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小课题开题报告(热门14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26 04:47:17
小学小课题开题报告(热门14篇)
时间:2023-11-26 04:47:17     小编:曼珠

报告是一种有效的沟通工具,能够展示工作成果和问题解决方案。要写一篇完美的报告,首先需要明确报告的目标和受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报告范文,仅供参考,希望能给大家提供一些启发。

小学小课题开题报告篇一

教育部《小学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试行)》小学阶段英语教学的目的是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培养他们对英语学习的积极态度,使他们建立初步的学习英语的自信心,培养学生一定的语感和良好的语音、语调基础,使他们形成初步用英语进行简单的日常交流的能力,为进一步学习打下基础。由此可见,在英语学习中,口语学习占据了非常重要的地位。那么,如何对学生进行英语口语评价也是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为了能够探索和总结出一系列更科学、更有实践价值的教学规律及方法,从而更好地服务于英语课堂教学,我们学校参加了基础教育(小学)英语教学评价试验项目,进行小学英语口语评价课题的研究。

1、实现英语评价体系科学化、多样化。新课程标准中要求评价体系应体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和评价形式的多样化。有效的口语评价研究将改革传统的小学英语评价方式,填补小学英语测试中口语检测的盲区,通过对口语评价的题型、形式、程序及口语评价的标准的研究,使小学英语学科评价体系更加科学、完整。

2、通过口语评价,促使师生重视英语口语的训练,提高学生英语口语表达能力。英语作为一种语言,其本质是交际。作为小学英语教师,在教授给学生语言知识的同时,应明确让每个学生开口说英语是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本课题研究通过对口试内容的提炼、整合,精选适合口语交际的情境,为学生提供说英语的氛围,鼓励学生多说英语,提高英语口语水平。

3、通过多样化的口语检测形式,培养学生合作与交流的意识,促进学生综合语言能力的发展,提高运用语言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检测时拟通过两人结对、互相合作的形式,让学生在情境中运用英语解决问题,进一步促进学生综合语言能力的发展。

1、问卷调查法。根据研究需要,在研究进行之前,要面向实验班学生,组织问卷,了解口语评价状况,了解现存的问题,寻找可行的策略途径。结题前,进行效果调查。通过问卷调查,为研究提供依据,并针对研究过程中存在问题及时进行调整。

2、文献资料法。通过著作、报刊、杂志、网络等各种渠道,了解实践的研究现状,吸收借鉴先进理念,挖掘课题理论的深厚底蕴,洞悉研究的最新情况。既培育课题组教师素养,又给课题研究以有力的支撑。

3、行动研究法。结合教师教学实际,重实践研究,在课堂中、在课外活动中以学生为主体展开研究,形成符合我班学生且又符合实际的口语评价方式。

4、经验总结法。在实验过程中,组织课题组成员定期或不定期地开展经验交流与总结,积极撰写有一定价值的经验论文,采取总体规划,分步推进的策略,定期进行分析。最后汇总阶段成果,形成整体实验成果。

1、差异性原则: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因材施教,不搞一刀切,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的潜能,使学生达到最大限度的发展。教师注重学生的进步和努力的过程。

2、激励性原则:鼓励和肯定学生的点滴进步,及时强化学生的积极行为,让每个学生看到自己的成长,体验到成长的快乐。

3、主体性原则:要充分尊重和相信学生,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主动在学习过程中自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小学英语教学是基础性教学,学生所学的内容都很有限,而学生口语交际内容也局限于其学习内容,因此在进行口语评价时,会与教学内容结合起来。

1、确定每节课前5分钟为口语交际时间。在这一环节,将结合教材内容,进行个人表演或对话。个人表演可以是英语歌曲、话题讲述(如衣服颜色等)等;对话主要根据学生所学内容设计情景,师生或学生间进行对话,或者让学生自主选择话题后,由学生课前准备,课上表演,其他学生看后作出评价。

2、让学生最大限度地用英语交谈。在课堂上,尽可能的用英语进行教学,也给学生提供尽可能多的机会练习口语。同时,也鼓励学生在课后结合实际生活进行英语交谈,而不是只限于简单的问候。对于那些不敢开口说英语或者害怕说错了丢脸的学生,我们可以根据学生的水平和性格把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让他们按照自己的水平开展活动,也能让他们互帮互助。

3、我们还创设英语角,每次设定一个主题,如谈论某物、谈论某人、打电话、购物、问路等,让学生进行情境对话或者角色表演,还开展各种娱乐活动,如唱英语歌、竞赛,玩游戏等活动,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4、素质教育的重要目的之一,就是培养创造型的人才。在教学过程中,利用学生的求知欲望,提供若干资料,创设问题情境,调动学生思维活动的积极性,鼓励学生创造性地运用语言,并对学生表现出的创造意识给予积极的肯定和表扬。

5、不断给予学生鼓励。在开展活动时,鼓励每一个学生都会取得成功,对于表现不理想的学生,也不立即予以批评,可以多给他们机会。同时要特别关注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可以在班上建立互帮小组,让口语较好的学生给予他们帮助,让他们获得成功,体会到成就感。

6、在班上建立合理有效的评价机制:学生自我评价和学生互相评价。通过学生自我评价,让他们了解自己,为将来的学习提供参考,而通过学生互相评价,给学生提供互相学习与比较的机会,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表达自我、合作互助。

7、在学习过程中,时刻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心理情况。在学生自评、互评之后,我将会作出小结,表扬爱学习、肯动脑、胆子大的学生,鼓励学习有进步的学生,并指出存在的问题,帮助学生明确今后努力的方向。

8、随着课题研究的进行,我也将要求自已不断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学素质,掌握更科学的教学方法及更扎实的教学基本功,做到与时俱进。

2、增强了学生的参与意识,促进师生间、学生间的交流与合作,帮助学生成长为社会的人;更重要的是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自己,树立起学习的信心和责任感,学会主动地学习。

4、教学实践中证明,对学生实施口语评价,给了学生更多的发展个性和展示自我的机会,有效地激发和保护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学习英语,学习成绩得到大幅度提高。

1、它促使我改变以往片面地以考试成绩来衡量学生的观点,促使我更深入地去观察学生、了解学生,对学生的各方面情况进行客观地评价,从而更好地去调控自己的教学行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2、新评价机制也促使我认真钻研教材、教法,主动挖掘教学资源,发挥自己的潜能,从不同角度对学生进行综合性的测评,促进学生的不断进步,为他们的长期和终身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1、如何处理班额太大的问题?由于我们学校每个班级基本上都又80多个学生,课堂上的40分钟往往无法保证每个学生有较多的时间交流英语。

2、学生阅读量小的问题,市面上适合小学生的阅读材料较少。

3、学生的英语学习和使用环境都有限。

小学小课题开题报告篇二

目标:合唱的渗透。

要求:教师创编适合这一学段的二声部发声练习曲,注意声音的统一,节奏、音准的处理。以轮唱为主的形式开展合唱的尝试。

建议:不论发声练习还是歌曲,合唱都以长音或结尾收束音?为主的,不要过难。

七年级。

目标:合唱的尝试。

要求:每节课都进行二声部的发声练习;简单二声部欣赏,如:和声训练《雪绒花》。

建议:二声部发声练习长度可为四小节;注意二声部的声音和谐与统一。

八年级。

目标:合唱的深入阶段。由于到了八学年,学生进入了变声期,应掌握正确演唱方法与技巧歌唱。多欣赏合唱作品,尝试三四声部合唱曲,注意作品处理。(音准、节奏、收声、情感)。

要求:每节课都进行二声部的发声练习;欣赏中外优秀的合唱音乐作品,选出喜欢的作品进行练习。

建议:二声部发声练习长度可为四小节;学生可以分声部自主练习。

4.实验报告:建议一周每班两节音乐课,写一篇报告(内容有:预设、反思、解决办法)。每月进行小结,每学期进行阶段性总结报告。

5.几点说明:

――低年级不一定每课都唱合唱歌曲,但二声部的发声一定要做。

――不必追求合唱的长度,重点要关注合唱的向心力和融合度。

――不必追求合唱的进度,关键是在实验中探索科学高效的合唱方法与策略。

――实验教师要根据所教学年创编发声练习曲,选择切入的歌曲,减轻歌曲合唱的难度。

――发声练习曲和歌曲合唱部分的歌谱要记录到实验日志中,便于积累和推广。

五、关于成果构想。

实验中,我们要时时关注问题的解决过程即是方法策略的研究过程,这种研究过程的记述与归纳即是教学实践经验的总结提升过程,也是结题成果的完善过程。所以,从开始实验研究就要有总结的意识,重视每一节课的实践总结。不要说还有三年,来得及。实验三年的时间转瞬即逝,要认真对待每一天,过去老师们常常在实践中萌发、生成过很多好的方法,由于不善于记述,归纳,总结,不仅好的做法没有得到确定和认识,懵懵懂懂中丢失了很多好的做法,自然就妨碍实践经验上升为科研成果。

