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学的论文大全(22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26 05:57:36
药学的论文大全(22篇)
时间:2023-11-26 05:57:36     小编:温柔雨

时间是我们人生中最宝贵的财富,总结能帮助我们更好地利用时间。总结要有一个明确的结构和框架,以便更好地展现所总结的内容。今年的工作总结,让我深思与反思;

药学的论文篇一

[摘要]本文重点阐述药剂学是药学类专业的核心课程,对于本专业的学生学好这门课至关重要。

为适应培养高素质、高技能型药学人才的需要,增强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授这门课的过程中根据学生和课程的特点,合理运用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掌握药剂学基础知识和相关专业技能,以取得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

药剂学是药学专业教学中规定设置的药学专业的核心课程,是整个药学学科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药学专业学生的必修专业课。

另外高职教育作为目前我国高等教育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人才培养目标是塑造社会需要的实践能力较强的应用型和实用性人才[1]。

药剂学是药学高职院校药剂专业学生的必修课,其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在医院制剂、药品生产、药品检验等方面都非常重要,是应用性很强的课程,是药学从业人员必备的知识。

药剂学与生产实际联系密切,牵涉面广、专业性强,无疑给学生的学习和教师的教学带来相当大的压力,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方法上不断创新,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热情,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现将笔者一些初浅教学想法和教学体会总结如下:

1课前准备。

1.1掌握授课对象的特点。

课前准备是我们大家所熟知的备课,其实备课很关键的一个方面是除了熟练掌握所教授的内容,更要仔细地分析学生的特点,针对学生的层次及实际的专业情况,确定教学内容的深度、广度和容量,因材施教。

高职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一种类型,它以就业为导向,面向产业第一线,培养具有一定理论知识和较强动手能力的高级技能型人才。

满足市场需求是专业人才培养的立足点,在专业建设与课程建设的过程中,要不断考虑我们的课程教学,尤其是实践课程教学能否满足就业岗位对学生专业知识、专业技能的高标准要求,这就需要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要加强校企合作和工学结合,突出基本知识的掌握和职业能力的训练。

药剂学作为药学类专业的核心课程,它主要是研究药物制剂的基本理论、处方设计、制备工艺、质量控制和合理使用等内容的综合性应用技术科学,作为综合应用性技术科学,则更需要在学生掌握基本理论的前提下来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综合实践能力。

为培养更能服务社会和产业的需要,伴随着各专业的建设和发展,提高药剂学教学质量[2]。

在课前的教学设计中,可适当增加自学内容,比如在讲授药物高分子材料内容时,本人认为完全可以学生利用课后时间自学,然后在课堂上让学生自己上讲台来讲所学的内容,通过这一方法不仅可以让学生掌握所学内容,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鼓励学生通过课外自学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对相关药物剂型通过查文献了解更深刻、书写读书报告等;同时,将遇到的问题记录下来,带着问题听课,将取得较好的学习效果。

总之,针对高职类药学专业的学生的特点,绝不能只掌握书本的内容死记硬背,要活学活用。

1.2熟谙教材内容。

在教学准备工作中,首先要根据教学大纲对教材内容进行梳理,确定教学目标和重点,对教材内容重新组织或作合理增删;同时,阅读相关专业文献,把药剂学领域的国内外最新进展和动态介绍给学生,丰富课堂内容。

比如在讲授片剂这一章片剂分类的时候,教材上只是介绍了比较传统的普通片、咀嚼片、包衣片、缓控释片等,对于目前比较新颖独特的口腔速崩、速溶片并未提到,因此笔者在实际讲授过程中恰当地引入这一剂型,并针对其特点展开了简单的介绍,对学生在今后的工作中有一定的帮助。

1.3精心撰写教案。

好的教案对上好一堂课至关重要,撰写教案不能照抄书本,它应该是教师积极思维、精心设计、精心组织的产物。

在把教材内容转化为课堂讲授内容的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对教材内容进行提炼、加工、转化,而不是简单的量的浓缩或扩充。

如教材中关于剂型制备的描写往往与机器设备及原理相结合,如果照本宣科,很难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备课时,可设计一些动画及流程图,并充分利用网络收集各种剂型的图片融入其中,通过多媒体辅助教学,将平面、抽象的文字性描述变为具体的、形象的图像,既促进了教学内容和方法的更新,也实现了学习的多元化、主体化和立体化,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获取和保持,提高了教学效果。

比如在讲解散剂制备工艺流程时,其中介绍粉碎设备,球磨机的工作原理,通过动画的形式清楚地解释了只有在适当转速的情况下,球磨机的粉碎效果是最佳的,达到了通俗易懂的教学效果。

在讲授片剂的压片过程,笔者也是运用动画形式演示了压片的全过程。

此外,在教案中对每一节课都要有详细规划,包括如何承前启后、引题开篇,如何突出重点、易化难点,如何设计板书和多媒体课件的配合布局;并构思一些新的教学方法。

2课堂教学。

2.1导入新课。

导入新课是课堂教学的首要环节。

做到启发式课堂教学,以“学为主体、教为主导、发展智能”为原则,在教师指导下,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激发学生的兴趣,师生互动教学,训练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如在对药剂质量要求的讲解过程中,抓住“安全、有效、稳定”的原则,启发学生探究如何才能使片剂、注射剂、输液剂等实现以上目标?对生产环节如何控制?对生产环境有哪些要求?需要哪些质量控制指标?使学生在能够带着问题听课,积极思考,提高了学习效率[3]。

在教学中应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鼓励学生课堂提问,同时针对教学内容适当提出一些问题,以启发学生思考。

例如,讲解压片时可能发生的问题与解决方法,可以给学生展示松片实物,使学生对松片有感性认识,启发学生从生产工艺、制备过程考虑松片的原因。

改变“满堂灌”的传统教学方法,采用“讲-练-讲”结合的方式进行课堂教学,即教师讲解后,出一些灵活性高且能体现课堂重点知识点的'习题由学生自己练习后,教师再总结,这样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如在栓剂这一章关于置换价公式的推导讲解后,让学生自己动手通过,给定置换价后,计算得出制备某种含药栓的基质重量。

此后教师再对此计算过程和置换价的意义进行总结,加深学生对该知识点的理解。

2.3采用先进的教学手段。

多媒体教学是我国高校普遍采用的一种现代化教学手段,它具有信息量大、直观、图声俱全等优点,本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制作了全程的多媒体课件,充分利用药剂学教学素材包括文本、图像、视屏、动画等,并在使用过程不断完善和补充,直观生动、图文并茂的教学方法使学生易于了解和掌握抽象的理论概念和课程难点单一的板书教学方法已不能满足现代的教学,在教学过程中多采用多媒体技术,适当运用动画摄影等方式[4]。

如笔者在教学过程中,每一章节都是板书与幻灯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两者相辅相成,在散剂、颗粒剂、胶囊剂、片剂、栓剂等剂型的制备过程还运用了录像的形式将枯燥的制备工艺流程形象地展示给学生,使教学内容变得更加形象逼真。

3实验教学。

药剂学实践教学是药剂学课程教学的重要组成都分,作为综合应用性技术科学的药剂学实践,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以及综合实践能力的主要方式和重要环节。

3.1选择实用的实验教学内容。

目前的实验课课堂所进行的是验证实验,书本上怎么写,课堂上就怎么做,教学方法单一,当然,这些实验内容是必不可少的,因为它们是基础,但是光靠这些是远远不够的,时代在变化,市场在发展,仅靠这些学生是无法适应市场的需求的。

比如固体制剂中的片剂、散剂、颗粒剂的制备,都需要经历粉碎、过筛、混合等重复性的操作内容,在实验内容设计上我们应该统筹设计。

同时,我们在选择实验内容时尽量地考虑贴近生活的实验处方,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意识地使学生了解药剂学这门课与生活的密切性。

比如液体制剂的实验内容,我们可以制备生活中常用的洗涤剂、洗发水等;散剂的制备处方选择痱子粉的制备;软膏剂的制备处方选用雪花膏的制备。

通过这样的实验教学,大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每个同学都争先恐后地完成实验,再也不是单纯地为了做实验而做实验,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3.2预备实验教师要认真完成。

以前我们都认为,教师预备实验只是把学生要做的实验做一遍,熟悉过程而进行讲解的一个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也有新的发现,但肯定是有局限性的,因为这些内容和技术都是非常成熟的。

这样,不但学生的实验内容枯燥无味,而且教师的创造力就受到了约束,无法激发教师创新的灵感,阻滞了实验教学内容的创新。

正所谓理论源于实践,要想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和教学质量光靠查阅资料、阅读文献肯定是不够的。

针对这些不足,教师除了做学生实验以外还应该补充新的更加丰富的内容。

只有不断地模仿新内容,才能够在过程中发现问题,从而有了自己的创新点,有了创新点才能有进一步的科学研究。

除此以外,教师根据自己在新内容的指导下,可以改变学生的实验内容,使之更具有实用性[5]。

比如上面所提及的实验内容在书本上有的是找不到的。

所以这就要求我们教师本身不仅在教授的同时,其实也是自己不断学习和提高的过程,从而改善教学效果和提高教学质量。

4学生反馈。

无论是哪一门课程的教学,学生是教师教学的主体,所以虚心听取学生的意见和建议是非常必要的,不仅可以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使教师在教学过程能够有的放矢,当然最终受益的还是学生。

4.1课后反馈。

每一章节结束前都会利用一些时间给学生总结重点内容的同时,还有一项必不可少的内容,就是让每个同学写出这一章节不懂的内容,更重要的是写出教学过程中存在哪些不足,学生希望怎样讲解这一章节的内容,有什么更好的建议。

通过这一方法,可了解到学生们的心声,真正地做到“教”和“学”相结合,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增强教师对学生的亲和力。

4.2实习后反馈。

在教学过程,学生做课后反馈的时候,他们还没有真正地进入实习阶段,而在实习过程中,则使学生的学习状态更加接近于实际工作状态,与在学校学习的理论知识相结合,所遇到的问题以及哪些问题更应该在教学过程中加以强调和解释,通过这样的实习后反馈,教师得以了解,可以在今后的教学过程注意这一环节,缩短理论和实践的距离。

总之,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不断地会有问题出现,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做生活中的“有心人”,将教学的点点滴滴记录下来,总结出来,有可能就是一套很好的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4]李克.浅谈医药院校多媒体教学的问题与对策[j].时珍国医国药,2005,16(12):1342.

药学的论文篇二

[摘要]本文对中药药剂学教学中所运用的教学手段、教学内容改革进行了理论和实践的探索研究,并结合长春中医药大学中药药剂教研室教学改革经验,探索培养应用型中药药剂学人才的措施及途径。

本文就目前中医药院校中药药剂学课程教学改革中存在的问题,结合长春中医药大学中药药剂教研室理论与实践教学的改革经验,探索培养应用型中药药剂学人才的措施及途径。

一、教辅手段——多媒体在中药药剂学教学中的应用优势。

(一)静态信息动态化,有利于反映生产过程,能有效地突破教学难点。

药厂gmp车间对环境有严格的要求,学生很少有实地参观考察的机会,而使用影像资料可以生动直观地反映生产过程,轻松突破空间限制,让学生获得印象深刻的直观认识。使用影像资料可生动直观地再现生产过程中的各个环节,配以解说等能给学生以身临其境般的感受,且逻辑性强,印象深刻。利用flash动画模拟制药设备运行状况,有利于讲解制药设备的工作原理。如讲解压片机的构造和原理时,用flash动画表现压片过程中上冲、下冲的运动过程,让学生对压片的细节过程有一定认识,再用录像展示压片的全过程,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取得传统教学方式不能达到的效果。

(二)抽象概念直观化,有利于抽象知识的理解。

中药药剂学授课中的一些概念特别是新剂型比较抽象,实践教学中又不能涉及,学生缺乏直观印象,往往难以理解,利用图片则可形象展示其外观或内部构造,有利于抽象概念的掌握。如利用实物照片展示纳米乳剂的透明外观及普通乳剂的白色浊液,进而指出纳米乳剂因其质点粒径小于可见光波长而使光线可透过形成透明外观,可使学生留有深刻印象。再如用图片展示微囊、脂质体等药物载体的结构或其电镜照片,形象而直观,教学效果远远超出教师口述描绘。

(三)信息量大,可灵活调整,容易跟踪学科前沿,形成对教材的补充。

由于教材本身具有滞后性,又受篇幅所限,往往不能全面反映学科的研究动向。多媒体教学允许教师通过查阅文献或结合自己的科研补充相关知识,拓展学生的视野。如靶向给药中的受体途径,近年来病理学的研究特别是肿瘤细胞病理学的研究发现了诸多的受体途径,教材中均未涉及,在教学时间允许的情况下教师可向学生介绍,让学生及时了解到这个领域的科研动向。

(四)可形成网络课件,打破授课的时空限制,形成良好互动。

目前很多高校已建设了网络教学平台,教师可将相关教学材料上传至网络,让学生随时随地地复习相关知识,巩固课堂教学效果。学生还可以在网络平台中自由发言,就自己的疑惑提出问题寻求教师帮助,或者就多媒体授课的效果进行评价,发表自己的意见,这一点对在课堂授课中不善于表达个人疑问的学生具有更重要的意义。教师亦可在网络平台上解答学生提出的疑问,或根据学生在网络平台提出的意见对授课进行适当调整,逐渐形成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方式。

二、教学内容与科研、生产实际、社会需求紧密结合。

(一)教学内容与生产实际紧密结合。

中药药剂学课程直接与生产实际相关连,实践性强。为弥补欠缺生产实践教学的现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通过对布局合理、设备先进的药品生产企业拍摄的常用中药制药设备工作运行以及常见剂型生产工艺过程的影像资料逐步补充到多媒体课件中,使学生对中药制剂的生产有较为感性的认识,对理论课教学相对抽象、空洞的现象有较大改观。

(二)教学内容与科学研究紧密结合。

在中药药剂学课程教学过程中,可将教师的最新研究成果、本学科前沿知识、发展动态及时补充到教学内容中去。如本课程组成员承担着国家支撑项目、省科技重大专项等多项科研课题的研究,在教学过程中,将在科研活动中的收获、体会以及经验教训结合相应教学内容与学生交流,提高学生学习本课程的兴趣以及基础的科研素质的养成。针对本课程属综合性应用技术科学、发展较快的特点,指导学生利用网络、图书查阅相关资料,引导学生使用学校现有的学科数据库资源,获取相关信息,每学年与学生进行不少于2次面对面的交流。使学生能够加深对本课程的认识,加强对学生主动学习、自我提高方面的能力培养。

(三)教学内容与社会需求紧密结合。

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本课程授课对象有近80%的学生毕业后直接参加工作。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意将掌握的本行业的相关信息、动态介绍给学生,对学生就业起一定的引导作用。

三、构建较为完善系统的实验教学内容体系。

在实验教学中,按照学校人才培养方案及实验教学大纲的要求,结合学科的特点,可对实验教学内容进行改革。比如将实验内容分为验证性实验和设计实验两部分,验证性实验着重对学生的基本功和基本技能进行训练,强调统筹安排实验内容和手技,达到合理安排、规范操作的效果;设计实验突出综合性、创新性。除中药制剂工艺设计实验以外的三个设计实验着重培养学生对本学科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中药制剂工艺设计实验培养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以及创新意识。学生通过设计实验训练达到基本掌握能根据处方特点、要求以及临床需要,进行中药新制剂设计的基本方法;熟悉中药制剂工艺条件、稳定性的考察和优选。

四、充实“综合技能培训”的内容。

“综合技能培训”(中药药剂部分)主要是对中药学类专业学生毕业实习前,对其进行中药制剂生产常用生产设备的使用及调试、保养及注意事项等方面进行较为系统的培训。培训过程中主要针对与中药生产企业联系密切的特点,结合实例介绍中药生产企业的生产工艺过程及管理程序、基本运营情况以及相应岗位的基本工作技巧等,并加强与学生的互动与交流,突出培训的实效性,使学生对中药生产企业管理运营有了一个初步了解。同时,对学生毕业前由于就业压力带来的迷茫甚至恐惧心理起到了一些缓解作用,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

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贯彻“四问”教学法。

教学方法方面,采用问题式、启发式、质疑式、讨论式相结合的“四问”教学法。在传授知识的同时,不仅发展学生的智力,而且注重培养学生的能力。同时,在授课中还注意学生哲学思维的训练,以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提出疑点式问题,激发学生主动思考。在上课时,适时质疑问题,激发学生思考问题的兴趣,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设计导向式问题,促使学生主动探究。根据教学内容、教学进程,在较为关键之处,提出彼此相关的问题,连续提问,使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积极进行探究和总结;提出发散式问题,引导学生变换思维角度。在教学中变换思维角度,探求不同的解决问题途径,开拓新思路,对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非常重要;设计互逆式问题,启发和训练学生举一反三、逆向思考,使学生不仅知其一,而且知其二,从而加深了学生对基础知识的全面理解和掌握。

六、引入pbl教学法,并形成自己特色。

我们在中药学专业的部分学生中开展了题目为“浸出制剂制备工艺的设计”的pbl教学,先由主讲教师制定出pbl教学法实施计划,根据中药药剂学理论课讲授的中药制剂的浸提、分离、纯化、浓缩的单元操作及浸出制剂的制备内容,每组由指导教师给学生提供处方,由学生查阅相关资料,完成设计方案,组织学生讨论,最终制定出合理的制备方法。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了中药浸出制剂制备工艺的设计过程,加深了对基础理论知识的掌握、理解并与生产实践相结合,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授课教师通过组织学生座谈,认真总结,不断改进,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教师的教学效果,为今后的教学方法改革奠定了基础。

七、结语。

在培养具备创新科研能力的中药学高水平人才的过程中,建立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为目标的教学模式已成为目前高等中医药院校中药药剂学教学改革的重中之重,任课教师在教学实践中需要不断积累经验,研究并改进教学方法、教学内容,为中医药事业培养出更多优秀的实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储晓琴等.中药药剂学的教学改革探索[j].药学服务与研究,2012,12(5).

