方法之一。因此,如何提高妇产科学的教学效率和效果,如何根据教学内容选择适当的讲授方法,是一个重要而且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本文将妇产科学教学过程中可以采用的教学方法进行了分析总结,以期对临床医师的教学有一定的帮助。
1课堂讲授。
课堂讲授适合大班教学,可以使教员的教学时间得到充分的利用,是应用最为广泛的教学方法之一。该方法可为学生展示知识体系的整体结构,降低学生直接阅读的困难,特别适合内容复杂、头绪繁多,需要具体指导的章节。例如,妇科生殖内分泌疾病、正常分娩等内容通过教师的系统讲解,对学生的理解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课堂讲授虽然便于实施且应用广泛,但不一定是有效的教学方法。目前,该方法在发达国家己不是主要的传授手段。
课堂讲授对教员的素质有很高的要求。目前,大部分教师按照自身受教育的模式或他们己知的教学方法去教授学生,但这并不一定适合所有学生。因为有研究表明,教师在课堂上的表现与学生的学习成绩之间有一定的关联,即教师的临床教学能力对医学生的学习效果有比较显著的影响。事实上,极少有医师受过教育技术或理论的正规训练,这是今后需要加强培训之处。
课堂讲授的关键是使学生跟上教师的思路,积极思考以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教师除了思想上重视之外,还应当注意熟练备课、切实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合理使用音调、语速、重音、动作示范、面部表情以及临场应变能力,以使课堂讲授富有魅力。这种由教师的内在素质、教学功底所形成的持久的吸引力也是提升教学效果的重要一环。
2启发式讨论。
认知心理学表明,通过思考和叙述,将某些知识与己知的事实联系起来,有助于记忆,便于在日后需要时联想起来。据此,填鸭式的大课讲授在很多方面不如讨论有效。特别是带有启发性的讨论,对知识的储存、适应能力的培养、具体问题的解决、思考并激发进一步的学习有着显著的效果。它可以帮助学生学会从不同的角度思考和评估事物之间的逻辑性,提高对相关问题的认知水平,并且为应用书本上的原理提供了实践的机会。
例如,异常分娩的教学就可采用这一方法。在学过正常分娩之后,学生己经知道了决定分娩的三个因素。接着,教师启发学生:若三个因素分别有异常或相互之间不适应时,会有哪些临床表现、可能导致哪些并发症以及预后如何;并逐步引导,让学生讨论并提出相应的处理方法,会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学生不仅从中学会了分析问题的方法,而且对知识点的记忆深刻。
启发式讨论适合于小班,也可用于大班教学,其关键是将教学的目标与班级的规模联系起来。讨论可以从临床经验、示教病例、播放录像开始,整合并提出有争议的话题,并对一些想当然的观点提出置疑。只要方法得当,学生通常喜欢对教师的询问做深入的讨论。启发式讨论有一定的技巧,教师应将一个大的话题分解为不同的部分,让学生集中精力为同一个问题努力,集思广益;并且鼓励学生写发言提纲以加强其条理性,避免空谈。而教师在整个过程中的角色,仅在于不断地启发思考、推进讨论。
3病例中心式教学(cbl/cbs,case-basedlearning/study)。
案例教学广泛应用于医学、商学和法学教育。目的是使学生从特殊案例中推出一般原则,并且在日后应用于新的案例。因此,在解决现实问题、应用知识的能力方面,这是一种更为有效的教学方法。由于直接涉及到与学科相关的实际问题,因此该方法可提高学生的学习欲望,增强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医学教学中,cbl/cbs即是以病例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教师应当真实地描述病例情况,包括临床表现及存在的`问题。学生必须针对病例采用多种来源的材料进行分析,包括明确地叙述问题、提出假说、分析相关数据、作出初步的判断,等等。同时评估不同处理方法的疗效、可能的副作用及预后。教师应当允许该问题有多种不同的思考方式和作法。研究发现,应用这种方法的学生在概念的理解、知识点的应用及考试的得分等方面均比课堂讲授的效果好得多。目前,国外己有专为医学生设计的在线病例教学课程。
我们建议妇产科学的部分章节可以采用这种以临床病例为引导的教学模式,其中包括:自然流产、异位妊娠、产后出血、前置胎盘、胎盘早剥,等等。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课前资料查询、课堂分析总结、课后自学阅读等方式启发学生搞清相关知识,归纳出这些疾病的一般规律和处理原则。需要指出的是,该方法效果肯定,便于实施。实施的关键是教师应敢于突破传统教学方法的影响,勇于尝试,切实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4问题中心式教学(pbl,problem-basedlearning)。
对于pbl教学法,己有大量的研究和讨论。该方法体系严谨学生需认真地思考、决策、分析,才能解决教师提出的问题。pbl法可用于知识和技能的学习,其步骤包括:问题与评估;提出解决方案或假说;调查回顾该方案或假说(包括收集信息,如实验室检验、物理检查、会诊意见,等等)将收集的信息应用于原始问题的分析;回顾并整合己学过的知识,并作进一步的评估。pbl教学法强调从问题入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有针对性地去探索并运用理论知识,以提高其分析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鉴于此,目前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己将pbl作为新教学计划中的基本传授法。