开题报告里说了几项。主要呈现方式:音像、文字。

1.音像:课堂教学录像课、学习片段录像、学生能力展示录像。

平时实验用好录像这一总结实验手段。学生是成果的主要展示对象。我们的方法策略是否有效,学生那里里有答案。学生的展示直接、生动,是鲜活的,最有说服力的。

2.文字:调查表、周总结、月总结、学期总结。字数不要多要精炼。各种表的对比分析。结题报告(阶段性与总结题)要具体靠数字分析、事例分析、模式叙述等等。教学设计、教学案例、教育故事集锦;专著(学校和个人),求真务实、严谨科学。

通过此次课题实验的研究过程,应该有三方面的收获。

1.培养教师自我发现问题、研究问题的习惯,形成总结问题解决的习惯,形成课题研究的必要素质。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科研能力。

2.在优化教学过程尝试最佳学习方法,追求最佳学习效果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合唱合奏方面的学习能力。

3.发现、总结有价值的可操作的教学方法、策略,普遍应用于音乐教学实践。

六、实验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一、要把课题研究同常规教学工作结合起来。因为有了课题研究,日常教学工作就有了目标,积极起来,减少盲目性。想办法设计学生感兴趣的话题与学习内容结合起来,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好的教学是慢慢磨出来的”探索出符合音乐学习规律的、符合学生心理的一些规律性的做法。

二、把课题研究与教师自身发展结合起来。在实验进程中学会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把教、研、培结合起来。务实地开展集体教研,开展教师之间的交流,将同伴互助和集体备课结合起来,将反思自我教学与集体教研交流相结合,鼓励组内教师积极记笔记、教学日记,在课题研究中带动大家一起提高。

三、把课题研究与内化课程理念结合起来。首先注重三维目标的落实,认真思考每一课的具体目标,更扎实有效地优化学习过程和方法,使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更加符合学生的学习心理,避免枯燥地进行合唱合奏训练。在教学中追求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给学生创设探究学习音乐的空间,提高学生的互动学习的质量,不要形成教学的花架子、走过场,形式不能为内容服务,仅仅只能满足学生的盲目快乐,这样的教学实验是不可取的。

目前,参加课题教研员专兼职18人,教师87人。承担这项课题的研究是一项艰苦细致的工作,也是我们中青年教师的学习、成长的过程。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你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带来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至于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那你就应当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研究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正像苏霍姆林斯基说的那样,我们通过这样一个应用型课题的研究,使我们每一个教师都成为优秀教师,优秀的研究者。从事研究工作并不都是快乐的,但我觉得自愿投身课题研究的教师应该是“痛并快乐着”,也是幸福的。让我们携起手来努力研究,为了音乐教育的明天共同奋斗!

谢谢大家聆听!

小学小课题开题报告篇三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是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大家都知道,未来社会的文盲将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不会学习的人。因此,我认为教会学生学习有时比传授知识更重要。对于小学生而言,自学的主要表现就是会进行课前,而中年级学生已初步具备独立识字,其语文学习的重点由原先的识字写字转移到句、段、篇的阅读能力培养上。这就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了更为广阔的舞台。因此结合我校提出的“小班化背景下语文自主学习研究”这一课题,个人提出了《小学中年级语文课前预习能力培养的研究》这一小课题,旨在让学生学会课前预习,提高预习能力,进而提高自身的语文学习能力。

1、建构主义理论。建构主义教学理论认为,人的知识不是被动地接受的,而是通过自己的经验主动地建构的。教学应当力求使学生自己进行知识的建构,而不是要求他们复制知识。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是学习活动不可替代的主体,在学习活动中,学生具有主动选择、发现、思考、探究、应答、质疑的需要与可能。

2、培根说的:“是一顽强而强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生!由于习惯的不同,它们不是造就一个人,就是毁灭一个人。可见,养成良好的习惯是很重要的,也是很必要的。

1、通过调查问卷了解小学四年级学生的预习兴趣、预习态度、预习能力、预习习惯等现状,从中发现存在问题。再根据班级实际情况制定出可行的培养计划。

2、思考语文的预习有哪些自身的特点,与学生一起探究适合学生的、切实可行的、具有实效的数学预习的方法。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为其终身教育打下良好的基础。

3、研究布置学生进行预习后,如何有效组织学生进行交流、反馈,争取取得预设的效果,激发和培养学生良好的预习习惯。

4、使学生学会预习、乐于预习、学会学习,提高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及学生主动预习的习惯,全面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一)研究方法。

(1)调查法:通过对学生进行调查,了解学生的预习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以便有针对性的预设研究计划,也有利于在研究中对症下药。

(2)行动研究法:此研究法将跟踪本课题研究的全过程。通过不断对如何指导学生自主预习,培养学生预习的习惯等方面的研究。

(3)文献资料法:学习小学语文教材教法、新课程标准等基本理论,吸收借鉴优秀成功的指导学生自主预习的教学理论及方法。

(4)经验总结法:及时进行小结,撰写经验总结,积累材料。

1、申报阶段:认真选题,学习、查阅有关资料,设计调查问卷,进行调查、分析,了解学生预习兴趣、预习态度、预习能力、预习习惯等方面的现状,形成调查报告,在此基础上制定研究方案,申报课题。

2、实施阶段:分析原因、制定对策、根据课题研究计划深入开展各项语文预习习惯的培养,收集活动资料,撰写相关论文。

3、总结阶段:收集整理课题的过程性资料。进行分析、归纳、提炼、总结,撰写研究报告。

小学小课题开题报告篇四

《学校课程的开发与管理研究》课题,已经聊城市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批准,正式列为聊城市“十一五”教育科学规划重点课题。今天我们召开课题开题会,对课题的研究工作进行部署和安排,从现在起,全面启动课题的研究工作。

一、课题的提出。

自全国“九五”规划实施以来,全国中小学德育课题研究工作开展得轰轰烈烈,在各级科研部门的正确领导下,各地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资源,德育工作进一步加强,广大小学生热爱祖国,积极上进,刻苦学习,朝气蓬勃,乐于接受新知识和新事物。但是,也应该看到面对国内外形势的新变化、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新任务和小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的新情况,德育工作还不适应小学生身心发展的新特点,不适应社会生活的新变化,不适应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新要求。思想教育的方法和手段滞后,针对性和实效性不强,没有形成符合社会发展、学生年龄特点及品德形成规律的具体、连贯、层次化的德育目标和德育内容,在教育方法上,多单项、直接、正面灌输或简单的照本宣科,教育的针对性不强。在一些学生仍然存在“是非观念模糊、法制观念淡薄、缺乏理想追求、自我中心严重、自控能力差、知行脱节”等问题。因此,加强“学校德育课程的开发与管理研究”这一课题是刻不容缓的。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

开展德育实效性研究就是要探索提高德育效果的途径,本课题的意义就在于通过研究找到如何使学校的德育有效,如何让学生信服学校的德育。通过研究从理论上弄清提高德育实效性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了解当前学校、家庭、社会在学生德育中所扮演的角色,找出存在的问题,从理论上阐述学校、家庭、社会如何相互配合已取得德育的最大效果,探讨学校各部门及班主任、科任教师之间如何相互配合以提高学校德育效果,摸索学校有效开展德育的最佳方法。在实践上,一是通过研究探索建立学校、家庭和社会相互配合的互相促进的学生德育工作网络机制,使家庭和社会的教育与学校的教育相互协调、良性互动、形成合力,防止5+2=0现象的发生,建立起第一道防线。

二是探索建立学校内部有效的德育网络机制,学校的各部门之间、班主任与各科教师之间要共同承担起育人的责任,要形成有机整体,协同作战,共同开展德育工作,建立起第二道防线。

三是通过研究探索提高德育的途径和方法,要灌输与渗透相结合,正面教育与反面警示相结合,面上的普遍教育和点上的个别辅导相结合,德育内容与学生心理接受性相结合,建立起第三道防线。

总之,通过本研究从理论和实践上找到提高学校德育实效性的最佳途径和方法,切实提高学校德育工作的有效性,使学生形成主体性道德素质或自律素质,充分保证学生在接受文化教育的同时,接受良好的道德教育,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合作,学会生存。

三、研究的目标。

1、根据新时期少年儿童品德形成和发展的规律,探讨德育教育时效性的新途径,通过教育者组织的和学生自发的实践、参与、合作、交往活动,更有效地促进学生自律道德素质的形成。

2、以全体学生为德育对象,以班级为单位,以育人为核心,广泛开展学校、家庭和社区相结合的德育教育,“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发展”,使学校真正做到“为学生的成才奠基,为社区的发展服务。”

四、研究的内容。

为了确保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在实验前期着重抓了对德育现状的调研工作,按学段分年级采取走访、座谈、对话、问卷等形式,摸清学生的思想状况,切实加强新时期小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思想品行形成规律的研究,对“德育内容、德育途径、德育管理、德育环境、德育评价”等方面进行改革与探索。具体内容如下:

1、从规划德育内容入手,建立教育系列。

(1)规划教育内容。坚持以“五爱”内容为中心,以日常行为规范教育为基础,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将德育内容具体规划为: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社会公德教育、行为规范教育、艰苦奋斗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理想前途教育。

(2)建立教育序列。按照教育内容,通过“集中学习、学科渗透、社会实践、班队活动、课外阅读、兴趣活动、环境熏陶、榜样激励”等渠道,将内容分解到学年、月份、周次和学科,使教育内容具体化。