[2]时军等.中药药剂学启发式教学的认识与实践[j].安徽医药,2010,14(12).

[3]王晓颖.中药药剂学教学中探讨教改关键之教师因素[j].海峡药学,2011,23(3).

[4]王英姿等.强化实践教学培养中药药剂学应用型人才[j].齐鲁药事,2012,31(1).

[5]沈岚等.中药制剂分析pbl教学模式的问题设计[j].药学教育,2007,23(6).

药学的论文篇三

本课题研究了珍珠透骨草总黄酮的提取纯化工艺,建立了珍珠透骨草及其有效部位总黄酮含量测定方法,并初步建立了珍珠透骨草有效部位的质量标准。

提取工艺方面,在确定乙醇为提取溶剂后,分别采用回流法和渗漉法对珍珠透骨草总黄酮进行提取,结果回流法提取总黄酮效果较好,故选用回流法为提取方法。

在通过单因素考察后,分别考察了醇浓度、提取溶剂倍量、提取时间、提取次数四个因素对提取工艺的影响,最后通过正交试验确定珍珠透骨草总黄酮的最佳提取工艺为:药材粗粉,加12倍量70%乙醇在75℃下回流提取3次,每次提取1h。纯化工艺方面,经过筛选,采用d101大孔吸附树脂对珍珠透骨草总黄酮进行纯化。

通过对泄漏曲线、吸附流速、吸附时间、上样浓度、洗脱溶剂、洗脱体积、洗脱流速考察,最后确定珍珠透骨草总黄酮最佳纯化工艺为经最佳提取工艺提取的药材干浸膏用相当于生药材4倍量的水溶解,制成0.25g生药/ml的样品液,将此样品液以1bv/h流速上样,药液重复过柱两次,吸附12h后,用5bvh_2o以2bv/h洗脱除杂,最后5bv60%乙醇4bv/h洗脱。

为了更好地开展对珍珠透骨草开发研究和利用,制定规范的、科学的中药质量标准,本课题对珍珠透骨草总黄酮提取物的质量标准进行了较为全面深入的研究。

实验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珍珠透骨草中a的含量,结果表明此测定方法的线性、精密度、稳定性、重现性和回收率良好,为制订质量标准提供理论和实验依据。通过dpph抗氧化活性试验,发现珍珠透骨草总黄酮有很强的抗氧化活性,与ve相近。

中文摘要6-7。

英文摘要7-8。

前言8-10。

1.2透骨草类中药的化学成分研究12。

1.4透骨草类中药的临床应用情况13。

1.1药材来源20。

1.2仪器20。

1.1名称珍珠透骨草提取物38。

1.2处方38。

1.3制法38。

1.4性状38。

1.5鉴别38。

1.6检查38。

1.8贮藏39。

2.1名称39。

2.2制法39。

2.3性状39。

2.4鉴别39。

1.1黄酮类化合物抗氧化机理46。

1.2黄酮类化合物结构和抗氧化活性的关系46。

2.1材料与仪器47。

知识扩展:药学专业毕业论文格式要求。

1.题目:题目应简洁、明确、有概括性,字数不宜超过20个字(不同院校可能要求不同)。本专科毕业论文一般无需单独的题目页,硕博士毕业论文一般需要单独的题目页,展示院校、指导教师、答辩时间等信息。英文部分一般需要使用timesnewroman字体。

2.专著、论文及其他资料,所列参考文献可以按文中参考或引证的先后顺序排列,也可以按照音序排列(正文中则采用相应的哈佛式参考文献标注而不出现序号)。

9.注释:在论文写作过程中,有些问题需要在正文之外加以阐述和说明。

10.附录:对于一些不宜放在正文中,但有参考价值的内容,可编入附录中。有时也常将个人简介附于文后。

药学的论文篇四

《中药学》是高等医药院校中医药专业的基础课程,也是联系中药与临床的桥梁课程。中药学由于其所含中药数量多、单味药物多需单独记忆、学起来容易混淆等特点,给高等医药院校中医药专业学生学习增加了较大难度,学生普遍反映中药学难学难记。笔者在中药学教学中首次明确提出了纵横贯通教学法,并将其应用于中药学教学实践中,取得了良好效果,受到学生的普遍欢迎。纵,纵向分析(同一药物内);横,横向对比(不同药物间);贯通,融会贯通;纵横贯通:纵向分析,横向对比,纵中有横,以横带纵,融会贯通。本文结合笔者自身多年基于纵横贯通的教学实践,谈中药学教学方法,以期为促进高校医药院校中医药专业中药学教学改革提供有意义的参考。

中药学每味药物,往往有多重药性、多重功效及多重应用,从而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常顾此失彼,难于记全记牢。这就要求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能够选取恰当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理解中药多重药性、功效、应用间的关联,帮助学生全面掌握中药知识。纵向分析应用于中药学教学,有助于教师深入剖析中药多重药性、功效、应用间的内在关联,有利于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方位、较为全面地掌握中药知识。以解表药麻黄为例,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应用纵向分析法,首先应进行由药性说明功效、功效对应药性的解析,帮助学生理解药性—功效—应用间是有其关联规律的,而不是孤立存在的;在此基础上,应进行三大功用间的横向解析(如由于麻黄发汗解表主风寒表证,因此在治疗咳喘实证及水肿证时均尤以兼有风寒表证者为佳;由于麻黄宣肺平喘主咳喘实证,因此麻黄在治疗风寒表证兼有咳喘实证亦较为适宜等),多角度、多方位阐释中药学多重内涵间的关联性,从而促进学生对中药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中药学以介绍中药的基本理论、基本作用及用药知识为核心内容。中药学课程内容具有与中医基础理论知识联系紧密、单味药物多需单独记忆、药物数量多容易混淆等特点。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应用横向对比教学法,可以使同一章节内相似药物、不同章节间相似或有局部共性药物较好地区别开来。

同一章节内的药物,具有许多共性特征(如发散风寒药多具辛温之性,具有不同程度的发散风寒治疗风寒表证等共性特征),药物间功用经常容易混淆,易导致张冠李戴。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应用横向对比方法,在分析药物间共性特征的基础上,着重阐释其差异。如同为发散风寒药的麻黄和香薷,教师在授课时应用横向对比教学法,应在指出二者共同功用(发汗解表主风寒表证、利水消肿主水肿证)的基础上,着重分析其差异(麻黄发汗力强于香薷,常用于感冒重症外感风寒表实无汗证,而香薷由于同时具有化湿和中的功效而善主外感于寒、内伤湿滞的阴暑证;麻黄尚具宣肺平喘善主咳喘实证等)。同一章节内需要纵向横向对比的药物很多,仅就发散风寒药而言就有如麻黄与桂枝,紫苏与生姜、荆芥与防风、麻黄与香薷、麻黄与羌活、羌活白芷细辛苍耳子与藁本、麻黄与细辛等。

不同章节间相似或有局部共性的药物,由于章节跨度、前后学习时间差及对比意识淡薄等因素,增大了对这类药物学习掌握的难度。不同章节间相似的,如羌活与独活,尽管功用接近(均有祛风湿主风湿痹证、解表主风寒挟湿表证、止痛主头痛),但羌活祛风湿善主上半身风湿痹证、止痛善主足太阳膀胱经头痛,而独活祛风湿善主下半身风湿痹证、止痛善主足少阴肾经头痛。不同章节间有局部共性的,如黄芩与白术均有安胎共性,但黄芩偏于清热安胎,白术偏于补气健脾安胎;再如同为利水药,然黄芪善主气虚水肿,麻黄善主风水水肿,益母草善主水瘀互阻等。

如前所述,纵向分析是对药物全面掌握的重要途径,横向对比是区别相似药物及有局部共性药物的关键所在。在此基础上,作者进一步提出,纵中有横、以横带纵、纵横贯通,是将知识融会贯通的必要途径。具体地讲,如在学习某麻黄时,对于麻黄基本知识的全面学习是纵,而由其利水消肿联想到其他共性药物如香薷、茯苓、泽兰等,并对其进行对比分析,如此一来便是纵中有横;随着一个药物被横向对比的环节越来越多,就对该药纵向基本知识掌握的越深刻越全面,正所谓以横带纵;随着纵中有横、以横带纵的反复多次循环,纵横不断交融贯通,最终实现了对所掌握知识的融会贯通。

当前,教学方法优化改革己成为教育部以及高校各专业共同关心的热点话题。就高等医药院校而言,教学方法优化改革探索己渗透到妇科、内科、儿科、诊断、方剂、护理、药剂、中药化学等医药各科课程中中药是中医用以治病的工具,也是从事中药生产、检验、研发等药学相关工作者的材料来源。因此教师教好中药学使学生学好中药知识,是高校培养优秀医药工作者的重要前提。中药学教学方法优化探索己成为从事中药学教学的同仁共同关心的话题。

鉴于此,笔者结合自身中药学教学实践,首次明确提出了中药学纵横贯通教学法,阐释了纵向分析是对药物全面掌握的重要途径,横向对比是区别相似药物及有局部共性药物的关键所在;在此基础上,纵中有横、以横带纵、纵横贯通从而将知识融会贯通的教学模式。

药学的论文篇五

关于论文中的问题、标题、提纲及论文格式:

提纲要围绕论点(标题,即所提出的问题以及对问题的分析)。

例:

大标题(中国人口现状浅析)。

(正文)。

一级标题(中国人口发展过程)。

二级标题(清初人口迁移)。

三级标题1、(人口迁移的成因)。

2、(人口迁移对中国人口增长的影响)。

二级标题(解放后人口增长高峰)。

1、

2、

二级标题(现在医学发展对人口增长的作用)。

标题,是结构层次的必须。

每一级的内容,层层为上一级内容服务,是上级内容的分解细化。

要准确理解论文要求和想说明的问题,收集足够的素材。

在论述上,要特别注意层次性和逻辑性,由个性,到共性,由共性,到全面。

有问题,有看法,有分析,有建议。

标准的论文格式:

1、论文格式的论文题目:(下附署名)要求准确、简练、醒目、新颖。

2、论文格式的目录。

目录是论文中主要段落的简表。

(短篇论文不必列目录)。

3、论文格式的内容提要:

是文章主要内容的摘录,要求短、精、完整。

字数少可几十字,多不超过三百字为宜。

4、论文格式的关键词或主题词。

关键词是从论文的题名、提要和正文中选取出来的,是对表述论文的中心内容有实质意义的词汇。

关键词是用作计算机系统标引论文内容特征的.词语,便于信息系统汇集,以供读者检索。

每篇论文一般选取3-8个词汇作为关键词,另起一行,排在“提要”的左下方。

主题词是经过规范化的词,在确定主题词时,要对论文进行主题分析,依照标引和组配规则转换成主题词表中的规范词语。

(参见《汉语主题词表》和《世界汉语主题词表》)。

(1)引言:引言又称前言、序言和导言,用在论文的开头。

引言一般要概括地写出作者意图,说明选题的目的和意义,并指出论文写作的范围。

引言要短小精悍、紧扣主题。

〈2〉论文正文:正文是论文的主体,正文应包括论点、论据、论证过程和结论。

主体部分包括以下内容:

a.提出问题-论点;。

b.分析问题-论据和论证;。

c.解决问题-论证方法与步骤;d.结论。

一篇论文的参考文献是将论文在研究和写作中可参考或引证的主要文献资料,列于论文的末尾。

中文:标题--作者--出版物信息(版地、版者、版期)。

英文:作者--标题--出版物信息。

所列参考文献的要求是:(1)所列参考文献应是正式出版物,以便读者考证。

(2)所列举的参考文献要标明序号、著作或文章的标题、作者、出版物信息。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药学的论文篇六

摘要:法学本身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应用学科,它来源于社会实践,又要为实践服务。

实践性教学基地建设是法律硕士理论与实践结合的平台。

法学院校要培养合格的法学专门人才,就必须努力促成法学专业学生将法学理论与法律实践相结合。

法律硕士实践性教学基地的总体建设要按照稳步、稳定和以点带面、逐步推进的原则进行。

在遵循严格的教学规范的同时,注重基地的双赢效果和专业性。

为适应多元化的社会需求,高等学校的法学专业应当建立多样化的实践教学基地。

关键词:法律硕士;实践性;教学基地。

我国《高等教育法》明确规定:“高等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高等学校法学实践基地建设的目标就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应用型法学专业人才。

法学实践教育对法律人才正确人生观的形成,提高理论联系实际以及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推动中国的法治建设有重大意义。

建设稳定的实践性教学基地有利于应用型、复合型法律人才的培养。

近年来,提高复合型法律人才培养质量是我国高等法学教育改革最核心、最紧迫的任务。

不可否认,我国高等法学教育的快速发展,为我国法治建设做出了重大贡献。

但与社会多元化需求相比,我国高等法学教育的培养模式相对单一,学生实践能力不强,匮乏应用型、复合型法律人才,不能满足社会对于法律实务型人才的需求。

为此,高等法学教育在改革法律人才培养模式,充实法学师资队伍的同时,更要建设法学实践教育平台,从而加强与法律实务部门的联系与合作,提高学生实践能力。

实践性教学基地以真实案件为教材,以优秀法律职业人为教师,为学生提供稳定的、有针对性指导的实践平台,重在培养学生运用法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升其职业素养。

建设实践性教学基地符合法学实践教育理念。

根据中国国情和时代要求,高等学校法学教育应当确立并不断丰富实践教育,在采用多种实践教学方式应用于课堂之后,建立法学实践教育基地,是目前各高等学校法学教育的新尝试。

建立法学实践性教学基地,加强和改进法学实践教育,提高法学学生的综合素质,是法学教育改革和创新的重要途径和措施。

经济高速发展的社会需要大量素质高、实践能力强、理论功底扎实的法律人才。

重思辨、轻实证的法律人才往往缺乏对社会、对国情正确全面的认识,拥有法学教育背景却缺失实践应变能力。

这就需要对法学教育进行从理念到方法的全面改革和创新。

实践性法学教育形式多种多样。

如案例教学、诊所式教育、模拟法庭和社会实践等,但这些实践性教学往往停留于课堂教学的层次,学生不能亲历社会,即便是亲历社会也多是“走马观花”式的短期社会实践,难以对社会现实获得客观、全面、深刻的认识。

基层法治建设是实现依法治国的基础。

在基层社会建立法学实践基地,使学生深入到现实社会生活中,体验法律在社会实践中的运用,有利于法学专业学生确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他们学以致用的实践能力。

法学实践性教学基地是高等法学院校与基地单位双方联系的桥梁和纽带。

它是高等法学院校与基地单位信息资源共享的平台,是学生实习与发展的平台,是理论教学与案例教学有机结合的平台,是师生直接为社会服务的平台,是理论与实践探讨和横向科研合作的平台。

学生在实践教学基地学习,通过实际参与法律应用,培养了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即包括逻辑思维能力、交流能力、谈判能力、诉讼能力、调研能力等。

另外,通过实践教学,学生会受到良好的案情分析、法律推理、调查取证、辩护技巧和法律文书写作等专业训练,有助于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能力的培养。

通过实践教学,学生零距离的观察、直接参与真实的法律操作过程,使学生法学基本知识和基本能力得到结合,将课堂上学到的书本理论和现实生活实际相结合,促使学生将掌握的法学和法律的内在精神和规律检验、反思理论,或者能够在现实基础上对理论进一步升华、完善,或者可以运用理论对现实问题提出批判性、建设性意见,完成从理论到实践,再由实践到理论的升华。