开展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应以学生为主体。若班级规模较大,应予细分,而以小组讨论的方式进行。应用这一方法,需要注意以下方面:第一,pbl提出的问题不应是简单的问答题,要有一定的深度和综合性。例如,可在妇产科学应用的章节的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病理生理改变与监护、不孕症的病因与诊治方案,等等。第二,该课程是学生主导型,学生自己负责自己的学习。教师仅是学生的顾问,但必须给予指导。有研究随机比较了有或无专家指导的pbl实施情况,结果发现有专家指导的学生在期末考试中的成绩比较理想。一般认为,若没有教员的指导,学生在pbl的过程中有时会走捷径或误入歧途,从而影响了学习的效果。第三,在实施pbl的过程中,应综合多学科的知识。唯有此,才能体现出该方法的优势。否则,可能会造成学业上的偏离和荒疏。大量研究显示,pbl教学可使学生获得宽广的医学知识面。dyke等随机对照了用pbl法与传统教学课程传授流行病学的差别。他们发现,两个试验组的考试结果没有显著差别,但pbl组的学生更好地掌握了流行病学原理,并且较传统教学组更关注流行病学与其它专业的联系。他们的结论是:pbl是一种在学习效果上等值,但能使人获得更多学习经验的教学法。因此,与传统的教学方法相比,规范的pbl法不仅不会造成学识的偏差,反而在某些方面获得更高的能力,完全值得我们在教学中加以推广。
5教具的使用。
教具的使用在妇产科学教学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可提高学生的主动参与性,增强医学生在临床实践中的表现。由于利用教具在传授临床技术上的独道之处,故而国外有专门的技能实验室,让学生用逼真的模型进行操作练习。
本法适用于见习的学生。在妇产科学的教学中,需要用到教具的情况很多。例如,实际操作胎心监护仪,使学生易于理解胎心监护的基本知识;利用模型学习产科四部触诊法,可使学生掌握基本的操作方法。再如,使用解剖模型有利于提高后穹隆穿剌抽吸技术,以及骨盆径线的内外测量技术。学生利用教具亲自实践,其效果不言而喻。
6网络教学。
网络在线讲授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而且没有距离阻隔,有研究将95名医学生随机分配,一组接受课堂讲授,另一组采用在线语音传播。试验结果表明,在线学习耗时少,能获得相同的知识内容,且便于学生自我安排主动学习。目前,不少学校都在建设网络教学课程,妇产科学也应充分地利用这一教学资源。它特别适合内容相对简单、直观性强的课程,或课时无法安排而适合自学的章节。例如,妊娠诊断、孕期保健等内容。网络教学资源丰富、灵活多样,具有交互性和突出个性化的特点,可以使教和学更加高效、更加轻松,应进一步发展完善使之成为妇产科学教学的重要的组成部分。
总之,未来的医学教育面对着一系列的挑战。临床医师如何利用有限的时间,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是教学的关键。选择最为适当的教学方法以适应教学目标,并使得教学更加实际和有效己是人们的共识;而一些新的教育理论将有助于改变现有单一的医学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效果。在自我学习己变得与课堂教学同样重要的今天,教师的作用和角色也在发生着变化。我们认为,用多种模式教育学生是促进学习、改善教育质量的关键。其优点在于:为学生提供多种多样的学习环境,使之投入其中主动学习;学生并非从教师处单向的接受知识信息;教学以培养能力为主,学生不仅学到了知识,更重要的是提高了实践技能。
本科教学方法论论文篇八
摘要:当代大学生是一个具有高文化水平的社会群体,也是旅游客源市场中的生力军,具有较强的旅游动机与需求。针对当代大学生的旅游市场开发策略包括:低成本产品策略,智能旅游推广策略,校旅结合策略,主题旅游产品开发策略。
关键词:大学生;旅游心理;旅游开发策略。
我国旅游业的兴起较晚,但发展速度较快。旅游业作为一个新兴的行业,通过近年来的不断发展,已成为我国第三产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项十分具有发展潜力的朝阳产业。大学生作为既有文化又有时间的一个社会群体,成为了旅游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从大学生的旅游动机、旅游需求、旅游市场及其发展的意义进行全面、详细的分析,从而归纳出我国大学生旅游市场的特征,并探讨当前大学生市场的开发策略,以期对当代大学生旅游市场的发展具有一定现实指导意义,并能对大学生旅游市场的健康快速发展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
首先,当代大学生具有较强的旅游动机。旅游动机的影响因素包括社会因素和个人因素两方面,社会因素包括:政治、经济及社会治安,我国社会环境相对稳定,并逐步进入小康社会,经济较宽裕,为我们提供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对于外出旅游影响不大;个人因素包括:心理特征、年龄、文化程度以及经济水平等,其中,文化方面对旅游动机影响很大。大学生作为文化层次较高的旅游群体,其文化因素对其旅游动机影响较其他因素影响更大,更能理解和体验旅游过程中的乐趣。文化程度越高,旅游动机越强。美国著名的旅游学教授罗伯特·w·麦金托什提出四种基本旅游动机,这四种基本类型分别是:身体方面的动机,即大部分人外出旅游是为了身体健康,通过旅游消除神经的紧张,达到身心舒畅的效果;文化方面的动机,即对异域文化、风俗、宗教等的求知欲,在精神层面得到提高;社会交往方面的动机,即渴望结交新朋友,暂时离开目前的生活状况,缓解压力,享受新的生活环境;地位和声望方面的动机,即在旅游活动中搞好人际关系,满足旅游者自尊需要。从当代大学生学习、生活的特点与实际来看,他们对以上四种动机兼而有之。
其次,当代大学生具有多元的旅游需求。当代大学生旅游需求具有以下特点:。
一是物性需求相对较低。在有限的条件下,人们最先满足的是人最基本的生理需求,在条件允许的条件下,人们才会有更高层次的追求。由于大学生在经济方面未能具有完全的独立性,外出旅游的经费多来源于家庭资助或平时兼职所得,因而在旅行过程中对于吃、住、行、游、购、娱各方面要求都相对较低,能够满足基本需求即可。二是精神需求较高。大学生是一个长期处于学习环境中的社会团体,在每个人的潜意识里都时刻在学习新的知识、了解新的事物。高文化层次的人对精神方面的要求更高,到异地进行旅游活动,不仅可以了解当地的民风民俗、语言特色、建筑宗教等等,更是一个提高精神境界的机遇,远离原本的生活环境,享受另一份宁静,感受另一种生活,从而得到在思想层面得到一个升华。三是求新需求较强。当代大学生对于新、奇、特的事物都比较具有好奇心理。旅游的过程是到异域进行游览活动的过程,异域的事物、风土民情各个方面似乎都与平时的生活环境都有着不同的地方,发现新事物、学习新事物更能引起广大学生出游的兴趣。四是旅游时间固定集中。大学生这个群体的旅游时间却相对固定集中。调查显示,时间对于当代大学生外出旅游的限制所占比例在23%左右,仅次于经济方面的影响。出于对学习时间的考虑、出游时间长短的考虑,大部分学生对于出游的计划都安排在法定长假和寒暑假期间,此时,大学生比较具有相对集中的时间可以放心去游玩。