(3)开展主题教育。本着立足实际,突出重点的原则,开展“月份主题、周次主题、主题班队会、主题板报”四个主题活动。

2、从提高认识入手,建立完善的德育管理机制。

从领导到教师,从学校到社会,只有人人重视,齐抓共管,才能形成强大的教育合力,取得整体效应。

(1)统一领导的原则。在校长的领导下,党、政、团、队、班主任共同组建一支德育工作队伍,实行分级包干责任制,做到目标、计划、方法、评价四落实。

(2)目标合一的原则。把德育纳入教育、教学目标管理体系,把德育和教学工作一起列为校长重大决策的主要内容,使德育和教学工作真正融为一体。

(3)全方位的原则。坚持“大德育”的教育观,建立多层次、立体化的教育管理网络。一是由政教处——班主任组成一个教育管理网络;二是由教导处——任课教师组成一个教学育人网络;三是由总务处——职员组成一个服务育人网络;四是由少先队——中队组成一个活动育人网络;五是由大队委干部——中队干部组成一个自主教育网络。

3、从转变教育观念入手,拓宽德育途径。

(1)更新教育观念,实现方法转变。

(2)抓课堂渗透,促进德育与各学科有机结合。依据教材,挖掘德育因素,找准结合点,把德育内容贯穿于各学科的课堂教学之中,把课堂上的思想教育落实到学生的日常行动之中。

(3)坚持德育人格化,实现教育活动化。针对小学生活泼好动的特点和思想品德形成规律,有计划的开展集中性教育活动、传统性教育活动、阵地性教育活动、实践性教育活动、开放式教育活动,把德育内容贯穿于各项活动之中。

(4)建立三结合教育网络,形成强大的教育合力。主要建立三种制度——家校信息通报制度、家校联系卡制度、学校开放日制度,做到要求统一、目标明确、步调一致、相互配合。

4、从抓常规管理入手,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坚持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将“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小学生守则”具体化,便于学习,便于操作。一是开展学习“规范、守则”知识竞赛,坚持明理到位;二是执行“规范、守则”,坚持行为训练到位;三是指导“规范、守则”,坚持矫正到位;四是教师率先垂范,坚持示范到位,帮助学生逐步形成正确的行为定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5、从爱生入手,构建情感性德育新模式。

坚持从情感入手,着眼于建立一种合乎道德教育本性的学校教育新模式,充分运用情绪、情感的感染性功能、激励性功能和动力性功能,促进学生对学校道德教育的认同。

(1)广泛开展爱心教育活动。坚持用爱去点燃学生心灵的火花,用情去感化一切学生,唤醒其自觉力量,使每个学生真正感到成长是幸福,不断超越自我是幸福。

(2)开展师表形象设计活动。重塑新型师生关系,用理智的爱、健康的爱、严格的爱去产生精神的感召力和吸引力,在关爱中帮助学生形成自尊、自爱的健康心理品质,用自尊、自爱约束自己的行为。

五、研究的方法。

(1)调查法:对学校、家庭、社会三方面的德育教育现状进行调查,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在调查的基础上了解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课题研究,寻求解决的办法。

(2)观察法:在德育教育过程中,注意仔细观察学生的个性与发展,以对学生的关爱去打动学生的心,以情动人,教师还要在观察的基础上,经常与学生沟通,与家长沟通,与社区沟通。学生只有通过沟通达到相互理解,才会接受老师、家长或别人的思想教育。

(3)行动研究法:综合运用电影、电视、网络、广播、书籍、刊物、报纸、黑板报、手抄报等多种传播媒体,充分依靠学生督委会、班委会、队组织等,开展丰富多彩的德育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受到德育熏陶,施展才智,发展能力。

(4)个案研究法:选择个别学生或个别学生群体有针对性地展开调查分析,收集数据,寻求德育教育的最佳方法和途径,进一步了解研究取得的成效,总结经验,以便推广。

(5)经验总结法:在课题研究过程中,分阶段及时总结经验或教训,相互交流,共同提高。

六、研究时间安排。

(一)起始阶段:这一阶段完成四方面工作:

1、制定课题研究方案和计划。

2、成立课题领导小组和课题研究小组。

3、进行课题研究方面的师资队伍培训,开展家庭、社区和学校德育教育现状的调查活动。成立家长委员会和家长学校、社区德育工作委员会、聘请校外德育辅导员,建立健全德育工作组织机构。

4、确定小学低年级、中年级、高年级德育教育的目标和制定有关管理制度。

(二)实践研究阶段:要完成六方面工作:

1、对学校的德育情况进行调研,摸清目前学校德育的基本情况,找到制约学校德育实效性的各种因素,并确定其中的关键性因素。

2、加强课题研究的意义的宣传,争取得到社区和广大家长、全体师生的大力支持,让德育教育的意识深入人心,家喻户晓。

3、对影响学校德育的各种因素进行调控,并建立起三道防线,使学校德育成为有效德育。这三道防线:一是学校、家庭、社会联动机制,形成第一道防线;二是学校内的各部门、班主任、科任教师要形成整体,有机配合,形成第二道防线;三是开拓新载体、寻找新途径、创造新方法,提高针对性和可接受性,形成第三道防线。

4、建立家庭、社区与学校的学生联系卡,定期相互反馈学生的德育表现情况。

5、组织社会调查,“开展美德伴我行”活动,参与法制宣传、交通安全宣传、讲科学破迷信宣传、学知识反赌博宣传等活动。

6、积极开展校园文化活动,培养学生自我教育的能力,使学生成为“自律、自理、自立、自学、自强”的一代新人。

小学小课题开题报告篇五

一、综述国内外对本课题的研究动态,说明选题的依据和意义:

沃尔夫冈?阿?莫扎特(1756-1791),奥地利著名作曲家,出生于萨尔茨堡,是18世纪欧洲维也纳古典乐派的重要代表人物,也是世界音乐史上少有的“神童”和多产作曲家。莫扎特一生创作700多部作品,他的著名歌剧作品有《魔笛》、《唐璜》、《费加罗的婚礼》等。

《魔笛》是集歌唱剧之大成的作品,在安绍石编译的《西洋歌剧名作解识》中,其研究的动态是从体载上和各个唱段的一些风格,比如,帕帕盖诺和帕帕盖娜的维也纳风格民谣调和意大利喜歌剧的'音调,还有塔米诺和帕米娜的意大利风格的咏叹调和德意志风格等等。《魔笛》是以德奥歌唱剧形式为主干的歌唱剧,同时也保留意大利正歌剧、喜歌剧的因素。其中,夜后的花腔、萨拉斯特罗的宣叙调,塔米娜动人的咏叹调,帕帕善诺的排萧和歌声等等,这些的艺术特点、演唱风格、技巧等,成为国内音乐专业人士的研究方向。作为一个声乐专业的学生,选择这个题目有利于自己对歌剧的解,对某个时期,某个作家的作品的演唱风格和演唱技巧处理的一些解。

选择这个题目也是为使大家解音乐大师莫扎特和其重要的歌剧作品,和怎样去欣赏业部歌剧做一个简单的解。

二、研究的基本内容,拟解决的主要问题:

1.莫扎特歌剧《魔笛》的艺术特点、演唱技巧、风格。

2.对夜后的花腔、塔米娜动人的咏叹调、帕帕善诺的排萧和歌声的演唱技巧、风格进行分析。

三、研究的步骤、方法、措施及进度安排:

步骤:

1.参考相关资料。

2.对谱子的一些特点进行分析。

3.总结提出个人看法的思考。

进度安排:

1)11月查询要关资料。

2)11月28日确定研究方向,继续查询相关资料。

3)12月写开题报告并作好开题答辩。

4)xx年1月开始正文写作。

5)xx年3月中旬接受中期检查。

6)xx年4月修改完善文稿。

7)xx年5月准备参加论文答辩。

四、主要参考文献:

[1]《音乐笔记》。

[2]《青年必知艺术知识》。

[3]《西洋歌剧名作解说》。

[4]《西方音乐通史》。

五、指导教师意见:

签名:

六、教研室意见:

签名:

注:此表由学生本人填写,一式三份,一份留系里存档,指导教师和学生本人各保存一份。

小学小课题开题报告篇六

题目:

一、课题的提出。

教育部《小学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试行)》指出:小学阶段英语教学的目的是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培养他们对英语学习的积极态度,使他们建立初步的学习英语的自信心,培养学生一定的语感和良好的语音、语调基础,使他们形成初步用英语进行简单的日常交流的能力,为进一步学习打下基础。由此可见,在英语学习中,口语学习占据了非常重要的地位。那么,如何对学生进行英语口语评价也是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为了能够探索和总结出一系列更科学、更有实践价值的教学规律及方法,从而更好地服务于英语课堂教学,我们学校参加了基础教育(小学)英语教学评价试验项目,进行小学英语口语评价课题的研究。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

1、实现英语评价体系科学化、多样化。新课程标准中要求评价体系应体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和评价形式的多样化。有效的口语评价研究将改革传统的小学英语评价方式,填补小学英语测试中口语检测的盲区,通过对口语评价的题型、形式、程序及口语评价的标准的研究,使小学英语学科评价体系更加科学、完整。