总体建设按照稳步、稳定和以点带面、逐步推进的原则。

在实践性教学基地建设过程中,高等法学院校应当主要负责人才、信息和智力支持;实践性教学基地的实务单位应当负责基本的物质保障和相应的管理。

为了确保实践性教学基地的有效运行,双方还应当明确各自分工并保持经常的沟通。

建立稳定型的、长期合作式的良性运转的法学教学实践基地。

目前,各法学院系都在努力扩充自己的实习实践基地,在实践基地不断发展的同时,我们更应该重视如何科学地组织与规划这些实践教学资源。

建设实践型教学基地,既要考虑到学生的未来规划,又要考虑到学生的便利性,以确保其安全参加教学活动,还要体现一定的教学规律与稳定性,不能频繁变动。

不稳定的实践性教学基地会削弱教学条件,不同程度地影响教学质量,不利于培养合格的法律人才。

稳定的法学教学实践基地有利于建设一支由校内导师与基地合作导师共同构成的通达实务与理论的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可以制定常态化多层次教学实践实施方案,避免实践教学改革走过场。

实践性教学基地的设立,应当有效实现高等学校法学理论教学目的与实践部门提升执法能力的双赢效果。

法学院系的指导教师和实习学生在实践基地能更好地深入实践,汲取理论创新的营养,实践部门工作人员应当及时掌握和吸取最新法学理论研究成果,提升执法办案能力和水平,推动实践部门业务骨干和专家型人才的培养。

实践性教学基地的建立可以督促实践部门在执法中贯彻法治理念和法律思维,更好地运用法学理论提升执法办案的专业技能,有利于推进实践部门专业化建设和职业化建设,有利于实践部门更好地接受社会监督。

为了充分体现法学院系与实践单位合作过程中的'“互惠互利”原则,高等学校法学专业应加强自身的软硬件建设,包括提高教师素质与扩展物质资源两方面。

教师素质与学院发展互相促进,随着教学层次的逐渐提高,更多的博士、教授加入到教学队伍中来,利用其丰富的学术理论资源与实践单位展开交流合作。

物质资源包括建成一定规模的法学图书馆、电子信息资料系统,为实践基地单位提供便利的查询条件,实现信息资源共享。

与此同时,实践部门也应当从人员配备、硬件设施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

法学实践性教学基地应当遵循严格的教学规范。

法学实践教学课程不是传统的课堂教学,教师要紧密结合现实案例,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指导教师在实践性教学基地中的核心任务是指导学生围绕特定案件涉及的程序性法务和实体性法务,培训学生的法律实务的能力。

通过反复的实践性训练,深化学生对法律的理解和通体把握能力,了解、感受、掌握法律实际应用的一般规律和方法,把法律知识转化为法律技术。

首先,可以由指导教师将特定教学案例展示给学生,将学生引入实践的前期准备环节,在学生明确本次案例要完成的任务后,教师须指导学生学习、演练保障任务完成的方法,熟悉相应的法律程序,掌握相应的技术规范。

学生可以担当律师助理、咨询员或代理人的角色,在教师的指导下独立完成实践项目。

在实践课程结束后,教师组织学生就实践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交流和总结,教师对每个学生的表现给予点评,并解答学生面临的困惑和问题。

总结经验教训。

法学实践性教学基地是拓展法学院教师服务空间和增强学生实际技能的重要渠道和环节,专业性的法学实践性教学基地在人才培养方面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在从事法律事务的机构进行以实践为主的法学专业实习,是法律人才职业生涯的重要阶段。

因此,在选择建立法学实习基地的过程中,法学专业性不能削弱,要优先选择法院、检察院、律师事务所等法律专业性很强的部门。

但是,结合我国的现实国情,法学高等教育同时承担着素质教育、职业教育和理论研究的多重任务。

社会分工的日益细化必然导致对高级法律专业人才需求的增长,法律职业具有的社会公职性,明确了逐步实现素质教育与职业教育的分工应是我国法律人才教育制度中应当发展的方向。

因此,在建设法学实践性教学基地时,不但要重视法学的专业性,也要重视法学的社会性,建立多点面广的实践基地,应当涵盖司法机关、仲裁机构、行政执法机构、公证机构、律师事务所、法律服务机构、法律援助机构、机关企事业单等实践基地。

法律硕士实践性教学基地作为法学院系与实践单位双方联系的桥梁和纽带。

其建设内容应当在共建、共享、共赢的活动方式上体现出灵活性和多样性,以使法学院系与实践单位双方实现多方面的合作和互助。

根据专业特点,高等学校法学专业可以在校内和校外同时开辟实训基地。

如校内的模拟法庭、法律援助中心,校外的实训基地可以设在法院、检察院、律师事务所等实务部门。

学校通过有组织、有计划地模拟实际岗位的基本技能操作训练,培养法律硕士研究生的实践能力。

高等学校在培养法律硕士的过程中应当建立完备的实践基地教学体系。

根据各法务实践部门的工作性质,有针对性地建设地方立法研究中心、法律援助中心、公证机构、司法鉴定中心、律师事务所、监所业务中心、模拟法庭团队和法律诊所等专业教学实践基地。

在律师事务所里设立法学实践型教学基地。

该基地可以设立在多家律师事务所中。

律师事务所应为每个实习学生配备一名律师作实践指导教师,高等学校法学院系再为每家合作律师所配备一名教师作合作导师,实行学徒制、助理制等方式,让学生实际深入到具体案件中进行学习,亲身参与案件调查、谈判、方案制定、非讼及诉讼业务的具体处置,参与地方立法的咨询、调研和论证工作。

法律援助中心一般是以接听电话、接待来访等形式提供各种法律咨询服务,对外无偿提供法律援助。

学生在此过程中得以深入社区,接触社会基层,为弱势群体、普通百姓、帮教人员提供无偿法律服务。

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直接参与法律咨询、法律服务,甚至独立出庭代理案件。

法律援助中心的工作也可以使学生接受严格的法律职业技能训练。

学生通过参加法律援助等活动,以准司法工作者的身份参与案件,增长见识,接受锻炼。

在司法机关设立法学实践型教学基地。

通过安排学生在司法机关参与旁听、观摩监所等活动,了解这些法律机关的实际运行状态,积累法律工作的直观经验,感受法律职业工作的意义。

在司法机关实习过程中,学生应当基本掌握案卷的整理、清卷、订卷、贴封条等具体工作;熟知司法文书,如立案登记表、开庭公告、传票、起诉书、判决书等法律文书的书写规范。

“审判公开”是我国一项基本的诉讼制度。

通过形成了制度化的定期安排学生旁听庭审,不仅可以让学生学到程序法操作与实体法运用方面的知识,也是对审判机关依法审判进行有效监督。

模拟法庭通过生动、激烈的竞赛方式,将学生置于模拟真实的审判程序中,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扮演法官、检察官、律师、当事人、其他诉讼参与人等,以司法实践中法庭审判为参照,围绕真实案件进行针对性训练,侧重于培养学生对法律案件的整体把握能力,包括对学生的案件事实的分析、案件争议点的提炼,诉讼策略的制定、代理意见的写作、法庭辩论的技巧等素质的训练和考查。

对学生理解法律知识,掌握案件审理的基本模式提供真实与直接的感触。

在演习中,不仅要注意辩论能力和技巧的培养与训练,还应当使整个模拟过程都必须严格按照诉讼程序进行。

诊所式法律教育是20世纪60年代在美国法学院兴起的一种新的法学教育方法。

它把医学院学生临床实习的诊所式教育模式引入法学教育。

在法律诊所内,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为处于困境的委托人提供咨询,诊断法律问题,开出处方,为他们提供解决问题的途径,并为他们提供法律服务,通过代理真实案例,亲自参加诉讼活动的方式来认识和学习法律。

法律诊所作为一门实践性课程,通过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免费办理实际案件、提供法律咨询,从而锻炼其实际工作能力。

法律诊所教学以真实案件为教学素材,组织学生全程参与案件的研讨、诉讼策略的制定、文案准备、尽职调查、合同起草,并参加庭审、谈判、和解等活动,主要是让学生从裁判者和代理人的立场,了解诉讼流程,制定诉讼策略,制作诉辩预案,熟习诉讼文状、代理词、判决书、裁决书的写作技术,掌握证据规则、法庭诉辩及调解技巧,形成以律师业务为取向的法律实务专业结构。

法学教育的生命力在于实践性,法学实践教学基地就是培养学生参与法律操作、解决实际案件和实际问题的能力的平台。

离开实践教学基地,法学专业的实践教学活动就会无法正常进行。

实践教学基地是法学专业实践活动所必备的物质条件。

要完成高等教育法所赋予法学专业的教学任务,高等法学院校就要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从法学教育的实践性、职业性特点出发,必须加强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否则,培养实践能力强的高级法学专门人才就将成为一句空话。

法律硕士教育改革的困境和出路【2】。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立法进程的加快和司法实务的深入,我国逐步形成了较为健全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司法作为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是法治建设的重要环节,而司法最终要通过个体来实施,在某种程度上讲,个体的法律思维在司法运作过程中颇为关键。

法律教育有多重形式,其中法律硕士教育是其中一个重要方面。

本文从我国法律硕士教育的现实困境出发,以比较法为视角,通过合理的制度设计和安排,来推动法律硕士教育的改革,以实现法治的不断进步。

关键词:法律硕士;改革;教育;比较法。

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经济体制的展开需要法治的改革与配合,从实质上来讲,二者是互为影响,共同促进的。

社会的需求是教育的动力和源泉,法律硕士教育的形成,源于法律实务部门在法治建设中对职业法律人才的需求,它有其特殊的时代背景。

司法作为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是法治建设的重要环节,而司法最终要通过个体来实施,个体的法律思维在司法运作过程中颇为关键。

法治概念的最高层次是一种信念,是一种内心的确信,而这种内心的确信需要通过法律教育来形成。

药学的论文篇七

【】。物的基本知识,药学人员也有责任向病人说明药品的用法2。

1医用指导的必要性。

为了获得最好的医疗保健,病人有权利清楚地了解自己所用药物的基本知识,药学销售人员也有责任向病人说明药品的用法。用药指导的内容应该包括:正确的服药方法、服药的适宜时间、用药注意事项、潜在的不良反应等。

2.1病人用药的依从性。

掌握药品的服用方法,是病人正确服药的关键。在多数情况下,由于药房顾客多,因此药学人员往往只局限于照方取药,在药袋上写用药方法。而顾客在离开医院时,对拿到手的药不知道怎么服用并没有完全的了解,在服用时要注意什么,病人也不是很清楚,或者说是似懂非懂,这可能会导致病人不能完全或完全没有按照医嘱使用药物。在工作中经常会碰到如下情况:由于药效不明显,病人感觉已经好转,或者由于某些不适的副作用,病人可能会过早停药,这就导致了病人不依从性的产生。这些情况在内服药中表现得尤为明显,特别是在使用抗菌药物时,当病人自己感到症状减轻或稍有好转,就自行停药,而导致病情反复、耐药性的产生、病程的延长等,造成病人不必要的痛苦。对于药学人员在药袋上所写的服用方法:如需要时不能完全理解而导致病人不依从性的产生。例如用阿托品这种药时,如果病人体温在39℃以上,用此药必须先降温,否则,因本药抑制汗腺分泌,使散热困难,不仅难降温,还可能使体温更加升高。

2.2药物的用法用量。

通辽职业学院药学院2014届毕业生论文。

药学人员在发药的同时如讲解一些药物保健和服药小常识,就会使病人掌握科学的服药方法,获得用药知识,有益于疾病的痊愈。

2.2.1内服药物。

对于一些内服药物,在服用时有特别注意事项的,就要求药学人员在配方发药时交代一句,引起病人的重视。例如治疗骨质疏松的药物阿仑膦酸钠片,要求病人必须在每天第一次进食前至少半小时,用大量的白开水送服,增加药物的吸收,而且在服药后应避免躺卧,减少食道不良反应的发生。药学人中的适时提醒,将有利于病人经济合理地用药及最大限度地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

2.2.2胃肠道疾病用药。

胃肠道疾病是常见的疾病,按其病种、病情的需要和药物作用机制的特点,掌握好用药的时间和方法,才能获得最佳疗效。胃动力药如多潘立酮、甲氧氯普胺、西沙必利等,均具有增强胃肠道蠕动功能,从而促进胃中食物排空,对恶心、呕吐、泛酸、嗳气和食后闷胀等症状具有良好的疗效,这类药物宜在饭前半小时服用,待进食时,药效恰好到达高峰;胃黏膜保护药物如硫糖铝等,则需在两顿饭之间服用;抑制胃酸分泌的药物如西咪替丁、雷尼替丁、奥美拉唑等,在疾病急性期,一般主张早晚各服一次,待病情缓解后,改为每晚服维持量。在配发这些药物时,药学人员应该主动告知病人服药的最佳时间,使病人获得最好的治疗效果。

2.2.3特殊用法的药物。

对于一些特殊用法的药物如外用药物、气雾剂、胰岛素笔芯注射剂等,对于第一次使用的病人因其不能掌握正确的使用方法,治疗的效果就会受到相应的影响,而达不到应有的治疗效果。

2.3药物的不良反应及防治。

病人在用药过程中经常会碰到一些问题:如有些高血压病人在服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卡托普利)这类药物时,经常会发生干咳,在病人咨询时要告知病人这是该类药物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不必惊慌,如果干咳不是很明显,建议不要换药,如果干咳很严重,甚至影响睡眠,则应在医生指导下更换其他药物。对于一些服用氟喹诺酮类药物的病人,在发给病人药物的同时要提醒病人服用这类药物后应避免过多暴露于阳光中,因少数患者会发生光敏反应,如发生光敏反应需立即停药。外用药物中维a酸乳膏在用法上比较特殊,该药物最宜在晚间或睡前应用,因为日光会加强维a酸对皮肤的刺激,导致维a酸分解,且维a酸会增强紫外线的致癌能力,故治疗过程应避免日晒或采用遮光措施。外用该药物还可能会引起皮肤刺激症状,如灼感、红斑及脱屑等症状,应告知病人不要紧张,这不是病情的加重,而是表明药物正在起作用,多半可以适应及耐受,刺激症状会逐渐消失,无需停药。若刺激现象持续或加重,可间歇用药或暂停用药。

3严格要求自己。

我严格遵守劳动纪律和一切工作管理制度,认真工作,做到了无差错事故,不仅如此,在工作中做个有心人,积极主动地学习与药学相关的新理论、新知识,只有不断学习新理论、新知识,才能更上一层楼。

5参考文献。

(10):623.

[2]夏维。住院药房的药师与药学服务。药学服务与研究,2014,3(3):197.

[3]孙华君。临床药师路在脚下。药学经济报,2014,7,9.