近年来,在扩大内需、调整经济结构、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基础上,我国经济已经摆脱持续回落的状态,进入了全面回升的阶段。以改善住、行条件为代表的新一轮消费结构升级开始启动,由消费升级带动的高成长产业成为产业升级和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目前,我国居民的消费结构已进入了加快升级阶段,新的消费热点开始启动。日后我国的消费活动将进一步活跃,消费增长率也将稳步提高,消费总量持续增长。消费的升级不仅有利于形成新的国内市场空间和经济发展空间,更有利于经济的持续快速协调发展。
旅游业在我国兴起的时间不到两百年,在旅游法规、制度建设、营销模式各个方面都相对较弱。很多旅行社缺乏有效的销售模式,多以推出新的旅游线路、采取低价或赠送礼品之类的促销手段,并无其他有效措施,未建立起成熟的营销推广模式。大学生是整个旅游市场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推动旅游业的不断发展,增加收入。但由于目前的发展很不完善,对于大学生旅游市场的潜力并未被真正开发,没能充分发挥其作用,针对开发大学生旅游市场提出如下建议策略。
(一)低成本产品策略。
低成本产品策略主要从营销和开发两方面进行。目前,大学生旅游市场的潜力并未被真正开发,大学生的消费能力较弱,因而价格低廉的旅游产品对在校大学生而言比较容易接受。在旅游行业中,旅游市场的不断扩大对旅游业的发展起到重要作用,而大学生这个特殊的社会团体具有无限的发展潜能。大学生每年的出游人数占总出游人数的1/5,是一个庞大的客源市场。就攀枝花学院而言,在校大学生人数达15000人以上,占百分之八十五的人每学期都会进行外出旅行,每学期外出旅游一次占48.6%,两次占27.1%,三次占7.1%,超过三次占17.1%,其市场较大。在对旅游方式上的选择,47.1%的大学生选择组团结伴旅行,44.3%的大学生选择独自旅行,而仅占8.6%的学生选择了参加旅行社。
大部分大学生不选择参团旅游是因为价格过高,而自助游的基本消费在300—500元之间,参团旅游的消费高出此标准许多,部分大学生的消费能力达不到。因而,从其旅游人数、次数、消费水平分析,针对大学生的旅游产品需达到“薄利多销”的效果,推广低成本旅游产品,开发经济实惠的旅游产品、旅游线路、旅游组合更能为大多数大学生所接受,发挥更好的效果。
(二)智能旅游推广策略。
智能旅游是近来提出的一个新概念,也是一种全新的旅游方式。随科技的进步和信息的发展,互联网的普遍运用,使人们的出游方式、信息获取渠道、交易方式都发生巨大改变,智能旅游充分利用这一便利条件,把传统产业与信息技术不断结合,促进产业结构升级。
网络在大学生中的盛行状况不言而喻,过半人数通过网络媒体掌握旅游信息,可见,充分发挥网络的作用也可促进大学生旅游市场的扩大。并且年轻人相对其他群体更易于接受新事物,对于新技术、新方式更能方便、快速掌握。智能旅游实现了旅游活动全过程、经营全流程和产业智能化的应用。在旅游过程中各个环节都通过网络全部解决,达到一种方便、快捷、高效的解决效果,使得整个旅游过程更加舒心、省心。这一旅游方式更易于被广大大学生所接收,发挥的作用也相当巨大。
(三)校旅结合策略。
外出旅游对每位大学生都有不同的意义存在,通过旅游不仅可以学习知识、增长见闻、扩大眼界,更可以让大学生在旅游的过程中收获不同的人生经历和体验。例如:多数大学每年会为部分大学生发放奖助学金,在物质上满足了个人需要,在经济上给予资助,但却忽略了对大学生精神方面的奖励。如果从奖助学金中拨出适当资金,和旅行社建立长期合作,给每位获奖学生一次旅游的机会,让其在旅行的过程中收获更多除物质方面的东西,远比仅仅的物质、金钱更有意义。
校旅相结合的策略,一方面,丰富了大学生的日常生活,使得大学生在游历过程中学习更丰富的知识、拓宽知识面,陶冶性情,提高精神境界。另一方面,对旅游业而言,也借此机会开拓了旅游市场,促进了旅游业各方面的完善,推动旅游业的不断发展。
长期以来,这一策略都得不到好的实施,这与我国的大背景有着密切关系。学生外出郊游,甚至只是在校外玩耍发生意外的案例比比皆是,虽然多数原因在学生,但学校几乎都要承担相应的管理失职、监护不力的责任,并给予巨额赔款。国家在这方面的法律法规体系是相当落后的,学校的权益得不到保护,更不会轻易参与这种安全系数不高的活动。这一策略的实施必须依靠国家法律的保护,否则,很难进行,达不到想要的效果。
(四)主题旅游产品开发策略。
大学生是个文化性较强的群体,对文化需求较高。针对这一特征开发适合大学生感兴趣的旅游产品,更能引起大学生的关注,并积极参与其中。红色旅游一向被大力推广,但在大学生群体中却出现“逆反映”,由于长期的应试教育、传统教学模式,使得大部分学生对红色旅游、经典旅游出现了排斥现象,但红色旅游对于当代大学生是非常必要的。红色旅游可以增强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使命感和爱国热情,通过合理的引导方式,让其间接对我国发展历史有一定了解,从而达到本主题想要达到的效果。
但在对旅游目的地的选择上,古镇古建筑、少数民族聚居区和自然风光优美的地方所占比例较大,丽江古城、泸沽湖、大理、西藏、凤凰古城、江南水乡等为大多数学生所偏好。开发关于古镇古建筑研究、异域风情体验和美的享受之类为主题的旅游产品,更能吸引广大学生的兴趣,参与其中。
举例说明:开展“丽江风情游”,这一旅游产品对大学生具有一定吸引力。首先,此旅游产品除了经济上的目的,更希望通过这样的旅游让更多的人了解丽江的文化特色、民风民俗,满足大学生的文化需求;其次,“丽江风情”比“丽江文化”听上去更具有韵味,文化给大学生的感觉是就学习,长期的生活学习使大学生对学习不免产生厌倦心理,而“丽江风情”在名称上更加具有吸引力,让人忍不住想去探索,带着一个愉快的心情从无形中学习;再次,这样的主题产品使得人在旅游的过程中感受到的、学习到的东西都形成了一个整块,而非凌乱,收获到的文化、知识更加牢固、深刻。
主题旅游产品策略,需从大学生兴趣方面着手,变换不同的方式可以达到相同的效果。这一策略对于大学生旅游市场的开拓也具有一定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朱镇.我国大学生旅游空间行为特征分析[j].利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5,(6).