2、通过口语评价,促使师生重视英语口语的训练,提高学生英语口语表达能力。英语作为一种语言,其本质是交际。作为小学英语教师,在教授给学生语言知识的同时,应明确让每个学生开口说英语是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本课题研究通过对口试内容的提炼、整合,精选适合口语交际的情境,为学生提供说英语的氛围,鼓励学生多说英语,提高英语口语水平。

3、通过多样化的口语检测形式,培养学生合作与交流的意识,促进学生综合语言能力的发展,提高运用语言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检测时拟通过两人结对、互相合作的形式,让学生在情境中运用英语解决问题,进一步促进学生综合语言能力的发展。

三、课题研究方法。

1、问卷调查法。根据研究需要,在研究进行之前,要面向实验班学生,组织问卷,了解口语评价状况,了解现存的问题,寻找可行的策略途径。结题前,进行效果调查。通过问卷调查,为研究提供依据,并针对研究过程中存在问题及时进行调整。

2、文献资料法。通过著作、报刊、杂志、网络等各种渠道,了解实践的研究现状,吸收借鉴先进理念,挖掘课题理论的深厚底蕴,洞悉研究的最新情况。既培育课题组教师素养,又给课题研究以有力的支撑。

3、行动研究法。结合教师教学实际,重实践研究,在课堂中、在课外活动中以学生为主体展开研究,形成符合我班学生且又符合实际的口语评价方式。

4、经验总结法。在实验过程中,组织课题组成员定期或不定期地开展经验交流与总结,积极撰写有一定价值的经验论文,采取总体规划,分步推进的策略,定期进行分析。最后汇总阶段成果,形成整体实验成果。

四、课题研究的原则。

1、差异性原则: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因材施教,不搞一刀切,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的潜能,使学生达到最大限度的发展。教师注重学生的进步和努力的过程。

2、激励性原则:鼓励和肯定学生的点滴进步,及时强化学生的积极行为,让每个学生看到自己的成长,体验到成长的快乐。

3、主体性原则:要充分尊重和相信学生,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主动在学习过程中自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五、课题研究的过程。

小学英语教学是基础性教学,学生所学的内容都很有限,而学生口语交际内容也局限于其学习内容,因此在进行口语评价时,会与教学内容结合起来。

1、确定每节课前5分钟为口语交际时间。在这一环节,将结合教材内容,进行个人表演或对话。个人表演可以是英语歌曲、话题讲述(如衣服颜色等)等;对话主要根据学生所学内容设计情景,师生或学生间进行对话,或者让学生自主选择话题后,由学生课前准备,课上表演,其他学生看后作出评价。

2、让学生最大限度地用英语交谈。在课堂上,尽可能的用英语进行教学,也给学生提供尽可能多的机会练习口语。同时,也鼓励学生在课后结合实际生活进行英语交谈,而不是只限于简单的问候。对于那些不敢开口说英语或者害怕说错了丢脸的学生,我们可以根据学生的水平和性格把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让他们按照自己的水平开展活动,也能让他们互帮互助。

3、我们还创设英语角,每次设定一个主题,如谈论某物、谈论某人、打电话、购物、问路等,让学生进行情境对话或者角色表演,还开展各种娱乐活动,如唱英语歌、竞赛,玩游戏等活动,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4、素质教育的重要目的之一,就是培养创造型的人才。在教学过程中,利用学生的求知欲望,提供若干资料,创设问题情境,调动学生思维活动的积极性,鼓励学生创造性地运用语言,并对学生表现出的创造意识给予积极的肯定和表扬。

5、不断给予学生鼓励。在开展活动时,鼓励每一个学生都会取得成功,对于表现不理想的学生,也不立即予以批评,可以多给他们机会。同时要特别关注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可以在班上建立互帮小组,让口语较好的学生给予他们帮助,让他们获得成功,体会到成就感。

6、在班上建立合理有效的评价机制:学生自我评价和学生互相评价。通过学生自我评价,让他们了解自己,为将来的学习提供参考,而通过学生互相评价,给学生提供互相学习与比较的机会,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表达自我、合作互助。

7、在学习过程中,时刻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心理情况。在学生自评、互评之后,我将会作出小结,表扬爱学习、肯动脑、胆子大的学生,鼓励学习有进步的学生,并指出存在的问题,帮助学生明确今后努力的方向。

8、随着课题研究的进行,我也将要求自已不断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学素质,掌握更科学的教学方法及更扎实的教学基本功,做到与时俱进。

六、课题研究成果。

(一)小学英语口语评价的实施对学生产生的巨大影响。

2、增强了学生的参与意识,促进师生间、学生间的交流与合作,帮助学生成长为社会的人;更重要的是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自己,树立起学习的信心和责任感,学会主动地学习。

4、教学实践中证明,对学生实施口语评价,给了学生更多的发展个性和展示自我的机会,有效地激发和保护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学习英语,学习成绩得到大幅度提高。

(二)小学英语口语评价的实施在对学生产生重大影响的同时,也对我的教学起了很大的作用。

1、它促使我改变以往片面地以考试成绩来衡量学生的观点,促使我更深入地去观察学生、了解学生,对学生的各方面情况进行客观地评价,从而更好地去调控自己的教学行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2、新评价机制也促使我认真钻研教材、教法,主动挖掘教学资源,发挥自己的潜能,从不同角度对学生进行综合性的测评,促进学生的不断进步,为他们的长期和终身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七、课题研究后留下的思考与困惑。

1、如何处理班额太大的问题?由于我们学校每个班级基本上都又80多个学生,课堂上的40分钟往往无法保证每个学生有较多的时间交流英语。

2、学生阅读量小的问题,市面上适合小学生的阅读材料较少。

3、学生的英语学习和使用环境都有限。

小学小课题开题报告篇七

一、课题的提出。

教育部《小学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试行)》指出:小学阶段英语教学的目的是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培养他们对英语学习的积极态度,使他们建立初步的学习英语的自信心,培养学生一定的语感和良好的语音、语调基础,使他们形成初步用英语进行简单的日常交流的能力,为进一步学习打下基础。由此可见,在英语学习中,口语学习占据了非常重要的地位。那么,如何对学生进行英语口语评价也是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为了能够探索和总结出一系列更科学、更有实践价值的教学规律及方法,从而更好地服务于英语课堂教学,我们学校参加了基础教育(小学)英语教学评价试验项目,进行小学英语口语评价课题的研究。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

1、实现英语评价体系科学化、多样化。新课程标准中要求评价体系应体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和评价形式的多样化。有效的口语评价研究将改革传统的小学英语评价方式,填补小学英语测试中口语检测的盲区,通过对口语评价的题型、形式、程序及口语评价的标准的研究,使小学英语学科评价体系更加科学、完整。

2、通过口语评价,促使师生重视英语口语的训练,提高学生英语口语表达能力。英语作为一种语言,其本质是交际。作为小学英语教师,在教授给学生语言知识的同时,应明确让每个学生开口说英语是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本课题研究通过对口试内容的提炼、整合,精选适合口语交际的情境,为学生提供说英语的氛围,鼓励学生多说英语,提高英语口语水平。

3、通过多样化的口语检测形式,培养学生合作与交流的意识,促进学生综合语言能力的发展,提高运用语言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检测时拟通过两人结对、互相合作的形式,让学生在情境中运用英语解决问题,进一步促进学生综合语言能力的发展。

三、课题研究方法。

1、问卷调查法。根据研究需要,在研究进行之前,要面向实验班学生,组织问卷,了解口语评价状况,了解现存的问题,寻找可行的策略途径。结题前,进行效果调查。通过问卷调查,为研究提供依据,并针对研究过程中存在问题及时进行调整。

2、文献资料法。通过著作、报刊、杂志、网络等各种渠道,了解实践的研究现状,吸收借鉴先进理念,挖掘课题理论的深厚底蕴,洞悉研究的最新情况。既培育课题组教师素养,又给课题研究以有力的支撑。

3、行动研究法。结合教师教学实际,重实践研究,在课堂中、在课外活动中以学生为主体展开研究,形成符合我班学生且又符合实际的口语评价方式。

4、经验总结法。在实验过程中,组织课题组成员定期或不定期地开展经验交流与总结,积极撰写有一定价值的经验论文,采取总体规划,分步推进的策略,定期进行分析。最后汇总阶段成果,形成整体实验成果。

四、课题研究的原则。

1、差异性原则: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因材施教,不搞一刀切,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的潜能,使学生达到最大限度的发展。教师注重学生的进步和努力的过程。

2、激励性原则:鼓励和肯定学生的点滴进步,及时强化学生的积极行为,让每个学生看到自己的成长,体验到成长的快乐。

3、主体性原则:要充分尊重和相信学生,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主动在学习过程中自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小学小课题开题报告篇八

我长期带小学数学,且一直教的是老教材。我常常在想这样一个问题,老教材就是单一地提出问题,让学生解决,可能导致优生认为太简单满不在乎,中等生认为刚合适容易满足,差生认为太难失去信心的局面,使学生思维受到局限,课堂气氛冷清,无法激起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也就达不到预期的效果。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呢?自从去年秋季学期我使用新教材后,豁然开朗,原来新教材中创设了大量生动有趣的。因此,我认为数学教学中有效情境的创设与利用,值得认真研究、探讨。