药学的论文篇八

猕猴桃是深受消费者和果农喜爱的水果。

采收期在9-10月,很多地方正值气温较高的季节,加之猕猴桃是呼吸跃变型果实,在常温下极易软化和腐烂变质。

猕猴桃不耐贮藏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贮藏期间有青绿霉或者软腐病状的病菌侵入引起了各种病害及腐烂。

因此采收后应尽快放在适宜的贮藏条件下,并采取有效的防腐保鲜措施。

随着湖南省猕猴桃产量的不断增加,猕猴桃的贮藏将成为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难题。

为了让消费者吃到安全而又卫生的水果,各个国家的科学家都在致力于寻找一种新的保鲜技术、一种能够代替化学药物的保鲜产品。

同时,非化学性的杀菌剂用来控制果实采后的病害将成为以后长时间的研究热点并形成一个发展方向。

很多研究发现,植物的粗提物和它的挥发油等用于控制果蔬采后致病菌具有非常好的效果。

1材料与方法。

1.1供试材料。

猕猴桃病果来源于湖南省,猕猴桃主产区及湖南省园艺研究所白有冷库;新鲜果实于湖南省园艺研究所果园摘取。

1.2马铃薯葡萄糖琼脂(pda)培养基的配制。

取200g清洗干净并去皮的马铃薯,切成2cm的小块,放入干净的锅巾,煮沸30min,用纱布过滤至三角瓶中,随后加入20g葡萄糖和20g琼脂,待其充分融化后,加水至1000ml,121℃高压灭菌20min,冷却后储存备用。

1.3感病猕猴桃病原菌的分离。

用试验专用刀将猕猴桃果实的感病组织切下,用接种针挑取放入70%的酒精巾浸泡30s左右,迅速放人1%的次氯酸钠溶液巾浸泡lmin,随后用无菌水清洗2-3次,放入倒好pda培养基的平板中,置于28℃培养箱黑暗培养3d左右。

分离纯化3次获得纯化菌种后移入试管中,放入4℃冰箱保存备用。

1.4病原菌的回接验证及分析鉴定。

取分离到的病原菌,采取有伤接种的方式,将其接种到表面干净并消过毒的健康果实上。

接种过的果实放置于带有加湿功能的培养箱中常温培养。

如果重新接种后果实发病的病状与贮藏时病果的症状相符合,随后从发病的果实上再次分离得到病原菌。

参照魏景超的《真菌鉴定手册》做进一步的鉴定。

1.5病原菌致病性试验。

将长势良好的适龄pda培养基平板上的菌落用灭过菌的打孔器打出直径为4mm的菌饼,留以备用。

将新鲜的猕猴桃果实表面消毒后,采用刺伤接种的方式,将打好的菌饼菌丝面紧贴在果实表面上。

放入清洗干净的瓷盘中进行保湿,随后置于培养箱中常温培养。

定期观察接种后果实发病的情况并测量病斑的直径,根据发病果实的病斑大小判断该病菌致病性的强弱。

采用生长速率法,将巾草药提取液和pda培养基混合均匀制成带药培养基,随后倒入9cm的。培养皿巾,冷却。

在平板培养皿巾央接种直径为4mm的病菌菌饼。

早期筛选发现。当巾草药提取液浓度为8.25mg/ml时,抑菌效果最好。

以相同量的无菌水代替药液作为对照,提取物对类似青霉病原菌的抑菌效果采用改良的生长速率法。

菌落直径采用十字交叉法,测量3次重复求平均数;根据菌落直径计算菌丝生长相对抑制率(%)=(对照的菌落直径一处理的菌落直径)/对照的菌落直径×loo。

2结果与分析。

2.1病原菌分析。

根据常规组织分离法从采集回的猕猴桃发病果实内分离出9株致病真菌,其命名如表1所示,将他们置于pda培养基、28℃培养箱巾培养,观察其形态发现,青i-i,青4-1-1,青4-1-2,青4-2,青9-2,青11-2,青12-4菌落形态特征一致。

绿1和灰1分别为特异性状致病菌。

2.1.1青霉菌的菌落形态菌落的颜色呈现出暗青色,粉粒状,生长速度较快,边缘呈白色。

从背面观察培养基,发现基质由浅黄色慢慢变为黄褐色,并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加深。

镜检观察分生孢子梗无色,一端具1-3个分枝,扫帚状;分生孢子呈念珠状串生,单孢无色,近球形;该菌株在果皮及内部形成,开始为水渍状,边缘不明显,之后长出菌丝,慢慢形成青色霉层,深褐色水渍斑扩展,有较重霉味。

综合特征及其引起的症状,将病菌命名为青霉菌。

2.1.2黄腐病菌的菌落形态菌落直径生长至9cm,覆盖住整个培养皿。

培养初期,菌落生长为白色,气生菌丝稀疏,呈绒毛状,后来慢慢变为绿色。

在培养基的表面和培养基底部会形成黑色的颗粒状物,为分生孢子器。

分生孢子在显微镜下观察为无色,单胞,椭网形。

综合上述特征及其引起的病状,将此病拟命名为黄腐病。

2.1.3交链孢霉菌的菌落形态菌落生长速度较快,菌落呈绒毛状,其颜色多为灰黑色至黑色。

菌落巾央为灰色,菌丝暗至黑色,有隔膜,有分生孢子。

在显微镜下观察到分生孢子倒棒状,其颜色为淡褐色,有分隔,孢子的形态及大小不规律,根据其引起的病状特征同时参阅相关文献将此病菌命名为交链孢霉菌。

2.2致病性验证。

将新鲜的猕猴桃果实表面消毒后,采用刺伤接种的方式,将分离到的病原菌接种在猕猴桃果实表面,致病性结果见表1。

由表1可知,在刺伤条件下,9个分离得到的病原菌均能使猕猴桃果实致病。

其中致病性最强的为青11-2,致病性达到了“++++”;致病性最弱的为青1-1,致病性仅为“++”。

对接种后发病的果实病斑进行再分离,又得到与纯化后病菌性状一致的病原菌。

2.3中草药提取物对致病菌的离体抑制效果。

参照陈年春的生长速率法,选取3株有独特性状且具有较强致病性的致病菌,通过带毒培养基试验进行初步筛选,发现川芎和高良姜提取物对3种致病菌有较好的抑制作用。

由表2可知,川芎提取物对致病菌绿1、灰1、青4-1的菌丝生长相对抑制率分别达到82.56%、88.40%、94.l9%;高良姜提取物对致病菌绿1、灰1、青4-1的菌丝生长相对抑制率分别达到71.51%、60.87%、79.07%。

3结论与讨论。

以猕猴桃为研究对象,针对猕猴桃采后贮藏期间真菌危害致腐而长期无法突破的难题开展研究。

研究将巾草药提取物川芎和高良姜用于猕猴桃贮藏期间常见低温病害软腐病和青绿霉菌病,对突破猕猴桃贮藏保鲜技术瓶颈具有重要意义。

项目研究结果如加以纯化利用可直接用于生产具有巾草药活性成分的保鲜纸和保鲜袋,可将其用于猕猴桃生产上的贮藏保鲜。

药学的论文篇九

我们以药学院医药营销及药品经营管理专业2015届毕业生为例,毕业设计(论文)的目的是使学生能够综合应用在学校所学的知识切实提高学生的专业综合能力。影响此专业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的主要因素有以下几点。

1.1学校方面。

高职院校对毕业设计(论文)的定位不清晰或重视程度不高。高职药学医药营销及药品经营管理专业的毕业设计(论文)是毕业综合实践的一部分,毕业设计(论文)成绩和顶岗实习成绩一起组合成毕业综合实践成绩。然而,高职高专院校对于学生毕业设计(论文)的重视程度显然不如本科院校,具体表现为:(1)毕业设计(论文)成绩占比低;(2)学校开设了顶岗实习指导课程,但没有开设专门的论文写作指导课程,也没有举办写作前的讲座或是培训,对学生指导作用不大。由于学校不重视,导致学生对论文也随便应付,加上没有专门的指导最终导致毕业设计(论文)质量不高。

1.2学生方面。

(1)药品经营及医药营销管理专业比较对口的学生为理科生,但很多学校为了招生数量都会文理兼招。对于文科生来说,对专业的理解和掌握与理科生相比有一定差距,对专业毕业设计(论文)亦如此。学生缺乏专业素养,对研究的问题认识不够深入。(2)由于毕业设计(论文)的主要完成时间集中在第六学期,而这个时期同时也是学生开始思考就业和着手找工作的时间,学生忙于参加各种招聘会,对毕业设计(论文)从态度上开始放松,再加上时间、精力有限,几乎无暇顾及论文写作,只能草草应付,由此也影响毕业设计(论文)的质量。

1.3论文指导教师方面。

(1)论文指导教师专业指导能力不足。

高职院校毕业设计(论文)的特殊性在于它与实习岗位紧密联系,论题来自实际的工作过程,撰写论述过程与实习期每天的工作内容相关。因此,对论文指导教师的指导能力要求很高,指导教师不但要有理论知识,也要有实际工作经验,但有些教师毕业后直接进入教学岗位,具有硕士研究生学历学位,对毕业论文的撰写形式和理论指导完全没有问题,但对涉及实际工作内容的专业论述指导能力明显不足。

(2)论文指导教师精力有限。

随着高职院校招生数量的增加,生师比不断提高,同时,论文指导教师也就是实习指导教师,兼顾的事情不单单是论文,还有实习周记、学生思想生活的交流等,指导教师精力和时间有限,不能全身心地投入。另外,指导只是通过网络、电话这些通信设备来完成,不能实现所有的学生全过程贴身跟踪。医药营销及药品经营管理专业的学生,基本在医药营销公司、药店或医院药房顶岗值班,在工作过程中也无法将一些情况和想法快速传递给指导教师,因此,信息传达不够准确和及时,从而影响论文质量。杨六一等[3]调查发现,56%的学生认为毕业论文的质量不高是由于与指导教师的沟通不够造成的。另外,医药营销及药品经营管理专业毕业论文指导教师一般为校内指导教师,校内指导教师有日常繁重的教学及科研任务,其精力有限,学生不能主动联系教师,教师亦无暇顾及,也是造成毕业设计(论文)质量下降的原因。

1.4组织管理方面。

由于高职药学医药营销及药品经营管理专业培养模式的特点,毕业设计(论文)这一教学活动实际上是由学生、校内论文指导教师和学院领导在不同的地点经历长时间完成的任务,这三方只有在一个良好沟通反馈的平台管理环境中才能共同完成任务。

2提高高职院校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的思考。

2.1确立合理的时间安排。

毕业设计(论文)的写作遵循“选题—开题—提纲—初稿—修改—定稿—答辩”的步骤来进行。毕业设计(论文)启动时间安排在第五学年上学期,先查阅基础的资料做选题支持素材,最好在第五学期当年10月份完成提纲,第六学期当年2月份完成初稿,3月中旬定稿,4月份答辩。避免撰写论文、答辩工作与就业冲突。

2.2提高教师的指导能力。

毕业论文指导要求校内指导教师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专业的知识背景和大量的指导阅历。建立利用假期或课余时间教师到企业或药店、医院药房一线锻炼学习的制度,建立切实可行的校企“双师”指导制度,校内外指导教师要互相沟通,共同协助学生制订合理的实施方案,加强毕业设计指导的过程性监控。

2.3制订合理的实施方案。

毕业设计的实施方案必须合理可行,因此在制订过程中,必须明确人才培养目标,成立专业性的毕业设计实施指导小组,根据整个专业人才培养体系的要求,毕业设计(论文)分讲座、布置、分组、选题、撰写、修改、答辩7个环节,并对各个环节的时间安排以及毕业设计中所涉及的各个阶段的`要求与分值构成进行理性设置和详细说明,最终制订出合理的毕业设计实施方案。每一个环节均严格按照方案中注明的时间完成,讲座和布置环节由一位资深的专业教师完成,分组和选题环节由各班学生自行进行,然后分派指导教师,撰写与修改环节则由指导教师和学生紧密合作来完成。为了较好地监控每一位指导教师的工作,指导教师还必须边指导边对指导情况进行记录。为了检测每一位指导教师的工作,毕业设计(论文)实施方案中还特别规定答辩与指导相分离,即答辩教师不得是答辩学生的毕业设计(论文)指导教师。此外,系部和学院的相关监管部门还要适时进行各环节的抽查管理,建立起多阶段、多层次的毕业设计评价体系,既对学生毕业设计方案质量进行评价,又对专业组织实施情况以及教师指导情况进行评价,如果出现违反要求的行为,必须做出严肃的处理。为了保证毕业设计方案的有效实施,还应当建设毕业设计过程质量网络监控体系,指导教师均可以通过该网络体系对学生的毕业设计完成情况进行实时跟踪,教务处和系部也可以通过该系统针对各阶段的指标评价体系对毕业设计的各个环节进行监控和管理,而学生也能够通过该体系随时联系指导教师。

2.4优化选题。

高职医药营销及药品经营管理专业学生是复合应用型人才,且顶岗在药店或医院药房,毕业设计(论文)选题要突出职业技能,根据实习岗位和工作内容进行选题。结合人才培养方案中的就业岗位,依据培养目标,按照相关岗位典型工作流程来设计方案,并融入真实工作场所及工作情景,在毕业设计方案中加入产品调研、市场调研、营销方案设计、客户评估和选择等方面的内容,可以培养学生专业理论和专业技能的综合应用能力,加强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团队合作的意识。

2.5优化管理。

优化论文管理建立在优化实习管理的基础上,目前实习管理和论文管理的优化方向在于建立信息化管理系统,建立一个可供学校、企业、教师、学生进行快速沟通的平台,按照毕业设计(论文)完成的阶段,实行阶段性定期监管,实现校内外教师的联合指导,熟知工作过程中每一个环节的具体要求。由校外指导教师首先根据企业实际岗位工作过程设置毕业设计(论文),然后由校内指导教师根据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提出理论知识考核点,再将以上两个内容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这样就能在毕业设计指导过程中充分发挥校外指导教师的作用,帮助学生解决毕业设计过程中出现的有关实际工作业务操作的问题。总之,高职医药营销及药品经营管理专业学生的毕业设计(论文)应该是以就业为导向,以学生为中心,是培养学生职业能力、职业素养的良好途径,而不应该是一块“鸡肋”或是“快餐食品”。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的高低可以反映出学校教学质量的高低,反映出教师教学水平的高低,也可以间接地反映出学校综合实力的强弱[4]。

参考文献:

[1]李意,高梦雅.2+1模式下高职院校毕业设计(论文)质量探析———以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为例[j].现代企业教育,2014(16):468-469.

[3]杨六一,赵明荣.高职院校毕业论文质量存在的问题与提升路径[j].大学教育,2012(11):5-7.

[4]夏德强,李影,王守伟.基于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的高职毕业设计改革——以工业分析与检验专业为例[j].现代教育科学,2014(5):156-160.

药学的论文篇十

医药产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和生活质量密切相关,被誉为“朝阳产业”。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医药行业一直保持较快的增长速度,对药学人才需求的数量也随之增长;此外,由于近年来国家对医药行业的大力整顿以及制药企业gmp认证管理的深入推进,对药学从业人员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培养适应行业发展的高素质的药学方面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人才,对实现我国医药业现代化、振兴医药经济,提高人民群众的医疗卫生水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要培养出符合行业需要的应用型药学人才,必须走工学结合之路,以职业技能培养为主线,紧紧围绕职业岗位定能力,围绕能力设课程,进行“知识—能力—素质”的培养,根据这一思路,我们追踪进行了毕业生就业岗位调查、实习生拟就业岗位调查,企业缺岗情况调查,根据调查结果,我们认为,目前药学专业毕业生应具备的知识结构应为适应发展需要的文化基础知识和人文科学知识、必需的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的知识、合理使用中西药的理论和知识、药品储存保养的基本原理和知识、药品检验分析的基本原理和知识、药物制剂制备和制剂分析的基本理论知识;有关药事管理的法律法规政策的基本知识、医药市场营销和营销心理等从事药品营销所必须的理论知识、市场调研与预测的基本理论知识;能力结构应为具有一定的计算机应用能力、英语应用能力、较强的语言和文字表达能力、较强的人际沟通和协作能力、初步的管理能力、良好的自学能力、良好的就业能力、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和一定的创新创业能力、独立审核和调配处方的能力、运用药理学知识,指导临床合理用药的能力、使用仪器对药品进行检验分析的能力、药品保管的能力、药品经营销售的能力、一定的市场调查分析和预测的能力;素质结构应为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和职业道德、良好的文化修养、良好的身体素质、良好的心理素质、良好的人际公共关系、严谨勤奋的工作作风。以上知识结构、能力结构、素质结构是实现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创新精神和较强实践能力,掌握药学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以及相关的医学、医药营销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具有处方调配、合理用药指导、药品检验、经营、销售及管理工作能力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人才的培养目标的保证。

根据培养目标,结合药学教学模式由化学—药学教育模式向化学—生物学—医学—药学教育模式和化学—生物学—心理—社会—医学—社会—药学教育模式的转化,我们将课程体系分为以下几个模块:

1.人文、社会科学、公共基础课程模块:包括“两课”、英语、计算机基础、医药工作应用文、体育、形势与政策、就业与创业指导等。

2.化学模块:包括基础化学、分析化学、仪器分析等。

3.生物医学模块:包括人体结构与功能、病理学、微生物及免疫、临床疾病概要等。

4.药学模块:包括药理学、药剂学、药物分析、药物化学、天然药物学、生物化学及生化药品等。

5.经营管理模块:包括药事管理与法规、营销心理学、市场调查与预测、医药市场营销学等。

6.选修模块:包括临床药理、化妆品化学、美容中药、生物制药、管理文秘、演讲与口才、职业礼仪、会计学等选修课程。

7.隐性课程:渗透在其它各模块之中,主要包括课外活动、社会实践、校园环境,以实施对学生的全方位、全过程的教育,营造优良的育人环境,注重校风、教风、学风建设。

在实践教学方面,我们通过课间见习、假期社会实践、集中演练、毕业实习等多个环节来集中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基本技能。毕业实习分2个大方向,前半年在医院中西药房、药库、临床用药或科研所(药检所)等事业单位轮转,后半年在医药企业的制药、药检、后勤仓管、验收开票、业务员、药店营业员等岗位轮转,同学们通过不同岗位的锻炼,学到了许多课堂上学不到的知识,培养的能力,增加了就业时的竞争力。

由于我们的培养模式体现了高职教育的实用性,培养的学生具有能力强、素质高、适应岗位广的特点,毕业生受到了用人单位的热烈欢迎,应届毕业生供不应求,就业率达到了100%。今后,我们将继续进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探索,突出高职教育的职业性、技术性和应用性,让更多具有较强应用性的药学人才早日走向社会。

参考文献:

[2]张永敬.高等药学职业教育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建设[j].药学教育,2004,(3):2004,(3):7-11.