[2]洪燕.当代大学生旅游消费分析[j].南昌高专学报,2005,(3).
[3]徐静,张晓霞.大学生旅游市场分析及开发对策.新西部[j].2008.
[4]肖星,严江平.旅游资源与开发[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02.
[5]张国洪.中国旅游文化[m].南京:南开大学出版社,2001.
本科教学方法论论文篇九
长期以来,初中数学教学侧重于对教的研究,但是对学生如何去学,如何通过有效的目标来调整数学教学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自主能力与创新能力,缺乏明确的认识与研究,因此在新课标条件下,初中数学教学方法就有必要进行更进一步的探索与研究,以适应教学改革的需要.
目前,初中数学的教学目标不再是简单地完成教学任务,而是根据我国教育的性质、任务和课程目标,以及结合数学学科的特点和中学生的年龄特征来完成教学任务的,更要注重知识传授、能力培养、思想、个性品质等方面的教育任务.特别是现行初中数学的教学目标,就明确提出了要“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在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中要让学生受到把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的训练”,“形成用数学的意识”.作为数学教师,必须对教学目标有明确的认识,并紧紧围绕教学目标针对性地展开教学.我们必须全面、深刻地掌握数学教学目标,并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注重教学方法的改进,优化教学环境,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
课堂教学过程是师生相互交流的互动过程.师生均以一种积极的心态进入教学过程,是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并取得良好教学效果的前提,同样更是初中数学教学的主渠道.
1.注意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主动性的体现,也是学生学习活动的动力源泉.古往今来,很多教育家都非常重视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引导和利用.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说明“好学”对教育的重要性.作为教师要做到以“趣”引路,以“情”导航.在教学活动中,教师的讲授和学生的学习总是或多或少地带有一些感情色彩,即教育情感性.任何学生对教师的第一节课都会产生期待心情,这种期待主要表现为:对教师外表形象的期待;对教师言谈举止的期待;对教师课堂教学的期待.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有许多学生对于自己喜爱的教师,感兴趣的教学内容,引人入胜的教学方法等都会表现出极大的投入,其学习思维就会与教师的教学保持着和谐、完美的统一.学生通过这种方式学会了运用知识解决问题,并从中体验到成功的乐趣,从而产生了进一步学习的`愿望.作为初中数学教师应该认真研究学生的这种心理倾向,并通过这种途径培养学生的求知欲望,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意识倾向,要充分相信每一名学生的潜能,鼓励每一名学生主动参与学习.
2.改革教学方式,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长期以来,许多学校的课堂教学都存在一个严重问题,即只注重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教”与“学”,而忽视了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学习,从而导致学生自主学习空间萎缩.表现为:教师权威高于一切,对学生要求太严;课堂气氛紧张、沉闷,缺乏应有的活力;形成了教师教多少,学生学多少,教师“主讲”,学生“主听”的单一教学模式,违背了“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原则.因此,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就必须课堂上多给学生留出一些让他们自主学习和讨论的空间,使他们有机会进行独立思考、相互讨论,并发表各自的意见,利用教师的主导作用,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教学中,在教师的主导下,坚持学生是探究的主体,引导学生对知识发生、形成、发展的全过程进行探究活动.让学生学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逐步培养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激起他们强烈的求知欲和创造欲.让学生从思想上产生由“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真正实现主动参与.
3.注重学习方法的传授,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数学能力实际上是学生在数学学习活动中听、说、想等方面的能力,它们是数学课堂学习活动的前提和不可缺少的学习能力,也是提高数学课堂学习效率的保证.在数学教学活动中,“听”就是学生首先要听课,同时也要听同学们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课后的感受,这就需要有“听”的技能.因此,教师要随时了解周围学生对知识要点的理解及听课的效果,同时,教师也可以向学生传授一些听课技能.例如:在听课过程中怎样保持注意力高度集中,思路与教师同步;怎样才能更好地领会教师的讲解;怎样学会归纳要点、重点;遇到不懂的地方怎么办;别的同学回答问题时,也要注意听,并积极参与讨论等.“说”就是学生对所学的数学知识能够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描述,对数学中的概念能够做出解释,与同学之间进行讨论,向老师提出问题,使得自己的见解和提出的问题易于被别人理解.“想”就是要发挥学生思维的“自由想象”.例如:我们在讲完“圆的有关性质”后,提出“车轮为什么要做成圆形的”,让学生充分发挥自由想象,在想象中去感受,体验,这样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让学生在想象中对所学知识得到了进一步的巩固.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要尽量为学生创造有利于形成听、说、想能力的条件,并不断摸索培养的规律和方法.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初中数学教师应紧跟时代的步伐,大力推进中学数学课程、教材、教法的改革,数学教师必须转变教育观念,改变教学方法,掌握新的教学基本功,为最终提高新课程的教学而努力.