我认为数学教学中有效情境的创设与利用有以下几大功能。

(一)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首创精神。

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能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发现信息,并能提出不同层次的问题进行解答,激发每个学生的求知欲望。

(二)为学生提供参与机会。

创设学生熟悉的情境,给每个学生提供了发现信息与老师和同学们交流合作的机会,也让学生聆听他人的想法,启发自己的思维。

(三)建立模型。

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帮助学生通过观察、实践、探索、思考、交流逐步建立这一问题的数学模型,然后运用这一模型去解释一些现象,或解决一些问题。

(四)培养能力。

有效的情境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和交流能力,以及与他人的团协作能力,从而提高了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反馈教学信息。

有效的情境也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的双向过程,都是可通过学生发现信息,解答问题的情况,了解他们对有关知识的掌握情况,以便查漏补缺。

(六)促进课堂教学。

生动有趣的情境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有助于课堂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也让学生体验到学习数学是轻松而快乐的。

三、文献综述。

课程改革的目标是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教育的一切活动都必须以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为出发点,使学生具有充分的动力,主动学习,关心学习。

1、建构主义理论。

学习是学生主动的建构活动,学习应与一定的情境相联系。知识的学习是在教师的引导和帮助下,在生活的具体情境中,由学生自己通过主动动探索得出论。

2、“思维”的心理学分析。

心理学家皮亚杰说:“儿童的思维是从动作开始的,切断动作与思维的联系,思维就不能得到发展”。可见,人的手脑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要让儿童多动手操作、多观察。

3、课堂教学论。

《新课标》指出: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在解决现实问题的过程中,经历抽象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从中获得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与体验。

1、理论学习和收集资料阶段(20xx年7月-20xx年12月)深入学习有效情境的有关理论,掌握创设与利用有效情境的方法。

2、研究分析资料阶段(20xx年1月-20xx年4月)。

通过现场看课、网上查找、杂志阅读等方式收集专家名师的课堂教学实录,初步整理出情境教学的典型片段;通过听普通教师的课并进行现场录音(包括对自己的课堂教学进行录音)收集教学实录并初步整理出情境教学的典型片段。然后根据理论分析,制定出对情境教学的参照目标,总同类型的课不同的策略方法。

3、自我实践阶段(20xx年4月-20xx年5月)。

根据阶段分析研究的果,进行对比性实践,总性实践。在实践中进行对比和反思,验证阶段性研究的成果。

4、总、题阶段(20xx年6月)。

回顾课题研究的全过程,根据实践检验的情况进一步深化研究所得出的论,写一份有计划、有实施、有案例的关于课堂情境教学的研究报告,展示一堂运用研究论所驾驭的课堂。

五、研究方法及工具。

本课题研究主要利用调查法、文献法、经验总法等方法进行。

(1)调查法,采用问卷、观察等方法进行调查,为研究提供依据。

(2)文献法。搜集利用有关资料,不断完善本课题的研究。

(3)经验总法。广泛总实验教师的先进教学经验和学习经验。

1、通过课题的研究,提高有效地创设与利用情境教学的能力,以情境开拓学生思维,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课题的研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迪学生的思维,活跃课堂气氛,引导学生动手、动脑能力。

3、通过本课题的研究,采用理论研究、对照研究、课堂观察的研究方法提高教师的研究能力,提高教师实际教育教学水平、科研水平。

4、通过对课堂教学环节的个案研究、分析,总出情境教学对学生的兴趣、思维、能力等方面的影响。

题报告可以分为标题、前言、主文、尾语和附件等5个部分。

(一)标题。

(二)前言。

简述课题概况,包括课题来源及级别、历时、对课题成果的总体评价作用意义。

(三)主文。

主要包括三个部分。(1)课题的一般情况,阐述课题的背景;指明课题目标、研究思路及原则;说明研究历时及阶段,并分析各阶段的主要工作和特点。(2)课题的研究成果,简要阐明本课题的基本观点及其逻辑联系;着重揭示本课题的特色和创新之处;强调本课题与实践的关联性、乃至在实践工作中应用的阶段性成果。(3)课题的评价性意见,自我评价———根据国内外、所在地区和同类单位的理论研究和实际工作现状,对本课题的地位给予正确的定位,并提示本研究成果的作用及前景。

备课组、教研组、教科室评价———综述各级组织对本课题的意见,并注明典型评语。

实践者的评价———如果本课题在实践中已有应用端倪,则可给出实践者的反馈意见。

本研究希望得到支持。

录像设备、录音设备、网络设备、同事之间、文献资料。

小学小课题开题报告篇九

校本课题研究是校本研修的一种重要形式。它是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和校本教研、校本培训的整合发展,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总结和提炼出来的、以学校为本、以教师为主体的研修活动。如何通过校本课题研究,有力地促进我学校教师的专业成长与发展,从而构建我校“各尽所能,各学所需,各得其所”的“合适教育”模式,从而深化我校的课堂教学改革,是目前我校迫切需要探索与解决的课题。

1.时代发展的需要。《广东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xx-2020)》指出“树立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的教育发展观,注重教育内涵发展,鼓励学校办出特色、办出水平。建立以提高教育质量为导向的管理制度和工作机制,把教育资源配置和学校工作重点集中到强化教学环节、提高教育质量上来。”教育部《普通开云KY官方登录入口 课程方案(实验)》指出:“学校应该建立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制度,鼓励教师针对教学实践中的问题开展研究,重视不同学科教师的交流与研讨,建设有利于引导教师创造性实施课程的环境,使课程的实施过程成为教师专业成长的过程。“实践证明,要实现开云KY官方登录入口 的多样化发展和特色发展、初中的均衡发展,创建一流的、高水平的现代化中学,需要想方设法加快教师的专业成长步伐,培养一流的教师队伍。

2.学校发展的需要。20xx年,我校开始实施了“双主协调,全效教学”、课堂教学“20+20”分钟教学模式的教学改革实验,取得一定的成效。但是,随着研究的深入,我们发现有一个关键因素制约着研究,就是教师的专业成长跟不上课堂改革的要求。平心而论,目前在我校的课堂里,仍然不同程度的存在此类现象:教师用自己以前的老师的方式方法,把教科书上的知识原封不动地搬到课堂上,塞进学生的脑袋中;老师们喜欢做知识“搬运工”,日复一日地重复着已有的经验和套路,且乐此不疲;总是重复着上一代“搬运工”的做法,不愿做半点的更改;一旦涉及到了“成长”、“自主”等需要抛开很多固守的东西重新出发时,就往往选择逃避、妥协和放弃,课堂教学面貌仍然是涛声依旧!究其原因主要有五:教研没有好的主题、教研不切合教师的需求、教研的内容质量不高、教研的组织不规范、教研缺乏奖励机制。

3.教师自身发展的需要。我校大多数教师是“一群渴望通过个人奋斗追求最大人生价值”的追梦者,他们有强烈的实现自我价值的愿望。因此,探索形成一套具有我校特色的、行之有效的教师成长模式,引导教师追求成功,已是学校刻不容缓的工作。新课程背景下,一个教师的专业成长通常要经历两个转化,一个是从教学新手向教学能手的转化,另一个是从教学能手向研究型教师的转化。第一个转化可以依托教育教学的不断积累,从而提高实践能力;第二个转化则更多需要教师参与课题研究,激起他们学习和解决教育实践难题的兴趣,促使他们通过科学研究把握教育教学理论,并且不断地总结、概括和提升自己的教学经验,力争在教育教学中有所创新,逐步向既能教学又能科研的研究型教师转化。而校本课题研究本身所具有的优势,决定了它是使教师向研究型转化、获得自我持续发展的最佳途径。

所以,对我们学校,对我们教师而言,本课题具有较强的针对性、较高的研究价值和现实意义。

1.校本课题与校本课题研究:“校本”是校本小课题研究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强调立足学校,从学校实际出发,为了学校和教师的发展;同时更强调学校对这项研究工作的全面管理。“校本”还有一层隐藏在深层处的含义,那就是“小”,课题立意必须是小课题。“小”并不是说研究的问题无足轻重、不关痛痒,恰恰相反,小课题研究应该针对教育教学中的关键问题开展研究。如新时期教学工作面临的种种问题,教学的有效性研究,学生学习品质培养、学习方法指导、学习习惯养成研究等。这些问题都是关键问题,但也是大问题,在研究过程中,要结合实际、自己的特长及兴趣,寻找“小”的切入点,从而在实践中,寻求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

“小”主要有三方面含义和意义。一是切入点小,即教师针对教育教学实践中最具体、最真实的问题开展研究。这就使研究易于把握和操作,避免了以往一提到课题就片面追求大而空、忽视实效性和针对性、到头来教师仍感到自己离科研太遥远的“务虚”现象;二是时间短,可以是一年也可以是半年。从而克服大课题研究三年五年才能结题,周期长见效慢、人员变动大热情容易消耗等弊端;三是难度相对降低,校本小课题研究目标明确单一,针对某一方面的具体问题进行,操作程序也就相对简单。教师只要明确研究的问题是什么、为什么研究、如何研究、研究之后会有什么样的效果,就可在学校申请立项,在实践中开展研究。这样的研究使教师很容易享受到教科研的成就感。