药学的论文篇十一

社会经济在高速发展,我国的药学卫生事业在不断进步。人才的配置以社会、市场为导向巳经成为历史发展的趋势,对高职高专药学教育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所以,要推进高等职业院校的课程建设和改革,践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发展理念,发展校企合作的模式,改革课程体系,改进药学专业课程的设置,对课程进行整合及开发新课程。

(一)忽视专业素质的培养。

我国的教育工作在快速发展,高职高专院校药学专业的人才培养规模在不断扩大,形成了不同学科之间的相互渗透和交叉,并逐渐实现了融合,高职高专院校开始形成具有髙职高专院校特色的药学学科群体及课程体系。然而,我国现阶段大部分的高职髙专院校主要是培养技能型人才,由于教学基地及教材体质陈旧等因素,在教学工作开展中,教师普遍侧重对理论的教学,忽略学生的实践能力的培养,影响了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髙,不适应社会发展及和行业发展的要求。因此,大力推行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能够促进医学院校药学专业培养模式的创新,突出药学专业的办学特色,确保高职高专院校办学的质量。

(二)专业课程混乱。

我国高职高专院校的药学专业课程种类众多,各个课程之间存在内容交叉的现象,降低了学生学习专业知识的效率,更造成了教学资源的严重浪费。

(三)专业课程设置不合理。

我国的高职高专院校的药学专业课程设置中,大多数是与化学相关课程设置,缺乏与医学相关的课程设置,学生缺少对药物使用的正确认识,不符合社会对药学专业人才培养的要求。

(一)培养高端技能型药学人才。

研究我国高职高专院校学专业可以得出,通过不断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和实践能力,可以促进培养高端技能型药学人才。所以,医学类院校专业的教育工作者要改变教学理念,根据社会发展的要求不断改进教学理念。推行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能够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改进和完善药学专业的教育方式,从而促进高端技能型药学人才的培养。

高职高专院校药学专业开展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通过利用学校专业人才和企业生产实践的优势,改变传统的教学与实践的单一模式,能够让学生将所学到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相结合,并能够在企业实践中使学生接受学校和企业的管理。构建完备的校企合作工作站,选派专业人才对企业进行深入的研究,听取企业对专业设置的意见及建议,而后有针对性地制订教学计划及实训计划,有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高职高专药学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

(三)促进高等药学教育工作发展。

高职高专药学专业实行校企合作模式,不仅提高了药学人才培养的质量,更为学生的就业提供了保障,满足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用人需求。实施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能够突出药学专业的办学特点,提升药学专业的办学水平,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高端技能型人才,促进我国高职高专院校学教育工作的发展。

(一)校企共创人才培养方案。

药企聘请专业的人才,形成建设指导委员会,对市场进行调研,培养适应市场发展需求的技能型的人才,规范化地实施人才培养工作,优化改革人才培养方案,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并且建立就业与职业提升的课程体系,完善教学、实训、实习、就业等人才培养环节,促进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二)校企共建“双师型”教学团队。

企业的药学一线的专家资源与学校专任的教师共同承担课程建设与改革、教学、举行讲座、实习带教等任务。此外,还要定期对专职教师进行培训,全面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教学科研能力、知识创新能力及整体学术水平,从而建立一支专业素质高、能力突出、适应能力强、结构合理的“双师型”教学队伍。

(三)校企共同进行教学改革。

校企合作模式以药学教育为主体,企业和学校共同进行教育、管理和训练学生的工作,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促进企业长远的发展。企业要深入课程改革中,提高课程药品销售技能,将企业文化融入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认知度和认同感。

(四)校企共建实训基地。

学校可以建立学生实训与对社会开放服务相结合的药学实训基地,建立实验室及对实验教学进行改革,并且要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实验教学队伍,创建设备先进、资源共享、服务开放的实验教学环境。创建现代化的管理机制,全面提高实验教学的水平,强化专业实践教学的环节,从而建立立体的实践教学体系,促进学校实训基地建设迈向科学化、规范化、标准化的阶段。

综上所述,本文分析了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性,研究了高职高专药学专业的人才培养现状及高职高专药学专业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发展策略。采取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可以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和素质,提高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最终满足社会对药学专业人才的需求。

药学的论文篇十二

中药学是中医学专业的四大基础课程之一,是中医理法方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连接中医基础学科与临床学科的桥梁课程,也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实践教学是医药高等院校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环节。中药学实践教学是提高学生辨识中药及培养学生中医临床思维的关键教学环节,必须高度重视。

目前,中医学专业的中药学实践教学环节比较薄弱,《中药学》教学尚存在“纸上谈兵”的问题,在教学中片面强调理论教学,对实践环节不够重视。学生往往死记硬背中药的功效,而对中药的产地、性状、炮制方法、饮片识别及中药的药理作用等知识知之甚少。这种理论与实践的脱节必然使学生感到枯燥无味,加之中药学知识点甚多,最终不能取得预期的教学效果。许多青年教师讲中药却不能识别中药,出现了医药分家的尴尬局面。主要问题如下。

1。1实践教学制度不完善。

在教育思想和教学观念中仍存在以课堂理论教学为主导的现象,教学计划中没有突显实践教学的重要性。目前,实践教学尚未形成系统化、制度化,一般被安排在课外进行。有的院校由于教师工作量计算方法不合理等原因,挫败了教师的教学积极性,实践教学没有得到很好地实施,甚则有的院校中医学专业不开设实践课。

1。2实践教学内容不完善。

面向中医学专业学生的中药学教学往往偏重于讲授中药的临床应用,缺乏中药基源植物识别、中药饮片识别、中药炮制品选择及中药药效机理验证等内容。实践内容与现代技术和临床需求相脱节,有的实践内容已经落伍,部分内容和专业基础课程实验内容脱节或者重复,有待进一步整合、更新、优化。

1。3实践教学硬件缺乏实践教学的硬件条件不够改善,例如,没有一定规模的中药标本室、药用植物园、中医模拟门诊等,无法满足实践教学的需要。

1。4实践教学考核指标不完善。

《中药学》实践教学考核评价指标尚不明确,无法客观评价教学水平及学生掌握程度,导致《中药学》实践教学流于形式。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制约了中药学实践教学质量的提高,引起了各高等院校的高度重视,也进行了实践教学改革方面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如在教学课件中穿插植物图片、饮片图片以增强学生对中药的感性认识;借助当地中药资源优势,增加了上山采药环节。但目前尚未形成科学、规范、系统的实践教学体系,无法满足具有创新精神和较强动手能力的中医药人才培养需要。因此,必须尽快建立“医药相长”的中药学综合实践教学模式。让学生“早实践、多实践、反复实践”。

将中医学专业的中药学实践教学时间延长至两年,构建贯通大一、大二2学年的4个实践教学平台,并对学生的实践成绩进行形成性评价。

2·1学生自我增强感性认识的实践教学平台该平台主要由本草园、中药浸制标本室、中药腊叶标本室、中药饮片标本室和中药电子标本馆五部分组成。大一上学期,学生可随时进入本草园观察中药基源植物形态,记录其生长过程,根据标牌,了解该药用植物的入药部位和功效;学生可随时进入中药浸制标本室跟带教老师学习浸制标本的制作方法,观察植物形态;学生可随时进入中药腊叶标本室、中药饮片标本室观察中药饮片。这一集“干、鲜、活”于一体的感性认识平台,具有立体直观、随时随地可学习,同时充满知识性、趣味性的特点,能够让中医学专业的大一新生一入学就对中药有一个感性认识。潜移默化中激发学习中药的兴趣,为中药理论课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为了有效地检测学生的掌握情况,我们建立了中药电子标本馆。学生可随时登陆中药标本馆进行在线测试。该部分成绩统计方法:中药电子标本馆进行在线测试系统自动生成成绩,并记录学生登陆电子标本馆的次数及在线时长,教师根据系统提供的数据给出该环节学生成绩。

2·2教师带教增强理性认识的实践教学平台该平台由本草园、中药浸制标本室、中药饮片标本室、中药药理学实验室四部分组成,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加强对药用植物识别、中药质量判断、中药炮制和中药药理作用等四个方面的理性认识。

药用植物识别环节从大一下学期开始至大二上学期,由中药学教师带领中医学专业学生到本草园和中药浸制标本室见习中药基源植物。通过教师的专业讲解,增强学生对药用植物和中药材的理性认识,达到快速识别药用植物、准确识别药用部位的目的。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组织测试,以鉴别常用药用植物作为考核重点,给出该环节学生成绩。

中药质量判断环节大二上学期,由中药学教师带领学生到中药饮片标本室见习,为学生详细讲解常见中药饮片的真伪优劣判断标准。培养学生通过眼看、手摸、鼻闻、口尝等简单经验方法对常用中药饮片识别并判断优劣的能力,并加深对课堂讲授过的中药的药性特点、功效、适应证等的记忆。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组织测试,以鉴别常见中药真伪优劣作为考核重点,给出该环节学生成绩。

中药炮制实践环节大二下学期,由带教教师带领学生到中药饮片标本室,通过观察,掌握不同中药炮制品的外观性状;通过炮制实验,全面了解其炮制原理及其药效区别;使学生能够根据病证合理选用中药炮制品。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组织测试,以区分不同炮制品、掌握不同炮制品药效区别作为考核重点,给出该环节学生成绩。

中药药理实践环节大二下学期,由教师带领学生在中药药理实验室进行动物实验,包括验证性实验和综合设计性实验。通过实验加深同学对中药功效的认识,训练基本的实验技能'该环节旨在锻炼学生的科研能力及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根据学生实验课表现、实验报告的撰写情况和实验技能考核情况给出该环节成绩。

2·3师生互动培养自主创新能力的实践教学平台在大二下学期进行。鼓励学生申报大学生科技创新课题,建立教学和创新人才培养相结合的重要教学实践平台。通过指导学生自主选题,查阅相关资料,撰写研究现状、课题研究意义、研究内容及实施方案等,掌握科研课题的基本申请流程。对中标的大学生科技创新课题进行方法指导,学生自己组织实施,独立完成动物饲养、标本采集、指标检测、数据分析、撰写实验报告和结题报告等。对特别优秀的学生可允许其进入指导教师的课题组,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科研思维和动手能力。对参与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申请和教师课题的学生酌情加分。

2·4临床一线见证中药疗效的实践教学平台该平台由门诊和中药房组成。将中药学实践教学延伸到临床一线,突出中药学习过程的开放性。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定期安排分组见习教学。鼓励学生跟带教老师在门诊抄方,了解中医诊疗的基本流程;同时进入中药房,参与配药和煎药,并通过对处方配药的审查,掌握处方书写的规范和要求;使之前在学校进行的实践教学环节在临床一线得到更好地提升,进一步加深对具体中药性能、功效和应用的认识。该环节可贯穿于整个大学学习中,在前三个环节成绩的基础上可酌情加分。

通过该综合实践教学模式的实施,既可以使学生能识别中药基源植物,又能对饮片的真伪进行识别,并能将现代药理研究成果运用于临床,提高临床诊疗能力,加深对中药的理解和学习。具体如下:

3·1识别中药基源植物的能力品种是保证中药材质量、安全用药和临床疗效的前提,品种错位,全盘皆输,无正品就无疗效可言。通过本草园和中药浸制标本室学生自主学习和带教教师的讲解,使中医学专业学生掌握常见药用植物的品种区分要点,根据看、摸、折、拉、揉、嗅、尝、照等识别方法能快速、准确地识别药用植物。

3·2判断中药饮片真伪优劣的能力优质、安全的中药饮片是保证中医临床疗效的重要前提。通过中药标本室学生自主学习和带教教师的讲解,使中医学专业学生掌握常用中药饮片的经验识别方法,通过眼看、手摸、鼻闻、口尝等识别方法能快速、准确地判断常见中药的真伪优劣。

3·3正确选择炮制品的能力中药炮制是一项细致且技术性很强的工作,炮制方法不同直接影响到药物的药效。同一药材的不同炮制品分别具有不同的功效,不可混淆使用;如酒大黄、大黄炭等。通过该实践教学模式,使学生能够了解不同中药炮制品的疗效及炮制原理,有助于培养中医临床处方时正确选择中药的能力。

3·4验证中药药理作用的能力中药药理知识在中药学习中至关重要,从现代医学的角度阐明中药的药效、作用机理。了解中药药理作用有助于提高学生的临床诊疗能力,掌握中药药理实验技能及科研课题申请流程,可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为今后从事科学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

3·5掌握运用中药进行基本诊疗的能力中药是中医治疗疾病的主要手段,若对中药知识掌握娴熟,但不能很好地服务临床也是枉然的。通过门诊和中药房的实践教学,学生能够掌握运用中药处理简单病证的能力,加深对中药功效和应用的理解,提高临床辨证思维。

“医药一体观”是中医药学产生和发展的根本思想,也是中医药学的一大特点。中药是中医用以战胜疾病的主要武器。“医不知药”不利于临证治疗,同时也会对中医药的发展产生不良影响。只有具有医和药两方面知识,才能成为一名优秀的中医工作者。因此,中医学专业学生的培养过程中必须医药结合,医药相长,使学生既通医理,又晓药性,成为理论知识扎实,实践技能娴熟的中医药人才。

药学的论文篇十三

【论文摘要】斑马鱼作为一类脊椎模式动物,具备体型小、传代周期短、繁殖率高、体外受精发育、胚胎透明、饲养管理方便等优势,在毒理学研究领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目前,斑马鱼已被广泛用于环境毒理学、病理毒理学、胚胎发育毒理学等方面的研究,初步展现出其独特的优势,本文综述了斑马鱼在毒理学研究中的进展。

0引言。

斑马鱼属热带淡水鱼,全身布满多条深蓝色纵纹似斑马,成群游动时犹如奔驰的斑马群,故称作斑马鱼。

斑马鱼常年产卵,成熟雌鱼两周可产卵几百枚,卵在体外受精、发育,胚胎发育同步、速度快,3到4个月即可达到性成熟,成鱼体长3至4厘米、体型纤细。

斑马鱼对生存水质要求不高,适宜水温为25~31℃。

目前,斑马鱼遗传图谱已经建立,分析了有价值的突变体,发展了转基因斑马鱼技术,其中透明斑马鱼得到了大力推广,这些都提供了良好的毒理学研究平台。

斑马鱼己被广泛应用于遗传和发育、环境、病理等毒理学研究领域,展现出其独特的优势。

1斑马鱼评价生殖和发育毒理效应。

1.1斑马鱼评价胚胎发育毒性。

斑马鱼胚胎透明和体外发育,便于在正常生长发育及外源物质的处理下,观察发育进程变化。

在胚胎发育的致畸或致死原因中,血管、心脏和神经发育是最主要的三个方面,一直处于研究热点,然而斑马鱼胚胎在这三个方面的研究应用尚属起步阶段。

同时,斑马鱼具有学习、记忆、群聚、昼夜节律等复杂行为,国内外学者已用该模型进行神经发育毒理学研究,以探讨神经系统疾病的发病机制与治疗方法[1]。

1.2斑马鱼在神经毒性方面的应用。

斑马鱼具有敏感的脑神经系统,生命早期即可呈现典型的运动模式,如自主性收缩、碰触反应、泳动等。

自发性运动可以作为多巴胺神经元潜在毒性的指标,用于检测脑神经系统和评价脑的早期发育。

在神经毒性研究领域,斑马鱼与哺乳动物模型一样,可以借助生化指标、形态学、行为学来评价药物的神经毒性,检测斑马鱼脑部神经元的坏死和凋亡情况;未来,斑马鱼在神经学方面,将具有更加重要的研究价值[2-4](图1)。

1.3心脏发育及心血管方面的应用。

斑马鱼的胎心类似于人类胚胎的心脏,分为心房和心室,房室之间有瓣膜,因而为研究人类心血管系统提供了一类较好的模型。

论文的代写而且,斑马鱼的卵体透明、胚胎发育快、心脏体节清晰,早期发育存活不依赖于血液循环,可用肉眼直接观察活鱼卵心脏的明显形态和功能缺陷,或通过分子标记物来识别细微差别。