本科教学方法论论文篇十
摘要:当今,旅游业作为一种无烟工业、朝阳产业,正在迅猛发展,作为旅游从业人员都应该去了解、去研究旅游者的出游动机及其心理需求,以达到最大限度的满足旅游者的需求,提高旅游目的地的核心竞争力。旅游心理学是一门新兴的学科,在旅游活动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被旅游业界视为旅游从业人员的必修课程,因为只有了解了旅游者在食、住、行、游、购、娱方面的旅游心理活动,才能最大程度的为旅游者提供周到、满意的服务。
旅游是一项特殊的综合性游览观光活动,人们为达到度假、休养、娱乐、探险、求知等目的,出游于地区、国家和洲际之间。中国是旅游大国,近年来,在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旅游业作为一种无烟工业、朝阳产业,正在迅猛发展,作为旅游从业人员都应该去了解、去研究旅游者的出游动机及其心理需求,以达到最大限度的满足旅游者的需求,提高旅游目的地的核心竞争力。
旅游心理学是在社会实践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学科,是研究旅游者和旅游从业人员在旅游活动过程中的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学科。旅游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一个分支,在旅游活动过程中,旅游心理学研究的主要研究内容有旅游者心理、旅游工作者心理、旅游服务心理、旅游管理心理、旅游地居民心理和旅游资源开发及旅游设施建造中的心理问题等。
(一)有助于掌握旅游者的心理,提高旅游服务质量,促进旅游业的发展。
在旅游接待服务中,由于旅游者的国籍、民族、职业、年龄、性格不同,生活习惯、风俗都有差异,所以只有在研究了解旅游者心理特点的基础上,才能针对性的采取不同的服务方法,满足不同旅游者的心理需求,才能使他们产生积极愉快的心理体验,形成美好而深刻的印象,这样才能创造出最佳的服务水平,使旅游者享受到“宾至如归”的感觉。
(二)有助于旅游从业者正确的了解自己、了解同事的心理,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
学习和研究旅游心理学有助于提高旅游从业人员的心理素质,旅游心理学作为一门专业的科学知识,可以有效地培养员工良好的道德品质、情感品质、意志品质和各种能力,促进企业组织成员之间的集体相容性,这样才能提高旅游企业的凝聚力和工作效率。
(三)有助于合理开发利用旅游资源和安排旅游设施。
旅游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要以旅游者的需求为前提,以能满足旅游者的需求为制定方案的依据。旅游者喜欢是旅游资源开发利用的先决条件,否则没有旅游者光顾变什么也谈不上。旅游设施设备的安排也必须是在充分考虑到旅游者生理和心理特点的前提下进行。成功的旅游产品在硬件建设上都十分重视旅游者的心理因素,使旅游者在旅游活动中得到最大的满足。
(一)理论和实践有机结合,从实践中寻找规律,用理论指导实践。
作为旅游工作者,在实际工作中要将理论和实践有效地结合起来,学会对所学的旅游心理学的理论知识举一反三,灵活运用。根据不同的接待对象采用不同的接待方法,从实践中寻找规律,用理论指导实践。旅游心理学就是通过对旅游者的动机、旅游者的知觉、旅游者的态度、旅游者情绪、旅游者美好体验等方面的研究,探索心理因素对旅游行为产生、选择和心理效果的影响。这些问题都必须从理论和实践上加以剖析,从中找到规律,因为了解旅游者的心理活动规律,有利于我们科学地、正确地去了解旅游业的服务对象,从而才能提供更为满意的服务。
(二)善于学习,善于观察,做一个有心人。
旅游服务中的“以人为本”,就是要为旅游者提供优质、个性化的服务,因此,作为旅游服务人员,必须通过不断的学习来提高自身修养和素质,做一个有心人,要学会如何对旅游者的各种外部特征和表现进行鉴貌辨色,比如,高兴时手舞足蹈,悔恨时捶胸顿足,惧怕时手足无措等等。所以在旅游活动过程中要时刻观察游客的心理活动,以便使自己的服务更有针对性的进展,只有符合旅游者心理特点的服务才能使他们感到满意。
(三)勤于反思,不断总结经验。
旅游服务人员一定要养成勤于总结思考的习惯,在带团过程中,发生的众多案例,比如对于老人、儿童、残疾人这些特殊群体一般要注意哪些问题?对于不同的旅游者要细心观察他们在各个旅游阶段的心理活动等等,这些问题一定要汇总,思考,然后从中参悟出一些关于旅游者心理活动的一些规律,这样才能使自己以后的服务过程中运用心理学的知识去解决一些棘手的问题。善于积累和思考,并从中摸索出一些经验和规律,这些在以后的旅游过程中都会很受用,使问题迎刃而解,游刃有余。是旅游者更信赖导游员的能力,建立信任感及认同感,更容易在旅游者心中树立威信。
在旅游业的发展中,旅游心理学是一门新兴的学科,在旅游活动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被旅游业界视为旅游从业人员的必修课程,因为只有了解了旅游者在食、住、行、游、购、娱方面的旅游心理活动,才能最大程度的为旅游者提供周到、满意的服务。相信旅游心理学的应用会使我国的旅游业迈上一个新的台阶,会让旅游从业人员的素质达到一个更高的层次,以达到最大限度的满足旅游者的需求,因此认真研究和把握旅游者的旅游动机与旅游心理特点,运用心理服务来提升旅游质量,对发展旅游事业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崔丽娟心理学是什么【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3]甘朝有旅游心理学【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4.