因此,我们可以这样界定“校本课题研究”:从我校实际出发,教师把教育教学中真实的具体的问题,特别是教师专业成长中的问题,转化为课题加以研究的活动。它具有以小见大的特点。从研究范围上看,可分为教育问题研究和教学问题研究;从课题的来源上,可分为实践中具体问题的研究、总课题分解出的子课题的研究等等。

2.教师专业发展:华东师范大学陈玉琨教授说过,“教师专业发展是教师在充分认识教育教学工作意义的基础上,不断提升专业精神,增强专业修养与掌握规律,拓展专业知识,强化专业技能的过程,是教师在教育这一特殊的岗位上充分实现自身人生价值、服务社会、造福人类的过程”。这就需要探索我校老师在立志、育人、教学、教研等方面的专业成长因素和路径。

1.行为科学理论。行为科学管理理论的着重点在于人,它关注人的兴趣态度、情绪积极性等对工作及其效率的影响,从人性、心理的角度来剖析和改善参与者的主观条件,从而带动对客观因素的改变,以期总体上完善管理体制提高工作效率。在学校教育管理中,重视教职员工在工作中的主体地位,强调教育者的主观能动性,重视激励教师的工作热情、事业心、成就感,改善教师的人际关系,增强组织凝聚力和群体意识。一所学校只有正确引导群体心理,发挥群体动力,才能充分激发群体士气,增强群体凝聚力,减少群体内部冲突,加强与管理者配合力度与默契,有效提高管理效率。

2.需要层次理论。需要是人类行为的积极的动因和源泉。需要引起动机,动机驱动行为。马斯洛按照由低到高的顺序将人的需要分为五个层次: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会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当某一种需要没有满足的时候,人就会去追求它,从而产生内驱力。当这种需要满足以后就不再有动力了。而这时又会产生高一个层次的需要,再驱使人去追求它,直到自我实现。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如果学校帮助青年教师知道他现在处于需要层次的哪个水平上,他最迫切的需要是什么,那么,学校就能在相应的方面给予培训而满足教师的这些需要,以促使青年教师其处于最佳的工作状态。

3.目标设置理论。这是爱德温洛克于20世纪60年代末提出的,强调目标在行为中的作用。他认为在决定个体的行为方面起直接作用的是个人本身为自己设定的具体目标,目标的最基本作用就是引导个体行为的方向,使个体的思想和行为沿着特定的轨道进行。它使人们知道他们要完成什么任务以及付出多大的努力才能完成。根据洛克的目标设置理论,在教师培养中,学校通过一定的培训措施,引导青年教师为自己设置目标,将他们的行为统一在一个方向上,以此调动其工作积极性,提高工作效率。同时,在组织管理中应采取目标明确化,而不是简单地告诉青年教师“尽你最大的努力去做”,同时应对目标过程及时反馈。

据此,本课题将在行为科学理论等指导下,理论联系实际,研究学校发展方向与教师发展的关系,建立相应的校本研究机制,对典型案例进行剖析,引导教师不断转型升级,实现专业发展。

研究目标。

(1)期望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形成我校相对稳定的教研文化氛围,从而涌现出一批校本教研带头人,带动“合适教育”的研究,落实“20+20”课堂教学。

(2)期望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建立起我校特色的校本教研工作机制和体系,让校本教研成为教师自觉行为,让校本问题研究成为我校教师日常工作的一部分。

2.研究内容。本课题的研究内容是:

(1)制约中学教师专业成长的关键因素;

(2)促进中学教师专业发展的路径;

(3)培育中学教师自觉开展教育科研的动力机制。

3.研究的重难点:“促进中学教师专业发展的路径”是研究的重点,“培育中学教师自觉开展教育科研的动力机制”是研究的难点。因为这两个问题是困扰我校教师如何转型升级,不断成长成熟的关键。

1.研究的思路。本课题将在建构主义理论、马斯洛需要层次论等理论指导下,从现状及问题出发,探索基于校本课题研究的教师专业成长策略,并通过教师成长轨迹的个案研究,为教师提供成长范例。基本研究思路为:调查-分析-设计-实践-总结-推广。

2.研究的方法。本课题将教师专业发展与学生学业成长进行互联互动式的研究,克服过去只重视对学生而忽视教师自己的研究缺陷。研究周期为20xx年9月至20xx年12月。

(1)调查研究,发现问题:通过对教师专业成长的现状进行调查,摸清制约中学教师专业成长的各种因素。

(2)理论研究,设计方案:通过对调查结果的分析,对制约教师专业成长的关键因素的学理分析,寻找解决这些问题的可能方法,然后设计出符合面向全体教师、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的可能方案。

(3)开展实践,探索路径:根据设计的方案,组织教师开展一定范围的校本小课题行动研究,以此探索教师专业成长的路径。

(4)总结比较,逐步推广:对实验教师的研究进行比较、分析、归纳,提出本项目的结论,然后在全体教师中进行推广。

小学小课题开题报告篇十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明确指出“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提倡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知识的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能力。”物理课程中的科学探究是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物理科学知识、领悟科学研究方法而进行的各种活动。科学探究能力和科学探究的理解是在学生探究性学习过程中形成的,这就需要组织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而探究性学习中学生自主获取探究信息及如何去进行自主探究。因此,给学生提供一定的课程资源显得非常重要,而初中物理课程资源极其复杂,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根据探究的内容及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课程资源的开发,并把开发的课程资源利用于课堂,使学生在自主探究中,在一定的资源帮助下,完成即定的探究目的,达到一定的教学效果。

2、研究意义。

“初中物理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研究,“面对初中物理课程资源繁多,杂乱,不均衡”等问题,开展分内容、分形式的研究,并通过实践将课题研究的成果应用于课堂,获得真发展。小课题研究是一种小步子推进、从小环节切入、研究小问题的微型课题研究;是一种源于实践、服务实践、在实践中研究、注重实用的实践研究。

成课程的直接因素来源,比较典型的有教材、学科知识等。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所倡导的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指的是相对广义的概念。

1、研究目标。

开发和利用初中物理课程资源,如针对初中物理课程,开发、整理对应的教案、课件、图片、视频、实验、课堂练习、试卷、拓展的课外小实验、相应的课后阅读材料,并进行归纳。把整理好的课程资源应用于课堂,在物理课堂教学中为学生提供各种课程资源,让学生充分利用课程资源,进行自主学习活动,使学生由接受式的学习方式向自主性的学习方式发展,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迁移,学会创造。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出有个性的教学设计方案,学生学案,从而促进物理学科教育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

2、研究内容。

针对初中物理教学内容,分块进行课程安排,对各块内容,根据内容特点,确定开发课程资源的形式。并对开发的各种课程资源应用于课堂。学习过程是一个不断自我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根据课程开发的各种资源能否切合学生学习实际,能否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能否引发学生认知冲突,能否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能否在互学互助中使学生的思维和个性获得发展,这些都与教师个人的课堂引导、教学方法及对各种课程资源的合理应用有关。因此,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无论是创设问题情境,还是开展实验探究活动,以及课堂练习活动和同伴互助活动等,都必须注意相关的时间安排和课程资源的内容形式进行一定的取舍,以及教师在多媒体技术的应用方面,都应注重针对性、启发性、趣味性、指向性和挑战性,更应注重有效性与实用性。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让学生在宽松、风趣、幽默、愉悦的学习气氛中,学会利用现有的课程资源进行自主探究来学习物理知识,解决物理问题,并将这种思维和方法运用于学习其他学科,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逐步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将为自主探究性学习提供有价值的辅助资源,使课堂教学在落实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方面取得重要突破,为推动中学物理课堂教学改革提供可借鉴的经验。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培养一支有科研能力的教师队伍,整合、总结经验,以点带面,推广符合物理学科教学规律和学生学习实际的经验与模式。

1、研究方法。

(1)问卷调查法:通过对教师、家长和学生的问卷调查,形成研究成果的验证证据。

2、研究步骤。

(1)20xx年5—6月,成立课题研究小组,召开课题申报研究会,广泛搜集、学习有关文献资料,提高对课题内涵的认识,制定研究计划,落实具体任务。

进行讨论、研讨,形成一系列有效的课程资源系统,课题组成员之间实现资源共享。

(3)20xx年1~6月,全面实施阶段。课题组研究重点放在把已开发的各种课程资源应用于课堂,课题组成员进行公开课汇报,在课堂上合理、充分地利用各种课题组开发的课程资源,并与普通课堂进行比较,进一步完善课程资源内容。课题组成员撰写阶段性总结报告及论文,并将其汇编成册,鼓励成员在cn刊物发表研究论文,为本课题下一阶段研究打下良好基础。

(4)20xx年7~12月,利用课堂教学渗透有效的课改思想,构建目标体系。加强课堂教学研讨、交流活动。在这一阶段,注意将课程资源进一步系统化、合理化、完整化,并对课程资源的使用注意延续性,并通过各种评估方法,评估课程资源应用在课堂中的作用。各小组成员的研究成果及经验文章力求在cn刊物发表。

(5)20xx年1—6月,继续开展研究工作,全面总结经验,将研究成果汇编成册。建立一套完整的初中物理教学评价体系;并接受评估验收。本课题的后续研究可对以上步骤作适当调整后滚动进行。