受精48小时后,发育正常的的斑马鱼胚胎,即可用于心脏的毒性研究。

斑马鱼在心血管药物氯氮平、红霉素、奎尼丁、阿司咪唑等评价方面都有所研究。

zhang等对斑马鱼心脏复苏进行了研究报道[5]。

一些药物可导致斑马鱼心包水肿、心脏畸形、心率减低,体长缩短、体节发育异常、脊柱弯曲、卵黄囊水肿、出血、心脏缩小等多种表型改变。

1.4斑马鱼评价骨骼发育毒性效应。

硬骨鱼发育中的基因、信号通路和人类骨骼发育具有高度同源性,相对于其他模型动物,斑马鱼具备个体小、繁殖快、适合高通量筛选、身体透明、易于观察骨骼发育等优势。

近年来,以斑马鱼为模型的骨骼研究逐渐成为热点,其中,中药治疗骨质疏松的功效正日益受到重视,但壮骨中药及其成分,特别是量微成分的活性评价却难以有效开展。

新模型、新方法的建立有益于丰富中药壮骨效应评价的思路与方法。

模式生物斑马鱼既是一类较好的、热门的药学研究工具,根据其骨骼发育的生理、遗传学特点和优势,将斑马鱼用于中药复杂体系及成分的壮骨效应评价,具有合理性和可行性。

2病理毒理学中的应用。

2.1斑马鱼评价感官毒理学效应。

斑马鱼的卵受精72小时后,视网膜已与成鱼相似,而且幼鱼眼睛占身体的很大部分,操作极其方便,斑马鱼特别适用于眼部疾病的研究。

一旦其视力受损,斑马鱼会经常生活在暗处,皮肤的色素沉积黑素体随之增加,通过眼睛大小或皮肤上的色素沉积可以方便快速地筛选出有视觉缺陷的斑马鱼。

目前,发现的斑马鱼眼部特异性细胞或层损伤突变体已超过50种,视功能和眼球运动的有关试验还在进行中[6]。

在斑马鱼模型中,耳的生长发育和功能、味蕾的细胞分子机制研究相对较少,但也都在展开进一步的研究。

斑马鱼的听觉器官由耳囊及附属结构(如毛细胞和半规管)组成。

斑马鱼神经丘毛细胞损伤可作为检测耳毒性的一个重要指标,辅以斑马鱼幼体的游泳姿态和体位指标,可以对药物的耳毒性进行快速、简便的毒性筛选。

药学的论文篇十四

(*********************************************)。

摘要:临床医师没有做到以当代药物和疾病的系统知识与理论为基础,安全、有效、经济及适当的使用药物,导致病人脑出血死亡。

结合案例浅谈一下诊断药物不良反应的主要证据与依法用药问题。

关键词:谨慎联合用药、谨慎考虑药物、中草药、相互作用等问题。

案例:王某2009年9月,因尿毒症维持性血液透析、发热到某地市级医院住院治疗,病情并不疑难,并不是不具有可救治性。期间送医嘱服用了自己带的药,病情好转,症状改善。然后医方以糖尿病患者患心脑血管疾病发生率高为由,认为需要采取抗凝溶栓治疗,不但对目前在用抗凝剂肝素的情况联合抗血小板药且联合连续使用生理盐水,导致病人脑出血死亡。

1、处方是注册执业助理医师和执业医师为某一患者预防或治疗需要而开给药局的有关制。

备和发出药剂的书面凭证,也是检验其技术水平的一个标志。

1.1医药科技事业在现今社会得到蓬勃发展,越来越多的药物可提供临床使用,如何安全合理地使用药物受到人们的日益关注。处方管理办法第十四条规定,医师应当根据医疗、预防、保证需要,按照诊疗规范、药品说明书中的药品适应症、作用、用法用量、禁忌不良反应和临床医改等开具处方。第四十一条规定:医疗机构应当将本机构基本用药供应目录内同类药品相关信息告知患者。第三十五条规定,药师应当对处方用药适宜性进行审核,比如处方用药与临床诊断的相符性,本案药师在处方没标明具体诊断的情况下擅自发药是失职行为。

1.2再如是否有潜在临床意义的药物相互作用和配伍禁忌等问题都是应该审核的问题,本案药物审核处方不考虑对目前在用抗凝抗血小板药连用可使大出血增加60%以及用药的主要危险是颅内出血的问题同样具失职行为。所以作为药学专业的工作人员至少应该严格按照药品说明书审核调剂处方,严格掌握功能主治和禁忌症。按照处方管理办法第三十一条规定负责处方的审核评估、核对、发药以及安全用药报导,对严格不合理用药者用药错误,应当拒绝调剂及时告知处方医师并记录按照有关规定报告。

2、诊断药物不良反应(adr)的主要依据,目前可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2.1是否以对这种反应有结论性的报告,即是否在动物试验临床研究和应用已经肯定。

过的反应。为上述案例关于抗凝剂肝素与抗血小板药联用并联合加重水钠潴留的扩充血浆容量加重出血危险性,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以低分子肝素药品说明书的形式依法肯定就是例证。

2.2这种不良条件是否发生在被告怀疑的药物应用之后(时序性),既是认定药性疾病用药时间与发病时间应该有关联性或时序性,也就是说明该依法介定证据与本案的关联性,这是法定原则,本案的时序性是推翻医疗鉴定与基础疾病相关药物剂量升降试验,相似药物相当及应试验,慎用规定可疑外因干扰反应,反应是否被任何直观证据证实,都是思维应有的程序。

2.4中药不良反应分为副作用和毒性反应。

副作用是在治疗剂量下,伴随药物疗效而发生的一些与治疗目的无关的意外有害作用,服用人参不当,可引起燥热上火,心律不齐,或发生“人参综合征”;甘草药性平和,调和诸药,久服亦可影响脾胃气机,有碍消化功能。毒性反应是指药物引起的生理生化功能异常和病理改变,甚至危及生命的反应。目前已发现能够致死的中药达二十多种,如有毒性的专治类风湿性关节炎的雷公藤,驱蛔虫的苦楝子,熄风止痉的蟾蜍等。还有一些药物含有剧毒,如一些植物类药,生半夏、马钱子、生草乌、巴豆等,矿物类药水银、砒石、砒霜等,动物类药斑蝥、蝎子、白花蛇等。

2.5毒性反应可表现在体内各系统:2.5.1如消化系统表现为恶心、呕吐、腹泻、便血、黄疸等;神经系统表现为眩晕、头痛、惊厥、抽搐、呼吸抑制等2.5.2心血管系统表现为心悸、胸闷、心律不齐、心率增快或减慢;造血系统表现为粒细胞缺乏症、溶血性贫血等;此外,呼吸系统、泌尿系统等均可因毒性反应而发生病变。过量和服药时间太长,也容易出现毒副作用,川楝子内服过量即可出现肝脏损害,精神失常,视力障碍,胃肠道反应,内脏出血,血压下降,呼吸循环衰竭,甚至死亡。即使常用中药,如川芎、柴胡超量服用也可中毒。

2.5.3如川芎超量服用可导致剧烈头痛、呕吐;柴胡过量可致肝损害;水蛭常用剂量为1~3g,中毒量为15~30g,有报道用20g中毒死亡;益母草是妇科良药,常用量为10~30g大剂量或单用60g,若过量应用益母草就会影响神经系统,引起双下肢突然不能活动、周身酸麻、胸闷、孕妇流产,严重者可至大汗虚脱、血压下降。有资料报道,山豆根煎汤服用,用量在10g以上绝大多数有中毒反应,有人统计占50%以上,故江苏省1992年版《中药饮片炮制规范》明确规定,一般用量以不超过9g为宜。2.5.4芦荟一般用量为1~3g,只做丸,散剂服用,不入汤剂,外用多研末用醋、酒调和。芦荟的中毒剂量一般为9~15g,中毒症状多在8~12h内出现,主要为胃肠道症状:恶心、呕吐、剧烈腹痛、腹泻、里急后重,甚至出现出血性胃炎等。因此,孕妇及脾胃虚寒者不宜服用。2.5.5甘草如果每天服用50g以上,就可能会发生毒副作用,表现单眼和双眼闪光性盲点和视力丧失,同时伴有头痛、血压升高;菊花常被当茶饮用,但菊花可引起严重过敏性结膜炎,特别是那些曾经有过枯草热性过敏性结膜炎病史的人需要特别注意,因为这种人服用菊花容易引起过敏性反应。

3、中药的毒性分析。

3.1含生物碱类这是一类含氮的有机化合物,毒理作用主要是损害神经系统。先兴奋后抑制,直接影响心脏功能,继发其它脏器的变性坏死。甚至可引起呼吸中枢中毒致呼吸麻痹窒息。

3.2如含乌头碱的川乌、草乌、附子、天雄、雪上一枝蒿等;含雷公藤碱的雷公藤和昆明山海棠,含番木鳖碱的马钱子,含莨菪碱的曼陀罗,含苦楝碱的苦楝子,含麻黄碱的麻黄等。

3.3含苷类此类化合物中苷元具有毒性。大致分为4种,强心苷中的甾体苷类:能使心肌收缩力增强,小剂量有强心的作用,较大剂量或长时间使用可致心律失常,甚至猝死,如洋地黄、万年青、八角枫等;含氰苷类:水解后析出氢氯酸等能损害并抑制呼吸中枢,重者可立即死亡,如白果所含银杏酸和银杏酚,苦杏仁、桃仁、瓜蒂等;含皂苷类:其毒性作用对局部有强烈的刺激作用,并能抑制呼吸、损害心脏、肾脏、尚有溶血作用,如黄药子、木通、商陆;含黄酮苷:其毒性作用多是刺激胃肠道和对肝脏的损害,引起恶心呕吐、黄疸等症状,如芫花、广豆根等。

3.4含毒蛋白类中毒反应多表现为剧烈呕吐,呕血、血尿、甚至惊厥、死亡,如望江南子、苍耳子、麻子等。

3.5含萜及内酯类具有强烈的刺激作用,内服可刺激胃肠道,并可由门脉达肝脏,引起肝细胞损害。外用对皮肤有刺激作用,引起体温变化,如艾叶、马桑等。

3.6马兜铃酸所致肾损害,马兜铃酸(aa)是植物中被发现的第一个硝基化合物,是所有马兜铃科植物中的特征成分3.6.1。aa可分为马兜铃酸i(aai)、马兜铃酸ii(aaii)、马兜铃酸iii(aaiii)3.6.2。马兜铃科的许多植物是常用中药材,如:马兜铃、天仙蘑、关木通、广防已、寻骨风、细辛等在方剂配伍中经常使用。目前,已知这些药材中含有的aa在体内的主要代谢产物马兜铃内酰胺(al)对肾脏有损害作用,严重时可致不可逆性肾功能衰竭。

严格掌握用药指征,避免滥用,遵从医嘱,是防止中药毒副作用发生的重要措施,不要随意增加剂量,延长疗程,切不可认为“用药时间长,保险系数就大。”不要一剂中药吃个不停,要根据自己身体的变化定期调整处方用药。如果药方缺药,不可随便用其他药物代替,也不能用“同名异物”药。再者对存放时间较长的中药应注意检查是否有发霉、变质现象。目前中成药也有保质期(一般为两年),同时不要轻信江湖郎中。加强民众对中药不良反应的认识,提高自我保护意识。有些中药在适宜的剂量或短时间服用,可能对人体无不良反应,但剂量过大,时间过长,就会产生毒副作用。

血的教训使我们这些学习药学的人真正懂得了合理用药的确始终与合理治疗伴行,这是药学工作者永恒的话题,促进临床科学用药的核心是保障临床治疗中的安全用药这句至理名言,否则不但不是一个好的药学工作者甚至可能成为失职或为玩忽职守的罪犯。我即将走向生活,到大江大海波涛汹涌的社会中去陶冶,我奋斗的目标是“立志为民,健康众生。”主要参考资料:

[1]处方管理办法第十四条、第四十一条、第三十五条、第三十六条。

药学的论文篇十五

本人的学位论文是在我的导师温老师的亲切关怀和悉心指导下完成的。他严肃的科学态度,严谨的治学精神,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风,深深地感染和激励着我。从课题的选择到项目的最终完成,温老师都始终给予我细心的指导和不懈的支持。在此谨向温老师致以诚挚的谢意和崇高的敬意。

在此,我还要感谢在一起愉快的度过大学生活的每个可爱的同学们和尊敬的老师们,正是由于你们的帮助和支持,我才能克服一个一个的困难和疑惑,直至本文的顺利完成。

在论文即将完成之际,我的心情无法平静,从开始进入课题到论文的顺利完成,有多少可敬的师长、同学、朋友给了我无言的帮助,在这里请接受我诚挚的谢意!谢谢你们!

药学的论文篇十六

【】。物的基本知识,药学人员也有责任向病人说明药品的用法2医用指导的必要性。

为了获得最好的医疗保健,病人有权利清楚地了解自己所用药物的基本知识,药学销售人员也有责任向病人说明药品的用法。用药指导的内容应该包括:正确的服药方法、服药的适宜时间、用药注意事项、潜在的不良反应等。

2.1病人用药的依从性。

掌握药品的服用方法,是病人正确服药的关键。在多数情况下,由于药房顾客多,因此药学人员往往只局限于照方取药,在药袋上写用药方法。而顾客在离开医院时,对拿到手的药不知道怎么服用并没有完全的了解,在服用时要注意什么,病人也不是很清楚,或者说是似懂非懂,这可能会导致病人不能完全或完全没有按照医嘱使用药物。在工作中经常会碰到如下情况:由于药效不明显,病人感觉已经好转,或者由于某些不适的副作用,病人可能会过早停药,这就导致了病人不依从性的产生。这些情况在内服药中表现得尤为明显,特别是在使用抗菌药物时,当病人自己感到症状减轻或稍有好转,就自行停药,而导致病情反复、耐药性的产生、病程的延长等,造成病人不必要的痛苦。对于药学人员在药袋上所写的服用方法:如需要时不能完全理解而导致病人不依从性的产生。例如用阿托品这种药时,如果病人体温在39℃以上,用此药必须先降温,否则,因本药抑制汗腺分泌,使散热困难,不仅难降温,还可能使体温更加升高。

2.2药物的用法用量。

药学人员在发药的同时如讲解一些药物保健和服药小常识,就会使病人掌握科学的服药方法,获得用药知识,有益于疾病的痊愈。

2.2.1内服药物。

对于一些内服药物,在服用时有特别注意事项的,就要求药学人员在配方发药时交代一句,引起病人的重视。例如治疗骨质疏松的药物阿仑膦酸钠片,要求病人必须在每天第一次进食前至少半小时,用大量的白开水送服,增加药物的吸收,而且在服药后应避免躺卧,减少食道不良反应的发生。药学人中的适时提醒,将有利于病人经济合理地用药及最大限度地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

2.2.2胃肠道疾病用药。

胃肠道疾病是常见的疾病,按其病种、病情的需要和药物作用机制的特点,掌握好用药的时间和方法,才能获得最佳疗效。胃动力药如多潘立酮、甲氧氯普胺、西沙必利等,均具有增强胃肠道蠕动功能,从而促进胃中食物排空,对恶心、呕吐、泛酸、嗳气和食后闷胀等症状具有良好的疗效,这类药物宜在饭前半小时服用,待进食时,药效恰好到达高峰;胃黏膜保护药物如硫糖铝等,则需在两顿饭之间服用;抑制胃酸分泌的药物如西咪替丁、雷尼替丁、奥美拉唑等,在疾病急性期,一般主张早晚各服一次,待病情缓解后,改为每晚服维持量。在配发这些药物时,药学人员应该主动告知病人服药的最佳时间,使病人获得最好的治疗效果。

2.2.3特殊用法的药物。

对于一些特殊用法的药物如外用药物、气雾剂、胰岛素笔芯注射剂等,对于第一次使用的病人因其不能掌握正确的使用方法,治疗的效果就会受到相应的影响,而达不到应有的治疗效果。

2.3药物的不良反应及防治。

病人在用药过程中经常会碰到一些问题:如有些高血压病人在服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卡托普利)这类药物时,经常会发生干咳,在病人咨询时要告知病人这是该类药物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不必惊慌,如果干咳不是很明显,建议不要换药,如果干咳很严重,甚至影响睡眠,则应在医生指导下更换其他药物。对于一些服用氟喹诺酮类药物的病人,在发给病人药物的同时要提醒病人服用这类药物后应避免过多暴露于阳光中,因少数患者会发生光敏反应,如发生光敏反应需立即停药。外用药物中维a酸乳膏在用法上比较特殊,该药物最宜在晚间或睡前应用,因为日光会加强维a酸对皮肤的刺激,导致维a酸分解,且维a酸会增强紫外线的致癌能力,故治疗过程应避免日晒或采用遮光措施。外用该药物还可能会引起皮肤刺激症状,如灼感、红斑及脱屑等症状,应告知病人不要紧张,这不是病情的加重,而是表明药物正在起作用,多半可以适应及耐受,刺激症状会逐渐消失,无需停药。若刺激现象持续或加重,可间歇用药或暂停用药。

3严格要求自己。

我严格遵守劳动纪律和一切工作管理制度,认真工作,做到了无差错事故,不仅如此,在工作中做个有心人,积极主动地学习与药学相关的新理论、新知识,只有不断学习新理论、新知识,才能更上一层楼。

5参考文献。

(10):623.[2]夏维.住院药房的药师与药学服务.药学服务与研究,2003,3(3):197.[3]孙华君.临床药师路在脚下.药学经济报,2004,7,9.