作者简介:赵丽(1984.1--),女,旅游管理专业本科。
本科教学方法论论文篇十一
摘要目的:
探讨在妇产科手术室应用护理干预对患者术后感染率的影响。
方法:收治妇产科手术患者140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观察组采用手术室护理干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措施,比较两组护理效果。
结果:观察组感染率和满意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
结论:在妇产科手术室应用护理干预可有效降低术后肺部感染概率,提高患者满意度。
关键词:
本科教学方法论论文篇十二
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是一个既特殊又普通的群体。这些学生基础知识比较薄弱,但智力并不差,情商也很高。根据这些学生及科目的特点,我们必须清醒的认识到:一味运用传统的教学方法授课肯定是行不通的。同时我们也必须清楚:中职教师教育的最终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促进他们各方面的健康发展。要实现终极目标,教师就要积极改变填鸭式的传统教学方法,把传授理论变为指导学生学习理论,把学生的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
角色扮演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旅游心理学这个科目的特点及内容,有意识地创设一定的模拟情境或借助一些真实的案例,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模仿旅游从业者或游客的角色,从而达到理解教材,练就技能的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是旅游专业的学生从学生过渡到旅游从业者的桥梁之一。
我们知道,心理是推动旅游消费最终实现的内在动力,人们旅游是为了得到满足,而这种满足更多的是心理上的。但是人的心理活动又是潜在的,肉眼看不见,这就需要我们认真观察,认真体会,认真分析,最终能针对不同的游客或旅游从业者本身的心理,利用本专业的相关知识,灵活地解决问题,处理问题。我们运用角色扮演法来进行教学,能让从未真正接触到旅游服务业的学生在一个相对真实的环境中,通过扮演某一特定的角色,模仿现时旅游情景,以扮演的那个人,那个人的观点、立场看待问题和处理问题,充分感知角色的心理,促进了扮演者对别人的理解,以一个跟旅游相关的身份(角色)来体会抽象的心理活动,达到能分析游客的心理,满足游客的需求,运用旅游心理给游客提供优质的服务的目的。
(二)角色扮演法在旅游心理学中的应用。
角色扮演法在旅游心理学教学过程中的应用一般都有七个步骤:
1.提出问题。在这个初始环节中,教师要提前精心备好相关的内容,并根据内容有针对性的设计相应的问题。通常,我们所设计的问题都是该章节需要学生把握的知识点或者是应该具备的解决问题的能力,比如:如何调控旅游者的情绪?如何改变旅游者的态度等。
2.确定角色。教师根据重点提出了相应的问题,而要解决问题,则需要选择参与者,确定相应的角色(通常是学生主动申请,教师优先选择具有一定模仿及表演能力的学生),如果角色的性格、特征、行为较为复杂,则被选中的学生需在课外先熟悉角色。
3.布置场景。要是角色没有设身处地的感觉,扮演效果也不会太好,教学效果相应的也就会差很多。所以,我们多数时候得在实训室布置好相应的场景(要是跟餐饮相关,我们就尽量选择餐饮实训室;要是跟客房相关,我们就尽量选择客房;要是没有相应的实训场地,我们就借助多媒体帮助实现场景)。
4.明确任务。我们知道,一个班至少都有几十人,为了保证效果,除了确定的角色要明确任务以外,还要给旁边的观察者明确任务,让每个人都参与进来,保证每个学生都不是局外人;通常教师会先明确扮演的目的和要求,每个角色的性格特征及其他们在此情景表演中的作用。学生可预先查阅资料,做好课前准备。
5.表演。人物、场景、任务都布置好以后,就该进入表演阶段了。我们知道,角色扮演就像是一场小型的艺术表演,所不同的是它有着自己固定的程序和步骤,表演成功与否,除了准备要充分而外,还要看角色在场上的发挥如何,每个在场的学生都要站在自己所扮演角色的角度去体验角色在这种场景中的感受。在整个表演过程中,身为导演的教师要注意调控表演进程,提示观察者应特别观察的内容。
6.提问及评价。表演完成后可以先请观察者对表演者进行提问,因为学生不是表演家,他的实际表演可能跟他的表演目的有一定的差距,所以提问环节是必须的。比如说:要是他扮演的是游客,其他同学也许会问:你在表演中做这个(或那个)动作的目的是什么?面对另一个角色对你所施加的行为,你的感受是什么?要是他扮演的是旅游服务工作者,他们也许会问:当你看到你的服务对象做出的这样(或那样)的行为,你是怎么想的?有什么感受?你做出相应的行为的理由是什么?然后请表演者进行自评、互评,最后分小组来讨论(主要是借助理论知识分析角色的行为及心理并找到解决方案),解决教师先前布置的任务。
在几乎所有的步骤中,教师只是指导者,指导学生主动参与到这个学习知识、掌握知识、验证知识、训练技能的活动中来。由于学生在角色扮演中亲身参与,亲自体验、讨论和总结,枯燥的理论变得相对直观了,可触摸了,所以学习效果肯定比单纯的讲解要好得多。
在旅游心理学的教学中,角色扮演教学法无疑是一个好的选择,它既契合了中职学生的特点,又在很大程度上兼顾了枯燥、抽象的学科特点,打破了传统的说教,只要教学内容合适,总能使我们的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本科教学方法论论文篇十三
1.忽略学生差异性,缺乏针对性教学。中职学校的教学是在义务教育基础上为培养高素质的技工人才设立的,中职教育也是中国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中职学校具有不同的职业优势和特点,但是在实际教学中,往往很少注意到这一特点,没有针对性英语教学,忽略了学生之间的差异性。中职学校近几年来一自在扩招学生,学生量一增多,使得大班授课时,很多学生的差异性没办法发现和了解,从而对英语教学更加不利。
2.学生的主动性和约束力较差。中职阶段的学生还处在青春发育期,思想上表现出不够成熟,自我约束能力较差,而英语课程是一个特别注重复习和计划性学习的课程,学生每天学完,课下不巩固复习很容易忘掉重要的知识点。而且,在手机网络普遍运用的今天,学生“手机病”现象严重,很多学生在课上也离不开手机,导致英语课上,听的一知半解,极其影响上课效果,此外,主动性和约束力差还表现在对英语学习的不重视上,中职学生的英语基础相对较差,使得很多学生本身对英语这门课程充满排斥,导致被动学习。
(1)任务型教学的实质。任务型教学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特征是鼓励学习者在学习的过程中动脑动手,任务型教学以任务为中心组织教学,任务型教学大体可表现为三个方面:以任务为学习动机教学、对某一问题答案的探寻过程、学习者通过展现产品、汇报产品来展示任务的完成与否。在任务的实施中,伴随以互相参加、共同体验、积极互动交流等合作的学习方式,充分调动学习者自我的认知能力,倡导他们已有的目的语资源,在不断但是实践中感知、认知、应用目的语,通过真实的情境或创造真实世界的情境下使学生有成就感的完成任务目标。