通过课题组成员的共同努力,形成系统的初中物理课程资源,使课程资源的内容有效,贴近初中物理课堂。初中物理课程资源来源于课堂,形成于课堂,应用于课堂,对初中物理课堂带来一定的成效。

1、整理收集一系列完整有效、实用的初中物理课程资源,实现资源共享。

2、收集汇编一系列研究成果,包括成员的公开课教案、实验改进方案、优质课光盘、学生学习成果汇编、研究论文汇编、中期及后期研究报告等。

3、收集汇编一系列课题组成员的各种获奖证书和荣誉证书,包括论文获奖证书、教学比武获奖证书、指导学生参赛获奖证书、各级政府表彰荣誉证书等。

小学小课题开题报告篇十一

经吉林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领导小组审批,教师进修学校确立的《小学语文拓展性阅读教学研究》项目,被确立为吉林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研究第二批规划课题。下面仅就开题的有关问题报告如下:

在新世纪飞速发展的今天,素质教育已成为改革和发展之潮流,随着“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它对学校教育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那就是学校教育如何在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前提下,与课外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使之形成全方位的教育体系。而语文拓展阅读作为学生自我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既是对学生自我能力培养和全面素质提高的一个关键环节,也是对学校教育及语文学科的拓宽、延伸和补充。

基于此,我们提出“小学语文拓展性阅读”的实验研究,试图通过这个课题的实践与研究,对现行的语文课堂教学进行改革、补充、扩展与延伸,使学生能把在课堂教学中学到的语文知识、语文能力在实践中得到应用,并有效地帮助他们深化知识、提高能力,促进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

为此,我们向吉林省新课程改革领导小组提出了“拓展性阅读教学”立项的申请。经过课题规划领导小组的论证研究,于20xx年4月20日正式批准为吉林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研究第二批规划课题。

拓展性阅读的过程可以看作是一个信息加工的过程,而对初次接触的学生来说在某种程度上存在一定难度,因此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达到拓展性阅读的预期效果,我们初步设计了这样一个流程:

(1)明确拓展性阅读的内容、方向,给学生提出合理化的建议。

(2)学生通过网络、书刊、报纸等各种渠道收集与主题相关的资料。

(3)在教师指导下将各自搜集的资料加以归类、整理。

(4)学生各自展示自己的观点和认识,加深对拓展性阅读主题的理解。

(1)资料的收集。

指导学生通过网络、书刊、报纸等各种渠道搜集相关资料,以填写“拓展阅读卡”的形式进行记录,这是信息的初步筛选、收集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对学生收集的资料有全面的了解,以便指导学生进行归类、交流。

(2)资料整理归类。

在学生收集的基础上,指导学生对各自收集的资料进行整理归类,在这一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以及整理归类信息的能力。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具体的进行指导。

给学生制订读书计划,设计“拓展阅读卡”,里面要填写的内容:阅读时间、书名、作者、优美词句摘录、主要内容、收获与感想等。并且在阅读量、质等方面提出一定的要求:每日安排一篇文章阅读。篇幅:低年级300字左右,中年级800字左右,高年级在1000字左右。文体安排:低中年级以童话、寓言、成语故事为主,高年级逐步扩大范围。

低中年级学生课外读物可由老师指点或推荐,高年级可慢慢放手让学生自己选择。教师通过定期检查“阅读卡”,了解学生拓展阅读的执行情况,并督促学生完成定量定性的阅读任务,养成习惯,锻炼学生的拓展阅读意志。

让学生定期汇报阶段性的课外阅读成果,使其相互借鉴,表扬先进,鞭策学困生。可以通过生动形象的固定园地,让学生展示成果。例如:古诗擂台、美文点评,中外名人,知识集装箱、身心保健、先看后说等。这样,既激发学生开展拓展阅读的兴趣,又能有效地培养其课外阅读的意识和习惯。

1、珲春市一小作为本课题的实验学校,被吉林省教育科学领导小组确定为“吉林省教育科研示范基地”。学校几年来坚持走科研兴校之路,承担了吉林省教育科学“九五”、“十五”规划重点课题,有着丰富的研究经验。学校具有先进的教学设备和较高的管理水平,为课题的顺利实施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2、学校拥有一个藏书十几万册的图书馆,并且全面向学生开放,为学生提供了一条查阅书面资料非常好的渠道。而且学校从一年级开始提前对学生进行阅读训练,同时开设了微机课,为学生拓展性阅读打下了良好的基础。经过几年的学习,四、五年级学生已具有一定的上网查阅资料的能力,也丰富了学生的文化底蕴。随着生活条件的提高,很多学生家里也配有电脑,为学生的拓展性阅读提供了便利。

3、本课题负责人承担全市《小学语文》教育教学研究工作,自新一轮课程改革在我市实施以来,多次组织全市小学语文教师开展培训及研讨活动,极大地推动了课程改革的进程。20xx年,曾被评为吉林省优秀教研员。

参研人员中,张桂艳老师是教师进修学校教务处副主任,有着丰富的教学经验。董丽红、刘春霞两位教师不但是学校的教学研究管理人员,而且是吉林省科研型骨干教师。张世花老师是州级名师,郝丽媛和宁玉参两位老师是州级骨干教师。她们都是我市小学语文教学骨干,是善于潜心钻研的科研型教师。

4、课题组一定会紧紧依靠顾问组,形成合力,协作研究,攻关结题。

1.建立健全实验组织机构。

2.定期召开例会,研讨,听取实验教师汇报。

3.按时培训实验教师。创造条件为实验教师提供各种外出学习的机会,开阔视野,增强信心,提高素质。

4.实验教师按时写教学反思,积累资料,及时获得信息及反馈。

各位领导,老师们,基于上述各种情况,我们有信心,在我市教育科学研究所的正确领导下,在教师进修学校科研室的直接指导下,在珲春市一小李校长的大力支持下,在实验学校、实验教师及家长们的共同努力下,本课题研究一定会取得丰硕的成果!

小学小课题开题报告篇十二

1、建构主义理论;2、行动学习理论;3、人本主义理论。

关于课堂有效学习的内涵。

(1)课堂有效学习是相对于无效和低效学习而言的。

(2)学生的发展就其内涵,应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整合,缺少任一维度都无法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发展;发展就其层次,包括现有发展区和最近发展区,教学促进发展,就是把最近发展区不断转化为现有发展区;发展就其形式,有内在发展与外在发展,外在发展是一种以追求知识的记忆、掌握为标志的发展,新课程强调着重追求以知识的鉴赏、判断力与批判力为标志的内在发展;发展就其机制,有预设性发展和生成性发展,新课程在注重从已知推出未知,从已有的经验推出未来发展的预设性发展的同时,强调不可预知的生成性发展;发展就其时间,有当下发展和终身发展,新课程既注重即时的可测性和量化的当下发展,更关注面向未来、着眼于可持续和发展后劲与潜力的终身发展。

课题研究将从调研课堂上无效教学现象、分析致因入手,研究课堂“有效学习”个案,发掘、预设并生成有效学习的操作点,引领教师积极应用,构建以“有效学习”为主导的教学体系。

对课堂上无效教学现象进行调研,分析致因,针对无效学习现象,开展对应策略研究。

立足于科学性、可行性、灵活性和有创意性,开展有效课堂教学评价内容与方式的研究。通过对新课程背景下教师教育教学行为与课堂教学效果的研究、教师专业化发展水平与教学效果的研究,小学生数学学习水平和能力的科学评价与课堂教学效果的研究,从理论和实践上丰富、完善小学数学课程评价体系,丰富课堂教学效果的研究,生成有效学习的操作要点与基本策略,开题报告《研究性开题报告》。

为了了解《小学数学有效课堂教学设计研究》这一课题在同一领域的研究现状,把握发展趋势,我们查阅了大量的教育理论专箸、期刊、报纸及网络资料。从中我们发现,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人们越来越关注学生在课堂中是否进行有效的学习,如何组织、实施有效的课堂教学的研究。这些研究呈现以下特点:

(1)改变或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新一轮课程改革的目的,不仅仅是换套新的教材,或是说用了新的标准问题,其目的是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课堂里面的情况发生变化,从而推进素质教育的进程。课程标准提出,有效的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习的重要方式。人们十分关注课堂教学中的学习,是否是探索性的、自主性的、研究性的学习。

(2)越来越重视学生个性的发展。人本主义心理学讨论的是个体的人,是理性和感性相结合的人.当代教育研究把培养学生的独立人格和独特个性当作优先追求的目标。通过实施一定的课堂教学策略,使学生在人格中达成理性与情感意志、科学与人文等方面素质的和谐统一。使每一个学生在各个方面都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和提高。

(3)该领域研究发展趋势分析。

新世纪的基础教育需要加快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步伐,努力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一代新人,作为基础教育的一门重要学科,在课堂教学中,以人为本,实施有效教学,在探索性、自主性、研究性的学习活动中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是课程改革发展的必然趋势。

虽然该领域的研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对于正确的效益观、影响课堂教学效果的相关因素、有效教学和学习的方法与策略、有效教学评价的标准等缺乏全面、系统的研究、实践,在实施推广上也存在不足和不平衡。因此开展“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果研究课题研究”,对构建小学数学课程评价体系所作的理念与实践的探索,将对课改的深入开展起到积极作用。

我们课题研究人员应该以饱满的工作热情,系统的学习“建构主义”等相关理论,学习外地老师的教研教改经验。积极提供研究课,写好研究课设计方案、教学后记、案例分析等材料。还要认真地听研究课,参加说课、评课、信息交流、开云官网app下载安装手机版 交流等研讨活动。

最后,祝愿我们的课题研究工作在上级领导的关怀下,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取得圆满成功!