药学的论文篇十七

中药凝胶剂是一种新型的中药外用制剂。本文从中药凝胶剂基质的选择、释药机制研究、渗透促进剂的应用、质量控制等方面阐述中药凝胶剂的研究近况,并对中药凝胶剂的未来发展进行了展望。

中药凝胶剂是一种新型的中药外用制剂,具有涂展性好,无油腻感,易于清洗,透皮吸收好等特点。凝胶剂系指药材提取物与适宜基质制成的、具有凝胶特性的半固体或稠厚液体制剂[1]。中药凝胶剂常用于皮肤或黏膜给药,用于抗炎镇痛、抗菌抗病毒、局部止血等[2-3]。目前,中药凝胶剂研究取得了较大的发展,在医院制剂中广为应用。

中药凝胶的基质材料根据其性能不同,可分为水性凝胶基质与油性凝胶基质。水性凝胶基质的构成一般为水、甘油或丙二醇与纤维素衍生物、卡波姆和海藻酸盐、西黄蓍胶、明胶、淀粉等;油性凝胶基质则由液状石蜡与聚氧乙烯或脂肪油与胶体硅或铝皂、锌皂构成。必要时可加入保湿剂、防腐剂、抗氧剂、透皮促进剂等附加剂[1]。不同的基质材料的释药特性和临床应用不同,因此,需结合药物特性和临床应用选择合适的基质材料。目前,水溶性凝胶基质应用较多,主要代表为卡波姆及纤维素类。

李秀青等以卡波姆940、peg4000、甘油为基质制,以辣椒碱,苦参碱为主药,研制了瘢痕止痒凝胶,药效学实验表明其烧伤烫伤愈后瘢痕止痒及各种皮肤瘙痒症具有较好的效果。王芊等制备丹参酮凝胶,以羟丙基纤维素、卡波姆、聚乙烯吡咯烷酮(pvp)为混合基质,不仅使凝胶剂的黏附力得到了提高,还可对丹参酮的释药速率在一定范围之内进行调节。张小军等以卡波姆940为基质制备了复方芦荟凝胶剂,涂展性好,无油腻感,易于清洗,透皮吸收好,治疗痤疮效果良好。王雷等以壳聚糖和卡波姆为基质制备黄芩苷凝胶,以达到局部迅速给药、避免胃肠道对药物的降解及肝脏的首过效应的目的并起到长效、缓释的作用。张蜀艳等用正交实验对麻疯树酚凝胶的最佳配方进行了筛选,以卡波姆为基质制备的凝胶剂,光滑细腻,释药快且稳定。

基质材料的选择对于制剂中药物的释放有着重要的影响。陈秋红等以离体鼠皮为屏障,采用改良的franz扩散池法,以秋水仙碱为检测指标比较了3种基质对秋水仙碱凝胶体外透皮速率的影响,结果为以carbomer为基质的秋水仙碱凝胶体外透皮速率最高,其次为hpmc基质凝胶,cmc-na基质凝胶体外透皮速率最低。

中药凝胶剂释药机制复杂,受较多因素影响。一般情况下,亲水凝胶骨架中药物的释放符合fick定律,可以用higuchi动力学方程描述其动力学过程。张蜀艳等为比较不同浓度各基质对麻疯树酚释药的影响,采用透析膜扩散法进行体外释药实验,结果发现麻疯树酚凝胶剂释药过程符合higuchi方程。梁学政等[10]采用franz扩散池,以离体小鼠皮肤为透皮屏障,进行双柏凝胶剂中大黄素体外透皮吸收的实验,结果表明大黄素体外经皮吸收符合higuchi动力学过程。有时凝胶剂中的药物具有溶出控制的特征,呈恒速释放,或符合其他模式,用fick扩散机制无法解释。这种非fick扩散模式可能是由于凝胶溶胀前沿移动后,聚合物松弛产生的。如以卡波姆为基质材料时,可以零级动力学释放药物。付毅华等[11]采用改良franz扩散池,以离体小鼠皮肤为透皮屏障,以青藤碱为指标性成分,研究祛风止痹凝胶剂体外渗透性,结果表明青藤碱经皮吸收过程为零级动力学过程。

经皮给药制剂研究必须首先解决药物对皮肤的穿透性和透皮速率的问题。除少数剂量小且具有适宜溶解性的小分子药物外,大多数药物的透皮速率都无法满足治疗需要。因而提高药物的透皮速率是开发经皮给药系统的关键[12]。经皮吸收促进剂能加速药物穿过皮肤。常用经皮吸收促进剂主要有有机酸、脂肪醇类、表面活性剂、氮酮、醇类化合物、角质层保湿剂、精油等。方世平等[13]以离体小鼠鼠皮为透皮屏障,采用改进franz扩散池装置,对不同浓度的薄荷脑和氮酮对姜赤凝胶剂体外透皮作用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浓度薄荷脑和氮酮均有促进姜赤凝胶剂中芍药苷透皮的作用,其促渗透作用强弱顺序为:10%薄荷脑7%薄荷脑13%薄荷脑4%薄荷脑1%薄荷脑,9%氮酮7%氮酮5%氮酮3%氮酮1%氮酮。薄荷脑浓度在1%~10%之间时,对芍药苷的促渗透作用与薄荷脑浓度呈正相关,但薄荷脑浓度超过10%后其促渗作用反而下降。陈秋红等以离体昆明小鼠皮为屏障,采用改良的franz扩散池法,对加入了不同透皮促进剂的秋水仙碱凝胶的体外透皮速率进行了考察,结果表明透皮促进剂促进秋水仙碱体外透皮的强弱顺序为:丙二醇冰片氮酮薄荷油,并且秋水仙碱凝胶体外透皮释药符合higuchi动力学过程。

药学的论文篇十八

随着高校本科生扩招,教学资源不足的问题在学生毕业论文的指导工作中也逐渐明显。有资料显示,2007年药学专业本科毕业生毕业论文基地比例分别为:医院54.54%,药检所9.09%,教研室、实验室为36.37%。2008年有所增加,分别为60%67%及33.33%。所以,医院作为药学本科生主要毕业论文基地,除了以往的实践带教外,应该认真思考怎样让课题教学可持续发展,培养具备一定科研能力的药学毕业生这一新的教学任务了。2007年至今我们已指导本科毕业论文15篇,完成12篇的论文答辩,3篇正在进行中。作为写作的关键,选题结果决定了论文的质量。笔者想就在医院实习的药学该如何选题,谈谈一些体会。

选题有几种来源,要么来自于指导老师的专业经验,要么来自文献阅读或是已有选题的延伸和扩大。医院药学所能提供的选题可参考以下几个方面。

1.1治疗药物监测。

指导老师可以选择日常监测病例较多的品种之一,指导学生回顾性分析血药浓度与某一临床治疗效果或不良反应的相关性。通过整理血药浓度数据并查阅相应病历,了解药效观察指标或药品不良反应的具体临床表现,让学生更深刻地了解药物治疗浓度范围的临床意义及治疗药物监测在指导个体化给药中的作用。

1.2处方分析。

处方分析是了解临床用药情况和促进合理用药的重要手段。我们可以根据临床某些疾病药物治疗决策的进展,选定某一病种有目的地进行处方动态分析,了解其中相关药品的使用变化。通过指导学生查阅有关文献,特别是对专业书刊的查找、利用,充分了解该病种治疗策略的进展变化,了解所涉及药物的药理学和药动学知识,综合利用这些知识明确需要收集整理的数据资料,在指导老师带教下进行数据分析。通过处方调查结果,了解疾病治疗策略的进展对药物选择的影响或新药的出现对疾病治疗的影响。我们还可以利用药物经济学理论进一步研究这些变化在优化处方方面带来的课题。

1.3关注药品不良反应。

我国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从2004年起实行药品不良反应(adr)网络上报。这就使回顾性分析某个医院或某个地区的药品不良反应情况变得方便,数据更加全面。通过指导学生收集、整理及分析adr数据,从结果直观地认识各类药品adr的发生率、adr常见涉及的器官、系统以及什么是严重的adr等概念。通过具体病例的研究及文献查找还可对adr发生有影响的相关因素进行调查分析。通过这类课题研究,可使学生在今后工作中对adr的发生及药物使用过程中的注意事项有更高的敏感性。

1.4药物相互作用的研究。

在开展静脉药物集中配置(pivas)的医院能给这类课题提供良好的数据平台。收集本单位临床上使用药物常见的药物配伍情况,特别注意中药注射剂,通过文献检索和实际工作中所观察到的现象进行一些药物配伍后的稳定性实验,逐步累积药物配伍的知识,为临床用药提供数据参考。

1.5生物等效性实验研究。

在有条件的医院,还可以运用hplc等方法进行临床药物动力学研究和生物利用度研究,并可延伸到上市药品的药剂质量评价研究,为医院药品遴选控制质量提供科学根据。

2.1优化制剂处方。

这类选题多由指导老师常年工作经验所提出或新技术的应用所激发,可对于一些质量不够稳定的制剂处方进行改进,通过稳定性试验评价制剂原料、制剂工艺及制剂成品外观,优选最优处方。

2.2摸索含量测定的方法。

医院制剂药检室的主要工作是根据质量标准对药品质量进行检验,所以制定控制药品内在质量的质量标准可作为研究方向。通过查阅文献,摸索出优于原有测定方法的测定手段。特别是需要预处理的样品,通过中间环节的改进,摸索出更方便、准确的检测方法。

2.3在实际生产中摸索高效低耗的节能方法。

对设备、制备工艺或生产环节进行改进,不断实践验证,摸索出高效低耗的节能方法。

2.4为中药制剂的开发做前期的实验工作。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sfda)2008年1月颁布的《中药注册管理补充规定》对于医院开发中药制剂非常有利,我们应该充分利用政策所给予的有利条件大力发展中药制剂。中医药是我国的宝贵财富,资源丰富,中医药知识储备充足并有独特的中医药理论体系。我们可通过文献、网络获得的信息,利用医院制剂室良好的设备条件与临床医师一起充分研究挖掘我们的传统古方和经典验方,开发对于难治性疾病确有疗效的中药制剂做前期的有效成份的提取分离、工艺摸索及药物配伍等研究。

2.5开发临床需要的新制剂以解决实际需要。

结合本院临床特点,与相关专业临床医生合作,根据临床治疗需求,科学制定协定处方。

毕业实习期间由于时间有限,调查和能获得的实验数据有限,有的课题在实习期间也许只能完成研究工作的其中一部分,所以科室教学组应组织有较强理论和实践教学经验、科研能力强、业务水平突出的人员对论文选题的可行性、研究方案等认真讨论,切实为选题把好关,做好教学计划。通过训练学生查阅文献、撰写综述、基本实验方法、数据处理、结果讨论分析等环节培养其综合运用基本理论知识解决实践问题及书面表达的能力,培养严谨的工作态度和独立工作能力,达到教学目的。

药学的论文篇十九

药学专业毕业论文有那些题目?下面就是药学专业毕业论文选题,请看:

1、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对我国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影响分析。

2、国家药物政策与合理用药的探讨。

3、我国儿童用药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4、我国特色罕见病用药市场保障策略浅析。

5、who基本药物制度的演变和发展。

6、新形势下医疗机构实施基本药物制度面临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7、新形势下我国药品上市前注册制度研究。

8、对我国仿制药一致性评价的分析与探讨。

9、仿制药质量与疗效一致性评价对药品生产企业影响分析。

10、药品注册审评制度改革给药品技术转让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11、药品安全问责时代给企业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12、我国药品质量授权人准入制度的分析与完善。

13、对药品gmp实施过程中存在问题的探讨。

14、试论我国药品召回制度存的问题及对策。

15、我国药品流通领域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16、对我国网上药店发展现状的调查。

17、我国网上药店经营状况调查分析。

18、电子商务对药品流通企业发展模式影响的研究。

19、我国药品电子监管制度的现状及对策分析。

20、基本药物制度框架下药品电子监管政策研究。

21、对规范我国互联网药品广告管理的探讨。

22、浅谈我国虚假药品广告的监管对策。

23、我国药品广告现状分析。

24、浅析我国药品广告与药品安全。

25、试论我国药品召回制度存的问题及对策。

26、国外药品广告监管对我国的启示及建议。

27、药品安全风险与对策研究。

28、我国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报告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29、我国药品上市后的质量评价与监管。

30、浅析我国药品风险管理。

31、对我国过期回收药品立法的研究与探讨。

32、对我国药品价格管理的分析与探讨。

33、关于完善我国零售药店执业药师管理的几点建议。

34、加强我国执业药师队伍管理的对策研究。

35、我国临床药师提供药学服务的现状研究。

36、浅析我国执业药师与临床药师。

37、试论新形势下加强药品监督管理的必要性。

38、国外药师制度概况浅析及对我国的启示。

39、医院药学管理现状与对策研究。

40、浅谈医药分业—医院药房社会化的探讨。

41、我国医院药房托管的可行性分析。

42、新医改形势下我国药品供应保障体系的构建与实施途径。

43、我国《中医药法》立法与实施相关问题探讨。

44、大健康产业背景下我国中医药产业的机遇与挑战。

45、我国《专利法》发展沿革对制药行业的影响及展望。

46、我国药品委托生产相关法律法规的分析与研究。

47、浅析我国药品集中招标采购制度存在的问题。

48、浅析我国药品零差率销售政策的实施。

49、我国儿童用药的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

50、美国知识产权法律制度及其启示。

51、临床药理学研究内容有哪些?

52、试述临床药代动力学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53、试述主要的药动学参数及其临床意义。

54、tdm检测的临床意义有哪些?

55、试述哪些药物需要进行tdm检测?

56、试述个体化给药方案设计的步骤。

57、影响药物作用的因素有哪些?

58、药物临床试验分为几期,各期主要研究内容有哪些?

59、试述生物等效性研究的目的,方法及意义。

60、试述药品的注册分类及药品分类管理的意义。

61、试述我国制定国家基本药物的指导原则和遴选原则是什么?

62、试述我国非处方药物遴选原则以及如何管理非处方药物。

63、试述药物对妊娠期妇女的影响因素有哪些?

64、试述妊娠及哺乳期妇女的'用药原则是什么?

65、试述新生儿及儿童用药的注意事项有哪些?

66、试述老年人合理用药原则。

67、试述遗传药理学在临床药物治疗个体化中的意义。

68、举例说明时辰药理学在临床中的合理应用。

69、试述药物不良反应的分类及其监测方法。

70、药物不良反应与药源性疾病的区别是什么?诱发药源性疾病的因素有哪些?

71、试述药动学方面及药效学方面的药物相互作用。

72、试述药物滥用与药物依赖性的定义、分类、药物滥用的危害及管理。

73、试述药物经济学评价方法及药物经济学的应用。

74、试述常用的治疗老年痴呆症的药物有哪些并说明其药理作用。

75、试述癫痫治疗的总则及常用的药物有哪些?

76、试述抗抑郁症药物的分类及代表性药物。

77、试述抗高血压的药物的分类及抗高血压药物的合理用药原则。

78、试述治疗心衰的药物有哪些,并阐述其作用机理。

79、试述治疗动脉粥样硬化的药物有哪些,并阐述其作用机理。

80、试述抗心绞痛药物的分类及各类药物的作用机制。

81、治疗糖尿病的药物有哪几类,说明其作用机理。

82、试述抗消化性溃疡病的药物有哪些?

83、试述抗菌药物体内过程对临床用药的指导意义是什么?

84、试述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基本原则。

85、常用的抗肝炎及艾滋病病毒的药物有哪些,说明其作用机理。

86、试述抗肿瘤药物的分类及其作用特点。

87、试述抗肿瘤药物的合理用药原则是什么?