(2)任务型教学中的合作学习。目的是合作学习的首要前提,学习者与传授者或是学习者之间在课堂上下的合作配合的方式,在这个教学中他们会形成自己的学习团队,它贯穿学习者整个学习的过程,强调一种整体的学习方式,进而鼓励学习者进行更好的分工合作,用小组和团队的力量来一起完成学习任务的一种互助教学。所以在任务型教学中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沟通,学生会产生一定的责任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如果说任务型教学法能在中职英语教学中有效地实践教学,实现师生互动与促进学生之间互动的话,那合作学习则是促进他们互动的一个有效途径。
(1)注重英语基础性知识的学习和积累。英语教学不只是为了应付学校的学习和考试,而是促进学生以后能流畅的用英语表达和自我发展,为未来步入社会的英语交流打好基础。俗话说,“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良好的英语表达不是一朝一夕促成的,而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教师在引导学生英语学习时,一定要对每篇文章涉及到的语法、句型和常识性的知识点对学生进行吃透式的讲解和归纳总结。学生也应该对基础知识引起重视,每天按时复习消化知识点,课后反复背诵和复习,量的积累才能促成质的改变。
(2)分阶段性的针对教学。中职学校的学生英语学习水平和能力不一,这也需要学校根据不同水平的学生针对性的进行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教学,老师可以对刚进入中职的学生进行一个英语水平能力测试,然后根据情况分开教学,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表现依次梯度提高,这样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会因为跟不上进度而产生自卑排斥心理。进行有针对性的学习主要是就中职学生不同职业这一特征来实施的,比如,从事计算机方面的学生,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加入一些计算机方面的基础单词和基本口语,这样学生既掌握的主要的课堂学习有积累了自己本职业的英语运用,从而,对英语的学习也更加全面。
(1)改变学生被动学习,激发学习兴趣。兴趣是产生主动性的诱导因素,对一样事物保持兴趣能极大的提高我们学习的效率和主动性,由于中职学校的学生英语基础较差,英语老师要善于发现教学备课中能引导学生兴趣的知识点,使学生的英语学习更加丰富有趣,从而改变学生被动吸收的状态。老师教学上可以加入激励机制,也乐意变换学习身份,对进步明显的同学进行鼓励,或者利用学生当老师的方式增加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学生组织教学,这样他们会更用心的对教学内容进行细致分析,促进他们对英语的综合学习。
(2)针对中职不同专业进行英语教学。中职英语相对于开云KY官方登录入口 英语学习还存在很大的不同,它更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而不同专业对英语的要求也表现不一,所以,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们需要针对中职学生不同的专业特征进行创新性学习,在新媒体发达的今天,多媒体教学也使教育教学更加多变,教师可以根据不同专业的'中职学生进行分类多媒体教学,比如,教育类的学生可以看一些名人传记或是名著改编的影片,中英文字幕,需要重点注意的语句老师可以适当停顿让学生标记,这样不仅调动了学生兴趣而且提高了课堂英语学习的效率。
(3)在英语教学中融入情境教学法。这方面的创新之处在于英语教学能否更好的情境再现和情境它现,老师在进行教案备课的时候,要注意不断摸索情境法,比如,在学到一篇有关体育运动的课文是,老师可以和学生一起表演类似的生活片段,对话主要以“我最喜欢的运动项目”为主题,这种题目相对简单,学生可以言之有物,而且在表达的过程中也是加强记忆和词汇量积累的过程。还有一种就是通过视频图片等多媒体手段对所学课文的情境导入,这样通过鲜活的视觉传达,也有利于学生加深学习印象。全球化的格局和发展给中职英语教学带来了新的挑战同时也提出了新的要求,中职学校的英语教学只有不断创新,才能造就出真正具有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中职技能人才,中职英语教学的创新发展离不开社会、学校、教师和学生自身对英语教育的不断探究和重视,近年来,社会和企业等对中职人才的需求量不断增多,更多的高素质中职技术人才逐步意识到了英语学习与国外接轨的重要性,虽然中职英语教学还存在很多现实问题需要我们逐步解决,但是,对中职英语教学的创新性研究,如何摸索出更符合中职教育本身发展的特色英语,是教育工作者们需要不断思考的。
本科教学方法论论文篇十四
在学习、工作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触到论文吧,论文写作的过程是人们获得直接经验的过程。那么你知道一篇好的论文该怎么写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基础素描的教学方法论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利用对目前美术发展走势和学校美术专业素描教育情况的探究以及钻研,指出对高校素描教育的重要意见,一般包含掌握造型规则,了解众多素描表现方式,以便更好的提升学生综素养,把审美观念、创新观念的培育结合到素描教学中,进一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和教师在目前教学活动中需要关注的内容以及需要表现出来的影响。
素描教学;创造性思维;审美意识;表现意识
国内素描教育从二十世纪中期就逐渐坚持苏联契斯恰可夫教学系统,其对国内现实主义绘画的进步以及有关教育活动有非常深远的影响。为培育国内大量水平高、具备实力的艺术家奠定了基础。最近一段时间,美术逐渐展现出多种多样的发展走势,学校美术专业素描教育也在现实情况的变革中得到健全以及发展。但是其还是出现相应的不足。
其一般展现在在:
1)技能培训以及创作活动不相符合,大部素描水平很高的学生远离了模特就无法开展后续的创作。
2)公式化以及简单化,在学生素描的时候对外部对象真实性展现的实力很高,但是其画面效果逐渐被固定化,此外表现方式基本上上一模一样,并没有关注到创新性观念的使用,在目前的教育中,学生更加重了主体浅层的真实,但是却丢失了本身对事物的特殊的个人感悟。
3)教学中老师无法发挥自身的影响,缺乏体系化的教学。怎样从本质上提升以及促进学生基础素描教学,怎样让学生在学习的时候掌握正确的发展方式,怎样让造型观念艺术要求、表现方式等部分都得到明显训练?就是基础素描教学需要马上处理的关键问题,因此我们在教学活动需要关注下面几个部分:
众所周知,素描就是所有造型艺术的前提,也是美术专业的必须掌握的课程,然而上述前提必须是完善的属于本质的、本体性的东西。其不单单是构图造型,明暗本质、主次虚实等观念以及主要技术的培训。更关键的就是对想象力以及创新水平的提升,以便更好的的利用素描训练提升思维水平。[1]22-23然而现在国内高校素描课好像被划分成细小的专业,设置不一样的对口素描,比如国画系、油画系、版画系、雕塑系工艺等等众多不同的素描教学课程。虽然表面上有差异,但是本质上就是在素描范围中衍生出来的,换句话说素描就是训练的所有内容,其还包含以上各专业所指出的内容组成艺术因素。众多艺术家早最初接受培训也需要完善的,如此才可以依照本身对物象的感悟而挑选使用合适的造型方式,使用什么样的工具可以更加全面的展现创造出种类多样的、特点明显的艺术作品。所以在最初学习的时候就需要关注到素描基础训练的强化,并不能将个人限制在比较狭窄的地方,此外在基础教学活动中,不能过度重视专业性。共同基础是将基础内容限制在比较小的范畴内,其并不符合不美术多层次需求,无法提升学生综合水平,因此在教学早期就需要格外关注基础素描训练的开展。
我们通常在素描教学中过于重视全面展现主体且没有关注到学生创新观念的发展。其中创造观念的提升需要依靠多种专业课的长久学习,以及素描基础教学的早期发展。因此教师在素描教育中需要使用多种方式来指引学生,全面开启以及激发学生自主性,让学生勇于想象、持续探究。
第一,素描教学中要善于了解以及提升学生的个性特点。个性就是作者对艺术的感悟就是全面的使用了美术法则、展现个性就是表明独特,但是艺术的本质就是创造,因此创造不需要精准的,精准就是相对的,生动比精准更加珍贵,更能表现出价值。因此教师在素描教学中要展现出明显的自由环境让学生思维始终位于比较开放性的局面。重视不同学生对事物的感悟以及独有的想法,让学自身个性特色在作品中得到全面的展现以及激发。只有如此才可以让他们的作品展现出各自的特色。让作品展现出独有的个人魅力。
第二,素描培训的观念要持续扩充,使用多种模式开展进训练,其就需要我们在日常教育中关注下面的方式:
1、重组训练随便放置部分静物道具或人物造型,依照画面不同的构图再次组建全新的组合,画面的自在灵活的构图方式可以产生各种各样的画面效果。
2、转换视觉空间的训练也就是让学生体会到特定物体后,在特定位置把物体各个层面、各个方位展现出来,上述方式和照实物写生的方式有所差异,其可以加快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思维,进而提升学生的理解力以及创新力。
3、默写练习其是将日常中所了解到的或经历过的现实物象生活场合以及外部景象等用记忆的方式将其再次展现在意识,其在思维筛选之后,通过绘画的方式将其展现出来。上述培训可以加快学生产生形象记忆水平和形象空间想象实力。
4、创作练习通常对学生开展部分命题创作或随意创作,全面发觉学生自身的潜力以及彰显优势,全面提升学生的创新性。此外便于了解多种工具和材料,从多种材料的试验以及使用始终中得到全新的视觉效果。
传统素描教学中素描就是画家基本功,其作用经常被夸大,导致目前对画家的培训就变成标准素描训练,在教学中素描逐渐丧失了身为艺术方式以及艺术语言的价值。实际上素描首先是一种艺术形式,其次才是目前主要的艺术语言。素描是展现画家个人审美水平的最佳方式,素描语言表示使用点线面、明暗、空间、虚实等造型元素来展现主体。比如文学用词语创作、音乐使用音符谱曲。上述造型元素也许是具象的、也许是抽象的。只有在上述元素体现一定价值的时候,才可以展现出美感,也就是说美是上述造型元素所展现出的作者自身审美。
目前的素描语言,其审美特点因画家对造型元素的不同使用而表现出明显的特色以及个性。我们从众多大师们的素描作品中就可以清楚的知道,素描并非简单的造型方式,其不是单纯地描绘之所见,素描就是画家思维意识的物化。所以现代素描教学需要去除从基础到基础、从技能到技能的.无意义循环。素描需要具备个性审美以及艺术表现力。
在教学的各个阶段,教师不只要传播技能,也需要依照学生自身差异去挑选合适的方式,全面激发学生个人潜力,只有如此才可以培育出综合素养高的艺术人才。
实践教学作为素描课程中的主要训练方式,这种训练在教学上要时刻保持学生与教师之间的联系,并且教师在教学中需要面对的是不同的学生,复杂的学生、参差不齐的从学生,这就需要教师在示范、讲解、指导中更加小心谨慎,把不同的学生进行分类,有针对性的对一部学生进行讲解、对另一部分学生进行拔高,并且在实践中还需要不断的更新学生的思想观念,使得学生在实践中更加认真负责,并且在教学中教师一般都是以学生为主体,但是在素描课的实践训练中有别于其余的课程,在教学中需要教师进行示范、也就是所谓的做范画,等教师示范后然后学生进行不断的练习,这就要求教师在授课中更加敏锐的观察学生的情感和心理,以此来时刻把握住学生的情感和心态,并且针对学生有困难的地方不理解的地方进行深入浅出的讲解,对学生有把握、学习的教好的地方也是进行巩固和加深。
同时,在头像、半身像、全身像这些比较难的课程里,便需要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吗,在素描技法和素描情感上要求学生认真的去表达,给予学生足够的情感去尽情的疏放属于自己的绘画空间。例如在绘画风景、场景空间等等这些室外的场景中,更需要教师带领学生在室外空间中把握情感和能力,由于室外的环境导致学生容易放松和玩耍,这就要求教师不断的进行的督促和严格的管理,把学生抓住、抓牢,要求学生把一种风景速写进行分步骤的完成,从起稿、定稿、上色、直至完结都需要学生不断的与老师进行沟通,以此才能保证学生和教师之间的紧密沟通,并且在实践教学中教师还要和学生保持一种和谐统一的关系。这样才能不断的完善实践教学的基础课程。
[1]卢钢强.基础素描教学方法初探——素描教具的运用[j].明日风尚.2016(20)
[2]林美玲.关于中职基础素描教学的几点思考[j].现代企业教育.2013(24)
[3]张浩.对基础素描教学的思考[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3(07)
[4]王英伟.基础素描教学中的首要问题——何谓素描[j].大众文艺.2012(19)
[5]蓝法勤.技术还是思维——高校基础素描教学问题剖析及对策[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01)
[6]朱爱珍.基础素描教学中的几个关键问题[j].美术大观.2009(07)
本科教学方法论论文篇十五
摘要:
课堂教学是提高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的重点。
目前,现代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将微课等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于课堂教学,是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势。
教师通过对课堂教学进行合理的设计安排,让学生参与课堂教学,在课堂上进行讨论,积极思考,提高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能力。
微课教学有助于将共性化教育转变为个性化教育,提高高职院校教学质量,适应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社会培养更多的创新型人才。
关键词:
微课教学。
【本文地址:http://www.pourbars.com/zuowen/151418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