小学小课题开题报告篇十三

我校七、八年级数学主要作业是课本习题和基础训练,其它是各任课教师自己选择一小部分习题或由学生自己买资料来补充。但从学生的作业情况与教学实际中发现,这些作业形式不甚符合我校初中学生的实际水平,虽然编写得比较好,但对我们学生来说难度有所偏高,基础题量偏少。在实际使用中,不少后进生不能解决的问题实在太多,影响了数学学习的兴趣与信心。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已经成为我校课改的焦点之一,而其中作为学习方式载体之一的作业也成为研究的热点和重点之一。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深入实施,课堂的教学观念、课堂的教学形式和教学水平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学校领导及老师们越来越重视课堂教学的改革。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越来越被广大教师所追求,数学教育、教学的模式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但仍有教师讲、学生听,平铺直叙的复习、新授、巩固、布置大量课后作业,忽视学生学习兴趣及数学学习的实际,严重阻碍了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优化课堂教学模式,精心设计数学作业是其中一个重要指标。鉴于此,我们的课题就是研究如何精心设计、合理布置作业,能使学生巩固、内化学得的知识技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为目的对教师来说,是对教学过程的一种信息反馈,它可以使教师判断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及时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发现存在的问题,调整今后教学活动的组织或者及时采取补救措施。

数学作业的设计,是一件具有创造性的工作。作业过程是学生的智慧、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最理想的生成过程和体现过程。在数学教学中,作业是学生进行学习最基本的活动形式,学生数学概念的形成、数学知识的掌握、数学方法与技能的获得、学生智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都离不开作业这一基本活动。

针对我校实际,本学期教导处提出“以作业为抓手,采取低起点、小步子、勤反馈、多补救”的教学策略。因此,开发与利用适合校情、学情的数学作业,对深化我校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意义重大。

(1)在推进素质教育的背景下,优化数学作业设计,提高作业的有效性,实现“轻负担、高效率”,这一相关课题越来越备受省内外教育者关注。如西安铁一中学的“初中语文作业有效性研究”,虽然学科不同,但有许多可借鉴的地方。

(2)“提高作业的有效性”也是本课题的研究点,它关注的是教师怎样“设计”、如何“有效”,这也是当前教师继续教育“命好题”的研究需要。

(3)通过有效作业的实施,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探索符合校情、学情的作业模式,已成为省内众多学校教改的热点。如:东庐中学的讲学稿,洋思中学的堂堂清,侧重的都是练得精到,练得有效。我市部分学校均开发适合自己校情的导学案,其中就有作业设计。

1、数学作业:是教师布置的用于巩固学生所学知识的数学学习,检查学生的数学学习情况,反馈教师的教学情况的一种手段。

2、有效的数学作业:是指学生在完成作业过程中对知识掌握和运用的程度,使学生在单位时间内完成作业的效度(质量)有效地提高。

一是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是有效的根本目的,也是衡量教学有效性的唯一标准;

二是激发和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自觉性是有效教学的出发点和基础;

三是提供和创设适宜的教学条件,促使学生形成有效的学习是有效教学的实质和核心。

美国著名的教育家、心理学家布卢姆提出“掌握学习”理论,强调每个学生都有能力学习和理解任何教学内容、达到掌握水平。只要提供较好的学习条件,多数学生学习能力、速度和动机方面的个别差异将会消失,大多数学生将获得较高的学习动机。

学习者的能力是多方面的,每个学习者都有各自优势。学生在意义建构过程活动中,表现出来的能力不是单一维度的数值反映,而是对多维度、综合能力的体现,因此对学生学习评价应该是多方面的多元评价理论体现了主体多元化,内容多维化,方法多样化,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所谓因材施教,是指教师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使教学的深度、广度、进度适合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同时考虑学生的个性特点和个性差异,使每个人的才能品行获得最佳的发展。因材施教不但是我国古代教学经验的结晶,还是现代教学必须坚持的一条重要原则,它具有非常丰富的现代价值。

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使得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数学教学活动必须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发学生思考;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学生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地和富有个性的过程,除接受学习外,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也是数学学习的重要方式,学生应当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经历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计算、证明等活动过程。

1、调查作业布置、设计、指导、评价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原因,制定相应的对策。

2、开发符合校情、学情的校本作业。

3、探索有效作业实施方案(包括作业完成形式、批改形式、评讲形式等)。

(一)问卷调查法。通过发放问卷,对学生完成作业的方法、态度以及作业中存在问题的处理方式等进行调查分析。

(二)文献资料法。广泛收集、查阅与本课题相关的文献资料,学习、研究相关的教育教学理论和先进教改经验,以提高思想认识,借鉴他人成果。在此基础上,结合自身教学实际,研究制定课题研究的具体策略,构建课题研究的理论框架。

(三)行动研究法。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将研究制定的实施方案贯彻落实到具体的教学工作中去,有计划有步骤地在教学工作中开展行动研究,边教学边研究,不断调整方法,完善实施方案。

(四)经验总结法。在实验探索过程中不断分析总结,通过对成功经验的理论分析和科学总结,推动本课题不断深化研究。

(五)个案研究法:在面向全体学生的同时,建立个人学习档案,进行追踪分析,及时发现问题,调整对策。

1、各年级实验前后成绩分析。

2、《马鞍山四中初中数学校本作业》。

3、“研究论文集”、“优秀命题集”、“教学案例集”、“教学设计集”、“研究课教案集”、“学生优秀作业汇编”等。

4、马鞍山四中学生作业方案。

5、马鞍山四中学生作业批改方案。

6、马鞍山四中学生问题作业矫正方案。

7、马鞍山四中“有效作业”背景下的教学改革综述。

1、提交课题立项申请书。

2、成立课题研究小组,明确课题组内人员分工,并组织课题组教师开展有关教育教学理论的学习。

4、邀请专家进行课题可行性论证,进一步修正、补充、完善。

5、举行开题论证会。

1、调查作业布置、设计、指导、评价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原因,研究相应的对策。

2、针对小班化的特点,结合本校学生实际,开发校本作业。

3、开展提高作业质量的研究,探索学生完成作业的方式和教师批改作业的形式,落实高效率、轻负担。

4、探究学生问题作业矫正方案,总结补救策略。

5、充分利用信息资源,加强交流学习,促进课题研究向纵深化发展。

1、开展“初中数学有效作业设计的研究”论文、优秀命题、个案分析征集活动,编辑“论文集”、“优秀命题集”、“教学案例集”、“学生优秀作业汇编”。

2、完善《马鞍山四中学生作业方案》、《马鞍山四中学生作业批改方案》、《马鞍山四中学生问题作业矫正方案》。

3、组织座谈,邀请专家进行评价和指导。

4、对实施操作过程中积累的资料进行汇总、分类,做好资料的补充、完善工作。

5、编辑《马鞍山四中初中数学校本作业》。

6、撰写课题结题报告,邀请有关专家、领导对课题进行鉴定。

小学小课题开题报告篇十四

(1)名称要准确、规范。

(2)名称要简洁,不能太长。(一般不要超过20个字)。

(1)研究的目的一般从三个方面阐述:

教育科研目标,阐述要探索、研究、总结什么科学规律;。

育人目标,阐述课题研究对学生发展的作用;。

工作目标,阐述课题研究对整体工作的促进作用。

(2)意义一般可以先从现实需要方面去论述,指出现实当中存在这个问题,需要去研究,去解决,本课题的研究有什么实际作用,然后,再写课题的理论和学术价值。这些都要写得具体一点,有针对性一点,不能漫无边际地空喊口号。不要都写成是坚持党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等一般性的口号。

就是本课题有没有人研究,研究达到什么水平、存在什么不足以及正在向什么方向发展等。

我们现在进行的课题基本上都是应用研究和发展研究,所以我们的研究必须有一些基本的理论依据来保证研究的科学性。比如我们要进行活动课实验研究,我们就必须以课程理论、学习心理学理论、教育心理学理论为研究实验的理论依据。我们进行教学模式创新实验,就必须以教学理论、教育实验理论等为理论依据。

(1)研究范围的限定。

a、对研究对象的界定。总体范围和正确选取研究对象的样本。

b、对一些关键概念的界定。要下比较明确的定义,可以使该课题研究在确定的范围内开展,使课题思路明确清晰,具有可操作性,另一方面也便于别人按照研究者规定的范围来理解和评价研究的合理性。

2)研究的内容。

研究课题要通过研究内容来体现,有了具体的研究内容,就可以依据研究内容设计更为具体的研究方案。

确定研究方法时要叙述清楚“做些什么”和“怎样做”

就是课题研究在时间和顺序上的安排。研究的步骤要充分考虑研究内容的相互关系和难易程度,一般情况下,都是从基础问题开始,分阶段进行,每个阶段从什么时间开始,至什么时间结束都要有规定。

【本文地址:http://www.pourbars.com/zuowen/15147322.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