88、试述抗炎免疫药物的分类、机制及其代表性药物。

89、抗抑郁药物的研究进展。

90、镇静催眠药物的研究进展。

91、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在新药研究中的应用。

92、抗高血压药物的研究进展。

93、前药原理在新药研究中的应用。

94、利尿药的研究进展。

95、口服降糖药的研究进展。

96、头孢菌素类药物的研究进展。

97、大环内酯类药物的研究进展。

98、抗病毒类药物的研究进展。

99、肿瘤血管生长抑制剂的研究进展。

100、血管紧张转化酶抑制剂的研究进展。

101、血管紧张素ii受体拮抗剂的研究进展。

102、蛋白酪氨酸激酶抑制剂的研究进展。

103、软药原理在新药研究中的应用。

104、定量构效关系在新药研究中的应用。

105、hmg-coa还原酶抑制剂的研究进展。

106、质子泵抑制剂的研究进展。

107、喹诺酮类抗菌药的研究进展。

108、先导化合物的发现途径及在新药研究中的作用。

109、国内植物药研究的新进展。

110、版药典(一部)在中药质量监控中的变化。

111、植物资源在中药研究中的应用。

112、gap在中药发展中的应用。

113、****技术在生药鉴定中的应用。

114、****技术在天然药物(或者某具体药材)提取分离中的应用。

115、****的化学成分研究概况。

116、浅谈中药指纹图谱分析。

117、中药与西药研究思路对比。

118、降脂类(或其他类)中药在医院中的应用分析。

119、降脂类(或其他类)中药临床研究进展。

120、毒性药材在临床中的应用(或管理)。

121、中西药合用不合理分析(或案例分析)。

122、医院中药调剂的现状分析。

123、医院中药调剂的药学服务。

124、医院中药贮藏的现状分析。

125、中药的质量控制(可以具体到某个药材或者制剂)。

126、中药配方颗粒应用现状分析。

127、中西药合用的优缺点。

128、中药(或者某具体药材)在保健食品中的应用。

129、药物分析新方法研究进展。

130、薄层色谱在中药指纹图谱中的应用。

131、气相色谱法在有机溶剂残留物分析中的应用。

132、高效液相色谱法在药品质量控制中的应用。

药学的论文篇二十

学生学习天然药物学课程普遍反映内容枯燥、难学难记,传统的教学方式已不能满足高职学生对该门课程的学习要求。该文在天然药物学的教学中进行了探索性研究,并提出了教学改革措施,通过改革授课内容、教学方法、实践教学及教学评价等关键环节,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变被动为主动,有效地提高了教学效果。

职业教育;药学;教育改革;教学方法;实践。

天然药物学是药学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课程,主要内容包括药用植物的形态结构和天然药物的采集加工鉴定等。本课程目的是要求学生掌握天然药物的名称、来源、采制、鉴定、化学成分、医疗用途及资源开发与利用等基础知识;具备对常用药材进行鉴定及品质评价的能力。在今后的工作中能鉴别药材的真伪优劣、消除品种的混杂,从而为制药生产企业、药材流通领域和临床安全用药等提供保障作用。传统的课程教学以教师讲授为主,教师为中心、“填鸭式”的满堂灌,但天然药物学这门课程具有专业术语多、显微构造内容抽象难懂、药材鉴定知识繁琐难记等特点。传统的教学非但难以达到教学效果,而且会使学生觉得枯燥无趣。为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培养实际操作能力,本教学组进行了充分地思考及探索,现将教学改革的几点体会报道如下。

1教改设计思路。

目前,本课程选用由艾继周[1]主编的全国高职高专药品类专业“十二五”规划教材,该教材包括总论和各论两部分内容。总论部分涉及药用植物的形态结构、分类、采收加工和质量控制等,为各论中具体药材品种的学习奠定良好基础;各论部分收载了114种药材,主要对其名称、来源、性状、显微结构、理化鉴定、功效应用等进行介绍,并配有相应的药材性状和显微结构图,加强学生对药材的感官认识。针对课程内容多、信息量大、课时少等问题,且贴近高职教育职业性、实践性和开放性的要求,教学中打破以知识传授为主要特征的传统学科课程模式,坚持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为主线。对学生就业的职业领域和岗位进行分析,按职业能力培养的要求并结合药材鉴定工作过程,将课程内容归纳为药用植物基础知识、天然药物学质量保证和常用天然药物的鉴定[2]。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对学生感性知识的引导,注重整体能力的提高。同时通过校企合作、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等多种途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充分开发学习资源,给学生提供丰富的实践机会。

2教改实践。

2.1案例典故教学用药材鉴定的案例引入新课内容,不仅让学生耳目一新,增加兴趣,还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如讲授名贵药材冬虫夏草时,先导入案例:2007年7月在湖南桃江某村一村民这几天胃比较难受,头晕、恶心呕吐。该村民前思后想,最终把怀疑的目光放到了这几天吃的滋补品“虫草”上。10d前,他从地表挖到了几十根似虫似草的'东西,村里老年人说是虫草,遂与鸡鸭炖食,吃了2次便出现了上述症状。并把冬虫夏草及案例中村民挖到的“虫草”图片展示给学生,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这时学生会不自觉地以鉴定工作者的角色参与其中,从而轻松掌握冬虫夏草的来源、生长环境及鉴别要点,同时课堂气氛变得活跃。除了采用案例外,也可穿插与药材相关的民间典故及传说。如:丁香被称为“古代的口香糖”,是因为相传:唐代著名的宫廷诗人宋之问在武则天掌权时曾充任文学侍从,他自恃长相仪表堂堂,又满腹诗文,理应受到武则天的重用。可事与愿违,武则天一直对他避而远之。他百思不得其解,于是写了一首诗呈给武则天以期得到重视,谁知武则天读后对一近臣说:“宋卿哪方面都不错,就是不知道自己有口臭的毛病。”宋闻之羞愧无比,从此之后,人们就经常看见他口含丁香以解其臭。学生在听的过程中既认识了丁香,又了解了其功效[3]。

2.2直观教学法在课堂上把生药标本提供给学生,让学生仔细地观察,直观地感受到药材及饮片的鉴定特征,并与教材中记载的内容进行比较,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尤其是易混淆的品种,如北沙参与南沙参、粉防己与广防己、大血藤与鸡血藤、白前与白薇、川贝母与浙贝母等,鼓励学生运用眼看、手摸、鼻闻、口尝、水试、火试等鉴定方法对相似品种进行分析比较,获知真实的性状特征,自己归纳出异同点,加深理解。这种教学方法提高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参与性,也培养了他们多留心观察的学习习惯。

2.3课题研讨教学学生以课题小组为单位进行自主学习,由教师事先确定问题,布置作业,学生通过分工协作,在图书馆或通过网络查阅参考资料,对相关知识进行整理、讨论和分析,精心制作ppt,每组派代表汇报讨论结果并进行答辩,教师点评指导。每名学生任务明确、分工合作、群策群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知识应用、思辨能力和团队合作的精神。

2.4网络辅助教学通过课程网站提供教学多媒体课件、视频录像、案例库(如药材真伪鉴定)、操作技能题库、模拟试卷库、中药材及中药饮片图片库等丰富教学资源,并开展网上答疑、在线测试、论坛留言等,与学生在课后建立多种形式的广泛联系。将课堂教学延伸至课外,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和拓展性学习,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职业能力的提高。

2.5实践教学本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和应用性很强的学科,为达到本课程职业能力培养的目标,学生须掌握天然药物的鉴定方法和操作技能,因此,实践教学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实践教学可验证学生已学过的内容,巩固、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并培养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树立理论联系实际的思想[5]。本课程的实践教学包括课内实验、课外实践和综合实训三部分。课内实验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性,2名学生一组,鉴别后相互说出实验药材的名称、特征、药用部位、采收加工方法等。小组间进行比赛,要求准确快速,多说多练,强化鉴定技能的掌握。课外实践则分批带领学生去野外采集药材标本,一边采集一边讲授所采集标本的属种、拉丁名及容易混淆植物的鉴别特征,并要求学生把采集的标本做好标签、分类装好。学生通过野外采集标本实践对药材原植物的鉴别能力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并且培养了他们的团队协作精神。同时带领学生去扬州众成堂连锁药房、百信缘大药房、红太阳药业等地参观学习,让学生观察药材饮片的品种、陈列、包装、销售情况和常见真伪药材的区别,加强学生对药材应用方面的感性认识,真正做到学以致用[6]。综合实训则通过几个大型实验模拟真实工作场景,加深本课程与其他课程间的联系,促进专业知识间的融会贯通。

2.6教学评价改革“一张试卷定乾坤”的传统评价方式,采用理论评价与实践评价相结合,形成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对学生进行考核[7]。本课程考核成绩由平时成绩、期末成绩、实践成绩三部分组成。平时成绩包括学习态度、出勤、课堂回答问题、作业等,占总评成绩的30%;期末成绩占40%,考试题型涵盖填空、选择、名词解释、简答和分析比较等,在理解知识和应用知识方面题型所占比例较多,并结合药学专业岗位职业技能考试和执业中药师资格考试的标准;实践考核成绩占30%,包括学生的实践态度及掌握的技能,在实践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种方式有效改善了学生“平时不学习,考前搞突击,考后全忘记”的不良学风[8]。

总之,教学改革的目标是提高教学效果,核心是提升学生的岗位能力。教师只有不断地研究与创新教学方法和内容、与时俱进地组织课堂,使得原本枯燥呆板的教学变得生动活泼,学生变被动为主动,充分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才能获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今后,作者将进一步优化构建课程教学内容,不断改进教学模式,提高教学质量,从而实现培养创新型和实用型药学人才的教育目标。

参考文献。

[1]艾继周.天然药物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8.

[8]车韦莹.天然药物学课程改革的探索[j].南方论坛,2015(8):102.

药学的论文篇二十一

加强实习生基础技能培养实验室技能培训主要包括基本操作技能、实验室常用仪器的使用以及安全知识等。我们培养实习生更应注重基础技能的培养,为了帮助学生迅速而较好地掌握最基本的实验技能,我们不仅在每次的实验教学中反复强调、指导老师示范、学生再操作,还要特地在实验室中开展对学生进行实验技能的系统培训。这样实习生能非常熟练地掌握基础实验技能,从而为课题的顺利开展奠定了扎实基础。我所的带教教师会亲自示范分子生物学、细胞组织培养、动物模型建立等药学相关的实验方法和技能,实习生能亲身体会,迅速掌握方法。

1.1良好的学术氛围:读书报告会。

实习环境和氛围不仅直接影响实习生的精神状态,甚至对其今后的职业选择和发展都有重要影响。轻松活泼、朝气蓬勃的氛围让人畅所欲言,最大限度地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为进一步拓展视野,努力营造浓郁的学术氛围,丰富知识,相互交流,取长补短,我所每周定期的“英文读书报告会”。由本所全体师生轮流主讲,汇报的内容围绕研究课题相关的前沿信息、文献报道、课题进展中的成果等。通过参加读书报告会,实习生可以在良好的学术氛围里更快的开拓科研思路,培养科研情操。

1.2用创新带教理念和方法指导实习生科研论文写作。

在创新精神和能力的培养方面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首先,带教教师应该全方位提升自身素质,不仅要有丰富的科研经历,对科研过程比较熟悉,还要提高语言表达能力、沟通能力和写作能力,以便系统指导实习生完成从选题、开题、实验、论文写作到答辩等工作。但是带教教师素质的提升也非一朝一夕就能达到,所以缺乏经验的青年教师应该多向经验丰富的资深教师请教,总结带教经验,提高带教水平。其次,教师在带教过程中,采取启发式教学,从实验中启发实习生的创新能力。科研能力是一个综合性概念,它由创新能力、逻辑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良好的信息收集与处理能力、实践能力、语言处理能力等几个要素构成。显然,把学生的操作技能看成科研能力太过于片面,只掌握实践能力未免过于简单。我们以往采用的是模仿和经验的实验教学方式,即老师设计好实验流程,学生照着做。显然,这种呆板的教学方式造成实习学生僵化了思维,机械式操作不会主动思考,遇到问题便手足无措。遇到难题时还可以采取讨论式教学:不仅可以开展组内的学习讨论,还可以与其他课题组相互切磋学习。带教教师需要经常与实习生加强交流,了解他们的需求及对带教的意见,不断创新实习方法,以激发其学习兴趣。

还需经常鼓励实习生参加学术讲座和组织学术汇报,激发实习生学习兴趣,提高其创新能力。事实证明我所采用以问题为中心的启发式实验教学模式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即一般由带教教师提出研究课题,实习生则通过结合已学知识、检索文献,从而提出课题研究的思路,再找指导老师进行讨论,指导老师通过指出不足后再经实习生写出最终的课题研究具体实施方案,开展自己的毕业论文研究。比如在实习初始就下达研究的项目,之后就让他独立进行文献检索,然后完成开题报告,制定研究计划并讨论需解决的难题。通过逐步的讨论,实习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可以明显提高。最后完成研究论文时,实习生都可以很好的独立完成,最后顺利通过毕业论文的答辩。

在实际的带教过程中,我们逐渐摒弃了传统医学教育模式中只注重对专业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其相关学科、边缘学科、交叉学科及人文知识的传授,混淆学生的科研能力与动手能力的片面想法。总之,实习生科研训练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科学综合能力,体会科研活动的方法与过程,提高实习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了解科研活动的艰辛历程,并非着力要求学员得到很好的实验结果,发表高水平的文章。实际上科研过程得出阴性结果并不可怕,科研本身就是由许许多多的失败而构成的。我们不强求学生一定要取得突破性的结果,即使没有结果或是证明当初的科研设计失败,也是一种收获。

1.3培养实习生的团队精神。

科研工作不仅需要艰辛的努力,更需要实事求是的态度和团结合作的精神。科研工作绝不可能是某一个人的“个人秀”,每一项科研成果的产生,包括从题目的选定、文献检索、试剂准备到数据分析,都凝聚着每一个课题组成员的心血。团队精神的核心是共同奉献,只有我为人人,才能人人为我。培养实习生良好的团队合作能力和奉献精神非常重要,具有优良团队精神的集体,可以促使实习生迅速融入其使他们在以后的工作岗位中踏实工作、乐于奉献。

1.4严格管理不离人性化的根本。

科研工作与理论课教学的作息时间有很大不同。很多实验由于持续时间较长,实习生平时不仅要加班加点,周末也经常不能休息。我所设有研究生和实习生专门使用的自习室,一方面可以保证实习生有充足的休息和查阅文献时间;另一方面也让实习生意识到,从事科研工作需要潜心,以实验进程为准,不能因为休息而影响进程。学会合理安排时间也是科研人员必须具备的科研素质之一。通过设置自习室使实习生可以充分利用在实验进行过程中几个小时的等待时间,适当休息或查阅文献、分析和整理实验结果及为下次实验做准备等。

为了提高大学毕业生的整体素质,目前各个院校都非常重视大学生职业道德的培养。为了加强实习生实验道德素质的培养,努力提高大学生敬业精神,培养其吃苦耐劳的优良品质,让他们更好的适应社会、适应市场,更好地为企业服务,在实习生刚开始实习时,我所带教教师就对他们加强组织纪律和思想政治教育,建立完善的实习生管理体制。由各个带教教师负责监督管理实习生的出勤和科研工作,并及时了解实习生的思想、学习、纪律的情况,发现不良现象及时召开实习生会议进行教育,对于个别实习生单独进行思想教育。

总之,为适应21世纪的需要,培养出复合型、高素质的实习生,使他们更好的服务社会,我所的教学团队,从加强实验室平台建设、提高师资教师素质与专业学术水平、深化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加强实习生的科研综合能力,加强实习生思想政治工作等方面建立了一套药学实习生培养的教学模式。

药学的论文篇二十二

药学专业,是一门致力于研究药物的性质、合成、制备、分析、活性、毒性、药代动力学和药理学等方面的学科。药学涉及广泛,包括化学、生物学、医学、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生物信息学、药物代谢、制剂学等方面。现代科技的进步,使得药学的研究与实践越来越成为重要的领域。

第二段:学习药学的初衷。

我之所以选择药学这一专业,是因为一方面我对化学和生物学等学科有着浓厚的兴趣,另一方面则是我对健康和生命有着无穷的热爱。通过学习药学,我期望可以通过探索药物的性质和功能,为解决人类疾病问题做出贡献。

第三段:实践与学习的结合。

药学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感性知识的积累与理性的思考和研究同样重要。在学习的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了药学理论是无法离开实践的,只有通过不断的实践和反思,不断完善自己的理论知识,才能成为一名优秀的药学专业人才。

第四段:对实践的思考。

在实践中,我也体验到了药学专业充满挑战和困难的实质。做药物配制、研究药物毒性问题、对各种化学合成、制剂学试验的掌握,都需要耐心的学习、反复的琢磨和不断的尝试。此外,药学的实践还比较考验心理素质,尤其是当实验结果与理论有出入的时候,需要保持良好的心态,保持对科学研究的坚定决心和信心。

第五段:药学的未来与自己的展望。

在经历了不同的实践和学习之后,我对于药学的未来有了更为深刻的认知。对于未来,我期待能够以高度的热情和责任心,为药学专业做出自己的贡献。此外,我也希望自己能够继续保持学习的态度,持续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不断开拓新的知识研究领域,拓宽视野,创新科技,为人类疾病的治疗和预防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本文地址:http://www.pourbars.com/zuowen/15165540.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Baidu
map